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指数函数教案

想要深入了解“指数函数教案”吗下面为你提供了一些相关资料。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老师遗漏重中之重。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为您的决策提供支持和协助!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财务工作计划精辟简短

指数函数教案(篇1)

一。 引入新课

我们前面学习了指数运算,在此基础上,今天我们要来研究一类新的'常见函数-------指数函数。

1.6.指数函数(板书)

这类函数之所以重点介绍的原因就是它是实际生活中的一种需要。比如我们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与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由学生回答:与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问题2: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绳长一半,第二次再剪去剩余绳子的一半,……剪了次后绳子剩余的长度为米,试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学生回答:。

在以上两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函数与我们前面研究的函数有所区别,从形式上幂的形式,且自变量均在指数的位置上,那么就把形如这样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

一。 指数函数的概念(板书)

1、定义:形如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板书)

教师在给出定义之后再对定义作几点说明。

2、几点说明 (板书)

(1) 关于对的规定: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规定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呢?(若学生感到有困难,可将问题分解为若会有什么问题?如,此时,等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若对于都无意义,若则无论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且。

(2)关于指数函数的定义域 (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指数范围,发现指数可以取有理数。此时教师可指出,其实当指数为无理数时,也是一个确定的实数,对于无理指数幂,学过的有理指数幂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它都适用,所以将指数范围扩充为实数范围,所以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扩充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使她它更具代表更有应用价值。

(3)关于是否是指数函数的判断(板书)

刚才分别认识了指数函数中底数,指数的要求,下面我们从整体的角度来认识一下,根据定义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函数是指数函数,请看下面函数是否是指数函数。

(1), (2), (3)

(4), (5)。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情况作点评,指出只有(1)和(3)是指数函数,其中(3)可以写成,也是指数图象。

最后提醒学生指数函数的定义是形式定义,就必须在形式上一摸一样才行,然后把问题引向深入,有了定义域和初步研究的函数的性质,此时研究的关键在于画出它的图象,再细致归纳性质。

3、归纳性质

作图的用什么方法。用列表描点发现,教师准备明确性质,再由学生回答。

函数

1、定义域 :

2、值域:

3、奇偶性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4、截距:在轴上没有,在轴上为1.

对于性质1和2可以两条合在一起说,并追问起什么作用。(确定图象存在的大致位置)对第3条还应会证明。对于单调性,我建议找一些特殊点。,先看一看,再下定论。对最后一条也是指导函数图象画图的依据。(图象位于轴上方,且与轴不相交。)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列表,描点了。取点时还要提醒学生由于不具备对称性,故的值应有正有负,且由于单调性不清,所取点的个数不能太少。

此处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列表描点,给出十组数据,而学生自己列表描点,至少六组数据。连点成线时,一定提醒学生图象的变化趋势(当越小,图象越靠近轴,越大,图象上升的越快),并连出光滑曲线。

二。图象与性质(板书)

1、图象的画法:性质指导下的列表描点法。

2、草图:

当画完第一个图象之后,可问学生是否需要再画第二个?它是否具有代表性?(教师可提示底数的条件是且,取值可分为两段)让学生明白需再画第二个,不妨取为例。

此时画它的图象的方法应让学生来选择,应让学生意识到列表描点不是唯一的方法,而图象变换的方法更为简单。即=与图象之间关于轴对称,而此时的图象已经有了,具备了变换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对称,教师借助计算机画图,在同一坐标系下得到的图象。

最后问学生是否需要再画。(可能有两种可能性,若学生认为无需再画,则追问其原因并要求其说出性质,若认为还需画,则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再画出如的图象一起比较,再找共性)

由于图象是形的特征,所以先从几何角度看它们有什么特征。教师可列一个表,如下:

以上内容学生说不齐的,教师可适当提出观察角度让学生去描述,然后再让学生将几何的特征,翻译为函数的性质,即从代数角度的描述,将表中另一部分填满。

填好后,让学生仿照此例再列一个的表,将相应的内容填好。为进一步整理性质,教师可提出从另一个角度来分类,整理函数的性质。

3、性质。

(1)无论为何值,指数函数都有定义域为,值域为,都过点。

(2)时,在定义域内为增函数,时,为减函数。

(3)时,, 时,。

总结之后,特别提醒学生记住函数的图象,有了图,从图中就可以能读出性质。

三。简单应用 (板书)

1、利用指数函数单调性比大小。 (板书)

一类函数研究完它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后,最重要的是利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例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与; (2)与;

(3)与1 。(板书)

首先让学生观察两个数的特点,有什么相同?由学生指出它们底数相同,指数不同。再追问根据这个特点,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让学生联想指数函数,提出构造函数的方法,即把这两个数看作某个函数的函数值,利用它的单调性比较大小。然后以第(1)题为例,给出解答过程。

解:在上是增函数,且

教师最后再强调过程必须写清三句话:

(1) 构造函数并指明函数的单调区间及相应的单调性。

(2) 自变量的大小比较。

(3) 函数值的大小比较。

后两个题的过程略。要求学生仿照第(1)题叙述过程。

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与; (2)与 ;

(3)与。(板书)

先让学生观察例2中各组数与例1中的区别,再思考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对(1)来说可以写成,这样就可以转化成同底的问题,再用例1的方法解决,对(2)来说可以写成,也可转化成同底的,而(3)前面的方法就不适用了,考虑新的转化方法,由学生思考解决。(教师可提示学生指数函数的函数值与1有关,可以用1来起桥梁作用)

最后由学生说出>1,。

解决后由教师小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1) 构造函数的方法: 数的特征是同底不同指(包括可转化为同底的)

(2) 搭桥比较法: 用特殊的数1或0.

指数函数教案(篇2)

指数函数课件

在数学中,指数函数是一种常见的函数类型,其以指数形式描述了数的增长或衰减规律。指数函数的研究在数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不仅广泛应用于物理、经济等领域,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本文将详细介绍指数函数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应用,并结合生动的例子进行解释。

指数函数是以自然常数e为底的函数,可以表示为f(x) = a^x。其中,a是底数,也就是指数函数的底,x是指数。指数函数的图像呈现出特殊的形状,具有快速增长或缓慢衰减的特点。下面我们将分析指数函数的一些重要特性。

首先,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其值域为正实数集(0,+∞)。这意味着指数函数的图像在x轴的左侧不会触及,且在y轴的正半轴上逐渐增长。

其次,当底数a大于1时,指数函数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也就是说,随着指数x的增加,函数的值也随之增大。例如,f(x) = 2^x表示底数为2的指数函数,当x从负无穷大逐渐增加到正无穷大时,f(x)的值也呈指数级的增长。

相反地,当底数a位于(0, 1)之间时,指数函数呈现出递减趋势。这意味着随着指数x的增加,函数的值逐渐减小。例如,f(x) = (1/2)^x表示底数为1/2的指数函数,当x从负无穷大逐渐增加到正无穷大时,f(x)的值也以指数形式衰减。

指数函数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对称性。当底数a大于1时,指数函数f(x) = a^x关于y轴对称;当底数a位于(0, 1)之间时,指数函数f(x) = a^x关于x轴对称。这种对称性使得指数函数在图像上呈现出优美的曲线。

指数函数的应用广泛,包括金融、人口学、物理学等领域。在金融领域中,指数函数常用于计算复利的增长。例如,一笔本金以每年5%的复利增长,我们可以使用指数函数来计算未来几年的增长情况。在人口学中,指数函数用于描述人口增长或衰减的规律。而在物理学中,指数函数常用于描述放射性衰变的速度。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指数函数的应用。

假设有一家公司每年销售额增长10%,现在计算未来五年的销售额。我们可以使用指数函数来解决这个问题。设初始销售额为100万元,我们可以用指数函数f(x) = (1.1)^x来表示每年的销售额。将x取值从1到5,分别计算出五年的销售额。结果显示,销售额分别为100万元、121万元、146.41万元、177.16万元和214.36万元。

另一个例子是放射性衰变的速度。假设一个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为5天,初始含量为100克,我们可以使用指数函数f(x) = 100 * (1/2)^(x/5)来描述衰变的速度。其中,x表示时间,当x取值从0到10时,可以计算得到不同时间点的放射性物质的含量。结果显示,经过10天后,放射性物质的含量约为3.125克。

综上所述,指数函数在数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学习指数函数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指数规律,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无论是在金融领域、人口学领域还是物理学领域,指数函数都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象。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对指数函数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运用。

指数函数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函数”的第六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又因为《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以后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本章《函数》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学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知识维度: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技能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鉴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③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③领会数学科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5)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突破难点的关键:寻找新知生长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

二、教法设计

由于《指数函数》这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达到不仅使学生初步理解并能简单应用指数函数的知识,更期望能引领学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数图象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数做好准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我根据自己对“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景.按照指数函数的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给出两个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而这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

2.强化“指数函数”概念.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请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出现,这样避免了学生对于底数a范围分类的不清楚,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做了“分类讨论”的铺垫。

3.突出图象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图形始终使我们需要借助的重要辅助手段。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离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而在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更是直接由图象观察得出性质,因此图象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4.注意数学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数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例题的讲解和课外知识的拓展部分,都介绍了与指数函数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力图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基础学科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指数”的概念和运算后编排的,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再现原有认知结构。在引入两个生活实例后,请学生回忆有关指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再现原有认知结构,为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好准备。

2.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在借助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会遇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将会贯穿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在生活实例的课堂导入、指数函数的性质研究、例题与训练、课内小节等教学环节中都安排了学生的讨论、分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知识为在合作学习的乐趣中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框架和体系,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4.注意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在概念、图象、性质、应用、拓展的过程中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有收获,跳一跳,够得着,不同难度的题目设计将尽可能照顾到课堂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程序设计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启发学生逐步发现和认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①用电脑展示两个实例,第一个是计算机价格下降问题,第二个是生物中细胞分裂的例子,②将学生按奇数列、偶数列分组。

学生活动:①分别写出计算机价格y与经过月份x的关系式和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x的关系式,并互相交流;②回忆指数的概念;③归纳指数函数的概念;④分析出对指数函数底数讨论的必要性以及分类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扫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识障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教师活动:①给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并要求学生画它们的图象②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规范地画出这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③板书指数函数的性质。

学生活动:①画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图象②交流、讨论③归纳出研究函数性质涉及的方面④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作简单的指数函数的图象对深刻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生完成基本作图之后,教师再利用课前已列表、建立坐标系的小黑板展示准确的作图方法,达到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图习惯的目的,然后借助“函数作图器”用多媒体将指数函数的图象推广到一般情况,学生就会很自然的通过观察图象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同时对于底数的讨论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3.巩固新知、反馈回授

