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轮子课件

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悠游诗人)笔者整理了一系列关于“轮子歌的课件”的文章,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在上课之前,准备好相关的教案和课件非常重要,这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做的工作。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编写出优质的教案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再次感谢您的支持,希望您能将我们的网站收藏起来!

轮子歌的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纸张制作简易风车,并体验制作的乐趣。

2、通过玩风车验证什么样的纸更适宜做风车。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搜集幼儿猜想做风车的材料:纸张(报纸、宣纸、瓦楞纸、手工纸、挂历纸、皱纹纸、锡纸)、吸管、安全钉若干、幼儿个人猜想记录、集体记录表。

2、经验准备:幼儿有玩风车的经验,并知道制作风车的方法,在玩的过程中提出了提问,对什么纸适合做风车有了疑问并做了猜想。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根据风车的转动情况进行记录,并与同伴交流分享。

难点:探究发现不同纸张制作的风车是否可以转动的实验过程。

(1)结合墙饰引导幼儿回忆猜想制作风车的纸张。

2、做一做(制作风车)。

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纸张制作风车。

3、玩一玩(感知风车的转动)。

让幼儿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幼儿感觉、发现谁的风车转得更好。

孩子们来到户外迫不及待地尝试着让风车转动。玲玲高高举着自己制作的风车快速地跑着,她从操场这边跑到那边,已经跑了好几个来回,可她的风车却一点也不动。“你的风车怎么了?”我问道。她皱着眉撅着嘴说:“皱纹纸太软了,看它的风叶都折到后面去了,还怎么转呀。”魏晨天:“王老师,我的风车怎么也不会转呀?”他边跑边问。“为什么会这样?”我问。他停下来,气喘吁吁地望着风车说:“瓦楞纸太硬了。”“瓦楞纸还太沉了,跑得时候总会掉下来,你看我的不也没转吗?”和他选择一样纸的韩一凡说道。王冰莹说:“我的锡纸风车跑快时转得慢,我跑慢一点它就不转了。”高艾迪说:“手工纸做的风车转得可快了,我们换换,我试试你的。”汪倚峰说:“报纸有点薄,有点软,有时转,有时不转。”宗吴天:“挂历纸风车不硬、不软,不厚、不薄,转得特别快。”

4、想一想(由分享个人验证结果引出集体验证表进行经验梳理)。

教师:你的验证结果是什么?是哪里出了问题?(引导幼儿分析“为什么用瓦楞纸、皱纹纸制作的风车转不起来”。)

教师:你的风车转得很快啊,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样的纸制作的?(引导幼儿总结什么纸适合做风车)

5、评一评(集体验证结果,选出最适合做风车的纸)。

教师:能转动的风车是哪些纸做的?哪些纸最适合做风车?

6、活动延伸。

教师:在这些能转动的纸风车中哪个转得更好呢?下次我们再来比一比,好吗?

问题是孩子学习的开端,也是教师了解孩子的窗口。本活动正是抓住了孩子们在玩风车的过程中提出“用什么纸制作风车更好”这一问题生成的。孩子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发展的过程,也是他们积极思维、发展个性、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过程。

2、活动中的不足:

由于前期经验铺垫不够充分,有的幼儿因为对制作风车的方法不是很熟练,所以即使选择了适合做风车的纸张也没有得到成功的体验。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并没有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主要内容:

1、老师“心中有目标”,把科学活动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渗透到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主动地学习。

2、创设了探究式科学活动的氛围,有探究才有创造,有疑问才有发现。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恰当把握时机,当老师知道有的幼儿想用皱纹纸做风车后,老师没有急于否定,而是等幼儿发现皱纹纸做的风车转不起来时,才引导幼儿分析“为什么用皱纹纸制作的风车转不起来”。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活动的闪光点,教师能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及时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轮子歌的课件(篇2)

活动内容:

了不起的轮子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尝试猜想,能帮助小乌龟想办法,并愿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2、继续对轮子发生兴趣,了解轮子会滚的本领,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轮子。

3、愿意参加玩轮子的游戏,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乌xxxx饰(配班教师),滑板;

(2)图片——玩具汽车、溜冰鞋、自行车、摩托车、火车;其他各种车的图片;

(3)故事磁带:《了不起的轮子》;

(4)大小不同的轮胎若干(汽车、助动车轮子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发讨论:

1、用故事情境引出主题

(配班教师装扮成小乌龟,事先等在活动室,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走进活动室,看到小乌龟)

师:这不是小乌龟吗?它好象不太高兴,怎么回事啊,猜猜看可能发生什么事?

(幼儿自由猜想)

师:我们来问问它吧?

幼儿(1名):小乌龟你为什么不开心了?

小乌龟(讲述自己的困难):小兔子要和我比赛跑步,可是它跑得这么快,我这么慢,怎么办呀?

2、引导幼儿讨论为小乌龟想办法

师: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小乌龟吗?

(幼儿思考讨论,自由的发表自己想出的好主意。)

3、由快乐的轮子引出滑板,初步引起幼儿对轮子作用的感知。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我们的好朋友“快乐的轮子”也想来帮助小乌龟,想一想,轮子可以怎样帮助小乌龟?

(幼儿猜想并尝试讲讲轮子帮助乌龟的办法)

师:原来轮子请来了更多的兄弟,和木板做了好朋友,就变成一块滑板,滑板会不会帮助小乌龟跑得快?我们来试试看吧。

(请幼儿把小乌龟放在滑板上观察)

小乌龟:有了这块滑板,我一定会跑得很快,谢谢小朋友和快乐的轮子。

二、倾听阅读,感知交流

1、倾听故事《了不起的轮子》,进一步感知轮子的作用

师:轮子的本领真大,它除了可以帮助小乌龟,还可以帮助很多其他好朋友跑得快。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轮子自己的故事,看看它是怎样帮助朋友们的。

(幼儿倾听故事,了解哪些地方都需要轮子)

2、观看图片,引发幼儿讨论交流

师:哪些地方都需要轮子呢?

(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师:原来有这么多的地方都需要轮子的帮助,轮子真是了不起。你们还看见过哪些东西也有了不起的轮子?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同伴分享,自由讲述)

三、探索操作,感受体验:

1、请个别幼儿探索让轮子滚动起来。

师:轮子真了不起,你们愿意和它做朋友吗?我们来和它一起做游戏吧。

(带领幼儿到室外操场)

师:哪个小朋友能想办法让快乐的轮子滚起来?

(请1—2名幼儿尝试将轮子滚起来,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如果自己不行,可以请朋友帮忙。)

2、幼儿探索让各种各样的轮子滚动起来,体验玩轮子的乐趣。

师:这里还有很多轮子,我们一起去和它们做游戏好吗?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可以让轮子滚得快?

(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轮胎,想办法将轮胎推起来、滚起来,看看谁的轮胎滚得快、滚得远。)

附:

《了不起的轮子》

我是了不起的轮子,你瞧,玩具汽车上有圆圆的轮子,“嘟嘟嘟嘟”地转着,溜冰鞋上有圆圆的轮子,“擦擦擦擦”地转着,自行车上有圆圆的轮子,“叮铃铃铃”地转着,摩托车上有圆圆的轮子,“突突突突”地转着。它们都因为有了我,而跑得很快很快!火车的轮子很多很多,“轰隆轰隆”地转着,把大家带到想去的地方。

轮子歌的课件(篇3)

一、教材分析:

《了不起的轮子》是小班教育主题中的一个科学活动。生活中,轮子到处可见,马路上穿梭的车辆,不管是汽车、摩托车还是自行车,它们都有轮子,轮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让幼儿进一步认识轮子,知道轮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体验轮子带来的乐趣,这是我们老师应该给予引导和帮助发现的,这也是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在这个活动中,我让幼儿去观察、去操作、去发现、去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轱辘轱辘的轮子滚动着、转动着,带给幼儿惊奇和遐想,令幼儿着迷,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我觉得这个教学内容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活动内容,并将它与科学和语言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标:

1、了解轮子是圆的、会滚动,能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2、体验与同伴合作与不能玩具的乐趣。

3、了解轮子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三、活动的重点、难点:

1、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此活动的重点是了解轮子是圆的,会滚动的特性。

2、如何引导幼儿发现并感受轮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是这次活动的难点。

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玩儿的过程当中,会完全沉浸到轮子带来的乐趣中,却很少有机会去进一步的思考轮子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这就需要老师采用鼓励、表扬、引导,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在游戏中让难点得以解决。

四、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积木若干。

2、课前幼儿搜集的玩具汽车。

3、各种有轮子的物体的课件

轮子歌的课件(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进一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2.根据图形的特征想象故事情节。

二、活动准备:

1.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1页《轮子工程师的.作品》,上画各种有轮子和没轮子的交通工具。

2. 简笔绘制的三角形轮胎和正方形轮胎。

三、活动过程:

(一)轮子工程师的作品。

1.请幼儿翻到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1页,看看这里有些什么东西?(自行车、飞机、摩托车、轮椅、轿车、卡车、火车、旱冰鞋、轮船、热气球等。)

2.这里有很多轮子工程师的作品,轮子工程师就是制造轮子的人,你们能看出来哪些是他制造的轮子吗?

3.工程师设计的轮子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是圆形的?

4.一个轮子的是什么车,两个轮子的是什么,三个轮子的是什么?四个轮子的是什么?许多轮子的是什么?

5.出示三角形、正方形的轮子图。有什么地方会用到它们呢?为什么它们不能做轮子?

(二)三角形、正方形轮子的妙用。

1.我们没看见过三角形、正方形的轮子。如果把图片中的这些圆轮子换成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轮子,会发生什么事?

2.有一次,轮子工程师做了一些三角形、正方形的轮子。他想用来干什么呢?

3.工程师把坏蛋的自行车和汽车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正方形的,这样坏蛋骑上自行车就摔跤,想开车,汽车一动也不会动。坏蛋都跑不掉了。

(三)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通过想象有趣的故事情景,进一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比较认识圆形圆滚滚、无边无角的特征,感知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轮子歌的课件(篇5)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三轮车吗?小明想做几辆玩具三轮车送给好朋友们,今天我们和小明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板书:3的乘法口诀)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师: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

1、画一画、说一说、填一填。

师:(分发一张画有9个方格的草稿纸)你们能在这张草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一个方格表示一辆三轮车,请您像老师这样为每辆三轮车画上轮子。并且数一数,边数边填表格。

师:谁来回报一下你数的结果。(一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两辆三轮车有6个轮子……)

师:看来“需要几个轮子”的问题,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答案。

师: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全班汇报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两点:①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②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师总结: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2、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师:1辆三轮车也就是几个3?(1个3),那么1个3是3,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1×3=3。(板书到黑板)师;2辆三轮车呢?(2个3)2×3=6师: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辆、4辆、5?9辆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请同学们利用“表格”,独立填写乘法算式的积,再结合左边的车轮图进行验证。同时让学生完成板书。

师: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3的乘法口诀吗?

学生独立编写乘法口诀,(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然后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1)自己练习背一背。看谁记得最快最准。

(2)口诀接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诀接龙比赛,接得又对又快的小组获胜。

(3)按顺序齐背。再拍手背一背。

(4)学生与学生对口令(按顺序),教师与学生对口令(打乱顺序)。再齐背一遍。

师: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请想想,你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向大家介绍。

(在全班介绍交流时,特别要提倡或肯定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的方法。如,“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加个3是“三六十八”,减个3是“三四十二”;十个三是三十,减个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

师: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加强记忆,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老师真佩服你,善于发现知识的联系。

五、加强练习,熟练口诀。

师:你记住这些口诀了吗?那我可要出几道题来考考你。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二十一

()六十八

()二十七

三四()

()得三

三三()

三八(

)()得六

2、根据乘法口诀写算式。

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

三五十五

3、咱们再来做一组口算题,看谁举手最快!(要求读算式说得数,并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

3×5

6×3 4×3

3×9 8×3

4、计算小竞赛。(书中37页过河题)

四、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你的收获可真多,回家后,把3的乘法口诀背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好吗?

轮子歌的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数学游戏中体会数学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与技能:编制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编制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挂图,小棒。

方法:

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内容

一、课题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帮助小熊一起解决"需要几个轮子"这一数学问题。大家打开课本16页,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有一个小朋友在给三轮车安装轮子。

师:大家发现图中的数学问题了吗

生;一辆三轮车3个轮子,9辆车需要几个轮子

二、探讨新知

1、数一数,填一填

师:一辆车3个轮子,2辆车几个轮子

生:2辆车6个轮子。

师:好的,下面大家就用圆片代替轮子摆一摆,数一数,看看3辆,4辆……9辆车分别需要几个轮子 并把表格填完整。

(学生独立摆、数、填,老师个别辅导)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生:我是每次加3、6加3等于9、9加3等于12……

师:好办法,就是没多一辆就多3个轮子。用连续加3的办法可以算出9辆车需要27个轮子。

2、合作学习,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

教师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问: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生: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

师:一个三角形是几个3 能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生:1个3,1×3=3或3×1=3

师;很好,同学们的乘法知识掌握得很不错。大家能编出口诀记住1×3=3吗

生:一三得三。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自己编出乘法口诀。接下去,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一人摆三角形,一人说算式,编口诀,并把算式和口诀填写在课本16页试一试的第2小题中。

(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编写情况)

3、集体交流反馈。

师;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桌之间合作得非常认真。相信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少的收获吧 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呢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老师可以多让一些学生反馈,加深他们对乘法口诀的印象)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自己编出了3的乘法口诀。下面,每个小朋友自己把乘法口诀读一读。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记住3的乘法口诀

4找规律,记忆口诀。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全班反馈

师;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

生1;我想,如果忘记了,可以用加法算一算。

师:哦,你是把乘法算式转化成加法算式来记的,其他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发现上下两句口诀得数相差3,我背诵的时候只要每次加三就可以了。

师:你的发言真精彩,其他小朋友发现这个规律了吗 大家试试,用××同学的方法是不是很快能记住3的乘法口诀。

(给学生再次用规律记忆口诀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口诀接龙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诀接龙比赛,接得又对又快的小组获胜。

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用口诀的情况。

3练一练的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后填数,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找到的规律。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第三题

《伴你成长》1—3题

延伸阅读

轮子歌的课件范文9篇


栏目小编根据您的要求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轮子歌的课件”。通常,在上课之前,老师会带上教案和课件,每天有责任编写每份教案课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现可以从他们的反应中得到体现。请您仔细阅读本文并收藏!

