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课件方案

趣祝福范文大全以下是我们为您分享的“课件方案”,这将对您的个人成长起到一定的帮助。一个充满活力和趣味的课堂离不开老师提前准备好的教案和课件。现在大家可以开始编写自己的课堂教案和课件了。老师在完成教案和课件后,也能够进行很好的总结和反思。

课件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课文19个生字,其中9个只识不写词,理解生词的意思,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首先来复习几个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修好《本草》 万民得福

2、指名读。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二、寻“苦”、体味“不辞辛苦”

(一)寻“苦”和“不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辞吃苦”四个字,放声朗读课文,分别用“――”和“ ”画出表现的“苦”和“不怕吃苦”的语句。画出来后,用心读读,在文章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注。

(二)交流体味:

1、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A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苦”,你能用朗读表现了出来吗?

B品味语句,看图,想象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再读体会。

C李时珍的话应该是什么语气?(为什么要在此住上一夜?)联系第2节,领会虽是破败的古寺比起山林中夜宿要安全得多。引读第3节,读出庞宪话的“喜悦”。

D再次走进这座破败的古寺,这座可以给李时珍师徒俩带来一些安全感的古寺。

2、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A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

B联系生活:你啃过干粮吗?啃过冷馒头吗?这样的饮食是一天吗?引读第一节。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他们为了修订本草不辞一切辛苦。

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C再读本节,应该怎样读才能再现这样的“苦”呢? 读慢些。

D品味“笑”这笑里有什么?透过“笑”感受到什么?

E引读对话:同学们的描述仿佛让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千辛万苦。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感受情怀:修订《本草》万民得福

F激情:为了修订《本草》,让万民得福,李时珍觉得….是值得的…是值得的…是值得的。再读李的话。

3、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较之上面,这些苦还算苦吗?)因此在这个月明这夜,李时珍开始记录自己的寻访所得。默读8-12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除了书上的这些中药你还知道哪些?

4、在8-12节中,哪一幕最让你感动?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他为了什么,你能够看出什么?(引 严谨认真)

5、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

(三)畅说 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翻开历史教科书

必定会嗅到草药的芳香

那是您耗费二十七年心血

采集的标本

您攀悬崖、走河畔、耐严寒、受酷暑

遍访名儒、混藉、渔樵

大江南北都成了您的药圃

您用一千九百种药物 一万余药方

锻造出一柄降妖除怪的利剑

以本草纲目之名传世

它寒光四射 削铁如泥

足以斩断病魔的毒爪

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课件方案 篇2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简笔画画出荷叶,激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荷叶圆圆)。出示“荷”字卡片,想出好办法记住它。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引导学生利用拼音读课文,认生字(可采用划一划,圈一圈的方法)。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读。(如:动作加表情读,老师同学读,同桌、前后桌读,分工合作读等方式。)

三、角色朗读,体会自然美

1.师生对话:(小动物们和小雨点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如何赞美荷叶)。

2.体会重点句子,为角色朗读做好铺垫。

(例如: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想一想,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就像躺在摇蓝里,多舒服呀!)

3.分角色读课文。(指名读)

评出“最佳小水珠”、“最佳小蜻蜒”、“最佳小青蛙”、最佳小鱼儿”、最佳旁白”。

4.交流感受,怎样把课文读好。

5.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可采用自由背、同桌背、小组背的方式进行)

6.指名背,及时鼓励。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说一说,荷叶还是谁的什么,用荷叶是说一句话。同桌互相议一议。(可以说,也可以画)

五、质疑

还有什么问题,共同解答,开动脑筋。

课件方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课。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概率》的入门课,也是一堂概念课。不仅要学习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而且要初步感受概率的实际意义和思考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对后续概率课程的学习。这节课不仅是全章内容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向学生指明了概率课程的研究方向就是进一步揭示随机事件的规律性。概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分支,它真正直接地反映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反过来服务生活。同时,概率也是每年高考的必查内容之一,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生活中的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计算,都是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含义和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同时,概率的定义与性质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基石,其中也蕴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因此,我确定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如下:

2、教学重点:①事件的分类;②概率的统计定义;③概率的性质。

3、教学难点:随机事件的发生所呈现的规律性。

4、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教学辅助。

三、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也在初步形成中,但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思维活跃却不够冷静、严谨,因此较片面。虽然概率来源于生活,却也要深刻地挖掘生活中的事例,学生会因为一点阻碍而产生厌学情绪,同时由于这堂课主要学习的是概念,学生会觉得枯燥而产生烦躁的心理。

四、过程分析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主体,更是课堂的主角。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带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尽力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知识的主动者,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走出学习数学概念的烦琐与困境。

五 、教法与学法

在课标的说明与建议中提出:概率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教师应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试验,正确理解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并尝试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错误认识在初中教材中,已经对随机事件和概率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和分析,因此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基础。但是初、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并不完全相同,对比而言,高中教材的表述更加严谨,而且知识体系建立得更加完整,后续内容更加抽象。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能简单的回顾、对比,而是要打下更好、更准确、更严谨的基础。 在经历用试验的方法探究概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发展概率观念,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及交流与协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课前在全班同学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是:学校要举办“三分球投篮”大赛,那么你会推荐班上哪位同学参加呢?调查结果:高一(3)班郑同学得票最高。

问题1:全班三分之二的同学选择李同学参加比赛,但是大家能确定这位同学在比赛中第一个球能投进吗?

学生齐答:不能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确定?

学生齐答:因为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师:正确。我们把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那么同学们还能举出生活中随机事件的例子吗?

学生1:明天会下雨。

师:好,这是随机事件。那么从事件是否发生这一角度思考,除了随机事件,还有其他吗?(学生思考片刻)

学生2:除了随机事件以外,还有一定发生和一定不发生的事件。比如: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这是一定发生的。掷一枚色子出现7点,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师:那么,我们把这两种事件分别称作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8页。(明确三种事件的概念)

问题2:既然三分球的命中都有随机性,为什么大家会选择李同学参加比赛,而不是其他同学呢?

学生齐答:郑同学赢的可能性比其他同学大。

师:大家根据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

学生齐答:平时比赛时这位同学的投篮命中率比较高

师:也就是说大家使用投篮命中率来估计的。那么命中率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3:是把投篮命中的次数除以投篮总次数。

师: 这实际上就是频率,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此基础上,导出课题。

(二)试验探究

问题3:怎样用频率估计概率?

师: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有数字的一面)向上的概率是二分之一,这个概率能否利用刚才计算命中率方法──通过统计很多掷硬币的结果来得到呢?接下来大家一起来做试验。为了减少误差,在动手操作之前,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试验的规范有哪些?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互换观点想法,教师巡回指导,听取学生不同观点,对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鼓。最后,全班交流,得出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质地均匀的1元硬币一枚。

2。在同一高度(以数学课本竖直放置高度为准)竖直下抛,落地不计。

3。全班共分15个小组,每小组抛30次,记录正面向上的次数。

师:现在开始试验。(大约五分钟后,学生试验结束,统计试验结果,填入电子表格1)

表1(小组抛掷情况统计表)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做出各组频率折线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表,你能估计抛掷硬币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吗?

学生4:大概在0。5到0。6之间。

师:那就是还不能确定具体的数值是多少。也就是说数据还不稳定。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数据更稳定,能观察出明显的规律呢?

学生:(思考片刻,几乎齐声回答)多做几次试验。

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把各小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表2

表2(各组累计硬币抛掷统计表)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做出累计数据频率折线图

师:再次观察图表,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学生5: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次数越来越接近0。5

师:这种说法还不够严谨,认真观察图表,能说得更准确吗?

学生6:应该说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次数越来越接近0。5,并在0。5

附近摆动。

师:好。接下来我们利用计算机进行抛硬币的模拟试验。 增加试验次数,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发现在大量重复试验下,正面向上的次数越来越接近0。5,并在0。5附近摆动。)

师:历史上有许多数学家为了弄清其中的规律,曾坚持不懈的做了成千上万次的掷硬币试验。

师:观察频率在0。 5附近摆动幅度有何规律?

学生7:再次说明大量重复试验下,正面向上的次数稳定在0。5,并在0。5附近摆动。)

师:你们认为出现的规律与试验次数有何关系?

学生8:总体上试验次数越多频率越接近0。 5,即频率稳定于概率。

师生共同小结:至此,我们就验证了可以用计算投篮命中率的方法来得到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

问题4:为什么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

师:其实,不仅仅是掷硬币事件有规律,人们在大量的生产生活中发现:对于一般的随机事件,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也总在一个固定数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 由于大量重复试验的频率具有稳定性,由此可根据这个稳定的频率来估计概率。

归纳: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概率m/n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P。

问题5:随机事件的概率P(A)有什么范围?对一个随机事件A,用频率估计的概率P(A)可能小于0吗?可能大于1吗?

学生9: P(A)=m/n 因为0≤m≤n,所以0≤P(A)≤1。 用频率估计的概率P(A)不可能小于0,也不可能大于1。

(三)巩固练习

1。某射击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的射击成绩记录如下:

①计算表中相应的“射中9环以上”的频率(精确到0。 01);

②这些频率稳定在哪一个常数附近?

③根据频率的稳定性,估计这名运动员射击一次时“射中9环以上”的概率(精确到0。 1)。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抛一枚硬币有可能出现正面,有可能出现反面。

(2)在上面的掷硬币试验中,掷一枚硬币正面出现的概率为0。5,是否连续掷两次质地均匀的硬币,一定是一次正面朝上,一次正面朝下呢?

(3)掷一枚硬币正面出现的概率为0。5,所以抛掷一枚硬币16000次时,很有可能出现8000次正面朝上。

问题6: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学生思考、讨论后全班交流。学生不能概括、归纳得完整,由教师直接出示答案。

(四)总结反思

问题7: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教师梳理、概括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揭示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作业及实践活动

1。请同学们下课后多注意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2、书本P113 练习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在初中的学习的基础上,有些学生具备了用试验的频率来估计概率的经验。但对于“为什么可以这样做”,缺乏思考,导致在分析问题、分析数据时会出现偏差。因此从学生熟悉的命中率入手,首先说明这种方法来源于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得出投篮命中的可能性不相等,由此引发认知冲突,导入新课。

(2)选择抛掷硬币试验的原因:①所需条件容易实现,可操作性强;②硬币试验历史上积累了大量数据,更有利于问题的说明。规范试验的条件,使数据更真实有效。合理分组,可以减少课堂时间消耗,同时在培养动手能力与探索精神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对图表的分析本节内容的难点,需要把对数据、图表的直观印象转化为抽象的概率定义。注重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把图形上的规律用数去描述,把数据上的规律用图形去验证,这几个图表的给出可以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地得到相关的试验数据及整理描述数据,为分析数据作准备。

(4)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辨析,进一步揭示概率的内涵──概率是针对大量重复试验而言的,大量重复试验反映的规律并非在每一次试验中反映出来。 反过来,试验次数太少时,有时不能合理估计概率。

(5)通过小结与反思,明晰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渗透辩证思想,同时,深化新知,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对核心思想方法有了更深的体会。 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析:

一、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根据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学习数学概念

数学来源于现实世界,又反应现实世界。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对教学内容并非一无所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应当关注他们是否具备与进行的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概率的概念,并且他们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对随机事件的大量感性认识。任课教师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三分球投篮命中率)引入,创设了一个生动的学习情景,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益于学生理解随机事件意义,体现数学的本质。无论是在随机事件概念、还是在概率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都将学生带回到现实中,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身处现实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借助综合、概括、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对常识性材料进行精微化,向科学概念发展,达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概念的本质

