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鱼我所欲也教案

如果您对“鱼我所欲也教案”感到好奇,那么这篇文章一定适合您,建议您将此页和我们的网站收藏起来,以便随时阅读。为了使教学更加顺利,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和课件,需要老师设计更完善的每份课件。教案编写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初中教师述职报告五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5.引导学生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鉴赏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 “性善论”的要点:

(1)

(2)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4.学生齐读课文。

1 二次备课

5.学生自习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概括本文大意: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选若干名同学回答

明确:(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2)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接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3)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2

4.学生齐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频道小编推荐: |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同学们来还在上课,真不容易!但如果让你们自己做出选择的话,你们仍然会选择上课吗?在人的一生中,我们要做出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考验。今天学习的《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应怎样作出选择。(多媒体显示课题)

二、作家作品简介(多媒体显示)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三、解题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四、朗读课文

要求: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言气势和感情。(多媒体显示字音及部分句子节奏)

1、故不为苟得也(wéi)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五、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问我答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问师答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多媒体显示)

⑴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⑵辨析黑体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鱼,我所欲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

贤者能勿丧耳

蹴尔而与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乡为身死而不受

此之谓失其本心

妻妾之奉

是亦不可以已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⑶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梳理本文论证思路,列出提纲。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二、导入新课学习

上节课,我们已翻译了全文,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题和写作特色。

1、分析第一段:

⑴学生划出层次,教师点拨可以分成四个层次。

讨论并归纳:

第一层(“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第一句话以鱼和熊掌比喻“生”与“义”这一对概念。鱼是美味,人人可食;熊掌也是美味,但其美远远胜过鱼,且不易得,因此舍鱼而取熊掌。孟子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形象地区分了“生”与“义”的价值高下。第二句是由第一句的设喻引出来的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层(“生亦我所欲”──“故患有所不辟也”)。从正面阐述,说人们把“义”的价值看得高于生命,所以不能苟且偷生,宁愿赴死也不愿行不义。这里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

第三层(“如使人之所欲”──“所恶有甚于死者”)。正反对比,进一步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先从反面论述,用两个假设复句反问,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接着用“由是”开头的句子做正面论述,说明事实上人能不贪生,不避患;最后用“是故”两句得出结论,证明“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因而人能舍生取义。

第四层(“非独贤者”──“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运用了递进论证法,前文已论证“义”字的存在,这里使主题升华,证明“义”字不只是少数贤者具备,而是人人皆具备,它似乎成了一种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只是贤者更能保持罢了。

⑵纵观第一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讨论并归纳: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

⑶教师小结本段:

孟子认为人的本能固然是求生而恶死,但世上还存在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也存在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那就是“义”与“不义”。“义”是人类最宝贵的一种品德,为了“义”,人们可以不避祸患,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一个真正的人,决不能因贪生怕死而行不义之事。孟子从“性善说”出发,认为人生来就具有羞恶之心,这是一种善心,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2、分析第二段:

⑴根据教师提示,学生把本段可分为三层。

讨论并归纳:

第一层(“一箪食”──“乞人不屑也”)。从正面举例,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也不屑接受,这就是“羞恶之心”。以食“嗟来之食”为“羞’,这就是“义”的观念。

第二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从反面举例,说明不辨礼义而收万钟之禄,是失其羞恶之心,是为求“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这些比生死都轻的身外之物,这样的做法,不过是见利忘义。

第三层(“乡为身死而不受”──“此之谓失其本心”)。运用排比句,以“乡”与”今”对比,指出为得到宫室之美、妻妾侍奉、穷人感激而见利忘义,就是丧失了“本心”。结尾一句话,归纳了此段,照应了开头,这“本心”就是“羞恶之心”,就是“义”。

⑵在本段中,作者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讨论并归纳: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

⑶教师小结:

本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作者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来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然而,无论是“万钟”’,也无论是“一箪食,一豆羹”,与“义”字比较起来都是次要的。两次举例及在举例中对比论证法的运用,再一次深刻地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三、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四、教师总结全文

1、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2、写作特点:

⑴议论严密,层层深入:

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化。

⑵善用比喻:

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第二段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比喻守义不辱,形象生动。

⑶善用对比:

第一段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

五、布置作业

1、《走进名校》之《鱼我所欲也》。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几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几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⑴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每句只画两处)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⑵解释下列黑体的词语。

①故不为苟得

②二者不可得兼

③如使人之所欲

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⑶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贤者能勿丧耳。

⑷ “非独贤者有是心”文中的“是心”指。

⑸作者在文中提出了的主张。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设想]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习得语感,培养能力。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媒体设计

可以设计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或者幻灯片,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投影重要的字词,将文中的重点词句投影出来并配上朗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味

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拔。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2.齐读课文。

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解说:重点解决“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的意义。)

4.教师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心”,其义与“本心”相同。

(解说: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尝试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把握整体文意,理解文中的字、词、句。)

四、小结

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所学内容

1.抽查朗读情况。

2.用媒体出示字词,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考查对字词及语句的理解情况。

二、朗读训练,体会文意

1.分组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甸式美;尝试删除某个句子,而后再读,体会文章论说的气势;进行演讲式背诵,感受其表达效果。

2.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①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一节)、举例论证(第二节)。②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

3.齐读全文。

三、课堂练习

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

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解说:以上材料供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要正确对待生与死、义与利。)

四、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解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五、课后延伸

1.背诵课文。

2.在课外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嗟来之食”的故事以及吴晗《谈骨气》。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过程与方法: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重点】

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质疑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三、分步品味

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齐读课文。

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4.教师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心”,其义与“本心”相同。

四、小结

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所学内容

1.抽查朗读情况。

2.用媒体出示字词,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考查对字词及语句的理解情况。

二、朗读训练,体会文意

1.分组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甸式美;尝试删除某个句子,而后再读,体会文章论说的气势;进行演讲式背诵,感受其表达效果。

2.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①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一节)、举例论证(第二节)。②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

3.齐读全文。

三、课堂练习

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

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四、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解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五、课后延伸

1.背诵课文。2.在课外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嗟来之食”的故事以及吴晗《谈骨气》。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5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3.学习本文对人生的正确抉择。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难点:

1)学习本文对人生的正确抉择。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2.阅读全文,查字典,对照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1.作家作品简介。

2.解题。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言气势和感情。

【恶]wu4,厌恶,与“欲”相反。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吃人 尔,助词。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何加](有)什么益处。 [奉]奉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贫穷的人。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与:通“钦”,语气词。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Wei4,介词。第二个“为”,wei2,动词,这里是接受的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这。已,停止,放弃。 【本心]天性,天良。

5.请学生翻译整篇课文。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6

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味

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拨。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2、齐读课文。

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解说:重点解决“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的意义。)

4、教师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心”,其义与“本心”相同。

(解说: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尝试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把握整体文意,理解文中的字、词、句。)

四、小结

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所学内容

1、抽查朗读情况。

2、用媒体出示字词,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考查对字词及语句的理解情况。

二、朗读训练,体会文意

1、分组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尝试删除某个句子,而后再读,体会文章论说的气势;进行演讲式背诵,感受其表达效果。

2、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

⑴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一节)、举例论证(第二节)。

⑵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

3、齐读全文。

三、课堂练习

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

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解说:以上材料供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要正确对待生与死、义与利。)

四、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解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五、课后延伸

1、背诵课文。

2、在课外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嗟来之食”的故事以及吴晗《谈骨气》。

方案二

1、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文章中心论点。

2、进行朗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讨论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运用哪些方法来进行论证的。

3、设计精当的思考题或安排延伸阅读,探讨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方案三

1、引用孟子的名言和裴多菲的诗(参见方案一第二课时步骤三导入,引出价值观的问题)。

2、整体感知课文,并自由诵读至流畅的程度。

3、学生自主质疑,主要讨论孟子在本文中所阐述的对价值观的看法及其现实意义。

4、进行朗读训练,弄清论证方法。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7

本课课本编排于第六单元,是集中介绍先秦散文的文言文单元。《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本文议论性很强,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课上以诵读为主。透过诵读,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理解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的特点,体会排比、比较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本文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教师应当提倡互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潜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比较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引导学生正确选取,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1.诵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实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

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自由质疑,互动探究,理解文意;美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初步背诵课文。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

1.“性善论”的要点: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能够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停顿及重音,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明确:人在进行选取时,应以义为重;人应持续自己的“本心”。

1.你问我答: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多媒体显示: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能够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那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3)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但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但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理解;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理解。

③(但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理解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忙学生背诵。

多媒体显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能够得生者何不用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呼尔而与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是亦不能够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鉴赏本文的说理艺术;品味《孟》散文的语言特色;古今对读,品评孟子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贴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状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之后却不辩礼义而理解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务必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从上述资料的进展层次能够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能够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比较、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2.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疑释疑。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①“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②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师生讨论。明确:①“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②这位同学的看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来说,贤者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乞者以义为先,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理解“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所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乞人不屑也”应归入第一段。

(2)教师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就应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四书章句集注》)这段概括主旨的话是比较恰当的。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比较、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状况下,就务必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比较。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比较,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比较,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学生讨论,明确: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就应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用心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此刻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群众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应对越来越多的诱惑,应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就应作出正确的抉择。

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学生自由发言。

生1: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以前在齐国任客卿,之后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断然拒绝了齐王“万钟”的诱惑,这些言行都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生2: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约束一己之私欲,成就群众、民众的大利。孟子可谓高屋建瓴。

生3:孟子是一个肩担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生4: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沦辩家。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应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请以“义与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8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拨。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9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本文议论性很强,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课上以诵读为主。通过诵读,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理解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的特点,体会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本文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教师应当提倡互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自由质疑,互动探究,理解文意;美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初步背诵课文。

一、导入新课: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停顿及重音,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3)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 ,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 。

呼尔而与之, ; ,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学生齐背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句,把握课文大意。

2.体会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理解“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兴趣

方法一:生齐背陈毅的《梅岭三章》,师简说“取义成仁今日事”中的“取义成仁”借用了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其中的“舍生取义”是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的,“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孟子在本文中是如何阐述的?我们一起从《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寻求解答。

方法二: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近期专访了知名主持人倪萍,主持人让倪萍选取了她主持生涯的几个关键词,她选中了“选择”这个词。倪萍说,她喜欢选择,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西的时候可能就随着失去,东西都拥有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吧。

二、作家作品简介

1.关于孟子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补充资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千(出示漫画),激发学习兴趣,打消畏难情绪。

2、关于《孟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跟《论语》同是用语录体散文,但体式有所不同。它篇幅比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三、诵读课文重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积累文中生字,听清句读。

一箪食一豆羹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不为(wéi)苟得也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③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2.自读课文,疏通文意,注意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积累主要词语。

如使由是是故蹴与加穷乏得我本心已苟得兼甚患

①为:今为(为了,介词)宫室之美而为(接受)之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

向为身死而不受(宁愿)

②得:故不为苟得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感激)

③之:呼尔而与之(代词他)为宫室之美(助词的)

④而: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⑤于:所欲有甚于生者(对)万钟于我何加焉(比)

3.分组读课文,弄通相关语句的大意,积累主要文句。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一人一句翻译课文。

四、整体感知

①请两三个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明确: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做出正确的选择。或: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②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主旨?(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舍生而取义者也。

五、抓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方法: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背诵也以这些句子为基础,先背诵对称句,再连句成段,连段成篇,进而达到背诵的效果。

2.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也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对美文”竞赛,一组出排比句或对偶句的上句,另一组对下句。

多媒体显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呼尔而与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学生齐背课文。

七、小结

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生齐背课文,然后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文章大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㈠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舍生取义。

这个论点是由比喻引出来的,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样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运用了比喻论证,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本文的论证方法。

明确:首先运用了道理论证,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避”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论证了“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

接着从正面举例论证,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箪食”“一豆羹”关系到人的生死,但若用无礼的方式施舍,就是路人、乞丐也不接受。这一事例充分说明,最普通的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宁愿饿死也不失义。然后文章陡然一转,从反面举例,与前者对比,指出一些显贵的人“不辨礼义”就接受优厚俸禄。紧接着以一个反问句“是亦不可以已乎”,说明他们接受的原因是利欲熏心,见利忘义,更增加了批判的力量。然后用三个排比今昔对比,批判他们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向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这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

总之,人要做到“舍生取义”,要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①比喻论证:“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在两件事不能同时并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

②正反对比论证: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与事实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③道理论证:第一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

④举例论证:第二、三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强调了要讲“义”,不能忍受羞辱,“蹴尔而与之”连乞丐都不接受,何况是把“义”看得很重的人了;举“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㈡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明确: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

明确: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杀人放火等。

3.“故患有所不避”“患”指什么?明确: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4.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指什么?

明确: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5.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明确: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6.“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意义上呢?为什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明确:“一箪食,一豆羹”在数量上是少之又少,但它关系性命,因而是比万钟还要贵重的。然而“蹴尔而与之”就是乞丐也不接受,它强调的是要讲“义”,宁死也不能忍受羞辱。而“万钟”就接受了的人是见利忘义,失去了本心。

7.孟子有一段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其中的哪一句?

明确:“富贵不能淫”即高官厚禄收买不了。

8.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明确: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9.孟轲所说的“义”有它特定的阶级内容,是儒家提倡的忠君、孝亲、尊长等一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秩序,提倡重“义”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对于后世,特别是今天来说“义”应该赋予新的含义,请简要归纳。

明确:如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不少仁人志士坚持民族气节,坚持正义事业,他们的壮举曾彪炳史册,他们所坚持的“舍生取义”突破了孟子当时的规范,成为正义事业、正义行为的代称。现在,我们把“义”可以赋予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内涵,“舍生取义”就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品质──为了正义事业和真理可以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

小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

三、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1.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明确: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

对偶。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辨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

排比。通篇皆是,排比句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语势和论辨力量。如“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反问。一个反问句否定了三种不“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四、拓展探究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明确: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1.有人并不赞同“行道之人”不食嗟来之食的做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为胯下夫、司马迁宫刑处幽居等与孟子的“舍生取义”是否矛盾,请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资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五、总结: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孟子由口腹之欲推衍到道德之美的独特论证方法,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善为美、美善合一的独特审美观念。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11

1.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舍生而取义”。

2. 孟子是如何在文章中提出他的主张的呢?

