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钓鱼课件

钓鱼课件【篇1】

《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道理。

班上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已入高段,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围绕文本展开问题对话,关注词句的感情色彩和具体含义,在语言揣摩和表达方法的初步领会中体现文本价值。本组课文为“生活启示”专题,要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得到的启示,并抓住细节描写和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促成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进一步形成。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子,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会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结合生活体验多种形式理解“小心翼翼”、“翕动”、“沮丧”、“告诫”等词语的意思或表现的情形。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和重点句子。

2、融入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把握“我”的心情变化。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理解父亲坚持要“我”放鱼的直接原因和深远意义。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1、制作简易课件帮助学生学习。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强调“钓”与“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2、哪些字的写法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结构。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导: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钓起了一条大鱼,却在父亲的要求下把它放回湖里去了,后来我从这件事中悟到了启示,这就是课文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

钓鱼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悟本文在心理上的活动描写,体会“我”的心情,钓鱼带给我的启示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懂得严格要求自己做讲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在心理活动方面的描写,体会“我”的心情,从中感受父亲对我的教育,做讲道德的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老师的业余爱好是打排球,你们有什么业余爱好,能跟老师说说吗?

师:昨天我们还认识了父子俩,他们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师:让我们也一起享受一下那晚的景色吧!出示文字(晚霞辉映的湖面上贱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阅读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建够,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

过度语:是呀!多么美丽的傍晚,在皎洁的月光下钓鱼,怎能不让人兴奋呢?尤其是钓到了大鲈鱼,更让人感到欣喜,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对我说了什么?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父亲喜欢这条鱼?别着急,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找一找。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只有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文本中,才能对人物的心情有所了解,有所感知,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够在课堂真诚交流,去感受当时的情境]

生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其中有一个字最能代表父亲喜欢这条鱼,是什么字?

师:请读(2―9)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作者不舍得的理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便迫不及待的再一次投入到读书中去,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对学习有了积极性]

生:我认为他读的很平淡,没有读出“我”当时的心情。

生2汇报:“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师:“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师:“乞求”,是什么意思?我的心情又是怎样想的?

生:“乞求”是哀求的意思,多么希望父亲能同情我呀!

师:让我们在他们父子的对话中,去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出示文字:(男同学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小作者的话,老师读旁白)

师:我认为咱们读的还不够好,能拥有自信的再次试一下吗?(女同学读父亲的话,男同学读小作者的话,老师读旁白)

[在读对话中,去感受父子俩人的心情,使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印象中的父亲更加严厉]

生:“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他放回到湖里去。”

师:就连这种乞求父亲都不满足我,是父亲不爱我吗?

师:那他这么做是为什么?让我们读一读父亲的话,谁想读?

师:你可真会发现,哪那句话能体现出来呢?能读一读吗?

生: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时间,给学生自主的学习环境,这是心灵自由驰骋,情感相互交融,思想彼此砥砺,创新自然生成的必由之路,在讨论中感受,会有所启迪]

生1:放掉了这条大鲈鱼是值得的,因为这是一个道德的问题。

钓鱼课件【篇3】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理念

3、写名言作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也像名人一样把自己的感悟写成名言吧!

4、指导写“德”字

5、生活就是一本书,善于读它的人,不仅可以从中有所发现,获得启示,还能为这本书增添新的、美丽的篇章。让我们学会用心去品读吧!

六、板书设计13钓鱼的启示

放鱼——“鱼”

悟生活是书

通过本文的设计,我更深刻的明白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一、以体验促阅读

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想一下如果自己就是作者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

二、抓重点词句,感悟情境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所以,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三、联系实际,感悟文章

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同学通过讨论找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形象的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钓鱼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会读“鲈、饵、纵”等11个生字,会写“捞、饵、溅”等14个生字,理解“涟漪、翕动、抉择、告诫”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理清文章体条理。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1) 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学习生字词。

(2)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3)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内心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法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在一个如水的夜晚,一个刚满十一岁的小男孩和他的父亲去附近的小岛上钓鱼。就是那一次钓鱼,给小男孩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身的启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

2、 齐读课题。

3、 释题。

师:“启示”就是通过一件事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自读课文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拿起书,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二)检查生字词

(小黑板出示):鱼饵 鱼钩 鱼鳃 捕捞 操纵

抉择 告诫 实践 皎洁 沮丧 诱惑

溅起涟漪 小心翼翼 轻轻翕动 不容争辩

1、自由读、开火车读。

2、解释词语。

a、涟漪(细小的波纹。)

翕动(一张一合地动,多指嘴巴。)

b、找近义词。

抉择(选择)

告诫(劝诫)

师:(拿出两只颜色不同的粉笔)我想从中选一只,能不能说“抉择”?(不能,“抉择”指很难的选择,可能是影响一生的选择。)

“告诫”什么时候能用呢?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警告、劝诫)

(三)概括课文。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能用简单的话讲一讲。

(课文讲了作者回忆小时候随父亲去钓鱼,在父亲的要求下,严格遵守时间上的规定,将已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水中。)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师: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舍不得放,但父亲坚持要我把鱼放回水中 。

板书: 我————不放

爸爸————放

2、师: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找“我”不放鲈鱼的理由,并划出关键词语。

(生默读)

3、交流理由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理由。

(钓鱼之不容易 鱼大 无人知晓 只差两个小时)

a、钓鱼之不易

1)、师:多好的鲈鱼,多大的鲈鱼,十一岁的“我”舍不得放走它,因为钓起这条鱼是多么不易。大家找到“我”钓鱼的段落读一读 ,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的印象很深刻。

生说:过了好长时间 小心翼翼 一收一放 等 迅速 拉

2)、朗读感受

3)、说话训练

师:小男孩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难道这仅仅是一收一放吗,当时的情景可能是怎样的呢?

生自由说

4)、感情朗读

b、钓上鱼之后的兴奋:“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得意地欣赏着”

通过反复读,体会“我”钓到大鱼后得意的心情。

4、师:鱼放回去之后就很难再——————钓到这么大的了。指导朗读。

师:当时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了,而且当时并没有人看见我们,也不知道这鱼是什么时候钓的。我有这么多的理由不放,那为什么最终又放了呢,父亲当时又说了什么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想象说话

1)、师:从你的朗读和表情中,我感受到当时父亲说这话时非常平静。(停顿,环视大家)可是父亲内心真的像他表现的那样平静吗?(学生思考)

联系上下文说说: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他心理在想——————,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2)、无论我怎样——无论我怎样——-,都得————,因为时间未到。

5、朗读第10自然段。

师:最终“我”把鲈鱼放回了湖里。指名读。

我感受到小男孩是非常得依依不舍。再次朗读。

四、教师小结,留下悬念

师: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两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了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影响我的成长吗?这些内容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

钓鱼的启示

我:不放 ———— ———— 爸爸:放

钓鱼不易 时间未到

只差两个小时

无人知晓

(非) (是)

钓鱼课件【篇5】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道理。

【学情分析】

班上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子,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

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

一.导入:

师:生活是一本书,时时给我们启示,钓鱼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课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板书:“钓鱼”、“放鱼”)

【设计理念】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文中情景,为学习下面的内容作好铺垫。

二.初读启示,找句子。

1.师: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什么终生难忘的启示,哪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第10段)

2.读第10自然段,找含义深刻的句子

师:请自由朗读第10自然段,用“ ”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名)

句子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设计理念】从启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我”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探讨课文的内涵。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两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理解句子1

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课件出示)(先浏览课文,再指名)

师:同学们太利害了,把老师找的句子也说出来了。我们先看第1个句子,为什么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请快速浏览课文3-9自然段后,同桌讨论回答问题。

(1)“是与非”是指什么意思?(生:对与错!)

(2)就作者钓鲈鱼的事来看,怎样做才是对的,哪样做是错?

(3)为什么说带走鲈鱼是错的?请根据所查的资料告诉大家。(学生汇报后,师用投影出示以下资料,让学学生默读。)

(资料:因为有一段时间是适合鲈鱼繁殖和生长的季节,在开放日之前不应该捕捞正在产卵和生长中的鲈鱼。这是每一个渔民都应该遵守的规则。)

【设计理念】首先让学生明白“是与非”是指什么意思,怎样做才是对的,哪样做是错的,然后带出问题“为什么说带走鲈鱼是错的?”学生根据所收集到地资料了解到原因。这样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养成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

(4)“实践起来却很难”在文中是指(作者放鲈鱼很难)。(板书:难)

【设计理念】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继续往下学习的欲望。使课文的故事情节层层推进。

2.师:什么原因让作者感到放掉鲈鱼很难呢?请快速默读课文3?9自然段,找出原因,并用“ ”画出有关语句。(指名汇报)(估计学生会这样回答,并找出以下句子作理由。)

① 鱼很大,很美。(我从来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② 这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大鲈鱼。(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拉上岸来。)

③ 这时离捕捞鲈鱼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

④当时四周没有其他人。(我抬头看了……影子)

【设计理念】读课文,划出放掉鲈鱼很难的四个原因,在动口、动脑、动手中,了解放鱼“难”的根本原因,以此作为导线,突破教学难点。

3.师:是啊,面对这么诱惑人的鱼,“我”选择了什么呢?这要经历多么艰难的心理斗争啊?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3?9自然段,找出“我”心情变化的句子,体会“我”实践起来的艰难。(生自由,指名汇报)

①学生汇报(先说句子,再说体会到什么)

随学生汇报投影出示以下句子:

句子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得意”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语?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板书:得意)

句子2:“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师:请用“急切”的语气读。(板书:急切)

句子3:“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板书:委屈)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4: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此时此刻的“我”和爸爸可能会说些什么话呢?

(“我”可能会说:爸爸反正没人发现,我们就留下这条大鲈鱼吧,好吗?爸爸,我求求你了!

爸爸可能会说:孩子,我们必须从小时候开始,处处接受严格教育,事事严格要求,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啊。爸爸希望你从小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你明白爸爸的用心良苦吗?)

句子5: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板书:依依不舍)

师:“依依不舍”还可换成什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②齐读这5个句子

师:说得太好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句子读好吧!

