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这是我精心为您准备的“设计心理学读后感”希望您会喜欢它。读过一本好书就相当于交了一个好朋友,在认真读完作品后,我对于书中人物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记下自己的感受可以让我们随时回顾以往的学习历程。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每个人的责任!此外,关于作文,您还可以浏览我的乐园小学作文模板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篇1

用两天时间看了设计心理学这本书,觉得这本书其实是不错。有很多实例都是比较经典的产品,他的见解也是十分到位。

接下来,我依靠我在网上看到的信息来分析它。

在心理学中,人类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包括三个层次:本能行为和反思。根据这三个层次,作者对情感设计进行了阐述。

首先,人的大脑有三种加工水平,其中,本能水平是自动的预先设置层,行为水平支配日常行为中的脑部活动,反思水平则是脑思考的部分。这是全书的核心观点的基础。从上至下是知觉驱动,从下至上是思维驱动。

笔者以过山车为例,指出过山车本身会引起本能的恐惧感,但后来会感觉良好,因为它是一种刺激冒险的行为,也可以作为自夸的资本,所以坐过山车的行为是本能的焦虑水平和对幸福水平的反思pk的结果。

根据这三个加工层次,设计又可分为本能层次设计、行为层次设计和反思层次设计。本能水平的设计指的是产品的外形。人是视觉动物,对外形的观察和理解是出自本能的。

如果视觉设计越是符合本能水平的思维,就越可能让人接受并且喜欢。

行为层面的设计应该是我们最关注的,尤其对于功能性产品,更应该关注效用和性能。使用产品是一系列的操作。漂亮界面带来的良好第一印象能否持久,取决于两个方面:任务能否有效完成,是否是一次有趣的操作体验,这是行为层面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反射层的设计与物体的意义有关,受环境、文化、身份等因素的影响。它将变得更加复杂,变化也很快。产品的真正价值在于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最重要的需要是树立他们的自我形象和在社会中的地位。当一件物品的特殊品质使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它加深我们的满足感时,我们就会爱上它。

举例说,我们购买外观可爱有趣的物品,出于我们的本能,哪怕很多东西将来我们用不着,甚至同其它物品并不相配(如房间的各种装饰),但为了“好看”,有时我们会甘心掏钱;我们购买方便使用的各种工具,出于行为水平的反应,“如果功能不足或者没有益处,那么产品几乎没什么价值”;我们购买一些旅游记念品,哪怕他们看上去很普通,又不精致,也没什么功能,但却满足了我们反思水平的需要,在回忆的时候,它们往往十分重要。在这里我也想到一个有趣的例子。苹果在本能水平的设计已经无可挑剔,由于其良好的品牌形象,苹果已经某种程度上成为特立独行和简约高尚生活的代名词,因此在反思水平上也赢得了用户,至于行为水平上的设计,用得顺手的人当然赞不绝口,用得不顺手的人也因为另外两种层次上需求的满足暂且忍耐,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购买苹果的产品,不止是为了功能和设计,也是为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表达自己“想成为那类人”的心愿。从这个角度讲,更炫更酷的视觉设计,不止是为了本能水平的设计,还是为了带来更年轻更时尚的感觉;更多更强的功能,也不仅是行为水平的设计,也是给人以更专业更优秀的感觉;这些设计,虽然说某种程度上牺牲了成本、易用性等等,但都给用户带来了情感上的满足,也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

另外,书中还有很多见解都使我受益匪浅,比如:在审美上令人感到快乐的东西能使人更好的工作;特别的东西都是能够唤起往事的,这种特别很少集中于东西本身,重要的是故事,是一个回忆的特殊时刻;不要通过询问潜在用户意见来评估一项创新;最好的设计始终遵从一个有凝聚力的主题,具有明确的视觉和重点。通常,这样的设计是由人的想象力驱动的,所以如果你想要一个成功的产品,就要对它进行测试和修改;如果你想要一个伟大的产品,就让它由一个人清晰的观点驱动;设计的本质是把很多东西放在一个小空间里,保持一种美感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本书应该算作一本科普读物,作者书中涉及的方面很广,并没有用一些生涩的专业知识从技术上加以更深层次的讨论,就像是书的副标题所表述的一样,这本书就是告诉读者“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什么样的事物才是让人喜爱的,什么样的设计产品才是让人动心的。其实,这样的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有成千上万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每个人都有不同喜欢的产品和东西,但如果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问题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情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篇2

何人可的《设计心理学》是我从大一下学期就买的一本书,本以为暑假可以读的,但因为自己偷懒,所以一直拖到了大二上学期才读,而何人可的《设计心理学》刚一开始读的时候确实很无聊,但迫于自己的信念,就一直读了下去。可后来我发现越往后写的越有意思。

