<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整数教案

编辑推荐一篇关于“小学整数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一般来说,老师在给学生上课之前就会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编写。教案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可或缺。感谢您的关注,请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2024中班数学教案推荐十一篇

小学整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

2.进一步认识括号的作用,并认识中括号。

3.掌握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知道四则混合运算中商是循环小数或小数位数较多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5.初步掌握判断能简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并正确简算。

6.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数据特点,选择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铺垫

(1)设问:我们学过哪些计算?(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填空回答。

①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或者只有(),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又有(),要先做()后做()。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2.新课展开。

一,教学例1。

(1)板书例1:3.7-2.5+4.63.669

然后设问:

①这些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

③如果用第一级运算代替加、减法,用第二级运算代替乘、除法,运算顺序怎样叙述。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①的叙述。

④再概括一点讲,这句话可以怎样叙述?

小学整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0.45151.53-0.70.40.84.80.020.31.5

0.8-0.377.8+0.90.80.514-7.432+1.68

2.口答.

(1)各表示什么意义?

(2)2个是几分之几?5个是几分之几?12个是几分之几?

3.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师提问:,表示什么?(表示1与的和)

二、探究新知.

你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那你能把3和化成假分数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5.

1.例5.把1化成分母分别是2、3、4、5的分数.

出示图片:

2.分别用分数表示出图中阴影部分.(板书)

教师提问: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3.分组讨论:这说明了什么?

1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分数的假分数.

4.学生举例.

(二)教学例6.

1.例6.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2.学生分组讨论:把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应怎样想?

想:1里面有3个;2里面有(32)个,即,所以

3.学生试做:把5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教师提问:怎样把2和5化成分母是其他数的假分数?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归纳:整数都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把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

4.思考:怎样把1、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归纳总结:把一个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假分数的分子就是这个整数本身,所以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5.练习.

(三)教学例7.

1.例7.把化成假分数.

出示图片

2.分组讨论:是由哪两部分合成的?怎样把化成假分数?

明确:由整数部分2和分数部分合成.把化成假分数时,先把整数2化成分数,再把它和真分数部分合起来.是10个,是4个,合起来是14个,就是,所以.

3.总结: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4.练习:把下面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1○1○1○

○2○4○○

五、布置作业.

把下面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小学整数教案(篇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整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把整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能正确的把整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通过这两节课的计算,让学生体验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进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假分数化成整数、带分数的过程。

二、引入新课

例4把1化成分母是2、3、4、5的分数

分析:一个圆可以分成2个1/2,3个1/3,4个1/4,5个1/5。所以1=2/2=3/3=4/4=5/5

结论:把整数1平均分成2份,

1可以表示分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而且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假分数。

例5把2和4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分析:因为1里面有3个1/3,所以2里面有(32)个1/3.,4里面有(34)个1/3。

讨论:

(1)整数化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

(2)整数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

(3)任何自然数,都可以写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并用这个自然数做分子。

例6把二又四分之三化成假分数

分析:2里面有(24)个1/4,再加上3个1/4,一共是(42+3)个1/4,

讨论:带分数化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和原来的分母相乘的积,再加上原来的份数部分的分子,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四、

总结归纳

1、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和指定的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

2、带分数化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部分和原来的分母相乘的积,再加上原来的分数部分的分子做分子。

五、布置作业

反思:把整数、带分数化成带分数我觉得应遵从这样的教学过程:

1、首先应加强1的训练,强化1里面有2个1/2,3个1/3,4个1/4。

2、在教学2里面有几个1/2、1/3、1/4..。3里面有几个1/2、1/3、1/4..让学生知道整数就有整数分母个几分之几。

3、然后在教学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

小学整数教案(篇4)

一、复习

1、口算:8×01250.9×0.9

0.35×30.4×0.57×06

5.5÷58.4÷43.6÷3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式题。

二、学习新课

1、引入提问:“广场上每天早晨有许多人在干什么?”(晨练

“王朋和爷爷也在坚持晨练。

2、出示例2:王朋计划每周跑5.6千米,他每天应跑多少千米?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题意,列竖式笔算:5.6÷7

0.8

——

7)5.6

56

——

(3)、观察: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在整数除法中,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是怎么处理的?

(5)、学习笔算方法

(6)、同桌互相说计算过程

(7)、小结:当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时,不够商1该怎么办?要注意什么问题?(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

“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

同数位要对齐,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

3、练习:

6.23÷70.54÷614.21÷71.56÷12

4、学习例3:

王朋和爷爷每天坚持晨练,爷爷每天用12分钟跑1.8千米,王朋每天跑5分钟,爷爷的慢跑速度是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列式。

(3)、尝试练习(列竖式笔算)

(4)、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5)、集体订正

(6)、明确:如果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7)、思考:看看百分位上还有余数吗?

讲解:当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就叫除尽。

5、练习:

7.56÷86.3÷1472÷15

质疑: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上商0?

讨论总结。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各题中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

4.03÷536.4÷270.84÷26

2、解决问题。

(1)6个苹果1.26千克,平均每个苹果多少千克?

(2)小红买了6个苹果共用3.12元钱,平均每个苹果多少元钱?

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教材19页4、5、6题。

小学整数教案(篇5)

一、准备导入:

1、复习小数的意义

说说下列小数的意义:

0.50.20.1230.56

2、出示例题

一种抛毛线每千克售价78元,买2千克要多少元?买0.5千克要多少元?买0.1千克呢?

学生列式不计算。

3、揭题:今天继续来学习小数乘法中的另一类,一个数乘小数。

二、展开教学

1、分别说说这三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可以讨论一下。

2、揭示并板书意义

3、请在小组中相互编题来考考同学,说说意义。之后抽一个小组汇报一下编的情况和说的情况。

4、尝试用竖式来计算一下

5、反馈尝试情况: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格式上有什么要求?投影学生在草稿上的格式。

6、用竖式规范地计算下面各题:

351.2350.9

351.1350.6

学生板演

比较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完成课本中的练一练各题

四、小结:说说你有何收获?

小学整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 = + +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 + = = 3 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 + + = 3=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 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 + = = = (块)

方法2: 3= + + = = = = (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 + = 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 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 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 的和是多少?

小学整数教案(篇7)

《分数乘整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它是在分数加减法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节课的学习将为本单元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和混合运算作好铺垫。

依据新课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本节课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知识的迁移,经历观察、讨论、交流、推理、验证等教学活动,主动建构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与推理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计算。

3、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推导。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同桌间通过独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实现学习者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构建新知,老师只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我力求达到如下效果:在谈话中引出例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熟练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知道到学习分数乘数的计算让学生知道学习分数乘整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小学整数教案(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运算法则、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整数和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加深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并能验算。

二、复习意义和法则

1、复习整数四则运算意义。

提问: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谁来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结合学生说明的意义,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注意减法和乘法举例联系加法,除法举例联系乘法。

2、提问:你能根据刚才整理的知识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之间的联系吗

3、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学生说一说。

减法对于加法、除法对于乘法各是什么运算

4、做练练第2题。

(1)做第(1)小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加法题和减法题。口答得数,老师板书。提问:计算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有什么共同特点计算整数减法和小数减法有什么共同特点大家把黑板上的加、减算式比较一下,再想一想:整数、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出: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并且都从个位算起。加法里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里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十再减。

(2)做第(2)小题。

指名两人板演列竖式计算,分别做乘、除法。学生分两组,分别完成乘法和除法计算。集体订正。提问: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乘法和除法计算和整数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出:计算整数乘、除法都要按法则进行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再根据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来除,同样注意小数点的处理。

5、学生练习。

(1)计算:2637+85142-7.51.4152.412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3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算。提问:谁来说一说,在计算时有。和1时,有哪些规律

三、复习四则运算关系

1、整理四则运算关系。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5页上的填充。提问:加、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乘、除法算式之间呢(老师板书)

2、学生练习。

(1)提问:四则运算的这些关系有哪些应用

(2)做练一练第4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四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要求说说各是依据什么来验算的。

四、综合练习

1、口算练习十二第2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口算结果并板书。引导学生讨论,说说每组计算有什么规律。

2、做练习十二第3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题填符号,然后思考在乘法和除法计算里,你发现结果有什么规律让学生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3、做练习十二第4题。

让学生估计得数,并说明想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认识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题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4题。

小学整数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算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补0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竖式在练习本上计算

90.7224262.818

订正时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新课

(一)揭示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2

永丰乡原来有拖拉机36台,现在有117台.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多少倍?

1.读题并列式

11736=

2.尝试计算

3.针对学生存在的困难除到被除数的末位还有余数等组织学生讨论解决.

4.继续完成解答过程

5.练习,列竖式计算

25.568616

6.师生共同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三)教学例3

0.0560.15=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全班共同订正,解决问题

3.交换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

4.比较:这个题和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如果不够商1时该怎么办?

三、质疑调节

(一)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新的东西?

1.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

2.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二)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2415=161.2628=0.7

(二)列竖式计算.

3256.646101637.56

17.92321.262816.8281.3527

(三)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大?

五、课后作业

(一)张村去年只有24家有电视机,今年又有30家买了电视机.张村今年有电视机的家庭是去年多少倍?

(二)一个机械化养鸡场的产蛋量,平均每只每年产蛋294个.如果按照每16个蛋重1千克计算,平均每只鸡每年产蛋多少千克?

(三)一只大象体重5.1吨,是一头黄牛体重的15倍.这只大象比这头黄牛重多少吨?

