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三年级课件

以下主题为“教案课件的编写”,为趣祝福小编特意向您推荐的,让我们一起领略阅读的乐趣和精髓感受文字和思想的魅力。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在撰写时老师们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轮廓性思维和深度思考的培养。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学校安全工作计划二十二篇

三年级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从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5、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探究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⑴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⑵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⑶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4、“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⑴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⑵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⑴学生读书圈划。

⑵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⑶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⑷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⑴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⑵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⑶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第三课时

一、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二、完成作业

听写、基础训练练习。

三、课后小结

知识技能目标完成地不错,但是情意目标稍欠火候,对于战胜困难,互相学习鼓励品质,只能初步地培养。原因可能是学生家庭条件较好,生活较舒适,没有碰到过什么困难,所以没有实际生活的体会。

常规方面今天有了一个很大的突破,学生读书声音大了,不再细声软语了。下一步将培养学生大声地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

三年级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一次报告会上的发言活动。

2.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3.体验成功感和荣誉感。

教学准备:

1.在整个动物单元教学的3~4星期内,有意识、有计划地发现、安排、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并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作好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观察记录。这节课的准备是在整个动物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2.老师自己也应亲自参与活动,必要时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研究成果和观察研究记录。

3.收集一些三年级学生水平的观察小动物的活动设计、观察记录、研究小论文以及一些研究性、活动性的问题。

4.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课前安排几个小组或学生准备重点展示和发言。

5.作些环境气氛方面的布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学习活动已经进行了3~4个星期,一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成果要向大家报告,要和大家分享。我们今天就来开个观察小动物的成果报告会,向大家报告“我的观察研究”。

二、报告会的内容顺序安排。

1.报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

三、报告会。

从“送蚂蚁回家”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开始。

1.跟踪蚂蚁中的发现。

2.蚂蚁路线的观察描述。

3.蚂蚁窝的观察描述。

4.关于蚂蚁的其他发现。

四、对其他小动物的观察和发现。

五、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六、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

七、动物单元的小结。

关于课外的交流和展示;关于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动物单元的学习告一段落;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还将继续下去。

三年级课件(篇3)

《水》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课,主要有三个活动环节的内容,一是通过学生间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结合观察视频,能用网状图加以描述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用途、与生物的关系、基本特点等;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辨别水和其他物质;三是给物质分类,让学生掌握物质分为固态、液态、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学生分析】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三年级的孩子们对水是非常熟悉的,但熟悉程度是停留在感性 认识层面的,本课的教学探究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形成关于水的科学概念。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结合实验探究活动,形成水的科学概念。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运用看、摸、摇、听、闻等多种方法,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对水形成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引领学生通过“水在哪个袋中”、“给袋中的物体分类”这两个环节的实验探究,形成对水特性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给每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1块小石头、1块小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1张。

2、给每个小组准备:1瓶醋、1瓶牛奶、网状图记录纸1张。

【教学过程】

一、课前观察:

上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倒一杯自来水,观察可以发现些什么,同时比一比谁观察最认真,谁收获最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养成细致观察习惯。

二、检查观察情况,导入新课:

上课了,师生问好后检查课前观察一杯水的情况。

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对一杯水进行了认真观察,现在请几名同学汇报观察收获。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为本课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给力。

三、新课学习: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请同学们用简洁、准确的语句或词语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知识记录下来。

2、视屏观看(课本配套视频)四人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我们知道的水

3、合作填写教材P.66.关于水的网状图。

4、小组汇报展示, 教师适时小结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用途、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设计意图】该环节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是让学生对“水”已有认知的回顾、总结,也是对“水”进行描述的语言提炼;第二步视屏观看,小组成员交流,为学生相互进一步认知“水”提供了条件;第三步填写网状图,是对第二步的进一步梳理和概括;第四步师生互动,让学生对水的存在形态、用途、与生物的关系、基本特点等有了更加详尽的了解。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并提问: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我们怎样将袋中的水和其他物体一一分辨出来?

2、学生分组实际操作,教师温馨提示: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感知,才会更加全面。

3、小组汇报交流:哪些物体我们可以比较容易辨别出来?辨别的依据是什么?哪些比较难辨别?难辨别的原因是什么?

4、指导学生把那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是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为什么?

5、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

6、小组汇报,教师适时评价后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引领学生学会运用看、摸、摇、听、闻等多感官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三)、给袋中的物体分类

1、引导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我们将袋中的物体都一一分辨出来后,将他们分类,如何分类呢?分类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2、汇报交流(注重分类理由)。

3、教师评价后归纳总结:给物体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把物体分成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

【设计意图】让学生准确把握物质的分类方法,理解把物体分成固体、液体和气体只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标准不同,给物体分类的方法也不同。

四、课外延伸:

在生活中找找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

[设计意图] :科学探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的理解更加深入,记忆更加深刻。

三年级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在听赏《老师你好》后,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能设计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表现歌曲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尝试把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演唱出来。

教学重点: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难点:

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老师你好》

1、边听《老师你好》的音乐边拍手进教室。

2、歌曲赞美了谁,再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老师”;“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等等。

3、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

(1)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2)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

4、听赏歌曲并参与表现

5、写祝福语献给老师

第二课时

二、学习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1、聆听歌曲

2、练习伴奏

(1)出示三角铁、碰铃、响板、沙球、铃鼓等乐器的节奏伴奏谱,让学生任选一条自己喜欢的节奏,先用拍手等动作代替打击乐器,尝试为歌曲伴奏。

(2)分四个大组讨论交流。

(3)全班随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听录音轻声跟唱一次歌词。

(3)学生随琴声自由划拍视唱歌谱,找出难点。

(4)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难点,重点指导唱谱。

4、随琴演唱歌曲

三、歌曲表演

用歌声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现歌曲。

四、尝试填词

五、小结

三年级课件(篇5)

第二课时6周4节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行我的发现、读读背背的教学。

3、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教师可先将黄色和绿色这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学生交流发现: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语。再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

让学生读红色与兰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二、读读背背

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者意思相反的词语成对的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让学生再读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试着背背对子歌。

三、总结: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6周5节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行我会填、趣味语文的教学。

3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

口头填空匆匆地()快活地()。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各人在书上填写。

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

二、趣味语文

绕口令比赛。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一次绕口令比赛,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的最准、最快。

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两名最佳选手。

各组选手进行比赛。

评比后授奖

三、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在下一次比赛中再大显身手。

三年级课件(篇6)

教学目标

能学会《对十》,并用明亮的声音欢快地演唱;能用自己动手制作的霸王鞭边唱边表演。

听赏时,能随乐哼唱双簧管独奏曲《小放牛》的旋律,并说出乐器的音色特征。

能积极参加《谁家的门铃在响》的音乐游戏,并能初步听辩和模唱简单的音程。

教学设想

本课在设计时采用“听-唱-做-学-演”的教学形式,创设全体同学一起去农村游玩的教学情景,将三个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先听着《小放牛》的音乐踏上去农村游玩的旅程,然后再通过《谁家的门铃在响》的游戏邀请一个小动物做导游,最后在和农村的小朋友一起学唱和表演《对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对十》,并用自制的霸王鞭进行表演。

难点:即兴为《对十》创编歌词和舞蹈动作。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一套、小木棍、彩色纸、剪刀等。

教学方法

情境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前律动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表现农村小朋友生活的歌曲,你们还记得吗?好!下面我们就来个比赛,看谁的歌儿多?

学生演唱《老水牛角弯弯》、《放牛歌》、《采山》等歌曲。

师:你们唱得都不错,今天我还要再次带大家到河北省的农村去看一看,听说那里的小朋友喜欢边说谜语边对歌,而且还边唱边舞着小彩棍!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就出发!二、寓教于乐

听赏《小放牛》

师:同学们,在出发前我们最好先熟悉一下河北的小朋友都喜欢唱什么样的歌曲,要不待会儿他们向我们挑战,要和我们对歌怎么办?我们可不能输呀!我这里有一首根据河北民歌改编而成的乐曲《小放牛》,你们先听一听。

聆听乐曲,让学生选择乐器。(讲台上放竹笛、手风琴、双簧管。)

师:你们知道这首乐曲是那种乐器演奏的吗?(简单介绍双簧管。)

师:听完乐曲后,你仿佛看见河北农村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听儿歌对唱《小放牛》。

师:说得不错,小朋友都在河边放牛、玩耍,你们听他们还边玩边唱呢!(课件播放歌曲)

介绍对唱形式。

师:这首歌曲有几个小朋友演唱呀?他们演唱的语气是怎样的呢?

师:对了,两个,我们把两人或两组之间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演唱歌曲叫做对唱。

音乐游戏《谁家的门铃在响》

师:下面我们就出发吧!在开始旅行之前呀!我给每一组都请了一个小动物当导游,但是他们现在都还在家里睡懒觉呢!你们去叫醒他们,好吗?

模唱门铃声。

师:我现在将每个动物家门铃上的声音告诉你们,你们请听清楚了!(全班模唱)

小兔:31小熊16小猪15小猫63小狗51

上门请小动物导游(全班分为五小组,每组安排一个小动物。)

师生游戏。

用钢琴弹奏门铃声。

学生听到后,先说是哪个小动物的家,再用叮咚唱出来。

唱对了,小动物的家门就会打开,唱错了的话小动物就不开门。

(课件演示)

师:小朋友,你们真不错,每组都请到一位小动物当导游了。下面我们就出发吧!

学唱《对十》

同学们,你们看,河北的农村到了,你们看那些小朋友在干什么?(课件播放小朋友边唱歌边打霸王鞭的片段。)

介绍霸王鞭。

师:这是河北小朋友最喜欢的一个传统节目,每到过年过节他们都会聚集在一起表演,他们手上拿的道具叫霸王鞭,你们想学吗?

初听歌曲

师:别着急,在学打霸王鞭之前,我们必须学会歌曲才能边打边唱,你们仔细听这首歌,它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

学习歌词。

师:这也是一首对唱的歌曲。下面我来问,请同学们回答,好吗?(按节奏念歌词)

小组之间对念歌词,接龙游戏念歌词。

要求学生读出一问一答的语气。

模唱旋律

师:请同学们一起轻声用“噜”哼唱一下这优美的旋律。(模唱两遍)

学唱歌曲

师:老师带唱第一段。

请学生演唱第二段。

全班学生跟琴齐唱三、四段。

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和速度来演唱?(情绪:欢快活泼;速度:中速。)

你能在演唱这首对唱歌曲时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吗?(学生讨论。)

师生对唱,表演歌曲。

全班参与,分组对唱。

三、创造表现

歌词创编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看一看,我们唱的歌曲和歌名是不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生答:歌名是《对十》,而歌曲只唱了对三。)

师:所以,剩下来的歌词就由你们来创作完成好吗?

课件出示图片。

师:每个动物小导游的手上都有一张图片,你们就抓住这个动物或植物的特征来进行歌词的创作吧!

学生讨论创编歌词

采用不同演唱形式,进行自创歌曲的表演。(鼓励学生联想其他的事物来创编歌词,互相之间可进行问答。)

舞蹈学习与创编

师:学会了歌曲,我们就可以边打霸王鞭边唱歌了,下面请大家拿出我们自己在家里制作的简易霸王鞭和老师一起来学几个基本动作吧!

教授基本动作:单腿背手击鞭

半蹲叉腰击鞭,两人单腿背手对击鞭

全班合音乐一起表演。

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动作吗?(学生讨论,创编新的动作。)

小组上台展示表演。

全班边唱《对十》边表演。

四、总结全课。

三年级课件(篇7)

学生分析:

对模拟声音活动感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感官发现周围各种声音。

2、能比较形象地模拟周围一些物体发出的声音。

3、能用科学的方式描述自己找到的声音。

4、能提出一个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感官发现并模拟周围的声音,并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能提出一个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先提个问题,别紧张,很简单。平时在学校里,你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上课,什么时候该下课的呢?(生:听铃声)

师:好。你听(师跺脚),这是——(跺脚的声音)。

再听(师拍手)你听到了什么?(拍手的声音)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声音绝不止这几种。有一位学者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倾听声音。(板书课题:倾听声音)

二、猜声音。看谁听得清,猜得准。

播放课件:

1、播放第一种声音,指名猜。

2、播放第二种声音,指名猜。

3、播放第三种声音,指名猜。

4、后两个一起播放,看谁都能猜出来。

同学们猜的都很正确,可见同学们平时都很用心地倾听声音。

三、寻找声音

师:现在正是旅游的好季节,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到野外旅游。在这里,你会听到哪些声音呢?你能找出来吗?(播放课件)

(学生说出一种声音,教师用鼠标点出声音,边点边提示:我指着图上的事物,按鼠标的左键就发出声音,谁愿意到前面来边找边点出声音?)你们找的真准,那你有没有发现青蛙叫与不叫的时候有什么变化吗?

小河和瀑布都是水的声音,它们有什么不同?

四、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声音。

在不同的地方,你还听到过那些声音?说得越完整越好。

生说一个,师提出要求:用“我在……听到过……发出……的声音。”

你能不能用这个句式来描述一下。

五、倾听声音

(课件展示)共同倾听。教师点出一种声音,学生倾听并说出是谁的声音。

六、游戏巩固。

1、两个同学一组,一个模仿声音,另一个同学猜。一会到台前比一比,看哪组同学配合得更默契。

2、师生配合表演。师说:现在,我要到农场去参观,你们都是农场的小动物,我走到谁的面前,叫出谁的名字,你就来模仿它的叫声。

分别叫出牛、马、羊、狗、鸡、猪。

七、

刚才我们听到了这么多各种各样的声音,对于声音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提问题)

下节课一起来研究,下课。

三年级课件(篇8)

教学目的:

1、能够用瓶盖排列、拼贴图形。

2、能够将各种瓶盖组合起来做成1——3件玩具。

3、对用废旧材料自制玩具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瓶盖的巧妙利用,如何来设计、组合。

教学难点:

把各种各样的瓶盖组成有趣的东西。

教学准备:

范作、示范用材料。

学生准备:

收集各种瓶盖,腊光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谈话的形式)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份礼物。

你们看:(各种各样用瓶盖制作的的玩具。)

二、引导学生欣赏。

感受各种各样不同造型玩具的艺术美。

引起学生对设计的兴趣。

三、讨论交流设计与制作方法。

(1)请学生列举他们所看到过的圆(柱)形的物体及物体中的圆形部分,如水井、风扇、太阳、月亮、灯、篮子、娃娃的眼睛等。

(2)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将这些与眼前的瓶盖联系起来。

(3)联想游戏:

将两个瓶盖放在一起,想一想,他像什么,叠在一起,又像什么?将三个瓶盖放在一起,又像什么?比一比,看谁想的最多。

(4)老师小结。

对有道理的方法都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考虑:我今天准备用瓶盖做什么?还要用到哪些材料,怎么做?四人小组商量讨论。

四、学生动手制作

老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想像,设计出与他人不一样的物品。老师巡视并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

五、交流欣赏。

(1)全班互相欣赏每组的作品。

(2)请学生来说说你最欣赏哪一组的作品,为什么?

精选阅读

三年级上课件五篇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不过在写时,需要充分展现教学过程的每个知识点。本文是趣祝福精心收集的有关“三年级上课件”的信息,分享可以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让我们开始了解彼此更多!

三年级上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插图和提示续写故事,把故事写完整。

2、能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老师。

(一)回顾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读故事的方法——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这节课我们继续把这个方法运用到习作中,看图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二)指导看图,了解内容

我们先来依次观察书中的几幅插图,了解插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课件出示书中的插图)

先看插图一,你能结合泡泡中提示的内容,说说这幅图讲了什么吗?

