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数学课件

了解“数学圆课件”的定义及其应用就请继续查看下文。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循序渐进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不要忘记收藏并分享给您的朋友们!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实习幼师月总结(收藏13篇)

数学圆课件 篇1

教材分析

《分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节的内容是在已学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这里变成了分数。对今后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来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约分和分数加法计算。学生可以利用分数加法来推导出分数乘整数时只需把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学生在刚学习分数乘法时,可能会有时想不到先约分,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加以强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1、让学生动手做绸花,加深了学生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来算。

2、让学生操作涂彩纸表示绸带,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推算。

3、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认识分数乘法算式,加深理解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小结。

数学圆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 2.培养孩子迁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建立“数一数”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我给大家出一个谜语,如果想到的同学可以举手回答。“叫猫不是猫,象熊没熊高,人人喜欢爱他是咱中国宝”

学生:熊猫。

同学们真聪明,一猜就能猜到,老师真佩服你们。今天呀老师请来了很多小小熊猫到我们请室和大家一起来上课,大家快来数一数有几只?(出示熊猫图)

二、数数活动

1、活动(一):数小猫

A、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数,在数的基础上列式子计算。 B、汇报各种不同的数数方法以及不同的计算方法。可能是: ① 1个1个地数,数出15个1。 1+1++1=15(只)

② 3个3个地数,数出5个3。 3+3+3+3+3=15(只)

③ 5个5个地数,数出3个5。 5+5+5=15(只) ④

C、让学生观察全部算式,说说哪一种数法比较好。

D、结语:像这样有规律排列的事物,横着一排一排地数或竖着一列一

列地数,计算起来比较简单。

2、活动(二):数方格

A、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数法,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B、汇报,此时绝大多数小组会出现以下良种有规律的数法。 ① 横着数:每排有8个,共4排。 8+8+8+8=32(个)

② 竖着数:每列有4个,共8列。 4+4++4=32(个)

C、让学生观察全部算式,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所有算式中的

加数都是相同的。

3、活动(三):数苹果

①出示苹果图。提出问题:

A、5盘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3+3+3+3+3=15(个) B、10盘呢? 3+3++3=30(个)

C、95盘呢? 3+3++3=?(个)

③ 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孩子把算式写完整。然后让孩子谈谈想法:

随着盘数的增加,用加法表示太麻烦了。教师引导:有没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呢?(为下节课乘法的教学作好铺垫)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对于有规律排列的物体,我们学会了横着数和竖着数;发现这两种数法算式虽然不同,但结果相同;明白了相同加数的个数较多时,用加法表示太麻烦了,应该找到一种更简单的方法。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数 一 数

1、一共有多少只小猫? 3、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1+1++1=15(只) 5盘:3+3+3+3+3=15(个) 3+3+3+3+3=15(只) 10盘:3+3++3=30(个) 5+5+5=15(只) 95盘:3+3++3=?(个)

2、一共有多少个方格?

8+8+8+8=32(个)

4+4++4=32(个)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4-P5

课题: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

1、让孩子了解乘法的具体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乘法表示的简便性,从而喜欢数学的运算符号和表示方法。 3、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乘法的含义,学会用乘法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儿童乐园挂图”、P5试一试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激趣:“星期天,儿童乐园中的小朋友真多”引入情境。(板书:儿童乐园挂图) 2、发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2+2+2+2=8(人) 4×2=8(人)或2×4=8(人) 要求: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2、活动(二):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3、活动(三):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4、活动(四):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

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五、 作业

【板书设计】

儿 童 乐 园

加 法 乘 法

1、 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2+2+2+2=8(人) 4 × 2 = 8(人)或2×4=8(人)

2、 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3、 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4、 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1+2+3=6(人)

3+3=6(人) 3×2=6(人)或2×3=6(人)

2+2+2=6(人) 2×3=6(人)或3×2=6(人)

【教学反思】

数学圆课件 篇3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再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现在的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是对教师教学评估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上的错误。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归纳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这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正如:我校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教"10以内数的组成",她的教学是这样设计是"7的组成",她的设计如下:

师:你们到过市场买过菜吗?

