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数学按数取物教案

趣祝福范文大全如果你对“数学按数取物教案”感兴趣推荐看看这篇网络文章,谢谢您的支持希望您能够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制定好教案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满意度。

数学按数取物教案(篇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学习1-5的序数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认识序数第一至第五。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创设超市小货架的环境。

2、动物及其食品小图片、房子图、笔等。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为小动物买礼物”理解序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1、自由探索:

(1)引导幼儿以“到动物食品超市为小动物买礼物”的游戏形式到“超市”购物。(要求记住在什么颜色的货架上买到货物的)

(2)请个别幼儿告诉大家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货物,并请其他幼儿猜一猜他是在第几个格格子里买到的东西。

2、交流讨论:

(1)师:为什么买同样的东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师引导幼儿发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3)幼儿分组交流:讲讲自己是从哪个方向数第几格中买的东西。

(二)游戏“给小动物送礼物”,巩固认识序数。

1、以“将超市买到的东西送给小动物”引题。

2、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房子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

3、师请一幼儿说说你买的东西(动物食品)是给谁吃的?它住在房子的哪一层,哪一个房间?并认识房间号如第一层第五间用“1-5”表示。

4、幼儿分组操作:将食品礼物送给小动物

(1)要求将小动物的房间号写在礼物卡上,然后送到房间。

(2)引导幼儿互相检查纠正操作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按数取物教案(篇2)

活动设计:

“1只小猴去钓鱼,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这首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数字手指谣。结合小班数学活动宜情景化、游戏化的特点,以及孩子们已经学习了4的构成的基础上,我以这个手指谣为引子,设计了这个《智救小猴,勇闯难关》的数学游戏,引导幼儿初步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激发幼儿斗志,渲染活动氛围,使孩子们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即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能通过动手操作,逐步建构抽象的数概念。让孩子在游戏中逐渐接近数学,快乐地进入数学世界。

活动目标:

1引导儿童正确认识4以内数字,初步了解4以内数字的现实意义。

2、能进行4以内的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

三。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乐于参加集体游戏。

活动准备:

一个数字转台,一个鼓,1-4个数字卡

“数、 物拼板”、印章若干、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教师带幼儿边念手指谣,边走到相应的位置。

二、集体活动:

1、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可怜的小猴们在钓鱼的时候都被坏鳄鱼给吃光了,猴妈妈可伤心了,为了保护其他的小猴,猴妈妈他打算搬家,离开这个坏鳄鱼,你们说这个主意好不好呀? 但是,坏鳄鱼在小猴家旁边出了许多难题,猴妈妈和猴宝宝他们搬不出去呀。

孩子们,小猴子,他们太穷了,我们帮他们解决问题,好吗?

昨天,鳄鱼不在的时候,我偷偷去了小猴子家看看。我发现了四个问题。我们先解决它们吧。

2、复习4以内的数字

老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数字转台。

这个转盘上有数字和指针。老师将转动指针。当指针停止指向号码时,请大声说出号码。

3、记忆4以内的数字

师:小朋友们真棒,一下子就解决乐第一个难题,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题—— “谁不见了”

教师出示1---4的大数字卡,拿掉其中一个数字,请幼儿说出是哪个数字不见了。

4、4以内的按数取物

1)听鼓说数

师:第二题我们也顺利解决拉,我们每个人都表扬一下自己,真棒。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

我这里有一个鼓。请根据鼓声告诉我号码,并告诉我我打了多少次。

2)按数取物

老师:现在,我们的第三个问题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4套1—4的物卡,请幼儿根据教师说的数找出相应的物卡。

三、分组活动:

老师:孩子们,你们太棒了。你这么快就解决了第三个问题。现在我们就要向第四题出发拉,刚才前几题都是小朋友们在一起通过的,第四关呀坏鳄鱼要把小朋友们分开了,要分组考你们。

教师一一介绍每组的活动

第一组:盖印章

第二组:数、物拼板

第三组:数、物对应

幼儿活动时,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讲评:

针对幼儿在操作中的现象加以讲评

五、收拾教具: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下子就帮小猴他们解决了四个难题,让猴妈妈能搬去离鳄鱼远一点点的地方啦,但是这只是前面四题,而且在分组解决第四题的时候,有些小朋友只去解决了其中一组。老师会把这些小组放在角落里,孩子们,你有时间也可以练习。

还有很多困难等着我们,我们要继续努力,学习更多的技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数学按数取物教案(篇3)

准备材料:

1、有壳的花生、糖果、红枣若干粒(分别放在三个盘子里)。

2、形式排列卡三张:纸制卡片,绘有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红枣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直接目的:尝试用三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按一定数量进行有规律地排列。

活动提示:

1、将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请幼儿说出食物名称。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张,请幼儿回答:“箭头表示什么?”(从箭尾到箭头表示一个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枣”的顺序连续重复排列三组,教师用牙签将形式图划分为三小节(牙签放在枣与糖之间)。

每组有哪三种食物?

每组中谁在前?谁在后?谁在中间?

三组排列完全相同吗?

5、请幼儿跟着老师将形式排列卡的内容点读两遍,注意每读完一小节后要稍作停顿。鼓励幼儿记住图形排列规律。

6、请幼儿将实物与图形从左往右对应,并按原有规律继续排列。

7、排列完毕,老师与幼儿一起点读并确认排列结果,如发现错误要及时调整。

8、分别出示第二张、第三张形式排列卡,引导幼儿独立完成操作。

9、教具归位时要注意从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组一组地收。

错误订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2、教师的引导及帮助。

延伸变化:

1、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增的规律重复排列。

2、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减的规律重复排列。

3、学习将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增、另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减的规律同时排列。

数学按数取物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熟练地点数4以内各数,能不受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影响,在众多物体中辨认出数量为1、2、3、4的物体。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贴绒图片:1条腿、2条腿、3条腿、4条腿的板凳各一条,1―4的点卡一套,1―4的点卡头饰30个。

2、每个幼儿1―4的点卡一套,数量分别为1―4的实物卡片一套。

3、地上画30个小圆圈,小圆圈分别画1、2、3、4个圆点,不同点数的圈交错排列,相同点数的圈之间相距约25厘米。

活动过程:

1、在贴绒板上摆出1、2、3、4条腿的板凳卡各一条,问幼儿: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任意指着一条板凳,要求幼儿迅速点数,并说出板凳腿的数量或举起相应的点卡。

指导幼儿比较分析:哪条板凳的腿最多?哪条板凳的腿最少?

2、在贴绒板上摆出1―4的任意一张点卡,让幼儿点数点卡,说出它是几。然后在桌子上摆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图片。

3、游戏:跳圆圈。

4个幼儿分别点数自己头饰上的圆圈,说出自己头饰上的圆点有几个,然后戴上头饰,站在起跑线上,老师说:“开始”时,每个幼儿沿着与自己头饰上的圆点数相同的圆圈一个接着一个双脚跳,谁先跳完,谁就为赢者,全体幼儿跳完后,交换头饰,再玩一次。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于是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多花心思,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

数学按数取物教案(篇5)

1.尝试将6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继续学习正确目测6以内的数群。

学具:聪明的玩家(分类底版,6以内的各种实物卡片,相应数(点)卡等)

了解游戏玩法。

1.出示分层式分类底版,各种球类实物卡。

教师:超市里有许多的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球呢?它们各是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数数,并能说一说自己数的方法。

3.幼儿示范分球,师幼共同读一读,检查分得对不对。

幼儿讨论得出:每层货架上放的球儿数量是几,就摆上数字几的卡片,把数卡放在每层货架的最后空格处。

能将6以内的等量实物放在一起,并为各底版空格处摆上相应的数(点)卡

能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以内实物的等量判断。

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快速辨认实物卡上的数量。

3.教师重点观察指导“聪明的玩家”的活动。

1.再出示房屋底版和小动物的实物卡片,幼儿完整的演示一次操作过程。

2.引导幼儿知道:x数字的屋里放的全都是数量是x的小动物,数量是x的小动物都可以用数字x来表示等。

中班数学幼儿园数学中班数学幼儿园数学中班数学幼儿园数学中班数学幼儿园数学

活动名称:中班数学:纽扣分类活动目标:1、能按照一个以上的共同特征给纽扣分类,会记录分类结果。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3、乐于参与操作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活动准备: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投影设备。活动过程:一、导入: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二、观察多样的纽扣。1、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幼儿相互交流)2、师:这些纽扣看上去不一样,但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请你说说这些纽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3、师:这些纽扣挤在一起,多难受呀,请小朋友按纽扣上的一个相同特点把纽扣分成两份,还要在记录纸上写下来。4、观察记录纸,说说标记的意思,讨论记录方法。5、请一个幼儿表演分类方法并记录。6、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与记录。教师巡回指导。7、请个别幼儿展示记录结果,表演并讲述分类方法。三、纽扣拼画。1、师:纽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还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呢。你能用纽扣拼出什么呢?请你数数你拼了几粒纽扣。2、展示幼儿拼画作品,个别幼儿讲述,其余互相欣赏。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能够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准备:

5角、1元的硬币每人一套,存钱罐1个,篮子20个,小盒子1个,教棍1根,幻灯片7张(5角、1元硬币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张,5角、1元在一张图的图片一张),捐物箱2个,玩具若干,长桌2张。

出示存钱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存钱罐)老师在里面存了好多硬币。现在我把它请出来和小朋友交朋友。

(1)幼儿找“朋友”,进行认识。

硬币朋友最喜欢和轻轻拿,轻轻放的人交朋友了,你们能做到吗?请你们在篮子里找一个“朋友”。

提问:

a、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形状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

c、上面有些什么图案?