对,插图一讲了一对同桌正在兴致勃勃地谈论各自的生日,吸引了其他同学的关注。

再来看插图二,结合泡泡提示的线索,说说接下来的故事内容吧。

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有一位同学想到了自己即将到来的生日,可是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会是什么样子。

那第三幅图又讲了什么呢?对,第三幅图讲了那对同桌知道了这个情况,正在商量可以为李晓明做些什么。

同学们,这三幅图中一共有6个人物,很显然他们都是同学。其中一对是同桌,只有一位同学有姓名,也就是李晓明。把这三幅图联系起来我们不难推测出,第二幅图中的那位同学就是李晓明。除了他以外,插图中的其他同学是不是也需要取名呢?赶快给图中的那一对同桌分别取个名字吧。老师想到了两个名字,女孩叫陈菲菲,男孩叫王杨。你们取的是什么名字呢?

(三)关注细节,推想心情

刚刚,同学们大致了解了插图的内容。要想把故事续写好,我们还要关注插图中的细节。再来看看插图二,图中的李晓明和其他人相比,有什么不同呢?是啊,和其他同学相比,他显得心事重重。我们通过泡泡的提示可以知道,此时他在想:“我也快过生日了,但是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想一想,此时李晓明的心情怎么样呢?他可能会有些羡慕、难过,也许还有其他的感受吧。你们看,插图二中的李晓明呆坐着,情绪低落,愁眉不展。同学们,用心思考,大胆想象,你们觉得此时的李晓明还会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呢?我们来听听这几位同学的猜想吧。

王明:李晓明可能会想:爸爸妈妈工作那么忙,肯定不会回来的,也不可能会有生日蛋糕了。

李莹:李晓明可能会想:我可以试着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说出我的愿望,希望他们能回来。

刘芳:李晓明可能会想:我不想让同学们知道爸爸妈妈不能陪我过生日,我怕他们会笑话我,还是我自己悄悄地过生日算了。

三位同学说得都很有道理,他们各自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推想。在续写故事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把自己推想的内容放进故事中,这样,故事内容就更丰富了。

我们再来看插图三。陈菲菲和王杨同学发现李晓明独自坐着发呆,通过交谈,他们知道了李晓明家的情况。于是,两个人一起商量,王杨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我们可以……”

(四)开拓思路,续写故事

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已经理清了前三幅插图的内容。故事的结局又会是怎样的呢?第四幅图中大大的问号,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尝试续编故事了。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想一想:李晓明的同学会为他做些什么呢?

我们来听听这几位同学的猜想吧!

王明:我猜可能是同学们在学校或李晓明的家里一起为李晓明过生日,让他感受到同学深厚的情谊。

李莹:有可能同学们一起为李晓明过生日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也赶回来了。李晓明在生日的这一天可高兴了。

刘芳:也可能李晓明的爸爸妈妈通过视频通话为他送上生日祝福,并且用快递送来了生日礼物。

听了这三位同学的推想,你的思路是不是也变得开阔了呢?同学们,在续编故事的时候,我们也要像这几位同学一样,从不同角度去推想,为故事的发展和结局设计多种可能,让故事更加精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的习作片段。(课件出示习作片段)

片段1:

到了李晓明生日那天,他像平时一样来到教室,却发现教室门关着,里面静悄悄的,似乎并没有人。他心想: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同学们都忘记来上学了吗?他边想边推开门,当他看到眼前的一切,一下子惊呆了!教室里,陈菲菲和王杨捧着生日蛋糕笑着向他走来,蛋糕上插着五颜六色的蜡烛,明亮的烛光好看极了!所有的同学一齐唱着“祝你生日快乐……”李晓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说:“谢谢大家!这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个生日……”

点评:这位同学在片段中详细写了李晓明生日当天的情形,推想了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并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续写的故事既精彩又令人感动。

同学们,看了这位同学的续写,你是不是跃跃欲试了呢?别着急,动笔之前,我们再来梳理一下:首先要将前三幅插图中的故事内容叙述出来,再根据前面的内容展开合理推想,续写后面的故事情节,将故事编写得更加完整。现在,开始续写你的故事吧。

同学们,你们续写的故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交流一下。(课件出示例文)先看看这位同学续写的故事。

例文1:

特别的生日

下课了,同学们围在一起聊自己过生日时的情景。

丽丽说:“我上个星期过九岁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上面还有三只小羊呢!”

小刚说:“我也刚刚过了九岁生日,生日那天是我们全家人一起过的。”

大家聊得很开心,只有李晓明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他自言自语地说:“我也快过生日了,但是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我好想让他们回来和我一起过生日呀!”

丽丽看到李晓明那么难过,就对小刚说:“小刚,李晓明好像不开心呀。”

小刚回答说:“后天是他的生日,但是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不如我们来给他过生日吧!”

两天后,李晓明早上来到学校。走进教室后,他看到黑板上挂着五颜六色的气球,上面写着“李晓明生日快乐”。他的座位上还放着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呢!同学们一边祝他生日快乐,一边送他学习用品当作礼物。李晓明开心地说:“谢谢大家,这是我过得最特别的生日!”

点评:小作者设计了全班同学一起为李晓明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感情很真挚,情节也比较完整,续写的结局也很合理。一场欢乐的生日聚会让我们感受到了同学间的深厚情谊。

再来看看另一位同学的习作。

例文2:

难忘的生日

课间活动时,同学们聚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梅梅说:“我上个星期过九岁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东东说:“我也刚刚过了九岁生日,生日那天是我们全家人一起过的,可热闹了!”李晓明听了同学们的话,悄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难过地说:“我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肯定不能回来陪我了。哎!我什么时候才能像同学们那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生日啊!”

梅梅和东东听到李晓明的话,决定给他过一个特别的生日。他们把这件事告诉了班主任王老师。在王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给李晓明准备了生日蛋糕和各种生日礼物。在李晓明生日这天,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他家。当李晓明打开房门的那一刻,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祝你生日快乐!”李晓明惊讶地张大了嘴,赶紧请大家进去。大家纷纷给李晓明送上生日礼物。王老师在现场还和李晓明的爸爸妈妈视频通话,爸爸妈妈在视频中为他送上了生日祝福。李晓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和大家一起度过了一次难忘的生日。

点评:小作者把故事发生的场景设计在了李晓明的家中,让我们感到更加亲切。班主任王老师的参与为整个故事增添了喜悦和感动。现场与李晓明的父母视频通话的情节非常新颖,也满足了李晓明想在生日当天与爸爸妈妈一起庆祝生日的愿望。

(五)自读自查,修改习作

故事写好以后可以小声读一遍,边读边找一找习作中有没有明显的错误,试着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把错误的地方改过来。

修改之前,我们来回顾一下学过的修改符号。它们分别是: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和删除符号。修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每个修改符号的写法,要写得正确、规范。

瞧,这位同学的习作已经完成了,我们一起来帮他修改一下吧。(课件出示例文)

例文3:

李晓明的生日

课间休息的时候,大家句在一起,都在说过生日的事。青青说:“我上星期过九岁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乐乐说:“我也刚过完九岁生日,生日那天是我们全家人一起过的。”只有李晓明不说话,墨墨地走开了。李晓明回到座位上,看着窗外说:“我也快过生日了,但是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

青青和乐乐知道了这件事,商量着要给李晓明过生日。他们来到办公室找班主任刘老师,可是刘老师不在。最后同学们在食堂找到了。刘老师告诉他们应该准备什么布置教室,还有要怎样布置教室。

李晓明一进到教室就愣住了。同学们都来祝李晓明生日快乐,还纷纷祝福他生日快乐,送给他生日礼物。李晓明感动地说:“谢谢大家,我太感动了,这真是难忘的生日!”

在这篇习作中,出现了两处错别字,分别是“聚”和“默”,我们可以用改正符号来修改。

在第二自然段中,“最后同学们在食堂找到了”,这句话没有说清楚找到了谁,我们可以用增补符号加上“刘老师”,这样表达就清楚、完整了。

第三自然段中,同学们都来祝李晓明生日快乐,还纷纷祝福他生日快乐,送给他生日礼物。这里“祝福他生日快乐”前后重复了,因此我们可以用删除符号删掉后面的“祝福他生日快乐,”,把句子改为“同学们都来祝李晓明生日快乐,还纷纷送给他生日礼物”。

除了修改这些明显的错误外,我们还可以修改一些自己觉得可以改进的语句。如第一自然段中的“看着窗外说”可以使用增补符号增加“难过地”改成“看着窗外难过地说”,这样描写文章就更加丰富了。

(六)交流习作,表达感受

同学们修改完自己的习作后,还可以和同学互相交换品读一下,然后说一说你们更喜欢谁的故事。

(七)布置作业

今天的课后给大家布置两项小任务:

1、完成习作。

2、预习《名字里的故事》。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三年级上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读8个字,其中有1个多音字“和”。

情感目标:

能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感受“我”参加家务劳动的乐趣,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学听。

能力目标:

主动学习自学课文,自己找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的过程。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感受“我”参加家务劳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感受“我”参加家务劳动的乐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是怎么过星期天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星期天你们都去干什么了,忙吗?(学生结合自己过星期天的经历说一说。)

下面这位小朋友,让我们看看他星期天都干些什么呢?那我们就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指导自学。

1.看课题:看看课题的写法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序号的右上角有“*”的是略读课文,凭大家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能力,能够自己读懂它,并能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2.复习学习步骤。

(1)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序,读词。

(2)带着课后问题读课文,解决问题。

三、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并自查生字。

同桌查词(生字带音节)

饺子 剥皮 擀皮 乒乓

小肉丸儿(注意儿化)

肉馅 品尝 和面 铺床 (读准多音字“和”和“铺”的音)

2.默读课文,思考:今天我都忙了些什么?(可以在课文上标画)

3.汇报思考结果。

四、质疑解疑。

1.“遛弯” 、“小鸟” 、“擀皮” 、“放馅” 、“小肉丸” 、“香味” 、“被窝”、“找我玩”等词语要儿化。

2.读读课文“奶奶一看被窝已经铺好了,看看我,我笑她也笑。”

3.想想当时奶奶的心情,读读“奶奶一边钻被窝,一边说:“真好!真好!”

4.带着这样的心情,你怎样读课文。教师指导。

5.“让我自己来,我行。”(结合生活实际想像)

6.“对不起,今天我很忙。”(一半道歉,一半自豪。)

五、拓展延伸。

你的星期天忙吗?快乐吗?说给大家听听。(小组内说,大家评议,选出最佳发言人。)(困)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第一次学习了略读课文,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学的吗?我们凭借以前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会了这篇课文,真是了不起。以后我们再遇到这样的文章,就可以应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学。

板书设计:

4* 今天我很忙

早上 自己叠被、陪奶奶遛弯。

中午 全家人包饺子;

午睡后 全家人合作砸核桃、炸核桃吃;

晚上 全家人一起看电视、帮奶奶铺床、陪奶奶睡觉

课后反思: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也很乐意把自己周末所作的事情向大家说一说。我让学生仿照文中的写法叙述自己的一天,学生很乐意接受,无形中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三年级上课件(篇3)

我的说课内容是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风铃叮当》它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从课程的整合性来说,它更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和媒体、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八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说明。

一、 说课程标准

本 课是综合实践劳技教育手工制作课,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是: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 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尤其是动手制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

二、 说教材和学生

学 生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学科,尤其是劳技手工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能力,有一定的绘画表现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为学生小组分担任务的意识,也有的学生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制作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有具体的 要求和指导。

教材分析:《风铃叮当》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湘版)的教材内容,属于综合实践手工制作课。本课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实践融为一体,巧妙地利用身边的`玻璃瓶,塑料瓶、易拉罐等各种材料,运用捆邦、剪、贴、扎等基本方法制作风吹作响的各种工艺品风铃。

因此,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运用绳线对物体进行捆邦、穿、扎等精细活动,使其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了解风铃的结构和制作材料,学会设计风铃草图和制作风铃。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促使他们养成动脑,动口、动手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感知、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劳动手工课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分工负责,学会和谐相处的品德。

(3) 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认识风铃的结构和名称;二是风铃的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本身不能发声的材料用来当作铃铛,需要考虑组合铃铛之间的距离,需要设计正确的风铃草图;二是寻找各种材料制作不同样式的风铃,如何使风铃美观、大方、有创意。

五、(说)教学准备(教具和媒体)

依 据劳技美术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实践性、艺术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我利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制作了各种样式的风铃,作为直观教具,还到风铃店里拍摄了做工精美的工艺品风铃,准备了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教学。学生准备了制作风铃的工具和各种制作风铃的材料。

六、说教法、学法

教 法:整堂课紧紧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听风铃、看风铃、说风铃、做风铃、评风铃、送风铃展开教学活动。能运用多媒体课件在优美的风铃音乐中欣赏了风铃店里做工精美的风铃。然后又欣赏了教师利用各种装饰材料和废旧材料制作的不同款式的风铃,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空间,调动了学生的 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说风铃、做风铃、评风铃、送风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相联系,风铃主要用来美化居室、装点生活,使学生有所用。从而体验到制作成功后的快乐。

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采 用游戏观察法引出课题,采用欣赏法激发调动学生制作风铃的积极性;运用直观课件风铃结构图和实物对照说明,使学生了解风铃的结构和制作材料;完成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通过调动学生观察风铃设计稿并判断正误,引出正确的设计稿,教师加以总结说明。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难点;运用课件演示教师制 作风铃的过程和装饰方法,既直观形象又节省了课堂时间,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运用引导法、谈话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小组成员身边的各种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制作不同样式的风铃,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怎样使作品丰富多样,有创意。

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由小组长分工负责,共同完成一样或几样作品,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培养了合作和创新意识。

三年级上课件(篇4)

一、文本解读:

《翠鸟》全文共有小巧玲珑的外形和活动时专注、敏捷的特点描写,最后归结到对翠鸟的喜爱,层次非常清晰。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爱鸟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纯真善良、富有爱心。在他们居住的周围,时常可以看见麻雀、鸽子等小鸟,像翠鸟这样的水鸟他们却很少见到,加之翠鸟又如此漂亮,孩子们对《翠鸟》这篇课文的学习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他们活泼好动,精力不易集中,故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直观与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赏”中学,在“玩”中学。

三、教学重难点:

鉴于以上的文本以及学情分析,我认为本文的教学,1.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特点,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美,受到爱鸟的情感陶冶。2.难点是抓住动物特点,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进行有顺序的描写。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衫”等10个生字,会写“疾”等14个字,掌握“疾飞”等11个词语。

2.技能目标:能读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外形特点写具体的,理解课文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写法,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及方法,激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图片出示最大的鸟和最小的鸟。

师:你认识它们么?它们是什么鸟?

生:最大的鸟是信天翁,最小的是蜂鸟。

师:你还了解和喜欢什么鸟?为什么喜欢它呢?

生1:我喜欢百灵鸟,因为它的叫声很动听。

生2:我喜欢啄木鸟,因为它可以给大树捉虫子治病。

生3:…...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非常漂亮又会捉鱼的鸟,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翠鸟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师: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二)、讲授新课:

师:让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有两个次的读音是一样的:清脆和青翠。

师:你们可以用它们造句吗?

生1:校门口的花坛,有一棵既高大又青翠的松柏。

生2:这只小鸟的叫声很清脆。

师:这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是区别很大呦!谁来说一说?

