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林丹观后感

趣祝福作文您知道作品名的观后感怎么写比较得当吗?观后感是我们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理解与理念的展现,观后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愿这份"林丹观后感"能够为您提供实用的知识,希望我的建议和经验能够在你的人生旅途中给你带来帮助和指引!

林丹观后感 篇1

这本书不仅是林丹的奋斗史,也是他自身人格魅力的全面写照。他没有多少时间进大学接收系统完整的只是讲授,可在他的笔下,国性、人性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因为他是用心去体悟生活,用自己的生活为题材,让人感受到了一个真切、有情有爱、有人情味的林丹,没有半点的娇柔做作。虽然他张扬个性,但是他只把自传当作“纪念册”。

并没有夸大自己,能以自己作为参照物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感受,无论胜败,让对方感受“到大家都在追求梦想,但目标一样时,难免一方会受伤,比赛的结果只是竞技体育的残酷不是林丹的错”。他以志服人、以情感人,他活的率真,讨厌假惺惺。他很少回避任何事情。当他失败时,他会认真思考。当他成功时,他懂得感恩。他总是说服人们口服。

我想我们该像林丹那样对生活处处留心,学会怎样活着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为了梦想有不怕输的勇气、心存必胜的信念,不管成功与否,不管平凡与否我们总会按照自己的路走下去,敢爱敢恨,这样便问心无愧了。

林丹观后感 篇2

1961年7月生,高级记者,中共党员。林丹于1984年在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羊城晚报。最初在羊城晚报政文部工作,半年后被派往深圳记者站,是当时深圳驻站记者中最年轻的记者。在深圳记者站工作期间,林丹很注意向老同志学习,很快熟悉了记者站特殊的工作环境,实现了角色的转换,也顺利地从过去单一的文化类报道转而成为可以采写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各类新闻的多面手。现任羊城晚报社区域新闻中心珠海记者站站长。

1985年5月,林丹独自到珠海创建羊城晚报珠海记者站,在珠海一干就是24年,在远离领导视线的地方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羊城晚报珠海记者站在当地一直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有着不可动摇的威信和地位,这与林丹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她公正、客观的报道也被同行高度认可。 林丹在记者站工作期间采写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1992年她采写了珠海重奖科技人员的系列报道在全国如一石击浪,引起极大反响。她关于珠海电子公司大厦拍卖的系列报道引起广东省国资委的重视。她曾为了赶着采写贺方军的先进事迹三天两夜没合眼,白天采访,晚上熬通宵写稿,第二天刊出。这组报道令人感动落泪,得到时任社长曹淳亮的高度评价。,她带队报道全国两会,在众多同行的竞争中,以稿件的深度、角度的独特、题材的新颖,获得报社好评,凯旋而归。 她对于珠海珠光公司的调查报道,揭示了政府驻外公司中非市场因素所起的作用,显示了她的文字功力和综合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被报社认为是难得的调查新闻。她关于深圳东门市场存在海鲜霸的报道引起省打黑处重视,为破获一个大的涉黑团伙提供了重要线索。去年,她关于珠海海滨山体遭到地产公司非法侵蚀的稿件得到市委书记甘霖的重视,亲自批示,后检察机关也介入了调查。难得的是,林丹既能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关系,又不失独立性和媒体的监督责任。这么多年来,报社交给她的任务都可以很放心,一定是出色完成。她曾参与19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及香港、澳门回归五周年、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等重大报道。 林丹还是一个有钻研精神的记者。为了深入报道中国航展,她翻阅大量资料,从不懂到了解,这使她能够采访到当年航空和航天的部长、空军高级将领,成为这一领域的资深记者。她会想尽各种办法让她的经济新闻、科技新闻变得通俗易懂。其实,无论写什么样的稿,无论大稿、小稿,她都不马虎对待,力争做到最好。20多年的磨砺,她已形成了明显的个人风格,文章严谨,文字简练、活泼,文风犀利。