在课标的说明与建议中提出:概率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教师应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试验,正确理解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并尝试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错误认识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取决与这种方法能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掌握课堂知识,能否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锻炼思维,提升能力。学习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知识可能随时间推移,会逐渐遗忘,但能力会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合理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环节,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显得尤为关键。在本节课中学生动手进行抛硬币试验正体现了主动探究,建构新知的过程。学生在动手试验的数学活动过程中,自己发现并感悟在大量重复实试验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的频率所呈现的规律性的基本事实,体会试验结果的随机性和规律性之间的关系,顺理成章的形成了概率的统计定义。

三、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揭示概念的本质

教师为上好这节课,作了精心的准备,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丰富的、直观、生动的信息,创设了浓厚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思考。本节课主要利用了多媒体设备的两大优势:一是强大的图表计算功能,二是计算机的可视化。在师生的共同探究过程中,利用Exel的计算功能和绘图功能,迅速统计小组试验所得数据,准确绘制频率折线图,不仅迅速、准确,能够同时从数、形两方面观察试验结果,而且有效的配合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为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判断、概括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较为广阔的空间,收到较好的效果。使得多媒体不仅仅表现“描述”式的数学,而且表现了需要深层思考的数学概念。

课件方案 篇4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三拼音的拼法。

2、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基本做到词语连读。

3、认识“花、哥、弟、个、画”5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拼音。

1、复习三拼音的拼读要领。

2、出示三拼音的音节卡,学生拼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做找朋友的游戏。

(二)拼读儿歌。

1、出示儿歌《猜一猜》,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教师带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4、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说说儿歌讲了什么?你能猜一猜谜底吗?

(三)看图拼音节,认生字。

1、看图说话,图上画了什么?你能看图说几句话吗?

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荷花、哥哥、弟弟,根据拼音读一读,哪些词语的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3、出示生字:花、哥、弟、个、画。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4、扩词练习,谁能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

5、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

(四)巩固练习。

1、拼读音节。

2、跟录音读课文。

课件方案 篇5

一、自学课文第二至四部分

1、读课文,说说第部分内容。

2、集体讨论。

1)请你介绍一下作者的启蒙学堂。“依稀”是什么意思?“晦暗”是什么意思?

2)“沦陷时期”指什么?老师们的“勇敢”表现在哪儿?

3)在对学生的奖惩方面,老师是怎样做的?收到什么样的效果?

4)“崇奉”是什么意思?“信念”是什么意思?作者崇奉的信念是什么?

二、总结课文

1、作者为什么“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2、作者蛝中的老师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3、我们应当做一个怎样的人?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具体事例,说说你眼中的老师什么样?

板书设计:

难忘的启蒙爱国、勤勉、正直、诚实

课件方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指名读课题。

2.提问:读了课题,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1.学生轻声自由读。

2.再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句子。

四.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师生正音。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导看图。(出示图一)

这是什么地方?树林长着什么?图上画了谁?它在干什么?花生长得怎么样呢?

2.指名读第一段。

(1)相机出示生字词:旁边绿油油叶子

(2)指名拼读。

3.理解词句。

(1)"绿油油"是什么意思?除了说"绿油油的叶子",还可以说"绿油油的什么"?

(2).练习用"绿油油"说话。

(3)这些花生不光长着"绿油油的叶子",还开着什么样的小花?

(4)理解"黄灿灿),结合图画。

4.指导朗读。读出小松鼠高兴的语气。

六.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旁油叶

七.作业

1.写字。

2.填上合适的词。

()的树林()的花生

()的叶子()在小花

课件方案 篇7

自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3、借插图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按时间顺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尊严别人的习惯,要尊重别人。

自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难点:初步感受课文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二、要求理解的词语:

议论纷纷叫苦连天

三:会读的词语:

开始动物轮流星期熬夜习惯方式郑重

四:会写的字:

之直现期轮路眯郑第

五:我理解的词语有:

我不理解的词语有

六:我理解的句子有:

我不理解的句子有

七:我的收获:

延伸阅读

2023长方形的面积课件收藏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1

教学内容:教材107―108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五的1―5题.

1.理解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的算理.

2.理解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算理.

1.能正确运用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2.正确、合理地进行简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灵活、合理的简便算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15=( )×( ) 30=( )×( ) 24=( )×( )

3.应用题: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手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让学生自己用不同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使学生明确:

(1)两种解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即6×12×5=6×(12×5)从而得出: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2)当两个乘数相乘得整十数时,第二种算法简便.

①讨论怎样计算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把16分成 4×4,这样25×4×4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15×12怎样算比较简便?

=27×[( )○( )] =15×[( )○( )]

=27×[( )○( )] =15×[( )○( )]

=27×[ ] =15×[ ]

= =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计算简便

46×25×4=46×[( )○( )]

有时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和积,比较简便.

有时一个数乘以两位数,改成连 续乘以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400     =400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23~124页。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

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师:这是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测量过程,完成填空:这个长方形含有( )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3.播放录像,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游泳池池面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评析: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再贴近,教者在导入新课时捕捉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通过录像呈现出高楼、篮球场、游泳池的长方形块面,鲜艳生动的画面,具体可感的生活实际场景,引起了学生新知的欲望:是呀,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长方形的面积,这种办法在实际生活中太麻烦,也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呢?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应该寻找一个简便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板书:方法)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希自己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

[评析: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有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目标。而教师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又把寻找答案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探求奥秘的情感得到充分激发。]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材料,启发大胆猜想。

l.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1)师: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这个长方形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师:长2厘米,也就是长所含的厘米数是2,宽1厘米,也就是宽所含的厘米数是1。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3)师: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生:无数个。

师连问: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猜一猜?

生A:和长有关。

生B:和宽有关。

生C: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

[评析:教师通过一组感性学习材料,适当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作出了大胆的设想。避免了学生盲目的猜测,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实验。(板书:实验)

师:要测量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你们需要什么工具呢?

生:我们需要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组派代表领取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布置实验要求:测量时,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内两个两个分工合作,l号、3号、5号负责测量,2号、4号、6号记录结果。

2.各组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汇报测量结果后,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展开积极讨论。

思考题。

从上往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宽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从左往右: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

它们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4.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出示学生讨论后的发现: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齐读。

5.发现计算方法。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发现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生:只要用长乘以宽,就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板书:发现)。你叫什么名字哪我们就把这个发现命名为×××的发现。

[评析: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板书: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出示5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请各级组长任选一个长方形,组内同学一起来验证。

3.学生运用刚才的发现进行验证。

4.交流验证的结果。

师:通过验证你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正确吗?

生:我认为这个计算方法完全正确。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我先用×××发现的计算方法算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直接测量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师:在各小组的努力下,我们证实了×××的发现是正确的,让我们用响亮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

[评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通过一次实验而发现的,是不能成为科学发现的结论,还必须通过“验证”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在任何一种发现活动中,新的认识、新的结论不能盲目、划率地断言,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教者设计达一教学环节,既渗透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四、归纳、提示学习方法

1.师: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

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2.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生:我们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得到了一个发现,然后大家一起验证,证明这个发现是正确的,找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评析:整堂课的主体性学习,首先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学习“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后者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更为重要。]

五、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1)教科书第125页练习中的第1题。

(2)教科书第124页做一做。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回到导入题,出示游泳池的画面,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游泳池池面的面积。

(2)师: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国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

生测量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师:同学们,前两天,老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台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我算算看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A:长8分米,宽3分米。

生B:长6分米,宽4分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C:只要想()×()=24(平方分米)

师:同学们真行,一下子帮钱老师想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可是钱老师要配的玻璃不光大小相等,形状也要相同,那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

生D:这块玻璃虽然碎了,但它的宽没有破损,所以只要先量出它的宽是多少,再用面积除以宽就能算出长是多少了。

师:这位同学生活经验真丰富,回答得好极了。

[评析: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整堂课临近结束之际,教者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玻璃被打破了,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呢?这是一个颇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得到发散。学生思维发散后,教者话锋一转:玻璃的面积不光要相等,而且形状也要相同,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略)

板书:

[总评: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但要从观念和方法层面进行改革,更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作为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其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不论是教师的启发、提问,还是学生的讨论和动手实践,这些都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这节课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问题——探究”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法,注重思维方法,注重探索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令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纵观这节课体现的设计,包括师生间民主合作、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把知识、方法和能力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等等,都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3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实验数学》第六册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同学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同学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同学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X宽=面积的方法计算。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归纳。本节课教学胜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以至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所以,这节课又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重点。

本节课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使同学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加深同学对此法的理解和掌握。

2、使同学会运用推导结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通过此课的教学,培养同学动手操作、归纳、概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同学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同学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笼统思维的阶段。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和操作手段,为同学提供丰富的感性资料,调动同学多种感官(手、眼、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法的选择以发现法为主、操作法和演示法为辅。

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直尺、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两个长方形纸片。

在学法上可归纳为: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同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同学好学。

2、创设操作情景,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同学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同学主动探索的能力。

3、运用电脑辅助教学和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同学乐学。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前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动脑筋爷爷想来考考大家。(课件演示动脑筋爷爷的画面)图1同学可根据前面所学知识能很快说出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代表1平方厘米,图2和图3是在图1的基础上将一个长方形用虚线勾勒多个小正方形的形式。同学对图2和图3已能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各自的面积。但图4这个长方形没有虚线勾勒出来,它的面积如何求,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问题。以此导入课题。

这样创设情景,提出疑问,使同学发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以便顺利进入下一步的教学。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为了让同学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根据同学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让同学自身想方法解决如何求出图4中长方形A的面积。在同学放手操作过程中,他们出现的解决方法可能有很多,如(1)摆出小正方形后用数格法来求;(2)用图形对比法求;(3)通过量出的长和宽计算求等等。限于同学的知识水平,其考虑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之处,教师要超前估计,顺势点拨,引出同学正确的想法。

这一过程同学通过量一量、摆一摆的方法就初步得出长方形A的面积与它长和宽有关的重要发现,即得出长方形A的面积等长X宽=面积的初步结论。

(三)运用结论,笼统归纳。

问: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用它的长乘以宽来计算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

以此提问引起同学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出示任意长方形B,已知的条件课件中已显示出(课件演示)。要求同学通过现有的资料,各自操作、研讨、验证。

这一局部我放手让同学自身动手操作,让他们独立去探索、去发现,验证、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既加强了同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又培养了同学发明性思维能力,充沛体现出同学的主体作用。(课件演示长方形B的摆拼图形)

通过进一步的验证,让同学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这一结论。

为了让同学将理论用于实践,培养同学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让同学以《实验数学》课本为例,动手量出所需要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它的书面面积。接着我讲授用字母表示的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四)转化与应用。

为了进一步巩固同学掌握知识情况,让同学完成如下练习:

1、教科书P110页的“练一练”题(1)和题(2)。通过这一基础练习,使同学能够熟练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来解决一般问题。

2、考虑题。(课件显示)

下面是一张小红家的平面图(单位:米)。

(1)请算出他家卧室、客厅的面积。

(2)假如在客厅顶面的四周装上装饰条,需要装饰条多少米?

