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近视眼课件

近视眼课件 篇1

近视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它是由于眼球的近视度数过高,导致看近物清晰而看远物模糊的一种情况。近视眼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了解近视眼及其防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就近视眼这一主题,从发病原因、症状、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病原因

近视眼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个人遗传、生活习惯、视力保健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近视眼的发生。首先是遗传因素。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或双方是近视眼,那么该孩子患上近视眼的可能性就很大。其次是生活习惯。由于现代人的学习、工作和娱乐都与电子产品有关,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会对眼睛造成很大的伤害。长时间的用眼、缺乏户外活动等都会导致近视眼的发生。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护眼不当、饮食不均衡等也会使得近视易发。

二、症状

近视眼的症状比较明显,主要就是远处物体模糊,眼部疲劳、干涩、酸痛,眼睛发胀等。较严重的近视眼会导致影像分辨率降低,最终导致视力减退。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观察自己的症状,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三、防治

为预防和治疗近视眼,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注意科学用眼。尽量避免长时间用眼,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适量的眼部休息。另外,保持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如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等也是很重要的。此外,适量的户外活动也是非常有益的。户外阳光能够刺激视网膜,让眼睛得到锻炼,有利于预防近视眼。最后,还需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身体得到充足的营养,促进视力的恢复和发育。

综上所述,近视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它的发病原因、症状都比较明显。我们应该多加关注,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做好眼部护理,保护我们的眼睛。(1000字)

近视眼课件 篇2

近视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病,也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据统计,全球有超过20亿人近视,其中不少是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眼对视力的影响,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更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眼部疾病。因此,近视眼成为了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将围绕着近视眼这一主题,探讨其成因及对策,以期为广大读者带来一些启示。

一、近视眼成因简述

众所周知,近视眼的病因很复杂,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但总的来说,近视眼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因素。近视眼与家族遗传有一定关系。如果一个孩子的父母或其他亲戚都有近视眼,那么他或她也有可能患上这种眼病。

2. 患上其他疾病。有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和高血压等,都有可能引起近视眼。

3. 长时间用眼过度。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会使眼睛处于一直聚焦的状态,导致眼睛肌肉持续紧张,进而影响眼球的正常发育和功能,最终导致近视眼的出现。

4. 长期处于闭环环境。近视眼的出现与周围环境的因素也有很大关系。比如长久处于室内或人工灯光下,没有接触自然光线等环境因素都容易让人患上近视眼。

二、近视眼常见的症状

近视眼的症状表现比较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视物模糊甚至看不清;

2. 在看远处物体时,常常会眯眼或用手遮挡眼睛;

3. 长期看电视、玩手机等会感到眼部疲劳、干涩不适、眼睛发红;

4. 头晕、头痛,虽然没有发现头部问题,但这是由于眼肌过度使用所导致。

三、 预防近视眼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预防近视眼的出现。

1. 控制用眼时间。尤其是儿童应该控制看电视、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减小长时间用眼对眼部的伤害。

2.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户外的光线是最优质的自然光源,可以有效地减轻眼睛疲劳,同时让眼睛得到放松。

3. 选择适合自己的度数。有些人的视力本身就不好,长期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应该使用适合自己的镜片和眼镜框。

4. 坚持眼保健操。在工作、学习间隙,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眼保健操。如眼球转动运动、俯卧位、远眺等等。

综上所述,近视眼不仅影响人们的视力,还有可能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导致一系列的眼部疾病。因此,预防近视眼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多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合理安排用眼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眼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眼睛,让它始终保持健康的状态。

近视眼课件 篇3

近视眼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种视力问题,它是指人眼在看远处物体时出现模糊、不清晰或眼干、眼疲劳等现象,是视网膜的调节能力不足所导致的。近视眼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造成许多眼科疾病,比如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等等,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预防近视眼的意识非常重要。

第一部分:近视眼的成因

近视眼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遗传因素。近视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近视度数偏高,则孩子也容易出现近视眼的情况。

2、过度用眼。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比如长时间玩手机、电脑、看书、写作业等等,这些都会导致眼睛过度疲劳,从而引发近视眼。

3、环境影响。生活环境也对眼睛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室内光线过弱、室外光线过强、气候干燥等等,都容易引起眼睛不适,从而导致近视眼。

第二部分:如何正确使用眼睛

现代人的工作和学习已经与电脑、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紧密相连,这些电子产品对眼睛的伤害很大。因此,我们必须要注意眼睛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有效地预防近视眼。

1、正确调节用眼距离。长期盯着屏幕工作或玩手机容易造成近视眼,因此要保证距离,建议离电脑屏幕保持一臂的距离,看手机时也不要一直低头,最好直接将手机放在眼睛的正前方。

2、定时休息。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需要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比如每60-90分钟休息5-10分钟,可以起来走动一下,或者眼睛注视远方的景色,这样可以缓解眼睛的疲劳。

3、调整用眼光线。使用电脑或者手机时,室内的光线应该适中,减少屏幕反射,同时调整屏幕亮度和对比度,避免对眼睛过度刺激。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近视眼的关键,零食多吃水果蔬菜,多运动、多晒太阳,保证睡眠质量,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眼。

第三部分:预防近视眼的方法

预防近视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用眼。要注意适当的时间间隔休息,每隔1-2小时休息5-10分钟,注意保护眼睛。

2、合适的光照。室内光线应该适中,防止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屏幕反射、水平和垂直角度的问题,避免过强或者过弱的光线的刺激。

3、科学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A、C、E、D等及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花椰菜、南瓜、动物肝脏等,可以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4、适当运动。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增强耐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适当运动对预防近视眼非常重要。

5、定期检查。定期去眼科医院检查视力,及时发现和治疗眼病,可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保护眼睛的健康。

总之,预防近视眼需要注意眼睛的合理用眼、保护光线、科学饮食、适当运动和定期检查等方面。保护眼睛的健康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方面入手,从小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和预防近视眼的意识,才能有效预防近视眼,保护眼睛的健康。

近视眼课件 篇4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也是非常容易生病,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器官、本课要使学生从小就知道眼睛的重要性,知道怎样保护眼睛、

教学设想:

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对眼睛的观察与猜测、讨论,以及上网浏览对眼睛资料的积累,课前的拜访眼科医生等途径与方法,使学生认识眼睛的科学。近视眼是学生常见的眼病,用眼过度是引起近视的主要原因。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近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来认识与预防近视的发生。本课虽是常识性的学习内容,但相关资料的获得过程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因为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本课的课堂假设、探讨、总结交流的必要准备,也是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

1、知道怎样保护眼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学生准备:课前分组组织部分学生去拜访眼科医生,搜集眼睛保护的常识。

1、谈话:眼睛是我们感受大自然美丽色彩的唯一器官,如果眼睛得了病,那可是一件麻烦的事。眼睛会得那些病呢?我们如何来保护自己的眼睛呢?

(1)谈话:如果眼睛有了病,就会看不清,想想看不见东西那将会很痛苦、谁知道眼睛会得什么病?我们怎样预防眼病,保护眼睛?

(2)讲解:眼睛非常容易得的一种病叫做近视、近视眼不能象正常的眼睛那样看东西,必须要把书本放得很近才能看清楚、坐在教室后排的同学如果得了近视眼,就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了,必须戴眼镜、戴着眼镜,许多活动都不方便、长大以后参加工作,有许多工种患近视眼都不能做、

(3)请班上患近视的同学说一说感受、

(5)分组讨论、汇报、

(6)出示课件。讨论: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这样做对眼睛有好处吗?

(7)小结:写字、看书时眼睛离书本太近,常躺在床上看书、常走路、坐车看书,常在昏暗的光下看书,都会得近视眼、我们班里哪位同学有这样的坏习惯,要马上改正、

出示课件。讨论: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这样做对眼睛有好处吗?

(8)小结:预防近视眼得几点要求:适度用眼、眼睛休息、少看电视、眼保健操、食物与营养等。

2、测一测我们的视力。

(1)利用测视表测视自己的视力。

(2)各组交流。

(3)全班交流。

3、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

(1)谈话:眼睛还会因为不干净得病、怎样保持眼睛清洁卫生呢?

(2)讲解:我们每天洗脸时,要用自己的毛巾、自己的脸盆,不要与其它人合用,这样可以防止传染上眼病、另外,眼睛痒痒或进了沙子,不要用手揉眼睛,需用干净的手娟擦除,这样可以保持眼睛清洁,不得砂眼等其他眼病。

(3)谈话:眼睛除了以上两种病以外,还可能受到外伤、谁来说说,眼睛怎么会受伤流血?

小结:有些同学平时爱打闹,有的同学爱拿棍子打着玩,不小心会扎伤眼睛,在元旦、春节期间,大家还爱放鞭炮,可是每年都有许多孩子的眼睛被炸伤、

4、应用:

两人一组,互相检查看书和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并用尺子量一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是否合适、

七、布置作业:

拜访当地眼科医生,了解眼睛保护知识。

近视眼课件 篇5

近视眼课件的主题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近视眼的症状、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保护眼睛,防止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以下是一篇关于近视眼的主题范文,旨在更深入地探讨该主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视和电脑等。然而,这些电子产品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许多健康问题,其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近视眼。本文将详细介绍有关近视眼的知识,包括定义、症状、成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什么是近视眼?

近视眼,也称为近视症,是一种常见的眼健康问题,大多数患者在远处看东西的时候会感到模糊。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形状不正确,导致光线聚焦在眼球前面,而不是在视网膜上。这导致图像在视网膜上模糊,从而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变得模糊。

二、近视眼的症状

除了远处看不清外,近视眼还可能导致以下症状:

1. 头痛和眼痛:由于眼睛长时间的紧张工作,可能会引起头痛和眼痛。

2. 视觉疲劳:长时间注视屏幕或书籍可能会导致视觉疲劳,甚至会导致眼干症、流泪和瘙痒。

3. 频繁眨眼:眨眼有助于眼睛保持湿润并减少疲劳。然而,视力问题会导致人们频繁眨眼。

4. 说话或走路时看不清远处的人或物体:如果人们在远处看不清楚,可能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事情或安全问题。

三、近视眼的成因

近视眼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某些疾病的影响。以下是导致近视眼的一些主要因素:

1. 遗传因素:父母有近视眼,子女更有可能患有该病。

2. 环境因素:过度用眼、不良的看书姿势、不良的压力和弱光环境可能会导致近视眼。

3. 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锻炼和生活环境会导致视力的下降。

4. 疾病因素:如糖尿病、甲状腺问题等可能会导致近视眼。

四、诊断

有许多方法可以诊断近视眼。最常用的方法是视力检查、眼科检查和配眼镜。在视力检查中,医生会让患者看一些大字或数字的图像,并要求患者说出他们看到的内容。眼科医生还可能使用一些光学设备来检测眼部疾病和视力问题。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为患者开处方眼镜或建议其他治疗方法。

五、预防与治疗

预防近视眼的最好方法是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近视眼的方法:

1. 采取正确的阅读、写作和电子产品使用姿势。

2. 多参加室外活动,保持足够的户外运动时间。

3. 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

4. 视力保健:定期进行眼部健康检查,并避免看书、电脑等的过度使用;正确清洁眼睛等。

如果您已经被诊断出患有近视眼,您可以考虑以下治疗方法:

1. 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

2. 进行角膜塑形术,包括Lasik、PRK等。

3. 增加药物治疗,如使用某些眼药水或口服药物。

4. 进行眼部手术,如眼球植入人工透镜等。

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人们可以有效地防止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近视眼的认识,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总结

近视眼是一种常见的眼健康问题,它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某些疾病的影响有关。预防近视眼的最好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正确的阅读、写作和电子产品使用姿势,多参加室外活动,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进行眼部健康检查等。一旦被诊断出患有近视眼,患者可以通过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进行角膜塑形术、增加药物治疗或眼部手术等来治疗。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人们可以有效地防止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眼部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延伸阅读

最新海底课件(系列12篇)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牵扯到教学的所有环节都需要教案的支持,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趣祝福的编辑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海底课件”,本篇文章希望能够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帮助!

海底课件 篇1

1.理解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仔细观察并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表现事物特点的方法。

3.通过体验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家乡的情感,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1.猜图揭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带领你们继续畅游海底世界。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海底世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海底宁静。

(2)出示文字: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2.海底静中有声。

(1)师: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景色奇异?(出示课文第二小节关于声音的句子)

(2)师:怎样才叫窃窃私语?谁能用“窃窃私语”造句?

(5)出示语句: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6)师:它们在吃东西、行进、遇到危险时发出声音,仿佛在说什么?

(7)指导朗读:你们喜欢这些描写声音的句子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8)总结:原来看似宁静的海底有了动物们的窃窃私语,变得还真热闹。这样的海底世界还真是——(景色奇异!)

过渡:刚才我们走进声音馆,感受了海底声音的奇异,接下来你想了解海底的什么?让我们先走进动物馆。

1.出示学习提示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第三小节。

学习要求:在这些动物中,你最喜欢哪种动物?说说喜欢的理由,注意将它的样子和活动方式说清楚。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展开学习,随机出示: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深水鱼的视频或图片。

3.总结:课文先总的介绍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再分别描写各种动物的活动,这样的结构,叫——(总分结构)。

4.指导朗读:想不到海底动物的活动这么有意思!让我们一起带着新奇,再把这段文字读好。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海底静中有声、动物活动方式各异的特点,感受到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状况。课文第四五小节又是从哪些角度具体介绍海底的丰富多彩的呢?请你用刚才的这些方法,自己学习这两小节,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1.出示课文第四小节。

理解“色彩多种多样”、“形态各不相同”。

3.总结提问:看到这么多海底植物,你想说什么?这一小节围绕哪句话来讲的呢?

4.引读:难怪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总结:海底景色光怪陆离、千姿百态,令人向往,让我们再来静静地欣赏一下海底世界的美景。 播放视频:海底世界。 拓展:欣赏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同学们流连忘返。现在该是回到家乡如东的时候了。如东是中国海鲜之乡,它有着丰富、鲜美的海产品。

出示图片:天下第一鲜——文蛤、梭子蟹、竹蛏、泥螺等。

布置作业:调查了解如东的海产品并向父母介绍它们的特点。

海底课件 篇2

在讲《海底世界》第五、六、七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认识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海底世界还有形态各异的植物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1)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思考:写了哪些植物,有什么特点?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六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海底世界还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有哪些资源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六自然段,其他同学把海底世界的资源边听边用笔画下来。

(1)师朗读课文。

(2)学生回答。

(3)资料交流: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海底有哪些能源吗?它们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帮助吗?

(4)指名说。

(5)小结:海底的资源不可计数,人类现在已经在开发海底的资源了。这些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三、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慨?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自由说。

师: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呢?