生:有着不同的回答。

师:你们都有爱吃鱼吗?(爱)。

师:很好。因为鱼含有丰富的钙、铁、蛋白质等,对我们身体有用的物质。

师:请同学们看上黑板,下面老师让大家来数一数黑板上的鱼(出示7条鱼的教具),谁来数一数黑板上老师挂了多少条鱼?

生: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7条)。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你是怎样数的`吗?请同桌同学相互讨论写出你们的算式,看谁写得最多、最快。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然后各自说出自己的算法

生:我把它看成3条鱼加上4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3+4=7。

生:我把它看成2条鱼加上5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2+5=7

生:我把它看成1条鱼加上6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1+6=7

师:你们说的都对。

师:最后反馈小结。

教师做到了:1、在教学中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数"7"的合成,达到了预先教学的效果。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3、在教学中也提出了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4、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5、整个课堂教师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这样的教学,如果能上用多媒体展示小朋友参与到菜市场购买鱼的情景,并从中发现问题、解题课堂教学会更生动些。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以下是笔者在教学"7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教学设计:

师:前面我们学习过正方形、三角形、矩形、梯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取决于什么?它们的公式是怎样的?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取决于什么?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取决于正方形的边长,即:C=4a

师: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生: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因为四条边长相等。

师:矩形的周长又取决于什么?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矩形的长和宽的和:即:C=2(a+b)

师:矩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的和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生:周长总是等于宽与长的和的2倍;因为矩形两条对应边相等。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取决于什么呢?

生:(通过思考后,发现圆的直径不同,圆的大小也不同)圆的周长取决于的直径,直径不同周长也不同。

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有没有象正方形、矩形那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呢?如果有我们就能够根据这个倍数关系来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对不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学生自我质疑、最后发现公式)

在这个教学笔者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实验后归纳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为3倍多一点。笔者趁机引入π,顺利地完成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教学。2、笔者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4、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了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我校四年级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分数的加法时"的设计。

师:出示苹果的教具问学生你们都有吃过苹果吗?

生:吃过。

师:如果你妈妈买回的苹果只有一个,而你又要把苹果分给你的爸爸和你的妈妈,你会怎样分呢?

生:思考后汇报,有的平均分三等份,有的分成四等份。

师:提出分成四等份的情况,如果你爸吃了一份,吃了几分之?(四分之一),如果你妈妈也只吃了一份,剩下的由你自己吃,你应该吃了几分之几?

师:出示条件:有一个苹果,小明吃了这个苹果的2/4,爸爸吃了这个苹果的1/4,

师:看了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小明比爸爸多吃了几分之几?

生:爸爸比小明少吃了几分之几?

生:小明与爸爸一共吃了几分之几?

生:剩下几分之几还没有吃?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

然后按照学生所提的问题一一解决。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得到分数的加法规律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其教学特点是:1、重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数学圆课件 篇4

《数数、数的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数数单位“一”和“十”,能熟练地数数。 100 内的对象数一一或十乘十。

2.掌握100以内的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能力。教具的准备

100根棍子、10根橡皮筋、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审查。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组成(

20是(

) 十位

5个1和1个十位构成(

)

(

)个十位和(

) 组成 17

2. 投影显示第 31 页的图。提问:

(1) 屏幕上有多少个孩子? (4)

(2) 他们在做什么? (数一下总共有多少只羊)

(3) 他们说什么? (有的说有100个左右,有的说20多个??) 师:答对了吗?有多少只羊?今天让我们学习计数和数字的组成。

第二,新的赠款。

1. 教学实例1.

(1)老师:学生拿出小木棍,一根一根地数,数10根,绑成一个用橡皮筋捆绑(学生用手做)。 10一是多少?