孟子用人们生活中所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想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在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3. 文章结构层次:

文章共两段,第一段可分为三层:

第一句话设喻,第二句话由第一句话引出来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

作者首先是从正面阐发自己的观点;接着,作者又从反面论述观点。

第三层:作者得出结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但是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的时候,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后又举一例,从反面说明“万钟”亦不应受之。作者在这里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于是两次举例论证的运用,从正反两方面再次印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结尾一句话,归纳此段,照应开头。

4. 本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2)为了增强语势,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更具有说服力,作者还采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的修辞方法。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苟得 2. 一箪食 3. 蹴尔 4. 肆恣 5. 强以仕 6. 楹间

二. 填空:

1. 孟子字 名 ,战国时人,他继承了 的思想体系,是继孔子之后

学派的又一位大师。

2. 曾巩字 , 朝 家。著有《 》。他与 、 、

、 、 、 、 合称“唐宋八大家”。

四.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得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 本段文字中引用了一个典故 来说明 的道理。

4. 将“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为现代汉语。

5. 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要点。

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初。每去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则形诸梦。曾作诗曰“塾远悉过市,家贫梦买书。”

2. 这段文字围绕“好”字来写,文中有哪些词能反映出作者这种情感。

3. 文中的两句诗有何含义?

4. 作者为何在“过市”时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

1. 2. 3. 4. 5. 6.

二.

1. 子舆;轲;孔子;儒家 2. 子固;宋;散文家;元丰类稿;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询;苏轼;苏辙

三.

5. 连词,并且/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而”/介词“把”省“之”

四.

1.(1)通“向”从前 (2)通“欤”语气助词 (3)侍奉、侍候 (4)好处

4. 这难道不可以让它停止了吗?(如果继续下去)就叫做失掉了本心。

5. 通过举例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论点。

五.

1.

3.(因)私塾离家远,上学(发愁)路过集市,(因)家里贫穷(买不起书)就梦见(自己)买上了书。

4. 喜欢书却因家贫买不起书,所以愁。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深深喜爱和渴望得到的心情。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⑵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能力目标:

⑴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⑵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3、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实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鉴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学生回答: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

1、性善论的要点:

⑴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⑵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⑶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⑷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

1、字音:

⑴不为苟得也(wéi)

⑵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⑶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2、停顿及重音,

⑴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⑵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⑶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⑷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多媒体显示:

⑴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⑵辨析加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⑶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若干名同学回答

明确:

⑴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⑵辨析加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接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⑶翻译下列句子:

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多媒体显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呼尔而与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学生齐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扩展阅读

鱼我所欲也的课件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教案是学科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现在趣祝福为您推荐的是“鱼我所欲也的课件”,感恩您的光临希望您能多多浏览我们的网站!

鱼我所欲也的课件(篇1)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本文议论性很强,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课上以诵读为主。通过诵读,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理解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的特点,体会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本文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教师应当提倡互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自由质疑,互动探究,理解文意;美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初步背诵课文。

一、导入新课: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停顿及重音,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3)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 ,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 。

呼尔而与之, ; ,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学生齐背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鱼我所欲也的课件(篇2)

多年以前,孟子为他的“性善说”奔走呼告,击败了一个个强大的对手,他笑傲王侯,轻身赴险,把权势、财富、美色看得一文不值,把理想、正义、人格看得高于一切;2000多年过去了,孟老先生已离我们远去,但这天,人们依然在吟颂着他“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仍然在称道着他“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时常用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勉励自己;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是否有许多话想说给大家听,那就请放飞心声吧!

有三个小题目可供参考:《我心中的孟子》、《孟子,请听我说》、《孟子,我们呼唤你》。

同学们,回顾这篇充满浩然正气的散文,你学到了什么?

巧妙的比喻,严密的逻辑,善辩的文采,舍生取义的精神……(让学生归纳总结)。

这天这节课我们仅仅是打开了学习孟子的一页篇章,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同学们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发现孟子,研究孟子,学习孟子,因为他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我总认为文言文深奥难懂,学生自己几乎不能自主学习,所以大多采用串讲的方式。一字一句,从来不敢有所怠慢,期望这样能使学生对课文不再有疑惑,。但我发现,无论怎样尽力,学习效果都很难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我屏弃串讲的模式,贯彻新课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把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当学习的主人。另外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承载传授文言知识的任务,其根本任务在于让学生理解古代作品的熏陶渐染,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进而创造出新的思想、文化。基于这种认识,我在教学《鱼我所欲也》一文时调整了教学重心:既注重文言基础的积累,又注重学生的文化积淀,厚实学生文化底蕴,让学生真正品位到孟子的魅力,内化其高尚的人文精神。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我感觉有以下收获:

1.重点文言词语用法,能够在文言文单元学习前教给学生“知其所以然”的方法,让学生自行归纳梳理,能举一反三;2.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力求人人尽享成功的喜悦。改变单一的老师提问,点名叫学生回答的模式,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自己得到自主学习的权利,用心性很高;3.美读吟诵是学习本文的秘诀。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师生一齐去品味孟子散文的意蕴美,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理解,从而自觉主动的完成学习目标;4.把时间还给学生。文言文学习可在课前给学生一节预习或自学时间,课上精讲少析,给学生充分的理解、体悟时间,让学生既能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也能走出文本,联系社会,有自己的真知灼见;5.链接传统文化,丰富人文素养。教学中把知识相互贯通,让学生既认识战国时的孟子又感悟“舍生取义”在这天的伟大好处;帮忙学生积淀中国古典文化,培养学生淡泊名利,坚守本心的意志,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

本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由于部分同学基础较差,理解课文较为吃力,学习节奏较慢,个别学生质疑讨论时有点无所适从。另外由于教师的执教水平有限,部分环节没有完全放开,主动性用心性还有待继续提高。透过这节课,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期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进一步提高自我,完善课堂。

鱼我所欲也的课件(篇3)

一、教材简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这篇课文是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反复诵读中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本单元前面安排了二篇讲读课文墨子的《公输》和《〈孟子〉二章》,学生通过学习对先秦的散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之后是一篇自读课文《〈庄子〉故事两则》,所以这篇课文是由讲读向自读的过渡。

孟子主张人性善,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开篇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赋予了舍生取义以广泛的现实内涵,使这个道理更令人信服,再次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孟子的这一观点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后世许多仁人志士的行为准则。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格标准,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鱼我所欲也的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 2、本文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气势,加强朗读和背诵。 3、理解作者的观点,结合实际生活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 教学重点: 1、  体会语气,练习朗读,背诵课文。 2、  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生死观,导入孟子的《鱼我所欲也》。 二、朗读练习1、听示范课,注意节奏。 2、学生自由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读两遍。 3、教师领读。 4、师生齐读。 注意要点: 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 停顿示例: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疏通文意 学生自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2)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接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3)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学生讨论,明确: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2.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疑释疑。   (2)师生讨论,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  (《四书章句集注》)  这段概括主旨的话是比较恰当的。 三、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学生讨论,明确: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四、古今对读,品评思想价值。   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学生讨论,明确: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五、布置作业 做《补充习题》  

鱼我所欲也的课件(篇5)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

(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2.(2分)(1)通“德”,感激。(2)天性,天良。

13.(4分)(1)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4.(2分)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15.(2分)答题示例:作者肯定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言之有理即可)

鱼我所欲也的课件(篇6)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拨。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2.齐读课文。

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解说:重点解决“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的意义。)

4.教师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心”,其义与“本心”相同。

(解说: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尝试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把握整体文意,理解文中的字、词、句。)

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1.抽查朗读情况。

2.用媒体出示字词,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考查对字词及语句的理解情况。

1.分组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尝试删除某个句子,而后再读,体会文章论说的气势;进行演讲式背诵,感受其表达效果。

2.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①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一节)、举例论证(第二节)。②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

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

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解说:以上材料供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要正确对待生与死、义与利。)

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1.背诵课文。

2.在课外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嗟来之食”的故事以及吴晗《谈骨气》。

鱼我所欲也的课件(篇7)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1.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2.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

3.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

1.采用“诵读—积累—感悟”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2.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3.善于联系当代,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鉴古人的思想精华。

1.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课文大意,找出疑难之处,留待课堂解决。

2.默读课文,基本断句准确。

3.教师推荐网站,了解孟子。

学生根据教师推荐网站,或自行搜索,全面了解孟子,分组查找以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孟子简介、孟子人生、孟子思想、孟子学说、孟子故居、孟子故事、孟子名言、出自《孟子》的成语。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打消畏难情绪。

1.由一二位同学讲一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对织”。

2.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孟子》还留下了很多有生命力的成语,抢答说出哪些熟悉的成语是出自《孟子》的。例:专心致志、与人为善、舍己为人、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

4.课文涉及的孟子的名言是哪一句,蕴含的成语是什么?

“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

三、整体感知

1.教师和学生一起以不同的方式默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节奏。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引发质疑。在梳理过程中对重点实词如:“欲”“得兼”“莫”“由是”“与”“蹴”“万钟”要特别关注。对文中出现的五个通假字进行归纳整理。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对称句和排比句,感受文章语言特点。背诵也以这些句子为基础,先背诵对称句,再连句成段,连段成篇。

2.教师以若干问题带动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①孟子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②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鱼我所欲也的课件(篇8)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文章的体裁,能够区分写实与虚构作品。

5.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6.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认识并学习“舍生取义”的精神。

学生对于议论性的文章已经有一定了解,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七、八年级文言文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并且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在疏通文意、感知文章内容方面有一定基础。

1.学生基本能利用工具书及课下注释,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大意;找出文章主旨。

2.对于文言词汇的积累、重点句子的理解存在认知和记忆上的障碍。并且古代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他们深受现代文化影响,对古代文学家缺乏了解,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古代文化。因此,对他们需要恰当适时的引导。

1、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借助课下注释,积累掌握重点实词(如:苟得 蹴

2. 了解本文作者,梳理文章内容。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训练,疏通文意。

3.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组内交流发表即席讲话,如何评价舍生取义。

4. 认识并学习“舍生取义”的精神。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

我们今天学习的《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应怎样作出选择。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划出不确定的朗读节奏。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鱼我所欲也的课件(篇9)

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是这样的崇高与豁达,是这样的平凡与伟大;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行为准则。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这篇课文是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反复诵读中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本单元前面安排了二篇讲读课文墨子的《公输》和《〈孟子〉二章》,学生通过学习对先秦的散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之后是一篇自读课文《〈庄子〉故事两则》,所以这篇课文是由讲读向自读的过渡。

孟子主张人性善,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开篇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赋予了舍生取义以广泛的现实内涵,使这个道理更令人信服,再次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孟子的这一观点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后世许多仁人志士的行为准则。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格标准,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三)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又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因此我的教法的主导思想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这篇课文应以诵读法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感悟课文精美的语言,运用讨论法深入探究文章的论证过程,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我在教学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把握学习整体走向的,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的学习能力,熟悉了议论文的学习流程。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听读,资料助读、跳读、研读、品读等方式来理解课文,积累基本的文言文词汇丰银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义”的提出,“义”的论述方式和“义”的现实内涵。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内容丰富,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扩大教学容量。 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课时。

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20 7 月21日在家乡勇救两名落水少年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的英勇事迹在当地传诵开来后,感动了很多人,团中央全国学联号召:向李春华学习做青年先锋。可是有人却在网上发表文章说,这样做不值。到底值不值呢?今天通过学习二千多年前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可能就会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既有时代气息,又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悬念的设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课创造良好的情境。)

二、配乐朗读,初步感知“义”

1、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出示语音,句读,节奏,重音示范。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朗读标准:(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设计意图: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字义,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资料助读,整体感知“义”

学法指导:介绍孟子的生平、政治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说说学习《〈孟子〉二章》后你所了解的孟子)

(设计意图:既联系了旧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

四、细读课文、疏通积累“义”。

学法指导: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教师点拨并用多媒体显示归类)

(设计意图:以上三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它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扫清字词障碍,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初步理解文意,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五、研读课文,探究“义”的论证??

2、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取义”是最高境界。你同意哪个观点?

探究论证过程:

1、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证方法逐层展开?(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理论论述,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多媒体显示结构板书。)

3你能够从所了解的诗句或事例中找出能证明文章论点的诗句或事例吗?(多媒体显示补充)

学法指导:1、前二个问题 ,小组讨论,派一名代表发言。 2、最后一个问题,用自由发言的方式补充论据。

探究重难点字词句: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 :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腐纳贿,滥用权力,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

2、“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对文章的论证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分组讨论法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更调动了中差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理论论证补充事例论据是对学生联想和积累的考查。拓展“所欲”“所恶”的现实内涵可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六.品读“义”的精美语言。

在《〈孟子〉二章》里同学们已经领会到了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文采和气势。在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品读。(注意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学法指导:学生自由发言。也可用读的方式来体现或先品后读。

(设计意图:在诵读中欣赏和品味,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这也是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七、领悟思想,拓展延伸“义”

学法指导:时空连线,设置情境.从下面的问题中任选二个回答(用课件出示)

假若我是节目主持人,同学们是孟子,穿越二千多年的时空隧道,请回答我的问题:

①你如何评价舍身救人的李春华?

②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你该如何舍生取义?(把“道德” 、“正义” 放在首位,勇于识别真、善、美、假、恶、丑,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受各种各样变相的“利” 的诱惑,不去做不道德、不正义、不合法的事,做一个正直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对国家、对集体、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③我们中学生的“义”和“不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只要结合实际,言之成理即可)④你也可以把老师当作孟子,就你在探究的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向我发问。

在节目的最后:用一句话概括你所理解的“义”。义是—————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突破了课文的难点,将孟子所说的义链接到现实生活中来,拓展了生和义的现实内涵,一举多得。同时在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质疑,照顾了在理解上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目标。)

八、总结回顾:

同学们,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崇敬,但却不要认为高不可及。舍生取义,是这样的崇高与豁达,是这样的平凡与伟大;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行为准则。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保持自己固有的本心,谱写现实生活的舍生取义的壮丽篇章。

2、现实生活中,面对着义和利,你一定也作过许多次选择,其中哪一次对你的影响最大,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本课教学过程中的六个重要环节以诵读为主,紧扣一个“义”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全面落实了三维目标。听说读写等能力得到全面培养,既体现了自读课型,又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锻炼,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拓展思维。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论点的确立可能会有争议,在举例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混淆“仁义”与“哥们义气”的情况,我将结合文本,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理解舍生取义的内涵,相信适当点拔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学生最终达成共识,。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文体特点,显示文章的论证思路,突出重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鱼我所欲也的课件(篇10)

《鱼我所欲也》是九年级下册继《孟子二章》后又一篇儒家经典文章。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宣传了“性善论”。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基础最实用最重要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习得语感,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培养能力。

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译读课文,自由质疑,互动探究,理解文意;

3、美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初步背诵课文。

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近期专访了知名主持人倪萍,主持人让倪萍选取了她主持生涯的几个关键词,她选中了“选择”这个词。倪萍说,她喜欢选择,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东西都拥有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吧。

(说明:这个导语的设计更加接近生活,符合学生信息接受需求大的特点,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

1、关于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补充资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千(出示漫画),激发学习兴趣,打消畏难情绪。

2、关于《孟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跟《论语》同是用语录体散文,但体式有所不同。它篇幅比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3、解题: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⑴读准字音:

宫室之美为(wéi)之苟得也为(wèi)不屑(xiè)苟(gǒu)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蹴(cù)尔不为(wéi)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⑶理解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如: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却有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而不用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却有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而不采用的人。

1、请两三个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明确: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做出正确的选择。或: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2、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主旨?

