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论教育读后感

新手如何写好有关作品的读后感呢?在阅读完作品这本书之后,作者的文笔让我折服。 读完之后,不妨留下你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论教育读后感”您所需的栏目小编已经准备好了。此外,关于作文,您还可以浏览难忘的接力赛作文14篇

论教育读后感(篇1)

《周国平论教育》共有八辑,里面收集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内有关教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散文、随笔、杂谈的形式呈现,语言简明而不深奥,生动不乏幽默,所以读起来很轻松、很亲切,但回味无穷。作者在“教育的七条箴言”中说道:“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

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对这种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人”是教育的原点,“人的充分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一个教师,如果拘泥于教育的“技术”,而没有对人、对人性的一种整体洞察和思考,教育就会有局限和偏差。

那么,作为哲学家,周先生是如何看待教育的呢?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教育即生长”这一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

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尊重自然,充分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因势利导,这是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与这一格言有关。“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无论是蒙台梭利还是杜威,都批评了“孩子是一个尚未长大的人”的观点,认为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童年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教育的最大优点是给孩子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驱赶孩子去做有违他们个性的事,不惜牺牲他们童年的幸福;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而把**的喜好观点和评判标准强加给孩子。

……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因为无视童年的价值,只希望孩子们快快“长大**”。

还有几条箴言值得品味。“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西塞罗语)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即解放”这句话,让受教育者拥有丰富而又自由的心灵,应该是教育的追求吧。

“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卢梭语)意为给孩子自由的时间,除却无穷的功课,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玩耍,去做他们想做的、应该做的事。这与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中的“解放孩子的时间”倒是不谋而合。

论教育读后感(二)

今天,目睹教育现状的中种弊端,哪位负责任的中国人不担心教育?身受弊端的危害,哪个心力交瘁的家长不在把教育埋怨?因此,周国平作为一个公民发表了他的一些思想。

周国平是学哲学的,在思考教育问题时,就一定会把这个专业背景带进来。他在哲学方面的工作是对生活的思考。生活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做人和教书基本上是一样的。人生最值得追求的是教育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

这种信念构成了周先生思考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生命的价值可以用两个词来表示:幸福和卓越。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

可见,两者都有赖于人性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使命。

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周国平发现,关于教育最中肯、最精彩的话语往往来自哲学家。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现在他列举了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它们确实具有谚语的特点:直指事物的本质,它们简洁如神谕,简单如常识。令人惊奇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幻觉中,宁愿相信各种复杂的谬误,忘记简单的常识。

然而,依然朴素的心灵一定会感受到,这些箴言如何融入当今教育的弊端,我们的教育需要多少回归常识和最基本的教育原则。

论教育读后感(三)

文/朱莹

自从开学读书的时候,每时每刻,孩子们都会在我的催促下,每天不情愿地放下作业,开始心不在焉的读书。一天,我满怀期待地问他们:你的书柜里最喜欢哪本书?

满以为会引发一场好书推介,没想竟然没有一个孩子能答上来。好一会儿有一个平日里学***不错的女孩举起了手,说:“我最喜欢看的是阅读导航,因为它能告诉我许多写作文的方法。

”原来看书是为了写好作文,这个答案看似挺不错,那我心里涌起一丝淡淡的失望和同情。应该如此轻松舒适的阅读,却戴上沉重的枷锁??——为了提高作文成绩。

我不禁为孩子们而惋惜,也为自己作为一个教育者而感到内疚。《周国平论教育》一书中多篇文章提到了“读书”这个话题。他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是阅读的,真正的阅读有灵魂的参与。

论教育读后感(篇2)

陶行知先生是我们教师至尊至善的师德楷模,堪称“万世师表”这不仅体现在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中,还体现在其毕生倡导和亲身实践的敬业奉献、以身作则,博爱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等精神中。陶行知先生虽然不同与我们这个时代,但他的精神必须得到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继承和发扬。作为教师,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以教育为己任,加强师德建设,构建和谐教育。