1992年,林丹采写的消息《珠海出了科技富翁》获全国新闻奖三等奖、广东新闻奖一等奖;20获第五届金枪奖;被报社评为“十佳记者”。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林丹观后感 篇3

林丹直到世界尽头读后感吴润祎我并不是一个热爱羽毛球运动的人,也并非是林丹的铁杆粉丝,但本书却深深引起了我的共鸣。林丹在自传中写了他从小到大的学习羽毛球历程,到辉煌和低谷并存的职业生涯,也写了自己的爱情,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人。而对我而言,第3部分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作为一名运动员,青春是唯一的资本。对绝大多数中国运动员来说,他们每四年都在赌奥运会。可以说,这是中国竞技的最大残酷之处。

难道只有奥运冠军才是成功吗?就像林丹一样,他一生中打过无数场好比赛,但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只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单决赛中击败李宗伟,甚至决赛前的几场比赛。"难道我的职业生涯就只有这一场球吗?

"林丹如此自问。“我拿到了大满贯,提高了自己的水平,但留给我的空间似乎只有不到一平方米的领奖台,实在太可惜了。“大满贯的林丹也是这样,更不用说很多沉默的运动员了。

要去做的,如同他所说,去珍惜自己所热爱的,。直到世界尽头。因为对我自己来讲,我的围棋又何尝不是如此?

从初二开始,我就忙于学习。我放弃了围棋学习,失去了很多竞争机会。甚至连络围棋也不下了。而遥想起曾经和队友并肩战斗的时光,我只能去怀念,去追忆,无可奈何。

而今年,学校给了我一个参加比赛的机会。这并不是什么重量级的比赛。在过去,这种不提供午餐、冠军没有奖金的比赛将被忽视。

但这次,我很珍惜和别人面对面交谈(下棋)的机会。像林丹一样,他肯定会珍惜职业生涯最后几天的每一个球。去追寻自己生命中的挚爱,无怨无悔。

最后,林丹写到了陪伴他一路的其他重要人物——对手和老师。这一次,我也遇到了我以前的围棋老师和以前的对手。心中所充满的尽是美好和感激。

有的跟我一样,已经早不再学期。有的跟我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打职业努力成为一名职业棋手。()其实正是他们,让我从前的生活多姿多彩,让我下比赛时更有动力,让我更加热爱围棋。

一个运动员是幸运的,他会得到很多的欢呼和激情。但也同样不幸,因为青春只有这些年。我选择什么,只要是我的爱,我相信无论多么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

哪怕如同世界上羽毛球冠军数量最多的林丹,也曾经遭遇职业生涯的瓶颈,遇到各种矛盾与迷茫,但如同他自己所说,珍惜每一个美好的镜头,珍惜自己的挚爱。职业竞技,本应如此。我也要去珍惜心中的挚爱,。

直到世界尽头。

林丹观后感 篇4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被那个霸气十足、冷静帅气的身影深深吸引了,林丹,以为散发80后特有气息的奥运冠军,完美的完成自己“全满贯”的计划。一举成为这个星球上羽坛中的霸主,全中国人心中的英雄。终于在后来,我无意中能够发现《直到世界尽头》这本林丹自传,就一口气读完。

虽然我对羽毛球接触不多,也并非SuperDan的铁杆粉丝,可我能够深深感受到他的气息。有人说林丹个性太过张扬,没有中国传统的谦虚,而且还打骂教练,这在传统古代是绝无容身之地的,即使在现在也很难被认可,可这也正是林丹,凭借他的霸气、坚韧不服输的个性书写的人生传奇,并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与喝彩。其实,在林丹张扬的背后是一条不平凡的锤炼之路:独生子女的童年却远离父母;梦幻般的童年就要学会独立;“靠关系”进入国家队随时笼罩着被送回地方队的压力与更强的对手竞争;个性张扬被盖上“难以管理”的邮戳被领导冷落?

