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三年级单元教案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1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紧紧追随科技发展的步伐,强调科学探秘和科技应用。涉及到太空探索和互联网络、机器人的想象等热点内容,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其中《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这种安排既可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又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组四篇课文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太阳》是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果园机器人》中机器人的特性则是随果园生产的需要一步步体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42个字;强调默读课文,背诵相关部分。

2、了解有关宇宙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和兴趣。

3、了解有关科技发展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的兴趣。

4、了解本单元的各类说明方法。

5、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动手设计发明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加上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本组课文介绍的有关宇宙的知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如果单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老师只灌输给学生抽象的知识,这样恐怕学生是难以接受。所以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在本组课文中的学习中,资料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拥有相关的资料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另外,还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发明。

四、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教学可用12课时

21.《太阳》 2课时 22.《月球之谜》 2课时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课时 24.《果园机器人》 1课时

21、太阳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

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3、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倍、庄稼、野兽、凝结、埋、炭、水滴、钢铁、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有关太阳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知道你们特别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后弈射日》)

2、同学们,这个动画片讲了什么事?谁来说说。

3、天上的太阳到底能不能被射下来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说明太阳的课文。(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圈出自己不会的字。

2、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长组织本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不会的生字,互教互学。

(2)小组成员都不会的生字可以一起查字典学习。

(3)小组成员接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4、出示生字课件,学生读熟巩固。

5、重点指导以下字的写法“嫁、兽、蔬、滴、凝、菌”

(1)观察字形,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抵”字的右半部分下面有一点,“氏”的下面没有一点,要强调记忆。

“繁”字结构比较复杂,要引导学生分析记忆,注意下面部分不是一个“系”。“殖”字的右半部“直”中间不要少一横。

“蔬”字下面的笔画要让学生注意,不要少一点。

(2)生写字,同桌互评。

(3)写字交流展示。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出示以下句子:

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2.太阳大的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的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5.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阳才有风。

7.太阳光有杀菌能力。

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引导学生发现以上句子与段落之间的关系,这是每个段的中心句。

四、作业:

1、抄写生字,完成《语文作业本》

一、二题

2、搜集有关太阳及太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影像导入,激发兴趣。

1、早晨,当红通通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把它那金灿灿的光芒洒向大地的时候,你可曾想过,是太阳给我们带来了这个可爱的世界。(播放太阳升起的录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太阳。

2、质疑梳疑:

太阳是怎样一个星球? 太阳与我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二、抓词理解,品读课文。

1、讨论: 太阳是怎样的一个星球?

(1)根据学生选择来学习

①远:重点词句:三万万里远 日夜不停的走 走三千五百年;坐飞机飞二十几年;从地球上看只有盘子那么大。

②大:重点词句: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抵得上

③热:重点词句:大火球很高表面六千度钢铁碰到变成气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三千倍

看课件体会理解“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在你读出的这些句子中,有什么发现?(引导生体会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用你的朗读来再现一下太阳的特点吧!

2、太阳离我们那么远,那么大,还那么热,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讨论:太阳与我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1)学生自读课文。自由发言。

(2)太阳与人类的关系真是很密切。请你找出最能表现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一句话。(学生练读)

(3)看录像:有关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联系录像及生活实际谈太阳与我们的关系。

(4)根据你平时观察所得和书上提供的资料说说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怎么密切。提供句式:①有了太阳„„ ②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 阅读、讨论后学生回答,进行以上句式的说话训练。

(5)太阳与人类有这么密切的关系,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三、朗读展示, 读出体会

同学们了解了太阳的特点, 知道了太阳与动植物、人类生活、雨雪形成、风的形成、人类健康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下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这些密切的关系吧!

四、小结升华

人们说太阳是光辉灿烂的,不仅仅指它的光彩夺目,还有对它无私精神的赞美,让我们也做一个小太阳,无私的把光和热撒向身边的每一个人。

五、完成《语文作业本》、《新课程新练习》

【板书设计】

动、植物需要太阳

人类生活需要太阳

21、太阳

自然现象的形成离不开太阳

关系密切

能预防、治疗疾病

【教学反思】

22、月球之谜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的有关知识,了解了它的特点及它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今天,让我们再来了解另一个与地球关系相当密切的星球——月球。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1、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指导书写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五、课堂作业:

1、词抄写生字;

2、完成《语文作业本》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2)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3)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激发想象,鼓励探索

著名的宇宙航行科学家齐奥尔可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神秘的天体宇宙正在向我们招手。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五、作业:

1、完成《语文作业本》;

2、《完成新课程》

【板书设计】

22、月球之谜

遐想

试验

研究

(继续探索,解开奥秘)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电脑网络的神奇和带给人们的方便。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

2、知道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了解它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网络、网站、电子邮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解题(板书课题)

1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路”,学生边看边说。

2启发谈话:路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信息高速路”,来学习一篇有关电脑网络的文章。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借助工具书,综合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试着提出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问题。

3、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跨上信息高速路实际上就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默读课文,试着自己读懂课文。联系实际说说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什么?

2、小组内讨论,交看法。

3、汇报自学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四、自我展示,拓展延伸。

1、以一个小电脑专家的身份来介绍电脑网络的用途。

2、带着你对电脑的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2、完成《语文作业本》一二小题

第二课时

一、引出本课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通过爸爸的话,使我们了解了什么叫电脑网络,它有什么作用。下面通过写“我”上网的两件事,具体能。

、细读课文,感悟探究

1、后一部分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2、读第2、3自然段,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你有过“我”这样经历吗?在网上查过什么信息?

(2)从哪些词句看出“我”对网络的喜爱之情?

3、读第4自然段,从爸爸妈妈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4、读第5自然段。共同讨论网络的用处还有哪些。让大家尽情地发言,达到互相交流、激发兴趣的目的。

三、回读课文,感悟内化

1、回读全文,说说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延伸,形成能力。

师总结谈话:同学们,我们以步入信息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网络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掌握好科学知识,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语文作业本》

2、课后请亲自跨上“信息高速路”,去上网查得信息,发送邮件 【板书设计】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查阅资料

神奇

建立联系

电脑网络

参加购物

24.果园机器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准备】上网查找有关机器人的资料,了解机器人在哪些领域起了哪些作用。【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设疑导入

1、生展示机器人图片及模型,并说一说自己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

2、(板书果园机器人)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认知

1、生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a 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c 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自己认为哪些特点最有趣?

d 还有那些地方读不明白,用“?”做标记。

2、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3、想一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三、全班交流,再次质疑

1、交流自读疑难,生汇报画出的“问题泡泡”并评价。

2、分组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并汇报你们小组认为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3、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觉得最有趣的句子)

如,“让果农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俄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本来人才知道饿,饿了没力气干活,那么机器人没电也干不了活,作者说它们被“俄倒”了,让我感觉到它们就像饥肠辘辘的工人,一点力气也没有了,躺在果树林里向果农抗议,感到非常生动有趣。

四、理清顺序,探寻方法

1、引导学生理顺课文的叙述层次:学生在文中找相应语句感受理解。如,文中一些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你会想,可以让机器人来帮忙呀。”“你会想,可以用电池呀!”“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充电呢?”等。

2、交流这种叙述方法的好处。

五、选读片断,加深印象

1、生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感情朗读。

2、展示读。

六、回顾畅谈,拓展延伸

11、回顾课文。

2、设计一种机器人,图文结合并介绍它的结构与功能。

七、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

【板书设计】

果园机器人

聪明能干──果园机器人──自己充电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2

一、教学第三部分(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读八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八个成语的意思

(有难度的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①集体齐背

②指名背

2、背诵古诗《清明》

(1)指名读题目。

师生谈话: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在清明节人们一般会做什么呢?

(2)学生自己试着读古诗

(3)学习古诗

①读诗的前两句,讨论:在清明节人们都要去凭吊死去的亲友。诗人此时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哀伤苦闷的心情。

③于是诗人想到用酒来排解此时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恰巧遇到一位放牛归来的小牧童。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读读诗的后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

④看到远处飘扬的杏花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4)练习

学生自读,自背

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2)出示卡片,让学生说出笔画的名称(撇折)

(3)指导书写撇折

东的撇折写时要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顿笔回锋收笔。会的撇折与东略有不同: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顺势变挑。

(4)学生练习描写撇折

(5)指导书写东和会

3、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口语交际

1.审题

2.指导

(1)读懂题目,知道这个题目提出的要求。

(2)分组讨论,这次春游去哪儿,可以安排那些活动,春游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小组长汇报,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

(4)每位同学自由练说

(5)同桌相互练说

3、练习

(1)小组里选出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2)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说得有问题的同学给予纠正和指导。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用字词句,积累丰富的词汇,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积累词汇。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的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自读词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开火车检查读词,并说说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自然风光)

4、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请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1)在想像情境感知词义时,可以根据词语中的个别熟字的意思来推想整个词语所描绘的情景,也可以结合下一题中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词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2)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作适当解释。

5、情景交融,朗读词语。

二、教学第二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分别出示六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3、将词语与之匹配的画面连线。

4、情景交融,朗读词语。

5、看到这些画面,你还想到了哪些词语?倾盆大雨大雨如注瓢泼大雨夕阳西沉连绵不绝山清水秀

6、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

三、教学第三部分

1、审题,读题。

2、指导观察,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1)要求仔细而有顺序?

(2)图中描绘了夏季的小河边,环境非常优美。一位小朋友钓到了一条小鱼,他高兴地笑了。

3、小组活动收集有关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词语。

4、描述图中景物,比一比哪组的词汇丰富,运用恰当。

四、小结解词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练习1的第一部分学用字词句。回忆一下,同学们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的?

1、根据词语中个别认识的字的意思来推想整个词语所描绘的情景。

2、结合书中的画面,描摹词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其实,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同学们今后要多中积累,大胆运用。

作业设计:

1、收集描写自然风光的四字词语,写在好词佳句本上。

2、把练习中用钓鱼图的一段文字描述出来,并努力用上一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四字词语。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4

12月份多媒体授课资料 掌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培养阅读能力。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教学重难点: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小黑板显示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2、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①学习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板书:

29、掌声

忧郁

自卑

开朗

自信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舍己为人的好思想。

2、学会生字“功、激、索、获、锤、灌”等词。理解“不假思索、成功”的意思。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教学重点: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舍己为人的好思想。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舍己为人的好思想。教学难点:学会生字“功、激、索、获、锤、灌”等词。理解“不假思索、成 功” 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做实验,揭示学习目标

①教师组织学生做课文中的实验,如果实验成功了,请学生总结为什么会成功;如果实验不成功,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为什么没有成功?

②揭示课题:实验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出示课题并齐读:一次成功的实验。

二、检查预习

①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学生说说这些生字词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认识的。教师即时表扬主动识字的学生,推广他们识字的好方法。②多种形式读生字和新词。

③指名学生读文,读后请学生互相指正。

三、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

①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两遍。②请学生说说这次实验的过程。

四、自主阅读

①学生读文,画出感兴趣的语句,读读想想,从这些句子中悟出了什么? ②小组内交流,组长整理意见,准备下节课全班交流。

五、指导写字

①师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②在这么多的生字中,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请学生上黑板演,并说说这个字的注意事项。③学生写字,教师即时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运用多读 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教学重点: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运用多读 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一、复习生字词

①用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②听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听写后学生对照词语表自行批改订正。

二、交流感悟

①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读自悟的收获。

②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a.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b.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板书)

③让学生再质疑,再释疑。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①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同人物不同的语气。②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③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重点句子让学生谈体会。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所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提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理解第三段话的时候,引导学生抓住“激动”来体悟句意。如,这位教育家怎么激动?他为什么激动?

三、分析原因

①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

学生可以前后4人一组,也可以找好朋友讨论。②交流讨论的结果。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到,实验能够取得成功,是由于小女孩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而且她在遇到危险时能沉着果断地安排,也是由于三个同学能密切配合。

四、感情诵读

①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完后互相评一评,提提改进的意见,特别是怎样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②小组赛读。

各小组开展朗读比赛,看看哪组读得好。老师和其他学生做评委。

五、扩展练习

1、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在日记本上。

2、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六、板书设计:一次成功的实验

3人取铅锤 一个人一个人地取 成功

(团结、心中有他人)

31、给予树

教学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尝”的意思;会写“予、宽、裕”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3、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重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教学方法:阅读感悟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尝”的意思;会写“予、宽、裕”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教学重点: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尝”的意思;会写“予、宽、裕”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说一个日子,你们猜猜这是什么节日? 五月一日(劳动节)八月十五(中秋节)

十月一日(国庆节)

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2.提到圣诞节你会想到什么?

a.想到了圣诞节、圣诞礼物、圣诞老人。(出示圣诞节的资料和图片)b.12月25日是西方国家最中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国家的春节。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吧。

c.板书课题,给予树,齐读,读对字音。d.大家读的很对,“给”字今天我们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ji,我们大声地把这个词再读一遍吧!

e.提问,“给予”是什么意思?(给别人帮助,使别人实现愿望)读了这个题目你心里有什么样的疑问呢?

f.如: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呢?(讲解给予树、援助中心等概念。)解释: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帮助。二,初读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读一遍课文,注意读正确、通顺。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清意思。3.检查读书情况。① 出示词语,读读记记。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立即 兴高采烈 卡片 盼望 仁爱 拥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② 齐读所有词

③ 指名读词,看看大家能不能完成老师给的词语考验。④ 指名说说这几个词的意思或近义词 担心—担忧 立即—马上、立刻 盼望—期望 ⑤ 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分享:与别人分着享受(快乐、幸福、好处等)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如愿以偿:心愿得到了实现。

4.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读后纠正错误。5.小组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圣诞节前夕,8岁的小姑娘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使她如愿以偿。)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阅读时认真思考,想想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从中能体会到什么,以及哪些地方不理解,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先读读,再口头组词。

2.老师觉得三年级同学是非常聪明的,那么老师现在在黑板上写这些生字,你们能不能也在自己的生字本上把这些生字写下来呢,我们看看哪个同学写的最工整!

