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比较大小课件

趣祝福范文大全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 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教案和课件中得到准确的表达,优秀的课件教案怎么写?这篇“比较大小课件”经我们认真研究值得安利,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

比较大小课件(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师:上节课,我们和1000以内的数交上了好朋友。你认识了哪些数?知道了什么?

师:我们来找找自己身上的数,今年你几岁?知道老师的年龄是几岁吗?

师:谁的年龄大?

生:老师的年龄大。

师:你怎么比较的?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二、教学新授

(一)出示教学挂图

师: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师:你能想到些什么?

师:杉树和松树比,哪一种多?你怎么比较的?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1、因为312是三百多,285是二百多

2、因数312是由3个百、1个十和2个一组成,它比300大,285由2个百、8个十和5个个一组成,比300小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312在285的后面,所以312大于285;

……

(二)试一试教学

师:柏树279棵,比松树多还是少?

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能么想的?

师:如果要比较286和285的大小,你会怎能么想?

(三)总结比较方法

师:怎样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先看哪一位,再看哪一位?最后看哪一位?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把每个计数器所表示的数写下来

对照计数器比较每组两个数的大小。

说说思考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结合各题中具体数的特点,相应地总结比较方法;

3、想想做做第3、4题

看图、读题

师:这道题中已知的数量是什么?

要我们选择的数量是什么?

这两个数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你是怎能么想的?

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别的答案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4、想想做做第5题

师:选择不同的方法比较大小,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四、课堂作业

659○956100○1000290○209

103○98482○484559○480

比较大小课件(篇2)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线段的大小比较》是初中数学新教材六年级第七章第一节。在此之前,小学时学生已学习了初步的关于射线、直线、线段的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第七章的开篇内容,是之后学习线段的和、差、倍;角;长方体的认识等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在初中几何教学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初步渗透分类思想。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线段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2、掌握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了解一些基本的作图语句;

3、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意义。

[过程能力与方法]:1、经历用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关系的过程,并会用数学符号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2、通过使用尺规等作图工具,掌握线段的画法,初步体验用作图语言叙述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初步养成积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求比较线段的大小的方法;学会用尺规等作图工具画线段。

对于本节课教学重点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演示来突出。

[难点]:用尺规法比较线段的大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应用。

对于教学难点准备通过实物教具演示来突破。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不妨着重采用启发引导和教具演示等教学方法。(即:详见结合课件演示)

五、学法

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应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是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尽可能多的创造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从人民广场到徐家汇走哪条路最近?”引入,调动学生的思维。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生活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积极地思维,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潜移默化的问题情境中能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如何讲解新内容,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3、讲解例题。

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

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

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延伸,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结束: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比较大小课件(篇3)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关注对旧知的复习,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上课伊始,设计几组整数大小比较的复习题,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回顾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为下面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

2、关注方法的类比,实现知识的迁移。

类比是根据两种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在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本质、探索解题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不难,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在方法上基本相同。在教学中将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类比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实现知识的良好迁移。

3、关注习题设计的实践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设计练习时,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卷尺

学生准备卷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请你们在各题的___里填上“>”“<”或“=”,并说说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

1001___999 654___543 8321___8436

(1)引导学生明确: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当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大,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时,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以此类推,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2)老师的身高是1米7分米,如果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7米)小明的身高是1米4分米,如果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4米)

请同学们观察身高,谁高谁矮?(老师高,小明矮)看来小数也是有大小的。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那么你们想知道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设置复习题,将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有机的衔接,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学校的运动会上,小明、小刚、小强和小林正在跳高场地上进行比赛,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都想为自己的班级争得荣誉,班里的同学们也在为他们呐喊助威。比赛结束,成绩如下:

姓名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米

0.8

1.2

1.1

0.9

2、提问: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这样排列?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收集信息,并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小数的含义来比较。

因为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0.8米是8分米,0.9米是9分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二化成厘米后比较。

因为1.2米是120厘米,1.1米是110厘米,0.8米是80厘米,0.9米是90厘米,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80厘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三借助测量工具进行比较。

在卷尺上找到每个人跳高成绩的刻度,根据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观察卷尺上的数据,得出1.2米>1.1米>0.9米>0.8米。

师小结:同学们能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

比较大小课件(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6页、练习六第6~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经历相应的探索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推理等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1、呈现情境:货架上摆放着四样文具,练习簿0.48元,三角板0.65元,橡皮0.3元,直尺1.25元。小明带了0.5元,他能买到其中的哪一样文具?

(1)读题: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和数有关的信息?

(2)提问:你觉得他带的钱够买其中哪一样文具?

结合已有经验,学生通常会给出练习簿和橡皮两个答案。

(3)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小明带的钱够买一块橡皮的?

通过交流,帮助学生唤醒三年级所学的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为随后进一步探索多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打下基础。

2、揭示课题:简单的小数大小比较,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较复杂的小数大小的比较。(板书课题)

[说明:与教材中的例题相比,上述情境增添了一些数学信息,并对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一方面,力图使现有的情境较原先呈现出更大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收集、组织、比较等数学思考中来,另一方面,0.3元与0.5元之间的比较,又巧妙地将学生已经具备的相关旧知予以激活,为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做好认知上的铺垫。]

二、 探索新知

1、提问:小明带的钱为什么够买一本练习簿,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随后组内交流。交流时,鼓励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以丰富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学生在交流时可能会出现如下方法:比如借助元、角、分进行思考,或者从小数的组成上进行分析,也可能借助图形给出解释。教师应认真参与学生的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为随后的全班交流做好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说明: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中呈现出的不同思考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他们独特而富有差异的思维水平与层次。教师参与倾听,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实,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教师可以有效地把握不同思考方法背后的思维梯度,从而为随后组织学生展开有序列、有层次的数学交流做好准备。]

2、全班交流。

教师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按如下顺序展开交流。

(1)第一层次:结合生活经验,给出直观解释。

学生交流:将0.5元和0.48元化成几角和几角几分,然后进行比较。

教师引导:通过将新知转化成以前所学的旧知,然后巧妙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思考方法。利用这一方法,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小明带的钱不够买一块三角板或一把直尺吗?

学生尝试用这一方法解决新问题,并交流。

(2)第二层次:借助直观图形,初步构建模型。

质疑:并不是所有小数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来比较大小的,如果没有了具体的单位“元”,又该如何比较这些小数的大小呢?

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其他方法,并阐明思考过程。教师则努力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力图使每一个学生弄明白这些方法。

引导:有时,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抽象的小数用直观的图形表示出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将变得既有趣、又简单。

教师呈现如下三种图形各10个(每一小组都有),并介绍:大正方形每个表示1,长方形和小正方形分别表示0.1和0.01。

你能用这些图形表示出0.5和0.48,并借助图形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学生操作,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一方法,比较0.5和0.65、0.5和1.25之间的大小。

(3)第三层次:摆脱直观束缚,逐步抽象概括。

出示0.32、1.16、0.9、0.88四个小数。

提问:你能从中任意选择两个小数,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吗?

明确要求:你可以用图形先摆出这些小数,然后比较;也可以不动手,通过在头脑中想图形,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当然也可以不摆、不想,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尝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了解情况。

交流。教师有意识地选择后两种情况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从具体的直观支撑中摆脱出来,从而达到抽象思考的层面。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以完成对方法的优化。

[说明:数学教学应帮助学生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材中呈现的三种比较方法只是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可能出现的特殊方法,更为一般的方法应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十分位、百分位上的数……这一方法看似简单,但要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却并不是只言片语所能解释清楚的。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抽象方法背后的直观数学模型,通过数形转化,将抽象的小数转换成具体、直观的图形,从而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当然,直观的模型只是一个脚手架,是学生把握抽象方法的桥梁,教师在学生获得直观模型后,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原先的直观模型中摆脱出来,鼓励他们在抽象的层面上进行思考,最终实现了从直观思考向抽象思考的必要过渡。]

三、 巩固应用

1、“练一练”。

(1)学生独立尝试。

(2)交流比较的方法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体会: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大小也不同,以进一步强化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2、根据实际情况,完成练习六中第6~11题中的部分习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形成技能。

(1)第6题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数表示各图中的空白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比较每一个图中涂色与空白部分的大小。

(2)教学第7题的第一组,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看图思考:还有哪些小数也比0.1小,以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二组,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中间的参照数0.3进行比较,以丰富学生的比较策略;第三组,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计数单位的角度进行思考。最后,借助数轴上的点,帮助学生体会:直线上的点位置愈靠右,这个数就愈大,反之愈小,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教学第9题,可以引导学生课前收集自己的身高、体重、视力等方面的数据,并通过比较,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与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4)第11题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思考:用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最大和最小的各是哪一个数,如何有序地寻找答案?从而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5)如时间允许,还可以补充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习题,比如高架桥上的限高(有3.5米、4.5米、5米不等)与载货卡车的实际高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再如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几种动物跑完100米所需秒数的比较等,以进一步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拓展学生的视野。

[说明:教材这一课的练习编排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尤其是每一道习题还给教师留下了进一步开发与创造的空间和余地。教师在使用这些习题时,应在充分把握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用准、用足、用透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也可适度开掘一些教材以外的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小编推荐

小雨点课件(热门4篇)


作为一位教师,编写教案和课件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因此在撰写时必须认真对待,不能草率从事。教案是促进学生创新和实践的重要工具。如果你对“小雨点课件”有兴趣,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也许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小雨点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并学说散文,初步尝试仿编。

2、能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与感受。

3、喜欢学说散文中的优美语句。

活动准备

《小雨点》挂图(见教具盒)、小雨点指偶、屋顶、树叶、雨伞大图标。

空白记录卡片、记录笔。

活动过程

——谈话

1、引导幼儿谈论关于下雨的话题。

教师:小朋友喜欢下雨吗?

小雨点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

2、出示《小雨点》挂图,引导幼儿观察雨点落的位置。

教师:今天有个地方正下着雨呢,看看小雨点跳到了哪里?

小雨点跳到这里会怎么样?

——欣赏

1、结合挂图完整朗诵散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

教师:老师把小雨点玩的过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我们来听一听。

2、结合挂图,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学说散文的优美语句。

教师:小雨点怎样从天上跳下来的?它都跳到哪里了?