1、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奉献精神。

陶行知先生早年提出:“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在这所指的“大事”主要就是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因而他为此奋斗了一生。

为了办学,陶行知先生慷慨解襄,拿出自己的薪水、津贴和积蓄,不为**厚禄所动,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实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诺言。

陶行知先生的奉献精神,不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值得倡导和学习的,而且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是必须继承和弘扬的。这是因为,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生活作了巨大的努力,也确实使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有了提高,但不少地方对相关政策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非常需要奉献精神。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奉献精神。首先,要引导教师充分认识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要让广大教师认识到,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和落实,不仅使教育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而且使教育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大,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员应该感到光荣和自豪,从而提高敬业的意识和自觉性。其次,要引导教师把职业精神落到实处。要坚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把敬业奉献精神贯穿在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2、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榜样精神。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名名言,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到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要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要躬亲共守。”他一生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以身作则精神,向他一样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时常用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警示自己,将毕生的精力献给教育事业。

3、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博爱精神。

陶行知先生的奉博爱为民的精神,既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更是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是我们教师应该继承和弘扬的。综观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究其原因,除了一些教师法制观念谈薄外,更重要的就是一些教师缺乏对教育对象的爱。爱是教育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爱的程度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效果。

为此,我们首先要引导教师不断加深对“爱”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爱”的程度,扩大教师“爱”的范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得教师的关怀和爱。其次必须引导教师以陶知知先生为榜样,时刻检点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一言一行,自觉找差距,不断下功夫,努力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对的,改正错的,从而更好地实践陶行知的博爱为民的精神。

4、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务实精神。

实践证明,教师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并把它运用于教育教学及其它工作实践中,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使学生追求真理、向往科学,进一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因此,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务实精神。

陶行知先生把教育的目的和指导思想定位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认为先生不应专教书,他的责任应该是教人做人。他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魂,农民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革社会的精神。

”我们只有认识并把握陶行知先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和真谛—把求真务实的精神作为我们认识教育对象,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把求真务实的精神作为我们改造教育对象,提高教育质量的行动方略,才能引导教师自觉得把求真务实的精神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5、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改革创新精神。

陶行知的生命教育理论既是其改革创新精神的体现,也是其改革创新精神的产物。他特别强调教育要有创造精神,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日,人人是创造之人”。他主张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共同创造,在创新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创新一代新人。

从所周知,只有通过教育的改革创新,才能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才能适应和满足科技创新的需要,才能推动和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创新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改革创新精神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必须有一支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只有依靠教师的创造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改革创新精神。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改革创新精神。首先,要帮助教师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要让教师切身感到教师工作的过程永远是一个改革创新的过程,否则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以及所处的客观环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其次,要帮助教师实现改革创新。要为教师的改革创新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氛围,及时帮助教师解决改革创新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和困难,从而保证教师的改革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陶行知先生的精神,就是要将师德规范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像陶行知那样热爱学生,许身孺子,甘当“蜡烛”与“春蚕”,以育人为已任,践行行知思想,加强师德建设,构建和谐教育,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

下朱庄中学

物理教师赵立

论教育读后感(篇3)

利用过年这段时间,我将《周国平论教育》一书拜读了一下,作为一个五岁孩子的母亲,对于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来粗浅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周老师在书中有这样的观点: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就是不把孩子当作宠物或者工具,而是视为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不但疼爱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现在大多数与我一样的父母在家的时候就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爸妈的呵护中长大,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往往有时就会对孩子过于溺爱,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容易让孩子形成骄纵跋扈的性格,固执,自我。对于属于孩子的事情,既不包办,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