(2)幻灯片演示,教师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认识。

现在,请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篮子里,下面我们把这些硬币放大了再来看一看。

认识5角,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5角的硬币。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正反面——这就是5角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们在篮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币。(找到后)

提问:

认识1元,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1元的硬币。

b、上面都有些什么?

正反面——这个就是1元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把它找出来,好吗?(找到后)

提问:

(3)同时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观察、认识。

老师把5角、1元的硬币都放到了一起,我们一起来看看。

b、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都是圆形的,都是硬硬的,凹凸不平的。5角和1元的硬币,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数字不一样,汉字也不一样。

(4)区分硬币以巩固硬币的认识。

我们认识了5角、1元的硬币,现在我要考考旁边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认识吗?这是多少钱?(5角)要考倒爸爸妈妈可真难,现在我来考小朋友,看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元)这呢?(5角)真棒!现在老师换一换,请你们在篮子里面找出5角的硬币让老师看看,你们还能找出1元的硬币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看吗?刚才小朋友说了5角和1元的大小不同,老师这里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放了许多5角、1元的硬币,我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摸出一个5角的。

教师小结并进行简单的购物。

今天,我们和硬币交了朋友,都认识了5角、1元。看,老师请了2个售货员阿姨来,请阿姨们说说她们卖的是什么东西?(售货员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5角店的售货员阿姨,里面有…)你们想买玩具吗?(想)那老师请小朋友拿一枚硬币去买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买到后玩一会儿就把它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请1、2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请3、4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小朋友你们看,这是捐物箱,我们把买到的玩具捐给灾区的小朋友。

延伸阅读

按群计数教案优选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教案是促进教学目标实现和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支撑,大家是不是在为写教案课件发愁呢?经过仔细筛选趣祝福小编挑选出了一篇引人入胜的“按群计数教案”,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按群计数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熟练掌握50以内2个2个数、5个5个数。

2、发展按群计数的能力和数群概念。

3、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体验不同计数方法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白纸、颜料、清水、毛巾

活动过程:

一、帮小熊数气球导入。

1、小熊过生日,爸爸送给它很多气球,它怎么也数不清,我们来帮帮它吧!(教师出示棋子)

2、请1名幼儿数一数,“你是怎么数的?”

3、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引导幼儿发现2个2个数)

4、教师演示,依次取出其中2个相同颜色的棋子摆在第一行。“这是几个?”(2个)。

5、再接着摆2个,“现在几个了?”(4个)依次进行。

6、我们刚才每次都数了几个气球?(2个)

7、小结:我们一次数两个,一次数两个的方法就叫2个2个数。(一起练习)

二、动手操作。

1、听指令摆棋子。

(1)、请幼儿摆出2个红棋子,再摆2个黄棋子······

(2)、引导幼儿发现规律:“你发现这些数都是什么数?”“为什么这些数字正好都是双数?“2个2个数的数字都是?”(双数)

2、游戏“插棋子比赛”

(1)、听音乐插棋子,音乐停,幼儿就停止,然后2个2个数,一共插了多少棋子?

(2)、可以反复游戏。

三、进行5个5个数。

1、除了2个2个数,你还会怎么数?(幼儿讨论)

2、游戏“印手印”

(1)、请几位幼儿在白纸上印手印。

(2)、请大家5个5个数,一共印了多少手指印?

四、游戏“5个5报数送学具”

1、听音乐,送学具的同时5个5个报数。

2、依次进行,结束。

按群计数教案 篇2

幼儿园大班优质数学教案《按群计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计数有不同方法。

2、能够以2、5、10为单位进行数群计数。

3、通过计数,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逐一计数的感知经验。

2、教具准备:轻音乐、演示板(已摆好20个棋子)、图片《按群计数》、不同颜色的圆形卡、操作卡。

重点:学习按群计数。

难点:会用不同方法计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理解以不同数群单位2和5进行计数。

2、师:小朋友,图片上有多少个气球?你是怎么数出来的?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数出来?

3、师:图片上一共有10个气球,有的小朋友说可以2个2个数,那2个2个数是怎么数的?请小朋友说一说,还可以怎么数呢?5个5个是怎么数的?

4、师小结:2个2个数就是以2个为一组进行数数,5个5个数就是以5个为一组进行数数。

二、运用演示板操作,练习以2、5、10为单位的按群计数。

1、师出示演示板 :小朋友,演示板上有多少个棋子你知道吗?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数一数?

2、师:请一位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到前面来数一数,还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数法?

3、师:如果10个10个数应该怎么数呢?

4、师:请小朋友取出自己的圆形卡,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听音乐,把它依次摆放在自己的桌子上,音乐停止后,小朋友们就要停止摆放了。(幼儿听音乐进行操作)

5、师:你选的是什么颜色的圆形?有多少个?你是怎么数的?以2个、5个、10个为一组数出来的总数一样吗?数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哪一种方法数得快?

三、幼儿游戏《抱团》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抱团的游戏,老师来说游戏规则:

所有小朋友拉成一个大圆圈,边走边说:"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几个好朋友?"教师回答:"找到2个好朋友。"听到教师说2个后,小朋友们就要2个2个抱在一起,然后,教师再找一名小朋友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2个、5个、10个)2、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按一定的数群计数,可以生活中试着按2个、5个、10个分别数一数物体。

四、活动结束。

附:

排队数人数玩法:将幼儿按男女排成两队,每队指定一名幼儿数人数,按2个为单位数人数,说出总数。再分别指定幼儿按5个、10个为单位数人数,说出总数。

(生活中,可以让幼儿2个2个数筷子;5个5个数加餐;10个10个数器械等。)

按群计数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

2.学习30以内2个2个数,5个5个数,培养幼儿数群概念。

3.为学习计算打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

学习2个2个数,5个5个数

难点: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

2.PPT。

3.音乐《大西瓜》《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

教师:“秋天到了,小熊家的果园成熟了,它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复习30以内的正数。

1.教师:“小熊的果园里有三排果树,请小朋友帮它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树?”

2.教师:请小朋友跟我一起念儿歌《数果树1》

《数果树1》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左向右正着数,1到30挨着数。

1、2、3、4、5、6、7、8、……30。

3.复习30以内的倒数教师:“现在,我们要用倒教的方法帮小熊点教果树。

4.教师:点数时,从右向左、从下往上逐一倒数圆孔,从30数到1。

《数果树2》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右往左倒着数,30到1挨着数。

30、29、28、27、26、25、24…1。

游戏二:30以内2个2个数

教师:“刚才是一棵一棵数的果树。小熊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现在我们要两个两个帮小熊摘水果。”

1.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西瓜》后,一起两个两个数西瓜。

《摘西瓜》

果园里,西瓜多,我摘西瓜笑哈哈。

两个两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2、4、6、8、10、12、14、.…30。

2.请幼儿两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的

棋子两个两个地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两个两个数数。

律动游戏:“大西瓜”

“小熊谢谢小朋友,要请我们吃西瓜。小朋友们,请起立!”

游戏三:30以内5个5个数

1.教师:刚才我们两个两个摘西瓜,小熊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助它五个五个摘苹果,你们愿意帮忙吗?”

