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认识自己课件

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快乐小精灵)教师在开学前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每个教师都需要制定自己的教案和课件计划。为了提升教案的制定水平,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案和课件才算是好的呢?请阅读下文,栏目小编为您准备了“认识自己课件”的精华内容,请收藏!

认识自己课件【篇1】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社会教案《认识自己》含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发现自己到认识自己从而初步了解自己的性别;

2、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3、激发幼儿乐意参加集体游戏的积极情感。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选择有一面大镜子的教室内进行,并在教室内构建一个“化妆间”;

2、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和一个玩具娃娃;

3、设计好一段关于认识自己的动画短片;

4、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五官。

活动过程:

1、导入――看动画短片,引导幼儿发现自己。

动画短片内容为:一个小娃娃很开心地边吹泡泡糖边走路,碰到了好几个小动物,大家都劝他走路当心点,可他就是不听,结果头上撞了个大大的包。他又疼又急,哇哇地哭着跑回家,镜子说:“别哭!别哭,好孩子以后要爱惜自己!”娃娃问:“自己是谁呀?”镜子说;“自己嘛,请你对我照一照,就会看到了。”听了这话,娃娃真的对着镜子照了起来。

2、集体活动——玩照镜子游戏,引导幼儿认识自己。

(1)幼儿在室内寻找镜子,找到后拿着镜子照照,并说出自己的名字,向教师介绍自己。

(2)玩“自己的五官在哪里”的游戏,说一说五官的名称,并指出五官的位置。

(3)请幼儿讲讲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如头发的长短、衣服的颜色……

3、操作练习,使幼儿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学会区分男孩与女孩。

(1)“交朋友”游戏:幼儿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性别后,找一个玩具娃娃做朋友,并把他带回“家”。

(2)送“朋友”参加化妆舞会:请幼儿将自己的`“朋友”按性别的不同送到“化妆间”里。

区域设置和日常活动组织:

1、在晨检表、评比栏、毛巾架等上为幼儿贴上照片,让幼儿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2、在一些音乐、体育等活动中,适当加入一些分男、女的角色表演、演唱、游戏等形式;

3、在幼儿入厕时,强化幼儿对性别的认识。

与家长沟通计划:

1、给孩子看看他们小时候的照片,向孩子讲述小时候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2、在今后的活动中,多给孩子照些照片;利用休息时间和孩子一起记他们的成长日记。

教学反思:

少一半的幼儿对教师的提问能积极反应,大部分幼儿比较被动,需要鼓励和再次引导。大多数幼儿能简单自我介绍,在游戏互动环节里,幼儿都能参与活动,在旦表述时语句单一,缺完整、连贯说话的表达能力。所以,有勇气在同伴面前大声说话、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述还需要在不同的领域教学中渗透能力培养,多给幼儿表达的机会。

认识自己课件【篇2】

学习目标:

态度:培养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积极参与和探究的学习态度与精神。

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欣赏自己、树立自信;能够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认识自己吗?有的同学会问:我们是三年级的学生了,还不认识自己吗?其实不然,了解自己的特点、兴趣、特长,分析自己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自己。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同学们阅读课本2-5页,开阔思路。

(学生阅读2-5页,知道课本上的小朋友都介绍了哪些优点。知道并学习介绍优点的说话方式。)

2.引导学生找自己的优点。

3.学生在第二页上涂出自己的特点。并补充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

4.在4页下方的方框里写出自己的优点。

5.用最简短的话在班上交流自己的优点。

三、引导学生谈谈在同学面前夸自己的感受。

四、教师小结: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以至于缩小了自己的成就。”“自卑的人,总是在自卑里埋没自己。记住,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上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就先担心着怕咱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

板书设计:

1. 认识我自己

优点: 自豪

感受 : 高兴 有信心

教学反思:

课上,有的同学找不出自己的优点,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了自己长得可爱、乐于助人等优点;但有的同学,老师虽然让同学帮他找优点,并找他个别谈话,可还是效果不佳,缺乏自信。

认识自己课件【篇3】

谈话活动:

“三八”国际妇女节

活动目标:

1、了解3月8日是全世界劳动妇女的节日。

2、了解妈妈劳动的艰辛、妈妈的工作成绩,为自己的妈妈自豪。

3、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使他们懂得要关心妈妈。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准备一张妈妈的工作或做家务的照片。妈妈生产的产品、妈妈的奖品、妈妈的工作计划。

2、皱纹纸、蜡光纸、蜡笔、剪刀、浆糊各若干。

3、有关国外的儿童和妈妈在一起的照片或图片。

活动过程:

1、向幼儿介绍:“三八”的由来,突出“三八”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

(1)介绍“三八”节的由来。

每年的3月8日是妇女反压迫、反剥削和争取自己的权利的节日。

(2)让幼儿了解“三八”节是个世界妇女的节日。

世界各地的妇女都在过节。除了小朋友的妈妈、阿姨、奶奶在过节,外国小朋友的妈妈、阿姨、奶奶也在过节,所以3月8日叫“三八”国际妇女节。

2、让幼儿谈自己的妈妈、老师,激发幼儿爱妈妈、爱老师的情感。

(1)启发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妈妈。想一想,你们是谁生的.?

妈妈生你们非常辛苦,现在照顾你们也非常辛苦,妈妈又要上班,请你们说说自己的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在家里做些事?

(2)引导幼儿介绍自己妈妈的工作,简单描述妈妈的工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师小结。

妈妈很辛苦,她们工作辛苦,还要在家中做许多事,小朋友应该关心自己的妈妈、奶奶。

(3)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教师的节日祝贺。

3、用图片向幼儿介绍,国外的小朋友也在为他们的妈妈、教师庆祝节日,他们唱歌又舞蹈。

4、通过谈话、分组活动等形式,为让妈妈过一个愉快的节日作准备。

(1)小制作:“送给妈妈的礼物”。

(2)向妈妈说一句感谢和祝贺的话,由老师记录下来。

(3)谈话:“我为妈妈、阿姨、奶奶做些什么?”

认识自己课件【篇4】

认识自己

1教材

北师大版教材 七年级上册 第三课《正确认识自己》 2教材分析

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对如何认识自己还是很迷茫。学生的潜能是有差异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然而,生活中却常有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却看不到自己的弱点;也有些同学常看到自己的很多问题,却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所以,正确认识自我也是一种本领、一种技能,需要学习和讨论。

本课时就是要告诉学生,如何从实践的检验中,从别人的态度中,从多重比较中和内省中正确认识自己,当然,在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利用故事、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及讨论中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并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发现全新的自我。在此基础上领悟个人在变化中成长,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认识自己,不断弥补不足,完善自己。教学中力求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的教学思想。力争通过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在课内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消除部分同学身上的自卑心理,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认识和更好地认识自我,在此基础上增强自信,使学生能健康的成长。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懂得什么是正确认识自我,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初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的一些基本方法及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故事、感悟名人名言,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采用材料及学生身边的事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在多重比较中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前进的方向。

(3)讲述名人故事,让学生学会在多重比较重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前进的方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使其主动积极地认识自我,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自信心,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2)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

4学情分析

十二、三岁的初中学生正是“自我”概念形成时期,他们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但由于自我认识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在自我认识中容易出现偏差。一方面,表现为自我评价的依附性高,以他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另一方面表现为自我评价的稳定性差,有时因为一件成功的事而无限扩大自己的能力,有时又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自卑。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运用名言、故事、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感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的一些基本方法,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努力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优秀。5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认识自己的技能,正确审视自己,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不盲目自卑或骄傲。

【教学难点】初一学生容易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所以如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行动是教学的难点。6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课前情景

课前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小的我》。

〖设计意图〗:让欢快、愉悦的音乐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并形成和谐的教学情境,为顺利导课作铺垫。活动2【活动】新课导入

《逞强的青蛙》(请班上擅长说故事的学生将故事绘声绘色地表述出来。)教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何感想?你觉的青蛙可怜吗?为什么可怜?(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与之前欣赏的歌曲作比较。)

教师:青蛙的可怜在于它没有正确认识自己。可见,认识自己是多么的重要。可以说,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换句话说,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否正确认识自己。同学们,你们认识自己吗,也许很多同学会说,世上最了解自己的莫过于自己,我当然认识自己了。但事实是否如此呢?文学家苏轼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认识自己有时比认识别人可能更加困难。那么今天,我们就以认识自我为话题,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好不好。

〖设计意图〗:在歌曲、故事中引入,提出问题,学生结合歌曲、故事认真思考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动3【活动】新课讲授

认识自己(板书)活动一:《我是谁?》

回忆小学时写过关于“我”的作文中的内容或围绕“我是谁”这样一个问题,用不同的回答填写出能表现自己的句子。(要求: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一,激励学生去探究,寻找“我”,在进行分析评价,使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并不是真正认识、了解自己,激发继续学习探究的热情。活动二:七嘴八舌(1)说说你的“成功史”? } 扬长避短 准确认识自我(2)你敢谈谈你失败的事吗?

注意:对提问中表现出对自己评价不当或自卑的学生予以鼓励,让他们说说成功的事情。学生活动后教师总结。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自己绝不能完全依靠想像和感觉。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必须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成功和失败。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自己适合或擅长的是什么,不擅长的是什么,但是,我们不应该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也不能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要全面地看待自己。

〖设计意图〗:在学生眼里,“成功”就是成绩好,得第一,“失败”则反之。此活动让学生领悟一位哲人所说:“在各种排列中,任何人都想得第一。其实,得第一并不难,只要愿意另起一行,每个人都是第一。”每个班排排看,学习成绩排第一的只有一位同学,可是,“只要愿意另起一行”,有的同学单科成绩排第一;有的同学绘画好,班里的每期板报都少不了他;有的同学擅长短跑,100米冠军非他莫属;唱歌、跳舞、讲故事、爱劳动、守纪律、有礼貌……众多的第一在“另起一行”中都能找到合适的人选。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准确认识自我。

活动三:学习小组自主探究 教师指点释疑

多媒体出示自主探究题目:

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你如何理解李世民的这 句话?

3、主动请小组的同学说说自己的优缺点,并拿来与父母对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来。(父母对自己的 评价是课前布置的预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答案,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猜一猜,这是谁?”(1)活泼开朗、爱说爱笑;(2)嗓门特大;

(3)感情丰富、文文静静、秀气;(4)度量大、大方、不拘小节;(5)深沉、有内涵;(6)爱动、闲不住;

(7)求胜心强,易冲动,心中容不下事,好“放炮”,事后常后悔;(8)工作、学习任劳任怨,有“黄牛”精神,有时显得“窝囊”;(9)沉默寡言、谨慎、孤独 思考:

1、如何对待他人评价?

(1)、要独立思考,具体分析,正确对待(2)、要实事求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你认为应如何处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关系? (1)不能完全受他人评价的支配。(2)重视他人的评价。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懂得:我们对待他人的评价,既不要因为受到赞扬而得意忘形,也不要因为遭到贬低而闷闷不乐,更不要因此对他人采取疏远、排斥,甚至对立的态度,要实事求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活动四:走进名人

1、讲《上帝没有看轻卑微》伊东·布拉格的故事: 提问:伊东·布拉格的成功的秘密是什么?

师:人在与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怀有一颗自信的、积极进取的心。自己可能和别人

相比暂时有 一定差距,但只要努力不懈,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2、著名影星索菲亚·罗兰的故事: 问:索菲亚·罗兰与别人比较是否有优势?