儿子去年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对于画画和剪纸很感兴趣,可是他每次总是缠着让我帮他剪和画,我问他自己为什么不画呢,他说自己画得不好看,自己剪纸一剪就坏了,为这事我也很伤脑筋,孩子对于自己完全没有信心,后来我干脆买来一大叠画纸,蜡笔,剪刀,鼓励他自己随便尝试画和剪,有一天他很开心的拿来给我看他的作品,他把扑克牌里的图形很光滑额剪了下来,虽然是有点小破坏,家里也搞得一团糟,可是儿子这个进步可不小,独立的完成了开始他畏难的事情。周老师书中也提到,中国的孩子总是在父母的眼神下长大,所以仿佛总是长不大,不论大小事都依赖父母,不肯自己动脑动手,不敢自己做主。这并非是中国孩子的天性如此,这完全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而欧洲国家的父母同样也是爱孩子的,但他们同时又都极重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简直视为子女教育的第一义。在他们看来,真爱孩子就应当使孩子离得开父母,离了父母仍有能力生活得好,这乃是常识。作为我们中国的父母,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精神和刚毅的性格,使他们将来有能力面对严峻环境的挑战。

周国平提倡还孩子一个真正的童年,的确,很多家长现在的观点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就去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学下棋,学舞蹈,学画画,学讲故事等等,孩子这么小就投入到了可拍的竞争中去,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一路走过去,为了拿到那张最后的文凭,不知道要经受多少作业和考试的折磨。这么美好的时期,它的价值完全被抹杀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将来谋职做准备,但是,如今中国的教育体制,让家长和老师不能不这样去做,很难有其它的选择。但是对于中国现在这样的社会体制,这种教育制度是需要改,可是怎么改呢,有比这样更好地吗?高考这个门槛如果去除了就可以了,可是去除了之后怎么样去选拔人才,怎么样去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教育制度,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作为老师的施教育者可以去解决的问题。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孩子过早的失去了童年,我觉得作为家长,我们对于孩子的期望应该只有两点,一是:平安。二是:身心健康的成长。至于孩子将来做什么,有无成就,我们大可不必要这么操心,一切顺其自然。

这里还提到了为了孩子的成长,可以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坚持不懈的为孩子写日记,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这和周国平后面说到的坚持写日记也是一样的,这样做的时候,同时也是在对自己抚育孩子的经验进行反省和思考,被记录下来的不仅是我们观察孩子的学习做人的过程,也是我们自己学习做父母的过程。这一份将来给孩子的珍贵礼物同时也是我们自己生命中一段重要历程的宝贵留念。这个观点我非常赞成。

论教育读后感(篇4)

当然,科学教育的德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现在来说说我遇见的那些老师。有一位老师是我五年级的班主任。她很严肃,很守旧。她在班上很有责任心。她也喜欢古怪的学生。

当时,孩子们最需要老时的关注,这是孩子们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每个班级的学生很多,老师不能关心每个孩子。当时的我很幼稚,认为学习好就能博得老师喜欢了,于是那时用功学习,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按理说应该得三好学生的,但是,老师私自把名额给了一个另一个学生,原因是她的成绩也很好,最重要的是老师跟她妈关系好。在现在看来,对于那些没有多大意义的证书根本没必要去计较,但是当时的我对于证书的渴望不仅仅是我成绩进步的证明,更重要的是,这个事实让我明白了就算我学习好了,也不会得到老师的喜爱和关心。

这也让当时的我认为自己就是讨人嫌,没有用处的。当我长大了,仔细想想,特别是当我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我常常告诉自己,爱孩子的心比上好课更重要。我不想孩子们在我手上留下阴影。

还有一个老师,我在初中的时候是班主任。他以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教学态度、幽默的语言和平易近人的性格赢得了我们的尊敬和爱戴。课堂老师的知识是丰富的,话语是幽默的,课堂下的老师会经常****的动态,发现什么异常的时候,都会找我们谈心。

虽然很多老师都有这种教育态度,但是,很多时候都是空谈,有时候有些老师比我们还要忙。老师不仅关心我们,像朋友一样和我们相处,更重要的是,他的教学理念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在课堂上,他让我们自由发挥,给予指导,鼓励我们说出自己的精彩想法,尊重我们的多元化发展。在很多事情上,软就是软,硬就是硬。