而这些辛酸是靠他用耐心和比别人多的汗水来湮没,他必须用实力粉碎那些冷嘲热讽、来证明自己。社会的阶层永远是金字塔形状,只有你爬到高处才能赢得大家的肯定。林丹能够成功登顶正是由于他的不服输和强烈的求胜心、好胜心。但这是把双刄剑,也让他在职业生涯中多次遭遇危机,雅典兵败就是例证。但他说过“男人或许只有经过坎坷和失败之后才能成就大事。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遭遇疾风骤雨,他们迎面而来,你扛住了,全世界都属于你,你若被打垮,脚下就是万丈深渊”。于是,林丹扛住了,也因此成功了。

这本书不仅仅是林丹的奋斗史,对他自己人格上的魅力勾画的也相当全面。他没有多少时间进大学接收系统完整的只是讲授,可在他的笔下,国性、人性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因为他是用心去体悟生活,用自己的生活为题材,让人感受到了一个真切、有情有爱、有人情味的林丹,没有半点的娇柔做作。虽然他张扬个性,但是他只把自传当作“纪念册”。并没有夸大自己,能以自己作为参照物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感受,无论胜败,让对方感受“到大家都在追求梦想,但目标一样时,难免一方会受伤,比赛的结果只是竞技体育的残酷不是林丹的错”。他以志服人、以情感人,他活的率真,讨厌假惺惺。他很少避讳什么,失败时认真反思,成功时懂得感恩,总能让人信服口服。

我想我们该像林丹那样对生活处处留心,学会怎样活着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为了梦想有不怕输的勇气、心存必胜的信念,不管成功与否,不管平凡与否我们总会按照自己的路走下去,敢爱敢恨,这样便问心无愧了。

【篇三:林丹自传《直到世界尽头》读后感作文】

你们认识林丹吧!12年的国手生涯,林丹创造了属于他的不可撼动的王朝: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汤姆斯杯、苏迪曼杯、全英赛、亚锦赛、亚运会冠军集一身的“超级大满贯”,多达17项的世界冠军头衔,世界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卫冕奥运会男单羽毛球冠军的选手……这一切注定了他是一部传奇。

“不是你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随便便输掉的。”这是林丹的自传《直到世界尽头》封面的一句话,也是他多年羽毛球生涯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书中,林丹讲述了他自己在传奇背后的历程,告诉我们他只是一个普通小伙子,种种的成功都和苦与痛密不可分。

林丹年轻时被解放军队选中,寒冷的冬天随军军训,二十四小时只有冷水,生活很艰苦,他能挺过来。初入国家队,队里高手云集,林丹常被别人看不起,特别是打比赛输给名不见经传的对手,还要被教练痛骂。林丹还因在训练时发脾气、耍个性、摔拍子等一系列事情被国家队开除。当他有机会搭上末班车再次回到国家队后,每天只管埋头苦练,甚至吃饭都不愿意花太多时间。他失败时自我反省,成功时懂得感恩,他说:“人生一辈子就是在跟自己不断地赛跑。做真正的强者,才能融合周围的一切,让周围的人心服口服。”

“就在我思考着与你们说这些话的时候,队医正在“蹂躏”我身上的每一块肌肉。每天训练后的放松时间几乎都在一小时以上,有时疼得我不得不停下来喘口气。这些年,最了解我的就是这副身板了,因为是‘超级丹’,所以它也被要求像外星人一样无坚不摧。”我非常喜欢书中的这段话,我觉得它道出了“超级丹”这名号下所背负的身体上的极大负担,同样地也折射出其精神上的压力非同一般。

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林丹又一次战胜老对手李宗伟,蝉联奥运金牌,让人不禁再一次感慨:既生李,何生林。

看完这本书,我更加能体会到当名人是很艰难的。成名的道路上到处都是弯弯曲曲的,想要成为名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要经受各种考验、不断的努力、流出数不尽的汗水,最后才能一步一个台阶,走上通往成功的路上。

林丹,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一种精神。他,无可替代!