幼儿:“愿意!”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苹果》后,一起5个5个数苹果。

《摘苹果》

果园里,苹果多,我摘苹果笑哈哈。

5个5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5、10、15,20、25、30。

3.请幼儿五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棋子五个五个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五个五个数。

三、经验提升

1.教师:小熊今天非常开心,要请我们去它家做客。看一看,小熊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引导幼儿用2个2个数、5个5个数的'方式点数蛋糕、苹果、气球、棒棒糖)

2.教师:小熊还要同我们一起玩插棋子的游戏。请大家听音乐,插棋子,看谁插的多。

(引导幼儿2个2个插,5个5个插,并点数。)

3.听音乐收棋子,有序送插板。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条理分明,层层深入,能很好完成活动目标。我先创设了“参观小熊的果园”的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利用帮小熊数果树,复习10以内的正倒数,然后,从帮小熊“摘西瓜”、“摘苹果”等环节,引导幼儿一边操作材料,一边2个2个、5个5个地数数,从中,加入了音乐律动《大西瓜》,动静结合,让幼儿感知到活动的快乐。再通过让幼儿观看PPT,加深对“数群”的认识并按要求进行点数。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最后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

按群计数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活动组织: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

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按群计数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两个两个 的数数

难点:10—20之间两个两个的数数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基本环节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 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环节

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

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按群计数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

2.学习30以内2个2个数,5个5个数,培养幼儿数群概念。

3.为学习计算打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

学习2个2个数,5个5个数

难点: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

2.PPT。

3.音乐《大西瓜》《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

教师:“秋天到了,小熊家的果园成熟了,它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复习30以内的正数。

1.教师:“小熊的果园里有三排果树,请小朋友帮它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树?”

2.教师:请小朋友跟我一起念儿歌《数果树1》

《数果树1》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左向右正着数,1到30挨着数。

1、2、3、4、5、6、7、8、……30。

3.复习30以内的倒数教师:“现在,我们要用倒教的方法帮小熊点教果树。

4.教师:点数时,从右向左、从下往上逐一倒数圆孔,从30数到1。

《数果树2》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右往左倒着数,30到1挨着数。

30、29、28、27、26、25、24…1。

游戏二:30以内2个2个数

教师:“刚才是一棵一棵数的果树。小熊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现在我们要两个两个帮小熊摘水果。”

1.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西瓜》后,一起两个两个数西瓜。

《摘西瓜》

果园里,西瓜多,我摘西瓜笑哈哈。

两个两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2、4、6、8、10、12、14、.…30。

2.请幼儿两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的

棋子两个两个地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两个两个数数。

律动游戏:“大西瓜”

“小熊谢谢小朋友,要请我们吃西瓜。小朋友们,请起立!”

游戏三:30以内5个5个数

1.教师:刚才我们两个两个摘西瓜,小熊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助它五个五个摘苹果,你们愿意帮忙吗?”

幼儿:“愿意!”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苹果》后,一起5个5个数苹果。

《摘苹果》

果园里,苹果多,我摘苹果笑哈哈。

5个5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5、10、15,20、25、30。

3.请幼儿五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棋子五个五个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五个五个数。

三、经验提升

1.教师:小熊今天非常开心,要请我们去它家做客。看一看,小熊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引导幼儿用2个2个数、5个5个数的方式点数蛋糕、苹果、气球、棒棒糖)

2.教师:小熊还要同我们一起玩插棋子的游戏。请大家听音乐,插棋子,看谁插的多。

(引导幼儿2个2个插,5个5个插,并点数。)

3.听音乐收棋子,有序送插板。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条理分明,层层深入,能很好完成活动目标。我先创设了“参观小熊的果园”的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利用帮小熊数果树,复习10以内的正倒数,然后,从帮小熊“摘西瓜”、“摘苹果”等环节,引导幼儿一边操作材料,一边2个2个、5个5个地数数,从中,加入了音乐律动《大西瓜》,动静结合,让幼儿感知到活动的快乐。再通过让幼儿观看PPT,加深对“数群”的认识并按要求进行点数。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最后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

按群计数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大班的孩子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数的能力,但还没有两个、两个数或者五个、五个数的等按群计数的能力,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数学主题活动课《按群计数》,以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两个两个的数数

难点:1020之间两个两个的数数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基本环节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教案网.)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环节

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按群计数教案 篇8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教学重点:

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能掌握各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正确判断并能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1、猪、兔、狗毛绒玩具各一件;中型跷跷板;相关的电脑课件。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

1、情景导入。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

2、多种材料的探索。

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

(4)发现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璃球重。

(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3、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师:请幼儿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

师:用什么方法能使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

师:用什么样的方法使现在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

4、利用课件,拓展思维。

(1)倾斜的天平两端分别是一个西瓜和几个梨。

(2)天平两端分别是:一支粗蜡烛和两只细蜡烛,两边重量相同,教师将两边的蜡烛同时点燃。

师:如果两边的蜡烛燃烧的速度一样快,过一会儿天平还会是平衡的吗?

(3)天平显示皮球和冰块一样重。

师:同样重的皮球和冰块,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幼:冰块会变得越来越小,会越变越轻,天平会倾斜,皮球会滚掉。

带领幼儿到户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较轻重,到儿童乐园玩跷跷板,比较自己与同伴之间的轻重,加深对物体轻重比较方法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基本掌握了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并让幼儿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幼儿的感知与判断能力;同时幼儿学会了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符合了大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使孩子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与成功感。通过活动延伸,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巩固以及求知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个别幼儿参与动手能力还有待加强,活动区的材料准备还不够丰富,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还显得有些局限。

按群计数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学习20以内数数,探索按群计数(成组数数)的方法。

2、发展按群计数的能力,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二、活动准备:

糖果图片、幼儿人手1份雪花片(20个)、小棒20根、管道积木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课前问好)小朋友们好,看一看今天有这么多的美女老师们,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幼:美女老师们好!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按群计数),什么是按群计数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探究一下!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了好多糖果一起分享,但老师不知道一共多少个,想让小朋友一起来帮忙数一数,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糖果。XX小朋友是用1颗1颗数的方法,一共15颗,那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XX:还可以2颗2颗数,2、4、6、8、10、12、14,14添上1是15,一共有15颗......(幼儿表达不同数法)1颗1颗数、2颗2颗数、5颗5颗数、10颗10颗数。

幼儿大胆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2个2个数,3个3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幼儿上台演示操作计数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演示了不同的方法,有的说2个2个数,有的说5个5个数,那到底哪种方法更快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自己探索一下吧!

2、比较不同数数方法的快慢。

(20根小棒:白色5根,橘色5根,蓝色5根,紫色5根;雪花片:粉色5个,蓝色5个,绿色5个,黄色5个)师:现在小朋友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份雪花片,怎样才能数出来有多少个呢?现在请小朋友先用自己猜想的方法数数,再用其他小朋友的方法数,比比哪种方法数得快。

幼儿数数前,师提示幼儿:想用几个几个数的方法数,就将其摆成一行或一堆,然后再数。你们发现哪些方法数得快呢?

(雪花片:粉色5个,蓝色5个,绿色5个,黄色5个)XX小朋友:每种颜色有五个分行排列一共有20个雪花片。师: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依次分行排列是不是就能很直观的看出来一共有多少个了。

(总结2个2个数比1个1个数快,3个3个数比2个2个数快,5个5个数比3个3个数快,10个10个数比5个5个数快)

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拿出20根小棒用自己的计数方法进行比赛,看谁先数完。如有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快速的数完请其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师说开始,数的最快的小朋友并给予小贴画的奖励。请不同方法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方法演示给大家看。

现在和老师来进行比赛,师用一根一根数,全体小朋友用一种(2根2根数)按群计数的方法。师:你们的方法真快,咱们在一起用5根5根(10根10根)的方法数数吧。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了按群计数,回到家我们能不能数数家里有多少只鞋呢?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数一数你们家有多少根筷子呢?

小结:

什么叫按群计数?(不是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数群(物体群)为单位。如:以2为单位就是2。4。6。8。10;以5为单位计数就是5。10。15。等2个2个数比一个一个数快,5个5个数比2个2个数快,10个10个数比5个5个数快。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因数和倍数教案5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让优秀的教案为教师的授课注入新的灵感和力量,从哪些角度去准备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以下的“因数和倍数教案”或者是您在寻找的内容,请您认真阅读并参考本文!

因数和倍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同学自主探索、独立考虑、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同学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沛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同学独立考虑,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同学各自独立考虑,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假如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4、师:同学们,假如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同学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同学独立考虑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6、让同学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让同学独立考虑,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假如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身的想法?(让同学充沛发表自身的想法。)

2、让同学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因数和倍数教案【篇2】

填空题。

1.甲=2×3×5,乙=2×3×7,甲和乙的公因数有( )、( )、( )、( ),最大公因数是( )×( )=( )。

2.我国的`报警电话是( ),急救电话是( )。

3.在2、3、4和9四个数中,最大公因数是1的两个数有( )和( ),( )和( ),( )和( ),( )和( )。

的公因数有有( ),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 )。

5.所有不为0的自然数的公因数为( )。

6.35是7的倍数,那么3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 )。

7.一个数既是14的倍数,又是28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 ),也可能

( )。

8.9和16的最小公倍数减去( ),就等于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二.判断题。

三.把45和36的因数、公因数分别填在下面的圈内。

四.先完成表格再回答问题。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在空格里画“√”。

⑵12和15的公因数有( ),最大公因数是( )。

⑶12和20的公因数有( ),最大公因数是( )。

⑷15和20的公因数有( ),最大公因数是( )。

2.