——朗诵

1、教师一边指图一边引导幼儿完整跟诵散文诗。

2、出示小雨点指偶和屋顶、树叶、雨伞大图标,引导幼儿手戴指偶在情境中练习朗诵散文。

——仿编

1引导幼儿尝试用替换方式进行仿编,教师将编的内容记录在空白卡片上。

教师:想一想,小雨点还会跳到哪里当滑梯,哧溜一声滑下去?

2引导幼儿看记录图卡,朗诵改编的散文诗。

教师:我们一起朗诵自己编的《小雨点》诗歌吧。

活动建议

《小雨点》是一首写景叙事性的散文。本文作品篇幅短小、句式简单,内容浅显流畅、富有童趣,动作性比较强;运用排比句,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淘气的小雨点从天空落下来时,将落在的地方当滑梯滑下来的有趣场景。符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而且具有一定启迪性,适合幼儿仿编。

引导幼儿欣赏散文时需要借助阅读图画、聆听、诵读的方式帮助幼儿接受、理解散文所表达的信息。本活动散文内容动作性比较强,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将散文内容制作成Flash动画,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散文,能帮助幼儿较好地理解、记忆散文内容。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借助肢体语言能更好的让幼儿体会散文的优美意境,大胆的表达。当用语言表达或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利用动作表示下滑的动作,引导幼儿直观感受小雨点滑落的动态表现。幼儿学说散文时,教师可引导幼儿佩戴自制的"小雨点"指偶,模仿小雨点跳到屋顶上、树叶上、雨伞上。这种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能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情境中体验学习散文的快乐。

附散文诗:

小雨点

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落下来。

小雨点落到屋顶上,哎呀呀,把屋顶当成了滑梯;

小雨点落到树叶上,哎呀呀,把树叶当成了滑梯;

小雨点落到我的雨伞上,哎呀呀,把我的雨伞当成了滑梯。

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活动反思

这首儿歌,结构简单,朗朗上口,比较能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他们的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他们只能听懂浅显的语言,喜欢听有重复情节的故事,易于接受富有童趣的文学作品,在听懂的基础上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学语言,并逐渐迁移到生活中。“春雨”是幼儿已经观察过的想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在听听、说说、做做中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首先以听录音引出“小雨”,落下来的声音,再通过让幼儿说小雨点会落在什么地方再出示图片欣赏,理解内容。美丽的画面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讲述表达的机会,并且教师通过引导让幼儿将看到的、听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借助动作、表情等等把幼儿的思维引入诗歌丰富的内涵中去,帮助幼儿把描述的口头语逐步转化为生动的书面语言,为下一个环节幼儿学习诗歌打下基础。在学习的诗歌的这一环节,让幼儿边念诗歌边做动作促进他们更快、更好地记忆。

不足,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是安排幼儿在学会朗诵诗歌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仿编,但是有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缺乏,幼儿仿编还是比较有困难的,因此,这个环节可以安排到第二课时。

小雨点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2、发挥幼儿想像力,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场地准备:多媒体、钢琴、磁性黑板、桌子两两对放

2、教具准备:课件《小雨点跳舞》、图谱标记、乌云妈妈的头饰

3、学具准备:人手一份绘画纸、记号笔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活动难点:用绘画的形式创编歌词,并进行问答式演唱。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课件,引出课题。

1、课件中的小雨点与幼儿互动对话。

2、幼儿欣赏课件中的音乐故事《小雨点跳舞》。

二、学习副歌部分,探索用象声词表现风声和小雨点跳舞的声音。

1、幼儿学习演唱“风”的音乐片段。

2、幼儿学习演唱“小雨点”的音乐片段。

3、教师指标记,幼儿将副歌部分完整演唱。

三、学唱歌曲前半段。

1、教师一边出示标记,一边将歌曲前四句完整演唱。

2、教念歌词。

3、教唱歌曲。

四、完整演唱歌曲。

五、引导幼儿尝试用绘画的方式创编前四句歌词。

1、教师提出要求,幼儿作画。

2、幼儿绘画,教师巡视,与幼儿轻声交流画面内容。

3、引导幼儿根据绘画作品创作歌词。

4、教师与幼儿将前四句歌词一问一答式对唱。

5、由男生扮演小雨点和女生扮演的乌云妈妈对唱。

六、与客人老师对唱。

活动反思:

课堂气氛活跃,课件使用合理,幼儿参与感强。但是活动节奏把握不够,时间有点长。

小雨点课件 篇3

设计意图:

有时候孩子们不太听得清老师的指令,在操场上玩游戏后,老师的“收放”不是很好,老师喊了好几次,孩子们都只顾自己玩,因此我想通过这个活动练习学会听指令 活动目标:

1. 学会听指令,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跑。 2. 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雨点的样子。 活动准备:

1. 每个幼儿一个“小雨点”的头饰。 2. 在大的操场上。 活动过程;

1. 准备运动:给每位幼儿戴上“小雨点”的头饰,让幼儿自己随便找一个位置跟着老师做小雨点落下来的样子。

2. 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当教师说:“下雨啦!”时,全体幼儿在操场上四散跑。当教师说:“小雨点变成一条小河啦!”幼儿立刻跑在教师身后一个拉着一个的衣服成一路纵队。当教师说:“下雨啦!”幼儿便又四散跑开,幼儿做游戏数次。 3. 放松动作:教师说:“雨水流到农田里啦!”幼儿便找一个位置站好,跟着老师做小雨点在农田里流来流去的样子。 4. 游戏重复进行。 活动延伸:

请能力强的幼儿里扮演教师的角色。

活动反思;

幼儿在四散跑时,有的幼儿跑得很远,教师应该控制好范围,以免幼儿消耗过多的体力

大变小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特征,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如黄瓜、青菜、胡萝卜、苹果等),引导幼儿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由于活动中幼儿要接触小刀、剪刀、汤匙等工具,因此应事先准备一些创可贴、消毒药水等,并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幼儿的探索活动顺利进行。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二、 活动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方肉、豆腐干、青菜、胡萝、苹果、茄子、大蒜、切成两半的西瓜等。

2、各种工具:汤匙、剪刀、小刀。

三、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食物。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孩子们认识大部分的食物,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名称。说到大蒜时,有一个孩子说:“这是馒头。”于是,教师就引导幼儿剥一剥,闻一闻,尝一尝,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出“这是我们吃过的大蒜”的结论。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师: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 引导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有的幼儿不会表达,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教师就有意识地引导他用语言表述;有的幼儿已能清楚地说出“能”或“不能”,教师就进一步引导他说说“为什么”;个别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能说出:“瓶子太小,东西太大。” 师:怎样才能把东西放进去呢?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地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当幼儿看到教师将食物剪小时,兴奋地拍起手来:“变小了!变小了!”

3、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并帮助幼儿记录。剪刀可以剪菜叶,但剪不动菜梗,于是忙忙又去拿刀。史文一直用刀切胡萝卜。京海用勺予舀西瓜。星星尝试用刀切苹果,不小心切到了手,破了一点皮。星星说:“我很勇敢的,不哭!”教师边观察幼儿操作,边用琅琅上口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如:“变变小,放进去。”由于小年龄幼儿常常用语言指导动作,所以他们会边操作,边和教师一起重复,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理解“大”“小”的概念。看到有的幼儿用剪刀将菜叶剪小,教师便有意识地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如他们用剪刀剪土豆,用汤匙切菜,教师便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有个别幼儿自始至终使用一种工具,教师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用完的工具要求幼儿放回原处,要幼儿用抹布擦手等,并及时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4、师幼共同探讨。

①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有的幼儿说:“我把它变小了。”教师便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较清楚地表达过程,教师以绘画的形式为幼儿记录。

②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刀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少,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当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刀是什么样子时,一些孩子说出“刀是很快的”,有两个幼儿用手指着刀最锋利的地方,表现出“很可怕”的样子。

教师通过绘画(如图),强调刀有“很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同时,引导孩子们观察幼儿园里用的刀和家里用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孩子教师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莱的刀有危险,不能玩。教师还准备了一份告家长书,及时将活动信息告知家长,以便家长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工具,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小雨点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名称,主要角色

2、能够根据情境进行表演

3、教育同伴之间互相爱护关心

准备:

角色图片,挂图,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手指游戏:下雨了

2、幼儿两手五指分开,慢慢抖动手指从上往下落。

3、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两只小手做雨点,雨点从天空落下来,淅沥沥,淅沥沥。两只小手做小船,雨点落在船桨上,小船开进大海里。

4、谈话

⑴ 小朋友们见过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呢?雨又是什么颜色的?

总结:雨是透明的、无色的,它是亮晶晶的,像一粒粒透明的珠子。

⑵今天王老师请来了一个可爱的朋友,你们猜猜看这位可爱的朋友是谁。(雨点)

⑶你们喜欢它吗?

⑷小雨点在云妈妈身边待久了,它很想到地上找个朋友,你们想和它成为朋友吗?

⑸可是小雨点在找朋友的时候遇到了了一些困难,到底遇到了一些什么困难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二、学习故事

1、教师根据画面内容讲述小雨滴到了哪些地方,引导幼儿感受作品表现出的意境。

2、教师讲述《小雨点的朋友》,提问

⑴这个故事叫什么?

