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方程课件

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梦幻舞者)如果您想读一些好文章不妨看看“圆的方程课件”。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教案应该是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要求的重要工具。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有所兴趣请跟进我们的官网!

圆的方程课件(篇1)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和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局部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并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记载。

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

(1)

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

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同学在前几册教材里对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同学体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同学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同学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出现“=”,让同学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布置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同学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同学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同学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同学填写,同学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同学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2)

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同学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资料。教材首先告诉同学: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一起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假如让同学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同学对方程是等式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布置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第1题让同学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程,理解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包括与被包括关系。即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方程。这道题里有以x为未知数的等式,也有以y为未知数的等式,使同学对“未知数”有正确的理解,防止把未知数局限为x,把方程狭隘地理解为“含有x的等式”。“练一练”第2题要求同学自身写出一些方程并相互交流,让它们在写方程时关注方程的实质属性,从而巩固方程的概念。

(3)

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

第2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题都是看图列方程,编排这些题的目的是培养同学发现和理解实际情境里的等量关系的能力,体会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的数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概念,并为以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直观情境的出现从天平图开始,发展到带括线的图画。带括线的图画在一年级(上册)就出现了,同学比较熟悉。但是,从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思维转向列方程表示等量关系,仍然会有困难。因此,教材先让同学看天平图列方程。天平两臂平衡,表示它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已经在两道例题里教学得很充沛了,看天平图列方程能让同学初步知道什么是列方程和怎样列方程,对依据什么列方程和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有所体验。

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列方程表示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会平稳得多。二是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突出两个或几个局部数相加是它们的总数。在几个局部数相同时,它们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这些关系是数量之间最基本的关系。而且这些关系建立在加法和乘法的意义上,同学容易理解。如文具盒的价钱加笔记本的价钱一共20元,买4本同样的故事书一共要16.8元,列出的方程分别是12+x=20和4x=16.8。假如少数同学列出的方程是20-x=12或16.8÷x=4也是可以的,但不宜提倡;绝不能列出20-12=x、16.8÷4=x这样的方程。因为后者仍然是过去列算式的思路,不利于同学体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对以后的教学也是有弊无利的。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同学是应用四则计算的各局部关系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而且和中学教材不一致。《规范》从同学的久远发展和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动身,要求小学阶段的同学也要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因此,本单元布置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和时让同学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

在直观情境中,按“形象感受→笼统概括”的方式教学等式的性质。

教材仍然用天平的直观情境教学等式的性质。因为在两臂平衡的天平上,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发生相同的变化,天平的两臂仍然坚持平衡。这种现象能形象地表示等式的性质,有利于同学的直观感受。

例3教学等式的一个性质。教材设计了四组天平图,每组左边的天平图表示变化前的等式,右边的天平图表示变化后的等式,从左边的等式到右边的等式,反映了等式的性质。上面的两组图揭示的`是等式的两边都加上一个相同的数,仍然是等式;下面的两组图揭示的是等式的两边都减去相同的数,仍然是等式。四组图的内容综合起来就是等式的一个性质。教材精心设计每组天平上物体的质量,第一组图写出的是不含未知数的等式,在左边的天平表示20=20以后,右边天平的两边各加1个10克的砝码,看图填写20+()○20+()。同学在两个括号里都写“10”,在圆圈里写“=”,联系天平两边各加10克都变成30克,而天平仍然平衡的现象,体会填写的等式是合理的。这样就首次感知了等式的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第二组图写出的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x=50到x+20=50+20的变化和比较中,对等式两边都加上相同的数有进一步的感受。第三组图写出的等式两边都用字母a表示砝码的质量,圈出a克砝码并画上箭头,表示去掉它的意思。联系已有经验,这里的a代表许多个数,这组天平图与等式概括了众多等式两边减去相同数的情况。第四组图在方程x+20=70的两边都减去20,不但又一次表示了等式性质,而且与解方程的方法十分接近。

另外,这道例题的8个等式中,有7个让同学在圆圈里填写“=”组成等式,这是引导同学切实关注等式有没有变化。右边的四个等式分别让同学在括号里填出同时加上或减去的数,有利于发现等式的性质。

例5教学等式的另一个性质。教材注意利用同学前面学习等式性质的经验,在感知天平的直观情境表示出等式性质的一个实例后,再让同学写一个等式,通过比较、概括与交流,得出“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的结论。教学时有两点应注意:

一是让同学正确理解图意。上面一组天平图的左边原来是一个质量为x克的物体,又添上一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右边原来是一个20克的砝码,又添上一个同样的砝码。这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都乘2。下面一组天平图左边原来是3个质量都为x克的物体,现在只剩下1个这样的物体;右边原来是3个20克的砝码,现在只剩下1个20克的砝码。这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都除以3。二是等式两边同时除以的那个数不能是0,这一点同学能够接受。因为前面的教学中,已经多次提到除数不能是0。

(2)

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4和例6教学解方程,解方程的关键是方程的两边都加(减)几、乘(除以)几,教材对此有精心的设计。例4看图列出方程,同学先从图中能得到求x值的启示:

只要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各去掉10克的砝码。联系等式的性质与方程x+10=50的特点,理解“方程两边都减去10”的道理:

等式的两边都减去10,左边就剩下x,x的值只要通过右边的计算就能得到。例6在列出方程以后,让同学联系已有的解方程经验和有关的等式性质,考虑“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这个问题,并解这个方程。这些设计都体现了从同学实际动身,让同学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另外,例4的编写还注意了三点:

一是示范了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强调等式变换时,各个等式的等号要上下对齐,教学时必需严格遵循;二是求得x=40后,通过“是不是正确答案”的质疑,引导同学根据“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进行检验;三是在回顾反思求x值的过程基础上,讲了什么是“解方程”。这些都是以后解方程时反复使用的知识。

协助同学逐渐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是教材编写时认真考虑的问题。用好教材设计的两道题,能培养同学这方面的能力。一处是第4页“练一练”第1题,为了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的左边已经加上25(或减去18),右边应该怎样?这是刚开始教学解方程时的设计。通过在方框里填数,在圆圈里填运算符号,

引导同学正确应用等式的性质,体会解方程的战略和思路,理出解方程的关键步骤。同学在方框里填数一般不会有问题,在圆圈里填运算符号可能会出现错误。要通过交流和评价,协助他们正确掌握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同时减去相同的数。另一处是第6页第7题,简化解方程过程的书写,浓缩思路,是在基本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以后布置的。如解方程x-20=30,在方程的两边都加20这一步,省写了虚线框里的内容: x-20+20=30+20,直接写出x=30+20。这样做能使解方程的考虑流畅、书写简便,从而提升解方程的能力。教学时要让同学体会简化的过程,重点讨论圆圈里填什么符号、方框里填什么数以和为什么。第8页“练一练”第1题、第10页第2题的编排意图与上面相同。

圆的方程课件(篇2)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生活中、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二、新授: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b或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

a×b=b×a(a×b)×c=a×(b×c)

可以写成:ab=ba或ab=ba(ab)c=a(bc)或(ab)c=a(bc)

(a+b)×c=a×c+b×c

可以写成:(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1):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

(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a2表示什么?2a表示什么?

师强调:a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口答结果:3的平方5的平方6的平方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x×xm×m0.1×0.1a×63×nχ×8a×c

教学例3(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2题。

要求:第1题在书上完成。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圆的方程课件(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解简易方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的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和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道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会运用数量关系式或等式的基本性质对解方程的过程进行语言表述。

(3)?会对具体方程的解法提出自己解答的方案,并能与同学交流。

(4)?会独立地解答一、二步方程。

(5)?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解方程的两种方法及检验,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确立解方程的一般思路。

二、说教法

1.演示操作法

借助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四人合作、交流,自主探寻发现通过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这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三、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交流、分析等过程,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2、自主学习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去思考、动口去表达。通过交流、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铺垫

巩固方程及等式的性质,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走进新课

1?汇集问题,寻找出路

用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热情。

2?解决问题,形成方法(例1教学)

先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回答下面的问题,把学生推向主体位置:

①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能根据数学信息说出等量关系吗?

③请大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④这个方程的解是多少?你是根据什么得到的?

然后组内交流,班内展示,统一方法与答案。

① 解方程的格式(先提行,写下一个“解”字;为了美观,尽量使等号对齐,两边写式子。);

② 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或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③自觉检验。

尝试练习:写出求解的过程和验算的过程,不会的可以问问同学和老师。

出示:20+x=30。

3?类比推广,深化探究。教学例2

学生写完后,互相交流,老师一一展示各组的解方程过程

方法一: 解3y-8=13 方法二:解 3y-8=13 方法三:解3y-8=13

3y=13+8 3y-8-8=13-8 3y-8+8=13+8

3y=21 3y=5 3y=21

y=21÷3 3y×3=5×3 3y÷3=21÷3

y=7 y=15 y=7

验算3×7-8=21 验算3×7-8=21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学习方法的同时辨析渗透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三)练习巩固

强化重点,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回顾总结

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五)课堂检测

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查缺补漏。

(六)布置作业

圆的方程课件(篇4)

《方程的意义》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学生在《方程的意义》之前,在一、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均有填算式中的括号,也就是未知数,对于方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知识渗透,在本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量,表示数量间的关系,都与本节课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方程这部分知识,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和,现在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方程这部分的学习,能使学生摆脱算术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为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帮好认识的准备和铺垫。学生从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到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过渡,这节课的概念学习也是后面学习解方程的方法、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以及《方程的意义》的教学内容,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

2、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分类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在合作学习中的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是在实践中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方程的意义判断出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向大家做以汇报。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玩儿过跷跷板吗?(同时出示图片)

对于这个游戏的玩儿法与经验,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一样物品与跷跷板长得很像,它可不是用来游戏的,而是用来测量的。你们认识它吗?(出示天平)

二、认识并使用天平

教师介绍天平:

这就是一台托盘天平,它是用来测量比较轻的物体的仪器。这两个是天平的托盘,一边放物品,另一边放测量物体的砝码,砝码上都有质量标志。我们通过不断调试砝码,直到中间的指针指向中间为两边平衡,物体的质量就是砝码质量之和。

教师示范: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行实际应用天平来测量一下。

首先我们来应用一下,检查一下砝码的质量是否准确。

在天平的左边放置20克和30克的砝码各一个,右边我们应该放置一个50克的砝码。看一下,天平中间的指针正好指向刻度盘的中心,说明天平保持平衡了。

看到天平,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20+30=50

这有一个空的水杯,我们先来测量一下它的重量。

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重量。我们来试一试。

通过测量,我们得知,水杯的重量是100克。

现在我们缓缓向水杯里倒水,你发现天平怎么样了?

你知道我倒了多少水吗?水的质量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字母x表示,那么现在天平的状态还能用等式来表示了吗?

100+X>100

我们继续测量水的质量,同理得出: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这几个算式都以板书形式呈现。

三、认识方程

1、根据天平写算式并分类

刚才我们测量了水的质量,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出现了这几种情况,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位置关系,你明白了吗?下面老师这儿就有几组天平测量的过程,首先请你根据天平写出算式。然后把这些算式按一定的原则分分类,最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结果。

【《20xx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学生的“双基”增加为“四基”,其中“领悟数学基本思想”是新增加的内容。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比较提倡对概念的演绎,清楚地记得,十年前数学书对方程概念的呈现是这样的:通过天平保持平衡写出等式,然后得到结论。旧的数学课强调的是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而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倡要在数学学习中,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因此,新的教材中增加了不等式,增加了不含未知数的算式,通过通过类比、分析、归纳,形成数学模型,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用严谨的语言来表述。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利用天平这一实物图,将数学知识置于情境之中,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写出等式及不等式,含有未知数的和不含未知数的,。学生通过分类对比,形成表象,教师引出概念,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2、交流汇报: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等式 不等式

含有未知数 3x=180 50+2x>180

100+x=50x3 80<2x

不含未知数 50x2=100 100+20<100+30

根据板书,教师讲解:像 3x=180、100+x=50x3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反问:什么样的算式叫方程呢?一个算式要成为方程有哪几个条件?

四、应用概念

同学们,根据你对方程的理解,你能自己写出几个方程吗?

判断,他们写得都对吗?

黑板上刚才我们写得这些算式,有方程吗?

五、方程产生的文化背景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资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出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六、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题目:

1、 根据线段图写方程

2、 根据数量关系写方程

3、 判断是否是方程

4、 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七、作业:

利用课余小组时间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再想,天平两边可以如何添加,能使天平继续保持平衡呢?

圆的方程课件(篇5)

教学内容:解简易方程例4(课本第110页)练习二十七第5一9题

教学目的:

⒈进一步掌握转化的思路,正确解答二步计算的方程。

2.在掌握ax±b=c的方程解法的基础上,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二步计算的文字题。

3.养成分析的习惯,训练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解下列各方程,并说明解题的思路与解法根据。

(1)3.8一x=2.9(2)5x=12.5(3)3.8一4x=2.9(4)3×7十5x=42.5

小结:(1)一⑵是最基础的简易方程。只要根据四则互逆关系,就可以求解;⑶一⑷比前二题稍复杂,只要把ax看作一个数,那么二步的问题就转成我们最熟悉的基本方程来解答。

2.用方程表示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并填在横线上:

(1)x的2倍与3.5的和是7.3:

(2)从30里减去x的1.5倍,差是18:

(3)一个数的6倍减去35,差是13:

小结:这些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来解答,恐怕不是一件易事,但当我们用方程列式时,却没有那种难的感觉,在方程里,逆向问题变顺向;也就不难了。

二、新授

揭示新课内容;

转化的思路,给我们的解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节课我们沿着这样的思考方法,继续解简易方程:

板书课题:解简易方程

1.教学补充例:

解方程X一0.8+4=9

(1)分析题意;能不能说出这个方程所表达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很显然方程表示X减去0.8的差加上4得9。

想一想怎么转化,使得这个方程解得更顺些?

让学生议一议,最后取得共识:是应当把X一0.8看作一个加数,问题就好办多了。

⑵议出了基本思路后,可由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师巡视,确定一生板演:

解:把X一0.8看作加数,那么

x—0.8=9—4

x—0.8=5

x=5十0.8

x=5.8

全班一块用口头检验一下:5.8一0.8+4=5十4=9(正确)

小结比较:前面各题,我们通常把aX看作一个数,而本题则是把(Xl一0.8)的差看作一个数,把题顺利拿下了,说明转化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3)完成做一做的1一2解方程X+15一21=6和4(X一0.8)=9

想一想:这两题方程表达的是什么意义,可以把谁看作一个什么数来转化?

师巡视后,作简要的讲评。

⒉例4的教学。

一个数的6倍减去35,差是13,求这个数。

分析:这个问题所提供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根据课复习的第2个题组的训练,学生不难得到,这样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只要在格式上注意强调设题即可。

尝试作业后,师可规范板出:

解:设这个数是X。

6X一35=13

把6X看作被减数

6X=13+35

圆的方程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练习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测试

直接写出得数:

5x+4x=8y-y=7x+7x+6x=7a×a=15x+6x=5b+4b-9b=

二、自主学习

1、交流预习作业,指名学生口答

2、出示天平

知道这是什么吗?你长大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

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呢?

3、教学例1,出示例1图。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50+50=100(板书)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2)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教学例2,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

x+50>100X+5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

指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4、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5、教学试一试

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x虽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

三、多层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第3题

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咧?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能说说每个线段表示的意思吗?方程怎样列呢?

小组中交流列式。

4、完成练习一第2题

理解题意,说说数量关系式怎样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5、完成练习一第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42、每日一题

写出一些方程,并在小组里面交流

六、板书设计

方程

50+50=100x+50>100x+50=150

X+50

圆的方程课件(篇7)

解方程是数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应用数学的重要工具之一。无论是在数学课堂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解方程来解决问题。解方程的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解方程课件是一种很有用的辅助教学工具。


解方程课件应该包括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的介绍。方程是数学上表示两个量相等的一种符号表达形式。它由等号连接的两个代数式组成,代数式中包含有未知数和已知数。方程的解即是能够使得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具体的取值。在这一部分,课件可以通过举例来解释方程的基本含义,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方程的概念。


解方程课件应该介绍方程的求解方法和步骤。通过列举不同类型的方程,如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课件可以详细说明每种方程的求解方法和步骤。比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通过课件演示使用逆运算的方法来求解,比如加减反运算、乘除反运算等。而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介绍使用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根的性质等方法来解方程。在每种方法的讲解中,可以结合具体例题进行详细的步骤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方程的解题思路。


解方程课件还可以包括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求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解方程来解决问题的情况,比如通过解方程求取某个物体的速度、距离等。通过课件演示这些实际问题的解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方程式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解方程的方法。


解方程课件还可以设计一些交互式的小游戏或练习,以巩固学生的解方程能力。通过这些小游戏或练习,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并通过反馈机制及时了解自己的解题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小编认为,解方程课件是一种非常实用和有效的数学教学工具。通过详细、具体、生动的讲解和演示,解方程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方程的能力。通过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和交互式的练习,解方程课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解方程课件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扩展阅读

圆的方程课件模板


在众多文章中趣祝福选出了一篇非常受欢迎的“圆的方程课件”,希望您觉得本文有价值。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教案是教学经验的重要积累。

圆的方程课件 篇1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一)口算下面各题.

(二)列式.

1.一支钢笔 元,2支钢笔多少元?

这是一架天平、可以用来称物品的重量.当天平的指针指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

教师提问:这个天平平衡吗?说明了什么?谁会用等式表示?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

教师说明:这个未知数“?”,如果用 来表示就可以写成20+ =100.

教师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

教师提问:观察上面三个等式回答问题.这三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第一个等式不含有未知数,第二个和第三个等式含有未知数.

(2)小结: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教师提问:在 中, 等于多少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在 中, 等于多少时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

教师说明: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圆的方程课件 篇2

1.经历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式方程的过程,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

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了解分式方程增根产生的原因,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

4.通过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重点:

(1)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方法及其中的转化思想.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2、阅读课本P76页“交流与发现”,完成课本上的.填空。并思考所列方程有怎样的特点?

2、阅读课本P77—78例1、例2并思考:

(1)与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异同点?解分式方程必需要.

(2)总结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3、自学课本P78—79页例3、例4,进一步熟练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圆的方程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再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

4、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已有信息列方程表示具体生活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1、在学校众多的运动器材中,有一种我们小朋友非常喜欢的跷跷板。小胖和小丁丁正玩得欢呢。从图上你能说说他们两人体重的关系吗?

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

现在天平是平衡状态,说明了两边的物体一样重。

1、观察列式。

今天老师利用天平做几个小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现象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

在左边放2个未知重量的积木,右边放一个100克的法码。

师在右边再添上1个100克的砝码。

师:现在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再在右边添上一个50克的砝码。

生:2x=250,因为天平左边的积木重量=天平右边砝码的重量。

生:小丁丁的身高+凳子的高度=爸爸的身高,因为小丁丁站在木凳上后,就与爸爸一样高了。

交流核对:x+7=12 3y=12 因为上排积木的长度=下排积木的长度。

2、整理分类。

师:刚才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大家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合理的标准分成两类吗?

师: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3、认识等式。

师: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有着不同的结果。刚才同学们的分类都是正确的。我们今天来研究这一种分法。(分成等式与不等式两类的)

师:(展示等式)你们发现了这一类式子有什么特点?

师: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板书:等式)谁来举一些例子说说什么是等式?

生:

师:如果老师想让你帮老师把这些等式再分成两类,你打算怎样分?

师:(板书:含有未知数)黑板上哪些式子可以分到这个类别中呢?

生:

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方程。

(出示)3+x=10 17—8=9 6+2x 8x=0 7—x3 ZY=2

师:通过这几道题的练习,你对方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师: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呢?

师:你能用最简捷的方式来表示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吗?试一试。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就方程。

圆的方程课件 篇4

椭圆的标准方程课件

椭圆是数学中的一种二维图形,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数学中的基本公式之一。学习椭圆的标准方程是学习解析几何的基础,也是大学数学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学习椭圆的标准方程,可以掌握椭圆的性质和应用,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椭圆的标准方程可以表示为:

$$\frac{(x-h)^2}{a^2}+\frac{(y-k)^2}{b^2}=1$$

其中 $(h,k)$ 为椭圆中心,$a$ 为椭圆长半轴长度,$b$ 为椭圆短半轴长度。椭圆是在一个以 $(h,k)$ 为中心,$a$ 和 $b$ 分别为半轴长度的矩形内所有点的轨迹。如果 $a=b$,则椭圆退化为圆。

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椭圆的中心为 $(h,k)$,因此可以通过平移坐标系将椭圆移动到任意位置。椭圆的长轴与短轴交点称为顶点,通过标准方程可以计算出椭圆的顶点坐标和离心率等重要参数。椭圆的离心率为

$$e=\sqrt{1-\frac{b^2}{a^2}}$$

离心率是一个反映椭圆扁平度的重要参数。当 $e=0$ 时,椭圆是一个圆,当 $e

在实际应用中,椭圆广泛应用于地理学、天文学、电子工程等领域。在地理学中,椭圆被用来描述地球表面的形状,如地球的参考椭球。在天文学中,椭圆被用来描述行星的轨道。在电子工程中,椭圆被用来设计天线和滤波器等电子器件。

总之,学习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解析几何中的基本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圆的方程课件 篇5

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图形,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椭圆的定义、性质以及其标准方程的推导方法。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并通过例题来帮助读者加深对椭圆的理解和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

一、椭圆的定义

所谓椭圆,是指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F1和F2到距离之和恒定的点的轨迹。 这两个点称为椭圆的焦点,距离之和称为椭圆的长轴,长轴的中点为椭圆的中心。当长轴和短轴分别为2a和2b时,椭圆的面积为πab。

二、椭圆的性质

1、椭圆的长轴与短轴交于中心,且相互垂直。

2、椭圆两个焦点到中心距离之差为长轴的一半,即F1C-F2C=a。

3、椭圆长轴与短轴的长度之比为a:b,即长轴与短轴的长度比值为a/b。

4、椭圆的离心率为e=c/a,其中c为焦点到中心的距离。

三、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

我们假设椭圆的中心在原点O处,且焦点F1在x轴正半轴上,焦点F2在x轴负半轴上,椭圆长轴在x轴上,短轴在y轴上,且长轴长度为2a,短轴长度为2b。那么椭圆上任意一点(x,y)到焦点F1的距离为d1=(x-a),到焦点F2的距离为d2=(x+a),这时我们可以列出以下的方程。

(x-a)^2 + y^2 = r1^2

(x+a)^2 + y^2 = r2^2

其中,r1和r2分别表示点(x,y)到焦点F1和F2的距离。

将上面两个方程相减得:

(x+a)^2 - (x-a)^2 = r2^2 - r1^2

化简得:

4ax = r2^2 - r1^2

又因为:

r1 + r2 = 2a

r2 - r1 = 2y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

r1 = a - e*x

r2 = a + e*x

其中,e=c/a为椭圆的离心率,c是焦点到中心的距离,x为任意一点的横坐标。

将下面的两个方程:

r1 = a - e*x

r2 = a + e*x

代入前面的式子:

4ax = (a+e*x)^2 - (a-e*x)^2

化简可得:

x^2/a^2 + y^2/b^2 = 1

这就是标准的椭圆方程。

四、椭圆标准方程的性质

1、椭圆的长半轴a和短半轴b分别为椭圆方程中x和y的系数之根号。

2、如果椭圆的中心在坐标轴原点,则椭圆方程是对称的,即x轴和y轴分别为椭圆的对称轴。

3、如果椭圆的中心不在坐标原点,则椭圆方程是关于中心对称的。

4、椭圆的离心率e满足0五、椭圆标准方程的例题

例1:给定椭圆的长轴长度为8,短轴长度为6,求椭圆标准方程。

解:长轴长度为8,即2a=8,因此a=4。短轴长度为6,即2b=6,因此b=3。将a和b代入方程:

x^2/16 + y^2/9 = 1

即为所求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2:给定椭圆的长轴在x轴上,中心在(3,-2),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为5,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因为长轴在x轴上,所以中心x坐标为3,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为5,因此焦点在(8,-2)和(-2,-2),离心率为e=c/a=5/6。将这些信息代入公式:

(x-3)^2/36 + (y+2)^2/27 = 1

即为所求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结语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讲解,我们可以了解椭圆的定义、性质以及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方法。同时,通过例题的讲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椭圆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椭圆标准方程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与椭圆相关的问题。

圆的方程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

2、理解移项的概念;

3、学会移项.

