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英语第三单元教案

英语第三单元教案【篇1】

Unit 3 My Friend

一、读一读,写一写,译一译(10分)

1. 、、science

4、、二、写出下列字母的前后邻居(10分)

三、请圈出下列单词中的元音字母。(5分)

1、

4

、、

四、判断下列各组单词划线部分读音是否相同,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10分)

1、

cake name ( ) 2、

bike this ( )

3、

ruler bus ( ) 4、that three ( )

5、good go ( ) 6、box six ( )

7、my many ( ) 8、your thirty ( )

9、what where ( ) 10、student cute ( )

五、看一看,根据图片和所给字母补全单词。(10分)

oor ite r ler amp loor

an bo all l ng hair sho t hair

六、找出与其他单词不同类的一个。(5分)

( )1、A. fish B. long C. short

( )2、A. hot dog B. hamburger C. hat

( )3、A. kangaroo B. monkey C. key

( )4、A. eraser B. crayon C. light

( )5、A. notebook B. math book C. sports

七、选择填空。(10分)

( )1、This is his photo. Look! is tall.

A. He B. She C. He’s

( )2、He short brown hair.

A. have B. has C. there is

( )3、Listen music.

A. to B. of C. for

( )4、She is a girl. Name is Lucy.

A. His B. Her C. It’s

( )5、She music.

A. like B. likes C. to like

八、读一读,把相对应的句子连线。(10分)

A B

1. What’s in your schoolbag? a. Yes, I do.

2. Do you like music? b. Some book.

3. Who’s your best friend? c. I have many friends.

4. How many friends do you have? d. Zhang Qiang is.

5. What colour is your eraser? e. It’s green.

九、读一读,连词造句。(10分)

1. have, new, I, a, friend

2. very, She, music, likes, much

3. is, heavy, You, too, schoolbag

4. do, have, How, you, bananas, many

5. black, short, has, He, hair

十、根据汉语,完成句子。(10分)

2. She’女孩.

好朋友).

.

,on the desk. 十一、情景交际,选出正确的选项。(5分)

( )1、当你向同学们介绍你的好朋友留着黑色短发时,应该说:

A. He has long black hair.

B. He has short black hair.

C. He has big eyes and long hair.

( )2、当你要告诉同学们你喜欢科学课时,应该说:

A. I like math. B. I like science.

C. I like computer games.

( )3、当你问你的同学是否会拼写新学的英文单词时,应该说:

A. Can you help me?

B. Can you see the words?

C. Can you spell these words?

( )4、当你鼓励同学勇敢地试一试时,应该说:

A. Please have a try. B. Please come in.

C. Please help me.

( )5、当你告诉妈妈你有一位美国朋友时,应该说:

A. Mom, I have a new friend.

B. Mom, I have an American.

C. Mon, I have a Chinese friend.

十二、小作文。请以“My friend”为题,写一篇短文。字数不少于50字,并

用上以下词语。(5分)

My frie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语第三单元教案【篇2】

Unit 3 Look at me

第一课时

总13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How are you? I'm fine./Fine, thank you.等问候语。

2通过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能在相应的情景中准确运用以上句型。3培养学生正确、自然的模仿语音、语调的能力。

教学重点: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等问候语的学习。教学难点:

1、How are you? 的得体运用。

2、Fine, thank you.中 fine 一词字母 i 的发音不容易到位。教具准备:

头饰。教学过程:

1、Warm-up/Revision(1)师生共同唱歌曲 Sing an English together.“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复习人体部位的单词,并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2)游戏 Do a game.“SIMON SAYS”(3)师生同唱歌曲 “Hello”。教师可以边唱边用手势示意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改为同班同学的名字。2、Presentation(1)师生观看教学课件。课件内容为Let's talk/A 的内容。教师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同的教学课件,使学生一目了然,既了解了句型的含义,又了解句型运用的情景。

(2)再次观看课件,教师提问: T: What are they doing? 他们在干什么? S: 在打招呼。(3)教师演示 Let's talk/A 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话。方法为:教师左手举起Chen Jie 的头饰,右手举起小鸟的头时,用不同声调引出对话内容。在此次演示活动中,教师强调Good morning.(4)教师提问:Chen Jie 和WU Yifan 是怎样用英语打招呼的。能力强的学生或学过英语的学生尝试性的说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5)听本课时 Let's talk/A 教学配套的录音带,学生跟读并模仿发音。教师注意带读不易掌握的读音,如:I’m fine, thank you.一句中 fine 中的元音字 “i” 的读音是[ai],提示学生口型要略大些。而thank一词中的th 在发音时,要让舍尖处于上下齿之间,教师可以夸大口型,让学生了解发音方法。教师要适当纠正,切不可一味的纠正发音,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6)第三次观看Let's talk/A 部分的教学课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对话内容和含义。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How are you? 与以前所学 Hello./Hi.等问候语不同点在于: How are you? 是用于熟人之间有一段时间未见面,或是对方身体欠佳,或是较正式的向别人打招呼等场合。因此,同学们不必每次见面都问How are you? 每天见面时,只要说Hello 或 Hi,就可以了。(7)趣味操练游戏----传口令

教师分别在每组第一个学生的耳边轻轻的说: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学生依次传递。以传递准确,速度又快的为胜。

3、Practice

(1)游戏

六至七人一组,做开火车的游戏。教师在每组选出一名“质量监督员”,监督每个同学提问的完整性和正确率。从第一个学生开始 Hi/Hello/Good morning, A、How are you? 第二个学生回答I'm fine./Fine, thank you.并提问 How are you? 以此类推。(A代表学生姓名)。

(2)学生戴上角色的头饰,分角色练习、表演对话。

(3)游戏

做Let's play 部分的活动,教师让学生按教材的方法两人一小组的活动,两人相互击掌问好,如:

S1: Hi/Hello/Good morning, A、How are you?

S2: I'm fine./Fine, thank you.(A代表学生姓名)。

在同桌练习之后,在进行前、后两人一组练习。目的是再次强调练习Let's talk 部分的内容。练习时训练学生彼此倾听发音,纠正发音,从而感悟英语的语音、语调的知识。板书设计

Unit 3 Look at me How are you? I'm fine./Fine, thank you.教学反思:

Unit 3 Look at me

第二课时

总14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 How are you? I'm fine./Fine, thank you.等问候语,能在情景中准确运用。

2能够听说、认读eye, face, ear, nose, mouth,这些关于身体部位的单词,并能用英语介绍自己身体的部位。

教学重点:关于头部的单词 eye, face , ear, nose, mouth的学习。

教学难点:eye, face 两个单词的元音因素容易发音不到位,教师可鼓励学生张大口型,相互检查。mouth 一词的尾音发音较难,教师可适当提醒学生,注意口型。教具准备:

本单元单词卡片、课本录音;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师生共同复习所学歌曲字母歌。

(2)师生共同复习第二单元 Let’s do 部分的内容。

(3)邀请几组学生表演本课A部分Let’s talk 的对话。

2、呈现新课、操练(Presentation/ Practice)(1)出示五官可卸下来的小动物的头像,教师介绍这个小动物。

(2)教师取下小动物的鼻子说:This is his nose.由此引出本课单词的教学eye, face , ear, nose, mouth,让学生先初步了解单词。

(3)认读eye, face , ear, nose, mouth 的单词卡片和图片。

(4)教师指着自己说:Good morning.I’m Miss/Mr „ Look at me.指着自己的头说:This is my head.并鼓励学生指着自己的头说:This is my head.用同样的方法依次介绍:eye, face , ear, nose, mouth。

(5)让学生听录音,跟读 Let’s learn 部分的单词。(6)游戏:贴五官(7)游戏:Simon says

在此次活动中,教师教 touch 一词,并让学生理解 touch、my、your三个词的含义。

3、活动、操练(Activities/ Practice)

(1)教师摸头部的不同部位,要求学生说单词。

(2)小组活动:Listen and point 2

(3)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Let’s do 部分中的活动。(4)游戏:传口令 板书设计

Unit 3 Look at me

eye, face, ear, nose, mouth, 教学反思:

Unit 3 Look at me

第三课时

总15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字母Ee, Ff ,Gg, Hh和Ii,并能听懂、会说以这些字母为首字母的单词。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和书写字母Ee-----Ii;教学难点:字母印刷体与手写体的区别。教具准备:

字母卡片。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Let’s chant

学生一起说唱A部分的字母歌谣,边说边演

(2)抢答字母

教师出示字母的大小写,孩子快速抢答

(3)找朋友

教师出示大写字母,孩子迅速找出小写,大声读出。

孩子在小组中做游戏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26个字母的字母表

让孩子说说都学过了那些字母,读一读。找一找,今天我们该掌握哪些字母了。

(2)让孩子先试着说出字母“Ee-----Ii”.教师注意指导孩子5个字母的发音。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示范口形。

孩子模仿,小组说一说,查口形

小组开火车认读大小写字母Ee-----Ii

(3)教师分别出示大小写Ee-----Ii,让孩子想想大小写的字母分别想什么,用语言描述或是用动作表示。

(4)教师播放A Letters and sounds 录音

问孩子“What can you listen?”鼓励认识单词的孩子自己说出词

教师出示单词或图片,学生跟读单词,开火车练读。

(5)字母和单词,体会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

小组读字母和相应的词

3、趣味操练(Practice)

(1)读一读,分一分

孩子自己读新授的单词,根据读音分成两组。找出共同的首字母。

(2)Guessing game

教师将字母卡片背过来,让孩子猜一猜

(3)部分学生说指令,其余学生做动作。

(4)学生上台表演,教师对表演好的给予奖励。板书设计

Unit 3 Look at me

Ee

Ff

Gg

Hh

Ii 教学反思:

Unit 3 Look at me

第四课时

总16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表示赞成别人提议的感叹语Great!并能在实际情景中恰当的运用。

2复习巩固所学问候语、打招呼用语及自我介绍用语,并在 A 部分 Let's talk 会话学习的基础上,增加 I'm fine.Thank you./ Very well, thanks.等对问候的多种回答语。教学重点:学习Let's talk部分对话。

教学难点:表示赞成别人提议的感叹语Great!和 How are you?的答语 Very well, thanks.的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教具准备:

颜色单词卡。教学过程:、Warm-up/Revision

(1)复习所学问候语、打招呼及介绍用语。

Hello.Hi.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

I'm „

How are you?

(2)师生问答:

T: Hello,/Hi,/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S: Hello,/Hi,/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 teacher.T: How are you?

S: Fine, thank you.、Presentation

(1)教师告诉学生 How are you? 有多种回答用语。

其中一些答语是:

Fine, thank you.(此时板书以下各句)

I'm fine.Thank you.Very well, thanks.(教师强调,以上各句可以相互调换。)

(2)学生跟读Fine, thank you./ I'm fine.Thank you./ Very well, thanks.教师用单词卡,让学生跟读 How, are, you, I'm, fine, very, well, thank, thanks。

(3)游戏:请你的回答与我不同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小球,建议道:Let's play a game.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赞成别人提议的感叹语Great!教师将球抛给一名学生说:How are you? 接球的学生回答:Fine, thank you.。之后,由第一个学生抛球并问: How are you? 第二个接球的学生回答内容与第一个学生不能相同,如:Very well, thanks.。以此类推,直到不同的答语说完为止,再进行一轮。

(4)教师再次建议 Let's sing a song.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赞成别人提议的感叹语Great!并带读 Great!一词。

播放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 录音带,师生共唱歌曲。边唱边拍手打节拍,穿不同颜色服装的学生可起立做展示。

(5)教师播放 B 部分Let's talk 的情景课件,让学生了解对话内容。

(6)学生听B 部分Let's talk 的录音,跟读对话。

(7)学生戴上人物头饰,给对话人物配音。

(8)让学生分小组,要求学生按课件内容自编对话。

(9)表演学生自编的对话。

3、Practice

(1)让学生看Let's play 部分的活动,小组练习几分钟。

(2)教师准备Sarah, Wu Yifan, John, Bai Ling 的头饰。全体学生进行Let's play 部分的活动,通过 “Chain game”让学生大量的练习与运用 Let's talk 部分的会话。

(3)让学生用自己的真实姓名或英文名字做Let's play 部分的活动。

(4)游戏:MUSIC BOX

将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词或短语)的卡片或图片,放在一个小盒子里,教改前排的某位同学,同时放一段轻松悦耳的歌曲或学生学过的歌曲,音乐停止,盒子停在哪位学生手中,该生就要抽出一幅画,并用英语说出图上内容。板书设计

Unit 3 Look at me

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 Very well, thanks.教学反思:

Unit 3 Look at me

第五课时

总17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听说、认读head, hand, body, leg, arm, foot这些关于身体部位的单词,并能用英语介绍自己身体的部位。

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习身体各部位的名词head,body, leg, arm, hand, foot。

教学难点:

1、Let’s do 部分是关于身体活动的多个指令,学生不必认读或准确说出,能根据指令正确理解并做出快速的反应。

2、head和hand 发音易混淆。教具准备:

单词卡。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 “Head , shoulders , knees and toes” 歌曲的录音带。并提问学生能听到哪些表示身体部位的单词。(2)学生试唱此歌曲。

(3)智力画谜 看特别头像说单词。

(4)学生表演上节课所练的对话。

2、呈现新课、操练(Presentation/ Practice)(1)由游戏:Simon says导入到身体各部位的学习。

(2)认读body, leg, arm, hand, finger, foot 的卡片和图片。注意辅导学生的发音,区别head和hand 的发音。

(3)学生听 Let’s learn 部分的录音,一边听,一边指着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力求使学生做到心、口、手、眼和听、说、做、练相结合。

(4)教师通过示范,强调 clap, wave, shake, stamp 的动作。

(5)让学生站起来,听 Let’s do 部分的录音。教师带领学生做动作,并用动作区分 hand and hands.3、活动、操练(Activities/ Practice)

(1)邀请几位学生表演Let’s do部分的内容。

(2)游戏:传口令

(3)Sing and do:教师播放歌曲 “If you are happy” 的录音带。师生边听录音边做动作边试唱歌曲。也可以替换歌词。板书设计

Unit 3 Look at me body, leg, arm, hand, finger, foot 教学反思:

Unit 3 Look at me

第六课时

总18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所学单词和字母,学习本课歌谣,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英语的语音语调。

2做本课的听力练习,训练听力的同时检查学生对本课 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学重点:复习本单元知识,做听力练习;学习有节奏、有韵律的歌谣。

教学难点:歌谣的学习以韵律为主,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英语的语音语调。教具准备:

单词卡。教学过程:、Warm-up/Revision

(1)师生共同唱歌曲 If you are happy,复习表示身体各部位的单词。唱歌的同时让学生加上动作,表演歌曲。在唱歌曲时,鼓励学生张口试唱,能唱一句的唱两句话,能唱两句的唱三句。

(2)用教师准备身体各部位图片和单词卡再次复习单词。

(3)用学生曾画过的身体图案的画儿,分小组练习单词。教师还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学生准备身体各部分的拼图,让学生说说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应拼在什么位置。

(4)Simon says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执行指令。规则是:如果指令前有Simon says ,学生执行指令,否则被罚下。

2、Presentation

(1)教师带领学生接着做 Show me your„ 的游戏,边做边用体态语提示学生注意他们的物品。之后,教师说 Close your eyes.(动做示意),将部分物品藏起,引出 Where is your pencil/pen/„? 教师示意学生找,找到后说 Here it is!。教师示范后找学生进行。

(2)师生共同拿出准备好的第一单元所学文具的实物。让学生将这些文具放在书包中,教师要求学生同做。教师一边做一边问Where is my pencil? 然后摊开手做出找东西的样子,引导学生说 pencil。在从包中拿出铅笔回答:Here it is!其它一些文具用相同的方法练习。

(3)教师播放 Let's chant 部分的歌谣录音,学生打节拍,试着唱。

(4)教师略讲歌谣的词意,引导学生逐步跟唱。注意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学会,自然习得的形式进行即可。

3、Practice

(1)操练 Read and count

数一数,填一填

(2)听录音,让学生跟着重复,边说边加动作。

(3)听力练习:Listen and number

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句子,圈出相应的图A或图B。(4)Find and say I see E,i…… 总结该单元的知识。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Unit 3 Look at me 问候语: 身体部位: 字母: 7

英语第三单元教案【篇3】

新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3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They ______ a village in the evening and lived there.A.arrived inB.arrived atC.left forD.got

()2.______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A.How oftenB.How longC.How farD.How soon

()3.He gets up early and ______ breakfast.A.have a quickB.has quick aC.has a quickD.have quick

()4.The No.6 Middle School is not far ______ his home.A.toB.fromC.withD.at

()5.My school isn’t far from here.It’s only _____ walk.A.fifteen minutesB.fifteen minutes’ C.fifteen minute’sD.fifteen minutes’s

()6.—__________。— By bus.A.Why does he go to work?B.How does he go to work?

C.When does she go to work?D.Where does he work?

()7.—__________is it from your school to the zoo? —It's about six miles(英里).A.How muchB.How manyC.How longD.How far

()8.I like to _______my bike _______ weekends.A.take;inB.catch;a t ;onD.ride;on

()9.________ it take you to walk from(从)your home to(到)your office?

A.How long isB.How long does

C.How many time doesD.How many hours are

()10.It will(将)take the men half a year ________ the work.A.finish(完成)B.finishingC.to finish

()11.—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 I ______.A.take busB.take the busC.by the busD.on the bus

()12.“does it take you to go to the park by taxi?” “About 30 minute.”

A.HowB.How farC.How long

()13.They’re waiting(等)______ the bus stop.A.onB.inC.at

()14.______ do you think ______ China’s education? D.How many D.for D.finishes

A.How;likeB.What;ofC.Where;ofD.Who;about

()15.One of the twins(双胞胎)is a doctor, ______ is a policeman.A.otherB.others

二、用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C.the otherD.another

1.How far __________ Jim __________(live)from here?

2.There __________(be)sixty __________(minute)in an hour.3.It takes __________(I)2 hours __________(do)my homework.4.Let him__________(look)at your map.4.He ____________(ride)his bike to work every day.5.Don’t say(说)it in____________(China), Say it in English.6.What do you ____________(usual)do on Sundays?

三、根据汉语提示完成下列句子

1.从学校到汽车站不是很远。

It isn't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the school to the bus stop.2.坐火车去北京需用多长时间?

How long ____________ it ____________ to go to Beijing by train?

3.你每天怎样去学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you get to school every day?

2.他每晚花了半小时完成作业。

It _______ _______ _______an hour _______ _______ his homework.every evening.3.“我该乘哪路车?”“ 这取决于你在哪里。”

—__________ bus should I __________?

—It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you live.4.通常你怎样去上学。我通常骑车去上学。

---__________ __________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I usually go to school __________ __________.5.他通常每天用一小时做作业。

It usually _______ _____ half an hour ______ _______ his homework every day.5.你家离学校有多远?

__________ __________ is it __________ your home __________ school?

6.从你家到学校大约要花多少时间?

_________ __________ does it __________ you __________ get to school from your home?

四、按要求变换句型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 __________ Jim usually get to school by bike?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 __________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 __________ orange would the girl like?

(就划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 __________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your school?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 __________ is your little brother?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 __________ do children need to sleep every day?

英语第三单元教案【篇4】

Unit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学生分析:

1、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六年级学生不敢举手或者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原因是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自信心不足,从而导致不举手回答问题。

2、过三年多的学习已经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具备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可以开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evening?I'm going to the cinema。并能对其中的动词和时间短语进行替换操练。能够听、说、认、读动词短语:take a trip、go to the cinema、read a magazine.能够听、说、读、写时间短语:next week this morning/afternoon/evening.并能够听、说、认、读时间短语:tomorrow、tonight。

能力目标:能够在Pair work中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时间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能力。

学习策略:关注小组合作与交流,加强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能够听、说、读、写Let's learn部分的四会短语,并能替换be going to do 句型中的动词和时间短语对将来的活动进行表述。

教学难点:四会词语的听、说、读、写以及对be going to do 句型的理解和替换操练。

教学准备:单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1、What day is today ?(It's Wednesdays.)

2、What do we have on Wednesdays?Let me see...(看课表:We have...)

3、What time is it now?(It's--;--)

4、What are you doing now?(We are having English class.)

5、 are having English class classes are you going to have this afternoon?(We have going to have...)

Step:2Presentation

1、Please turn to page at the you are Zhang you tell m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visit grandparents,clean my room,watch TV,play football)

2、Yes,It's a busy 、Suppose ,today is !What am I going to do?(学生用以学的活动短语猜测)Now ,let me tell 、(出示教具演示)A:戴帽子,I'm going to take a trip.(领读trip,讲解trip发音规则)B:出示杂志,领读magazine.(讲解magazine发音规则)I'm going to read a magazine.(做动作领读read a magazine)

C:出示单词卡:go to the 'm going to the cinema.齐读go to the cinema。

5、Please turn to page 28.找到刚学的三个短语。Listsen to the tape carefully!Read gfter it!(放录音,跟读单词三遍)

6、游戏:传杂志。当听到老师说stop 时,手拿杂志的人起立,全班同学向他发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do?该生回答:I'm

going to read a magazine。当我们想知道别人打算干什么时,我们就用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向他提问。(随机板书: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7、What day is tomorrow?(Tomorrow is Thursday!)学习单词:tomorrow。

8、如果想知道对方明天想干什么,我们怎么问呢?(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对了,我们就可以在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的末尾加上时间“tomorrow”Please look at page 28.这里有几个表示时间的短语,请大家试着读一读。(循环出示时间短语词卡,认读)

9、当我们想知道某人在某个时间打算做什么时,我们就在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的末尾加上时间。(替换时间短语,巩固句型)

10、Please,answer my are you going to do-------?相机板书:I'm going to------。Step:3Practice

1、循环认读活动短语和时间短语。

2、游戏:从黑板上撕下词卡,找一名男生一名女生,一人持时间短语,一人持活动短语,两名学生从所持卡中任意抽一张卡并展示,其他学生分男生组、女生组,根据所展示的词卡做问答练习。Step:4Wrap-up

1、说一说,我们今天学了哪些新知识?利用板书总结所学单词和句型。

2、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不错,发言积极主动,小组活动热烈有序,希望下节课同学们依然保持这样的学习热情。

3、布置家庭作业:抄写四会句型,用所学句型调查你的朋友周末的行动计划。Step:6板书

Unit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next week、this morning/afternoon/evening、tomorrow、tonight)? I'm going to------(take a trip、go to the cinema、read a magazine).教学反思: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教案设计紧扣课本,没有设计很多拓展训练,按课堂实施情况难易适度,学生掌握不错,基本上能替换

be going to do 句型中的动词和时间短语对将来的活动进行表述,对一般将来时态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be going to do 句型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语言训练。但在操练部分时间不够紧凑,以至于活动展示显得有些仓促,这是下次课需要改进的地方。

英语第三单元教案【篇5】

授课老师:XXXX

Title: My birthday

Teaching contents: part A Let’s talk & let’s try.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1.Words: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2.Expressions: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Ability aims: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memory and reaction.Affection aims: develop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the confidence of learning English well.Teaching points:

1.Important points: students can listen, read, write and say the words about month;

2.Difficult points: the pronunciation of “February”, “June”;the using of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Teaching aids:power point, tape, music.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one: preparation

1.Greetings: T: class begins!

S: Good morning, miss.T: Sit down, please.S: Thank you.2.Review: let’s review the words about month together.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3.Warm up: let’s chant

Listen to the tape, Let us chant and do.Step two: presentation

Let’s talk

1.课件展示本课talk的主角人物Mike, Amy and Zhang Peng.学生讨论三人可能的对话内容。(生日)

2.学生听录音,抓关键句子和词语。(When is your birthday?

February, October, December.)

3.Follow the tape.4, Read after the teacher.教师出示课件上本课对话,将重点句子标出并板书下来,教读课文对话。5, Read in roles.不同学生分别扮演Mike和Amy以及Zhang Peng.进行课文对话的反复读说练习。

6, 回答问题。

When is Amy’s birthday?

When is Mike’s birthday?

When is Zhang Pen’s birthday?

Step Three: practice

1,Group work:四人一组,运用本课知识进行编对话练习。

2,Let us do a survey:出示课件中的表格,小组合作进行生日时间调查,每组派代表作报告。

Step four: homework

1,抄写四会句子。

2,做练习册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Unit 3My birthday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英语第三单元教案【篇6】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2.3.23第三节(星期五四一班)

教学内容:Unit 2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运用It’s time for sth….和It’s time to do sth… 的句型。

2.用两个句型强化练习问答时间。

3.学习17页课文,教师讲解,学生会读,并且要求学生表演。

教学重难点:

1.两个句型的区别,并能正确运用。

2.正确问答时间,把课文内容尽量进行表演。

教学准备:

钟一个,小黑板,单词卡片,教材。

教学过程:

Step I: 准备

1.师生问好。

2.口述本节课教学目标。

3.游戏:记忆力大比拼。

1)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快速出示单词卡片:breakfast,lunch,dinner,English class,P.E class,music class.让学生齐读,然后藏其中一张,问学生缺少哪一张?最先说出答案的为胜方。

2)将卡片顺序打乱,展示给学生看一遍,要求学生看完按照展示的顺序复述单词。老师把相关单词卡片贴在黑板上。

Step II: 新授

1.学习与活动

1)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单词,要求学生先读两遍,先复习咋样问时间和咋样答时间;后用It’s time for ….和It’s time to … 的句型举例展示给学生。

2)分组让每组用It’s time for ….和It’s time to … 的句型互换练习表述,老师指导。

3)检查,学生展示成果。

4)活动:听指令,说内容,做动作。(复习16页的Let’s do)

2.强化与联系

1)复习整点时间表达方法,接着教师出示钟表,拨动指针整点或非整点,问:What time is it? 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回答。(7:009:101:3012:00)

2)由十二点引出school is over句型,教师板书并教读几遍,并解释over的用法。

3)把时间拨到11点,提问并让学生说出 Class is over.4)教师补充:Class is over,so let’s go to the playgroud.讲解let使役动词的用法,一般用作祈使句,表示建议,命令,让某人做什么事情,后面要用动词原形。举例练习:Let’s go.Let’s go home.Let’s play computer.Let’s run!