(10一是十)(黑板上)有多少捆? (一捆)继续数出每捆 10 捆。

老师:你继续数9根,现在有多少根? (29根)

老师:每个人都数到29根,如果再加一根,有多少? (30) 捆绑10个后,需要一捆。现在有多少包? (3捆)

(2)老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数一个。有几块? (10 件) 3 排木片多少钱? (30 件) 加 2 件怎么样? (32 块)然后加 3 块,现在有多少块? (35支) (3)师:刚才我们数了多少捆30根? (3捆)如果加上7捆,现在有多少捆(10捆)? 10 捆有多少根? (100 支) 10 十就是一百。 (板书)

老师:你可以用1加1,或者10或者10来数物体的个数。10等于10? (10 十是 100)

2. 教学实例 2.

(1) 从三十五到四十二,数一数棍子。

老师:让学生拿出35根棍子,看谁能拿得快(3捆5根),然后一一倒数,直到四十二根。 (重点是数到三十九再数一)四十二有几捆,几捆?

(2) 远离物体直接数,从八十八到一百。

(3) 做教科书第35页例2中的“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数到六十三根,再到七十二根,有的同学可能有什么难数的,老师要指导。

老师拿出3捆,每捆5根,问学生现在有多少根? (35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35根棍子由多少个十和一组成? (35根棍子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3个十和5个一多少钱? (3个十和5个1)每个构成35)

三、巩固练习。

1. 执行教科书第 35 页上的“做”

下面的示例 2。

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由几十个和几个1组成的图形。独立完成后,与同桌的同学分享你的想法。

2. 重新投影第 33 页的图形。

问个别学生:屏幕上的孩子在做什么?有多少只羊?

3.两人一组,告诉对方他们的学号,然后将其命名为作文。

A:我是15号。15是由1个10和5个1组成。

B:我是50号。50是由5个十组成的。

C:我是32号。三十二由3个十和2个1组成。

四。课堂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字。谁想说,通过这堂课,你掌握了哪些数学技能?

(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他们说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我能数到100。也学会了数字的构成,知道5个十和4个1合54。 学生2:我知道10个1合100。??

老师:大家都收获了很多,继续努力吧。

黑板书写设计

第一课

数字的构成

数学圆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1、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1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举手自由口答。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学生提出问题

a、

b、

c、

d、

在此基础上,师生 重点解决问题

3、小黑板除数统计表、统计图

(1)学生在树上独立完成

(2)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3)师质疑: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活应用

出示97页2题

1、同桌观察理解

2、独立在书上完成

3、互相纠错评价,教师巡视辅导。

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开放实践

p97页3题 4题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

(1、2、3组做3题,4、5、6组做4题)

5、展示师生互评

全课总结

数学圆课件 篇6

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届的热点话题之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快速提升,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设计方面入手,研讨初中数学教改的相关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概念阐述

(一)基本内涵阐述。

所谓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更优化的教学效果,通过理论灌输和教学传导等方式,运用科学的逻辑和思维研究数学问题,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二)外延阐述。

当前所谈论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还有外在的一些定义,它泛指涵盖教学规划、教学过程、教学评估、教学创新等在内的一整套的体系建设工作,期间涉及学生、教师、教育业务主管部门等多方,是一个内在互动机制较为完备的体系。

二、对当前我国初中数学中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思想认识方面和重视程度方面还跟不上。

当前,我国初中数学中教学设计在思想认识方面和重视程度方面还跟不上,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思维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导致在教学设计方面长期不投入主要精力;

第二,各个学校的文化课整体压力较大,初中数学教学的转变空间不大,很多一线授课教师也没有太多精力去深入研讨教学改革;

第三,由于流程分工和职能划分等因素限制,导致工作推进方面难度依然存在。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比较单一。

当前,我国初中数学中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比较单一,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技巧不多,传统的教学工具也缺乏更多的技能要素,对教学的制约性也比较突出。从笔者不完全的调研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重点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还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整体层次不高且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三)缺少相应的考评机制和体系。