林丹观后感 篇5

1、它们迎面而来,你扛住了,全世界都属于你。你若被打垮,脚下就是万丈深渊。

2、人生的精彩不在于你站的多高,而在于生命的宽度。

3、无论是爱情,工作还是生活方式,都不需要和别人比较,自己喜欢就好。

4、任何时候不要去怀疑自己,或是羡慕别人。做好自己,全力以赴地把握好每一天,不要太计较最终的结果。这个过程只是迟早和长短而已,最终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天地和展现自己价值的一天。

5、我是个有争议性的人物,这说明我还得努力,让自己更强,赢得让别人无话可说。

6、荣耀留在过去,未来更加可期。

7、我们都很平凡,但是我们可以做成一些不平凡的事。

8、要爬到山顶看一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旦你有丝毫的放松,就很容易摔得粉身碎骨。

9、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是可以做到让别人刮目相看的。

10、男人或许只有经历过失败和坎坷之后,才能成大事。

11、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是可以做到让别人刮目相看的。

12、作为运动员比赛就是有输有赢,如果他真是我的克星的话,那就应该每次都赢我。

13、不是你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随便便输掉的。

林丹,1983年10月14日生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江镇。中国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男子单打项目冠军。羽毛球运动历史上第一位集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杯冠军、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全英赛冠军以及多座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冠军于一身的全满贯球员。

1988年,林丹开始接触羽毛球。1992年,进福建体校。1995年,进入福州八一体工队。,进入国家队。8月,登上国际羽联排名第一的位置。,苏迪曼杯决赛中,第二场出场的林丹战胜了当时已是奥运冠军的陶菲克,赛后他行军礼致意也成为其标志性的'动作之一。20,林丹获得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林丹由此成为羽毛球历史上首位赢得全英赛、世锦赛、世界杯和奥运金牌的球员。11月,夺得广州亚运会男单冠军并成为第一位获得亚运会最有价值运动员的中国选手。6月,林丹的蜡像入驻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成为中国仅有的几位拥有个人蜡像的运动员之一。20,获得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金牌,卫冕成功。林丹成为首位在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中实现卫冕的运动员。9月29日,获得仁川亚运会男子单打获得冠军。

林丹观后感 篇6

用了三日时间,终于看完了林丹的自传。合上书后,久久不能平静。虽然我不是林丹的忠实粉丝,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散发出的气息,那是只有我们的80后,特别是80后-84岁出生的人才能动的气息。

这是一个残酷的社会,正如林丹所说:“这么多年来,我时常有种感觉,就是周围的人似乎还没有学会承认别人的好,也不懂得赞美和祝福别人。相反,你越是看到别人的糟糕生活,你就越愿意同情他们。

甚至可能是以难以想象的慷慨帮助他人。即使在自己家开不了锅,也要给别人口吃。但当我看到别人比他强,我就不喜欢了。”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好像注定被质疑,注定要在这样的社会里挣扎,与别人竞争,最终有小部分可能成功,有大部分相对平凡。

我不知道那位70后有否看过这本书,不知道他看到林丹在伦敦拿下金牌时是否还会对他持有“个性太张扬而且打骂教练”的印象?我想对他说:林丹的张扬背后是一种非同寻常的磨练;虽然他只是80后中的一员,但他代表着我们所有人,无论成功与否,无论平凡与否:

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可以做成一些不平凡的事;无论别人如何看我们,我们也要按照自己的路走下去,真到世界尽头!

林丹观后感 篇7

“超级丹”一个如此响亮的名字。所以,当看见他比赛时,理所应当的认为他就应该在比赛中拿冠军,从来没有想过他在背后的辛勤努力,也没有想过他是经历过怎样的挫折才来到这个高度,在这本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很多都只是朴实简单的叙述,然而,这当中所凝结的感情,是真挚的。让我们更加了解一名世界冠军光鲜的背后有着多少个“一年又一年的坚持,四年又四年的等待,”看过这本书后的我有很大的触动。

林丹,他对羽毛球的热爱是毋庸置疑。从小便与羽毛球结伴,也正式走上了职业运动员的道路;林丹从五岁起便开始练球,在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如果不是对羽毛球真的很喜欢又怎么会这么“折腾”自己呢?同时,林丹还向我们证明了,他对于自己热爱的羽毛球运动,并不是只有三分钟热度,而是能为之坚持、努力、付出。

