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趣祝福范文大全新加入的教师需要做好课堂教学所需的课案课件准备,所有的教师都应当精心设计他们的课案课件。课案是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方法。我极尽全力为您制作了“数学活动设计教案”,期望您会喜欢,我们热切欢迎您阅读我们的网页资料!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篇1)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育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 + 活动”。活动是实现目标的形式和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于整个过程。活动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做数学活动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形式,在 “ 做中学 ”、“ 学中做 ”。

教、学、做的一体化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到快乐、轻松、快乐。学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减轻了学习负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探索圆面积公式时:

1老师:刚才我们估计了这张圆纸的面积。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圆形纸张可以被切割成近似的矩形。

但在生活中,大多数圆形物体的表面并不是分成几个部分的。如何求任意圆的面积?今天,我们将用将圆组合成近似矩形的方法来探索计算圆面积的公式。

板书题目:圆面积计算公式**

2、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准备的圆形纸片把其分别平均分成16份和32份,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两张圆形纸片,老师已经把它们分别平均分成了16份和32份,请小组同学把它剪开,然后用胶水分别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并展示学生制作的近似矩形。然后,老师用课件演示切割和拼接的过程,并标出矩形的长度(c)和宽度(r)。

师:好,哪组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拼得的近似长方形?

学生展示近似矩形。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

老师:现在老师将用课件演示切割和组装的过程。

(教师用课件演示。)

4让我们观察这两个近似的矩形,并说出他们发现了什么。然后,教师提出“想一想”的问题,并形成共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老师:观察两个近似的矩形。你发现了什么?

s: 我发现把圆分成32部分的图形比将圆分成16部分的图形更接近矩形。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把圆平均分成更多的份,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会怎样?

生: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师:大家都同意这个意见吗?

生:同意。

5提出:长方形和圆的关系是什么?讨论结束后,鼓励学生尝试总结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我也同意,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拼出的长方形和圆有什么关系?

学生1:矩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

生2:拼出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生3:拼出的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

师:现在,我们用c表示圆的周长,长方形的长就用表示,长方形的宽用r表示(边说边在圆上标出来),你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试一试!(学生自主推导)。

6、交流学生总结的公式,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老师解释并推导出s=πr。

老师:谁能提供完整的报告,说明您的想法以积计算圆圈面积的公式是什么?

生:因为拼成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圆的面积,拼成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r,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因为矩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

教师随机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圆周长一半 ×r

老师:我们已经知道圆的周长等于2πr,因此圆面积公式中的c可以用2πr代替,得到:=πr

边说边完成板书:

圆的面积= =πrr=πr

老师:太好了,同学们,我们把剪刀剪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总结出了计算圆面积的公式。

如果s示圆的面积,r示圆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公式怎么能用字母来表示呢?

生:s=πr

我们总结出了计算圆面积的公式。我们来讨论一下什么条件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只要你知道一个圆的半径,你就可以找到它的面积。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篇2)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幼儿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幼儿初步观察、推理能力。

3、激发幼儿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找规律图卡、不同颜色的椅子、美羊羊头饰、串珠玩具、黑板

活动过程:

一、课前调控:拍手律动,组织幼儿向老师们问好。

二、导入: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上课坐的椅子,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1、幼儿观察椅子,各自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一边引导幼儿说出椅子的颜色排序不同。

颜色:红红、绿绿、红红、__

红、绿、红、绿、___

红红、绿、红红、___

2、全体幼儿跟着老师读出椅子的排列顺序,引出规律。

三、情景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客人,教师扮演美羊羊。美羊羊:“昨天羊爷爷问了我几个问题,可是我不会,我想请小朋友帮帮我,好不好?”。

1、看课件:找出顺序并说出规律,将空白的地方添上正确颜色的图形。幼儿边说规律教师边积极地鼓励及引导。

美羊羊:“你们真棒啊!有你们这样的朋友真好!可是爷爷还给我一张纸上面全是这样的图形,小朋友再帮帮我吧!”

2、教师出示课件和黑板,给幼儿说明要给图形宝宝找规律

请幼儿认真观察图卡,找出规律。

请个别幼儿上台,把空白处的图卡粘贴完成。

3、美羊羊:“小朋友都完成了,我也学会了,谢谢小朋友们,你们这么聪明,所以我想请大家一起进行一个比赛,这个比赛是—比眼力!”。

教师出示找规律**,幼儿通过观察、推理,以最快的速度说出规律,并说出空白处应该粘贴的**。

教师给表现好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4、串珠游戏——送项链

美羊羊:“今天我买了一条好看的项链,可是只买到了一条,但是我还想再带一些回去,送给羊村的小伙伴们,你们可以帮我做一些吗?”。

教师请全体幼儿观察美羊羊的项链,引导幼儿说出项链排列的规律是按红黄绿蓝排列的。

请三个幼儿上台进行“串项链”,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

串项链完成,教师请幼儿分别说出自己串的项链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把完成好的项链送给美羊羊。

四、结束:美羊羊:“哇,真漂亮!谢谢小朋友们送的项链,我要回羊村了,喜洋洋他们看见了肯定会很开心,小朋友们再见!”。幼儿:“美羊羊再见!”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篇3)

教学设计

题目: 活动课教学设计

姓名:  沈金鹏

学号:134080303

院 、 系: 数学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2015年10月1日

小学数学活动课

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活动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使学生体验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工程,提高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简单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于现实,高于现实,并应用于实际的科学文化价值,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分析和认识数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购票问题

【教学难点】

生活问题数学化

【教学方法】

活动**、引导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1. 同学们的十一都干什么了?你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大理或者是丽江旅游吗?**都没有一些什么美景可以看到?你注意到**的一些景点需要门票吗?

聊来聊去,很多同学十一都和家长去旅游了,而且也有不少的同学去了大理,有的同学之前就去过,**确实有很多的景点是需要门票的,同学们对**的门票有不同的看法。

2我们班的班长小刚去了大理的一个风景区。有两种票*

a种方案:大人没人130元,小孩没人70元;

b方案:5人以上团体票100元/人;

3. 对于这两种购票方案你理解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4如果你是小刚,买票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你觉得这两种票怎么样?你怎么买的?

5今天,让我们来看看我们游戏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吧?

二、 【探索规律】

1想想小刚一家和另一家该如何买票更划算?

小刚家:6个大人,3个小孩

另外一家:3个大人,6个小孩

2让我们独立思考,然后解决问题。

三。[老师]你认为你应该选择哪个选项?并说明理由

[学生]小刚的选择,一个方案需要:130×6+70×3=990(元)

b种方案过需要:100×9=900(元)

所以选择b种方案比较划算

另一种:根据方案a的需求:130×3 + 70×6 = 810(元)

b种方案过需要:100×9=900(元)

所以选择b种方案计较划算

4教师板书:130×6+70×3=990元

130×3+70×6=810元,分别询问以上表述示什么意思?

5. 小组讨论学习

1) 【师】如果让你来做导游安排这2家人大理一日游,请你根据参加旅游的人数选择合理的购票方案,天在**中(4人一小组合作)

2) 把你们设计的方案集中在一起

a) 两个设计小组相互交换设计结果,相互检查有没有出错的地方

b) 观察之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6. 学生集中,组内分享

7. 结合学生的回答问:

a) 什么情况下选择a中方案合理?您的设计就是这种情况吗?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当总人数少于5人或总数不少于5人时,儿童人数大于**人数

b) 什么情况下选择b方案合理?您的设计就是这种情况吗?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当总数大于5或总数不小于5时,**人数大于孩子人数

c) 空格**再设计一份a/b购票方案的旅游人数,并算一算是否符合你们需要的买票方案。

d) 汇报小组结果

e) 揭示结论

【师】究竟应该怎么样买票呢?

当总人数少于5人时,选择一种购票方案

当总人数超过5人时(**人数多于儿童人数,选择方案b;当**人数少于儿童人数时,选择方案a)

f) 如果当大人人数和小孩人数相同时选用那一种方案最划算,请你算一算

g) 结论在大人人数和小孩人数相同时选在两种方案的效果是一样的

三、【深化提高 】

1大理一日游出了要花多少钱外,还要考虑哪些因素?

a) 安排的景点

b) 安排的服务设施是否另我们满意

2. 如果优惠措施改为:

a种方案大人每人130元,小孩每人50元

6人以上的b组每人90元

a) 问问爸爸带上她爷爷、奶奶还有她弟弟一起去旅游,你计算一下应该怎么买票更划算一些

具体计算:方案a:130×3+50×2=490元

因为总人数不足6人,都不能选择b方案

b) 若是爸爸也参加这一日游该怎么买票? 如果再加上一个妹妹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些什么?学习这一课有什么好处?小组讨论,可以用上“今天我们学到了……,我们小组得到以下的结论……: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篇4)

作者:张攀凌曹志勇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4年第02期

1内容与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内容中课后的数学活动。主要内容是整式知识的运用.

作为“整式的加减”一章的数学活动,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拼摆图形和日历入手,启发他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来表示规律,进一步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节课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观察、猜想、归纳、概括的能力,两个活动体现了变化与对应的关系,学好本节课,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函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供了帮助.

这一部分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维方法,突出了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转化,数与形的结合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发现某些数字、图形中存在的规律,并用含有序号n的式子正确地表示出来。利用从一般到特殊寻求数学问题中内含的规律,并把一般规律应用到特殊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 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整体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合作交流、反思质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特点: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符号感,已能够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具有一定的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本节课所涉及的“找规律”,学生的许多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都能用上,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获得不同的心得。因此,以本课题为素材,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本节课,在各个环节将通过观察或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中获得规律.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篇5)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制数学教材第12卷第72页

教学目标:

◆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收集整理数据,计算水龙头的滴水速度,向学生渗透函数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互相交流中互通有无,共同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意识,并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状况,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水龙头滴水速度的测量和虚线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将实测数据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

1课前将学生分组测量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滴水量;2调查水价、家庭月用水量及校园水龙头数量; 3、收集水资源的有关资料。 4、计算器、水彩笔。

教学理念:

1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2.学习的方式是互相练习和合作。

教学过程:

说明:配合数学课件。

附:水资源的材料。

a地球表面约有3/4的面积被水覆盖着,约有14亿立方千米的水量,其中97.5%是海水,不可能直接为人类生活与生产所利用。剩下的虽然是淡水,但其中绝大部分为极地冰雪冰川和地下水,江河湖泊等直接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淡水总量的0.

34%,约占全球总蓄水量的0.01%。

b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公认的13个缺水国家之一。然而,我国水资源的浪费仍然十分惊人。据统计,在我国,一个不能关的水龙头一个月就要损失6吨水;一个漏水马桶,一个月要漏掉20吨水,全国12亿人口,上亿个家庭,一个月要流掉漏掉的水不计其数,而德国城市居民的平均用水量只与我国缺水的西安市相当,德国人节约用水的传统由此可见一斑。在农业方面,甘肃、内蒙古等历史悠久的灌区都在重复古代的灌溉方式

土渠疏水、大水漫灌,近50%的水资源损失于蒸发和渗漏之中。在工业生产环节,工业用水重复率仅为60%左右,而日、美、德的利用率高达90%以上。

同天同地,富水国家为什么能合理利用水资源,而我们却以浪费加剧水资源短缺?“其实,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节水潜力很大”中科院水利专家指出。据专家测算,运用先进的科技和方法,我国农业可减少10%—50%的需水,工业可减少40%—90%的需水,城市减少30%的需水。

如果我国农业用水的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每年可节水400亿立方米,这个数字已超过目前正常年份农业灌溉300亿立方米的缺水量,是正常年份城市缺水量的近7倍。

目前,中国的660多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1个,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

c世界65%的淡水资源集中在10个国家,而占人口40%的80个国家严重缺水。如果一个国家的年人均用水量不足2000立方米,那就是缺水国家。人均水量在1 0 0 0立方米以下的,是严重缺水国,共有15个:

埃及、阿联酋、阿曼、佛得角、布隆迪、阿尔及利亚、也门、约旦、沙特阿拉伯、巴巴多斯、新加坡、巴林、利比亚、科威特、卡塔尔、马耳他(年人均水量仅82立方米)。我国人均水资源并不丰富,是缺水国家之一。

d在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两倍,而人类用水增加了五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12亿人用水短缺,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

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35亿人被困水中。水资源危机造成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也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e我国许多城市看看“水”很多,但由于水体受污染,变成了缺水城市。苏州是“江南水乡”可是它现在属于水质型缺水城市。

正常年份,我国城市缺水量为60亿立方米,相当于农业灌溉年缺水量的1/5?

专家测算:如果农业用水利用率提高8个百分点,农业缺水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中国每年农业用水量是多少立方米?

f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多,加上一向"重视经济,忽视环境",致使环境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由于水污染,原本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无法利用,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整治。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淮河,80年代初开始,淮河沿岸兴建大量化工、造纸、制革、食品等污染严重企业,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淮河,导致河水严重污染,给沿岸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危害。从1994年开始,**做出治理淮河污染的决定,耗资 180多亿对淮河彻底治理,但直到现在还未能完成水体变清的任务。

深圳、东范境内的石马河,本来是东江支流,后作为东深供水工程干线,倒流从东江引水至深圳水库,供深、港两地用水。现在由于沿岸污水汇入,造成水质污染,最近广东省**不得不决定集资近为亿对其进行暗渠化,以保证其水质不受污染。像这样的例子在全国各地不胜枚举。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篇6)

3、 课外活动的设计应促进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标》对应用数学作了清楚的刻画,为我们理解应用意识提供了基本依据,其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是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

在设计“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调查活动中,有一位学生家里在卖百货,他发现刚开始时,他家的鞋有些好卖,有些不好卖,后来他用一月多的时间每天记录下卖鞋的各种品种及型号,根据记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拿出了一个进货方案,达到了进的鞋好卖,积压少,赚钱多。该生用所学知识既帮助了家长,又体验到了数学带给他的成功喜悦,从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变“演”为“导”,形成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所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知识的价值,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3、能力目标: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单明了、抽象概括的特点和优势。

教学重点:

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教学难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

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二、新授。

(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爸爸比小红大30岁。 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

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

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法2:a+30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

(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

(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3、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集体评议。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3、独立解答p49第4题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

四、作业:

1、独立完成p50第5题

2、独立完成p50第6题

解答第6题时可提问:u =t =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

板书:

a=30=11+30=45

课后反思: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研究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广大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1、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

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珍惜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2、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并在此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反馈工作

在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和评价。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并非要达到严格意义上一致。它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实现学生由经验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能力的转变,最终再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1、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

数学学科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教师应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

2、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成长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数学教学评价要特别重视数学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功能,同时也要逐步淡化评价体系的选拔性功能,将评价工作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价工作的开展既要密切关注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四、结语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协调好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这些都是目前我们生活化数学教学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更好实施与发展。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篇8)

数学乐园活动课教学设计(一年级)

一、活动内容:

1、 走数学迷宫

2、对口令、拍拍手、找朋友

3、小邮递员

4、投球比赛

5、智力大拼图

二、活动形式

学生们围成一个圈,以小组和班级为单位。

三、活动目的

通过游戏等实践活动复习巩固。

1、 10以内数的顺序。

2、10以内数的组成。

3、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4、 10以内数的口算。

510以内数字的大小比较和简单的统计图表。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这一堂课老师带领你们到一个地方做游戏、学知识,你们愿意吗?(师边板书边说:“这个地方叫数学乐园”,齐读课题。)

(二)游戏

1、请一生翻“数”字这个卡片,在背面找到第一个游戏“走数学迷宫”。

(1) 活动形式和方法:脚要跳起来,按顺序说出你跳出迷宫的次数。

(2) 当一个学生跳了一次,老师会问:有没有其他办法走出迷宫?找几名同学走几次。

(3)以小组为单位走迷宫。

2、找刚才表现最好的学生翻开“学”字,找到游戏(1)对口令。(2)拍拍手。(3)找朋友。

(1)对口令

a、 游戏规则:一位同学到前面抽一张卡片问:我出几?

你对几?几和几组成几?(例:

人生八问:我给4,其他同学给我4,4和4构成8。)

b、指(3~5)名学生做这个游戏。

(2) 拍拍手

a、 游戏规则:作为口令的第一步,先抽牌,再拍手,其余的人拍到牌上的数字。(例如,一生九下之后,拍四只手,其余的同学拍五只。不管谁错了,下次都会自动站起来坐下。)

b、 指(3-5)个学生做游戏。

(3) 找朋友

a、 找10个孩子做数字娃娃。(1~10)给他们带上头饰。

b、 让数码娃娃介绍自己为数码娃娃。(例:我是数字娃娃4等)

c、 让学生指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数码娃娃,并让他们列出。谁是我的好朋友?组成这个数字的两个数字的答案是:

我是你的好朋友,出列的数字娃娃说:“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全班同学用手势给他们照相。

)d、 老师问:哪个数码娃娃朋友最多?哪个数字娃娃的朋友最少?为什么?

3、抢答 7 8 6

答对的学生翻开“乐”字。“乐”字后面的游戏有(1)排排站比反应。(2)投球比赛。

(1)排排站比反应

a、全班同学下来站队(6组)

b、 1。从前到后倒数,问:这一排有多少人?2从后往前数(记住你是第一。

3.老师喊谁,谁喊,正确回答这个小组的前面的小篮子,拿一个小布球。(例如:老师叫第五排的学生举手,第五排的学生走到前面的小篮子里,每人拿一个小布球站着。

)(2)投球比赛

投球规则:投完球后,你必须站在**的后面,从后面回到你的工作中。

b、 投球。

c、 小组长到前边数一数自己的小组进了几个球。

d、 该部门在小黑板上公布了每组的进球数。

e、师指黑板上的统计图提问:谁能说一说哪组赢了?为什么?

f、 将任意两组进行比较,提问:谁多?谁少?多多少?少多少?