教师活动:①板书例1②板书例2第一问③介绍有关考古的拓展知识。

学生活动:①学习解题的'规范步骤②完成例2的第二问、第三问③完成分组练习④扩展视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实现学生对指数函数知识的初步应用,完成学生学习的“实践认识再实践”过程,力求通过例题的讲授、规范的板书养成学生良好地解题习惯,起到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例2的第二问、第三问巩固学生对指数函数性质的理解、实现会用指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通过三个分组练习实现教师的再指导和学生的渐进式提高。指数函数与贷款利率的计算、化学中半衰期的计算和考古技术的现代运用有紧密的联系,本环节介绍的“化学中的14C在考古中的应用”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为下一步学习“计算分期付款的利率”等问题埋下伏笔。

4.归纳小结、深化目标

教师活动:

①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归纳,完成对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的归纳;

②布置课后及拓展作业

学生活动:完成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课内小结并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深化学习目标,有能力的同学完成网上调研并在下节课与同学交流我国在利用14C进行考古所取得的成果。

设计意图:教师在本环节引导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知识进行梳理,深化知识与技能目标,并通过作业实现目标的巩固。

5.板书设计

考虑到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本节课我设计了由三个板块构成的板书,板面分配比例为2:1:1,第一大板块包含了两部分,一是指数函数的定义,二是课前准备的画有坐标系和表格的小黑板;第二板块书写了例1和例2的第一问;第三板块由学生完成例2的后两问、练习和课堂小结组成。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及时有效能调动课堂的气氛、感染学生的情绪,对课堂教学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将教学评价将贯穿于本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中。例如情景导入的表达式评价、回忆指数知识的记忆评价、得出指数函数概念的归纳评价、作图时的准确性评价、解题时的规范性评价、小结时的表述性评价等。在学生交流、讨论、探究等环节注意启发学生完成知识互评、能力互评,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在轻松融洽的课堂评价氛围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和学习任务。

当然教师会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获得更全面的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和课堂效果的反思,并在后续的时间里修订课堂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以上是我对指数函数这节课的设计和思考,敬请批评指正!

指数函数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函数”的第六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又因为《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以后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本章《函数》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学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知识维度: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技能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鉴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③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③领会数学科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5)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突破难点的关键:寻找新知生长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

二、教法设计

由于《指数函数》这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达到不仅使学生初步理解并能简单应用指数函数的知识,更期望能引领学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数图象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数做好准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我根据自己对“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景。按照指数函数的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给出两个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而这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

2。强化“指数函数”概念。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请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出现,这样避免了学生对于底数a范围分类的不清楚,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做了“分类讨论”的铺垫。

3。突出图象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图形始终使我们需要借助的重要辅助手段。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离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而在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更是直接由图象观察得出性质,因此图象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4。注意数学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数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例题的讲解和课外知识的拓展部分,都介绍了与指数函数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力图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基础学科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指数”的概念和运算后编排的,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再现原有认知结构。在引入两个生活实例后,请学生回忆有关指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再现原有认知结构,为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好准备。

2。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在借助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会遇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将会贯穿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

指数函数教案(篇5)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根据我所任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划分为两节课(探究图象及其性质,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应用),这是第一节课“探究图象及其性质”。指数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不仅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指数函数应重点研究。

二、学生学习况情分析

指数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是学生对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教材在之前的学习中给出了两个实际例子(GDP的增长问题和炭14的衰减问题),已经让学生感受到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但这两个例子背景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本节课先设计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通过超出想象的结果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三、设计思想

1.函数及其图象在高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如何突破这个即重要又抽象的内容,其实质就是将抽象的符号语言与直观的图象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持久的好奇心。我们知道,函数的表示法有三种: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以往的函数的学习大多只关注到图象的作用,这其实只是借助了图象的直观性,只是从一个角度看函数,是片面的。本节课,力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函数,对函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并通过对比总结得到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去体会这种的研究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

2.结合参加我校组织的两个课题《对话——反思——选择》和《新课程实施中同伴合作和师生互动研究》的研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实践以下两点:

⑴.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⑵.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并且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总结、反思,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目标

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能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在理解指数函数概念、性质的基础上,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类比,回顾归纳从图象和解析式这两种不同角度研究函数性质的数学方法,加深对指数函数的认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之重要;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底数的分类,如何由图象、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约3分钟)师:如果让1号同学准备2粒米,2号同学准备4粒米,3号同学准备6粒米,4号同学准备8粒米,5号同学准备10粒米,„„按这样的规律,51号同学该准备多少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公布事先估算的数据:51号同学该准备102粒米,大约5克重。师:如果改成让1号同学准备2粒米,2号同学准备4粒米,3号同学准备8粒米,4号同学准备16粒米,5号同学准备32粒米,„„按这样的规律,51号同学该准备多少米?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很多或能算出具体数目

师:大家能否估计一下,51号同学该准备的米有多重?

教师公布事先估算的数据:51号同学所需准备的大米约重1.2亿吨。

师:1.2亿吨是一个什么概念?根据2007年9月13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7~2008我国大米产量预计为1.27亿吨。这就是说51号同学所需准备的大米相当于2007~2008我国全年的大米产量!【设计意图】用一个看似简单的实例,为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准备;同时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指数函数的爆炸增长,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在以上两个问题中,每位同学所需准备的米粒数用y表示,每位同学的座号数用

x表示,y与x之间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学生很容易得出y2x(xN*)和y2x(xN*)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漏掉x的取值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具体问题中x的范围。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指数函数的定义

老师:其实,在本章开头的问题2中,也有一个与y2类似的关系x*y1.073(xN,x20)式

x⑴让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问题逐个给出):(约3分钟)

x*x*y2(xN)y1.073(xN,x20)这两个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

①和②它们能否构成函数?

③是我们学过的哪个函数?如果不是,你能否根据该函数的特征给它起个恰当的名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学生对比已经学过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发现xy2,xy073.1是一个新的函数模型,再让学生给这个新的函数命名,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老师:如果可以用字母a代替其中的底数,那么上述两式就可以表示成xay的形式。自变量在指数位置,所以我们把它称作指数函数。

⑵让学生讨论并给出指数函数的定义。(约6分钟)

对于底数的分类,可将问题分解为:

a2,x2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 ①若a0会有什么问题?(如

1在)

②若a0 会有什么问题?(对于x0,a都无意义)

③若a1又会怎么样?(1无论x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老师: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a0且a1。在这里要注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

xx【学情预设】

①若学生从教科书中已经看到指数函数的定义,教师可以问,为什么要求a0且a1。a1为什么不行?

xya②若学生只给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类比一次函数ykxb(k0)、反比例函数

yk(k0)2yaxbxc(a0)中x,二次函数的限制条件,思

考指数函数中底数的限制条件。【设计意图 】

①对指数函数中底数限制条件的讨论可以引导学生研究一个函数应注意它的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

②讨论出10aa,且,也为下面研究性质时对底数的分类做准备。

接下来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明确了指数函数的定义,能否写出一两个指数函数?教师也在黑板上写出一些解析式让学生判断,如y23x,y32x,y2x。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只是关注指数是否是变量,而不考虑其它的。【设计意图 】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定义和呈现形式的理解。

2.指数函数性质

⑴提出两个问题(约3分钟)

①目前研究函数一般可以包括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研究指数函数时有明确的目标:函数三个要素(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和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奇偶性)。

②研究函数(比如今天的指数函数)可以怎么研究?用什么方法、从什么角度研究?

可以从图象和解析式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可以从具体的函数入手(即底数取一些数值);当然也可以用列表法研究函数,只是今天我们所学的函数用列表法不易得出此函数的性质,可见具体问题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研究才能事半功倍!还可以借助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来思考。

【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知道图象法不是研究函数的唯一方法,由此引导学生可以从图象和解析式(包括列表)不同的角度对函数进行研究;

②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有机渗透。

⑵分组活动,合作学习(约8分钟)

老师:好,下面我们就从图象和解析式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指数函数进行研究。

①让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从解析式的角度入手(不画图)研究指数函数,一组借助电脑通过几何画板的操作从图象的角度入手研究指数函数;

②每一大组再分为若干合作小组(建议4人一小组);

③每组都将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或成果写出来以便交流。

【学情预设】考虑到各组的水平可能有所不同,教师应巡视,对个别组可做适当的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更可加深对所得到结论的理解。

⑶交流、总结(约10~12分钟)师:下面我们开一个成果展示会!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应关注各组的研究情况,此时可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小组上台展示研究成果,并对比从两个角度入手研究的结果。

教师可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发现、得出的结论进行适当的点评或要求学生分析。这里除了研究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外,再引导学生注意是否还有其它性质?

师:各组在研究过程中除了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外是否还得到一些有价值

1yax与y()xa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的副产品呢?(如过定点(0,1),【学情预设】

①首先选一从解析式的角度研究的小组上台汇报;

②对于从图象的角度研究的,可先选没对底数进行分类的小组上台汇报;

③问其它小组有没不同的看法,上台补充,让学生对底数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哪个量决定着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以什么为分界,教师可以马上通过电脑操作看函数图象的变化。

【设计意图】

①函数的表示法有三种: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知道研究一个具体的函数可以也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从图象角度研究只是能直观的看出函数的一些性质,而具体的性质还是要通过对解析式的论证;特别是定义域、值域更是可以直接从解析式中得到的。

②让学生上台汇报研究成果,让学生有种成就感,同时还可训练其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培养其数学素养;

③对指数函数的底数进行分类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解决分类问题使该难点的突破显得自然。

师:从图象入手我们很容易看出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以及过定点(0,1),但定义域、值域却不可确定;从解析式(结合列表)可以很容易得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但对底数的分类却很难想到。

xya教师通过几何画板中改变参数a的值,追踪的图象,在变化过程中,让全体学生进一步观察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师可以边总结边板书。

(三)巩固训练、提升总结(约8分钟)

1.例:已知指数函数的值。

解:因为f(x)的图象经过点(3,)所以f(3)

3a,解得a3 即f(x)ax(a0且a1)的图象经过点(3,),求f(0),f(1),f(3)于是 f(x)x3

13 所以f(0)1,f(1),f(3)1.【设计意图】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理解。

师:根据本题,你能说出确定一个指数函数需要什么条件吗?

