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多边形公开课课件

【#范文大全# #多边形公开课课件#】多边形公开课课件

在几何学中,多边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多边形公开课上,我们将学习多边形的定义,不同类型的多边形,及其特点和性质。

定义

多边形是一个有限数量的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它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顶点(角)和它们之间的连线(边)组成。多边形的顶点都在同一平面内,并且相邻的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

类型

多边形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类型,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以下是这些多边形的定义和特点:

1. 三角形:三边和三个内角。

2. 四边形:四边和四个内角。

3. 五边形:五边和五个内角。

4. 六边形:六边和六个内角。

5. 七边形:七边和七个内角。

除了这些常见的多边形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多边形,包括八边形、九边形、十边形等等。这些多边形的定义和特点与前面提到的多边形类似。

特点和性质

多边形有一些重要的特点和性质。其中一些包括:

1. 角度之和:任意多边形的内角之和总是等于 (n-2) × 180 度,其中 n 是多边形的边数。

2. 对角线:多边形的对角线是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一些多边形有特殊的对角线性质,例如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垂直。

3. 对称性:正多边形具有对称性,即它们可以绕中心旋转,使每个顶点都到达一个相同的位置。

4. 面积:多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公式计算。例如,三角形的面积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面积 = 1/2 × 底 × 高。

应用

多边形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包括建筑设计、工程设计、计算机图形学等。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需要使用多边形来设计建筑物的基本形状和结构。在工程设计中,多边形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和计算不同部件的面积和周长。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多边形被用于创建三维模型和视频游戏等视觉效果。

结论

多边形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们由顶点和边组成,并且有不同的类型和特点。通过学习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应用和意义。

延伸阅读

2024多边形课件


有一篇网络文章讲述了“多边形课件”分享给大家。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 教案和课件设计得好,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感谢您的支持期待为您提供更多卓越服务!

多边形课件 篇1

【--小班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边形内角和》这节课,我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明确了转化的思想是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知道研究一个新的问题要从简单的已知入手,能够用多种方法探究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并且能够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同时也有几个地方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多边形的内角和.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以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为基础,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类比、推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公式.通过多种转化方法的探究让学生深刻体验化归思想,以及分类、数形结合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先是通过作对角线探求任意四边形内角和.这个环节,通过自主学习环节的铺垫及学生的现有知识,把未知的四边形内角和转化为已知的三角形内角和来求解,有效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再作对角线探求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找规律探求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这里我增加了一个环节是通过从一个顶点出发作对角线,来达到分割为三角形的目的.从边上、五边形内、外的任意一点出发,与顶点连接,来分割三角形.这个环节我没有直接把方法教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先在学案上自主探索,然后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小组汇报展示探索方法.这么做,可以锻炼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通过例题2的处理:得出六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如果把六边形换成n边形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 教学目标(1)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2)能通过不同方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2. 教学目标解析(1)学生能正确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感悟类比方法的价值.(2)引导学生能够从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出发,通过观察、类比、推理等数学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通过多种转化方法能深刻体验化归思想,以及分类、数形结合的思想.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对于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是通过作对角线探求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通过数据的关系得到边数n与分割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总结出边数与分割三角形个数是n与n-2的关系,从而得到n边形内角和为(n-2)×180°,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思想,显得更加简洁,明了,易懂.这里我增加了一个环节是通过从一个顶点出发作对角线,来达到分割为三角形的目的.从边上、五边形内、外的任意一点出发,与顶点连接,来分割三角形.这个环节我没有直接把方法教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先在学案上自主探索,然后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小组汇报展示探索方法.这么做,可以锻炼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四、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导入我们已经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在小学我们用量角器量过四边形的内角的度数,知道四边形内角的和为360°,现在你能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证明吗?2.多边形的内角和如图,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几条对角线?它们将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可以引一条对角线;它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因此,四边形的内角和=△ABD的内角和+△BDC的内角和=2×180°=360°.类似地,你能知道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观察下面的图形,填空:五边形 六边形从五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 条对角线,它们将五边形分成 个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从六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 条对角线,它们将六边形分成 个三角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 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成 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从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求n边形的内角和可以将n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来求.现在以五边形为例,你还有其它的分法吗?分法一:如图1,在五边形ABCDE内任取一点O,连结OA、OB、OC、OD、OE,则得五个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180°-2×180°=(5-2)×180°=540°.图1 图2分法二: 如图2,在边AB上取一点O,连OE、OD、OC,则可以(5-1)个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1)×180°-180°=(5-2)×180°=540°.如果把五边形换成n边形,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n边形内角和=(n-2)×180°.3.例题例1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C=180°,求∠B与∠D的关系.分析:∠A、∠B、∠C、∠D有什么关系?解:∵∠A+∠B+∠C+∠D=(4-2)×180°=360°又∠A+∠C=180°∴∠B+∠D= 360°-(∠A+∠C)=180°这就是说,如果四边形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也互补.例2 如图,在六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六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如图,已知∠1,∠2,∠3,∠4,∠5,∠6分别为六边形ABCDEF的外角,求∠1+∠2+∠3+∠4+∠5+∠6的值.分析:多边形的一个外角同与它相邻的内角有什么关系?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解:∵∠1+∠BAF=180° ∠2+∠ABC=180° ∠3+∠BCD=180°∠4+∠CDE=180° ∠5+∠DEF=180° ∠6+∠EFA=180°∴∠1+∠BAF+∠2+∠ABC+∠3+∠BCD+∠4+∠CDE+∠5+∠DEF+∠6+∠EFA=6×180°又∵∠BAF+∠ABC+∠BCD+∠CDE+∠DEF+∠EFA=(6-2)×180°=4×180°∴∠1+∠2+∠3+∠4+∠5+∠6=2×180°=360°这就是说,六边形形的外角和为360°.如果把六边形换成n边形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对此,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如图,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A出发,沿多边形各边走过各顶点,再回到A点,然后转向出发时的方向,在行程中所转的各个角的和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和,由于走了一周,所得的各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周角,所以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4.课堂练习课本24页练习1、2、3题.5.课堂小结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6.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1.3第1,3,5,7,10题.五、目标检测设计1.十边形的内角和为().A.1 260° B.1 440°C.1 620° D.1 800°【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掌握程度,要特别注意对公式的理解记忆.2.一个多边形每个外角都是60°,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__边形,它的内角和是_______度,外角和是__________度.【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要注意审题.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 440°,则它的边数为__________.【设计意图】本题是告诉内角和求边数,主要考查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整体运用.4.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1,∠2分别是∠BCD和∠BAD的邻补角,且∠B+∠ADC=140°,则∠1+∠2等于().A.140° B.40°C.260° D.不能确定【设计意图】考查四边形的内角和与邻补角问题,解题时需要综合考虑,或许有更好的方法.【反思】《多边形内角和》这节课,我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明确了转化的思想是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知道研究一个新的问题要从简单的已知入手,能够用多种方法探究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并且能够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同时也有几个地方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首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大胆的尝试并使用网络教学。在我最初的设计过程中,按照常规的方法引导学生先用分割的方法得到四边形内角和,再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但是网络教学教学就成为一种形式,没有充分的发挥它的作用,效果也不是很好。后来改为不做任何方法的指导,采用完全开放的探究,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课前我很担心,但事实说明,这种探究才是真正的让学生去尝试,去挑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选用探究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题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总之我对探究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引入,我认为比较精彩。利用诸葛八卦村作为情景引入,通过介绍他的三奇,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这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人口。第三个环节:分层练习。充分发挥了网络课的优势,真正做到了分层。其次,在探究这个环节中,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处理的很不到位。即:当一个学生提出分割方法时,这时没有及时把握住这个时机,让更多的学生去尝试这种方法,而是让他自己把所得到的结论直接告诉大家,因此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去体验转化的思想,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败笔就在于此。课下我反复的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对学生估计的不足造成的。我总认为,在教师不指导的情况下,不会有学生想到分割这种方法,当课堂上学生出现这种方法时,我就有点激动,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了,而忽视了大多数。因此,在备课时一定要更为细致的研究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在上课时才能应对自如。总之,这节课我不是很满意,细分析,偶然当中也包含着必然。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建构过程,教师通过以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要求新求变。用“新”和“变”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因为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宽松的教学氛围。所以,要做一个新时代的教师,除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领导才能,能够驾御整个课堂。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意味着自己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让我的每一位学生在我的每一节课上都能够有新的收获。

多边形课件 篇2

本次课改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突出学生独立数学思考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实践,交流,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尤其是本节课更是一节难得的探索活动课,按新的课程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及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课堂组织策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有关内容。

【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进行主动探索,实践,交流等活动。

【辅助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内角和向多边形内角和转化,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另外利用演示法,归纳法,讨论法,分组竟赛法,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发展和提高。

多边形课件 篇3

7.3.2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案

教 学 任 务 分 析

标  知识目标 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索、推理、归纳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方法。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通过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情感情感 通过学生间交流、探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重点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

难点 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用分割多边形法推导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教 学 流 程 安 排

活  动  流  程 活 动 内 容 和 目 的

活动1  回顾三角形内角和,引入课题 回顾三角形内角和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继问题解决作铺垫。

活动2  探索四边形内角和 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分割形式,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活动3  探索五边形内角和,推导出任意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通过类比得出方法,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体会数形间的联系,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活动4  探索六边形及n边形外角和 通过类比和扩展方法的使用,使学生掌握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方法。

活动5  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的运用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活动6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小结及课后探究习题梳理所学知识,达到巩固,发展提高的目的。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问 题 与 情 况 师 生 行 为 设 计 意 图

活动1

问题:你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a

b                     c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课题: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1、教师提问,学生思考作答。

2、教师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引出课题:您想知道任意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探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回顾已学知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为后继问题的解决作铺垫。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下面多边形内角和探索的活动中去。

活动2

问题:你知道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

学生展示探究成果

a

d

b                    c

分成2个三角形

180°×2=360°

d

a

o

b                   c

分割成4个三角形

180°×4-360°=360°

a

d

b        p          c

分割成3个三角形

180°×3-180°=360° 1、引导学生猜想: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2、学生分小组交流与探究,进一步来论证自己的猜想。

3、由各小组成员汇报探索的思路与方法,讲明理由。

4、教师汇总学生所探索出的不同方法,除测量与拼凑法外,并提出疑问:你们添加辅助线的目的是什么?说一说你的想法。

5、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四边形内角和。 教师可点拨学生从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多边形的内角和,进而猜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推理能力。

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分割形式,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活动3

问题1: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a        e

b

d

c

a        e

o

b              d

c

a        e

b

d

p

c

问题2:你知道n边形的内角和吗?