小学整数教案(篇10)

教学内容:课本第33页的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九的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分数单位,每个分数中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说出每个分数的倒数。

2.口算下面各题。

问: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用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

3.解答应用题。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问:这道题求的是哪个数量?(求速度)根据已学过的数量关系怎样求速度?(板书:速度=路程时间)指名一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二、新授。

导语: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一个数除以分数。现在先学习其中的一种:整数除以分数。(板书课题:整数除以分数)

1.出示例2:一辆汽车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问:这道题要求哪一个数量?根据已学过的数量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2.教学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问:怎样在图上表示小时行驶18千米这个已知条件?(引导学生回答,教师画出)里面包含有2个

小学整数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等方式,探索出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联系,会正确的用竖式计算。

2、增强估算能力,提高归纳能力

3、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课件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

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

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

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集体交流、纠正。

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

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指名交流。

五、巩固练习

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2、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

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

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

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3、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学生读题。

提问:这辆汽车的油箱里现在有多少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够这辆汽车行使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讨论。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学整数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难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及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用竖式计算

228÷4、486÷3、252÷6、345÷15。

找四个学生到黑板前计算,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228÷4这道题是怎样算的,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出竖式,重点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

二、探究新知、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图片

四包饼干8.4元,每包饼干多少元?

先找出图中的信息,这道题该怎么列式?

找个生说一说,师板书出算式:8.4÷4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2、该怎样计算呢?

生4人一组,讨论交流,看谁的方法多,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结果:①8.4元=84角,84÷4=21角,21角=2.1元,所以8.4÷4=2.1元

②8元÷4=2元,4角÷4=1角,1角=0.1元,2+0.1=2.1元

③用竖式计算

如果出现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板演到黑板上,重点说说商的2表示什么,商的1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白1是十分位上的,所以前面应加上小数点。

全体学生用竖式算一算,重点强调商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3、课件出示5千克苹果共22.5元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该怎样列式计算?

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2.5÷5

你们能试着算一算吗?

生同位间合作,尝试计算出结果。

汇报时,重点说说22除以5余下的2应怎么办,25表示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白,25个十分之一除以5,商的5在十分位上。

小数点应点在哪里?和谁对齐。

4、你能试着算一算这道题吗?

出示:5.7÷6

生试着算一算。

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在计算时,又遇到了什么新情况?你们是怎么处理的。使学生明白,哪一位上不够除,商0占位置。

余下的3怎么办?明确:余下的数可以添0继续除。

出示练一练:4.75÷56.3÷2

找两名学生到黑板前计算,其余独立计算。

5、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在计算中,如果哪位不够商1就商0,如果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三、巩固练习

1、完成30页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自己读题,师引导要想知道那种便宜,应怎么比较?

2、31页第四题口算

开火车口算

5、第五题你能接着算下去吗?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编辑推荐

小学数学教案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写好教案,才能实现完整课堂教学,写一篇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经过多次挑选栏目小编为您整理出了这份最适合的“小学数学教案”,不要失去信念相信这篇文章会解决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谁能说说什么是约数?

2.请写出下面这些数的所有约数。

15, 20, 34, 55

二、新课引入

师:想一想,如果要给1~12这12个数分类,你会怎么分?

生:按奇数和偶数分。

按一位数两位数分。

师:同学们还有新的分法吗?(没有了)这节课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种新的分法,这是按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来分,可以把它分成质数和合数两类。那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认识一下。(板书:质数和合数)

三、新课讲解

1.学习质数和合数

(1)找出12个数的所有约数

师:怎样按约数的个数来分类呢?下面先请同学们找出这12个数的所有约数。

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各写出6个数的约数,全班判断答案是否正确

(2)对这12个数进行分类

师:请同学们按照约数的多少,把这12个数分成以下三类:

只有一个约数 有两个约数 有两个以上约数

全班检验分法是否正确。

(3)引出质数与合数的定义

只有一个约数 有两个约数 有两个以上约数

1

4,6,8,9,10,12

2,3,5,7,1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数 合数

观察分出的三类约数各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说出质数与合数的定义

师:质数和合数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约数的个数不同,只有两个约数的是质数,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是合数)

师:仔细观察这5个质数的约数,都有什么特点?(只有1和它本身)

师:根据这个特点能试着给质数下定义吗?

指数的定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师:仔细观察这6个合数的约数,它们都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为什么就不是质数呢?(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

师:根据这个特点能试着给合数下定义吗?

合数的定义: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别的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师:你觉得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定义的关键词是什么?

理解只有除了还有这两个关键词的区别。

提出:只有是除了就没有的意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五年级下册《合数与质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五年级下册《合数与质数》教学设计师:那为什么数1分到第三类呢?(它只有约数1一个约数,因此它不能分到质数(两个约数)类,也不能分到合数(两个以上约数)类)

师:因此,我们说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

出示例2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那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师:你会根据什么方法来判断呢?(检查这个数的约数的个数)

师:是不是要把这个数的所有约数都找出来才能判断吗?(不用,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除1和它本身外,只要看还能不能找出其它的一个约数就可以判断了)

师:非常好,现在同学们试试用这种方法判断这几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抽学生口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练习:做一做

3. 探索100以内的质数表

师:判断这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如果每次都要算出这个数的约数的个数,麻烦吗?(麻烦)下面老师介绍一种更简便的方法查质数表法。只要我们把一定范围内的质数都找出来,判断时,只要查一查表内有没有这个数,有就是质数,没有就不是质数。

师:那怎么做100以内的.质数表呢?

阅读练习十三第1题,按十三题的方法找100以内的质数:

(1) 写出2~100的数

(2) 依次划去2,3,5,7的倍数,2,3,5,7本身不划

翻开书本60页,对照质数表是否与自己的结果相同。

四、巩固练习

1. 练习十三第3,4题

2.找出20以内的质数与合数

3. 说一说

(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自然数可能是 .

(2)即使偶数,又是质数的数肯定是

(3)即使奇数,又是合数的数肯定是

(4)即使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的是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2题

预习分解质因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复习圆和轴对称图形

复习要求:

学生进一步弄清概念,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解答问题。

复习步骤: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分别说出从1――9的值。

2、求1的平方――15的平方分别等于多少?

二、概念

1、圆、圆心、半径、直径。

2、圆周率、圆的周长。

3、圆的面积。

4、环形。

三、弧、圆心角、扇形。

熟记:

(1)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2)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打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打对称轴。

(3)圆的画法。

(4)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四、公式

1、求圆的半径r

(1)已知直径d,求半径r

(2)已知周长C,求半径r

2、求圆的直径d

(1)已知半径r,求直径d

(2)已知周长C,求直径d

3、求圆的周长。

(1)已知半径r,求周长C

(2)已知直径d,求周长C

4、求圆的面积。

(1)已知半径r,求圆面积S

(2)已知直径d,求圆面积S

(3)已知周长C,求圆面积S

5、求环形的面积

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五、作业:

课本第120页9、10题。

课本第123页11――1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位置。

2.能力目标:经历又根据生活经验辨别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过程和物体所在的方向位置的探索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积极参与观察、辨认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意识和表达交流的习惯,感受数学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位置。

教学难点:

根据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说说四个方向分别有什么,再记录下来。

教学内容:

辨认东、南、西、北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问题探究

1.老师明确: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

我们面向东方,后面就是西方,是太阳落下去的方向。左方是北,右方是南。

2.学生互相说一说东、南、西、北,并指一指。

3.小组合作:看看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认真倾听,仔细记忆,边指边说,在附页的记录纸上把它们记下来,标明方向。

每组派一名代表说一说。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体验感悟

三、总结

1.地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顺序绘制的。

2.在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并填空。你面向方。

门在方。黑板面向着方。你的左方是方,右方呢?后方呢

3.游戏。三人一组,一人说要求,一人做,另一人裁决是否正确。例:甲说:请你面向东。乙就按要求面向东。丙看看乙做得是否正确。

3.介绍指南针。(1)、出示指南针。告诉学生指南针是辨认方向的能手,不管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它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有了它,人们就不会再迷失方向。(2)你们知道这神奇的指南针是哪能个国家发明的吗?(中国,指南针是我们的祖先在20xx多年前发明的)

回家后观察你家的'门朝哪个方向?

课下搜集辨别方向的方法。

想一想,填一填。

小明面向北方站着,他的后面是方向,左边是方向,右边是方向。

小华面向西站着,她的后面是方,她的左边是方,她的右边是方。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需要在哪方面努力?你的同桌呢?

学生总结。课题

辨认方向

教材简析: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学生在上节课已掌握东、南、西、北四方向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的设计重视自然数、奇数、偶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真实的生活素材开展数学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情景比较熟悉,在认识自然数上并不陌生。但是奇数、偶数的特点总结方面可能会欠缺一些。 设计思路 通过用谜语星星引发后面的故事情景,让学生打开智慧之窗。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深深体会到数学的价值。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认识奇数和偶数。

教学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的过程。

2、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

教学难点:

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索自然数的特征。

师:老师发现,天空有几颗非常明亮的星星,它们一共是4.5颗,你觉得老师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觉得星星的颗数不能用4.5来表示。

师:那你觉得用什么数来表示才好呢?

生:我觉得用像1、2、3这样的数来表示好。

师:说的非常好!我们平时数东西的'时候,就像这样1,2,3,4,5一个一个地数,这些数都叫自然数。(板书:自然数) 课件出示问题:0是自然数吗?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结果。

小结:0也是自然数,它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

师:自然数不但可以用数的形式来表示,还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的内容。)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直线上的数,(手势)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教师指名回答。

师: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自然数的特征,大家跟老师一起再来概括一遍,“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的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三、认识奇数和偶数。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十位同学到前面来。 学生举手,教师请十位学生到前面站成一排报数:1、2、3 师:请报单数的向前一步走。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交流。

生1:我发现10名同学的报数不是双数就是单数。

师:刚才我们提到了单数和双数,单数都有哪些数?双数又有哪些数?谁给举一些例子?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单数又叫做奇数,(板书:奇数),注意字的读音。双数又叫做偶数。(板书:偶数)值得说明的一点:0也是偶数。

师:现在,谁能举出几个奇数和偶数的例子呢?