师:从方程思想来看,求指数函数就是确定底数,因此只要一个条件,即布列一个方程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底数是确定指数函数的要素,同时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

1y3和y3 的大致图2.练习:⑴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xx象,并说出这两个函数的性质;

⑵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

y2x21y2 

1x

3.老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指数函数有什么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只是把指数函数的性质总结一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谈谈对函数研究的学习,即怎么研究一个函数。【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再一次复习对函数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也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让学生体会本课的研究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

②总结本节课中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

③强调各种研究数学的方法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作用,才能融会贯通。

4.作业:课本59页习题2.1A组第5题。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改变了以往常见的函数研究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函数,对函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不仅仅是通过对比总结得到指数函数的性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对函数的研究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教师可以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2.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可以很容易的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本课使用几何画板可以动态地演示出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直观观察底数对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影响。

3.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之重要,部分学生还能自觉得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思考问题。

小编推荐

指数函数教案十四篇


指数函数教案的教案课件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老师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准备。教案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质的必要手段,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撰写教案课件呢?对于“指数函数教案”,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示。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立即访问我们的网站!

指数函数教案【篇1】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1)能根据定义判断形如什么样的函数是指数函数,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指数函数的定义域.

(2)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指数函数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指数函数的性质.

(3)能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某些幂形数的大小,会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画出形如

的图象.

2.通过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指数函数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教案:教学建议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教案: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它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既是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也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指数函数应重点研究.

(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对底数

时,函数值变化情况的区分.

(3)指数函数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一类函数,对于这样的函数应怎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从指数函数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系统研究一类函数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研究的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教案:教法建议

(1)关于指数函数的定义按照课本上说法它是一种形式定义即解析式的特征必须是

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异,诸如

,

等都不是指数函数.

(2)对底数

的限制条件的理解与认识也是认识指数函数的重要内容.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对底数,指数都有什么限制要求,教师再给予补充或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因为对这个条件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指数函数的认识及性质的分类讨论,还关系到后面学习对数函数中底数的认识,所以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由来.

关于指数函数图象的绘制,虽然是用列表描点法,但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描点前的盲目列表计算,也应避免盲目的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之处,要把点连在恰当之处,所以应在列表描点前先把函数的性质作一些简单的讨论,取得对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的大概认识后,以此为指导再列表计算,描点得图象.

指数函数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1)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③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①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③领会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5)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二、教法设计

1.创设问题情景.

2.强化“指数函数”概念.

3.突出图象的作用.

4.注意数学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

三、学法指导

1.再现原有认知结构.

2.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

4.注意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

四、程序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3.巩固新知、反馈回授

4.归纳小结、深化目标

5.板书设计

五、教学评价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在轻松融洽的课堂评价氛围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和学习任务。

指数函数教案【篇3】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节课是《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指数函数》。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之后系统学习的第一个函数,通过学习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函数的性质特别是后面的对数函数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函数的应用意识。因此本课有十分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

2、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能根据单调性解决比较大小的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分类、归纳、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和分类讨论思想。

2、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问题的解决,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体会成功与快乐;

2、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函数问题。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教学难点:如何由图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后面学习中一遇到指对数问题就发蒙,原因是什么呢?问题就出在学生刚刚学完第三章函数的性质,应用的又是初中比较熟悉的一元二次函数。一下子出现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函数而且需要记很多性质,学生感觉很吃力。对于我任教的12财会班的学生整体理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发现的意识。但是性格活泼、兴趣广泛,乐于实践。因此我在备课时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从兴趣出发,由2012年春节晚会的魔术引出本节课的指数函数,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去认识指数函数,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充分展示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

三、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启发、合作探究、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充分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演示指数函数的图像形成过程,便于总结函数的性质。

◆学习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构建模型,形成概念

3、深入探究,发现性质

4、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5、课堂小结,构建体系

6、作业布置,延伸课堂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春节的撕报纸的魔术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撕报纸得到的分数与撕报纸的次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出撕报纸得到的每一分小报纸的面积与撕报纸的次数之间得到的函数关系,从而建立一个关于指数函数的数学模型,为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以及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2、构建模型,形成概念

通过两个具体的指数函数模型,给出指数函数概念,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并通过练习一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指数函数,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3、深入探究,发现性质

在这个环节,函数图像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准备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突破重点、难点,这一环节关键是弄清楚底数a的变化对函数图像及性质的影响,利用多媒体动感显示,通过颜色的区别,加深感性认识,非常直观形象地演示a的变化与图像的变化规律,突破静态思维,使难点迎刃而解。

华罗庚先生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从“数”的角度用解析式不易解决,转而由“形”——图像突破,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两个指数函数的作图过程巩固学生作图能力,让学生初步发现图像规律。紧接着同时通过软件让学生举出4个指数函数,通过软件快速画出四个具体的指数函数图像,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发现指数函数的图像规律,从而归纳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经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研究出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后进行总结归纳函数的其他性质,从而对函数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4、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教师通过对例题一比较两个函数值的大小、例题二求函数的定义域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学生进行一些巩固练习使学生对函数能进行较为基本的应用。

5、课堂小结,构建体系

小结环节,让学生自己总结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建立研究函数的知识体系

6、作业布置,延伸课堂

作业布置环节必做题巩固学生上课内容,选做题“古莲子年龄之谜”的问题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材施教,分层作业,巩固提高,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指数函数教案【篇4】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通过实际问题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准确作出指数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②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研究体会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方法,了解具体到一般的讨论方法及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自学教材P54-56,完成学案

二、问题导学

探究一:在下列的关系式中,哪些不是指数函数,为什么?(1)

(2)

(3)

(5)

(6)

(7)

(8)

(>1,且)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

准确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指数函数解析式(>0且≠1)的结构特征:

①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的常数

②指数:变量x ③系数:1 ⑵为什么规定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①

②若<0,如在实数范围内的函数值不存在.③若=1, 是一个常量,没有研究的意义,只有满足的形式才能称为指数函数,而象,不符合的的形式,所以不是指数函数。

探究二: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研究方法:

画出函数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性质.

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1、观察下图在同一坐标系画出的y=2x和y=的图象,体会指数函数图象的特征.-1

讨论:

(1)函数?y=2x和y=的图象有何关系?如何由y=2x的图象画出y=?的图象?

(2)根据两个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归纳出这两个指数函数的性质.? 变底数为?3和 后呢?(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3)y=2x和y=的图象关于轴对称,所以这两个函数是偶函数,对吗?

试试:必过定点

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探究三:根据图象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观察用电脑软件画出的函数图象.说明:1 y=

y=

y= 5

y=3

问题:1:从画出的图象中,你能发现函数的图象与底数间有什么样的规律.从图上看(>1)与(0<<1)两函数图象的特征.问题2:完成下表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1 0<<1 >1 0<<1

向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图象关于原点和轴不对称

函数图象都在轴上方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1

自左向右,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 象纵坐标都大于1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 象纵坐标都小于1 >0,1 >0,1

在第二象限内的图 象纵坐标都小于1 在第二象限内的图 象纵坐标都大于1 <0,1 <0,问题3: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1)在(>0且≠1)值域是(2)若

(3)对于指数函数(>0且≠1),总有(4)当>1时,若<,则<; 根据上例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1 0<<1 图象

性质

定义域

值域

过定点,即x=

时,y=

函数值的变化

当>0时,当<0时,当>0时,当<0时,单调性

在R上是

函数 在R上是

函数

三、典型例题:

例1:函数是指数函数,求的值

例2:已知指数函数(>0且≠1)的图象过点(3,π),求

体会:要求出指数函数,需要几个条件? 例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1)

(2)

例4: 当

四、归纳小结

1、理解指数函数

2、解题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可有利于清晰地分析题目,培养数型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学习评价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五、课堂检测

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指数函数

2.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依次分别是

()A.{}和{}

B.{}和{} C.{}和{}

D.{}和{} 3.函数的图像必经过点

()A.(0,1)

B.(1,1)

C.(2,3)

D.(2,4)4.下列函数中,值域为R+的是()

A、y=5

B、y=()1-x

C、y=

D、y= 5.在某种细菌培养过程中,每30分钟分裂一次(一个分裂为两个),经过4个小时,这种细菌由一个可繁殖成()

A、8

B、16

C、256

D、32 6.若函数是奇函数,则为__________.7..已知当其值域为时,求的取值范围。

8.? 求函数?y=的定义域和值域,并讨论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指数函数教案【篇5】

指数函数说课稿

我本节课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第一册第二章第六节“指数函数”的第一课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我将尝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本节课的教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要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我将以此为基础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作用,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对抽象的指数函数及其图象缺乏感性认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指数函数的生成过程以及图象和性质是这一堂课的突破口。因此,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运用作为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难点是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图像与底的关系。

3、课前思考与准备

包括学生在学习新课前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这不意味着我们形式化的给予学生一个预习任务,所以我将通过课前思考题让问题引领学生自觉地投入对新知识的探究之中。我设计了几个简单问题

指数函数教案【篇6】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5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指数函数》。

总结语

为了更好的呈现我的教学思路,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具体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课堂知识呈现的载体,对于教材的深入理解是上好一堂课前提。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第六节。在漫长的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函数的学习贯穿始终。从教材的书写逻辑上看,之前的教材内容已经对于函数的一般性质进行了排布。而本节课指数函数的学习则对接下来对数函数等复杂函数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指数函数的学习对于高中函数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新的学生观告诉我们,我们要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对于学生的情况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从思维层面上看,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强的理解力,这对于我们课堂的开展是十分有帮助的。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好胜心比较强,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这对于我们课堂的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从经验上看,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于“指数”“函数”等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为本节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帮助,而指数函数相对比较抽象,对于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合理的教法学法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结合新课改的思想和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我所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能够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讨论参与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观点看问题,领会数学科学的应用价值。

而本节课,我将重难点确立为: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它与底数a的关系。

教学教法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基础之上,我将制定适合本阶段学生的教法来展开教学,以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分别以图片展示、讨论、讲授、参与练习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我将采用诱思探究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以上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更好的呈现我的课堂,下面来谈一谈我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将用电脑展示两个实例:计算机价格下降问题和生物中细胞分裂的例子。我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分组讨论,分别写出计算机价格y与经过月份x的关系以及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x的关系,用所学知识结合探究法,分析出指数函数底数讨论的必要性以及分类方法。通过这样的实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其次启发诱导,探求新知我会给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并要求学生画出它们的图像,并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规范地画出这两个指数函数的图像,同时板书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同学们通过动手,促进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学习,并借助小黑板演示其规范性。利用多媒体将指数函数的图像加以展示,利于观察图像总结所学知识的性质,也能对于接下来的知识点导入起到自然结合的作用。当然学生通过我的引导交流讨论会很快画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归纳出函数的性质涉及方面,总结出它的性质。