(n-2)·180°

180°n-360°

180°(n-1)-180°

板书: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

例:求15边形内角和的度数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分组活动。

2、教师深入小组,参与小组活动,及时了解学生探索的情况。

3、让学生归纳借助辅助线将五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不同分法。

4、探究五边形的边数与所分割的三角形个数间的关系,进而得出五边形内角和与边数的关系。

5、根据以上分割三角形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n边形内角和公式及不同公式间的联系,指明为了书写整齐,便于记忆,我们选择(n-2)·180°这个公式。

6、通过计算让学生巩固并掌握n边形内角和公式。 通过增加图形的复杂性,让学生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方法的理解,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思想,再一次发展学生的平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四边形、五边形特殊,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索,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体会数形间的联系,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推理过程和数学思考方法。

活动4

问题1:小明家有一张六边形的地毯,小明绕各顶点走了一圈,回到起点a,他的身体旋转了多少度?

例:六边形外角和等于多少度?

e         4 d

5

f                    3 c

6

2

a  1         b

问题2:n边形外角和等于多少度?

n边形外角和等于360° 1、学生思考作答,教师作适当点拨。通过课件演示,由学生发现:六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进一步论证六边形外角和等于360°。即:六个平角减去六边形内角和等于六边形外角和360°

3、进行类比推理并小结:n边形外角和等于n个平角减去n边形内角和,与边数无关。

180°n-(n-2)·180°=360° 经历现实情况引出六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类比和扩展方法的使用,使学生掌握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方法。

活动5

问题:你能运用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吗?

(1)教科书p88 例1

(2)求下列图中x值

150 °2x°

120 °

80 °

120 °

75 °                x°

(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它是几边形?

探究题:小明有一个设想:XX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他设计一个内角和是°的多边形图案多有意义,小明的想法能实现吗? 1、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巩固本节知识。

2、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释小明的设想能否实现,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间的密切联系。 学生自主探索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积极性,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学生巩固、发展、提高。

活动6

问题: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课本p90.2  p90.6 1、学生反思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励学生,使学生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边形课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作为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再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平面镶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数学思考: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能力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

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五、评价分析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2、关于教材处理

本教案设计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改变:①将教材例1作为练习中的“想一想”,由学生自已尝试解答;②将例2中的求“六边形”的外角和,改为练习中的“算一算”,先让学生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这样处理仍然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③作业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这样,在情感上,本节课学生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可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多边形课件 篇5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回顾梳理本单元知识,能用思维导图清晰的整理单元知识网络,并熟练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单元复习过程,熟练掌握单元知识的同时,再次感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单元所学的面积公式,理解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难点: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四、配套资源:

《多边形的面积》ppt课件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小测、《多边形的面积》专项突破

五、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课前,教师发给学生如下复习资料,学生独立完成: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在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有序回忆概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多边形的面积”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以一组简单并且特征明显的数为线索,让学生重现已有的概念,不仅能抓住要领,而且能提高复习的效率,为接下来建构知识网络做好准备。】

2.知识梳理,整体回顾

(1)比较图形的面积。

师:下面哪些图形的面积与图①一样大?为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很清晰。我们利用这样的分割、移补后,图形的面积是没有改变的。这就是数学上的“出入相补”原理。

出示课件:

(2)认识底和高

师:屏幕上的这些图形都不陌生,你能按要求画出它们的高吗?

师:用三角尺画图形的高,需要先确定什么?(确定图形中的某个顶点或图形边上的某个点)

师:接着该怎样画呢?(接着,思考如何用三角尺画出底上的垂直线段,其中一条直角边过图形中确定好的某个点,另一条直角边和图形的底重合。最后画出图形的高)

注意:画高时要用虚线,关注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出示课件:

(3)多边形的面积

师: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你还记得我们是如何推导出这些公式的嘛?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小组交流,教师概括学生的回答,学生交流会后用课件动态依次出示:

小结: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把三角形和梯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了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3.完善思维导图

(1)引导整理,汇报交流

师:现在请小组集体整理/调整思维导图(知识网络)。

师:哪一组愿意来介绍下整理/调整后的的情况?

请2~3个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汇报知识整理图,说明这样整理的理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质疑,提出改进意见。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请各小组的同学看看你们小组整理的知识图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通过改进,使你们组的知识图也更加完善。

各小组对本组的知识图进行反思和修改。

师:现在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经过修改之后的知识整理图?

学生二次交流,全班评价,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大致形成下面知识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共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能够起到自我反思、自我修正的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认识进一步升华。】

4.典型题目练习,综合应用知识

(1)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答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4×15=360(cm)

梯形的面积:(14+26)×22÷2=440(cm)

三角形的面积:42×7÷2=147(dm)

【解析】代入相应的面积公式,求出相应的面积。

(2)一面用纸做成的直角三角形小旗,两条直角边分别长12厘米和20厘米。做10面这样的小旗,至少需要用纸多少平方厘米?

【知识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答案】12×20÷2×10=1200(cm)

答:至少需要用纸1200平方厘米。

【解析】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题目中已说明是直角三角形,并说明两条直角边分别是12厘米、20厘米。则根据公式可求出1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题目中要求要做10面这样的小旗。因此再用1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0即可解决问题。

(3)做《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小测、《多边形的面积》专项突破。

5.全课小结

师:通过对本单元的整理与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全班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复习

1.想一想:本单元我们学过那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它们的公式分别是什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2.请用表格或画图的方式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

3.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哪些题目容易出错?收集整理一些容易错误的题目。

多边形课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三学制)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内角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

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

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

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活动二: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讨论。

关注:(1)学生能否类比四边形的方式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五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1: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3个180°的和是540°。

方法2: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然后用5个180°的和减去一个周角360°。结果得540°。

方法3:从五边形一边上任意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然后用4个180°的和减去一个平角180°,结果得540°。

方法4:把五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然后用180°加上360°,结果得540°。

师:你真聪明!做到了学以致用。

交流后,学生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并验证得到的方法。

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之后,同学们又认真地讨论起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类比四边形、五边形的讨论方法最终得出,六边形内角和是720°,十边形内角和是1440°。

教学引入

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

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学生活动:各自测量。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

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动画演示:

场景二:正方形的性质

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三:矩形的性质

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菱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四:菱形的性质

师:这说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根据这些性质,我们能不能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怎么样给正方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同学做跃跃欲试状。

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学生活动:讨论这三个定义正确不正确?三个定义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这出教材中采用的是第三种定义方式。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

(二)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师:通过前面的讨论,你能知道多边形内角和吗?

活动三:探究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思考:(1)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

(3)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

学生结合思考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后的结果进行交流。

发现1:四边形内角和是2个180°的和,五边形内角和是3个180°的和,六边形内角和是4个180°的和,十边形内角和是8个180°的和。

发现2: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内角和增加180°。

发现3:一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边数n存在(n-2)的关系。

得出结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

(三)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1、口答:

(1)七边形内角和()

(2)九边形内角和()

(3)十边形内角和()

2、抢答:

(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它是几边形?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且每个内角都相等,则每个内角的度数是()。

3、讨论回答: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四边形的内角和多540°,并且这个多边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这个多边形每个内角等于多少度?

(四)概括存储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3、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五)作业:练习册第93页1、2、3

八、教学反思:

1、教的转变

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展示,激发学生自觉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2、学的转变

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层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

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多边形课件 篇7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教材使用的是广东省佛山区教学研究室编写的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材,本课是第一单元LOGO语言基本命令的第五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海龟的一些基本命令,如前进,后退、左转、右转、提笔、落笔等命令,本课主要目的是利用前进和右转等基本命令画正多边形,要求学生发现正多边形的特点,找到画正多边形的规律,从而知道如何计算小海龟的转动角度,并学会用重复命令(repeat n [一组命令]),完成同样的任务。本课内容分为两节课学习,本课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是学生做练习,巩固学习到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指挥小海龟准确地画出正多边形,学会使用repeat命令。

2、能力目标:通过编程练习,培养严谨、认真、科学的编程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学之间相互协作,以组为单位相互竞赛,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了解正多边形的特点是指各边长度相同的多边形,知道如何画正多边形。

2、能计算出小海龟画正多边形时的旋转角度。

3、掌握快速的编写语句的习惯,若需相同或相似的命令行,可直接将光标移动到前面行任意地方,按回车键即可。

4、对于同样的任务,学会使用重复命令。

四、教学难点

1、如何计算小海龟的旋转角度。

2、重复命令的书写规则和正确使用。

五、教学准备

计算机课室、大屏幕投影、红蜘蛛控制软件、Logo软件、纸制小海龟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1、小组竞赛画屏幕所示直线、折线、直线与折线

2、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利用画直线、折线的简单命令,来画一些复杂的几何图形。

(二)认识正多边形(包括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八边形、…)。

1、这些图形的名称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请学生发现规律,教师可提示他们发现边或角有什么特点。(正多边形,各条边相等)

2、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指挥小海龟画这些图形。如何画出这些图形?

(三)学习如何画正多边形(15分钟):

1、学生说说如何画正四边形,如何画正三角形?可否画出正五边形?那利用你们以前的知识,可否画出正五边形,正七边形呢?

2、学生思考、讨论,可利用以前了解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内角知识,得出正三角形、正方形的画法。但如何画好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则只能靠猜测了,提醒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得出结论前要有科学依据,不要想当然。

3、教师介绍新方法,用课件和实物演示小海龟画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的过程,启发学生思考小海龟是如何画图的,它向哪边转动,转的总角度,转了多少次,每次转的角度。

4、学生讨论:小海龟转的总角度是多少?小海龟要转动几次?画正三角形时,每次转多少度?画正四边形时,每次转多少度?画正五边形呢?正六边形呢?

5、学生:画正多边形时,旋转的角度=360/多边形的边数。师生共填表格中三角形至六边形。

6、独立思考画正多边形的方法,为比赛做准备。

7、学生分小组比赛画多边形,学会选择表示角度的最佳方法(10分钟)

比赛要求:第一小组画正三角形,第二小组画正五边形,第三小组画正七边形。画做得快的可以教同学,但不可以直接帮同学做。(比赛题目故意设置难易不同,画正七边形的同学转动的角度为无限循环小数51.428571,并且要七次输入同样命令,为下面的内容做准备。)

1、同学们如何快速输入重复命令的第一条秘决:光标移动到上一行任意位置,按回车键即可。

2、转动角度命令的表示方法:rt 360/多边形的边数。

(四)学习用重复命令画多边形(15分钟)。

1、告诉学生快速写语句的第二秘决:使用重复命令。

2、我们经常会使用到一些相同的命令,当一些命令完全相同时,我们可以将他们集合在一起,然后命令他们重复执行。

3、课件展示:重复命令画多边形的格式是:repeat n [fd 边长 rt 360/边数

(1)比赛继续进行,使用重复命令画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

(2)使用重复命令,画一个边长为30的正18边形。(让学生明白当多边形边数越多时,越像圆,为下节课《圆和圆弧》做准备)。

(五)教学:(5分钟)

1、各组在竞赛中成绩如何?

2、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3、如何计算正多边形的旋转角度,完成表格,正七边形及正多边形部分。

4、重复命令的格式如何?什么情况下使用?画正多边形的命令如何?

