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篇1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极力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学习用两步或三步解决求一共的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初步学会连乘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用策略来指导自己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教师板书:解决问题。看到这个问题,你想说些什么?

预:是解决什么问题啊?

预:怎么解决问题?

二、例题1教学:

1、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预:同学们在做广播操。{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们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板书)

预:总共有3个方阵,有两个只拍到了几个人。

师:还有吗?

预:他要我们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板书)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板书)图,知道了――(学生复述),收集一些数学信息(板书)。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解答。

2、分析、解决问题

(1)汇报: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做的?

预:108=80(人)803=240(人)(板书)

师:你是直接把算式报了出来,那你能解释一下你的算式吗?

预:108=80(人)求的是每个方阵的人数,803=240(人)求得是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师:对,请同学们以后再回答问题,不要直接把算式报出来,最好还要说一说求的是什么?你们听懂了吗?

预:哦,那老师想问一下,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为什么要算一个方阵的人数啊?

预:为什么要先算108=80人,求的是什么?

师:谁能来解答他的问题?

预:我知道,如果不求一个方阵多少人的话,那3个方阵就求不出来。

预:老师我有补充,求三个方阵就是把一个方阵的人数乘3就行了。我是1083=240人。

师:和刚才的做法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预:老师不一定要把一个方阵的人数求出来,可以先求一共有几行,乘每行有几人就行了。

师:那该怎么解?

预:38=24行2410=240人。

师:为什么要求几行?

预:一定要先求出几行,才能求出总的人数。

3、观察与分析解题方法

师:我们来看一看,刚刚有三个同学写出了不同的三道算式,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都有两步?(问题不能直接求出来)

4、小结:当问题不能一步解决时,我们试着想一想,可以先求个什么出来,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三、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题

完成书本上的做一做

{出示第1题课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吗?跑步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又能知道些什么?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学生尝试解决。

3、交流:(1)4007=2800(2)40027=5600

(3)4002=8008007=5600(4)72=1414400=5600

4、独自思考,小组合作,说一说哪种是对的?为什么?解释算式所含的意义。

5、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1)要求一个星期跑多少米,要先求出每天跑几米,再乘7

(2)要求一个星期跑多少米,要先求出一星期一共跑了几圈,每圈400,就有几个400。

6、小结。

四、巩固练习。

1、{出示第102页第4题}小明游泳

(1)师:还有什么项目啊?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你还能知道什么?

(2)汇报:知道的信息,还能知道――如:游泳池长25米,游了三个来回。我知道小明游了6个25米,三个来回是就是23=6次。

(3)还有什么信息?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4)判断:(1)25*3(2)2*3*25(3)(25+25)*3

(2、据统计,每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如果按一个一家三口计算,一年产生多少垃圾?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篇2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旨在突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形成策略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既能使学生掌握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又能体会整理信息的意义与作用,内化成自觉、灵活地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也为以后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为此,我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实际情况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新: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遵循这一理念,课始我设计了根据2分钟写12个字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个学生熟知的信息来引导新课,让学生知晓什么是策略,然后出示如书上65页主题图,并组织学生整理信息。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学生在生活中也有购物的经验,用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二)合作探索,领悟内涵:

1、感知列表整理的方法

(1)我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从上述情景中得到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自主提可以解决的问题。借助学生可能提到的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随即整理条件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生成如书本65页上的表格,并合作填写。

(2)引导学生观察所填表格,小组交流表里有些什么,体会个人买的本数与用去的钱数是紧密联系的数量,寻求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初步感知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对问题解决的作用。

【设计意图:什么都可代替,唯有思维不可代替。教师应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合理选择相关信息列表整理,经历列表整理的全过程,一方面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并使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是为了积累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这样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体现了策略的多样化。】

2、感受列表的价值

(1)围绕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结合表格所整理的信息,独立思考解题方法,并在小组中讨论。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反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可能从买3本用去18元这组数量,求出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从而求出小华买5本用去的价钱;或直接从小华买5本需要的钱中反推出要先求出每本的价钱。结合这些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列式计算出问题,并组织学生交流反馈,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通过不同检验方法的交流反馈,使学生进一步认定正确的解题思路。

(3)教师提出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能买多少本这个问题时,逐步引导学生把条件与问题填入已设计好的表格里;在两个问题都解答以后,还让学生根据解答的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进一步体会数量间的对应关系,感受表格清晰地整理了这些对应关系。

(4)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点。在学生充分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有价值的发现和体会,如:小明买3本用了18元,小华买5本用了30元,小军买7本用了42元,每本练习本的单价是相同的;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和小军买了多少本,都要先算练习本的单价;买的练习本多(少),用的钱也多(少)等。这些发现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清楚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初步感受函数关系,为以后学习正比例的知识打下基础。此外,我还针对学生呈现的各种信息,组织学生及时评价,引导学生随即小结解题规律。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把信息有序地填入表格,学会整理条件与问题的方法,体会列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经历两次填表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以上只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一点粗浅看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有一点不尽如意,恳请各位同仁指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篇3

用已学的圆柱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渗透转化思想。

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测量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每组一个矿泉水瓶(课前统一搜集农夫山泉矿泉水瓶,装有适量清水,水高度分别为6、7、8、9厘米),直尺。

问: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2、揭题:这节课,我们要根据这些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整板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桌子上有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教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随机板书)

预设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圆柱状,只要量出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就能算出它的体积。

教师: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直尺)你想利用直尺得到哪些数据?(底面直径、水的高度)

小结:知道了底面直径和水的高度,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轻而易举。请你准备好直尺,或许等会儿有用哦!

教师:当物体形状不规则时,我们想求出它的体积可以怎么办?

引导学生发现:在瓶子倒置前后,水的体积不变,空气的体积不变,因此,喝了多少水=倒置后空气部分的体积,倒置后空气部分是一个圆柱,要求出它的体积需要哪些数据?(倒置后空气的高度)

小结: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利用水的流动性成功地将不规则的空气部分转化成了一个圆柱体,得到所需数据后能求出它的体积。这样一来,第3个问题还难得到你吗?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篇4

一、课题提出

1、学生发展的需要

从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来看,许多国家都将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发展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因此,我国小学数学应当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作为重要作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应当重视解决问题的作用与价值。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解决问题教学有利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2、课程改革的需要

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是新课程教材内容转变最大的部分,无论是学习目标、内容体系、编排与呈现、教学模式还是评价方式,给教师带来的冲击是非常强烈的。由于教师没有准确把握应用题在新课程中的功能性转变,在解决问题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暴露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不断总结与反思,重新认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价值,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3、现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双基目标的达成,忽视了思维训练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以模仿套用代替创新与生成,忽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后果是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不过硬,不能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上游刃有余。因此,我们有必要抓住要点进行突破,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为抓手,探索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机制,并进而形成解决问题教学的新模式,对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进行反思、总结,在研究中使得师生共同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问题解决”即是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使学生面对问题时,能把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经过思维加工、综合运用和转化,达到未知目标的过程,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策略:是指为完成某一任务所采取的行动方式。可理解为方法,却又不完全等同于方法,其指向顺利地完成任务,并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思维与行动的最为有效、最简洁的方式方法。

解决问题学XX为教学实际服务,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主张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与再创造。解决问题学习的研究,不再只是对比发现学习与传统教学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而是对发现学习本身的过程、机制做了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发挥发现学习的优势,促进解决问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层次。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我们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布鲁纳语),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⒈努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数学学习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养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竭力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数学活动中进行探索、猜测、修正,从而主动地进行自我构建。

⒊学生能主动地对已有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模式等进行分析、综合、转化、调整,从而形成对新问题的领悟,促进新问题的解决。

⒋不仅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更要帮助他们认识数学的价值,掌握提出问题的艺术,并不断探索下去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研究内容

问题解决的过程,会受到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水平、年龄特征、问题的内容、问题的难度、解决问题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研究以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为载体,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策略。

1、问题的感知与理解

理解问题是解题思维活动的开始,“理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看能否用平常的语言把问题陈述出来,并通过对问题的陈述产生关于问题的内部表征,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向。

2、解题策略的寻求和确定

经过了对问题的感知和理解,接下来的重要步骤就是寻求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即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不同,解题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同一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也可采用不同的策略。我们想通过教师的引导、扶持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

3、解决问题策略的实施与调整

学生在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后,就要按照方案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就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教师要根据具体问题,及时桌间巡视,根据学生个体的困难给予相应的指导。

4、交流、评价与反思

学生个体的数学问题解决后,再引导他们借助动作、图画、符号、文字等形式把解决问题的结果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间的交流与评价,并及时进行反思。

以上还只是我们的初步设想,我们准备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思考、实践、调整、再实践,以求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与能力。

五、操作措施

1、研究“课标教材”中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的编排特点和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特点。(1)各年级教师在把握《标准》理念的基础上,深入钻研“课标教材”,理清教材在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的编排体系、特点,把握各年级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目标要求,做到:①体系清: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的?②特点明:解决实际问题的题材、呈现方式是怎样的?③目标准:不同阶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到底要达到怎样的要求?

(2)观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动作、表情、写字、言语等表现,询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来把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特点。

2.设计符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善于把握生成的教学资源,探索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模式。

(1)引导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的发现、提出过程。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情境应具有挑战性、启发性、目标性、趣味性、开放性、现实性等特点。

(2)引导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作为每个学习个体,一般经历以下过程:整理问题的信息,思考各个信息间的联系,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对解决问题的结果作出预测,正确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进行反思、验证。作为一个学习群体中的一员,要做到: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自主探索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3、对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作出合理评价,探索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评价的方式。

(1)确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观点,确立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的观点。(2)明确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①第一学段,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②第二学段,重点考察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六、研究原则

1、前瞻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应努力反映新世纪科技和社会发展对公民的科学知识的需求,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新时代的特征,从而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科学性原则

必须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特别是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个性特点,把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起来,并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为工作的指导。

3、创新性原则

要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和当前“探究性、体验性、交往性、做中学”等教学改革的总趋向,创造性地设计出系列性的能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新颖的教学策略。

七、研究方法

由于本课题的研究是一种基础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范例,是一种理论性、实证性、探索性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经验研究等研究方法,同时辅以文献的调查、实验等研究方法。

八、研究的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2月)

1、制定方案,分层次落实课题

课题选定后,实验领导组和研究组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实验教师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写成课题设计方案。

2、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课题是一项从理论上、实践上都具有探索性的研究工作,要加强领导和计划管理,尽量少走或不走弯路,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争取早出、多出成果。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

1、加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

学习是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的理论指导水平的重要措施,实施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才有正确的实践活动,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实验就陷入盲目的实践活动,研究就将遇到挫折。

参加课题研究后,应健全学习研究制度,制定好每学期研究工作计划;建立研究活动日(每周半天),认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

2、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

资料的搜集和积累是实验必备工作,它也是研究的基础工作,是实验研究结论的基石;也是实验总结、实验报告、论文写作的起点和基础。

3、切实上好每一节实验研究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体系中最基本、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是实验研究的最实在、最丰富的实践活动,每一位实验教师都应重视和上好每节有后劲儿的实验课。

实验课要体现教学新思想、新观念、新措施和新方法。实验教学要有创新精神,做别人没有做过的试验,体验前人没有体验过的感受,发现前人没有发现过的东西,总结前人没有总结过的经验,探索前人没有探索的规律。

4、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活跃科研气氛,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开展多种教科研活动,是提高对科研工作的认识、活跃研究气氛、推动科研工作深入进行的重要措施,各地应积极地扎实地开展。各种活动应分学期做出工作计划:订出内容,提出要求,安排好研究活动时间等。

5、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估体系

根据我们构建的实验教学目标和研究理念,实验教学的评估应改变过去单一的“学习成绩”测试评价,做到评价目标的导向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搞好总结、定期组织鉴定验收,开好总结、结题会。

在课题鉴定验收时,要以实验目标所倡导的教学观念为依据,根据实验资料,对实验结果,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写出实验报告,以便进行成果鉴定。

九、研究的子课题

在总的课题下,实验教师在不同年级不同教育阶段,可选择采用更为具体的子课题进行实验研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题目,选题时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题目要“小”、要“近”(贴近本地本校本人实际),内容要实(研究的内容要符合实际),视角要“新”(研究的视点要新,要比原有教学超前。

十、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

2、解决问题策略汇编。

3、教师经验总结、论文。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一列举是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加深对现实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的有序性;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增强灵活选用策略的能力。在落实教学目标方面要避免以下问题。

不重视一一列举的有序性。某些教师认为苏教版教材在教学一一列举策略之前,每个学期都或多或少地渗透了这个策略,只是没有提炼出策略名称而已。特别是四年级下册学习搭配的规律时,学生已经会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搭配,因此本课无须强调有序。苏教版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编排特点是,先将要学习的策略渗透到各部分内容之中,然后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集中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正确处理好策略的分散教学和集中教学的关系,唤醒学生已有的一一列举经验,引导学生探究一一列举策略的内涵,学会有序思考。