接着巩固新知,反馈回授我会板书出例一及例二第一问,并介绍相关考古知识,本着实践为主的原则,完成学生学习: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通过练习实现教师的再指导和学生的渐进式提高。这个环节介绍的化学知识在考古中的应用,这样的设计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为下一步学习:计算分期付款的利率等问题埋下伏笔,因此学生能够了解解题的规范步骤,并完成例题,拓展视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紧接着我会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升华我会将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引导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深化认知。知识与技能目标设置分组pk机制,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的归纳。最后我会布置课后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练习,温故而知新。

板书设计

当然一堂完整的课程离不开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如下:在黑板中间的正上方,我会写下今天的课题:指数函数,我会在黑板的中间摆上小黑板以展示其规范性。在黑板的左面,我会在练习过程中写下今天练习的,计算步骤。黑板的右面,我会写下例题一以及例题二的第一问。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的内容。以上就是我所有的授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指数函数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函数”的第六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又因为《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以后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本章《函数》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学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知识维度: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技能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鉴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③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③领会数学科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5)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突破难点的关键:寻找新知生长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

二、教法设计

由于《指数函数》这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达到不仅使学生初步理解并能简单应用指数函数的知识,更期望能引领学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数图象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数做好准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我根据自己对“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景。按照指数函数的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给出两个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而这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

2。强化“指数函数”概念。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请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出现,这样避免了学生对于底数a范围分类的不清楚,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做了“分类讨论”的铺垫。

3。突出图象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图形始终使我们需要借助的重要辅助手段。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离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而在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更是直接由图象观察得出性质,因此图象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4。注意数学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数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例题的讲解和课外知识的拓展部分,都介绍了与指数函数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力图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基础学科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指数”的概念和运算后编排的,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再现原有认知结构。在引入两个生活实例后,请学生回忆有关指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再现原有认知结构,为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好准备。

2。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在借助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会遇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将会贯穿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

指数函数教案【篇8】

(1)关于指数函数的定义按照课本上说法它是一种形式定义即解析式的特征必须是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异,诸如,等都不是指数函数。

(2)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理解与认识也是认识指数函数的重要内容。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对底数,指数都有什么限制要求,教师再给予补充或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因为对这个条件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指数函数的认识及性质的分类讨论,还关系到后面学习对数函数中底数的认识,所以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由来。

关于指数函数图象的绘制,虽然是用列表描点法,但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描点前的盲目列表计算,也应避免盲目的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之处,要把点连在恰当之处,所以应在列表描点前先把函数的性质作一些简单的讨论,取得对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的大概认识后,以此为指导再列表计算,描点得图象。

指数函数教案【篇9】

一、说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在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掌握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思路,并将幂指数从整数推广到了实数范围的知识,这为过度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函数内容的深化,又是后续学习对数函数及等比数列的性质的基础,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例如在细胞分裂、贷款利息、考古中年份的测算都有较大的应用。也是教材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核心知识之一。因此,在指数函数是函数的重要内容之中,在高中阶段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说学情:

2.学情分析

心理特点:中职生的共性是一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因此在课堂的一开始就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数学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此外职高生生理上表现为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刚刚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已经掌握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思路,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回顾与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底数对函数图象的影响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并用指数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过程,完善认知结构,领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主动探索指数函数性质,体会学习数学规律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理性、严谨及数与形的和谐统一美;使学生获得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四、说教学方法:

教法的选择与教学手段: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其理论依据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1)故事激趣法:通过小故事牵动学生的思维,在他们不会解决又急于的心理之间制造一种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形式上开展分组比赛、课堂抢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

(3)任务驱动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讨论教学法。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分钟)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从前有个财主,为人刻薄吝啬,常常克扣工人的工钱,因此附近村民都不愿意到他那里打工。有一天,这个财主家来了一位年轻人,要求打工一个月,报酬是:第一天的工钱只要一分钱,第二天是二分钱,第三天是四分钱……以后每天的工钱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30天期满。这个财主听了,心想这工钱也真便宜,就马上与这个年轻人签订了合同。可是一个月后,这个财主却破产了,因为他付不了那么多的工钱。那么这工钱到底有多少呢?

财主应付给打工者的工钱为1073741824分≈1073万元

(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引起注意,让学生在不会解决又急于的心理状态下学习)

2、探索新知(7分钟)

问题1:某种物质的细胞分裂,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4个分裂成8个,……,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x的关系式是什么?

问题2:《庄子天下篇》中写道:“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请你写出截取x次后,木棰剩余量y关于x的关系式?

归纳:函数 中,指数x为自变量,底2为常数.

概念: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底 ( )为常量.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 ,值域为

(设计意图:两个例子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 )

3、分组讨论(8分钟)

4、例题讲解(12分钟)

5、强化练习(8分钟)

6、课堂总结(2分钟)

7、布置作业(1分钟)

指数函数教案【篇10】

一、说教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今天说课的内容为“指数函数”第一课时。它是在学习指数概念和幂函数的基础上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学习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并且为学习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所以指数函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股市的涨跌、服饰的打折和化学中对放射性物质的变化研究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与在专业知识中的应用作用。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职业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知识维度:初中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 一次函数,上册第三章又进一步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及其通性,并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作了更深入研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能力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②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③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能力目标: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①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和方法,如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3)教学关键:

从实际出发,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到理性认识,以形成完整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

二、教法与学法指导

1.学法指导

由于职高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同时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严重。针对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

(2)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在借助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会遇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将会贯穿整个职业高中的数学学习。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在生活实例的课堂导入、指数函数的性质研究、例题与训练、课内小节等教学环节中都安排了学生的讨论、分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知识为在合作学习的乐趣中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框架和体系,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4)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小组合作来帮助后进的学生,不同难度的题目设计将尽可能照顾到课堂学生的个体差异。

2.教法选择

(1)本节课采用的方法有;启发发现法、课堂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2)采用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启发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在概念理解上,用步步设问、课堂讨论来加深理解。在指数函数图像的画法上,借助电脑,演示作图过程以及图像变化的动画过程,新技术、新工具、新模式给了学生以新的感受,从而使学生直接地接受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准确性。(有条件的可以安排在机房上课,让学生也利用函数作图器作图)

三、教学设计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启发学生逐步发现和认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①用电脑展示两个实例,第一个是生物中细胞分裂问题(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 个分裂成2 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 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x有怎样的函数关系?),第二个是放射性物质变化的例子(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经过多少年,剩留量是原来的一半,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②组织学生思考、分小组讨论所提出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从定义出发来解释两个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③引导学生把对应关系概括到形式。

学生活动:分别写出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x的关系式和剩留量y与经过的年数x的关系式;

设计意图:①通过生活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也为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准备,扫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识障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②由具体数字抽象概括出指数函数y=ax的模型,为研究指数函数做准备;③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

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1)指数函数概念的引出

教师活动:①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函数,寻找他们的特征②请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出现③引导学生观察指数函数与幂函数在概念上的区别。

学生活动:①学生独立思考并回忆指数的概念;②解释这两个问题中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构成函数,从而归纳指数函数的概念;③理清指数函数与幂函数在概念上的区别。

设计意图:①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②注意提示底数的取值范围,这样避免了学生对于底数a范围分类的不清楚,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做了“分类讨论”的铺垫。③将指数函数与幂函数在定义上进行区别,加深了对指数函数概念的掌握。

(2)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

教师活动:①给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 和 ,并要求学生画它们的图象②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利用列表描点法规范地画出这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③利用函数作图器和几何画板作图。

学生活动:①思考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有哪些?②画出这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图象③让学生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来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作简单的指数函数的图象对深刻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生完成基本作图之后,教师再利用课前已列表、建立坐标系的小黑板展示准确的作图方法,达到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图习惯的目的,然后借助“函数作图器”或“几何画板”准确作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图象更精确。

四、板书设计

考虑到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本节课我设计了由四个板块构成的板书,

说明;这册新教材更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数学,从引入到应用,都围绕着生活数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节知识还提到了函数作图器,相信它比几何画板更容易学,学生对它更感兴趣。

指数函数教案【篇11】

一、教材分析

1. 《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指数函数》是苏教版中专数学国家审定教材第一册第三章《几个基本初等函数》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幂函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的概念和幂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中专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中专学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图象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2.课时安排:两课时

二、学情及目标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中专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知识方面:学生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从幂函数的学习中了解了学习函数的基本步骤。

技能方面:学生对采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大致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做好准备。

素质方面: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有初步了解,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方面还有待提高

鉴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知识目标:

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

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

(2)技能目标:

①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②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

③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和谐美。

(4)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5)教学难点:取适当的点作图

确定依据: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学生容易混淆,并且学生作图的精确度还有待提高

突破难点的关键:结合二次函数、幂函数等取点的方法,再次强调间隔适当、数值大小合适、对称

三、教法分析

由于《指数函数》这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达到不仅使学生初步理解指数函数的知识,更期望能引领学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数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数做好准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景.由指数函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给出两个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而这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

2.类比及分类讨论的应用.引导学生结合幂函数的一般形式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请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出现,这样避免了学生对于底数a范围分类的不清楚,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做了“分类讨论”的铺垫。

3.突出图象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图形始终使我们需要借助的重要辅助手段。华罗庚曾经说过“数离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在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更是直接由图象观察得出性质,因此图象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4.注意数学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数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引入、课外知识的拓展等部分,都介绍了与指数函数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力图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基础学科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学法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之后编排的,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再现原有认知结构。在引入两个生活实例后,请学生回忆有关幂函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再现原有认知结构,为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好准备。

2.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在研究底数的限制时会遇到分类讨论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将会贯穿整个中专的数学学习。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在生活实例的课堂导入、例题与训练、课内小节等教学环节中都安排了学生的讨论、分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知识为在合作学习的乐趣中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框架和体系,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4.注意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在概念、图象、性质、应用、拓展的过程中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有收获,跳一跳,够得着,不同难度的题目设计将尽可能照顾到课堂学生的个体差异。

五、程序设计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1.知识的回顾及新课的导入

教师活动:

①回顾研究幂函数的一般步骤,并请学生回答幂函数的相关知识

②用电脑展示两个实例,第一个是生物中细胞分裂的例子,第二个是机器价值的折旧率问题

③引导学生进行类比

④分析出对指数函数底数讨论的必要性以及分类的方法。

学生活动:

①回忆幂函数的概念及图象和性质

②分别写出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x的关系式和机器价值y与经过年数x的关系式,并互相交流

③比较幂函数的一般形式和上述两个式子,归纳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

④根据底数分类讨论的结果,试着写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幂函数的知识,再现研究函数的基本步骤;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类比扫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识障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教师活动:

①作图步骤回顾

②给出两个简单指数函数,多媒体演示取点和作图,强调虚线、点、函数图象的先后顺序

学生活动:

①回忆画函数图象的步骤

②注意取点的间隔及大小

③观察作图过程以及图象的形状和底数的关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作图步骤加深印象,对取点的合适度有更深刻的理解,使用多媒体画图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强调作图过程的规范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

3.巩固新知、反馈回授

教师活动:

①多媒体演示练习1

②给出两个指数函数,要求学生对照例题作图并指导取点

③请一名学生板演作图,对其作图步骤和图象精确度进行点评

④引导学生对底数和图象形状的关系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

①口答练习1

②在草稿纸上画出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

③观察图象形状和底数并互相交流,最后得出两者的关系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一般形式的印象以及和幂函数一般形式的区别;让学生动手作简单的指数函数的图象,能够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图习惯,也能让学生通过作图发现底数和图象形状的关系,对深刻理解本小节的内容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4.归纳小结、深化目标

教师活动:

①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归纳,完成对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的归纳;

②布置课后及拓展作业

学生活动:完成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基本形状的课内小结并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深化学习目标,有能力的同学完成网上调研并在下节课与同学交流我国在利用14C进行考古所取得的成果。

设计意图:教师在本环节引导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知识进行梳理,深化知识与技能目标,并通过作业实现目标的巩固。

5.板书设计

本节课以多媒体为主,同时考虑到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我设计了由两个板块构成的板书,板面分配比例为1:2,第一板块包含三个部分,一是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二是定义域和值域,三是作图的基本步骤;第二板块留给学生板演练习2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及时有效能调动课堂的气氛、感染学生的情绪,对课堂教学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将教学评价将贯穿于本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中。例如回忆幂函数知识的记忆评价、情景导入的表达式评价、得出指数函数一般形式的归纳评价、作图时取点准确性和图象精确度的评价、小结时的`表述性评价等。在学生交流、讨论、探究等环节注意启发学生完成知识互评、能力互评,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在轻松融洽的课堂评价氛围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和学习任务。

当然教师会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获得更全面的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和课堂效果的反思,并在后续的时间里修订课堂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以上是我对指数函数这节课的设计和思考,敬请批评指正!

指数函数教案【篇12】

我本节课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我将尝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本节课的教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我将以此为基础,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这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及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同时也为今后研究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重点定为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应用,难点定为指数函数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与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严谨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此思考问题片面不严谨。

2、教法分析: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我采用先学生讨论,再教师讲授教学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另一方面用教师的讲授来纠正由于学生思维过分活跃而走入的误区,和弥补知识的不足,达到能力与知识的双重效果。

3、学法分析

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中给出的实际例子,使他们发现指数函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再根据高一学生爱动脑懒动手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描点画图,画出指数函数的图像,继而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与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与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问题2:折纸问题:让学生动手折纸

学生回答:①对折的次数与所得的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②对折的次数与折后面积之间的关系(记折前纸张面积为1),得出结论

问题3:《庄子。天下篇》中写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学生回答:写出取次后,木棰的剩留量与与的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遇到挑战,激发斗志,又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共性,体验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从而引入两种常见的指数函数①②

(2)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中存在这样的指数函数模型,便于学生接

受指数函数的形式。

(二)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设计意图:充实实例,突出底数a的取值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函数分别以的数为底,加深对定义的感性认识,为顺利引出指数函数定义作铺垫。

(三)新课讲授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的含义:

设计意图:为按两种情况得出指数函数性质作铺垫。若学生回答不合适,引导学生用区间表示:

问题:指数函数定义中,为什么规定“”如果不这样规定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规定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呢?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采取学生自由讨论的形式,达到互相启发,补充,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的目的。

对于底数的分类,可将问题分解为:

(1)若会有什么问题?(如,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2)若会有什么问题?(对于,都无意义)

(3)若又会怎么样?(无论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师: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

在这里要注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

设计意图:认识清楚底数a的特殊规定,才能深刻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并为学习对数函数,认识指数与对数函数关系打基础。

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指数函数的定义是形式定义,必须在形式上一模一样才行,然后把问题引向深入。

1:指出下列函数那些是指数函数:

2:若函数是指数函数,则

3:已知是指数函数,且,求函数的解析式。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定义和呈现形式的理解。

2.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下列指数函数的图象

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思考如何列表取值?

教师与学生共同作出图像。

设计意图: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关键在于弄清底数a对于函数值变化的影响。对于时函数值变化的不同情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此,必须利用图像,数形结合。教师亲自板演,学生亲自在课前准备好的坐标系里画图,而不是采用几何画板直接得到图像,目的是使学生更加信服,加深印象,并为以后画图解题,采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打下基础。

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函数的图象,观察分析图像的共同特征。由特殊到一般,得出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进一步得出图象性质: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图像讨论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尽量由学生自主得出性质,以便能够更深刻的记忆、更熟练的运用。

师生共同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边总结边板书。

特别地,函数值的分布情况如下: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底数a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函数值的分布情况,深刻理解指数函数值域情况。

(四)巩固与练习

例1: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指数值的特征,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1)(2)两题底相同,指数不同,(3)(4)两题可化为同底的,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

(5)题底不同,指数相同,可以利用函数的图像比较大小。

(6)题底不同,指数也不同,可以借助中介值比较大小。

例2:已知下列不等式,比较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是指数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又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你能将指数函数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结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布置作业

1、练习B组第2题;习题3-1A组第3题

2、A先生从今天开始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承担如下任务:第一天给A先生1元,第二天给A先生2元,,第三天给A先生4元,第四天给A先生8元,依次下去,…,A先生要和你签定15天的合同,你同意吗?又A先生要和你签定30天的合同,你能签这个合同吗?

3、观察指数函数的图象,比较的大小。

设计意图:课后思考的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并为下一节课讲授指数函数图像随底数a变化规律作铺垫。

板书设计: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一.定义剖析:二.图像及其性质三.例题

(1)的常数1.图像例1

(2)系数是12.性质例2

(3)指数位置只能是自变量

指数函数教案【篇13】

一、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函数”的第六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又因为《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以后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本章《函数》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学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知识维度: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技能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鉴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③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③领会数学科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5)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突破难点的关键:寻找新知生长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

二、教法设计

由于《指数函数》这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达到不仅使学生初步理解并能简单应用指数函数的知识,更期望能引领学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数图象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数做好准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我根据自己对“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景.按照指数函数的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给出两个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而这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

2.强化“指数函数”概念.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请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出现,这样避免了学生对于底数a范围分类的不清楚,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做了“分类讨论”的铺垫。

3.突出图象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图形始终使我们需要借助的重要辅助手段。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离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而在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更是直接由图象观察得出性质,因此图象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4.注意数学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数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例题的讲解和课外知识的拓展部分,都介绍了与指数函数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力图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基础学科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指数”的概念和运算后编排的,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再现原有认知结构。在引入两个生活实例后,请学生回忆有关指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再现原有认知结构,为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好准备。

2.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在借助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会遇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将会贯穿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在生活实例的课堂导入、指数函数的性质研究、例题与训练、课内小节等教学环节中都安排了学生的讨论、分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知识为在合作学习的乐趣中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框架和体系,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4.注意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在概念、图象、性质、应用、拓展的过程中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有收获,跳一跳,够得着,不同难度的题目设计将尽可能照顾到课堂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程序设计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启发学生逐步发现和认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①用电脑展示两个实例,第一个是计算机价格下降问题,第二个是生物中细胞分裂的例子,②将学生按奇数列、偶数列分组。

学生活动:①分别写出计算机价格y与经过月份x的关系式和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x的关系式,并互相交流;②回忆指数的概念;③归纳指数函数的概念;④分析出对指数函数底数讨论的必要性以及分类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扫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识障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教师活动:①给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并要求学生画它们的图象②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规范地画出这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③板书指数函数的性质。

学生活动:①画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图象②交流、讨论③归纳出研究函数性质涉及的方面④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作简单的指数函数的图象对深刻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生完成基本作图之后,教师再利用课前已列表、建立坐标系的小黑板展示准确的作图方法,达到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图习惯的目的,然后借助“函数作图器”用多媒体将指数函数的图象推广到一般情况,学生就会很自然的通过观察图象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同时对于底数的讨论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3.巩固新知、反馈回授

教师活动:①板书例1②板书例2第一问③介绍有关考古的拓展知识。

学生活动:①学习解题的'规范步骤②完成例2的第二问、第三问③完成分组练习④扩展视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实现学生对指数函数知识的初步应用,完成学生学习的“实践认识再实践”过程,力求通过例题的讲授、规范的板书养成学生良好地解题习惯,起到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例2的第二问、第三问巩固学生对指数函数性质的理解、实现会用指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通过三个分组练习实现教师的再指导和学生的渐进式提高。指数函数与贷款利率的计算、化学中半衰期的计算和考古技术的现代运用有紧密的联系,本环节介绍的“化学中的14C在考古中的应用”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为下一步学习“计算分期付款的利率”等问题埋下伏笔。

4.归纳小结、深化目标

教师活动:

①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归纳,完成对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的归纳;

②布置课后及拓展作业

学生活动:完成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课内小结并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深化学习目标,有能力的同学完成网上调研并在下节课与同学交流我国在利用14C进行考古所取得的成果。

设计意图:教师在本环节引导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知识进行梳理,深化知识与技能目标,并通过作业实现目标的巩固。

5.板书设计

考虑到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本节课我设计了由三个板块构成的板书,板面分配比例为2:1:1,第一大板块包含了两部分,一是指数函数的定义,二是课前准备的画有坐标系和表格的小黑板;第二板块书写了例1和例2的第一问;第三板块由学生完成例2的后两问、练习和课堂小结组成。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及时有效能调动课堂的气氛、感染学生的情绪,对课堂教学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将教学评价将贯穿于本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中。例如情景导入的表达式评价、回忆指数知识的记忆评价、得出指数函数概念的归纳评价、作图时的准确性评价、解题时的规范性评价、小结时的表述性评价等。在学生交流、讨论、探究等环节注意启发学生完成知识互评、能力互评,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在轻松融洽的课堂评价氛围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和学习任务。

当然教师会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获得更全面的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和课堂效果的反思,并在后续的时间里修订课堂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以上是我对指数函数这节课的设计和思考,敬请批评指正!