(1)自由读。

(2)指导读。读出自豪的语气。

(3)齐读。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几种小动物、几种植物和矿产资源。其实海底世界生物的种类还有很多很多,有的资源被发现了,却因为技术跟不上而不能合理的应用,更可惜的是还有更多的资源没被发现呢。

你们想探索海底世界吗?希望将来的海底世界能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课后反思:

一、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教态大方得体,语言规范。

二、教法设计符合教材特点和内容,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符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精神,符合中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培养,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三、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使远离学生生活的海洋世界,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神奇大自然的向往。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

五、我在教学设计上,从学生角度出发,尽量使课堂每一分钟都合理运用,该讲则讲,不必讲的不讲,在自己设计好的导学提问下,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创设学习氛围,培养自学能力及合作学习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海底课件 篇3

说教材

《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动物、植物和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深刻的印象。

这一课我设计了3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本课的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讲解分析课文的第2、3自然段,也就是海底世界的动物都有说明特点。并进行知识迁移,读写渗透。

第三课时主要解决课文的4—6自然段,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我物产丰富的世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一级本组课文的阶段性目标,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窃窃私语”的意思,抓住中心句,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2、了解作者把海底动物的声音特点、活动方式写具体的方法。

3、结合自己的想象,从具体语言文字中感悟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

其中,了解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是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我问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海底的什么,学生回答动物、植物、矿藏。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脉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为深入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奠定了基础。)

二、闻声探索,品读句段。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齐读第二个自然段,整体感知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在初知段落大意的同时,让学生找重点词语,动物的声音特点各种各样。接下来,我让学生画出描写动物声音的句子,自己读一读。在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一个成语,窃窃私语,交给学生根据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这一成语,并联系生活,让学生演一演,怎么样叫做“窃窃私语”。伺机说话“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把这个成语渗透到学生的生活点滴中去。体现了语文学科知识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学习文本,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在这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式说话,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嗡嗡、啾啾、汪汪等拟声词,提醒孩子们这样写的好处,并积累运用。

在这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还运用了想象画面法。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重视朗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我认为阅读首先得身临其境,然后设身处地,这样才能心中生情,想象是一种很好的途径。通过想象,把语言文字转化成鲜活的画面,能过想象,让自已置身其中,设身处地地感受,并通过声音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比如这篇课文中写到海底世界小动物发出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我想通过反复读课文,让学生想象海底世界动物们发出各种声音的景象,让学生猜一猜动物们的各种叫声都在表达着什么想法,这样就让文字有了立体感,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体会到作者对海底世界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抓住“活动”读出“趣味”。

在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略读第三自然段,并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找出中心句,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的理解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为后面指导总分的写法打下基础。

这一自然段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引导孩子们想象海底动物在海底的各种活动特点。逐一分析动物们活动的特点,在指导读的同时,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动物们的活动。比如,让孩子想想,生活中,靠肌肉伸缩爬行的动物还有哪些,孩子们回答了蚯蚓,毛毛虫,这样的引导,让海参的活动瞬间在脑海中活了气起来,接下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句子,看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动物的活动写的这么具体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伺机渗透了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四、拓展延伸,仿写句子。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能力。因此在教学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就以这一段的先总写,后分写的写法予以总结,引导学生以这样的写法,完成一次有效的课堂练笔,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这样,就达到了授之以渔的目的。介于教学时间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写作特点,我设定了两个习作练笔,第一个练笔是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完成,第二个练笔,是段落练习。这样阶梯式的设置题目,由简单到复杂,降低了难度,也提高了学生完成的自信心。在练笔过程中,我鼓励孩子们进行自学,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五、点明中心,品行引领。

学文至此,学生已体会到了海底世界动物们叫声的“美妙”和活动的“有趣”为下一节课,“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一中心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六、小结写法、布置作业。

作业是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基于这节课的内容以及目标,我的第一个作业就是,继续完成练笔,第二个作业是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想象,画一副海底世界动物园。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理论知识,还很薄弱,在说课答辩环节,评委问我的问题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由于我对校本研修的内容不够熟悉,所以,一直在校本研修的途径上转圈,答非所问,很是惭愧。

2、教学中虽然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学生读的还是不够,尤其是没有读出奇异的情趣来。

3、时间上把握得不得当,课文设计内容太多,有几个环节蜻蜓点水,留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有限,教学内容没有落到实处。也是由于时间原因,后面的写作训练有些仓促,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尤其是后面一自然段,语速太快,有些孩子跟不上节奏。

4、教师基本功,还有待加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我的字拿不出手,每次板书的时候,心里都是怯懦的,以后这一方面急需改进。

5、专业知识还欠缺,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环节,设计的还不够合理,虽然有几个老师的指导帮助,不过在引导或者提问的时候,还是缺少一些巧劲。

6、教学经验不足,上课紧张,临场应变能力差,不能和学生进行比较好的沟通。

回顾整堂教学,问题还很多很多,这是我对这节课粗浅的反思,还希望各位老师能针对我这节课,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不吝赐教,我将不胜感激。

海底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多种数学图形表现出各种形态的海底生物。过程与方法:调动学生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把数学图形变成各种海洋生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造型能力和审美力,画出美丽的海底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海底世界,让学生学到更多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情导入(播放海底世界课件)

(二)讲授新课

1、学画海底生物——鱼

⑴、出示图形,变成鱼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三角形,通过在三角形上画鱼头,加鱼鳍、鱼尾、鱼鳞变成鱼。

⑵、用其它数学图形(正方形、圆、椭圆)变化出鱼。

2、用数学图形变化出其它海底生物

半圆→乌龟

五角形→海星

扇形→扇贝等

3、想象出其它海底生物,丰富画面

同学们增加一些水泡、海草、海澡等海洋生物,构成海底世界图。

(三)学生作画

1、定位构图。

2、画具体形象、涂色。

3、作业展示。

(四)课堂小结

我国海域面积辽阔,有丰富的海底资源,有待于大家长大后去开发。

海底课件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能正确读写带生字的词语。

2.探究课文内容,深入了解海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4.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海底美景。

2.激趣,提出初读任务。

水中的鱼儿正向我们招手呢!想到海底去看看吗?

待会儿,我们一起去海底考察一番,不过得先过读文关。谁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谁就有机会和老师一起去海底考察。

二、初读课文。

三、提出考察任务。

既然的考察,就要有一定的目的。老师做了一个考察表,写上了大家最想探索的东西。待会儿,大家边考察边填考察表。

四、生入文“考察”,填写考察表。

就让我们穿上潜水服,下海去考察吧。预备,跳!

我们的考察开始了。翻开课本115面,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在文中的海底世界里用心去发现。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发现一个迹象就标上一个序号,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填在表里。

(师巡视、指导填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者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设计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以“假想考察”为切入口,出示考察表,让学生带着考察任务学习课文,在悉心探究中发现海底的秘密,完成考察表“考察发现”一栏的填写。第二课时再交流分享考察成果,探究、品读文本。这一设计打破了传统教学中逐段分析讲解的枯燥学习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科学探究中,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亲历学习过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充分领略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五、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任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作为考察队员一起到文中的海底世界去考察,考察过程中大家把很多有趣的发现都填在考察表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分享考察所得。等会儿,你们可以把自己的考察发现自豪地告诉大家。

二、简单交流考察发现

一次愉快的海底之旅结束了,相信海底的景色一定让你无法忘怀。在海底,你发现了哪些以前所不知道的、或从没见过或听过的东西?

三、深入探究、品读。

哪些发现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是你觉得最奇异、最美丽,或者是最有趣的?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教学。以下只是教学预设,为“ 生成”而谋划的“预设”。在实际教学中,要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把师生、生生的互动引向纵深,让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1.感受海底光点闪烁之美

指导朗读

放映发光鱼的录像,再指导朗读。

2.感受海底声音奇异。

⑴“窃窃私语”是在干什么?能做给老师看看吗?

⑵欣赏海底动物的声音。

(播放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注意音量要调小)

生听后交流听到什么声音。

⑶想再听一遍吗?嘘-

⑷指导朗读。生试读。指名读、范读、分组读。

⑸海底不同的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师领读)

⑹让我们一起奏响这海底美妙的乐章。看课文第三段,老师来领读,你们接着读。

3.感受海底动物活动方法的有趣,学习写法。

⑴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作者特别选取了哪几种动物介绍它们的活动方法?

(课件逐个出示海参、梭子鱼、章鱼、乌贼、贝类图)

⑵提出介绍要求:不能看书,介绍的时候可以用书上的语言,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话,最好能配上动作介绍。

⑶生选择一种海底动物作准备。

⑷指名介绍。

⑸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写具体的。

比较句子:⑴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前进速度很慢。

⑵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介绍哪种海底动物活动方法时作者也用上了列数字说明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文中还有类似的列数字说明的例子吗?谁来说说这两个句子中数字说明的好处?

[文章一旦成了课文,它就有两重意义:一、内容意义,二、形式意义。阅读教学不但要“披文得意”,而且要“披文得文”。《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是一篇很典型的又充满趣味性的知识性的课文,学生学完课文,应该对海底世界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海底有什么,知道海底是什么样的,这是“得意”;还应学习作者是怎样介绍海底世界,怎样把海底动物活动方法写具体的,这是“得文”。这篇课文作者多处运用列数字说明的方法,我们要充分发挥文本重要‘言语范型’和基本‘例子’的作用,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接触言语,学习写作方法。]

⑹指导朗读,合作朗读。

⑺师:海底动物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为什么?

四、抒发感想,总结延伸。

1. 小结考察发现。

2. 我们不禁要感叹:海底真是个______的世界!

作者也发出这样的感叹。(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指导朗读。

3.是啊,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不仅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被誉为“人类在地球上的最后边疆”。请大家看这一组数据。

同学们在课前否也搜集到了有关海洋资源的材料?(交流材料)

4.面对这样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你在想些什么?想对大海说些什么,还是想和人们说点什么,或者想说说自己的愿望?

5.通过这次考察,大家有很大的收获,肯定也有不少的疑惑,对海底世界,你还有什么想了解,却还未了解的问题吗?

四、布置作业,鼓励语言的积累,激发探索的热情。

关于大海,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有一些问题我们课后可以从书上,或者网上寻找答案。老师这儿给大家推荐几篇文章。但更多的海底之迷还有待于同学们长大后去研究,去揭开。我期待着大家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用发展的眼光看,“无疑使人满足,进而止步;有疑使人处于动力失衡状态,进而引发新的学习动机。”本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安排学生质疑,然后向学生介绍有关文章,提出老师的期望,激发学生探索热情,使本课教学的终点成了学生学习的新起点。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外的知识是无限的。课堂教学不应使学生满足、裹足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应引发学生新的学习冲动和探索的热情。]

海底课件 篇6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读一读。

2、听写。

3、学生齐读课文。

4、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作者随着海底村庄的村长,都参观了哪些地方呢?)

5、导入:他到这些地方都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景象呢?

二、学习课文,了解海底村庄的建筑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海底村庄的建筑奇异表现在哪里?

2、指名反馈

教学建议

(1)学生反馈,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

(2)说说自己的体会。

(3)其他补充或质疑。

(4)解答疑问后,指导感情朗读。

3、引导学生想像,根据课文对海底建筑的描述,画一画海底村庄的样子。

4、展示学生画的海底村庄的样子。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再分角色朗读。

三、放手学生自读

1、小组根据教师的要求自读。

(1)各个地方描写了什么景象?

(2)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特点?

(3)你觉得应该怎样利用海底资源?

(4)有感情地读一读。

2、出示图,结合衅引导学生想像画画。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讨论:作者为什么赞叹:海底村庄真了不起?

3、集体反馈,回顾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

4、你们想像中的海底村庄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交流)

5、指名反馈。

6、教师肯定学生的大胆想像,同时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探索海底更多未知的知识领域。

五、感情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附板书设计

海底课件 篇7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写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并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2.会读课后第3题中的句子,并能把带点的词语换成同义词或近义词,使句意不变。

3.能分析课文第3自然段,弄清句意和句与句的联系。

4.能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5.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海洋秘密的兴趣。

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7.初步认识“先总述——后分述——再概括”的构段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海底景色奇异”和“海底物产丰富”的有关段落(重点)。

2.课后第2题(难点)。

教学用具:

1.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或幻灯片或图片。

一、指导预习。

(让学生自读课文,勾划生字词,、词典,联系上下文,自学本课的16个生字及课后第四题中的词语。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尝试回答课后第一题中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二、观看录像。

[让学生观看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或幻灯片、图片),了解海底世界的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三、揭示课题。

《海底世界》,“海底”指哪里?(大海深处)“世界”在本课指什么?(海底这个地方,这个领域中的情况)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一课以后,能说出这一课写的是什么吗?(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整体认识课文)

四、划分段落。

1.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7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大海深处是怎样的?第2自然段:讲海底宁静黑暗。第3自然段:讲海底动物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第4自然段:讲海底的各种动物有不同的活动方法。第5自然段:讲海底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第6自然段:讲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第7自然段:概括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回答了第1自然段提出的.问题。)

2.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词语,让学生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这两个重点的,从而让学生把课文分成4个结构段。

第1段(第1自然段)先总的提出海底世界是怎么样的。

第2段(第2、3自然段)讲海底景色奇异。

第3段(第4至6自然段)讲海底物产丰富。

第4段(第7自然段)再概括地讲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使学生大体感知课文“先总述——后分述——再概括”的构段方法,局部认识课文。)

五、检查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注意正音:否(f%u)私(s9)些(xi5)类(18i)胞(b1o)属(sh()。

2.听写带生字的词语:(可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写)波涛、却有、是否、窃窃私语、肌肉、伸缩、普通、有些、贝类、免费、峡谷、细胞、煤、稀有金属、景色奇异。注意矫正字形:“类”上下之间无点,“免”的第六笔是撇,“属”的最后三笔是竖、提、点。

3.初步理解词义。

波涛澎湃: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形容波浪很大。依然:仍然,照旧,跟原来一样。

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指背地里轻轻地交谈。听音器:专门用来听微小的或极远的声音的器材。海参:形如黄瓜,体壁多肌肉,口和肛门在两端,口周围有触手。食小动物,是珍贵的食品。

梭子:织布时用来牵引纬线的工具,两头小,中间粗。本课比喻一种鱼的形状。

乌贼:也叫墨鱼。身体扁平,头发达,眼大。体内墨囊发达,遇见敌人就放出墨汁逃走。

单细胞:指一个细胞。细胞,组成生物体的最小单位。本课指一种最小的海藻。

海藻:生在海洋中的藻类,如海带、紫菜、石花菜、龙须菜。有的可以吃,有的可以提制碘。蕴藏:包含,积存着还没有被发现或被挖出来的。稀有金属:指地球上储藏量很少的金属。

景色奇异:形容景色特别,与“平常”不同,与“奇怪”的意思相近。

练习。

1.读读写写课后第四题中的词语。

2.默读课文,思考、练习回答课后问题。

海底课件 篇8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6册第23课《海底世界》。

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令人神往的世界,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澎湃。那深不可测的海底又更是奇妙,吸引着无数好奇的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一探究竟。

《海底世界》就是一篇介绍海底的科普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海底我们都没有去过,教学中若只让学生知道课本上的点滴动物、植物,在学生脑海中要形成广而深,并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设计了《海底世界》网络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与此同时,通过网络扩展延伸,并让他们自己交流、表演,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给予了学生一个“研究”的机会。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既培养了语言能力,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探究课文第2~6自然段,通过使用相关教学软件,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2、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下面,我就《海底世界》第二课时的教学,来具体谈谈我对“发挥网络环境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点设想。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一开始,我便使用媒体播放影音录像,

把蓝色的海水、凶猛怪诞的大鱼、美丽的珊瑚……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这样做,能够一下子地激发他们对海底世界的好奇和兴趣,他们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到课堂中。

二、创设情境,引领深入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抓住了孩子的心的基础上,我找了一个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出来,让他为我们当个小导游,带领我们游览一下海底的世界,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将他初读课文后的理解表达出来,用孩子的语言向孩子叙述,我想这是再好不过了。

三、重点研读,感受美,欣赏美

1、自由读课文第2—6自然段,让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知道这几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多媒体出示动画配乐朗诵,让学生透过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海底的动物,植物以及矿藏等有了一个直观深入的理解。(这一步能让学生更好、更直观地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正如《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同时产生审美体验的一个过程)。

3、鉴赏阅读,个性化地体味语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学习当中,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因此我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我的感受。(比如说这个句子我觉得哪里好,这一个部分还可以怎样说,又或者这一点是我的话,我会怎样来表达,林林总总,不一定要按照书本的说法)

4、在活动中培养思维,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有表达就会有争论,这时,我抓住时机随机出示几个句子。

①“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依然”是什么意思?用一个近义词表示,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②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光点”的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③“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a、什么是“窃窃私语”?

b、听录音,听一听海底世界动物的窃窃私语。

c、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d、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

e、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f、“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④“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a、“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b、出示填空练习。

xxx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xxx每小时能xxx,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xxx利用水的反推力xxx。

xxx自己不动,能xxx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c、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⑤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⑥“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导探究,让学生在信息重组、比较分析、多向开放、合理想象、自由质疑的提问和情境中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阔的、更活跃的探究平台。问题的解决,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又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不断钻研,在良性循环中,最终形成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

5、再次欣赏,品味领悟。(这时,同学们对课文的争论和探讨已经比较深入了,于是我再次播放课文的录音朗读,让同学们轻声跟读,在这过程中,再次体验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同学们的脑海里自然浮现出刚才看录像,看动画时的画面,等于在作者的带领下又在海底作了一次遨游。)

整个第3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开展读、说、写、评等活动,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展示的舞台,因而学生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

四、小组合作,探究拓展

课前,我将相关的海底资源链接到《海底世界》课件中,我鼓励学生以3—4人的小组形式,确立自己小组想要探究的目标,(比如海底的动物、海底的植物、海底的地形、海底的矿藏、海底的气候等)运用现代的发达的计算机网络,教师从旁协助指点,上网查找整理有关的信息,然后记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鼓励他们每个小组都能自己写一段话介绍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然后和别的小同学交流交流。(在学习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大部分的同学一定不满足于课本所学的,孩子的好奇心决定了他们是一群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我设计这个活动可以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亮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图找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平衡点。这一节课我根据本课文知识性、科普性较强的特点,选用了动画、视频、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为了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利用直观的形象,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使之与儿童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而契合。我认为,学习要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的需要,就得使儿童能在课堂上把他内心的自由、愉悦和本真释放出来,这样的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这样的学习才是快乐的学习。这是我所追求的,也正是我所实践的。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海底课件 篇9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说教材】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一个问句总领全文,激发读者的兴趣;最后一个自然段针对第一自然段的提问作答,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中间2——6自然段具体讲述了海底的景色和物产。文章生动有趣地讲述了海底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以此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唤起学生海洋环保意识。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三、四自然段的学习,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学习本文作者抓住事物特点,仔细观察并运用对比、拟人、数字说明等表现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了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唤起学生的海洋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难点是指导理解三、四自然段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说教法、学法】

《海底世界》虽然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但由于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所以毫不枯燥乏味,反而显得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掌握的知识程度、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我设计了“激趣、范读、重点指导、示范自学、随文识字”的教法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触类旁通、说说、想想、画画”的学法。这样设计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通过带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习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审美意识,增进学生对海底知识的了解,唤起学生向往、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意识。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蔚蓝的大海无边无际,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澎湃,鱼群在海中游弋,轮船在海面航行,海鸥在空中飞翔,给人以襟怀开阔的壮美,令人陶醉和向往。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领略大海的壮阔和美丽。(稍停)海面上这么美,可你们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请大家随着老师的朗读到海底世界去游一游。(这时教师范读课文。)读完之后,指导学生观看海底美景图,并导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要学习的内容:23、海底世界。(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由于本篇课文的结构是“总起——分述——总结”,所以在教学新课时,我将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先对海底世界有一个总的认识,再从整体到部分,具体学习中间2—6自然段分述的内容,最后再回到整体认识上来。

其具体做法是:

(1)首先教师引导:听了老师刚才的朗读,并联系刚才看到的景象,想一想:海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词。)

(2)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课文开头是一个什么句式?这样的开头方式叫xxx__开头法。

b、回答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出的问题是哪一句话?

c、其它几个自然段分别围绕哪两个方面在写?(景、物)

d、这样的课文结构叫:xxx——xxx——xxx。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去读课文首尾两段。其中教师应给学生讲:这叫设问式开头。这样的课文结构是总起——分述——总结。在回答c这个问题时及时板书“景、物”两字,并引导学生区别“奇异与奇怪”这两个词。

三、阅读赏析,落实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并不是说要贬低以至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依靠教师善于正确发挥主导作用。但讲读课文也并不是老师“整堂讲,满堂灌”,教师应掌握一个适当的度,导得恰当,放得适度。虽然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过一些阅读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过一些讲读课文,但这些学生还处于中段学习状态,他们的智商还有待开发,知识经验也不丰富,不可能完全掌握学习的方向、内容和方法。因此,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仍然离不开教师相应的辅导。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是这样做的:

(1)谈话导入:刚才同学们说2—6自然段是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方面来写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自然段是写景色奇异,哪些自然段在写物产丰富。

(2)学习“景色奇异”的部分。

让学生齐读2、3自然段,再回答问题:

a、从哪个方面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黑暗却有光点闪烁,宁静却有各种声音。)

b、课文是怎样写海底很黑暗的?