我们学校有上晚自习的习惯,上课时间为7点30分,但老师要求我们7点就必须上玩自习,他常告诉我们,笨鸟先飞,要走在别人的前面,别小看这短短的半小时,日积月累就比别人多学了多少小时了。老师这样的学习方法让我一直沿用至今。老师的为人师表也给我们影响很大。

在为人处事上待人谦和,没见过老师发过脾气,做事有条不紊,个人生活中,讲究干净整洁,给刚离家要自己打理生活的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教育论》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老师是世界上最贵重的名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老师的生活习惯,老师的为人处世,都会给学生留下不大不小的影响,在课堂上,老师的语言风格,老师的一言一行,也许会被学生模仿,还有老师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也许会被学生视为箴言,所以老师做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做的是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身为老师的你会不知不觉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了。

学高为师、做模范是真理,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和评价。

07级汉语言文学五班

论教育读后感(篇5)

在寒假休息的两周时间里面,我认真地阅读了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是叶澜教授积十多年“新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交互研究撰写而成的,是一部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全景式力作。全书有3大编共12章组成。第一编是“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社会基础论”,分别从“生存基础”、“世界变局”和“中国主题”三个层面作出阐述。

第二编以“当代中国教育宏观变革论”为题,从宏观变革的反思和宏观变革的性质、人物、主体、策略等方面构建当代中国教育宏观变革的理论。第三编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重建论”,从中回溯了我国自1840年以来至改革开放前百年中国学校转型变革的历史,对当代中国学校转型性变革的内涵、学校教育日常实践和管理实践的重建作了系统论述。

我分三个阶段来读完这本书。第一阶段:初读,采用圈阅的方法,划出好的字句,划出经典的教育理念。

第二阶段:细读,细读文章,每章留一篇文章。第三阶段:

精读,特别是经典章节阅读多次,品味精髓,写出阅读体会。

新基础教育在我校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期间我有幸拜读了几本新基础理论书籍,也聆听了许多优秀教师在新基础理念下的研讨课。不断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实践。从“认同、接纳”到“实践、反思、重构”,都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足。

今年寒假我又一次学***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与认识》,书中的只言片语触动着自己的内心深处。叶澜教授数次强调着“教师工作直接面对的是生命,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

从导言中深深吸引我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不禁感触万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将有可能变成散沙一团,教学也会失去它的意义。

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充满活力的课堂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不仅是教与学,不仅是了解世界,不仅是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不仅是围绕书本,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生活是无限可能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地在育人。

论教育读后感(篇6)

一、用事实说话,让学生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事实胜于雄辩。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到,这种憔悴的性格不仅会影响彼此的情绪、感情,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1)教师讲述事例,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教师可能通过正反两方面事例,引导学生明白在遇到令自己愤怒的事情时,如果头脑发热,一定要“理论”个高低,往往会引发一些鲁莽的举动,常常会有得不偿失的后果。相反,如果能冷静处理,“主宰”自己的情绪,则可能获得转机。

比如,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法师正要开门出门,却被一个身材魁梧的大个子撞倒了。他的眼镜被打碎了,眼皮被刺破了。但那位撞人的大汉却毫无羞愧之色,理直气壮地说:

“谁叫你戴眼镜呢?”法师笑了笑没有说话。大汉惊讶地问:

“喂!和尚,为何不生气呀?”法师说:

“为什么一定要生气呢?愤怒不能使眼镜复原,也不能使脸上的淤伤消失,疼痛也就减轻了。再说,生气只会扩大事端,若对你破口大骂或打斗动粗,必定会造成更多的业障及恶缘,也不能把事情化解。

如果我早一分钟或晚一分钟开门,我会避免碰撞。也许这次碰撞也解决了一个坏的命运。你愿意帮我消除业力吗?”大汉听后十分感动,他问了许多佛的问题及法师的称号,然后若有所悟地离开了。事情过了很久之后,一天法师接到一封报值**信,信内附有五千元钱,正是那位大汉寄的。