鱼我所欲也课件通用九篇


上课教案是教师教学的关键部分,现在正是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制作高质量的教案课件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编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下文中将简洁地介绍和阐述“鱼我所欲也课件”,相信您会从中受益匪浅!

鱼我所欲也课件 篇1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

孟子“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4、本性也需要“养”。

三、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读音、停顿。

重点字音与停顿:

(1)不为苟得也(wéi)(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7)是/亦不可以已乎

2、学生默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3、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重点词句: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与”通“欤”,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平:这种做法。

乡为身死而不受:宁愿;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了;接受。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呼尔而与之:给予。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四、概括本文主旨

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

3、自读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鱼我所欲也课件 篇2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设想]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习得语感,培养能力。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媒体设计

可以设计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或者幻灯片,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投影重要的字词,将文中的重点词句投影出来并配上朗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味

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拔。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2.齐读课文。

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解说:重点解决“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的意义。)

4.教师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心”,其义与“本心”相同。

(解说: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尝试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把握整体文意,理解文中的字、词、句。)

四、小结

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所学内容

1.抽查朗读情况。

2.用媒体出示字词,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考查对字词及语句的理解情况。

二、朗读训练,体会文意

1.分组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甸式美;尝试删除某个句子,而后再读,体会文章论说的气势;进行演讲式背诵,感受其表达效果。

2.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①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一节)、举例论证(第二节)。②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

3.齐读全文。

三、课堂练习

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

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解说:以上材料供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要正确对待生与死、义与利。)

四、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解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五、课后延伸

1.背诵课文。

2.在课外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嗟来之食”的故事以及吴晗《谈骨气》。

鱼我所欲也课件 篇3

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本文议论性很强,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课上以诵读为主。通过诵读,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理解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的特点,体会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本文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教师应当提倡互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自由质疑,互动探究,理解文意;美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初步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字音: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停顿及重音,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3)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4.学生齐背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鱼我所欲也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5.引导学生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鉴赏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 “性善论”的要点:

(1)

(2)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4.学生齐读课文。

1 二次备课

5.学生自习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概括本文大意: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选若干名同学回答

明确:(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2)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接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3)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2

4.学生齐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频道小编推荐: |

鱼我所欲也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潜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必须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习得语感,培养潜力。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2.质疑法:那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潜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由一二位同学讲一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对织”。

2.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孟子》还留下了很多有生命力的成语,抢答说出哪些熟悉的成语是出自《孟子》的。例:专心致志、与人为善、舍己为人、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

4.课文涉及的孟子的名言是哪一句,蕴含的成语是什么?

“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但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1.教师范读课文,弄清字音和停顿。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齐读全文。

4.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能够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个性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5.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1.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引发质疑。在梳理过程中对重点实词如:“欲”“得兼”“莫”“由是”“与”“蹴”“万钟”要个性关注。对文中出现的五个通假字进行归纳整理。

2.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熊掌]熊的脚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

【苟得]苟且得到,那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wu4,厌恶,与“欲”相反。

祸患,灾难。

用脚践踏着。

(有)什么益处。

[奉]奉侍。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以前。为,为(之)全句:从前为了

“礼义”宁死也不理解。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Wei4,介词。第二个“为”,wei2,动

词,那里是理解的意思。

【是亦不能够已乎]是,此,这。已,停止,放下。

本段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第一句话以鱼和熊掌比喻“生”与“义”这一对概念。鱼是美味,人人可食;熊掌也是美味,但其美远远胜过鱼,且不易得,因此舍鱼而取熊掌。孟子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形象地区分了“生”与“义”的价值高下。第二句是由第一句的设喻引出来的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本文的题旨。

第二层(“生亦我所欲”——“故患有所不辟也”),从正面阐述,说人们把“义”的价值看得高于生命,所以不能苟且偷生,宁愿赴死也不愿行不义。那里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

第三层(“如使人之所欲”——“所恶有甚于死者”),正反比较,进一步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先从反面论述,用两个假设复句反问,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之后用“由是”开头的句子做正面论述,说明事实上人能不贪生,不避患;最后用“是故”两句得出结论,证明“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因而人能舍生取义。

第四层(“非独贤者”——“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运用了递进论证法,前文已论证“义”字的存在,那里使主题升华,证明“义”字不只是少数贤者具备,而是人人皆具备,它似乎成了一种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只是贤者更能持续罢了。

孟子认为人的本能固然是求生而恶死,但世上还存在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也存在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那就是“义”与“不义”。“义”是人类最宝贵的一种品德,为了“义”,人们能够不避祸患,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一个真正的人,决不能因贪生怕死而行不义之事。孟子从“性善说”出发,认为人生来就具有羞恶之心,这是一种善心,它能够帮忙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取。

本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一箪食”——“乞人不屑也”),从正面举例,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也不屑理解,这就是“羞恶之心”。以食“嗟来之食”为“羞’,这就是“义”的观念。

第三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从反面举例,说明不辨礼义而收万钟之禄,是失其羞恶之心,是为求“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这些比生死都轻的身外之物,这样的做法,但是是见利忘义。

第三层(“乡为身死而不受”——“此之谓失其本心”),运用排比句,以“乡”与”今”比较,指出为得到宫室之美、妻妾侍奉、穷人感激而见利忘义,就是丧失了“本心”。结尾一句话,归纳了此段,照应了开头,这“本心”就是“羞恶之心”,就是“义”。

本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正反比较论证。作者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比较,按财富的数量来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然而,无论是“万钟”’,也无论是“一箪食,一豆羹”,与“义”字比较起来都是次要的。两次举例及在举例中比较论证法的运用,再一次深刻地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状况下,务必舍弃生命选取正义。那里运用了比喻论证,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为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只是一种假设,能够鱼和熊掌都得到,能够生命和义都不舍弃,只是假设当你在遇到两者中必取其一的时候,你当作怎样的选取的问题。

3.“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5.孟轲所说的“义”有它特定的阶级资料,是儒家提倡的忠君、孝亲、尊长等一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秩序,提倡重“义”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对于后世,个性是这天来说“义”就应赋予新的含义,请简要归纳。

如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不少仁人志士坚持民族气节,坚持正义事业,他们的壮举曾彪炳史册,他们所坚持的“舍生取义”突破了孟子当时的规范,成为正义事业、正义行为的代称。此刻,我们把“义”能够赋予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内涵,“舍生取义”就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品质──为了正义事业和真理能够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

6.课文第二段资料隐含一个什么典故?能够用我们搜集的哪句孟子名言来印证?“贫者不受嗟来之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一言,警醒几千年。多少仁人志士追随着“取义”之路,开拓了一条精忠之道。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的屈原,终因遭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汩罗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文天祥,被囚禁狱中宁死不屈,舍身取义,留名千古。鲁迅以笔代枪,在文坛掀起千层浪,留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动人诗句。

对于这天的我们,亲历生与义的重大抉择也许很难得,但我们的人生不乏选取。我们一向在选取,谨慎地选取。

1.模仿下面一段话,发表对选取的感言。

选取博爱,我们品味异样精彩的人生;选取回忆,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选取诚信,我们畅享生命的真真切切;选取坚强,我们感受经历失败后的成功的甘甜;选取关爱,我们因几颗心同时跳动而愉悦不已……

2.请讲述自己或他人人生选取的故事,并谈谈选取对人生的重要好处。

例:一个14岁小女孩,站在法庭上应对离婚的父母,她会选取谁?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选取,因为选取了母亲,她就选取了富贵、选取了澳大利亚;选取父亲,她就选取了贫穷,选取了中国。人人都说这太难了,可小女孩选取了父亲,选取了含辛茹苦单独抚养她长大的父亲,舍弃了富有却极少见的母亲。大家都被震撼了,应对这种艰难的抉择,小女孩做到了无愧于心。

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鉴赏本文的说理艺术;品味《孟》散文的语言特色;古今对读,品评孟子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贴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状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之后却不辩礼义而理解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务必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从上述资料的进展层次能够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能够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比较、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2.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疑释疑。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①“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②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师生讨论。明确:①“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②这位同学的看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来说,贤者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乞者以义为先,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理解“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所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乞人不屑也”应归入第一段。

(2)教师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就应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四书章句集注》)这段概括主旨的话是比较恰当的。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比较、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状况下,就务必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比较。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比较,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比较,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学生讨论,明确: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就应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用心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此刻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群众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应对越来越多的诱惑,应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就应作出正确的抉择。

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学生自由发言。

生1: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以前在齐国任客卿,之后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断然拒绝了齐王“万钟”的诱惑,这些言行都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生2: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约束一己之私欲,成就群众、民众的大利。孟子可谓高屋建瓴。

生3:孟子是一个肩担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生4: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沦辩家。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应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请以“义与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闲么,

事情,但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所以有祸思我也不躲避。

这种方法去做就能够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按照这种方法去做,

思想,人人有这种思想,只但是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丧失罢

了。

愿理解。

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死也不肯理解,此刻为了宫室的.华

美却理解了;先前(有人)宁死也不肯理解,此刻为了妻妾的侍奉却理解

了;先前(有人)宁死也不肯理解,此刻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理解了。

这种做法不是能够让它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羞恶廉耻的)本性。

讨论并归纳: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

点。

3.提问:“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能够指哪些事情?

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4.提问:“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能够指哪些事情?

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心。

7.提问: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个典故。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

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

讨论并归纳: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

讨论并归纳: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能够止”。

了什么样的人?

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讨论并归纳: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

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

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乃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贤者能勿丧耳。

5.作者在文中提出了————————的主张。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1)苟且偷生(2)同时得到

鱼我所欲也课件 篇6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设想: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习得语感,培养能力。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媒体设计:

可以设计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或者幻灯片,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投影重要的字词,将文中的重点词句投影出来并配上朗读。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参考: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拨。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2、齐读课文。

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解说:重点解决“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的意义。)

4、教师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参考:“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心”,其义与“本心”相同。

(解说: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尝试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把握整体文意,理解文中的字、词、句。)

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1、抽查朗读情况。

2、用媒体出示字词,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考查对字词及语句的理解情况。

1、分组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尝试删除某个句子,而后再读,体会文章论说的气势;进行演讲式背诵,感受其表达效果。

2、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①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一节)、举例论证(第二节)。②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

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

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解说:以上材料供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要正确对待生与死、义与利。)

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1、背诵课文。

2、在课外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嗟来之食”的故事以及吴晗《谈骨气》。

板书设计:

鱼我所欲也课件 篇7

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20 7 月21日在家乡勇救两名落水少年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的英勇事迹在当地传诵开来后,感动了很多人,团中央全国学联号召:向李春华学习做青年先锋。可是有人却在网上发表文章说,这样做不值。到底值不值呢?今天通过学习二千多年前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可能就会找到答案的。

二、朗读,初步感知“义”

1、教师示范。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朗读标准:(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设计意图: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字义,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资料助读,整体感知“义”

学生介绍孟子的生平、政治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既联系了旧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

四、细读课文、疏通积累“义”。

学法指导: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设计意图:以上三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它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扫清字词障碍,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初步理解文意,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2、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取义”是最高境界。你同意哪个观点?

探究论证过程:

1、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证方法逐层展开?(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理论论述,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3你能够从所了解的诗句或事例中找出能证明文章论点的诗句或事例吗?

学法指导:1、前二个问题 ,小组讨论,派一名代表发言。 2、最后一个问题,用自由发言的方式补充论据。

探究重难点字词句: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 :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腐收贿,滥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

2、“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六.品读“义”的精美语言。

在《〈孟子〉二章》里同学们已经领会到了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文采和气势。在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品读。(注意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学法指导:学生自由发言。也可用读的方式来体现或先品后读。

(设计意图:在诵读中欣赏和品味,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这也是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七、领悟思想,拓展延伸“义”

学法指导:时空连线,设置情境.从下面的问题中任选二个回答假若我是节目主持人,同学们是孟子,穿越二千多年的时空隧道,请回答我的问题:

①你如何评价舍身救人的李春华?

②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你该如何舍生取义?(把“道德” 、“正义” 放在首位,勇于识别真、善、美、假、恶、丑,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受各种各样变相的“利” 的诱惑,不去做不道德、不正义、不合法的事,做一个正直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对国家、对集体、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③我们中学生的`“义”和“不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只要结合实际,言之成理即可)④你也可以把老师当作孟子,就你在探究的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向我发问。

在节目的最后:用一句话概括你所理解的“义”。义是—————

八、总结回顾:

同学们,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崇敬,但却不要认为高不可及。舍生取义,是这样的崇高与豁达,是这样的平凡与伟大;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行为准则。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保持自己固有的本心,谱写现实生活的舍生取义的壮丽篇章。

2、现实生活中,面对着义和利,你一定也作过许多次选择,其中哪一次对你的影响最大,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鱼我所欲也课件 篇8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

1.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2.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难点理解本文论证层次,把握文章主旨。

教法诵读法、质疑法、鉴赏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

课时2课时

导入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这是董卿在《朗读者》第三期《选择》中的开场白。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吧。

1.解题。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2.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王纲解体,礼崩乐坏,辩士奔走,百家争鸣,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文化学术空前发达,于是产生了九流十家丰富多彩的散文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说,是孔子之后影响最大的儒家大师。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言障碍。

2.点名朗读并点评。

要求:教师应注意朗读指导要循序渐进。

注意节奏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3.理解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4.串译课文,了解大意。

(1)字词注解补充。

得兼:同时得到。

有甚于:比……更重要。

箪:古代盛饭用的一种圆形竹器。

苟得:苟且偷生。

患:祸患,灾难。

已:停止、放弃。

非独:不仅仅。

辟:同“避”,躲避。

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奉:侍奉。

穷乏:贫穷。

(2)通假字。

得:同“德”,感恩、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辟:同“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辩:同“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乡:同“向”,先前、从前。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与:同“欤”,语气词。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一词多义。

①为:

今为(为了,介词)宫室之美为(接受)之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宁愿)

②得: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③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4)虚词(注意“之”“而”“于”的用法)。

①之:

呼尔而与之(代词“他”)

为宫室之美(助词“的”)

②而:

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③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5)翻译重点句子。

如: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按照这种方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1.请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启迪。

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或: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2.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主旨?

