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认识序数教案

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飞翔的鱼)在教学时,编写教案课件是非常重要的,每位老师都需要完成这个任务。教案是促进学生全面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写出优秀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栏目小编针对您的需求整理了一篇认识5的序数教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认识5的序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能分清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前到后,从后到前数是第几。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5以内的序数。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的方向数是第几。

教学准备:

1、课件——“小动物赛跑”

2、各种动物、植物、蔬菜的图片若干,白纸条若干。

教学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按第一队、第二队…的顺序走入教室。

二、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动物园里去,今天的动物园可热闹了。一会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一看、想一想,今天的动物园为什么这么热闹?”(带领幼儿去开汽车)

2、教师:“动物园到了,我们来看一看,小动物们要干什么?”(放小动物比赛的画面)。现在我们来数一数,有几只小动物来参加比赛?都有谁?(告诉幼儿从下往上数,最下边的是第一条跑道,依次类推)。看一看,谁站在第一跑道,谁站在第二跑道、…。

教师:“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来预测一下,你认为在这次比赛中谁能得第一名?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

3、放“小动物赛跑”的画面,提问:

①谁得了第一名,它跑在第几跑道?

②谁得了第二名,它在第几跑道?

③小熊得了第几名,它在第几跑道?

4、比赛结束了,小动物们按先后顺序排好了队,排在第一的是第一名的小狗、…

三、创设情境,幼儿巩固序数。

1、选四名幼儿与老师一起做游戏。

2、教师扮教官,幼儿扮士兵,做游戏。

四、小组活动。

1、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分给不同的图片,先请幼儿观察。

①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②根据你观察的结果,将它们摆好。

③说一说把谁排在了第一、第二、…

2、将幼儿的作品粘贴在前面,请幼儿说一说,你还有与他不同的排法吗?

五、教师做简单的小结,教学结束。

认识5的序数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设计了这节以带幼儿去参加生日餐会为主线的数学游戏活动,其中还融入了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人物"美羊羊"。从而引导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索,真正感知6以内的序数的概念。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序数,理解序数的含义,会用序数词"第几"来表示6以内物体的排列顺序。

2、能清楚表述序列的顺序。

活动重点:学习从不同方向(从左-右、从右-左、从上-下、从下到上)确定物体的排列位置。

活动难点:尝试用完整的语言描述物体排列的位置。

活动方法:游戏法、讲解法、引导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操作材料:6种写有数字1-6的食物卡片,操作纸人手一份

3、"生日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一)情境导入,破译羊村大门密码数字1-6.

1、"今天是羊村美羊羊小姐的生日,她要邀请小动物们去她家聚餐,小朋友想不想也一起去看看啊?"

2、"要进入森林,得先把羊村大门打开,我们来试试。(按门铃)哎呀,怎么打不开?原来羊村的大门上有一把五彩锁,里面藏着许多数字宝宝,小朋友只要猜出数字宝宝,就可以打开这把五彩锁了,桔黄色后面藏着谁呢?小朋友猜的对不对?看一看。以此类推,出示数字宝宝,(

1、2、3、4、5、6)。羊村大门打开了,欢迎小朋友的到来。"

(二)以 "羊羊的生日餐会"活动,学习6以内的序数。

1、出示ppt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有那些小动物接受了羊羊小姐的邀请,准备去去她家呢?""羊羊小姐邀请了几个小动物呀?一起来数。"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数 "xx小动物排在第x个"。

教师小结:我们数第几第几要看是从哪边数起,红旗在哪边,我们就从红旗的那边往后数,开始数的那一个叫第一。

2、到羊村超市选购食物。

出示装有食物的货架,"今天小动物要带上自己最爱吃的食物去聚餐,小朋友看一看,它们要买的最爱吃的食物在第几层"?

交流讨论:为什么买同样的东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引导幼儿认识货架有高有低,可以从上往下数,也可以从下往上数。

教师小结: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三)寻找羊羊的家。

出示四幢楼房,让幼儿找一找羊羊住在第几幢楼房的第几层。

"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去羊羊家了,这里有四幢楼房,美羊羊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帮忙喊一下。"(美羊羊)"她的家在第几幢第几层?"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数房子楼层的时候是从下往上数的,不可以从上往下数。

二、幼儿操作帮助小动物用序数方式将食物依箭头方向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装盘。

"小动物们终于找到羊羊家了,他们要把好吃的东西装进盘子,你们能不能帮帮忙?红旗在前面就从前面开始往后排,红旗在后面就从后面开始往前排,一定要按照顺序排。"幼儿回桌子旁操作。

三、评价活动

放"生日歌"幼儿端着完成得作品回到椅子上坐好。

"这个小朋友排的对吗?""小动物们可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餐会了,我们一起祝美羊羊小姐生日快乐

认识5的序数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特设计了这次数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学习序数词“第几”。

2、能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1、有5层高的楼房背景图一幅,幼儿熟悉的小动物5个,如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等。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5只不同的小动物,有5节车厢的火车或有5棵小树的图片等。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引导幼儿数一数并贴上1―5的数字。)

(2)教师边操作边提问,让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住在楼房里,什么动物住第几层。

(3)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住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层。

(4)游戏“找小动物”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

(三)幼儿操作游戏,了解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1)介绍操作游戏的材料及玩法。

A组:坐火车。送小动物上火车的小朋友先数数火车有几节车厢,再送小动物上火车,每种小动物坐一节车厢,然后说说“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做好后帮它们更换位置再说。

B组:捉迷藏。玩捉迷藏的小朋友先数数有几棵树,然后把各只小动物分别藏在树下,说说“xx动物藏在第x棵树下”。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小结。

A: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

B小结:我们数第几第几要看是从哪边数起,开始数的那一个叫第一。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的排列位置也不同。

(四)、游戏“排队”。

讲解示范游戏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5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幼儿游戏。(3―4遍)

(五)活动结束。

认识5的序数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认真听清楚各项活动的规则,用过的物品能归还原处。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材料准备

1、幼儿人手一本《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

2、小黑板一块,粉笔若干。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发放《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幼儿人手一本。

2、集体活动

(1)按数拍手。

我们来听数拍手,我报几你们就拍几下。

(2)认识序数。

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书画面。有几张小椅子,椅子上有几个小朋友?第几张椅子是空着的?我们按顺序说说空着的小椅子的位置。教师手指第三张空椅子。这是第几张空椅子?谁会用一个数字来表示这张小椅子的位置?你在这里写上3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平时还可以用3来表示什么?现在你知道数字有几个用处了吗?(表示物体的位置,表示物体的数量。)

能在每张空椅子上都写上一个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吗?老师盖着第三第六第九张空椅子。谁能说说,哪几张椅子不见了?你又是怎么发现的呢?谁帮助你一看就知道第几张椅子不见了?

3、分组活动。

数数第几张椅子是空的。

说说范样上每张椅子的位置,看看第几张椅子没人来,是空的,请你把能表示空椅子位置的数字写在书上,边做边讲,第几张椅子是空的,做完后说说哪几张椅子是空的。

教师巡回指导。

认识5的序数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4以内的序数,并能从不同方向说出物体的排列次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

3、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学具:小动物、房子图片人手一套

2、教具:大数卡一套、房子四座、小旗一面、四种小动物、小火车、双层汽车、画有高楼和四颗大树的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一、用第几座的形式表示不同颜色的房子分别在第几座

1、(出示房子)一共有几座?分别是什么颜色?

2、红房子在第几座?你是从哪边开始数的?

3、第三座房子是什么颜色?

二、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序数第一至第四。

1、给小动物排队。

(1)房子里分别住着谁呢?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谁能帮它们排排对?

(2)谁排在第一个?小猴排在第几个?

(3)如果从右往左数它们分别排在第几个?

2、(出示火车图)请小朋友送小动物上火车

(1)小鸭在第几节车厢?第三节车厢上的谁?

(2)谁能跟刚才小朋友放的不一样,现在它们分别在第几节车厢?

3、动物捉迷藏游戏。

(1)小鸭躲在第几颗大树后面?你是怎么数的?

(2)第二颗大树后面躲着谁?那么第一颗大树后面又是谁呢?

(3)请一幼儿上来找,老师或幼儿把小动物藏起来。

三、小动物住高楼,学习从下往上认识4以内序数。

1、高楼有几层?你是怎么数的?(从下到上)2、请小朋友分别把小动物送进高楼,说说自己放的小动物住在第几层楼?

四、送小动物上双层公共汽车

1、汽车有几层?每层有几个座位?

2、根据老师的要求把小动物送上汽车。

五、幼儿操作请小朋友根据动物后面的数字把他们贴到相应的楼层。

六、开火车出活动室。

1、说说自己身上挂的是第几节车厢?

2、根据身上的车厢号排成几列小火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启发幼儿动手探索,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给每一个孩子自由的活动空间,体验成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及时巩固已学知识。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所发展。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序数是幼儿生活、游戏中经常接触的概念,但儿童对数感念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经验化的,需要教师的梳理和提升。

认识5的序数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初步学习的方向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会用序数词较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倾听别人的发言,关注和学习同伴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磁性板,上面纵向画有10条跑道。

2、教学挂图(四)中的10种动物,(卡片),木偶大象,1~10大小数卡各一套(小数卡用于记录最后动物比赛的结果,大数卡用于记录跑道的位置)。

3、幼儿用书第22页《认识序数》的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运动场上有什么。(将动物随意散放在跑道上,不与跑道对应)#引导幼儿观察跑道,确认各条跑道的序号。

教师:数一数,一共有几条跑道?(请个别幼儿说一说,然后在集体点数)教师:哪条跑道是第一条?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左边开始数,依次指其右边相邻的跑道,问这是第几条跑道,再依次一直到第10条跑道)#引导幼儿用数字标出跑道的位置。

教师:谁会用数字给每条跑道做个标记呢?(请一位幼儿来操作)教师手指跑道上的数字5:5放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我们平时用5可以表示什么?现在你知道数字有几个作用?(有两个作用:一是表示物体的数量,二是表示物体的位置)

2、帮助小动物做赛前准备。

#教师出示木偶大象,以裁判的身份提出赛道准备的要求:请运动员站在自己的跑道上,做好比赛准备!第1道,小兔。请个别幼儿上来帮助小兔找到自己的跑道并站好,再把其他动物放在不同的跑道上。(不要按顺序说,让幼儿找出对应的跑道)

3、比赛开始后引导幼儿判断比赛的情况。

#教师移动动物的位置,让幼儿看看比赛中的的情况。

教师:比赛进行了一半,小朋友看看是谁跑在了第一位?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里重点线最近的是第1位)再看看其他动物个跑在了第几位?

#再次移动动物的位置,展示比赛结果,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判定每个动物比赛成绩。

教师:比赛结束了,谁得了第1名?其他动物各得了第几名?第几跑道上的什么动物跑在第几名?尝试用数字记录动物们比赛的结果。

教师:谁能告诉大家参加运动会的小动物,它们各自的了第几名?(集体说一说动物们比赛的结果)师幼讨论:这次比赛,小猫有2个数字朋友(表示跑道位置和比赛结果),它们各是什么意思?(站的道次、比赛所得的名次)

4、集体进行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按提示要求完成幼儿用书第22页楼梯上的动物内容。

认识5的序数教案 篇7

教案方针:

1.认识1-10的序数,进修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把握序数词,会用第几精确的暗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造就幼儿的调查力,影象力

教案筹备:玩具小熊一个,邮包一个内装8封信,配景图屋子一间,10扇门,门上各有一小动物,幼儿人手一份操纵纸,人手一套1-10的实物卡,每桌一份江湖

教案重点:让幼儿认识1-10的序数,知道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教案难点:在幼儿把握序数的基本上,会用第几精确的暗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教案进程:

1.出示小熊,引起幼儿乐趣,进修1-10的序数

师:你们看谁来了?(小熊)小熊是丛林里的邮递员,最近丛林里造了一批新屋子,小动物们都搬进了新家,邮递员小熊不知道小动物们的新家地点了,你们愿意辅佐小熊吗?我们来看看这座新屋子一共有几间房?每间房里有一只小动物让我们来汇报小熊:

小兔住在第几间房?

小羊住在第几间房?

小猪,小狗,小马,小刺猬,小青蛙,小猫,小鸡,小老鼠

2(1).师:哟,小熊本日包里的信还没送呢,你们愿意帮它来送吗?

(出示信,请个体幼儿上前来送信,要求边送边说:“**的信送到第几扇门里”)

(2).“好了,小熊口袋里的信全都送完了,让我们来看看第几扇门里的小动物充公到信?”

(3).“好,让我来考考小伴侣,适才你们在送信路上发明石子路是通向第几扇门的?”

3.幼儿操纵

师:小熊本日还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很多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可

是粗心的小熊漏发了,有些小动物没有收到,我想小伴侣找一找第几间房里的小动物没有收到,然后请你从箩筐里找出来涂上胶水,给它们送去,好吗?

4.

让小熊来看看,小伴侣有没有帮它把水果和蔬菜送到了小动物的家

5.师:好了,小伴侣辅佐小熊也累了,让我们到丛林里去玩吧,玩的时候请你看一看,丛林里哪些花和树不见了,请你找到它,把它种好好吗?

延伸阅读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华


各位好啊!今天小编要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的相关知识。教案和课件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只有花时间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才能实现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如果您觉得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不妨立刻将本页加入您的收藏夹吧!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91—92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多种活动,如平均分饼子、折纸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和判断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各准备正方形、长方形等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鼠妈妈分饼子的故事好吗?鼠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毛,一个叫二毛,哥俩长得挺机灵的,又非常喜欢鼠吃妈妈做的饼子。有一天,鼠妈妈做了4个饼子,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吃,要使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子同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来帮帮鼠妈妈?第二天,鼠妈妈做了2个饼子,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也来帮帮鼠妈妈?第三天,鼠妈妈有点累了,这天她只做了1个饼子,还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再来帮帮她?(半个饼子用数字怎样来表示呢?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小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好的数学课,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小学生的特点是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对于色彩鲜艳、离生活较近、有趣味性的故事感兴趣。本节课,我首先利用课件鼠妈妈分饼的故事创设了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求交流,获取新知。

(一)认识二分之一。

1、鼠妈妈分饼子。

鼠妈妈先把饼子分成不同的两份,大毛连忙说:“我是哥哥,我吃小的。”二毛一听也连忙抢着说:“我小些,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鼠妈妈看见哥俩互相谦让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她说:“好了,孩子们,不要吵了,我来重新分吧!”鼠妈妈重新把饼子分成同样多的两份,她说:“这块饼子,你们一人一半,这种把饼子分成同样多的两份,我们在数学上把它叫做平均分。”

2、演示鼠妈妈分出平均分的饼子情境图。

指出,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教师指导学生读、写1/2。中间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写分数时,应先写什么?(先写分数线,接着写分母、分子)

3、小组活动: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折出它的1/2,并用彩笔画上斜线。把学生折出的1/2贴在黑板上。

4、演示教师折出的1/2。

(教学小结:本环节先让鼠妈妈把饼子分成不同的两份,引发哥俩的“争吵”——都要少的一部份,达到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然后讲解分数各部份名称,让学生对分数的了初步的认识。最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动手折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1/2,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认识四分之一。

1、电脑课件演示,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提问: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读作什么?写作什么?

2、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刚才我们认识了1/2,1/4,认识了分数里的分数线、分子和分母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教师课件演示1/3、1/6、1/8等。

(教学小结:分数里只有1/2吗?于是我又利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纸的1/4,告诉学生这也是一个分数。学生兴趣来了,噢,我认识两个分数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说:“还有好多好多的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学生兴趣空前高潮,为下一步教学的发展奠定非常好的基础。于是接下的1/3、1/6、1/8等,学生一点就会,课堂效果非常好。)

三、巩固练习,小结本节课内容。

这节课我们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认识了分数,明白了怎样读写分数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老师出一些练习题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练习区1、3、4、5、7)

(教学小结:一节课上到这,学生大体都会了,为了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我又设计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展。)

四、智慧园:实践探讨,课后想一想。

妈妈买的一大块巧克力里有一样大的8小块,怎么吃呢?方方说:妈妈吃3块,我吃4块,奶奶吃1块。他们各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多少呢?