4、请冠军组的组长翻开“园”字,后面有游戏:(1)小邮递员。(2)智力大拼图。

(1)小邮递员

a、以小组为单位,一组站一排。

b、游戏规则:每人到前面拿一张卡片,大声算出得数,把卡片投在相应的“信箱里”,看那一组投的对,投的快。

c、进行投递。

d、组长检查投递的对错。

e、评出优胜组。

(2) 智力拼图(开发区景区地图挂历纸制作)

a、 游戏规则:领队拿回你们组的牌,然后每人拿一张大声计算出数字,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b、开始拼图。

c、 把每个小组的**放在地上,让每个小组评估哪个小组好,为什么?

d。 老师将每组的**放在黑板上,形成了开发区的美丽风景图。

(三)激情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用我们的大脑,双手,学习知识和技能,让我们的家乡开发区更加美丽!

黄陂中心小学张珊英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篇9)

《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创造数学;引导学生运用抽象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1重视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近数学

数学家h·freudenthal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数学教学要从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的亲近数学,参与数学活动。

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自觉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亲近数学。

例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讲一个汽车销售经理准备去批发一批汽车销售,又不知购买哪些种类的车容易销售,他打算在马路边作一次调查。请你看看马路边过往车辆的情况,为他出谋划策。

然后* *在主要街道上来回车辆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统计方法,并向经理提供建议。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具体情境学习,不经意间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思维被激活,学习就主动,自觉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拉近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2注重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

马芯兰教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情感态度上,他们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经历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放松。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打破以往教师在台上演示,学生在台下**推想得出结论的做法,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先出示用同样大小的磁砖铺成的平行四边形地和长方形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长方形的长、宽相等),蓝猫与菲菲刚刚扫完地,正为谁扫的面积大,谁得的报酬多争吵?

你能帮帮它们吗?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为蓝猫和菲菲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采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学生在操作中明白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十分顺利的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把抽象的知识学习设计成动手操作的具体活动,有趣易理解,获得的数学体验更是无比的深刻,比你枯燥的讲解效果好多了。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篇10)

作者:张玲玲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9年第08期

文摘:简要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教学设计策略。结合当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实践活动的意义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教学设计,从结合实际,构建问题情境;组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探索精神;积极引导,激发自主研究的意识这几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作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设计;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 ; ;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8-0166-01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需求,因为实践教学活动缺少统一化的评价形式,是现在需要着手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数学教学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自身存在的特点设计实践活动内容,以数学知识为中心,其他学科知识为辅助,组织实践活动内容。以实践为主,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能够实践操作动手的机会,结合实际生活组织数学教学内容,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不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数学实践活动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自我掌握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关系,能够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等。数学实践活动与传统教学形式存在一定不同点,会解决数学某一类型的问题为基础为目标,以学生的思维为基础设计数学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使得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探索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础进行教学。将数学教学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在课内外展开数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未来在社会上发展和进步,为数学教学提供有利条件[1]。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篇11)

作者:岳红秀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4年第02期

1教学内容

活动1:用火柴棒放置三角形图形,并**火柴条数与三角形数的对应关系;

活动2:日历中数字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应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从具体到一般,从个别到整体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合作交流、反思质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学习重点

应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掌握数学活动中从问题专业化到泛化的方法。

4学习难点

能用代数表达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5教具准备

火柴棍,月历,多**课件。

6教学过程

活动1图1问题1:如图1所示,用火柴棍拼成一排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如果图形中含有2,3或4个三角形,分别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如果图形包含n个三角形,您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教师可以用屏幕分别排出由1个、2个、3个、4个……三角形排成的图形,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算一算。鼓励每个同学尽可能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关注学生在探索数量关系活动中的参与态度、思维水平和抽象能力:关注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1。师生活动:

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已经准备好的火柴棍动手摆放图形,进行自主**,学生代表展示小组讨论过程与结果,教师关注学生自主**的步骤和方法。

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


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 学生反应的积极性可以反映教学的吸引力。经过小编持续的努力和磨练我们最终完成了最新的“小学数学设计教案”,如果您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个话题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1)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活动设计

I.什么是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首先是活动,为数学而活动,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 活动。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执行某种社会功能的行动的总和。活动由目的、动机和行动三部分组成,具有完整的结构体系。自 1920 年代以来,苏联心理学家对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A.Н。列昂季耶夫的活动理论对苏联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现代苏联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石。

2.数学活动。数学活动是在活动中进行的数学教育,即“数学+活动”。活动是一种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这些活动包括操作活动(动手)和概念活动(动脑)。在进行数学活动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脑、手、眼、口的使用。各种感觉器官紧密协调,协调活动。画图、拼字、摆秋千、量尺、剪裁、数数等,以“边做边学”、“边做边学”的形式进行。教、学、做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到快乐、轻松、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相连时,学习就可以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活动中,学生身心结合,手脑并用,减轻了学习负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学活动经验。数学经验大致可分为:①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经验; ②社会科学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经验; ③纯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数学经验。 (《什么是“基础数学活动心得”,张殿洲,赵小平))

二、数学活动的类型与实现

数学活动包括数学课上的数学活动也需要学生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独立或分组完成数学活动。

1.say.通过让学生说话来调动学生的体验。使用熟悉的结识新面孔,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他”。

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吴正贤老师注重连接学生的体验数学学习。1天。

老师:年、月、日是比时、分、秒大一点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是怎么定义的?(示范三个球的描述)

师:同学们能描述一下他们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一年、一个月、一天有多长吗?

健康1:从今年春节放烟花到明年放春节放烟花是一年。

生日2:今年5月7日是我的生日,明年5月7日,我又大了一岁,这意味着又过了一年。

教授3:我爸这个月发工资,下个月又是一个月。

教授4:今天早上8:00到明天早上8:00是一天。

??

课堂上,同学们谈笑风生,回忆人生经历,初步了解了年月日的时间概念。学习“年、月、日”等内容,不像学习“时、分、秒”。教师不可能让学生现场体验,但可以让学生独立地从自己的经历中提炼出来,形成生动的年月年。一天的经验。

在《认识小时和分钟》这节课中,老师让学生感受1点钟的长度时,他说:时针从1移到2,表示已经过了多长时间旅行?从 3 到 4 怎么办?学生知道那是1小时。老师接着问:你知道1小时有多长吗?这样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经验。同学们热情地回忆和叙述:

一节课加两节课是1小时;

春游期间从学校开车到长城大约需要1小时;

四集卡通片长约1小时;

课后游泳时间是1小时? ?

同学们在说话的过程中越来越深情地认识了1小时。

在《认识一万以内的数字》的教学中,老师让学生说说一万有多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调动自己的经验,不仅是生活经验,还有数学学习经验;不仅是事件图像的体验,还有思维体验。在调动经验的过程中,学生也在整合、整合自己的经验与新学到的内容,更充分地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2. 对话。在竞争的状态下,学生的参与度更高。

(1)辩论

据雅斯贝尔斯所说,“对话是真理的开启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平等意识之间互动的特殊形式。在辩论活动中,通过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学生的积极和消极的看法,使学生为学生搭建阶梯,让学生一步步走向更高的地方。高处,或者直接把高处的东西交给学生。

在“分数与小数的交换”一课(“将“辩论”引入数学课堂”,李芬)中,学生被问到“如果分母不是 2 和 5,除了 2 和 5,那么最小分数。如果它包含其他质因数,那么它可以转换为有限小数。”其中的“最简单”一词是有争议的。老师在课堂上开展了“辩论”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

Square:“如果它不是最简单的分数,那么它的分母可能包含其他质因数,所以它不能转换成有限小数。”方格牢牢抓住了关键词“最小分数”。

否定方立即反驳:“比如3/6的分母中还有其他素数,但可以转化为有限小数,怎么解释?”反例出来了,一票否决了对方的观点。

一轮过后,没有赢家,所以进入下一轮。这一次,反面先说:“不管这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单的分数,只要它的分母除了2和5之外没有其他素因数,就可以转化为有限小数。”情况似乎已经明朗了,但积极的一面还是有人提出了问题:“既然加不加都无所谓,那为什么还要加呢?”学生是真正的水手和潮流引领者。通过辩论,学生明白:如果分数的分母除了2和5之外没有其他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不管是不是最简单的分数,都可以化简为有限小数。但如果分数的分母中含有除2和5以外的质因数,则必须将其转换为最简分数后才能判断。因此,不能省略“最简单”二字。学生不仅了解“最简单”的深刻内涵,而且对于12/32等不是最简单的分数,在不化简的情况下,可以根据32不简化,判断32可以化简为有限小数。包含除了2和5以外的质因数。

是否应该有“最简单”的东西,不是老师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讲的越多,推理越清晰,越清晰论点。

(2) 竞争。

在《平均》的课上,吴正贤老师组织了男生和女生进行了一场球拍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试图建立游戏规则。是全数,还是最后一个人?先一个人,比赛结束后,学生们说:“不!不!一个人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水平!我们再派几个人吧!”决定每组4人与总数进行比较!女队输了之后,吴老师加入了女队,女队赢了。女生脸上露出笑容,男生却立刻反驳:“不公平!不公平!我们是4个人,开心队是5个人,所以比赛不公平!”吴老师道:“哦,好像人数不相等啊,总分没法比,哪个队的投篮最好,那怎么办?”同学们觉得用平均值比较公平。

同学们通过参加比赛活动感受方法的公平和不公平。与其多说让学生体验和理解,不如让学生参与并积极思考?

3.表演。通过直观的表演,学生进入角色,思考问题,可以让数学题更容易理解。

(1)模拟操作

在“遇到问题”课上,吴正贤老师通过让学生模拟操作来理解概念。学生不了解距离,但通过“驾驶”可以看到距离学习工具;学生不了解遭遇,但学生经历了“遭遇”。利用学生的经验理解概念的好方法!

在“行程问题”课上,吴老师用桌子作为桥梁,用铅笔盒作为汽车,并演示现场拍摄了“汽车”经过“桥”的场景。通过模拟操作,唤醒学生对“旅行问题”的体验。

在一堂“遇到问题”中,吴老师邀请了两位同学上台表演“遇到”。她一个接一个地握住,让他们互相碰触,笑道:“这就是见面,中间有一段距离能算见面吗?”全班都笑了。随后,她让同学们继续表演“相对”、“同时”、“对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表演和交谈。这时,全场师生都笑了起来,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吴老师通过模拟操作,唤起同学们对“距离”和“相遇”概念的理解,引发同学们思考速度、距离和时间的关系。以现场“做”的形式唤醒学生的体验,让学习过程变得简单、清晰、有趣。

在“理解负数”的教学中,老师设计了一个数学活动。刘翔的跑步表现受风速影响,要求学生模拟当时的场景。两个同学一个扮演刘翔,一个扮演冯。风顺时,“风”推动“刘翔”前行;逆风时,“风”阻碍“刘翔”前进。

在模拟操作过程中,学生进入角色,直观地思考问题。如果我是相反方向的风,我该怎么办?完成后,学生对反义量的理解更加透彻,概念更加清晰。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更容易坠入爱河,通过积极的感受学习,自然而然地理解。

①社会角色扮演。

在“设计包装盒”的课程中,一家纸箱厂想要设计一个牛奶包装盒。问学生如果你是乳品厂的经理,你想怎么设计?如果你是一家纸箱厂的设计师,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应该如何设计?让学生进入角色去思考问题,能更好地进入问题的内部,而不是肤浅。

在“初步了解统计”这一课中,我想帮助公路局张局长统计一个路口的各种车辆的交通流量。如何进行统计?学生进入角色,帮助张主任完成这个任务。学生进入被信任帮助他人的角色,具有使命感,更专注于迎接挑战和完成任务。

老师在了解了元教粉之后,安排了店内购物的实践活动。让组长做初级经理和收银员,其他学生做顾客。一年级小学生进入角色,在活动中不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

②虚拟角色扮演。

一年级“比较”讲座中,赵雪莉老师设计了拔河比赛的数学活动。

简介:黄蓝两队将进行拔河比赛。现在我们必须从我们的同学中选出两支球队的队长。

谁想来?

(赛区提供黄蓝队成员贴纸,黄队成员9人,蓝队成员7人)

问题:假设这些是你可以分配的球员,您打算如何分配它们?人们?为什么要派这样的人?

默认:两个队长都在关注对方,一个队长选一个球员,另一个队长也选一个球员??每次体验都是一样的。

结果:黄队7人,蓝队7人时,黄队还剩2人

老师问黄队:这两个人还派吗?为什么?

默认:

情况一:否,因为发送的人数会不一样。现在两支球队都有7名球员,所以这是公平的。

情况2:说馅饼,蓝队不服气。说这个比例不公平是不公平的。要么蓝队增加2人,要么黄队人数减少,变成和蓝队一样多。 .

在拔河比赛的选人过程中,让学生对看不清的量进行操作,体验等量。虽然情况不平等,但因为学生们关心公平,他们更有可能变得坚强。

也有同感。这种情况“拉长”和“放大”了“一一对应”的过程。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是在一个微妙的过程中进行的,是一种含蓄而有价值的“一一对应”。

朱玲老师(《论角色扮演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朱玲)在教《理解除法》,让学生玩《孙悟空》放8个桃子给猴子们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在教授“时、分、秒”时,让学生玩一个小闹钟自我介绍,加强学生对钟面的理解;在讲授“统计学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按照小狗、小猫和猴子的顺序排列,形成排序的想法。

③数学对象角色扮演。

学生可以玩角色扮演数学对象、玩数字、图表、操作符号等。比如,刚认识“>”和“”和“” “,我张开双臂,嘴朝前,尖屁股朝后,我前面的数字更大,我后面的数字更小。然后让两个学生选择两个不同的数字,并选择正确的位置排成一列。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立即接受了数学符号“>”,并将其形象和功能烙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4.操作。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使学生经历了做事的过程,思考有了载体。

(1) 摇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放置学校工具的过程也是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在“双重理解”的课上,很多老师采用了让学生设置学习工具的方法。一只猴子的 4 个桃子用 4 个圆盘表示。 3只猴子有多少个桃子?怎么表达?有的同学一共放了12个;有的同学也排成一排,但每4个之间有间隔;有些学生简单地放置了 3 行,每行 4 个。在布置校具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停地种花,展示自己的布置,并说明理由。学生不仅认识时代观念的结果,而且通过直观的教具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时代、创造时代。

一位日本老师曾经来北京讲一堂“地区”的课。课堂内容是区域,活动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放置图形和学习工具来比较两个“土地”的大小。学习用具是由木块制成的不同颜色的图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六边形。它可能看起来离该地区有点远,但学生们很喜欢它。特写镜头后,学生们在比较两个地块的大小时开始使用等式替换。原来,这些五颜六色的人物的面积是相关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两倍,梯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三倍,六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六倍。从每边取两个平行四边形,从左侧取一个梯形,从右侧取 1 个平行四边形和 1 个三角形?各种比较方案出现。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等价的替代、密度,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对领域的理解。

(2) 采取措施。

在《面积与面积单位》这节课中,刘政老师着重让学生测量中学的面积。对于两个一目了然大小无法区分的长方形,可以用手帕量一下图形的大小,但要使用同样大小的手帕。最好用标准的毯子,逐渐导致以面积为单位来测量图形的大小。沿着区域单元的生成之路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渐了解区域和区域单元。与其直接告诉学生面积的单位,倒不如在测量方法的选择上建立面积的概念。

(3) 把它们放在一起。

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课上,孙贵和老师给了学生一个16厘米长的纸条,让学生们把纸条剪成三个边围成或不围成三角形。三角形。在剪拼的过程中,学生是在演戏,其实是在思考。活动结束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总和是16厘米,为什么有的能组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学生在汇报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在“理解长度和立方体”这节课中,老师让学生们把长方形的立方体分组排列。学习工具是小棒和磁珠。小棒可以用来做边,磁珠可以用来做顶点。有的组拿了6根4cm的,4根7cm的,2根8cm的,但是他们不能做一个立方体。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发现4根为一组,每组长度相同,需要3组。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

(4) 画一幅画。

在《6的乘法公式》的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在课前就已经记住了乘法公式,所以有的老师给学生一个思路,让学生用这个思路来证明几句话。公式的正确性。

在“相交与平行”中,很多老师设计活动让学生画出平行线。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尝试完成轴对称图形。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很多教师设计让学生画出各种数量关系图来解决问题。

(5) 去做。

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学习工具,如位图、方格纸、指甲板、橡皮筋、剪刀、不规则的纸等,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长方形。

学生知道“年月日”就可以制作年历卡片,学生可以在钟表教学中制作表盘。学生还可以在 24 小时计时教学中制作表盘。这时,很多学生制作了内外两种读数的表盘,并以一一对应的方式写在表盘上。活动结束后,学生们似乎在兴致勃勃地玩着游戏。这时候数学内容也掌握得很好,掌握得很好。

5. 活动整合

(1) 综合运用多种数学活动方法。在一堂数学课上,往往会整合并开展多项数学活动。在活动设计中,兼顾了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活动的暗线直接指向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素数与合数”的课上,李宁老师组织了两个活动,让学生放置长方形或正方形。首先,这是一个学生会感兴趣的活动,而在安置的过程中,也有小组之间的竞争。 ,希望他们能设计出更多的节目,在学生活动之后开展次要活动,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每组选择一个数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更好地理解素数和合数。越来越指向问题的本质。

课文说明:

老师说他为每组准备了一些小方块。学生能用所有的小方块组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并让学生比较哪一组设计方案最多,并将设计方案记录在表中。

记录单个

总块数

每行块数

行数

学生分组工作,学生分组提出不同的观点,引发思想的碰撞。学生想到的解的数量可能与总块数的大小有关,是奇数还是偶数,或者是总块数的因子个数。老师问:“那这个计划有多少和谁有关?刚才老师提供的学习工具不公平,要不要让学生自己选择?”第二个活动又开始了。老师给出了提供的积木数量46、25、59、32、36、51,让学生仔细思考,也可以和同组的同学讨论,想的时候来拿它。教师在安排学生汇报时,尽量从错组或想换组入手,排除奇偶的影响。老师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对刚才的三个观点有什么新的想法吗?通过讨论,大家意识到,因素的数量是影响节目数量的决定性因素。

(2)在作品的制作中融入多种活动。上课40分钟,可以设计小的数学活动,也可以设计较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作业中完成。例如,李思老师在讲完《认识毫米和分米》后,为学生安排了数学活动。让学生写数学日记:选择一个或几个你喜欢的长度单位并写下来。或者写观察日记,做大豆发芽实验,每天记录发芽芽的生长情况。学生们仿佛每天都在观看大豆的生长,在有趣的实践活动的同时,学生们也在运用毫米和分米的知识。

施宁忠教授表示,未来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将转向更加注重内涵的深化改革阶段:

一是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是注重程序经验的积累;

第三,注重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经验的积累,注重活动表象下的活动内涵,让学生将其付诸思考,让学生通过活动的开展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希望数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能够促进数学教学的进步。 + 活动”。活动是实现目标的一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活动包括操作活动(动手)和概念活动(大脑运动)。在做数学的时候活动要注意调动学生动用脑、手、眼、口,密切配合各种感觉器官,协调活动。以“做中学”和“做中学”的形式。教、学做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放松、快乐。人格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探索??a圆的面积公式时:

1. 茶她:刚才,我们根据这张圆形纸的面积做了一个估算。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这张圆形纸可以剪裁并组装成一个近似的矩形。但是生活中的大多数圆形物体的表面并不是像这样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如何求任意圆的面积?今天,我们就用将圆拼成近似矩形的方法,来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黑板题:探究??面积的计算公式。一个圆圈

2。要求学生用老师准备的圆形纸片将它们分成16和32个部分,然后将它们放在一起。形成一个近似的矩形。??