21世纪是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世纪,在这一进程中,工业设计将起到关键的作用,综合化国际已成为工业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设计教育必须从亦可称为中心想以课题为中心转变,将涉及作为一种高度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来组织教学,全面提高设计的综合素质。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国际化,设计教育也必须面向国际化的竞争环境,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设计人才。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其主要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人机工程学、信息科学等,而这些学科又往往相互交叉,形成一个复杂的相关网络。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道感觉这个词,入我对他的感觉不太好,我感觉完成这项任务挺困难的等等,这里的感觉的意思是觉得。而知觉这一词,如我们看到的红色,不是脱离具体事物的红色,而是红旗的红色,又或者红花、红衣、红车等的红色。所以感知觉不仅使人们感知客观规律事物的基础,也是人们接触设计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

设计还要针对消费者的心理。澳大利亚着名室内及产品设计师Joseph licciadi曾有过这样的论述:艺术家总是以自我感受为中心,我,我,我,最后是你。设计师则是相反,你,你,你,然后是我。对于创作,艺术家始终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在满足这样的前提下,再进行艺术创作。因此,艺术家是感性的、自我的,而设计是理性的、开放的。满足人的需要是设计的根本目的,而了解和发现需要是满足需要的前提。因此对于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在消费非活动中的一般心理活动过程。所以消费者心里的研究是设计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就开始讨论美学问题。柏拉图阐述了美是独立存在的观点。那么美是什么,什么才是美,这是人类一直是人类在探讨的问题,并逐步形成各种美学相关的学科,其中与设计联系最紧密的就是审美心理学。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有关于设计创作的独特方法,拓展出我们设计创作的思维,让我了解到什么才是好的设计,什么才是美的设计,什么设计让最大化的群众所接受,因此在设计这条道路上,我们还要为之做不懈的努力。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篇3

这,就是设计中的以人为本。

作为一本纯文本的书,目录的重要性明确地放在这里。这本书的目录很清楚。某些章节是理论和心理学混着来,某些章节则是比较纯的心理学内容,比如“责备错误之事,不当的自责这两章”,看完之后心里好受多了,也许我并不是很笨呐。

大部分讲设计的书都不会在用户心理方面有太多笔墨,最多一笔带过,这本《设计心理学》则从心理角度讲了设计的基本原则,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的互动等等都进行了很深入的探讨和案例研究。现在有些案例已经很老了,但是设计原则没有改变,人们的设计应用心理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事实上,不管你现在是什么样的风格,基本的技能是必要的。

所谓经典,就是不论经过多少时间和沉淀,依旧会被人们所用,所以《设计心理学》就是个教科书一般的案例。新版本运用了更多这个时代的案例,更多这个时代的思维方式,以及很多精彩的幕后故事,将这些经典理论在设计领域呈现给我们。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篇4

《设计心理学》一书是一本引领人们深入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作品,它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为读者揭示了一批与人类认知和行为模式相关的真相和现象。这本书不仅提供了设计的理论基础,读后感让人对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是我的详细阅读体会。

在《设计心理学》这本书中,最先呈现的是人类大脑的基本层面研究,以及与人类感知机制相关的一些基本事实。比如在正文的第一章中,作者指出:“我们的大脑是一台超强的信息处理中心”这样的论述,让我们不仅仅是了解了人脑的生理结构,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知道了事务的信息可以在我们的注意力选择下,被高效的记忆。这对于设计的重构、精简和再造有着深刻的启示。

而在理解“心理学模型”方面,作者阐述了人类行为中的意识过程,比如短时记忆、工作记忆等等。这些心理模型的理解,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好的为用户考虑,深入挖掘用户的期待和需要,从而提升设计的成功率。

当然,让人感慨的更多还是本书的实用性,每一章都对应着对于设计工作的支持。例如第三章的“认知与设计”,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用户的认知习惯和生理特性,保证设计可以快速被用户理解和接受。在阐述desirability 时(可欲性),作者示范了桥梁式架构笔者结构是具有更高可欲性的。每一个概念和方法都有着非常强的实际应用意义,相信读者在读完这本书后能够将其融入到实际设计中,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此外,本书还特别强调了心理学和实验方面的用途,比如用户研究中的参与式设计和场景模拟等,它们都是从人类心理学出发,通过跨领域的整合所得到的。在现如今的设计领域,大家似乎更加注重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和创意思维,但本书关注的则是设计师需要具备社会科学的素养,即通过心理学对用户进行需求分析,并考虑情感诉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这在今后的设计和不断超越中无疑是至关重要。

在阅读《设计心理学》、感悟其内容的过程中,我对设计的认识、对用户的思考都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转化。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通过与其它学科的融合,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方法和支持。我相信,读过这本书的每一个人,都需要通过实际的实践去逐步深化自己对于心理学的认识,并考虑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去,用创新和智慧去解决问题,让每一个设计呼之欲出。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篇5

设计是一门最古老的语言。设计师与用户通过产品来沟通。

交互操作都由三个步骤组成:

目标、执行、评估。

细分为七个阶段:

确定目标→实现目标的意图→具体动作的顺序→动作的执行→感知外部世界的状况→对感知到的状况加以解释→对解释进行评估

什么样的设计是好设计?