原来大汉年轻时不知勤奋努力,毕业之后,在事业上高不成低不就,十分苦恼,婚后也不知善待妻子。一天他上班时忘了拿公事包,中途又返回家去取,却发现妻子与一名男子在家中谈笑,他冲动地跑进厨房,拿了把菜刀,想先杀了他们,然后自杀,以求了断。不料,当男子惊慌失措地回头时,眼镜从脸上掉了下来。刹那间,他想到了老师的教导,冷静下来,反省自己的过错。

现在他的生活很幸福,工作也得心应手了。特寄来五千元钱,一方面为了感谢**的恩情;另一方面也请求**为他们祈福消业。法师的宽容给这位伟人带来了启迪,教会他以宽容的心对待他人。

(2)请学生“以身说法”,因为发生冲动、心胸狭窄带来的情绪上的不快,或“冤冤相报何时了”的痛苦,或“冷处理”后所获得的惊喜,让他们明白矛盾是可以化解的,宽恕是快乐的源泉。因为孩子们之间的这种平等交流可以让他们接受并受到启发。

(3)榜样的力量,伟人的效应。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地给学生讲讲“负荆请罪”、“郭子仪不记私仇”一类故事的深刻哲理,让学生明白拥有宽阔的胸怀是一种必备的修养。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改进教育方式

(1)建议家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建议家长不仅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更要倡导严谨得体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通过正确的言行形成良好的人格。

(2) 教师要以身作则,善于控制情绪。教师在平时的言行中要显示出大方、有气度,避免斤斤计较的倾向,以坦荡的胸襟、“宰相肚里能撑船”般的肚量感染学生,使学生饱受人格魅力的熏陶。

三、传授方法,让学生学会宽容

(1) 教会学生如何积极化解冲突,为学生建立学会宽容的桥梁。很多学生脸皮较薄,即使意识到自己的错,但为了所谓的“自尊”和“面子”往往不肯当面认错,从而造成彼此的关系紧张。一方面,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勇于承认错误;另一方面,老师可以教学生一些委婉的道歉方式,比如写笔记、请其他学生帮忙说对不起、送小礼物等等。

这样,通过过错方的主动性,学生学会了创造宽容的机会。

(2)提议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学会包容。许多矛盾都是因为学生太在意自我感觉引起的,他们往往在头脑中预设了一些“规定”,认为别人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如果对方违反了规定,就会引起心中的不满,甚至敌视对方。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学生明白:

在特定的环境下,他们心中的规则可能不十很合理;对方的一些行为可能是由于突然的心火引起的;如果你做错了什么,别人总会怀恨在心,你也会很痛苦等。使学生学会宽容待人,在接受他人的同时,也学会宽容他人的缺点。

(3) 教学生如何调节情绪,避免冲动。小学生的情绪来得快,消退得快,往往像一场风暴。当与同学或同龄人发生摩擦,心中有委屈时,他们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言行。因此,很有必要教会他们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让他们能够支配自己的情绪,不要太冲动。

例如:听**抒发情绪;离开现场,转移注意力;写日记,和老朋友聊天;找一个偏僻的地方大声喊叫,发泄情绪等。

四、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容忍能力

“挫折”往往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教师可以创设引起学生不满、委屈的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容忍能力。例如,在集体活动中,每个人轮流扮演被嘲笑的人。其他人可以用各种方式取笑他,让被嘲笑的人生气。如三分钟内嘲笑者不动声色,就算成功,再换人当被嘲笑者,以此类推。

这项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嘲笑的气氛中保持轻松的心情。若能具有这种容忍力,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之类的事就不容易发生了。需要注意的是,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嘲笑他人时,应允许学生尊重对方的权利,避免弄虚作假。

总之,培养学生具有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就如魏书生所说的那样:“站在数万年人类悠长的历史与数万光年星系的空间角度来看地球,看人类,看社会,看人生,就能看清自己所处位置,既能顺其自然,又积极进取。” 著名民主人士马弘毅先生也曾在《新课程实践》一书中提到要加强学生胸怀眼界的培养并把列入教育方针。