3.学习17页课文

1)小组检查预习情况,并且自学课文。

2)学生齐读,纠正存在的问题。

3)学生自找知识要点,短语和句型,教师讲解。

4)大家试背课文一边,要求尽量能表演。

Step III: 总结与练习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做练习册13页第六题。

Step IV: 布置作业

英语第三单元教案【篇7】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三单元What would you like?第一课时对话课。学生在四年级教材中已经学习过食物以及饮料的词汇以及句型。本科的教学设计旨在复现滚动相关语言的基础上,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使用核心语言句型的机会。同事注意活动安排的循序渐进,从逐个句型操练到对话操练,再从对话操练到自由创编。教师的语言示范要到位,注意加强对学生语音语调的知道。

2、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听、说、认读核心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drink ? I’d like „ 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进行角色表演。

3)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drink ? I’d like „ 询问并回答某人想要吃|喝什么。

4)学生能够了解合理膳食结构的一些知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3、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听、说、认读核心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drink ? I’d like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核心句型询问并回答某人想要吃|喝什么。

2)难点: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学生能够在情境中熟练运用核心句型。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运用听说法,运用多种操练和会话来操练句型。三 说学法。

本课用多媒体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英语歌曲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精美的食物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设计。Step1.Warm up 1.Listen to the music.2.使用图片进行“抓单词”游戏,指导学生快速认读食物和饮料的单词。

Step2.Presentation Let’s try 1.教师出示SARAH在家的图片,以及LET’S TRY

部分内容。

2.指导学生猜测录音内容。

Sarah is at home.She is hungry.Let’s ask her :”Sarah ,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

3.板书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示范并朗读,学生跟读。

4.教师放录音,学生完成填句子活动。5.师生共同核对答案。

6.通过对话引出Sarah的好朋友,每位朋友喜欢的食物不同。让学生猜一猜每位朋友喜欢什么?并使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帮助学生理解、示范、朗读。

Let’s talk

1.录音播放门铃音,出示Sarah的爸爸图片。

This is Sarah’s father , he is at home.He is hungry and thirsty.What would he like to eat drink ? He’d like „ 2.板书出现问题

What would he like to eat drink ? 3.播放对话录

4.师生核对答案。教师注意出示单词三明治并领读。

5.放录音Ask and answer部分对话,学生跟读、模仿。

work 打开书24页,看图自己编对话。

Step3.Extension Write and say.Step4.Homework Make a survey.五、说板书。

板书主要呈现课题,以及在四线格中呈现主要句型。

六、说课后反思。

这节课以食物这个话题为线索,设计了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较熟练的掌握了有关蔬菜和肉类的几个单词,并能熟练的运用本课的句型进行表达,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a)采用多样化的单词呈现方式,如谜语,猜图,听音出词等不同方式,又利用看火车问答,听音找图等活动,将枯燥的单词教学变的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利用小组活动和小组竞赛以及教师的及时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c)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动脑中获得自信和乐趣。

d)注意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适当渗透语音与字母的联系。

这节课教师引导较多,在情景的创设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还需要近一步改进,由于自己的水平和经验有限,有不足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提出保贵意见。

英语第三单元教案【篇8】

-第一学期 二次备课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  Let’s paint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A:Let’s learn, Let’s do, Let’s draw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blue, green, yellow, red, purple 这些表示颜色的单词。 2、 能听懂所接触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示语做出相应的动作。 3、通过学生认读的方法给小丑涂色,并复习头部的部位和颜色的名称。 教学重点:学习表示颜色的单词blue, green, yellow, red, purple  教学难点:green一词的 gr 发音较难,教师要多带读。 教学准备: 1、教师和学生都准备红、黄、蓝、绿、紫色的蜡笔。 2、本课时录音带。 预习提纲:   1、对照单本图示,找出单词的汉语意思。 2、查找下列单词的汉语意思: face  nose  eyes  mouth  ear 教学过程 : (一)Warm---up (热身及预习展示) 1、教师放hello 歌曲,师生同唱。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精讲点拨) 1、教师出示彩笔,让学生了解颜色单词。学习颜色单词:教师出示蜡笔向学生介绍 This is a green crayon 之后,强调 green ,教师代读green 。其后,以此类推,教学blue 、yellow, red, purple。 2、用blue, green, yellow, red, purple 的单词卡片和颜色卡片再次讲授单词。学生适当跟读。 注意:green一词的发音较难,教师要多带读,引导学生感悟发音,从而了解英语的语音语调的知识。 3、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 部分的词汇,边听边读,边认读边指图,做到眼、手、口、耳、心的结合。 4、听录音,做Lets do 部分的游戏。 (三)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拓展延伸) 做 Lets paint 部分的练习: 教师手中拿蜡笔,边说边演示,如:Colour the face yellow. 就将小丑的脸涂成黄色。演示时教师的动作要慢点,让学生看清楚,强调动作 Colour 。最后,教师指着句子,带读Colour the face  二次备课                                         yellow. ,让学生跟读的同时也指着自己书上的句子。最后边读边在 做动作。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句。 (四)Sum-up(总结) 教师: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学生回答总结。 (五)The limited―time  exercise (限时作业) 教师下发限时作业,请学生独立完成。 (六)Check and  explain(检查限时作业并反馈) 集体进行作业的讲评,学生相互交换进行批改,教师进行等级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A:Let’s talk, Let’s play, Let’s sing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How are you?  Fine,thank you. 问候语,并能在实际情景中准确运用。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2、通过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能在相应的情景中准确运用以上句型。   3、学习本课时的有关颜色的.歌曲。 教学重、难点: 1、How are you? 的得体运用。 2、Fine, thank you.中 fine 一词字母 i 的发音不容易到位。 教学准备:本课时教学配套的录音带、预习提纲、限时作业 预习提纲:   1、问答练习连线 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too. Good  afternoon.  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Good  afternoon. 2、观看图意,找出Miss Green,Mr Black,Miss White. 教学过程 : (一)Warm---up (热身及预习展示) 1、师生同唱歌曲 Hello。教师可以边唱边用手势示意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改为同班同学的名字。 2、进行预习展示。 (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精讲点拨) 1、师生观看教学插图。利用课本插图,使学生一目了然,既了解了句型的含义,又了解句型运用的情景。 2、教师提问:Mr. Black 和Miss Green 是怎样用英语打招呼的。能力强的学生或学过英语的学生尝试性的说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二次备课                                         3、录音展示,学生听录音跟读对话。 4、做Lets play 部分的活动,教师让学生按教材的方法两人一小组的活动,两人相互击掌问好,如: S1: Hi/Hello/Good morning, A . How are you? S2: Im fine./Fine, thank you.  在同桌练习之后,两人一组练习。 5、学唱歌曲 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 方法为: 教师带读歌曲中的单词和句子。 教师带领学生边打节拍边说歌词。 听录音,试唱歌曲。 (三)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拓展延伸) 学生分角色练习、表演Let’s talk部分对话。 (四)Sum-up(总结) 教师: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学生回答总结。 (五)The limited―time  exercise (限时作业) 教师下发限时作业,请学生独立完成。 (六)Check and  explain(检查限时作业并反馈) 集体进行作业的讲评,学生相互交换进行批改,教师进行等级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B:Let’s learn, Let’s do, Let’s chant 教学目标: 1、 听说、认读white, black, brown, pink, orange这些表示颜色的单词。 2、能听懂本课时所接触的指示语,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复习颜色单词,学习本课歌谣,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英 语的语音语调。 教学重点:表示颜色单词white, black, brown, pink, orange的学习。 教学难点:white 一词中元音字母 i发的音不易到位,black, brown  的发音也较难,且学生不易区分。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个用硬纸壳制作的颜色转盘,和用硬纸壳制作的小雨伞。 2、 教师准备有颜色的纸板制作的指令牌。 预习提纲: 1、对照单本图示,找出单词的汉语意思。 2、Let’s chant部分,在同学或家长的指导下试读,将不懂的句子标记下来。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 (一)Warm---up (热身及预习展示) 1、师生相互问候 T: Hello,/Hi,/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 Hello,/Hi,/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 teacher. T: How are you? S: Fine, thank you.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精讲点拨) 1、教师让学生拿出蜡笔和水彩笔,学习black, brown, pink,  orange 。方法:教师举起粉色水彩笔或蜡笔说:Pink, pink, this  is pink. 边说边举,边听边看,训练学生手、脑、口、心、眼协调统一的能力。注意 black, brown 的发音,适当提示,切忌盲目纠音。 2、利用颜色卡片,教师再次带读 white, black, brown, pink,  orange ,提示 white, black, brown 的发音。 3、学生听Lets learn 的录音,指着书上的图跟读。边说边指,边听边看,也训练了学生手、脑、口、心、眼协调统一的能力。 4、让学生听Lets do部分的录音,根据录音做动作,说到颜色时就手中举起蜡笔,左右会懂。 5、教师播放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学生试说。 (三)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拓展延伸) 游戏 BINGO  教师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9种颜色的蜡笔,按三行三列的方法摆在桌面上,教师任意说颜色,学生如果听到教师说到自己所摆的蜡笔的颜色,则在蜡笔上放一小张纸片,当摆出的纸片,有三个成为一条线时说:BINGO ,为游戏的胜利者。 (四)Sum-up(总结) 教师: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学生回答总结。 (五)The limited―time  exercise (限时作业) 教师下发限时作业,请学生独立完成。 (六)Check and  explain(检查限时作业并反馈) 集体进行作业的讲评,学生相互交换进行批改,教师进行等级评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A:Let’s talk, Let’s play, Let’s check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表示赞成别人提议的感叹语Great!并能在实际情景中恰当的运用。 二次备课                                         2、复习巩固所学问候语、打招呼用语及自我介绍用语,并在 A 部分 Lets talk 会话学习的基础上,增加 Im fine. Thank you. / Very well,  thanks. 等对问候的多种回答语。 3、做本课的听力练习,训练听力的同时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重点:学习 Lets talk部分对话。 教学难点:表示赞成别人提议的感叹语Great!和 How are you?的答语 Very well, thanks. 的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

英语第三单元教案【篇9】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单词:blue, green, yellow, red, purple.2.能够说唱歌谣,并能理解其大意。

3.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多姿多彩生活的情趣。

4.能根据指令,找出相应的蜡笔。Show me your blue crayon.5.难点正确表述自己喜欢的颜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认读单词:blue, green, yellow, red, purple.2.能够说唱歌谣,并能理解其大意。

3.能根据指令,找出相应的蜡笔。Show me your blue crayon.4.难点正确表述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单词卡片,以复习结合新授的形式,用一节课的时间,通过单词学习、图片结合、游戏竞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于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习惯。通过歌谣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貌和良好的语感。

四、教具准备:

单词卡片、彩纸。录音机和磁带。

五、教学过程 1.热身

听录音复习第二单元歌谣(Clap your hands ……),让学生边说边做,达到热身的目的。2.复习

复习字母操,分组竞赛。3.新课展示

(1)展示彩虹的图片导入今天要学习的是关于颜色的单词。(2)逐一展示单词,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练习单词。

(3)在blue后画一个笑脸,说:I like blue.让学生重复。让学生说出他们喜欢的颜色。教学生自编Chant:I like blue, me too.I like green, me too.I like yellow, me too.I like red, me too.I like purple, me too.(4)复习短语:Show me your pen.导入Chant里的句子:Show me your red crayon.老师说句子,学生举相应颜色的蜡笔。(5)听录音认读单词,听录音学唱歌谣。4.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后教师总结。5.布置作业 熟读Chant。26个字母写5遍。

板书:

Unit 3.Let’s paint.A PK B blue green yellow

red purple

英语第三单元教案【篇10】

Unit3 Where did you go?

单元备课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较上一单元稍有难度,是对上一单元更深层次的学习,学生对一般过去时基本形成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语感。而且他们对于主动争取表现自我机会的热衷情绪有所减弱,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怯于把自己学会的新语言、新知识表达出来。因此,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把学习所得表现出来是我们所追求的。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义务教育PEP小学英语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围绕Where did you go?即你去了哪里和做了什么展开,教材创设了去吐鲁番、三亚游玩两个场景,并附加一个场景和一个趣味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去过哪里和做了什么这些话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较广。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地点和行为动词的词汇,在本单元学习中,重点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主要交际语言: 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等去过哪里,做了什么的交际用语和相关功能词汇,并能通过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去过哪里和做过什么的问题。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本单元出现的:went, camp, rode, bought, gifts等单词和词组,并熟练朗读和运用。

(2)通过对话学习能够掌握主要句型:Where did you go? Did you go to Turpan? How did you get there? We went there by plane.What happened? 等,并能熟练运用于实际交流中。

(3)学会用英文写关于自己去过哪里及做了什么的日记。2.能力目标

通过语言学习及多种形式的交际活动,能够掌握本单元词汇及主要句型,并运用其写日记及流利地与别人谈论自己去过哪里及做过什么,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能养成主动用英语交际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四、单元重难点

1、能够听、说、读、写五个有关周末活动的词组: rode a horse, rode a bike, went camping, hurt my foot, went fishing。并能够正确运用上述五个词组谈论周末活动。

2、能够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及意群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

3、能够听、说、读、写,并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听说读写单词和词组:ate, took, bought, gift, took pictures.4、理解Let’s talk部分的内容并能听说认读学习目标中的句子。理解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的意思。

5、掌握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6、学生能用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用所学句型简单介绍自己的winter holiday.能够根据提示从日记中获取关键信息;能够利用上述信息仿照教材中的日记,并根据所提供的内容补全短文,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针对六年级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在设计上教师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在词汇和句型上有良好的英语基础,让A层次的学生发挥潜能,要求阅读相关英语篇章和介绍自己曾经参加过的假日活动。让B层次的学生理解动词的过去式,并简单描述一次活动的经历。让C层次的学生知道动词的过去式形态,能说出本单元几个基本的词组和句型。

六、单元课时安排:共分6课时

第1课时: A Let’s learn/Listen, answer and write 第2课时: A Let’s try/Let’s talk 第3课时: B Let’s learn/Look and say 第4课时: B Let’s try/Let’s talk 第5课时: Read and write 第6课时: Let’s check/Let’s wrap it up/Story time

第一课时

A Let’s learn/Listen, answer and write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五个有关周末活动的词组: rode a horse, rode a bike, went camping, hurt my foot, went fishing。

2.能够正确运用上述五个词组谈论周末活动。3.能够完成听录音填写所缺信息的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听、说、读、写五个有关周末活动的词组: rode a horse, rode a bike, went camping, hurt my foot, went fishing。并能够正确运用上述五个词组谈论周末活动。

难点:学生能用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

三、教法学法

教师在本课时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活动场景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练。同时积极参加小组探究活动,进行小组竞争。

四、教学准备:课件、单词卡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Step 1.预习温故

Show the pictures and Go over the phrases of Unit 2.S1: watched TV S2: I watched TV S3: I watched TV last weekend.同样的方法复习cleaned my room, washed my clothes, stayed at home, read a book, saw a film, had a cold and slept.Free talk.---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I watched TV./...Step 2.新课内容展示 1.教学短语

(1)Show the picture of ride a horse.教读短语T: ride a horse I often ride a horse.(学生跟读)Go camping, hurt my foot,go fishing.(用同样的方法复习这些词组)(2)呈现句子T: I rode a horse last weekend.同样的方法教学短语rode a bike, went camping, hurt my foot,went fishing.(3)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s: I rode a horse/ went camping „(学生多操练)2.T: Where did you go last Saturday? I went to a forest park.师生互答。3.Play the tape of Let’s learn.学生跟读,然后分角色朗读对话。Step 3.合作交流:

Play a game.叫一名同学到讲台前表演动作,其他的同学说出短语。学生灵活运用本课时词组,自由编对话。

Finish Listen, answer and write.齐读这些句子。学唱歌曲《Tell me about your holiday》.Step4、布置作业 1.抄写并背诵四会短语。2.用本课时句型写一个对话。

七、板书设计:

Unit 3 Where did you go? rode a horse, rode a bike, went camping, hurt my foot and went fishing.ride – rode go – went hurt--hurt Zhang Peng: Where did you go last Saturday? John: I went to a forest park.Zhang Peng: What did you go there? John: I rode a bike.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以旅游为主题的语篇教学,其教学内容多而零散,词汇语法知识都比较难。要将这些词汇紧紧地联系起来教学,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通过这节课,我发现需要精心设计这些内容,将其非常流畅、巧妙地布局在一个大情境中。大情境中又暗含着很多小的情景,自然合理,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生活。

第二课时

A Let’s try/Let’s talk

一、教学目标

能听懂Let’s try并完成Tick and cross.能理解Let’s talk并能听说认读下列句子: What happened? Are you all right? I’m OK now.Where did you go? It looks like a mule.Did you go to Turpan? Yes, we did.能听说认读单词 fell off, mule, could, till, Labour Day, Turpan。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够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及意群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能够听、说、读、写,并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难点:理解句子:I fell off my bike last Saturday and hurt my foot.三、教法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视听唱来掌握单词,再通过小组活动对知识进一步地巩固。

四、教学准备:课件、单词卡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Step 1.预习温故

复习Let’s learn.Eg: rode a horse.I rode a horse last weekend.Free talk.--Where did you go last Sunday/ Saturday?--I went to a forest park.--What did you do there?--I rode a bike./...Step 2.新课内容展示

教读并理解重点单词和句型fell off, mule, could, till, Labour Day, Turpan What happened? Are you all right? I’m OK now.Where did you go? It I fell off my bike last Saturday and hurt my foot.2.学生听录音,老师教读对话。3.学生小组阅读对话并回答问题。(1).What happened to John?(2).Where did John go over his holiday?(3).What did he do? 4.学生讲解对话,教师补充答疑。Step 3.合作交流

Role play.学生灵活运用本课时句型和所学词组扮演John和Amy打电话。2.Finish Let’s try.Step4、布置当堂作业 1.熟读Let’s talk.2.抄写教学目标中的句子。

七、板书设计:

Unit 3 Where did you go? fell off, mule, could, till, Labour Day, Turpan---What happened?---I hurt my foot.---Are you all right?---I’m OK now.---Did you go to Turpan? looks like a mule.Did you go to Turpan? Yes, we did.---Yes, we did./ No, we didn’t.八、课后反思:

课堂以学生的成长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口语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检查和反馈。每每学习了新词组或句型,我会安排一个学生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交流的环节。通过个人汇报、小组汇报等形式进行检测,并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的能力。

第三课时

B Let’s learn/Look and say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四个描述假期活动的词组:ate fresh food, went swimming, took pictures, bought gifts。

2.能够正确运用上述四个词组描述自己的暑假生活。3.能够看图描述Andy 的暑假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说读写单词和词组:ate, took, bought, gift, took pictures.难点:掌握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三、教法学法

教师要通过情景创设,来激励学生对知识的输出。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来对所学知识进行操练。

四、教学准备:课件、单词卡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Step 1.预习温故

齐读P25,师生互译重点短语和句子。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What happened? Are you all right? I’m OK now.It looks like a mule.Did you go to Turban? Yes, we did.Step 2.新课内容展示 教学短语

(1)教读短语T: Eat fresh food.I often eat fresh food.同样的方法教学 take pictures, buy gifts, go swimming.(2)呈现句子:I ate fresh food last Sunday.同样的方法教学went swimming, took pictures, bought gifts(3)T: 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Ss: I ate fresh food.(学生多操练)3.T:How was your summer holiday? Ss: It was good.I went fishing every weekend and took lots of pictures.师生互答。

4.Play the tape of Let’s learn.学生跟读。Step 3.合作交流:

学生两人小组读短语:一人做动作,一人用动词的过去式说短语。Role play: 学生灵活运用本课时词组表演Amy和Wu Yifan的对话。Finish “Look and say” and read these sentences.全班齐读 P27.Step4、布置作业

抄写并背诵本课时四个四会短语

七、板书设计:

Unit 3 Where did you go? ate fresh food, went swimming, took pictures, bought gifts.eat—ate take—took buy--bought--How was your summer holiday?--It was good.I went swimming every weekend and took lots of pictures.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单词较多,并且有几个较长的句子,学生一下子掌握有些难度,因此,学习课文之后,如果能把几个较难的句子单独拿出来,用填词的方法个别训练,会对学生掌握重、难点有些帮助。

第四课时

B Let’s try/Let’s talk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在图片和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对话大意,并回答读后问题。2.能够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及意群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3.能够听、说、读、写,并在情景中运用句型 Where did you go „? How did you go there? What did you do? 谈论假日安排;能够通过对话学习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

4.能够在语境中理解生词beach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5.能够运用所学句型谈论自己的寒假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Let’s talk部分的内容并能听说认读学习目标中的句子。难点:用所学句型简单介绍自己的winter holiday.三、教法学法

教师组织好学生利用手中图片,让学生更好地使用单词。

四、教学准备:课件、单词卡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Step 1.预习温故

pictures and go over the phrases: Eg: ate fresh food, I ate fresh food...2.Free talk: T: How was your holiday? Ss: It was good.T: What did you do? Ss: I went swimming./...Step 2.新课内容展示 1.板书并教读重点句型

T: Where did you go last summer holiday? Ss: I went to...T: How did you go there? Ss: I went there by plane./...T: Sounds great!2.学生听录音,老师教读对话。3.学生谈论P26的五张图片。.4..Read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1)Where did Amy go last winter holiday?(2)How did she go there?(3)What did she do there?(4)How was the beach? 5.学生讲解对话,教师释疑。Step 3.合作交流: 1.Role play.2.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单词及词组句子谈论自己的winter holiday.S1: Where did you go last winter holiday? S2: I went to...S1: How did you go there? S2: We went there by...S1: What did you do there? S2: I...S1: Sounds great!3.Finish Let’s try.Step4、布置作业 1.熟读Let’s talk.2.抄写第三单元的句子。

七、板书设计:

Unit 3 Where did you go?

例: S1: Where did you go last winter holiday? S2: I went to...S1: How did you go there? S2: We went there by...S1: What did you do there? S2: I...S1: Sounds great!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环节间连贯自然,贴近学生思维;教学内容逐渐增加,层层递进。通过介绍老师的旅游经历给予示范,引出新授内容,学生模仿进行介绍。介绍时,从一问一答到自由介绍,从单句话的描述到一个小句段的交流,使学生的知识进行滚动输出,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第五课时 Read and write

一、教学目标

1.理解Read and write的内容并完成后面的练习。2.能听说认读单词basket, part, licked, laughed

3、能听懂,会说句子Max sat in a basket on the front of the bike.We dressed up and made a funny play.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4.能够懂得凡事都有好坏两面,只要努力坏事也能转化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听懂会说学习目标中的句子。

2.理解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的意思。

难点:能够根据提示从日记中获取关键信息;能够利用上述信息仿照教材中的日记,并根据所提供的内容补全短文,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

三、教法学法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和动口的能力。通过小组竞赛加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更要通过听力训练培养自己耐心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课件、单词卡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Step 1.预习温故

1.Go over phrases: rode a horse, rode a bike, went camping, hurt my foot, went fishing, ate fresh food, went swimming, took pictures, bought gifts 2.Free talk: T: How was your last Sunday? Ss: It was fine.T: Where did you go? Ss: I went to...T: What did you do there? Ss: I rode a bike./...Step 2.新课内容展示

1.T: Something may happen everyday.Something is good and something is bad.But Wu Yifan had a bad but good day.Then, What happened? Please turn to page 28.Read the passage and finish the task of page 29.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2.教师板书讲解单词及句子:basket, part, licked, laughed.Max sat in a basket on the front of the bike.We dressed up and made a funny play.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教读。

3.学生小组阅读并讲解课文,教师答疑,完成后面的练习。4.Play the tape to listen to the passage.Step 3.合作交流:

1.领读Read and write 中的句子并纠正读音。

2.师生互译下列单词及句子:basket, part, licked, laughed.Max sat in a basket on the front of the bike.We dressed up and made a funny play.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3.Write about students’ bad but good day.Step4、布置作业 抄写第三单元短语及句子

七、板书设计:

Unit 3 Where did you go? basket part licked laughed

八、课后反思:

整节课教学容量大,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师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将整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整个语段。不仅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环境中快乐的学习、交流,而且让学生学会了灵活使用这些词句,为学生自信的口语表达提供扎实基础。

第六课时

Let’s check/Let’s wrap it up/Story time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片信息中推测考查点,做到有目的地去听录音,并完成判断任务。2.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活动归纳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3.能够通过阅读趣味故事,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语言,增加学生语言的输入。4.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能够朗读故事;能够表演故事;能够恰当运用故事中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复习并掌握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子 2.借助图片理解Story time中的故事。

难点:能够通过阅读趣味故事,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语言,增加学生语言的输入。

三、教法学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趣味故事,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语言,增加学生语言输入。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角色来体验其中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课件、单词卡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Step 1.预习温故

1.读课本三单元单词和句子

2.T: How was your winter holiday? Ss: It was fine.T: Where did you go? Ss: I went to...T: How did you go there? Ss: By...T: What did you do there? Ss: I...Step 2.新课内容展示 Main scene 1.T: John had a good Labour Day holiday.Please turn to page 22.Read the dialogue and tell me “What happened to John? ”

2.Read and explain the dialogue.4.听录音,读对话。

5.Role play.分角色表演对话。

6.Finish let’s check and let’s wrap it up.Step 3.合作交流:

1.小组合作阅读Story time.每个小组阅读一幅图。2.小组代表讲解,教师答疑 3.表演故事。(时间允许的情况)Step5、布置作业

复习第三单元单词及句子。

七、板书设计:

Unit 3 Where did you go?---Where did you go?--I went to the moon.---How did you go there? –-By spaceship.---What did you see?--I saw the rabbit.八、课后反思:

每节课都会有亮点,也会有不足,我今后会慢慢积累经验,课后反思,不懂就向优秀的教师请教,多多改进教学设计,对于课堂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争取在下节课时不再出现。

英语第三单元教案【篇11】

【教学难点】单词queen,quiet的发音较难,尤其是qu组合的发音。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2教师准备orange,peach,pear,Frenchfries,bread,ice-cream,hamburger,hotdog,chicken的图片。

3教师准备orange,OK,peach,pear,queen,quiet的单词卡及扑克牌中的Q。

4教师准备所学动物类单词卡片和图片。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日常口语练习。

(2)游戏:比一比,猜一猜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种水果,如:梨,教师画一笔问:What'sthis?学生开始猜It'sanapple.或用句子Isitanapple?教师说:Oh,no.Let'sgoon.教师接着画,学生接着猜。直到猜对为止。还可以请一名学生画,让其他学生猜。

(3)字母练习,接力赛。

教师说一个字母如:Bb,学生接着Bb说:Cc,Dd,Ee…老师说:Stop.学生停止说字母。教师接着说其他字母,学生接着教师的字母往下说。即复习字母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播放Alet'ssay的动画。首先完整呈现一遍。再一个字母一个单词的学习。

(2)让学生边看动画,边跟读Let'ssay部分。

(3)教师将orange,peach,pear,Frenchfries,bread,ice-cream,hamburger,hotdog,chicken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听Let'schant的录音,将录音中有关的图片挑出。

(4)听录音,将图片按录音中的顺序排列。依次为:

Frenchfries,bread,ice-cream,hamburgers,hotdogs,chicken

(5)学生跟读歌谣,并告诉学生enjoy是“享受”、“喜欢”的意思。

3趣味操练(Practice)

游戏:Whoismissing.