Repeat 边数 [fd 边长 rt 360/边数]

附:板书设计

画正多边形

几何图形

边数

旋转公式

每次旋转角度

正三角形

3

360/3

120

正四边形

4

360/4

90

正五边形

5

360/5

72

正六边形

6

360/6

60

正七边形

7

360/7

51.428571……

正多边形

边数

360/边数

Repeat 边数 [fd 边长 rt 360/边数]

多边形课件 篇8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之后学习,让学生知道在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要把一个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再进行计算,这样既可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材在内容呈现上突出了两个部分,一是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二是针对组合图形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性。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所以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我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方法的多样化。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并能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渗透转化的学习思想策略。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组合图形,根据图形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它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转化图形的几种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设计中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让学生在拼一拼、分一分、画一画、算一算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发展。老师说的很少,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组合图形的特点,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后面小组的合作学习以及更好地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完成本节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组合图形的趣味性,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首先,让学生欣赏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共同之处,同时说说这些图片的表面都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这里让学生说出物品表面的图形组成,为建立组合图形的概念和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其次,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组合图形。这时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身边的组合图形,感受组合图形就在身边,体会组合图形的美。最后让学生拆开老师给大家的礼物盒,看看里面是什么礼物,就会使学生立刻认识到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让学生举手发言回答,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谁说的对,老师就把礼物送给谁,这样做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本节课后面环节提供积极活跃的气氛,也可以复习这些图形名称及相应的面积公式,为确保正确的计算组合图的面积打下基础。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这些图形,设计拼搭组合图形,当学生创作完成,我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并鼓励学生上台展示,向小伙伴介绍自己拼的图案像什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从而明确组合图形是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引出组合图形的概念。

这一环节通过拆礼物,送礼物的游戏,让学生在说一说,拼一拼,看一看的游戏过程中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明确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和组合图形有关。

经历了拆礼物游戏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致非常高,这时我在呈现一个这样的生活情境:最近老师家的房子正在装修,正计划粉刷墙面呢,同时多媒体出示墙面的平面图。

(1)首先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个图形的面积我们是否学过呢?又可以把它分解成哪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呢?学生通过前面的经验,以及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A、是把这个组合图形分解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来计算。

B、是把这个组合图形分解成两个梯形。(对于这两种情况我都及时予以肯定)

(2)接着再问学生,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吗?那你们能不能开动脑筋帮助老师算一算粉刷这面墙老师需要买多少平方米颜料吗?这样的提问形式,学生当然很愿意去动手、动脑帮老师的忙。然后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多,谁能更快更好的帮老师算出来,而我就在下面巡视,并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3)当学生独立完成后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介绍自己的方法。同时,我在用多媒体清晰、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分割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在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上面几种方法,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可以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简单基本图形,再把分解出来大的简单图形的面积加起来,掌握“分割法”在解决这一生活问题环节中,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获取更多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和经验的收获。

这一环节,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帮助老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励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分割,以及多媒体的直观生动的演示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练习是为了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能用学到的新知进行迁移。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下练习:

(1)为了巩固新知,又突出本课的教学难点,我紧接着装修的问题情景,设计了给地面铺地板这一练习,先让学生自主独立的解决,学生会想到用四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观察第四种方法,让他们自己观察比较出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有时也可以用一个图形的面积减去另一个图形的面积。渗透添补法。

(2)接着为了巩固这一难点,我又设计了一个判断题,淘气、笑笑、小明、和小丽,他们也正在求一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请你看一看,想一想,他们的做法都能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吗?你最喜欢谁的做法,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观察他们这四位同学的转化方法和这个组合图形所给的数据信息,来判断出,有的方法能够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但是有的方法会因为没法得到一些关键数据信息而不能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从而提醒大家要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 最后,我鼓励学生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上课开始时,自己设计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由课内延伸到课后,做到了首尾呼应,让学生把掌握的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去。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这节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学习的脉络。

多边形课件 篇9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案3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把握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2.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练习点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象站的实例,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2.通过推导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对学生渗透化归思想.3.会根据比较简单的条件画出指定的四边形.4.讲解四边形外角概念和外角定理时,联系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对学生渗透类比思想.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熟悉到这些四边形都是常见的,研究他们都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爱好.美育渗透点

通过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数学,渗透统一美,应用美.二、学法引导

类比、观察、引导、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四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熟练推导四边形外角和这一结论,并用此结论解决与四边形内外角有关计算问题.2.教学难点:理解四边形的有关概念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3.疑点及解决办法:四边形的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平面内”,而三角形的定义中就没有呢?根据指定条件画四边形,关键是要分析好作图的顺序,一般先作一个角.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预备

投影仪、胶片、四边形模型、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入新课,学生观察图形,类比三角形知识导出四边形有关概念;师生共同推导四边形内角和的定理,学生巩固内角和定理和应用;共同分析探索外角和定理,学生阅读相关材料.第2课时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什么叫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什么?

2.如图4-9,求的度数.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过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并知道外角和是360°.类似地,四边形也有外角,而它的外角和是多少呢?我们还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就不具有这种性质,为什么?下面就来研究这些问题.讲解新课

.四边形的外角

与三角形类似,四边形的角的一边与另一边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四边形的外角,四边形每一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这两个外角是对顶角,所以它们是相等的.四边形的外角与它有公共顶点的内角互为邻补角,即它们的和等于180°,如图4-10.2.外角和定理

例1已知:如图4-11,四边形ABcD的四个内角分别为,每一个顶点处有一个外角,设它们分别为.求.向学生介绍四边形外角和这一概念.教给学生一组外角的画法——同向法.即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延长各边,如图4—11,或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延长各边,如图4-12,这四个外角和就是四边形的外角和.利用每一个外角与其邻补角的关系及四边形内角和为360°.证得:

360°

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①我们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已知三个条件就可以确定三角形的外形和大小,已知一边一夹角,作三角形你会吗?

②若以为边作四边形ABcD.提示画法:①画任意小于平角的.②在的两边上截取.③分别以A,c为圆心,以12mm,18mm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D点.④连结AD、cD,四边形ABcD是所求作的四边形,如图4-13.大家比较一下,所作出的图形的外形一样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的大小不固定,所以四边形的外形不确定.③虽然四边形的边长不变,但它的外形改变了,这说明四边形没有稳定性.教师指出,“不稳定”是四边形的一个重要性质,还应使学生明确:

①四边形改变外形时只改变某些角的大小,它的边长不变,因而周长不变它仍为四边形,所以它的内角和不变.②对四条边长固定的四边形任何一个角固定或者一条对角线的长一定,四边形的外形就固定了,如教材P125中2的第H问,为克服不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根据.举出四边形不稳定性的应用实例和克服不稳定的实例,向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总结、扩展

.小结:

四边形外角概念、外角和定理.四边形不稳定性的应用和克服不稳定性的理论根据.2.扩展:如图4-15,在四边形ABcD中,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28中4.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24中1、2

补充:在四边形ABcD中,是四边形的外角,且,则度.在四边形ABcD中,若分别与相邻的外角的比是1:2:3:4,则度,度,度,度

在四边形的四个外角中,最多有_______个钝角,最多有_____个锐角,最多有____个直角.

多边形课件 篇10

稍复杂的方程

例1(列方程解形如ax±b=c的问题)

(1) 把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较复杂的方程。

(2) 结合平时司空见惯的现实素材(足球上两种颜色皮的块数)引出,这种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决思考起来比较麻烦。

(3) 解方程的过程其实是由解若干基本方程构成的(y-20=4,2x=24),需要强调把2x看成一个整体。

(4) 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如2x-4=20,关键是使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练习十二

素材比较丰富,渗透许多常识教育、国情教育,如动物的奔跑速度、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天安门广场面积、干旱地区的年降水量等。

例2(列方程解形如ax±ab=c的问题)

(1) 根据不同的思路列出不同的数量关系,进而列出不同的方程。

(2) 两个方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从2x+2.8×2=10.4到(2.8+x)×2=10.4实际是运用了初中的“合并同类项”,而从后者到前者实际是“去括号”的过程。

(3) 第一种解法只是在例1的基础上多了一步,可自行解决。

(4) 第二种解法的重点是要把小括号里的看成一个整体,可认为是2y=10.4和2.8+x=5.2的组合。

(5) 教学时,可改变条件,先从2x+2.8×3=13.2引入,再把3千克梨改成2千克梨,再在此基础上列出第二个方程。

例3(列方程解形如ax±bx=c的问题)

(1) 此类问题称为“和差、和倍、差倍问题”,用算术方法解比较难。

(2) 有两个未知数,但是两个未知数之间存在和差关系或倍数关系,因此其中一个未知数可以用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来表示。

(3) 重点是设谁是x,一般为了解方程方便,设倍数关系中的单位量为x。当然,也可任意设,只是解答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可能有学生设海洋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列出的方程是x+x÷2.4=5.1,只是解方程的方法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教师适当引导即可。

(4) 解方程的过程就是一个乘法分配律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过程。

(5) 求海洋面积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用不同的方法求(地球总面积-陆地面积、陆地面积的2.4倍)。

练习十三

可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第6题,如果设第一个自然数是x,则方程为x+(x+1)=97,如果设第二个自然数是x,则方程为(x-1)+x=97。第8题,利用不同的已知信息可列出不同的方程,如利用“我比你大24岁”,则方程为3x-x=24,如利用“妈妈今年的年龄是我的3倍”,则方程为x+24=3x。

四、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 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2. 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3. 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字母相乘的写法、验算等)

4. 正确看待解方程方法的改变。

一、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的面积

到本单元结束,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就基本学完。组合图形的面积在义务教育的教材中是选学内容。本单元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之后学习,学生在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中,要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进行计算,可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教学目标

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三、编排特点

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认识这些图形时是按照四边形和三角形分类编排,学习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则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安排顺序:

2.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过程。同时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先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就直接要求学生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到梯形面积的计算,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每一种图形教材均没有给出推导的过程和计算公式,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给教师和学生都留以较大的创造空间。

3.注意练习的探索性,形式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练习的编排减少了直接用公式计算的习题,安排了较多的应用问题、变式题、用间接条件求面积及画一画、分一分的操作性习题,并安排的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习题的探索性加强,例如过去直接要求量出图形底和高的长度求出面积,现在则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图形的面积。

另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两个“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和数学家对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丰富学生对我国数学史的认识。

四、具体编排

主题图

设计了一幅街区图。由小精灵提出观察的要求:“你发现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这样把本单元教学与已有图形的认识联系起来,引入面积计算的教学。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去发现图形,巩固和加深了对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并可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生活的空间就是一个图形的世界。

教学时可以利用主题图作为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意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主题图做成多媒体课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编排意图:

教材分三个步骤安排。

(1)引入。从主题图中学校大门前的两个花坛(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入一个实际问题:两个花坛哪一个大?也就是要计算它们的面积各有多大。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会计算,从而提出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

(2)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这是一种直观的计量面积的方法,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学生已经使用过,但是像平行四边形这样两边不成直角的图形该如何数?对学生讲是一个新问题。教材给出提示,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教材安排同时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对它们的底(长)、高(宽)和面积进行比较,暗示这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进一步探寻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准备。

(3)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提出“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最后把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

教学建议:

(1)结合引入环节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复习。

(2)数方格和填表环节要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交流一下是怎样数的和数的结果。有的学生可能用把斜边上的不满一格的两个格拼成一个方格的方法,也应给以肯定。要组织学生对填表的结果进行讨论,学生比较容易发现两个图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和面积分别相等。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根据你的发现你能想到什么?培养学生联想、猜测的能力,同时为下一步的探究提供思路。

(3)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本课的重点。可以用提出假设--动手实验--推导--概括的步骤开展探究活动。

第一步根据上面的讨论提出假设: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出它的面积?

