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物质的量课件

趣祝福范文大全经过反复的思考,栏目小编认为“物质的量课件”是一篇值得推荐的文章。教案和课件是每位老师上课前需要认真准备的必要工具,然而,教案和课件的制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制作出详尽而严谨的教学教案,才能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相信本篇文章可以为各位老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物质的量课件 篇1

“状”是陈述、描摹的意思,“物”,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动物,如马、牛、羊等;一类是植物,如花、草、树等;还有一类是静物,如书、文具、小闹钟等,也称为物品。写状物记叙文,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绘这些物体,把它们的形状、状态、颜色、特征描绘出来,表达出我们的感情。

进行状物作文训练能够培养和提高同学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

然而,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写状物记叙文不是为状物而状物,而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也就是说不仅仅要写清楚这个动物,植物,或者物品本身是什么样的,还要通过所写的物表达思想——感受、情感、评价、意义等,也就是要做到主题突出。这是状物作文的根本所在。

因此,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把比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形象的事物中,文中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绘,又有对所寓之理和情的充分阐发。

如:郭沫若的《石榴》这篇文章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绘,(写了石榴的枝叶、花朵、果实)体现其外在与内在美,同时作者借《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讴歌了坚贞不屈、积极进取的民族气节,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郑振铎的《海燕》这篇文章对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体、飞翔、憩息作了细致的描绘,(寄情于物)抒发了他远航途中由眼前的海燕而萌生的无限眷念与热爱祖国的浓浓乡愁。

丰子恺的《白鹅》不仅突出介绍了鹅的高傲性格,具体描摹了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更肯定了它给我们精神上的慰藉。

二、状物作文一般的写法是:

状物作文=本物+故事+情感。

“本物+故事+情感”是写所有状物作文的普遍规律,无论写什么物都包括这三个部分。

本物包括:来历、外表形象、内部结构、用途等。这是状物作文的起点。

故事包括:符合主题要求的物本身的故事、物与自己的故事、物与他人的故事等。这是状物作文的核心。

情感包括:与主题要求相一致的情感抒发、意义评价、感受理解等。这是状物作文的根本。

一篇状物作文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过不停”。要让丰富的生活成为文章的活水,必须对事物进行观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我们不烦眼看、耳听、鼻嗅、肤受、舌舔、脑想六者并用,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同一事物的综合知觉。这样,既能对事物有个整体了解,又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学会综合比较,求同存异,突现事物的个性。

例如,常见家禽走兽某些器官外形不同,又有相近之处。鸡、兔、猫的眼睛外形都是圆的,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比较观察,我们会发现:猫的眼睛是绿的,绿得发亮;兔的眼睛是红的,红如宝石;鸡的眼睛是黑的,天黑成盲。

只有把物品的形象描写得具体、有特点,才能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1)“这盏小台灯全身披着粉红色的外衣。蘑菇盖儿形的灯罩罩着奶白色的灯泡。灯柱是一根圆形的管子,光洁如玉。灯座是长方形的,揭开盖子一看,还是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呢。最有趣的是灯座上伸出的两只小手臂——两根细细的粉红色的横竿……”(习作《台灯》)如此描写就把台灯的外形展现在读者眼前了。

(2)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写荷花,描绘了荷花半开、全开、未开的形状、姿态、颜色,写未开的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写出一种含苞待放的状态,突出了荷花美的特点。

2、充分展开联想。要把物品写“活”,还必须结合物品的形象展开恰当的联想。

例文《荷花》 第二自然段展开联想,把一池荷花想象成一幅画,又从总体上突出了荷花的美。作者仔细观察,抓住了荷花美的特点进行描绘,真实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

那么状物,怎样才能突出特点呢?

(1)总分结合,把握特征。先着眼于物的整体的观察描写,以获得对物的总貌印象,然后对构成总体的各处组成部分依次进行观察描写,着重描写能体现特征的局部细节,以各局部的特征来体现整体的总的特征。

(2)动静结合,摹写物形物态。物有动态和静态,植物是静止的,也可以从动态上写;动物的动态的,也可以从静态上写。动植物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习性。如猫,猫的研究,一天中就有不同的形态:早晨,眼仁是圆的,随着太阳的升高,眼仁变成直线,到正午就成了细细的一线,傍晚又开始变成圆的。状物,就要抓住物形物态,动静结合,才能突出其特点。

如:《海燕》一文写小燕子的形体、憩息是静态,写其飞翔则是动态。对“春景图”和“海天图”的描绘,有形有色,动静结合。

读写结合,调动修辞,重视语言效果。

学习本单元,我们还发现,要突出文章的表达效果,我们实在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调动多种修辞手段: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郭沫若的《石榴》)——描写与议论结合,对偶和对比并用,鲜明地突出了石榴枝干奇崛叶片清新的特点。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丰子恺《白鹅》)——描写形象、诠释准确,读来如同品茶看戏,给人享受。

还有,像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方法,就会使文章更加生动,其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例如《石榴》一文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按照由枝叶——花朵——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再如:《海燕》一文在描绘海天图时是先写海,再写天,海天一色,层次感强。

再如:《鹤群》一文,在描写第一个场面时(鹤群翔空)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作者从“鹤群的队形”写到“鹤群空中姿态”,全文则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井然有序。

3、在描写物品的外形、结构、用途后,还要倾注自己的感情,喜爱或赞美之情。

例如:“小闹钟啊,你日日夜夜,分分秒秒,毫不疲倦,不停息地向前走,向我准确地报时,使我的生活、学习有条不紊;你那清脆悦耳的铃声常催促着我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小闹钟啊,你是我最忠实的朋友。”(习作《小闹钟》)托物言情,使文章的内涵丰富而深刻。

再如:《海燕》一文,作者咏物寄情,物情合一。作者满怀思乡情,但他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因此,海燕就成了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

同学们,你饲养过小动物吗?你仔细观察过身边的小动物吗?要想写好动物首先就得熟悉它们,仔细地观察它们。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描写得具体。观察的时候一般可以从外形特点,活动情况,生活习性等几方面有顺序地看。在动笔写的时候,要把观察的结果,有选择,有重点,有条理地加以描摹。具体地说,描写小动物要注意以下两点:

作文是用我的手来写我的心,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喜爱小动物,在描写它们的时候,也要把自己喜爱的感情,用笔融合在字里行间。让读者一读文字,就能感受到我们的喜爱之情。

表达感情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具体地描写小动物的样子、外形,把自己的情感融在其间;有时候用简洁的语句直抒感情;有时候,把这两种方法交替使用。写法灵活,不拘一格。

物质的量课件 篇2

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后,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其中“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学生必做实验。

二、学情分析

对于定量认识物质及化学变化,学生初中学习过基于质量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并且掌握情况较好。所以当学生接触“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概念,是比较难主动使用的。所以教学过程,应该突出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使用过程,在使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的建立,确实为化学研究链接微观和宏观,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概念的内涵,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描述微观粒子的量,学生初步掌握微粒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四、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六、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任务1]教师引导: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学生活动:

(1)通过对化学方程式定量意义的讨论,发现化学方程式既能定量地讨论质量关系,也能够定量地讨论个数关系,而且个数关系要更加简洁。

(2)发现微粒数量太大,直接表述微粒数量不便于计算;

(3)类比生活中用“堆量”处理较大个数的经验,提出微粒个数的“堆”概念。

[任务2]教师引导:如何设计“堆”的个数便于化学计算。

学生活动:利用国际单位制的定义,尝试计算,在计算中发现这样的“堆量”设计,让每一“堆”微粒的质量刚好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任务3]教师引导:明确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车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的定义。

学生活动:

(1)延续之前关于“堆量”讨论的思路,尝试理解物质的量概念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相关规定的目的。

(2)通过实践计算,熟悉相关概念的关系和计算方式。

(二)环节二 气体摩尔体积

[任务1]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关注到电解水实验中氢气氧气体积比与物质的量比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

(1)明确电解水实验中氢气氧气体积比与物质的量比刚好相等,提出。

(2)提出“条件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的氢气与氧气,它们的体积也是相同的”的猜想;

(3)利用教师所给数据,完成对猜想的验证。

[任务2]教师引导:给出1mol不同固体、不同液体体积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单位物质的量体积的影响因素,及气体物质的特点。

学生活动:

(1)通过对比和计算,发现不同固体、不同液体单位物质的量体积不相同,而只有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单位物质的量的体积相同。

(2)从微观角度分析影响单位物质的量物质体积的因素,找到对于气体,微粒之间的距离是远大于微粒本身大小,是影响体积的主要因素;

[任务3]教师引导:明确摩尔体积的概念,分析专门讨论气体摩尔体积的价值。

学生活动:建立摩尔体积的概念,明确相同条件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宏观上的气体的体积比可以直接反应微观上气体微粒的个数关系。

(三)环节三 物质的量浓度

[任务1]教师引导:回顾物质的量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讨论对于溶液,如何建立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关系。

学生活动:

(1)回顾之前所学知识,明确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的内涵和计算方式。

(2)根据老师对于溶液问题所提出的计算要求,设计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任务2]教师引导:以精度为切入点,讨论如何配置0。100mol/L的NaCl溶液。

学生活动:

(1)明确教师所提精度要求,反思已知实验器材不能满足精度要求;

(2)在明确教师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出“大肚”“细颈”的容量瓶;

(3)结合容量瓶的精度要求,明确使用容量瓶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任务3]教师引导:引导学生设计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完成操作流程。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设计操作流程,并明确操作的注意事项;

(2)主动设计“烧杯中溶解在转移至容量瓶中”“多次洗涤转移至容量瓶中”等为实现实验精度的“特殊操作”,并理解每步操作的目标以及不进行该操作的造成的误差;

(3)两人一组完整完成实验操作。

七、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课件 篇3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3.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什么是摩尔?它们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回答]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物质的量和摩尔都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体。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引言]既然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那么如何通过物质的量求出物质的质量呢?也就是说1mol物质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填写下面的表格,看是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有用的结论。粒子符号

物质的式量

每个粒子的质量

(g/个)

1摩尔物质含有的

粒子数(个)

1摩尔物质质量

(g)

[答案]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mol碳原子含有个碳原子,1mol碳原子的质量为个。同理Fe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1mol铁原子含个铁原子,是56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1mol硫酸含个硫酸分子,是98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1mol水含个水分子,质量是18g。电子质量过于微小,因此失去或得到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所以的式量是23。1mol钠离子含有个钠离子,是23g。的式量为17。1mol氢氧根离子含个氢氧根离子,是17g。

[学生思考]由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规律?

[结论]①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③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

(此处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引入得出结论。例如:通过推导得出

[讲解]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由此我们可求出x值和y值。

计算得出x=16gy=32g

[得出结论]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1mol分子的质量应该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而对于离子,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

物质的量课件 篇4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要点设计——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本章而言,涉及到两个常用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和用天平、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其中两项基本技能。所以,本章是基础的一章。就本节而言,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常用的天平(本地区配置托盘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是基础的一节。

(1)知识目标: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物理教案《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要点设计——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②会使用游码;

③初步学习用天平称固体的质量;

④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3)方法目标:

①继续学习“从现象出发,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②继续学习运用“关键词归纳法”归纳文段要点;

③初步学习“实验探索法”发现事物内部规律的学习方法。

(4)德育目标:

①在质量初步概念的引出过程中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②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虽说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但教材对初中学生的要求较低,因此,它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天平作为一种常用测量质量工具,是后续章节有关实验的不可或缺的仪器;并且,它是质量测量中一种较为精密工具,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工作都会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习天平的使用。

(2)托盘天平的使用:

①方法:天平平台放,游码零刻线;平衡螺母调,指针中线指;左物右码放,砝码游码和。

物质的量课件 篇5

1.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n(B)在公式c(B)=中V(B)

(1)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质量表示;体积表示溶液的体积,而不表示溶剂的体积,并且体积单位为L。

(2)带结晶水的物质溶于水后,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溶剂中的水包括结晶水。

(3)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但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4)气体溶于一定体积的水中,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而应根据溶液密度和溶液质量求算。

(5)若浓溶液稀释或浓度差别较大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比原来的体积之和小。

2.辨析比较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按所配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规格的容量瓶

选择容量瓶必须指明规格,其规格应与所配溶液的体积相等。如果不等,应选择略大于此体积的容量瓶,如配制500mL1molL-1的NaCl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若需要480mL上述溶液,因无480mL容量瓶,也选择500mL容量瓶,配500mL溶液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应按配制500mL溶液计算。

(2)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验是否漏液

方法是:向容量瓶中注入少量水,塞紧玻璃塞,用手指按住瓶塞,另一只手按住瓶底倒转容量瓶,一段时间后观察瓶塞处是否有液体渗出,若无液体渗出,将其放正,把玻璃塞旋转180,再倒转观察。

(3)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容量瓶不能作反应器,不能加热,也不能久贮溶液。

(4)配制好的溶液应及时转移到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二

一、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二、摩尔

1.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2.符号是mol。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如:1molH表示mol氢原子,1molH2表示1mol氢分子(氢气),1molH表示1mol氢离子,

但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4.计算公式:

n=N/NAn=m/M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三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能误认为N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O2中约含有个6.0210氧分子

242molC中约含有1.20410个碳原子

231molH2SO4中约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约含有9.0310个Na和9.0310个OH;

23n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如果用n表示物质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体溅至瓶外。

(2)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复到室温。

(3)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读数时要使视线、容量瓶刻度线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

(4)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或转移液体时溶液洒到容量瓶外,均应重新配制。

(5)定容后再盖上容量瓶塞摇匀后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加蒸馏水。

(6)称量NaOH等易潮解和强腐蚀性的药品,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小烧杯里称量。若稀释浓H2SO4,需在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再缓缓加入浓H2SO4,并用玻璃棒搅拌。

物质的量课件 篇6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

板书:1、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

板书:2、称量

提问: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

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

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

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

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

板书:5、洗涤

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板书:6、定容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板书:7、摇匀

演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吗?

