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六年级数学日记

趣祝福作文(编辑 梦幻独角兽)小编整理了这篇“六年级数学日记”内容供您收藏,在下次阅读时方便使用。周记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传递知识信息并实现交流沟通的过程,写周记的经历大家都会有吧。撰写周记有助于我们有意识地调整思维方式和情绪状态,更好地实现个人成长。

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1

5月20日 星期六 晴

今天,妈妈交给我一个“重任”——去市场买鱼。

市场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我挤到鱼类区,刚好看见马大叔在卖鱼,马大叔的鱼都是活鱼,很新鲜,所以被买走了很多,但还剩一些鲫鱼,与虽少,不过条条都活蹦乱跳,想要挣脱盆的约束。

我说:“马大叔,我是你这的常客,这些鱼全卖给我,便宜点。”

马大叔一听,哈哈一笑,说:“小小年纪就会讨价还价了,行,给你个机会!”只见他拿起称连同筐子称了一下,说:“这筐鱼原来连筐重28千克,有一家饭店一次买走了一半,然后又来了一位顾客,买走了剩下的一半,现在连筐重14千克,你能算出现在还剩多少千克鱼,我就以最低价卖给你!”

我可是个倔强、不轻易服输的人,他开动脑筋思考了起来:“38千克和14千克里都包含了鱼筐的重量,用38—14可以求出卖掉了24千克。然后倒过来想,把现在剩下的鱼看作一份,那位顾客来之前还有2份,于是就可以知道在顾客来之前还有两份,那家饭店买走的鱼就是2份,因此筐里的鱼原来就是4份,一共卖出了三份。”

想到这里,我高兴的说:“我算出来了,现在筐里还剩24÷3=8(千克),这个鱼筐重2千克!”

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2

今日晚自习的时候,我做完教师布置的作业。拿出一本课外书做起来,没想到上头的一道题却难住了我。

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牧场长满青草,每一天青草都均匀的生长,这片牧场可供八头牛吃10天,可供6头牛吃20天,可供多少头牛吃5天?我左思右想,可是怎样也想不出来。于是我就胡乱的翻弄着桌上的一本数学课外书,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这本书上居然有一道题和这道题类似,下头还有关于这道题的解析。于是,我就对照着解析仔细思考起来。

原先这个问题叫:“牛顿问题”,这道题最初是牛顿提出来的,所以而得名。根据这道题的解析,我做出了那道题。下头我在此讲解一下:由于这片草地草的数量每一天都在变化,关键应找不变量——原有的草的数量,总的草量能够分为两部分:原有的草与新长得草,新长的草虽然在变,但由于是均匀生长,因儿这片草地每一天新长出的草的数量是不变的。假设一头牛一天吃一份草,那么8头牛10天就吃80份草,此时新长的草和原先的草全吃光,6头牛20天就吃120份草,此时新长的草与原先的草也全部吃光。而80份是原有的草的数量与10天新长的草的'数量的总和,120份是原先的草的数量和6天新长的草的数量的总合,所以每一天新长的草的份数是:(120—80)÷(20—10)=4份,所以,原有的草的数量为80—4×10=40份,这片草地每一天新长草的4份相当于可安排4头牛专吃新长的草。设可供X头牛吃5天,于是能够列式为:40÷(X-4)=5。解得X=12,当我写完这道题的解法的时候,交给教师看了看,教师满意的点了点头。

今日,我真很高兴,虽然这道题不是自我做的,但我为自我的探索精神而感到高兴。

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3

一、6月8日 星期六 晴

星期五放学回家,刚洗完手放下书包准备做作业,忽然想起昨天请外婆帮忙买数学科普读物的事儿来,于是问道:“外婆,有没有帮我买书呀?”“当然。”外婆拿起两本书,“你说《马小跳玩数学》好看,我就买了。不过这书只有六年级的,我就只好买这个了。”我拿起书随意翻了翻便又随手放在桌边。“这书可以的,谢谢啦!”我对外婆说。