(教学小结:学生的好胜心理强,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但是仍然不满足,于是我在最后的教学中,带学生到智慧园去闯一闯,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几分之几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六、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我利用课件鼠妈妈分饼的故事创设了以下的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折出分数,学生的好胜心理强,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也真正上达到了预设目的。不过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在折分数时没有放开手让学生去折,而是不时的去指导,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练习,在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感知数理

1、教学例1

(1)认识1/2。

师:同学们,过几天就是我们的中秋佳节了,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做一些什么事呢?

生:吃月饼,赏月。

师:老师这有2块月饼,要分给这两个小朋友,大家来分一下。

生:一人一个。

师:要是老师只有1块月饼,这下应该怎么分呢?老师给他们分一下看看。

操作幻灯片,演示分月饼给学生看。

师:现在这个小男孩他分的少一点,他可不乐意了,他哭了。我们得重新分了。现在一人一半,他们得到有月饼一样多,所以他们都很高兴。

师:他们分别得到了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1/2,这个2表示分的。份数,每一份月饼就原来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他们每人分得二分之一。

图片出示半个月饼,并在旁边写上1/2。

边演示边说明:平均分2份,在横线下写2,要表示其中的1份在横线上写1。读作二分之一。

归纳1/2的具体含义: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认识1/4

①提出问题:

师:如果把这块月饼分4分呢?每分月饼是它的()分之一?写作1/4。

②教师课件演示。

师:像这样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在幻灯片中操作,介绍分数中各部份的名称以及分数的读法。

把图中的圆不平均分4份后提问,这样分四份,那么每份是这块月饼的1/4,对吗?

指名回答。

归纳1/4的具体含义: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四分之一,写作1/4。

(3)提出问题

出示幻灯片中的图片

提问:图中哪个有色部份能用1/3表示?

2、教学例2

(1)出示例1每一组图1/2和1/4。

①想一想、比一比,哪个分数大一些?

②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学会合作。

③电脑课件演示1/2和1/4的图形,进行比较,让学生直观感受两者的大小。

出示:1/2>1/4

(2)出示例2第一组图1/4和1/3

①说说图示中每一格表示什么?用什么数表示?(1/4、1/3)

②比一比:1/4和1/3哪个分数大?

③小组交流。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方法。

出示:1/4<1/3

(3)提出问题: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①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发现用文字表达出来。

②小组交流,互相学习

③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1份越小。

二、巩固练习

1、看图比较1/6和1/4

2、小试身手:1/3○1/2、1/3○1/4、1/5○1/7、1/8○1/7、1/4○1/8、1/6○1/3

3、思考题:(1)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剪断,每一段的是绳子总的几分之几?

(2)把其中一段绳子再对折后剪断,得到的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

三、课内外作业

1、课本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3】

说教材:

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充。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以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乐学落到实处,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体会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说明主题图。

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谁来帮他们分一分?

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

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2个苹果。

2、师: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

生: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1瓶矿泉水。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师板书:平均分)

3、师:可是月饼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两个人吗?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

生:一半、半个……

师:这个半个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1/2)

师:同学们听过吗?像这样的数就是分数。(师板书: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二、动手实践学知解困

1、认识。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

师:这一半刚好是这2份中的1份(电脑演示书写过程,并出示1/2),这就是,谁会读?

师:这一半是蛋糕的,那另一份呢?

师:看来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蛋糕的(师板书:每份是它的1/2)这个它指的是谁呢?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1/2的呢?

同桌为一小组互相说一说。

2、折出。

(1)动手操作。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蛋糕的1/2,老师这还有一张长方形的纸,又该怎么表示呢?

(大屏幕出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一折,把它的涂上颜色。)

(2)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涂得?

(3)展示不同的作品,并说出自己的折法,及时评价。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这个长方形的1/2呢?

(5)判断。下面这些图形都能用1/2来表示吗?

3、认识不同的分数。

师: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记录一些学生想认识的分数。)

师:想不想用一个图形表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师:你能不能也象刚才这样,先折一折,再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可以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次你是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又是它的几分之一呢?(同桌交流并收集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在黑板上。)

师: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现在请仔细观察比较涂色部分。

4、读、写分数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觉得分数你会写吗?拿出手指跟张老师一起来写个1/2!

(先写中间一短横,注意短横不要写得太长,短横下面写个2,写在下面的正中间,短横上面写上1,同样写在正中间。)

三、综合运用发展思维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图里涂色的部分吗?

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

3.它们分别占了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课后反思: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大胆提问。但数学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流利。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训练。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4】

师;今天,有一位快乐老人来到我们的课堂,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他是谁?

师:圣诞老人想让我们帮他分分礼物,你们愿意吗?

1、(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小朋友)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苹果呢?

2、(课件出示2个桔子和2个小朋友)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桃子呢?

师: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什么分法?

3、(课件出示一个蛋糕和2个小朋友),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多少呢?(把一个蛋糕)(板书)

生:一半。[如有学生回答出1/2,教师可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认识的1/2,或简要介绍自己学习1/2的途径)[设计意图:教师可通过此问题了解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水平,再有通过对1/2有认识的同学的介绍,其他同学也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课外学习方法。]

师: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蛋糕的?

师:像这样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板书),我们平常说每份是(板书)它的一半,这半个蛋糕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蛋糕的1/2。(板书1/2)。

师: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最后概括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分,每份是它的1/2。

师:你们能在这个蛋糕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教学,能够让学生加深对1/2的认识,同时也降低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2,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你想在这个长方形上创造一个1/2吗?来看要求:

师:(课件展示)要求:打开学具袋1,每个同学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它的1/2。再和同学们交流折法。

生: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折法。

生: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我们用这三种折法折出长方形的1/2,那么同一个图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吗?

师:不直判断学生回答的对错,而用课件展示验证学生的答案。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设计意图:老师对学生作品的肯定及对他们创作成果的重视]

师:老师这里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你认为涂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吗?

师:第一个和第四个也是分成两份,为什么不是二分之一?

师:一个蛋糕,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六边形,只要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图形练习,加深同学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师:现在,我们已经完全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1/3,1/4,1/6,1/8・・・・・・(师选择一些板书)。

师:想不想也用一个图形表示出你认识的几分之一?

师:打开学具袋2,选择你喜欢的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课件展示)

师: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4。

生: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生:介绍1/3、1/5(如果没有同学折出分母是单数的分数,教师可引导学生再次折出这样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分母是单数的分数折起来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折分母是双数的分数要稍难一些,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折折这样的分数]

[设计意图:发现分数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师:同学们请看,像我们刚才认识的1/2,1/3,1/4,1/8・・・・・・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91页,认真、仔细地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几分之一?

生2:我认为他说的不够清楚,应该是把鸽子的食盒平均分成三个小格子,每个小格子就是这个食盒的1/3。

师:我们认识了这些分数,我们再来写写这些分数。

(课件展示)仔细观察,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

先写一短横,它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老师这里写的3,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实现了教材的重组,在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四、反馈练习。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能准确地运用分数了吗?让我们一起试试。

1、下面的图画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2、猜一猜线段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师:对,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围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5】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学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学生通过分享月饼,渗透并感知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团结友善的思想。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手工纸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一般要吃什么食物?生:月饼

师:月饼表示合家团圆,如果你有月饼你愿意和谁分享呢?

生:父母、爷爷奶奶、同学、朋友、老师……(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团结友善)

师:今天王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同样的四块月饼(白板出示四块月饼),那么聪明的你能不能帮助聪聪和明明公平的分一分这四块月饼。生:每人分两块月饼师:这样分才公平。(白板演示)

师:那如果老师只有2块月饼呢?怎么公平的分给聪聪和明明?

生:每人分一块月饼

师: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就叫什么?

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如果只剩下一块月饼怎么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呢?

生:把月饼分成两份,一人一份

师:白板演示不是平均分的月饼,这样分可以吗?那应该怎么分?

生:从中间把月饼平均分成两半,每人一半(白板演示平均分)

师:一块月饼、两块月饼可以用1、2表示,那么这样的一份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学世界里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师:那么谁知道这一半月饼怎么用分数表示呢?

生:1/2(在白板上书写1/2)

师:右边的一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左边的这一份呢?

生:也可以用1/2来表示,因为这两个半块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师:谁知道2表示什么意思?生:2表示把月饼平均分成了两半

师:1又表示什么意思呢?生:1表示其中的一半

师:那么1/2表示什么意思呢?(白板出示,学生齐读,同桌互说,遮挡让学生再说)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一个苹果,一个蛋糕……)

师:请你拿出正方形的纸,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然后用斜线表示出你找到的二分之一。找学生展示,讲一讲是怎么找到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的。

师:那你能不能折出张纸的四分之一呢?然后用斜线表示出你找到的四分之一。(同桌之间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找到四分之一的。)

学生将自己找到的四分之一介绍给大家。

师:多媒体展示:学生说一种折法,多媒体展示一种,将这三种方法都展示出来,那老师就奇怪了,这三种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4来表示?

生:因为他们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都表示的.是这张纸的1/4

师:你们同意吗?

师:同学们,只要认真思考,我们就能找到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现在请你认真的观察,老师折出这张纸的几分之一呢?生:1/3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那谁能涂出这个长方形的五分之一呢?

师:他涂的对吗?那老师要是涂在这呢?他表示多少?

生:1/5

师:涂在着呢?生:也是1/5师:也就是说老师涂在这里的任意一部分都表示这个长方形的1/5,你们同意吗?

师:老师现在把难度加大了,你敢不敢挑战一下?接下来请你用折纸的方法看看你还能表示出这张纸的几分之一?生:1/161/8、、、、、、

师:同学们,在刚才我们用了观察法,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学习,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把这样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

2、认识分数

师:像1/21/31/41/5这样的数我们就叫他分数

师:同学们,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它的名字,谁知道它叫什么呢?同学们不知道也没关系,老师来教大家,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它叫分数线。(师边说边板书)平均分成两份就在分数线的下面写“2”,我们叫它“分母”(师板书)每人分到的都是两份中的1份,就在分数线上面写“1”它叫分子。(师板书)

师:你认识分数并会写了吗?下面请你拿出pad在上面写出“二分之一”并且同桌之间互相的说一说它们的名称。那么接下来老师说几个分数你们能写出来吗?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分之一师:你还能自己写几个分数吗?谁愿意把你写的分数给大家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1、你知道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吗?

2、哪些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请你选出来并写出这个分数。

3、白板出示国旗,利用ipad的边学边玩设计一个旗帜。

四、本课小结: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走近分数,了解分数,去探索有关分数更多的奥秘。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二)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分一分(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数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西游记的故事出发: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得半个桃子,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这个讨论过程,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原来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其实是很多的。在多种方法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操作和描述活动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会认、会读、会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本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意义,会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段:(播放课件)一天,唐僧师徒四人经过一个桃园,好吃的八戒见了桃子口水直流,师傅说:“吃桃子可以,不过得先回答我几个问题。”“有4个桃子,如果平均分给悟空和八戒,每人分几个?”徒弟很快答出来了。“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悟空和八戒,每人分几个?”徒弟想了想,又答出来了。师傅又说:“有1个桃子平均分给悟空和八戒,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徒弟难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学生说半个、一半)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①课件演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的过程。(学生说出分法),强调平均分。

“一半”该如何表示?

(学生讨论并写在本子上)

展示学生创造一半的表示方法,说说每种表示方法的意义,通过比较显示1/2的优越性。(引出课题:认识分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分数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桃子的一半用分数怎样表示?(课件出示)

另一半用分数怎样表示?(课件出示)

把1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就是这个桃子的1/2。(板书)

小组同学互相说一遍。

小结:我们都已知道1/2可以表示半个桃子,你能折出一张纸的1/2吗?

②动手做:

拿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2,并且涂上颜色。(配音乐)

汇报展示不同的折法: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呢?

③涂一涂

你能涂出下列图形的1/2吗?学生独立完成书本53页涂一涂(配音乐)

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利用“折一折”“涂一涂”表示1/2等操作活动,丰富了学生对1/2内涵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单位“1”可以是1个桃子、1个花瓶,也可以是1个图形,深化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小结:同学们,我们想一想,无论是桃子、长方形、花瓶等等许多图形,()只要我们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2表示。

④、认识其它分数

刚才我们认识了1/2,现在老师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那涂色部分该用几分之几表示呢?(课件出示)

学生回答1/4

师问:为什么用1/4表示?

生体会1/4的意义。

如果涂上2份,该如何表示?学生独立完成课本54页折一折后三道题。

汇报展示,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在认识理解1/2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使学生顺利认识并表达1/4、2/4等分数,并理解这些分数表示的内涵。)

师:四份都涂上了,用几分之几表示?

生答出4/4。让学生理解4/4等于1。

师强调像1/2、1/4、2/4都是分数。

⑤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及意义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分数,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它们自己的名字。以3/4为例学生充分发表言论,师总结意义并板书:

3……分子

分数线读作:四分之三

4……分母

我们在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课后练习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分数的意义。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分数的意义与“平均分”的联系。)

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10个分数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猪八戒吃桃子故事的延续:

八戒弄来个大西瓜,悟空说:“咱们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4,怎么样?八戒一听,急了:什么?我找来的西瓜,只能得到1/4,太少了。不行,我得要1/8,最少得到1/6。听了八戒的话,孙悟空笑的前仰后合,你这个八戒啊,聪明反被聪明误啊!同学们,你们觉的孙悟空的话有道理吗?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三)

一、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教材先通过例1~例2两道例题,分别让学生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教材又通过例3教学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三、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四、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剪刀。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黑板上准备好一些小磁铁。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剪刀一把。两个月饼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6】

工作总结是一种自己提升的方式,抒写自己的总结是对自己工作的反馈。面对工作总结的时候你还是无从着手?这篇《范文示例:同学聚会感言(一篇)》值得你借鉴与学习!

20xx年6月27日同学42年在兰山相聚了,整个活动洋溢着浓浓的同学情谊。四十年前的校园轶事,四十年后的感慨感言,四十年来的工作生活,四十年来的建家历程,同学们畅所欲言仿佛我们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岁月如梭,弹指一挥四十年,昔日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们如今已两鬓斑白,步入了天命之年,我们风风雨雨、沟沟坎坎。四十年后再聚首,让人兴奋和自豪!兴奋的是近五十多岁的人仍然拥有一颗年青的心,自豪于我们还保存着一份至纯之情,至真之情!延续至今的友情、真情、热情让人兴奋不已!感动至深!

见到一张张曾经很熟悉,但又有许陌生的脸庞,从依稀的记忆中寻找他们的名字,回忆那四十年前的一个个片断,曾经的喜、怒、悲、哀、乐都化成联结我们友情的一条条纽带,依旧那么鲜活。那么生动。那么让人牵挂,久久不能忘记所有人。所有事所构成的绚丽青春,已成为我们这一生中无法抹去,而又倍感珍贵的人生财富。一别四十载大家各奔前程,各自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人生经历不同、机遇不同、环境不同,职业不同,但都成就了不同的成功失败和辉煌。在这次聚会中我们每个人好像都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十分值得我们怀念的小学中学时代,真挚的情感、纯真的友情完全迸放出来,没有虚情假意,只有浮想联翩,没有任何功利,只有纯洁之情,仿佛现在我还能听到大家欢快的阵阵笑语,看着那欢快的场景,谁说我们是快要六十的人?谁说我们老了?我们的活泼不压于十八岁,这场景让我感慨,也让我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没想到同学间的那份纯真还依然存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光易逝,岁月催人,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已从无猜无忌、天真无邪的花季少男、少女年变成了历经沧桑、负重生活的不惑老年。想当初我们这些少男、少女,在一起度过了最纯洁、最真诚、最天真无邪的美好时光。操场上、教室里,嬉戏逗乐的欢笑声犹响在耳边。

四十年前的一幕一幕在我的脑海里还是那么清晰。那个年代,我们的青春时光中,男女同学同桌,但每个同学的桌面上都用粉笔划上了界线,谁要是过了界线谁都会被对方用胳膊狠狠的撞击,嘴上还会说:“谁让你过线了那个年代,男女同学很少交往,还有最让人记住的是两种人,一种人是在班上学习最好的同学,一种人是班上最调皮的同学。

那时我们很年轻,无忧无虑享受年华,那时我们很单纯,那时我们也无奈,看场电影都很奢侈,男女同学很少说话,十六,七岁的男女或许还有蒙蒙胧胧、羞羞答答的感觉,没有人去表白,没有人去追求,也许会有些同学在心中埋藏着一个小秘密,心中的话语可能一辈子不会再有机会对他(她)说起。

暑去冬来,早已忘记度过了多少个假期,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最后一站,原以为毕业遥遥无期,眼前就要各奔东西,还记得我们最后的分别仪式吗?没有聚餐,没有晚会,仅有的只是一张黑白的毕业照片。

四十年的时光,足以让我们在滚滚红尘中体味人生百味。有的同学历经艰辛终于崭露头角事业有成,有的同学可能淡薄名利默默无闻,过着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平静生活,有的同学可能随着社会改革的浪潮投身商海,充当了商海的弄潮儿靠自己的勤奋、智慧发家致富。有的同学在事途中过着稳定的公务员生活,还有些同学终身留守在自己家乡的这块热土上,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无论各位同学所从事的什么职业,其经历是坎坷或平淡,我们毕竟走过了风风雨雨,酷暑严寒,体味了生活所赋予的艰辛苦涩,幸福甘甜。四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把我们这群曾经是十六、七岁的风华少男少女演变成了两鬓染霜的成熟老年。岁月的沧桑,洗尽了我们青春年华和天真浪漫,但洗不去我们心中那分深深的同学情谊。无论人生沉浮与贫贱富贵怎样变化,我们的同学情谊,就像一杯淳厚的陈酿。越品味越浓。越品味越香,越品味越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7】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这节内容需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分数只是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初学分数,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演示、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学法:学生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这节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1、出示“平均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觉得平均分怎么样?