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汤姆斯杯、苏迪曼杯、全英公开赛、亚锦赛、亚运会冠军于一身的全满贯,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几个,这样的荣誉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的。不可否认,林丹在羽毛球这项运动中是有天赋的,他的刻苦也是有目共睹的,刚进国家队时,教练的轻视,独自一个人的孤独,高强度的训练及住地下室恶劣的条件,这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全部聚集到了这个少年身上。但是面对这些压力他熬了下来,用他坚毅的个性与不懈的努力为他的全满贯之路披荆斩棘。

正如奥维德所说“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林丹和别人一样也是从蹒跚不稳到健步如飞的。他曾经被国青队开除,被称为林一轮,还有雅典的梦一场。他受到打击后,反思,克服,最后不断成长。从04年的年少轻狂、08年的世界之巅到12年的高处不胜寒。张扬的背后不断自省,在跌倒中不断成长。

人生如赛跑,以期一摞,只有经历磨难才能走向成熟。从前,他放荡不羁、个性猖狂、爱顶撞教练。甚至还出现过他打骂教练的报道,但经历过许多荣誉和失败后的林丹成长了许多,即使媒体频频报道林丹与教练、队友发生争执甚至辱骂教练等新闻,但林丹总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可能这就是林丹成熟的表现。现在的林丹不会再为一些小事发脾气,或是摔球拍。相反,他用自己坚毅的性格,一次又一次证明他有这个实力,他给我们创造了多少个惊喜,以前那个脾气暴躁、容易生气的“死”小孩林丹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成熟、心平气和,沉稳的林丹。林丹的羽毛球运动之路,告诉我们与其放松要求满腹叹息地走,不如充满信心脚踏实地的走。

决定命运的往往不是起点高度,而是始终如一的坚持态度。态度对于任何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的林丹一次和一个伙伴比赛吃辣椒,不惜吃出来阑尾炎,动了手术才治好。那时候,中国羽毛球队在福建集中训练,鲍春来、邱波辉等都去不了比赛,只有林丹去,结果输得很惨,那次比赛打完后,回到看台,被所有教练批了一顿,最后被开除了。经历过那次教训后,他开始反省,变得认真,知道什么是敬业,知道作为一名运动员,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也促进了他慢慢向成功靠近。

现如今的林丹对待羽毛球的态度是“不是你今天状态不好,就可以随随便便输掉比赛的。”他把自己的态度放得特别的端正,把国家的荣誉看得也很重,不为自己的失误找借口,而是多从自身找原因。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在面对一些事情或矛盾时,像林丹一样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少抱怨,多从自身找原因。或许就没有那么多的矛盾纠纷了。

林丹对待羽毛球的态度是值得学习的,同样他对待亲情,爱情友情的态度也是平凡之中让人感动的。面对亲情,林丹五岁就离开家开始训练了,虽然不能陪在父母身边,但还是会经常写信表达思念。他与谢杏芳的爱情也经历了不少曲折,2004年林丹作为世界头号羽球选手参加雅典奥运会,可是却换来了奥运赛场首轮出局的惨痛经历。此时的谢杏芳,也正在因为状态不佳失去雅典奥运会参赛资格而苦恼。从雅典回国后的林丹与谢杏芳相互鼓励,共度难关。后来两人逐渐摆脱低迷林丹与谢杏芳双双登上世界羽坛排名第一的宝座,并且在世界羽联举办的各类别比赛上频频夺冠。,林丹与谢杏芳在人生低谷的时候相互扶持,又携手共创了彼此人生最巅峰的时光,正应了那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在友情方面,林丹有三位特殊的朋友,盖德,陶菲克,和李宗伟,他们既是对手也是朋友。书中林丹对陶菲克这位人气十足的印尼羽毛球运动员的评价是:一辈子的对手,一生的朋友!谈起李宗伟这位多年的老对手,林丹更多的是敬重与英雄间的惺惺相惜。从北京奥运到伦敦奥运,从汤姆斯杯到苏迪曼杯,从全英赛到世锦赛,羽坛各类的高级别赛事通通见证了他们的友谊和较量,他们的职业生涯正是因为对方的存在,才变得更加精彩,可能没有陶菲克、盖得、李宗伟这群伟大的对手,就不会有现在的超级丹;换言之,没有林丹,也就不会有这群伟大的对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在我们的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与我们同行的对手,我们也要敬畏和感谢他们,因为他们是促使我们前行的动力。感谢你身边的每一个对手吧!

