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四年级运算教案

【#范文大全#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学生们在课堂上永远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指导。而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的教案和课件。现在,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的课堂教案和课件了。教案是针对学生学习特点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老师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活动。那么,如何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呢?对于这个问题,趣祝福小编以您的需求为出发点,为您准备了这份有用的“教学神器”,希望我的努力能够给您带来欢乐和享受!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篇1】

教学内容: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准备:

主题挂图

教学设计:

一、复习

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357359

二、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

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

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教学例2

出示例2

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练习

完成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例1.2.

(学生的解题算式及计算方法)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反思与感悟: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篇2】

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1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学习活动中主动认识运算律。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还要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多方面有所发展。教材希望学生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认识运算律并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为此,教材设计了一条鲜明的教学线索,在发现运算律、总结运算律的时候,都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安排了丰富、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教材安排了引出一个实例进行类似的实验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得正确的结论。

(1)引出一个实例。

第56页例题求跳绳的人数,学生分别列出算式28+17=45和17+28=45。由于得数相同,这两道算式可以组成等式28+17=17+28,这是教学加法交换律引出的第一个实例。如果求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会列式(28+17)+23或28+(17+23),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也可以组成等式(28+17)+23=28+(17+23),这是教学加法结合律引出的第一个实例。同样,在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教材也都先引出一个实例。

各个实例的要点是等式中的数学内容,在28+17=17+28这个等式中,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调换了位置。在(28+17)+23=28+(17+23)这个等式中,等号左右两边的运算顺序不同,分别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和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个实例,了解其中的数学内容,明白当前的学习任务,产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教学第一个实例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参与列算式活动。第57页求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可以列出许多算式,但不一定列出研究加法结合律需要的算式。这时,需要教师与学生平等地一起列算式,避免在列算式这个环节上的不必要纠缠。二是挖掘等式里的数学内容很重要,要把学生的学习心向引导到对运算律的研究上去。但挖掘要紧密联系算式,不要抽象概括,更不能由此就得出运算律。

(2)进行类似的实验。

在第一个实例中看到的数学现象是不是普遍性的规律,这需要在类似的情况中验证。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教材安排分别算一算(45+25)+13和45+(25+13)、(36+18)+22和36+(18+22),看看每组的两道算式中间能填上等号吗?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第一个实例中的数学现象在类似的情况中同样存在。教学的时候,不能让学生未经计算就在每组的两道算式之间写上等号。教学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写出几组类似的算式,进行更多的验证,体验现象的普遍性。

(3)在众多案例中概括。

教学加法的两条运算定律时,教材都让学生从这些等式中说说有什么发现,在教学乘法运算律时,教材要求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有什么发现,这些问题都引导学生对众多案例进行概括,把同类型案例的共同特征提取出来。

与过去教材不同的是新教材没有用文字语言讲述各条运算律的内容,这并不是不需要概括性的表述,而是把概括运算律的活动留给学生进行,以避免机械接受、死记硬背。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验证,再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运算律的内容,才是他们对运算律的实实在在的理解。教学时要十分重视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这是锻炼思维的极好时机。对学生的口头表述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基本正确、能讲清楚就可以了。

概括交换律比较容易,概括结合律比较难,特别是加法结合律。要引导学生应用运算顺序的知识和混合运算的经验,以分别讲述等号两边算式的计算步骤为载体进行概括。如(28+17)+23、(45+25)+13、(36+18)+22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28+(17+23)、45+(25+13)、36+(18+22)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概括要联系等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经常进行,逐步提高要求。

(4)用符号表示运算律。

教材让学生用图形和字母组成的等式表示运算律,这是过去数学教材里没有的。图形和字母能直观、简洁地显现运算律的本质内容。学生用图形、字母表示运算律时,能充分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优越性,从而既加强对运算律的理解,又培养符号意识,发展符号感。

还要指出的是,教学四条运算律的线索基本相同,在具体落实时仍各有不同。首先是学生对交换律的已有感性认识的积累比结合律多,因此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教材在引出第一个实例后紧接着问学生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教学加法结合律时,教材在引出第一个实例后还继续提供感知材料,安排两组算式,让学生经过计算得出同组的两道算式可以组成等式的结论。其次是把加法运算律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向乘法运算律的教学迁移,在教学乘法运算律时给学生更大的主动学习空间。如乘法交换律的第一个实例的等式的出现比加法交换律快,而且让学生填写完整。又如乘法结合律教学中的类似验证比加法结合律放得开。再次,用符号表示运算律的过程也不相同。加法运算律先用图形表示,再用字母表示。因为图形比字母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接受,也喜欢使用。乘法运算律则直接用字母表示,跳过了图形表示这个活动,这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具有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能力和体验。

2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应用运算律。

应用运算律能使有些计算简便,简便运算应该是学生的主动追求和自觉行为。教材只编排一道例题作为引导,在试一试和想想做做里为学生创设了多次体验的机会,让他们主动进行简便运算。

(1)体验简便,选择简便。

第58页第4题和第62页第2题都可以先算一算,再比较每组中的两道算式。通过算和比,学生一要看到同组的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二要感到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三要感到同组的两道算式中,一道计算比较简便,另一道比较麻烦;四要知道同组的两道算式可以利用运算律相互改写。如果学生有了上面四点收获,那么就为教学简便运算作了有益的铺垫。

第59页的例题求三个年级参加跳绳比赛的总人数,通过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次体验三个数连加时,如果应用加法结合律把能凑成整百的两个数先加,运算比较简便。另外,在第59页想想做做第1题、第62页想想做做第3题,创设了简便算法的氛围,引导学生把例题里获得的体验转化成进行简便运算的内在动力,使简便运算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和自觉要求。

(2)体验灵活,适应变化。

第60页第2题和第62页第4题中,应用加法结合律,有些题先进行后两个数的计算比较简便,有些题先进行前两个数的计算比较简便,有些题要同时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才能使计算简便。教材设计这些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时,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各种具体情况,不要生搬硬套。