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讲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板书:8、装瓶贴签

演示: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

微机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课堂练习:

1、用98%的浓硫酸(

=1、84g/cm3)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_____mL浓硫酸,把_______缓缓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待溶液_______后,将溶液沿着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将洗涤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线相切,最后盖好瓶塞_________,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_________中并贴好标签。

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无影响的是(写序号);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6)将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答:(4)(5);(3)(6);(1)(2)

作业:复习溶液的配制方法。

板书设计: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转移

5、洗涤

6、定容

7、摇匀

8、装瓶贴签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示范—实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有哪几个步骤?

引入:我们掌握、理解了概念,我们学会了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今天主要学习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求同学们特别注意解题的规范。

板书: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关系图。

投影:例1:将23、4g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

先求n(NaCl),再求c(NaCl)。

板书:解题步骤(略)

练习: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2g。

引入:讨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回顾对比两个概念时的表格

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表达式

特点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同。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实例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质10mol。

换算关系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部分。

讲述: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计算出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并换算成相应的物质的量,然后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体积,最后再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注意计算时密度的单位是g/mL或g/cm3,而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

板书:(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例:已知75mL2mol/L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解题思路。(注意引导应用概念解题)

(1)已知溶液的质量。

(2)只需求出溶质的质量

m(NaOH)=n(NaOH)·M(NaOH)=c(NaOH)·V(NaOH)·M(NaOH)

(3)再计算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

练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了336体积的HCl气体,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提示:假设水的体积是1L,HCl气体的体积是336L。参考答案为11、3mol/L。

引入:实验室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是18、4mol/L,可实际上做实验时需要稀硫酸,那么如何得到稀硫酸呢?

板书:(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讨论稀释浓溶液时,溶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发生变化?

因为c(浓)V(浓)=c(稀)V(稀),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板书:c(浓)V(浓)=c(稀)V(稀)

投影:例:配制250mL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由学生分析、解题。

检测练习:某温度下22%NaNO3溶液150mL,加水100g稀释后浓度变为14%,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3、0mol/L。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作业:教材P61—P62

板书设计:

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2、计算类型

(1)有关概念的计算

cB=

nB=m/M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c(浓)V(浓)=c(稀)V(稀)

物质的量课件 篇7

汉语拼音6 j p x(第二、三课时)

2.背诵学过的声母。

二、游戏中学习“j、q、x”与“ü”相拼去点规则。

1.请3个同学带上“j、q、x”的头饰到前边来,小“ü”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戴上小帽子也到前边来,他只要见到“j、q、x”三个声母,马上就会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站 在“j、q、x”的身旁就成了“ju、qu、xu”。

2.教儿歌:

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就摘帽,摘了帽子不是u,还是ü ü ü。

“小ü碰见j、q、x,去掉两点还读ü。”

“j、q、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帽子就摘去。”

q - ü →

x - ü →

3.请同学想想箭头后面应写成什么样的音节?教师补写板书:

2.自己练习试拼,体会和掌握拼音方法。

3.指名拼读jia qia xia,教师纠正。

(3)指名拼。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声母朋友“j、q、x”,我们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正确书写,而且学会了“j、q、x”与“ü”相拼去点的规则,同学们学得不错,老师奖励每个学生。

一、复习声母“j、q、x”和“j、q、x”与“ü”相拼去点的规则

1、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哪些人在做什么,读读音节,正确回答。

2、 在读词语中巩固带调拼读的`方法,复习整体认读音节、轻声。

3、 “喂小鸡”因“喂”“小”的韵母没学过,图中没有出示词语,学生可照着“洗衣服、搭积木”说出结构相同的词语来。

4、 单独出卡片“鸡”,让学生到儿歌里找到这个字,认读出来。

5、 多次读词语后要指导学生认字,告诉学生“服”单独念时,念fú。

1、 让学生带调拼读红色音节,

2、 找找还有哪几个音节自己也会读,如yì、tǔ、dì等,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3、 老师再指导读儿歌,儿歌的内容画面上有,不必讲解,学生能正确朗读就可。

1?做游戏“找朋友”。

五名同学分别戴着j、q、x、u、ü的头饰,让j、q、x分别找ü做朋友,组成音节,并去掉ü上两点,全班同学一齐拼读。2?拼读音节,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连一连,读一读。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5个字,学习了儿歌,同学们学得不错,老师奖励每个学生。

汉语拼音6 j p x(第二、三课时)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物质的量课件 篇8

一、课题:高一化学-物质的量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第1课时

四、授课教师:卜婷婷

五、教学目的: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知道摩尔,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学会已知粒子的数目、摩尔质量中的任意一个求另一个。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学会已知物质的量、质量中的任何一个求另一个。

六、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 摩尔质量的概念 物质的量的求法 已知质量求摩尔质量 已知物质的量求粒子数

七、教学难点对物质的量 摩尔 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的关系

八、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从宏观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的数量两个角度来分析该方程式,从而得到宏观与微观必然存在某种联系的结论,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物质的量”。

2、举出几个与物质的量作用相似的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发明。如:12 个 = 1 打等。

3、讲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符号、单位。

4、物质的量的单位引出本课的第二个重点——“阿伏加德罗常数”;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由来,数值(强调其单位)。

5、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给出公式:n = N / NA

6、运用上述公式做计算练习。

7、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注意“粒子”的概念。

物质的量课件 篇9

(课题引入)溶质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祖成的,本节课我们在实验室自己动手配制50克6%的氯化钠溶液,如何配制呢?

1、溶液由什么组成?

2、你会确定50克6%的氯化钠溶液的组成吗?

(活动与探究1)确定50克6%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问题1)你能取出你确定的溶质和溶剂的量吗?你如何取用?

(活动与探究2)学生分析讨论溶质的质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溶剂的量用量筒量取(溶剂是液体,密度为1g/ml,量体积更为容易)。

(情景1)你会称取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你怎样获得50克6%的氯化钠溶液?

(活动与探究3)试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的出:将溶质称好置于烧杯中,溶剂量好加入烧杯中,搅拌均匀,既获得50克6%的氯化钠溶液。

(情景2)请大家自己动手配制50克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 m溶质=?    m溶剂=?

学生自己动手配制溶液,通过动手进一步体会、掌握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

(问题2)刚才你配制出了一份新溶液,你能告诉我新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量吗?

动手量取水加入刚配好的溶液中。

(活动与探究3)学生分析讨论发现:加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了,加水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加水后的溶液质量等于加水前的溶液质量加上水的质量。

(讲述)刚才同学们做的操作是溶液的稀释。

将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0%的硫酸,需加水多少克?

学生分析讨论解题方法的优点。

(情景6)通过本节课应注意以下两点:

1、试验时要注意小组成员间合作。

2、解决稀释问题时要注意不变的量和变的量。

(1)计算  m溶质=?    m溶剂=?

物质的量课件 篇10

一. 教学背景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6个主题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的核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学生了解化学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物质的量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学习。物质的量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新概念,为以后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化学计算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及其单位摩尔;

2、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3、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类比的方法从熟悉、具体的概念入手来认识未知、抽象的概念。

2、学会选用合适的集合概念来计量物质。

3、学会从化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抽象出解决该问题的数学本质,并将其进一步应用到化学问题的解决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在化学研究、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物质的量课件 篇11

一、指导思想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依据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按照主体探究式学习,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很快他们带来了自己家中的诸如复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药水、枝江大曲、矿泉水等,实验室诸如硫酸、NaOH溶液等标签。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相互展示,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v/v 、m/v 、n/v、m/m,从而教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物质的量课件 篇12

教学设计示例二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

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演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吗?

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讲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

课堂练习:

1. 用98%的浓硫酸( =1.84g/cm3) 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_____mL浓硫酸,把_______缓缓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待溶液_______后,将溶液沿着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将洗涤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线相切,最后盖好瓶塞_________,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_________中并贴好标签。

2.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无影响的是(写序号)           ;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             ;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6)将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物质的量课件 篇13

1.有关溶液的知识网络

2.溶液体积、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对于任意溶质B的水溶液,溶液体积V[B(aq)]、溶液密度[B(aq)]和溶质质量分数w(B)之间的关系是:

m[B(aq)]=V[B(aq)]×[B(aq)]

m(B)=m[B(aq)]×w(B)=V[B(aq)]×[B(aq)]×w(B)

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稀释的规律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保持不变。设稀释前溶液的质量为m1、溶质质量分数为w1,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m2、溶质质量分数为w2,则:

m1w1=m2w2本知识导学运用

本知识诠解重要提示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2)公式:c(B)n(B)/V

单位:molLB或molm-3

(3)含义:在1L溶液中含有1mol的溶质,这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molLB。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常用仪器

①配制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或量筒。

②容量瓶是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的仪器,是细梨形、平底的玻璃瓶,瓶中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颈都有标线。常用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

(2)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称量前先把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的摆动是否平衡,如未达到平衡,可以调节左、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在托盘天平两个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要称量的药品放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③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④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3)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①操作步骤:

a.计算→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质量,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c.溶解或稀释→在小烧杯中溶解固体、稀释溶液,冷却至室温。

d.移液→将小烧杯中液体(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进行无损转移。(转移过程将烧杯和玻璃棒用蒸馏水洗涤2~3次,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e.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2~3cm,改用胶头滴管加入至刻度线。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过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装瓶→贴标签。

②应注意的问题:

a.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取合适规格的容量瓶,因为配制过程中用容量瓶定容,而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常用的有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等,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

b.因为溶质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时常有热效应。溶质在烧杯中溶解后需冷至或恢复至室温方能转入容量瓶中,更不能把溶质直接放入容量瓶中加水溶解。

c.溶解溶质的烧杯及玻璃棒在溶质转移后必须洗涤2~3次,洗涤液全部转入容量瓶,否则,溶质将有损失。

d.如果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的部分再吸走;若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不能再补加水至刻度,这样都将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出现以上两种情况,只能重新配制。

e.用胶头滴管定容准确后再振荡,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的情况不要再加水,这是因为极少量的溶液湿润磨口处而附着在玻璃壁上。对溶液浓度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f.在用固体NaOH配制NaOH溶液时,要注意易潮解和腐蚀性药品的称量。在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溶液的时候,要注意浓硫酸稀释的操作。

3.基本计算

(1)稀释定律: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保持不变:

1.(1)溶液体积不等于溶剂体积,是溶质和溶剂混合溶解后的实际体积。

(2)“溶质”是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指化合物,也可指离子。

(3)对于一定浓度的溶液,不论取用体积是多少,虽然在不同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量不同,但浓度是不变的。

(4)带有结晶水的物质作为溶质时,其“物质的量”的计算,用带有结晶水物质的质量除以带有结晶水物质的摩尔质量即可。

2.容量瓶使用应注意

(1)要考虑容量瓶的规格,每一容量瓶只能使用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2)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3)不能加热,不能久贮溶液、不能在瓶内溶解固体或稀释液体。

4.思考:(1)在托盘上称量NaOH固体应注意什么问题?

(2)稀释浓H2SO4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1)因NaOH极易潮解,应用小烧杯间接量,不能用小纸片;因跟CO2反应,称量要快速。

(2)把浓H2SO4逐滴滴入水中,不可反加,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1)溶质在烧杯中稀释或溶解过程总有热效应。因容量瓶的使用有一定的温度指数,只标明在一定温度下的正确体积(如20℃、250mL),其含义是,只有当液体的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出的温度相同时,量出的体积才是准确的。这是因为,不管是固体(容量瓶的材料)还是液体(溶液)都存在热胀冷缩现象,所以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冷却。

(2)因为当两种性质不同的溶液混合时,混合物的体积有可能小于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也有可能大于两种液体体积之和,若等水加到标线时再振荡摇匀,则振荡摇匀后液体的体积就有可能超过标线,这样配制的溶液是不符合要求的。所以在容量瓶中的液体尚未达到标线时,就必须反复振荡摇匀。c1V1=c2V2

(2)有关溶质B的基本计算公式:

cB=

nB=cBV= = =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式:

cB=

注意理解上述表达式中各英字符所表达的意义及单位:

nB——溶质B的物质的量(mol)

ω——溶质B的质量分数

V——溶液体积(L)

cB——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mB——溶质的质量(g)

B——溶质B的式量

B——溶液密度(通常用g/cm3)

编辑推荐

花的课件(推荐13篇)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篇非常出色的与“花的课件”相关的文章,请大家认真思考并在备课过程中参考该文。教案和课件在老师上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在正是准备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教案的完善是新老师为了让课堂更加生动的重要步骤。

花的课件 篇1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俊俏、吹拂、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掠过、稻田、偶尔、荡漾、五线谱、音符。 √ √ √ √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 √ √

3.通过看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 √ √ √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 √ √

教学媒体 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课文。讲读课文一、二两节。

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指导看图。

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如右图)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后口述。

(结合学生回答,教学“剪尾”“双翼”“两翼”“翼尖”,并根据学生回答,点明观察顺序。)

六、讲读课文。

第一节.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指名朗读第一节。

3.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

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8.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9.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0.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11.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

5.学生口述。

6.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8.请小朋友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我请一位同学念念是,并说说感觉。

9.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

△“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绿”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阳春三月,细雨蒙蒙,微风轻轻,柳枝飘荡。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课文上?quot;各种鲜艳的花“,你也可以具体说说什么花怎么样:

△现在你们想,我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这春天的花儿草儿色彩?(”光彩夺目“,明亮的色彩非常耀眼。)

△这么多美丽的花儿一起开了,好像在比谁最美,我们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百花争艳“”艳“:色彩鲜明而好看;”争“:比。)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上用了一个什么比喻?(_____ ______ ______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释:”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小镇上来卖,这叫”赶集“。这里的”集“主是指”集市“。是”赶集“,注意这个”赶“字,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意思。