2、把6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人,你会吗?每个人分到多少?

3、2支笔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4、1个圆饼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体验分数的产生。

在这个环节里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分别是:

由疑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蛋糕呢?”来产生分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不足一个蛋糕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蛋糕的一半,让学生说说1/2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找到1/2 ,并用斜线涂上颜色。涂好后说一说1/2是怎么来的?在这个环节设计 “ 折一折 ”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接着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说说自己的`1/2是怎么来的?并且有意识地收集学生作品:

(1)为什么都能表示1/2 ?

经过多次比较,去掉1/2的表面属性,提取1/2的本质属性。

(4)下列图形能用1/2表示吗?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根据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自主地学习探究几分之一,培养学生进行尝试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获得发现的喜悦。这一步我采用了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几分之一。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课件,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93页第3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学生探索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第三环节:综合实践,巩固运用1、比较大小 2 、先看图估一估,在填上合适的分数

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更多相关的小学数学说课稿推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流程等几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作一简单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本单元只是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节课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遵循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及练习,例如,让学生用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纸片,通过折和画表示出几分之一。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三、教学策略及课堂组织策略:

教学策略::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设计中我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性教学、注重动手实践、充当学生的合作伙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并注重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课堂组织策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能力,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组织学生积极锻炼参与学习活动,在动手、动脑探究中认识分数。

四、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1、认识二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图,让学生亲自分一分矿泉水、香蕉、苹果,并知道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只有这样才能使两个满意。当分到一个月饼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

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寻找活动,“寻找数字王国里的新朋友”,这样就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接着让学生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折一折,进行判断、选择。教师问怎样才能一样多?让学生想到平均分,也就是对折。再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直观演示的时候故意将一个月饼分成一大一小引起学生的质疑,(让学生明白,要想得到一个分数必须“平均分”)之后再一次正确直观的演示,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意义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强调: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

2、如果学生在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那么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我设计先让学生认识分数1/2,再让学生通过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和练习中体会1/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3、认识四分之一

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通过一组练习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1/2的意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又出现4个图形,通过学生合作交流,相信他们都很容易理解1/4的含义。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体验再一次的分一个月饼,要分成4份,问学生“应该怎样分?”,学生从实践操作,得知结论,利用圆形纸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1/4的含义。这里还是要强调“平均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认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

为了巩固学生知识性,在练习中我设计出示有5个图形全部分成4份,但是只有2个是平均分的,可以用1/4来表示,通过练习进一步强调分数必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下面练习我设计通过“我能行”实践操作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1/4的含义,相信学生一定能用多种方法折出1/4。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新的分数在练习中我设计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折出其它的几分之一,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

4、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在上面知识点紧接着出示一组分数直接把学生引入到学写分数中,并让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数的含义,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5、提高认识几分之一: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分数的意义,除了平面图形可以平均分,还有其它物体也可以,从而得出了分数意义。我便设计一个线段图和其它图形的练习,通过教学活动尽可能的让学生思考讨论发现: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几分之一形状也不一样,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几分之一”。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我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出示课件)三只小动物分西瓜的故事,课件出示三个一样大小的圆形,用涂色部分表示三只小动物分得的份数,分别占圆形的1/2、1/3、1/4,探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这个游戏活动练习应该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的感觉,同时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4的大小。让学生从图中得知: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一份越少。接着我又设计一组比较分数的大小练习,通过“小试身手、大显身手”多种练习方式加深学生对分数比较大小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总结评价。

让学生先讨论再汇报,图中每个小图形表示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通过一个综合性拓展练习设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估计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轻松地完成练习,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最后我把分数置于生活当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分数,认识分数并对分数产生兴趣,从而真正让数学走进生活。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让学生来一个总结性的归纳,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通过小结,有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揭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遵循学生获得和应用概念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己的具体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一个“体验——感知——理解——概括——运用——提高”的认知过程。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9】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三年级上册91、92页例1、例2——《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整数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都与整数有很大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分数的认识在小学阶段分两个阶段学习,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承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通过不同的渠道听说过甚至知道12、13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

学生学习本课可能会遇到的障碍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数就是数出来的,今天遇到的数却没法数,怎样表示对学生都是新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即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

四、说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我分为四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课始,我先设计了让学生打手势的比赛。(1)把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块?(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块?(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块?

此时学生的手势肯定会乱,这时学生会用语言告诉我。学生可能会说出:半个或一半,也有的学生会说出用12表示。如果有人说出12,我会充分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揭示课题;如果没有,我会问学生: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或者“半个”呢?就要涉及到一个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由此点出课题,使学生明确目标。

这一环节是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问题入手,问题简单,学生感到亲切,。当出现了“半个”或“一半”时,老师却提出要用一个数表示,这样就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德国的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启发,引导和鼓舞。”我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设计这一环节。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分为4个小环节:操作性探究、合作交流、建立模型、知识迁移。

1、操作性探究,认识二分之一

孩子们,如何用分数来表示“一半”呢?我让学生动手自学,并出示以下自学提示:

(1)用圆来表示这块月饼,请找出这个圆的一半。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2)打开数学书92页自学例1的内容。

(3)同桌互相交流,从例1中你知道了什么?

2、合作交流

(1)学生交流,要求边操作边用语言表述。

根据上面的自学提示和同桌交流,学生很容易的想到用对折的方法来找到圆的一半,在交流时我会引导学生理解对折后能把这个圆平均分,进一步强调要“平均分”。通过学生自学例1,学生会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学生还会知道它的写作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书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的2份,最后写“1”表示其中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并让学生读一读。此时让学生摸一摸这个圆的1/2,并在圆上表示出1/2,巩固分数的写法。然后问学生:“把这个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这一份是这个圆的1/2,那另外那一份呢?”学生会说也是这个圆的1/2。在此我会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1/2。

在此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2)质疑。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纸片,随手分成两半,这是12吗?(不是)为什么?学生会说:“一边大,一边小,没有平均分。”

(3)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得到12?

进一步强化平均分,并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表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分、是谁的12。

3、建立模型

孩子们,想一想还可以通过平均分什么能够得到12?

让学生用一张纸折出它的12时,并涂上颜色,我让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主要是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2?

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进一步强化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4、知识迁移

学习二分之一安排了详细的过程,而其他的几分之一,我认为学生完全可以能过交流汇报来完成。此时我会说:“孩子们,我们只能得到二分之一吗?你想通过分什么得到几分之一?”(学生各抒己见)此时我让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最后展示学生制作的几分之一,并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介绍自己得到的分数。并小结:像1/6、1/4、1/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这样设计是出于这样的认识:学习二分之一学生需要在心理上整合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是一个调整的过程,而学习其他的几分之一,是一个同化的过程,用刚刚建立的二分之一的认知结构去同化。这样安排不仅使课堂简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做课本93页第一题

通过题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2、聪明小判官。96页2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3、我说你做,你说我做。你说出一个几分之一,我用实物或图形表示出来,同桌互练

这样安排顺应学生学习规律,让学生互练,既扩大联系面,又提高学生的兴趣。

4、寻找生活中分数。

(1)出示91页主题图,让学生从图中寻找分数。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的数?

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资源,引出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分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也有分数。

(四)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1、回顾反思,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回个反思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是如何学习几分之一的?

(3)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帮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2、拓展延伸。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

西汉时期,张苍、耿寿昌等学者整理、删补自秦代以来的数学知识,编成了《九章算术》。在这本数学经典的《方田》章中,提出了完整的分数运算法则。分数运算,大约在15世纪才在欧洲流行。欧洲人普遍认为,这种算法起源于印度。实际上,印度在七世纪婆罗门笈多的著作中才开始有分数运算法则,这些法则都与《九章算术》中介绍的法则相同。而刘徽的《九章算术注》成书于魏景元四年(263年),所以,即使与刘徽的时代相比,我们也要比印度早400年左右。

设计意图:不仅使学生热爱数学,也是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得祖国。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分之一12

13

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首先,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安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个”西瓜时,产生了质疑:“‘半个’应该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拍掌引入分数,我是参考了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课堂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个”无法拍掌表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1/2。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个西瓜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西瓜的1/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活动3.动手操作,折出1/2。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并涂色表示出来。折好后,让学生举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1/2表示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有意识地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只要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1/2从有意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

活动4.举1/2反例,内化1/2。

我拿着一张圆纸片问:“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2,请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圆纸片这样(随便)撕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吗?为什么?”接着出示几道判断题给学生判断,通过正反例子的对比,突出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平均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活动5.类比迁移,创造几分之一。

当学生认识了1/2,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⑵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⑷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活动6.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小猴子想: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

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

写: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吗?

涂:看分数,涂颜色。

以上两题是基础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以下两题是拓展提高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意大利国旗、西瓜图、柜子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

猜:涂色部分会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估计、猜测,再用课件验证。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1/4比1/16大,我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从预设到生成,从估计意识的培养到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一道题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几分之一的分数,也可能会说几分之几的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分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纵观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后记:这是我11月22日参加兴宾区小学数学教师说课比赛获得一等奖的说课稿。从年级初赛到学校决赛再到城区初赛,最后到区里决赛,我一遍遍地修改稿子,随之一遍遍地修改课件,脱稿说下三千多字,好辛苦!原本不舍得晒出来,毕竟花费了太多精力,但想想,还是放上来,就当留个纪念吧!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91~9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师生准备图片一张,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导入:前段时间,老师在批改数学周记时,看到一篇有趣的周记,题目是“分月饼”。小作者写了3个分月饼的问题,非常有意思,值得研究,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仲秋节的晚上,小明一家4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小明坐在阳台赏月、吃月饼,桌上摆了8个月饼,他们一家4口人,每人几个月饼,该怎么分?你们分一分!

小作者也是这么分的,继续往下看第二个问题:这8个月饼中有一个是果酱的,哥哥、小明都喜欢吃,这个月饼该怎么分?(生答)老师这儿有一个月饼图片,用它当月饼谁来分一分?生上台分(说分法),为什么对折?(分得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板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学习1/2

1、用1/2表示。

想不想看看老师怎么帮他们分月饼的?(课件展示)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哥哥和小明都分得其中的几份?像这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了2份,这样的一份是多少呢?引出1/2。指出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齐读)

2、写1/2。

怎么写呢?指月饼图,解释:先分开就要先写“——”,平均分了两份就在下面写“2”,每份就是1/2,写“1”,书空一遍。

3、折1/2

用圆片代替月饼你也来分一分,折出1/2,并涂1个1/2(生动手折,举起来,引导学生说二分之一)

4、判断。

你能涂出圆的1/2,下面图形的1/2对不对呢?看!出示投影。

(二)学习1/4

通过研究小明与哥哥分1个月饼,我们认识了1/2,继续看第三个问题:小明与哥哥分开月饼后还没吃,各个突然说:“小明,爸爸、妈妈也喜欢吃,不能我们俩吃,还是平均分给我们4个人一起吃吧!”(真是孝顺的`孩子!)

一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那又该怎么分?

1、师生分月饼每人分月饼的多少?用什么数表示?板书:1/4

2、想一想:一个正方形的1/4怎么折?

想一想,再用学具折,涂1份

汇报之后贴在黑板上(方法这么多,真了不起!)

3、找分数休息一会,到游乐园去看一看,(出示情境图)小朋友在干什么?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你看到了几分之一?生找,师板书:1/2,1/3,1/8……都是分数,(课题)

(三)比大小

1、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非常了不起,看完周记中3次分月饼,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1个果酱月饼,小明与哥哥分,能分到多少?(1/2)与全家4口人一起分,小明又分到多少?(1/4),那么这两次分月饼,小明哪次分得多?

指黑板图,之后,出示投影,看一看,想一想,同桌间说一说,汇报

2、出示食盒图,独立想,在组内说一说,汇报

3、你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考考你

2、比眼力,谁是火眼金睛(完成课件的判断)

3、抢答: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4、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折一个分数介绍给同学或家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物或图形,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借助图形明白几分之一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等方法,使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3、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和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用“掌声表示数”的游戏来引入,由老师来说问题,学生把答案拍出来。

课件出示场景:

(1)把4 个月饼平均分给2 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把2 个月饼平均分给2 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3)把1 个月饼平均分给2 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同学们就会各抒己见,得出“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半个”的结论。

老师用课件进行演示,引出“半个月饼怎么用数来表示”这个问题。

在认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块月饼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成两份呢?接着课件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大小一样的两块。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块是它的一半。也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点击课件:展示一个“平均分”和一个不平均分的月饼)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块是它的多少?用分数应该怎么表示呢?(电脑课件动态演示: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

老师小结揭题,规范表述分数意义的语言,并指导写法、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含义。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展示学生各种折法后问:“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利用实物投影一一展示作品)

(1)猜一猜: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吃西瓜的时候,也用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它们都想吃的多。小猴子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的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它们俩谁吃的多?为什么?

(2)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谁吃得多”的讨论。

(3)出示比较、、的大小,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题、发展题、开放题。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这样的练习设计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从今天的学习中,你认识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9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的反映。这篇文章将探究并分析“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的多个方面,看完本文后如果您认为需要收藏请将本网页网址添加到书签栏!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将对人民币的识别做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的十进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9页。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

师:买东西要用什么付款啊?

师:世界上有很多种钱,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师: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识别人民币。

1、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

师:瞧,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有这么多呢!有些是纸做的,叫纸币,(课件突出显示纸币)有的是金属做的,叫硬币。(课件突出显示硬币)

2、特征辨认。

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

师: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们(电脑出示一张1元的纸币)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重点认识1元的纸币,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师:咱们继续来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电脑依次显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让学生了解老版和新版人民币)

3、看教科书第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看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

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的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4、元、角、分进率。

1、元、角进率

师:人民币就像一家人,它们有不同的面值。而且,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间还有一些有趣的关系。

师:看,这是--(举起5角纸币)

师:你能拿出和我一样多的人民币吗?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和小组里的小伙伴们玩这个换钱游戏?

学生活动,反馈2题。(其中1题是用1元换10角的)

2、角、分进率

师: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想请你们帮它们解决一个问题,快听听它们是怎么说的。

情景对话:出示课件并配音。

聪聪:明明,明明,你到哪去?

明明:我拿10个1分钱去买一块橡皮。

聪聪:你拿这么多1分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呀!

明明:那怎么办呢?谁来帮帮我?

1角=10分

三、实践应用。

1、买东西。

师:同学们个个都很能干,知道了人民币的好多知识,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小商店玩一玩好吗?

瞧,文具店里的东西真多呀!如果给你一元钱,你想买哪些东西呢?