将Oo,Pp,Qq的字母卡贴在黑板上,然后打乱顺序,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教师从打乱顺序的卡片中抽取一张,让学生说说那个字母不见了。说的时候鼓励学生说:bigO,smallq,……

(2)游戏:比记忆

学生小组活动,约7人一组,每组选一个同学当评委。之后,第一个学生说自己喜欢的一种食品,如:Ilikepears.第二个学生重复这种食物,还要另加一种食物,如:Ilikepearsandapples.每往后就要加一种食物,直到记不住为止。记得最多的学生为优胜者。教师要表扬每组的优胜者和组长。

(3)看一看,画一画

教师将orange,OK,peach,pear,queen,quiet的单词卡贴在黑板上,举起其中一张卡片,让学生看词,请一名学生读单词,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空白纸上画图。教师出示一个单词,学生画一张图。

(4)将全班分成两大组(男、女),一组学生说字母,另一组学生说下一句的单词。最后两行,全班一起说。

(5)教师让学生做活动手册中的描红字母。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Let'ssay部分的练习,方法和步骤同以前。

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游戏:比观察,比眼力

教师将字母Aa—Qq的大小写分开写在纸上,一张纸一个字母。将字母纸对折1—3次,让学生猜对折后的字母是什么。比一比谁观察的准确或谁猜的对,猜对的同学负责下一次折字母。

【板书设计】

编辑推荐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范本11篇


时间匆匆而过,新学期即将到来,各位教师应该总结经验,开始编写新的教学计划。只有制定好了合理的教学计划,我们才能在新的学期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我们是否真的清楚自己应该如何编写科目的教学计划呢?趣祝福为大家准备了关于“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他们顺利编写出优秀的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篇1)

七上第一单元复习教学案

班级 姓名

一、字词

liú()览 quán()释

bì()益 lǚ()行职责 chōng jǐng()wãi()幕

广 mào()斑lán()真dì()

半明半 mâi()穿suō()yíng()火虫 shà()眼 mí()漫

窟long()

hān()睡 mî()地 cù()然 tuān()急 cáo()杂 zhào()事 ōu()斗 万lài()俱寂 巍然yì()立

曲折跌dàng()

二、古诗文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次,旅途中停宿。

1、默写

2、鉴赏: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而“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

2、主题: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时,一轮红日已浮出江面,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绿的江南春景。又见空中大雁向北飞去,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赤壁》 杜牧,字牧之。

1、默写

2、鉴赏:后两句是议论,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并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3、手法: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诗人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这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浣溪沙》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1、默写

2、鉴赏:上阕写眼前之景,下阕即景生发议论:溪水尚可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

3、主题:白居易《醉歌》中有“听唱黄鸡与白日”句,意思说黄鸡催晓,白日西落,时光流逝,人生易老。作者却反用其意,劝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表现了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三、课文内容以及文学常识

1、《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赵丽宏。课文阐述了文学是什么,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

2、《繁星》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

3、《冰心诗四首》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有〈繁星〉、〈春水〉前两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后两首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

4、《“诺曼底”号遇难记》作者雨果,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本文是一篇小说。写“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

四、文言文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书中有很多生动的寓言故事,如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守株待兔等等。

郑人买履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书本上东西并不一定可靠,根据现实的需要大胆地试,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在现实生活中是 会遭到失败的。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篇2)

教学计划:

授课内容:Unit 3 My Friends

教学目标:

1. 学会介绍自己的朋友并描述他们的特点

2. 学会用英语聊天交流

3. 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口语水平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朋友

2. 学生能够通过语音、听力、朗读等多种方式提高英语能力

3. 学生能够听懂并回答有关朋友的问题

教学难点:

1. 学生学会描述朋友外貌特征和个性特点

2. 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口语交流,增强英语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理解和使用常见的英语短语和句型

教学方法:

1. 听说结合的教学法

2. 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活动

3. 任务型教学

教学时长:5节课

第一节课: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英语数字、颜色的表达方式

2. 学生能够简单介绍自己以及自己的班级

教学内容:

1. 数字、颜色的学习

2. 介绍自己和自己的班级成员

教学重点:

1. 数字、颜色的表达

2. 自我介绍

教学难点:

1. 学生熟练记忆和使用数字、颜色的表达方式

2. 学生掌握自我介绍的常见方式和内容

教学方法:

1. 小组活动

2. 单词和短语的记忆

3. 教师带读及板书

第二节课: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人物的外貌特征和个性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口语的方式描述人物

教学内容:

1. 外貌特征和个性特点

2. 描述人物的常用短语和句型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新学单词描述人物

2. 学生能够通过口语的方式自己创造句子描述人物

教学难点:

1. 学生能够理解描述人物的字汇和语法

2. 学生能够自己创造句子描述人物,并能够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对话

教学方法:

1. 观看和分析英文视频

2. 创造口语对话

3. 教师导入、示范

第三节课: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听力、口语练习提高英语能力

2. 学生能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回答问题

教学内容:

1. 找出朋友的不同之处

2. 询问并分享个人生活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通过听力找到朋友的不同之处

2. 学生能够借助语言交际,了解他人的生活情况

教学难点:

1. 学生能够较为精准地理解口语信息

2. 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形下表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

1. 视频和听力训练

2. 学生小组互动和交流

3. 考核在口头表述技巧和交流技巧上的学生能力

第四节课: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结束朗读英语材料

2. 学生能够作出简单英语演讲

教学内容:

1. 朗读材料的训练

2. 英语演讲的训练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英语材料

2. 学生能够流利地进行英语口语演讲

教学难点:

1. 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2. 学生在演讲中表达自己

教学方法:

1. 基础朗读训练

2. 个人演讲的训练

3. 教师和同学评估

第五节课:

教学目标:

1. 总结和回顾整个单元所学内容

2. 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

1. 单元内容复习

2. 学习计划制定

教学重点:

1. 学生成果展示

2. 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教学难点:

1. 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估

2. 制定符合学生实际、可行的学习计划

教学方法:

1. 分组汇报

2. 学生自主学习制定

3. 教师帮助指导

教学反思:

在教授本单元内容时,我认为我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交流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交流的重要性,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英语口语。在教学中,我还应该加强口语练习的难度,让学生有机会学习更高层次的英语知识。同时,我应该重视每一堂课的复习和巩固,并且时时检查同学掌握的基本英语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计划,我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接受到全面、系统、高质量的英语教育,提高英语交流和表达能力。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篇3)

Pep六上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和语言点。

2. 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3. 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4. 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内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课时

教学内容

时间安排

第一课时

了解单元主题和学习目标;

Think and talk 1,学生自我介绍;

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10分钟

10分钟

30分钟

第二课时

阅读文章People Around Us和Scanning and reading;

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10分钟

40分钟

第三课时

语法点的讲解和练习;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进行语言交流。

10分钟

40分钟

第四课时

听力练习,听懂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

10分钟

40分钟

(注:每一课时后还需留出5-10分钟进行总结和反馈。)

三、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自我介绍、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听力练习等,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点,提高英语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语言,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2. 教学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在语境中自然运用所学知识点,尤其是在听力和口语方面。

五、教学评估

本单元的教学评估将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表现。教师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小组讨论、听力练习、语法练习等进行评估。同时,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具体的建议和反馈,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词汇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词汇的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篇4)

第三单元 《统计》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 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此外,教材在这里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教具、学具,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利用已有的旧知识,迁移类推,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单元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4、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

2、加强常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创设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7、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兴趣与欲望,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六、培优补差采取措施:

1、制订培优补差计划,确定培优补差的学生名单和辅导时间,并及时告之于学生及家长。

2、培优:利用书、报等材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及发展多种能力,以满足他们特殊的发展需要;补差:为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在补差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3.精心准备培优补差的辅导内容,保证每次的辅导质量。同年段老师可以经常交流培优补差心得,共同提高。

4、采取一对一的互助形式,给每一位学困生配备以为小老师,同时也让优等生有一个帮主对象,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让他们能更快的进步。

5、做好家校结合工作,进行家庭访问等。特别是一些学困生的家长,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和家长一起研讨如何正确教育子女等,家校连手,促进学生的快速好转。并鼓励学生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另行自我发展。

七、自我发展

1、认真学习教育基本理论、教科研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其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每周至少看一篇教育理论文章,每月写一篇读书笔记。

2、规范自己的日常用语和行为举止,进一步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努力做到学生在校开心,家长放心。

3、了解教育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或教育教学经验文章、教案设计等,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更新知识,掌握必备的教育技能,提高执教水平,并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新兴教育机制,能积极的参加网络研修学习。

4、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勤读书,勤思考,勤总结。认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明确自身的优势与特长,根据自身的实际,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6、虚心向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学习,汲取新思想、新做法。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一学期我将主要于赵老师结为对子,在教学上多学习赵老师的教学方法,通过听课、集体备课、教研活动、集体研讨等形式,吸取赵老师教学中的优秀作法,遇到教学疑问也多向赵老师和其他老师请教。并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多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改进方法,听取他人意见,使自己的教学成绩能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还要向赵老师学习班级管理经验,班干部培养方法和学生自觉性的培养,争取使自己所带班级各方面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7、认真进行反思教学,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边总结,认真写好反思记录,加强教师的研究性学习。

单元课时安排

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平均数 2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篇5)

双柏县妥甸中学新课堂教学教案

年级:七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11、春

主备教师:苏晓兰 任课教师:苏明霞 李瑞德 杨秀珍

预习课

一、预习目标:

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预习重难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三、预习方法:小组交流、合作

四、预习提纲:

1、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3、品读课文思考:(1)作者怎样突出“盼”的急切心情?(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景? 分别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征?(3)作者赞春时运用了哪几个比喻? 分别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4、纵观全文,作者描绘春的美丽画卷,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展示课

一、预习内容反馈:(5′)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水涨()

酝酿()

蓑衣()薄()烟

应和()

黄晕()2.给下列几组字注音,并分别组词。

蓑()______悄()______ 衰()______ 稍()______ 哀()______俏()______ 衷()______ 梢()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3)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二、明确目标:(2′)预习目标1、2、3

三、展现提升(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评)(25′)

1、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朱自清 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创作。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 年8 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2、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整理。(答案不求统一)

3、品读课文思考:(1)作者怎样突出“盼”的急切心情? 文章运用反复手法突出一个“盼”字(“盼望着,盼望着”,注意在朗读中体会)(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景? 分别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征? 作者具体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图景(梳理如下): ①春草图(草报春): a.钻、嫩、绿、满———草;b.坐、躺、滚、踢、跑、捉———人。

②春花图(花争春):a.态:赶趟儿;b.色: 像火、像霞、像雪;c.味:甜。

③春风图(风唱春): a.触: 抚摸;b.味: 泥土气息、草味、花香;c.声:鸟声———清脆、婉转, 短笛———嘹亮。

④春雨图(雨润春):a.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b.状: 斜织、薄烟;c.景: 树叶儿绿、小山儿青、灯、火、房屋。

⑤迎春图(“一年之计在于春”)。

(3)作者赞春时运用了哪几个比喻? 分别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三个比喻句:“新”“美”“力”。

4、纵观全文,作者描绘春的美丽画卷,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蕴含的感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

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出。比如,第一段:用反复与盼望之切,热爱之深。第四段: 用“母亲的手抚摸”写春风拂面的感觉,若是不爱,何以充满感情? 课文末三段: 三组有力的排比句,写出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用一个成长的过程,赞美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四、规律总结(3′)

春天,在作者笔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正如文中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愿我们珍惜大好年华,好好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用生命的彩笔绘出绚丽的春天。

五、课堂测评(10′)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用两个字概括春雨的特点,体现这两个字的句子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__。2.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牛毛、花针、细丝的共同点都很细,但也有不同点,请你说说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3.雨中的自然景物,只写植物,只写树叶和小草。在状写树叶和小草时用的词不一样,为什么?

4.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

5.“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

教学反思:

双柏县妥甸中学新课堂教学教案

年级:七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12、济南的冬天

主备教师:苏晓兰 任课教师:苏明霞 李瑞德 杨秀珍

预习课

一、预习目标:

1、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3、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2、景物描述方法。

三、预习方法:小组交流、合作

四、预习提纲:

1、课外在网上查阅老舍简介及他的作品。

2、读课文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展示课

一、预习内容反馈:(5′)

(1)注音:

济南()伦敦()镶()水藻()贮蓄().....发髻()澄清()着落()看护()...(2)释义:

响晴 设若 贮蓄 空灵

二、明确目标:(2′)预习目标1、2、3、4

三、展现提升(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评)(25′)

1、课外在网上查阅老舍简介及他的作品。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

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2、读课文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济南冬天的“温晴”。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规律总结(3′)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五、课堂测评(10′)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A.暖 B.绿 C.清 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 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 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 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 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 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教学反思:

双柏县妥甸中学新课堂教学教案

年级:七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13、夏感

主备教师:苏晓兰 任课教师:苏明霞 李瑞德 杨秀珍

预习课

一、预习目标:

1.诵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体会情感。2.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夏的炽爱之情,培养同学们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预习重难点:

1.通过语言的品味、评注,感受字里行间对夏、对劳动者的赞美。2.体会文章善于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三、预习方法:小组交流、合作

四、预习提纲:

1、整体感知:

(1)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也就是夏天的特点。)(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3)作者对夏天怀有怎样的情感?

2、语言品评和质疑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淡淡绿烟”指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4)“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5)“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展示课

一、预习内容反馈:(5′)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贮满():

澹澹():

芊芊():

磅礴()():

黛色():

匍匐()():

2、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的旋律。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

(2)火红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A.照 B.晒 C.沐浴 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 B.滚动 C.劳动 D.飘动

二、明确目标:(2′)预习目标1、2、3

三、展现提升(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评)(25′)

1、整体感知:

(1)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也就是夏天的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3)作者对夏天怀有怎样的情感? 作者对夏天、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2、语言品评和质疑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比喻。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体了。

(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淡淡绿烟”指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比喻。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3)“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拟人。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4)“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拟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5)“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采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更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四、规律总结(3′)

1、请同学们找出作者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视觉 触觉 听觉 味觉 幻觉

山坡上密密的草 黛色长墙般的林带 火红的太阳 翻滚的麦浪 浮动的热风 烦人的蝉儿 麦子的香味 炉子上的一锅水 涌着的一艘艘舰船 说说调动各种感官来写夏日的好处是什么?

2、仿照下列各组所给的词汇分别再写三至五个结构相似的词语。

(1)例: 淡淡绿烟

芊芊细草

密密厚发

滚滚麦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 春日融融

秋波淡淡

冬雪皑皑

目光炯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 听听窗纸

歇歇腿脚

说说想法

打打麻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测评(10′)教学反思:

双柏县妥甸中学新课堂教学教案

年级:七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14、秋天

主备教师:苏晓兰 任课教师:苏明霞 李瑞德 杨秀珍

预习课

一、预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二、预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2、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三、预习方法:小组交流、合作

四、预习提纲:

1、课外在网上查阅《秋天》的相关背景。

2、本诗描写的是谁的生活?

3、本诗描绘了哪几幅生活的画面?

4、本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5、景物有哪些特点?

6、人物有哪些?营造出一种什么氛围?

展示课

一、预习内容反馈:(5′)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肥硕()

枯涸()

丁丁()

清洌()

寥()阔

青鳊()鱼梦寐()

乌桕()

背篓()

栖()息

2、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

二、明确目标:(2′)预习目标1、2、3

三、展现提升(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评)(25′)

1、课外在网上查阅《秋天》的相关背景。

《秋天》是何其芳的早期诗作,系作者30 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所作。他的早期诗歌受到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属于现代派诗作。现代派诗歌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反对直接抒情和直接陈述,其内心世界决不和盘托出,而是运用暗示和隐喻展现心境,以客观象征主观,或只是描绘一个面貌,而不道出确切的含义。《秋天》这首诗收入何其芳的第一部诗集《预言》。这部诗集大多数作品写得朦胧晦涩,如《预言》一诗通篇都是象征。但《秋天》则写得较为明快,不像同期创作的其他作品难以理解,但第三节中少女的朦胧恋情写得十分微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易领悟的。严格说来, 《秋天》并不太适宜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阅读,教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2、本诗描写的是谁的生活? 农家、渔人、牧羊女?

3、本诗描绘了哪几幅生活的画面? 农家在山中伐木,在竹间背瓜果。渔人摇舟捕鱼。牧羊女思恋牛背上的笛声。

4、本诗抒发的感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5、景物有哪些特点?

露珠、幽谷、冷雾、白霜、草野、溪水等,描绘出一种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

6、人物有哪些?营造出一种什么氛围?

农家、渔人、牧羊女,都远离城市的喧嚣,营造出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

四、规律总结(3′)

《秋天》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和谐统一,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到极致。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是何其芳写这首诗时只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少年心事当拿云”同学们请用你稚真的手笔,绘写出人生的七彩画卷,我想,那是更精彩、更灿烂、更富有诗意的境界。

五、课堂测评(10′)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1)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肥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眼里。

梦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诗句。

(1)________________,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2)芦篷上满载着白霜,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双柏县妥甸中学新课堂教学教案

年级:七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15、古代诗歌四首

主备教师:苏晓兰 任课教师:苏明霞 李瑞德 杨秀珍

预习课

一、预习目标:

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二、预习重难点:

1、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三、预习方法:小组交流、合作

四、预习提纲:

1.简介作者及诗的创作背景。2.朗读。

3.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的大意。

4.提出质疑,重点理解名句。

5.有表情地朗读,说说你对诗中感情的体会。

6.背诵全诗。

展示课

一、预习内容反馈:(5′)

文学常识填空。

(1)《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__________见称。他与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三曹”。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__________。(3)《钱塘湖春行》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晚号__________,唐代诗人。

(4)《天净沙 秋思》体裁为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元代著名戏曲作家。(5)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汉代__________ 唐代__________ 宋代__________ 元代__________ 明清__________

二、明确目标:(2′)预习目标1、2、3

三、展现提升(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评)(25′)

1.简介作者及诗的创作背景。

(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4)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 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天净沙,是曲牌名。

2.朗读。

(1)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七言诗句的节拍有××/××/××/×,××/××/×/××。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3.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的大意。

(1)《观沧海》: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2)《次北固山下》: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3)《钱塘湖春行》:全诗分两部分,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

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

(4)《天净沙 秋思》: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4.提出质疑,重点理解名句。

(1)《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2)《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3)《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4)《天净沙 秋思》:“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5.有表情地朗读,说说你对诗中感情的体会。

(1)《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次北固山下》: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3)《钱塘湖春行》: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4)《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6.背诵全诗。

四、规律总结(3′)

随着二十世纪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人开起宝马,穿起皮尔〃卡丹,用起摩托罗拉……西方国家的意识已从消费渗透到我们文化中,“酷”“帅”成了我们青少年的口头语,但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在碰撞中被冷落。五千年的文明衍生的无比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流淌在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血液中的特质。经常读读这传统文化中的优美诗篇,它会带给我们无比美妙的愉悦,会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五、课堂测评(10′)

1、根据课文填空。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3)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4)《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6)《钱塘湖春行》中构成对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诵全诗。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篇6)

八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文言文: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一、单元分析:

《新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与朱元思书》(书信体骈文):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色,了解“骈文”的特点,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奇山异水)描写和简练隽永的语言(特别是对偶句)。《五柳先生传》(传记散文):理解本文传主在特定环境下表现出来的不慕富贵、自甘落寞、洒脱自然的性格特征。了解陶渊明及他的田园诗。

《马说》(杂文):理解“伯乐相马”的含义,学习本文形象说理、寓言寄意的特点。重点掌握“其”(代词、语气词)。

《送东阳马生序》(序文、议论文):学习古人克服困难、甘愿清贫、勤奋好学的精神。学习本文自述亲身经历为依据说理的方法。背诵。理解文中字、词、句。《诗词曲五首》:体会诗、词、曲的不同特色。背诵。读懂、理解、领会其中的含义(感情、哲理),了解其表现手法。

综合性练习:围绕学过的诗词曲,扩展阅读。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提高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背诵或熟读美文佳篇,了解和熟悉常见的文言字、词、句式,学习和运用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古代词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具体作品中感受中国文化,学习继承优良的民族传统。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和背诵,注意整体把握,主动探究以及延伸拓展。

2、加强文化素养,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教学设想:

1、诵读法:宋代朱熹认为“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教师用声情并茂的示范诵读、带读等方式,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引领他们进入文中之境,继而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直至成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互相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造“绿色课堂”。

3、拓展联读法: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获得更多信息,缩短与作者的距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趣味改写法:激励学生加强对优美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五、课时安排:共计16课时。《与朱元思书》(2 课时)

《五柳先生传》(2 课时)

《马说》(2课时)

《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

《诗词曲五首》(3课时)

综合性学习(1课时)

单元作文(2课时)

检测及讲评(2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篇7)

一、教学目标

1. 能听懂并运用数字1-20的基本英语表达;

2. 能正确运用数字1-20进行口语交际;

3. 能读写数字1-20。

二、教学重点

1. 数字1-20的基本英语表达;

2. 数字1-20的读写;

3. 数字1-20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数字1-20的口语交际能力;

2. 数字1-20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数字1-20的课件;

2. 数字1-20的图片。

五、教学步骤

步骤一:观看数字1-20的课件

引入数字1-20的基本英语表达,并让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数字1-20,以及正确理解每个数字的含义。

步骤二:进行数字1-20的读写

集中练习数字1-20的读写,让学生通过不断重复口述和手写数字,加深对数字的记忆和理解,特别是对于容易混淆的数字,需要督促学生多加练习。

步骤三:口语交际练习

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数字1-20进行简单的对话,培养口头表达及应用数字的能力。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如角色扮演、任务导向的对话、话题讨论等。

步骤四:活动巩固

老师可以进行数字游戏、数字拼图等活动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建议

1. 鼓励学生多进行口语练习,增强应用数字的能力;

2. 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调整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化差异的教学方法;

3. 在教学中使用多种工具和方式,如图片、视频、游戏等,提高教学效果;

4.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字,增加数字应用的意识和习惯。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篇8)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

编写:冯淑芝审核:杜建营时间: 复习内容:第三单元

复习目标:

1、熟记生字词;

2、背诵第11课15课课文及课下注释;

3、能运用知识做课外习题。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作家作品:

①《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②《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③《夏感》作者梁衡,代表作有《新闻三部曲》,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等。

④《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⑤《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⑥《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⑦《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⑧《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著名戏曲作家,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青衫泪》等,散曲中以《天净沙 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二)生字词掌握: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

烘托(hōng)欣欣然(xīn)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ãng)蓝汪汪(wāng)芊芊(q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 bó)挑着(tiǎo)匍匐(pú)澹澹(dàn)

肥硕(shuò)栖息(qī)青鳊鱼(biān)迸发(bânɡ)蟋蟀(xī shuài)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ã)清洌(liâ)梦寐(mâi)碣石(jiã)竦峙(sǒng)(zhì)繁花嫩(nân)叶呼朋引伴抖擞(sǒu)精神花枝招展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yì)致轻飞曼(màn)舞

(三)课文内容把握:

①《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赞美春天的活力,从而激励人们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无限热爱。

②《济南的冬天》抓住“温晴”这一特点,紧扣“山”和“水”,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抒发了作者赞美济南,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③《夏感》以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抒发了对夏天的热爱和对辛勤劳作的人们的赞美。

④《秋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作者描绘了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三幅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⑤《观沧海》是一首汉代乐府诗,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和乐时加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关系。

(四)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①《观沧海》中虚景描写的句子或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②《次北固山下》中带有自然理趣的句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③《次北固山下》中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④《钱塘湖春行》中借动物表现早春景象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⑤《天净沙 秋思》中表现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诗中四季:

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五)本单元应形成的语文素养:

1、掌握写景的技巧:

①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春》紧紧抓住“新”、“美”、“力”来描写景物。

②写景要有合理的顺序。《春》中的“春花图”,从“树上”、“花间”“遍地”几个词语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写景的顺序是从上到下,条理清晰。

③写景要五官齐放。《春》中的“春风图”从嗅觉、触觉、听觉视觉的几个角度来描写春风。④写景要讲究虚实、动静结合。“春花图”中由“春花”联想到“秋实”;“春草图”中由静态的春草写到草地上孩子们的嬉戏,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⑤写景要讲究修辞。文中比喻、拟人和排比三种修辞的使用。

⑥写景要讲究生动、形象。《春》中的“钻”“闹”,《济南的冬天》中的“卧”字。

2、品味优美的语言。

《春》的语言非常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

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可以具体到词语的揣摩,要从字面义、内涵义、情感义三个方面进行。

二、学生自主复习,识记掌握:

三、复习反馈,迁移延伸:第三单元评价卷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篇9)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秦汉时期的历史。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初步建立、发展和大一统时期,第三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秦汉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发展高峰,也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奠基的时代,还是中外文化交融、民族关系发展和科技文化辉煌的时代。对后世及世界文明有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秦的统一及其作用、秦末农民战争、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史实,认识到秦皇汉武对我国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了解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等史实,认识到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等能力。

3、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佛教和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补充大量的历史史料、图片、历史典故、视频等资料,结合课本资料,引导学生多方面感知历史,通过对历史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归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秦汉时期的昌盛认识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重用人才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

2、由秦汉时期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3、由昌盛的秦汉文化成就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有前面的基础了,但了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即要给接受能力好的学生传授以更多知识,也要照顾基础较差的学困生。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秦末农民战争;汉武帝的大一统;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史记》。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确理解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正确认识丝路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张衡制造地动仪涉及的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 【学法指导】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 【教学策略】

情境导入法:利用生动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图片分析法:使用相关图片,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分析历史图片,掌握一定的图片分析方法。

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学案导学法:运用导学案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分为课前预习、课上探究和课堂巩固练习三个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实施】

第9课-第15课 共7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篇10)

教学计划:Pep六上第三单元—— How do you feel?

1. 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a. 熟练掌握单词:happy, sad, angry, worried, bored, tired, excited, nervous

b. 学会正确运用情感形容词,能够形成简单的口语交际

c. 能够谈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2)情感态度目标:

a. 培养学生用英语谈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b. 培养学生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判断与交流能力

2. 教学重点:

a. 情感状态的表达,情感形容词的学习

b. 简单的情感交际,对情感的判断和表达能力

3. 教学难点:

a. 如何准确明确并形成情感状态的语言表述

b. 如何用英语描述和理解不同的情感状态

4.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

5. 设计方案:

Step 1: Lead-in

利用图片和音频来拉近学生和单元主题,为展开话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T:Good morning, students!Look at the picture and listen to the music. How do you feel now? (将图片展示在屏幕上,放优美的背景音乐)

S1: I feel happy.

S2: I feel relaxed.

T: Yes, I think everyone should feel happy and relaxed. Today,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our feelings. Let's start our lesson.

Step 2: Discussion & Presentation

小组讨论情感状态: 请每个小组讨论自己的情感状态,选择其中几个情感形容词,然后以组为单位上台做出简单表演。教师可以提示一些问题,如以下几个:

-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get a good grade?

- How do you feel when someone tells a joke?

-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r parents give you a surprise?

S1: I feel happy when I get a good grade.

S2: I feel excited when someone tells a joke.

Group 1: We feel happy and excited when our parents give us a surprise.

小组内部表演后,选几个组上台进行表演,其他人可以观看并选择投票出优秀的组。为了让学生感受口语中情感形容词的使用,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简单地表达个人情感,以单词happy、sad、bored为例:

T: I feel happy when I eat a big slice of cake. (将happy、sad和bored写在黑板上方)

Step 3: Vocabulary

学习情感状态的形容词,掌握这些词汇,并形成准确的记忆语言模式。

T: OK, now let's learn some new words. Look at the screen and say after me.

(T教学happy、sad、angry、worried、bored、tired、excited、nervous等情感形容词)

T: Great job!Now, let's do game to help you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words.

Step 4: Game Time

Say and Guess

游戏规则:分成两组,从背面的单词牌的中心翻开,每组抢答,猜对加分。

T: I will show you some cards with words on them on the screen which are the new words we've just learned. One person is selected from each team to come to the front to grab a card and his team will try to guess the word on the card when he describes it.