呆板、僵化地理解一一列举策略。教材中的一一列举策略主要是借助表格呈现的,因此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一一列举策略就是用表格呈现所有可能的策略。事实上,列表策略强调的是用表格呈现信息,一一列举策略强调的是列出所有的可能情况。用表格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只是一一列举策略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这种形式能较清晰地列出所有的可能,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掌握用列表法进行一一列举的基础上思考不用表格如何做到一一列举。

孤立地学习某种策略。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组织学生集中学习列表、画图、一一列举、倒推、假设、替换、转化等策略。教学时,教师不能孤立地教学其中的某种策略,而应了解编者的意图,有机地将前后策略联系起来,提高策略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过程

(一)感受情境,唤醒记忆

1.以宝贝向前冲为情境,引出3道不同年级的数学题。

(1)把7个苹果分成2堆,有哪几种分法

(2)有3个木偶娃娃和2顶帽子,最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3)用小数点和2、3、4最多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小数

2.引导学生找这3道题的解法的共同特点,并想一想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要注意有序性,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揭题。

【用学生已会解决的不同层次的3个实际问题为教学引子,唤醒学生关于有序的经验,并在反思解题的共同特点和注意点时,让学生感知本课教学的重点有序思考。这样的设计旨在梳理分散在各个年级的与一一列举有关的内容。】

(二)整理信息,感悟策略

例l:王大叔用18根l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整理信息。提问:从题目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表格。小组先动手围一围,再将不同的围法填入表格(表格主要包含长、宽、周长、面积等项目)。

3.汇报结果。交流所填表格,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重复和遗漏的现象。

4.整理表格。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无序的表格谈谈怎样使之有序。

5.探寻规律。引导学生结合有序排列的表格,探寻表格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得出:①周长不变。不管怎样围,周长都是18米。②长、宽和面积都在变。长由8米变到5米,宽由1米变到4米,相应的面积由8平方米变到20平方米。③长与宽的差越小,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大。④从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考虑,应选择面积最大的围法。

6.回顾反思。引导学生回顾帮王大叔解决围羊圈问题的过程,思考有哪些收获、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项。教师归纳;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能列出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策略;有序思考不仅能保证列举时不重复、不遗漏,还有助于发现规律。

【本环节旨在促进学生用表格进行一一列举,并借助表格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发现数量的变化趋势。教学时要突显有序思考,可分四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整理信息。为了防止学生囫囵吞枣地理解题意,可先让学生读题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再相互交流,认识基本的数量关系。第二层,无序列举。可故意将表格多设计几行,设置陷阱,诱使学生出现重复或遗漏的情况,还可在学生汇报时有意展示有重复、遗漏现象的表格,让学生意识到无序会导致遗漏或重复,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三层,有序列举。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认识到列举时要有条理、有序,体验有序的重要性,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第四层,反思提升。在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思、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

例2:订阅下面的杂志(图中杂志为《科学世界》、《数学乐园》、《七彩文学》,图略),最少订阅1种,最多订阅3种,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

1.学生独立整理信息,理解最少订阅1种,最多订阅3种的意思。

2.引导学生按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步骤列出所有可能的订阅情况,重点交流订阅2种的可能情况,突出有序思考。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列表,还可以怎样列举所有可能的订阅情况,并尝试用字母、数字、符号或其他形式表示这3种杂志,列出所有可能的订阅情况。

4.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简便,并说说理由。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灵活选用策略的能力。让学生探索不列表时怎样列举所有可能的订阅情况,能促使学生多视角、多形式地解决问题,有效预防学生把解决具体问题作为学习目标,或片面地将一一列举策略理解为通过表格列举的策略,提高他们灵活选用策略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巩固策略

1.独立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一张靶纸共3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2次,可能得到多少环

2.独立思考:把小华投中2次改为小华投了2次,结果怎样

3.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一一列举策略,具体是如何应用的。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独立应用一一列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内化一一列举策略。】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篇6

设计说明

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还要拼得尽可能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怎样使学生找到拼出更多三角形的思路和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1.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

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体会到七巧板的神奇和有趣,先让学生欣赏一组用一套七巧板拼组成的图案,五彩缤纷,妙趣横生的图案极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唤起他们对七巧板的好奇心,产生亲自动手拼一拼的强烈愿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重视在操作探究中总结方法。

在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的操作太过盲目,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教者在学生操作之后及时组织汇报交流,加以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找到拼组更多三角形的方法。当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思路以后,组织学生再次进行拼组,巩固并验证所获得的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一套七巧板

学生准备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赏图激趣,认识七巧板

1.课件出示用一套七巧板拼组成的各种图案,请同学们欣赏。

师: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吗?

生:一套七巧板。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套七巧板中都有什么图形,哪种图形最多。

(学生观察七巧板)

预设

生1:七巧板中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其中三角形最多。

生2:七巧板中有5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三角形最多。

2.用七巧板能拼出许多有趣的图案,你们想动手试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用一套七巧板拼组图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学生欣赏用一套七巧板拼组成的各种妙趣横生的图案,使学生对七巧板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在此基础上出示七巧板、认识七巧板,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操作实践,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3。

师: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呢?

预设

生1:题目要求我们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

生2:每人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看谁拼得多。

2.自由拼组,组内交流。

(1)独立思考,尝试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

(2)在小组内说说用了几个图形,拼出了什么样的三角形。

3.各小组选代表到教室前面展示自己的拼法。

(1)用两个图形拼。

(2)用三个图形拼。

师:这两种拼法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

生1:用两个图形拼组时,只能选三角形。

生2:用三个图形拼组时,可以都选择三角形,也可以选择其他图形。

4.教师小结:我们在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时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也可以加入其他图形。

5.利用刚刚总结出的经验,再拼一次三角形。

(1)小组合作,先用两个图形拼,再用三个图形拼。

(2)全班交流,根据使用图形的个数分类汇报。

6.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师: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预设

生:我们解决了“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问题。

师: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是怎么做的?

预设

生1:我们先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

生2:我们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经历独立拼组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篇7

设计说明

例5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寻找最佳方案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及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思考过程,在比较中寻找最佳解题策略。

1.注重审题,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犯低级错误,没有认真审题就稀里糊涂做题。比如例5情境图就隐含着两条数学信息,如果不认真整体观察就很难发现,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资源,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观察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和数学思考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中,学生要全员参与。这里的参与并不是简单的行动上的参与,而是思维的参与。在本节课中,学生审清题意之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在小组内交流,不仅避免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再随波逐流。在交流中让思维得到碰撞,在碰撞中提升数学思考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中央3套有一档娱乐节目叫《开门大吉》,大家知道吗?课前,我们也来玩一把《开门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谁反应最快。

(播放歌曲伴奏)

预设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同学们猜得真准,《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老师儿时流行的歌曲,几十年来经久不衰。你知道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

预设

生:北海划船。

师: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别光美,你知道吗?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

(板书:租船问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现实生活的事例引出研究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审视事物和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阅读与理解

1.租船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在公园划船都有一些具体要求,划过船的学生一定是知道的。让我们一起去公园看看。(打开教材10页)瞧!这是班主任老师和她的学生在春游,你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有关划船的哪些数学信息?

生1:一共有32人,租小船24元,租大船30元。

生2:这幅图中我还发现了隐含的数学信息:每条小船可以乘坐4人,每条大船可以乘坐6人。

生3: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租船最省钱。

⊙分析与解答

1.32人怎样租船最省钱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2)自己有了方案之后再在小组内交流,组长做好不同方案的记录。

(3)整理方案之后准备全班交流。

2.派代表汇报:

小组1: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如果全租小船需要花192元。算式是32÷4=8(条),24×8=192(元)。

小组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如果全租大船需要花180元。算式是32÷6=5(条)……2(人),5+1=6(条),30×6=180(元)。全租大船比全租小船省钱,这个方案比较合理。

小组3: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合租大船和小船,可以租5条大船和1条小船,需要花30×5+24×1=174(元);也可以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需要花30×4+24×2=168(元)。

小组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是最省钱的方案。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替换的策略,学会根据题中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相差关系,用替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替换策略。

1.动画引入,学生续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从曹冲是用与大象同样重量的石头换大象,引出替换的话题。

2.举出现实生活中替换的例子。通过为小明调换商品初步感知替换策略。

3.揭示课题,引入例1。

二、合作交流,探索学习替换策略。

出示例题1的情境: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一)分析题意,弄清条件与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的

2.引发思考,激起尝试的欲望。启发提示:这里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果汁才是720毫升,要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两个问题,能直接求吗能否将大杯容量与小杯容量两个量与总量720毫升的关系转化成其中一个量与总量的关系呢

(二)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先议一议怎样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再尝试列式计算。

(三)汇报尝试情况,归纳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板演出算式,并讲一讲每步式子的意义。

借助媒体演示总结:

1.大杯换成小杯或小杯换成大杯的依据是什么

2.把大杯换成小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几个小杯也就是说9个小杯容量是720毫升,那就可以先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

3.把小杯换成大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几个大杯呢720毫升果汁可以倒3个大杯。可以先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

(四)检验。师引导:验证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想一想可以怎么检验

①把6个小杯的容量和1个大杯的容量加起来,看它是否等于720毫升;

②还要检验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板书检验过程)

总之,检验时要看所求出来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五)小结:替换的关键就是把两种杯子替换成一种杯子。得出依据倍数关系进行替换,果汁总量不变、杯子的数量变了。

(六)学习依据相差关系进行替换。将例1中大、小杯的倍数关系改为大杯比小杯多20毫升你还会替换吗

1.议一议,这时还能不能替换

2.讨论如果将7个杯子全看作小杯(或大杯)果汁的总量还是720毫升吗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3.试列式解答。

4.小结与例一不同之处:根据大小杯的相差数进行替换时,总量变了,杯子数没有变。

三、拓展应用,巩固运用替换策略。

1.溜冰场:智力填空(分别用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进行替换)

①○+○+○+△+△=14,△=○+○

○=()△=()

②☆比○多1,☆+○+=10

○=(),☆=()

2.试一试:三种量间倍数关系的替换题(图略)

3.练一练:

①练习十七第1题巩固据倍数关系进行替换。

读题,弄清题意:集体分析,说出不同的替换方案(填空练习);尝试口头列式解答,并反馈。

②教材例1后练一练巩固据相差关系进行替换。

读题,弄清题意;集体分析,说出不同的替换方案(填空练习);试列式解答并反馈。

四、总结反思,优化替换策略。

1.今天学习了一种新策略是什么运用替换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你觉得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总结反思)

2.师点一点:替换的策略就是将要求的某一问题用另一个问题替代。用替换策略解答的题目特征及替换时的注意点。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篇9

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到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学伊始,先安排一个“摆一摆”的游戏,引导学生重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在比较多少时的优越性,从而自觉地接受并掌握这种方法,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一样,都要用减法计算。从而加深学生对减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摆一摆,说一说。

师:第一行摆5个圆形纸片,第二行摆和第一行同样多的三角形纸片。边摆边想: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呢?

师:我一眼就看出这位同学摆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不用数就看出来了,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吗?

师:请大家按照刚才的摆法再摆一摆,摆的三角形纸片要比圆形纸片多4个。

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摆,能很清楚地发现谁多谁少。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量的.多少,体会一一对应方法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1.课件出示教材21页例6情境图。

请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理解题意。

①摆一摆:用圆形纸片将小雪、小华套中的个数分别摆一摆。

②分一分:将小华的圆形纸片分成两部分,看看小华比小雪多多少。

(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生:“12”表示小华套中的个数,“7”表示小雪套中的个数,“5”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个数。

(3)明确比的过程和方法。

思考:如果没有小雪套中的7个,能确定小华套中的被分成了哪两部分吗?