老师:每组桌子上有两张圆形的纸。老师将他们平均分为16和32。请群里同学把它剪开,然后用胶水做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学生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并展示学生拼写出矩形的近似矩形。然后,教师使用课件演示剪切和拼写的过程,并标出矩形的长(C)和宽(r)。

老师:好的,哪组学生想给你看你制作的近似矩形?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近似矩形,教师将其贴在黑板上。师:现在老师用课件来演示剪拼的过程。 (教师用课件演示。)

4.让学生观察首先拼出的两个近似矩形,然后说说他们发现了什么。 然后老师问了“想想看”的问题,并达成共识,平均分的副本越多,拼写的数字就越接近矩形。

老师:观察你拼出的两个相似的矩形。你发现了什么?

盛:我发现把圆分成32等份形成的图比把圆分成16份形成的图更接近矩形。

老师: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圆圈分成更多的部分,也就是平均的部分越多,这个图形会是什么样子呢?健康:平均分的副本越多,图形越接近矩形。师:大家同意这个观点吗?健康:同意。

5.问:长方形和圆形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清楚后,鼓励学生尝试总结计算圆面积的公式。

老师:我也同意。现在,让学生思考矩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生一: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形的面积。生2: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度等于圆周长的一半。生3:矩形的宽度等于圆的半径。

老师:现在,我们用C来表示圆的周长,矩形的长度用r表示,矩形的宽度用r表示(边说话边在圆上做记号) ,你能推导出圆的长度面积公式吗?试试看! (学生自己推导)。

6.交换学生总结的公式,并专注于他们的想法。 然后老师解释推导出S=πr2。

老师:谁能把你的想法完整地报告一下,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所以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r,长方形的长是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因为矩形的面积=长x宽,圆的面积=πr 2:我们已经知道圆的周长等于2πr,所以公式中的C为??圆可以用 2πr 代替,我们得到: =πr 2

边说边写板子:

一个圆圈的面积= =πrr=πr 2 老师:同学们真棒。 我们总结了计算圆面积的公式,就是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矩形。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用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公式怎么用字母表示呢?

学生:S=πr 2 老师:我们总结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那么让我告诉你,你知道什么条件可以找到一个圆的面积?

盛: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它的面积。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2)

设计说明

1.充分运用教材主题图。

对于8和9,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认识,而且也有以往学习其他数的经验,只是还没有足够的机会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要充分运用教材主题图,给学生提供数数的丰富资源,让学生先数一数,再说一说校园主题图中数量是8和9的事物,并适时根据黑板上“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字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注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教师能否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密切相关。本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了一些探索性、推理性的问题。如当学生数出主题图中各种事物的个数时,教师马上提问:“你是怎样数的?”又如当比较7、8、9中任意两个数的大小时,教师提问:“从这3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推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9个布娃娃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谈感受。

2.导入新课。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金星小学一(1)班的同学和老师在世界环境日当天主动承担起校园内花草的护理工作。(课件出示教材50页主题图)

设计意图:结合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环境正在恶化,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探索新知

1.教学8和9的基数意义。

(1)数一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数一数,说一说在这幅美丽的校园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交流、汇报:

①校园两旁有8棵树。

②花坛里有8朵花。

③牌子上有8个字。

④牌子前摆放着9盆花。

⑤有8名同学和1位老师共9人在花坛旁劳动。

⑥有9只蝴蝶在花朵间飞舞。

(2)提问:图中有许多种事物,同学们是怎样数的呢?怎么数才能一个不漏地都数出来呢?(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数的,教师适时指导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

师小结:8棵树、8朵花、8个字等,它们的数量都是8,我们可以用数几来表示?(8);而蝴蝶的只数、花的盆数等又可以用数几来表示?(9)

(3)说一说生活中的数。

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说一说,身边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8和9来表示?

(4)数一数,摆一摆。

①拿出8根小棒,同桌互相数一数。

②用9根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设计意图:在认识8和9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情境(主题图),使学生掌握了8和9的基数意义,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2.探究8和9的顺序。

(1)生活中有8和9,计数器上也有8和9。(师拿出计数器逐一拨珠,让学生数)

(2)出示直尺图。

师:这是一幅直尺图,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把这幅直尺图填完整?(3 6 8 9)

师: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能向其他小朋友提出几个问题吗?(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如8在哪个数的前面?9在哪个数的后面?)

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培养学生的数感,利用直尺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0~9各数的位置关系,为比较7、8、9的大小做好铺垫。

3.比较7、8、9的大小。

(1)课件出示教材51页点子图。

师:这3幅图上各有几个点?怎样能快速地数出它们的数量呢?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3)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4)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对学生的课堂发展起着调整和控制作用,并最终决定和支配学生发展方向和程度。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所需要实现的学生行为变化。这种行为变化以教学完成时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为标志。目标的具体界定则应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因此,目标设计应以目标分析为前提,即教师从既定的终点目标出发追问自己,若要达到终点目标,学生必须具备哪些构成能力。

在进行教学目标定位时,不能过多追求过程的华丽,追求一节课的完美无缺,事实上,课堂教学本来就具有延续性,教师不仅要考虑本节课的成败,更需要考虑本节课的外延,考虑本节课所蕴含的潜能,也就是对整本教材,甚至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的整体把握,从而使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得以体现。另外,教学目标的定位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程强调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是统一的,在数学课堂上,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数学教学多方面的价值。为此教师在目标制定过程中要从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如《长方形的面积》(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①能借助透明方格胶片或带有方格的面积图, 说明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的理由。②对给予的长方形和实物, 能够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注意教学反思,决定“我们是否达到”

在教学设计中,评价不应该只是一个独立的时间或过程,而应伴随教学活动的始终,即在实际活动中应尽量使用形成性评价。同时,评价最好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对真实问题解决下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评价注重的是过程而不单单是教学的'结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任职表现。这是评价过程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当学生缺乏自信时,教师要通过鼓励给予学生力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案例3x+1等。要鼓励学生作出各种假设,对同一问题赋予更多的含义和理解,这能反映出学生观察问题的不同角度,展现出他们不同的认知风格。

教学设计要抓住重难点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施,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操作和调控等功能,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明确目标,那就会导致很大的教学随意性。如果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选择上,过分注重知识目标,轻视能力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会造成教学失去整体性。

如果教学目标太笼统、抽象,不够具体、明确,就会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有效发挥指导教学的作用。如果教学目标在制定时只重视“教”的目标,忽视“学”的目标,很难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质的变化。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得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精彩。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如果习惯于过去的老方法,习惯于照搬教学参考书,那就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它是通过教学活动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从而在学生身上引起的素质和行为的变化。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就应考虑:在教学之前,学生能够做什么;在教学之后,学生的行为应该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课程标准给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为依据,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全面系统思考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要合理预设教学推进的最佳路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课堂教学对一位教师最大的考验在于,面对来自于学生的纷繁复杂的反馈信息,教师是否能合理把握教学推进的最佳路径。在分析新手教师和优秀教师教学能力差异时,我们会发现,在教学展开伊始,不同水平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差无几,但一旦学生积极介入进来后,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暴露无遗。显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在厘清“学生们会有哪些不同的想法”后,合理预设教学推进的最佳路径十分重要,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时空

学习是一个不断摸索、研究、推敲的过程,教师作为这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地观察、猜测、实验、模拟、推断和验证。

对于乘法分配率,我们更应该考虑学生是如何理解这个数学运算的。他们是否真正经历了获得知识的过程?我设计了这样的片段:(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促进了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改善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要对难点逐步分解,慢慢深入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式,是教师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孩子们开发智慧、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更是实现教学目的关键环节。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其重点与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关于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众多,具体还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与教材内容而定。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难点逐步地分解,教学难度应该要有梯度,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思考,逐步地引导学生们对难点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们的潜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数学计算教学方法

重视口算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实践,在进行口算教学时,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口算速度与正确率的关系: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尖子与后进的关系。在低年级开始教学口算时,就要着重在讲算理算法,并辅以其他手段,到中高年级可利用《口算、心算、速算》等教辅小册子,坚持每天一练,定时定量竞赛,并且在进行口算训练时可开展评口算标兵活动,对口算能力强,正确率高或口算能力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进行表彰,还可以建立互助组共同提高。

加强估算教学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但在实际运用时多数学生不估算。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体现估算的价值,不失时机地培养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并将估算运用于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在解决问题中把笔算估算有机结合来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如:一本书12元,全班48人每人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钱?教学是可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可以是10×50=500,认为500元左右;也可以是12×50=600,不到600元;还可以是10×48=480,肯定比480元多。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把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掌握较理想的一种算法。又如:37×53,当学生计算出结果1961后,估算把37看成40,把53看成50,40×50=2000,所以37×53≈2000。通过估算比较说明笔算结果正确。

抓好练习训练

巩固练习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教学的理性回归雪要巩固练习,而且需要考虑学生个体的不同形式的练习。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累,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算法的运用。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从而提高小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5)

一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 教学难点: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三、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1.口算下列各题

128+92 34+48 800+750 396÷12 850÷4 57÷2

2.只列式不计算

(二)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师生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么小就充满爱心,要为祖国献爱心,那你们长大后想当什么呢? 学生自主回答,说出自己的志愿,老师及时给与评价。

师: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实现你们的理想,一定要从小做起加倍努力呀!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

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

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一位好朋友张明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出示招聘启示,指名读出。

招聘启示

本商场由于扩大规模,现招聘工作人员若干,月平均工资1000元,有意者请到经理处面谈。

多又惠超市

20xx年4月20日

师:从招聘启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月平均工资有1000元。

师:是啊!张明认为月平均工资1000元,待遇不错,于是来到这家公司。一个月后他拿到了650元的工资,觉得十分不满,他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1000元,

于是找到了经理。经理拿出了该公司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并再三强调月平均工资没有错,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3.师:大家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员工的工资全都低于1000元。

师:月平均工资1000元有没有错?

生:我算了一下,9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月平均工资1000元没有错? 师:但大部分员工都没达到1000元,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生:因为经理的工资高,所以把平均值拉高了。

小结: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由于平均数1000受到较大数据的影响,已经不能合理地反映这家公司工作人员工资一般水平了。

(三)、揭示问题,自主探究新知

1.中位数的定义

(1)引入中位数

师:再观察这组数据,你认为哪个数据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或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并汇报。)

生1:我认为是750元,因为它在中间更能表示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生2:我认为是750元,因为它不高也不低,能代表一般水平。

……

(2)导出中位数的特点

师:通过讨论,大家都能达成共识,认为750元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观察750在这组数据中处于什么位置?

生:中间位置

(板书:中间)

师:再观察,这9个数据是怎么排列的?

生1:从大到小。老师用手势指示方向

生2:从小到大

(板书: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师:我们把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叫做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3)总结中位数的定义

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

根据学生的说法,补充定义,完善中位数的定义。

全班齐读定义。

2. 中位数的即时练习

完成课本p88试一试

求出下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 数的个数是奇数情况

10151825323448(中位数:25)

(2). 数的个数是偶数的情况。(在原题基础上加50)

1015182532344850

指出:中位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3. 众数的定义

师:过了一段时间,超市又聘请了两位新员工,请大家看看新的工资统计表。

特点?

生:发现有3个员工的工资是一样的,都是600元。

师:说明600出现的次数最多。

(板书:出现次数最多)

师:具有这样特点的数我们就叫众数。(板书:众数。)

师: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众数?

根据学生的说法,补充定义,完善众数的定义。

全班齐读定义。

4. 探索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

小组交流

(1)平均数1000元和中位数650元,哪个数表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更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2)可以用众数600元表示工作人员月工资水平吗?为什么?

5.反馈交流情况。

师:平均数会因为一些特别偏大或特别偏小的数据的影响,不能很准确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而这种极端的数据对中位数、众数没有影响。中位数650元,众数600元,反映的是中等水平的工资,能表示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6.点名课题

通过我们共同研究,不仅对平均数有了新的认识,还结识了两位新朋友:中位数和众数。(板书课题:中位数和众数)

(四)、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在10、16、48、20、17、50、40中,中位数是( )。

(2)在52、60、48、60、41、72中( )是众数,( )是中位数。

(3)在1,2,3,4,4,3,2,1中,众数是( )

指出:中位数是唯一的数,而众数不是唯一的。

(4)红星电子配件厂第一生产组有11名工人,4月份每人的日均生产零件个数是:42,44,44,46,48,48,48,50,51,51,56,请根据这组数据求出这些工人日产

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提出: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是相同的数。

【提高练习】

1. 某小组进行跳绳比赛,每个成员1分钟时间跳的次数如下:

234,133,128,92,113,116,182,125,92.

(1)分别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你认为平均数、中位数哪一个能更好地表示这组同学的跳绳水平?

2. 某商店销售5种领口尺寸分别为38cm,39cm,40cm,41cm,42cm的衬衫,

商店统计了某月的销售情况(见下表)。 (五)、联系生活 突出现实意义

2008年8月8日,北京举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28大项,302小项的运动项目中,跳水比赛是受欢迎的比赛项目之一,那你知道跳水比赛是怎么打分的?为什么这样做?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

2、使学生体会面积单位 之间的换算关系。知道1dm2=100cm2,1m2=100dm2,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面积换算。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重点难点:

1、知道1dm2=100cm2,1m2=100dm2,

2、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尺子、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及实物投影。

a、测量物体表面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       (     )

b、常用的面积单位有m2、 dm2、cm2    m       (     )

c、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     )

a、一块手帕的面积约是4(    )    [①dm2  ②cm2   ③m2]

b 、一座5层楼高13(     )            [①m、② dm、③cm]

c、度量正方形的边长要用(   )    [①面积单位②长度单位③分米]

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1m2、1 dm2、1cm2大约有多大?

2、师对复习情况进行简单小结,随之出示投影P50“铺地面”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小明是怎样回答的?他非常自信地说:“我还以为什么难题呢?不就是5×5=25只要一块就行了。”

交流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师要引导他们:小明的回答是不对。因损坏的方砖的面积是5×5=25(dm2)  每块方砖面积 是25cm2,,同是25但他们的单位不同。

引出课题:看来“单位”在数据中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省略的,这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单位间的进率,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讨论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个问题。

(无论学生猜测的结果如何,教师都不要忙于下结论,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验证)

②在教师的引导下去验证:

拿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想办法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可以分组,也可以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时,可能有两种情况出现:

b.以“厘米”为单位的,面积是10×10=100cm2 从而得出

4、出示投形进行理论验证: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摆一摆(拿出一张边长是1分米的卡片和1平方厘米卡片若干个),

先让学生猜一猜一横行能摆多少个面积是cm2正方形?能摆几排?

师:全摆满共多少个面积1cm2的小正方形?(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全摆满能摆10×10=100个,也就是1 dm2 =100cm2  )

师:通过同学们测量计算验证和摆方格验证同学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指板书: 1 dm2     =100cm2

6、用同样的方法探究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师:同学们前面小明没有解决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

①1、5×5=25(dm2  )             ②5×5=25(dm2  )

25dm2 =2500cm2                  1dm2=100cm2

2500÷25=100(块)            100÷25=4(块)

①P51练一练。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铺地面的具体生活情况,体会面积单位间换算的必要性。

2、使学生体会面积单位间的关系,知道1dm2 =100 cm2    1m2 =100dm2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1、知道1dm2  =100 cm2    1m2 =100dm2

2、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我们刚学过哪些面积单位?1m2    1dm2  1cm2 各是多大?(生比划)

3、出示:课本50页铺地面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说出题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

2、让学生拿出面积是1dm2  卡片和方格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

4、集体交流。各组汇报测量结果。(一横行摆10个,摆10行所以,10×10=100(个))

师出示:2dm2  =(    )cm2     25dm2  =(    )cm2

可用同样方法让学生探究1m2 与1dm2的关系。

500厘米2=(    )分米2        400分米2=(  )米2

2、学校办公室地面是用边长是50cm的方砖铺成,共用144块地板砖,请你算出办公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数学目标:

1、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2、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利用数据资料、图片资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学生认识面积就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感受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测绳。

师:我们前面学习过哪些面积单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师: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我们的操场,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到操场去认识比平方米大的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一)认识公顷。

①教师把全班学生分四组。

②每组组长负责分工测量、记录。测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学生均匀站在每条边上。

③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调整学生活动中的误差。

④完成后让学生看一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估一估有多少个1平方米?告诉同学们这么大的面积就是1公顷。

1公顷就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让学生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米。

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100×100=10000m2           1公顷=10000m2

①出示课本情景图片,它们的面积是3公顷,让学过想象一下它有多大?合多少平方米?

②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图片,天安门就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是40公顷合(  )平方米,想象有多大?

出示故宫图片,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故宫,占地70平方米,合(   )公顷,想象有多大?