生1:青翠是形容颜色的`。

生2:清脆是形容声音的。

师:同学们不但课外知识丰富,而且词语积累运用的能力也很强。下面让我们一起进一步去解翠鸟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

师:课件出示填空: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课文介绍了翠鸟的()和(),以及我们要()。

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活动,以及我们要保护它。

师:想了解翠鸟的什么呢?个别回答,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生各抒己见)

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读?思考:作者写了翠鸟外形的特点是什么?同学们在这一段话中找找吧。板书: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它的颜色鲜艳吗?美吗?(不美,它没有颜色)谁能让它变美?(小小化妆师,贴色说一说)生上台一边贴、一边说翠鸟的外形,贴的时候能按课文顺序,在这个环节,生基本上掌握了本段的背诵。)

齐读,以后我们在写此类作文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写。

7、今天我们的收获太多了!你们知道么?翠鸟还有个名字叫“叼鱼郎”,它是一位真正的捕鱼高手,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吧。

读完之后在书上画,完成填空,(从那些语句中,我体会到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

1、我们不单单要爱护翠鸟这种动物,还要珍惜和保护更多的动物,并且要和它们和谐相处,课件出示,欣赏一组动物和人类和谐相处的图片。

2、作业:“我是一个小作家”仿写小兔子和孔雀。

三年级上课件(篇5)

三年级课件: 我们一起探索世界


: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孩子们从阅读、写作、数学、科学等方面开始了系统化的学习。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三年级的老师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课件。这些课件不仅能够生动地呈现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让学习更加有趣。


一、语文课件:


语文课件在三年级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阅读、写作、语言表达等内容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比如,在阅读课堂中,老师可以使用课件呈现精美的图画故事,让孩子们逐步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在写作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优秀的作文范例,帮助孩子们提高写作技巧。语文课件还可以增加互动环节,例如课堂小测验,让学生参与进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二、数学课件:


数学课件在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们通过图表、实物模型等方式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几何形状时,数学课件可以通过展示各种图形的图片和名称,让学生们对几何形状有更清晰的认识。在数学运算中,数学课件可以通过动画呈现加减乘除的过程,帮助学生们理解运算规则。同时,数学课件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们在娱乐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科学课件:


科学课件在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们通过图像、实验视频等方式将科学知识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比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科学课件可以通过播放时间变化的植物生长视频,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成长过程。在学习天气变化时,科学课件可以通过播放动态的气象图,让学生们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科学课件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演示,让学生们亲自观察和操作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年级课件不仅能够生动地呈现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语文课件,学生们可以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通过数学课件,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通过科学课件,学生们可以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教材内容互动的学习平台,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希望三年级的孩子们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课件,探索知识的海洋,成为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科学家。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系列8篇)


这篇文章题为“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是本人精心写作的。在老师日常工作中,编写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我们需要花时间静下心来撰写课件,以便更好地梳理各种知识点。如果能够写出优秀的教案课件,我们也将因此受益匪浅。非常感谢您对本文的阅读,希望你会喜欢并收藏它!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1、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教时“认识分数”及93页做一做。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能直观地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沟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教材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了本单元的基本学习内容,体现了在玩中认识数学以及人与生活、自然的有机联系。

(2)、“认识几分之一”通过两个学生分月饼的情境引入分数,使学生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利用迁移推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学生通过动手折出之分几一、创设学习情境,重视教学知识的操作性,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和认识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是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玩、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说教法

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是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索分数的意义,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说学法

1、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实物中认识“平均分”、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

2、进行比较、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四、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

1、活动引入,体会平均分。

2、主动探索,感悟新知。(从面到点)

(1)认识几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义——几分之一的意义——揭示课题。

(2)认识1/2:不同的图形用相同的分数表示。

3、利用学生资源(动手操作)比较分数的大小。

4、在生活中找分数,让学生体验分数来源与生活。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最熟悉的分苹果出发,让学生感知平均分)

1、创设情境,聪聪和明明分6个苹果,怎么分?

生1:……

2、师:这两种分法哪种最特别?为什么?(特出“平均分”)板书

3、如果两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

生:每人一个

4、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俩人,能平均分吗?怎么分?

5、学生以圆为例动手操作,折出一样大,也就是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教学几分之一(大量感知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的基础上再揭示分数,目的:传授程度减少,让学生自主探究)

1、请选择信封里你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反馈:(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给它们编号。1/2有3个,1/3、1/4、1/8、1/6、1/16、1/32各一个,不平均分的2个)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平均分的?为什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能平均分。

师:为什么认为这些是平均分的?(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3、观察一下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2)把()平均分成()……

4、(根据第3问灵活提问,全部或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涂出了其中的一份)

5、师:(拿出一个图形)这个图形整个用1来表示,那么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2份,这一份用什么数来表示?(如果生说不出师自己说)认识1/2、1/3、1/4……(在此插入书写方法)在图形下板书各种几分之一,教读法

6、师:为什么这一份用1/2,那一分却用1/4呢?

生: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

7、揭题:象这些1/2、1/3、1/8……我们都叫它为分数(板书:分数)

8、举例:1/4就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的1/4。

空白部分还有几个1/4?

8、练习:(判断题)

三、教学1/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把学生作品用1/2表示的图往下拉)我们来看这几个作品,都用分数1/2表示,图形不同,为什么都能用相同的分数1/2表示呢?

小结:(能用1/2表示的这些图的共同点)把()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2、师:空白部分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3、(再次强调意义)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选择一个分数说一说意义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拿出1/2和1/32的两个同样图形)我们来看这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用1/2表示,那个涂色部分用1/32表示的是这一块,(可以剪下比一比)哪个大?为什么呀?

(1/2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份的一份大)

板书:1/2>1/32

2、猜想:1/2、1/8和1/32的大小

板书:1/2>1/8>1/32

3、自由选择两个分数比一比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4、说一个更小的分数。

五、生活中的分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看到这些东西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A、用什么分数表示想到几分之一?

B、拓展练习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91—92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多种活动,如平均分饼子、折纸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和判断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各准备正方形、长方形等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鼠妈妈分饼子的故事好吗?鼠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毛,一个叫二毛,哥俩长得挺机灵的,又非常喜欢鼠吃妈妈做的饼子。有一天,鼠妈妈做了4个饼子,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吃,要使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子同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来帮帮鼠妈妈?第二天,鼠妈妈做了2个饼子,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也来帮帮鼠妈妈?第三天,鼠妈妈有点累了,这天她只做了1个饼子,还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再来帮帮她?(半个饼子用数字怎样来表示呢?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小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好的数学课,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小学生的特点是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对于色彩鲜艳、离生活较近、有趣味性的故事感兴趣。本节课,我首先利用课件鼠妈妈分饼的故事创设了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求交流,获取新知。

(一)认识二分之一。

1、鼠妈妈分饼子。

鼠妈妈先把饼子分成不同的两份,大毛连忙说:“我是哥哥,我吃小的。”二毛一听也连忙抢着说:“我小些,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鼠妈妈看见哥俩互相谦让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她说:“好了,孩子们,不要吵了,我来重新分吧!”鼠妈妈重新把饼子分成同样多的两份,她说:“这块饼子,你们一人一半,这种把饼子分成同样多的两份,我们在数学上把它叫做平均分。”

2、演示鼠妈妈分出平均分的饼子情境图。

指出,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教师指导学生读、写1/2。中间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写分数时,应先写什么?(先写分数线,接着写分母、分子)

3、小组活动: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折出它的1/2,并用彩笔画上斜线。把学生折出的1/2贴在黑板上。

4、演示教师折出的1/2。

(教学小结:本环节先让鼠妈妈把饼子分成不同的两份,引发哥俩的“争吵”——都要少的一部份,达到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然后讲解分数各部份名称,让学生对分数的了初步的认识。最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动手折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1/2,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认识四分之一。

1、电脑课件演示,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提问: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读作什么?写作什么?

2、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刚才我们认识了1/2,1/4,认识了分数里的分数线、分子和分母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教师课件演示1/3、1/6、1/8等。

(教学小结:分数里只有1/2吗?于是我又利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纸的1/4,告诉学生这也是一个分数。学生兴趣来了,噢,我认识两个分数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说:“还有好多好多的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学生兴趣空前高潮,为下一步教学的发展奠定非常好的基础。于是接下的1/3、1/6、1/8等,学生一点就会,课堂效果非常好。)

三、巩固练习,小结本节课内容。

这节课我们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认识了分数,明白了怎样读写分数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老师出一些练习题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练习区1、3、4、5、7)

(教学小结:一节课上到这,学生大体都会了,为了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我又设计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展。)

四、智慧园:实践探讨,课后想一想。

妈妈买的一大块巧克力里有一样大的8小块,怎么吃呢?方方说:妈妈吃3块,我吃4块,奶奶吃1块。他们各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多少呢?

(教学小结:学生的好胜心理强,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但是仍然不满足,于是我在最后的教学中,带学生到智慧园去闯一闯,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几分之几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六、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我利用课件鼠妈妈分饼的故事创设了以下的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折出分数,学生的好胜心理强,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也真正上达到了预设目的。不过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在折分数时没有放开手让学生去折,而是不时的去指导,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师准备好教学软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单介绍了大象的有关知识,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教师提问:关于这个陌生的单位名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究新知

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体会1吨的概念。

(1)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吨拟人化,利用课件出示吨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与吨交朋友,出示吨的展示图:课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25千克一袋的面粉40袋。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

(2)然后,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体现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学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吨作单位,教师适时进行节约水的教育。然后课件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第二环节,感知1吨的重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体学生跳一跳等实际活动,从抽象到表象,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学生一起搬米时,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乐趣。

第三环节,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教学例题。

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教师太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如3吨=()千克,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师问: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学生答到: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进率1000去乘。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2)完成“试一试”。

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第四环节,拓展认识时空。

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图片与文字,如,恐龙图、大象图、不同时期的计算机图,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以此设计了三道题目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考考自己的伙伴,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认识,然后留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击网页查找资料进行知识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体现网络学习模式。

(三)巩固练习

练习题的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选择题:配有形象的图片,选择正确的重量填在括号里,加强数感训练,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2)改错题:联系生活实际,带有浓厚的趣味性,让学生找出日记里错误的单位名称,对所学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是一个整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单位名称的印象,正确灵活选用单位名称。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生活中有数学。学生通过在电脑上答题,然后遥控辅导,体现网络教学的思想。

(四)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动物过桥的图片,以故事引入并产生问题:动物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认为有哪些过桥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后汇报,体现团结合作精神。

(五)全课小结

师问:孩子们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回顾知识,并让学课后有什么想与王老师交流的,可以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也可以进入论坛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已所学、所获、所思、写成数学日记。在不久的将来,数学之星一定会从你们中间冉冉升起。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篇4

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P7页例3,P8页例4,P8页做一做及P9页第1、2题,P10页第4题)

教学建议:

例3的教学可以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接着,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出示例3的情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也有的学生会说出:小汽车1小时可以行80千米

等等,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并由此引出千米。

例4这部分内容可以在操场的跑道上,或在学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测量时,应该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让学生先看一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走100米的活动。要求小组长具体负责,每组要有指定的记录员。活动内容是:①用平时的步幅,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步数。用平时的速度,确定走100米需要的时间。学生可以以平时的速度走到100米处,边走边数出自己走的步数。②提醒学生这不是比赛,如果比平时走得快(或慢),走的步幅比平时大(或小)都会影响对1千米有多远的推想。③让学生根据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时间和对距离的直接经验)推想出1千米大约有多远。

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练习二的第4题安排了三组情境(见下图),分别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3个不同的出行路程,应该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有多种答案。比如,去植物园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车去。对应不同的出行方式,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教材分析:

例3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这部分内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形式呈现的,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千以内相邻两个数位是十进制。

教学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一张10ⅹ10格子的方格纸、全校学生集会照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我们班一共有42个小朋友。(板书:42)

你对这个数有什么认识?(板书:十,个)

再增加几人,可以变成100人?(口答)(板书:100)

那么,100和42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个是三位数,一个是两位数。板书:百)

4、出示全校集会照片。

(1)我们一个班级是42人,那么看着我们全校26个班级学生集会的照片,你能来估计一下我们学校大概有多少个学生吗?

(2)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

(3)对比较接近的答案进行板书,并予以鼓励。

(4)老师来告诉你们,我们学校的学生大约有1000个。(板书:1000)

5、刚才小朋友们猜的和老师写的这个数都比100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认识比100大的数。能做到吗?让我们比一比谁学得最好。

二、学习计数单位千。

1、数一数。课件出示十个方格。

请你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格子?

学生数,并汇报数的过程和结果。

你能把刚才的结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板书:10个一是十。)

老师把这些方格堆成一幢,也可以怎么说呢?(一个十是十)

2、动动脑。

数数老师发给你的格子一共有几个?

反馈自己数的方法。

课件演示:十个十个地出示成一百

谁能像刚才一样来说一句小结的话?(教师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师:如果我们一百一百地数,那会是怎么样的呢?

十人小组合作,从一百往后数出全组小朋友手中的方格数。

汇报合作情况。

课件演示:一百一百地出示成一千

(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让我们一起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两百两百地数数到1000,你会吗?

还可以几百几百地数?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板书:千)

4、师:我们一共学习了4个计数单位,你能来给它们排排队吗?让我们在计数器上找一找它们。

5、关于这几个数位,你有什么发现?对照板书,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说出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6、读一读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三、检测练习。

1、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1)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的流畅。

2)引导学生小组自行探究操作。

3)巡视指导各个小组的活动。

4)反馈: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强调进位和拐弯处的数数)

2、数一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772数到764。(2)从895往后数7个数。

(3)十个十个地数,从230数到320。

(4)五十五十地数,从400数到700。

(5)请你也来创造一组数数的题目,同桌一起数。

(6)巡视学生活动,好的题目让全班小朋友一起做。

3、猜一猜。

老师手中有几件物品的价格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单位是元。

这个手表的价钱在500以下,根据学生的猜测随时说出价格范围。(399元)

这个手机的价钱是一个双数,在800元以下,根据学生的猜测随时说出价格范围。(668元)

4、数格子。

数出电脑老师给小朋友出示的一共有几个格子。(391)

可以有多种方法。

五、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听懂?

2、我们学校学生一共有1189名。这个数比我们今天学的1000大。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更大的数,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一起来学习,希望小朋友们能学得更好!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剪一剪。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说一说。

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

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1.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

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自主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2.反馈。

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比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4.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5.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

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6.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办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

五、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你有收获吗?如果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周长的认识,你想说些什么?

谈话: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你发现了吗?

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总说明

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拓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奇和喜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喜爱的卡通图画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剪一剪、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一元硬币的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师生分享着发展的快乐,成长的愉悦。

课堂生命的活力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本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安排了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片欣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得到深化,学习数学的情感也由此被进一步激发。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想了解哪些相关的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小学三年级课件14篇


今天我们给大家推荐一篇网络上的“小学三年级课件”文章。教案课件既关涉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一位老师都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欢迎阅读这篇文章,希望你会喜欢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

小学三年级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戴等13个生字,会写兄等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

4.培养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A案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生字卡片。

2.老师准备戴嵩的《三牛图》和《归牧图》。

3.学生搜集我国画动物的著名画家的作品。

第一课时

欣赏作品,导入新课

(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小朋友,老师让大家欣赏两幅名画,一幅叫三牛图,一幅叫归牧图。看了这两幅画,你想说什么呢?(学生交流)

这两幅名画是我国唐朝一位叫戴嵩的画家画的。(板书:戴嵩。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强调嵩与高读音的区别)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讲他和牧童的故事。(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生字的音,读通课文中每一句话。

2.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认读课文中生字、新词,结合正音。(朗读困难处,老师范读)

3.引导合作朗读。在小组内把自己读得最棒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互相评价。把自己读得还不够好的段落请同学帮一帮。

整体感知课文

1.读了课文,你能简单说说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吗?

