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给老师建议读后感

趣祝福作文(编辑 星际迷航)我们应该怎样书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在读完作品后,受益颇多,对于作者了解更多。每个人在阅读过后会产生不一样的读后感,趣祝福绞尽脑汁制作出了这份“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希望您喜欢,欢迎您的大力支持喜欢我们的内容请收藏并关注!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1

吴燕放假在家期间,一直在看《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这本书是由朱家雄,张亚军以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视角来编写的。它的内容很多,第一块内容: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第二块内容:

让孩子们爱我们,第三部分:听孩子们说,第四部分:挤出点时间反思,第五部分:

作为一名有协调能力的班主任,第六部分是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第七部分是工作和生活并重。

本书中所搜集的文章都是由幼儿园一线教师撰写的,有的是日常工作的经验提升,有的是与孩子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有的是关于教学的体会和反思,有的是对家长,对班主任的,甚至是对自己工作的反思……读后感觉有很多共鸣的地方。

在第一块内容“向孩子张开怀抱”中,契诃夫说过:“人的一切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幼儿老师的一切也应该是美丽的。如何做一名美丽的幼儿园教师是教师形象塑造的问题。教师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有教育意义的。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他们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幼儿也通过与教师的接触,从细节中学到很多东西,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外表美,更需要言语、行为、心灵美。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从各各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第三块内容“听孩子的话”中,徐冰老师的一文《听孩子的话》给我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正如她在文中所说:“倾听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虽然倾听孩子的心声对于幼儿教师紧张而忙碌的工作来说可能有点奢侈,但倾听其实只需要教师作出一些小小的改变:如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和孩子聊聊天或听听孩子间的聊天,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多互动、讨论,有时可多追问一句“为什么”等,而除此之外,我觉得我们幼儿教师还要善于把握契机,去耐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解开心结、释放情怀、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孩子遇到伤心难过的事情,去聆听孩子的心声,孩子遇到困难发脾气的时候,去聆听孩子的心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他们的声音也古老、细腻、多彩。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无穷的乐趣。

在第四块内容“挤点时间来反思”中,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说:“阅读可以使人领略到现实生活中可能无法企及的事物。阅读使我们能够超越空间、时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而自由地生活。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无所不及的广阔的生活。”同样给我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每天的时间都很充裕,这是由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的。

面对每天忙碌的工作,往往忽视自己的修养和升迁。怎样才能合理安排时间来阅读呢?什么样的书籍和方法才合适呢?

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些建议:(1)阅读专业期刊。(2)要读经典的专业书籍。

(3) 我们应该读一些通俗易懂、与学前教与幼实际联系的书。(4) 我们应该有批判的阅读态度,不要盲目相信书。

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的确,合理的利用时间,相信我们的时间更大。

读完这本书,我真的收获多多。虽然我只拿这本书的艺部分来反思,但今后我会仔细阅读,慢慢回味,让我不断从书中汲取营养,了解教育的真谛,了解教育的艺术,启迪教育的智慧!

2017.8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2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 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强烈感受,就是与现实的紧密联系,问题意识,忧患意识流淌于字里行间,而一个个社会现实中实际生动的事例,则支撑起了这种问题意识,使全书血肉丰满,鲜活,充实,激起你对现实的关注,激起你对现实的思考,并在这种关注思考中,令你得以专注地读下去,而绝无某些政治思想读物的空洞,苍白之嫌。譬如,作者在讲到建立教育科研机制,创造研究学问的氛围和环境,鼓励高学历,高学位,高学术水平的教师脱颖而出时,举的是哈尔滨第三中学的实际例子,并详细地介绍了其现存的状态,采用方法等等,甚至具体地介绍了该校给作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师的津贴数额。再如,在介绍德育工作在"五育"中的作用时,作者举的是xx黄冈中学,xx通宝育杰学校这样分属国有,民营的两个中学实例。对xx省几年来有关德育工作的若干数据的评介,则使人从整体上增进了对当前德育工作的了解。生动的点,概括的面,点面结合,具体生动,让你从感性,理性上真正能够理解德育工作的迫切性,重要性及现实性。

这样的一种务实态度鲜明地体现在该书对德育工作的理解,论述中。一般人的印象中,德育工作属于"软任务",多有空洞之嫌。但该书却鲜明地提出来,要把"软"任务落实到实处,这样,它才能扎扎实实地硬起来。为此,该书评介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的可行性极强的规则,做法,使德育工作内容上层次化,方法上科学化,考核上常规化,把德育工作从不着边际,无法操作,无法落实检查的"假,软,大,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我觉得,我们的许多研究论著,往往宏观的原理性的论述多,结合现实的可行性则基本缺席,这也是许多人不大看重社科研究论著的一个原因。

所以读了这本书,我想给自己,也给我的同行朋友们说一句:读书吧,朋友!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3