⑵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小雨点找朋友)

⑶小雨点找了哪些小动物当朋友呢?(兔子,松鼠,狗熊)

⑷他们有没有和小雨点成为朋友呢?(没有)

3、分段讲诉故事第二遍,提问

⑴小雨点找小兔子的时候小兔子在干什么?(看书)

⑵那小雨点找小狗熊的时候小狗熊又在干什么呢?(睡觉)

⑶小雨点还去找谁了呢?它又在干什么?(松鼠,它在跳舞)

⑷小雨点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他伤心吗?(伤心)

⑸后来谁和他成为好朋友了?(树叶)

⑹他们在一起玩什么?(唱歌,跳舞)

比一比课件(热门六篇)


以下是我们为您整理的“比一比课件”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想要获取更多相关资讯请您继续往下看。学生们要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提前准备好的教案和课件。现在大家可以开始动手写自己的课堂教案和课件了。教案和课件要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相贴合。

比一比课件(篇1)

使用教材 五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一册(人教社)。

教学内容 比较的思维方法(第2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大、小”,“长、短”和“多、少”等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并初步理解“大”、“小”,“长”、“短”,“多”、“少”,“同样多”的基本概念;初步学会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来比多少。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下”、“左”、“右”。

(1)用手在空间指出上、下、左、右的方位。

(2)用手在桌面上指出上、下、左、右的方位。

(3)把数学书放在桌面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2.数数。(教师把实物图粘在磁性板上,要求学生数数。)

(1)左边贴4只小鸡,右边贴7只大公鸡。

要求学生说出:左边有4只小鸡,右边有7只大公鸡。

(2)左边贴6辆汽车,右边贴5辆卡车。

要求学生说出:左边有6辆汽车,右边有5辆卡车。

(3)第一排贴8朵红花,第二排贴3朵黄花。

要求学生说出:上面一排(或第一排)有8朵红花,下面一排(或第二排)有3朵黄花。

二、新授

1.比较大小。

(1)出示皮球实物。问:这是个什么球?这个皮球是大的,还是小的?让学生意识到:光是一个球,不能比大小。

(2)又出示乒乓球实物。问:这是个什么球?乒乓球和皮球在一起,哪个球大?哪个球小?(皮球大,乒乓球小。)

(3)又出示排球实物。问:这是个什么球?(告诉学生:这个球叫做排球。让学生跟着教师说几遍。)这三个球在一起,是皮球大,还是皮球小?

要求学生说出:皮球比乒乓球大,(皮球)比排球小。

指出:东西的大小是比出来的。所以我们要说清楚,哪个比哪个大,哪个比哪个小。

指明几个学生说:

乒乓球比皮球小,也比排球小;

皮球比乒乓球大,比排球小;

排球比乒乓球大,也比皮球大;

三个球中,乒乓球最小,排球最大。

(4)出示同样大的红皮球和白皮球各一个。问:这两个皮球哪个大?哪个小?

要求学生说出:红皮球同白皮球同样大。

(5)通过比一比,可以比出大小来。我们除了用球来比大小外,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来比大小?

启发学生注意用同类的事物来比,如老师和学生比人的大小,课本面、课桌面和黑板面比面的大小,等等。并且要求把话说完整。

2.比较长短。

(1)出示一支粉笔、一支钢笔和一支没有削过的铅笔。先让学生说出三种不同笔的名称,再让学生说出三种不同笔的长短。(注意学生的语言是否完整,要求说清楚哪种笔比哪种笔长,或哪种笔比哪种笔短。)

(2)出示两支已经使用过的、但长短不同的铅笔,让学生比较长短。(教师可以左手拿长铅笔,右手拿短铅笔,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左手拿的铅笔比右手拿的铅笔长,或右手拿的铅笔比左手拿的铅笔短。)

(3)出示两支长短相差约1厘米的铅笔,分握在左、右手,让学生比较长短。(因长度相差不大,分在两处,无法精确比较。)

教师再将这两支铅笔参差地握于一手,让学生比较长短。(因为两支铅笔的一端没有排整齐,所以不能正确地比出长短。)

问:想一想,怎样才能比出长短?

学生可以想出把铅笔竖放在桌面上,使下端一样齐。教师再将铅笔横放在黑板面前,让学生观察有一头对齐。然后让学生说出上面的铅笔比下面的铅笔长或短。

指出:要比物体的长短,不管是竖放还是横放,总要使物体的一头对齐,才能比得正确。

3.比较多少。

(1)出示4个杯子和4个杯盖实物。先让学生数一数:杯子有几个?盖子有几个?

指出:要知道这些杯子和盖子哪个多,哪个少,可以把一个杯子和一个盖子一对一对地搭配起来。(教师边讲,边将盖子一个一个地放在杯子上。)

问:是杯子多,还是盖子多?

指出:每个盖子和每个杯子正好全都配对起来了,我们就说,杯子和盖子“同样多”。

(2)出示5个杯子和4个盖子实物,让学生比一比:杯子和盖子哪个多?哪个少?

再出示5个杯子和7个盖子实物,指名学生到前面来将一个杯子和一个盖子配对起来比一比,看杯子和盖子哪个多?多几个?哪个少?少几个?(要求把话说完整。)

(3)出示6支粉笔,指名6个学生到前面来,每人拿一支粉笔。看看每人手里是不是都有一支粉笔?6支粉笔是不是都被拿走了?粉笔的支数和走到前面的小朋友的人数哪个多?

再出示5面小红旗实物,指名3个小朋友到前面来,每人拿一面红旗。看看每人手里是不是都有一面红旗?5面红旗是不是都被拿在手里?红旗数和小朋友人数哪个多?

(4)教师在黑板上左边画 4个正方形,右边画 4个三角形。

问:刚才杯子和盖子比多少,可以把每个盖子放在杯子的上面,一个一个对起来比;小红旗面数和小朋友人数比多少,可以每个小朋友拿一面红旗,一个一个对起来比;现在黑板上画了正方形和三角形,怎样来比它们个数的多少呢?

指出:我们也可以一个一个对起来比。(教师边说边在正方形和三角形之间用虚线一个一个连接起来。)

问:正方形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哪个多?

(5)让学生把课本翻到第2页,教师同时挂出和课本第2页相同内容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右上角的杯子和盖子中间的虚线,使一个杯子对着一个盖子,领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6)引导学生观察中间的红花、白花图。

问:这圈里(指红花图)都是什么颜色的花?圈里有几朵红花?这下面的圈里(指白花图)都是什么颜色的花?圈里有几朵白花?

指出:要比较红花和白花的多少,可以把上面圈里的红花同下面圈里的白花一朵一朵对起来。

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把它们一一对起来?(教师用彩色粉笔在挂图上把红花和白花用虚线一一对起来。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课本的图上也用虚线一一对起来。)

每朵红花都对上一朵白花吗?每朵白花都对上一朵红花吗?

红花和白花正好都对起来了,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红花和白花怎么样?(同样多。)

(7)引导学生观察下面的白羊和黑羊图。

问:这圈里(指白羊图)有几只白羊?这圈里(指黑羊图)有几只黑羊?我们可以画什么样的线把白羊和黑羊一只一只对起来?(要求学生在书上画出虚线。)

再问:把黑羊和白羊对起来后,黑羊有没有全部对上白羊?白羊有没有全部对上黑羊?我们可以说白羊比黑羊怎么样?还可以说黑羊比白羊怎么样?

指出:白羊有7只,黑羊有6只。我们可以说白羊比黑羊多1只,也可以说黑羊比白羊少1只。

三、巩固

让学生看着课本第2页的图,练习说完整的话。如左上角的两幅图:

皮球比乒乓球大,乒乓球比皮球小。

上面一支铅笔比下面一支铅笔长,下面一支铅笔比上面一支铅笔短。

以下杯子、杯盖,红花、白花,……作类似的训练。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大小,比长短,还学习了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来比多少。大家懂得了大和小,长和短,多和少,或者同样多,都是比出来的。下课以后,大家可以互相比比,哪个小朋友的个子高些,哪个小朋友的个子矮些;哪个人的年龄大些,哪个人的年龄小些;每只手的手指是不是同样多。回去以后,还可以数一数,你家里有几个男的,有几个女的,家里的人是男的比女的多,还是女的比男的多,把比的结果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看你们说得对不对。

评析 这一节课渗透了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是不可能马上理解和掌握的。教师运用具体实物和图画,让学生进行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初步接触和了解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教学要求较为恰当,引导、启发学生的工作做得很好。这样,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所教的内容。

比一比课件(篇2)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和四位数的比较方法。【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力求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在有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组活动卡片。【教学设计】

一、课前三分钟游戏导入

教师将自制的100以内的数字卡装入信封准备好,分小组做游戏,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抽一张数字卡片,谁抽到两个数之间的大数,谁就获胜,将两张卡片展示,用“< 或 >”连接起来。教师给予鼓励。

游戏后,教师让学生交流经验。教师请一名学生来说一说做游戏的时候,你是怎么判断这些数的大小的?学生回答:如果两位数和一位数比,那么两位数就一定比一位数大。如果是两位数和两位数比,先看十位,哪个数十位大,它就大。如果十位一样大,就比个位,哪个数个位大,它就大。(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提示)。

学生回答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二、创设情境 我们二(4)班的同学真是太聪明,太可爱了。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我国的名山大川,大家高兴吗?我们去得还真巧,赶上了四大名山的大比拼,它们在比什么呢?想知道吗?原来是在比谁高谁矮。现在同学们就去给它们当裁判好吗?现在我们就出发吧!(出示课件)

二、探究新知

1.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首先入场的是黄山,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这里的迎客松最出名,海拔约1865米。香山位于首都北京,秋天满山的枫叶红似火,海拔约为575米。泰山位于我国山东,是五岳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山,海拔约为1533米,华山位于陕西省,山势险峻,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海拔约为2155米,武侠小说中华山论剑的华山指的就是这里。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个数,读一读。这四座大山哪座山最矮?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板书 575)

生: 575是三位数,其余是四位数。

师:数位多的一定比数位少的大,对吗?比如四位数比三位数大,那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生:举例说明。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比较数的大小有一条怎样的重要规律呢?(板书:数位多的数一定比数位少的数大)学生读

2.四位数和四位数的比较

师:好了,现在我们已经香山是最矮的,但我们的裁判任务还没有成,谁能帮我比比黄山、泰山和华山,哪座山最高呢?

师:指生读数,仔细观察这三个数,你发现了什么?(1865 1533 2155)

生:都是四位数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可这次三个数都是四位数该怎么比呢?(小组、师生之间讨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生:看最高位上的数字,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师:也就是比他们的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那现在2比1大了,还要在往下比较其他数位上的数字吗?(板书 2155)

得出结论:数位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板书)学生读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比出谁最高了。现在我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3.两个最高位相同四位数的比较(3)出示黄山1865米和泰山1533米 师:谁能说说这两座山,那座山高呢?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你的想法?(板书 1865 1533)

师:为什么这一次你只比较百位呢? 生:他们的千位相同就比较百位

师:那你是不是就不用比较千位上的数呢?其实我们还是比较了千位上的数,不比的话你怎么知道他们是一样的呢,谁再来说说你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

生:从千位比起,千位相同,就比较它们的百位。

得出结论:数位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

4.请我们班的小裁判员按照从小到大(也就是从矮到高)的顺序把27页的表格填写好。强调“<” 尖角对小的数,开口对大的数。第一个()填最小的数,最后一个()填最大的数。填好后并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5.学生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四大名山刚比完赛,森林王国就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也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它们在比谁收的玉米比较多。出示练习题一,指生回答,并说一说你比较的方法。

2.出示练习题二,填上“>或<”,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3.师:我们刚才都是两个数两个数比较,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这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

独立思考解决,考虑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么能很快从小到大的排列呢? 生:可以把这些数分成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三类。师:你们觉得这个方法好吗?我们一起用这个方法试试。4.最小的四位数和最大的四位数

师:(结合这题中的99,指出是最大的两位数)刚才我们比较了很多的数,那我想知道最小的四位数和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呢?