第二步组织学生动手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把剪刀。教师注意巡视和进行个别指导。学生一般会出现以下两种割补的方法,都应给以肯定。

第三步小组讨论: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有些学生可能不知怎样去思考。可以出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积计算公式吗?

第四步进行全班交流,要求学生叙述出自己的推导过程。

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具进行演示(如第81页的图),注意在演示过程中显示平移的方法。

练习十五

第2题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一定的探索性。学生需要先画出平行四边形一边上的高,再量出底和高的长度,最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第3题是逆用公式的题目,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引导学生依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学会灵活运用公式。

第5题认识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先不要学生计算,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并说明理由。(两个平行四边形共底,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它们的高也相等)。

第8*题是选作题。要求出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的长度,题中没有给出。但从 、 是大平行四边形上下两边的中点,可以推出小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大平行四边形底长的一半,它们的高相等,所以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48÷2=24(cm2)

多边形公开课教案


多边形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作为初中数学的一部分,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本次公开课教案的主题就是多边形,我们将从多边形的各种定义开始,逐步深入,讲解多边形的性质和相关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多边形,掌握相关技巧和知识点。

1. 多边形的定义

多边形是由若干条线段相连接形成的封闭图形。可以简单地理解多边形是没有空洞的有限平面几何图形,通常用字母“P”表示。多边形按照边的数量可以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以此类推。我们将从三角形开始,介绍它的属性和性质。

2. 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之一,按照三边的长度关系,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除此之外,还有按照内角大小可以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是三角形最基本的性质,其次是三角形中较长边对应的内角较大,这是重要的角度大小关系。

3. 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

四边形是比较常见的多边形,按照边的性质可以分为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梯形等不同种类。其中,矩形和正方形是比较特殊的四边形,它们拥有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边平行的性质,而且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所有内角都是直角。

4. 多边形的面积和周长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多边形的性质和分类,那么接下来就是求多边形的面积和周长。一般来说,多边形的周长可以通过各边长度之和来计算,而面积的求解则需要用到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底乘高除以二”,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乘宽”,而圆形的面积公式则是“π乘以半径的平方”。

5. 综合例题

为了巩固学生对多边形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我们选取了一道综合例题来进行讲解和分析。假设现有一块长为6cm,宽为4cm的矩形,现要将其等分成若干个正方形,请问最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这道题考察了学生对矩形面积和分割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我们可以将矩形分割为n个正方形,那么最小正方形的边长就是:4/n,因为正方形等分后长度与宽度相等,所以得到边长是4/n,我们可以将矩形面积6×4表示为n的正方形面积加上不剩余的n×(4/n)×(4/n),解这个方程即可得到n的值。

总结

在这次多边形公开课教案中,我们从多边形的定义开始,逐步深入到多边形的性质、分类、面积和周长、综合应用等方面,全面展现了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多解一题,并对学生的不同答案与解法给予肯定和引导,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推进他们的学业发展。

多边形课件8篇


今天推荐一篇网络文章介绍的是“多边形课件”的相关内容。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同时还需要每位老师都重视教案课件,这样可以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多边形课件 篇1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并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教学难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三、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分小组讨论法

四、 教学过程

结合新课程标准及以上的分析,我将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导入新知、

生成新知、深化新知、巩固新知、小结作业。

1. 导入新知

首先是导入新知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内角和,紧接着提出问题:四边形的

内角和是多少?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引发学生思考,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多边形的内角和(板书)。

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本节课的多边形内角和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生成新知

接下来,进入生成新知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来求内角和,由此

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2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即2*180=360,那同样的引导学生将五边形,六边形分别从同一个顶点出发划分为3个4个三角形,从而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为3*180=540,然后,让学生前后桌四个人为一个小组,五分钟时间,归纳n变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讨论结束后,找一个小组来回答他们讨论的结果。由此生成我们的新知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80*(n-2)。

验证:七边形验证

在本环节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探讨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 深化新知

再次是深化新知环节,在本环节,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将多边形分隔求

内角和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将六边形从多个顶点出发,然后用公式验证一下我们这样分割可行不可行。这时候会发现有的分割可行有的分割不可行,在这个时候给他们讲解为什么不可行为什么可行,以此来引出分割时对角线不能相交,从而强调我们分隔的一个原则。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对多变形内角和的一个深入了解,给学生一个内化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不要将知识学死了,要活学活用,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 巩固提高

我们说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一门学科,所以在接下来的巩固提高环节,

我讲引领学生用我们所学过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会在PPT上播放一个蜂巢的图片,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蜂房是几边形?每个蜂房的内角和是多少?由此来引发学生思考运用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进一步巩固提高。

5. 小结作业

先让学生思考一下我们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点,然后找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了一个回顾之后,让学生做一下练习题1、2题,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多边形课件 篇2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了解并掌握重复命令的基本格式。

2、能够使用重复命令画出正多边形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重复命令。

2、了解正多边形图形的基本画法。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2、开拓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及平面图形的理解能力。

四、 说学情

本科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爱上信息课,是因为信息课有趣,荣誉获得成就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海龟的一些基本命令,如前进,后退、左转、右转、抬笔、落笔等命令,重复命令相对于学生前面学习的Logo语言基本命令来说,比较抽象,孩子们一下子难以理解,可以从重复的特点及前一部分知识自然地过度到重复命令,后一部分是用重复命令来画正多边形,要求学生发现正多边形的特点,找到画正多边形的规律,从而知道如何计算小海龟的转动角度,结合数学的算式,运用Repeat命令学会对画正多边形的知识迁移,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际操作中掌握画正多边形的方法。

五、 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学情,以讲授和演示法加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梯子,从而构建从分到整的联系,加速领悟重复命令画图的好处。

六、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独立尝试,独立思考,学生综合运用所用LOGO命令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

七、 说过程

1、温故知新

教师展示课件,通过出示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旧知,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概括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印象。

2、新授课

请同学们观察画正方形的 8 条命令有什么特点,学生会发现有些命令是重复的,从而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 正多边形轻松画。

重复命令的格式

请学生先自主探究课本上 REPEAT 命令,并尝试着用 REPEAT 命令画正方形,使学生对 REPEAT 命令有初步的认识。讲解 REPEAT 命令的格式,加深学生对它的印象。

学生总结出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画正三角形进一步巩固重复命令的使用方法。 通过出示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REPEAT命令,并在画正多边形的基础上来感受正多边形的画法。

用提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并对自己知识点进行自查。

小结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的写法。

多边形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内角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

3.通过将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过程体验,初步认识"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1.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难点:多边形内角和的推导

3.关键:.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

【教具准备】三角板、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问题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中,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一个五边形的所有角相加等于多少度?一个学生马上能回答,你们能吗?

2、教具演示:将一个五边形沿对角线剪开,能分割成几个三角形?

你能说出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点题)意图:利用抢答问题和教具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二、探索研究学会新知

1、回顾旧知,引出问题: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外角和等于____________

(2)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

2、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1)学生思考,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叙述对四边形内角和的认识(第一二组通过测量相加,第三四组通过画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回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内角和,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以四边形的内角和作为探索多边形的突破口。

(3)引导学生用"分割法"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一:连接一条对角线,分成2个三角形:

180°+180°=360°

从简单的思维方式发散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分割"问题,并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备注方法二:在四边形内部任取一点,与顶点连接组成4个三角形.

180°×4-360°=360°

3、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问题,提出阶梯式的问题:

你能尝试用上面的方法一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吗?(第一二组)

你能尝试用上面的方法一求出六边形的内角和吗?(第三,四组)那么n边形呢?完成后填表:

n边形3456...n分成三角形的个数1234...n-2内角和...4、及时运用,掌握新知:

(1)一个八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_____度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度,这个多边形是_____边形

(3)一个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是________,那么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是_________

通过学生动手去用分割法求五(六)边形的内角和,从简单到复杂,从而归纳出n边形的内角和

三、点例透析

运用新知例题:想一想: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呢?

四、应用训练强化理解

4、第83页练习1和2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五、知识回放

课堂小结提问方式: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是通过转化为三角形

六、作业练习

1、书面作业:

2、课外练习:

多边形课件 篇4

本节课主要讲解多边形面积中的第一个图形面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三、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内容:

教材7-8页例1-例3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新课: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在这些图形中,你会求哪些图形的面积?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

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预设:学生大多会用数方格方法进行比较,对于出现转化教师应当鼓励,并加以引导。

(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

你还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同时让学生思考第1组图也可以用转化的方法吗?)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3、教学例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第一种: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③平移至斜边重合。

第二种: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

③倒过来斜边重合。

(4)小组讨论:比较两种转化方法,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教学例3: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15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课前准备),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转化后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长(cm)宽(cm)面积(cm)底(cm)高(cm)面积(cm)

(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小组讨论。

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5、巩固练习:

①指导完成试一试:

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

②指导完成练一练:

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六、教学结束: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下一课所学内容三角形面积。

多边形课件 篇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作为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再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平面镶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数学思考: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能力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程序设计

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尝试练习应用新知↓归纳总结形成体系↓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2、教学过程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同学仅用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2)(演示教具)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利用抢答赛问题以及教具演示实验来提问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

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

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

①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操作简单又相对准确?

②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作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1)问题:用刚才类似的方法,你能算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叙述结论。

(2)问题:依此类推,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2)·180°。从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到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乃至n边形,通过增强图形的复杂性,让学生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4应用新知尝试练习

(1)想一想: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材88页例1)。

(2)算一算

①教材89页练习1、2。

②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

③五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呢?