当人们经历过的事多了,明白的道理也就会越多,就会明白人生的精彩不在于你站的多高而在于你生命的宽度。林丹也不再只为了比赛而比赛,除了比赛之外他还开始了参与更多与羽毛球相关的活动,积极参与宣传推广羽毛球这项运动,让它不在局限于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而是要让它走向世界,对自己的得失自己把握情绪,不牵涉他人,大家都在追求梦想,但目标一样时,难免一方会受伤,因为观众需要的是双方角色演绎精彩,但优胜者只有一个,林丹将心比心的去化解那些消极情绪、不好的隔阂。让他们理解林丹也不是次次都是座上冠军,让他明白以公平竞争获得的冠军就该尊重,那才是有气度的人,让队里保持良性的竞争。

林丹在书中说“运动员这个职业,尤其是中国运动员,有时不得不用多个四年,来衡量其职业生涯的长度。从北京到伦敦,12304公里。当伦敦刚刚入夜的时候,北京的天空正要微亮。而对我来说,从北京到伦敦的距离,是整整四年。它漫长难耐,可是又让你觉得只争朝夕”这句话听了不免让人心酸,他们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与坚持只为了能在那次盛会上证明自己。但有时这短短的距离却成为了一些运动员无法跨过的鸿沟。而在这枯燥与重复中坚持下来的林丹无疑是胜者。

林丹的成功很好的证明了“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作为运动员,他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锻炼自己,不放松自己,这是一种努力,更是一种态度,就像他所说的“人总要有所敬畏,才不至于太浮夸,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得稳当。”我们或许就是太过于闲散,没有一种信仰,以至于我们没有一种明确目标,才显得那么漫无目的,又或是我们的好高骛远,以至于一事无成,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我们仍起点,但林丹的成功之路让我明白了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世界冠军,不管是对待学习,事业还是亲人朋友,都应该有一种端正的态度。在路途中难免会有失败或冲突,要相信挫折或许是好事,它会让我们从中积累经验,变得成熟。漫漫旅程,重要的是面对挫折我们要学会坚持。

林丹观后感 篇8

1、作为运动员比赛就是有输有赢,如果他真是我的克星的话,那就应该每次都赢我。

2、我们都很平凡,但是我们可以做成一些不平凡的事。

3、它们迎面而来,你扛住了,全世界都属于你。你若被打垮,脚下就是万丈深渊。

4、荣耀留在过去,未来更加可期。

5、无论是爱情,工作还是生活方式,都不需要和别人比较,自己喜欢就好。

6、我是个有争议性的人物,这说明我还得努力,让自己更强,赢得让别人无话可说。

7、男人或许只有经历过失败和坎坷之后,才能成大事。

8、要爬到山顶看一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旦你有丝毫的放松,就很容易摔得粉身碎骨。

9、任何时候不要去怀疑自己,或是羡慕别人。做好自己,全力以赴地把握好每一天,不要太计较最终的结果。这个过程只是迟早和长短而已,最终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天地和展现自己价值的一天。

10、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是可以做到让别人刮目相看的。

11、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是可以做到让别人刮目相看的。

12、不是你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随便便输掉的。

13、人生的精彩不在于你站的多高,而在于生命的宽度。

林丹观后感 篇9

用了三日时间,终于看完了林丹的自传。合上书后,久久不能平静。我虽然不是林丹的铁杆粉丝,却深深感受到他身上散发的气息;那是只有我们80后,尤其是80年至84年出生的人才能感动的气息。