2.学生交流。(老师适时引导,主要是正音)

3.口头填空:戴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初步感悟到:戴嵩是唐朝一个著名的画家;戴嵩是一个非常虚心的画家)

朗读感悟,品味语言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来读读课文,课文的哪些语句写出了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也是一个虚心的画家呢?请你画出来。

2.学生独立读文,画出有关语句。

3.四人小组交流,派出代表在全班发言。

4.学生交流,朗读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a.朗读感悟戴嵩是一个虚心的画家。

◆学生交流后,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读出戴嵩和蔼的语气)

多谢你的指教。(读出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语气,并用动作表演来理解拱手这个词语)

◆分角色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b.朗读感悟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

学生交流后,随机指导朗读感悟。

◆读好下面两个句子,并引导用此句式说话。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分角色读好下面的内容。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同时引导学生积累称赞、夸赞、赞扬、绝妙等词语)

齐读全文,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戴嵩虚心地接受了牧童的意见,从此,他更加注意观察牛的生活习性,在他画笔下的牛,更加栩栩如生了。

(再次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让学生欣赏)

布置作业

自读我知道,并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激情导入,美读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家和牧童》这个故事,深深地为大画家戴嵩的虚心好学所感动。现在,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1.老师有激情地范读课文。

2.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巩固生字,积累语言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去掉拼音),用各种方式检查学生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2.这些生字、词语你还在哪里见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3.在这篇课文中你又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并结合完成课后读读写写作业)

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12个字,并用这些字组成词语。

2.观察字形特点,按结构、偏旁归类。(如兄呆都是上下结构,口字旁;抹挤拱批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它们都有提手旁,字义与手有关)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提示:商的同字框里不是古;抹右边上横长,下横短;批右边的两个匕,大小不同。范写钱购二字)

5.学生书写。(注意写字姿势,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展示、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1.小组内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2.派代表在班内交流。

课外语文活动

收集中外名人虚心好学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B案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课文词语、句段、练习题)

第一课时

读题激趣,导入新课

1.仔细观察老师板书课题。

2.朗读课题三遍,低声议论对课题的理解。

3.交流对课题的理解,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学习。

自由读文,随机识字

1.第一遍: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并标上段落序号。

2.第二遍: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困难处多读几遍。

3.第三遍:同桌对读(逐段),针对音准句通相互评议纠正。

4.指名、集体认读生字新词。(屏幕或黑板出示)

戴嵩价钱购买浓墨涂抹和蔼

批评翘起驱赶牛蝇惭愧拱手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2.交流读后的感受。

字词检测,巩固认读

1.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2.用生字扩词。

3.读带生字的词语,再指名从课文中找出带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写字练习,练中识字

1.认读田字格中12个字并组词。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3.提出书写困难的字,老师有重点地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握笔姿势)

4.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师生评议,老师随机指导。

课外作业

1.把课文朗读给家人、邻居、小朋友听,并记录他们的评语。

2.阅读我知道,搜集名画家的故事或图片,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现在我们把课文再读一读,好吗?

分组朗读课文,比一比哪组读得好。

读词语,说句子

1.出示词语:购买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批评

和蔼翘起驱赶惭愧

2.用多种方法认读词语。

3.学生自由选词语说句子。

自读感悟

1.自己默读或轻声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阅读感受。

预想反馈:

1.戴嵩画画本领高。

2.戴嵩十分谦虚。

3.牧童敢于批评大画家。(引导:坚持实事求是)

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分类板书。

小组合作,品读课文

1.根据自己理解,选定品读的语段,自由组合。

a.读懂戴嵩的画技。(课文第1~4自然段)

b.读懂戴嵩谦虚品质。(课文第5~6自然段)

c.读懂牧童坚持实事求是。(课文第5~6自然段)

2.合作阅读,小组讨论: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戴嵩画技高、为人谦虚和蔼,牧童敢于说真话、实事求是?

3.自选交流的方式,反馈对课文语句的理解、感悟。

感情朗读,运用积累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2.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课文。

3.介绍自己搜集或了解到的画家优秀作品的图片,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用游戏形式巩固要求会认、写的字

小学三年级课件 篇2

【教学目的】

1、指导儿童观察秋叶的形状、色彩,培养观察能力。

2、培养儿童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能用听到、学到的词句说一段完整的连贯的话。

3、从秋天的落叶认识秋天的特征,陶冶儿童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秋叶的外形。

2、有序地叙述自己的活动。

【课前准备】

1、带领学生野外观察各种秋叶,捡秋叶;

2、拍摄秋叶在枝头飘落的情景;

3、制作录音<秋天树叶为什么会落>。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观察对象,激发喜爱之情。

1、我们小朋友都知道,当夏天过去,秋姑姑便来到人间。老师想问一问:哪些小朋友在秋天里吃上了新米?啊,这么多小朋友,你们说新米好吃吗?是呀,新米香喷喷的真好吃。老师想告诉你们,这香喷喷的新米就是秋姑姑带来的!

2、老师还要问,我们哪些小朋友在秋天里吃到了又香又美的水果?知道吗?这也是谁带给我们的?对了,是秋姑姑为我们送来了好吃的水果,让我们吃得这样开心。

3、看,秋姑姑为我们带来了丰收和喜悦。小朋友你们爱秋姑姑吗?老师和你们一样喜爱秋姑姑,但是现在秋姑姑快要离开我们了,不过她为我们留下了她的影子,就是秋天的落叶。今天的观察说话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说quot;美丽的秋叶"。

(揭示课题:美丽的秋叶)

二、观察秋叶的色彩和飘飞的姿态

1、昨天,老师带小朋友来到长春公园。(播放画面)我们踩着落叶,走进小树林,发现树叶和春天、夏天不一样了。(画面停,学生观察)秋天的树叶怎么样了?

句式(1):秋天,我们走进小树林,看到______。

2、阵阵秋风吹拂着树叶,我们听到什么声音?在句式(1)后加:听到。

3、请小朋友连着说:秋天,我们走进小树林,看到______,听到______。

4、(继续看画面)我们还看到秋风中一片一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在空中轻轻飞舞着,然后轻轻飘落大地。看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

句式(2)一阵秋风吹来,树叶【】地落下来。

5、在说话练习中,学会用"悄无声息"、"飘飘悠悠"。

6、(看树叶飘飞的慢动作)秋叶在空中飞舞着,姿态很美,就像什么?

在句式(2)后加:一阵秋风吹来,树叶【】地落下来,就像______。

三、拾秋叶,比一比谁的秋叶最美

1、秋叶从枝头纷纷飘落,(板书:飘)小朋友可高兴了。有位小朋友在林中拾了许多秋叶,把秋姑姑留在记忆里,他还写了一首诗,就是我们学过的阅读课文《把秋天留在窗前》。还记得吗,请全体女生背诵。

2、女同学背得很有感情,男同学听得很入神,看得出,你们也很喜爱秋叶,昨天,我们也在树下干什么?(板:拾)

请一位小朋友来做给大家看,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拾秋叶的?

3、老师昨天也小朋友一道拾了许多秋叶,看,我将它们都带来了。(出示,秋叶描图)秋姑姑用神奇的画笔给片片秋叶描绘了动人的色彩,谁来说说看有哪些颜色?(板书:看)

4、秋叶不但有各种色彩,还有各种形状,它们有的是什么形矗炕褂械哪兀br5、多姿多彩的秋叶组成了一组组动人的图画。欣赏完了老师拾的秋叶,该让老师欣赏你们拾的秋叶了,请小朋友将夹在书中的秋叶轻轻取出,互相介绍介绍,说说它的形状和颜色。句式(3)这是一片美丽的秋叶,你瞧,它。

6、小朋友很喜爱秋叶,细细地看着看着,你觉得它像什么,正在干什么?

句式(4)我细细地看着看着,啊,它多像________。我把它轻轻收在______。(板:收)

7、小朋友说得很好,让我们和秋叶一同欢歌起舞吧。

(课中操)

四、了解秋叶为什么会落,赞美它的品格

1、美丽的秋叶如果永远挂在树梢该多好,可是除了松柏等常绿树,大部分秋叶都要在秋风中脱落,这是为什么?

听录音故事《秋天树叶为什么会落》

2、现在小朋友明白秋叶为什么会落了吧,让我们再一次看看秋叶告别大树,无声无息飘向大地的情景,看画面,边看边想,秋叶和大树道别时他们会说些什么?

3、(画面放毕)小朋友听到秋叶与大树道别的话吗?请同学上讲台表演大树与树叶道别的情景。

4、为了让大树长得更美,为了使别人更幸福,秋叶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这是多么可贵呀!

五、总结活动全程,完整、有序地描述

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在长春公园拾秋叶的活动,谁能看着老师的板书完整地说一说。

六、小朋友说得很好,下一回老师将和小朋友一起用秋叶拼出图画,讲述一段秋叶的故事。

板书:美丽的秋叶

飘--拾--看--收

小学三年级课件 篇3

胖乎乎的小手》写的是家人都很喜欢兰兰画的一幅画。从爸爸、妈妈、奶奶说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兰兰是一个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勤劳、孝敬长辈的品德正是他们所欠缺的。让学生有所感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探究课题

课题教学牵动课文教学,因此有必要对本课课题进行一些探究。可以借助书中的插图或放大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小手(不局限于书中的课题),让学生进行板书。随着学生对课文感悟的加深,再来理解课题,这在下面的设计有所体现。

二、感知整体

可以结合书中的插图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感知课文的整体。这种感知应该是学生个体的感知,不要局限于标准答案或完整的答案。

1、学生齐读后,教师引入:你觉得兰兰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女孩?

请上来板书。

2、师: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兰兰是这样一个小女孩的?学生快速默读后,教师随面点拨,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

三、重点读悟

这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很形象,所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品德。教学中可以抓住爸爸、妈妈、奶奶说的三句话,进行重点教学,以期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划一划,划出大家喜欢这幅画的原因,学生反馈后,投影出示: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洗过手绢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让学生反复地读,说说自己的理解,说说从这向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把题目中的胖乎乎换成什么词?大家是喜欢兰兰的画还是喜欢兰兰的这双勤劳的手?

在充分朗读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一想,演一演。爸爸回家了,兰兰会怎么做,兰兰是怎样主动帮妈妈洗耳恭听手绢的,又是怎样帮奶奶挠痒痒的,大家是怎样表扬兰兰的,兰兰长大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知道兰兰是怎样的一个孩子,我们要向她学习什么。在读、演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教师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

在读中感悟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语言文字训练。如体会替、给、帮的用法,可以设计以下练习(投影出示):

我会说:

我替爸爸()

我给妈妈()

我帮老师()

我为大家()

()

最后一句为弹性设计,让学生自己想想说说。

四、延伸拓展

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小手(投影出示):

这双()的小手替()。

这双()的小手给()。

这双()的小手帮()。

这双()的小手为()。

这双()的小手能()。

这双()的小手会()。

说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书中的胖乎乎的小手,也不要局限于说是一双勤劳的手,可以是能干的,可爱的,灵巧的,等等。在学生说完后可进一步引导,谁觉得自己的手最漂亮,谁觉得自己的手能干,说一说,并把画贴在教室的墙上。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也在无形中渗透了爱劳动,孝敬长辈的思想。

小学三年级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学习第一段,能有感情朗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大意,能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难点:了解课文大意,能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课题,读

2、了解刘胡兰:抗日小英雄,山西人,10岁参加抗日救国儿童团,1947年1月12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壮烈牺牲。毛主席亲自为他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听录音,听清课文中生字和多音字血的读法?

2、自学生字新词

3、检查反馈:

●字音: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指名说规律齐读

血(xuexie)

鲜血(xue)输血(xue)血淋淋(xie)流血(xie)xie多用于口语

●字形:形近字组词

叛()徒()牺()牲()挽()怒()

判()陡()洒()姓()搀()努()

●轮读课文,正音

●提出不懂得词语,互相解答威胁、挽词、铸成

●提出不懂得问题,评议提问质量

三、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刘胡兰牺牲的时间、地点?她为什么会被敌人杀害?

2、反馈:指名答题把两个问题连起来说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由于叛徒出卖被捕了,因为她坚决不肯说出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被敌人杀害。

3、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质疑问难:为什么要描写天气?

●找到有关句子,读

●理解把什么比作刀割一样,刀割是什么感觉?这说明什么?

●体会天气的阴冷,给人带来一种什么感觉?这样的天气常会发生怎样的事?

(难受,压抑。)

师小结:这句话不但写了景(天气阴冷),还写了情,这天是刘胡兰遇害的日子,感到像刀割一样疼的不仅是人们的脸,更是人们的心。

3、怎样才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用低沉缓慢的语调齐读第一段。

五、复习、作业

1、抄字组词,抄写词语

2、收集有关刘胡兰的资料

板书:

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血(xuexie)

鲜血(xue)输血(xue)血淋淋(xie)流血(xie)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懂学习提示,初步知道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要求和方法

2、能有感情的读刘胡兰与敌人的三次对话

3、理解叛徒、出买的意思

4、体会刘胡兰对党无比忠诚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的读刘胡兰与敌人的三次对话

难点:能有感情的读刘胡兰与敌人的三次对话,体会刘胡兰对党无比忠诚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读第一段

二、学习自学提示

1、读提示

2、思考:提示对我们朗读课文提出了什么要求?本单元主要学习那方面的朗读?

怎样才能有感情读好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心情,读出说话的语气)

三、学习第二段

1、听录音,思考反馈

●敌人要从刘胡兰那里得到什么?

●敌人用什么手段对付刘胡兰?圈出有关词语?(收买、威胁、毒打)

2、第一回合的斗争

●理解收买,敌人用什么收买刘胡兰?

●刘胡兰怎样回答?

●刘胡兰真的不知道吗?他为什么不说?

●她说这话时心情怎样?(不知道其实是不告诉你们的意思,从大声说可以看出刘胡兰态度的明朗、坚决,没有丝毫犹豫;从不知道后的!也可以看出刘胡兰的坚决,毫不在乎。)

●有感情朗读重点;刘胡兰的话

3、第二回合的斗争

●理解威胁,敌人用什么威胁刘胡兰?

●刘胡兰怎样回答?

●比较刘胡兰的两次回答,有什么不同?

(多了愤怒、就是两个词,重复了一遍不知道。)

●她说这话时心情怎样?

(这次回答比前一次更坚定,语气更强烈,是斩钉截铁的。)

●有感情朗读重点;刘胡兰的话,感情比第一次更强烈

4、第三回合的斗争

●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鲜血直流说明敌人打刘胡兰打的很重,刘胡兰招受了巨大的痛苦。钢铁铸成、一点儿也不动摇说明刘胡兰英勇不屈,对党无比忠诚)

●有感情朗读重点;感情比第二次更强烈

5、齐读第二段,你认为刘胡兰是怎样的人?

四、作业

1、课作3、4

2、练习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板书:

敌人刘胡兰

收买我不知道坚定

威胁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更坚定

毒打一点儿也不动摇无比坚定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愤怒、光荣造句

2、理解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刘胡兰的英勇不屈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意思

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刘胡兰的英勇不屈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2、说说刘胡兰在敌人面前是怎样的英勇不屈?