小结:把小华套中的12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5个,所以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用减法计算。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篇10

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教材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单元,就是为了贯彻落实课程目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它的意义更在于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由此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还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数学教学在这种鼓励个性发展的理念下进行,学生的创新精神才可能真正得到培养。

策略的原意是计策和谋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具体表现为对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思考与选择运用。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需要有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本单元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策略教学的切入口。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既是可操作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体会它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是教材的编写思想。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后一部分是解决三步计算的问题。

1让学生把信息填入表格,学习整理信息的方法,体会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本单元选择表格作为整理信息的工具,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对表格比较熟悉,他们从一年级学习数学起就经常接触表格,进行过许多填表活动。因此,选择填表整理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宜于学习。二是表格条理清楚,数学化程度比较高。填入表格里的都是经过筛选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数据,实际问题里的许多情节性内容都被过滤掉了。因此,填表整理能帮助学生把握住实际问题里的数学内容。

教材充分注意到学生初步学习利用表格整理信息,在编写上尽量循序渐进,逐渐提高。

(1)把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全部填进表里。

第65页例题和相应的想想做做以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为素材。例题是归一问题,先求小华买5本练习本用去多少元,再求小军42元买了多少本。在每个问题的教学过程中都设计了填表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这样的活动线索,教学这道例题要注意四点。

第一,带领学生经历填表的过程。教材里呈现了一张已经填好的表格,课堂教学要展开填表的过程和方法,一方面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要预先设计一张待填的表格,可以师生共同填写,也可以让学生填写。

第二,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表格里的条件和问题不是随意摆放的,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安排的。填表以后让学生说说表里有些什么,体会各人买的本数与用去的钱数是紧密联系的数量,列表整理就是显示出这些数量的对应关系,表格也是为此而设计的。

第三,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填表的目的是理出思路、找到问题的解法。可以让学生看着表格顺着两条思路去想,从买3本用去18元这组数量,想到能求出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从买5本要用多少钱这组数量,想到需要知道每本的价钱。两条思路交叉在每本笔记本多少元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找到了。

第四,组织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第66页根据两道题的解答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从中会有许多体会,如小明买3本用了18元、小华买5本用了30元、小军买7本用了42元,他们每本笔记本的价钱是相同的。这个发现是归一问题的特征。又如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和小军买了多少本,都要先算笔记本的单价,都是通过小明买3本用去18元求得的。这个发现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又如买的笔记本多(少),用去的钱也多(少)。这个发现让学生感受函数关系。

(2)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关的条件填入表格。

第68页例题和试一试以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为素材,继续通过列表整理,培养解题思路。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选择相关的条件填入表格。题目里有桃、苹果、梨三种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在解决问题时,不把所有的已知条件都填入表格,只填需要的条件信息,这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筛选信息的活动。在例题的表格里,上面一行已经填了桃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下面一行填什么由学生思考。试一试只提供一张空白的表格,里面填哪两种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都由学生决定。要充分发挥问题对思路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这两个问题。只要明白了问题的意思,列表整理不会有困难。

第二,利用表格、紧扣问题,设计解题步骤。在列表整理后,教材安排学生想一想要先算什么,理清解题思路。仍然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想:根据表格里的条件可以求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两条思路的交叉点就是解题步骤。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整理信息的习惯。

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列表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选择列表整理是它易于操作,适宜学生运用。学生对填表的态度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态度表现为对填表有热情,体验到填表整理对形成解题思路的作用,具有自觉进行整理的习惯。消极的态度则把填表看做负担,理解为教材和老师的规定,是被迫进行的。教材力求让学生体会到整理信息的意义,并转化成内在的需要,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1)从有形地整理到无形地整理。

两道例题里都提供了表格,只要把条件或问题填入表格就进行了信息的整理。教材预设表格,能突出策略的教学,便于落实。在两次想想做做里都有不提供表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没有提供表格也要整理信息,是鼓励整理的形式多样化,使整理信息的活动具有个性;是引导整理活动从有形向无形发展,从题目的安排变为自我要求。为了完成从提供表格到不提供表格的过渡,教学时应注意三点。

第一,让每个学生都有独自填表整理的机会,学会填表整理的方法。第65页例题里的表格已经填好,所以想想做做前两题都有空白的表格让学生填写。第68页例题的前一张表格留出一半给学生填,试一试的表格全部让学生填。教材留出这么多填表机会,给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填表整理创造了条件。

第二,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填表对解题的作用。填表不单整理了条件和问题,还能理出解题的思路、步骤和方法。如果不经过填表整理的活动,数量关系就不会这么清晰,解题也不会这么顺利。

第三,允许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用适宜的整理形式。在解答想想做做里没有提供表格的题目时,仍然要把整理信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整理的形式不要求全体学生都相同,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把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看在眼里,想在脑里,在无形的思维活动中整理;可以在题目上勾勾画画进行整理;也可以通过摘录信息或列表进行整理。下面是勾画整理的实例,它是有形地列表整理到无形整理的中介。

星光新村新盖的3幢楼房共住了42户。照这样计算,这个新村25幢这样的楼房共住了多少户?

学生选择整理方法一般都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教学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保障大多数学生都有完成整理信息的时间。要组织各种整理形式的交流,逐渐提升整理信息的水平,逐渐进入无形整理的境界。

(2)解决新颖的问题。

问题的新颖性与策略的形成正相关。策略往往在解决新颖的问题时体现其价值,并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如果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总是局限在已经教过的、已经认识的那些问题上,那么只是进行技能操练,没有培养策略。为此,教材在教学归一问题的基础上带出归总问题,在教学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时安排少量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这些归总问题、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都不编排例题,在想想做做里让学生应用策略独立解答。

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程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课题,让学生主动解决一些新颖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项突破。为此,教学中应做到两点。

第一,改变例题的教学观念。例题教给学生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不但解决了例题,还能解决与例题相似、甚至不同的问题。列表整理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解决的问题包括归一问题、稍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还涵盖了归总问题、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以及其他的实际问题。只有在例题的教学中突出整理条件与问题,学生体验了这个思想方法,内化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才可能举一反三应用这种策略。

第二,教学新颖的问题,既要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第一次出现归总问题和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教材都为学生设计了可以填写的表格。一方面引导学生应用已经学到的思想方法,继续培养整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适当降低整理信息的操作难度,学生有现成的表格可填。教学要注意适度地放和适当地扶。如第67页第2题的表格一定要让学生填,考虑到填表可能发生的问题,可以先带领学生到情境图里寻找数学信息。有哪几种球,哪些球的单价已知,哪些球的单价未知;老师带的钱正好够买什么球,可以买几个。这样,学生填表的困难会少些,通过列表整理的思路会顺畅些。又如第69页第3题,填表以后让学生说说对栽120棵树的理解,明白它的一部分是四年级栽的,另一部分是五年级栽的。这样,学生就捕捉到这个题目的最主要的数量关系。

最后还要指出一点,列表整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解决每一个问题都从整理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入手。本单元教学列表整理以后,不能说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解答了。应以解答归一问题、归总问题、较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为主,一些稍难的实际问题以后会安排教学。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篇11

1、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

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示意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结合示意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通过图形表征和语言表征等多种形式,将具体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算法。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方法,提高能力。

解决问题主要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而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则是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问题的过程。本节课充分利用主题图呈现的用除法解决的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要解决的问题与除法意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件出示教材23页例3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各自从图中看到的信息)

1、教学例3,探究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讲给同桌听。

生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生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问题。

②教师强调:我们可以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②汇报想的过程: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数,这是平均分,应该用除法计算。

(5)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第二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并说明理由。

②汇报解题思路: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这也是平均分,应该用除法计算。

(6)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与小组里的同学讨论。(学生讨论,然后交流讨论的结果)

不同点:第一个问题是求每份数,第二个问题是求份数。

2、学习用乘法检验。

(1)引导学生质疑:大家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到底对不对呢?你们能想办法检验一下吗?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检验方法,并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我们刚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先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再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掌握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作铺垫。

扩展阅读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


这份特别定制的“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特别适合您。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案是学生学习的管理和评价工具。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我们将会为您提供更多实用的信息!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种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相同,但程度上有所加深。这是因为,分数和百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所以,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分数应用题大致相同。解答百分数应用题,既可以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为了加强百分数的应用,教材还在例2之后列举了小麦的出粉率、产品的合格率、职工的出勤率等几个工农业生产和统计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求百分数的例子。这样既扩大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又能通过练习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概率统计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学习本节知识时只要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分析过程一致的地方,即明确以谁作单位1,确定了谁和谁比,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仍用除法计算,只是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

分率的含义。

2、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

参考的有关数据:

稻谷出米率约72%小麦出粉率约85%棉子出油率约14%花生仁出油率约40%油菜子出油率约38%芝麻出油率约45%蓖麻子出油率约45%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补充(点评)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 篇2

1. 根据题意,看图写出代数式。

(1)苹果有x kg,西瓜的质量比苹果重1/4。

西瓜比苹果重kg,西瓜重()kg。

(2)鸡有x只,鸭的只数比鸡少1/3。

鸭比鸡少()只,鸭有()只。

2.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六(1)班有15人参加了合唱队,占全班人数的1/3,六(1)班有多少人?

(2)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美术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多5人。航模组有多少人?

出示例2。

1. 审题。

(1)看例题的插图,理解题目的意思。

复述题意,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题意,说说你对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这一条件的理解。

(航模小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小组的人数多,多的人数相当于航模小组4等份中的1份。)

(3)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图表示两个小组的人数关系。(学生可以选用条形、线段或其他图形表示人数)

2. 分析、解答。

(1)出示线段图。

(2)说说数量关系。

根据已知条件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直接得出数量关系:

(3)学生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交流各自的解法。

(5)阅读课本,完成课本上的填空。

3. 改变例2。

出示:航模小组有20人,美术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2)根据图意解答。

(3)启发学生与例2进行比较,说说你发现什么?

(数量关系相同,已知条件与未知问题交换后,仍然可以根据例2的数量关系列式)

教师:上面用方程解例2的思路与分数乘法问题的思路统一,我们应该好好理解、掌握它。

4. 再次改变例2。

出示:美术小组有24人,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少14,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1)根据题意改变线段图。

(2)改变方程,解方程。

5. 小结:关键是搞清哪两个量比较,谁多谁少,多或少了谁的几分之几。

2. 根据条件列方程。

(1)小红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10元,正好比钢笔价格少3/8,钢笔的价格是多少元?

(2)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2/3,白兔有450只,黑兔有多少只?

(3)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2/3,白兔比黑兔多180只,黑兔有多少只?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 篇3

1、30占40的百分之几?

2、40是50的百分之几?

3、80比50多百分之几?

4、15比20少百分之几?

四、你知道吗?

1、出勤率=( )×100%

2、合格率=( )×100%

3、出粉率=( )×100%

4、优秀率=( )×100%

5、达标率=( )×100%

1、六一班有学生50人,某一天出勤人数是48人,求这天的出勤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500克水中加入50克盐,求盐水的含盐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村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村小学原来每月用水180吨,开展节约活动后,现在每月用水160吨,节约了百分之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把50000元存入银行,定期3年,年利率是3.5%,到期时妈妈可取回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套服装现价480元,比原来降低25%,原来这套服装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 篇4

(一)复习

1、教师引导学生看复习题(1)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68册,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口答

3、引导学生看复习题(2)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教师出示不同答案a、1400+ b、1400+1400× c、1400× d、1400×(1+ )

4、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选择正确答案

指名汇报并说明原因

5、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如果将这道题的条件变为“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应该怎样分析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板书课题: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1)学生默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巡视发现不同做法指名板演

(4)学生说解题思路

(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例3与复习题3有什么异同?(两道题问题相同,条件不同。)条件不同在哪儿?

(复习题3条件中给出的数值形式是分数形式;例3中给出的数值形式是百分数形式。)

教师指出,分数与百分数的互相转化的方法,让学生回答。

2、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问:同学们能说一说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区别吗?

问:谁做单位“1”?(让学生分别指出两道题中的单位“1”),用什么方法解答。(乘法)

问:怎样列式表达?(比较)

问:结果如何?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教师板书:相同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完全相同。

不同点: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百分数来表示;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分数来表示。

3。做一做第1题。

龙泉镇去年有小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0。5%。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在例3中已经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本题中学习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讨论

(1)教师巡视,适时引导。先确定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2800—2800×0。5%

=2800-14

=2786(人)

2800×(1—0。5%)

=2800×99。5%

=2786(人)

答:今年有小学生2786人。

(2)指名说解题思路。

问:此题和例3相比较,哪儿相同,哪儿不同?(条件不同,问题相同,解题思路相同。)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准单位“1”,然后根据问题列出文字算式来帮助大家列式计算。

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表示形式不一样而已。

(四)巩固反馈

练习二十二第4题、9。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 篇5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操作、观察、归纳概括能力,有了以前学习分数乘法、倒数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涂一涂、算一算、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动来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教学内容分析:

《分数除法(一)》是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就是把4/7分别平均分成2份、3份,目的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创新理念: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导学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知,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创设分长方形纸这一情境,旨在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思考的空间,抓住他们最佳的学习状态。】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想法)

1.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2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探究主体性,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教师不要过多提示,主要指导学困生完成探究任务。】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

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大家在图(二)的上面涂一涂。

同学们是把长方形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谁能根据这一过程列出一个算式。

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呢?

观察3和1/3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指生口算。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设计意图: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本节课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我先让学生通过涂一涂,进一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通过三组算式来验证提出的假设,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9/10÷3015/16÷2014/15÷218/9÷65/6÷15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第26页填一填,想一想。

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整洁,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卫生区,这一周轮到第一组负责卫生区的卫生,老师想卫生区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卫生区的几分之几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汇报完成情况。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难易程度适当的习题,让学生在有层次的练习中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过的快乐吗?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老师希望今后你们能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 篇6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们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类应用题历来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们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们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这样既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们思维的广度。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分析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

(2)能列方程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现价是原价的4/5;男生比女生多1/3;今年比去年少2/5;火车速度比汽车快2/9

让学生来说说等量关系,找一找单位“1”

合唱队有女生30人,男生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

意图:解决问题中关键是找出题目中关键句的等量关系,因此安排了这一环节,一来是回顾,二来是在这里分散难点,以便在接下来出现一个完整题目,数量关系的`分析能较为自然了。

改例题为男生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

(补充)男生比女生少1/3,女生有多少人?

