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括号课件

去括号课件 篇1

《小括号》是新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内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小括号》是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例2中出现,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重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学生熟悉的购买面包的情境,解决“还剩多少个面包?”这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重在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在一年级新教材中,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从剪星星的情境入手,通过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感受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明确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最终落脚点是运算顺序,强调的是算法。在这里,小括号的出现,也增加了式题的变化,能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因此本节课的定位是让学生通过问题情境,感受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明白小括号的意义,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会按照正确的顺序口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有一定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口算学习中,会用圈、画等符号标注口算过程,这为学生“创造”小括号提供了素材。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知识经验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我们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计算。

2、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四、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比思考——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自主尝试动脑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去探究、发现新知。教师适时指导并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思维指向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讨,想出办法、找出途径,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计算的顺序。

3、巩固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首先通过一分钟常规口算练习,将学生的计算训练落实到课堂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再通过一组加、减两步式题口算,回顾没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顺序,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二)引导与尝试

从三个层次进行新知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课件动态展示教材74页例3的情境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直观操作,为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并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形成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是学生熟悉的连减方法,列出算式并标出计算的过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先加后减的思路。在此过程中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训练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抽象成算式,使学生经历从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的思维过程。

然后聚焦到“先加后减”的方法,通过尝试将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算式,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不能先算加法该怎么办?让学生感受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进而想办法“创造”符号,最后统一符号,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

3、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主要是促进知识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的提高。因此在学生经历了刚才的“创造”过程,已经初步明白小括号的作用,再通过几个式题练习,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总结归纳出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运用

做一做:通过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的算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练习十七第3题:通过一道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小括号的意识和能力。

摘苹果:趣味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巩固运算顺序。低年级学生要保持长久的学习状态,必须有吸引他们的内容,摘苹果增强计算的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继续参与的积极性。

去括号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资源:

投影、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说在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怎样算吗?(生答)那么,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个问题。

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计算300-(120+25×4),说说:这道题有什么样的特征?

2、先独立计算,并指名一人板演;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4、在班内汇报交流算法;

5、小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三、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2人板演;

(2)指名板演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任选其中一组独立进行计算,想想:这一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同时指名2人板演。

(2)集体订正;

(3)分别比较这两组题,说一说:各组中的3道题目,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含有小括号的两步与三步混合运算中,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1)分别先了解清楚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3)汇报交流解题的思路;

(4)学生口答列式。

四、总结质疑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第4题和第5题。

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00 -( 120 + 25×4)

=300 -(120 + 100)

=300 - 220

=80

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去括号课件 篇3

【教材与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4页例3及相关内容。

2、教材简析: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编排的。

同时,小括号的出现也可以增加试题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4、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5、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学生分析】

在算式10—2+3上学生可能不知道怎样才能先算加法,这时通过让学生思考在算式中添加适当的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法和学法】

关于教法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创造”

小括号的过程。

关于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主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预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利用课件动态展示例3的情境图:出示10个五角星,先减去2个,再剪去3个。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你能根据刚才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还剩几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3、通过动手操作或画图,确定解题思路。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代替五角星摆一摆或画一画,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第一种:先减去两个五角星,再减去三个五角星,最后还剩几个五角星?第二种:先算出一共减去多少个,再计算还剩多少个?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与画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4、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

首先请学生列出第一种算式:10—2—3=5,其次提出要先算“一共剪去几个”,再算“还剩几个”应怎样列式?学生回答:10—2+3

学生思考讨论,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能先算2+3吗?

(设计意图:围绕“10—2+3”能先算加法吗?进行讨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

5、认识小括号,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1)“创造”小括号,理解意义

提问: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用这个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吗?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如—○□()等。

(2)认识小括号,感受数学符号的统一性和简洁性。

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提出()这个数学符号,并板书:小括号

(3)使用小括号掌握运算顺序

教师将小括号添上,提问:你能说说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学生回答

(4)总结提升:

明确一个算式中含有小括号的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并通过交流比较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按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三)达标测评,巩固提高1、完成“做一做”2、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3、专项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从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盘点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去括号课件 篇4

一、说教材

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

教学目标:

(1)是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是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规则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说学生认知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但是学生在学习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能够运用三步运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学习时存在的思维隐患。

三、说教法与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学法如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来掌握新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利用谈话的方法:同学们生活委员到商店去买象棋和围棋,引入新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创设情境,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激发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正如波利亚所说:数学知识的学习是自己去发现探索的。因此新课导入之后,我会不失时宜的提出问题:李老师刚才买象棋和围棋一共用了多少钱?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使学生自主动脑思索,合作交流列出综合算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果印象会更加深刻。

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教师要恰当的巡视,用心去记住学生们的运算顺序。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通过投影仪将学生的结果展示出来。展示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先展示运算顺序正确的。研究讨论之后教师追问:谁还有不同的见解?这样通过反复对比将学生的思维推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培养了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但是学生在学习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适时的走入孩子中间,引导学生解决困难。成为本节课指导者、组织者、主导者。

接下来,引导学生自己看书,总节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知识,并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有效的课堂练习,会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因此下面我讲给学生出示练习题

(1)基础题:练一练第一题

(2)拓展题:比较,找错,说运算顺序。

通过基础题的练习让说有的同学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掌握知识。拓展题让有能力的同学的到进一步锻炼的机会,通过这种分层设计让所有的同学都得到知识与能力的锻炼。体现了教师的分层设计思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时与收获,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梳理本节的知识,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

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一题。

这样的课后练习:紧扣重点、循序渐进、形式多样,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再课后进一步巩固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去括号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小括号》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章“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中第3节“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例3。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编排的。教材由实际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用算式表示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引入小括号,体会小括号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明确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并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已具有认识和应用数字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但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像或实践操作。所以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只要学生知道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会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口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试题即可。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和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基础、心理特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和一年级学生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五、教法与学法

《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根据这一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出发,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方法掌握新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六、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又要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还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所以在本节课我预设了五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素材→尝试探究,确定解题思路→认知冲突,理解括号意义→巩固练习,强化括号用法→总结提升

(一)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素材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第74页例3的情境图:

让学生了解情景(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

2、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情景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汇报)

并能将条件与其他同学的问题完整的说一说?课前预设学生答案:

1、一共剪掉几个星?

2:还剩几个星?

(设计意图: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学习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二)尝试探究,确定解题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教学内容的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获得信息后,提问:要求“还剩多少个星”,你打算怎样列式呢?自己独立思考,然

后将你列的算式写在纸上,与同桌小组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待学生讨论交流后,组织反馈,进行二次备课。

第一种思路:10—2—3=5(个),让学生说清怎样计算10—2—3=5。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这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连减,让学生说清楚它的运算顺序,体会不含括号的算式,从左往右运算。为后面含括号的算式的运算做铺垫。

第二种思路:2+3=5(个)10—5=5(个)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找2—3人回答),在学生回答时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将现实情境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结合情境先确定运算顺序,为小括号的引入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认知冲突,理解括号意义

如果将第二种思路分步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呢?先让学生尝试自己想、自己写,教师巡视。然后提出问题10一2+3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列式能表示先计算2+3吗?为什么?所以,学生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和已有的认知经验,围绕“10一2十3能先算加法吗?”进行讨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

课前根据学生情况预设学生可能会有的解决方法:

(1)画一条粗线表示先算2+3。

(2)画一个方框表示先算2十3。

(3)画一个圈儿表示先算2+3。

(4)画()表示先算2+3……

首先肯定学生的想法很好。但让学生思考当他们面对这么多的符号,如果他们不说明,别人能看明白吗?(从而引出小括号)所以应该找一个统一的、简洁的符号,来表示先算后面的2+3。用“()”这个符号来表示。板书算式并用黄粉笔加上小括号。

并让学生跟教师一起来写一写。告诉学生这位新朋友的名字叫“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教师领读、学生齐读。通过“小括号就像我们的左手和右手,把2和3这对好朋友围在一起。”的比喻,加深学生对小括号的理解。明白小括号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强调它改变了运算顺序,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2+3=5,再算括号外面的10—5=5(师画运算顺序,并指导读法)。

提出问题:如果遇到加了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生答)完善学生的答案,并给出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算括号里面的。)

板书: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全班齐读: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去括号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一)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二)加深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难点:理解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4+3+2 8-6-1 9+6-8 12-7+6

2.口算.

20+3 34+5 48+50 60+15

9+20 4+81 91+7 70+29

7+52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括号——又称圆括号,记作“( )”.[边说边板书课题:小括号记作( )]小括号的威力可大了,为什么呢?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2.教学例2.

出示例2实物图.

师: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们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你们来得真好!快帮助我算一算盘子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子里的糖说:“糖纸有不同的颜色,这里黄色的有2块,绿色的有3块,红色的有7块,你们想一想该怎样算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师:请同学们也来帮助小熊算一算好吗?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片,在课桌上摆一摆,猜一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样算的.

甲:我猜小兔是这样算的: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加起来是5块,再加上7块红色的是12块.

师:如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用算式表示出来,就是先算2加3得5,再算5加7得12.

师:先算的2加3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教师完成板书:

乙:我猜小狗是用另外一种方法算的: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合并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合起来一共是12块.用算式表示出来,就是先算3加7得10,再算2加10得12.

师:怎样表示先算3加7呢?

生:先算的3加7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指名到黑板上添加小括号.

师:你们真聪明!不但帮助小熊算出了一共有12块糖,而且还知道了算式里用括号括起来的部分要先算.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就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算式:(2+3)+7=12里,有没有小括号都要先算2+3,所以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时,括号可以省掉不写.

3.教学例3.

出示例3 15-(6+2)=____

师:想一想:怎样算?在练习本上试算.

指名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三)巩固反馈

1.算一算,说一说.

12-5+4=11 先算12减5得7,

再算7加4得11.

12-(5+4)=3 先算5加4得9,

再算12减9得3.

师:这两道题的数目和计算符号完全一样,为什么结果就不一样了呢?这就是小括号的威力了.由于第2小题增加了小括号,计算顺序就不一样了,结果也就不一样了.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必须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看图计算.

3.选择答案.(把正确的答案填在方框里)

(1)19-9-7=□ (2)60-(30-20)=□

①17 ②3 ①50 ②10

(3)17-(2+8)=□ (4)8+(60-40)=□

①7 ②10 ①28 ②18

4.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的三个数相加的和写在( )里.

5.游戏——找朋友.

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写着算式的卡片,先请一位学生到前面来说:“快算!快算!快快算!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学生要迅速地算出这张卡片上和自己手里卡片上的题目的得数,如果得数一样就边说:“你的朋友在这里.”边跑到前面举起手中卡片,让大家检验是否找到朋友了.

以一组题目为例:

15+4-2 9+(10-2) 12+(13-8) 18-(9-8) 19-(1+1)

6.思考题.