(从三方面说:收买时、威胁时、毒打时)

二、学习第三段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划出有关句子

2、反馈:

●语言:她说这话时心情怎样?(要杀要砍由你们,看出她视死如归,为了保守党的秘密,连死都不怕;怕死不当共产党,看出她在入党时就做好了为党献身的思想准备)

有感情朗读

●行动:迎、踏、走(特别是走,可以看出刘胡兰不等敌人动手,自己英勇赴死,这种英雄气概令人佩服。)

有感情朗读

3、有感情朗读第三段动词重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刘胡兰的英勇不屈

5、读2、3两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刘胡兰的英勇不屈(从四方面来说)

三、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

2、毛主席为什么亲笔写挽词?

3、体会才的意思(除了强调年纪小,还写出了人们悲痛惋惜的心情)

3、理解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意思

四、作业

1、用愤怒、光荣造句

2、分角色表演课文

小学三年级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4个。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拉松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马拉松吗?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马拉松,好吗?

3、板书课题:《马拉松》(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接读。

勃、腊、侵、抗、胜、翘、菲、晓、届、奥、匹、项测、确

(3)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野心勃勃、希腊、侵略、反抗、胜利、翘首以待、菲利、知晓、第一届、奥林匹克、项目、测量、确定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的马拉松是什么地方?那里有一段怎样的故事,想知道吗?

①指名接读14自然段。

②指名说说。

③说说:菲利比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14自然段。

⑤齐读14自然段。

(2)在小组合作中学习:

①自由读第5自然段。

②讨论:马拉松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

③指名汇报。

④喜欢马拉松的同学起立读第5自然段。

(3)指名一个小组读第6自然段。

①指明说说:马拉松的长度。

②让学生换算,感受长度。

(4)齐读课文。

(5)*说说:你了解到的,在马拉松比赛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的故事。

*说说:历史上其他传递信息的故事。

三、布置作业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1、通讯

马拉松坚持不懈,顽强拼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12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野、勃、腊、抗、胜、晓、届、奥、匹、克、项、确12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马拉松》。

2、出示14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勃、腊、侵、抗、胜、翘、菲、晓、届、奥、匹、测、确

3、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野心勃勃、希腊、侵略、反抗、胜利、翘首以待、

菲利、知晓、第一届、奥林匹克、项目、测量、确定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野、勃、腊、抗、胜、晓、届、奥、匹、克、项、确

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形近字区分:

侵()腊()即()翘()

浸()蜡()既()翅()

4、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反抗、胜利、确定、测量、野心勃勃、()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四、板书设计:

11、通讯

马拉松

小学三年级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一、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二、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一、爱心的神奇力量。

二、丰富的想象。

教学构想

奇思妙想旨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不应该由教师去讲解,而应由学生在学习了课文后自己去品味、感悟。在品味、感悟的基础上在发挥能力。《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没有文字障碍,一定在学生自己阅读、朗读的基础上,讨论童话的主题。

课时:一节

教学流程

讨论----朗读----想象----感悟

朗读设计

一、学生朗读

目的:初步感知、感受课文内容。

可以提的问题: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二、教师范读

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可以提的问题:感悟、认识小姑娘的爱心,学生可以考虑,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

三、学生朗读

目的:深入理解课文。(学生喜欢的句子、文段。)

可以提的问题:认识小姑娘爱心的宝贵,争取做一个具有爱心的人。

朗读层次

1、浅显了解2、深入知道3、品味含义

目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小姑娘高尚的心灵和纯洁可爱的形象。

教学环节

导入:每个同学都热爱自己的父亲、母亲,热爱自己的家人。比如关心爸爸妈妈下班累不累,爸爸妈妈下班后给他们倒一杯水,给他们拿拖鞋等等。

讨论: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讨论的内容1、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举例;2、作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

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则是陪伴我们的一位良师益友,为我们编织美丽的生活花环,给我们无穷想象的空间。那你们都听过那些童话呢?大家都熟悉安徒生和格林,熟悉他们的《睡美人》、《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姑娘》等。展示学生绘画作品(作品都是学生心目中最美最喜欢的童话人物),按作品顺序依次说出喜欢的理由。

什么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通俗易懂、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一个与你们有着同样年龄的小姑娘她有着对妈妈的爱心、对所有人的爱心。(对作者的了解,请同学们看课文下的注解。《七颗钻石》这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主要作品有《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板书:童话七颗钻石

朗读

学生朗读课文

目的: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分散朗读,四人一组,每人一节,一生读,其余三人听,再推选代表在全班朗读。

问题: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朗读前要求学生注意:1、在课本上注音。2、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准加字的音:干涸(h)水罐(gun)绊(bn)倒舔(tiǎn)净

一瞬(shn)间咽(yn)了一口唾(tu)沫(mo)

讨论,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补充: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两次让水的感人故事,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

教师范读

目的:理解文章大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问题:为了认识小姑娘的爱心,学生考虑,自己认为这篇童话哪些地方写得好。

讨论,出示三题,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

课文导读

1、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2、发生了哪些变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3、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板书:空木水罐----有水----端正地放着----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巨大的水流

想象

1、细读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情节,圈出感人的词来。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累的倒在地上,会做什么样的梦,好梦?恶梦?或联系自己口渴,要喝水,但到处找不到水最后渴醒了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3、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写出上帝的心理活动。

板书:夸张、想象

讨论:正因为上帝对小姑娘的考验不再犹豫了,所以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七颗钻石飞到天上,变成北斗七星。这是全文最让人振奋的情节。(大熊星座即北斗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的七颗亮星。用直线把勺形边上两颗星连接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约5倍的距离,可找到北极星。故此两星又名指极星。北斗星是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感悟

品味朗读,《七颗钻石》透过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寄托了一个道德期盼:要尽量为别人着想。引导学生阅读这篇作品时,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小姑娘纯洁可爱的形象;透过喜出望外真想但就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语,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同时,可以从题目上去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为什么不用一罐水而要用七颗钻石作标题钻石和星星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短文中,它们正是纯洁心灵的幻化物。全班齐读第四节,启发学生来参与片段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提示:爱心像北斗齐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板书:爱心永恒普照人间

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

当堂作文训练

1、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写下去呢?试给故事续写一结尾。

2、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幸喜之景。

3、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成怎样的世界?

讨论,承第三个题目转入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小学三年级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小学三年级课件 篇8

教学目的:

1、能借助拼音读懂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课文内容。

3、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明白只有认真、虚心、耐心学习,才能学好本领的道理。

一、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了许多鸟,可是你们有没有观察到不同种类的鸟,它们搭的地方和窝的样子是不一样的,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来学《群鸟学艺》这篇课文,了解鸟儿们是怎样学本领。

2、质疑课题

(1)、什么是群鸟?

(2)、艺的意思是什么?

(3)、群鸟学的是什么本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三、读画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按课文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找出不理解的句子、词语做上记号提出来。

(2)、你从哪句话中学到了什么?或懂得了什么时候请提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指导朗读:

(1)、有哪些鸟向凤凰学搭窝?

(2)、它们各是怎么学的?怎么做的?

3、过渡句:我们来看看小燕子怎样向凤凰学搭窝?

4、请一位同学朗读6--7自然段。

讨论:

(1)、在这两个自然段中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他同学边听边画出凤凰教小燕子搭窝的过程,分成几个步骤,用标出。

(3)、能用上quot;先再然后这个并联词说一句话。

5、认为要学好搭窝最重要的是什么?

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答:无论学什么,只要虚心好学,认认真真,有耐心就能学到本领?

四、读演结合,感悟中心: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推荐代表朗读,分角色带动作表演课文内容。

3、你们认为谁表演最精彩,为什么?

五、总结、扩展延伸;

1、指导看图编故事:

(1)、分小组讨论

(2)、本组组长讲故事

六、联系实际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小学三年级课件 篇9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张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全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

这个故事十分有意义,学生不一定完全理解寓意,要引导阅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彼得最后说的话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梦想引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杨利伟叔叔从小梦想着能飞向太空,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杨利伟叔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能谈谈你的梦想吗?

许多人都有过寻找到金子发财致富的梦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涵道理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读情况。

四、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

(2)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五、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及时评价。

2、通过认真的聆听,相信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3、回答上面的问题。

4、再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里写了彼得一无所获?(1-2)哪里写了他找到真金?(7)

六、作业:

1、写字。

2、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名言,你最喜欢哪句名言,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同学们知道的名言可真不少。从名言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很多知识,而且懂得了不少道理。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懂得更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起读。板:22金子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板:梦想

3、过渡:那么,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二、整体感知,学生质疑

1、轻声读读4-7自然段,想:他的梦想有没有实现?

2、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初读彼得的话)

(1)轻声读这句话。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4)小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老师想了想,其实你们的问题都可归纳为这样一个问题:这里的真金指什么,他是怎么找到真金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让我们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读4小节板:真金

三、突出重点,读议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4。

(1)轻声读读4,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出示4)

(3)指导读好第一句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4)师描述:

同学们瞧,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

(5)想象:看到这些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呢?

(6)过渡:彼得又是怎么想的,一起来看看5。

2、感情朗读,感悟彼得的想法。(5)

(1)哪位小彼得来读读?

(2)赛读:哪位小彼得敢于挑战,再来读一读?

(3)从彼得的想法中,你听出了什么?

(4)小彼得们,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想一想。

(5)过渡:信心和希望,使彼得留下来。

3、理解真金,懂得道理。

(1)出示前半句:谁来读读这句话?

(2)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体会:全部精力)

(3)齐读前半句话:彼得留了下来,他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4)过渡:彼得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什么?

(5)出示后半句: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齐读。

(6)瞧,鲜花盛开了。(出示鲜花图)

(7)亲爱的小彼得们,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鲜花,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学到这儿,你认为真金是什么?

过渡:是呀,彼得找到了真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板:梦想

4、再读彼得的话

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生接)

5、故事学完了,老师很受启发,你有启发吗?

四、畅谈梦想,愿梦想成真。

1、其实,不仅彼得有梦想,老师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活到一百岁,在100岁的生日时你们都来祝我生日快乐。

2、那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五、作业:

同学们的梦想都很美好。愿意把自己的梦想告诉更多的人吗?那就请你用手中的笔把你的梦想写下来,好吗?

小学三年级课件 篇10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故事发生的时代离学生也比较遥远,故事内容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学生对课文的掌握要以各种形式的朗读为主要方法,采用不同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采用自读、同桌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读懂读通课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也要融入到朗读课文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通过自己的感悟受到教育。

文章记叙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当年,身居美国的华罗庚从报纸上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带领妻子和孩子毅然登上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全文主要以对话为主,语言较浅显易懂又简练,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忱尽显其中。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华罗庚的故事,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导语:今天,我要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华罗庚。(出示华罗庚肖像)板书:华罗庚

指导读多音字:华:做姓时读huà;还可以组词为"华山"。另一个读音是什么:huá中华,华丽

2,你知道华罗庚的故事吗?

先请搜集了华罗庚资料的同学讲一讲,老师补充。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46年,在美国当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华罗庚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二)初读感知

1,过渡:这篇课文又讲述了华罗庚的什么故事

2,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的生字,借助课后生字表里的拼音读准字音。

(三)识字学词

1,你们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找出来了吗?你们找到的是哪些字?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2,同桌互帮互学,识记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3,汇报交流。指名认读,说说识记的方法。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认读。

5,给生字口头组词,进一步巩固认读。

6,本课的词语库中有哪些好词

解放、惊异、坚定、敬佩、价值、贫穷、落后

认读词语,说说反义词:惊异

小学三年级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运用成语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要戒骄戒躁,刻苦磨练。只有谦虚谨慎、精益求精,才能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学无止境,刻苦磨练的道理。只有谦虚谨慎、精益求精,才能不断进步。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孟轲,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孟母教子

(1)领读课题(子,读zǐ)。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课题中的子是谁?(回答后板书:孟轲)

(2)谁能把这一课题解释一下?

(孟轲的母亲教育儿子)

2、简要介绍孟轲:我国古代,有一位与孔子齐名(人称孔孟)的思想家,名叫孟轲。母亲为了教育孟轲,曾经搬家三次。开始,他家离墓地不远,年幼的孟轲常常学做扫墓、筑坟的游戏。母亲见了,说:这里不是我们应该居住的地方。就把家搬到了街市的附近。小孟轲又学商贩叫卖起东西来。母亲见了,说:这里也不是我们居住的地方。再搬家,这次她把家搬到了学宫附近,孟轲游戏的内容变成了学习人们文明的言行举止。母亲见了,说:我们家孟轲住在这里才对啊!于是,就在学宫旁住了下来。后来,孟轲终于成了大儒家。

二、初读指导

1、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练习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孟母教子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是什么?

(1)这篇课文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孟轲的母亲教育儿子的原因;

②孟母教育儿子的具体做法;

③孟母教育儿子的效果。

(2)重点写孟母教育儿子的具体做法。

3、课文可以分为哪三段?

(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到六自然段为一段)

4、分步理解生字词。

(1)第一自然段。

①朗读,提出生字词:

孟轲kē天资zī聪颖yīng长辈bi宠chǒng爱沾沾zhān自喜忧心忡忡chōng

②对照拼音,读准字音

③结合课文内容想想词语的意思。侧重讲解:

天资聪颖:智商高,非常聪明。

宠爱:(上对下)喜爱。

沾沾自喜: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沾沾,自己以为得意的样子。

(2)第二、三自然段

①默读,提出生字词。

公孙sūn一旦dn樊fn笼lng

②认读后讲解:

公孙:和欧阳、司马一样,是复姓。

一旦:忽然有一天。

樊笼: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地方。樊,关鸟兽的笼子。

(3)第四、五自然段

①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弯弓搭dā箭jin嗖sōu獐zhāng呆dāi选xuǎn左zuǒ

②各自认读,提醒注意:嗖、左是平舌音;獐是翘舌音

③结合插图讲弯弓搭箭。让学生指左(左手、左边、左上方),讲选是挑选、拣的意思。

④讲解。

呆:发愣;

獐:一种动物,形状像鹿而较小,身体上面是黄褐色,腹部白色,毛较粗,没有角。

(4)第六、七自然段

默读,提出生字词:成绩。学生理解。

5、提示全课生字词,指名认读。

孟轲天资聪颖长辈嗖呆宠爱沾沾自喜忧心忡忡公孙一旦樊笼成绩獐选左弯弓搭箭

6、朗读课文,要求读通,结合正音。

7、用钢笔描红

资上面的次最后一笔是捺;下面的贝最后一笔是点。

宠、笼下面是龙,∕画要穿过竖弯钩的竖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这篇课文是怎么分段的?重点又是哪一段?(第二段)

今天,我们先共同学习第二段。

二、精读训练

1、第二自然段说孟母思来想去,终于有了办法,在这一自然段里有没有写办法呢?

(没有写具体的办法,只是说孟母兴致勃勃带着小孟轲去登山,同行的还有孟轲的外公公孙将军)

2、讨论:这里为什么不写?

(不写,我们读的人就会急于往下看个究竟,起到了吸引人阅读的作用)

3、妈妈用的是什么办法?请速读第三至六自然段,用一句话说说办法。

(孟母带着孟轲看外公公孙将军射箭)

4、外公箭法高明,可以用两个成语来概括。大家默读第四、五自然段以后一定能找到?

学生:百发百中百步穿杨(板书)

5、请读一读写公孙将军百发百中的话,找出两个表明百发百中的词语。

(外公慢条斯里地弯弓搭箭无一逃脱。两个词语是应声倒地、无一逃脱)

6、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7、请讲一讲百步穿杨的具体情况?