轮子歌的课件 篇1

活动要求:

l、区分能滚与不能滚的物体,比较其异同,知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轮子能向两面滚动。

2、通过尝试活动,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诙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l、圆球,瓶子,轮子娃娃各一个;一辆没有轮子的汽车。

2、收集各种大小纸盒、积木、球、饮料瓶,轮子状的物品及各种玩具车。

3、准备三条l—2米左右长的路。

活动过程:

一、什么会滚,什么不会滚?

1、出示两辆车(一辆有轮子,一辆没有轮子)通过比较,知道轮子可以滚动。①教师以小象笨笨的口吻引出课题。师:"我是小象笨笨,城里的朋友给我送来了一辆汽车,可是我不知道怎样让车动起来,谁能帮助我?"②出示没轮子的汽车,让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不会动?③教师给汽车装上方形的轮子,让幼儿观察,为什么汽车还是不会动。幼:(方的东西不能浪,圆的东西能滚。)④通过比较,让幼儿知道什么才是滚?(连续着向前旋转叫做"滚")

2、自由玩纸盒、积木;轮子等物,引导幼儿将物品分成"会滚"与"不会滚"两堆。师:我有一堆东西,可是我不知道哪些东西会滚,哪些东西不会滚,你们去试一试,然后把不会滚的放到(滚)这个框里,把会滚的放到(滚)那个框中。(幼儿动手操作)

二、比较球体,瓶子状的物体,轮子滚动的方向有何不同。

l、出示三种不同形状的"娃娃",请小朋友试着猜一猜谁"滚"的本领最大。①(在吵闹声中)分别出示这M种"娃娃",请幼儿说一说它们是谁?②请幼儿猜一猜谁的本领大?师:原来,它们都说自己滚的本领最大,那你们猜一猜,到底谁的本领大?

2、通过尝试,发现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轮子、瓶子等物体只能向两面滚动。

三、玩车子

1、联想,在生活中你们还看到什么地方装了轮子,有什么用?

2、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在光滑的。松软的、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玩车,比较其不同。(三辆车必须是一样的)①请幼儿摸一摸这三条路有什么不同?②出示三辆一样的车,请幼儿各自选择一条认为汽车在上面开得最快的路,在后面站好,从中各选取一位小赛车手进行比赛。(时间允许可交换进行赛车,这样效果更明显)③、请幼儿说一说哪条道上的车开得最快,为什么?

3、"车轮旅行记",在车轮上涂上颜色,在白纸上滚过,观察车轮的不同印迹。①教师示范,讲解,幼儿动手操作。②教师小结。

四、听"开汽车"的音乐,进"森林"。

教师以笨笨的口吻说:"今天,我学到了许多有关轮于滚动的知识,我想请你们到我的家去作客,你们愿意吗?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小司机”,运用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开始,先和幼儿一起玩开汽车的模仿游戏,在体验开汽车的手臂上下、绕环等动作后,再让幼儿为汽车蘸上不同颜色的“汽油”,在纸上开汽车,并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同时,小班幼儿虽然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技能,而这些美术技能正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这个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开心之余再进行创作,小车轮蘸上不同色彩的颜料,在报纸上滚一滚,留下不同线条美丽的痕迹,幼儿不但愉快地感受了直线、曲线、波浪线等基本线条的特点,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轮子歌的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并能积极思考大胆想象。

2.理解词汇;拌、扛、香喷喷。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赵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香喷喷的轮子》,咦,香喷喷的轮子你听说过吗?会是什么做的?

生:

师:这香喷喷的轮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

师:一只小松鼠在草地上散步,它走着走着,一下子被拌了一个大跟头,小松鼠低头一看,哇!

师:小朋友们他是什么形状的?你们觉得会是什么。草地上有四块圆溜溜,正散发着香味的巧克力饼干,他捡起一块放到嘴边刚想吃,突然,想起了什么?停了下来。

师:小松鼠为什么突然停了下来,他想用这四块饼干做什么?

生:

师小结:哦,原来,小松鼠做了一辆车,可是没有轮子,这四块巧克力饼干不正好可以做车轮嘛。

师:小朋友们你还知道哪些车是四个轮子的?

生:

师:小朋友说的这些,我都把它拍下来了,我们一起看看,都有哪些是你猜到的,哪些是你没有猜到的?

师:小朋友们都太棒了,知道这么多四个轮子的车,那我们现在继续听故事,看看小松鼠又发生了什么事。

故事:

师:小松鼠装好了车轮,开着小汽车在田野上跑,前面有两只毛绒绒的小鸡摇摇晃晃,原来,太阳光太热,都快把小鸡晒晕了。小松鼠很想帮助他们。

师:小朋友们,你觉得小松鼠会怎么帮助小鸡呢?

生;

师:小松鼠连忙卸下两个车轮,在两边系上带子,给小鸡做了两顶太阳帽,小鸡感激地说“谢谢小松鼠”。现在只剩两个轮子了?

师:小朋友们两个轮子可以做车吗?可以做成什么车?

生:

师:小朋友刚刚说的两个轮子的车有——(出图)

师:原来两个轮子的车有那么多,小松鼠就把四个轮子的小汽车改成了两个轮子的摩托车,小松鼠开着两个轮子的摩托车有往前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在发愁,原来他的钮扣掉了一个。

师:老爷爷的钮扣掉了一个,小松鼠又会怎么帮助他呢?

生:

师:小朋友真聪明,圆圆的饼干正好可以当纽扣,于是,小松鼠又把一个巧克力饼干车轮送给老爷爷当纽扣,老爷爷笑眯眯地说“谢谢你,小松鼠。”

师;小朋友们,现在还剩下几个车轮啊,现在还剩下一个车轮,小松鼠能做成车吗?能做成什么车?

生: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车轮的能做成什么车。(看图)

师:现在只剩下一个巧克力饼干了,没关系,小松鼠把摩托车改成了独轮车,推着在草地上继续走,走着走着,小松鼠觉得饿了。

师;小松鼠饿了,他会怎么做?

生:

师;小松鼠觉得饿了,他把最后一块巧克力饼干吃掉了“吧唧吧唧”吃的真香,没有了车轮,小松鼠只好扛着自己的车厢走,好累啊。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香喷喷的车轮是用什么做的吗?

生:

师小结:小松鼠的爱心做成的香喷喷的车轮。

师:小松鼠的车没有了车轮,可是,后来又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小松鼠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有一辆特别漂亮的小汽车,车厢上写着,送给‘可爱的小松鼠’,小松鼠开心极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辆小汽车是谁送的?为什么?

生:

师:原来是小松鼠帮助了朋友,朋友为了感谢他,就送它作为小松鼠的礼物。

师小结;只要你关心帮助了朋友,朋友也会关心帮助你的。

想象表达;

师:小松鼠不仅善良,爱帮助别人又聪明爱开动脑筋,把香喷喷的饼干当成了车轮,太阳帽,纽扣,那如果你有香喷喷的饼干,你会把它变成什么?

生;

师:原来巧克力饼干还能变成这么多东西,那我们回去想一想巧克力饼干还能干什么?我们下一节课把他画出来好不好。现在跟我们后面的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轮子歌的课件 篇3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三轮车吗?小明想做几辆玩具三轮车送给好朋友们,今天我们和小明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板书:3的乘法口诀)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师: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

1、画一画、说一说、填一填。

师:(分发一张画有9个方格的草稿纸)你们能在这张草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一个方格表示一辆三轮车,请您像老师这样为每辆三轮车画上轮子。并且数一数,边数边填表格。

师:谁来回报一下你数的结果。(一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两辆三轮车有6个轮子……)

师:看来“需要几个轮子”的问题,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答案。

师: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全班汇报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两点:①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②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师总结: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2、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师:1辆三轮车也就是几个3?(1个3),那么1个3是3,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1×3=3。(板书到黑板)师;2辆三轮车呢?(2个3)2×3=6师: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辆、4辆、5?9辆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请同学们利用“表格”,独立填写乘法算式的积,再结合左边的车轮图进行验证。同时让学生完成板书。

师: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3的乘法口诀吗?

学生独立编写乘法口诀,(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然后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1)自己练习背一背。看谁记得最快最准。

(2)口诀接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诀接龙比赛,接得又对又快的小组获胜。

(3)按顺序齐背。再拍手背一背。

(4)学生与学生对口令(按顺序),教师与学生对口令(打乱顺序)。再齐背一遍。

师: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请想想,你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向大家介绍。

(在全班介绍交流时,特别要提倡或肯定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的方法。如,“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加个3是“三六十八”,减个3是“三四十二”;十个三是三十,减个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

师: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加强记忆,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老师真佩服你,善于发现知识的联系。

五、加强练习,熟练口诀。

师:你记住这些口诀了吗?那我可要出几道题来考考你。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二十一

()六十八

()二十七

三四()

()得三

三三()

三八(

)()得六

2、根据乘法口诀写算式。

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

三五十五

3、咱们再来做一组口算题,看谁举手最快!(要求读算式说得数,并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

3×5

6×3 4×3

3×9 8×3

4、计算小竞赛。(书中37页过河题)

四、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你的收获可真多,回家后,把3的乘法口诀背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好吗?

轮子歌的课件 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进一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2.根据图形的特征想象故事情节。

二、活动准备:

1.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1页《轮子工程师的.作品》,上画各种有轮子和没轮子的交通工具。

2. 简笔绘制的三角形轮胎和正方形轮胎。

三、活动过程:

(一)轮子工程师的作品。

1.请幼儿翻到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1页,看看这里有些什么东西?(自行车、飞机、摩托车、轮椅、轿车、卡车、火车、旱冰鞋、轮船、热气球等。)

2.这里有很多轮子工程师的作品,轮子工程师就是制造轮子的人,你们能看出来哪些是他制造的轮子吗?

3.工程师设计的轮子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是圆形的?

4.一个轮子的是什么车,两个轮子的是什么,三个轮子的是什么?四个轮子的是什么?许多轮子的是什么?

5.出示三角形、正方形的轮子图。有什么地方会用到它们呢?为什么它们不能做轮子?

(二)三角形、正方形轮子的妙用。

1.我们没看见过三角形、正方形的轮子。如果把图片中的这些圆轮子换成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轮子,会发生什么事?

2.有一次,轮子工程师做了一些三角形、正方形的轮子。他想用来干什么呢?

3.工程师把坏蛋的自行车和汽车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正方形的,这样坏蛋骑上自行车就摔跤,想开车,汽车一动也不会动。坏蛋都跑不掉了。

(三)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通过想象有趣的故事情景,进一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比较认识圆形圆滚滚、无边无角的特征,感知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轮子歌的课件 篇5

设计意图:

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常会看到各种轮子。例:车辆轮子、溜冰鞋的轮子、玩具物品的轮子、钢琴轮子、卷帘门轮子以及工厂的机器轮子等。这些轮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材料不同……。它们是我们生活中极其平常但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为了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激起他们对事物探究的兴趣,特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探索、发现轮子是圆形的,会滚动,它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2、帮助幼儿了解轮子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带幼儿观察各种有轮子的物品。

2、教具:投影仪:健康车、小童车各一辆;一壶水;各种有轮子的玩具;一头劈开l0cm左右的长竹竿一根;中心有横轴的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木块各一。

3、学具:每桌一只篮子,篮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轮子,三角形、长方形积木。操作卡片《请你添上轮子》、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篮子里有好多玩具,请你们拿一件或两件在桌上玩一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刚才你玩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出轮子这一话题。)

二、实验,帮助幼儿了解轮子是圆形的,会滚动。

1、你看到轮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轮子是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或三角形的?如果用长方形、三角形做轮子会怎样?

2、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教师把有横轴的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木块分别插进长竹竿劈开的一头,在桌上推。问:用长方形、三角形做轮子,这辆小车怎样了?用圆形做轮子,这辆小车怎样了?师小结:刚才我们做了实验,知道了圆形)做轮子,小车才可以滚动,并滚动得快。

三、引导幼儿观察轮子,了解轮子的多样性。你知道轮子有什么地方不同吗?师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找找、比比,发现轮子的不同之处。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小结:轮子有的大,有的小;中间有空的,有实的;有的轮子宽,有的轮子窄;有的轮子上还有花纹;有的是橡胶做的,有的是塑料做的.,有的是……轮子各种各样。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轮子能省力。过渡:人们真能干,造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轮子,用轮子有什么好处呢?

①请幼儿说说:用轮子是不是省力呢?我们来做实验。

②做实验1:请幼儿用手拎水壶;用小推车推水壶。为什么同样的东西,用手拎不动,而放到车里就能推动了?