【设计理念】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循序渐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理解句子2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看,把鱼放回湖中,“我”经历了一个多么困难的心理历程啊!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出示课件)就这句话中,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来考考大家呢?(指名:学生质疑,学生回答)

估计学生可能提:那“鱼”为什么加上双引号?(答:因为不是指真正的“鱼”。)

“鱼”指的是什么?(答:这句子中的“鱼”指的是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诱惑”。)“我”可能遇到哪些“鱼”呢?(答:可能遇到过的“鱼”可能是:我当设计师可能会有人出高价钱钱收买我,让我把我设计的东西挖过去……)“我”遇到了“鱼”后会怎样做呢?(答:我是不会为这些“诱惑”而动心的。)为什么能这样做?(因为父亲当年对的教导我永远铭记于心,并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2.师小结,齐品读第10自然段!

师:是啊!只有这样做,我们才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与力量。让我们一起再读第10自然段吧!

(板书:严格教育、勇气力量)

【设计理念】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内化语言,发展语感。放飞想象力,加强口语训练。品词,教会学生通过重点词语去理解课文。通过辩论,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五.拓展(同桌说,后指名)

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也曾遇到过怎样的“鱼”呢?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请说出来与你的同桌分享分享!

【设计理念】在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对生活进行反思,从而把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学习和生活中。

六.齐读道德名言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让我们来看看名人又是怎样说的,请齐读名人名言!

1.“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

2.“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希腊)。

3.“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

【设计理念】齐读道德名言,对课文揭示的道理进行内化,从而使本文主旨得到了升华。

七.小结:(指着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3.钓鱼的启示,知道了“我”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时心情非常的得意,但当爸爸说要把它放回湖里去时,我变得急切了,我恳求爸爸留下大鲈鱼,但爸爸却坚决要我放鱼,这时我委屈极了,只好依依不舍的把鱼放回湖里了。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下,我终于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设计理念】指着板书小结课文内容,帮助学生重温课文内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消化。

【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

2.搜集有关道德的名言。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得意 急切 委屈 依依不舍

钓鱼 放鱼

获 得

严格教育 勇气力量

延伸阅读

2023钓鱼课件必备


钓鱼课件 篇1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它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教师教学用书的提示,我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

三、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以下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小语课本中入选的教材,多是经过千锤百练,反复推敲的名篇佳作,其文质兼优,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资源。其审美点也往往与语文知识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钓鱼的启示》正是对学生美育的好教材。

执教《钓鱼的启示》一课,应以培养学生发现美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过课件的适当穿插,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情景导入欣赏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美妙的画面往往叫人赏心悦目。欣赏美、品味美将能净化人的灵魂。”在我语音未断的导语后便点击鼠标,伴着优美的乐曲,几幅精美的月夜图出现在大屏幕上,学生入神的欣赏着皎洁、清柔似水的月夜图。同时提出:“在这样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会有一个怎样美丽的故事发生?”音乐袅袅,余味悠悠……这时,稍一转曲,开始播放课文第二自然段的配乐范读。录音结束,学生自然陶醉其中,我也由心醉转入感叹,进而启发学生:“这么美的月色,谁能将这种美妙给读出来,让大家欣赏。”学生迅速找出了文中描写月夜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起来。之后,又给学生个性化朗读创设了一个展示平台。“谁愿意到前面来配上音乐朗读?”同学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同样一个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朗读起来也就不一样。只要把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老师就及时给予肯定。学生把欣赏文字美,想象画面美,甚至字里行间的意境美都通过感情朗读给展现了出来。同时作者这种遣词造句的表达方法也使小读者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读懂课文感受美

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钓鱼的启示》一文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父亲说的话,父亲的话中蕴含着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内在美。如何让学生去理解发现这种最崇高的美呢?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师必须把学生自学、自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发现。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由读4——9自然段。这一部分的内容是: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分角色读,然后我参与其中和学生合作表演。老师读“儿子”说的话,学生读“父亲”说的话。在分角色朗读中,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验“父亲”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态度的坚定;体验“儿子”的不理解,不服气,内心的委屈。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课文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我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儿子说的话的语气,感知人物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在学生入情入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读读、议议、想想。学生这时的读、议、想,就更深入课文内容了。在小组合作后,再来练习分角色表演这段对话,课堂气氛会进入高潮。

学生各抒己见,会找到更多、更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儿子。从而深刻地体会出父亲此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对儿子的关爱,另一方面又要态度坚定地严格要求儿子,在道德是非面前必须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学生再读这段时,把“儿子”从感到突然、不理解的急切到委屈、不服气的争辩到再三乞求,最后无可奈何的放弃这一内心感受淋漓尽致地给表现了出来。从而体会到父亲的言行是多么的高尚多么的美丽。

通过我的组织和引导,从小不贪便宜、诚实守纪、有道德,这种高尚的情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迹。

此时,我相机出示贺拉斯的名言:“父母的美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教胜于言教呀!

三、理解升华表达美

《卡尔·威特的教育》有这样一句话:“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

在学生还沉醉在感悟父亲的行为美,感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美的时候,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出示孟德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此时,文字静静地定格在屏幕之上,字大而鲜明。教室里是那么的静,老师和学生一起注视着,默念着这句话。我相信道德美的丰碑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筑起。

《钓鱼的启示》这篇美的课文让我们的学生领略到美的故事,走进文中人物美的人生,感悟道德实践之美,学会用美的眼睛体验美的生活,做一个带给祖国,带给他人美的人;同时,《钓鱼的启示》一课的教学也启示我今后从事语文教学要领略语文的美,感悟课文的美,去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钓鱼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专题是“生活中的启示”。本文是由"钓鱼"和"启示"两部分组成的。主要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仍有难度。特别是启示部分爸爸告诫的话,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交接、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父亲对“我”的教导,作者受到启示部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名言警句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本文的特点,我选择教法如下:1、以读为主,读思结合法。在教学钓鱼和放鱼的部分,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从而体会人物心理。2、小组合作交流法。在教学“启示”部分,由于是本课的难点,我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合作,学会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流程

下面我说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这节课应以培养学生发现美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过课件的适当穿插,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情景导入欣赏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美妙的画面往往叫人赏心悦目。欣赏美、品味美将能净化人的灵魂。”此时出示月夜图,学生欣赏着皎洁、清柔似水的月夜图。同时提出:“在这样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会有一个怎样美丽的故事发生?”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在此我设计的默读环节,是因为默读是小学高年级培养学生快速读书的一种方法。在此让学生得到练习。并让学生找出有关描写月夜的片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然后提问:“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下,作者的心情也很美,是为什么呢?”学生能够说出“因为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我紧接着问“作者是怎样钓到的鱼?”要求学生找出描写作者钓到鱼的句子:“过了好长时间……”让学生读出钓到鱼是很不容易的。这样为后面作者舍不得放掉鱼做铺垫。

3.接着我再次引出:“作者这么费力钓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要求学生找出描写作者钓到的鲈鱼的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地翕动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作者此时的心情。

在这一部分朗读时,同样一个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朗读起来也就不一样。只要把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老师就及时给予肯定。学生把欣赏文字美,想象画面美,甚至字里行间的意境美都通过感情朗读给展现了出来。

二.读懂课文感受美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父亲说的话,父亲的话中蕴含着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内在美。如何让学生去理解发现这种最崇高的美呢?”教师必须把学生自学、自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发现。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由读4――9自然段。

课文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我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儿子说的话的语气,感知人物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在学生入情入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读读、议议、想想。这样学生就更深入课文内容了。小组再讨论:如果你就是这位父亲,在此情况下你怎样劝这个孩子放弃这条鱼?学生各抒己见,会找到更多、更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儿子。从而深刻地体会出父亲此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对儿子的关爱,另一方面又要态度坚定地严格要求儿子,在道德是非面前必须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学生再读这段时,把“儿子”内心感受淋漓尽致地给表现了出来。从而体会到父亲的言行是多么的高尚多么的美丽。

通过组织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从小应该不贪便宜、诚实守纪、有道德。

三.理解升华表达美

在学生还沉醉在感悟父亲的行为美,感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美的时候,引入“正是父亲的严格教导,为作者 了一个美丽的人生。34年后作者事业有成,那是因为他的人生旅途中遇到过很多的“诱惑”,但是回想起父亲的话他学会了放弃。”(学生讨论:“诱惑”可能指什么?)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出示孟德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老师和学生一起注视着,默念着这句话。我相信道德美的丰碑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筑起。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让我们的学生领略到美的故事,走进文中人物美的人生,感悟道德实践之美,做一个带给祖国,带给他人美的人;

作业布置:

1. 摘录文中优美词句。

2. 将文中某句话改写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3. 搜集有关道德的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钓鱼 启示

大、美(得意)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

爸爸要我放鱼(急切) 与非的问题,实践

再三肯求(委屈、难受) 起来却很难。

放鱼(依依不舍)

钓鱼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设计理念

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内容。

2、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

一、直接导入

二、初读启示,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读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学生先默读、自学,讨论。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4、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

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爸爸)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2、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谈体会。

3、汇报交流。

(1)“得意”(2)急切、不理解(3)委屈、难受

(4)乞求(换个词)

(5)无可奈何、恋恋不舍、

4、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5、分角色读对话,

6、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体会到父亲要求我遵守规定,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

2、出示相关句子:理解“诱惑人的鱼“的含义时,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3、引出:“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为什么能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小练笔

让学生进行小练笔,一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是加强写作训练,三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以致用。

钓鱼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感悟文章写法。

2、通过角色体验、想象朗读、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内心情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读懂“我”从中所获得的启示,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

朗读由单元导语改成的小诗,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读准词语

①小心翼翼熟练操纵鱼鳃翕动(理解“翕动”)

②划着一根火柴你得把它放回(读准多音字)

③急切依依不舍沮丧(补充表示心情的词语)

④道德抉择告诫实践

预习时能读准字音的同学奖励自己两颗星。

2、任意挑选一组词语说一句话。

要求:跟课文内容一致。会说的同学,对课文内容都比较熟悉,再奖励自己两颗星。

三、初读课文,把握结构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看到这个题目,你感觉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在预习的时候,谁看到题目就思考过课文会写什么,奖励自己三颗星。

2、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段落写了钓鱼这件事,哪些段落写了得到启示?

