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全等三角形教案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 教案和课件的完善需要教师反复打磨和改进,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考虑到您的需求我们编辑了“全等三角形教案”,非常荣幸邀请您浏览本页内容!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专科生求职信系列4篇

全等三角形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这次实践活动是一次玩扑克牌的数学活动,学生要根据3张或4张牌上的数选择运算方法算出24来。教材安排了三部分活动内容。首先通过学一学,引导学生根据牌上的数计算出24的方法;其次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根据给定的4张牌,探索计算出24的方法;最后安排“比一比”,让学生四人一组摸牌、计算,看谁最先算出24。

这节实践活动课可以加强加、减、乘、除法口算练习,而且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1在“学一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算24点”游戏的方法和操作步骤,使扑克牌和数学结合起来,把加减乘除多种运算有机结合起来,再进行小擂台、夺星比赛,让学生“玩”的有组织,“玩”的有目的,“玩”的有方法,“玩”的有收获。

2、感受算法多样化用三张牌算24点,方法往往只有一种,但用四张牌算24点却可能有好多方法。(有时三张牌、四张牌并不一定都能算出来)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估计,尝试多种计算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唯一的。整个课堂气氛是可以的

教学目标

1.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在加、减、乘、除口算练习中,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知道不同的牌可以算出24,相同的牌有不同的算24点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

3.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算24点的方法和规则,能比较快地利用3张牌算24点。

难点:用4张牌算24点。

全等三角形教案(篇2)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全章学习的开篇课,也是本章学习的主线,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对生活中的全等图形和抽象的几何图形的观察,使学生对全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建立对应的概念,掌握寻找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元素的方法,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为学习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第十六章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全等三角形中严密的对应关系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对它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提升思维水平。

教学目标:

1.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能够准确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动手操作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练和性质;

难点:能在全等变换中准确找到对应角、对应边。

教学突破: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观察、感受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亲身体验创造全等三角形,加深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白纸等; 2.学生准备:白纸、剪刀等。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手脑并用,理解新知→合作交流,应用新知→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师生互动,小结新知。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与学生谈话,努力走近学生之中。

2、游戏情景,引入新课出示课件:大家来找茬游戏

引导:

1、观察两副图形在形状、大小、位置方面的共同点

2、两副图形形状、大小若相同该如何检验?

引导: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全等形?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一百元人民币)感知全等形。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手脑并用,感受新知

用剪刀在一张纸上剪出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引出全等三角形教学。

2、观察诱导,探究新知。 (1)全等三角形相关概念

引导观察:课件操作演示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引导学生类比得出全等三角形定义;

中国人民邮政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引导学生概括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定义;

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表达式

引导学生书写全等三角形的表达式:△ABC≌△DEF,读作:△ABC全等于△DEF。

温馨提示:

①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②全等符号“≌”中“∽”表示形状相同,“=”表示大小相等,合起来就是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即全等。

引导学生感悟:三角形全等表达式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秩序性和精确性,使用规范的表达式将有助于解决相关的问题

(3)全等三角形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并概括全等三角形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用几何语言表达全等三角形性质:∵△ABC≌△DEF(已知) ∴AB=DE,AC=DF,BC=EF;

∠A=∠D,∠B=∠E,∠C=∠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手脑并用,体验新知

利用刚才剪下的两个全等三角形,在课桌上摆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再与同伴合作交流,探究如何通过操作其中一个三角形使它们再次重合?

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只要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相同,不管位置怎样变化,都能通过平移旋转翻折的方式使之重合。

(2)观察交流,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探索规律。在全等三角形中,一般是:1.有公共边,则公共边为对应边; 2.有公共角,则公共角为对应角;

3.最大边与最大边(最小边与最小边)为对应边;最大角与最大角(最小角与最小角)为对应角;

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发现规律。

针对所得的对应角、对应边情况引导学生总结:规范地写出全等三角形表达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表达式中字母的对应情况就能够,准确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三、合作交流,应用新知。

例:如图,△ABO≌△DCO,指出所有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解:∵△ABO≌△DCO (已知) ∴AB=DC,BO=CO,AO=DO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D,∠ABO=∠DCO,∠AOB=∠DO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变式:若上图中△ABC≌△DCB,试写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相等的角。

解:∵△ABC≌△DCB (已知) ∴AB=DC,BC=CB,AC=B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 D,∠ABC=∠DCB,∠ACB=∠DB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如图,△ABD≌△EBC,AB=3cm,BC=5cm,求DE的长.