师:索菲亚·罗兰与别人比较时的劣势是相对的,而这些劣势如果应用得当的话,恰恰会变成自己的特色,进而成为自己的优势。

3、《羊与长颈鹿》 问:如何与他人进行比较?

教师总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所以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日新月新我常新,每个人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自身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设计意图〗:告诉同学们在与别人比较时,为了避免自卑心理的产生,大家应该选择与自己各方面相类似的人或事比较。否则与自己悬殊太大,或者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总免不了自卑感。与人比较时要讲究“可比性”,否则只有“人比人,气死人”。活动五:小组合作学习

用多媒体出示名言,学生结合课本回答问题:(1)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2)俗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议:(1)这两句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师:孔夫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要抽出三次时间用于自省。也许正因如此,他才在不经意间成了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思想巨擘,以致于他的真知灼见要用厚厚的一本《论语》来记载,并光耀中国文化两千余年。而内省这种方法,也恰恰是认识自己的最好方法。要认识自己,关键在于自己的观察和内省,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恰当看待别人的态度,合理地与别人比较,这样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活动4【活动】丰收园

丰收园 归纳总结:

你认为自己在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觉得本节课中还有哪些问题没搞清楚?或者你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设计意图〗:当讲授完新课后,随着下课时间的临近,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分散,变得心不

在焉,此事通过巧设疑问、营造氛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的过程。活动5【活动】小结新课

认识自己

在实践的检验中认识自己 认正确认识

识方法从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 意义 自己、把 自握自己,己在多重比较重中认识自己才能掌好 人生之舵。

在自我观察和内省中认识自己

〖设计意图〗:即可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环节更完整,学生思路更清晰。活动6【练习】小试牛刀

小试牛刀:用多媒体出示习题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训练学生用理论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知识迁移。

活动7【活动】结束语

一节课的时间很短暂,但能给大家带来这么大的收获是我的快乐。同时也使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确实,太阳每天升起,开始崭新的一天。同学们,明天的你又将是一个全新的你。我由衷地希望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用自己的双手去设计自我,超越自我,创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在这里老师想与同学共勉:“在这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生下来你是什么,这是世界给你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这是你给世界的礼物。”

认识自己课件【篇5】

主题来源:

大班幼儿已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他们对班上出现的新鲜事物常常有着探究的兴趣。前几天,彬彬过生日,带来了一只蛋糕,还带来了许多照片。自由活动时,孩子们围着这照片细细地看,彬彬则兴致勃勃地作介绍。唐崇植小朋友:“小时候我也有很多照片,还有爬的照片。”赵晓雯小朋友说:“我还有很多刚生下来拍的照片,有白日照。”杨世超耷拉着脑袋说:“我不是妈妈生的,是从路上捡的。”这下,许多小朋友反驳:“你骗人,你有妈妈的,你的妈妈还天天来接你呢。”我发现幼儿对自己的生长,评价自己感兴趣了,于是,就生成了“认识我自己”这个主题,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情况有比较完整的认识,让他们懂得父母的养育恩。

预设目标

1、知道三月八号是妇女节,能用语言、歌声、小礼物等祝贺妈妈、老师、奶奶节日快乐!感受彼此的关爱。

2、在游戏中常说礼貌语。学会整理物品,认真完成任务。

3、学习7的分成,7以内的加减,培养幼儿关注天气,探索自然变化的兴趣。

4、初步学会人物动态,能够用连贯、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生活的地方,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式唱歌,按节奏排除××O×节奏中休止符的歌词部分,为歌曲增编新歌词。

5、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主题环境:

1、丰富墙面,布置“认识我自己”专栏。

2、制作小礼物、贺卡送给妈妈奶奶等。

3、收集材料、碟片、录象带、图书、照片丰富区域。

区域活动:

1、语言区:说照片、看图书、提供《大狮子和小老鼠》图片,表演故事、排图讲述。

2、美工区:贺卡“妈妈我爱你”、剪纸“娃娃类”、布贴画“妈妈的节日”、泥工“花草类”。

3、益智区:添“7的组成和加减的操作材料”、找不同、物体的旋转、认识身体器官。

4、游戏:指导“医院、娃娃家、开心小吃”。

家园配合:

1、请妈妈、奶奶们接受孩子的祝福,并准备好鼓励的话。

2、向奶奶、妈妈献词、献歌、送小礼物。

3、收集资料,看录象“我从那里来”,感知妈妈的辛苦及父母的养育之恩。

日常活动:

第五周第六周绘画:给妈妈画张像音乐:不再麻烦好妈妈语言:给妈妈的一张椅子故事: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参观:医院科学:宝宝从那里来律动:头发、肩膀、脚数学: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数学:7的组成体育:我的本领大科学:认识身体英语:五官体育:纸儿真好玩谈话:我从那里来早期阅读:我们周围的标志绘画;数字变魔术第七周音乐:让座科学;动动我的身体数学:学习7的第二组加减参观;飞雁幼儿园体育;玩塑料布绘画;我的身体语言:学做大人的小帮手英语:四肢

生成活动:牙齿

活动目标:

1、乐意探索,积极参与。

2、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有关动物的牙齿。

活动准备:

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牙齿的`资料。

活动过程:

请小朋友自己来介绍带来的图片、资料。

1、世界上有许多动物,你们知道动物的牙齿是什么样的吗?

谁愿意来说。

2、动物的牙齿真有趣,各种各样的都有。你们知道这些牙齿有什么用?是不是和我们人类的牙齿的作用是一样的。有没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呢?

3、小朋友可以画画那些有趣的动物牙齿。

4、展示小朋友的图片、资料。

绘画活动:给妈妈画张相

活动目标:

1、培养小朋友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2、说说画画,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记号笔、油画棒、8开纸、妈妈的一张照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活动,引导幼儿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喜欢。)你的妈妈长的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围绕面部特征回答。)刚才小朋友说的很好!今天,你们还带了妈妈的照片,我们看看照片上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主要观察头发、衣着,加深印象。)

2、教师示范写生难点。

我们要给妈妈画长相,看着照片画也可以叫人物写生,人物写生分为头像胸像及全身三种写生。这次我们来画头像写生。就是主要画妈妈的头部。脸的外轮廓要大一点,鼻子也要大一点。(注意鼻子有鼻梁、鼻孔,不是一条线。)眼睛、耳朵、眉毛等是左右对称的。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今天我们给妈妈画张相,送给妈妈。画的时候不要怕,仔细观察,看一眼画一笔,把你看到的全画出来。完成后,边线用轻涂手抹法涂油画棒。(指导幼儿抓住脸的特征。并且要画得大,画得仔细。)

4、结束活动。

带回家送给妈妈,如果大人笑你画的写生,就100分了!

谈话活动:“三八”国际妇女节

活动目标:

1、了解3月8日是全世界劳动妇女的节日。

2、了解妈妈劳动的艰辛、妈妈的工作成绩,为自己的妈妈自豪。

3、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使他们懂得要关心妈妈。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准备一张妈妈的工作或做家务的照片。妈妈生产的产品、妈妈的奖品、妈妈的工作计划。

2、皱纹纸、蜡光纸、蜡笔、剪刀、浆糊各若干。

3、有关国外的儿童和妈妈在一起的照片或图片。

活动过程:

1、向幼儿介绍:“三八”的由来,突出“三八”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

〈1〉介绍“三八”节的由来。

每年的3月8日是妇女反压迫、反剥削和争取自己的权利的节日。

〈2〉让幼儿了解“三八”节是个世界妇女的节日。

世界各地的妇女都在过节。除了小朋友的妈妈、阿姨、奶奶在过节,外国小朋友的妈妈、阿姨、奶奶也在过节,所以3月8日叫“三八”国际妇女节。

2、让幼儿谈自己的妈妈、老师,激发幼儿爱妈妈、爱老师的情感。

〈1〉启发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妈妈。想一想,你们是谁生的?

妈妈生你们非常辛苦,现在照顾你们也非常辛苦,妈妈又要上班,请你们说说自己的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在家里做些事?

〈2〉引导幼儿介绍自己妈妈的工作,简单描述妈妈的工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师小结。

妈妈很辛苦,她们工作辛苦,还要在家中做许多事,小朋友应该关心自己的妈妈、奶奶。

〈3〉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教师的节日祝贺。

3、用图片向幼儿介绍,国外的小朋友也在为他们的妈妈、教师庆祝节日,他们唱歌又舞蹈。

4、通过谈话、分组活动等形式,为让妈妈过一个愉快的节日作准备。

〈1〉小制作:“送给妈妈的礼物”。

〈2〉向妈妈说一句感谢和祝贺的话,由老师记录下来。

〈3〉谈话:“我为妈妈、阿姨、奶奶做些什么?”

谈话活动:我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初步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了解家长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2、在日常生活中能体谅、关心孕妇及自己的父母。

活动准备:

1、录像带(宝宝的成长过程)

2、班上联系怀孕的阿姨

3、请家长、幼儿共同完成调查表:小时候,爸爸妈妈为我做了什么?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孕妇在行动上的不便,激发幼儿关心、帮助孕妇的愿望。

1、小宝宝在出生之前,生活在哪里?

幼儿:生活在妈妈的肚子里。

2、我们幼儿园贡阿姨肚子里有了小宝宝后,生活上有哪些不方便?

幼儿1:做操不方便,弯腰不方便。

幼儿2:贡阿姨上楼梯很累,我见过她扶着栏杆很累的。

幼儿3:她重一点的东西会拎不动。

3、小朋友,你怎么关心贡阿姨?你能为他做什么?

幼儿1:看到她的东西掉在地上,我会帮她捡。

幼儿2:我帮她擦桌子、我帮她擦椅子。

幼儿3:如果我和贡阿姨一起乘汽车,我就把座位让给她。

幼儿4:我们还要少扔纸屑,这样贡阿姨就不要经常拖地了。

4、小结:小朋友都愿意关心、帮助贡阿姨,贡阿姨心里一定很高兴,小宝宝也会生活得更舒服,长得更健康。

评析:因为幼儿亲眼目睹了怀孕阿姨在工作、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因此在讲述过程中幼儿积极性很高,帮助怀孕阿姨的愿望油然而生,我们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对不同的幼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是这一环节成为关爱教师和幼儿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看看、讲讲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父母的准备工作。

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长大的?妈妈要为他准备那些事情?(看录像)

幼儿1: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慢慢长大的,妈妈要为小宝宝准备小衣服。

幼儿2:妈妈要吃很多有营养的东西,妈妈要做操。

小结: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越长越大,等到妈妈的肚子里放不下时,小宝宝就出生了。

评析:幼儿边看录象边议论:小宝宝吸收的是妈妈的营养,是靠脐带吸收营养;长大一点小脚会踢来踢去,还会翻身呢。孩子们的注意力完全被直观形象的录象吸引住了,他们都发出惊叹:我们小时侯都是这样的!幼儿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三)交流调查信息:“爸爸妈妈为我做了什么?

小时候,爸爸妈妈为你做了那些事?