指数函数教案【篇14】

一。 引入新课

我们前面学习了指数运算,在此基础上,今天我们要来研究一类新的'常见函数-------指数函数。

1.6.指数函数(板书)

这类函数之所以重点介绍的原因就是它是实际生活中的一种需要。比如我们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与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由学生回答:与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问题2: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绳长一半,第二次再剪去剩余绳子的一半,……剪了次后绳子剩余的长度为米,试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学生回答:。

在以上两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函数与我们前面研究的函数有所区别,从形式上幂的形式,且自变量均在指数的位置上,那么就把形如这样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

一。 指数函数的概念(板书)

1、定义:形如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板书)

教师在给出定义之后再对定义作几点说明。

2、几点说明 (板书)

(1) 关于对的规定: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规定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呢?(若学生感到有困难,可将问题分解为若会有什么问题?如,此时,等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若对于都无意义,若则无论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且。

(2)关于指数函数的定义域 (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指数范围,发现指数可以取有理数。此时教师可指出,其实当指数为无理数时,也是一个确定的实数,对于无理指数幂,学过的有理指数幂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它都适用,所以将指数范围扩充为实数范围,所以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扩充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使她它更具代表更有应用价值。

(3)关于是否是指数函数的判断(板书)

刚才分别认识了指数函数中底数,指数的要求,下面我们从整体的角度来认识一下,根据定义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函数是指数函数,请看下面函数是否是指数函数。

(1), (2), (3)

(4), (5)。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情况作点评,指出只有(1)和(3)是指数函数,其中(3)可以写成,也是指数图象。

最后提醒学生指数函数的定义是形式定义,就必须在形式上一摸一样才行,然后把问题引向深入,有了定义域和初步研究的函数的性质,此时研究的关键在于画出它的图象,再细致归纳性质。

3、归纳性质

作图的用什么方法。用列表描点发现,教师准备明确性质,再由学生回答。

函数

1、定义域 :

2、值域:

3、奇偶性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4、截距:在轴上没有,在轴上为1.

对于性质1和2可以两条合在一起说,并追问起什么作用。(确定图象存在的大致位置)对第3条还应会证明。对于单调性,我建议找一些特殊点。,先看一看,再下定论。对最后一条也是指导函数图象画图的依据。(图象位于轴上方,且与轴不相交。)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列表,描点了。取点时还要提醒学生由于不具备对称性,故的值应有正有负,且由于单调性不清,所取点的个数不能太少。

此处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列表描点,给出十组数据,而学生自己列表描点,至少六组数据。连点成线时,一定提醒学生图象的变化趋势(当越小,图象越靠近轴,越大,图象上升的越快),并连出光滑曲线。

二。图象与性质(板书)

1、图象的画法:性质指导下的列表描点法。

2、草图:

当画完第一个图象之后,可问学生是否需要再画第二个?它是否具有代表性?(教师可提示底数的条件是且,取值可分为两段)让学生明白需再画第二个,不妨取为例。

此时画它的图象的方法应让学生来选择,应让学生意识到列表描点不是唯一的方法,而图象变换的方法更为简单。即=与图象之间关于轴对称,而此时的图象已经有了,具备了变换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对称,教师借助计算机画图,在同一坐标系下得到的图象。

最后问学生是否需要再画。(可能有两种可能性,若学生认为无需再画,则追问其原因并要求其说出性质,若认为还需画,则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再画出如的图象一起比较,再找共性)

由于图象是形的特征,所以先从几何角度看它们有什么特征。教师可列一个表,如下:

以上内容学生说不齐的,教师可适当提出观察角度让学生去描述,然后再让学生将几何的特征,翻译为函数的性质,即从代数角度的描述,将表中另一部分填满。

填好后,让学生仿照此例再列一个的表,将相应的内容填好。为进一步整理性质,教师可提出从另一个角度来分类,整理函数的性质。

3、性质。

(1)无论为何值,指数函数都有定义域为,值域为,都过点。

(2)时,在定义域内为增函数,时,为减函数。

(3)时,, 时,。

总结之后,特别提醒学生记住函数的图象,有了图,从图中就可以能读出性质。

三。简单应用 (板书)

1、利用指数函数单调性比大小。 (板书)

一类函数研究完它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后,最重要的是利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例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与; (2)与;

(3)与1 。(板书)

首先让学生观察两个数的特点,有什么相同?由学生指出它们底数相同,指数不同。再追问根据这个特点,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让学生联想指数函数,提出构造函数的方法,即把这两个数看作某个函数的函数值,利用它的单调性比较大小。然后以第(1)题为例,给出解答过程。

解:在上是增函数,且

教师最后再强调过程必须写清三句话:

(1) 构造函数并指明函数的单调区间及相应的单调性。

(2) 自变量的大小比较。

(3) 函数值的大小比较。

后两个题的过程略。要求学生仿照第(1)题叙述过程。

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与; (2)与 ;

(3)与。(板书)

先让学生观察例2中各组数与例1中的区别,再思考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对(1)来说可以写成,这样就可以转化成同底的问题,再用例1的方法解决,对(2)来说可以写成,也可转化成同底的,而(3)前面的方法就不适用了,考虑新的转化方法,由学生思考解决。(教师可提示学生指数函数的函数值与1有关,可以用1来起桥梁作用)

最后由学生说出>1,。

解决后由教师小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1) 构造函数的方法: 数的特征是同底不同指(包括可转化为同底的)

(2) 搭桥比较法: 用特殊的数1或0.

数数歌小班教案推荐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老师上课时要以教案课件为依据,什么样的教学课件才是好的?小编在大量阅读中发现了一篇特别实用的“数数歌小班教案”,阅读此文后您的知识水平一定会得到提升!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2、培养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3、通过游戏,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有1、2、3个斑点的瓢虫图片若干;分别粘有1、2、3个圆点的树叶3片;小纸虫若干;儿歌录音:小瓢虫。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及瓢虫数,巩固数数1、2、3。

三、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通过照顾小瓢虫,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2、送瓢虫宝宝回家,按数量进行分类

1)让幼儿把不同数量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对应圆点的树叶上。

2)集体验证。

教学延伸:

1、提供有更多斑点的瓢虫,供幼儿练习数数。

2、给瓢虫身上的斑点涂色。

活动反思:

一般来说,幼儿对于数学活动会显得很不感兴趣。但在这个数学活动中我看的出幼儿一直处于好学、兴奋的这个状态中。

优:让幼儿体验到了对数学活动的乐趣,让他们变的主动在学。目标也有基本达到。环节设计比较清晰,新颖,难度也层层递进,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不停的围绕我的思维转。

缺:在有些细节方面我想的还不够周到。导致幼儿在找树叶这个环节中进行了过于简单的操作,幼儿没有动脑筋,没有去数数。在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瓢虫和纠错的时候可以请下面的孩子也参与进来。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增加了难度,却并没有进行讲解示范,导致幼儿盲目操作,一片混乱。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磨练,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教学反思:

通过上课、反思,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在整个活动中,一个环节向下一个环节过渡时,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不应过多的去牵着幼儿走,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看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掌握差异,以对个别没掌握的幼儿进行巩固辅导。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大小特征

2培养幼儿比较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准备:

自备教具:

1母鸡教具一个,有大有小的鸡蛋纸做教具若干

2大、小、比较大的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比较的意识与能力

请幼儿按老师的要求,将手伸进摸箱里,摸一摸,感觉一下里面都有什么?一样不一样,哪个大、哪个小,并能按老师的要求正确取出大球或小球。

儿歌:摸摸看,摸摸看,摸出个大(小)球看一看

出示动物形象,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咯咯咯咯哒!是谁在叫呀?”(老母鸡)

“你们看看,老母鸡要干什么呢?”(生鸡蛋)

通过操作比较,感知物体的大小特征

教师:“咯咯咯咯哒,老母鸡生了几个鸡蛋?(三个)

“鸡蛋像什么”?(幼儿自由说说)

“鸡妈妈生的三个鸡蛋一样吗”?(一个大一个比较大一个最小)

教师:“你们看,老母鸡又下了很多的鸡蛋(出示大小不同的鸡蛋),我们帮它把鸡蛋装进小筐里吧”(发给每人几个大小不同的鸡蛋,比较后,放进前面的小筐里,要求按大小放进不同的筐里)

二、请幼儿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

请幼儿翻开书第13页,提问:“树上有什么?看到了什么”

请幼儿比较图中每组事物的大小,讨论哪件衣服与那件短裤是可以配在一起的。

请幼儿自己在书上为短裤涂上与之大小相配的衣服的颜色。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小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分散,幼儿注意的稳定性相对就较小,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糖果是幼儿最喜欢的零食,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包糖果》这节活动。

小班幼儿的手部大肌肉群和精细动作的发展使他们能完成糖果包装任务,为此,我提供实物让幼儿感知数量,运用观察法、操作法等使幼儿在操作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这不仅生动有趣,又能提高幼儿认知数量,巩固手口一致点数,非常适合小班教学。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照点卡匹配相应数量的糖果。

2、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按照数量对应摆放糖果。

3、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会包糖果、知道糖果都是有包装袋的。

物质材料准备:场景布置、货架、糖果、糖果纸、礼盒。

活动过程:

一、参观糖果屋,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我带小朋友去一个地方,你们想去吗?那就一起去看看吧!

哦,是糖果屋对吗?那请你们来看看我的糖果屋里面都有些什么啊?(引导观察货架)

虽然糖果店是装修好了,但糖果还不够,你们愿意帮我把包装袋和糖果包装好吗?

二、幼儿操作:按点装糖

观察包装袋,发现圆点,讨论该怎么装糖果:包装袋上面有几个圆点就放几个糖果。

1、个别示范、交流:

你装了几颗糖,为什么?

原来糖果袋上有几个圆点就装几颗糖,那你们会装吗,大家试一试

2、集体操作、交流:

谁愿意上来说一说自己装了几颗糖,为什么?

哦,你们都帮我的糖果包装好了是吗?那请小朋友来帮我放到架子上好吗?

咦,你们看,我的架子上面也有圆点,你们能按照架子上的圆点来帮我放放好,好吗?

三、集体操作:按数装糖果

看,这边还有什么啊?那这些礼盒该怎么办呢?

1、认识5以内的数字

在这里面我该装几颗糖呢?为什么?

哦,那我装对了吗?(集体验证,引导幼儿盒子上有几个圆点就装几颗糖)

小结:你们真棒,知道礼盒上有数字几就装几颗糖。

2、糖果上架

哦,刚刚我们一起把这些礼盒都装好了,那我们再把它们按照这里的圆点数量摆放好,好吗?

