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变化教案

导师每一学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表,每位导师都需要将教案课表设计得更加完善。编写出色教案课表,可以避免导师忽略重要内容。本文将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水的变化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水的变化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探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应用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铺垫

师:同学们,开始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对对子”。老师说前半句(1只青蛙1张嘴),大家说后半句(2只眼睛,4条腿)。比比谁对得又对又快。

(师生对对子)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为什么对得这么快?

引导说出青蛙的只数与眼睛数、腿数都存在的倍数关系。

(预设:1只青蛙有2只眼睛4条腿,所以青蛙眼睛的只数是青蛙只数的2倍,腿的条数是青蛙只数的4倍。)

师:根据青蛙的只数与眼睛数的倍数关系,请你们快速地算出6只青蛙有几只眼睛?60只青蛙呢?600只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6 = 12

2×60 = 120

2×600= 1200

师:我们再来根据青蛙的只数与腿数的倍数关系,快速地算出5只青蛙有几条腿?10只青蛙呢?20只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0×4=80

10×4=40

5×4=20

2、导入新课

师:其实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有一定数学规律的,那么这其中的规律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我们要研究的——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请同学们大声把课题齐读一遍。

3、围绕课题质疑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预设:积的变化与谁有关?变化规律是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设计理念:我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将纯粹的算式赋予一定的游戏乐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一) 研究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题,并借助老师提供的自探提示,比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1、课件出示自探提示【找学生读自探提示】

(1)从上往下观察第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第二个因数怎样变化?积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2)从上往下观察第二组题,第一个因数怎样变化?第二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有什么变化?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3)你能用一句话将两组题中已经发现的规律概括起来吗?

温馨提示:如果你觉得自己研究有困难,可以和同学一起研究。

学生自己独立观察与思考,根据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完成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

2、根据自探提示,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

(二)归纳规律

1、分层概括概括

(1)学生汇报自探提示第一题,总结变化规律。

(演示对比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

汇报时找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学生汇报自探提示第二题,总结变化规律。

(演示对比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除以几。说明0除外。)

汇报时找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整合概括规律

通过观察、思考用一句话概括已经发现的规律。 学生总结不完整时,讨论这个问题. 得出结论:(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汇报时找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记忆。读规律,把关键词加重着读。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自探提示展开独立观察,小组交流,体验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

(三)验证规律

师:学生都看出规律来了,那么这些规律是不是适合所有的算式呢?下面一起来验证一下。

①(课件出示)请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填空。

45×20 = 900 12×5=60

45×10 =( ) 12×20 =( )

45×2 =( ) 24×5=( )

②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每位学生各写一组算式,每组2个,看一看积随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

师 :既然许许多多的乘法算式中都有这样的积的变化特点,它就是今天我们探究的积的变化规律。

师 :同学们,祝贺你们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让我们一起自豪地把这个规律再读一读,注意把关键词加重着读。

【设计理念:通过两个练习,体验验证数学规律的过程。】

(四)小结探索方法

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对探索过程的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策略。】

四、运用拓展

师:下面我们就要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一次数学大闯关,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火眼金睛

1、判断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应该乘4 。 ( )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1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除以10 。 ( )

(3)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也一定扩大4倍。( )

第二关:灵活机智

2、根据8×50=400,直接说结果。

16×50=( ) 8×25=()

( )×50=1600 80×500=()

第三关: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米,如果长缩小4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开放、灵活性、启发性和挑战性。通过小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水的变化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尝试探究。

教学时,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在教学例3时,直接出示两组题,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让学生讨论:因数变化了吗?积变化了吗?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你能猜出现在的积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猜想的?让学生在主动观察、讨论交流、猜想验证等活动中感受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创设猜想与验证、辨析与交流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

2.注重规律的概括、总结与验证。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逐步探究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并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将规律从现象上升到文字表达。在此基础上,及时举例验证,强化规律理解,这样的探究过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突破了思维和认知的障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校组织同学们为灾区小朋友捐款,四(1)班同学纷纷捐出自己的零用钱,为灾区小朋友购买一些学习用品。请你帮忙算一算,一盒水彩笔6元,买2盒需要多少钱?买20盒、200盒呢?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