这些练习由易到难,重在加深同学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特别是考虑题的第(2)题,不只巩固了同学求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更深刻区分了长方形面积和周长这两种概念,而且注意了同学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同学运用数学知识于生活的能力。

最后,教师以提问,同学自行小结的方式结束:这节课你们学了哪些知识?求长方形面积要知道哪些条件?怎样计算长方形面积?你们还有哪些疑问?

这一局部在同学小结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使这一节课的内容在同学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为了让同学学好《长方形的面积》这课知识,我是尽量多让同学自身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同学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同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样,同学才真正学到了知识。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操作推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教法:

引导探究法。

五、教学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前面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分别是怎么规定的?用手比划一下。

2、你想用什么单位度量你的课桌?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呢?

3、咱们学校的大操场用什么度量呢?还能用摆正方形的方法吗?看来摆正方形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有一个通用的计算公式那就方便多了。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节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如果你有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把他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呢?

(1)生独立思考,用拼、画等方式完成。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讨论:你们拼出形状各异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4)汇报结果:

A、因为都是12个小正方形拼出的,所以是12平方厘米。

B、数出来的。

C、用长乘宽的办法

2、探究长乘宽的方法。

(1)先让第三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2)先观察你们拼的长方形中,长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形?长是几厘米,宽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形?宽是几厘米?再说说长方形中所含平方厘米数是多少。把结果填写在课本77页。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每行的块数乘行数等于总块数,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每行的块数等于(长),行数等于(宽)所以得到:长乘宽等于面积。

3、验证与应用

再画一画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怎样求面积?口述如何摆。

(三)及时联系,巩固新知。

1、联系二十九第2题。

2、78页做一做。测量时取整数。

(四)交流收获,小结全课。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运用今天的知识,你能解决身边一些物体的面积吗?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97—98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例1。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2、学习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⑵、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二、说教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法

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材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

1、沟通知识,建立联系(摆一摆)

①学生估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大约有多大?

②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来摆各种长、宽数据不等的长方形,想一想:自己摆出来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自主探索,领悟方法(猜一猜)

①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选择一种进行探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学生先讨论、交流想法,再在练习本上求长方形的面积

③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再相乘……)

④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教师相机指导)

通过拼、量,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关系,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利用迁移,探究知识(验一验)

①引导学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的过程;让学生去猜想、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学生交流、验证计算公式的产生过程是否正确?

③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用一用)

①请你帮老师配玻璃:老师办公桌上的一块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碎了,我想配一块和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忙算一算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②学校有一块边长16米的正方形园地,中间有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花坛,周围是草坪。请你算一算草坪的面积。

在本节课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让学生操作,观察讨论,猜想验证;在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分创设情境、提供帮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积极组织活动,变被动的教为让学生主动的学,那么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们的学生就会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比较,发现并验证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同学们,老师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帮我解决吗?我请装修工人重新粉刷了一堵长方形墙壁的这个面(边播放幻灯片边讲),工钱是每平方米5元,你能不能帮我算出墙壁粉刷完后,我应该付给装修工人多少钱?

要算出一共要给装修工人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长方形的面积能用计算的方法求得吗?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问题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研究“有用”的数学。]

1、小组合作,利用摆、拼的方法探究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桌面上的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拼1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由你们来确定。看看能不能在你们设计的长方形中有所发现。如果老师给的卡纸不能满足你的需要,你也可以在桌面上摆,然后汇报。

2、取3张有代表性的长方形拼图展示,并汇报拼图过程。

3、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老师沿着第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各画一条线段,以每行摆正方形的个数引出“长”的长度,以摆的行数引出“宽”的长度。突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第二个要求学生说第一排摆了几个,长是几,摆了三排,宽是几,摆了几个几,面积是几。第三个图则直接让学生说出长、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按照学生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任意设计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其长与宽的关系。渗透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教师在长与宽各画线段,完成了由面到线的转变,这是推导长方形计算方法的重要依据。]

从展示的三个图形以及列表的数据中,你们能有什么发现呢?(小组交流)(补充完整板书:长×宽=长方形面积)

①还没有展示的小组,检验你们所摆的长方形是否也有同样的普遍性。

②在每格是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长方形,标出它的长和宽。然后列式计算你画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再用数方格的方法检验你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验证,令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深信不疑,并感受到这种方法的优越性。]

5、请大家翻开课本比较我们探究的计算办法与课本的是否一样。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6、假如我想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2、回应课前的数学问题:给出长方形墙壁的长与宽,计算要付的工钱。(课件出示)

课件演示由8×3的长方形转变成4×6的长方形的过程。

4、比较8×3、4×6两个长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5、学校准备在校园修建一个36平方米的长方形喷水池,现在请你当设计师,确定这个喷水池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看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案。你喜欢哪种设计方案?为什么?

6、屏幕出示一块碎玻璃板。知道面积是54平方分米,宽是6分米,求长是多少?

[设计意图:有梯度的练习,既巩固了新知识,又超越了教材内容,拓宽了知识面,挖掘了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联系实际生活的练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的作用与价值,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把生活与数学联系在一起。]

有什么收获,提出不懂的问题,学了新知识后有什么新想法?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97—98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例1。在此之前,同学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局部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同学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同学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同学勇于探索,培养同学的探索精神。让同学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同学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同学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测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同学积极、主动、发明性的思维。

2、学习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同学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测——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⑵、情感目标:

①、让同学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测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学习重点:让同学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二、说教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同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同学已有的经验动身,让同学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笼统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向同学提供充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同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同学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同学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同学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同学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身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同学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法

同学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测,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资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生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同学大胆猜测、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同学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想、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同学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想——验证,让同学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发明,培养了同学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优秀教案

1、沟通知识,建立联系(摆一摆 )

①同学估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大约有多大?

②同学把准备好的学具(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来摆各种长、宽数据不等的长方形,想一想:自身摆出来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自主探索,领悟方法(猜 一猜)

①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选择一种进行探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②同学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方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同学先讨论、交流想法,再在练习本上求长方形的面积

③同学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身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丈量或只丈量长和宽再相乘……)

④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教师相机指导)

通过拼、量,同学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关系,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利用迁移,探究知识(验一验)

①引导同学猜测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的过程;让同学去猜测、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同学交流、验证计算公式的发生过程是否正确?

③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同学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需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用一用)

①请你帮老师配玻璃:老师办公桌上的一块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碎了,我想配一块和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助算一算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②学校有一块边长16米的正方形园地,中间有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花坛,周围是草坪。请你算一算草坪的面积。

在本节课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让同学操作,观察讨论,猜测验证;在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沛创设情境、提供协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积极组织活动,变被动的教为让同学主动的学,那么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发明的火花,我们的同学就会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8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会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本节课也通过学生拼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观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进而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学生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也比较容易。因此,本节课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实验---发现----验证” 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通过学生亲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掌握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长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教学资源

(1)教学课件(2)每人15个边长1厘米的卡片、每2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卡片。(3)每4人一张表格。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3—12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师准备卷尺,生准备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面积单位,并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二、新课。

1、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它的面积。生摆完后问:一共摆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沿长边摆几个正方形?沿短边摆几个正方形?

根据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画长方形时用1分米表示1厘米):

师问: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沿长边一排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是几平方厘米?每排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几厘米?沿宽边摆里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排数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一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答,师小结并板书: 5×3=15

长×宽=面积

2、练习。“做一做”的题目,让生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再计算。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

先让一生与老师共同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再让生计算。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4、5题。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 篇10

一、学前准备

口算下面各题。

15×380×6060×3025×44×3017×8

400×59×1312×726×311×10045×3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66页例4.

出示下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同学们可以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会发现正好能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去设想:是不是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宽”呢?它是不是适合所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学生们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便填表。

每排几个(长)6

有几排(宽)2

个数12

面积12

小组合作完毕后,由各组汇报本小组通过拼摆后的填表结果,教师提问:通过拼摆和表格的填写,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让学生齐读并记住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学生在拼摆1平房里你的正方形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学生有没有在记录表上记录长和宽的数

据相同的情况。如果没有,可指导学生去想,可不可以摆成一个每排个数和排数相同的图形呢?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引

导学生:“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呢?”(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

提问:那么你们知道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吗?

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通过让学生观察板书,说一说,今天的学习收获和应该记住的公式。

3、学习教材第67页例5.

出示例5: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大约是26厘米,宽大约是18厘米。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读题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6×18=468(平方厘米)

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

教师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

教师引导:同学们学会了面积的计算,你们想知道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吗?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积再动手计

算一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下列各题。

13×55×112×2316×831×38×10

410×37×1242×24×12130×220×4

2、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45米,宽30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如果在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四、思维训练

1、把表格补充完整。

名称长宽周长面积

长方形8厘米7厘米

9米24米

正方形边长5分米

边长100厘米

2、从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清明课件收藏


要想找到一篇好的文章,请推荐您阅读“清明课件”。老师在上新课时,通常会准备授课文件和课件,并要求学生认真撰写每个教案。编写教案时需要注意达到教学目标和实际效果。请继续关注本网站获取更多信息!

清明课件 篇1

教案前言:清明节的风俗很多,一般的人们会放风筝、插柳等,今天我们要讲解的是清明节荡秋千,荡秋千大家都知道吧?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学会荡秋千,并认识清明节荡秋千的意义,让清明节的意义更深入孩子的内心。

教案目标:

1、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增进其身心健康;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2、让幼儿了解秋千的来历。

教案准备:在幼儿园内用木头、绳子、踏板架一牢固的秋千,“熊猫荡秋千”的挂图。

教案过程:

1、出示“熊猫荡秋千”的挂图,引出课题。教师边出示挂图边问:“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清明节)

“节日里,动物园里的小熊猫也玩起了有趣的游戏,它们在干什么?”(荡秋千)

2、介绍秋千的来历。

让幼儿知道秋千是我们的祖先借以攀树取食和避兽宿息的一种工具。后来演化为秋千活动。

3、介绍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儿的兴趣。组织幼儿荡秋千。

①两手握绳,坐或站在两绳之间的横板上。

②当站着荡时,两腿并拢,并屈膝前荡;坐着荡时可有人在后边将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儿排成一路纵队站在一旁,每人荡2—3分钟,荡过的小朋友站至队尾。教师边指导边表扬表现勇 敢的小朋友,鼓励胆小的幼儿。

4、命题画:“小猴荡秋千”。

画出小猴荡秋千的各种姿态。

总结: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

清明课件 篇2

活动目的:

1、使幼儿了解寒食节的来历;感受寒食节与其它节日在气氛上有何不同。

2、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教育幼儿学习古人舍己为人、不争功名的精神。

3、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4、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活动准备:

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月饼、新年树、花灯、白花、纸盒。

活动过程:

1、介之推与寒食节的故事。

①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寒食节的?让幼儿了解寒食节家家户户都吃凉鸡蛋等冷食。

②讲介之推的故事

2、讨论。

①寒食节是怎样来的?

②现在人们为什么过寒食节?为了纪念谁?