舍生而取义者也。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舍生取义,为义而不避死。这个论点是由比喻引出来的,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样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运用了比喻论证,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晰。

4.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首先运用了道理论证,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很多人都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论证了“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

接着举例说明,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然后,文章陡然一转,“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了吗?

文章最后总结,能做到舍生取义是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5.“故患有所不辟”的“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6.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1自然段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

“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本心”指舍生取义。

7.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8.“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意义上呢?为什么会作出不同的选择?

“一箪食,一豆羹”在数量上是少之又少,但它关系性命,因而是比“万钟”还要贵重的,然而“蹴尔而与之”就是乞丐也不愿接受,它强调的是要讲“义”,宁死也不能忍受羞辱,而“万钟”都接受的人是见利忘义,失去了本心。

上节课,我们通过集体努力,疏通了课文,了解了大意和作者的观点。作者怎样论证自己的论点?这样的主张在今天又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将在这节课一起来讨论。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指正义的事业。“所恶”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

3.孟子有一段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其中的哪一句?

“富贵不能淫”,即高官厚禄收买不了。

4.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5.孟子所说的“义”有它特定的阶级内容,是儒家提倡的忠君、孝亲、尊长等一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秩序,提倡重“义”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于后世,特别是当今社会来说,“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请简要归纳。

如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不少仁人志士坚持民族气节,坚持正义事业,他们的壮举已彪炳史册;他们所坚持的“舍生取义”突破了孟子当时的规范,成为正义事业、正义行为的代称。现在,我们把“义”更赋予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内涵,“舍生取义”就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为了正义事业和真理可以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

6.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前后意思相反,第(2)句前后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7.小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

8.引导学生讨论本文的论证方法。

运用了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1)比喻论证:

“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在两件事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

(2)正反对比论证:

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3)道理论证。第1自然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

(4)举例论证。第2自然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强调了要讲“义”,不能忍受羞辱,“蹴尔而与之”连乞丐都不接受,何况是把“义”看得很重的人了;举“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9.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反问等手法。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辨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

排比:多处运用。排比句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语势和论辩力量。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反问:一个反问句否定了三种不“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10.归纳《孟子》文章的语言特点。

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11.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意义,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在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阐述了“生”“死”和“义”的关系,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一人都有的“本心”,那些不义之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1.逻辑严密,雄辩有力量。

不管是分别来看各部分,还是纵观全文,都会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例如文章的第一部分,开头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提出“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然后先从正面说明,因为有比生更可贵的东西,有比死更可恶的东西,所以要舍生取义;接着用推理和事实证明,“义”比求生恶死更重要,所以应该舍生取义;最后归结到人本来都有“舍生取义”的美德,不应丧失。一层紧扣一层,紧密无间,两大部分之间也是如此,在第一部分推理的基础上,第二部分用事例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死,“义”重于利;并批判了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最后着重指出这种行为就是失掉了原来固有的“羞恶之心”。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补充和深入,前后连贯,密切呼应。

2.善用比喻和举例论证的手法,颇富说服力。

文章一开始便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自然引出文章的题旨:“舍生取义”。这种以一般的生活经验作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能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说得十分浅显明白,又十分形象生动、引人入胜。文中还以行人不受“呼尔”之食和乞人不受“蹴尔”之食为例,更加深入地论述了“舍生取义”是人共有的本心,使文章的题旨不断深化。

3.正反论证,层次清晰。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在论述“生死”问题与“义”发生矛盾,应该舍生取义时,就先从正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的道理,又从反面论述了不义恶于死的道理,从而深刻地阐明了舍生取义是人之本性的道理。又如,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以乞人不受不义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了舍生取义是人之共性;又以“万钟”虽好也不能接受为例,从反面论证了舍义取利是丧失本心。论证极为严密,说理极为深刻,层次十分分明。

4.语句流畅,气势充沛。

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常使用排比句式。如第2自然段中连用三组排比句,对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加以批判,语言极为流畅,气势也很充沛。

本课的教学是在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下进行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学生在与文本、与同学、与教师的对话中品味了孟子的“仁”“义”思想,感受了孟子雄辩的文风,体验了孟子侃侃而谈的大家风度。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1.用对话的方式串联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的互动。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用对话的方式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起学生思考,教师的引领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让生生之间的对话在恰到好处的时机展开,学生合作探究也就自然呈现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后我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自然融入。

2.注重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

有人说:新课改就是让学生上课热热闹闹,就是只要过程不要结果。我认为不是这样的,课改后,学生能力的运用应更加全面。我在执教时,注意了基础知识的积累: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理解,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等,这些都是学生应掌握的。教学中把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认真落实了,就会让学生学有所得。同时,我注意新的教学方式的引入,比如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之后分小组合作探究……其学习能力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进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鱼我所欲也课件 篇9

教学内容分析: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一书在宋朝时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经典。孟子思想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学习本文字句的同时,对孟子的思想体系略作剖析,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鱼我所欲也》一文主要是议论。其论证方法,学生不易掌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那些表述其观点的语句和他常用的术语加以分析,讲深讲透,并以此来剖析他的“舍生取义”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朗读,使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气势,从而体现孟子善于论辩的特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实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情况介绍,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查找的资料来完成,教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课件,向大家展示。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辨认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1.朗读。

1)在自由散读的基础上抽读(4名左右),抽读学生可任意选取文段朗读,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作好点评准备。

2)朗读点评(由学生完成,教师点拨、引导即可)。

(点评着重强调咬字、语气、节奏、断句等几个方面,注意突出演讲式朗读的特点。)

3)全班根据以上朗读点评的要点,齐声朗读课文。

2.串译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相互交流预习成果,对于小组内共同出现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3.熟悉课文,概括文意。

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并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所学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积累的有关议论文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的论点是什么?结合课后练习,思考你赞同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2.为了阐明观点,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来,大家交流。

3.课文导语说“文中孟子对于‘义’的论说,对于今人仍不无启迪”,想想你从课文中得到了哪些启迪,整理思路并与小组同学交流。

说明:以上问题采取小组内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小组内每个同学承担一道思考题,思考结果交由小组讨论,组长记录讨论结果,并由中心发言人汇报讨论成果。

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质疑问难,提出有一定创新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由学生小组探讨,全班交流。

说明:这个环节,学生质疑提问应提前布置,由学生在课前完成,上课前提交问题即可。另,学生的提问,教师也可给予一定的启发、点拨,注意问题的质量。

问题:

1.课文中“本心”指人的天性,那么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人应该具有怎样的天性呢?按照你的理解,人的天性除课文所指外,还应该有哪些?不妨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

2.能否为课文补充一、二个现实材料,以突出论点。

课堂背诵,可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完成。例如:运用幻灯,打出相应的译句,由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原文进行诵读,记忆;学生相互间提问背诵,教师抽查背诵等。

六、布置作业:

1.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学生回家查阅,并同课文进行阅读比较,看看它们各自表现出怎样的价值取向。

2.查阅“嗟来之食”的故事,与课文比较,看看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教后反思:

虽然这节课没有按照我预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也让我着实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中面临的尴尬局面,但我庆幸,最终的教育效果还是好的。我在想,语文的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教学,而是要灵活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灵活的'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接轨,能学有所用。作为教师,如果不断的唤醒这群孩子的良知,对于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成型该有不小的帮助。

最新鱼我所欲也的课件收藏六篇


趣祝福尽心尽力制作出了这份“鱼我所欲也的课件”请您品味。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好越充分,老师教学水平也不会很差。为了避免遗忘建议您记得收藏本页网址!

鱼我所欲也的课件【篇1】

卡片1:

字词积累:

易错字注音:

所恶(wù)辟患(bì huàn)

一箪(dān)食蹴(cù)尔

不屑(xiè)苟(gǒu)得

通假字:

“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动词)、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成语:

舍生取义

卡片2

难句释义: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意思是:事实上有这种情况,有时通过某种方法可以保全生命,然而人们却不愿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某种方法可以逃避患难,人们却不愿采取这种行动。

卡片3:

本文主旨:

本文指出“义”之价值高于生命,贤者在必要时应舍弃生命而“取义”;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更是不足取的。当然,孟子所宣扬的“义”有具体的阶级含义,但在本文的学习中,这一点可以忽略不谈。

卡片4:

嗟来之食:

语出《礼记·檀弓上》: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意思是: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因为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终不肯吃,最后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历来是有气节的表现,吴晗先生就曾著文谈到这一问题。

卡片5:

鱼:

鱼是古代的佳肴之一。鱼在今天,特别是南方人看来,是极平常的菜肴。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对古代的北方人,鱼是上等佳肴,而猪肉、狗肉乃至鸡肉、羊肉是普通食品,一般人都可以吃到。所以孟子把“鱼”和“熊掌”相提并论。北方少河流,当然鱼也不多,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食有鱼是富贵人家的生活。《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不满意在孟尝君门下吃粗劣的食物,就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卡片5:

钟:

钟,古代的容量单位。古代计容量的单位由小到大排列:最小的是“勺”,相当于今天的一小汤匙;10勺为一合(ɡě),10合为一升,10升为一斗,10斗为一斛,6斛4斗为一钟。按此计算,“万钟”是6。4万斗,这个年俸是相当大的。当然,在本文中,孟子仅仅是用“万钟”来表示优厚的俸禄而已。

鱼我所欲也的课件【篇2】

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味

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拨。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2、齐读课文。

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解说:重点解决“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的意义。)

4、教师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心”,其义与“本心”相同。

(解说: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尝试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把握整体文意,理解文中的字、词、句。)

四、小结

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所学内容

1、抽查朗读情况。

2、用媒体出示字词,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考查对字词及语句的理解情况。

二、朗读训练,体会文意

1、分组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尝试删除某个句子,而后再读,体会文章论说的气势;进行演讲式背诵,感受其表达效果。

2、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

⑴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一节)、举例论证(第二节)。

⑵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

3、齐读全文。

三、课堂练习

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

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解说:以上材料供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要正确对待生与死、义与利。)

四、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解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五、课后延伸

1、背诵课文。

2、在课外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嗟来之食”的故事以及吴晗《谈骨气》。

方案二

1、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文章中心论点。

2、进行朗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讨论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运用哪些方法来进行论证的。

3、设计精当的思考题或安排延伸阅读,探讨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方案三

1、引用孟子的名言和裴多菲的诗(参见方案一第二课时步骤三导入,引出价值观的问题)。

2、整体感知课文,并自由诵读至流畅的程度。

3、学生自主质疑,主要讨论孟子在本文中所阐述的对价值观的看法及其现实意义。

4、进行朗读训练,弄清论证方法。

鱼我所欲也的课件【篇3】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3.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学生回答: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二、资料助读1.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4)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3.教师点评。多媒体显示字音:(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4.学生齐读课文。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1.你问我答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2.生问师答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多媒体显示:(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多媒体显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 呼尔而与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4.学生齐背课文。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第二课时一、师生齐背课文二、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学生讨论:明确:(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2.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1)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疑释疑。学生提出的问题有:①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②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师生讨论。明确:①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②这位同学的看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来说,贤者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乞者以义为先,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所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乞人不屑也应归入第一段。(2)教师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 (《四书章句集注》) 这段概括主旨的话是比较恰当的。三、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学生讨论。成果展示: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四、古今对读,品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1.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学生讨论,明确: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2.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学生自由发言。生1: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断然拒绝了齐王万钟的诱惑,这些言行都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生2: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约束一己之私欲,成就集体、民众的大利。孟子可谓高屋建瓴。生3:孟子是一个肩担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生4: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沦辩家。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五、课堂小结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六、布置作业

鱼我所欲也的课件【篇4】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鱼我所欲也语文初三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2、了解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3、重点积累“欲”“舍”“甚”“恶”“患”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的其他实词和虚词进行一般的学习和复习。

教学重点

本文所运用的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逻辑推理论证等方法。

教学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生死观,导入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了解孟子关于“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二、作者作品简介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

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8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而山不加增 复前行,欲穷其林

C.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D.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分)

10.(2分)(1)扩充 (2)明白 11.(3分)B

12.(3分)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逆”“轻”各1分)

13.(4分)

(1)(2分)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

(2)(2分)举出人物1分,事迹概括1分。

示例: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三)(8分)

14.(3分)D

15.(3分)先 前(有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 却接受了。(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乡”1分)

16.(2分)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鱼我所欲也的课件【篇5】

《鱼我所欲也》是出自《孟子·告子上》的一篇先秦散文,作者很可能是孟子。该文以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了深入讨论。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鱼我所欲也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相信孟子会给我们提供帮助的。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

1、“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黑板显示:

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自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小结

通假字

(1) 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

(2) 辩通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 得通德,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 与通欤,语气词。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 乡通向,从前。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一词多义

为:为宫室之美(为了,介词)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

得:故不为苟得也(得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此、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 呼尔而与之(给予)

虚词(注意“之”、“而”、“于”的用法)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小黑板显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 ,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

呼尔而与之, ; ,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学生齐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第二课时

一、齐背课文。

二、再读课文,分析讨论文章思路。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人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明确: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举例说明,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转,“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

总之,这段文章是说,能做到“舍生取义”是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三、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四、引导学生讨论本文的论证方法。

明确:

1、用类比论证法提出论点。文章一开头,就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

2、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显出两类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则失去本心。

第一部分中用假设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后两种不同的态度作对比,然后得出结论,使读者心悦诚服

五、课堂小结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六、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七、课堂练习

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

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鱼我所欲也》基础知识

1.字词积累

得:表示客观上的可能。

苟: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恶:讨厌,厌恶。

故:所以。

由是:由于这个原因。

是故:因为这个缘故。

独:只。

呼尔: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

万钟:优厚的俸禄。

奉:侍奉。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本心:天性,天良;本来的心愿。

2.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关于《孟子》:

《孟子》长于言辞,善于用比喻说理,其文势磅礴,论证严密,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后世散文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及部分弟子的言论和活动,是儒家的经典。也是先秦优秀的散文作品,现存七篇,每篇以开头的两三个字为名。汉朝赵歧把每篇分为上下两部分,成为十四篇。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和《中庸》全为《四书》。

3.背景链接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他生活在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反对“霸道”、“暴政”。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安定人民、少收赋税,减轻刑罚,使百姓“不饥不寒”。这些观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却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根本行不通。孟子还主张社会分工,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却得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结论,为阶级剥削和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小无有不下。”还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知也。仁义礼智,非曲外铄(给与)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人性说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认为“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而山不加增 复前行,欲穷其林

C.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D.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D

2.(3分)先 前(有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 却接受了。(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乡”1分)

3.(2分)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鱼我所欲也的课件【篇6】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2、本文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气势,加强朗读和背诵;3、理解作者的观点,结合实际生活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

学习重点:

1、体会语气,练习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1. 字音: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2. 停顿示例:

3.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听录音,注意节奏。

2、学生自由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读两遍。

3、教师领读。

4、师生齐读。

学生自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2.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三、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四、古今对读,品评思想价值。

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3.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①从全文看,《鱼,我所欲也》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彩鱼教案


对于对“五彩鱼教案”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篇趣祝福小编精选的文章绝对不能被错过。欢迎你留下你对我的作品的感想,让我知道你的想法。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点,每个老师都应按要求准备教案课件。编写教案时要做到全面、详细、细致和精确。

五彩鱼教案【篇1】

一、导引目标 激发兴趣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创设条件 自主参与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后说出你的收获,交流你的感受,提出你的疑问,发表你的见解。

2、学生在自由读、说、讲、辩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先独立思考,组织语言,再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三、组织研究 体验发现

1、指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体会作者用词的优美准确。

2、章中你最喜欢认为最美的是哪一句?和大家一起品味,品味。(学习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并用,多种修辞写景的方法。)

四、引导创新 应用实践

举行朗读比赛,带着感情美美的读。仿写一个景物,尽量的用上修辞方法和想象的写法。

五、反思小结 巩固提高

学习了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师积极的引导在学习方法上、写作方法上、思想品质上等方面来谈。

五彩鱼教案【篇2】

1、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表现五彩的烟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2、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2、难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

1、(学生)课前观察烟花的色彩、形状及观看有关烟花的图片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由父母陪同放烟花,但要注意安全),准备油画棒、水彩颜料和画纸等常规作画工具。

2、(教师)课件、录像(节日里放烟花的情景)范作等。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春节过得愉快吗?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新学期的礼物。你们瞧![点击课件:出示烟花]并导出课题——烟花。

2、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烟花?