第60页第3题是两个三位数相加,其中一个加数接近整百数。如果把这个接近整百数的三位数分解成几百加几,原题就从两个数相加变成三个数相加,而且可以利用加法结合律简便运算。类似的还有两个两位数相乘,如果把其中某一个乘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就可以应用乘法结合律使原来不容易口算的题变成容易口算的题。这些技巧都是灵活应用运算律的表现,也是学生充分体验的结果。

教材里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如第60页第4、5两题、第63页第10题等,这些题都可以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设计这些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简便运算不只是数学技能,也能简便地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是学习者的心理行为,外界只能为学习者提供体验的条件,不能代替学习者进行体验。体验既能对数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能产生情感表现。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应用运算律是教材的编写理念,教材为学生预留了许多体验的机会,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把学生的体验落到实处,让体验产生效果。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2.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3.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指导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沟通

1.练习:(卡片)

30+3034238016+2

125-60+2851012045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30-10053(43+57)(28-21)

说一说:题中含有哪些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总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二、探索新知

1.引入新课:

观察32+54018和100-(32+30)两道题,能不能把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式题呢?学生组题,老师板书例1.100-(32+54018)

2.对照例1与复习题,讨论:例1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例1的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

教师引导:这道题中的小括号内含有除法和加法两级运算,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3.学生自己直接试做例题,做完后同桌对照,并互相订正.

4.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形成板书:

例1100-(32+54018)

=100-(32+30)

=100-62

=38

5.讨论: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先算括号内的乘除法,再算括号内的加减法,最后算括号外的运算,巩固目标.

6.教师指出:像这样的题目,计算时可以把括号内的两步计算省略一步,直接写出括号内的计算结果即可.教师在100-(32+30)外围画上虚框,表示计算时可以省略.

7.反馈练习:

(90-212)1270+(750-6511)

三、巩固发展

1.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改正过来.

72(6+32)72(6+32)72(6+32)

=7292=726+6=7212

=7218=12+6=5

=4=18

通过订正,强调:在计算时,除要注意运算顺序外,还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2.变式练习: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

484+24

(484+2)4

48(4+2)4

48(4+24)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注意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

(10+12024)460-80163

150-7525230+(96-125)

(1070+28289)18(468-359+268)8

六、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小区建房问题,经历自主解决问题、从分步计算到三个数连乘计算的过程。

2.认识连乘算式,会计算简单的三个数连乘的运算式题。

3.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了解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授:

某生活小区计划新建8栋楼房,每栋5个单元,每单元可住12户居民。这个小区可以解决多少户居民的住房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交流算法。

(1)125=60(户)(2)1258

608=480(户)=608

=480(户)

(3)85=40(个)(4)5812

1240=480(户)=4012

=480(户)

答:可以解决480户居民的住房问题。

二、练一练:

书上47页的练一练。

第1题: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列综合算式的情况。

第2题:交流时,可以让分步解答的学生尝试列一列综合算式。

第3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三、作业:

课本47页第3、5题。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篇5】

“简便计算” 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的一部“重头戏” 。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简便计算的起点, 其中被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 的加法、 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更是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简便计算” 的基础。

最近在 “简便运算” 的教学中, 通过学生的学习与练习,存在着一个老大难问题就是学生在计算时常出现“低级” 错误, 计算的正确率低。难道就真的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

我想但凡教过四年级简便 计算的老师, 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很好地进行计算, 表面看上去好像融会贯通了简便计算的“精髓。 可为什么课后在作业中却出现那么多 “五花八门” 、 运算定律“张冠李戴” 的错误呢?

通过透视学生的作业, 我按学生计算能力或题目本身的难易把错误现象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1)在作业里经常会出现下面的错误现象: 75+125×25-25=200× 0=0 或 321-126+74=321-200=121 又或者 800÷25× 4=800÷100=8……仔细研究作业本后发现,出现这种错误现象的大多数是计算能力欠缺的学生。 他们缺乏观察性容易受到来自习题本身的数字或运算方法等知识本身造成的干扰, 明明是不适合简便计算的内容,他们却不懂装懂“滥竽充数”。

(2)顾此失彼的情况也是十分严重,745-(145+325)总是忘了脱去括号便符号,学生每次讲解时思路也十分清晰,就是一做题就顾不上了。计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也经常出现这种错误。 当然, 除了习题本身比较难以外还与学生出现感知不准确、 算理不清晰、 应用不灵活等判断性错误有关; 计算思维混乱以致计算时“顾此失彼” 出现运算定律“张冠李戴” 的错误现象。(三) 结果分析 在对回收学生问卷的统计中, 得出以下几个现象: 分析: 1、 2 号题主要是调查学生的学习素质。

(3)做题时,学生容易受内、 外环境干扰, 没有养成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 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养成做完题后自觉检查的习惯。因为不专心, 做题时常会顾此失彼, 丢三落四; 不检查, 会使本来会做的题出现错误; 久而久之养成了“粗心” 的坏习惯。


看了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运算复习教案的人还看:

1.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建议

2.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

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4.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5.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6.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

卡片、课件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卡片)

30+303423

8016+2

125602851012045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同桌各选一题,互相说一说:题中含有哪些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订正并强调: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含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3,计算:

32+54018100(32+30)

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观察刚才的两道题,能不能把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式题呢?(教师边提问边用色笔在30和54018下面画上线。)

学生组题,老师板书:100(32+54018)

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混合运算的例题1。

板书课题:混合运算例1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2.对照例1与复习题,讨论:例1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例1的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

教师引导:这道题中的小括号内含有除法和加法两级运算,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学生自己直接试做例题,做完后同桌对照,并互相订正。

4.指名学生汇报

自己的计算过程,形成板书:

例1100(32+54018)

=100(32+30)

=10062

=38

5.讨论: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汇报,进一步明确:

(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学会学习方法。)

6.教师指出:像这样的题目,计算时可以把括号内的两步计算省略一步,直接写出括号内的计算结果即可。教师在100(32+30)外围画上虚框,表示计算时可以省略。

7.反馈练习:第1页做一做。

同桌同学每人选一题,先用铅笔在第一步运算的算式下画横线,再与同桌互相说一下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然后计算。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完成练习一第2题。(板演订正)

2.判断。

通过订正,强调:在计算时,除要注意运算顺序外,还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3.变式练习;

(通过变式练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强化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体会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注意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1题,左右两组中任选一组,课堂内完成。

七、板书设计

精选阅读

四则运算教案


教案课件是教师开展教学的第一步,每位教师都应根据要求来准备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是促进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协调和互动的重要手段。本文的主题是" 四则运算教案 ",栏目小编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优秀文章,建议您将本页收藏起来,以便随时查阅!

