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种蒜苗观察日记

【#作文# #种蒜苗观察日记范文#】写周记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记录方式,特别是在我们学生时代经常需要写周记。通过写周记,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毅力和耐性。那么,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周记呢?本文是趣祝福的编辑在网络上精心整理的“种蒜苗观察日记”,希望您能感受到本文所传递的信息,这也是我的目的!

种蒜苗观察日记 篇1

10月21日星期二晴

今天,放学后回到家里,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种一样植物,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妈妈一听高兴极了,并提议我说:“就种蒜苗吧!”

妈妈找来了饱满的蒜瓣。只见蒜瓣是乳白色,胖乎乎的,放在桌子上还左摇右摆呢!蒜瓣的两端好像快要吐出新绿了。这时妈妈又端来了盆子,装了约十厘米的水。我刚到把蒜瓣放到盆子里面,她突然拦住了我说:“不能心急,这样蒜瓣会被浸坏的。”我好奇地问:“那怎么样蒜瓣还能活起来呢?”妈妈二话不说,找来竹条把蒜瓣穿起来,然后放进盆子里。就这样,我的蒜瓣们就像一个个乖宝宝,安静的躺在“盆子妈妈”的怀里睡着了。

10月22日星期三晴

今天,放学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看望我的蒜瓣小宝宝们了。我走到桌子前一看,蒜瓣宝宝们还是安静地躺在“盆子妈妈”的怀里,不过,身子比昨天更胖了,可能是因为吸了一天一夜的水吧,把肚子都给撑起来了。有几颗大的蒜瓣宝宝开始咧嘴了,小芽儿从里面钻了出来,白白的,嫩嫩的,像是从小嘴里伸出来的小舌头。可爱极了!我高兴地跑出去告诉妈妈:“我的蒜瓣宝宝发芽咯!”

10月24日星期五晴

今天,我的蒜瓣宝宝都陆续的长成小蒜苗了。只见它们最下面的部分是白色的,越往上越绿,绿中带白,白中带绿,特别的漂亮。长到六厘米左右,还会分节,这一节又会分出两个叉,不仔细看还以为这两个叉是连在一起的,如果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叉与叉之间还有一个小槽。我又仔细的看了看,原来不光是蒜苗长高了,就连根也长长了,好像老爷爷的胡须一样。胡须交织在一起,就像老爷爷在捊胡须一样,有趣极了!

种蒜苗观察日记 篇2

10月6日星期一天气晴

今天,老师让我们种大蒜。我听了,非常高兴。

我回到家,就告诉妈妈这件事,妈妈听了,非常支持。她拿来四头大蒜,找了一些土和一个花盆。我和妈妈一起把大蒜种上了。第二天,大蒜没有长出苗,我非常着急。就问妈妈:“蒜苗怎么没长出来呢?”妈妈说:“傻孩子,蒜苗一天之内是长不出来的 。”我这才恍然大悟。

10月9日星期一天气晴

早上起来,我来到窗前。发现大蒜长出小芽儿了。它们嫩嫩的,绿绿的,刚露出个小头儿来。

我看见盘子里的水不多了,就拿起水壶给它倒了一些水。浇完水后,心想:蒜苗呀。快快长大。:

10月11日星期六天气晴

今天,我放学回家,我来到小蒜苗前,居然发现小蒜苗已长高了,大约半尺多高,小苗是青绿色的。

妈妈说“今天晚上可以吃蒜苗炒鸡蛋了。”我说:“那一定很好吃。”因为那是我亲手种的蒜苗。

晚上,妈妈亲手做了鸡蛋炒蒜苗,果然很好吃。

种蒜苗观察日记 篇3

姥爷今年种了很多蒜,给妈妈带来了许多。妈妈挑了一些又大又饱满的蒜,放在了一个盛清水的盘子里。

我好奇地问妈妈这是干什么?妈妈说:“种蒜苗呀!”蒜苗不是种在土里吗?泡在水里能够长吗?我很奇怪。妈妈笑着说:“过几天你就知道了。”我好奇地上网查了查,原来只要有水、温度合适、有空气就可以让种子萌发、植物生长。我突发奇想,如果我种上几盆蒜把它们放在不同地方,会怎么样呢?于是,我便自己动手泡了三盘蒜,一盘放在阳台上,一盘放在暖气旁,另一盘放在背阴处,看它们会有什么变化。