五、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和我配合的非常好,我再一次觉得三年级的同学都是很优秀的,那么希望我们明天的语文课也好好合作,把这一课学好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2、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难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是12月XX日了,再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圣诞礼物,你们想不想看看啊?出示多媒体课件:配音画面(圣诞节的精美图片)。让我们伴随着音乐走进今天的课堂吧。板书课题。齐读。

2.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认识的一些新词语吗?现在我们再来跟他们打声招呼,我看哪位同学能声音洪亮又准确地把他们出来。指名读几次。这几位同学读的很好,看来大家昨天回家后都认真进行了复习呢。

二、朗读感悟

1.那么大家再来熟悉一遍课文吧,自己大声地把课文读一遍,看看谁读的又快又流利。2.过圣诞节的时候,孩子们都把自己的心愿写在卡片上然后挂在给予树上,我们来看看这张卡片上写了什么。(出示图片,圣诞卡片上写着: 亲爱的圣诞老人:

你好!

我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小珍妮

3.指名读一读这句话。

4.这位同学读的很正确,谁还能再读读?读了这句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非常想要)从哪个词体会到了她很想要?(一直盼望,板书)她怎么一直盼望呢?看到商店橱窗里的洋娃娃,她盼望——(学生接读);看到小伙伴抱着洋娃娃,她盼望——(学生接读);想到自己的生日就要到了,她盼望——(学生接读)。

于是小女孩就这样朝思暮想,盼星星,盼月亮,渴望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谁来读一读,读出小女孩如此强烈的愿望!(请一个同学站到上面来读)很好!你读出了小女孩的心声,她的愿望如愿以偿了吗?是谁使她如愿以偿了呢?——金吉娅

5.对于有钱人来说,买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是轻而易举的事,那金吉娅是有钱人么?(或暗示,金吉娅家富裕吗)——“并不宽裕”,从哪看出并不宽裕?同学们快速地默读一遍1、2自然段,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吧。(妈妈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分享,每个孩子只有二十美元,妈妈却要求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给家人送出最诚挚的祝福。)

6.那么面对这并不太多的20美元,金吉娅是怎么处理的,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快来自己默读第三自然段。

7.买了礼物之后,大家的情绪如何?哥哥姐姐——兴高采烈,金吉娅——沉默不语,妈妈——有些生气。

8.大家为什么表现出这些情绪?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小组之间交流讨论金吉娅此刻内心的想法。(“妈妈让我们每人至少买四份像样的礼物,可我只买了棒棒糖,没有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心里很难过。”)9.读到这里老师也像金吉娅的妈妈一样产生了疑问,这孩子到底用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四自然段。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读了之后,谁说说刚才金吉娅为用二十美元做了什么?(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她为什么要给女孩买洋娃娃?找出相关语句。(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孩子们最想过圣诞节,孩子们唱呀,跳呀,收到自己喜欢的礼物,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可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她可能是一个孤儿,没有父母的关爱,没有礼物,没有圣诞节的快乐。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对小女孩的同情。

10.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对那个小女孩产生了什么感觉?(觉得很可怜,很同情她)大家都非常有爱心,那么我们的金吉娅看到了小女孩在给予树上的心愿卡,于是决定——买洋娃娃,实现小女孩的心愿。

11.读过前面四段,你体会到了金吉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了吗?她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她的妈妈在这个时侯心情又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来齐读第五自然段。(指名说出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心,板书)

12.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美丽的心灵,金吉娅才体会到了小女孩的愿望,帮她买了洋娃娃。那么在这个圣诞节里,你觉得除了洋娃娃,她还送去了什么?(一份善良,一份关爱,一份同情)非常好,她送去的是对陌生小女孩一份无私的爱啊。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体会啊?(感动)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齐读最后一段吧。(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体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爱,我们来回想一下都体现了哪些爱呢。

母子之爱、手足之爱、善良仁爱。

四、拓展延伸

给予就是爱,金吉娅的给予使小女孩如愿以偿了,如果你是小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呢?这么多同学想说,那么把你们说的写下来吧!

同学们写的很好,相信学过这课之后,我们班会出现更多的“金吉娅”。这堂课就到这里,圣诞节快到了,老师带来了一些小礼物,下课后每位同学都来这里领吧!下课!

五、课时作业

练习册。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

给予树

盼望的礼物——如愿以偿

↓ 金吉娅

(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32、好汉查理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①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②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③检查读书情况。④讨论交流。

三、再读质疑

①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②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a.查理有哪些变化?

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①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②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五、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六、拓展练习

①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②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板书:

32* “好汉”查理

调皮 爱搞恶作剧 有礼貌 自信

语文园地八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

2.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3.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①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②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③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④全班交流。⑤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①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②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③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④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⑤拓展积累。读读背背

①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②指名试读。

③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④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⑤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积累成语。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过程: 读读记记

①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②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③分类记忆这些词语。趣味语文(猜字谜)

①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③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④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⑤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低语组:赵冬燕 2015年12月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通顺的语言将不同的情况表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指导。

1、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小组讨论: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3、小组汇报。

4、集体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高敲门者是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满热情,礼貌接待。

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敲门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询问他的身份以及与家人的关系,接着要设法核实。如果一时无法核实,而又觉得有所疑问,甚至发现明显的破绽,那千万不能开门。

师:说得好,但与人说话时仍要注意得体,态度要十分坚决。

5、说能把几位同学和老师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三、分角色表演。

四、教师总结。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6

单元主题:

大自然的美好

单元导读提示: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用书的单元说明: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本单元大自然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雨儿在歌唱》《雾之美》《古诗两首》《一碗水》《我和企鹅》《小城三月》《梅雨潭》《日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

习作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一定的想象。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2.在习作的过程中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加深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

单元习作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燕子》一课,体验燕子的可爱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是怎样有顺序、抓住特点、展开想象来观察燕子的,是怎样用准确的语句写出燕子的特点,写出自己对燕子喜爱之情的。

教学《古诗二首》,学习诗人对春天大自然的感受和喜爱之情;学习诗人是怎样抓住富有春天特点的景物来观察和表达柳树、春日的特点的,是如何展开想象的。

教学《荷花》一课,感受荷花清新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体验作者热爱荷花的深情;学习作者是怎样在观察中展开丰富想象的;学习作者是如何按一定的顺序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把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融入这美丽的荷花图中的。

略读《珍珠泉》一课,交流读后的感受,了解珍珠泉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总结怎样观察景物和写作景物的方法,进一步明确观察和表达要有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适当展开想象。

根据单元导读提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一处家乡风景的活动。像燕子、荷花、柳树那样的动植物,或者是像泗水滨、珍珠泉那样的一处景物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可以全班集体开展这一活动,也可以分成小组,由学生自己讨论后具体开展活动,还可以由学生在家长带领下自己完成。在观察中要运用阅读教学中教给的方法,并做好口语交际的准备。

口语交际《介绍家乡景物》活动,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说说景物的地点,有哪些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这处风景热爱的感情。这也是给习作做好口语表达的准备。

习作,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写自己家乡的景物,注意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习作完成后进行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习作,互相评价,修改字句,分享习作的快乐。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教学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文化主题:

爱护周围环境

单元导读提示:

让天空碧蓝,让河水清澈,让草木茂盛,让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阅读这组课文,让我们看看人们对待动物、植物的态度和做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

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请你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

教师用书的单元说明: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教学本组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习作教学目标:

1.留心周围的环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习作内容,借鉴课文的有关表达方法,写一篇与爱护周围环境有关的作文。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2.在习作的过程中加深对保护周围环境的认识,愿意保护家乡的环境。

单元习作教学整体设计:

从语文教学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这个意义上讲,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则是综合运用语文这个重要交际工具的专门的实践性活动。本组口语交际的展示汇报和习作是本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和习作是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和升华,综合性学习活动是顺利完成口语交际和习作的保证,我们必须把它们纳入整组学习的过程之中,作整体组织安排。

教学《翠鸟》一课,认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体验作者特别喜爱的感情,认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这是保护环境、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正确做法。学习课文是怎样抓住燕子的特点观察和写作,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开始组织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燕子专列》一课,领会人们为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的博大的爱心,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习课文怎样用关键语句来表情达意的。

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找出并体会课文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课文通过具体的叙事表现小村庄变化的方法。交流综合性学习的调查结果并作整理,准备展示、交流活动。

学习《路旁的橡树》一课,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自己随这件事的看法;学习课文具体叙事的方法,以及通过人们的赞叹表达自己看法的方法。

口语交际《我们能做点什么》活动,展示、交流、汇报综合性学习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讨论我们能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做点什么。通过展示交流活动,扩展学生的思路,提供写作材料,学习如何表达,为习作做好内容和表达的准备。

习作,根据自己的认识,写有关家乡环境保护方面的的作文。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展开想象,写一写几年后自己家乡的环境;还可以写发生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趣的事。内容上比较广泛,写法上一定要不拘形式。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写自己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记事、写景都可以,最好是把二者结合起来,还要加上适当的议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展开想象,写几年后自己家乡的环境,也是一样的。写调查中的趣事也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三年级下册第三组

习作教学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主题:

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单元导读提示:

你听说过要去南方却一直往北走的人吗?你知道怎样在一张纸上画出数不尽的骆驼吗?这一组课文,为我们讲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读了这些故事,我们一定会受到一些启发。

教师用书的单元说明: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是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有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还有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有关思想方法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中都有所涉及。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语文园地安排的内容也与本组专题紧密联系。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学生可以尝试着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来介绍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读读背背”是一些有关思想方法方面的谚语。“成语故事”《买椟还珠》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舍本逐末的人。

本组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含意深远。学习本组课文,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习作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2.在习作中尝试着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来介绍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学习课文是怎样写出事情或人物的特点的,写出自己的特点。

单元习作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寓言两则》一课,学习课文在具体的叙事中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写出人物的特点的。

教学《惊弓之鸟》一课,领会课文中有关词语的含义和说话人的内心思想活动的语句,学习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写出更羸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特点的。

教学《画杨桃》一课,学习课文是怎样描写人物的对话、神态,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的。

学习《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一课,学习课文怎样通过对几个徒弟画的骆驼,以及画师的分析,写出小徒弟是怎样想别人没有想到的特点的。

开展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先想想:你对自己是不是很了解?自己性格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自己最突出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平时别人是怎样评论自己的?然后,抓住自己最突出的一两方面特点,和同桌或在小组互相介绍、评议。注意要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来说,要说真话”;听别人介绍“要注意听”,看看“有哪些补充”。

习作课,在口语交际课学生听、说、评的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选择最能反映自己特点的某一方面,运用阅读课中学到的一些方法,正确认识自己,具体写写自己的行动、语言,从而写出一个真实的你。写完以后,评改习作,了解情况,及时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展示,体验习作的愉快。还可以组织一次《说说我自己》的班队活动。

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主题: 可贵的亲情、友情 单元导读提示:

当你得到父母疼爱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他们付出的辛劳,想到过为他们做点什么吗?当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能给予真诚的帮助,献上一份爱心吗?让我们阅读者组课文,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共同感受人间真情。

教师用书的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先后编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在第一篇和第三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及提示。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感受和回报父母之爱”来编排。

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里有所涉及,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编排了四篇关于“献爱心”的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从别人的故事里感受这种感情。本单元内容有所拓展,也更为深入。将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导语提示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活中是否想到过回报父母的爱,能否向别人献爱心;二是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人间真情。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这两方面的内容应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课文围绕“爱与真情”,配合综合性实践活动,编排了两篇与“父母之爱”相关的课文,其他两篇则是关于真挚的友情和博大的爱的,以拓宽“爱与真情”的含义: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回报父母的爱;小男孩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爱心使小水罐一次次发生着变化,带来了种种奇迹;小彼得向母亲索取劳动报酬,又在无私奉献的母爱面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课文的编排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可以从对课文的学习自然导向活动安排。首先引导学生们回忆、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并提醒学生们想一想该怎样回报父母;然后引导学生们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中。需要注意的是,活动安排应考虑到特殊情况,如有的学生没有父母,可引导学生想一想是谁像父母一样在关心爱护着自己,从而使情况特殊的学生,同样能够在活动中感受爱和真情。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汇报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单元习作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口语交际交流的基础上,用一两件事写写自己对父母的爱,或者写些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人的事。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父母,请他们提意见。

2.在习作的过程中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加深对父母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单元习作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可贵的沉默》一课,感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学习课文通过对话和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写出孩子们的真情的。

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棵,感受阮恒为救朋友毅然献出自己献血的精神,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感受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体会爱心的意义,知道要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学习课文怎样按顺序叙述故事,把事情发生的背景和水罐的变化写具体的。

略读《妈妈的账单》一课,交流读后的感受,;总结从本单元学到的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根据教学实际,组织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做一些回报父母的事,做好展示活动和口语交际的准备。

口语交际《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先展示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再按要求作者次口语交际,也可以把口语交际和展示活动结合进行,这也是给习作做好口语表达的准备。

习作,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有关内容,通过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者写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的事。注意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写作方法,习作完成后先和父母交流,再和同伴交流,展示自己的习作,互相评价,修改字句,分享习作的快乐。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教学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主题:

神奇的科技世界 单元导读提示:

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本组课文展示了多方面的内容,把我们带入一个神奇的科技世界。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那些宇宙知识,展示了哪些科技成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查查相关的资料,还可以留心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教师用书的单元说明:

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其中《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这种安排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组四篇课文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太阳》是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果园机器人》中机器人的特性则是随果园生产的需要一步步体现出来。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资料的搜集非常重要,拥有一定的相关资料不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另外,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课文的学习到完成口语交际和习作,无不需要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学创造的说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单元习作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展开想象的方法,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生活的实际需要展开想象,写一写将来的人的衣食住行。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父母,请他们提意见。

2.在习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科技改变生活的认识。

单元习作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太阳》一课,认识太阳的特点,查阅有关太阳的资料;学习简单的说明文字的写法。

教学《月球之谜》一课,认识月球是怎样一个世界,知道月球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查阅有关月球的资料;继续学习说明文字的写法

教学《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一课,认识网络的用处;学习课文具体叙述、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略读《果园机器人》一课,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对机器人有兴趣,搜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学习课文怎样根据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的,为口语交际作准备。

口语交际《我想发明的机器人》,在学习课文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交流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怎么工作的。

习作,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和查找到的资料,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和最想写的事物;再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展开想象,想一想这件事物具有些什么样的新特性,给人们提供哪些便利。指导中,注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彼此受到启发,然后写下来。写完后,自己多读几遍,改掉自己觉得不满意的地方。还要展示自己的习作,和同伴交流,互相评价和修改,分享习作的快乐。还可以在习作完成后,以“未来的世界”为主题出一期墙报。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读背成语,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成语,熟读成诵。