3、这篇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晰,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总结一个道理。这就是作者写作的方法。从作者的写法上,你发现了什么写作的秘密?比如一件事的启示怎么写?重点写什么?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借助插图,理清层次

课文的插图画的是什么情景?它对应着课文的哪些段落呢?找一找

2、朗读对话,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画出我和父亲的对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2)指导朗读

出示对话: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中。”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抓住提示语和标点符号,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

探寻第一句对话的语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读课文。

3、感悟心理,学习写法

俗话说言为心声。透过这些语言,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钓鱼时,我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段,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并指导朗读。

钓到鱼后,我又是怎样的心情呢?指导朗读。

小结:作者在讲述钓鱼这件事的时候,将自己的心理活动穿插其中,显得特别具体生动,这也是作者写作的一个小秘密。

五、角色体验,争辩明理

1、补充资料:

鲈鱼味美肉鲜,人类需求量大,所以捕捞量也很大。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许多国家都规定,鲈鱼生育期间禁止捕捞。开放捕捞的那一天叫“鲈鱼捕捞开放日”。

2、既然有规定,那就应该遵守规定,放掉鲈鱼,可作者为什么不愿意放掉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把你当成作者去考虑。

3、角色体验,师生对话

现在你们是谁?你为什么不愿意把鱼放回湖里?

师生展开对话。

所有的理由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道叫什么吗?诱惑!一边是诱惑,一边是规则,稍一放纵自己就会做出不道德的事。作者也肯定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实践起来却很难。所以我们要时刻谨记父亲的告诫,用心读一遍。

4、书写甲骨文“德”字,告诉学生:要行得正,走得直,不要被诱惑有双眼睛永远在看着你,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鼓励学生用行动书写。

五年级语文《钓鱼启示》教学设计8

一、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组文章。先翻开课本第57页,齐读“单元导读”,读完后,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生活中的启示)

确实,人生会有许多经历,有的经历能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启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看看钓鱼这件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相信同学们读了后也会有不少收获。

二、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主人公是谁?发生了什么事?)

课文回忆了“我”小时候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把它放回湖里,父亲的教育让“我”从中获得了终生的启示的故事。

三、爸爸和我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钓鱼的?

四、过了好长时间,他们终于调到鱼了!(幻灯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1)你觉得有多大,用手势比画一下。

(2)如果此时此刻,你是作者,你最想干什么?

(3)此时此刻,你是怎样的心情?作者的心情怎样?

五、然而,爸爸却要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我愿意吗?默读、自学第3-9自然段思考:1、“我”做起来很难的原因。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相关句子,读一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汇报1:“我”不愿意放鱼的原因是什么?

(1) 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

(2) 鲈鱼这么大,这么美,很诱惑人。

(3) 周围没有人,不会受到限制和批评。

汇报2: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相关句子。

1、啊,好大的鱼!一条我从来没见过的大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2、“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3、“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4、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 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5、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A、谈谈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B、指导朗读,特别注意表现作者心情的关键词。

C、既然四周轻悄悄的,没有任何人的影子,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儿子:四周没有人,有谁知道呢?我们还是不放吧? 父亲:孩子,正因为没有人看见你的行为,你更应 该把鱼放呢。否则,你就自己欺骗了自己。 儿子:我这一次不遵守,下一次遵守不就行了吗? 父亲:有第一次就必然有第二次,你必须把鱼放回湖里。

6、感受爸爸的优秀品德

爸爸要我放鱼的态度非常坚决,是爸爸不讲理、不爱我吗?找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出来。

(1)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2)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3)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A:谈谈你从这些词句当中体会到什么

B、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在想些什么呢?

C、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

7、示句子: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六、朗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A、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1、“永久的回忆”指的是什么?(作者回忆了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自己和爸爸在湖中的小岛上钓鱼和放鱼,并从中获得启示的事情。)

2、“终生的启示”指的是什么?(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理解】B、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句中的“鱼”分别指什么 “鱼” ?

2、他每次都会怎样做?

3、他为什么都能这样做?(再读终生的启示)

4、正因为我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七、引起共鸣,升华启示

1、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会怎么做? 早读、午读或自习课上,没有老师在,你会怎么做?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会怎么做?

2、看看下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和体验想一想,说一说。

3、送你一句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

钓鱼课件 篇5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29课《钓鱼的启示》。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确定为: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难点为:理解“父亲”告诫“我”的一段话。

二、说教法及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基于以上认识,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

1、组织教学。

因为是抽签借班上课,第一次见学生。我先话家常式地让学生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敢问敢答,不怕问错答错”,消除学生的顾忌和紧张,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2、导入。

采用师生互背“名言”形式,既让学生明白语言积累的重要,又在学生取得成功体验得到激励性评价,情绪高涨之时出示投影,赠送给学生一段“名言”,也就是文章的难句、中心句。然后让学生聚焦中心句并针对中心句质疑问难,从而激发出学生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学习新课文,去主动探究答案的热情。

3、新授——研读课文。

①听读课文录音,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目的。

②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积累内化语言。因此,我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读中感受夜晚的美景,体验“我”和“父亲”的心情的变化,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父亲”告诫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③“钓鱼”部分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角色置换,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和训练口头表达的双重目的。“启示”部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正反两面帮助学生领悟含义,突破难点。

4、总结。

全文学完后,以自写“名言”的形式交流读书感受,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维并充分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又进行了书面表达的训练。

5、作业。

作业布置一为与自己的父亲讨论,交流自己对本文的阅读感受,既复习巩固了课文,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二为推荐阅读篇目《中彩那天》(文旨类同),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钓鱼课件 篇6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资料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中的第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我准备从教材简析及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预设、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及设想、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资料。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中的第一篇课文,属精读课文。本组学习专题是“生活的启示”,四篇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深刻的人文哲理,要求学生读懂课文之外,更能延伸到生活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和教育。而《钓鱼的启示》就告诉了我们“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道理。

这篇课文按事件发展顺序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篇课文的作用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

二、学情分析:

上课的班级是五年(5)班,本班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个别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具有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未能积极参与课堂,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练笔的能力较差,朗读水平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有所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和互相学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效果”,我们预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道:人生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中两个“鱼”的不同含义,知道引号的用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能力。

课文最后部分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我们把“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能力。”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法分析: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识特点、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们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课外有关身边的道德故事。

2、在教学思路大框架下,始终重视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读书、体验和交流,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3、读写结合,加深理解,升华感情。

4、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流程及设想

第一课时:

一、 引入新棵,板题释题

二、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三、 再读全文,思考大意

四、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前一天,学生在已经学完第一课时的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我们运用情景导入法,将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等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我迅速地把它拉上岸来,同学们请看,这是一条怎样的鱼?

这样的设计既能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能把学生带入新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对这条大鲈鱼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细读感悟

1、体会捕获鲈鱼之喜

在这个环节,我们通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并通过汇报朗读,体会我和父亲捕获鲈鱼之喜。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边记录的习惯。

2、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为了不让“把课堂还给学生”只留于形式,真正把课堂建立在平等、自主、交流的基础之上。这个环节老师通过对问题的牵引,通过四人小组的学习探讨,通过多各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从钓到大鲈鱼的得意到放走大鲈鱼的沮丧,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3.体会钓鱼得到的启示

因为学生的经历和阅历有限,所以对这部分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了突破重难点,也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效果”我们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中的两个重点句子,通过反复朗读,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并渗透关于引号用法的知识点,此环节还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三、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此环节我们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道德的例子,课堂上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从例子中再升华课文的主题: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最后让学生对文中的父亲或我说一句话,这一环节把说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最后说说我们的板书设计,板书是语文课的精华,能集中体现课文的内容与主题。本课的板书设计把写事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列入其中,并把经过中作者的心情变化作为重点,简单而有效,为学生以后的写事文章定下了框架。

钓鱼的启示课件收藏12篇


钓鱼的启示课件 篇1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俺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绩,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俺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俺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俺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身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支配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同学学习。

2、局部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俺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俺们还必需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同学可能说不出来。在同学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俺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俺”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俺”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俺”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俺”的情感变化?

(同学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俺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俺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爸爸!为什么?”俺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俺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俺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俺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俺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俺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俺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俺”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俺:“小朋友,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俺们,更无人知道俺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俺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俺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扮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俺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俺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俺的生长?俺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俺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局部,提出疑难问题。

=附板书设计

29、钓鱼的启示

俺 父亲

钓鱼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钓鱼的启示课件 篇2

【知识技能】: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的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的启示。抄写文中描写美丽夜色语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我与父亲的心理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理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和父亲在捕捞鲈鱼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钓到了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鱼,可就在此时,父亲却做了一个令我感到万分意外的决定,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幻灯片出示父亲的决定是什么?)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语读课文原句(幻灯出示人物对话)。

指导朗读读出父亲的坚持从中体会“得”的境界。

不容置疑,不容争辩,必须

盯:父亲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也在经受道德的考验。

2、此时,父亲和我一样都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那为什么还要我把它放回湖里。(板书:放)。读课文从中找出答案。(离捕捞鲈鱼开放日还差两个小时)。

这两个小时意味着什么?

不能捕捞,如果捕捞,就是不守规则、不道德。没人看见,任何时候都要守规则、讲道德。

3、再次读文。这是怎样一位父亲?

读文、分角色读文人物对话。生:读“我”。师:读“父亲”。

严父,慈母。读两次、升华两次

4、同学们、现在我们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走进父亲的内心之后,老师想问大家这条鱼放吗?(板书放)。

二、悟道理。

1、从父亲不容争辩的语气中,我依依不舍的把大鲈鱼放回了湖中,俗话舍得舍得,我舍掉了大鲈鱼但得到的是什么呢?

2、幻灯片出示(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

3、边说边美化板书,是啊!,同学们,在34年前的那个夜晚,在父亲的教导下,我持平了道德的这把天平,使他终究没有被这条诱惑的鱼而压倒。

34年的人生旅途,作者不仅一次遇到了34年以前一样的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诱惑的鱼。想一想这些鱼都是什么呢。师自由说。

34年的漫漫人生路,我始终一如既往的将这把道德的天平是因为什么呢?