③做实验2:抱同伴;用小车推同伴。哪样省力?为什么?

幼儿讨论师小结:轮子除了会滚动,滚得快,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省力。所以人们造出了好多有轮子的东西来为我们服务。丰富词语:省力。

五、引导幼儿讲述轮子的应用,扩展幼儿知识。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有轮子?为什么要装轮子?幼儿讲述。老师这里也有好多东西有轮子,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六、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轮子都是圆形的,会滚动,轮子还能省力,给人们生活带来好多方便。(把操作卡片放到投影仪上)老师这里有好多东西没有轮子,它们很难过,我们来看看是谁?(沙发、童车、小轿车、推车……)没有了轮子会怎样?(无法滚动,不能为人们服务)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吧。画什么形状的轮子?(圆形)课后我们一起来画,好吗?

活动延伸:

1.请你添上轮子。

2.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各种轮子。

活动反思:

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轮子歌的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点:编制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需要几个轮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6~17页的内容。教材创设需要几个轮子的问题情境,探索三轮车的数量与它们轮子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填表表示探索的结果;再根据表中的数量关系,列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这个过程是要学生经历的。学生已有学习5和2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够增强他们学习3的乘法口诀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日常生活中的数数,5个5个地数或2个2个地数是常见的,3个3个地数比较少,所以学生对3的乘法口诀比较陌生,因此教材特别强调了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此外,还要注意到练习的安排,不仅要包括新学内容,还要包括前面已学过的乘法口诀的巩固和应用。

学生在探索车辆与车轮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时难以直观操作,所以笔者把教材中试一试的第一题摆一摆、说一说调整到填表之前,并改成画一画、说一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好吗?(板书:3的乘法口诀)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师: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评析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问,激活学生思维与探索的欲望。)

1.画一画、说一说。

师:你们能在这张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用小圆圈表示三轮车的轮子,请同学们来画一画。

师: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辆车呢?9辆车呢?

(评析通过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建立三轮车与轮子的图形表象,通过数一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三轮车有几辆与轮子有几个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2.填一填,议一议。

师:填一填,将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师: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师: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全班汇报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两点:①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②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

(评析用表格表示数值的对应关系,具有直观性,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数值对应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培养数感。)

3、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师:利用表格,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然后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师: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请想想,你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向大家介绍。

(在全班介绍交流时,特别要提倡或肯定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的方法。如,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加个3是三六十八,减个3是三四十二;十个三是三十,减个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

(评析强调利用知识内在联系加强记忆的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巩固应用。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师:现在用练一练的第3题,(五)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都来欣赏第17页的数学故事,谁看懂了这个故事,并愿意说给大家听?

(这个故事的教育性不仅仅体现在其中所包含的现实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淘气诚实、不贪小便宜的好品质,更值得大家学习。故事最重要的`情节是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帮助学生理解了故事的情节及意义后,再让小组合作解决淘气买书时遇到的数学问题:淘气买书应付多少钱?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是多少?)

(评析数学故事不仅增添了数学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而且打破了学科本位,加强了数学与语文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把做人的道理寓于数学故事的情节之中,是实现新课程多元目标的一项举措。)

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重在激励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回家后,要做两件事:①把3的乘法口诀背给爸爸妈妈听;②把今天的数学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考考他们知道不知道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是多少。

(评析低年级不布置笔头练习作业,但要把课堂学习自然地延伸到课后,教师可以恰当地布置一些家庭学习任务,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与互动,让家长了解、关注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或反馈给老师。)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13=323=633=9 34=12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35=15 36=18 37=2138=24

三五一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轮子歌的课件 篇7

一、通过重演轮子的发明过程,激发探索轮子的兴趣。

二、初步培养比较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初步运用科学程序的能力。

三、丰富对轮子外形特征与安装轮子后能省力的科学经验。

一、师生共同布置:轮子展览会。

二、多媒体动画片:轮子应用录像片;三箱重物,许多圆木棍;一根较粗的圆木棍、小短锯一把;装有石头的有轮木头车和无轮木头车,每个幼儿一组。

一、玩搬物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1.导语:今天老师遇到一个大难题: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把这三只又大又重的纸箱搬到活动室外面呢?(教案出自:教案网)请你们帮我想一想吧!(让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且试试办法的可行性)

2.出示动画片:巧虎也想了一个办法,你们过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吧!

(1)幼儿分组实验:在纸箱下加上圆圆的棍子,然后拉着纸箱向前走,观察棍子的滚动状态。

(2)讨论:比一比你刚才用的方法(在地上推、拉、拖等)与现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小结:原来在又大又重的纸箱下加上圆圆的棍子,棍子会滚动,所以拉纸箱时会变得轻松了。

二、轮子的制作。

1.导语:原来,圆圆的棍子使我们运东西很省力,怎样把圆圆的棍子变成圆圆的轮子呢?

2.教师把一根圆棍用短锯锯成一小段一小段,演示轮子的制作。

3.幼儿自由滚轮子玩。

三、轮子的实验。

1.导语:现在我们来玩'运石头'的游戏,每个小朋友都分别用两辆车来运,一辆车有轮子,一辆车没有轮子,请小朋友用手去推车子,看看用哪辆车运石头更好一些。

2.幼儿实验,注意相互之间不要碰撞。

3.讨论:你有什么发现?用哪一辆车运石头更好一些?为什么?

四、轮子的应用。

1.最初,人们用木头做轮子,现在,聪明的人为了轮子使用起来更方便、更结实,(教案出自:教案网)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轮子,你见过什么样的轮子?在哪儿看见的?

2.参加轮子展览会(实物、图片、录像),观看各种各样的轮子。

一、用黄泥制作带轮子的小汽车。

二、户外体游:骑小车。

轮子歌的课件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轮子,知道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轮子。

2、通过操作活动,探究轮子的特性和用途。

3、对轮子在生活的应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轮子的玩具、以及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各若干。

2、幼儿人手一张《轮子大集合》调查登记表(幼儿画图、家长记录文字),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摆弄各种有轮子的器具,初步探索轮子的特性。

1、启发幼儿自由结伴,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转一转。比较轮子的异同,感知轮子的特征。

2、思考:为什么轮子都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做的轮子会怎样?

3、幼儿再次分散操作活动,通过玩三角形和方形操作活动,知道原先的轮子才能滚动。

二、交流《轮子大集合》统计表。

三、通过分组试验"搬运"游戏,懂得"轮子滚动快,能省时省力"。

活动反思:

幼儿经常看到轮子,用到轮子,但他们从来不去思考在这些地方装上轮子有什么用,在课前准备中,我制作了一张调查记录表“我看到的轮子”,要求幼儿用图示记录在表上,在活动中,我们首先讨论了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幼儿普遍认为如果轮子不是圆的,就会出交通事故。之后我让幼儿做了实验体验一下圆的积木和三角形的积木哪一个能滚动起来,最后大家得出了结论:只有圆的轮子才可以滚。幼儿虽然能说出轮子的特性和用途,但是他们不知道轮子可以省力,于是我们开展了游戏活动――运物,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尝试、比较,理解轮子不仅可以省力,还可以省时。达到了教学目标,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我能以实验为主,让幼儿在亲自动手操作中观察、感知到轮子的特点及作用,突破了本课重点。

轮子歌的课件 篇9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测量等操作活动,了解我们的周围世界有各种轮子。他们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异,但都有相同的形状,使得轮子能滚动,并能使物体移动。

2、学习测量技能,发展幼儿观察、操作能力,扩展幼儿的思路,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请每一个幼儿带一个轮子或有轮子的玩具。

2、教师准备有轮子和缺一个或二个轮子的玩具几个,短绳子若干条。

活动过程:

教师:“请你们把带来的轮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动,然后告诉我,是什么使你们的玩具移动的?”

幼儿:“轮子”

教师:“请你蜜察一下轮子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允许幼儿互相观察玩具。

教师:“你们还可以用小绳子量量它有多长。”

教师示范用绳子量轮子的小,讲述量的方法,允许幼儿相互测量玩具。

教师小结:“有的轮子,有的轮子小,它们的小不一样。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头,有的用铁,有的用橡胶做的,它们做的材料都不一样,但它们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圆形的。”

教师:“你们想过吗?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呢?”

“现在你们可以再玩玩,观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个其他形状的东西来比较一下,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发现,请告诉家,为什么轮子是圆形的?”

小结:“圆形的轮子能滚动,长的、方的积木不会滚动,有轮子的玩具移动省力。”

“你们在幼儿园、家里、街上还看到过有哪些东西有轮子?”

“如果这些东西没有轮子将会怎样?轮子坏了又会怎样?”

教师:“请你们以后在街上、家里、商场里各个地方观察有轮子的车子、机器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以后请你们再来讨论。”

活动反思:

幼儿对实验活动的兴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处,就守于“滚动”这一个词,应该给予简单的解释:圆形的东西能滚动。

幸福歌课件汇集


老师的职责之一是要编写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当然这些教案和课件的内容必须非常完善。教案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式,也许很多人正在为撰写教案和课件而烦恼呢。经编辑翻阅后发现了一篇非常实用的"幸福歌课件",如果你认为这份资料很有用,希望你可以将其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人!

幸福歌课件(篇1)

活动目的:

1、理解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幸福。

2、初步形成“让自己更幸福”的积极愿望。

3、初步掌握增进幸福能力的具体方法。

活动的重难点:

形成一种生活态度,引导一种生活方式。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课件等。

一、由主持人组织,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件。

活动一:

结合“生命故事”与“生命万花筒”的内容,交流分享为什么“抬起头”、“向前走”,幸福就会永远跟随?通过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启发?谈谈自己是如何理解“幸福是人生的至高财富,幸福面前人人平等”?进一步交流分享自

1号、领读“生命故事”的文字叙述,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这个故事告诉了什么?

2号、交流分享为什么“抬起头”、“向前走”,幸福就会永远跟随?

3号、联系自己平时对幸福的理解,谈谈自己通过的学习有什么启发?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幸福是人生的至高财富,幸福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的?

4号、进一步交流分享自己怎样找寻幸福的方法的呢? 5号、6号作补充?

教师强调:

交流时注意结合平时生活的实际谈谈怎样找准方法,怎样积极行动,使自己更幸福呢?

活动二:结合“生命探索”与“生命氧吧”的内容,交流分享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为什么说相同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呢?根据教材的内容,说说自己该如何嗮幸福呢?指导大家利用书上13页的“议一议”的题目,进一步交流自己对幸福度的领会?并反思自己对于幸福的人生态度及获得幸福的行为方式?(由五小班主持)

1号、先阅读教材再交流分享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为什么说相同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呢?

2号、进一步说说自己该如何嗮幸福呢?有哪些具体方法呢?

3号、交流分享为什么每个人的幸福度不同呢?请举例说说?

4号、指导大家利用书上13页的“议一议”的题目,进一步交流自己对幸福度的领会?并反思自己对于幸福的.人生态度及获得幸福的行为方式?

5号、结合书上14页的“试一试”说说自己如何找到生活中的快乐和意义呢?

6号、作补充?

教师强调:

交流分享时要给自己作一个评判,要从中感受到每个人的幸福度是有差异的,自己有什么启发?

活动三:

结合“生命情怀”与“生命加油站”的内容,交流分享自己在反思获得幸福的行为方式时会有哪些选择?谈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会选择的是什么?自己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介绍自己还有哪些独特的幸福秘方?(由六小班主持)

1号、领读书上14页的“读一读”并交流分享自己在反思获得幸福的行为方式时会有哪些选择?

2号、进一步谈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会选择的是什么? 3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4号、联系书上“生命加油站”的内容进一步介绍自己还有哪些独特的幸福秘方?

5号、6号作补充?

教师强调:

同学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状况谈谈自己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感,注意交流书上提供的几个幸福秘方自己用过哪些?有什么感受?

学以致用,当堂检测:

1、同桌交流分享自己平时是怎样感受幸福的?

2、小班内交流怎样找到幸福的秘方的方法有哪些?

幸福歌课件(篇2)

教材分析: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故事,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为此感到快乐。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上课时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渲染、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幸福是什么》是一种超人体童话,童话就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儿童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或介绍科学常识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直接走进文本,把自己作为童话中的一员,在读中感悟童话的真谛。同时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看看自己是如何理解幸福是什么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4、引导: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中的三个牧童也去寻找幸福,他们寻找的幸福与我们的幸福是不同的,我们去看看好吗?

设计意图:把幸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引发对幸福的思考。这样一开始就把文本的基本点――幸福提出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去看看三个牧童寻找的幸福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

出示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齐读)

三、学习课文:

1、这三位青年是怎样弄明白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划出来。

B、他们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呢?

C、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想想你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等会我来采访你。(讨论---采访)

设计意图:在读中感悟,走进文本,把自己作为童话中的一员,在读中感悟童话的真谛,理解幸福是什么。

3、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吗?什么时候呢?(4、5自然段)

4、师:在疏通泉眼时,他们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幸福。十年后,他们又来到了小井旁边,那颗幸福的种子已经结出了幸福的果实。

(出示句子,齐读)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在周围的沙地上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乐地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5、师:你看到的幸福的果实是怎样的呢?和十年前一样吗?