四则运算教案 篇1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三)

(1)42+6(12-4)(2)42+612-4运算顺序:

=42+68=42+72-4(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114-4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110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四则运算教案 篇2

1、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做一做,练习九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万内的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千亿以内的数。

能力训练点:1、能正确判断数位,运用读数法则,正确读数。

2、启发学生归纳读数法则。

教学重点: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多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开门见山的话题,迅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的产生

自学课本

36页的内容。分组交流,知道了什么?

2、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我们知道,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多少?十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4、教学亿级的读法:(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个亿字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5、

反馈练习:37页2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从右起第9位是()位。

(2)十个一亿是()亿。

(3)10个一百亿是()亿。

(4)----------、--------------、--------------、--------------是亿级,万级有-------、----------------、----------、--------。

2、判断:

(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308040000000读做三千八十亿四千万。()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十进制计数法,正确读多位数的法则。

整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内容:教材43页例4、例5

教学重点:教学自然数、整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数,你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吗??对叫自然数。

0是什么数?讨论

0是自然数也是整数。自然数也是整数。

二、比较数的大小

我们已经学过比较亿以内的数的大小。你还记得吗?你能根据前面讲过的方法,比较亿以内以上的数的大小吗?

三、自己自学

四、练习:数学书:45页1

四则运算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9页的第1-6题,练习二十八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乘、除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3.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复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口答。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吗?

让两名学生回答。先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再回答是否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教师:想一想,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各是什么。不要求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只要意思能说对就可以。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2.68十5-11.36+101.24

学生独立汁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复习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回答。

小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可让中等学生回答,说得不完全,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复习法则。

教师: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的位首是怎样确定的?

在按照鞋数乘法计算出积以后,点小数点时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该怎么办?

(2)计算下面各题。

0.677.58.360.250.1250.24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对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是怎么错的。

3.口答。

小数除法的意义同整数除法相同吗?

先说小数除法的意义,再同整数除法的意义进行比较。

复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复习法则。

教师: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怎样确定?

(2)计算下面各题。

1.890.547.10.1250.510.22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根据计算法则,对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进行纠正。

三、复习积、商的近似值

教师:在小数乘、除法计算中,怎样截取积、商的近似值?(计算出积、商后,按题目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值。)

做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第一栏的两道乘、除法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四、混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教师注意检查在3分内多少学生能够做完。对不能做完的学生,要提醒他们以后注意加强练习。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审题、解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在做练习二十八的第9题。

五、小结(略)

六、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的其余习题。

四则运算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6页第4、5题,练习四十二的第8-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整、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以及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计算。

教学过程:

1、复习整、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教师先出示下表.

复习整数、小数加法的意义。

整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小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它们的意义相同吗?学生回答

后,再提问:加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2页和84页,齐读一遍加法的意义。教师把整数加法的意义写在表格内,在小数加法一栏内写上相同;并让学生在对比的基础上记住。

整数;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指着表格提问:整数减法的意义是什么?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吗教师检查学生有没有不理解整、小数减法意义的,再让学生说一说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减法和加法之间有什

么关系?让学生说,教师板书。再提问:利用这些关系,怎样验算加法和减法?

5.整、小数除法的意义。

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教师板书。再提问: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学生说完后,教师在表格内板书:相同。

6.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说,教师板书。再提问:利用这些关系,怎样验算乘法和除法?

二、复习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说完后,再提醒学生注意计算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先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然后提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的相同,不同的地方是小数乘法算出的积要点小数点。再提醒学生注意点小数点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比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用零补位时,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应该有几位小数。

3.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小数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要注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另一种情况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前一种情况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四十二的第8-12题。

1.做第8题,指定4名同学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2.做第9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了解大多数学生用多少时间做完这些题目。

3.做第10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检查学生在保留两位小数时,百分位如果是零,有没有把零丢掉。

4.做第11题,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做第12题,让学生先在书上做,再进行集体订正。订正时,每一道小题都让学生多发表意见,尤其是说法有错的题,要让学生说出为什么错了。

四则运算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新知识纳入知识结构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板书:2/5×18+3/5×18=(2/5+3/5)×18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整数的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使用,让学生在计算中自主探索,充分观察,对比体验,通过自己思考,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的知识,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计算后,引导学生自觉对计算过程进行检查,分析错误的原因,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设计意图:把整数的简便运算与分数的简便运算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使用的运算律是相同的,但分析的方法稍有区别。养成认真分析数据的习惯,提高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觉得你对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友情提醒?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第一,重视听讲 。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的一般都是新的知识内容,所以要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积极的开展自己的思维,看看老师讲的解题思路与自己所想的有什么不同,通过思考进一步的去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第二,及时复习 。复习的时候要把老师当天讲的内容都消化掉,做到不堆积问题,把老师在课上讲的知识点都去回顾一遍,熟练掌握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通过自己的记忆去回顾,实在搞不懂就去翻下书。

第三,多做题。 学好数学就必须多做题,这是为了掌握各种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可以不用那么着急,可以从简单的入手,主要以课本的习题为主,如果课本里的习题能解答好,就是把基础打扎实。

基础知识牢固了,就可以去找一些课外的习题,或者试题来练练手,多帮助自己开拓思维,寻找新思路,提高对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题目做的多了,多多少少就能知道一些解题规律,也就能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考试技巧

一、构建知识脉络

要学会构建知识脉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二、夯实数学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三、建立病例档案

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我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四、常用公式技巧

准确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强化题组训练

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每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四则运算教案 篇6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1)98736(2)63987

=27+85=3296=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材第114页期末复习第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方法,能比较熟练地

进行改写。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熟练掌握不同计

算时小数点的处理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口算和笔

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同时复习小

数和复名数。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掌握好小数与复名数的改

写,更加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能正确地、熟练地进行

口算和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二、复习小数和复名数。

1.提问:什么叫名数?什么叫单名数和复名数?请大家举例

说明。

2.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3.5吨=()千克8平方分米=()平方米

4.2时=()时()分3米4厘米=()米

学生口答,结合提问怎样想的。

提问:你能说一说不同计量单位的名数换算的方法吗?