幼儿1:我生病住院时,妈妈好几天没睡觉,陪着我。

幼儿2:小时侯我在夜里很会哭,爸爸经常抱着我在房里走来走去。

幼儿3:爸爸每天要给我泡很多奶粉,说我是吃奶粉长大的。

评析:在调查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本次调查和交流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养育之恩,体会了父母的艰辛劳动,特别是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调查表的过程,更是融恰了亲子关系。

(四)激发幼儿爱父母、感激父母的情感。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爸爸妈妈?将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

幼儿1: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幼儿2:我妈妈在商场上班,每天站很长时间,我要给她敲敲腿。

幼儿3:妈妈的心脏不好,我长大了要挣钱,给妈妈看病。

幼儿4:我长大了要买新房子给爸爸妈妈住……评析:从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幼儿对父母的辛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从心底里爱自己的亲人。通过相互讲述,表达了自己关心报答父母的美好愿望。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为怀孕的老师、阿姨做力所能及的事。

2、幼儿带一套自小到大的照片,在语言区讲述自己成长的趣事或故事。

主题反思:

在“认识我自己”这一主题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是天真的、聪明的、主动的,而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应当是接纳的、商讨的、鼓励的,只有在这种师生互动中,老师与孩子才能相互支持,共同建构主题,推动主题的发展。在这种探索性的主题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探究品质,使孩子初步具有了问题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合作、交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学会了相互学习,孩子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主体性。

认识自己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正确对待人他人的评价,能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己整体形象,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自己意识。

二、教学重点

自己评价。

三、教学难点

正确处理自己评价和他人评价。

四、教学设想

树立良好的自己认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本堂课意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乍我,强调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亲自体验,不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记得多少教学内容为评价的惟一标准。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注意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亲身实践活动为主。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填写教师分发的“自己小档案”卡。

2、采访3个不同身份的人(教师、父或母、同学),分别记录他们对你的态度和评价。

(二)、上新课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主动把已填好的“自己小档案”刘给大家听一听。(对填得较全面的同学给予表扬。)

请问你们是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的?

生:(略)

师:初中阶段是自己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人的自己意识开始大大增强,学会了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评价自己既不要过高也不过低,树立良好的自己认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但正确认识自己并不是很容易。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评价的方法来认识自己。其实,填写“自己小档案”的过程就是自己评价的过程。

在填写“自己小档案”的时候,你是怎样才得出你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呢?

生:(略)

师:我们可以在实际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通过反思和自己检查来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断正视自己,调整自己,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在成长历程中,你有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吗?

生:(略)

师:成败乃兵家常事,但是成功与失败最能反映个人在能力、性格、习惯、品德、心理等方面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写出三个方面的个必性特点,与同学相互比较。

生:(活动过程略)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中学生的比较对象主要是自己的同学,比较的内容有个性、能力、与人交往的态度、情感表达方式、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品质修养等方面。通过比较,可以看清不足,发现差距,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也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成绩,提高自信心、成就感。

如果,同学你把“自己小档案”与采访他人对你的态度和评价相比较,你会发现什么?

生:(略)

师:在体谅过程中,他人对你态度的评价就是他人评价。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自己评价与他人评价是不完全一致的,他人评价比自己评价更客观、更全面。同时,他人评价为了解和认识自己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正确对待他人评价也是学会认识自己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他人的认识和评价难免也会有片面的方面和偏差,别人对你的认识和评价也不一定全面和正确。

你有过被人误解的时候吗?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生:(略)

师:在成长历程中,我们应当正确对待他人评价,个人的行为不能完全受他人评价的支配,对他人提出的优点和长处要继续发扬,对他人指出的缺点和错误要乐于接受,并努力改正,而不能打击报复,要善待他人错误的评价行为。总之,要把自己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充分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身健康、顺利成长。

(三)、课后实践

王强因为身体矮小,长相平平,家境贫困而自轻自贱,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害怕在别人面前说话、做事;课堂上做作业时,生怕别人看见,做完练习题后要跟同学对答案后才放心。请你想想办法帮帮王强同学。

六、板书设计

反思自己,认识自己

自己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己个性特点

学会认识自己与人比较,认识自己

他人评价:更客观、全面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课件【篇7】

第一课 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自己课堂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认识自己,并且领悟认识自己的途径,从而在学习、家庭、生活中,有更多方面的自我的认知和成长。

2、课堂之中有更多的问题和认识自己的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更多地自我认识体验,从而让学生清晰地构建知识结构,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的结合。

二、 教学重点

1、认识自己的途径:实践的检验、别人的态度、多重的比较、自我的观察和内省。

在这4个途径中,皆有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2个有具体案例来支持和解释概念,让学生生动地理解认识自己的途径。

2、认识自己的三个活动:“三个我”、“长处和短处”、“我的素描”。

三个课堂活动,都可以引发学生对自我的探讨,理论结合实际的体现学生自己的反映,使得学生的自我成长。

三、 教学方法

1、通过具体的实例(有关认识自己的文章)来教学,并且叫分别叫学生上讲台来朗诵这些文章。

2、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表个人看法。

3、用具体的课堂活动,如“三个我”、“长处和短处”等,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对自我实现了一次内心的追问。

四、 教学过程

首先,引入“你了解自己吗?”这篇哲理短文,并且叫学生来讲台朗读,顺势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了解自己。

你对自己了解吗?接着,让学生回到教材P31的“想一想”,思考两个问题: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自己的呢?有哪些途径来了解自己呢?(P37~P39)

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让同学们来回答,正面的都给予积极的反馈,然后就进入教材的黑体字内容,即认识自己的四个途径。

分别让同学们来思考每个认识自己途径的提出的有关问题:怎样理解“在实践的检验中认识自己?如何正确地在实践的检验中认识自己呢?如何理解“在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在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应该注意什么?怎样理解“在多重比较中认识自己”呢?在比较的过程中,怎样比较,是只看到他人的优点,还是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呢?

并且还结合具体的实例,如“瓦拉赫效应”、“上帝没有看轻卑微”、“德高望重的老教授”。

在学生的回答中,大都会回归到教材的一些内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好的见解、好的观点。

最后便是进入三个课堂活动,分别是“三个我”、“长处和短处”、“我的素描”,让每个同学都仔细填写,仔细思考,独立地完成。随后,便叫几个下课、上课都非常活跃的、不太爱学习的同学来朗读自己写的,教师则根据所回答的内容,不断地提问,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以及更加地热爱学习,能够努力地学习。

五、 教学反思

课堂中,学生纪律会比较难以控制,“认识自我”这门课堂知识的传授性强,所以决定运用具体的实例生动地教学,同时管好学生的纪律,小组讨论时,小声议论。为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时,叫多个学生上讲台朗读相关的案例,并且有许多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去小组讨论和思考。为了做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后面的三个关于认识自我的活动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自主地发言,把认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

认识自己课件【篇8】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课程内容: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

2.活动建议: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反思和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向。

跨入中学大门,学生进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的自我探索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成为可能。他们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据此,本框“运用你的经验”活动,以开学以来的中学生活场景为背景,探索在集体生活中的自我形象,从而引出“认识自己”这一主题。

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

第一目“人贵自知”。

此目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材先联系学生开学以来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用三个镜头描述自己的中学生活,通过该活动让学生感受自我形象,并初步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用老子的话和神庙中的箴言提示学生,认识自己很重要。

其二,通过四个对自我进行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明确: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认识和发现自己不仅成为“我”的需要,而且成为一种可能。对自我的探寻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其三,认识自己很重要。通过“小刚和队友”的对话,论述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一是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身发展,增强自信。二是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第二目“多把尺子量自己”。

教材通过“我是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自己。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认识自己包含的内容。通过“我是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提示学生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认识自己,包括身体状况、个性心理特征、在群体中的关系等方面。

其二,认识自己的途径。通过“我的自画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同时,觉察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从而理解认识自己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认识自己。让学生明确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判断,最能代表认识自己的水平,以教材中的“方法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运用“不同的‘我’”活动和“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中提到的技能,认识到他人评价是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学会用理性的态度面对他人的评价。

其三,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这段正文是对本框进行总结,主要让学生懂得认识自己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断深入了解自己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在“拓展空间”中鼓励学生运用“认识自己的窗口”这一工具,更深入而全面地了解自己,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水平。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讲,中学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美好。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需要完成“小学-中学”的过渡适应,包括身体的变化、心理的成熟、思想的完善以及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种种变化对于学生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鲜复杂的新环境,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或喜或忧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树立信心,为中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打下坚实的情感基调。

三、学科素养:

本框利用精选学生身边的资源,通过感悟名人名言、分析成长笔记、寻找“感动班级的人物”并写出颁奖词等方式,培养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四、教学目标

1.精选学生身边的资源,通过感悟名人名言、分析成长笔记、寻找“感动班级的人物”并写出颁奖词等方式,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正确运用自我评价的方法和用理性心态面对他人评价。

2.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抽取信息进行分析与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的能力。

3.感受到认识自己很重要,能采取正确方法积极主动地认识自己,不断探索自己、发现自己,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五、学习目标

目标1:通过分析成长笔记,学生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目标2:通过填写句子,学生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教学目标3)

目标3:通过活动“寻找“感动班级的人物”并写出颁奖词”,提高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的能力。(教学目标2)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认识自己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看待他人的评价。

七、教学方法

情境体验,合作学习

八、教学过程

多媒体呈现:下午放学回家后,在心理咨询机构上班的爸爸问小明今天怎么看起来不高兴,小明烦闷地说:“和班上男生比起来,我样样不如他们,我真是一无是处啊!”

设问:假如你是小明爸爸,你会告诉小明什么?

生:思考回答。

设问:从父子对话中,你能猜出本课学习、交流的主题是什么吗?

生:猜测。

总结: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讲授新课】

(一)新的起点

1.分析成长笔记,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目标1)

多媒体呈现:小明爸爸晚上和班主任老师通了电话,想了解小明在学校的表现,班主任请小明爸爸了解孩子的成长笔记,以下是成长笔记中的一段话:

“今天,我们班委会同学商量班级艺术节表演节目,节目有相声、魔方表演,还有京剧、舞蹈、歌曲演唱等,我觉得京剧演唱班上没人比得过我,小学比赛时我可是全校第一呢!但是李欣他们几个却说让王伟唱京剧更好,而让我担任主持人,我觉得他们几个就是和我过不去!我才不愿担任什么主持人呢,真是太让我生气了,以后再也不参加艺术节比赛了。”

设问:小明对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生:思考回答。

总结:小明对自己的认识片面,只看到自己的优势与长处,没有看到他人的优势与长处,不能接纳他人的建议。

设问:你认为今后小明和同学的关系将会怎样发展?

生:思考回答。

总结:小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站在自我角度思考问题,不理解班委会同学们的用意,会使同学们认为他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参加班集体活动,以后会造成小明和同学们关系的疏远。

追问:假如你是小明爸爸,你准备对小明说些什么?

生:尝试多角度、多层面回答。

总结:综合同学们的观点,小明爸爸或许会告诉小明:

(1)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既要全面认识自己和他人,又要了解自己的独特性,认清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促进自我发展。

(2)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与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出示名人名言:“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卢梭”

过渡:了解到小明的问题后,小明爸爸决定帮助他认清现在的自己。

2.创设活动情境,填写完整句式,明确认识自己的途径。(目标2)

活动:为了更好地帮助小明认识自己,两天后,小明爸爸拿出一张纸,假如你是小明,请你填写完整的句式:

(1)小学时的我

我是(                    )的人(至少写出5句)

(2)现在的我

我是(                    )的人(至少写出5句)

提出活动要求:填写句式,全班交流。

设问:从大家的交流中,小明是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的?