我国初中数学中教学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软性区域”,缺少可以量化的指标评估和科学配套的考评体系,从而造成了初中数学整体革新力度不够的问题。长期以来的教学改革,在初中数学领域中推广的并不到位,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面整体缺少外部监督和推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未来初中数学中教学设计的步骤推进及规划

(一)教学设计方案撰写需严谨细致。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方案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短板,随着对数学教师技能整体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方案也逐步开始要逐步提高要求。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方案的制定要符合国家的标准化要求。一定要从政策角度入手分析,在方案设计之初就依照标准化的模块推进;

第二,方案的制定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要使得方案的实际运行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需求,也要满足教育水平和层次的根本需求;

第三,方案的撰写要经过认真的研讨和修订。应当通过集中座谈或者专家指导等方式,对初级方案进行反复认真的修订,对不理想的地方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二)教学设计考评体系建设应完备。

考虑到上下协调、统筹兼顾的原则,初中数学的考评体系建设应完备到位,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目标及依据分析方面。首先,应当按课程标准确定具体的三维目标,然后明晰教学目标,最后应注意阐明目标确定的依据(如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标准、学生分析、内容分析等);

第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首先,所涉及到的重点、难点内容要做到具体明确,其次,对确立的依据要做到分析合理、科学,阐述环节要做到清晰(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学情分析等);

第三,学生和教材内容评估方面。首先,要对学生整体学习状态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要分析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本教材(必修或选修教材)和整个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师生活动、时间分配等设计意图)方面。首先,教学过程描述简明扼要,清晰明了(如采用流程图的形式,简答扼要、更直观);其次,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完整,至少应有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活动的设计、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及设计意图;最后,教学过程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设计要求。

(三)积极借鉴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

积极借鉴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是未来我国初中数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学模式的好坏直接关乎着教学改革的方向性问题,也直接关乎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我国很多教育发达地区和城市都在不停摸索新的教学模式,比如说: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就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最大,营造了很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研发了360度高效氛围的课堂教学方法,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的教学体系也发挥了正向的作用;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从细致处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学习意识,大力推动了课堂授课的效果。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一直都是授课教师最为关注的地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手段也开始丰富起来。除了运用较为先进的教具外,教学的技巧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授课过程中,如何科学的提问,是本章节所要重点论述的内容。这里,笔者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了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

第一,按需设问(摸底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提问、复习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评价提问)。一定要结合学生主体的内在诉求,设计提问的环节,把握提问的内在关联性等问题;

第二,把握时机:学生对新知识不能知识迁移时,要能够做到衔接处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要能做到及时掌控,遇到讲解知识的重点、难点时,要注意节奏和方式的调控,探寻知识之间的联系时,要注意深入浅出的引导工作;

第三,要多多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开放式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群体把握问题的结构要素,能有效促进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对教学至关重要,而且对教师自我提升、自我锤炼也意义深远。

随着我国教改整体不断深入,通过用心、用力、用情,我国未来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一定能够迎来崭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黄岳俊。梁好翠。农村中学生解答传统数学应用题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基于“基础”和“创新”等因素的考察[J]。数学教育学报。20xx年05期。

[2]许荣华。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数学之友。20xx年02期。

[3]陈宏香。初中数学以生为本的教学思考[J]。数学之友。20xx年02期。

数学圆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做早餐、沏茶、烙饼等家务劳动的分析、研究,体会如何安排节省时间。

2、了解运筹思想、尝试用数学方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名学生3张圆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上课之前先做一个小调查,你们早上几点起床?起床之后做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2、师:小明是早上7:00起床的,他是一个非常有自理能力的孩子,他先洗脸刷牙(10分钟)(边说边出示相应的图片),然后自己做早餐,小明用锅煮鸡蛋,煮鸡蛋时间要长一点,这样才能预防禽流感,他就耐心地等呀等呀,15分钟后,鸡蛋煮熟了;接着他又用微波炉热牛奶,花了5分钟;最后他开始吃早餐,用了15分钟。

3、师:小明做好这几件事情一共花了多长时间?