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师: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预设 生1:其中一个因数相同,都是6。

生2:另一个因数分别是2、20、200,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

生3:积也扩大了。

3.揭示课题。三个算式之间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例题算式没有以纯算式的方式呈现,而是结合身边的生活情境给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1.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积的变化规律。

(1)课件出示第一组算式:

6×2=12

6×20=120

6×200=1200

(2)学生独立观察并思考。

(3)请学生说说所观察到的变化。

(4)集体汇报:

预设 生1:第1小题和第2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10=20,12×10=120,第二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生2:第2小题和第3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0×10=200,120×10=1200,第二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生3:第1小题和第3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100=200,12×100=1200,第二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00。

水的变化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科技的进步,热爱科学。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画面并配解说。(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半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地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2、你们知道这令人惊叹的成就是怎样得来的吗?我们一起到《农业的变化真大》中找寻答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知课文。

2、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三、识记生字。

1、语境认读,在文中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发挥想像,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用水果形字卡做“摘水果”游戏,摘到水果的同学带领大家识记。

4、叫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四、对照插图,再读课文。

a)学生再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b)分段指名读。

c)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所画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小节?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哪些词比自己用得好。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可以这样指导理解:(1)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2)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

其它词语,也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自由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从哪看出农业的变化真大!

a)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突破教学重点。)

b)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明白了什么。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六、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后挂图,清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

(循序渐进,设计有坡度,便于学生感悟。)

七、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你觉得农业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该怎么做呢?

板书设计:

34、农业的变化真大

杂交水稻

先进的科学技术大棚

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水的变化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录像、图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竞赛导入:

1、课前轻松轻松,进行地理知识竞赛,顺势导入黄河的相关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了解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3、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了解她的过去、现在、共同设计她的未来。学生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过渡:要了解黄河,有什么好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了解。)

阅读课文时先学习生字词:祸河、乃至、侵蚀、开垦、亩、经营、不折不扣。

1、齐读。

2、开火车读。

二、了解黄河的过去。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通过默读,了解黄河的过去。

2、学生汇报。

3、体会“摇篮”的含义,通过联想、与现实生活联系来理解。

4、出示20xx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朗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样的摇篮多么让人向往啊!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黄河边变了,她变成什么样子呢?

三、 学习黄河的现在。(现状和原因)

1、学习1、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黄河变成了什么样子?

2、学生纷纷汇报。(注意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回答)

3、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摇篮”变成这样的呢?(请学生读第六自然段。)

4、同学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归纳为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

5、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从无奈到愤怒)

过渡:正因自然与人为的原因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愤怒了她咆哮了。你们希望我们的黄河继续这样狂躁不安吗? 你想她以后……

四、共同设计黄河的未来。(学习最后一段)

1、要治理好黄河,关键是什么?

2、为了治理好黄河,科学家们事怎样做的?

3、我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呢?(让学生各抒己见)

五、环保拓展:争做环保小卫士。

1、 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留意我们的周边环境,你们发现有什么环境问题,你平时是怎样保护环境?

2、 仅仅靠我们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人都行动起来,那我们的环境就会焕然一新了,今天我们指导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为环保出一份力,向社会个各人士发出我们的呼吁。

3、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呼吁写在卡片上,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4、检查个别呼吁词。

六、小结。

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身边的环境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水的变化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究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初步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培养探索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获得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能灵活地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

学校组织同学们为希望小学的小朋友捐款,四(1)班同学纷纷捐出自己的零用钱,为希望小学的小朋友购买一些学习用品。请你帮忙算一算,一盒水彩笔6元,买2盒需要多少钱?买20盒、200盒呢?