生:思考并就同学们提到的认识自己的各方面进行归类。

总结:我们发现,小明主要谈到了自己的相貌、身材、体能等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还结合心理课上所学内容,如自己的性格、气质(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等个性心理特征;更是谈到了自己在群体中的关系,如:在家庭或在班级中的角色等,通过分析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从而做到正确认识自己。

过渡:那么,你认识你自己吗?

讲授:自知乃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Jone和Harry提出关于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哈里窗口理论,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乔哈里窗口根据“自己”和“别人”这两个维度,具体划分为四个区:

公开区: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例如:你的名字、发色等。

盲目区:自己不知道,别人却知道的盲点。例如:你的处事方式,别人对你的感受。

秘密区: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秘密。例如:你的秘密、心愿,以及你的好恶。

未知区: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信息。

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因此,我们需要多种方法来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

3.展示活动,明确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目标3)

过渡:为了帮助七年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小明所在的班级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下面是其中的两个环节:

(1)寻找“感动班级的人物”,并写出颁奖词。

设问:既然某某同学是“感动班级人物”,那他就是我们班参加年级推优的人选,同学们是否同意?

生1:年级推优应该是各方面表现优秀,某某同学有时说脏话,学习成绩也没在班级前列,我觉得咱班别人更合适。

生2:就是啊,我那天没做值日,他一直在背后骂我呢!

现场采访:某某同学,你如何看待同学们对你的评价呢?

生:现场回答。

总结: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不断走向成熟。

设问:面对他人对你的误解,你会怎么对待呢?

总结:用心聆听,感谢他人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说得对的就虚心接受,说得不对的地方,虽然不能真实体现自己是怎样的人,但也要勇于面对,经过理性思考后平静拒绝,不让这样的评价伤害自己。

(2)对比榜样,请你以“班级中的我”为题从各个方面写出自我评价。

生:全班交流。

设问:自我评价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如何写自我评价呢?

生:尝试回答。

总结:自我评价可以采取自我观察和比较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与他人比较的方式,如:我们可以通过与同龄伙伴在个性、能力、与人交往的态度、情感表示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特点,确定自己在同龄群体中的位置,进一步认识自己。比较中要注意比较对象的选择,要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和与自己多方面条件相近的人进行比较,才能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

【课堂检测】

设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总结:在古希腊德尔菲太阳神庙里镌刻的唯一碑铭“认识你自己”。在古希腊人眼中,能认识自己被看作是人类的最高智慧,可见认识自己将是我们一直所探寻和思考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正确认识自己帮助我们有一个准确的人生定位,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出示名言: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尼采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优点

1.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逐层设问,深入挖掘。

2.组织学生撰写“感动班级人物”的颁奖词和以“班级中的我”为题从各个方面写出自我评价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归纳能力等。

3.选取中学生小明的事例,采取一例到底的方式,逐层设问来挖掘认识自己的重要性。通过预设的小明生活情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认识自己的系列问题从而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本节课不足

本节课的主题是认识自己,而自我探索是初中学生成长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借用心理学上乔哈里窗口理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认识自己的几个层面,但是理论知识的解读上有待于更加形象化;在材料的选取上还需要有更鲜明的材料让学生分析、研讨,这样,既有高度又有震撼性,学生也会更乐于参与课堂教学。

(三)本节课改进措施

针对七年级的学生,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有更多的事例,并分层合理运用;在活动的设置上,多些趣味性

扩展阅读

认识自己的课件精华


上课前准备好课堂所需的教案和课件非常重要,每位老师都必须完成这项任务。认真编写教案和课件对教学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非常有帮助,但如何编写出优质的教案和课件呢?趣祝福推荐你不妨阅读一下“认识自己的课件”,可以参考这篇文章,但请自行思考并斟酌使用。

认识自己的课件(篇1)

给自己的一封信

一、目的:学员自己跟自己签一份合约,为巩固这些有益变化提供一种正式的后续措施。

二、时间:15分钟

三、道具:每人一份“与自己的合约”、各一个信封

四、步骤:

1、在课程接近尾声时,发给每人一份合约,培训师指出,在培训中已经学了大量内容,能否把这些知识、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去,取决于他们自己。

2、给大家足够的时间填写这份合约,再把空白信封发给他们,让他们写下自己的地址,把填好的合约放入信封中,封上口,交给培训师。

3、在培训班结束两三周后,贴上邮票,把信寄给参训学员。

五、分享:

1、填写这份合约对于你和你的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

2、有多少人认为自己能够做到自己应该做的事?

3、有什么阻碍力量会使你很难,甚至不可能履行你的诺言?

命运女神

一、目的:憧憬美好未来。

二、时间:30分钟

三、道具:为小组准备一个水晶球和一张小桌子,增加趣味性的选择是在每张桌子上放一件彩色的斗篷。

四、步骤:

1、将学员分成3-5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位学员作为“命运女神”——神秘美好未来的占卜者(披上彩色斗篷)。

2、让每一个“命运女神”都将一只手放在水晶球上,并对桌上一位“被选定的人”复述下面的话:你的未来我已看透,将来的你命运是:笑声盈盈,家财万贯,春风得意,幸福快乐!

3、“被选定的人”将手放在水晶球上。在接下来的1分钟里,这个人与同小组的人开始注视着水晶球并为他憧憬美好未来。

4、然后“命运女神”问“被选定的人”看到了什么,再让同小组的人描述更多的细节,并加上“她”自己看到的细节。

5、“被选定的人”又成了下一轮的“命运女神”。最后,让每个小组推选代表来做简短的汇报。

五、分享:

1、你预见的美好未来是什么?

2、当别人关注你的未来的时候,你的感觉如何?

3、为什么预见未来是重要的?

印象卡

一、目的:通过本游戏,使学员更好地了解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从另一角度认识自己。

二、时间:15分钟

三、道具:每人一张印象卡

四、步骤:

1、每个小组围成一圈。

2、培训师发给每个人一张印象卡。

3、每个学员将自己的姓名写在印象卡上,并画出自我印象的代表图画。

4、将印象卡交给坐在自己右边的一位学员,这样,每人拿着的就是另一学员的`卡。

5、拿到别人的印象卡后,请在4个方格内任选一格,填上自己对留名人培训全程中的印象或一句积极肯定的评语。

6、将填完的卡交给另一个人。如此类推。

7、将填满的卡片交回给培训师。

8、培训师收集齐所有卡后,再发回留名人本人,给大家两分钟时间看卡,然后展开讨论。

五、分享:

1、请每位学员说出别人对你的印象及自己对自己的印象,看看之间有什么差别。

2、当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印象时,是否出现诧异?为什么会诧异?

分析束缚你的因素

一、目的:确定、分类并且分析,是什么因素对于推动或阻碍他们做一件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时间:15分钟

三、道具:纸、笔

四、步骤:

1、每人一分钟时间,想一想他们打算开始或停止做的事。

2、每人一分钟时间,弄清楚是什么因素阻碍了他们达到自己的目的,列出一个清单:

(1)实际存在的、无法通融的(比如顶头上司的命令);

(2)略有通融余地的(比如人们通常不会违背的标准政策与法规);

(3)可以变通的(通行的步骤或人与人之间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关系);

(4)臆想中的(有现实依据,但被我们的想象力夸大了的)。

3、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Electric)发现,它的工长和一线管理人员认定的阻碍力量中,有95%应属于可以变通的和臆想中的这两个类别。

4、鼓励学员分析一下束缚他们的因素,鼓励他们去实践、去冒险,看看随之而来的会是什么?

五、分享:

1、你认为你打算开始或停止做哪些事?

2、你认为哪些束缚是臆想出来的?

3、制订一个行动计划,去克服一个阻碍。

认识自己的课件(篇2)

一、 课标指导下的本课内容的基本理念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 的生活是构建本课的基础;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了更好的实施这一宗旨,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做到: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整师生关系;面向全体学生。

二、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评价,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缺点。

2. 能力目标:能通过对自己自我形象的认识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

3. 知识目标: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知道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学会认识自我的途径与方法,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认识自我

四、 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进入中学,迎来的是色彩斑斓的青春时代。有欢乐有期待也有困扰。同时会更加渴望了解我们自身以及别人。在这个单元,我们将思考自己将是什么样的人,如何解决青春期的烦恼以及如何处理同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歌曲。

活动一:

播放《super star》VCD。同学们一起唱,跳都可以。(通过这首学生熟悉且节奏明快的歌曲,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课件展示: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我只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

请问大家 ,知道super star的意思吗?(提出主要词语,引出下文)它的意思就是超级星星,就是,成功。S.H.E就是超级明星。同学们,是不是我们就只能永远被别人主宰崇拜别人呢?我们可不可以让别人来崇拜我们?当然可以。同学们,其实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你们自己的supter star。只是,这不是在这里说说或者唱唱就可以做到的。这可是艰辛的万里长征。现在我们就要来踏出这第一步。(提出主题)

出示课题:认识你自己

(二)自主探究,获知明理

活动二:

课件展示名人事例,看完之后小组讨论。(从正面说明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要成功,先得认识自我

小象的故事:(从反面说明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进一步引导得出结论:一切成就,均始于一个意念,认识了自我,就算是成功了一半。(让学生明白认识自我的重要地位)

能否成功取决于正确的认识自己。怎么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我们自己。(引出认识自我的途径)

活动三

给自己画像。(自我探索来认识自己)

写好之后,按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类来分类。

小辞典展示三个自我的含义。

计算出它们分别所占比例。算出百分比,以“切蛋糕”的形式画出。

课件展示如何切蛋糕。

组织同学之间的互相分享;(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我)教师对学生的“蛋糕”要予以积极的回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蛋糕。同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自我的描述中,欣赏自己的哪些方面,觉得有待改善的或不太满意的是哪些方面。说出具体的理由。(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小结:自我是内在与外在完整统一的结合。不能只偏重一个方面。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在别人眼里又是什么样子呢?看看跟你自己眼中的你,是不是一样的呢?接下的活动是:(倾听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活动四:给同桌写评语

请用三句话评价自己的同桌。然后相互交换,说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明白如何对待他人的评价,学会冷静地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使学生掌握认识自己的方法)

小结:同学是镜子,照出我们自己看不到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自己。角度越多,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就越全面。只有全面的认识了自己,才会更好的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取得成功。

活动五、配乐诗朗诵

老师寄语:如果你不能做到最好的一名,那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强化学生对自我的认同度,增加对自我的满意度)

(三)归纳小结,指导实践

同学们,认识自我,就是新的开始。一口不能吃一个胖子,一堂课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你们要走的路还很漫长。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要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大家下去之后呢,可以给小组里的每一个同学都画画像写写评语彼此来一次真诚愉快的沟通。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会是你们自己的superstar.最后,让我们再次借用super star来结束这节课

认识自己的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知道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

用。

(2)学会认识自我的途径与方法,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

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 ,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评价,

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既要了解昨天的我,认识今天的我,更要追求明天的我,实现自我的完善。

教学内容:

认识自己,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

(1) 认识自己的内涵;

(2) 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如何认识自我?

2、难点:

怎样正确评价自己,真诚地接纳自己?