老师来当售货员阿姨,请表现最好的小朋友来当顾客!

练习本5角/本铅笔2角/枝橡皮1角/个笔刨3角/个

师:一元钱可以买这么多东西,我们可不能小看了这1元钱,所以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不乱花钱)

2、数钱。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零花钱,可是贫困山区的小朋友却连上学都上不起,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请小朋友们合作统计出你们组的钱款,捐献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

小组合作,统计钱款。

请一组汇报统计的方法。

3、邮票的价钱。

师:小朋友们真有爱心!老师有个建议,咱们把今天捐款的情况写一封信告诉山区的小朋友们,好吗?寄一封信需要8角钱的邮票,那8角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呢?

4、捐钱。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2】

一、变知识给予为主动探寻

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给予过程,不是教师把教材教完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不是学生把教材上的知识学完,会解答类似问题就完成学习目标的了。它应当是我们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与“教学主体”的教师通过教材这个媒介交互作用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事情都是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的内容。所以,我们要顺应社会的发展与学生的真实情况,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他们必需的数学信息,进行思考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己回家搜集有关千克与克的知识,到商店、家里找出不同的物品,并看看它们的重量,最后自己比较千克与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有电脑的家庭,让他们上网搜集千克与克的相关材料。结果,学生获得了比教材中所呈现的数学知识多得多的史料知识与科学知识,如“千克与克是谁提出的”等等。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把要学习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际探索与研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学完了,而课堂只是学生交流、探讨自己成果的阵地,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变围绕预设为自然生成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课堂教学必须完成课堂预设教案中的任务”的观点,学生仍是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只需给学生搭建一个可供他们自由探索的舞台,提供有效的探究材料,让学生自己猜想预测、动手实践。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因为学生对人民币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笔者没有进行过多的预设,而是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大家都知道人民币可以买到东西,那么,你了解关于人民币的哪些知识,现在就说给大家听听。”在问题的讨论中,学生不仅把教材里的知识点学完了,而且还生成了许多新的内容。比如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人民币正面画的是。”有的学生说:“人民币的反面100元是人民大会堂,50元是布达拉宫,20元是桂林山水、10元是三峡风光,5元是泰山,这说明我们国家的风景是非常秀丽的,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有的学生说:“人民币有许多防伪标志,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就可以看到,那是防止坏人造假人民币用的。”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了系统化,而且还通过课堂这个小小的舞台,展示了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获得的其他知识,学生学得既轻松愉快,又丰富多彩。

三、变单一数学为学科融合

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彼此交叉、融合、互相渗透的有机整体。以往的数学教学只是孤军奋战,不能够联系其他学科,从而造成了高耗低效的结果。通过实践,笔者感觉如能恰当地把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数学课堂上有语文、音乐、美术等知识,那将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并不断地喜欢上学习数学。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多数兼任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这也为实现学科整合提供了方便。

四、变注重结果为思路表述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重视学生做得正确于否,成绩考得理想与否,忽视了学生对解题过程的探究,忽略了学生对解题思路的叙述。时间长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下降。而学生的思路表述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思路表述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从敢于表达到善于表达,并引导学生把思路表述完整。比如,教材的许多练习最后都会有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根据上面提供的材料,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解答。这时,笔者就会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出自己提出的问题,并说明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最后才让学生把自己提出来的问题写出来并解答。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条理性,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3】

说教材:

一、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在学生学过100以内的数的读写的基础上教学的。因为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一致的,所以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难度不会太大。学过100以内的读写法后,认识元、角、分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对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也有帮助。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生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教材有层次地呈现了知识结构。老师先拿出一个盒子让学生来猜和摸里面装了什么,使学生明白“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接着帮助学生认识一元、五角、一分这三种面值较小的人民币,并由模拟购物中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提炼出一元=十角,再联想到一角=十分。然后认识5角、2角、5分、2分,最后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把一张1元币换成二张5角、把五张2角换成一张1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并为购物时付币做好准备。教材采用这种知识结构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间接沟通了100以内的十进关系。教学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说教法和学法: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元、角、分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把这些知识系统化、数学化。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________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二、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动画导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操作、概括,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的境界。

三、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练习的设计除了注重趣味性和创造性以外,更注重实践性。如:创设小商店情境,开展购物活动,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说教学程序:

一、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1、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老师准备一个装有人民币的盒子让学生去猜、去摸里面装了什么,进行初步感知人民币。然后简单的介绍一下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从而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2、整体感知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首先让学生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然后通过让小组对人民币进行分类,知道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之分。小结:人民币可多了,有大面值的人民币,也有小面值的人民币,对于这些面值较大的就人民币今天我们暂时不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认识人民币,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识1元、5角、1分

(1)分别拿出1元、5角、1分,在小组里说说面值是多少,怎么看出来的?

(2)交流: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引导学生从先从纸币入手,分别观察它们的正面和反面都有哪些内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接下来安排同桌互动合作学习和大组交流活动: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地向同桌介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交流:在刚才的介绍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有没有需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借学生的嘴巴讲出有关辨认各面值人民币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经验是那么丰富。

(3)师介绍盲点。(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在纸币一元的左下角有一个点,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4)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从哪里知道这是我们国家的钱呢?(国徽)对,它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要爱护它。想一想:怎样爱护人民币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互相补充,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轻松学习。

三、模拟购物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多个情境,有易到难地培养学生购物的能力。

这里以课件为背景,配上轻松音乐,问:今天正好是福华商场开业,老师是售货员,这里有很多优惠的物品,小朋友们想不想买?(想)

(1)师提出购买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零钱,来老师这里买一件物品。

(2)刚才每个小组都买到了称心的商品。商场今天还推出了一种特惠商品,这个商品的价格是1元,哪个小组要来购买呢?你有几种付钱方法?(出示特惠商品)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里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点拨。根据学生提出的付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操作,并用人民币摆一摆:用一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两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三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根据学生的付法,适时提问: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从他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最后总结概括不管拿几种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4】

[使用教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设计思路]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商店购物、寄贺卡、义卖等三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采取分组活动教学,6-8个同学分为一组,分为6组。

[教学准备]

1.一个漂亮的盒子,里面装着人民币;

2.每个组准备一个存钱罐,每个里面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几张外币;

3.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一套;

4.每个学生准备好3元钱,用信封装好;

5.货架及价格分别为2元1角和5角5分的物品各4种;

6.表格,每个学生两张(表1,表2);

7.动画MTV《一分钱》;

8.义卖活动记录表,每个参加义卖的小组两张,文具店表格如下,其他店可自定,格式一样(表3);

9.根据3个义卖点义卖的内容准备物品,每个点准备8种,用塑料篮装好,8张工作牌及3个义卖店的店牌;

10.flash课件,视频展示台,电脑,投影仪等。

[活动过程]

一、在分类中初步感知人民币

师:(出示一个盒子),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

生1:糖。

生2:纸斤。

师:到底是什么呢?请个小朋友来摸摸看。这是什么?

生1:钱。

师:小朋友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看来你们对钱还是挺熟悉的。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存钱罐,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钱,请你们把它们分一分类。分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然后选一个代表来汇报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把纸币放在一起,把硬币放在一起。

生2:我们把所有是1的钱放在一起,把不是1的放在一起。

生3:我们把见过的钱分成一类,把不认识的钱的钱分成一类。

师:我们来看看这一组同学分的,他们把我们平时常用的钱分到了一类,把没有见过的钱分到了一类。分地非常好。那么你们知道我们平常用的钱又叫做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呢?(出示课件:所有面值的人民币,见图一)

生1:我认识100元的,10元的,5元的,和1元的。

生2:我认识1角和5角的;

生3:我认识2角和1分的。

生4:我认识5分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今天我们先研究小面值的,大面值的我们下节课再研究。(出示课件,小面值人民币,见图二)

二、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新知

师:我们看到屏幕上有这么多人民币,那么你们会不会区别它们呢?会不会把10元的当成1元来用呢?请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区分的,交流完以后,老师要考考你们。

(分组讨论)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人民币了。你们看看这张是多少面值的?(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

生:1元。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因为上面有阿拉伯数字1,还有汉字圆。

生2:上面有1元的拼音。

师:那么这张是多少面值呢?你们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出示面值是5角的人民币)

生1:上面有伍角两个字。

生2:还有5角的拼音。

生3:还有阿拉伯数字5。

师:回答得真好!我们一般都是通过人民币上的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来区别各种人民币的面值的。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在纸币一元的左下脚有一点,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元的纸币)

生:这是盲点,就是说盲人摸到这个点,就知道是1元钱了。

师:说的太好了!这个点是为了盲人使用的,盲人通过摸人民币,就能知道是多少钱了。我们的人民币上通常都有国徽,国徽代表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那么怎样做才是爱护人民币呢?(出示人民币上的国徽)

生1:不能把它丢在地上乱踩。

生2:不能在上面乱画。

生3:不能乱花钱,要节约。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知道怎样爱护人民币。

实践活动一:

师:(课件为背景,见图,可配上轻松音乐)今天正好是福华商场新开张,老师是售货员。这里有很多优惠的物品,小朋友们想不想买?

生:想。

师:购买之前请先听清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来购买。每个小组买一种商品,讨论好了以后,派一个代表上来买,请准备好零钱,老师这里没有零钱找。(出示货架)

(分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讨论好了,愿意上来买?

生1:我们组想买一把扇子。扇子的价格是5角5分,我给你一张5角的,一张5分的。

生2:我们组想买一个文具盒,它的价格是2元1角,我给你一张纸币1元,一个硬币1元和一张1角的。

师:刚才每个小组都买到了合意的商品。商场今天还推出了一个特惠商品,这个商品的价格是1元,哪个小组要来购买呢?(出示特惠商品)

生1:老师,我们组想要买。我给你一张1元的人民币。

师:可是老师不想卖给你。除了给一张1元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付款方式呢?看哪个小组最先想出来,老师就卖给你们组。

生1:老师,我给你两张2角的,7张1角的,一共1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不对?一共是11角。对吗?

生1:不对,应该是10角才对。

师:对了,10角才是1元。我们也可以说1元=10角。(板书:1元=10角)

跟老师一遍,1元=10角。那么你们知道2元等于多少角吗?

生:20角。

师:那40角等于多少元呢?

生:40角等于4元。

师:真聪明!我们知道了1元=10角,你们猜一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

生:1角=10分

(根据回答板书:1角=10分)

师:请跟老师读,1角=10分

(让学生边记边读)

师:在人民币中,元是最大的单位,分是最小的单位。

实践活动二:

师:过几天就是豆豆的好朋友过生日了,豆豆想给他寄一张生日贺卡。他先乘公共汽车去邮局,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课件,见图)

师:票价1元5角,可以怎样投币呢?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答案填在表1里。

(每个学生尽量想出不同的投币方式,然后选几个代表到视频展示台展示)

学生最可能出现的投币方式:

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你投了两个1元吗?

生:因为没有零钱,所以我只好投了两个1元。

师:这样投币也可以。不过记得下次坐车的时候要带够零钱哦!

师:(出示课件,见图)豆豆来到邮局,邮局的阿姨告诉她,寄一张生日贺卡要8角,人民币里有5角,2角,1角,可是没有8角,该怎么办呢?谁能帮帮他呢?请把你们的想法填在表2里。看看谁能想出最多的办法。

师:老师发现有人给了一张1元的,可以吗?为什么这样给呢?

生:我给阿姨一张1元的,阿姨应该找我2角,我一共给了8角。

师:原来是这样!回答得真好!

课间休息: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久,累不累?

生:不累!

师:下面老师给你们放一首歌曲,好吗?(放MTV《一分钱》)小朋友你们会唱吗?

生:会!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唱一唱。同桌同学一个当警察,一个当小朋友,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表演得最好。

(学生表演故事)

师:小朋友们表演得都非常好!你们知道刚才那首歌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生:是说一个小朋友在路边捡到了一分钱,把它叫给了警察叔叔。

师:说得真好!那么如果小朋友平时在生活中捡到钱,应该怎样做呢?

生1:我会把它交给警察叔叔。

生2:我会把它交给老师。

师:真是拾金不昧的好孩子!可是有的小朋友不这么想。他们想,一分钱又干不了啥事,丢了就丢了,你们说对吗?

生:不对!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没有一分钱就没有一角,也就没有一元了。

师:对!一分钱虽然少,但是10个1分就是1角,10个1角就是1元。我们的钱不就是这样积少成多的吗?所以,我们不能浪费一分钱。

实践活动三:

师:前几个星期,我们学校参加了福田区组织的义卖活动,哪个小朋友的手工作品被老师选中参加义卖的?看来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有被选中。没有关系,今天我们班再来一次义卖,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得更多的钱。好吗?

生:好!

师:老师在前面3个组设3个义卖点,一个水果店,一个文具店,一个玩具店。这3个小组里推选两名售货员,两名记录员,和两名促销员。售货员负责收钱,记录员负责把售货员所收的钱记下来。怎样记呢?请看老师师范。(在视频展示台示范填表3)促销员负责接待顾客和招揽顾客。看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卖出最多的商品。其余的小朋友来当顾客,用你们准备好的3元钱去这些义卖点购物。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师:刚才老师发现文具店卖得最多,我们请文具店的记录员上来说说,他们都卖出了哪些物品。

生1:我们组卖出了一个夹子,收到一张5角;一支铅笔,收到一张2角和一张1角;卖出一本本子,收到一张1元;还卖出了1个卷笔刀,收到了4张2角。一共收到1张1元,1张5角,5张2角,1张1角。

三、课堂小结与质疑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这节课上学了些什么知识?

生1:认识了人民币。

生2:要爱护人民币。

生3:我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师:那么你们还想认识哪些钱币呢?

生1:老师,我想认识美金。

生2:老师,我想认识泰国的钱。

师:这些钱币,我们以后都有可能会用到,以后我们再慢慢认识。小朋友们,生活中关于人民币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想问老师。你们学了新知识后,有什么想法或者新见解呢??

生1:老师,为什么现在很少看到一分钱呢?

生2:老师,我有一次去买东西,应该是6元钱,我给了他10元钱后,他却没有找钱给我,为什么呢?

师:那有可能是老板忘记了。所以以后小朋友去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看清楚找的钱对不对,千万不能弄错了哦!

生3:老师,为什么要有钱呢?

师:这个说起来很长了,老师简单给你们解释一下。在很久以前,是没有钱的,那个时候,人们如果要买其他东西,他们就用自己的东西去和别人交换。后来,慢慢觉得这种方法不太公平,就出现了钱。

四、猜价格游戏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奖品要送给大家,但是奖品太少了,送给谁好呢?如果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物品的价格,我就把物品送给谁,好不好?

(教师先给出价格的范围,例如在5元到8元之间,再根据学生猜的价格,老师给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评析:

本节课教师精心设计了三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和义卖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高效地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教师善于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给钱币分类,组织义卖活动,买贺卡,猜物品的价格等,创设能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的情境。通过教学,把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积极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机会。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5】

一、谈话导入

哪个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到商店买过东西的?

知道要用什么去买东西吗?

对了,要用钱,我们国家印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下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二、引探新知

1. 认识人民币

(1) 请小朋友从桌子中间拿出一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呆会老师请你们把它介绍给其他小朋友。

(2) 〈8人一组〉生各自拿出后,进行介绍

(3) 学生出示人民币,同时课件演示,生集体认识。

提示:你是怎么知道它是1元钱?你是怎么知道它是一分的呢?和他拿得一样的,把它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4)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些人民币,发现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它们都有几分、几角或是几元的。

1分、2分、5分的单位是“分”(板书)1角、2角、5角的单位是“角”(板书)1元的单位是“元”(板书)所以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除了刚才认识的,你还见过哪些人民币呢?(生说,师演示)〈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等〉

人民币是国家印制的,人人都要爱护它,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也不能乱折或损坏。同时小朋友还应该注意节约用钱。

2. 练习。

(1) 连一连。

大家一起来看图,说说分别画了什么?

生连书P75 第1题,后与屏幕上校对。

(2) 填一填。

说一说,图上有些什么人民币?这些人民币一共是多少钱?