教学重点: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及移项法则;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1来解释方程的变形.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上节课的想一想引入新课: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方程是等式,但必须含有未知数;

等式不一定含有未知数,它不一定是方程.

2、下面的一些式子是否为方程?这些方程又有何特点?

①5x+6=9x;②3x+5;③7+5×3=22;④4x+3y=2.

由学生小议后回答:①、④是方程.

分析这些方程得:①等式两边都是一次式或等式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②这些方程中有的含一个未知数,也有的含两个未知数.

我们先来研究最简单的(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的一元一次方程.

3、一次方程:我们把等号两边是一次式、或等号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的方程叫做一次方程.

注意:一次方程可以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如上例的④.

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口答)

①2x+3=11;②y=16;③x+y=2;④3y-1=4y.

6、什么叫方程的解?怎样解方程?

关键是把方程进行变形为x=?即求得方程的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点出课题)利用等式性质1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讲解新课:

1、等式性质1:

出示天平称,在天平平衡的两边同时都添上或拿去质量相同的物体,天平仍保持平衡,指出:等式也有类似的情形.

强调关键词:“两边”、“都”、“同”、“等式”.

2、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x+2=5

分析:要把原方程变形成x=?只要把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即可.

注意:解题格式.

例1 解方程5x=7+4x

分析:方程两边都有含x的项,要解这个方程就需要把含x的项集中到一边,即可把方程变形成x=?(一般是含x的项集中到方程的左边,使方程的右边不含有x的项),此题的关键是两边都减去4x.

(解略)

解完后提问:如何检验方程时的计算有没有错误?(由学生回答)

只要把求得的解代替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检查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由一学生口头检验) 2

观察前面两个方程的求解过程:

x+2=5

x=5-2 5x=7+4x 5x-4x=7

思考:(1)把+2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发生了什么变化?

(2)把+4x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符号改变)

3、移项:

从变形前后的两个方程可以看到,这种变形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我们把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注意:①移项要变号;

②移项的实质:利用等式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

例2 解方程:3x+4=2x+7

解:移项,得3x-2x=7-4,

合并同类项,得x=3.

∴x=3是原方程的解.

归纳:①格式:解方程时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以便合并同类项;

②解方程与计算不同:解方程不能写成连等式;计算可以写成连等式;

③一个方程只写一行,每个方程只有一个等号(理由:利用等式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前后两个方程之间没有相等关系).

四、课堂小结:

①什么是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性质1(找关键词);

③移项法则;

④应用等式性质1的注意点(例2归纳的三条).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圆的方程课件 篇7

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几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几何中,椭圆被定义为一个平面上的点,使得任何到两个给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常数。随着数学的发展,椭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广泛,其标准方程成为椭圆相关研究的基础知识。本文将主要介绍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一、椭圆的定义及其特征

椭圆是一个平面上的点,使得任何到两个给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常数。这两个点称为椭圆的焦点,它们之间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椭圆的长轴是连接两个焦点的直线,其长度为c,椭圆的短轴是长轴的垂直中线,长度为b。根据椭圆的定义,椭圆具有以下特征:

1、椭圆的轴对称性

对于任意一条椭圆的轴,它都具有轴对称性,即椭圆在该轴上对称。

2、椭圆的中心对称性

椭圆的中心是椭圆长轴的中点,具有中心对称性,即椭圆在该点对称。

3、椭圆的离心率

椭圆的离心率(e)是描述椭圆形状的一个参数,它是焦距与长轴长度的比值,即e=c/a。

4、椭圆的面积

椭圆的面积为S=πab。

二、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

椭圆的标准方程是基于两个固定点和一个变动点到这两个固定点的距离和的定义推导出来的。其推导过程如下:

假设有两个给定点F1(x1,y1)和F2(x2,y2),以及一个变动点P(x,y)到这两个点的距离和为常数2a。则:

2a = PF1 + PF2

2a = ((x-x1)^2 + (y-y1)^2)^0.5 + ((x-x2)^2 + (y-y2)^2)^0.5

对上式两边平方并移项,得到:

a^2 = (x-x1)^2 + (y-y1)^2 + (x-x2)^2 + (y-y2)^2 - 2((x-x1)(x-x2) + (y-y1)(y-y2))^0.5

将二次项合并并整理后,得到:

((x-x1)^2)/(a^2) + ((y-y1)^2)/(a^2) + ((x-x2)^2)/(a^2) + ((y-y2)^2)/(a^2) - 2((x-x1)(x-x2) + (y-y1)(y-y2))/(a^2)^0.5 = 1

即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x-x1)^2)/(a^2) + ((y-y1)^2)/(b^2) = 1

三、椭圆的相关公式

1、长轴与短轴长度

椭圆的长轴为2a,短轴为2b。

2、焦距

椭圆的焦距为2c,其中c^2=a^2-b^2。

3、离心率

椭圆的离心率为e=c/a。

4、$$\theta$$-轴旋转

如果椭圆的长轴与x轴的夹角为$$\theta$$,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x-x1)^2)/((a^2(cos^2θ)+b^2(sin^2θ))) + ((y-y1)^2)/((a^2(sin^2θ)+b^2(cos^2θ))) = 1

5、椭圆的面积

椭圆的面积为S=πab。

四、椭圆的应用

椭圆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世界地图的制作、天体运动预测、轮廓曲线分析、图像处理等。椭圆在制图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地理制图、工程制图等领域,更多的是用在对角距离的测量中,常使用距离转换椭圆参数方程,在地图制图领域中尤为重要。

总之,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椭圆相关研究的基础知识,它的公式和相关概念对椭圆研究和应用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并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圆的方程课件 篇8

椭圆是平面上的一种几何形状,它与圆形非常相似,但其在两个轴向上的半径不同。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椭圆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用于描述许多自然现象、机械工程和电子学中的运动。

因此,学习椭圆的基础知识和标准方程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个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课件,并附有相关的主题范文。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椭圆是一个平面图形,其轮廓接近于一条细长的圆环。椭圆有两个主轴,一个短轴和一个长轴。长轴被定义为椭圆上相对于短轴的最长线段,短轴则被定义为最短线段。椭圆的中心是其两条主轴的交点。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x^2/a^2) + (y^2/b^2) = 1

其中,a和b分别代表椭圆长轴和短轴的两个半径。

如果椭圆的中心是点(h,k),那么椭圆的标准方程变为:

((x-h)^2/a^2) + ((y-k)^2/b^2) = 1

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椭圆方程,如极坐标方程和参数方程。但是,标准方程是最常见和最基础的形式。

第二部分:应用场景

在物理学和工程应用中,椭圆的标准方程经常出现。例如,在电子学中,一些磁体被设计成具有椭圆形的横截面,以获得更平稳和均匀的磁场。椭圆形还可以用于描述人类运动中的一些趋势,例如,椭圆形的跑步机模拟行走或跑步时脚的移动。

此外,椭圆形还被广泛应用于行星轨道和天体物理学中。为了计算行星的轨道,天文学家使用古典力学中的基本方程和几何。而椭圆形的形状可以很好地描述行星轨道的椭圆形。

第三部分:练习

为了更好的理解椭圆的标准方程,以下是一些练习,帮助您更好的掌握椭圆基础知识:

1. 给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长度,计算其到原点距离。

2. 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计算其长轴和短轴的长度,并绘制出椭圆形。

3. 如果椭圆的中心位于(-3,2),长轴长度为10,短轴长度为6,那么该椭圆的标准方程是多少?

4. 给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求出其中心坐标。

5. 那个椭圆的标准方程是(x/9)^2 + (y/4)^2 = 1,其离心率的值是多少?

总之,椭圆形式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形状,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理解它的标准方程是建立对椭圆的深入理解的关键。在练习中不断学习椭圆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应用和化身。

圆的方程课件 篇9

1.使学生掌握的解法,能用去分母的方法或换元的方法求此类方程的解,并会验根。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本节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教学难点:解分式方程,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进行检验.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忽视对分式方程的解进行检验通过对分式方程的解的剖析,进一步使学生认识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的重要性.

4.解决办法:(l)分式方程的解法顺序是:先特殊、后一般,即能用换元法的方程应尽量用换元法解.(2)无论用去分母法解,还是换元法解分式方程,都必须进行验根,验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步骤.(3)方程的增根具备两个特点,①它是由分式方程所转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②它能使原分式方程的公分母为0。

(1)什么叫做分式方程?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2)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检验的方法是什么?

(3)解方程,并由此方程说明解方程过程当中产生增根的原因。

通过(1)、(2)、(3)的准备,可直接点出本节的内容:的解法相同。

在教师点出本节内容的处理方法与以前所学的知识完全类同后,让全体学生对照前面复习过的分式方程的解,来进一步加深对“类比”法的理解,以便学生全面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前面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例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 解方程。

分析 对于此方程的解法,不是教师讲如何如何解,而是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使用原来的方法,去通过试的手段来解决,在学生叙述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 原方程的根是。

虽然,此种类型的方程在初二上学期已学习过,但由于相隔时间比较长,所以有一些学

生容易犯的类型错误应加以强调,如在第一步中.需强调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另

外,在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所得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由于是解

分式方程,所以在下结论时,应强调取一即可,这一点,教师应给以强调.

分析:解此方程的关键是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而转化为整式方程的关键是

正确地确定出方程中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由于此方程中的分母并非均按的降幂排列,所

以将方程的分母作一转化,化为按字母终X进行降暴排列,并对可进行分解的分母进行分解,从而确定出最简公分母.

师生共同解决例1、例2后,教师引导学生与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

例3 解方程。

分析:此题也可像前面例l、例2一样通过去分母解决,学生可以试,但由于转化后为一元四次方程,解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应寻求简便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部分 和互为倒数,由此可设 ,则可通过换元法来解题,通过求出y后,再求原方程的未知数的值.

检验:把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分母,各分母均不等于0。

,。

此题在解题过程当中,经过两次“转化”,所以在检验中,把所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的分母进行检验。

对于小结,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出。

本节内容的小结应从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所学知识采用了什么数学思想及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

本节我们通过类比的方法,在已有的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基础上,学习了的解法,在具体方程的解法上,适用了“转化”与“换元”的基本数学思想与基本数学方法。

此小结的目的,使学生能利用“类比”的方法,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认知结构,便于学生掌握。

1.教材P50中A1、2、3。

解方程:

分析:若去分母,则会变为高次方程,这样解起来,比较繁,注意到分母中都有,可用换元法降次

有农药一桶,倒出8升后,用水补满,然后又倒出4升,再用水补满,此时农药与水的比为18:7,求桶的容积.

解:设桶的容积为 升,第一次用水补满后,浓度为 ,第二次倒出的农药数为4. 升,两次共倒出的农药总量(8+4· )占原来农药 ,故

圆的方程课件 篇10

椭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几何形状,它在数学、物理、工程和其他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椭圆的基本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椭圆的性质和特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椭圆的标准方程,包括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的推导、椭圆的图像和性质等。

一、椭圆的定义

椭圆是平面上距离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椭圆的长轴是连接焦点的直线段,短轴是与长轴垂直且通过椭圆中心的直线段。椭圆的中心是长轴和短轴的交点,椭圆的离心率是椭圆焦点与中心之间的距离与长轴长度之比。

二、标准方程的推导

椭圆的标准方程是$x^2/a^2+y^2/b^2=1$,其中$a$和$b$分别是椭圆长轴和短轴的半径。下面给出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首先,设椭圆长轴长度为$2a$,短轴长度为$2b$,焦点距离为$2c$,离心率为$e=c/a$。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个关系式:

$$a^2=b^2+c^2$$

$$e=c/a$$

将第一个式子代入标准方程中,得到$x^2/b^2+(x^2/a^2-c^2/b^2)=1$。其中,我们利用了椭圆的对称性,只考虑了$x$的平方项,将$y$的平方项留到最后。然后,将第二个式子代入上式,得到$x^2/b^2+(x^2/a^2-a^2+b^2)/b^2=1$。将式子中的两个分式约通,得到$(b^2x^2+a^2y^2)/(a^2b^2)=1$,这就是椭圆的标准方程。

三、椭圆的图像

椭圆的图像是一个近似于圆形的形状,但长轴和短轴的长度不同,所以它比圆形更扁平。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度决定了椭圆形状的大小和偏心程度。当长轴和短轴的长度相等时,椭圆就变成了一个圆形。当离心率接近于0时,椭圆变得更加圆形,当离心率接近于1时,椭圆变得更长更扁平。

四、椭圆的性质

椭圆有许多重要的性质,下面列举几个重要的性质。

1. 椭圆的离心率小于1,且等于焦点与中心的距离与长轴的比值。

2. 椭圆的周长是$2\pi\sqrt{(a^2+b^2)/2}$。

3. 椭圆的面积是$\pi ab$。

4. 如果通过椭圆上两个点$P$和$Q$,可以画出一条与椭圆切于这两个点的直线,那么这条直线的中点一定在椭圆的长轴上。

5. 椭圆满足反射定理:椭圆上每个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该点到其所在切线的距离的一半。

总之,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椭圆的基本形式,通过标准方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椭圆的性质和特点。椭圆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数学、物理、工程和其他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圆与方程课件合集


圆与方程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②会由圆的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方程。

(2)能力目标:

①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②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和待定系数法的理解;

③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以及选择恰当的坐标系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问题一:已知隧道的截面是半径为4m的半圆,车辆只能在道路中心线一侧行驶,一辆宽为2.7m,高为3m的货车能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引导]画图建系

[学生活动]:尝试写出曲线的方程(对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及圆的定义进行提示性复习)

解:以某一截面半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圆的直径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半圆的方程为x2y2=16(y≥0)

将x=2.7代入,得。

即在离隧道中心线2.7m处,隧道的高度低于货车的高度,因此货车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二)深入探究(获得新知)

问题二:

1、根据问题一的探究能不能得到圆心在原点,半径为的圆的方程?

答:x2y2=r2

2、如果圆心在,半径为时又如何呢?

[学生活动]探究圆的方程。

[教师预设]方法一:坐标法

如图,设m(x,y)是圆上任意一点,根据定义点m到圆心c的距离等于r,所以圆c就是集合p={m||mc|=r}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m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①

把①式两边平方,得(x―a)2(y―b)2=r2

方法二:图形变换法

方法三:向量平移法

(三)应用举例(巩固提高)

i、直接应用(内化新知)

问题三:

1、写出下列各圆的方程(课本p77练习1)

(1)圆心在原点,半径为3;

(2)圆心在,半径为;

(3)经过点,圆心在点。

2、根据圆的方程写出圆心和半径

(1);(2)。

ii、灵活应用(提升能力)

问题四:

1、求以为圆心,并且和直线相切的圆的方程。

[教师引导]由问题三知:圆心与半径可以确定圆。

2、已知圆的方程为,求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学生活动]探究方法

[教师预设]

方法一:待定系数法(利用几何关系求斜率—垂直)

方法二:待定系数法(利用代数关系求斜率—联立方程)

方法三:轨迹法(利用勾股定理列关系式)[多媒体课件演示]

方法四:轨迹法(利用向量垂直列关系式)

3、你能归纳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吗?

已知圆的方程是,经过圆上一点的切线的方程是:。

iii、实际应用(回归自然)

问题五:如图是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该圆拱跨度ab=20m,拱高op=4m,在建造时每隔4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的长度(精确到0.01m)。

[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实际问题情境]

(四)反馈训练(形成方法)

问题六:

1、求以c(—1,—5)为圆心,并且和y轴相切的圆的方程。

2、已知点a(—4,—5),b(6,—1),求以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3、求圆x2y2=13过点(—2,3)的切线方程。

4、已知圆的方程为,求过点的切线方程。

圆与方程课件【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2练习二第9~15题

教学目标:

1.渗透数学中的语感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掌握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找出下列句中的数量关系

松树和杨树一共56棵

学校的建筑面积是总面积的一半

底楼高3.4米,其余三层平均每层高2.8米,这幢楼高多少米?

小亮现在的身高比出生时的3倍高0.04米

三瓶墨水的价钱比一个文件夹便宜2.8元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9题

指名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

说说注意点和解两步方程的步骤。

2. 练习二第10题

先要求学生只列出方程,校对所列方程根据的等量关系后再解方程。

3. 练习二第11题

生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交流。

4. 练习二第12题

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校对,说说题目的意思,注意要求两问。

5. 练习二第13题

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找准对应的量,提醒学生有2问。集体交流。

6. 练习二第14题

生独立完成后校对,其中12题的物品有“文件夹”和“墨水”,各一个与12瓶,总价25.10元。

7. 练习二第15题

学生利用公式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总结

师:今天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你有哪些进步?

四、作业

补充习题

圆与方程课件【篇3】

在学生交流了两种分类方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所分类的式子卡片思考:你能把两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对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吗?

学生对黑板上的式子进行调整。教师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标注类别序号。

谈话: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把这些式子分成了四类。请观察这几类式子,说一说每组式子有什么特征?

学生描述后,教师指出:正如你们所描述的,像第③类式子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6. 完成“练一练”第1题。

依次出示前三道式子:6 + x = 16;36 - 7 = 29;60 + 23 >70,学生逐一做出是否是方程的判断,并说明理由。(在学生对“60 + 23 >70”做出判断后,教师将这道式子板书在算式卡片的第②类中)

出示第1题的其他式子,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接着,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等式。结合学生的判断,教师指出:方程中的未知数,既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反思:根据刚才的练习,你发现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用课件结合“练一练”第1题进行动态演示:先是将所有的等式画上集合圈,再闪烁显示其中的方程式,将方程式画上集合圈,集合圈中的等式渐渐淡化直至消失,出现文字“等式”与“方程”,如右图:

教师引导学生再结合黑板上对式子进行的分类,理解:方程是一类特殊的等式;等式中,一部分是方程。

7.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写一些方程,再在小组里交流。

1. 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图略)。

学生先用语言表述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再列方程。

2.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用语言描述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本课教学设计,基于对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强调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开展方程的教学。以天平为形象支撑,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写出式子,再通过分类,比较式子的异同,在讨论和交流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感受,理解方程的含义。概念的构建过程,并不是由教师机械地传授甚至告诉学生,而是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特定关系的过程。

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小学生往往把运算中的等号看作是“做什么”的标志。如在算式“3 + 2”的后面写上等号,往往被理解是执行加法运算的标志。他们通常把等号解释为“答案是……”。而实际上,应把等号看作是相等和平衡的符号,这个符号表示一种关系,即等号两边的数量是相等的,也就是在3 + 2与5之间建立了相等的关系。本课设计,首先着力帮助学生构建对相等关系和等式的理解,而不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从而为后续认识方程,体会列方程是表示现实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建立良好的基础。

方程,对小学生来说,不仅是形式上的认识,也是感受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立模型的过程。全课教学过程,教师在出示图的基础上,都是引导学生先用语言描述,即把日常语言抽象成数学语言,进而转换成符号语言。如“试一试”第二幅图,学生很容易列出形如“20 - 12 = x”的式子,这样的式子反映的是学生仍然停留于算术思路。让学生先用语言描述图意,从直观的图中抽象出文字语言表述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让学生进一步用数学式子表示。在多次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顺利实现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

圆与方程课件【篇4】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和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局部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并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记载。

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

(1)

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

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同学在前几册教材里对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同学体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同学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同学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出现“=”,让同学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布置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同学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同学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同学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同学填写,同学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同学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2)

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同学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资料。教材首先告诉同学: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一起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假如让同学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同学对方程是等式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布置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第1题让同学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程,理解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包括与被包括关系。即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方程。这道题里有以x为未知数的等式,也有以y为未知数的等式,使同学对“未知数”有正确的理解,防止把未知数局限为x,把方程狭隘地理解为“含有x的等式”。“练一练”第2题要求同学自身写出一些方程并相互交流,让它们在写方程时关注方程的实质属性,从而巩固方程的概念。

(3)

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

第2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题都是看图列方程,编排这些题的目的是培养同学发现和理解实际情境里的等量关系的能力,体会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的数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概念,并为以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直观情境的出现从天平图开始,发展到带括线的图画。带括线的图画在一年级(上册)就出现了,同学比较熟悉。但是,从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思维转向列方程表示等量关系,仍然会有困难。因此,教材先让同学看天平图列方程。天平两臂平衡,表示它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已经在两道例题里教学得很充沛了,看天平图列方程能让同学初步知道什么是列方程和怎样列方程,对依据什么列方程和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有所体验。