教学方法:活动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91aixue.c):

一、 问题导入

猜谜语:《斯芬克斯之谜》

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中众神居住的地方叫做奥林匹斯山,众

神的主神是宙斯,奥林匹斯山上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一句箴言。宙斯想把这句箴言告诉给人类,于是他派了斯芬克斯来到人间。斯芬克斯把这句箴言化作了一道谜语让人类猜。斯芬克斯来到了古希腊著名的城堡拜森克,守侯在这座城堡唯一的井口旁,要求每一位前来打水的人猜这句谜语,凡是没有猜中的,斯芬克斯马上把他吃掉。这句谜语给当时的拜森克城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谜语是:“什么东西早上4条腿走路,中午2条腿走路,晚上3条腿走路?”

让学生讨论

谜底是: 人 ;箴言是: 人,认识你自己

二、引入新课:

“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人类从古至今都在思考的问题。老师今天就是要和大家来谈论如何“认识自我”这个话题。

(一)学生活动一:《为自己画个“像”》。

(教师引导: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为自己画个像吧。请用陈述句,围绕“我是谁”这个问题,用20种相异的回答填写出能表明自己的句子。)

教师讲解:什么是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它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让同学们在书本上了解什么是生理自我?什么是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举例说明:

我是一个样子可爱的人

我是一个有唱歌专长的人

我是一个成功人士

(二)学生活动二: 切“蛋糕”

(教师导语:看看你的“自画像”,想想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把这20个句话的内容按下列要求进行分类)

属于生理自我的有:

属于心理自我的有:

属于社会自我的'有:

学生区分后并按切“蛋糕”的形式把各部分的比例画一画,并互相交流。

(三)学生活动三:小品:《教室里的对话》

(小丽:一个成绩较好,身体健康,但身材较胖的女孩;小强:一位爱好广泛,有一定特长,但成绩一般的男孩。)

小丽:[从教室外进来,重重地趴在桌上,很不高兴]唉!

小强:[坐在座位上]小丽,今天又有什么不高兴了?

小丽:唉,我已经非常注意了,都快饿死了,可刚才到体育室一称,结果你猜怎么着?又重了两公斤!真是气死了!

小强:胖一点有什么,你身材这么好,成绩又这么好,大家还是挺羡慕你的。哪像我,昨晚卷子拿回家让家长签名,又让我爸骂了一顿,成绩没有提高。唉,真没面子!

学生讨论:

问题一:小品《教室里的对话》中,小丽和小强的伤心和苦恼,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在上述关于自我的描述中,你比较欣赏自己的哪些方面?觉得还有待改善的有哪些方面?不太满意的又有哪些方面?并说出理由。(小组讨论后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有不少同学对自己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满,为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而感到苦恼,甚至伤心落泪。那就是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一般而言,我们可以三个方面观察和认识自己:(1)自己的外表和体质状况;(2)自己的精神世界;(3)自己的社会地位。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探索、与他人比较和倾听他人的评价等途径认识自己,但要注意恰当评价自己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比较全面客观。)

认识自己的课件(篇4)

学习目标:

态度:培养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积极参与和探究的学习态度与精神。

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欣赏自己、树立自信;能够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认识自己吗?有的同学会问:我们是三年级的学生了,还不认识自己吗?其实不然,了解自己的特点、兴趣、特长,分析自己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自己。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同学们阅读课本2-5页,开阔思路。

(学生阅读2-5页,知道课本上的小朋友都介绍了哪些优点。知道并学习介绍优点的说话方式。)

2.引导学生找自己的优点。

3.学生在第二页上涂出自己的特点。并补充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

4.在4页下方的方框里写出自己的优点。

5.用最简短的话在班上交流自己的优点。

三、引导学生谈谈在同学面前夸自己的感受。

四、教师小结: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以至于缩小了自己的成就。”“自卑的人,总是在自卑里埋没自己。记住,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上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就先担心着怕咱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

板书设计:

1. 认识我自己

优点: 自豪

感受 : 高兴 有信心

教学反思:

课上,有的同学找不出自己的优点,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了自己长得可爱、乐于助人等优点;但有的同学,老师虽然让同学帮他找优点,并找他个别谈话,可还是效果不佳,缺乏自信。

认识自己的课件(篇5)

一、 课标指导下的本课内容的基本理念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 的生活是构建本课的基础;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了更好的实施这一宗旨,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做到: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整师生关系;面向全体学生。

二、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评价,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缺点。

2. 能力目标:能通过对自己自我形象的认识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

3. 知识目标: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知道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学会认识自我的途径与方法,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认识自我

四、 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进入中学,迎来的是色彩斑斓的青春时代。有欢乐有期待也有困扰。同时会更加渴望了解我们自身以及别人。在这个单元,我们将思考自己将是什么样的人,如何解决青春期的烦恼以及如何处理同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歌曲。

活动一:

播放《super star》VCD。同学们一起唱,跳都可以。(通过这首学生熟悉且节奏明快的歌曲,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课件展示: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我只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

请问大家 ,知道super star的意思吗?(提出主要词语,引出下文)它的意思就是超级星星,就是,成功。S.H.E就是超级明星。同学们,是不是我们就只能永远被别人主宰崇拜别人呢?我们可不可以让别人来崇拜我们?当然可以。同学们,其实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你们自己的supter star。只是,这不是在这里说说或者唱唱就可以做到的。这可是艰辛的万里长征。现在我们就要来踏出这第一步。(提出主题)

出示课题:认识你自己

(二)自主探究,获知明理

活动二:

课件展示名人事例,看完之后小组讨论。(从正面说明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要成功,先得认识自我

小象的故事:(从反面说明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进一步引导得出结论:一切成就,均始于一个意念,认识了自我,就算是成功了一半。(让学生明白认识自我的重要地位)

能否成功取决于正确的认识自己。怎么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我们自己。(引出认识自我的途径)

活动三

给自己画像。(自我探索来认识自己)

写好之后,按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类来分类。

小辞典展示三个自我的含义。

计算出它们分别所占比例。算出百分比,以“切蛋糕”的形式画出。

课件展示如何切蛋糕。

组织同学之间的互相分享;(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我)教师对学生的`“蛋糕”要予以积极的回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蛋糕。同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自我的描述中,欣赏自己的哪些方面,觉得有待改善的或不太满意的是哪些方面。说出具体的理由。(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小结:自我是内在与外在完整统一的结合。不能只偏重一个方面。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在别人眼里又是什么样子呢?看看跟你自己眼中的你,是不是一样的呢?接下的活动是:(倾听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活动四:给同桌写评语

请用三句话评价自己的同桌。然后相互交换,说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明白如何对待他人的评价,学会冷静地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使学生掌握认识自己的方法)

小结:同学是镜子,照出我们自己看不到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自己。角度越多,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就越全面。只有全面的认识了自己,才会更好的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取得成功。

活动五、配乐诗朗诵

老师寄语:如果你不能做到最好的一名,那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强化学生对自我的认同度,增加对自我的满意度)

(三)归纳小结,指导实践

同学们,认识自我,就是新的开始。一口不能吃一个胖子,一堂课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你们要走的路还很漫长。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要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大家下去之后呢,可以给小组里的每一个同学都画画像写写评语彼此来一次真诚愉快的沟通。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会是你们自己的superstar.最后,让我们再次借用super star来结束这节课

认识自己的课件(篇6)

一、热身活动

1.手指健康操活动。手指健康操具有消除疲劳、减轻精神负担、缓解紧张情绪等神奇功能。大家跟着轻松欢快的音乐,一起做手指健康操。

2.引导学生启动情绪,活跃气氛。学生积极参与热身环节,调动课前情绪。

二、导入

大家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自己有时是外向的,有时又觉得很内向;也许你外表看起来冷冷的,但内心又很热情。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自己,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呢?

1.呈现两可图。提问学生,在图片中你分别看到了什么?

2.其实,我们每个人也像两可图一样有着不同的模样。只是,多数情况下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不了解自己可能有不同的一面,不了解自己可以是多维的。引出课题“发现多维的我”,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题。

三、我眼中的我

1.学生进行小测验,让大家去了解我眼中的我。在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张测验纸,请大家仔细阅读指导语,根据提示认真完成测验,测验期间保持安静,不要交流。

2.根据刚才的测验,你发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哪些特点和品质呢?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身特点,介绍或描述自己。学生分享发言。

3.简单介绍“乔哈里窗”理论。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乔哈里窗”理论。“窗”是指一个人的心就像一扇窗户,普通的窗户分为四个部分,心理学家也把每个人的自我划分为四个区域。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区域为公开区,是已经公开的自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区域为隐秘区,有着自己内心的秘密。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区域为未知区,属于无意识的部分。只有别人看得清,而自己不清楚的区域为盲目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认识上的盲区,就像看不到我们的后背一样,需要借助别人的眼睛来发现,进而引出下一环节活动。

四、别人眼中的我

1.宣布“别人眼中的我”活动规则。前后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首先每位同学在纸上写好自己的名字,画一棵大树来代表自己,然后组内以顺时针的'方式依次进行传递,拿到别人的那棵树后,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树冠位置上写下3-5条关于该同学不同方面的特点,之后再进行传递再写特点,直到拿到了自己的那棵硕果累累的评价树为止。注意:活动时请大家共同遵守以下原则,那就是真诚、友善、团结,负责、尊重。只有你认真去评价别人,你才会得到别人同样认真的评价。

2.进行巡回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活动,共同帮助身边的同学重新认识自己,发现不曾了解的一面。

3.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①你收到了哪些评价?通过这个小活动,你发现了自己哪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一面?你有没有看到自己潜在的优势或者特长,可能你从未注意,而在别人眼中可能是那么的明显?②你觉得他们说的符合你吗?你认同吗?接纳吗?当你看到别人写给你的以前不知道的优点时内心有什么感受想法?看到你以前没有在意过的缺点时内心又有什么感受?③你获得了令你很惊奇的答案吗,什么评价让你感到新颖、好笑而又确实符合自己?能与大家分享一下吗?④看完小组成员的给你的评价你有何感受?

4.进行活动小结。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人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是帮助我们全面、多方位地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只有当一个人的盲目区变小,才会对自己越来越了解,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和把握别人的评价,认识自己的盲区、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五、冥想

1.播放音乐,创设氛围,引导学生做冥想准备。让我们一起来调动自己神奇的潜意识,进行一次冥想体验,通过冥想回顾刚才的活动,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去探寻发现一个多维的自己。现在,请你将后背靠在椅子上,选择一个舒适的方式坐下来,稍作细微的调整,尽可能的让自己感到舒服

2.朗读指导语,带领学生做冥想体验。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语,渐渐地进入冥想状态。

六、青春自画像

1.引导学生重温冥想体验,刚才我们进行了简单的冥想体验,我们回想一下刚才冥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看到刚才别人评价你的那些特点,有没有看到自己不曾发现的一面呢?学生静下心来回顾冥想中看到的自己。结合这节课所体验到的感悟,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的青春自画像。

2.启发学生描绘出青春自画像。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画边体会,边画边感受,尽量去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3.引导学生展示自画像,并回顾学习环节谈谈自己的收获。能和我们说一说你的自画像吗?结合这节课所体验到的感悟,你对自己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与课程刚开始时了解的自己有什么不同吗?