“阳光射不到海底,”(黑暗的原因)

“有许多光点像闪

烁的星星”(以明衬暗)(板书:黑暗—光点闪烁)

c、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海底很宁静的?

“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很宁静。”(依然—依旧,对比衬托)

“风浪只能影响到海面下几十米深。”(宁静的原因)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是否——是不是,设问,总领全段,承上启下。)

d、海底有哪些声音?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窃窃私语”一词把物当人写(拟人),段中用了4个打比方的句子组成一组句子(排比),用了3个拟声词,对海底动物的声音进行了具体描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板书:宁静——许多声音)

e、写海底很宁静可为什么又要写有许多声音呢?

“宁静但不是死寂”,援引古人“蝉鸣山愈静”的手法,以声衬景更显寂静。)

小结:黑暗中有许多光点闪烁,宁静中有许多声音共鸣,这就是海底景色的奇异之处。

(3)学习“物产丰富”的部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老师刚才指导的分析课文的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学4、5、6自然段。

列出自学提纲:

a、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海底物产丰富?

b、海底的动物着重写了哪几种?它们的活动方式是怎样的?

c、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d、写动物、植物、矿物用了哪些方法?

相机板书:(动物、植物、矿物)

让学生先独自自学,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讨出较为正确的答案,教师稍作评讲。

总结:写海底物产丰富时,作者抓住特点,归类分述,详略得当,生动形象,相得益彰。

(4)课文第四自然段。

让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进行联系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句与句间的紧密联系,学会分析句子逻辑,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5)总结全文: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浩翰的大海,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十分之七,海中生物有二十多万种,仅海产品年产量可供三千亿人食用,而地球上目前只有五十三亿人,是人类的天然粮仓。陆地上的矿物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几十年就会开采一空,而海底是个巨大的聚宝盆,已经探明的白银有数百万吨,黄金有一千万吨。人类未来发展的出路,就是走向海洋。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进一步探索海洋的秘密,将来去开发海洋,造福人类!

四、合作探究,深化主题

任何一篇课文都是情感与载体的和谐统一。我们在教学时,要把语言文字训练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给学生介绍海底知识,还让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入手,再配以画面,辅以音乐,深化主题,从而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海洋的神奇富饶。

(1)说说:海底美景图及问题:海底是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假若你拥有了整片大海,你将怎样去开发利用它,让它最合理的被人类利用而不受到伤害?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再选代表发言。

(2)想想:除了课文中所述的海底美景,你认为海底还有什么美景和物产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利用?

(3)画画:假若我们以后的生活空间要转移到海底,你将准备怎样去营建你的新家?请把你的设计图画出来。

谢谢大家!

海底课件 篇10

[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认识海底世界,获得有关海底的知识。

二、激发学生探索大海这一人类秘密仓库的热情。

三、懂得阅读一般的科普读物的方法,注意抓住文章的首尾,明确要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学会按自己的阅读要求,有详有略地阅读说明性应用文,练习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初步懂得通过几个方面说明一个事物的方法。

四、理解依然窃窃私语蕴藏等词语,认识设问句。

[课前准备]:补充材料:《海底的冷灯》、《人类的秘密仓库》;地球仪;大海的图画。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学《人类的秘密仓库》、《海底的冷灯》、范读《海底世界》、创设问题情境、讲读课文1.2.3节。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4.5.6节。再综台学习《人类的秘密仓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祖国的土地很大,如果把全世界各国的土地合起来,那就大极了,你们可知道,地球上有没有什么地方比全世界陆地更大?

请你们自己读读补充阅读上的第40课《人类的秘密仓库》的1.2.3节,要注意速度,读后要能说出这三节告诉我们什么?

二、自学《人类的秘密仓库》1.2.3节,认识海洋大,海洋深。

第一节说什么大?陆地大

第二节说什么大?海洋更大

第三节呢?海洋深极了

(出示地球仪)

你们看这一片蓝色的都是海洋。

启发: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海的大(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轻声一描述),比我们中国大,比全世界的陆地加起来还要大;再想象一下海的深,把珠穆朗玛峰放下去,八千多米的山放下去,山顶都被海水淹没了。

三、学习《海底世界》,认识海底世界。

1.引导学生提问:

海洋这么大,这么深,你们应该思考一个什么问题?(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这一课我们就要学习《海底世界》《海底的冷灯》《人类的秘密仓库》一组课文,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同学们能知道一些海底的知识,而且还会学会怎样来阅读这些知识性的文章。(明确学习目标)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

2.范读课文。

3.导抓住课文的开头、结尾,弄清说明事物主要特点的阅读方法。

指导:课文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用几节来回答,大家扫视一下。

学生扫视课文。

板书;

1.提出?

2.

3.

4.回答问题

6.

7.

再看最后一节,说海底是怎样的世界?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纵向联系:我们还记得《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吗?是怎样开头的?课文第一节告诉我们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然后下面就具体讲,西沙群岛风景怎么优美,物产怎么丰富。

指导阅读:这类知识性的文章,往往在一开头或者结尾,把事物的最主要的.特点概括起来。那么阅读《海底世界》,看到文章这样结尾,阅读时一就要怎么想?(景色怎么奇异,物产怎么丰富?这样读起来,就更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现在就抓住八个字来读全文。

4。自学全文。

5。创设情境,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蓝色的大海图画。

海浪这么大,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汹涌,汹涌澎湃)。

现在老师让你们潜入海底,向老师报告在诲底看到的奇异景

象。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懂了?

描述: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很宁静,现在请你们当潜

水员,穿上潜水衣到海底去。(在画面上添上潜水员的剪纸,慢慢往大海的深处移动。)海下一百米比较亮;二百米不那么亮了;三百米开始暗了,四百米更暗了;五百米以下,全黑了。这财你们发现了什么?请报告。(结合进行语言训练。)

(报告:老师,我们在五百米以下的深海发现点点星光。)

启发:那点点光亮,像什么?

这一次潜水发现了海底这一奇异的景象,老师向你们提供资

料《海底的冷灯》。这份资料会使你知道海底的这些星光是

什么?

四、插入自学《海底的冷灯》认识海底的星光。

指导阅读:读书也要有详有略,为了研究一个问题,要去查找资料,不可能把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从头至尾,都很详细地读过去,但也不能浮光掠影,走马看花,对自已想找的资料,就要读得仔细些,其余的可跳过。

刚才你们要解决的是:海底的星光是什么?深水鱼为什么要发光?能力强的同学还可以自己注意一下深水鱼是怎么发光的应该读哪几节?[

发光的作用:①诱合物

②找同伴

③防敌人

这篇说明文又是怎么写的呢?

指点;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回答问题时,先写现象,后说原因,这样更吸引人。

五、继续学习《海底世界》。

二.启发:海底是宁静的,但是不是一点声音没有,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知道了。

2.(放录像或画简笔画示之,见右图):电视屏幕上出现水中听音器,海洋工作者正

在倾听海底的动静。

说明:这就是水中听音器。

3.现在请你们也来当海洋工作者,戴上耳机(两手掩耳,模拟情境),投放水中听音器。

老师模拟深水鱼发出的响声(轻轻地):嗡嗡、啾啾、汪汪、呼噜。

发问:听到了吗?

老师为什么不大声点?(结合解释窃窃私语)即私下里偷偷地说话。

4.出示板书;进行比较读:

海底的动物常常会发出各种声音,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嗡嗡、啾啾、汪汪、呼噜。(指名读)

和课文上写的比一比。(齐读)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体会体会哪一种好?

(课文上把海底的动物比作人一样,而且有许多悄悄话要说,写得挺神秘的。)

(用了像一样,又仿佛使我们真的听到了一样,更觉海底世界的奇妙。)

指点:提出问题,作出回答。

5.轮读一、二、三小节。

六、小结:

海大:地球2/3是海洋。

海深:最深的超过一万米,海底有亮光,是深水鱼发出的,从海底还会听到各种声音。

海底课件 篇11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视频)同学们,你们看大海一望无际,海浪激起层层浪花,多美呀!这样辽阔的海洋底下是怎样的世界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提出初读要求。

(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2)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和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

3、再读课文,说说文中哪句话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1)课件出示: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全文是围绕着哪一句话来介绍海底世界的呢?(最后一段)

(2)全文围绕最后一段话,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三、引导交流,理清层次

1、小组自学。

(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海底景色。

(2)找出写这些景色的奇异之处的相关语句,做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的感受。

2、汇报交流,重点品析。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景色有什么特点?(板书:宁静、黑暗)

(2)(播放视频)对比大风时的海面与海底和阳光下的海面与海底的不同之处。

(3)从哪里能看出海底很宁静,也很黑暗?

(4)黑暗的海底有光吗?是什么在发光呢?(课件出示会发光的鱼)

师小结: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平静。海底是黑暗的,却有许多发光的鱼,海底的景色真是奇异呀!

(5)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惊奇的语气。

(6)课件出示: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

①这个句子是一个设问句,作者自问自答,目的是引起读者好奇。

②海底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动物们的窃窃私语播放相关课件)

③这些声音是怎么来的?(吃东西的声音,行进的声音,发出警报的声音)

(7)从这么多种声音中,可以看出海底的景色怎么样?(板书:景色奇异)

3、教师小结:原来宁静的黑暗的海底还有这样多奇妙的声音,真的不能不说海底世界——(生:景色奇异)。

四、记忆生字,书写指导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自主识字。

2、师范写,讲解“参、险、迅”的结构、写法。

3、生先书空,再练习,师巡视评价,展示优秀作品。

海底课件 篇12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并能捏、贴刻各式各样的鱼。

2、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剪刻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

活动背景分析

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型。它的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都比较强,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底世界这一堂课通过观赏图片,学生的课前介绍,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1分钟)

课前播放《鱼儿水中游》的歌曲。

师:同学们,刚才播放的这首歌曲唱的是什么?(鱼)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海底世界里的鱼。

师:投影上边,有一首儿歌,我们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一遍。

生:齐声朗读:鱼儿鱼儿水中戏,千姿百态形各异;

五颜六色真美丽,海底世界多奥秘。

师:对,海底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那么海底里面究竟是怎样的奥秘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在看视频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要仔细观察不同鱼的形状和颜色。〔教师打开视频———播放《海底世界》〕。

二、情景创设:(2分钟)

1、师生共同观看《海底世界》视频。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海中的生物、不同鱼的形态和颜色。

3、这些鱼儿漂亮吗?今天老师就教大家剪刻这些美丽的鱼儿好吗?

不过在剪刻之前,还是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鱼,它究竟是长得什么摸样的?

三、认识鱼形:(3分钟)

1、鱼的结构:出示课件:鱼由那几部分组成?同桌之间交流。

生答:……

师小结:(鱼一般都是由头、身体、尾巴、还有鳍组成的)。

2、鱼的形状

师:在海底的世界里,鱼儿的种类虽然有千百万种之多,但是,我们不管它的种类有多少,今天呢?我们就把它们的形状分成两个简单的类型。(出示课件:对称的鱼形;不对称的鱼形。)

师:那么,什么是对称的鱼形呢?(出示课件—对称的鱼)

师:①、讲解对称的鱼:如果我们在这条鱼的中间画上这么一条线,结果我们会发现,这鱼的上边与下边在形状、大小、方向都相同。

②、教具展示:(出示教具—对称的鱼)。

师:小结:所以我们把象这样的鱼形称为对称的鱼形。

师:③、(我们再来看另一种鱼形)课件展示

讲解不对称的鱼形:按一条中心线划分后,鱼形的两边大小、形状不相同,就是不对称的鱼形。

师:小结:所以我们把这类鱼形,称为不对称的鱼形。

四、动手实践———捏鱼:(10分钟)

(1)课件展示学习要求。

师:下面以个人为单位对鱼的捏法。(学生开始制作)

学生作品展示,教师根据作品给以适当评价。

师:我们刚才捏的是鱼的形状。现在我们来看看除了鱼类以外的海洋动物和植物怎样捏呢?

(2)课件展示其他动物和植物:

①先分颜色;

②捏;

③贴;(贴出鱼的眼睛、头部以及鱼身上的花纹———花纹的剪刻方法:先将鱼形对折,剪出一个洞,再小心地将花纹镂空)。

五、装饰美化:(3分钟)

1、激励鼓动:

师:(课件出示范画)同学们,老师还带来了自己制作的作品,并且进行了适当的添加、粘贴。同学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老师很喜欢这一幅,但是这幅海底世界里的动物和植物好像太少了,那么接下来同学们能不能用你的巧手来为海底世界添加你的作品呢?

生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相信咱们做的会更漂亮,有信心吗?

2、个人合作:作品制作要求

师: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同学完成得最快、完成得最好看。先完成的三名同学老师有奖励哦。

六、学生制作(15分钟)

七、学生作品展示:(4分钟)

1、每个同学将作业拿到台前展示粘贴。

2、学生自评作业优胜。

3、教师讲评,并分发优胜个人的奖品。

八、课堂小结:(1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你收获了什么?想跟大家说点什么?

生答:……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同鱼形的捏贴方法,同学们回去后,还可以将你们捏的鱼做成挂饰。有时间的话,同学们一定要试试看,相信你们一定能制作得很好看。

课后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节手工制作课,教学目标基本实现,这一堂课通过播放录音,观赏图片,学生的课前介绍,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

本课时教学重点明确。观察海生物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据本课题的内容进行想象、设计。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前教师做了大量的课前谁备。关于海底世界的精彩画面,图片资料,海底世界的情景的创设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活动。捏贴橡皮泥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资料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根据课题内容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活动最后“收尾”部分较精彩。增加很多教学经验,临场应变能力足。我会努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争取在以后的每一堂课上,有更大的进步。积极参加职前、职后培训,吸取先人的丰富课改经验,试图借鉴这一做法的精髓,使“做”与“教”统一,以便能基本适应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成为能独立工作的合格的教师。

2023微型课课件(系列五篇)


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教案课件来进行教学,因此可能需要每天都去编写教案。教案是有效管理知识传授过程的工具,是否有一些值得借鉴的优秀教案课件素材呢?根据您的要求,编辑为您准备了一篇名为“微型课课件”的文章。分享是一种态度,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将它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们!