给算式添上小括号

(1)8+60-40=28

(2)90-40+20=30

(3)17-9-6=1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认识小括号,知道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首先出示例2的实物图,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小括号,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说明三个数相加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算,如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先算的部分要用小括号括起来,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在这里还不要求学生遇到三个数连加要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练习的设计也着重突出了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游戏——找朋友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去括号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难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

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了解一箱饮料有多少瓶吗?

师:你们说的都对。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幅图中的饮料多少瓶一箱?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师: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了解学生的解题方法。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用连加或两个算式解答的,现在我们试着把有乘、有加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好吗?

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改写情况,并根据学生试着改写的情况,决定下一个环节采取以交流为主,还是以讲解为主。

交流学生试写的结果。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并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总结运算顺序。观察写出的算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的表达语言可能不一样,只要意思正确,就给予肯定。

二、巩固提高

1、牛刀小试

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来解决。观察情境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师:观察的很仔细。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双旅游鞋比一双拖鞋贵多少元?请小组试着解答?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掌握学生的解题方法,特别关注是否出现综合算式。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写成综合算式可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再让其他学生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理解运算顺序,完成脱式计算。使学生了解在一个算式里,有除法有减法,先算除法。理解有减有除算式的运算顺序。

2、大显身手

1)师:我们一起来观察刚才的两个综合算式。

24×3+863-36÷4

说一说,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

指名回答。

师:刚才结合解决具体问题,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有加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有减法,要先算除法。在一般数学运算中,也有同样的规定。

2)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错误及时个别辅导,可指名学生到黑板板书。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列成一个算式计算。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好收获一定很大,都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收获了,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机会,谁先来?

打开数学书第56页,课前布置大家预习,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话,谁来说一说。齐读。

学到这儿还有什么疑问?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有乘有加、有除有减不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窗所展示的情景图,并加以铺垫,把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本节课还利用了同位合作、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讨论、讲解、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小课堂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主设计、相互交流,进一步体会到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充分理解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最后充分利用两道自主练习,巧妙的设计恰到好处地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并且很好地检验了学生学的情况。

课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生成的信息,强化新知,解决问题要到位。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动脑优于动笔。

今天在课堂上学习试一试时,虽然提醒学生先看有哪些运算符号,但没能提醒学生“看题后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再动手计算。并介绍给学生这是计算时的一种好方法与好习惯,可避免好多学生拿到题目就盲目动笔,不思考,凭感觉,不能静心深入研究问题,从而导致错误率提高,实际上这也是新课程以来人们发现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行动先于动脑。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思考后再行动的稳中求胜的先进的学习理念,这也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成大事的成功秘诀之一。

去括号课件 篇8

教学内容:第30、31页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学习用综合算式解决

2、会正确解答乘加(减)混合运算,知道正确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到商店买过东西吗?

一般买东西的时候你会考虑哪几个问题?

(比如自己带了多少钱?东西的单价?准备购买的数量)

出示挂图:

看挂图:说说看上面告诉我们哪几个信息?

(让学生看图一一说说几样东西的单价)

二、认识综合算式

1、提问题: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来提个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一步计算的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解答后,:问:谁能提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呢?

比如: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2、解决:

请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写在自备本上

交流:(1)35=15元,15+20=35元

(2)35+20=35元

(3)20+35=35元

讲评:(1)说说第一种算法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说说第2个算式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

(3)再说说第3个算式的计算顺序

3、综合算式:比较这3个算式,它们有什么不同?

指出:第1个算式是一个算式解决一个问题,分两步来完成的,我们把它叫做分步列式。而后面的做法是把上面的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写的,我们叫它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在解答时,其实是有它的格式。

比如:35+20

(边说边板书计算格式,注意说清楚:先算什么,没算的移下来,2个=号要对齐)

这种等式叫递等式

最后别忘了单位名称和答

4、刚才我们用综合算式解决了一个问题,谁再能提一个可以用综合算式解决的问题呢?

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该问题,并请学生用综合算式完成解答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规范的地方,提醒大家。

可能用有学生提到类似于书上的问题,如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钱?

请学生解答后,与刚才的算式比一比。

两个算式在计算顺序上,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乘在前一个乘在后,但在计算的时候都是先算乘,再算加或减的)

指出:计算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太讲究先来后到,而是更注意论资排辈。乘法一遇到加或减,就要充老大,都是轮到它先算。

三、练习:

1、学生完成第1题,老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改错,要求学生能清楚地说问错在哪里?以及如何解决?

3、算一算,比一比(第4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请几个报得数,注意如果有错的,帮助他检查是否是运算顺序出错了。

四、作业:

第31页第3、5题

去括号课件 篇9

设计说明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特别是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归纳、总结上,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因此本课时从以下两点进行设计:

1.用对比促深化,培养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没有思考,学习就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和练习。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括号的作用,理解运算顺序在计算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对比环节,让学生观察、思考、领悟,使得思考更加深入,思维更加有序。

2.在解决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题时,体会有序思考的作用。

数学教材有两条主线:

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方法。一个人受益一生的是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如果只用书本上的知识去模仿解决,是根本行不通的,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运用恰当的思想方法解决。

在教学中,设计了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案例,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进行有序运算的重要性。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混合运算的不少知识,知道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数的混合运算,总结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继续学习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运算能力。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教师用简短的语言不仅唤醒了学生对混合运算的已有认知,同时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教和学都有了明确的目标。

1.教学教材9页例4。

(1)出示例4:计算96÷12+4×2,说一说运算的顺序。

①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画出顺序线)。

②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③集体订正。

(2)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只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谁在前先算谁;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谁在前先算谁;有加、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教学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1)出示课堂活动卡(见课堂活动卡)。

小组1:我们小组通过对比发现这三道题的相同点是数相同、符号以及数的排列顺序都相同,不同之处是第一道题没有括号,第二道题含有有小括号,第三道题不仅含有小括号,而且还含有中括号,结果也不相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算式中的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

小组2:我们小组发现: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小组3:我们小组发现: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总结、归纳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

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明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举例写出相应的算式加以说明,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按小组进行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c.有加、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d.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

(3)归纳总结。

总结混合运算主要的几种形式及其运算顺序。

去括号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认识它的作用,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通过观察、比较,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准备:

每人发给2张有10个星星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师:请你口算9+3+6。生:18。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9+3=12,再算12+6=18。

师:(板书“先……再……”)像这样先算……,再算……,在数学上叫做运算顺序。

师出示:9—3—6,9—3+6。生口算。

师:请你观察这几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先算前面再算后面的。

师:是的,这叫做“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板书(从左往右)

二、操作体验

1、出示主题图,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第一种方法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答呢?请你拿出一张纸条,数一数,有几颗星星?生:10

师:请你第一次撕下2个星星。第二次撕下3个星星。(生操作)

师:还剩几个?怎么列出算式?生:10—2—3。

师:怎么算呢?生:先算10—2=8,再算8—3=5

师:对,这道题就是从左往右运算的。

师:我们再来看看算式表示的意义。10是什么?2是什么?10—2表示什么?再减3表示什么?

3、第二种方法

师:很好,这是一种方法,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种求还剩几个星星的方法。

师:先来回忆一下刚才撕的过程,用手把撕下的纸条还原,第一次撕下2个,第二次撕下3个,把两次撕的拿在同一只手上。(生操作)

师(指着拿撕下来的两段纸):这是什么?师:两次一共撕了多少格?生:2+3=5。

师:那还剩下多少?怎么写算式?生:10—2+3=5。生:不是的,先算10—2=8,再算8+3=11,不是5,该先算“2+3”。

师:那你能不能创造一种记号,来改变运算顺序。请你在草稿纸上试一试。

(生尝试)交流生:我分两个算式来写:2+3=5,然后算10—5=5。

师:你很会动脑筋,这叫分步计算,但是我们是要求在10—2+3=5这个算式上创造一种新的符号,谁来试试?生:10师:你用了……这个符号,用上它,就表示先算2+3的和。你的想法很好,还有更简单的记号吗。

(师在算式里增加了小括号)10—(2+3)=5。师:这叫“小括号”。生齐说:小括号。

师:加上小括号后,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就要先算,你能读一读这个算式吗?生:10减小括号2小括号等于5。

师:现在的运算顺序发生改变了吗?生:改变了,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师:请你在刚才的算式中也加上小括号。(生给算式加小括号)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师:请你拿出第二张纸条,第一次撕下3格,第二次撕下4格,还剩下几格?生操作后写出算式。

师:请同桌分享一下。生1:10—3—4=3。生2:10—(3+4)=3。

师:请读一读第二个算式。生齐读:10减去3的和等于3。

四、反馈巩固

师:简单的纸条帮助我们认识了新的朋友,小括号,它能改变我们的运算顺序。老师考考你掌握了没有。

1、师出示:18—(5+3)、18—(5—3)生在草稿纸上自己计算,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顺序。师:谁来说一说第一题的计算过程。

2、师:很好,看来大家已经和小括号交上朋友了,再来看看这两题。师出示:8+4+7,8+(4+7)。请学生在草稿纸上计算。生交流计算顺序后,

师:你在计算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生:第一题是从左往右计算的,第二题是先算小括号里的。生:我还发现了这两题的得数是一样的,里面的符号都是加号。

师:看来,运算符号一样,数字一样,加上小括号和不加小括号的得数都是一样的。真的是这样的吗?来看看这几题:

3、师出示:14—9—314—(9—3)14—(9+3)。生计算后交流。

师:得数都一样吗?生:有两题是一样的。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一二两题虽然数字和运算符号都一样,但加上小括号后得数却不一样。

师:你真会观察,看来运算符号一样,数字一样,加上小括号和不加小括号的得数有时候还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我们仔细观察,仔细计算。生:我发现了第一题和第三题得数是一样的,就好像我们刚才撕纸条的那个游

师:你真是个小数学家。14连续减去9和3,也就是14减去了9以这两题的得数是一样的,因为它们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

五、课堂小结

师:小括号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在以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将学习更多的关于小括号的知识。

延伸阅读

去括号课件(精选十篇)


通过阅读“去括号课件”,或许您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于这个问题。教案和课件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位老师都非常熟悉编写教案和课件的过程。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内容丰富,欢迎大家阅读!

去括号课件【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2、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

63+370-20346-28+4

提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提问(1)用50元钱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2)先求什么?算式是怎样的?

再求什么?算式是怎样的?

(3)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2、讨论:50-205和(50-20)5

(1)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2)是否需要加括号?

3、学生独立计算,表述算式巩固运算顺序

4、出示试一试

(1)提问:先算什么?为什么?