七、教师寄语

高中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全面地认识自己,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从不太正确到比较正确的逐步深入的过程。因此,我们都要学会全面、多角度、多渠道地地认识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升自我认知,才能逐渐发现多维的自己,进而见证青春的蜕变与美丽!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活动,能够让大家今后在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有所帮助,最后让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自己。

认识自己的课件(篇7)

认识自己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案是教师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所编制和制定的教学计划。而一个优秀的教案不仅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因此,认识自己优秀教案教学反思是教师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

首先,一篇优秀的教案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编写教案之前,我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一堂语文课中,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我会将这些目标具体化,明确指出学生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和任务来实现这些目标。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什么,还能让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教案编写中的关键环节。在准备教学内容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特点,选取与学习目标相关的教材和资源。例如,在一堂数学课中,我会选择与学生学过的知识相衔接的教材内容,以巩固和扩展他们的数学能力。同时,我还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材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样,我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教学方法和活动的设计也是一篇优秀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灵活的组织和安排。例如,我会采用情景教学、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游戏、小组竞赛等,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这样,学生既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教案的评估和反思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学结束后,我会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反思。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还会向学生征求他们对这节课的看法和建议,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

总之,一篇优秀的教案需要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以及科学有效的评估和反思。通过认识自己优秀教案教学反思,我可以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认识自己的课件(篇8)

教案准备:

1、望远镜、镜子、图书;香水、鲜花、臭豆腐;各种甜、咸、酸食品;小铃、沙锤、手鼓等物品若干。

2、眼罩、口罩、耳塞若干。

3、娃娃脸一个、五官。

4、磁带、录音机。

教案流程:

1、引发兴味

我看见你们的小脸了。

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幼儿讲述,出示娃娃脸,逐个摆放。)

它们长在小脸的什么中央?

儿歌:小小鼻子身手大,长在脸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小结:我们的小脸上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2、操作探究

师:旁边有许多东西,你能够本人找一个中央,用你的小耳朵去听一听、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闻一闻、小嘴巴去尝一尝,看看有什么机密。

(幼儿自主选择物品,感受探究。)

留意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受探究。

3、交流谐和

方才你玩了什么?

你是怎样玩的'?你用什么玩的?

小结:我们的小眼睛会看东西、小鼻子能闻滋味和呼吸、小耳朵能够听声音、小嘴巴会吃东西和说话,它们的身手可真大!

4、操作探究

假如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猜猜会怎样样呢?

这里有许多东西,你能够戴上试一试,看看会发作什么事情?

(幼儿自主选择物品,感受探究。)

5、交流谐和

戴上了这些东西,觉得怎样样?

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我们很不便当,所以我们要好好维护它们!

6、拓展延伸

(放一段噪音,音量大一些。)

这个声音听上去怎样?

为什么要捂住耳朵?(维护)

那你们晓得怎样来维护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幼儿讲述。(留意互动)

认识0课件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教师制定和实施教案的过程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编辑特意为你呈上“认识0课件”,非常荣幸能为您提供参考!

认识0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千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既能让学生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又为以后学习单位间的换算打好基础。教材例题首先提供现实情境,让学生整体感知千米的'含义,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通过看一看、走一走、算一算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体会千米,认识1千米=1000米,真正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随后的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填一填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能熟练地应用于生活情境中。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运用千米来描述事物长度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抽象思维;在简单的单位换算练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深刻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提高,兴趣得到培养,我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开展本课的探究)

二、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组织学生回忆: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并引导学生比划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引出并板书课题,通过复习,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环节:实践体验,构建概念。

我打算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第1个层次:初步体验生活中的千米。通过媒体播放搜集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你还在哪里听过或看过“千米”?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确: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从现实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2个层次:教学“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教师设疑:1千米到底有多长?组织学生在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让学生体会100米的长度。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走100米的路长吗?那走10个100米该有多长呢?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从而引导学生得出1千米=1000米。通过引导学生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第3个层次:感知、体会1千米。提出问题:学校跑道一圈是200米,几圈是1千米?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1千米的长度。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我打算分两个层次设计练习:基础练习:第1、2、3、4题。通过引导学生画一画、算一算、填一填,既加深了对千米的认识,又巩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综合练习:第5、6题。通过运用千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新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亲身体验和感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认识0课件 篇2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0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学校到君悦花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设计意图: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换算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2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

2千米500米=()米6千米30米=()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3)教学例2

尝试练习

4000米=()千米

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再练习

10000米=()千米

尝试练习: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35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米5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提问: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提问: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五、巩固应用

这里老师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设计意图: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设计意图:安排这几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4、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5个例子)。

(设计意图: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板书设计:千米(公里)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认识0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

教学重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和应用.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尝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当0

(3)当90

二、探索活动:

根据自己手中的一副特殊的三角板,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那么是否对其他的三角形也有这样的一个结论呢?(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用自己剪好的一个三角形,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几何表示)

举例(略)

练习1:

1、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小于60.( )

(2)一个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或直角.( )

2、在△ABC中,

(1)∠C=70,∠A=50,则∠B=_______度;

(2)∠B=100,∠A=∠C,则∠C=_______度;

(3)2∠A=∠B+∠C,则∠A=_______度.

3、在△ABC中,∠A=3x∠=2x∠=x,求三个内角的度数.

解:∵∠A+∠B+∠C=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2x+x=_______

∴6x=_______

∴x=

从而,∠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三、猜一猜:.

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可以是什么角?(提醒:一个三角形中能否有两个直角?钝角呢?)小组讨论.

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为三类.

锐角三角形(acute trangle):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right triangle):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obtuse triangle):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举例(略)

练习2:

1、观察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

钝角三角形( ).

2、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1)30和60( );(2)40和70( );

(3)50和30( );(4)45和45( ).

四、猜想结论:

简单介绍直角三角形,和表示方法,Rt△.

思考: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有什么关系?

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举例(略)

练习3:

1、图中的直角三角形用符号写成_________,直角边是______和______,斜边是_______.

2、如图,在Rt△BCD,∠C和∠B的关系是______,其中∠C=55,则∠B=________度.

3、如图,在Rt△ABC中,∠A=2∠B,则∠A=_______度,∠B=_______度;

小结:

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三角形按角分为三类:(1)锐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作业:课本P123习题:3,4.

教学后记:

能用“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计算一些简单角度,能对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进行分类并判断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也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但不能灵活运用

认识0课件 篇4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1、师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师:谁猜到了这是什么?

2、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钟表。

师:你们觉得钟表王国有趣吗?

3、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寻找其中的奥秘吧。(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的组成。

师:师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钟面,看一看你们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二)教学整时

1、(课件出示84页情景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时间?图上的人在做什么?

师:这个情景是不是很熟悉啊?每天都发生在你们的身上啊?我们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师引导:7点在书面上表示叫7时。

师:谁能说一说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

2、为了表扬你,老师送你一张游乐场的入场券,让你带上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们一起去玩玩吧。

师:谁知道过山车的发车时间呢?

师:刚才你说的8点,8点钟,8点整,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说法。在数学上准确的说法是八时。(板书:8时)谁会说?

师:谁知道海盗船几时开始?+(板书:3时)

请全班齐读三次。

师:再来看开心乐园是几时开始的?

学生个别说,全班说。

3、你们真聪明!已经会看时间了。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三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三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同桌讨论。

学生观察,同桌互相找一找,说一说。

4、小结方法:

师:通过观察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师小结:像这样,分针指向12的时刻都是整时。(板书:整时)到底是几时呢?我们还要接着看时针,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习拨钟表

师:现在老师想和同学们玩《我来拨钟你来说》的游戏。大家想玩吗?

师:请同学们按我说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1)我们每天早上8时上课,请同学们拨8时。

(2)老师每天中午12时吃午饭,请拨12时。

(3)9时再过一小时是几时,请你拨一拨。

师:你们可真棒!拨的都很准确。

2、生说时间,师生一起拨

3、同桌互说互拨时间

4、时间表示法

师:聪明的孩子们,老师还想考考你们,请你们在认真观察这三幅图,看一看是怎样表示时间的?

师小结:时间有2种表示法:第一种是普通计时法,即“数字”加上“时”字,几时就写几;第二种是电子计时法.1个数字加上冒号再写两0(通常电子表和电视屏幕上会使这种表示方法)

过渡:你们通过多次观察,发现了整时时针和分针的特点,认识了整时,相信你们一定都能准确地读出钟面的时间。对自己有信心吗?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5、动手写时间《小明的一天》

师:同学们果然没让老师失望,现在啊,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位好朋友—小明,你们欢迎他吗?让我们走进小明的生活,看一看他一天什么时间都在做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85页,帮他完成他的作息时间表。

2、生在书上写,师巡视指导2种写法。

3、指名反馈

4、师:这几个时间我怎么觉得这么特殊啊?你们知道它们特殊在哪里吗?生说。

师小结: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12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9时和3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直角。哎,老师有一个小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一下的:大家看,两个都是9时,但是小明做的事情却不一样,那是为什么呢?

生:一个是早上9时,一个是晚上9时。

过渡: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得真是井井有条啊!相信同学们也会把自己的一天安排好的,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四、总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希望同学们能合理利用时间,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认识0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第8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程度有关,会用观察或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程度有关。

教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纸片、两根硬纸条和图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出示被遮盖中间部分的三角形纸片、五角星纸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你们能猜猜她是什么图形吗?

2、谈话:同学们真棒!老师还想考考你们,敢挑战吗?(出示只露出一个角的图形)提问:你们还能猜猜她是什么图形吗?追问:为什么不猜圆?(预测:圆没有角,其他图形有角)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另一个平面图形——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图形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入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1图。

(2)提问:谁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指一指、摸一摸,初步感知角)

(3)谈话:刚才同学们指认了物体面上的角,如果把这些角从物体上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下面大家看看数学上的角是怎样得到的?这三个图形都是角。(课件展示角的抽象过程,屏幕上只留下三个角)

(4)折角。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能找出很多角,你能用一张纸折出一个角吗?

要求:①用笔描出角的顶点和边。

②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5)画角。

先画一点,再从这一点开始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这里画弧线,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都是角的边。

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预设:角有一个顶点,2条边。

【设计意图:认识物体面上的角时,注意示范指角的方法,为认识角做好了准备。用课件展示抽象出角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角来源于生活】

2、教学“试一试”。

(1)制作角

拿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用图钉把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做成一个活动角。

(2)观察角

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变小一些呢?试一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比较角的大小

提问:谁知道这两个角谁大?

追问:你是怎样比较的?(预设:重叠)

谈话:重叠法比较角大小要注意:

角重叠的时候,首先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然后让角的一条边重合,再看角的另一条边,如果重合了就说明两个角一样大;如果没有重合,另一条边在外面的角比较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做出大小不同的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对所学知识有新的体验和感悟】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一个角有()条边,()个顶点。

(2)画角时先画(),再画()。

(3)三角形有()个角,正方形有()个角。

2、下图中,是角的在括号里打√,不是的打×。

3、判断。

⑴边越长,角就越大。()

⑵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⑶一个角只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4、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5、把下面这四个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填序号)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角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所学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张口)的大小有关

认识0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 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 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 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 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 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 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 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 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 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 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 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 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 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认识0课件 篇7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吨的认识》(三上,第11、12页)

【设计理念】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力求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导入新知,层层相扣,注意课堂的生成性。对于1吨有多重学生是无法进行直接和亲身体验,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借助间接体验和想象帮助学生去理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吨的认识》是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千克、克,并知道1千克=1000克的数量关系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知道另外一个更大的质量单位。本节课通过主题图中的“限重1吨”导入新知,从通过什么是“限重1吨”到知道什么是“1吨”来认识吨,并通过学生可能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得到千克和吨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展开教学。本课是学生掌握大计量单位,理解计量单位之间进率的概念教学课,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这些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克、千克这两个计量单位,也初步感知他们之间的进率。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对其抽象的概念、数量关系的建立较为困难,但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间接感受和想象1吨有多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体会大数据,感受吨的质量单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估计物体的重量的能力、观察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吨的概念,了解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难点: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材料】

准备20千克的桶装水一桶

【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而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新课导入

引导: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问4个小动物可以同时过桥吗?有几种过桥的方法?