板书:妻**篆《漾轩紧**篓

说明:在乘进率或除以进率时,如果进率是10、100、1000

的,只要按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或1000倍移动小数点。

提问:根据上面这样的改写方法,怎样把单名数和复名数相

互改写?

板书:[小数][复名数]

厂---------飞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㈡高级单位数;低级单位数

L--------』

3.做期末复习第l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牛三、复习小数四则运算法则。,

1.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期末复习第2题前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每组题里数字相同,得数不一样?这两组题在

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点对齐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小数加、减法,把小

数点对齐)

2.复习小数乘法计算。

(1)做期末复习第2题第三组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提问:这两题先都看做什么数乘?都看做48X67,为什

么积里小数部分的位数不一样?

小数乘法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小数乘法,因数一共有几位

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3.复习小数除法计算。

(1)做期末复习第2题第四组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3.30.75是转化成怎样的除法来

算的。

(2)提问:这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算的?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

怎样确定的?(板书:小数除法,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

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几位;商的小数点和转化后的被除数小数

点对齐)

4.小结。

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计算。小数乘法

看做整数乘法算,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小数

除法,除数是整数的,按照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

点对齐;除数是小数的,移动小数点,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

四、练习计算

做期末复习第3题。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分四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指出:要保证计算正确,每次计算后要进行验算。验算时可

以根据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加法和乘法也可以根据交

换律来验算。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哪些和整数

相同,哪些不一样?小数各种计算的关键谁再说一说?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期末复习第4题中间一栏四道题,第5、6题。

家庭作业:第3题中没有做的题,期末复习第4题其余的8

道题。

四则运算教案 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115页期末复习第7~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法则,正确、熟练地进行小

数四则运算,并能正确地求积和商的近似值。

2.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规律对一些计算进行简

便计算,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四则运算,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的

法则和关键,已经能熟练地进行小数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小

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除了要正确、熟练

地进行计算外,还要能正确地求积和商的近似值,能运用运算定

律、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二、练习四则运算

1.口算。

(1)期末复习第7题。

j指名学生口算,结合口算,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0.25X412.5X0.80.2X0.53.74+6.26

2.说出下面的得数比第一个乘数(或被除数)大还是小。

2.6X0.30.74X1.029.20.4341.7

3.做期末复习第8题。

提问:怎样用四舍五人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题。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

指出:求积与商的近似值,只要看要保留的位数后一位,用

四舍五人法求出来。

4.做期末复习第10题。

学生练习,做在练习本上。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统计都做对的

人数。

三、复习简便算法

1.根据运算定律或规律,在口里填上恰当的字母,在O里填

上恰当的运算符号,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运算定律或规律。

追问: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和小数)

2.做期末复习第11题。

(1)做前面三题。

指名3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各是依据什么来

做的。

指出: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

时,要根据数据和运算的特点,能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算法。

(2)学生讨论:后面3题可以怎样简便计算?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在小数乘法和除法里,怎样求

积和商的近似值?应用哪些知识,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五、课堂作业

期末复习第9题,第11题后面三题,第12、13题。

乘法运算定律课件


以下是趣祝福小编为您准备的“乘法运算定律课件”相关资讯敬请关注。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记得为每堂课写好教案课件,有助于我们准备教学。品味这篇文章带你进入新的世界!

乘法运算定律课件 篇1

1、简便计算:

999×27+333×19

38×48+96

1999+999×999

先读一读、 议一议 、 做一做。

第一个练习。难度不大,只要他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就能直接做,第二个练习,是学生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判断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算定律运用的正确性,第三个练习,需要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先要利用积不变来转换成有相同因数的算式,再利用分配律简便计算。

2、总结:

纵观全课设计,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会到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到简算的优越性,使本节课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算法的能力。

乘法运算定律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学习。

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在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环境保护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是要力所能及的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植树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大家都参加过植树活动吗?看看小明的同学们,正在植树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课学习

看他们热火朝天的植树真辛苦啊。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选择记录。

乘法交换律

首先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有25组,每组有4个人负责抬水、浇树。那么可以怎样列式呢?

25×4○4×25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也就是说25×4和4×25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100.那也就是说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

25×4=4×25

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算式吗?

例如:86×4=4×86,100×33=33×100

观察这些算式,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个规律吗?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主要是说的清楚,理解规律,不要求一字不差。教师总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个规律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a×b=b×a

三、巩固练习

(1)26×8=( )×( )

(2)56×( )=35×( )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接下来我们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二、新课学习

一共有25组,每组要植树5棵,每棵树要浇水2桶。那么可以怎样列式呢?

25×5×2

请你算一算,看看谁的方法比较巧妙。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也就是说无论先计算那两个数的积,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也就是说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

(25×5)×2=25×(5×2)

但是在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有时候改变运算顺序会让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算式吗?

例如:

观察这些算式,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个规律吗?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主要是说的清楚,理解规律,不要求一字不差。教师总结: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你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吗?

