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化学教案

趣祝福范文大全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根本,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在我看来“化学教案”是众多文章中的绝美之作,希望您能将本网页的URL地址加入收藏夹中!

化学教案 篇1

一、教学设计思路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的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科书上的例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如演示实验、改进实验、补充实验、设计三维动画等。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激趣──质疑──驱动──反馈四步程序教学法。

教学程序:创设问题情景,激趣──提出问题,质疑──引导探究,驱动──引导分析。形成想象──巩固深化,反馈交流。

学习程序:明确问题,产生疑问──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分析现象,透析本质──借助三维动画,形成想象表象──根据想象,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迁移运用,表达交流。

二、教案

课 题

《分子和原子》

授课人

饶志权

学 校

湖北省仙桃市实验初中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能力目标: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

教学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问题导思、实验探究、动画揭示微观的直观教学相结合。

仪器药品

酒精、浓氨水、酚酞试液、胶头滴管、洒过香水的绢花、大小烧杯、试管、锥形瓶,分子间隔演示仪等等。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导入部分】一、分子的真实存在。

【激趣】请同学们分组实验,滴一滴医用酒精在纸上、手上或衣服上,并注意观察现象。

动手实验,在衣服、纸上、手上等处滴一滴医用酒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过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回答:酒精挥发了。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启迪思维。

【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

【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

回答:闻到了花的香味,但看不见这种物质。

引导学生探究。

【播放动画1】无数的球状的微小粒子从一束鲜花中不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的小女孩的鼻孔处,小女孩发出声音:好香啊!

观看放映。

通过多媒体模拟展示微观世界,引导学生形成想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演示】一小堆糖,用药匙先取出一点,再一分为二,再分面四分之一……想一想,最后分成了什么?

【讲解】糖就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粒子构成的。很多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粒子——分子构成的。

【提问】你能解释为什么酒清挥发了吗?你能解释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花的香味吗?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板书】分子是客观存在的

【指导阅读】教材p47第一、二自然段

【组织讨论】1.为什么水会减少?2.解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阅读教材。

分组讨论并表达交流。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请猜想一下,品红在什么情况下可扩散得更快一些?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回答:在热水中,分子运动加快。

回答: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

联系物理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深入探求知识。

【过渡】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我们肉眼看不到但我们借助先进仪器不仅能看到,而且我们还能移动它们。

【指导观察】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板书】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等。

观察,猜想它的大小。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分子的真实存在,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部分: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很小;

【指导阅读】“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一段话。

【提问】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哪些数据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

学生用课本数据回答。

理解“分子很小”。

【知识介绍】苯分子放大的倍数。

【动画2】水分子的小黑点与乒乓球比较,渐渐变大,变成乒乓球和地球模样

【板书】分子很小。

学生观看。

直观揭示分子的大小。

第三部分:分子的基本性质 2.分子的运动

【过渡】从品红的扩散,我们猜想分子是在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氨水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引导探究】

阅读资料。

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演示】取一只试管,倒入2毫升氨水,滴2滴酚酞试液。

【提问】有什么现象?

【提出问题】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提供实验仪器】浓氨水、酚酞溶液、大小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棉花、滤纸条,锥形瓶、橡皮塞等。

【提出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氨分子的运动。

【板书】分子的运动。实验探究过程等。

【引导分析】方案一,烧杯A与烧杯B哪些条件相同,什么条件不同 为什么这样设计

【巡回引导】

肯定学生的发言的正确性,指导学生设计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评价方案】

回答:酚酞遇氨水变成了红色。

讨论:(发言要点汇总)

1.可能根据氨水易挥发的性质,再利用氨气的易溶于水。

2.必须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才能完成。

学生先分组动口讨论,再动手实验。几分钟后,表达交流。介绍自己实验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

(学生设计方案汇总:)

4. 其他方案。

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

如果改变温度会有什么影响?

归纳: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投影】学案上的课堂训练一

完成练习。

随堂巩固知识

第四部分:分子的基本性质 3、分子间有间隔

【设疑】物质为什么有固(s)、液(l)、气(g)三态的变化

再次激趣

【演示实验】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O2和NO2两种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去中间的毛玻璃片后,观察发生的现象。

化学教案 篇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蒸馏、萃取来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过实际操作,来学会对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

理解蒸馏、萃取的原理,学会用蒸馏、萃取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

【教学难点】

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

预习案

一、使用说明:阅读课本7 页— 9页,认真分析填下列表格,并独立完成以下预习内容。

二、蒸馏---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1)原理:利用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不同,通过加热到 使沸点低的组分先汽化并随蒸汽通过 冷凝下来,从而实现与沸点高的组分分离开来。用蒸馏的方法可除去 、 或 的杂质。

(2)主要仪器:

(3)实验过程及现象:

实验

现象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3(硝酸银)溶液。

2、在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按图1-4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3、取少量蒸馏出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几滴AgNO3溶液和几滴稀硝酸。(得到的液体中含有Cl-吗?)

(4)注意事项:

三、萃取:

(1)概念:萃取是利用物质在 溶剂里的 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分液是将萃取后 液体分离开的操作。

(2)主要仪器:

(3)完成课本第9页探究实验4-1: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探究案

1、冷凝管有何作用? 2.、你知道该怎样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 吗?

3、从碘水中提取碘时,能不能用酒精作萃取剂?为什么?分液时,上下层液体如何取出?

化学教案 篇3

【课标导航】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复习过程】

1、认识溶解现象

(1)物质的溶解:

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随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

(2)溶液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均一:溶液各部分性质相同;

稳定:条件不变时,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练一练: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2、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3、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4、将蔗糖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要

高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3)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溶解溶质的物质

练习:

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溶质名称溶剂名称

消毒用酒精

生理盐水

碘酒

盐酸

石灰水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想一想:

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1)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

(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3)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

(4)食盐溶于水后能导电,蔗糖溶于水后不能导电。

(4)溶液的性质。

a、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b、有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

导电的原因:这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例如,食盐溶于水生成自由移动的Na+和cl—,所以食盐水溶液能导电;蔗糖溶于水后,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蔗糖水溶液不能导电。

2、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1)溶液的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思考:

在常温下配制蔗糖溶液:A、20g水中加入3g蔗糖;B、50g水中加入5g蔗糖。请分析:当蔗糖完全溶解后,两种溶液中(填“A”或“B”)更甜一些。请你通过有关数据来说明:。

(A,溶液A:(3/23)×100%=13%溶液B:(5/55)×100%=9%。)

溶质质量

×100%

溶液质量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说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越高。

练一练:

1、用400g甘油溶于100g水中,配制的甘油护肤效果最佳。该甘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kg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3)溶液稀释的计算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稀溶液质量=浓溶液质量+稀释所加水的质量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想一想:

3、把50g98%的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需要水多少克?

4、实验室用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g。

化学教案 篇4

课题1金属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五,实验准备

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

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2,【新授课】

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阅读P3相关内容,讨论】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过渡】现在人们使用金属材料大多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

二、合金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

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演示实验8-1】

【讨论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点比较】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

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合金的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3,【课堂小结,作业】

八,【板书设计】

化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这部分知识既是化学必修2的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史实来引入和解释,使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学生对电子层的概念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再进一步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材没有具体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而是直接给出了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学生有能力自主完成次部分内容。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绘制数学中的坐标系图像,本节课讲数学思想融入进来,更加直观和形象。对于原子半径的查找作为课下小组探究的内容,增加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课堂上学生愿意代表小组成员展示,符合高一学生的心理要求。

高一学生的大脑里的知识结构仍比较简单,同化新概念的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调整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加强新旧概念间的联系,同化理解新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的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1、归纳法、比较法。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探索与发现过程。

教学策略和方法:本课在设计上主要以发现教学方式进行,以学生的自主发现探究为主,利用教材提供的数据,指导学生进行理论探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助以讲授法,发现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学生为本”的课堂氛围,程度的利用各方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学案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理念: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因此化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的理论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注重教学的阶段性就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好知识处理的分寸,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在不同阶段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学中不能不顾学生实际能力,过分追求科学性和完整性,将概念随意扩展和深化。

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合价变化规律,以学生动手绘图为主,引导学生将表格数据转化为图像,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数形转化能力,也会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图像的直观性,也能大大降低学生对规律性的理解难度,实现课堂的高效开展。

化学教案 篇6

一、用途

1、在石化工业中,需加氢通过去硫和氢化裂解来提炼原油。

2、氢的另一个重要的用途是对人造黄油、食用油、洗发精、润滑剂、家庭清洁剂及其它产品中的脂肪氢化。

3、在玻璃制造的'高温加工过程及电子微芯片的制造中,在氮气保护气中加入氢以去除残余的氧。

4、用作合成氨、合成甲醇、合成盐酸的原料,冶金用还原剂。

5、由于氢的高燃料性,航天工业使用液氢作为燃料。

二、化学性质

氢气常温下性质稳定,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能多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可燃性(可在氧气中或氯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化合反应)。

2、还原性(使某些金属氧化物还原):H2+CuO=Cu+H2O(置换反应)。

三、物理性质:

1、氢气是无色并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各种气体中,氢气的密度最小。标准状况下,1升氢气的质量是0.0899克,相同体积比空气轻得多)。

2、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

3、在101千帕压强下,温度-252.87℃时,氢气可转变成淡蓝色的液体;-259.1℃时,变成雪状固体。

4、如氢气被钯或铂等金属吸附后具有较强的活性(特别是被钯吸附)。金属钯对氢气的吸附作用最强。

5、当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4%-75%时,遇到火源,可引起爆炸。

化学教案 篇7

第四节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第三章 水 氢

第四节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理解点燃氢气之前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并掌握检验的方法;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还原剂。

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氢气燃烧后生成水,对大气无污染,渗透环保教育;通过氢气的燃烧与爆炸以及还原性与还原反应的教学,进行量变引起质变和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氢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教学用具 仪器:集气瓶、球形干燥管(装有碱石灰干燥剂)、试管、试管架、烧杯、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铁架台、带小孔的金属小筒、粞精灯。

药品:锌、稀硫酸、氧化铜、肥皂水。

其它:火柴、木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展示一瓶瓶口倒置的氢气,让学生观察、思考。

【演示实验】用氢气吹肥皂泡。

观察、思考、讨论,小结出氢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观察氢气泡运动方向。

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以过瘾物的观察、分析、小结出氢气的物理性质。

吸引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证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板书】一、氢气的性质

1、氢气的物理性质

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做笔记

指导学生

学会归纳

【过渡】再用氢气吹一个肥皂泡,轻轻抖动玻璃管,使气泡上票飘,请一学生点燃氢气泡。

观察、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点燃氢气泡引出氢气的化学性质。

【提问】此实验证明了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结论】氢气具有可燃性。这是氢气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

回答:氢气可以在空气里燃烧。

【板书】2.氢气的化学性质

(1)氢气的可燃性

【演示实验】验纯后点燃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而冷的烧杯。

【指导观察】①氢气火焰的颜色。

②干冷烧杯内壁有无新物质生成。

③接触烧杯的手有何感觉。

试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态式。

请讨论氢燃烧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做笔记

观察

描述现象

①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干冷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生成。

③手感到发烫,放出大量热。板书:

() () ()

踊跃回答:因生成物为水对大气无污染。

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观察和叙述反应现象的能力。

进一步从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会关心能源、地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问】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地燃烧。如果混有空气的氢气被点燃,结果又会怎样呢?

【演示实验】将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点燃。

【提问】此实验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你能解释吗?

【解释】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4最后一段。

介绍氢气的爆炸极限,强调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如何验纯呢?