2、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审题。

2、出示8条成语,四人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读准成语的音。

⑴小组汇报朗读。

⑵指名做小老师朗读8条成语,学生连读成语歌。

3、分小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4、连读成语,体会意思。

5、小组交流对成语的理解,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和表扬。[

6、练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方法。

⑴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⑵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

⑶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

3、学生练习书写。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3、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

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品读课文

1、课件展示赵州桥图片,说说赵州桥给你怎样的印象。

2、①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的桥。

②交流汇报,结合课件,感悟课文。

a.历史悠久的桥。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b.雄伟坚固的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中的语句或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c.非常美观的桥。引导学生用多种琖来感悟文字,可以读一读,演一演,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③上下联系,整合课文。

选择赵州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

④课件展示:赵州桥今日的风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⑤熟读成诵,内化课文。

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拓展活动

①交流有关桥梁的资料。

②有兴趣的,可以了解家乡的古建筑或家乡的桥梁。

提示综合性学习

①说说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②提醒学生注意整理资料,商量商量怎样展示成果。

八、总结课文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干给我们留下了如此雄伟的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骄傲。同学们,你们只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你们同样可以为后人留下你们创造的奇迹。

教学反思

一、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突出重点、难点,取得显著效果

我根据《赵州桥》这篇课文的特点,确定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是第二、三节。因此,在第二节教学设计中两次运用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突出了这座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接着在理解第三节时,又运用投影片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些较难理解的句子,通过一幅幅单片的放映,使学生深刻领会赵州桥栏板图案之精美。

二、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使阅读和练习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了操作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落实了教学要求。

如我把“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并贯穿在教学始终。“读”的形式多样化,有朗读、默读等,每次读都有明确要求。如通过读文字投影片,主要使学生从语言的实践中理解“既……又……”这一对关联词语的并列关系;并以同样的方法,通过文字投影片朗读第三节中有关精美图案的句子,使学生体会分号的用处。

三、充分运用电教手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在本课结束前,我播放《赵州桥》的录像片,以加深印象,并提示学生注意录像片中的解说词,进一步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生通过教学,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到了教育与感染。

总之,本课教学,我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对发展语言,发展认识,发展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9

21《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谜语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板书课题。

2、交流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师讲述:太阳的传说)

3、过渡语

我们的课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学生齐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1、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

2、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二、新授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解生字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再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读音。

1.读准本课生字读音。

“兽”“殖”“蔬”“蒸”是翘舌音,注意不要读错。

2.正字:生字中,“殖”的右半部“直”不要少一横;“蔬”字不要少写一点;“菌”的下部不要写成“因”;“疗”是病字头,不是广字头。“抵得上”的“抵”是“扌”旁,不要写成“亻”旁。它的意思是顶、相当。“汽”和“气”:“汽”,由液体或固体变成的气体。如汽车、汽水。“气”,如气体、空气、气味。

(二)思考解答: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课文?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活动?

这篇是写物——太阳(属天体)的说明文,但不是自然课。学习这一课,除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还要学习介绍有关太阳知识的语言和表现方法。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确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自己概括拟写。

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2.太阳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第一句是第二段的总括句,如画了这一句也不算错误。)

5.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阳才有风。

7.太阳光有杀菌能力(或利用太阳光预防和治疗疾病)。

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或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四)引导学生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出两个结构段。

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第4~8自然段为第二段: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提醒学生:第一段写太阳的特点,第二段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第二段开头的一句话即第4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既是两段之间的过渡,也是第二段的总括。

(五)指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第二课时

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2、分析指导

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

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3、学生自学“大”和“热”

大:130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5、教师小结: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6、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A提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提出问题,解答疑问。B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C归纳,集体解答。

7、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三.结束

1、课文是什么文体?一共用了几种说明方法?你会举举例子吗?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答案。因为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揭开。希望在将来,人们能揭开这些奥秘。

板书:

太阳(大火球)

远 特点

热 动植物的生长

与地球关系密切

天气的变化 人类的生存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三、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2.据课后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 二 课 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二、学习课文,解疑问答

1、自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3、小组活动:写出人类探索月球未解之谜。教师准备红、黄、绿、蓝、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别写有1、2、3、4、5、6。由学生随机抽取,按照数字相同的规律做在一组,每组发给1张白纸,然后按照顺时针依次传给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尽量多的问题,最后一名同学汇报,比赛哪个小组获胜。

4、总结表达,读懂了什么,讲述疑惑。

三、探究学习,小组讨论

结合实例,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宇宙星空的奥秘,不仅仅是月球,还有火星,银河系等等,为什么会出现哥伦比亚事件?为什么今年美国对于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难的新闻牵动了全世界的关注?我们知道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探索的精神使得今天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那么科学进步的含义仅此而已吗?提出不完整的等式,科学进步=牺牲+探索+„+„+„+„启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填写不等式。说出相应的理由。

全班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

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意思,如“信息、信息高速路、便捷、网上购物、拍卖、五州四海、电子邮件、羡慕”等。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读懂本课的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3.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及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教学难点: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小结,过渡。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出示词语)比较难理解的通过各种方式理解:

1)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肢体语言理解

3)在实际生活中理解

2、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3、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老师评价)

4、小结,过渡

三、合作学习,解决疑难

1、再读课文,老师提出自读要求: a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b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

c请教周围伙伴解决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旁边打上问号,一会儿告诉老师。

2、学生提出问题(简单的老师随即解决)

3、师生共同归纳问题

4、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以一小组为例,重点说明。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指导朗读,用各种方式读:例如指名读,评价,赛读;师范读)

5、其他小组也可按照这个小组的汇报方法交流,也可有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篇课文给你了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脑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奇妙)

查阅信息 建立联系 网络购物

其他用途

24*《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电脑的神奇;

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电脑真神奇,不仅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

2.你们知道机器能干些什么吗?那这个机器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果园机器人》。(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3)想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三、讨论与交流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泡泡”。

2.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2.展示: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五、综合拓展

1.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课前准备:

1、课件。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2、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进行想象,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让学生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教学重难点:

1、想象要奇特合理。

2、与同学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画一画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名字叫人不是人,不吃不喝手脚勤。能开机器能下棋,干活听话负责任。(机器人)

我们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谁来说说果园机器人能帮果农干什么?

在机器人大家族里,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你对它们有哪些了解呢?

是呀,机器人无所不能。科学家根据工作需要、生活需要发明了消防机器人、导盲机器人。

这节课我们就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

(二)指导引路,明确要求 谁来说你想发明什么机器人? 生介绍,评价,师指导。

(三)交流展示,评价激励

在小组内结合图画相互介绍想要发明的机器人。组内交流。全班探讨交流。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奇特的想象、有趣的发明需要大胆地说给别人听,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被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将来人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坐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说一说。板书设计:

我想发明 机器人 名称 样子 原因 本领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地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2、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三、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例如:

未来的食物

老师最不喜欢进厨房了,一直到今天也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每天一到下班要做饭时,常常为要吃什么而发愁;而在厨房里烟熏火燎之后,往往连自己都不再想吃饭了。我幻想着未来的食物„„

未来的食物当然是色形味俱佳,由新鲜的、绿色的原料加工而成。儿童食物的形状是各种卡通形象;成人的则是各种自然植物、水果的造型。这些食物放在超市中,只要买回来就可以吃,免去了买菜、买面的麻烦。

未来的食物不需加工就可食用,因为高科技的包装,它始终保持着最新鲜的状态和最理想的温度。我们的厨房完全可以改做游戏室了,我们的妈妈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未来的食物营养丰富,有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我们只要按时吃饭就能保证身体健康。再也不用考虑一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几两肉的问题了,而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身体会发胖。

怎么样,同学们,想尝尝未来的食物吗?

2、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自主习作。

1、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引导互评。

1、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七、拓展活动。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指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读韵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4、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这5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宽带网

一、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会”。

二、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1、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三、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1、组员轮流发布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评选出资料丰富、分类保存最合理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1、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五、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10

一、写好钢笔字。

1.观察例字,思考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么写才好看。

2.同桌交流归纳特点。

3.集体交流得出结论: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师板书范写)

4.引导学生注意间架结构的特征,规范书写。

5.学生描红,用投影仪反馈指导。

二、读读背背。

1.这是一组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大家试着去读一读,不会读的字查字典。

2.小组自学,把词语读准,读连贯。

3.集体检查,指导难点:厦、琼、壑;曲径通幽、眼花缭乱、玉宇琼楼。

4.多种形式练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合作读、赛读)。

5.默读词语,对照图画思考他们的意思。

6.交流词语的理解,师点拨难点玉宇琼楼:华丽精美的建筑物。

错落有致:安排装饰得很有规律。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把人引向幽雅的境地。

7.自由练读词语,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结合图画想象词语描绘的情境。

8.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编辑推荐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十篇


我们强烈推荐你阅读这篇“三年级六单元教案”的文章,一定会让你收获满满,强烈建议你将此页面加入收藏,以备后需。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和课件是日常任务的重要一环。如果还未完成的话,就该抓紧时间了。编制教案是支持教师有效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怎么表示份数。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法:启发式教学

学法: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小黑板,彩笔,方格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并且知道什么是分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进一步了解分数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

1、把下图涂上不同的(红色、黄色和蓝色)。

2、之几。

3、将上面的小正方形剪开,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4、小组合作完成:打开课本70页

(1)一共有几只蝴蝶?

(2)白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3)花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7。

(4)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分别与同伴说一说。()

三、当堂训练。

1、用分数表示每幅图中每种图案的个数占全部的几分之几。红花:

3

黄花:

长方形:

圆:

三角形:

2、按分数圈一圈。

413445

五、作业布置

练一练1、2题。

六、板书

分一分

分子/分母读作:多少分之多少

课后反思: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小小读书交流会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通顺的语言将读书的乐趣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和图案装饰一个主题黑板报报头。

教学过程

一、读题,揭示审题。

1、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什么?(读书交流)

2、交流什么内容?

3、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书名,作者,主要内容,精彩语句)

4、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也可简要地谈谈自己的感受等。

二、揭示目的。

1、质疑:读书交流的目的是什么?

2、介绍书实际上就是在和他人交流,心中要想着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别人,这样才能达到吸引别人也来读你介绍的这本书,这是最终目的。

三、指导练说。

1、小组展示自己带来的书,再全面展示。

2、请一位学生介绍,同学评议,教师小结。

3、小组交流,巡视检查。

4、全班交流,尽量以鼓励为主,让学生能大胆表达,相机指导。

四、通过小组及全班的交流,进行读书交流。

五、教师总结。

与他人分享读书的乐趣,你会得到双倍的快乐。今天的小小读书交流会是我们同学攀登书籍高峰的开端。多读书,多读好书,多与家人、同学、教师等人交流,你将成为一名知识丰富、充满智慧的人。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通顺的语言将不同的情况表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指导。

1、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小组讨论: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3、小组汇报。

4、集体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高敲门者是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满热情,礼貌接待。

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敲门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询问他的身份以及与家人的关系,接着要设法核实。如果一时无法核实,而又觉得有所疑问,甚至发现明显的破绽,那千万不能开门。

师:说得好,但与人说话时仍要注意得体,态度要十分坚决。

5、说能把几位同学和老师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三、分角色表演。

四、教师总结。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4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2)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5)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含垢:垢,耻辱。忍受耻辱。以曲求伸:意为尺蠖(huo)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比例以退为进。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催人奋进:促使人奋勇前进。

羽毛丰满: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6)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

(7)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8)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

(3)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

(6)反馈: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意:今天我们学生斜撇和长撇的运笔方法。

2、教师书写斜撇和长撇,指导运笔方法。

斜撇,从竖中线稍右起笔,向左底角线撇出,笔锋有略向左上提起之意。学生练习写斜撇。

长撇,起笔同悬针竖,下行到横中线下向左撇,提笔出锋,悬空收笔。学生练写长撇。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注意多音字“给”的读音。随文学习本课的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从小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励同学们为世界和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切身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

2、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憧憬世界和平的美好景象,激励学生为世界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板书:条约)同学们,你们知道“条约”吗?结合预习说说你对“条约”的了解。

2、解释“条约”:国与国之间签定的有关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文书。

3、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有趣的`条约:儿童和平条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鼓励学生读题质疑,部分解疑。

(1)儿童和平条约和其它条约有什么不同?

儿童和平条约不用强制别人执行,它表达的是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儿童和平条约签定的原因和时间?

某年为联合国“国际和平年”。这一年,全世界围绕“和平”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之一就是签定一项公约——“儿童和平条约”。同年某月全世界儿童聚集在美国,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在条约上签字。代表中国在条约上签字的是11岁的小学生刘玲。

(3)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过渡: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带着我们的好奇心走进课文。

2、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自己认为难懂的词句做上记号,联系实际想一想。

3、小组内互帮互学,交流自学情况。

4、分段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注意:多音字“给”在本课的读音。

5、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要求:边读边想,条约有些什么内容?

(2)组内交流。要求:试着关上书说一说。

(3)指导学生概括条约内容:向往和平——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创造和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课文条理。

2、交流:儿童和平条约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儿童共同的心声,这心声是什么?(相机板书:和平)

3、过渡:我们初读课文便读出了全世界儿童的共同心声。如果再走进条约,细细品味,我们还能够体会出条约蕴涵的那份执着以及儿童维护和平的决心。下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条约。

四、指导书写

1、小组内自由识记、书写生字。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四课,知道了全世界儿童的共同心声:希望世界和平!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儿童和平条约》,去体会条约背后蕴涵的那份执着与真情。

二、入情入境,细读感悟

1、学习1——4自然段:向往和平

(1)过渡:和平,世界人民永恒的主题;和平,世界人民向往的生活;和平,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作为“我们世界的儿童,宣告未来的和平。”

(2)自由读1—4自然段,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相机出示句子:“我们要消灭一切!”鼓励学生质疑:“这一切”指的什么?

(4)默读1——4自然段,勾画相应词语,小组交流: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5)拓展想象:除了“战争”、“破坏”、“憎恨”等词语,“这一切”还可能指的是什么?(一切与和平相悖的事物)

(6)集体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导朗读)

(7)播放音像画面,教师激情渲染战乱场面:战火硝烟,肆意弥漫,无数轰炸机从人们的家园上空飞过,转眼间,城市变为废墟,到处是哭泣和呼喊,人与人之间充斥着冷漠、恐惧和憎恨。多少人在战争中失去家园,多少亲人不得不面对生死离别!看到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你在想什么?想说点什么?(消灭“这一切”,世界渴望和平、向往和平)

(8)情感朗读。可以引读。

2、学习5——9自然段: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1)过渡:消灭一切与和平对立的事物,这个世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切换画面,用心发现和平的世界给予我们的恩惠吧。

(2)点读5——9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和平世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我们是怎么做的?