(2)指出:算式里不管有什么运算,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3)独立计算,2生板演

(4)交流评改,读出两个综合算式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们进行计算。提问:这组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⑴同学们分组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2、6题。

课前思考:

1: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如果学生列出(50-20)/5,可以让学生说说使用了什么符号。这个小括号在算式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如果学生只列出50-20/5,可以启发学生想想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这样列式对不对。由此引出小括号,让学生认识、体会它的作用,并明确运算顺序。

2:试一试可以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在组织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小括号的作用和相应的运算顺序,并适时地进行总结。

3: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再算出得数进行比较,体会不同的运算顺序可以算出不同的结果,从而养成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的习惯。

4:第7题在计算后可以说说每组中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使学生认识到: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结果是一样的。

课后反思:

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能体会到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通过对情境图的分析,先分步列式,然后用综合算式表示,当出现50-205和(50-20)5这样两个算式时,让学生展开讨论:解决例题中问题应该先算什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要先算减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怎么办?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后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重点让学生理解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例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要用小括号的情景。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感到,学生对于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理解的较好,基本都能理解。相对于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做有小括号的正确率还高一点。但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列综合算式时还不能灵活运用小括号。有些学生不需要用小括号的也去用,我想可能学生对于小括号的作用还没真正理解。明天的课还需强调,练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在计算时运算顺序比较熟练,但是在实际计算时学生仍有比较严重的计算错误,例如88/22=44这样低级的错误。避免这样的错误一是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验算的习惯,二是加强口算、笔算的能力。

去括号课件【篇2】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66--68页第六单元信息窗3第1课时的第一个小红点和自主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有质量的数学问题。

2、能正确分析各种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

3、掌握含有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先减后乘的四则混合运算。

4、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弄清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一:新课引入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活动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你能利用刚才的信息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生:同桌交流想法。

教师板书:

问题1: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问题2: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对于学生提出第1题时,直接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能提出用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引导提出第2个问题: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板书这个问题,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继而进行计算教学,既给学生提供了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又让学生明白了计算来源于生活,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分析数量关系,确立解题思路。

1.把信息与问题连起来默读两遍。

2.你能自己来试着解决吗?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如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也可以同桌商量一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3.小组内交流想法,看看你们小组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小组的讨论进行指导。)

4.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的方法?学生汇报、质疑:预设方法1:60-38=22(个)223=66(个)

学生汇报这种方法时,互相质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完善板书方法1

先算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60-38=22(个)

再算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223=66(个)

预设方法2:(60-38)3

学生汇报方法2时,互相质疑:是怎样想的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方法3:60-383

学生汇报方法3时,互相质疑:是怎样想的呢?这种方法对不对?

(二)比较分析,加深理解数量关系,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比较方法2与方法3哪里不一样?一样的地方又有哪些?

方法2:(60-38)3方法3:60-383

预设:

相同:数字一样;运算符号一样。

不同:方法2含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不一样。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你想对小括号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实际上是让学生在经历多种算法的同时,感悟出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从而能让学生在感受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形成优化选择的意识。在探讨、质疑、争论中引出小括号,既解决了情境中的问题,又深化了学生对计算题的运算顺序、运算方法及小括号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两种算法比较,区别在哪里?

2、结合算式讲讲算理。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在解决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问题时,先算的问题不同,列式也就不同,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不管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想一想,分析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清楚后再去列式计算。

一般混合运算,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法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一题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自主练习第2题

(1)仔细观察画面,弄清楚图意。

温馨提示:

说一说有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求现在有多少台电脑?必须先求什么?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

(2)学生自己解答。

(3)集体订正。

第一关:我会算:

师:刚刚我们说了运算顺序的六道题,你能准确地计算吗?

课件出示:(86-56)8(82-79)13130(90-83)

(45+36)59(260+40)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第二关:我会比

算式有无小括号对比教学

师:这两题你会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计算。

(50-20)5

50-205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相关问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和意识,进一步感受了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分步解答:综合算式解答:

(1)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60-38)3

60-38=22(个)=223

(2)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66(个)

223=66(个)合运算

去括号课件【篇3】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去括号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难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

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了解一箱饮料有多少瓶吗?

师:你们说的都对。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幅图中的饮料多少瓶一箱?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师: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了解学生的解题方法。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用连加或两个算式解答的,现在我们试着把有乘、有加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好吗?

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改写情况,并根据学生试着改写的情况,决定下一个环节采取以交流为主,还是以讲解为主。

交流学生试写的结果。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并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总结运算顺序。观察写出的算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的表达语言可能不一样,只要意思正确,就给予肯定。

二、巩固提高

1、牛刀小试

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来解决。观察情境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师:观察的很仔细。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双旅游鞋比一双拖鞋贵多少元?请小组试着解答?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掌握学生的解题方法,特别关注是否出现综合算式。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写成综合算式可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再让其他学生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理解运算顺序,完成脱式计算。使学生了解在一个算式里,有除法有减法,先算除法。理解有减有除算式的运算顺序。

2、大显身手

1)师:我们一起来观察刚才的两个综合算式。

24×3+863-36÷4

说一说,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

指名回答。

师:刚才结合解决具体问题,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有加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有减法,要先算除法。在一般数学运算中,也有同样的规定。

2)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错误及时个别辅导,可指名学生到黑板板书。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列成一个算式计算。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好收获一定很大,都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收获了,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机会,谁先来?

打开数学书第56页,课前布置大家预习,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话,谁来说一说。齐读。

学到这儿还有什么疑问?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有乘有加、有除有减不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窗所展示的情景图,并加以铺垫,把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本节课还利用了同位合作、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讨论、讲解、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小课堂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主设计、相互交流,进一步体会到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充分理解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最后充分利用两道自主练习,巧妙的设计恰到好处地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并且很好地检验了学生学的情况。

课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生成的信息,强化新知,解决问题要到位。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动脑优于动笔。

今天在课堂上学习试一试时,虽然提醒学生先看有哪些运算符号,但没能提醒学生“看题后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再动手计算。并介绍给学生这是计算时的一种好方法与好习惯,可避免好多学生拿到题目就盲目动笔,不思考,凭感觉,不能静心深入研究问题,从而导致错误率提高,实际上这也是新课程以来人们发现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行动先于动脑。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思考后再行动的稳中求胜的先进的学习理念,这也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成大事的成功秘诀之一。

去括号课件【篇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带有括号的的小数四则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带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四步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先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9脳935-875梅2519脳(935-875梅25)[51梅(120-103)+24]脳64

2、如果把第二题改为1.9脳(93.5-87.5梅2.5),与原式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呢?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与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

二、教学新知

1、学习例3

(1)审题:题中带有括号,应先算什么?小括号里面有几级运算?应怎样计算?

(2)学生计算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小括号里应先乘后加。

2、学习例4

(1)审题:与例3比较有什么不同?这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学生运算后,请一位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同坐两人交换意见,核对运算过程和得数,反馈纠正。

三、巩估练习

1、比较下列两组题的运算顺序(口答)

(1)1.8脳(1.4-0.26)梅21.8脳(1.4-0.26梅2)(1.8脳1.4-0.26)梅2

(2)(7.6-5)脳(0.3+0.9)梅10[7.6-5脳(0.3+0.9)]梅10

每组题的数字、运算符号都相同,只是运算顺序不同,计算方法也就不同。

2、计算:

3、下面两题正确吗?错的请改正。

(1)1.8+1.2梅(1.2+1.2)

=3梅3

=1

(2)(0.9+1.11)脳(10-0.8)

=1.2脳9.2

=11.04

4、看谁计算正确

反馈:抓住学生中的问题,分析讲评,及时纠正。

四、课堂总结

1、有括号的小数四则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怎样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1练第2、3题。

去括号课件【篇6】

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

【教学要求】

⒈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去括号课件【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苏科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5节的内容,是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讲述整式的加减运算。本节课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是在整式加减过程中注意如何去括号,同时要注意在去括号的时候符号发生的变化,为后面方程等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与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B、理解整式的加减的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C、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能力目标:A、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算能力。B、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以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

整式的加减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能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难点:利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操作发现解题规律.因为整式的加减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因此,本节所学的知识实际上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深化。整式的加减内容是本节的重点,本节的核心内容就是计算。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讲、练结合。教学设计中,除了安排一定量的例题外,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练习,以使学生更好地落实计算的要求。

2、学习方法:练习→总结步骤→练习

三、教学手段资源电脑、数学模型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0①法则(多媒体打出幻灯片)②练习1、-(2m-3)2、x+2(y-z)3、3x–(2x–5y)4、3a—2(a+b)

【教法说明】通过法则及简单的计算,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以引出新知识。

(二)情境创设

15准备三张纸片:俩张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张长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斜边等于直角三角形的长。用它们拼出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通过拼图,可得到4种图形:梯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分别计算它们的周长(分别将图形用多媒体打出)。(周长相等吗?面积呢?)将任意俩个四边形的周长相加减,计算周长和及周长差。上面的计算就是整式的加减运算。由此得出,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有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教法说明】学生动手拼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为铺垫,从而引出本节知识,自然顺畅,学生不会感到整式加减法陌生。

(三)例题教学201.求2a—4a+1与—3a+2a–5的差。练习:练一练12.先化简,再求值:5(3ab—ab)–4(—ab+3ab),其中a=—2,b=3。练习:练一练3

【教法说明】讲练结合,对每个例题都进行分析,把握题目的重点以及容易出现的错误。同时通过不同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增强运算能力,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将这节的知识点灵活的运用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这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板书设计

例题演练

五、作业习题

3.5 2、3

去括号课件【篇8】

教学内容: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使学生掌握除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适当整理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清楚乘减是一级运算,加减是二级运算。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黑板上事先写好很多5,然后在学生面前分别加上一些运算顺序,得到不同的混合运算式题

具体如:

5+5-55-5+55+5+5

555555555

55+555-5

5+555-55

让学生看式题后,很快地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分类:上面2行是一类,想想为什么把它们归成一类?

(都是先算前面一步。)

再分析为什么会都要先算前面的?

(引导学生发现:或者全是加或减,或是全是乘和除,它们是同级运算,算的时候就按照顺序先算前面的)

后面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不是同级运算,有乘还有加(减))

在算的时候会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

最后一题:学生肯定会发现按照运算顺序不能算。指出:这题作为口算题是不合适的,减的时候要大数才能减小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图:说说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清楚问题:要算的是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怎么求?

(1支钢笔的钱加上1个订书机的钱)

板书:+=

注意对号入座,先可以填哪个数?(1个订书机的钱)

还有1支钢笔的钱怎么办?