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给老师的建议》,感触很深。终于知道当一个老师是多么不容易,特别是当一个好老师尤其不容易。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高深的学问,还要有许多教学技巧,老师要不停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使学生不停地进步与发展。

这本书中有几条建议对我有很深的影响。虽然我还是一名学生,还没有踏入教师的岗位,但我认为这会对我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将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

首先,书中大量写了阅读的好处。在谈到后进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只让他们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这样是特别有害的,这样只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让他们变得更加迟钝。而改变学习滞后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扩大阅读范围,让他们尽可能多地阅读书籍。

教师应该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书。这些书应该很吸引人。学生应尽量找出这些书与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联系,以便发出更多的问题。随着阅读量的扩大,这会对他们的智育起到很大作用。学习困难学生阅读越多,思维越清晰,智慧越活跃。

教师应激发学生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这在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老师在讲一个很难懂得概念时,学生没有接触过这种东西,他们会很难理解,但是如果老师在上这部分内容时能让学生先看一些有关的书籍,让他们先通过这些新奇有意思的书籍去了解这些深奥难懂的知识,我相信他们看过之后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感受。即使在课堂上,他们也会提出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问题,他们会把所看到的知识与教材联系起来。

他们也会自豪地提出这些问题,感受学习的乐趣。如果一个学生广泛阅读,任何在课堂上解识的新概念和新现象都将被纳入他从各种书籍中学到的知识体系中。学生们觉得这些知识能使他头脑中现存的东西更清楚。在教室里搞一个小型的图书角,这是作者对老师的建议。

只有教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书,应该读什么书,把这些与学习有关的书介绍给学生,让他们把课本知识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

其次,书中还谈到了教师的时间问题。许多老师总是抱怨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除上课外,教师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但教师和其他人一样,必须做家务,教育孩子,这也需要时间。

书中提到一位历史老师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他上的课非常出色,以至于来听课的人都忘了记录,听得入了神。在回答一位老师的问题时,他说:为了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说来,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然而,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只花了大约15分钟。听了他的话,我内心得到极大的震撼,他不抱怨时间不够,却用了终生的时间在准备着每一堂课。

所以说一个老师要不停地读书,不停地积累知识,不停地积累经验,这样才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像小河一样流淌不息。一个有经验和知识的老师能使课堂变得如此有趣和生动。如果你缺乏知识,只谈书本上死气沉沉的知识,这种课就枯燥无味,学生就会对听力失去兴趣。像给我们上教育学的陈老师,他上课幽默风趣,经常给我们讲他的经历与见闻,不仅给我们讲了课本上的知识,还教给我们许多人生的道理,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教师工作和创造的时间就像一条大河。它依靠许多小溪来滋养它。为了让这些溪流永远活下去,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这本书还提到不给分数作为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在检查学生作业时,老师习惯于给学生评分,有的分数很高,有的就会不及格。作者建议,教师不应在任何时候急于给不及格的学生打分。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愿望。

如果你给学生打了不及格,它很有可能给学生造成极大的伤害,以致于他们觉得自己很没用,从而自暴自弃,放弃自己的学习。评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教师的评分应包括学生一段时间的作业,包括学生的答案、学生答案的补充、书面作业、课外阅读和实际作业。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的评分方法和时间,让学生知道自己逃不开老师的眼睛,他们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样老师也会让学生对自己的分数满意,不会不及格。

我暑假在辅导班带班的时候,每当给学生批改作业时总是会再他们的本子上写上分数,如果错的太多还会出现很低的分数,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真是太幼稚了,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会不会伤害了某个孩子。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不愿意看见这样的分数,所以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学习作者那样的方法,给学生一个恰当合适的评分。当然这是平时的评分方法,在正式考试的时候还是应该给予正常的评分,给高分者以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更上一层楼,给落后者以警戒和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教育学著作给我们的建议远远不止这些,它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和学习。要当好一个老师,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会向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去拼搏。虽然这很难,但努力了,结果是不是会还一点呢?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4

再一个我要提的,苏霍姆林斯基这位前辈也在书中着重指出了,“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惊人的贫乏性,是儿童落后的原因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调查过几个不幸的儿童,他们的母亲跟孩子的交往中,所使用的语言总共只有200、300个词汇。我很痛心地发现,这些儿童对于人们平常从童话、歌谣里引用的那些词的情感色彩竟茫然无知”“有一些5、6岁的儿童,从来没有对任何事物表现过惊奇、赞叹和欢乐。

他们也没有幽默感,不理解喜剧性的场面和情境,很少放声地欢笑,而对别人开的玩笑则报以病态的反应”。当我读这篇文章时,我想到了一年级的一个孩子。我喜欢叫他小蔡,因为他姓蔡。我在接班伊始就对小蔡有了比较深的印象。