①提问:限重是什么意思?

解释:限重的意思是最重不超过多少重量。

②那么“限重1吨”就是指?那么“吨”是什么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吨”,再来帮小动物们解决这个问题

二、“吨”的初步认识

1、引导:老师这里准备了大约是20千克的一桶水,请我们同学来提提这桶水,感受感受20千克的重量。

问:感觉重不重?(适当可增加至两桶水)

2、引导:同学们,我们觉得2桶水已经很重了,那我们想一想3桶水,4桶水??50桶水,我们还提得起来这样的50桶水吗?

请同学们来算算50桶20千克的水,一共多少千克?预设:50×20=1000(千克)

3、引导:那同学们知道1000千克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吨”之前有什么联系吗?预设:1000千克=1吨。

既然1000千克=1吨,1000千克又相当于50桶水的重量,那么通过刚才的感受,我们对1吨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呢?(很重)

三、“吨”的重量感受

1、引导:我们已经知道了1吨=1000千克,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重量是1吨的?(ppt展示)

①一头牛大约重500千克,两头牛就是1吨。②小汽车总重约1吨。

③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2、1吨的延伸

引导:已知鲸的体重是4吨,那一共是()千克?

已知大象的体重是6吨,那一共是()千克?这里我们用到的知识点是什么呢?(1吨=1000千克)

3、总结:你发现“吨”一般用在什么地方?A、计量较重的或大件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Ppt展示称的器具。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三、解决问题,应用新知

引导:现在这4只动物可以过桥了吗?已知熊老弟400千克,马大哥300千克,牛大伯500千克,鹿妹妹100千克。

问:能一起过去吗?你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四、回顾旧知,深化新知

1、引导: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呢?

预设:克、千克(他们之间存在哪种数量关系?)1千克=1000克

2、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叫—吨。你能来给他们从大到小排排队吗?预设:吨、千克、克

3、我们已经学过三个不同的质量单位,但是这三个单位的用途各不一样,都在自己的领域大显神通。

(1)一个苹果、一枚硬币等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单位。

(如:①一个苹果重120克;②一枚硬币约重6克;······)(2)小朋友体重、小型动物体重等,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如:①小诗体重是32千克;②一只鸡约重3千克;③熊猫体重约为70千克;······)(3)大型动物体重、大型交通工具重量、载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如:①大象体重约为4吨;②鲸鱼体重约为125吨;③一架飞机重约300吨;④卡车载重量约为8吨;······)

习题——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习题——简单单位转化(见ppt)小明体重35()一枚硬币大约重2()两头牛大约重1()四袋大米大约重100()

五、习题巩固,延伸新知

1、书本练习三第一题,做一做第二题。

2、请同学们来当当小小检查员。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C、李师傅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3、我是火眼金睛纠错员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蓝鲸可真大﹗

六、总结课堂

引导: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经常用到数学知识,所以我们只有把数学知识学得扎实了,才会减少像犯小明这样的错误。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质量单位

称比较重的或大件物品的重量

1吨=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认识0课件 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利用各种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拼组指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一套七巧板、课件;学具: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一)看图激趣

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二)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中间这个巧字,是想告诉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能用它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

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3.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4.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大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

【设计意图:渗透数学文化,给学生提供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素材,关注学生是否能按要求做,是否能清楚地辨认出各种图形并能正确地找出来。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我们也来试试,好吗?

(一)用两个图形拼三角形。

1.提出要求:用两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怎样拼?再动手。

2.学生操作。

3.学生展示,并说说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

4.评价: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师的要求,用两个图形拼成一个三角形,真棒!

(二)用三个拼。

1.请听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用哪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想好了再拼。

2.学生拼图。

3.学生展示,并说说用哪三个图形拼的。

4.评价学生拼组的图形。

(三)用四、五、六个拼

1.谈话:刚才我们拼三角形的时候,先用几个图形拼的?后来用几个图形拼的?接下来拼三角形,你想用几个图形拼?(4、5、6)

2.要求:(1)小组合作拼三角形(2)分别用4、5、6、7个图形拼(3)先想想用哪几个图形能拼成三角形。

3.小组代表汇报用哪些图形拼的。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别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渗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三、发挥想象 自主创新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三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呢!

(一)分小组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二)根据小组内的拼图,讲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喜欢吗?说说喜欢什么?

(二)游戏:

1.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

2.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3.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学生投影仪演示,大家跟他一起做。)

4.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投影仪演示,同学们一起做。)

(三)介绍七巧板的来由,欣赏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图。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图”。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中国。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体会数学美,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认识0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38——39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景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在操作体验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有大小,感悟到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交流能力。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红旗上的五角星的名称缘由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的精神面貌真不错,老师准备把这几颗五角星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同学。(课件出示五角星)这几颗星星为什么叫五角星呢?师: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通过学生熟悉的“五角星”,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角是什么样的图形,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找角

师: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角的家,在画面中,哪儿有角?

师:不仅这里有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然后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生生互动)

2、摸角

师:谁愿意说说你们找到的角?

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的角原来是这样的一个图形(点)。想想怎样才能把你们看到的角完整地指出来呢?(点、边、边)

老师发现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这个点,还指了这两条直直的线。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吗?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指角吗?试试看。

师生一起指三角形的角、课本封面上的角。

3、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同桌合作指一指课件中的角。

师:角到底是什么模样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课件演示)

师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后板书(1个顶点、2条边)生再次指认实物角的各部分名称。

4、判断角

(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明理由,如五角的角与几何中的角的区别)

5、创造角

师提供学具:一条绳子、两根塑料条、圆或不规则纸片。讲故事:“蓝角、红角比大小”(课件出示图)。

(在创造角的教学中,通过学生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及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探索,使学生感受角有大小,更好的认识角的特征,建立角的表象。在学生介绍角的时候选择一个角来比一比两个角谁大谁小,这样可以更自然的引到活动角的比较大小。)

6、画角

a、请学生想想说说,应该怎样画角。

b、教师规范画角的步骤。教师边画边说:先点一个点,从这个点起,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教师板演)。c、学生练习画角,教师给予鼓励。

d、学生反馈后,再画一个跟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

三、练习反馈,实际应用

1、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三角形有几个角,再数一数每个小组桌面上其他图形的角。

2、给你一个长方形,只能剪一刀,你能把它变成几个角学生操作后交流:不同的剪法,得到角的个数不一样。(电脑演示几种情况)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1、谈收获

2、学唱《角的歌》:我的名字叫做角

我有边儿是两条

一个顶点两条边

所以我叫角角角(课中安排学唱《角的歌》,旋律是学生熟悉并喜爱的,加上简明扼要的歌词和动作,是对“角”的一个特写,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五、课外延伸

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请你回去后仔细地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然后把它们写下来,题目就叫做:我所知道的角。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和线段的基础上教学的。在这里,不给角下定义,也不讲角的度数,而是从观察事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其对所学几何图形的认识。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学生的思维应在学生自己的头脑里产生,在尝试操作、讨论的过程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

纵观整节课,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据自己对角的感受制作角、结合课本和实践小结角的特征、画角等几个部分。

这里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识,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也是整堂课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验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和对所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因为教师很难预料到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学中,我对于自己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及时做出了灵活处理,没有生硬地把学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设计的思路。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情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还有的是T字形的“角”。这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几个角,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则是自己知道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此时应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再问仅此一个角吗,还有吗,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

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一、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研讨我觉得自己定位的知识目标对初次接触角的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太大,特别是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而新课标中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角,直观建立角的表象即可。

通过这次校内公开课,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

认识0课件 篇10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他们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这四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

四、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依据情景,导入新课

看看老师手中拿的物体是什么并说出名称。

(二)操作学习,感知特点

1、仔细观察,分—分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2、结合实际,找一找,说一说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4、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巩固练习(第37页1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

七、布置作业练习八的第二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认识水课件


此次趣祝福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是一篇关于“认识水课件”的文章。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 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感谢您来读这篇文章希望它能为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认识水课件【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我准备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西师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长度》中的第一课时,它是本单元单元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测量认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教材编排看,是在学生上学期认识了米、厘米,知道了分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千米”是最大的长度单位,为了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主要是通过“8个人站成一排”的实践活动,推测出80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由此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例2在例1的基础上,通过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走”的过程中去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的长度,从而主动构建1km的长度观念。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1千米=1000米。

【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测、抽象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能用千米进行恰当的估测。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情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直至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定为本节课的重点。而如何“建立1千米的观念”则是这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生

我们班的孩子,在上一册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在坐出租车、看路边的交通警示牌、路标等具体的生活环境中,也已见到过千米。但“1千米”到底有多长,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没有具体概念的。那如何给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都相对较差的二年级孩子建立1千米的观念呢?这就需要学生在大量的生活实践中去感悟,逐步构建“1千米”的长度观念。

三、说教法与学法

1、在游戏中学习。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知识。本节课,我就准备将“捕鱼”的游戏与例1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

2、在情境中感悟。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为了巩固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我设计了让学生估测放学回家三条不同路上的1千米路程;估测哪些地点之间是1千米;欣赏祖国风景名胜图等环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1千米的认识。

3、在活动中构建。为了在例2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我准备发挥学科整合的优势,提前与体育老师联系,让学生上体育课时亲自围着操场走5圈,记下时间,为帮助学生构建1千米的观念作准备。

四、说教学过程

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准备从“引入、感知——展开、体验——练习、应用——拓展、延伸”为主线,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引入、感知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可能对“清水到大竹”的具体长度不太了解,因此我将主题图摆在了练习应用中的图片欣赏环节。而本节课我准备就采用谈话引入教学。从了解学生身高的对话中引入,顺便也就复习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顺便再抛出一个问题:“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其它长度单位吗?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呢?”通过这一提问,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同时也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

第二个环节:展开、体验

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弱,在教学中我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进行估测,层层感知,逐步形成对1千米的感性认识,这一环节我我准备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初步估测,激发求知欲。在引入问题中,当学生说出“千米”时,让学生展开第一估测:那你们觉得从哪里到哪里就是1千米呢?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知道1千米很长,但到底有多长,却没有这个概念,学生回答的结果肯定是五花八门,可这就让恰好激发了学生想知道确切答案的迫切性,激起了学生求知欲望。

第二步:利用游戏,建立感知。当学生迫切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时,我就可以利用课前玩儿的游戏进行引导了:“上课前我们玩捕鱼游戏时,8个同学组成的鱼网大约有多长呢?”同时,请1竖排的8名同学起立,将手拉起来,让鱼网再现。学生在已有的对米的认知基础上,估测出这是10米后,就接着提问:“那80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长?800个同学呢?”让学生逐步推算出“800个学生拉着手站成一排大约就是1000米”。在这一环节中,要充分利用好“10个100米就是1000米”这一阶梯,让学生在分析中逐步感知。由此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在生活也就叫1公里”,并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1千米好长呀!