(应该用算式:8010)

读一读完整的综合算式,并把它解答在自备本上。

指名板演,强调:有除有加先算除

问:解决这个问题有别的算式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用1个订书机的钱加上1支钢笔的钱)

学生根据上面的想法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

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地方不一样?(除法的位置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算的时候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都是要先算除法)

2、完成试一试

用综合算式计算1盒水彩笔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

3、揭示课题:

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混合运算,与上节课不同的地方是算式中有除有加(减),先算除。

三、完成想想做做

1、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指名说一说,特别是第2题,要注意学生说成6+24,如果有,要及时提醒学生忠于原来算式的先后顺序,不要随意调换

2、观察上下两题算式有什么特点,再依次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3题)

指出:在混合运算中,首先要根据运算符号判断出正确的运算顺序

3、先估计每组中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再计算(第4题)

要让学生分别说说判断的理由

4、你能按要求写出算式并计算吗?(第5题)

要提醒学生再次认识对号入座

四、布置作业:

第33页第2、6题

去括号课件【篇9】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导学案

课题3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班级组名使用人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认识中括号,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计算顺序。

学习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难点: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一、温故知新

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300-120+5120+54

300-120+543003+254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尝试计算

(一)96(12+4)2说说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

=运算顺序。

=

=

(二)96【(12+4)2】说说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

=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

三、交流展示

通过自学,我知道了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四、过关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

58(20-7813)35(262+7)

1680【4(13-9)】20【(86+142)38】

2、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54人参加,四年级参加的比三年级多7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四年级参加总人数的2倍,五年级有多少人参加

3、小米家有个饲养场,其中白兔18只,黑兔26只,母鸡264只,养的奶牛的数量是兔子总数量的2倍。小米家养的母鸡的数量是养的奶牛的几倍

去括号课件【篇10】

《小括号》是新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内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小括号》是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例2中出现,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重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学生熟悉的购买面包的情境,解决“还剩多少个面包?”这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重在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在一年级新教材中,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从剪星星的情境入手,通过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感受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明确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最终落脚点是运算顺序,强调的是算法。在这里,小括号的出现,也增加了式题的变化,能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因此本节课的定位是让学生通过问题情境,感受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明白小括号的意义,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会按照正确的顺序口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有一定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口算学习中,会用圈、画等符号标注口算过程,这为学生“创造”小括号提供了素材。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知识经验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我们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计算。

2、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四、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比思考——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自主尝试动脑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去探究、发现新知。教师适时指导并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思维指向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讨,想出办法、找出途径,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计算的顺序。

3、巩固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首先通过一分钟常规口算练习,将学生的计算训练落实到课堂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再通过一组加、减两步式题口算,回顾没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顺序,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二)引导与尝试

从三个层次进行新知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课件动态展示教材74页例3的情境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直观操作,为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并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形成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是学生熟悉的连减方法,列出算式并标出计算的过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先加后减的思路。在此过程中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训练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抽象成算式,使学生经历从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的思维过程。

然后聚焦到“先加后减”的方法,通过尝试将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算式,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不能先算加法该怎么办?让学生感受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进而想办法“创造”符号,最后统一符号,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

3、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主要是促进知识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的提高。因此在学生经历了刚才的“创造”过程,已经初步明白小括号的作用,再通过几个式题练习,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总结归纳出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运用

做一做:通过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的算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练习十七第3题:通过一道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小括号的意识和能力。

摘苹果:趣味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巩固运算顺序。低年级学生要保持长久的学习状态,必须有吸引他们的内容,摘苹果增强计算的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继续参与的积极性。

去括号课件(推荐5篇)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在编写教案和课件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投入一些心思。设计教案时,需要注重整合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了方便大家,趣祝福经过耐心挑选整理了一篇最新的"去括号课件",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让您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去括号课件(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例2、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了解带小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2.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准备小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9+34+37+512-714-5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答案.

3+5+75+4-310-2+5

师: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以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朋友,如100以内的数、加号、减号等,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

生:想!

师:这位朋友就是小括号.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小括号,并用红粉笔在后面书写(),接着让学生用手指书空2遍.

师: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那么小括号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2.认识小括号及作用.

师: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你们来得真好!快帮我算算盘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里的糖说:这里有黄色的2块,绿色的3块,红色的7块,你们想想该怎样算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师:请同学们也来帮小熊算算好吗?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在桌上摆一摆,猜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样算的?

生①:先把黄、绿两种圆片相加,再加红色圆片.

生②:先把红、绿两种相加,再加黄色圆片.

师:这两个同学谁做得对?

生:都对.

师:他们都做对了,只是方法不同,那么怎么区别他们的做法呢?谁有好办法?

(教师故做无可奈何的样子.)

师:这就需要我们的好朋友小括号来帮忙.它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

电脑出示将两组先算的部分用括号括起来.电脑反复闪烁小括号的位置,强调小括号的作用.

(2+3)+7=122+(3+7)=12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一想,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师:以后,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括号就可以省略.例如(2+3)+7=12的括号就可以省略.

教师指导学生读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师:以后看到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看这道题.

出示例3:15-(6+2)=?

①请同学读题.想想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于几?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算?以后看到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算?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③做下面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4=14-9-3=

12-(5+4)=14-(9-3)=

三、应用新知

1.看图计算.

2.对比练习.

①练习十三第1题.

13-4+5=7+7-6=

13-(4+5)=7+(7-6)=

让学生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出相同和不同.

师: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下面3题,哪题先算4+6?为什么?

13-4+613-(4+6)4+6-5

3.游戏.

①摘红花.

计算横行和竖行每三个数的和,谁先算出得数,并说出用哪种方法简便,就摘下红花.

②找朋友.

发给学生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算出得数.得数相等的就是一对好朋友.例如:

15+4-212+(11-9)9+(10-1)

18-(4+6)7+(3+4)10-(15-13)

4.在适当的位置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14-9-3=79-8+1=70

四、小结

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小括号()

例2:○○○○○○○○○○○○

└───┘│例3:15-(6+2)=

5│想:先算6加2得8;

└───────┘再算15减8得7.

(2+3)+7=12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

│└─────┘

│10

└──────┘

12

2+(3+7)=12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按照实物图形算式结论运用这个思路进行,把重点放在理解小括号的产生及作用上.

1.采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在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好奇心,以给儿童介绍新朋友的形式出示课题,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例2,如何用算式来表示第二种算法时使学生产生疑惑,这时教师巧妙引出小括号,说明小括号的作用.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小括号的作用产生深刻印象.

2.精心设计练习,增强新知清晰度、稳定性.

学生获取新知是有一个过程的,掌握新知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以增强新知清晰度、稳定性.

在对比练习中,每组算式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完全一样,只是一道题中多了一个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和答案不一样.从而加深学生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审题的习惯.

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设计了摘红花、找朋友等游戏.他们要用灵活的思维,快速的反应及全体同学共同合作完成.这种手、眼、脑多种器官共同协调活动,既巩固了新知,又可使学生变得活泼、聪明。

去括号课件(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l、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三第l~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能按顺序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式题。

2.使学生知道先求两积(两商、一积一商)再求和(差)的混合

运算可以把第二级运算的两步同时计算、脱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

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

(1)出示150x3+320、400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

(2)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检查每一

步计算。

(3)提问:在我们学过的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

里,如果有乘法和加、减法,或者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在1昆合运算里,如果没有括号,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l。提问:例1里有没有括号,有哪几种运算乘法

和加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

(2)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检查订正。先看是怎样算的,再看每一步结果。

(3)如果学生没有用比较简便的计算过程,则提问:在加法前

先算的哪两步两步乘法能不能同时计算同时脱式所以可以省

略哪里的一步省略这一步,怎样算,怎样写(计算并板书比较简

便的计算过程)

如果学生已经用比较简便的计算过程,则提问:这道题里先算

了哪两步最后算了什么这样算对不对

小结:这道题按计算顺序,是求前后两部分的积相加的结果,

要算出两步乘法的积之后才能相加,所以,我们可以把前面和后面

两步乘法同时计算同时脱式,这样计算的过程就比较简单。

2.教学试一试。

(1)如果将例1里的加号改成减号,乘号改成除号,(板书:

1503408)应该怎样算怎样算比较简便

(2)指名两人分别板演,其余做在课本第14页上。

(3)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追问:为什么前后两步的除可以先算

3.小结:今天这里学习的是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

因为题里都没有括号,所以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由于

这里都是先求前面和后面两部分的积或商,再求这两部分的和或

差,所以前面和后面两部分里的乘或除可以同时计算,同时脱式,这样算比较简便。

(评析:这里的小结,既指出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乘或

除,再算加或减的运算顺序,又让学生明确了本单元学习的混合运

算三步式题的特点和比较简便的计算过程。语言不多,但却全面,

又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把两题里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2)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第1题。

(1)让学生在书上口里填得数。

(2)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得数,老师板书。

(3)提问:每一道题都先把哪两步算出来,再算差或者和

3.做练习三第2题前4题。

(1)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四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

上。

(2)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第3题。

(1)做第3题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检查板演题。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再看一看计算的结果相

同吗

指出:第1小题先算30个25和50个25,再加起来是80个

25,得2000,第2小题先算30力口50得80,再乘25就是80个25,也得2000。

(2)做第3题第(2)题。

学生集体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看一看计算结果相同吗

(3)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为了使计算简便,前面和后面的乘或除可以同时计算,同时脱式。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三第4、5题。

2.家庭作业:练习三第2题后4题。

去括号课件(篇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37--38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卡片出示:

3015224025+2440900124006309

34595-482045

25100581065+13

600303120300503120607080-34

253612516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300-120+25

300-(120+25)

(2)120+254

(120+25)4

(3)300-120+254

3003+254

提问:小括号在算式里起什么作用?

含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什么?

依次抢答

想到答案就说

学生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300-(120+254)

(1)问:这道题中也含有小括号,该怎样计算呢?

(2)巡视指名多人板演(暴露错误)

检查板演题谁对谁错?错的错在哪儿?

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提问: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你对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尝试练习,把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同桌(小组)汇报交流算法

观察分析交流:

先算括号里的乘法:254

再算括号中的加法:120+100

最后算减法:300-220得80

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学生归纳得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进行括号内或括号外的运算时,还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应用

1、说一说、做一做。(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核对答案。

2、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2题)

比较每组三题,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同桌互说,独立计算。

口答出每题计算过程和得数。

比较归纳

四、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指导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巡视检查

指名板演(尽量用综合算式)巡视

你是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板演(尽量用综合算式)巡视

观察情境图,交流信息

尝试画线段图并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解题思路

五、评价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表现最好?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学生自由发言。

六、作业设计

1.填空。

⑴156(84-39)60,第一步算(),第二步算(),第三步算()。

⑵把671+2942的运算顺序改变为先求和,再求积,最后求商。则原式变为()。

2.用递等式计算。

24(45-1855)86(72+14749)

(184+56)(82-62)397+(504-432)18

3.同学们载树,四年级载了36棵,五年级比四年级多载了22棵,六年级载的是四、五年级的总棵树的2倍。六年级载了多少棵?

教后反思:

去括号课件(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5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中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

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20页复习题。

指名学生口答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说明理由。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2.按照要求,在算式里添上小括号。

24X18162最后一步算乘法。

24X18162最后一步算除法。

提问:在混合运算中,使用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在列式时为了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

说明: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去括号课件(篇5)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39-40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846+28

(2)(846+8)2

(3)84(6+8)2

84(6+82)

2.小结计算顺序。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出示情境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汇报信息

2.根据回答简单板书相关数据,要求什么问题?