幻灯片出示:道德是个简单。

即使时间起来很难但在34年前的那个夜晚,我在父亲不容争辩的严格要求下把那条漂亮的大鲈鱼放回了湖中的那刻起,我就已经获得了实践道德的勇气和力量。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遇到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诱惑的鱼,但只要每个人心上一把道德的尺子就会在生活这本书是获得无穷无尽的财富。

最后送大家一个词,板书:德者得也。

读:想想课文内容以及父亲的告诫德者得也,

让我轻轻的告诉别人:德者得也。

默默而坚定的告诉自己:德者得也。

板书:

放放!

德者得也

钓鱼的启示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语和重点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把握“我”的心情变化。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培养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品读故事,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次上课是出省接班上课,对于山西太原三附小的学生的认识、表达、朗读、感悟能力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等不够了解,所以我在备课中设计了学情预设和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一、词语积累,质疑引入

1、读题目:《钓鱼的启示》。

2、读词语:晚霞辉映、银光闪闪、月光皎洁、月光如水

3、读句子:三十四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读了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问题,师板书:什么事?启示?

设计理念:丰富积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概括故事,找出启示

1、那个夜晚发生了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钓鱼、放鱼

2、那个夜晚,给我留下的终生启示是什么?学生回答时,板书:启示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故事,初悟启示。

三、品读故事,体会心情

1、体会钓鱼时的“得意”

A、读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翕动着。

B、体会我钓到大鲈鱼时的惊喜、得意之情。

2、体会放鱼时的“沮丧”

抓住我和父亲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3、结合课文内容,找出相关语句,弄清父亲放鱼的理由、我不愿意放鱼的理由。

4、品读细节描写,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A、读句子: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B、同桌讨论:此时,父亲的心里在想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体会我钓鱼、放鱼的不同心情,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诵读涵泳、情感激发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

四、品读“启示”,深化感悟

1、结合故事内容,生活经验,理解句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2、父亲的做法。

3、理解“鱼”的含义。

4、写自己的启示,全班交流。

5、。

设计意图:理解启示,突破难点,写启示,深化感悟。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钓鱼得意

什么事?

放鱼沮丧

启示?自律诚信

钓鱼的启示课件 篇4

一、复习

(一)听写生字词。启示

抛(出去)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沮丧纽约抉择曾经实践

获得(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一个字连词写2遍。)

(二)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答题要点(1)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2)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一)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三)交流与指导:

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指导:刚满11岁那年,“我”在鲈鱼捕捞开禁之前2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是留下来还是放回湖里,是道德问题吗?(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5、“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6、小结。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7、指导朗读这段话。

8、(课件显示)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三、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如: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设计说明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选择这篇课文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1、确定浅教的教学目标

(1)学段阅读教学特点是确定如何浅教的主要依据。第二学段,这时学生的朗读能力已基本形成,语言发展也初步规范,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也开始成熟。因此,应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其中,言语表达主要是指用规范语言简要概括信息的表达能力,语感训练则是通过对典型语例的精致化教学,以课文的思想情感为背景,感悟体验不同言语表达形式的作用和差异。第二学段仍要加强朗读教学,但与第一学段不同,主要是通过典型语句的朗读比较,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以发展良好的语感心理图式。

(2)文本的重点与难点要根据浅教的原则确定文本解读的重点和难点,不一定就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钓鱼的启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钓鱼过程中的放鱼。但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把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熟读积累。“启示”,只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3)学生的真实起点学生的真实起点,一是指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内容的难度超越学生心理特征,学生学起来必定是困难重重。二是指学生已经知道什么。美国奥苏伯尔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非常重要。对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钓鱼的启示》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2、优选组合浅教的教学方法

(1)降低起点层层突破(逐步提高)刚开始唱歌时调子起高了,就难以唱下去。教学也是这样,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教学中读的引导,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年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3)引导思维,问题解决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如,《钓鱼的启示》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问题之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钓鱼的启示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班上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已入高段,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围绕文本展开问题对话,关注词句的感情色彩和具体含义,在语言揣摩和表达方法的初步领会中体现文本价值。本组课文为“生活启示”专题,要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得到的启示,并抓住细节描写和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促成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进一步形成。

三、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子,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目标

1、会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结合生活体验多种形式理解“小心翼翼”、“翕动”、“沮丧”、“告诫”等词语的意思或表现的情形。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和重点句子。

2、融入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把握“我”的心情变化。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理解父亲坚持要“我”放鱼的直接原因和深远意义。

五、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六、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

1、制作简易课件帮助学生学习。

2、学生按统一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强调“钓”与“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课件显示)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

2、哪些字的写法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结构。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导: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钓起了一条大鱼,却在父亲的要求下把它放回湖里去了,后来我从这件事中悟到了启示,这就是课文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钓鱼的启示课件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明白本课的一些词语,如:涟漪、翕动、不容争辩等。日志伤感

2、过程与方法:透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透过这个故事使学生受到一些启示,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透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坚持的名言

2、教学难点:从文中的细节描述中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明白父亲放掉大鲈鱼的做法。

三、学情分析:

《钓鱼的启示》这一课对于学生来说明白起来有必须的难度,首先,这个故事发生在国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其次,本文的主题是“道德”,道德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个深刻而严肃的话题,更别说孩子了。最后,本课的重点就是明白父亲为什么把大鲈鱼放掉,而文中对父亲的描述却很含蓄,没有心理描述,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性的对话,因此学生在阅读本文时很可能只停留在语言表面而不去揣摩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教学策略:

品读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深化。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启示”二字用红笔写出。

齐读课题,教师问道:这个课题与你们以前见过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

生:启示是红色的字。

师:猜猜老师为什么要把“启示”二字用红笔标出?

学生汇报。

师:什么是“启示”?学生汇报,教师小结:简而言之,“启示”就是你从一件事中所明白的道理,那么这启示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资料。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看看你能不能根据“钓鱼”和“启示”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学生读文并分段。

汇报:说说你这两部分是怎样分的?(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钓鱼这件事?哪一段写的是我从中获得的启示?)学生汇报,教师在题目中相应标出:(1—10)钓鱼,(11)启示。

2、词语:我们俩看本课的一些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新汉普斯涟漪

鲈鱼——鱼鳃——翕动

争辩——不容争辩

兴高采烈——无可奈何——沮丧至极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指名朗读词语。当学生读完“新汉普斯”这个词后,教师指导:你能快速而清晰地读三遍这个词吗?学生读词。教师小结方法:遇到拗口的词多读几遍就能读顺了。

(3)指导明白词语的含义:

①涟漪:什么是涟漪?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此时教师出示图片并解释道:涟漪泛指细小的波纹,那么文中的涟漪具体指什么呢?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2自然段),教师出示另一张图片相应解释道:课文中,当鱼饵抛下水面时,就会荡出一圈一圈的······波纹,这就是涟漪。

②鲈鱼——鱼鳃——翕动,你发现这三个词之间的联系了吗?或者你发现前两个词之间的联系了吗?学生汇报,教师相应出示鲈鱼的图片配合学生的解释,之后教师小结:鱼鳃是鱼的哪一部分?生回答。在生活中见过鱼鳃一张一合,一张一合(师做动作)的样貌吗?这个动作就叫做······翕动。再读“翕动”一词。

(4)齐读这些词语。

3、概括故事主要资料:

当生读完“兴高采烈——无可奈何——沮丧至极”这三个词语后教师趁机说道:你能快速找到课文中带这三个词语的哪一段吗?(10自然段)指名朗读10段,师:这三个词语都是用来形容我的情绪的,那么究竟是什么事令我兴高采烈?(课件中该词后出现一个问号)之后又发生什么事使我无可奈何呢?(课件同上)最后怎样了我就变得沮丧至极了?(课件同上)请带着这3个问题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这三个词语写在相应的段落旁。

学生读文,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什么事使我兴高采烈?学生回答。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使我无可奈何?学生回答。最后我是怎样做的?生回答,师:此时我的情绪可真是······沮丧之极了。

师:谁能把他说的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遍?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钓鱼”这件事的主要资料,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在概括一件事的主要资料时就是要抓住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还要加上一句:从钓鱼这件事中我还获得了一些启示,这就是整篇课文的主要资料了。那么我究竟获得了什么启示呢?谁能读一读原文中的句子?

学生读11段,教师相应出示11段中的重点句子。

(三)、精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1、归纳大鲈鱼诱惑人之处。

教师出示(11段):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的抉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师:那里所说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真正的鱼吗?从哪看出来的?生:不是,鱼字加了引号。但故事中那条真正的大鲈鱼也十分地诱惑人,对吗?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这条鱼十分诱惑人?

生可能:鱼大。

(1)感受鱼大。

师:找一找,从哪段能看出鱼个性大?生:3段。

师: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哪些句子让你觉得鱼个性大就把它画下来。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应出示并品读3段中的重点句:

句一:过了好长时刻,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必须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首先学生就此句交流:为什么这句使你感到鱼大?当生提到“剧烈地抖动”一词时,师:把“剧烈地”换成“强烈地”或“猛烈地”好不好?为什么?学生汇报。

师:这三个词相比,谁的动程度更强?生:剧烈地。

师:那么“剧烈地”说明了什么?生:鱼大。

指导朗读:你能透过朗读让我们感觉鱼个性大吗?

指名读,重点评价学生将哪些词强调了,以此来指导朗读。

齐读。

句二:也许是这条鱼想摆脱鱼钩,不停地甩动着尾巴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

首先学生就词句交流:哪些词让你感觉鱼个性大?生可能:不停地、跳跃、“啪啪”的声音、不少水花······

教师让其他学生画出这些词,然后问道:发出“啪啪”的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生模仿。(若生模仿不到位,教师指导:这但是条大鱼,发出的“啪啪”声会是怎样的?)

师:为什么发出“啪啪的”声音而不是“哗哗的”声音呢?生可能:“啪啪”更响、更重。“啪啪”用来形容鱼挣扎的动作更合理。

教师小结:作者用词准确,“啪啪”更能说明鱼大。

指导朗读:你能透过读让我们看到这条大鱼挣扎的情景吗?

指名读。

(2)感受我和父亲对鱼的喜爱。

师:我和父亲喜爱这条鱼吗?从哪看出来的?生汇报。

师出示: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地翕动着。(“欣赏”一词是红字)

师:这句中有一个词用得很个性呀?哪个词?欣赏,为什么是“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呢?”用“看着”不是更合理吗?