5.数学游戏“购买电器”

师:同学们,很快就到五一节了,各大商场的商品都搞大降价活动,我儿子一直很想买一辆自行车,我们一起去逛逛商场吧,帮我看看那辆自行车最便宜?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6.做练一练第3、4、5题。

五、总结本课 1.说说你的收获。

2.思品教育,在生活中那些应该比,那些不该比?

板书设计: 位数多的数一定比位数少的数大

比一比

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

比一比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笔画:竖钩,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认记生字,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课前准备:把课后“我会说”中的图绘成一张张图片;准备一些数量不同、大小不一的实物。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学习词语、生字。

1.利用课文插图创设情景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哪些动物?哪些植物?

2.词卡与实物相对应。

(1) 出示词卡,请学生试读词卡,并把词卡贴在相应的动物或植物旁边。

(2)借助图片读 —借助拼音读—

(3)离开拼音读 — 同桌对读,注意读准字音:苹果的“苹”、杏子的“杏”、黄牛的“黄”是后鼻韵。)让学生说说学会了哪个生字。

3.请个别学生认读,全班齐读。

4.开火车读。

二、揭题

利用动物、水果进行比赛来揭题。

三、借助媒体,学习课文。

1、 出示图一

(1) 看谁与谁比什么?它们比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2) 师:看看课文里是比什么的?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

(3) 读句子

2、 利用图二、三、四学习课文另外三个句子(方法同上)

在读这三句的同时学习生字“边”“多”“少”“群”“颗”“堆”和偏旁“ ”。

(1)理解“一群”“一堆”

(2)知道“多”与“少”是一对反义词

(3)区别“颗”与“棵”

3.比一比,认识量词。

(1)图上的杏子和桃子各有多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学习“堆”字,从图理解字义,认识“土”,并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土”的字。

(2)杏子可以一堆一堆数,还可以怎样做?桃子呢?(一个杏子,一箱杏子,一筐杏子……)

(3)图上其他动物或植物到底有多少?哪个小朋友能准确介绍一下?

(4)小组讨论。

(5)看图比较鸭子和鸟的数量,理解“群”的字义,及适用情况。

出示: 一群 一只

(6)根据提供的图片上的内容说词,如:一群鸭子,一只鸭子,一只小鸟,一个苹果,一筐苹果等。

4.再读课文。

四、巩固记忆生字

1.学生选择生字,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评议,教师引导在识字时可利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的办法识记,同时建立形义联系,如“杏、桃、苹果”是植物,所以有木字旁或草字头。

4.课间游戏:动手把字的部件拼成课本的生字,并读一读,进行组词,说句的练习。

五、指导书写 牛 羊

1.出示“牛、羊”,学生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注意字的笔画顺序。

3.教师范写,指导:“牛”的竖要出头,竖要压在竖中线上,“羊”的竖不能出头,竖也是压在竖中线上。

4.学生描红,临写。

5.教师巡视,及时纠姿。

6.展示作业,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一、(一) 复习生字、词语

1、 利用摘“苹果”复习生字、偏旁。

2、 给词语归类(动物、水果)

二、我会说(正确使用量词)

1、 大屏幕出示课文中“我会说”的图片让学生说。

2、 大屏幕出示更多的物品让学生说。

3.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准确使用“颗、群、堆”三个量词。

(1)数枣的时候可以一颗一颗地数,数哪些东西还可以用“颗”数?

你发现了吗?用“颗”数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圆状或粒状的东西可以用上“颗”。

(2)数鸭子用“群”,在哪些时候也可以用上“群”?

用“群”数,告诉我们什么。(数量多,聚在一起)

(3)数杏子时用“堆”,在哪些时候也可以一堆一堆数?

用“堆”数,你发现了什么。(数量多,紧紧地叠在一起)

4.说一说:一堆( ),一颗( ),一群( )

5.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学生练习正确使用量词。

一朵花 一本书 一支笔 一幅图 一扇门

一双鞋 一棵树 一座桥

一件衣服 一把扇子 一辆汽车 一块西瓜

一台电视 一座房子 一架飞机 一份报纸

6、.学生选择生活中自己认识的物品进行说量词比赛。

7.创编儿歌。

出示课件,课件上画着一堆苹果和一个桃子,学生看图模仿课文编写,(一边多,一边少,一堆苹果,一个桃。)

出示图:一个西瓜,一颗葡萄。(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西瓜,一颗葡萄)

出示图:一群山羊和一只猴子(一边多,一边少,一群山羊,一只猴子)

最后让学生把创编的句子连起来说说。

8.做游戏,找朋友。将量词卡片的物品名称卡发给学生,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并读出。

三、指导书写“小”、“少”。

1.出示“小”学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竖钩。

2.教师范写:“小”,学生仿写。

3.出示“少”,学生观察与“小”的区别,注意第一笔是竖,而不是竖钩。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6.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评议。

课后练习:

1.写生字,组词,书笔顺。

2.填一填。例:一( )伞 一( )水 一( )山 一( )河

板书:

识字(二)比一比

黄牛 花猫 鸭子 小鸟

杏子 桃子 苹果 红枣

教学小结:

本课中的比一比,如: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是一种简单的比较。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因此,我把重点放在量词的使用上。教学中,说到一个苹果、一颗枣、一群鸭子、一只猫等,我让学生再说一说还可以一个什么、一颗什么、一群什么、一只什么等等。课后,我又指着身边的事物让学生用量词说说。这样既让学生能正确使用量词,又增加了词汇量。

比一比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竖勾)和一个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比一比这节课中的生字词,在这些生字词中,我们还学了很多反义词,现在我们来对对反义词歌。

远对()高对()黑对()有对()

2、游戏:请高的同学和矮的同学比身高,哪个高?哪个矮?高的同学和老师比身高,哪个高?哪个矮?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第一课比一比》。

二、看图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想去吗?(生:想!)那我们就出发吧!(课件出示农家小院)看着碧绿的禾田,闻着泥土的芬芳,听着青蛙的鸣唱,我们已经来到一户农民伯伯的家,轻轻推开院门,走进小院。看,都有哪些动物在欢迎我们!

小动物们这么热情地欢迎我们,小院的小主人也是非常的热情啊,早就为小朋友们准备好了一些果子,有(生:苹果)师:有(生:红枣)师:有(生:桃子)师:还有(生:杏子)。

三、自主识字

1、你们想认识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字吗?(生:想。)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2、齐读词语。

huángniúhuāmāo

黄牛花猫

yāzixiǎoniǎo

鸭子小鸟

xìngzǐtáozi

杏子桃子

píngguǒhóngzǎo

苹果红枣

3、老师来考考你们,我指到哪个你们就读哪个。

4、小朋友们读得真热闹,词语朋友也玩热了,瞧,它们把拼音帽子摘掉了,你们认识它们吗?(生:认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其实啊,这八个词语中还藏着一个秘密,擦亮你的小眼睛仔细观察第一排和第二排,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第一排都是动物,第二排都是水果。

6、这课中有12个生字宝宝在等着你们,我们快去认识认识吧!

7、出示生字。

(1)自读生字。

(2)说说你早就认识了哪个字?

(3)你能给这些生字找好朋友,组组词吗?

四、学习儿歌,积累量词

1、生自读儿歌。小朋友们刚才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这些淘气的生字又跑到一首儿歌里去了,咱们去找一找吧,自己把这首儿歌读一遍。

2、儿歌读完了,那你们能告诉老师这首儿歌里有几句话吗?

3、细读儿歌,学习反义词及量词。

4、现在我们把这首儿歌从头到尾读一遍。

五、指到书写“牛、羊、小、少”

1、出示正确坐姿图片,指导学生写字的正确姿势。

2、请学生拿出铅笔,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

握笔姿势儿歌:食指拇指捏着

三指四指拖着

小指在后藏着

笔尖向前斜着

笔杆向后躺着

3、出示“牛”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右手书空牛的笔顺,指导学生认清“牛”在田字格中十个点的位置,给“牛”组两个学生认识的词。

学生在练字本上书写两个“牛”。

4、出示“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笔顺,请学生上台来讲述“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给羊组两个词。

学生在练字本上书写两个“羊”。

5、写字课进行到这里,学生做手指操——拍手歌。

6、出示“小”,学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竖勾。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7、出示“少”,学生观察与“小”的区别。师范写,生仿写。

8、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评议。

六、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到农家小院游玩,收获真不小,我们认识了12个生字宝宝,知道“大——小”、“多——少”是一组反义词,还认识了不少的数量词。小朋友在农家小院玩得开心吗?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比一比

大(一头)黄牛(一个)苹果

小(一只)猫(一颗)枣

多(一群)鸭子(一堆)杏子

少(一只)小鸟(一个)桃子

比一比课件(篇5)

本教学设计旨在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趣,巧设“与字宝宝捉迷藏,送字宝宝回家,和猴哥旅游,看虎王变魔术,学蓝猫说句子,跟小兔比一比”六个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变枯燥的练习为玩中学,学中玩。引导学生在各种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读、比、写、说、演、编、画等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充满激情和挑战的生命历程。

设计特色:

摆正师生关系,用民主指导取代权威传授,注重互动交往,用动态建构取代静态接受。

学习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辨认六组形近字,并正确书写。

3、了解“吗、呢、吧”的用法,练习用它们说疑问句,发展语言。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语感。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包括字宝宝捉迷藏、猴哥旅游、虎大王变魔术、蓝猫提问、小兔画画的动画,水果图和虎王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去语文园地五里玩一玩,老师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园地可好玩了,可以做游戏,可以去旅游观光,还可以学变魔术……怎么样,只要小朋友认真玩,还可以得到好多奖品呢(拿出水果图和虎王图),愿意去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便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玩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去看一看。)