(3)指导读句子,感受和平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4)我们将共享富饶的大地、保卫美丽的天空以及保持河水的洁净,这既是和平世界给予我们的恩惠,更是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带上我们的这份责任心齐读5——9自然段。

(5)拓展联想:除了人类这些赖以生存的美好环境,和平的世界里,我们还可以拥有什么?又会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呢?仿说句子:(谁)给予我们(什么)———我们将(怎样做)

3、学习第10自然段:创造和平

(1)承上启下:没有战争,处处鸟语花香、欢声笑语,那是一个多么美好、和谐的世界啊!人们的生活幸福而舒适,心情开朗而豁达。让我们为了和平、为了现在的和平、永久的和平、大家的和平而努力吧!

(2)自由读第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不仅有享有和平的权利,同时也有维护、创造和平的义务和责任,为了世界和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3)只有我们共同携手,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才能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让我们加入和平志愿者的行列,叫响我们的和平口号吧!齐读第10段。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过渡: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创造和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请同学来说说学习本课的收获。

2、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下来。

3、介绍一篇诗歌《放飞和平》,读一读。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有关呼吁世界和平的文学作品,读一读,或者办成小报。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6

一、教学第三部分(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读八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八个成语的意思

(有难度的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①集体齐背

②指名背

2、背诵古诗《清明》

(1)指名读题目。

师生谈话: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在清明节人们一般会做什么呢?

(2)学生自己试着读古诗

(3)学习古诗

①读诗的前两句,讨论:在清明节人们都要去凭吊死去的亲友。诗人此时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哀伤苦闷的心情。

③于是诗人想到用酒来排解此时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恰巧遇到一位放牛归来的小牧童。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读读诗的后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

④看到远处飘扬的杏花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4)练习

学生自读,自背

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2)出示卡片,让学生说出笔画的名称(撇折)

(3)指导书写撇折

东的撇折写时要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顿笔回锋收笔。会的撇折与东略有不同: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顺势变挑。

(4)学生练习描写撇折

(5)指导书写东和会

3、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口语交际

1.审题

2.指导

(1)读懂题目,知道这个题目提出的要求。

(2)分组讨论,这次春游去哪儿,可以安排那些活动,春游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小组长汇报,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

(4)每位同学自由练说

(5)同桌相互练说

3、练习

(1)小组里选出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2)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说得有问题的同学给予纠正和指导。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7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第二组连环画图:请学生仔细看图,想想三个小和尚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教师讲述三个小和尚的故事。

(3)出示第一幅连环画:同桌讨论,说说图中内容,注意把故事的结果说清楚。

(4)全班交流:你是喜欢“三个小伙伴”呢,还是喜欢“三个小和尚”?为什么?

老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理由说充分。

遇到学生说的精彩字、词、句,可板书在黑板上,有选择地带领学生读一读,学生可自主积累。

3、练习。

(1)指名说说读了两个小故事后的想法。

(2)大家评议,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想法,说得有道理就行。

(3)请学生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询问老师、同学。

(4)请几位同学读自己写的句子,师生共同评议。指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发现学生写的生动形象的句子或板书或表扬。

(5)其他同学可与小伙伴交流,修改意思不明确的句子。

4、议一议。

(1)请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才能让庙里的小缸总是满满的。

(2)合作伙伴间先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师生、生生对话。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三个字:轰、蒜、森。

(2)请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谈发现。

(3)出示:(书上)我的发现:下半部分要写得左小右大才好看。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请该同学介绍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请学生说说想怎样学习成语。

(2)学生自主学习成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老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发现成语意思及用法并归类。(难解的字或词可让学生当即查字典,必要时老师讲解。)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背诵《明日歌》。

(1)学生自由读这首诗,谈谈感受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明白这首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4)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5)课外拓展:课后可收集表达同样意思的诗或名言警句。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8

教学资料:

北京市京上海市沪、申重庆市渝河北省冀

山西省晋天津市津江西省赣九江市浔

四川省川、蜀成都市成、蓉重庆市渝

山东省鲁广西省桂南宁市邕柳州市柳、龙

湖北省鄂湖南省湘宁波市甬江苏省苏南京市宁

河南省豫洛阳市洛开封市汴

贵州省贵、黔贵阳市筑

云南省滇

陕西省陕、秦

甘肃省甘、陇

福建省闽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市银

西藏自治区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乌鲁木齐市乌

周总理曾编成诗歌以便记忆: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熟记8个成语和背诵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3、创设交际环境,让学生有一定条理地说出想说的话。

4、钢笔字: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毛笔字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

2、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的意思。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中国地图简称对照卡

课时目标:读熟并背诵简称歌

教学过程: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

(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教师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不应讲过多的地理知识)

3、介绍有关简称的知识。

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简称

4、出示句子。

指名读出句子,带学生读简称歌,疏通其中的生字。[

5、实践活动

分小组合作做简称对照卡,师检查指导。

学生用做好的对照卡,相互练习巩固对简称的记忆。

二、运用简称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2、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三、总结

1、背诵简称歌

2、对照卡的运用。

作业:

1、找两个运用简称的句子或词语。

2、课后游戏(运用对照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写好钢笔字(遮、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

一、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生自由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3、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4、督促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熟记8个成语。

2指导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只要大体说说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集体背。指名背。

三、学写毛笔字

1.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

2.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横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字格中心便下一点。

女: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快乐的春节。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分组讨论:今年的春节,你过得好吗?

回忆春节中的情景,谈谈过春节的感受。

(2)用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五幅图,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幅图的主要意思。

(3)选取五幅图中任意一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准备进行口述(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事来说,才能说得生动、具体)。

3.练习。

(1)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抓住重点来说(选择其中一幅图的内容用小黑板出示主要顺序,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打好腹稿)。

(2)学生分小组练习口述。

(3)任意上台来说。

(4)同座互说。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进行点评。

(2)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练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9

21《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谜语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板书课题。

2、交流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师讲述:太阳的传说)

3、过渡语

我们的课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学生齐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1、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

2、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二、新授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解生字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再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读音。

1.读准本课生字读音。

“兽”“殖”“蔬”“蒸”是翘舌音,注意不要读错。

2.正字:生字中,“殖”的右半部“直”不要少一横;“蔬”字不要少写一点;“菌”的下部不要写成“因”;“疗”是病字头,不是广字头。“抵得上”的“抵”是“扌”旁,不要写成“亻”旁。它的意思是顶、相当。“汽”和“气”:“汽”,由液体或固体变成的气体。如汽车、汽水。“气”,如气体、空气、气味。

(二)思考解答: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课文?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活动?

这篇是写物——太阳(属天体)的说明文,但不是自然课。学习这一课,除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还要学习介绍有关太阳知识的语言和表现方法。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确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自己概括拟写。

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2.太阳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第一句是第二段的总括句,如画了这一句也不算错误。)

5.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阳才有风。

7.太阳光有杀菌能力(或利用太阳光预防和治疗疾病)。

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或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四)引导学生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出两个结构段。

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第4~8自然段为第二段: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提醒学生:第一段写太阳的特点,第二段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第二段开头的一句话即第4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既是两段之间的过渡,也是第二段的总括。

(五)指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第二课时

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2、分析指导

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

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3、学生自学“大”和“热”

大:130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5、教师小结: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6、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A提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提出问题,解答疑问。B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C归纳,集体解答。

7、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三.结束

1、课文是什么文体?一共用了几种说明方法?你会举举例子吗?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答案。因为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揭开。希望在将来,人们能揭开这些奥秘。

板书:

太阳(大火球)

远 特点

热 动植物的生长

与地球关系密切

天气的变化 人类的生存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三、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2.据课后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 二 课 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二、学习课文,解疑问答

1、自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3、小组活动:写出人类探索月球未解之谜。教师准备红、黄、绿、蓝、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别写有1、2、3、4、5、6。由学生随机抽取,按照数字相同的规律做在一组,每组发给1张白纸,然后按照顺时针依次传给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尽量多的问题,最后一名同学汇报,比赛哪个小组获胜。

4、总结表达,读懂了什么,讲述疑惑。

三、探究学习,小组讨论

结合实例,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宇宙星空的奥秘,不仅仅是月球,还有火星,银河系等等,为什么会出现哥伦比亚事件?为什么今年美国对于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难的新闻牵动了全世界的关注?我们知道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探索的精神使得今天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那么科学进步的含义仅此而已吗?提出不完整的等式,科学进步=牺牲+探索+„+„+„+„启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填写不等式。说出相应的理由。

全班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

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意思,如“信息、信息高速路、便捷、网上购物、拍卖、五州四海、电子邮件、羡慕”等。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读懂本课的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3.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及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教学难点: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小结,过渡。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出示词语)比较难理解的通过各种方式理解:

1)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肢体语言理解

3)在实际生活中理解

2、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3、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老师评价)

4、小结,过渡

三、合作学习,解决疑难

1、再读课文,老师提出自读要求: a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b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

c请教周围伙伴解决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旁边打上问号,一会儿告诉老师。

2、学生提出问题(简单的老师随即解决)

3、师生共同归纳问题

4、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以一小组为例,重点说明。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指导朗读,用各种方式读:例如指名读,评价,赛读;师范读)

5、其他小组也可按照这个小组的汇报方法交流,也可有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篇课文给你了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脑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奇妙)

查阅信息 建立联系 网络购物

其他用途

24*《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电脑的神奇;

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电脑真神奇,不仅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

2.你们知道机器能干些什么吗?那这个机器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果园机器人》。(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3)想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三、讨论与交流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泡泡”。

2.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2.展示: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五、综合拓展

1.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课前准备:

1、课件。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2、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进行想象,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让学生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教学重难点:

1、想象要奇特合理。

2、与同学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画一画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名字叫人不是人,不吃不喝手脚勤。能开机器能下棋,干活听话负责任。(机器人)

我们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谁来说说果园机器人能帮果农干什么?

在机器人大家族里,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你对它们有哪些了解呢?

是呀,机器人无所不能。科学家根据工作需要、生活需要发明了消防机器人、导盲机器人。

这节课我们就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

(二)指导引路,明确要求 谁来说你想发明什么机器人? 生介绍,评价,师指导。

(三)交流展示,评价激励

在小组内结合图画相互介绍想要发明的机器人。组内交流。全班探讨交流。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奇特的想象、有趣的发明需要大胆地说给别人听,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被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将来人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坐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说一说。板书设计:

我想发明 机器人 名称 样子 原因 本领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地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2、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三、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例如:

未来的食物

老师最不喜欢进厨房了,一直到今天也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每天一到下班要做饭时,常常为要吃什么而发愁;而在厨房里烟熏火燎之后,往往连自己都不再想吃饭了。我幻想着未来的食物„„

未来的食物当然是色形味俱佳,由新鲜的、绿色的原料加工而成。儿童食物的形状是各种卡通形象;成人的则是各种自然植物、水果的造型。这些食物放在超市中,只要买回来就可以吃,免去了买菜、买面的麻烦。

未来的食物不需加工就可食用,因为高科技的包装,它始终保持着最新鲜的状态和最理想的温度。我们的厨房完全可以改做游戏室了,我们的妈妈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未来的食物营养丰富,有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我们只要按时吃饭就能保证身体健康。再也不用考虑一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几两肉的问题了,而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身体会发胖。

怎么样,同学们,想尝尝未来的食物吗?

2、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自主习作。

1、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引导互评。

1、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七、拓展活动。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指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读韵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4、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这5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宽带网

一、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会”。

二、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1、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三、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1、组员轮流发布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评选出资料丰富、分类保存最合理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1、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五、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

三年级六单元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认真读短文,找出其中表示颜色的词,并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学会简单的运用。

2、照样子,练写上下结构的字。

3、熟背八条成语和古诗《清明》。

4、分组讨论关于春游的建议,并推荐代表发言。

5、学写毛笔字:笔画撇折。

【教学时间】:根据学生现状及教学实际情况机动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学生各自尝试读懂题目要求。

(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教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在学生明白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各自认真地读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想这两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并找出文中表示色彩的词,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指点、评议。

(3)读一读这些表示色彩的词,试着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教师进行指点。

3、练习

(1)同桌相互讨论,试着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读第二篇短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一段话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在印象中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②这一段话写了哪些景物?在这个季节里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呢?

③在括号里填上表示色彩的词,并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

4、反馈

(1)教师巡视学生,对个别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

(2)发现好的练习,放在屏幕上让大家观摩学习。

(3)请同学完整地读一读短文,体会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给文章带来的美。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老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驾碧望三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到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驾。

①出示驾,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老师在黑板上示范描写驾字。提醒学生注意,上分下合,但上面不能分得太开。

③学生练习描写驾字。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碧和望字。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老师进行个别辅导,教室里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写字。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九篇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课本 P27~30 例 1、例 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掌握它们面、棱、顶点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2.教学难点

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四、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

五、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视频脚本三:第三单元长正方体:1.2)

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2.出示收集的各种物体:这些图形同刚才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设计目的是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师出示一些教具,学生拿出收集的学具。

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几类?

(2)学生小组研究汇报:根据围成的面的不同可以分为:由长方形围成和由正方形围成的。(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3)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正方体认识:动画场景1)

(4)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什么样的物体叫长方体呢?下面我们来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5)关于长方体你想学习哪些知识?

师拿出长方体教具,学生拿学具,师给出面、棱、顶点、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概念,并板书。

2.长方体的特征。

(长正方体认识:动画场景3)

(1)长方体有几个面?(6 个)你来猜想一下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

(2)怎样验证你的猜想?

3.学生验证。

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1)通过量长和宽计算;

(2)剪下比一比;

(3)将其中一个面描在纸上,用另一个面对比。

4.汇报结论:长方体的 6 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有不同的发现吗?(也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5.教师重点带领学生研究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请大家再来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还有什么特征?

6.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怎样验证?