解:∵△ABD≌△EBC,且AB=3cm,BC=5cm (已知)

∴AB=EB=3cm,BC=BD=5cm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DE=BD-EB=5-3=2cm

(2)如图,已知△ABC≌△ADE,想一想: ∠ BAD= ∠ CAE吗?为什么?

解:相等,

∵△ABC≌△ADE(已知) ∴∠BAC=∠DAE(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BAC—∠DAC=∠DAE—∠DAC(等式性质)即∠BAC=∠DAE

五、师生互动,小结新知。

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并把它与同伴一起分享。

1、全等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4、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得规律。 (1)观察图形特点;

(2)观察表达式(对应关系)

六、布置作业。

课本P92习题15.1,第

2、4题。

七、教后感

······

板书设计:

15.1全等三角形

定义:

表示性质:

(学生板书)

全等三角形教案(篇3)

教学建议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自学辅导与发现探究法”。力求体现知识结构完整、知识理解完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探索问题、动手试验、发现规律、做出归纳。让学生直接参加课堂活动,将教与学融为一体。具体说明如下:

(1)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

本节课开始,让同学们自己思考问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种,如果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判定它们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展开讨论,初步形成意见,然后由教师答疑。这样促进了学生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2)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层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公理的多层次理解;二是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

公理的多层次理解包括:明确公理的条件及结论;公理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理解及掌握;公理的作用。这里特别强调三个方面:1、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2、归纳总结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首先给出直接应用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题目;然后给出变式题目;最后给出综合应用题目。这里注意两点:一是给出题目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按教材的形式严格书写。二是给出的综合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法建议:

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

本节课开始,让同学们自己思考问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种,如果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判定它们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展开讨论,初步形成意见,然后由教师答疑。这样促进了学生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2)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层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公理的多层次理解;二是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

公理的多层次理解包括:明确公理的条件及结论;公理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理解及掌握;公理的作用。这里特别强调三个方面:1、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2、归纳总结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首先给出直接应用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题目;然后给出变式题目;最后给出综合应用题目。这里注意两点:一是给出题目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按教材的形式严格书写。二是给出的综合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已知斜边、直角边画直角三角形的画图方法;

(2)掌握斜边、直角边公理;

(3)能够运用HL公理及其他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证明和计算.

2、能力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

(2)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系统特征。

教学重点:SSS公理、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五种方法(SAS、ASA、AAS、SSS、HL)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问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种,若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判定它们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呢?

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后回答,教师补充完善。

2、公理的获得

让学生概括出HL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画图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这里用尺规画图法)

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 (略)

强调说明: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3)特殊三角形研究思想。

3、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投影例1)

例1求证: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分析:首先要分清题设和结论,然后按要求画出图形,根据题意写出、已知求证后,再写出证明过程。

证明:(略)

(2)讲解例2。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点评。)

例2:如图2,△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CD,DE、DF分别垂直于AB、AC,垂足为E、F.

求证:BE=CF

分析: BE和CF分别在△BDE和△CDF中,由条件不能直接证其全等,但可先证明△AED≌△AFD,由此得到DE=DF

证明:(略)

(3)讲解例3(投影例3)

例3:如图3,已知△ABC中,∠BAC=,AB=AC,AE是过A的一条直线,且B、C在AE的异侧,BD⊥AE于D,CE⊥AE于E,求证:

(1)BD=DE+CE

(2)若直线AE绕A点旋转到图4位置时(BD<CE),其余条件不变,问BD与DE、CE的关系如何,请证明;

(3)若直线AE绕A点旋转到图5时(BD>CE),其余条件不变,BD与DE、CE的关系怎样?请直接写出结果,不须证明

学生口述证明思路,教师强调说明:阅读问题的思考方法及思想。

4、课堂小结:

(1)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5个(SAS、ASA、AAS、SSS、HL)在这些方法的.条件中都至少包含一条边。

(2)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综合运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5、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79#7、9

b、上交作业P80#5、6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直角形全等的判定

如图(1)A、E、F、C在一条直线上,AE=CF,过E、F分别作DE⊥AC,BF⊥AC,

若AB=CD求证:BD平分EF。若将△DEC的边EC沿AC方向移动变为如图(2)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角角边.