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列方程表示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会平稳得多。二是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突出两个或几个局部数相加是它们的总数。在几个局部数相同时,它们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这些关系是数量之间最基本的关系。而且这些关系建立在加法和乘法的意义上,同学容易理解。如文具盒的价钱加笔记本的价钱一共20元,买4本同样的故事书一共要16.8元,列出的方程分别是12+x=20和4x=16.8。假如少数同学列出的方程是20-x=12或16.8÷x=4也是可以的,但不宜提倡;绝不能列出20-12=x、16.8÷4=x这样的方程。因为后者仍然是过去列算式的思路,不利于同学体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对以后的教学也是有弊无利的。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同学是应用四则计算的各局部关系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而且和中学教材不一致。《规范》从同学的久远发展和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动身,要求小学阶段的同学也要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因此,本单元布置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和时让同学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

在直观情境中,按“形象感受→笼统概括”的方式教学等式的性质。

教材仍然用天平的直观情境教学等式的性质。因为在两臂平衡的天平上,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发生相同的变化,天平的两臂仍然坚持平衡。这种现象能形象地表示等式的性质,有利于同学的直观感受。

例3教学等式的一个性质。教材设计了四组天平图,每组左边的天平图表示变化前的等式,右边的天平图表示变化后的等式,从左边的等式到右边的等式,反映了等式的性质。上面的两组图揭示的是等式的两边都加上一个相同的数,仍然是等式;下面的两组图揭示的是等式的两边都减去相同的数,仍然是等式。四组图的内容综合起来就是等式的一个性质。教材精心设计每组天平上物体的质量,第一组图写出的是不含未知数的等式,在左边的天平表示20=20以后,右边天平的两边各加1个10克的砝码,看图填写20+()○20+()。同学在两个括号里都写“10”,在圆圈里写“=”,联系天平两边各加10克都变成30克,而天平仍然平衡的现象,体会填写的等式是合理的。这样就首次感知了等式的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第二组图写出的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x=50到x+20=50+20的变化和比较中,对等式两边都加上相同的数有进一步的感受。第三组图写出的等式两边都用字母a表示砝码的质量,圈出a克砝码并画上箭头,表示去掉它的意思。联系已有经验,这里的a代表许多个数,这组天平图与等式概括了众多等式两边减去相同数的情况。第四组图在方程x+20=70的两边都减去20,不但又一次表示了等式性质,而且与解方程的方法十分接近。

另外,这道例题的8个等式中,有7个让同学在圆圈里填写“=”组成等式,这是引导同学切实关注等式有没有变化。右边的四个等式分别让同学在括号里填出同时加上或减去的数,有利于发现等式的性质。

例5教学等式的另一个性质。教材注意利用同学前面学习等式性质的经验,在感知天平的直观情境表示出等式性质的一个实例后,再让同学写一个等式,通过比较、概括与交流,得出“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的结论。教学时有两点应注意:

一是让同学正确理解图意。上面一组天平图的左边原来是一个质量为x克的物体,又添上一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右边原来是一个20克的砝码,又添上一个同样的砝码。这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都乘2。下面一组天平图左边原来是3个质量都为x克的物体,现在只剩下1个这样的物体;右边原来是3个20克的砝码,现在只剩下1个20克的砝码。这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都除以3。二是等式两边同时除以的那个数不能是0,这一点同学能够接受。因为前面的教学中,已经多次提到除数不能是0。

(2)

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4和例6教学解方程,解方程的关键是方程的两边都加(减)几、乘(除以)几,教材对此有精心的设计。例4看图列出方程,同学先从图中能得到求x值的启示:

只要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各去掉10克的砝码。联系等式的性质与方程x+10=50的特点,理解“方程两边都减去10”的道理:

等式的两边都减去10,左边就剩下x,x的值只要通过右边的计算就能得到。例6在列出方程以后,让同学联系已有的解方程经验和有关的等式性质,考虑“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这个问题,并解这个方程。这些设计都体现了从同学实际动身,让同学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另外,例4的编写还注意了三点:

一是示范了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强调等式变换时,各个等式的等号要上下对齐,教学时必需严格遵循;二是求得x=40后,通过“是不是正确答案”的质疑,引导同学根据“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进行检验;三是在回顾反思求x值的过程基础上,讲了什么是“解方程”。这些都是以后解方程时反复使用的知识。

协助同学逐渐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是教材编写时认真考虑的问题。用好教材设计的两道题,能培养同学这方面的能力。一处是第4页“练一练”第1题,为了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的左边已经加上25(或减去18),右边应该怎样?这是刚开始教学解方程时的设计。通过在方框里填数,在圆圈里填运算符号,

引导同学正确应用等式的性质,体会解方程的战略和思路,理出解方程的关键步骤。同学在方框里填数一般不会有问题,在圆圈里填运算符号可能会出现错误。要通过交流和评价,协助他们正确掌握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同时减去相同的数。另一处是第6页第7题,简化解方程过程的'书写,浓缩思路,是在基本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以后布置的。如解方程x-20=30,在方程的两边都加20这一步,省写了虚线框里的内容: x-20+20=30+20,直接写出x=30+20。这样做能使解方程的考虑流畅、书写简便,从而提升解方程的能力。教学时要让同学体会简化的过程,重点讨论圆圈里填什么符号、方框里填什么数以和为什么。第8页“练一练”第1题、第10页第2题的编排意图与上面相同。

圆与方程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概念.

(3)通过曲线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求曲线方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5)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曲线与方程是在初中轨迹概念和本章直线方程概念之后的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在充分讨论曲线方程概念后,介绍了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以及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即由曲线的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问题又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前者回答什么是曲线方程,后者解决如何求出曲线方程.至于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则更在其后,本节不予研究.因此,本节涉及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两大基本问题.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曲线方程概念和掌握求曲线方程方法,以及领悟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

②本节的难点是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教法建议

(1)曲线方程的概念是解析几何的核心概念,也是基础概念,教学中应从直线方程概念和轨迹概念入手,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出曲线的点集与方程的解集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曲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基础是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注意强调曲线方程的完备性和纯粹性.

(2)可以结合已经学过的直线方程的知识帮助学生领会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学习解析几何的意义和要解决的问题,为学习求曲线的方程做好逻辑上的和心理上的准备.

(3)无论是判断、证明,还是求解曲线的方程,都要紧扣曲线方程的概念,即始终以是否满足概念中的两条为准则.

(4)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可以看得更清楚:

设 表示曲线 上适合某种条件的点 的集合;

表示二元方程的解对应的点的坐标的集合.

(5)在学习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时,应从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从曲线的几何条件,一步步地、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代数方程(曲线的方程),这个过渡是一个从几何向代数不断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转化是否为等价的,这将决定第五步如何做.同时教师不要生硬地给出总结出求解步骤,应在充分分析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然地获得.教学中对课本例2的解法分析很重要.

这五个步骤的实质是将产生曲线的几何条件逐步转化为代数方程,即文字语言中的几何条件数学符号语言中的等式 数学符号语言中含动点坐标 ,的代数方程 简化了的 的代数方程

由此可见,曲线方程就是产生曲线的几何条件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个形式的特点是“含动点坐标的代数方程.”

(6)求曲线方程的问题是解析几何中一个基本的问题和长期的任务,不是一下子就彻底解决的,求解的方法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的,教学中要把握好“度”.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求曲线的方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进一步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3)初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求曲线的方程.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

1.提问: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强调.

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基本问题.

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这门科学称为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事实上,在前边所学的直线方程的理论中也有这样两个基本问题.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出曲线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课就初步研究曲线方程的求法.

【问题】

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

【实例分析】

例1:设 、 两点的坐标是 、(3,7),求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首先由学生分析:根据直线方程的知识,运用点斜式即可解决.

解法一:易求线段的中点坐标为(1,3),

由斜率关系可求得l的斜率为

于是有

即l的方程为

分析、引导:上述问题是我们早就学过的,用点斜式就可解决.可是,你们是否想过①恰好就是所求的吗?或者说①就是直线的方程?根据是什么,有证明吗?

(通过教师引导,是学生意识到这是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应该证明,证明的依据就是定义中的两条).

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设 是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则

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

这说明点的坐标 是方程 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设点 的坐标 是方程①的任意一解,则

到 、 的距离分别为

所以 ,即点 在直线上.

综合(1)、(2),①是所求直线的方程.

至此,证明完毕.回顾上述内容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中,设 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最后得到式子 ,如果去掉脚标,这不就是所求方程 吗?可见,这个证明过程就表明一种求解过程,下面试试看:

解法二:设 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也就是点属于集合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所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

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

果然成功,当然也不要忘了证明,即验证两条是否都满足.显然,求解过程就说明第一条是正确的(从这一点看,解法二也比解法一优越一些);至于第二条上边已证.

这样我们就有两种求解方程的方法,而且解法二不借助直线方程的理论,又非常自然,还体现了曲线方程定义中点集与对应的思想.因此是个好方法.

让我们用这个方法试解如下问题:

例2:点与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距离的积是常数 求点 的轨迹方程.

分析:这是一个纯粹的几何问题,连坐标系都没有.所以首先要建立坐标系,显然用已知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作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仿照例1中的解法进行求解.

求解过程略.

圆与方程课件【篇6】

一、复习

根据关键句找单位“1”,并说数量关系。

1、女生是全班人数的4/5

2、一条路,已经修好了2/3

3、妈妈买回两种水果,苹果的重量是橘子的4/3

二、导入

出示例题5的图,小瓶标注600ml,大瓶标注?ml

启发:这两瓶果汁,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口答后,追问: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你能求出一大瓶果汁有多少毫升吗?为什么?

提出要求:如果让你补充一个条件表示这两瓶果汁数量关系,你打算怎么样补充条件?

学生可能补充:大瓶的果汁比小瓶多300毫升,大瓶是小瓶的3/2等等,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并出示:小瓶里果汁是大瓶的2/3

引导:根据老师补充的这个条件,你能求“一大瓶果汁有多少ML吗?

三、探究

1、教学例题5

提问:小瓶里的果汁是大瓶的2/3,这个条件中的2/3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提问: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单位1的2/3是哪个数量?

提出要求:你能根据上面的讨论,找出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的关系吗?

先请学生互相说,再请全班说。

板书:大瓶果汁量×2/3=小瓶果汁的量

启发:现在你准备如何来进行解决?

在学生回答:可以列方程后,追问:可以怎么样列方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解:设:一大瓶果汁有x毫升。

X×2/3=600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解方程,并指名板演

启发:x=900是不是正确的解呢?你会进行检验吗?

让学生进行检验,并交流检验的方法

2、教学试一试

学生读题后,提问:你能根据题目意思说出两个分数之间的含意吗?在讨论中明确:1/2表示已经喝的是一盒的1/2;而2/5L表示已喝的牛奶升数。

启发:根据对题意的理解,你能先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吗,再解答吗?

学生解答以后,再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四、练习

1.做“练一练”。

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提倡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练习十二第1题。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让学生说一说“一桶油用去 ”和“黑兔是白兔的 ”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并校正。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内容?

圆与方程课件【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58、59页例

1、例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及方程的意义的基础上正式学习解方程的初始课。主要讨论x+a=b, ax=b的方程的解法。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本课中较简单的方程,教材要求,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质,只要通过一次变形,即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乘上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就能求出方程的解。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解较简单的方程。

2、通过探究较简单的方程的解法,培养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教学准备】:

挂图、天平、小球、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最简单的方程——简易方程。 板书:解简易方程。(学生齐读课题)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教学例1 师:请看挂图,请你说出图上的意思。(盒子里有x个小球,盒子外有3个球,合起来一共是9个小球。)

师:能不能用我们新学的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出方程:X+3=9(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出方程。)

师:同学们根据加法的意义的到方程X+3=9,(板书:X+3=9)那么X是多少?(异口同声说6)

- 1X+3=9 解: X+3-3=9-3 X=6 提问书写解方程的过程要注意什么?

教师示范书写格式,①、先写方程X+3=9。②、接下来写“解:”。③、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3。④方程的左边只剩下未知数X。方程的右边9-3是6。得到方程的解是X=6。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解方程时每一步得到的都是一个等式,不能连等。另外还要注意等号对齐。

师:X=6是不是就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来验算一下。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方程的左边= X+3 =6+3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像这样我们就把X+3=9这个方程的解解了出来,那么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是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方程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5、巩固练习

20+x=47 解: 20+x○□=47○□ x=□

(自己解方程,对照答案,检查自己做的,哪儿错了。)

(设计意图:从一开始就强化必要的书写规范,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有利于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

6、教学例2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了X+3=9这个方程的解是X=6那么你对解方程这个概念是不是有一点感觉不知道换一种形式你还有没有把握。

出示例2:解方程3X=18 师:你能用解这个方程吗? 3X表示什么意思?

那么这个方程就可以理解成已知3个X等于18,求一个X等于多少?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完成例2的填空,并自己验算。

7、讨论交流:

①、你是怎样让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还能让方程的两边相等? ②、怎样把这个过程在方程中表示出来,又使方程左右两边保持相等?

3X÷3=18÷3

圆与方程课件【篇8】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是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的第一课时。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分析及构思

本节知识,是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的一种模式,学习方程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材编排时,创设了多方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多个实例的讨论,发现了方程能刻画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体会到方程的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这对于学生学习方程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预案时,基本遵从教材体系。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正确地应用方程的意义辨别方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以上是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特征而确定的。

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那么教师只能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

1、用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每位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归结出结论。

2、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说学法

为了使学生获取“方程的意义”这部分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信心。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为实施教学计划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借助生活经验,感悟等量关系

师谈话引入:这是我们在科学课里用到的天平,它和大家玩过的跷跷板非常相似。当跷跷板平衡时,说明跷跷板两边人的体重有什么关系?(学生肯定会异口同声回答道:一样重)。那么如果我在天平的右边托盘里放一个300克的砝码,请你们在左边放你喜欢的东西,使天平平衡,你会放什么东西?(学生自由说,师引导学生体会到只要放上的东西的质量是300克都行)。接着展示教材例1天平图,老师提问:看看这幅图,谁能说一说这两种东西的质量关系?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自由放东西的过程中较自主的体会到等式的特征(左右两边相等)。

二、探究学习,发现方程

出示例2情境图

师问:第一张图天平往左边下垂说明什么?(左边物体的质量大)天平左边托盘里物体的质量可以怎么表示?右边的质量呢?怎样用数学算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不相等关系?另外三个算式请同学们自己填写。

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内容来自9word第九文书网

教学至此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老师在这时及时指出方程的定义: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学生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而且也是“等式”。

3.根据方程编数学情景。X+5=12,8x=48(大家都有能够根据数学情景写方程了,反过来,你能根据我的方程编数学情景吗?同桌相互说来听听。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说一说。)逆向训练,有助于学生开阔数学视野。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觉得方程在数学里、在生活里有什么用?(学了方程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表示多个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老师觉得今天大家很能干,其中,有46个孩子表现超级棒,有X个孩子还如果再认真一点,全班50个孩子就都超级厉害了。请大家根据我们班今天的表现情况写一个方程。准备好了,跟老师一起说:x加……为我们自己的精彩鼓掌。这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学生易于接受。

五、个性作业。(A基础题:书P2练一练第⑶和练习一⑴、⑵、⑶题;B拓展题:哥哥有180枚邮票,弟弟有60枚,哥哥借弟弟的邮册看了后,弟弟发现两人的邮票一样多了。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写出一个方程吗?你能想办法验证你写的方程是否正确吗?)分层对待,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同时又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这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方程含义,老师让学生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其他算式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在学生对方程含义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程,(实际我在这里暗示了学生找方程只要从等式当中去找就可以了)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另外,这道题里有既以x又有以y为未知数的等式,使学生对“未知数”有正确的理解,防止把方程狭隘地理解为“含有x的等式”。接着安排学生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讨论出一下几个结论:

⑴等式包含方程。

⑵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⑶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⑷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方程。对于学生的这些结论,我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充分的肯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激情。

三、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为引出运用方程解决问题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看来大家对方程已经很熟悉了,大家想想,你觉得学了方程有什么意义呢?

1、看图列方程:

出示试一试第一张情境图。对于看天平图列方程,学生已经很熟悉,因而很容易就能列出方程2x=500。教师追问:你列出方程的依据是什么?(生回答:天平两臂平衡,表示它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列方程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这一题的等量关系就是天平左边物体的质量=右边物体的质量。接着出示试一试第二张情境图,列方程表示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这里突出的是两个或几个部分数相加等于它们的总数。这一题学生可能会找到多种等量关系,如:

⑴文具盒的价钱+笔记本的价钱=总价钱

⑵文具盒的价钱=总价钱-笔记本的价钱

⑶笔记本的价钱=总价钱-文具盒的价钱

列出的方程分别是:12+x=20、12=20-x和x=20-12.教师指出:提倡大家列第一种方程,第二种方程是可以的;但第三种x=20-12坚决不提倡。因为这仍然是过去列算式的思路,不利于学生体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对以后的学习也是有弊无利的。

2.根据题意列方程。树上原来有x只小鸟,飞走了6只,又飞来了8只,树上现在一共有23只小鸟。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感受方程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圆与方程课件【篇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解简易方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的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和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道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会运用数量关系式或等式的基本性质对解方程的过程进行语言表述。

(3)?会对具体方程的解法提出自己解答的方案,并能与同学交流。

(4)?会独立地解答一、二步方程。

(5)?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解方程的两种方法及检验,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确立解方程的一般思路。

二、说教法

1.演示操作法

借助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四人合作、交流,自主探寻发现通过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这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三、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交流、分析等过程,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2、自主学习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去思考、动口去表达。通过交流、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铺垫

巩固方程及等式的性质,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走进新课

1?汇集问题,寻找出路

用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热情。

2?解决问题,形成方法(例1教学)

先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回答下面的问题,把学生推向主体位置:

①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能根据数学信息说出等量关系吗?

③请大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④这个方程的解是多少?你是根据什么得到的?

然后组内交流,班内展示,统一方法与答案。

① 解方程的格式(先提行,写下一个“解”字;为了美观,尽量使等号对齐,两边写式子。);

② 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或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③自觉检验。

尝试练习:写出求解的过程和验算的过程,不会的可以问问同学和老师。

出示:20+x=30。

3?类比推广,深化探究。教学例2

学生写完后,互相交流,老师一一展示各组的解方程过程

方法一: 解3y-8=13 方法二:解 3y-8=13 方法三:解3y-8=13

3y=13+8 3y-8-8=13-8 3y-8+8=13+8

3y=21 3y=5 3y=21

y=21÷3 3y×3=5×3 3y÷3=21÷3

y=7 y=15 y=7

验算3×7-8=21 验算3×7-8=21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学习方法的同时辨析渗透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三)练习巩固

强化重点,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回顾总结

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五)课堂检测

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查缺补漏。

(六)布置作业

圆与方程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等式、不等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等内容,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式与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

明确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灵活的用方程解答两步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式,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记得这首儿歌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请你来接下句

三只青蛙_________;

五只青蛙呢?

N只青蛙呢?

一首小小的儿歌展示了数学的机智和趣味,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这首儿歌不仅融入了数字,还包含着字母,用字母来表示数。我们今天的课就围绕用“字母表示的数”来展开。

二、进行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

(1)同学们想一想,在数学中有哪些地方常用字母来表示?

生列举: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即s=vt)

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ab 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等)

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a+b+c=a+(b+c)等)

(2)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两个这样的例子。

(3)你们知道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吗?

(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大家翻开课本71页,抓紧时间做一做吧。生自主完成课本(1)~(4)题。师巡视;完成后全班交流答案,重点说一说表示的意义。

(5)现在我把第(4)题做一下修改:一台插秧机上午工作5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上下午一共插秧160平方米,问:每小时插秧多少平方米?

算法有两种:其一:算术方法:160÷(5+3)=20

依据:总插秧数量÷时间=单位时间量

其二:列方程:x(5+3)=160

依据:单位时间量×时间=总插秧数量

观察比较:以上两种解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式。

不同点:解法一:以已知推出未知,是算术法。

解法二:把未知数用x表示,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同学们想一想,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方程有哪些性质呢?(等式 、含有未知数)

2、方程

(1)判断下列哪些是方程(说明理由)

7+8=3×5 4a+5b a+12=89

4x=y 3+100>25+y 6+x=0.5×3

(2)你会解方程吗?从中选择一个试一试。

(3)如何判断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讨论后得出: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列方程解方程能帮我们很快解决。例如,这副乒乓球拍到底多少元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请生一起看书71页例一:李老师买下面的球拍,给售货员100元,找回2元,一副乒乓球拍的价钱是多少元?

引导生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自己列出方程并求解。交流解题思路。

(2)生尝试自主解决例二:相遇问题。师巡视,请生到黑板完成,全班交流。

(3)练习

①练一练1

②师展示习题:说出下面每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女生人数,男生人数,全班人数;

(2)苹果的重量,梨的重量,梨比苹果少的重量。

(3)一辆公共汽车中途到站后,先下去15人,又上来9人,这时车上正好有30人,到站前车上有多少人?

(4)一本书240页,小刚看了5天,还剩165页没看,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③课本练一练5

三、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在哪里?