【演示实验】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结合实验说明如何为纯或不纯。

思考

观察实验,叙述反应现象。

发出“砰”的一声巨响,爆炸的气浪反小筒高高掀起。说明不纯的氢气点燃会发生爆炸。

思考

一名学生读书

观察验纯的操作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和叙述反应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验氢气纯度的操作。

【提问】如用排气法收集氢气时,试管口为什么向下?当听到尖锐爆鸣声,证明氢气不纯。需要重新验纯时为什么要用拇指堵一会儿试管口?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一

思考、回答

焰因缺氧气而熄灭。防止未熄灭的火焰再收集氢气时点燃发生器里尚混有空气的氢气,使氢气发生器发生爆炸。

做练习一

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掌握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验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

【引入】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等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必生化学反应。氢气能跟氧气单质反应,它能跟氧化物里的氧起反应吗?怎么研究这个问题呢?

【演示实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化铜反应。

思考

回答:做实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板书】(2)氢气的还原性

() ()

注意:通氢、点灯、撤灯、停氢

【分析反应实质】

从实验可知,氢气在反应中夺得了氧化铜中的氧,跟它结合生成水。物质与氧所起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所以说氢气被氧化。

氧化铜失去了氧而变成铜单质。这种含氧化合物里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所以说氧化铜被还原。(在这一反应中,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进行。)

氢气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

氢气不但能还原的氧化铜,还可以还原三氧化三铁、三氧化钨等一些金属氧化物。

观察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反应现象。

现象。

作?

领悟氢气的还原性,在此反应中氧气是还原剂。

使学生认识氢气还原氧化化铜的实验,明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指导学生记忆方法。

通过得氧、失氧的分析,使学生初步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认识氢气的还原性。渗透过立统一的观点的教育。

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过渡】通过学习氢气的性质,我们知道了氢气是最轻的气体,有可燃性、还原性等。根据这些性质,我们思考一下氢气应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二、氢气的用途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思考、讨论、归纳

学生做练习二

培养学生逐渐学生根据性质思考用途的思维方法。

结合氢气的用途渗透环保教育。

复习巩固

启发学生小结出第三章第四节的重点内容。

【小结】1.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讨论、归纳

指导学生学生归纳重点知识实验。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附2:课堂练习二

(A)(B)(C)(D) 液态氢

原剂是 ( )

附3:课堂练习答案

附4:随堂检测

(A)(B)(C )(D)

用文字表态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在物质下面写出元素符号或化学式。注明反应类型。

化学教案 篇8

初 中 化 学 教 学 设 计

冯 玉 国

白 城 十

二氧化碳制取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重点突破:通过提问预让学生思考的教材P112第5题已知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师生共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演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盐酸及稀硫酸的反应确定反应原理,并提醒学生注意不能用浓盐酸和硫酸;课前布置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到课堂展示,让部分学生到台上演示实验,教师针对学生演示指出实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置。

难点突破: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让学生分析对比两套装置,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三、教学设计思路: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这样学生虽能一下子记住所用药品,但是过后接触到其它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药品时可能会混淆,故本人在介绍完教材中所用药品后又补充介绍为什么不用浓盐酸或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而有关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则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

具体设计如下: ①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学生所举例子后直截了当介绍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反应原理,并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过比较演示的方式提醒学生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来代替稀盐酸制取CO2,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不纯,硫酸与碳酸钙反应后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硫酸与碳酸钙进一步发生反应,反应无法彻底进行。也不好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或大理石。从而归纳出实验室在选择药品制取气体时应注意的事项。由此确立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②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学生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A、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B、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C、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D、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

相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③根据教材P114给出的有关实验仪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相关仪器进行实验。本人在组织课堂的同时适时提醒学生注意事项注意正确操作。如:A、长颈漏斗末端插在液面下。B、导管伸入锥形瓶不能过长。整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技能,体现师生互动。

化学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钠的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上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钠的化合物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应用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学情,本节课共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过氧化钠的性质;

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鉴别方法。

以下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并能够熟练的运用。通过对过氧化钠用途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na2o2与h2o、co2的反应作为引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通过教学设计,授以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在较自由的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勇于探究、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科学求真的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

(2)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二、说学情

1.知识储备: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热情。

2.学生特点:高一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实验感兴趣,但却不一定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把实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三、说教法

我的理念:建构主义理论铺开课堂,由旧知引入新知,认知冲突或疑惑激发兴趣。

1.本节采用:“互动式”、“启发—探讨式”的实验引导分析的方法。

2.实验方面: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学生两人分组实验。

3.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案导学。

宗旨:将课堂还给学生。

四、说学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分析本质→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由na2o2的性质,分析用途。

五、说教学过程

一共分为四个阶段,引入探究阶段、总结归纳阶段、练习强化阶段及课后巩固阶段。

化学教案 篇10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て吒鲋芷冢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

2.族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

课题:元素周期表②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探究ⅠA族元素和ⅦA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能初步学会总结

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卤族元素性质。

2、自主探究:探究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结构决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知道在表中有些族的元素还有一

些特别的名称,例如: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今天,

我们就来看看碱金属元素和卤素,首先请同学们根据已经学过的元素周期表,

找出碱金属元素及卤素包含那些元素?

[板书]: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设问]:碱金属元素包含那些元素?

[学生回答]:碱金属元素:锂、钠、钾、铷、铯、钫;

[科学探究]:请同学们查阅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完成下第5页的“科学探究”。

[思考与教流]:通过观察碱金属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小结]:1、结构异同:同: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个。

异:核电荷数由小→大;电子层数由少→多;原子半径越来越大

[思考与教流]: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

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

[学生回答]: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

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学生化学反应。

[过渡]: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同一族元素的性质。

[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

热坩埚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板书]:2、碱金属单质化学性质

(1)、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思考与交流]:请写出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尝试的写出锂、钾

[设问]:从钾、钠与氧气反应实验中,请总结出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什么相似性、递变性?

[归纳小结]:相似性:碱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

递变性:周期表中碱金属从上往下,与氧气的反应越来越剧烈。

[过渡]:我们知道金属钠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水发生反应。

[实

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

皿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水的反应进比较

[板书][设问]:根据钾、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请请总结出碱金属与水反应有什么相同点、

不同点?生成的碱性氢氧化物的碱性如何变化?

[归纳小结]:相同点:碱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不同点:周期表中碱金属从上往下,与水的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氢氧化物的

碱性越来越强。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

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

[归纳总结]:1、碱金属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

学性质相似,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

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越来越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

_______,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_______,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化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

4、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

5、通过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及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1、我们已经知道蔗糖、冰糖、葡萄糖、果糖也是糖,但你知道淀粉、纤维素也是糖吗?糖类物质都有甜味吗?有甜味的物质都是糖吗?

我的思路:要明确糖类的概念及分类,注意区分生活中的“糖”和化学中的“糖”。

2、淀粉没有甜味,但为什么在吃米饭或馒头时多加咀嚼就能觉得有甜味呢?淀粉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

我的思路:淀粉属于多糖,其重要性质之一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注意这里“一定条件”的涵义。

3、酯和脂是一回事吗?甘油是油吗?油都是油脂吗?

我的思路:注意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望文生义,要结合生活中具体实例进行记忆和理解。

4、为什么说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础?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变化,最终排出体外?

我的思路:蛋白质是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其最终的水解产物都是氨基酸,而自然界中的氨基酸的种类是有限的。这一方面说明了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础物质。

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是碱性的。

上列两反应,常用于鉴别葡萄糖。

严格地说,淀粉遇到I2单质才变蓝色,而遇到化合态的碘如I—、IO等不变色。

可用碘检验淀粉的存在,也可用淀粉检验碘的存在。

严格地说,浓HNO3只能使含有苯环的蛋白质变黄色。

单糖是糖类水解的最终产物,单糖不发生水解反应。

糖类在实验室中水解常用H2SO4作催化剂,在动物体内水解则是用酶作催化剂。

淀粉和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工业上常用此反应制取肥皂。

甘油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吸湿性强,常用作护肤剂。

油脂在动物体内的水解,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碱性基氨基(—NH2)和酸性基羧基(—COOH),氨基酸呈两性。

&

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双键时,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油脂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油脂是热值最高的食物。

油脂有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

油脂能增强食物的滋味,增进食欲,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油脂增强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过量地摄入脂肪,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酶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催化剂。

导致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是在有水和无机物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①简单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转化为生物更多内容源自幼儿

基本营养物质教案更多内容源自幼儿聚合物;②以第一阶段产生的单体合成有序的生物聚合物;③对第二阶段形成的生物聚合物进行自我复制。

解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和多糖能水解,单糖不水解。A错误。

糖类、油脂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中含有—NH2,则推知蛋白质中除含C、H、O三元素外,还含有N元素等。B不正确。

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及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多糖及蛋白质都是高分子。C不正确。

【例2】某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物质A、B,且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该物质可能是( )

D、淀粉〔(C6H10O5)n〕

C不可选,因为葡萄糖不水解。

【例3】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是弱氧化剂,但却能将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

(1)判断葡萄糖溶液能否使KMnO4(H+,aq)褪色。答。

(2)判断葡萄糖溶液能否使溴水褪色。若能,写出反应方程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析:弱氧化剂都能将葡萄糖氧化,溴水和KMnO4(H+aq)都是强氧化剂,自然也能将葡萄糖氧化,而本身被还原为无色离子(MnO Mn2+,Br2 Br—)。

溴水将—CHO氧化为—COOH,多出1个O原子,这个O原子应该是由1个H2O分子提供的,1个H2O分子提供一个O原子必游离出2个H+,所以H2O是一种反应物,HBr是一种生

解析:油脂是摄食物质中热值最高的物质。“喝酒暖身”是由于酒精能加快血液循环的缘故,与其热值关系不大。

解析:鸡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错;鸡蛋生食,难以消化,营养损失严重,且生鸡蛋中含有多种细菌、病毒等,B错;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不是蛋白质的性质,C错。

3、尿素( )是第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尿素的含氮量为23、3%

解析:尿素施入土壤,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最终转化为(NH4)2CO3,(NH4)2CO3对土壤无破坏作用。A、B、C都正确。

CO(NH2)2的含N量为:

w(N)= ×100%= ×100%=46、7%。

B、取尿样,加H2SO4中和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观察发生的现象

解析:葡萄糖的检验可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共热,或与银氨溶液共热而完成。

5、饱和高级脂肪酸的分子通式可以用CnH2n+1COOH表示。营养学研究发现,大脑的生长发育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密切相关。深海鱼油中提取的DHA就是一种不饱和程度很高的高级脂肪酸。它的分子中含有六个碳碳双键,学名为二十六碳六烯酸,则其分子式应是

解析:由“学名为二十六碳六烯酸”中的“二十六碳”可推其分子中应含有26个C原子,排除A、C——它们的分子中都有27个C原子。

C25H39COOH的烃基(—C25H39)的不饱和度为:

C25H45COOH的烃基(—C25H45)的不饱和度为:

C25H39COOH分子中有6个烯键,即6个碳碳双键,B对,D错。

6、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3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答案:甲方案操作正确,但结论错误。这是因为当用稀碱中和水解液中的H2SO4后,加碘水溶液变蓝色有两种情况:①淀粉完全没有水解;②淀粉部分水解。故不能得出淀粉尚未水解之结论。

答案:乙方案操作错误,结论亦错误。淀粉水解后应用稀碱中和淀粉溶液中的H2SO4,然后再做银镜反应实验。本方案中无银镜现象出现是因为溶液pH

上述3个方案操作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上述3个方案结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7、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从日本进口了数亿吨大豆,用传统的压榨法怎么也提取不出油来。后来发现大豆上都留有一个小孔。请走访1家现代化的植物油厂或上网查询有关资料,然后解释其原因,并用概括性语言回答工厂里现代化的提油技术是用什么方法。

——压榨法。当时,国际上先进的方法是萃取法:在大豆上打1个小孔,将大豆放入CCl4中萃取。我国从日本进口的数亿吨大豆,就是被萃取了豆油的大豆,所以压榨是不会出油的。现在,我国大型企业提取植物油采用的先进技术也是萃取法。

8、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元素的蛋白质,经测定其含铁的质量分数为0。34%。若其分子中至少有1个铁原子,则血红蛋白分子的最低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解析:由于Ar(Fe)/Mr(血红蛋白)=0。34%

所以;Mr(血红蛋白)= = =16471、

编辑推荐

最新化学教案集锦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规划蓝图。经过搜寻趣祝福小编选取了一篇非常有用的“化学教案”,您的家庭健康方案可以与朋友分享他们会感激的!