生: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提问: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预设

生1:其中一个因数相同,都是6。

生2:另一个因数分别是2、20、200,2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成20;2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变成200。

生3:积也扩大了。

2.揭示课题。

师:三个算式之间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操作指导

出示例题时,不要以纯算式的方式呈现,而要结合身边的生活情境给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活动1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积的变化规律

1.课件出示第一组算式:

6×2=12

6×20=120

6×200=1200

2.学生独立观察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组内交流所观察到的变化。

4.集体汇报:

预设

生1:第1小题和第2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10=20,12×10=120,第二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生2:第2小题和第3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0×10=200,120×10=1200,第二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生3:第1小题和第3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100=200,12×100=1200,第二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00。

5.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小结: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活动2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积的变化规律

1.完成“课堂活动卡”。(见本书160页)

2.总结规律: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这组算式都是一个因数不变,积随着另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即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活动3举例验证,理解规律

1.刚刚我们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规律,这个规律适用于所有的乘法吗?以17×12=204为例,保持因数17不变,把因数12分别乘10、乘100,看积是不是也乘10、乘100;以26×48=1248为例,保持因数26不变,把因数48连续除以2,看一看积是否也连续除以2。

2.学生通过计算验证。

3.学生自由举例验证。

4.小结:当我们从一些实例中初步发现一个规律时,一定要举例验证,当这个规律在各种情况下都成立时,我们所发现的规律就是具有普遍性的数学规律,我们就能应用这样的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操作指导

在探究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算式、发现规律、验证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板块三应用规律,及时巩固

1.巩固基础。

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24×50=32×50=64×5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积的变化过程)

2.练习提升。

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读题理解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针对重点予以强调)

2.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51页“做一做”1、2题。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例3 (1)6×2=12

6×20=120

6×200=1200

(2)20×4=80

10×4=40

5×4=20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水的变化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

2.初步获得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巧导新课。

1.口答题:

(1)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

(2)把7扩大9倍是()

(3)把56缩小8倍是()

2.找规律写一写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36=444444444

——————————————

——————————————

为什么这样写呢?(第一个因数不变,第2个因数是9的几倍积就是111111111的几倍?)从这个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乘法算式里积的变化是和谁有关系?(因数)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探究规律

(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组题,算一算,再观察这组题里面的三个算式里面的因数和积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1)出示题目

6×2=

6×20=

6×200=

(2)先自己算算,再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中交流你的发现,准备汇报。

(3)汇报:先说结果,哪小组愿意上来边指边说你们的发现?(不同的学生汇报)

师:能不能把你们的发现用一句话概括呢?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师: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4,积会怎样?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4,积乘5,行吗?为什么?

(说明这两个“几”是一样的数。)

(4)出示题目

20×4=

10×4=

5×4=

算一算,比一比,这组题目又是怎么变化的?

(5)小组内交流,汇报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有没有想说的?除以0可以不?(板: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就除以几)

(孩子们我们数学追求的是准确,简练。你能不能把这两句话合并为一句呢?)先独立想,再汇报。

2.总结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4)这条规律是不是真的适用呢,你能用这个规律写一组算式吗?

要求:同桌合作,左边的同学写一个算式,右边的同学运用规律写一个算式。比一比谁做的快。

(5)汇报

三、巩固拓展,巧用规律。

1.根据8×50=400填空

16×50=()8×25=()

()×50=12004×()=200

2.判断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应该乘4。()

(2)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8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倍。积扩大8倍。

(3)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一定扩大4倍。()

(4)两数相乘的积是20,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也扩大a倍,积就是20×a。()

3.填空

(1)一个长方形的宽不变,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2)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3)一个因数不变,把其中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4.51页2题

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了什么?

4×6=245×10=50

(4÷2)×(6×2)=24(5÷5)×(10×5)=50

(4×2)×(6÷2)=24(5×5)×(10÷5)=50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短暂的40分钟过得很愉快,你们开心吗?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五.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在乘法算式里,如果两个因数同时扩大2倍,积会()。如果一个因数扩大4倍,另一个因数缩小2倍,积会()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积______________因数

在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水的变化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教学难点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 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课后反思:

水的变化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一位和两位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既为学习简便运算作准备,也有利于以后学习小数除法、分数和比的有关知识,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能运用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发现商随着被除数或除数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等活动去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的认识,遵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实现为前提”的重要理念。为了完成以上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突破教学难点: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多元化互动,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中去。学生一方面尝试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合作意识,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归纳出商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设计:

从四个环节进行,首先,谈话导入,揭示新课。在这环节没有创设情景,我认为这种探究规律课,直接进行探究要好些,另外,本课内容较多如果创设过多情景,可能难以上完。所以我直接安排学生快速抢答九道题,然后由学生分类,教师顺势提问:你是怎么分类的?由学生说出:按被除数不变、除数不变、商不变分类。这样直接为后面探究进行铺垫。

第二环节,探究规律,建构新知。从三个方面进行。

1、被除数不变,商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要强细讲解,先要学生整体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被除数不变,除数从上往下变大了,商从上往下反而变小了,反之除数从下往上变小了,商反而变大了。然后再详细讲解从上往下怎么变化,由学生总结规律;从下往上又怎么变化,又由学生总结规律。最后要求学生把以上两个规律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及时练习,在这我设计了231÷11=21 231÷33= 231÷77= 这组题学生不可能直接口算,必须要用以上学习的规律才能简便运算,所以,计算后要学生说理,这有利于突破难点。另外,实物展示,把教材中枯燥、抽象的知识,编成学生亲身经历富有情趣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自觉、自主地完成学习的创新要求,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2、除数不变,商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先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适当点拨,由学生总结规律,然后练习巩固。在这我也设计了一组练习: 132÷12=11 264÷12= 1320÷12= 做题过程同上。

3、商的不变规律,完全由学生先猜测规律,然后自己用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论证规律,最后用语言总结规律。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同时乘几(或除以几),乘的数字或除以的数字一定要相同,并且问一问这个数字能不能是“0”?为什么不能为“0”?最后也象前面两规律一样练习巩固。

第三个环节应用练习,拓展提升。这环节有三题: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一共3题都是整十整百,设计此题有利学生运用商不变规律进行简便运算。也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2、谁是它的朋友。学生通过计算就会发现320÷80与160÷40、3200÷800,1800÷600与180÷60是好朋友,而360÷60没有朋友,孤零零的请同学们帮助它找到朋友。开放性习题要开放性的练,才能真正拓展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思维,找朋友习题的设计一改以往“一对一”形式,让学生领悟到这种开放题的实质——不对应,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这样“找”,为每个学生都创设了主动发展的空间。伴随学生情感参与的游戏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3、思考题,填空。即可以巩固新知,又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尤其是第四小题,可以同时填乘也可以同时填除以,后面正方形中可以填不为“0”的任何数。设计此题是为了更好的照顾每个学生,让学优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好,让人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提高。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体验。

在上新课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放手让学生能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去发现规律。该课的教学让我真正感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创造的主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氛围。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收获希望,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达到真正感受数学的魅力。

水的变化教案 篇9

片断

“角色”学习,自读自悟

一、范读(或听录音),感知课文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2、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3、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书自己明白了什么。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挂图,请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

四、小组互助,自学生字

五、积累词语

请学生在每段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并模仿课文中的句子造句。然后重点读读记记课后列出的四字词语。

水的变化教案 篇10

一、聚焦“摇篮”

1.知道什么是摇篮吗?一提到摇篮,你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景象?给你什么感觉?[温馨、舒服、留恋……]

2.曾经有人说,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你想到些什么?

3.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那摇篮一般的感觉。

二、检查预习,明确自学任务。

1.正音:*媲美 繁衍 侵蚀 开垦 *折腾 不折不扣[多音字正音规则记少不记多。]

2. 自由读课前连接语,提炼主要问题: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启示?实践活动。

三、提炼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谨严的思路。

1.呵呵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默读圈画,写感受

2.1 自然段

(1)数字背后,你仿佛看到怎样的黄河?( )的黄河

(2)每一次决口,多少房屋良田被毁,每一次改道,多少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这又是怎样的黄河?

(3)数字的背后藏着苦难啊!齐读。

3.5自然段

(1)感受对比手法。

(2)想象:高出10米,几乎相当于3楼的高度,逐年升高的黄河,需要不断增高堤坝,对百姓来说,什么感觉?苦遇上决口,黄河两岸的百姓就更苦了,他们会怎么说?这就叫——叫苦不迭啊!

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此时的黄河吗?