二、与字宝宝捉迷藏(我会认)

(小朋友准备好了吗?好,我们现在就出发)

1、与字宝宝捉迷藏

a、激趣: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多媒体画面)这花园多美啊,小朋友喜欢在这里玩吗?字宝宝也喜欢在这里玩,我们就和它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吧,嘘!字宝宝已经藏好了,大家快把它们找出来吧!只要大家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它就会乖乖地出来了。藏起来的字宝宝就在“语文园地五”的“我会认”中,快去读一读,记一记,等一会儿比比哪一组找到的最多。

b、学生自由练读、识记。

c、小组互读。

d、玩捉迷藏游戏。(出示多媒体)游戏规则:小组派代表读出“我会认”中的字,读对了,字宝宝就会跳出来,另一组又派代表读字宝宝就会重新藏好,然后开火车把字宝宝找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正音)

(设计意图:创设“捉迷藏”这样一个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样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动起来。)

2、送字宝宝回家。(出示课件)字宝宝哭了,想回家了。谁最能干,会送它们回自己的家?

a、仔细看看字宝宝的家,发现了什么?(言字旁、口字旁、单人旁各有一个家)

b、送字宝宝回家。(如果送错了,字宝宝就不会动,教师引导学生纠正)

c、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d、扩展训练:字宝宝的家还很宽敞,你还想让哪些字宝宝进来呢?(拿起笔来写一写,并让学生谈谈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鼓励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看哪个小组写得最多,每人得到水果图一张)

(设计意图:巧妙地将游戏活动经验迁移到学习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了归类认字的目的。一个“送”字,自然让孩子内心涌起强烈的责任感,因而“送”起来会特别用心。同时渗透了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最后又进行有机地拓展,实现了语文课与生活的衔接,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知识的热情。)

三、和猴哥去旅游(我会读)

1、勇过小河

a、做过了游戏,我们现在和猴哥去旅游吧。(出示课件)来,大家一起出发,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问问聪明的小猴,它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问)猴哥答:“小朋友,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把河面上的词语读对了,我们就能过去了。”

b、学生同桌练读词语,小组练读。

c、每一组选一种方式读(可以小组齐读,可以小组每人选读几个词,可以派代表读),教师适时正音。

d、(出示课件)呀,小朋友读得真棒,你看,河面上已经搭起了一块浮板了,我们可以过河啦!大家靠自己战胜了困难,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特意设置障碍,引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

2、快乐旅游

猴哥带大家参观天安门广场和长城。你们谁有信心帮小猴当导游,把自己看到的介绍一下。最后和猴哥说再见。

(设计意图:通过“帮小猴当导游这一交际情境的创设,不仅把读词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而且使静态的、孤立的词语依附在一个完整的、活动的事件中,课堂充满了人文味。)

四、看老虎大王变魔术(比比写写)

1、看老虎大王变魔术

a、(出示课件)猴哥走了,谁又来了?(虎王),同学们,这林中大王告诉我它会变魔术,你相信吗?不信,你看看。

b、虎王变魔术。它一手变出个“日”字,另一手变出“白”字。

c、小朋友,你们谁最聪明,发现虎王变出的两个字有什么秘密吗?

d、课件演示两字的不同笔划(ノ变红)。

c、师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形式交流:“日”,生日,日子;“白”,白云,白色,白天;白比日多一撇。

(设计意图:“魔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它能唤起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引起浓厚的自主探究的兴趣。)

2、争当魔术师。

a、出示屏幕:

西

(小朋友,现在让虎王看看咱们同学当当魔术师好吗?谁如果变出屏幕上的这几个字的兄弟来,我就把虎王送给你)

b、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交流时多媒体演示:先出现字兄弟,再是不同笔划红起来。最后按上面师所引导的形式交流。做的好的同学可以得到一只“老虎”。

c、扩展训练:你还能变出这样的字兄弟吗?

(设计意图:转换学生角色,把学生引入渴望尝试的情境中,使他们跃跃欲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实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书写指导。

a、师范写。孩子们,看到你们这么能干,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比试比试,我们就比比写字好吗?请你们挑几个难写的字兄弟让老师试试。

b、生练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正确,把字写匀称。

c、部分学生书写展示,学生相互评讲。

(设计意图:教师以富有激趣性的语言进行范写难写的字,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书写的积极性,并解决了书写的难点。)

第二课时

一、播放音乐,激发兴趣

1、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的主题歌。师生同唱。

(设计意图:不仅能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情感,而且又自然引出蓝猫的形象,为教学下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蓝猫说句子(读读说说)

1、读蓝猫说的句子。

小朋友一定知道谁来了,它就是可爱的蓝猫呀,(出示课件)他的问题可多了,你看,今天带来什么问题呢?

a、师范读,生跟读。

b、生练读,指名读,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抽读。

d、你发现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点吗?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多媒体演示。)

2、学蓝猫说话

a、用“吗、呢、吧”跟蓝猫说说话。

b、同桌相互读读问问。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进行说句子比赛。

(用“吗、呢、吧”说话,两个小组比赛,小组内互相合作,同心协力,每人争取机会说话。让蓝猫作裁判,每一组说对一句,蓝猫就会奖给那一组一个果子。哪一组说得最准确,而且最多,哪一组就为冠军,。得冠军的小组每人可得到一张水果图,当然,说不好的同学如果通过帮助能说好,也会得到蓝猫的奖励的。)

(设计意图:蓝猫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跟它学说话,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愿望就更加强烈;跟它说说话,就是充分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课堂资源。让蓝猫当裁判,小组进行说话比赛,学生的积极性会空前高涨,合作达到了最优化,这种激励性的情境和紧张激烈的气氛,最大可能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扩大了展示面,在具体情境中发展了思维和语言。)

三、跟小白兔比一比

1、激趣:(出示课件)小白兔正在望着天画画。师问:小白兔在画什么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想)啊呀,小白兔说先要读读它编的一首儿歌,读好了,就知道它画的是什么了。它也会很乐意把自己的画画拿出来跟大家一同欣赏啦!

(设计意图:这个“卖关子”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唤醒阅读期待,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2、跟小兔比朗读。

a、听小兔范读。

b、学生自由朗读,圈出不会读的字,读不好的字和没学过的字。

c、小组中互读互查。师提示:听听同学哪个音没读准,你能当“小老师”帮助同学吗?

d、指导朗读。

(1)各组谈谈你们是怎样解决难读的字,老师及时表扬学生解决的办法真棒真多,再提出现在仍然解决不了的字,大家一起克服困难。

⑵指名读,男女读,同桌读,评读,重点指导读准“站、躺、凉、肥、才”五个字及多音字“着”。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白兔画的是什么,读出与白云交谈的语气。

⑶跟小兔比朗读。每一小组派一代表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朗读,(可以摇头读,表演读,配乐读等等)跟兔子挑战,师生一起评价,如果这个代表胜了小兔,那么就过关了;如果输了,那就全组同学一起来对付,直到过关为止。最后全班同学一起配乐表演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个人试读,小组合作,全班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实践,给孩子自主实践的时间,给孩子合作探究的机会,而与小白兔的擂台赛,更是给孩子展示成就的舞台,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勇于挑战的信心。处处体现个性化的朗读和独特的情感体验。享受语文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3、跟小兔比编儿歌或画画。(扩展训练)

a、设置情境:小朋友读得太好了,连小兔都认输了,现在小兔就心服口服地拿出它的画啦,大家快来欣赏。(播放白云图)你们可要仔细看,再想想平时看到的白云宝宝的样子,

b、集体讨论想象:这些白云宝宝有时像成群的白云,有时又像什么?

c、跟小白兔比编儿歌或画画

⑴激发:(课件一只神气的小兔)你看,这小兔写了这么一首诗,画了这么一幅画,就觉得很了不起了,我看刚才小朋友的想象力比它丰富得多,有没有胆量再跟它比一比编儿歌或画画?

⑵学生选择好画画还是仿编儿歌。(可以一个人完成,也可以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完成。)

⑶全班交流。编或画得好的同学不但老师和同学要及时表扬,连小白兔也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课件)呢。

⑷全班同学纷纷站起来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或站起来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5)在一片“我们真棒”声中,小白兔脸红了。

(设计意图:再次向小白兔发起挑战,学生把激情进行到底。白云图的展示,为学生的想像搭起了一座桥梁,再结合实际,情景交融,引发学生共鸣,在愉悦和亢奋的状态中,学生或画画,或仿编儿歌,或独立琢磨,或合作完成,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感情,驰聘自己的想像。多姿多彩的个性在课堂中飞扬。)

比一比课件(篇6)

一、激起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师生互比年纪、身高,提示学生发现问题,引入课题。

二、开展竞赛活动,复习生字、词语、课文

1.小组间开火车,赛读生字。

2.指名两组比赛开火车,赛读词语。

3.课件示图,师生齐读课文。

三、运用插图、实物进行对比,理解“群”“颗”“堆”的意思。

1.“群”

(1)看图,比较“一群鸭子”和“一只小鸟”,

引导学生发现“一群”比“一只”多。

(2)出示“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企鹅”的图片,

帮助学生理解“群”表示数量多的同类事物聚在一起。

(3)拓展说话:一群

2.“颗”

(1)观察并比较实物:苹果-枣、西红柿-花生、罗汉果-莲子、乒乓球-珠子,感知“颗”指较小且近似圆形的东西。

(2)自由展示并说出自己所带的能用“一颗”表示的实物。

(3)拓展说话:一颗

3.“堆”

(1)看图,比一比“一堆杏子”和“一个桃子”,初步感知“堆”

(2)小组合作,在桌子上摆一摆、说一说自己带来的可以用“堆”表示的东西。

(3)指名汇报

(4)拓展说话:一堆_______

四、复习巩固,积累语言

1.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说”同桌讨论,指名说,齐说。

2.小组协作学习: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摆一摆,说一说。

五、运用语言积累,仿编韵文

1.齐读课文

2.观看课件,仿编韵文。

情境一:菠萝和梨;情境二:葡萄和桃子;情境三:马和兔。

3.小组合作,自编韵文。

4.指名汇报。

六、写字练习

1.课件出示生字,伸出食指跟随电脑书写笔划。

2.仔细观察,自主探究:怎样把这些字写好?