3、词语练习。

①用“偷偷地”说一句话。

②用“后悔”说一句话。

③请解释“寒食”的意思。

4、游戏。

①摸箱:将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放入有盖的纸盒里,请幼儿从中摸出一件,说出名称及属于哪个节日。

②连线:将节日及代表物品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连线。

清明课件 篇3

设计意图: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幼儿了解清明节及其由来,掌握一些清明节的习俗,欣赏古诗的语言意境之美,有语言,社会,艺术整合而成本节教学活动。

背景故事:

传说春秋时期,晋文公受到迫害流亡在外,他在流亡过程中吃尽了苦头,受尽了侮辱,一些大臣受不了这些苦,相继离开了他,到后来身边只剩下几个人了。其中一个人叫介子推,,他对晋文公非常忠心。有一天,晋文公快饿昏了,介子推拿刀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在火上烤熟了让晋文公吃,就这样晋文公没有饿死。后来晋文公当上了皇帝,,他要封赏当年跟随他一起流亡的大臣,可是他把介子推忘了,有人提醒他,他心里感到非常惭愧,派手下人去请介子推进朝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官就没去,晋文公亲自去请介子推,当到介子推家时,发现他的门已经锁上了,介子推背着他的母亲逃进了绵山。手下人出了个主意: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子推。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见介子推出来,晋文公派人搜山时,发现介子推和他母亲已被烧死,他们紧紧抱着一棵烧焦的刘顺。晋文公厚葬了介子推母子,并把绵山改为介山。

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晋文公去介子推墓前看望,发现那棵烧焦的柳树又发出新的枝芽,晋文公看到柳树枝就像看到介子推一样悲喜交加,上前折下柳枝编成环形戴到头上,以示对介子推的怀念,晋文公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他都来祭奠介子推。

活动目标:

1、欣赏杜牧的诗《清明》,学习七言诗的节奏。

2、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让幼儿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3、让幼儿体验诗的语言、意境之美。

活动准备:

1:反映古诗内容的课件,

2:儿童歌曲《清明》

3:沙锤每人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放课件欣赏古诗《清明》

二:基本活动

1、介绍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有与家人结伴踏青游春,祭祖扫墓的习俗。

2、介绍清明节的由来

讲述背景故事

3、朗诵古诗

(1)按七言诗的节奏朗诵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教师朗诵,幼儿用沙沙的声音给古诗伴奏

清明/时节/雨纷纷

沙沙/沙沙/沙沙沙

路上/行人/欲断魂

沙沙/沙沙/沙沙沙

借问/酒家/何处有

沙沙/沙沙/沙沙沙

牧童/遥指/杏花村

沙沙/沙沙/沙沙沙

(3)幼儿一边朗诵一边用沙锤给自己伴奏

清明/时节/雨纷纷

沙锤:哒哒/哒哒/哒哒哒

路上/行人/欲断魂

哒哒/哒哒/哒哒哒

借问/酒家/何处有

哒哒/哒哒/哒哒哒

牧童/遥指/杏花村

哒哒/哒哒/哒哒哒

4:理解诗的内容体验诗的语言、意境美

放课件欣赏美丽画面,提问:你看到图上有什么?

幼儿回答(小桥,柳树,花,人,牛),教师讲解:清明时节,阳春三月,柳绿花红,更有霏霏细雨,绵绵不断,美丽迷人,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合家团聚,游春踏青,祭祖扫墓,这是一个最见亲情的.日子,但是总会有人在这样的日子里,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外面匆匆行走,春雨打湿他的衣服,这样的节日,这样的美景,让行人却显得非常忧愁。在这忧愁的时候,行人生出一个念头:我要找一个酒馆,喝上几杯酒,避避雨,歇歇脚,暖暖被淋湿的衣服,排遣一下渐行渐浓的愁绪,就问路边的牧童,牧童信手向远处一指,在杏花深处,隐隐约约看到一个小村,挑出一幅酒帘。牧童,杏花,小村,酒馆行人感觉像是回到自己的故乡,心头涌起一丝暖意。

5:吟唱古诗

师:诗很美,诗是一幅画,更是一首歌,我们听来听歌曲

《清明》,播放音乐,一起欣赏歌曲,吟唱古诗。

三、结束活动

春天是美好的,春光迷人的,让我们一起去享受这美好的春光吧!

清明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配文,拓宽学生对国画发展史的知识层面,从南北朝、隋、唐的人物画、山水画、宗教画,发展到宋元时期风俗画的出现并日益增多。“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与市民百姓的平凡生活终于接轨,这说明了什么?通过活动,将会回答这个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同学们的历史想象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德育目标: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了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尽量寻找《清明上河图》的摹本一幅。

2.在教师指导下,分大组讨论《清明上河图》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选定准备配文的画面,研究配文的形式,进行组内分工。

活动要求:

1.在配文的创作中,要把自己融入历史,假设自己生活在北宋,体验当时人观当时景,当时人记当时事的感觉。

2.文字体例不限,可以是解说词、小故事、书信、人物对话等,要有合理的想象、独到的创意,活化的历史陈迹,要能说明一个历史问题,反映一种历史现象,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脱离“北宋”这一历史时期。

活动步骤:

清明课件 篇5

教学目的:

1、学会观察和总结春天的绿色;

2、让幼儿学会踏青的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绿色皱纸,固体胶

教学过程:

1、感受春天的景色,引发对小草和小花的关注

教师:春天到了,你们看天里的花和地理的小草都怎么样了?你们喜欢小草吗?

2、体验感受

教师:现在我们就用自己的小手。小脚或鼻子亲亲小草和小花,摸摸小草,和小花做游戏号码?

(幼儿是怎么与小草小花做游戏的?教师进行观察)

3、分享交流

幼儿一起讨厌:玩玩小草的特征和感受

4、爱护草地和花草,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师:我们在草地上玩,快乐又安全,还能让身体健康。你们说草地是不是我们家的朋友,草地也是小动物们的好朋友。

清明课件 篇6

说学情:

小学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律性不强,但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丰富的想象力,结合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并运用到教学中,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学习中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组织学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根据本课教学的特点,把“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寄意”确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根据文中相应句子的深层意思不明确的特点及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或理解能力,确定“引导学生理解介子推写的血书的含义”为本课时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能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和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将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组织学生根据课文需要去查寻、搜集有关资料,拓展阅读范围。

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分为五个环节来具体实施教学。

交流感知→研读共品→相互释疑→巩固拓展→总结提高。

一、交流感知

认读生字、检查预习情况。

指名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研读共品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君臣对话的部分可分角色朗读,认真体会介子推和重耳对话时的语气。

【设计意图】朗读的训练在三年级尤为重要,分角色朗读是体会文中人物的品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读中将情融于人物,与人物同欢共喜,读的到位,对于更好的理解课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指名读课文的4、5自然段。体会介子推回绝了重耳的重用和感谢,可以从中看出介子推的高贵品质。(不图回报、不被利益所动,关心国家兴盛,理解百姓疾苦)。

【设计意图】本文的内容暗含的东西较多,课文的难点也在这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将难点分化,化难为易。而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正是将难点化解,取众人之长。教学中始终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三、相互释疑

说说晋文公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介子推有什么联系?对百姓有什么影响?

(如果没有介子推用生命来激励他,晋文公就没有后来的功绩,所以介子推是晋文公成为明君的重要因素。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设计意图】语文课应当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说的训练尤为重要,说好说不好都要说,要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表达的训练要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角落。”

四、巩固拓展

连一连

春节农历正月十五七夕阳历一月一日元宵阳历四月五日元旦农历七月初七清明农历正月初一中秋农历九月初九端午农历五月初五重阳农历八月十五在这些节日当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后讨论、查阅相关资料达到做题的目的,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同时能使我国的传统节日得到充分地弘扬和发展

五、总结提高

在上一节课对课文生字词学习和简单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本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深入学习。不仅了解了清明节的由来,同时也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了“清明”的内涵。

【整体设计意图】

整篇课文的教学,紧紧围绕“清明节怎么来的”展开,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紧紧围绕着课后习题来展开思索,由疑入手。人们常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本课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此为抓手,解词析句,探究问题,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标。

其次,教学中,让读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将课后的问题顺利解决,从而理解清明节为何而来,进一步地认识中国传统民俗,对晋文公和重耳的高尚品格有所了解。让学生在读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深地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说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时我从问题入手,再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此为抓手,解词析句,探究问题,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共同提升。例如:在学习读第一段,随机处理“传统节日”“感人肺腑”等词。在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君和臣的对话。重点理解介子推的话“做治国安邦的清明国君”。初步理解“清明”的内涵。在引导学生联系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让学生谈出自己对“清明”的理解。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一一回绝”“放声恸哭”所表达的内容,认识介子推拒绝做官,不图回报的高风亮节。还有,对重点的句子感悟,也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

课件(收藏7篇)


真正的好文章不多“课件”是其中之一。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师的成功备课离不开完备的教案。欢迎您参阅读本网页!

课件(篇1)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能用“渐渐”说话

通过朗读,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

引导学生从文中感悟乌鸦的聪明能干,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1.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背诵课文。

2.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明白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能用“渐渐”说句子。

1.教师自制的生词卡片;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乌鸦喝水的图片;

4.投影仪、视频展台和大屏幕。

1.这节课继续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吗?(乌鸦,你为什么要喝水?你怎么找水喝的?最后你喝到水了吗?)

2.现在,小乌鸦可要考考大家呢。认读生字词。(出示生词卡片)口渴喝着水瓶子到处石子渐渐办法许多找水在这些生字中,有两个字很相像,你是怎么记住并区分它们呢?喝—渴(口“渴”需要水—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口字旁)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他生评议。

1、请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乌鸦为什么要找谁喝?他是怎么找水喝的?最后它喝着水了吗?

2、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句

(1)你知道,乌鸦为什么找水喝吗?快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第一句)

(2)乌鸦口渴了,你知道它渴到什么程度吗?

(3)你从哪里知道它特别渴?(到处找水喝)请你想象一下,乌鸦会飞到哪些地方去找水呢?找的地方多不多呀?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说明乌鸦确实很渴,就像我们平时口渴了一样,是一种什么感觉?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口渴的感觉表现出来吗?谁想试试?

指导读:渴得都快说不出话来了。

(二)学习第二、三、四句

(1)师: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乌鸦终于找到水了。此时乌鸦的心情又怎样?让学生扮演小乌鸦,老师采访各位小乌鸦,谈谈此时的心情。

(2)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划出来。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你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4)老师再次采访小乌鸦们喝不着水时心情又如何?(体会乌鸦着急、无可奈何、难过的心情。)

(5)乌鸦虽然很着急,但是它仍然在积极地想办法。快来读读最后的这句话吧!怎么办呢?

(三)指导朗读:想象自己就是那只小乌鸦,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是呀,多着急啊,快来看看小乌鸦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出示第三段)

(2)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把乌鸦的办法用波浪线画出来。

(3)比较句子:(出示课件)乌鸦把小石子一下子都放进瓶子里。这句跟书上的一样吗?这样改行吗?为什么?

(4)分组实验:那一个一个是怎样放呢?请你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里面装有一点水)和小石子,往里面一个一个地放吧。注意边放边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5)在小乌鸦的努力下,水怎么样了?用你的手势来告诉老师,课文中用的是哪个词?

(6)比较句子,用“渐渐” 造句。

课件出示句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瓶子里的水很快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哪一句好,为什么?

你能用“渐渐”说一句话吗?

出示课件: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天气_____热起来了。

____渐渐__________。

追问:此时,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 (乌鸦很聪明;乌鸦很执著;乌鸦遇到困难能开动脑筋等。)

(7)指导朗读第三段。乌鸦喝到水了,心情怎么样啊?那你就高兴地读一读吧!