(长正方体框架制作:动画脚本---场景一、二)

7.学生利用学具验证。

(1)测量;

(2)用学具插一个长方体后,再比较棱的长短。

8.汇报:怎样插长方体,用了什么材料?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

12 条棱,相对的 4 条棱相等。

9.重点研究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的棱的特点。

10.填写总结报告。

11.认识长、宽、高。

(1)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学生指出自己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并量出长短。

3.正方体的特征。

(长正方体认识:动画场景4)

(1)学生独立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填表。

(长正方体框架制作:动画脚本---场景三)

(2)汇报你们是怎样研究的?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相同点:6 个面,12 条棱,8 个顶点。

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图形中,是长方体的在括号里画“△”,是正方体的在括号里画“○”。

2.写出下面各图的名称。

3.观察实物图,然后填空。

(1)橡皮的形状是( )。

(2)橡皮的前面是( )形,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与( )的面积相等。

(3)橡皮的右侧面是( )形,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与( )的面积相等。

(4)橡皮的上面是( )形,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与( )的面积相等。

4.看图填空。(单位:厘米)

长( ) 长( ) 长( )

宽( ) 宽( ) 宽( )

高( ) 高( ) 高( )

5.判断。(对的在括号里划“√”,错的划“×”。)

(1)一张很薄的塑料纸,只有正反两个面。 ( )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

(3)一个长方体中有四个面完全一样,那么另外两个面一定是正方形。 ( )

(4)用一根长 120 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框架,正方体的棱长为 20 厘米。 ( )

(四)全课总结

在这节课上,使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吗?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合发现的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计算。

3、在观察、比较、测量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学生都很熟悉类似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面对这一节知识点,学生们更倾向于从实际物体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找出书本上的答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所在的教室是什么形状,装书包用的抽屉是什么形状,出示自己制作的课件上的图画,问学生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长方体。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二)、初步认识长方体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自己先观察,摸一摸长方体感受它的面、棱、顶点是什么感觉,从而给出其概念。

棱:面和面的线段。

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三)、小组活动

将学生相交分为6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长方体有6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长方形或正方形

3、那些面完全相同的?

前和后、左和右、上和下

4、长方体有12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相对的4条棱

6、长方体有8个顶点。

四)、小组制作并讨论

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先思考并拿出橡皮泥和细木条。制作好以后回答以下问题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不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课堂练习

剪下本书附页中的图样做一个长方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之前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长、宽、高。引入正方体。

二)、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并填下表。

1、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同。

2、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

三)、动手操作题

1、照书上后面附页的图样做一个正方体,

2、讨论长方体于正方体的联系于区别。

3、讨论长方体于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做一做

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1)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宽、高。

(2)搭一个四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地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过程目标: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对统计表的结构填写方法、对表内数据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多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绘制出复式统计表。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分析。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中去。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孩子们,学数学有用吗?在哪儿有用?

生自由回答: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师:孩子们,最近课间活动时,我们班总喜欢闹矛盾,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我在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在课间活动时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为此我下了功夫,做了调查,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照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活动照片:

师:这是我拍的一些你们课间活动的照片。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生观察照片说说是些什么活动?

师:现在给你1分钟思考:你最常做的是哪一项课外活动?

2.出示4张单式统计表。

师:有答案了吧,现在我想又快又清楚地知道我们班同学最经常做的哪项活动,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生:全班举手表决。

2、收集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3、解读分析,制造冲突

抢答游戏:

(1) 课间看书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男生多?

(2) 看书的女生多还是跳绳的男生多?

(3)闲逛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女生多?

(4)课间男生最喜欢干什么?女生呢?

制造冲突:在刚才的抢答游戏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找条件很麻烦,

师:那怎样解决?

生:合并成一张表

3.动手操作,解疑合探

小组合作完成,比比哪组最快。

学生展示合并过程,让学生说清楚为什么可以这样合并?(重复的地方去掉,更简洁)

师: 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创造了这样一个4合1的统计表,我们给他取一个名字叫复式统计表,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师板书:复式统计表

师: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

师小结板书:它把多张单式统计表合并复式统计表。

4、认识表头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新朋友,你觉得哪里不合理,你想怎样改呢?

生说。引出表头。

请学生大声地介绍一遍表头。

5、变式表格

师:现在我把这个复式统计表变个样,你们还能看得懂吗?谁来说说它的组成。看来,他真的懂了,现在你们能这个表格填完整吗?

生说,再填数据。

6、感受优势

师:现在我们再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1) 课间看书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男生多?

(2) 看书的女生多还是跳绳的男生多?

(3)闲逛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女生多?

(4)课间男生最喜欢干什么?女生呢?

生再抢答,从而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势。

师:这样观察起来确实更方便了吧。这就是咱们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7、分析数据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课前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班课间会闹矛盾?

你们能读出这些数据背后的信息?

生:少拍球,会有危险。少闲逛,多看书。

师:看来用数据说话比老师说十遍、百遍更有用。这也是我们统计的最终目的。

三、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复式统计表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展示: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如课程表、比赛、成绩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金牌统计表

师:孩子们,这张复式统计表完整了吗?

[根据回答依次出示:国家 届数]

找数据及数据的意义

请问28表示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圈出28]

请问23表示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圈出23]

(3)快速抢答

A、[课件出示]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B、[课件出示] 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C、[课件出示] 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4)增加行与列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学得开心吗?有收获吗?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通过计算和称量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

教学重点:积极主动进行测量活动,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有秩序、有条理地进行测量活动,在活动中要耐心、细致。

对策:对实践活动前,进行一些指导和教育,在活动,适当进行帮助,让学生有序地进行。

教学准备:挂图、台秤和健康秤数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经验汇报:

这一阶段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样两个质量单位。根据你的观察和自己经验的积累,你知道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单位,你能和大家说说吗?

二、实践操作:

1、猜一猜。

问:今天大家从家里带来了什么?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

打开袋子验证。(苹果)

想知道一些什么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想知道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办?(数一数)想知道有多少千克苹果怎么办?(称一称)板书课题。

2、动手实践。

(1)问:我们来看一看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首先称的是什么?

你们知道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1千克)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

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2)分组活动称水果和蔬菜。

各小组称1千克并数出数量,并且填写表格。

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称的结果。集体交流。

看着表格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从数量上发现规律。)

3、估一估。

如果老师带来的苹果比你们的大一些,你能估计老师这样的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

验证并说说规律。

4、称体重。

谈话:小朋友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

(1)估一估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2)认识称面。根据例图,学习怎样读数。

(3)分小组称一称每人的体重,将自己的重量汇报给小组长,组长记录在表格里,然后在小组内比一比。

(4)班内交流。

讲述:如果你告诉我你的年龄,老师就会知道你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以一学生为例)

你想知道这个方法吗?打开书,读一读你知道吗,书上告诉我们怎样的计算方法?(师板书)

这种方法究竟准不准,我们先一起来运用这个公式算一算,以刚才学生的体重为例,告诉大家今年几岁了?看看老师刚才的体重是不是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学生用这种方法计算体重。

每人运用这种方法算一算自己的体重,然后与称出的体重对比,看有无差别。在小组内交流。

讲述:一般情况下算出来的体重与称的体重是差不多的,但是有的同学可能差距很大。这是因为你太胖或太瘦了。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锻炼。

三、全课总结。

我们一起又学了很多有关与重量的知识。还学会了称体重和用公式计算体重的方法,课后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让他们也学会算体重。

板书设计:

称一称

实足年龄2+7(或8)

课前思考:

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秤来称一些常见的物品以及自己的体重。通过这样的活动,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关于常见物品轻重的经验,从而逐步形成较为准备的质量观念;也有主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节紧接着千克和克的实践活动。在认识了千克和克以后,让学生在一系列测量和交流的活动中,加深了对千克的认识,还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通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1千克物品的数量,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在交流时,有意识的渗透了物体之间的辨证关系,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很好地进行判断。学生估计物品重量的能力随着对千克和克的感性认识后,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比较适当地进行估计重量。对自己的体重也有很清楚的认识,通过自己称体重,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读出自己的体重数,学生能自觉地使用大约重多少千克来表达称的结果。当然像这种受学生欢迎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关键要能自如地进行调控,因为这种类型的课,学生因为学习内容的变化,会出现失控现象。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所以,能有效地组织正样的教学是当务之急。

课后反思:

引入,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由于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展开的实践活动,所以学生有为感兴趣,学生比较主动,同时也以活动的形式代替了老师的讲解,学生自学自己摸索的成分渐渐高于了老师的知识传授。

课后反思:

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用秤来称一些常见的物品以及自己的体重。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关于常见物品轻重的经验,从而逐步形成较为准确的质量观念;也有主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通过实际称一称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许多物品的重量,加深了学生对千克和克之间的认识。学生不但兴致很高教学效果也比较好,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的操作,只能师生一起称一称。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篇5

58+17= 75+35= 43+47= 84-30=

78-35= 80-61= 93-53= 72-49=

87-36= 87-38= 35+42= 50+130=

500+900= 1400-700= 800+500= 1200-500=

2500+700= 6400-800= 85-6×6= 780+30=

52-18= 47+39= 1000+990= 200+800=

670+300= 7800-700= 1000-990= 58+72÷8=

-200= 7000-4000= 500+4300= 1000-800=

400+500= 5300+1000= 320+600= 700-40=

200+300= 1500-500= 400-200= 600+2000=

440-60= 80+70= 600+70= 510-500=

74-47= 90+60= 90-65= 53-42=

32+24= 83-26= 55-37= 52+26=

84-59= 56+25= 36+48= 84-39=

49÷7= 8×5= 34-27= 61+38=

1、2米-7分米=( )分米 8000米+5000米=( )千米

2、四边形有( )条边,( )个角。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8个词语。

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4.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5.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6.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教学重点】

1.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培养热爱阅读故事的兴趣,并能较准确地进行故事复述。

2.能够体会拟声词表现的情景,进行句子仿写,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掌握转述句的表达形式,能够准确进行句子转换练习,能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认知内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8个词语。

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相机板书(语文园地八)

出示课件1:

二、复述小达人——学习“交流平台”

1.谈话激趣,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探究复述故事的方法。

师引导:好的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有趣的故事?会经常把它们分享给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吗?其实,分享故事并不是简单地把故事背给别人听,而是需要一定的方法技巧做支撑。好的分享,会让听者兴趣盎然,相反,再好的故事也提不起他人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将自己读过的故事复述给别人听呢?

出示课件2:

2.学生认真回顾并进行交流。

出示课件3:

3.提示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看看每段话分别写了与复述故事有关的哪方面内容,分别又介绍了哪些有用的方法。

出示课件4:

预设1:第一段话是介绍复述故事的特点是什么(不同于背诵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

预设2:第二段话明确了复述故事的几种方法,第三段话提醒我们在后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以致用。

4.再读第二段话中提到的几种复述故事的方法,联系单元学习看看各自都在哪篇故事中运用过。

教师提示思考:在学习时自己是如何复述这些故事的?

(1)指名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5.6:

(2)用这些方法进行故事复述有什么作用?

预设:更容易记住故事的内容,不会遗漏精彩情节。

5.出示一篇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复述。

师过渡:是的,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故事复述,也就能按照顺序进行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以上都是针对我们学过的故事。那么,如果拿到一篇自己以前没有读过的故事,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

出示课件7.8:

6.小组讨论并复述:选择一种方式,如借助表格、示意图或文字提示。

7.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师生根据评价单点评指导。

出示课件9:

8.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0:

相机板书(复述 用自己的话 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

(设计意图:复述是本单元教学重点。知识与方法需要不断地总结,也需要不断地借鉴、模仿,更需要不断地练习。本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说练结合,打开学生的思路,学习总结的方法。)

三、火眼金睛——走进“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读“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11:

2.指名朗读词语,识记多音字“吐”。 教师适时指导。

出示课件12:

“咳嗽”的“嗽”读轻声,“唠叨”的“叨”也读轻声。“吐”是多音字,在“呕吐”一词中读第四声。

3.再次朗读,认真观察这8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第一组词语中的每个字都是口字旁,第二组大部分都是言字旁。

(2)师生共同讨论明确:这些词语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这些词语的意思跟它们各自的偏旁部首关联紧密,比如“咳嗽”就是跟嘴巴有关系,“辩论”跟说话、言语有关系。

出示课件13:

4.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口字旁”和“言字旁”的词语。

出示课件14:

5.辨析形近字“辩”与“辨”。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明确:“辨”的中间是一点一撇,意思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辩”的中间是言字旁,意思是用语言来说明见解或主张。

出示课件15:

6.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6:

相机板书(形声字 形旁表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根据形旁判断形声字的意思,学会一种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四、表情达意——“词句段运用”

1.出示两组句子

出示课件17:

2.对比读两组句子,你感觉每组句子的哪一句写得好,谈谈你的理由。

预设点:学生们会说每组句子中第二句比第一句写得好,但是在谈谈理由时可能就不知道怎么说了,这时老师这样引导学生:读第二句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可以尝试动作表演,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加点词语表现的情景。

学生讨论。

预设:我们发现第二句更能体现顾客的急不可耐,这是一个急性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这个细节描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心理。

3.引导学生自主朗读第二句话,并想一想加点部分所表现的情形。

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预设:(内容见课件)

4.教师点拨:加上像“噌的一下子”“扑通”这样的词汇,句子就给人一种画面感,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就叫做拟声词,拟声词给句子增添了色彩和情趣,使人物形象、事物的特点栩栩如生。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拟声词吗? 相机板书(拟声词使人物形象、事物的特点栩栩如生。)

预设:(内容见课件)

出示课件18:

5.拓展练习,在下面的句子中加上合适的拟声词。

6.你能自己用用拟声词说一句话吗?

出示课件19:

预设:布谷鸟咕咕地叫个不停。

预设:妈妈“哐啷”的一声把锅掉在地上。

(设计意图: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文字才有生命力。理解才能更好地运用。用拟声词自己说一句话,学生由知识的掌握提升到能力的具备,实践是检验理解的唯一标准。)

五、课堂回顾

教师进行小结。

出示课件20: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复述 用自己的话 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

形声字 形旁表意

拟声词使人物形象、事物的特点栩栩如生。

七、课后作业

选择课外的一篇童话故事,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习的复述故事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2.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3.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教学重点】

掌握转述句的表达形式,能够准确进行句子转换练习,能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认知内化。

【教学过程】

一、细读题目,发现趣味

1.教师激趣引入,引导学生谈谈对文章标题的印象。

师过渡:常听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你们看来,好的文题都具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归纳:简洁明了,概括内容,新颖别致……。确实,文章的题目是内容的浓缩和提炼,必须对文章内容有所提示才行,而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能够让人产生阅读文章的强烈欲望。

2.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本上的四个题目,看看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出示课件21: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预设:慢—急,胖—瘦,大—小,大方—小气都是反义词。

预设:这两个人具有相反的性格特征。他们同时出现在一个故事中,肯定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师明确:

出示课件22:

相机板书(题目运用反义词有趣味 吸引读者兴趣)

4.模仿例子,将下列题目补充完整。

出示课件23:

5.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题目吗?