可见培养学生的宽阔胸怀是何等的重要。

论教育读后感(篇7)

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演讲《论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段话在教育界流传甚广,当我读完《论教育》全文之后,觉得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因为爱因斯坦这篇讲稿对教育的理解可以说是20世纪以来对教育的经典论述之一。

教学的价值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人

爱因斯坦在这篇关于教学的价值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的演讲中说:“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远足活动训练了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脑力上的训练,以及智力和手艺方面技能的锻炼也类似这样。

因此,那个诙谐的人确实讲得很对,他这样来定义教育:‘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就是这个原因,我对于遵守古典、文史教育制度的人同那些着重自然科学教育的人之间的争论,一点也不急于想偏袒哪一方。

”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塾是专读文史;教育转型之后曾提出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有评论说“高考语数外”偏重于文科,莫衷一是。而爱因斯坦“一点也不急于想偏袒哪一方”,他认为“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素质能力的形成是最重要的。“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相反地,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实际上,有了“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素质,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会游刃有余,并不完全要书本知识基础有多雄厚。学校教学最终“剩下的”是能力素质。在今天的教育背境下,如何理解这段话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教学价值。

这些年,经合组织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提出“核心素养”。经合组织1997年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

于是“核心素养”成为热门话题。笔者以为“核心素养”所涉及的正是爱因斯坦所提出“人们忘记了在学校所学过的每一件事后剩下的”东西,“剩下的”这些东西是课程教学之外获得的能力。爱因斯坦所说的“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的素质,正是学校教学过程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其中包括:

认识、方法、逻辑、思维、价值、道德、伦理以及观察、研究能力等等,这些并不是课程本身的内容,但它确实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植根于学生的生命并形成一种素质能力,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爱因斯坦所强调的“剩下的”东西的价值,即教学的价值所在。

上个世纪之初,西学东渐,我国的教育随社会一起转型,中国教育有很大的进步。我父亲刘百川先生,1956年曾著《全面发展的教育》一书,这是国内最早研究全面发展的专著。他在这本书中写道:

“要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这也是属于学校教学过程所剩下的。他说:

“只有认识、情感、意志同时起作用,才能形成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可见,我国基础教育从很早起就注重这些素质能力的养成。

论教育读后感(篇8)

今天,目睹教育现状的中种弊端,哪位负责任的中国人不担心教育?身受弊端的危害,哪个心力交瘁的家长不在把教育埋怨?因此,周国平作为一个公民发表了他的一些思想。

周国平是学哲学的,在思考教育问题时,就一定会把这个专业背景带进来。他在哲学上做的工作,大量的是对人生问题的思考。生活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做人和教书基本上是一样的。人生最值得追求的是教育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

这个信念,构成了周先生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

生命的价值可以用两个词来表示:幸福和卓越。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

可见,两者都有赖于人性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使命。

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周国平发现,关于教育最中肯、最精彩的话语往往来自哲学家。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现在他列举了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它们确实具有谚语的特点:直指事物的本质,它们简洁如神谕,简单如常识。令人惊奇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幻觉中,宁愿相信各种复杂的谬误,忘记简单的常识。

然而,依然朴素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如何融入当今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需要多少回归常识和最基本的教育原则。

论教育读后感(篇9)

这个学期我修了黄老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中黄老师推荐了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论著选》。我在学期中研读了这本著作。现在写下自己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斯宾塞在《教育论》中阐述了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和庸俗进化论的政治思想,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和庸俗进化论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子。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斯宾塞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入社会领域,解释社会现象,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形成了他庸俗的社会政治思想进化论。但抛开这些,就教育的意义而言,它给了我很多启示。

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斯宾塞设问,教育目的究竟是什么?就是“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面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斯宾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在我看来,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就是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在如何为个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完满的生活”,其顾名思义就是指个人能够对自然环境及和其相联系的社会环境很好地适应,它是使人在物质与精神方面都得到满足的一个准绳。