这就是乘法结合律。也就是说把能够让计算变得简便的两个数先结合起来相乘,再乘第三个数,这样就能算的又对又快。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a×b)×c=a×(b×c)

三、巩固练习

怎样简便怎样算

17×25×4 125×29×8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第三课时

一、引入新课

还记得们知道了乘法的那些运算律吗?谁来说一说。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今天我们来继续探究乘法的运算律,看看是不是还有什么新的规律。

二、新课学习

还是来解决植树时的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一共有25组,每组里4个人挖坑种树,2个人抬水浇水。那么可以怎样列式呢?请你算一算,看看谁的方法比较巧妙。

教师巡视,然后挑出做法比较典型的学生汇报。全班讨论(4+2)×25和4×25+2×25的相同于不同之处。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2)×25=4×25+2×25

但是在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有时候改变运算顺序会让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主要是说的清楚,理解规律,不要求一字不差。教师总结:也就是说两个数的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你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吗?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a+b)×c=a×c+a×c

或者:a×(b+c)=a×b+a×c

三、巩固练习

播放课件:乘法的分配律和结合律——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四、课堂总结

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还有分配律,合理应用这些规律会让计算变得简便。

乘法运算定律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时关键在于如何推导出计算法则。至于意义的归纳总结不存在问题。但无论是意义的总结还是法则的推导,难度都不大,学生很容易接受。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是:计算法则中提出: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接着才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因为很多人都有先入为主的基因存在,因此,有不少的学生都是按照法则进行,用分子与整数乘得的积再与分母约分,从而降低了计算的速度与准确度。所以在总结完法则后,要重点强调能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

重点突破策略:

1.做好铺垫:为学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推导做准备。

(1)复习2+2+2+2=()()与5个12是多少?的题型,小结出整数乘法的意义。

(2)复习++=()++=()=(),然后小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特别强调: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定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2.归纳意义:

在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让学生观察3个加数的特点(3个加数相同),接着引导学生: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列式为:3,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3的意义就是求3个的和是多少,是的简便计算。由此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3就是求3个是多少。

3.推导法则:

根据3===3=

推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强调计算的方法:

(1)分子可以与分母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使计算简便.

(2)用适当的练习强化能约分的一定要先约分的算理.

乘法运算定律课件 篇4

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应,但要让学生明白:整数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时,目的是为了凑整数,使计算简便;而分数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时,目的是为了约分使它变成整数或变成比较简单的分数,使计算简便。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多观察题型的特征,分析是否可以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使学生在实际计算中领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材第9页的3组题型只是起到说明左右两边的算式相等的作用,并不能起到说明使计算简便的作用。建议补充能够反映利用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的题型。

教材第10页例5、例6只是一般的简便计算题型,而课后的练习和单元卷或其它的书籍,却经常出现象87和99+的类型题,诸如此类题目,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建议教学时补充适当的例题,帮助学生击破难点。

重、难点突破策略:

1.通过课本3组算式和以下的几组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应。

(15)=(15)

(+13)=+13

2.复习乘法运算定律,同时说明整数运用定律目的是为了凑成整数使计算简便,而分数利用定律目的是为了约分使得到的积变成整数或变成较简单的分数,使计算简便。

ab=ba

(ab)c=a(bc)

(a+b)c=ac+bc

3.教学例5、6(可由学生合作完成)

4.补充例题:

(1)8785怎样简便计算?

此类题目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拆哪一个数,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为什么要拆87为(86+1)、变85为(86-1)的算理上。

(2)99+

①讲明白如何将原题变成两个积的和:99+1

②对照乘法分配律公式,讲明白如何提取相同因数(只提取一个)(因为有的学生会提出两个,造成错误),如何把剩下的两个因数相加的算理。

错例分析:

1.约分时找错对象,出现了内战--分子杀分子。

13(1)

例如:=6(21)3=

对于这类症状的治疗方法难度不大,只要叫患者在做题时,花多一点时间,将整数几写成,再运用分数计算法则计算,训练一段时间后应该会有好转。

2.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分配时出现了分配不公平的弊端。

例如:(+)12

=12+

=9+

=9

此类题是学生经常做错的题,做题时可以让学生添加弧线来强调分配的原则,一定要使到分配公平公正。

如:(+)12

特别是象(86+1)的题型,由于第二个加数是1,学生经常没有将1乘上外面的因数。如果使用了上面的弧线记号就会大大降低了错误律。

乘法运算定律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例4完成练习十六第6~9题。

教学目标

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有关整数简便计算的练习题。

小结,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板书运算定律)

二、新授

1、教学例4

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0.81.3○1.30.8

(0.90.4)0.5○0.9(0.40.5)

(3.2+2.8)0.6○3.20.6+2.80.6

提问: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发现:用了乘法运算律。

ab=ba

(ab)c=a(bc)

(a+b)c=ac+bc

说明: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2、试一试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0.32403

完成后,学生交流。指一人板书。

3、练一练

用简便方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0.32403

计算下面各题,并应用乘法交换律验算。

3.54.80.370.251.90.18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六,第7题。

2、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塑料板,底边长3.2分米,高1.8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先估算,在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四、作业。

1、练习十六8、9题。

2、简便计算补充练习

先说说方法,运用哪些运算定律

乘法运算定律课件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六的第6-13题。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学过的运算定律,能够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将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下面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并说明符合什么运算定律。

a+ba(bc)

(a+b+c)b+a

(ab)ca+(b+c)

abacc+bc

(a+b)cba

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在黑板上连线,并说明符合哪个运算定律。

教师: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做练习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核对。

1、核对第6题时,学生说出一种算法后,再提问:还有别的算法吗?教师把学生所说的算式都写在黑板上。

提问: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请几个学生发言。

3、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练习六的第11题和第13题。

(1)第11题,做题时要让学生特别明确口里填的是同一个数后,提问:

等号左面的式子还能等于什么?根据是什么?教师板书:3口十2口=(3+2)口。

想一想,5乘以什么数的积仍是这个数呢?

(2)第13题,是两个数的差同乘以一个数的规律。开始先让学生自己依照乘法分配律类推,再提问:

等号左面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差相乘。)

等号右面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减。)

教师: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起来,就表示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减,结果不变。

你能不能再用两个其它的例子说明一下这个规律?

四、作业

练习六的第9、10题。

乘法运算定律课件 篇7

一、引入

回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生:a+b=b+a (a+b)+c=a+(b+c)

 二、新知

1、猜测:乘法中有什么运算定律呢?