第一次关注林丹,是因为一个70后。我和他谈起林丹,他说很反感这个运动员,个性太张扬,一点国家运动员的样子都没有,而且打骂教练。最后一句刺痛了我:非常符合你们80后的样子。我当时没有反驳,确实林丹是80后,而且我同意林丹符合80后的样子。那时我就有个疑问:80后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竟然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我在书上看到的林丹和很多普通的80后一样经历:独生子女的童年、感染着女排精神长大、少年时期就要学会独立生活、“靠关系”进入国家队、身在国家队要面临激烈的竞争、随时笼罩被送回地方队的压力、个性张扬不被领导看好等等。这些正是不少80后最直接最贴切的经历,这些也同时回答了上面的那个问题。

社会阶层永远都是成金字塔形状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爬到金字塔的顶峰。林丹他能成功登顶,他坚韧的个性和不懈地努力是分不开的。书中他提到他的很多队友,相信有些人连名字我们都不曾有机会听说过。所以林丹也是幸运的。书中提到的他刚进入国家队的时候,整天提心吊胆,打得不好没有成绩就要卷包袱走人。那个时候他特别压抑,而且他是“插班生”,被安排到地下室的集体宿舍住。大强度的训练加上国家队里的激烈竞争,没有“不服输、好胜心强、求胜心切”支持他,估计他很难熬下来。即便他熬下来了,他通向冠军和全满贯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雅典失利、阿纳海姆和多哈的暴风骤雨、格拉斯哥团体失利后换教练、韩国公开赛与对方教练的不愉快,还有后来的“林丹打骂吉新鹏教练”事件。一路走来,可以说“登上顶峰之前,任何艰辛都是难以预料的。”但书中林丹并没有只表现自己的艰难。每一次的失利或事件后,他都在反省和成长,而且毫无忌讳地道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些正是我们这一代80后身上很宝贵的本质:张扬的背后不断自省,在跌倒中不断成长。他的经历其实也和很多80后不尽相同。他说他很喜欢看日本动漫《灌篮高手》,像每个那个年代的80后一样熟悉那首歌:《直到世界尽头》。当耳边响起熟悉旋律时,林丹也和千千万万个80后一样是个普通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去让别人刮目相看。

这是一个残酷的社会,正如林丹所说:“这么多年来,我时常有种感觉,就是周围的人似乎还没有学会承认别人的好,也不懂得赞美和祝福别人。相反,越是看到别人过得不好,越是愿意同情他。甚至可能是以匪夷所思的大方去帮助别人,哪怕自己家里揭不开锅了,也要给别人一口吃的。但是一旦看到别人过得比他好,心里就不乐意了。”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好像注定被质疑,注定要在这样的社会里挣扎,与别人竞争,最终有小部分可能成功,有大部分相对平凡。我不知道那位70后有否看过这本书,不知道他看到林丹在伦敦拿下金牌时是否还会对他持有“个性太张扬而且打骂教练”的印象?我很想跟他说:林丹的张扬背后是一条不平凡的锤炼之路;尽管他只是80后其中一员,但是他却代表了我们所有人,不管成功与否,不管平凡与否: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可以做成一些不平凡的事;无论别人如何看我们,我们也要按照自己的路走下去,真到世界尽头!

林丹观后感 篇10

你们认识林丹吧!的国手生涯,林丹创造了属于他的不可撼动的王朝: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汤姆斯杯、苏迪曼杯、全英赛、亚锦赛、亚运会冠军集一身的“超级大满贯”,多达17项的世界冠军头衔,世界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卫冕奥运会男单羽毛球冠军的选手……这一切注定了他是一部传奇。

“不是你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随便便输掉的。”这是林丹的自传《直到世界尽头》封面的一句话,也是他多年羽毛球生涯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书中,林丹讲述了他自己在传奇背后的历程,告诉我们他只是一个普通小伙子,种种的成功都和苦与痛密不可分。