忽然,一旁的外公拿起我随手放着的书,说:“张一涵啊,这书不错,如果你都会做,那么你就已经超过五年级的水平了!我先考考你一个简单的吧!”“好啊,我一定会做出来的!”我自信地说。“你听好了啊,题目这么写:”外公翻了一页,道:“刚刚结束了男子800米赛跑,马小跳急着将比赛结果告诉大家。甲运动员说:‘丙在我前面。’得了第三的同学也来凑热闹:‘甲不是第四。’最后张达补充:‘他们的号码和名次各不相同。’好了,你算算他们的名次。“我马上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算起来。“好啦!你看看我对不对!甲就是一号,也就是第二名;乙是第四名;丙是第一名;丁是第三名!”“呵呵,对啦,你怎么算的?”外公笑眯眯地看着我。“我当然知道。甲说丙比自己快,第三的同学说他不是第四,也不可能是第三,只能是第二。【六年级下册数学日记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日记5篇。丙比甲快,是第一。因为号码与名次不同,丁就是第三,乙则是第四。”“不错嘛!聪明!”外公夸我道,“不过你也不能骄傲,数学是无处不在的,也是最为奇妙的,你一定要读好它!”“嗯!”我也笑了笑,“我知道!就像张老师说的.一样,数学,你知道得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数学啊,真是奇妙呢!”

二、4月1日 星期三 雨

我们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数学的原型,我们学生粥时的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比如说,上街买东西时要用到加减法,装潢新房屋时,总是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是从生活中产生的,那些可都是数学的“活“教材呀!

以前,同学们学数学知识都是生搬硬套,直接把那些知识从书本上搬到脑子里,很少会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是现在跟以前可大不相同,同学们都学会了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例如,我有一次到同学家去玩,可同学独自一人在家,大清早的,我们都饿了,于是,同学跑进厨房,自己开始做早饭了。一开始,那个同学先把米淘好放进锅里,然后开始煮粥。再利用煮粥的时间来烙三张饼,他先把第一张和第二张饼放进锅内;一分钟后,他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过来;再烙一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他取出来,把第二张饼的反面放进锅里,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只需要三分钟,三张饼就烙好了,煮粥的剩余时间他就可以做些别的菜了。如果,他在煮不去做别的事,那他不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吗?那他不亏大了呀!所以说,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吧!

三、4月1日 星期六 雨

老师常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许多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都可以变成一道道既有趣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我们经常做的数学题目,就是在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问题。这不,我又在吃汉堡时发现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

3个人吃3个汉堡,用3分钟吃完,9个人吃9个汉堡需要几分钟吃完?

平时,妈妈经常带我和哥哥去吃汉堡,我只知道吃,从来没有想到还可以变成数学题来做,碰到这题觉得真有趣。【六年级下册数学日记5篇】文章六年级下册数学日记5篇出自星期四 晴

开学已经3周了,我们已经把第一单元——比例的知识学完了。经过这3周的学习,我知道了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知道了图上:实际=比例尺;知道了求比例中的未知数叫做比例;知道了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知道了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学习了比例的内容,我觉的很有趣。

四、3月16日 星期一 阴

今天,我在家里没事干,老爸就给我出了一道题,让我做做。题目是:在一个笼子里,关着鸡和兔子若干只,他们共有35个头,94只脚,问鸡兔各有几只?出完后我就思考起来,思考了好久也没想出来,于是我用了假设法解答:假设这35头都是鸡,因为鸡有两只脚,所以是35×2=70(只)。再算算比总只数少算了几只,那就是:94—70=24(只)。这时就算出了它的“大差”,然后再算鸡和兔子腿数的差:4—2=2(只)。这时就算出了它的“小差”。再用“大差”除以“小差”:24÷2=12(个)。因为把所有的头都设成了鸡,所以结果就得兔子的只数。再用总头数35减去12(兔子的只数)就等于23(鸡的只数)。所以,答:鸡有23个,兔有12个。