Step 5: Practice

开始跟同桌说说吧,练习一个句子……学习后将生词转化为具体的口语表达。

T: Now let's practice how to use these words in sentences. Please work with your partner and practice, follow the model below:

A: How do you feel today?

B: I feel happy/sad…

Step 6: Homework

A. 学生想象场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跨文化交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情感状态。

B. 抄写单词。

C. 记忆上课中种子课文,每天朗读5遍。

D. 交流最近几天的心情和感受。

6. 课后反思:

该堂课程通过活动与文本结合的方式,营造了情感化的氛围,通过情境教学法和交互式教学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口语交流,更好地学习新词汇和情感状态的表达,纠正语言习惯,养成用英语谈论情感和心情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篇11)

教学内容:

第9课至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认识53个字,会写30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寓言和童话故事中得到愉快的享受,受到深刻的教育。

4、引导学生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读中感悟,使学生明白一些道理,愿意与人交往、合作,在生活中遇到事情能多动脑筋,勇与实践。

教学重点:

1、认识53个字,会写30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及引发的不同结果。

4、明白课文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1、会写30个字。

2、体会寓意,明白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知道生活中遇到问题,应多动脑筋,勇于实践。

教学时间:

共15课时。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九篇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课本 P27~30 例 1、例 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掌握它们面、棱、顶点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2.教学难点

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四、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

五、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视频脚本三:第三单元长正方体:1.2)

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2.出示收集的各种物体:这些图形同刚才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设计目的是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师出示一些教具,学生拿出收集的学具。

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几类?

(2)学生小组研究汇报:根据围成的面的不同可以分为:由长方形围成和由正方形围成的。(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3)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正方体认识:动画场景1)

(4)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什么样的物体叫长方体呢?下面我们来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5)关于长方体你想学习哪些知识?

师拿出长方体教具,学生拿学具,师给出面、棱、顶点、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概念,并板书。

2.长方体的特征。

(长正方体认识:动画场景3)

(1)长方体有几个面?(6 个)你来猜想一下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

(2)怎样验证你的猜想?

3.学生验证。

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1)通过量长和宽计算;

(2)剪下比一比;

(3)将其中一个面描在纸上,用另一个面对比。

4.汇报结论:长方体的 6 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有不同的发现吗?(也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5.教师重点带领学生研究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请大家再来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还有什么特征?

6.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怎样验证?

(长正方体框架制作:动画脚本---场景一、二)

7.学生利用学具验证。

(1)测量;

(2)用学具插一个长方体后,再比较棱的长短。

8.汇报:怎样插长方体,用了什么材料?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

12 条棱,相对的 4 条棱相等。

9.重点研究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的棱的特点。

10.填写总结报告。

11.认识长、宽、高。

(1)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学生指出自己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并量出长短。

3.正方体的特征。

(长正方体认识:动画场景4)

(1)学生独立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填表。

(长正方体框架制作:动画脚本---场景三)

(2)汇报你们是怎样研究的?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相同点:6 个面,12 条棱,8 个顶点。

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图形中,是长方体的在括号里画“△”,是正方体的在括号里画“○”。

2.写出下面各图的名称。

3.观察实物图,然后填空。

(1)橡皮的形状是( )。

(2)橡皮的前面是( )形,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与( )的面积相等。

(3)橡皮的右侧面是( )形,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与( )的面积相等。

(4)橡皮的上面是( )形,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与( )的面积相等。

4.看图填空。(单位:厘米)

长( ) 长( ) 长( )

宽( ) 宽( ) 宽( )

高( ) 高( ) 高( )

5.判断。(对的在括号里划“√”,错的划“×”。)

(1)一张很薄的塑料纸,只有正反两个面。 ( )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

(3)一个长方体中有四个面完全一样,那么另外两个面一定是正方形。 ( )

(4)用一根长 120 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框架,正方体的棱长为 20 厘米。 ( )

(四)全课总结

在这节课上,使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吗?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合发现的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计算。

3、在观察、比较、测量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学生都很熟悉类似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面对这一节知识点,学生们更倾向于从实际物体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找出书本上的答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所在的教室是什么形状,装书包用的抽屉是什么形状,出示自己制作的课件上的图画,问学生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长方体。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二)、初步认识长方体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自己先观察,摸一摸长方体感受它的面、棱、顶点是什么感觉,从而给出其概念。

棱:面和面的线段。

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三)、小组活动

将学生相交分为6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长方体有6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长方形或正方形

3、那些面完全相同的?

前和后、左和右、上和下

4、长方体有12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相对的4条棱

6、长方体有8个顶点。

四)、小组制作并讨论

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先思考并拿出橡皮泥和细木条。制作好以后回答以下问题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不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课堂练习

剪下本书附页中的图样做一个长方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之前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长、宽、高。引入正方体。

二)、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并填下表。

1、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同。

2、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

三)、动手操作题

1、照书上后面附页的图样做一个正方体,

2、讨论长方体于正方体的联系于区别。

3、讨论长方体于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做一做

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1)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宽、高。

(2)搭一个四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地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过程目标: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对统计表的结构填写方法、对表内数据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多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绘制出复式统计表。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分析。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中去。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孩子们,学数学有用吗?在哪儿有用?

生自由回答: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师:孩子们,最近课间活动时,我们班总喜欢闹矛盾,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我在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在课间活动时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为此我下了功夫,做了调查,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照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活动照片:

师:这是我拍的一些你们课间活动的照片。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生观察照片说说是些什么活动?

师:现在给你1分钟思考:你最常做的是哪一项课外活动?

2.出示4张单式统计表。

师:有答案了吧,现在我想又快又清楚地知道我们班同学最经常做的哪项活动,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生:全班举手表决。

2、收集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3、解读分析,制造冲突

抢答游戏:

(1) 课间看书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男生多?

(2) 看书的女生多还是跳绳的男生多?

(3)闲逛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女生多?

(4)课间男生最喜欢干什么?女生呢?

制造冲突:在刚才的抢答游戏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找条件很麻烦,

师:那怎样解决?

生:合并成一张表

3.动手操作,解疑合探

小组合作完成,比比哪组最快。

学生展示合并过程,让学生说清楚为什么可以这样合并?(重复的地方去掉,更简洁)

师: 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创造了这样一个4合1的统计表,我们给他取一个名字叫复式统计表,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师板书:复式统计表

师: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

师小结板书:它把多张单式统计表合并复式统计表。

4、认识表头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新朋友,你觉得哪里不合理,你想怎样改呢?

生说。引出表头。

请学生大声地介绍一遍表头。

5、变式表格

师:现在我把这个复式统计表变个样,你们还能看得懂吗?谁来说说它的组成。看来,他真的懂了,现在你们能这个表格填完整吗?

生说,再填数据。

6、感受优势

师:现在我们再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1) 课间看书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男生多?

(2) 看书的女生多还是跳绳的男生多?

(3)闲逛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女生多?

(4)课间男生最喜欢干什么?女生呢?

生再抢答,从而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势。

师:这样观察起来确实更方便了吧。这就是咱们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7、分析数据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课前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班课间会闹矛盾?

你们能读出这些数据背后的信息?

生:少拍球,会有危险。少闲逛,多看书。

师:看来用数据说话比老师说十遍、百遍更有用。这也是我们统计的最终目的。

三、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复式统计表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展示: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如课程表、比赛、成绩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金牌统计表

师:孩子们,这张复式统计表完整了吗?

[根据回答依次出示:国家 届数]

找数据及数据的意义

请问28表示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圈出28]

请问23表示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圈出23]

(3)快速抢答

A、[课件出示]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B、[课件出示] 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C、[课件出示] 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4)增加行与列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学得开心吗?有收获吗?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通过计算和称量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

教学重点:积极主动进行测量活动,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有秩序、有条理地进行测量活动,在活动中要耐心、细致。

对策:对实践活动前,进行一些指导和教育,在活动,适当进行帮助,让学生有序地进行。

教学准备:挂图、台秤和健康秤数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经验汇报:

这一阶段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样两个质量单位。根据你的观察和自己经验的积累,你知道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单位,你能和大家说说吗?

二、实践操作:

1、猜一猜。

问:今天大家从家里带来了什么?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

打开袋子验证。(苹果)

想知道一些什么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想知道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办?(数一数)想知道有多少千克苹果怎么办?(称一称)板书课题。

2、动手实践。

(1)问:我们来看一看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首先称的是什么?

你们知道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1千克)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

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2)分组活动称水果和蔬菜。

各小组称1千克并数出数量,并且填写表格。

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称的结果。集体交流。

看着表格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从数量上发现规律。)

3、估一估。

如果老师带来的苹果比你们的大一些,你能估计老师这样的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

验证并说说规律。

4、称体重。

谈话:小朋友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

(1)估一估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2)认识称面。根据例图,学习怎样读数。

(3)分小组称一称每人的体重,将自己的重量汇报给小组长,组长记录在表格里,然后在小组内比一比。

(4)班内交流。

讲述:如果你告诉我你的年龄,老师就会知道你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以一学生为例)

你想知道这个方法吗?打开书,读一读你知道吗,书上告诉我们怎样的计算方法?(师板书)

这种方法究竟准不准,我们先一起来运用这个公式算一算,以刚才学生的体重为例,告诉大家今年几岁了?看看老师刚才的体重是不是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学生用这种方法计算体重。

每人运用这种方法算一算自己的体重,然后与称出的体重对比,看有无差别。在小组内交流。

讲述:一般情况下算出来的体重与称的体重是差不多的,但是有的同学可能差距很大。这是因为你太胖或太瘦了。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锻炼。

三、全课总结。

我们一起又学了很多有关与重量的知识。还学会了称体重和用公式计算体重的方法,课后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让他们也学会算体重。

板书设计:

称一称

实足年龄2+7(或8)

课前思考:

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秤来称一些常见的物品以及自己的体重。通过这样的活动,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关于常见物品轻重的经验,从而逐步形成较为准备的质量观念;也有主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节紧接着千克和克的实践活动。在认识了千克和克以后,让学生在一系列测量和交流的活动中,加深了对千克的认识,还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通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1千克物品的数量,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在交流时,有意识的渗透了物体之间的辨证关系,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很好地进行判断。学生估计物品重量的能力随着对千克和克的感性认识后,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比较适当地进行估计重量。对自己的体重也有很清楚的认识,通过自己称体重,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读出自己的体重数,学生能自觉地使用大约重多少千克来表达称的结果。当然像这种受学生欢迎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关键要能自如地进行调控,因为这种类型的课,学生因为学习内容的变化,会出现失控现象。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所以,能有效地组织正样的教学是当务之急。

课后反思:

引入,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由于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展开的实践活动,所以学生有为感兴趣,学生比较主动,同时也以活动的形式代替了老师的讲解,学生自学自己摸索的成分渐渐高于了老师的知识传授。

课后反思:

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用秤来称一些常见的物品以及自己的体重。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关于常见物品轻重的经验,从而逐步形成较为准确的质量观念;也有主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通过实际称一称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许多物品的重量,加深了学生对千克和克之间的认识。学生不但兴致很高教学效果也比较好,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的操作,只能师生一起称一称。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篇5

58+17= 75+35= 43+47= 84-30=

78-35= 80-61= 93-53= 72-49=

87-36= 87-38= 35+42= 50+130=

500+900= 1400-700= 800+500= 1200-500=

2500+700= 6400-800= 85-6×6= 780+30=

52-18= 47+39= 1000+990= 200+800=

670+300= 7800-700= 1000-990= 58+72÷8=

-200= 7000-4000= 500+4300= 1000-800=

400+500= 5300+1000= 320+600= 700-40=

200+300= 1500-500= 400-200= 600+2000=

440-60= 80+70= 600+70= 510-500=

74-47= 90+60= 90-65= 53-42=

32+24= 83-26= 55-37= 52+26=

84-59= 56+25= 36+48= 84-39=

49÷7= 8×5= 34-27= 61+38=

1、2米-7分米=( )分米 8000米+5000米=( )千米

2、四边形有( )条边,( )个角。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8个词语。

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4.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5.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6.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教学重点】

1.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培养热爱阅读故事的兴趣,并能较准确地进行故事复述。

2.能够体会拟声词表现的情景,进行句子仿写,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掌握转述句的表达形式,能够准确进行句子转换练习,能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认知内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8个词语。

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相机板书(语文园地八)

出示课件1:

二、复述小达人——学习“交流平台”

1.谈话激趣,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探究复述故事的方法。

师引导:好的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有趣的故事?会经常把它们分享给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吗?其实,分享故事并不是简单地把故事背给别人听,而是需要一定的方法技巧做支撑。好的分享,会让听者兴趣盎然,相反,再好的故事也提不起他人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将自己读过的故事复述给别人听呢?

出示课件2:

2.学生认真回顾并进行交流。

出示课件3:

3.提示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看看每段话分别写了与复述故事有关的哪方面内容,分别又介绍了哪些有用的方法。

出示课件4:

预设1:第一段话是介绍复述故事的特点是什么(不同于背诵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

预设2:第二段话明确了复述故事的几种方法,第三段话提醒我们在后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以致用。

4.再读第二段话中提到的几种复述故事的方法,联系单元学习看看各自都在哪篇故事中运用过。

教师提示思考:在学习时自己是如何复述这些故事的?

(1)指名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5.6:

(2)用这些方法进行故事复述有什么作用?

预设:更容易记住故事的内容,不会遗漏精彩情节。

5.出示一篇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复述。

师过渡:是的,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故事复述,也就能按照顺序进行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以上都是针对我们学过的故事。那么,如果拿到一篇自己以前没有读过的故事,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

出示课件7.8:

6.小组讨论并复述:选择一种方式,如借助表格、示意图或文字提示。

7.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师生根据评价单点评指导。

出示课件9:

8.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0:

相机板书(复述 用自己的话 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

(设计意图:复述是本单元教学重点。知识与方法需要不断地总结,也需要不断地借鉴、模仿,更需要不断地练习。本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说练结合,打开学生的思路,学习总结的方法。)

三、火眼金睛——走进“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读“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11:

2.指名朗读词语,识记多音字“吐”。 教师适时指导。

出示课件12:

“咳嗽”的“嗽”读轻声,“唠叨”的“叨”也读轻声。“吐”是多音字,在“呕吐”一词中读第四声。

3.再次朗读,认真观察这8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第一组词语中的每个字都是口字旁,第二组大部分都是言字旁。

(2)师生共同讨论明确:这些词语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这些词语的意思跟它们各自的偏旁部首关联紧密,比如“咳嗽”就是跟嘴巴有关系,“辩论”跟说话、言语有关系。

出示课件13:

4.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口字旁”和“言字旁”的词语。

出示课件14:

5.辨析形近字“辩”与“辨”。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明确:“辨”的中间是一点一撇,意思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辩”的中间是言字旁,意思是用语言来说明见解或主张。

出示课件15:

6.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6:

相机板书(形声字 形旁表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根据形旁判断形声字的意思,学会一种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四、表情达意——“词句段运用”

1.出示两组句子

出示课件17:

2.对比读两组句子,你感觉每组句子的哪一句写得好,谈谈你的理由。

预设点:学生们会说每组句子中第二句比第一句写得好,但是在谈谈理由时可能就不知道怎么说了,这时老师这样引导学生:读第二句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可以尝试动作表演,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加点词语表现的情景。

学生讨论。

预设:我们发现第二句更能体现顾客的急不可耐,这是一个急性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这个细节描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心理。

3.引导学生自主朗读第二句话,并想一想加点部分所表现的情形。

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预设:(内容见课件)

4.教师点拨:加上像“噌的一下子”“扑通”这样的词汇,句子就给人一种画面感,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就叫做拟声词,拟声词给句子增添了色彩和情趣,使人物形象、事物的特点栩栩如生。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拟声词吗? 相机板书(拟声词使人物形象、事物的特点栩栩如生。)

预设:(内容见课件)

出示课件18:

5.拓展练习,在下面的句子中加上合适的拟声词。

6.你能自己用用拟声词说一句话吗?

出示课件19:

预设:布谷鸟咕咕地叫个不停。

预设:妈妈“哐啷”的一声把锅掉在地上。

(设计意图: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文字才有生命力。理解才能更好地运用。用拟声词自己说一句话,学生由知识的掌握提升到能力的具备,实践是检验理解的唯一标准。)

五、课堂回顾

教师进行小结。

出示课件20: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复述 用自己的话 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

形声字 形旁表意

拟声词使人物形象、事物的特点栩栩如生。

七、课后作业

选择课外的一篇童话故事,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习的复述故事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2.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3.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教学重点】

掌握转述句的表达形式,能够准确进行句子转换练习,能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认知内化。

【教学过程】

一、细读题目,发现趣味

1.教师激趣引入,引导学生谈谈对文章标题的印象。

师过渡:常听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你们看来,好的文题都具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归纳:简洁明了,概括内容,新颖别致……。确实,文章的题目是内容的浓缩和提炼,必须对文章内容有所提示才行,而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能够让人产生阅读文章的强烈欲望。

2.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本上的四个题目,看看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出示课件21: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预设:慢—急,胖—瘦,大—小,大方—小气都是反义词。

预设:这两个人具有相反的性格特征。他们同时出现在一个故事中,肯定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师明确:

出示课件22:

相机板书(题目运用反义词有趣味 吸引读者兴趣)

4.模仿例子,将下列题目补充完整。

出示课件23:

5.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题目吗?

学生自由发言。

6.拓展练习:试着根据自己拟定的题目编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看看谁的想象最有趣。

(设计意图:本板块由发现已给题目的趣味,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拟写有趣的题目,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对上一次习作课的进一步提升,挖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转述话语,活用语言。

1.师过渡: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一个人的话转述给另一个人听,如何转述呢?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转述别人话的技巧。

出示课件24:

预设:这两句意思没变,都是说裁缝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预设:这两句的标点不一样,第一句有冒号引号,而第二句把冒号改成了逗号。

预设:这两句中的人称代词不一样,第一句用的是“我”,第二句用的是“他”。

预设:语气词“啊”去掉了。

2.表演:请三个学生上台表演着说一说这两句话。甲是裁缝,乙是“我”,丙是另外一个人。甲对乙直接说第一句话,丙没有听见,乙再把甲的话转述给丙,说的是第二句话。

3.教师总结,提示转述的要点。

出示课件25:

相机板书(转述句三个变化 人称 标点 语气词)

4.练一练:小组内练习改为转述句,下面这两句话,注意意思不变,标点和人称要变。

出示课件26:

最后全班交流展示,老师再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5.悄悄话游戏,口头转述。

(1)每个小组派一个同学上台来,老师对这个同学说一句话,请这个同学转述给下一位同学听,下一位同学再转给下一位同学听。

出示课件27:

(2)游戏结束后,评比优秀话务员。

6.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28: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语言,还要用语言。转述句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创设情景,贴近生活,对比异同,找到转述句与原句的变化,“悄悄话”游戏创造使用转述句的情境。一系列活动后,学生对转述由了解到熟悉再到得心应手。)

三、积累诵读——完成“日积月累”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桃花一般都在什么时间开放吗?

预设:三月。可是有的地方却不是这样的,不信你们看。

2.出示《大林寺桃花》,老师范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准诗句的节奏。

出示课件29:

3.简介作者——白居易

出示课件30:

4.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大林寺桃花开放的时间比山下迟很多?

出示课件31:

5. 教师讲述古诗背后的故事。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大林寺即景吟成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写初夏四月诗人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的花卉已经凋谢,但他在山寺中意外看到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诗人触目所见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的惊讶与欣喜之情。全诗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代绝句中的一首珍品。

6.指名学生简要说说自己对古诗的感知,借助文中的插图说说古诗的大意。

教师点拨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出示课件32:

7.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脑海中都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出示课件33:

8.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情境,读出美好的画面感以及诗人的惊喜之情。

出示课件34:

9.学生齐读诗歌,并试着进行背诵。

10.你还学过白居易的哪些诗句呢?

出示课件35:

(设计意图:朗读古诗,读出诗情,解说词语,借助图片理解诗意,感受古诗所描写的美丽意境,让学生亲近古诗,喜欢古诗,进而生发对经典文化的热爱。)

四、课堂回顾

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36:

五、课后作业

积累背诵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题目运用反义词有趣味 吸引读者兴趣

转述句三个变化 人称 标点 语气词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教学是巩固一单元学习的综合性教学。本单元语文园地的目的在于学会复述故事,使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汉字的某些构字的特点,扩充识字量。巩固学生对形声字特点的认识;能够通过读一读、做一做、说一说等体会词语在语句表现的情景,学会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学会给故事编写有趣的题目;学会对古诗的欣赏,并积累背诵。

在“交流平台”栏目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复述出来。复述课文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复述课文用了哪些方法。然后通过“交流平台”中小伙伴的话,对集中复述方法进行总结。讲故事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语文口语交际活动,我在教学中课上出示课外故事《小鼹鼠的愿望》,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通过学生上台讲故事,师生评议环节,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口语表达的能力,又能够把复述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识字加油站”中就是将带有相同偏旁的生字连字成词,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采用自己观察,小组交流谈论的方式,教师走入学生中,倾听、指导。把共性的问题放到课堂上一起解决。使学生在识记字形的基础上与生活经验挂钩,从而知其意、懂其情、读出味、记得牢。

“词句段运用”中引导学生读句子,理解拟声词在句子中所产生的效果,并尝试仿写句子。在转述的讲解中我创设了多种转述的环境和课堂情境,比如“说悄悄话”的游戏环节,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所学习的方法内化,通过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来达到教学目标。做到书本知识与生活积累的结合,由知识的掌握提升到能力的具备。

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我发现仅仅通过解释字词来学习古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是笼统的、模糊的。因此,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出示图片,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古诗。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合作交流的方式教学,指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思考、积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知识掌握扎实牢固。通过本节课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算,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对策:在学生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亲自感受1克大约有多重。

教学准备:天平、黄豆、2分硬币、羽毛、学生尺、橡皮筋、纸币、铅笔屑等物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讲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品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小结并提问:同学们经常逛超市,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物品的重量除了用千克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板书:克)你了解到哪些商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这些商品为什么不用千克为单位呢?

小结引出新课:出示例题图,认识并板书:认识克,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板书:g)那么1克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克。

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1、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并提问:谁来介绍一下天平的使用方法?(认识砝码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2、称出10克重的黄豆。

称出10克黄豆并数数有多粒,指名交流,教师板书。

让学生感受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可见1克是很轻的。请你拿几粒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这就是1克的重量。小组交流,1克黄豆拿在手上有什么感受。

3、感受1克的重量。

(1)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

问:谁来说说,2分硬币拿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小结:2分的硬币大约就是1克,拿在手上感觉很轻。

(2)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的重量。

比较: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

小结: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学生尺比1克重。

4、学会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出示P34页上面两幅图。

问:你能看出图中的两个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吗?你是怎么看的?

小结:我们在用秤称物品时,首先要看秤是以克还是千克为单位的,这样才能准确读出所称物品的重量。

5、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出示一袋盐,谈话:这袋盐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盐是多少克呢?(板书:1000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重多少千克?(板书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板书:=)

讲述:小明和小强进行爬楼梯比赛,小明手里拿了10枚2分硬币,小强背了20袋盐,结果小明获胜了,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6、完成试一试。

分别先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的重量,比一比哪个重一些,再称出它们的重量,看看和估计的结果是否一样。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插图,并回答问题,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猜一猜,然后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出答案,选择几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学生观察,并说说图意。

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

回家后照样子称一杯水,算算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克。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交流学习体会。

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找找哪些物品的中重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哪些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认识克

重量克g

几十粒黄豆大约重10克。

1千克=1000克

课前思考:

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仍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千克和克的关系。对应教材编排的层次,教学时大致也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回忆1千克和几千克,引入克。第二步,承接前面的疑问,引出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体。第三步,让学生小组合作用以克为单位的盘秤称物体的克数。第四步,出示两袋盐,先引导学生根据一袋盐重500克推算2袋盐重多少克,再要求学生用以千克作单位的盘秤称一称。

课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千克的基础上教学克的,所以学生并不陌生,让他们先了解一些物品的重量以克为单位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克是常用来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在此基础上引出1克有多重。并让学生估测自己的学具有多种,通过天平来验证学生的估测结果,又加以比较千克与克,使学生准确的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提高了他们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由于本堂课在课前讲解了规范,所以课堂操作过程中没有出现前一课的现象。

课后反思:

紧扣现有的知识,事先让学生了解除了用千克作单位外,还可以以克为单位,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克常用来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从而自然引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1克有多重。然后通过几次掂一掂、比一比,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增加对1克的感性认识。这一单元所认识的千克和克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联的,仅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回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进一步体会,从而能准确牢固地建立起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同时,长期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自觉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进行估测,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估测中准确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课后反思:

首先让学生建立直觉,1克是很轻的。教材用天平称黄豆,从而让学生感到1克是很轻的。接着让学生体验:1克有多重。再通过称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并要求他们掂一掂,感受1克。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1克的印象,还通过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直尺比1克重的操作活动。然后让学生研究克与千克间的进率。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千克=1000克,而让他们在称盐的活动中去发现,还有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估计。

课后反思:

学生因为缺乏生活经验,千克与克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与千克相比,克更难体会,因此必须通过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操作来产生体验和感悟,才能有效地掌握概念,形成经验。今天上课时,我们一起称了10克的黄豆,还用手掂一掂2分硬币的重量感受1克的重量,学生对克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概念并且知道称较轻的物体应选择怎样的秤。本节课上还称了许多学生身边比较轻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盒、水果、饼干等,学生很感兴趣。练习时,学生初步学会区分选择千克或克作为单重量位,只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页~37页例1、“做一做”及第38页练习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同学们,课余时间你们都有哪些兴趣爱好呢?

2.(PPT课件出示示意图中的6项活动)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复习旧知,承接新知。

(1)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统计本班同学对活动项目的喜爱情况,用什么方法能一目了然地表示出来?

方法一:统一计数表示;

方法二: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方法三: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分别填入表格。

(3)分析数据:从这两张统计数据的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据,体验比较。(出示教材第36页单式统计表)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异同点?(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请你根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男女生各项进行比较)

(3)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加直接吗?(合并表格)

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介绍,运用课件,逐步呈现新的统计表。

(3)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1)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2)(出示教材第37页问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小结: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三、回顾总结,积累经验

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新旧知识对比,积累经验。

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四、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题中三个问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的第1,2题。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五、布置作业

完成的相关习题。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细心的好习惯。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统计表必要性。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读:

20xx版课程标准解读提出:“了解在现实中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使学生树立数据分析的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投入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不仅仅学习一些必要地知识和方法,同时还将体会数据蕴含的信息,提高自己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

动画课件,活动单,随堂检测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生交流: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的课余生活很丰富,老师这里有六个活动项目(相机出示情境图中的六项活动)提出问题: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生畅谈

教师提出问题:老师特别想知道我们全班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进行调查

教师提问: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调查呢?

预设:举手表决统计数据,画正字

好今天我们就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调查,老师有个问题男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差别也很大,合在一起调查出的结果,能较真实的反应实际情况吗?那我们该怎么调查?