生汇报,师问道:应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时,一幅画得个性好的画、一张奖状、打了高分的试卷······你会“看”还是“欣赏”?为什么?生汇报:欣赏,正因很有成就感。让学生带着这种情绪读该句。

师:应对自己个性喜爱的东西时,新书包、新衣服、新鞋、新玩具······你会“看”还是“欣赏”?生汇报,并让其带着喜爱的情绪读。

齐读,教师小结:“欣赏”一词用得多生动啊!表现出了我和父亲应对钓鱼成果时的成就感和喜爱之情。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根据人物的情绪选取恰当的词语。

(3)还有哪一点也构成了这条鱼对我们的诱惑?

生:周围没人。让学生具体解释为什么周围没人也能对我们构成诱惑。

2、揣摩父亲的心理,明白父亲放鱼的动机。

(1)师:是啊,应对种种诱惑父亲为什么仍然让儿子把大鲈鱼放回湖里去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读读课文的哪些地方?生:父子的对话。

师:找一找,从哪段到哪段写的是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生:4—8

师:默读4—8自然段,把描述父亲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想一想父亲当时可能在想些什么?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所画之处,教师引导学生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

(2)4自然段:课件出示此段,师:这段的开头有一个细节,“父亲看了看手表”父亲看表仅仅是为了知道时刻吗?还有没有别的目的了?联系后文想一想。

学生汇报。

师:从这个细节我们能看出父亲在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父亲是一个自觉遵守规定,很讲道德的人。板书:自觉遵守讲道德

师:此刻是几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刻还有······两个小时,言外之意就是······生:此刻还没到捕捞鲈鱼的时刻呢。

师:此刻捕捞鲈鱼是不贴合规定、不讲道德的。

师:我们再看后面父亲说了什么,出示父亲的话: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父亲是立刻就做了这个决定吗?他犹豫了吗?从哪看出来的?生: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课件出示:······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

师: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这种状况呢!乘坐公交车的时候,你是否主动给他人让过坐?让过的同学请举手。

请让过坐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会主动把座位让出来?生交流。

师:如果公交车上人个性多,很挤,而你又很累,这时你旁边刚好站着一位老人或一个抱小孩的人,他比你更需要这个座位,你在让座时会犹豫吗?最终,你会把这个座位让给他吗?

请想让座的同学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师小结:是你的良心,你的道德之心促使你这样做的,对吗?

如有时刻可再举一例:你有过拾金不昧的时候吗?捡到了钱财或物品主动归还失主?请拾金不昧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会主动交出钱财或物品呢?

师:如果捡到的钱财数额比较大,几百元甚至更多,而又没有人看到你,你在归还钱财时会犹豫吗?最终,你会把钱归还失主吗?

仍然请想归还的学生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师小结。

教师小结:“公交车上的座位”,“捡到的钱财”都像这条大鲈鱼一样诱惑着我们,是道德的力量使我们做出了正确的选取,那么父亲盯着这条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是什么使他做了放鱼的决定呢?

学生交流父亲的心理活动,然后指导学生读父亲的那句话,师:假如你是父亲会怎样说着句话?指名朗读。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字务必读好,哪个字?生:得。(若生挑不出这个字,教师可范读;若生挑的是其它的字,理由充分也要给予肯定)

师:“得”还能够换成哪个词?生:务必。

师小结:“得”字证明了父亲坚决的态度。

再指名读,透过评价指导学生的朗读。

齐读。

(3)6自然段:往下看,儿子说了什么?父亲是怎样说的?6段:“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师:应对儿子急切的问话,父亲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平静呢?父亲的平静中还透着点什么呢?学生交流想法,并相机让其读。

指名分主角朗读4—8自然段,一人读描述父亲的地方,一人读描述儿子的地方。

当生读到7自然段时,师:尽管此时我大声争辩着,但是父亲却用它的声音告诉我这件事情是不容—争辩的,不容争辩是什么意思?学生汇报,继续读文。

(4)读完后出示8自然段中的最后两句话: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父亲沉着脸,没有看我,也没有再说话。

师: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我想对父亲说什么?学生汇报。

师:父亲呢?父亲为什么没有看我?生汇报。但是父亲却沉着脸,也没有再说话,这说明了什么?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想法。

师生分主角朗读,师读描述儿子的地方,生读描述父亲的地方。

(5)小结:此刻大家明白父亲的做法了吗?你喜爱这样的父亲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

三、总结升华。

师:儿子当时明白父亲的做法吗?不明白。之后明白了吗?从哪看出来的?

生读第11自然段,师再次出示11段中的句子,师:在人生的旅途中,哪些诱惑人的“鱼”会使我心动?当面临道德的抉择时我会做出怎样的决定?生交流。

师总结:是啊,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但父亲的教育却使我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最后,老师把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课件出示)齐读名言。

师:让我们一齐发奋,都做有道德的人,好吗?我期望同学们也能把自己的对于道德的明白写下来,成为我们的名言。

钓鱼的启示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沮、践、戒、钩、翼、鳃”等生字

2、能通过课题了解文章内容,能初步了解“启示”结构

3、能明白课文“启示”的过程及含义

4、能领悟以小见大的"技巧

教学重点:

明白课文获得“启示”的过程及含义

教学难点:

能领悟以小见大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初探“启示”含义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先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位同学知道的最多。(出示幻灯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这些都是来自生活的?(启示)

3、什么叫启示呢?(出示幻灯片)(出示幻灯片: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2、引出课题:《钓鱼的启示》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的是——《钓鱼的启示》,请大家一起看到这个字,它读“钓”(出示幻灯片),和我们要学的一个生字很相识“钩”(出示幻灯片),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请在草稿纸上写钓鱼,鱼钩,写对了的请举手。

(2)读课题:很好!请同学们抬起头,看到课题,让我们把钓字还到课题中读一读,请字正腔圆的读,请干脆利落的读

二、初读课文,初探启示结构

1、在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翻到课文,轻声细读课文,注意做到两点。(幻灯片1、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刚才同学们已经读完了,我从课文中选了几个句子,看看你们会不会读。(幻灯片)

(1)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zòng)着。(很流利,谁来第二句?)

(2)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lú)鱼,看着鱼鳃(sāi)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xī)动着。

(了不起,三个生字全读对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还有第三句)

(3)当年那个沮(jǔ)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这个词读?什么时候我们会沮丧呢?你已经完全领悟了它的意思。第四句特别长,谁敢来读一读呢?)

(4)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jué)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jiè)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jiàn)起来却很难。

(太厉害了,这么长的句子,你竟然读得准确无误。父亲告诫我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

3、如果我把生字提出来,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把这些生字合理的填进去呢?(出示)

鲈鱼大,诱饵鲜,熟练操纵拖上岸;(填得好)

鳃翕动,月皎洁,心情沮丧难抉择;(填得对)

是非易,实践难,父亲告诫记心间。(填得准)

4、请同学们连起来读一读

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这其实是课文的什么?(浓缩)

6、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第一句,告诉我们他们在干什么?(板书:钓鱼)第二句,告诉我们他们决定干什么?(板书:放鱼)第三句,告诉我们什么?能不能用这几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呢?很好,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启示)(出示幻灯片)

7、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词,先写“钓鱼”、再写“放鱼”、最后写“启示”这其实是课文的什么呢?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样的思路非常清晰。

三、细读课文,感悟“以小见大”写作手法

1、带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我当时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

啊,好大的鱼,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鱼大吗?你们来读一读?不够大?再来,有点大?再来,这么大?不仅大,而且?(漂亮)哪里写到了?(生汇报)

2、钓这条鱼容易吗?(不容易)花了多久的时间?(晚霞辉映到晚上十点)钓到这样的鱼时,父亲高兴吗?我高兴吗?你高兴吗?(其实我也跟着高兴)可是,父亲却要我干什么?(放鱼)连续叫三个人

3、父亲怎么说的?(出示)

父亲:孩子,你把它放回湖里去。父亲: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4、我是怎么争辩的?让我们找找“我”说的话

“我”:爸爸,为什么?(我怎样的问?)急切

读出我的急切,再急一点。

“我”: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怎样的说)大声

请读出我的大声,又急又大,又急又大又快哭。

5、让我们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请男同学来读一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一读“我”的话。

6、他们在干什么?(放与不放的问题,也就是舍与不舍的问题)板书:画“舍”,)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鱼放了?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捕捞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5、也就是说,捕鱼的时间还没有到。为什么捕鱼还要规定时间呢?我这里有一个资料。禁渔期。

5月1日至翌年1月31日为青鱼(鲱)禁渔期。(看看谁的数学好)

(半年多的时间啊!)

6月20日至8月20日为毛蚶禁渔期。

(多久,整整两个月。)

4月15日至5月31日为淡水湖区与水库禁渔期。

(这又有多久呢?一个半月)

最短也是一个多月。禁渔期这么长,这深更半夜,不就差短短两个小时吗,我不放又会怎样?

6、在父亲眼里如果不放回去意味着什么呢?

诚实、信用、道德。

7、可我当时为什么不肯放呢?

鱼大,鱼美,鱼钓起来难,关键是放了鱼别人也看不到。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到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学生读句子)所以我把乞求的目光再一次投向父亲,但有用吗?为什么?

8、父亲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父亲的声音不容?(争辩)

9、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看看这位名人是怎么说的?(出示幻灯片,无人看到而舍才是道德)父亲是怎么解释道德的呢?(出示)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看来,钓鱼事小,放鱼事大,舍弃事小,得到是大,这叫以小见大!(板书)

10、放与不放是一种选择,但这种选择难不难?(难)艰难的选择叫什么呢?(抉择)我的抉择是什么?(放鱼)(道德)谁来读一读我放鱼的句子。

11、在我的人生中,仅仅这一次(放鱼吗?)文中怎么说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2、相似诱惑人的“鱼”,对一个三十四年过后,也就是一个中年人来说可能是什么?可能是带来方便的、带来好处的、带来利益的。面对这些,我都选择了?(“舍弃”)为什么我会这样做?(出示)

13、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鱼”呢?)