爸爸看我算的既正确又快,便决定再给我出一道题。题目是:王丽有20张5元和2元的人民币,一共是82元。问5元和2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虽然我平时做题顶呱呱的快,但现在却被难住了,我费了半天的脑筋也没想出来,这5元和2元又不是鸡和兔子,又没腿又没什么的,怎么算啊……哎?正想到这儿,我突然产生了灵感。

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4

今天阳光明媚,我正在家中看《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忽然发现这样一道题:比较1111/111,11111/1111两个分数的大小。顿时,我来了兴趣,拿起笔在演草纸上“刷刷”地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便找到了一种解法。那就是把这两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然后利用分数的规律,同分子 分数,分母越小,这个分数就越大。解出1111/111111。

星期六,我跟妈妈到乡下老家。一路上,我看见农民伯伯正在收地瓜,一个个地瓜就像一个个()胖娃娃,对着农民伯伯笑,妈妈告诉我: “现在是地瓜收获的季节” ,然后她又自言自语地说:“今天地瓜又丰富了” ,我说: “收这么多地瓜有什么用?” ,妈妈说: “地瓜作用可大着呢!它可以做成地瓜皮、地瓜粉、地瓜条……”

妈妈知道我学了百分数,就问我:50 千克地瓜能榨出地瓜粉5千克,这些地瓜的出粉率是多少?如果奶奶今年榨500千克地瓜,那奶奶能收多少地瓜粉? 我算了算:

5/50×100%=0.1×100%=10%

我算完了,对妈妈说: “地瓜出粉率是10%,奶奶今年能收50千克地瓜粉。”我好奇地问妈妈:“这么多地瓜粉,奶奶用它干什么呢?”奶奶说:“我们平潭的特色小吃――咸米时就少不了它,我们一家三口人吃一顿咸米就需地瓜粉0.4千克,那奶奶送我们10斤,可供我们做几次咸米?” 我算了算:

我对妈妈说:“能做25次” 。 妈妈说:“平均每月吃2次咸米 ,够吃一年吗?”我说:“还吃不完呢,过年时还可以加餐一次。 ”妈妈说: “你还真能算,其实它还可以做成茹粉汤、茹粉条、茹粉结。”

星期六上午,我和妈妈、姐姐去亮山公园玩,一棵大树映入我的眼帘。妈妈问:“欢欢,你能量出这棵树的高度吗?”“行,用一根跟它一样高的竹竿,再量那根竹竿的长度。”妈妈反驳道:“哪来那么长的竹竿?”“我……我……”我挠了挠头。忽然瞥见地上树的影子,一个念头从我的脑子里闪过:对了,老师不是刚教过比例知识吗?我兴奋地说:“姐姐!借你一用!”姐姐满脸疑惑:“怎么求?”“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影子的长度和物体的长度成正比例。先量出你的身高,再量出你影子的长度,算出你的身高和你影子的比,再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就能算出这棵大树的高度了。”我得意地说。

因为我平时喜欢制作小制作,所以身上总是带着一卷皮尺。我先量出姐姐的身高是1.56米,再量出她影子的长度是0.52米,他们的比是:1.56:0.52=3:1,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是1.1米,再算出高度:1.1×3=3.3(米),这便是大树的高度了。妈妈和姐姐看着我,直竖大拇指。我乐呵呵地想:数学真有用!