比较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明白这里的等量关系不变,变的是其中的已知与未知的量,因此我们仍然可以顺着刚才的思路,把未知的量设为X,应该说学生是不会有困难的。

例题与补充题的比较是考虑到,比单位“1”多(少)几分之几的区别,数量关系不一样了,其中未知与已知的量是相同的。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1.0870.044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某种学生的出油率是36%。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新授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4)计划早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早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116.7%-100%=16.7%

(4)小结解题方法: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列出算式:(14-12)14

(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课本第90页做一做的题目。

2、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 篇8

分数除法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计算、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成功之处:

沟通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加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在例2和例3的教学中重点梳理分数除法的数量关系:

在此类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学生容易出现总数与份数、总数与每份数颠倒位置的情况。因此,加强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明确谁是总数,谁是份数,谁是每份数。此外,还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进行辨别。如:榨1/4千克油需要4/5千克大豆,榨1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大豆?1千克大豆可以榨多少千克油?

在例4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先找出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比如: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然后再找出单位“1”,看一看是已知还是未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或方程来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仍然无法正确辨别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的总数、份数、每份数,导致列式出错。

2.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正确列出数量关系式。

改进之处:

1.对于数量关系式可以统一归纳为单位“1”的量×分率=对应量,加强理解对应量和对应分率之间的关系理解。

2.联系整数和分数解决问题进行对比,让学生加强整数和分数解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

2、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某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指名学生回答。

2、某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

指名学生回答。

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一)初步感知

1、学生尝试解答各自的“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和“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关键是找准单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计算的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二)共同探讨

1、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如前面说到的你们在口算比赛中,各自“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这是你在这次口算比赛中的正确率,“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就是错误率。像这些正确率、错误率等我们通常称作“百分率”你能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吗?

2、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举例的同时要让学生说说他所举百分率的意义。

板书学生所举的百分率及其含义。如:

3、尝试解答例题:

(1)出示课本例1(1)的条件: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20人?

(2)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答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P86的“做一做”第1、2题

2、练习二十的第2题

四、全课总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有什么收获,说说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这类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关系?

2、学生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课堂总结

学生说说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十的第3、4题。

课后习题

练习二十的第3、4题。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 篇10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数与形结合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把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高效地学好这一部分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根据条件先找关键句,如:水分占体重的几分之几,确定单位“1”的量;自己画出线段图,在图中标出已知和未知的数量;接着根据图中的已知的、未知的量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是:体重×水分占体重的几分之几=体内水分的重量;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方法归纳为:(1)画线段图, 不仅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还让学生说说线段图的意思,即加深学生对题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2)找等量关系式,由于在学习分数乘法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找等量关系式的方法,所以学生不仅能很快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还能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写出另一个等量关系式;(3)解决问题,通过老师的鼓励与引导,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不用列方程解,还可以怎样计算?水分的重量和水分占体重的几分之几是已知的,体重是未知的。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然后要求学生用算术方法来解答例1。做完后,让学生对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进形比较。它们都是根据数量的相等关系来列式的。算术法是按照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来解答的;方程解法是先设未知数,然后按照数量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答的。这节课,学生们的思路都打开了,课堂的积极性明显高,从课后作业情况看,学习效果比较满意。

问题解决方案


对于想要写一篇好文章的人来说,建议您去阅读“问题解决方案”,或许会有所收获。而为了实现目标,更好地完成工作,不要忘记制订计划,并大量付出行动。同时,也需要借助一系列方案,以减少失误的可能性,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嘛。

问题解决方案 篇1

由于村干部对新农村项目建设存在认识不到位,不懂财经纪律,在村组织实施项目中,个别村干部将一些不符合财务规定,不允许报销的非项目产生的费用通过更换名称、内容等方式纳入项目支出现象。

当前,村级财务虽已纳入乡镇政府和街道办统一管理,但核算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的村级投资、应收款等项目未按要求进行核算;二是存在白条入账现象;三是大额费用以现金支付,部分村级集体为了支付方便,大额费用采用现金方式予以支付。

由于村集体财务监督管理不到位,村干部对支出审核不严,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管作用,管理上存在漏洞,部分村干部通过虚列支出内容、重复报销等方式侵占项目资金。

一是别村级工程招投标流于形式。部分村建设工程由村集体自行组织施工,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工程无预算、工程建设按支出数入账,工程造价、采购量的真实性难以确定等问题;二是村级工程无验收程序,工程支出随意性较大。工程量减少但支付的工程款仍按照合同价款支付;增加工程量等原因引起的合同价款增加缺少必要程序。

由于村干部对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财经纪律、制度不了解,法律素质淡薄、依法办事能力不强。一些村干部为谋私利,不按程序办事。多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在搞普法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脱离图形式、一阵风、不注重实际效果的教育方式,要真正使农村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还需要做长期、扎实的工作。

一是长期以来,村级组织项目建设较少,没有项目建设管理经验,村级组织的管理能力较为薄弱,无法适应财政对村级项目扶持资金迅速增长的要求。二是一些财会人员不注重学习,业务水平低,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农村财会工作。三是村务监督人员监督不到位。部分村务监督人员,看问题凭好恶,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对公共事务关心较少,对村级财务问题不愿管、不想管或不敢管。

一是村级项目建设存在应进行招投标的,没有进行招投标,而是由村集体自行组织或村主要干部承包施工,造成工程建设内容变化大,工程造价难确定;二是有的是中标人中标后进行转包,私下转包给没有资质的人施工。三是个别村主要干部为承包本村建设工程,采取暗相操作,挂靠到多个有资质单位取得投标资格,中标者实质是村干部本人,造成监管者与施工同一人,监管缺失,必定影响工程质量。

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监督体系是一个涵盖各级人大、财政、相关职能部门、审计部门和社会相关机构在内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对项目建设的各环节、全过程进行监管。但目前,多数监督只集中在资金的分配和指标下达上,对项目预算、过程监督、项目验收等程序上疏于监督管理,也没有完善的评价监督体系作指导。

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法治;不定期、分批次组织村干部开展财经制度、法律知识的培训。逐步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使其在村级项目建设中能够坚持原则,抵制诱惑,切实做到依法办事、按章理事。

一是对村级财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财经法规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对村财监小组成员进行法规、制度培训,切实提高监督能力,使他们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堵塞财务管理混乱的漏洞。

一是建立村级基建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明确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做到权责分明,责任到人。二是要实行严格的工程招投标制,对于公益性的、规模较大的项目建设,必须经过村集体研究、村民公开后,在招投标平台进行公开招投标,择优选取施工单位,杜绝暗箱操作,减少违规行为。三是建立村级项目内审机构,各乡镇将有审计证的人员组成成立审计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村级工程完工后要进行内审组织或社会中介机构审计,通过审计监督确保项目资金用到实处。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强化项目申报、评审程序,对项目资金从分配到使用要发文明确,做到资金、项目、文号对应,明确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

二是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村级项目建设沟通机制,主管部门扶持村级项目实施地点、建设内容、资金情况通过网站予以公开,使其他部门有所了解,杜绝项目多头申报现象发生。

三是主管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做到审批有程序、过程有监督、完工有决算、资金使用有审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防止项目资金被移用、挪用、侵占现象的发生。

问题解决方案 篇2

20XX年9月,根据国务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在国家规定绿色通道上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可以适当降低车辆通行费的收费标准或者免交车辆通行费,为“绿通优惠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据。20XX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决定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少量混装以及合理超啊载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整车执行。

国家实施“绿色通道”政策,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稳定农产品价格和改善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民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是,在取得积极效果的一面也给经营单位在绿通车管理中带来了新的难题。

(二)通常人工检查随意性和主观性大,操作程序不够规范,平均每辆车需要5-15分钟,效率低,而且投入的人力成本高,当待检车辆较多,达到人工检查能力上限时,易出现拥堵情况,进而影响整体通行效率,并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

(三)在巨大经济利益诱惑面前,出现假冒绿通车逃交公路通行费等情况,并呈日益增加的趋势,影响了车辆正常通行秩序,靠现行人工检测手段很难查验,增加了运营管理单位的管理成本和负担,形成了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隐患。

(四)同一绿通车单趟行驶过程中常被查验多次,查验信息无法共享。且各站对政策理解不一致,缺乏统一的执行规范或技术要求,导致同一绿通车有免费或交费情况,常出现司站纠纷。“绿色通道”变成了“慢速通道”。

(五)绿通查验稽查多停留在人工或纸质记录阶段,信息化非常落后。对于纸质记录,信息汇总工作量大,且存在信息孤岛,难以全路段、全省或全国范畴开展统计分析,该类大数据未得到利用。

目前普遍采取放射性元素钴-60或x光机的方式来检测绿通车,该技术方式通过射线穿透封闭车厢,对内部物品辐射成像,判断车内物品的情况,此种方式可以大幅提高绿通车的检查时间和检测精度,对打击假冒绿通车有极大的震慑效果。

但也存在问题:

(二)虽然可以快速对绿通车进行检测,但仍然需要人工进行拍照登记以及一车一档文件的建立,对于绿通车数量较大的收费站,对拥堵情况的缓解收效不大,而且,检查的结果也不能共享。

(三)由于投资过大,不可能实现所有收费站全覆盖,只能选择重点的'省界收费站,假冒绿通车就有可能选择没有检测设备的收费站提前下站,躲避检查,对假冒绿通车的打击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未来绿通车管理的发展趋势及解决方案

当前,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大数据技术日趋完善,信息化管理是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利用信息化平台,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核心,从源头治理,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一次检测,全网放行”的效果,对运输车辆、从业人员建立综合信用评价是绿通车解决方案的发展趋势。具体实施:

(一)在收费站大力推广信息化检测手段,实现无纸化检测和登记,将现场取证登记工作,一车一档文件的整理以及后台统计分析工作由信息化平台来完成,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员成本和办公成本,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绿通车信息从源头开始掌握,让司机或运输业户事前填报,对整个装货过程进行登记取证,经收费部门提前复核,对车辆行驶轨迹进行全程gps定位,到站后再进行校验,可大幅降低现场检查时间,达到快速通行的目的。并可通过信息平台,TOP100范文排行实现绿通信息站间共享,对正常的绿通车辆达到“一次查验、全网放行”的目标。对于装货过程或者行驶轨迹有异常的绿通车,进行重点检查。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绿色产品运输车辆和从业人员建立信用等级评价,对评价等级高的,可以降低抽检频率,对于评价低的,每次通行均进行重点检查。

全面管理高速公路“绿通车辆”,已成为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重难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解决收费站的拥堵、提高收费站通行效率以及识别和打击假冒绿通车等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采取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绿通车真正做到从源头控制,从根本上杜绝了假冒绿通车,将极大提高绿通车检查效率,不仅节省经营单位的人力成本,减少了通行费的损失,也减少了排队车辆的燃油消耗,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提升了高速营运的经济效益,对实现“畅、安、舒、美”的高速公路通行环境、创建“平安高速”的工作目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问题解决方案 篇3

受公司领导的指派于2021年9月25日至28日到广州参加了《房地产设计与成本管理细节执行力》培训学习,虽然只有两天的学习时间,但倍感受益。

第一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房地产成本管理》。

房地产成本管理体系解读:简要介绍了房地产的几个季节。春天:前几年房地产最火热的时代,排队购房,

深夜开盘,炒房热,靠的是政策的优越;秋凉,现在房地产降温的过度时期,三级市场洗牌,购房者的观望,投资者的资金压力等。严冬:房地产严冬季节是否会来临?怎样面对?是保持原价还是降价,降多少等,如果两三年不买房,房地产企业只剩下5%,怎样看待?怎样决策?房地产企业还会面临什么?消费者观望、行业间的强强联合、资本市场的竞争、行业洗牌-转立家电业。现在的万科正在向制造业学习,我们的对策之一要加强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细节深化,投入增加了,收入降低了、利润压缩了,必须向成本管理要效益,成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是未来企业的生命线。

成本管理主要集中在:项目策划、设计管理、采购管理、工程管理之上,建立成本管理体系与实施作业过程成本控制。合约、合同的管理尤为重要,采购供方的选择和现场的管理都与成本有关联,动态管理的纠偏,责任体系的建立都是实现成本控制的手段和措施。

怎样做好工程管理是成本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变更和签证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变更具体在变更投入是否合理,有的直接影响销售,变更要考虑盈利,销售好又快,变更的成本盈利就在其中,反之就是成本亏损,对设计变更要慎重考虑。

选择什么样的资源,选择什么样的乙方,怎样的品牌定位,这些都是公司基于市场状况而定的,还有公司的经营计划的制定,目标的要求都是很大关系,都要考虑进去。

成本管理分三个方面:目标成本、动态成本、责任成本。

1、目标成本:整个项目需有明确的目标,花多少钱、建多少栋楼,定格什么样的层次水平,服务对象是哪个阶层,尤其是资金管理目标的建立、怎样使用资金合理分配和安排资金的细化分析、注意市场的变化和材料价格的变化作出分析,关键是控制点的确定,有控制点就有主要的目标。

2、动态成本:怎样控制成本的风险,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主要落实到每个点面去,要管理好每个点面,怎样检查、核算你的钱花到哪里去,花去的钱是否有好的成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计算才能看得出来。成本与财务接轨的问题,怎样去结算成本,分期分批的界面在哪里,成本的盈利在哪里,怎样体现出来,都是动态成本管理的工作。

3、责任成本:责任成本体系是通过确定责任主体和评价部分,通过经济指标的设定执行和考核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责任成本体系的目的在于提高公司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及水平,加强不同专业、不同流程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形成分工负责,有机协调的成本管理体系,体现结果与过程并重的原则。

责任成本的分解方式:

根据成本的科目对各项目费用的责任部门及主要职责予以说明,包括控制内容,控制要点和手段,形成成本控制的指引。

根据合同分类,将目标成本分解成

1、合同控制清单:将合同签订、履行的责任落实到合同责任部门,以各部门成本责任的完成来保证目标成本的完成。

2、设计:开发设计部门落实成本目标。

3、招标:采购部门负责在招标中落实成本目标。

4、签约:签约部门负责将成本目标落实到合同。

问题解决方案 篇4

1、执行力问题:执行不到位、理由多、有情绪以后再出现此问题一次BSC扣5分罚款100元.