出示句子对比:树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B、喝水或打水的人们、动物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C、最终感受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6、师:这时他们终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了,就如智慧女儿所说的------

(再次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7、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人和事,联系生活实际。

8、看来幸福是什么呢?------齐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当中幸福的理解,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在现实社会中去理解幸福是什么,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幸福是扶起摔倒的同学时脸上的微笑,

幸福是帮助同学时的快乐,

幸福是同伴之间的一声声问候,

幸福是……

设计意图:深入拓展对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给予别人的事情写成幸福小诗,让学生明白幸福就是给予。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到了诗歌的写法,仿写诗歌。

六、作业:

同学们,幸福就像是氧气将我们围绕,只要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发现幸福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在你给妈妈捶背时,你是幸福的;当你扶着年迈的老奶奶过马路时,你是幸福的;当同学教会你一道难题时,你是幸福的,当你们送给老师一张节日的贺卡时,我们都是幸福的!总有那么一些幸福的瞬间让我们感动于心,铭记于心,课后,请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幸福瞬间记录下来吧!

幸福歌课件(篇3)

关于教材钻研: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整首诗虽然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怎能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意境,如何让二年级的小朋友体会出来呢?他们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又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利用情境,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提高学生诵读能力。于是,我就我设计了情境激趣——自读古诗——感悟意境——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利用回忆头脑中的`积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可以拉近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3、师板书课题,解释“绝句”

4、学生交流诗人杜甫的资料,师补充。

1、初读全诗,要求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游戏识字,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

【设计意图】: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以自主识字、游戏检查、充分交流相结合,有效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

3、字正腔圆地读给自己听,指名读古诗,正音。

4、古人说:“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读古诗并思考给这首诗配一幅画,你认为都应该画上哪些景物?关键是要说明自己的理由。

5、同桌讨论给诗配画并说明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引导并板书。

【设计意图】:既打破了传统的逐词逐句地对古诗进行分析理解的陈旧模式,又让学生可以学会和他人合作。

6、质疑,交流对这首诗的疑问。带着疑问再读古诗。解决一些疑问。

7、师解说诗句的意思,生接诗句。

8、根据刚才绘制的图画,给这首诗编故事。

【设计意图】:这样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大自然中去,从而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春光以及更深地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既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在无形中理解了诗意,内化了语言。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为古诗配画的环节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画前巧妙的点拨和引导增强了学生作画的信心,他们作画的过程也正是理解和感悟诗意的一种外在表现,他们的画再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藏诗”,而画后的展示、说画、赏画更让他们由画之美自然地体味到诗之美,至始至终置身于浓浓的诗情画意之中遐想着,体验着,感悟着,徜佯着。

1、用波浪线画出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从中体会诗中所描绘的亮丽色彩。

2、用单横线画出诗中描写动作的词语,从中体会动态画面的美。

3、用双横线画出诗中出现的数量词。

4、指导朗读,看动画听录音范读,指名读,挑战读。

1、杜甫的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比较阅读。出示杜甫的另一首《绝句》,为学生展一片天地。自由试读。

3、读后交流和课内的《绝句》的相同点。看看同样是杜甫的诗,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进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中,我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习惯,尽可能地增加课堂学习密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意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大量的古诗,读背积累二、三首,了解更多诗人优秀的诗作,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此时,再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就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三人行网络”投稿。

1、古诗的课堂应该多些诗味。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应该“难得糊涂”,应该追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境界,不必强调“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轻字词解析(但不能废),重诵读感悟(但不能概全)。从而使课堂多些生趣,多些个性。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诗情画意教古诗的方式设计了我的教学,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把学生带进了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当中,教学设计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一举两得。

2、诵读感悟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皆是明证。因此,我把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通过自由读、看动画听录音、指名读、比赛读、分组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诗人描写的意境和情感。古诗的读要有层次,教学时我指导学生依次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和读出好感,使得每一步的朗读都更具有目的性、层次性。最后的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

3、一课所学的古诗仅为例子,以此生发的拓展不可少。教学完课内的这首诗之后,我又向学生拓展了诗人杜甫的另外一首《绝句》,引导学生读后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样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而充实课堂的容量,增加课堂的密度,还调动学生向课外探索的兴趣。

4、低年级的教学识字写字是重点,要想让学生对字形记忆更为深刻,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识记,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本课我教授的两个字“绝”、“鸣”都是在板书时顺带着记字形,学写法的,省时省力,学生也易于掌握。

不足之处是老师的导和扶还是太多,总是不放心学生学不懂学不好,没有给学生更大更多的学习主动权。其次,生字的书写只教了两个,没有全部完成生字书写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

幸福歌课件(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学写随感,合演课文剧,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幸福的含义,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1、板书“幸福”这个词。

2、你觉得什么是幸福?读课题。

二、检查初读,把握全文 。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请学生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出来。

三、突破难点,理解幸福的含义。

1、幸福是什么?智慧姐姐怎呀说的?

2、谁能把“诧异”换个词。(要求学生整句读,并且读出诧异的语气)

5、默读课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样理解的。划出有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生汇报。

6、小结,理解“义务”。(生说自己的理解,出示: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7、医生,你有不同的经历吗?(请其他孩子说)说完读句子。

8、你们是怎样弄明白幸福是什么的?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青年,想象一下他做了什么,编一个故事,从而明白幸福的含义的。同桌互说。汇报。

10、(出示图画)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他们的幸福?有感情读有关句子。

11、小结:

四、拓展训练,抒写幸福的感受。

1、学生讲让别人得到帮助的幸福呢?

2、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诗)来,一起读。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把课文改编为课文剧,找几个伙伴合作表演。

幸福歌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等多种形式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绪、风格,感悟音乐的时代特点及思想内涵。

2、能用欢快和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幸福快车》,比较准确地演唱好二声部旋律。

教学重点:用稍快的速度、饱满的情绪演唱好歌曲《幸福快车》。 教学难点:节奏的把握。

教学过程:

2、轻声唱歌曲。

教师提出注意点。

将难点句子和唱得不好的地方进行带唱。

3、跟音乐齐唱歌曲。

4、歌曲处理。

分角色演唱歌曲。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欣赏《让世界充满和平》童声合唱。

1.出示9.11出示事件及伊拉克战争图片----学生感知战争带来的灾难及对人们精神带来的创伤。

2.学生讨论战争带来的不幸后果----学生更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知道其是来之不易的需要集体全人类共同努力来维护和平。

3.欣赏《让世界充满和平》----人们通过歌声表达对和平的想往。(并分析演唱形式、情绪情感)

师:歌曲《让世界充满和平》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使你感受到了和平与友爱的气氛?

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格,并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三、唱《幸福快车》

学生说一说音乐的情绪,在什么场所上听过?

请学生跟着音乐欢快的节奏,用你手中的乐器亮出你充满活力的舞姿,乘上“幸福快车”

3.唱一唱音乐。

生用张开默唱的形式自学,生跟琴试唱,解决歌唱中出现的问题完整地用稍快的速度、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幸福快车》

师:这个世界有了和平才有幸福,让我们一起杜绝战争,支持和平。

幸福歌课件(篇6)

一、说教材

《幸福是什么》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的。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井时遇到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智慧的女儿,在她的启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明白了幸福的含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一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二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这类超人体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二、说教学内容

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的对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如何让学生从他们的话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从浅层次的幸福过渡到深层次的幸福就成了本课的难点。基于以上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

1、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略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再引导学生用自学学习法学习课文,以前后插图的对比增加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从浅层次的到深层次的了解课文内容,以达到教学重点。

(3)体会课文所讲幸福的真正含义,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4)引导同学们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2、教学安排:1课时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情境教学法

2、引导自学学习法

3、情境表演学习法

四、说教学流程

1、以音乐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具有更高的启示……。《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读课文,为了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幸福快乐的氛围,导入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用《幸福拍手歌》,让学生一边跟着唱,一边拍拍手,搭搭肩,跺跺脚,音乐把学生带进一个幸福的氛围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学生会在这样轻松的氛围当中说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幸福。有的同学会说幸福是有了新书包新衣服;有的会说幸福是爸爸、妈妈的夸奖,老师的表扬,学校的奖状……。当同学们都说出自己知道的幸福后,我用这样一句话引入第二个教学环节:“有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幸福是什么》,同学们读完后一定会对幸福有新的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幸福是什么》吧。”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接着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然后用“拼拼读读”进行教学,让学生准确认读生字,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学学习法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学学习法学习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弄明白故事情节;再要求学生反复的读三个牧童清理喷泉和砌井后的情形,和十年以后他们再次回到井边的情形;然后提问“三个青年找到幸福了吗?”“他们为什么感到幸福呢?”,并引导回答;最后让学生想像在这十年间三个青年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来体会三个青年人幸福的付出,明白幸福其实是为人民服务,尽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分角色合作表演。

角色表演能使学生进入角色,也就进入了课文情境,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角色表演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的表演,个性化阅读和理解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情节美和语言美,领会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再让同学们合作表演课文内容(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井和他们与“智慧的女儿”的谈话),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同时也能激起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4、拓展延伸

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幸福,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幸福和自己理解到的幸福进行交流。借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时教师相机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找出图中的幸福,让学生感受到幸福是无处不在的,人人都可以创造幸福,为自己创造幸福,为他人创造幸福。

5、写一写

意图是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幸福是什么写下来,以突破教学难点,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写好时,挑几句好的当堂展示出来,让学生评一评,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好的板书能体现课文的重点内容和中心思想,因此,我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设计了以下的板书。

10、幸福是什么

第一个青年给病人治病靠劳动,靠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幸福是什么第二个青年做过许多事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第三个青年耕田

六、说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问爸爸、妈妈及家中其他成员他们对幸福的理解。

七、说课会反思

幸福是什么?幸福难道仅仅如课文中所揭示的“幸福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吗?我觉得这样的理解有些以偏概全。其实,对学生而言,对幸福的理解是带有不同的情感体验的。为此,在本文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你认为给别人带来快乐是幸福的,另外,生活中哪些事情也让你感到了幸福?”于是,学生各抒己见,赋予了幸福更多的含义,在生活中找到了更多的幸福,重温了更多的幸福,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惜幸福。

幸福歌课件(篇7)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胡杨的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胡杨的品格,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2、

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观看胡杨的图片(录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度的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

2、

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

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 ②它们生前……死后……

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5、6自然段。

2、胡杨的过去怎样?

7、8自然段)。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回顾本课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

1、直观导入,激发情感 教学伊始,我播放胡杨的录像,使学生从直观上认识胡杨,为之后的情感激发奠定了基础。

2、品析语句,加深认识 通过对胡杨描写的语句,感受胡杨可歌可泣的性格。

3、激情朗读,唤起共鸣 有了认识的基础,感情的基调,指导激情朗读,唤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赞美胡杨,关注环保。

幸福歌课件(篇8)

2、谈话:从你们的歌声中,我听出了你们的快乐和幸福,多么美好的感觉呀!父母、师长疼爱,同学、朋友关爱,我们整日包围在幸福之中。但是,你们能告诉我幸福是什么吗?

理答导入:

方案一:(学生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谈个人对幸福的认识)哈,有幸福的感觉,却不能说出什么是幸福。不要紧,幸福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的确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读了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童话《幸福是什么》,相信你们能给出自己的回答。

方案二:(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谈个人对幸福的粗浅认识)真棒,你们都是感觉敏锐的孩子!正像你们回答中表现的一样,每个人对幸福的认识都是不尽相同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一片童话《幸福是什么》,看看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什么。

1.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三遍,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可以用文中现成的话来回答,有所理解和体认即可)

3、复述童话故事。(2-3名学生,引导学生按叙述顺序把故事说完整)

1、幸福是什么,三位青年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再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与文本对话,理解“幸福是什么”

①读三位青年的对话,理解他们对幸福的认识。

理答要点:十年后,三个小牧童都长成了健壮的青年。往东的、往西的、留在村子里的,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做医生的、当工人的、做农民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经历,对幸福的感受却是相同的,用故事里一位人物的话来说,那就是——(智慧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义务”怎么解释?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具体句子,正确理解“智慧的女儿”所说的这句话)

理答过渡:是的,正如大家所谈的那样——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三位青年从事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工作,如他们自己所评价修葺泉井的劳动那样,他们并没有拥有巨额的财富、显赫的业绩,但平凡的劳动却为他人带来好处,他们也因此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对既得所持有的满足感”。请带着一种满足感、愉悦感来读三位青年的对话,说说你新又体味到了什么。

——幸福不在于虚无缥缈的幻想中。

——心有所满足,才能感觉到幸福。

②三位牧童起初对“幸福”这个概念一无所知,所以他们问“你祝我们幸福。请你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呢?”当接受“智慧女儿”的启迪引导,他们分手前是怎么说的?从这些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理答要点:

——幸福无处不在。三位青年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往东往西,下南上北,甚至就留在本村,都能寻找到幸福,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在外面的世界、在周围、在内心。

——只有心中充满了对幸福的渴望,非常想得到幸福,才有可能找到幸福。

3、与作者对话,深入理解“幸福是什么”

在三位牧童寻找幸福的旅途上,有一个人物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她是谁?作者在故事中安排这样一个人物,用意何在?

理答要点:对幸福的寻找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和支持,青少年更需要别人的指导,我们的父母、师长甚至同学朋友,充当的就是文中“智慧的女儿”这样一个角色。有了他们的帮助、支持、指导,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尽快地寻找到幸福的真谛。所以,我们要多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另外,“智慧的女儿”只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是个虚构的童话人物,是一个精灵、一个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是,智慧的确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它真的能帮我们尽快找到幸福。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千万别忘了使用我们的头脑和智慧。智慧能创造看得见的财富,也能创造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幸福。

4、与生活对话,全面理解“幸福是什么”

除了劳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之外,生活中我们还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

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理答要点:

——幸福无处不在。但它又不能单独作为一件具体的事物而存在,所以我们无法看见,也无法触摸,但它的的确确存在于我们周围,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感受生命的人才能到觉察到它的存在。

——三位青年为什么能寻找到各自的幸福,就在于:一是智慧的女儿的引导,这是外因;二是他们因不知幸福为何物而对幸福充满了渴望,这是他们能寻找到幸福的内因,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5、与心灵对话,让“幸福”走进每个人的内心。

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与《巨人的花园》一样,这个故事也是一篇童话。再读全文,讨论:童话有什么特点?