看,我的糖果都包装放好了,我的糖果店开张啦!欢迎大家来买糖。

四、分享糖果,体验游戏的快乐

糖果屋开张啦,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忙,我请小朋友们吃糖喽!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数,进一步帮助幼儿对1-5数字的理解,同时也给孩子独立动手操作练习的机会。但这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没有灵活准确运用量词,自己对数学语言组织还有所欠缺,自己的语言有点零乱,啰嗦,也没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地方。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5

数学活动《有趣的数字宝宝》

三.活动目标:

1、在认识数字0——9的前提下,将他们排序。

2、在比较观察中,了解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3、数字变化后,幼儿对其形状感兴趣,幷乐意产生想象。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四.活动准备:

PPT课件、日历、奶瓶、温度计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10个格子,幼儿数出。

2、幼儿根据提示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宝宝。

(二):1、给数字宝宝排序(提示顺序,倒序,单数,双数)

0123456789

9876543210

13579

2468

2、分享老师展示的各种排列方式

(1)认识基数13579

(2)顺时针,圆形,三角形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理解这些数字宝宝所表示的意义,教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

(1)日历

(2)奶瓶

(3)温度计

(4)目录

(四):数字宝宝的组合图形

幼儿逐一观察每个有数字宝宝组成的图形,说一说画的是哪些图形?是有哪些数字宝宝组成的?

(五):活动延伸:

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宝宝,动手画一画。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充分考虑到如何“防止小学倾向”活动全过程以游戏为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特别是随着音乐的身体活动,不仅让幼儿认识自已,又找到了自已身体上与数字有关的事物。

活动中,投放了一些材料。打扮漂亮的猫宝宝;分组装好的花片;装有数字的彩色气球。这些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做到材料投放的有效。在小屋内,上床有气球,幼儿爬上床才取下气球,锻炼幼儿的攀爬技能。

课后,有个听课老师问我,你这节课是不是想实现孩子认识1-5,初步理解数意义?我说,是啊。可后来细细一想,我真的实现了。我预定的目标的吗?是不是每个幼儿都认识了呢?今后在活动中要注重实现活动目标

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在“神秘小屋探险 ”时,我会和幼儿做一些进入“神秘小屋”的准备活动。如手电筒等。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7的组成

2、初步感知数的分合有序性

活动准备:教具:每名幼儿人手一份数量为7的棋子,记录纸,数字粘贴,

活动过程:

一、设计情景:“有一只小猪做事不专心,有一天妈妈确定考考小猪,让小猪分一分7能分成几种小猪低下头难为情的说妈妈我不会”请幼儿来帮助

二、幼儿动手操作:分棋子边分边记录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请幼儿来说一说是怎样分的,教师在黑板上记录(记录时要找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是有规律的,一种是无规律的)请幼儿对比一下,哪种方法更容易记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感知数的分合有序性

四、幼和相互检查并改正记录纸上的错误,改过后自已奖力自已数字粘贴,贴于胸前

游戏:找朋友。

玩法:跟椐胸前的数字粘贴进游戏,要求两个好朋友胸前的数字合起来是7

活动反思:

经过之前对数学数字的练习,我班的幼儿对数字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开始,我们对5、6的组成进行了复习,这样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学习新知识会更容易更轻松。

本课活动完成后,幼儿对7之内数字组合还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幼儿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能用"大"或"小"来表述物体,体验物体的相对性。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各种实物(如碗,皮球等)2、雪花片大的,小的和幼儿人数相等。

3、大小皮球各半,大小筐各一只。

活动过程:

1、比比哪个大,哪个小逐一出示各种实物(如碗,皮球等)每种大小各一个,教师问:"这是什么?哪个大?哪个小?"再出示大小篮子各一只,请幼儿按大小给实物分类,大的放在大的篮子里,小的放在小篮子里。

2、玩"听口令举雪花片"的游戏请幼儿每人拿一种图形雪花片,大小各一片,听教师的口令举雪花片,如举大的圆形雪花片,举小的正方形雪花片等等。

3、玩"拣皮球"游戏①幼儿围在皮球周围念儿歌。"小小皮球真调皮,一眨眼儿跑掉了。"念完儿歌后,教师把大小皮球向四周滚出去,幼儿分散捡皮球,捡到皮球后说,"我捡到一个大(或小)皮球。"②出示大小筐各一只,请幼儿先想一想自己的皮球应放在哪个筐里,然后把自己的皮球放到筐里。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

(一)老师变魔术。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2、幼儿观察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3、告诉幼儿“变”的秘密。

(二)幼儿变魔术。

1、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

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

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理解。

(一)两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1、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进行比较。

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哪根长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用一端对齐法进行比较。(可横着也可竖着斜着比)

3、送吸管回家。将长的送进1号袋,短的送进2号袋。

4、检验。

师将一个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对齐法检查是否一样长。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尝试用一端对齐法对三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幼儿从篮子里取出三根彩带。

1、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彩带。

2、尝试比一比、说一说自己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3、长的请到红舞池、短的请到绿舞池、最短的请到黄舞池。

三、游戏:彩带飘起来。

播放《红绸舞》,和幼儿共同跳起来,把彩带舞起来。

课堂实录:

一、小魔术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师:(出示彩色纸)这是一张黄色(幼儿说)的纸。

我要把它变成四根一样的纸条。(取两根)

师:看好了,我要变了……

师:现在它们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哪儿不一样?

幼:这个小了。(手指着短的一根)

幼:变短了。

师:真棒!是啊,有一根变短了。这一根呢?

幼:没有变。

幼:变长了。

师:其实啊,这一根没有变,跟它比起来长一些。我们就叫它长纸条,短的这个呢,就叫短纸条。跟老师一起说——

师幼:长纸条、短纸条,长纸条、短纸条。

师:想知道这个魔术怎么变的吗?

幼:想。

师:看仔细了!这个手指悄悄地把上面的纸往下一压,再赶紧捏住就行了。你们也来变变吧!

师:轻轻地从篮子里拿出两根纸条。带着一起变,再指导个别孩子。

师:你们都成了小小魔术师喽!把纸条举起来说说哪根长哪根短。

幼儿看着自己的纸条口中念念有词——这个长,这个短。

师:把纸条放回篮子,来活动活动我们的手指。

教师边带幼儿活动手指边说:我们的手指也有长短,捏捏最长的……

二、操作活动

(一)两根吸管比。

师:请你们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看谁最快!

师:看看它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里不同呢?

幼:有个长、有个短。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它们一个长一个短的呀?

幼儿茫然。

师:是用……(暗示幼儿说用眼睛看的)

一幼儿:我是用眼睛看的。

师:是啊,我们的小眼睛真能干。

师: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幼:我这样比的。(他把两根吸管靠在一起)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

师介绍一端对齐法。

师:你们也试试。

幼儿操作。师提示幼儿说说长吸管、短吸管。

师:现在请你们帮忙把送吸管回家。将长吸管送进1号袋,短吸管送进2号袋。

师:送得很快啊,表扬一下。

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师拿1号袋检查。

师:谁来检查2号袋?

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三根彩带比

师:篮子里还有什么呀?

幼:是彩带。

师:选出一条你喜欢的。

师:用刚才的方法来比一比看看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幼儿操作。

师:每个人手上只有一条,把其它两个放进篮子。

师:把长的举起来。

幼儿都举对了。

师:很棒。长的放下,举最短的。

几个幼儿看到别人举起黄的,也跟着举了起来。

师:想想哦。最短的放下,举——短的。

师:接下来请长的站到红圈里。短的站到绿圈里。最短的站到黄圈里。

三、彩带舞

音乐:红绸舞。

师:我们一起来跳个彩带舞吧!

师带幼儿随乐翩翩起舞。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够区分图形特征,尝试根据图形特征、大小进行配对。

2、体验帮助小熊的快乐。

活动重点:

区分图形特征、大小。

活动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大小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画有房子和小路的背景图、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形状、大小不同的图形多个,人手一份镂空纸制小路。

3、PPT。

活动过程:

一、熊宝宝摔跤了

1、出示手偶小熊胖胖:(幼儿向小熊问好)

2、播放PPT:小熊摔跤(音效)小熊怎么了?为什么会摔跤?

重点提问:原来路上有洞洞,让小熊摔得好痛!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洞洞是什么形状的?那可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洞洞的形状、大小,并想到要修路)

二、一起帮小熊修路

1、说说怎么修?用什么修?(引导幼儿想象)

2、修路(出示背景图以及有洞洞的路面、与洞洞相应数量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石头"若干。)

重点提问:说一说你搬的石头是怎么样的,你的是什么形状的,是大石头还是小石头?

?可能出现状况1:图形未配上。(提醒幼儿看看形状对不对)

状况2:图形配上,大小没配上。(提醒幼儿看看大小对不对)

小结:原来要把洞洞填满,把路修好,需要找和洞洞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石头"才行。

三、结束活动

小熊说:"谢谢你们!帮老师把路修好!现在老师可以和老师的朋友一起去做游戏啦!"

活动评析:

1、精心选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动物是小班幼儿极为感兴趣和喜欢的,出于幼儿的兴趣以及小班幼儿对数活动中几何图形的认知需要,选择学习活动教材中,"动物花花衣"主题中的"熊"这一点,进行了适当的延伸,设计了此数学活动,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看,幼儿对这样的选材是非常感兴趣和投入的,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关注本年龄段幼儿兴趣点。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在图形配对上,其实,老师考虑融入大小、图形特征两个维度,因此在提供的图形数量上,老师进行了限制,只提供与洞洞数量相应的图形数量,以降低幼儿操作难度,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但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发展,可适当将难度提升,提供比洞洞数量更多的图形数量,这样就对幼儿的操作造成了干扰,提高了挑战性。

2、游戏激趣,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考虑到已经进入小班第二学期,因此在此基础上让幼儿更具图形特征、大小进行配对,就增添了一定的挑战,但这也给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由于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背景,以及将主人公小熊会声会色的表演融于PPT的音效及视频的直观画面,极大地吸引了幼儿;其次,修路的游戏操作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幼儿感受到了极大的成功感,以及自老师价值的实现。

3、精美教具,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首先,老师用纸板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制片作为修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让幼儿在帮助小熊修路完成修路任务之后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这比单纯的练习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其次,将主人公小熊摔跤的可怜形象以及急切需要帮助的表现,淋漓尽致地表现在PPT的制作中,采用形象直观画面,以及生动的音效,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帮助小熊修路的情感。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说出数词,尝试10以内的有序数。

2、有兴趣进行阅读,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下午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小朋友想看吗?哎呀,我的书害羞了,不好意思出来了,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数到5,让我的故事变出来,好不好?1、2、3、4、5……不要害羞了,赶紧出来吧!”