2、卫生维持:完工时和正在维修时打扫卫生比以往有所提高,但还不够及时、不够干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打扫卫生不及时的BSC扣2分.

3、厕所:平时打扫还可以,但保持不是很好,还是有些个别人不自觉打扫.

以后每发现一人不自觉打扫罚10元,第二次罚20元,以此类推.

以后吃饭登记不及时的,吃完回来不见人的,每发现一次BSC扣2分,罚10元.

建议,以后接油机谁用完后,检查一下,有油漏外面的.都擦一下. 滴油,用完后擦下加油机油桶的上面、侧面、底部油管放好.

6、维修作业期间:如发现新增损坏的配件,特别是和你修的地方有关连的一定通知服务顾问和车主。如车主不维修,要求在派工单上签字确认,以免以后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如不提醒的,出现问题的,所有费用及后果由当事人承担.

7、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安全隐患.

车间所有维修人员将努力争取完成6月份的目标任务,我将会高效率执行领导的工作安排,提高现场管理、提高维修质量,努力解决所提出的和出现的问题.

问题解决方案 篇5

公司内部做到公平公正,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条件。企业中,太过厚待少数人则是对其余所有员工的不公正,其危害更大。注意所谓公平公正,并不是形而上地将待遇拉成一条水平线。根据员工的能力和表现进行合理的奖励,也是公平的一种体现。

中国企业传统的沟通模式是垂直单向沟通,即从上到下一层一层的沟通,但是缺乏“回路”,没有从下到上的沟通,也没有横向的沟通,这是一种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沟通模式。对于企业战略,领导者于管理层需要向下传达,描述,让企业上下认识清楚。

企业领导者必须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对公司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提高企业的竞争实。

企业领导者不能一味照搬过去或者他人的管理模式,必须根据时势动态的变化和自己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考虑企业是否转型,从而创新企业管理的新格局。

解决问题教案汇编5篇


今天向您介绍的是关于“解决问题教案”的主题,为了避免丢失,建议您将本页的网址收藏起来。老师会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和课件给学生上课,每位老师都需要仔细筹备教案和课件。教案是老师进行教学的蓝图。

解决问题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初步学会用列表的策略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对表格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认识其中的数量关系,学会从条件入手或从问题入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2.充分体会有关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一种策略。

2.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师: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一开始怎么比?后来田忌的朋友孙膑帮他想出了怎样的好方法?

师:你们佩服孙膑吗?为什么?

师:人们把这样巧妙的办法和好的计策称之为“策略”。其实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常常要运用一些“策略”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策略”,对策略的含义并不清楚。教学一开始,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故事《田忌赛马》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选择合适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整理信息。

师:国庆期间,家福乐超市文具柜的部分商品降价销售,你们知道超市为什么降价销售吗?(降价销售其实也是一种经营策略,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

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愿意把自己看到的信息大声说出来吗?看谁观察得仔细,说得完整。同样的笔记本说明了什么?这么多信息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已知条件: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了5本笔记本,小军用了42元。)

师:思考: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华用去多少元?”

师:要解决“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些信息都需要吗?你准备摘录哪些条件解决这个问题?

师: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需要把一些杂乱无章的信息有意识地进行筛选和整理,从而找出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板书:整理信息)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条件进行整理,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一些吗?

(学生动手整理,教师进行巡视,学生汇报结果。)

展示学生列出的方法:(摘录条件、画线段图、列表……)

2。 列表整理。

师:同学们说了许多整理信息的方法,如果让你选择,你会把最喜欢的一票投给谁呢?为什么?(板书:列表整理信息)

教师指导:教师选择学生列出的不规范的表格,引导学生认识表格的结构、理解表格里的内容,思考为什么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要填在同一行。(买的本数和钱数是对应的,如买3本要用18元钱。)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3.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

整理好信息后,我们就来分析数量关系(板书:分析数量关系)

求小华用去多少元,你是怎样想的?先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同桌交流解题思路)。

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4.小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哪两种不同思路?谁来说说。

(1)从条件入手: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先求出1本的价钱。

(2)从问题入手:要求买5本需要多少元,也要先求出1本的价钱。

(板书:从条件入手 从问题入手)

三、解决问题,体验策略

1.解决问题。

师:解决了小华的问题,赶紧来解决小军的问题。你能选择有关的信息列表进行整理,并列式解答吗?出示空白表格:

(1)学生书上填表,并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四人小组交流解题思路。

(3)学生汇报。

师:与小华的问题一样,要解决小军的问题,我们也选择了小明的相关信息,这是为什么呢?(可以求出笔记本的单价)不能选择小华的信息吗?为什么?(其实小华的也可以,但如果计算小华的总价发生错误,就会把这个错误带到解决小军的问题上来,因此我们一般选择给定的条件。)

2.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问: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你体会到什么?(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容易)出示两张表格。

师:解决同一情境中的两个问题,我们用了两个表格,麻烦吧?能不能把两次的表格合并成一个表格呢?说说你是怎么合并的?(学生说,再出示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小军

( )本

42元

师:如果不考虑姓名,而把研究的注意力放在数量与总价的关系上,我们把这张表格再简化:

3本→元

5本→( )元

( )本→42元

学生在书上第66页填出括号里的数。

观察:从左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本数与钱数对应,每本价钱不变)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买几本,都要先算出什么?

观察:从上往下看,又发现什么?如果买10本,要付的钱跟42元比会怎样?

3.反思交流,体验策略。

探讨:上述问题是用什么策略解决的?这种策略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感受列表整理信息的价值,了解用表格整理信息的优势,掌握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学会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巩固深化,提升策略

1.完成教材第67页第1题。

先观察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将它们列表整理。(整理在书上即可)比比谁找得准,写得快!

分析表格中的信息,独立解答。

2.师:NBA篮球赛看过吗?知道姚明吗?老师收集了一些关于他投篮比赛的情况。用画面及录音出示相关信息:姚明在两场比赛中共投篮30次,投中21次,得42分。奥尼尔在三场比赛中共投篮40次,投中30次,得60分。①假设姚明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下面的五场比赛中姚明一共能得多少分?②姚明平均每场比奥尼尔多得多少分?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灵活整理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避免机械地记忆和简单地模仿。]

五、总结交流

解决问题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梳理以前的学习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梳理和体会以前学习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解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策略。

生活中,有时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尝试使用,体会策略。

结合图片出示问题:

1.要知道大树的高度,你有什么好的策略?

2.要求出土豆的体积,有哪些好的策略?

三、结合课本,回顾所学。

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展示。教师适时评价点拨。

【(1)画图①可以帮助我们列举出所有的情况;②能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比如十进制、分数的意义和运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③画图能帮助我们分析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2)列表①可以帮助我们整理信息,进行推理;②能帮助我们分析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寻找规律。

(3)猜想与尝试策略帮我们类比之前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4)使用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策略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简单问题的思考发现复杂问题的规律。】

四、练习延伸,灵活应用。

1.赵、丁、王三人中,一位是工人,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医生。已知:①赵不在学校上班,②王和教师是邻居,③赵和医生是朋友。谁是工人,谁是教师,谁是医生?

2.鸡兔同笼,上有20个头,下有48只脚,求鸡兔各多少只?

3.马虎在计算一道除法时,把被除数9.8的小数点忘记了,计算的结果比正确结果多了12.6,正确的商是几?除数是几?

4.探究:111111111×111111111=?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画图

列表

猜想与尝试

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解决问题教案(篇3)

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5和相关的“做一做”。

说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说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经历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2.学法:理解分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说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复习迁移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我们班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3)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4)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2.师: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也藏有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培养能力

1.教学例5

(1)出示挂图:观察画面,说出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

(3)提出: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4)学生试着解答,并汇报解法。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生1:12.8÷8×10 生2:10÷8×12.8

=1.6×10 =1.25×12.8

=16(元) =16(元)

(5)激励引新

师: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师指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用比例解决问题

(6)探讨新知

提出问题,同桌讨论:题目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7)引导生说出等量关系:水费∶吨数=水费∶吨数,然后尝试解答。

板书: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板书计算过程略

(8)概括总结:象这样的题目,用比例解答应用题与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均可,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用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变式练习。

师:刚才我们用归一法和比例法帮李奶奶解决了水费问题,同学们真不简单,瞧!王大爷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1)出示条件: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它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2)让学生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改编后的题目。

(3)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5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编以后,题中成正比例的关系仍没有改变,解答的方法也没有改变,只是要设需要用的水数为X吨,列出等式是:12.8∶8=19.2∶X

(5)想一想:怎样用比例解决问题?

小结:用比例解决问题,应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再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

三、说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小黑板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计算,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① “照这样计算”就是说( )是一定的。

②( )和( )成( )比例。

③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 )相等。

④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请你列出方程。

2.教科书第60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直接用比例知识解答。做完后,讨论并请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3.完成练习九第3题。师提醒: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身高和影长成正比例。

四、说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它的解答步骤是怎样的呢?

五、说课后延伸,深化拓展 。

一条公路全长1500米,一个工程队前3天修了600米,照这样计算,还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公路修好?

解决问题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59—60页 例5、例6。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体验由算术解法向比例解法的思维转化过程。

3、形成解题多样化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正反比例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区别用何种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正、反比例的知识。下面,请看复习题。

(出示题目)

1、a×b=c(a、b、c均不等于0)

当a一定时,b和c成什么比例?

当b一定时,a和c成什么比例?

当c一定时,a和b成什么比例?

2、速度×()=路程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 )×数量=总价

总本数÷( )=每包本数

每袋重量×( )=总重量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解决问题。

二、 新授

1、出示例5

① 学生第一反映怎么解。小结,这是用的我们以前学的归一的办法。

② 教师引导由加油站汽车加油付款比较,找出单价不变,建立关系式。

水费:吨数=单价

③ 学生述说,教师板演用正比例解法的书写过程。

④ 出示书上第二问,学生回答列式。

巩固练习:

(1)、小明买了4枝圆珠笔用6元。小刚想买3枝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2)、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要10.6小时,运行14周需要用多少小时?

(3)、师徒合作加工600个零件,8天加工了1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剩下的零件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加工完?

小结:首先找相关联的量,判断成什么比例;接着列方程;最后解方程并检验。

2、出示例6(学生自己解答)

① 抓住不变的东西----总的本数判断成反比例关系

② 建立关系式:每包本数×包数=总数

③ 学生述说,教师板演用反比例解法的书写过程。

④ 出示书上第二问,学生回答列式。

巩固练习:

(1)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枝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想都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枝?

(2)车队向灾区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去时每小时行60km,6.5小时到达灾区。回来时每小时行78km,多长时间能够返回出发地点?

(3)生产一批水泥,原计划每天生产150吨,可按时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增产30吨,结果只用25天就完成了任务。原计划完成生产任务需要多少天?

3、深化练习: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计划每小时行60km,9小时到达。但实际上2.5小时只行了125km,照这样的速度,汽车要几小时才能到达乙地?