1、师:刚才我们实际测量面积是1公顷的正方形,同学样想象一下100个那样大的正方形有多大?

师:这么大的面积就是我们这一节所学的另外一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平方公里),同时板书:1千米2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结合实际想象边长1000米正方形的大小。

3、实践应用。

(1)出示中国地图:

问:谁能说出我国领土的面积有多大?你是怎样知道的?想象有多大?

(2)出示:

①地球上陆地总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总面积是3.61亿平方千米。

②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1710万平方千米,其次是加拿大997万平方千米,我国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

(4)开垦一块边长是200米的正方形荒地,这块地面积是多少公顷?合约多少平方千米?

1、一块正方形的稻田周长是2400米,这块稻田面积有多少公顷?

2、一个长方形植物园占地35公顷,它的边长是700米,宽是多少米?

1、调查所在城市广场占地多少公顷。

2、调查所在城市占地多少平方千米。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7)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5加法

活动目标:

1.让孩子掌握5的加法

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2.培养孩子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5张数字卡,一组“+”和“=”。对象:苹果、香蕉、橙子和梨各 5 个。动物图片:老虎、大象、猴子、长颈鹿和乌龟各 5 只。

1.手指节奏

2.展示老虎的图片并引出主题

老师:老师今天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小朋友,看看是谁(展示老虎的图片)有多少那里?引出5的加法。

三、讲故事的引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师:五只老虎在做什么?他们想通知动物们参加在森林王国举行的比赛。孩子们想知道哪些动物参与了吗?让我们来看看。

2. (出示大象的照片)说,大象来了,数字是多少? 1 表示。 过了一会儿,又有 4 头大象(显示 4 头大象的图片) 数量是多少? 4 说。一共来了几个?我们用加法表示,在黑板上写1+4=5

3。用同样的方法展示猴子、长颈鹿和乌龟的图片1

表示加法,写出公式:2+3=5 4+1=5 3+2=5

4.跟着老师念公式,用手指展示一下

第四、巩固练习

老师问:小老虎去哪了去?它去为运动员准备水果。让我们看看它们是什么水果?用水果巩固和练习算术

5.教师总结与评语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122、123页的内容。

二、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使学生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以及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的已有知识,进一步理解统计量的作用和特点,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新知识的领悟。

三、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2、探索新知,整理数据,训练能力。

(1)分组讨论,分析处理数据。

(2)全班交流汇报。

(3)比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和联系。

3、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4、回顾全课,畅谈收获。

四、目标预设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4、通过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用眼卫生进行渗透。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五、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平均数和中位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和一般水平的方法,且学生对于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研究众数,所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应该在让学生体会学习众数的必要性与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并应用他们解决身边的问题,所以课堂上合理的安排活动,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或一般情况的统计量有哪些?(学生回忆)

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主要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记忆,也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学生对于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学习已有一段时间,可能有所遗忘。】

(二)新知探究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这段时间我们学校正在进行十优比赛,接下去我们学校还准备举行校园集体舞比赛,各个班级就要开始积极准备了。学校规定每班选10名队员,所以班级要先进行一次选拔,大家说选什么条件的合适呢?

学生自由交流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选舞姿比较优美的,跳得比较好的或有舞蹈天赋的。

○选个头比较均匀的,这样组成的舞蹈队形才会整齐、美观。

师: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参与我们五二班的选拔,好吗?(课件出示例一主题图)

出示20名队员的身高情况。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数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为教学服务,但也要为学生所接受。由学校正在进行的十优比赛引出集体舞比赛,从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事件引入,即自然又能为学生所接受,符合新课标的“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教学理念。】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你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讨论,每人都谈谈自己的看法。

⊙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会很快得出结论:

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较合适。

师:为什么?我们选平均数或中位数不行吗?

学生再次通过计算,对比分析,做出决策(学生自由交流,得出结论):

平均数是1.475m,中位数是1.485m,身高接近1.475m或1.485m,虽然也可以,但与1.52m比较以后,还是发现1.52m较好。因为用这个方案选出的队员身高比较均匀。

3.揭示课题

师小结:很好。你们说出了老师的想法,上面这组数据中,1.52m出现的次数最多,以1.52m为标准选出来的队员身高会很匀称,组成的舞蹈队形也会很整齐、美观!那像1.52m这样的数叫什么呢?

1.52是这组数的众数,因为它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板书课题:众数)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不仅是能求众数,还要理解众数的含义。为了让学生对众数的认识能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在学生已找到1.52m为标准时,再让学生通过计算,对比分析,发现众数是最佳方案,也为在具体问题中区分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埋下伏笔。】

(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联系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想想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小组合作分析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师生共同分析三个统计量:

区别:描述的角度和使用的范围不同

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居中的数,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互助中进一步认识钟面,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初步掌握时与分之间的进率;初步掌握时与分之间的进率。

2、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实践去主动建构新知识。

3、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教具时钟,每组一个时钟,篮球,跳绳。

师:是钟表帮助我们记住了这个美好而难忘的时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手中的钟表,把你们观察到的给你的小伙伴说说(小组观察讨论,老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观察到的钟面知识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有分针,时针,秒针,还有大格和小格)

生1:我发现钟面上有三根针,是时针、分针和秒针。

生1:最短的是时针,比较长的是分针,最长的是秒针。

生2:最细的是秒针,较细的是分针,最粗的是时针。

生3:走的最慢的是时针,走得不快不慢的是分针,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师:这个同学说的大格子,小格子是什么呢?(请学生上台拨一拨钟面说一说)

生:数字和数字之间的是大格子,大格子里面的是小格子。(学生边说边演示)

看一看:

师:孩子们,钟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那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呢?

生:钟面上有12个数字,所以钟面上有12个大格。(老师用课件动画演示12个大格)

师:请同学们在你们的钟面上任意选一个大格并数一数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师: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钟面上还有十二个数字,每两个数字之间是一个大格,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有5个小格,从12到1有5个小格。(课件动画演示)那么从12到3有多少个小格,为什么呢?

生:从12到3有15个小格,因为从12到3有3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就是3个5相加,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得到的。

师:这个小朋友真会思考,运用到了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向他学习,认真思考。老师再问一个问题,从12走一圈再到12有多少个小格,为什么呢?

生:因为从12走一圈再到12刚好了走完一个钟面,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老师动画演示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师:请同学们再拿起你们的时钟,拨一拨,想一想,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是多少时间?

师:时针从数3走到数4是多少时间?数6走到数7是多少时间?时针从数10走到数11呢?

师: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走几个大格就是几时。时针是用来表示几时的,“时”也可以用字母“h”表示。(板书:时 h)

认识分:

师:时针每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那分针每走一小格是多少呢?(课件动画演示)

生:因为分针走了一圈走了60个小格,所以分针走了一圈走了60分。

师:分针走一个小格的时间就是1分,走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分针是用来表示几分的,“分”也可以用字母“min”表示(板书:分 min)

认识1时=60分:

师:同学们拿起时钟拨一拨,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小组内和小朋友说一说(教师巡视并作出指导)

师:同学们再用时钟拨一拨是不是分针走一大圈,时针正好走一大格?

师:孩子们观察的真仔细。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两针同时指着12,从12到1,让它们同时转动,同时停止),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那么时针走一大格和分针走一圈的时间相同吗?

生:因为一圈有60格小格,60个小格就是60分。

(课件显示: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是()小格,也就是()分?)

师:同学们会填吗?打开书翻到106页,把它填在书上。填好的孩子可以自己读一读。(老师巡视并作出指导)

生: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小格,也就是(60)分

师:请小朋友们再仔细观察(课件),现在时针和分针在什么位置?

师:他们同时走,同时停,他们经过的时间相等,所以1时=60分。

(二) 一分钟能做什么?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出色,为了表扬大家,下面我们来做感受1分钟的活动,感受一下1分钟到底有多长?你们说好吗?(准备1分钟长的电影和歌曲并课件显示出来)

师:刚才我们在优美的歌曲和好看的电影中感受了1分钟,那1分钟感觉怎么样?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下面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把手轻轻地放在鼻子前面,咱们一起体验一下一分钟大约呼吸多少下?(课件显示钟面,钟面设定为1分钟提示。)

活动:一分钟,你能从1数到几?(课件显示钟面,钟面设定为1分钟提示。)

师:1分钟的时间不长,很快就过去了,但别小看一分钟,好好利用一分钟也能做很多事情。打字员一分钟能打70个字,一条流水线1分钟能生产一台彩电,1分钟工人叔叔能印刷1000多份报纸。

(三) 一时有多长?

师: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一分钟很短。一时可长多了,昨天孩子们回家体验了一小时,谁给大家汇报一下一小时你能干什么事情?

生:1小时可以写作业,1小时可以玩游戏,1小时可以看电视。

师:其实呀,在我们每天学习生活中,也有1小时的学习时间(课件演示)第一节下课后,孩子们课间休息用去的时间是10分钟,第二节上课孩子们专心听讲,认真回答问题,又度过了40分钟,第二节下课后,孩子们做游戏,拍皮球,又度过10分钟。

生:从第一节课下课到第三节上课,一共经过了1小时。

1、1分钟活动比赛,1分钟内谁拍皮球的次数最多,一分钟内谁击掌最多?1分钟跳绳的次数最多?

2、今天同学们体验了一分,一小时的3时间长短。下面老师考考你们会不会正确使用时间单位时和分(课件)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孩子们学到了什么?你们最感兴趣是那里?有哪些地方自己表现的最棒?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的认识了钟面,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我们还认识了1时=60分,同时还体验了1分钟1小时的长短。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生命,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10)

一、利用比赛,感知规律

记忆比赛:男女生分别记忆两组数据,得出有规律的好记,没有规律的不好记。得出规律的重要性,引出课题:找规律.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数学小精灵聪聪听说我们学习找规律,也来到了这里。他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说呀,在这春暖花开、春暖花开的季节,光明小学一一班的小朋友去公园聚会了!他们把会场布置得可漂亮啦!同学们又蹦又跳玩得可开心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灯笼、彩旗、小花。

首先研究装饰物是怎么排列的。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彩旗是怎么排列的?(黄红、黄红)

我们就把这一面黄旗和红旗看作一组。(板书:一组)

2. 接下来讲解小花、灯笼的排列方式。

3、小朋友队伍的排列。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都是按顺序为一组,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而且至少要重复3次,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四、学以致用,摆出规律

小组合作,作品展示。

五、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六、联系生活,找出规律

七、情感教育,总结本课

八、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79页的例2和"练一练"与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能解释平均数和众数的实际含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平均数的对比,认识众数。

2、让学生参与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中理解众数。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一、制造冲突,认识众数

1、教师谈话引入并出示。

招聘启示

因公司扩大规模,现需招聘若干名员工。本公司待遇优厚,月平均工资2500元,机不可失,欢迎应聘。

远东公司人事部

小王工作一个月后,发现实际领到的工资只有1500元,他觉得自己被骗了,于是去找人事部门理论,人事部门向他出示了这个月工资单。

远东公司月工资单(单位:元)

2、观察讨论交流并汇报

①这家公司是招聘启示是骗人的吗?

②大部分员工工资都是1000多,为什么平均工资会是2500元呢?

③用平均工资2500元来代表该公司大部分员工的工资水平合适吗?

教师此时总结:平均数虽然是最常用的一个代表值。计算时它充分利用了全部数据的信息,但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当数据中有极端值时,平均数的代表性较差。

④那用多少元能代表该公司大部分员工的工资水平呢?

1500元在这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在数学上我们就称1500元是这一组数据的众数。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众数的的知识、(板书:众数)

3、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众数呢?(学生自由的说,教师归纳: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再次板书:众数)

4、那1500元能代表员工A的工资吗?能代表员工B的成绩吗?那他代表的是谁的工资呀?(板书:多数水平)

5、看了刚才的招聘启示,老师总觉得有些迷惑人。那你能不能重新设计一个,能够反映大多数员工工资水平的一则招聘启示呢?

二、联系情景,理解众数

1、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样一个问题,出示例2

生物小组的同学们每人都用20粒黄豆种子做发芽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①观察上面的统计表,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②请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的众数。并说说在这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众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③那你认为用什么数来表示这批种子的发芽状况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④和刚才工资单比较,通常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选用众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呢?

2、已经学习了众数,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众数,你能找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吗?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六年级一班第一小组同学的年龄分别是12岁、13岁、12岁、12岁、13岁、13岁、14岁、13岁、14岁、15岁。你能找出这组年龄的众数吗?

师:小结一下:同学们,从刚才的练习中,我们知道了在一组数据中,有可能只有一个众数,也有可能有2个或者更多的众数,也有可能一个众数也没有。

三、联系生活,应用众数,

1、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么多众数知识,那你们知道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众数吗?

2、601班4名同学竞选班长,以下是他们的得票情况表:

如果你是601班的班主任,班长应该是谁是呢?为什么?

3、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如果你是这家鞋店的经理,你会怎样进货?为什么?

4、请你读一读生活中的数学。

同学们去商场买过衣服吗?你知道休闲类服装的"均码"是什么意思吗?均码一般是根据的平均身高、胸围等数据确定的统一商品型号,与多数人的型号接近,所以均码里蕴涵着平均数和众数的原理。

5、选一选,请同学们分析、判断,看看使用哪一个统计量比较合适?(选做)

①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②面包店店主最关心哪种面包销售量最好。

③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片。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识

1、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说说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2、课后延伸

在这一组数据中,(100、99、98、97、96、95、94、93、30、30)

你觉得用什么数来代表这组数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板书:略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12)

教学内容:

本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以及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对数据的分析计算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多种角度看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能够运用适合的统计量分析刻画一组数据;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一般求法。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者的含义及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统计量对数据做出合理评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制造认知冲突。

1、回顾平均数的含义。

展示姚明的一张照片。一美国女孩是姚明的球迷,看了姚明的比赛后感叹道:“噢,原来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高的人。”接着引导孩子们就美国女孩的话,发表看法。

生:这只能说姚明是打篮球中最高的,不能那样说……

生:姚明是很高,但是姚明只能代表他自己,不能代表我们所有的中国人。

师:哦,不能用这样极端的数据来代表所有人中国人的身高,也就是说姚明身高不具有我们中国人身高的代表性。那究竟哪个数才能代表中国人的身高呢?

生:平均数。中国人身高的平均数。

师:是的,平均数能比较好的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非常多,作用很大。

师:这个平均数应该怎样求?你会求吗?试试看。出两道求平均数的题让学生做做。

2、感受认知冲突。

创设情景:再过十几年,大家都要大学毕业了,会面临找工作,那你们找工作时最关心什么呢?

全班齐答:工资。

我们班xx同学也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他对这样两个招聘信息产生了兴趣,出示两个公司的招聘广告:苹果电脑公司:现有员工9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欲招一名大学生。粽子电脑公司:现有员工9人,人均月工资2500元,欲招一名大学生。

师:xx同学拿不定主意,请同学们帮他作出一个选择,如果仅从工资方面考虑,他应该去哪家公司呢?请说明理由。

生:当然是去苹果电脑公司,因为苹果电脑公司的工资高。这个孩子的发言引来一片附和,大多数孩子都认可去苹果电脑公司。

师:噢,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很一致。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只看平均数还不行,……(接下来说不清楚,只是一种学习的直觉,也不能忽略)

师:你的意思是说只看平均数还不成?刚才我们说姚明身高的时候,平均数有那么多的优点,怎么现在又说只看平均数还不成了呢?

生:平均数也有不行的时候,如果说有的人工资特别高,而其他的人特别低的话,也有可能。

师:他刚才说的什么意思?谁听明白了?

生:老师,我似乎明白她的意思了,有可能苹果公司工作人员的工资差距拉得很大。我举个例子说明吧……(很多孩子似有所悟的点了点头)

师:有道理么?谁能重复一遍?

生:……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具体工资吧,看是不是像他们所说的那样。

出示具体工资的幻灯片。

3、深化认知冲突。

出示两个公司员工的具体工资:

师:看了这两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情况,现在大家建议这位同学应该去哪个公司?

孩子们纷纷表示去粽子电脑公司。有几个孩子甚至开玩笑说如果xx想当经理的话,还是去苹果电脑公司的好。

师:为什么变主意了?怎么想的呢?

生:因为作为普通员工,粽子电脑公司的工资高。

生:苹果电脑公司只是经理和副经理的工资高,其他员工少的可怜。

生:苹果电脑公司当官的'和员工的工资差距太大,而粽子电脑公司比较平均。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里用平均数3000元表示苹果公司所有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合适么?

生:不合适。

生:不恰当,有点忽悠人。

师:为什么不合适呢?

生:因为有太大的数。

师:“太大的数”什么意思?

生:就是有比较特殊的数,比其他的要大。

师:也就是说有极端数据出现时,平均数就不能很好的代表这组数的整体水平。

(二)初步感受中位数、众数的含义

1、寻求新概念。

师:因为有极端数据出现,平均数3000元不能很好地代表苹果公司的整体水平,那究竟用什么数表示合适呢,我们能不能找一个合适的数?(学生独立探究,小组汇报)

2、揭示概念。

师:同学们的方法非常好,都有道理。在数学上我们一般采用这三种方式来描述、分析和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首先当然是平均数,平均数在生活中用途很广泛。通过刚才的分析,平均数有时也会受到一些极端数据的影响,我们这个时候一般会用中位数和众数去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板书课题)

师:什么是中位数?

生:就是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那个数。

师:对,非常好。那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呢?怎么求的呢?在求中位数时还要注意什么?