理答要点: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

——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形成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

2、以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待课外活动时间汇报演出。

幸福歌课件(篇9)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1.初步形成幸福观。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

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

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

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

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

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

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

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对子歌课件


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制作教案课件时,不能草率的应付了事。只有创新独特的教学课件制作,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针对“对子歌课件”这个主题,趣祝福为您精心搜集了一些重要的相关信息。欢迎您阅读我们的内容,同时我们将继续改进网站,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对子歌课件(篇1)

《对子歌》是一首具有优美旋律和儒雅词藻的古诗,被誉为“绝妙好词,代表唐代优秀诗歌之一”。这首诗洋溢着浓郁的禅意和人文情怀,作者通过对对子的形式进行了巧妙的运用,将人生哲理融入其中,给人以启迪。以下将就此进行探讨。

主题一:禅意入诗

“对子歌”一诗借对子之名寄豁遗世之志,借对子之意传真诠奥妙,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的使用,更是一种禅学思想的运用。禅意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追求的一种精神状态,而这种纯净、平淡、富含哲理的禅修精神也恰恰是对子诗的内涵所在。诗中“引无数意延明,合万端情泥至真”,传达了“无心忘己”、“禅定默悟”的禅意,通过对于境界、人性和命运的描绘,体现了一种高度的人文情怀。

主题二:匠心独运

本诗的建构方式是由楼州簿史李商隐历时多年的笔耕所成。李商隐不仅在形式上精巧地运用对子,而且还在语言上娴熟地遣词造句,将多种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意境融为一体,展现了绝佳的文学创作才华。如“金铜不说还藏旧,何必先于世人观”、“漫谈北地清词客,频说南州小谢家”,用短短对句营造出了整个诗歌的氛围,显示出诗人对于诗歌的精心创作。

主题三:传承文化

文化传承是历史长河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一部好的诗歌可以为文化的传承做出巨大的贡献。《对子歌》是唐代文化的代表之一,与唐代其他文艺作品一道,一直被后人珍视着。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珍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诗歌走向人群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和文化现象。通过对《对子歌》这首古代诗歌的传颂和传承,可以加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实现文化的传承。

综上所述,《对子歌》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古诗,更是一幅禅意深沉、匠心独运、文化传承的画卷。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更应当深入探索这首诗歌的内涵,并将其积极应用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将其真正作为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崇尚。

对子歌课件(篇2)

主题:掌握“对子歌”技巧,提高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对子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演形式,通过唱歌、对答唱的形式来展现出儿童们的智慧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家长来说,教育孩子掌握“对子歌”技巧是培养孩子良好口语表达习惯的重要一步。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掌握“对子歌”技巧的方法和相关的教育价值。

一、培养孩子音乐节奏感

“对子歌”是一种押韵的歌曲形式,唱出韵律美妙的音乐需要有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家长在教育孩子掌握“对子歌”技巧时,可以动手教唱经典的“对子歌”,让孩子们在模仿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从而更好地掌握韵律押韵的技巧。

二、让孩子在唱歌中加深语言记忆

孩子在唱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音乐节奏感,同时也可加深孩子们对语言的印象和记忆。韵律优美的对子歌,通过“对答唱”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唱歌的过程中反复记忆,形成稳定的语音韵律印象。在后续语言表达中,孩子们也可以更好的运用这些语言和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提升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对子歌”是一种充满互动性的表演形式,通过对答唱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孩子在表演“对子歌”时,需要在歌曲的基础上自行编创对应的答唱部分,在不断的交互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通过这种形式,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并反复跟孩子进行演习和练习,让孩子在家庭的温馨氛围中不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对子歌”虽然是一种个人表演形式,但是它通过对答唱的形式,能够很好的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孩子们在演唱“对子歌”时,需要双方相互配合,以实现歌曲的整体完美。这种合作精神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快速学习和掌握唱歌技巧,还能更好地增进孩子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提高儿童团体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总之,“对子歌”虽然只是一种简单的唱歌唱答的形式,但它有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家长教育孩子的理想手段之一。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加强对“对子歌”学习的引导和实践,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掌握这样一种简单而又可爱的表演方式,为孩子的今后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个人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对子歌课件(篇3)

主题:学习音乐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和语言都是人类交流和表达的方式之一,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表明,学习音乐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个人的语言发展。在中小学阶段,对子歌课件可以作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帮助孩子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文将探讨学习音乐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并结合对子歌课件讨论其在学生语言发展中的意义。

首先,音乐和语言在大脑中的处理方式非常相似。当人类听到声音时,会对其进行加工和分析,然后形成对其含义的理解。在语言中,人们需要理解句子的构造、单词的含义等;在音乐中,人们需要理解旋律、节奏等。这些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听力、加工和分析能力。研究表明,受过音乐培训的人对声音的处理速度更快,更准确,这表明音乐训练对听力加工和分析能力的提高有明显影响,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语言。

其次,音乐和语言的学习有着相似的规律。在学习语言时,要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学习音乐也需要持续的练习来提高演奏技巧。在学习对子歌时,孩子们需要通过不断重复和练习来熟悉旋律和歌词,并且在演唱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发音、语调和语速。这个过程不仅增加了孩子的音乐修养,也训练了其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其更加流畅自然。

最后,音乐和语言的学习都需要注意细节。在学习语言时,要注意语音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在学习音乐时,则需要注意音高和节奏的平衡。对子歌课件可以切实帮助孩子们提高细节意识。在学习对子歌时,教师可以指导孩子注意表现歌词的情感和细节,这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含义和语言表达的方式,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细节的处理能力。这种对音乐和语言细节的关注对提高个人素养和表达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学习音乐和语言都有其相似的学习规律和加工方式,对于提高个人的表达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子歌课件不仅可以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可以对孩子们的语言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把对子歌课件作为音乐教育的必修课程,并注重对其在孩子语言发展中的引导和培养。

对子歌课件(篇4)

《对子歌》是小学语文课程中一首经典的唱跳游戏歌曲,它参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子文学形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特殊风格。这首歌曲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可以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积极影响。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对子歌》的相关主题。

一、培养孩子的对联意识

《对子歌》是一首充满对仗的歌曲,歌词朗朗上口,让孩子能够轻松地感受到对子的韵律美和幽默感。在学唱这首歌曲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深入理解什么是对子,认识到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和爱好,为以后成为优秀的语文学习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启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对于孩子们来说,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学唱《对子歌》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编造对仗的句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符合自己意愿的对联。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锻炼观察、思考和联想的能力,培养出孩子们更为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三、注重孩子们的社交交往与合作能力

《对子歌》是一首既能够独立唱跳,也可以参与团体合唱的歌曲。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与其他孩子配合,形成一个整体,既需要合作,也需要注重彼此的交流与互动。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会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合作,也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

四、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学唱《对子歌》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更可以通过动手制作对子卡片来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在对子卡片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还可以加强自己的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同时也锻炼出自己的耐心和细致程度。

五、通过语音与视觉多元体验

《对子歌》通过简单易学的歌曲形式、轻松愉快的唱跳过程,让孩子们在多次实践中逐渐掌握其中的奥妙。同时,《对子歌》通过美妙的旋律、动听的节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歌唱过程中,获得了一次语音与视觉方面的全面体验。这种体验不仅可以挖掘孩子们对音乐和语言的潜在兴趣,更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

《对子歌》的相关主题,不仅仅是上文中提到的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但综合来看,不管是对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是注重他们的社交交往和合作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技能和多元体验,都能够在《对子歌》中找到相关的特别体现。总之,学习《对子歌》不仅仅是听一首歌,更是一场有趣、富有启发性、有价值的体验,可以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对子歌课件(篇5)

【主题一】语言学习是开启多元文化交流的钥匙

语言是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开启多元文化交流的钥匙。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除了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外,了解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习对子歌这样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语言,更需重视文化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对子歌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鄂伦春族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也是鄂伦春族人民的文化遗产。学习对子歌不仅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更是一种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在对子歌课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鄂伦春族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还可以通过了解鄂伦春族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对这个民族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此外,在学习对子歌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学生交流,拓展视野,促进文化交流。多元文化交流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还能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环境。

【主题二】用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精神

作为一种地域性、群体性的语言,对子歌蕴含了浓厚的爱国情感。对子歌课件的学习,不仅可以让人领略鄂伦春族的民俗文化、民族风情,还可以在这些传统文化中找到弘扬爱国精神的源泉。

对子歌歌词中,常常反映出鄂伦春族人民对自然、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赤诚感慨。譬如《吊林夫人》,这首歌曲描述了一位义士为保卫祖国、为了阻击敌军进攻,骑马砍敌的感人事迹,歌曲中突出了爱国主题和民族英雄的形象。另如《跟着音乐走》这首歌曲,用欢快的旋律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歌颂了鄂伦春族人民开心愉悦的生活情景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这些代表性的对子歌进行深入剖析,可以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对子歌所包含的爱国、民族自豪等核心意义,感受到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扩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主题三】开拓语言学习新思路

传统语言学习主要注重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当今社会的语言环境日趋复杂,语言学习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对子歌课件的研究和学习,正是引领语言学习走向多元和新颖的典范之一。

对子歌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文化背景的语言,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更多地关注文化因素。对子歌课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考虑,采用多元化的教具和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欣赏歌曲、演唱对子歌的同时,更好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对子歌课件还面向社会,提供给广大爱好者使用和学习。这种开放式的文化传承方式,鼓励更多人走进对子歌这个民族文化,拓展语言学习的领域,推进语言学习的创新与发展。

总之,对子歌课件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语言学习的视野,增强对祖国文化多元性的认识,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而推动多元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对子歌课件(篇6)

主题:儿童母语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多元的语言文化,儿童作为民族和文化的未来,母语的学习和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汉语母语的课堂教学,"对子歌"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谣。 那么,为什么这首歌如此受欢迎呢?从中我们又能学到什么呢?接下来,本文将围绕儿童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对"对子歌"这首童谣进行分析。

首先,母语教育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母语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是个人表达、思考、交流的重要途径,母语的学习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自信的自我形象和内在的人格,这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对子歌"的句式简单清新,歌词自然流畅,可以帮助孩子听声辨音,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孩子音乐感,启迪孩子音乐天赋,让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其次,母语教育对于孩子的认知和语言发展也非常重要。孩子的语言学习和认知能力开始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发展,掌握好母语之后,孩子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其他语言,使孩子更加自信和高效地学习。"对子歌"的语句结构简单,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儿童的语音、语调、语感等特点,能够促进孩子的词汇积累、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培养孩子的正确发音和语感,提高孩子的语言水平。

最后,母语教育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及维护汉语语言保护和弘扬道德品质有着深刻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持汉语纯正、正统和规范,传承中华文化,对于弘扬民族文化自信和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子歌"清新悠扬、韵味十足,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以独特的诗意和魅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综上所述,儿童母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对子歌"这首童谣无疑是儿童母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我们应该努力保持和传承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化,在教育儿童时注重母语教育和语言规范,从小为孩子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语感和音乐天赋,让孩子在纯正、传统、美好的汉语环境下健康成长,相信这样,我们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光明,与诸位读者共勉。

对子歌课件(篇7)

对子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其以对联形式,通过唱词对唱来表达情感,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本文将围绕对子歌的历史渊源、音乐特点、文化内涵及保护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

对子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其在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对子歌多用于民间婚礼、祭祀、庆祝活动等场合。到了明清时期,对子歌逐渐进入文人雅致的领域,在文学、音乐、戏曲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二、音乐特点

对子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奏简单明快,易于跟唱。

2、音乐调性柔和优美,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

3、歌词韵律优美,常用平仄双重押韵。

4、通常为二人对唱,有时也会伴有乐器伴奏。

三、文化内涵

对子歌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情感。对子歌可以通过诙谐幽默、真挚感人等方式表达出爱情、友情、亲情等种情感。

2、传承文化。对子歌中经常出现许多古诗词、成语、歇后语等传统文化元素,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3、凝聚民族精神。对子歌是中国民间文艺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对唱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坚韧、乐观进取等精神。

四、保护与发展

对子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困境和挑战。一方面,随着社会变迁、文化多元化,对子歌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和接受面临着很多限制;另一方面,对子歌传承者逐渐老去,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学习面临着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保护传统技艺。加强对子歌传承者的培训和传承工作,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2、创新发展。丰富对子歌的内容形式,将其与新文化元素进行融合,注重与当代社会的结合。

3、大力推广。积极宣传对子歌的文化价值,增强公众对于对子歌的认识和了解。

综上所述,对子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推广民族艺术,让对子歌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对子歌课件(篇8)

对子歌是中国古老的民间文艺形式,这种文艺形式在表现生活、文化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韵味,其歌词中常常含有丰富的民间文化信息,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对子歌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点。下面,我将围绕对子歌展开一系列主题的讲述。