化学教案(篇1)

生活与化学

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我们身边的物质,还是我们在做饭、洗衣服、清洁房间时所使用的物品,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学不仅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对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化学在食物的烹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日常所食用的食物,无论是水果、蔬菜、肉类还是谷物,其背后都离不开化学反应的作用。我们在烹饪过程中所使用的调味料、酵母、泡打粉等,都是化学物质。例如,当我们烤面包时,酵母与面团中的淀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从而使面包发酵;当我们烹饪菜肴时,调味料中的化学物质能够使菜肴更加美味。因此,了解化学在食物烹饪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烹饪的技巧,提高食物的质量和口感。

其次,化学还在日常清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清洁房间时常常使用的清洁剂、洗衣粉、洗洁精等都是化学制品。这些化学物质能够有效地去除衣物和物品上的污渍,保持它们的清洁和卫生。例如,我们使用的洗洁精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它是一种能够减少水的表面张力的化学物质,能够使水更容易湿润油脂和污渍,从而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了解清洁产品中的化学成分和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正确选择和使用清洁产品,提高清洁效果,保护物品的质量。

此外,化学还对我们的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电池、塑料、化妆品等都是化学制品。然而,这些化学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对我们的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废弃电池中的铅和汞会渗入土壤和水源,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塑料制品在制造、使用和废弃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对人类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

综上所述,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烹饪技巧,提高食物的质量和口感,还能帮助我们正确选择和使用清洁产品,提高清洁效果,保护物品的质量。此外,了解化学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将化学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环保。

化学教案(篇2)

一、指导思想

我们本着省奔中的教学思路: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滚动提高、把握要求、精讲多练、提高效率,搞好高三第一轮复习工作,踏踏实实地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托和基础,根据本届高三高考模式,我们必须制定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复习计划,来充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基础水平。并且密切关注今年的高考动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学习积极性,扎扎实实抓好双基,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的要求。

二、情况分析

本届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化学方程式、基本概念等基础都不牢,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化学,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失提高讲和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项与整体复习的一大挑战。

三、复习任务

使班级95%以上的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学生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完成第一轮复习。

四、基本策略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主要根据近几年来江苏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

3、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

4、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5、注重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6、回归课本,精读教材,字斟句酌。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

7、关注目标生的成长。课堂关注是否听讲,经常提问,课后注重面批,经常找学生谈心,交流思想,多鼓励。

总之,在这剩下的近二百多天的时间里,我们高三化学教研组的2位老师将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合理分工,团结协作,争取在20__年的高考中再创辉煌!

附: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20__—20__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内容负责人

第1周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物质的分散系

氧化还原反应

评估测试一基本概念:掌握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变化,有关分散系的知识,掌握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的问题,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配平及计算。陈伟

第2周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

评估测试二李伟成

第3周物质的量浓度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评估测试三陈伟、李伟成

第4周氯及其化合物

卤族元素

评估测试四非金属元素:掌握卤族、氧族、氮族、碳族的性质和用途陈伟

第5周硫及其化合物

硫酸工业与环境保护

硅及其化合物

评估测试五李伟成

第6周氮及其化合物硝酸

评估测试六陈伟

第7周钠及其化合物

镁、铝及其化合物

评估测试七金属元素:掌握碱金属族、镁铝铁铜的有关结构和性质,用途。李伟成、陈伟

第8周铁、铜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冶炼

评估测试八李伟成

第9周甲烷与烷烃

烯烃、炔烃

评估测试九有机化学: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烃的衍生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它们对环境和健康产生的影响。陈伟

第10周苯与苯的同系物

石油与煤

评估测试十李伟成

第11周烃的衍生物

评估测试十一陈伟

第12周李伟成

第13周有机物的结构,组成及研究方法

糖类、蛋白质、油脂

评估测试十二陈伟

第14周有机合成

评估测试十二李伟成

第15周有机推断

评估测试十三陈伟

第16周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

评估测试十四李伟成

第17周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浓度计算陈伟

第18周化学与STS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李伟成

第19周期末复习陈伟

第20周期末考试

化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常见仪器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

2、过程与体验:通过观看幻灯片,使学生体验到实验过程,经动手操作领悟出实验技能。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探究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

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基本实验技能,将依据操作技能形成原理:积累原形动作知识,铺垫模范动作基础,完成整合动作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合作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仪器

药匙、烧杯、坩埚钳、酒精灯、胶头滴管、铁架台、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橡皮管、导气管、镊子、蒸发皿等

<二>药品的取用

1、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

注意事项: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准确送到试管的底部,以防洒落或粘到试管壁上。

2、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

块状药品容易打碎仪器,取用时必须严格安要求操做,防止打碎实验仪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液体药品的取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粗略取用;一种准确取用,

粗略取用时打开试剂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手心、瓶口相互紧靠。

准确取用时一般用量筒(或移液管),首先粗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使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齐平。

4、胶头滴管和托盘天平的使用:

(1)胶头滴管使用一般专管专用,垂直滴加。且与试管口齐平。

(2)托盘天平的使用时先调平,药品放置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加取,顺序是先大后小。

<三>、练习提高。

<四>小结:

1、常用的实验仪器使用

2、固体药品的取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4、胶头滴管的使用和托盘天平的使用。

<五>作业:

配套练习:填空题

化学教案(篇4)

1.了解硅、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

2.认识硅、二氧化硅在生产、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1.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认识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氧化硅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硅单质的用途。

请阅读课本第四章引言,对照元素周期表回顾你所知道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和氧,它们是地球生命的重要基础元素之一;

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大气质量的气态氧化物主要是非金属氧化物如:so2、no2、co等。

1.同学们想象一下,所展示的图片,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计算机的芯片,传导电话的光缆,化学实验室的玻璃仪器,你能想象得出它们都是以硅或硅的化合物为材料制成的吗?那末,自然界有没有游离的硅?自然界有没有硅的化合物呢?没有的怎样制取?有的怎样利用?请同学阅读课本p.62

1.物理性质:请同学阅读课本p.63内容,将你阅读的内容整理成知识小卡片。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是沙子、石英等的主要成分,可用来装饰、制造电子部件和光学仪器。

思考与交流根据sio2的存在和应用,请你分析以下问题:sio2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如何?你的根据是什么?sio2的这些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练习1①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塞?②实验室盛放氢氟酸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瓶?

①因为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易与碱液反应生成对应的硅酸盐,将瓶塞与瓶口粘合。

②因为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应:

sio2 +4hf == sif4↑+ 2h2o。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是酸性氧化物。

知识迁移: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比较相近,请阅读课本,以表格形式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作一个对比。

sio2+ 2c == si + 2co↑

二氧化硅用途广,石英表中的压电材料、光导纤维等光纤光缆与普通电缆的比较

化学教案(篇5)

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空气》的第一课时《认识空气的组成》。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空气的成分》是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内容。本节课共分为两个课时,本次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认识空气的组成。

空气是学生学习了水后,接触到的又一种熟悉的物质。因此,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学生充分发表他们对空气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分析如何设计较为精确的化学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了常识性的了解,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知道动植物离开空气便不能生存等。但从化学学习要求的角度看,学生仅仅知道这些科学常识是不够的,需要系统地掌握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质,需要系统地学习对物质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由于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系统地学习的第一种物质,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完整的空气的知识结构。另外,由于学生尚不完全具备相应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认识会存在障碍。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2.通过讨论和分析,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对实验观察的结果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进行表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等。

(过渡: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此环节中我准备用设置疑问的方式进行导入。在课程开始前我会先给学生出示一个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让学生猜其谜底,待学生猜出来之后,我会向学生简介人们认识空气成分的发展史,并顺势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设置疑问的形式能够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

我会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空气的组成的相关资料,并找出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组成及各自的体积分数。之后我会结合全球在逐渐变暖的趋势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含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之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在小学科学的课程中,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那怎样通过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从而过渡到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学习。我会首先给出氧气比较活泼,易反应,氮气等不活泼,不易反应的必要的提示信息,让学生总结出可以燃烧一定量的空气,测量消耗掉的气体的体积的方法。接下来,我会给学生出示本实验的实验装置图。并出示几种实验材料,让学生选取可用于除去氧气的物质,并带领学生得出选择的依据是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且产物为固体的物质。之后让学生观看演示实验进行验证,并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对实验中气体体积小于理论值的原因及避免的方法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对本实验有一个更的认识。我会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分析实验结果,以认识到空气是混合物。之后我会带领学生总结出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总体思路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新的气态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转化为固态的氧化铜,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增强与人合作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哪些事实能够说明空气中含有下列成分:①氧气;②水蒸气;③二氧化碳。让学生进行巩固。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通过阅读科学家探究空气组成的历史,写一篇小论文。

化学教案(篇6)

生活与化学教案

一、教案概述

本教案以“生活与化学”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通过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化学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他们认识到化学学科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增强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动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1. 理论学习(20分钟)

首先,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开场可以问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如口腔清洁产品中的碳酸钠、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等。

2. 实验操作(40分钟)

为了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知,设计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将醋倒入带酸碱指示剂的试管中,然后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直到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为中性。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深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并感受到化学实验的乐趣和刺激。

3. 小组讨论(15分钟)

分成小组讨论,自由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对于化学在生活中应用的观点和建议。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讨论结果,向全班做一次汇报,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创新思路。

4. 总结与展望(10分钟)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化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化学的发展和应用,并积极参与实验和科学竞赛等活动。

四、教学评价

1. 理论学习环节中,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2. 实验操作环节中,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和安全,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对化学在生活中应用的观点和建议的独特性和创造力;

4. 总结与展望环节中,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掌握情况,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动力是否得到增强。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认知和理解得到了提高。实验操作环节中,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学实验的了解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思维得到了拓展,展现出了创新思路和个性化的观点。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需要更加合理,教师在理论学习环节中的提问方式需要更加灵活多样等。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化学教案(篇7)

电解属于电化学的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电解与物理学科中的电学、能量的转换有密切的联系,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离等知识综合运动。电解教学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电离平平和原电池知识后教学符合化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规律。本节教材可分为二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

本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须+选修)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中的第一课时内容。该内容是中学化学中电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解知识平台。本人采用实验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搭建一系列的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然后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应用中;力求做到“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2)能够准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两极。

(3)知道惰性材料做电极时,离子的放电顺序以及阴、阳极上产物的分析判断。

(4)初步掌握书写两极所发生的反应及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会判断两极所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5)通过一些设问及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以及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演示投影及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的过程,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电能,我们把实现这种转化的装置叫原电池;我们也知道:能量之间可以实现相互转化。那么,能不能设计一种装置,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呢?在初中,我们接触了电解水,当电流通过水时,水被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那么,当我们把电流通过水或水溶液时,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课题:电解池。

【投影演示实验】提醒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板书:实验)

【演示实验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进电解槽中,浸一会儿取出。

(引导学生观察碳棒表面上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结论:碳棒和氯化铜不反应。)

【演示实验2】用导线连接两根碳棒后再浸入CuC12溶液一段时间,取出观察。

【演示实验3】浸入CuC12溶液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接通电源,让不家务事观察两极的现象。(提醒学生连接的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的两极)

[找学生回家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学生发言】一个碳棒覆盖有一层紫红色物质(铜),另一个碳棒表面有小气泡生成,。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产生的刺激性气体,试纸变蓝色,说明该气体是氯气。

【问题】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我们发现了什么过程?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师生小结】(投影实验装置)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氯化铜溶液受到电流的作用,在导电的同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铜和氯气。

【投影设问1】氯化铜固体即使在加热的时候也很难分解,为什么其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会分解成铜和氯气呢?