生:要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师:还有第三种就是众数。什么是众数呢?(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怎么求呢?(比较次数多少)

(三)深入体会平均数、中为数、众数的作用和含义

1、求下列各组数据的中位数

13、15、19、23、5

2、5、13、15、19、23、总结求中位数的方法

2、求下列各组数据的众数

12,15,30,18,30

40,35,62,40,99,62

1,2,3,4,5,6,7总结求众数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

(五)小结。有什么感想或者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概念课,也是一节体会统计思想的活动课。所以,要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有现实背景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以丰富认识。因此,此课的教学,更应注重过程。特别是对理解概念的活动设计,活动过程的体验感受等方面,更需要精心设计。

因此,我把课的难点定位为: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即学习中位数的必要性;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会思索,有了问题才可以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一开课就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

二、在分析讨论中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我没有直接给出,主要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认识到不按顺序排列,处于中间的数是不确定,而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后中位数是确定,从而理解求中位数时,数据应该排序。

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建构出这两个概念,这样做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这两个统计量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是描述的角度并不同,这样可以比较全面、正确地理解所学知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各种回答给予肯定,各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得到不同的结论。然后通过学生合作交流,相互完善,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一些特殊情况都在练习中反映出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感到学生的参与性很强,乐于与同伴交流、探索知识。需要强调的是: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不可一味的否定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千万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可强加给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

小学活动方案设计范文(通用11篇)


古人云: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在面临棘手的任务时。我们需要作好合适的方案,撰写方案的目的是展示做事思路并计划执行,你在搜索方案模板吗?感谢您的阅读我们推荐您接下来看一下“小学活动方案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小学活动方案设计范文 篇1

为了营造热爱科学、鼓励创新、勇于实践的良好校园氛围,为了营造热爱科学、鼓励创新、勇于实践的良好校园氛围,在于推动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让每位学生能够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体现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决定开展温大附小第四届科技节活动。本届主题为创新·合作·成长。

一、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2月

二、活动对象

全校各年级段学生

(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参与这次活动)

三、比赛项目及规则

(一)七巧板类比赛

1、七巧板个人赛

参赛对象:全校学生

其中1-2年级参加低段比赛,

3—4年级参加中段比赛。

比赛安排:

(1)。班级选拔:选拔时间10月23日午休12:20开始,班主任在10月19号前确定班级参赛人数,并上报给本班科学老师,试卷由学校统一。班级选拔后按照成绩选定每班三个代表,参加校级选拔,时间10月30日午休12:20开始比赛,迟到者取消资格。

(2)。校级选拔:场地实验室1和实验室2,每班三人。

(3)。监考人员:吕建华、何慧。

(4)。比赛形式:卷面笔试。

2、多副组合七巧板创意赛

(1)。作品主题“三十六计”。创作内容要正面、积极、健康向上。内容必须紧扣主题,使情节更精彩、更有趣味性。必须用智力七巧板进行创作,背景或非主体部分可以运用其他的辅助手段予以加工(可根据需要添加或不添加色彩和背景)。申报材料为纸质作品,纸张大小为50cmX38cm,每幅作品限1-3位学生创作。

(2)。在作品背面附上作品信息表,包含:学生姓名、班级、图案命名和简单说明。

(3)。作品主要从创新性、形象性等方面进行评比。

(4)。上交作品时间10月29号——11月2号。班主任收齐后交科学办公室。

(二)科幻画比赛

1、校级选拔:1-4年级每班至少选出3幅作品参赛。

上交时间:10月17号—10月21号。班级统一收齐后上交作品到美术组(丁悦声老师负责)。班主任可以在十一放假期间提早布置给学生。

2、少儿科幻绘画面向全校学生,主题围绕“创新·体验·成长”创作,画种不限,限个人作品,不接受集体作品。

3、规格尺寸:54cmx38cm,除油画作品应自备画框外,其他作品无须装裱。

(三)美画板比赛

“智力美画板”分低年级组、中年级组、高年级组,由丁悦声老师负责统一组织。竞赛以统一命题现场作画的形式进行,从学校选出5位优秀选手,我们将推荐参加区级比赛;(评分要求:拼画准确、技巧熟练、构思新颖、创造性强。),学生在规定时间(120分钟)内完成作品,统一评分,满分为100分。

(四)科技小发明

1、作品设计新颖,具有创造性。

2、作品可利用现有材料经过设计、加工、制作成的具有一定科学原理或科技含量的作品;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困难。作品形式不限。

3、凡参赛的作品都要贴上标签,写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班级。

4、由各班班主任老师统一负责收齐,交科学办公室

5、上交时间统一为10月29日——11月2日

(五)科技实践活动

科技实践活动是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名义,围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科技实践活动。同时,注意切合本届大赛的主题,积极引导广大学生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入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作品形式不限,要求有电子稿,有插图,有总结。11月16日前交科学办公室。

(六)头脑思维赛

等区里文件通知,具体内容未定。

(七)Scratch现场编程比赛

学生不带任何文具用品、资料,现场提供应用软件、相关素材。主题由学校确定,学生独立设计、现场编程,最后将源文件和生成的可执行文件(exe)保存在指定的目录下。

应用软件:比赛电脑装有Windows7、IE、office2007、Scratch、美图秀秀软件等。

比赛时间:10月18日前。

负责人:林锋白一侠

(八)创客教育作品展示评比活动

作品要求:能够展现作者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倡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领域,能够采用Scratch等语言编程、单片机(如Arduino板卡等)、传感器、电子元器件等器材独立设计的软硬件结合的作品。

上交作品时间:10月10号前。

负责人:林锋白一侠

(九)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

邀请老科学家进校园,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小学活动方案设计范文 篇2

一、主题名称:

我与蔬菜交朋友

二、主要线索和涉及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性教育四大领域。其中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内容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这三条线索。我校本学期四年级的研究性主题为“我与蔬菜交朋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走进社区调查采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让学生学会制订小组活动方案,设计开题报告。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查资料。学会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锻炼自己的活动能力。通过活动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勤于动手的习惯。学会与他人一起合作学习,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在活动中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能力习惯。学会在活动中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在整个活动中,集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和时代性于一体,融观察、实践、学习于一炉,真正达到各个领域的统一。

三、主题设定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要依据现有资源,而且要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我校的现有资源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发了“我与蔬菜交朋友”活动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蔬菜、认识蔬菜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作用,纠正学生厌食、偏食的不良习惯,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使学生通过活动,学习知识,掌握能力,使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

四、学生情况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越来越丰富,满街的烧烤小吃,肯德基、麦当劳芳香四溢,吸引了许多的小学生。餐桌上的蔬菜与之相比,不及其香、不及其脆。因此许多小朋友都有不爱吃蔬菜、偏食的习惯。通过“我和蔬菜交朋友”这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了解蔬菜的种类;通过咨询查阅、收集资料,了解蔬菜的营养,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爱吃蔬菜、用蔬菜创造生活的好习惯。

五、主要能力培养目标设定:

1、知识与能力:认识市场上的各种蔬菜,蔬菜有哪些营养。学会利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主题班会,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的活动设计方式,并能对设计方案进行初步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蔬菜的认识与探究,使学生了解蔬菜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初步树立科学食用蔬菜的意识,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道理。并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六、活动形式:

1、组织形式:

采用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实践形式:

收集资料和信息。研究、设计。小组合作和交流,规划表达和反思。

七、活动时间安排:

1、活动准备阶段:第八周。

2、活动方案实施阶段:第九周、第十周。

3、活动评价、总结阶段:第十一周。

八、活动过程: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共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活动准备阶段;

2、自主探究、分组合作阶段;

3、资料汇总、整理阶段;

4、汇报、倡议、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小学活动方案设计范文 篇3

为进一步发展体育与艺术教育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要求,决定在我校学生中开展“体育、艺术特色项目”,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更好的开展特色活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指导,倡导“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运动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努力创设热爱体育、崇尚运动、追求艺术、文化育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二、方案目标

通过学校组织开展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体育技能和艺术特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项目选择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确定活动项目:

1、健身舞小组:由崔志俊老师负责,以各种健身舞为主要学习和表演内容。

2、绘画小组:由张_老师负责,内容由张_老师设定。

3、手工小组:由各年级爱好手工的学生组成,由孙_老师负责。

4、音乐小组:陈_老师负责,学习陶笛以及其他有关音乐的知识。培养学生协调、灵敏等综合素质。

5、武术小组:培养学生协调、力量、灵敏、柔韧等综合素质,由郅_老师负责。

6、篮球小组:培养学生协调、灵敏、平衡等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由田贵臣老师负责。

7、演讲、诵读小组(多组):由李莹、孙珊珊老师负责。分安全法制宣传组,好习惯、好言行、好品质宣传组,弘扬正能量。

8、毛笔小组:由冯_老师负责,练习毛笔字等

9、硬笔书法小组:由袁_老师负责,主要是钢笔字的练习。

10、素描小组:由高_老师负责,教授铅笔素描。培养学生手眼协调能力。

11、兵乓球小组(多组):由杨_、华_老师负责,学习乒乓球。

12、羽毛球小组:由杨晓敏老师负责,提高学生身体协调能力。

13、攀登英语小组(多组):由贾_老师负责。是英语的启蒙教育。

14、军乐队:由郅_老师负责,主要学习鼓、锣等乐器。可提高学生士气。

15、讲故事小组:由丁_老师负责,使学生会说,会表演。提高学生说话的艺术。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严格管理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特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到人,充分认识活动重要性,有计划、有目标,将该项常规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体系,将各班“特色活动”实施的成绩和教师年度业绩考核挂钩,从制度上保障该项工程的积极稳步推进。

2、做好学习与宣传工作。

树立参加活动小组光荣,退出不光彩的正确观念,学生通过积极写申请表决心参加,由家长签字支持。解决家长花钱报班学特长的问题。组织教师拟订出适合本校特色的实施方案。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为实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开齐并上好体艺类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教学计划,开齐开足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把特色项目纳入地方课程,严禁挤占音体美课程的时间给学生补习文化课。

4、安排好“特色活动”周活动表。

做到“定项目、定内容、定地点、定学生和定辅导老师”,实实在在开展活动。

5、积极开展“特色活动”为主题的比赛或才艺作品的展示活动。

根据学生所参加的活动项目,艺体教师分类进行有效指导,由考核小组每学年进行的阶段性考核。

6、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7、“特色活动”安排在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如果有特殊原因耽误,会在下周二最后一节补上。

五、健全活动档案:每组要有计划,有小组名单,点名册(除健身舞组),过程资料,评价,小结等。

六、评价

1、 档案资料全面细致,满分29分。

2、 每节课按时上,精细设计3分,一共十七节,空堂倒扣。如果有事找别人代替2分。满分51分。

3、 平时评价和总结评价,满分20分

七、 保障措施:

每个小组有不少于200元的课题教科研保障。

小学活动方案设计范文 篇4

一、指导思想

本届科技节系列活动本着“亲历动手、重在参与”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以育人为宗旨,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爱好,促进我校的科普教育工作,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活动主题

科学在心中,创新在手中。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9日——20XX年11月10日

四、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五、活动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10月9日——10月15日)

制定系列活动方案,召开科技节相关老师会议,进行安排布置。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10月15日——11月5日)

10月9日——国旗下讲话,宣布校园科技节开幕。

10月15日——11月5日集中开展科技节系列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展示阶段11月10日

表彰在科技节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整理归档各类资料。

六、活动内容具体安排

七、活动具体要求

1、各班主任要根据科技节活动方案,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各班在组织科技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做到以班为本,以学生为本,紧密结合我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注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挥创造性、能动性,突出每个班级的个性特色。各班级自主开展的科技活动要求每班级必须要开展,可以拿出一下午或者是一节课的时间,开展本班孩子感兴趣又适合孩子的科技活动,比如纸飞机比赛、科学小实验、纸桥承重、讲科学家故事比赛、“纸能有多长”等。活动结束后10月15日之前各班级上交一份班级科技活动方案和活动小结,小结里面要有活动照片(不少于3张)。

3、一、二年级的科幻画主题及作品要求由美术老师负责,美术老师课堂上亲自指导,孩子们作品完成后先交给班主任老师,由班主任老师挑选出5幅优秀的作品,交给牟丽老师。三、四年级的科学知识竞赛,每班级选拔10名学生参加竞赛,统一组织考试、阅卷。由梁梅老师和秦泗涛老师组织。五、六年级每班选出5份优秀的科技制作作品,交给魏晓华老师,并择优推荐到日照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加评奖。各项科技评选活动做到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准备工作充分、宣传到位、发动有力、体现协作精神。各个活动项目的负责人要尽职尽力,有始有终,注意各个项目的资料收集,包括成绩的汇总等,确保本次科技节活动圆满、成功。

八、表彰与奖励

一年级(30名):一等奖(7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3名)

二年级(25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1名)

三年级(20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

四年级(20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

五年级(25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1名)

六年级(30名):一等奖(7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3名)

九、附各项活动具体方案:

1、科幻画方案

2、科学知识竞赛方案

3、科技制作方案

附件一:科学幻想画方案

一、活动目的

科幻画指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借助科学想象,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未来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对科学技术的展望和遐想而产生出来的绘画作品,属于儿童画的范畴。科幻画忌不考虑科学性画成神话童话内容,如:不戴面罩在月球上开展联欢会,人长翅膀在天上飞等。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具有前卫性、预见性和美感。

二、本次科幻画的主题:

关注创新,畅想未来

三、活动时间:10月9日-10月13日,10月16日上交

四、为使本次科技周活动开展顺利,特成立科技小制作评选小组。

组长:

组员:

五、活动对象:一二年级全体学生

六、比赛要求:

1、内容以儿童画为主,一年级可以用水彩笔、油画棒、彩铅等作画工具。二年级以刮画和沙画为主。

2、作品尺寸最小不少于A4纸,最大不超过8开纸,纸张自备。

3、画面要求:主题突出、画面饱满、具有科技意识。

4、在作品背面写上作者姓名和班级。

七、比赛程序

1、一二年级学生于美术课上美术老师指导在本班教室完成。

2、由班主任选出5幅作品后于交至牟丽老师处。

3、组织评委进行评比。

连云港路小学美术组

附件二:连云港路小学科普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在小学生中推广和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丰富学校课余文化生活,经研究决定,在学校内开展20XX年“积累科学知识,争当科普少年”小学生科普知识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积累科学知识,争当科普少年

二。竞赛形式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闭卷的形式进行。竞赛时间预定为10月20日。

三、组织机构

为使本次科技周活动开展顺利,科普知道竞赛评选小组。

负责人:

四。参加对象

3—4年级每班选派10名学生参加

五。竞赛内容

(1)3、4年级科学上学期和下学期所学内容;

(2)课本内容占50分,课外内容占50分,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3)题型为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

六。活动要求

各班必须精心组织,全员参与,不得用简单分配名额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予,确保活动的全员性、层次性、实效性。

附件三:连云港路小学科技小制作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以推动我校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为主旨,以科技创新为主题通过举办科技小制作。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活动口号

科学在心中,创新在手中。

三、组织机构

为使本次科技周活动开展顺利,特成立科技小制作评选小组。

负责人:

四、活动要求

1、坚持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又要注意参赛项目的质量,确保本次科技小制作顺利进行。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各班在组织科技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做到以班为本,以学生为本,注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挥创造性、能动性,突出每个班级的个性特色。

3、整个科技节的小制作系列活动要有序的开展和进行,确保活动过程的安全。

五、活动时间10月9日-11月5日

六、参加对象5至6年级学生

七、参赛要求

各班级作品要精致,应注重创意和制作质量,科技小制作要讲究实用性与艺术性,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作品完成后各班先在班内进行精选,再选送5件优秀作品于11月5日上午送到实验楼一楼最西边的实验室,按指定位置放置。选送参赛的每件作品要求写明班级、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每件作品要附作品制作说明,内容可包括制作目的、制作工具、材料、制作方法、过程和用途等。

小学活动方案设计范文 篇5

一、活动课的意义

把小学数学活动课列入新的课程计划,并强调学科与活动课相辅相成,这样有利于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发挥其整体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科课的教学重视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但由于学生素质存在着差异,程度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仅靠学科课是不够的。活动课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交流合作中学,让学生通过活动课扩大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形成数学的解决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创新才能。

二、活动课的特点

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既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又不重复教材内容,要根据现代教学思想,符合本学科的教材特点,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宽于教材,题目有趣,形式新颖,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新奇好学的特点。因此,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特点概括地说应具有:

1、活动性

数学活动课,顾名思议,数学+活动。数学活动要首先应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些活动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出。根据学生年龄和活动内容,采取听听、想想、讲讲、如在活动中画画、摆摆、贴贴、剪剪、拼拼、量量、数数、算算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通过操作将某些规律性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

如学生学习了奇数、偶数概念后,利用扑克牌上的数字,研究奇数、偶数相加减后结果的奇偶性,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用不完全归纳总结规律。通过扑克牌很直观地把这些规律具体化、形象化了。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去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趣味性活动要富有趣味,这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活动要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玩。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确定数学活动内容,力求题目有趣、新颖、内容生动、有吸引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寻找新的规律,开阔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的内容本身不具有趣味性,通过教师提出有趣的问题或活动形式的设计,深深的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如,学习百以内加减法后,可设计《快乐颜色》活动课,活动要求是通过口算,把图中计算正确的式子的空白处涂上颜色,涂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为了找到图中是什么,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认真地计算,当学生全部算对涂好后,发现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出现了,学生脸上露出了无限的喜悦,而不是算题后的辛苦。再如,20以内各数的认识学完后,在一次活动课上,利用电脑画面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情景:森林里的小动物开运动会,踊跃报名的小动物可多了。大象校长给它们排队,数一数一共来了多少只小动物?(电脑演示)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左往右一行一行地数,第n只小动物是什么?(电脑显示,答对了,我是_,并发出三声叫声或跳动三下,答错了,电脑老师给予鼓励性语言);从上往下一列一列地数,第n只小动物是什么;现在老师不告诉你怎样数?第16只小动物是什么?