出示人民币图:

2角 5分 1分

1元 2角 1角

(3) 同学们学得真棒,我们一起来到小小商店,这里有好多东西等着我们去买呢!(大屏幕显示:小小商店)橡皮 铅笔 尺 卷笔刀 小刀 书

2角  4角 6角 8角    5角 1元

提问:a 买一块橡皮要多少钱? 请4人一组,到小小银行里取出,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拿的?

b 买一把小刀怎么拿钱?在小小银行里拿一下。(切换实物投影仪)〈提示:看谁能和其他小朋友的拿法不一样。〉c 现在还想请小朋友买一个8角钱的卷笔刀,怎么拿呀?〈切换回〉d 买一本书要怎样拿钱?〈同桌交流:看看哪组里拿法最多。〉(指名回答:~~10个1角等)

〈电脑动画演示:教学1元=10角〉(板书)

e 你知道吗?

1角=( )分 〈生答后板书〉

f 想一想:

3角=( )分 50分=( )角 1元=( )分

分别说说是怎样想的。讨论1元=( )分

三、实践活动。(小小商店)

(1) 接下来,老师带你们一起去购物,好不好?

(2) 听清要求:

a. 组长发给每人一元钱;

b. 小朋友可以拿这钱买你喜欢的东西,每人买一次;c. 每组由组长当售货员,以小组为单位,一个一个买;d.请组长排出商店里的物品,各组开始购物。

(3) (生购物活动)

(4) 个别提问:你买了什么东西?要用多少钱?营业员找回了你多少钱?

四、评价体验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购物、人民币的单位:元 角 分) (学会了怎样换钱、1元=10角 1角=10分等)生答后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知道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还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回家后,可以利用你今天学习的知识帮妈妈购买物品了。

五、课后延伸:课后调查,到商店去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等值间的换钱

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

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观察人民币、数钱、换钱的活动,引导学生先分类,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放在一起,交流自己辨认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方法,在认识了元角分的基础上,组织兑换人民币,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一个存钱罐

学生准备:自己存钱罐中的人民币

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拿出存钱罐,问:同学们认识它吗?对于人民币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二、研究问题、精讲点拨:

1、认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

师出示一张1元的人民币:谁知道这是一张面值多少的人民币?在你的存钱罐里找出这样的人民币。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认识1元的人民币的?

生:上面写有“1元”。

师:写有数字的这一面叫“正面”,印有图案的一面叫“反面”。1元的人民币反面有什么图案?

找一找,你手中还有那些也是以“元”作单位的人民币?

生:2元、5元、硬币······

2、认识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

师:你能找出以“角”作单位的`人民币吗?说说看,有哪些?

把2角和2元的人民币放在一起,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单位不一样。

生:图案不一样。

生:2角短一些,2元长一些。

······

3、认识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师:找一找,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都有哪些?你发现了什么?

4、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师:老师想用1张1元的人民币换成1角的人民币,谁能帮帮老师,应该换几张?为什么?

生:10张。1元=10角

师:1角可以换多少分?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类化练习:能数数你的存钱罐里有多少人民币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认识人民币——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角=10分,1元=10角。

2.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系统掌握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操作法、谈话法

教学用具:

模拟钱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出示口答题。

1元=( )角 10角=( )元

2.操作:请你拿出5角,有几种方法?

(出示实物投影)学生到台前来,边摆边说。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师生之间的换钱游戏。

老师分别出示面值 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换几换?

学生把换的摆在桌上,老师指名让3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并说出思考的过程。

2元是2个1元,一张2元可以换(2)张1元的。

5元是5个1元,一张5元可以换(5)张1元的。

10元是10个1元,一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的。

(2)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一张10元可以换( )张5元的。

一张10元可以换5张( )元的'。

一张5元的可以换( )张2元和( )张1元的。

一张10元的可以换( )张2元和( )张1元的。

请学生说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

注意后2道题的答案不惟一,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多种解法,并能有规律地把这些答案排列开来。

(3)学生之间的换钱游戏。

老师再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与同桌兑换。学生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时,可以帮助他们联系整十数的组成来思考。

20元是2个十元,一张20元可以换(2)张十元。

50元是5个十元,一张50元可以换(5)张十元。

100元是10个十元,一张100元可以换(10)张十元,(2)张50元。(4)继续想还可以想到什么?

一张50元可以换2张20元和1张10元的。

一张100元可以换1张50元,1张10元和2张20元的。

┉┉┉

师:面值最大的人民币是什么?人民币最小的面值是多少?以分为单位的分币有什么? 老师这里有1角,谁能用分币来和我换。

老师提问:1角=( )分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角=10分10分=1角 10分=( )角

三、拓展

1本练习本1元,1个转笔刀2元,1个铅笔盒9元,1支钢笔4元,小灵通有10元能买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还想学习什么知识?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能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2、了解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统计了10元钱的换算方法,现在请小朋友按自己的记录单进行取钱,凑成10元钱。

2、幼儿互相帮忙查看,看看取的钱是否凑成10元。

二、购物

1、交代购物要求。告诉幼儿每样文具的价格,买的物品总价格不能超过手里的总钱数,事先安排好收银员,购物后到收银处交款。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3、换角色继续游戏。

三、记帐

1、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单。

2、将幼儿的记录单布置在展板上,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附: 记录单取钱 5元+2元+2元+1元=10购物铅笔2个(2元)+本(3个)=5元剩余5元

活动反思:

一、课件下载修改使用的问题

因为自己的技术水平有限,平时讲课使用的课件,我一般都是从网上下载后,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认识加以修改,让这个课件能为我所用,适合我用。以前都是这样修改,从未出过任何差错与纰漏。谁曾这次竟然非常麻烦,我也是先下载了一个课件后,因为白天在学校里学校班级的事情太多,没有大空修改,于是上周四下午下班后我没有回家,从下午5点多一直修改到晚上9点多,全部修改完后我保存好后,还想再欣赏一下自己一晚上的劳动成果,谁知再次打开课件后,所有我修改后页面上的图片,全部都变成了红红的大大的x号,我着急得不得了,后来经过自己研究询问同事,得知这个课件原来有安全警告,禁止一切外来图片的使用,而且我做完的都没办法恢复了。第二天晚上,我只好再次加班到夜里9点,重新自己再制作课件。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再下载课件后,一定要先好好研究一番,再确定如何使用、修改。

二、老师们提到的一些建议如下:

1、课本上创设情境的环节,是出示了三张小朋友购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钱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没有利用这个情境图,而是利用我班的孩子经常喊的一句加油口号“加油努力,一切为了人民币”,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大声齐喊这句口号,我的想法是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又能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评课时老师提到这句口号平时学生喊着玩就罢了,不能拿到课堂上使用,因为毕竟这句话的价值观有偏颇,人不能只一切“向钱看”,我感觉有道理。

2、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辨认人民币,还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节约用钱的教育等等需,所以教学内容也不少,老师们建议可以把前面的节约用钱简单一提,把欣赏节约用钱的名言警句可以视时间,放到后面拓展补充。

3、小组讨论交流认识钱币后,让学生汇报有哪些辨认标志的时候,老师么建议可以找学生在前面带着同学们一起找,下面的学生在自己的钱上也指一指,这样印象更深刻。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用到很多的学习用品,今天,我们就去逛逛文具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好吗?

设计意图:

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钱币,孩子对钱的认识与生俱来,孩子经常出入超市商场见的多用的少,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我们开展了一节科学活动《认识人民币》,运用孩子已有的经验正确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特征,知道人民币有各种面值和各种图案。

2、知道人民币是我国的货币,懂得要爱惜人民币。

活动准备:

硬币和纸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方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提问:“去超市用什么才可以买到东西?”“你们想自己去买吗?”

2、想学着去买东西,必须认识钱,我们一起去认识吧!

二、区分硬币和纸币

1、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区分出硬币和纸币。

2、知道印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的钱又称“人民币”。

三、认识钱币的面值与图案

一一认识硬币和纸币的面值与图案。

四、知道人民币是我国的货币,懂得要爱惜人民币

延伸活动:

1、幼儿向家长介绍学到的关于钱币的小知识。

2、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认识其它国家的钱币。

3、让爸爸妈妈带自己去超市,运用自己认识的钱币去购物。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0~62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每个学习小组(2人一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至少有l角、2角的纸币各5张,硬币各5枚;5角的纸币各2张,硬币各2枚;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能准备一些1分、2分、5分的纸币或硬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认识100的数教案11篇


认识100的数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将字母的形象和形似的动物、物品结合起来记忆。

2、鼓励幼儿大胆与字母对话、做动作,借以记住字母。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使用单词。

4、培养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活动准备:

24个英语字母卡片。小精灵儿童网站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卡片,向幼儿展示图片的一面,在引导幼儿记忆的同时鼓励幼儿大胆与其对话。

1、你看到了谁?它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大胆的做出来。

2、它喜欢吃什么?它的好朋友是谁?你想和它说什么?热情地和它打个招呼吧!

3、 做的动作、记忆动物、物品的形象。

二、出示卡片,向幼儿展示字母的一面,引导幼儿将图片与字母形象挂上钩。

1、引导:天黑了,朋友们要睡觉了,它们脱掉了漂亮的衣服,你还认得它吗?它是谁?

2、鼓励幼儿大胆做动作,帮助记忆。

三、游戏:

看谁说得快,看谁做的快。

认识100的数教案【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围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要让学生切实掌握。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能力。

教学中,教师把计算教学放在各种练习的情境中,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同时避免了死记硬背。

2.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将练习融入到复习中,每个内容的练习都有不同的要求,开始只要求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然后加深计算难度。从口算练习到计算正确、迅速,逐步达到笔算练习也能计算正确、迅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回顾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顾梳理。

师:同学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来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

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教材92页的4幅图)

3.教师小结: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

(二)、交流感受。

1.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学生自主发言)

2.说一说,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

3.质疑:这学期我们学的知识真多啊!你们对这些知识都已经完全掌握了吗?我们有必要将这些知识复习一下吗?

4.明确课题:本学期学的知识这么多,我们今天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共同梳理,让学生简单回顾一下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并通过让学生谈学习体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复习应用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

1.复习数位。(出示计数器)

(1)谁来说一说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

(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的意义却不相同呢?

(3)十位上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上的几个珠子?百位上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上的几个珠子呢?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又是多少?

2.复习数的组成。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它个位上的7表示什么?十位上的5表示什么?

(2)完成教材95页2题。

3.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你会数数吗?我们在数数时可以怎么数?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

(2)你能用计数器拔出57前面的一个数吗?57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这三个数如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该怎么排?

(3)完成教材95页1、3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应用意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二)、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

1.夺红旗比赛: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95页4题。

(2)学生汇报结果,并检验。

(3)讨论:

①这8道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学生发现:有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有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

②每一类分别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

③说一说每一类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在练习之后,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梳理各种计算方法,交流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2.完成教材95页5、6题。

设计意图:这两道题也是“数的运算”的不同形式的练习,教师要注意,在做这两道题前要创设故事情境,如第5题可以用“孙悟空巧变>、<、=”的情境,第6题可以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百数表。

1.建构百数表。

(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这张百数表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完成表格。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横着看,每一行里相邻的两个数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2)竖着看,每一列里相邻的两个数的下面的一个数比上面的一个数多10。

(3)斜着看(从左上到右下或从右上到左下),相邻两个数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1。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教材93页1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主要是复习数的认识,并综合了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在经历百数表的建构及应用百数表中的规律的过程,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100的数教案【篇3】

小学课件《100以内数的认识》课标解读

一、充分利用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和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并借助认数工具,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100以内数的概念

(一)利用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和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让学生在数数、读数、写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百”及“十进制”“位值制”

1.通过让学生从数直观、无结构的方木块、小棒到数直观有结构的方木块、小棒,加深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例如,在例1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实物操作或课件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10根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地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最后归纳出10个一就是十,10个十就是一百。

2.借助直观、有结构的学具,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数,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例如,在例2的教学中,呈现杂乱摆放的小棒,让学生思考“如果想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应该怎么办?”当学生说出“10根为1捆”的方法后,再呈现有结构的小棒,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数的组成,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或“多少个一”组成的。

3.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借助计数器,让学生在操作、表达、对比等活动中,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理解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例如,在例3的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数纽扣数──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写数、读数”的完整过程,体会用多种方式表达数,直观感受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读数和写数的方法。通过操作、对照、填写、概括等活动,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进一步理解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及“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4.通过交流班级学生数、门牌号等生活中的数,让学生学会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借助“百数表”“数尺”“数轴”等认数工具,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对比等活动中,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学会用符号和词语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1.通过填写百数表,探索数的排列规律,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在课程实施中,先依次呈现表中的“四支不同数队伍”,让学生逐一发现数的不同排列规律,体会数与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构建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让学生在填满百数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每一行、每一列的排列规律,弄清一个数和排在它上、下、左、右的数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数的顺序的理解。

2.通过“填写数轴”“为数找家”“按顺序连点成画”等练习活动,巩固百以内数的顺序,深入体会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充分利用已学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用符号和词语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在课程实施中,学生根据小棒图比大小,根据数的顺序比大小,根据从高位上的数比起比大小……无论学生采取哪种比较方法,只要能比较出大小,教师就要及时肯定,并让学生在对比、交流中概括出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二、借助现实素材和认数工具,让学生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构建数本身以及数之间的逻辑关系,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1.充分利用“百羊图”“百圆图”“钮扣图”等现实素材,通过多层次的估计、多角度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在教学主题图时,先让学生估计羊的数量,然后让学生以圈出的“10只羊”为标准进行估计,接着让学生交流估测的结果并给出准确数量100,最后引导学生把100和20进行比较,感受100比20大得多,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2.借助“百数表”“数轴”等认数工具,以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建构数与数之间的逻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在练习九第2题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在数轴上独立填数,然后通过观察数轴上数的位置以及两数之间距离的长短,使学生形象地感知“77更接近70还是更接近80”,最后引导学生逐渐由“看出来的”的直观思维向“77和70相差7,和80相差3”的'抽象思维过渡,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创设“比较3个瓶子中球的个数”“猜数游戏”等情境,让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情境中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意识

1.创设“串珠子”“装饼干”“装苹果”等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解决问题,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在例7的教学中,学生可以用画图、数的组成、数数等策略解决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知识的简单应用。

2.通过解决“买写字本”“小猫钓鱼”“分跳绳”等情境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作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读数、写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数“拐弯数”、数位的意义、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课程实施中,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实结合相应的内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增加教学的实效性。

认识100的数教案【篇4】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个十是一百,会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以内的数。

2.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及探究、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

分析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

方法利用情境图片、小棒、计数器等辅助教学

教具

准备情境图片、小棒、计数器

板书

设计农家乐

——100以内数的认识

(1)玉米有多少个?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

(2)辣椒有多少个?10个十是一百。

教学过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到过农家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丰收季节的

农家校园图片。

(出示信息窗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玉米有多少个?

(2)辣椒有多少个?

(教师有选择性地板书学生提出提出的问题。)

活动二:认识10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

(2)数一数

师:玉米哟多少个?赶快数一数吧!

(学生独立数一数)

师:谁愿意数给大家听?

(师指定几位学生,对于数20后面的数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2、摆一摆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小棒,请大家用小棒代替玉米边摆边数出28根吧!

学生数完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小棒就能很容易地看出师28根呢?

(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看着你们的28根小棒,同桌相互说说28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8吗?

(学生拨珠并交流想法,体会到几个十就是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几个一就是在个位上波拨几个珠子,从而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意义。然后请学生在计数器相应的位置写出28,并读出来。)

师:2在哪个数位上?表示什么?

8在哪个数位上?表示什么?

3、拨一拨。

(1)师:请同学们在计数器上从28拨到31,要边数边拨。(当拨到29时,问学生:下一个数是多少?30应该怎样拨出来?)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33、34和99,并让学生说说数的`组成。

思考:每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活动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说一说今天在课堂上你表现的怎么样?

课后反思

教学后记

(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

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给学生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充分利用情境图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认识100的数教案【篇5】

1、数数、数的组成

第一课时:数数

教学内容:教材P12

教学目的:1、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知道10个十是一百。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100根小棒,橡皮筋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知道10个十是一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P1情景图

师:小朋友们,你从这副图上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汇报)

这些数都是比20大的数,除了从图上观察到的再想想我们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数?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不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的吗?