【投影设问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CuC12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作如何的运动?

1)溶液中的离子运动情况有何变化?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变化?

2)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子流向如何?当阴、阳离子移向碳电极表面时,哪些离子发生了变化?

3)你能写出两个碳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指出反应的类型吗?总反应如何呢?

3、想一想,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讲座回答如下问题,教师及时点评。

【投影】链接运画投影“电解氯化铜微观模拟”,让学生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加深对电解过程的微观与宏观认识。

【讲述】为了与原电池的两电极区别,我们把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与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阴、阳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并指出反应类型。教师纠正。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当电流通过氯化铜电解质溶液时,离子定向移动到阴、阳两极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在这个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过渡】大家能明白什么是电解,什么是电解池吗?

【板书】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投影设问3】思考2:根据以上电解氯化铜的装置,以及联系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你能否总结出电解池的一般构成条件?

【学生活动】学生相互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予以适当引导。

【投影设问4】思考3:在电解过程中,电子、离子是如何移动以形成闭合回路的?

(再次投影“微观模拟”,分析总结电解过程中电子、离子的移动方向)

【投影设问5】思考4:电解质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分别移动到两极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述】阳离子移向阴极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离子移向阳极后,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我们把阴离子失去电子而阳离子得到电子的过程叫放电。

【投影设问6】思考5:在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有Cu2+、H+,阴离子在OH-、C1-,为什么首先在阴极上放电的是Cu2+而不是H+,在阳极上放电的是C1-而不是OH-?离子的放电——也即离子的得失电子有先后顺序,那么,离子的放电先后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学生活动】学生相互讨论,思考。教师引导分析。

【学生回答】离子的放电先后应是由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决定的。

【点评归纳】影响离子放电顺序的原因有很多。高中阶段,我们仅讲座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对其影响。根据氧化还原的知道,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因此,离子的放电顺序不同,氧化性强的离子先得电子,还原性强的电子先失电子。所以在CuC12溶液中Cu2+和C1-先放电。

【师生小结】共同总结离子放电的先后顺序,。

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H+(浓度较小时)

S2->I->Br->C1->OH->(含氧酸根)>F-

【讲述】教师对上述离子放电顺序作简单的说明。

【投影设问7】在电解氯化铜溶液的装置中,若把电解质换成氧化钠,其结果又如何呢?试写出电极反应。

【投影设问8】在电解氯化铜溶液的装置中,若把电解质换成硝酸银,其结果又如何呢?试写出电极反应。

1、用石墨电极电解下列溶液,写出电解时的电极反应和电解总反应。

CuBr2 Na2CO3 CuSO4 H2SO4 NaOH HC1

2、在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和氧气时,一般不直接电解蒸馏水,而是电解HaOH溶液或H2SO4溶液,你知道为什么吗?

3、结合已经学习的原电池,查资料自主列表比较原电池与电解池的联系与区别。

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引导,讲座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激活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积极性。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有目的的知识归纳,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电解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案例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在视觉上能让学生感知阴、阳离子得失电子的情况,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常见离子的放电顺序,然后再运用到实际应用中;遗憾的是:实验仪器不足,使学生不能自主实验,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电极:阴极:与电源“-”相连,Cu2++2e=Cu,发生还原反应

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3)有外加直流电源,并形成闭合回路、

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

S2->I->Br->C1->OH->(含氧酸根)>F-

化学教案(篇8)

生活与化学教案

【引言】

生活与化学是密不可分的。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我们的饮食,到日常用品的使用,再到环境污染的治理等方面,化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教案将结合生活中的实践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化学在食物中的应用

通过教授食物的化学成分和化学原理,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探索食物加工、保存和调味等方面的化学应用。

2.化学在日用品中的应用

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常见产品的成分和化学反应原理,如洗衣粉、洗发水、牙膏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产品的日常应用和相应的化学原理。引导学生思考产品的性能因何而生。

3.化学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通过教授环境污染的种类、成因和治理方法,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与化学科学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原理,如烧杯中的水的沸腾过程、洗洁剂对油污的清洁作用等。

3.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讨论和分享对于化学在生活中的理解和应用案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2.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小组讨论:小组内成员之间合作紧密,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五、教学资源

1.教科书:配备适合年级的化学教科书,供学生参考和复习。

2.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洗涤剂等实验器材。

3.多媒体教学软件:配备化学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实验模拟等,以丰富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化学的实际应用的论文,以展示他们对于化学在生活中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2.讲授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和实践应用的关系。

3.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化学应用案例,并从中总结规律和应用。

5.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八、教学延伸

1.开展化学知识竞赛,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鼓励学生进行化学实践项目,如制作一种新的清洁剂、设计环保材料等。

3.参观有关化学应用的实际企业或科研机构,了解化学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结尾】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化学在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创新科技的工作中去。

化学教案(篇9)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水分子的特征。

教学起点分析: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地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不易产生探究冲动。教学的起点应当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如我们为什么觉察不到水的蒸发的?水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吗?

[生]喜欢。

[问]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水(水分子)。

[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师]你知道一个水分子的大小吗?

[生]不知道。

[投影]一滴水。(只一滴水,就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师]这样小的分子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没有小小的水分子,哪有晶莹的水滴,又怎么会有奔腾的江河 ,汹涌的大海呢?

[设问]那水分子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有时会幻作朵朵白云,有时又能化做绵绵细雨、皑皑白雪?

[生]状态变化。

[师]水变成云、雨、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投影]封闭在针筒中的水。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

[问]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猜想]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那一端去了?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初中学习方法?

[师]小结: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物质在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比在固态液态时要大得多

水蒸气时,分子本身没变,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

[投影]生活景象(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问]这是什么原因?

化学教案(篇10)

烃的燃烧通式是:CxHy + (X+ )O2 XCO2 + O2

1)当温度高于100℃,生成物全部是气体,气体体积变化量为:△V=V前-V后 =1- 分三种情况:

①当y=4时,△V=0,体积不变。

②当y0,体积减小。

③当y>4时,△V

通常把△V=0的情况称为氢4规律,即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的烃分子在温度高于100℃时完全燃烧,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如CH4、C2H4、C3H4等,与碳原子数无关。反过来也可以根据燃烧前后体积不变来判断烃的分子组成。

2)当室温(或者低于100℃)时烃完全燃烧,由于水是液体,体积计算时水的体积被忽略,则△V=1+ ,此时,△V均大于0,即体积不会不变,也不会增加,只能减小。

①物质的量相同的烃,(X+ )越大,耗氧量越大,若两种烃(X+ )相等,则耗氧量相同。

②质量相同的烃, 越大,(相当于含氢量大),则耗氧量越多,若两种烃的 相等,质量相等,则耗氧量相同。

③质量相同的烃, 越大,(相当于含碳量大),则生成的二氧化碳越多,若两种烃的 相等,质量相等,则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均相等。

4)任意比混合方面的潜在规律:

①最简式相同(如C2H4和C3H6等)的两种有机物以任意比混合,只要总质量固定,必然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完全燃烧后产生CO2的量是一个定值。

②分子中具有相同氢原子数的两种有机物,以任意比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固定,燃烧后产生水的量是一个定值。

【典型例题】在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气态烃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剖析】选D,依据规律:物质的量相同的烃,(X+ )越大,耗氧量越大,即可得到答案。

【变式训练】若1mol某气态烃CxHy完全燃烧,需用3mol氧气,则( )

A、x=2 y =2 B、x=2 y =4 C、x=3 y =6 D、x=3 y =8

【剖析】选B,由题意知,X+ =3,讨论:x=1时, y=8(不存在);、x=2时,y=4(乙烯);、x=3时,y=0(不合理)

【思维提示】1)解题时,根据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进行计算,此时应注意反应条件,100℃以上水为气态,100℃以下水为液态,

2)烃类燃烧通式的计算可用于混合烃平均分子式的计算。

化学教案(篇11)

生活与化学教案

主题范文

一、引言(100字)

生活与化学密不可分,化学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本教案旨在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展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探索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化学应用能力。

二、化学在食物中的应用(400字)

1. 淀粉的检测: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如何检测食物中的淀粉。可以将食物样品与碘溶液反应,观察颜色的变化,从而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 发酵的原理:通过制作酸奶、面包和发酵酒等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发酵的过程和原理,并理解其中的化学变化和反应。

3. 制作饮料:通过实验制作柠檬汁和可乐等饮料,学生可以了解饮料中的主要成分,了解饮料的制作过程,并通过实验探索添加剂的作用和成分。

4. 食物的保存与腐败: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食物的保存状况,学生可以了解食物的腐败过程和原因,并学习如何正确保存食物。

5. 酸碱中和反应:通过实验了解食物中酸碱的含量,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判断食物的酸碱性,并通过实验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三、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00字)

1. 洗涤剂的选择:通过实验比较不同洗涤剂的清洁效果,学生可以了解洗涤剂中的主要成分、作用和选择原则,培养他们正确选择洗涤剂的能力。

2. 化妆品的制作:通过实验制作化妆水、面膜和口红等化妆品,学生可以了解这些化妆品的主要成分,探索其制作过程,并了解化妆品对皮肤的影响。

3. 燃烧与火柴: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材质的火柴燃烧的特点和时间,学生可以了解燃烧的原理和火柴的结构,培养他们正确使用火柴的知识。

4. 塑料的特性:通过实验观察和测试不同塑料制品的特性和性质,学生可以了解塑料的种类、用途和环境问题,并探索塑料的回收利用。

5. 自然界的化学反应: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界中一些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和原理,如腐蚀、发光和发热等现象。

四、结语(100字)

本教案通过化学在食物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展示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实验的进行,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的知识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为未来的人生奠定牢固的基础。

化学教师求职信经典


书写范文具体要落实到什么层面呢?著名的学者的范文一定会被更多的人下载去了解学术前沿。职场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工作技能,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化学教师求职信”的知识请参考下面的资料,请多留意我们网站最新资讯不要错过任何精彩内容!

化学教师求职信【篇1】

尊敬的招聘单位:

感谢您抽出时间阅读我的求职信。我是一名热爱教育事业、专业背景扎实的化学教师,期望加入贵单位的团队,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人毕业于一所综合性大学,获得化学专业学士学位。在大学期间,我不断参与各种学生组织和科研项目,积极探索专业领域的各个角落。此外,我也参与了学校化学教学实践,担任了化学课程的助教,帮助老师完成课程设计、作业批改和实验指导等多项工作。这些经历为我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也培养了我教育事业的浓厚兴趣和热情。

毕业后,我先后在几所高中担任化学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注重开展科技教育和创新实践。我也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工具,辅导学生完成研究课题、参加竞赛和获得荣誉。我与学生们相处融洽,注重关心学生,并以亲和力和诙谐幽默的方式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们能够轻松愉悦地学习。

我愿意将我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技能贡献于贵单位。我热爱教育事业,敬业好学,极富耐心和耐心地与学生沟通。我也秉承教育为本、人才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成长和性格教育,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深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可以让学生们广泛、深入地认识化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热爱知识、勇于创新、勇往直前。

谢谢您宝贵的时间和耐心阅读我的求职信。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对我的简历和经历进行更加详尽的了解,请随时联系我。

再次感谢!

此致

敬礼

敬礼

敬礼

敬礼

此致,

敬礼

此致,

敬礼

敬礼

敬礼

此致,

敬礼

敬礼

敬礼

此致,

敬礼

此致,

敬礼

敬礼

此致,

敬礼

此致,

敬礼

敬礼

此致,

敬礼

敬礼

此致,

敬礼

化学教师求职信【篇2】

尊敬的招聘负责人:

您好!