预设:男女生分着调查。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调查,探究新知

1.自主调查收集整理数据

调查活动要求:先对男生做调查。

(1)找两名女同学到前面来,两个任务,第一全部负责统计数据,第二一个负责调查,一个负责记录。

(2)男同学在心中选好自己喜欢的活动,当调查员说出你心中的活动时,请高高举起你的右手,不准动,(每人限举一次)

(3)在统计时全体同学保持安静,全部坐好,同时其他同学同桌进行监督看有没有多举或不举情况。

用同样的方法调查女同学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2、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书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欢踢球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合并成一个表格

4、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师提出问题,我们这两个表有相同的活动项目,怎么合并呢?

预设有的同学可能拉近两个表的距离。教师出示这种情况这叫一个表吗?教师动画演示。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表相同的项目怎么办?不同的地方又将怎么处理,最终将这男女同学不同的数据,同时在一张表中体现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下面自主合并。找同学到前面板演

(1)集体交流。

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合并的?

(2)教师动画演示过程

(3)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合并前的只能体现一个项目的信息,合并后可以同时体现两个统计项目的的信息。这样看起来会更简便。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复式统计表。可以同时体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信息。

5、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认识表头,从表头可以看出一个表包含哪些项目。

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力亲为调查统计的全过程,从复习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四)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统计思想,享受数学的简洁美。

(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

今天我们学习了复式统计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它吗?

预设;学生可能没见到过,教师提示在我们的教室里就有?

生课程表,还有值日表

教师: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在我们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教研方案(精华11篇)


我们已经为你准备了一份“教研方案”的入门深造学习材料。研磨斧头不误伐木的时间,有备无患可以提升效率,为了保证本月工作的顺畅进行。我们需要剖析策略,也就是特定目标的落实步骤。相信这会对你大有裨益!

教研方案【篇1】

第一次教研活动方案

1、主题 : 语文课上的“读、写”结合

二、主题**

本次教研活动是本学期第一次大型校级教研活动。活动主题是语文课中的“读、写结合”,之所以确定这个主题,是根据之一:新课程下“读、写结合”仍是语文学科的重点;根据之二:

我们学校的学生语文成绩低,写作能力弱,老师往往把读写放在一边。为了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确定了本次活动的主题,

3、 时间:2012年9月29日

四、做课教师、年级 、科目题目

李艳霞五年语文燕子

王春容六年语文科罗拉多大峡谷

5、 听众:校长、教务处领导、全体教师

六、步骤:

1、 中心发言人发言

2、 做课教师说课

3、 讲课

4、 评课

5、 领导总结

7、具体安排

第一节李艳霞五年语文燕子

第二节:王春容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语言六年

中心发言材料

2012年4月28日

我们今天在这里搞第二次校级教研课,其主题是“培养学生生识字能力”,本次活动有两节语文课献给大家,一节是一年组的初主任的《春晓》,另一节是二年组的洪大队的“我们的姓”。目前,我校的语文素养课程还不是很成型,没有具体的教学模式。因此,想通过这两节课突出“培养学生识字能力”这一主题。

今天,我们对这两门课的实际教学能否突出这一主题,达到预期目标,我们应该在听完后给予公正的评价。课堂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哪些不足,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请大家在研讨过程中指出来,以便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评课时间:五。一后,在教研1室进行。希望各位准时参加。

第一次教研活动总结

孙立华2012年10月12日

本次教研活动圆满结束了。通过我们教师的课堂实践活动和刚才我们的老师能够认真、科学合理的评课,在评课过程中,老师们能够以诚相见,真正从科学角度出发,没有私心杂念,达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境界。

这是很不容易的事,然而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教学却是很有利的,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课程总体上是非常成功的。大家一致认为这两节课确实精彩,很别具一格,其特点有:

1、充分突出主题。

2、教师的基本功过硬。

3、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创设自主学习的时空,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教学目标不仅明确,而且达成情况(信息反馈情况)也特别透明,目标明确不多说,只说识字目标,音、形、义的检测,利用不同形式:同桌互考、我点你猜、**车、猜谜语、找朋友等多种形式有效反馈。

5、 课件运用的有效、高效。

6、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7课堂程序清晰,课堂环节设计巧妙,一个环节联系紧密,引人深思。每个环节都有主次之分,权力分配合理。

8、 知识拓展延伸到位

9师生互动良好,学生参与积极有效,

总之,我们这次教研活动,不论从积极的备课到认真的上课,虚心的听课,乃到直言不诲的评课,都说明我们这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虽然说我们这次活动圆满成功了,但个别环节,也不是尽善尽美,或多或少存在着小的不足,教师的教态不是很好,态势语言用的不是很得体,还有教师们的鼓励语言还欠工夫。希望我们做课的老师扬长避短,也希望其他教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读、写结合”真正落实到实处,把自己所教学科较好。

第一次教研活动总结

太平川镇第三小学郝艳

2005年9月19日

经过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以《培养自主能力》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圆满结束了。通过我们教师的课堂实践活动,看出了我们学校教研活动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此,我代表校领导向为这次教研活动做出贡献的同志表示感谢!

我们这次教研活动,从着手备课至今天结束,不足两周,虽然时间很短,但效果却很好,这与我们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备课期间,我们的老师不辞辛劳,刻苦钻研,他们能够吃透教材,驾驭教材,这四节课都能够抓准知识点,并能够从知识技能的深度、广度扩展到位,我们的教学领导能够和老师一起**,教师试讲后领导给予及时指导,把好备课关。致使我们这次教研活动真正突出了《培养自主能力》这个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创设自主学习的时空,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邓威老师美术课堂上,他能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设画面,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创造性地选择绘画内容,把课堂上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们的做画兴趣高涨,每个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不同优秀作品;杨志海老师的品德课,五次**学生实际生活场面的录象,让学生根据录象讨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自主学习的时空,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地抒发自己的体验和想法,使学生成了课堂上的真正的主人;李艳霞老师的数学课,讲的是《乘法估算》。课堂上她把生动的语言,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引入课堂,为同学们创设讨论、比赛、做游戏等氛围,使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中来,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戚新华的语文课,在课堂教学中,她可以让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自学大纲完成课文第三段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读他们喜欢的句子并给出理由。

课堂上她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留给了学生,把读书权、发言权、时间支配权等交给了学生。总之,这四节课真正突出了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刚才我们的老师能够认真的听课,科学合理的评课,在评课过程中,屏弃以前只唱赞歌不谈缺点的做法,老师们能够以诚相见,真正从科学角度出发,没有私心杂念,达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境界。这是很不容易的事,然而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教学却是很有利的,正所谓: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总之,我们这次教研活动,不论从积极的备课到认真的上课,虚心的听课,乃到直言不诲的评课,都足见我们的老师的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这种思想,这种更新观念,正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我校教学的需要。

虽然我们说我们的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但有些环节还不够完善,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之处。

1、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的不太到位。

比如,有的老师当学生回答不上问题的时候,总是抢着替学生答,这就叫喧宾夺主。

2、教师们的态势语言运用不太好,你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对于学生的思维来说都会有不同的影响。

3、学生质疑的意识有了,但质疑只停留在肤浅的层次上,这一点是我们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需要研究的新的课题。

实验报告检查记录

2005年8月

中心发言材料

郑桂红2005年`9月29日

教研方案【篇2】

立足有效,建设卓越

——在读中悟,在练中用

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过程:

一、李教师执教16课《这条小鱼在乎》,通过直观的教学活动展示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在读中悟,在练中用。(40分钟)

二、王老师介绍本次研讨主题。(3分钟)

老师们,接下来我们研讨的主题是“立足有效,建设卓越——在读中悟,在练中用” ,请邓利老师做好教研记录。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样的表述,首次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努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打造“卓越课堂”的要求,我校语文教研组立足校本教研,开展了一系列语文研讨活动。

如何根据教材挖掘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言语练习,学会用词?刚才***精心准备,大胆地在我们语言文字训练的征途迈出了一大步,现在我们就请***来反思一下这堂课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在读中悟,在练中学的得与失。

三、李针对作课情况进行教学反思。(3分钟)

4、 小组讨论的第二步:教师评价:(8分钟)

a:***在讲授的《这条小鱼在乎》这节课,真正把语言文字的运用落实到了实处,贴合在读中悟,在练中用的主题,以读促悟,从多种形式的读中体验情感。

上课伊开始,***就用一个生动的故事,把孩子们带到了文字的意境中,让孩子们对小鱼既熟悉又陌生。然后,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这些问题是有方向性的。学生自然对课文有亲近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课文奠定了一个对生命充满关爱的基调。

本节课,***抓住了本课中三句话进行重点精读。为了达到理解的目的,***采用了比较训练,想象阅读,互动阅读等多种训练形式,重点关注关键词和句子的阅读,且水平梯度适中。在第一自然段教学中,抓住了“近在咫尺”等词语,让学生想象体会浅水洼里那些小鱼遇到的险境,并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那种情境,想象小鱼在浅水洼里不停挣扎的样子,它们离大海近在咫尺,离亲人近在咫尺。

通过**,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情感上了解小鱼的生命以危在旦夕,以品读的方式悟出此时的小鱼多么可怜,小鱼的生命多么需要搭救。在这种感情基调下引导孩子们想像自己就是一条搁浅在沙滩上的一条小鱼,此时此刻“自己”最想什么?题目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在思考和对话中闪现灵感的火花。

将语言还原为语言形象,激发学生体验和对话的欲望。

b:***本节课的阅读教学还不仅如此,她还重视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做到有读,有议,有答,有反驳,有争辩。

当浅水中的小鱼快要渴死的时候,董先生提出:此时小鱼最希望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根据**发挥想象,孩子们就可以各抒己见议读,当自己的见解得到肯定时,学生便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当遭到同学反驳时,会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这种愉悦和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本堂课中,教师还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这种读后评,评后再读,评价进行反馈的方式,不仅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还能让孩子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取而代之的是,有一些步骤可以深入到教科书中,以实现情感共鸣。第一步是把句子读得通透、准确。第二步:

找出重点词语读。第三步:理解词语读。

第四步:体会感情读。在教学的第二部分中,男孩们为鱼救了一系列动作。

接着,让学生在对比读 “边走边看,不停地,用力”以及“弯、捡、扔”等词语中获得自己的感悟。然后,让学生亲自去模仿,并多种形式的读去感受小男孩当时的“累”与“坚持”的心理,感悟出男孩专注的神情,以及他生命的关爱,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情境,以读代说,在读中悟,达到与文中人物共呼吸,同命运的情感共鸣。

对每一个重点的句子,董老师都进行读的指导,这样由扶到放,让学生从初步感知课文的读到理解地读,再到品味地读,真正把文章的感情读出来,达到叶圣陶所说的“美读”境界。

c: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在课堂中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完成学习语言的任务,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复习部分,让学生将单词连接到故事内容中,教学生掌握关键词,总结课文内容。在第一个答案中,叙述比较复杂,不能抓住重点;在经过老师的语言提示“一句话说清楚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次学生就能运用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

课标要求中段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学生语言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需要经过识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过程。在教学“近在咫尺”时,***首先让学生认识“咫”,分析字的结构并识记字形。

尔后出示“咫尺”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后出示“近在咫尺”让学生品读感悟,深入理解。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孤立的进行,应把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有效地整合,使语言训练的内容相互联系,训练要求逐步提高,形成浑然一体的教学过程。教师创设情景:

小鱼离**“近在咫尺”,小鱼离谁“近在咫尺”?学生一共回答4次,分别回答了小鱼在在语境中理解、运用词语。

d:著名的英国语言学家帕尔莫博士曾说过:理解一种语言是如何运作的,与学会如何使用这种语言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区别。

因此,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学生应该与文本进行对话,?老师展示句子:小鱼看着烈日,他想看小鱼,他想说谁

让学生想象他们在浅水区。什么样的鱼会对太阳和沙子说?此时此刻鱼最想的是什么?(学生写到的内容)学生写出小鱼内心渴望被拯救的急切心情。(老师的评语)给予学生运用语言的“点金之术”,在理解中学会了运用。

为了让学生得到语言的训练,***采用了前面的创设情境理解词语和想象习作等多种训练形式外,教师在教学小男孩拯救小鱼时,还运用了表演这种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勾勒出一系列看、弯、捡、扔的动词。然后引导学生在熟悉的阅读基础上进行表演,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体验小男孩的艰辛和他对鱼的无限热爱。

5、 小组教师谈研究成果(5分钟)

a:听说读写的实践都是运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就是应用的过程。

加强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有助于扭转语文教学重阅读、轻表达的倾向,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中,立足做到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中全面落实。

6、 老师总结了本次教研研讨会的亮点,总结了语言训练的相关策略,并对今后的教学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安排。(2分钟)

通过刚才大家的研讨,看得出大家能够借语言学语言,在读中学说、学写、学用、练读。

语言的实践是为文字的运用作准备,而文字的运用又是在言语实践中实施的。只要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只停留在“学习”课文内容这一层面上,在理解和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后,还要将目光放得更远,放到引导学生学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上。能给学生更好的运用语言的空间,促进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只要我们心中明确“课文只是一个范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一个范本,一种途径。引导学生学好课文语言,指导片段仿作,同时重视谋篇布局方法的训练,学习到一些有代表性的课文,就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写作时的思路,了解他用什么方法、按什么步骤来表达思想内容,学习他们的结构、选材、立意,进行篇章的练写。

语文教学就要有“语文味”,在教学中:

1.发现语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以朗读、积累范文语言为前提;学习语言和写作应以熟悉的范文语言形式为基础;学习语言文字应以学习和使用范文为特点;学习语言的源泉是丰富学生的生活。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好词好句,及其表达方式,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美,从而激发学生去背诵或效仿的欲望,同时激发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发现和积累语言。

2.品味语言:在阅读教学中对特定的词句进行分析,品味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效果,再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进行拓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训练语言:把阅读教学中提炼出来的词句进行简单的运用训练,仿写训练,改写训练,交流训练,作为语言的储备,为语言的实践运用做好积累。

4阅读之外的语言运用:在交际和写作中,根据自己的语言环境,创造性地运用积累的语言使语言个性化。

通过导、读、品、悟的教学方式,以读、议、说、写的学习方式,达到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学得主动、效果明显。

教研方案【篇3】

白山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教研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白山教基字[2007]11号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育体育局、文教局)、市属学校:

现将《“教研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教研年”活动实施方案

二oo七年四月十三日

“教研年”活动实施方案

(白山市教育局)

市教育局决定将2007年作为“教研年”。为深入开展好全员性的“教研年”活动,扎扎实实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文化建设为引领,以提升教育品质为目的,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项目管理为手段。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我市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学水平有一个整体提升。

二、活动主题

“教研年”活动的主题为:全员参与,共同提高。

三、总体目标

要通过“教研年”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力争实现“四个促进”的目标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主要任务

“教研年”活动期间,每位教师要自觉完成以下六项任务:

1、实践一种先进教育理念。

为了使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扎根于教师的头脑当中,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全体干部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特别是素质教育及课改环境下的新理论。学习理论要因人而宜,要重视《新课程理念》、《**式教学理论》、《新课程标准》及“问题解决教学”、“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为教师分配部分学习书目和内容。

各学校要通过开展以“2007我的教育主张”为主题的演讲,通过学习和梳理自己的教学实践,交流教育思想,提升教育理念,并努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新的教师教育理念应明确体现在标准课程、研究型课程、优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中。

2解决教学方法问题。

号召每位教师认真收集、整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学生对知识要领理解,定义、公式记忆,知识积累与运用、重难点掌握、阅读理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教学方法上积极研究、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寻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不当的问题。

要通过多种形式把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与全体教师共享,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有效,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有方、学生学习有法。

3、提供一个研究课例。

课堂研究是最有效的教学研究方法之一。广大教师要进一步关注和加强课例研究。每位教师应位教研组或学校提供一节研究性课程。

供同行共同研究和**。课例提供者要努力展示教学的本真状态,不提倡提前演练,但应认真准备,课后应由课例提供者阐述设计意图、教育理念、重难点解决的办法,以及学法的指导渗透、习题的选择理由等关键环节与想法,以及自身对本节课的回顾与评价,总结成绩和不足。随后,参与研究的领导和教师提出了改进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4、编制一套学期末验收试题。

接收评价是反映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程度的一种有效、常规的方法。教学评价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不仅可以检验教学,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改进教学。

过去我们忽视了这一方面,比较薄弱。因此,如果我们这次把它作为一项活动来提出,教师应该以此为契机认真学习,认真学习,广泛学习。每位教师都要编制一套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符合新课程要求的高质量期末试题。

通过试题的编写达到整体把握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对教材的理解能力与知识整合能力,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等。具体要求见附件1:期末考试命题标准。

5、设计一个优秀教案及课件。

教学计划的设计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教学计划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教研年”活动把优秀教案的设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引导教师逐步走向教案的全优设计和相对完善的轨道。

优秀教案的设计应体现素质教育,践行新的教学理念,围绕课程标准正确使用教材和课程资源。课件制作要因地制宜,符合教育、科学、技术基础,力求简练。要针对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其必要性,不画蛇添足。

如果制作课件有困难,教师可以自己制作教具。优秀的教学计划和课件应该通过一门标准课程来展示和体现。优秀教学计划设计和课件制作的具体要求见附件3

优秀教学计划设计参考标准,附件4:课件要求。

6、写一篇深刻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反思。成为专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加强教学反思,重视经验积累,深入思考,促进个性发展。

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反思意识、研究意识、转变教学行为意识和经验积累意识。教学反思重点在教学实践活动反思、 个人经验反思、教学关系反思、教学理论反思等方面下功夫。

五、实施步骤

“教研年”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4月份):宣传发动

为了使好“教研年”活动取得实效,各县(市、区)及学校要根据本方案的总体要求,制定出本县(市、区)及学校的“教研年”活动方案,并对教师进行宣传发动,让每一个任课教师对“教研年”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第二阶段(5—11月份):深入开展“六个一”活动

“教研年”以教师为活动的主体,以学校为活动的基本单位。各学校要按照活动计划、要求,全面开展“六个一”活动。同时,市教师培训机构和县(市、区)教师培训学校要做好培训指导、监督检查工作。

六项任务同时开展,以校本研修为重点,突出活动主题,保质保量,创造性地落实各项要求。校级验收及评选要在此阶段完成。

第三阶段(12月):展示、总结、表彰

1、收集整理材料

(1) 书面材料,理论学习笔记和学习经验,一个优秀的教学计划,一个教学反思,一套期末考试试题。

(2)影像材料。有条件的,学校应当保留教师提供的**课件。(优秀的教学计划、教学反思、研究性课程和课件可以来自同一学科)。

(3) 收藏优秀试题集、优秀教案集、优秀反思记录。各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遴选优秀试题、优秀教学计划和优秀反思文章,向县(市、区)高等教育学校推荐;各培训学校要组织全体教研人员对学校推荐的优秀作品进行重新评选,并将优秀作品推荐给市教研院。市直学校将推荐作品直接送到交市研究所。

工程交付时间由市教师学院另行通知。

2、召开“教研年”活动总结会。市教育局对先进县(市、区)、学校和优秀个人予以表彰,对优秀成果,分别编辑成《优秀试题集》、《优秀教案集》、《优秀教学反思录》。对优秀课进行展示,优秀课件进行展播、推介。

3、每个县(市、区)要完成10分钟“教研年”活动情况录像片制作,在总结会上交流。

六、保障措施

1、认真做好“教研年”活动的安排部署和宣传动员。

各地、学校要认真传达《纲要》精神,让每一位教师了解《纲要》的基本要求。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层层制定工作方案,要利用项目管理方式,明确责任人,分工负责、分解任务,进修学校要组织召开校长会进行活动动员。校长要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全面动员。

确保所有教师明确活动内容,积极参与活动,落师人务。

2、落实校长负责制。

学校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不能只是为“教研年”活动的旁观者、检查者,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要对教研年活动负总责。“一把手”每天用于教研的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

每天至少听1节课,评1节课。每学期至少做一次商务讲座或理论指导。班子成员要包保教研组,跟踪参与教研组的“教研年”活动。

校长必须参与课堂学习,亲自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

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1)学好教育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我们要做好读书笔记和体会。建议阅读《当代教育思想精要》(肖川著),并以此书为索引,查阅本书提供的相关书目,对自身感兴趣的现代教育理论与先进思想进行深入研读。

(2)扎实做好业务培训。开展以研究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多**技术的应用、运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特别是教师的心理负担、压力等问题)和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撰写为主的实用知识、技术培训。培训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3)创新培训形式。要实行市、县(市、区)、学校联合培训,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全员培训。坚持“四个结合”,即自学与网络**培训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请上来与走下去相结合、教研与培训相结合。

4、组织全员参与达标课认定。

(1) 《标准课程评价标准》(见附件2)由市教师研究院编制,供参考。

(2) 每位教师都必须按照上述标准公开展示一门标准课程。学校要编排好教师展示达标课的日程。

(3)教师达标课与提供的课例研究可为同一节课。

(4) 学校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标准课程评估小组,按照标准课程标准组织验收评估。不符合标准的,应在改进后重新参加评选,直至达标。

(5) 教师培训学校通过抽查的方式参与部分教师标准课程的认定。

5、检查验收。

县(市、区)师范学校要对各学校在教学科研年度的活动情况进行抽查。市教师培训学院通过随机抽样和质量抽样评估县(市,区)。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责任考核。

各地、各学校要将“教研年”活动的全部过程与原始资料妥善保存,以备验收检查。

6、加强组织领导。

市教育局成立“教研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教育局副局长秦绪奎担任,成员由市教师研修院、市教育督导室、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组成。主要负责“教研年”活动的组织领导、阶段验收和评比表彰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师研究所,负责协调日常工作。

附件1:学期末考试命题标准。

附件2:达标课评价标准。

附件3:优秀教案参考标准。

附件4:课件制作要求。

附件5:2007年“教研年”活动时间安排。

附件1:

学期末考试命题标准

一、命题原则:

命题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新大纲的改革精神,试题不仅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查学生学习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发展程度。试题内容要贴近教材,但不限于课本。试题不仅有效地评价了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对未来学习的信心。

二、试题结构

1、各科命题的预期难度系数要在0.5—0.8之间,小学考试的平均分应在80分左右,初中考试的平均分应在70分左右,高中考试的平均分应在及格左右。

2、整套试题要分为基础题、中等题、较难题三类,其中所占比例为:基础题70%、中等题20%、较难题10%。

三、注意事项

1考试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2理科要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文科要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积累应用能力的考查。

附件2:

达标课评价标准

教研方案【篇4】

龙井民族小学2016-2017第一学期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探索教学新模式,促使教师业务水平达到优势互补,经教导处研究决定,在全体语文教师中开展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各位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都更科学的把握,引领教师的专业素质成长,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探索语文课堂语言训练模式及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的学习能力。力图通过这次活动为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希望这次活动能为我校广大师生提供一个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平台。

二、活动主题: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战略工程

三、参与人员

组长: 陈琦

组员:全体语文教师

四、组织形式

第一阶段(9月20日前)

首先由低年级组的老师上课。上课中必须使用多**教学。最后全体语文组的老师进行说课评课。

第二阶段(9月21日-11月30日)

1、中年组到高年级的顺序上公开课,课堂中必须按照“4311”的课堂模式教学。

2组长主持小组的听课和评课活动,记录本组教师的出勤情况和课堂评价情况。

五、活动措施

1要认真研读教材,与同组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努力体现本次课堂教学讨论的主题。

2、听课老师要提前到达听课地点,听课后要认真进行评课。

3、每一位教师讲课完毕,组织全体评课交流,评课要针对本次研讨主题,客观地对每节课做出评价。听课、评课,是为了改进,为了提高。所以评课时,不要避重就轻、隔靴搔痒,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成功之处要讲到位,缺点和问题也要说透,对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分析,重在找出改进措施。

4要确保活动过程严肃,不流于形式,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

5、上课结束后上交教案一篇。

6、上交一篇说课稿。

教研方案【篇5】

《感恩母亲节》

【活动目标】

1和妈妈一起过节,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2体会母亲养育的辛苦,懂得感恩。

3.用自己的方式为妈妈送去节日的祝福。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熟练演唱歌曲。

2**及**。

3. .收集幼儿帮助妈妈劳动的**。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配乐《妈妈的吻》)师:小朋友们,妈妈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大家高兴吗?你知道你今天为什么要邀请妈妈去幼儿园吗?

幼: 因为妈妈要过节了。

老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妈妈。

1、 欣赏:世界上只有母亲才是好的

1.师:这是一只刚出生的小猫,它从妈妈的肚子里钻出来,睁着大眼睛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还有这么多可爱的小朋友,心里可高兴了。于是它对自己的妈妈说:

"妈妈,谢谢你。谢谢你把我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小朋友,你知道吗?

是我们的母亲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让我们能听到甜美的歌声,有一个温暖的家和这么多的朋友。孩子们,现在请站起来,转过身来,小声对妈妈说:“谢谢,妈妈。

2.师:这是谁?

幼:啄木鸟。

师:啄木鸟在干什么?

幼:它在喂它的小虫子

老师:啄木鸟妈妈捕捉昆虫,一只一只地喂她的宝宝。小朋友,你知道吗?

在你还不会吃饭的时候,你的妈妈也是这样一口一口喂你吃的。在母亲的喂养下,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来吧,请站起来,转过身来,给你妈妈一个甜蜜的吻。

"3.师:这位体积庞大的动物谁认识它?

幼:是犀牛。

师:你知道小犀牛怎么了吗?

幼:它累了。

师:原来小犀牛是在学走路呢,它太小走不稳,总是摇摇晃晃的要摔倒,犀牛妈妈就赶紧用头来扶着它。孩子们,当你走路还不稳的时候,你妈妈是怎么帮你学走路的?

现在请小朋友变小一些,你还不会走呢,请妈妈们扶着宝宝学学走路。(请与家长配合)老师:回头看,妈妈帮你学走路是什么姿势?

幼:两只手扶着我们。

幼:要弯着腰。

师:对,是一直弯着腰的,那妈妈总是这样弯着腰累不累呀?

是的,长时间弯腰是很累的。然后下一个请孩子站起来转过身来,深情地对妈妈说:“妈妈,辛苦了。“因为是妈妈的手帮助我们学会走路。

老师:孩子们,看,灰鹅翅膀下面藏着什么?

幼:是它的宝宝。

师:对,是灰鹅的小宝宝。小家伙一定有危险。 也许很冷?也许下雨了?或者是它们害怕了?小朋友看看灰鹅妈妈是怎样做的?

幼:它妈妈用翅膀保护它们。

老师:是的,灰鹅妈妈张开翅膀保护她的宝宝。那么当小朋友遇到危险的时候,你的妈妈是怎样做的?

老师:孩子们,当遇到下雨、大风和危险时,你妈妈也会伸出双臂保护你。来吧,孩子们,让我们转过身来,用**的声音说:

"谢谢你,妈妈。老师:你知道小松鼠在做什么吗?

这只小松鼠的妈妈不能玩它,因为她要做饭,所以它生气了,玩了些小把戏。小朋友你想一想:你有没有过因为妈妈不给你买玩具,就在地上赖着不走?

你有没有因为不想回家而生你妈妈的气?其实,我们都生过妈妈的气,耍花招。但是,妈妈是不是因为这个把你赶出去了?