星期天,我和扬文一起玩了24点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每人分别抽四张牌,然后用“+ 、-、×、÷”这几种计算方法最后得数一定要得24,就行了。

游戏开始了,我们各抽了四张牌。唉!我的牌怎么这么糟呀!你看,四张都是A。这时,只听扬文说:“我可以了,你看,5+5=10,10×2=20,20+4=24。”第一轮,我输了。但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后面还有机会,我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赢一把。我又抽了四张牌“6、5、8、3”。我激动得马上脱口而出:“6-5=1,8×3=24,24÷1=24。现在是1比1平了。”

扬文说:“有什么的,我一定会在下一回合胜过你的。”第三回合到了,我又抽了四张牌“10、9、6、10”。我一看傻眼了。突然,只听扬文大声地喊道:“6×4=24,24+1-1=24。2 比1我赢了。”我看着他那得意的样子,无计可施。

虽然这次游戏我输了,但是我觉得24点真有趣,同时也感到数学真的很奇妙。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数学,灵活运用“+、-、×、÷”的混合运算,在下一次的24点游戏中,一定要用得得心应手,当个高手。

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5

今天在数学的课本中看见了一道题“生活中的数学题”。题目是:“我们国家大约13亿的人口,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1角钱,如果这样的话,我国全国就节约了约1300万元了。如果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大学大约要节约1万几千元钱了,那么这笔钱可以供给1805位失学没钱上学的小朋友,把这笔钱给那些人,那岂不是很好吗!”

看了上面的信息,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突然我想起来了,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因为我想了想:如果这大约13亿的人口,都浪费了1滴水,那么一共约浪费13亿滴水了,那么大家想一想13亿滴水大约有多重呢?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在水龙头下面滴1000滴水,用称称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动笔算了一下。

1300000000÷1000×200=260000000(克)

260000000克=260吨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呀:如果按每人一个月用了一吨水计算的话,那么260吨水就足足可以用上2年了。我去问我爸爸:“1吨水能够发多少度的'电?”爸爸说:“1吨水能发100度的电。”那也就是说260吨的水可以发26000度的电了。

哇!我一下子惊呆了,260吨水竟然可以发挥这么多的作用啊!所以我们现在要节约所有的水,不要浪费掉一滴滴的水了,我们要养成节约这个好习惯,不能再浪费了。

数学日记400字篇六:数学考试

“叮铃铃”,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我们快马加鞭地冲进教室,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因为这节课要进行数学考试,教室里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

试卷发下来了,我们顾不上写自己的名字,先迫不及待地看了看题,教室里有了小小的骚动。“糟了,这道题我没复习上。”“我的妈呀,这也太难了吧。”“哈,太简单了,小菜一碟。”……

“开始答题。”老师一声令下,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连平时有名的说话大王何龙也闭上了嘴,瞧,他正认真地伏案疾书呢!教室里响起了一片写字的沙沙声,就像战场上的冲锋号。就这样,一场激烈的纸上战争开始了。进攻一,第一大题,填空。哈哈,太简单了,我三下五除二把这道题攻下了。二题,三题,很顺利嘛,看来这次我一定会得高分了。第四题,糟糕,卡壳了,一分钟,两分钟过去了,我的脑门渗出了汗珠,握着笔的手不停地抖着,我绞尽脑汁苦苦思索,仔细地回忆老师的讲解。唉,谁让我上课没好好听呢?真是报应啊!唉,还是做下一题吧。

试卷交上去了,看到有些同学兴奋得脸上都泛起了红晕,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不过,“忘羊补牢,为时不晚。”下次考试,我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6

之前,我们探索了圆的周长,现在我们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圆有周长就“理所当然”会有面积。现在我们探索我们的圆的周长的“兄弟”圆的面积。

之前,圆的周长是关于直径的,那“兄弟”面积就是关于直径的“老弟”半径的了。我们看着书上的探究活动,我们拿出数学用具,里面有两个圆形,一个圆是把一个圆分成了12份,一个圆是把一个圆分成了24份。我把12份的剪了下来,按照书上,我们拼成了一个像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我很奇怪,继续把24份的也拼成了像长方形的图形,我慢慢的理解到了: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它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而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它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从我的理解中,我推测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π乘r的平方就是圆的面积了。在原来的基础中,我举一反三,列出了考试时考圆的面积的三种方式:1.已知半径求面积,这一种是最简单的,直接π乘r的平方就行了。2.已知直径求面积,这一种先要求出半径(直径除以2=半径),再用半径的平方乘π就行了。3.已知周长就面积,这一道题就有点困难,但只要细心就能做好。先求直径:周长除以π,再求半径:直径除以2,再π乘r的平方就行了。