学生自由发言。

6.拓展练习:试着根据自己拟定的题目编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看看谁的想象最有趣。

(设计意图:本板块由发现已给题目的趣味,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拟写有趣的题目,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对上一次习作课的进一步提升,挖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转述话语,活用语言。

1.师过渡: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一个人的话转述给另一个人听,如何转述呢?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转述别人话的技巧。

出示课件24:

预设:这两句意思没变,都是说裁缝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预设:这两句的标点不一样,第一句有冒号引号,而第二句把冒号改成了逗号。

预设:这两句中的人称代词不一样,第一句用的是“我”,第二句用的是“他”。

预设:语气词“啊”去掉了。

2.表演:请三个学生上台表演着说一说这两句话。甲是裁缝,乙是“我”,丙是另外一个人。甲对乙直接说第一句话,丙没有听见,乙再把甲的话转述给丙,说的是第二句话。

3.教师总结,提示转述的要点。

出示课件25:

相机板书(转述句三个变化 人称 标点 语气词)

4.练一练:小组内练习改为转述句,下面这两句话,注意意思不变,标点和人称要变。

出示课件26:

最后全班交流展示,老师再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5.悄悄话游戏,口头转述。

(1)每个小组派一个同学上台来,老师对这个同学说一句话,请这个同学转述给下一位同学听,下一位同学再转给下一位同学听。

出示课件27:

(2)游戏结束后,评比优秀话务员。

6.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28: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语言,还要用语言。转述句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创设情景,贴近生活,对比异同,找到转述句与原句的变化,“悄悄话”游戏创造使用转述句的情境。一系列活动后,学生对转述由了解到熟悉再到得心应手。)

三、积累诵读——完成“日积月累”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桃花一般都在什么时间开放吗?

预设:三月。可是有的地方却不是这样的,不信你们看。

2.出示《大林寺桃花》,老师范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准诗句的节奏。

出示课件29:

3.简介作者——白居易

出示课件30:

4.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大林寺桃花开放的时间比山下迟很多?

出示课件31:

5. 教师讲述古诗背后的故事。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大林寺即景吟成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写初夏四月诗人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的花卉已经凋谢,但他在山寺中意外看到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诗人触目所见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的惊讶与欣喜之情。全诗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代绝句中的一首珍品。

6.指名学生简要说说自己对古诗的感知,借助文中的插图说说古诗的大意。

教师点拨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出示课件32:

7.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脑海中都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出示课件33:

8.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情境,读出美好的画面感以及诗人的惊喜之情。

出示课件34:

9.学生齐读诗歌,并试着进行背诵。

10.你还学过白居易的哪些诗句呢?

出示课件35:

(设计意图:朗读古诗,读出诗情,解说词语,借助图片理解诗意,感受古诗所描写的美丽意境,让学生亲近古诗,喜欢古诗,进而生发对经典文化的热爱。)

四、课堂回顾

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36:

五、课后作业

积累背诵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题目运用反义词有趣味 吸引读者兴趣

转述句三个变化 人称 标点 语气词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教学是巩固一单元学习的综合性教学。本单元语文园地的目的在于学会复述故事,使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汉字的某些构字的特点,扩充识字量。巩固学生对形声字特点的认识;能够通过读一读、做一做、说一说等体会词语在语句表现的情景,学会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学会给故事编写有趣的题目;学会对古诗的欣赏,并积累背诵。

在“交流平台”栏目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复述出来。复述课文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复述课文用了哪些方法。然后通过“交流平台”中小伙伴的话,对集中复述方法进行总结。讲故事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语文口语交际活动,我在教学中课上出示课外故事《小鼹鼠的愿望》,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通过学生上台讲故事,师生评议环节,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口语表达的能力,又能够把复述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识字加油站”中就是将带有相同偏旁的生字连字成词,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采用自己观察,小组交流谈论的方式,教师走入学生中,倾听、指导。把共性的问题放到课堂上一起解决。使学生在识记字形的基础上与生活经验挂钩,从而知其意、懂其情、读出味、记得牢。

“词句段运用”中引导学生读句子,理解拟声词在句子中所产生的效果,并尝试仿写句子。在转述的讲解中我创设了多种转述的环境和课堂情境,比如“说悄悄话”的游戏环节,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所学习的方法内化,通过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来达到教学目标。做到书本知识与生活积累的结合,由知识的掌握提升到能力的具备。

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我发现仅仅通过解释字词来学习古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是笼统的、模糊的。因此,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出示图片,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古诗。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合作交流的方式教学,指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思考、积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知识掌握扎实牢固。通过本节课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算,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对策:在学生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亲自感受1克大约有多重。

教学准备:天平、黄豆、2分硬币、羽毛、学生尺、橡皮筋、纸币、铅笔屑等物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讲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品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小结并提问:同学们经常逛超市,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物品的重量除了用千克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板书:克)你了解到哪些商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这些商品为什么不用千克为单位呢?

小结引出新课:出示例题图,认识并板书:认识克,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板书:g)那么1克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克。

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1、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并提问:谁来介绍一下天平的使用方法?(认识砝码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2、称出10克重的黄豆。

称出10克黄豆并数数有多粒,指名交流,教师板书。

让学生感受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可见1克是很轻的。请你拿几粒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这就是1克的重量。小组交流,1克黄豆拿在手上有什么感受。

3、感受1克的重量。

(1)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

问:谁来说说,2分硬币拿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小结:2分的硬币大约就是1克,拿在手上感觉很轻。

(2)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的重量。

比较: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

小结: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学生尺比1克重。

4、学会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出示P34页上面两幅图。

问:你能看出图中的两个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吗?你是怎么看的?

小结:我们在用秤称物品时,首先要看秤是以克还是千克为单位的,这样才能准确读出所称物品的重量。

5、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出示一袋盐,谈话:这袋盐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盐是多少克呢?(板书:1000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重多少千克?(板书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板书:=)

讲述:小明和小强进行爬楼梯比赛,小明手里拿了10枚2分硬币,小强背了20袋盐,结果小明获胜了,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6、完成试一试。

分别先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的重量,比一比哪个重一些,再称出它们的重量,看看和估计的结果是否一样。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插图,并回答问题,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猜一猜,然后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出答案,选择几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学生观察,并说说图意。

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

回家后照样子称一杯水,算算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克。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交流学习体会。

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找找哪些物品的中重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哪些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认识克

重量克g

几十粒黄豆大约重10克。

1千克=1000克

课前思考:

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仍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千克和克的关系。对应教材编排的层次,教学时大致也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回忆1千克和几千克,引入克。第二步,承接前面的疑问,引出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体。第三步,让学生小组合作用以克为单位的盘秤称物体的克数。第四步,出示两袋盐,先引导学生根据一袋盐重500克推算2袋盐重多少克,再要求学生用以千克作单位的盘秤称一称。

课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千克的基础上教学克的,所以学生并不陌生,让他们先了解一些物品的重量以克为单位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克是常用来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在此基础上引出1克有多重。并让学生估测自己的学具有多种,通过天平来验证学生的估测结果,又加以比较千克与克,使学生准确的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提高了他们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由于本堂课在课前讲解了规范,所以课堂操作过程中没有出现前一课的现象。

课后反思:

紧扣现有的知识,事先让学生了解除了用千克作单位外,还可以以克为单位,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克常用来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从而自然引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1克有多重。然后通过几次掂一掂、比一比,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增加对1克的感性认识。这一单元所认识的千克和克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联的,仅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回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进一步体会,从而能准确牢固地建立起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同时,长期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自觉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进行估测,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估测中准确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课后反思:

首先让学生建立直觉,1克是很轻的。教材用天平称黄豆,从而让学生感到1克是很轻的。接着让学生体验:1克有多重。再通过称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并要求他们掂一掂,感受1克。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1克的印象,还通过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直尺比1克重的操作活动。然后让学生研究克与千克间的进率。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千克=1000克,而让他们在称盐的活动中去发现,还有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估计。

课后反思:

学生因为缺乏生活经验,千克与克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与千克相比,克更难体会,因此必须通过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操作来产生体验和感悟,才能有效地掌握概念,形成经验。今天上课时,我们一起称了10克的黄豆,还用手掂一掂2分硬币的重量感受1克的重量,学生对克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概念并且知道称较轻的物体应选择怎样的秤。本节课上还称了许多学生身边比较轻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盒、水果、饼干等,学生很感兴趣。练习时,学生初步学会区分选择千克或克作为单重量位,只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页~37页例1、“做一做”及第38页练习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同学们,课余时间你们都有哪些兴趣爱好呢?

2.(PPT课件出示示意图中的6项活动)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复习旧知,承接新知。

(1)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统计本班同学对活动项目的喜爱情况,用什么方法能一目了然地表示出来?

方法一:统一计数表示;

方法二: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方法三: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分别填入表格。

(3)分析数据:从这两张统计数据的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据,体验比较。(出示教材第36页单式统计表)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异同点?(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请你根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男女生各项进行比较)

(3)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加直接吗?(合并表格)

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介绍,运用课件,逐步呈现新的统计表。

(3)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1)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2)(出示教材第37页问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小结: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三、回顾总结,积累经验

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新旧知识对比,积累经验。

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四、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题中三个问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的第1,2题。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五、布置作业

完成的相关习题。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细心的好习惯。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统计表必要性。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读:

20xx版课程标准解读提出:“了解在现实中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使学生树立数据分析的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投入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不仅仅学习一些必要地知识和方法,同时还将体会数据蕴含的信息,提高自己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

动画课件,活动单,随堂检测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生交流: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的课余生活很丰富,老师这里有六个活动项目(相机出示情境图中的六项活动)提出问题: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生畅谈

教师提出问题:老师特别想知道我们全班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进行调查

教师提问: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调查呢?

预设:举手表决统计数据,画正字

好今天我们就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调查,老师有个问题男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差别也很大,合在一起调查出的结果,能较真实的反应实际情况吗?那我们该怎么调查?

预设:男女生分着调查。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调查,探究新知

1.自主调查收集整理数据

调查活动要求:先对男生做调查。

(1)找两名女同学到前面来,两个任务,第一全部负责统计数据,第二一个负责调查,一个负责记录。

(2)男同学在心中选好自己喜欢的活动,当调查员说出你心中的活动时,请高高举起你的右手,不准动,(每人限举一次)

(3)在统计时全体同学保持安静,全部坐好,同时其他同学同桌进行监督看有没有多举或不举情况。

用同样的方法调查女同学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2、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书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欢踢球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合并成一个表格

4、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师提出问题,我们这两个表有相同的活动项目,怎么合并呢?

预设有的同学可能拉近两个表的距离。教师出示这种情况这叫一个表吗?教师动画演示。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表相同的项目怎么办?不同的地方又将怎么处理,最终将这男女同学不同的数据,同时在一张表中体现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下面自主合并。找同学到前面板演

(1)集体交流。

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合并的?

(2)教师动画演示过程

(3)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合并前的只能体现一个项目的信息,合并后可以同时体现两个统计项目的的信息。这样看起来会更简便。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复式统计表。可以同时体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信息。

5、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认识表头,从表头可以看出一个表包含哪些项目。

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力亲为调查统计的全过程,从复习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四)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统计思想,享受数学的简洁美。

(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

今天我们学习了复式统计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它吗?

预设;学生可能没见到过,教师提示在我们的教室里就有?

生课程表,还有值日表

教师: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在我们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五年级第二单元教案


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是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工具。专为读者整理“五年级第二单元教案”文章由趣祝福的编辑亲自挑选,谢谢您参考本文!

五年级第二单元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一本正经、不怀好意”等词语。能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几乎”、“似乎”在句子中的作用,并能运用。

2、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探索精神。

3、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发现,在训练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发现与探索的兴趣,并懂得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才会有新的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老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1、 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不怀好意。

2、 查找资料(任选其一):a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b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美好的童年生活中,我们在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我们的小脑袋中会有奇思妙想,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也会不懈地探索那些有趣的疑问……前苏联有一位叫费奥多罗夫的天文学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写了一篇文章——《童年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说明

从课题入手,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然后确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即明确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二、初读课文 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提出问题——请教问题——发现规律——得到证实

2、联系课文第1、2节,理解“几乎”,并说说“我”探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说明

借助全文的线索整体进入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明确“我”所提出的疑问,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了解探究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一步步探究的?我对人体起源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怎么变化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集体探讨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第1节)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随机理解 “似乎”)

说明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优美的语句,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快乐。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启发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补充。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第2—9节)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呢?”

说明

让学生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一次次提问的语气,加深对人物的认识。

(3)“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第10-11节)

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这就跟……正好九个月。”(随机理解“绞尽脑汁”)

说明

理解“绞尽脑汁”使学生能够感知到“我”求知若渴的心情、执着探索的精神。

四、抓住“发现”, 精读深究

1、学习第11节,明白“发现”的具体内容

(1)指名读第11节,理解“眉目”,划出“眉目”的具体内容。

(2)交流所划的句子,想想童年的发现究竟是什么?

(3)引读相关句子,了解“我”是如何进行推算的。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①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从生物最简单的单细胞开始,我将每一百万年折合成一个月,从细胞变成小鱼,大概经过一百万年,这是胚胎在母体中的第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经过一万年,这是胚胎在母体中的第二个月,以此类推,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这就是我的发现。)

②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说明

引导学生将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等词语体会这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到发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竟如此简单明了”的感慨。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学习第12节,明白“我”的发现哪些得到了证实。

(1)听了生物老师的讲课,我为什么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

(2)“我”的发现与达尔文的理论有哪些异同之处?(可结合课文和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人的起源的资料谈一谈)

说明

关于人的起源进化论的知识,“我”作为一个儿童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有限的知识去推论、去思索,得出的结论难免幼稚、简单化、绝对化,那位低年级的老师为了让9岁的学生听懂,对这个问题作了通俗化的解释,有些话就不十分精确了。而这位生物老师引用的达尔文的话是比较缜密的、科学的,学生通过比较应该可以感受到。

3、学习13节,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1)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说明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一语双关,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和科学家的故事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句话也是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

五、联系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

从“我”探究“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富有好奇心、求知欲强、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六、概括主要内容 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把课文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

说明

要求学生思维缜密,条理清晰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表达时让学生借助板书进行概括,可以使他们在逻辑上更有条理,表达更准确。

2、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说明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如:“童年很美好,可以漫无边际的幻想”、“发现童年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也是一种发现、创造”、 “我们也要对身边的事物有探索和发现的兴趣”“因为作者敢于提问、留心观察、反复思考、大胆想像才有了这样的一个发现”……

3、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梦里飞行

童年的发现 请教问题 追问探究

胚胎发育的规律 发现规律 折合推算

得到证实 达尔文的观点

五年级第二单元教案(篇2)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以下短语:

look at ,in English , very much ,over there 。

2、能够听懂问句:What's this in English?Do you like young animals?