主题一:对子歌的来源和发展

对子歌是中国古老文艺形式之一,历史上也有着悠久的发展过程。从对子歌的起源上来看,它起源于民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文艺形式。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子歌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并且还添加了许多新元素,如戏曲表演、舞蹈等,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

主题二:对子歌的艺术特点

对子歌作为一种文艺形式,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其歌词表现生活、反映情感,具有婉转、柔美、抒情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对子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如借助假名、联句、意味翻转、音韵和谐等,为歌词增添了更多的韵味。

主题三:对子歌的文化内涵

对子歌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备独特的特点,在文化内涵上也有很深的积淀。对子歌中常常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元素,并且还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对子歌歌词中的各种信仰、习俗、礼仪、道德、历史等文化信息,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主题四:对子歌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子歌在现代社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人们通过音乐会、演出、比赛、电视节目等形式进行对子歌的演唱和传播,同时也有许多学者对对子歌进行研究和发扬。而在学校中,对子歌也成为了中小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课程中进行学习和演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对子歌作为中国古老的民间文艺形式,其在艺术、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通过对对子歌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对子歌的美妙之处。相信随着对子歌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其在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等方面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对子歌课件(篇9)

对子歌课件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课件已经成为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其中对子歌课件,作为一种独特的形式,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对子歌课件作为一种新型媒介手段,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中,还是在教师的授课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对子歌课件的相关主题。

一、对子歌课件的概述

对子歌课件是一种以对子歌为主题的PPT,以此作为媒介展示对子歌的相关内容。而对子歌,是一种以对仗工整的词语构成的诗歌,语言极为优美,寓意深刻,被广泛传唱于民间。对子歌课件,就是通过PPT的形式,将对子歌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子歌课件结构简单,内容丰富,适合于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的语文课程。

二、对子歌课件的优点

首先,对子歌课件的形式新颖,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和趣味性。由于对子歌具有较高的美感和韵律感,因此通过对子歌课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其次,对子歌课件的内容丰富、生动。通过对子歌课件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对子歌表达的主题、寓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

最后,对子歌课件的制作较为简单。对子歌课件的内容结构清晰,表现形式也相对简单,教师只需要将对子歌的内容转化成PPT形式即可。而且,对子歌的内容丰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制作起来都不会感到很困难。

三、对子歌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对子歌课件,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对于古诗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对子歌课件,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此外,在写作、赏析等方面,对子歌课件也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同时,对子歌课件的制作也可以由学生自行完成,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总之,对子歌课件的出现,既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对于教师来说,学会制作对子歌课件,不仅能够开展更丰富的课堂教学,还能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因此,对子歌课件的使用在未来的教育中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子歌课件(篇10)

1. 对子歌的教育意义 - 以《小蜜蜂》为例

作为儿童歌曲的代表作之一,《小蜜蜂》以其简单易学、朗朗上口的曲调和歌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不仅如此,这首歌还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小蜜蜂》优美的曲调和明快的节奏,能够唤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听觉敏感性和音乐性。在歌曲中加入对子的形式,能够培养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记忆力,让他们轻松地掌握对子的基本形式和技巧。

其次,歌词中蕴含的积极正能量也能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歌词中描述了勤劳、勇敢、负责任的小蜜蜂们努力采蜜、造蜜的场景,这种朴实而又深刻的描述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向上心态和自我肯定感。同时,歌曲中也有提到小蜜蜂们的相互合作和团结奋斗,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最后,对子歌还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孩子们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也可以与同伴共同演唱,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印记和友谊。

总之,《小蜜蜂》这首对子歌融合了多种教育元素,在儿童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和唱这样的歌曲,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成长素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人格魅力。

2. 对子歌与语言启蒙

对子歌是一种古老而又生动有趣的语言形式,其通过韵律性和节奏感的呈现,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语言启蒙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对子歌中,同一韵部的两句话通常是对仗的,这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快速掌握语言形式和规律,还能够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对子歌来学习新单词,同时还可以了解单词之间的关联和联系,从而达到快速扩展词汇量和丰富语言内涵的目的。

此外,对子歌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语感和语调,让他们更加敏锐地感知语言的韵律和音调,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在对子歌学习中,孩子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快乐地发声和表演,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语言启蒙和交往能力。

总之,对子歌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载体,更是一种有益于孩子成长的语言启蒙形式。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对子歌的学习和表演,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启蒙和全面素质提升。

对子歌课件(篇11)

《对子歌》是一首经典的儿童音乐诗歌,它由几首简单的对子组成,旋律流畅,清新明快,非常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而这首歌的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孩子们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下面我将从对子歌的音乐教学、语言表达和情感培养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这首歌的相关主题。

一、对子歌的音乐教学

作为一首优美的儿童音乐诗歌,《对子歌》在音乐教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首先,这首歌的旋律简单明快,非常适合小学生的音乐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其次,这首歌有着明显的重复节奏,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们的听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拍。此外,《对子歌》的曲调和歌词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共鸣,而这种情感体验也可以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积极性。

二、对子歌的语言表达

除了音乐教学,对子歌的语言表达也是其重要价值之一。这首歌的主要特点是以对仗的方式来表达歌词,比如“大雪花,小雪花,一个个都一样白”、“高高的山,绿绿的草,一个个都那么美”等等。这种对仗方式让孩子们更容易记住歌词,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孩子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通过对子歌的诵唱,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的韵律和语序,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水平。

三、对子歌的情感培养

正如前文所述,对子歌的曲调和歌词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共鸣,而这种情感体验也可以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积极性。同时,《对子歌》的歌词也蕴含着浓郁的情感,比如对大自然的赞美、对学习的热爱、对家庭的向往等等。这些情感体验可以引导孩子们发掘自己的情感世界,培养他们的感性认知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对子歌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儿童音乐诗歌,它从音乐教学、语言表达和情感培养三个方面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们智力和情感的发展。教育者们应该充分利用对子歌的这些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成为思维敏捷、情感丰富的青少年人才。

对子歌课件(篇12)

话题:如何使用“对子歌课件”教授幼儿的对仗词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幼儿园教育的教学内容也愈加丰富多彩。其中,语文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对仗词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基础内容,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而《对子歌课件》就是一种极具操作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仗词。本文就如何使用《对子歌课件》教授幼儿的对仗词能力进行探讨。

一、《对子歌课件》的基本介绍

《对子歌课件》是一种集对仗歌谣、绘本、歌谣联想等多种形式的课件,旨在帮助幼儿理解和学习对仗词。该课件中包含了大量形式各异的对仗词例子,如“黑夜”的对仗词是“白天”,“生气”的对仗词是“高兴”等,通过欢快的歌谣和精美的绘本,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学习和记忆对仗词。

二、如何使用《对子歌课件》教授幼儿对仗词

1. 初步认识对仗词

在教授幼儿对仗词之前,需先让幼儿对对仗词有个初步的认识。可以通过看绘本、唱对仗歌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和初步记忆对仗词的概念和形式。

2. 利用《对子歌课件》复习学过的对仗词

在幼儿已经学过部分对仗词后,可以利用《对子歌课件》对这些对仗词进行复习。可以上课件,点击所需知识点,让幼儿欣赏精美的绘本和欢快的歌谣,加深对对仗词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3. 初步学习新的对仗词

当幼儿对对仗词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后,就可以教授新的对仗词。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对子歌课件》中已经有的例子,或自行添加一些与幼儿喜欢的事物相关的对仗词,如“猫”的对仗词是“狗”,“鸡”的对仗词是“鸭”等。

4. 利用故事或相声加深对对仗词的理解和记忆

经过初步的认识和学习后,可以利用故事或相声等方式来加深幼儿对对仗词的理解和记忆。可以选取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相声,重复使用对仗词,让幼儿听得亲切有趣,并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对仗词的能力。

三、总结

通过使用《对子歌课件》教授幼儿对仗词能力,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对仗词的概念和运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因此,《对子歌课件》的使用对于幼儿园教育的语文教学非常有益处。

渔歌子课件


趣祝福小编今天向大家推荐的是一篇有关“渔歌子课件”的优选文章。教师将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遗漏的部分需赶紧完成。制作良好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渔歌子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3、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诗中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付娜的古筝曲《渔光曲》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9词两首

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请同学们拿出笔和本子,一起来写写这首要学的词《渔歌子》。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设计这个环节是学生初步熟悉词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写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好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写字的能力。】

3、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一)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

(二)检查、指导: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读词,师生正音。

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4、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最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利用多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诗词之美。读出韵味和节奏,读出自己的感觉,这正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入文本的桥梁。】

(三)读中想象,理解词意。

1、过渡语: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了这么多遍了,你能读懂词的每一句的意思吗?能不能它读成一幅画呢?

2、示范:读着“西塞山前白鹭飞”,你读懂了什么呢?

如果就让你来画这西塞山,你的山会是什么样的?你会为它涂上什么颜色呢?并试着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

生a:我会涂上绿色,因为山上有苍翠挺拔的树木,是绿的海洋。

生b:我的山是翠绿色,因为我从“桃花”一词可以知道这首词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小草发芽了,但长得还不是那么茂盛。

生c:我的山是五颜六色的,因为山上不只有嫩绿的小草,郁郁葱葱的树,还有各色各样的野花。

生d:我的山前还会有白鹭在飞翔,我想把这些白鹭画成不同形状的,有的展翅翱翔,有的在呼朋引伴,还有的正要飞翔,这些小精灵有的排成“人”字形,有的排成“一”字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为自己所作的画涂颜色,这就是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这要比那个生硬的问题“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要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意识,更能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

3、播放轻音乐《渔光曲》,学生轻声朗读全词,理解其它三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自己心中出现的画面。

【设计意图】古筝曲的导入,可以感染到课堂里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尽情畅游在诗词所描绘的美妙画面中。

交流:自己心中的画面,尝试用口头描述或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借利用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通过自己的想象再次真切地感受诗词背后蕴涵的感情。】

4、精读,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能理解的诗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情况:a、学生自由反馈自己理解的句子;b、指名完整地说出词意。

(3)并将自己理解词的意思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诗词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写下整首词意的过程是学生将对词“碎片”的理解整合的过程,是对词整体认识的回归。】

(四)探究设疑,领悟诗情

1、引导学生质疑、师发问:

(1)词中那位渔翁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雨天还不想回家呢?

(2)词中描绘的渔翁到底指谁?了解词人生平,读懂词中人?

2、了解作者及背景: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师再进行补充,最后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张志和: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年轻时在朝廷过个官,后因仕途不顺而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与颜真卿等为好友。擅长歌词,能书画、击鼓、吹笛。作品多写隐居时的闲散生活。《渔歌子》这首词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设计意图:紧扣“不须归”,引导学生质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讨,使学生释疑,从而升华主题,领悟诗情。】

三、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1、背诵全词。

2、总结全词:

词人张志和正如其名,他一生淡泊名利、心志平和,他钓着的是一份悠闲、自在。

渔歌子课件 篇2

教材解读: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作品,词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的渔翁形象,体现了渔家生活别有情趣的一面。词人将文字和画面完美地结合,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 色调明丽和谐,既让人感到幽远宁静,又不失生动活泼,正符合作者“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惬意,真乃“词中极品”。同时,词的字里行间也体现出作者追求无为、随遇而安的平和心境,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教学思路:

古诗词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那是浅层次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教学《渔歌子》一词,基于词作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的特点,应围绕“读诗——感诗——赏境——拓展——升华”这条主线来展开,通过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有色的画面,从而明诗情、入诗境,理解诗人为何不归,感悟出“钓美景、钓心情、钓生活”的诗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词作《渔歌子》。

2、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3、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近词人,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重点: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次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流程:

一、温习旧知巧引新

1、请学生吟诵自己积累过的词,要求做到声情并茂。

2、简单说说诗与词的区别。

3、了解词牌《渔歌子》。

(1)读词名《渔歌子》。

(2)理解其字面意思:渔夫所唱的渔歌

(3)“渔歌子”又叫“渔父”, 是一种词牌名。

【设计意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的词比较少,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词与诗的区别。】

二、初读古诗要流利

1、学生初读词。

学习古诗词,首要的是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还要读出一定的节奏。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首词,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第三遍读,要着重体会其中的节奏。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

(2)尤其注意多音字“塞”的读音,出示“塞”的三种读音,分别组词。

3、指导学生感受词中的节奏美。

读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还要注意节奏,词与词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都有一定的停顿。 指名读,划节奏。

4、师生合作读:师读上半句,指名一生读下半句。

5、齐读,注意节奏。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首要的就是做到通顺、流利,并感受其中的节奏美。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等形式来达成初读的目标。】

三、情景交融明诗意

1、理解意思。

请同学轻声地读这首词,结合课前的预习,理解词句的意思。

2、指名汇报。重点指导:箬笠、蓑衣(从形声字的角度理解)不须(与“不需”区别)等词语。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词。(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箬笠”“蓑衣”“斜风”“不须归”等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词句和整首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由于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差异较大,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难懂词意思的基础上来理解整首词的意思。】

4、想象,品出词中画。

赏画:再次静静地品读这首词,划出词中景物。

(1)学生交流:词中共写了几种景物?

春天的景物千千万,为何作者独独钟情于这几种呢?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颜色美。

(2)走进词所描绘的意境。

l再读这首词,我相信这迷人的春光中你一定还能听到些什么,甚至是闻到些什么。

l反馈交流: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呢?

l带着你的想象再来读这首词,把自己想象成悠然自得的词人张志和,在你眼前展现的是怎样美妙的世界?

生充分交流,身入其境!