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过红灯。能不能?为什么?你很善于思考,他告诉我们(过马路事情小,但道德大。)

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捡到钱包。(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不占位己有?他告诉我们捡钱事情小,但道德大。)

在没人发觉的情况下抄作业。他告诉我们能不能?为什么?(做作业事情小,但诚信大。)

在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乱扔垃圾。你有没有扔过,你的做法是文明的。(他告诉我们扔垃圾事情小但文明大。)

四、联单元课文,拓“以小见大”手法

1、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说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但告诉我们的都是大道理。这也是“以小见大”(指板书),我很高兴,也想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出示幻灯片)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你们知道这段话哪里有吗?(单元导读)你很会观察,也很善于读书。看单元导读能给我们指明学习方向。

它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启示,我们回过头来看,这篇课文,从钓鱼和放鱼这件生活小事中明白做人的大道理,这就叫“以小见大”,这是写好启示的方法。(指板书)

2、这一单元的课文其实都是这样的,比如这篇课文,我们来看看。(出示《落花生》片段)

作者从父亲与我们谈花生的好处,从而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启示,这种写法也叫?(以小见大)

你们有没有发现,启示都是从什么事情中得到的?(平凡小事)

3、以“小”悟“大”写启示。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平凡小事,我这也搜集了一个生活中的“小”事,看看你们能不能悟出大道理。(出示)

我去海滩游泳,大浪向我冲来时,我吓得赶忙往岸上退缩,可反而呛到海水,但如果我站直身子,鼓足勇气,勇敢地迎着浪涛向上跳,浪涛就在我的身下过去了。这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五、课后设疑,思考“小”字写法

同学们很聪明,看来你们已经学会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我们写文章就是要舍大取小,以小见大!如何抓住“小”字来写呢?把“小”字写具体,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小见

以钓鱼大

放鱼

启示

钓鱼的启示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戒、实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前准备

1、其他有关诚信的文章。

2、搜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3、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理清课文条理。

(3)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抽查情况)

1、小组内学习展示。

(1)这节课,我学会了“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戒、实践、不容争辩”等词语,理解了小心翼翼、不容争辩、诱惑等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解决了一些课后的思考题或每课一练中的题目等。

2、抽查学习情况。

抽查生字的读,说或写的情况。(主要是针对中差生)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我”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理清课文条理

按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回忆11岁时和父亲去钓鱼,按规定将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去。(1—9自然段)

第二部分:34年过去了,作者牢记着钓鱼的事,在生活中严格实践道德的是与非。(10—11自然段)

(3)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朗读展示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说说自己读完以后的感受。

3、朗读了《钓鱼的启示》,你有哪些收获?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有关诚信的文章。

3、搜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4、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尝试自己或小组内创作。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

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面对着大鲈鱼的诱惑,“我”做出了为难的抉择,这件事也对你有很大的启发吧,我就让我们一起细读本课。

2、提出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2)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3)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4)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针对学习目标,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

2、展示朗读并说说体会。

小组内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1)深入体验“我”的情感。(小组展示,互相补充)

A、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B、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2)体会父亲的情感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从中得到启示。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3、学生展示朗读能力。(融入感情,注意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部分,通过朗读来展示每一个人的思想。)

4、小结写法: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句子和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3、展示搜集到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4、展示其他有关诚信的文章。

5、展示搜集的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此环节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拓展延伸

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

钓鱼的启示课件 篇9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多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我和父亲对话的内容。

2、学生质疑问难,抓住文本中最难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其深刻的含义,并能用几句话写下来。感受学习的方法------抓联系

3、懂得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学习过程:

一、快速记忆,运用归纳。

师:在我们的第一节课的学习中,大家接触过这样的几个词语。(出示)

放好鱼饵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筋疲力尽

再次乞求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遇到诱惑 父亲告诫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齐读这些词语,欣赏那位同学背诵得更快。

指名一位同学背诵,揭示背诵方法-------抓词语之间的联系。

请一位同学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说几句话。(学生说话)

师:我们再背诵这些词语就方便多了。(齐背)

师:刚才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说得那段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评:吉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别出心裁,在学生朗读这些词语后,让学生快速地背诵这些词语,开始还让我们不明白其中有什么奥秘,当让学生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说几句话是让我们豁然开朗,原来此举有三得之效:一是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而是悟得记忆迅速的方法,三是还复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做法,真正地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质疑问难,联系思考。《钓鱼的启示》公开课教案设计

(一)质疑问难

师:刚才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说得那段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个故事中,你们觉得最难的,确确实实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是哪里?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把学生的问题整理在黑板上,形成板书:

诱惑的“鱼” 道德实践 严格要求

师:你们觉得最难理解的地方集中在一段话中。

出示: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点评: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其实质就是强调“学”本位论。它所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把“学”放到核心的位置,以“学”为中心、为目的、为主线,教师围绕“学”而教,课堂以“学”来组织。)

(二)突破难点之一,简单“是”“非”实践难和“严格要求”

1、师:我们先来做几道判断题,由你们来判断“是”和“非”。

上课应该专心听讲,积极动脑。(是)

红灯亮了,我们赶紧过马路。(非)

试卷上有一道题老师少扣了一分,我不能告诉老师。(非)

离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小时,我提前钓上了一条,应该把它放回去。(是)

(点评:架设文本与是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疑难问题的解决便水到渠成。)

2、师:你们很会判断,这就叫是非易断,实践起来呢,却不那么容易。文中的我就是如此。我们把整个心都沉潜下去静静地读课文2----8自然段,书找一找为什么难的理由。

出示:父亲让我把刚钓到的鲈鱼放回去,实在是太难了:

······

板书:我

难以实践

不易钓到 (钓)

鱼大难得 (鱼)

父亲喜爱 (父)

只差两小时 (时)

无人知晓 (人)

师:我们特别会读书,读书很细致,谁能把这些原因结合在一起说一说。

这就是细致读书,抓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系。

板书:细读书 抓联系

(点评:欣赏这一部分的的教学时,我想到了吉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呈“点”状的,它很单一,而不全面,需要我们引导他们读文本时联系起来考虑问题,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如果经常性的这样教学,学生的思维将会向纵深方向发展。)《钓鱼的启示》公开课教案设计

3、朗读课文的指导。

讲解让我们明白了道理。让朗读丰富我们大感受。两位同学合作,一人读父亲的话,一人读儿子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指名两位同学朗读)请两位同学上场,我们边看屏幕上的文字,边听他们读得怎样。

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引导)朗读,不只是读书上的文字,重要的是读出文字向我们展现的情景,读出文中没有直接告知的内容。

师:看“我”说话的内容,正因为鱼如此之大,如此漂亮的鲈鱼,所以我急切地问道——

生:(急切地)“爸爸!为什么?”

师:正因为鲈鱼不容易钓上来,所以我大声争辨道——

生:(大声争辩)“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师:对,读书就应该这样读,联系作者的心情,想象当时的情景来读,才能读好。再看父亲的表现,(在课件上圈出“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和“不容分辩”,这些词语)谁能代替父亲说一说当时没有说出的话语)

出示:父亲盯者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心想:( )然后把目光指向我,说:“孩子,你得把鱼放回湖里去。”

(预设学生的表达:如你现在把鱼带回家,就是贪小便宜,如果把鱼放回去,就是光明磊落,遵纪守法,做人就应该诚实自律。不管有没有人在场,任何一种理由都不行。)

师:说得太好了,这就叫“严格要求”,(在板书上“严格要求”的旁边打上“对钩。”父亲是这样想的,联系了父亲的心境,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话,感觉一定跟刚才不一样。

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体会父亲的慈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是没法妥协的,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普普通通的一声“孩子”之称,充满了父亲温柔和深情

师:我们体会到了这一些,再读父亲和儿子进行对话,一定能读得更好。邀请女同学读“我”的话。男同学读父亲的话,我做解说。

(点评:吉老师巧妙地利用了语言的空白处,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想象丰富了,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深入了,有感情的朗读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师:我从小就受到了这样严格的教育。三十四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了,我邀请女同学再次朗读刚才我们不理解的一段话-----

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难点二-----“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这样严格的教育已深入到我的心灵,以后的每一天我都是照着父亲的要求去做的,钓鱼的启示已经渗透到作者生活的各个方面。

师:三十四年来,他会遇到很多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生:金钱、地位、名利……

师:有那位知识丰富的孩子能联系他的职业来说说吗?

(在引读中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如下为预设:

师(引读):对,我是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有一笔不是我劳动所得的钱送到了“我”的家,面对这样的诱惑,我想起了父亲的话-----

生:(读父亲说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因为我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我的做法是—-

生:把钱退回去。

师:对,这就是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我”结婚时正需要一幢房子,某一建设单位知道了这件事,把一幢房子送到我的手上,要我答应泄露某些建筑设计的秘密,面对这样的诱惑,我想起了父亲的话----

生: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因为我从小受到了父亲的严格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我的做法是—-

生:坚决不要这个房子。

师(板书十字路口)面对诱惑,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父亲的谆谆教导,使他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点评: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有效地帮助学生解答疑难,也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三、提升认识,学生写话

读《钓鱼的启示》让我进行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它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这是我的想法:

出示:谁都知道要自觉地遵守规则,可是很多人却为了一时或小或大的利益不能自律如闯红灯只为了回家快一点儿,考试作弊就是为了得到一个虚假的分数等。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面对诱惑的时候,做些什么,在别人没有发现的时候做些什么。“非常的境遇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学生写话和交流。

(点评:让学生写读了此文的“启示”,依然有难度,教师的语言对学生也是一种引领,学生借鉴老师的表达,借用具体的生活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表达能力。)

师:时间流逝,我们的学习也要戛然而止,那个夜晚却深深引在我们心中,父亲那句启笛人生道理的话语依然在我们的脑海回荡----

生:道德只是一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同时我们初步感悟了一种学习方法,细读书,抓联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让我们的语文能力步步提升。

钓鱼的启示课件 篇10

《钓鱼的启示》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诱惑,要依道德的标准进行抉择,而这种抉择的勇气和力量需要从进行培养。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过程]

直接引题:

板书课题,并齐读。

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初步理解课文

小组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好后,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一)、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的启示是,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指导、交流。

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钓到鱼时的心情。

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紧张、激动的心情。

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逐句朗读指导,在读中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二)父亲的情感。

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女从钓鱼到放鱼的情感,父亲呢?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交流、指导

把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有什么不同?