数学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我们也要学会自己动手推出公式,这样数学才会成为你的知心朋友。

我们刚开始接触圆,发现着图形好奇特,它是曲线图形,又是有着无数条美丽的轴对称的图形,这些无数轴对称使我们初步认识了圆: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和直径分别用r和d表示,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长,直径相等,半径也相等。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老师又教给了我们画圆的方法,我们现在主要掌握的是用圆规画,刚开始用圆规不太熟练,但慢慢用跟圆规交了朋友,彼此也有了默契,画得更熟练了,画得圆也更美了。

圆的周长里有一个“新朋友”,那就是圆周率,圆周率的意义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做圆的周长的应用题时,有四种题型: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先求直径,(半径乘2),再求圆的周长(C=πd);2.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周长:直接C=πd;3.已知圆的周长,求半径:先求直径(周长除以3.14,再直径除以2就可以);4.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直接用周长除以3.14就可以了。

圆的面积里也是有着三种应用: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直接用S=πr的平方(r乘r);2.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S=π(2分之d)平方,意思是先求半径再计算面积。3.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先求直径(直接用周长除以3.14就可以了。),再求半径(直径除以2),再计算面积。

数学真的好有趣,书本上有数学,而生活也有数学。

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7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我的心情也格外激动,因为我们一家人早已商量好今天要去柞水溶洞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来到了柞水溶洞。这里人山人海,妈妈忙着拍照,我和爸爸去看了看票价,随后爸爸给我300元钱让我去买票,我拿着钱连蹦带跳地来到售票厅前排队,边排队边想:工作人员应该给我找多少元呢?不如让我来算算吧,成人票每张82元,儿童票半价也就是41元,82×2+41=205元,我拿了300元,应该找300--205元,也就是说工作人员要给我找95元。买完票,我们就高高兴兴地上山了,上山的路真难走呀!可是“不过风雨怎能见彩虹”呢?我只好慢慢地爬山,进入溶洞,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柞水竟有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些奇形怪状的石钟乳在灯光的照耀下五颜六色,漂亮极了。真是“此景只在洞中有,人间难得几回寻!”我们在里面玩了好几个小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就这样,我们踏上了回家之旅。

在火车上,溶洞的景象又一次次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今天玩得太久了,身体感到有点疲倦,想睡觉。爸爸似乎看出来了,说:“安康至柞水的路程为144千米,我们坐了2小时06分的火车,儿子,你帮我算算火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是多少?听完爸爸的话,我浑身来劲,速度×时间=路程,设速度为x千米/小时。2.1x等于144,x约等于70千米/小时。哈哈,我算出来了,火车的速度大约是70千米/小时,爸爸说,“你算得对”,爸爸又说:“如果有高铁,我们去柞水大约只需要二三十分钟”。期待着早点开通高铁……

今天既去了溶洞玩,又复习了数学,真是一箭双雕呀!

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8

1、为什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或者三百六十六天呢?一个月为什么有三十或者三十一天呢?一天为什么有24小时呢?因为地球自转一天是一日,月球绕地球转一圈是一个月,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

2、离放假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3、年月日的知识真奇妙。

4、五年级数学日记50字

5、”于是我们就出发了。

6、三年级上册数学日记100字

7、这时,老师又接着讲,直到讲到第5题是,我的脸从晴天变为阴天了.