2.三角形全等条件小结.

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

4.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全等三角形条件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操作、?归纳获得数学规律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

3.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画图、探究、归纳、交流,使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复习:

(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

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

(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三种:

①定义;

②SSS;

③SAS.

2.[师]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

导入新课

[师]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

[生]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

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做一做: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4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自己动手操作,然后与同伴交流,发现规律.

教师活动:检查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活动结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得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完全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全等.

提炼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师]我们刚才做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随意画一个三角形ABC,?能不能作一个△A′B′C′,使∠A=∠A′、∠B=∠B′、AB=A′B′呢?

[生]能.

学生口述画法,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加深对“ASA”的理解.

[生]①先用量角器量出∠A与∠B的度数,再用直尺量出AB的边长.

②画线段A′B′,使A′B′=AB.

③分别以A′、B′为顶点,A′B′为一边作∠DA′B′、∠EB′A,使∠D′AB=∠CAB,∠EB′A′=∠CBA.

④射线A′D与B′E交于一点,记为C′ 即可得到△A′B′C′.

将△A′B′C′与△ABC重叠,发现两三角形全等.

[师]

于是我们发现规律: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这又是一个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生]在一个三角形中两角确定,第三个角一定确定.我们是不是可以不作图,用“ASA”推出“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呢?

[师]你提出的问题很好.温故而知新嘛,请同学们来验证这种想法.

【教学过程设计】:

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ABC与△DEF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

证明:∵∠A+∠B+∠C=∠D+∠E+∠F=180°

∠A=∠D,∠B=∠E

∴∠A+∠B=∠D+∠E

∴∠C=∠F

在△ABC和△DEF中

∴△ABC≌△DEF(ASA).

于是得规律:

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例]如下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B=∠C.

求证:AD=AE.

[师生共析]AD和AE分别在△ADC和△AEB中,所以要证AD=AE,只需证明△ADC≌△AEB即可.

学生写出证明过程.

证明:在△ADC和△AEB中

所以△ADC≌△AEB(ASA)

所以AD=AE.

[师]到此为止,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条件探索三角形全等问题已全部结束.请同学们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做一个小结.

学生活动:自我回忆总结,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补充.

有五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边边边(SSS)

3.边角边(SAS)

4.角边角(ASA)

5.角角边(AAS)

推证两三角形全等,要学会联系思考其条件,找它们对应相等的元素,这样有利于获得解题途径.

练习: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图(1)中由“ASA”可证得△ACD≌△ACB.图(2)由“AAS”可证得△ACE≌△BDC.

【课堂作业】 1.如图,BO=OC,AO=DO,则△AOB与△DOC全等吗?

小亮的思考过程如下.

△AOB≌△DOC

2、已知△ABC和△A′B′C′,下列条件中,不能保证△ABC和△A′B′C?′全等的是( )

A.AB=A′B′ AC=A′C′ BC=B′C′

B.∠A=∠A′ ∠B=∠B′ AC=A′C′

C.AB=A′B′ AC=A′C′ ∠A=∠A′

D.AB=A′B′ BC=B′C′ ∠C=∠C′

3、要说明△ABC和△A′B′C′全等,已知条件为AB=A′B′,∠A=∠A′,不需要的条件为( )

A.∠B=∠B′ B.∠C=∠C′; C.AC=A′C′ D.BC=B′C′

4、要说明△ABC和△A′B′C′全等,已知∠A=∠A′,∠B=∠B′,则不需要的条件是( A.∠C=∠C′ B.AB=A′B′; C.AC=A′C′ D.BC=B′C′

5、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应边上的三条高分别相等; B.对应边的三条中线分别相等

C.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D.两个三角形的任何线段相等

6、如图,已知∠A=∠D,AB=DE,AF=CD,BC=EF.