(生交流)

2、揭示课题

3、师:100以内的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都会有用的,你们想认识这些数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首先让我们学习数数,(板:100以内的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一

(1)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你能数出桌上这堆小棒有多少根吗?(生数)

(2)师:你们在数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交流)

(3)师:数到28时你是怎样往后数的?29再添一根,该数几了?数到45时呢?

(4)请你把这一百根小棒,每10根捆一捆,看看能捆成多少捆?

(5)生捆、汇报

(6)全班一起10根10根的数到一百。

(7)师:100里有几个十?(板:10个十是一百)

(8)师:你还有其他的数法吗?

(9)指导生看书:书中的小朋友数数时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小组交流)

(10)师引导生总结数数时的方法。

三、练习

1、课堂活动:12、练习一:13、游戏:对口令

第二课时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P34例2、3练习一:2

教学目的:1、通过数数这种形式,让生直观的了解数的组成,让生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让学生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100以内的数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教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游戏:开火车,数数

2、十个十个的数,数到一百

二、探索新知

(一)例二

1、师:请小朋友数数白色的小兔有几只?(生数、汇报)

你是怎么数的?28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小结:28这个数,是由2个十8个一组成的。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板:数的组成)

3、师:请小朋友数数灰色的小兔和白色的小兔一共有多少只?(生数)

4、汇报是怎样数的?

5、同桌讨论,55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汇报)

6、请小朋友数出这幅图一共有多少只动物,你是怎么数的?10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二)教学例三

1、出示例3图(

(1)师:请小朋友门仔细观察,这些商品每盒的数量是几?为什么这些商品中的数量都是10?

(2)第一副图,这幅图有几盒和几个乒乓球,那么就是()个十和()个一,3个十和2个一组成多少呢?

(3)讨论:比较2支钢笔和2盒钢笔谁多谁少?为什么?

(三)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

三、练习

1、课堂活动3仔细看图,数数,填填,抽生说

2、练习一、2

师先说清题意,生再完成

出示计数器表示的3434的3表示读数、写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67例1、2课堂活动1、2、3、

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全面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知道读数、与写数都从高位起并认识百位。

3、通过34与43这两个数的数字相同而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这一例证,让生感受位置值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1、感受位置值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

2、位上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教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读、写100以内数。(板:写数、读数)

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请小朋友们摆出1捆小棒

师:1捆小棒表示多少?

(2)请小朋友再摆出3根小棒

师:3根小棒表示多少?

(3)你能将一捆零3根小棒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操作,到黑板上贴珠子。

(4)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什么?个位上的3个珠子表示什么?

(5):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拨珠的饿吗?为什么要这样拨?这个数你会写吗?(同桌交流写法)

(6)师:请小朋友摆出2捆零3根小棒。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个数吗?

(7)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珠?

(8)你会写23吗?请你写到书上。

(9)思考:23的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2、教学例2

(1)读写34

什么?4表示什么?

(2)出示计数器表示的43

请小朋友们自己写出这个数,并和同桌一起读一读

同桌交流43中的4和3个各表示什么?

(3)引导比较34、43

师:请仔细观察34、43这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生讨论)

师小结:34和43这两个数的数字相同而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一样。

(4)读写50

师出示计数器表示的50

师: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我们该怎样去表示呢?(生答,完成于书上)

同桌交流这个数的读法

(5)读写100

师:10个十是多少?(师出示计数器图)该怎样读写呢?

师: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6)比较50、100的写法

师:比较50、100的写法,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请小朋友仔细想想,我们读数和写数的时候是从哪一位开始?(高位)

一、课堂活动

1、P7、1读出奖牌数师:这是第27届奥运会前5名的奖牌数,我门中国代表队获得了第3名,请小朋友来读一读这些奖牌数,

2、P7、2以游戏的形式,同桌练习

3、P7、3生独立完成,交流为什么你要这样写

二、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9课堂活动4、5、6、7练习一:3、4

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读写法。

3、一步强化位置值在计数中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强化位置值

教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在前几节课学习了数10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读、写100以内的数,小朋友们学得好吗?老师想考考大家,这些数,你会读吗?

二、练习

1、P9、4(请生读)读数时该从哪一位起?(高位)

2、小白兔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你能帮帮他吗?你能帮它找出数学书中的25页?38页?50页?79页?

3、师:小朋友真能干,帮助了小白兔,小白兔非常高兴,他准备送小朋友3件礼物。/

4、第一件:数的组成练习P9、6请生读题,并完成,订正。

5、第二件礼物P9、5

师出示33,这两个3各表示什么?(请生答)生小组讨论,象这样两个数字都相同的数,还有

6、第三件礼物,看数画珠

7、完成P15、3游戏找朋友

二、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第一课时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教材P10、例1课堂活动1、4练习一、5

教学目的1、利用原有的认知基础,加深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理解

3、揭示数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对数感的掌握水平

教学重难点:揭示数的排列规律,对数感的掌握。

教具准备:100以内数叙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数(开火车)

师:我们学习了数100以内数,也学习了写数,你能从1按顺序写到100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板:数的顺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一师填写第一排

(1)出示例1

小朋友请你按数的顺序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2)请小朋友将这张表完成,看谁填地又对又快

(3)生独立完成

(4)生四人组交流填得怎样

(5)你发现了什么?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排列

(6)生讨论,汇报

(7)引导生交流,感受数感

师:96与98比较,你觉得96比98怎么样?42与98比?你能象老师这样说说哪个数比哪个数少一些?哪个数比哪个数少得多?

三、练习

1、P12课堂活动做题前提示学生是几个几个地在数

2、练习一P16、5师:小朋友们,请你从31起,按数的顺序把各个点连起来,然后你看看小熊在干什么?

3、课堂活动4自由读题,同桌一起读,不认识的字问老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你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节:你今天都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第三课时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教材P11例2、3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能用不同的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多种方法的结果的一致性、

教学具准备:小棒直尺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新

师:在美丽的大森林了,小白兔和小灰兔在采蘑菇,突然他们争吵了起来,都认为自己采的蘑菇多,其中小白兔采了51朵,请你们来当当小裁判,比一比,到底谁采的蘑菇多?小朋友门你们想当好小裁判吗?为了当好小裁判,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三、合作探究

1、教学例2

(1)请小朋友们从学具盒中拿出小棒,比一比,哪堆小棒多?

(2)请1、3、5组的同学拿出51根小棒,2、4、6组的同学拿45根小棒,同桌的同学比比看,谁多谁少,一边比较一边说你是怎样比的。

(3)(小组讨论,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4)观察直尺,找出45表示的长度,是从那里到哪里?51呢?

比一比,哪一个表示长度短,为什么?

师总结:小朋友刚才通过操作知道了45比51小,我们就用号把两个书连起来(板:4551)读做:45小于51

师::现在同学门知道哪知兔采的蘑菇多了吗?

(5)指导看书:书上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你还会用哪些方法进行比较?

(6)引导生总结出比较45与51的大小的方法:45有4个十,51有5个十。

这两个数的十位上的数不同,哪个数的十位比较小?

所以:4551

2、出示例3

请用刚才学的比较两个数的方法,试着完成例3,小组的同学可相互讨论

23()3245()43

各小组交流讨论情况

师引导生总结:当十位上的数相同时,怎样比较?

生:十位上相同时,个位上的数大的就较大

3、课堂小结: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四、练习

1、P122生完成可交流比较方法

2、P167生独立完成,订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课堂活动3、5、6练习一8、9数学小文化

教学目的1、巩固对100以内数序的掌握及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介绍十进制的由来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必要联系

教学重难点:巩固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汇报调查情况

二、练习

1、课堂活动3

师:开学的日子到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手拿着数字卡片来上学,这是,熊老师对小动物说:小于50的朋友请到幼儿园马老师对小动物说:大于50的朋友请到小学。

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这些小动物找到该去的地方吗?请你用连线的方式帮帮他们。

2、课堂活动5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练习一8先读懂题意,师生一起说一说每辆汽车所说的话,一号车比2号车少得多,就是比哪个数少得多;3号车比2号车多一些,就是比哪个数多一些?生完成后,交流。

4、游戏,猜数师讲明玩法,同桌的小朋友互玩

5、数学文化你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己看图,自己阅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小组交流:这幅连环画说了一件什么事?你知道满十向前一位进1是怎么来的吗?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认识100的数教案【篇6】

(一)、学习目标:

1、帮农民伯伯数出玉米有多少个,学会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辣椒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结合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学习内容:

1、信息窗一,数玉米和辣椒的个数,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

信息窗二,摘石榴小玉和小玲谁摘的多,数的大小比较。

信息窗三,爸爸妈妈摘南瓜,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2、开发性学习包:

制作100以内的数字卡片。

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体验一个一个地数数的过程,熟悉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师说要求,学生找一找。例如:找出个位上是5的数。

找出100以内的单数:1、3、、5、7、9……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并能快速找出来。

3、拓展性资源包:

体验:动手制作一个计数器

(三)实施途径(整合课程资源)

1、学科单元内整合:第二单元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其中第一课时读书、写数及组成是本单元的重点,在讲授过程中,利用小棒数一数,借助计数器读数写数和比较数的大小,因此把第二课时中的比较数的大小放在第一课时中研究。

2、学科间整合:与传统文化中的春节习俗进行整合,利用春节收到的压岁钱的金额,认识100以内的数,并再与第五单元的人民币进行整合,充分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也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本节课与学校课程算数课程进行整合,利用数字卡片,了解100以内数的知识。

4、体验式活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计数器,在制作的过程中了解数位顺序,理解满十进1的原则,突破数数过程中拐弯数的难点。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8课时。

教学案例:

《数数》教学片断

一、辣椒有多少个?

1、数一数辣椒的个数,认识整十数及100。

(1) 教师和学生先一根一根数学具,一是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从1数到100,二是让学生感知这种方法累,寻找更好的数数方法。

(2) 十根十根数学具。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十根捆一捆的过程,为数的组成也打下基础。

2、借助数小棒教学100的组成。

学生动手摆小棒,通过对摆小棒的操作明确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45里面有4捆,和5个一根的,就是4个十和5个一。

3、用计数器表示100。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数出辣椒的个数,教师巡视指导。数完后,引导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方法。

二、学生展示:

1、学生上台展示讨论结果。

2、教师点拔:

(1)10 根10根的数最不容易出错。

(2)让学生体会满十进一在十位上拨出2个珠子

(3)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的意义及顺序

在十位上拨出10个珠子;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

三、练习:1、一边拨珠子一边数,同桌合作。

2、数一数:从三十八数到五十二。

3、数一数自己压岁钱的金额,并说一说谁的压岁钱最多。

注: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我计了师生一起数小棒、学生独立运用计数器数数、小组同学合作十个十个的数小棒的环节,使学生从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然后,通过学生独立数、全班数、师生互数等多种活动方式,突破数数的难点,并结合传统节日—春节,了解春节的习俗,以及收到的压岁钱有多少,通过对人民币一元一元的数、两元两元的数、五元五元的数、十元十元的数,经历数数的过程,使学生知道10张10元的是一百元,即10个十是一百,突破拐弯处容易出错的难点。同时,自己制作计算器,了解计算单位及数位的概念,明白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通过学科间的整合设计了解学科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密切结合,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认识100的数教案【篇7】

设计思路:

新入园的小班孩子,这一年龄段已形成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概念。秋天在孩子们眼中是五彩缤纷的、盛满丰收喜悦的。最近发现我班的小朋友对水果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小朋友经常议论说:“苹果吃了很有营养的。”“我爸爸给我买香蕉吃。”……孩子们还通过水果形象地认识了相对应的颜色。《纲要》也指出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营养方面的教育。所以我选择了这节健康课《香甜的水果》让小朋友通过说一说、找一找、想一想、尝一尝、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幼儿爱吃水果的良好习惯。另外运用情景游戏的方式,让幼儿知道各种水果的作用,激发幼儿对各种水果的喜爱,体验游戏中快乐的情绪。

活动目标:

1.愿意吃各种水果,知道水果有不同的味道。

2.初步了解常见水果的营养价值。尝试自己剥香蕉和桔子。

3.体验品尝水果的快乐。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从家中带来水果:苹果、香蕉、桔子、梨子。

2.苹果、香蕉、桔子、梨子的图片若干及标记图。

3.教师事先准备画有苹果、香蕉、桔子、梨子五官的水果娃娃图。

4.活动前做好水果拼盘。

活动过程:

一、游戏“水果找家”导入,激发兴趣。

1.T请S从装有水果的托盘里拿出自己准备的水果:你们手里都有什么水果宝贝呢?(S自由回答)

T:谁知道这些水果宝宝是什么味道呢?逐一出示水果:苹果是什么味道?梨子是什么味道?香蕉、桔子呢?

2.T出示水果标记图,请幼儿将水果归类:香甜的苹果要找家了,请小朋友送它回家!酸甜的桔子要回家了,请小朋友送它回家!软软的香蕉要回家了,请小朋友送它回家!甜甜的梨子要回家了,请小朋友送它回家!

二、初步了解几种常见水果的营养价值。

1.T拿出画有五官的水果娃娃,模拟水果的口吻询问:小朋友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你们为什么喜欢我?

(1)T说出香蕉的作用:小朋友们喜欢我,我就能帮助你们排大便。

(2)T说出桔子、苹果的作用:小朋友们喜欢我,我就能帮助你们预防感冒。

(3)T说出梨子的作用:小朋友们喜欢我,我就能让你们不咳嗽。

2.T:下面水果娃娃要考考小朋友,你们谁能说出它的好处,说过娃娃就和小朋友握握手。(如有幼儿说:吃了香蕉能帮助排便,“香蕉娃娃”就和它握握手,幼儿说:吃苹果能预防感冒,“苹果娃娃”就和他握握手等等。)

三、品尝美味的水果。

1.T:宝宝,你们会自己剥水果吗?(T让幼儿尝试剥,然后老师示范)你们刚才很能干,不但说出了水果的好处.而且还会自己剥香蕉、桔子呢!水果们要好好慰问你们,请你们一边尝尝它们的味道,一边想想它们的好处。不过,在品尝之前,我们一定要先干嘛呢?(把小手洗干净,别让细菌进入小肚子里去)

2.T将事先制作好的水果拼盘盛在幼儿的小碗里,请幼儿品尝。T:每种水果都有营养,我们一定要和所有水果宝宝做朋友,要是只喜欢一种水果,其他水果就会不高兴了。鼓励幼儿不挑食。

四、游戏“水果宝宝蹲蹲蹲”

1.T:请小朋友们到篓子里选一样最喜爱的水果宝宝贴在身上,一起玩“水果宝宝蹲蹲蹲”的游戏,并说出它的好处.

2.T请小朋友带着水果宝宝一起到教室外面去游戏吧!

活动反思:

1、本节活动通过“摸、看、闻、尝”等方法,充分运用五官感觉来认知苹果,香蕉的形状、颜色、味道。

2、整节活动中,充分引发幼儿浓厚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更大程度的加入参与到整节活动当中。

3、 对本节活动的细节部分处理有些不当:

(1) 在开始部分,应用较安静的游戏,或与水果有关的小游戏进行导入。

(2) 在“神秘袋”“闻一闻”两个环节中,让幼儿等待的时间有一点长,应多准备一些材料,让其他幼儿更好的参与。

(3) 整节活动,可变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将幼儿分组,每人一个水果实物,让幼儿亲自感知两种不同水果的,不同特性。也可以用“蒙氏”教学法来进行,教师直接贯穿给幼儿正确的概念。这样可以让整节活动更加的收、放自如,也可以让幼儿更加有积极性,参与到活动中。

(4) 可再加深一点难度,让幼儿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也可用两种不同感觉的水果来进行,对比更加的强烈,明显。例如:苹果和猕猴桃,一个是光滑的,一个是粗糙的。

通过这节活动,老师们给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我有了一个很大的学习提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继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慢慢摸索,提高自己的组织活动能力,找到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方法,让幼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将以后的活动开展的更生动有效。

认识100的数教案【篇8】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25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新的数位百位,知道百与十之间的关系,以及100以内数的组成(数的组成是指能用计数单位来描述抽象这个数)。

2、经历用小棒、计数器表示100以内数的过程,初步形成100以内数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新的数位百位,知道百与十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五、知识与经验:

1、知识:20以内数的组成以及对个位、十位的认识是学生的知识基础。

2、经验:生活中积累的数数的经验,集合的思想(10个一是1个十迁移到10个十是一百),等量代换思想(用小棒代替企鹅)。

六、教学准备:

学具:每位同学准备十几根小棒、皮筋(用于捆小棒)。

教具:每组一个计数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引入:今天一位远方的小客人来到了我们中间(随之出示一只企鹅)同学们看看它是谁呀?谁知道企鹅的家在哪里呢?你在电视上或书上看到过南极吗?对于南极你知道哪些知识?现在有许多国家在南极建立了考察站,我国1985年在南极建立了考察站,曾经有两位小朋友来到了南极,我们看看他们在南极见到了什么?(出示挂图)

2、你在图上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三个问题:有多少只企鹅?多少只海鸥?和有多少只贼鸥?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到底有多少只企鹅呢?