3.练写生字,展示评议。

比较课件汇集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 新老师要认真对待教案课件,这有助于课堂活跃,如何才算是写好一份教案课件呢?为了尽快满足您的需求我整理了以下信息:“比较课件”,请仔细研读本文的意义!

比较课件(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请学生猜测,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2、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为什么这么想。(师可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性)

3、交流讨论,比较不同的方法,选择操作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4、生实践操作后汇报结果。(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比较水多多少

1、师:现在我们已知2号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预设1:生可能会直接说用有刻度的杯子,师需追问: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假如没有有刻度的杯子,该怎么办?

预设2:生可能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

预设3(可接预设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帮助测量,师可追问:用小杯子量了,还多出半杯怎么办?如果想知道得更精确,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2)生实践:自制的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

测量的结果相同吗?

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

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三、认识并使用量筒

1、师介绍量筒,并提示“测量要求”,问:

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和我们自制的刻度比较,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量筒要平放?

为什么视线要与液面保持水平?

2、请学生用量筒测量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量筒,或上课时间不够,可采用教师演示方式进行)

3、师:你们知道这样一瓶矿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吗?(出示食物或照片)这个数值就表示了一瓶矿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体积了。

4、师:5毫升水大概是多少呢?

比较课件(篇2)

一、教材分析:

《比较水的多少》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四课。它是在学生多角度认识了水的一些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教材首先从三个大小不同、装水量多少也不同的瓶子入手,引出要探究的问题。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在学生对容器中的水谁多谁少有了多种猜测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重新经历人类发明量筒这种测量液体体积工具的过程。其次学生在动手测量过程中对测量结果的较大差异的讨论中,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意义,引出量筒这一测量工具,并提出毫升的概念,引导学生测量比较。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已经形成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刚接触科学学科,对其相关的技能和知识缺少了解和掌握,因此,要以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以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应该注意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经历量筒的发明过程;

2、初步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量筒的`主要测量单位是:毫升。

3、在“比较水的多少”的探究活动中敢于提出不同见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容器中水的多少,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

四、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解决重难点,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将进行如下教学: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现代教学论指出: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原动力,科学探究从问题开始。课的一开始,从东东和爸爸到体育场运动,他们每人带一瓶水,提出问题:“二个瓶子,谁剩下的水多,谁剩下的水少?”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科学教学生活化。同时吸引学生对本课要研究的问题的注意,从而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比较水的多少。学生根据原有的认知水平提出比较水的多种方法如:比水位的高低、比瓶子的大小、比重量等。为后面设计比较水的多少实验方案埋下了伏笔。

(2)、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学生对两瓶水的多少有了一个初步的猜测的基础上,进入下一环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在这节课中,以小组为单位独立探究:你们小组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方法,并及时加于肯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将机会留给学生,不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训练。学生对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佳方案,小组选择需要的材料进行实验。有的小组选用称一称比重量的方法,由于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在比重量时直接把两个杯子放在天平上,在学生实验时,教师及时启发学生:直接把两个杯子放在天平上称公平吗?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把水倒在相同的杯子里称,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适时引领探究深度、重演量筒的发明过程

在学生对两杯水的多少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顺势展开,进入下一个探究活动:重演量筒的发明过程。“大家都认为2号杯的水多,到底多多少呢?”学生用手比划,“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提出用有刻度的杯子量,“我们没有有刻度的杯子,怎么办?”让学生对发明有刻度的量杯产生了兴趣。用尺子、塑料杯等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有刻度的容器,并用自制的两杯测量杯中的水量,在小组测量数据的展示中,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制有刻度的容器测量不准确。进而引出测量水多少的专用工具:量筒。在学生了解了量筒的刻度及单位毫升之后,学生急切想使用量筒,于是先满足学生的迫切愿望,让学生先自主尝试测量1号杯,引起学生测量准确性的探讨:我量的是30毫升,我量的是31毫升,我量的是29毫升,吸引学生对量筒正确使用方法的关注,教师通过课件辅助教学。对正确使用量筒的方法进行引导,使教学难点得到解决。学生运用量筒再去对两杯水进行测量。让学生在解决“比较水的多少”这一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重新经历人类发明量筒这种测量液体体积工具的过程。

(4)、课后拓展

学习是为了应用。在学生认识到比较液体多少有多种的方法及掌握了量筒的正确使用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如:一瓶饮料的体积是多少毫升?伊利牛奶包装盒标明的体积是1L,是多少毫升?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品质。

纵观本课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步步深入:首先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2号杯的水多;教师提出问题:2号杯的水比1号杯的水多多少?引发学生自制刻度杯,可自制刻度杯测量不准,适时提供专门的测量工具:量筒,激发学生对准确测量容器的需求,指导正确使用量筒。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把探究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比较课件(篇3)

教学目标 :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

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不信,你们看:

(教学设想:通过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导入 ,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下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E、认识 “=”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 4 =4 读作:4等于4

等号

③指导书写“=”

(教学设想: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让他们自己写,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2)认识“>”、“

①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怎么比?

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2)、认识“>”、“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的名字叫什么?(大于号)

这个式子怎么读? 3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有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教学设想:记住“>”、“”、“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 3 ○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4 ○ 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 最少

(5)填一填:

7 ○ 3 4 ○ 9 3 ○ 3 5 ○ 8 10 ○ 1

2 〉 □ 6 〉□ 6 =□ □ =8 □〈 9

总结:(略)

教学设想: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比较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物体的数量与物体的摆放形式无关,初步建立数守恒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磁板1块,纽扣、瓶盖若干。

2.幼儿作业纸。

数一数,说一说,每组有几个苹果?它们都一样多吗?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看作业纸。数一数每组苹果是几个?它们一样多吗?为什么?

2.请幼儿拿出7个纽扣摆成一排,再请幼儿拿出相同数量的纽扣,随意摆成另一种形式,比较和体会,两组物品一样多吗?为什么?

3.教师在磁板上摆出几组相同数量(7个)的瓶盖,但各组的排列形式、排列疏密不同,请幼儿说一说,是否一样多?它们的数量是几?

4.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物品的数量不因物品的大小、颜色、排列形式、位置等的变化而改变)

活动延伸

老师在活动区可投放像上面那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

比较课件(篇5)

目标:

1、通过不同的方法,区分2-5样物体的厚薄,并对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通过分类合作比较,体验快乐。

准备: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

过程:

(一)目测

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

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

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块木板厚的(用眼睛看)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3、出示书师:那请你们再来说说这两本书谁厚谁薄师:请你上来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

4、出示鞋盒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这么办法啊

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

1、教师出示围巾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

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

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

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

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

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

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教师检验2-3样物品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二)、并放比

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师:恩真棒你的办法真好,是把两块肥皂,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师:咦,那里又有一块肥皂,跟这里的肥皂比是厚的还是薄的啊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讲述比较厚和比较薄

2、出示饼干盒师:现在的这三盒饼干谁最厚谁最薄,请你也来比一比

师: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

小结:对于有些物体厚薄不明显的,我们可以用并放比较的方法

三、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东西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并放比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货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原来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东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区,饮料区,食品区,玩具区师:等一下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们的家,然后再进行比较,你可以从厚到薄,也可以从薄到厚的给他们排排队。

检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这一组,这是最薄的,这是最厚的。

教师依次检验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种办法去比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四、寻找,操作师:我们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比厚薄,那现在我们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后,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采用了情景导入的方法;小兔去买衣服,请小朋友们帮小兔选一件薄厚合适的衣服。果然,表演一开始就牢牢的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开始积极地给小兔帮忙,甚至在活动结束后一位小朋友还意犹未尽的和我说:“老师,我觉得你今天的表演太有意思了。”

但是也有美中不足,我比较了三件衣服的薄厚,缺少严谨的数学语言去归纳,如哪件最薄、哪件最厚,哪件介于两者之间。同时,由于三件衣服比较之后已经是按顺序排好了的,所以再让小朋友们来排序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就没有让孩子们正逆排序,这里就忽视了目标2,其实可以问问孩子们:“衣服是按什么顺序排好的,还可以怎么排?”这样就会引出正逆排序。看样子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考虑的还不够周全,在处理课堂随机应变的方面还需要再加强锻炼。

接下来我请孩子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薄厚,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我也没有提供大需范例,所以一下子就把孩子们考住了,看样子平时生活中的教育还需多关注,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扩充孩子们的知识面。

最后在分组操作的比较中,我将孩子们分成四个组,第一组比较书的薄厚,第二组比较衣服的薄厚,第三组比较板子的薄厚,第四组比较纸的薄厚。因为前面忽视了正逆排序,所以这里我直接让孩子们按照物体薄厚排排队,却没有先让孩子们比一比薄厚,直接过快的过度导致能力强的孩子独揽大局,能力弱一些或内向一点的孩子无所事事。其实如果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一件物品之后再和同伴们比一比,再来排排队,就会让孩子们动起来,再让孩子们交换组试一试,活动将会更加有趣。

比较课件(篇6)

教材分析:

分数的大小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母相同的分数和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及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比较分母不同的分数,在比较过程中,引出“通分”的概念。教材提供了3种思路:第一种是数形结合,根据分数的意义通过画图来比较分数的大小;第二种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来比较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出通分的概念,即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第三种是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本节课主要学会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并能理解通分的含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母相同的分数和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及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因此,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活动,引导学生来学习这一内容。学会多种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并选择最简便的方法,理解通分的含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灵活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探索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有关现象。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4。进一步渗透等量变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教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含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应用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找最小公倍数

(1)请同学们说说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步骤。

(2)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

2、引入新课

(1)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教学楼占校园面积的,操场占校园面积的,试着比较操场和教学楼谁占的面积大?

(2)引导学生观察和,并提问:它们是同分母的分数还是同分子的分数?

(3)教师总结:有些分数它们既不同分母也不同分子,我们要依据什么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学习了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就能够轻松解决这个问题。(板书给出课题——分数的大小。)

二、学习新课

1、学生自主探究

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通过折纸、画图、想象、语言表达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学生讨论、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教师再组织,进行全班反馈。

3、归纳、总结

(1)引导提问:什么样的分数容易比较大小?应该选用哪一种方法?分母、分子的变化要根据什么?