微型课课件(篇1)

本文作者吴功正是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7月初,他应一些台湾学者之邀,赴台讲学,期间,他游览了著名的阿里山,并为之陶醉,回国后写下此文。文章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形象地描写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写了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文章文质兼美,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移步换景”的'写法,故在教学中作简单处理,把主要精力放在品评、诵读文章优美的语言上,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了解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认识祖国的壮美山河,品味作者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1、按游踪顺序,移步换景的写法;

课前播放歌曲《高山青》,营造学习氛围。

一、导入     品评《高山青》的意境,引出“阿里山”,导入  本课。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初步感知阿里山的美景。多媒体<高山青>

教师故意读错“桧”字。(如此美文,本不该读错,但为了引起同学注意字词,忍痛为之,且选择了文末的学生易读错且又便于发现错误的词。)

四、理清思路。

教师提示方法:从文题看是“纪行”, 可以找出作者的“行踪”。

作者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舒展自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一步步把读者带进迷人的阿里山,带到阿里山的灵魂――神木。

学生跳读全文,找作者“行踪”,然后回答。

微型课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美的语言,体会真切的感情;

教学设想:

2.语言的感知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我的设想用读书笔记的方法让学生放手去体味,“与其告诉学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如让学生饱含感情地读两次”(一位特别教师语)

3整体感知: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后提出问题:阿里山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什么?(要求用原文的词语回答)欣赏、思考、发言

1分组讨论:阿里山如画的风光主要表现在哪里?(完成目标一:寓情于景的写法)讨论、交流、思考、自由发言

2语文活动:我来做导游,请一个学生带领大家同游阿里山。(主要训练学生的口语及找出本文作者的行踪。完成目标二:移步换景的写法)讨论、训练、自由发言

3再次感悟阿里山的美:用幻灯片播放准备好的阿里山风景图片。(巩固本文的情感目标)欣赏

4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⑴先划出本文中自己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然后小组交流;⑵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所画的句子为什么写得好;⑶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思考、讨论、圈画及朗读

5拓展训练:学习本文寓情于景的写法,通过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训练、讨论、自由发言

1提出问题:⑴学完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⑵你对本文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综合、质疑、发言

1.把刚才自己画出的优美的语句补充到读书笔记本上去,并任选两句进行仿写练习;

2.完成《导学导练》上与本文的对比阅读。

微型课课件(篇3)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微型课教学设计

大华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初步学会思考问题决问题。【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步骤和方法

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设问: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你会用到什么仪器?这些仪器如何组装成装置?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 【学生活动】1.观看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视频。问题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

(1)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2)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3)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5)将导管移出水面6)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问题2: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

(1)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都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怕漏气影响实验目的或效果,如果中间有毒性气体会造成可想象的后果。若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装置漏气时,生成的气体难以收集,达不到制气的目的。

(2)将试管用橡胶塞插好导管后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水槽中(盛水的),用手紧握试管,若水中有气泡,松开手是看到有一段上升的水柱,则装置气密性好。

问题3: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

:酒精灯来回移动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它炸裂。由于外焰温度最高,为使分解反应易于发生,故要用外焰加热。问题4: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时才能收集? 因为开始逸出的气体主要是空气

问题5:停止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

答:先移去酒精灯,试管温度降低,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冷水沿导管倒吸到热的试管里,使试管破裂。

问题(6)气体的收集方法有那几种?为什么? 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与水不反应)(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问题(7)怎样检验和验满氧气?

(1)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中,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满。问题(7)(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原因)

(2)排水法收集气体结束后,先拿出导管,后移开酒精灯(原因)

(3)加热高锰酸钾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原因)

微型课课件(篇4)

《桃花源记》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它的微型课教案。

理解桃花源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社会的象征含义。把握其永恒性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源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社会的象征含义。把握其永恒性和局限性

1、“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给人怎样的联想?

2、“世外桃源”何以称为“世外”?她究竟在何处?围绕她又有怎样的传奇?

4、提问理解有疑问的语句,合作探讨;落实全文翻译。

1、你认同“不足为外人道”的说法吗?桃花源有哪些方面是值得向外人称道的?

2、桃花源中人强调“不足为外人道”,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意味,流露出哪些信息?

3、平淡日常的农耕生活为什么被桃花源中人如此珍视?(桃花源作为一面镜子,反照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背景?)

4、桃花源这一理想社会反映了陶渊明怎样的内心世界?寄托了他怎样的精神追求?

1、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作者虚构的?作者在行文中侧重于体现其真实性的一面还是侧重于体现其虚幻性的一面?

2、作者对桃花源亦真亦幻的处理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增强其传奇色彩,更令人难忘,更引人遐想。

3、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精神家园的桃花源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社会怎样的特点?

4、如果确有一个机会,你是否会选择生活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中?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夹岸数百步”都是桃树,没有一棵杂树,很是奇特。

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明显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明显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9.“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同时也为渔人出而复寻,“不复得路”,埋下伏笔。)

11.“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①桃花源中人厌恶源外战争,追求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

②桃花源中景色很美。

12.最后写想重入桃花源“不复得路”,刘子骥“规往”而“未果”的意图是什么?

①表明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

3.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4.桃花源是理想社会的原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人人各尽所能的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

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在当时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本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本篇一个特点。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桃花源”是陶渊明理想中的社会。要弄清作者理想的实质,必须先看原诗,因为在某些实质性的问题上诗比记还要说得明确些。例如“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正是原始共耕社会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和平生活的写照;“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说的是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则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一原则的具体化。概括起来说,这些描写都表现了原始共耕社会的特点。记,则是先通过渔人所见来展示这个社会生活的风貌,从村落、房舍、良田、美池等一直写到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情形;后通过村人“自云”来揭示这个社会的由来,又通过接待渔人来表现他们的精神风貌。诗和记,二者相互补充,十分清晰地勾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轮廓。

应当指出,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过不少以游仙为题材的作品,如曹植的《洛神赋》、郭璞的《游仙诗》等,多是假托游仙抒发作者的不平感和对现实的不满。《桃花源记》不是写作者本人“游仙”,但渔人的桃花源之行颇与“游仙”相类(唐王维《桃源行》中就有“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诗句)。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因此,开头虽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并未确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主人公也只说他是个渔人,不著姓名,这些都无从查考。接着写桃林奇景,似为人间所有又似为人间所无,又不说出它的确切地点,因为渔人已“忘路之远近”。写桃林的通道更为奇特,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极狭”而可“通人”,正是“洞天福地”的景象。待到渔人进入桃源后,眼前出现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可是,后来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的标记却又全部消失,桃源似乎又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无迹可寻。最后再虚写一笔,说高士刘子骥“欣然规往”,给好奇的读者带来微茫的希望,但刘子骥又“未果”而“病终”。这样一来,桃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的成为“千古之谜”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陶渊明的文章似淡而浓,似癯而腴,很值得品味。品味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想像来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例如:

1.渔人“忽逢桃花林”是否出于无意?

过去的诗人对此就有不同解释。唐代诗人王维曾写道:“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桃源行》)按这种说法,渔人这天并非出来打渔,而是为了欣赏山光水色,在不知不觉间来到桃花林的。南宋诗人谢枋得的看法与此不同,他写道:“飞花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庆全庵桃花》)这是说,渔人“沿溪行”恰好在溪的下流,桃林中既“落英缤纷”,自然有不少花儿落在水面,随流而下,渔人是在看到这些花瓣后,逆流而上到达桃花林的。这两种说法都有理,不必辨其是非,却也无妨以此引起学生的想像。

2.渔人何以敢入洞?

渔人见桃林面积之广(“夹岸数百步”),又是纯一色的桃树(“中无杂树”),为人间所罕有,已有“寻仙”之意;待到行至桃林尽头,发现了“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他以为这是“天外有天”的标志,便决意去追寻光源,满心希望能由此而直达仙境。

3.村人听渔人“具言所闻”后,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村人为“避秦时乱”而来此,至晋太元中已将近六百年。文中没有提到渔人所说的具体内容,但从村人“皆叹惋”的反应中,可以推知他说的是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

为培养学生想像力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不宜过多,更不宜琐碎,要给学生留出自己发挥想像的余地,办法就是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表达了作者对安宁祥和的美好生活向往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客观的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中考考点)

微型课课件(篇5)

12月份,学校举行了青年教师微型课大赛,我有幸参与其中,所讲的课文是S版五年级上册《孔子》一课。现不揣浅陋,将教案放在博客里,不足指出请大家评批指正,以便更好地提高,谢谢。 《孔子》微型课教案 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实验小学 丁毅 指导教师:潘亚军 一、回忆前文,引起下文 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你对孔子有那些了解?【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看来大家通过学习,都对孔子和《论语》中的故事都不感到陌生了,希望通过咱们这节课的学习,通过再次的阅读课文,走进孔子,走进《论语》,想想在这些故事中蕴涵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板书:《孔子》】 通过预习,我们提出了许多疑问,老师把它们总结了出来,谁来读一下? 为什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 孔子为什么因为厌恶“盗”字就不喝盗泉? 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 孔子为什么到了晚年还反复读《周易》? 后人为什么那么推崇和尊敬孔子呢? 这些问题还记得吗?这是大家共同思考的结晶。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来阅读课文。 二、走进《论语》,了解孔子 我们知道,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过去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则强调“半部《论语》学做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相信对我们怎样为人处事一定会有所思,有所悟。 现在,你们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大家在读书的时候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同学们读得真快,下面先请同学来说说第一个小故事。 孔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你是怎样理解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谁来把这一段话带着感情来读一下?(指导学习读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语气)很好,我们从书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对这段进行总结?是哪个词? 板书:推己及人 【是的,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宽容。】 同学们,孔子的一生,是他游历讲学的一生,下面我们来看在他游历讲学途中发生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哪些词表现出孔子口渴的厉害?(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体现出孔子很有志气,绝不与强盗为伍。)来,我们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要读出孔子当时的干渴难耐和毅然决然就离开的决心。 板书:君子自律 孔子作为一名堂堂正正的君子,经常以长者的身份对他人循循善诱。那么,老师想问你们,什么样的人是“君子”,什么又是“小人”呢?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一会请人发言。 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见解。在课文中孔子是怎样谈君子与小人的?我们应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俗语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是,圣人就不犯错误吗?孔子可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人啊?来,听听老师范读孔子及在游历途中的另一个小故事,想想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孔子后来知道他错怪了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学生甲:既然圣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所以我们当自己犯错误的时候,不能因为好面子,怕别人看笑话而不敢去面对,要勇于承认。 学生乙:不能盲于对一个事物下结论。【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我们能从孔子的言行上学到什么?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板书:善于自省 孩子们,孔子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始终不渝的严格,到了他老的时候更是如此,孔子不愧为我们的万世师表。你们齐声朗读第四个故事,在读书的时候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 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学生A:孔子的做法印证了那句著名的言语:活到老,学到老。 学生B:我觉得孔子是一个学而不厌的人。 学生C:读书是永无止境的。 学生D:我们要向孔子学习,做一个刻苦学习的人。 学生E:这个故事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孔子读书把竹简都磨断了,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感动。 同学们,请你们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着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板书:学而不厌 三、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两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课文学完了,老师留两道思考题: 1、这四个故事哪个故事写得详细,哪个故事写得比较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我们一般学习的关于写人的作文都以一段话或一句话作为全文的结尾,但这篇课文不是这样,老师想请你发挥聪明才智,试着给本文加个结尾,在班上进行交流。 板书:推己及人  君子自律  宽以待人 仁 善于自省  严于律己 学而不厌

最新蜜蜂的课件系列


编辑筛选出来的这篇“蜜蜂的课件”文章绝对值得你一看,别忘了在收藏夹里加入这个网页以方便以后查看。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 教案课件的完善工作,是新教师需要认真地去做的。

蜜蜂的课件 篇1

1、活动延伸:在幼儿掌握基本伴奏的基础上,请幼儿尝试为歌曲创编更多伴奏的节拍动作,使活动更加有趣。

2、领域参透:

(1)在美术活动中,请幼儿画一画小蜜蜂。

(2)在社会活动中,带领幼儿认识蜜蜂并尝尝其味道。

3、家园共育:请家长带幼儿在户外散步的时候,注意观察小蜜蜂的活动。(在观察的同时注意保护自己。

1、学习用轻快、活波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四拍子歌曲的节拍特点,尝试在第3、4和11、12小结处配上“跺脚、拍手、拍手、拍手”的韵律动作。

3、通过学唱歌曲,学习小蜜蜂爱劳动的好习惯。

1教师解释歌曲中个别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如“做工兴味浓” 。

教师:你知道“做工兴味浓”是什么意思吗?(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自由讲述,最后教师再总结。)

2、根据理解后的歌词,看图练习演唱一次。

3、鼓励幼儿看幼儿用书的图谱,掌握跺脚、拍手、拍手、拍手的伴奏动作。

1、学习DVD、教学CD、幼儿用书。

1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的图,说说图上的内容。

3、鼓励幼儿根据歌词逐句创编动作。

教师:现在呀,你们就是一群小蜜蜂,想和我一起去花园里采蜜吗?小蜜蜂会怎么到花园里去呢?又是怎么采蜜的呢?我来唱歌,请你们来给这首歌编一编动作吧!

4、教师选取幼儿创编的动作带领幼儿集体完整练习。

5、尝试边做动作演唱歌曲。

6、教师边做跺脚、拍手的伴奏动作,边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观察。

7、教师用较慢的速度演唱,幼儿随着教师的歌声练习动作两次左右。

8、待幼儿熟悉后,可恢复原速度练习一次。

1、请女孩唱歌,男孩做“跺脚、拍手”的动作。

2、怎么样才能让幼儿更加清楚地学习“跺脚、拍手、拍手、拍手”的动作节奏。

3、故事的内容,怎么样才能正确地将乐曲与图匹配起来。

蜜蜂的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学习小蜜蜂勤劳的品质。

2、熟悉歌曲旋律,会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3、尝试根据歌词内容按乐句创编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

课件、《小蜜蜂》音乐。

活动过程

一、学习新歌。

1、感知歌曲。

——播放音乐课件,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2、理解歌词内容。

——歌曲唱的是谁?

——“做工”“匆匆”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蜜蜂要“来匆匆、去匆匆?”“春暖花开不做工,将来哪里好过冬”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小蜜蜂是最勤劳的昆虫之一,如果不勤快采花蜜,到了冬天可能就没有东西吃,会饿死的。我们要向小蜜蜂学习,不做懒惰虫。

3、学唱歌曲。

——出示电子大书,教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教师清楚地有感情地范唱。

——教师带领幼儿唱歌。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唱歌。

——分组练唱歌曲:男孩、女孩分组等等。

二、创编动作。

——教师启发幼儿按乐句创编动作。

——教师和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

——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三、音乐游戏。

——一组幼儿扮演鲜花、一组幼儿做蜜蜂,鲜花随音乐自由做动作,蜜蜂随音乐进行采花蜜。

活动应变

音乐游戏时鼓励幼儿用表情、动作和眼神相互交流。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鼓励幼儿进行歌曲表演。

区角活动

表演区:投放小蜜蜂的头饰,让幼儿戴上头饰进行歌曲表演。

美工区:投放纸筒、黄色卡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工具,鼓励幼儿制作小蜜蜂。

环境创设

将幼儿用废旧纸筒等制作的小蜜蜂做成吊饰,布置活动室。

家园同步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唱《小蜜蜂》,鼓励幼儿学习小蜜蜂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别学懒惰虫。

随机教育

鼓励幼儿多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幼儿爱劳动、勤劳的精神。

附录:蜜蜂

蜜蜂(Bee/Honey bee)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蜜蜂过群居生活,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种类型。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因为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地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蜜蜂的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道理。

2、能认读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蜜蜂、莫斯科”的小资料。

2、制作“莫斯科、小山、蜜蜂、花丛、园子、小房子”的彩图卡片。

3、出示句子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碰到过困难吗?(板书:碰到困难)

2、是些什么困难呀?你是怎样克服的?说说看。(板书:克服困难)

3、如果你不小心迷路了,你会请谁给你引路呢?(板书:引路)

4、谁了解蜜蜂?蜜蜂有哪些作用?(出示彩图卡片“蜜蜂、花丛”)

5、当你迷路时,蜜蜂还能给聪明的你引路呢。(板书:蜜蜂;形成课题:蜜蜂引路)

二、紧扣课题,启发提问

1、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提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成如下问题:

1)蜜蜂给谁引路?

2)为什么他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蜜蜂又是怎样给他引路的?

4)他怎么会想到让蜜蜂给自己引路的?

2、小朋友真了不起,从小就养成了爱动脑筋提问题的好习惯!那么,我们一起来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并通过认真思考然后把问题圆满解决。大家说好吗?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仔细听老师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思考以上问题。

、小朋友们,刚才你们一边听一边想,非常认真!还有很多小朋友非常可爱地托着腮,皱着眉在认真地思考呢。不过,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老师还得教给你们一个绝招,要不要?(要)那好,这绝招就是多读!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课文,尤其要注意课文中的生字,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请问你们喜欢怎样读呢?

老师适当介绍读书方法:

1)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

2)一边读一边想;

3)对读;

4)讨论读等。

(三)学生自由读,生生互动。

四、精读课文,展示读书成果

(一)出示问题1),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学生回答是列宁以后,追问:列宁由蜜蜂引路找谁呀?养蜂人找到了吗?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把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说清楚?

(二)出示问题2),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a、课件出示句子:“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莫斯科”的小资料。介绍时可以相互补充。

2、讲解“附近”一词的意思。

教师点拨:读准“附近”的读音,引导学生弄懂它的意思。

1)你的座位附近有哪些同学?你住的地方附近有些什么?

2)现在你们知道“附近”是什么意思吗?(离得很近)

3)1922年列宁住在哪里?(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老师知道“莫斯科”的位置,(随即在黑板上贴图)。哪位同学能帮老师确定小山的位置?学生上台动手贴图。

b、课文还有一个地方出现了“附近”这个词语,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出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1)、课件出示句子:“列宁一边走————————园子傍边有一所小房子。”

2)老师顺着小山在黑板上简画出一条小路,然后出示彩图卡片“蜜蜂、花丛、园子、小房子”,让学生上台动手贴图。

3)看贴图,练说话。

请看黑板上的贴图,用上“附近”这个词说一句话。

c、辨析“常常”和“往常”

1)游戏激趣,引发争论。

小朋友,这里有件很有意思的事:“常常”这个词语硬说“往常”这个词和它的意思差不多,肯定是它的同胞兄弟;而“往常”又死不想认。你们来当一当法官评判评判好吗?