四、尝试应用。

1、师: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奇数和偶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奇数和偶数?

生1:电影院的座位号分奇数号和偶数号;

生2:上体育站队报数。

2、观察数列,初探奇数、偶数的规律。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奇数和偶数。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试着按要求写出奇数和偶数。

(1)写出自然数1-30之间所有连续的奇数。

(2)写出自然数1-30之间所有连续的偶数。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写的。你给大家读一下好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两组数,有什么新发现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

师:哪个组想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五、课堂练习。

1、下面各数中,哪些是自然数? (出示题目:6、25、1、47、0.01)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在圆圈里填上奇数偶数。

4、数字游戏。 (学生手中拿着奇数和偶数的数字牌根据老师口令做游戏)

六、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呀?(学生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这有一道拓展练习想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拓展练习:教室里有一盏亮着的日光灯,淘气的小明一连拉了8下开关。聪明的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来判断,这盏灯是否还亮着?如果拉9下呢?拉100下呢?)

师:看来,自然数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教材内容分析

1. 第95~ 97页例1、2

2.计算方法。

3.退位减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 培养计算能力。

3、 培养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一般应包括学生的年级段、年龄特征、已有的基础、兴趣、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 复习引入 2、 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754+3826 20xx-493

由本单元主题图创设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

二、 教授新课

1、 创设情景:20xx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 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3、 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小组合作:

(1)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 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 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以故事形式动态呈现小数加减法。

与以往教材编写加减法的顺序不同,本例题是先学减法,再学加法,是以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编排的。由于要知道“第一轮动作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所以本例先安排小数减法的学习。接着,要知道“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是多少?”所以再学习小数加法。这样安排,合乎情理,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计算的兴趣。

三、 复习巩固:

四、 复习巩固:

1、 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 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 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 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五、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报:

(1) 小数点对齐

(2) 数位对齐

(3) 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感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

1、出示主题图。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 和 2℃ 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引领

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创设问题情境,复习旧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要研究的内容.

活动1 纸币问题

小明手头有12张面额分别是1元、2元、5元的纸币,共计22元,其中1元纸币的数量是2元纸币数量的4倍.求1元、2元、5元的纸币各多少张?

学生活动设计:

设1元2元分别为x张、y张,如何列方程组?用什么消元法比较好呢?

只设一个未知数,用一元一次方程能否求解?(能,但不方便。对未知量较多的问题,所设的未知数越少,方程往往越难列。其实题中有三个未知量我们就设三个未知数来解决。)

自然想法是,设1元、2元、5元的纸币分别是x张、y张、z张,根据题意可以得到下列三个方程:

x+y+z=12,

x+2y+5z=22,

x=4y.

这个问题的解必须同时满足上面三个条件,因此可以把三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

教师活动设计: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适时给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激发学生探究其解法的热情.

板书:三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三个相同的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

活动2 讨论如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我们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消去一个未知数,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求解.那么能否用同样的思路,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消去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或两个未知数,把它转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一元一次方程呢?观察方程组:

仿照前面学过的代入法,可以把③分别代入①②,得到两个只含y,z的方程:

4y+y+z=12

4y+2y+5z=22

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后就不难求出y和z的值,进而可以求出x了.(问题: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消元法吗?比较一下哪种方法较好。)

总结: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代入”或“加减”进行消元,把“三元”转化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再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即

板书:

三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消元(代入、加减) 消元

三元变二元最佳方法:

1、有表达式的用代入法;2、缺某元,消某元;3、相同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或整数倍的用加减消元法。例分析:p114习题1

二、主体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分析: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方程①只含x,z,因此可以由②③消去y,得到一个只含x,z的方程,与方程①组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②×3+③,得

11x+10z=35 ④

①与④组成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得

把x=5,z=-2代入②得

因此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

板书:(可略)解三元一次方程步骤、格式:1)、三元变二元(有的可直接变一元),利用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或其他简便的方法,把三元变二元的方程组;2)、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3)、将这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求出第三个未知数的值;4)、把这三个数写在一起就是所求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学习委员。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引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三、师生合探

1、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2、我们如何 收集数据?

生汇报(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数学学习委员。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47页例1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4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单元主题图、例1图、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拍手活动,引入课题

师生边拍边说: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教师:我们刚才拍手时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

学生:上下、左右、前后。

教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吗?

学生:东南西北。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利用这几个方向来描述事物所在的位置。(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4个方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1)出示书中第50页中国地图。

教师:在地图上怎样辨认东南西北呢?谁会看地图?(会看地图的学生举手)(课件中内蒙古自治区整块闪动)

教师: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哪一方?谁知道?

学生: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是看了电视后知道的。

教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在内蒙古自治区有美丽的大草原(课件出示)。我们再来看看地图下方的海南吧!(课件出示美丽的大海图片)这里有蓝色的大海,气候温暖,燕子和大雁都要到那儿去过冬呢!你知道海南在什么方向吗?

学生: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海南有个南字。

教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中国的许多地方在命名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了方向这个问题。

学生2:南和北是相对的。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这里可以看出,地图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南、北)想一想,地图的左边、右边是什么方向呢?

学生:左西右东。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我从书上看到过,况且我爸爸也告诉过我。

学生2:因为西藏在我国的西方,西藏在地图的左边,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学生3:我知道上海在我国的东方,被称为东方之珠,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够从生活中积累知识。人们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今后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这句话来判断地图上的方向了。(板书:东、西)

(2)介绍十字形方向标。

教师将黑板上的东西相连,南北相连,做成十字形方向标,学生快速记忆地图上的方向。

(3)在课间活动中体验东南西北。

①徒手操:全体起立,面向黑板,和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面向地图,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②游戏:小小机器人,面向地图指方向!(教师说地图方向,学生用小手指出这个方向)

2、理解运用

(1)教师:请孩子们看书中47页图,这张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的吗?你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箭头和一个北字。

教师:这个叫做方向标,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地图的上方就是北方)你还能联想到其他几个方向吗?(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在面向地图,看地图的时候,只要看见方向标,然后就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句话来判断方向了。

(2)教师:请大家在书中的图上标出东、南、西、北。

(3)说一说:以岗亭为中心,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相互说一说。

教师:如果站在草坪、新华书店、红光路转盘、少年宫看,岗亭的方向又该怎样说呢?(学生分别回答)

教师:岗亭没动,为什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呢?(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因为观察地点不同,以草坪为观察点,岗亭在草坪的东面;以新华书店为观察点,岗亭在新华书店的北面

教师:物体所在的方位是相对的,观察的地点不同,方向就可能不同。

(4)指导学生完成书中例1第(2)小题,然后再集体订正。如果学生有难度,可借用十字形方向标。

三、解决简单问题

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中国地图。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重庆市,看一看,找一找,我们的家乡重庆的东、南、西、北方各有哪些省(市)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2题。(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代替军舰,更形象直观。)

五、反思小结,自我评价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

请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大兔说:我买9支铅笔。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10-9=11+5=6

(3)、把9分成5和4,15-5=1010-4=6

(4)、9+6=1515-9=6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算法

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

板书:买铅笔

(1)15-9=6(2)15-9=6(3)15-9

因为9+6=

10-9=115-5=10所以15-9=6

1+5=610-4=6

整数除以整数教案范本


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 学生表现的不同可以反映出教学方法的优劣,有没有值得借鉴的优秀教案课件素材?根据您的指示我们已经准备了一份“整数除以整数教案”的相关文章,热烈欢迎来读这篇文章希望它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知识和经验!

整数除以整数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1、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22.4÷4  (2)21.45÷15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新课 1、出示例2:王鹏每周计划跑5.6千米,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 师: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不够商1)不够商1,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想一想,在整数除法中,不够商1时是怎样处理的?(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我们再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个位上的数和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56个十分之一,够不够除?怎样写商?(要在个位商0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再在十分位上商8。) 师: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被除数比除数小时,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教学例3。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 4、教师: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教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 5、做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练习三第4题

整数除以整数教案 篇2

说教材:

《分数除以整数》是第十一册教材的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除法教学的起始课,是分数除法教学重心环节。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会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除法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受分数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说教法:

本课教法主要采用:温故知新、自主探究、合作评价、完善总结、巩固提高。

在设计本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学的同时,体现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即淡化笔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现行教材中对估算意识的培养还未凸显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我力求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形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加以体现。

2、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整数除以整数教案 篇3

师:今天来了几位听课的老师,你想怎样在这节课上表现自己?

学生交流。

师:嗯,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不过,不要太紧张,这节课我们只是来帮小猴子解决一些问题,不是很难,不信,你瞧!

出示问题:

(1)每只猴子吃半个桃子,四只猴子一共吃几个桃子?

(2)两个桃子,平均分给四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3)两个桃子,分给每只猴子半个,可以分给多少只猴子?

师:观察这三个算式,想一想,分数除法的意义是怎样的呢?

总结出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通过解决小猴子吃桃子的问题,同学们掌握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接下来我们看看小猴子又要干什么。

出示课件:

师:根据这条信息,你能帮助小猴子解决怎样的数学问题?

2)做一件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说: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是求9/10的三分之一是多少,所以可以把9/10÷3转化为9/10×1/3。)

师:同学们真棒,探究出这么多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呢?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订正。

进一步优化方法。

师:看来你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计算的方法,那我们试一试计算这两个题?

师:观察刚才我们的计算过程,谁愿意来总结一下计算方法呢?