(3)读一读先让学生阅读教材89页最后两段内容,然后我再用课件展示。通过做例题和练习来巩固新知识。先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求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我提出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归纳得出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这两段是新增加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增加对任意多边形外角和理解与认识。这样处理,注重教材阅读学习,同时用课件演示更加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5归纳总结形成体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现在你能解决数学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吗?你知道为什么能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了吗?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引问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6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我制作了A、B、C、D四组不同的电子试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自检掌握情况。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做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来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

在每组试卷中,大部分选自教材的练习题。另外,我还另增加了1个思考题,实际上是对证明四边形内角和方法的补充,主要是通过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复习旧知识,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再次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五、评价分析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2、关于教材处理本教案设计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改变:

①将教材例1作为练习中的“想一想”,由学生自已尝试解答;

②将例2中的求“六边形”的外角和,改为练习中的“算一算”,先让学生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这样处理仍然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③作业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这样,在情感上,本节课学生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可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多边形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类推等活动,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 使学生在摸、数、折、剪、围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掌握变换的规律,积累图形变换的经验。

3. 使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我们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很多图形,你还认识这些图形吗?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启发: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三个图形,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有4条边)

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教学,朴实、自然,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二、 探索新知

1. 认识四边形。

(1)摸一摸、数一数。

谈话:请小朋友拿出这样的一张长方形纸,(出示长方形纸)摸一摸它的边,再数一数有几条边。

要求:再拿出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摸一摸、数一数,看看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有几条边。

谈话: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四条边,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边呢?请小朋友像刚才那样摸一摸,数一数。

学生活动后反馈。

谈话:刚才的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有四条边)像这样的图形都是四边形。

(2)练习。

①认一认。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略)。

②找一找。

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你能从周围找到一些四边形吗?(数学书的封面等)

③围一围。

谈话:你能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四边形吗?先想一想怎样围,再和同桌交流。

(3)小结。(略)

[评析:通过摸一摸、数一数、找一找、围一围等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由认识规则的四边形到认识不规则的四边形,有层次地展开教学活动,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四边形的本质特征,既有利于形成正确、清晰的表象,又为学习其他多边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谈话:请小朋友拿出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信封,信里有一些纸片剪成的图形,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先数一数每个图形各有几条边,再把它们分成两类。

反馈: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五条边的图形分为一类,六条边的图形分为一类)

提问:有五条边的图形,是几边形?有六条边的呢?

出示教材第二个例题的四个图形。

谈话:数一数这几个图形,每个图形分别有几条边?是几边形?

小结: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五边形,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六边形。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它们都是多边形,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都是多边形。(在课题旁板书:多边形)

谈话: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多边形还会有哪些形状呢?(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是的,多边形还有很多,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它们。

[评析:在认识四边形的基础上,用类比、迁移的方法,使学生轻松地认识了五边形、六边形,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三、 巩固拓展

1. 围图形。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分别围出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2. 搭图形。

让学生用小棒分别搭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交流:你搭成的图形分别要了几根小棒?搭一个四边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搭一个五边形、六边形呢?

3. 折一折,剪一剪。

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多边形,你能用纸折出或剪出我们认识的多边形吗?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交流。

师生共同活动,按想想做做第4题的顺序折出不同的多边形,再让学生自由地折一折。

[评析: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知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形成知识结构和发展能力的重要过程。教师通过数、围、搭、折、剪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多边形的认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体验了学习成功的快乐。]

四、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多边形课件 篇7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学目标定位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而确定,即:七年级的学生对身边有趣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一些有规律的问题有探求的欲望,有很强的表现欲,同时又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表达的能力。因此,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并熟练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数学特征,获得数学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和简单推理,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有自信心,激发学生乐于合作交流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教学重、难点定位

教学重点是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得出和应用。

教学难点是探索和归纳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作为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联系及应用

本节课是以三角形的知识为基础,仿照三角形建立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因此

多边形的边、内角、内角和等等都可以同三角形类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把复杂化为简单,化未知为已知,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而多边形在工程技术和实用图案等方面有许多的实际应用,下一节平面镶嵌就要用到,让学生接触一些多边形的实例,可以加深对它的概念以及性质的理解。

三、教学诊断分析

学生对三角形的知识都已经掌握。让学生由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一个定值,猜想四边形的内角和也是一个定值,这是学生很容易理解的地方。由几个特殊的四边形的内角和出发,譬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可知如果四边形的内角和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是360°。要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这个结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来度量。让学生动手探索实践,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度量会有误差"。发现问题后接着引导学生联想对角线的作用,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它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就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让学生从特殊四边形的内角和联想一般四边形的内角和,并在思想上引导,学习将新问题化归为已有结论的思想方法,这里学生都容易理解。课堂教学设计中,在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和七边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动手实践,设置探究活动二,为了让学生拓宽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这个活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稍微有些难度,但学生可根据自己本身的特点来加以补充和完善。在教学设计中,要求根据小组选择的方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首先,小组内各个成员对所选择的方法要了解,能够把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再者,小组内各个成员需要分工协作,才能够顺利的把任务完成;最后,学生还需要把自己的思维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

四、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

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探究活动在本次教学设计中占了非常大的比例,探究活动一设置目的让学生动手实践,并把新知识与学过的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探究活动二设置目的让学生拓宽思路,为放开书本的束缚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情推理的意识。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懂得数学内容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特点。练习活动的设计,目的一检查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目的二凸现小组合作的特点,并促进学生情感交流。

以上是我对《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设计说明。

多边形课件 篇8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八章《多边形》的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 。说课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分析、过程设计和评价分析五个部分。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以及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2、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多边形》,探索的是三角形和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是学生在上学期初步认识和感受空间图形之后的延伸,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各种多边形打好基础。

本节课“多边形的内角和”作为本章的一个重点,是三角形有关知识的拓展,学习四边形的基础, 公式的运用还充分地体现了图形与客观世界的密切联系。

3、重点与难点

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及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为公式的得出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推导, 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

① 识别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及对角线;

② 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③ 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内涵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

① 培养学生类比归纳、转化的能力;

②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和概括的能力。

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数学图形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树立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三、教法分析

在教法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概括,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本节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他们动手操作、交流合作,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演示,更好地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教学,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过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在一个平面内,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固定,一边套上橡皮筋往外拉成一条折线,该折线与三角形的另外两边围成一个什么图形?再把橡皮筋的一边又往外拉,再固定, 又围成什么图形?……不断地向外拉,结果围成什么图形?

如果上述情况不是往外拉而是往里推,那是什么图形?

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主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多边形的有关知识.

(板书: 多边形的内角和)。

因为前面已经学过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引入新知识, 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思考: 多边形与三角形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呢? 渗透了互为转化的思想。

2、新课学习:

(1)基本概念

我把新课的引入过程作为本节课一条主线,各环节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

首先告诉学生:我们往外拉得到的这些图形称为凸多边形,你能给往里推得到的多边形起个名字吗?怎样区别这两种图形呢?把凹多边形与凸多边形从分割的角度来区别,指出暂时研究的只是凸多边形。

帮助学生复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类比得出四边形、五边形、… n边形的定义,识别多边形的顶点、边及内角,并会表示出一个多边形。

引入特殊多边形之前, 先欣赏生活中常见到的丰富多彩的图案, 让学生体会数学图形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称这样的多边形为正多边形,说明这种规则的、对称的图形非常重要,为下一节学习用正多边形铺设地板作好铺垫。

在多边形的对角线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上,应突出它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由于这种特殊的线段,把多

边形分割成了最基本的图形——三角形,目的是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埋下伏笔。

(2)知识探究

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领会其运用,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在知识探究这一部分,我采取以下两个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探究活动1:多边形的对角线

先让学生画出四边形、五边形所有的对角线,再让三个学生上黑板,分别画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只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的对角线,其余学生则在下面都画出这三种情况,由动脑到动手,在操作中获取知识。

思考并分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①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画出几条对角线?②这样的画法把多边形分成了多少个三角形?

因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就是从对角线和三角形入手的,因此,这两个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引导学生回想课前引入的过程, 图形的转化中对角线有什么作用? 与边数对比,发现什么变化规律,归纳总结出来。

探究活动2:多边形的内角和

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 又是难点, 能不能从以上对角线的问题得到启示呢? 为了紧紧扣住主题, 前后呼应. 我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四边形的内角和呢?怎样算出?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用量角器量一量, 或类似求三角形内角和那样剪下来拼一拼, 有的可能马上就看出四边形被一条对角线分成了两个三角形, 它的内角和就是2×180°……在肯定正确的答案和各种想法的同时,让学生寻找出最优办法。

多边形课件热门15篇


趣祝福的编辑强烈推荐一篇非常实用的“多边形课件”给大家参考。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做好教案并将其贯彻到教学实践当中。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

多边形课件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

2.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象站的实例,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2.通过推导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对学生渗透化归思想.

3.会根据比较简单的条件画出指定的四边形.

4.讲解四边形外角概念和外角定理时,联系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对学生渗透类比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四边形都是常见的,研究他们都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数学,渗透统一美,应用美.

二、学法引导

类比、观察、引导、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四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熟练推导四边形外角和这一结论,并用此结论解决与四边形内外角有关计算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四边形的有关概念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

3.疑点及解决办法:四边形的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平面内”,而三角形的定义中就没有呢?根据指定条件画四边形,关键是要分析好作图的顺序,一般先作一个角.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四边形模型、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入新课,学生观察图形,类比三角形知识导出四边形有关概念;师生共同推导四边形内角和的定理,学生巩固内角和定理和应用;共同分析探索外角和定理,学生阅读相关材料.

第2课时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什么?

2.如图4-9, 求 的度数(打出投影).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过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并知道外角和是360°.类似地,四边形也有外角,而它的外角和是多少呢?我们还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就不具有这种性质,为什么?下面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讲解新课】

1.四边形的外角

与三角形类似,四边形的角的一边与另一边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四边形的外角,四边形每一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这两个外角是对顶角,所以它们是相等的.四边形的外角与它有公共顶点的内角互为邻补角,即它们的和等于180°,如图4-10.

2.外角和定理

例1 已知:如图4-11,四边形ABCD的四个内角分别为 ,每一个顶点处有一个外角,设它们分别为 .

求 .

(1)向学生介绍四边形外角和这一概念(取四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的一个邻补角相加的和).

(2)教给学生一组外角的画法——同向法.

即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延长各边,如图4—11,或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延长各边,如图4-12,这四个外角和就是四边形的外角和.

(3)利用每一个外角与其邻补角的关系及四边形内角和为360°.

证得:

360°

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①我们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已知三个条件就可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已知一边一夹角,作三角形你会吗?

(学生回答)

②若以 为边作四边形ABCD.

提示画法:①画任意小于平角的 .

②在 的两边上截取 .

③分别以A,C为圆心,以12mm,18mm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D点.

④连结AD、CD,四边形ABCD是所求作的四边形,如图4-13.

大家比较一下,所作出的图形的形状一样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的大小不固定,所以四边形的形状不确定.

③(教师演示:用四根木条钉成如图4-14的框)虽然四边形的边长不变,但它的形状改变了,这说明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教师指出,“不稳定”是四边形的一个重要性质,还应使学生明确:

①四边形改变形状时只改变某些角的大小,它的边长不变,因而周长不变它仍为四边形,所以它的内角和不变.②对四条边长固定的四边形任何一个角固定或者一条对角线的长一定,四边形的形状就固定了,如教材P125中2的第H问,为克服不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根据.

(4)举出四边形不稳定性的应用实例和克服不稳定的实例,向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总结、扩展】

1.小结:

(1)四边形外角概念、外角和定理.

(2)四边形不稳定性的应用和克服不稳定性的理论根据.

2.扩展:如图4-15,在四边形ABCD中,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28中4.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24中1、2

补充:(1)在四边形ABCD中, , 是四边形的外角,且 ,则 度.

(2)在四边形ABCD中,若分别与 相邻的外角的比是1:2:3:4,则 度, 度, 度, 度

(3)在四边形的四个外角中,最多有_______个钝角,最多有_____个锐角,最多有____个直角.