你们看这一句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我们觉得怎样?教师小结:这样一比喻、一拟人,好像我们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这就写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

△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这些词语和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读时要突出些。不过突出并不是等于用重音,要根据描写的事物状态的不同,决定轻读还是重读。如”蒙蒙的“”细雨“”微风“”柔柳“是轻柔的状态,应该怎么读呢?而”像赶集似的“”百花争艳“,又应该怎么读呢?(结合示范)

△”赶来做什么“?赶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注意是”盛会“,盛大的集会:什么的盛会?百花争艳的盛会。?quot;百花争艳的盛会”这一组词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启发学生回忆在春天里观察的景象,进行想象,然后加以表达。教师提供导语: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

△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小燕子也赶来参加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指点:注意这儿是“增添生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了,所以说是“增添生趣”。

11.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

12.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

13.指导背诵。

△理清层次,一共四句,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了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练习背诵。

七、练习。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

[燕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花的课件 篇2

片断

创新板书,设问导思,激发兴趣,朗读感悟

1、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2、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3、看图,说说牧童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画家戴嵩画错的。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人们的评价。

如果你是戴嵩你会感到怎样?可他却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用诚恳和蔼的语气读戴嵩此时说的话。用对话的速度,天真质朴的语气读牧童说的话。

教师可适时范读,引导评读、仿读、赛读、表演读。

4、四人小组,合作练读。在分角色读时,力争通过表情和动作把叙述部分的内容表现出来。

5、请组内朗读好的学生在全班表演朗读。从表情、动作、语气三方面引导评议,以检查学生对“称赞、赞扬、和蔼、惭愧、拱手”等词语的理解情况。

6、想象当时的情景,人们听了会说些什么?你想说什么?看看书中的学习伙伴有什么看法。

花的课件 篇3

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

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2、体会范例:

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3、迁移练习:

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4、拓展练习:

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二、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3、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4、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5、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6、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三、成语故事

1、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2、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3、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4、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花的课件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1.出示燕子的图片。

仔细观察燕子的外形,抓住特点说几句话。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表示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灬”表示尾巴。

书写时各部分要紧凑。

1.教师范渎课文。

读后四人小组自由讨沦。

2.自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认清字形。

②自由读课文,读顺句子,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的意思。

③用“?”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生字卡片。

②检查生字写法。

听写后同桌互相检查。

③指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1.边看图边读课文。

思考:第1自然段写燕子的什么,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它的外形的?

3.指导朗读。

(1)激发情感。

指图:面对这么机灵的小燕子,这么可爱的小燕子,你愿尽情地夸赞它吗?让我们用喜爱的语气读第1自然段。

(2)自由练读。

(3)指名试读,齐读。

4.指导背诵。

看板书练习背诵。

1.指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写出本课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1.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谈话。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燕子的样子是十分可爱的,那么这些活泼机灵的小家伙什么时候来和我们见面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作者描述了春天的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在表示事物的问语下面画上“……”,在具体描述的词句下面画上“~~~~”)

(3)重点品味。

①出示填空题。

二二月间,微风轻轻地( )着,毛毛细雨从天上( )下来。千万条柔柳( )了鹅

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 )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

②自由读题,并口头填空。

③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所填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④齐读上面的句子。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①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边听边想象春天里美丽的景色。

②学生自由练读。

要求用赞美的语气读。

③各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

(5)指导背诵。

①引读。

春天到了,微风和细雨怎么样?柔柳怎么样?青草、绿芽、鲜花怎么样?小燕子又怎么样?

②学生练习背诵。

(6)小结自然段段意。

2.学习第3自然段。

(2)说说哪些词句说明燕子飞得快。

(3)指导用“偶尔”造句。

①指名读课文中有“偶尔”一词的句子,说说词义。(有时候、不经常)

②说说身边有哪些有时候但又不经常发生的事。

③练习用“偶尔”说话。

(4)指导朗读。

(5)指导背诵。

(6)指导小结自然段段意。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打比方的句子。

画出课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课文中说“几痕细线”好在什么地方?

(4)练习感情朗读。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指名说说小燕子什么地方可爱,春天美在哪里。

1.造句。

偶尔……

[燕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花的课件 篇5

2、阅读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能复述故事,明白故事道理。

3、参加集体讨论,意思能表达清楚,能与别人合作讨论交流,适时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具体、有条理地记下暑假中自己感兴趣的事。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暑假生活记录、相片或能展示自己暑假生活情况的实物

3、学生自由读谚语,试着理解谚语的意思,背诵。

5、交流其他谚语,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

1、独立阅读短文,借助工具书查词查字,理解短文内容。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讲故事,学生听后评议。

〈二〉、观察图画,回忆过去的秋游活动,拓展话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去哪儿玩,玩什么?

2回忆以前的秋游,说说自己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有何感受?

〈四〉、在小组形成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指名一个学生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介绍。

〈三〉、读习作要求,明确作文要求。

1、 选择的事情应该是自己感兴趣的。

2、 必须是发生在暑假的事情。

3、 要注意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四〉、学生尝试作文,教师巡视辅导。

〈五〉、评议学生的范文,提高作文水平。

2、 完成练习册。

[积累运用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花的课件 篇6

一、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1、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3、 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4、 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二、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 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 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

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

三、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大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包括一门完整的课程内容,可运行几十课时;小的只运行10-30分钟,也可能更少时间。

所谓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多媒体课件形式是 PPT(用office PowerPoint 制作的幻灯片),由于它编辑、播放,各种操作简单易学,而且能够很方便地找到资源,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善和加工,对技术的要求相对不高,并且多加钻研也可以有反复多彩的效果,能满足许多需要,因此广受欢迎。其他应用较广的还有 Flash 和 Authorware 以及几何画板(数学老师常用)等等

①教学性 课件的应用必须是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②可操作性 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交互操作层次不应太多。

③科学性 课件制作要符合科学性,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否则用课件还不如做实验,但课件永远不可以取代实验。

④简约性 课件的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要突出重点,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太多,避免对学生注意力产生干扰。注意动与静的对比,前景与背景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每屏文字显示数量,尽量用配音替代叙述文字,过多的文字阅读容易使人疲劳。

⑤艺术性 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应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

⑥信息量 多媒体课的信息量自然比一般教学形式的信息量要大,但不能太大,要适当地留有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消化。避免因信息量太大产生“电灌效应”。

⑦适度使用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注意不同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数学的方程求解、物理的公式推导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一定比教师与学生一起边推导边板书效果好;化学实验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有时就不如实际演示实验更直观更有说服力;理论问题、微观世界的活动、宏观世界的变化等,采用多媒体课件则有其明显的优势。

花的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独特的视角感受桥之美。

2、品味本文优美富有意韵的语言。

教学建议:

1、注意本文作者淡化桥的形式美、诗意美而注重从桥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角度欣赏桥之美。把握此点要通过比较,把握此点也就把握了关键。这是文章的切入口。

2、发挥想象,让学生说出心中的美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带领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

4、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石拱桥》桥的形式优美体现在哪?--象“虹”着眼于桥的结构美。

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表现的是诗意美;

那么画家眼中的桥又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一起随画家去欣赏桥的美吧。

二.整体感知。深入学习。

1、说说吴冠中眼中的桥之美指的是什么?并比较茅以升的桥之美有何不同?

仔细揣摩1-3节找到关键句--桥在不同环境中多样形式的作用。

茅氏:着眼于桥之形体现的美;

吴氏:着眼于小桥流水人家所具有的块、线、面构成的画面产生的美感。强调桥与环境的组合。

再以马氏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美比较:小桥流水人家形成的温馨意境与古道西风瘦马形成对比表达游子羁旅愁肠。

小结:对美的欣赏角度不同收获也不同。

2、那么吴氏以那些例子来印证自己的对桥的美感呢?

乌镇苇丛的石桥;

细柳下的石桥;

仿卢沟桥、宝带桥;

风雨桥;

3、分组重点欣赏体会,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美的感受。

苇丛之狭窄拥挤、憋闷

石桥的鲜明简单,使空间显得开阔疏朗令人神清气爽。

细柳之弱、轻、动、色,小结桥或主或衬与周围景和谐一体

石桥之强、重、静、色,阳刚与阴柔的和谐统一

长桥与广阔的水面,打破了单调

桥面的建筑给人以安闲、自在感与险峰急流形成对照

4、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怎样构建一幅画?

色彩的搭配、画面的组成、景物的选择、和谐对立统一关系。试观察一幅画评一评。

5、阅读5、6、7节,进一步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乡间小桥说明桥在构成丰富的画面中的作用。并探讨直线桥的问题。

6、美句欣赏。本文不仅见解独到,语言也富有韵味,找出来品一品。重点品味练习三。(题目见课文)

A发闷、深呼吸、舒畅----人的感受在景物上的反应。

B为何消魂?因为这里有一种对比的美感。

晓风残月是怎么回事情?言下之意是无须他们的陪衬也充满美感。

C形:交错之形

色:颜色陪衬

乐曲:和谐统一的整体。

D桥之美,是通过桥与自然展示出来,展示出和谐的韵律,音乐以声音展示、桥以形象来展示,只是方式不同,都吸引着画家的眼睛。

三、比较小品文《桥之美》与一般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在语言上的不同。

四、总结。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努力提高欣赏美的能力吧。

花的课件 篇8

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1、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一)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好多篇有意思的童话,你还记得哪些篇?这些童话,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给我们小朋友以启示,让我们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这个字哪最容易写错?(右边容易写成“陷”的右边)。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陷、馅“?

你能根据意思,选正确的字填空吗?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1)拉出成长发展阶段:

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第八自然段:不相信,样样按自己的意思解释--第十四自然段:不相信,还不知道自作聪明是要吃亏的--第十九自然段:会飞了,感到高兴,但看到为自己受伤的妈妈,鼻子酸酸的)

(2)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一)导入:同学们,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高尔基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笔,去体验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长过程,或许你能吸取到一些成长经验呢。

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①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②普季克:

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分角色朗读:

同座位两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指名读。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爱孩子超过爱自己。

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妈妈的语句。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一副凶猛的样子花猫。麻雀妈妈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里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朗读。

B展开想象。

a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b出示书中的图。教师激情: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渺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朗读。

②16自然段:

还从哪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我想问问你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当你看到妈妈因保护你,失去了尾巴还因你学会飞高兴而忘却自己的疼痛,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说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你都学会什么了,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母爱;一方面认识到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生活的本领。)

普季克终于学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想对妈妈说的话吗?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谈:一方面感受妈妈的爱。一方面请妈妈不要唠叨,应该多教小麻雀一些本领。

3、拓展延伸,检验成长。

创设新的情景:看来小普季克们都从中总结了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学会飞的小麻雀普季克,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捕食了。这回,妈妈会吸取经验,怎样教普季克,普季克又是怎样学习的?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

[小麻雀 教案教学设计]

花的课件 篇9

学习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谚语。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课前准备

1.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课件。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2.多音字注音卡片。

3.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好吗?(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去参赛,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

2.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要想获奖应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课件,演示对一种智能机器人样子和功能的介绍)

2.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它的样子和本领。

2.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的“最佳创意奖”(教师巡视指导或加入一组的评选活动)。

4.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如:

选手: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保姆机器人”。

评委:你为什么想发明“保姆机器人”呢?

选手:因为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没有人照顾我,被送到了很远很远的奶奶家,一直到我上幼儿园才回到父母身边。所以,我想发明一个“保姆机器人”,专门在家照顾小孩。

评委: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保姆机器人”的样子吧。

选手:大家看,她的样子是不是有点像机器猫?一看就特别可爱,小孩会特别喜欢。不同的是,她的脸是一个屏幕,能出现爸爸或妈妈微笑的脸庞,让孩子觉得父母就在身边。

花的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2、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有趣的资料。

3、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通过活动,能够很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搜集的有关汉字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同学们,我们平常看书、看报、写信以及写作文都离不开汉字。你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板书: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发言,这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让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1、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4”,感受汉字的神奇。

2、出示阅读要求:

⑴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

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⑵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⑶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学生汇报。

三、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

3、学生自由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4、讨论交流,完善活动计划: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二课时

一、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1、字谜大擂台:

首先,我们从猜字谜开始。同学们,你们在课外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就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说明:教师事先应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方便活动时使用。

⑴出示活动要求

①全班分成三个大组,每组人数大致相等。

②选一名主持人,三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③先进行必答题,再进行抢答题。

⑵开展活动。

⑶交流体会: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介绍一些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也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

2、谐音大舞台:

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就让我们轻松一下,进人谐音大舞台,再次感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⑴歇后语:

一人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指名说其中的谐音字。

⑵古诗:

一人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说后半句。

⑶对联:

一人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⑷笑话:

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感受谐音的有趣。

3、汉字历史知多少:

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就开始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现在就请大家将搜集到的资料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吧。

⑴分组交流,共享资料:

学生提供各种材料,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有在网上搜集到的电子文本,还可以口头介绍。

⑵小小故事会:

正确使用汉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字值万金”的教训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通过课外实践,相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这样的事例吧,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⑶组内互说,在此基础上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⑷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3、小小书法展:

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历来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喜欢书法艺术的人不胜枚举。而我们学校本来就是书法特色学校,因此,在此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将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看,我们的教室现在就是书法艺术的天地,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事先把教室用学生自己书写的书法作品进行布置。)

⑴明确参观要求:

①言行文明,不要拥挤和大声喧哗。

②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

③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向班上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方法。

⑵学生进行参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

二、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学习和动手的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花的课件 篇11

教学简说

考虑到学生经过将近三年的文言学习,应该具备一定文言常识和自我解读文言的能力,配合中考中必然会出现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我把《惠子相梁》这样的故事采取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在旁适当指导的方式解决文本上的语言关和寓言寓意关以及人物形象特点,主要是想通过此课文重点讲解庄子哲学思想及其来源和初中教材中出现的有着与庄子类似思想(或者说传承了庄子哲学思想)的历代文人墨客之间的联系性,拓宽阅读视野,增加我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也方便初三文言文复习的统一性,为以后初三文言总复习在零散的六册课本中找一条线进行串联讲解准备起来。让学生先有这样一个意识,学会融会贯通,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1、提前布置预习作业:借助参考资料,收集阅读关于庄子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2、请学生朗读,请学生正字正音,教师范读。

相鹓鶵夫醴泉鸱吓

3、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醒重点字词,把握文意,可以运用比较法,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

⑴惠子相梁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⑵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都,京城

⑶非梧桐不止止:栖息。

⑷于是鸱得腐鼠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⑸(鸱)仰而视之

4、小组讨论:

⑴庄子讲的故事中,鹓鵮、鸱、腐肉分别比喻什么?