学生交流,总结方法,并明白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及普遍性。

师:还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吗?强调0除外以及红颜色字眼。

出示考考你:

4/5÷4=4/5× 2/3÷6=2/3○() 2/5÷2=()×()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下面就到了考验大家的时刻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师:今天跟大家共同学习,老师非常高兴!你的心情如何呢?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交流。

整数除以整数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16页例1。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通过例1教学“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的情况。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小数除法中最简单、最基础的计算,为学生下面学习“整数部分不够商1,能除尽”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有余数”这两种特殊的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打基础,更为接下来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习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创设了晨练中的具体计算问题,体现了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密切联系。例1由解决“王鹏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的问题,引出对22.4÷4的计算方法的探讨,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进行探究,呈现了把千米数改写成米数,将小数除以整数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的方法,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将重点放在竖式计算的理解上,在体现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的同时,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2、5题配合例1的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的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有多次探索计算方法的经历和体验,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转化等方法迁移旧知,探索计算方法,因此对于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学习不会感到困难。五年级学生在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解疑能力等各方面较低年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他们乐于在独立探索、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所以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探索的过程,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计算方法,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质疑、讨论,解决困惑来理解算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迁移推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计算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快乐,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小数除以整数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独立探索

1、下发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2、教师课前进行批改,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导学案内容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导学案”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方向盘”、“指南针”和“路线图”。将原来的过于细化的、限制学生思维的“思路引导式导学案”改为“问题引领式导学案”,利用例1的问题情境,设计了4个有梯度、具体化、针对性强的问题,引领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独立探索小数除以整数(商大于1)的计算方法,同时提升数学思考力。〗

二、小组交流共享收获

1.课件出示导学案“知识链接”2题和3题,指名填空。

2.全班交流1题:224÷4怎样算?要求学生仔细地说出竖式计算过程,教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小数除以整数要用到以前所学过的整数除法、数的意义等知识,这时候通过简单的复习,特别是整数除法的计算,就能很好地唤醒学生的记忆,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以整数的学习搭建认知桥梁。〗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预习例1的收获。

(1)课件出示例1,指名回答:例1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怎样解决22.4÷4=(千米)的问题?

相信每一位同学所得出的答案都有自己的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吧,把不明白的弄明白,比比看哪个小组解决困难最多。

(3)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小组内交流,师收集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实践和对于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发现多数学生能在导学案的问题引领下,利用已有的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迁移类推独立解决问题,并探究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因此本环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把自己的方法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从而感受到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三、展示汇报明确算法

(1)确定本组的汇报内容,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2)学生可能展示的以下算法:

1)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2)22.4÷4=5……2.4;

3)先把22.4扩大10倍,变成224,用224÷4=56,再把商缩小10倍,得出结果是5.6;

4)列竖式计算

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没有汇报清楚的问题或者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补充和质疑,教师要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追问。

(3)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竖式计算方法,板书22.4÷4的竖式计算过程。

1)竖式中的“24”表示什么?

2)商“6”表示什么?

3)怎样能区分商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设计意图:课堂实践证明,多让学生展示不但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以一个更加认真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问题。通过这样的交流展示,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从而去比较各种方法解题时各有什么优缺点,对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以及优化思想都非常有效。〗

四、深化点拔渗透思想

1.观察、对比:我们今天所学的“22.4÷4”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除法“224÷4”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得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要把商的数位和被除数的数位对齐。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交流我们看到大家都运用了迁移类推的方法,利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讨论: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法呢?

总结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1)一除——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2)二齐——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点拨指导使学生发现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算理一致,从而不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小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同时感悟到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课堂检测巩固提升

1.下发检测题卡,进行5分钟课堂检测。

2.全班交流答案,学生自我批改。

3.通过举手的方式,了解学生检测题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课堂检测的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为精简,更具有针对性,充分的利用了教材资源,使学生从掌握算理、正确计算上升为运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相应的提升。〗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整数除以整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分数除以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意义

师:今天来了几位听课的老师,你想怎样在这节课上表现自己?

学生交流。

师:嗯,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不过,不要太紧张,这节课我们只是来帮小猴子解决一些问题,不是很难,不信,你瞧!

出示问题:

(1)每只猴子吃半个桃子,四只猴子一共吃几个桃子?

(2)两个桃子,平均分给四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3)两个桃子,分给每只猴子半个,可以分给多少只猴子?

学生解决

师:观察这三个算式,想一想,分数除法的意义是怎样的呢?

总结出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同位互说。

二、探究方法 ,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板书课题

师:通过解决小猴子吃桃子的问题,同学们掌握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接下来我们看看小猴子又要干什么。

出示课件:

师:根据这条信息,你能帮助小猴子解决怎样的数学问题?

出示问题:1)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

2)做一件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

师:对于问题1),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观察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师板书课题。

2、探究方法,汇报交流

师:这个算式该如何算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

① 折纸或画图的方式(学生说一说)

② 9/10÷3=(9÷3)/10=3/10

师(板书):你是怎么想的?

③ 9/10÷3=0.9÷3=0.3

④ 9/10÷3=9/10×1/3

师(板书):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说: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是求9/10的三分之一是多少,所以可以把9/10÷3转化为9/10×1/3。)

师:同学们真棒,探究出这么多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呢?

初步优化。

3、师:对于问题2),你能自己解决吗?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订正。

进一步优化方法。

师:看来你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计算的方法,那我们试一试计算这两个题?

出示试一试:6/7÷5

5/11÷4

师:现在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呢?

4、观察对比,总结方法

师:观察刚才我们的计算过程,谁愿意来总结一下计算方法呢?

学生交流,总结方法,并明白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及普遍性。

师(出师课件)小结: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还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吗?强调0除外以及红颜色字眼。

(为了检验你是否真正掌握了方法,老师要考考你)

出示考考你:

4/5÷4=4/5×() 2/3÷6=2/3○() 2/5÷2=()×()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下面就到了考验大家的时刻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

1、争先恐后 连一连

5/9÷5 7/8÷6 1/10÷9

7/8 ×1/6 1/10×1/9 5/9×1/5

2、大显身手 算一算

10/11÷2 8/9÷8 28/19÷7 15/22÷5

3/2÷2 7/17÷4 2/9÷4 21/25÷14

3、火眼金睛 判一判

(1)2/5÷7=2/5×1/7=2/35 ()

(2)1/2÷3=1/2÷1/3=1/6 ()

(3)3/8÷3=3/8×3=8 ()

(4)3/9÷3=(3÷3)/(9÷3)=1/3 ()

4、解决问题

四、总结交流

师:今天跟大家共同学习,老师非常高兴!你的心情如何呢?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交流。

整数除以整数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72~73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十三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活动,培养积极的学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再过几天又到双休日,老师这次看望他妈妈时准备带些苹果,到水果市场一看,一个货主的标价是:1﹒3元1斤另一个货主的标价是:5元钱4斤。

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猜猜看,哪个货主卖得便宜些?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小数除法。

〔设计意图:提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画面,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欲望,而且自然地引出了新课的学。〕

二、教学例题,探索算法

1、出示例4情境图和表格。

提问: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谈话: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这苹果的单价吗?

学生列式:9.6÷3

谈话:这个算式是什么数除以什么数?(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你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想办法计算吗?

学生在小组里算一算,互相交流想法和算法。

谈话:谁能说说自己的算法?

学生可能的想法:

(1)将9﹒6元换算为96角,用96角除以3得32角,32角就是3﹒2元。

(2)把9﹒6元分成9元和6角,9÷3=3(元),6÷3=2(角),3元+2角=3元2角,3元2角=3.2(元)。

谈话:同学们利用人民币的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算出了苹果的单价,其实小数本身也有计算单位,相邻单位间也有十进关系,你们能利用小数的组成和小数本身的计算单位说说这道题可以怎么算吗?(9﹒6可以分成9个一和6个十分之一,9个一除以3得3个一,6个十分之一除以3得2个十之一,3个一和2个十分之一合起来就是3.2)

谈话:弄懂算理我们就可以列竖式计算了,谁来说说坚式的写法?教师板书。

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尝试计算。

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1)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2)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板演竖式计算)

用竖式计算时,商的小数点点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学生在小组讨论,说各自的理解和想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在讨论中得出:因为9除以3得3,表示3个一,十分位上的6除以3得2,表示2个十分之一,所以商的小数点应该点在整数部分的“3”和小数部分的“2”之间,也就是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谈话:计算时为了避免漏掉小数点,在算出商的个位上的数之后,就在商里点上小数点,再接着往下除。

4、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会求吗?试试看。

(1)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2)汇报计算过程,师板演。

(3)12÷5得出商2后,组织讨论:得到余数2以后要不要继续往下除?

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后面添0再除?

添上0以后,原来的2就表示什么了?(20个十分之一)也就是把原来的数12,写成了什么样呢?(12.0,在竖式中轻轻标出)

你能继续往下除吗?

商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5.7÷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引导学生提出:个位不够商1时,要在商的整数部分写0,点上小数点,再继续往下除。

学生说完整的笔算过程,集体交流算法。

5、怎么才能知道我们刚才计算的是否正确呢?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验算?

用“单价×数量=总价”,验算上面的结果对不对。

6、谈话:比较这三道算式,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学生交流算法,发现都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算法不同的是第一小题可以直接进行计算;第二小题是除到被除数末尾还有余数,需要在余数后面添上0继续往下除;第三小题是个位不够商1,要在商的整数部分写上0,再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

〔设计意图:这三小题是学生在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常会遇到的情况,用三个算式可以分别讲清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由一般到特殊循序渐进地掌握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技巧,突破一个个难点,便于学生学领会。最后的综合比较,学生可以比较全面地感受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三、再次探索,理解算法

1、完成试一试

(1)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这两道计算。

(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总结法则。

刚才几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你觉得和什么计算非常相似?(整数除法)

又有什么区别?(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在商里点上小数点)

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求出商,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给商点上小数点。

3、谈话:现在你能解决刚上课时遇到的问题了吗?