教育的内容就是:科学的知识最有价值。教育原则于方法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兴趣、实践等因素在教学方法中的应用,适应了学生的发展,既有助于学生的科学知识的有效传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与推理能力,它注重关注学生的自然发展,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体现教学中的“人文性”。

而在《智育》、《德育》、《体育》三篇中,我看到了斯宾塞作为一个教育家对当时应该社会教育的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反思。《智育》集中地**了儿童的心智发展规律和教学方法问题。认为,适当的课程内容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儿童并不一定能够必然地学习和掌握好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进程中,儿童的心智并不能自发地得到充分的发展,还必须遵循儿童的心智发展规律,选择正确而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产生。

“德育”篇围绕着德育的原则和方法展开了集中的讨论。主张“自然惩罚”,反对“人为惩罚”,认为“自然惩罚”严格说来并不是惩罚。它们并不是人为地或不必要地给予痛苦,而只是对那些基本上对身体有害的动作加以有益的限制”,其“特点在于它们只是那个行动的不可避免的后果。

它们只是儿童行动所引起的必然反应”。正是通过这种“自然后果”式的德育方法,才能使儿童认识到惩罚的公正性。

“体育”篇引用一位作者的话说:“一个人要有成就就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好动物,而成为一个好动物组成的民族是民族繁荣的第一个条件。不仅战场的胜负常取决于兵士的壮健程度,商场竞争也部分由生产者的身体耐力所决定。

... 现代生活中的竞争如此激烈,几乎没有人能承受得起不受伤害的负担。……因此,在训练儿童的时候,使他们不只在心智方面适合于面临的斗争,也在身体方面经得起那斗争中的过度损耗,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教育论》一书围绕着教育的目的任务、课程理论和教育方法,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内容涉及到德、智、体诸育的方方面面,这些见解中的许多,不仅适应了时代的要求,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教育论》猛烈抨击了坐谈玄远、空疏无用的传统古典主义教育,大力倡导科学教育,将教育的目标定义为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使教育指向培养能够运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管理者和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人。第二,《教育论》扬弃了英国自17世纪业已流行的“绅士教育”,转而重视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比洛克的《教育漫话》更为广泛、更为实用、更为偏重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体系,加强了学校课程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时代气息。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教育论》注意到,教育者决不是转移知识的“搬运工”,科学知识也决不能像“集成块”般地嵌入学生的心智中,使之成为科学知识的“贮存器”。

它强调自我教育的原则,提倡启蒙教学,反对义务教育,注重使教学适应儿童的心理

理发展规律的要求,主张使教室成为富有趣味、充满快乐的殿堂。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教育论》注意到,教育者决不是转移知识的“搬运工”,科学知识也决不能像“集成块”般地嵌入学生的心智中,使之成为科学知识的“贮存器”。它强调自我教育的原则,提倡启蒙教学,反对义务教育,注重使教学适应儿童的心理理发展规律的要求,主张使教室成为富有趣味、充满快乐的殿堂。

套话一点点,,

教育的聪明之处在于:先让孩子们去理解,去思考,然后去获取知识。这时,知识就变成了智慧,因为知识一开始很简单,很容易被感知,知识也很容易变成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

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感性知识、感性知识、感性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允许孩子在获得知识之前经历三个阶段;中国教育允许孩子通过感性知识获得知识,或者直接获得知识。

在《体育》可引入中国学生的体制问题,

在为青少年充当加速器的教育环节,应试教育的主题魅影挥之不去,所有的学习子目录似乎都在为最终的高考竞夺做着铺垫,身体与精神上的体质强化、平衡谐调发展问题被轻易剥夺与舍弃了。有资料显示,全国超过2 / 3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近1 / 4(且有扩大之势)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德智体全面发展几成一句空谈,由此所造成的“学习机器”、“纤弱书生”、“知识亚健康患者”和高分低能儿层出不穷。

论教育读后感(篇10)

呼啦圈继续往下看,新基础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在校生活质量。教师要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情绪和人际关系,就必须做好课堂建设。这点对班主任很有用。