今天,我去给蒜苗换水的时候欣喜地发现暖气旁的蒜瓣顶端裂开了一个小口子,里面露出了一点浅绿色的芽儿,就好像小鸡刚从蛋壳里伸出小嘴一样。伸手一摸软软的,真可爱!蒜瓣的尾部长了一些白色的毛毛根,牢牢地抓着盘子,立在那里。而阳台上的那盘却只露出了一点点白芽儿。角落里的那一盘却一点反应都没有……我问了妈妈才知道,原来蒜苗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呀!因为背阴处温度很低,所以蒜没有发芽,而暖气旁边温度最高,所以发芽最早。

今天是第六天了,阳台上的蒜瓣已经长出了两片尖尖的深绿色叶子,就好像英文字母中的“Y”,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毛毛根又比前两天长长了一些。我高兴地看着它们,就好像看一个个小娃娃。再看看蒜瓣,它们已经不好像以前那么饱满结实了,变得软软的,扁扁的,比刚种上时小了一些,还有些紫红颜色,大概是因为营养成分都被蒜苗吸收了吧!暖气旁和阴暗处的则又高又细,又黄又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这是怎么回事呢?爸爸告诉我因为阳台上有阳光,阳光可以让植物生长得更茁壮。我通过查阅发现:原来蒜苗和阳光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叶绿素,从而蒜苗长得更绿了。

蒜苗长得很快,我每天像都能够听到它们“刷刷刷”向上长的声音,那白玉般的茎碧玉般的叶拥在一起,活好像一片齐刷刷的小树林。那长长的须根白白的,好像老爷爷的胡须,都牢牢地立在盘子上,纵横交错,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就是用手扯也扯不开。今天,我拿尺子量了量,奇怪的事情出现了,原来出芽较早的阳台上的那盘蒜苗才5厘米多点,而暖气旁和背阴处的竟然长到了6厘米多,有的已经有8厘米了。不见太阳的为什么比见阳光的长得还快呢?我实在是想不出原因来,上网我也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于是我去问科学老师。刘老师告诉我:“孩子,你的发现很有趣,这是植物内的生长素在作怪。背光的地方生长素分泌得多,所以生长得快。”刘老师还夸奖我有科学的眼光和精神。这一天我特别兴奋!

种蒜苗观察日记 篇4

第三天早上,经过观察我惊奇地发现:小苗1号已长到8厘米;而小苗2号却是5厘米。我兴奋极了,将结果认真地记在本子上。

第四天早上,小苗的生长的很茁壮,小苗1号长的飞快,最高的已长到13.4cm,而小苗2号的高度才达到8.5cm。

我正要将结果记在本子上时。站在一旁的爸爸说:“儿子,我来教你一个科学的记录方法,想学吗?”我一听来劲了,心想这蒜苗实验就是一项“重大”科研项目,当然要用科学的方法啦。“当然了,我虚心请教,‘不耻下问’”我用刚学的成语回答。爸爸乐了,“儿子,你嘴吧够贫的呀,去把笔和纸、尺子一块拿来。”接下来,爸爸告诉我记录时要用“统计表”。

爸爸用百度搜索了统计表的定义。“统计调查所得来的原始资料,经过整理,得到说明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中,就形成“统计表”。”看后我的头都大了,爸爸哈哈笑了,“别灰心,其实很简单,我们把日期、项目、生长情况几个项绘成表格,然后我们只需将小苗生长情况按日期分别记录在表格中。”爸爸一边讲一边用笔和尺子绘起图来。很快表格就画好了。

以后,每天我和爸爸都将生成情况填写下来。

种蒜苗观察日记 篇5

我们经仔细观察,第十天后蒜苗高度不再增加了。以后蒜苗的叶子也渐渐变黄了。爸爸告诉我,蒜苗已经成熟了。我们的实验结束了。听到爸爸的话,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我们的实验终于结束了”。

然后,爸爸说:“咱们的实验叫“对比实验”。它的意思就是我们把小苗情况进行对比着观察”。爸爸拿着统计表问,“为什么小苗1号长的快,长的高呢?”我想了想,“是因为1号是新的,2号是旧的。两个种子不一样”我信心十足的回答,爸爸很满意,“对,你知道袁隆平爷爷吗?他研发的水稻产量比以前高好几倍,有像他这样科学家,我们国家的粮食才能产量高,大家才会更多粮食。”爸爸还通过电脑很快画出一个“蒜苗生长长势图”。爸爸指着上面的曲线给我介绍,经过我潜心研究后,终于看明白。“小苗哪几天生长最快”爸爸开始考试我了。“第5天、第6天”我看着爸爸的表情,其实自已心里一点底都没有。爸爸抚摸着我的头,竖起大拇指。“儿子,你真棒!有这种劲头,长大后肯定能当一各科学家。”听到爸爸的话,我有点不好意思了,脸有点发红了,同时,感觉到自己真是一个大科学家。