鹓鵮: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功名利禄比作。

⑵庄子对惠子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请你说说看。

在鹓鶵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及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好友的丑态。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⑵通过文本探讨庄子和惠子两人物形象(性格、品质)

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不讲朋友情意,急功近利,不折手段,多疑

庄子:淡泊名利、清高自守、鄙视功名利禄、机智幽默、善于借事说理

5、课外拓展:(印发庄子生平故事及其哲学思想的资料)

结合庄子生平,说说庄子为何有此种处世倾向和志趣?

(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探索庄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哲学思想?又应当怎样予以正确地评价?应当从庄子所处的时代,他的政治倾向、生活态度、阶级出身和其思想渊源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考察、剖析。)

6、思考:

从庄子的身上你是否在恍惚间好像想起其他古代文人的影子,他们是那么相似,只是分散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背景下,但是他们的风格和精神本质和庄子是如出一辙,只是表现形式各有千秋。

九年级下:

庄子(战国中期)《惠子相梁》: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

八年级上下:

陶渊明(晋)《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自我写照。

八年级上:

陶弘景(南北朝)《答谢中书书》:移情山水,聊以自慰。

八年级下:

柳宗元(唐)《小石潭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孤独失意、《江雪》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的执着坚持。

八年级上:

刘禹锡(唐)《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八年级下:

范仲淹(宋)《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积极入世,百折不挠。

欧阳修(宋)《醉翁亭记》:于民同乐的尽人事听天命,尽力而为。

周敦颐(宋)《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苏轼(宋)《记成天寺夜游》以闲情雅致来宽慰郁郁不得志。

《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挣扎。

袁宏道(明)《满井游记》:脱离官场,脱笼之鹄般的欢呼雀跃。

张岱(清)《湖心亭看雪》:午夜观雪景之痴人。

7、作业:根据所整理线索,复习所提到文人相应的文言文,进行比较,从文和人两方面寻找异同。

课后体会

中国多少古代文人都有积极入世之志,实现宏图伟业之心,却极少有入世平顺之势,到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的。长期的郁郁不得志,让心灵不间断地挣扎于出世和入世之间,最终都以各自的方式退居内心世界,自守知识份子的品质。或许也诠释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誓言。有移情山水,聊以自慰苏轼、陶弘景、刘禹锡、袁宏道;有与民同乐,尽力而为的欧阳修;更有人走出官场,抛弃名利欲求,降低生存需求,隐居山林。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庄子编制草鞋来维持生计,当无欲无求时人才能真正地挺直腰杆吧,也大概就是所谓的无欲则刚。有人弯腰有人低头,或许也不能一味地探究人格品质的好坏吧,甚至只是克服不了那点欲求,意志力差了点。但有人同样弯腰同样低头,为的却是沧生,那就又是另一种人生境界了。当然也有让人肃然敬畏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那是一种不为私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永不放弃。从古到今,政治与文学、为官与从文之间永远存在着一个无休止尴尬无奈却一直无法妥协的磁场。庄子的哲学思想传承在历代文人的精神文化之中,久久弥香,到今天

花的课件 篇12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

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指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相互讨论等得到答案,在关键处教师应当给予点拨。本课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因此,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时,要指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表现出长城的气势,朗读第三自然段时要带有赞叹的情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带有自豪的语气。

教学本课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或图片(这也是为完成课后选作题做准备),在同学间交流。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文中的两幅插图,使学生加深对“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句的理解,同时借助看图了解“瞭望口”“射口”“垛子”“城台”等的位置、样子及作用。在引导看图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整体感悟和重点探究结合起来。

学生在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老师应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把游览的景点画下来,然后说一说。作者游览过的景点都有哪些?接下来,可分小组学习,每组一个景点,再读课文,结合插图,展开想象,了解景物特点。然后,分小组汇报。可按课文描写的顺序汇报。每汇报一个景点,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特点的。在朗读中,可以通过探究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对句子的探究,不必讲得过多,还是以读为主,在读中具体感受,学生不明白,老师稍加指点。在小组汇报和探究重点语句的意思后,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课好词佳句比较多,除在课堂上朗读、欣赏外,课后可要求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课后可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颐和园的文字资料,在班上交流;老师搜集的资料,要与学生共享。

三、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如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导入可通过放课件导入。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通过读文,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进行深入研究,说说它的特点。讨论交流时,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的特点,并谈谈体会。也可指名学生上台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花的课件 篇13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专题为“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其中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还有神话故事。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并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

学生分析

学生大多喜欢读故事、讲故事,通过课外的阅读又拥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所以对本单元的内容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反复读故事,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讲故事,并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设想

1、从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出发,鼓励学生根据以前对这些故事的了解,互相交流见解,从而了解学生对这些故事所知多少,在此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

2、让学生反复读书,练习讲故事,引导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理解与感悟。

3、使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拓展课外阅读。

学习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正确读写“理睬、医治、驱赶、造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讲述故事。

3、感受故事蕴涵的哲理和情感,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从中受到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及音像资料,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及故事的大体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这四篇课文的兴趣,同时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

二、教学建议

1、《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故事都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好学的纪昌,堪称名士的飞卫,医术高超的扁鹊,固执己见的蔡桓公;且人物对话较多。因而要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才有可能准确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⑴《纪昌学射》:

①自读,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②熟读,请学生提出自己想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梳理提出的问题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思考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③围绕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飞卫为什么要纪昌练习眼力呢?为什么纪昌后来会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④指导读文(重点指导读好人物对话)。

⑤交流: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⑵《扁鹊治病》:

①自读,了解故事内容。

②划出文中带有时间的句子并反复读一读,概括一下蔡桓公的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讨论:为什么蔡桓公的病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③练习分角色读故事并讲述故事。

④开展一次与蔡桓公之间的跨越时空的对话活动。把你想对蔡桓公说的话用一段简短的文字写下来。

2、《文成公主进藏》: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关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有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与历史有所出入,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

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⑴展示“文成公主进藏图”及相关音像资料,使学生更直接地感知故事内容。

⑵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⑶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⑷提出不懂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⑸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开展组际之间的讲故事比赛。

3、《普罗米修斯》:

这是一篇外国的神话故事,课文重点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受到了残酷的惩罚,但他并不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复述故事。

⑴读文,概括故事内容。

⑵再读课文,想一想:

普罗米修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都是怎样的神?想好后,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⑶出示句子:

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以后,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组织讨论:从这个句子中可以体会到宙斯什么样的心情?从文中找到类似的句子加以体会,并抄写下来。

⑷练习复述课文。

4、《渔夫的故事》:

这个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复杂,又是学生喜欢的故事,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难度。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

⑴自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

⑵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⑶利用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方式读文(读文中引导学生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而又愚蠢;渔夫的从容、镇定、聪明)。

⑷练习讲故事,重点讲好魔鬼为什么要杀死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的部分。

⑸随文阅读《东郭先生和狼》这个中国故事,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感悟。

三、拓展阅读

课外读一些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简单整理一下自己的阅读收获,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读书收获。

物质的量课件汇集5篇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只有制定好教案才能做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果你对“物质的量课件”感兴趣那一定不能错过本篇介绍,希望本文可以帮助您获得一些新的收获!

物质的量课件【篇1】

1.初步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阅读课本第108、109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一切物体由物质组成,一个铁锤比一个小铁钉所含的铁物质要多 ,物理上“质量”是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生活中某产品的“质量”是指产品的优劣.

2.质量通常用字母m 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是 kg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 t、 g 和 mg .

3.1kg=1000g,1t=1000kg.

4.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 kg ;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6 t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 ;

1.冰块熔化成水,状态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

2.泥团捏成泥人,形状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

3.飞船飞向月球,位置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

4.将一铁块加热,温度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

结论: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1.物理上的“质量”含义,与生活中所指的某某产品的“质量”优劣有区别.

2.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否改变,只看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改变.

1.质量为1kg的水,全部结冰以后,冰的质量是 1 千克.如果1kg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则水蒸气的质量是 1 千克.

2.“解放牌”载重汽车本身的质量是3.8t,合3800千克=3.8×106克;一粒人工合成的金刚石的质量一般约为200mg,合 0.2 克=2×10-4千克.

阅读课本第109、11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买卖食物都要称量食物的质量,通常我们用哪些器材称量质量?

实验室里我们通常用天平测质量,生活中常用杆秤、台秤测质量.

2.观察托盘天平构造,认清天平各部分名称和配套砝码的质量及个数.

3.熟记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被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称量就是指天平一次可以测量的最大质量,底座铭牌上标注有称量);

②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怎样利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小铁块)质量:

二调: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三测: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估计一下物体质量,用镊子按先 大 后 小 向天平右 盘依次试加砝码,若所有合适的砝码都用上后,天平仍不平衡,则需调节游码,使横梁恢复平衡;

五收:测量完毕,将物体取下,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零,以备下次使用.

1.调节平衡螺母,当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静态平衡)或指针左右摆幅相等(动态平衡)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测量时要遵循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左物右码)的原则.

3.加砝码应先加大砝码后加小砝码(先大后小).

4.调节游码相当于在天平的右盘中加减小砝码.

5.读物体质量时,应该先读大砝码再读小砝码(先大后小),读游码示数应以游码左刻度线为准.

1.一架托盘天平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标尺的左端,下列措施中可以使横梁平衡的是(A)

2.用已经调好了的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C)

3.下图小石块的质量读数为27.2g.

4.一架天平,测量前左盘低右盘高,未经调节,称得一铁块的质量是50克,那么铁块的实际质量应比50克 小 (填“大”或“小”);若用一个已生锈的砝码去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则测量的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 小 (填“大”或“小”).

1.通过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3.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

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3) 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A.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B.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物质的量课件【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必修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第二标题。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物质的量》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摩尔的概念及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间的转化。

二、教学方法分析

(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对比(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具体化;通过适当的分层练习强调指出学习摩尔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本节知识。

(2)讲练结合

课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老师很快掌握学生的情况,更能让学生及时地熟悉所学知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化学课的学习,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因为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由于物质的量这一节的概念比较抽象,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四、 教学程序:

[课前检测]:

(1)1个H2O中含___个H,___个O,___个原子。

(2)105个H2SO4中含___个H,___个S,___个O,___个原

(3)1个C中含___个质子,___个电子。

(4)1个NH3中含___个质子,___个电子。

(帮助学生回忆微粒间的转换关系,为从"个 --> 摩尔"的转化做好铺垫)

[导入]:

(1)由一句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大米的单位(粒)和实际生活中并不使用粒的矛盾为后来引出化学反应中微粒的小和多提供思考模式。

(2)通过反应方程式:C + O2 === CO2 引导学生讨论:反应实质是什么?(微粒间的反应);实际中是采用称取质量的方法进行反应,质量如何体现反应的实质?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1.993X10-23g , 计算12g碳含多少个碳原子?(约6.02X1023个碳原子)

[小结]:

用所学的知识表达反应实质是很麻烦的,必须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新课讲解]:物质的量:表示物质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课件【篇3】

教学目标 :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能用“一……就……”、“无论……都……”造句。

3、感受八路军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这一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钻研?

(三部分:战士们开荒的热情很高;开荒时碰到的困难;开荒时运用种种方法)

(2)战士们什么时候去开荒?还要加上“每天”你有什么感觉?战士们觉得这样辛苦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应该怎么读?(轻快、热情)

(3)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4)从哪里能看出战士们干劲非常足?

(5)想象当时热火朝天的场面,有感情地朗读。

战士们为什么要这样满怀激情地干活呢?

(6)这一部分集中写了什么?

(2)在这样的情况下,战士们有没有叫苦连天呢?

“情绪高昂”是什么意思?

从哪里可以看出战士们一直情绪高昂?

(3)前两面两句与第三句是用什么词语连接的?

能不能不用这个词语?

(1)指名读。第6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战士们开荒运用了哪几种战术?

(2)这几种战术分别是怎么样的?

(4)把开荒当作战术对待,表现了什么?

(5)说说这一段的段式。

三、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

教学目标 :

1、按训练点要求,联系重点段读懂其余两段。

2、读写练习。

3、感受八路军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感受八路军战士们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2、战士们当时的生活条件怎么样?

从哪里看出当时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呢?

3、在这样的条件下,战士们的情绪如何?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用“虽然……但是……”、“尽管……还是……”造句。

5、指导朗读。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说说“到处是”、“遍地是”说明了什么?

3、说说征服南泥湾,表现了三五九旅的什么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熟读课文。

2、突破难点:

(1)开荒前后的南泥湾分别是怎么样的?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3)表现了战士们的什么精神?

物质的量课件【篇4】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的浓度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

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DD容量瓶。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演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吗?

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讲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

课堂练习:

1. 用98%的浓硫酸( =1.84g/cm3) 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_____mL浓硫酸,把_______缓缓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待溶液_______后,将溶液沿着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将洗涤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线相切,最后盖好瓶塞_________,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_________中并贴好标签。

2.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无影响的是(写序号)           ;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             ;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6)将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有哪几个步骤?