(1)数一数

①猜。同学们,猜猜看有多少?怎样才能知道你猜得对不对?(数一数)

②数。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页,用铅笔指着数。

③交流。哪个小朋友愿意说一说一共有多少只企鹅?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可能有一只一只数的,2只2只数的,5只5只数的,10只10只数的)虽然大家刚才数的方法都不一样,但都数出了是100只企鹅。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④概括。老师觉得,我们在数的时候,可以一只一只的数,也可以2只2只的数,数出10只以后用笔圈起来,用同样的方法接着往下数。数出10只以后再用笔圈起来,最后再10只10只地数--10、20、30

(2)摆一摆

①如果我们用小棒摆一摆100这个数应该怎么办?(①一根一根地摆,摆100根。②两根两根地摆。③十根十根地摆。)

②十根十根地摆怎么摆?(说明先数出10根,捆在一起)

③拿出你的小棒,数出10根捆在一起,看谁做的好。

④请5个小朋友站起来举起你的小棒,一共多少根?(老师领着数:一个十、2个十、3个十、4个十、5个十是50根)

⑤再请一同学站起来,举起小棒,现在是几个十?有多少根?再请两个同学站起来,举起小棒,现在多少根?(8个十是80根)还不够100根,怎么办?

⑥现在咱们一块来数一数好不好?(10、20、30100;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共有100根。)(贴第3页的小棒图,板书:10个十是100。)

(3)用计数器表示

①同学们能不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②概括:在十位上放一个珠子是10,放2个珠子是2010个珠子是100,把10个珠子都去掉,可以用前面的1个珠子代替它们。

③生随师摆,同时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是100。(板书:100里面有10个十)

④大家看,这个珠子现在所在的位置应该叫什么?为什么?

⑤师拨珠,生倒数:100、9010.

2、有多少只海豹?

(1)数:用笔尖指着数一数海豹有多少只?

(2)摆:你能不能用小棒把24这个数摆出来?小组合作你们是怎么摆的?

(3)用计数器表示:谁能在计数器上把24拔出来?试试看你是怎样拨的?

(4)概括:24里面有2个十和4个一。

3、有多少只贼鸥?(同1、2步骤类似)(板书:23里有2个十和3个一)。

4、概括:

(1)指着板书:100:10个十;24:2个十和4个一;23:2个十和3个一。猜想一下,4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个十和2个一是多少?(板书)

(2)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这些数都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位上是几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是几表示几个一。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三)自主练习

1、第一题,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这道题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建立数感。

2、我说你数。提供了一种游戏式的练习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3、数一数,填一填。主要考察100以内数的组成。

八、教学结束: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么学的?

认识100的数教案【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单、双数,发现百数表中隐含的一些排列规律。

2.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根据数位顺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和发现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呈现学生做操时整齐队列的照片,让学生说一说:他们队伍整齐吗?为什么能排得这么整齐?引导学生说出:那是因为他们按照个子从低到高的顺序来排队。

2.师:其实,许多事情我们都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做才行。

(二)引入新课:

1.师:我们在学习上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上,有序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2.师:看,听说我们小朋友在排队,数娃娃们也想来表演一下。(课件出示百数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从学生排队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感知“有序”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由此引入课题,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探究。

1.探究“2、4、6、8、10”和“11、13、15、17、19”的规律:

(1)课件呈现百数表的第一、二横行的两行数,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横行所填的5个数都是单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

2.探究“11、22、33、44、55、66、88、99”的规律。(课件隐去第一、二横行,呈现从左上到右下的这一斜行)

(1)先让学生自己将其中的一个数(77)填写出来。

(2)再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3)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斜行中的每个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3.探究“19、28、37、46、55、64、73、82、91”的规律:(课件呈现这一斜行的数)

(1)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这一斜行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交流汇报:选几个小组代表说一说。

(3)师生共同归纳:这一斜行上的数,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多1直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

【设计意图:将这四组数分成三个层次,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具体感知。

1.填写百数表,初步感知:

(1)让学生独立完成百数表,老师巡视指导。

(2)集体订正,讲评,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3)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你发现了什么?

2.分步解构,分层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说说:你还发现了哪些规律?

(2)我们先横着看,先看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其他各行也有这样的规律吗?引导学生发现:从第二行开始,前9个数的十位上都是相同的数。

(3)竖着看:我们先看第三列,你又有什么发现?其他各列也是这样的吗?引导学生发现:每一列的个位上的数都是相同的。

(4)猜猜看:出示一个不完整的百数表,任意指出一个数,让学生说出这是多少?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

3.化整为零,深入感知。

(1)想一想:15的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各是多少?那37呢?69呢?

(2)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①个数的上面的那个数比它小10;

②一个数的下面的那个数比它大10;

③一个数的左边的那个数比它小1;

④一个数的右边的那个数比它大1;

(4)应用练习:完成P41的“做一做”。小马虎在看百数表时,只记到这几个数中的一个,你能帮帮他,把其他数找出来吗?

4.帮数找“家”,整体感知。

(1)出示百数表,百数表里只留下第一行与第一列的数,其他的位置空着。

(2)游戏:帮数找“家”。

①先帮15、27、32、48、59、64、73、82、95找家,学生找到这数的位置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完成后,课件去掉第一行与第一列的数,只留下以上几个数)

②再帮18、24、37、44、53、68、77、89、91找家。学生找到数位置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一次又是怎么思考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各种活动,解构百数表,构建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熟悉100以内数的顺序,建立数感。】

三、实践应用,深化感知

(一)连数成画。

1.呈现P44练习九的第1题。

2.先让学生自己看题目,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先找到起点,同时要强调连的是“点”而不是“数”。

3.学生动手连点,最后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

(二)填数成轴。

1.课件分步呈现P44练习九的第2题。先出带箭头的线段,再将线段平均分成若干小段,最后再出现数与空格。

2.引导学生观察数轴的特点:

①左到右,依次增加;

②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3.学生在数轴上填写空格里的数。

4.77是更接近70还是更接近80?为什么?那72呢?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百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百数表,我们还发现了百数表里面的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加以引导,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

认识100的数教案【篇10】

活动由来:

近段时间,各大医院相继出现手足口病患儿,由于家长和孩子缺乏对该病的预防及危害的了解,因此家长生怕自己孩子被传染,对于手足口病可以说是谈“痘”色变,于是,我们设计了本次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此次活动让大家了解此病,让家长对此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让孩子不再害怕,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及个人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1、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⑵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⑶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⑷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2、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

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⑶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⑷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活动延伸:学习五步洗手法。

活动反思:

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预防手足口的方法,比较形象,效果好。看动画视频的效果比教师口头介绍有直观教育作用。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认识100的数教案【篇11】

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P31--P33)

设计理念: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这也是接下去进一步学习百以内写数、比较大小的基础。本堂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星星为主线,从数星星--摆星星在学生活动中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得到和谐地统一和发展,并力求体现数学课堂的思想性、趣味性、实践性、艺术性、生活性和综合性。

1、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的优势是每个教师都深有体会的,但是合作不能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流于形势,而是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让学生合作的时机和情境,并提高合作的有效性。本堂课我按排了两次小组合作。第一次是各小组数星星的活动,因为数星星的方法是多样的,所以这里有必要按排小组合作,而且在这里小组成员间还要注意分工和合作,如果不注意方法,合作得不好,就会出现错误,所以这里我认为合作是很有必要。第二次是按规律填数,这个方法也是多样化的,这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学习。如在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的,虽然要求选用合适的方法,但对方法不作统一、硬性的规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3、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力求通过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习目标

1、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10,知道100里面有10个10。

3、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渗透估计、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5、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6、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学习重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学习准备:准备12瓶星星,里面放着不同数量的星星;一套课件

学习过程

课前谈话:猜老师的年龄引出数数

一、情境引入

师:这里有很多漂亮的小星星,喜欢吗?你们能一眼看出哪一瓶星星的颗数最少?哪一瓶星星最多吗?

学生猜:(1号最少,5号最多)板书(1)少(5)多

大家估计得是否正确,每只瓶子里的星星到底有几颗呢?想知道,怎么办?(数一数)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数星星,好吗?板书(数星星)

二、探究新知

1、数数

(1)小组分工合作数星星:每一小组一瓶星星,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

(2)汇报

A、汇报数的结果

B、对刚才的估计进行验证

C、汇报数的方法:数数方法的多样化

D、数数:全班数,一个一个地数,从35数到42,两个两个地数从20数到42。同桌对数,一个同学先从56数到63,另一个同学再从63数到72

(3)比较11号和12号两瓶星星的多少,然后通过数数进行验证(5颗5颗地数和10颗10颗地数)

2、数的组成

(1)两堆星星一样多,你能一眼看出是几颗吗?(24颗)

(2)为什么要数右边一堆?(右边十个一堆十个一堆摆放整齐,能一眼看出来)

(3)2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板书)

三、巩固与发展

1、按规律填数

()()35()()

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有几种方法,是按怎么样的规律填的?后反馈。

2、方块游戏(百格方块图)

(1)能用很快的速度数出有几个方块?(100个,有10行,每行10个,板书:100=10个十)

(2)能一眼看出方块里出现了几颗星星?(38是由3个十和8个一组成)

(3)现在方块里有多少颗星星了?(83是由8个十和3个一组成)

(4)如果这样一颗一颗数下去,第98颗星星在哪个方块上?你是怎么想的?

四、结题

今天我们全班小朋友都是数星星的孩子,(课件出示星星两个字由一百个星星组成)知道这两个字是由几颗星星组成的吗?(100颗)如果不信,下课的时候你们可以上来数一数。今天这堂课我们是数星星,长大以后我们要去研究星星,好吗?

认识小数课件精选


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是教师需要认真准备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花时间去制作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教案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重要工具,那么一个好的教案和课件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经过我们的筛选和整理,我们向大家推荐“认识小数课件”,希望大家能够阅读并从中受益,同时也请与你的朋友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人受益!

认识小数课件 篇1

学习内容:教材第115页第9、10题,练习二十五第10-12题。

1.复习小数的含义,以及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的读、写。会进行分母是10、100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复习各数化成小数。

2.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会准确计算小数的小减法,解决些相关应用题。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小数部分的知识,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回忆本单元学习了哪几方面内容?

点拨:读法中小数部分是几就读几,一位一位地念出来,有几个零都要读出来。把小数写出来时注意是否有单位,不要丢掉单位。

(1)出示一组数:0.98、0.89、0.098、0.089、0.908,按照由小到大排列。

(2)说清比较大小的方法,数多时可以纵向排队比。

(3)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的。

(1)出示一组题,试着笔算,介绍你的成功经验。

3.5+7.5、10.62.91、9.21+2.79、9-6.4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交流补充,教师及时点拨。

1、比较大小:0.12(、)0.086.7(、)6.90.03(、)0.3

2、计算:1.4-0.87.8+0.53.8C1.96+0.6、5.3C1.7、4.6+2.7

1、通过小数单元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在生活中遇见过哪些有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你是怎么解决的?

认识小数课件 篇2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教材从学生的现实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力求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星期六,小红和妈妈一块去商店,商店里正在播放商品优惠信息:

如果让你把这几种商品按价格分分类,你怎样分?

右边这列数我们已经学过,那左边这列数呢?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 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5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

反过来,0.5米表示什么?

4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0.4米表示什么?

2. 比较:

这两组数量,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竖着看又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竖看时,第二列有什么共同点,第三列呢?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同学们都会读了,写的时候,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预设:小圆点的位置及写法)

拿出你的小手指在桌上写一写。

4、练一练:

P101/1、 这把1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你会照样子填一填吗?

独立填写,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P101/3、 先独立填写,再交流。注意指出不同填法。

(设计意图:探索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买完了书桌,小红又去选了两样学习用品。

1、 能不能像刚才那样,把几元几角写成以元作单位的数?(四人一组讨论)

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

谁来读一读这两个小数?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0.5和0.4小圆点的左边为什么写0?而1.2和3.5小圆点左边为什么不写0呢?

3、转了一圈,小红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买点食品吧!

P101/2 独立完成,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4、 老师这里也有些食品优惠券,想要吗?想要先得过关。

谁能读出优惠券上的小数,并说出它的价格是几元几角,这张优惠券就送给谁。

(设计意图:肯德基优惠券是学生经常见到和使用的,学生喜闻乐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那么这行数中除了小数、分数还有些什么数?小数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呢?请同学们自学P100最后一段,并思考黑板上的问题。

小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小数各部分名称。

3、 题一中,哪些数是自然数?他们都是什么数?

0.5的整数部分是多少,小数部分呢?4.7呢?

刚才,我们学了这么多有关小数的知识,老师有个问题:你觉得使用小数有什么好处呢(自由发言)

实际上,小数在咱们的生活、生产中处处可以用到,同学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 想一想从下面几幅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介绍: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的电视塔。多伦多电视塔是世界第一高的电视塔。

2、 最近南京的交通有了一个重要的变革,谁知道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听记下老师所读的小数。

南京地铁1号线全程21.7千米,其中14.3千米是地下线,7.4千米是地上线,全程总造价39.2亿元,创造了全国地铁建设的“三最”。

谁来汇报一下你记的小数。

介绍:你知道南京地铁创造了哪“三最”吗?出示:(一是票价最低、二是地铁造价全国最低、三是运营用工人数最少。)不久的将来南京还会有2号线、3号线等,那时,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3、 介绍数学家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刘徽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也就是小数。而欧洲直到十四、十五世纪才出现十进小数,小数点直至十七世纪才开始使用。刘徽的发现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设计意图: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关注生存性资源,拓展知识面,并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认识小数课件 篇3

闽侯实验小学 执教老师: 陈春华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88-89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会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的学习,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从学生生活实际来看,学生对小数并非一无所知。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多的购物经历,学生最熟悉的小数就是商品价格。但是,学生在此积累的关于小数的认识还属于“街头数学”,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建立在“街头数学”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注学生从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的理性认识,即让学生获得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生学习特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北京奥运会及福建人何雯娜的一些信息,唤起学生对已有小数表象的回忆,从而形成原始的感性认识,进而引出小数。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爱乡的情怀。

2、联系经验,学习读写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试读小数,自己进行分析、判断。由于在四年级还要具体认识小数,所以在这里只是对小数的读法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感知该如何读小数。

3、理解生活中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由于学生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所以通过课件展示商品价格,放手让学生试着填写价格表,再说说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表示多少,最后引导学生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元”,右边第一位表示“角”,右边第二位表示“分”。让学生产生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的感受。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也是放手通过“做一做”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感知。

(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1分米、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因此,在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一位小数时采取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而在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两位小数时采取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步一步引导,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左边表示“米”,右边第一位表示“分米”,右边第二位表示“厘米”。学生就会很快明白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实际含义,以及初步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4、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通过课件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上姚明与抗震小英雄林浩一起出场的画面,吸引学生的眼球,再通过猜一猜、写一写、说一说,以及紧接着的介绍自己的身高、猜老师的身高,既是巩固小数读法与意义,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数感,形式活泼,吸引学生。

同时,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通过课件适时地展示小数的发展历史,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5、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小数的形式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既关注了学生情感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到学会知识的快乐,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

预设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在合作与探究过程中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

2、会用小数表示简单的米数和元数。

教学难点: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介绍有关奥运会中的数据

北京奥运会我国荣获51枚金牌。福建小将何雯娜,以总分37.80 为中国夺得奥运历史上首枚蹦床金牌,实现了历史突破。 何雯娜,20岁,身高1.61米, 体重49.5千克。在比赛中她空翻高度惊人,最高蹦达8.65米。她的成功,使全体福建人为之欢呼雀跃。

2、引出课题

二、联系经验 学习读写

(一)读一读

尝试读——分析比较——总结提升

(二)写一写

介绍书写——收集典型作业——展示——评讲

(三)说一说

1、出示商品与价格,说说这些商品的价格是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2、介绍课前收集的商品价格。

3、小结

小数点的左边是表示多少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表示几角,第二位是表示几分。

(四)忆一忆

超市中的商品价格都是用小数表示,请你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突出重点 理解意义

(一)、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一位小数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这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小数表示写成0.1米。

1分米、十分之一米、0.1米表示的长度相等吗?所以这句话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板:1分米=1/10米=0.1米)

0.1米有1米那样长吗?所以小数点左边写0,小数点右边的1是表示1米还是1分米?