多边形课件 篇2

这三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边;(AB、BC、CA)

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顶点;(A、B、C)

相邻两条边所夹的角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又叫做这个三角形的角(∠A、∠B、∠C)

三角形的内角的邻补角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角

2.三角形的表示为△ABC

3.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高、中线、内角平分线(三条高所在的直线都交于一点,这个点叫

做三角形的垂心;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相关的结论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5)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5.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条边;任意两边之差都小于第三条边

6.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7.多边形:由在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若干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叫

做多边形

这些线段叫做这个多边形的边;

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多边形的顶点;

相邻两条边所夹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又叫做这个多边形的角

多边形的内角的邻补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

8.对角线:连结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由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n-3)条;(n表示边数)

条对角线(n表示边数)

9.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

(1)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表示边数)

(2)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阶段练习】

一、回答下列各问题

1.什么是三角形?它有哪些元素?通常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及三个角所对的边?

2.为什么屋架、桥梁及电杆的支架多采用三角形的形状?

3.如果△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12、13、14)及(10、20、30),这样的三角形能成立吗?

为什么?

4.设△ABC的边长分别为a、b、c,那么这三条边的边长须具有什么条件,才能将△ABC画

出来

5.△ABC中有几条角平分线?试画图说明

6.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三角形的高的位置是否一定在形内?为什么?

试画图说明

7.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部分,这两个部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8.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α、β、γ,则α+β+γ的值是多少?

9.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填空题

1.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_____________倍

2.四边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____________倍

3.六边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_______________倍

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则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边形

三、解答题

已知AC、AD是五边形ABCDE的对角线,求证:AB+BC+CD+DE+EA>AC+CD+DA

多边形课件 篇3

教学内容:LOGO语言重复命令

知识目的:

1、使学生了解重复命令的特点。

2、掌握重复命令的用法,能使用重复命令画出各种图形。

能力目标:

1、能总结重复的内容

2、重复的次数

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重复命令的格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画正方形

⑵屏幕显示画正方形的8条命令,学生观察有何特点。画正方形的命令是由4组完全相同的命令(fd 50 rt 90)组成。

⑶屏幕显示“repeat 4[fd 50 rt 90]”,请同学在LOGO语言中输入,看一看有何效果。(也画出了一个正方形)

⑷教师讲解:这条命令也可以画正方形,而且比刚才我们输入的8条命令要简洁了许多。这就是重复命令。用lg语言绘画时,检查要重复相同格式的命令,使输入格式变得非常繁琐。为了使命令变得简单而且清晰,可以使用重复命令repeat,只要输入这道命令,就可以完成许多相同的操作,小海龟就轻松多了。

⒉讲解重复命令的格式

通过“repeat 4[fd 50 rt 90]”了解重复命令的格式:repeat 重复的次数[重复执行的内容]强调讲解该命令。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重复命令,学会这条命令后,我们就能画出很多由重复图形组成的漂亮图形。

小海龟每次转360÷5=72度。

命令:REPEAT 5[FD 50 RT 72]或REPEAT 5[FD 50 RT ]边长为60的正六边形小海龟每次转360÷6= 度。

命令:REPEAT 6[FD RT ]或REPEAT 6[FD RT ]小海龟每次转 度。

命令:画出来的是什么图形?正多边形的边数越 画出的图形就越像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重复命令,让我们从比较繁琐的键盘操作中得到了解放了。师生再温习一下命令格式,需强调的地方。只要设置好下面三个数,就可以正确使用重复命令:

1. 重复的次数;

2. 每次走的步数;

3. 每次转动的角度。

教学后记

多边形课件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一第72页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七的第l~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参照教科书第70页的方格纸,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出示方格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提问:方格纸上面的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特征?

2让学生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再指出它的高。然后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上画高。(教师巡视,注意画得是否正确。)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新课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我们在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曾经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它的面积,现在我们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也先用数方格的方法数一数它的面积是多少。请打开教科书,看第70页上边的平行四边形图,每一个方格表示一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该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2)出示方格纸上画的长方形,要求直接计算出它的面积。然后指名说出计算结果。

(3)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

提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呢?它们的面积怎么样?

启发学生把比较的结果重复说一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党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4)小结:从上面的研究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来。但数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往往不能算得很精确。特别是较大的平行四边形,像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就不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它的面积了。想一想,能不能像计算长方形面积那样,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多边形课件 篇5

《多边形的面积(复习与整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复习”。

二、教学目标:

1、回忆整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渗透“联系”、“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

回忆整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四、教学难点:

根据多边形面积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刚结束的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我们都一起研究了哪些图形的特征和面积?

生: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随贴到黑板)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和解决关于这些多边形的面积方面的知识。(板书:多边形的面积复习)

2、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这些图形的哪些数学知识呢? 学生回答

师:你能在练习本上写出用字母表示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写公式。

3、组织反馈。(课件展示)

(二)、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师:这三个平面图形每个图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师:请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选1种你喜欢的图形,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一下面积的推导过程。

全班交流,哪个同学愿意代表你们组上台来说一说你选出的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生A: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生B:„„

刚才这个小组的代表说的是**的面积推导过程,(课件展示)有选其它图形的吗?(课件展示)

师:从这几种平面图形的推导过程看,你觉得这三种平面图形之间有联系吗?把你的想法说给你同组的小伙伴们听,和他们商量商量,看看你们的意见能不能得到统一。

师:商量好没有?谁愿意将你们商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A: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都是把新学的图形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图形从而来推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师:说得非常好,刚才这位同学说这几个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的联系时用到了一个重要的词语——转化(板书:转化),这种把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的方法。

那你能不能用简洁的几个箭头把这几个图形连结一下,清楚地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板演

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连?说说你的想法。其它同学的意见和他们一样吗?

有没有要补充的?或者你有不一样的想法想展示一下?

师:你觉得可以按照怎样的观察顺序来帮助我们理解记忆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呢?

生A:我觉得可以从左往右看:由长方形面积推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由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生B:我觉得可以从右往左看:求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可以转化为求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转化为求长方形的面积。

师:现在请同学们转动观察,将这幅图竖起来观察,你觉得这幅图像什么?生:象一棵知识树。

师:说得真好,你们看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紧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树根是基础。基础打不好,学习后面的知识就会受到影响。师:那就请你们互帮互助,结合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将我们对这一单元所学内容的整理,在小组内再次交流一下,过会我们全班交流。我们看谁设计的网络图内容完整,条理清晰。生汇报小组网络图

哪位同学说一说他整理的怎么样?

小结:这个图示非常清晰,一目了然,你们在整理知识的时候就要学习这种方法,先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将零散的相关知识补充进去,就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脉络图。

(三)应用方法,立足实践

师:那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用这些计算公式呢?接下来,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些同学能学以致用。(课件出示题目)

(四)总结评价,巩固方法

同学们下课的铃声拉响了,有收获吗?有收获啊,今天,我们对多边形的面积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解决了我们身边遇到的

数学问题。在复习阶段,我们可以利用今天学习到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总结,这样不但可以梳理知识,还可以提升认识,好啦同学们感谢你们,那么今天有些同学把概念忘掉了没关系回去以后在复习复习,好不好?

思考之一:复习课的目的是什么?

我以为,复习课是以复习为主要内容,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再学习、再加工、再整理,来巩固加深 已学的知识,从而使知识系统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一般是以琐碎的方式进行的,平时学习中所形成的知识结构是松散的,不利于知识的检索。为能实现有效的检索,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这就是复习课必需完成的重要内容和应达到的最终目的。

思考之二:在复习之前,学生究竟对哪些知识的掌握是透彻的?对哪些知识的掌握是模糊的?还有哪些知识是学生的空缺?

为什么要思考这些问题呢?它们是我实施教学的依据。有了这些思考,哪些知识需要重点讲解?哪些可以让学生自己整理?学生的知识结构到底建构成什么程度?学生对概念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到底达到什么水平?等等。这些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课前的了解发现,学生的公式运用比较熟练(因为经常使用的缘故),但对公式的推导过程似乎有些遗忘,不同的个体理解水平,不同的记忆能力导致部分学生根本回忆不出公式的推导过程。所以在设

计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的新课信息,以让学生再次经历公式推导的过程。

思考之三:通过复习,需要给学生留下些什么?

复习课,是把新课内容加以重复?还是把知识简单叠加?还是就题目讲题目?还是用一份作业先练习,再结合练习情况加以评讲?上了一节复习课,应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是知识?是能力?还是两者兼有?还是有其他的方面?

平面图形的面积涉及的概念很多,如面积的意义、六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公式的推导等。这些基本的概念是学生概念系统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理解并记忆基本概念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课始了揭示面积的意义后,随即让学生回忆六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它们各自的推导过程。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在较短时间内动态展示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的环节设计,帮助学生唤醒沉睡的记忆,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图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不足的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对策略注重的是提炼,在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上做的不够。

多边形课件 篇6

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多边形定义。

2.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3.掌握“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

4.会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性质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归纳得出多边形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渗透化归思想方法。

2.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3.通过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4.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体验归纳发现规律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Ø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Ø难点:例2的解题思路不易形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4页

(1)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四边形的定义,今天清晨,小明在广场的小路上跑步,请问小明跑步的图案可以抽象出什么图形呢?(2)上图广场上的小路可以抽象出一个边数为5的多边形——五边形。我们知道边数为 3的多边形——三角形,边数为4的多边形——四边形,„„边数为n的多边形——n边形(n≥3,n是整数).[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创设生活情境,通过类比让学生有意识地整理所学习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从而自觉参与数学知识整理的活动和探究新知的过程。]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你能设法求出这个五边形的五个内角和吗?先启发学生回顾四边形的内角和及推理 方法,提出多边形对角线定义:连结多边形不相邻两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是下面解决多边形问题的常用辅助线)。

(2)启发学生用连结对角线的方法把多边形划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来完成书本第96页的合作学习。

(3)再启发学生观察所能划分成的三角形个数与边数n有关。(4)结论: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5)及时巩固

【总结回顾,反思内化】 这节课学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 条对角线.(2)一个n边形共有 条对角线】。(3)n边形的内角和为

(4)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5)数学思想:类比(多边形定义类比四边形定义)转化(多边形内角和问题可以转化为三角形问题)。【作业布置,延伸拓展】

多边形课件 篇7

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忻州市七一路小学 赵娟)

教学目标:

1、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它们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重点、难点: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这些平面图形的联系。

复习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础再现: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指名口述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推导过程,教师板书面积公式。

S=ah÷2

S=ab S=ah

S=(a+b)h÷2

问: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应注意什么?

师强调:

1、注意底与高相对应;

2、计算三角形和梯形面积时要除以2。

二、基本练习指导:

①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数据,要求学生求出图形的面积。(注意:有多余条件,需要学生正确判断与选择对应的底与高)

②填空:

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它的底边等于梯形的()。

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不变,()变小。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米,底边是12米,高(),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底边都相等,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③解决问题

一块梯形的果园,上底是250米,下底是350米,高100米,平均每公顷收苹果2.5吨,这个果园可以收多少苹果?