2、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32+12=()+21

51+13+17=51+(( )+17)

12*7=7*( )

11*14*5=11*(14*())

生填空,并说说用了什么运算律。

我们来研究研究后面两个算式(板书这两个算式)

3、看12*7=7*12

对照加法交换律,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

这样的算式你们能不能举个例子?17*5=5*17

引导得出: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叫做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表示,你们会吗?

生:a*b=b*a

A和B可以是哪些数?

4、小巩固

我是小法官:

54*72=72*54( )

890*120=120*980 ( )

160*38=38+160( )

5、下面我们看第二个式子11*14*5=11*(14*5)

同桌讨论一下你发现什么?

反馈:运算顺序变了,积不变。

就像刚才那个同学所说的第一个先算11*14,第二个先算14*5

那个方便一些?

这两个算式可以填什么符号

(15*4)*10○15*(4*10)

(125*8)*5○125*(8*5)

引导得出: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生:a*b*c=a*(b*c)

6、回到刚才的算式里这两条条用了什么定律?

再加上一条

6*13*5=13*(5*6)怎么填?用了什么定律?

7、19*B*8=19*(()*8)

填什么?这个B可以代表什么数?

三、巩固练习

1、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23*15*2 5*37*2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课件讲解

2、你能很快算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积吗?

4、34、5 5、12、11 10、25、2

3、仔细思考,你能很快算出它的积吗?

25*9*125*4*8

简便运算教案八篇


本编为您特意准备了一份与“简便运算教案”相关的资料,如需参阅,欢迎阅读本文,希望您会喜欢。编写教案和课件是老师们需要用心准备的任务,这需要他们自己花时间去完成。教案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关键。

简便运算教案 篇1

复习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除法中的一些简便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复习重点:小数的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正确率及熟练程度。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练习九第5题:

4.5+1.50.75+0.250.25+3.1+1.75

2.541-0.6310-1.8-2.2

0.46280.1254.80.20.5

0.71.42.4300.30.152

根据学生情况限时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第7题。

5.519.50.124.078.6+9.125

24.842.7-7.3532.342.10.14

(1)看题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

(2)学生独立计算。(指4名学生板演。)

(3)集体订正。

2.P.34页的第7题:先想想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再计算。

(1)学生看题说一说每题应该怎样算简便?根据是什么?

(2)学生独立简算。(指4名学生板演。)

(3)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九第6题。

学生独立进行简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出每一题是根据什么简算的。

2.练习九第8题:下面是某学校买球的发货票,请你把空格填满。

数量

单位

单价

总价

篮球

78.6元

排球

3

145.20元

总计金额

302.40元

(1)首先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填出篮球的个数、总价和排球的单价?并选代表发言。

(2)学生填写,教师巡视。

(3)集体订正。

四、攻破难题

1.练习九第9题:小华在计算3.6除以一个数时,由于小数点向右点错了一位,结果得24。这道题的除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此题先考虑正确商是多少,题中告诉由于小数点向右点错了一位,结果得24,那么正确商应为2.4。再根据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用被除数3.6除以商2.4,得到除数是1.5。

2.练习九第9题:小明和爸爸一起去电动游戏场乘飞机。买票时小明付出20元钱,找回了8元。游戏场的学生票价是成人的一半,算一算学生票和成人票的票价各是多少钱?

分析与解:先求出小明和爸爸买票一共花了多少钱,然后考虑,学生票价是成人的一半也就是说一章成人票价等于两张学生的票价。因此,小明和爸爸一共花了3张学生票价的钱。解法为:

(20-8)(2+1)=4(元).........学生票

42=8(元)..............................成人票

五、作业

练习九第6题、思考题。

简便运算教案 篇2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2.将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学习,虽然系统性很强,但是教师教学难度增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有困难,知识内容易混淆,课时安排也显得比较紧。例如乘法运算定律,安排3课时,其中乘法分配律就是一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见的就有分配混乱或不完全分配等现象,虽然例题以现实的情境为背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在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学生仍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一点我们在备课中应有所意识,适当调整课时安排,并充分考虑学生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加强易混知识的辨析练习。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七、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教学难点: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48+36=75-29=21脳3=52梅6=)88梅4=

60+70=150-90=4000梅5=3000+140=60脳8脳0=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学校里原有77棵梨树,12棵杏树,又栽了23棵桃树。现在有多少棵果树?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创设情境,引入例1.

2.探索规律,解决例1的问题。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3.解决问题,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小结】加法交换律: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4.创设情境,引入例2.

5.探索规律,解决例2的问题。

6.解决问题,揭示定律。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运用加法结合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2.课本31页第4题。

3.课本28页做一做。

4.课本31页第2题。

【提高练习】

5.课本31页第3题。

6.连一连。

83+31564+(73+37)87+42+58315+83

(64+73)+3787+(42+58)56+78+4478+(56+44)

【拓展练习】

7.动动脑筋,看谁能很快算出下列各题。

165+204+335+9678+53+47+2236+18+64

8.新星小学2~6年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情况:去军营114人,去儿童福利院76人,去敬老院86人,去社区服务站124人。

(1)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表格

(2)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此次活动?

9.李庄小学今年栽树92棵,比去年少栽28棵,两年一共栽树多少棵?

(四)全课总结

加法交换律: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72+568803+2755147+723

2.某修路队计划修路1560米,第一周修了567米,第二周修了483米,第三周全部修完。第三周修了多少米?

简便运算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教学难点: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48+36=75-29=21脳3=52梅6=)88梅4=

60+70=150-90=4000梅5=3000+140=60脳8脳0=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学校里原有77棵梨树,12棵杏树,又栽了23棵桃树。现在有多少棵果树?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创设情境,引入例1.

2.探索规律,解决例1的问题。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3.解决问题,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小结】加法交换律: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4.创设情境,引入例2.