生:45分钟

师:现在是早上7:45,小明大叫一声“我迟到了!”

师:小明为什么会迟到呢?(出示图片)我们再看看小明做这几件事的过程,我们能不能帮他想想办法?怎样做可以节省一些时间,才能确保他不迟到呢?

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示改进方案。

师:“为什么要把洗脸刷牙、热牛奶与煮鸡蛋同时进行呢?”

(预设:生:“因为利用等待鸡蛋煮熟的时间洗脸刷牙和热牛奶,就可以节省15分钟,现在总共只要30分。”)

师:从这件事说明,只要我们合理地安排事情,时间是可以节省的,相信小明以后会合理安排早上的时间,再也不迟到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课件展示:中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到小明家来做客,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生说)

(2)师:想一想,你平常沏茶的时候,需要做哪些事呢?

(学生说到一点贴相应的图片)(请2—3名学生说)

(3)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课件出示)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

(4)师: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让客人能尽快地喝上茶,四人小组讨论,然后算一算,你们安排的方法需要多长时间。(生讨论并计算)

(5)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安排的?(生在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版书)

预设:

如果学生摆出最优的方案,即需11分钟的那种,则直接引入到后面。

如果学生摆出的不是最优方案,那么师继续问:有没有比它更快的方法?(学生肯定会找到11分钟的那个方案)

师:那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这一种方案能使客人尽快喝上茶呢?

(生:因为在烧水的时候,在同时干其他事情)

总结:

师:刚才,我们发现这种方法(指着11分钟的方案)最省时间,他同时做了三件事。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也就越短。

2、教学例1。

(1)师:小明这次做得和你们一样棒!妈妈决定烙饼奖励他和招待李阿姨。烙饼又有什么学问呢?

(2)(课件出示主题图)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次锅里只能放两张饼;每张饼需要烙两面;每面需要3分钟)

师:如果妈妈要烙一张饼,最少要几分钟?

生:6分钟(生演示)

(3)师: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少要几分钟,为什么只需要6分钟?(演示)

师:为什么烙一张饼和两张饼的时间一样?(生:同时开始)

(4)师:如果李阿姨、小明、妈妈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生:一共要烙3张饼)

师:请你帮小明的妈妈想一想,她怎么样烙,才能尽快地让大家吃上饼呢?四人小组,用圆片摆一摆,然后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案是什么?

(投影展示学生方案)

师:有没有比他们更快的方法?

(直到出现最优方法:先烙饼1和饼2的正面,再同时烙饼1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最后同时烙饼2,饼3的反面。)

师:哪种方案能尽快让大家吃上饼?(请生回答)

师:为什么呢?你从这个方案当中观察到了什么?

(锅里每次都有2张饼)

师:是不是这样呢?请一个小组来给我们大家演示一下。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个锅,三张饼(用3张圆,边说边演示烙的过程)

(请同学再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锅里每次都有2张饼,不浪费时间,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需要……(生:9分钟)(板书:3张9分钟)

师:如果要烙4张饼,5张饼,我们该怎么烙呢?请四人小组利用圆片来摆一摆,互相说一说。

反馈:烙4张饼可以2张2张烙,最快需要12分钟;烙5张饼可以先同时烙2张,再用烙3张的最佳方法烙后3张,最快需要15分钟。

(5)总结:我们发现,烙饼时我们要尽量使每次锅里都有2块饼在烙,这样最省时间。

三、训练反馈

1、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比如:有—————(出示题目)两个小孩到肯德基餐厅吃饭,甲说:“我们快去排队买吃的吧!”乙说:“我们应该赶快去寻找座位才对!”你有什么好得建议吗?

2、如何安排炒菜顺序?

教材第114页“做一做”的第1题:怎样给餐厅里的三位客人安排炒菜顺序才合理?