正确的概念模型,即设计的概念模型,系统表象,用户心理的概念模型相一致。

做好设计的方法:

1.将所需的操作知识储存在外部世界,而不是全部地储存在人的头脑中,但是如果用户已经把操作步骤熟记在心,应该能够提高操作效率。

2.简化任务结构,考虑到人的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注意力的局限性。对任务进行重组,或是提供辅助手段来减轻用户的脑力负担,但不要夺走用户控制权。

3.可视性,符合用户心里预期。缩小动作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评估阶段要让用户很容易看到哪些操作是可行的。执行阶段要把每一个操作的结果显示出来,使用户能够方便、迅速、准确地判断系统的工作状态。

4.匹配原则,控制器、功能、系统状态和可视部分之间的关系。利用自然和非自然的限制因素,例如物理限制、逻辑限制、语意限制和文化限制;利用强迫性功能和自然匹配的原则。

5.反馈原则,向用户提供信息,使用户知道某一操作是否已经完成以及操作所产生的结果。

6.容错性

(1)了解导致失误和错误的因素,尽量减少因素。包括:1.撷取性失误2.描述性失误3.数据干扰失误4.联想失误5.忘记动作目的导致的失误6.功能状态失误

(2)使操作者可以撤销以前的指令,或是增加那些不能逆转的操作的难度。

(3)使操作者能够比较容易地发现并纠正差错。

(4)改变对差错的态度。要认为操作者不过是想完成某一任务,只是采取的措施不够完美,不要认为操作者是在犯错误。

7.标准化,若无法做到以上各点,就采用标准化。标准化是不得已才使用的方法,每个人只需要学习一次,就知道如何使用所有经过标准化的物品。

设计的两大致命诱惑:

1.悄然滋生的功能主义

2.陷入误区的外观崇拜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篇6

这本设计心理学是结合了《艺术与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现代心理学》三本书来写的。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于一个学设计的人来说,当然设计师也不例外了。

我对设计心理学的感觉就是,分成了两部分了,一个是设计,另一个则就是心理学了,对于我自己也可以说是个设计类的人吧,对于设计要说我懂得很多呢,也不是很多,但是也不少,毕竟也学了那么多年,大概的要了解的还是知道一些的,但是要说我学的很精了呢,就还有好多等着我去学习的。

其实每人看事物的眼光,都有所不同,脑子里装的东西也不同,也只有个人的眼光的高低而已了,就好像一个懂设计的和一个不懂设计的人来说,这样的两个人是很难有共同的话题的,俗话说当不同不相为谋。这也就是设计师与人得不同吧,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才会有设计师吧。

对于心理学,虽然我们一从小学就有学过心理学,但那只是交了我们一些皮毛的东西而已,而且对于以前都不是很在意这个心理学的,到现在老师也让我们如果选课的话就可以选心理学这方面的课程,这样也会对我们的专业有所帮助的。书中也讲到了计计心理学的概念,也就是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所以对于学设计来讲,是很有必要去读下有关心理学的书籍的,这样的话有助于我们的专业的提升的因为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篇7

诺曼《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让设计充满情感

这是《设计心理学》系列的第三本也是最后一本,由于该本书的内容过于概念化,所以花费了不少时间去阅读,还跳过了关于机器人设计的一部分。情感,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正确地认识情感,不仅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还能更好地生活和理解世界。诺曼正是在这本书中阐释了如何在设计中运用情感因素,让设计拥有情感、唤醒情感。

诺曼博士首先对情感进行了分类和定义:本能、行动、反思三个层次。本能层次是先天部分;行为层次是控制身体日常行为的运作部分;反思层次是大脑的思考部分。

例子:坐过山车,用快刀把事物剁开切成块,思考严肃的文学或艺术作品。这三种行为以不同方式影响我们:第一种是最原始的,对堕落、高速和攀高产生本能的反应。第二种涉及使用高效的好工具时的愉悦,指的是熟练完成任务产生的感觉,来自行为层次的反应。这也是任何专家顺利完成工作时的快感,如驾车通过崎岖山路或弹奏高难度曲子。这种来自行为的愉悦,不同于严肃的文学或艺术作品带来的快乐,因为后者来自反思层次的享受,需要进行分析和诠释。

针对三种层次的设计随之呈现三种风格:

本能层次的设计——外观

行为层次的设计——使用的愉悦和效用

反思层次的设计——自我形象、个人的满足、记忆

这三种风格的设计并不是简单的独立或结合,而是灵活地区分重要性并融于一体。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读后感分享] 道歉信(篇一)

道歉信 道歉信格式 12-25

新人年终工作总结14篇

新人年终工作总结 08-22

单位劳务派遣合同通用四篇

单位劳务派遣合同 劳务派遣合同 08-22

生日发朋友圈91条

致自己的生日快乐文案 经典的生日愿望文案 08-22

培训员总结怎么写(经典四篇)

培训员总结 08-22

心理学心得体会(篇三)

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教育心得体会 01-31

关于安全的名言汇集113句

安全名言 08-22

正经的生日文案(集合200句)

正经生日文案 08-22

学习复习计划系列八篇

学习复习计划 08-22

国庆出行温馨提示(热门43句)

国庆出行温馨提示 08-22

员工工作总结(集锦)

员工工作总结 08-22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