并能回答问句。

3、能够理解Just speak对话部分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What's this in English?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cow.

Is that a cow over there? No, we call it a calf.

What do you call it in English?

We call it a foal.

2、难点是There is a baby horse over there. We call it a foal. 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

1、准备本课的学生卡片、教师卡片、教学挂图、录音磁带和投影片。

2、准备英文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的录音磁带。

3、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和若干张美术纸。

4、单词和短语的ppt课件;

5、对话部分的flash课件。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复习一些常见动物的名称;

(2)对话练习:Do you have a dog/cat…? Do you like dog/cat…?

2、新课呈现

(1)利用ppt课件学习Unit 1 的单词和短语。

(2)用:Do you have a dog/cat…? Do you like dog/cat…?加深对所学单词的熟练程度。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对刚刚所学的单词进行练习。

(4)介绍重点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Do you like young animals?……

(5)组织学生模仿上列句型进行对话。

(6)利用flash课件演示对话,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7)学生二人一组配合flash课件演示对话,逐步熟悉对话内容,重点掌握What's this in English?句型和理解领会There is a baby horse over there. We call it a foal.的含义。

(8)帮助学生理解本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在句子中猜测单词look at ,in English , very much ,over there的意思。

3、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练习册P.1"听一听"、"选一选";P.2"译一译"。

(2)家庭作业:练习册P.1"写一写"。

Just speak

情景会话:

Bob骑着自己心爱的马与Li Yan 相遇。

Li Yan 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baby horse 和baby cow,询问Bob。

Bob 向Li Yan 仔细做了介绍。

行动目标:

学习如何用英语询问自己不知道的事物。

滚动项目:

There is a baby horse over there.

What a fine horse!

That's interesting!

Do you like young animals?

Yes, I like them very much.

Me too.

五年级第二单元教案(篇3)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再现美)

孩子们,你们当中有谁去过大草原?草原美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电子课件,有草原美丽风光,有牛羊成群地走过草原的动感画面,有牛、羊、马的叫声,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

二、草原美吗?我们今天就学习小学课文《草原》

1、板书课题。

2、全班集体读题。

三、朗读课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读——体验美)

1、学生用快速阅读法读课文。

2、鼓励学生“读了以后就想说”。

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骏马、牛羊、人物,特别是自己读后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书:景美、人更美)

3、精读课文(学生自找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风俗、人情等等。)大声读。

4、自主、合作、探究(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再全班交流。)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读(品词赏句——领悟美)

1、让学生自主挑选并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风俗人情、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词语。(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交流。)

品读方法:读一段或句子,再说说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

2、教师引导。播放电子课件。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

说说这句子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词语、色彩、具体、生动、准确、词语丰富、动静结合)

五、导游观光表演(表演想象——创造美)

学生即兴表演,外地旅游团去草原观光,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六、播放电子课件,再次欣赏和体会草原的美景

课件内容是:小学课文《草原》内容全过程的影片和小学课文《草原》课文同步朗读配音。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12草原

景美→入草原奇丽大、绿、静

人更美→热情远迎

激情会见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

五年级第二单元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教学重点】

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生可以通过唱歌、讲述等形式来交流和表达。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草原进行描述。)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听一听?播放歌曲《天堂》。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建议:学生谈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是,课件及时呈现该句。同样喜欢这一句的学生也参与朗读。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6.请你把刚才勾画的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师:你们发现勾画的句子都写的什么内容呢?

点拨: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8.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板书:高歌──低吟

9.讨论交流: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既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

10.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

高歌──低吟

作业设计

1.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正确、漂亮地书写“毯、渲、勒、吟、迂、襟”等字。

3.摘抄文中的好词语。

五年级第二单元教案(篇5)

教学目标:

a . 能听、说、读、写四会单词及词组swim, fly kites, skate, make a snowman,plant trees.

b. 能用 I can …句型说出自己喜欢的某个季节的一些活动。

c. 能互动交流自己喜欢的活动。

教学重点:五个单词或词组的'听说读写及用 I can …句型说出自己喜欢的某个季节的一些活动。

教学难点:写出这五个单词或词组。

教学过程:

一.Warm—up :

a、Greeting:

T:Hello! Boys and girls!

S: Hello!Teacher!

二、Preview:

Review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卡片复习)

三、Teaching Aims:

①.Can read and write the five words or phrases.

②. Can use the sentense“I can ………”

③. Can talk about the season and activities.(师生总结)

四、Teaching:

a、自学指导:

1、听三遍录音,第三遍跟读录音内容。

2、结合图片,写出汉语意思。(5分钟后指名汇报)

b、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并精讲:

1、课件出示谜语:(雪人) ,引出新短语“make a snowman ”

2、出示课件图片“fly kites ”,拓展 fly a kite

3、游戏操练两个短语“make a snowman ” “fly kites ”

4、通过植树节引出短语“plant trees ”

5、课件游戏“Guess?”出示新单词:swim 和skate.

c、自学指导二:

1、请同学们端起书跟读录音内容,注意读音。

2、三分钟后指名领读。

五、Practice: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new words or phrases.

2、课件练习:连线

3、Game1: 传话

4、Game2: 炸地雷

5、学生正确书写四会单词或短语,并且背写。

六、Checking Aim:

Write the five words or phrases.

七、Homework

Write the five words or phrases three times.

五年级第二单元教案(篇6)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大王庄中心小学 崔新霞 李新朝 马敏敏 潘纪娟 孙宝锋

【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选编的诗词和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3、拓展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相关篇目,通过交流体会,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有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识字不应成为教学的重点,在课文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对文章的理解及感悟上,在作文训练中,应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大胆表达。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教师教学时,应整体关照本组的编排特点,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阅读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2.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用具】:

教学多媒体 【课时安排】:

1、第一课时:单元预习课

2、第二、三课时:精讲《古诗词三首》,“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诗意故乡》部分

3、第四课时:精讲《梅花魂》,“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门前,那棵梧桐树》《边界望乡》

4、第五课时:略读《桂花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水是故乡甜》《后院的绿草地》《故乡的颜色》

5、第六、七课时:自主学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文章,巩固本单元所学重点。

6、第八、九课时:阅读汇报课

7、第十课时:学习《小桥流水人家》,“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故乡的早春》《回忆故乡》,习作教学

8、第十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单元预习课

一、谈话导入

谈一谈你的家乡好吗?假如有一天当你离开你的家乡,你会想念这个地方吗?你又会怎样回忆你在家乡度过的生活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离家的游子感受他们对家乡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收获,提练研讨问题 1.检查朗读课文。(1)《古诗词三首》(2)《梅花魂》3.13段。(3)《桂花雨》2.5段。(4)《小桥流水人家》1.5段。2.检查课文内容了解情况。

本单元课文所讲的离家的人分别是谁?快速找一找。学生汇报: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外祖父、我等。

3.他们通过文章表达着对家乡怎样的情感?又是通过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请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

三、交流汇报学习收获 重点研读 1.《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中的“一水”、“数重”离家之近、“又绿”、“何时”离家之久来表现(景-明月),《秋思》中“意万重”之心事重重、“又开封”之无限话语来表现(行-秋风),《长相思》从“山一程”、“水一程”之路途之远、“风一更”、“雪一更”前行之难来表现。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绿”的美好景象、“万重”语言里、“碎”的无眠中,培养想象表达能力。

2.《梅花魂》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借梅花之爱,抒热爱民族之情,对民族热爱表现在吟诵诗文的悲伤中、在对墨梅图的爱惜中、在不能回国的痛哭中、对莺儿的深刻教诲中、在送梅花手绢的泪眼中,深刻领会内心的眷恋中。培养理解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刻画了解。

3.《桂花雨》重点引导学生借理解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家乡给作者带来的无限快乐回忆,深刻把握母亲话语的深刻意思。

4.《小桥流水人家》中直接提示学生通过句子出示明确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通过事情的叙述、通过直接的表白,展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总结拓展

1.出示《日积月累》中诗句,深入领会思乡之情。2.布置作业:

(1)抄一抄:把本课描写人物、景色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2)写一写:围绕家乡让你难忘的一景一物,表现对家乡的喜爱之情。(3)唱一唱:课下搜集有关思念家乡的歌曲,练习唱一唱。(4)读一读:课下找一些表达思乡情感的文章看一看是如何描写的。

第二、三课时:精读课

学习内容: 《古诗词三首》,“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诗意故乡》部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2、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

3、继续深入把握同主题文章的阅读方法,学会把握单元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关目标: 结合主题学习丛书相关文章,体会古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乡情的古诗,了解作者及诗歌写作背景,阅读主体丛书的相关文章。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一、导入

谈一谈你的家乡好吗?假如有一天当你离开你的家乡,你会想念这个地方吗?你又会怎样回忆你在家乡度过的生活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离家的游子感受他们对家乡的情感。

二、自学古诗词

1、提示文中出现的多音字:“间”读jiàn;“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chóng;“还”读huán;“风一更”的“更”读gēng。

2、自由将古诗词读两遍。(1)读准字音,将诗句子读通顺读流畅!(2)借助诗中的注释和插图看你能了解什么?根据下面的注释理解诗意。

三、合作交流

1、检查自读情况,读出诗的韵味和节奏。

2、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根据下面的注释理解诗意。先与同桌一起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然后全班交流。

四、精读引领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与“月”有关的诗词吧!板书:泊船瓜洲 解题,了解背景。你知道“泊船”的意思吗?“瓜洲”在这里指哪里? 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谁来介绍一下。师相机补充王安石有关资料。

2、讨论学习古诗步骤和方法。

(1)我们已经学过好多古诗了,你打算怎样学习这首诗呢?(2)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议、品、诵”)师:我们就按这顺序和方法学习。

3、读诗入情:读出诗的韵味。

4、议诗明意:

(1)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交流诗句的意思。(2)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5、品诗悟情

(1)(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2)谁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3)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5)朗读体会“绿”意:

a、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绿意盎然的春光图。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学生朗读。

b、你看,这“绿”字让你们这么一说,竟如此的丰富多彩;这“绿”字让你们这么一读,竟如此的生机盎然。知道吗,这小小的“绿”字里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C、交流: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D、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绿字给了怎么的画面?春天的江南是怎么样的美景?

(6)为什么借明月来表达思乡情?古人自古就有花前月下亲人团聚的习俗,八月十五全家赏月的习惯,明月成了古人团圆的象征,成了离人思念家乡的寄托,所以就有了许许多多借明月寄托思乡的诗歌,李白写过《静夜思》引背——

李白还写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业本上就有王建的《十五夜望月》。(7)体会理解“还”字:

a、一个“绿”字让我们感受的江南春天生机盎然,哪个词写出他想回家?(还)

b、你有过思念家乡的感受吗?你想家时心里是什么滋味?(指名说)

C、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8)是哪些景物让诗人想回家?他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6、背诗深情,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背诵这首诗吧。

7、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年级上册第2本98页《西江夜行》,100页《灞上秋居》体会这两首古诗与《泊船瓜洲》在思想情感和表达方式上的共同之处。

五、总结学法

1、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2、回忆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六、放手阅读,品读悟情,领悟表达方法

1、分小组进行自学,教师适时引导

2、汇报交流。

3、探究《秋思》的表达方式,试着把这首诗,用自己的话,编一个小故事,全班交流。

4、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年级上册第2本102页《望月怀远》,104页《商山早行》体会这两首古诗与《秋思》在思想情感和表达方式上的共同之处。

5、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年级上册第2本107页《月夜忆舍弟》,110页《踏沙行.滁州旅社》体会与《长相思》在思想情感和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6、自主选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年级上.2《乡愁四韵》《秋思》《边界望乡》 阅读,选择1-2篇交流自己的体会。

七、巩固延伸

1、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2、课后继续阅读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交流,比较一下这些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诗歌的特殊魅力。

板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一水间 数重山 绿江南 何时还 写景抒情

思 唐

张 藉

见秋风 意万重 说不尽 又开封 叙事抒情 长相思

纳兰性德

边塞苦旅 思念故园 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

第四课时:精读课

学习内容: 《梅花魂》,“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门前,那棵梧桐树》《边界望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抓住事例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含义,体会华侨老人爱梅花更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刻画,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含义,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刻画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看梅花图,说说梅花最大的特点。“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自主学习提示

1、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五件事。

2、一个小组选取一个另你们最感动的段落,在这个段落中,你从哪些句子看出外祖父喜爱梅花,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用笔把感受写在句子旁边。完成任务后小组交流。

三、小组汇报,交流释疑

(一)出示第3段,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问题: 从哪儿看出墨梅图是外公最宝贵的画?他为什么爱惜墨梅图?从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抓住外公的动作“轻轻刮去”“慢慢抹净”、语言“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神态“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写出了外公对墨梅图的珍爱。齐读,感受外公对墨梅图的珍爱。)(师随机板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二)外公为什么这么爱梅花?

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齐读。思考问题:像梅花那样的人是怎样的人?这梅花象征着什么呢?你怎么理解梅花魂的?举例说说中国历史上像梅花那样的有气节的人物。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梅花是“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出示幻灯片:抗震救灾的英雄们,千手观音的姑娘们,残奥会上的运动员们他们不也是这一朵朵梅花吗?梅花的魂已经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梅花的魂代表的更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儿女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涌现出多少这样的气节人物真是数不胜数,是他们凝成了我们不朽的民族之魂!此刻,大家的心情肯定跟老师一样激情澎湃,那就放开声音将你对梅花的敬佩和对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崇敬之情读出来吧!)