这样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呈现的独特的声、光、色、形、动画等效果,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并按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快慢、动静之间的合理调控,通过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画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数序数概念的理解,学生初步学会了有序观察,有序思维的方法,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思考性

活动课要设计出能揭示数学本质和渗透数学方法的内容,凭借这些充满数学逻辑力量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去激励学生勤思、善思、乐思,使学生受到一些现代的较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引导他们善于探索,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维,培养思维品质,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和创造意识。

如学习分解质因数后,出示巧算年龄的题目:有四个孩子,恰好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他们的年龄之积等于3024岁,算算这四个孩子的年龄?此题可引导学生利用分解质因数的知识来解答,使学生深入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应用。再如有一种昆虫,体重增长很快,每过一天体重就增长一倍,第40天体重是40克,问第几天的体重是5克。此题如果循规蹈矩,从正面按顺序推算很困难,如换一角度想从第40天往前推,轻而易举就求得答案。

4、实践性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活动,不仅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获取探索学习的方法,进而再创造出更多知识。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情形丰富、复杂的特点,设计开放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获取广泛的数学经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如,教学乘加、乘减后,设计如下实践练习:公园有两个入口,A入口的购票规则是大人每人4元,小孩每人2元;B入口则是大人、小孩人均3元。现有两个家庭1号:妈妈带了两个小孩;2号:爸妈带了一个小孩入园,该从哪里进入比较省钱?经过列式、计算比较,有的学生认为1号家庭从B口入园门票为9元;2号家庭从A口入园,门票仅为8元;还有的学生认为可分散入园,大人从B口入园,小孩从A口入园,这样1号、2号家庭分别仅用去7元和8元,更省一些。这样学生在现实情形中,参与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就能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协作性

数学活动课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了进一步交流、合作、探索的环境。加强讨论、合作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整体意识。在整体中学会创新,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如,学完圆柱、圆锥这一单元,在一次活动课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方式不限,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检查者、有的是联络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具体分工。在相互协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与老师讨论,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

通过协作讨论,结果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复习方法,有的小组按教材编排从前到后整理,有的将圆柱、圆锥的知识对比整理;有的列成了表格;有的出了一份测试题。最后教师评价不是面向个人,而是面向全组。这种活动形式,消除了学困生的自卑感;不爱说话的学生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优生在帮助其他学生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感。全体学生在这种竞争、协作中得到了全面发展。

三、活动课的课型

活动课的课型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根据活动的目的和内容所采取的组织形式,来灵活设计相应的、切合实际的课型,以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1、数学游戏课

通过漫游数学王国、猜数字谜、玩数学扑克、开数学门诊、游智慧迷宫、传口令、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动物找家等活动,师生共同搜集趣题,进行游戏,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思维训练课

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参与速算和巧算、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找规律、几何图形变换与辨认、试试你的判断力、开放性题目训练等活动,不仅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而且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保持与发展。

3、竞赛活动课

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特点,开展看谁学得又对又快、看谁摆的又对又巧、夺红旗比赛、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小能手等竞赛活动。从小训练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

4、实践应用课

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投掷、跳绳、赛跑、踢球、出板报等等。这些专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与人合作及交流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5、动手操作课

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制作直观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分一分、称一称、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涂一涂、拼一拼,让学生动手、动脑,既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小学活动方案设计范文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抓好“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落实,我校在本学期开展室内操活动。

二、具体方案

1、讨论制定活动方案阶段。

2、学习培训阶段:2月24—3月14日各校区学习培训室内操。

3、实施活动阶段:3月15日开始各校区每周一、二、四、五下午第二节课后做室内操。

三、几点说明

1、室内操伴奏音乐《不怕不怕》,视频校园网上下载。

2、整套室内操共8节,(预备两脚开立站在自己位置上):(1)伸展运动6×8拍(2)头部运动6×8拍(3)伸展运动2×8拍(4)体转运动4×8拍(5)体侧运动4×8拍(6)肩部运动8×8拍(7)下蹲运动12×8拍(8)全身运动4×8拍

3、各校区体育教师对全校师生进行培训后,2月底—3月14日的大课间时间先在教室看视频做室内操后再到操场做《七彩阳光》广播操,室外活动暂停。

4、3月15日各校区正常开展大课间活动和全面铺开室内操活动。

小学活动方案设计范文 篇7

一、活动目的:

为了全面落实我校德育工作,提高我校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的自觉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建立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建立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二、“五无”条件:

1、 无迟到早退现象

2、 无不佩戴红领巾现象

3、 无在走廊追逐打闹现象

4、 无进游戏机室玩现象

5、 课室无纸屑、杂物现象

三、活动步骤:

1、 凡在一个月内,每个班级均能符合“五无”条件,便可向大队部提出申请,经大队辅导组审核通过,可获“五无班级”称号。

2、 凡在一个月内,未能符合“五无”条件的班级,希望在下一个月内努力争取。

3、 在一个学期内,有四次能成功申请并被评为“五无班级”,可获“五无标兵班”光荣称号。

【范例】

活动内容:奥运冠军在我心中

活动目的:通过对中国奥运冠军的了解,形象的造型。表演比赛,让学生心中有冠军,行为学冠军,争做热爱祖国的人。

活动形式:讲解和造型,表演比赛。

活动准备:

1、每个学生了解一名中国奥运冠军,且不重复,教师可分别提供姓名。

2、教师对学生了解的情况要进行检查,做到胸中有数。

3中国奥运冠军排行榜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

中国奥运冠军是热爱祖国的英雄,我们要把他们的形象和精神记在心中,化为行动。所以,我们今天进行一场奥运冠军形象造型比赛。

二、看中国奥运冠军排行榜课件。

三、教师宣布比赛规则

1、对冠军的基本情况讲解要属实,造型要以形相似,神相通。能体现冠军人物的英雄气概为佳。

2、先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再评出优胜者参加班级决赛,比赛内容为先讲解,后做夺冠时的造型。

四、比赛正式进行

1、小组比赛

2、小组评议。优胜者一名。

3、班级决赛,每一名表演者完成时,其他同学要给于热烈掌声。

4、教师点评,以肯定为主。

5、评选班级优胜者3名并发奖。

五、活动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次“奥运冠军在我心中”的班级活动,通过大家的精彩表演,说明了我们每个同学心中都有冠军。我们要用冠军的精神努力学习,为班级争光,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小学活动方案设计范文 篇8

一、活动时间:班队活动课,二六班教室。

二、活动对象:全体同学

三、活动准备:

(1)黑板上写好主题:爱我校园,环保

(2)同学们亲手绘制“节能、环保,爱我校园”主题海报,一块画了一幅刊头画,写着本次主题班会的口号,留作倡议签名之用。

四、活动过程:

1.开场:唱班歌。

2.朗诵《给未来一片绿色》

听了这么多的介绍,同学们一定有了很多收获。

下面请欣赏配乐诗朗诵《给未来一片绿色》

3、爱校园从爱班集体做起。请学生说怎样爱班集体。

4、环保大家谈:

分小组讨论。

5、刘颖萱讲述自己主动为校园拾垃圾的故事。

6.大合唱《明天会更好》

8.结束

9.中队辅导员活动总结:通过这次班会课,相信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对于“节能、环保”这一话题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要我们弯一弯腰,伸一伸手,随手捡起一片垃圾,随手拧紧水龙头,随手关上电灯,我们就在为环保献力,为我们的校园创造美丽。希望大家都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我们的校园,为我们的家园,重建一片绿色的天地。谢谢各位听课老师和同学的光临和指导,谢谢!

小学活动方案设计范文 篇9

为了贯彻落实《XX市“儿童友好,赋能未来”第二十四届青少年科技节活动方案》精神,推动我校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争创新课程实验改革特色,发扬博雅少年智创科学的热情。经研究,决定举办以“创新·创想·创作”为主题开展本校第七届科技节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和内容

1、活动目标:坚持学生为本、立足普及、重在参与、突出创新的原则,通过科技节比赛,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探索科学,展示科技能力的平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

2、校科技节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两大主题板块,分别为:科普论坛板块和科普赛事板块。

二、组织实施

1、成立第七届校科技节组委会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本次大赛以各班组织相应活动为基础,择优设立奖项,同时将评选优秀组织奖。

三、科技节项目

补充:每个项目负责人注意活动记录,照片6-10张上传360云盘。

四、参赛项目具体要求

(一)论坛版块——小学生趣味实验脱口秀

参加对象:4~6年级。各班级参赛数量不能超过1组。每班先在班级内评选,选出1组进行现场比赛。

比赛要求:内容必须是演讲者亲身参与的原创趣味科学小实验,具体内容不限,但必须健康向上,符合科学规律,不触犯政策法规,不违反社会道德规范。脱口秀内容需要呈现实验的过程性、趣味性,登台表演限定1~2人合作完成,时间控制在4分钟以内。

具体校内比赛时间和地点:定于9月14日(周三)中午12:30在科学实验室1举行,12:10报到抽签。

注意事项:自带比赛所需PPT课件与实验材料。推荐市赛的学生由班主任指导参赛。

(二)赛事板块

魔方6面还原挑战

参加对象:4~6年级。

材料要求:参赛者需自带比赛用的三阶魔方,所用魔方须在比赛开始前通过裁判的检查,要符合标准。

比赛规则:比赛前魔方由裁判员背对参赛选手打乱,打乱步骤20步以上。魔方打乱后,把魔方放在桌子上,比赛选手的手不能与魔方有任何接触。

开始时间听裁判员口令,每轮次还原魔方的时间限定在5分钟内。选手完成后把魔方放在桌上,双手不能接触并起立示意,此时计时结束。停止计时后,计时裁判需检查魔方是否为完成状态,如果未完成则为失败。

每位选手参加两轮测试,以最好一轮成绩为选手成绩。如成绩相同,则看另一轮成绩,成绩好的名次列前。

比赛时间和地点:定于9月20日(周二)中午12:20在报告厅举行,12:10报到抽签。

气球动力小车挑战赛

参赛对象:4~6年级。每支队伍可由2~3人组成。

材料要求和制作时间:组委会为每位参赛选手统一提供制作材料,不允许携带其他器材参加比赛。

提供材料包括:硬纸1盒、气球1个、轮子4个、连接轴2个、吸管2根、胶水1个、胶带1个、剪刀1把。

参赛队伍须在40分钟内,使用统一提供的材料现场设计制作一辆小车,以气球驱动小车。

比赛规则:

比赛进行两轮,第一轮以小车行驶的长度来计算成绩,第二轮以行驶的准度来计算成绩。

选手必须在指定区域内发车,小车不能越线。小车驶离发车线后,选手不得触摸小车。违反规则的,成绩视为无效,并计作一次行驶。

车辆行驶的长度成绩计算:组委会提供指定长条形跑道,从起点发车到小车停止运动所行驶的长度来计算成绩。小车在行驶过程中,如碰撞跑道边缘挡板,每碰撞一次,成绩减去20厘米。每支队伍可行驶2次,取两次行驶中最长的一次成绩名次乘以0。8纳入总成绩。

车辆行驶的准度成绩计算:选择一个起点发车到达指定的圆心位置,每支队伍可行驶2次,取两次行驶中靠近圆心的一次成绩名次乘以0。2纳入总成绩。

比赛时间和地点:定于9月27日(周二)中午12:20在科学实验室1举行,12:00报到。

铁丝陀螺

参赛对象:4~6年级。

比赛规则:

①每位选手共3次测试机会,取最高一次成绩为参赛成绩;

②从计时0点开始计时至陀螺停止旋转,单次时间长者成绩高;

③计时0点前选手有30秒准备时间,最后10秒进入倒计时,计时0点陀螺必须处于旋转状态,超时启动者成绩无效;

④计时过程中不可触碰陀螺,也不允许以任何方式给陀螺提供额外动力;

⑤现场制作结束后,参赛选手必须将陀螺交至裁判处,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⑥所有选手必须在指定区域测试,测试过程中陀螺若旋转或者掉落离开测试区域,计时立即终断。

材料要求:由组委会统一提供镀锌铁丝,具体规格——直径:1。2mm,长度:20cm,制作工具不限制(选手根据自己制作需要自备),现场制作,独立完成,样式不限。

比赛时间和地点:定于10月11日(周二)中午12:20在科学实验室1举行,12:00报到。

中小学生科创项目征集

参加对象:4~6年级

征集要求:适合中小学生年段特点、源于学科教学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关注项目的合作和探究,适合1~3人能合作完成的项目为主。科创项目体现创新精神,且经过实践操作,具备可行性和可推广价值。

作品要求:以学生个人名义或者学校班级名义申报科创项目。申报材料要标注:项目题目、项目概述、组队参赛说明、适合学生年段、制作所需要工具、成品展示(图文介绍)、比赛细则、场地要求(图文)。同时请提供1~2位学生作者信息(学校、班级、姓名)和1位本校指导师信息(姓名、职称职务、联系电话)。

申报时间:申报材料以“单位+学生姓名(或班级)+项目题目”打包命名,并在10月18日(周二)前发送到邮箱。

五、评奖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分组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给予奖励,颁发展创造章,并择优推荐参加第二十四届XX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XX市第三实验小学

20XX年9月6日

小学活动方案设计范文 篇10

学习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种成形方法的特点。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体验制陶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

1.教学讲义。阐述手工成形的特点,基本技法与要求。

2.教学课件。介绍不同陶艺家不同风格的作品。

(1)帆布或麻布。(这些材料与粘土不会粘连,在泥板成形时很实用)

(3)木条。(厚度不同,成对结合碾棍和帆布使用,制备特定厚度的泥板时用)

(5)修形刀(通常为木制,也可用塑料或其它材料制成,是手工成形的基本工具。这些工具考虑到功能的多样性而有各种形状的刀头)

(6)环形雕塑刀(用于挖空实心器皿,亦可平整表面。把手上安装各种形状的金属环。圆环用于削去多余的泥料,带交的环用于平整表面)

1.知识讲座。准备用具。

2.泥塑器皿。了解手工成形的第一种方法,初步感受泥的性质。

3.泥条盘筑。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第二种方法。

4.泥板成形。第三种成形方法。

5.作业讲评。学生参加讨论。

6.机动。参观美术展览、阅览室查阅资料、听讲座等。

基本技法。

(一)捏塑器皿。取一个揉好的泥球放在手中,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进去。用拇指和食指旋转捻捏,将其开孔。将器壁向上,向外捻拉,直至得到期望的形状。

将一块泥料团成球状,轻握在手掌中,另一只手成杯状轻拍泥球。

1.泥球做好后,润湿右手拇指,便于按入泥球。

2.将拇指按入泥球。

3.再润湿拇指,放入刚刚开出的孔中,用食指与拇指捻捏将孔开大些。

4.继续边转动边捻捏,将孔开大后,向上,向外捻压使之升高。

5.继续同样的步骤,使碗壁变得高而薄。保持拇指湿润,防止捏裂碗壁。

6.碗形已成。用食指平整口缘,使厚度均匀。

7.捏塑法做成的碗。这是故意保留了不规则的口缘,但碗壁厚度必须平整均匀。用拇指与中指捏着碗坯轻轻摔在桌面上,做出碗底。

前面的练习用泥球开始成型,本练习做一个圆形花瓶。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将

压在一起,慢慢向上形成器壁,确保造型统一。尽管此法成型较快,但制作过程中要有间歇,以便使器壁变硬,否则在重力作用下会倒塌。间歇中,在坯体上盖一块塑料布。由于捏塑法能制作非常牢固的器壁,所以此技发可用于成形大件器皿。

1.先做花瓶的底部。揉炼一团泥,先用掌根后用手掌侧面捻压泥团,尽量使厚度均匀。双手提起泥板摔在帆布上,撞击会使泥板向全方位延展。重复几次这个操作,直至泥板厚约1厘米。

2.用金属切割器,刮刀或刀切割泥板。用陶针刻画将与泥片粘接的部位,准备制作器壁。

3.如果没有现成的粉料制备泥浆,可用这种应急的方法:用手工成型一个小碗,碗中倒些水,不断搅动使碗壁上的粘土溶解于水中,做成泥浆。可用画笔将其涂在刻画的区域。

4.用切割底部剩余的泥片制备小泥片,粘在花瓶底部刻画过的区域。

5.用陶针刻画接缝里缘,放一圈泥条使粘接牢固,用木制塑刀平滑粘接处。

6.开始用捏塑法手工成形。将一小片泥部分重叠在泥片上,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压食,向上做高,保持器壁不下塌。将底部旋转,继续添加小泥片,直至一圈完成。

7.用四层捻捏的泥片升高器壁。从作品里面加固接粘处,用木制塑刀压光接缝,同时左手扶在外壁防止器壁变形。不要压光外壁和接缝,保留其明显的肌理。用塑了片盖在口缘处,让下面的部分干燥一小时。

8.同样的方法继续添加泥片。此过程中间再间歇两次,使器壁变硬些。 泥条盘筑成形 此法可用粗细均匀的泥条做出各种形状的器皿。制品壁厚,所用泥条则粗;壁薄,则泥条尽量细些。泥条由揉好的泥球搓成。处学时,泥条不要搓得太长,最长约25厘米即可。随着不断练习,你将很容易搓出较长,较硬,粗细均匀的泥条。成形前,先计划好将用的泥条量。搓好的泥条要放在一片塑料布上包起来保持潮湿,这样使用前不会变干。

2.将泥球放在塑料布上。用一只手的指尖滚压泥球,搓成泥条。

3.双手来回运动,继续使泥条变细,变长。注意双手拇指如何交叉在一起,使双手稳固。

4.双手保持同样的姿势和运动,沿着泥条移动(不要向下压),得到理想的长度。

5.所有泥条搓成后,取其中一条做成螺旋,做直筒的底。

6.用木制塑刀将螺旋表面由外向中心抺平,使之粘接。

7.用刮刀压光筒底的表面。用陶针刻画将粘接第一圈泥条的区域。

8.用泥浆涂抹刻画过的区域。刻画第一条泥条。

9.将泥条放在筒底上,泥条长度应与圆周长度相当或稍微长一些。

10.沿一定角度用刮刀切去多余的泥条。这比垂直切割泥条要好,可使泥条两端的接合面更大。用圆形塑刀粘接直筒内壁的泥条。

11.内壁平整后,用同样的方法抺平外壁。

12.用带有锯齿的刮刀修外壁,刮刀应直立。继续添加泥条。为了避免干燥中开裂,应使泥条间的接缝不要在同一条竖线上。能看到图中第二圈泥条太短了,所以又加了一小段。

13.用锯齿刮刀的斜边在筒底外缘修出斜面。泥条都粘接完毕后,用锯齿刮刀再刮一边,放在一旁干燥。

14.釉烧后的直筒。

泥板成形。本练习中用半干的泥板成形。泥板太湿时不利于成形,因为泥板很高容易下垂,所以要提前制备泥板,几小时后使用。

在泥板就位的过程中,有一步很重要:在侧面 的泥板就位前,要先粘接第二块大泥板,这样就可以伸进手去刻画内容,在较大的区域粘接加固接缝的泥条,从而使作品牢固。侧面的泥板装在两块大泥板中间,可在外部接缝处粘接较多的泥条使之牢固。