我是一名化学专业毕业生,我很荣幸有机会向贵校投递我的求职信。从小我就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是我选择化学专业的缘由。4年的学习,让我全面掌握了化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增强了我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化学创新实验室”、“科研训练计划”、“化学竞赛”等,这些活动锻炼了我的领导才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室的实践中,我熟练掌握了各种化学实验技能,如合成、纯化、分析、检测等,这不仅增强了我对化学实验的热爱,更提升了我对实验安全和环保管理的重视意识。

在师资培训环节,我曾经作为助教支持老师的讲授,提前预习准备知识点,制定合适的教案和实验操作指导,以及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等。这不仅塑造了我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与责任,也锤炼了我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管理能力。另外,在课外辅导和团队比赛中,我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最合适的教学方案,并且成功帮助团队获得优异成绩。这些经验和技能对我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

作为一名应聘者,我承诺:

一、尊重教育,热爱教育,能够培养出思维严谨、实践能力强的化学专业人才。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依据学生特点制定不同教学方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做到师生互动,相互促进。

四、注重学科发展,跟进最新教学方法和理论,不断创新教学。

最后,再次感谢贵校的招聘机会。如有幸被录取,我将以最饱满的热情和责任心,为贵校事业做出新的贡献。谢谢!

此致

敬礼!

敬祝贵校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应聘者:xxx

20xx年xx月xx日

化学教师求职信【篇3】

尊敬的校长先生:

您好!我是__化学学院__年应届毕业生,毕业在际,我已做好各方面的充足准备,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从事化学教学和教研工作。衷心希望能到贵校任教,在您的麾下效力,为贵校的教学事业发展奉献出一份微薄之力,同时也希望借助贵校的平台实现我个人教书育人的宏伟之志。

我的性格比较开朗,为人直爽,平时爱说爱笑爱玩爱闹,但做起事来认真投入,责任感强,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校期间,主修了与化学及化学教学相关的课程与实验,选修了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法律基础等课程,学习认真努力,成绩优良。教育实习期间,积极深入班级、悉心研究教法,虚心向师长求教,在教学方面进步很快,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实习成绩优秀。

我对自己的能力颇有信心,曾自编自导并主演小品《青春梦里飞》,话剧《记忆青春》、还组织同学一起排演过舞蹈《快乐老家》、《茶山情歌》、《红梅赞》等,还参加过样校舞蹈大赛的演出;我积极参加学校社团的活动锻炼,自己还曾到《长春晚报》做兼职业务员,深入社会,感受颇多;大三的时候,曾创建“飞扬工作室”,为同学联系家教工作,浅尝了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之后我又通过电话联系到浙江平湖去实习,期间走访了苏、杭二州,经过北京、上海、大连时也都稍作停留,进行曲了简单的实地考察,作为毕业时选择去向的参考。我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犹如此刻,我想着自己的未来,也在做着自己的努力。

做一优秀的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我所崇高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教育、教师、学校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为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我愿用我毕生精力,精心培育满园桃李!

最后,感谢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更希望能有机会向您当面致谢!祝贵校桃李满天下!

此致

敬礼

自荐人:__

20__年x月x日

化学教师求职信【篇4】

尊敬的XX领导:

您好!我是XX化学学院XX年应届毕业生,毕业在际,我已做好各方面的充足准备,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从事化学教学和教研工作。衷心希望能到贵校任教,在您的麾下效力,为贵校的教学事业发展奉献出一份微薄之力,同时也希望借助贵校的平台实现我个人教书育人的宏伟之志。

我的性格比较开朗,为人直爽,平时爱说爱笑爱玩爱闹,但做起事来认真投入,责任感强,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校期间,主修了与化学及化学教学相关的课程与实验,选修了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法律基础等课程,学习认真努力,成绩优良。教育实习期间,积极深入班级、悉心研究教法,虚心向师长求教,在教学方面进步很快,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实习成绩优秀。

我对自己的能力颇有信心,曾自编自导并主演小品《青春梦里飞》,话剧《记忆青春》、还组织同学一起排演过舞蹈《快乐老家》、《茶山情歌》、《红梅赞》等,还参加过样校舞蹈大赛的演出;我积极参加学校社团的活动锻炼,自己还曾到《长春晚报》做兼职业务员,深入社会,感受颇多;大三的时候,曾创建“飞扬工作室”,为同学联系家教工作,浅尝了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之后我又通过电话联系到浙江平湖去实习,期间走访了苏、杭二州,经过北京、上海、大连时也都稍作停留,进行曲了简单的实地考察,作为毕业时选择去向的参考。我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犹如此刻,我想着自己的未来,也在做着自己的努力。

做一优秀的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我所崇高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教育、教师、学校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为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我愿用我毕生精力,精心培育满园桃李!

最后,感谢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更希望能有机会向您当面致谢!祝贵校桃李满天下!

此致

敬礼!

XXX

XXXX年XX月XX日

化学教师求职信【篇5】

尊敬的领导:

我的性格比较开朗,为人直爽,平时爱说爱笑爱玩爱闹,但做起事来认真投入,责任感强,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校期间,主修了与化学及化学教学相关的课程与实验,选修了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法律基础等课程,学习认真努力,成绩优良。教育实习期间,积极深入班级、悉心研究教法,虚心向师长求教,在教学方面进步很快,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实习成绩优秀。

我对自己的能力颇有信心,曾自编自导并主演小品《青春梦里飞》,话剧《记忆青春》、还组织同学一起排演过舞蹈《快乐老家》、《茶山情歌》、《红梅赞》等,还参加过样校舞蹈大赛的演出;我积极参加学校社团的活动锻炼,自己还曾到《长春晚报》做兼职业务员,深入社会,感受颇多;大三的时候,曾创建“飞扬工作室”,为同学联系家教工作,浅尝了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之后我又通过电话联系到浙江平湖去实习,期间走访了苏、杭二州,经过北京、上海、大连时也都稍作停留,进行曲了简单的实地考察,作为毕业时选择去向的参考。我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犹如此刻,我想着自己的未来,也在做着自己的努力。

做一优秀的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我所崇高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教育、教师、学校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为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我愿用我毕生精力,精心培育满园桃李!

随信附个人求职简历表,最后,感谢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更希望能有机会向您当面致谢!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20xx年xx月xx日

化学教案


学生们能够享受到一场生动有趣的课程,这背后离不开老师们提前精心准备的教案课件。现在,大家都可以开始编写自己的课堂教案课件了。学生的反应表现将直接促进教案和课件的改良。在深入研究后,小编特别为大家推荐了一篇名为“化学教案”的文章,希望我们的阅读旅程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和灵感,激发我们的心智活力!

化学教案 篇1

同学们桌子上都摆有食盐、蔗糖及别的用品,下面就按“活动与探究一”的内容进行实验。

请一组同学上台解释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其他同学提出异议。

蔗糖、食盐都消失在了水中。

蔗糖、食盐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蔗糖微粒、食盐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教师指出:物质在水中以什么形态存在,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习)。

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拿出开课时的五种液体,让学生观察: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

2.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

1.各部分完全相同。 2.没有析出沉淀。

像这样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叫做溶液。

根据刚才的实验及分析总结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水具有什么作用?

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

开课的五种液体中:红色的是品红溶液,蓝色的是硫酸铜的水溶液,黄色的是氯化铁的水溶液,紫色的是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五色的是氯化钾的水溶液。

你还能否再举出一些溶液?并指出溶质、溶剂。

1.糖水中溶质是糖,溶剂是水。

2.白酒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除了水可以作溶剂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剂。例:碘酒: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大家应该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衣服上沾上油滴时,用水洗很难洗去,怎么办呢?

1、可以用肥皂水洗。

完成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二”之后,你就会明白洗去的道理。

请一组同学将他们的实验现象、结论展示给大家。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而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这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①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衣服上的油滴用什么洗去?为什么?

汽油。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小,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

前面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溶质还能否是别的状态呢?

化学教案 篇2

[考试目标]

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基本操作方法、误差分析等。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3、滴定法的综合应用。

[要点精析]

中和滴定原理(对于强酸、强碱溶液的滴定反应):

强酸与强碱溶液之间的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 OH- = H2O , 所以:n(H+) = n(OH-),

即:c(H+)V(H+)=c(OH-)V(OH-),可写成:

或:

由上式可知:用已知浓度的强酸(或强碱)与未知浓度的强碱(或强酸)反应,如果测出恰好中和时二者的体积,即可由上式计算出未知液的浓度。

2、中和滴定中的仪器及试剂

主要仪器有: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和HF)、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和KMnO4等氧化剂)、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移液管等.

试剂有:标准溶液(已知浓度的某溶液)、待测溶液(要测浓度的某溶液),指示剂。

酸碱中和滴定用酚酞和甲基橙作指示剂,它们的变色范围:

酚酞:____(无色)_____8___(浅红)____10____(红色)_______;

甲基橙:___(红色)_____3.1___(橙色)_____4.4___(黄色)______.

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常用淀(与I2有关时);用KMnO4作氧化剂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时,不要加指示剂,KMnO4本身就是指示剂.

3、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1).滴定管是一种精确量具(0.01mL),滴定管有酸式和碱式之分,酸式滴定管用来盛酸性溶液(或KMnO4等氧化剂),碱式滴定管只能用来盛碱性溶液。

(2).滴定管使用时,先用自来水洗涤,然后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2-3次,再用待盛溶液润洗2-3次后,注入待盛溶液,注意驱赶滴定管尖嘴中的气泡。记录读数V1,读至小数点后第2位(0.01mL)。

(3).进行滴定操作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右手顺时针方向不断地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混匀。滴加到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时停止滴加,记录读数V2。

(4).滴加溶液的体积为V2-V1。为了使结果更可靠,应该重复进行三次滴定,最终取三次滴定结果的平均值。

4、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

(1)滴定前的准备:①洗涤 ②查漏 ③润洗 ④注液 ⑤排气泡 ⑥调整液面 ⑦读数

(2)滴定:①量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 ②滴定至终点并读数 ③重复操作三次 ④计算

如:用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1).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再用KOH标准溶液润洗2-3次.

(2).取KOH标准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处.

(3).把盛有KOH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4).调节碱式滴定管液面至”0”或”0”以下某刻度,记下读数V1。

(5).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或用移液管移取)2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作指示剂。

(6).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V2.

(7).重复操作3次,求平均值。

注意: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的玻璃球(或活塞)将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右手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的突变,当指示剂颜色的突变半分钟内不褪色时停止滴加,并记录读数V2。

5、中和滴定结果的误差分析

消耗标准液多,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液少,结果偏低。

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的几种情况:

(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2).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就进行滴定,到终点后消失.

(3).锥形瓶用待测液进行润洗.

(4).滴定后,滴定管的尖嘴处悬有标准液液滴。

(5).滴定后,仰视滴定管读数。

(6).滴定前,俯视滴定管读数。

(7).滴定前俯视读数,滴定后仰视读数。

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的几种情况:

(1).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即取待测液.

(2).滴定时,待测液溅出了锥形瓶.