3、教师让学生上讲台,用手点击鼠标,出现烟花动画。其他学生表演放烟花时的表情和动作以及模仿烟花燃放时的声音,调动学生的兴趣。

4、谁能告诉大家你见过的烟花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学生回忆记忆中的烟花,引导学生讲出烟花的形状、颜色。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烟花燃放的样子。适时补充课题:五彩的。从而揭示本课课题,导入新课。

二、引导欣赏,探究质疑。

让学生听听声音、看看画面、谈谈感受。

2、发现二:烟花的形状不一样。问:你发现了这两幅烟花哪儿不一样?你还想烟花变出什么样子来?

4、发现四:美丽的烟花像盛开的'菊花,像孔雀开屏,像星星点点…问:美丽的烟花像什么?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说出花有花心,烟花也有花心。

5、发现五:烟花是从中间向周围发散,问:烟花放上天后是怎样开放?引出烟花燃放的特点并教师板书。

三、初次尝试,亲身感受。

1、以最快的速度画出你看到的烟花。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板演。

1)用点、线、面来表现烟花。确定一个中心点,单独用小不同的彩点和用粗细不一的线,或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由内而外依次表现烟花的形状。启发学生要用各种不同的点、线、面来表现烟花。(教师板演)

2)一朵烟花可以用同一种颜色表现,也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如用同色画烟花,要注意烟花的前后、大小、疏密关系,画出烟花的层次。(教师板演)

四、小组讨论,加强合作。

1、想一想怎样表现夜晚的五彩烟花?接下来,我们四人小组讨论研究一下。(出示烟花的绘画作品)

(6)师生共同小结创作步骤:第一步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的形状;第二步用水彩涂色;第三步涂满底色。

2、想一想涂什么底色烟花会更美呢?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不同底色的对比作品,从而理解用蜡笔水彩的方法表现烟花应该涂黑、深黛等深色的背景,烟花应该用黄、橙、红等亮一点的颜色,从而突出烟花。老师涂上刚才学生画的底色。

3、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比一比多了什么?(出示范作)你觉得还可以加上什么?启发学生理解画面上不应该只有烟花,还应该有房屋、有人物等,这样更能表现出节日放烟花的热闹情景。

五、教师示范,激发创意。

1、画形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一朵烟花和不同烟花的画法,以及烟花的穿插关系。

2、构图时以一种烟花为主,稍加几个其它形状的烟花,注意高低、前后、大小和疏密关系,做到主次分明。

3、适当添画人物或场景,使画面充实有情节。

4、涂色时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

5、第一次上色彩课要正确传授挤颜料、调色、涂色、用笔和用水的方法,并注意教室卫生。同时小朋友会很兴奋,教师要及时稳定小朋友的情绪,调整课堂纪律。

六、布置作业,实践体验。

1、欣赏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开拓创作思维。

2、作业要求: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表现方法画一画夜晚的五彩的烟花。根据学生能力分层要求:

1)能画出一朵烟花;

2)能画出不同的烟花;

3)能画出放烟花时热闹的场面。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七、展示作业,学习评价。

评价建议:是否表达了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能巧妙运用油画棒、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烟花的美;作品的点、线、面和色彩的表现是否统一;是否富有独特创意。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3、想一想,你给这幅烟花作品取个什么名字?

4、小朋友,看到了那么多烟花,你仿佛想到了什么?(我想到了春节、元宵节、国庆节、结婚、店庆……)

教师小结:过年过节放烟花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娱乐庆祝方式,也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不但能增强节日气氛,而且使节日更加亮丽迷人。

八、拓展延伸,综合运用。

1、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大画家画的烟花。介绍张凭的生平,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和作品含义。

2、烟花如此美丽,你知道烟花最早是谁发明的吗?燃放烟花要注意哪些安全吗?

3、烟花虽然漂亮,但燃放时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工人叔叔利用智慧作了霓虹灯装点城市夜晚,使城市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你还知道烟花的哪些知识,下节课告诉小朋友,好吗?

五彩鱼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重点词、句、段的理解,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练习边读边想像,根据课文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培养和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刚才同学们带我饱览了近在眼前的青岛美景,传说昆仑山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今天我们就去五彩的瑶池去看看。(板书:五彩池)(这里首先带领学生入境,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五彩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读后,课件出示重点词,以指名领读、抢读等方式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初读课文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很认真,那“五彩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做好交流的准备。)

师:想好了吗?谁先说说。

生:我读懂了五彩池的形状很多。

师:(板书:水池形状多)真不错,就像他这样,直接把你读懂的意思说出来,谁还想说?

生:我读懂了五彩池的池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颜色?

师:请你来讲给同学们听。(板书:原因)其他同学还读懂了什么?

生:五彩池有很多颜色。

(板书:颜色多)

生:我知道五彩池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师:对。(板书:四川藏龙山)

生:我还读懂了五彩池里的水其实都是清水。

师: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各种颜色呢?学习课文时请你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汇报读懂的内容,是对学生初学效果的肯定,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信心。)

4.提出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师:同学学得很认真,自己读懂了这么多,那在读书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你是不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板书:在人间)

生:为什么池水会有那么多颜色?

师:同学们看,这位同学不懂的问题正是刚才那位同学读懂的,一会儿我们相互交流一下。

生:为什么叫“五彩池”?

师:你能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不错。(板书:五彩池)

(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为教学重点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加以归类提示,可以有机地渗透发现问题的方法。)

(三)再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美丽

1.请同学们默读2―5段,思考:什么地方让你感到神奇美丽?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同位之间先说一说。

3.全班交流: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抓住重点的词语谈一谈

如,“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顺势点击课件让学生看一看水池的样子)

生1:水池像宝石一样,很美。

师:水池还非常美。(板书:美丽)

师:如果这句话这样说(出示投影:“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自己读读,感觉怎么样?

生:去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我们就想像不出水池美丽的景象。师:那加上“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出示原句投影)你看,有了这部分内容,怎么样?

生:更能看出水池的美,更能帮助我们想像出漫山遍野的水池是什么样的。

师:根据老师查找的资料,五彩地的水池总共693个,这么多大大小小的水池遍布山野,就像一颗颗晶莹的宝石。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师:你读得太美了!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

毯上的宝石。”一句的教学,训练目标明,层次清,淡化了内容的分析,着力于引导学生体会、感受语言的美。)

师:(打全段内容投影)同学们,刚才,我们读出了水池很多,很美,那么,这些像宝石一样美丽的水池都有什么样的呢?我们再来读读后面的这几句话,看你还能感受到水池怎么样。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接读。老师读句子的前半部分,同学们接着读,咱们先来试试。师:水池大的――生: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

师:小的――生: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师: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生:一圈圈彩带。

师:把大大小小的水池――生: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师:有像――生:葫芦的。

师:有像――生:镰刀的。

师:有像――生:盘子的。

师:有像――生:莲花的。

师:大家知道该怎么读了吗?我们再来读一遍,这次要求大家要带着感情来读。师:(最后一句读完后)还有像……同学们,还有没有啊?

生:有。

师:让我们放飞想像,想想还有的像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有像苹果的、有像冰山的……)就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也用了一个省略号。

师:这么多形状,老师都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了?谁来帮帮我?

学生:形状各异、千姿百态……

4.还有哪些神奇、美丽的地方?……

(在这里训练学生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五彩池”的神奇、美丽。训练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5.师生合作读课文(配乐)

(在这里配有课件播放“五彩池”的美景,使学生在音乐声和图画中完全投入到课文中读得入情入境,老师适时的参与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达到高潮。)

6.课文学到这里,面对这样的“人间仙境”你最想干什么?

生:想去看看。

生:放假可以去旅游。

生:希望五彩的瑶池,就在我们青岛。

……

(四)美读,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刚才看录像时,我发现同学们都被五彩池深深吸引住了,那大家想不想把这美丽神奇的景象读出来呀谁愿意读啊(许多学生举手)这么多同学都想读啊!这样吧,你觉得怎么读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就怎么读,放开声音自己读。

1.学生自己练读2-4段,找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好好练练。

2.全班汇报,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站起来美读,同时播放录像。(这里先后采用听、看、读多种方式,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感情层层加深,认识不断升华。)

(五)拓展延伸:开展“祖国风光”欣赏活动

其实,我们的祖国还有很多这样美丽神奇的地方,课后就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祖国风光”的图片或资料,并且小组合作,办一期手抄报,下节课咱们全班一起交流。

五彩鱼教案【篇4】

烟花的绽放是美丽多彩的,它总是孩子们热衷欣赏的情境。《五彩的烟花》这一课借助孩子对烟花的喜爱,引导学生回忆和欣赏烟花绽放时“画”出的美丽弧线和五彩斑斓的色彩,并用各种各样的色彩和线条在画纸上表现出来。

在上课之初我通过播放《五彩斑斓,行星烟花》视频导入课题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随后的课程进展较为顺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究烟花的秘密。学生在练习实践中积极创作,以各自的方法描绘绚丽的烟花,但是课堂没有完成评价交流环节,这样孩子以主观的`现实眼光观察烟花,并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烟花作品在没有交流评价的情况中无法得到更多的启发,也不利于他们情感交流和欣赏别人优点的意识的养成,甚至有些同学嘲笑别人作品画面“奇怪”打击同学的自信心,然而这些与众不同的作品却承载着孩子更丰富的情感和创意。我想我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所用的时间,详略得当的开展教学环节,把多标准的评价交流环节保证实施,使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进行良好的人格养成,认可自己,悦纳别人。

五彩鱼教案【篇5】

预设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五彩池的美丽和神奇;

2、凭借课文第2自然段,学习作者如何把看到的事物写具体;

3、在美的熏陶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预设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 为大家介绍你知道的,我国美丽的地方。

2、揭题《五彩池》

3、出示神话:(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疏通难点词语

2、自由朗读课文

(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下你对五彩池的印象)

三、细读文本,感受美丽与神奇

找出文章中具体描写五彩池的一个段落

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喜欢的地方自己多读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反馈:

(那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从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感知一亩和一丈,并体会触觉在写作中的作用。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水池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辉。)

对比两个句子,体会作者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地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朗读指导,并体会五彩池的形状奇特,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3、总结在本段中作者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4、齐读第3自然段,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可是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了。)

探讨朗读技巧,如何读出变化来。

5、研读第四自然段,探讨五彩池形成不同色彩的原因

给出一定的词语,学生尝试概括大意

四、总结

1、将优美的词、句抄写在课文插图里

2、布置课外任务{课文中写的是晴天的五彩池,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尝试着去写写雨中的五彩池和雪中的五彩池}

2024钓鱼活动方案15篇


在众多文章中,“钓鱼活动方案”对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计划工作和生活,当一个项目被提出时。完整有效的方案必不可少,方案的确定有助于我们找到工作的目标和方向。请将本页添加到收藏夹以便随时访问!

钓鱼活动方案【篇1】

钓鱼活动方案

引言:

钓鱼活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喜爱的户外运动,不仅能放松心情,还能享受自然的美景。本文将根据这个主题,详细介绍一个完整的钓鱼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准备、地点选择、装备要求、技巧提示以及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内容,以期提供给钓鱼爱好者一个全面的指南。

一、活动准备:

1. 选择日期:钓鱼活动应该选择阳光明媚、天气温暖的日子,最好避免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在进行活动前应查看天气预报,确保选择合适的日期。

2. 确定人数:根据活动人数来决定钓鱼地点和所需设备的数量,一般建议不宜超过10人,以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空间放置钓竿。

3. 确定时间:根据天气、人数、出行等因素来确定活动的具体时间,以便大家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二、地点选择:

1. 水域条件:选择适合钓鱼的水域,如湖泊、河流、海滨等。水质清澈、水流缓慢的地方更适合初学者钓鱼。

2. 便捷交通:选择离城市较近、交通便利的地点,方便参与者到达。

3. 钓点选择:选择有较多鱼类资源的地方,可以事先咨询当地渔民或者在钓鱼论坛寻求建议。

三、装备要求:

1. 钓竿:根据钓鱼地点和钓鱼目的来选择合适的钓竿。一般来说,钓淡水鱼宜选择中硬度的钓竿,而钓海鱼则需要较硬的钓竿。

2. 钓线:钓线根据鱼的种类和大小来选择。较粗的钓线适合钓大鱼,而较细的钓线适合钓小鱼。

3. 钩子:根据鱼的大小和种类来选择合适的钩子。一般来说,较大的鱼宜选择较大的钩子,而较小的鱼宜选择较小的钩子。

4. 鱼饵:根据钓鱼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鱼饵。一般来说,活鱼、鲜饵等对于大鱼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虫子、玉米等适合钓小鱼。

5. 渔具箱:将所需的所有钓鱼装备放入一个渔具箱中,方便携带和管理。

四、技巧提示:

1. 高低杆法:高低杆法适用于钓鱼初学者。在钓鱼竿上固定多个钩子,以增加捕获的机会。

2. 抛投法:适用于远距离钓鱼,将鱼饵放入弹射器中,然后迅速投入水中。

3. 调整饵料: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钓到鱼,可以尝试更换饵料或调整饵料的深度,以增加诱鱼的机会。

4. 观察天气和水流情况:观察天气和水流情况,根据鱼的习性来选择钓点和合适的时间。

五、团队协作:

1. 合作分工:活动中可以分工合作,有人负责备饵、有人负责钓鱼、有人负责记录等,以提高钓鱼效率。

2. 交流经验:在活动中,与参与者分享钓鱼经验和技巧,互相学习和进步。

3. 轮流休息:钓鱼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持久力的活动,大家可以轮流休息,保持精力充沛。

结语:

以上就是一份完整的钓鱼活动方案。通过合理的活动准备、合适的地点选择、适当的装备要求、合理的技巧提示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相信每位钓鱼爱好者都能在这个美妙的活动中获得乐趣和收获。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南,让大家的钓鱼之旅更加顺利和成功!