(2)通分的概念: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三、课堂活动

1、将5/6和8/9通分,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做法。

2、我们运用了多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当遇到不同的情形时,该怎么样进行比较?谁能完整地说出来?(引导总结,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四、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布置学生完成课本P54页的“练一练”1、2、3题。

五、回顾总结,学习评价

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想法或体会?

板书设计:

分数的大小

1/4=9/36,2/9 =8/36,1/4=2/8,

9/36 > 8/36,2/8 > 2/9,

所以1/4 > 2/9。所以1/4 > 2/9。

通分的含义: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1、分母相同的几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较大。

2、分子相同的几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比较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有关现象,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用此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什么娱乐节目?

生:非常6+1幸运52

师:今天就让幸运带给我们五年级二班每个人好吗?在幸运52的幸运擂台挑战之前要知道我们班的课堂比赛规则:

A、把我们班分成四大组,如果哪一组回答问题出色,或者回答问题积极相应加上两颗星。

B、如果哪一组不听人家的回答则倒扣一颗星。

C、最后看哪一组胜利相应进行奖励。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些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板书:分数大小比较)

(二)小组探究互帮释疑

师:(出示学校的平面图,上面标出操场、教学楼的面积分别占学校总面积2/9与1/4。)谁能说说是操作的占地面积大?还是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大?

生: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大。

生:操场的占地面积大。

师:同学们可以通过折纸、画图、想象、语言表达等方法,来验证自己刚才的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

(三)、汇报讨论,教师解惑

师:谁来说一说,2/9与1/4哪个分数大?

生1:我们这组用的是折纸法,把二张同样大小的纸,一张平均分成9份,取这样的2份;另一张平均分成4份,都取这样的1份,从纸上可以看出

1/4>2/9

......

生2:以前我们学过怎样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和分子相同的分数,经我们组的一致讨论,将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或分子相同的分数就便于比较了。

师:那么大家试一试吧

(学生试做,汇报)

生3:可以先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1/4=9/362/9=8/36所以1/4>2/9

生4:可以先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1/4=2/82/8>2/9所以1/4>2/9

师(小结):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就是通分。

幸运挑战

比较5/6和7/8,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生5:可以用5、7的公倍数35做分子,依据分数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变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后再比较

生6:可以用6、9的公倍数54做分母,依据分数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通分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后再比较

生7:可以用6、9的最小公倍数18做分母依据分数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通分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后再比较

师:同学们思考生6和生7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通分的方法?为什么?

生8:生7的方法好,因为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比较简便。

生9: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这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各不相同,不能直接比较大小按通分的方法我觉得麻烦,由于这两个分数都与1接近,可先用1分别减去以上两个分数,再比较所得差的大小,然后再判断原分数的大小。

因为1—5/6=1/61—7/8=1/81/6>1/8

所以5/6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多种方法的得到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今后我们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就不需要画图、折纸等方法了,那么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怎样比较?谁来完整的说一次。

生10: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异分母分数通分后按分母相同的分数或分子相同的分数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

(四)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幸运擂台

1、把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3、师徒二人安装同一种机床,师傅安装3台用4小时,徒弟安装5台用6小时。谁安装的快?

4、在1/6>1/()>1/8中,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整数?

[设计说明:课堂上安排一些巩固性练习,十分必要,这样做就能使学生不但明其理,而且成其能,把双基真正落到实处。]

(五)回顾总结,学习评价

1、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

比较课件(篇8)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比较方法,会比较数的大小。

2、注重比较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值的实际意义。

3、指导学生学会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比较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整理知识框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及自我复习的能力,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比较。

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具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比较、判断、分析中落实教学目标;在探究的方式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发现数的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在生成中突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快乐起航

师:同学们,今天小猴给大家带来四个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你们还记得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数的大小”的比较。让我们和这几个好朋友快乐起航吧。

二、快乐畅游

第一站:整数、小数的大小比较

比一比,谁是记忆小明星。

1、谁能说一说怎样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2、学生汇报。

3、师:(出示课件),回顾比较方法。

4、课件出示训练题目,学生尝试解决。

第二站:分数的大小比较

赛一赛,谁是合作小能手

1、分组练习: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2、小组汇报,总结方法。

3、教师出示课件,指名读课件内容。

4、练一练: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比较方法,集体订正。

第三站: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大小比较

拼一拼,谁是智慧小精灵

师:单独比较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方法大家掌握了,那么,如果一个题里既有分数、小数,又有百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出示例题:比较72.5、0.7255和0.755的大小)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比比谁的做法好。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比较方法。

三、快乐拾贝

四、闯关我最棒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满载而归。在回来的路上,小猴子还想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闯关吗?

第一关:挑战自我(出示课件)

第二关:战胜自我(出示课件)

第三关:勇敢面对。(出示课件)

第四关:突破极限。(出示课件)

五、评价激励

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小猴子也很佩服你们,还要向你们学习呢。希望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比较课件(篇9)

教学内容:

小数大小的比较,书上第50、5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熟练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2、通过对小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4、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基础训练

(练习题卡)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1003 O 999 325 O 258 6124 O6214 832 O 837

师:你能描述出整数是如何比大小的吗?

生:……

师:(小结)整数进行比较时,首先要看它的数位,数位多的数就大。数位相同时,从高位一位一位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二、自主探究新课

1、创设情境。

师:刚才,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回顾了一下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那么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幅图,你能从这副图上得到哪些信息。

生:他们在跳高,……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成绩。(出示卡片)

2.45米、1.6米、1.98米、1.45米

师:要分别排出这四位同学的名次前后,就要将他们的成绩一一进行比较,那下面老师把他们分别分成两组来进行比较, 看看谁会是优胜者。

2、比较2.45和1.6

师:这两个成绩该怎么谁的更好?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想办法进行比较。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生:……小结:先比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这个数就大。

3、比较1.98和1.45

师:他们的成绩,又该怎么比呢?引导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生:……

师: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还有谁想来说一说。小结:小数进行比较时,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三、扩展运用

1、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的。

(1)3元()2.6元

(2)6.35米()6.53米

(3)4.723()4.79

(4)0.458()0.54

2、说说你是从哪位比出他们的大小的。

6.4( )5.9 12.4( )13.08 3.21( )3.12

4.83( )4.59 4.36()4.37 12.352( )12.36

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是,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略

比较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已学文言知识,疏通文章大意。

2、能准确解释重点词语及句子。

3、能准确理解赏析文中重点句子。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文章所阐明的道理(主旨)

5、能按着要求分析文章的异同。

(甲文)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见课本)

(乙文)师 旷 论 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教学过程】

一、运用合作的方式疏通文意,准确解释词语,翻译句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恐已暮矣 何不秉烛乎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孰与昧行乎 媵人持汤沃灌 同舍生皆被绮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答: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答:

二、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探究。(赏析句子、概括道理)3、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答:

4、乙段文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三、根据要求,比较两文的异同。

5、请分析甲乙两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什么异同?

答:相同点:

不同点:

四、延伸积累。

6、请你积累有关“惜时”方面的名句。(多多益善)

答:

五、课堂训练,内化能力。(此部分视情况也可作为课外作业)

(丙文)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

(dài)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患记问不若人 (2)、或中夜不寝时

(3)、迨能倍诵乃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用力多者收功远

答:

(2)、书不可不成诵

答: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写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其中化用的表现孔子读书勤奋的成语是_____ 。

5、(甲)(丙)两文叙述学习生活有同有异,请各找出两点。

答:相同点:①

不同点:①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说课稿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呈课外延伸趋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很重要。为此,我准备利用几节课的时间进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今天是第一节课,其实,对于我来说,我对课外文言文也是一知半解,昨天我与暴老师探讨了如何来上这样的课,我们共同查阅资料、编写试题,备了这节课。

从今天上课的情况看,总体来说还是可以,和我课前预想的差不多。不足之处有:(1)、由于我对课外文言文认识不够透彻,驾驭课堂能力有所欠缺;(2)、对学生引导的不够到位;(3)、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棉花课件(热门4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要知道好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不少的。精心为您整理的“棉花课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棉花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治、啄”是翘舌音,“盼、斑”是前鼻音,及“只、星”等6个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猜谜语(一棵树上挂着一条白毛巾——棉)

2、导出课题

3、“棉花姑娘”的读法(花、娘要读轻音)

二、 认读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2、齐读课文

3、认读生字(出示棉花形状的生字)

棉花姑娘在七星瓢虫的帮助下,把病治好了,让我们邀请她们一起来参加我们的识字学习,好吗?那请同学们读读她们的名字吧

4、游戏1:给棉花姑娘找一顶七星瓢虫帽(拼音)来保护她们

5、齐读生字

6、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

7、游戏2:交朋友(组词)

8、游戏3:做七星瓢虫

(1) 出示一朵大棉花,上面有虫子词语:姑娘、蚜虫、盼望、治病、啄木鸟、斑点

(2) 帮忙捉虫子(要求:要说这个词在文中的句子)

三、 指导书写

1、出示要学会写的生字

2、讨论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随机指导:“雪”的现半部分中间一横不能出头

“帮”左上半部分的竖撇要出头,并引导学生之间要互相帮助

3、组词

4、生书写,师巡视辅导

棉花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

2、在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表演课文中加深对科学常识的了解。

3、在了解科学常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产生认识对人类有用的益虫和益鸟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一些科学常识。

教学难点:

在了解科学常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增强了解科学知识的欲望。

教学准备:

课件、棉花姑娘、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的头饰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棉花图:小朋友,你认识它吗?谁来介绍一下?

2、棉花姑娘的用处这么大,同时它又长得那么可爱,你想怎么称呼她?我们也可以称她为……(出示课题、齐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棉花姑娘天生是那么可爱,可图上的棉花姑娘怎么啦?

2、对呀,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可恶的蚜虫,她觉得怎么样?这时她会怎么想呢?出示: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自由读——齐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

过渡:棉花姑娘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读到这里,你想知道写什么?

1、小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她请谁来给她治病?最后谁治好了她的病?