引入:我们掌握、理解了概念,我们学会了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今天主要学习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求同学们特别注意解题的规范。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关系图。

投影: 例1:将23.4g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先求n (NaCl),再求c (NaCl)。

练习:配制500mL 0.1mol/L 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同。

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

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质10mol。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部分。

讲述: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计算出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并换算成相应的物质的量,然后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体积,最后再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注意计算时密度的单位是g/mL或g/cm3,而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

投影: 例:已知75mL 2mol/L 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练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了336体积的HCl气体,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提示:假设水的体积是1L,HCl气体的体积是336L。参考答案为11.3mol/L。

引入:实验室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是18.4mol/L,可实际上做实验时需要稀硫酸,那么如何得到稀硫酸呢?

讨论稀释浓溶液时,溶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发生变化?

因为c (浓) V (浓) = c (稀) V(稀),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投影: 例:配制250mL 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检测练习:某温度下22%NaNO3溶液150mL,加水100g稀释后浓度变为14%,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课件【篇5】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本节课依据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按照主体探究式学习,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很快他们带来了自己家中的诸如复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药水、枝江大曲、矿泉水等,实验室诸如硫酸、NaoH溶液等标签。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相互展示,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v/v、m/v、n/v、m/m,从而教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物质的量课件汇总七篇


趣祝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物质的量课件”的一些实用知识供大家参考,请烦请您将此文收藏起来。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设计教案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物质的量课件(篇1)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鞠躬),我是来应聘高中化学的5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物质的量浓度》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在介绍“物质的量”基础上引入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课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探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扩充学生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通过以上对教材地位的分析来制定我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并加以运用,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感受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根据教材内容剖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本节课重点:理解并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本节课难点:如何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学会用推理归纳等学习方法以及自主学习。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知识经验来说,通过初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对溶液体积和溶剂体积存在一定混淆;从认知发展水平来说,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我将主要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应用科学方法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方法。本节课中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获得计算方法,并经过类比初中学习的物质的质量分数,感受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溶液浓度中的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开始说课的重要环节说教学过程,我将从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来展开。

环节一:情境导入

首先课前事先让学生准备生活中常见溶液的标签如:眼药水、消毒液、矿泉水、酒等,老师准备实验室常见的酸碱溶液的标签,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v/v;m/m; m/v; n/v,从而引出课题—物质的量浓度。通过创设情境导入,使同学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并锻炼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环节二:得出概念

下面探究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请同学叙述所理解的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板书)师生共同总结并写出表达式。利用多媒体展示3个实例运用概念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板书),

1、1mol NaOH固体溶于水,配置体积1L的溶液;

2、1g NaOH固体溶于水,配置体积1L的溶液;

3、1mol NaOH固体溶于1L水配置的溶液,将同学前后分6个小组,讨论交流,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补充和修改。第一个练习,让同学体验简单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初步理解概念;第二个问题,巩固前一节学习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之间的换算,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第三个练习,强调单位体积溶液与单位体积溶剂的区别,同时回顾质量的加和性与体积的非加和性,通过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找出所缺的条件—溶液的密度,再次进行计算,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环节三:建立知识联系

探究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呢(板书)?同学之间讨论交流自行设计表格,引导同学从溶质单位、溶液单位、表达式进行对比,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完善表格。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环节四:巩固练习

为巩固知识,设计概念性题,判断1L 1mol/L H2SO4 溶液,氢离子浓度是否为1mol/L;判断1L 1mol/L NaOH 溶液是否含NaOH分子1mol,解释学生存在的误区。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实例层层递进,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构建教学环节,突破重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

环节五:全课小结

在课堂小结中,我会让同学来发表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进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课后,让大家讨论在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五、说板书设计

下面来说下我的板书设计,提纲式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

一、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符号:cB 单位:mol/L 表达式:cB = nB /V

二、物质的量浓度简单计算

三、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区别

物质的量课件(篇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物质的量是化学教

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B、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 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4)德育目标:

A、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B、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C、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根据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2)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所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

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对比(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具体化;通过适当的分层练习强调指出学习摩尔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本节知识。

课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老师很快掌握学生的情况,更能让学生及时地熟悉所学知识。

对于化学课的学习,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因为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由于物质的量这一节的概念比较抽象,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设问引入新课:物体运动的快慢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单位是什么?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单位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转入:任何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例如,1滴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多少,也应该有相应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科学上称为“物质的量”。让学生意识到: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它是表示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数目多少的一个物理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不要过多的强调,以免将问题复杂化使学生心理压力加重)。

引入:每种物理量都有相应的单位。速率的单位是“米/秒”,“物质的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等。“物质的量”作为一种物理量也应有相应的单位,它的单位是什么?

分析:由于“物质的量”是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数目多少的一个物理量,学生首先想到“个”。由于粒子太小、数目多,用“个”作单位,不方便。例如,1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所以用“个”不行。科学上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是多少?让学生联想质量单位——千克的标准:国际千克原位,指出在国际上摩尔这个单位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即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个。然后进一步引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

运用实例推导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存在的关系:n=N/NA

3.摩尔质量的引入:通过设问,1mol不同的物质所含的粒子数相同,那么1mol不同的物质的质量是不是也是相同的呢?

学生进行讨论,考虑到粒子的大小不同,所以得出其质量是不相同的,那么1mol不同的物质的质量是多少呢?从而提出了摩尔质量的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单位为g/mol(或g·mol?1)。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每摩尔物质含有6.02*1023个粒子。(2)摩尔是七个物理量之一。

(3)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4)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5)1摩尔小麦约含6.02*1023个麦粒。

(1)1molO中约含有 个O;(2)3molH2SO4中约含有 个H2SO4;

(4)10molNa+中约含有 个Na+;(5)28mol电子中约含有 个电子;

(6)1.204*1024个水分子,其物质的量为 ;

同时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物质的量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SmasrArt图形及其类型;

2、学会插入SmasrArt图形;

3、掌握使用SmasrArt图形组织信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插入SmasrArt图形;

2、掌握使用SmasrArt图形组织信息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SmasrArt图形可以条理清晰地将信息组织起来,经常被用在幻灯片页面上直观、有效地传达信息或观点。本节课我们就用SmasrArt图形完成展现过年的习俗的演示文稿。

(二)新课教学

(一)插入流程式SmasrArt图形

(1)启动PowerPoint软件,打开本科素材“过年”的文件;

(2)单击【插入SmasrArt图形】淡出【选择SmasrArt图形】对话框;

(3)选定【重点流程】选项;

(4)单击确定【SmasrArt工具】选项卡;

(5)在SmasrArt图形中输入“过年”“除夕”。

(二)在SmasrArt图形中增加一项,输入正月十五的习俗

(1)在文本窗格中的“拜年”文字后按下回车键,输入“正月十五”;

(2)单击【SmasrArt工具】→【设计】→【创建图形】→【升级】;

(3)单击【SmasrArt工具】→【设计】→【创建图形】→【降级】;

(4)文本窗格中的空白文本降级为级别2;

(5)继续在文本窗格中输入“吃元宵”“闹花灯”然后关闭文本窗格,完成SmasrArt图形。

(三)保存文件,关闭PowerPoint软件

单击【Office按钮】→保存,单击PowerPoint软件界面右上角关闭按钮,关闭PowerPoint软件。

四、拓展延伸

SmasrArt图形的优点有哪些?

物质的量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培养: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具准备:容量瓶、天平、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试剂瓶、药匙、投影仪、胆矾

教学方法:设疑、启发、实验、讲解等。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学习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可以计算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但是,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相互间有一定的关系:

例如:2NaOH~H2SO4

2mol∶1mol

在化学反应的溶液中如何体现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

【讲述】初中时学习过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使用时有很多不方便之处。溶质如果是固体物质,还可以称量,如果是气体或液体,称量它的质量就很不方便。至于溶液的质量就更不好称量,实验室常用量筒来量液体的体积。

【设问】能否用所量出的溶液的体积来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

【过渡】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运算起来很方便。通常我们取溶液的体积为1L。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就是使用溶液的体积,用升做单位。

【板书】

【设问】溶质的量在溶液中用什么表示呢?

【板书】 一、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通常是用mol/L表示。

【讲述】(1)溶液体积为1升,而不是溶剂体积是1升;

(2)溶质是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摩尔质量表示。

【投影】课堂练习

1.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

【设问】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设问】5mL与500mL的NaOH溶液,它们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相等吗?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吗?

【投影】课堂练习

2.从1L1mol/LNaCl溶液中,分别取出100mL、10mL和1mL溶液,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等?所含溶质各是多少克?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生产上和科学实验上常用的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要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配制100mL0.5mol/L的CuSO4溶液。

【设问】配制溶液的第一步首先应知道什么?

【板书】1.计算

【设问】⑴实验室中只存在胆矾晶体,我们可以来计算出所需的溶质的质量,那么如何计算出需要胆矾的质量?⑵若所取溶质为液体,应如何取?

【板书】2.称量

【设问】用托盘天平来称量固体药品应注意哪些?

【演示】称量12.5g胆矾晶体。

【设问】若称量有腐蚀性的物质,例如:NaOH能否放在纸上称量?应如何称量?

【讲述】我们配制溶液用的主要仪器之一是容量瓶。容量瓶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它上边标有温度和体积。

【设问】⑴容量瓶上边标有温度和体积说明了什么?

⑵能否用容量瓶来溶解固体物质?

【板书】3.溶解

【设问】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溶解固体物质应在哪儿溶解?用到哪些仪器?在溶解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演示实验】用小烧杯加水溶解12.5g胆矾,并用玻璃棒搅拌。

【设问】溶质溶解后是否可马上放到容量瓶中呢?

【讲述】把溶解好的溶液冷却后,从小烧杯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里。

【板书】4.转移

【讲述】把小烧杯里的溶液往容量瓶中转移,由于容量瓶的瓶口较细,为避免溶液洒出,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小烧杯里的溶液沿玻璃棒转移到容量瓶中。

【设问】烧杯和玻璃棒是否需要处理?应如何处理?

【讲述】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应该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二、三次。

【板书】5.洗涤

【讲述】当往容量瓶里加蒸馏水时,距刻度线2~3cm处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刻度线,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板书】6.定容

【设问】定容时如果不小心水加多了,可否用胶头滴管取出多余的溶液呢?

【讲述】所以,定容失败,只好重新做。定容时还要注意凹液面下缘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

平,不能俯视或仰视,否则,都会造成误差。最后把容量瓶瓶塞塞紧,把容量瓶倒转过来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叫做摇匀。

【板书】7.摇匀

【设问】容量瓶摇匀的操作具有特殊性,那么应如何操作呢?

【演示】摇匀后,再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上瓶塞,贴上标签。

【设问】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哪些操作可能引起溶液浓度的误差?定容时若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小结】①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样,都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但在应用中物质的量浓度有很多方便之处。

单位是mol/L。

③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作业】课本第61页,第1题⑴⑸⑹,第⒊题⑵⑶。

【随堂检测】(1)配制200mL0.1mol/L的NaCl溶液,需NaCl的质量为多少克?

(2)欲配制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___g。

②将称好氢氧化钠固体放入___中加___蒸馏水将其溶解,待___后,将溶液沿___移入___mL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___次,将冲洗液移入___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___(低或高)。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___时,改用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___,应该___。

⑤最后盖好瓶盖___,将配好的溶液移入___中并贴好标签。

物质的量课件(篇5)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本节课依据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按照主体探究式学习,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很快他们带来了自己家中的诸如复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药水、枝江大曲、矿泉水等,实验室诸如硫酸、NaoH溶液等标签。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相互展示,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v/v、m/v、n/v、m/m,从而教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物质的量课件(篇6)

一. 教学背景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6个主题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的核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学生了解化学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物质的量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学习。物质的量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新概念,为以后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化学计算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及其单位摩尔;

2、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3、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类比的方法从熟悉、具体的概念入手来认识未知、抽象的概念。

2、学会选用合适的集合概念来计量物质。

3、学会从化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抽象出解决该问题的数学本质,并将其进一步应用到化学问题的解决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在化学研究、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物质的量课件(篇7)

本节是教材的第六章第一节,着重加深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基本量之一,既十分抽象又十分重要,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重要铺垫。

理解质量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通过实验探究出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通过探究活动,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经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天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在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本节的重点是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学会使用天平测量质量。

本节的难点是“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

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准备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课本入手,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读数的方法等进行演示。通过测量身边的学习用品的质量,既学到天平的使用,又体验到物理的实用性。

结合神六、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冰与水的转化,橡皮泥的捏成小物品等探究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现阶段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发展水平不高。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质量是有一定了解的,只不过对其概念的理解不够具体,学生能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某个物体有多重,只是不知道他们所说的“有多重”指的其实就是物体的质量。同时初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虽然不高,但动手的欲望是非常强的,他们很乐于参与实验,在本节课概念教学时,将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和训练,强化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物理概念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物理概念直接灌输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质量概念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已有概念的形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中学到新的物理知识,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此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科学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首先请大家思考:课桌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课桌是用木材制成的。

塑料桶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塑料桶是用塑料制成的。

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自行车是由钢、铁、橡胶等构成的。

一般地,我们把木材、塑料、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也就是说,课桌这个物体是由木材这种物质组成的;凳子也是由木材制成的;自行车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组成的。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一根铁钉比一枚大头钉含有的铁多;一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比同样大小的木结构楼房含有的物质多,制作一张课桌比制作一把椅子所需要的木材多。一般来说,不同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我们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在屏幕上出示一组练习,使学生初步建立正确估算某一物体质量的能力。