8、今天我和同学约好了要去外面野餐我去超市买了饮料一瓶5元;一个面包2元,买3个;一包牛肉干3元6角;一个乡巴佬鸡腿2元。阿姨笑着对我说:一共15元,我给阿姨15元,走出超市我算了算:不对,5+2×3+3.6+2=16.6(元),阿姨多拿了1.6元,我还给阿姨1.6元。阿姨说“你真是个诚实的孩子”!数学还可以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我真高兴。

9、当拿到试卷,我回座位后发现了集体最不应该错的,如;耐心算一算的第二小题的得数错了,应用题第四小题画图时忘带了比例尺,标题.要知道这些可都是每天要读的啊!考试是为什么忘带了呢?正在我反思时下课铃响了,可我觉得这堂课是多么短暂啊!

10、有的人还在卖一些福娃小饰品。

11、我们哪里热闹就往哪钻,却把找旅馆的事忘记了。

12、首先来看1和5,1×5=5,5÷1=5,所以这不符合条件。

13、你知道我是怎么算出来的吗?首先我是想,两个数字的和是6的数字有这些:1和5,2和4,3和3,6和0。

14、后来,由于电脑放映不了的问题,老师准备把试卷发下来.“吴曼茹93+10,陈舒婷79.”老师一个一个地读着,可就是没我的试卷,我心里“咚咚”直跳,就在这时老师说;“郜龙龙92”我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

15、今天家里包饺子一共包了三大盘,我数了数一盆有68只。这时爸爸问我:“如果有六个人吃,每人得到多少。”我写了一道算式:3×68÷6=,我想:首先算出共有有多少个饺子,我列竖式3×68算出一共是204个。知道了铰子的总数,又知道把它平均分给6个人,那就很容易了,204÷6=,列竖式算出结果是34。我告诉爸爸每人吃34只饺子。

16、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和平旅馆,在那里度过了一个甜蜜的夜晚。

17、老师好像看透了我们的心思,就拿出试卷投在放映布上开始讲.我们也都全神贯注地听着老师讲着:“1.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当然是记作+4米了.可为什么没有带单位呢?”

18、路过一家商店,我们凑过去问商店的服务员:“这附近有没有人少的旅馆呀?”服务员说:“哦,你们要找旅馆。

19、今天数学老师拿着期中考试的试卷走进教室.

20、门牌号码当然就是33了。

21、第一篇:买鸡腿

22、我们该如何记大小月份呢?有这样一个口决: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剩下的月份都是三十天除了特殊月。通常四年里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公历年份是四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四百的倍数,才是闰年。

23、有一天,妈妈对我说:“正好我这两天有空,咱们去北京转转吧。

24、沿着这条建设大街,往前走,有一所和平旅馆,人挺少的,我刚从哪里路过,不过,建设大街的旅馆很多,你们可不要找错了。

25、她对我说:“方正,你只顾着看热闹,还没有找旅馆住宿呢!”我说:“哦,我也忘了,咱们快走吧!”可是我们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旅馆。

26、”“那您知道那家旅馆的门牌号码吗?”我着急地说。

27、“这道题是根据哪个数求出括号里的数?”“1.2.”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紧接着老师用了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方式求出了第一个括号等于12.5第二个:80,第三个4.当老师说到下一个括号里的分数时,我后悔得恨不得打我的头,因为我写错了,那个分数的括号里竟然可以把已知数1.2可以直接化成分数十分之二!我听到后特别后悔.

28、答案只有3和3。

29、转眼间天就黑了,妈妈突然想起找旅馆这件事。

30、接着看3和3,3×3=9,3÷3=1,符合条件。

31、听到这里我心里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因为在考试之前老师特别叮嘱要带单位.在考试时我一看括号后面的没有单位,我就加上了单位.

32、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七个大月,四个小月,二月是个特殊的月份,我们称它为特殊月。

33、”我想了想,对阿姨说:“谢谢!”就拉着妈妈去找和平旅馆了。

34、原来,生活中也离不开数学呀。

35、听到这里,我们都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低下了头沉默不语想:这次考试并没难题,可为什么没100呢?