5、联系画面,加深理解。

静静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画面:斜风细雨中,这位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正悠然自得地钓鱼呢!孩子们,你能形容一下这位渔翁的神情吗?引导学生揣摩、想象渔人的神情。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1)自由练背

(2)指名背诵,重点指导“斜风细雨不——须——归”。

7、齐诵。

【设计意图:在初步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等景物来感受词中画面的美,并通过联系画面、融情想象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走进诗人内心作铺垫。】

四、巧对词作悟诗情

1、走近词人。

通过课前预习,你一定对词人张志和有所了解,谁来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介绍。

师总结: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一些官场纠纷被免去官职,从此再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2、师生和诗,悟情。

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来和其弟《渔父》,我们一起来和诗。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读懂哥哥的意思了吗?

(2)好一个“不须归”!弟弟啊,为何不归? 练习:哥哥,因为 ,不一定要回去啊!

(3)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也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中,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张志和,教学中相互交流,补充完善,由此引出本课拓展的词《渔父》,巧妙地升华学生对“不须归”的理解,品出钓中情。】

五、当堂检测求完善

1、有感情地诵读词作《渔歌子》。

2、根据词作内容填空:

1、《渔歌子》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 。这首词描写了 、 、 等景物,抒发了词人 的情感。

2、边读边想象《渔歌子》所描绘的景色,把你头脑中那幅优美的画用文字描写下来。 六、拓展延伸亲经典

1、歌曲欣赏《渔歌子》

雨中青天,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山美水美生活更惬意!让我们一起醉在《渔歌子》中——歌曲欣赏。

2、这首词流传至今一千多年,文人墨客们都争相填写传唱。建议孩子们课后登陆相关网站,阅读唐宋两朝诗人所写的《渔父歌》,进一步亲近经典。

【设计意图:以歌曲欣赏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以网站的推荐激起学生后续阅读的欲望。】

渔歌子课件 篇3

设计理念

1、把握词眼“不须归”,以不同层次的读贯穿课堂,努力营造一个诗意的课堂。

2、通过品味词的语言,还原、丰富词的画面,理解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作特色。

3、理解诗词与扩大阅读量相合,采用一篇带多篇的做法,提高课堂实效。如:通过对比诵读张松龄、苏轼的词,加深体会这首词的写作特色和词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2、拓展相关诗词进行对比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学法渗透:

通过此课,让学生意识到,诗词可读,可画,可唱。结合课文拼音、注释,想象画面、联系作者生平和已学诗词是学习诗词的好办法。

一、导入:回顾《忆江南》,走进《渔歌子》。

师:烟花三月走江南!这些天咱们可没闲着,去了充满田园气息的《乡下人家》,才了翁卷的《乡村四月》,又赏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田园风光领略无数,江南美景尽收眼底,怎一个“好”字了得!难怪白居易会写下《忆江南》

师:真好!这是我们学过的第一首词,你们一定知道许多有关词的知识吧?

(《忆江南》词牌名,词有长短句,词读起来很有韵味,词还可以唱呢。)

师:了解得真不少!今天我们要吟诵的《渔歌子》,又是一首词。(板书课题)

《渔歌子》是词牌名,注意“渔”字有三点水,渔翁的渔。

二、前置性学习检测

1、生字、生词、多音字(你能不能说上一句话,用上这个字的不同读音!)

2、找出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3、如果让你选一种颜色来做为春天的代表色,你认为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二、吟诵出词的味道。(反复读)

出示词(课件)

1、初读要求:请大家试着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

整首词读正确、读流畅。

a、自由读

b、个别读两三个,交流: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师:“西塞山”(点红“西塞”)这么难读的词都读正确了,了不起!“塞”是

个多音字。“西塞山”一座山的名字,在浙江湖州。

(点红“鳜鱼”)“鳜鱼”的“鳜”,不好记,能认识它,博学!一种淡水鱼,

味道很鲜美噢!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师:

(点红“箬笠、蓑衣”)平翘舌音,你都读准确了,赞一个。这两个词的确很难读,让我们一起读两遍。箬笠、蓑衣见过吗?干什么用的?(图片出示)看,就是头上戴的帽子。箬笠是用什么编的?竹子,所以,是竹字头。“蓑衣”相当于现在的雨衣。是用草、棕编的,都和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常用的避雨工具。

c、集体读:我们一起把整首词读一读。

2、再读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读出点词的味道。

师:诗词读准了字音,读流畅了,那是远远不够的。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特别是词,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错落的音乐美,读的时候要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a、自由练练。

b、请朗读不错的孩子示范读,师:试着像xx同学这样,读出点词的韵味来。其中哪一句读得特别好。(生若范读不到位,策略:师范读,也可选同学读不好的句子。)

c、再请三四个孩子读,评价:有点感觉了!像是在读词了!有了音乐感,韵律美!词的节奏感有了!

d、齐读,师引:西塞山前白鹭飞……

三、吟诵出一幅山水风光画。(品词中画)

1、师: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景物呢?

(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渔翁)

师:谁补充?还有另外的吗?

师:诗词语言很精炼,它可以用最少的文字描绘最美的画面。短短一首词,容纳了如此多的景物,如此多的景物当然不可能平铺在画面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最美的画面,使画面丰满、立体、有声有色。

2、音乐,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3、师:你一定看到了最美的景,耳边传过美妙的声音,或许还能感受到各种江南气息,把你所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用自己最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让学生“未品诗先入画”,在画中感受作者描述的意境,并逐渐走入意境。)

生描绘想象到的最美画面:

a、画面: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评:西塞山高耸入云!在你们眼中西塞山是怎么样的?(西塞山连绵起伏,青翠欲滴。)

“西塞山前”引导读出山的连绵起伏。让我们朗读的声音也高低起伏。师领生跟,读好“西塞山前”。

真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如此的悠闲!在西塞山附近展翅飞翔。读出白鹭的悠闲,飞得高远,目光追随着白鹭,声音传到山那边了。读“白鹭飞”

朗读整句:带着这些感受,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评价:这就对了,就该读出这样的起伏、转折、变化。

b、画面: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评:(预设“桃花”)你眼中的.桃花是最美的!怎样的颜色?桃花如仙子落入凡间,在枝头悄然开放。你看到的桃花?流水呢?

(预设“江水”)春来江水绿如蓝!看到流水中的鳜鱼了吧?鳜鱼欢快地在水中游来游去,似乎要跃出湖面,多么肥嫩鲜美的鱼啊!请读出鳜鱼的欢快。那岸边的桃花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预设“鳜鱼”)鳜鱼欢快地在水中游来游去,似乎要跃出湖面,多么肥嫩鲜美的鱼啊!请读出鳜鱼的欢快。多么清澈的流水,请你带着全班同学静看流水,生领读:桃花流水鳜鱼肥

红的花,绿的水,慢慢欣赏啊!再读: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想象着想象着,词的意思就明白了!

(渗透读古诗词方法:想象画面)

结合朗读:你们描绘得画面让人陶醉啊!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美哉,江南!这青的山,白的鸟,粉红的桃花,青绿的流水,好一幅山水风光画!(板书:山水风光画)

预设3、4句,学生有描绘到呢,就点到:悠闲自得的钓鱼翁轻松、愉悦,心情放松。“斜风细雨”点到:烟雨江南别有一番情趣!

4、师:让这么美的画面在你的笔尖流淌吧!(音乐声中学生写画面,前两句)

5、请几个孩子读自己所描绘的a、师或生接: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钓鱼的人啊都舍不得回家了!

b、师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c、师引:妙笔生美景,难怪诗人会---生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d、师:带着这些仙境般的画面,再次吟诵《渔歌子》。

四、吟诵出一个悠闲垂钓人。(品词中人)

1、师: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须归就是不回去,不想回家。景色太美了,诗人醉了,舍不得回去了。诗人只是喜欢这美景吗?还喜欢什么呢?不着急,想读懂古诗词啊,一定要了解诗人。咱们一起走近这个伟大的诗人——张志和。

(渗透读古诗词方法:解读诗人)

课件出示:

张志和,初名龟龄,唐代著名词人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主要成就:《玄真子》以及《大易》十五卷;永垂史册的千古绝唱《渔父词》(五首)。

3、师:了解了这些再细细地品一品,此刻你就是诗人,诗人就是你,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是什么让你斜风细雨不须归呢?

(他很喜欢钓鱼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悠闲自得的生活;钓鱼很轻松的----轻松愉悦的心境)

师:的确,诗人是只羡神仙不羡官,只想做一个悠闲垂钓人,过悠闲自得的生活。

(板书:悠闲垂钓人)

师引:钓着钓着,诗人就和自然融为一体。如此和谐!(板书:和谐美)

真是画中有人,人在画中。读《渔歌子》

3、欣赏歌曲《渔歌子》

四、唱歌入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词更在于以声传情,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份悠闲、轻松,听听现代人将它谱上曲,来吟唱

4、师:带着这颗清闲飘逸的心,我们的诗人写出了千古流传的经典诗词

和老师一起背诵这首千古绝唱吧!

五、补充拓展

1.小组合作学习、赏析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思考:

(1) 小组合作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2) 抓重点词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并互相说一说。

师: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回去吗?

师:想不想?

师: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啊,张志和被称为烟波钓徒,他就喜欢这样的垂钓生活,于是他就这样有感情地写下《渔歌子》。可是他的哥哥叫张松龄,(板书:张松龄),很担心他在外流连忘返,惹出麻烦,于是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来写的。

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整首词。

生纷纷自由吟诵。

师:好吧,原来我想读,你替老师读吧。

生: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读得入情入境)

师生不禁鼓起掌来。

师:第一次读就读得这么好,真好,会读表示本事,读得懂才是了不起,哥哥在叫弟弟干吗?

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一个字——

生大声叫道:还。

师:对了,哥哥在劝弟弟快些回来,那我也来劝劝你们,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来回答。

师:贤弟啊,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几位学生迟疑地轻声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怎么回答?预备,齐。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不须归。

师(激昂):且须还。

生(高声):不须归。

师:为何不归?为何不归呢?

师:是啊,这么美的风景,怎么舍得回来呢?

师又指名一举手的学生。

师:也是风景太美了,让你不想回家,还有吗?

师:好一个流连忘返啊,张志和厌倦了朝廷的争斗,流连于山水之间,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

师:就是钓鱼要放鱼饵,鱼饵放了,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钓得到鱼吗?

师:会有鱼上钩吗?

师:张志和却说,他钓着了很多很多。

师:他钓着了什么呢?

师:好一个美丽的风景啊,被你钓着了,还钓着了什么呢?

师:不是跟别的国家战争,不喜欢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喜欢现在的

生:自由自在的生活。

师:你说,他钓着了什么?

生:美丽的风景。

师:还有

生:自由自在的生活。

师:你的手举得那么高,最后一个发言的机会给你。

生:他钓着了桃花芬芳的香味,让他芬芳扑鼻。

师:让他的生活

生:芬芳扑鼻。

师:你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人啊!这就是张志和一生的追求。

(板书:心志平和)

六、学以致用,深入体会。

同样是垂钓,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心境,下面让我们用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学习下面这首古诗,看看这两首垂钓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七、老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千古佳词,经历千年而流传至今,我想不仅仅是因为文字,更主要的是透过字面,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只只羡神仙不羡官的超然心境。

假如你来到浙江湖州,你一定会看哪座山?(西塞山)

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志和)

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词(渔歌子)

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渔歌子”齐读。

渔歌子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下第23课《古诗词三首——渔歌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会生字词。

2、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感情。

教学理念:

张志和作为一名诗词书画大家,他的作品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本设计力图以赏画的形式,吟诵的方式,想象理解词的意境,丰满对词人张志和的认识,达到对《渔歌子》的理解更加饱满的目的。

教学重点:

学会词的吟诵,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读出词的韵味,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预设:

一、激趣导入,了解作者。

1、老师自我介绍,学生自我介绍。

2、介绍张志和。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是从名字开始的,现在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名字,看看你能对这个名字了解吗?(板书“张志和”,)猜猜“张志和”这个名字是谁起的。(生猜)是皇帝起的,张志和16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并写了一份折子给皇帝唐肃宗,唐肃宗看了,觉得这个小伙子太有才了,就封他做了大官,并赐他一个名字“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他的原名叫“龟龄”,是个伟大的词人。

3、揭示课题。

谁知道词和诗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张志和的长短句《渔歌子》。

二、诵读词文,赏析词义。

1、请大家打开课文,好好地把这首词读3遍,注意,要读得字正腔圆。(生自读)

2、指名诵读。生生互评。

3、这首词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词中赏画,品味意境。

1、张志和不仅是一名有名的词人,还是一个一位知名的画家,人们都说他的词里总藏着美丽的画。默读《渔歌子》,看看你能发现张志和在这首词中画了什么?把它圈出来。

2、学生圈画,交流。

你能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吗?

3、发现词中的色彩。

他的朗读只让老师看到一副黑白画,是这样吗?快去看看,张志和用多少种色彩?

4、张志和仅仅用了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画,静静地看,此时,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播放音乐,给学生半分钟思考——指名交流)

5、多么动人的画面啊,你们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四、走近山水,贴近词人。

1、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出示,教师范读。

2、师生劝答,再品词意,再识词人。

讨论:为何不归?