(1)各自轻声读第六自然段,练习复述。

(2)简单地说:在一百步之外射箭,能射穿指定的杨树的叶子。

(3)具体地说:(与课文内容同)

(4)指名讲述

8、读第七自然段,思考;

(1)这一夜,小孟轲为什么没睡好?

(说明他想了很多:自己天资虽然比较聪颖,先生和长辈都喜欢我,但我不应沾沾自喜;外公的箭法高明,能百发百中、百步穿杨可不是一日之功,是平时刻苦练习的结果。我可要刻苦学习,不能骄傲自满啊!母亲让我看外公射箭,用心良苦,是为了让我从中受到教育,有所长进,我可不能辜负她的一片心啊!)

(2)母亲让他明白了那么多道理,你们想想具体有哪些?

(外公的箭法好,是刻苦练习的结果;与外公相比,差得太远了。我可不能有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要继续前进,才会有出息)

9、如果要把第二段分为三层,该怎么分?

(第一层:第二、三自然段,写带小孟轲登山;第二层:第四、五自然段,写看外公射箭;第三层:第六自然段,写孟轲受到教育)

10、默读第二段,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11、学习第一自然段,孟轲的母亲怎么会想到带孟轲去看外公射箭的?

读课文回答,板书:沾沾自喜忧心忡忡

12、孟母教子的效果怎样?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雨后春笋蒸蒸日上

(2)说说这两个成语的含义

三、作业

1、联系课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沾沾自喜忧心忡忡百发百中四面八方兴致勃勃慢条斯理百步穿杨雨后春笋

2、熟读文中写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句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文中写外公百步穿杨的句子

(学生回答时,若把就这样左一箭右一箭,只射得那根柳条落叶纷纷也答上,可讨论:这句话要不要读?结论不用读)

2、读成语,正音

沾沾自喜忧心忡忡百发百中四面八方兴致勃勃慢条斯理百步穿杨雨后春笋

二、指导用成语造句

1、引导理解成语

(1)学生交流

(2)小结

忧心忡忡:心中忧虑不安。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百发百中:每次都命中目标,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准。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文中指四周围。

兴致勃勃:形容很感兴趣。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文中讲孟轲进步快。

2、讨论:在选成语造句时节应注意什么?

(一定要考虑在一个什么适当的情况、场合下,用得上有关成语。比如:沾沾自喜要设想在某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或进步而暗暗高兴,这个词有一定程度的贬义)

3、自选两个练习造句

4、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见补充

5、全班讨论,相机指导

小学三年级课件 篇12

训练要求

1、指导学生大体了解谚语的意思。诵读、背诵谚语,不断积累语言。

2、辅导学生自读,理解短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3、辅导学生进行听、说、评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训练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

(1)正确朗读下面的谚语。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火要空心,人要实心。--火心空,有氧气,才能烧得旺。人心实,信得过,才能办成事。

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人偶尔犯个小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悔过,小错不断,酿成大祸。

好事多做,恶事莫为。--好事要多做,坏事千万不要干。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树干直,做什么都能用得上,人正直,到哪里都能得到信任。

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茄子开的花,个个会结果,没有虚花。真诚的人说的都是真话,没有假话。

(这些都是谚语,内容上都是讲为人之道,教导人要正直、诚信,多做好事,改正错事,不做恶事。形式上音韵和谐,言语隽永深刻。)

4、学生朗读、背诵这些谚语。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学生提问质疑,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小问题:财主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得到快乐了吗?为什么?(回答时要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他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所以一个朋友也没有、只好答应老人的条件及他找到泉水后所想、所说、所做。)

5、组织交流、讨论。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完成总要求3。

训练准备制作《小摄影师》的朗读磁带。

训练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1、播放录音,回忆《小摄影师》的故事内容。

2、说一说你眼中的小男孩、高尔基分别是怎样的人?

(小男孩有礼貌,高尔基热爱儿童,关心祖国下一代。)

二、展开想象,设计情节

(1)假想结尾的几种可能

小男孩可能再来找高尔基爷爷,向他道歉并为他照相;也可能不好意思再来,通过其它途径找到照片,完成办墙报的任务;也可能观察了解高尔基的活动规律,在不耽误高尔基工作的情况下,完成照相任务。

(2)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续说。

要求:

A、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线索中思考,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设想情节的变化,想出补救的办法。

B、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情节合理。

小学三年级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词句和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继续练习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石的形状,理解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热爱,体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是哪里的一块石头,为什么称它为中国石,并初步了解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及中国石的特点。

(二)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为了解课文扫清障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再练习划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练习划分段落。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按预习要求,了解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边防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的,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石的样子的,画上记号。

(驻守在戈壁滩的解放军战士,拣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十分珍爱它,所以称它为中国石。)

2.自由读课文。在老师的辅导下结合句子的意思,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学(可同桌议论)生字新词,并正音正字。

驻(zh))守:部队驻扎某地(课文中指戈壁滩)进行防守。

戈(g5)壁滩:戈的本意是古代兵器,也指姓。词意见教案后资料。

积聚(j)):积累。

姗姗来迟: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指人迟迟到来。课文中用来形容春雨延迟到初夏才下,表达战士们盼雨的心情。

洗润(r)n):润,湿润。课文中指戈壁滩被雨水冲洗得湿润起来。

大漠(m^):漠,沙石覆盖的地区。课文中指部队驻守的戈壁滩。

瑰(gu9)丽:瑰,珍奇。课文中形容戈壁滩雨后的朝霞异常美丽。

朝霞(xi2):霞,因受日光斜照而显出红、橙、黄等颜色的云。课文中指戈壁滩上日出时东方的云霞。

倾泻(xi8):泻,液体快流。课文中形容朝霞像从高处流下大量的水,很快布满了滩上。

裸(lu%)露:裸,露出,没有遮盖。课文中指滩上的石头没有东西遮盖,极易看出它们的光彩。

俯(f()身:俯,头低下。课文中指低下身子选择可心的石头。

咚咚(d#ng):象声词,像敲鼓的声音。

勒勒(l8)车:一种由牛或骆驼拉的板车,草原和戈壁滩比较需要。

邀(y1o):邀请。课文中指赶车的小姑娘邀请我到珍珠泉洗石头。

昭(zh1o)君出塞(s4i):(见教案后资料)

饮(y!n)水:饮,喝。课文中指昭君出塞路过珍珠泉边喝水。

苦涩(s8):涩,舌头感到不滑润不好受的滋味。课文中形容水又苦又涩。

肖(xi4o)形石:肖,相似。课文中指像雄鸡形状的天然石。肖,这里不要读xi1o。的音。

版(b3n)图:版,有文字或图形,供印刷用的底子。课文中指我国的领土。

不禁(j9n):禁,忍住。不要读成禁(j@n)止的禁的音。课文中指我看见肖形石像祖国版图,忍不住喊出应该叫中国石。

傲(4o)然:傲,骄傲和自豪。课文中形容像祖国版图的雄鸡,坚强不屈地挺立着。

不仅(j!n):连词,同不但,用在前一半句子,后一半句子里常用而且、还等呼应,表示句子的意思更进一层。

皱痕(h6n):课文中指中国石表面皱起来的印儿跟祖国大陆的地貌相似。

祁(q0)连山:我国青海省南部,甘肃省西部山脉,海拔4000米。

吐鲁番盆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是我国最低的地方。盛产棉花、葡萄、哈密瓜。

依偎(w5i):偎,紧挨着。课文中指台湾、海南两颗肖形石,紧靠祖国大陆。

岛屿(y():屿,小岛。岛的总称,课文中指台湾、海南等。

稀罕(h3n):罕,少见。课文中指中国石是大家希奇少见的事物。这里的罕读时要儿化。

盛誉(y)):誉,名誉,名声。课文中指中国石获得最佳宝石的极大荣誉。

奉(f8ng)为至宝:奉,尊重。课文中指把中国石尊重为最珍贵的宝物。

快慰(w8i):慰,安慰。课文中指战士夜里站岗放哨时,摸到中国石,心里就感到痛快和安慰。

3.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以下各字注意不要误读:

散(s4n)布和散(s3n)落的散读音不同;

像看稀罕似(sh@)的中的似,不要读成s@;

虽(su9)然的虽不要读成su0;

大伙的伙应读儿化韵。

(二)通观全文,在了解本课主要事件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练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种方法,确定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一种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骤:先了解自然段共几句话;再了解每一句话说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画上记号。概括自然段段意时,可以摘录原句,可以把重点词语、短句拼凑成一两句话,或根据主要内容,编写段意。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2自然段: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奔出营房拣石头。

第3自然段:我把可心的石头一颗颗拣起来。

第4自然段:赶车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头。

第5自然段:我们舀泉水洗石头,发现一块像祖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

第6自然段:中国石正像祖国版图傲然挺立的雄鸡。

第7自然段:中国石表面皱痕与祖国大陆地貌相似。

第8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国石。

第9自然段:赛石会上,中国石赢得了最佳宝石的盛誉。战士们感到祖国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①内容一致或紧密相关的应归并为一大段。(一般表现为相关的地点、相同的时间或较集中的情节。)②个别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致,也不紧密相关,有独到的意思,就单独提升为一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二段(第2~7自然段):我拣到一块中国石。

第三段(第8~9自然段):战士们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

3.议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段:

①第1自然段为什么需要独立成段(第一段)?

(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开头,它交代了两点:战士们驻守的戈壁滩上,沙海和碎石是环境特点。因此,战士们拣石、赛石就成了他们的重要活动内容。这一段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环境特点,又总括说明课文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石的故事做了铺垫。)

②为什么第2~7自然段可以归并为第二段?第8、9两个自然段可以归并为第三段?

(第二段从第2~7自然段,写了拣中国石的经过。第三段,也就是第8、9两个自然段,写了大伙兴奋地观赏中国石,精心保管中国石和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从时间和地点的转换上,也不难看出两个段落的不同:前者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地点在营房以外的大漠之上;后者是在我拣到中国石之后,已经回到了哨所,以及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取胜和对大家的鼓舞等,是哨所里的活动。)

4.小结。

根据表达的需要,文章一般都要分段的。学习分段,归纳段意,是读懂全文,领会内容的必要手段。练习好分段、归纳段意,重要的是要先通观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再认真读懂每一个自然段,通过归并自然段,划分段落;再从自然段的归纳、提炼中,抓住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大段段意。

(三)质疑问难后,指名读课文(注意自然段、特别是大段之间,停顿时间要长些。)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依据思考练习第1题要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二、三段内容,体会我和小姑娘发现雄鸡形的石头中国石及观赏中国石特点的激动感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我和小姑娘发现雄鸡形石的激动心情及为它命名为中国石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阅读分析第一段。

1.读,即第一段开头。说说上节课归纳的段意。

(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我也成了石头迷。)

2.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可以查工具书)举目、沙海的海、漫滩的漫和可心。

(举目是抬眼四处望无边的沙海。沙海的海,形容沙漠无边。漫滩的漫是到处都有石头。可心是指满意的石头。)

3.提问:读了文章的开头段,我们了解到文章的主人公,也就是中心人物是谁?

(边防战士)

还了解到边防战士休息时常常做的一件什么事?

(拣石头)

还知道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什么地方?

(戈壁滩)

戈壁滩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教师根据教案资料(见后)再适当补充。)

4.在这样一个除了沙子就是石头的荒凉的环境中,边防战士为什么要拣可心的石头,还要举行赛石会?

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暂不做解答,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会理解这个问题。

5.课文开头段交代了边防战士在戈壁滩上拣石头,还开赛石会。接下来第二、三段仍然写的是边防战士在戈壁滩上拣石头,开赛石会什么的。大家读了课文,感觉到重复吗?为什么这样写?如果不是重复,那么第二、三段内容跟开头段内容区别在哪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大家议论后再回答。

(开头段的内容和第二、三段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区别在开头段是为了整体说明情况,介绍事情发生的背景,让读者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避免突然的感觉。例如开头,首先介绍戈壁滩的荒漠;说战士们休息的时候常常拣石头,举行赛石会,说经过十几次比赛等,都说的是经常的事。可是第二、三段内容就不同了:说的是在一个初夏的早晨,雨后大漠,风清气爽的时候,我拣石头时发现了一块跟祖国版图相似的中国石,并精心爱护它的故事。

显然,开头段的内容是第二、三段内容的概括和铺垫;第二、三段内容是开头段的具体和深入。

我们应该学习这种常见的开头,总说一般情况,接着其他段落再分述个别具体事例的写法,表现我们的学习生活。)

(二)阅读学习第二段。

1.读,再分出层次。

提示:第二段写拣中国石的经过。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用了7个自然段。回头看看我们概括的自然段段意,这7个自然段在记述拣中国石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或者说发生了哪些情况?仍旧用自然段归并法划分。先自己划分,再小组议论。

(第二段共7个自然段,可以归并、划分三层意思:

第一层(第2、3自然段):拣可心的石头。

第二层(第4~6自然段):到珍珠泉洗石头发现了中国石。

第三层(第7自然段):认真观赏中国石。)

2.再读第二段第一层(第2、3自然段)。从词语的恰当使用和生动的描写中,看看我是怎样拣可心的石头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提问:

①用原句子的意思解释春雨姗姗来迟。为什么春雨洗润戈壁滩,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呢?

(本该春天的雨迟到初夏才下,流露出战士们盼雨的心情。经雨水清洗润湿之后的石头,色彩更加鲜明,纹理更加清晰,所以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

②我背起挎包奔出营房拣石头时,看到雨后大漠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一下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雨后的戈壁滩:微风送来清新凉爽的空气。给人以爽快的感觉。白杨是高高直立、繁密茂盛的。朝霞异常美丽,像从高处流下大量的水,很快布满了滩上。经雨水冲洗过的石头,在朝霞映照下,显出珠宝的光芒,玉石的色彩。雨后大漠的风景这样美丽,在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拣石头,我的心情是兴奋的,舒展的。)

③课文把这些显出珠宝光芒和玉石色彩的石头,称它们为小精灵,我把可心的一颗颗拣起来。小精灵是什么?把可心的石头称作小精灵,这表达了我的什么感情?

(精灵是指聪明机灵的人,加小又表示了小巧可爱。把戈壁石称作小精灵,是把石头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行为的人看待了。这充分表达了边防战士对戈壁滩和戈壁滩上的那些美丽的石头的一种喜爱感情。)

3.读第二段第二层(第4~6自然段),洗石头并发现中国石的一层。

①赶勒勒车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的路上,讲了昭君出塞路过泉边饮水,把珍珠扔到泉水里,使水变甜并长流不尽的传说。这个美丽的传说,跟边防战士守卫边防,拣可心的石头的故事,两件事有什么联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小组议论后再解答,教师可做补充)。

(1900年前,西汉王昭君出嫁到塞外,对汉族和匈奴的民族和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课文点了这个故事,是为了表明:古人都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甘愿到塞外艰苦的地方去。何况今天我们的战士,更会以苦为乐地守卫边防,保卫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的。)

②来到珍珠泉,我和小姑娘舀水清洗拣来的石头时,小姑娘高兴什么,惊叫什么?

(高兴拣来的石头像这像那。惊叫是惊奇地喊起来,因为她发现了一块像雄鸡的石头。)

③当我接过来注视这块像雄鸡的天然肖形石时,发现很像祖国版图的形状。(教师可指中国地形图以显示雄鸡形状)这时,不禁喊出来:这像中国,应该叫中国石!,不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喊出来?中国石?小姑娘为什么也吃惊地看着我呢?