⑴完成上表。

⑵当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时,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

⑶当c是d的倍数时,c和d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五,按要求做题。

1.实验小学为学生编学号,0504352表示五年级四班35号学生,是个女生;那么0603281是几年级几班的几号同学,是男生还是女生(男单,女双)?

2.你能说出下面每个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吗?

六.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它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这样的长方形有多少种?

2.书店要把一批儿童文学装箱,小刚说:“每10本装一箱还余9本”,小红说:“每13本装一箱还差1本”。这批儿童文学最少有多少本?

3.把48块饼干和27袋酸奶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结果饼干剩3块,酸奶剩2袋。你知道这个组最多有几位同学吗?

因数和倍数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归纳整理“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2、技能目标: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概念间的联系和发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活动:

1、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意义理解并熟练掌握。

2、把自己的整理情况写在作业本上。

复习提纲: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完因数和倍数这章知识,老师这有两个问题想考考你们,看谁的反应快,你们愿不愿意?

师:你能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描述一下4这个数吗?

小结:同学们很聪明!不过,这些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还有很多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一步整理复习这些内容,理顺它们之间的联系。

先自己想一想,要怎么做这些题,如何回答?怎样举例?考虑之后就可以在组内交流。

技能训练题:

1、按要求填数,在1―10的自然数中,选择合适的数填入圈内。

3、我的手机号码是:A B C D E F G H I J K ,注意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愿不愿意知道老师的手机号码: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如果说有哪些地方弄不清楚,那么你们刚才破译出了老师的手机号码,下来可以拨打我的号码,老师随叫随到,可以帮助你,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a×b=c(a≠0,b≠0),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求一个数的因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求一个数的因数,要一对一对地找,看哪两个自然数的积等于这个数,那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1、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 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奇、偶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5、3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各个数位上的数 的和是3倍数,这样的数就是2、5、3的倍数

1、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个因数,这个数叫质数。

2、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合数。

因数和倍数教案【篇4】

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P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指名生说一说)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齐读教材第12的注意。

二、自学预设:

1、仔细看例一,什么叫因数和倍数?像这样的乘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之间还有另一种说法,你想知道吗?

2、怎样找因数?例如18,36的因数是什么?

尝试练习

试着完成P13的做一做练习

三、认识因数与倍数,展示交流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师:从12的因数可以看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课件出示

5、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我的质疑

1.谁能举一个算式例子,并说说谁是谁的因数?

2.讨论:0×3 0×10 0÷3 0÷10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但不包括这节课我们研究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中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名称的“因数”,两者不能搞混淆。

四、反馈检测

1.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得因数?

16和2 4和24 72和8 20和5

2.下面得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3、完成P15第2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讲评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五、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18的因数有: 1,2,3,6,9,18

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因数和倍数教案【篇5】

填空题。

1.如果3X=Y(X、Y均不为0),那么Y是X的( )。

2.如果a是b的倍数,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

3.某数除以3和5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 )。

4.用一个数除15和30,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大是( )。

5.两个相邻奇数的和是16,这两个奇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

6.一个两位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那么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7.两个数不是倍数关系,且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36,这两个数可能是( )和( )。

8.0、3、5、7四个数组成一个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四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9.要使60□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那么□里可以填( )。

3.48既是6的倍数,又是8的倍数,所以48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 )

4.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的个位是0,这个数肯定是2和5的公倍数。( )

5.用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成的正方形,其边长最短是24厘米。 ( )

三.选择题。

1.如果a是b的倍数,同时也是c的倍数,那么a一定是b和c的( )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 )它本身。

4.如果4a=5b(a、b均不为0)那么a( )b。

A. > B. < C.=

5.下列各组数中,( )是2和5的公倍数。

A.10、15、20、25、30 B.10、50、1250、540

四.把30以内的4和6的倍数、公倍数分别填在下面的圈内。

五.把7的倍数画上“△”,8的倍数画上“○”。

六.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七.回答下列问题。

1.小于100的数中,12的倍数有哪些?

2.在12、15、36、64、450、950这六个数中。

(1)3的倍数有哪些?

(2)5的倍数有哪些?

(3)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

(4)2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

(5)3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

八.解决问题。

1.有一批玩具,如果每箱装30个,没有剩余;如果每箱装50个,也没有剩余。这批玩具最少有多少个?

2.军军和丁丁到图书馆去借书,军军:每隔3天去一次;丁丁:每隔4天去一次。7月1日两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他们下一次同时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

1-5数学教案6篇


1-5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感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

1、出示主题图。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 和 2℃ 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引领

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1-5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二)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个数进行分类。(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质数、合数的意义。

(二)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

教学用具

投影片,2~50的自然数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奇数和偶数是根据什么来分的?(投影片)2,3,4,9,14,15,101,187,235,561,740,927,839,456。

2.按照能否被2整除对自然数进行分类:(投影片)

3.请说出下面各数的所有约数:(投影片出题,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1的约数有________;2的约数有________;

3的约数有________;4的约数有________;

5的约数有________;6的约数有________;

7的约数有________;8的约数有________;

9的约数有________;10的约数有________;

11的约数有________;12的约数有________。

教师:请观察板书,左边和右边的数各有什么特点?(左边是奇数,右边是偶数。)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按照能否被2整除对自然数进行分类。除了这种分法还有没有别的分法呢?这节课就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质数、合数的意义。

(1)教师:(指板书)请把1至12各数的约数的个数就出来(学生口答,老师在每列数的后面补出括号,填上数)?

教师:请观察这些数和它们的约数个数,看一看约数的个数有几种情况?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有三种情况,约数个数是一个,两个,两个以上。

教师:请再举几个数,看一看它们的约数的情况是不是与这几种情况相符合?

学生举例并分析出所举出的数的约数是2个或者两个以上。(小组活动)

(2)教师:请观察只有两个约数的这些数和它们的约数,看看这些约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出:1和它本身。

教师:如上面这些数,都具有这个特点,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板书:质数。

教师:谁能说一说什么叫质数?

学生口答后老师再把板书补充完整: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教师:请观察有两个以上约数的这些数和它们的约数,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口答后,老师逐次板书出: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合数。

在学生完整地概括什么是合数后板书: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教师:的区别是什么?(约数只有两个还是两个以上。)

2.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1)(板书)例2,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数竖排写)。

17(的约数):1,17(两个)

22(的约数):1,2,11,22(两个以上)

29(的约数):1,29(两个)

35(的约数):1,5,7,35(两个以上)

37(的约数):1,37(两个)

87(的约数):1,3,29,87(两个以上)

教师:根据什么来判断?(检查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

学生口答,老师在上面各数后面板书出判断过程。

板书:17,29,37是质数

22,35,87是合数。

再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质数?

教师:一个数有两个以上的约数,判断它是不是质数时,需不需要把它的所有的约数都找出来?(不需要,只要找出第三个约数,就能证明它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

口答练习: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19,21,43,67。

(2)教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除了检查它的约数外,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来判断。

请学生取出2~50的自然数表。按如下要求去做: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不包括2,3,5,7本身)看剩下的是什么数?能说明理由吗?

学生书写和讨论,老师巡视。最后说明这就是50以内的质数表。请看课本59页质数表。

练习:请判断下面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说出自己是如何判断的?(查表或是看约数)

31,57,87,4325,632080。

(3)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质数、合数的区别是它们约数的个数,那么我们能不能按约数的个数这个特点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呢?分几类呢?

学生讨论中有分两类,三类之争,老师引导从约数个数去看。最后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画出集合图:

教师:为什么1要单列一类?