幼:没有。

师:对。妈妈,你总是不能原谅的。不管你怎么样,妈妈总是那么爱你。

让妈妈紧紧抱着,大声说声谢谢。“2。家庭活动展示:做一个关心妈妈的好幼儿教师:

为了照顾我们,让我们健康成长,我妈妈付出了很多。不过,我们小朋友也表现的非常好啊,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近经常帮助妈妈,做了许多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小朋友们的表现吧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虽然妈妈很辛苦,但孩子们能理解妈妈的辛苦,关心妈妈,帮助妈妈,妈妈的辛是甜蜜的。今天是妈妈的节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三.表演活动----祝妈妈节日快乐歌曲《我的好妈妈》。孩子们站在妈妈面前唱歌,为妈妈即兴表演。

最后,小朋友还有一份最最甜蜜的礼物送给妈妈。那就是给妈妈一个甜蜜的吻。

教研方案【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为基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手段,以学生的发展为办学质量的提高为目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支持。

二、活动时间

2010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

“教研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为基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手段,以学生的发展为办学质量的提高为目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支持。

二、活动时间

2010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

三、活动原则

1、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原则

2、学习与培训相结合原则

三。日常管理与专项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四、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

五、活动内容

1、建立校本教研新机制,坚持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提高课堂效益。

2、坚持“三课”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操作研究。营造教师“自主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的教研文化;坚持开展“说、上、评”一体化的操作程序;理性地反思“三课”研究活动,夯实“三课”的理论基础。

三。组织系列活动,搭建展示平台

在“教研月”活动期间,我校组织以下活动

(1) 组织选派优秀教师参加送班下乡活动。选派教师外出参加本乡镇或县级专题公开课活动,围绕新课程的实施和**性学习开展网络环境的“三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2) 建立校本研修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围绕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我们坚持讲、评、总结的环节。

(3)组织开展“教育著伴我行”活动:

我校围绕教师在常规教学、教育科研系列问题丛书《教师10个怎么办》开展系列读书活动,针对各人的实际教学水平状况,将“校本研究”“案例、反思”“上公开课”“教学骨干”“教育科研”“学生评价”“教学技能”“多**教学”“课堂问题”“课题研究”等十大问题,分配到各位教师,让教师学习,做好学习笔记,结合教学教研活动进行创造性研究,并写出读名著总结。

(4) 组织开展专题作文竞赛

围绕“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社会活动,阅读相关书籍,进行作文指导,开展作文竞赛。

(5)组织开展口算活动

4、做好教研月活动总结。

六、活动安排

10月15日——10月30日

“教育名著伴我行”读书活动

10月21日——11月1日

数学公开课活动与骨干教师论坛

11月2日——11月9日

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听课取经

组织开展专题作文竞赛

11月10日——11月17日

组织口算比赛

组织读名著写总结活动

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月总结活动

关于成立民主理财小组的通知

全体教职工: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强化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增加财务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据蕲春县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成立理财小组的通知》文件精神,经过全体教职工充分酝酿推荐,报请中心学校批准,经学校研究,成立赤东三小民主理财小组。

组长:成员:

关于建立标准收费示范学校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创建规范收费学校,要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和谐科学发展的学校为目标,巩固治理学校乱收费的成果,形成依法办学,规范收费,勤俭办学,师德高尚的良好氛围,推进教育收费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领导机构

成立赤东市第二小学创建标准化收费示范学校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

成员:三、创建标准

1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收费管理文件精神,成立领导机构,有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2、加强收费管理,保证学生及家长满意,无违规违纪收费行为和案件发生,全年实现“零投诉”。

3、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做到“零收费”,严格执行贫困寄宿生补助资金的政策,操作规范。

4各类政策性服务费不涉及学校,由学生自愿购买。严禁向学生**教材。

5学校后勤保障服务收费应以服务学生为原则,不得赢利或强制收费。

6、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

7、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收支行为,切实做到收支两条线,不设“帐外帐”,不乱发乱补。

四、方法步骤

1、制订方案

2、宣传发动

3、自查自纠

4、违章立制

5、严格纪律

校产管理制度

为维护和维护学校财产,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经研究制定了以下学校财产管理制度:

1、 所有财产归学校所有,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其据为己有。

2、 所有学校财产必须按购买顺序登记,并建立财产档案。

3、 所有学校财产必须按照凭证的界限与使用人和保管人区分开来,责任到人。

4,每学期开始时,学校将已登记的财产移交给负责任,学校将在学期末收回财产。 如有损坏或损失,有关方面将按**赔偿。

五、学校添置和维修校产,经校委会研究通过,不得以个人意愿随意添置**物品。

6、 全体师生要加强爱校爱护学校财产的教育,维护学校财产的使用寿命。

贫困生生活补贴评审发放

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贫困寄宿生生活补贴的相关政策,让党的阳光温暖千家万户,更好地落实生活补贴,现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成立贫困寄宿生领导机构

组长:副组长:

成员:2人。制定贫困生资**核分配制度

1、制定评审制度,明确评审标准及程序。

2要学习上级政策,召开村干部和家长小组会议,把党的惠民政策公之于众,增加透明度。

三。根据贫困生评定标准,对孤儿、单亲、因灾致贫、人口多、劳动力少等进行了评价。

(4) 评价程序:学生登记——教师和村群众评议——学校和村干部审批——公示——发放补贴

(五)严肃评审的发放纪律。对凡在评审和发放贫困生补给的过程中徇私舞弊,以权谋私,截留和挪用经费的现象,坚决予以查处:公办教师调离学校,代课教师坚决辞退。

三、实施活动安排

1宣传阶段:2010年11月初;

2评审宣传阶段:2010年11月中旬

三。补贴发放阶段:2011年1月

“教研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为基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手段,以学生的发展为办学质量的提高为目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支持。

二、活动时间

2010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

教研方案【篇7】

罗丽君:实验、实践和训练在学习情境上的区别。

李萍林:教师示范与学生示范如何结合?

王凤亮:如何教学生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实验行实践学习?如何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组长的积极作用?

李培元:在实践中如何建立评价机制?如何运用适当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张瑶:教师如何控制课堂实践活动的时间?

罗丽君:工作策略在车间实践中的积极意义是什么?车间现有设备工作站的发展前景。

李萍林:学习实践中受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王凤亮:在轮班活动中,对闲置学生的课堂管理方法进行了总结。

李培元:课堂上能实现的实际操作项目与工厂的实际操作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共同任务:开发教具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共同任务:专业教室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实践课)的合理化方案。

七、活动的安排和要求

本次活动的主题贯穿整个学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共11项活动,分主题将与学生实践活动效率相关的问题逐一得到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第二阶段:2-3次活动,讨论并制定合理化计划。第三阶段:

活动4-5次,争取每位老师做一次公开课,结果合理化方案到课堂实践。第四阶段:方案的反思和修订,逐步完善。

教研方案【篇8】

兴学堂教研活动方案

一、原则

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目的,打造学校教研核心竞争力,打造精英教学团队,凝聚学校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二、基本流程

从任课教师中抽选人员组成教研精英团队→集体备课→集体**(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形成教学成果→教学实践→跟踪反馈→二次交流反思→资料保存(总部存档)

三、实施步骤

1、学校任课教师中抽调优秀教师成立教研精英团队。选拔标准(或教师的充分参与)如下:

1.有半年以上教学工作经历;

2熟悉教材,掌握知识点,熟悉教学大纲;

3.对考试试卷一定研究;

4有教研精神,吃苦耐劳,严谨治学。

2、教研团队实行集体备课,备课原则:“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和过程,备试卷。

制定课程标准:明确各年级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教材编写: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创造性地运用;

备学生:抽选个别学生进行特例研究,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记忆规律,生理规律特性,了解学生知识现状,了解学生使用的辅导书籍;

准备教学法:小组教学法**,形成规范教学法;

准备教学手段和过程:板书、教辅书等教学工具应编写成说明书并规范化。如:板书如何书写,教具如何使用,什么时候用***教学等一系列教学指南。

备试卷:抽选四川省(成都、绵阳、遂宁市区)近三年真题试卷由教师进行做题,抽选大题进行考点分析,然后融入教学大纲中,对教学大纲的知识点进行评星分析。

同年级的老师尤其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

3、进行集体**

在集体**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主要针对班级和班级)

1.每个年级段教学时间安排,时间安排包括15节课的教学计划,每节课教学内容,每节课的重难点时间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紧密结合,并层层分解。

2小组成员要讲课,讲课要涵盖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说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工具的使用。

谈学生: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说教案:说教案的可行性;

说话方法:针对教学重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方法,重点在于如何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板书设计:包括板书的内容,板书与教学的关系,板书的发展。

关于作业设计:包括练习设计的意图和目的,学生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谈试卷:根据历年的真实试卷,将大题分解为知识点,并将知识点整合到每一个班级中。

所有**进行录音记录。公司配备记录笔,及时记录并保存记录数据,以便领导检查**过程。

所有**的成绩都要书面记录,作为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依据。

对**达成共识的进行共案;如果没有达成共识,教师应该设计个性化教学,形成案例。

4、形成教学成果

教研成果形成原则在于“六统一”,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教学提纲,统一进度,统一作业(课堂和课后作业题,作业难度分层次),统一学期单元检测试题。

形成“六统一”的教研成果分三个方面,一是教案,二是试题,三是教材。

教案方面

所有通过**和书面原始记录获得的结果,通过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模板进行汇总,形成更详细的教学计划演示。同时每节课要配试题三至四道。所有试题都是有针对性的,试题的选择也是从历年的真题中挑选出来的。

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作为教师的样板板,但教案必须给教师留下创新的空间,否则教案也是一样。

试题方面

根据历年真实试卷,结合知识点分解,选取出现多次的试题进行总结。个年级、个学科应形成自己的题库,每个题库优先考虑得分在10分以上的大题,因为大题更有利于得分。

教材方面

个年级、各学科教师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所有知识点进行分类汇总,并将知识点标注为星级。对于概念性知识点整理总结。形成自己的教材。

所有教学科研成果应整理成电子文件,分别保存在公司u盘和百度云硬盘上。

5、实践

检验经过教研团队研讨后的教学成果是否可行还有待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所有任课教师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6、跟踪反馈

所有教学成果要在学生中实践,选取3-5名学生进行个例**,以学生成绩提高作为检验教学成果是否有效的依据。课后与学生交流,注意学校命题方向。

7、二次交流反思

每学期结束后,教研组要总结教学成果,及时更新教学成果,肯定优势,提出不足,及时改进。时刻保持教学大纲和考题处于领先阶段。

8、总经理存档

教研成果的电子档由总部保存。教师必须以pdf格式和公司水印徽标格式制作试卷。

4、归纳教研核心竞争力

坚持“六备”的备课原则,“六统一”的教研成果,必将形成学校教研核心竞争力。

教研方案【篇9】

一、活动目的

本次校本教研活动旨在有效继程和创新我校校本教研的内容、过程和成果,走一条具有实验特色的校本教研之路;促进教师的教学观察与指导、自我反思与调节、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新课程实施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使全体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到整体提高中来。

二、活动目标要求与主题形式

1加强学科教学研究,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备课小组的作用,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

2、组织学校教师集中备课、说课、讲课,进行课例研究,正确把握课程性质,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理解新版教材的编排意图,创造性研究、使用教材,提高教师对新版教材及新课程的认识,为全面开展课程教学打好基础。

三。活动主题:加强课堂教学观察,引导有效的教学行为。即参考观察行动反思促进。

4、活动形式:a、观点交流;b、集中备课、说课、评课;c、课例教学;d、问题**;e、撰写**、教案、评析、反思。

5、量化评价:对学校教师要求人人参与,并对教师进行相关考核。

三、活动的具体要求及实施过程

(一)学习、收集、积淀。每位老师都提出了教学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和最前沿的问题之一。(3月8开始)

(2)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主题,研究活动计划。主办方介绍了课题教学研究的背景、任务和目的。

(1) 确定教研计划和专题阅读研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3月12日)

(2)介绍学校校本教研活动方案。(4月1日)

(3) 班主任(学习报告):柏操(4月8日下午两节课),会前讲课。

(四)课堂教学观察指导。按照学科组进行教学观察,并对**名师**课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听课后,教师写出案例分析。

语文课:

一、二、

三、四、

五、六年级语文教师。二年级教室。周三午后。(郑东升负责)

数学课:

一、二、

三、四、

五、六年级数学教师。周四午后,四年级教室。(彭建军负责)

(五) 形成翔实的小课题教研方案

(1)主题教研的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明确。教学研究的主题**于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的问题,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它具有校本特色,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语文学科的教研主题是:大背景《阅读研究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探索长教版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阅读整合语文综合课程,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资源。

数学学科的教研主题是:大背景下《阅读研究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培养估算意识;走进生活数学,发展统计观念

(2)小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和程序: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支持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主题教研案例的具体内容包括教研的主题,教研的模式(以课例教研模式、专题研讨模式、课题研讨模式为主,也鼓励创新。)课程标题,讨论过程,活动反思和所要达到的效果。

(3)方案的组稿与陈述:两位组长组织教师学习积淀—借鉴观察的基础上,围绕教研主题展开教研,有翔实的教研记录,有翔实的行动研究过程(文字、**、课例分析等),然后由两位组长形成一份翔实的小课题研究方案,作成幻灯片,由一个陈述方案内容。经学校教研领导小组成员评议,将两名学生的课程成绩纳入年级组教学科研成果。

(下周三28日下午召开小项目研究计划报告会)

(六)课例教研,设计课时教案

(1)课例教学内容及讲课教师:

(2)课例教学设计

年度教师和学科组根据本科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其他学科教师针对本学科教学内容编写典型教案。备课时完成三读内容(读懂课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教学设计书写程序是:教学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教学设计流程(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板书设计。

(3)教学观察(观自己的课,对自己的课进行诊断,观察、反思、修改)综合年组教学设计优点,进行诊断、反思,研究,形成一份教案,在此过程中,组长要组织全组成员通过试讲,空讲,领导指导等过程教研,记好教研记录,记好试教记录(听课笔记),修改设计方案,进行教学观察。

(七)主题研讨、反思评价。

1、课例展示。听课教师记好听课笔记,写好课例评析。

2、主题研讨。听课教师全员参加主题教讨互动。进行课例观察、评价、反思,通过研讨解决自己对教学的困惑,通过互动,进行教学理念与行动的提升,学校领导根据教师参加研讨的实际情况,对教师的教学研讨过程进行评价、考核。

4、教研活动后期延伸有效

(1) 形成反思与评价稿:参与专题讨论的教师撰写了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内容的反思与评价稿。

(2) 总结:活动的提炼和总结是有针对性和针对性的。

(3)活动全过程的资料。

四、教研活动评价

(一)书面材料呈现评价:

1、教学问题采集评价

2、教学观察案例评价

3、教学设计评价

4、教学反思与评价稿的评价。

(二)汇报材料的评价

1、小课题研究方案

2、外出学习感悟、引领。

(三)教研行动过程的评价

1、听课笔记

2、教研记录

三。教师教案修改记录、教学试验研究记录(同行修改意见原见等)

教研方案【篇10】

高洞小学2014年春季“教研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忠县深化课程改革建设“卓越课堂”实施方案》(忠教育〔2014〕10号),紧跟教育改革步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2014年度“教研月”主题活动。

二、领导小组

组长:姚华山

副组长:文伟

组员:张胜军、吴云江、罗利明、余长海、吴明久、吴明红、周元

三、活动主题

立足学科教研,建设卓越课堂

四、活动时间

2014年3月15日至6月18日。

五、活动目的

通过“教研月”活动大力推进常态教研工作,切实浓厚常态教研氛围,有效解决常态教研中的疑惑,不断提升常态教研的水平,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卓越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结合儿基会理念,努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六、活动要求

1要保证全员、全过程的积极有效参与。各学科组要结合本组实际,制定好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晰,责任到人,成效显著,做到活动有记录,比赛有结果,评比有奖励。

2全体教师以学习、交流、进步的态度,积极参与本次教研月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活动结束后,各学科组长及时收集每项活动的信息,并提交至教学办公室。全体教师需上交一份优质教案、一个优质课件、一篇优质**和一篇读书笔记。活动期间,所有教师听课不得少于10次。

七、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宣传阶段(3月15-25日)

1、动员大会。(3月16日)下午开全体教师动员大会,学习“教研月”活动方案,做工作安排,提活动要求2、业务讲座。(3月13—20日)围绕本次“教研月” 活动主题,邀请专家到我校做专题业务讲座。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3月20日-5月6日)

1、教学研讨。(3月20—25日)围绕本次“教研月” 活动主题,将所有学科分为四个小组,即语文、数学、综合、幼教。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各学科组长主持并组织了两次专题研讨活动。

主要研究本学科最主要课型的教学模式,各学科组长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准备材料,提出主题展开讨论,每位教师都必须说出对所属学科教法、学法、课堂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力求每一个专题都有收获、体会、见解,要进行沙龙式的讨论。

2、教学练兵。(4月1日-4月20日)各学科讨论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师结合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计划,突出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良好的教与学方法。

有经验的教师应在学科小组中进行示范课,青年教师应参加公开课。

3、教学比武。(4月21—5月10日)通过全体教师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以学科组为单位,各学科推荐2名优秀教师参加分学科的校级教学比武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5月10日-5月18日)1。(5月20日)全体教师要对学习、研讨、实践活动中的认识、收获、感悟或困惑进行认真反思,写出不少于的反思**。

2、表彰。(5月22日)通过各种活动,表彰了一批优秀教师和先进纪律小组。

高洞小学教导处

二0一四年三月十四日

教研方案【篇11】

四校(82、83、90、91团)联合电影教研计划1。指导思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追求高效课堂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根据五师教研室的安排,我校将举行“优化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联片教学研讨活动。以追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为着力点,以“交流、合作、提高”为宗旨,通过骨干教师引领,91团学校组织东片区教师的合作研究、平等交流,努力加强团队教研,促进教育内涵均衡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

二、活动主题

“优化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

三、活动组织机构

联片牵头单位:91团学校

活动组织者:九一团校校长

领导成员:四校校长、教学副校长、教研室主任、教务主任;教研人员:四校所有一线教师

四、活动形式

1、围绕“优化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分学科联片教学研讨。(小学一节,中学一节)

2、选拔教师讲“我的教育故事”。(每校送1名教师代表)3、邀请本片区各学校相关领导、教师听课并联片研讨点评。

4、执教教师由本片区各学校选派。

5、本次活动为东片区联片教研活动,活动中的研究课为东片区公开课,所有听课教师参与研讨评课,并以学校为单位组织研讨,并上交研讨材料。

五、活动时间

2015年5月日

六、活动地点

91团学校

七、 活动要求

1、所有参与教师请准时参加。

2、全体教师请带好听课笔记认真参与活动。

三。提前将参训人员名单报送91团学校教研室。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前必须准备的物品,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认真撰写教案课件。教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下是趣祝福编辑精心整理的"五下第五单元教案"内容,希望能够为您提供更多与该主题相关的信息,请您继续向下阅读!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1】

单元学习目标:

1.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2.初步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能运用联想和想像扩展文章内容,丰富课文内涵。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和看法。

4.体味和推敲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材分析:想像,是指对已知的事物形象经过思维加工,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奇妙的想像能给人类心灵世界以自由,让思维的触觉上天入地,涉古历今,从而求新立异,为人类创造出新形象、新思想、新启迪的翅膀。本单元主题词激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材料,驰骋想像的热情,4篇名家手笔既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又视通八极,心游万仞,并且把深刻的哲理告诉给大家。《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成熟的现代格律诗。诗作写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诗人郭沫若感到极大愤怒。他在五四时期对祖国的憧憬归于破灭,一度的兴奋激动陷入苦闷厢澹但他依然不倦地探索和追求,诗人在对生命的.沉思中调动起丰富的审美想像力,以新的灵感的方式改变视觉感应中的秩序。不仅用眼睛眺望,而且以心灵感受星空,从地上的街灯到天上的街市,由街市上的物品到街市上的人,虚实交错,展示心目中的天国乐园,特别是牛郎织女的幸福美满、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更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劳动人民命运的同情的进步思想。诗歌清朗仪隽美的立意想像及和谐悠扬的音律,使人在神异的幻景中感受到悠远的真情。《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作者观察自然界在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蔚蓝的王国》是“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屠格涅夫的一首散文诗。作者以真挚的爱心饱蘸激情地描写了“梦中”的平静、安详、美丽的大海和快乐、幸福、年轻的人们,在自由、活泼、清新的行文中赞美青春,歌颂爱情,追求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表达岁月已逝的人生慨叹,用梦幻手段把作者充满爱的内心世界在充满神奇、美丽、爱情的蔚蓝王国里展示出来。从而激励读者在行云流水中去感受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美情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想象的魅力。《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力作之一。作者从纯洁的童心出发,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来反映生活,用带有强烈动作的语言来展开情节,叙写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被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身裸体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激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员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启示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说真话。使学生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设计:第1学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1 明确任务。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以及发展性评价手册。2 浏览目录、课文等。巡视,指导。3 讨论,交流。讨论: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4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1 谈感受(自己最感性趣的内容,印象最深的内容)。问题情境: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2 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3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郭沫若目标要求:

1、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教学重点:

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82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读,初步感知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2、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师生齐读。

三、诵读,理解诗歌大意。

1、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一、二节。

⑴“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表明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⑵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节诗中的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

⑶诗人又是怎样写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解第二节诗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⑷诗人描绘想象之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天上的生活繁华富庶,美好幸福,令人无比向往。

2、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第三、四节。

⑴这两节诗又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想像,描写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⑵请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绘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淌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白天,他们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4] [5]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2】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学词,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认识7个生字; 2.认识26 个字母及其对应的大小写,为学习音序查字法作准备;

3.区别前鼻音“an”和后鼻音”ang”的生字,巩固前后鼻音的发音以及生字的书写; 4.有感情朗读短文儿歌,感受祖国的地域宽广,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体验读书的乐趣。

5.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书写三个同类结构的字。 6.知道8个描绘春天景象的四字词语,感受春天。

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认识7个生字,26 个字母,巩固前后鼻音的发音以及生字的书写;知道8个描绘春天景象的四字词语

感受祖国的地域宽广,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感受春天。体验读书的乐趣。

生字词语卡片、小黑板、学生搜集关于春天的词语、文章、童话故事或图片等资料,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学词,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认识7个生字; 2.认识26 个字母及其对应的大小写,为学习音序查字法作准备;

3.区别前鼻音“ɑn”和后鼻音”ɑng”的生字,巩固前后鼻音的发音以及生字的书写;

导入:有个地方叫神秘岛,听说去过那里的人,回来后就会变得非常聪明能干,你们愿意去探险吗?不过,神秘岛路途遥远,必须过了三关才能到达呢!你们有信心吗?

1.提问:这个时候是什么季节呢?(春季)我们看看春天窗外的天空是怎样的呢? (晴) 2.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你们看看今天的天气像哪一张图片?谁能说出其它卡片上代表的天气? 你还知道哪些和天气有关的词语呢?

我们来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学生自由读字) 抽读生字卡片,说说怎么记这个生字。

同学们经过努力,一个个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顺利通过了第一关,不过胜利之门才微微向我们开启,第二关能不能顺利通过,可是通往“神秘岛”的关键哦,加油吧! 1.认识字母表,记忆26个字母顺序;

第二关也顺利通过了,神秘岛已经向我们招手了,让我们再去过最后一关吧!这一关又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过关要求:识字分类,区别前鼻音“an”和后鼻音”ang”的生字, 1.开小火车接读生字,指名读。 2.四人小组合作,一个同学摆出识字卡,其余三人迅速读出字音,要读得又快又准。读完后,把卡片中你认为是一类的摆放在一起。

我们马上要到达神秘岛了,你觉得神秘岛的景物会是怎么样的呢?学生畅所欲言,在向往和憧憬中结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短文儿歌,感受祖国的地域宽广,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体验读书的乐趣。

2.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书写三个同类结构的字。 3.知道8个描绘春天景象的四字词语,感受春天。 教学过程: ㈠ 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祖国多么广大》。

3、小组互相读短文(正音)。

4、小组互相交流短文写的是什么。

5、给能背的小朋友配乐、配画面背诵。

1、过渡:我们已经会写很多字了。现在我们再来认识三个有趣的字! 2.指导书写:先外后内再封口。

3、比一比,哪个同学写的字最漂亮?(学生书写) 4、小组互相评议,推荐写的好的同学在展示台展示。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叮咚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揭题:是啊,春天来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寻找美丽的春天呢!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吧!(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课题。)

春姑娘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美丽的春天吧! 作业布置:会写八个有关春天的词语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3】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通过这部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并通过知识的迁移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方法,引出运用加减综合式计算来解决问题,然后提出乘除混合运算式题,明确乘除与加减一样属于同一级别的运算,在没有小括号的的情况下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自主探索出运算的顺序与方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这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也比较熟悉地掌握了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但是有少部分学生在计算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运算方法,我在教学本课时,重点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逐步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和加减混合运算都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同时体会到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最后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理解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运算的两步式题。

2.通过加减、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

3.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积极、愉快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加减、乘除混合的算式。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归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诀练习。(1)背1~9的乘法口诀。(2)填空。

二()得八()七二十八 三九()2.口算。

5×8+6= 4×9-6= 18+5-3=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教授新知

教师:同学们,学校图书室上午有57人,中午走了28人,下午又来了36人,图书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求下午有多少人就是求图书阅览室里进来的减出去的所剩下的人数。(2)探索方法。

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列式计算呢? 小组讨论交流后反馈。

生:上午有57,中午走了38人,剩下57-38=19人,下午又来了36人,19+36=55人,这就是下午阅览室里的人数。

师板书:57-38=19(人)19+36=55(人)

师:很好!我们用两步计算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没有更为方便的方法来计算呢?

生:可以把这两个式子列成一个。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的,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有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个两步计算的式子,先从57里面减去走的38人,再加上下午来的36人,这道题可以写成57-38+36=55(人)。

(3)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像57-38+36这样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同学们还记得以前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生:先算57-38,得19,再算19+36。师: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算法吗?

生:可以先算来的总人数,再减去走的总人数就是最后阅览室里的人数。可以列式为57+36=93(人),93-38=55(人),列综合算式是57+36-38=55(人)

师:57+36-38=55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和57-38+36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先算57+36,得93,再算93-38.它们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师: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并板书:

57-38+36 ↓ =19+36 =55

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小结:像这样只有加减的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已学的加减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同级运算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

(4)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也学习了除法,知道了如何计算乘法和除法,那么乘除法的混合运算怎样计算呢?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否一样呢?

出示算式:18÷3×5 师:这个算式就是乘除混合算式,只有乘除。同学们,谁来读一读呢? 指名试读,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师:怎样计算这道题呢?同桌讨论、交流。让学生试着计算,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这道算式可以理解为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那么这样的5份又是多少? 师引导学生将这道算式题改写成:18÷3=6 6×5=30,18÷3×6是它的综合算式,这样的算式应先算18÷3的商,再算与5的乘积,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的。

生:像这样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只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总结出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自然、深刻地理解发现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没有小括号时的运算顺序,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

教师板书:

18÷3×5 ↓

=6×5 =30 教师: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我们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呢?