你知道吗:介绍地球、太阳、月亮等宇宙天体的质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引入测量质量的工具,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信息快递中的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读完后,请同学对照实物给大家介绍一下托盘天平的构造以及使用方法。

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可先请学生同桌相互介绍,然后再请学生代表回答,这样可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检查学习成果的机会。

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天平使用的基本方法: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

③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④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⑤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超过待测物重,则应改用移游码。

⑥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①不能超过最大称量(天平的最大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标尺最大读数)。

②取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取砝码;并轻拿轻放。

③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能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学生分组在座位上练习使用托盘天平测量橡皮泥的质量。

将橡皮泥捏成小动物或你喜欢的一件物品;然后再称一称橡皮泥的质量。问: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物体的质量并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把一块冰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然后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当冰熔化成水后,它们的质量会变吗?由于条件限制,准备冰块有一定困难,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视频,得出物体的质量并不随物体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得出物体的位置变化,质量不变。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带着费俊龙和聂海胜从太空返航。我们欣赏一下航天员在太空的照片。

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的物体被航天员带到太空后,质量不变。

以上事实说明:当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改变时,他的质量不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屏幕出示练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巩固。

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知识的归纳,反思和回顾学到了什么。在知识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学法小结,总结出本节课利用了“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爱国课件(推荐13篇)


爱国课件(篇1)

一、活动目的:

通过观看短片、相声、知识竞答、诗朗诵和歌舞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祖国之最和祖国近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感受祖国的了不起。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努力学习,今天我们以祖国了不起,明天祖国以我们了不起。

二、活动形式:

歌曲,诗歌朗诵,小品,相声,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组合

三、活动准备:

1、学生分成小组,从网上,书籍,收集有关知识,图片,排练与主题活动有关的诗、歌,朗诵,小品等。

2、布置教室。

四、活动步骤: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我的中国心》

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是中国人,无论到何时,我们都不能忘本,我们是炎黄子孙。

在祖国__岁生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齐声高喊:祖国,你好!(全班一起高喊)

我们的祖国,走过了多少血雨腥风,才有了今天的和平,安宁;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才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但也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

活动一:

下面请欣赏有某某同学们带来的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大屏幕打出题目,后出现三四十年代战争时期的图片。)

听完__同学激情澎湃的朗诵,让我们禁不住感慨万千。正是因为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坎坷,磨难,才更让我们觉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活动二:

自由谈感爱,要注意回答人次的均衡性

中国科技、国防、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无不再一次赞叹我们伟大的祖国。

活动三:

下面请欣赏相声《中国了不起》。由杨炳勋和魏新程合作表演。

甲:早上好。

乙:唉,昨晚一夜没睡好,到现在还打瞌睡呢。(连打哈欠)

甲:为啥事弄成这样。

乙:昨晚我家举行了关于“中国了不起”的知识竞答,我奶奶出了好多笑话呢?

甲:噢,说来听听。

乙:你不知道,我奶奶说的时候可有意思了,比如说那个什么“珠穆朗玛峰”差点读成“珠窝打马峰”,还有那个“永乐大典”她倒念成了“永乐家电”,最好笑的就是那个“甘石星经”,因为她经常看那个《西游记》,所以把“甘石星经”读成了“太白金星”,你说好笑不好笑。

甲:(一边笑一边说)这是你奶奶

书读得太少,没有掌握诀窍,比如说那个“永乐大典”就要想,既然是“大典”一定就是典籍,你再想“永乐家电”是卖家电的地方,一个是典籍,一个是卖家电的地方,八辈子也扯不到一起啊。

乙:既然你那么聪明,那我就考考你,你知道“四书五经”是哪些吗?

甲:(自豪地说)他们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礼》、《易》、《诗》、《书》、《春秋》。

乙:我再问你一个,如果你还能答出来,你就是名不虚传的天才,你知道“人类与生物圈”计划的三大自然保护区是哪几个吗?

甲:分别是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卧龙山自然保护区。

乙:你真聪明,真了不起。

齐:但中国更了不起。

乙:啊,时间差不多了,我们有个知识竞答要开始啦。拜拜。

活动四: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中国知多少》有奖知识问答,请大家踊跃参加。请考官出题:

第一题: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下一题: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

下一题:创制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的,是我国古代科学家是张衡。

第四题: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宋朝的毕升发明的。

第五题:我国现代国画中,以画马著名的画家是徐悲鸿。

下一题:我国现代国画中,以画虾著名的画家又是齐白石。

下一题: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

下一题:我国最早的一部兵书是孙子兵法。

第九题:我国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第十题: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是孔子。

第十一题:“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下一题:“琴棋书画”中的“书”指的是书法。

最后一题:第28届北京奥运会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团结友谊和平。

大家知道得真多。我们的知识问答,到此结束。谢谢!

活动五:

我们的祖国一直在感动着我们,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图片,大家一起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大屏幕出现画面)

第一幅图:奥运领奖台上,中国运动员举起奖牌热泪盈眶。(让同学自由发言)

第二幅图: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让同学自由发言)

第三幅图:总理亲临地震现场(让同学自由发言)

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的祖国有那么多的人才,让我不禁感叹起我们的大中国。下面请欣赏歌曲《大中国》

活动六:歌曲《大中国》

主持人:是的,我们通过各种活动,都深深地感受到中国的了不起,今天我们以祖国了不起,明天祖国要以我们了不起,我们现在就要为祖国而努力学习。

总结:

男:祖国,你好!

女:让我们一起向你问好。

男:我们的祖辈为了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

女:我们的父辈正在为了你挥洒汗水,泼洒智慧。

男:祖国,你好!

女:让我们一起向你问好。

男:为了你,我们正在努力学习。

女:为了你,我们正在积极锻炼。

合:祖国你好,让我们永远与你同行,

祖国你好,让我们并肩携手开创未来。

班主任总结:

真正的爱国不是一堂主题班会所能完全体现的,真正爱国更应该体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没有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对班级、对学校的爱,是不能谈及爱祖国的。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无论等到何时,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

拿起手中的彩笔,在纸上写上大大的“祖国你好”然后让孩子们每个人签名上去。

在《龙的传人》的歌声中结束这次队活动。

爱国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把握大意,划找中心句。

2.结合第一段学习,讨论课后第1题(1)

把握大意,划找中心句。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揭题导入,简介背景。

我是谁?课题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字?

(别--写作线索;爱--课文中心)

我们离开故乡是什么感情?想想郑振铎被迫出国又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配乐录音,范读课文。

听了朗渎,你觉得课文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什么感情?

(2)模仿教师,自由读全文。

哪个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

(3)学习提示,划出中心句。

(4)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3.学第一段,明惜别情。

(1)自由读,思考并讨论:

写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这时作者心中涌起的是什么感情?哪些句子写出了依依惜别之情?

出示句子比较灯片:

A.我听着鞭炮啪啪地响着,我流泪了。

B.我听着鞭炮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润湿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

两句都写流泪,书上为什么用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说,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其实他心中的感动已经说出来了,划出吐露我心声的那一句。

(2)体会依依惜别之情,指导朗读。

语调伤感,中速舒缓,第1句要强调。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学习字词,巩固作业。

(1)比较组词:

倚()模()贡()

依()摸()供()

(2)完成作业本1、2题,课后第5题。

爱国课件(篇3)

活动目的:

通过组织这次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激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内容:

1、整队、唱国歌,宣布班会开始。

2、诗歌朗诵

3、祖国知识知多少

4、讲故事

5、班主任老师小结,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活动形式:

诗歌、讲故事、竞赛。

活动准备:

1、学生学唱爱国歌曲。

2、学生准备诗歌

3、准备英雄故事。

4、准备祖国知识

5、了解祖国近年来的成就。

6、在黑板上用美术字书写本次班会活动的主题。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老师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日,我们异常兴奋,因为,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九十年的风雨,迎来了今日的辉煌!让我们用最优美的诗歌,最动听的声音,来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在这九十年中我们的祖国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个辉煌的成就为全世界人所称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召开这次队会,就是要让同学们加深对祖国的了解,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本领,长大成为21世纪合格的建设者。我宣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主题班队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董):每次唱起国歌我想同学们一定和我一样,心中会涌起那种骄傲。这不禁使我们想起就在73年前伴着这样的国歌声,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前升起,那一刻举国欢庆,那一刻全世界都被震撼了。1949年10月1日一个伟大的国家成立了,她的名字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持人(孟):请全体起立,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全体起立,奏国歌,齐唱国歌,敬礼!

主持人(孟):在毛主席等伟大领导人的带领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全世界都聚焦在这里,“看,东方的雄狮!”“中国了不起!”请听诗朗诵——《中国了不起》。

主持人(董):中华民族,有5千年光辉的历史

主持人(孟):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伟大的成就

主持人(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

主持人(孟):在民族发展的征途中

主持人(董):我们伟大的人民,用智慧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主持人(孟):我们伟大的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凝结下累累硕果

主持人(董):同学们,祖国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我们都热爱自己的母亲,可是你对我们的母亲了解多少呢?

主持人(孟):下面我们来一个知识竞赛,比一比,谁对祖国了解的多?

主持人(董):1、我们祖国的全称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持人(孟):2、我们的国旗是什么?(五星红旗)

主持人(董):3、我们的国歌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

主持人(孟):4、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哪位科学家?(钱学森)

主持人(董):5、你能说出在中国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共产党员的名字吗?(雷锋……、)

主持人(孟):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56个民族)

主持人(董):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是什么?(长城)

二、演讲英雄故事。

主持人(孟):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鱼儿选择了海洋,因为它有一条能够游水的尾巴;骏马选择了驰聘千里,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

主持人(董):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锤万凿出深山”,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鸡。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是无数英勇的革命先烈用献血换来的。

主持人(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过去,听一听英雄的故事。

由事先准备好的学生讲故事,班主任适时解释,渲染气氛。

四、爱国歌曲大家唱。

主持人:有一首歌,照亮我们的岁月;芬芳我们的生活;有一首歌,鼓起理想的风帆;填平征途的沟壑;有一首歌,越唱眼睛越亮;越唱心胸越阔;它是前进时的火炬;它是焦渴时的清波;它是沉闷时的惊雷,它是迷路时的星座;它是心上的一轮明月,它是生命之树的一片绿叶;这首歌的名字叫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五、大家齐唱《没有见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六、班主任总结:

同学们,热爱祖国,她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堂主题班会能全部体现的,她更多体现在同学们日常的生活中,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学会分享、勇于承担、敢于担当。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动荣耀。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需要我们去创造,未来是美好的,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刻苦锻炼,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把明天的祖国建设得更繁荣富强!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队会结束。

爱国课件(篇4)

一、教学目的:

(1)基本了解人体的正常结构及各部件的术语名称,学会了坐、立、行及读书、写字正确姿势。

(2)能自觉、自主地搞好个人卫生及保护眼睛和牙齿,懂得克服和战胜不良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非一朝一夕之力能行,功在持之以恒。

(3)居家、旅行、郊游、体育运动、游泳等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

(4)初步了解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知道花草树木,对改善环境的作用,自觉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丢瓜皮果壳、杂物、垃圾。

(5)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以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手的卫生与健康的关系。怎样保持手的卫生。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手的卫生

1、上课开始让同学互相检查手,看手是否干净,是否剪指甲,导入新课。

2、授新课,提出问题:

(1)脏手吃东西会引起什病?

(蛔虫、蛲虫、腹泻、痢疾、病毒性肝炎)

(2)什么情况下应洗手?

(饭前便后、劳动游戏后、接触过病人和病人用过的东西)

(3)为什么不能留长指甲?

(指甲缝的污垢中藏有更多的细菌和虫卵)

(4)结合挂图说说怎样洗手?

(要认真、流动水、用肥皂、全洗到、不马虎、要擦干、勤洗手、不留甲,不借用别人的东西擦手,更不要在衣服裤子上擦)

3、效果考查,利用晨检或抽查,检查学生手的卫生

4、课后了解学生是否养成饭前、便后、劳动后、游戏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板书设计]手的卫生

洗手:要认真流动水、

用肥皂全洗到

不马虎要擦干

勤洗手不留甲

爱国课件(篇5)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了解热那亚少年身在异国他乡,穷困潦倒,却不忘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懂得应时时刻刻把祖国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重点难点

1、在理解热那亚少年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热那亚少年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

3、通过理解“热那亚少年需要钱,但又把那些钱扔回去”,体会热那亚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一艘法兰西的轮船从西班牙起航,开往意大利的热那亚。[句导读:首先介绍轮船航行的起点和终点。]乘客中有法国人、英国人、西班牙人和回国的意大利人。

段导读:介绍轮船的目的地和乘客。

船上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他是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两年前,他被拐卖给一个马戏班,戏班的人将他带到了国外。他们打他,骂他,欺负他,逼他干重活,还不让他吃饱饭。[①看了少年的身世,你有什么体会?]他实在受不了这些人的虐待。在西班牙,他终于找到一个逃跑的机会,找到意大利驻西班牙的领事馆寻求帮助。[②加点的词说明了什么?]在领事馆的安排下,他搭上了这艘船,回热那亚老家。[句导读:少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家乡,这个坚强的少年在经历无数的艰辛与痛苦之后,最终踏上了归乡的旅途。]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船上的乘客和意大利少年的身世。

乘客们见到船舱里有这样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都非常奇怪,主动询问他的情况。[③把加点的词语删去好不好?]少年本来不想说,见他们很关心的样子,只好把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讲了出来。那些人听了,有的叹息,有的议论,还有一些人乘着酒兴,拿出一些硬币很响地扔在桌子上:“给你,拿去!”[④扔钱的人是真正同情和关心少年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段导读:有些人听了少年的身世后,扔给他一些硬币。

少年低声道谢,从桌子上捡起了硬币。他的衣服太破了,他还想给父母买点什么,这两年他没有赚到一分钱。 [⑤这句话写了什么内容?]少年回到自己的铺位,躺了下来,拉上了帘子。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乘客们询问了少年的身世后,扔给他一些硬币,少年太需要钱了,就捡起了硬币。

那些人继续喝酒、聊天,他们不再谈论少年的事,而谈起了他们要去的意大利。看样子他们并不是第一次到意大利去。他们先是抱怨旅馆不好,交通太差,后来越说越起劲,把意大利说成了世界上最糟糕的地方。[句导读:乘客们对意大利的不满和抱怨,“最糟糕”是对意大利极大的侮辱。]

段导读:这些人对意大利的不满和侮辱。

“肮脏的国家!”一个说。

“愚蠢的国民!”另一个说。

“可恶的……”[句导读:“……”表示话还未说完,乘客们仍在喋喋不休地抱怨。]

第三个的话还没有说完,一旁的帘子突然拉开,一把硬币扔了出来,劈头盖脸地砸在这些人的头上、肩上。[⑥如何看待少年此时的行为?]