1.搓出泥条制作泥板。将泥条放在一块帆布上,用双手拇指将其压在一起。

2.沿泥料两边各放一根厚为10厘米的木条。用碾棍碾平形成泥板。

3.制备三块泥板:一快用于做底,一块用于做成两块较大的泥板,另外一块用来做较窄的侧面泥板和加固的泥片。

4.用刮刀和金属矩尺从较大的泥板上切出底形。用陶针标出一条线作为放置侧面泥板的参照。

5.这是已经标出所有线条和一边刻画过的泥板,它将做底。在其余四块泥板的接缝处也应标出线条且刻画

6.用胶条将两块木板粘在一起形成丁字形支撑泥板。在前面,另一块木板保持木板的垂直。这块木板与丁字形板也用胶带粘在一起(在左上角处很明显看到)。

7.在支撑泥板的同时,木板也可作为放置第一块侧面泥板的标尺。刻画接缝出并涂泥浆。也应刻画侧面泥板的接缝处。

8.将这块泥傍粘上去并刻画两块泥板的接缝处,粘上泥土加固。

9.着些泥板形成丁字形,可支撑最大的泥板,因而可撤去木板。用修形刀两泥条压在接缝处。刻画底部将与第二块主板粘接的部位,在着一部位和侧板的窄面上涂一些泥浆。

10.粘接第二块主板前,刻画其接缝处并涂满泥浆。

11.这块泥板粘好后,刻画接缝里面并粘上泥条加固接缝。刻画第二块侧板的窄面并涂上泥浆。

12.将从泥板上切下来的你泥条粘在作品外部,作为加固物有一种贯穿泥板的错觉。刻画所有的粘缝处并粘泥条将其封住。

13.两条支撑泥片粘在一块主板上后,同样在另一块主板上粘接。步骤与前面相同。

14.釉烧后完成作品。

小学活动方案设计范文 篇11

一、指导思想

1.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陶冶性情,引导学生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树立公德意识,加强团结合作。

2.以春游为主题,融资料搜集、采集标本、绘画摄影、研究问题、娱乐活动等为一体,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和创新活动的能力。

3、以《学校安全工作条例》为指针,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各种安全法律法规,培养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护能力,让活动既突出意义,又安全愉快。

二、领导小组(安全事故处理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职 责:制订本次活动的各种方案,领导活动顺利进行,处理活动中发生的一切意外事故。后果严重事故在第一时间内立即上报玉环县教育局。

学生管理组:

一年级组长: 组员:带班老师、跟班教师

二年级组长: 组员:带班老师、跟班教师

三年级组长: 组员:带班老师、跟班教师

四年级组长: 组员:带班老师、跟班教师

五年级组长: 组员:带班老师、跟班教师

六年级组长: 组员:带班老师、跟班教师

三、预先踩点:

选派责任心强、熟悉地形的教师事先勘探,了解步行、车辆路线,有危险的地方设置相应的标志。

四、车辆安排:

需要的车辆与公交部门取得联系,选派驾驶员素质好,驾驶技术过硬的驾驶员参与驾驶。不得超载。

五、医疗准备:

校医随队参加活动全过程,给各年级配备必需的药品。

心理活动设计教案5篇


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心理活动设计教案”可以为您带来新的视野,这将是你需要的。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 教案课件的认真编写有助于教学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心理活动设计教案 篇1

课题:学习和休息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学习和休息之间的关系。

2、学生明确应当怎样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3、养成一个好的生活学习作息制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一天在学校里有规律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并且这些活动都有必须的时间限制。无论在学校或在家里,学习和休息都交替进行的,那么怎样才能安排好两者呢

二、学习新课

1、明确一个六年级学生每一天的睡眠时间学习时间和活动时间。提问:为什么要对学习和休息的时间进行那么严格的时间限制呢

2、读课文3-5小节,思考讨论。

3、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总在进行紧张的学习,是不是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呢

4、谁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了解的有关同学的学习时间安排。

5、为了合理地安排学习和休息,我们应当注意哪些方面

6、讨论并小结: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3)列出学习计划表;

(4)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5)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文娱活动

7、补充知识: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的标准。

三、小结

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在这方面做得最好。

心理活动设计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联想、讨论、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情绪的种类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2、要让学生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习达到某一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法。

[活动重点]

1、认识不良情绪及影响。

2、掌握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角色扮演《母女之战》、心理剧《抄作业》

2、歌曲:《歌声与微笑》

3、气球、白纸、笔[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绕口令》挑战自我

(嘴说腿,腿说嘴,嘴说腿爱跑腿,腿说嘴爱卖嘴。光动嘴不动腿,光动腿不动嘴,不如不长腿和嘴。)

二、教师导入

同学们,大家觉得是不是很开心?是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哀惧,恐怕我们自己都记不清有过多少这样的体验了。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给我们平添了很多情趣。但是也正是因为它们,让人们控制不住自己,做错了很多事,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让我们共同欣赏角色扮演《母女之战》。

教师:看了这个小品,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生感想)教师:是的,这正是由于不良情绪即心情压抑、愤怒而引起的悲剧,情绪可以为人们带来伟大的成就,也可以使人走向极端,情绪实际上是个人心态的反映,而心态是我们可以组织、引导和完全掌控的对象,同学们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吗?想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吗?那么就让我们当情绪的舵手,向生活的海洋大胆畅游吧。

三、学生畅谈生活体验(课件显示)学生根据谈话内容做出答案

四、小组讨论

在生活中有哪些积极情绪哪些消极情绪?(课件显示内容)

五、教师

我们要提倡的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呢?当然是积极情绪了,因为积极情绪能使我们成功,而消极情绪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会产生哪些影响呢?(小组讨论交流)(课件显示内容)

六、喔,不良情绪对人的影响的确太大了,当有了不良情绪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下面让我们欣赏心理剧《抄作业》

七、看了这个小品,同学们,你们说,小红的做法恰当吗?晓岚该不该宣泄她的不良情绪?她该如何宣泄呢?(学生讨论交流)(课件显示问题)

八、教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调适情绪的方法,让我们来听一听心理学博士的看法吧!

(课件显示内容:积极的情绪带动你,消极的情绪拖累你,就像自己身体里面的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两者并存,谁也没办法消灭谁,就看两者抗争的时候谁暂时占领先地位了,人一辈子都生活在自我的挣扎里很矛盾,人总不可能一辈子和机器人一样运作“活力四射”,身体需要休息,心灵需要蔚籍,在生活中让积极情绪占主动就好啦!先战胜了自己才能挑战更强更多的东西。学习需要拿出的是百分百的积极态度,不容消极的,可以改变学习的方法激发积极的态度。)

九、同学们,我们有没有过不良情绪的体验呢?现在就让我们交流一下并找到合适的调适方法好吗?(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曾经有过的不良情绪写下来,贴在气球上互传,大家共同解决)。

十、看来大家真的掌握了很多不良情绪的调适方法。

在这里,我很想为大家讲一个“悲观者与乐观者”的故事。(教师讲故事)同学们,你愿意做一个怎样的人呢?

十一、教师小结:同学们,生活的海洋中没有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乐观地面对生活,怀着一颗真诚友善的心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相信生活会回报给我们更加灿烂的笑容,让我们在人生的海洋中好情绪的舵手,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课件显示内容)愿>伴随我们健康成长!大屏幕播放>(师生齐唱)

心理活动设计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其具体目标为: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时间:

5月4日、5月5日

三、活动地点:

X教室

四、活动内容: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其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倾听心灵的声音——做情绪的主人

小学生年龄小适应能力差,他们的情绪是多变的,学习成绩不好,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或在学校中受到戏弄、讽刺、不平等的待遇都会产生各种情绪。他们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冲动性,不善于掩饰,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活动目的:

1、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2、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3、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二)送上一缕阳光——学会宽容

现在大多数小学生是倍受父母骄宠的宠儿,较为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滋长着他们骄纵任性的行为作风。因此,在家里不知宽容父母,在学校不会宽容老师、同学,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宽容,与他人和睦相处,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思考心胸狭窄给自己带来的不良情绪,理解宽容的实质是为了让自己快乐。

2、通过参与活动,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老师以及他人和谐相处。

(三)生活对我说——做一个自信的小学生

自信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有时会遇到很多困惑,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缺乏自信心,导致失望、消极、自卑,心理负担很重。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在“我自信,我能行”的心态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自信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

2、使学生掌握树立自信心的方法,不断调整自己,树立自信,健康快乐地生活。

心理活动设计教案 篇4

在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之后,我知道了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以间接经验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出学校以学生的亲自实践和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获得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学科课程有很大的不同,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素质,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这门课程中,第二部分“综合实践活动创新教学设计与评析”,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设计与活动过程。对于以前没有接触过这门课程的我,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怎样进行学生实践活动有了一些思路。案例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综合活动”四个领域,其中,综合活动展示的是综合实践活动非指定领域——主题班会与学校大型活动的活动设计与流程,更便于我们教师有针对性地借鉴。

人与自我教学案例中,“学生与网吧”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了活动设计:主题的提出、活动目标、活动设计、活动过程(活动计划和活动展开两个方面)教师反思、点评。在这一部分里,不仅学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法,而且明确了一种让我的学生能更好的对待网吧使用网络的教育方法,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教育比老师家长的说教更有效果。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了能力。 “学生与网吧”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网吧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从而主动拒绝网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习惯接受老师或者书本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心理活动设计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懂得心理活动描写就是要写出人物真实的内心感受。

2、理解心理活动描写在叙事性文章中的作用。

3、学习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方法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

讲授、探究、交流、练习

教学准备:

搜集心理描写的精彩片段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预备素材

1、引导学生回忆小时候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时的感受和发考卷时的感受。

2、师小结得定义:心理活动描写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用文字描绘出来。

二、赏析心理描写片段,感知其作用

1、学生将课前准备的精彩片段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揣摩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教师巡视。

2、教师出示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中对索比的一段描写:

索比对自己的马甲从最下一颗纽扣之上还颇有信心,他修过面,上衣也还够气派,他那整洁的黑领结是感恩节时一位教会的女士送给他的。只要他到餐桌之前不被人猜疑,成功就属于他了。他露在桌面的上半身绝不会让侍者生疑。索比想到,一只烤鸭很对劲——再来一瓶夏布利酒,然后是卡门贝干酪,一小杯清咖啡和一只雪茄烟。一美元一只的雪茄就足够了。全部加起来的价钱不宜太高,以免遭到咖啡馆太过厉害的报复;然而,吃下这一餐会使他走向冬季避难所的行程中心满意足、无忧无虑了。

学生读后师引导:这段描写让你感受到了索比什么样的心情?(急切希望去监狱、为自己的计谋得意、胜券在握)比较一下,这样写和直接写“索比是多么希望能去监狱啊”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3、在以上基础上小结心理描写的作用: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也能为主题服务。

三、结合教材例子学习心理描写的常用方法

1、内心独白

例:《一夜的工作》中“我”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写道: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2、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刻画

例:《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前的一段描写,脍炙人口,千古绝唱。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说,有说为了两个人的,有的说为了两件事的,有的说为了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到:“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着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担心浪费的心理,也使他“吝啬”的形象跃然纸上。

3、梦幻描写法

例:《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几次写小女孩擦燃火柴看见奶奶的幻想,突出表现了小女孩渴望温暖、关爱的强烈愿望。

4、景物衬托法

例:《羚羊木雕》中“我”被父母从好朋友万芳那里要回贵重的羚羊木雕后,走在路上,觉得月光都是冷冷的,表面写景,实则写“我”极度难过的心情。

四、习作指导、练习

以考试后发卷时自己的紧张为例,试用以上所学方法进行片段心理描写。写后交流,点评。

五、课堂小结(心理描写的作用、方法)

六:布置作业:试描写国庆假放学前自己的心理活动。

反思:

现在,不少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无话可写,为完成任务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也是干巴巴的。这节课我结合教材例子的分析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了解了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方法。因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积极主动,气氛活跃。通过赏析名篇名段,学生感受到了心理描写在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方面的作用,收获挺大的。

父亲节教学活动设计


父亲节教学活动设计

作为孩子们最重要的支持者和伴侣,父亲不仅会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还会给他们以思考、启发和鼓励。在父亲节这一特殊的节日里,我们可以利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深刻地感受到父亲的重要性,并向他们表达感激之情。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适合在父亲节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有趣活动。

一、家庭画像

让孩子们找到家中一张父亲的照片,然后要求他们用颜色丰富的画笔在画纸上画出父亲的全身像。在绘画过程中,可以通过询问一些细节问题引导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父亲,并在后续讨论中更好地分享感受。

二、以父亲的名字为主题的写作

要求孩子们写一篇以自己的父亲名字为主题的写作,然后请他们朗读自己的作品。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感,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烹饪美味的午餐

和孩子们一起动手烹饪美味的午餐,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生活的实在。可以让孩子们选择自己认为父亲喜欢的食材和菜品,通过亲手制作的过程将感情表达出来。

四、参观博物馆

带孩子们去参观博物馆,让他们学习一些历史人物和著名的父亲形象。在参观过程中,可以通过科技手段使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父亲,加强心理认同和自我价值感。

五、颁发“最佳父亲奖”

让孩子们在教室中选择他最喜欢的父亲,然后为他们写一个表彰词,颁发“最佳父亲奖”。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团体凝聚力和感情的升华。

总的来说,父亲节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父亲,并让他们表达感激之情。这种情感上的交流不仅可以加强亲子关系,也能有效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让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发掘自身的价值和潜力。

教案设计(收藏11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教案需要经过反复推敲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本文的核心思想是关于与“教案设计”相关的讨论,如果您觉得本文的内容有价值请将它收藏并分享给您的朋友们!

教案设计【篇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领悟课文蕴涵的人生哲理,关注人生,积极进取。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揣摩词语和重要语句的表达力,深化对人生的思考。

2、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2、作者简介。

宗璞出生与1928年,祖籍河南南阳。她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毕业后大部分时间在《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而后从事英国文学的专门研究,主要作品有《红豆》《三生石》《丁香结》《南渡记》等。文笔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1、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2、这篇课文以“我”对―――――――的感情为线索,按―――――――的顺序层层深入,表达主旨的。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究了文章的语言魅力,从课文中找出好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赏析。

思考: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

2、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3、找出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的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好处?

4、观察两幅图,第一副图是盛开茂盛的紫藤萝,第2幅是花谢后的藤萝。从图片中你能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种手法,有何作用?(分析第8段和第9段)

5、作者最后由花的勃勃生机中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6、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7、课文开头说“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结尾的时候说:“”在这淡淡的紫色的光辉和紫色的芳香中,我不由加快了脚步”说说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又为何加快了脚步?

请你课外欣赏每一种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悟。

教案设计【篇2】

1、指导学生大体了解谚语的意思。诵读、背诵谚语,不断积累语言。

2、辅导学生自读,理解短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3、辅导学生进行听、说、评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2。

1、学生自读: (1)正确朗读下面的谚语。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火心空,有氧气,才能烧得旺。

人心实,信得过,才能办成事。 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

人偶尔犯个小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悔过,小错不断,酿成大祸。 好事多做,恶事莫为。

好事要多做,坏事千万不要干。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树干直,做什么都能用得上,人正直,到哪里都能得到信任。 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

茄子开的花,个个会结果,没有虚花。真诚的人说的都是真话,没有假话。 (这些都是谚语,内容上都是讲为人之道,教导人要正直、诚信,多做好事,改正错事,不做恶事。形式上音韵和谐,言语隽永深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学生提问质疑,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小问题:财主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得到快乐了吗?为什么?(回答时要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他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所以一个朋友也没有”、“只好答应老人的条件”及他找到泉水后所想、所说、所做。)

5、组织交流、讨论。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教案设计【篇3】

成功,这个帽子大家都想戴,当然,我也不例外。

夜空中的繁星如此之多,我立志要当他们中,最亮眼、最夺目的那颗繁星!

刚升入小学时,我只是一只安静的小兔子,上课时总是一言不发,成绩也不是最好的,总是看着其他同学积极回答问题,被老师表扬;别的同学考到好成绩,大家先给他们热烈的掌声……而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些,却无能为力……

这样的日子到了二年级,我开始明白:要做那颗最耀眼的星星一定要努力!之后,我开始积极发言,凡事都要尽力做到最好;成绩也开始向上爬,常常遥遥领先。我感受到我原来渴望的那些感觉,感觉是那么美妙,可我感觉还是不够。

二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期末考时,我失手了。

开学时,数学老师表扬了一位同学,说他是“黑马”。掌声响起的那一刻,心中那星星之火达到了可以燎原的效果,然后,我开始冲刺,让妈妈给我报了奥数班、作文班。测试时门门功课,我位居前三。不满意、我还是不满意!有句话说的好!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开始意向于班子职位,更加地卖力学习,终于拨开乌云见天明了,当了班长。

期末时,语文成绩给了我狠狠一巴掌,90?!作文还打了B!回想起来,喔,我好像写离题了……其他的还算可以,我对自己说:“班长怎么可以只打这个成绩?看来当班长的日子不长了,不行!一定要再加把火,冲到下个学期的期末,门门第一!”

老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四年级的最后一学期,我考到了门门第一,六门学科,我考了3个一百,考试奖励了一支钢笔,虽然不值钱,但我知道其中的含义,这是老师对我的认可!

虽然我只是暂时当了那颗耀眼的星星,但我决定要努力学习,继续当下去!

教案设计【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上小学快一年了,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你们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本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所特殊的学校,想去吗?(课件出示主题图)看,这是一所动物学校,青青的草,弯弯的小河,小动物们在这所美丽的学校里学本领呢!看,谁在校园中欢迎我们?(小鸡和小兔)

1、观察例1,初步感知“几个几”

⑴一共有几只小兔呢?你怎么知道的?怎么数的?(上来数)你是2只2只数的!谁有不同的方法?怎样加?(2+2+2=6)这是几个2相加?