地方课程课件


地方课程课件 篇1

一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笠翁对韵》(节选一)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2.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指天空。下响:指下午。高舂:指傍晚。青春:指春天。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2.收集对联。

五、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苍穹:指天空。下响:指下午。高舂:指傍晚。青春:指春天。

六、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课《笠翁对韵》(节选二)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2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一、检查复习

检查节选一学习情况,阅读与背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

讲解 重点点拨:

奇对偶、吹竹对弹丝、雨伯、雷公、薄浓、河、汉。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2.收集对联。3.楹联试对。

六、板书设计:

2.《笠翁对韵》(节选二)

河、汉:指天河。奇:单数 偶:双数

吹竹:吹凑竹管类乐器。

弹丝:弹奏丝弦类乐器。

七、作业:背诵课文。

第三课 小儿语

教学目标: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检查节选二学习情况,阅读与背诵。

二、问题提出

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三、新课: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从容、体悉、从宽。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四、作业 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重点解释:

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第四课《治家格言》(节选一)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七、板书设计:

4.《治家格言》(节选一)

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第五课 《治家格言》(节选二)

教学目标:

1.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善欲人见,不是真善;……便是大恶。”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检查节选一的诵读。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善欲人见,不是真善;……便是大恶。”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别人有了成绩或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当别人误解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七、板书设计:

理解重点句:“善欲人见,不是真善;……便是大恶。”的意思。

第六课《 名贤集》(节选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重点字词: 末儿 重点句子: 翻译: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1)谜面:呀(打一成语)(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四、板书设计:

谜底:(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3)西施

(第七课《 名贤集》(节选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一、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2)重点句子:

(3)翻译: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五、板书设计:

重点字词:

烧香 不义富 微尘

第八课 逢老人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一、检查节选一的诵读。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新课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隐恋。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后两句写了老人走路时艰难的神态。这首诗以简练通俗的语言刻画了一位老人的形象。

2.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 重点解释:

路逢、两鬓、白如雪、行、歇。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老人的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板书设计:

8.逢老人

重点解释:

路逢、两鬓、白如雪、行、歇

第九课 《幼女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幼女词》,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童年是最美好的印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指名读,正音。⑶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2.总结谈话。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幼女词》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第十课 《陶者》

教学内容: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意义:在封建社会劳动者生活困苦,不劳动的衣食无忧,挥霍浪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陶者》,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这首诗讲述了封建社会的不公,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指名读,正音。⑶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类似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劳动是最光荣的,不劳无获。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封建社会的不公正现象,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诗句?如《卖炭翁》。

2.总结谈话:劳动是每个人起码的要求,不劳动是可耻的行为。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讲给家长听。

五、板书设计: 《陶者》

陶者门前土,无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粼粼居大厦。

第十一课 《题画》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隐恋。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时间及景致,后两句写了画面的主中心:老牛及水鸟。这首诗以简练通俗的语言一幅恬静淡雅的水乡暮色画面。

二、新课

1.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2.领学生读诗句

3.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 重点解释:

村落 映水鲜 一鸥眠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5.检查背诵

三、拓展训练: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景色的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板书设计:

重点解释:

村落 映水鲜 一鸥眠

第十二课《池上》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2.揭题《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3.学生齐读题目。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2)教师小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1)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4.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背诵课文。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六、板书设计:

《池上》

作者: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第十三课 《关山月》节选

教学目标: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时间及地点,后两句写了清冷的月色。这首诗以简练通俗的语言描绘了边关月色。

二、新课

1.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2.领学生读词句 3.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 重点解释:

天山 苍茫 云海 长风 吹度 玉门关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5.检查背诵

三、拓展训练: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边塞的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板书设计:

13.《关山月》节选 重点解释: 天山 苍茫 云海

长风 吹度

玉门关 第十四课《棉花》

教学目标: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朝诗人马苏臣。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棉花的生长特点,后两句写了棉花生长过程中的季节变化。这是一首赞美棉花的诗。

二、新课

1.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2.领学生读词句

3.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 重点解释:

棉花秀 棉花干 天下暖 天下寒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5.检查背诵

三、拓展训练: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植物的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板书设计: 重点解释:

棉花秀 棉花干 天下暖 天下寒

第十五课 《小松》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3.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文化长廊,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

二、教学重难点:背诵这首描写松树的诗是重点,难点是能够理解诗的意思,并翻译出译文。

突破措施:通过配乐的经典回放,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1.启发导入

音乐播放:小松(唐

王建)

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让学生反复听几遍后,开始朗读,可以分角色朗读。

2.出示译文

小松树刚刚几尺高,还没有长出挺直的树枝。空闲时站在树旁边,天天看着它,只觉得它长得很慢。让学生理解后开始背诵。

3.作者简介 《小松》的作者是唐朝人王建,他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观察松树生长时的情景。

四、教学反馈

学生集体背诵,学生对抗赛。

第十六课《神童诗》节选一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汪洙。汪洙从小聪明好学,九岁能写诗,被当时的人们誉为“神童”,他小时候写的诗被编录成《神童诗》集。这首诗是节选的其中一首。

二、新课

1.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2.领学生读词句

3.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 重点解释:

多才学平生 怀宝剑 笔如刀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5.检查背诵

三、拓展训练: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劝学的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板书设计:

《神童诗》节选一

重点解释:

多才学平生 笔如刀 怀宝剑

第十七课《神童诗》节选二

教学目标: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汪洙。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季节情形。

二、新课

1.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2.领学生读词句

3.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 重点解释:

锦绣文 当此节 底事 雨纷纷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5.检查背诵

三、拓展训练: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清明的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板书设计: 重点解释:

锦绣文 当此节 底事 雨纷纷

地方课程课件 篇2

1、弟子规》(一) 教学目的: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复习内容:上堂课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小朋友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小朋友念下句。 根据小朋友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互 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1、《弟子规》(二)   教学目的: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 教学内容: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提问内容: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做了哪些?反复强调,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讲解内容: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好:喜欢恶:厌恶父母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力:是尽我们的力量。父母厌恶的事情,你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例如;父母喜欢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有能力做事。可我们不愿学习,一心贪玩,这就是不够孝心。还有父母不喜欢我们出去和别的小朋友打架,那我们就尽量不让家长为我们操心。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会不会高兴我去做?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互动请小朋友自己来讲家长喜欢自己做什么?同时老师也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确的老师要帮助指正。如;某个小朋友就说:“我爸爸说:‘在外边,谁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时代不同,人的素质不同,结合今天的社会,进行正面的教育。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可见古人对父母的孝心,入微入髓。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我们不敢随便毁伤,即使是手臂上划一个口,父母都会担心的,何况大病父母会难过伤心的。现在社会有很多人,一遇到不顺心的麻烦事,就要自杀,跳楼。没有替父母双亲想一想,含辛茹苦把我们培养大,还没有报答父母,就要去死。父母会怎么样呢?身体有伤,只是让亲人为你担忧。可是你做出了不道德的事情,你的父母会跟着你蒙受耻辱。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孙。你要想到;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得起生养我们的父母,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大,我们虽不能给他们更多的物资享受,可我们也不能让他们为我们伤心,为我们难过。为我们而感到羞愧!比如:有的小朋友没有礼貌、不敬师长、破坏公物、打骂同学、偷盗,或者做出了不该做的事情,你的家长会为你感到自豪吗? 朗读课文:请小朋友打开书,进行指读训练。从总序复习到这堂课的内容,每天争取边读边认,天长日久不但会背诵,而且也会认字。个别的字老师也可以写一写,加深印象。 作业:回家询问自己的父母,希望自己做什么?不喜欢自己做什么?自己家的家教是什么?父母希望你长大做什么?   2、小儿语  问题提出 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 从容、 体悉、 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3、《续小儿语》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 1、复习:集体朗读1、《弟子规》2、《小儿语》 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认读生字(2)练习朗读课文(3)熟练朗读课文(4)学习“解析”理解大体意思 (5)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新课 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 6、小组合作学习“解析”集体朗读“解析” 7、学生自由读解析。 8、指名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 9、练习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 1、想一想:图中小朋友的做法错在哪里?应该怎样说和做? 2、指名说一说 2、自我评价:涂一涂:能熟练朗读课文的涂一颗星;能背诵课文的涂二颗星;能说出课文含义的涂三颗星。   4、《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老师相机板书课题――大林寺桃花指名读“寺”字,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大林寺在什么地方?(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收集大林寺的相关资料。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看看你知道了多少?还有多少不知道的?) 1、检查识字情况。通过生字卡片指名读“寺”“菲”“觅”(其中“寺”字的字音较为特殊,所以决定多指名读几次) 2、这几个字放入诗中,你能读准吗?再请你们自由读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检查读诗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三)初读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利用书上的注释来给我们讲讲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见解,把你明白了的,不明白的,都讲给你们四人小组的组员听听。 2、指名说诗意。 3、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根据问题进入下一步) 过渡:刚才几个同学说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待会的学习中,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再读理解诗意: 1、古诗的第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决学生的问题。 A 指名读 B 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说。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 C 你觉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 D 指名读。 (教师此时指导并且过渡:初夏时节,大地春归,各种花草都已经凋谢了。但想不到在高山中的大林寺内,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E 指名读,齐读。 2、古诗的第二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解决学生的问题。 A 指名读这一句。 B 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诗意,教师适时点拨,相机解决学生的疑问。*(这句话有些难度,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相机点拨) C 你能体会出这句话作者又想表现什么吗? D 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 E 指名读。 诗人在看

地方课程课件 篇3

拒绝白色污染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行调查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有效地预防“白色污染”的产生。从中获得了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

2、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调查工作,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培养独立解决能力,增强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1、游戏:根据提供的四个词,猜出是什么物品? 超市菜场、轻便结实、免费提供、袋装垃圾——塑料袋

2、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塑料袋?

3、塑料袋被评为了“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这是怎么回事?

二、确定小主题

1、关于塑料袋,你知道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图片(人们使用塑料袋、塑料袋的危害)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将各自想要知道的问题写在纸上,教师将纸条选择性地贴在黑板上,合并问题,得出以下三个主题:

(1)、塑料袋有哪些危害?(2)、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3)、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

(一)、课件出示塑料袋有哪些危害

1、实验:一个月前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张白纸埋入泥土中,一个月后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照片。

2、当场实验:点燃塑料袋,请大家闻闻气味证明。

3、观看小品:《地球爷爷生病了》

(二)、课件出示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 影像资料:采访市场买菜者。

(三)、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 应尽量选用无毒塑料袋。

二、教师生成整合:

1、板书:“限塑令”,有谁对这个词有所耳闻?

2、读了信息,你知道些什么?(时间、内容)。了解“有偿使用”的含义

3、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讲,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支持国家这个号召呢?(讨论)

4、总结

三、学生代表发言:

关于现在孩子用塑料书面和自己家长小时候动手用旧挂历包书皮的情况分析,建议同学们用家中的废旧的挂历等纸张来包书面。

四、总结

废旧电池回收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用的电池属于哪一类,能够指出电池各部分的名字,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

2、通过实践活动,确立回收废旧电池的意识,培养回收废旧电池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师生课前收集各种电池实物和图片。

2、准备好制作废旧电池回收箱的材料和工具。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引入学习:

1、展示师生课前收集的各种电池实物和图片。

2、说说:电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使用?

二、电池的分类:

1、让学生观察课文中插图,说说:电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干电池、充电电池、蓄电池、特种电池等)

2、说说干电池的内部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

三、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

1、你知道电池的哪些部分容易引起污染?自己可不可以随意去解剖电池?

2、学习课文在的短文,讨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是怎样处理废旧电池的?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污染环境,危害人类自身健康)

四、了解回收废旧电池的方法与意义:

1、为什么要提倡使用不含汞和镉的环保电池/

2、为什么要进行废旧电池的回收/

五、制作废旧电池回收箱:

1、学生结合课文中插图读懂制作方法。

2、交流制作方法,教师补充说明。

3、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及时评价学生作品。

六、课外实践活动:

1、校外开展收集废旧电池的活动。

2、要求学生把废旧电池回收箱放置在家中或社区、街道并注意及时将盛满的废旧电池送到回收站里去。

第三课 怎样保护牙齿教案

一、教学理念

根据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我在设计本堂课时结合现在学生中比较普遍的龋齿(蛀牙)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知道龋齿(蛀牙)的危害,并使之能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我通过较为形象的动画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并引起触动,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做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整齐洁白的牙齿有益身体健康,懂得要保护牙齿的道理。

2、初步学会防治牙病,保护牙齿的方法。

3、养成保护牙齿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学会保护牙齿最常用的几种方法。

2、难点:养成保护牙齿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课件动画、模型牙齿、模型牙刷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谜语激趣 认识牙齿

谜语导入:孩子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不过它呀,就藏在谜语里,你们若是猜不着,它可就不和你们交朋友。(上一排,下一排,整整齐齐白又白。你要猜不着,张开嘴巴就明白。)课件出示牙齿的图片。

小朋友,刚才你们猜谜语猜的又快又好,老师奖励你们一份礼物,快看看是什么礼物?(花生)快尝一尝花生香不香。

师:你们是怎样吃花生的?(剥开来吃)

师:花生一粒一粒又是怎么吃到肚子里的?(用牙嚼碎)

师:别的东西又是怎样吃到肚子里的呢?(也是用牙嚼碎)

师:小朋友吃花生要用牙齿嚼碎,小兔吃萝卜,小狗啃骨头要用什么嚼碎(牙齿)

如果没有牙齿,小狗还能啃骨头,小兔还能吃萝卜吗?(不能)

师小结:我们的牙齿又白有坚硬,它的用处可大了,能够咬断食物,嚼碎食物帮助消化,可牙齿吃完东西后是怎样的呢?是不是很脏?

2、学生漱口,一起看漱口水。发现水很脏,激起自己漱口的愿望。

教师小结:如果我们吃完东西后不去漱口,那些残留在牙缝里的食物就会变质,就把我们又白又坚硬的牙齿给腐蚀掉,就会有小虫子来吃掉我们的牙齿,如果不信,看完下面这个动画片就会明白.放《老虎拔牙》课件动画:(老虎自认为牙齿锋利,结果因吃

过多甜食,又不刷牙而导致蛀牙,全被拔光。)

师:看了动画,你想想为什么老虎的牙齿会拔光呢?

生:太爱吃糖了。

生:每天不刷牙。

生:平时不注意卫生。

„„

师:对了,就是因为它没有保护好,所以牙齿才会——

生:蛀掉。

师:(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保护牙齿”。

(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让学生明白蛀牙的危害,以起到警示作用。)

(二)讨论研究

师:怎样才能保护好牙齿呢?小朋友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生讨论)

汇报:

生:每次吃完东西漱漱口。

生:每天睡觉之前刷刷牙。

生:平时少吃甜的东西。

生:要是吃了东西不刷牙,虫子就要爬出来,牙齿就要蛀掉。

„„ „„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但是蛀牙并不是虫咬的,而是吃了糖或甜的食物后,碎屑留在牙齿表面或牙缝中,在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等产酸菌的作用下产生酸。牙齿中的钙、磷等成分渐渐被酸溶解破坏,出现了蛀洞。馒头、米饭及糕点等食物残屑,经过唾液作用变成糖留在牙缝中,也会产生蛀牙。

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牙齿是怎样蛀空的。(看课件:牙齿一步步被蛀的过程。)

师:这样的结果,相信大家谁也不想遇到,可是就是有很多同学不注意口腔卫生,说说你平时是怎么对待牙齿的?今后怎么

做?(学生自由发言)

生:我平时睡觉之前不刷牙,今后我会每天刷牙的。

生:我每次吃完饭都不漱口,以后我会漱口的。

生:我以后少吃点甜的。

„„ „„

(通过探讨,观看课件,进一步引起学生对蛀牙的重视,并使之能自觉养成保护牙齿的习惯。)

(三)保健预防

师:现在请你当当小医生,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病牙。

(同桌进行检查汇报)

师:如果你有病牙,或是牙面上有黑点,要及时治疗,防止蛀牙的进一步发生。

师:如果是健康的牙齿,就应及时预防,如果已经有病牙,更要注意口腔卫生。最好的预防方法如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睡前不吃东西等。刷牙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师示范:(出示一支大牙刷和牙齿模型)刷牙时要采用竖刷的方法,把牙缝中存留的残屑都清理干净,并使每个牙面都能刷到,刷牙不仅可以清洁牙齿,还对牙床有按摩保健作用。(请学生学做)

学习刷牙的儿歌:小牙刷,刷呀刷,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合面要来回刷.早晚坚持刷一刷,牙齿洁白人人夸!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刷牙练习,互相纠正.教师巡视帮助.教师请不同学生上台示范,请学生自己评价.(通过师的讲解示范和儿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应及时预防,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四)舞蹈:

师:学了这么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跳一个刷牙的舞蹈吧!跟着音乐一起来,看谁跳得棒!(教师带领学生跳)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那只被拔了牙齿的老虎说些什么?提些什么建议?

生:老虎,你要每天刷牙。

生:老虎,你不要吃那么多糖。

生:老虎,你吃完东西要漱漱口。

生:你不要那么贪吃。

„„ „„

师:我们从小就要保护牙齿,牙齿一旦生病,就会引起全身各个器官的毛病,影响人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从小要——

生:保护牙齿。

(让学生在学完整堂课时,知道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该怎样做。真正做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第四课 制作成语故事集教案

[教学目标]:

1、制作首页

2、添加丰富的故事集。

3、添加背景音乐

4、展示作品交流评价。[教学重点]:制作完整的幻灯片作品 [教学难点]: 欣赏和评价别人的作品

[教学准备]:完整的成语故事集、图片、背景音乐、多媒体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演示文稿是由多张幻灯片组成 ,我们今天就把成语故事集用演示文稿展示出来

二、新授

1、制作幻灯片首页。

(1)打开已经制作好的“成语集.ppt”演示文稿

(2)插入一张“标题”版式幻灯片;并输入文本

(3)设置字体、颜色、字号

(4)在大纲窗格移动这张幻灯片。

2、添加成语故事

(1)在第二张幻灯片上插入“空白”版式幻灯片

(2)插入艺术字

(3)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

(4)设置文本背景色和边框线形

(5)重复以上步骤,让学生把幻灯片制作好

3、放映幻灯片

(1)打开菜单“幻灯片放映”->“观看放映”

(2)鼠标点击幻灯片看下一张

(3)注意:也可以用右键选择“上一张”返回上一张

(4)试一试:点击左下角“放映幻灯片”按钮播放幻灯片

还可以按“F5“按钮放映演示文稿

4、添加背景音乐

(1)打开“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

(2)选择一个音乐插入。

(3)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是”按钮

(4)把小喇叭图标移动到适当的位置

(5)点选小喇叭图标,右击鼠标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编辑声音对象”

(6)再弹出的“声音选项”对话框中,勾选“循环播放”单击“确定”

(7)播放演示文稿,试听音乐。

(8)保存文稿

三、学生活动

把作品展示,互相评价

第五课 在文章在插入图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在文章中插入剪贴画。

2.指导学生学会调整图片的大小。

3.指导学生学会调整图片周围文字的环绕方式。学前准备:教师机学生机,一张有剪贴画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演示一张有剪贴画的文章,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排版的文章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也来为我们的文章插入一些漂亮的图画。

二、任务驱动,尝试练习。

任务

一、在文章中插入剪贴画。

Word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剪贴画素材库。我们可以从中选择合适的图片加入到文章中。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在上节课自己保存的文章中加入剪贴画(同学们可以看书P59页,按【例1】的步骤完成)。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然后,可以请学生来总结操作步骤。到教师机上做示范操作。教师及时进行点拨,和学生交流。

(在“插入剪辑”后一定要关闭窗口,才不会导致操作出错。)

任务

二、调整图片的大小。

同学们观察自己插入的图片和文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学

生回答:图太大了。)

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刚刚插入的图片调整到合适的大小。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有些学生会,也有些学生不会,有学生会找同学请教)。

教师肯定学生尝试中的成绩和好的学习方法,提醒需注意的问题。

任务

三、调整图片周围文字的环绕方式。

插入的图片虽然变小了,但仍独自占据一个段落,不仅浪费空间,而且版面也显得呆板。怎么样才能让图片和文字融合在一起并且让图片有一个合适的位置呢?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巡视,帮助解决问题。

学生总结,到教师机上演示操作。

三、总结交流,反馈延伸。

作品评价。

学生作品展示及评价。(先小组内评价,然后展示给同学们)

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能做出这么漂亮的图文并茂的文章,真为你们高兴!只要同学们多动手,多动脑,就能做出更漂亮的文章。希望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也要多动手,多动脑。

第六课 美化校园

教学目标:

1、选定工具的使用;

2、剪裁工具的使用;

3、图形的选择与移动;

4、图形的缩放。

教学难点:图形的移动和缩放。教学准备:设计课堂教学的辅助网页。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师:出示上课的教学作业,提示,我们在上课的基础上如何来美化我们的校园。

生:提出各种方案。引出课题。

二、教学辅导。

1、提出自学的概念,今天的课要求自主学习。

2、怎么去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

3、教师引出自主学习的方法。看书学习和网页浏览参考。

4、介绍网页的设计思路和使用方法。

(1)网页的设计思路:希望学生按按钮的顺序去逐步操作。

(2)如何把网页上的图片复制到画图上。(3)操作过程中的网页和画图之间的任务切换。(4)频的操作。

5、学生操作。注意以下几点:

(1)可以离开座位指导或请教同学。(规定班干部或电脑好的同学作为指导)

(2)在学生基本完成后全体离开座位看看别的同学可以给予你什么灵感或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然后加以改进。

(3)教师巡回指导。

6、教学反馈。

选取学生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7、总结。

第七课 礼物的外套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船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课前教师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品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

礼品配上精美的包装,更显得礼品的珍贵、也更能表达主人的一片心意和美好情感。

礼品美化包装可以表达出送礼人自身的趣味、爱好以及色彩感和设计特色。

2、发展阶段

例如:方形纸盒的包装。

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

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礼盒上。

3、教学拓展

用其他材料进行包装设计与装饰。

地方课程课件 篇4

第一部分

生活常识

第一课时

拒绝白色污染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行调查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有效地预防“白色污染”的产生。从中获得了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

2、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调查工作,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培养独立解决能力,增强实践。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探讨研究方法。(课内)

一、导入主题

1、游戏:根据提供的四个词,猜出是什么物品? 超市菜场、轻便结实、免费提供、袋装垃圾——塑料袋

2、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塑料袋?

3、塑料袋被评为了“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这是怎么回事?

二、确定小主题

1、关于塑料袋,你知道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图片(人们使用塑料袋、塑料袋的危害)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将各自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在纸上,教师将纸条选择性地贴在黑板上,合并问题,得出以下三个主题:(1)、塑料袋有哪些危害?(2)、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3)、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

3、我们可以选用哪些途径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研究?

上网、查找书籍、问卷调查、实验、采访、统计、咨询„„

4、分小组

第二阶段:各个小组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活动。(课外)

第三阶段:汇报、成果展示。

一、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主题一:(第一组汇报)塑料袋有哪些危害?

1、实验:一个月前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张白纸埋入泥土中,一个月后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照片。

2、当场实验:点燃塑料袋,请大家闻闻气味证明。

3、上网查阅资料,整理后得出:(投影出示)

4、小品:《地球爷爷生病了》

主题二:(第二组汇报)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

1、影像资料:采访市场买菜者。

2、采访结束后,我们小组决定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3、上网查找资料,发现一些惊人的数字:(投影仪出示)

主题三:(第三小组汇报)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

1、首先应尽量选用无毒塑料袋。邀请环保专家介绍怎样区分有毒、无毒的塑料袋。(现场实践)

2、上网查找资料。编成小报《向白色污染挑战》

二、教师生成整合:

1、板书:“限塑令”,有谁对这个词有所耳闻?