学生辩论。

2)出示句子,启发辩析。

a、当地有个养蜂人,列宁(常常)派人请他来谈天。

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3)练习巩固。

设置情境: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往常、常常、经常、时常、平常”,学生把词语卡片摘下来放在下面句中,再读一读(注意答案的灵活性)。

①放学后,他()到操场打球。

②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得到老师的表扬。

③我们学校的校车()都是一个男司机开的,但最近却()由一个女司机开。

④他()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

d、扫清障碍,回归问题2。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用上“因为————所以———”来回答问题2。

2)师生小结: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找到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教情服从学情:如果学生会提到“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人“这句时,随机讲解“果然”一词的意思。

教师点拨:列宁敲门时会怎样想呢?(这房子应该是养蜂人的吧)引读“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

1)“果然”是什么意思?

2)生活当中什么情况下能用上“果然”这个词呢?

2、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导朗读。

1)教师点拨;“惊讶”一词的意思。先让每个学生都做一做惊讶的表情;再问“惊讶”的意思;最后指导朗读对话:谁读得越惊讶,笑着说越自然就可以上台来演。

2)学生练读

3)分角色练读

4)演一演

a、看插图,想场景:列宁和养蜂人可能还会说些什么?

b、模拟表演:一生演列宁站在教室门外;一生演养蜂人、

3、品读列宁的话,问”向导”是什么意思?蜜蜂真的会引路吗?

(四)出示问题3,精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a请问,你们读懂了什么?

b师生小结;列宁之所以能找到以前自己从未到过的养蜂人的家里,靠的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c生字教学与说话教学整合训练、

1)出示训练题1)我一边仔细观察课后的生字,一边认真思考,发现了()这个生字的特点是()。

2)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2、出示句子“他仔细观察——————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1)指名读句子,出示课件,一边指黑板上的贴图一边引导学生说。

列宁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他想蜜蜂采了蜜要飞回(),而()往往住在蜂房附近,只要我(),就能找到()。

2)出示问题4,用上“果然”一词回答。

五、拓展延伸

1、蜜蜂为什么会引路?这跟列宁有什么关系?小朋友们以上这些问题解决了吗?学了课文,你的收获一定不少吧?说来听听。

2、师生小结:在生活中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同学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你是怎样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动脑筋把事情办好的?

蜜蜂的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或课件。

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题)

2、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了解蜜蜂吗?可是你们知道蜜蜂能给人带路吗?教师相机板题。

(小学生大多喜欢小动物,从对蜜蜂的了解引入课文,激发学生读文热情,交待了文章主要内容。)

对话平台

感知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4、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5、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6、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抓住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突出识字教学,引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识字的个性经验,转换师生角色,培养学生能力。)

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思考: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

结合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

教师适时启发思考: 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呢?(为下堂课教学做准备。)

(抓住故事情节上的特点,从因、果入手,适时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寻找列宁如何找到养蜂人的答案,激发学生研读故事经过的热情。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 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 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重点指导本节课中出现的生字,教学中应该在识字的环节加强识记字的交流。指导写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2、指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讨论

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过程、画路线图、表演等方法。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如:学生用画画加辅助语言的形式,画出“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边说边指,理解课文。

学生用语言叙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读书。鼓励学生有创意的理解、表达,在读书和汇报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想像、分析和解决总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体现整合的思想。)

感悟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通过交流,挖掘人物的精神,让学生在理解与分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突出文章的中心。同时强调抓住内容进行说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尝 试书写,教师巡视,注意重点笔画的指导。如:“敲”字应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3、同桌互相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附近:靠近某地的。

常常:时常

往常:过去的一般的日子。

惊讶:惊异

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蜜蜂的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知道实验的原因、经过、结果。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4.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前准备:

1.生字卡

2.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3.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

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3.积累语言。

4.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做分类练习,把不同类的划掉。

①.课件出示:燕子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②.追问学生,为什么这么分?你还知道有哪些昆虫?

你对这些昆虫有哪些方面的了解?跟大家介绍介绍?

2.课件: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请同学们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3.板书课题。刚才有很多同学提到了蜜蜂,有的说蜜蜂会采蜜,有的说蜜蜂会蛰人,还有的说蜜蜂会跳舞跟同伴传达信息,那么今天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把书翻到14课《蜜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做实验呢?他是怎样做的呢?实验的结果有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学习第一段

谁能告诉我实验的原因是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

读给老师听听

学习第二段

过渡:听说?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作者没有迷信盲从人家的结论,而是自己要动手实际做一下试验,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

1.文中找找相关的语句,并用横线画出来。

2.看看试验共分了几个步骤,标上序号。

3.谁来当当小解说员,把试验步骤说给同位听听。

课件出示:

①.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②.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③.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

④.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

4.讨论:作者为什么这样做?这些做法是不是必要的呢?

汇报后总结,课件出示:

①.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便于观察)

②.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抛弃的)

③.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证实蜜蜂是否认识回家的路)

④.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了解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5.从这些做法你,你感受到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 (考虑周到、思想周密、思考全面)

6.蜜蜂被放出来后,你看到了什么?真的触到地面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抓住“几乎“一词。)

7.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课件出示:蜜蜂四面飞散,好象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②.作者的用词非常严谨啊,一个几乎,就把蜜蜂将触未触的在风中飞行的艰难情况描绘出来拉。那么这里,你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担心的,着急的,怜爱的。)

8.不仅仅我们观察到了蜜蜂飞行的困难,作者也看到了,并且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那么蜜蜂到底能不能找到遥远的家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4.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学习三、四自然段:

1.作者放完风筝,在回家的路上,他的推测是什么?

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推测呢?(结合作者的试验过程以及试验后观察到的现象找找我推测的依据。)

过渡:仅仅会观察生活的人,如果不肯动脑筋,那么他永远不会进步,而只会思考的人,不去从实际出发,那么就只能闭门造车,而我们的作者就是一个懂得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的人。

2.读课文的3到4自然段,找找还有哪些段落,写了作者面对蜜蜂,还进行了什么推测?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推呢?

3.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课件出示:没等我进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在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②.哇,居然小蜜蜂比他回来的还要快,真厉害,听到这个消息时,你是什么心情? (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

③.朗读擂台赛。

学习五自然段

过渡:蜜蜂仅仅飞回来两只吗?

1.看到归巢的蜜蜂,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通过这样的赞叹,更萌发了作者对蜜蜂怎样的情感?

2.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课件出示: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②.你认为这一段应该怎样读?(语气、重音等)

③.按要求读片段。

学习第六段

过渡:当20只蜜蜂里,有17只蜜蜂飞回蜂巢时,作者做出了结论,你找到揭示试验结果的段落了吗?

1.结论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下这样的结论呢?(因为前面写着‘我’把蜜蜂装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才放出来的。就是说蜜蜂根本没有看到我走过的路,可它还是回来了,说明它回来不是靠记忆力。而是它本身就具有的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吧。)

2.师总结:非常好,作者确实也没有搞明白原因,体现出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

3.拓展:可还有三只没有飞回来,它们去了哪里呢,真的是迷路了吗?请大家静静地思考,也可以和同学探讨一下。(安了新家;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它们回来了;出了意外)

4.那能因为3只没有回来,而否定试验结果,说蜜蜂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吗?

师总结:最终我们有了个肯定的答案,就是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到底靠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下课收集资料,多多学习,去生活种寻找答案吧。

三课堂练习

1.指导写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②.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④.学生书写。

2.积累语言: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蜜蜂的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会认“谈天”等词,会写“敲、派”,能在语境中体会“往常”“常常”的不同。

正确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解决疑问,通过划地点,了解蜜蜂如何引路。

感受列宁的仔细观察,做生活中的观察小能手。

学情分析

二年级正是打基础的重要时期,读好书、识好字、写好字是重要的语文技能,需要夯实。二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难以长期持续,有趣的课堂氛围创设,激励的课堂语言都有助于更好的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区分“往常”“常常”。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质疑导入

质疑导入

提问游戏:小蜜蜂飞到花丛中干什么?

小蜜蜂还会干什么?

引题:蜜蜂引路

质疑课题

归纳板书:

为谁?为什么?怎么?会?

活动2

【活动】识字,读中解惑

摘第一颗星:

liè nínɡ mò sī kē fù jìn

列宁--莫斯科--附近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1、重点:宁、近

2、图片识列宁,实例区分附近和旁边。

3、读准句子。

摘第二颗星,第三颗星:

Tántiān tántɑn

谈天谈谈

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1、正音:谈谈(叠字第二个轻声)

2、读句子,解决疑问:为谁?去找谁?为什么要引路?

3、语境中体会“常常”“往常”的不同。

在家里的时候,爸爸常常;妈妈常常;而我呢?我常常。

往常给我们上语文课的是,今天给我们上课的却是。

摘第四颗星:

jīnɡ yà

惊讶笑着说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1、做表情展现词语。(图片示范)

2、带着表情读句子。

摘第五颗星: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人。

1、正确读整段话。

2、圈出三个地点。

3、引至中心:仔细观察。

活动3

【活动】写好“敲”“派”

仔细观察,写好“敲”“派”

1、识记方法:敲的演变;顺口溜记“派”。

2、观察字的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范写。

4、各写一个。点评。再写一个,一个比一个好。

活动4

【作业】作业

五、作业

根据三处地方,画一画蜜蜂引路图。

蜜蜂的课件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 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⑵ 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⑶ 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4、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⑵ 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⑶ 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⑵ 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⑶ 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⑷ 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⑸ 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⑹ 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四、课堂练习

1、学习生字:

⑴ 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⑵ 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⑴ 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⑵ 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⑶ 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⑴ 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⑵ 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⑶ 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⑷ 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

⑴ 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⑵ 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六、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蜜蜂的课件 篇8

《蜜蜂》教学设计

三年级

崔建新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认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他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实验基本情况:

实验目的: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要素:

数量——四十只

特征——背上做了白色记号(过程中二十只蜜蜂受伤)

条件——两里半、沿途有许多景物、逆向的微风

结果——四十分钟,两只飞回,并带有满身花粉;

第二天又有十五只飞回;

共计十七只蜜蜂飞回。

实验结论: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法布尔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昆虫学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让我们获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严谨与条理,又可以让我们体会人文的细腻与真诚。从科学的角度,法布尔的思考是比较周密的,实验过程是条理清楚的,对实验的记述也是比较客观的。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辉。如过程中小女儿爱格兰的表现,以及作者对蜜蜂“眺望”“遥远的家园”和“怀念巢中的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的猜想,使我们在了解科学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几许亲情与关爱。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掌握“扔、劣、免、弃、闷、证、阻、环、拥、沿、括”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4、拓展课外知识:蜂蜜的营养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动物奇特的本领 了解蜂蜜的营养价值。

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常识和他的《昆虫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先出示介绍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学生可以补充)

2、师问:你知道为什么法布尔能够成为昆虫学家?你知道他是怎样进行观察实验的吗?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抛弃”、“扔到”、“货轮”可让学生做动作理解;

如:“避免”、“一拥而出”、“恶劣”、“阻力”、“包括”、“沿途”、“丰富”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己理解;

如:“证实”、“闷了”、“凭借”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另外学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如:“眺望”、“触到”、“逆向”等小组内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法布尔进行“蜜蜂”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实验得到的结论。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1)我明白了无论蜜蜂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1(让学生找出能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能力的有关语句。)

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带它们走了二里半路;(引导学生明白从距离上说明在这样的距离范围内蜜蜂回到蜂巢没有问题。)

2“我在屋檐下的蜂窝里捉了四十只蜜蜂”、“有二十多只蜜蜂受到损伤”、“有十七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从数量上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3“空中吹起了微风。”、“沿途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从环境上说明,情况很复杂,对蜜蜂认路增加了难度。)

4“蜜蜂们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说明蜜蜂辨认方向不是像我们人类一样选择大的景物作为参考,并出示课后第二题,地一句话,学生理解着重号词语的意思)

以上交流的重点是实验的过程,其它两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一下。(同时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4、讨论:读了课文,受到怎样的启发?

引导学生说出:

A:办事应该像法布尔那样仔细认真;

B:从文中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充满爱心与同情心的人。

……

5、师:我们身边有多少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也曾产生过多少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像法布尔一样有追根求源的精神,我们也能一步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6、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中可以用“熟字+偏旁”的方法识记“劣、闷、证、阻、环、拥、括”;用比较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扔(仍)”“免(兔)”“弃(弄)”“沿(没)”。注意“扔”的右边“乃”不要写成“及”;“免”字不要多一点写成“兔”;“弃”字不要少写一点,上面写成“亡”。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蜂蜜

蜂蜜是由蜜蜂采集植物蜜腺的分泌物后加工酿的食物,蜂蜜中含有180多种不同物质,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其它成分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酵素、芳香物、色素、激素、有机酸、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等。

蜂蜜既是食品,又是滋补品和天然药品。由于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果糖,容易被人体吸收,对老人、儿童、产妇以及病后体弱者特别适宜。蜂蜜作为一种天然的甜味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凡是用蔗糖作配料的食品,可以部分或全部用蜂蜜代替。用蜂蜜可以制作糕点、各种饮料、酿造蜜酒,在化工工业上也有广泛应用。

蜂蜜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的作用。引起人类疾病的没有形成芽孢细菌不能在蜂蜜里生存。蜂蜜对肝炎、胃病、心脏病、高血压、肾炎、贫血、便秘、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褥疮性溃疡有一定的疗效,将蜂蜜涂抹于烫伤皮肤处,可减轻疼痛,并有助于伤口愈合。

蜂蜜宜用陶瓷、无毒塑料等非金属容器贮存。宜放在阴凉、干燥、清洁、通风、温度保持5-10℃、空气湿度不超过75%的仓库内。

蜂蜜宜用40℃以下的温开水冲服,过热会使酶失活,维生素损失。

2011-10-10

最新电子库课件(系列11篇)


我为了让您满意精心制作了这份“电子库课件”,希望我的想法能够启发您的思考。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案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

电子库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电子积木”拼装简单的电路。

2、认识发光二极管。

3、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4、激发探索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电子积木”,了解单向发光二极管和双向发光二极管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教法:教师讲解,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互助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是来干什么的?(上课)今天我可不是来上课的,是和你们一起玩的?(师板书:玩)今天我们不但要看哪一组“会玩”(板书:会玩),更要看哪一组玩得最有水平。

2.师:怎么才能玩出水平呢,老师在这里送给大家一个词语(师板书):惊异。请说说惊异是什么意思?(感到意外,奇怪;惊奇诧异)

3.师:是呀,只有在惊奇诧异中,在不停的思考中,我们才能有意外的收获。今天,我相信每个小组的同学一定会通力配合,集共同的智慧获得成功。

4.明确小组分工: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

师:各小组分工已经明确,请互相加加油吧。

二、完成闭合电路

(一)认识闭合电路图

师:这是什么图?(电路图)唔,不错,看来这个问题对你们来说太简单了。我得增加点难度。请听题:在这幅电路图中,有几个常见的电路符号,请问,这些符号分别代表哪些电子元器件?(举手回答)

(发电机、开关、小灯泡、导线)

(二)组装闭合电路

1.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玩过“积木”吗?(玩过)你们什么时候玩过的?(小时候)小时候?是幼儿吧?你现在可是少年了!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盒积木。打开看看,和你们以前玩过的积木一样吗?(不一样)

师:这个不是用来搭城堡、汽车的积木,而是用来搭建电路组合的“电子积木”。就这么一小盒的东西,就可以搭建出上千种电路组合,太强大了。你们以前玩过吗?(没有)

师:想不想自己也来玩一玩这个电子积木?(想)

师:那好,现在请将它打开。我们就试着把刚刚看到的这个电路图搭建出来,好吗?(好)

2.认识无器件

第一步我们得做什么?(找到电路图中所标示出的元器件。)

首先我们找到手摇发电机,(49号)

再找出开关,15号

还有小灯泡,编号:37

这些元件都找到了,还差什么呢?(导线)

师:电子积木盒里面2号和3号元件就是代表的导线。在这里,我们把它叫做“子母扣导线”。

我们找到了这些元件。(老师提示怎样使元器件卡在平板上)

3.组装比赛:两分钟竞技

接下来就请各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努力,按照电路图的标示进行组装,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开始吧!(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如有需要,适当时拿出教师的作品提醒学生)

三、学生观察、思考,并解决问题。

师:时间到,同学们都完成了吗?(如有没完成的,观察其他组的作品,尽快完成,老师引出下个操作。)

接下来,我们进行下一步,提醒大家,在进行操作的时候,按照各组的分工,操作员负责操作,记录员要及时把你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怎么去解决等等,都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一》上面。记住了吗?

好,请同学们把发电机的手柄拉起,摇动手柄,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没有)

师:这是为什么呢?各个小组找找原因。看哪个小组最先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找到原因并做好记录)

小结:看来啊,开关的作用就是用来断开或者闭合线路的,只有闭合的电路才能使电器工作。

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观察到了这一个现象,老师再多给你们一些时间,再来玩一玩,看看能不能发现新的现象,遇到新的问题。看看哪个小组玩出更多的名堂来,继续玩吧!记得做好记录。(学生继续操作,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老师巡视,控制好时间,在适当的时候请学生说说观察到的现象。

四、认识发光二极管

看来同学们已经在刚才玩的过程中有了一些收获了,已经会玩电子积木了,还想继续玩吗?(想)

好,请看大屏幕!