5.探索规律,解决例2的问题。

6.解决问题,揭示定律。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运用加法结合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2.课本31页第4题。

3.课本28页做一做。

4.课本31页第2题。

【提高练习】

5.课本31页第3题。

6.连一连。

83+31564+(73+37)

87+42+58315+83

(64+73)+3787+(42+58)

56+78+4478+(56+44)

【拓展练习】

7.动动脑筋,看谁能很快算出下列各题。

165+204+335+9678+53+47+2236+18+64

8.新星小学2~6年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情况:去军营114人,去儿童福利院76人,去敬老院86人,去社区服务站124人。

(1)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表格

活动地点

人数

(2)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此次活动?

9.李庄小学今年栽树92棵,比去年少栽28棵,两年一共栽树多少棵?

(四)全课总结

加法交换律: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72+568803+2755147+723

2.某修路队计划修路1560米,第一周修了567米,第二周修了483米,第三周全部修完。第三周修了多少米?

简便运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察3/10、7.4、8、125、5.4、7/10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如学生说出下面的①,则教师就继续说②;如学生直接说②,则教师就不再说①)

①这些数是整数、小数和分数。(评价:观察得很仔细)

②从计算的角度考虑这些数可以干什么?(凑整)

2、请你根据这六个数编出三道口算题。

7/10+3/10=7.4-5.4=8脳125=

3、对三道口算题再加工,请你继续计算。

3/10+7/10脳20=7.4-5.4梅0.9=24梅8脳125=

你想说点什么?(预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应该按运算顺序做。)

这些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设计意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铺垫。)

二、进行复习

1、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时间三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多。可以不按题号顺序,有选择地做。(课前下发答题卡。)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具有简算的意识,及审题的习惯)

2、三分钟到!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些题目?其他同学呢?

3、思考: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题?(预设:学生如果回答能简算,则教师接学生的话说:能直接简算。如学生能说出直接简算最好)

4、我没让你们简算,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题能够直接简算的?(预设:需要观察数的特征,符号)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

板书:观察数特征符号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要想判断一道题能否简算,要观察数字的特征及运算符号,运用定律、性质通过凑整达到简算的目的。)

5、追问:是不是数字只要能凑整就能简算呢?不能简算,根据什么?能简算根据什么?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不能简算的依据是运算顺序、简算的依据是定律和性质。)

6、现在研究简算的题目,打开书79页,自己先独立填写,填完后再小组交流。

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7、集体订正。

8、谁来根据字母式子,说说每个运算定律是什么意思?

师: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应用上面的运算定律,常常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便。

(引导学生观察例能不能简算,它的数据和运算符号有什么特征?简算时运用了哪个定律?)

学生观察、思考后独立做出,然后集体反馈。

41/2+41/2

=4(1/2+1/2)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41

=4

三、课堂练习:

1、我当小法官(正确的计算画,错的画)

(1)2532125=(254)+(8125)()

(2)36101-36=36(101-1)()

(3)2599=25100-25()

(4)510-35+65=510-(35+65)()

(5)45(20+2)=4520+2()

(6)432-(232-68)=432-232-68()

2、选一选:

40(8+25)=408+4025,这是用了(),使计算简便。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选一选:

61+72+39+28=(61+39)+(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选一选:

56(57)=()

A.5657

B.5675C.5657

3、动动脑筋,你能用自己不同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吗?试试看

(1)12588

(2)17045+55017

(1)12588

方法一:12588

=125(80+8)

=12580+1258

=10000+1000

=11000

方法二:12588

=125(811)

=(1258)11

=100011

=11000

(2)17045+55017

方法一:17045+55017

=171045+55017

=17(1045)+55017

=17450+55017

=17(450+550)

=171000

=17000

方法二:17045+55017

=17045+551017

=17045+55(1017)

=17045+55170

=170(45+55)

=170100

=17000

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

8.5-(5.6+4.8)1.3

0.9899

51/32/52/15

12(1/4-1/6+3/4)

4.05-(2.05-0.7)

3212525

14.86.3-6.36.5+8.33.7

16002.5

2.512.548

(21-7/8)1/7

小结:应用运算定律,可以根据算式里数的特点,使一些运算简便。有的算式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算法,所以,在运算前要认真审题,看清算式中各个数的特点,选用一种比较简便的算法,又对又快地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你还想说点什么?

(预设:审题重要,观察特征、符号,依据定律、性质,凑整达到简算目的。)

今天的复习对于以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想法?

四、板书设计:

观察数特征符号

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

(1)8.5-(5.6+4.8)1.3

(2)0.9899

(3)51/32/52/15

(4)12(1/4-1/6+3/4)

(5)4.05-(2.05-0.7)

(6)3212525

(7)14.86.3-6.36.5+8.33.7

(8)16002.5

(9)2.512.548

(10)21-7/8)1/7

简便运算教案 篇5

教材简析:简便计算的复习在教材里所占篇幅有限,只列举一个复习例题,而此内容后面的练习题却出现九种基本的练习题,很显然远远满足不了简便计算总复习的需要。虽然说学生已经学过简便计算,但由于时间和学生容易忘记的原因,在六年级进行计算总复习时,还是要对简便计算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另外,简便计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的意识,考试评价的计算部分也遵循这样的要求。例如:学生计算一题时,首先考虑这题能否简便计算,如能就简便计算。如不能就按计算的顺序进行计算。从这里可以看出简便计算优先于按顺序计算。优先性表现在1、计算时优先考虑地位;2、简便计算本身的优点。所以,把简便计算作为一项专项复习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复习下面的四则混合运算。这节课是复习简便计算内容的第一课时。(我是在尝试这样的复习方式,供老师们研讨)

学情分析及其设想:对于简便计算,学生已经学过且掌握,也不排除一些学生有例外。这里的例外是指一些学生学习掌握的特别好;一些学生学得特别差。但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加、深入和计算能力的增强,上面的简便计算的学习情况将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基于上面的想法,我预设的复习是一个动态的复习课。动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前置复习。我让学生自己先复习,充分利用复习的资源。不管学生通过什么方法,例如:看现在书的复习内容、查找以前的书、或问同学,老师,家长、或上网查等。2、复习反馈活动(在课堂上),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反馈,一方面实现学生复习信息的交流,巩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解决疑难。另一方面便于老师掌握简便计算现在的学习情况和有针对性地引导下面复习活动的进行。3、巩固简便计算练习,夯实复习成果。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运算定律的含义及其适用,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复习的全过程,学会复习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享受复习成功的喜悦。