口答后板书: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教师:到此,这节课要研究的自然数的一种新的分类问题已解决了,还认识了质数、合数两个概念。板书引出课题:质数和合数。

3.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

口答填空:(投影片)在1~20的自然数中,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是()。

下面几种说法对不对?说明理由。

①质数都是奇数;

②合数都是奇数;

③除2以外的偶数都是合数;

④自然数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⑤自然数除了奇数就是偶数。

请再说一说奇数、偶数与质数,合数的区别。

(三)巩固反馈

1.口答:(投影片)

①在19,29,39,77,84,91中( )是质数;

②合数最少有()个约数,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最小的奇数是()。

2.“一个数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按约数个数对自然数进行分类。

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

作业:课本P62练习十三,1,2,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约数、倍数、奇数、偶数的基础上,新引进质数、合数两个新概念。教学从研究根据约数个数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入手,这个分类与已学过的奇数、偶数分类容易混淆,所以设计复习提问和新课教学共用一组板书,这样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便于比较的视觉效果,(奇数、偶数可以混合排列,也可以左右排列,前者观察与比较难度比后者大,这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自行选定)。通过比较,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质数,合数以及1的区别在于约数个数的多少,同时使学生分清了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本质区别是对自然数采用了不同标准的分类,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清晰的概念,在应用中既不会分类时把1划错范围或遗忘,也不会把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混为一体。

质数、合数概念的归纳,设计中是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抓住关键词,逐层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

新课教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质数,合数的意义。

第二部分学习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区别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

1-5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 1/2-1/3 5/9×3/5 2÷1/2 1/4÷4

18÷1/2 18×1/2 0÷2/5 1-3/4 1÷4/7

21×3/7 10/7÷15 21÷3/7 1/2×1/3 5/6×36

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 )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 )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出示例题: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5/9。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1)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根据“男运动员占5/9”这个信息你还知道了什么?(把45个同学看作单位“1”、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为了清楚地表示男、女运动员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借助画线段图来分析。你能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吗?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线段图。

(4)提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

(5)探讨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根据男运动员占5/9,先算出男运动员的人数,再算女运动员人数,列式:45-45×5/9

方法二:根据男运动员占5/9可以知道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最后求女运动员人数。列式为:45×(1-5/9)。

追问: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结:刚才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中,都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一种方法先求出男运动员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男运动员人数求出女运动员人数;而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比以前复杂一些,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某粮库原来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

2.少先队员一共采集标本168件,其中5/8是植物标本,其余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

3.张大伯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30米,宽20米。这块地的7/12种茄子,其余种番茄。番茄种了多少平方米?

学生认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讲评时将这三小题进行比较,比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1-5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约5分钟)

1、观察3/10、7.4、8、125、5.4、7/10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如学生说出下面的①,则教师就继续说②;如学生直接说②,则教师就不再说①)

①这些数是整数、小数和分数。

②从计算的角度考虑这些数可以干什么?(凑整)

2、请你根据这六个数编出三道口算题。

7/10+3/10=7.4-5.4=8×125=

3、对三道口算题再加工,请你继续计算。

3/10+7/10×20=7.4-5.4÷0.9=24÷8×125=

你想说点什么?(预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应该按运算顺序做。)

这些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进行复习(约30分钟)

1、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时间三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多。可以不按题号顺序,有选择地做。(课前下发习题纸。)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

2、三分钟到!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些题目?其他同学呢?

3、思考: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题?

4、我没让你们简算,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题能够直接简算的?(预设:需要观察数的特征,符号)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

5、追问:是不是数字只要能凑整就能简算呢?不能简算,根据什么?能简算根据什么?

6、现在研究简算的题目,每人手里有一张表,自己先独立填写,填完后再小组交流。第一栏举例,可以是做过的例子,也可再举例。第二栏填简算的依据是什么?第三栏注意(即易错的地儿)是什么?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填在表里。(可把几类全研究,也可感兴趣的几个题)(约8分钟)

简便运算的题目(举例)

依据(定律或性质用字母表示)

注意(易错或提醒同学的地方)

7、学生汇报:(10分钟)

(1)比如,依据加法、乘法的结合、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减法性质;商不变的性质;除法性质。师适时板书:定律和性质,并适时师生、生生间进行。

(2)在学生汇报的同时,说到什么定律或性质时,如学生之间能相互补充最好,否则教师则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易错的题目,如:

(3)(意图:分配律的正确运用。②避免分配律迁移到除法中去)。

(5)×19×17

(6)3÷2.53÷2.5÷4

8、订正结果后改正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三、课堂:(2分钟)

今天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审题重要,观察特征、符号,依据定律、性质,凑整达到简算目的。

今天的复习对于以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想法?

1-5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

3、初步培养学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智慧老爷爷请王老师带来5个智慧星,请看,他说呀,想把这5个智慧星送给咱们一(8)班会倾听,能观察,肯发言,专心思考聪明孩子。想得到这些智慧星吗?看大家的表现吧!

一、创情导入、引入新课笑笑家的苹果成熟了,她邀请我们到她家做客,大家想去吗?

二、操作探究,理解意义

(一)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1、大家仔细观察,这棵苹果树上一共有几个苹果?现在发生了什么?掉下了几个苹果?现在树上还剩几个苹果?你能把这个数学故事完整地讲出来吗?(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树上还剩下3个苹果。)

2、你能根据这个数学故事能完整地表达出两个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原有5个苹果,掉下2个,还剩多少个?)

3、师板书课题还剩下多少。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还剩下多少这一类的数学问题。

4、摆一摆。师:刚才我们讲出了这个数学故事,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故事用我们手上的学具摆出来。

请同学们拿出5个圆片来代替5个苹果,摆一摆。学生动手摆一摆。

(先摆5个圆片,拿走2个圆片,还有3个)

5、你是怎么摆的'?又是怎样知道还剩下3个苹果的?引导学生说出:是从总数5里去掉2个,就是少了2个,还剩下3个。

6、板书贴图。

强调: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

(二)还剩下几块奶酪?

1、数一数,一共有几块奶酪?看,小老鼠干什么呢?你能把这个数学故事完整地讲出来吗?(有5块奶酪,搬走2块,还有3块)

2、你能根据这个数学故事能完整地表达出两个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有5块奶酪,搬走2块,还剩几块?)

3、摆一摆。

同桌互说你能把图中的意思用圆片摆出来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4、板书贴图。

强调: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

5、画一画。

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画下来吗?师引导:数学故事不仅可以讲出来,摆出来,还可以画出来呢,我们可以用图形(圆,三角形,正方形等形状)代替奶酪,怎样把5块奶酪,拿走2块又怎样画下来,思考一下,把这个过程画在本上。

6、交流汇报。

师引导把表达与操作,形与数结合,体会减法的意义。

三、抽象理解,认识减法

1、谁愿意再来说一说这两个数学故事。

2、我们把这个两个数学故事用算式表示出来,怎么表示?板书:5—2=33、你知道每个数都表示什么意思吗?让学生结合情境说一说。

3、认识减号,读算式这里的—是减号,表示去掉的意思,像这样的有减号的算法,叫作减法,补充课题,认识减法师:这个算式怎么读呢?(5减2等于3)从左往右读,能把减号两边的数交换吗?

4、这两个数学问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呢?引导归纳: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要用减法来计算?

5、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用减法来计算的例子,我们还是以5—2=3为例子,它还要可能讲的是什么数学故事呢?引导学生完整表达。

比如5颗糖,吃了2颗,还剩下3颗。有5元钱,花了2元,还有3元钱。

四、综合练习,加深理解

1、画一画,算一算引导学生读懂图意,尝试练习,汇报交流。

2、练一练第1题。

先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出算式,集体汇报。

五、评价小结,拓展运用利用智慧星讲评,老师想把智慧老人带来的智慧星奖下去,如果从这5个从一次拿走1颗,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记录这个过程,算式5—1=4,如果我一下子拿走2颗呢?5—2=3如果我一下子拿走3颗呢?5—3=2如果我一下子拿走4颗呢?5—4=1如果我一下子拿走5颗呢?(全部拿走)5—5=0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得数是0的减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认识减法的?减法有什么意义?附板书设计:还剩下多少(认识减法)图15个苹果掉下2个,还剩3个图25块奶酪拿走2块,还剩3块5—2=3减号读作:5减2等于3。

1-5数学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认识 “平均分”

6、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四)、学习平均分

1、 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五)、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六、教学结束: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请同学们写出来。

初中数学教案5篇


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设计教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栏目小编选择了最有价值的“初中数学教案”资料供读者方便参考,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初中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能说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辨别一个方程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2、通过探索交流,会辨别一个解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能写出给定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了解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说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类比,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进一步培养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关注生活,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关性。即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但不是任意的两个数是它的解。

2、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认识二元一次方程,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特点,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的引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激发学习情绪,营造学习气氛,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讨,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关性。

3、通过学练结合,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一个数的3倍比这个数大6,这个数是多少?

2、写有数字5的黄卡和写有数字2的蓝卡若干张,问黄卡和蓝卡各取几张,才能使取到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22?

思考:这个问题中,有几个未知数?能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吗?如果设黄卡取x张,蓝卡取y张,你能列出方程吗?