⑵那你会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鸡吗?你怎么数的?(上来边指边数)写成加法算式谁会?这是几个3相加?

小结:刚才我们2只2只地数,数出了小兔的只数,3只3只地数出小鸡的只数。

2、从不同方位再次感受“几个几”

早操时间到了,我们去参观小动物做操吧!谁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小鸭是怎么排队的呢?(5只5只排的)怎么看的?边指边板书:这一排几只(5只),第二排呢?……会列加法算式吗?(5+5+5=15)这是几个5相加?(3个5相加)

谁有不同看法?竖着看小鸭又是几只几只地排的?加法算式怎样列?(3+3+3+3+3=15)这是几个3相加?

刚才我们看的方法不同,先横着看,再竖着看,列出了这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那你发现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学生讨论、交流)

3、比较、讨论,找共同特征――“几个几相加”

谈话:我们来到了动物学校,看到了许多小动物,还列出了这4道加法算式,请仔细观察这四道算式,你能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可轻轻读读算式,然后同桌交流交流。

像这样加数都一样的加法题生活中还有很多,如我班小朋友是几个人坐一张凳子,那我要数全班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几个几个地数?算式怎么写呢?(指名边看同学边说加法,老师写2+2+2……)这样写觉得怎样?有没有简单点的方法?(有)像这些加数都一样的加法可以写成乘法,板书:乘法。

⑴你在哪听说过乘法?(学生回答)小朋友都了解了一些乘法。

⑵那这道加法2+2+2=6你会写成乘法算式吗?(3×2=6或2×3=6)“3”是哪来的?因为有“3个2相加”,3×2怎么会得6呢?

“×”叫什么?乘号。谁会读?一起读。乘号前后两个数同加号前后的数一样,也有个名称,叫什么呢?(板书:乘数)2×3的结果6叫什么?(积)集体读。

小结:2+2+2=6,有3个2相加,就可以写成3×2=6或2×3=6这两道乘法算式。

⑶3+3+3+3=12你会改吗?(4×3=12,3×4=12)你们同意吗?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们吗?老师有问题,“4”叫什么?乘数“4”是哪来的?积是几?积怎么会是“12”的呢?

⑷下面这两题会写成乘法算式吗?同桌互相交流。

⑸刚才我们写的这个这么长的加法,还没写完,课前我数了一下,要写27个2相加,这个长长的加法你会改成乘法吗?2×27或27×2积是几呢(54)?那个算式简单?

小结:以后你们遇到象这样加数都一样的加法,就可以写成乘法算式了。

⑴谈话:动物学校还有电脑房,我们去参观一下电脑房吧!每张电脑桌上都有几台电脑,有几个2台呢?4个2台加法算式怎样列?乘法算式会列吗?

独立写在练习纸上,集体订正。

⑵谈话:小动物们又为小朋友献上了两束花,这一束鲜花有几朵?这一束呢?有几个“5”?会列出加法,乘法算式吗?

独立做,集体订正。

谈话:参观了这么长时间,我们该回来了,谁来送我们了?小猴排着队来送我们了。

赶快帮小猴排队。并根据小猴排的队,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集体评讲。

谈话:正在这时,动物学校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大灰狼来了。小动物们让我们救救他们,愿意救吗?大灰狼说:要是小朋友愿意同我做游戏,做对了,我就不吃小动物。什么游戏呢?听清楚,请几位小朋友上来,你们喊老狼老狼几点了,如果我说2点了,台上的小朋友就2个2个抱在一起,台下的小朋友要说出乘法算式,听明白了吗?

请6人到台上,分别说2点、3点,学生活动并列式;

再添上2人,分别说4点、8点、1点,学生活动并列式。

教案设计【篇5】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一个人被冻死了”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教案设计【篇6】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为了完成以上教学任务,我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首先,导入时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积累的表达乡愁的诗句,让学生明白积累的重要,然后引出新课。

其次,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节奏,读出语速语调,读出感情等。把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学生与诗人在诗歌中所迸发的思乡爱国之情产生共鸣。

再次,在品味诗歌的意境这个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交流,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的教学理念。

最后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其中的仿写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不足之处:一是课堂节奏有点前松后紧,在仿写指导上做得还不到位。二是没有将读诗与品读结合起来提高读的实效性。

教案设计【篇7】

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 2.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单图形所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猜谜语 师:上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个谜语,想猜吗?说草地上来了一群羊,猜一种水果,你知道是什么吗?(草莓)没猜对的同学没关系,再给个机会,再猜一个。刚才我们说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是吧,现在又来了一群狼,你猜是什么水果?(杨梅)真聪明,这次怎么猜的这么快?哪个谜语更好猜啊?(第二个,为什么第二个更好猜啊?)因为有了第一个做基础。 师:因为,我们知道了第一个谜语猜的方法了,找到窍门了,也就是有了第一个的基础,所以第二个猜起来就得心应手了,是不是,其实我们学习也是这样,打好了基础,后面的学习就会轻松的多了,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认真的上好每一堂课,学好每一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和图形打交道,这节课我们要一起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看着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吗?(什么是组合图形、组合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知识和我们前面学习过的那些知识有联系)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那老师想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组合图形?(由几个平面图形拼成的图形就是组合图形)有道理,那你们觉得组合图形的面积和我们学过的那些知识有联系呢?(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老师给大家带了了几个平面图形,猜猜都有谁?(老师说图形特点,大家猜图形)出示图形后,复习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组合图形 师:这几种图形都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今天这些图形朋友一起合作为我们制作了精美的礼物,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组合图形的图片) 观察:这些漂亮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拼成的)像这样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组合图形。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组合图形,它们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提问每种图形分别是由那些图形组成的) 简单介绍七巧板的知识:七巧板,又名『益智图』,发明于我国清、明两代间。 它是由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组成的。这简简单单的七块板,能拼搭出人、动物、实物等千变万化的图形。 出示课件,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也可以去摆一摆,拼一拼,相信充满智慧的你们一定能摆出有创意的图案。   孩子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那些组合图形,谁愿意说说?(房子的侧面、队旗、风筝、门窗、飞机的机翼等等。。。。) 2、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只要你善于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的组合图形有很多,大家看,这个房子的侧面就是一个组合图形。出示例4 怎样计算它的面积,请同学们自己先独立想一想,也可以在反馈卡上画一画,想好办法后和你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哪个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办法跟大家交流一下?交流学生的不同方法,让学生充分发言。 可能出现的情况: 方法1: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分的过程,)先分别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板书如下)  =S三+S正 ( 学生说完后,介绍辅助线的知识。并提问计算分成的图形的面积所需要的条件。 方法2: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算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以2。(板书如下)   =S梯×2 方法3:填补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课件演示,并介绍辅助线、分割法、添补法等各种方法。 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我们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像这样(指着方法1和方法2)把它分解几个小图形,然后把几个小图形的面积加起来求出一个大组合图形的面积,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分割法。分的时候我们最好画上这样的虚线,叫做辅助线。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先通过做辅助线,把它补成一个学过的大图形,在减去相应的小图形的面积,从而求出要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添补法。你知道了吗?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种?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  (指名同学到黑板上板书算式)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学们一定要善于观察,选择自己喜欢的并且简单的方法。大家看着三种方法,你觉得那种最简单?(第一种,因为分成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都能直接算出来)说得非常好,分割出的图形能够利用已知条件求出面积这样计算起来比较容易,而且我们在分的时候尽可能分割成数量最少的简单图形, 这样呢,也会使计算简单)明白了吗? 三、巩固提高 师: 你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了吗?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效果吧。   1、爱动脑筋的孩子, 大家能帮老师计算一下客厅的总面积吧?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分析,提升较简单的方法。) 2、助人为乐的孩子们,又要请你们帮忙了! 这是我们学校将要开辟的一块草坪,如下图。 现在有两家公司联系,A公司说种一平方米草要5元,B公司说种同样的草一共需要2800元。请你帮忙算一算, 应该选择哪家公司啊?   师:我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真了不起!接着开动我们聪明的脑瓜,看看这道题,你会做吗? 3、动脑筋:选一选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知道了什么是组合图形)(我知道了可以用切割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我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不小。 五、课后延伸:有创新精神的孩子。老师还给你们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利用所学过的简单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量出有用数据,并求出它的面积。 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 2.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单图形所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猜谜语 师:上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个谜语,想猜吗?说草地上来了一群羊,猜一种水果,你知道是什么吗?(草莓)没猜对的同学没关系,再给个机会,再猜一个。刚才我们说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是吧,现在又来了一群狼,你猜是什么水果?(杨梅)真聪明,这次怎么猜的这么快?哪个谜语更好猜啊?(第二个,为什么第二个更好猜啊?)因为有了第一个做基础。 师:因为,我们知道了第一个谜语猜的方法了,找到窍门了,也就是有了第一个的基础,所以第二个猜起来就得心应手了,是不是,其实我们学习也是这样,打好了基础,后面的学习就会轻松的多了,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认真的上好每一堂课,学好每一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和图形打交道,这节课我们要一起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看着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吗?(什么是组合图形、组合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知识和我们前面学习过的那些知识有联系)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那老师想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组合图形?(由几个平面图形拼成的图形就是组合图形)有道理,那你们觉得组合图形的面积和我们学过的那些知识有联系呢?(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老师给大家带了了几个平面图形,猜猜都有谁?(老师说图形特点,大家猜图形)出示图形后,复习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组合图形 师:这几种图形都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今天这些图形朋友一起合作为我们制作了精美的礼物,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组合图形的图片) 观察:这些漂亮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拼成的)像这样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组合图形。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组合图形,它们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提问每种图形分别是由那些图形组成的) 简单介绍七巧板的知识:七巧板,又名『益智图』,发明于我国清、明两代间。 它是由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组成的。这简简单单的七块板,能拼搭出人、动物、实物等千变万化的图形。 出示课件,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也可以去摆一摆,拼一拼,相信充满智慧的你们一定能摆出有创意的图案。   孩子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那些组合图形,谁愿意说说?(房子的侧面、队旗、风筝、门窗、飞机的机翼等等。。。。) 2、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只要你善于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的组合图形有很多,大家看,这个房子的侧面就是一个组合图形。出示例4 怎样计算它的面积,请同学们自己先独立想一想,也可以在反馈卡上画一画,想好办法后和你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哪个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办法跟大家交流一下?交流学生的不同方法,让学生充分发言。 可能出现的情况: 方法1: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分的过程,)先分别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板书如下)  =S三+S正 ( 学生说完后,介绍辅助线的知识。并提问计算分成的图形的面积所需要的条件。 方法2: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算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以2。(板书如下)   =S梯×2 方法3:填补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课件演示,并介绍辅助线、分割法、添补法等各种方法。 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我们在计

教案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和折射角

2、 知道光从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 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 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重点

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

难点

折射现象的解释,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具

演示

烧杯,筷子,水,全反射实验器,光具盘、玻璃砖,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向上弯折)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可以看到,好象碗底变浅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后就可解释了。

二教学过程设计

1、 观察折射光路

【演示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过程,让学生把光路画下来。引导学生和反射光路比较,得出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及位置关系。

2、 斜射入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才发生折射

问: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定发生折射现象吧?

【演示2】让光垂直入水和空气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

3、 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演示3】让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演示4】让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归纳:当光在空气与其他介质发生折射时,不论时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总是大角。

4、 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5、 光的射应用举例

教学过程设计

(1) 渔民叉鱼时,总向看天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画图6-4解释。

(2) 参书P83图6-4,6-5,解释为什么。

(3) 我们看到天上的星星的位置是它实际的位置吗?

6、 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再射出来。

(2) 光由空气斜射入三棱镜再射出来。(光会向玻璃较厚的一方偏折)。

课堂小结:

1、 知道什么是折射现象,并能叙述折射规律,特别要注意斜射入的条件,不要记住在空气中角大的意义,叙述时要注意因果关系。

2、 能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并能根据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 知道折射时,光路可逆。

三、思考与作业

本节《课课通》

四板书

第一节 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

1、什么叫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

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光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是大角

二、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

五说明

教案设计【篇9】

整体设计

“滑轮”是初中物理力学中一种比较重要的简单机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后,对一些变形的杠杆的进一步认识,对生活中现象的进一步观察和应用。滑轮按使用情况可以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它们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滑轮组的绕线及段数的判断不容易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本节课将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而教师只是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与处理数据、表达与交流、解释问题等过程,归纳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通过物理建模的方法从理论上将滑轮抽象为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对已经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点。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去分析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的原因时,“支点位置”的分析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

涉及动滑轮使用时支点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对实践中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

动滑轮、定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教学难点

1.定滑轮及动滑轮的实质;

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杠杆这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类杠杆的特点:

省力杠杆:省力但费了距离。

费力杠杆:费力却省了距离。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

漫画导入

让学生观察和欣赏下面的三幅漫画,“胖子”利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瘦子”想帮忙,

却把自己吊了上去。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学生会带着“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情景导入

多媒体投影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使用滑轮的一些画面: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使用滑轮从井中提水、窗帘中的滑轮、升旗中的滑轮。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滑轮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使用滑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呢?滑轮的特点有哪些?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连接滑轮?要想了解这些知识,需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引出课题:滑轮。

推进新课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

教师活动: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滑轮来提升重物。请你观察桌上摆放的滑轮,说出它的结构特点,想一想滑轮的这些结构在提升重物时有什么功能吗?

学生活动:

出示一个滑轮,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归纳:滑轮就是边缘有槽、能绕轴心转动的轮子。情景创设:

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教案设计【篇10】

设计思路:

结合园本教研课题,本班在上学期的教研活动中,主要开展了以泥工游戏来激发幼儿发展为教研课题。在本次活动中,结合幼儿幼儿参与活动兴趣和需要,丰富幼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胆发挥幼儿的创作想象力的教研主题,在上学期里,老师积极参与研究,深入了解泥工活动的内容和想法。但在泥工游戏方面,材料不够丰富,因此在本学期,老师以通过添加辅助材料,促进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泥工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愉快、丰富的'情绪体验,在玩中获得发展。

活动目标:1、会用团圆、搓长、压扁等方法,制作不同形状的点心、饼干。

2、尝试使用辅助材料制作花纹。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导幼儿回忆随爸爸妈妈到商店买食品时看到的点心、饼干的形状。

二、出示泥团并讨论。

1、如果你想做两块“点心”,分到一块泥怎么办?让幼儿知道把泥分长两块。

2、怎么样做球形 ?用双手团圆。

3、怎么样做长条形的点心?先团圆,再用双手来回搓长。

4、怎么样做扁圆形的饼干或者点心?先团圆后压扁。

5、怎么样做方形的饼干?先压扁,后用小棍把四边切直。

6、用什么办法在点心和饼干制作花纹?用小棍、塑料片压上花纹。

三、幼儿操作,教师分别指导。对能力教强的幼儿,可鼓励他们多做一二块。

四、将作品放在大托盘里,师幼共同欣赏、评议。

教案设计【篇11】

《匆匆》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但是作者的构思独具匠心,开篇描写了自然界的几种景物,这几种春天的景物给人展现了春天的看上去单调,但是,组合一起又显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非常朴素的语言,但是带给人非同凡响的独特感受。这几种景物的更替变换都是时间的产物,它们在时间的流中来去、枯荣、谢开。因此,既有一种春天来了的欣喜,更有一种淡淡的愁绪涌上心头。紧接着,作者发人深省的几个问句,让读者不得不思考关于时间的问题!

最精彩的文字应该是作者关于时光匆匆和一去不复返的阐述了!时光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将时光细化成了“8000多个日子”,比喻成了针尖上的一滴水,时间的流是浩瀚的大海,而8000多日子只不过是针尖上的一滴水,只为渺小而愈发显得珍贵!“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此时不仅仅是作者是“头涔涔泪潸潸”了,读到这里每个人都会有心悸的感觉,原来,日里居然这样匆匆而且无声无息。就这样,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与警觉!

然后,作者把时间当成了一个“伶俐”的人来写,总是在人不经意间“跨过,飞过,溜过……”,给人的感觉就是防不胜防。仿佛一个淘气的娃娃,和人捉和迷藏,稍纵即逝!让人感慨也让人无奈!是啊,在时光面前,任何人都是无助的,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光飞逝而去!唯一能做好的,只是好好珍惜眼前的时光。

接着,作者反省自己的日子!在这里,可以读出读者的惆怅与迷茫!但是,虽然有惆怅与迷茫,但是从“我能做些什么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白白走这一遭啊”?这里连续有几个问题,我们看到,作者在思考着生命的有关问题,时光是无情的,但是人在无情的时光中,总能把握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才能无愧于时光!

最后文章首位照应,用“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呢”再一次设问。这个问题再一次敲打着读者的心,思考关于时间关于生命的问题!让人感觉言尽意未尽,耐人寻味!

我觉得这篇课文应该简单点教,同时也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文章有一定的写作背景,因此,文中有一种迷茫、彷徨、伤感的情绪,我觉得不必要求学生去理解作者的所有情素,学生能理解时间易逝,懂得要珍惜时间就足够了!

基于以上思路,我将本课设计为导入新课,引出“匆匆”;初读美文,感知“匆匆”;精读美文,品悟“匆匆”;课内拓展,深化“匆匆”;课外延伸,升华“匆匆”等五部分。教学中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利用读说写结合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好听的句子唯美短句子36条

好听唯美句子 10-05

卧冰求鲤读书笔记12篇

卧冰求读书笔记 10-05

学生励志国旗下演讲稿集锦

学生励志国旗下演讲稿 励志国旗下演讲稿 10-05

主题活动设计方案精选11篇

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04-22

设计师名言合集

设计师名言 06-05

走近大自然作文十一篇

走近大自然作文 大自然作文 10-05

电商转正后的工作总结必备十篇

电商转正工作总结 电商工作总结 10-05

小学六年级学生自我评价(锦集11篇)

小学六年级自我评价 10-05

自验报告

自验报告 10-05

种植报告集锦14篇

种植报告 10-05

最新云平台方案

平台方案 10-05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