三、知识点小结

长方形面积=长×宽 字母表示:S=ab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表示:S=a2平行形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表示:S=ah 三角形面积=底×高÷2 字母表示:S= ah÷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表示:S=(a+b)h÷2

四、课堂练习

(一)、1、用剪拼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每个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高等于梯形的(),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

形的面

=()。

4、一个三角形的高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底也相等,如果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5、一个三角形的底是60厘米,高是30厘米,那么和这个三角形等底登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大48平方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相差12平方分米,它们的面积的和是()平方分米。

8、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它的底是6厘米,它的高是()厘米。

9、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长为24厘米,高为20厘米。每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一块梯形菜地的面积是288平方米,它的上底是15米,下底是17米,高是()米。

1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48平方米,它的高是8米,上底是4米,它的下底是()米。

12、长方形的长与宽都扩大5倍,它的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二)、选择题

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 _______ 三角形.A锐角;

B.直角;

C.钝角

2、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________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梯形 3.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中 ________总是相等的.A.高;

B.面积;

C.上下两底的和

4.在右图中,平行线间的三个图形,它们的面积相比 ________

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B.三角形的面积大C.梯形的面积大D.面积都相等

5、(9)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扩大6倍,高缩小2倍,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 扩大6倍

B 缩小2倍

C 面积不变

D 扩大3倍

解决问题(课外练习)

1地上有一堆钢管,横截面是一个梯形,已知最上面一层有2根,最下面一层有12根,共堆了11层,这堆钢管共有多少根钢管?

2.一个三角形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的面积少30平方厘米,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5平方分米,底是5分米,高是多少平方分米?

4.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高是3.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瓜地,底长22.6米,高18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栽瓜苗45棵,共栽多少棵?

6、一种微风吊扇的叶片是由三块梯形的塑料片组成的,已知每块塑料片上底3厘米,下底4厘米,高10厘米,做这个吊扇的三块叶片共需塑料片多少平方厘米?

7、一块三角形菜地底边长46米,比高多6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一块平行四边形玻璃,底为5米,高为4米,每平方米玻璃售价48元。买这块玻璃需要多少元?

9、一块梯形稻田,上底68米,下底112米,高45米,一共收水稻8100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水稻多少千克?

10、一个平行四边形果园,底长150米,高60米,如果每棵果树平均占地5平方米,那么这个果园可以种多少棵果树?

多边形课件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2、观察和比较正五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感知其主要特征。

3、培养幼儿观察、辨别的能力。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挂图“美丽的窗户”

2、学具准备:彩色笔若干。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七边形和正八边形纸样。

3、《操作册》P19——20页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森林里盖了许多新房子,小兔子和狮子已经搬进了新的房子,其他的小动物们呢也想快点搬到新房子里去住,可是呢他们的新房子的窗户还没有刷上彩色油漆,所以呀它们想让我们一起去帮帮忙,好快点把新房子装修完。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看,这就是小动物们的新房子,在刷油漆以前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小动物们家里的窗户形状一样吗?(不一样)那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呢?它们呀分别是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好,现在老师先给窗户刷上油漆(给每个窗户涂上不同的颜色)

3.学习认识多边形:我们已经帮小动物把新房子装修好了。那刚才老师说的那些多边形你们还记得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下这些多边形吧。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一些,老师呀把小动物房子上的窗户放大了,看,就是这些,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多边形。利用三阶段教学让幼儿学习图形。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征。(依次类推)

4、讨论说说在生活动中见过哪些边形的物体如密蜂的蜂房是正六边形的,伞面是八边形的:(好,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多边形,那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多边形的物品呢?老师这里呢也收集了一些多边形的物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收集的图片)

5、操作活动:好了,孩子们,我们刚才已经说了这么多,那现在呢就要让你们自己动手来给多边形找朋友了,好,现在请拿出你们的学具我们一起来给它们找朋友。(对应卡和多边形分别放左右两侧,拿出一个图形,先看是几边形,再和多边形对应卡摆放)如:拿出正五边形,取出后用手触摸五条边,边摸边数,对应卡同样,然后放进对应卡里验证,看是不是正合适)

幼儿拿学具“多边形”,触摸多边形,感知多边形的基本特征。与多边形卡对应摆放,加深地多边形的认识。

6、游戏:送小动物回家

好了,这节课呢我们帮小动物装修了房子,还认识了许多的多边形,小朋友表现的都非常棒,现在房子装修好以后小动物搬家了,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搬家吧。(老师说图形让孩子根据老师的要求送小动物回家)

教学反思:

在听课之前,我对这一堂课进行研究和设计。我考虑到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观察,合作探究多边形对角线条数,从中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几何图形探究方法。力主体现“自主学习、主体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多边形课件 篇9

一、【课题】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

二、【复习目标分析依据】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复习。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材要求要先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然后通过练习巩固多边形面积计算。从教材上安排的习题来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情分析:

在之前学习当中,学生已经通过数方格和剪拼的方法初步探索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计算一般组合图形的面积。通过复习,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空间观念进一步提升,从而达到学期目标。

三、【复习目标】

(1)通过回忆、小组合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构建知识网络。

(2)通过拼摆和讨论,学生对转化这一数学思想理解更加深刻。(3)通过练习,能够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四、【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复习难点:理解多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

五、【评价设计】

1、在回顾整理和融会贯通环节中根据学生对多边形面积推导过程的汇报和对知识网络的构建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在回顾整理环节中根据学生拼摆、讨论和汇报对目标2进行综合评价。

3、在练习环节中观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目标3进行评价。

六、【复习活动预案】

(一)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多边形的面积。

(二)回顾整理。

1、出示郑州地铁图,问:我们能在图上找到哪些之前学过的图形?

2、回忆公式。还记得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吗?先用文字叙述,再用字母表示。学生汇报。

通过回忆再现完成目标1。

3、梳理公式推导过程。

数学是一门很严密的学科,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你知道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过程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选一个或几个你喜欢的图形拼一拼、摆一摆、说一说。(小组活动)

4、各小组汇报。

哪个小组讨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把平行四边形贴在黑板上)在学生汇报展示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时候,如果学生回答的不完整,小组成员可以补充,或者老师补充提问,如果学生回答不好而且没人补充,老师演示课件。

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来说说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把三角形贴在黑板上)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来说说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把梯形贴在黑板上)学生进一步掌握多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完成目标1。总结内化,完成目标2。

6、构建知识网络。

同学们再来想一想这三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哪些相同之处呢? 因此我们可以用箭头来表示转化的过程。大家想想,这个箭头我应该怎么画?为什么?(在黑板上图形之间标上箭头)

如果我们想在这个结构图中加上长方形,那么应该把它放在哪里合适呢?(平行四边形的下边)教师贴上长方形,画上箭头。如果把箭头反过来又表示什么呢?(推导)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图。如果把这个图看成一棵大树的话,那么长方形相当于?(树根)平行四边形相当于?(树干)三角形和梯形相当于(树枝和树叶)

师在黑板上画出树的形状。

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发现转化把这几种图形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转化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构建知识网络,完成目标1。理解图形间的内在联系,完成目标2。

(三)巩固提升。

下面,我们利用刚才复习的知识来做几组练习,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向大家展示出最优秀的自己,有信心吗?

第一个环节,判断对错并说出理由,看谁更快。

1、(1)、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条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不变。()(2)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底和高都相等()(4)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形状一定相同。()

(5)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面积也会扩大2倍。()

2、下面这块地种了三种蔬菜,茄子、西红柿和黄瓜各种了多少平方米?这块地共有多少公顷?(把计算过程写在学习任务单1的相应位置)

在计算多边形面积的时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如果学校空地的形状如下图所示,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单位:厘米)小组内任选一种方法解答,然后学生汇报,把学生采用的不同方法展示出来。)学生把计算过程写在学习任务单2上。

4、学校想在这片空地上建一个面积是48平方米的花圃,请你设计这个花圃的形状?(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图形,最好是组合图形。)汇报展示。

张明同学设计了一种长方形图案,长9 米,宽7米,空白处是小路,路宽1 米。判断一下他设计的对吗?你是怎样想的?

通过练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完成对目标3。

(四)复习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同学们一定有了新的收获,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大家能够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这样才能学的更好。

多边形课件 篇10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

1、以疑导入,引发求知欲。先展示六螺帽,八角石英钟、多边形水果盘等多边形实物。由此激发学生自己要设计,怎样设计的求知欲。然后提出具体问题。

引题:我们学校要准备建造一个各边长为5米,各内角都相等的十二边形花坛。问各角是多少度?

2、复习提问,知识巩固。

⑴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⑵四边形内角和定理以及推导方法。

3、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学习了求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法,怎样求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研讨新知

1、以动激趣,浅探求知。

一画:画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二量:量出五边形、六边形各内角,并求出其和(让学生自己求知)。

三比较:比较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分别是三角形内角和的多少倍,并由此去探索他们之间的初步规律。

2、观察联想,启迪思维。

(三)回顾小结,验收成效

1、已知边数如何求内角和;

2、已知内角和如何求边数;

3、n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成一定的比例关系,求其n边形的边数。

(四)课后作业(教材P91习题7.3第8、9题)

多边形课件 篇11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数学第三册P.18-----P.19。

【教材简析】:教材先让学生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各有几条边,说明它们都是四边形。再通过试一试,进一步认识四边形,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五边形、六边形。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教学难点: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参与对图形的围、搭、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看,小熊家真漂亮!他家里藏着许多我们认识的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长方形、正方形。

还有哪些图形呢?今天我们再来认一认。

揭示课题:认图形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认识四边形

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边。每一条边都是直的,那你怎么知道它们有四条边呢?谁来数一数。师生齐数。

小结: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给他们起个相同的名字,叫四边形。

板书:四边形。

2、试一试

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是的在括号内画

3、自主学习五边形、六边形

(1)同桌合作,大胆猜想。

拿出信封中的图形,摸一摸,数一数、说一说图形的边。试着给他们起个名字。

(2)小组讨论,交流。

(3)反馈,教师板书:五边形、六边形。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学生分一分。

小结:有五条边围起来的图形是五边形;有六条边围起来的图形是六边形。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从图上看,小动物的房子像什么形状?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填写,与同桌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照着上面的图形围一围,说一说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

学生自己围出不同的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3、想想做做第3题

搭一个五边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搭一个六边形呢?