(题略,教科书第114页“做一做”第一题。)

预设:

生1:“可以安排两个厨师给1、2号桌分别炒一个菜;再分别给2、3号桌炒一个菜;再分别给1、3号桌炒一个菜。这样就比较公平,不会让任何一位客人等待的时间特别长。”

生2:“我们不同意。因为2号桌是位老人,所以先让两个厨师都给2号桌炒菜;再分别给1、3号桌的客人炒菜。这样对两位年轻顾客还是公平的。”

师:刚才我们有的从客人等待时间长短的角度,有的从尊敬老人的角度谈了各自的意见,都很有道理。

3、学了合理安排时间后,小强和红红也想合理安排时间,我们来看他们是怎么做得?你对此有何想法?

(1)为了节省时间,强强在乘车时认真看书。

(2)为了提高学习质量,红红边吃饭边看《少儿英语电视》节目。

四、总结。

1、本节课你学会哪些新本领?

2、教师小结:合理安排时间不但要考虑节省时间,也要考虑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要做很多事情。如能合理安排,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希望大家应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合理地安排自己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工作,希望你们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数学圆课件 篇8

北师大版数学《购物 》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1.说能说说超市的购物小票内容是什么?

2.根据购物小票内容上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进行小数加法教学

1.出示购物小票,

2.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 同桌互相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5.你是怎么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计算竖式。

6.面对这个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计算结果要简化,小数末尾的

(二)进行小数减法的'教学

(1)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一生板演.

(3)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计算过程

2.试一试

你能算一算妈妈买的香米比面巾纸贵几元吗?

计算:50—4.65 26.4—4.65

(1) 学生独立计算

(2)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强调小数位数不够用0来补

3. 说说在我们计算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

归纳:小数加减法都要相同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拓展

1. 计算下列各题,并且验算

出示:40.49+15.51 9.6―7.52 4―0.94

(1) 学生独立计算

(2) 说说计算过程,强调0的各种处理方法。

(3) 说一说你是如何进行加法验算和减法验算的。

2、应用练习

给你100.5元,进行购物。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关键是什么?

3.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五、拓展作业

这个周末你去陪妈妈或爸爸去菜场买菜,并记录、计算一下买东西一共用了多少元?回学校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好吗?

数学圆课件 篇9

1.出示例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4)检验,写答语。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下的做一做,先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后,进行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3.小结。

从上面的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今天学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数学圆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东偏北(南)、西偏南(北)等方向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位置的“数学化”过程,初步感知数学知识建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情境中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刻度尺、直尺、量角器。

学具:刻度尺、量角器、铅笔。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观看龟兔赛跑图片,导入课题。

小兔为什么又会输?这是因为小兔跑错方向了。怎样才能走到终点呢?由哪几个要素决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于:终点在起点什么方向上?终点和起点相距多远?

请学生回答。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每年我国的沿海地区都会受到台风的侵扰。瞧,这是某年的一个强台风位置图,请测算一下。

(一)教学例1

1. 现在台风中心的位置。(课件出示)

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

2.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否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3.如果这样预告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样预告会更加的准确?

4.还要预告什么?(距离)

(距离600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5.小结:预告台风时既要说方向又要说距离。

强调:东偏南30°还可以怎样表示?也可以说成南偏东60°,但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6.口答: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

7.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0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台风到达A市后,改变方向向B市移动。受台风影响,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

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 市200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 。请你在例1的图标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2.怎样表示距离呢?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200km?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用1cm表示100km比较合适。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5.口答: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km/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6.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1页的做一做。

(1)出示有关信息:

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

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

体育馆在校门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

(2)师:要在平面图上准确地标出一个地方的位置,你认为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

(3)师生共同梳理:

A.先确定好平面图的中心。

B.确定方向和距离。

(4)自主操作,独立绘制平面图。

(5)指名展示交流,完善绘图过程。

学生展示绘制的图,并演示过程,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看来画图的过程有点复杂,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整个过程。画图的过程和方法清楚了吗?刚才你们是不是这样画的?