全等三角形教案(篇5)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将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教学共分三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以及全等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它是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其他判别方法的核心内容,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

由于初二的学生对几何的认识还很有限,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这是第一次系统的学习三角形,本节课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以及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并初步学会运用,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思想、有条理地思考、分析、表达,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并初步学会运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以及探索思路的选择。

为突出重点:我安排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练习题,以引导学生熟练的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

为突破难点:利用分类思想引导孩子通过画图、观察、比较、推理、交流,在条件由少到多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最后结论。

五、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探索式教学”、“启导式教学”。

2、学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展示玻璃打碎的情景。

2、提出以下问题:

(1)该如何配一块和原来一样的玻璃呢?

(2)两三角形全等需概念的所有条件都满足吗?如何尽可能的少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回顾已学知识,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索,诱发新知。

(二)交流讨论,探索新知

1、探索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几个条件,在学生对导学案的处理的基础上,我组织以下教学活动:

活动一: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下列三角形:

只给定一边时(多媒体出示不同的三角形):

只给定一个角时(多媒体出示不同的三角形):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从而认识到:

只给出一个条件时,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简单的情况入手,通过动手实践验证只满足一个条件时是不能画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从而引出活动二。

活动二:

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照下面的条件做一做(师提示).

①、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

②、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50°.

③、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cm、6cm.

对于活动二先让学生汇报(导学案)有几种情况,体会分类讨论的必要性,然后把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分别去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再让各组学生展示学生所画的三角形,并交流解决的方法及获得的结论。

小组一:解决问题①、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厘米。

画出的三角形几乎都不一样。(多媒体演示)

结论:这三个三角形不全等。

小组二:解决问题②,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0°和50°,画的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样。(多媒体演示)

结论:这两个三角形不能重合,即不全等.

小组三:解决问题③、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cm、6cm,所画出的三角形也不全等。

(多媒体演示)

师总结: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那么给出三个条件时,又怎样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思想,有两个条件满足时两个三角形能否全等,应该如何去划分(两边、两角、一边一角)本环节也是为下一活动满足三个条件是两三角形是否全等做铺垫。

活动三:

接着提出以下问题: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

引导学生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在三角形的3个角和3条边中取3个条件,有几种情况。让学生体会分类讨论的方法。本节课主要研究给出3个角和3条边的情况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边、边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8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4cm、5cm和7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对于问题(1)鼓励学生去思考,只要学生能列举出反例即可,多媒体演示下图:

对于问题(2)先引导学生交流画法,多媒体演示画法,然后鼓励学生去画,并将所画的三角形剪切与同伴的是否重合。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你能发现什么结论?你是如何获得的?若改变三角形三边的取值,你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

学生活动:几个同学一组画三角形,并将所画的三角形剪切,判断其能否重合,并总结所获得的结论。

师总结: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边边边”或“SSS”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用分类思想,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这里老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动手去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合作交流激活学生思维,感受反例的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归纳总结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新知,探索性质(多媒体展示)

1、如图,AB=CD,AC=BD,△ABC和△DCB是否全等?试说明理由。

2、如图,D、F是线段BC上的两点,AB=CE,AF=DE,要使△ABF≌△ECD,还需要条件

设计意图:安排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能力。

以上是研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

活动四:

取出课前用长度适当的硬纸条和大头针自制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并拉动它们。(多媒体演示,展示生活中的应用)

得出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应用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发散思维,强化新知

1、如图,AB=AC,BD=CD,H是BC的中点,指出图中全等三角形,它们全等的条件是什么?

2、四边形ABCD中,AB=CD,AD=BC。△ABC和△CDA是否全等?∠A=∠C吗?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尝试独立解决,显现出个体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实现有差异发展,达到共同提高。

(五)师生小结,反思提高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存在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内容,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六)布置作业,反馈新知

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面部三角区不要乱挤痘痘

三角区长痘痘 青春期三角区长痘痘 01-18

最新监理通知单范文

监理通知单 03-12

内控自查报告九篇

内控自查报告 03-12

七夕送花发朋友圈文案174句

七夕送花文案 03-12

会飞翔的母鸡作文

飞翔母鸡作文 母鸡作文 03-12

记日出周记

日出周记 03-12

关于成长的句子精选106句

关于成长的唯美句子 写几个关于成长的句子 03-12

初三续写改写作文新装5篇

初三续写改写作文新装 续写改写作文新装 01-08

农业银行实习报告经典

农业银行实习报告 03-12

听音乐会作文

音乐会作文 03-12

实践活动演讲稿怎么写范例

实践活动演讲稿 03-12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