(我不禁喊出来,是我不由自主地喊出这块石头像中国,应该叫中国石!这是由于我太熟悉中国版图的形状像雄鸡了,所以看见了就没有思考,脱口而出,喊出来是表示太激动了。也进一步反映了战士们的心里总是装着祖国。至于小姑娘吃惊地看着我,也喊了一声中国石?是表明小姑娘对意外发现中国石感到非常惊奇,也感到十分喜悦。也同样表明了心中有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接着,我又补充说老师常讲,我们祖国的版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雄鸡用傲然挺立形容,太恰当了。傲然是什么意思?挺立是什么意思?这里表现了雄鸡的一种什么气派?包含着我的一种什么感情?

(傲然是坚强不屈的意思,挺立是高高直立的样子。这里表现了祖国的版图像坚强不屈、高高直立着的雄鸡,不可动摇,不可侵犯。我这样说,包含着一种深深地赞美祖国、热爱祖国的感情。)4.朗读这一段最后一层(第7自然段)。

①这一小段共写了三句话,看看哪一句话是概括这一小段内容的。

(第一句话)

②这一小段写了我和小姑娘认真观看中国石。从中国石这块天然肖形石的哪几方面观看的呢?比如拳头大小是从它的体积上看的,其他从哪些方面看的?

(除了拳头大小是从体积上看的,还有黄白色是从颜色上看的,不仅整体酷似祖国版图是从形状上看的,连表面皱痕的起伏与大陆地貌相似是从表面上看的。)

③我和小姑娘是从中国石的体积、颜色、形状和表面四个方面观看的,说明他们既认真又全面,这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非常喜爱这块中国石,觉得它太难得太珍贵了。所以看得很仔细,很全面。)

④整体酷似祖国版图,酷似怎么讲?

(酷似当非常像讲。就是中国石非常像祖国版图。)

⑤表面皱痕的起伏也与大陆地貌相似,地貌是什么?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也就是地形。)

大陆地貌是什么形态呢?看看中国地形图。

⑥小姑娘和我在中国石的表面找到了(教师边指地图,学生边说天山、祁连山、吐鲁番盆地、长江、黄河、大兴安岭。)紧接着,他们又做了什么工作?齐读最后一句话。又挑选了肖形石粒,让台湾、海南等岛屿依偎着祖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为什么台湾、海南和祖国这三个词加了引号?

(三个词都是指肖形石,所以用引号。)

台湾、海南等岛屿,等岛屿除台湾和海南指哪些岛屿?

(还可能指西沙、南沙等岛屿。)

依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靠着、挨着什么的?

(依偎是亲热地靠着,比单用靠和挨要有感情。依偎表示台湾和海南以及其他一些岛屿,像祖国的儿女,紧紧地亲热地靠在祖国母亲的身上,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小结。

课文第二段,写了我拣到中国石的经过。从在风清气爽的雨后大漠愉快地拣石,到跟小姑娘在珍珠泉洗石,再到怀着兴奋的心情观赏中国石。全过程紧紧围绕热爱边疆,心怀祖国这个中心,写得层层深入,充满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阅读第三段,深入理解战士们精心保管中国石,奉为至宝,以表现战士们身在戈壁,以苦为乐,心怀祖国的崇高感情。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为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深入理解战士们精心保管中国石并奉为至宝的事实,体会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读第三段(第8、9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国石赛石会上赢得了盛誉一层。

提问、思考并解答:

1.回到哨所,大伙像看稀罕似的抱着看中国石。这句话表现了战士们对中国石的什么感情?哪几个词语突出了这种感情?

(这句话表现了战士们十分喜爱中国石的感情。稀罕是大家认为中国石是希奇、罕见的事物。抱着表现了大家争先恐后地看中国石的场面。)

2.既然大家这样喜爱中国石,那又怎样精心保管它呢?精心是什么意思?

(精心是特别用心的意思。)

课文有代表性地列举出几位战士精心保管中国石的举动。他们是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说战士的举动。

3.写三位战友的举动中,有几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精心,是哪几个词语?

(军功章、工工整整、金字、专门、嘱咐、一定和千万)

再议一议这几个词语为什么突出了精心的程度很深呢?

(军功章是军人立过战功所得的奖章。装这种奖章的盒子用来装中国石,可见它多么珍贵。工工整整、金字是形容文书非常重视盒子里新装进的珍品。专门腾出一个抽屉,也表示中国石不是一般物品。一定、千万也反映大家对中国石十分珍重,要万无一失地保管好。)

4.战士们把中国石奉为至宝,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读最后一小段中的两句话寂寞的时候,捧着它看一看,心理感到温暖;夜里站岗放哨感到孤独,暗地里摸一摸,心理感到快慰。寂寞和孤独是什么意思?

(寂寞是孤单冷清的意思;孤独当独自一个人讲。可以想象:边防战士身处茫茫戈壁,远离家乡亲人,心理上不免产生寂寞和孤独的感觉,这是可以理解的。)

5.值得思考的是:当战士寂寞和孤独的时候,中国石为什么会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快慰?议论一下这个问题,然后回答。

(边防战士驻守茫茫戈壁,环境艰苦,生活单调。但想着自己站岗巡逻,就是为了守卫边防,保卫祖国,是无比光荣的。因此,每次捧起中国石,摸一摸中国石,就觉得自己跟祖国紧紧地连结在一起。所以,再艰苦、再寂寞也感到有意义,有价值,感到温暖,感到快慰。中国石寄托着战士们爱国之情啊!)

6.读课文结尾一句话。教师把这句话的结构改变一下(先果后因改成先因后果),看看意思变了没有,说法有什么不同:

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所以每逢假日,连里让我把它放在俱乐部里展览,战士们看了,都说戈壁滩虽然艰苦,可苦中有乐。

(两句话的意思没有变,但说法不同:原句先说事情的结果,后说事情的原因;老师改的句子正好相反:先说事情的原因,后说事情的结果,多用了一个所以。)

(二)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驻守戈壁滩的边防战士,拣到中国石,精心保管中国石和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的经过,抒发了边防战士身在边疆,以苦为乐,无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课件 篇14

教材分析:

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学情分析: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飞将(jiang)军将(jiang)领平明(ming)绰(chuo)出没(mo)草丛(cong)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过许许多多的古诗,你们知道哪些边塞诗?

指名背和小伙伴背小组背集体背

2、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卢纶就写了一首《塞下曲》,

出示古诗:塞下曲

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将李广,这首诗,就描写了关于李广的一个故事(李广射虎)

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齐读课题李广射虎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李广射虎》一课的导入,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比赛背诵边塞诗。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把诗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人物

1、这首《塞下曲》小朋友会读了吗?我们比一比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请三个学生读(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2、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都会读这首诗了。李广是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的第二节,看你能用一句话把李广介绍好吗?

学生可能说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师:还有人补充吗?

把他的美称也要说进去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当时的责任是?镇守北方边境

再连起来说完整

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曾经镇守过北方边境。

教师评价:真聪明,能把第二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起来介绍!

3、我们连起来把第三段读读

(1)有一个词语读得非常好,出示:神勇无比我们再来读一读。

(2)理解词语神勇无比

(初读诗歌,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古诗,教师检查,

2、用一句话来介绍李广(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的习惯和学会概括的能力的养成打基础。)

三、读懂诗句

1、师:唐代诗人卢纶写的这首《塞下曲》就写到李广神勇无比的一件事,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看你都能读懂吗?

(学生读诗)

2、师生交流能不能读懂。

师:二十字的一首小诗确实没有什么难懂的。不过,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学习贵在有疑问,有小的疑问就会取得小的进步,有大的疑问就会有大的进步。我想只要大家潜下心去读这首小诗,不见得就都能读懂,有疑问在学习可是非常宝贵的呀!

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和句?

(学生再次读诗)

3、质疑

(教师相机打上问号)

学生可能会问的林暗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明白。

夜引弓的引是什么意思?

石棱的棱指的是哪儿?

平明白羽

三年级下册课件六篇


三年级下册课件 篇1

一、课前基础训练:

1.打开听写本,我们来听写三个四字词语。注意写字姿势。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喷薄欲出

2.出示课件:请与屏幕上的词语对照。注意:“旭”是半包围结构,“薄”是上下结构,注意三点水的位置,“欲”是欠字旁,错的请订正。

3.老师再给大家推荐几个四字词语。

后羿射日 夸父逐日 骄阳似火

烈日炎炎 遮天蔽日 如日中天

教师领读,指名读,齐读。

4.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刚才听写的和积累的这些词语都跟什么有关?(太阳)板书:太阳。出示图片:太阳及课题

二、导课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天落下;我们迎着朝阳上学,沐浴着夕阳回家。几乎和太阳天天见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太阳。(板书:17)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太阳的什么知识呢?快来读一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

2.大家刚才读的都很认真,现在我来检查一下这些词语你能不能读正确。

其实 估计 繁殖 兽类 蔬菜 地区 比较 杀菌 治疗生存 预防 摄氏度抵得上 差不多 寸草不生

自由读 ,指名读,同桌检查读,齐读。

3.写字:这些词语中红色的字是要求会写的字,大家观察一下,你认为最不好写的字是哪个?预设:繁 殖 蔬

那我们就先来写写这三个字,教师边写边指导:“繁”字左上角的“每”没有下面的钩,各部分写的要紧凑一些;殖: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蔬”上下结构,注意左下部分的笔画和笔顺: 请你自己练习,每个字写两遍。(大家书写都非常认真,现在请把本子收起来)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同学们,《太阳》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讲的是有关太阳的科学知识。全文共分8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一个意思。下面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简单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并写在这段话旁边的空白处。(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2.我看大部分同学都批注完了,那你概括的正确吗?请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一会儿小组派代表给大家汇报。(出示合作学习及汇报要求。每个小组派两个代表发言,一个读,一个概括主要内容。)

3.小组汇报。第一段,哪个小组来汇报?

4.汇总:远 大 热 与我们 与云、雨、雪 与风 杀菌 与地球

5.理清层次:如果把课文分成两大部分,你认为哪些自然段属于第一部分?哪些自然段属于第二部分?(123是第一部分,45678是第二部分。)

6.小结:概括来讲,课文围绕太阳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说清楚的呢?

五、学习第一段,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请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太阳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问:谁来说说太阳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哪句话告诉我们的?

指名一生回答: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2.1.5亿公里是多远?(指名答)

出示句子: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者用了我们熟悉的步行和坐飞机来说明1.5亿公里有多远,让我们更容易理解。

3.谁能读出它的远?

4.大家看这两句话,作者用了三个数字具体说明了离我们有多远,让我们印象深刻,这种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叫“列数字”。

六、学生自主学习2、3自然段,了解“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课文的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太阳的“大”和“热”这两个特点。太阳到底有多大、有多热呢?作者又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的呢?下面请你自己选择一段来学习。请看具体要求:

自主学习要求:

①每人选择2、3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②太阳到底有多大?有多热?用“——”画出关键词句。

③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说明这个特点的?

④请你用朗读来表现太阳的这个特点。

2.学生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汇报流程:读句子,说方法,朗读。)

①学习“大”:

太阳有多大?(130万个地球那么大。)

作者拿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与遥远的太阳进行对比,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了太阳有多大,印象深刻。这种说明方法叫“作比较”。

谁能读出太阳“大”的特点。

②学习“热”:

谁选择读的是第三自然段?给大家汇报一下学习结果。(学生读句子)

这是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作者用了“6000、2500”这两个数字来说明太阳有多热。6000摄氏度有多热呢?我们家里刚烧开的水是100摄氏度,手放进去就会烫伤,而太阳表面竟然有6000摄氏度,真是太热了!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这里作者举了钢铁这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了太阳的温度很高。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这是写太阳表面温度,而它的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那就更热了,2500倍这个数字精确吗?(不精确)你怎么知道的?(估计)这个词体现了科学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因为中心温度无法测量,只能靠估计。

在这一段里,还有一句话也说明了太阳有多热,你找出来读一读。这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比喻)比喻是修辞方法,在说明文里,这叫“打比方”,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更形象地说明了太阳温度高的特点。

谁来读第三段,读出太阳“热”的特点。

七、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介绍的准确、具体、生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家后把太阳的特点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下课。

三年级下册课件 篇2

【设计理念】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使他们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实践中感受,积累语言;在实践体验、丰富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

【设计特色】

从语言入手,体验情感,又熏导语言艺术;超越文本,提升语言,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麻烦、提心吊胆、面如土色、闹”等词义。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借助文本,多角度地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

4、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正确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懂得邺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原因和西门豹认真调查,分析原因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围绕人物,理清思路

1、读题质疑:

围绕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自读课文:

课文围绕人物,重点写了什么?(自读课文要到位,要求能把课文读正确。)

3、理清思路:

课文哪一部分写惩治恶人?哪一部分是起因?哪一部分是结果?

二、创设情景,自读研究

1、创情景:

老师扮西门豹,你们就是我的谋士,咱们就要分头调查。

2、定组名:

讨论调查小组的名称。

3、明要求:

⑴ 你们想调查什么?交流,提示。

⑵ 阅读课文第2~9自然段,讨论并填表。

⑶ 小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三、汇报交流,点拨展开

1、帮助释疑:

你们在调查和写报告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

重点理解:

闹: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

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2、交流报告:

(重点交流调查结果)

四、小结提升,设悬延伸

1、通过调查,你们有什么想法?

2、大家说,“我”下一步该怎么办?

三年级下册课件 篇3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从困境中走出的故事。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课文共七个自然段,一、二自然段主要讲探险队员在南极遇到了困难,也就是事情的起因。三到六自然段交代了用冰取火的过程,其中第三自然段用一句话点明了火的重要性;第六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怎样取火。第七自然段结束在探险队员欢快的气氛中。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

二、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词,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积累优美的词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汉字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2、通过指导,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3、通过阅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并结合实际,谈谈运用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火,看到了火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经验回答。

是呀,同学们,火可以产生热量,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火,(边说边展示南极的图片资料)

2、你们来看,这是地球的最南端南极,(课件展示)通过预习,你们已经对南极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谁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南极是什么样的

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南极的气温很低、风很大,到处都是冰天雪地。

3、在南极这样烈风、酷寒、暴雪的环境里,人们更需要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发生在南极的与火有关的文章:用冰取火。板书:用冰取,补充课题。

4、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说点什么?

齐读课题。学生谈对课题的质疑,用冰可以取火吗?在什么情况下想到的这个方法?怎么取得?是谁想到的这一方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小声读课文,要求:(1)注意你的读书姿势;(2)把你掌握不准的生字、词多读几遍;(3)把不明白的地方划出来。学生自读课文,解决不会字的读音。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课文的内容。

查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开火车读(出示课件)

摄氏度徘徊几乎赐给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绝望恢复驱散跳跃一缕焦点茫然干燥蓬松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学生朗读课文,指名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他们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3、谁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自评,互评。

4、谁来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时候,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质疑,并互相解疑。

(三)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火的作用非常大。同学们积极动脑,各抒己见,总结出第三自然段。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体会火的重要性。

2、请同学读读这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一起读,在读中体会火的重要性。

3、既然火的作用如此大,那么在南极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打火器找不到了,会发生什么事呢?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学生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年轻的队员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着。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的是柔和的太阳,为什么现在却说是惨白无力的太阳呢?这个队员在思索,他在想什么呢?从中你都看出了什么?