出示题目,学生计算。做好后交流计算结果,发现5元钱4斤的单价要低于1.3元1斤。

四、巩固提高,熟练算法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错在哪里,怎样订正。

2、完成练十三第1题

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练十三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独立完成练十三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里议一议,再在班里交流。

〔设计意图: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计算容易出错,因此在练设计中安排了针对性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改错、计算、交流的过程中明确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和整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正确率。〕

教学反思:

在认识了小数,掌握了小数加、减乘法的基本算法与算理、整数的四则运算之后,学生学小数除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与条件。第1个例题9.6÷3我是和学生一起完成的,在讲授过程中,重点关注①:6表示什么?(6个十分之一),6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2个十分之一)也就是……(0.2)。②:商的小数点点在哪?(因为6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分之一,即0.2,也就是说小数点应该点在2的前面)什么时候点?(在商2之前)。③完成笔算之后,让学生发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并且说一说为什么。(数位对齐)。

经过几年亲身教学计算,我明白了计算教学既要讲算法,更要在此过程中渗透算理,因为学生会计算只是表面的机械反应,而学生对算法的真正理解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对算理的理解。学生的能力正体现在此,难住学生的也正是对算理的考察。

在12÷5、5.7÷6、及试一试中的0.2÷5与3÷15,我都是让学生先自行计算,然后针对出现的难点和学生一起讨论是什么,为什么及怎样算,以及计算不同题目时的注意点。应该说,教材的安排是层层递进的,最后让学生归纳出小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一起努力都能归纳出小数除法的算法: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在商上点小数点。在计算中,如果个位不够商1就商0,如果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但是由于讲得太细,练一练及练十三的1-3题都没有完成。还是要提高速度、增加效益。

整数除以整数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难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及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用竖式计算

228÷4、486÷3、252÷6、345÷15。

找四个学生到黑板前计算,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228÷4这道题是怎样算的,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出竖式,重点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

二、探究新知、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图片

四包饼干8.4元,每包饼干多少元?

先找出图中的信息,这道题该怎么列式?

找个生说一说,师板书出算式:8.4÷4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2、该怎样计算呢?

生4人一组,讨论交流,看谁的方法多,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结果:①8.4元=84角,84÷4=21角,21角=2.1元,所以8.4÷4=2.1元

②8元÷4=2元,4角÷4=1角,1角=0.1元,2+0.1=2.1元

③用竖式计算

如果出现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板演到黑板上,重点说说商的2表示什么,商的1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白1是十分位上的,所以前面应加上小数点。

全体学生用竖式算一算,重点强调商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3、课件出示5千克苹果共22.5元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该怎样列式计算?

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2.5÷5

你们能试着算一算吗?

生同位间合作,尝试计算出结果。

汇报时,重点说说22除以5余下的2应怎么办,25表示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白,25个十分之一除以5,商的5在十分位上。

小数点应点在哪里?和谁对齐。

4、你能试着算一算这道题吗?

出示:5.7÷6

生试着算一算。

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在计算时,又遇到了什么新情况?你们是怎么处理的。使学生明白,哪一位上不够除,商0占位置。

余下的3怎么办?明确:余下的数可以添0继续除。

出示练一练:4.75÷56.3÷2

找两名学生到黑板前计算,其余独立计算。

5、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在计算中,如果哪位不够商1就商0,如果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三、巩固练习

1、完成30页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自己读题,师引导要想知道那种便宜,应怎么比较?

2、31页第四题口算

开火车口算

5、第五题你能接着算下去吗?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整数除以整数教案 篇8

这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小数除以整数》的第一课时。根据教育学理论,一切新知识的真正获得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以旧导新,以旧促新,既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激起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小数除法》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同时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除法到小数除以整数,再到小数除以小数,这是对学生的能力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小数除以整数作为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既是对整数除法和小数乘法的继续深入,也是小数除以小数的一个铺垫。因此,这次的教学设计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应用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过程,让学生能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本课时学习教科书P16页例1以及“做一做”的内容,例1是为了说明小数除法除的步骤与整数除法相同,教学中应讲清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鉴于本节课承上启下的教材地位,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关键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和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这节课上,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让学生来当老师的活动,()让学生找问题的活动,计算比赛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不仅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也突出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学法上,我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小学5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希望获得老师和同班群体的肯定。根据学生“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新知识的情景引入,产生认知的冲突,接下来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寻求解决方法,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得到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将这一过程和方法牢牢地映射到学生自己的脑海里。

通过几道计算整数除法的试题,复习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24÷4=     416÷32=      1380÷15=

创设晨炼情境,提示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引出例题: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 周跑步22.4 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老师要求学生列式并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可以转化单位再计算。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1、我们今天都学习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除以整数,知道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其中主要是小数除以整数的过程的理解和应该注意的地方要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讲出来。

整数除以整数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一、导入

1.口算:

38 3 45 4 95 6 413 2

2.揭题:整数除以分数。

二、教学例2

1.提问:幼儿园李老师把4个同样大小的橙子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指名读题,并要求口头列式。

问:为什么用42来计算?

明确:要求分给几个人,就是把4个橙子按每2个一份进行平均分,看能分成几份。

继续提问:如果每人吃1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学生各自列式计算,指名说说列式的依据。

2.出示第(2)题,指名读题,口头列式。

追问: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也是用除法计算?

明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人,就是把4个橙子按每12 个分一份,看能分成几份。

谈话:请大家观察这道算式,它和上节课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揭题:整数除以分数

3、出示挂图,请根据图的意思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412 ?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把4个橙子每个分成12 一份,可分成几份?412 是几?

板书:412 =42

看到这个等式,你能想到什么?

4、出示第(3)题。

(1)学生读题,列式。

(2)你能在图中分一分,再想出计算结果吗?

三、教学例3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列式。

2.请根据每23 米剪一段23 ,在图上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

3.想一想:423 可以怎么算,为什么?

4.归纳和总结:想一想,整数除以分数可以怎么算?

四、练习

1.做练一连第1题。

先让学生各自在书上独立填写,再指名交流。

课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整数除以整数教案 篇10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成功之处:

1、紧紧围绕知识衔接点,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回忆。在教学例1中,先让学生按照整数除法算出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解决小数点的问题,重点讲清商的小数点为什么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强化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不要受被除数的小数的影响,首先按照整数除法去除,再处理小数点。在教学例2中,继续联系例1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算出56除以8的'商,重点让学生知道8应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要把商写在十分位上,然后再处理小数点,依然按照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最后再考虑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在教学例3中,主要让学生思考如果有余数怎么计算,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经验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为学生学习新知扫清知识障碍。

不足之处:

2、忘记写单位名称。

3、计算出错。

再教设计:

训练学生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忘记写得数、忘记写单位名称等普遍性错误,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注重强化小数点、规范做题、认真书写,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在活动中能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感受操作活动的乐趣,初步尝试与同伴配合操作。

活动准备:

1、小兔、小狗、小猴、小猪动物胸牌。

2、教具:4块菜地、各种不同数量的蔬菜卡片、圆点卡片。

3、学具:8块菜地、各种不同数量的蔬菜卡片。

4、糖果一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春天到了,熊伯伯的菜园要播种了,想请小动物们一起帮忙种菜,看看都有谁来帮忙了呢?

依次出现各种动物角色,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点数。

师:走,我们一起去帮熊伯伯种菜吧!

二、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师:熊伯伯的菜园到了,快看熊伯伯已经帮我们分好了四块菜地。

1、交代种菜要求:每个小动物选择属于自己的菜地种菜,不能到别人的菜地里去种菜。

2、小动物们开始种菜。

3、统计并匹配对应的圆点朋友。

师:种的什么菜?种了几个?可以送几个圆点朋友?

4、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师:你们知道谁和谁种的菜是一样多的?谁种的菜多,谁种的菜少?

小结:小动物们真厉害,发现了小兔和小狗、小猴和小猪种的菜是一样多的。还发现了小猴和小猪种的菜多,小兔和小狗种的菜少。

三、小动物们合作种菜,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师:熊伯伯的菜园里还有菜没种完呢,想请小动物们再来帮帮忙。

出示菜地,交代种菜要求:两个小动物合作在一块菜地上种菜,看看你种的是什么菜?种了几棵?种好后和对面小动物种的菜比一比哪种菜多,哪种菜少?

1、小动物们合作种菜并交流谁多、谁少。

2、小结。

四、分享礼物—糖果,结束活动。

师:今天熊伯伯真高兴,谢谢你们的帮忙,熊伯伯菜园里的菜都种好了。这是熊伯伯给你们的礼物—糖果,我们一起回家分享好吃的糖果吧!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结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情理解并区分先后。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礼品盒、内装有桃子的生长、小鸡的生长图片。

2.兔子、乌龟、小蚂蚁、小鸡的头饰、哨子、小旗

活动过程:

一. 谈话激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段精彩的动画片《龟兔赛跑》。动画片中谁先到达终点?谁后到达终点?小兔子很不服气,想和乌龟再比赛一次,请小朋友当裁判好吗?

二. 理解先后

1. 教师布置好场地,幼儿扮演角色进行比赛,结束后提问:它俩谁先到达终点,为什么?

2. 小蚂蚁和小鸡看到小兔子和乌龟赛跑很有意思,它俩也想参加比赛,你们再当一次裁判好吗?

这次,是谁先到达终点?为什么?谁后到达终点?为什么?

三. 辨别先和后

比赛结束了,为感谢小朋友来给它们当裁判,小动物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精美的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呀!是个漂亮的盒子,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也很想知道,怎么办呢?(引导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教师打开盒子,取出一些礼物。

1. 桃子的生长图:图上画着什么?都是桃树,开花和结果,哪个在先?哪个在后?

2. 小鸡的生长图:图上画着什么? 在小鸡的生长过程中,哪个在先?哪个在后?