理解“得”字,你从“得”密切协作了中体会到什么?

讨论:父亲要把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小结:

(三)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学生读思考,并画出相关的语句。

交流指导。

出示重点语句,体会“鱼”是指什么?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小结

拓展: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这时,你怎么做?比如:

父亲不在家,电视节目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

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

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休养的名言警句。

钓鱼的启示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朗读与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意思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法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法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活就像一本无字的书,到处充满着智慧与启示。就算小小的一次钓鱼也不例外,“我”和父亲一起去钓鱼,因为不到鲈鱼捕捞时间,父亲坚持让我把鱼放掉,从而让“我”得到了一

个重要启示,那么这个启示是什么呢?谁来说说看。

2、我们一齐来读读。(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那这里的“是”与“非”,对于钓鱼这件事来说指的是什么?(边回答边做板书:是-放;非-留)

4、因为不到鲈鱼捕捞的时间,所以放掉鲈鱼是正确的选择。那么为什么一次简单的放鱼,做起来那么难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9自然段,到文中找找原因,划一划句子,并写下你的批注。

二、体会“难”的原因

1、鱼大(板书:鱼很大)

(出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①见到这么大的鲈鱼,你在想什么?(预设:)

a.你想到了它的美味,那请你来美美地读读,还有谁?

b.哦,你很吃惊,把你的吃惊读出来。你来

c.好的,你很高兴,带着你的喜悦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d.我们一齐来感受一下这条大鲈鱼

②面对着如此肥大的鲈鱼,我是那么地惊喜、得意,可是,父亲接下来却对我说,我们来看一下这段话

(出示: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a.此刻,我的心情如何?(急切、难过)

b.能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吗?我们请一位父亲,一位儿子,我来旁白。(表演读-指导朗读-齐读)

c.爸爸要我放掉鲈鱼,我是那么地不理解,那么地难过,那么地伤心,难怪我们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过渡:到这段找找看,还有什么原因,让我觉得放掉鲈鱼很难?)

2、鱼难钓(板书)

(出示:①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②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甩动着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

a.那么这里的句子,哪些词语让你感到钓鱼不容易?(好长时间;小心翼翼、一收一放;不停甩动着、啪啪)

b.谁来读读?不错,你抓住了这些词语来朗读,很会读书。

c.作者为了让我们读者感受到钓到鱼的不容易,不仅抓住了我的动作,还写了鱼的动作,这样的写法真巧妙啊。

d.面对这好不容易费尽千辛万苦才钓上来的鲈鱼,叫你放掉你愿意吗?是啊,作者也不愿意,所以我们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过渡:鱼很大,鱼难钓让我觉得放掉鲈鱼很难,那还有什么其他的理由让我不想放掉这条鲈鱼呢?)

3、无人知

(出示: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a.是啊,四周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女孩子们,用你的读把这种静传达给大家——男孩子们,读——

b.一个人都没有,却要把到手的美味放掉,此刻,我们不禁又想到这句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三、对话练习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尽管没有人看到(引读)?

1、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2、在这无人的场所,父子俩会如何对话呢?我们来想象一下。(师扮演孩子的角色,生演父亲)

儿子:四周没有人,有谁知道呢?我们还是不放吧?父亲:?

儿子:那我这一次不遵守,下一次遵守不就行了吗?

父亲:?

3.是啊,一个人的品质,是由他自觉遵守道德规则建立起来的。在我们生活中,只有时时刻刻自觉地遵守规则,世界才会变成幸福和平的乐园。

四、延伸拓展

1、三十四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做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遇到什么呢?(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①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诱惑、名利)

②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诱惑人的“鱼”呢?

(出示:a.当我拿到100分的考卷,却发现老师没有改出我的错题时,——————。

b.当我上学快迟到,过马路遇到红灯而没有警察时,——————。

c.当我买东西发现钱多找了钱时,————。)

③生自由谈谈生活中的诱惑。

2、对啊,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诱惑人的“鱼”,但是“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也从这句话中去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吧!

是”,文中指:捕捞鲈鱼

的。“非”,文中指:。但是这条鱼,让人,所以实践起来很难。

五、作业

1、摘抄文中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2、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六、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是(放)鱼很大易勇气难

鱼难钓力量(实践)

钓鱼的启示课件 篇12

一、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鲈鱼捕捞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这件事情让终身受益。这是一篇适合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些学习方法,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钓鱼的启示》情节性强,语言质朴,含义深刻,学生爱读,但不一定读得懂。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可以凭借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处理利益和道德的关系。

三、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情的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的余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自觉抵制各种“鱼”诱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心理变化。感悟文章中做人的深刻的道理

教学难点:精读重点语句和段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五、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学法:教师通过导入并恰当的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很快入境动情。

2、朗读感悟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情感。教师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思结合,以此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及其段落。

六、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

七、说教学过程

《钓鱼的启示》一课,应以培养学生发现美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过课件的适当穿插,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情景导入发现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幻灯片播放月夜图,伴着优美的乐曲,学生欣赏皎洁、清柔似水的月夜图画。让画面定格在一幅和课文内容吻合的幻灯片上。“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你能找出课文中描写这种情景的句子吗?这么美的月色,谁能将这种美妙读出来?”学生迅速找出了文中描写月夜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起来。给学生个性化朗读创设了一个展示平台。同样

一个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朗读起来也就不一样。学生把意境美和文字美,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充分展示出来了。同时也把学生带入月夜的故事里去了

(二)以读为本感受美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样美好的夜晚,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让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故事有了初步的理解。

2、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幻灯片出示阅读提示:

(1)默读课文1—3自然段(钓鱼部分),边读边想:“我”钓到大鲈鱼的时候,“我”和“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

(2)、自由朗读课文4——9自然段(放鱼部分),“我”钓到一条大鲈鱼时,父亲和“我”都很得意,而面对到手的这条大鲈鱼,我们面临着一个什么难题?面对这个难题,我和父亲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同桌交流。

(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不同的心理和态度。(教师也扮演角色参与其中。)

爸爸:“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语气坚决肯定)孩子:“爸爸!为什么?”(急切)

爸爸:“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平静)

孩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大声争辩委屈)

通过以上朗读,从“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中的“得”字感受父亲态度的坚决,从父亲的一声“孩子”去感受父亲对“我”的温柔和深情,体会其矛盾的心理和实践道德的决心。)

3、浏览课文第3——9自然段,小组讨论,归纳出“钓鱼—放鱼”时“我”的心里变化过程:惊喜——惊讶——委屈——无可奈何

(得意)(急切)(难受)(依依不舍)(设计意图: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4、品析重点句(10——11自然段启示部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里的“鱼”是指什么?作者最后对父亲的行为会怀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理解“诱惑人的鱼”的特殊的含义:荣誉、权利、金钱、地位等吸引人的、让人追逐的利益。体会到父亲的管教让“我”有了抵制诱惑的能力,作者对父亲会心存感激。)

(三)、理解感悟升华美

当学生还沉浸在感悟父亲的行为美,感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美的时候,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在个人利益和道德之间,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

道德。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学会做人。

最后出示孟德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此时,文字静静地定格在屏幕之上,字大而鲜明。教室里是那么的静,老师和学生一起注视着,默念着这句话。我相信道德美的丰碑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筑起。

八、说板书

钓鱼的启示钓鱼得意兴奋

放鱼着急委屈无可奈何依依不舍(实践道德难)

启示感激(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放弃“鱼”的诱惑,实践道德)

培训师课件(热门五篇)


我们根据您所提供的信息撰写了一篇“培训师课件”的文章。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一份好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课堂互动激发其学习兴趣。感谢你的注意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创作更好的作品!

培训师课件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_-20__》,中关于“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的指示精神,大力提高我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打造“高素质、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资队伍要求,深化“强化素质、提升能力、增强特色”的思路,通过系统培训,促进新教师全面了解教师的岗位职责要求、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育人责任,实现新进教师“一年要合格,两年能称职,三年成骨干”的阶段目标。同时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根据《教师资格条例》、《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以及《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培训目标

岗前培训是每位新进教职工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使新进教职工初步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情况,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新的环境和岗位;初步了解高等教育理念,熟悉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促进新进教职工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初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熟悉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造就出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三、培训对象

20__、20__年新进外语教师。

四、培训内容

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共分五个模块展开。

(1)师德修养及理论素质模块:加强新教师对当代教师职业、教师师德规范、教师职业素质的认识,确立敬业爱岗、为高等教育事业奉献聪明才智的正确思想。掌握高等教育法规,增强新教师获取教育信息的能力等。

(2)业务能力模块:科研业务能力提升,学术团队配合等;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教学艺术、多媒体课件制作、图书资料的查阅等;学生管理能力水平,大学生心理素质等。

(3)名师教学示范模块:教学名师的教学示范观摩,并安排相关学科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课堂分析、讨论。

(4)导师传帮带模块:实行“青蓝工程”培养机制,进行传、帮、带的“师徒式”指导。全面指导新进教工进行岗位基本功训练以及指导新进教工提高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五、培训方式

新进教师培训共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共三天,进行岗前培训:

1、师德教育:旨在让新教职工进一步了解学校和学院情况,加强新进教职工对教师师德规范、教师职业素质的认识,确立敬业爱岗的思想。此阶段培训的主要形式有新教工岗前培训开班仪式、“师德师风”专题报告、学校和学院有关政策与工作流程介绍等形式。

2、科研教育:旨在让新教师了解科研相关政策,进一步合理规划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此阶段培训的主要形式采用讲座、座谈等形式掌握科研政策,了解科研业务、项目成果申报、流程等,增强学术能力。

3、教学培训:旨在使新师了解有关政策与工作流程,提高教学水平,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新的环境和岗位。此阶段培训的主要形式采用观摩、讲座、学习、备课,同时进行上课汇报交流等。

4、总结交流:每位参加培训教师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撰写学习心得和未来个人发展的三年规划,并在总结会上发言交流。

第二阶段培训以导师制为主,着重对新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实际的指导,对科研规划以及个人发展规划进行评估。2-3年后对照学校《南通大学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进行考核,进行评奖。

五、组织管理

1、新教师培训由院办负责,英语系、日语系和大外部具体负责培训、组织和管理工作。

2、新教师培训结果的考核是教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成绩将记入业务档案。岗前培训合格将作为职务评聘和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