四、知识反馈,巩固延伸。

看来同学们对本届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现在你们有勇气来挑战自我吗?

1、量一量、说一说,沈阳、香港、海口、昆明、乌鲁木齐和西安分别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3、练习五第5题。

4、练习五第7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学校建筑平面图吗?自己开始试一试吧!

数学圆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应。

2.能灵活掌握分数简便计算的方法。

3.能正确计算.

单元知识结构图

分数乘以整数(求几个几是多少)

分数意义

一个数乘以分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以整数计算法则(整数看作:)

分数乘法:分数计算法则分数计算法则的统一

一个数乘以分数计算法则

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运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简算)

教学重点、难点剖析

重点:

1.掌握分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及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有关的文字题。

2.灵活掌握计算方法,计算时,分子与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相乘。

3.掌握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掌握分数简便计算的方法。

难点:

1.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2.为什么可以把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统一起来。

3.正确判断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正确运用乘法分配率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子课题教学重点、难点:

课题一: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以整数法则的推导,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整数的题目。

课题二:一个数乘以分数

教学重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课题三: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题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分配率运用定律。

课题一:分数乘以整数

教材分析:

本课时关键在于如何推导出计算法则。至于意义的归纳总结不存在问题。但无论是意义的总结还是法则的推导,难度都不大,学生很容易接受。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是:计算法则中提出: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接着才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因为很多人都有先入为主的基因存在,因此,有不少的学生都是按照法则进行,用分子与整数乘得的积再与分母约分,从而降低了计算的速度与准确度。所以在总结完法则后,要重点强调能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

重点突破策略:

1.做好铺垫:为学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推导做准备。

(1)复习2+2+2+2=()()与5个12是多少?的题型,小结出整数乘法的意义。

(2)复习++=()++=()=(),然后小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特别强调: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定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2.归纳意义:

在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让学生观察3个加数的特点(3个加数相同),接着引导学生: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列式为:3,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3的意义就是求3个的和是多少,是的简便计算。由此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3就是求3个是多少。

3.推导法则:

根据3===3=

推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强调计算的方法:

(1)分子可以与分母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使计算简便.

(2)用适当的练习强化能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的算理.

课题二:一个数乘以分数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

一个数乘分数,包括整数乘分数和分数乘分数。但它们的意义都可以概

括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对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因此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节的难点在于:推导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所以一定要将推导过程分析清楚,击破难点。

由于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所以不管是分数乘整数还是整数乘分数都可以转化为分数乘分数,因此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对于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都适用。这部分的内容表面看不难,但学生开始做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的题目时,往往会将整数与分子约分,建议在讲例题时要加以强调约分的方法。

重、难点突破策略:

1.意义的教学:

(1)铺垫,建立模型:

第4页图(1)教学建议:

在学生求出3杯的重量后,再多列举几道类型题,

求千克的3倍是多少?(3)

如求5杯、2杯重几千克?实质就是:求千克的5倍是多少?(5)

求千克的2倍是多少?(2)

使学生的脑里形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模型。

(2)导出意义:

①第4页图(2)教学建议:

求杯水的重量,就是求1杯水重量的半倍是多少,即求千克

半倍是多少?根据图(1)的模型类推可以列式:半倍,这里的半倍即杯,那么,半倍就相当于。

因此求的是多少?用乘法列式就是:

②第4页图(3)的教学可仿照图(2)的教学。

③导出意义: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④意义的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一个数=多少)

(3)意义的应用:做练习第4页的文字题,巩固一个数成分数的意义.