四. 结合日常生活,扩散幼儿对先后的认识。

原来,赛跑有先有后,植物生长,动物生长有先有后。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做事情也应该有先有后,请小朋友想想,你穿衣服时,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每天早晨你来到幼儿园,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在你吃水果前,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小朋友吃饭前,你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小结:生活中的每件事做起来都有先有后,现在咱们一起随着音乐到外面表演日常生活模仿操吧!

教学反思:

本活动通过游戏形式让孩子在玩玩中掌握新的知识:先让孩子扮演角色进行比赛理解先和后?此游戏即让孩子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同时也在潜意识里向孩子灌输新的知识点(先后);接着为了感谢小朋友当裁判,小动物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呀!是个漂亮的盒子,在取礼物的同时让幼儿进一步辨别先和后。此环节大大提高了孩子游戏的兴趣,从而使每个孩子都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点(先后);最后让孩子结合日常生活,扩散幼儿对先后的.认识。让游戏在高潮中结束。这节课我基本的教学思路和流程没有大的的问题,但在细节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想的太少,没有考虑到孩子们回答问题会千奇百怪的,只考虑最基础的。在以后我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细心的人,上一节课不但要注重细节,要多想,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想到,还有学会创造教材。

小百科:

先后是指先和后,早与晚。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蜗牛身体的外形特征。

2、学说象声词“轰隆隆”、“哗啦啦”。

3、萌发关爱动植物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蜗牛的房子》ppt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课件,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1、教师一边说一边操作课件。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宝宝们,看,它是谁?(小蜗牛)

2、教师以蜗牛的口气自我介绍,引导幼儿了解认识蜗牛的外形特征。

“嗨,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小蜗牛,我有软软的身体,背上背着一个硬硬的贝壳,它就是我的家,可以保护我哦!我的头上还长着两只小犄角,它是来帮我辨别方向的。”

二、播放PPT,引导宝宝听听、说说

1、教师分别播放打雷、下雨的.录音,引导宝宝倾听,并学说象声词“轰隆隆”、“哗啦啦”。

师:春天来了,小蜗牛从窝里慢慢爬出来,来到草地上,快乐的唱呀、跳呀。忽然,从天那边飞来好多好多乌黑的云彩,不一会铺满了天空。呀!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2、引导宝宝学学打雷和下雨的声音。

三、播放课件,引导宝宝听听、看看、讲讲。

1、教师逐一播放课件,边讲边问,引导宝宝看看、讲讲故事内容。

“天空中飞来好多黑黑的云彩,轰隆隆、哗啦啦!发生什么事?”“地上有些什么小动物?下蚂蚁正在做什么?”“小鸟在做什么?”“树上的小鸟在跟谁说话呀?说了些什么话呀?”“小蜗牛的身体怎么不见了?藏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四、带宝宝玩“小蜗牛避雨”游戏

请宝宝用拇指做身体,其他做壳,听到教师说“轰隆隆”、“哗啦啦”时,将拇指藏进其他手指里,停止不动。“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小蜗牛们快再出来玩吧”。游戏再次进行。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方案5

设计思路:

早期阅读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并获得阅读技巧的准备,进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完美人格的建构。3-4岁的孩子,正处于阅读能力发展关键期的开始阶段,是关键期的基础。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追求视觉的刺激,阅读过程没有顺序,针对这个特点,我选择了《贪吃的变色龙》这一色彩鲜艳、新颖有趣、短小精湛,符合幼儿阅读心理、发展需要和接受能力的这样一个读本。

小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就要充分的尊重孩子,让孩子自主阅读,在此次活动的过程中,我采用了PPT分页阅读、大书完整欣赏、尝试想象表述、动作表现延伸等多种方式进行,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种多元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在看看、听听、说说、玩玩、阅读的过程中开阔幼儿的视野,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孩子的性情。

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故事,理解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过程。

2.尝试想象并表述变色龙继续变色的故事。

活动准备:绘本《贪吃的变色龙》、PPT课件、自制魔术花、多种颜色变色龙小卡片、收集的彩色瓶子、包装袋等。

活动过程:

1.魔术导入,激发幼儿探究学习的兴趣。

教师变花色的魔术,出示会变“魔术”的变色龙,引起幼儿的兴趣。

2.PPT分页阅读,引导幼儿讲述、理解变色龙变色的过程。

出示影音PPT:贪吃的变色龙,引导幼儿分页观察画面,通过想象,猜测,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观看绘本,完整欣赏故事。

出示大书,集体完整阅读故事《贪吃的变色龙》。

4.尝试想象,表述变色龙继续变色的故事。

想一想,变色龙还可能吃些什么呢?还会变成什么颜色?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5.音乐对答,肢体动作表现故事。

游戏过程中,让孩子通过肢体动作表现故事,拓展物品颜色的对应关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吃汽车,变红色;吃大树,变绿色;吃草莓,变红色等。”)

6.拓展延伸:变色镜游戏(可多种物品,多种颜色)。

引导孩子用“色彩”的眼睛观察欣赏周围的环境。

师:“宝贝儿们,希望你们能动动脑,动动手,将我们住的地方变成五颜六色七彩的世界。好啦,让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都有哪些颜色吧!”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地将相同颜色的夹子与色卡进行匹配。

2.初步学习按卡片上动物的颜色数量匹配相应颜色数量的夹子。

3.喜欢参加活动,愿意和同伴讲述自己活动的过程。

活动准备:

1.黄绿蓝塑料夹子若干。

2.动物卡片若干。

3.色卡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玩夹子。

1.教师出示夹子,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这些夹子一样?哪里不一样?

师:你们知道夹子宝宝有什么本领吗?

2.幼儿玩游戏夹夹子。

二、夹子与色卡匹配。

1.引导幼儿学习将相同颜色的夹子与色卡匹配。

师: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老师听到夹子宝宝说肚子饿了,这该怎么办呢?

2.幼儿尝试操作

三、按动物颜色数量匹配相应夹子。

1.学习按动物颜色数量匹配相应夹子。

师:老师的夹子宝宝吃饱啦!它想找好朋友一起出去玩。我们一起帮它们找朋友吧!

2.集体操作:夹夹子。

3.幼儿尝试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4.成果展示,教师评价。

请几个小朋友上来说一说是怎么帮助好朋友的。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简单特征。

难点:根据房子窗户的特征为图形找家。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三种形状的糖果;三个配班老师(身上各贴有一种形状的贴纸)。

2、三种形状的图形贴纸(多于幼儿人数相同);地上画有三个形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师:今天形状王国里来了三位图形朋友,我们赶快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作自我介绍。)

圆形: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

正方形:嗨,我是正方形,我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三角形: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2、师:听了它们的介绍,谁来说说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它长得怎样?你们觉得XX图形像什么?

3、除了圆形还看到了什么图形?它长得怎样呢?它像什么呢?还有一个什么图形呢?它又长得怎样呢?像什么?

4、结合课件,师幼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长得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的——(圆形);有四条边、四个角的——正方形;有三条边、三个角的——三角形。(师幼共同讲述,教师操作课件。)

5、你喜欢哪个图形?请你做做它的样子。一起来做一做。

(二)为图形找家(继续播放课件)

1、师:现在图形朋友要回家了,看,有几座房子?告诉你们哦,这些房子呀就是图形朋友的家,猜猜1号房子会是谁的家?请与边上的好朋友说一说。谁来说说?(请2、3名幼儿)(师继续操作课件)看谁猜对了?你为什么这么猜?(这里教师要突破一个难点——看窗户来猜。)

2、那猜猜2号、3号房又是谁的家呢?请再与边上的幼儿说说。(要引导幼儿先说为什么,然后教师再操作课件。)

(三)游戏:做客

1、师:图形都回家了,它们也想请我们去做客呢。看,那边是三个图形的家,先想好去谁家,然后到这边来选择一张图形贴纸。(师稍做示范)赶快来选择吧!去做客吧喽,我们要有礼貌哦!(提醒幼儿看清自己选择的图形贴纸)

2、幼儿选择与图形贴纸一样的糖果进行品尝。

配班老师:XX形朋友,欢迎你们来我家做客,我呀要请你们吃XX形的糖果,快来拿吧!(幼儿在音乐声中选糖果品尝)

活动反思:

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东西充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从玩具到食品,从服装到建筑,等等,无所不在,无处不在。

1、本次活动以数学教育生活化为主导思想,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图形作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2、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从第一环节引导幼儿有意识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到第二环节尝试着做做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样子,到第三环节尝试送图形回家,进一步感知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3、多媒体的运用声形并茂,更易唤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幼儿理解、掌握。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教师在编写教案课件时,通常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

2.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包括引入新知识、讲授、示范、练习、巩固等。

3. 制作教学资源: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如PPT、教案、作业等,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内容进行制作。

4. 编写课堂内容:按照课时安排,将教学内容逐步分解,编写详细的教案内容,包括教学过程、教学步骤、课堂交互等。

5. 设计评价方式:确定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可以包括小测验、作业、讨论等,用于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6. 整体调整与优化:对教案课件进行整体调整和优化,确保教学内容和活动的逻辑清晰性、连贯性和有效性。

千万不要错过“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它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分享可以让我们对世界有更多的认识,把这个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册各单元的基础知识。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复习、系统训练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号数学的信心,促进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法与学法: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减法和表内乘法,要使学生切实学好。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1题,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75-8 = 36+40= 42-9= 54+8=

48-40= 52-7= 36+4= 50-20=

57-20= 84-7= 75-6= 84-60=

2、谈话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从今天起,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学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

教材第101页第1题.

①指名读题。

②笔算加减法应注意:A.相同数位对齐;B.从各位算起;C.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退1.

③指名上台笔算,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2、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出示练习题:30+24+28= 75-26-35= 45+27-5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可以使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简便。 小结:为了简便可以吧分步计算的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题。

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认真审题,再独立完成。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3题。

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相信同学们的计算会更熟练,在计算时只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相信大家会很棒!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2)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3例4(1)及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通过经历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我们说一说左手与右手的指头个数怎样?