(二)、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两位小数

(三)、自主理解以“元”作单位的一位、二位小数的含义。

(四)、观察比较 发现规律

像0.1 、0.2、 0.5 、0.8 、0.9这样的小数,因为小数部分只有一位,我们把他们叫做一位小数。其实一位小数表示的都是什么样的分数呢?

像0.01 0.06 0.10这样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两位,我们把他们叫做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的都是百分之几。

四、实践应用 巩固提高

1、理解“何雯娜身高1.61米”、“空翻最高达到8.65米”中两个小数表示的意思。

2、改写姚明身高和抗震小英雄林浩的身高。

3、介绍自己的身高。

4、用小数猜老师的身高。

5、介绍小数发展的历史。

五、总结评价 促进发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把这节课的最佳表现定为1分,你能得到多少分呢?请用一个小数来表示。

教后反思: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积极倡导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要达成这一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努力走进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所想。

首先,我个人认为本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本节课在教学中,本人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奥运会及超市中的商品,介绍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介绍自己的身高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2、借知识经验促正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与他们所学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本节课通过鼓励学生读小数和启发探究式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本次课堂中发挥了积极的正迁移作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小数的读法,学生似曾相识,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中产生的两种正误读法,唤醒生活经验,并借整数读法形成知识经验的正迁移,明确小数的正确读法。再比如,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厘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板书和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的能力。

3、还学生课堂的主动权。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本人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同时,整节课没有教师的说教,只有师生间的探讨和学生间的交流、讨论;没有教师的尖刻批评,只有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生动简练,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的错误,机智地加以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新知,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了数学素养。

其次,整个教学中本人感到在“巧用生成资源”方面,本人做得还不够,比如,在巩固练习环节,当出示何雯娜蹦床最高过到8.65米,让学生说说“8.65米是表示多少时,一个学生说成865米,此时本人只是简单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如果课堂中巧妙地说:“看,对面的那座山才八百多米高,何雯娜能蹦那样高吗?那她岂不是成了孙悟空?其实8.65米只比我们的两层楼高一些,那8.65米应该表示多少呢?”通过如此引导,想必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认识小数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生出示商品标价牌交流价格。师在黑板上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3、引入课题:右边这组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象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注意整数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3、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生先看书,再跟小组同学讨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想: 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4、小组讨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在这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认识小数课件 篇5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通过学习“年、月、日”的知识,使学生建立了时间观念。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在教学中,先出示有针对性的练习,然后让学生回答并说出解决此类练习题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这样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用实践巩固理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在教学中,每完成一种题型,都让学生说一说有关的知识。在说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地消化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应该掌握的技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工合作,对内容进行整理

把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用适当的方式将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概括性地整理,可以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这两个单元分别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的,再看教材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对比一下,自己想的和教材上安排的顺序一致吗?

2、看教材上的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这些内容你都理解了吗?

3、概括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并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展示、交流整理的单元知识结构图

1、先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寻找整理的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然后大家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地回忆这两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师: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们有什么疑问?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汇报,梳理重点、难点,使下面的教学有的放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较好的评价,学生从教师表扬的话语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成就感,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迎接更大的学习挑战。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师:打开教材,翻到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学习过哪些内容,你们认为这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回顾并在小组内交流)

1、小组汇报,教师指导并归纳,适时板书。

(1)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①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②每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每个大月有31天,分别是1、3、5、7、8、10、12月;有4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4、6、9、11月。

③同一年中连续的大月是7月和8月,共有62天。

④平年的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⑤闰年的2月有29天,全年有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每年的下半年都有184天。

⑥一年分为四个季度。

认识小数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⒈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⒊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使学生感受到小数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难点: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1、(多媒体出示文具标价牌)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黑板上的文具标价牌分成两类。

像左边45、18、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

右边这组数与左边的有什么不同?(生口述)像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认识小数)

⑴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⑵你会读表格中的小数吗?

⑶你是怎样准确的读出一个小数?

3、师小结出小数的读法.

1、出示导纲(一)中的(4)表格中的这些小数各表示多少钱?

1、出示导纲(一)中的(5)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2、学生汇报。

3、学生读出老师收集来的小数。

①、观察米尺,从图中你能看到什么?

②、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3份呢?9份呢?

(2)、学生讨论、汇报.

(3)师小结:像这样十分之几的数,我们就可以用零点几表示;像0.1、0.3、0.9小数点后面有一位小数,这样的小数叫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

(1)、出示导纲(二)中的③0.01米、0.03米读一读,想一想它们表示多长呢?

(3)、学生汇报。

(4)、看直尺师演示再说一遍。

(6)、出示导纲(二)中的④通过例1、(2)(3)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①、学生讨论汇报。

②、师小结:百分之几的数可以写成零点零几,像0.01、0.03、0.18这样的数是两位小数。

三、导学归纳:

本节课我们结合具体内容认识了小数的读写法并且知道了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1元是10角7角是元,还可以写成元。

1元是100分。

7分是元,还可以写成()元。

3、把日记里的数据改成用小数表示.

叮铃铃!我要迟到了!我赶紧从2米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用2分米长的牙刷刷完牙,迅速洗把脸。到校门口商店买了一个6角钱的鸡蛋和1元5角的面包后,飞奔到办公室。

认识小数课件 篇7

教学内容:教材第六册P88-89及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

2.区别整数与小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黑板的上文具标价牌分成两类。

左边这组数45、18、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准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黑板上三个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

1.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文具标价的三个小数。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3.完成88页表格中的填空。

1.出示例1情景图。

让学生说出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对的。

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认识小数课件 篇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会读写小数。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

4、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2、掌握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方法。

师:星期天,妈妈到超市给小明买了一些文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表示文具价格的这些数字,和以前学过的整数一样吗?(不一样)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谁发现了?(指名回答: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中间带有小圆点的数都叫做小数。(板书:8、25   25、50   0、99……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些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师:刚才同学们都发现小数当中有一个小圆点,在小数中,这个小圆点叫什么呢?大家猜猜看(小数点)大家猜的真准,这个小圆点就叫做小数点。(板书:小数点)

师:刚才你们都认识了小数,那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谁愿意起来试着读一读?(多指几名学生试读)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小数点左边和右边的读法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师总结: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跟整数的读法一样,是几十几,就读几十几。小数点右边的部分小数部分,要按顺序一个一个分开读。(是几就读几)(出示课件,齐读)

师:昨天老师也到超市买了几样东西,我们来看价格:(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三种商品价格表)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8页,先轻轻地读一读用小数表示的价格,再填写。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商品用小数表示到底是几元几角几分,那么,你们通过刚才的练习,有什么发现吗?(师引导,生汇报:大家来看这些商品的价格,小数点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的是什么?(几角)右边第二位表示的是(几分)请看大屏幕。

(1)师:其实小数不仅可以表示商品的价格还可以表示物体的长度。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生回答: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学生比划1米、1分米大约各有多长。

课件出示1米线段图。

(3)师: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1分米)它占1米的几分之几呢?(十分之一)那一分米用分数表示该是多少米?(1/10米)当然,它也可以用今天我们认识的小数来表示:(0、1米)

(4)小数点右边的1表示什么意思?(1分米)那么0.1米就是1分米。既然0.1米,那么3分米用分数表示该是多少米?(3/10米)用小数表示应是多少米?(0、3米)3表示什么意思?(3分米)

(5)小结:像这样,十分之几的数就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反之,一位小数就表示十分之几。

(6)巩固练习:

师:5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8分米呢?0、9米是几分米?0、7米是几分米?(学生回答)

同学们,1厘米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1米等于多少厘米呢?

师: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那么其中的1份是多少?它占1米的几分之几呢?(百分之一)那么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01米。

师:那么3厘米、18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呢?

同桌互说一个厘米数,让对方以米作单位用小数来表示。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测量了自己的身高,谁愿意把你的身高告诉大家?(指名说)老师也测量了,我的身高是1米62厘米,我想请大家帮帮忙,把我的身高也用小数表示一下,该是多少米?

师:小数点左边的1表示什么?(1米)右边表示什么?(62厘米)同学们想不想把你的身高也用小数表示出来?(想)大家写在练习本上。

师:以米作单位表示长度的这些小数,小数点左边表示的是什么?(米)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分米)第二位呢?(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做一做”)你会填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师: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 同学们喜欢动物吗?老师这儿有几种动物,你们想看吗?(想)出示课件

小组交流、汇报。

师总结:通过读资料我们不仅学到了这些动物的知识,还知道了重量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师:小数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小数,我们来看生活中的小数: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学生读一读。

师:今天,大家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还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留心观察,勤于思考,你会发现更多数学的奥妙!(同时出示课件)

认识小数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p.4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2、通过复习和整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有关重点知识点写在作业本上)

1、复习的数位顺序表,回答并板书成:……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十分、百分、千分。

亿级、万级、个级、小数部分、整数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

并回答以下问题:

小数点左边的是()部分,右边的是()部分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表示几个();左边第二位是()位,表示几个();千分位是小数点()边的第()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

(补充:整数部分的最高位没有,小数部分的最低位没有。)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一样,相邻数位的进率是10。

2、复习小数性质:

(要求一字不差的背诵并用来做相关的练习的)。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求近似数:

举例:9.8125分别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方法指导(以整数为例):

先看整数部分,是“9”,两种可能:不变“0”,多1“10”;

再看后面一位,是“8”,那就多1是“10”。

4、复习“改写”:指名说说“改写”的要求:

大小不变。

举例:5403000添上分级线,读一读。

改写成万为单位的:540。3万(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

改写成亿为单位的.:0。05403亿(小数点向左移动8位,不够的的位数用“0”补足。)。

5、说说分数和小数的联系。

二、练习与应用

1、下面每个大正方形都表示整数“1”。先分别把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小数表示出来,再读一读。

说一说:条形表示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

方格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

指名说说各个小数,特别是最后一个,有可能会出现“2.6”,要引导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2、你能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小数吗?

补充另一个相似的数轴,把0.1、0.2等换成1、2学生观察两条数轴后说说每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

再依次填写各个对应的方框。书上的第一个方框有可能会出现0.3,要引导学生辨析。

3、写一写、读一读:学生独立填写后交流。

图1:价钱一般要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图2:一大格平均分成了10份,每份就是十分之几,用0.7表示。

图3:温度计上的刻度由于太密,有的数简写了。37是人体的正常体温。

图4:可能会问题比较多,可一一板书后加以辨析。

特别是“13.5”,强调单位名称的不同,前面的数也不同;

以“米”为单位的,第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分米,第二位表示的是厘米,第三位表示的是毫米。

4、读出下面各数,再说一说各是几位小数。

重点指名让学生说说各数中的“5”分别表示多少?

5、完成书上的填空。

其中第2小题,要区别“计数单位”和“数位名称”的联系。

三、布置作业:(略)

认识小数课件 篇10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认识小数》中的第一课时小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运算,以及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是认识小数的起始课。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小数的加减运算等知识条下基础。

先从学生熟悉的买东西以及测量长度的实际问题入手,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很自然的引入小数并学习小数的读写。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小数的作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个例题从文具用品的价格引入,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体会、理解可以用1.2元表示1元2角,用3.5元表示3元5角,进一步认识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然后在这基础上指出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整数,什么样的数是小数,并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初步体会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知道小数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的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能力培养方面:在小数的认识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读、写一位小数,体会到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要求正确的用小数表示,并说说其具体的含义。

为了有效的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点与难点,体现新课标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我预设了以下几个层次来组织开展探究活动。

第一层次是第100页上面的一道例题,把十分之几米写成零点几米。先从两名学生测量课桌面的长与宽的情境中,提取新知识的生长点,告诉学生十分之五米还可以写成0.5米,十分之四米还可以写成0.4米,让他们首次感知小数。

第二层次是第100页下面的一道例题,把几元几角的数量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和上面一道例题的不同之处是,这道例题写成的小数的整数部分不是“0”,改写时的思考稍复杂一点。把1元2角写成小数时,由于之前已经有2角=0.2元做铺垫,因此学生很能联想到1元2角用小数表示为1.2元。教学时要清楚地展开思考的全过程:1元2角是1元和2角合起来的数量——2角是十分之二元,可以写成0.2元——1元和0.2元合起来是1.2元——1元2角可以写成1.2元。同样,把3元5角写成3.5元也要有这样的过程。决不能跳过“5角是十分之五元,是0.5元”这一步。否则,虽然把3元5角写成了3.5元,却削弱了“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的”这一最重要的内容。

“想想做做”第1、2两题让学生再次进行两道例题那样的改写活动,其中第2题要让学生说说改写时的思考,仍然抓住“几角是十分之几,十分之几还可以写成零点几“这个关键点不放。

第三层次是第101页第3、5两道题,数形结合,适度提升对一位小数意义的理解。第3题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若干份都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也可以用小数零点几表示。学生从中更清楚地看到十分之几与一位小数的关系,从而体会一位小数的意义。

第5题大数轴上表示一位小数,含有的内容比较丰富。①学生已经能够在直线上表示十分之几的分数,继续在数轴上表示一位小数,能联系的知识再次体会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②在0与1之间有0.1、0.2、0.3……0.9这些一位小数,1与2之间有1.1、1.2、1.3……1.9这些一位小数,2与3之间有2.1、2.2、2.3……2.9这些一位小数,有序地整理了一位小数,为下面比较小数大小作了铺垫。

在本课的的学习中,我紧扣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小数的现实意义,有效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沟通分数和小数两部分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小数的数感

认识小数课件 篇11

《小数初识》教学设计

小数初识教学设计

共5课时,第48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了解更多关于小数的知识,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够读写小数。

2.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具体功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转移能力。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查看和导入

1.学生互相讲述你 调查商品价格。 (第 93 页的问题 6。)

(1) 学生互相讨论调查中商品的价格。

(2)把你说的价格换成人民币为单位再说吧。

2.介绍对话和黑板书写。

2.探索经历

1.独立完成第二十一题

< p> 第3、4题。

(1)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交流,解释纠正。

2.完成习题 21 的第 5 题。

(1) 同桌互相讨论题目的含义,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独立后,告诉他们你的想法。

(3)学生汇报交流,解释修改。

3.实际应用

1.我会做。 (练习 21,第 7 题)

(1) 学生用尺子量出数学课本、练习册和铅笔盒的长宽。

(2) 将测量的数字写为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3) 集体报告和交流。

2.学生应独立完成习题 21 的第 8 题。

四。全课小结

1.你从今天的学习中获得了哪些新的收获?

2.老师总结。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合集9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05-27

独处静心唯美句子(推荐61句)

独处静心文案 独处静心看淡的句子 05-27

2023企业干部辞职报告分享5篇

企业干部辞职报告 干部辞职报告 05-27

关于老员工的辞职报告9篇

员工辞职报告 05-27

世界爱眼日黑板报

世界爱眼日黑板报 05-27

防溺水活动总结幼儿园(收藏12篇)

防溺水活动总结 防溺水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05-27

家长对孩子兔年寄语怎么写59条

家长寄语 05-27

演讲与口才的教案范文

演讲与口才教案 演讲与口才 01-24

走出困境的句子经典语录(分享66句)

走出困境句子经典语录 05-27

阳光明媚的文案(必备69句)

阳光明媚文案 05-27

[热搜报告] 认识与见习报告精选

07-07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