(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对课文的理解,理解思索的含义及内容,通过理解惨白无力的太阳,体会队员此时的心情。)

4、他们真会默默地等待死神的到来吗?他们是怎样做的呢?读一读课文的第六、第七自然段。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探险队员是怎样做的。

学生读课文的第六第七自然段。展开激烈的讨论,小组内讨论探险队员用冰取火的过程。理解用冰取火的过程。产生质疑:半球形的冰透镜是什么样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用冰取火的过程。

5、师总结: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黑板上画出半球形的冰透镜,以及阳光通过冰透镜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

6、自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说说读的时候你注意了什么?学生踊跃举手谈自己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问题,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同学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指名读第六、七自然段,体会一分钟、两分钟又过了一会时间长吗?在这时队员会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这样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队员们此时的心情,和他们的聪明才智、顽强的意志品质。

7、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凭着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他们终于成功了!引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团红红的火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节日。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进一步体会火的作用之大。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探险队员的心情,知道火的重要性。

8、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运用科学道理和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的。

(四)作业设计

必做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读本课所学生字。

选做题:思考课后第一第二题。

实践创新作业: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产生火。

三年级下册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10个一类生字和9个二类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不同人物语言的含义,并能说一说自己的第一次。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中任务的语言和重要的语句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人生的每个第一次成功都是十分不容易的,需要自己不断地付出。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主要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有关于描写第一次的文章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能够读熟课文,学会本课的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演讲,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相信你的每个第一次都会给自己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你愿意给同学们讲一讲你当时的心情和经历吗?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第一次》。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练习读课文,初步在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订正。

2.听老师读课文,思考:你能不能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来。

4.指名读课文。

三.学习一类生字。

旁:已学过。

阶:(1)台阶:阶梯。(2)等级:官阶。阶层、阶段、阶级、阶下囚。

退:已学过。

腿:已学过。

哆:由于生理和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哆嗦。

愿:(1)愿望:心愿、志愿、如愿、平生之愿。(2)愿意:情愿、自愿。(3)愿心:许愿、还愿。

袜:袜子:袜底、袜筒、袜套、袜船。

沿:多音字。yán:(1)顺着:沿途、沿街、沿岸、沿海、沿边(2)依照以往的方法、规矩、式样等:沿袭、相沿成习。(3)边儿:边沿、炕沿儿、前沿。yàn:水边:河沿,沟沿。

积:(1)积累: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积土成山。(2)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积习、积弊。(3)乘积的简称。积存、积德、积极、积劳、积木、积压、积云。

执:(1)拿着:执笔、手执红旗。(2)执掌:执政、执教。(3)坚持:执意不肯、各执一词。(4)执行:执法。(5)凭单:回执、收执。执迷不悟。

四.巩固一类生字。

五.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含义,能读文中的重要句子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一.明晰课题含义:同学们齐读课题,想一想当你经历第一次时心情会怎样,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读这一段,你能知道些什么呢?这一段对于全文来说有什么作用呢?(交待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不满一周岁的小孩。故事发生的地点:马路旁。说明了这次经历具有一定的困难。)

2.读2、3两个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找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交流。再联系下文说一说小男孩是怎样成功的?找出描写小男孩的词语。(哆哆嗦嗦信心十足,注视前方积蓄力量,拿下高地胜利微笑)

3.老奶奶和妈妈分别说了什么?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4.最后怎样了?小男孩拿下了第一个高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五.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来。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写一类生字。

二.做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找学生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哆哆嗦嗦:由于心理或生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抖。

积蓄:积存。

信心十足:十分有信心的样子。

胜利:达到预定的目的。

(2)用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讨论交流。(在上一节课已经完成)

4.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第一次。

三.作业:写一写自己的第一次。

板书设计:

第一次

小男孩:哆哆嗦嗦信心十足

注视前方积蓄力量

拿下高地胜利微笑

词汇积累:

旁边台阶小腿哆嗦愿望袜子河沿积蓄后退执着

三年级下册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的可爱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教师:投影,配套光盘,生字卡片

学生:

1、预习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查阅关于信鸽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入。

1、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感情,你体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鸽子之间的感人故事,题目是:雪儿。(板书:注意雨字头的写法,齐读,注意儿读轻声)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媚敷弧喃剩鸽捡哀悠阻忠递盼线慰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明媚的春天美丽的弧线艰难险阻飘飘悠悠千山万水轻轻捧起十分快慰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①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①爸爸带回(),我为雪儿(),盼望()。

②听爸爸说雪儿是(),我更盼望()。

③雪儿展开(),我心里()。

这三句话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小结

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说说我当时的感受。

2、引导:想想当你生病时,爸爸、妈妈又去上班了,你一个人独自在家时,你会有何感受。

3、指名交流体会。

4、现在,就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读这个小节。指名读

5、小结:你读得真好!同学们,我们读课文时就应该这样,要注意体会人物的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来朗读课文。

五、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并交流。

2、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剩鸽捡盼线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以及哀字。

3、辨别弧和孤

4、范写,明确注意点。重点指导剩、哀

2、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刚才,在第一节课上,我听到你们一直在呼喊着一个名字。是谁啊?你来喊一声。你来喊。你也来还喊。齐读课题

2、多么好听的名字,多么美丽的白鸽。它在我最孤独、寂寞时,来到了我的身边。

齐读第一段。

3、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我与雪儿的故事。

二、学习25自然段:

1、让我们打开书本,边读边想:在你眼前出现了几幅感人画面?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交流:

2、你们读得很认真,一定也看到了很多感人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疗伤、飞翔、送别)

(一)、疗伤图:

出示第二自然段。想想:从这段中,你能看到哪些画面?

(1)看到一只(受伤、失去自由、充满哀伤)的鸽子。

a、谁来读读这只可怜的鸽子。个别读。评议。(你觉得他读得怎样?谁能读得比他还好?)(太可怜了,他的朗读让我看到了一只翅膀正在流血,身子在不停颤抖的鸽子。

听了他的朗读,我同情受伤的鸽子,同情它的遭遇,我会憎恨那个打伤鸽子的人。)

b、师:你真是个善良的、充满爱心的孩子。看着受伤的鸽子,我们着急、我们心疼。

引:那么,小作者怎样呢?这段话中,哪些描写也让你感动。

(2)、疗伤。

a、个别读。啊,你真会读书。你已经读出了作者的内心。谁也体会到了?再读。

b、看着受伤的雪儿,作者心里怎样呢?(同情、爱怜、关切。)

师:对啊,我们知道作者此时正在家养伤,当她看到受伤的鸽子,心里格外同情、怜爱它。真是同病相连啊!

c、引读:所以,看着可怜的鸽子,我和爸爸连忙给它(洗了澡,敷了药),不一会,它变得(雪白雪白的了),我高兴的给它取名叫(雪儿)。

引:从小作者的行动中,让我们深切地感受他对雪儿的同情和关心,还有哪些描写也让你感动。

〈3〉安慰的话语。(6句)(亲切、关心、关爱。)

a、个别读。多么亲切的话语,我觉得你读得特别好。点击:你的家、安心。

b、谁也能读一读。从作者发自内心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当成了一家人了。他用亲切的话语安抚着受伤的雪儿,更抚慰它不安的心。相似的遭遇使作者对雪儿格外同情。)

c、师:是啊,相似的遭遇,使作者对雪儿格外关心、同情。

d、练读。

(4)相伴。(第7句)

这段话中,你还看到哪副感人的画面?

a、出示。谁来读读这段,想想:你们体会到什么?(天天、一起:相依相伴一起看蓝天、白云心情是多么的愉快。我们不再。。。。)

b、想象:看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自由自在的白云,我在想什么呢?(向往外面的美好春光,雪儿也向往一望无际的蓝天。蓝天才是雪儿的家,白云才是雪儿最好的伴侣。

盼望自己的伤快点好起来,能向飘飘悠悠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

插:信鸽你能联系上下文学习,真不错。是啊,从爸爸的介绍中,我对雪儿了解更多。

c、刚才我们看到了一副感人的疗伤图,感受到了我和雪儿相依相伴时的浓浓的情谊,后来,我对雪儿的感情进一步加深了,你从哪里看出?

d、用体会到的感情,我们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二)、知雪儿:

(1)、从爸爸的介绍中,我对雪儿了解更多了?

(2)、自己读3,想想:听了爸爸的介绍,我觉得雪儿怎样呢?

(是啊,你为雪儿骄傲、自豪!)

雪儿,真(了不起、勇敢、作用真大呀,雪儿忠实的蓝天信使。。。。),

(3)、出示。谁来读。

师:我对雪儿的相知更多了,盼望雪儿的伤快点好起来的心情也更加急切。齐读。

(三)、飞翔:

引:看,雪儿在我的悉心照料下,终于飞上了蓝天,那又是怎样的一副画面呢?让我们自己先读读4节,看谁读得最好。

(1)、来,我们来进行一次朗读挑战赛。你准备挑战谁?

(2)、你们深情并茂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一副美丽的画面。

(3)、出示图。你看到什么?(张开它雪白的翅膀,在蓝天上尽情飞翔。它舒展开洁白的翅膀,在蓝天上跳起了优美的舞姿。)

(4)、师:我们禁不住为雪儿欢呼,来,你来欢呼一声。(大声、高兴、)

(雪儿你终于康复了、你会飞了、你回到了蓝天妈妈的怀抱、你飞得多高,你飞得多美。)

(5)、加动作,一起来欢呼。

(6)、是啊,雪儿飞上了蓝天,终于实现了我们的愿望,多么令人高兴、多么令人兴奋啊。来,让我们站起来,和雪儿一起在蓝天中飞起来吧!加动作,把这一节背一背,也可看几眼。

(四)、离别图:

(1)、老师听着你们富有感情的朗读,也想来读读课文。请你闭上眼睛,想想:你看到什么?

(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转着圈儿:为什么?难舍难分咕咕直叫:说什么?喃喃:什么意思?谁来喃喃的说一说。问:多日的心愿,应该高兴,为什么低声细语?

(是啊,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是雪儿给我带来了快乐。当雪儿翅膀受伤时,是我挽救了它的生命,给了它悉心的照顾。我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我们之间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要分别了,多么让人舍不得呀!)

(3)师:我喃喃低语时,眼里已经充满了泪花。虽然我有一千、一万个舍不得,但我还是把雪儿。。。。。轻轻捧起。动作,对的,轻一点。

想想:轻轻捧起雪儿,默默地说:

雪儿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

祝福是什么意思?你觉得此时,翱翔在蓝天的雪儿心情怎样?假如它会说话,它会对关心照顾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雪儿渐渐地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我此时变得(),高兴的是什么?得到的安慰又是什么?

(4)、多么感人的一个告别场面,师生共演。

(5)、写话:多么感人的离别场面啊,它已经深深地记在我们的心里。现在,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联系上下文,写出这段感人的告别情景。

三、总结

1、板书:在相依相伴、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和雪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即将分手了,我们又是多么的舍不得啊。看,此时,雪儿慢慢飞远了,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喊一声:雪儿。

2、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我与雪儿之间的深情。

3、指导背诵4、5小节,积累好词句。

三年级下册课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是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寓意;讲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水罐的神奇变化是学生感知爱心的力量。

难点:引导学生感知童话的色彩,锻炼想象力。

四.教学实数:

两课时。

五.教学具准备:

本课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问学生“同学们以前学过或者看过童话故事吗?”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回应并且再问“你们喜欢看童话吗?为什么?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

2.问学生“老师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每当夜晚来临仰望浩瀚的星空的时候,看到月亮你们会想起嫦娥奔月的传说,那么看到星星,你们会想到什么传说或者童话故事呢?”将学生引到课文中。

3.课件呈现作者的资料,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注意现实主义作家的.意思:揭示社会上的黑暗面,以此寄托自己美好的期盼与理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呈现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多读并读准字音、字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课件呈现要求学生会认的8个生字,先指名读再齐读,注意多音字。

3.课件呈现要求学生会写的15个生字,先指名读再齐读,注意个别难写的字的结构。

4.课件呈现课文中重点词语,先指名读再齐读,点出学生不理解的词语,让其他学生帮忙解决,老师进行总结。

5.提问学生课文大意,然后课件呈现大意,学生齐读。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形象?思考水罐到底神不神奇?神奇在哪里?

2.搜集关于爱心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 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形象?思考水罐到底神不神奇?神奇在哪里?

(老师总结水罐的五次变化:空木水罐 -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接着涌出了水流)

(二)再读课文,深化感悟:

1. 读第一自然段:

(1) 问学生哪些词语可以体现水的重要?(所有、干涸、干枯、焦渴而死)挨个解析每个词语体现的意思,并且用课件呈现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引导学生想象,水干涸的原因,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2)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 读水罐的第一次变化(空木水罐 -有水木水罐):

(1) 问学生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 引导学生想象小姑娘累到睡着后,会做个什么样的梦?(美梦与噩梦)

(3) 解析“竟”的意境。

3. 读水罐的第二次变化(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水依然是满的):

(1) 解析“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赶紧”的意境,帮助学生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知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2) 问学生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4. 读水罐的第三次变化(掉在地上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

(1) 问学生怎么这么巧小姑娘就被小狗给绊倒了呢?引导学生想象小狗身上可能发生过什么(小狗因为没有水喝,虚弱无力,快要死了,没有力气躲避小姑娘)。

(2) 小姑娘被小狗绊倒了,非但没有怪罪小狗,反而还给小狗水喝,这体现了小姑娘什么好品质?(小姑娘不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体现出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

(3) 小姑娘为什么只分给小狗一点儿水呢?(因为她还挂念着母亲)

(4) 帮助学生总结水罐变化的原因。

5. 读水罐的第四次变化(银水罐-金水罐):

(1) 问学生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 解读水罐变化不仅仅是因为小姑娘,母亲的爱心也使得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所以,是爱心才让水罐发生变化,只要又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6. 读水罐的第五次变化(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接着涌出了水流):

(1) 解析“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的意境,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现最终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再次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问学生水罐变化的原因。

(2) 如果没有爱心,那么生活会怎样?世界会怎样?(学生畅想回答)有了爱心,世界会怎样?让学生说说对于爱心的理解,老师板书。

(3)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有一颗爱心,多为他人着想(在路边遇到流浪者和乞丐的时候,学生应该怎样做)。

(4) 经过该变化,问学生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涌出后,水流会流到哪些地方?小姑娘周围会出现什么变化?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5) 齐读课文本次变化。

7. 结合课题理解第四自然段(即最后一段):

(1) 课件呈现最后一段的内容,学生齐读,并指名问学生该段的意思,点出作者以美丽故事结尾所寄予的美好愿望: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2) 问学生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老师解析钻石、星星与爱心的关心(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

(三)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哪些充满爱心的人或事?

(四)布置作业:

1.掌握好本课的字词。

2.回家做一个爱心贺卡,送给亲人或朋友;为劳累了一天的父母端盆洗脚水。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课件模板」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篇一)

三年级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三年级 02-19

2023加油稿13篇

中考加油稿 50加油稿 11-24

员工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合集

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 11-24

三年级作文课件经典12篇

三年级作文课件 05-20

商场营销策划方案推荐

商场营销策划方案 商场营销策划 11-24

心还是会疼最伤感说说189句

还是伤感说说 11-24

最新老婆检讨书(认错四篇)

老婆检讨书 11-24

神奇的翅膀作文热门

神奇翅膀作文 神奇作文 11-24

美食节主持稿推荐13篇

美食节主持稿 11-24

前台文员述职报告四篇

前台文员述职报告 11-24

酒店电子屏升学宴祝福语简短

电子屏升学宴祝福语 电子屏祝福语 11-24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