3.求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应该怎样先求什么呢?

4.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

指名学生说说想法

方法一:(8+6)2

=142

=28(人)

8428=3

方法二:

84(8+6)2

方法三:

84[(8+6)2]

5.说明: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就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这里光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指84[(8+6)2]

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

揭示课题并板书

6.谈话: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你们说应该怎样计算呢?有信心试一试吗?

7.提问:这里的中括号起到什么作用?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

8.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观察情境图,互相交流: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6人;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84人

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简单交流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解答并交流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依次分析各式

分析每一步表示的意思,方法二与问题存在矛盾

练习写中括号[]

运用中括号自我改正,同桌互相交流改正后的算式

学生先互相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最后集体校对。

学生尝试概括运算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通过每组三道题的计算和比较,你明白了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4.阅读你知道吗?,并组织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同桌相互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1)观察每组的三道题,说说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各自计算,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1)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2)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3)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算的。

学生阅读,交流。

四、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设计。

1.计算。

240[(68-53)2]560[(12+8)4]

3122-244320-403+66

2.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⑴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⑵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⑶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3.东东看一本98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25页,第二天看的是第一天的2倍。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4.学校买来20套课桌椅,共用去1040元。已知椅子每把12元,桌子每张多少元?

教后反思:

小括号课件(合集13篇)


我们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专门讲述“小括号课件”的好文章。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良好的教案是成功教学的前提条件。收藏我们的网站即可随时查看我们的最新更新欢迎您继续关注!

小括号课件【篇1】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的意义,认识它的作用,掌握带的加减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的加减两步式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带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卡片)

3+8= 4+5= 6+7= 12-7= 12+6=

13-8= 18-7= 13-4= 15+2= 7-4=

2、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 9-4-2= 4+6-7= 8-2+5=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设疑引出

师: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看望姥姥,回来的时候,姥姥家的小方姐姐送给小明一把糖果,小明把这些糖果按照颜色分了类,你们看都有什么颜色的呀?演示课件“”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糖吗?

学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数量以后,集体进行交流.

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如何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随之板书或继续演示课件“”.

学生一: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是5块,再把5块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3+7=12)

问: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学生二:先把2块黄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9块,再把9块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7+3=12)

学生三: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3+7+2=12)

师:这个算式的第二步还是2加10吗?(不是,是10加2)

怎样列式才能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把2放在最前边)

修改板书:2+3+7=12

问: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和你们刚才说的计算过程还一样吗?(不一样了)

要按照你们刚才说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学习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相符合,怎么办?(学生产生疑惑)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出示:( )).你记住它的样子了吗?请你随老师一起写一写(学生书空的写法).

(2)认识的作用

师:有了,就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了,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这道题我们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括起来.(板书:在3+7处用红笔画上)

问:有了,“2+(3+7)=”这道题要先算什么?(3加7等于10)再算什么?

板书:

2、教学例3

师:我们知道了的作用,如果遇到带的算式,你会算吗?

板书:15-(6+2)=

学生试着算一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运算顺序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那么带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它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生共同出: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54页的做一做

12-5+4 = 14-9–3 =

12-(5+4)= 14-(9-3)=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集体订正: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较:每组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强调:做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2、下列题中,哪题先算“3+4”?为什么?

3+4-5 15-3+4 15-(3+4)

3、给下面的算式添加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7○6○3=10 5○2○4=11

14○2○8=4 9○5○3=7

12○9○7=10 16○6○4=6

四、课堂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

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

教材第55页的练习十三1、2

1. 13-4+5= 7+7-6=

13-(4+5)= 7+(7-6)=

2.6+(40+30)= 5+(46-6)= 20+50+9= 80-(50+20)=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变魔术

活动目的:

巩固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选出组长.

每组发给3个数字卡片、2个加号、2个减号和一个.

活动过程:

1、各组组长分配卡片(其中三人各拿一个数字卡片,另外两人各拿两个运算符号,剩下的一个人拿).

2、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商量魔术变换的步骤(六个人手拿卡片,怎样变换位置,分别组成不同的两步式题,变换的题目越多,成绩越高)

3、各组按顺序进行变换题目的魔术表演,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计算,大家做裁判.每个组表演结束后,要统计出变换题目的数量.

4、表演全部结束以后,根据各组变“魔术”的质量和数量评选出优胜小组.

小括号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明确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

2、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

3、渗透符号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初步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明确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知道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闯关游戏导入:

1、第一关

35+3=

57-20=

40+30=

31+20=

13-8=

57-3=

43+50=

28-7=

95-5=

36-30=

2、第二关

4+3+3=

9-3-4=

10-3+7=

10+5-2=

预设:生答:4+3+3=10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4加3再加3,先算...再算...)

生答:4+3=7 7+3=10 师:噢,4加3再加3,你是先算的4+3=7,再算7+3=10

师:做这一类的算式的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归纳:这些是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它们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类的知识。

二、引导尝试

(一)问题情境转换为数学问题

1、师:咦,小明他们在干嘛呢?请仔细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生说师板书)

2、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师:谁能把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二)解决问题

1、师:要求还剩几个五角星?这个问题怎么解答呢?

2、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想法?

可能出现两种思路

方法一:生: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师:谁和他的方法是一样的?(指名学生)再说说。怎样列式? 10-2-3=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从左到右)

师强调:从左往右先算10减2,再减3。

方法二: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指名学生说想法)

(先用2+3算出一共剪掉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师:谁听懂了他的方法?或谁的想法和他一样?

师:噢,我听懂了你们的意思,你们就是把先剪掉的2个和后剪掉的3个先合起来,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

师:你们能把刚才的方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列式:2+3=5 10-5=5

师追问:2+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把先剪掉的2个和后剪掉的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

师:指着图说2+3表示两次一共剪去的,10-5=5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 (从10个五角星一起去掉剪掉的5个,还剩5个五角星)

师:这位同学是先用2+3算出两次一共剪去多少,再从10个里面去掉一共剪掉的5个,你们能把这两道算式像刚才一样写成一个算式吗?

生可能会出现10-2+3

· 师:10-2+3=这道算式怎样计算?

生:10减2再加3,先算10减2等于8,再算8加3等于11。

4、(慢慢说)不是要先算2+3吗,你算的怎么跟我们的想法不一样啊?在10-2+3这个算是里能先算2+3吗?能不能想办法在10-2+3这道算式里添一个符号让大家一眼就明白要先算2+3,同学们想一想,准备添一个什么符号,在哪里添?

生:用括号表示2+3先算。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统一采用这样一个符号( )——小括号“,把2+3括起来,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2+3。

师:来,大家一起跟它打个招呼。(师引导学生书空写小括号的写法,边写边念)

添了小括号现在算式的读法也不同了。

师:同学们试着算算10-(2+3)?(学生试算)

生交流,师引导说计算过程。

师:谁能完整将计算过程说一说。(指名2名学生回答后,同桌相互说)

看一看想一想这几道题怎么算(只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8-(3+4) 11+(9-5)

师:认真观察,想一想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对比研究,交流发现

师:请同学们完成74页做一做

12-5+4=

14-9-3=

12-(5+4)=

14-(9-3)=

小括号课件【篇3】

设计说明

本设计注重让学生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顺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1、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

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本设计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组织学生充分表述解题的思路,在学生理解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基础上,结合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设置冲突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在引导学生解决例2时,仍然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解题思路,再列出算式。由于例2含有两级运算,因此学生列出的算式会呈现几种不同情况,由学生的解答入手,抓住冲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讨论,进一步体会规定保证结果唯一及追求数学表达简洁的目的,使学生深入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计算题。

(1)用竖式计算:45+37= 90-48=

(2)指名板演,并说出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2、出示口算题。

(1)口算下面各题。

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

(2)引导学生思考:连加、连减算式要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那么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自主探究,总结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出示教材47页例1主题图。

(1)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互相交流)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3、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4、全班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2)每组派代表展示算法,并汇报计算方法。

预设

生1:因为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就要先求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所以先列式计算53-24=29(人),中午有29人,再加上下午来的38人,就可以求出下午一共有29+38=67(人)。

生2: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就是下午阅览室的人数,列综合算式是53-24+38=67(人)。

(3)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汇报。

生3:不同点是第一个算式是分步计算;第二个算式是综合算式。相同点是都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5、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6、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时,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小括号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820+164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7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略)

5.练习

(1)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结果不一样。

(2)独立完成P17做一做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6-82(6-8)2

2.P18练习三的第1题。

四、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小括号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认识它的作用,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卡片)

3+8=4+5=6+7=12-7=12+6=

13-8=18-7=13-4=15+2=7-4=

2、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9-4-2=4+6-7=8-2+5=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设疑引出小括号

师: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看望姥姥,回来的时候,姥姥家的小方姐姐送给小明一把糖果,小明把这些糖果按照颜色分了类,你们看都有什么颜色的呀?【演示课件小括号】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糖吗?

学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数量以后,集体进行交流.

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如何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随之板书或继续演示课件小括号.

学生一: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是5块,再把5块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3+7=12)

问: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学生二:先把2块黄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9块,再把9块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7+3=12)

学生三: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3+7+2=12)

师:这个算式的第二步还是2加10吗?(不是,是10加2)

怎样列式才能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把2放在最前边)

修改板书:2+3+7=12

问: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和你们刚才说的计算过程还一样吗?(不一样了)

要按照你们刚才说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学习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相符合,怎么办?(学生产生疑惑)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小括号(出示:()).你记住它的样子了吗?请你随老师一起写一写(学生书空小括号的写法).

(2)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师:有了小括号,就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了,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这道题我们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小括号括起来.(板书:在3+7处用红笔画上小括号)

问:有了小括号,2+(3+7)=这道题要先算什么?(3加7等于10)再算什么?

板书:

2、教学例3

师:我们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如果遇到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算吗?

板书:15-(6+2)=

学生试着算一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总结运算顺序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括号,那么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它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生共同总结出: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54页的做一做

12-5+4=14-93=

12-(5+4)=14-(9-3)=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集体订正: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较:每组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强调:做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2、下列题中,哪题先算3+4?为什么?

3+4-515-3+415-(3+4)

3、给下面的算式添加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7○6○3=105○2○4=11

14○2○8=49○5○3=7

12○9○7=1016○6○4=6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小括号

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

教材第55页的练习十三1、2

1.13-4+5=7+7-6=

13-(4+5)=7+(7-6)=

2.6+(40+30)=5+(46-6)=20+50+9=80-(50+20)=

小括号课件【篇6】

教学内容:p.35第6~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部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通过具体的习题,使学生明白连减也可以是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得数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1、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1)180-36-44180-(36+44)

观察算式,发现:数都一样,不同的是运算符号及顺序不同

按各自的运算顺序算一算,发现:得数都是100

想:怎么会都是100的呢?