段导读:少年把硬币扔到了这些侮辱他的国家的人的头上。

热那亚的少年跳下床,站直了身子,大义凛然地说道:“你们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⑦对少年的描写表现了什么?]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少年听到有人侮辱自己的祖国,毅然把硬币扔还给这些人,他宁可一分钱也不要,也要维护祖国的尊严。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爱的教育》这本书。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爱的教育》。

一介绍《爱的教育》

1、出示《爱的教育》一书: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本书吗?

2、请同学介绍这本书或说说其中的故事。

3、板书课文题目: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4、齐读课文题目,找出关键词。(爱国)

5、质疑:围绕关键词,你都想了解什么?

质疑:从哪儿看出少年爱国?

二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解决。

(3)独立识字,掌握字形。

2、指名读课文。

(1)读准字音,出示幻灯投影。

铺(pù)位可恶(wù)侮(wǔ)辱

(2)掌握字形:运用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重点指导:

怪:第三画是“丨”。

(3)理解词义。

大义凛然: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了一个十一岁的热那亚少年,在一艘从西班牙开往意大利热那亚的轮船上,用自己大义凛然的行为,维护祖国尊严的感人故事。)

2、理清课文的脉络。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文章可分为几段?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船上的乘客和意大利少年的身世。

第二段(第3、4自然段):乘客们询问了少年的身世后,扔给他一些硬币,少年太需要钱了,就捡起了硬币。

第三段(第5~10自然段):少年听到有人侮辱自己的祖国时,毅然把硬币砸在那些人的身上,大义凛然地维护祖国的尊严。

3、再次读课文。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爱的教育》为什么?

身世给硬币扔硬币

1、在学习中,将读准字音、读懂词句、体验语言的画面、体验美好的情感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读出少年的义愤填膺。在学习“扔硬币”的过程中,理解“大义凛然”的意思是第一层面,看图想象当时的情景是第二层面,读出少年的“大义凛然”的样子,再现当时的画面是第三层面。

2、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很重要:因为刚进入中年级的孩子不像五、六年级的孩子那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需要老师指导、指点、引导、帮助他们,交给他们学习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但放手不等于放开教师的指导,不等于放任自流,放手不管,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教师既要敢于放手,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问题进行恰当的引导,不等于学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否则学生表面上看起来在自主学习,但其实是一种形式,没有效果。

1、给多音字组词。

3、请你读读《爱的教育》这本书,然后把感受最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1理解“热那亚少年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体会热那亚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2在理解热那亚少年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幻灯投影。

一质疑问题,直奔中心

1、指名读课文,提出问题。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是一个爱国少年?

2、课文第三段交代了这一问题。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这个少年的身世如何?

这个少年十一岁,是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两年前,他被拐卖给一个马戏班,戏班的人将他带到了国外。他们打他,骂他,欺负他,逼他干重活,还不让他吃饱饭,他实在受不了这些人的虐待。在西班牙,他终于找到了一个逃跑的机会。他找到意大利驻西班牙的领事馆寻求帮助,在领事馆的安排下,他搭上了这艘船,回热那亚老家。

2、什么是“虐待”?课文中的“虐待”指什么?

(“虐待”指用残酷凶狠的手段对待。本课指“打他,骂他,欺负他,逼他干重活,不让他吃饱饭”。)

3、在读少年身世时,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甲:我觉得他太可怜了。

学生乙:我觉得他的命运太悲惨了,我们比他幸福多了。

4、有感情地读一读。

过渡:是啊,船上的乘客在看到这个少年时,有什么反应?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船上的乘客在看到这个少年时,有什么反应。

学生甲:先是奇怪,然后主动询问他的情况。

学生乙:在听完他的诉说之后,乘客们有的叹息,有的议论,还有一些人乘着酒兴,拿出一些硬币扔给他。

想象这些乘客可能在叹息、议论什么。

学生甲:有的叹息说:“这个孩子可真可怜哪!”

学生乙:有的议论说:“这么小遭遇这么多事,真不容易!”

2、少年为什么捡起了硬币?

(因为他太需要钱了。)

3、他想拿这些钱做些什么?

学生甲:他想给自己换件衣服。

学生乙:他想给父母买点儿礼物。

学生丙:他想吃一顿饱饭。

总结:是啊,他太需要这些钱了!

4、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段

1、思考并与同桌讨论:少年这么需要钱,为什么又把这些钱扔回去?

2、互相交流讨论。

3、小组汇报。

学生甲:因为少年听到了那些人侮辱自己的国家。

学生乙:因为少年是意大利人,他不允许别人辱骂自己的祖国。

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热那亚少年很爱国?

(拉、扔、砸、跳、站直)

4、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

学生甲:他是一个爱国的少年。

学生乙:他是一个不为金钱而活着的少年。

学生丙:他是一个维护祖国尊严、大义凛然的少年。

5。分角色朗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少年的行为令我们敬佩,在他最需要钱的时候,他没有向金钱低头,而是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热爱祖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采取不同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采用自读、同桌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读懂读通课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也融入朗读课文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2在本课教学时,要选择巧妙的切入点:在深入与文本对话后,将课文解读为“回老家”“捡硬币”“扔硬币”三部分。先以“回老家”为切入点,抓住“领事馆”体会少年的爱国之情;通过了解少年被拐卖的遭遇和遭虐待的情景,理解少年为什么会“低声道谢”。捡硬币的原因是因为他非常需要钱,从而与后面的“扔硬币”形成强烈的对比。前面是“捡”,后面是“扔”,包含的是少年对祖国深深的爱。

1、选字填空。

到道

(道)路(道)歉(道)谢迟(到)

买卖

出(卖)(卖)艺收(买)叫(卖)

2、摘抄课文中表现少年爱国精神的语句。

1作者介绍

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作家。曾在军事学校学习。所写日记体小说《心》(亦译《爱的教育》),描写学生生活,提倡谅解和友爱。代表作品有《爱的教育》《公共马车》《工人女教师》《小抄写员》等。

2《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一本令全世界亿万人感动而泣的伟大作品。作者亚米契斯谨以此书奉献给9岁到13岁的小学生们!这本书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告诉我们: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教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爱的教育》一书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各种高贵品质——爱国、善良、侠义、英勇、宽大、无私,令人深受感动。《爱的教育》的特色在于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更具真实感,更能贴近孩子的内心,也更能被孩子们接受,是那些空洞的理论与说教,以及那些抽象的教科书所无法比拟的。这本书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者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

爱国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用雄壮有力的声音自豪地演唱歌曲。

2、了解《国歌》的词曲作者、国歌的全称《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体会《国歌》表达的爱国情感。(三年级接触练习指挥)

3、复习巩固五线谱、简谱。

教学过程:

1、导入:考一考

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我们的国歌是什么?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呢?

国家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都会集结很多市民,他们都在等待升旗仪式。当宣布升旗仪式开始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当洪亮的国歌奏起来的时候,人们一面把目光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一面高唱国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2、国歌探秘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国歌》的秘密,那么你对国歌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曲作者是谁吗?是什么力量是这首歌曲成为抗战时期全国人民战斗的号角,是什么原因是这首歌曲成为一种抗争不息,独立自强的精神?聂耳先生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呢?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探秘行动吧?

1)重音记号“>”“中华民族”聂耳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用带和不带记号来进行演唱对比,体会歌词及重音作用。

2)对比演唱

有这样一句歌词:“起来,起来,起来”。这是一种上行的用法,从较低音极进行至较高音极叫上行。为什么聂耳在这里运用上行手法?用其他旋律走向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谈谈感受。

3)唱一唱

在了解了歌曲的意境后,现在我们用平稳的进行曲速度,饱满激昂的热情,以及强弱分明的节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4)一起来打

3、小结

同学们,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是国家的灵魂。抗战时期,国歌是民族的号角,和平年代,国歌又赋予更深刻的意义。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旋律,你就会感到一种自豪!一种力量!因为在这音符中,你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个伟大民族中的一员!

爱国课件(篇7)

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1、 出示课题《别了,我爱的中国》

学生读题

2、 释题

我指谁?简介作者郑振铎

课题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词?

别写作的线索 爱是课文的中心

我们离开故乡是什么感情?

作者被迫离开又是一种什么的 心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课文录音

2、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哪个句子在课文反复出现?起到什么作用?

3、 学习单元提示,划出文中的中心句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二、学习第一段

1、 自由读,思考讨论

写发生在什么地方的故事?这时作者心中涌起的是什么感情?

那些句子写出了依依惜别之请?

比较句子练习

A、 我听到鞭炮啪啪的的响着,我流泪了

B、 我听着镜面模糊了

这样写有什么用?

2、 你体会到什么?学生朗读(语气伤感,中速缓慢 ,第一句要强烈)

四、学会字词,完成作业。

第二教时

一、复习巩固

1、课文是水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中心句在文中出现几次?第一次在那里?

3、带着依依惜别的感情朗读第一段。

二、研读第二段

1、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哪里看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恨?比较句子

(1)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2)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3船慢慢驶出港口,我看到哪些景物?这时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我在感情上从热爱祖国变化到对帝国主义的恨。

3、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读第三段,思考:我不忍离开祖国,为什么又要离开?我 的希望和誓言是什么?哪些词写出了作者不忍离开。

2、为什么又说我不负责任是个罪人?体会用词正确

3、读出热情,激昂、坚决的语气

4、读最后一句话体会

四、巩固练习

1、作业本3、5、6题

2、背诵

爱国课件(篇8)

活动对象:高一(13)班

一、班会背景: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肩负着历史的责任。高中生是未来的国家建设者,是国家的明天和希望,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复兴,国家昌盛的必要保证。每个中学生都是国家的希望,每个学生都是国家的未来,每个学生都有着为祖国贡献自己力量的历史责任。本班学生具备高昂爱国情怀,但往往不能将爱国落实到实处,对爱国的理解模糊,希望通过本次班会改善以上不足,使学生们成为脚踏实地的爱国者。

二、班会目标:

1 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凝聚班级正能量。

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探讨爱国的真正含义。

3.养成从身边小事做的爱国行为习惯

三、班会前准备:

1 收集课程需要的资料、图片。

2 排练诗歌朗诵《我爱这土地》,演讲《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侯德榜与纯碱的故事》 3 准备《男儿当自强》《五星红旗》《梁祝》等歌曲

4 在后黑板上画好中国地图的轮廓,准备百事贴50张。

四、活动形式:

展示、讨论、体验活动、团体心理辅导

五、班会过程(45分钟)

(一)导入主题:我爱你,中国(8分钟)

主持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一篇《少年中国说》多少次让我们热血沸腾,而更让我们心潮澎湃是“国富民强”这个百年的梦想,即将在我们手中逐渐成为现实,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这是一个属于中国的时代。(2分钟)

(多媒体展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北京奥运会、神十升天等图片,播放音乐《男儿当自强》)

主持人:的国庆周,中央电视台策划节目《爱国让你想起了什么?》我们来看一下采访的`实录。

(播放“圆明园女游客谈爱国激动落泪”视屏,2分钟)

主持人:那么今天,我们也向央视学习这种方式,面向全班同学问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爱国?”

(在提问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预测:学生回答会涉及各个方面,用学生的回答引入第二主题。

设计意图:这则新闻具有时效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便于创设情境,引发主题。主持人:就像xxxx同学和xxxxxx同学说的一样,爱国是崇高的,是现实的,是具体的,我们 到底如何去爱国呢?

(二)深化主题:我用什么去爱你,我的祖国(20分钟)

1、我爱这土地(5分钟)

主持人:雷锋说 “一滴水只有流入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 艾青说“我对这土地爱得 深沉”,请听配乐诗朗诵朗诵《我爱这土地》

(播放《梁祝》,学生朗诵《我爱这土地》)

设计意图:这首诗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是学生课本上耳熟能详的名篇,较易引发学生情

感上的共鸣。

2、学有所得(8分钟)

主持人:工业制备纯碱的方法叫做什么?你能写出这种方法的反应原理吗?

(邀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工整的写出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

主持人:同学们对侯氏制碱法法的原理掌握熟练,但大家知道侯德榜是如何克服重重难关,开创了世界化学史奇迹的吗?请听故事演讲《侯德榜与纯碱》

(学生故事演讲《侯德榜与纯碱》)

设计意图:在主题班会上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容易引发学生的兴奋点,同时将高涨的爱国情感逐步对于落实于行动。

主持人:侯德榜作为中国现代化工的开创者,在面对国外技术封锁、横亘在自己面前巨大的技术差距,并没有丧失理智和信心,他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坚毅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打造出了世界化工史的奇迹,他是真正的爱国者。

3 、感动中国(7分钟)

主持人:像我们一样平凡的人们应该用怎样的行为去爱国呢?从下面一组图片中或许我们能找到答案。“最美教师”张丽莉在失控客车撞向学生的刹那,她用柔弱的身躯推开了学生,自己却被碾在车下。“最美司机”吴斌强忍剧痛,在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全后,因伤势过重去世。

(展示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的新闻报道及图片)

主持人: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父母、老师、亲朋他们是如何来爱国的呢? 生:

设计意图: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引导学生回归本源,爱国离我们很近,我们的父母、亲人、老师他们坚守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爱国。

(三)落实主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4分钟)

1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7分钟)

主持人:在台湾有这样一所学校这就是享誉台湾30年的忠信学校。是什么造就了“忠信学校”的辉煌,我们来听一听这所学校的校长高震东先生是怎么说的。

(学生朗读高震东先生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国家兴亡,我的责任”节选)

主持人:请同学们再次思考,什么是爱国?