4、学习第二段。

乌鸦的这个办法好吗?它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办法来?

1、师:是呀,这只小乌鸦多么善于观察、不怕困难,爱动脑筋啊!让我们大家像小乌鸦一样,积极动脑,想办法背会这篇课文。

2、提示方法:

(1)想想乌鸦先遇到什么困难?接着它想出了什么办法?最后怎么样?

(2)把自己当作小乌鸦,边做动作边背诵。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4、检查背诵情况,师生评议。教学活动4

1、你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它。

2、多好的办法呀!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及时点拨、评议方法的合理性。)同学们像小乌鸦一样爱动脑筋,能想出这么多的办法。

3、在你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呢?(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充分交流,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勇于克服的品质。)

课件(篇2)

学习目标:

认识“男、女、开、关、正、反”六个生字,会写“女、开”两个生字,会说由单音节反义词组成的一些词语。会读“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大地、树叶”等词语,并会用这些词语说话。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识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积累两句谚语。

学习重点:

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其中两个生字。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进入“识字加油站”

1.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生字宝宝,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好吗?

2.课件出示:大

学生认读。

师:谁知道“大”的反义词是什么?

指名说出“大”的反义词“小”。

课件出示“大小”,

学生齐读。

同样出示“上下、南北”,引导学习齐读。

3.课件出示:男

指名认读。教师领读。

师:谁知道“男”的反义词是什么?

学生汇报“女”。课件出示“女”,并领读“男女”。

同样认识“开关、正反”。

4课件出示六个词语,学生齐读。

指导书写“女、开”

6.师:这六个词语都是由反义词组成的词语,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汇报:进出,来回,里外……

二. 字词句运用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组词语,谁会读?

课件出示: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大地? 树叶? 青草? 莲花

飞鸟? 小鱼? 青蛙? 雪人

指名认读。齐读。

师谁能用里面的一个词语说句话?

老师举个例子:我们这里现在是秋天……

引导学生用词语说话,师及时鼓励。

三展示台

师:其实我们不只可以在课堂上识字,生活中到处都能识字,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学校的哪儿有字,你认识吗?

学生交流、展示

师:我们走在大街上也可以识字,买东西也可以识字……我们要养成在生活中学习的好习惯。

三. 日积月累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真棒!老师这有两句谚语,谁能读下来?

课件出示: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学生如果读不下来,师领学生读。

学生自由读、背。

四. 布置作业

从生活中认五个生字,并说说从哪认的。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

课件(篇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育人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知识。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实施语文课创新教学的目的。

一、语文创新教学研究的途径

1、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2、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

课件(篇4)

第一课时《抽屉原理》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若干根小棒,4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组织学生做“抢椅子”游戏( 请3位同学上来,摆开2条椅子),并宣布游戏规则。

师:象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一)出示例1:4枝铅笔,3个文具盒。

1、观察猜测

猜猜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会存在什么样的结果?

2、自主探究

(1)提出猜想:“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2)小组合作操作验证:请拿出铅笔和文具盒小组合作摆一摆、放一放。

(3)交流讨论,汇报。可能如下:

第一种:枚举法。

用实物摆一摆,把所有的摆放结果都罗列出来。

第二种:假设法。

如果每个文具盒中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枝同一个文具盒。

第三种:数的分解。

把4分解成三个数,共有四种情况,(4,0,0)、(3,1,0)、(2,2,0)、(2,1,1),每一种结果的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不小于2的。

(4)、比较优化。

请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呢?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盒子里呢?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师:为什么不采用枚举法来验证呢?

数据较小时可以采用枚举法,也可用假设法直接思考,而当数据较大时,用假设法思考比较简单。

3、引导发现

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盒子的数量多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二)出示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几本书? 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

1、学生尝试自已探究。

2、交流探究的结果,可能如下:

1)枚举法。

共有3种情况。在任何一种结果中,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2)假设法。

把5本书“平均分成2份”,5÷2=2…1,如果每个抽屉放进2本书,还剩下1本。把剩下的这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该抽屉里就有3本书了。

由此可见,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同样,7÷2=3…1把7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书。

9÷2=4…1把9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5本书。

3、观察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4、介绍原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这一发现,在数学里被称之为“抽屉原理”,也叫做“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狄利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它来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呢。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第72页 “做一做”第1题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二课时 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掌握抽屉原理,掌握抽屉原理的反向求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2.找到抽屉原理问题中被分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女孩正要从抽屉里拿袜子。抽屉里有黑白两种颜色的袜子各10双。突然停电了。小女孩至少摸出多少只袜子,才能保证拿出相同颜色的袜子?

学生思考、发言。

师: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能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二、活动探究、深入了解:

(一)出示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1、学生提出猜想。

2、用预先准备的学具,小组合作交流。4、小组反馈,师相机板书:

3、得出结论:把颜色看作抽屉。

有两种颜色,只要摸出的球比他们的颜色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研究规律

师:如果盒子里有蓝、红、黄球各6个,从盒子里摸出两个同色的球,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分小组讨论后汇报。

再出示做一做第2题,汇报后得出:问题结论只与球的颜色种数也就是抽屉数有关。

小结:确定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体是解决抽屉问题的关键。

三、巩固训练,促进内化

1、做一做

2、解决课前有趣的问题

3、有红色、白色、黑色的筷子各10根混放在一起,让你闭上眼睛去摸,

(1)你至少要摸出几根才敢保证有两根筷子是同色的?

(2)至少拿几根,才能保证有两双同色的筷子?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三课时 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巩固比例知识、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1、(屏幕显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学生说说对这则广告的理解。引出课题。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呢?

二、问题讨论,明白道理

1、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畅谈有关水的认识。

2、课件展示相关资料,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状况。

3、交流感想,强化体验。

三、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师: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师:课前我请同学们做了一个漏水试验,我们一起来看看试验结果吧!

1、小组交流、展示成果。(一分钟大约滴水50毫升)

2、计算统计,交流感想。

师:根据上面的滴水速度,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一个漏水水龙头漏水情况统计表

时间 1分钟 1小时 24小时 1年

水量(升)

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1立方米约重1吨)

3、评价家庭用水状况,提出节水建议。

4、(课件出示)小明刷牙时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约6升。小刚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3口杯水,每杯用水约0.2升。

A、小明一次刷牙的用水量相当于小刚多少次刷牙的用水量?

B、采用节水刷牙的方式,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按每人每日刷牙两次算,那么每月(30天计算)可节水多少升?

C、节约的这些水,如果以一户三人,每户月均用水量为8吨计算,够你家用几天?

(独立分析计算、汇报计算结果,交流想法)

四、解决问题,提出方案

分组讨论一下节约用水的措施。

1、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节水片段。

2、出示节水倡议,生齐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

课件(篇5)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学写毛笔字。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地写在括号里。

3、练习正确地搭配动宾结构的词组。

4、练习结合语言环境为带点的词找反义词。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7、搜集反映家乡变化的资料,学写导游词,当众自我介绍。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清题目,明确要求。

2、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

(2)在自备本上练习基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

(3)教师示范板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行书运笔的过程和特点。

(4)学生在自备本上练习上述几个字。

3、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教师提示握笔的姿势及坐姿。

4、反馈交流。将写得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自己读一读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读题,其余同学边听边寻找句子中用错的字。

(2)提出独立做题的要求:查阅字典,寻找规律。

3、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辅导。

4、反馈交流。确定正确答案,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

三、教学第三题

1、学生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先让学生读词语,再集体读两遍。

(2)举例分析,掌握规律。

(3)让学生用画出表示某种行为或动作的词,想一想:它们分别可以和哪个词搭配?为什么?

3、独立作业 :用连线的方式将所列词语两两搭配。

4、反馈交流。

5、课堂作业 :将题2和题3按练习要求写在课堂作业 本上。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读题,想一想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默读题目。

(2)讨论每小题中加点的词各有哪些反义词。

(3)联系语言环境,思考这里带点的词的反义词该填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在书上填写。

4、反馈交流。学生汇报作业 的完成情况,反复读读填好的句子,最好背下来。

二、教学第五题

1、指名读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

(2)指名读、齐读。

(3)说说这12条成语可以分成几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

3、学生大声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交流。

三、教学第六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们自己读读《如梦令》,把句子读通顺。

(2)启发讨论如梦令是什么。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由轻声试读,边读边想想词的大意。

(5)让学生尝试着说说词的大致内容,教师结合重点词语作适当点拨。

(6)教师讲解后再次范读。

3、自己练习朗读,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交流。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指名读,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讲清介绍的范围:家乡的特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矿产资源、民风民俗、民间故事

(2)围绕以上几个方面,组织讨论。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那么多的内容,你打算选哪方面?通过什么渠道搜集资料?

(4)讲清写导游词的要点:资料要翔实,条理要清楚。

3、练习。学生按要求练习写导游词,向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4、反馈交流。

(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议。

(2)教师小结。

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的心情。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成功的经历,请大家简单地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做什么事成功了,成功后感觉如何?指名述说。

2、大家说的都属于个人成功,有没有什么成功的事情是很多人甚至是几千、几万人努力的结果呢?指名述说。

二、创设情境

1、讲述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神圣时刻的画面。

2、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3、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三、初读课文

1、激趣: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不认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拼音,也可以互相请教。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难读的词、句,并把这些词、句认真地读一读。

四、识字写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会读的同学先示范读一读,然后学生每个词读两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可让学生单个读、指名领读、小组读来巩固。

2、在朗读重点词句中进一步指导认读生字。如,第一段中的“喜讯传来……”一句,第二段中的“人们挥舞……”一句,第三段中的“人们相互……”一句,都包含了较多的生字,可重点指导读正确。

3、出示单字学生认读,给这些生字找朋友,组成词语。

4、说说记字的方法,结合旧字识字,反复重现巩固识字。

5、写字指导:

引导学生发现:拥、抱、扬三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泪、洋都有三点水,也是左窄右宽的字。

提醒学生注意:

⑴ 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

⑵ 申、洋二字的竖为主笔。

⑶ 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⑷ 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

⑸ 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所以右边是“眼目”不是“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2001年夏天的那个夜晚,我们十几亿华夏儿女的眼睛都盯着电视里的萨马兰奇,当听到萨翁那平稳而清晰的北京两个字时,我们的心沸腾了!电视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着“我们赢了”这句话,我们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着自豪感和成功感。北京申奥成功,是整个中国的成功。这次竞争是体育的竞争,也是经济的竞争,环保的竞争,文明素养的竞争,国际形象的竞争。我们赢了不仅是北京赢了,申奥赢了,更是中国赢了,中华民族赢了。世界选择了北京,北京将还世界一个惊喜。

二、了解背景

学生将自己知道的中国北京申奥的情况说给大家听,老师再补充一部分小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人们的心情。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激动、自豪的语气),学生欣赏,并说说自己欣赏后的感受。即:你从老师的读中听出了什么?

2、说说你们现在的心情,(指名说说自己的心情)请带上这种心情朗读课文。学生练习读课文。

3、小组开火车朗读,比比谁能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4、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全班学生朗读。如:第一段中的“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是什么意思?第三段中的“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是什么意思?从“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5、老师听了大家的朗读非常感动。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我们成功了!(师生齐读课文。)

四、实践活动

“我为2008年奥运会出力”

可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了解奥运,了解北京,关注体育;再想想我们能为2008年奥运会做些什么?