想一想、搭一搭,再来看一看,数一数。

四、课堂总结

在生活中找一找我们认识的图形,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

多边形课件 篇12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数学103页。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图形特征、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2、灵活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回顾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建构知识体系。教学难点:感悟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自主复习办手抄报、整理卡、平面图形学具和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师:漫步我们的校园,随处可见图形的身影(看大屏幕),同学们会计算它们的面积了吗?(师出示数据)

指名只列式不计算。

教师黑板上张贴长方形及公式。

小结: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对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进行整理复习。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图形的面积?(张贴图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板书:基本图形、组合图形、不规则图形)结合课前的自主复习,你觉得我们应该复习些什么知识?(学生自主发言)(教师板书:公式、推导、联系、应用、注意……)

二、合作梳理 构建网络

1、梳理基本图形的公式和推导

师: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中的任意一种图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并借助手中的学具重点交流这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注意:一定要说清楚是由哪个图形怎样推导出来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顾,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或者质疑,完善表达。(学生借助教具,并张贴三个公式)

师:同学们对三个公式及推导还有疑问吗?(师在板书:公式、推导上打√)

2、讨论联系,构建网络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种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转化)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小组活动:

(1)说一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是怎么转化的?转化成了谁?(2)根据这种转化关系,将这些图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张贴在整理卡上,同时借助一些符号或文字,把它们联系成一张网络图,表示出图形与图形的联系。

教师巡视,学生张贴自己的网络图。汇报想法。其他学生评价质疑。师小结: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些思考都很好地反映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从左往右看能从前面的图形推导出后面的图形(教师顺势摆好教具),从右往左看,后面的图形能转化成前面的图形如果是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还可以直接转化为长方形(教师画箭头),我们可以发现长方形是这些图形的“根”。

师:这几种图形本身之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课件:梯形的上底是0时,变三角形,梯形的上底等于下底时又变成了平行四边形),正因为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才能够实现相互的转化,从而解决新问题。

3、梳理组合图形面积,加强联系

师:如果我们把几个基本图形连在一起,就变成什么图形?(课件演示)怎样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分、补)无论是分或是补,其实都是转化成基本图形。(板书箭头)

4、回顾不规则图形面积,完善网络 师:不规则图形呢?

小结:估算(数方格和转化)(板书),近似地转化成基本图形求面积。(板书箭头)

三、分层练习形成技能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将这一单元的知识整理成网络图,理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老师相信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一定有了更深更系统的认识。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去练习园迎接挑战,锤炼本领。

(一)我过基础关(基础性题组)我会算:

1、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2、组合图形

全班交流解题思路。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同桌互判(课件再订正答案)

教师小结:要先明确解题思路,并把每个基本图形的面积求对,才能确保正确。

(二)我闯变式关(形成性题组)

我会辩:判断(指名按顺序逐个完成)

(1)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3)平行四边形的底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大。()我会填:填空(将答案写在练习本上,指名订正说明理由)(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它的高是3厘米,它的底是()厘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三角形的面积是14平方分米,高是4分米,底是()分米。(4)将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挤压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

四、收获提炼 评价反思

师:孔子曰:温故而知新。相信今天的复习能给大家带来新的发现和体会。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复习收获?学生交流复习收获。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呀,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再次走进生活,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面积问题。

五、拓展链接 整体提升

1、走进劳动基地(提问题,并选择与面积相关的乘法解答)

师:在我们小院里,小兔和鸽子的家就是一个图形大世界!仔细观察,这里有哪些用面积计算的问题?(学生提问题)

预设:制作这样一个鸽舍(或鸽舍旁边的储物箱)要用多少木料? 如果把正面除窗户的部分重新涂油漆,涂油漆的面积是多少?需要多少千克?花多少钱?

鸽舍的玻璃面积是多少? 房顶是多少平方米?

围成的面积是多少?用多少块地砖?多少块墙砖?

师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出示要求计算:储物箱前面上底0.4米,下底0.6米,高0.2米,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料?如果涂油漆,每平方米花12元,要用多少钱?

2、回归课的开始(教师提问题,解答与面积相关的除法问题)每棵花占地300平方厘米,求需要多少棵花秧?

师小结: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认清面积与其他数量之间的关系很重要。课下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解决。

3、全课总结:课前我们自主复习,并办了整理复习小报,可谓异彩纷呈,集聚观赏性和可读性,今天的作业是各小组将小报相互学习,并评选优秀小报,在教室展览,全班学习。

多边形课件 篇1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这是我在进行完这节课的教学后结合着课堂进行情况以及我对《新课程标准理》的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反思。

一、教材分析

《多边形的内角和》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十一章第三节,《多边形内角和》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是三角形有关知识的拓展,是以后学平面镶嵌的基础,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运用还充分体现了图形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和多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多边形的性质,感受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丰富多彩,同时在教学中渗透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变换的观点思考问题。

二、学情分析

1、我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但从小独立性较强,性格活泼,喜欢合作讨论,对数学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经过了一年的小组合作方式的磨合,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2、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八年级学生好奇心比较强,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都得到一定的训练,所以在探究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时学生采用了测量、拼图、折纸、分割的方法,但是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这一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在探究的过程中注重了把难点分散,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认识多边形,了解多边形的定义,多边形的顶点、边、对角线、内角及外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与外角和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学生通过猜想、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归纳等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公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的的创造性思维,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问题解决】

通过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并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渗透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对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教学难点】探究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借鉴了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做中学”的教育理论,运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成标准,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中,体会了数学学习方法,体验到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快乐,更好更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流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情景:将一张正方形卡片剪一刀,剩下的卡片是什么图形呢?

做一做: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片和剪刀动手操作,并让学生展示自己剪出的图形。学生展示以下几种图形?(图)同时老师指出这些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多边形。(意图是:通过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体会到了图形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顺理成章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心里特征和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然后让学生自学多边形的定义,边,[X10]顶点,对角线,和内角,外角的概念以及凸多形的知识。

问题: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因为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根本方法是把多边形转化为多个三角形,因此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有助于解决后面的问题。),那么我们剪出的图形内角和是多少呢?与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呢?(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兴趣转化为期待,进入下一个环节。)

环节二、动手操作、激发欲望

活动1:做一做:让学生用剪出的多边形纸片探四边形内角和。

(这一个环节我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式,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采用了测量、拼图、折纸和做辅助线等多种方法,同时告诉学生测量、剪拼等活动可能会产生误差,由此让学生感觉到做辅助线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必要性。)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分割方法,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然后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解决办法[X14]。

想一想:这些分法有什么异同点?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分割的关键在于公共点的选取,并演示公共点在图形内、边上、顶点处。同时指出求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X15]是一样的,都是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

(这些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猜想、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真正体会“做中学”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激发对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活动2:让学生利用方法1填表:

多边形的边数

图形

能分成三角形的个数

多边形的内角和

首先让学生找出多边形的边数与分成三角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然后再让学生找出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的关系,进而得到n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

(设计意图是:因为学生不熟悉完全归纳法,所以我采取了利用表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内角和定理的归纳,这样更具有条理性。并能够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四边形、五边形以及多边形的外角和呢?有了求三角形外角和的经验,学生很快得出了结论。进而得到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

(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告诉学生结论,而是采用让学生探索归纳、化未知为已知,自己去尝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环节三:巩固新知、知识共享

例题展示:

例1:求八边形的内角和的度数。

例2: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为150°,你知道它是几边形吗?

例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3倍,它是几边形?(设计这些例题的目的是巩固和应用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小试牛刀(这里利用学生喜欢竞赛的特征,我采用了分组展示,分组计分的形式,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900°,它是边形

(2)十二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度。

(3)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60°,它是边形。

环节四:回归情景、能力提升

将一个六边形截去一个三角形后,内角和是多少呢?这一环节我仍然采用的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动手画图,合作交流,分组展示。

(学生通过课前的动手活动对问题情景中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办法,类比四边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互相验证得出六边形的解决方法,设计这道题的意图是:渗透类比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体会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环节五:畅所欲言、分享成果

请学生谈谈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并整理自己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回味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最后用多媒体展示多边形图片结束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现实中多边形的丰富多彩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

多边形课件 篇14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12-14页例1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参与对图形的描、围、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教学难点:

理解边的概念明白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命名的意义。

学生准备:

文具、 钉子板、橡皮筋、正方形纸。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钉子板、橡皮筋、多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课堂中来了位新朋友,瞧,谁来了(出示机器人)。听,他在跟大家打招呼呢!多图是有很多图形组成的,你已经认识了他身上的哪些图形?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图形。

二、操作活动,探索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师指一个三角形,放大,瞧,这个是?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一:生:它有三个角。师:怪不得叫三角形的呢?除了三个角,还有什么?生:还有三个(条)边。什么样的边?你能来指一指吗?(学生点1、2、3)师:这条边从哪里到哪里?你能完整地指一指吗?师师范指(从这里开始,一条边,两条边,三条边),这三条边紧紧地_____?(连在一起)师:连,这个字用得十分贴切,在数学上,可以换一个字,围,让我们一起伸出手指围一个三角形。

预设二:生:它有三个(条)边,你能指一指吗?(1)同预设一。

(2)三角形是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三条边)对,也可以叫它三边形。

(3)机器人身上还有三角形吗?在哪?师:对了,它们都是三角形。看,这是他们的家,走,一起送他们回家吧!

2.认识四边形

(1)师:两只小手真可爱!它们还是三角形吗?为什么?像这样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那一只手是什么图形?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哦,他们都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让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四边形的家吧。

多边形课件 篇15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并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教学难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三、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分小组讨论法

四、 教学过程

结合新课程标准及以上的分析,我将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导入新知、

生成新知、深化新知、巩固新知、小结作业。

1. 导入新知

首先是导入新知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内角和,紧接着提出问题:四边形的

内角和是多少?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引发学生思考,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多边形的内角和(板书)。

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本节课的多边形内角和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生成新知

接下来,进入生成新知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来求内角和,由此

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2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即2*180=360,那同样的引导学生将五边形,六边形分别从同一个顶点出发划分为3个4个三角形,从而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为3*180=540,然后,让学生前后桌四个人为一个小组,五分钟时间,归纳n变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讨论结束后,找一个小组来回答他们讨论的结果。由此生成我们的新知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80*(n-2)。

验证:七边形验证

在本环节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探讨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 深化新知

再次是深化新知环节,在本环节,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将多边形分隔求

内角和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将六边形从多个顶点出发,然后用公式验证一下我们这样分割可行不可行。这时候会发现有的分割可行有的分割不可行,在这个时候给他们讲解为什么不可行为什么可行,以此来引出分割时对角线不能相交,从而强调我们分隔的一个原则。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对多变形内角和的一个深入了解,给学生一个内化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不要将知识学死了,要活学活用,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 巩固提高

我们说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一门学科,所以在接下来的巩固提高环节,

我讲引领学生用我们所学过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会在PPT上播放一个蜂巢的图片,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蜂房是几边形?每个蜂房的内角和是多少?由此来引发学生思考运用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进一步巩固提高。

5. 小结作业

先让学生思考一下我们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点,然后找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了一个回顾之后,让学生做一下练习题1、2题,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迎接挑战的文案(精选58句)

迎接挑战文案 06-08

七夕公开恋情的朋友圈文案必备

恋情公开文案 05-31

技师简短辞职报告(收藏5篇)

技师辞职报告 06-08

多边形的面积课件教案精选

多边形面积课件教案 04-26

父爱语录描写33条

父爱语录描写 父爱语录 06-08

订婚祝福词简短大气(精选96句)

订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汇总 06-08

毕业照片的文案(分享74句)

晒毕业照文案 毕业照朋友圈文案 06-08

温柔且浪漫的文案(大全66句)

温柔句子 温柔的一段话 06-08

生活日记(精华6篇)

生活日记 06-08

保险实习日记

保险实习日记 06-08

教师转正总结

教师转正总结 06-08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