3、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时,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

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发现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所列的方程:这两个方程有哪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与一元一次方程比较,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你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根据它们的共同特征,你认为怎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巩固新知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1)(2)(3)(4)

3、师生互动再探新知

(1)什么是方程的解?(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你能给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下一个定义吗?(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若未知数设为,记做,若未知数设为,记做

4、检验新知

(1)检验下列各组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学生感悟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2)你能写出方程x-y=1的一个解吗?(再一次让学生感悟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

5、自我挑战三探新知

有3张写有相同数字的蓝卡和2张写有相同数字的黄卡,这五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10。设蓝卡上的数字为x,黄卡上的数字为y,根据题意列方程。

请找出这个方程的.一个解,并写出你得到这个解的过程。

学生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体验和了解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五、总结

比较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

如果一个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项都为1次方,那么这个整式方程就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有无穷个解,若加条件限定有有限个解。

初中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能从简单的实际事例中,抽象出函数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

2、使学生分清常量与变量,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会求函数值,并体会自变量与函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4、使学生掌握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求法.

5、通过函数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了解函数的意义,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求函数值.

教学难点:函数概念的抽象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反映了函数关系,你能举出一个,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吗?

1、学校计划组织一次春游,学生每人交30元,求总金额y(元)与学生数n(个)的关系.

2、为迎接新年,班委会计划购买100元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求所能购买的总数n(个)与单价(a)元的关系.

解:1、y=30n

y是函数,n是自变量

2、n是函数,a是自变量.

(二)讲授新课

刚才所举例子中的函数,都是利用数学式子即解析式表示的.这种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如第一题中的学生数n必须是正整数.

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2)

(3)(4)

(5)(6)

分析:在(1)、(2)中,x取任意实数,与都有意义.

(3)小题的是一个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因此要求.

同理(4)小题的也是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因此要求且.

第(5)小题,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的被开方数是.

同理,第(6)小题也是二次根式,是被开方数,

小结:从上面的例题中可以看出函数的解析式是整数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函数的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注意:有些同学没有真正理解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片面地认为,凡是分母,只要即可.教师可将解题步骤设计得细致一些.先提问本题的分母是什么?然后再要求分式的分母不为零.求出使函数成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的问题也与次类似.

但象第(4)小题,有些同学会犯这样的错误,将答案写成或.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方程的两根用“或者”联接,在这里就直接拿过来用.限于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可联系日常生活讲清“且”与“或”.说明这里与是并且的关系.即2与-1这两个值x都不能取.

例2、自行车保管站在某个星期日保管的自行车共有3500辆次,其中变速车保管费是每辆一次0.5元,一般车保管费是每次一辆0.3元.

(1)若设一般车停放的辆次数为x,总的保管费收入为y元,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估计前来停放的3500辆次自行车中,变速车的辆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试求该保管站这个星期日收入保管费总数的范围.

解:(1)

(x是正整数,

(2)若变速车的辆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

则收入在1225元至1330元之间

总结: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得实际问题有意义.这样,就要求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函数,当自变量时,相应的函数y的值是.60叫做这个函数当时的函数值.

例3、求下列函数当时的函数值:

(1)————(2)—————

(3)————(4)——————

注:本例既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体会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以此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二)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了有关函数的概念.在研究函数关系时首先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此,要求大家能掌握解析式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能求出其相应的函数值.另外,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业:习题13.2A组2、3、5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中数学教案(篇3)

课题: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写出实际问题中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关系的解析式.

3.掌握“从特殊到一般”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将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表示.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表示.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函数请举例说明.

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铅笔数n(个)关系式是什么

3.在上述式子中变量是谁.常量是谁自变量又是谁

二.讲解:

在前面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些函数:

y=xs=30t

y=2x+3y=-x+2

这些函数都使用自变量的一次式来表示的`,可以写成y=kx+b的形式

一般的,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特别的,当b=0时,一次函数y=kx+b就成为y=kx(k是常数,k≠0),这时y就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例一:

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一个斜坡上向下滚动,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秒.

(1)求小球速度v(米/秒)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3.5秒时小球的速度.

分析:v与t之间是正比例关系.

解:(1)v=2t

(2)t=3.5时,v=2×3.5=7(米/秒)

例二:拖拉机工作时,油箱中有油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6升,求油箱中的余油量Q(升)与工作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t小时耗油6t升,从原油油量中减去6t,就是余油量.

解:Q=40-6t

课堂练习:

P961,2

小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而正比例函数一定是一次函数,会将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或正比例函数表示出来

作业:P971。2。3。4。

初中数学教案(篇4)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这是一节“概念加例题型”课,此种课型中的学习内容一部分是概念,一部分是运用前面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在方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解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重要基础。这类课一般采用“导学导教,当堂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点一般不放在概念上,要特别留意学生运用概念解题或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时,对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2)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

3.情感、态度: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问题,在移项法则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渗透化归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采取自学、讨论、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五、教学难点:

移项法则的探究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引例: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趣味算题,多以顺口溜的形式表达,请看这样一个数学问题:一群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两个,老头和梨分别是( )

A.3个老头,4个梨 B.4个老头,3个梨 C.5个老头,6个梨 D.7个老头,8个梨

设计意图:大部分同学会用算术法(答案代入法)来解答的,而这类问题我们如何用方程来解答呢?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巧妙过渡,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移项法,明确移项法的依据,会解形如ax+b=cx+d类型 的一元一次方程。

2.会建立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这两个目标的达成,也验证了本节课学生自学的效果,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导教导学

1.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教材问题2到例3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问题2中这批书的总数有哪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的等量关系是什么?(2)什么是移项?移项的依据是什么?移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解形如“ax+b=cx+d”类型的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自学例3后请归纳解这类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8分钟后,比谁能仿照问题2和例3的格式正确解答问题)

2.学生自学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行独立学习,教师巡视,对自学速度慢的、自学能力差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给以暗示和帮扶,有利于自学后的成果展示。

3.交流展示(小组合作展示)

(合作交流一)教材问题2中这批书的总数有哪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呢?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两种不同分法这批书的总数就有两种表示方法,即这批书共有(3 X+20)本或(4X-25)本。

2)找相等关系: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板书)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3x+20 = 4x-25(板书)

【总结提升】解决“分配问题”应用题的列方程的基本要点:

A.找出能贯穿应用题始终的一个不变的量.

B.用两个不同的式子去表示这个量.

C.由表示这个不变的量的两个式子相等列出方程.

设计意图:因为在自学提纲的引领下,每个小组自主学习的效果不同,反馈的意见不同,所以在展示中首先要展示学生对课本例题的理解思路。采取主动自愿的.方式,一个小组主讲,其它小组补充。

(变式训练1)某学校组织学生共同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5棵,则剩下3棵;如果每人种6棵,则缺3棵树苗,求参与种树的人数

(只设列即可)

(变式训练2)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趣味算题,多以顺口溜的形式表达,请看这样一个数学问题:一群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两个,老头和梨各多少?

设计意图:检查提问学生对“分配问题”应用题掌握的情况,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所列方程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学生会带着“如何解这类方程?”的好奇心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合作交流二)什么是移项?移项的依据是什么?移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解形如“ax+b=cx+d”类型的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自学例3后请归纳解这类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板书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等式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魏玉英)

师:为什么等式(方程)可以这样变形?依据什么?

(出示)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即: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师: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出示) 通过移项,使等号左边仅含未知数的项,等号右边仅含常数的项,使方程更接近x=a的形式.(与课题对照渗透转化思想)

(基础训练)抢答:判断下列移项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修改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魏玉英)

设计理念:让各个小组凭着势力去抢答。这五个习题重点考察学生对移项的掌握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习题分层设计且成梯度分布。

【归纳板书】 解“ax+b=cx+d”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 移项,(2) 合并同类项,(3) 系数化为1

(综合训练) 解下列方程(任选两题)

设计理念:第(2)、(3)两题未知数系数是相同类型的,所以让学生任选一题即可。通过综合训练能让学生更进一步巩固用移项和合并同类项去解方程了。

(中考试练)若x=2是关于x的方程2x+3m-1=0的解,则m的值为

设计理念:通过本题的训练让学生明确中考在本节的考点,同时激励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要抓住知识的核心和重点。

(四)我总结、我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收获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之间互相谈收获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相互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可以引导学生从本节课获得的知识、解题的思想方法、学习的技巧等方面交流意见。

(五)当堂检测(50分)

1.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

A.由-2x=6, 得x=3

B.由-3=x+2, 得x=-3-2

C.由-7x+3=x-3, 得(-7+1)x=-3-3

D.由5x=2x+3, 得x=-1

2.一批游客乘汽车去观看“上海世博会”。如果每辆汽车乘48人,那么还多4人;如果每辆汽车乘50人,那么还有6个空位,求汽车和游客各有多少?(只设出未知数和列出方程即可)

3.(20分)已知x=1是关于x的方程3m+8x=m+x的解,求m的值。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答题,教师巡回检查,对先答完的学生进行及时批改,并把得满分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对后解答完的学生的检测进行评定,最后老师进行小结。

(六)实践活动

请每一位同学用自己的年龄编一 道“ax+b=cx+d”型的方程应用题,并解答。先在组内交流,选出组内最有创意的一个记在题卡上,自习在全班进行展示 。

设计意图:让学生课后完成,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初中数学教案(篇5)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组成不等式组的不等式必须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2)从数量上看,不等式的个数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每个不等式在不等式组中的位置并不固定,它们是并列的.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及解不等式组: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就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求这个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就叫解不等式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1)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或口诀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也就是得到了不等式组的解集.