师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23+6-11= 2×6÷3= 72÷8×4= 81÷9×3= 6÷6×9= 46+5-31= 28+34-15= 28÷7×5=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练习,把加、减、乘、除各种算式题都涉及到了式题,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也让学生养成认真看题和计算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3题。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经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运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本班少部分学生在计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注重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在学生学习加减乘除的一步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口算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同级运算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为学习新知做铺垫,也让学生养成认真看题的习惯。尤其是一些细节,如混合运算、脱式计算及其书写格式等,这些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知识,尤其是混合运算的顺序及格式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混合运算时,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规定性”;引导学生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教学脱式计算时要规范写法。

由于脱式计算是本单元才开始正式学习的,在此之前,学生都是以直等的方式写出得数。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对过程书写的规范。由于学生对将两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感觉有困难,我在教学中教学生使用“等量替换法”,将第一步算式中的算式部分替换第二步算式中的对应的数,替换完以后,再进行计算。

课堂上通过学生的汇报,感觉自学较好,把同级运算的法则掌握了,但个别同学学得不是很扎实,出现了错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资源,重点讲解,让出现错误的学生反复检查,自纠错误,直到会了为止。练习中学生错误:1.学生慌,不认真抄题,错误百出。2.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3.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总的来说,这个单元的内容是本学期最难的一部分,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以后,还需要经常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4】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文插图、鲁迅介绍及重点语句。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 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

只知道 无端

稀奇 素不知道

如此

如许

从来不知道 希奇

其中 单知道

无缘无故

4、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出示: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

(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板书:年少 健康 天真 活泼

(3)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年少、健康 天真、活泼

第 二 课 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语言)

请你们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 再识闰土,探究深读

1、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3、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眉飞色舞等)

4、用你们所说的那种感受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5、学生自由练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看谁能让大家身临其境。(每件事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指导朗读。如,“雪地捕鸟”可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看瓜刺猹”教师可扮成“我”引导朗读,调动学生情绪)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师相机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月亮地下,闰土一个人看瓜刺猹在“我”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所以,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这幅画面。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学生描述。

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引导背诵(可以出示段落填空进行提示)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池塘捕鱼、捉泥鳅„„)

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你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啊”的读法)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3、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

闰土在(雪地捕鸟)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大雪天是可以捕鸟的,而且可以捕到这么多的鸟)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猹是一件什么东西,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小结: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三十年来,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又神奇的画面(出示“看瓜刺猹”图)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话。观看插图,想象表演

1、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

2、读一读17自然段。他们会怎样话别呢?

3、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板书:难舍难分 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2、“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 夏日拾贝 看瓜刺猹

潮汛看鱼聪明、能干 勇敢、见多识广

羡慕 佩服 向往难舍难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相关资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评:通过复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巧妙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1)读准字音“悼”“冠”“咳”“嗽”等字。(2)分辨字型,练习书写几个重难点字: “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

“嗽”(中间是“束”,不是“束”,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评:通过几次有目的的读书,在归纳、概括段意和小标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评:从总体上入手把握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为后面深入体会找准了一个切入点。]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预设:

(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读有关语句。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我”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带着感情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二)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评:这三个段的教学紧紧围绕着中心句展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课外收集的资料,自读自悟,感受到了先生崇高的精神。]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让我们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受读。)第三课时

一、激情引入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的崇高精神,在文中还有个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但只要我们细细品味,我们定然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吗?

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3、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

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

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

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评:伯父关于鼻子扁平的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是必要的,再借用用鲁迅先生的话,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黑洞洞”“碰壁”的言外之意就不言而喻了。]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

[评:最后读阅读链接,升华情感,在配乐朗诵诗歌中,尽情抒发对先生的爱戴之情。]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的多 爱戴

为自己想的少

[评与思: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打破文章的结构,首先从整体入手,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句展开学习。教师直扑末段中心句,再学习二、四、五段,接着再由易到难,学习难点段落三段,这样用一个中心句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突破。在教学设计中,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这一篇教学设计将单元知识进行了整合,将现代诗《有的人》纳入了本次学习,另外,课内外知识的结合也体现得非常好,课外资料的应用恰到好处。建议在进行本次教学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一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评: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6、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反馈交流

7、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四、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五、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评:作者以读带写,读写结合,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有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学生评价)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初读体会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

2、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A、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B、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三、听录音,朗读

1、请同学们听录音。

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自由朗读。

3、我们齐读这首诗。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讨论、合作、交流。

A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

(1)理解课文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2)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D比人生观,比价值观:学习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

师: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四、有感情背诵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五、拓展

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互相交流

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

【评:以读代讲,结合大量课程资源,结合本组所学课文,边读边悟,体会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了解了鲁迅为人。】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全课总结。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欣赏、评价着,突然,我的好朋友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我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又会怎样? 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结果更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回顾课文,自然衔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出示选题,选择习作 课件出示:习作一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习作二

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以上这段话很简略地讲了“我”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事情,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 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 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 书写是否工整美观; 结构是否比较严谨; 是否有创意; 是否切题。范文引路

课件出示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学生快速朗读。

合作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评价、讨论。小组派代表予以点评,宣布本组成员所给分数及理由。合作批改

同桌交换阅读对方作文。用修改符号批改,按项目评分。汇报交流

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批改意见。作者谈收获。课堂总结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印象中的鲁迅,交流理解句子深刻的含义的方法。2. 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感悟大文豪的精神写照。3.感受语文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前准备

1.整理、搜集鲁迅的名言警句。2.趣味对联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提取资料,交流印象

1.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有了一些了解。让我们来谈一谈自己心中的鲁迅。

2.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中的事例谈一谈。3.你在阅读鲁迅作品之后,有怎样的体会和感受? 联系课文,总结方法

1.在文章中多数句子一看就懂,但有的句子含着深层的意思,需要认真体会。2.列举含义深刻的句子,小组交流怎样体会句子的含义。3.全班回顾学习方法,共同交流。

4.师生共同小结:“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基本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还可以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5.师:希望同学们把习得的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1.自读句子,发现特征: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2.全班齐读,读通顺、流利。

3.自读句子,体会其中的含义,并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自己对名言警句的理解。教师给予帮助。5.自由朗读,力争背诵。

6.检查背诵,全班齐背(不能背诵的可以读)。7.你还搜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名言警句呢?全班交流? 8.你从这些名言警句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趣味语文

1.学生自由熟读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2.你从这个故事中,砍刀了一个怎样的少年鲁迅? 3.这个故事的趣味性体现在哪里?

4.你还知道哪些内容类似的趣味语文故事呢?请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5】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重点知识

一、分为“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个板块

二、“写错别字的成因”:(1)同音混淆:如,再、在,等。(2)形近搞混:如,已、己等。(3)多笔少画:酒、洒;(2)多竖少竖,如,候、侯;(3)多撇少撇,如,式、柳。(4)对字义不加分析致错:如,象、像。(5)由于心急,本应写前一字,心里却想着下一字,结果造成写错……

三、《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介绍了汉字的来历。文章的一、二两段主要讲人类早期长期没有文字,曾经用过“ ”、“ ”等方法,但都很不方便。

三、四两段讲传说中是仓颉创造了汉字。他从模仿鸟的足迹开始,进而根据事物的形状创造了汉字。

四、《“册”“典”“删”的来历》是一篇有关汉字的知识短文。甲骨文和金文是我国现存的古老文字。“册”是竹条连缀而成的大竹片,“典”是用手捧着文册,“删”是用刀削去错字。

五、谐音歇后语:

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谐音对联:六七八九 二三四五 横批:缺衣(一)少食(十)

六、造字法:

象形字:人、月、山、牛、马、指事字:上——上加一横指上。下——下加一横,指下。会意字:休——表示人靠在树旁休息。采——表示手在树上摘。形声字:左形右声:蚂、蚁、编、清

七、汉字的演化:1.2.3.4.5.6.7.近义词

着急(焦急)商议(商讨)允诺(承诺)隆重(庄重)抵御(抵挡)削弱(减弱)才干(才智)推却(推辞)紧急(紧迫)惩罚(处罚)疑惑(怀疑)吩咐(叮嘱)吓唬(恐吓)诡计(阴谋)

反义词 进攻(撤退)胆怯(勇敢)削弱(增强)惩罚(奖励)

光滑(粗糙)宽阔(狭窄)齐全(短缺)

选择恰当的字填空

(1)顽 玩(顽)抗(玩)弄(顽)皮(顽)强(顽)疾(玩)笑(2)涌 俑 勇 踊(勇)武 陶(俑)(涌)现(踊)跃(勇)猛(勇)敢(3)胜 盛(盛)产(胜)利(盛)况(胜)任(盛)开(胜)地

复习练习

一、我能在下列汉字正确的读音后打“√”。(5分)

诣(yì zhi)殷(yīng yīn)挫(cuò chuò)隶(dì lì)捺(là nà)骋(pìn chěng)甥(shēng shūn)锥(zhuī zuī)迂(yū xū)搁(gē kē)

二、猜字谜。(5分)

1.三人同日来,喜见百花开。()2.宝玉不在姑娘在。()3.草堆下面两只狗。()

4、你我各一半,互相来征战。()我搜集的字谜。

三、形近字组词。(4分)

辩()虚()册()诣()辨()虑()删()脂()

四、下面一段话,共有八处错误,我能全部找出里并用修改符号修改。(4分)张老师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号。星期三的上午,扬子晚报的记者来 采访。学校的会议室里座着许多师生和班主任。大家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介绍许多张老师的动人是迹,记者听了很受感动。决定把这篇采访搞子放在头版头条刊登。

五、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10分)

1、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鞋不用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雨天不戴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对号入座。(把上面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下面的括号里。)(4分)

A、屡战屡败 B、喜马拉雅山上鸡儿叫——名(鸣)声远扬 C、屡教不改 D、目无王法

1、佛山陶瓷十分畅销,连外乡人也知道,可以说是()啊!

2、我本来十分看好我们国家男子足球队,可自从世界杯开赛以来,球队是(),真令人失望。

3、劫匪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劫,真是()。

4、父母、老师都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可他却是(),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七、、我能给下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5分)

道:①道路 ②水流通行途径 ③方向、法、道理 ④道德 ⑤说 ⑥用语言表示情感 ⑦以为、认为 ⑧量词

1、我们要培养自己能说会道的能力。()2、这件事是我不对,我向你道歉。()3、这条高速公路有六个车道。()

4、他做事头头是道,让全班同学佩服。()5、今天的50道口算题,我全做对了。()

八、你知道的书法家有哪些?你了解他们有名的碑帖吗?(4分)九、六、按课文内容填空(5分)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内容、、等。在“遨游汉字王国”的这一次综合性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是

十、错别字笑话辨析(6分,只答横线)

1、有位中学毕业生被分配到饭店当服务员,有一次他自告奋勇写欢迎上级来检查的大字标语。等首长来了一念,哭笑不得,因为写的是“欢迎大骂光临”。

这位中学毕业生把____ ___写成了_______。所以闹出了笑话。

2、小王同意戒烟,他把保证书给女朋友小李,小李没看完就气走了。原来信是这样写的:“从今天起,我再也不买烟了,决定开始借烟,一定借,借到底……”

小王的女朋友小李为生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王错在________ _______。

3、一位男青年在外谋生,文化水平不高,因下雨向家里写信要(),由于不能准确地写出()字,结果闹出一个大笑话。信的全文是:“人家有命,你儿无命。你儿无命,难归家门。家中有命,快快送命。家中无命,快快买命。”

你认为这位男青年不能准确地写出________字。

4、从前一个穷秀才托人将自家一种成熟的果子送给朋友,并写了一张便条:“琵琶结果,请与仁兄共尝。”朋友笑他写了白字,也写了一张字条给他,上面写着:“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这位穷秀才送给朋友的果子是____ ____。

十一、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4+7=11分)

(一)一字毁千军

1935年5月初,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在中原展开大战。冯玉祥和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联合讨蒋,曾商定双方部队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以集中兵力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是不幸的是,在拟定作战命令时,冯玉祥的一名作战参谋把“沁(qìn)阳”的“沁”多写了一笔,成了“泌(mì)阳”。碰巧河南南部就有个泌阳,不过这个地方与沁阳有千里之遥。冯玉祥的部队接到命令,匆匆赶往泌阳,结果贻误战机,错过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蒋军获得了主动权。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挨打。一字之差,最终导致冯、阎联军在中原战场的全面失败。

1、看了上面的故事,你知道最终导致冯、阎联军在中原战场的全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吗?

2、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二)仇仁

张力是一个很孝顺父母的人。有一天,张力的父亲在街上无故被人杀害,张力悲痛万分,并决心要亲手杀掉仇人,替父报仇。

一天,张力的朋友仇仁来看他。张力的仆人拿着仇仁的名片,向张力报告:“主人,仇(“仇”读chóu)人来了。”

张力一听,立即就激动起来,操刀就冲了出来,准备给自己的父亲报仇。到门口,定睛一看,除了自己的好朋友仇仁,并没有看见其他陌生人。原来来访的人是自己的好朋友仇仁,举起的刀才没有砍下来。

这个误会,是因为仆人不知道“仇”作为姓氏时念“qiú”而引起的。你们可要注意姓氏的读音哟!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姓氏的读音容易弄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面的姓氏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3分)单(dān shàn)区(qū ōu)华(huà huá)宁(nìng níng)解(jié xiè)任(rén rèn)

十三、妙笔生花。(25分)

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我觉得收获很多,我要写下来。题目:我的收获

五年级语文上册配套训练题

一、请用“——”画出加点字在下面词语中的读音。(6分)记载(zài zǎi)躯干(ɡàn ɡān)驰骋(chěnɡ pìnɡ)风韵(yùn jùn)造诣(yì zhī)魅力(mèi mò)

二、猜字谜。(6分)

1.加倍才算多()2.一人不算小()3.上校下大()4.又到村中()5.人在云上走()6.二人同行()

三、谐音对联,写出对联中加点字的原字。(6分)

1、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2、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四、给下列广告词“消毒”,恢复这些成语的原貌。(6分)例: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石”改为“事” 1.某热水器广告词:随心所浴——()改为()2.某服装广告词:衣表人才——()改为()3.某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改为()4.某肉鸡广告词:鸡不可失——()改为()5.某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改为()6.某燃气灶广告词:烧胜一筹——()改为()7.某洗衣机广告词:闲妻凉母——()改为()8.某蚊香广告词:默默无蚊——()改为()

五、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8分)

1、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_____

2、上鞋不用锥子—_________________

3、孔夫子弟子—_________________

4、小葱拌豆腐—_________________

5、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_______

6、__早开的红梅—_______________

7、四月的冰河—_________________

8、隔着门缝吹喇叭—_________________

六、补写下列谚语。(6分)

1.读万卷书,_________________。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____。4.台上三分钟,_________________ 5.欲知山中事,_________________。6.瓜熟蒂落,_________________

七、仿照例子写词语。(6分)例:描写花草的:万紫千红 枝繁叶茂

描写天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山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连线。(7分)仓颉 造纸术 古色古香 正楷 王懿荣 造字 流畅 狂草 蔡伦 甲骨文 端庄 行书 奔放 隶书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6】

2010-2011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案 制定者:高瑞霞

数学学科第三册第五单元

制定者:高瑞霞

2010-2011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案 制定者:高瑞霞

五、方向与位置

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来学习辨认东、西、北、南四个方向。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这一要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学时一定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主要内容包括:

1、能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学会运用这些词语来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的方向。

3、地图上的方向,简单的路线图。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方向,能用东西南北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所在的方向。

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先尝试解决问题,在组织同学间的讨论:要加强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具体的应用中加深对方位的理解和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并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能正确地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难点: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

3、关键:以实践活动为主展开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足够的空间。可是安排: 共4课时。

课题: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课本58、5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的实践活动,体验“前北、后南、左西、右东”,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和培养方向感。

2.在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3.知道在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

〖教材分析〗 2010-2011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案 制定者:高瑞霞

辨认东南西北是学生在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教材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到操场上,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体验“前北、后南、左西、右东”,培养方向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后一部分回到教室,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教材在设计上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学生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68 人,班额较大。但多数学生聪明好学,思维敏捷,有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大胆发言、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这一要求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具有相当大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注重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探索中体验东、南、西、北的位置关系,并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出去游玩吗?

生:喜欢!

师:淘气和笑笑也特别喜欢出去游玩。星期天,淘气和笑笑做完作业后,就一起到公园去玩耍。你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

(多媒体演示淘气和笑笑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境。)

师:天渐渐黑了,淘气和笑笑商量着该回家了。可他们东找西找,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天越来越暗了,他们急得哭了起来。

(多媒体演示淘气和笑笑迷路的情境。)

师:孩子们,怎样才不会迷路呢?

生1: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游玩。

生2:在来的路上作上记号,回去的时候沿着记号回去就不会迷路了。

生3:他们可以向别人问路呀!

生4:只要在来的时候用心观察,记住路上有哪些景物,就不会迷路了。

师:孩子们的办法真不错。其实只要我们学会了辨认方向,走到哪里都不会迷路了。你们愿意学这种辨认方向的本领吗?

生:愿意!

师:好!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学方向与位置。(板书:方向与位置。)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认识到会辨认方向的重要性,使学生迫切希望掌握今天所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际观察,体验方位

师:孩子们,咱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认一认方向,好吗?

生:好!

师:请孩子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排好队到前操场去。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吗?

生:东边。

师:你能用手指一指东边吗?

(学生用手指向东,眼睛看着东方。)

师: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学校的东边有什么呀?

生:略。2010-2011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案 制定者:高瑞霞

师:你们真能干,通过找一找太阳升起的方向,很快找到了东边,而且你们观察得非常认真,找到了学校东边的许多景物。

师:你还听说过哪些方向呢?

生1:我还听说过西方,唐僧就是到西方去取的经。

生2:我还听说过南方和北方,冬天到了,燕子要到南方去过冬,春天到了,燕子才从南方飞回来。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辨认东、南、西、北。

师:谁说说怎样找到东?

生: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

师:说得真棒!刚才我们用生活中的知识找到了东,你还有办法找到西方、南方和北方吗?

生:我能找到西方,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

生:和东方对着的那一方是西方。

师:说得真好!咱们用手指一指西方,好吗?

(学生用手指向西方。)

师:你能说说学校的西方有什么吗?

生1:略。

师:说得真好!东方和西方可以根据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地方去找,怎样才能找到南方和北方呢?

生:我能找到南方和北方,妈妈教过我一首儿歌: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真能干!能教教大家吗?

生:能!

师:咱们一起学学这首儿歌,怎么样?

生:好!

师:在学这首儿歌时,能边学边做动作吗?

生:能!

(学生边学儿歌,边用手指方向。)

师:学得真不错!现在我们面朝哪个方向?其他方向都在你的哪边?

生:(边指边说)我面朝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转一下身,当我们面朝西时,再指指看,你的右面还是南吗?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我们面朝西时,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生2:我发现当我们面朝南时,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生3:我发现我们面朝北时,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生4:我发现东方和西方是对着的,南和北是对着的。

师:孩子们真能干!观察得真仔细!不管我们怎样转动身子,东、西、南、北是不会动的。现在咱们一起来做做运动,怎么样?

生:好!

(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师:向着东方说一说:太阳公公,起床了!

向着西方说一说:太阳公公,晚安!

向着北方说一说:北极熊,你们那里冷吗?

向着南方说一说:小燕子,春天来了,你们快回来吧!2010-2011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案 制定者:高瑞霞

师:真棒!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学校,看看学校的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各有什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在记录纸上记下来,并标明四个方向。

(评析低年级的学生空间观念较差,因此辨认方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教师把学生组织在教室外,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儿歌、指一指等丰富的活动,使学生记住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并能辨认。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思考,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室内辨认,实现迁移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咱们快速回到教室坐好。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回教室。)

师:现在我们面朝北坐着,你能说一说教室的其他三个方向吗?

生:北的对面是南,所以我们的后面是南。

师:那怎样找东和西呢?

生:在外面我发现面朝北时,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师:孩子们都清楚教室的方向了吗?请和同桌说一说。

(同桌相互说一说教室的方向。)

师:谁来指一指教室的方向?

(指定两名学生指教室的方向。)

师:你们真能干!在教室里也不会迷失方向。现在请各小组的组长把你们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

师:请你们观察图上所标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生:有一个小组贴的东在上边,有两个小组贴的西在上边,有一个小组贴的南在上边,还有两个小组贴的北在上边。

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绘制地图时,有的上边是东,有的上边是西,有的上边是南,有的上边是北,行吗?

生:不行,这样人们看地图就乱了。

师:咱们来听听智慧老人的意见,怎么样?

(多媒体出示智慧老人,并配音: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师:现在咱们知道了绘制地图时对方向的规定,和这种规定不一致的小组,能自己上来修改吗?

师:你们现在能按上北下南的规定绘制地图了吗?请把你刚才在操场上观察到的景物整理成地图,在书上第58页填一填,好吗?

(学生填,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愿意把你的校园地图展示给大家吗?指定两名学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学校进行介绍。

(评析学生在操场上通过实践活动辨认了方向,体验到了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再让学生回到教室自己绘制地图,由于不统一而导致了问题的出现,通过智慧老人,很轻松地让学生接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制图规定。)

(四)巩固练习,扩展运用

师:刚才我们看到淘气和笑笑在公园里迷路了,同学们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助他们顺利回家吗?

生:能!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到公园的路线图(多媒体出示图),你能看地图帮助他们回家吗? 2010-2011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案 制定者:高瑞霞

师:你想帮谁找到家?

生1:我想帮淘气。淘气从公园大门往北走,到汽车站后,往西走到邮局,再往北走就到家了。

生2:我想帮笑笑。笑笑从公园大门往北走,到汽车站后往东走,到医院后往南拐就到家了。

师:你们真能干!帮淘气和笑笑找到了家,他们要对你们说声“谢谢”。

生:不用谢!

师:这节课你们高兴吗?为什么?

生1:高兴!因为我学会了辨认方向的本领,以后出去游玩的时候就不会迷路了。

生2:我也很高兴,因为我能看懂地图了。

生3:如果有人迷路了,我可以帮助他。

师:这节课我们在操场上辨认了东、南、西、北,又辨认了教室的方向,还绘制了地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老师再教给你们一个辨别方向的办法,想学学吗?

生:想!

(多媒体演示,并配音。)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大自然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对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要是你能认出它,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要是碰上阴雨天,大树也会来帮忙,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雪特别怕太阳,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

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需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师:辨别方向的办法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后问家长或看书,比一比谁搜集的辨别方向的办法多。2010-2011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案 制定者:高瑞霞

(评析在学生学会了辨认方向的本领后,让学生帮助淘气和笑笑回家,巩固了学生对地图方向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自己也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别人了。让学生在课外搜集一些辨认方向的办法,实现了课堂知识的拓展。)〖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教学内容面向学生、面向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课的开始,用多媒体课件引出学生喜欢的人物淘气和笑笑,创设了他俩在公园中迷路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同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辨认方向的重要性。

2.通过数学活动,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体验东南西北的位置关系,我先让学生在操场上通过观察太阳升起的方向,先辨别出东方,再辨别其他三个方向。然后再回到教室,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体会地图上规定方向的必要性。在活动中,采用了自主观察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比较轻松地学到了东南西北的有关知识。

第2节 练习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61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学生辨认图中的方向,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地图。

3、复习乘除法、加减法等口算方法。巩固除法的意义。教学重点:

能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地图。、教学难点:

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方位。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

你喜欢到公园去玩吗? 你到哪些公园去玩过?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好地方,那里不仅有公园还有很多很多好玩的地方。有森林公园啊、科学城啊、月亮湖啊、景山啊、还有一个小朋友的家呢。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地图吧。学生说说:()在()的什么方向。森林公园在科学城的北面。2010-2011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案 制定者:高瑞霞

景秀山在科学城的西面。

科学城在景秀山的东面、月亮湖的西面、森林公园的南面、小明家的北面。…………

(景秀山在小明家的西北面。)渗透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斜向方位。

二、第二题

那我们现在就去你自己设计的动物园看看吧。引导学生说

1、某个地方在谁的什么方向。

2、什么的什么方向是什么。

3、到哪里,要怎么走。(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学生独立完成。反馈,评价。

1、设计动物园

2、说一说。

A、某个地方在谁的什么方向。B、什么的什么方向是什么。C、到哪里,要怎么走。(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三、第三题

引导学生看懂题意,说说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复习除法的意义。)口算比赛 检查 纠正

四、第四题

认识指南针,了解指南针的历史意义。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指导学生估算。

五、数学万花筒

除了指南针,你还知道有哪些确定方向的方法啊?

北极星、房屋座南朝北、树皮上青苔的长向、太阳的初生和降落……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有关方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生活能力。本节课设计了动物园的景点以及校调查等活动。

第3节 看望老人

教学课题:看望老人 教学内容:

课本62、6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初步体会路线、方位图的成图过程,从而能准确识别地图上的方向。

2.在识别方位图的基础上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树立正确的空间观念。2010-2011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案 制定者:高瑞霞

3.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培养有序思维,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热爱家乡、尊重老人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方向的基础上,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学期第62——63页“填一填”、“说一说”、及“练一练”第1——4题。教学目的:

在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的基础上,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看懂简单的路线图,提高辨认方向的能力。教具准备:挂图、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东南西北)你们能正确辨别东南西北这四个方面吗?说一说让老师听一听好吗?

我们在绘制地图时一般是怎样规定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复习旧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为学习看简单的路线图做了知识与心理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创设情境。〈1〉谈话

同学们,你们去过敬老院吗?敬老院里住着许多老人,小明、小红、小刚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他们每周六都一起到敬老院帮助老人们做好事。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多帮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你们现在年龄还小,就从尊敬自己的爷爷奶奶或邻居的老人做起吧!看,今天他们三个小朋友又要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了。

〈2〉揭示课题——《看望老人》。

[设计意图:这一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还能对学生渗透尊敬老人的思想教育。] 出示书本第62页的“看望老人”的情境图,让学生看图弄清图上各种建筑物相互的位置关系,它们彼此相距有多远。让学生根据情境图自己提问题。

(学生提的问题如果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如果提的问题正是今天所要教学的,待会儿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的办法;如果提的问题比较难,就请他们把问题放在问题银行里,待以后再解决。)

[设计意图: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设有真正的数学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主提问题,激发学生合作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4、出示课本第62面的“填一填”:三个小朋友分别从自己家出发。2010-2011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案 制定者:高瑞霞

小红向()走()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走()米,再向()走()米到敬老院; 小刚向()走()米,再向()走()米到敬老院。(1)学生看图试着完成,再小组交流,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2)派代表汇报情况,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填一填”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轻松地掌握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5、再看图,口头回答问题。

〈1〉谁家离敬老院最远?谁家离敬老院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2〉看望老人后,他们怎样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三、巩固提高

教科书第62页“练一练”第1题。

〈1〉在商场东面60米的地方有一个游乐场,请你用△标出游泳场的位置。〈2〉在商场西面20米的地方有一个停车场,请你用☆标出停车场的位置。(1)看图,理解题意(2)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

[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科书第63页“练一练”第2题。

(1)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许多关于寻宝的动画片吧,今天,三只可爱的小动物——狐狸、天竺鼠、小狗要去寻宝,你们想不想一起去看一看啊(想)出示挂图,让学生看图后再说一说三只小动物从家出发的寻宝路线。(2)你还想提出哪些问题? 教科书63页“练一练”第3题。

大家知道邮递员是做什么工作的吗?小兔也是一名邮递员,今天,小兔又要去给小动物们送信了,让我们去看看吧。出示挂图让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后,请同学们一起说一说图上都有哪些动物,再回答以下问题

(1)小兔给图中每个小动物送信,说出它的送信路线。(2)送完信,小兔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3)比较小兔应走哪条路最近。

[设计意图:发展不同学生的个性,答案不惟一并且思路开放,有效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懂得什么是最优化的答案。] 说一说放学回家的路线。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课后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结合教材“看望老人”的简单路线图,让学生了解路乡土的基本结构——由方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因此,根据路线图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一般要说出像什么方向走,也要说出走多远。让学生能根据简单的路线图,能巩固辨认方向的知识,并渗透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7】

学习内容: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59~60页例1,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题。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独立尝试

1.复习

你们知道每一周有多少天吗?生活中像这样的规律无处不在,想一想,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还有哪些?