(3).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

(4).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

(5).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6、例题

例1.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碳酸溶液的pH=3.9,试推断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HCO3溶液时,适宜选用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指示剂颜色变化情况是

A.选石蕊作指示剂,颜色由蓝变红 B.选甲基橙作指示剂,颜色由橙变黄

C.选酚酞作指示剂,溶液的红色褪去 D.选甲基橙作指示剂,颜色由黄变橙

解析:选的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尽可能接近恰好中和时的pH值。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3.1-4.4,与该滴定后溶液的pH值3.9接近,应选甲基橙作指示剂,因滴定时溶液的pH值由大到小,故指示剂甲基橙颜色由黄到橙色。

答案为D

例2.用某仪器测量一种溶液时,正确读数时为amL,仰视读数时为bmL,俯视读数时为cmL,若a>b>c,则所使用的仪器可能是

A.量筒 B.酸式滴定管 C.碱式滴定管 D.容量瓶

解析:量筒无“0”刻度,刻度在上方;滴定管“0”刻度在下方,刻度在下方。量溶液仰视时读数偏下方,对于量筒读数偏小,滴定管读数偏大;俯视时读数偏上方,对于量筒读数偏小,滴定管读数偏大;容量瓶不能用来测量溶液的体积,只有一个刻度。

答案为BC

例3.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ml溶量瓶中配制250ml烧碱溶液;

B.用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瓶移取)量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g,在烧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mol/L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数V1 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耗酸体积V2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填写字母)____,_____,_____,D,_____。

(2)滴定管读数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中的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D中液面应调整到_______________;尖嘴部分应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到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__;终点时溶液中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6)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润洗,会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其他操作均正确)

(7)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先配置250mlNaOH溶液,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用H2SO4进行滴定,以甲基橙做指示剂。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滴定管应用所盛液体润洗,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尖嘴部分应充满液体等。

答案:(1)C,A,B,D,E。

(2) 滴定管应垂直;装液或放液后需等一会儿,待液面上下不发生变化时才能

读数;读数时目光不能俯视或仰视,视线应与液面最低点相平;读数应读到0.01ml。

(3)便于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

(4)零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充满溶液,无气泡。

(5)终点时,pH约为3.1~4.4;指示剂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

(6)偏高。

化学教案 篇3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

教师准备:1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本课题是九年级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第一课。

谭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眼球,物质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了历史的变迁、拓展了求知的视野。

教学中注意发挥教科书“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的特色,培养学生“解读图文”的自学能力,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

教学中展示学生课前调查的信息,能较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如此坚持下去,其深层次的教学意义还在于让学生通过互动实践活动、资源共享展示等环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更可贵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践第一性的观点向学生推介出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变化中学、探究中学。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什么”。

AgNO3溶液、HCl溶液、NaOH溶液酚酞、CuSO4溶液、试管架。

甲:[AB液体(AgNO3溶液)。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液体(无色酚酞)]

丙: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展示蓝色的E液体和无色的F液体)。

丙:[向盛有E液体(CuSO4溶液)的试管中倒入无色的F液体(NaOH溶液),倒出试管上层清液后,将蓝色沉淀物移到一个小果冻盒内。]

丙:同学们,我的产品是什么呢――“果冻”,但这种假果冻是不能吃的。

师:谢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同时感谢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

密切相关。

(将喷雾壶内液体向一张白纸喷去,白纸显示出红色的“化学大世界”。)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化学大世界”。

学生欣赏动画同时思考问题: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何关系?

学生欣赏动画、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然后全班同学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1)说出你所知道的化学家。

(2)列举生活、生产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1、西班牙西北部海岸被污染的海滩。

2、堆积如山的工业有害废物。

3、工业废料“红尘”滚滚。

4、资料“绿色化学”。

揭开了化学学习的序幕,既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又寓意着“化学探----猜测----设计----实践----结论----反思”,同时暗喻了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体。

课堂内容选取触目惊心的“反面教材”显示了化学另一面,很自然地向学生呼唤出“绿色化学”。

这种教学处理对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十分必要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在化学第一课学习中,就涉及到了学生“化学学习成长袋”,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新的学习评价实践和新的教育评价观的具体体现,这种作法是值得提倡的。

化学教案 篇4

知识目标

1、常识性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性质上的一些共同特点,能够判断生活中的有机物;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及其可燃性。

2、了解酒精学名、化学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应用;分辨甲醇及乙醇性质的异同,认识甲醇的毒性;常识性介绍醋酸。

3、常识性介绍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能力目标

1、学生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过程中,了解科学发明的过程和方法: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实施方案—结果分析—得出成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古代对天然气、沼气的利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联系甲烷燃烧放热,说明甲烷可作重要能源以及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介绍我国在酿酒造醋工艺方面的重大发明和悠久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树立环保意识、能源意识。

化学教案 篇5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知识与技能 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沉淀生成、分步沉淀,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分析实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在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 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的转化

难 点 沉淀的转化和溶解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方法:A、调节PH法 B、加沉淀剂法 C、同离子效应法 D、氧化还原法

(2)原则: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发生,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

(3)意义:物质的检验、提纯及工厂废水的处理等

(4) 不同沉淀方法的应用

1 直接沉淀法:除去指定的溶液中某种离子或获取该难溶电解质

2 分步沉淀法:鉴别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或分别获得不同难溶电解质

3 共沉淀法:除去一组某种性质相似的离子,加入合适的沉淀剂

4 氧化还原法:改变某离子的存在形式,促使其转变为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电解质便于分离除去

2、沉淀的溶解

(1) 酸碱溶解法

(2) 盐溶解法

(3) 生成配合物使沉淀溶解

(4)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沉淀溶解

3、沉淀的转化

(1) 方法: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使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2) 实质:生成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物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新课引入]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作为一种动态的平衡,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控制其进行的方向,沉淀转为溶液中的离子,或者溶液中的离子转化为沉淀。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沉淀反应的应用。

[板书]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探究问题]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浓盐酸会有什么现象?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讨论产生现象的原因

[讲]加入相同离子,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

[问]以上是存在溶解平衡时的情况,如果不存在溶解平衡,如何生成沉淀呢?

[探究问题]如何处理工业废水中的Fe3+?

[讲]加入含OH-的溶液将Fe3+转化为Fe(OH)3沉淀,OH-的溶液就是“沉淀剂”。还可以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来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

[讲]常见的方法是调节PH法和加沉淀剂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FeCl3,使其溶解于H2O,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Fe3+转变为Fe(OH)3沉淀而除去。再如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淀,也是分离、除去杂质常用的方法。

[板书]1、沉淀的生成

(1)方法:A、调节PH法 B、加沉淀剂法 C、同离子效应法 D、氧化还原法

[讲]1、 沉淀剂的选择:要求除去溶液中的某种离子,又不能影响其他离子的存在,并且由沉淀剂引入溶液的杂质离子还要便于除去。如:沉淀Ag+,可用NaCl作沉淀剂,因为它的溶解度小。溶液中沉淀物的溶解度越小,被沉淀离子沉淀越完全。如:被沉淀离子为Ca2+离子,可用生成CaCO3,CaSO4或CaC2O4形成沉淀出来,但这三种沉淀物中以CaC2O4的溶解度最小,因此,沉淀成CaC2C4的形式,Ca2+离子去除的最完全。

2、形成沉淀和沉淀完全的条件:由于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存在,在合理选用沉淀剂的同时,有时还要考虑溶液的pH和温度的调控。加入适当过量沉淀剂,使沉淀完全,一般过量20%--50%。要注意沉淀剂的电离程度。如欲使Mg2+离子沉淀为Mg(OH)2,用NaOH做沉淀剂比用氨水的效果要好。

(4)控制溶液PH值,对于生成难溶氢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反应,必须控制溶液的PH值。

3、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等方式改变某离子的存在形式,促使其转变为溶解度更小的难电解质以便分离出去

[思考与交流]P63, 指导学生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1、如果要除去某溶液中的SO42―,你选择加入钙盐还是钡盐?为什么?

从溶解度角度考虑,应选择钡盐

[板书](2)原则: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发生,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

(3)意义:物质的检验、提纯及工厂废水的处理等

[讲]生成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是工业生产、环保工程和科学研究中除杂质或提纯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不是方法。

[板书](4) 不同沉淀方法的应用

1 直接沉淀法:除去指定的溶液中某种离子或获取该难溶电解质

2 分步沉淀法:鉴别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或分别获得不同难溶电解质

3 共沉淀法:除去一组某种性质相似的离子,加入合适的沉淀剂

4 氧化还原法:改变某离子的存在形式,促使其转变为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电解质便于分离除去

[随堂练习]为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Cl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D )

A、NaOH B、Na2CO3 C、氨水 D、MgO

[过]既然已经存在沉淀,就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沉淀的溶解就要从沉淀向溶解方向移动考虑。

[问]结合以前的知识,如果想溶解碳酸钙,可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板书]2、沉淀的溶解

(1) 酸碱溶解法

[投影]CaCO3的溶解

[讲]在上述反应中,气体CO2的生成和逸出使CaCO3溶解平衡体系中的CO32―浓度不断减小,平衡向沉淀溶解方向移动。难溶电解质FeS、Al(OH)3、Cu(OH)2也可溶于强酸,其反应如下:FeS+2H+==Fe2++H2S;Al(OH)3+3H+ ==Al3++3H2O;Cu(OH)2+2H+==Cu2++2H2O

[过]除了酸之外,某些盐溶液也可用来溶解沉淀。

[板书](2) 盐溶解法

[投影实验3-3]

滴加试剂 蒸馏水 盐酸 氯化氨溶液

现象 固体无明显溶解现象 迅速溶解 逐渐溶解

[思考与交流]1、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释上述发生的反应。并试从中找出使沉淀溶解的规律

分析:对于难溶氢氧化物来说,如Mg(OH)2、Fe(OH)3、Cu(OH)2……,加酸,由于形成弱电解质水促使沉淀溶解。例如Mg(OH)2可溶于盐酸,表示如下:

由于溶液中生成水,OH-离子浓度降低,使Mg(OH)2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从而促使Mg(OH)2沉淀溶解。

Mg(OH)2、Mn(OH)2等溶解度较大的氢氧化物还能溶于NH4Cl溶液中。表示为:

由于溶液中生成弱电解质NH3•H2O,使OH-离子浓度降低,Mn(OH)2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从而促使Mn(OH)2沉淀溶解。

[小结]上面两个反应中,Mg(OH)2在水中少量溶解、电离出的OH―分别与酸和盐电离出的H+、NH4+作用,生成弱电解质H2O和NH3•H2O,它们的电离程度小,在水中比Mg(OH)2更难释放出OH―,H2O和NH3•H2O的生成使Mg(OH)2的溶解沉淀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直至完全溶解。

[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例如,AgCl可溶于NH3•H2O,银氨溶液的配制过程其实质都是生成配合物沉淀溶解

[板书](3) 生成配合物使沉淀溶解

(4)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沉淀溶解

[讲]如有些金属硫化物(CuS、HgS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只能溶于氧化性酸,通过减少C(S2―)而达到沉淀溶解的目的。例如:3CuS+8HNO3 == 3Cu(NO3)2 +S+2NO+4H2O

[随堂练习]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

1、 FeS不溶于水,但却能溶于稀盐酸中。

2、 CaCO3难溶于稀硫酸,但却能溶于醋酸中。

3、 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0mol/L硫酸洗涤BaSO4沉淀,用水洗涤造成的BaSO4的损失量大于用稀硫酸洗涤造成的损失量。

[过渡]当向AgNO3和NaCl恰好完全反应的平衡体系中加入I-,若再加入S2-,会看到什么现象?