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特点。

2.帮助学生会认“寿、秒、恍”等生字,会写“霞、紫、寿”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么描写火烧云形状、色彩变化的。

2、领悟事物动态变化的描写方式。

难点:1、唤起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感情。

2、掌握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对某一事物展开想象,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1. 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火烧云图片,学生欣赏。

2.火烧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红彤彤、多姿多彩.....)

3.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积累关于颜色的词语.

a:正音:一模一样(mu)

b:结合图片理解颜色的词语:葡萄灰,梨黄茄子等等

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a:在你的阅读中火烧云都有什么特点?(生:色彩多形态变化丰富)

b:课文主要写的是火烧云色彩和形态的什么?(生:变化)

3、 朗读课文,体会火烧云的变化

3、 精读课文,品味变化

1、 学习活动一:找到最能体现火烧云色彩变化的词语填在气泡图内。引出“动态变化”描写方法

2、 学习活动二:先默读文章4-6自然段,找出体现火烧云形态变化的词语,再填入气泡图

分析里面的关键词表达(起来、跑着跑着模糊等)

4、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延伸各种类型的“变化”

1、学习活动三:选择你喜欢的变化方式对雁荡山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

板书:

站起来、大起来、伸开、模糊、跑、跑着跑着、一转眼、找不着

形态

色彩

动态变化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课件方案热门


课件方案(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通晓、犒赏、呢喃、应验”等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鸟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视听导入

看看画面,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爱鸟,爱看鸟儿那矫健的身姿,爱听他们的歌声和软语,于是动笔写写下了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特别要注意这些词语的读音!想想:课文写了,“我”和哪几种鸟对话?

2、学习字词:

通晓

犒赏

呢喃

疏忽

软语

翩翩飞翔

倍感亲切

搏击风雨

(1)重点理解:犒赏呢喃软语通晓

你不理解哪些词?请工具书帮忙——课文中找找——课件演示理解“呢喃软语”

(2)了解“公冶长”

3、学习二、三小节。男生读2节,女生读第三节。

4、听到了什么,自读4—10节。用笔划划。

三、重点理解

(一)布谷鸟:

1、预设:布谷鸟会催促块块出工。

2、听布谷鸟叫声,体会鸟语。它好象在说什么?

3、指导朗读,练习对话。

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男女生对话

4、引读第8节: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

(过渡:人们把布谷鸟的语言当作一种激励啊!孩子们——

5、理解句子: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懈怠!

(1)指名读

(2)说话训练:声声催促仿佛在说——

过渡:布谷鸟能催我奋进。这是我们和它的对话中感受到的。那么,从喜鹊的叫声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呢?

(二)喜鹊

1、学生交流。“喳喳喳喳……喜事到家,喜事到家”

2、联系课文指导朗读:“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

3、引读

4、理解句子:

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1)齐读。

(2)联系前文理解:虽然……但……

(3)指导朗读。

(4)引读第10节(听鸟叫,编对话。)

你听!画眉在叫,黄莺在叫,百灵在叫,还有这写鸟儿也在叫。发挥你的想象,听听鸟语,编编对话!

5、语言训练,自编对话.

四、深化感受

1、引读11节。

2、说话训练:从————那里,我————————。

五、总结全文

鸟语让你遐想,鸟语让你快乐;感谢大自然,让我们找到了又一个“知音”,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满怀深情地再读最后一节: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板书:

布谷鸟

喜鹊

催人奋进

画眉

增添乐趣

鸟语

黄莺

百灵

课件方案(篇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白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感受白鲸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搜集有关鲸、白鲸的图片、文字资料,选取几段录像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鲸、白鲸的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鲸字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看,认识这种动物吗?(出示课件:鲸的图片)老师板书鲸,并强调学生观察老师的板书,强调它是后鼻韵,纠正读音。

2?你了解鲸这种动物吗?给我们介绍介绍它吧。

3?学生自由展示搜集的资料。

4?过渡:今天,我们一道走近鲸这个大家族中的白鲸,仔细地观察观察它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通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画出段落,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2?同桌交流初读收获。

3?汇报交流。

(1)生字、新词认读,小组接龙读课文。重点抽查:吱、嘶。

(2)说说课文围绕白鲸介绍了哪些内容。

三、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段,录像入手,引导自读自悟。

(1)出示课件,看白鲸洄游录像,引导学生交流所见所感。

(2)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至四段。

(1)自读二至四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学习,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读课文,看批注,说体会,学批注。

(3)检查学习第二段。

读读课文,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学生朗读课文,说自己的体会。引导读批注,学批注。体会拟人化手法的好处,以及省略号表示的意思。补充想象白鲸还可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在读书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能够聆听白鲸的歌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齐读课文,质疑。一边读,一边想:你对白鲸的口技表演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探索白鲸发出叫声的目的,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朗读课文。将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一边读,一边想象白鲸展示口技的场面。

(4)检查学习第三段。

自由读第三段,为白鲸的这一项表演取个名字。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讨论自己所取的名字的理由,帮助理解课文,指导读好课文。(身材秀、杂技表演,玩具总动员)

引读、对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白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或者白鲸有怎样的性格。

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5)检查学习第四段。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理解焕然一新,并结合搜集的资料,体会白鲸爱干净的特点。

指导朗读。

四、品读全文,体会写法

整体感知,品读全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动物,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

五、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请你也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动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

12 白鲸 夏季旅行家(洄游)总

声音变化多端

口技专家

嬉耍游玩

优雅聪明

擦身蜕皮

极爱干净分

(抓特点表喜爱之情)

课件方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欣赏由鞋生发的各种奇思妙想的联想作品。

2、引导学生将鞋的形象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碰撞产生联想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欣赏鞋的联想图片,从中了解鞋的联想方法。

难点:根据鞋的特点进行巧妙联想并创作。

三、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摄像机、鞋子实物、范作、小奖品若干。

学具:水彩笔或蜡笔,勾线笔一支,画纸。

四、教学过程:

动画欣赏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秘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呀?(学生语:想) 师:好,那么请大家带着老师的问题欣赏视频。

师:耐克换了几次衣服?

师:大家看,老师把耐克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师出示图片),大家看这是耐克吗?(学生回答并说说原因)

师:耐克知道要来我们这做客,特意请设计师乔装打扮了一番,所以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了,大家觉得可爱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鞋的联想。

讲授新课:

1、说一说:

同学们说说你脚上的鞋子吧!

2、看一看、想一想

师:老师还收集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鞋,你们想看吗?好,那请你们带着问题来欣赏。

设计师是根据哪些部位进行联想的?

1)鞋跟 2)鞋帮 3)鞋底

设计师在设计鞋的时候都用了那些方法?

1)添加法 2)夸张法 3)变形法 4)组合法

3、找一找:

老师这有些鞋子走丢了,你们帮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主人吧!

自由想像,强化思维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你就是一双鞋子,跟着老师飞上蓝天,你能想到什么? 又穿过森林

走上马路?

师:看了这么多充满智慧和联想的鞋,老师不禁感叹这些设计师的想像力实在是太丰富了,鞋子耐克今天要请大家帮他完成一个心愿,大家看!师出示多媒体。请生读读他的愿望。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师:(媒体播放音乐,鼓励学生想像,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作品,教师参与生创作活动,并给予肯定)

六、展示与评价:

师:这些充满想像力的鞋子已经挂满了黑板,我估计鞋子都不认识自己了,这个舞会你觉得谁会是最亮眼的?说说原因。(学生评价,从两个方面,一个是怎样联想的,一个是用了什么方法)

七、总结与拓展:

著名诗人但丁曾经说过:“联想是杰出的艺术本领,任何一个无聊的想象都要比模仿好的多,想象是艺术飞翔最美的翅膀”。

生活中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思考,用耳朵去倾听,这就是联想。课后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制作出别具一格,千姿百态的圣诞礼物吧。

课件方案(篇4)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价值连城的文物,铁罐却被氧化,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有礼而不软弱。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罐”字入手,揭示课题

1、出示“罐”字卡片,让学生齐读。

2、教师:罐是一种用来盛东西的器皿。你们都知道哪些罐子?(陶罐、铁罐、木罐、玻璃罐)

4、教师小结:不同的罐子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它们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作家黄瑞云,抓住了陶罐和铁罐的优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创作了一个有趣的童话。这个童话的题目就是——《陶罐和铁罐》。(教师板书课题)

5、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1)课件内容:

(加拼音):争辩恼怒御厨羞耻懦弱陶罐奚落轻蔑掘开朴素流逝宫殿相提并论和睦相处(去掉拼音):争辩恼怒御厨羞耻懦弱陶罐奚落轻蔑掘开朴素流逝宫殿相提并论和睦相处(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选词填空)

出示课件:铁罐常常()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而铁罐却()了。

(奚落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

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

三、焦急对话,品读感悟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9自然段,想一想这8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指名反馈。(主要写的是人物的对话。)

3、教师小结:的确,这8个自然段,大多数都是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分别画出陶罐和铁罐的语言,然后大声地读一读。

4、集体交流、反馈。

5、初步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建议男女分角色朗读。男生扮演铁罐,女生扮演陶罐。)

6、教师:在刚才的角色朗读中,女生们,你们听出了一个怎样的铁罐?(女生反馈,不要求单一的答案: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没有礼貌、恼怒等)男生们,你们听出了一个怎样的陶罐?(男生反馈,不要求单一的答案:谦虚、很有礼貌、不懦弱、敢据理力争等。)

7、教师:的确如此,铁罐最大的特点就是傲慢无理,陶罐最大的特点就是谦虚有礼,却不懦弱。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语言,把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旁边。(板书:傲慢无理谦虚有礼,不懦弱)

8、集体交流。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理?(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陶罐的谦虚有礼,却不懦弱?)