2、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课件的动画朗读)

3、交流,板书:

燕子

啄木鸟

青蛙

七星瓢虫

四、学习第5——6自然段

1、最后是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棉花姑娘认识它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说、打开书本找到这一句话。

2、谁来向棉花姑娘接受一下七星瓢虫?指名说。

3、七星瓢虫的本领是什么?指答并板书:捉蚜虫

4、七星瓢虫帮棉花姑娘捉蚜虫,给她治病,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吐出了……她咧开嘴……(师引读这一段)出示投影片。

过渡:最后是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而燕子、啄木鸟、青蛙为什么不给她治病,请你选择一个问题和小伙伴读一读课文,研究研究。

五、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研究问题,师巡回指导。

2、交流、随机学习课文第2——4段

a、你研究的是什么问题?通过研究你知道了什么?

(1)a研究燕子的指答并板书: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

(2)分角色朗读:

谁愿意当燕子?谁愿意当棉花姑娘和老师合作来读一读?评议——和小伙伴合作读一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

(3)和小伙伴演一演燕子和棉花姑娘——指名演、评议

b、研究啄木鸟的指答并板书: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

(1)分角色朗读:

谁愿意当啄木鸟、谁愿意当棉花姑娘来读一读?叙述的话一起读、评议——男女生合作读——自由读——齐读

(2)找小伙伴演一演

c、研究青蛙的指答并板书:只会捉田里的害虫

(1)师生合作读一读——齐读

(2)师生合作演一演

3、棉花姑娘请……(师引说)给她治病,她还会请谁给她治病呢?结果怎样?同桌两人说一说——指名说

出示句式:()来了。棉花姑娘说:“()!”()说:“()!”

六、延伸

1、的确,动物是各有各的本领,在我们的生活中对我们有益的动物我们要……(师引说)

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益虫和益鸟呢?你知道吗?不知道可以怎么办?

棉花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请求的语气。

2、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了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认识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与虫类。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并读出相应语气。

难点: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并了解其他植物医生。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她吗?你们看这是谁?

出示:棉花姑娘的图片。

因为棉花是一种植物,所以它们都是“木”字旁,棉花是白色的。棉花可以用来做棉衣、毛巾等物品,所以右边部件有个“白”和“巾”字。

再看“姑娘”二字,你们发现有什么共同点了吗?因为姑娘是女性,所以偏旁都是“女”字旁,女孩子就可以称“姑娘”,注意“娘”字,应该读轻声。

2、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

3、同学们,你们看,这里有一张棉花姑娘的照片,你们仔细看看,这两张图片,棉花姑娘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是呀,第一张图棉花姑娘愁眉苦脸的,看起来很伤心,第二张图,棉花姑娘开心地笑了。棉花姑娘由开心到不开心,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找到棉花姑娘伤心的原因。

2、检查字词。

三、学习课文

你们找到棉花姑娘伤心的原因了吗?第几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棉花姑娘怎么了?谁让棉花姑娘生病了?

介绍蚜虫。引出---可恶的蚜虫。

师:是啊,棉花姑娘身上现在有许多的可恶的蚜虫,当你生病时,浑身难受时,最想见到谁呢?

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指导“盼望”。

(2) 指导朗读。(请求的语气、感叹号。)

2、学习第二自然段。

是啊,棉花姑娘多么盼望有医生来帮它治病啊。她等来的第一位医生是谁呢?

请你大声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到第一位医生。

燕子

师:当燕子飞来时,棉花姑娘心里可高兴了。燕子医生来了,她是怎么和燕子说的呢?

“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谁能读出棉花姑娘的高兴呢。

指导朗读。

师:可我们的燕子医生帮上忙了吗?为什么?

因为……所以……

燕子是怎么告诉棉花姑娘的呢?

齐读燕子的话。

燕子没有帮上忙,她心中也有些难受,谁能很难受读出燕子的话。(指名朗读)

3、自学3、4自然段。

棉花姑娘变得更加难受了,接着又有谁来了呢?请合作完成学习卡。

(1)先读一读,然后圈一圈动物医生的名字,再想一想医生帮上忙了吗?为什么?最后填一填,并且和同桌合作读一读。

《棉花姑娘》自主学习卡

动物医生是否成功(√、×)原因

例:燕子×因为燕子只能捉空中飞的害虫,所以没有帮上忙。

(2)交流、汇报

(3)合作完成对话。

师:你们发现了吗?来了这三位医生,棉花姑娘都说了同样一句话?她每次都是用同样的语气说的吗?

(4)引读。

棉花姑娘生病了,感到很难受,看到燕子来了说:

这时,蚜虫越来越多了,啄木鸟飞来了,棉花姑娘说:

哎呀,我可真疼啊,谁来救救我啊,这时青蛙挑来了,棉花姑娘高兴地说:

师:真棒,除了书本上的医生,你们想一想,还会有哪些医生来呢?他会怎么和棉花姑娘说呢?

汇报。

4、学习第五自然段。

眼看着,棉花姑娘身上的蚜虫越来越多了,病得越来越严重了,真的没有一位医生来帮助棉花姑娘吗?

介绍七星瓢虫。

指导朗读。

5、学习第六自然段。

棉花姑娘的病好了,她有什么变化吗?

指导朗读。

四、表演课文。

五、总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

燕子捉(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捉(树上的害虫);

青蛙捉(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捉(棉花上的蚜虫)

他们可帮了我们不少的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好这些益虫、益鸟。

板书设计:

棉花姑娘

燕子 捉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捉 树上的害虫

青蛙 捉 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捉 棉花上的蚜虫

棉花课件 篇4

【说明版本】

《棉花姑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话故事。本课讲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棉花姑娘请燕子、啄木鸟、青蛙帮她捉害虫,他们都帮不了她。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来了,把这些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快乐地成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读本课的生字,会写“只、星、雪”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并能表演童话故事。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表演童话故事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保护益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鼓励学生多说,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2、老师特别喜欢棉花,可是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长了许多蚜虫,哎哟哟……棉花姑娘很难受,怎么办呢?

3、学生自由发言想办法。 (启发学生遇到问题,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

4、棉花姑娘自己是怎么做的,它的病好了吗?下面我们来学习第30课《棉花姑娘》(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咱们是第一次读课文,要注意什么呢?(指名答)

2、师小结初读要求后,生自由读课文。

3、看到同学们读书那么认真,老师也想试试,可以吗?(师范读)

4、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生评价)

5、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因为老师和课文里的生字娃娃交了朋友,你们和生字娃娃交朋友了吗?

6、有一只小熊说,谁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就奖励他一个气球。(课件出示生字,动画,指生读生字)

7、这些生字我们都认识了,你能想办法记住它们吗?(生交流记字方法)

8、这些生字大家都记住了,相信再读课文时你会把课文读得更好。

9、那么,我应该叫几个同学来读这篇课文呢?为什么?(六个同学,因为有6个自然段。)

10、这六位同学就要读课文了,咱们给提点建议吧。(生提完建议后,六位同学读课文)

11、你们真能干,感谢你们正确、流利地朗读。

三、表演体验、感悟解意。

(一)学习第一段

1、你们读得真不错,棉花姑娘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读,可是棉花姑娘打不起精神,因为它-------(生答:生病了。)

哪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2、那么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生读)

哦,原来让棉花姑娘生病的罪魁祸首是可恶的蚜虫,你们见过蚜虫吗?

3、简介蚜虫。(出示课件)

4、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这么多可恶的蚜虫。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5、棉花姑娘这时非常着急,你能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吗?(指导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五、六 段。

1、棉花姑娘的病这么重,到底谁帮助它治好了病?哪段告诉我们的?(指名读)

2、七星瓢虫真是一名好医生,吃光了棉花姑娘叶子上的蚜虫,你们看,来了一只七星瓢虫。(指名扮演七星瓢虫)

3、七星瓢虫的本领这么大,棉花姑娘感到怎么样?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惊奇)你能表演一下这种神态吗?

4、影音结合,朗读第六段。

(出示课件)不久,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长出了(),吐出了( ),它咧开嘴()。

5、指导说一说。

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 )

6、棉花姑娘的病是七星瓢虫治好的,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会怎样谢谢七星瓢虫呢?

(三)学习二、三、四段。

1、在七星瓢虫来之前,棉花姑娘病重难忍,她请过谁为自己治病,结果怎样?我们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动画)

2、生答,请过谁,结果怎样?(板书)

3、他们到底是不想帮,还是帮不了呢?为什么?(板书)

4、原来医生们各有各的职责,各有各的看病范围,不是不想帮,而是帮不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5、二人小组选择一段,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出请求的语气。

6、检查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四、师生合作表演童话故事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我们一起演一演吧。

2、师扮演棉花姑娘,学生自愿扮演燕子,青蛙,啄木鸟、七星瓢虫。(师生拿出准备好的头饰进行表演。)

五、激情总结,拓展练习

1、棉花姑娘的病治好后,它十分感谢七星瓢虫,它向狮子大王递交了一份建议,建议召开一次表彰大会,表达对医生们的感激之情。(出示课件:音乐,字幕:大自然医生表彰大会)

2、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表彰大会的现场,那么狮子大王应表扬哪些医生呢?为什么?(生答:青蛙、燕子、啄木鸟、七星瓢虫,因为......)

3、今天,我们认识了四位大自然的医生,它对我们有益,所以叫益鸟、益虫,我们应保护它们。那么,请小朋友们回家找一找资料,还有哪些动物能捉什么样的害虫,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板书设计】

30 棉花姑娘

自 燕子 ——飞虫

然啄木鸟 ——树干里的害虫

的青蛙 ——田里的害虫

医 七星瓢虫 ——蚜虫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模板(汇总6篇)

分数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04-05

一年级描写夏天温柔文案必备16条

一年级描写夏天温柔文案 一年级描写温柔文案 05-05

最新歌舞青春观后感(推荐15篇)

歌舞青春观后感 05-05

520送花祝福语简短(合集20句)

520送花祝福语 05-05

单位新春祝福语4字

单位中秋祝福语 04-02

环境实践报告(集锦10篇)

环境实践报告 05-05

游泳课作文范本14篇

游泳作文 05-05

母亲节心情的说说微信圈78句

母亲节心情说说 05-05

女人致自己的好句必备58条

女人致自己 05-05

快要毕业的文案长句子合集

快要毕业句子 05-05

个人小结自我评价(集合13篇)

小结自我评价 05-05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