三.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数轴表示: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点

1.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应记住下面的规律: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的画实心原点,无等号的画空心圆圈;

2.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先画同各个不等式的解集,找出公共部分即为不等式的解集。公共部分也就各不等式解集在数轴上的重合部分;

3..我们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化简成最简不等式组后进行分类,通常就能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成如上四类。

说明:当不等式组中,含有“≤”或“≥”时,在解题时,我们可以不关注这个等号,这样就这类不等式组化归为上述四种基本不等式组中的某一种类型。但是,在解题的过程中,这个等号要与不等号相连,不能分开。

四.求一些特解:求不等式(组)的正整数解,整数解等特解(这些特解往往是有限个),解这类问题的步骤:先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借助于数轴,找出所需特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考点分析】

(1)考查不等式组的概念;

(2)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以及在数轴上的表示;

(3)考查不等式组的特解问题;

(4)确定字母的取值。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点误区】

(1)思维误区,不等式与等式混淆;

(2)不能正确地确定出不等式组解集的公共部分;

(3)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解集时,混淆界点的表示方法;

(4)考虑不周,漏掉隐含条件;

(5)当有多个限制条件时,对不等式关系的发掘不全面,导致未知数范围扩大;

(6)对含字母的不等式,没有对字母取值进行分类讨论。

按群计数教案热门十篇


希望推荐的这本书“按群计数教案”对您有所帮助,我们提供的思路仅供参考具体方案需要您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每位教师都必须要有教案课件,但教师也必须清楚教案课件不能随随便便写就。教案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按群计数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

2.学习30以内2个2个数,5个5个数,培养幼儿数群概念。

3.为学习计算打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

学习2个2个数,5个5个数

难点: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

2.PPT。

3.音乐《大西瓜》《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

教师:“秋天到了,小熊家的果园成熟了,它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复习30以内的正数。

1.教师:“小熊的果园里有三排果树,请小朋友帮它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树?”

2.教师:请小朋友跟我一起念儿歌《数果树1》

《数果树1》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左向右正着数,1到30挨着数。

1、2、3、4、5、6、7、8、……30。

3.复习30以内的倒数教师:“现在,我们要用倒教的方法帮小熊点教果树。

4.教师:点数时,从右向左、从下往上逐一倒数圆孔,从30数到1。

《数果树2》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右往左倒着数,30到1挨着数。

30、29、28、27、26、25、24…1。

游戏二:30以内2个2个数

教师:“刚才是一棵一棵数的果树。小熊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现在我们要两个两个帮小熊摘水果。”

1.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西瓜》后,一起两个两个数西瓜。

《摘西瓜》

果园里,西瓜多,我摘西瓜笑哈哈。

两个两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2、4、6、8、10、12、14、.…30。

2.请幼儿两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的

棋子两个两个地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两个两个数数。

律动游戏:“大西瓜”

“小熊谢谢小朋友,要请我们吃西瓜。小朋友们,请起立!”

游戏三:30以内5个5个数

1.教师:刚才我们两个两个摘西瓜,小熊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助它五个五个摘苹果,你们愿意帮忙吗?”

幼儿:“愿意!”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苹果》后,一起5个5个数苹果。

《摘苹果》

果园里,苹果多,我摘苹果笑哈哈。

5个5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5、10、15,20、25、30。

3.请幼儿五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棋子五个五个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五个五个数。

三、经验提升

1.教师:小熊今天非常开心,要请我们去它家做客。看一看,小熊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引导幼儿用2个2个数、5个5个数的'方式点数蛋糕、苹果、气球、棒棒糖)

2.教师:小熊还要同我们一起玩插棋子的游戏。请大家听音乐,插棋子,看谁插的多。

(引导幼儿2个2个插,5个5个插,并点数。)

3.听音乐收棋子,有序送插板。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条理分明,层层深入,能很好完成活动目标。我先创设了“参观小熊的果园”的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利用帮小熊数果树,复习10以内的正倒数,然后,从帮小熊“摘西瓜”、“摘苹果”等环节,引导幼儿一边操作材料,一边2个2个、5个5个地数数,从中,加入了音乐律动《大西瓜》,动静结合,让幼儿感知到活动的快乐。再通过让幼儿观看PPT,加深对“数群”的认识并按要求进行点数。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最后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

按群计数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大班的孩子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数的能力,但还没有两个、两个数或者五个、五个数的等按群计数的能力,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数学主题活动课《按群计数》,以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两个两个 的数数

难点:10—20之间两个两个的数数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基本环节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 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环节

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3.大班数学按群计数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20以内数数,探索按群计数(成组数数)的方法。

2、发展按群计数的能力,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糖果图片、幼儿人手1份雪花片(20个)、小棒20根、管道积木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课前问好)小朋友们好,看一看今天有这么多的美女老师们,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幼:美女老师们好!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按群计数),什么是按群计数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探究一下!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了好多糖果一起分享,但老师不知道一共多少个,想让小朋友一起来帮忙数一数,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糖果。XX小朋友是用1颗1颗数的方法,一共15颗,那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XX:还可以2颗2颗数,2、4、6、8、10、12、14,14添上1是15,一共有15颗。。。。。。(幼儿表达不同数法)1颗1颗数、2颗2颗数、5颗5颗数、10颗10颗数。

幼儿大胆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2个2个数,3个3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幼儿上台演示操作计数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演示了不同的方法,有的说2个2个数,有的.说5个5个数,那到底哪种方法更快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自己探索一下吧!

2、 比较不同数数方法的快慢。

(20根小棒:白色5根,橘色5根,蓝色5根,紫色5根;雪花片:粉色5个,蓝色5个,绿色5个,黄色5个)师:现在小朋友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份雪花片,怎样才能数出来有多少个呢?现在请小朋友先用自己猜想的方法数数,再用其他小朋友的方法数,比比哪种方法数得快。

幼儿数数前,师提示幼儿:想用几个几个数的方法数,就将其摆成一行或一堆,然后再数。你们发现哪些方法数得快呢?

幼儿分组:一组用1个1个数的方法,二组用2个2个数的方法,三组用3个3 个数的方法,四组用5个5个数的方法。五组用10个10个数的方法。师:哪一组的方法最快?幼:第五组。师:现在请小朋友互相换一种方法来看一看是不是快。(第一组3个3个数、第二组1个1个数、第三组2个2个数、第四组10个10个数、第五组5个5个数)比一比看哪组小朋友先数完。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总结出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都是很快的方法。

师:那有没有不用数就能看出来几个雪花片?

(雪花片:粉色5个,蓝色5个,绿色5个,黄色5个)XX小朋友:每种颜色有五个分行排列一共有20个雪花片。师: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依次分行排列是不是就能很直观的看出来一共有多少个了。

(总结2个2个数比1个1个数快,3个3个数比2个2个数快,5个5个数比3个3 个数快,10个10个数比5个5个数快)

3、游戏:比一比谁数的快,巩固按群计数的方法。

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拿出20根小棒用自己的计数方法进行比赛,看谁先数完。如有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快速的数完请其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师说开始,数的最快的小朋友并给予小贴画的奖励。请不同方法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方法演示给大家看。

现在和老师来进行比赛,师用一根一根数,全体小朋友用一种(2根2根数)按群计数的方法。师:你们的方法真快,咱们在一起用5根5根(10根10根)的方法数数吧。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了按群计数,回到家我们能不能数数家里有多少只鞋呢?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数一数你们家有多少根筷子呢?

四、小结:

什么叫按群计数?(不是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数群(物体群)为单位。如:以2为单位就是2.4.6.8.10;以5为单位计数就是5.10.15.等2个2个数比一个一个数快,5个5个数比2个2 个数快,10个10个数比5个5 个数快。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按群计数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 活动组织: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 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

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活动结束

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按群计数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

2.学习30以内2个2个数,5个5个数,培养幼儿数群概念。

3.为学习计算打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

学习2个2个数,5个5个数

难点: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

2.PPT。

3.音乐《大西瓜》《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

教师:“秋天到了,小熊家的果园成熟了,它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复习30以内的正数。

1.教师:“小熊的果园里有三排果树,请小朋友帮它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树?”