(2)指导读出陶罐的谦虚有礼或铁罐的傲慢无理。

(3)激励学生补充自己的感想。

(4)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9、抓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指导分角色朗读。

(1)出示填空练习。

(2)分别指导学生抓住所填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句。铁罐(傲慢)地问:“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完了回答哪遍好。(老师读)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指名读、全班齐读)面对如此傲慢的铁罐,陶罐的表现是怎样的?让我们来读读谦虚的陶罐说的话。(出示陶罐的话)

陶罐(谦虚)地回答:“不敢,铁罐兄弟。”

师: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揭示语,读出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

师:铁罐还怎么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这一句还用傲慢的语气吗?(不用,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铁罐只看到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所以瞧不起陶罐。)真能干!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这是它的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这是它的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回答?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读书气氛异常热烈,最后指名读)

铁罐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那时候铁罐说这句话时是什么神态?(轻蔑,打出提示语)轻蔑是一种怎样的神态?(瞧不起、看不起人的样子;找近义词:轻视)谁能作个轻蔑的样子给大家看看?(让一个学生表演)

师:好一副轻蔑的样子,你带着这个轻蔑的表情来读读铁罐的这句话。师:请同学们学着刚才那个同学的表情和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陶罐(争辩)说:“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那同学们觉得陶罐真得懦弱吗?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了陶罐并不是懦弱的?(陶罐自己的话和“争辩”这个词中体会到)(出示句子)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争辩?陶罐是怎么争辩的?(朗读陶罐的

话)那么傲慢的铁罐允许陶罐继续争辩吗?(不允许。)在铁罐眼里如此懦弱的陶罐竟然知道争辩,那时候铁罐的心情是如何的呢?(恼怒)谁能做个恼怒的表情给大家看看?(好一副恼怒的表情),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恼怒的语气和表情来读读铁罐这时说的话。(生朗读)?铁罐(恼怒)地说:“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面对如此恼怒的铁罐,陶罐又是如何说的呢?(指导读陶罐的话)

陶罐(友善)地说:“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得到,陶罐的什么呢?(和善、友好、谦让、彬彬有礼)面对这样友善的陶罐,铁罐又作何反映?出示第四次对话:

铁罐(蛮不讲理)地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师:铁罐是如此无理取闹,到这时陶罐——不再理会铁罐。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师:对啊,遇到谁,谁都不会无止境地去理会无理又傲慢的人。

(3)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1)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2)戴上头饰表演。

(4)生字教学: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喜欢谦虚的陶罐呢?还是傲慢的铁罐?都喜欢谦虚的陶罐,那我们现在就把“谦虚”这两个字学会了。(指导书写)

10、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不光可以帮助我们把人物说的话读好,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以及人物的性格、品质等。今后,同学们要多关注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以帮助自己更好地阅读、理解。

11、用一段或一句话,夸一夸陶罐,劝一劝铁罐。(指名反馈)

四、课堂总结

教师指着黑板,小结:今天我们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学习,

认识了一个(学生:傲慢无理)的铁罐,认识了一个(学生:谦虚有礼,不懦弱)的陶罐。故事到这里还未结束,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它们最后命运如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陶罐和铁罐》。

五、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傲慢无理谦虚有礼,不懦弱奚落

据理力争

坚硬易碎

易氧化不会被氧化

课件方案(篇5)

一、活动目的

1 激发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的自觉性,保护自然环境,维生态平衡。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时间

一课时

三、活动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四、活动准备:

拟定调查提纲,确定调查时间和地点,选择设计调查方案。

五、活动内容:

1、问卷调查当前农村环保中所存在的问题。

2、针对调查到的情况,班级展开讨论交流。

3、共同制定环保方案。

六、活动过程:

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以小记者的形式开展问卷调查,对环境破坏的地点及范围进行统计,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如:一张纸,一个塑料袋,一节废电池,一个可乐罐,还有乱砍滥伐,水污染等开展调查。

如;高子璇同学采访诊所医生两个问题;

1、你注射完的针头,药瓶如何处理?

2、你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什么看法?

医生说;“我把注射完的针头及药水罐运到远处或没有人去的地方进行深埋,有时还用火焚烧,这样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效果。”关于对周围环境保护的看法,我向你回答两点;

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要把纸张,塑料袋乱扔。

2、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整改。治理环境。贺郁婕同学采访了市场管理员一个问题,现在集市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目前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每当散集市完了,垃圾到处乱扔,特别是在水果腐烂时气味呛人,对人的身体有害,既破坏了水资源,又污染了空气,象这种现象怎样处理?管理员是这样回答;“近几年我们对垃圾问题有做处理,但处理没有到位,按照我们的规定,收场后必须把垃圾处理好,可是经商者并没有把这件事处理好?今后我们会加大这方面的管理力度,一定把这件事处理好连易华同学采访村干部两个问题;

1、现在上级部门都在处理垃圾这件事。每所学校乡村都创建了一个垃圾池,可是池装满了垃圾到处都是,不是照样污染了环境吗?象这样的情况如何处理?

2、现在我们周围的树木都砍光了,破坏了生态环境,象这样的问题你身为一个村干部如何处理这件事?针对这两个问题,村干部作了详细的回答:他说:“我们村干部会加大治理垃圾的力度,垃圾池满了我们会想办法解决。关于砍伐树木这件事,我们会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对滥砍乱伐树木者要进行严厉的处罚。

莫欣雅同学采访了村民一个问题;我们今天通过环境调查发现我们这的小河里堆着很多垃圾,这种现象既破坏了环境,又污染了水,象这样的问题怎样处理?村民说:“通过你们的采访我深刻的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现在要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制止把垃圾倒入河里,保持水的清洁。

全班同学经过调查,掌握了当前农村环保中所存在的问题,用不同的方式采访了社会中的不同人物,发现了农村环保确实存在很大问题,并呼吁人们尽早解决这些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课堂汇报;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环保调查实践活动,你们一定受益非浅吧!

师:今天我们深入农村开展了一次周边环境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你们一定有成功的一面,或许也有失败的一面。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向全班同学交流交流吧。

生:我虽然长在农村,生活在农村,但对农村环保存在一些问题我真是一一不知。通过这节周边环境调查活动课我才明白,原来农村确实存在一些环保问题,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够。

生;我认为作为一名“小记者”很不容易,何况是他们新闻记者更不容易。首先我在与他们沟通时没有共同的语言,尽管我是用和蔼的话语和他们交谈,他们还是把问题简要的说一说,我问了村民一个普通的问题,你们现在垃圾如何处理?村民说;“把它倒进河里。”我接着又问:除了倒进河里就没有其它办法吗?

他说:“没有。”我又便问:村子中间创建的垃圾池是装什么的?他说:“装垃圾的。”对呀!既然是装垃圾的,你就应把它装进池里。不要倒进河里,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不会把水污染,岂不是一举两得吗?现在我们全国上下都在治理水的污染和环境保护,你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师:是呀!作为一名“小记者”真不容易啊,遇到困难我们要勇敢的去面对,去克服。要保持周围环境卫生,特别要重视垃圾的处理,除了自己不要乱扔垃圾外,还要劝告别人不要乱扔垃圾,有可能的话,要进行垃圾分类,以便于环卫工人处理。

生:在调查时我采访一位村干部,我看到现在山中树木伐光,到处光秃秃,如何治理这种现象不在发生,这样无限制的砍伐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后果?这些问题村干部严肃地给我表态,他说:“我们一定坚决禁止滥砍乱伐,对砍伐者严重处罚,现在我们要加大对这方面的管理,一定要保护生态的平衡,如果不禁止,后果不堪设想,一定会给人们带来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师:你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保护生态环境确实是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要爱护山林绿地生态环境,树林有助于水土保护,还能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生:目前农村存在着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塑料袋满地飘,“零食袋”到处是,有的村民又不注意饮食卫生。在采访的过程中我问了村民象这种情况怎样处理,他没有详细回答。

师: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关心环境,积极参加环境公益活动,为保护地球母亲,为人类千秋万代的生存和发展,奉献我们一颗赤诚的心。

七、活动总结:

我们今天开展了环境调查,种种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我们要呼吁社会各士,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课件方案(篇6)

〖教学内容

三个有关生命的事例引发的三点思考;以小见大的写法;对我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启迪。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放音乐《命运》,轻微播放)

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患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青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地搏斗。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作者杏林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用心来品味这篇文章,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认识生命的真谛。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2、感知内容:

(过渡)要学习、理解一些问题,首先应当从整体上感悟,因此先请学生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配乐朗读(可以是教师的配乐朗读,也可以是放录音)。

⑴ 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⑵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

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整体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二、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地领会,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1、 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

2、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3、 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4、 赏析语段中好词语的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的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同时,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3、学法指导:

对以上问题,认真阅读大屏幕投影,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投影出示朗读方法。

朗读方法:

⑴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⑵ 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写作意图,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中解决思考题。

有关提示: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 如“瓜子抗争”一例中的“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十分敬佩)!”能否换用括号里的词?为什么?以此来品味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敬佩的情感(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倔强”只是一种性格,“不屈”不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种品格,一种不畏困难、顽强求生的向上的品格;“肃然起敬”是从心底里产生的一种敬意。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读文章,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学生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互评,可以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教师在合作式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性总结: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三、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文章结束了,研读学习后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大屏幕投影出思考质疑题:

1、 阅读本文后,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对生命有哪些认识?

2、 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对生命或人生是否有不同的见解?

学生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质疑,教师作答: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教师小结: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对怎样看待生命,怎样好好享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我们的雷峰也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颂歌。

学生也可以就我们应如何生活,对生命是否有不同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2、拓展延伸:

请学生速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并与本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速读后讨论。教师评点并总结,指导学生谈谈为什么喜欢,要求讲出喜欢的理由,以此培养赏析的能力。

四、教师总结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五、延伸作业

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如:人生的启迪──读《生命生命》有感。

【点评】

此教案显著的特点是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

从教学目标上看,本课“目标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齐备,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目标3:联系生活体验,畅谈对人生的理解。同时,三个目标之间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有序性强。

从教学流程看,本课“清晰流畅”。突出了青岛市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行的“三板块、五环节”教学模式,又不拘泥于模式。除了“导、学、练”三板块的主体渗透外,五环节的流程紧密相连,过渡自然,严谨有序。精心导入中,张默然和杏林子的遭遇令人震撼;整体感悟又将学生带入了对生命的理解;研读赏析中的局部揣摩,使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更加明确;体验反思,在教师的疏导中,提出了对生命的三点思考,得出珍爱生命、热爱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的情感体验;拓展延伸是对主题的升华和灵魂的深化,学生从中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灵活多样”。听读、齐读、竞读、品读、评读等,各种读书方法,意在教会学生读书。

本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了语文教育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案的一个比较好的范例。

课件方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花生的好处与特点。

2、认同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有真才实学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第十二、十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及难点】

认同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有真才实学的道理。

【教学准备】

钢琴曲《秋日的私语》。

【教学过程】

一、了解花生的好处与特点

1、了解学生对花生的认识:

⑴ 出示一捧花生。

⑵ 教师:

花生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么在生活中花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呢?

⑶ 组织学生畅谈交流。

2、认识文中花生的特点:

⑴ 教师:

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对花生的认识,课文的第二段也是在写谈论花生,读读这一段,读后你觉得文中描写的花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⑵ 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⑶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随机点评:

第七自然段:花生的味美。

第八自然段:花生可以榨油。

第九自然段:花生的价钱便宜。

第十自然段:花生不炫耀自己。

估计学生对于概括花生的这一特点存在困难,可作如下设计:

① 教师:

这段话中除了写花生还写到了苹果、桃子、石榴,请大家把写这些水果的句子找出来,好好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的这些水果给你的感觉怎样?

(炫耀自己,夸耀自己。)

② 教师:

再请大家读读写花生的句子,与这些水果相比,花生又给你什么感觉?