种蒜苗观察日记 篇6

11月14日 星期三 晴

老师培养的观察和写作能力,布置了一项的作业——种蒜苗。放学后,我一回家就拿了两头新鲜的大蒜,坐在茶几旁来剥。剥新鲜的蒜可真不简单,它外边的皮,手一搓,就很容易剥。,最里层的皮地贴在蒜瓣上,真难剥。,我使劲用大拇指搓,搓了好几次才搓。我整整花了十多分钟才把两头蒜剥好。接着,我把挨着摆小盘中。那大蒜美丽的白莲花,再加上一点干净的自来水,莲花栩栩如生。

11月16日 星期五 晴

我有些蒜冒出了一点儿小苗,有些长了大约一毫米,有些长了一厘米呢!蒜的底部长了白色的根,那根犹如老的白胡子。

11月14日 星期二 晴

蒜苗长得可真快呀!又长了一厘米多。各类蒜变“瘦”,白莲花也开始萎缩了。蒜底部的须根长得更长了,并连在了一起,中间的蒜连拔都拔不。蒜苗一开始是淡绿色的,天的长大,从茎里面竟然还冒出了翠绿色的小芽,看上去细小的葱。难怪蒜苗长得快,小盘中的水又被它喝光了。我想:是蒜苗该多好,也能像它每天长一厘米多。

种蒜苗观察日记 篇7

6月份的时候,我在楼底下发现了一株大蒜,便拿一个烟盒子,把它装进去,塞满土,好奇地带回家。

我在里面放上一些水,并不停地叮嘱:"你要长快一点,让我看看是不是很帅。"一天过去了,大蒜下面长出几根胡须似的小根。我发现了这个意外的惊喜,心中十分高兴,心里想:我的大葱终于长出来了,哦耶!赶忙给它肥土,浇水。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后,大蒜居然冒出了一截小苗,它鲜嫩、娇小,如刚出生的婴儿一般。一个细长好像脖子的叶子,一个好像胖胖身子的`蒜身,再加上好像腿一样的胡须,样子滑稽极了。它像在说:"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大蒜啊!"

不久,大蒜长大了,不在好像以前那样羞羞答答了,它长出了三根翠绿色的叶子,神气活现的好像一个坚定的"士兵",像正在执行什么特殊的任务一样。你看他:一有风吹草动,它就立马东看看,西望望,坚守着营地。一阵微风吹来,只见它扬扬"头",看一看四周有没有什么异样。我给它加水时,它扬了扬叶子,似乎显得十分高傲。它的中心变圆了,最后由一截变成十截。叶子也逐渐变长,最后,都垂下来了。我想:肯定是大蒜长时间坚守营地,日夜不休息,再加上疲劳,长时间不剪"头发",当然"头发"也就变得越长越长啦。

大蒜,我愿你永远健康,长得比原来更挺拔,更健壮。

种蒜苗观察日记 篇8

这是我四年级上学期写的'第三篇作文,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蒜苗的生长过程。

10月17日

吃过晚饭,妈妈让我和爸爸把大蒜剥成蒜瓣,还叮嘱我们不能剥掉外衣。啊!这是要种蒜苗了,我非常高兴。不一会儿,蒜瓣剥好了,妈妈选了一些大的蒜瓣做种子。

选完种子,妈妈找来一个空盆子,在里面铺上一层棉絮,一边把蒜瓣摆在上面,一边对我解释道:“铺上棉絮,蒜苗的根就会扎进去,不容易倒。”

10月25日

过了一个星期,蒜瓣的顶端裂开了。呀!是浅绿色的芽儿长出来了!用手一摸,软乎乎的。再看看它们的根部,已长出了一些短短的须根,还没能扎到棉絮里。

11月4日

蒜苗长的很快,今天再看,只见那白玉般的茎,翠绿的叶子,簇拥在一起,活像一片齐刷刷的小竹林。

我好期待小蒜苗长大呀!