2.推导出计算法则:

(!)教学公顷的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着重说明就是求的是多少。第一步先出示1小时耕地公顷的图示。第二步分析求公顷的是多少的算理,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每份是1公顷的,取其中的1份,就是1。所以:

=1(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法则计算)

=

=

(2)教学公顷的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求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算式是:。第一步先出1小时耕地公顷的图示。第二步分析求公顷的是多少,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每份就是,取其中的1份是1,取3份就是3所以:

=3(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法则计算)

=

=

(3)推导出计算法则:

==

==

推出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4)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先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再乘。

3.分数计算法则的统一:

因为整数看作:,所以分数乘整数也可以转化为分数乘分数的形式.所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对于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都适用。可以直接将整数看作分子与分母进行约分。但开始做分数乘整数或整数乘分数的题型时,有的学生经常会将整数与分子约分造成错误,所以教学时要加以强调,多做练习巩固。

课题三:分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本身属于分

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一部分内容。便于更好地区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教学中可以通过复习整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采取以旧带新的方法理解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此内容难度不大,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习完成。

教学策略:

教学程序可设计为:自习--讨论--教师点拨

关键是确定顺序:理解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含有两极运算,要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

课题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应

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应,但要让学生明白:整数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时,目的是为了凑整数,使计算简便;而分数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时,目的是为了约分使它变成整数或变成比较简单的分数,使计算简便。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多观察题型的特征,分析是否可以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使学生在实际计算中领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材第9页的3组题型只是起到说明左右两边的算式相等的作用,并不能起到说明使计算简便的作用。建议补充能够反映利用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的题型。

教材第10页例5、例6只是一般的简便计算题型,而课后的练习和单元卷或其它的书籍,却经常出现象87和99+的类型题,诸如此类题目,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建议教学时补充适当的例题,帮助学生击破难点。

重、难点突破策略:

1.通过课本3组算式和以下的几组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应。

(15)=(15)

(+13)=+13

2.复习乘法运算定律,同时说明整数运用定律目的是为了凑成整数使计算简便,而分数利用定律目的是为了约分使得到的积变成整数或变成较简单的分数,使计算简便。

ab=ba

(ab)c=a(bc)

(a+b)c=ac+bc

3.教学例5、6(可由学生合作完成)

4.补充例题:

(1)8785怎样简便计算?

此类题目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拆哪一个数,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为什么要拆87为(86+1)、变85为(86-1)的算理上。

(2)99+

①讲明白如何将原题变成两个积的和:99+1

②对照乘法分配律公式,讲明白如何提取相同因数(只提取一个)(因为有的学生会提出两个,造成错误),如何把剩下的两个因数相加的算理。

错例分析:

1.约分时找错对象,出现了内战--分子杀分子。

13(1)

例如:=6(21)3=

对于这类症状的治疗方法难度不大,只要叫患者在做题时,花多一点时间,将整数几写成,再运用分数计算法则计算,训练一段时间后应该会有好转。

2.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分配时出现了分配不公平的弊端。

例如:(+)12

=12+

=9+

=9

此类题是学生经常做错的题,做题时可以让学生添加弧线来强调分配的原则,一定要使到分配公平公正。

如:(+)12

特别是象(86+1)的题型,由于第二个加数是1,学生经常没有将1乘上外面的因数。如果使用了上面的弧线记号就会大大降低了错误律。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搞怪的考试祝福语

搞怪考试祝福语 06-19

给自己女儿的祝福语简短50句

给自己女儿祝福语 给自己祝福语 06-19

部员竞选演讲稿

部员竞选演讲稿 06-19

团餐企业述职报告(优选十二篇)

团餐企业述职报告 团餐述职报告 06-19

姥姥生日祝福语必备65条

姥姥生日祝福语 06-19

最新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收藏十一篇

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 开学第一课班会 02-17

周末温馨祝福语短句31条

周末祝福语短句 06-19

清明节三月三祝福语精选

清明节三月三祝福语 三月三祝福语 06-19

最新离家远辞职报告(推荐11篇)

离家辞职报告 06-19

物流实习周记分享12篇

物流实习周记 06-19

梯形面积课件十一篇

梯形面积课件 梯形课件 05-17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