[投影实验]向盛有10滴0.1 mol/L的AgNO3溶液的试管中加0.1 mol/L的NaCl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向其中滴加0.1 mol/L KI溶液,观察、记录现象;再向其中滴加0.1 mol/L的Na2S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思考]根据实验3-4的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设问]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投影]

步骤 AgCl和AgNO3溶液混合 向所得固体混合物中滴加KI溶液 向新得固体混合物中滴加Na2S溶液

现象 又白色沉淀析出 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 黄色沉淀转化为黑色

[演示实验3-5]根据实验3-4的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步骤 向MgCl2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 向有白色沉淀的溶液中滴加FeCl3 溶液 静置

现象 有白色沉淀析出 白色沉淀变红褐色 红褐色沉淀析出溶液褪至无色

[板书]3、沉淀的转化

(1) 方法: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使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讲]沉淀的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

[板书](2) 实质:生成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物

[总结]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本质上都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问题,其基本依据主要有: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③加入相同离子,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④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使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随堂练习]

1、将AgNO3溶液依次加入氯化钠溶液、溴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中都会出现不同颜色的沉淀,沉淀的颜色变化是 _ ____ → _ _ ___ → ____ _。出现这种颜色变化的原因是: _

2、己知碳酸钙和氢氧化钙在水中存在下列溶解平衡Ca(OH)2(s) Ca2+(aq)+2OH-(aq),CaCO3(s) Ca2+(aq)+CO32-(aq)。在火力发电厂燃烧煤的废气中往往含有SO2、O2、N2,CO2等,为了除去有害气体SO2变废为宝,常常见粉末状的碳酸钙或熟石灰的悬浊液洗涤废气,反应产物为石膏。

(1)写山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SO2与CaCO3悬浊液反应

②SO2与Ca(OH)2悬浊液反应

(2)试说明用熟石灰的悬浊液而不用澄清石灰水的理由

学生回忆、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可以加入含OH-的溶液将Fe3+转化为Fe(OH)3沉淀

化学教案 篇6

生活与化学教案

【引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教案旨在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了解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3. 掌握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探究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2. 理解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启发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深入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3. 问题解决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1. 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及其解释;

2. 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3. 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和问题解决。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如铁锈、发酵等;

2. 理论讲解:讲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溶解等;

4. 问题解决:提出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

5. 练习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开展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思考;

6. 总结与评价:引导学生总结与评价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六、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燃烧瓶等实验器材;

2. 实验药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常见实验药品。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是否提高。同时,及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经典


趣祝福编辑已经准备好了关于“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的相关资料,请查收。为了保障工作计划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我们必须编写一份工作计划,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和损失。相信这将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按照分块结合模块复习的方式,完成高三第一轮的复习。

 二、复习进度安排

8月18日—8月31日基本概念

9月1日—10月30日基本理论

10月3日—11月8日元素及化合物

11月9日—12月13日有机化学基础

12月14日—1月10日化学实验。

 三、工作要点和要求

在复习的过程中以抓常规主干知识为主,用好两本书《高考总复习全解—化学》和《学科指导意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全面、扎实、突出重点:第一轮复习是关键,首先务实全面。不漏掉任何一个可能考的知识点能过学生的自习,解决知识的覆盖面问题。结合教材复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二)、旧知识点为主,新增知识点适度:旧知识仍为高考主体,为复习的重点,新增知识点的复习切忌过深过难。

(三)、抓好选择题的训练,对新题型做一些必要的适应性训练:一周一测

(四)、抓好学生的规范作答

(五)、加强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的训练:新课程对实验考察更加重视,尤其是重科学探究。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些典型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以及动手后形成文字能力,指导学生答题要踩到得分点;

(六)、注意生产生活和最新科技动态:增强学生对陌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理科化学综合本学期计划:前八周利用周日时间完成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2《化学与技术》,在复习教学中,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狠抓“双基”掌握,是新高考复习的重中之重

1、认真复习好教材知识

2、注重“双基”知识的落实

3、注重“双基”迁移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实验复习

1、注重实验双基复习

2、强化以前实验的最薄弱的环节

三、加强规范化训练

1、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

2、注重强化训练

四、注重能力培养

1、创设温故而知新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用好《高考总复习全解》中的典型示例,提高高考答题能力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篇2)

高三阶段化学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立足高考,认真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特点,准确把握考试说明的整体要求,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把对高考考试大纲和说明的理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要不断采集各名校和商业上最新的资源信息,及时把握新的动向,减少失误和缺漏。把握好高考高频点和重难点,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现实条件进行专题辅导、训练和开展讲座,提高学生的适应、理解、应用能力。根据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及时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准确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考试前后期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全力争取在高考获得辉煌成绩。

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状态:只忙于做一道道题,不善于做课后反思;不重视听讲,记笔记,错题订正,课后复习,或者上课笔记记一大本,下课问题一大堆;缺乏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

2.知识结构: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表层,不知道怎么去想问题和提炼知识,能用常识和过去经验去解题。

3.能力方面:基本技能不熟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把以往的解题经验灵活变通应用到新情境中的能力相对较差。

4.两极分化:少数优秀学生,盲目做较太多的习题,把复习方向延伸太多、太杂,而忽视了基础方面的细节要求,加上熬夜和课堂上的分神,最终成绩不理想,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过早放弃学习。

 三、复习策略

(一)研究信息,把握方向

1.研究全国及xx高考说明,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对理清一轮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尤为重要。

2.关注教材中探究问题和习题。研究性学习内容、新科技等阅读材料的内容,有些成为高考命题的引发点,常规的重点基础知识和要求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这些都明显体现在这几年高考命题中,所以熟悉新教材,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二)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1.关注基础,步步为营。系统复习,注意以教材和复习资料为依托,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考试说明所要求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

2.引导反思,提高能力。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考试说明明确考查三大学习能力(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根据以上,特制定出高三上学期化学备课组教学进度。

四、具体做法

1. 组织本备课组的老师认真学习省《考试说明》。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正确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采取最优化的教学资源,争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 组织本备课组的老师研究高考试题。讨论高考命题的特点与趋势,正确把握复习方向。

3. 制定计划,统一教学进度、内容、统一复习资料、使用统一的选编提纲、统一考试,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

4. 严格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每周x下午第x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每次有主讲老师,进行专题复习整体分析,再集体讨论重点、难点的突破,资料的选择、知识的落实等。

5. 分工编写复习资料。每x人为一组,每周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编写x份45分钟的提纲,提纲要精选,要有典型性,不出偏题和怪题。

6. 对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它们进行个别辅导。减少差生面,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7. 编写的提纲实现署名和审核制。平时的练习、小测,实行x名老师命题,x名教师进行审核,确保试题的典型性和零失误。月考及期中考试,则实行命题、审核、校正三级审核,并在试卷上进行署名,以示负责。

8. 本学期计划x次月考,x次期中考,x次统考。每次大考都进行流水阅卷,并进行全年段的化学质量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9. 继续指导学生做好改错本的订正工作。减少失误。

10. 本学期将扎实基础,减少失误为工作重点。

11. 在按章节复习的过程中,穿插小专题复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形成整体知识框架。

12. 每x周进行x次x分钟的课堂小测。小测内容为高考热点,选题要用针对性,对小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和校正。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篇3)

高三下学期是学生冲刺阶段,优化的教学是学生冲刺成功的关键。为此,以引领、服务学生为宗旨,深入学习,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具体计划如下:

一、反思第一学期高考备考情况

(一)经过第一轮的复习,总结学生对知识掌握存在的问题。

1、知识基础底子薄弱,各知识点掌握不透彻。

2、第一轮复习进度太慢,非常被动,所以让学生训练的时间很少,每周不能保证一次大训练,只保证一节课的小训练,结果每次大考中学生做题的速度太慢,包括优秀学生都不能完整地做完一份试卷。

3、学生对知识的遗忘太快,复习到的知识点做题就得心应手,但隔一段时间再做相应的题目,学生又会感到陌生。

(二)了解考试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失分的情况

1、书面表达不规范,不够端正

2、粗心大意,读错题(常把分子式看成是结构式,把元素符号看成是元素名称,把离子方程式看成是化学方程式,该写单位的漏写单位等等)

3、考试心理里恐惧、胆怯

4、时间紧迫,抄写答案出错

二、确立尖子生的培养名单

高三(3)班:二本以上培养对象:xx

三本以上培养对象:xx

高三(4)班:二本培养对象:xx

三本培养对象:xx

建立学生档案,进行成绩跟踪,定时定点培优,争取全面胜利。

三、最后三个多月的工作思路(百日冲刺)——二轮复习

(一) 加强学习、研究、落实考纲

学习:一是学习20xx-20xx年考试大纲、二是学习课程标准、三是学习专家的教学建议。

研究: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命题思想、命题的趋势,研究考纲的知识、能力要求,研究20xx-20xx考纲的变化,研究题型示例。同时还要研究20xx年各地高考题,把握命题的趋势和方向。

落实:对考试大纲,除了备课组老师要学透参透外,还要将所学心得落实,一要落实到课堂上,二要落实到习题的精选上,二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上,在教学中要引导并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考试大纲,题型示例要逐条过关。

(二)树立“强化主干、突出重点、关注热点、专攻簿弱”的复习思路

如果说第一轮复习注重知识网络化,在知识的广度上做文章;二轮复习则要对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做到深层次的理解,在主干、重点和热点知识的深度上下工夫。要注重重点知识的整合,突出新课改的学科特点。

对重要知识点要专题复习,重点测练、变式训练;对多个重要知识点,要精编一个典型例题,进行体现基础与能力的整合,同时也体现新高考下的命题思想,使学生加强了整合多个重要知识点的学习研究。

(三)精编习题,用教师的时间促成学生复习的高效率

二轮专题复习课中的题,专题检测题,化学综合练习、理综试题,形成了“练”的四条线,各条均有各条的功能。

偏题、怪题、劣质题、陈旧的传统题,不仅不能满足学生应对新高考的需要,反而会误导学生,浪费学生有限的复习时光。如此还不如不出、不练。应对高考莫陷入"垃圾题阵",命题成了我们最艰巨的任务。希望备课组内各位老师舍得用时间,多方查资料,提前着手选编,且编后一定要做一遍,以消除其中的“不如意”。只有这样,才能用教师的时间促成学生复习的高效率。

(四)加强课堂教学,构筑提高学生复习效率的平台

二轮复习效率的提高,必须强化课堂教学。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高三复习,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继续强化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课堂上要有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一点动口说的机会,多一点动脑筋思考的空间,多一点动手练的安排,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建立“目标为先、习惯为重、指导为主、补偿为实”的指导思想。

所谓目标为先是以学生的应考需求为出发点,依照选取的考点,根据学生缺什么?最易错什么? 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什么?老师能做些什么?在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整合甚至根据应考目标建立错题档案。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采用问题(习题)引入,知识回顾,例题拓展,训练深化,习题巩固的模式。

总之,通过上述二轮复习备考计划的实施,力争在20xx年的高考中创造出辉煌的成绩。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篇4)

总体要求:把握好高考动向,加大和加强学生练习;认真备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选学生的练习题和考试题;多关心学生,培养学生最佳的应试状态。力争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总校下达的高考任务。

任务:本学期计划完成"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化学实验"新课和复习,二轮专题复习和高考模拟冲刺的练习。专题复习有"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元素基化合物等五个专题。高考模拟冲刺有10套精选练习。同时,精选各地优秀试题组卷练习。

一、对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经过第一轮系统的基础知识点的复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已有了一定的提高,基本概念已经掌握得比较清楚和牢固,基本规律和方法已经比较熟练,答题规范也有所提高,化学成绩也在不断的进步。但由于学生思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有少数同学没有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高考大纲中的所有考点: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碱金属、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盐类水解、物质结构和性质、工艺流程、化学实验等等。难点:做好各部分的知识点的总结,知识结构的梳理;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技巧;研究高考的动向、高考的信息并对高考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学期初集思广益,制定详细教学计划,谋划教学策略,使每个教师都对工作目标及自己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2、关注好零界生和优秀学生,做好因材施教。

3、所选专题具有针对性,综合性。

4、抓基础(基本概念及规律)、练规范(思维过程及书写过程)、求精准(语言表述及用词)。

5、适当进行实战训练(单科、理综)

四、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采取按章节顺序复习的方式进行,贯彻"以讲引导,以练落实,学用结合,全面提高"的方针,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核心"的原则,使学生掌握《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阶段

本阶段是对第一阶段复习的归纳总结和深化,以专题或板块复习为主,贯彻"精备精讲,概念成网络;精选精练,知识成体系"的原则,培养学知识迁移、灵活处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专题归纳和专题训练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第三阶段:模拟练考阶段

本阶段选用具有一定综合性、难度适中、近似于高考试题模式的套题对学生进行强化模拟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贯彻"以练为主,辅以精讲"的原则。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篇5)

高三阶段化学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领精神

仔细近四年高考化学试卷,广泛收集xx省高考信息,以最新考纲和考试动向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做好备考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复习扎实高效地顺利进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照镜子

本学期,我任教高三(x)和(x)班的化学教学工作,成绩还是不够理想。虽然我已在这个岗位任教x年,还带过三轮高三,但还是感觉有一定的压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认真的、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

三、看学生

高三(x)、(x)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一轮复习时速度较快,内容多,部分学生对复习过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析教材