师:出示电路图2

问:图上有什么变化?(小灯泡的符号换成了另外一种)

不错,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你们知道这个符号代表的是什么元器件吗?(不知道)

老师告诉你们,它的名字叫做发光二极管。用这个东西究竟能玩出什么花样呢?我们来试一试。

先在积木盒里找到它吧。(编号17)

师:找到了没有?(找到了)

请同学们把小灯泡换成它。(学生操作)

好,现在老师把时间交给你们,向刚才一样,自己操作一下,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记得在《观察记录表二》中记录下来哦。

(学生继续操作,发现新现象,教师巡视,适当时候请学生做汇报。)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初步认识了发光二极管,其实,在积木盒里,还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打开看看,能不能找到它。(编号**)

既然都是发光二极管,那我们也来认识一下这一个吧,把刚才的发光二极管换成现在这个,继续玩一玩,继续观察,做好记录。开始吧!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适当的时候请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说出单向二极管和双向二极管这一名称。)

五、让学生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一个简单电路应由电源、导线和用电器组成。单向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六、联系生活,认识身边的科学。

同学们,其实,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像我们今天刚认识的发光二极管吧,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应用,(播放生活中发光二极管的视频简单介绍。)

七、收拾器件,教师小结,组织下课。

好了,孩子们,请把桌上的工具都放回原位。

电子库课件(篇2)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老师现在想把这封信发到美国,在这封信发送的过程中会经过哪些环节,看看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举手起来说一说。(课件演示情景)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邮寄这封信非常的费事费力而且花费多,联想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有没有一种方式及省时省力又花费少呢?(学生回答:电子邮件)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收发电子邮件。

提供的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收发电子邮件这部分知识,需要学生对比生活中信件收发与网络邮件收发之间差异的情境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电子邮件收发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上节课刚学习完邮箱的注册,学生对电子邮箱有初步的认识,具备学习发送电子邮件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倾向。学生学习收发电子邮件的内部条件即学生对电子邮箱的初步了解。教师需提供的教学策略是让学生了解到电子邮件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优越性,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引领学生认识邮箱页面

介绍收发邮件操作步骤:

1.发送邮件。

点击写信按钮,在显示的写信窗口中,需要输入“收信人地址”、“主题”、“内容”,点发送按钮即可。教师强调收件人的格式一定要输入正确.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域名发送成功后,页面出现“邮件发送成功”信息。(教师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教学媒体的演示使学生了解发送电子邮件的过程,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创新动机的形成奠定物化的基础。特别是为学生形成操作策略提供帮助。)

2.收邮件。

进入邮箱后,点击收件箱按钮即可看到所邮件服务器域名收到的邮件(显示邮件主题及发件人地址)点击邮件名称,即可看到邮件内容介绍完操作步骤后同学一定都很着急的要具体操作。

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一:相邻的两台电脑的同学互发邮件。主题:交流学习经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尝试收发邮件,教师边指导。学生很容易接受新知识,学习积极性很高。)

思考:自己能收到自己的邮件吗?

学生上机实践,通过亲自实践得出结论。

教师及时布置任务二: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自己此时的学习感受,用电子邮件发送给老师,我的邮箱地址是(xzliqinghua@)看哪一个同学最先发给老师。

观看同学发过来的邮件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老师已经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收到了很多同学们的邮件)将第一个发来的邮件广播给学生看,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感。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后老师会仔细的看其余的邮件。)

(设计意图: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提供的教学策略:其实有一部分学生在上节课注册邮箱的过程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发送电子邮件的操作方法,然而大部分学生对收发电子邮箱操作的知识结构不是很完整,他们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不是有结构的,也不是完整的。我们教师需要将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的过程让学生操作体验,让他们学习的知识形成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同学们的桌面文件柜里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你们想不想听呀(学生回答:想听)但是学生机上没有音箱,怎么办?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小组交流,尝试操作。(教师起了一个引导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继续布置任务三:给老师发一首好听的歌曲。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请一位歌曲发送成功的同学说说操作步骤。教师强调操作步骤:

使用附件如需随信邮寄文件,则需要进行附件的添加。

添加附件步骤:

步骤一:点添加附件

步骤二:在弹出的“选择文件”对话框中选择需要邮寄的文件。

步骤三:选择好文件后,添加附件下方会把文件显示出来。

提出问题:能不能再添加几个附件呢?(学生回答:可以)

点击“继续添加附件”,用同样的方法就可以添加多个附件。

教师提出问题:音乐能发出去,图片可以发出去吗?

布置任务四:给老师或知道邮箱地址的同学发几幅好看的图片,以便今后的学习中使用!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的合作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学生完成后教师提问:学习了电子邮件的收发后,它与普通信件的发送比较起来有什么优点?(教师引导说出:快捷,方便,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还可以发送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材料。)

提供的教学策略:绝大部分学生不知道邮件中附件的概念和电子邮件增加附件的方法,但学生有生活经验,知道生活中不但可以给远方的朋友和亲人寄信和寄物品。我们教师讲授在这一部分知识时,需要将生活中物品类比电脑中的图片、音乐、文本,如果想把这些电脑中文件增加在邮件中发送应该怎么办?让学生产生邮件中增加附件发送的愿望。学生经过自学和探索可以了解和掌握发送附件的操作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电子邮箱中信件有不同的图标,你们注意到了吗?

通过比较了解不同邮件图标的概念。让学生对比生活中信件的状态,了解各种图标的意义。

三、课后小节: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收发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传递信息的桥梁,平时同学之间,亲戚朋友之间都可以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电子库课件(篇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收、发电子邮件》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二册第二章第四节课内容,根据我校学生和教材实际进行了教材的重组。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上网冲浪的基本技巧和申请电子邮件基础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安排的新授课。

内容丰富,灵活有趣,实用性很强,既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和使用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

重点:

如何编写、发送电子邮件。

难点:

如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

课型:新授课。

二、教学对象分析

目前,小学生都耳闻目睹了因特网在社会广泛应用的事实,少数学生在家庭已具备了上网的条件,会上网浏览和玩游戏。但大多数学生仍没有使用过电子邮件,不明确电子邮件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缺乏应用的基础知识,他们都渴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把电子邮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遵守使用电子邮件的道德规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积极自主探索,学会收、发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发邮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会自主或借助帮助信息,协同大胆探索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负责任地使用因特网。

(2)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因特网的兴趣和意识。

4、发展目标:

(1)通过收贺卡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一节使用"附件"发、收电子邮件的操作铺垫。

(2)培养学生使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获取、交流信息。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具备实时性,开放性等特点,采用了基于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强化实践"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控制系统屏幕广播功能实时演示、讲述。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重视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与道德启蒙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信息意识。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网络、自制课件、相关教具。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识。

请看屏幕(出示动画)。谁能说出电子邮件有什么优点?学生回答。(快速传递、价格低廉、书写简单、发送方便)给合生活实际的需求,让学生对电子邮件有清晰的认识,为下面引出本节课题作铺垫,让学生产生激情去体会电子邮件奇特的功能。

1、让学生与现场教师交流电子邮箱地址,要求把地址写在长纸条上并贴在黑板上。

2、复习电子邮件结构和规则。(抽一个说明为什么这样起名,如不懂,可请教现场老师。)学生有礼貌地与现场教师交流电子邮箱地址,并把邮箱地址贴在黑板上。

二)引探新知。

问:大家想不想发邮件到以上的邮箱与在座的`"电脑高手"交流?

提示学生:如果要发邮件给对方,必须要经过对方同意才能发,如果乱发邮件是一种不道德、不守网络安全的行为。

出示老师自己的邮箱地址:

说明:同意学生发一封打个招呼的邮件到麦老师的邮箱里,也可以发一封邮件给自己,看是否成功。

如果没有把握的可以和同学一起发。答:想。

学生登陆自己的邮箱进行自主尝试发电子邮件的操作。

学生互动探索新知(会发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教一下不懂的同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和信息技术素养。从低层次探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自主探究新知识。

三)体现过程,解决问题。

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列出黑板。

让其他学生帮助出问题的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可查看书本68页内容或请教同学、请教现场老师和查看帮助信息)。

抽问学生尝试结果,把成功操作的方法列出黑板。说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互之间协作解决问题。

把成功的过程说说。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地构建知识结构。以学生为主体,凸现分层教学。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新发现,新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自我激励,同时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得益的氛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四)强化操作,体现成功感。

以小组形式互发一封问候邮件,但发之前要经过对方同意才可以。学生互相发邮件操作。本课的重点就是发送电子邮件,采用不同形式强化操作,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再次掀起学习的高潮,体现梯度教学。

五)学习收邮件。

抽查学生完成情况。

问:你怎样知道你成功了?

让学生说明。

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收信的?

答:

1、电脑提示"邮件已成功发出!"

2、对方收到我的信。

说明收信方法、过程。通过实操,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自主内化掌握收邮件的方法,使学生事半功倍地获取知识。

六)小结。

让个别学生把收、发邮件的过程和要注意的问题简述一下,巩固知识内容。简述收、发电子邮件过程。及时巩固形成概念,深化操作方法。

七)巩固练习。

1、询问有哪位同学将近生日,把经该学生同意的邮箱地址写出黑板,让学生发一封祝福他的电子邮件。投影出示主题内容

2、元旦节将到,相互发一封节日问侯的电子邮件。按主题和要求操作。

互相交流发送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全程投入操作实践,使各层次学生都学有所得,实实在在地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八)点拔拓展,引申悬念。

打开自己的邮箱,说:老师今天也收了一封非常精美的贺卡,想看吗?

打开附件,展示贺卡内容让学生观察。

看完后,问学生有什么感想?

你们想学发吗?由于时间问题,这个知识我们留到下节课再学习。

1、邮件能发图片、动画。

2、我也想发贺卡给别人。

答:想在学习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最容易让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使学生产生悬念进行拓展和延伸,为下一知识内容作铺垫。

板书设计:

收、发电子邮件

(现场教师邮箱地址)发送邮件

电子库课件(篇4)

第十四课 我发电子邮件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自己申请邮箱;

2、能够使用邮箱收、发邮件;

3、学会使用系统提供的帮助功能;

4、学会使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获取、交流信息。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获取、交流信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平常的信件是由邮政部门按收信人和发信人的地址进行传递的,而电子邮箱的使用,又会是怎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电子邮箱。

二、申请邮箱

1、教师介绍常用的服务网站。

申请电子邮箱时,提醒学生注意网站邮箱是收费的还是免费的,以及申请邮箱时看到的服务条款。

提供免费邮箱的网站有:;;; 等。

2、教师演示申请电子邮箱的过程。

提醒:申请邮箱时,注册的用户名、密码要方便自己记忆。申请注册完成之后,一定要记住用户名和密码,也有必要记住密码提示问题及答案,以便在密码丢失后能够据此找回。

3、学生练习自己申请邮箱,并把邮箱的地址写到黑板上。

三、收、发邮件

1、根据黑板上的邮箱地址,试着给同学发一封邮件。

小提醒:

书写、收发电子邮件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一定要填写电子邮件的主题词,这样对方阅读时就会尽快了解主题。2.在利用对方的来信直接回复对方的时候,不要把对方的信件内容又一次传递过去,这样会加剧网络传输的阻塞和拥挤。正确的做法是删去对方信件的内容,只发送自己的信息。3.对收到要求回音的电子邮件,要及时给予答复。

2、查看邮件。

3、练习用附件发邮件

学生自己看书,练习发送,教师点拨。

四、关于邮箱安全

讨论:如何注意邮箱的安全?

由于邮箱是联网的,可能会受到病毒的侵袭,因此要注意邮箱的安全。一般的方法有:对于陌生人的邮件慎重打开;使用完邮箱及时退出;不要随便留下自己的邮箱地址。

五、交流与小结

交流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比较电子邮件与传统邮件的异同,不要求总结的全面,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就行,最后教师可以做总结概括。

1.表达手法的多样性。传统书信只局限于文字符号和图片。而电子信件则突破可以插入人物语音或背景音乐、一段动画或视频镜头,它们之间可以进行完善的信息交互、转换和融合。

2.结构模式的开放性。传统书信是一种线性结构,人读者只能遵循作者的原有思路进行阅读。它无法将另一部作品的信息纳入到当前阅读的文本结构中来。而电子信件具有超文本的结构,可以在作者设定的文本节点上,在电脑网络中进行无限的延伸。

3.传播方式的便捷性。传统书信的传递受交通工具的制约,少则几天,多则几周,寄往国外的时间更长。而电子信件则是以光速进行传递,几乎瞬间就送达对方的服务器邮箱,不管它在世界何方。

六、作业布置

今天我们学会了收发电子邮件,每一位同学发送一封电子邮件给老师,谈谈你对电子邮件的认识。

电子库课件(篇5)

《收发电子邮件》教学反思

《收发电子邮件》教学反思《收发电子邮件》一课主要是在掌握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基础上,要是让学生学会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从而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技能。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邮件收件人地址、主题等邮件信息的填写,帮助学生掌握了发送电子邮件,接收电子邮件的方法,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学生在此学习阶段的特点,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本课的激情导入的设计,为避免导入的假、大、空,教师在导入部分结合学生参加《语文周报》的征文比赛,以用电子邮件的方式投稿具体任务为主线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学习目的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学习任务的展开作好铺垫。在学习本课知识的时候结合导入环节把本课的学习任务进行细化,设计了三个任务:

1、以发送正文的形式给《语文周报》发一封电子邮件

2、以发送附件的形式给《语文周报》发一封电子邮件

3、以正文+附件的形式给老师发送一封节日祝福邮件,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一个个任务环环相扣,一方面不断激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完成了本课重难点的各个突破。本课的闪光点在于教师灵活的应变能力和熟练的课堂掌控能力,考虑到课前学生可能没有成功申请到电子邮箱,为了避免在上课过程中陷入混乱的局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大家熟悉的QQ软件进行邮件的发送,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网络不通的问题,但是教师能因地制宜的进行角色转换,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成功的体验,而且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与激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本课的不足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的情感态度教育不够突出虽然在授课过程中,老师特别强调了如何安全使用电子邮件在网络中要懂得保护个人隐私,分析信息来源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但是没有重点突出培养学生养成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让学生能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正确性和相关性;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同时渗透人文、礼貌、相互尊重的道德教育因素。

二、任务设置不够开放 虽然任务设计的目的性比较强,但是形式比较单一,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设计分组任务的形式展开教学,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不同的任务,以本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给报社投稿”、“给父母发感谢信”、“给老师发节日祝福”、“给同学发上课通知”等任务,分发给各个小组,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体验到电子邮件的实用性、便利性等优势。

电子库课件(篇6)

1-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半导体的导电本质,

2.理解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概念

3.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2.PN结的单向导电性

难点

1.半导体的导电本质

2.PN结的形成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列举法,启发法

教具

二极管,三角尺

小结

半导体中载流子有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两种运动方式。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称为漂移运动。在半导体中,如果载流子浓度分布不均匀,因为浓度差,载流子将会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扩散运动。多数载流子因浓度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运动称为扩散运动PN结的单向导电性是指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处于导通状态,外加反向电压时处于截止状态。

布置作业

1.什么叫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1-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自然界中的物质,按其导电能力可分为三大类: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半导体的特点:

①热敏性

②光敏性

③掺杂性

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原理:了解简介。

一、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硅和锗是4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轨道上有4个价电子。

1.热激发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

每个原子周围有四个相邻的原子,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紧密结合在一起。两个相邻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室温下,由于热运动少数价电子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同时在共价键中留下一个空位这个空位称为空穴。失去价电子的原子成为正离子,就好象空穴带正电荷一样。

在电子技术中,将空穴看成带正电荷的载流子。

2.空穴的运动(与自由电子的运动不同)

有了空穴,邻近共价键中的价电子很容易过来填补这个空穴,这样空穴便转移到邻近共价键中。新的空穴又会被邻近的价电子填补。带负电荷的价电子依次填补空穴的运动,从效果上看,相当于带正电荷的空穴作相反方向的运动。

3.结论

(1)半导体中存在两种载流子,一种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另一种是带正电的空穴,它们都可以运载电荷形成电流。

(2)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相伴产生,数目相同。

(3)一定温度下,本征半导体中电子空穴对的产生与复合相对平衡,电子空穴对的数目相对稳定。

(4)温度升高,激发的电子空穴对数目增加,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增强。空穴的出现是半导体导电区别导体导电的一个主要特征。

二、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本征半导体

完全纯净的、结构完整的半导体材料称为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微量杂质,可使其导电性能显著改变。根据掺入杂质的性质不同,杂质半导体分为两类:电子型(N型)半导体和空穴型(P型)半导体。

1.N型半导体

在硅(或锗)半导体晶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如磷(P)、砷(As)等,则构成N型半导体。

在纯净半导体硅或锗中掺入磷、砷等5价元素,由于这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5个价电子,故在构成的共价键结构中,由于存在多余的价电子而产生大量自由电子,这种半导体主要靠自由电子导电,称为电子半导体或N型半导体,其中自由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热激发形成的空穴为少数载流子。

2.P型半导体

在硅(或锗)半导体晶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如硼(B)、铟(In)等,则构成P型半导体。

在纯净半导体硅或锗中掺入硼、铝等3价元素,由于这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3个价电子,故在构成的共价键结构中,由于缺少价电子而形成大量空穴,这类掺杂后的半导体其导电作用主要靠空穴运动,称为空穴半导体或P型半导体,其中空穴为多数载流子,热激发形成的自由电子是少数载流子。

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

三、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1.PN结的形成

半导体中载流子有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两种运动方式。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称为漂移运动。在半导体中,如果载流子浓度分布不均匀,因为浓度差,载流子将会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扩散运动。

多数载流子因浓度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运动称为扩散运动,如图1.6所示。

图1.7PN结的形成(1)

由于空穴和自由电子均是带电的粒子,所以扩散的结果使P区和N区原来的电中性被破坏,在交界面的两侧形成一个不能移动的带异性电荷的离子层,称此离子层为空间电荷区,这就是所谓的PN结,如图1.7所示。在空间电荷区,多数载流子已经扩散到对方并复合掉了,或者说消耗尽了,因此又称空间电荷区为耗尽层。

空间电荷区出现后,因为正负电荷的作用,将产生一个从N区指向P区的内电场。内电场的方向,会对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起阻碍作用。同时,内电场则可推动少数载流子(P区的自由电子和N区的空穴)越过空间电荷区,进入对方。少数载流子在内电场作用下有规则的运动称为漂移运动。漂移运动和扩散运动的方向相反。无外加电场时,通过PN结的扩散电流等于漂移电流,PN结中无电流流过,PN结的宽度保持一定而处于稳定状态。

图1.8PN结的形成(2)

2.PN结的单向导电性

如果在PN结两端加上不同极性的电压,PN结会呈现出不同的导电性能。

电子库课件(篇7)

教学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课本活动1收发电子邮件

活动目的: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活动内容:

1.申请免费邮箱

2.收发电子邮件

活动准备:

至少50计算机(可以上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走入教室,环顾一周,上课。

自我介绍,姓许,开始导入。

问一个问题:大家在生活通过什么工具和你的朋友或同学沟通和联系?