钓鱼活动方案【篇2】

为深入开展“我让实小更美好”主题活动,加强团队建设,提高老师们语言文运用能力,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思想情操,学校将举办“我让实小更美好”为主题的朗诵比赛,并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1.作品以歌颂师德师风、赞美和谐校园等为主要内容,体裁不限,可以是诗歌、故事、散文等。作品时间不超过5分钟。

2.可一人或者多人同台表演,最多不超过四人。

3.要适当配以音乐等艺术表现手法,以增强朗诵作品的感染力。

1.各级部主任要认真组织,调动本组老师的参赛热情。

2.朗诵作品的内容健康向上,切合本次比赛的主题,要以良好的教师形象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

比赛采用10分制,评委现场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主持人现场报分。(起评分6分,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发音标准(1.5分);语调准确(1分);语言流畅自然(1分);节奏准确恰当。(0.5分)

3.表达生动,动作恰当(1分);感情处理得当(1分);富有创意。(0.5分)

4.上下场致意、答谢(0.5分);服装得体,自然大方。(0.5分)

5.朗诵时间不少于3分钟,不超过5分钟。超时或缺时每半分钟扣0.1分,扣0.5分为上限。(0.5分)。

钓鱼活动方案【篇3】

一、承办单位

主持人:贵州省金益煤炭开发协会

协办单位:贵州省金益煤炭开发部

二、比赛时间地点

时间:2013年5月11日(星期六)

活动地点:仙源水库

三、活动主题及目的

活动主题:2013木担坝煤矿“挖矿杯”钓鱼赛

活动目的:

1、 丰富员工业余生活;

2让员工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3、 让员工能够自然的进行交流、增强个人与集体荣誉感;

4在愉快的环境中改善组织成员的态度;

5加强协会会员之间的沟通,加强人际关系。

四、活动参与对象

1贵州省金益煤矿协会全体会员;

2、本公司非本钓鱼协会会员、非本公司友情参加的朋友(不参与比赛评比)。

另:热烈欢迎领导、同事、朋友前来**

五、活动内容:

1、钓鱼比赛;

2安排时间:上午9:00-16:00;

2设备及饵料:渔民自备;

3、 比赛设定:价值赛(以所钓鱼实重×水库老板出卖各类鱼的**=比赛成绩);

4、 比赛纪念(奖品设置);

本次活动奖品设置

1、 二、三等奖、个人奖、参与奖

精美手竿一等奖(价值300元)

精美手竿二等奖(价值200元)

三等奖精纺轮渔船一艘(价值100元)

单奖(单尾鱼体重最大)1只精美纺车钓渔轮(价值100元)

参与奖纪念品(仿生诱饵,价值10元,仅限参会人员及公司相关领导使用)

5、机构设置

裁判长:工会主席

副裁判长:钓鱼协会主席

裁判员若干:围观领导群众

六、日程安排

7: 30名参赛者可在公司医院集合,或在电厂生活区门口等候,乘坐公司救护车于8:50到达

9: 00:00裁判比赛解说(仙源水库)

9:00——16:00钓鱼比赛(午餐简餐时间统一安排,自行调整)

16: 裁判长宣布结果,出示奖金,领取纪念品,然后回去

18:00到达县城吃晚饭,吃

(围观领导群众车辆自行安排)

七、费用预算(按预计总人数20人计算)

1收入:工会经费2000元+协会会员费500元=2500元;

2、费用支出:

a、奖品费用900元(300+200+100+100+10×20=900)

b、餐费1400元(中午简餐20元/人×20人=400元,晚餐50元/人×20人=1000元,晚餐费用含购买购买所钓鱼的费用)

c、 饮用水:40×1.5=60元

d、其他费用140元。

1.参加者的年龄没有限制,男女不限,每人3杆。

2到达渔场后,可自行选择钓鱼位置,也可自行更改钓鱼位置。

三。比赛的开始和结束以主裁判发出的信号为准。信号发出前,鱼竿、鱼钩不能入水;比赛开始前,所捕到的鱼不计入比赛成绩;比赛结束信号发出后,应立即收回鱼竿,钓鱼超时不计入得分。

4比赛结束后,等待裁判员清点成绩,宣布地点,颁奖,收集纪念品。

5、钓手一律自钓、自取、自放,独立操作,他人协助成绩无效,严禁搭伙。

6注意保护环境。比赛结束后,清理渔场周围的杂物,保持环境清洁。

贵州金益煤炭开发****

钓鱼协会

二〇一三年五月六日

钓鱼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的:增加销售员call客的说辞手段;通过活动,加大项目宣传力度,提高项目知名度,聚集人气,营造现场销售氛围,促进销售;

时间:2011年4月23日星期六下午14:00-17:00

当日13时20分开始抽检抽签确定渔位号

活动地点:御庭苑仙女湖" b( [+ n8 t& h; [( l/ j*

活动主题: “御庭苑杯”全民健康钓鱼大赛——体验御庭苑高鲜氧生态生活

活动人员征集:联系钓鱼协会

比赛背景:个人手竿钓鱼总合鱼重一局

奖品设置:钓鱼重量第一者获5000元;

钓鱼重量第二人,奖励1000元;

钓鱼重量第三名3人,奖金500元;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选手的总重量相同,则以抽签的方式确定顺序;

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把自己的鱼带回家

赛程时间:3小时

活动流程:h、y7 k&w、w5 t:z

13: 00名玩家齐聚(御庭苑营销中心);

13: 00-13:20领导致词和主持人活动说明(在御庭苑营销中心),然后去仙女湖

13:20——13:50现场检录抽签确定钓位号,参赛者到相应钓鱼位;

14: 00-17:00钓鱼比赛

17: 00-17:30宣布成绩并颁奖

比赛规则:

1参与者的年龄没有限制,只要他们是钓鱼爱好者;渔具是自给自足的。仅限于一根杆的一条线。长度不受限制。可携带一套备用棒。只能交替使用,但不允许同时在水中捕鱼;

2/我们%@2{8到达渔场后,先抽签,然后由裁判将其带进场地进入渔场。钓鱼位置不能自行改变。比赛期间如需离开,须经裁判员许可;+

3. 钓具、钓饵一律自备。开赛后10分钟内可以抛饵打窝,不准串饵,饵料不得使用活饵、毒饵料及有害鱼类生存的其他物质,饵球只能挂在单钩上;

4比赛的开始和结束以主裁判发出的信号为准。比赛一律自钓、自取、自存。

试水、调漂信号发出前,鱼竿、吊钩不能入水;在比赛开始前,所捕到的鱼不计入比赛成绩,应送回鱼塘;比赛结束信号发出后,应立即停止捕鱼,将鱼钩、浮子提离水面,收好鱼竿。超过时限的,不能计算得分;%^ * o7 e + c * x3 m

5比赛中,未经审判长许可,不得走动、走动、向他人借饵、钓具;不得大声喧哗或制造影响他人比赛情绪的噪音;严禁参赛者之间并鱼,违者取消比赛资格;

6. 比赛结束后,钓手集结,等候裁判员统计成绩,宣布名次,颁发奖金;

7. / y+ q% z4 {6 b4 a; u6 z注意保护环境,自己开的饵料袋不得遗留在地上,钓手不能向池内倾倒或抛弃垃圾和杂物。比赛结束后,应清理渔场,保持环境清洁。&

**配合

渔会会员额外优惠10万元(**单位除外)

活动宣传:

1) 深圳特区报

上市日期:2011年4月23日(星期五)

投放版面:地产版a3(24x17尺寸)

宣传主题:御庭花园发现高新鲜氧!同时,发布项目核心卖点,邀请钓鱼比赛

预算:101197元/次

2) 短信通知

上市日期:2011年4月21日(星期四)2011年4月22日(星期五)

投放区域:深圳

发送群体:钓鱼协会、工商企业法人代表,30万以上车主,高级公务员、企业高层管理员、**投资者、奢侈品会员、楼盘项目上门客、高尔夫会员

数量:20万件/天*2天=40万件

预算:40万件*0.05元/件=2万元

3) 销售人员致电客户:**通知注册客户,邀请他们参加御庭苑钓鱼比赛;

4) 网络剑客:

剑客、论坛、网络平台炒作:专职房地产剑客在特殊重要论坛、网络平台上炒作,扩大项目知名度;

推荐网络剑客:半球(收费较贵)、异形、风、**旅游、深晚一冰

合作时间:4-6月(剑客一般3个月签约)

预算:45000元(3个月)

活动物料及费用预算:

以上内容为粗略估计,可在具体操作中适当调整。

**投放费用预算

以上内容为粗略估计,可在具体操作中适当调整。

尚美佳御庭苑项目组

2011年4月18日

钓鱼活动方案【篇5】

前言:四月份正是春钓的好时节,五华这个时节也是气候较好的时候,易使人神清气爽,非常适合户外活动,另外钓鱼大赛很多涉农批发户老板,是很好的客户群体,赞助钓鱼大赛可提高梅州中农批口碑及挖掘新客户群。

活动主题:《第二届五华县钓鱼大赛》

活动时间:4月下旬,活跃期:4月

活动目的:

1增加微信粉丝数量,挖掘潜在客户。

2.增强***的口碑及品牌影响力;

三。通过举办活动进行第三方新宣传,达到低费率、高效率的广告效果。

4可以邀请商家和潜在商家参加促进客户关系的活动。

活动地点:五华县渔塘

活动内容:(具体策划可与大赛负责人讨论)

实体:横幅、海报、传单。

**:五华电视台、地方电视台(五华信息港、新五华、指尖五华等)

奖品:除主办方设立的奖品外,我们可以赞助一些加入印有公司logo小礼品或者是购铺抵价券、免租券、公众微信广告位、项目地广告位等奖品增加销售推广。

比赛内容:(由主办方规定)

参赛办法:

1.满18岁、男女不限;

2.到主办单位填写报名申请表(亦可协商在xx设立报名点,增加知名度,挖掘新客户);

三。扫描**,关注微信和**活动文章后才能报名(可增加企业精准粉丝数);

4.**活动文章积攒8个还可到公司领取小礼品一份。

参赛费用:

参加者免费,并提供一瓶矿泉水。参赛者需自备工具。

活动预算:主办赞助商约1万2(公司自己赞助奖品不包含在内)全程赞助约2万6左右,视报名人数而定具体费用具体商谈。

钓鱼活动方案【篇6】

和谐天泉绿色生活——"晋祠农场"钓鱼比赛活动方案

2010年10月,天泉集团晋祠农场首届钓鱼比赛将在天泉集团晋祠农场钓鱼中心举行。为宣传“和谐天泉绿色生活”主题,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形成全市人民关心健康,体验绿色,参与垂钓的良好氛围。天泉集团旗下的晋祠农场将举办“和谐天泉绿色生活”晋祠农场钓鱼比赛活动。

现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1、 主办单位:山西天泉投资********

承办单位:晋祠农场

二、比赛时间:2010年月日

地点:晋祠农场室内钓鱼俱乐部(307国道振东加油站70m路晋祠镇王郭村)

三、参赛规模和报名方法:太原市的居民都可报名参加,参赛人数为150名,山西天泉投资股份****晋祠农场管理中心负责组织报名。

四、竞赛内容和办法:

1运动员需使用3.6米长的手竿(目标鱼:鲫鱼、鲤鱼)4条

钓鱼线的总长度不得超过鱼竿长度的30厘米。不允许使用带刺吊钩,吊钩数量不得超过2个。可携带一套相同规格的备用鱼竿,但禁止同时下水捕鱼。

2鱼饵应自行提供。毒饵、虫饵、活饵和其他有害鱼类不得生活。

3、不准以手抛或器具打窝,除钓钩外,所有钓具任何部位不得粘带饵料入水,不准以任何方式向赛池水中抛放饵料。

4.进入比赛场地后,严禁在非比赛时间内钩,浮,穿线并保护水。

5.经过70分钟的钓鱼和90分钟的混养,第一场比赛结束了。 再次抽签后,顺时针更改区域。比赛中一律自钓、自取、自存,比赛开始与结束均以裁判长发令为准,比赛结束信号发出后,应立即停止垂钓,未入鱼护的鱼不计成绩,收竿将钩提出水面,原地等待计量,未计量前不得提动鱼护,所有鱼获必须经过计量。测量后,经运动员验证签字后,结果才有效。

6比赛采用倒计时计分制,养鱼场将张贴公告。四场得分之合少者名次列前。

7、总得分相同,比较分场名次得分,分场相同则先尾数,后重量。运动员以手抛方式参赛,钓饵自备,比赛开始与结束均以裁判长发令为准,比赛结束信号发出后,应立即停止垂钓。

8、运动员应坚守自己钓位,自觉维持赛场秩序,有事需离开钓位和归位,须经本区裁判员认可。

9运动员必须品行端正,无噪音,文明捕鱼,不得故意干扰他人钓鱼。

10、如出现零分,则作为本区最后一名(本区9名,则零分都为9分)。

五、奖励:比赛取前五名给予奖励。其余参加者获赠晋祠农场纪念品一张(羽毛票,价值13元)。

奖项:一等奖一名,奖

二等奖两名,奖

三等奖两名,奖

六、职责分工:

(1) 山西天泉商业投资****负责本次比赛的协调工作并提供费用。

(2) 晋祠农场管理中心负责宣传、登记、组织和报告。

(3) 市鱼协:负责裁判、场地等工作。

钓鱼活动方案【篇7】

为了进一步落实vip俱乐部服务,凸显该类客户的尊贵身份,增强客户对vip俱乐部的感知,提高车友俱乐部的知名度,扩大会员的规模,答谢该群体对我公司的支持,特拟定在10月中旬开展本年度首次俱乐部活动。

一、 活动主题:钓鱼比赛

2、 邀请对象:流动汽车俱乐部会员(20人)

3、 活动时间:暂定10月中旬

四、 活动地点:xx

五、 活动准备:

1、人员邀请:10月15日前确定此次活动人员名单一对一**邀请(原则上邀请vip客户中消费高且关注车友俱乐部的会员)活动前一天再次确认。(客户经理)

2宣传资料准备:10月15日前完成横幅、展架、传单(向阳)

3、场地联系布置:xx

4现场接待工作:(客户经理)

六、 比赛规则:

1、 比赛时长:180分钟

2、 渔具鱼饵自备

三。参赛者仅限一条钓线,可自行选择钓鱼位置;比赛的开始和结束以主裁判发出的信号为准。试水、调漂信号发出前,鱼竿、吊钩不能入水;比赛结束信号发出后,超过时限的钓鱼和尾数计入尾数;钓手一律自钓、自取、自放,独立操作。

4、 钓手一律自钓、自取、自放,独立操作。

5比赛结束后,所有参赛者将聚集在一起,等待裁判员清点成绩、宣布地点、颁奖和收集纪念品

七、 评奖标准说明

所有参赛者所获奖项均以所钓鱼的尾数计算,鱼种不分类别

八、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张500元手机充值卡一张,文化衫一件

二等奖:2、奖励300元手机充值卡、文化衫一件

三等奖:3、奖励100元手机充值卡、文化衫一件

纪念奖:若干名,奖励文化衫一件

九、 活动经费预算

xx2016年9月19日

钓鱼活动方案【篇8】

2018年太阳城物业办公室钓鱼比赛计划

为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宣传“和谐社区绿色生活”主题,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垂钓爱好者提供一个互通、互动的交流平台,卓达太阳城物业处举办“和谐社区绿色生活”寿西湖钓鱼比赛活动。

一、活动主题

“春暖花开,渔乐无限”。

二、活动小组:

组长:朱雪东

副组长:宋春华、孙宏鹏、孙宏霞

组员:佘清玉、刘颖、朱丽、

三、比赛安排

1比赛时间:2018年5月26日15:00

2、比赛地点:寿西湖

三。报名时间:2018年5月22日至2018年5月25日

4报名地点:32号楼前台

5前期宣传:业主小组通知、广告牌公告

四、比赛规则

1、钓具、钓饵自备,可带备用钓具,严禁使用毒饵,每场比赛不得投窝料;

2服从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指挥,统一放下、闭合行程,按图号规定的位置就位。

3、参赛选手采用5.4米及以内的手杆进行比赛,一人一杆,不得使用其他钓具(抛竿、阀竿)进行比赛,凡参赛人员从开饵到取鱼一律由本人完成,一旦发现违规现象即取消参赛评奖资格

4钓鱼位置一经确定,不得自行改变。如果发生事故影响钓鱼比赛,可以立即报告裁判进行调整。如果在比赛中需要离开钓鱼位置,必须获得裁判的许可才能离开并返回钓鱼位置

5比赛的开始和结束以信号为准。信号发出后,应立即停止捕鱼。比赛结束后未受保护的鱼不计入比赛结果

6比赛结束后,主办方将派专人对鱼进行称重,并记录每位选手的成绩。提倡放鱼苗和小鱼。

7注意保护环境。不要把饵袋放在地上。参赛者不得在湖区倾倒或丢弃垃圾和杂物。比赛结束后,清理周围杂物,保护环境。

五、活动流程

12018年5月26日14:30签到,统计参加人数

下午2点15分,物业经理朱雪东致欢迎词,介绍活动内容和活动规则

3.抽签决定钓位

4免费钓鱼一个半小时,以裁判的命令为准

5.评选活动,发放奖品

6.活动结束,组织离开。

钓鱼活动方案【篇9】

一、比赛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航保公司院内

二、活动主题及目的

活动主题:迎中秋钓鱼比赛

活动目的:

1、 丰富员工业余生活;

2让员工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3、 让员工能够自然的进行交流、增强个人与集体荣誉感;

4.在愉快的环境中提高组织成员的态度;

三、活动参与对象

1、面向公司全体职工

2根据参赛人数,比赛以抽签方式分组。

另:热烈欢迎领导、同事、朋友前来**

四、活动内容:

1、 钓鱼比赛;

2、 赛程时间:

2设备及饵料:公司自备;

三。比赛设置:价值竞争(以鱼的实际重量=比赛结果);

4、 比赛纪念(奖品设置);

本次活动奖品设置

1、 二、三等奖、个人奖、参与奖

一等奖二等奖

三等奖单一奖(重量最大的单尾鱼)

五、日程安排

1、 公司院内集合

2、 钓鱼比赛(午餐简餐时间统一安排,自行调整)3、 裁判长宣布成绩,颁发奖金,领取纪念品六、比赛规则:

1参与者的年龄没有限制,男女不限,时间限制为30分钟。

2到达渔场后,可自行选择钓鱼位置,也可自行更改钓鱼位置。

三。比赛的开始和结束以主裁判发出的信号为准。信号发出前,鱼竿、鱼钩不能入水;比赛开始前,所捕到的鱼不计入比赛成绩;比赛结束信号发出后,应立即收回鱼竿,钓鱼超时不计入得分。

4比赛结束后,等待裁判员清点成绩,宣布地点,颁奖,收集纪念品。

5、钓手一律自钓、自取、自放,独立操作,他人协助成绩无效,严禁搭伙。

6注意保护环境。比赛结束后,清理渔场周围的杂物,保持环境清洁。

天津港保税区航空防护商品混凝土

钓鱼活动方案【篇10】

一、比赛目的

为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本次活动主要突出休闲娱乐、以鱼会友、以友增技、提高竞技水平,同时拥有赛事的竞争性、互动性、获奖性等,为双方公司提供一个互通、互动的平台,营造一个感受生活、交流协作、探讨鱼技的氛围,同时达到切磋钓鱼技术和增进友谊的目的。

二、活动主题

“春暖花开,渔乐无限”。

三、比赛原则

本着体育竞赛“公平、公正”的原则,提倡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赛精神。

四、组织领导

主办:XX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承办:XX风电钓鱼协会

机构:钓鱼协会组织成立赛事小组,下设裁判组、宣传后勤组、场务组等。

五、比赛对象

XX风电钓鱼爱好者

六、比赛安排

1、比赛时间:20XX年4月18日

2、比赛地点:XX市XX镇某鱼塘

3、报名规定:不限年龄、性别、职位,凡钓鱼协会成员均可报名;

4、报名截止时间:20XX年4月16日

5、报名地点:到所在公司钓鱼协会报名,XX风电钓鱼协会负责在截止时间前将名单汇总;

七、比赛规则

1、钓具、钓饵自备,可带备用钓具,严禁使用毒饵,每场比赛不得投窝料;

2、服从裁判及工作人员指挥,统一下杆,统一收杆,按抽签号规定位置对号入位。

3、参赛选手采用5.4米及以内的手杆进行比赛,一人一杆,不得使用其他钓具(抛竿、阀竿)进行比赛,凡参赛人员从开饵到取鱼一律由本人完成,一旦发现违规现象即取消参赛评奖资格;

4、钓位一经确定,不得自行调换。如果因意外情况影响垂钓比赛,可立即报告裁判予以调整,比赛中若需离开钓位,需经裁判员许可才能离开及归位;

5、比赛开始、结束均以信号发令为准,比赛结束信号发出后应立即停止垂钓,结束信号后未入护的鱼不计入成绩;

6、赛后鱼获由组织方派专人进行称重并记录每位选手的成绩,提倡将鱼苗及小鱼放生。

八、奖项设置

本场比赛按鱼获总重设奖项,所有参与者均可获赛事纪念奖一份。具体如下:

第一名(1名):鱼竿1支(6.3M,龙纹鲤);

第二名(2名):鱼竿各1支(5.4M,开沃鲤);

第三名(3名):品牌钓椅各一只;

纪念奖:品牌钓鱼防晒服一件、防晒帽一顶。

钓鱼活动方案【篇11】

第1章:钓鱼协会钓鱼比赛方案

钓鱼协会钓鱼比赛活动

一、比赛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20xx年4月中旬

活动地点:垂钓基地

二、活动主题及目的

活动主题:20xx“杯”钓鱼赛

活动目的:

为活跃钓鱼协会的团体氛围,让广大钓鱼爱好者有机会学习交流,特举办首届中国杯团体钓鱼友谊赛。本次活动的宗旨;安全第一 、 友谊第

二、 比赛第

3、 加强协会会员之间的沟通,加强人际关系。让员工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在愉快的环境中改善组织成员的态度;让员工自然沟通,增强个人和集体荣誉感。

比赛过程中选手要品行端正,文明垂钓,不得有意妨碍他人垂钓 ,不得串鱼、不得顶替垂钓,严禁只抛饵不钓鱼,如发现取消比赛资格。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爱护场管设施和卫生环境,遵守场管管理制度,尊重奥运会组织者的辛勤劳动。提倡环保。捕鱼产生的各种垃圾应清理干净并运回现场。

三、活动参与对象

1钓鱼协会所有会员(非会员也可参加)

另:热烈欢迎领导、同事、朋友前来**

四、日程安排

7: 30名选手将在大门前的停车场集合,并于8:50开车或乘车到达

9:00裁判长赛事说明

9:00——16:00钓鱼比赛(午餐简餐时间统一安排,自行调整)

16: 主裁判宣布比赛结果,颁发奖品,领取纪念品,然后返回。 具体出行时间另行通知

欢迎协会会员和中国员工报名参加

钓鱼协会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篇二:钓鱼比赛活动方案

和谐天泉绿色生活——"晋祠农场"钓鱼比赛活动方案

天泉集团晋祠农场首届钓鱼比赛将于20xx年10月在天泉集团晋祠农场钓鱼中心举行。为宣传“和谐天泉绿色生活”主题,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形成全市人民关心健康,体验绿色,参与垂钓的良好氛围。天泉集团旗下的晋祠农场将举办“和谐天泉绿色生活”晋祠农场钓鱼比赛活动。

现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1、 主办单位:山西天泉投资********

承办单位:晋祠农场

二、比赛时间:20xx年月日

地点:晋祠农场室内钓鱼俱乐部(307国道振东加油站70m路晋祠镇王郭村)

三、参赛规模和报名方法:太原市的居民都可报名参加,参赛人数为150名,山西天泉投资股份****晋祠农场管理中心负责组织报名。

四、竞赛内容和办法:

1、参赛运动员要求使用手竿米【钓尾数】(对象鱼:鲫鱼、鲤鱼),米【钓混养】(计重量),钓线全长不得超过竿长30厘米。不允许使用带刺吊钩,吊钩数量不得超过2个。

可携带一套相同规格的备用鱼竿,但禁止同时下水捕鱼。

2鱼饵应自行提供。毒饵、虫饵、活饵和其他有害鱼类不得生活。

3、不准以手抛或器具打窝,除钓钩外,所有钓具任何部位不得粘带饵料入水,不准以任何方式向赛池水中抛放饵料。

4.进入比赛场地后,严禁在非比赛时间内钩,浮,穿线并保护水。

5.经过70分钟的钓鱼和90分钟的混养,第一场比赛结束了。 再次抽签后,顺时针更改区域。比赛中一律自钓、自取、自存,比赛开始与结束均以裁判长发令为准,比赛结束信号发出后,应立即停止垂钓,未入鱼护的鱼不计成绩,收竿将钩提出水面,原地等待计量,未计量前不得提动鱼护,所有鱼获必须经过计量。测量后,经运动员验证签字后,结果才有效。

6比赛采用倒计时计分制,养鱼场将张贴公告。四场得分之合少者名次列前。

7、总得分相同,比较分场名次得分,分场相同则先尾数,后重量。运动员以手抛方式参赛,钓饵自备,比赛开始与结束均以裁判长发令为准,比赛结束信号发出后,应立即停止垂钓。

8、运动员应坚守自己钓位,自觉维持赛场秩序,有事需离开钓位和归位,须经本区裁判员认可。

9运动员必须品行端正,无噪音,文明捕鱼,不得故意干扰他人钓鱼。

10、如出现零分,则作为本区最后一名(本区9名,则零分都为9分)。

五、奖励:比赛取前五名给予奖励。其余参加者获赠晋祠农场纪念品一张(羽毛票,价值13元)。

奖项:一等奖一名,奖

二等奖两名,奖

三等奖两名,奖

六、职责分工:

(1) 山西天泉商业投资****负责本次比赛的协调工作并提供费用。

(2) 晋祠农场管理中心负责宣传、登记、组织和报告。

(3) 市鱼协:负责裁判、场地等工作。

篇三:钓鱼比赛策划

******钓鱼比赛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为丰富中心职工的文体生活,中心工会特此举办此次钓鱼大奖赛活动,旨在帮助大家借此平台一起交流、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二、活动时间:待定

活动地点:待定

三:裁判人员

主裁判:***

记分裁判:***

摄影:待定

四、报名方式

报名地点:中心工会

报名时间:20xx年11月x日-11月x日

五、活动流程

1二十: xx上午,参会人员在中心门口集合,等待出发,出发前根据登记表核对参会人员。集合完毕,大家一起乘坐中心安排的汽车前往

比赛场地,中心工会人员负责维护道路秩序,介绍钓鱼规则。

2、上午xx:xx到达鱼塘,工作人员安排好钓鱼位置,宣读比赛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安全问题,然后计时,钓鱼开始。

3、上午xx:xx结束钓鱼。工作人员把参赛者钓的鱼称好、作登记并评出条数最多者、总重量最大者和单条最重者三个奖项,每个奖项各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之后,由中心领导颁奖,最后由参赛者合影留念。