以实际问题举例:比如说:有180元钱,买上衣用去了36元,又买裤子用去了44元,剩下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180连续减去买上衣再减去买裤子的钱,或者可以直接用180减去买上衣和裤子总的钱,这样就可以分别用这两个算式来表示了,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一样的。

谁再能结合这组算式,举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来说一说,同时理解连减也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2)观察第2组,159-(59+37)159-59-37

这两题之间是什么联系?猜一猜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算一算,看自己的想法正确吗?

比较这两组题,你还有话要说吗?

(得数都是一样的,但第一组题是有括号的更容易算,第二组题是没括号的更容易算,所以在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数据选择是用连减来列式还是用括号来列式。这样计算就更方便。)

2:第10题

钟的单价是18元,台灯的单价是25元,小华付出50元,买了一个钟和一盏台灯,应找回多少元?

读题后,要求学生用不用的方法解答,进一步掌握上一题的规律。

3:第8题

(1)买5套这样的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上衣48元,裤子36元)

方法一:5件上衣加5条裤子的钱

参照这种说法,列出算式:485+365

方法二:1套衣服的价钱乘5

参照这种说法,列出算式:(48+36)5

比一比,这两个算式一样吗?它们的得数会一样吗?

第一题是三步的混合运算,谁知道它的运算顺序呢?

分别算一算。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算式得到相同的得数,这里也是有数学依据的,我们以后会继续学习。

(2)700元钱最多能买几套这样的衣服?

读题后让学生完成列式,在交流的时候重点说清楚:题目要求只要最多能买几套?特别是没有提到还剩多少钱?所以最后竖式算出是828后,可以写成=8(套)28(元),也可以写成8(套)

4、第9题

我带了100元,买米用去40元。剩下的钱可以买几瓶油?

学生独立完成列试3,并说说列式的理由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

提出一些问题后,再分别的解答。

5、简单介绍你知道吗?

6、布置作业:

第.35页:第6题

课前思考: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课内容应该是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练习课,但是从实际的课后练习来看,其中蕴涵着很多新的内容,课堂上需要老师像新授一样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得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1、练习7,经过练习讨论、比较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在练习中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做法有时其中一种比较简单,练习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实际上老师需要渗透给学生的是一种规律和利用这个规律的简便算法。

2、练习8,第1小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如果学生用分开计算上衣和裤子的时候,那么这种混合计算的方法又是书本上没有接触过的练习,练习时依旧要像新授一样,讲清运算的顺序。另外第2小题学生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来取近似数。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在昨天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的情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于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加深了印象。学生作业的正确率进一步提高。本节课中第7题特别重要,学生先算一算180-36-44和180-(36+44),得出结果都是100。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通过比较,说说发现什么。主要通过本题来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和里的每个加数,并为以后学习简便计算作些准备。

通过本节课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授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练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计算的正确率较高。本节课另有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算一算,比一比找出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他们的和,结果一样。让学生从生活中举例说明、验证这样的规律。最后让学生比一比两种算法什么时候简便,要看具体的题目,为以后的简便运算打好基础。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尽量用综合算式来解决,特别提示小括号的正确运用。

课后反思:

本节课训练的重点除了熟练进行混合运算外,是从混合运算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学生通过几组对比题的计算、比较对于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一规律能够比较清晰地理解,并运用它来解决最后一道实际问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是很熟悉,课堂上学生经过讨论,多数学生掌握的很好,部分学生依旧分步列式。然分布合并成综合算式是学生比较困难的。

小括号课件【篇7】

第四课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想想做做第6~10题。

【教学要求】

⒈通过对不含小括号的综合算式与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⒉通过对于可以发现运算性质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感受、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想想做做第8、9题的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⒈口算:

72086309033007525

337-454802095514014

⒉先说出下面每题先算什么,再算出结果。

(127+23)50328(36090)

46(30-25)4756+379

提问:以上几题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二、初步感知

⒈出示:180-36-44180-(36+44)

⑴请同学们观察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⑵请同学们分别算出它们的结果,指名板演。提问:它们的结果怎样?

⑶出示:159-(59+37)159-59-37

请同学们观察计算。提问:它们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也一样呢?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⒉根据已有的算式,说出与它计算结果相等的算式。

80-20-3050-(20+10)90-70-20

提问:为什么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

⒊同座位互相考考对方,说出得数相等的算式。

⑴出示题目,质疑:可以先怎样估计一下商?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提问:你是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的?

⑶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先小讨论,再全班交流。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灵活运用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出示图,提问:什么是一套衣服?

同学们独立完成,要求昼列出综合算式。指名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出示图,提问:超市的这节柜台销售哪几种商品,它们的标价各是多少?

问: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学生做完后要求比较这3道算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四、知识拓展

同学们自学你知道吗?,老师做适当补充。

五、布置作业

小括号课件【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知道在带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里,两个小括号里的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并能照这样的方法计算。

3.使学生掌握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17页复习题。

(1)指名学生依次说出每题里各有哪些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并口答运算过程及得数。

(2)提问: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第l小题计算时是怎样使运算过程简便的

2.引入新课。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知道:算式里如果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如果两步可以同时计算、脱式,那么同时计算、脱式比较方便。

我们今天根据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来继续学习带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一些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小括号课件【篇9】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37--38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卡片出示:

3015224025+2440900124006309

34595-482045

25100581065+13

600303120300503120607080-34

253612516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300-120+25

300-(120+25)

(2)120+254

(120+25)4

(3)300-120+254

3003+254

提问:小括号在算式里起什么作用?

含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什么?

依次抢答

想到答案就说

学生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300-(120+254)

(1)问:这道题中也含有小括号,该怎样计算呢?

(2)巡视指名多人板演(暴露错误)

检查板演题谁对谁错?错的错在哪儿?

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提问: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你对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尝试练习,把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同桌(小组)汇报交流算法

观察分析交流:

先算括号里的乘法:254

再算括号中的加法:120+100

最后算减法:300-220得80

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学生归纳得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进行括号内或括号外的运算时,还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应用

1、说一说、做一做。(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核对答案。

2、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2题)

比较每组三题,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同桌互说,独立计算。

口答出每题计算过程和得数。

比较归纳

四、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指导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巡视检查

指名板演(尽量用综合算式)巡视

你是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板演(尽量用综合算式)巡视

观察情境图,交流信息

尝试画线段图并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解题思路

五、评价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表现最好?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学生自由发言。

六、作业设计

1.填空。

⑴156(84-39)60,第一步算(),第二步算(),第三步算()。

⑵把671+2942的运算顺序改变为先求和,再求积,最后求商。则原式变为()。

2.用递等式计算。

24(45-1855)86(72+14749)

(184+56)(82-62)397+(504-432)18

3.同学们载树,四年级载了36棵,五年级比四年级多载了22棵,六年级载的是四、五年级的总棵树的2倍。六年级载了多少棵?

教后反思:

小括号课件【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5页例2

设计理念:

1、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资源,让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化。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知识的关键处(如小括号运用教学),安排小组交流,通过学生之间思维的相互碰撞,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使用小括号列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面包,今天老师和大家解决发生在买面包遇到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买面包场景。让学生自由说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出示买面包的课件)

师: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对呀,看他们买面包多有秩序,不挤不闹,排队购买,我们平时去超市排队吗?

师:现在,图上出现了这么些信息。(课件出示对话: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我们买了22个面包。我们买了8个面包。)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提示:现在还剩多少面包?

2、小组讨论。

1)应该怎样解决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4、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5、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1)54-8-22

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组讨论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6、教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括号,在数学中我们一般用一种小括号的形式来把这个算式写成两步式题。54-(22+8)=24(个),小括号象两扇门,把22和8这对好朋友关在一起,在计算时,我们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22+8=30,再算54-30=24。

三、巩固应用

1、巩固小括号的应用。

师: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小括号,你能来算一算吗?

(课件出示算式,一组一组出示。)

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想法吗?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有时会改变运算顺序。

2、练习一的第2题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3、独立完成第3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

四、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小括号课件【篇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例2、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了解带小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2.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准备小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9+34+37+512-714-5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答案.

3+5+75+4-310-2+5

师: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以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朋友,如100以内的数、加号、减号等,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

生:想!

师:这位朋友就是小括号.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小括号,并用红粉笔在后面书写(),接着让学生用手指书空2遍.

师: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那么小括号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2.认识小括号及作用.

师: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你们来得真好!快帮我算算盘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里的糖说:这里有黄色的2块,绿色的3块,红色的7块,你们想想该怎样算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师:请同学们也来帮小熊算算好吗?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在桌上摆一摆,猜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样算的?

生①:先把黄、绿两种圆片相加,再加红色圆片.

生②:先把红、绿两种相加,再加黄色圆片.

师:这两个同学谁做得对?

生:都对.

师:他们都做对了,只是方法不同,那么怎么区别他们的做法呢?谁有好办法?

(教师故做无可奈何的样子.)

师:这就需要我们的好朋友小括号来帮忙.它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

电脑出示将两组先算的部分用括号括起来.电脑反复闪烁小括号的位置,强调小括号的作用.

(2+3)+7=122+(3+7)=12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一想,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师:以后,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括号就可以省略.例如(2+3)+7=12的括号就可以省略.

教师指导学生读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师:以后看到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看这道题.

出示例3:15-(6+2)=?

①请同学读题.想想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于几?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算?以后看到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算?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③做下面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4=14-9-3=

12-(5+4)=14-(9-3)=

三、应用新知

1.看图计算.

2.对比练习.

①练习十三第1题.

13-4+5=7+7-6=

13-(4+5)=7+(7-6)=

让学生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出相同和不同.

师: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下面3题,哪题先算4+6?为什么?

13-4+613-(4+6)4+6-5

3.游戏.

①摘红花.

计算横行和竖行每三个数的和,谁先算出得数,并说出用哪种方法简便,就摘下红花.

②找朋友.

发给学生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算出得数.得数相等的就是一对好朋友.例如:

15+4-212+(11-9)9+(10-1)

18-(4+6)7+(3+4)10-(15-13)

4.在适当的位置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14-9-3=79-8+1=70

小括号课件【篇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例4,第5页做一做,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积累,掌握知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累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有括号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学例题

教学设计:

一、复习

说明运算顺序并脱式计算(题目自拟)

二、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学生读题

问:60位有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

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

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例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强调: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

学生上台板演。

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完成做一做

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练习二第2题: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

3、练习二第3题: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板书设计:

例4.

(学生的解题过程算式)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反思与感悟:

小括号课件【篇13】

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课型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2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作用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一份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交流,引入课题

同学们,昨天张老师到百润发大卖场买了一件80元的体恤,我一共带了100元,你们帮老师算算剩下的钱我还可以买5元一双的袜子几双?

学生计算,然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根据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进行灵活的引入,并板书课题。

例:【如果学生情况全部是:100-80=20(元)205=4(双)分步骤做那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都是用分步骤的方法进行计算的,那么我们能否用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知识『课题』】

二、探究新知,明确算法

1、确定计算方法可能一: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除了分步做外,可能还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组织学生充分感受,

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例题中问题应该先算什么?