同学回答问题

对,有很多种方法,我们可以写信,手机,电话,QQ,还有发伊妹儿,也就是E-mail。

大家也许都发过邮件。上网的时候发个Email给好友。那么E-mail是什么呢?我们给它下一个书面的定义:在因特网上发送和接收的信件称为电子邮件(E-mail)。

同学们觉得,e-mail和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信哪个更方便呢?

回答问题

那么E-mail比信有那些优点?

总结一下:

最大的优点是速度快,e-mail随发就到了,而信要几天或几周。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收发E-mail。

二、教学内容

我们要发邮件给别人的时候首先自己要有一个邮箱,下面我们先来申请一个免费邮箱。提供免费邮箱的网站很多,国内的主要有网易,搜狐,新浪等。我们现在就去网易申请一个免费邮箱。

1.在地址栏中输入:,按回车,显示首页。单击邮件中心,进入网易邮件管理系统。

2.在免费邮箱单击申请按钮,阅读服务条款,单击该页尾部的我同意按钮,进入申请通行证页面。

3.在请选择通行证用户名右边的文本框里输入你的通行证名称,如“schooltime20xx”。每个人的通行证名不能相同,一旦有人在网易望站申请了一个通行证名,别人就不能再使用该名。

4.单击确认按钮,进入注册信息页面。

5.按要求和提示填写完个人资料表格,单击确认按钮,邮件服务器将对你填写的信息进行检查,如果没有错误则显示出错提示,与要再次填写有关内容。

好了,申请了一个邮箱之后我们来学习收发邮件。

1.登陆网易首页,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单击登陆按钮。

2.单击163免费邮箱,再单击进入邮件按钮,进入免费邮件系统。

3.单击发邮件,进入发邮件页面。

4.在收件人右边的文本框里填写收件人的电子信箱地址,如“xuqing198377@,在主题右边文本框里填写邮件的主题“作业”。

5.在邮箱的文本编辑区内输入邮件内容,“作业”。如果需要发送附件,单击附件,进入粘贴附件页面。

6.单击浏览按钮,查找并选定所要粘贴的附件文件,单击粘贴按钮,将该文件粘贴到邮件上,单击完成按钮返回邮件管理页面。

7.单击发送按钮,邮件被发送到指定的邮箱,邮件管理服务器给出提示信息:您的信件已成功发送到xuqing198377@。

发了邮件之后我们去我的信箱看看收到的邮件。

步骤和前面一样,首先要先进入邮件管理服务器,单击收邮件。出现收件箱的邮件标题列表,单击某一标题可查看该邮件的详细内容。

下面,同学们自己上网去申请一个信箱,并每人给老师发个邮件,自我介绍一下。我的邮箱是xuqing18377@

三、小结

这节课大家学会了怎么收发邮件,也了解了E-mail的作用。

电子库课件(篇8)

课时:第8课时

课型:新授

课时: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段落格式化工具。

2、能熟练利用段落格式化工具进行段落格式化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中要求操作性很强的一节课,主要是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段落格式化工具及命令的使用并且能够熟练使用。

【教法设计】

教学方式:任务驱动与自主练习相结合

【学法指导】

教学设备:计算机房

指导学生接受任务之后如何能自主完成

【教学程序】教学任务

1、利用段落格式化工具进行格式化。

2、利用段落格式化命令进行格式化。

教学要点

1、段落格式化工具主要内容有:行间距,段间距,对齐方工,特殊格式

2、利用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整体设置段落格式。

教学难点

1、能够使学生理解格式化的含义。

2、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段落格式化的操作方法。

教学过程

1、教会将段落居中、左对齐、右对齐的方法;

2、学习设置行间距。

3、学生动手:标题居中;尾段右对齐,其余左对齐;

4、设置行间距为倍行距;

学习给几个文段添加“编号”:选中要添加“编号”的'文段,“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选择一种编号样式——确定。

5、学习给文段加底纹:选中要添加“底纹”的段落,“格式”——“边框和底纹”——在“底纹”选项卡下选择一种填充颜色,“应用范围”选择“段落”——确定;

6、学生动手完成添加的内容;保存修改后的文章。

三、作业

1、自主录入两段文字并对其进行段落格式化。

【教学特色】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放在了任务驱动和自主练习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

电子库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电子琴,了解电子琴的基本操作。

2、掌握演奏的正确坐姿,手型与指法等。

3、在键盘上弹出本学期教唱过的歌曲片段或者自己喜欢的旋律(左右手不限)。

教学重点:正确演奏姿势的培养

教学难点:熟悉键盘,能准确找到各音对应的键盘

教法选择:讲解、示范、练习

教 具:电子琴、黑板、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

师:今天我们来到了电子琴室上课,我们要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也要保护好我们的电子琴。平时不弹的时候要关电源,把耳塞从耳朵上“取下”,而不是“拔下”,取下后将耳塞放到左边的小洞处。脚不要搭在琴架上。翻书的时候不要在谱架上使劲,会容易把谱架推烂。

二、自由尝试

师:老师知道你们已经忍不住想要玩玩电子琴了,那么现在老师就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自己尝试一下。玩腻了就告诉我。

生:老师,不好玩了,你教教我们怎么弹好听吧。

三、电子琴简介:

师:1、电子琴最广泛的品牌有两个,一个是雅马哈,一个是卡西欧。不过都是国外的品牌,我国电子琴品牌比较好的是美得理。我们一起来看看电子琴由几个部分组成呢?

生:键盘和控制面板。

师:对了。那我们一起来找找键盘上黑键的排列规律。

生:2、3、2、3排列。

师:两个黑键左下方的白健是DO.请你们找找键盘上一共有几个“DO”。

生:6个。(出示键盘和五线谱的FLASH)。

师:刚刚我们在“乱弹琴”的过程中,发现键盘是哪边高音,哪边低音?

生:左边低音右边高音。

师:对了,从左到右弹上去,会发现,音往右走,音越来越高,音往左走,音越来越低。电子琴和钢琴都是这样,从左到右,1~7这七个音符依次排列,并且不断循环,不同的是音高的变化。黑键是键,白键也是键,我们不要有种族歧视哦。不过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先用得多的是白健。白键的排列是do re mi fa sol la si,那是他们的唱名,他们的音名也叫字母名是C、D、E、F、G、A、B,和我们的英文字母的排列顺序稍有不同,他是将A、B放在了最后。(出示音乐杯的FLASH)

师:控制面板是电子琴区别钢琴的重要特点,现在让我们看看常用的功能键的用处(师边讲解边示范):POWER是总开关键、MAIN VOLUME是总音量键、MIN是最小、MAX是最大,我们这台电子琴把音量控制在2或者3就可以了,太大声会对我们的听力有影响。RHYTHM是节奏控制键、TONE是音色键、数字键一般是选择不同的音色和节奏、START/STOP是起动/停止键、SYNCHRO START是同步起动键、SINGLE FINGER CHORD是单指和弦键,还有一些录音键、示范曲键等。

四、继续交给学生尝试各种按键

师:现在你们自己尝试刚才学到的按键吧。

生尝试按键。

五、演奏的.基本要领:

师:我们把控制面板上的按键尝试了个遍,大家发现,还是不能弹出好听的曲子来。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正式地来学学如何演奏电子琴。首先是坐的姿势,要求坐在琴的正中位置,凳子的3/2或3/1,上身挺直,人与琴的距离以前臂与大臂约成90度角为宜,高度以手腕与白键在同一水平为宜。双腿自然地弯曲,与肩同宽,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

师:xx同学的屁股坐满了凳子,应该往前坐一点。xx同学做得很标准,像这样就对了。

师:再说说手型,我们将双手自然垂直在身体两侧,然后将手拿到键盘上来,这就是最自然、最好的手型。也可以请学生把自己一只手握紧拳头,用另一只手轻轻的包在上面,然后拿出来放在琴键上,另外一只手也是如此。

师:指法是弹琴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大拇指为1指、食指为2指、中指为3指、无名指为4指、小拇指为5指。现在看看谁最快说出它的名字。(伸出左右手任意一个手指,让学生说出手指的名字。)

师:现在让我们用正确的姿势和手型,在琴键上弹奏几个音试试。

六、复习简谱:

师:我们现在一起回忆以前学习过的简谱知识:5――― 唱四拍,5-

唱两拍,5唱一拍,5唱半拍。注意分清楚高音,中音,低音的写法,高音上面加点,低音下面加点,中音什么都不加。

七、熟悉键盘:

师:现在我们将本学期学过的歌曲或者你喜欢的歌曲,在电子琴上尝试演奏。注意手型的自然、放松。注意指法,最简单最方便的指法就是最好的指法。

师示范,然后到学生中指导。

八、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电子琴,也学习了电子琴的基本演奏姿势,包括坐姿、手型、指法等等,通过练习,有的同学已经可以弹出一些简单的歌曲,只要我们认真学,经过几节课,我们就可以弹更多好听的歌曲了。希望同学们回家好好复习今天学习的知识并且预习五线谱的相关知识。

电子库课件(篇10)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现有教育技术装备和校园网络的作用,交流借鉴教学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科技含量和教学效益,将传统的备课方式与现代教学技术进行科学整合,逐步实现教学手段和方法措施现代化,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制定《浏阳市荷花街道人民路二小教师电子教案要求与管理办法》,于20xx年9月1日起实行。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电子备课研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电子校本教案和管理模式。

2.努力探索“班班通”环境下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新路子。

3.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研究课堂教学,认真细致地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努力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优秀”的教育目标。

4.二次备课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必要的修

改和整理,加入本人的教学思路,二次备课修改量必须达到1/3,教案若无动态修改记录或完全抄袭网络教案则视作无教案。

4.二次备课须在课前完成,用红色钢笔水颜色与一次备课区别,可适当用红笔圈点。二次备课内容应与原教案构成一个整体,不能支离破碎。

5.学校对实行电子备课的班级进行随时检查,发现备课的不及时或不规范,将终止其备课组电子备课,重新进行抄写备课,并作为教学常规检查进行记录。

三、教师电子教案及打印稿格式要求:

(1)排版形式统一使用word文档表格式编排。

(2)页面设置

①纸张大小:A4(21×29.7 厘米)

②页边距:上:2cm、下2cm、左2.5cm、右2.5cm;

③方向:纵向排列

(3)字体设置

①字体:宋体

②字号:五号

③颜色:黑色

(4)段落设置

①对齐方式:左对齐;

②缩进:左:0 字符;右:0 字符;特殊格式:首行缩进;度量值:2 字符; ③行距:单倍行距(可根据内容的多少适当调整)

(5)页码设置

①位置:页面底端

②对齐方式:居中

(6)序号要求:标题层次要清晰,符合逻辑,序号统一为以下四级: ①一级标题序号使用汉字,后加顿号。如:一、

②二级标题序号使用汉字,外加括号。如:(一)

③三级标题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后面加实心圆点。如:1.

④四级标题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外加括号。如:(1)

⑤五级标题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外加圆圈。如:① (依次点“插入”→“特殊符号”→“数字序号”→“确定”) 。

(7).双面打印。

(8)教学反思和动态修改部分须用红色钢笔手写。

电子库课件(篇11)

培训内容;

1、电子白板工作原理。

2、学会利用语文学科进行教学,既方便又快捷。

培训目标;

1、让大家学会如何将PPT导入电子白板,并能简单运用。

2、使大家学会利用语文学科进行教学,既方便又快捷。

培训流程;

一、如何将PPT课件一键导入电子白板软件?

PPT课件怎样导入白板软件?

PPT课件导入白板软件是很多新近接触电子白板的老师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其实,新版鸿合i学备授课软件里已经简化了PPT导入的流程,操作极为便捷。老师在电脑或大屏上打开鸿合i学备授课软件后,点击“菜单”里的“导入文件”功能,选择电脑上准备使用的PPT课件,即可将PPT课件一键导入白板软件中。如果PPT内容特别多,老师只要稍等片刻,无需任何操作PPT课件就会出现在白板软件里。

2.PPT结合白板软件怎样进行屏幕批注?

近年来,电子白板陆续走进了众多教室,但熟悉PPT教学的老师仍然不习惯制作和使用白板课件进行教学,不少老师还是喜欢使用电子白板来播放PPT,那么,结合白板软件怎样在PPT课件上书写和批注讲解呢?

老师在电脑或大屏上打开鸿合i学备授课软件后,点击界面右下角“屏幕书写”按钮,软件即可最小化,此时点击工具条上的`“选择”按钮,打开准备使用的PPT课件,再点击“笔盒”工具就可以进行书写和批注了。

3.PPT课件怎样转为白板课件?

习惯使用PPT教学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制作好PPT课件后,可以利用白板软件将PPT提前转为白板课件,上课时就可以一键打开课件开展教学。方法很简单:老师将PPT课件导入鸿合i学备授课软件后,点击界面左下角“菜单”按钮,再点击“另存为”选项,选择好保存位置,输入文件名称,将文件类型设置为hhtx格式,PPT课件就转为白板课件了。

4、与PPT相比,白板课件的优点在哪里?

鸿合电子白板课件的后缀名为hhtx。电子白板的文档与PowerPoint演示文稿类似,分为不同的页面,可以插入图像、音视频、动画等资源,老师可以直接在触屏上操作课件。

二、学会利用语文学科进行教学,既方便又快捷。

1、确定生字的笔顺。

2、利用电子白板查生字的意思。

3、利用电子白板查生字的拼音。

4、学会变换背景。

5、学会设置录像。

三、总结。

最新画故事课件(系列6篇)


画故事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大胆交流名字的由来。

2.体会家长在名字中蕴含的对自己的期望,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把幼儿和教师的姓与名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在纸片上,姓和名分开挂到"宝宝树"上。磁力扣、磁力黑板。"响亮的名字"展板、"好听的名字"展板、"独特的名字"展板,4旋律重复的欢快音乐。

知识准备:活动前请家长与孩子谈谈起名字的故事和名字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写有教师名字的纸片。

师:知道这是什么字吗?这是老师的名字。×××,我姓×,名叫××。

1.引导幼儿发现名字的秘密,了解名字的独特性。

(1)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

师: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咱们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这样大声说:嗨,我叫×××。声音一定要响亮,让所有小朋友听清楚。

(2)幼儿找名字,拼名字。

师:大家认识自己的名字吗?这儿有棵"宝宝树"。里面藏着你们的名字呢。看谁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姓和名,然后把自己的名字完整地拼到磁力板上。(用磁力扣固定)

(3)观察名字中姓和名的次序,了解孩子通常跟谁姓。

师:我们一起来看,×××姓什么?叫什么?×××姓什么?叫什么……小结:通常名字的第一个字是我们的姓,后面的字是我们的名。

李××小朋友,他姓什么?他为什么姓李不姓王呢?一般孩子跟谁姓?