注重回归课本,不留知识死角,利用好复习资料,编写高质量学案,注意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着力构建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构建知识系统化。

在复习过程中要回归课本、依靠资料、学案认真落实。作业和测试要全批全改,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尽量对尖子生进行面批;注重评讲,评讲时适当做到前后关联,对复习过的内容实行往测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部分习题要根据高考要求,高考不考的要大胆舍弃,避免做无用功。

五、定目标

熟悉高考化学的题型和命题趋势,尽快提高教学基本功。通过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复习备考,争取让化学成为理科生的强势科,争取理综多出尖子。自己动手探究等多种方法,对优生强化学习,进行提优,对差生同样要做好补差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也能适当放进一些学生活动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篇6)

高三化学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1.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 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 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 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 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分组实验),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 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长期坚持,就能化平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

1. 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 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

3. 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篇7)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生物学科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把学生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通过学习,激发他们多观察大自然中的生物现象,并能积极参加 绿化,美化环境的活动。保护野生动物以及爱国卫生等实践活动 。全面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够拥有较高的应试能力,考出好的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浓厚。但仍有个别同学探究能力尚需提高。

学生刚步入初中,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对学习生物学这科不够重视,对老师布置的作 业不认真完成,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物学很感兴趣,对老师布置的课外实验能按时完成,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

三、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在期末统考成绩三率达标。

(2)能力培养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实验能力,了解一些自然现象,以及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景。

四、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篇8)

一、教学目标

本地班化学作为选2科目,时间紧任务多而且重,我们力争打造高效课堂,加强上课的精准性,即就是为B级边缘生服务,稳定达A考生,因此必须强化边缘生的课后辅导和作业面批,每天要面批一次作业,每天一次问题交流,每周一次错题回顾,力争在20xx年高考中,与语数外三科总分达本科线的匹配率为100%,争取20%的达A率, 80%的达B率,让考生不留任何遗憾。新疆班作为必修科目,教学向纵深发展,高考中考出应有的水平。

二、情况分析

(一)本地班教学

由于高二大量时间是用来应对学业水平测试,因此化学上学生所有时间不多,特别是高二上学期所学《物质结构》和《有机化学》普遍薄弱,加上学生始终认为化学就是选2科目,因此在思想上也不重视。高三期初苏州市统考成绩给我们提了个醒,需要全体高三化学教师正视现实,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们首先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特别是达B率和本科匹配度。

(二)新疆班教学

新疆班化学是必修科目,要记入高考总分,因此在思想上比较重视,教学时间也宽裕,孩子能够花更多的功夫在学习上。但新疆班也面临着如何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解题速率,如何促进每次复习都有所提升,如何更好地提高高分群这一问题。

三、具体措施

1、切实构建“先学后教”模式,改革高考复习模式

先学是引导同学课前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构建学科体系,后教是通过高考考题回顾,知道高考考什么,需要哪些知识储备,如何规范答题,复习时还需要拓展哪些知识,通过课堂及时强化训练巩固和加深相关内容。在这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反思,力争自己少讲,通过训练来带动学生复习和迅速推动课堂教学进度,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2、密切依托教研,切实推进教研兴学之路

充分整合本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和组内听课,将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资料和教学特长加以组合使用,并且积极联系校外资源,拓宽思路和广度,打破以前的以知识记忆为主面面俱到的三轮复习模式,努力建立以高考考题为核心的微型专题复习为特色、既有知识点回顾又有综合相结合的高效复习思路。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篇9)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xx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

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

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

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分组实验),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长期坚持,就能化平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篇10)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高三的化学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化学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接受、处理新信息能力。加强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培养。在高一和高二的基础上,加强双基能力的培养,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上达到高考的要求,掌握一些重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内容。

二、我校加试化学的学生情况分析

高三(2)班是同济二附中的化学班。我校的学生在我区应该属于中等的学生,在选择加试化学的学生在我校来说总体应该属于中上学生,但高一和高二的化学基础并不扎实,功底不深,并且在语、数、外三门也不是很强的前提下,必然会影响到化学的学习。化学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没有化学十分出色的学生,化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比较多,好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没有放弃,班级的学习风气还是比较浓,并且有巨大的集体凝聚力,都在非常努力地抓基础,很配合教师的教学,能够及时地完成作业,并且养成了提出问题、与同学及教师一起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条件分析

教材:高三课本及配套练习。

教辅材料:零距离训练、走进高考精练、自编习题训练。

学生人数:40人(其中8名借读生)

教师人数:一人

任课情况:高三一个班级和高二一个班级。

课时安排:每周10课时(包括补课),学期共210课时。

四、指导思想

教学思考及教学策略:

针对历届高考内容的特点及最新高考形势,分析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以课本和教学说明为依托,以习题和专题训练为主要内容,尤其是对课本内容中的新知识的强化是第一轮复习的主体内容之一。

1、必须抓“纲”靠“本”

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才能领会命题思路,把握复习方向,掌握复习要点,提高复习效果。现在的高考“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为此,在选择复习内容时,应以《考试说明》为指导,引导学生寻找课本的落脚点及内在联系,使复习内容既全面又深刻、透彻。

2、夯实双基

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运用,是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应注重抓好单元过关,吃透教材内容。

3、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高三总复习并不是把平时学过的知识简单地重复一遍,而是要对知识整体各单元知识之间的关系作仔细的研究后,按逻辑结构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平时所学的各个单元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及解题思想、方法和规律进行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从而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建构知识的结构体系,以形成整体的“认知框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其构建的方法是:联想与总结,对比与归纳等。

4、精选课堂例题与习题

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必须精心设计。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启发性、代表性、综合性。不宜太难,一般以中档题为佳。可精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可以引申推广的(特别是进几年的一些高考题)题目让学生训练、研究,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和一些解题方法、技巧等。同时要活用资料,不要照搬,即后期要自己组合编制一些习题。

五、其他

本学期高三化学进度表能够体现的主要是第一轮的复习的安排,大约时间为五个月,时间长,内容多并且复杂,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掌握的知识点又比较分散,为了达到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内容并且使之融会贯通,所以要从最基础抓起,夯实双基,同时也为第二轮复习及全面综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篇11)

一、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化学新课程标准》和《xxxx年考纲》,仔细分析xx、xx年高考化学试卷,广泛收集全国各地高考的信息,以最新的考纲和考试动向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一轮复扎实、高效地顺利进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备考目标

考试大纲指出: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通过第一轮复,帮助学生从高考的角度来认识和掌握化学知识,并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初步让学生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惯和能力。

根据级组的工作目标“确保尖子生,提升重点生,推动本科生”。我们化学科的对应的目标是确保化学类总分尖子生的化学科不拖后腿,化学单科尖子在全市要有优势。

三、教学计划

(一)第一轮复的策略

齐心协力,同心备考。备课组全体教师目标一致,分工明确,信息交流,资源共享,齐心协力,同心备考,认真贯彻市教研室的“高考备考化学专题复课堂教学八点要求”和学校的“集、解、选、编、练、考、改、评”八字方针。每周五第x、x节为固定的备课组会时间。

把握高考方向,高效备考。认真研读《化学新课程标准》和《xxxx年考纲》,结合《教学大纲》的考点要求,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以求实效。在总复中不要随意拓宽知识范围,要深入分析研究《化学新课程标准》和《xxxx年考纲》,对照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

精心准备复资料,第一轮复以《优化设计》为主,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由备课组的教师分工负责,自编巩固练、单元过关训练、月考试题和模拟测试试题,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能力设置有梯度的题加以强化训练。题的内容要和所复的内容匹配,难度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吻合。

把握复课的功能,提高课堂效率。第一轮复要坚持以《化学新课程标准》和《xxxx年考纲》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将教材中由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不同而割裂的系统知识在总复中重新整合,找到各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起立体的、发散的、独立的知识网络体系。以落实基础知识的掌握为目的,指导学生阅读并记忆教材的基本知识(尤其是教材中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及重点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并形成基本的学科能力,向高考的以能力立意靠拢。并通过随堂小练和大练对所复的知识内容进行及时检查。

切实解决复中的主要问题。现在复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也清楚。但是前面听,后面忘;容易听,容易忘。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一定要提前将老师要讲的课题内容完成,将自己认为有问题的部分做好记录,以达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定期收学生的《优化设计》进行检查,同时也要注意指导学生找到本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搞清那些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并想办法进行改善。要求学生在每一次的试题讲评后必须将做错的试题集中在“错题集锦”中,教师也要做好错题记录,在以后的练中进行重复呈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真正理解。

做好作业的布置。布置作业目的要明确,内容要科学,书面作业应及时批改,并做好登记工作。

做好尖子生的辅导工作。根据级组的高考目标,确保化学类总分尖子生的化学科不拖后腿,化学单科尖子在全市要有优势。全体备课组成员全员参与,每个教师负责几个尖子生。每周多发一份能力题给他们,做到面批面改。平时多找他们谈心,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和鼓励。

互听互学,扬长避短。为提高复质量,备课组老师之间要经常相互听课。通过相互听课学,取他人之长,补自之短,提高教学水平和复质量。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篇12)

进入高三,师生就已经成为学校、社会、家长重点关注的对象,这无形中对高三师生造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作为高考参与对象的学生,素质的高低、成绩的好坏,社会把更多的压力放到了辅导考生的老师身上了,而作为一名高三教师,心理压力确实比较大,但作为高三备考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的班主任责任重大。而且高三七班才刚刚接手,这无形中又加了几分压力,颇感担子之重。高三七班共69人,其中女生32人,现实不容乐观。但只能面对现实,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达到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学习成绩。本学期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营建高考氛围,让学生尽早进入状态

1、通过主题班会、讲座,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高考形势和动态,以及高考对人生的影响,强化高考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2、通过往届考生的经验教训和心理体验的交流,消除学生对高考的恐惧感、陌生感,让学生零距离地感悟高考。

3、通过主题班会和高考理想的规划,激发学生对理想追求的欲望和对高考的亲近感。

4、吸收优秀学生组建一个敢负责、有威信、思维活、方法巧、善沟通的班级管理队伍,全方位参与班级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觉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处处有监督。

5、强化科代表的职能和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科的带头人、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贴心人。

6、树立榜样和典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二、学习生活中,让学生保持昂扬向上的心态

1、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向。

人有智力高潮低潮时,情绪也同样,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对班级中出现消极悲观思想的学生,要及时做工作,让学生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对班级整体出现思想波动现象时,要及时请心理辅导老师,让心理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2、引进竞争机制。

针对学生每一次模考成绩、总分名次来了解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同时让学生确立下次的目标,通过实现目标,完成目标情况与未完成情况的比较,找差距、找原因、以求得在下一次考试中实现突破。

三、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1、生活有节奏,有规律。

督促学生做好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处理好闲暇时间,并且形成生活规律,跟上节奏,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在一张一弛中调整状态,以最佳的身心投入学习生活。

2、落实家访,了解学生生活实际。

高三学生大都是住宿生,班主任要到学生的宿舍,真实了解他们的生活实际,学习环境好坏,有无生活困难,适时帮助学生解除后顾之忧,以使学生全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一年的时间说短也长,说长也短,让我们以持久的恒心和毅力去做好每一件小事,相信我们付出汗水定能浇灌出明天成功的花朵。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结核病志愿者活动总结集锦

结核病志愿者活动总结 结核病志愿者活动 04-17

故都的秋教案精华7篇

故都教案 04-17

化学教案通用

化学教案 02-16

[总结]化学总结

月考总结化学 化学月考总结 12-29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年度系列15篇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年度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04-17

预防传染病教案经典

预防传染病教案 传染病教案 04-17

研修工作总结个人精选

研修工作总结 04-17

出师表教案集合

出师表教案 04-17

职工读书活动总结

职工读书活动总结 职工活动总结 04-17

初三历史教学个人工作总结14篇

初三历史 04-17

最新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04-17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