2、读了信息,你知道些什么?(时间、内容)。了解“有偿使用”的含义

3、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支持国家这个号召呢?(讨论)

4、总结

三、学生代表发言:

关于现在孩子用塑料书面和自己家长小时候动手用旧挂历包书皮的情况分析,建议同学们用家中的废旧的挂历等纸张来包书面。

课后延伸:微型课请家长来现场包书皮。

第二课时 废旧电池回收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用的电池属于哪一类,能够指出电池各部分的名字,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

2、通过实践活动,确立回收废旧电池的意识,培养回收废旧电池的习惯。教学准备:

1、师生课前收集各种电池实物和图片。

2、准备好制作废旧电池回收箱的材料和工具。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引入学习:

1、展示师生课前收集的各种电池实物和图片。

2、说说:电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使用?

二、电池的分类:

1、说说:电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干电池、充电电池、蓄电池、特种电池等)

2、说说干电池的内部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

二、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

1、你知道电池的哪些部分容易引起污染?自己可不可以随意去解剖电池?

2、讨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是怎样处理废旧电池的?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污染环境,危害人类自身健康)

三、了解回收废旧电池的方法与意义:

1、为什么要提倡使用不含汞和镉的环保电池/

2、为什么要进行废旧电池的回收/

四、制作废旧电池回收箱:

1、制定制作方法。

2、交流制作方法,教师补充说明。

3、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及时评价学生作品。

五、课外实践活动:

1、校外开展收集废旧电池的活动。

2、要求学生把废旧电池回收箱放置在家中、街道并注意及时将盛满的废旧电池送到回收站里去。

怎样保护牙齿

一、教学理念

根据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我在设计本堂课时结合现在学生中比较普遍的龋齿(蛀牙)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知道龋齿(蛀牙)的危害,并使之能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我通过较为形象的动画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并引起触动,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做到“在生活里找

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整齐洁白的牙齿有益身体健康,懂得要保护牙齿的道理。

2、初步学会防治牙病,保护牙齿的方法。

3、养成保护牙齿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学会保护牙齿最常用的几种方法。

2、难点:养成保护牙齿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课件动画、模型牙齿、模型牙刷

五、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谜语激趣 认识牙齿

谜语导入:孩子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不过它呀,就藏在谜语里,你们若是猜不着,它可就不和你们交朋友。(上一排,下一排,整整齐齐白又白。你要猜不着,张开嘴巴就明白。)课件出示牙齿的图片。

小朋友,刚才你们猜谜语猜的又快又好,老师奖励你们一份礼物,快看看是什么礼物?(花生)快尝一尝花生香不

香。

师:你们是怎样吃花生的?(剥开来吃)

师:花生一粒一粒又是怎么吃到肚子里的?(用牙嚼碎)

师:别的东西又是怎样吃到肚子里的呢?(也是用牙嚼碎)

师:小朋友吃花生要用牙齿嚼碎,小兔吃萝卜,小狗啃骨头要用什么嚼碎(牙齿)

如果没有牙齿,小狗还能啃骨头,小兔还能吃萝卜吗?(不能)师小结:我们的牙齿又白有坚硬,它的用处可大了,能够咬断食物,嚼碎食物帮助消化,可牙齿吃完东西后是怎样的呢?是不是很脏?

2、学生漱口,一起看漱口水。发现水很脏,激起自己漱口的愿望。

教师小结:如果我们吃完东西后不去漱口,那些残留在牙缝里的食物就会变质,就把我们又白又坚硬的牙齿给腐蚀掉,就会有小虫子来吃掉我们的牙齿,如果不信,看完下面这个动画片就会明白.放《老虎拔牙》课件动画:(老虎自认为牙齿锋利,结果

因吃过多甜食,又不刷牙而导致蛀牙,全被拔光。)

师:看了动画,你想想为什么老虎的牙齿会拔光呢?

生:太爱吃糖了。

生:每天不刷牙。

生:平时不注意卫生。

……

师:对了,就是因为它没有保护好,所以牙齿才会——

生:蛀掉。

师:(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保护牙齿”。

(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让学生明白蛀牙的危害,以起到警示作用。)(二)讨论研究

师:怎样才能保护好牙齿呢?小朋友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生讨论)

汇报:

生:每次吃完东西漱漱口。

生:每天睡觉之前刷刷牙。

生:平时少吃甜的东西。

生:要是吃了东西不刷牙,虫子就要爬出来,牙齿就要蛀掉。

…… ……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但是蛀牙并不是虫咬的,而是吃了糖或甜的食物后,碎屑留在牙齿表面或牙缝中,在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等产酸菌的作用下产生酸。牙齿中的钙、磷等成分渐渐被酸溶解破坏,出现了蛀洞。馒头、米饭及糕点等食物残屑,经过唾液作用变成糖留在牙缝中,也会产生蛀牙。

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牙齿是怎样蛀空的。(看课件:牙齿一步步被蛀的过程。)师:这样的结果,相信大家谁也不想遇到,可是就是有很多同学不注意口腔卫生,说说你平时是怎么对待牙齿的?今后怎么做?(学生自由发言)

生:我平时睡觉之前不刷牙,今后我会每天刷牙的。

生:我每次吃完饭都不漱口,以后我会漱口的。生:我以后少吃点甜的。

…… ……

(通过探讨,观看课件,进一步引起学生对蛀牙的重视,并使之能自觉养成保护牙齿的习惯。)(三)保健预防

师:现在请你当当小医生,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病牙。

(同桌进行检查汇报)师:如果你有病牙,或是牙面上有黑点,要及时治疗,防止蛀牙的进一步发生。

师:如果是健康的牙齿,就应及时预防,如果已经有病牙,更要注意口腔卫生。最好的预防方法如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睡前不吃东西等。刷牙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师示范:(出示一支大牙刷和牙齿模型)刷牙时要采用竖刷的方法,把牙缝中存留的残屑都清理干净,并使每个牙面都能刷到,刷牙不仅可以清洁牙齿,还对牙床有按摩保健作用。(请学生学做)学习刷牙的儿歌:小牙刷,刷呀刷,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合面要来回刷.早晚坚持刷一刷,牙齿洁白人人夸!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刷牙练习,互相纠正.教师巡视帮助.教师请不同学生上台示范,请学生自己评价.(通过师的讲解示范和儿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应及时预防,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四)舞蹈: 师:学了这么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跳一个刷牙的舞蹈吧!跟着音乐一起来,看谁跳得棒!(教师带领学生跳)(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那只被拔了牙齿的老虎说些什么?提些什么建议? 生:老虎,你要每天刷牙。

生:老虎,你不要吃那么多糖。

生:老虎,你吃完东西要漱漱口。

生:你不要那么贪吃。

…… ……

师:我们从小就要保护牙齿,牙齿一旦生病,就会引起全身各个器官的毛病,影响人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从小要——

生:保护牙齿。

(让学生在学完整堂课时,知道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该

怎样做。真正做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制作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制作首页

2、添加丰富的故事集。

3、添加背景音乐

4、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教学重点]:制作完整的幻灯片作品

[教学难点]: 欣赏和评价别人的作品

[教学准备]:完整的成语故事集、图片、背景音乐、多媒体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演示文稿是由多张幻灯片组成 ,我们今天就把成语故

事集用演示文稿展示出来

二、新授

1、制作幻灯片首页。

(1)打开已经制作好的“成语集.ppt”演示文稿

(2)插入一张“标题”版式幻灯片;并输入文本

(3)设置字体、颜色、字号

(4)在大纲窗格移动这张幻灯片。

2、添加成语故事

(1)在第二张幻灯片上插入“空白”版式幻灯片

(2)插入艺术字

(3)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

(4)设置文本背景色和边框线形

(5)重复以上步骤,让学生把幻灯片制作好

3、放映幻灯片

(1)打开菜单“幻灯片放映”->“观看放映”

(2)鼠标点击幻灯片看下一张

(3)注意:也可以用右键选择“上一张”返回上一张

(4)试一试:点击左下角“放映幻灯片”按钮播放幻灯片

还可以按“F5“按钮放映演示文稿

4、添加背景音乐

(1)打开“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

(2)选择一个音乐插入。

(3)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是”按钮

(4)把小喇叭图标移动到适当的位置

(5)点选小喇叭图标,右击鼠标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编辑声音对象”

(6)再弹出的“声音选项”对话框中,勾选“循环播放”单击“确定”

(7)播放演示文稿,试听音乐。

(8)保存文稿

三、学生活动 把作品展示,互相评价

在文章在插入图片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在文章中插入图片,进一步美化自己的文章;同时学会调整插入文章的图

片大小和调整图片周围文字的环绕方式。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不久,本课内容学生比较陌生难掌握,特别是调整图片的大小及调整文字环绕方向,也是本课的难点、重点。

教学方法: 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指导思想,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任务驱动”与“问题解决”为主线,完成每个教学任务,从解决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自主学习、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

教学设想:首先给学生演示一张有剪贴画的文章,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布置任务(三个子任务),让同学们分步来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在文章中插入剪贴画。

2.指导学生学会调整图片的大小。

3.指导学生学会调整图片周围文字的环绕方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

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学前准备:教师机学生机,一张有剪贴画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演示一张有剪贴画的文章,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排版的文章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也来为我们的文章插入一些漂亮的图画。

二、任务驱动,尝试练习。

任务

一、在文章中插入剪贴画。

Word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剪贴画素材库。我们可以从中选择合适的图片加入到文章中。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在上节课自己保存的文章中加入剪贴画(同学们可以看书P59页,按【例1】的步骤完成)。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然后,可以请学生来总结操作步骤。到教师机上做示范操作。教师及时进行点拨,和学生交流。

(在“插入剪辑”后一定要关闭窗口,才不会导致操作出

错。)任务

二、调整图片的大小。

同学们观察自己插入的图片和文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图太大了。)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刚刚插入的图片调整到合适的大小。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有些学生会,也有些学生不会,有学生会找同学请教)。

教师肯定学生尝试中的成绩和好的学习方法,提醒需注意的问题。

任务

三、调整图片周围文字的环绕方式。

插入的图片虽然变小了,但仍独自占据一个段落,不仅浪费空间,而且版面也显得呆板。怎么样才能让图片和文字融合在一起并且让图片有一个合适的位置呢?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巡视,帮助解决问题。

学生总结,到教师机上演示操作。

三、总结交流,反馈延伸。

作品评价。

学生作品展示及评价。(先小组内评价,然后展示给同

学们)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能做出这么漂亮的图文并茂的文章,真为你们高兴!只要同学们多动手,多动脑,就能做出更漂亮的文章。希望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也要多动手,多动脑。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遇到了一个问题,插入剪贴画的对话框遮住了文章的编辑区,很多学生对于已经插入的剪贴画浑然不知,以为不能把剪贴画插入,以至造成了较严重的问题。以后教学要重点强调:在“插入剪辑”后一定要最小化窗口,才不会导致操作出错。另一方面有小部分学生对改变图片的大小掌握得不是很好,以后教学中需要加强.美化校园

教学目标:

1、选定工具的使用;

2、剪裁工具的使用;

3、图形的选择与移动;

4、图形的缩放。

教学难点:图形的移动和缩放。教学准备:设计课堂教学的辅助网页。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师:出示上课的教学作业,提示,我们在上课的基础上如何来美化我们的校园。生:提出各种方案。引出课题。

二、教学辅导。

1、提出自学的概念,今天的课要求自主学习。

2、怎么去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

3、教师引出自主学习的方法。看书学习和网页浏览参考。

4、介绍网页的设计思路和使用方法。

(1)网页的设计思路:希望学生按按钮的顺序去逐步操作。

(2)如何把网页上的图片复制到画图上。(3)操作过程中的网页和画图之间的任务切换。(4)频的操作。

5、学生操作。注意以下几点:

(1)可以离开座位指导或请教同学。(规定班干部或电脑好的同学作为指导)

(2)在学生基本完成后全体离开座位看看别的同学可以给予你什么灵感或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然后加以改进。(3)教师巡回指导。

6、教学反馈。

选取学生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6、总结。

礼物的外套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船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教学实施(一)课前准备

1、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课前教师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二)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让学生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品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

爱。

礼品配上精美的包装,更显得礼品的珍贵、也更能表达主人的一片心意和美好情感。

礼品美化包装可以表达出送礼人自身的趣味、爱好以及色彩感和设计特色。

2、发展阶段

例如:方形纸盒的包装。

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

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礼盒上。

3、教学拓展

用其他材料进行包装设计与装饰。

第二部分 经典驿站

《声律启蒙》(节选一)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声律启蒙》(节选二)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声律启蒙》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声律启蒙》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续小儿语》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吕坤及其《续小儿语》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吕坤的哪些诗?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增广贤文》(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增广贤文》(二)教学内容: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不说自己桶索短,但怨人家箍井深。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

《弟子规》

(一)教学目的: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复习内容:上堂课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小朋友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小朋友念下句。

根据小朋友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

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

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 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

(二)教学目的: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

教学内容: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提问内容: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做了哪些?反复强调,直到养成习惯为止。讲解内容: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好:喜欢恶:厌恶父母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力:是尽我们的力量。父母厌恶的事情,你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例如;父母喜欢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有能力做事。可我们不愿学习,一心贪玩,这就是不够孝心。还有父母不喜欢我们出去和别的小朋友打架,那我们就尽量不让家长为我们操心。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

知道了会不会高兴我去做?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互动请小朋友自己来讲家长喜欢自己做什么?同时老师也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确的老师要帮助指正。如;某个小朋友就说:“我爸爸说:‘在外边,谁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时代不同,人的素质不同,结合今天的社会,进行正面的教育。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可见古人对父母的孝心,入微入髓。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我们不敢随便毁伤,即使是手臂上划一个口,父母都会担心的,何况大病父母会难过伤心的。现在社会有很多人,一遇到不顺心的麻烦事,就要自杀,跳楼。没有替父母双亲想一想,含辛茹苦把我们培养大,还没有报答父母,就要去死。父母会怎么样呢?身体有伤,只是让亲人为你担忧。可是你做出了不道德的事情,你的父母会跟着

你蒙受耻辱。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孙。你要想到;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得起生养我们的父母,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大,我们虽不能给他们更多的物资享受,可我们也不能让他们为我们伤心,为我们难过。为我们而感到羞愧!比如:有的小朋友没有礼貌、不敬师长、破坏公物、打骂同学、偷盗,或者做出了不该做的事情,你的家长会为你感到自豪吗?

朗读课文:请小朋友打开书,进行指读训练。从总序复习到这堂课的内容,每天争取边读边认,天长日久不但会背诵,而且也会认字。个别的字老师也可以写一写,加深印象。

作 业:回家询问自己的父母,希望自己做什么?不喜欢自己做什么?自己家的家教是什么?父母希望你长大做什么?

《幼学杂字》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幼学杂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中华改良杂字》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改良杂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千家诗》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徐元杰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徐元杰。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

3、找徐元杰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千家诗》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骈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苏轼。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还知道抒发思乡情怀的古诗词。

3、写一首小诗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千家诗》

(三)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程颢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辛弃疾。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程颢其他的作品。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千家诗》

(四)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卢梅坡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卢梅坡。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地方课程课件 篇5

第二学期

第1课时

窗户和阳台

教学目标

知道家中存在着窗户、阳台等安全隐患的处所,增强家庭安全意识。懂得在窗户、阳台等地方活动的基本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学过程

1、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前,让学生通过看报纸、看电视、问家人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的事故材料,使学生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教学中,结合教材“窗户和阳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享受,同时也带来了危险”这一内容,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到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丰富课程的资源,还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充分认识到在窗户边和阳台上活动的危险性。

2、反思行为,拓展延伸。

古人修身养性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说,如果把这种反思精神用到安全教育中,鼓励学生自查纠偏,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将大有益处。在教学“在窗户边、阳台上,我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危险事”时,除了让学生对照教材中所例举的四种常见的危险行为进行自我检查外,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窗户边和阳台上还有哪些危险的事”这一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窗户边、阳台上有没有做过其它的危险事。而且,还可以结合家居安全预防坠落这一主题作进一步拓展探究,如在家登高取物时的安全,走家庭楼梯时的安全等,从而更好地加强防摔、防坠的意识。

3、联系生活,安全检查。

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要服务于生活,安全教育应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可以开展一次窗户和阳台安全大检查的实践活动,查一查窗台和阳台上的玻璃是否稳固、花盆有没有防坠落的措施、阳台上的栏杆高度是否达到有关规定(按照《住宅设计规范》,多层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米,高层不应低于1.10米)等,并可以填写检查表:

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

检查地方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检查后建议

也可以针对不少家庭安装防盗窗的情况,开展一次大讨论,围绕装防盗窗的利弊、怎样安装才是真正的安全等话题,让学生展开辩论。

播放VCD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1、窗边削铅笔,笔落人也落。

2003年9月6日上午10时15分左右,杭州市某汽配市场东区客商云集。突然,一个小女孩从三楼坠落,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一位市场保安立即赶来,抱起摔伤的小女孩,和小女孩的父母一起把她送到了邵逸夫医院。据说是小女孩站到椅子上,趴在窗边削铅笔,铅笔从手中滑落,她伸手去抓铅笔时不小心坠落。经检查,小女孩的颅骨和左股骨发生骨折,幸好没有生命危险。

2、灌木挡了下,捡回一条命。

2004年2月6日,家住杭州三塘北村一个6岁小女孩从六楼阳台跌落,幸亏落地时被一丛灌木挡了一下,捡回一条命。

第2课时

小心无形的杀手

教学目标

知道煤气泄露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了解导致煤气泄漏的几种原因,初步掌握发现煤气泄漏后的简单处理方法。教学建议

1、老师介绍一个由于煤气中毒引起重大伤亡事故的案例(也可以是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引起学生的重视。

2、出示灯片,提出问题:咦,妈妈突然闻到了很浓的煤气味,这煤气味是从哪儿来的呢?煤气又怎么会 泄漏出来呢?

先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总结。

3、创设情境,展开讨论:今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你得自己做饭。去厨房的时候发现煤气泄漏了,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发表意见,教师以“煤气公司的叔叔教我们两招”来介绍方法。用VCD播放:(让学生谈谈观后感)

案例:2003年10月2日,位于湘粤边界的韶关乐昌市坪石镇的一家名为“稻花香大饭店”的出租房内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六名来自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的民工中毒身亡。

当天上午九时许,该饭店的服务员到前一晚住着六名湖南人的房间打扫时,看见一人躺在卫生间的门口,其余五人躺在床上,误以为这六人是喝醉了酒,便没有留意,又将房门关上。一小时后,当服务员返回房中,发现这六人已经死亡。

据韶关、乐山警方分析,这六名民工是在当晚洗澡后未将煤气罐关上而造成煤气中毒死亡的。背景知识

煤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能猛烈燃烧。用煤气做燃料,温度高,火力猛,污染少。煤气还是多种化工原料,用于合成橡胶、化肥等工业品。所以目前煤气在家庭和工厂都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如果使用不慎,导致煤气中毒,其后果不堪设想。

1、导致煤气泄漏的几种情况

(1)、在煲汤、烧水的时候,因为水过满而溢出器具,把火浇灭,从而导致煤气直接从煤气灶的孔洞里泄漏;

(2)、煤气桶的总阀门没有关好;

(3)、煤气桶与煤气灶之间连接的皮管老化,破裂了,煤气从皮管破裂处冒出来;

(4)、皮管与煤气桶没有连接好,煤气直接从煤气桶里冒出来。

2、发现煤气泄漏后的紧急处理方法:

(1)、首先应绝对禁止一切能引起火花的行为,比如打开或关闭电灯、抽油烟机、电话等家用电器!因为火花会引起煤气的燃烧。

(2)、立刻关闭煤气的总阀门,停止煤气的继续泄漏。

(3)、迅速打开门窗,让新鲜的空气进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室内煤气的浓度。

(4)、赶快远离现场,到外面打电话给煤气公司或者通知爸爸妈妈。

第3课

“电老虎”摸不得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与欢乐。但是电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危害。教育学生平时用电时应注意正确用电。

教学过程:

1、播放电视片:触电事故

2、谈一谈: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怎么办呢?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看见过小朋友玩哪些和电有关的活动?你会怎样劝他们不玩电?

3、分小组讨论。让小组长做笔记。

4、分小组汇报。

5、表演“触电了”的小品。评出优胜组。给予奖励。

第4课时

小物品

大麻烦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诸如剪刀、榔头、玻璃杯等一些小物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使用不慎的话也会有危险。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要正确使用小物品,初步掌握发生意外后的简单处理方法。背景知识

孩子总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当父母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也会有强烈的欲望要试一试,所以他们总去尝试一些自己还不能胜任的工作,比如用榔头修凳子,提热水瓶等,甚至有时还会因为好奇而用尖锐的 铁制品去捅插座,模仿父亲刮胡子等,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极其危险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这些小物品而引起人身伤害事故也不在少数,有的甚至危及生命。教学过程

1、出示实物,说说作用。

出示剪刀、热水瓶、榔头、筷子、玻璃杯等,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作用。

2、出示投影,直观感受。

如果使用不当,这些小物品也会给我们带来大麻烦。那么,会有哪些麻烦呢? 事例1:用钢笔捅插座是很危险的,会触电。事例2:热水瓶打翻了,把孩子烫伤了。

事例3:一个男孩子模仿爸爸刮胡子,把脸割破了。

事例4:一个孩子端着饭,嘴里咬着一双筷子在奔跑,如果跌倒或撞到别的地方,筷子会插入喉咙。事例5:一个孩子踩到了一块有钉子的木板,钉子扎进了脚里。

事例6:一个孩子用榔头敲打凳子,结果打在了手上,手被打出了於血。

(本活动通过一个个事例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懂得有些物品不能随便碰,有些在使用时要小心谨慎)

3、展开讨论,学习方法:

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我们又该怎样处理呢?