第一个他坐不住,回头,歪着身子,正确的上课姿势维持不了几分钟。第二,孩子没有表情,眼睛里也没有一岁孩子应该有的颜色。我从教以来基本上每年都有一学期或者半学期会带一年级的孩子,我喜欢刚入校门没有被学习生活禁锢还满怀童真的小同学。

但是在小菜的身上,我得不到惯常的反应。他拒绝我的示好,甚至对我的话没有反应。我喜欢揉孩子们的脸和他们一起玩。有时我拥抱他们。

但是小蔡拒绝我。他回避我。当我和班主任交流时,我说了一些关于他的事。班主任告诉我,小蔡的妈妈有精神问题,经常住院。她父亲不得不工作和照顾她母亲。

当然了,孩子肯定相对的就会忽略了。后来一年级合班,学校安排家长会的时候我见过小蔡的爸爸。一位圆润的男士,长得一看就是亲父子。

看着这个多动症的孩子(他坐不住,父亲来之前,我坐在他旁边,第一排,我的腿晃来晃去,椅字咔嗒咔嗒地响)和那个连添不上飞信的胖父亲安慰儿子,我突然觉得我应该多骚扰小蔡。以后凡是我去一年级上课都会逗他,抓住了聊天,提问问题的时候挑他能回答的叫他,同学合作的时候先去他们小组问问小蔡会读单词了吗,能不能给老师展示一下。班主任老师也把孩子安排在前排坐,挨老师近一些。

这样半学期下来,小蔡同学相对刚入学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虽然上课还是会玩,小组合作的时候经常默默的发呆,但是回答问题有了明显地进步,小手时常会举起来,甚至经常“不能自控”地抢答,下课了也能在楼道里疯跑了…… 这时候我觉得我不应该过多的去在乎他的成绩。年后开学,我的办公室在二班隔壁。站队上操的时候,看着小蔡又漠视了眼神,我说磊磊你是不是应该问我老师过年好,小蔡同志波澜不惊的和我擦身而过,留下身后其他孩子热情的“英语老师好”“ 王老师过年好”。

我想,这个孩子缺失的是我作为老师无法弥补的了。

我在立题的时候说怎样教育学习最差的孩子,但是文章到了末尾,还是抒发性的东西多一些。因为我觉得这些孩子的负面因素比较多,我觉得在情感上影响、肯定和鼓励孩子的成长会比较有利。孩子的教育不单单是成绩。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5

充实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纲要,认真意会新课改的精神,广泛查阅各种材料,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红岩读后感1000字 “有履历的教师都在高兴做到这样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制度的东西要比讲授纲要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经过充实、精心的备课,才气在课堂上引经据典,趣话连珠,变更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味。备课不仅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要思量的学生的现实情况,让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到场到讲授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是令人向往的,师生互动的,气氛热烈的,和谐积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无论是教师照旧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这样才气进步课堂效率,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从而变更学生对这门课的兴味。

第一:充实备课。

第二:精心计划课堂言语。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言语素养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他说:“教诲的艺术首先包括发言的艺术。”教师的讲授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言语表达本领,这就给教师的言语涵养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言语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十分轻松,学生听的也十分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呢?相反,言语本领差,不仅会影响课堂效率,而且也会让学生不喜好这个老师和这门学科。以是,我们要精心计划课堂言语,夺取用准确、轻松、易懂、风趣的言语吸引学生。

第三:把学生当成朋友。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说:“苏霍姆林斯基真巨大,不愧是天下闻名的教诲理论家和理论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着实又那么在理,枚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宛如是本身曾经碰到过的许很多多的问题,他的思维方法和事情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觉得本身几十年的书教得是那么失败。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第二:精心计划课堂言语。

曾经有位教诲家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怎样是不克不及成为良好教师的”。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行缺的“精神秘闻”。“有人说‘没工夫读书’,关键照旧他不想读书……”我完全同意这句话,并深有同感,因为我就属于这品种型。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6

官渡区晓东小学黄金华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前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所著,是本教育经典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wa a.sukhomlinski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

这本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的理念,我就两点感触比较深的部分谈谈我的想法。

一、后进生教育

本书中对后进生的教育有充分的探讨,书中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这些章节,和书上所谈到的费佳、彼嘉、巴甫里克等学生的成功教育的案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品质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本性难移”。但苏霍姆林斯通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和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他认为,当学习困难的孩子和能力强的孩子在课堂上时,他们需要特别的照顾和耐心。不要一句话,不要一个手势让这种孩子觉得老师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信心。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不要强迫孩子们尽可能长时间地挖书,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会他们观察世界,发展孩子的智力。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

对于每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管耽误了多少时间,我们都应该有爱心、信心和耐心。要相信人人能成才,特别要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但也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

正如苏霍姆林所说,我们的崇高使命是让每个学生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和这样的专业。这不仅是给他提供一块足够吃的面包,更是给他生活的快乐和自尊。