小结:一般情况下是跟爸爸姓,也有随妈妈姓的。

(4)观察、比较,了解名字的独特性。

师:这些名字姓是一样吗?姓李的有谁?姓王的有谁?一样的姓而且在同一个班,可以做朋友真开心啊。来,同姓的幼儿击掌、拥抱一下。还有哪些姓? 有姓不一样名一样的吗?除了字不一样,我们的名字还有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有四个字的名字)……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进行姓名排列。

小结:你们名字都不一样,与众不同,都很独特。

2.探寻名字里的故事。

(1)请幼儿介绍自己名字的故事,体会家长对自己的期望。

师:你们这些好听的名字是谁给起的呢?他们为什么给你起这样的名字呢?谁能大胆说说你的名字小故事?

小结: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不是随便起的,名字里面包含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期望和美好祝愿。

(2)引导幼儿说说男孩、女孩的名字叫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师:男孩的名字和女孩的名字叫起来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一般男孩的名字比较响亮、铿锵有力,女孩的名字比较温馨、文雅、清新。

(3)说说对自己名字的感觉。

师:你觉得自己的名字怎么样?是比较响亮?还是很独特?还是听起来很美?请把自己的名字卡片放到相应的展板上(响亮的名字、独特的名字、好听的名字)。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是响亮的名字。有×××……这是独特的名字,有×××……这是好听的名字,有×××……认识字的小朋友可以和我一块儿念,

3.进一步感受自己名字的独特性。

(1)喊喊名字。

师:你们喜欢自己的名字吗?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把每个小朋友的名字喊出来吧。喊到谁,谁就站出来。(按顺序喊每个幼儿名字)(2)唱唱名字。

师:你们好听的名字还能唱出来呢!不信你听:教师哼唱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唱到谁,谁就站到中间。(随音乐按顺序唱每个幼儿的名字)

4.引导幼儿给自己取小名儿。

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们班还有一个小朋友叫xx呢!他是谁呢?可是,他为什么有两个名字呀?对,一个是大名,也叫冠名,一个是小名儿,小名儿是昵称。谁有小名儿?说说看。

师:我喜欢"康乐"这个小名儿,因为它代表健康快乐。你们能给自己起个小名儿吗?试试看!也可以和好朋友一块儿商量。

师:让老师把你自己起的名字写下来。带给爸爸妈妈欣赏欣赏!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认识《百家姓》,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

画故事课件(篇2)

教学目标:

一、情节要吸引人。

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写清楚。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学习《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补充讲清楚记叙文的六大要素和记叙的顺序。

二、审清题目。

1、布置学生自己审题。

2、师生互动,明确要点:

(1)第一人称;(2)可写几件事,但按要求只能写一件事;(3)写出故事的特点:故事注重情节,要写得曲折引人;故事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要通俗、亲切、自然。

三、确定中心。

1、启发学生思考习作的中心。

2、引导明确:

习作介绍“我”成长中丰富的人生故事,有的充满欢乐,有的充满坎坷等等,一句话故事应丰富多彩,具有积极意义。

四、选择材料。

1、提示:情节应真实且吸引人。

2、师生探讨构思方法。

(1)可以讲述自己成长的历程;(2)可以讲述生活中的一帆风顺或者坎坷;(3)可以从不同的侧面选材;(4)可以以一个中心事件贯穿几个片断……

3、布置学生自己选材。

4、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正确选材。

五、组织材料。

1、教者讲清组材的要领:(1)可用倒叙;(2)首尾一定要议论点题;(3)要交代清楚六大要素。

2、师生互动,指导学生简要构思。

六、注意事项。

1、以记事为主;2、要适当进行细节的描写。

七、向学生推荐同名作文

一轮圆月挂在天上,万家灯火。

静静地,只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汽车喇叭的鸣叫。

“这孩子,整天疯疯癫癫,哪像个大姑娘。”耳边又响起妈妈的声音。我冲着星星撅起了嘴:“去!别瞅我。”

真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呀!或许我从小到大一直是这样,不然,那颗星星为什么一直看着我,大概是在善意地嘲笑我吧!

快乐的小天使

小时候我是个什么样?妈妈说:“小时候你很漂亮。”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1986年3月31日——这个我自认为伟大的日子——我带着妈妈的痛苦和极大的希望降生了。在温暖的襁褓中,我愉快地一天天长大,也一天天地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快乐。可是我也一天比一天更淘气。我会和男孩子一起爬树,一起趴在草丛中拿着小木枪“打仗”,当然也很会捉弄人。

幼儿时代的快乐,选材围绕中心。晚上,小伙伴又一同出来捉迷藏。每次回家,妈妈看见我弄脏了刚换上的衣服和身上被蚊子叮的小红包,总要生气而又爱怜地轻轻拧我几下,我便滑稽地冲妈妈做个大鬼脸。

走进学堂

7岁了,我告别了树丛里、皓月下的嬉戏,挎着小书包精精神神地走进了一个陌生而又新奇的天地。我上学了。

我喜欢那些石头子式的拼音字母,“n”“u”;我喜欢那个还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小老师,她一笑总要露出两个小酒窝;我喜欢这些新的伙伴,他们会毫无拘束地同我“称兄道弟”。是的,我喜欢这儿的一切。

我第一批加入少先队,虽然我的选票刚够半数,但我朦朦胧胧地觉得,应该靠自己的力量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而不要幻想依靠别的什么力量。

儿童时代,突出既顽皮也懂事的特点。不过,我没有忘记去那堵红墙下捉蟋蟀,也没忘记仲夏玩捉迷藏,只是我要抽出一部分时间去做作业、去复习功课,可这并不枯燥。在书本里,我看见了大海,拾到了贝壳,还认识了许许多多爷爷奶奶一样慈祥的人。

当我捧着门门优秀的成绩单给妈妈,妈妈的笑是那样令人难忘。我似乎明白了:我是妈妈的希望。

为了妈妈的笑

我很老实地听父母的吩咐,他们告诉我:“考进二中,就向大学迈进了一条腿。”

幼稚的心理,符合年龄特点,使母女之情更为感人。当我捧着录取通知书时,只想着:妈妈又要笑了。那是自己的劳动果实得到报偿的笑,那是充满希望的笑呀!

我进入了中学的大门,带着一个单纯的希望:让妈妈永远微笑。

我热情地奋斗着,为了父母为我确定的理想。我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工作。这一切都有了结果,优秀的成绩、三好学生证书,然而,我也被这一切压得喘不过气来,背上了包袱。

可为了妈妈的笑,我仍是那样孜孜不倦地走那条早已确定好的路。我累,但仍要走。

画故事课件(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小动物,能用语言比较连贯的讲述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2、愿意了解别人的故事,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3、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班级中开展动物主题活动、布置幼儿与动物在一起拍的照片展。

活动过程:

1、幼儿谈一谈自己喜欢的动物。

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

(1)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用插话的方式帮助幼儿丰富谈话。

(2)师:大家互相讲一讲自己喜欢的动物。幼儿自由结伴谈话,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丰富谈话。

(3)请幼儿到集体面前谈。

教师:谁想把自己喜欢的动物讲给大家听?

2、讲述我和小动物的故事。

(1)教师谈谈自己和小动物的故事。

(2)你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经常和它一起做游戏,玩耍,你和小动物之间有什么有趣的事?

①个别幼儿讲述。

②幼儿自由结伴讲述。

教师引导幼儿从我对动物的态度,和动物做什么游戏来谈。

③请部分幼儿讲述。

3、小结

动物都很可爱,你们愿意和动物成为朋友吗?地球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家,人要和动物友好相处。我们该怎样保护动物?

画故事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之间口语交际能力。

2、要求学生能完整、通顺地向同学讲述自己最爱听的故事。并富有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完整、通顺地向同学讲述自己最爱听的故事。并富有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你们一定是在故事中长大的吧!你爱听哪方面的故事呢?

2、这里有几个小朋友在讲故事呢,听听他们在讲些什么吧!

3、指导看图,指名读对话。

4、你爱听那方面的故事?你的同学爱听哪方面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二、范讲故事:

1、老师这里有一个故事,那在老师讲故事之间,你们想给老师提什么要求呢?

(A、声音响亮 B通顺完整 C、有感情)

2、听完故事、交流自己听了故事的感受。

3、同学们,你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

4、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与同桌互讲感兴趣的故事,并交流其感受。

讲的同学力求江得生动,能吸引同桌,让他爱听。

听的同学要听得认真,能谈出自己听后的感受。

5、四人小组把故事讲给大家听,相互交流。

6、上台讲故事,全班交流。

7、评出”故事大王“,发给小红花。

三、巩固练习、活化知识:

回家后,打听自己的父母爱听什么故事,并把自己喜爱的故事讲述给他们听。

画故事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

教学重难点:

能够清楚地说出维生素C被发现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七课《维生素C的故事》(齐读课题

板书)

你知道什么是维生素吗?

生交流(维生素又称“维他命”在我们人体中含量很少,但是却是不可缺少的)

那么对于咱们今天要讲的维生素C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生自由交流资料:维生素的作用。

师:是呀,维生素C对我们的人体有这么大的作用,关于它的发现,我们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个故事看一下吧。

二、初读读课文

1、检查课文预习情况,学生读课文。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研读课文

通过你预习课文,你知道维生素C是怎样被发现的?

生交流

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老师也发现,在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中有一个人物是功不可没的,他就是——哥伦布(出示大屏幕),看,这就是16世纪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今天我们在这个故事中认识了他,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现在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来谈一谈。

(小组合作交流)

1、通过第一自然段体会航海生活的艰辛,同时学生体会到哥伦布等一群人是勇敢,勇于冒险探索的人。

2、体会哥伦布对船员的关心:噙着泪说明了什么?

生:不忍心

自责

感动的泪

师:但他还是点了点头?

生:无奈(体会航海不比其他,当时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个负担,为了大多数人,只能牺牲少数人作为代价)

省略号(情感的延续)

指导朗读(配乐朗读):请你再来读船员感人的话语。

3、哥伦布胜利返航却没有凯旋而归的喜悦,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感受人物

4、教学课文6—8自然段

a可是奇迹出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自读第6自然段。

指名反馈。

船员们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此时你有什么疑问?

出示: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

(1)指导朗读。(读出疑问语气)

(2)改为陈述句。

b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读课文7、8自然段。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野果子和船员病愈之间的联系。

小结:是啊,这就是船员们奇迹般存活的秘密。和船员们的生命密切联系着的原来就是维生素C。

我们再来看哥伦布,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是怎样一个人?

生交流

师出示大屏幕后人对哥伦布的评价。

c你认为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主要依靠的是什么?

小组讨论。

指名交流。(细心的观察和思考)

老师也有几句话想送给同学们:

(1)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

(2)很多发现都是偶然的,如果你不懂得思考,即使苹果在你头上砸上千次,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3)提出一个问题比发现一个问题更重要

四、课外拓展作业

1生活中还有那些维生素?对我们身体成长有什么作用?

2维生素的发现有这么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那么是不是其他维生素的发现或其他发明也有一个小故事呢?请同学们课下搜集相关资料。

画故事课件(篇6)

1. powerpoint课件:

(1)中国大龙邮票,点击后出现邮票齿孔。

(2)田字格出现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一定要按顺序):

刀 尔 求

仍 使 便

英 票 整

式 而 且

2.多媒体课件:本课的13个生字:齿 枚 刀 裁 伦 敦 酒 便 撕 研 究 政 仍。都出现在大屏幕上,10秒钟后,每个生字要闪动一次,每字闪动的时间是2秒钟,闪动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按顺序。

教学目标

1. 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激发在生活中用心思考、不断实践,勇于发明创造的情感。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第一课时

引入

1.(出示课件──大龙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邮票”)

2.你从哪儿知道的?

3.请大家都看看课后的“我知道”,都读读。

4.(课件:邮票齿孔)谁知道这些像波浪线的东西是什么吗?(板书:“齿孔”,写齿时强调一下笔画:先写一个停止的止字,再写一个小人,最后写一个凶字框。)

5.请大家跟着老师读。

,《邮票齿孔的故事》

6.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1.大龙邮票。

2.课文后面的“我知道”

3.读课后“我知道”

4.邮票齿孔

5.跟读“邮票齿孔”

如果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可以直接告知

朗读感悟

1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有趣吗?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别忘了请下面的拼音朋友还有你小组里的学习伙伴帮忙哦!

2.读的多认真啊。还想读吗?

3.那好!不过,这次读课文得请大家帮我解决解决一个问题。

4.我读了这一课后,有一个问题总是搞不明白:究竟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呢?小朋友,请你们说说看。

5.请你说!

6.看看,两种意见都出来了吧!大家先别争,请认真默读课文,我希望大家从课文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7.找到答案了吗?

8.还是没统一意见。这样吧,请你们两个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同学到这儿坐,你们四个认为是阿切尔的也坐到一起。两个小组再次读书,找到理由开始辩论。请注意,当辩论难分胜负的时候,就以朗读课文水平的高低来决定输赢。所以,要把课文读好哦!开始吧。

9.讨论的真热烈啊!现在可以发表你们的观点了吗?(问认为是“那们先生”的小组)

10.说的有道理。不过,不知你们朗读课文的水平怎么样?可以读给大家听听吗?

11.嗯,读的不错。(转向“阿切尔”小组)该你们组了。

12.这可是急中生智呀!

13.嗬,连申请专利都出来了。听了你们小组说的,我明白了:首先,阿切尔认真观察了那位先生的举动,这叫善于──

14.其次,他动脑子想了发明的问题。这叫用心──

15.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想过之后就开始研究,不断实践。我知道了,带齿孔的邮票原来就是这样发明的。同时我也认为是阿切尔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

,《邮票齿孔的故事》

16.别耶,朗读课文的水平还没展示呢!

17.读的真不错啊!现在,我真正承认了!

1.自由读书。

2.想

3.什么问题?

4.(纷纷)我知道!

5.生1:是阿切尔发明的。

生2:不对,是那位用别针刺邮票的先生发明的。

6.默读课文思考,并小声讨论。

7.(回答不一)

8.朗读课文、讨论。

9.我们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因为是他第一个用别针在邮票上刺了一个个小孔。

10.朗读课文第二、三段。

11.我们认为应该是阿切尔发明的。因为那位先生是没有小刀,一着急才用别针刺小孔的。

12.但是,他没有用心思考,也没有认真研究。还有,他没有申请专利!

13.──观察。

14.──思考。

15.耶──!

16.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17.耶──!

,《邮票齿孔的故事》

第二课时

认读生字

1.上节课大家表现得非常聪明,很快就把课文读懂了。这是一篇很有趣味的课文,咱们再朗读一遍好吗?

2.小朋友们,大家一起朗读吧。

3.这一课有13个生字,很多的呀!既然你们把课文读得这么好,生字也认识了吧?

4.再给大家2分钟时间,赶快把生字再读读,马上我就会考大家了。

5.小朋友,一起读读。

6.现在,老师把本课的生字集中到一起来了。注意,我们看看那个生字在闪动就大声读一遍,看谁读的又快又准。(出示课件)注意,就要闪动了。

7.大家真不简单,这些生字在课文里时大家认识,集中到一起大家还认识。现在,老师把它们给换个地方,不知大家还认识不?

8.那就请大家看大屏幕:一枚邮票作用大,现代邮政仍用它。齿孔邮票最奇妙,方便你我方便他。不用刀裁不用剪,轻轻一撕就开啦。发明专家阿切尔,曾在伦敦研究它。喝酒不忘动脑筋,我们应该学习他。

9.请大家先练习读读。

10.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1.好

2.朗读全文。

3.认识了。

4.打开课文认读生字。

6.读生字。

7.认识!

,《邮票齿孔的故事》

9.学生练读

10.朗读短文

写字

1.(出示课件:要写的字)这一课还有12个要求我们写的字。请看第二行,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谁还记得写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2.再看第三行,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又要注意什么呢?

3.这12个字当中,大家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提供给大家吗?

4.真聪明!最后,我想请大家看老师写两个字,看完后要说说写这两个字应该特别注意什么?(范写:仍 式)

4.请大家拿出铅笔,坐端正,把这些字写一遍。别忘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哦!

1.两边都要写的瘦一点。这几个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上下两部分都要写的扁一些。

3.发表意见(及时反馈。)

4.仍:横折折折钩要先写,是一笔写成的。式:斜钩要写得弯一点。

扩展

1.小朋友们,你们有集邮的习惯吗?

2.说说看,你们都有什么样的好邮票?让大家欣赏欣赏,分享你们的幸福与快乐。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基层医院疫情防控工作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医院疫情防控 工作总结疫情防控 01-13

管理人员年终工作总结(13篇)

管理人员年终工作总结 01-13

置业顾问年终工作总结(范例十二篇)

置业顾问年终工作总结 01-13

销售年度工作计划个人5篇

销售年度工作计划 01-13

2024食疗知识:怎样预防近视眼 预防近视眼要吃什么

枸杞蒸蛋治疗眼近视 羊眼 09-14

总结领导发言稿汇编十二篇

总结领导发言稿 01-13

致自己的个性签名58条

致自己个性签名 01-13

自信小学演讲稿(模板8篇)

自信小学演讲稿 01-13

汽修个人实习总结合集

汽修实习总结 01-13

总结收藏: 医生述职报告ppt课件季度范文精选

初中数学课件说课稿ppt免费 医生述职报告 09-02

初中学生周记(集锦6篇)

初中学生周记 初中周记 01-13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