3、引诵《渔歌子》。

【教学反思(校交流)】

我这样上《渔歌子》,其意图有三点:

第一,我的《渔歌子》教学,力图体现诗词教学的厚度。《渔歌子》这首词只有短短的27个字,备课时,应该把它先读厚。一个词人张志和,一首《渔歌子》,就这样流传了千年,其魅力在哪里?我开始查阅一些资料,张志和这个人形象逐渐立体饱满起来:他是诗人,他是词人,他是画家,他是书法家,他是哲学家……这些认识随着“桃花流水”在我脑海飘荡。一个老师能走多远,孩子领着就走得有多远;一个老师能读多少,就能领着孩子读多少。但是,教师也不能没有选择的把掌握的资料全部端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囫囵吞枣的吃。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我根据《渔歌子》词中有画、词中寄情这两个特点,从厚厚的一沓资料中筛选出了张志和“心志平和”这个名字的来历、张志和是画家、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张鹤龄的茅草屋这些和词学习紧密结合的点进行拓展,一堂课下来,相信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首27个字的《渔歌子》,而是《渔歌子》背后整个美轮美奂的诗词意象。

第二,我的《渔歌子》教学,力图注意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可以套用小平爷爷的话说,是“从娃娃抓起了”,孩子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父母们就迫不及待的教他们“鹅鹅鹅……”可是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却常常忽视孩子的学习起点,一个教案适应所有学生。我今天最初几分钟的课堂谈话,通过对词人张志和、《渔歌子》、诗词的显著区别几个环节的逐步深入,了解了这个班级的学习情况,他们对词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能够说出词牌、词和诗的显著区别,根据他们的学情,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领会词的意境,而放弃了原来准备的了解词的相关知识的环节,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吟诵、体会。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做到了教师的教是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参与讨论、研究的积极性是很高的。

第三,我的《渔歌子》教学,力图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如果没有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就是失败的。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拘谨,可能是第一次来到大礼堂上课,看到这么多老师听课,紧张是难免的,于是对于词的意境想象的翅膀就被束缚住了。当时,我就在想,怎么办?诗词教学的根本还是立足于读,所以我马上调整预设的方案,一句一句教学生诵读,“白鹭飞”得多高,“鳜鱼”游得多欢腾,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词一句词的教,直至最后,同学们能优美、有情地诵读出来,可以看出我这样根据生成调整预设的处理是成功的。

当然,课堂教学也是门遗憾的艺术。我觉得这堂课我还有学多地方做得很不够,例如在板书处理上,我想落实的有三点:1、生字的书写;2、老师根据学生的想象,把黑板上的字变成一幅画,完成从词到画面的转化;3、最后再看着画,诵读《渔歌子》,完成从画面回到词的学习。但是,可能是我没有表述很清楚,学生很长时间才明白我的意思,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能够在教师的语言上再处理得清晰简洁一些,就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现。

以上几点是我对《渔歌子》这堂课几点不成熟的思考,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渔歌子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课时:1

板书设计

渔歌子(词)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江南春》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五、作业设计——探究活动

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中,我紧抓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词的意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发现美景,体会诗中美景

词中所描绘的江上渔舟,两岸红桃,雨中青山,天空白鹭,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所以在教学时我通过图片、录相充分地让学生进入到景美人爱的意境,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气氛

课堂是师生一起探究新知的一个领域,而学生学习的精神面貌又取决于课堂的气氛,因此我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不露痕迹却不忘引导,学生也在笑声中、沉思中、感动中一起领悟。

三、谈话交流,拓展加深体会

以往教学诗词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逐字逐句理解意思,但这样显得呆板而枯燥,我先让学生读词圈出景物,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再通过想象画面对词入座落实了字形、词义,整体结合起来,又把整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避免了单调地解释诗意。再让学生由画中提到的景物想开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让词的内容内化为每个学生心中的画面。通过学生的用心感受,对词有新的认识以后,再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而结尾的拓展,学生也能比较容易地抓住重点的字词进入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通过对比也更加深对该词的理解。

四、悟写结合,拓宽想象空间

一篇教材要尽量大的发挥它在本位上的教学价值,而该词就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从单调的字面表达到色彩明丽的直观画面,从枯燥的文献资料到词中对话的深刻体会,这都是学生发挥想象,让思想深入其中的过程。为此,我在课上积极让学生图文结合,充分展开想象,使每幅生动的画面内化为语言,很好的巩固了内化语言的功效。

渔歌子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能达到背诵。

3.指导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了解词牌及词。

1.我们说,唐诗宋词,它们代表的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字艺术的巅峰。我们在这学期曾经学过一篇词,还记得吗?“江南好,……”

2.多么美的江南春景啊,以至于白居易直到晚年都对这样的景色念念不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新词。

板书:渔歌子。读一读。这是个词牌名,词的格式有一千多种,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一般,它与词的内容没什么关系。但《渔歌子》这首词却和《忆江南》一样,词牌刚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再读读这个词牌。

3.从这个词牌,你读出了什么?(引导体会“歌”)“歌”的是什么?再读。

二、读会。

1.来,孩子们,咱们一起去看看,张志和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一副画面。老师相信你们的自学能力,咱们先自己读一读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吧。读诗吟词得讲究字正腔圆。开始吧!

2.指读。点评。(板书:塞、鳜、蓑)

3.知道吗,词最初是用来配乐的,是用来唱的,咱们现在边打拍子边歌一曲。(上阙)点评,鼓励学生的创造力。

4.古人将脚打节拍称为“踏歌”。不是有“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诗句吗?来,今天,我们也来踏歌。读(下阙)。点评。

5.所谓“手舞足蹈”,这是情到深处、兴致高昂的一种表达。起立,手舞足蹈,读。

三、读懂。

1.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张志和,唐肃宗时有名的才子,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画家。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渔歌子》,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春天)

是啊,这一定是春天。读(春的喜悦)。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呢?

斜风细雨,这是春天特有的柔和的景色啊。读(柔和)。

草长莺飞,百鸟争鸣,这是春天了。读(两行)。

是啊,只有新鲜的竹叶和草,才是青绿的,才可能有“青箬笠,绿蓑衣”。读(两行)。

春天来了,青山、绿水、白鹭、红花、青箬笠,绿蓑衣,单看这颜色,张志和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热闹的春天美景。

3.渔翁想回去吗?哪里说了他不想回去?是啊,不须归。不须归就是不想归,不愿归!(板书: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呢?

4.美!说得好!(板书:美)现在,你就是渔夫,你来吟一吟这首词,看看,你觉得什么最美?

第一行:读。你看到了怎样的“白鹭”?(课件)从“白鹭”联想到了什么?不是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说法吗?试读,看看,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指读。指导读。(心胸开阔、意境高远)

青山为背景,映衬着高翔的白鹭,真美!难怪渔翁“不须归”!

第二行:读。

看、怎样的桃花?(追问)(艳若朝霞)闻、怎样的桃花?听,怎样的流水?(缓缓的,淙淙的,粼粼微波)(课件)是这样吗?桃花夹两岸,流水绕青山。这一静一动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再看看,水中有什么?怎样的鳜鱼?由“肥”你仅仅想到的仅仅是大吗?还想到了什么?(味道鲜美)汉字真巧妙,一个字,就使人增添了无穷的想象。水中还有什么?试读,指读,指导读。

这一行中的景物真多!想要读好,可真不容易,谁再来读读?

读。景美,物美,真是“不须归”!

后两行:读。

看看,“箬笠,蓑衣”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穿戴?箬笠是渔翁的箬笠,蓑衣是渔翁的蓑衣,此时,渔翁已融于山水,融于画面,也成了画的一部分。读。

杜甫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微风徐来,细雨濛濛,真美!试读。再读。

能在这样的美景中垂钓,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若你是渔翁,你会怎么想?读。

(课件)青山、绿水、白鹭、红花、斜风细雨,以及和景物已融为一体的渔翁,这样的美景,这样无拘无束的心境,真是“不须归”啊!

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他向往的不就是这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吗?你是张志和,你是张志和,我也是张志和,咱们都来当当张志和吧!指读,指导,范读(课件),试读,齐读。

四、内涵升华。

1.张志和所处的唐肃宗时期,唐朝已经在走向衰败,张志和看不惯当时官场的黑暗,于是辞官而去,隐于江湖。词中的渔翁其实就是——(……)

2.张志和有个哥哥,觉得弟弟才华横溢,不施展很可惜,于是也给弟弟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也是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课件)所谓“一唱一和”,这“和答”是对张志和《渔歌子》的回应。

读。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一个字(还)。

我就是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我也来催催你们,看你们能不能用词中的语句来回答。

师生对吟。

为何不归?(重复)

3.好一个留连忘返,张志和厌倦了朝廷的争斗,据他的好友书法家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没有鱼饵,能钓到鳜鱼吗?

但他却说自己钓到了很多。他钓到了什么?

志和志和,心志平和(板书)。隐于山水,才足以淡泊明志;隐于山水,才能够宁静致远。

4.同是垂钓,我们曾学过的柳宗元的诗《江雪》(课件)和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又有何不同呢?咱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吧。自己读这首诗。

有什么不同?(体裁、季节、心境)读《江雪》感受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5.看来,张志和比柳宗元更豁达乐观啊!据记载,张志和,终身没再做官,他祭三江,泛五湖,移情山水。他的这首词还流传到日本,对日本的诗词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6.让我们再读《渔歌子》,(课件)体会一下春暖花开的江南美景,体会一下张志和超然化外,自由自在的心境吧!

渔歌子课件 篇7

一、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学习的一首词,小学阶段的儿童初步接触词,而且词的思想感情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费解。要求孩子们借助词的内容想象词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应放在词的理解、体会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切不可逐字逐句讲解。

二、学生实际分析:

小学中高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生字新词的学习完全可以放在课前完成,孩子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并收集与课堂有关的学习资料。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几个环节,读出词的韵味、找出词中景物、用简笔画画出词中的景物、孩子们看着直观形象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词所描绘的景象,通过孩子们自己查阅的资料和老师的介绍理解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了解作者“不须归”的原因。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词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

六、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

2、查阅并收集与词相关的资料。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他是在钓个人——周文王。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文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2、唐代词人张志和钓鱼与姜太公钓鱼有几他相似之处,也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词——《渔歌子》感受他的钓鱼世界。(读课题)

(三)、初读感知,读出“词”味

1、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注意生字,把每个字读准。第二次,要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很了不起。

2、指名朗读。

3、结合进行生字教学。

(四)、精读感悟,悟出“词”画

1、什么叫“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

2、找出景物:

(1)导言:张志和这个人啊,非常了不起。他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里边藏着很多的景物和很多的色彩。读一读书,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可以默读,也可以小声地读。

(2)生标画,师巡堂。

(3)、交流:现在请同学来汇报一下发现了哪些景物?

3、想象色彩:如果你们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们会用上那些色彩呢?为什么?

假如这黑板就是一张画纸,老师想让同学们把这些景物用彩色粉笔画下来,使这幅画看起来更美。怎么画呢?(生板演画简笔画)

4、想象画面:

(1)短短的27个字,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景物,这么多的色彩,想一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2)想像,此刻的你,正漫步在西塞山脚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

5、体会心情:你的心情怎么样啊?当你置身在这样的美景中,你有什么想说的?(读全词)

(五)、拓展延伸,品出“钓”情:

1、这么美的景象,你愿意归去吗?张志和呢?你们怎么知道的?“青箬笠,绿蓑衣”留给我们的只是背影而已,你猜他是怎样的神情呢?

2、作诗和诗:他不愿意回去,他的哥哥却很担心他。担心他长期在外,怕他惹出麻烦来,于是出钱给他盖了一所草房,还写了一首词送给张志和,就是这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来自由地读一读。

哥哥这首词写什么?(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呀?)你怎么知道的?

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来回答我。

3、读出词中画,还读出词中人,诗词就有这样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诗歌,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了解张志和吗?

(张志和不仅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4、姜太公钓鱼钓的是周文王,那么张志和钓到了什么哪?(悠闲的生活、清闲飘逸的心,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心志平和”)

5、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读——(读全词)。

(六)、回归主题,升华“词”情。

1、假如你来到浙江你一定会看哪座山?(西塞山)

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志和)

2、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词(渔歌子)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渔歌子》。

3、欣赏唱词《渔歌子》

(七)、作业:收集有关钓鱼的诗词。

七、教学反思:

1、以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引入课题,姜太公用直钩钓到周文王,为后面的张志和用直钩钓到悠闲自在的生活作铺垫。故事引入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2、利用简笔画启发学生感悟诗情,学生通过画一画,既培养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词的意境的理解。

3、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先让学生在词中找出所描绘的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等),孩子们很容易找出来,找出来的景物的颜色和形态是怎样的呢?结合词义和孩子们的想象说出是什么样的西塞山?什么样的鹭?什么样的流水?孩子们先进行扩词训练组成句。最后用这些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既把词的意境用一段通顺的话描绘并表达出来了。学生很轻松地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4、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和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作者不想回家的原因,孩子们就能更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 谢师宴方案
下一篇: 信息化工作计划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课件]公司的通知之二

公司通知 公司放假的通知格式 06-20

公司员工年度工作计划14篇

公司员工年度工作计划 11-08

蜗牛的生活作文十九篇

蜗牛生活作文 蜗牛作文 11-08

实习心得周体会

实习心得体会 11-08

幽默单身情人节句子通用

幽默单身情人节句子 11-08

[课件]童年读后感其四

读后感童年 07-03

住房合同书(汇集七篇)

住房合同书 11-08

出厨师辞职报告

厨师辞职报告 11-08

最新关于感恩的好句子(热门184句)

关于春节的好句子 关于新年的好句子 11-08

挺过去熬过去霸气句子优质

熬过去霸气句子 11-08

装修协议书汇集

装修协议书 11-08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