(不炫耀自己。)

③ 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反复读好有关词句,特别要读读出花生与苹果、桃子、石榴的对比反差。

④ 教师:

刚才大家通过读课文对花生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不能用一组关联词把文中花生给你的印象说出来。

(虽然花生好处很多,但是从不炫耀自己。)

二、读、悟父亲教育我们的话

1、整体感知:

⑴ 教师:

父亲在县城做官,平时公务繁忙,抽空来过收获节,难道只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吗?显然不是。那么,父亲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放开声音朗读12~14自然段,你读懂了就举手。

⑵ 组织学生交流。

2、自读感悟:

⑴ 教师:

在父亲教育我们的这几个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你读了以后觉得挺有道理的,就做上记号并写下你读了这写句子后的体会。

⑵ 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⑶ 教师:

现在,请大家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在反馈交流中,引导学生分清“讲体面”与“只讲体面”的相异之处。)

3、深化认同:

教师: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的感想,老师读了以后,也有很多话想说,我把它写成了一首诗献给大家。

(配乐诗朗诵。)

我愿……

我愿,我愿是一支粉笔,用我洁白的身躯,

去谱写生命的乐章。

我愿,我愿是一支蜡烛,在黑暗中默默地,

燃烧,用我的光和热。

引着孩子们走向光明。

也许,一路上没有鲜花与掌声相伴,

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坚信,

人生的价值,

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4、积累语言:

⑴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14自然段。

⑵ 学生自由背诵12~14自然段。

⑶ 学生默写所背的话。

三、结课

教师:父亲在百忙之中,抽身前来过收获节,正是想通过谈论花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牢记父亲对我们的期望,再次有感情到读读第二段。

【板书】

落花生 好处很多 不炫耀自己

做人 做个有用的人 不要只讲体面

课件方案(篇8)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基础较差,改写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学生课后错误较高。因此我和学生一起来研究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1、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2、改写使用直等号,省略使用约等号。此外,题型也有区别,改写题型有“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省略的题型有“省略最高位(或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应根据不同要求,写出正确结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看数位顺序表

看数位顺序表,说一说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从数位顺序表中可 以知道从右边起第一 位是个位,第五位是万 位还可以知道从 个位到千位组成个级, 从亿位到千亿位组成亿级)。 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 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 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学生写数汇报

再次回头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 关注学习过程和 方法,使学生感受 到学习的乐趣。 复习旧知识,为学 习新知识做准备

让学生写数

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

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

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

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学生写数汇报

使学生掌握把整 万的数改写成以 万为单位的数的 方法 巩固改写的方法

练习

观察图,了解红白细胞的作用

每人读数

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

小组讨论

尝试把整万的数改写

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独立完成后交流改写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用四 舍五入省略“万” 后面的尾数求近 似数的方法。 通过练习,巩固改 写和省略的方法。 进一步理解近似 数的含义和在实 际生活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会把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理解改写与省略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在经历探索方法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大数的改写和省略

例5 :红细胞:5000000个=500万个 白细胞:10000个=1万个

例6: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万 =139万

课件方案(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运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激发学生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

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军河队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

2.学生准备

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收集辽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他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有关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么?(生汇报)

(课件播放小河经过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动画)

(一)、导入

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浇灌田野、森林。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她在唱自己的歌,她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通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学生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坎坷

干涩

乳汁

哺育

崇高

浇灌

寂寞

嘴唇

播种

分享

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一类字让学生自己能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生字。指导书写学生认为男鞋、易错的字。如哺灌。评比欣赏。

(三)、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听,哗啦哗啦,那时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己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

(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猜一猜,它可能都走过哪?(生介绍自己了解有关小河形成及最后流到大海的资料。可以读查到的资料:还可以画出来。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下来。)

他走的路确实够远的了。练读这句话,读出路远的感觉。

指名同学读,然后评价。

(2)还知道了什么?

你们从哪知道的?用书上话来回答。(生补充黑板画)

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那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见了很多很多小伙伴。指名朗读前三句。评价。

(3)它可能唱着星星、月亮还可能唱什么?身边除了有小鸟花朵以外,还可能有什么和他作伴?

(4)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做一首小诗。(略)

(5)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指名同学读。(读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惫、不怕严寒酷暑的感受)

(6)配乐,师范读后学生评价。

老师在读的时候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的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等很多小伙伴。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物,就能读好。

(7)课件动画配乐。齐读。

4、第二节你还读明白了什么?指几名同学汇报。

(1)你知道寂寞是什么意思么?你有过寂寞的时候么?给同学们说一说。

(2)那小河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寂寞呢?(答案不唯一)

(3)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寂寞的感觉。

(4)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河从寂寞又变成快乐的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想一想你读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和同组同学交流交流。同学交流后回答。(干旱地区大地干裂,田里颗粒无收,人们没有水喝,就像唐僧他们路过的火焰山一带一样等。)

(6)失去生机的黄土沙石;口渴得要命的小动物见到了小河一定乐坏了。小河帮助了别人一定也乐坏了。咱们也像小河一样,把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快乐送给他们。

(7)指名同学读。赛读。表演读。

(8)比较第一、二节句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节下面的句子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5、学习第三、四小节

思考:刚才学习诗歌时都用了什么方法?(读、画、联系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小节。

(1)自己画出这两个小节的总起句。小组内交流还知道了什么。

(2)生汇报,其他同学适时给予补充。从而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为人们带来快乐。

(3)(课件出示小河流动的动画,经过地方的美景。)同学们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教师边过渡: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他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一片生机;他经过的田野,大地葱绿,瓜果飘香。好像他不知忧愁,总是用自己的身躯拍打石子发出悦耳的轻唱,好像他不知疲倦,无论严寒盛夏,永远向前。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齐读最后一小结,说说你们是怎么样理解奔跑的?

是啊!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最后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也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有这大地的生机;真是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让我们再读课文,去聆听,去体会。

课件动画配乐。生自由加动作朗读课文。

(四)、课件播放:辽河介绍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的为小河的乐观、坚韧、执著所感动了。老师把我们家乡的母亲和辽河带来了,你们听播放课件。

(五)、总结

看了辽河的介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是啊!辽河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了;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河那样,乐观面对困难、不断努力,将来有一天把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

课件方案(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读懂课文,想一想,说一说,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司马光的聪明,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动 脑筋的孩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司马光遇到危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一个聪明又机智的少年郎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咱们一(6)班,他就是司马光。咱们一起把他的名字写出来吧。(齐读课题)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司马光姓什么?司马光姓司马,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这样的姓叫做复姓。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些名人,他们的姓是复姓。比如:上官婉儿,诸葛亮。

今天我们特别荣幸,因为司马光要带领咱班同学攀登智慧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闯过读文关、识字关、写字关,就可以到达最高峰,人人获得小勇士的称号,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二、 读文关

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光小时候见义勇为的一件事。请大家打开语文书85页。

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2、司马光特别想听一听6班的孩子读课文,大家自己借助拼音宝宝,把课文读一读。要求:1级音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是朗读小达人。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读文关)

三、 识字

司马光把词语宝宝请到了大屏幕上,让词语宝宝和我们来一场对抗赛呢!

带拼音读:

1、1级音量同桌互读

2、小老师读(奖励最佳小听众)

去拼音齐读

1、齐读,读出温度

2、开火车读识字

司马光来到了现代,有许多汉字都不认识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苏老师先来抛砖引玉,我来讲解救字,求加反文旁就是救,当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救的偏旁是反文旁,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反文旁的字了,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反文旁的前世今生。反文旁由攴字旁演变过来,在金文中,它就是木棍的样子,因此,带有反文旁的字都与棍仗或鞭打有关。你能想到哪些带有反文旁的字(放、牧、收、救)

花园里的花开了,但是,你把生字宝宝介绍一下,让同学们记住,它们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来。

司 吓 慌 块 劲

指名让学生上台讲解,做种花朵的游戏。

司马光也对我们竖起了大拇哥呢!

四、 回文

朗读接力赛

1、面对突发事件,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4、司马光夸咱班的孩子真机智!

我们都非常喜欢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有人把它编成了歌曲,咱们邀请司马光来跳跳舞吧。

五、 写字

讲解,组词,观察,书空,描红,写字。

六、 课堂小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司马光奖励大家做一做手指操呢。

课件方案(篇11)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2、理解文章中部分实词的活用和虚词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写景的特色。

2、对比、反衬的手法。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设想:

以读代讲,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课前准备:

预习作业:

1、初读课文,找出你不熟悉的字,加以解决。

2、在解决生字的基础上,读顺课文。

3、回忆《西湖游记二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可以由回顾单元提示中的本文与前两课的不同入手。

二、检查预习

1、字词认读强调:(1)部首的字:髻、鬟、鬣。[补充:鬓、鬈、鬃等字,都与毛发有关系(可由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

3、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廿 鹄 鬣 茗 蹇 髻鬟 曝 呷 恶 堕三、

熟读课文:

1、将生字带入文中,自由大声朗读一遍,熟悉生字。

2、同桌互读互听,可以将文章分开,一人读一半,互相挑刺(可以从生字和断句方面。)

3、点读,(可以选择一男生和一女生赛读,剩余男女声侧耳倾听,注意长句的断句。)

老师强调长句的断句:(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齐读熟悉。

三、译读:

1、自读自译方式:对着课文大声说译文,借助注释并调动原来的文言知识积累。

2、静悟:老师读译文,学生看课文。边听边领会。

3、齐读巩固

4、点画重点注释(老师自己决定)

四、当堂作业

强化记忆生字词第二课时

五、赏读

1、导入

会晤作者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先后担任过吴县知县、京兆校官等,中间两度告归。晚年定居沙市(今湖北省沙市)。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公安派的代表作家。兄弟三人中,也以他的才气和成就最高。他的散文力求自由解放,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有《袁中郎全集》。背景回放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西湖游记二则》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在登临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由于所任职务比较清闲,使得他有空闲寄情北京附近的山水。本文便写于此时。以上两点可以由有参考资料的学生讲解。教师导入语:《西湖游记》中描写西湖全景的名句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光如绫,温风如酒(可以先由学生自己回忆)。袁宏道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写景偏重表现自然之美,《满井游记》也有这样的特色。

2、默读课文:要求:(1)用欣赏的眼光读课文,说出自己的发现或提出一个有发现意义的问题。(2)同桌或者前后位的同学互相交流讨论。

3、探究(1)本文写的是初春之景,初字在文中有哪些体现?目的:体会作者那颗善感的心。(2)你能试着发现本文在写景状物上有哪些特点吗?试试看谁最具备发现的眼光!最具备科学家的头脑!目的:积累学习写景方法。特色探幽:明确①白描的手法。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是用极为简练单纯的笔法将其勾勒出来。如作者写柳条,只用将舒未舒,柔梢披风8个字,但柳芽刚吐、枝头鹅黄嫩绿的风韵,以及杨柳的动态美都活生生地再现了出来;写麦田,用浅鬣寸许4个字便表现出初春麦苗的特征,文字也极为简练。这种简练的白描,有赖于作者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②拟人的写法。把景物拟人化,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也便于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进作者的感情色彩。我们来看作者对鸟和鱼的描写: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鸟的羽毛和鱼的鳞鳍之间都洋溢着一股喜气,这首先是因为作者心头荡漾着春天的喜悦。③生动的比喻。文中的比喻主要是用来写景的,如用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来比喻明亮的春水,用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比喻积雪融化后的山峦,这两个比喻一气相通,由明镜而带出对镜梳妆的美人,显得优美熨帖,同时能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本文中的比喻也有写人的,用若脱笼之鹄来表现自己终于得以出游的愉悦,真是再真切生动不过了。

4、理清线索,强化记忆,争取背诵第二自然段。二、主题探寻这篇游记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

三、基训巩固

作业

设计:

见知识盘点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税收学课件收藏

税收课件 05-19

我是侦探作文七篇

侦探作文 11-14

勿忘国耻心得体会(精品15篇)

勿忘国耻心得体会 11-14

实习设计师总结优选

实习设计师总结 11-14

我长大了五年级作文12篇

我长大了五年级作文 11-14

有关奔三的生日句子200句

奔三的感慨句子生日 奔三的生日祝福语 11-14

加油稿(集合十五篇)

中考加油稿 50加油稿 11-14

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专业实践报告 11-14

护士个人自我评价13篇

护士自我评价 11-14

鞋厂里辞职报告9篇

厂里辞职报告 11-14

课件方案(范例9篇)

课件方案 07-31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