现任班级中一名叫李浩的学生 ,是一名唇腭裂的孩子,虽然小时候做了手术进行修复,但是目前11岁了,说话仍有些吐字不清,加之家庭比较特殊,妈妈在外挣钱养家,爸爸却成天不务正业,也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导致孩子没有充分的家庭关爱,生活习惯很差,学习习惯就不用说了,上课不参与学习,回家不做作业,热衷电脑,思维能力较好,自称很懒,不想学习。接受这个班级以后,我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耐心地沟通对一些事件的想法等,不断的调整和关注他,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这个孩子现在能自觉完成每天的数学家庭作业,在组长的督促下能及时改错,改变以往对待学习的冷漠的态度,课堂上也能积极思考问题,举手发言,敢于用他不是很清晰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同学们也常常给予他肯定的眼光。

一学期下来,虽然不能保证每天都有效率的学习,但知识上还是有一些漏洞,但在动员期末复习后,我们可以积极要求老师放学后留下来教他学习,我们在考试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人,欣赏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因为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我们要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浇水,用爱心培养。

真正的爱是不必要的。我们只需要给他们更多的爱,更多的阳光和更多的微笑。平时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也要善于创造一个舞台和空间,让他发挥聪明才智,正确引导他,让他成功。只要有成功,就有可能改变落后面貌。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没有这种力量,任何巧妙的教育措施都无济于事。”

二、让阅读滋润我们

《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这样一位老教师,他有30多年的教龄,在上完一堂极其成功的公开课后,当听课老师请教他为这堂课准备了多长时间时,这位老者感慨地说道:“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每节课,我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备课。

不过,对这个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多么耐人寻味的回答啊!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让人觉得听力是一种享受。虽然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准备充分,教学环节可以设计得天衣无缝,但在课堂上,往往捉襟见肘,让人觉得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

我认为15分钟和一生的区别和联系在于两个词的阅读。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正是因为他们不断阅读,不断补充知识。

我们常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教材中的内容只是常识,教师还要广泛涉猎知识,既源于教科书又要高于教科书,将难以消化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材宽广得多的时候,才有可能深入浅出的应对所教的内容,将死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成长途径有很多,但惟有读书,并带着对自己实践的反思进行阅读才是最重要、最珍贵的。阅读教育大师的话语,反思自己,我们发现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自己读的书太少了。

读书少了,自己的课堂中就缺少了些灵气,教学语言较为苍白,有时一个问题绕来绕去也说不明白,用一个词语思考许久也想不出合适的;有时想得很好,可倾吐出来的话语却很“蹩脚”读书少了,提笔犹如有千斤重,更别说下笔如有神了。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读书不仅是为了上好一课,更是为了传播几千年的人类生活经验和思想精髓。阅读不仅是教师的喜好,也是教师的责任。我们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读书,每天坚持读书,与书结下终身的友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所以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需要和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那独具风格的理论和教诲有很多,“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有人说,教师是培养孩子良好情感的土壤,是照亮孩子心灵的明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向大师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感悟,希望和大家共勉!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7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2篇)

最近,又轻轻翻了几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因为篇幅的短小精悍,直击要害,每每翻阅总是受益匪浅。

《给教师的建议》提到“学***是学生学***的重要动因”。对此,我深深理解,既然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我们做为教师所做的事情应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换言之,我们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变化太大,做了很多作业和练习,应该为学生精心设计。

现在,读完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补充和做,不如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给教师的建议》中讲到, “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

我认为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乏味的老师吸引学生的可能也非常有限。作为教师,我觉得乐人和动人都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

那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呢?我个人认为,除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倾注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能最大程度发展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我们追求的终点。但这个终点不像一座山。如果我们一辈子或几辈子都爬不到顶峰。而且,个人的高峰并不等于整个社会的高峰。

就像在110米栏上,曾经有一个美国人阿兰·约翰逊,现在出了中国的刘翔,但是谁敢说刘翔会拿第一,明天不会是阿兰·约翰强还是刘翔?教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祝福生日幽默句子(汇集116句)

祝福生日幽默句子 祝福幽默句子 08-18

公司报销规章制度精品十三篇

公司报销规章制度 报销规章制度 08-18

it人员自我评价精华

人员自我评价 08-18

最新给教师建议读后感1000字合集6篇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 05-01

早安心语有爱的短句68条

早安短句 08-18

汽车4s店实习报告(范本14篇)

汽车4s店实习报告 4s店实习报告 08-18

最新设计的周记

设计周记 08-18

东野语录句子65条

东野语录句子 08-18

勤德绩廉个人述职报告汇集15篇

廉述职报告 08-18

语文学习计划精选13篇

语文学习计划 08-18

读后感参考:《生命的药方》读后感作文五篇

生命的药方读后感50字 生命的药方读后感500字 07-28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