带着对梅花的敬佩和对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崇敬之情再次齐读。

(三)同学们,外祖父那么爱墨梅图,现在为什么又把它送给外孙女呢?

课件出示第15自然段。齐读。

思考问题:外祖父那么爱墨梅图,现在为什么又把它送给外孙女呢?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当初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寄托他的爱国之情,同时也使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让她保持这种秉性,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不仅仅是花,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祖国的象征,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魂!)

(四)从交流的这几个片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外祖父爱梅花更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师总结:外祖父在爱梅、送梅、赞梅、喻梅中表明了自己的心愿,寄托了自己的爱国情。这就是梅花魂的内涵。那我们再次配乐朗读第13自然段,读出对梅花的赞美,对祖国的眷念,对莺儿的希望。

四、扩展阅读

自主学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门前,那棵梧桐树》《边界望乡》思考问题,小组汇报交流。

思考问题:

1、《门前,那棵梧桐树》通过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家乡那棵梧桐树的。

2、结合赏析,从《边界望乡》中找出令你感触最深的诗句,并写出你的认识或感悟。

五、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老师来一段有语言、动作、神情的表演。请同学们从语言、动作、神情三方面,对老师刚才的表演进行描写。

六、作业

推荐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回忆故乡》。

第五课时:略读提高课

学习内容:

《桂花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水是故乡甜》《后院的绿草地》《故乡的颜色》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体会母亲说的话,理解《水是故乡甜》所表达的含义。教学流程:

一、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

二、初闻桂花香

1、自读二、三、四自然段,把表现香桂花的句子用线画下来。(生自读自悟)

2、品读:“浸”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三、体会摇花乐和思乡情

1、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体会、朗读、指导朗读。

2、出示母亲的话: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讨论: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理解吗?(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句话,体会到:母亲比的不是花香,比的是情的浓淡——浓浓的乡情。)

3、其实,除了这一句,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还隐藏着许多母亲与家乡桂花的小故事,隐藏着母亲与家乡的一片深情。让我们再细细地读读文章,把这些小故事找出来,把这份情读出来!

4、师小结: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是通过描写桂花香以及最难忘的摇花乐来写的。这种借具体的景物或事情来抒情的写作方法,可以使文章更真实,也更感人

四、拓展阅读:

1、在咱们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也有这样一篇文章,在作者心目中故乡的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请大家打开《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翻到第22页,快速的读一读童庆炳的《水是故乡香甜》想想作者分别从哪几方面写故乡的水的?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水是故乡甜”的理解和认识。

3、小结并延伸:

师:桂花雨让作者魂牵梦绕,并板书“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故乡的水让作者牵肠挂肚,板书“水是故乡甜”()还是故乡的()()还是故乡的()()还是故乡的()

五、作业:

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读一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情归故乡》的《后院的绿草地》《故乡的颜色》,体会作者的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是用什么方式表达的,也可以用借景物或事情来抒情的写作方法,写一写你的故乡。

第六、七课时:《情归故乡》阅读拓展课

学习内容:

自主学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其他文章。教学目标:

1、读懂文章,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读通读畅,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4篇课文,同时也了解了作者对家乡的不同情感,今天我们运用以前的学习方法继续阅读主题丛书中的其他文章。

二、自主学习提示

1、从“水是故乡甜”“心灵的故乡”“最美是故乡”“永远的乡愁”4个主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2-3篇文章自主阅读,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2、边读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不同情感,在自己体会深的地方作批注。

3、划出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三、学生自由阅读,教师相机指导。

第八、九课时:阅读汇报课

学习内容:

检查学生“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情况 教学目标:

1、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阅读学习《主题丛书》,一定有了不少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二、展示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优美词句,精彩段落,评出精美片段,全班交流。

2、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所读的1-2篇文章的内容和体会到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自主学习

选择大家都喜欢的文章,再次阅读,边读书边思考,划出重点语句,在感受深的地方简单的写下自己的体会。

四、合作探究

小组按4-1的顺序交流,文章中感触最深的地方,体会到的情感,还有作者运用的表达方式。

五、写作提升

我也会用作者那样的方法写自己的家乡。

六、推荐阅读

我的美丽乡愁

昨夜梦醒,早已泪湿枕头,只因再次梦回故乡。

梦见故乡的土屋,梦见故乡的外婆,梦见童年的我。

每一个梦都那么真真切切,每一次梦回故乡都那么欣喜若狂,每一次梦见外婆都会喜极而泣,每一次梦醒时分仿佛都是一次生离死别。

世事已把我与故乡远隔十年。

十年,走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十年,我与故乡相距多远。十年,我们与曾经那最离不开的亲人又想念了多久。十年,那个曾经被称为“家”的故乡又让我们遗忘了多久!

十年生死两茫茫!

时间真的能冲得淡一切吗?

我们穿梭于城市的霓虹,我们为着自己的生活奔波,我们沉醉于世俗的灯红酒绿,而我们又何曾真正为自己找过理由去看一下那个远离的故乡?

当我们落户城市时,当我们操着当地口音与邻里打招呼时,当我们坐在写字楼里时,我们又能有几次记得起那个叫做“故乡”的地方?

是我们被世俗的繁琐拖住了脚步还是我们已渐行渐远?

蓦然回首,仿佛从背上行囊的那一天起我们已不再有理由回故乡。

于是我们在别人的故乡努力过着入乡随俗的生活,我们小心翼翼的藏起外乡人的痕迹,我们比本乡人更关注这座城市的变化,我们甚至害怕别人问起我们自己的那个故乡。

而当有一天我们拿到当地户口时就真的可以不对孩子们提故乡了吗?

我们的孩子也许早已把这里做了故乡,那个所谓的故乡的老家对他们而言仿佛只是传说中的一个遥远的地方。

陌生,是他们的理由。

而当我们把故乡最后一位亲人掩埋时仿佛也埋掉了我们回故乡的最后理由。

于是我们会理所当然挥别故乡,继续在他乡走着自己的路。

只有偶尔间,我们也许会在夜深人静时,也许会在人群闹市中,也许会在无意翻看旧照片时再次想起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乡和那个年代的故事。

时间仿佛在证明它已把一切冲淡,只是在这梦醒时分我才发现,那流淌在灵魂里的东西只会慢慢随时间发酵,发酵,发酵成很醇厚的思念,偶尔一碰,竟会让人泪如雨下。

第十课时:读写结合课

学习内容:

《小桥流水人家》,“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故乡的早春》《回忆故乡》,习作教学。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学习作者直接描述和间接表达的写作方法。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就要求我们把平时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现在回忆一下,你都掌握了哪些阅读方法?

二、自学提示:

寻找重点句段画出写家乡美景、叙事、抒情的句子,边读边想象体会。

三、小组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归纳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1)直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

(2)通过描写故乡的美丽景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感情的。

(3)通过回忆一件件童年趣事和家乡人的生活反映出自己思念故乡之情。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配乐交流: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传达了一段美好的思想之情,也说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声。这情是美好的、深刻的、动人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因为——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

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2、小组合作学习《情归故乡》中的《故乡的早春》《回忆故乡》,体会作者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方法。

五、学以致用,知识迁移

课下同学们继续读一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情归故乡》的相关文章,体会作者的那份浓浓的思乡情,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表达的写作方法,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写一写自己可爱的家乡。

第十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习内容:

策划一次活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过程与方法: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策划这次活动,学生重点讨论的问题是活动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在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要积极地参与,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教学难点:

在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要积极地参与,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前准备: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教学流程:

一、情景体验引起话题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于故乡的课文,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也了解了不同的作者对故乡的不同情怀。

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好,谁来说说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 通过刚才的讲说,看得出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讨论的时候,可以先讨论用什么形式来表达浓浓的乡情。(可以采取朗诵诗词,演唱歌曲等方式,还可以有学生自己的创造,比如“家乡画展”,“我做家乡小导游”“课本(诗词)剧”等符合学生实际和当地实际的活动。)

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 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根据学生讨论的初步结果,分“朗诵诗词”“演唱歌曲”“家乡画展”等,小组具体商量内容、分工等事宜。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四、话题综合运用

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展示活动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五、板书设计:

策划一次活动

朗诵诗词 演唱歌曲 家乡画展 ??

五年级第二单元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Seasn, 由 Part A, Part B 以及Part C三大部分组成。内容量大,不可能一节课上完,所以我把整个单元分为六个课时,每个部分用两个课时。我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一课时的Part A内容。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四个小部分,它们分别是:Let’s start, Let’s chant, let’s learn 和Let’s find ut.

(一) 重点和难点

1、听、说、读、写新单词:seasn, spring, suer, fall, winter.

2、运用四个句型进行问答:1. ① What is ur favrite seasn (r Which seasn d u lie best?)? ② What is the weather lie? ③ What seasn is it nw? ④ Wh d u spring/suer/fall/winter?

3、复习有关描述天气的单词,例如:cl, war, ht, cld, rain, sunn, clud

(二) 教学目标

1、学习四个句型的问答:

① What is ur favrite seasn (r Which seasn d u lie best?)?

② What is the weather lie?

③ What seasn is it nw?

④ Wh d u spring/suer/fall/winter?

2、学生能够听、说、读、写新单词:seasn, spring, suer, fall, winter.

3、通过使学生多开口说英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用英语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一些地理知识,特别是气候方面的知识。

(三)课前准备

1、准备四张典型的季节图片:春景图是红花绿树;夏景图是艳阳高照、汗流满面;秋景图是果硕累累;冬景图是白雪茫茫。

2、准备四张不同图片,这四张图片是相同一棵树在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象。

3、准备一些关于不同天气的图片。

4、准备一幅地图,并在地图标注上课本出现的城市的相对应的地理位置。

5、准备一些小红星,用于课堂奖赏。

6、准备录音机、磁带和一把小扇子。

二、教学法

(一)情景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造了几个情景对话。例如:让学生扮演课文对话中的角色,让他们根据实际进行英语会话。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有机会去练习口语,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互动性教学法

在我教学过程,我设置几个猜迷游戏。例如:教师做肢体语言,让学生猜当时的天气情况。通过师生互生,能够避免教师独自讲课,学生只听不说的局面,现时能够激活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英语。

(三)任务型教学法

在这一节课中,我给学生安排一个任务:让他们去画四幅简单的春夏秋冬画,并把所学到单词标到图画上,通过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记忆单词,丰富课堂活动。

(四)小组合作学习

我把所有的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命名。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学习英语。

(五)练习法

做练习在学习英语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运用到他们在课堂中所学到知识,达到巩固知识,学好英语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猜迷游戏

课堂开始,教师与学生问好,然后教师开始做有关天气的肢体语言,让学生根本教师的肢体语言来猜测天气情况。例如做天气非常热的肢体语言,教师可以用手不停扇扇子;做天气冷的肢体语言,教师可以表现为被冷得全身发抖,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也可以请学生来做肢体语言,让其它同学来猜。猜对的话,就为猜对那个小组奖励一个小红星。通过这个游戏,能够帮助学生复习有关天气的单词,并为新课的导入做铺垫。

(二)新课导入

(1)学习新单词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四张季节图,然后粘贴在黑板上,接着问学生:What seasn is it? 同时在黑板上定下seasn,带着学生领读,然后让学生猜这个单词的意思。如果猜对的话,就给猜对那个小组奖励一个小红星。然后教师指着春景问:what seasn is it? 可能学生不认得spring这个单词,但他们知道是春天,于是教师就把spring写到春景图下面,并教学生怎么读。然后教师再用相同的方法来教suer, fall, winter这几个单词。 教完新词后,教师邀请一些同学起来试读,如果读不对,就帮助学生纠正。

(2)猜迷游戏:猜季节

这个游戏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把所学到的单词用到练习中去。教师先选一个自告奋勇的同学,然后背对其它学生,把一棵树四个季节图选其中一幅图来画,其它学生就根据所画的图来猜季节。猜对的话,就给猜对那个小组奖励一个小红星。然后再邀请三个同学来做相同的游戏。

(3)任务:画图

做完游戏后,教师要求每个学生画四幅简单的春夏秋冬图,并把所学单词标到图画上。

(4)展示地图

教师拿出已经准备好的地图,然后把它粘贴到黑板上,给学生指出北京、拉萨、深圳、昆明,哈尔滨和建水的地理位置。然后又开始激动人心猜迷游戏。教师可以使用句型“what is the weather lie in Lhasa/ Shenzhen/ uning/ Harbin/ ianshui in spring/suer/fall/winter?”来进行提问,学生用句型“It is wind/ sunn/ war/ cld/ ht/ cl”来回答。答对的话,就给答对那个小组奖励一个小红星。

(5)角色扮演

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请一些学生到讲台上来,然后充当教材对话的角色,进行实际演练,每组学生至少一次演练,演练的例子可以自编。如:

对话1

A: which seasn d u lie best?

B: winter

A: wh d u lie winter?

B: Because I lie snws.

对话 2

A: what is ur favrite seasn?

B: I lie suer.

A: wh d u lie suer?

B: Because I lie swiing.

(6)说唱部分

教师播放 “let’s chant” 的录音,学生跟着录音说唱两次,然后教师讲解说唱内容的意思,然后再说唱一次。

(7)数红星,定胜者

祝贺赢得红星最多的小组,给予他们掌声鼓励。

(8)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抄写所学的新单词和四个问答句句型两次。

(9)板书设计

Unit 2 What is ur favrite seasn?

1、Seasn, spring, suer, fall, winter.

2、What is ur favrite seasn/which seasn d u lie best. I lie.....

3、Wh d u lie ….? Because…….

4 What is the weather lie in …..? It is …….

5. What seasn is it? It is ……

四、我的教学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情境对话中学习英语;让学生在竞争合作中学习英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让学生学生不再畏惧学习英语

上一篇: 写恶魔的作文
下一篇: 同桌作文11篇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三年级优美55条

三年级优美 02-21

三年级优美45条

三年级优美 02-02

关于爱情的好句子的摘抄(精选25条)

爱情句子 03-16

我爱我家教案优选十四篇

我爱我家教案 03-16

合欢读后感八篇

合欢读后感 03-16

对老公失望的句子发朋友圈38条

老公失望句子 03-16

大学生实践活动总结九篇

大学生实践活动总结 03-16

爱六年级话题作文6篇

六年级话题作文 03-16

2024读书心得(精华15篇)

读书心得 03-16

睡觉心情说说精品200句

睡觉心情说说 03-16

结婚领证发朋友圈的句子20句

结婚领证句子 03-16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