生:

预测:学生的回答会更加具体,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就是爱国,从拾起班级里的一片废纸,到做一个文明的游客,从认真学习到感恩社会都是爱国。

2 我向祖国表决心(7分钟)

主持人:请同学们将我们如何爱国写在纸上,然后在我们身后的祖国地图上郑重贴上你的承诺。

(组织好同学分发百事贴,安排好人员协调在后黑板的地图上均匀的贴上学生的文字) 设计意图:班会课进行到这里,学生应该对爱国的想法和行为有了充分的思考和认识,会自然的生成更加具体的爱国行为。将现在的所思所想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可以对主题班会进行延伸,使主题班会具有持续作用。

(四)升华主题:我们都是爱国者(3分钟)

班主任:到底什么才是爱国呢?我想作为学生,有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胸怀,有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有着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善待父母的理念?就是爱

国。而作为老师,我认为将我的青春和热血抛洒在这三尺讲台上,让我的学生们茁壮成长,拥有美好的明天,成为社会的栋梁就是爱国。爱国是责任,爱国是理想,爱国是情感,爱国更是持之以恒的行动,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践行我们的诺言:我们都是爱国者!(班会在孙楠《五星红旗》中结束)

爱国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热那亚少年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这个问题,体会热那亚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2,在理解热那亚少年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少年当时的动作及表情,理解"热那亚少年很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 "

教学难点:

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并理解热那亚少年捡钱和扔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激发情趣

1. 谈话:课前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位少年朋友,他就是:(指板书)

2. 齐读课题: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3,指名读课文,提出问题.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这是一个爱国少年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这个男孩子的身世如何

(这个男孩子十一岁,是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两年前,他被拐卖给一个马戏班,戏班的人将他带到了国外,他们打他,骂他,欺负他,逼他干重活,还不让他吃饱饭,他实在受不了这些人的虐待.在西班牙,他终于找到了一个逃跑的机会.他找到意大利驻西班牙的领事馆寻求帮助,在领事馆的安排下,他搭上了这艘船,回热那亚老家.)

2,什么是"虐待" 课文中的"虐待"指什么

("虐待"指用残酷凶狠的手段对待.本课指"打他.骂他,欺负他,逼他干重活,不让他吃饱饭".)

3,在读小男孩身世时,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我觉得他太可怜了.

学生:我觉得他的命运太悲惨了,我们比他幸福多了……

4,有感情地读一读.

过渡:是啊,船上的乘客在看到这个男孩时,有什么反应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船上的乘客在看到这个男孩时,有什么反应.

学生:先是奇怪,然后主动询问他的情况.

学生:在听完他的诉说之后,乘客们有的叹息,有的议论,还有一些人乘着酒兴,拿出一些硬币扔给他.

想像这些乘客可能在叹息,议论什么

学生:有的叹息说:"这个孩子可真可怜哪!"

学生:有的议论说:"这么个小男孩遭遇这么多事,真不容易!"……

2,男孩为什么捡起了硬币

(国为他太需要钱了)

3,他想拿这些钱做些什么

学生:他想给自己换件衣服.

学生:他想给父母买点礼物.

学生:他想吃一顿饱饭.

总结:是啊,他太需要这些钱了!……

4,自由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思考并与同桌讨论:少年这么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

2,互相交流讨论.

3,小组汇报.

学生:因为男孩子听到了那些人侮辱自己的国家.

学生:因为男孩是意大利人,他不允许别人辱骂自己的祖国……

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热那亚少年很爱国

(拉,扔,砸,跳,站直)

4,模仿少年的动作扮演以下

4,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

学生:他是一个爱国的少年.

学生:他是一个不为金钱而活着的少年.

学生:他是一个维护祖国尊严,大义凛然的少年……

5,分角色朗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少年说出这句话后接着会发生什么呢 四人小组讨论.

(五)总结全文,

1, 从男孩的身上学会了什么

在他最需要钱的时候,他没有向金钱低头,而是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设计: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捡钱 生活贫困

扔钱 维护祖国尊严北师大语文第五册《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爱国课件(篇10)

活动目标:

知道在运动前应随老师做准备活动,并检查自己着装。懂得在运动后跟随老师做放松活动,不吃冷饮,不大量饮水,并及时添加衣服。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了解运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和讨论运动前的准备工作。

(2)教师小结:运动前要整理一下子自己的鞋子和衣服。

2、引导幼儿学习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1)与幼儿一起讨论:准备活动适应活动一下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

(2)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

(3)引导幼儿说一说:跟着老师做完动作后,大家有什么感觉?

(4)教师小结。

3、引导幼儿懂得运动后的注意事项。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运动前后要注意》第33页。

(2)教师小结:运动后不要立刻停下来休息,会对身体不利。

教学效果

幼儿懂得在运动前后的的正确做法,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爱国课件(篇11)

通过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在全校上下营造清洁、美好、健康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树立健康卫生意识,养成健康卫生行为。针对学校当前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发动广大师生员工,从清脏治乱、治理环境入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活动。

1、通过横幅、网站等形式,做好学校爱国卫生活动宣传,营造活动氛围。

2、各班级出一期以饮食安全、健康生活、爱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活动”黑板报。

3、发挥学生会、社团功能,设置爱国卫生运动宣传点,并通过广播站、宣传展板、健康宣传专栏等形式做好健康卫生宣传。

1、各班级组织开展一次以饮食安全、禁烟控烟、健康生活、爱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活动”专题班会。

2、认真贯彻学校控烟工作要求,加强控烟教育和检查。

3、结合春季特点,组织传染病预防健康知识讲座。

1、开展以清除垃圾、清理卫生死角、清除乱贴乱画为主要内容的全校性的卫生大扫除。教室、实习场所及包干区卫生由系部检查评比,宿舍卫生由学工处检查评比,办公场所及公共场所卫生由总务处检查评比。

2、开展一次“拔草护绿、美化校园”师生义务劳动。

3、加大食堂及周边的卫生清理,彻底清除死角、垃圾堆放和污水排放等问题。

4、开展学校环境设施检查,及时整修破残设施。

5、开展学校食堂改造,改善就餐环境。

1、定期开展校园消杀,防止春季传染病在校园的发生与流行。

2、做好校区灭鼠毒饵、器具的统一投放,确保投放到位、使用安全,除害有效。责任部门:总务处、办公室。

3、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做好食堂蚊、蝇、蟑、鼠的防止和灭杀,清除“四害”孽生地,防止“四害”孽生、繁殖和扩散。

4、做好春季传染病防控。如发现学生患传染病的,各系部应密切关注,及时就医或隔离,防止扩散。

1、组织召开一次伙食座谈会,认真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

2、加强食堂饮食、安全卫生监督检查。责任部门:总务处、学生服务中心。

3、加大校园环境卫生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限期整改,确保爱国卫生月活动取得实效。

1、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本次卫生月活动的重要性,加强对爱国卫生月活动的组织领导,做到有专人负责,有活动安排,有检查督促,扎实开展学校爱国卫生活动。

2、各部门要对爱国卫生月活动动态、信息、典型和进展情况及时发布校园网,做好各类文字、照片的存档工作。局爱卫办、学校将对各部门开展的活动情况组织检查和总结。

3、各部门于4月26日前将活动总结(包括文字和图片)电子版报校总务处。

爱国课件(篇12)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憎恨帝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三次出现,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会本课生字;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三次出现时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同教学重点。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教学准备:

幻灯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给课文划分段落,并讲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课文题目看,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简介时代背景: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一位著名作家,他叫郑振铎。文章写于1927年,距离现在已经69年了。当时的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国民党反动派不但不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反而互相勾结,大肆屠杀革命者,我们的祖国处于苦难之中,处于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这时的郑振铎是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就在他离开祖国的时候,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别了,我爱的中国》。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学课文,要求:1.出声地读课文,自学生字,然后再出声读一遍课文。2.想一想,刚才老师从题目中提出的问题,自己是否能通过读书解决。

三、细读课文,分出段落。

1.思考:这篇课文,作者主要写了哪三部分内容?2.讨论明确。板书:离岸告别沿途所见心中所想3.提问:在记叙这些内容当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了三次,是哪一句话?请把这句话画下来。(画后明确这句话是: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小结: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共出现了三次,那么,每一次它表达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四、深入理解,体会重点。

1.思考:我想不想离开祖国呢?我在文中一句话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请默读课文,找出来。明确:我不忍离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

2.结合课文说说大时代是指怎样的时代?我应做的工作又是什么?

3.讲读第一段。①指名读第一段,思考:在离岸告别的时候,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产生了怎样的感情?从哪一句描写中最能看出?②明确:我产生了依依惜别之情,从描写我流泪一句话中最能看出。③思考讨论:把我的眼眶润湿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一句改成我流泪了,好不好?为什么?(打幻灯,将这两句话写在幻灯片上,供学生比较、讨论。)板书:润湿滴模糊依依惜别④此时,千言万语说不出,都倾吐在了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中。可见,通过这句话作者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对祖国的依依惜别之情。

4.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讲读课文第二、三段,重点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在第二、三次出现时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体会重点。

导言:上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我们知道,当船离岸的时刻,郑振铎这个热血的爱国志士对祖国产生了深深的惜别之情。现在,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我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呢?

1.讲读第二段。

①默读第二段,思考: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我先看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我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让学生讨论,并从中体会对帝国主义的憎恨与对祖国河山一草一木的无限留恋之情。板书:一草一木无限留恋

③此时,文中又一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想想这句话在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④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四自然段。同学们,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分别的时刻,我是多么不忍离去啊!此时,船离祖国渐渐地远了,我思绪万千,我感到自己的离去是不负责任的,自己是一个罪人。同学们,你认为我是不是不负责任?是不是罪人?为什么?(联系第六自然段,理解上述问题:首先抓装终将、暂别等词语,以及离国的目的去体会我不是罪人。其次,要讲清更好的战斗的武器不是指飞机大炮,而是指革命斗争的理论与经验。)既然我不是不负责任的,不是罪人,我为什么还这样说呢?

教师小结:这是一种内疚的心情,是对祖国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与深深热爱之情的表现。

⑤一想到离国的目的,我的感情还只是停留于对祖国的惜别之情上吗?请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从中感到我对祖国怀有怎样的感情呢?(教师范读,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中体会情感。

⑥讨论,从希望和誓言中体会作者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盼望建立新中国的感情,以及为了祖国而献身的战斗豪情。板书:希望誓言战斗豪情⑦此时,文中再一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⑧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七九三个自然段。

二、整体回归,总结中心。

1.这篇课文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每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全文强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板书:热爱祖国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别了,我爱的中国

离岸告别润湿滴模糊依依惜别

沿途所见一草一木无限留恋}热爱祖国

心中所想希望誓言战斗豪情

爱国课件(篇13)

幼儿园小班爱国教案反思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关键环节。幼儿园小班阶段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初期阶段,正是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机。为此,我们在小班进行了一次爱国教案的设计与实施。

在此次教案中,我们主要通过游戏、歌曲、图画、故事等多种形式来向幼儿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首先,我们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与壮丽。我们安排了一次户外活动,带领小班幼儿到郊外的公园赏花、观鸟等。在活动中,我们重点呈现了祖国的自然景观,教育幼儿要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同时,我们也在游戏中融入一些与祖国有关的元素,如国旗、国花等,引导幼儿认识并熟悉国家的象征。

其次,我们通过歌曲和图画的形式教育幼儿爱国主义精神。我们选择了一些与祖国、家乡相关的歌曲,如《我爱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让幼儿在欢快的歌声中感受到爱国情怀。我们还组织了一次绘画比赛,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们画出了美丽的国旗、和谐的家乡等,体现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最后,我们通过故事的讲述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我们选择了一些富有感染力的爱国故事,如《雷锋的故事》、《中国的神箭手》等,通过讲述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鼓励幼儿向他们学习,做一个有责任心、爱国爱家的好孩子。

通过这次爱国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我们发现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他们在活动中展现出了对祖国的自豪感,对祖国的自然景观、国旗、人物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他们也明白了自己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应该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然而,在教案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有些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不够积极,难以从心里真正理解和体验到爱国主义的内涵。其次,我们的教案设计可能还有待改进,缺乏针对小班幼儿的具体细化内容,既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认知特点,也没有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我们将不断努力,通过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培养幼儿正确的爱国观念和情感,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小学生暑假计划表推荐

小学生暑假计划推荐 06-07

告别过去的抖音文案40句

告别过去文案 06-07

高考升学宴开场主持词精选11篇

高考升学宴开场主持词 升学宴开场主持词 06-07

女儿19岁生日妈妈感言短语(分享70句)

19生日妈妈感言短语 06-07

麦肯锡读后感模板10篇

麦肯锡读后感 06-07

语文备课组述职报告(分享11篇)

语文备课组述职报告 备课组述职报告 06-07

[课件]领导在新兵欢送会上的讲话wps版

领导在座坛会上的讲话 04-16

北漂正能量句子(推荐64句)

北漂的励志句子 关于励志的句子 06-07

烧烤节作文

烧烤节作文 06-07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心得体会

新时代使命心得体会 06-07

班长评语13篇

班长评语 05-14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