36、“我只知道和平旅馆的门牌号是一个两位数,两个数字的和是6,这两个数字的积是这两个数字相除所得的商的9倍。

37、最后看6和0,0×6=0,6÷0不成立,也不符合条件。

38、当老师走到讲台时就说:“我很失望,为什么呢?因为这次考试没有一个100分的.并且还有很多不及格的人.而且再考试之前会有很多100,因为我和你们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可是呢?.”

39、然后再看2和4,2×4=8,4÷2=2,也不符合条件。

40、到了北京,到处都是人,有的人在表演龙舞,庆祝奥运会。

41、通过这次考试,使我懂得了:不要轻视那些平常看起来很普通,简单的题目.否则他会让你后悔万分啊!

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9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晴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

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

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10

之前,我们学习了百分数应用(1)和(2),现在老师并没有教我们百分数应用(3),但我们自学了百分数应用(3),自学的成果在下面,或许没有那么完整。

翻了翻书,原来百分数应用(3)是讲“已知两个部分量的和及两个部分量对应的粉丝,求标准量(单位“1”),求标准量的题目通常都会遇到我们的另一个老朋友“方程”,被我猜中了,这一课我们要用到解方程。在书本上的例题中我慢慢地自己推出了解决这一类型的列方程方法:1.A%x――B%x=两个部分量的差;2.(A%――B%)x=两个部分量的差。这样讲,或许有点不懂,再具体一点吧,x代表标准量;A%代表较大的部分量所占的百分数;B%表示较小的部分量所占的百分数。这样讲不知道大家明白了吗?不明白那就等我学习完后的数学日记吧,那一篇数学会比我这一篇更有完整力,请大家期待吧!

你在之前的数学中遇到的知识那时候就是“新朋友”,现在对于那些知识来说就是“老朋友”了,我们要温故“老朋友”,学习“新朋友”,这样的数学学习才会有趣!

这个星期我们学了百分数应用(1)和(2),这两个内容并不难学,因为五年级的时候已经为这些打下了基础,所以这一个星期学得特别轻松……

百分数应用(1)主要就是学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这一类又有两种类型的解决办法:1.先求相差再用相差除以单位“1”(例如书本上的第32页第三题)2.知相差先求单位“1”,再用相差除以单位“1”(例如书本上的32页第一题)。百分数应用(2)主要学习了以前学习的“已知单位‘1’求对应的数量”的题目,这一题目有两种的解决方法:1.单位“1” ×(1±百分之几)2.单位“1” ±单位“1” ×百分之几。(例如书本上的34页的例题,这一题用第一种就是先求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百分之几;用第二种就是先求比原来每时多行驶了多少千米。)我们要注意在适当的题目中要用适当的方法,比如例题就是用第二种方法的计算量小一点,所以用第二种方法比较好;但用于自己的嗜好,想用那种都没有问题,但要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就相当于在生活中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困难。

百分数真得好有趣,我相信我们下个星期会继续跟它玩耍,跟它一起学习;我也相信我们六年级过后,以后一定会再学到百分数;我也会相信我们在生活中百分数随处可见。

上一次,我们闯过了“百分数的第一扇门”,这一次我们将继续拜访我们的朋友,再次敲开了“百分数的第二扇门”。

敲开,发现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列火车,原来每时行驶80千米,提速后,现在这列火车每时行驶了112千米,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百分之几?这一道对于我们上次闯开第一扇门的同学很简单,就是112――80=32千米,在用32÷80=40%了,我们闯进了第一关,第二关还是那一位和蔼和亲的老师,他有出了一道像似的`题:(日记大全 )有一列火车,原来每时行驶80千米,提速后,这列火车的速度比原来增加了40%。现在这列火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这一道题和我们上次遇到的题不一样,我们慢慢去探索。我们知道了,这一道题与我们上个学期学的题非常像,所以我们探索起来非常简单。也是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先求比原来每时多行驶了多少千米。80×40%=32千米,80+32=112千米;第二种是先求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百分之几。80×v1+40%w=80×1.4=112千米。闯完了又一关,下一关写着做这些题的方法:1.单位“1” ×v1±百分之几)2.单位“1” ±(单位“1” ×百分之几)。第四关写着求“已知单位‘1’求对应数量”的一般步骤:1.找单位“1”2.算相差量(增加量或减少量)3.算对应数量4.检验作答。