方法(1):如果烫伤了,可以用大量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然后每天冲洗一次,并保持干燥;如果伤势较重,应该躺下或坐下,不要让烫伤的部位活动,防止皮肤撕脱,还要及时送医院急救。

方法(2):如果钉子扎脚了,不要把刺物自行拔出,因为医生可依此判断伤口的深度及方向,刺物也可堵住伤口,减少失血;送伤者到医院后,应注射破伤风疫苗。

方法(3):如果是擦伤,可以先用干净的手帕轻轻拂拭掉伤口上的泥土,然后在伤口处涂抹红药水来消毒,再找到消毒纱布包扎受伤部位。

方法(4):如果受伤非常严重,就要及时拨打120电话,送医院急救。除了这些,也可以让学生说说别的方法。(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伤口处理方法)4.播放VCD 一火锅店发生惨剧,三岁女童被烫伤

2004年3月8日,关先生一家人在一家火锅店吃饭,一场惨剧突然发生,关先生3岁多的小女儿小雨在跑动中与端着火锅汤料的服务员撞在一起,顷刻间汤料从小雨头上泼下。

3月10日上午,记者在省人民医院烧伤科看到小雨正在接受治疗,其头面部及双上肢15%面积二度烫伤。据其母亲讲,3月8日晚他们一家人来到位于五泉什字附近的一家“小肥羊火锅店”吃饭,晚上8时许,他们正准备离开,突然听到小雨的惨叫声,看到孩子被烫伤,他们急忙与火锅店的有关人员将小雨送到医院救治。该火锅店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事发后火锅店已派专人陪护,全力配合小雨的治疗。

第5课 吃的安全

教学目标

懂得日常生活中有关饮食方面要注意的问题,培养饮食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教学目标

1、提供部分实物,如合格与不合格的牛奶、饮料、糕点等,指导学生分辨哪些是安全食品,哪些不是?

2、观察书中情景图,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吃要注意的问题,如吃烫的、有刺的事物要小心;不喝生水;饮料不能多喝;即使好吃也不能吃得过饱;药片不能当糖吃等。

3、根据书中提供的反面事例,拓展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分辨对错,并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如立即告诉父母、找医生等。

4、活动指导

活动一

情境模拟“逛商场”,通过学生的自由选购,了解学生原有的安全饮食 认知结构,引出吃东西要注意安全,并引导学生学会分辨过期的、不合格的食品。

活动二

观察和讨论可以在四人小组进行,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让学生全面认识饮食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让学生生成新层次的安全饮食认知结构

活动三

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主要是进一步巩固饮食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懂得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

5、观看VCD 谈感受。

1、日常生活中怎样注意饮食安全

典型的由食物和饮水引起并传播的疾病有甲肝、伤寒热和霍乱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应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性。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农药、杀虫剂等,如果食用前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味道会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2、怎样预防异物进入气管?

气管是人呼吸的通道,如果误将异物吸入气管,就有可能引发咳嗽、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危及生命。怎样预防异物进人气管呢?

(1)气管异物一般是从口腔误食进入的,所以不要将钮扣、玻璃珠、图钉等物含在嘴里。这样既不卫生,又容易发生危险。

(2)吃东西时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以免将口中的食物误吸入气管内。

(3)一旦有异物进人气管,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第6课 野外安全知多少

教学目标

让学生懂得去野外郊游也要注意安全,了解山林、江河、草地都存在安全隐患,让学生懂得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教学过程:

1、谈话导课。

小朋友们,你喜欢郊游吗?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说理由。

2、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在郊游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哪些行为会引起不好的结果呢? 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3、师生总结。

4、播放VCD、谈一谈观后感。

案例:5月21日,泾阳县永乐镇杜家村两名少年在泾惠渠游泳时,不慎被湍急的渠水冲走。就在村里组织人进行搜救时,两村民又不幸被水冲走,4人全部遇难。

5月21日傍晚7时30分左右,杜家村两名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周某和王某结伴到村北的泾惠渠玩耍,刚下到渠里,就被湍急的水流冲走。附近村民立即沿渠岸追赶,但因水流太快,一会儿就不见了两名孩子的踪影。5月22日下午村民和失踪孩子的亲戚们沿着泾河寻找,有两位村民救人心切,下到河中搜寻,不幸又被河水吞没。事发后,县、镇两级政府主要领导迅速赶到现场,组织民警、消防、武警官兵60多人展开营救工作。昨日上午,搜救人员将周姓学生的尸体打捞上岸,此地距他落水处已有8千米。紧接着,在距此1千米外又发现了王某的尸体。到下午3点半,两名救人村民的尸体也被打捞上岸。

第7课

擦伤、割破后怎么办

教学目标

尝试学习一些简单的外伤急救处理,获得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卫生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

1、擦伤、割破事件在我们身上时有发生,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当时的心情与处理办法。

2、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了这一知识以后,为了避免这些伤害,我们平时在学校、家庭或野外活动时,应注意些什么,如果碰到这些事情又如何处置。

3、擦伤、割破的处理办法要通过现场演示,在学生逐一模仿的基础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急救处理技能。

4、多媒体播放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每个人的皮肤质量约是体重的16%。皮肤对人体有保护功能,犹如一道墙壁,使外面的东西不容易进入体内。因此,皮肤像一件衣服,能够将人体从头到脚遮蔽起来,防止病菌和灰尘的侵入。

但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擦伤、割破等伤害皮肤的事,处理不当,会使病菌和灰尘侵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对擦伤、割破的部位要先消毒,待洗干净后再放上药粉进行包扎。

如果擦伤、割破口不大、又没有消毒水和卫生的包扎沙布,请不要用水冲洗或用没有消毒过的布包扎。血液中有血小板会帮助我们止住血液外流。血小板对皮肤伤口的抢救工作很有效,它一从血管理流出,立即“粉身碎骨”,破裂后,放出的血小板因子和血浆凝血、致活酶原,在钙离子的帮助下,相互作用形成凝血致活酶;血液里的凝血酶原在钙离子以及凝血致活酶的作用下,转变成少量凝血酶;血浆中的纤维蛋白质在凝血酶和血小板因子的作用下,变成网状固体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是人体内的“水泥”,会很快地凝固。凝成一根根又细又长的纤维,这些纤维交错、重叠,堵住伤口,使血液不再外流。

第8课

游泳安全常识

教学目标

知道游泳的安全隐患,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懂得在游泳时的基本安全常识,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教学过程

1、收集游泳的安全事故资料。

事实胜于雄辩。公共场所有时由于管理上的松懈、设备的落后,和人们思想上的麻痹,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财产上的巨大损失,还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发生的安全事故,课堂中让学生进行交流,能加深学生对游泳时注意事项的认识,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2、模拟溺水自救演习。

演习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使学生在演讲中掌握最基本的逃生自救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分组讨论。如果发现有人溺水,我们应该怎么办? 4.教师总结。

第9课 溺水的预防和处理

教学目标

1、懂得预防溺水的相关知识。

2、增强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件发生。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了解令人心痛的溺水事件

7月10日下午 在长沙三汊矶大桥附近一名8岁男童独自下湘江游泳不幸溺水,抢救无效死亡。

7月10日下午 一名10岁的男孩在西枝江边玩耍时,不慎落水。被救后,由于未进行现场急救导致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

7月10日17时 5岁的宝宝和奇奇,独自跑到长沙市湘江风光带杜甫江阁旁边的码头玩耍,因不慎先后落水。而直到被救上来的一刻,两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家长都没有出现。

7月10日下午3时许 厦门杏滨街道前场的一池塘里,6岁的小张、9岁的小石和另一伙伴在池塘边玩水不慎落水,不幸溺亡。

7月10日1时30分5个小男孩在广州黄埔区文冲码头附近江面上游水玩耍,其中两个小孩不慎被江水冲走。一人抢救无效身亡。另一人至今仍下落不明。

7月10日下午 乌鲁木齐市两小学生路边水塘戏水,不幸溺水身亡。其中一名学生10岁,另一名学生12岁。

7月10日下午 番禺龙湾一名叫做小周的小学生,在河边玩水的时候不幸溺水失踪,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7月10日下午 一个12岁的男孩浑河溺水身亡,他父母是来自新民的打工者。

7月10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 一名四川来常的7岁小女孩在东方明珠工地上玩耍时,不慎掉进工地的深坑中,当场溺亡。讨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看相关图片,体会失去孩子后父母的悲痛

讨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四、学习《中国儿童意外溺水调查报告》(见课件)

五、教育学生如何预防溺水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六、教育学生遇到他人溺水时如何施救

1、大声呼救。向附近的成人大声呼喊,尽量引起大人注意,请大人开展营救。

2、简明扼要地向施救人员讲清落水人数、地点,便于开展营救工作。

3、溺水者往往张皇失措,会死命抓住一切能够得到的东西,包括拯救者。因此,只要有其他方法将溺水者拉到岸上,就不要下水去施救。当然,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在施救者有能力的前提下,下水施救。没有受过救生训练的施救者下水之前应该有思想准备,此时的溺水者的本能反应,可能使施救力不从心,最终救人不成反而赔上性命。

4、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 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七、教师总结。

第10课 我爱人民解放军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历程和丰功伟绩,知道解放军由哪几部分组成。热爱人民解放军。教学过程:

1、学生有关人民解放军的知识主要是通过电影、电视、书籍等途径获得,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解放军的故事,初步感知解放军的丰功伟绩。

2、由于有关解放军的知识较多,有关解放军的成长过程、丰功伟绩、各个兵种等,可制作成录像并作相应的说明,教学效果较好。

3、建议学生先查阅资料,把了解到的有关解放军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4、背景知识多媒体播放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统率,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它的任务是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创始人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在他们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每年的八月一日为建军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每个军种又包括若干兵种。陆军是担负陆地作战任务的军种,主要有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通信兵、防化兵等。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在海洋上作战的军种,海军通常由水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组成,具有水面、水中、空中作战的能力。空军是担负国土防空、支援陆、海军作战的军种,空军包括航空兵、高射火炮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通信兵等兵种,具有空中突击能力,远程作战能力和高速作战能力。武装警察担负着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党政领导机关、重要目标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武装警察部队由内卫武警、边防武警、特种武警、消防武警组成,武装警察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和宗旨进行建设,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命令条例。

第11课 军事小知识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陆海空的军旗、军徽、服饰、帽徽、肩章、臂章和胸标等。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播放人民解放军的生活片段。

二、认识军徽、军旗。教师讲解其象征意义。

三、让学生谈一谈他心中 的想法。

四、教师总结。帽徽上的红五星、麦穗、齿轮、和天安门,象征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武装力量,与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保卫组国,建设祖国。臂章、领花、胸标等标志服饰上还融入国旗等重要标识。

地方课程课件 篇6

1、认识新同学

[学习目标]

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帮助学生学

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照过镜子吗?说说你照镜子看到你自己是怎么样的?

二、新课

1.观察自己的特点,想一想,我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

2.介绍自己。在小组里介绍 3.各组代表上台介绍。4.认识更多的同学。

如:你好!我是***。

大家好!我叫***。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

我叫***。我叫***8。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老师,我叫***。

三、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做游戏

[学习目标]

石头剪刀布活动的目标是在游戏中增进同学之间的互相亲近与了解,并在活动

中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思维灵敏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游戏?玩过什么游戏?

二、新课

1.玩游戏有很多好处,我们来玩游戏吧。

石头剪子、布

石头胜过剪子,剪子胜过布,布胜过石头。

2.点将我俩是点将人。用“石头、剪子、布”选出先后。我选小明。3.踢脚绊伴 1)找根竹条,几个人一起玩。

石头、剪子、布,谁赢谁当点金人。

2)踢脚绊绊游戏规则

踢脚绊绊: 四五人坐于一排,各伸双脚。推一人边数同伴脚尖,边念儿歌。歌 曰:“踢脚绊绊,绊过南山,南山北斗,鲤鱼开口。新伴上任,旧伴请进。”凡数至“进”字,被数者即将脚伸进。谁双脚最早伸进为胜,反之为负。

4.游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按游戏规则玩。

三、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3、玩小棒

[学习目标]

玩小棒是一个有较强的竞争性的活动,同时又是一个需要仔细观察判断,静心才能进行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和竞争意识,也有助于锻炼发展学生的手的小肌肉群。另外,对游戏结果的小棒计数与计分则具有数学的意义。

[活动建议]

一、这是一个学生个人依次参加的游戏,教师指导比较困难,也比较费时间。所

以建议先把每小组的小棒分成几份,每人一份进行教学与尝试活动。

二、活动的开始阶段,可以不分小棒的颜色而以小棒的根数来计分,以简化计算。

三、活动指导。[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玩过小棒吗?

说说你的感受。

二、新课

1.玩小棒是传统的游戏活动。石头、剪子、布,谁赢谁先玩。

石头、剪子、布

可以一个人玩

2.我赢了,我先撒小棒

3.动了就停捡,一根一根捡 1根1分,算算得了几分

也可以规定不同的颜色,计不同的分

4.说说玩过游戏之后有什么感受。

三、小结

今天你快乐吗?你学会了什么?

4、跳房子 学习目标:

跳房子是一个传统活动。参加跳房子的人数不限,形式有两人轮换跳,几个人轮

流跳,多人分成两组轮换跳等。几个人一起跳房子,既是合作,又是交流。在熟练掌握基本的跳房子方法后,活动还会进入创新、尝试的层次。所以,这也是一个有利于孩子们发展的活动。【活动建议】

一、跳之前,先在地上用有色石块画出连在一起的方格,有正方形、长方形,也有长方形与半圆形相结合的。准备一片状石块或用粗瓦片磨成的圆片(也可以用沙包)。

二、活动指导。

[教学过程]

1、游戏方法和规则

(1)教师示范游戏方法:

3-5人一组,一组一个场地,跳跃中不踩线。

(2)教师讲解规则:

跳时先将一片状石块或用粗瓦片磨成的圆片

(也有用沙包的)放在第一方格外,跳者全神贯注,用一只脚将石块轻轻踢进第一格内,然后

单脚跳进第一格内,用支撑脚将石块踢进第二格。依次进行下去,直至将石块踢过全部方格。如果中途累了,可以在规定的“老窝”方格内休息片刻。

如果有人在踢的过程中出现石块压线、出格或石块连穿两格的现象,算失败一次,下一轮重新从第一格跳起。先到达终点的,要把石块放在脚背上,轻轻地走出方格。先完成全套动作者为胜,负者要接受胜者的处罚。

2、学生可根据自行图示进行游戏,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产生的一些技术间。

3、学生可根据实际难度更换小组或修订规则进行练习。

4、提示学生课间活动也可作简化的活动练习。(可两人一组,简化规则,缩小场地)

5、小结

6、踢毽子

【学习目标]踢毽子也是一个传统活动,既是游戏,又是运动。踢毽子的活动目标

就是教会并组织学生参加踢毽子的游戏性活动。

[活动过程]

一、做一个简单的牵线的毽子并不复杂,可以准备好制作的材料,指 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制作。当然,如果是鸡毛毽子,无论是制作的要求,还是踢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高的,不必作为活动的重点进行。

二、活动指导 活动一:

我们来做一个带牵线的毽子。

1、老师出示一个带牵线的毽子。自己表演踢几下毽子。请一位学生

上来表演踢毽子。

2、我们来做一个这样的毽子。(1)检查一下准备的材料。

(2)老师讲解制作的方法,并作演示。

(3)学生制作毽子。

活动二:我们来踢毽子。

1、请几位学生表演牵着线踢毽子。

2、每人自己练习踢毽子。

3、表演剪掉牵线后怎么踢毽子。

活动三

:踢鸡毛毽子

1、看漂亮的鸡毛毽子。

2、表演踢鸡毛毽子。

3、我们来试试踢鸡毛毽子。

活动小结:今天你快乐吗?你学会了什么? 7 我们一样吗

[学习目标]

在观察认识我们的身体的活动中,孩子们会发现,每个人的身体都 是相同的。本课的活动目标在于发现其实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这是一节发现差异、发现自我的课。

[背景知识]

在前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每个人的手都有手指、手掌、手 背等许多相同的地方,身体的其他部分也基本相同。本课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进一步比较,发现粗看起来一样的手,仔细比较可以发现许多不同之处,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是各不相同的,甚至每个人说话的声音也各不相同。

本课的学习活动是从手的比较开始的,大致安排的顺序如下:

1、我们的手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2、我们的手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3、我们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是这样,粗看起来一样,细加比较也都有 许多不同的地方。

4、甚至连讲话的声音都各不一样。

5、我们可以找出两个人的许多不同的地方来。

6、我们还能找出自己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一年级小学生观察两个人的不同处时,还会涉及服饰方面的不同。也不妨让注意到这方面不同的孩子说完,然后再问还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手的比较需要近距离观察,所以比较适宜两人或四人小组活动。

说话的声音的比较适宜全班一起活动。比较两个人的不同的活动可以在小组也可以在全班一起做。

二、活动指导。

活动一

我的手和你的手一样吗?

1、我们的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我们的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我们来比较手的大小。①手掌和手掌贴着比较。

②把自己的手描在纸上,与同学描下的手比较。

(2)我们来猜猜哪只手是哪个同学的。

①看看小组里其他三个同学的手,猜猜是谁的手? ②摸摸小组里其他三个同学的手,猜猜是谁的手?

3、说说我们的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活动二

我们的头发一样吗?

活动三

我们说话的声音一样吗?

1、我们来听听四个同学说话的声音。

2、他们说话的声音一样吗?

3、我们来做游戏:猜猜这是谁的说话声音?

活动四

说说两个人不同的地方。

1、我们请两位同学上来,大家一起找找两个人不同的地方。

2、我们两人一组,找找自己和同学不同的地方。活动小结:今天你快乐吗?你知道了什么?

地方课程课件 篇7

思南民俗风情“船工号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思南土家船工号子的种类以及淳朴的民俗风情 过程与方法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以及老师讲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土家人的自豪感 计划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土家的船工号子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课题 什么是船工号子?

二、大概了解

1、在众多的劳动号子中,思南乌江船工号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特色。它具有云贵高原粗犷质朴的山味。

2、乌江奔腾于武陵山脉、大娄山之间,气势磅礴,峡滩蹱接。两岸奇山对峙,江中礁石嶙峋,波涛汹涌,素有“天险”之称。思南山城位于乌江中游,乌江开发较早,历代船工用辛酸血泪,甚至生命创造了乌江船工号子。

3、传说中讲到:鲁班发明了船,其徒弟赵巧用手划着船来到滩多浪激的乌江,船无法前进,他折下树枝代手,才发明了船桨。看到江岸牧童牵牛的情景,赵巧便叫弟子上岸,仿照牧童拉牛的姿势拉船。弟子劳累不堪,边拉纤边哭诉,这劳动中的哭诉,便是最早的乌江号子。可以想象古代乌江上的土家先民们,赤身裸体,艰难地摇着木桨,或者吃力地背负着沉重的纤绳,长年累月地在乌江狭窄的古纤道上爬行,头顶着悬崖绝壁,面朝惊涛骇浪,为了调节劳动的呼吸和动作而发出有节奏的呼声,后来才逐渐有了简明的词句。这种呼喊能使寂寞的环境变得气氛热烈,繁重的劳动稍能忍受,而且利用呼喊的节奏,协调动作,鼓舞情绪,提高劳动效率。再后来发现这些呼喊还能抒发思想感情,消除心中壁垒,于是无不述其事、歌其情。这种呼喊,历代相传,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内容和形式,直至今日仍在乌江船工中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

三、了解船工号子的调号

1、乌江船工号子以号令式为主,这与乌江滩多浪急、江水汹涌的特点有很大关系。

2、乌江两岸历来有“滩连滩,十船九打烂”的说法。当船工撑着木船穿过九湾十八滩时,常要呼喊《齐头号》、《急号》、《盘滩号》、《平摊号》、《横艄号》、《拖杠号》、《出艄号》和《提缆号》等几十种号子,其唱腔特点是高亢、粗犷、质朴,犹如江涛出峡,气势磅礴,千回百转,呈现出回环往复、咏叹再三的韵味,表现了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和火热的劳动场面。

3、在险滩恶浪处,为了统一步调、协调动作、避免窝工,领头人唱的就是号令,呼起则进,呼停则止;呼骤则疾,呼缓则徐。行止快慢,全凭号子指挥,气氛热烈紧张。这时,船工们唱起《盘滩号》、《急号》、《撑篙号》等。这些号子一般没有歌词,而以衬词为主。

四、总结

地方课程课件 篇8

执教时间:

****年**月**日

第周 星期

第 课时

课时

第一单元

文明礼仪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中小学生守则》

2、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 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增强守法、守规、守纪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讲解《中小学生守则》

二、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2、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3、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4、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5、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执教时间:

****年**月**日

第周 星期

第 课时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礼仪细则

2、学习《三穗县八弓镇中心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 教学目的:

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及思想状况变化,帮助学生增强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提高分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和道德选择与行为评价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增强守法、守规、守纪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讲解礼仪细则

1、中小学生礼仪常规。

2、如何使用好礼貌用语及体态语言。

3、学生学校礼仪规范细则。

4、校园礼仪。

二、讲解三穗县八弓镇中心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

1、上学。

2、上课。

3、两操。

4、课间。

5、卫生。

6、放学。

三、小结。执教时间:

****年**月**日

第周 星期

第 课时

课时

校园生活篇

教学内容:

校园生活篇——课堂活动安全

教学目的:

坚持利用升旗、课间操、上下学等时间开展演练,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学重难点:

如何防止意外伤害等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礼仪细则和三穗县城关第二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谁来给我们说一说。

二、讲解课堂活动安全

1、讲解注意球类的安全。

2、不玩危险的游戏。

3、禁子在教室和楼道内追打闹。

三、教师小结执教时间:

****年**月**日

第周 星期

第 课时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校园生活篇——《体育课安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上体育课要注意的事项。

2、了解预防运动损伤及事故的要求,逐步学会一些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3、对科学锻炼身体有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杂技图片,思考问题。学生大胆猜想,各叙己见。

2、教师归纳出示课题。

二、学生看故事录象。

1、揭示问题:天鹅有危险吗?

学生举例说明。

2、教师归纳知识点:听从指挥有秩序。

三、教师提问:上体育课前对于身体不舒服的同学应采用什么方法?

1、学生口答,教师加以说明。

2、出示第二个知识点:身体不适停运动。

四、引导学生自己猜想:体育课上还有那些安全知识? 学生讨论,各自发表.五、验证与思考:电脑聪聪带了几个动画故事,里面讲的也是一些安全知识,想知道是什么吗?

1、让学生自己选择看的顺序,出示解答、评比、总结。

2、出示知识点:做好准备防扭伤,相互帮助学保护,检查器械再运动。

六、学生自己小结:学到什么知识?