我认为在班级建设中,学校更多研究的是如何把班级还给学生,具体做法包括:增设班级岗位,使班级的每个同学在班中都有自己的岗,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建立班级岗位轮换制,使不同的学生感受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责及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同学们的承受变化、挫折能力和自信心,从而锻炼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发展所必备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的权利还给每个学生,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多元评价方法,学会规范评价及动态评价,而且要求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如何正确地评价自己;建立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由学校心理健康研究室牵头,由各班班主任参与,全面研究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们对班级更加热爱了,他们在班级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能力也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这就是叶澜教授所说的经典台词:

群体的个性不是靠教师塑造,而是由他们自己用心和行动创造形成的。

论教育读后感(篇11)

胜利路小学李俊凤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

”马卡连柯曾说过,“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能最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受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作为一名教师更应有义务把握好幸福教育的含义,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使学生获得幸福的感受。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和自信以及独立追求幸福的能力,使他们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幸福能力的生活主体。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该书特别指出,教育的幸福目的应该是其他教育目的的最终目的。

教育目的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的、多层次的系统。教育有认知上的,情感上的,意动上的近期目标,也有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长期目标;教育有为了升学、就业、较高经济收入、提高社会地位等功利性目的,也有为了身心的全面发展、精神世界的陶冶、生活情趣的丰富等非功利性的目的。但不管是什么目的,只有把它置身于“人的幸福教育中”,它才是有意义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以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以知识为工具理解生活、创造生活、并不断的追求生活得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并有丰富的幸福体验。

这是给他们自我体验和自我实现的机会,给学生尊重和引导,给学生交流和对话的权利和机会,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在多系统中做人。

读了这么多,我不禁想:今天的教育真的是为了学生的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

更多的是为了教材的目的;为了教育方法的目的;为了分数的目的;为了家庭作业的目的;为了管理的目的。思考自己的教学,让我不得不思考,我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什么?我的教育能否给学生带来快乐的体验,能否让学生终身受益。

在这种教育目的下,学生的学业负担沉重,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中人际关系的疏远。教育中有那么多的“目的”,以致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忙得没有时间交往,学生在课堂里面是没有多少机会与同学进行对话交流的,他们各自忙于记笔记,背课文,做试卷。

教师也总是感到有那么多的考试要点要告诉学生,惟恐有点滴疏漏,他没有想到要让课堂有空闲时间,即使偶尔出现了空闲,也会以内感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将之填满,不然学生就会无事可做,课堂就会乱套。

有人说,学校只是为生活做准备,而不是生活本身。但为生活做准备的唯一途径只能是通过社交生活。由于学习和生活的分工,我们许多学生不能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专家。

在学校只能与死的知识打交道,而在工作上,在生活上,除了与死物打交道外,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工作和生活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就要求人们能够包容、理解、关心、帮助和团结人们。但我们的教育能培养这种能力吗?

我认为孩子的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那里有甜草莓,也可能有毒蘑菇;有善良的白雪公主,也可能藏着**的皇后…… 我们要孩子知道什么是甜草莓,什么是毒蘑菇,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必须拒绝的…… 只有让孩子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生态环境中,我们才能使孩子把这一切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有创造力、有个性的人,能够承受风险和挫折,能够做出尖锐的选择,敢于尝试改变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2024扫黑除恶活动总结

扫黑除恶活动总结 扫黑活动总结 01-04

物业转正总结怎么写推荐

物业转正总结 01-04

最新幼儿教学方案

幼儿教学方案 01-04

早安心语生日篇51条

早安生日 10-26

春节返乡文案汇集49句

春节返乡文案 01-04

2024中班手工教案精华

中班手工教案 中班教案 01-04

新年结婚说说75条

新年结婚说说 01-04

采购部年终工作总结(分享十三篇)

采购部年终工作总结 01-04

课堂快乐作文十篇

课堂快乐作文 课堂作文 01-04

道尔顿计划读后感范例

计划男读后感 萝卜计划读后感 02-04

成长的名言

成长名言 01-04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