种蒜苗观察日记 篇9

第一天

吃过晚饭,妈妈就开始剥蒜瓣。啊!要种蒜苗了,我非常兴奋。妈妈选了一些白胖胖的大蒜瓣作种,我在旁边帮着妈妈选种。

选好种,妈妈拿来一个空盘子,把选好的蒜种一个紧挨一个摆在盘子里,然后浇上了水。我心想:“蒜瓣的头光秃秃的,不用土,只浇水,它们能长出蒜苗来吗?”

第三天

刚过了两天,蒜瓣的顶端就裂开了,露出了一点浅绿色的芽儿,像小鸡从蛋壳里刚伸出来的小嘴,用手一摸,软乎乎的。再看它们的根部,已长出了一些短短的须根,立在盘子里。我害怕蒜瓣倒了,就把它们一个一个往下按。

妈妈看见了,说:“小傻瓜,别按了,会把它们弄死的。”

我忙问:“那怎么办?它们收留易倒啊。”

妈妈笑着说:“过几天,根长长了,就不会倒了。”

听了妈妈的话,我放心了。我又想到第一天的问题,就问妈妈。

她说:“蒜瓣本身就有养料,只要温度适当,有充分的阳光、空气,没有土照样生长。”

噢,原来是这样,我心中的谜解开了。

第五天

转眼间,蒜苗长到一厘米高了,须根像细线似地环绕纠缠在盘子里。在这些蒜苗中,有一棵长得又高又壮,像“穆铁柱”,我就给它点了个红点,算是鼓励;有一棵长得最矮的,我给它点了一个蓝点,但愿它努力遇上。

今天,蒜苗上出了小瓣,我认为它病了。妈妈说:“那是分叶呢。”我才知道是一场虚惊。

种蒜苗观察日记 篇10

今天是第六天了,阳台上的蒜瓣已经长出了两片尖尖的深绿色叶子,就好像英文字母中的“Y”,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毛毛根又比前两天长长了一些。我高兴地看着它们,就好像看一个个小娃娃。再看看蒜瓣,它们已经不好像以前那么饱满结实了,变得软软的,扁扁的,比刚种上时小了一些,还有些紫红颜色,大概是因为营养成分都被蒜苗吸收了吧!暖气旁和阴暗处的则又高又细,又黄又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这是怎么回事呢?爸爸告诉我因为阳台上有阳光,阳光可以让植物生长得更茁壮。我通过查阅发现:原来蒜苗和阳光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叶绿素,从而蒜苗长得更绿了。

种蒜苗观察日记 篇11

今天下战书,放学回家的时候,我也学着杨老师种蒜苗的样子,在净水里养了一盆蒜苗。妈妈说:“种蒜苗,不一定要种在水中,也可以种在土里。”我想了一想说:“反正两个地方都能种,我就种两盆吧!”然后,我去问妈妈:“哪里有土壤呢?”妈妈回答说:“外面有几盆种花的花盆上面种了许多葱,你就种在那儿吧!”

我先在花盆里挖了一个小洞再把蒜苗放下去,把土壤铺在蒜苗上面,露出一点点蒜苗的头,这样就把蒜苗种好了,最后还浇了点水。

20xx年x月1日

第二天,我来观察蒜苗了,发现养在水里的蒜苗有了小芽,放在土壤里的仍是和昨天种下去的一样,没有什么变化!我想是不是水放太少了?于是,我就又放了点水。我想:它明天会发芽吗?

20xx年x月2日

今天是我种蒜苗的第三天。一大早,我就跑到了门口的花盆边观察。我发现门口的蒜苗也已经发了一点点嫩芽儿了。

然后,我跑到了家里面观察养在水里的蒜苗,我发现长在水里的蒜苗又长大一点了!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参考]学会观察精选

观察草莓 观察日记 07-08

中庸名言

中庸名言 12-03

物业宣传标语

物业宣传标语 12-03

节日习俗作文十二篇

节日习俗作文 12-03

最新分与合课件(精华十四篇)

分与合课件 12-03

促销广播稿集合

促销广播稿 12-03

店面重新开业句子62句

店面重新开业句子 店面开业句子 12-03

推广辞职报告8篇

推广辞职报告 12-03

党员活动室方案优选

党员活动室方案 党员活动室 12-03

[总结分享] 军训小结日记600字季度范文精选

军训日记范文 保安季度工作小结范文600字 06-25

试用期月工作总结经典12篇

试用期月工作总结 12-03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