七、同学之间互评各自的表现,看谁得的五角星多。再次记忆学到的知识。执教时间:

****年**月**日

第周 星期

第 课时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校园生活篇——远离“校园暴力”

教学目的:

使学生珍惜自己的少年年华,远离暴力,还校园一片宁静的天空。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珍惜自己的少年年华,远离暴力,还校园一片宁静的天空。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礼仪细则和三穗县城关第二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谁来给我们说一说。

二、讲解远离“校园暴力”

1、正确看待“校园暴力”

2、不让“校园小霸王”得逞

三、教师小结。执教时间:

****年**月**日

第周 星期

第 课时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校园生活篇——远离“校园暴力”

教学目的:

使学生珍惜自己的少年年华,远离暴力,还校园一片宁静的天空。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珍惜自己的少年年华,远离暴力,还校园一片宁静的天空。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礼仪细则和三穗县城关第二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谁来给我们说一说。

二、讲解远离“校园暴力”

1、受到欺负时应积极应对

2、勇敢面对“校园暴力”

三、教师小结。执教时间:

****年**月**日

第周 星期

第 课时

课时

第三单元

家庭生活篇

教学内容:

家庭日常安全

教学目的: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不食、饮过期食品饮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日常安全有哪些并要养成那些好的行为习惯,谁来给我们说一说。

二、讲解日常安全。

1、运动后切记过量饮水。

2、预防饮食以外事故。

3、注意饮食卫生。

4、预防食物中毒。

三、教师小结。执教时间:

****年**月**日

第周 星期

第 课时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家庭日常生活安全 教学目的:

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在家庭中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每一个小学生都是家庭里的一员,家务劳动有我们的一份。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一些生活的技能,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是我们的责任。但是,当我们在家务劳动这块阵地里尽自己的义务时,有许多不安全的因素隐藏在我们身边,如果稍有不注意就会有事故发生,以致危害我们的生命。比如,一个同学一边切水果,一边看电视,一不小心食指被切下一截,留下终生遗憾。

二、讲故事进入新课

1、给学生讲述在家庭劳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伤害事故,提高学生警觉。

2、让学生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3、交流:课文中讲述了哪些情况?

A、烧水时;B、使用高压锅时;C、煤气、燃气器具的使用;D、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E、家人触电时采用的措施;F、使用电风扇、洗衣机时;J、不要在居室、和阳台上追逐打闹;H不、要将钮扣、珠子、图钉等东西含在嘴里,说笑吵闹;I、不要拿道具比划、打闹;L、不要拿飞镖、棍棒等互相打斗;

4、我们应当时时注意哪些问题?

A、玩小动物应注意的问题;B、皮肤出血时的处理;C、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D、独自在家时怎么做;E、发现屋内有效透时:F、不能按时到家是怎么做;J、课间活动怎么做;I、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做?

5、模拟练习:集体演示意外发生时应该怎样做? 比如,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课间活动怎么做……

三、教师总结执教时间:

****年**月**日

第周 星期

第 课时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家庭劳动安全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懂得我们每一位中小学生都是家庭里的一员,家务劳动有我们的一份。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一些生活的技能,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是我们的责任。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每一位中小学生都是家庭里的一员,家务劳动有我们的一份。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一些生活的技能,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是我们的责任。但是,当我们在家务劳动这块阵地里尽自己的义务时,有许多不安全的因素隐藏在我们身边,如果稍不注意就会有事故发生,以致危害我们的生命。比如,一位同学一边切水果,一边看电视,一不小心食指被切下一截,留下终身遗憾。

二、讲解家庭劳动安全

1、预防烫伤

2、预防划伤、扎伤

3、预防磕碰、摔伤或滑倒致伤

三、想一想:

1、如果你自己煎蛋炒饭吃,应怎样注意安全?请把你的操作过程(包括洗锅)中的安全事项写下来。

2、在削苹果时如不小心划伤了手指,该怎么做?

3、你的表弟在你家被开水烫伤了,家里又没大人,你怎么办?

4、你在做家务时发生过安全事故吗?你是怎样处理的?

5、想一想,家务活动中还有哪些方面要注意安全?

四、教师小结。执教时间:

****年**月**日

第周 星期

第 课时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日常用电安全

教学目的:

对学生进行用电、消防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具有用电安全知识,确保安全。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讲解日常用电安全

1、安全用电常识

2、触电后的急救措施

3、家用电器使用安全

三、想一想。触电了怎么办?

四、小结。执教时间:

****年**月**日

第周 星期

第 课时

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燃气使用安全 教学目标:

1、掌握燃气使用的正确方法,提高学生安全使用燃气意识。

2、培养学生安全操作技能和应对突发燃气事故的能力。

3、了解燃气中毒的症状、危害及急救措施。教学重难点: 养成正确使用家电的良好生活习惯。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一些常见家电的使用说明书。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认一认书上呈现的各种家用电器,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有什么作用?

二、小组交流:

1、家用电器使用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2、把自己知道的使用电器的安全注意事项写在书本“我还知道”栏里,再说给大家听听。

3、教师归纳:

使用家电前要看懂说明书;有些家电使用时人不能离开;使用后要注意关闭电源。

三、辨析:

1、仔细看看书上的几种操作方法,评一评,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集体朗读“提示”内容,明确正确的操作事项。

3、评一评,自己安全使用家电吗?平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需要改正?

四、课外延伸:

回家与父母、家人一起阅读家电使用说明书,对照有关条目,检查自己平时操作是否正确,有哪些行为需要改进。

执教时间:

****年**月**日

第周 星期

第 课时

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独自在家的安全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怎样识别危险,增强安全意识。

2、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护、自救的一些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

3、用多种形式巩固并拓展学生对自护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教学过程:

一、报道导入,揭示主题。

师:请同学们听听这条录音报道说了些什么?

(通过客观的数字、事实反映少年儿童身边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同时反映他们安全意识较薄弱,缺乏自护、自救的常识借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出示课题:学会保护自己

二、学文明理,学会自护。

1、结合实际,发现生活中的危险,增强安全意识。

(通过展现几个较容易出现的危险场面,使学生认识到在家里、在学校,在其它场所都存在不安全隐患。)

2、学会保护自己,提高自护能力 3.自护自救闯大关

三、总结全文,深化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关于自我保护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课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看书、问家长、看电视和上网查资料等各种渠道去获得更多的自我保护知识。希望同学们在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开动脑筋寻找办法去战胜困难。最后,祝同学们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活,健康成长!执教时间:

****年**月**日

第周 星期

第 课时

课时

第四单元 社会生活篇

教学内容: 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交通现状及事故危害。

2、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的交通习惯,做到出行安全。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的交通习惯。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二、进入新课

1、我国交通安全法立法精髓和交通安全现状。主要精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为根本出发点,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突显了对生命的尊重。

二是明确规定了政府和各部门负有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和义务。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三是规定了交通事故可以“私了”。四是加大了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提高了经济处罚标准。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不仅规定可以处以高额罚款,而且可以合并处以拘留。对危险驾驶致人重大伤亡的可以处以重刑甚至死刑。

虽然加大了打击力度,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每年要死亡6万多人,伤20余万人,而且在采取了很多措施之后,事故仍在不断上升

三、教师总结。

养成文明的交通习惯是我们出行安全的保障,也是个人文明修养的体现。我们每个人都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一起来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告别不文明行为、整治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行为、营造文明交通的氛围。

执教时间:

****年**月**日

第周 星期

第 课时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1、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的交通习惯。

2、掌握交通事故自救与急救措施。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的交通习惯。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小学生交通事故自救与急救措施。(一)掌握基本交通常识。

交通信号分为:指挥灯信号、人行横道灯信号和手势信号。交通标志:

1、警告标志。

2、铁道路口标志。

3、禁令标志。

4、指示标志。

5、指路标志。

6、旅游区标志。

7、道路施工安全标志。

(二)守法规 讲礼仪 文明出行

走路应注意的事项。行人在公路上行走时,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骑自行车应注意的事项。十二岁以下少年儿童不准骑自行车。

(三)发生了交通事故怎么处置

三、教师总结。

为了保证孩子的生命安全,应注意孩子的穿着。例如给孩子戴上黄色或红色的帽子,红色的上衣或裤子,背上红色的书包等。其目的是提醒司机的注意,这样也可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执教时间:

****年**月**日

第周 星期

第 课时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节 行为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类毒品和其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

2、知道吸毒容易戒毒难。教学重点:

如何拒绝毒品,远离毒品。教学难点:

为什么吸毒容易戒毒难。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起探究。

出示吸毒者吸毒前后的两张照片。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了解各类毒品及其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

1、你对毒品有哪些了解?

2、师根据学生回答。

小组议议沾染毒品对社会、对人特别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危害。

三、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1、学习禁毒专家对青少年的5条忠告。青少年要学会保护自己。

2、识别毒贩子引诱青少年吸毒的伎俩。

3、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A、一个大朋友要带你去歌厅。

B、同学递给你一枝烟

C、一个陌生人给你一颗冰糖模样的糖块,还说特别好吃。

4、小结:

是啊,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任何人都只拥有一次。禁毒专家的忠告正是教育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为了我们的明天,一定要拒绝毒品。

四、学生谈体会

通过学习,大家一定获得许多经验和感受吧,你能谈谈么?

五、教师总结 执教时间:

****年**月**日

第周 星期

第 课时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公共场所安全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安全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的人带来伤害及给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3、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小同学过马路的情形,说说你支持谁的做法,为什么?

2、既然有红绿灯,我们就应该按它的指示来行路,否则会发生危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与安全标志和设施交朋友。

二、识标志,明用途

1、昨天老师让大家收集制作安全标志,大家把这位朋友带来了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名字,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认识的?

2、现在我们比赛,看谁能把名称说准确,还能把它的用途说出来。

3、不认识没关系,接下来我们分成小组认识更多的安全标志,不过有一个要求希望大家要做到,根据名称说说这些标志的用途。我们看哪个小组是最爱动脑筋的。

4、请把你认识的安全标志的名称和用途介绍给大家。

三、设情境,促行动

1、安全标志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出示一张照片,讲故事。

大家此刻有什么话想对修建池子的人说呢?(如果立一块安全标志„„)

2、生活中你发现缺少安全标志的地方了吗?

3、小结:从刚才的情形看到,安全标志不健全的现象非常严重,但生活中安全设施破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果你遇到这种破坏安全设施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学生交流、汇报

四、教师总结

地方课程课件 篇9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第一课 有趣的风俗活动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舞龙、是民族风俗活动中学习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身体素质。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及反应、灵敏、协调能力,启发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协作精神,陶冶良好的思想情操。

.教学内容:舞龙.教学过程:

1舞 龙: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舞龙吗? 生:“看过”,“电视上看过”

师:舞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在我们自己家乡也有这个项目。人们经常用舞龙来庆祝节日,增添节日的气氛。那么,作为龙的传人,你们想不想自己玩玩,做个舞龙高手呢? 生:想!

师:太好了。举起你身旁的“威龙”我们一起试试吧。

2学生自主的以小组形式随教师一起舞龙。你左我也左,你右我也右,你走我也走„„一个个模仿的还真快。

师:刚才同学们舞的还真不错!可是都是跟老师做的。你们能不能自己想出点新花样、新图形呀?生:能!

师:真的吗?好,我们就比一比,看哪一组想出的花样最多而且最有精神。组长马上组织队员讨论跑那些图形,怎么跑。“s”形,“8”形,“N”形,螺旋形,波浪形„„真是五花八门,俨然一副龙腾图。我让表现较好的小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风采,并让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嘿,表演的同学个个争先恐后,精神饱满,评价的同学也说的头头是道,掌声此起彼伏。总结、放松、结束课程 ① 快乐“恰恰恰”(配乐)

师:你们听听老师手上的这个瓶子会“沙沙”响。生:哈哈,老师,你瓶子里面有小石头呢。

师:那想不想一起试试?生:想。(马上找小石头放入空瓶)

师:好,我们一起来:快乐“恰恰恰”吧。大家一起动起来。一二

三、恰恰恰,二二

三、恰恰恰。(沙沙声有节奏的响起)

第二课 新鲜空气在哪里

[学习目标] 通过怎样使室内保持新鲜空气的活动,初步了解新鲜空气和我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初步懂得空气应该保持新鲜、不应受污染,逐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捏住自己的鼻子,提出:“当你憋不住了,再松手,好吗?”提问:“刚才的游戏,你们有什么感觉?”

此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周围空气与我们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导入本课学习,教师提问:

1、你知道哪些地方的空气特别新鲜?

2、你能说说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吗?

此活动要引导学生说出在新鲜空气的环境中有许多感受,如人会感到舒服、人的心情会特别好等等。

二、活动指导。

三、教室里的空气。

教室里空气新鲜能使人大脑清醒,心情愉快,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果空气污浊,则容易使人大脑昏沉,目眩恶心,大大降低教学效率。据调查,每名学生在安静学习时平均呼出的气体中有0.4%的二氧化碳,每小时从皮肤和肺部要散出约40克的水蒸气和60 — 100卡热量。在平均有几十名学生的教室中,如果没有新鲜空气流入,室内空气就会浑浊不堪,给师生的身心带来不利影响。

四、呼吸与空气。

假如一个正常人几天不喝水,或是十几天不吃饭,虽然他们的健康会受到损害,但生命依然能够维持。但是,任何一个人只要几分钟不呼吸,他立刻会遭到死亡的威胁。

人要生存,就要呼吸。所谓呼吸,就是指人的肌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人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氧气来自空气中。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其中氧占20%以上,氮占70%以上,其余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氖等气体。人类需要的是洁净的空气,一旦空气受到污染人,人们吸进这种不洁净的空气就会感到不适甚至生病,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活动一 组织讨论

1、如果整天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人会有什么感觉?

2、如果„„, 人会有什么感觉?

活动要引导学生说在空气不新鲜的环境中,人有哪些直接的感受。初步认识不新鲜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

活动二 组织交流

1、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地方的空气是不新鲜的?

2、你还看到哪些地方的空气被污染了?

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周围许多地方确实存在着空气被污染的现象。活动三 分组讨论和交

1、怎样使教室里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2、有什么办法使教室里的空气经常流通?

3、爸爸在房间里吸烟,我该怎么办?

4、家里的炉灶会 产生大量的浓烟,可以想些什么办法?

5、附近工厂冒出大量的浓烟,怎样向有关部门反映?

6、有些汽车会排放出很多很多的废气,你有什么办法? 怎样使我们能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

第三课 噪声危害大

教学目标:

懂得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

初步了解噪声的主要来源和噪声的主要危害。初步增强环保意识。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谈一谈生活上的典型细节、小游戏和小细节或小问题。(关于噪声)

2、组织学生课堂小组活动并讨论

体验说话时适度的声音,懂得在不同的场所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逐步形成一种轻声说话的良好习惯。

3、组织开展控制物体发声的小实验。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制作“发声罐”并想办法使他的声音变轻,知道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让学生在选择不同材料和方法减轻他的声音的过程中,去思考声音是怎样被控制的初步积累控制声音的经验,初步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的听力。

第四课 我们的好朋友

教学目标

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关爱小动物,热爱自然,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教学过程

1、世界动物日。

“ 世界动物日”源自13世纪早期意大利修道士圣的倡议。他当年长期生活在阿西西岛上的森林中,与动物建立了“兄弟姐妹”般的关系,为人类与动物建立正常文明的关系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代表和人类深刻认识自然和宇宙的先驱者之一。圣·弗兰西斯一生的工作被证实由10月4日开始,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2、动物福利法。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把动物当作私人财产或商品,可以随意虐待、捕杀,以致很多动物不断地走向灭绝和天性扭曲。1822年,马丁提出的禁止虐待动物的议案——“马丁法令”获得通过,这是首次以法律条文形式规定动物的利益,保护动物免受虐待,是动物保护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911年,英国颁布了动物保护法,并陆续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园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保护法等很多专项法律。1980年以来,欧盟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在动物福利方面立法,WTO规则中也写入了动物福利条款。我国已经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检疫法》等单行法,现在正在构建一部专门的、完整的动物保护总括性法律。

3、制作。

引导学生收集自己最喜爱动物的有关文字、图片等资料,也可以是濒临灭绝的动物或已经灭绝的动物,给它制作一张“动物身份证”,如:

动物身份证(图片)动物名称 生活环境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保护动物宣传标语。

第五课 王羲之和王献之

教学目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生平及他们的主要艺术成就,激发崇敬之情。理解勤学苦练是成才必经之路的道理,激励自己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1讲故事

1、王羲之吃墨。

传说有一天,王羲之为了写好一个字,从晚上一直练到第二天天明。这时,王夫人走进来劝他休息,先是大吃一惊,接着“格格”地笑起来。原来,王羲之在练字时,感到肚子饿了,就抓起馒头伸到了砚池里沾着“豆酱”吃,满嘴都是乌黑的墨汁。

2、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出生在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第二个学期,每天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路灯下读外语;夜里,同学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去学习。经过半年努力,他的功课终于赶上来了,数学还考了100分。

(中外历史上流传着许多令人感动的勤学故事,课前引导学生收集古今中外的勤学故事和勤学名言,特别是收集浙江省的勤学故事,课中让学生再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故事和名言,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思想感情。)

3、学名言。

名人名言对学生成长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收集有关勤学的名人名言,如:“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人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二、出示他们的资料

1、“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杰出的书法家。传世书迹有《兰亭序帖》、《丧乱帖》、《奉橘帖》、《姨母帖》、《初月帖》、《行穰帖》等。

2、“小圣”王献之。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官至尚书令,人称“王大令”。王献之幼年跟从父亲学习书法,非常用功,后向张芝学习书法,不断拓展书路。他在继承父亲王羲之和张芝书艺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成法,大胆扭转当时古拙的书风,另创新法,书风流美,世有“破体” 之称

第六课 大画家王冕

教学目标:

了解王冕小时候的故事及在书画、诗文等艺术上的成就,激发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崇敬之情。

欣赏王冕的书画作品,诵读王冕的诗画作品。教学过程:

1、讲王冕的故事

上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讲王冕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了解王冕自强不息的精神。

2、赏王冕的画(用多媒体播放)

3、读王冕的诗

下载的诗如最有名的赞美梅花的诗《墨梅》。重在让学生感受。有时间再读一读其他的诗

第七课 多才多艺的徐文长

教学目标:

1、了解少年徐渭的聪颖和好学。

2、了解徐渭的生平,尤其是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并对他的代表作品进行欣赏。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少年徐渭的聪颖和好学。教学过程:

一、简介徐渭:

1、了解徐渭生平: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明朝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先驱,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

2、徐渭创作情况:

徐渭的画擅长山水、人物,尤其是长于水默写意花鸟。

二、交流:

你佩服徐文长的对句本领吗?念一念他对出的对子,再想想它们好在哪里?

三、阅读:

让学生通过新闻记者少年徐文长的故事,是为了使他们更能贴近徐渭,能更全面地了解他的多才多艺,尤其要了解他独树一帜的艺术和文学成就。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收集徐渭的书法、绘画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后说说感受,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讨论和教师的进一步介绍,充分了解徐渭书画气势奔放、个性不羁的特点,以及对后人创作的深远影响。

第八课 滴水岩

教学目标:

1、知道滴水岩的由来。

2、了解我县滴水岩的美丽景色,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1、教学前引导学生收集资料

2、组织小组交流 3、4人小组汇报

4、分组比赛谈感受。评出最佳小组,及时鼓励。

5、为保护家乡美丽的景色,写一句话或 画一幅画,拍一张照片。

第九课 窗户和阳台

教学目标: 知道家中存在着窗户、阳台等安全隐患的处所,增强家庭安全意识。

懂得在窗户、阳台等地方活动的基本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学过程:

1、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前,让学生通过看报纸、看电视、问家人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的事故材料,使学生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教学中,结合教材“窗户和阳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享受,同时也带来了危险”这一内容,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到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丰富课程的资源,还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充分认识到在窗户边和阳台上活动的危险性。

2、反思行为,拓展延伸。

古人修身养性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说,如果把这种反思精神用到安全教育中,鼓励学生自查纠偏,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将大有益处。在教学“在窗户边、阳台上,我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危险事”时,除了让学生对照教材中所例举的四种常见的危险行为进行自我检查外,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窗户边和阳台上还有哪些危险的事”这一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窗户边、阳台上有没有做过其它的危险事。而且,还可以结合家居安全预防坠落这一主题作进一步拓展探究,如在家登高取物时的安全,走家庭楼梯时的安全等,从而更好地加强防摔、防坠的意识。

3、联系生活,安全检查。

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要服务于生活,安全教育应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可以开展一次窗户和阳台安全大检查的实践活动,查一查窗台和阳台上的玻璃是否稳固、花盆有没有防坠落的措施、阳台上的栏杆高度是否达到有关规定(按照《住宅设计规范》,多层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米,高层不应低于1.10米)等,并可以填写检查表:

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 检查地方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检查后建议,也可以针对不少家庭安装防盗窗的情况,开展一次大讨论,围绕装防盗窗的利弊、怎样安装才是真正的安全等话题,让学生展开辩论。

播放VCD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1、窗边削铅笔,笔落人也落。

2003年9月6日上午10时15分左右,杭州市某汽配市场东区客商云集。突然,一个小女孩从三楼坠落,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一位市场保安立即赶来,抱起摔伤的小女孩,和小女孩的父母一起把她送到了邵逸夫医院。据说是小女孩站到椅子上,趴在窗边削铅笔,铅笔从手中滑落,她伸手去抓铅笔时不小心坠落。经检查,小女孩的颅骨和左股骨发生骨折,幸好没有生命危险。

2、灌木挡了下,捡回一条命。

2004年2月6日,家住杭州三塘北村一个6岁小女孩从六楼阳台跌落,幸亏落地时被一丛灌木挡了一下,捡回一条命。

第十课 小心无形的杀手

教学目标: 知道煤气泄露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了解导致煤气泄漏的几种原因,初步掌握发现煤气泄漏后的简单处理方法。教学建议

1、老师介绍一个由于煤气中毒引起重大伤亡事故的案例(也可以是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引起学生的重视。

2、出示灯片,提出问题:咦,妈妈突然闻到了很浓的煤气味,这煤气味是从哪儿来的呢?煤气又怎么会泄漏出来呢?