三、全课小结

解决问题教案(篇5)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六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板书七个方面详细讲解。

一、教材分析

1、这节课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在高中物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们。它是在前两节探究和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展示了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通过学习本节可以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1)知道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力学问题。

(2)学会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进一步加强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的能力

(4)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关心生活,对物理规律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感兴趣。并且,学生在学习《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前,已经了解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基本规律,具备了进一步学习求解动力学问题的知识基础。

三、三维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综合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主要问题。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感受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表达、描述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实例总结归纳一般问题的解题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牛顿运动定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解题方法的灵活选择和运用。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突破途径:通过“三案”导学、交流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突破。

五、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这节课我主要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设计,在整个过程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当今建构主义对于学习做出了新的解释,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并且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了“三案”导学法。即课前自主探究案、课堂互动导学案、课后应用提升案。

下面谈一下“三案”的具体设计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1.自主探究案。课前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主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有两大难点,一是受力分析,二是运动分析。由于学生对运动学公式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已经学过去较长时间,难免有所遗忘。所以,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回顾已学知识是必须的。

2.课堂互动案。本案是这节课的核心,是实现三维目标的载体。

在本案中将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引领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感受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快乐,体会与同学互动学习、一起探究的成功喜悦。师生互动、自主探究是本案的主旋律。

本案的核心内容是对两个例题的处理。

授课过程中,我充分挖掘了例题的示范作用,对例题进行多方面的拓展,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创新,自己去拓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比如对例题1,我进行了两个拓展,学生自主讨论解决问题后,我再引导学生自主创新,比如把“水平地面”改成“倾角是30°的斜面”,物块沿斜面可以上升,还可以下滑;可以用力拉着物体竖直上升,也可以竖直下降等等。这样一个例题就变成了多个题,实现了一题多变、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互动环节,时时不忘规范化解题的教学要求和思想渗透。

具体措施: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规范化解题的PK大赛。A组推举一个代表,B组推举一个代表,到黑板上板书,其他同学在下面书写,然后由两组同学给对方点评,通过讨论、交流找到规范解答的标准。

3.应用提升案。是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落实,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该案中我精心编拟了6道针对性练习题和一个开放性作业。练习题供学生课后巩固提高。开放性问题是要求学生自编两道应用牛顿定律求解的题目,并要求学生交换解答,出题的同学给做题的同学写出评语。最后由小组长选出物理情景创设丰富、构思巧妙的试题在后面的黑板报上发表,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教学程序设计(“一三五”模式)

为了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 (约10分钟)

根据对自主探究案的批阅情况,解决学生的遗留问题

具体实施:投影学生的自主探究案,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评。

第二环节: ( 约30分钟)

新课学习:在“课堂互动案”的导学提纲引领下,完成这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具体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交流讨论。

第三环节: (约5分钟)

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为学生总结的模式,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作业分为两部分:

(1)书面作业p85,1、2、3、4。

(2)完成“应用提升案”。

七、板书设计

由于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仅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完全取代黑板,因此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必要参与还需要借助黑板来帮助。我在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中突出了主要内容,简洁明了。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八、教学设计特色: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牢牢把握建构主义中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在具体实施中采用“三案”导学模式,使老师在整个课堂中仅仅处于一个学习环境创设者和学习组织者的地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学生在讨论、活动和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关系的转变,较好地把握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理念。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尽管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完善,谢谢各位!请多多批评指正。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八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教师还没有完成教案的编写,现在还来得及。设计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可以提升教学效果,那么一个理想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对“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的不同方面和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灵感。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用百分数解决问题(2)》教学设计。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1+《用百分数解决问题(2)》教学设计)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3)引导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①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4)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

第一种: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第二种:1400×(1+12%)

=1400×112%

=168(册)

2、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

3、巩固练习:完成P93“做一做”第1题。

三、练习

1、补充练习

(1)出示练习:

①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榨油多少千克?

②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油菜子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

(2)分析理解:

A、出油率是什么意思?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B、第(1)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什么方法计算?第(2)题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可以怎样解?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学生做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1、3、4题。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5页例1及练习二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理解它们表示的具体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3.感受百分率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信息:西大街小学六(1)班有40人,其中男生有24人,女生有16人。

问题:六(1)班男生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解题思路,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解决,关键是先弄清谁和谁相比,谁是单位1。

二、学习新课

1.把复习准备的问题改成:六(1)班男生是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是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1)学生尝试解决。

(2)让学生交流解决思路,比较改动后的问题与复习中的问题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由相同之处再次深化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明确还是分别用男生人数总人数和女生人数总人数来解答,由不同之处可得知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从而共同揭示出: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决。关键是先弄清谁和谁相比,谁是单位1。

2.学习例1。

出示课件: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测试的情景。

出示两条信息: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

小精灵提出一个问题: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1)师:对于小精灵给我们带来的这个问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呢?

可以简单介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关内容,重点解释:达标率是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采取生与生、生与师的对话方式)

(2)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总结求达标率的计算公式。

(3)全班交流达标率的计算公式,阅读课本第85页,看看书上的公式与自己总结的有什么不同。讨论:书上的计算公式为什么要乘100%?对此,你有何看法?

3.学习例2。

(1)先让学生观察统计表,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重点理解发芽率的含义)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完成统计表。

(3)分组交流讨论,概括求发芽率的计算公式。

(4)让学生观察填写完整的统计表,解释绿豆的发芽率是97.5%、花生的发芽率是92%、大蒜的发芽率是95%的具体意义。根据这三个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对这里的同学们所做的种子发芽实验有了怎样的认识?

(5)简单介绍发芽率的应用价值。

4.认识一些常见的百分率。

(1)让学生在认识例1和例2中的达标率和发芽率的基础上,讨论:率指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率是两个数相除的商所化成的百分数,即百分比或百分率。

(2)师指出生活中用百分率进行统计的还很多,师生共同补充常见的一些百分率的例子。

(3)课本第86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小组讨论:怎样求出我们所知道的百分率?说一说它们的含义和列出相关计算公式。(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个小组列举的公式多而且合理)

(4)全班反馈交流。

5.深化理解百分率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1的信息: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75%。用1个圆表示六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图上表示达标率是75%。课件显示这个圆的75%的部分涂上红色。

(2)这个圆的红色部分表示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75%,那么剩下的部分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剩下的部分表示未达标率是25%。

(3)达标率和未达标率这一组百分率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达标率+未达标率=1,理解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一个百分率,就能根据它们的关系求出另一个百分率。

(4)你们还能列举出象这样的一组百分率吗?

(5)根据以上的学习,讨论百分率一定小于100%这句话对吗?可让学生根据百分率的意义及一些实例来进行辩论。

(6)讨论:结合具体实例说一说哪些百分率不可能超过100%?哪些可能超过100%?说明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6页做一做的第2题。

2.练习二十的第1题。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的第2、3、4题。

课外作业:调查一些常见的百分率(课堂上没有涉及的),弄清它们的含义以及计算公式。

五、课堂总结及反思

1.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呢?

2.能谈谈学习后的收获或者是感受吗?(作者:湖北省武汉市西大街小学彭娟)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时要教学第93页例3,并进行相关的训练。这是在学过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及一般分数应用题解答方法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更深入的拓展应用性学习,可以看作是前段落分数应用题教学的巩固与深化,也可以视为体现数学教学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其内容与实际生活比较切近学也比较容易接受。

2、教学目标:

作为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小学数学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知识传导、能力培养、情感激励及其习惯养成等任务。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我设定了如下内容的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类型之一——“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本题型特点、解题思路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概括总结、实践应用等多种技能。

(2)过程方法目标:教为主导,充分体现教师组织、点拨、合作的角色定位;学为主体,突出培养学生运用已学小数、分数、百分数互化,及一般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温故而知新从而探索新规律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着眼非智力因素培养,使学生感悟到真知来自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学以致用之中有无穷的快乐,从而焕发学生探索规律、获取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3、重点难点:

一堂课教学重点的设定,应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本着突破基本环节的原则设定。作为一种应用类型的例题教学及其训练课,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应是: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和运算方法。

而教学难点的设定,则要从“教材”与“学生”两相关联的角度,主要考虑学生“学”的实际来确定,据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应是:帮助学生把握此类应用题“类”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该类习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教学获得成效的关键,是在引导学生自如地应用旧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的总体教学思路,拟分环节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铺垫孕伏法: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回顾,既让学生重温分数、百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又为后边教学新课,由“一般分数应用题”到“百分数应用题”,设置类比、迁移的情景。

2、分析讲授法:教者出示例题后,参照一般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未知数量及其问题,揭示其中等量关系,列算式分步运算并答题。

3、归纳总结法:在讲授例题、直观演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例子”中“得法”,参照以前所学“一般分数应用题”解法,梳理总结“百分数应用题”解答思路及步骤。

4、练习巩固法:在讲解例题,并引导学生总结、从“例子”中得法的基础上,教者及时出举相关同类型基本题目,及其较有难度的变式题目,组织学生及时练习巩固。

三、说学法:

注重学法指导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提高数学教学实效的根本途径,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拟努力落实学法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养成习惯,并激发学习兴趣。具体说来,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1、温故知新法:在复习提问、口答运算、读题列式,做铺垫式练习的基础上,拓展引申出新问题,展示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新思路、获得新知识。

2、自主尝试法:在例题讲解之前,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作尝试式解答。在例题讲解之后,及时让学生进入自我独立解答实践。在总结归纳时,也能多给学生机会。

3、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观察归纳发现等活动中,注意发挥集体合作学习的威力,充分利用班级优质生源带动全班的探究和学习。

4、课堂演练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多安排不同形式的学生演算活动,在例题讲解完毕之后集中安排有梯度的课堂练习,组织学生当堂练习,既消化所学新知识、形成能力,又借以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程序是体现教学理念,完成教学目标的载体,本着温故知新、讲练结合、突出重点、自如拓展的基本思想,本节课我计划按照如下几个环节完成:

(一)激情引趣:这是本节课的前奏,让学生在欣赏中静心凝神,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本节课的顺利完成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情景。

(二)铺垫孕伏: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又是新课学习前的必要准备。

我先以发问让学生明确这一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百分数”;之后又以继续发问,让学生重温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我接着指出:为了比较数量的大小,常常需要把分数、百分数、小数进行“互化”,随即出示两道互化题目,指名让学生完成口答。接下来我又出示了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分数计算及应用题目,让学生分析、思考,并指名学生口头列式、上黑板演算,这样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授课作必要的铺垫引发。

(三)导入新课:我采用题型变换的方式完成,指出“把复习2中的分数转化成百分数,就变成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出示问题,导出新课,并板书课题,以问题情景引出下一环节的学习。

(四)探究新知:

1、出示例4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板演。让学生揭示数量关系,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进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弄通学懂。这一环节要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以“学会”取代“教会”,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获取知识,并且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2、与复习题2相比较,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生顺利完成例4后,及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例4和复习题2这两种类型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然后指名回答,之后用课件展示比较结果------即相同点:单位“1”相同,解题思路相同。不同点:例4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用百分数表示,而复习 2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用分数表示。这样安排,既突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又拓展深化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及其口头表达的能力。

3、转换问题启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作答。将例题改编成“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解答。这是例题教学的'进一步拓展,它是在刚学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后,抓住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启迪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应用题解答思路、方法作总体上的归纳。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指名回答之后,展示-------学习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它和以前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是相同的,在解答方法上也是一样的,都是用乘法来计算。在解答时要找准谁是单位“1”的量,谁是百分之几相对应的量。直接用:单位“1”的量×百分之几=百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让学生齐读出来,加深印象。)

(四)巩固练习:做93页“做一做”(一人板演,个别辅导,后集体订正。)基本教学任务完成后,出示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使当堂学习的知识及时得以应用。这样既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意义,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总结评价:教者对当堂所学知识、题型特点、解答方法、注意事项等作归纳,对学生表现作出简要评价。并再次展示------学习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它和以前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是相同的,在解答方法上也是一样的,都是用乘法来计算。在解答时要找准谁是单位“1”的量,谁是百分之几相对应的量。直接用:

单位“1”的量×百分之几=百分之几相对应的量,让学生再次齐读加深印象。

(六)拓展延伸:通过组织有难度、有梯度的拔高练习,在分析解答过程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意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布置课本练习二十二第2.4题,要求学生课外完成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

2.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片。

【参考的有关数据】

稻谷出米率约72% 小麦出粉率约85% 棉子出油率约14%花生仁出油率约40% 油菜子出油率约38% 芝麻出油率约45% 蓖麻子出油率约45%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口算比赛:(时间:1分钟)

5/6―1/2 3/10×2/9 1―1/4 4/5÷1/5 4/5÷4/3

5/8+3/4 7/12×4/7 7/8+1/4 1/5+1/3 3/4÷5

想一想,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口答“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3.提出问题:能否将“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改成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呢?

(校对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情况,错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活动(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初步感知

1.学生尝试解答各自的“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和“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关键是找准单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计算的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共同探讨

1.师: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如前面说到的你们在口算比赛中,各自“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这是你在这次口算比赛中的正确率,“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就是错误率。像这些正确率、错误率等我们通常称作“百分率”。你能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吗?

2.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举例的同时要让学生说说他所举百分率的意义。

板书学生所举的百分率及其含义。如:

合格的产品数 发芽的个数

产品的合格率= ────────×100% 发芽率= ───────×100%

产品总数 种子的总数

3.尝试解答例题:

(1)出示课本例1和例2的条件: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20人, ?

例2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实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 ?

(2)完成第113页的“做一做”

活动(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口答:

(1)2是5的百分之几?5是2的百分之几?

(2)用 1000千克花生仁榨出花生油380千克,说出求花生仁出油率的公式,并算出花生仁的出油率。

2.判断: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5%。

(2)六年级共98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级今天的学生出勤率是98%。

(3)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25%。

3.课堂作业:

1.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种。 ?

2、根据我班同学的情况,先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解答。

活动(四)全课总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有什么收获,说说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这类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关系?

2.学生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活动(五)补充练习

1.判断题。

①五年级98个同学,全部达到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8%。

②今天一车间102个工人全部上班,今天的出勤率是102%。

③甲工人加工103个零件,有100个合格,合格率是100%。

2.应用题。

①六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今天出席48人.求六年级一班今天的出勤率。

②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六年级一班同学一共做了400个题,结果有错误的题16个,求错误率。

3.作业:结合练习二十九第6题进行课外调查。

【教学反思】

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使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鲜活,有意义。。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效果很好。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篇5)

1、30占40的百分之几?

2、40是50的百分之几?

3、80比50多百分之几?