林丹年轻时被解放军队选中,寒冷的冬天随军军训,二十四小时只有冷水,生活很艰苦,他能挺过来。初入国家队,队里高手云集,林丹常被别人看不起,特别是打比赛输给名不见经传的对手,还要被教练痛骂。林丹还因在训练时发脾气、耍个性、摔拍子等一系列事情被国家队开除。当他有机会搭上末班车再次回到国家队后,每天只管埋头苦练,甚至吃饭都不愿意花太多时间。他失败时自我反省,成功时懂得感恩,他说:“人生一辈子就是在跟自己不断地赛跑。做真正的强者,才能融合周围的一切,让周围的人心服口服。”

“就在我思考着与你们说这些话的时候,队医正在“蹂躏”我身上的每一块肌肉。每天训练后的放松时间几乎都在一小时以上,有时疼得我不得不停下来喘口气。这些年,最了解我的就是这副身板了,因为是‘超级丹’,所以它也被要求像外星人一样无坚不摧。”我非常喜欢书中的这段话,我觉得它道出了“超级丹”这名号下所背负的身体上的极大负担,同样地也折射出其精神上的压力非同一般。

在20xx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林丹又一次战胜老对手李宗伟,蝉联奥运金牌,让人不禁再一次感慨:既生李,何生林。

看完这本书,我更加能体会到当名人是很艰难的。成名的道路上到处都是弯弯曲曲的,想要成为名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要经受各种考验、不断的努力、流出数不尽的汗水,最后才能一步一个台阶,走上通往成功的路上。

林丹,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一种精神。他,无可替代!

林丹观后感 篇11

目录学习与工作简历主要研究成果荣誉和奖励讲授主要课程收缩展开学习与工作简历

1986.9-1990.6:南开大学数学系 本科 1992.9-1995.6:南开大学数学系 硕士 .3-.3: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 博士学位 1995.6-.6:天津大学数学系,讲师 2000.6-2002.6: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博士后 2002.6-.6:天津大学数学系 副教授 .8-.8:英国伯明翰大学计算机系 公派留学 2008.6- 天津大学数学系 教授

1.Minqiang Li,Dan Lin, Jisong Kou. An investigation on niching multiple species based on population replacement strategies for multimodal functions optimization. Soft computation, 14(1), 49-69, 2.Minqiang Li, Dan Lin, Jisong Kou. Dynamics of fitness sharing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for coevolution of multiple species. Applied Soft Computing, 10(3), 832-848, 2010 3.Minqiang Li, Dan Lin, Shouyang Wang. Solving a type of biobjective bilevel programming problem using NSGA-II. Computers &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59(2), 706-715, 2010 4.Minqiang Li, Liu Liu, Dan Lin, A fast steady-state ε -dominance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algorithm. Computational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DOI 10.1007/s10589-009-9241-x 5.林丹, 丑英哲,李敏强;求解多目标二层规划的多目标进化算法;系统工程学报;;22(2), 181-184,214 6.林丹,王宏,李敏强;用多目标进化算法求解二层规划双目标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26(5), 106-110 7.林丹,丑英哲,王萍;求解车辆路径问题的一种遗传算法;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6;15(6), 528-533 8.林丹,赵瑞;基于随机权和的多目标进化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 42(32), 4-7

上一篇: 火箭队口号62句
下一篇: 台阶作文18篇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水泥采购合同(集锦十一篇)

水泥采购合同 05-18

高考成功的话短句49条

高考成功的话短句 高考成功短句 05-18

英语电影经典台词摘抄62条

英语电影台词 英语台词 05-18

母亲周记(汇总七篇)

母亲周记 05-18

漂亮的车教案范例

漂亮教案 05-18

林丹观后感

林丹观后感 05-18

感恩朋友最暖心一段话29句

感恩朋友 05-18

生日致辞简短句子(优选200句)

生日致辞句子 05-18

在云端观后感锦集

在云端观后感 02-28

新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教师述职报告 05-18

缥缈录读后感精品

缥缈录读后感 05-18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