先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总结。

3、创设情境,展开讨论:今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你得自己做饭。去厨房的时候发现煤气泄漏了,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案例:2003年10月2日,位于湘粤边界的韶关乐昌市坪石镇的一家名为“稻花香大饭店”的出租房内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六名来自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的民工中毒身亡。

当天上午九时许,该饭店的服务员到前一晚住着六名湖南人的房间打扫时,看见一人躺在卫生间的门口,其余五人躺在床上,误以为这六人是喝醉了酒,便没有留意,又将房门关上。一小时后,当服务员返回房中,发现这六人已经死亡。

据韶关、乐山警方分析,这六名民工是在当晚洗澡后未将煤气罐关上而造成煤气中毒死亡的。背景知识。

煤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能猛烈燃烧。用煤气做燃料,温度高,火力猛,污染少。煤气还是多种化工原料,用于合成橡胶、化肥等工业品。所以目前煤气在家庭和工厂都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如果使用不慎,导致煤气中毒,其后果不堪设想。

1、导致煤气泄漏的几种情况

(1)、在煲汤、烧水的时候,因为水过满而溢出器具,把火浇灭,从而导致煤气直接从煤气灶的孔洞里泄漏;

(2)、煤气桶的总阀门没有关好;

(3)、煤气桶与煤气灶之间连接的皮管老化,破裂了,煤气从皮管破裂处冒出来;

(4)、皮管与煤气桶没有连接好,煤气直接从煤气桶里冒出来。

2、发现煤气泄漏后的紧急处理方法:

(1)、首先应绝对禁止一切能引起火花的行为,比如打开或关闭电灯、抽油烟机、电话等家用电器!因为火花会引起煤气的燃烧。

(2)、立刻关闭煤气的总阀门,停止煤气的继续泄漏。

(3)、迅速打开门窗,让新鲜的空气进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室内煤气的浓度。

(4)、赶快远离现场,到外面打电话给煤气公司或者通知爸爸妈妈。

第十一课 “电老虎”摸不得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电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与欢乐。但是电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危害。教育学生平时用电时应注意正确用电。教学过程:

1、看图片:触电事故

2、谈一谈: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怎么办呢?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看见过小朋友玩哪些和电有关的活动?你会怎样劝他们不玩电?

3、分小组讨论。让小组长做笔记。

4、分小组汇报。

5、表演“触电了”的小品。评出优胜组。给予奖励。

第十二课时 小物品 大麻烦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诸如剪刀、榔头、玻璃杯等一些小物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使用不慎的话也会有危险。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要正确使用小物品,初步掌握发生意外后的简单处理方法。背景知识:

孩子总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当父母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也会有强烈的欲望要试一试,所以他们总去尝试一些自己还不能胜任的工作,比如用榔头修凳子,提热水瓶等,甚至有时还会因为好奇而用尖锐的铁制品去捅插座,模仿父亲刮胡子等,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极其危险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这些小物品而引起人身伤害事故也不在少数,有的甚至危及生命。教学过程:

1、出示实物,说说作用。

出示剪刀、热水瓶、榔头、筷子、玻璃杯等,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作用。

2、出示投影,直观感受。

如果使用不当,这些小物品也会给我们带来大麻烦。那么,会有哪些麻烦呢?

事例1:用钢笔捅插座是很危险的,会触电。

事例2:热水瓶打翻了,把孩子烫伤了。

事例3:一个男孩子模仿爸爸刮胡子,把脸割破了。

事例4:一个孩子端着饭,嘴里咬着一双筷子在奔跑,如果跌倒或撞到别的地方,筷子会插入喉咙。

事例5:一个孩子踩到了一块有钉子的木板,钉子扎进了脚里。

(本活动通过一个个事例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懂得有些物品不能随便碰,有些在使用时要小心谨慎)

3、展开讨论,学习方法:

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我们又该怎样处理呢?

方法(1):如果烫伤了,可以用大量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然后每天冲洗一次,并保持干燥;如果伤势较重,应该躺下或坐下,不要让烫伤的部位活动,防止皮肤撕脱,还要及时送医院急救。

方法(2):如果钉子扎脚了,不要把刺物自行拔出,因为医生可依此判断伤口的深度及方向,刺物也可堵住伤口,减少失血;送伤者到医院后,应注射破伤风疫苗。

方法(3):如果是擦伤,可以先用干净的手帕轻轻拂拭掉伤口上的泥土,然后在伤口处涂抹红药水来消毒,再找到消毒纱布包扎受伤部位。

方法(4):如果受伤非常严重,就要及时拨打120电话,送医院急救。

除了这些,也可以让学生说说别的方法。(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伤口处理方法)

第十三课 吃的安全

教学目标:

懂得日常生活中有关饮食方面要注意的问题,培养饮食安全意识。

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教学过程:

1、提供部分实物,如合格与不合格的牛奶、饮料、糕点等,指导学生分辨哪些是安全食品,哪些不是?

2、观察书中情景图,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吃要注意的问题,如吃烫的、有刺的事物要小心;不喝生水;饮料不能多喝;即使好吃也不能吃得过饱;药片不能当糖吃等。

3、根据书中提供的反面事例,拓展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分辨对错,并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如立即告诉父母、找医生等。

4、活动指导

活动一 情境模拟“逛商场”,通过学生的自由选购,了解学生原有的安全饮食

认知结构,引出吃东西要注意安全,并引导学生学会分辨过期的、不合格的食品。

活动二 观察和讨论可以在四人小组进行,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让学生全面认识饮食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让学生生成新层次的安全饮食认知结构

活动三 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主要是进一步巩固饮食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懂得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

5、谈感受。

1、日常生活中怎样注意饮食安全

典型的由食物和饮水引起并传播的疾病有甲肝、伤寒热和霍乱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应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性。

(2)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3)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味道会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4)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5)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2、怎样预防异物进入气管?

气管是人呼吸的通道,如果误将异物吸入气管,就有可能引发咳嗽、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危及生命。怎样预防异物进人气管呢?

(1)气管异物一般是从口腔误食进入的,所以不要将钮扣、玻璃珠、图钉等物含在嘴里。这样既不卫生,又容易发生危险。

(2)吃东西时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以免将口中的食物误吸入气管内。

(3)一旦有异物进人气管,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地方课程课件 篇10

禄 丰 县 腰 站 小 学

地方课程《童眼看云南》教案

(一年级下册)

学校 年级 教师

2013年3月1日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下册《童眼看云南》教学设计

一、有趣的童谣

1、流传广泛的汉族童谣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下册第1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孩子们了解更多的汉族童谣。

2、能明白童谣中蕴含的道理。

3、通过学习童谣,增进孩子们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童谣,增进孩子们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童谣,提问: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什么?(童谣)

2、你知道它是哪个民族的童谣?

3、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

二、听童谣,悟道理

1、听童谣《小老鼠》

(1)从刚才老师念的童谣中你听到了什么?

(2)跟着老师一边拍手一边念童谣,感受童谣带来的快乐。(3)从童谣中你知道了什么?

2、同理学习汉族童谣《又出太阳又下雨》、《螃蟹哥哥》、《金钩钩,银钩钩》、《我是小小诸葛亮》。

三、边玩游戏边念童谣

1、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汉族童谣有哪些?(1)小组交流。(2)汇报。

2、同桌边玩游戏边念童谣,念错的同学就请他上台表演一个节目。

3、比一比,看谁知道的童谣最多?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下册《童眼看云南》教学设计

2、其它民族童谣欣赏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下册第9页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欣赏不同民族的童谣。

2、能明白不同民族童谣中蕴含的道理。

3、通过学习不同民族的童谣,增进孩子们对不同民族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不同民族的童谣,增进孩子们对不同民族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2、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童谣,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不同民族的童谣。

3、揭示课题。

二、欣赏不同民族的童谣

1、欣赏童谣《采果季节谣》。(1)跟着老师一边拍手一边念童谣。(2)你知道这是什么民族的童谣?(彝族)(3)从童谣中你知道了什么?

童谣介绍了各种果子成熟的季节,表达了彝家儿童捡果子的快乐。

2、同理学习哈尼族族童谣《人家姑娘哪样美》、景颇族童谣《摇篮曲》。

3、分组进行讨论创编童谣。

三、小结

1、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特别大,欣赏了不同民族很有意思的童谣,还学会了创编童谣,增长了不少知识。

2、选一首你最喜欢的童谣,回家念给爸爸妈妈听。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下册《童眼看云南》教学设计

二、好玩的游戏

1、女孩子最喜欢玩的游戏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下册第15页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不同的女孩子游戏。

2、学会玩不同的女孩子游戏。

3、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认识、了解不同的女孩子游戏。【教学准备】 手绢、皮筋、毽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班上的女孩子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玩的女孩子游戏。

2、引入课题:女孩子喜欢玩的游戏。

二、了解女孩子玩的游戏

1、自主学习课文,认识、了解不同的女孩子游戏。

2、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女孩子游戏?

3、说说在这些游戏中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4、在这些游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和同桌说说玩的方法。

5、分小组玩书中的游戏《丢手绢》、《跳皮筋》、《拍巴掌》、《踢毽子》。

6、踢毽子比赛,看一看在三分钟之内谁踢的最多?

三、小结

1、说一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最喜欢玩的女孩子游戏是什么?

2、下课后把自己喜欢玩的游戏教给自己的小伙伴,让自己的伙伴也一起感受游戏的快乐。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下册《童眼看云南》教学设计

2、男孩子最喜欢玩的游戏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下册第22页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不同的男孩子游戏。

2、学会玩不同的男孩子游戏。

3、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认识、了解不同的男孩子游戏。【教学准备】 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女孩子有女孩子喜欢玩的游戏,我们男孩子也有男孩子喜欢玩的游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男孩喜欢玩的游戏有哪些?

2、引入课题:男孩子喜欢玩的游戏。

二、了解男孩子喜欢玩的游戏

1、让班上的男孩子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玩的男孩子游戏有哪些?

2、自主学习课文,认识、了解不同的男孩子游戏。

3、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几种不同的男孩子游戏?

4、说说在这些游戏中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在这些游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和同桌说说玩的方法。

6、分小组玩书中的游戏《斗鸡》、《砸三角指》、《纸飞机》,去感受一下这些游戏带来的快乐。

三、小结

1、照着课本上想一想、做一做的方法学习折纸飞机。

2、下课后把自己喜欢玩的游戏教给自己的小伙伴。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下册《童眼看云南》教学设计

3、大家都喜欢玩的游戏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下册第26页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不同的游戏。

2、学会玩不同的游戏。

3、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认识、了解不同的游戏。【教学准备】 小木棍、正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说一说平时我们大家都喜欢玩的游戏有哪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大家都喜欢玩的游戏。

2、引入课题:大家都喜欢玩的游戏。

二、了解不同的游戏

1、自主学习课文,认识、了解不同的游戏。

2、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几种不同的游戏?

3、说说在这些游戏中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4、在这些游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和同桌说说玩的方法。

5、分小组玩书中的游戏《石头剪子布》、《挑木棍》、《城门城门几丈高》、《蹲的蹲、站的站》、《东西南北》,去感受一下这些游戏带来的快乐。

三、拓展小结

1、照着课本上想一想、做一做的方法学习折叠“东西南北”。

2、下课后把自己喜欢玩的游戏教给自己的小伙伴,让自己的伙伴也一起感受游戏的快乐。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下册《童眼看云南》教学设计

三、云南十八怪

1、鸡蛋用草串着卖,粑粑饼子叫饵块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下册第34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饵块的做法及吃法。

2、了解云南神秘、奇异、多样的民间习俗。

3、通过对“云南十八怪”的了解,认识美丽的云南。【教学重难点】

了解云南神秘、奇异、多样的民间习俗。【教学准备】

“云南十八怪”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你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吗?(云南)

2、云南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云南十八怪”展示了云南的许多风俗,有人用十八怪形容那个地方的特点,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云南十八怪”中其中的两怪。

3、引入课题:鸡蛋用草串着卖,粑粑饼子叫饵块

二、合作学习

1、同学们,你们平时买的鸡蛋是装在什么里面卖的?

2、有没有见过用草串着卖的鸡蛋?“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就叫做“鸡蛋用草串着卖”。

3、简介“鸡蛋用草串着卖”的特点。

4、同学们都吃过饵块,哪你们知道饵块是怎样做成的?都有哪些吃法?(1)小组讨论交流。(2)交流汇报。

5、简介“粑粑饼子叫饵块”的特点。

三、拓展小结

课后到图书室或上网查阅“云南十八怪”的相关资料。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下册《童眼看云南》教学设计

2、石头长到云天外,山洞能与仙境赛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下册第37页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石林的形成原因,感受石林的神奇。

2、培养学生对云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云南山水的神奇。【教学重难点】 感受云南山水的神奇。【教学准备】 云南山水图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欣赏石林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

2、引入课题:石头长到云天外,山洞能与仙境赛。

二、了解石林

1、自主学习课文,勾画了解到的知识。

2、小组内交流:我看到了什么?

3、分享成果:

(1)学生说,教师补充讲解,了解石林形成的原因。

石林是一处有着坚硬石灰岩床的区域。它经地壳运动抬升,断裂后,部分岩石被水溶解、冲刷而形成。这一大片石林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东南约120千米处,面积约5平方千米。

(2)欣赏图片,感受石林的美丽。阿诗玛、路南石林、乃古石林。

4、我能在地图上找出石林的位置。

三、了解溶洞

1、自主学习课文,勾画了解到的知识。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下册《童眼看云南》教学设计

2、小组内交流:我看到了什么?

3、分享成果:

(1)学生说,教师补充讲解,了解溶洞形成的原因。

溶洞群的形成是由于强烈的喀斯特作用,巨大的洞室、洞穴系统是地表水利地下水溶解碳酸盐岩的结果,而洞穴中堆积的色彩斑斓的钙华堆积,则是碳酸钙沉淀堆积的结晶。洞中神田、石钏乳、石笋、石柱、石坝、穴珠卷曲石、钙板以及水流冲刷形成的峡谷、旋穴、角石,有的宛若游龙摆动于洞穹之上,有的在光线照射下折射山璀璨的色彩。(2)欣赏九乡溶洞图片,感受溶洞的美丽。

四、拓展延伸

1、介绍周围的奇特景观,或者说说看到过的有趣的景观。

2、请你找一张反映云南风光或风俗的照片贴在课本上的方框里。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下册《童眼看云南》教学设计

3、花腰斗笠反着戴,日月星辰披起来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下册第40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傣族、纳西族服饰的特点。

2、通过对服饰的了解,感受云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傣族、纳西族服饰的特点 【教学准备】 各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傣族、纳西族的服饰,感受少数民族服饰的美丽。

2、引入课题:花腰斗笠反着戴,日月星辰披起来。

二、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

1、出示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各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吗?

2、小组内交流。

3、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4、你最喜欢哪一个民族的服饰?为什么?

5、欣赏傣族、纳西族的服饰,并说一说其服饰的特点。

花腰傣姑娘的斗笠凹面朝天,既挡住阳光,又接住了雨水,所以叫花腰斗笠反着戴。纳西族妇女的羊皮披肩上有七个圆形彩线绣花布盘,象征日月星辰,因此叫做日月星辰披起来。它表现了纳西族妇女勤劳的美德。

三、拓展小结

课后搜集各民族服饰的资料,了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下册《童眼看云南》教学设计

4、这边下雨那边晒,四季衣服同穿戴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下册第42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云南多变的气候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云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云南多变的气候特点。【教学准备】 反映云南气候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在我们美丽的云南,经常可以看到同一座山的两面有着不同的天气,这边太阳高照,那边却下着大雨。

2、引入课题:

这边下雨那边晒,四季衣服同穿戴。

二、了解云南多变的气候

1、“这边下雨那边晒”的景象是云南许多地方的真实写照。从山脚到山头,春夏秋冬全有。由海拔变化而造成的垂直气候特征又是云南气候的另一特点。正所谓“一山有了四季,十里不同天”,使得不少云南人一天之内便穿完了外省人一年的衣服,不得不“一天穿四季”了?

2、“四季同穿戴”起码包含了两层含义:

(1)一是在一天之内,人们可能同时分别穿着四季的衣服,即“一天穿四季”。(2)二是在一年当中,几乎可以穿着同样的衣服度过四季,即“穿戴无四季”;要么四季同在,要么四季不分的两个极端,成为云南不少地区的穿戴特征,而这种特征的形成主要是由云南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所决定的。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下册《童眼看云南》教学设计

地处云贵高原的云南,其气候特征是“河谷盛夏山区春,高原艳秋雪山冬。”滇西北的梅里雪山还是白雪皑皑的时候,滇南的河口则早已是春行夏令了。复杂多样性是云南气候的一大特点,也是云南人在服装上“一天穿四季”的根本原因。从全省范围来看,一天当中,云南各地的服装呈春夏秋冬四季形态。

三、拓展小结

完成课后“想一想,做一做”:观察今天看到的人所穿的衣服,并把表格填完整。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下册《童眼看云南》教学设计

5、有话不说歌来代,峡谷溜索比船快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下册第45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云南山谷特点。

2、了解云南云南特有的“桥”——溜索。

3、培养学生对云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云南人民的勇敢与智慧。【教学重难点】 了解云南山谷的特点。【教学准备】 云南山谷图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感受峡谷的气势雄伟与险峻。

2、引入课题:有话不说歌来代,峡谷溜索比船快。

二、合作学习

1、欣赏图片,说感受:云南的山谷有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图片,感受山谷的险峻幽深。(1)虎跳峡。(2)怒江大峡谷。(3)金沙江大峡谷。

3、在这山高、谷深的情况下,当地居民是怎样传递信息的?(用歌声来传递)

4、在这山高、谷深的情况下,当地居民又是用什么作为交通工具的?(溜索)

5、欣赏视频,体会溜索的艰难与惊险,感受云南任命的勇敢与智慧。

三、拓展小结。

1、今天,我了解了云南最惊险的桥是,云南人民真勇敢呀!

2、课堂小结:

山高峻,谷幽深是云南峡谷的特点,吸引了许多游客来观赏!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下册《童眼看云南》教学设计

6、火车没有汽车快,火车最早通国外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下册第47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火车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云南地貌特征:群山林立、山高坡陡。【教学重难点】

了解云南地貌特征:群山林立、山高坡陡。【教学准备】 云南地形图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在你们的印象中你们认为汽车快还是火车快?

2、引入课题:火车没有汽车快,火车最早通国外。

二、合作学习

1、欣赏云南地形的图片,说感受:云南的地形有什么特点?(1)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2)交流汇报。

2、小结云南地形的特点:(1)山高,地形复杂。(2)坡陡,山高路险。

3、分析火车没有汽车快的原因。

4、了解云南最早的铁路。

云南最早的铁路是由法国人投资修建的滇越铁路,它不是通向国内,而是由昆明至越南海防。

三、拓展小结

完成课后“想一想,做一做”:在课本上的方框里画出你所见过的火车或汽车。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下册《童眼看云南》教学设计

7、豆腐长毛烧着卖,竹筒能当水烟袋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下册第50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云南的特色小吃。

2、了解烧豆腐及水烟筒的制作过程。

3、培养学生对云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烧豆腐及水烟筒的制作过程。【教学准备】 烧豆腐及水烟筒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说一说:

(1)我们平时看到豆腐有哪些吃法?(2)我们平时了解的竹子有哪些用途?

2、引入课题:豆腐长毛烧着卖,竹筒当做水烟袋。

二、合作学习,1、你知道云南哪里的豆腐最好吃?

2、了解烧豆腐的制作方法。

3、探究好吃的原因。

4、了解竹子的用途。

云南的竹类资源丰富,竹子的利用也十分广泛,你了解到的竹子的用途有哪些?(1)小组内交流。(2)交流汇报。

5、简介竹烟筒的用途及制作过程。

三、课堂小结

课后搜集云南的特色小吃。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下册《童眼看云南》教学设计

8、牛奶做成扇子卖,四季鲜花开不败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下册第52页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的特色食品。

2、通过学习,了解乳扇的制作过程及吃法。

3、了解云南的物产资源。【教学重难点】 了解云南的物产资源。【教学准备】 乳扇图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了解到的云南特色食品有哪些?

2、引入课题:牛奶做成扇子卖,四季鲜花开不败。

二、合作学习

1、我们平时了解到牛奶的吃法有哪些?(1)小组内交流牛奶的吃法。(2)交流汇报。

2、了解乳扇的制作方法及吃法。

3、解读“四季鲜花开不败”的原因。

云南的立体气候适宜寒温热类型的植物生长。在这个植物王国里,四季常青,鲜花常开。春夏秋鲜花常开不难想象,多样的气候、充足的阳光,使得云南植物种类繁多,鲜花一年四季开不败,被誉为植物王国。

4、云南的花,不在乎人的欣赏和赞叹,三百六十五天,想开就开,一开就无边无际、没完没了。正所谓:“一年四季花不败”。

5、我们楚雄彝族有一个与花有关的节日叫插花节,去过的同学请描述一下。

三、拓展小结

我会说:云南还有那些奇特的怪事?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下册《童眼看云南》教学设计

9、蚂蚱能做下酒菜,过桥米线人人爱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下册第54页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蚂蚱能做下酒菜,过桥米线人人爱”的含义。

2、通过对蚂蚱小食品及过桥米线了解,进一步认识美丽多彩的云南。【教学重难点】

了解蚂蚱小食品及过桥米线,进一步认识多彩美丽的云南 【教学准备】

蚂蚱小食品、过桥米线相关图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到吃你们知道全国那些省份最讲究吃?(云南、、、)云南都有哪些著名小吃及食品呢?

2、揭示课题:蚂蚱能做下酒菜,过桥米线人人爱

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小组学习

1、同学们,吃过过桥米线吗?

2、说一说过桥米线的特点。

3、教师解读“过桥米线人人爱”的含义。

4、说一说过桥米线的由来

5、同学们见过蚂蚱吗?吃过吗?

6、学生说一说自己吃过的蚂蚱做法。

7、教师解读“蚂蚱能做下酒菜”的含义。

三、拓展小结

课后收集有关过桥米线的传说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以灯圆饷陆太仆:顾清的诗词(篇四)

陆游的诗词 陆游诗词 01-27

最新4月份安全工作总结经典

月份安全工作总结 安全工作总结 02-03

九年级作文锦集

九年级作文 02-03

2024关于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班级文化建设 02-03

课件方案8篇

课件方案 07-31

销售述职(精华9篇)

销售述职 02-03

社区教育工作总结十篇

社区教育工作总结 02-03

三毛流浪记心得体会

三毛流浪记心得体会 02-03

惨小学作文九篇

小学作文 02-03

最新疫情年终工作总结锦集

疫情年终工作总结 02-03

班队工作计划17篇

班队工作计划 02-03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