第三步:通过实践,逐步构建。“大家都认为1千米好长!那你们具体去走过1000米吗?”面对学生的满脸疑惑,我便给学生介绍:我校运动场的跑道,每圈恰好200米。同时,播放一名学生围操场走5圈的片断。看到片断中的小男孩随着圈数的增多,表情的变化,立刻就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思路也回到自己围操场走了5圈时的情景。这时,就让学生谈谈自己走了5圈后的感受,花了多少时间。在学生积极的发言中,逐步总结出:原来沿操场走5圈就是1000米,1000米真的好长,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出1千米的长度观念。接着就让学生从观察分析中得出1000米=1千米。

第四步:再次估测,巩固升华。当学生对1千米形成表象后,我们进行第二次估测:“从学校到家的路上走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天天放学走这条路,再熟悉不过了,可能谁都没意识到今天所学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于是各个争先恐后,抢着汇报。由于此时学生对1千米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再根据第一次估测的经验,估测的准确性肯定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此刻也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当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后,多媒体显示学生从我校回家的主要三条路线各走1千米后的终点,学生看着如此熟悉的画面,情绪怎能不激动,学习热情定能大大提高。

趁着学生兴趣正浓时,我们又回到第一次估测的问题: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之间也相隔1千米呢?让学生根据刚建立的对1千米的认识和自身估测的经验各抒已见,相信定能听到学生自信的回答。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历了“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体验,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学生脑海中已经比较清晰了,回到最初不会的问题上,再次进行估测,这样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就进行了再一次的升华,

第三个环节:练习、应用

为了加深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我主要设计了不同层次的4道练习题:

前面两题是基本练习:

第一题:连线题。多媒体出示人步行及几种常用交通工具的图片和行驶速度,让学生在自己手中的题单上进行连线。

第二题:填长度单位。多媒体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这两道基本练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千米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第三题:是让学生从欣赏图片中感受千米在生活应用。各种各样的路标、道路指示牌上,我们能看到千米的身影;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她哺育了千千万中华儿女;连绵起伏的长城全长约6700千米,它是中华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当欣赏完祖国的大好河山后,让学生接着说说你还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千米,进行延伸。

第四题:向同学们出示一段“神舟”六号的图文资料,其中有很多带有千米的数据,从中,让学生感受到千米的广泛应用。

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

在本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两个课外体验活动,通过这两个体验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千米的认识和体验,同时再次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说板书

最后向大家展示的是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km=1000m

km表示千米

以上就是我对《千米的认识》的说课,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指教,谢谢大家!

认识水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关于千米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能进行有关千米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特别是假期多数学生会旅游,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跑道及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假期过的愉快吗?有没有同学出去旅游了?啊,这么多同学,旅游既可以欣赏美丽的祖国风光,又能丰富你们的知识,真是一件美事。……同学你能告诉我们你去哪儿吗?

生答

师:远不远?你有没有量一下有多少多少厘米吗?

生答

师:那用分米做单位?

用米作单位?

生答

师:同学们都不同意,确实不能用这些单位,它们都太小了,用它们来测量太麻烦了。比较远距离,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学习新知

1、感受千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日照到莒县75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2、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师:(1)1千米有多长呢?同学们都去过咱们的操场,操场的一圈你知道多远吗?

是250米,4圈正好是1千米。

(2)1米多长你知道吗?1000个这么长才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3、学习进率

1000个1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 千米=1000 米(板书)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xx米)

练习: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找学生汇报,并说说为什么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算一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是个体育爱好者,看,他在早锻炼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在自备本上)。

(2)交流反馈。

(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关(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第三?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国的河流很长,中国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

4、第四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是呀,辽阔的土地上不光有这么多长长的河流,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铁路,你们瞧:

(课件出示)

(1)第1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题小组讨论,充分交流估计的方法和思考。

(3)小结: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领。

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但小明却过不了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

第五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xx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认识水课件【篇3】

探究性学习活动是素质教育一种重要的课堂表现形式,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在探究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不断丰富和探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以《吨的认识》为例,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和分析。

设计理念

“吨”这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吨”的有关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年级

小学三年级。

授课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12页例6、例7,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3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

“吨”是一个常用的质量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关吨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坏,将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由于“吨”是一个较大的质量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吨”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千克,日常生活在也有买饼干、盐、白糖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教材首先创设了生活中“过桥”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出各种问题,探究有关质量的知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通过背一背、看一看、算一算想象、感悟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估测能力。

教学方式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计量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感受、理解“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例6的情境图和教材情境图。

学生准备:

观察生活中用到吨作为计量单位的地方。

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吨,初步建立“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会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3、通过实践操作、猜测推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计量观念。

2、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

【教学难点】

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故事,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有一天,熊老弟、牛大哥、马大叔和羊妹妹一起去猪大伯家里做客,他们走到了一座桥边(教师出示例6的情境图),同学们能说一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吗?

生:踊跃讲述自己认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

2、提醒学生注意图中的“限重1吨”的木牌,并提问:1吨有多重呢?

生:积极思考后,给出不同答案。

3、引出“吨是比千克大的单位”,并告诉学生1吨=1000千克。

生:带着问题听教师讲解。

(教学意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图中的小动物怎样过桥。

师:它们能一起过桥吗?同学们能帮助它们吗?

生: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意见。因为它们的体重大于1吨,所以不能过桥。

师:继续引导,怎样才能过桥呢?

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师:提问: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节省时间,又最安全呢?

生:交流后听代表发言。

师:评议学生的回答,告诉他们一个一个的过桥虽然最安全,但是花费的时间太多,但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在两个一起过桥的时候,最好还是搭配一下。

(教学意图:在故事中提出问题,请学生帮助小朋友们解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吨究竟有多重呢?

生:集体研究得出结论。

师:多媒体演示:

1袋面粉重:25千克

2袋面粉重:50千克

4袋面粉重:100千克

20袋面粉重:500千克

40袋面粉重:1000千克(1吨)

(2)一个小朋友的体重约25千克,40个小朋友的体重约1000千克,也就是1吨。

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得出正确答案的过程。

师:(1)填空:()袋()质量是1吨。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大约是1吨。

生:积极思考回答。初步建立1吨的计量观念。

(教学意图: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吨的概念,知道1吨有多重,教学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如何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智慧。)

3、学习吨与千克的换算。

师:根据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

请学生试着计算:6吨=()千克

7000千克=()吨

生:独立计算后讨论交流,说一说填写思路。

师:板书学生的交流结果。(略)

(教学意图:由于学生基本上属于“教师不讲就会”的状态,所以对吨与千克单位之间的换算所花费的教学时间少。)

4、背一背:让学生相互告诉自己的体重,猜测一下多少个学生加起来才有1吨。

(教学意图: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2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价订证。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2题。

第1题:是关于动物质量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动物的质量有一定的认识。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反馈。

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吨与千克间的换算。让学生独立完成。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有6吨货物,每箱重800千克,一辆载重4吨的货车,一次最多能运走几箱货物,全部运走需要几趟?

(教学意图:学生通过做练习,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四、课外拓展

1、出示教材13页练习三第3题的图。

改问题为:用载重分别为1吨和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已知租一辆载重为1吨的货车运费200元,租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费150元,应该怎么租车?

2、写一篇教学日记:《我心中的吨》。

(意图:教师落实了教材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

设计意图

吨的认识这一课,看起来似乎内容不多,但要真正上好这节课很不容易。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选择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吨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感受“吨”、建构“吨”、应用“吨”。

自我评价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了解了1吨有多重。教材用了四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并感知,教师用课件加以呈现,使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

2、本节课就总体设计而言,层次分明、重难点突破,特别是对练习的设计层次非常清楚,照顾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拓展延伸环节中的数学小故事“曹冲称象”是教材提供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素材。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授课者: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彝族乡沙河小学李治台

认识水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3、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目标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4位老朋友。看!你还记得它们吗?它们都是谁呀?(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认识几位新朋友,它们已经在大屏幕上等待同学们啦!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新朋友吧。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小朋友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气。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二)初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

1.认识球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向来回滚动。

(2)摸一摸: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两个平平的面是圆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

(3)贴图:把叫圆柱画在纸上,是这样的。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两个平平面是圆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

让学生摸一摸,感受并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都有 6个平平的面。

(2)找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

引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相对的面一样大。

小结: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认识了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这4种图形。

【设计意图】在具体事物的辨析中,初步建立图形的特征,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图形奠定基础。

(三)再次分类认识图形特征

1.为图形分类

让学生给老师桌上的物体分类,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2.找朋友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师:看到我手中举起的物体,请大家根据它的形状判断它是哪种图形,然后快速找到这种图形,它们就互为好朋友。师:我的朋友在哪里?生:你的朋友在这里。师:它的名字叫什么?生:它的名字叫…

3.请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小结:其实生活中许多物品的形状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如果你发现了,请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学生对物体的特征会更加清晰;小游戏将图形与生活中的实物建立联系。

(四)课堂练习

1.摸一摸图形

教师准备一个大口袋,请学生按要求摸出相应的图形。

2.连一连。完成教材第37页第1题。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使具体的实物与图形表象和名称建立起联系。

(五)总结

今天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六)板书: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层的玩,是让学生无意识地玩,学生是在原有的对积木认识的基础上玩。(这时的积木在学生眼中就是玩具。)

第二层的玩,是让学生整理积木。学生在整理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无意识的玩开始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

第三层的玩,则是在学生发现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摸一摸、猜一猜”。学生在袋子里摸出指定形状的积木的过程,就是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水课件【篇5】

教学内容:P84-85例1及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发现角、知道角、初步认识角

2.动手画角、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并能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片、三角尺、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人”字形。大家看,这时大雁飞行所形成的图案是什么图形?

生:角

导入:对,是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二、新授

(一)感知角

1.出示插图:剪刀、钟表、红领巾

告诉学生:剪刀上有角。学生模仿说除钟表、红领巾上的角

2.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1)请各小组同学拿出用纸做的角,摸摸这里,有什么感觉?(刺人、很尖)对了,也就是说,尖尖的,这里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作顶点。

(2)再摸摸这里,又有什么感觉?(很光滑,很平)对,也就是直直的,我们也给它们取个名字,叫边。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端午节对家长送祝福语

端午节家长祝福语 端午节祝福语 12-17

四渡赤水观后感(分享四篇)

四渡赤水观后感 12-17

最新保安工作总结(通用十五篇)

保安工作总结 12-17

幼儿园小小课件推荐12篇

幼儿园小小课件 幼儿园课件 12-17

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通用9篇)

试用期工作总结 12-17

认识自己课件收藏

认识自己课件 12-17

劳务协议书精品14篇

劳务协议书 12-17

守纪律讲规矩作演讲稿必备

守纪律规矩演讲稿 守纪律演讲稿 12-17

企业出纳个人年终工作总结(4篇)

企业出纳年终工作总结 出纳年终工作总结 12-17

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改变自己的句子锦集

改变自己的句子 重新改变自己的句子 07-06

议论周记(汇总四篇)

议论周记 12-17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