引出:同样多。

(2)投影出示题图。

①比○多几个?

②怎样列式。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4(1)指名读题。

(2)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

①这道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

②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③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

④以一班为标准,哪班多哪班少?

⑤那么二班的红旗数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⑥跟一班同样多的有几面?比一班多的有几面?

⑦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⑧求二班的红旗有几面,只要把这两部分怎么样?算式怎样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下面两句话,说出什么和什么比,什么多?把多的分成哪两部分?

①苹果比梨多3个。

②白兔比黑兔多2只。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

(3)听录音,口答。

①小猴子有41只,大猴子比小猴子多3只,大猴子有几只?

②梅花鹿身高1米,长颈鹿比梅花鹿身高3米,长颈鹿身高多少米?

③小熊猫重10千克,大熊猫比小熊猫重20千克,大熊猫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

这节课人匀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关键要抓住谁和谁比,谁多诳语少,把多的分成两部分,求多的就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一班:12面

二班:与一班同样多的比一班多的3面

12+3=15(面)

答:二班得了15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3)

表内乘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总复习及练习二十五第4、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2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熟记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求积。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1、口算。(出示卡片)

9×5= 8×7= 7×6= 4×9=

3×6= 5×7= 4×8= 3×4=

6×8= 4×7= 9×9= 8×5=

3×7= 4×5= 5×6= 8×9=

2、引出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出示下图:

【5+5+5+5=20(个)5×4=20(个)】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 × 4 = 20

. . . .

. . . .

. . . .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复习乘法口诀

①背乘法口诀。

采用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③口算。

7×8= 9×4= 6×7= 8×8=

6×5= 7×4= 6×9= 9×8

5×5= 8×6= 3×2= 7×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

仔细看题,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

五、今天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整5分的),知道1时=60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闹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展示钟面)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那老师今天就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出示谜语)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师:对,钟表,有了钟表,我们就可以很方便的知道时间。

师:同学们,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谁能举手说说钟面上的时间,(投影逐个出示9时,11时)(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小朋友真能干。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时间,(边说边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来读一遍课题。二、自主探索,认识几时几分。师:孩子们,请看大屏幕。

1、(投影展示钟面。)师: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钟面,和同桌说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呢?(学生观察后汇报。)(时针、分针、数字等)

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的发现?(提问三人),你观察得真到位。

2、认识时针的运行。

师:钟面上有12个数字,我们把连续的两个数字之间叫一大格,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面马上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几大格?(生:12大格,请2至3名学生说)是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时针走2个大格,是几时?时针走一圈又是走了几时?3、认识分针的运行。

师:(教师边演示边说)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叫一大格,那这就叫———小格(师手指课件,生齐说)师:一大格里面有几小格呢?请同学们拿出钟面数一数,同学们数好了吗?

生:5小格。

师:两大格呢?(10小格)

师:那整个钟面一共有几个小格呢?请小朋友再数数,和同桌交流交流。

师:小朋友,你们数完了吗?(提问2人)你是怎么数的?

师:下面跟老师数一数。(优化5格5格数的方法)并和学生一起演示一遍。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有谁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呢?(回答并板书,让学生读一遍)那分针走一大格呢(回答并板书,让学生读一遍)?

师:如果分针从12走到3,是几分?分针从12走到6,是几分?

师:对,当分针从12走到6,是30分。我们在生活中也把30分叫做半小时,因为这个时分针刚好走了半圈,所以我们叫它半小时。师: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分针从12走到9,又是几分?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0页,完成钟表的钟表的填空。

师:做完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填得对不对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里填几...(课件显示答案)

4、探究时分的关系。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那分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60分)师:分针走1圈有的认为是60分,有的认为是1时,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观察“分针走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师:现在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睁大眼睛,看好了。

(播放课件:学生观察并思考)

师:分针走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请小组讨论。师:哪组先来汇报,分针走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那时针走1大格是多长时间?(板书1时)师: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分针走一圈是60分(板书:60分)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1时和60分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谁再来说一说?师:看来孩子们都发现了“分针走1圈的同时,时针走了1大格。分针走1圈是60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所以1时=60分,反过来:1时=60分。(板书:1时=60分)师:请同学们现在把课本合上,再来读一遍1时=60分。

5、读写时间

师:同学们已经会看整时的钟面,下面请大家看这一个钟面,谁能说说这个时刻?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看的?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现在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

生:4时5分。我的方法是:时针走过4就是4时,分针指着1就是5分,所以是4时5分。师:这位同学说得很棒,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师:我们除了会读时间,还要会写时间。同学们还记得一年级学的两种方法吗?一种是普通计时法(板书),一种是电子计时法,(边板书边说)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几时,中间写2个小圆点,是几分就在右边写上几分,特别要注意,如果分不够10,就要在这两个小圆点后面加上一个0,然后再写分。

(电脑出示4:30,4:45钟面)

师:下面再来考考大家。看到这两个钟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用两种方法来表示这2个时刻,1、2组写左边的时间,三、四组写右边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巡堂)从一、二组找一个代表,从三、四组找一个代表上黑板书写。之后教师评讲。

师:一、二组同意你们代表的这个答案吗?三四组呢?

师:这位同学写4时30分,除了这种写法,同学们还有其它写法吗?

生:4时半。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分针这时候刚好走了半圈。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学会了读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三个时间,注意到它们的时针了吗?4:05的时针只是刚刚走过了4一点点,4:30的时针则是在4和5的中间,4:45,时针非常的接近5,但还没有走过5,所以不是5:45分。

现在请同学们写一写课本91页的.做一做,并对易错题评讲。6、拨时间练习(课件出示)。师:同学们现在已经学会了读时间和写时间,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动手拨一拨时刻,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老师说,你们拨。(3:20,5:50),拨完的同学请举手,让老师看看,拨对了没有?

师:拨完了老师所说的时间,接下来同学们再拔一个你们喜欢的时刻,并和同桌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时间。

师:好了,同学们,拨钟时间结束,请同学们把手中的钟面放好。

三、生活中的时间。

向学生展示升旗和动车票,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师: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看这2幅图,同学们可以从图中找出今天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吗?

四、提高题

课本95页第8题。让学生写时间,并能根据规律画出时针和分针。

五、总结:时间总是匆匆走过,今天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时间的哪些知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非常的宝贵,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时间,认真学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5)

营养午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5页的例5,练习八的4~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口算、估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的午餐食谱。

4.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合理搭配营养午餐

2.教学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准备:菜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平时你们喜欢吃什么菜?(有的喜欢吃荤菜,有的喜欢吃素菜,有的混吃素菜都喜欢吃)

2.学习旁边新开了一家餐馆,里面的大厨做了许多拿手菜,大家一起来看看

欣赏各种菜肴

3.大家想吃吗?如果请你点三个菜,你会吗?写上所点三道菜的编号

4说说为什么要点这些菜?

5.我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但哪一种配菜符合人体需要的营

养标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营养午餐)

二、新授

1.听听专家的讲话

(1)听了营养专家的话你知道10岁左右儿童每餐午饭的营养标准是多少?

(2)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不低于是什么意思脂肪不超过

50克不超过又是什么意思?(板书不低于就是大于或等于,不超过就是小于或等于)

举例说说什么是不低于,什么是不超过?

(3)热量低于2926会怎样?脂肪超过50克会有什么后果?

2.出示菜谱中各种成分表

从表格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分析自己所点的菜,看看是否符合营养标准?

(1)先指名一名同学说说怎样检验,在各自检验自己点的菜是否符合营养标准

(2)展示几名同学的检验过程,不符合营养标准的说说理由。

4.刚才有很多同学所点的菜不符合营养标准,现在大家都会点了吗?

小组合作:帮餐馆大厨配套餐,一份套菜点三个菜,比一比哪个小组点的套餐符合营养标准,份数最多。

5.小组汇报,展示,并说说理由

6你最喜欢哪种套餐?为什么?

三、给特殊人配菜

1.出示胖子小朋友照片,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这么胖?给他搭配午餐要注意什么?

2.出示瘦子小朋友照片,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这么瘦?给他搭配午餐要注意什么?

3.看看老师,你觉得老师身材怎样?我的午餐搭配需要注意什么?

4.你想对我班的哪位同学的饮食提什么建议?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6)

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4℃”和“—4℃”的意义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负号能不能省略不写?为什么?

②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什么是正数、负数?

师:(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以前学过的,象+4、16、3/8、0.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氏度以上和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第6页《因数与倍数》

教材分析:

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的一条主线。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a×b=c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学情分析:

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数论本身就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有时不太容易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个数都是无限的,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

1、出示书上主题图,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2×6=12,在这里,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教师板书因数,倍数)

2、出示书中主题图,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3×4=12,能试着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学生口答,巩固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3、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是因数和倍数关系?能不能说3是因数,12是倍数?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因数和倍数必须是成对出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不能说3是因数,12是倍数。

4、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

5.小结引出课题。

师: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教师板书)

6.例题学习

出示例题:18的因数有哪几个?

学生独立试做,集体订正

(1)想谁和谁相乘是18?

18=1×1818=2×918=3×6

所以18的因数是1,2,3,6,9,18。

(2)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

18÷1=1818÷2=918÷3=6

18÷6=318÷9=218÷18=1

分析:18最小的因数是哪一个?1还是哪些数的因数?18最大的因数是那一个

7.出示做一做:

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学生独立练习,并口述方法,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8.小结: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M÷N=PM、N、P都是非0的自然数,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0的自然数,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二、巩固练习

1.(出示主题图)下面的四组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和2426和1375和2581和9

2.课本练习

三、总结反思:

由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将较复杂图形进行分割、填补、移动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会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特别是利用化繁为简的方法、割补、移动等方法求出图形的面积。具有处理图形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分割的方法,把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再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本节课采用学生动手操作、以实验发现为主。在实施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适时地演示;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发动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导归纳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为有地毯图样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利用方格图求一些图形的面积,看今天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想看吗?