4上午xx:xx,各位领导齐聚一堂,宣布中心钓鱼比赛圆满成功!参赛者与工作人员合影留恋。

5中午xx:xx,我们在**工会安排的地方吃饭庆祝。

6下午,在餐厅参加其他娱乐活动。

六、参赛规则

1比赛每天分两场,每局60分钟,。

2所有参与者比须使用指定的诱饵。

三。禁止在游泳池内洗手、洗毛巾、倒水、扔烟头。

5捕到的鱼必须及时保护,以维持鱼的生存,死鱼无论表现如何。比赛按尾数和重量计算成绩。

7、比赛结束信号发出后,未入鱼护的鱼不计成绩,参赛者应立即收竿停钓,不准将鱼护提离水面,并在原地等待裁判登记成绩后方可离开。

七、注意事项

1我们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不得擅自行动或离开组织。

2.公平竞争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获胜。

三。请携带雨具、保暖衣物和急救药品。

4、渔具、饵料均在比赛地点统一发放,请参赛者按时参赛。

6禁止向池内扔烟头、脏物、随地吐痰、溅水,禁止将废弃的鱼饵、鱼饵袋丢弃在岸边。

7.整理好个人物品,并与海岸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意外物品掉入水中。

(8) 活动结束后,鱼将归渔民所有。)待定

八、奖项设置

奖项分类:

经费预算:***元。

钓鱼活动方案【篇12】

一、承办单位

主办:贵州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钓鱼协会

协办:贵州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政治工作部

二、比赛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20XX年5月11日(星期六)

活动地点:仙源水库

三、活动主题及目的

活动主题:20XX木担坝煤矿“挖矿杯”钓鱼赛

活动目的:

1、丰富员工业余生活;

2、让员工有效排解工作中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让员工能够自然的进行交流、增强个人与集体荣誉感;

4、在愉快的环境中改善组织机构成员在做事方面的态度;

5、增进协会成员之间的沟通,加强人际关系。

四、活动参与对象

1、贵州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钓鱼协会全体会员;

2、本公司非本钓鱼协会会员、非本公司友情参加的朋友(不参与比赛评比)。

另: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同事朋友们围观

五、活动内容

1、钓鱼比赛;

2、赛程时间:上午9点-16点;

2、参赛装备及饵料:参赛钓手自备;

3、比赛设定:价值赛(以所钓鱼实重×水库老板出卖各类鱼的价格=比赛成绩);

4、比赛纪念(奖品设置);

本次活动奖品设置一、二、三等奖、单项奖及参与奖

一等奖精致手竿1支(价值300元)

二等奖精致手竿1支(价值200元)

三等奖精致纺车渔轮1个(价值100元)

单项奖(单尾鱼重量最大钓手)精致纺车渔轮1个(价值100元)

参与奖奖纪念品(路亚仿生饵一只,价值10元,限参与选手及公司相关领导)

5、机构设置

裁判长:工会主席

副裁判长:钓鱼协会主席

裁判员若干:围观领导群众

六、日程安排

7:30选手公司院内集合,也可电厂生活区门口等候,乘坐公司救护车前往,预计8:50到达

9:00裁判长赛事说明(仙源水库边)

9:00——16:00钓鱼比赛(午餐简餐时间统一安排,自行调整)

16:30裁判长宣布成绩,颁发奖金,领取纪念品,然后回程

18:00到达县城吃晚饭。

(围观领导群众车辆自行安排)

七、费用预算(按预计总人数20人计算)

1、收入:工会金费2000元+协会会费500元=2500元;

2、费用支出:

A、奖品费用900元(300+200+100+100+10×20=900)

B、餐费1400元(中午简餐20元/人×20人=400元,晚餐50元/人×20人=1000元,晚餐费用含购买购买所钓鱼的费用)

C、饮用水:40×1.5=60元

D、其他费用140元。

钓鱼活动方案【篇13】

一、活动主题:

三为了让同学们发扬创新思维能力,对党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还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我们理学院热烈响应校团委以“庆建党•发扬创新思维”为主题的号召,希望举办“__党在我心中——爱党徽章设计大赛”这一活动。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继承党的精神,发扬爱党的精神及展现上海理工大学学生的原创风采,带动校园艺术文化的发展,并使之光大。

二、活动目的:

1、庆祝建党__周年,展现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上海的文化魅力及时代气息;

2、通过这一集艺术,人文,创新于一体的参赛形式,调动当代大学生创作激情;

3、通过设计与搜集材料,加深大学生对党的认识;

4、抓紧时代潮流,体现党的先进性,表达对党的热爱之情。

1、本次活动的参赛者可以以个人、团队、学院等名义参加比赛。参赛作品是手绘设计图或者电子稿,并附有详细的文解说。设计图要求图像清晰。

2、本次比赛:3月28日至4月20日征集作品,4月22日由本校此类专业老师从所有的参赛作品中评选出4个优秀作品,并且分别评为最具人气奖、最佳创意奖、最具美观奖、最“红”奖。

1.参赛队(或个人)根据所规定的设计主题,要求紧绕建党__周年主题,设计概念需原创、积极、健康、向上。以展现当代大学生对党的认识、了解、追求为方向的、结合时尚元素的设计作品为最佳。

2.参赛同学需在预定截止日期前上交设计稿,各参赛设计稿不对色彩做硬性要求,但图案须清晰,手稿和电子稿均可,并附有作品说明。

3.各参赛者必须于4月20日前上交作品,上传至负责人邮箱:;邮件主题为自己的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或者交至理学院行政楼216。

4.各参赛者要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评委及其他参赛者。

5.各参赛者做好作品备份。

②各学院文艺部派发;

③宣传现场派发。

 报名时间:3月28日——4月20日周一至周四18:00~21:00

创意部分得分最高者为“最佳创意奖”;

图案设计得分最高者为“最具美观奖”;

主体切合得分最高者为“最‘红’奖”;

钓鱼活动方案【篇14】

一 、活动目的:

天桥沟森林公园天潭湖水面700亩,鱼类品种有草鱼、鲤鱼、花白鲢鱼、河鱼、虹鳟鱼、金鳟鱼、鲶鱼、三文鱼、细鳞鱼等,全部野生无喂养,密度大易咬钩,因冷水鱼肉鲜美。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天桥沟,特别是让丹东人知道家乡有这么美丽的景点及诸多旅游项目,特举办20XX年首届天桥沟天潭湖钓鱼比赛,以此宣传天桥沟,提高天桥沟旅游景点的知名度。

二、 活动主题:美丽天桥 “渔乐无限”天桥沟天潭湖垂钓比赛

三 、活动时间、地点、主办单位

活动时间:20XX年10月19日

活动地点:天桥沟内天潭湖畔

主办单位: 辽宁碧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丹东市枫叶旅行社 、丹东市钓鱼协会

新闻媒体: 宽甸电视台、丹东报社、丹东电台

四、报名时间:10月15日至10月18日上午11点,限额90人,额满为止,参赛者可带一名陪同,陪同人员不参赛。

五、报名费用:每人120元(含150元的天桥沟门票、去天桥沟往返车费、50元/人标准桌餐),陪同也收120元。

六、报名地点:丹东枫叶旅行社、丹东市钓鱼协会及指定渔具商店。

七、报名电话:3130066 2138967

八 、比赛规则:

1、男女不限,只要是钓鱼爱好者均可,限手竿一竿一线(6.3米以内),可携带备用竿一套,只允许交替使用,但不能同时下水垂钓,一律使用无倒刺钩,比赛钩具和饵料自备,比赛不准抛投诱饵。

2、比赛前集中由裁判长讲比赛规则,参赛者抽取钓位后进入赛场对应钓位,相邻钓位间距不得小于3米,垂钓区是钓位正前方,抛钩不得越位,溜大鱼也不得超过本钓位,参赛者填写参赛证,准备饵料钩具,裁判员核对参赛证及钓位,检查钩具。等候命令。

3、比赛时间2小时,比赛开始和结束均以裁判长发出的信号为准,

(1) 比赛令未发前,任何钓具,钓组不得入水,需调漂的选手统一时间调漂。

(2)不得擅自换人、换钓位。比赛中如需要离开钓位,须经裁判批准。

(3)非比赛时间严禁垂钓。

(4)比赛不得中途退出,否者不计算成绩。

(5)不得有意锚鱼、挂鱼故意造成鱼死伤,单尾重小于2两鱼不计数,必须放进湖里,否则成绩无效。

(6)不得将鱼获放入他人鱼护,违反者取消比赛资格。

4、结束比赛规则

(1)听从裁判口令,比赛结束口号发出,应立即收杆,将钩漂提出水面,未入护的鱼一律不计成绩。

(2)结束信号发出后,鱼护不能移动动或提出水面。

5、计算成绩规则:

(1)比赛结束,赛手在钓位上等候裁判员计量,未计量不准提动鱼护。计算成绩时,赛手配合提起自己鱼护,交给裁判计量,记完成绩并签名后,将鱼放生方可离开钓位。

(2)计成绩时其他选手不得围观。

(3)以参赛者所钓鱼的总重量多少依次排出一 二 三等奖和单尾重量奖(重量奖和单尾重量奖不可兼得)。细鳞鱼为珍贵品种鱼,不计成绩,钓到后必须立即放生,不得损伤。

6、其他比赛规则

(1)除选手、工作人员、裁判员外,其他人一律在比赛前五分钟退场地。

(2)比赛中注意环保,禁止喧哗,不的影响他人钓鱼,不得向赛池和岸边乱丢烟头、物品、垃圾、废弃钓饵等。

(3)为了可持续发展,将放生所有钓到的鱼,但受伤鱼不得放回水里,交给工作人员回收,如参赛者需要所钓鱼按各品种鱼均按10元/斤优惠出售(平时钓鱼价30元/斤)。

7、参赛选手必须品行端正,文明垂钓,听从裁判指挥,如违反规定,又不听裁判劝告,取消比赛资格,清除赛场。

十、活动奖品:

单尾重量奖1名: 证书+ 奖金1000元

总重量一等奖1名:证书+奖金1000元

总重量二等奖2名:证书+奖金300元

总重量三等奖3名:证书+奖金200元

总重量四等奖10名:报名渔具店购物券一张(面值50元)

总重量五等奖30名:冬季天桥沟滑雪票一张(价值150元—200元)。

所有参赛选手及陪同人员当日免票入天桥沟公园。赏枫叶,看美景。

十一、颁奖流程:

1、领导致辞

2、主裁判宣布比赛结果

3、领导颁发证书、奖金、奖券

十二、活动流程:早6.20在丹东站前毛像下集合,6.30准时发车,9.00到达天桥沟,9.30—11.30比赛,11.50午餐,下午入公园游玩,下午3.20集合回发车,约5.40到丹东。

钓鱼活动方案【篇15】

一、活动目的

为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本次活动主要突出“以渔会友、增进交流”的活动宗旨。为公司钓鱼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营造感受生活、交流协作、**渔技的氛围,同时达到切磋钓鱼技术和增进友谊的目的。

二、活动主题

三、比赛地点、时间

地点:龙水湖

时间:6月22日(星期六)8:00-10:30,钓鱼时间:9:00-10:00。如有变更,将通知您。

四、报名要求

公司钓鱼爱好者均可参加,本次比赛以各分工会为单位,在各分工会预赛的基础上,每个分工会推荐5名选手参赛。每一次分区会议将在6月20日前将名单及编号报送党群工作部。

五、比赛规则及要求

1每次分工会议要认真组织,向各部门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汇报工作。鉴于本月生产任务繁重,分工会在向党群部填报选手名单前应当征询选手所在部门负责人意见,确保正常生产和钓鱼活动两不误。

2、各分工会参赛队领队负责参赛人员的报名、召集、赛场交叉监督等工作。

3、比赛均自备钓具,钓鱼竿限手竿,一竿一线一钩(可携带备用竿一套,只允许交替使用,不得同时下水垂钓),鱼饵、渔料由比赛承办方提供。

4比赛当天,参赛者将于早上7:30集合,前往比赛现场。到达目的地后,根据抽签决定的钓位区域站位,各代表队的钓位区域一经确定不可自行调换,每位参赛选手的钓鱼位置根据报名时序号在抽签的区域按顺时针确定,整个比赛期间不得改变。

比赛期间,参赛者如欲离开,需经裁判许可。

5、比赛开始和结束以裁判发出的信号为准,比赛开始才可撒渔料.开赛的信号发出前所钓的鱼不计入比赛成绩,比赛结束信号发出后立即收杆,超时所钓鱼不计算成绩。公司工会只承担比赛期间捕捞的鱼的费用,赛期外捕捞的鱼由公司工会自行支付。不服从裁判员指示的,取消获奖资格。

6、选手一人一个鱼网,鱼网为参赛纪念奖,由公司工会统一配备。

7比赛中应自觉接受竞赛监督人的监督,不得将不同选手捕捞的鱼放入同一选手的鱼网中;未经裁判员许可,不得走动、串、借渔具;不得大声喧哗或影响他人比赛。

8、比赛结束后,全体参赛选手集合,等候裁判员统计成绩,宣布名次,颁法奖励。

9、参赛者一律自钓、自取、自放,独立操作,若他人协助成绩无效。

10、以分工会为单位划分参赛的垂钓区,本参赛代表队选手不可斜插邻队选手的钓鱼区。

11注意保护环境。不要把饵袋放在地上。参赛者不得向游泳池倾倒或丢弃垃圾和杂物。比赛结束后,清理周围杂物,保持环境清洁。

12在比赛中,违反上述规则和要求者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13本次比赛不准备午餐。比赛于10:30结束,将乘公共汽车返回。

六、评奖标准及说明

1、所有参赛者所获奖项均以钓鱼的重量计算,不分鱼种类别。比赛设个人奖前三名和集体奖前三名。集体奖以参赛代表队为单位评比。

2、评奖结束后,参赛者所钓的鱼归选手本人,公司工会凭全体参赛选手比赛期间所钓鱼的重量之和向承办方统一支付。

节省活动时间,选手所钓的鱼由鱼塘管理者分别简易装袋,若需充氧自行支付充氧袋费用。

wel***e to

download !!!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幼师跟岗实习总结(必备7篇)

幼师实习总结 02-11

祝福家人新年快乐祝福语38条

新年快乐祝福语 02-11

警示教育工作总结集合九篇

警示教育工作总结 02-11

小朋友圣诞节祝福句子(简短36条)

小朋友圣诞节祝福句子 02-11

土木生产实习报告热门十一篇

土木生产实习报告 土木实习报告 02-11

[教案]自我评价中专之三

中专业自我鉴定 中专学医自我鉴定 02-07

对女孩表白的句子

女孩表白句子 02-11

安全生产警示标语

安全生产警示标语 安全生产标语 02-11

2024我的回忆教案

回忆教案 12-10

珍爱作文

珍爱作文 02-11

口腔科年终工作总结500字必备十三篇

口腔科年终工作总结 02-11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