2.教师:请小朋友跟我一起念儿歌《数果树1》

《数果树1》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左向右正着数,1到30挨着数。

1、2、3、4、5、6、7、8、……30。

3.复习30以内的倒数教师:“现在,我们要用倒教的方法帮小熊点教果树。

4.教师:点数时,从右向左、从下往上逐一倒数圆孔,从30数到1。

《数果树2》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右往左倒着数,30到1挨着数。

30、29、28、27、26、25、24…1。

游戏二:30以内2个2个数

教师:“刚才是一棵一棵数的果树。小熊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现在我们要两个两个帮小熊摘水果。”

1.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西瓜》后,一起两个两个数西瓜。

《摘西瓜》

果园里,西瓜多,我摘西瓜笑哈哈。

两个两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2、4、6、8、10、12、14、.…30。

2.请幼儿两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的

棋子两个两个地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两个两个数数。

律动游戏:“大西瓜”

“小熊谢谢小朋友,要请我们吃西瓜。小朋友们,请起立!”

游戏三:30以内5个5个数

1.教师:刚才我们两个两个摘西瓜,小熊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助它五个五个摘苹果,你们愿意帮忙吗?”

幼儿:“愿意!”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苹果》后,一起5个5个数苹果。

《摘苹果》

果园里,苹果多,我摘苹果笑哈哈。

5个5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5、10、15,20、25、30。

3.请幼儿五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棋子五个五个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五个五个数。

三、经验提升

1.教师:小熊今天非常开心,要请我们去它家做客。看一看,小熊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引导幼儿用2个2个数、5个5个数的方式点数蛋糕、苹果、气球、棒棒糖)

2.教师:小熊还要同我们一起玩插棋子的游戏。请大家听音乐,插棋子,看谁插的多。

(引导幼儿2个2个插,5个5个插,并点数。)

3.听音乐收棋子,有序送插板。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条理分明,层层深入,能很好完成活动目标。我先创设了“参观小熊的果园”的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利用帮小熊数果树,复习10以内的正倒数,然后,从帮小熊“摘西瓜”、“摘苹果”等环节,引导幼儿一边操作材料,一边2个2个、5个5个地数数,从中,加入了音乐律动《大西瓜》,动静结合,让幼儿感知到活动的快乐。再通过让幼儿观看PPT,加深对“数群”的认识并按要求进行点数。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最后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

按群计数教案【篇5】

教育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教具组成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活动组织: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

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收回插板。

四、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按群计数教案【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大班的孩子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数的能力,但还没有两个、两个数或者五个、五个数的等按群计数的能力,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数学主题活动课《按群计数》,以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两个两个 的数数

难点:10—20之间两个两个的数数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基本环节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 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环节

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3.大班数学按群计数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20以内数数,探索按群计数(成组数数)的方法。

2、发展按群计数的能力,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糖果图片、幼儿人手1份雪花片(20个)、小棒20根、管道积木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课前问好)小朋友们好,看一看今天有这么多的美女老师们,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幼:美女老师们好!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按群计数),什么是按群计数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探究一下!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了好多糖果一起分享,但老师不知道一共多少个,想让小朋友一起来帮忙数一数,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糖果。XX小朋友是用1颗1颗数的方法,一共15颗,那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XX:还可以2颗2颗数,2、4、6、8、10、12、14,14添上1是15,一共有15颗。。。。。。(幼儿表达不同数法)1颗1颗数、2颗2颗数、5颗5颗数、10颗10颗数。

幼儿大胆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2个2个数,3个3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幼儿上台演示操作计数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演示了不同的方法,有的说2个2个数,有的说5个5个数,那到底哪种方法更快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自己探索一下吧!

2、 比较不同数数方法的快慢。

(20根小棒:白色5根,橘色5根,蓝色5根,紫色5根;雪花片:粉色5个,蓝色5个,绿色5个,黄色5个)师:现在小朋友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份雪花片,怎样才能数出来有多少个呢?现在请小朋友先用自己猜想的方法数数,再用其他小朋友的方法数,比比哪种方法数得快。

幼儿数数前,师提示幼儿:想用几个几个数的方法数,就将其摆成一行或一堆,然后再数。你们发现哪些方法数得快呢?

幼儿分组:一组用1个1个数的方法,二组用2个2个数的方法,三组用3个3 个数的方法,四组用5个5个数的方法。五组用10个10个数的方法。师:哪一组的方法最快?幼:第五组。师:现在请小朋友互相换一种方法来看一看是不是快。(第一组3个3个数、第二组1个1个数、第三组2个2个数、第四组10个10个数、第五组5个5个数)比一比看哪组小朋友先数完。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总结出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都是很快的方法。

师:那有没有不用数就能看出来几个雪花片?

(雪花片:粉色5个,蓝色5个,绿色5个,黄色5个)XX小朋友:每种颜色有五个分行排列一共有20个雪花片。师: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依次分行排列是不是就能很直观的看出来一共有多少个了。

(总结2个2个数比1个1个数快,3个3个数比2个2个数快,5个5个数比3个3 个数快,10个10个数比5个5个数快)

3、游戏:比一比谁数的快,巩固按群计数的方法。

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拿出20根小棒用自己的计数方法进行比赛,看谁先数完。如有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快速的数完请其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师说开始,数的最快的小朋友并给予小贴画的奖励。请不同方法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方法演示给大家看。

现在和老师来进行比赛,师用一根一根数,全体小朋友用一种(2根2根数)按群计数的方法。师:你们的方法真快,咱们在一起用5根5根(10根10根)的方法数数吧。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了按群计数,回到家我们能不能数数家里有多少只鞋呢?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数一数你们家有多少根筷子呢?

四、小结:

什么叫按群计数?(不是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数群(物体群)为单位。如:以2为单位就是2.4.6.8.10;以5为单位计数就是5.10.15.等2个2个数比一个一个数快,5个5个数比2个2 个数快,10个10个数比5个5 个数快。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按群计数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两个两个 的数数

难点:10—20之间两个两个的数数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基本环节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 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环节

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

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按群计数教案【篇8】

教育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教具组成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活动组织: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

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收回插板。

四、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按群计数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活动组织: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

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按群计数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按数群整5、整10数数,并说出总数。

2、能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猴子捞月挂图,音乐磁带等

2、学具准备:金色珠子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教师幼儿互相问候游戏:小鸟飞。幼儿念儿歌学小鸟飞,听音乐站圈,音乐停时就站到写有数字的圆圈中,如写的数学是10,就只能有10个幼儿站到圈中,剩下的幼儿再去找其他的圆圈。

二、集体活动

1、创设情境:看谁数得快又准。

今天我们来举行数数比赛。老师今天要给你们讲个猴子捞月的故事。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老师一边出示挂图,一边讲故事:有一天,一只小猴到河边玩,看到水里有个黄黄的月亮,打叫:月亮掉进水里了。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很多小猴来捞月亮,你看,先来了几只小猴,又来了几只小猴,一共来了多少只小猴子?

2、引导幼儿说出总数,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出来的。如:我是一个一个数的;我是先数先来的5只,再接着数后面的。

3、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数的饿更快呢?引导幼儿用5个一数或10个一数的方法数出总数。

4、教师依次出示学具猴子捞月若干组,引导幼儿用最快的方法说出总数。

三、分组活动

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不同的物品,我们来分组比赛吧。

1、数花生。5个5个地数或10个10个地数花生,记录总数。

2、数手指。完成操作册作业。

3、数珠子。10个10个地数,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珠子的总数。

四、游戏活动

比赛结束了,我们来玩个游戏庆祝一下。

游戏拍花巴掌。幼儿两人一组相对站立,一边有节奏的念儿歌,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小松鼠作文

小松鼠作文 02-21

2024四年级上册日记(合集十一篇)

四年级上册日记 四年级上册 02-21

写声音的日记五篇

声音日记 02-21

以感动为话题作文九篇

感动话题作文 02-21

挂职锻炼个人工作总结八篇

挂职锻炼工作总结 02-21

2024积分管理方案14篇

积分管理方案 积分方案 02-21

最新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 幼儿园安全教案 02-21

行政文员工转正工作总结(分享14篇)

行政员工转正工作总结 员工转正工作总结 02-21

2023年5月兔宝宝取名

宝宝取名 宝宝取名字 04-14

人事转正申请的个人总结

人事转正申请总结 人事转正申请 02-21

建筑物拆除合同精选5篇

建筑物拆除合同 建筑物拆除 01-12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