2、课件出示:四副有美丽图案的地毯,让学生观看后说说

美在哪里?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地毯上的图案

3、课件出示有蓝案的地毯图片。

笑笑和淘气看见一块地毯,图形如下图,笑笑想,地板上的瓷砖铺成的图形多美啊!这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吗?(一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

生:是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对,大家观察很认真,这个图形是对称的,很美。

师:给大家提了一个数学问题,看着这幅图,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问题?

生: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多大?

师:猜得真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毯上的面积”。(板书)

二、自主建构,合作探究

1、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策略

师:大家每人手中都有一张跟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将想到的方法简单地记录到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合作交流,对比择优

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方法,然后记录到合作卡上。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方法最多,最简便。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生1: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

生2:用总的14×14的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

生3: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

生4:转移填补,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蓝色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

师:对于各组发现的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生:方法1直接数太麻烦,方法3把这个图形分割成4块,算出或数出其中一块的蓝色面积再乘4比较简便。

生:方法4想法很巧妙,也比较简便。

……

师:(小结)大家对比很认真。对于这种在方格图中计算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用大面积减小面积,还可以对整体进行分割,一部分一部分数或算。具体运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

三、全课小结,课后拓展。

师: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还可以“大减小”。如果没有方格图,我们该怎样解决一些图形的面积呢?明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空白方格上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图案的面积,还可以把他们写进数学日记。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9)

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的简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3×2= 7×2= 13×2= 3×20= 7×200= 21×4=

口算后讨论: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⑴出示例题插图问:你从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⑵指名说出口算方法和结果。问:你是怎样由4×12=48想到4×120=480的?

⑶小结。

2.教学“试一试”

⑴让学生在书上计算,指名板演。

⑵指名板演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⑶问:第一题中乘数250末尾有一个0,积1500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第二题算过7×9得63后,为什么积的末尾要添写2个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题。 独立完成在书上,并进行评讲。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 组织讨论: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组织学生口算,体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几百几十和几相乘的口算方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 5题。 引导学生读题。问:你能看懂表的内容吗?让我们计算什么?学生填表。问:观察这张表,你有什么发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是怎样掌握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五、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2.5.6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加强小组合作。

3.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00+0=0100=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80-42+12480602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顺序计算。

(2)75-154404+6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法,再算()法。

(3)(12+4)2200(40-15)2

小结: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3.我们学过的()、()、()、()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它的运算顺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出示:9612+42

(1)小组内讨论,说说计算顺序。

(2)汇报讨论结果。(指名说,师板书。)

2.变式:96(12+4)2探究有小括号的计算顺序。

(1)问:如果要求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需要在原式里添上什么数学符号?(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合作完成计算后,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3)点评,明确: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介绍中括号[],变式:96[(12+4)2]探究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1)认识中括号。

(2)在老师引导下明确运算顺序。

板书:96[(12+4)2]

(1)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计算,师巡视辅导。

(2)指名板演后,师生共同订正,明确运算顺序,并在书上找出来齐读两遍。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2.一个车间在4月份的前八天生产了320台洗衣机,以后每天生产45台。4月份(按30天计算)共生产洗衣机多少台?(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扩展提高:

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2)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3)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4)32800-40025先乘,再减,最后除。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9612+4296(12+4)296[(12+4)2]

=8+8=96162=96[162]

=16=62=9632

=12=3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变换。

2、体会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

3、感受等式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等式性质的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讲故事:王财主家有一黄一灰两头懒驴。这天,他把每种货物都平均分装在袋子里,让俩驴驮运。因为俩驴谁都不肯多驮一点,所以它俩只能驮得一样重。黄驴说:我挑一袋大米。灰驴就说:我挑两袋土豆。一袋大米的质量正好等于两袋土豆的质量。

为了方便,在课堂上用红球代替大米,一个a克;用绿球代替土豆,一个b克;用橡皮代替花生,一块m克;用胶带代替黄豆,一个n克。

得出等式a=2b。

第二轮它俩可能会加挑什么货物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索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

猜想:第二轮它俩可能会加挑什么物品呢?

(都加挑一块橡皮)

此时它俩所挑物品的质量相比第一轮发生了什么变化?

(都增加m克)

分别变成了多么克?

(黄驴变为a+m克,灰驴变为2b+m克。)

验证:俩驴所挑物品质量真的还一样重吗?在天平上摆摆看。

(天平平衡)

结论:都加挑一块橡皮,俩驴所挑物品质量仍然一样重。

......

观察这些等式,都是由等式a=2b变换得来的,你能对这5个等式变换进行分类吗?

(前三个都是在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后两个都是在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

这就是等式变换的2条规律: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小组内的其它猜测,先用式子表示,然后合规律的说出所运用的规律,不合规律的在天平上摆摆看。

2、探索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

思考并说理: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相等。天平左边一个红球和一块橡皮,右边两个绿球和一块橡皮,天平是平衡的。当两边都拿走一块橡皮,天平还是平衡的。)

相应的由哪个等式变换为哪个等式?

(由a+m=2b+m变换为a=2b。)

怎么变的?

(两边都-m)

......

观察并思考:这些等式的变换,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在等式两边送去同一个数)

这就是等式变换的第3条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吗?

学生总结: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总结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提示课题:这就是今天的学习内容等式的性质。

3、探索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思考并说理: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相等。天平左边2个红球,右边4个绿球,天平是平衡的,当两边的数量变为二分之一时,天平还是平衡的。)

相应地有哪个等式变换为哪个等式?

(由2a=4b变换为a=2b)

怎么变的?

(两边都除以2)

......

观察并思考:这些等式的变换,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在等式的两边除以同一个数)

这就是等式变换的第4条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吗?

学生总结: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为什么强调不为0?

(因为0不能作除数)

总结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三、巩固练习

1、第66页第5题

2、对等式6x=8变换

3、平衡天平上的变化。

4、方程的变换。

四、课堂反思

1、等式的性质回顾

2、本节课的感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故事导入,生动有趣,但讲故事又不仅仅只是导入新课的作用。学生围绕故事中的问题第二轮它俩可能会加挑什么物品呢展开猜测交流,从而引出对等式变换的猜测,学生把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学习也变得更加容易。在教学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和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时采用了猜想验证这一获知模式。也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一模式。在教学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和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数时,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空间,让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动脑、动手,得出结论,并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说理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12)

打电话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2.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同学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和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画图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引入新课(出示半开放性素材)2分钟

问题:学校刚接到教育局通知,让我们学校马上派15位同学马上赶到二小参加现场科技制作比赛,由付老师负责通知他们,你们帮付老师想想,付老师可以用什么方法通知他们?

师由这个问题引出最直接、最能保证通知到位的方式:打电话(板书课题)

(听+想+讲)

活动2【活动】二:自主合作(学生呈现多个项度+确定项度)(6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132-133,并同桌或前后两人交互打电话的方案,时间3分钟

(看+想+讲+听)

(师巡视,并对自主学习认真的同学及予表扬)

自主学习要求:

a.看课本P132---133,看完以后,同桌或前后两人交流下讨论打电话的方案。

b.通过自学,看课本中介绍了哪几种打电话的方案。

c.时间3分钟。

通过自学,我知道课本中介绍了哪几种打电话的方案?

(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项度并板书:)

项度呈现:

主气泡:打电话

子气泡:分组通知、逐个通知、每个人不空闲通知

其中分组通知又包括分三组、四组、五组等三个向度。

3.生在团队长的带领下团队共同确定其中的1个项度进行讨论,团队长并做好组内分工。

(讲+看+小动)

活动3【活动】三:合作探究(交互+强化)14分钟

1.团队长根据自已团队选择的问题带领组员开展4-6人的小组交互,强化学习,并把学习的成果记录在白板上,并作好发言准备。

(通过小组的共同交互学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达到68次的强化学习,师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做+想+讲+听+大动)

合作探究要求:

a.团队长根据选择的问题,带领组员开展小组讨论,强化学习,并把团队学习的成果记录在白板上。

b.每个团队做好上台展示交流的准备。

c.时间是7分钟

2:师巡视:提醒有关的小组做好展示交流的准备。

活动4【活动】四:展示交流(汇集+强化)

1.选择四个团队上台展示汇报,涵盖所有项度的知识点。

(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给予鼓励和表扬)

(讲+听+看+做)

2.教师精讲,师生共同完成2n的推导过程,小结出最优方案。

(看+讲+做+听+想)

活动5【练习】三:巩固练习

⑴有一棵奇妙的树,原来只有1个树枝,第一年长出1个树枝,第二年每个树,枝分别长出1个新枝,第三年每个树,枝又都分别长出1个新枝,照这样计

算,第五年这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树枝?

⑵小鸭子想开一个游泳会,如果通知一只鸭子要3分钟,你能帮它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通知到30只鸭子来参加游泳会吗

活动6【活动】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

(看+讲+想)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个人述职述廉总结7篇

述职述廉总结 02-13

出纳试用期周总结报告十二篇

出纳试用期总结报告 试用期总结报告 02-13

蝴蝶作文九篇

蝴蝶作文 02-13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精选

小数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教学反思 06-07

小学教案(推荐9篇)

小学教案 02-08

爷爷和小树的教案十五篇

爷爷小树教案 小树教案 02-13

幼师实习年总结6篇

幼师实习总结 02-13

结婚周年贺卡祝福语简短54条

结婚 02-13

国企党建工作总结

国企党建工作总结 国企党建工作 02-13

物流工作计划

物流工作计划 02-13

雾五年级写景作文

五年级写景作文 02-13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