板书——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发现这句话,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板书忧患:曾经令人心驰神往,此刻却让人心惊胆战

小结:这样的总起句和过渡句,抓住了就可以把课文的内容提炼出来。

4.67自然段

(1)——黄河变化的原因与对策这两段也可以通过提炼关键句的方式说得更简练学生自读。

(2)提炼: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科学家设计了多种方案治理黄河。

(3)结合板书4个关键句,说说课文浓缩文。

四、细读6自然段,感受启示。

1.曾经的黄河是美丽的摇篮,哪里温馨,温暖,可后来竟成了忧患,魔都圈画写出祸患严重的句子,读读,说说启示。

2.汇报:

(1)对比“4000吨”“550万亩”与“许多吨”“许多亩”的区别,感受原文的准确,更好地写出黄河忧患的危害之大。

(2)“越”句式特点的发现。

师生配合读。

能向后推推看吗?

究竟谁是背后的黑手?

五、创设情境,说说启示。

1998年初,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63位院士联名向海内外炎黄子孙发出“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呼吁。假设你作为其中一位,见证了黄河的沧桑变化,你将向人们说些什么?

水的变化教案 篇11

设计理念: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熟练地应用到计算中。

2、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建立知识结构,学会归纳、总结、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5、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美。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58页例4,59页练习九的内容。本课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上几(或除以几)积也乘上几(或除以几)的规律,并能熟练地应用到计算中。

教学重点:

掌握并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教法与学法:

直观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的城市在市政府的治理下,环境越来变得越优美。各生活小区地面种上了花和草,路面铺上了水泥砖。发挥你们的才智,贡献出你们的一份力量。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块水泥砖6元,2块水泥砖多少元?40块呢?200块呢?……谁先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6×2=12(元)

6×40=240(元)

6×200=1200(元) ……

师: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6和2是什么?12又是什么?

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为了方便把上面的算式分别为(1)式、(2)式和(3)式。

如果把(1)作标准,(2)式和(3)式分别与(1)式相比,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

分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汇报讨论结果。各小组选代表来说一说。

(在汇报过程中,及时鼓励学生。)

最后得出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师:刚才我们是从上往下来观察的发现了积的这样的变化,那从下往上观察,用刚才比较研究的方法,比一比,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具体应该怎样比?你的发现是什么?

学生自由来说,然后把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谁能把刚才大家的研究总结一下?积的变化与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作最后的总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三、质疑、巩固新知。

刚才我们找到的变化特点,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具有这个特点哪?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办哪?(我们可以找一些乘法算式的例子用刚才的比较方法研究,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具有这个特点。)

同桌相互出题,共同验证。(数大时可以用计算器帮忙。)

汇报验证结果。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研究,你们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出这节课的收获。

(师:你们说的太棒了!祝贺大家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愿意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吗?那就跟我走吧!)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

1、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8×150=

4×50=

2、根据12345679×9=111111111,直接

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2345679×18=

12345679×27=

81×12345679=

12345679×( )=444444444

12345679×( )=666666666

3、59页2题

4、59页5题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乘几 乘几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 积

除以几 除以几

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要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口算、计算、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学生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兴趣很高,交流得也很积极,但是让学生总结出积的变化规律还是有些困难的。因而,我想到我们平时的课堂在学生的总结能力上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关注。让学习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这样,学生自然就敢于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了。

另外,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学生对于基础的练习能够运用自如,但是灵活度较高的练习却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在选择练习时应该关注练习的广度和新鲜度,让学生见多识广、灵活运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2023监理实习周记

监理实习周记 11-02

医疗团队口号102句

医疗团队口号 11-02

三八妇女节赞美妇女的文案89句

三八妇女节妇女赞美文案 三八妇女节赞美文案 11-02

护师述职

护师述职 11-02

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系列5篇

企业管理规章制度 11-02

生气的句子

生气的句子 生气发怒的句子 11-02

处级竞聘演讲稿(精选十三篇)

处级竞聘演讲稿 11-02

教案精选: 语文教学反思(一篇)

语文教学反思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07-04

祝福生日的唯美文案优选71句

祝福生日唯美文案 祝福唯美文案 11-02

最新教案: 种群的数量变化教学反思(推荐一篇)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10-03

成长礼心得(优选7篇)

成长心得 11-02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