3、未参加岗前培训的人员,原则上不安排其他培训任务,包括选派国内外进修。

4、新教师培训实行考勤制,每次培训签到。

六、日程安排

开班仪式师德教育8月25日9:00-11:30学院领导、教学督导

1、开班仪式、情况介绍

2、学校和学院有关政策与工作流程介绍

3、教学名师讲座

4、“师德师风”专题报告主校区综合楼304

科研教育8月25日2:00-5:00陆国君、吾文泉、张雪松

1、介绍有关科研政策与科研处工作流程

2、科研讲座

3、班主任工作

教学培训8月26日8:30-11:30陆国君、李莉观摩课堂教学、讨论(日语教师另行安排)

8月26日2:00-5:00各教研室主任外语教材分析与教案写作

授课试讲总结交流8月27日8:30-11:30指导老师试讲

8月27日2:00-5:00学院领导、各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结业仪式。

培训师课件 篇2

为很好的落实《__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办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班的通知》,扎实有效的开展好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特制定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方案。

一、培训指导思想

以___为指导,以新时期对我市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以及小学音乐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现实背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执教能力、专业引领能力为重点,整体设计培训工作,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提高培训质量。

二、培训对象

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教育,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能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小学音乐教师。

三、培训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遵循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成长规律,立足于小学《音乐》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知识和能力培训为重点,使参训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素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为进一步让小学音乐教师理解和解读音乐新课程的基本内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施新课程,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熟练运用各项教学技能,全面提高业务素质,胜任音乐课堂教学及指导学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以满足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

四、培训内容及时间安排

课程名称:声乐及教法、舞蹈及教法、乐理与视唱练耳及教法、基础和声与伴奏编配

时间安排:16学时16学时16学时12学时

指导老师:__

1.乐理与视唱练耳及教法(16课时)

第一单元:记谱法(2节)

第二单元:节奏节拍(及五线谱简谱视唱训练及教法)(6节)

第三单元:音程与和弦(及五线谱简谱视唱训练及教法)(4节)

第四单元:调试与分析(及五线谱简谱视唱训练及教法)(2节)

第五单元:音乐常用术语(2节)②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及教法(12课时)

2.小学音乐教学法(6课时)

第一单元:小学音乐课程整体教学设计(4节)

第二单元:小学音乐教材运用与研习(2节)

3.声乐及教法(16课时)

第一单元:歌唱器官、发声原理及嗓音保护(2节)

第二单元:歌唱的呼吸方法与训练(2节)

第三单元:歌唱的共鸣方法与训练(2节)

第四单元:歌唱的语言与作品分析(2节)

第五单元:歌唱的表演形式与表演常识(2节)

第六单元:童声的发声与训练方法(2节)

第七单元:歌曲演唱训练与分析(4节)

4.合唱训练与指挥法(8课时)

第一单元:合唱与指挥的基本训练方法(4节)

第二单元:合唱队组建和作品编排(4节)

##结束

培训师课件 篇3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搞好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一支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使我校师资队伍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特制定如下规定。

二、培训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教师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直接领导,提供有力的保障。

2、学校领导多关注教师培训情况

3、创造条件,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座,开阔思路,提高水平。

4、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或工作时间进修。

5、学校负责制定本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建立管理制度,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业务档案,合理安排教师课务,保证教师培训时间,安排教师培训经费,落实本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教师业务考核和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挂钩政策等。

三、培训内容及对象

1、学历达标培训及学历提高培训。对于在职教师,学校根据上级规定提供条件,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按时按量安排教师达标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2、在岗提高培训。岗位培训坚持“三为主、四结合”的原则,即业余、自学、短训为主,培训与教科研相结合,分散自学与集中面授相结合,校本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传统的课堂面授与现代化媒体技术传播相结合。发动广大教师参与。保护和激发教师积极性,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着重培养本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积极开展校本师训,使每位教师定期都得到培训,定时定期定量定计划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培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撰写论文。

3、新教师培训。学校必须对新分配、新调入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实行一帮一,一带一(即每位骨干教师带一名新教师,即师徒带教形式,)新教师上公开课、研究课,通过集中观看教学录像、观摩示范课、听报告、组织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迅速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培训原则

1、培训方案注重分层次。学校专门制订了《培训规划》,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出了不同的培训方案,以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均能取得明显发展。

2、培训目标注重多元化。我校根据具体对象的不同特长,制订出各有侧重的培训方案,促使每一位教师健康、持续地向最合理的方向发展。

3、过程管理注重科学性。

4、评价机制注重发展性。

5、激励平台注重广泛性,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教师均能找到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五、培训教师学习要求

1、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师业务培训。

2、鼓励教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培训,坚持在岗进修。

3、学校接上级通知后,统筹安排,指定相关教师参加培训,教务处做好教师培训的相关工作。

4、被指定教师原则上要服从学校安排,并安排好课务,方可离校参加有关培训。

5、在培训期间,要认真学习,领会精神,不缺席、不迟到并做好培训记录。

6、培训结束后需撰写培训体会或培训合格证书交教务处检查备案后,方可报销有关费用。

7、教研组要安排有关培训教师上汇报课或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中介绍学习培训的有关信息。

8、培训所需费用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原则上由个人预先承担,待培训结束履行好前述手续后报销有关费用。具体培训费用按照上级规定执行。

培训师课件 篇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师德修养、业务素质的高低。为确保我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现特制定《芝麻山中学教师培训工作制度》。

一、教师培训的目标

1、不断更新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进一步发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

3、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4、建立本校的教师培训及考评机制,使教师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教师培训的方式及要求

1.常规教研活动

(1)每学期邀请专家来校进行教育教学讲座,更新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知识能力结构。每次活动除特殊情况外,不得请假。

(2)继续实行领导蹲点制度,加强教研活动管理力度。另外,落实好每次教研活动,抓好教研活动的“三落实”,即时间落实、内容落实、中心发言人落实。

(3)加强对集体备课活动的督导力度,明确每次活动的内容。每月2次的活动内容分别为:

①备课、分析教材,组内交流教学反思,备课组长及时签字。 ②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2.骨干教师培养

发展教师特长,使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校级名师,学科带头人。

(1)确定培养对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专家跟踪听课,提供外出听课、学习机会。

(2)开展多种专业评比活动,对综合成绩优异者,优先推选参加省、市、县的各类教学竞赛。

3.青年教师的培训

继续开展“一帮一”的师徒结对活动。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素质、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教师培训的`具体措施

1、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积极构建学习型教研组。

各教研组要认真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明确组内各类学习、培训、研讨、评比的内容。各学科教师都要积极开展教学案例专题化的研究,按计划举行以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为模式的课改研讨活动,重视平时的资料建设工作,努力使教研活动系列化、专题化。

2、听课评课。要求校长、副校长和主任听课30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20节以上,教师听课18节以上,听课教师要及时做好记录和评议,并及时向执教教师反馈情况,以便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积累教学经验,及时撰写教学反思,记录教学的得失,不断改进教学。教学反思的数量要求——语文学科每月1篇;数学学科每月2篇,且每个单元有小结与教学质量分析(内容较少的单元可合并进行)。

4、坚持校本培训,狠抓教师的自我培训,鼓励教师征订业务杂志,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充电、加压”,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效益。要求45岁以上教师会打字,能独立完成资料的上传;40岁以上的教师还要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和幻灯片的制作;35岁以下教师还要学会课件制作技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网上教研活动。

6、继续组织老师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辅导、有检查,从而引导和督促每一位参训教师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积极上网交流,力争全校老师考核成绩达到优秀。

7、组建骨干教师教学研究梯队。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中坚力量。他们可以作为教研活动的核心人物,承担起帮助和指导其他教师的任务,在校本教研中发挥积极作用。

培训师课件 篇5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在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在新形势下,我们广大教师已面临时代的挑战,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为了帮助我学区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和提升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为为本,以教师为本的原则,结合朱家沟学区的工作实际,根据县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和堰塘乡教办的指导意见,特拟定本培训方案。

一、成立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毛世洋 副组长:陈启财 成 员:刘超、简光会、张刚、张翊军、曾庆伟、刘遐贵、梅琴、吴宇坤、杨通林及各教研组组长。

领导小组职责: 组长:负责指导监督工作的开展及经费使用。 副组长:负责起草和制定骨干教师选拔推荐实施方案,确定培训学科、具体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工作。

成员:协助组长、副组长开展工作,协调处理工作中相关事宜,刘遐贵负责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整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陈启财组织办公。

二、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任务。

1、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县教育局等教育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及意见,落实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任务,打造学科带头人。

2、认真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活动,采取适当的方式,深入课堂选拔骨干教师培训对象。

3、20xx—20xx年培训学科及任务指标。学科设置:初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小学语文、数学、科学。任务指标:乡级骨干6人,县级骨干2人。

4、骨干教师的认可及评价:由工作领导小组深入课堂听课,在预设指标内进行初步评价,首先评定为校级骨干教师。再由乡教办通过评选,评出乡级骨干教师,最后推荐参加县级骨干教师评选。

5、骨干教师的评价标准:备课资料完整,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运用现代教育设备开展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显著;基本条件符合文件规定。

6、骨干教师培训必须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等形式进行评选,按步骤逐层推荐。

7、骨干教师的参评方式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学校客观实际,采取自己申报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办法。

8、骨干教师的待遇。被评为骨干教师的,由学校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并在年终综合量化考核中适当加分,其标准由学校研究决定。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共同合同(汇集10篇)

共同合同 03-06

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春季高考 什么是夏季高考 03-06

春暖花开读后感(精华十四篇)

春暖花开读后感 03-06

汽车销售实习总结优选11篇

汽车销售实习总结 03-06

2024初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500字

初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03-06

热门心得: 登华山心得感悟其五

瓦尔登湖心得体会 登勃朗峰个人心得体会 01-19

关于冬至的暖心问候句子57句

冬至问候句子 03-06

[热门推荐] I'm 拉脱维亚——教育医疗篇

拉脱维亚移民条件 拉脱维亚的移民条件 04-09

端午节的祝福文案200句

端午节祝福文案 03-06

生产管理工作总结范本十一篇

生产管理工作总结 03-06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10篇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03-06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