复习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前置复习(课堂前伸)

指导学生复习:

1、复习简便计算的根据,即运算定律。复习语言表达、字母表示法、并举例。

2、特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相加减。

3、写出你在复习时遇到的问题或心得。

教师方法的实施:学生自己复习,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复习内容表示出来。

充分利用复习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疏理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反馈活动(课堂展示)

1、组织、调控、参与反馈活动:(1)小组交流复习情况--按老师指导复习方法内容进行交流。(2)班级交流小组复习情况。

2、老师在学生回报时板书简便计算的根据和生成的内容。

实现复习信息多向交流1、小组交流。

3、班级交流。

3、对汇报质疑

展示自己的复习能力,实现复习信息的交流,达到复习目标。

三、巩固复习练习(课堂展示的深入)

提出同桌调换做自己复习时列举的例子

1、巡视

2、参与反馈

3、做举例

(1)自己做

(2)对改

(3)反馈

4、做练习卷

5、小结

巩固复习内容,提高解题能力

四、总结

参与其中

让学生充分说,说出自己对这节课感想!

巩固复习内容,实现知识的升华

五、老师反思

教师写出教学情况

为上下节课,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复习简便计算

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特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相加

-----------------------------------------------------------------

-----------------------------------------------------------------

----------------------------------------------------------------

---------------------------------------------------------------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5+++

0.652%+0.648%6.38-175%+2.63-25%

1612532

(-+)378.875-(296+78.875)

++90799+907

0.3755.8+5.8578+298

0.6251.6+3.4109998-(9998+9000)

1200-197930032

56998.05-0.75-

51102

简便运算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练一练,练习十二6-7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学过的运算定律和一些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7.2+2.842.5812.534

1-0.856+440.50.210-3.7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今天我们学习整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规律,并能应用这些定律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学会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方法。

二、复习运算定律和应用。

1、运算定律

(1)出示66页表格。

提问:我们学地哪些运算定律?(板书填表)

谁能举例并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填表)

(2)指名板填,集体填表,集体订正。

(3)谁来根据字母式子,说说每个运算定律是什么意思?

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不同在哪些地方?

2、应用运算定律

(1)运算定律有什么应用?

(2)做练一练第1题。

四人板演齐练,说一说简算的依据和为什么怎样算。

三、复习运算规律

1、出示66页下面两题:

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填符号,指名口答,说一说每个等式表示的意思。

2、提问:你知道减法和除法计算,哪些情况可以应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吗?

学生答后老师指出(略)

3、做练一练第二题

四人板演:各练集体订正,说一说数的特点和依据。

4、做练一练第3题。

(1)学生练习

(2)说一说怎样想的。

(3)归纳小结(略)

四、综合练习

1、说说每题里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简便。

0.8+4.6+0.2+5.412.52.50.84

9.6-5.7+0.46.31.4+3.71.4

2599341-103418+297

159+102253-98490352

2、改错

出示练习十二第7题

让学生改在课本上,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在式题计算时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6题,后6题

外作:练习十二第6题,余下各题

简便运算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教学目标

一、复习公式。

师:想一想你都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a脳b=b脳a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a脳b)脳c=a脳(b脳c)或a脳b脳c=a脳(b脳c)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脳c=a脳c+b脳c或(a-b)脳c=a脳c-b脳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脳c+a脳b=(a+b)脳c或a脳c-b脳c=(a-b)脳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减法不变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a-b-c=a-(b+c)

7.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a梅b=(a脳c)梅(b脳c)=(a梅c)梅(b梅c)(c鈮?)(b鈮?)

8.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数,即:a-(b-c)=a-b+c

9.某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等于某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差:a-b+c=a-(b-c)

二、总结

这些定律和性质,大都可以推广,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加。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乘。

乘法分配律:推广到几个数的和或差乘以(或除以)一个数。

请同学们再记一下公式。

三、解题思路。

公式记熟了,遇到简算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是关键。(板书:方法是关键)

一般来说,连加算式中,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连乘算式中;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津;在除法算式中,应用商不变性质;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中,应用减法的性质。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简算各题是否正确。

(1)99脳4.4(2)45梅2.5

=(100+1)脳4.4=(45脳4)脳(2.5脳4)

=100脳4.4+1脳4.4=180脳10

=440+4.4=1800

=444.4

(3)25脳(0.4脳9)

=25脳0.4+25脳9

=10+225

=235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3梅2.5(2)3.2脳12.5脳25

(3)(44脳4)脳25(4)999脳9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相互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简便运算教案 篇8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9~21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四第2~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⒈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

2填空。

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探索新知

学习例3。

出示例3,算一算,议一议。

6125489125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计算)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1)

①61254

②61254

③=61100=15254=6100=6100

(2)

①89125

②89125

③=72125=91000=9000=9000

小组讨论:每题都有几种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

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单。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本上。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最后全班反馈。

要学生认识到同一个计算可以有不同的简便计算方法。

3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后反馈。

4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5练习四第8题。

学生观察图中信息,然后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演在黑板上。

其余学生判断。

最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

注意:随时提醒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并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四、拓展练习

思考题:引导学生抓住突破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

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3~6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关于学校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五篇)

学校爱国卫生活动总结 爱国卫生活动总结 02-15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 高三地理教学 02-15

幼儿园五月份工作总结300字

幼儿园五月份工作总结 五月份工作总结 02-15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白鹅教案汇总

小学四年级教案 05-01

生活日记(范本9篇)

生活日记 02-15

银行实习报告锦集12篇

银行实习报告 02-15

伤感英文短句

伤感英文短句 02-15

天目山作文经典八篇

天目山作文 02-15

感悟人生的心情短语(精选19句)

感悟人生 02-15

大人过儿童节贺卡祝福语

大人儿童节祝福语 儿童节祝福语 02-15

描写四季的古诗72条

描写四季古诗 四季古诗 08-13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