2.预习

(1)○□○□○□……第9个是( ),第28个是( )。

(2)△○○△○○△○○……第16个是( ),第25个是( )。

3.质疑:

二、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

(2)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3)你能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解惑,教师点拨引导。

(1)讨论例1

用什么策略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小组讨论,全班展示。

(2)比较: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想到了许多的策略,可以想想,画画,也可以数数,算算。比较这几种策略,你比较喜欢什么策略?为什么?

(3)在计算时,算式中的1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1又表示什么?全班交流。

3.讨论“试一试”第1、2题。

(1)彩灯、彩旗各是按什么规律悬挂的?

(2)交流不同的方法。

(3)你认为选用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实用?全班交流。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2.完成练习十第1题

四、回顾反思

我的收获是:

我的疑问是:

五、课后作业

1.△○□□△○□□△○□□……照此排列的规律,第46个图形是什么?

2、国庆节商店门口挂了一排彩色灯泡,按“二红、四蓝、三黄”排列,第45只灯泡是什么颜色?第82只灯泡是什么颜色?第105只呢?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8】

10.13 公开课《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28页例

3、例4。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带小括号)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并能说出计算的思路。

2.在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竖式的简便写法,发展分析,思考能力;在探索连加连减(带小括号)的过程中,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算、笔算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分析、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掌握连加连减(带小括号)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并且一年级时也对混合运算和带括号运算有过初步学习,因此学生在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时间短、思维活跃,要求课堂知识设计要有吸引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课件出示前两节学过的连加连减(不带括号)题目:56+12+17= 67-37-14= 学生分男女生竞赛,用投影展示格式规范、计算正确的同学作业,并来说计算方法。

2、展示情境图。师:同学们,这是我班同学做有关公交车上下乘客调查时所拍的图片,根据我班同学的调查,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点名学生回答)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师:根据我们得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25人下车后,车上还有多少人? 生2:28人上车后,车上还有多少人?

师:你们能尝试着在练习本上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吗?

师巡视,并用投影仪展示书写规范、计算正确的练习。对他们提出表扬。师:我知道大家都特别聪明,你能告诉我和大家,怎么列综合算式吗?把你知道的悄悄告诉你的同桌,看看你们的想法是否一样。生:67-25+28 师:非常好。这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带学生一起读)。谁能告诉大家“67-25”什么意思,“+28”又是什么意思。

生:分别是25人下车后,车上的人数和上车28人后车上的人数。

师:我们学过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你能把这个加减混合式子用竖式计算出来吗? 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并用课件重点强调简写方法。引导学生用“67+28-25”再次来计算此题,并说明每一式子的含义。

2、接着这一情景,继续学习例4.师:这是汽车继续向前行驶,到了学校门口时有47人下车,一会儿又有16人下车,你能帮老师算算车上还剩多少人吗? 生:70-47-16 师:同学们你们想的和老师一样,老师是这样算的你看对吗?(展示课件)生:不对!

师:哪里有问题?怎么就不对了? 生:没有写退位点。

师: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你们再仔细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吧。师提示,两次一共下了多少人。生:用70减去两次一共下的人数。师:谁赞同他说的?怎么列综合算式呢? 生:70-(47+16)

师:这位同学请到了我们的好朋友小括号。我们刚才学会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你能再来计算一下带括号的吗? 生演算,师巡视,并用投影展示。师:观察一下,这个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有简便方法吗? 生思考后回答没有。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升

师:你们学会了吗?敢不敢来挑战一下? 生:敢。

出示课件练习题: 56+34-20= 32+(55-46)= 71-(65-43)=

四、课堂小结,回味反刍 师:这节课我们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总结: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和带小括号的连加连减。

教学反思:

1、例3讲的过细,由于前面学过连加连减,本例题不讲孩子也会,没必要浪费这么多时间,导致后面时间太紧张。时间分配还是大问题。

2、本节课是在多媒体进行的,有12为家长参与,并有20多位老师,学生在这环境中不能正常发挥,而我没能及时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应采用奖励小星星等多种方法来激励孩子。

3、孩子的思维灵活,你若给孩子制造更多的条件,那么孩子越是怯懦。这节课我的最大失败之处是没有把问题放开,给孩子的限制太多。

4、提示过多。这些问题孩子们能想到,可是我提示的多,孩子思考的就少,孩子也越是不敢大胆发言。

每一次的上课,都是我宝贵的经历;每一节上课出现的问题,都是我成长中必须要走的弯路。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9】

第五单元

备课时间:

教材简析:

本单元属于识字单元,共安排了4课识字,分为三种形式:(1)看图读韵文识字;(2)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7”属于这种类型,本课安排两组形近易混的偏旁,每组分三栏;(3)特殊偏旁的认识。“识字8”属于这种类型,本课安排了两组偏旁。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识字,目的都是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激发儿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理念:

本单元属于识字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的造字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形体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识字的规律。通过学习,可激发学生挖掘我国汉字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绳子,理解词语的意思,认识新偏旁。

2、朗读背诵韵文,激发学生对艺体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理解词义,并能用词语说话。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区分形近偏旁。

教学准备:生字卡、小黑板、挂图

课时安排:

识字5„„„„„„„„„„„„„„„2课时

识字6„„„„„„„„„„„„„„„2课时

识字7„„„„„„„„„„„„„„„2课时

识字8„„„„„„„„„„„„„„„2课时

练习5„„„„„„„„„„„„„„„3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10】

综合活动《水就是生命》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上语文第五单元

活动目的:1、通过了解水、亲近水、赞美水、珍惜水等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单元主题的学习活动。

2、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个交流情境中加深对谁的认识,通过水感受大自然,体会人类与自然应有的和谐关系

三。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1、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组。

2组织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收集整理资料。

3、教师准备相关资料、道具。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引入导课

说不尽碧绿的水、清澈的水,唱不够清凉点水、甘甜的水……水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滴水,涓涓细流,滚滚波涛,汹涌的江河,我们永远离不开水

今天我们走进水的世界上一节综合活动课,让我们了解水、亲近水、赞美水、珍惜水,请同学畅所欲言,说一说你对水哪方面最感兴趣。启发学生展开思路。

学生:水是怎么来的?收集关于水的诗句文章?水污染情况?

做有关水的实验?写下你的游泳经历?唱一首关于水的歌?

水有什么作用?告诉大家如何节约用水方法?了解浪费水的后果?

和水有关的故事 。中国及世界自来水、漂浮物及淡水资源分布调查。调查我家乡的缺水情况,讨论是否所有的小河都干涸了

二、活动的准备

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他们分为四类,命名为

第一组:了解水。组长:唐艺鸣

第二组:亲近水。组长高宏泽

第三组:赞美水。组长:陈芷诺

第四组:珍惜水。组长:赵梦汐

2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并能克服困难的项目组。注意“组组同质、同组异质”。

3、按“金钥匙”的提示,把小组内分工,研究并写明活动内容、时间安排,分工等。在小组中,先写一份草稿,然后讨论和修改。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计划完成任务。

组长应检查计划的执**况,必要是修改计划。

教师应根据活动的准备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对原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

4、组内做好活动准备工作,预设活动中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三、分组活动

四、活动情况的收集、整理。

五、活动成果展示:

第二课时活动成果展示:

活动开始

在优美的《高山流水》的**声中,两位小主持人上场。

女主人:我不能说绿水,清水

男主持:唱歌不够凉水,甜水

主持人:水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

主持人女:滴滴水珠,涓涓细流

主持人男:滚滚浪花,滔滔江河

主持人:我们离不开水,水就是生命。今天,让我们在这里歌唱生命之水。女:我宣布《水就是生命》五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汇报展示现在开始

第一篇章:赞美水

主持人女:请欣赏歌曲《荷塘月色》

主持人:我们爱水,爱每一条河,每一个湖,每一条小溪

主持人:我们爱水,每一场冬雪,每一场春雨,每一滴春雨

主持人:我们赞美水是因为它的无私和默默奉献

主持人:我们赞美水是因为它的真诚和爱。让我们听听水声

请欣赏第三小组诗朗诵《浪淘沙》。

主持人男:小组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二篇章:了解水

主持人:在我们的身体里,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血管和细胞中,我们必须依靠水来滋养

主持人:所以我们说,我们的生活就是水,水就是我们的生命

主持人: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每一寸土地,都要依靠水来滋润

主持人:所以我们说,我们的家是水,水是我们的家

请欣赏第一小组课本剧表演《生命与水》

女主人:我出生时是无色无味,纯净,幼稚,像牛奶一样甜。我能让森林青翠欲滴,我能使花朵缤纷灿烂。

主持人男:我能让小鸟歌唱婉转,我能使大地生机盎然。我是一滴生命之水。

请向第一组介绍自来水。

主持人女: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饮水也要讲究科学卫生。

河上的漂浮物是什么?他们来自**?

人是有情感的,水和人一样都是有情感的,请欣赏《水之问》了

解水的情商。

第三篇章:亲近水

主持人男:生活离不开水,水给我们生活带来欢乐,每年的暑假就是我们孩子最畅快的时光,请欣赏《我学会了游泳》。

主持人: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国家的山川秀美。请欣赏学生们在假期旅游期间拍摄的**。

主持人男:第二组还带水实验。水的折射、过滤、沉淀实验。边做实验边讲解。

第四篇章:珍惜水

主持人女: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世界上有80%的人生病与水有关,并且每年有2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因饮用了被污染的水生病致死。

我们曾往小河里扔过脏东西,排放过污水,而今,让我们深深的忏悔吧

请欣赏第四小组《给小河的一封道歉信》

主持人男: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们的眼泪。

水和油一样珍贵。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因为缺水而死亡。然而,在我们身边仍然有很多人在浪费水。请享受:当水龙头没有关紧时,10分钟内你能滴多少水?

24小时会浪费多少水?

女主持人:节约用水,利在当代,功在未来!同学们,请允许我

向全校师生发出节水倡议:

1避免大开水龙头,提倡用面盆洗脸、洗手;

2用水后,应及时拧紧水龙头,防止滴水、漏水,避免长期流水现象;

三。提倡一水多用:洗脸水可以用来洗脚,然后冲马桶;水可以用来促进树木和花卉的生长。

同学们,让我们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爱一滴水就是爱全世界!”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主持人:让我们珍惜每一滴水。让我们让山峦常青,树木常青,鸟儿不停地歌唱!

女主人:让我们珍惜每一滴水。让我们开着花,风景总是在那里,人民总是幸福的!

男主持人:让我们珍惜每一滴水,为了我们的幸福,为了我们的健康!

女主人:让我们珍惜每一滴水,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家园!

男主持人:让我们珍惜每一滴水,就象珍惜生命一样!

宣布活动结束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11】

二年级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识字5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谚语,理解谚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

3、激发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谚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谚语,激发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1课时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3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2.会熟练读出俗语,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学重点 会认10个生字。会熟练读出俗语 教学难点 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朗读感悟

1自己读谚语,读准字音。

2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同伴听,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并说说自己喜欢所读谚语的原因。

3教师示范朗读谚语,学生模仿读。

4师生、生生对读,体会每一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对应关系。5齐读谚语,感悟谚语的含义。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让每一个小组选择一句谚语,说说本组同学对该谚语的理解。用实例说明谚语中蕴含的道理,或者说说谚语给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启示。7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谚语读一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8采用范读、对读、齐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谚语,鼓励记诵自己喜欢的谚语。

二、识字

1结合生活实际识字。如,移动电话(移),火柴(柴),姓易、容易(易),打折、折叠(折),搓手,搓绳(搓、绳),一斤重(斤)等。

2在朗读谚语的过程中认清字形(整体认识),读准字音。注意“柴、折、绳”是翘舌音,“搓”是平舌音,“谋”的韵母是ou。3通过组词巩固认读生字。

布置家作:从课外摘抄搜集自己喜欢的谚语。

第2课时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3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会写8个字,并能运用 教学重点 书写中“绞丝”的书写指导: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撇,一定不能弯,要写直;折,要写成“提”;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写字指导。(1)仔细观察

同偏旁、同部件:折—挑线—绳斤—折

形相近:挑—桃根—跟钱—线(2)写正确。“挑”字的笔顺:扌

“折、根”二字不要多一点。“线”字不要少一点。(3)写美观。

把“斤”字的写法,引申到“折”字。斤:第一撇要平,第二撇要“竖”,横要右伸,竖要垂直。

重点指导“绞丝”的书写: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撇,一定不能弯,要写直;折,要写成“提”;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

二、完成”看看写写”部分。

三、搜集谚语,在班上分类进行整理、交流,每个同学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互相摘抄搜集的谚语。

板书设计:

识字5 刺、猬、板、凳、糙、但、傍、奇、瞧、留

18课

称赞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学习通对话进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难点:学习课通过对话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3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读通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 会写8个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2、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问)

4、同学们问的题目非常好,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

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认读生字词语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留下

(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2、我能记: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我能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名读。

四、书写指导。

1、我发现:出示本课的8个生字,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会写:每个生字写三个。

五、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知道了课文讲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的事,那他们为什么事而称赞对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2课时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3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大森林,讲了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他们为什么而称赞对方呢?今天我们去大树林弄明白好不好?

(出示课件)你瞧,这是一座美丽的大树林,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小刺猬和小獾在欢迎我们呢,他们身上背着五个生字,原来他们也爱学习呀。我们来读读字,跟他们比比看。(点击身上的字)

二、学习课文

(一)师:这篇课文老师自己也很喜欢,我在这读一读,请小朋友仔细听,边听边记:哪句是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哪句是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有关互相称赞的句子。

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师:称赞别人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愉快)那就带着这样的语气自己来练读是试试吧!(再请同学来读读)

(老师注意到了,他把“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地方读好了,一下子就读出了称赞别人的语气,真好!)(谁愿意再来试试)

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话。(师生配合读)

(二)那这样的称赞会起到怎样的神奇效果呢?请同学再细细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语句。(口头交流两句称赞作用的句子)

(三)简短的几句称赞的话,为什么会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呢?我们来看看小獾是怎样说的?(出示小獾的话)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理解“泄气”,给“泄气”找一个近义词来说说它的意思。(灰心)

自由读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再齐读。

(四)请同学快速读读1-7小节,找找小獾在什么情况下感到泄气了?

出示课件和有关句子。

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理解生字“粗糙”(看图理解:粗糙的小板凳会是怎样的呢?)(出示三个板凳的粗糙程度要不一,打乱顺序给学生看,先让学生直观理解粗糙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排列一下,哪个是他做的第一个板凳,哪个是第二、第三个,引导学生从刺猬的话中“一个比一个好”体会)。小组自由读读,你读懂了什么?然后齐读。

(五)看着这样一个个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当时会怎样想呢?

师:是啊!小獾虽然做得并不怎样,但当时的他却更需要别人的称赞啊!

这时,是谁发现了小獾的优点?

(出示第3自然段小刺猬称赞的话)引读:所以小刺猬——————

(六)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接着会怎样做呢?出示课件,想想再说。

师:是啊!别人做得好我们需要称赞,当别人做得并不理想,有困难时,我们就更应该称赞,因为称赞就像神奇的魔棒,使原本想要放弃做板凳的小獾又重新燃起了信心,终于做成了板凳。

(七)那么,当小刺猬把苹果送给小獾,听了小獾的称赞后,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出示课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决不能吝啬对别人的称赞,因为称赞有着巨大的魔力。

我们一起来听记这样一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

三、组内分角色读,在分角色表演读。

四、总结:

称赞给予我们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在生活

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予周围人更多的称赞。

板书设计:

18称赞

小刺猬 小獾 互相夸奖 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蓝色的树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了解按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难点:初感知课文按发展顺序叙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图片,实物、生字卡片。教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3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的树叶一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黄色、红色)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师范读,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实物识字:铅笔 笔盒 课桌 美术 课本

2、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铅、削、盒、术用红色区别)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用红色区别)

3、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较形近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6、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美术课 绿铅笔 惹人爱 吞吞吐吐 桌子 盒子 注意 皱眉头 风景

四、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你们知道对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了吗? 2、如果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吗?

五、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认识了李丽和林园园,你有什么话对她们说吗?

第2课时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3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3、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教学重点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生字、词

2、捡绿树叶”游戏。每片绿树叶后藏着若干个生字,全部认对了这片绿树叶就送给她。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

(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三、指导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习

1、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2、一个问句,用上“吗”

3、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4、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板书设计 19 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借铅笔

舍不得

画了蓝树叶

不由得脸红了纸船和风筝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熊友谊。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人物喜怒乐情感变化,使学生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难点:感受人物内心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3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教学难点 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学汇报:

1、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

3、汇报接读课文。

4、谈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

1、师动情讲故事

看图①:小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有条小溪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看图②:松鼠聪聪折的纸船漂到了可可的家门口,看可可多开心呀!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这幅图的内容?

2、快来读读第4自然吧?指导读“快乐”的语气。

3、小熊会想些什么?读读5、6自然段。

4、师述:纸船和风筝让他们成了好朋友,可是(出示句子)“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5、这是为什么呀?

6、是呀?老师和大家的心情一样难过,小熊和小松鼠呢?你是从哪知道的?

7、读9-12段,你知道了什么?

8、出示最后一段:(1)指名读

(2)小熊和小松鼠想些什么?

(3)指导读。

四、扩展升华: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如果你是小熊,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

3、可可会在风筝上谢谢什么呢?

4、再你准备的风筝或纸船上对你的好朋友协商一些话吧!

第2课时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3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8个生字。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8个生字。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山顶 山脚 小溪 风筝 纸船 松果 草莓 纸条 屋顶 门口

幸福 快乐 愿意 漂流 飘荡

1、自由读,同位互读

2、开火车读

3、用词说话

4、你还喜欢本课中的哪些词语?

二、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字贴,说说难记的字、易错的字、发现特点。

2、指导写字:

(1)写正确:

①幸:区别“幸”“辛”的字形。“幸”上面是“土”,不是“士”

②抓:右边不要写成“瓜”

③祝、福:左偏旁是“礻”

(2)写美观:

a、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

b、祝、福:示字旁的书写-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3、学生练习,师指导。

三、实践活动:

1、把这个故事读熟,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你的好朋友表达心意。从现在开始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3、借插图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按时间顺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尊严别人的习惯,要尊重别人。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难点:初步感受课文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教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3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查找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愿意把自己的知识与大家分享?指名学生汇报有关猫头鹰、袋鼠、小猴子的生活习性的资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它们的有趣的童话故事。

1、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质疑,交流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

二、示范朗读

1、提出听的要求:课文讲从现在开始怎样呢?仔细听,听听课文讲了什么事?听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在听的过程中能认识几个字 ? 自己不认识的字记下来。

2、教师范读。

3、指名学生交流:你听懂了课文主要讲什么?说说自己的感受。

把你所理解的内容告诉大家。鼓励每个孩子都争取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指导自学

1、自由读书,提出要求:划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识记字形,扩词,划出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不懂的地方。

2、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难读的词句和你喜欢的地方多读几次。

3、学生小组自学后在小组中汇报学习情况。

四、检查自学

1、我会读:出示读句子识字,指名学生读句子。

(1)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轮、之、期)

(2)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第、任)

(3)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惯、式)

(4)狮子见了,笑眯眯地说:“ 不用再往下轮了。我郑重宣布,从现在开始,小猴子就是‘万兽之王’了!”(眯、郑)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把你喜欢的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五、教学生字

1、我会认:出示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后,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学生扩词。

(2)说说你的发现,是让学生把生子进行归类,提高识字能力。

(3)让学生自己读读生字卡片,再互相考考是否都认识。教师用开火车等方式检查。

(4)做摘果子的游戏。

2、我会写:

(1)出示学生读要写的字,正音。

(2)写字指导。找出你认为最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并在黑板上范写。

找出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并说说该注意的地方。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较多。如:“令(少点)、直(少横)、现(最后一笔是竖弯勾)”等,这些都应提醒学生注意。

(3)指导把字写好时,可有重点地指导。“之”的书写要注意:点不宜太小,捺要写平。“第”字的竹字头要写小些,整个字体不能太长。“轮”字的车字旁要写窄一些。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两部分要紧凑。

(4)学生练习写字,同桌评议,在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旁边画上一个笑脸娃娃。

六、拓展学习

结合自己实际,用“从现在开始”说一句话。

第2课时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3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3、渗透《野生动物保护法》,知道要保护野生动物。

教学重点在阅读课文时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教学难点分析容易错的字和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听写词语:下令、公布、一直、当心、第一名、现在、星期、轮流、走路。

3、出示课题读一读,结合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如:猫头鹰让大家从现在开始白天睡觉,夜里做事。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1段

出示狮子图,狮子大王要做什么决定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一段,学生自由读。

老师引读第一自然段: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于是,他宣布„„”大王宣布了一个什么消息?

学生接读狮子说的话。结合看图,指导朗读狮子说的话。学生可以加上动作、神态练习朗读,读出狮子大王那种至高无上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图,这幅图是讲谁当“万兽之王”?课文哪一段是写这幅图的?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画出写猫头鹰的语句;用﹏﹏画出写动物们的语句。结合看图,自个儿读读句子,体会猫头鹰和动物们的心情、神态,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万兽之王”、动物们

(2)谁愿意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看图,重点体会神气极了、议论纷纷、叫苦连天。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板书:猫头鹰、叫苦连天。

(3)学生表演,大家评议。

(4)小结这段的学习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第3、4自然段

请小朋友运用刚才学习第2段的学习方法,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学习情况

(1)学习第3自然段,出示图。

让学生自己汇报学习的情况,重点体会“激动、直摇头”,随机进行朗读指导。说说自己的体会

在听读与评价中体会“直摇头”,做动作。想想动物们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看图想象,动物们是怎样苦练跳的本领的?

板书:袋鼠、直摇头

(2)学习第4自然段,出示图。

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动脑,提出不理解的问题。重点理解“担心、欢呼”。

大家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

大伙儿为什么欢呼起来?表演欢呼的样子?指名回答问题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为什么猴子得到了拥戴呢?

板书:小猴子、欢呼

5、学习最后一段。

(1)学生默读,提问:为什么不再往下轮了?

(2)如果你是狮子大王,你会选谁当大王?你想对猫头鹰和袋鼠说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在小猴子前面打√)

三、读读演演

1、自由读课文,读好每个角色,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在旁边画个笑脸娃娃。

2、学生自愿组合,分角色表演故事。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看哪组被评为最佳表演者。

四、拓展练习

1、续编故事:猴子当了兽王以后,动物们是怎样生活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章 野生动物保护 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 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3、说说班里的小干部哪些地方做得好?如果你当了小干部,你将怎样做?

板书设计 21 从现在开始

“万兽之王”

动物们

猫头鹰

叫苦连天

袋 鼠

直 摇 头

√小猴子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教学重点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教学难点:

复习巩固学过的词语,能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

第1课时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3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 学习从偏旁认字 2 学习形声字

教学重点 学习从偏旁认字 教学难点 学习形声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几个学过的字:

轮 路 期

2、读一读,说说它们与什么有关。

3、再出几个未学的字。

铁 裙 疼

4、说说它们与什么有关。

5、今天我们就根据偏旁来学习新字。

二、出示“我的发现”的内容

出示:

1、钢 铜 铁 钉

(1)找它们的特点。

(2)再写几个“”字旁的字。

(3)读、认、组词。

2、再出示:被裙裤袄

(1)读一读,讲讲特点。

(2)再写几个与“”旁有关的字。

(3)读、认、组词。

3、再出示:病疼痛疯

(1)读一读,讲讲特点。

(2)写几个与“”旁有关的字。

(3)读、认、组词。

三、出示生字卡片测读。

1、拓展认其它偏旁的字。

2、小结。

四、作业:

读熟生字。

第2课时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3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读背儿歌。

2、通过认、读、记、说、做完成学习。

3、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教学难点 学会学习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几样实物

2、填空:

一()蛋糕

一()扫把

一(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填上恰当的词。

二、出示“我会填”的内容

一只()

一个()

一把()

一块()

一条()

一盘())红领巾

三、要求填空

(小鸟)

(人)

()

一只(小鸡)

一个(故事)

一把()

(狐狸)

(书包)

()

()

()

()

一块()

一条()

一盘()

()

()

()

四、拓展练习

()

()

()

一枝()

一粒()

一位()

()

()

()

()

()

()

一座()

一排()

一棵()

()

()

()

五、出示“我会读”的内容

1、读词。

2、认词。

3、讲讲大致意思。

六、学习“读读背背”的内容

1、自由读儿歌。

2、个别读、集体读。

3、讲讲诗中故事

七、作业

熟读“我会认”的词语。

第3课时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讲清合作的过程

2、学会倾听

3、表达清楚 教学重点

1、讲清合作的过程

2、学会倾听 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 表达清楚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合作”是什么意思?

2、现在听一个故事,听听讲讲他们是怎样合作的。

3、听故事。

二、口语交际

1、个别讲故事内容。

2、教师归纳。

3、组成小组讲讲自己与别人合作的事。

4、推选一个人上台讲。

5、评比。

三、小结

合作会让你的的力量增加一倍,大家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合作。

四、作业

与人合作做一件事和物。

第4课时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3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展示积累的词语

教学重点 让学生说说他们积累词语的方法。教学难点 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举行才艺表演,看看谁展示的词语丰富。

二、展示台

1、展示词语。

(1)出示卡片:有关团结的词语。

(2)要求组成小组讲,看哪一组讲的多。

(3)汇报。

(4)评比。

2、展示谚语。

(1)出示卡片:收集谚语。

(2)组成小组讲,看哪一组讲的多。

(3)展示。

(4)评比。

三、小结

多积累词语会让我们出口成章,令我们的语言生动起来,大家积累词语。

四、作业

读一读今天上课讲的词语。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住校囧事作文

住校作文 03-27

最新开门红短句摘抄28句

开门红短句 开门红方案 03-27

最新体育教师工作总结(通用8篇)

体育教师工作总结 03-27

实习报告个人总结汇集十二篇

实习报告总结 03-27

优秀评语(精华11篇)

优秀评语 03-24

英语网名(精选)

女生英语网名 英语网名 02-09

化工实习周记精华6篇

化工实习周记 03-27

上课迟到的检讨书汇集6篇

上课迟到检讨书 迟到检讨书 03-27

党支部述职十四篇

党支部述职 03-27

精彩人生正能量句子23句

精彩人生正能量句子 03-27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总结(11篇)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总结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 03-27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