4、15比20少百分之几?

四、你知道吗?

1、出勤率=( )×100%

2、合格率=( )×100%

3、出粉率=( )×100%

4、优秀率=( )×100%

5、达标率=( )×100%

1、六一班有学生50人,某一天出勤人数是48人,求这天的出勤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500克水中加入50克盐,求盐水的含盐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村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村小学原来每月用水180吨,开展节约活动后,现在每月用水160吨,节约了百分之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把50000元存入银行,定期3年,年利率是3.5%,到期时妈妈可取回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套服装现价480元,比原来降低25%,原来这套服装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篇6)

(一)复习

1、教师引导学生看复习题(1)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68册,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口答

3、引导学生看复习题(2)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教师出示不同答案a、1400+ b、1400+1400× c、1400× d、1400×(1+ )

4、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选择正确答案

指名汇报并说明原因

5、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如果将这道题的条件变为“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应该怎样分析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板书课题: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1)学生默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巡视发现不同做法指名板演

(4)学生说解题思路

(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例3与复习题3有什么异同?(两道题问题相同,条件不同。)条件不同在哪儿?

(复习题3条件中给出的数值形式是分数形式;例3中给出的数值形式是百分数形式。)

教师指出,分数与百分数的互相转化的方法,让学生回答。

2、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问:同学们能说一说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区别吗?

问:谁做单位“1”?(让学生分别指出两道题中的单位“1”),用什么方法解答。(乘法)

问:怎样列式表达?(比较)

问:结果如何?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教师板书:相同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完全相同。

不同点: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百分数来表示;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分数来表示。

3。做一做第1题。

龙泉镇去年有小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0。5%。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在例3中已经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本题中学习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讨论

(1)教师巡视,适时引导。先确定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2800—2800×0。5%

=2800-14

=2786(人)

2800×(1—0。5%)

=2800×99。5%

=2786(人)

答:今年有小学生2786人。

(2)指名说解题思路。

问:此题和例3相比较,哪儿相同,哪儿不同?(条件不同,问题相同,解题思路相同。)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准单位“1”,然后根据问题列出文字算式来帮助大家列式计算。

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表示形式不一样而已。

(四)巩固反馈

练习二十二第4题、9。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篇7)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想帮助学生弄清,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多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然后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的改变题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认识,看到题里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理解和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补充(点评)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册书第五单元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第二课时,具体是百分数应用题中“求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已学过的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②、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③、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说学法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此种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出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用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第一、二单元学习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基础上进行的继续学习,是一节新旧知识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因此,我认为教师为学生创识一种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基于这一点,我以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不同的解法为教学重点,创识一种“复习-探究-应用”教学形式,以“自主学习”贯穿课中,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尝试,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利用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我通过给出“5是8的几分之几,5又是8的百分之几”和“8是5的几分之几,8又是5的百分之几”与“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两道题目,复习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同时说明更换单位“1”结果是不一样的。

然后,出示“一个乡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条件相同,只是问题不一样,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讲授新知

①、出示例题的条件:“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教师提出: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样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得出不同需要解答的问题,此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所提的问题归纳成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紧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得出不同的解法,学生互相对照,探讨研究,总结方法,教师再给以指点和总结,然后再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新旧知识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比较自然地在头脑中进行了比较-探究-总结的过程,学生实际能力不一,提出的问题可能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及经验进行了一次有意义地探索过程。

②、新知识的应用

练习的目的: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本途径,同时又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步骤,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增加用数学的意识。

3、结尾: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分数解决问题教案必备10篇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课堂反应会在教案中映射出来。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这篇“分数解决问题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启发,请不要忘记收藏本网页的地址!

分数解决问题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

2、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某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指名学生回答。

2、某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

指名学生回答。

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一)初步感知

1、学生尝试解答各自的“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和“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关键是找准单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计算的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二)共同探讨

1、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如前面说到的你们在口算比赛中,各自“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这是你在这次口算比赛中的正确率,“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就是错误率。像这些正确率、错误率等我们通常称作“百分率”你能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吗?

2、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举例的同时要让学生说说他所举百分率的意义。

板书学生所举的百分率及其含义。如:

3、尝试解答例题:

(1)出示课本例1(1)的条件: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20人?

(2)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答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P86的“做一做”第1、2题

2、练习二十的第2题

四、全课总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有什么收获,说说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这类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关系?

2、学生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课堂总结

学生说说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十的第3、4题。

课后习题

练习二十的第3、4题。

分数解决问题教案(篇2)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种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相同,但程度上有所加深。这是因为,分数和百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所以,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分数应用题大致相同。解答百分数应用题,既可以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为了加强百分数的应用,教材还在例2之后列举了小麦的出粉率、产品的合格率、职工的出勤率等几个工农业生产和统计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求百分数的例子。这样既扩大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又能通过练习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概率统计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学习本节知识时只要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分析过程一致的地方,即明确以谁作单位1,确定了谁和谁比,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仍用除法计算,只是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

分率的含义。

2、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

参考的有关数据:

稻谷出米率约72%小麦出粉率约85%棉子出油率约14%花生仁出油率约40%油菜子出油率约38%芝麻出油率约45%蓖麻子出油率约4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补充(点评)

1、口算比赛:(时间:1分钟)

5/6―1/23/102/91―1/44/51/54/54/3

5/8+3/47/124/77/8+1/41/5+1/33/45

想一想,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

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口答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3、提出问题:能否将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改成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呢?补充(点评)

(将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改成做对的题

教学设计

校对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情况,

补充(点评)、

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活动(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一)初步感知

1、学生尝试解答各自的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和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关键是找准单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计算的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二)共同探讨

1、师: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如前面说到的你们在口算比赛中,各自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这是你在这次口算比赛中的正确率,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就是错误率。像这些正确率、错误率等我们通常称作百分率。你能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吗?

2、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举例的同时要让学生说说他所举百分率的意义。

板书学生所举的百分率及其含义。如:

合格的产品数发芽的个数

产品的合格率=────────100%发芽率=───────100%

产品总数种子的总数

3、尝试解答例题:

(1)出示课本例1和例2的条件: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20人,?

例2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实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

(2)完成第113页的做一做

活动(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口答:

(1)2是5的百分之几?5是2的百分之几?

(2)用1000千克花生仁榨出花生油380千克,说出求花生仁出油率的公式,并算出花生仁的出油率。

2、判断: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5%。

(2)六年级共98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级今天的学生出勤率是98%。

(3)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25%。

3、课堂作业:

1、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

8590种。?

2、根据我班同学的情况,先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解答。补充(点评)

活动(四)、全课总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有什么收获,说说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这类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关系?

2、学生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课堂总结

学生说说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一、补充练习:

1、判断题

①五年级98个同学,全部达到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8%.

②今天一车间102个工人全部上班,今天的出勤率是102%

③甲工人加工103个零件,有100个合格,合格率是100%.

2、应用题

①六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今天出席48人.求六年级一班今天的出勤率.

②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六年级一班同学一共做了400个题,结果有错误的题16个,求错误率.

二、作业:结合练习二十九第6题进行课外调查。

分数解决问题教案(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册书第五单元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第二课时,具体是百分数应用题中“求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已学过的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②、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③、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说学法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此种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出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用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第一、二单元学习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基础上进行的继续学习,是一节新旧知识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因此,我认为教师为学生创识一种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基于这一点,我以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不同的解法为教学重点,创识一种“复习-探究-应用”教学形式,以“自主学习”贯穿课中,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尝试,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利用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我通过给出“5是8的几分之几,5又是8的百分之几”和“8是5的几分之几,8又是5的百分之几”与“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两道题目,复习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同时说明更换单位“1”结果是不一样的。

然后,出示“一个乡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条件相同,只是问题不一样,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讲授新知

①、出示例题的条件:“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教师提出: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样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得出不同需要解答的问题,此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所提的问题归纳成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紧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得出不同的解法,学生互相对照,探讨研究,总结方法,教师再给以指点和总结,然后再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新旧知识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比较自然地在头脑中进行了比较-探究-总结的过程,学生实际能力不一,提出的问题可能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及经验进行了一次有意义地探索过程。

②、新知识的应用

练习的目的: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本途径,同时又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步骤,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增加用数学的意识。

3、结尾: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分数解决问题教案(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时要教学第93页例3,并进行相关的训练。这是在学过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及一般分数应用题解答方法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更深入的拓展应用性学习,可以看作是前段落分数应用题教学的巩固与深化,也可以视为体现数学教学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其内容与实际生活比较切近学也比较容易接受。

2、教学目标:

作为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小学数学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知识传导、能力培养、情感激励及其习惯养成等任务。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我设定了如下内容的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类型之一——“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本题型特点、解题思路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概括总结、实践应用等多种技能。

(2)过程方法目标:教为主导,充分体现教师组织、点拨、合作的角色定位;学为主体,突出培养学生运用已学小数、分数、百分数互化,及一般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温故而知新从而探索新规律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着眼非智力因素培养,使学生感悟到真知来自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学以致用之中有无穷的快乐,从而焕发学生探索规律、获取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3、重点难点:

一堂课教学重点的设定,应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本着突破基本环节的原则设定。作为一种应用类型的例题教学及其训练课,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应是: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和运算方法。

而教学难点的设定,则要从“教材”与“学生”两相关联的角度,主要考虑学生“学”的实际来确定,据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应是:帮助学生把握此类应用题“类”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该类习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教学获得成效的关键,是在引导学生自如地应用旧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的总体教学思路,拟分环节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铺垫孕伏法: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回顾,既让学生重温分数、百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又为后边教学新课,由“一般分数应用题”到“百分数应用题”,设置类比、迁移的情景。

2、分析讲授法:教者出示例题后,参照一般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未知数量及其问题,揭示其中等量关系,列算式分步运算并答题。

3、归纳总结法:在讲授例题、直观演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例子”中“得法”,参照以前所学“一般分数应用题”解法,梳理总结“百分数应用题”解答思路及步骤。

4、练习巩固法:在讲解例题,并引导学生总结、从“例子”中得法的基础上,教者及时出举相关同类型基本题目,及其较有难度的变式题目,组织学生及时练习巩固。

三、说学法:

注重学法指导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提高数学教学实效的根本途径,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拟努力落实学法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养成习惯,并激发学习兴趣。具体说来,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1、温故知新法:在复习提问、口答运算、读题列式,做铺垫式练习的基础上,拓展引申出新问题,展示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新思路、获得新知识。

2、自主尝试法:在例题讲解之前,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作尝试式解答。在例题讲解之后,及时让学生进入自我独立解答实践。在总结归纳时,也能多给学生机会。

3、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观察归纳发现等活动中,注意发挥集体合作学习的威力,充分利用班级优质生源带动全班的探究和学习。

4、课堂演练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多安排不同形式的学生演算活动,在例题讲解完毕之后集中安排有梯度的课堂练习,组织学生当堂练习,既消化所学新知识、形成能力,又借以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程序是体现教学理念,完成教学目标的载体,本着温故知新、讲练结合、突出重点、自如拓展的基本思想,本节课我计划按照如下几个环节完成:

(一)激情引趣:这是本节课的前奏,让学生在欣赏中静心凝神,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本节课的顺利完成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情景。

(二)铺垫孕伏: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又是新课学习前的必要准备。

我先以发问让学生明确这一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百分数”;之后又以继续发问,让学生重温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我接着指出:为了比较数量的大小,常常需要把分数、百分数、小数进行“互化”,随即出示两道互化题目,指名让学生完成口答。接下来我又出示了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分数计算及应用题目,让学生分析、思考,并指名学生口头列式、上黑板演算,这样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授课作必要的铺垫引发。

(三)导入新课:我采用题型变换的方式完成,指出“把复习2中的分数转化成百分数,就变成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出示问题,导出新课,并板书课题,以问题情景引出下一环节的学习。

(四)探究新知:

1、出示例4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板演。让学生揭示数量关系,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进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弄通学懂。这一环节要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以“学会”取代“教会”,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获取知识,并且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2、与复习题2相比较,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生顺利完成例4后,及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例4和复习题2这两种类型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然后指名回答,之后用课件展示比较结果------即相同点:单位“1”相同,解题思路相同。不同点:例4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用百分数表示,而复习 2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用分数表示。这样安排,既突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又拓展深化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及其口头表达的能力。

3、转换问题启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作答。将例题改编成“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解答。这是例题教学的'进一步拓展,它是在刚学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后,抓住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启迪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应用题解答思路、方法作总体上的归纳。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指名回答之后,展示-------学习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它和以前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是相同的,在解答方法上也是一样的,都是用乘法来计算。在解答时要找准谁是单位“1”的量,谁是百分之几相对应的量。直接用:单位“1”的量×百分之几=百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让学生齐读出来,加深印象。)

(四)巩固练习:做93页“做一做”(一人板演,个别辅导,后集体订正。)基本教学任务完成后,出示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使当堂学习的知识及时得以应用。这样既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意义,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总结评价:教者对当堂所学知识、题型特点、解答方法、注意事项等作归纳,对学生表现作出简要评价。并再次展示------学习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它和以前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是相同的,在解答方法上也是一样的,都是用乘法来计算。在解答时要找准谁是单位“1”的量,谁是百分之几相对应的量。直接用:

单位“1”的量×百分之几=百分之几相对应的量,让学生再次齐读加深印象。

(六)拓展延伸:通过组织有难度、有梯度的拔高练习,在分析解答过程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意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布置课本练习二十二第2.4题,要求学生课外完成

分数解决问题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思考方法,能解释各种百分率的意义,并会正确灵活列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过程,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列示计算各种百分率。

教学难点:

理解各种百分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口算比赛:(时间:1分钟)

想一想,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口答“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3、提出问题:能否将“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改成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呢?(将“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改成“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初步感知

1、学生尝试解答各自的“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和“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关键是找准单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计算的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3、完成84页的例1,怎样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二)共同探讨

1、师: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如前面说到的你们在口算比赛中,各自“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这是你在这次口算比赛中的正确率,“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就是错误率。像这些正确率、错误率等我们通常称作“百分率”。你能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吗?