列成这样的综合算式对不对?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才能解决哪一步必须先算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4页。

可能二: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也有可能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让学生说明他的想法,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要在100-80加一组括号,用意是什么?

学生说明后,立即表扬这样的学生,并让学生开始自学课本第34页。

2、让学生充分感受需要改变这个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组织讨论在自学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3、组织学生感知明确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试一试,可以指名2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书上,最后校对结果并再一次明确运算顺序。

三、巩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应该先算什么?

(2)、任意选择2题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集体校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分组完成每组算式,并让3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3组题;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说说运算顺序的不同,并校对结果;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读题,尝试自己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指名2位学生进行计算

【可以选择性地选择学生板演,一差一优有利于发现问题】;

(2)就板演结果进行校对结果,口头统计学生错误情况,并指出错误同学的错误,明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的理由;

四、简单总结,完成作业

P35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课后感受通过交流和合作,使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用小括号,理解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利用探究得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很好。

2023小螺号课件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案是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进行塑造的重要途径。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小螺号课件”的文章觉得非常有意思,当您花时间阅读本文时一定会有不少收获!

小螺号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欢用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完美情绪。

2.学习和正确运用波音、上滑音,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材分析: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段由紧凑的节奏和明快跳跃的旋律,形象地表达了螺号声声以及海边儿童期盼阿爸快快回时的急切情绪。第二乐段将节奏拓宽,尾音拉长,给人以舒展优美之感。波音的运用营造了宽阔的沙滩和辽阔的大海这一景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教法思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课程整合,创设环境,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用心性和主动生,透过引导学生认真地聆听。模仿,合作、探究与创造音乐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到达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愿望。

出示海螺,启发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生长的环境,介绍海边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号以及小螺号的用途。

欣赏歌曲《小螺号》的录音录像,感受并说出歌中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我仿佛见到了宽阔的沙滩,辽阔的大海,海边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吹小螺号)

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轻声地模唱几遍。

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将其涂上颜色并唱一唱。

三、难点练唱。

大跳音程。

歌曲处理:

第一乐段(1~16小节)欢快、跳跃有弹性,表达出螺号声声和孩子们期盼的情绪。

第二乐段(17~28小节)舒展优美、亲切自然。

分男女生演唱,点唱。

学生试吹瓶罐,模仿螺号声,在歌曲适宜处加入奏(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交换唱奏)

分小组唱,奏练习。

各组推荐两名学生作唱,奏表演。

四、课堂小结:

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用心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期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必须要背熟歌词。

小螺号课件 篇2

《小螺号》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

歌曲教学《小螺号》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小螺号》,指导学生用欢快甜美的歌声完整地演唱。

2、体验节奏的变化对歌曲表现的作用。教学重点:

1、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

2、大胆表现,敢于交流,领略合作的愉快。教学难点:体验节奏的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瓶罐、螺号、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学生听音乐拍手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师:快乐的音乐课又开始了,请同学们把你们最精彩的一面展现给在座的各位老师吧!

二、导入新课:

1、听声音

师:下面我想带你们去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播放海鸥的声音)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播放海浪的声音),现在可以把你们的眼睛睁开了,看看老师带你们到哪里了?(生答)对,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去看海(多媒体:海边景色)。

2、做律动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海边捡宝贝呢?(跟音乐做律动)

三、新课教学:

1、看实物,说海螺

师:同学们看老师捡到什么好宝贝了?(出示海螺实物)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生回答海螺的特点)

2、听范唱,读歌词。

A、师:有一个小朋友捡到个更神奇的海螺,它不断能吹出美妙 的声音来,而且每当吹响它的时候,海上还会发生奇妙的事情呢,让我们从歌声中来找找答案吧!(播放《小螺号》范唱)

B、学生自由回答。C、师生按节奏读歌词。

4、用听唱法轻声唱。

师:同学们朗读得这么优美,相信你们唱得也一定很好听,请大家轻声得跟着音乐唱一唱吧。(播放《小螺号》范唱)

5、老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6、歌曲处理:前半部分给人的感觉就比较轻快,高兴的,就像小朋友蹦蹦跳跳地在海滩边拣贝壳、玩耍,演唱的声音要轻快有弹性。后四句节奏比较舒缓,给人的感觉就比较优美,抒情的。就像小朋友在呼唤他的阿爸早点回家,声音要唱得连贯。

7、完整演唱歌曲。

四、小组合作,表现歌曲

1、打击乐演奏

师:下面把你们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拿出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 为歌曲伴奏吧!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动起来来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小螺号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七册第一单元,《小螺号》是著名词作曲家付林创作于80年代,是一首欢快、活泼,独具特色的歌曲。歌曲为ABA的形式,A段与B段是一种鲜明的对比,A段是欢快的、活泼的,B段的节奏则比较舒展。A段要用欢快、弹跳的声音演唱,B段的气息要长且要保持。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小螺号》的演唱,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

2、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能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小螺号》。

3、在歌曲演唱、创编、表演中,自然渗透“爱”的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等“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能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能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积极调动学生有效、有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由低年级过渡到高年级的过渡期,学习从被动逐渐转为主动,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也能接受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能较长时间学习歌曲,也非常爱上音乐课,应在课上多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听唱法、哼唱法、示范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学法指导上,我采用了体验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

四、说教学程序

1、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蔚蓝色的大海,在海边住着一位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儿奇奇,他是渔民的儿子。每天清晨奇奇的爸爸迎着朝阳,出海打鱼,到了傍晚,爸爸伴着夕阳,摇船归来。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快乐!对于奇奇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每天放学后,来到大海边,坐在海边的岩石上,迎着海风,吹起螺号盼望阿爸的回来,同学们听,奇奇又吹响了嘀嘀嘀的《小螺号》。(播放歌曲《小螺号》。)

2、反复欣赏,感受意境

新课标中重感受默化,轻专业技能,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完整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唱歌曲。我设计了三次欣赏歌曲,为了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欣赏、去倾听,每次欣赏之前提出问题,如:这首歌带给你什么感觉?听到了歌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能哼出这首歌曲的旋律吗?学生在聆听、思考、回答中不知不觉的就熟悉了歌曲旋律,同时对歌曲的情绪情感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

3、学唱歌曲

先分乐段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并由教师弹旋律配合朗读,加强对曲调的感受力。再学唱歌曲:小螺号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因此教学中改变了以往音乐教学的句句教唱法,采用听唱法和自学哼唱法,使学生更深入地唱熟歌曲,并选择较难掌握的旋律进行相应的训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表现歌曲

新知学完,学生已经对歌曲有了完整的认识,于是自然而然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教师伴奏,学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在学生练唱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独唱、齐唱、对唱、男女唱等等形式,并配上学生事先在家里带来的小瓶子,当做海螺来吹奏,使课堂气氛进入了高潮。

5、创编表现

先由教师示范,为歌曲A段加入伴唱,再通过小组讨论为歌曲B段设计伴唱形式。在讨论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创造、设计,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创意、认为的最标准的答案告诉学生。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建议,讨论的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左右。之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展示,认真评价,鼓励学生们的创作,让学生在演唱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6、总结评价,延伸“爱”的教育。

最后,教师要给学生充满激励的评价,并延伸“爱”的教育。如可问学生“小螺号中奇奇用螺号表达了爱大海、爱爸爸的情怀,你平时在家里是怎么向爸爸妈妈表达爱意的?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话语结束课堂:愿同学们真诚爱戴身边的每一个人,个个都成为爱心小天使,将爱的阳光播撒到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板书设计:

小螺号

1 | 2 ‖ 3 | 4 ‖实际奏法:1 | 2 | 3 | 4 | 1 | 2‖

Fine D.C.

小螺号课件 篇4

教学目标设计:

1、引导学生用欢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2、学习运用好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3、用身边常见的音乐素材进行多元化创编。

教学重点设计:

(1)、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2)、准确地表现上滑音、上波音记号。

教学难点设计:

多元化创编。

教材分析:

《小螺号》这首歌曲是第四单元《水上的

歌》中的教学内容。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少儿歌曲。歌曲富有童趣的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海边美丽的景色,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小螺号》已经是耳熟能详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欣赏、创编能力,所以如何让学生通过欣赏、二声部演唱、节奏创编、表演等一系列艺术活动中感受艺术所带来的美好情感,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艺术活动,增强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教法设计:

小学音乐课应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以感悟音乐为核心,把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作为教学追求的首要目标,所以音乐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在教学中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所以我根据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了以下教法:

1、情境创设法:通过给学生讲述美丽的情境,寻找演唱的感觉,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唱法:《小螺号》是一首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在学习歌曲中用听唱法,在听一听、唱一唱等环节中反复感知、强化,不知不觉中自然掌握。这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便于学生学会歌曲。

3、对比法:可以更直观的感受音乐记号的作用。

4、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当指挥家,创意演唱、创编节奏、二声部的片段、小情景剧等,让学生在表演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学法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情境中才有利艺术能力的培养,因此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听唱法:通过学生聆听乐句后模唱乐句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小组合作法:分小组讨论如何创编,让每个学生都互动脑筋,团结、协作的进行创编。

3、创造法:选出领唱和齐唱乐段、创编节奏、二声部的合唱、剧本、等,不仅让学生动起来,更加关注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小螺号、粉笔、磁性黑板、小磁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互唱问好歌(设计意图:凸显学科特点)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先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感受大海:(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海的印象,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板书:画出大海。

引导语:哎呀!你们的小耳朵可真灵,一下就听对了,老师有点佩服你们了,大海的波浪不但可以奏出美妙的音符(板书:音阶),而且还生活着一种美丽的生物,咱们看看他是谁?课件展示海生物海螺。(咱们班的同学就是见多识广,一下就认出了是:)引导语:海螺是生活在海里的一种生物,大个的海螺可做成号角,叫做螺号,古时候,海边的人常用吹螺号传递信息)有位小朋友名叫涛涛,生活在美丽的大海边,涛涛的阿爸每天都要早出晚归的捕满一鱼舱的鱼才能回

家。为了联系方便,阿爸送了涛涛一只小螺号。于是,每天放学涛涛都要来到大海边,吹起小螺号,盼望他的阿爸能早点回家!同学们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小螺号》。(板书课题)2分钟

三、学唱歌曲、感受音乐

1、老师听说咱们班的许多同学都在幼儿园学过这首歌曲,但是老师还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完歌曲《小螺号》后,说说你们的感受?(播放范唱)引导语:来把你们对歌曲的感觉描述一下?学生作答,教师引导、补充。1分钟

2、非常好,老师今天要介绍两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一位叫上滑音,一位叫波音。

3、教师讲解上滑音、波音:(先来认识第一位好朋友,上滑音,老师唱两个相同的乐句,同学们自己听,想想哪一句是有上滑音记号的乐句,激励性评价语:太好了,你们的耳朵真灵。第二位好朋友叫波音,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上波音和下波音),今天我们主要认识这对双胞胎的老大~上波音。(教师列举上波音在哪个音阶上的唱法,学生模仿,过渡到今天歌谱中的乐句)

4、听唱法教唱:直接加入歌词演唱,对演唱表情好的学生进鼓励性评价。(老师刚才听到xxx唱的非常动听,表情特别好,你们想不想听听她的表演啊?奖励小贝壳)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音乐记号,准确的演唱歌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刚才听到xxx唱的非常标准,音乐记号很准确,咱们请她来表演。奖励小贝壳)完整、准确地表演歌曲一遍。

5、二声部的练习:同学们,涛涛来到了大海边拿出了小螺号吹了起来,咱们看看第一、第二乐句咱们试着用海螺的声音来给歌曲伴唱一下。

6、节奏练习:同学们,海螺不但可以吹,还可以用来---?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弹舌头”弹的特别好,来给老师展示一下?先听老师弹一遍。0X0X0X0X0X0X0XX0X

咱们把这个“弹舌头”用到第三第四乐句,看看效果怎么样?