我们探索完了,我收获很大,又进了一步“拜访”了我们的朋友百分数。在数学的探索中,你会有很大的收获,你也会有很多的快乐。

上一次,我们拜访了老朋友“百分数”,这一次我们继续探索着“老朋友”百分数。

上一次,我们只探索了百分应用(1)的“第一扇智慧门”,是先求相差,再求相差除以单位“1”的应用;接着,我们去拜访一下百分数的“第二扇智慧门”吧,你有勇气去陪我去探索吗?有的就来吧!

一进去,看到有一道题我们要理解其中的意思,例:阳光超市一种电磁炉的售价是320元,比原价便宜80元。电磁炉的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我们慢慢去探索吧,张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一道是百分数的应用里的一种‘逆叙’,遇到这些题目,我们先要把重点句补充完整。”比如这一道题我们先在“比原价便宜80元”前面补上“售价20元”,这样一来,我们就好去探索了。我们就可以先算出单位“1”,原价:320+80=400元,我们已知了相差(80)那我们就之前80除以400就等于了20%了,我们拿到了第二小扇门的钥匙了,我们继续开了第二小扇门,只看到有一个公式“知相差先求单位“1”,再相差除以单位“1”。我们探索了百分数的“第二扇智慧门”,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

第一种我们不知道相差,第二种我们知相差;第一种我们知单位“1”,第二种我们不知单位“1“。第一种我们做起来简单一些,就之前求相差,再除以单位”1“就行了而第二种相当于第一种会难一点吧,但我们只要把句子补充完整,再求单位“1”,再用题目中的相差除以单位“1”就行了。

今天,我们探索了百分数的“第二扇智慧门”,我们将会很快又会遇到另一扇“智慧门”的。

今天,我们又遇到了我们的“老朋友”百分数。我们先温习一下“老朋友”百分数吧,因为“温故而知新”嘛!以前我们主要学了两种百分数的应用,第一种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解决办法: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等于百分之几;第二种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今天我们将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我们和和蔼可亲的张老师慢慢地去探索里面的奥秘,我们探索得没什么收获,张老师看到我们,教了我们一些小道理,又使出了张老师的老办法“分析题目”,我们将分析题目了起来,例如书上的“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我们按照张老师的办法,把问题中的“冰的体积”和“原来水的体积”还有“百分之几”用长方形框了起来,又在“比”和“约增加了”下面画了三角形,又在“冰的体积”下写上了50立方厘米,在题目中的“45立方厘米的水”上写了单位“1”。这样,我们慢慢地去探索了,我们知道了求这道题的方法,求这道题的方法就是:先求相差,再用相差除以单位“1”。在这些基础中,我们要注意要找准单位“1”,找准后,这道题你就正确了一半了!

“老朋友”百分数又回来了,我们将再次探索这一位“老朋友”。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六年级数学老师竞岗申请

六年级数学老师工作总结 六年级数学老师年度考核总结 03-10

幼儿园工作计划大班必备

幼儿园工作计划大班 06-11

留守儿童扎心文案(分享65句)

关爱留守儿童的句子 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语 06-11

中考寄语(收藏71句)

中考寄语收藏 06-11

关于加油的正能量说说

加油正能量说说 06-11

明天开业的句子(经典91句)

明天开业句子 06-11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1000字(精选11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12-15

学生母亲节暖心文案

学生母亲节文案 06-11

适合给姐姐发的七夕句子200句

姐姐七夕句子 06-11

日复一日的生活文案(精选66句)

日复一日生活文案 06-11

朋友请听好感恩语录

朋友感恩语录 感恩语录 06-11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