2、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举例的同时要让学生说说他所举百分率的意义。

板书学生所举的百分率及其含义。如:

出勤的学生人数

出勤率=────────×100%

学生总人数

发芽的个数

发芽率=───────×100%

种子的总数

3、尝试解答例题:

(1)出示课本例2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要把百分数转化成分数和小数

(2)完成第85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百分数:

0.98%95%2.061.6%0.3860.00836%500%7.362.664.32

2、判断: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5%。

(2)六年级共98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级今天的学生出勤率是98%。

(3)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25%。

2、解决问题

①六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今天出席48人.求六年级一班今天的出勤率.

②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六年级一班同学一共做了400个题,结果有错误的题16个,求错误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呢?能谈谈学习后的收获或者是感受吗?

分数解决问题教案(篇6)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准备

1.根据题意,看图写出代数式。

(1)苹果有xkg,西瓜的质量比苹果重1/4。

西瓜比苹果重()kg,西瓜重()kg。

(2)鸡有x只,鸭的只数比鸡少1/3。

鸭比鸡少()只,鸭有()只。

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六(1)班有15人参加了合唱队,占全班人数的1/3,六(1)班有多少人?

(2)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美术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多5人。航模组有多少人?

二、教学例2

出示例2。

1.审题。

(1)看例题的插图,理解题目的意思。

复述题意,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题意,说说你对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这一条件的理解。

(航模小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小组的人数多,多的人数相当于航模小组4等份中的1份。)

(3)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图表示两个小组的人数关系。(学生可以选用条形、线段或其他图形表示人数)

2.分析、解答。

(1)出示线段图。

(2)说说数量关系。

根据已知条件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直接得出数量关系:

航模小组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的人数

或者:航模小组的人数+航模小组的人数1/4=美术小组的人数

(3)学生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交流各自的解法。

(5)阅读课本,完成课本上的填空。

3.改变例2。

出示:航模小组有20人,美术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1)根据题意改变线段图。(只要改变已知数与未知数的位置)

(2)根据图意解答。

(3)启发学生与例2进行比较,说说你发现什么?

(数量关系相同,已知条件与未知问题交换后,仍然可以根据例2的数量关系列式)

教师:上面用方程解例2的思路与分数乘法问题的思路统一,我们应该好好理解、掌握它。

4.再次改变例2。

出示:美术小组有24人,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少14,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1)根据题意改变线段图。

(2)改变方程,解方程。

5.小结:关键是搞清哪两个量比较,谁多谁少,多或少了谁的几分之几。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看图口头编实际问题。

(1)

(2)

2.根据条件列方程。

(1)小红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10元,正好比钢笔价格少3/8,钢笔的价格是多少元?

(2)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2/3,白兔有450只,黑兔有多少只?

(3)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2/3,白兔比黑兔多180只,黑兔有多少只?

3.根据所给方程口头编实际问题。(小组内交流)

四、全课总结(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的例2。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2.学习列出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在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分数解决问题教案(篇7)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想帮助学生弄清,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多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然后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的改变题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认识,看到题里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理解和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补充(点评)

第一课时

活动(一)铺垫复习。

1、说出下面各题中表示单位1的量,并列出数量关系式。

(1)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故事书的本数相当于连环画本数的百分之几?

(3)实际产量是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

(4)水稻播种的公顷数是小麦的百分之几?

2、只列式,不计算。

(1)140吨是60吨的百分之几?

(2)260吨是40吨的百分之几?

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活动(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1、根据复习题第3题的题意,除了可以求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还可以提什么问题?出示例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讨论:

(1)这道题与上面的复习题相比较,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2)根据线段图,这道题应该怎样思考、解答?

列式解答:

(14-12)12=2120.167=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

3、学生阅读课本,对照例3的解答,质疑问难。

4、想一想,例3还有其他解法吗?

可能出现1412-100%116.7%-100%=16.7%

5、思考:如果例3中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

(例3中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后,单位1的量发生变化。改编后的应用题应把实际造林的公顷数(14公顷)看做单位1的量,要比较的量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

解答过程:

(14-12)14或者:1-1214

=2141-0.857

0.143=1-85.7%

=14.3%=14.3%

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14.3%。

活动(三)、巩固练习

1、分析下列问题,指出所求问题是什么量与什么量比,把哪一个量看做单位1。

(1)今年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2)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

(3)一种商品,降价了百分之几?

(4)客车速度比货车慢百分之几?

(5)货车速度比客车快百分之几?

2、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客车每秒行的路程比货车多1.2米,那么,货车每秒行的路程比客车少1.2米。()

(2)客车每秒行的路程比货车多10%,那么,货车每秒行的路程比客车少10%。()

板书:

分数解决问题教案(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5页例1及练习二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理解它们表示的具体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3.感受百分率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信息:西大街小学六(1)班有40人,其中男生有24人,女生有16人。

问题:六(1)班男生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解题思路,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解决,关键是先弄清谁和谁相比,谁是单位1。

二、学习新课

1.把复习准备的问题改成:六(1)班男生是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是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1)学生尝试解决。

(2)让学生交流解决思路,比较改动后的问题与复习中的问题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由相同之处再次深化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明确还是分别用男生人数总人数和女生人数总人数来解答,由不同之处可得知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从而共同揭示出: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决。关键是先弄清谁和谁相比,谁是单位1。

2.学习例1。

出示课件: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测试的情景。

出示两条信息: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

小精灵提出一个问题: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1)师:对于小精灵给我们带来的这个问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呢?

可以简单介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关内容,重点解释:达标率是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采取生与生、生与师的对话方式)

(2)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总结求达标率的计算公式。

(3)全班交流达标率的计算公式,阅读课本第85页,看看书上的公式与自己总结的有什么不同。讨论:书上的计算公式为什么要乘100%?对此,你有何看法?

3.学习例2。

(1)先让学生观察统计表,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重点理解发芽率的含义)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完成统计表。

(3)分组交流讨论,概括求发芽率的计算公式。

(4)让学生观察填写完整的统计表,解释绿豆的发芽率是97.5%、花生的发芽率是92%、大蒜的发芽率是95%的具体意义。根据这三个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对这里的同学们所做的种子发芽实验有了怎样的认识?

(5)简单介绍发芽率的应用价值。

4.认识一些常见的百分率。

(1)让学生在认识例1和例2中的达标率和发芽率的基础上,讨论:率指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率是两个数相除的商所化成的百分数,即百分比或百分率。

(2)师指出生活中用百分率进行统计的还很多,师生共同补充常见的一些百分率的例子。

(3)课本第86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小组讨论:怎样求出我们所知道的百分率?说一说它们的含义和列出相关计算公式。(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个小组列举的公式多而且合理)

(4)全班反馈交流。

5.深化理解百分率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1的信息: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75%。用1个圆表示六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图上表示达标率是75%。课件显示这个圆的75%的部分涂上红色。

(2)这个圆的红色部分表示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75%,那么剩下的部分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剩下的部分表示未达标率是25%。

(3)达标率和未达标率这一组百分率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达标率+未达标率=1,理解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一个百分率,就能根据它们的关系求出另一个百分率。

(4)你们还能列举出象这样的一组百分率吗?

(5)根据以上的学习,讨论百分率一定小于100%这句话对吗?可让学生根据百分率的意义及一些实例来进行辩论。

(6)讨论:结合具体实例说一说哪些百分率不可能超过100%?哪些可能超过100%?说明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6页做一做的第2题。

2.练习二十的第1题。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的第2、3、4题。

课外作业:调查一些常见的百分率(课堂上没有涉及的),弄清它们的含义以及计算公式。

五、课堂总结及反思

1.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呢?

2.能谈谈学习后的收获或者是感受吗?(作者:湖北省武汉市西大街小学彭娟)

分数解决问题教案(篇9)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种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相同,但程度上有所加深。这是因为,分数和百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所以,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分数应用题大致相同。解答百分数应用题,既可以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为了加强百分数的应用,教材还在例2之后列举了小麦的出粉率、产品的合格率、职工的出勤率等几个工农业生产和统计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求百分数的例子。这样既扩大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又能通过练习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概率统计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学习本节知识时只要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分析过程一致的地方,即明确以谁作单位1,确定了谁和谁比,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仍用除法计算,只是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

分率的含义。

2、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

参考的有关数据:

稻谷出米率约72%小麦出粉率约85%棉子出油率约14%花生仁出油率约40%油菜子出油率约38%芝麻出油率约45%蓖麻子出油率约45%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补充(点评)

分数解决问题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能正确求出百分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常用百分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求百分率的用处和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源于生活,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常见的百分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导入

1、课件出示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图中空白部分占阴影部分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百分数的意义

我们班有36%的学生参加了美术兴趣小组。

世界总人口中大约有50%的人口年龄低于25岁。

一瓶农夫果园饮料中果汁含量大约是10%。

我们班学生的近视率是45%。

3、小刚做了10道题,错了2道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求a是b的百分之几和求a是b的几分之几方法是相同的,都是:a÷b

4、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尝试计算,得出结论。

5、谈话,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百分率还有很多,如发芽率、及格率、出米率等,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分率,探究它的计算方法(板书:百分率的计算)。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百分率,探究计算方法

(1)出示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2)学生读题,分析题意,思考达标率的含义,尝试计算。

(3)指名板演并交流思维过程,集体订正。

(4)教师小结

指导学生明确达标率是百分率的一种,它的含义即“达标人数是测试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计算方法相同,因此用“达标人数÷测试总人数”就行;因为百分率是百分数,计算结果应是百分数形式,所以完整的计算方法应是“达标率=达标人数除以测试总人数×100%”。

谈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不得低于60%,通过计算、比较,说明我们班学生的体质是达到健康标准的,这也是百分率的价值所在。

2、教学例2——掌握百分率计算方法,认识百分率的价值

(1)出示例2:科学课上,五(2)班同学做的种子发芽实验结果如下:

种子名称实验种子总数发芽数发芽率

绿豆80 78

花生50 46

大蒜20 19

(2)学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讨论发芽率的含义,尝试计算各种。种子的发芽率。

(3)指名学生交流发芽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板演算式,集体订正。

(4)比较,认识发芽率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哪种。种子的发芽率要高一些?哪种要低一些呢?讲解:发芽率对于农民种田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需要根据发芽率的高低,决定种子品种和播种面积。

3、小组合作探究,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总结百分率计算公式。

(1)谈话,明确合作学习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像命中率、达标率、发芽率等这样的百分率还有很多,请小组四位同学在一起开动脑筋、积极协作,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写出它的计算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最多。

(2)小组合作,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探究其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写出计算公式,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合作情况及结果。

(3)小组代表汇报本组收集的百分率,阐明其含义,在投影仪上展示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订正。

(4)罗列不同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总结百分率的计算公式:?率=量?除以总数量×100%

(5)举实例,加深对百分率计算公式的认识,掌握百分率计算方法。

4、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求发芽率。

5、探讨、交流:生活中的百分率哪些可能大于100%?哪些只会等于或小于100%?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①稻谷的出米率是85%,是指()的千克数占()的千克数的百分之八十五。

②甲数是乙数的4/5,乙数是甲数的()%。

③20÷()= 4/8 =()︰24=()%

2、选一选:

种一批树,活了100棵,死了1棵,求成活率的正确算式是()。

一根钢管截成2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60%,这两段钢管比较()。

布置作业

1、小组合作,整理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写在数学书第86页上。

2、完成练习二十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

师总结。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最新广东高考作文素材精选

广东高考作文素材 01-05

最新班级加油稿7篇

班级加油稿 01-15

[教案参考] 解决问题教案最新范文

方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案 08-02

习作方法心得范文

习作方法心得 习作心得 01-15

微信祝福朋友结婚简短句子29句

祝福朋友结婚句子 01-15

成年礼演讲稿(通用四篇)

成年演讲稿 01-15

给女朋友的自我反省检讨书3000字十篇

女朋友自我反省检讨书 自我反省检讨书 01-15

珍惜时间作文

珍惜时间作文 01-15

简单温暖的金句52条

健康的金句 秋天的金句 01-15

2024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合集八篇

爱的奇迹读后感 第八号当铺读后感 01-15

结婚浪漫温馨句子(精选95句)

结婚浪漫句子 01-15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