7、咱们的涛涛呀已近远远地看到阿爸的渔船向这边开过来了,你们说他高不高兴啊?对,他高兴得都唱了出来:茫茫的海滩。蓝蓝的海水。老师想请一位唱歌特别好听的小朋友来唱这两句,谁来试一试??哎呀,他唱的可真动听啊,浪花也跟着一起合唱呢,老师想给大家表演一下浪花,你们想不想听啊?来“涛涛”继续唱。

四、拓展歌曲,创编表演环节:

一、拓展创编:

思考:假如你是一个指挥家,你会怎样去设计这首歌曲?咱们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二、综合性表演:(五分钟的小组合作)

分组讨论,教师环顾指导后,表演展示。

4、情景剧:

大导演毕健榛老师听了《小螺号》的故事呢,决定要要招聘两位演员,出演最新的电影《小螺号的故事》,请学生上台来表演。

五、小结本课:

同学们,今天学的小海螺好听吗?咱们还认识了两位新朋友:上滑

音和波音,还一起用“响舌音”为两个声部的歌曲伴奏,拍了一部电影叫《小螺号的故事》,今天的作业就是把你学会的认为最拿手的东西带回家表演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好了,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请你们唱着《小螺号》走出教室吧!

该教案参加20xx年.4月.17日在阜康市电教中心举办的“阜康市20xx年小学音乐教学能手活动”,被评为小学音乐教学能手。

小螺号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用歌声表达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在演唱歌曲《小螺号》的过程中,掌握上波音和上滑音的演唱方法。

3、运用打击乐等形式来表现歌曲,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的演唱带有上滑音和上波音的旋律。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自制打击乐器(双响筒、沙锤)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有一个地方,那里四季春常在,那里瓜果遍地栽,那里有迷人的海滩,那里有成群的.椰林,那里还有优美的音乐,猜猜是哪里?

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就是美丽的海南岛,生活在那儿的小朋友时常会用一种乐器来吹奏,以此表达自己心中的快乐之情。

螺号

生活在海边的孩子们,就用小小的螺号吹出了动听的音乐,请听歌曲《小螺号》

二、学唱歌曲

1、熟悉歌曲旋律及内容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教师示范歌曲

师:请你认真听在歌曲中,当小螺号吹起来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事儿呢?

学生自由回答:海鸥听了展翅飞;浪花听了笑微微;阿爸听了快快回。

(3)朗读歌词:学生跟老师一起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学生跟音乐旋律轻声跟唱。

2、教唱难点乐句,强调上波音。

2/466.5︱326。︱6—︱6

6.5︱325.︱5—‖

茫茫的海滩,蓝蓝的海水,

(1)上波音的处理

师:我们来看这个符号它有什么特点?

师:它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做上波音。下面我们来看老师用竖笛或手风琴对比旋律,听一听加上它和不加它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教师演奏)

学生用竖笛模仿上波音。

(2)长音的处理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从“海”字开始处共有几拍?(老师边范唱边用手打出拍子)

生:4拍。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划拍子,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生跟老师一起演唱第二乐段的后两句)

3、进一步加强歌曲的学习。

(1)师生合作演唱歌曲

上滑音在演唱的时候要自然的向上滑动,找甩出的感觉。现在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生齐唱有上滑音的地方)

(2)学生跟范唱的音乐来演唱歌曲

觉得有难度的地方可以问老师

(3)学生跟琴演唱歌曲。第一遍学生齐唱;第二遍老师领唱、学生接唱。

(4)找一名学生领唱,其他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来接唱,教师伴奏。

4、歌曲情感处理

引导学生能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拓展部分

1、引导学生用身体语言表现或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欣赏艺术家们编排的舞蹈《小螺号》

3、欣赏学生校园舞蹈《小螺号》

四、小结

小螺号课件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螺号》,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首先教材分析:

《小螺号》选自人音版四年级上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更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四年级的学生在能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并表演,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在课堂上我将采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分,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制订了三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体会纯真的感情和对爸爸的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

3.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节奏型。能够为歌曲编创舞蹈动作。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重点是:能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并能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难点是:音乐创编。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时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创设情境法、模唱法、声势律动法等。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所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与爱;声势律动这样直观形象的感受,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高和节奏。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小组合作法和自主探究法。学生分小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演唱,不仅能提高学生歌唱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

下面我将详细地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新知识,我采用激趣导入、新授课程、音乐活动和课程小结四个环节来展开: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通过播放海边玩耍的视频,请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在海边的经历,这样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教授新课,解决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听唱、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聆听歌曲、初步感知

多媒体播放歌曲《小螺号》,同时请学生思考:歌曲唱了哪些内容?给你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在初步聆听时感受歌曲的内容,可以对歌曲有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我将进行范唱,并请学生思考:歌曲的中小姑娘的情感是怎样的?(唱)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能够更深刻的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对阿爸的思念与爱。

其次,学唱歌曲,解决重点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节奏方面,我会先给学生几分钟的熟悉时间,同时找出难点节奏行重点教学。如节奏型X。X和XXXX,我会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生活中的声音是否有与之相似之处。如知了的叫声和快速跑的声音。这样的方式,便于学生形象的掌握节奏。音高方面,我则会用科尔文手势这一形象直观的方式。

第三环节:填词演唱,情感表达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目标,因此,在进行填词演唱时,我将采用跟琴填词的方式,我弹一句,学生跟唱一句。同时,强调歌曲的情感,前段欢快地,后段抒情地。

在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之后,进行巩固练习的环节。我将给学生10分钟的自由练习时间,在此期间我会播放歌曲伴奏,学生试着跟伴奏进行歌唱,同时,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以达到真正的会唱歌曲。

第四环节:音乐游戏,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根据歌曲进行律动或情景创编。我将学生分为四组,激发学生自行创编,形式可以多样。与此同时,我会进行巡回指导。之后,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表演,并进行自评和互评,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我会采用学生自主总结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说出今天的收获与新知,加深对情感的培养。之后,全班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音乐课。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的正上方写上本节课的题目,下面靠左的位置写上节拍和情绪,右边写上本节课的重点节奏和音高。

以上是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细心聆听。

小螺号课件 篇7

1、能正确理解歌词,并感知音乐的节奏,培养对音乐的节奏感。

2、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体验歌唱过程中的快乐。

3、能够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意思。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1、重点:用欢快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体验歌曲的情绪、情感。

1、活动前一天要求幼儿把家中用贝壳或海螺制成的工艺品带回园,进行分享观赏。

2、音响及《小螺号》的音频,辅助感知节奏的打击乐器(木鱼、小鼓、三角铁、沙球等),手写歌谱一份。

一、活动导入:

1、把收集到的贝壳风铃、贝壳船、海螺等工艺品装扮教室,让学生摸摸看看听听,营造海边的氛围。

2、教师导入,“小朋友们,看看课室里摆满了你们带来的贝壳风铃、海螺船,漂亮极了。那你们知道这些贝壳、海螺是从哪里来的吗?”(海滩)“那有没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海滩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海鸥、浪花、船等词)

“哇,海滩上有那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啊!?”(想)“那老师今天教小朋友们一首歌曲《小螺号》,让‘小螺号’带你们去看看海滩好吗?”(好)初步听赏歌曲:教师第一次播放《小螺号》的音乐旋律,并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及韵律展开想象。

二、学习歌曲:

1、发声练习:先让幼儿进行发声练习,打开喉咙,以免歌唱时伤及声带。

3、老师第二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注意歌曲的节奏。

4、老师逐句教幼儿唱并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辅助教学。老师边用乐器拍打节奏,边唱歌词,幼儿跟着老师的节奏拍掌唱词。

5、“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手来拍打节奏,现在你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打节奏?

6、用动作表现音乐: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曲中的主要形象:如小螺号、海鸥、浪花、船等。师:“小朋友们,歌曲里面‘滴滴滴’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呀?谁在飞啊?谁笑啦?……”

(2)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吹螺号、海鸥展翅、浪花起伏等形象。

7、让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打节拍,完整地唱一遍歌曲。结束: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唱起《小螺号》,一起去捡小海螺吧!”老师跟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下结束活动。

歌曲《小螺号》,掌握了音乐知识:弱起小节、附点音符,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熟练了歌曲的吹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

本课有效地把器乐教学与唱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互动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大胆表演,这是本节课教学成功的一大关键。音乐课程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只有密切联系生活,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才能开心地掌握各种知识、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兴趣。因此,教师注意挖掘课外资源,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音乐课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本课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其中,合作创编、综合表演等内容表现得十分突出。教学时,教师虽然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但没有给学生明确责任,没有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体验、创编、集体练习的时间,导致了部分小组的配合不够默契、表演比较拘谨。这就意味着教学设计还有待优化。明确学生自己应负的责任,合理提供空间和时间,加强调控与指导等等,都得合理设计,达到最优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大程度地积极探索、紧密配合、大胆创编,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去参军励志的文案(摘录23条)

参军励志文案 02-25

抖音早上心情文案

早上心情文案 05-17

2023英语广播稿

英语广播稿 05-17

毕业发朋友圈文案精选54条

秋游发朋友圈文案 发朋友圈幽默文案 05-17

每天分享生活日常的文案必备(64句)

每天生活日常文案 05-17

小学体育年度工作计划11篇

小学体育年度工作计划 体育年度工作计划 05-17

个人自我评价应该怎么写精选6篇

自我评价应该 05-17

办公用房清理自查报告合集6篇

办公用房清理自查报告 办公用房自查报告 05-17

高三满分作文15篇

高三满分作文 05-17

幼儿科学工作计划(集锦11篇)

幼儿科学工作计划 幼儿工作计划 05-17

最新高三课件跑操励志口号

学校跑操口号 班级跑操口号 03-24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