1、看看上面都有谁呢?(蜗牛、螃蟹);

2、谁来告诉我,这是在哪里呢?(大海)有一只蜗牛爬啊爬,它爬到哪里去了呢?(沙滩上),谁来告诉我,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来爬呢?(谁上来指一指),对了,这是它的身体,有几个?(1个)蜗牛的身体体积真大,就像它的脚一样,所以它有几只脚呀?(1只)对了,所以呢,我们说1是蜗牛;

3、蜗牛干什么去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吧!”蜗牛蜗牛,你去哪?”(我去找朋友),你们看,它找到谁了?(小朋友),小朋友是用哪里在跑步呢?请幼儿数一数小朋友有几只脚呢?所以,我们就说2是是一个人,蜗牛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很开心,谁来数一数,现在沙滩上有几只脚?(3只),那这3只脚都是谁的呢?(蜗牛和小朋友的),所以,3是1只蜗牛和1个人;

4、蜗牛跟小朋友完了一会,不想玩了,说:“我要找朋友去了。”于是,就和小朋友再见了,那我们看看沙滩上这是谁呢?他又找到了谁(小狗),那现在沙滩上的脚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变多了),数一数小狗有几只脚?(4只),那4是什么?(4是一只小狗);

5、小狗对蜗牛说:“蜗牛蜗牛咱们一起玩吧,于是两个小伙伴们在沙滩上开心的玩耍,看一看,沙滩上有几只脚?“(所以5是一只蜗牛和一只小狗),蜗牛找了这么多好朋友,可还是没有找到最喜欢的,蜗牛又走了……

6、我要问小朋友了,刚开始,沙滩上有1只脚,后来有2只,3只,变的越来越怎么样呢?(越来越多了),那小朋友来猜一猜沙滩上还会有几只脚呢?(幼儿自己回答);

7、蜗牛爬呀爬,你们看,它又遇到谁了?(七星瓢虫),蜗牛喜欢它吗?于是,它们在一起玩耍,我请一个小朋友数一数,现在有几只脚?(所以,7是一只七星瓢虫和一只蜗牛);

8、瓢虫说:“你要走了吗?“蜗牛说:“我要去找我的朋友。”

小朋友猜猜,接下来,沙滩上会有几只脚呢?会有谁呢?

9、蜘蛛从石头下面出来,说:“蜗牛,早上好吖,你这么着急要去哪里呢?数一数,现在有几只脚?”(9是……..)

10、蜗牛终于找到自己满意的好朋友,你们看,是谁?(螃蟹),它们开心的在沙滩上晒起了太阳。

二、游戏:

幼儿自己围城圈,说:“站起来,蹲下去,小脚小脚放放好,1、2、3,我来数一数”(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脚。)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

2、初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养成自己整理鞋子的良好习惯。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半圆形的座位安排,中间留有空地;经验准备:宝宝有穿脱鞋子的经验材料准备:与幼儿人数相近的大小、颜色、款式各异的鞋子散落放在鞋架上,用布先遮起来;人手一张白纸;欢快的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奇怪的鞋子师:娃娃家里的宝宝呀,特别爱漂亮,她每天都要换一双新鞋子,所以她的鞋子特别多,最后,连她自己都分不清哪两只是一双了,有一天他穿了一双很特别的鞋子,一只是大的红鞋子,一只是小一点儿的花鞋子(教师边讲边出示两只鞋子),可是这一天,她非常不开心,你们知道她为什么不开心吗?(幼儿猜测,引导幼儿发现两只鞋子的不同)小结:两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也不一样的鞋子不是一双,所以穿的人当然就不舒服了。

二、我的鞋子师:那我们穿的鞋子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师:我们穿的鞋子的大小相同,颜色一样,款式也一模一样。除了这些秘密外,它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教师提供白纸,引导幼儿观察鞋底的秘密小结:两只大小相同,颜色一样,款式一样,鞋底的花纹和形状也相同,但朝向相反的鞋子,我们叫它一双鞋。

三、鞋子配对(出示鞋架和随处乱放的鞋子)师:娃娃家的宝宝经常把鞋子乱丢乱放,害得妈妈找也找不到,还常常把鞋子穿错。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能够把鞋子一双一双的整理好,他们家的妈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整理一下,好吗?可是怎样的两只鞋子才算一双呢?

师:我们脚上穿的鞋子的款式、颜色和大小都是一样的,请你也按照鞋子的大小、颜色、款式、鞋底的花纹和形状以及朝向等特点,把这些鞋子一双一双的配配好,再把它们摆放在座位前。

师: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两只鞋子放在一起呢?

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鞋底的形状和花纹也一样,凹型所朝的方向不一样的两鞋子叫一双,所以要放在一起。

四、养成整理鞋子的好习惯师:我们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把娃娃家的鞋子一双一双的摆放整齐,这下娃娃的爸爸、妈妈和宝宝要穿鞋就很方便,也不会穿错了,看上去也很漂亮。平时,我们回家换下来的鞋子也要一双一双的放整齐,下次穿的时候会又方便又快,而且,看上去也舒服。

活动反思:

1、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教育。

本活动的设计以"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为宗旨,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的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经验,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当幼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配错鞋子),于是我生成了《鞋子对对碰》这一活动。通过幼儿的实践,来解决幼儿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生活,促进幼儿的发展。

2、让幼儿在同伴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学习。

同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让他们共同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修正。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学会接纳他人的观点,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提供合理的教育"平台"。

活动的目标符合我们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又适当的增加了难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观点。在活动中,教师更多是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主动学习。

数数歌小班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对生活中的数字赶兴趣,了解数字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认识并且能正确书写10 以内的数字。

活动要素:

认读数字

辨别单双数

对数量对应关系的理解

活动准备:

漫画,数字胸卡,水果卡片“车票”等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手指律动《数字歌》

1头牛 2匹马 3只小羊 找妈妈 4只ji 5只鸭 6只小鸟叫喳喳 7条鱼 8只虾 9条小虫慢慢爬 10个数字真有趣 我们一起学习它

二 基本部分

(1)通过手指律动 引出活动主题 《有趣的数》

师:小朋友表演的可真棒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认识 有趣的数字宝宝

(2)请幼儿先说说在那里见过 有趣的数字宝宝

师:在正式认识他们之前 我想先请小朋友说说你都在那里见过他们呢?

生:闹钟 日历 电话 尺子 汽车路牌 等……

(3)如果没有了这些数字 我们的生活会什么样子呢

师:生活中没有了数字 我的生活一定很糟糕 你们说呢?

生:我们就不知道时间 不知道几号 不知道多长不知道有几岁不……

师:既然数字宝宝这样重要 现在我们就快来认识他们吧

1象铅笔细又长 2象鸭子水上漂

3象耳朵听声音 4象小旗迎风摇

5象秤钩来卖菜 6象豆芽列嘴笑

7象镰刀割青草 8象麻花拧一遭

9象饭勺来盛饭 10象铅笔和ji蛋

@_@我是分割线@_@师:小朋友们说不定这些可爱调皮的数字宝宝已经钻进你们的衣袖里给你们挠痒痒呢!快找找看吧

生:( 发现身边的数字贴 和水果贴)惊喜

师:小朋友们快告诉我 你们都找到了什么?(师让幼儿一个一个说一说找到的数字和水果的数量)

师:我建议 咱们一起和他们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4)游戏 “找朋友”

游戏规则: 相对的数字找到对应的水果数量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对数,量对应关系的理解

(5)游戏“快乐宝贝车”

游戏规则: 幼儿根据“车票”找座位共同帮助没有找到座位的小朋友找“座位”

(6)“请你画一画”

师:我们和数字宝宝做了怎么多的游戏 数字宝宝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咱们来画画他的样子好不好啊?

生:好 ~!(发现描红纸拿出描红纸和彩笔)

师:(出示田字格)一座房子真奇怪,墙上开着窗四块,要问人从哪里进从前往后第2排小朋友看看这个是什么?

生:田字格

师:今天我们就在田字里画数字宝宝竖起我们的小耳朵仔细听

师:( 播放数字童谣)和小朋友一起写数字

三 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今天表现的非常聪明咱们的活动很成功老师奖励给你们一幅神秘的画这幅画的神奇之处在于他是由很多数字拼成的那么他们都是谁呢?小朋友你们能猜出来吗?

咱们下次活动一起来找找看好吗

生:小朋友们再见吧!

指数函数课件汇集九篇


教师会把课本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因此教师写教案必须认真对待。设计有创意的教学课件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经过调研和整理,笔者推出了这篇“指数函数课件”,我们很荣幸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指数函数课件(篇1)

一。 引入新课

我们前面学习了指数运算,在此基础上,今天我们要来研究一类新的'常见函数-------指数函数。

1.6.指数函数(板书)

这类函数之所以重点介绍的原因就是它是实际生活中的一种需要。比如我们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与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由学生回答:与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问题2: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绳长一半,第二次再剪去剩余绳子的一半,……剪了次后绳子剩余的长度为米,试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学生回答:。

在以上两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函数与我们前面研究的函数有所区别,从形式上幂的形式,且自变量均在指数的位置上,那么就把形如这样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

一。 指数函数的概念(板书)

1、定义:形如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板书)

教师在给出定义之后再对定义作几点说明。

2、几点说明 (板书)

(1) 关于对的规定: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规定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呢?(若学生感到有困难,可将问题分解为若会有什么问题?如,此时,等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若对于都无意义,若则无论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且。

(2)关于指数函数的定义域 (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指数范围,发现指数可以取有理数。此时教师可指出,其实当指数为无理数时,也是一个确定的实数,对于无理指数幂,学过的有理指数幂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它都适用,所以将指数范围扩充为实数范围,所以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扩充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使她它更具代表更有应用价值。

(3)关于是否是指数函数的判断(板书)

刚才分别认识了指数函数中底数,指数的要求,下面我们从整体的角度来认识一下,根据定义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函数是指数函数,请看下面函数是否是指数函数。

(1), (2), (3)

(4), (5)。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情况作点评,指出只有(1)和(3)是指数函数,其中(3)可以写成,也是指数图象。

最后提醒学生指数函数的定义是形式定义,就必须在形式上一摸一样才行,然后把问题引向深入,有了定义域和初步研究的函数的性质,此时研究的关键在于画出它的图象,再细致归纳性质。

3、归纳性质

作图的用什么方法。用列表描点发现,教师准备明确性质,再由学生回答。

函数

1、定义域 :

2、值域:

3、奇偶性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4、截距:在轴上没有,在轴上为1.

对于性质1和2可以两条合在一起说,并追问起什么作用。(确定图象存在的大致位置)对第3条还应会证明。对于单调性,我建议找一些特殊点。,先看一看,再下定论。对最后一条也是指导函数图象画图的依据。(图象位于轴上方,且与轴不相交。)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列表,描点了。取点时还要提醒学生由于不具备对称性,故的值应有正有负,且由于单调性不清,所取点的个数不能太少。

此处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列表描点,给出十组数据,而学生自己列表描点,至少六组数据。连点成线时,一定提醒学生图象的变化趋势(当越小,图象越靠近轴,越大,图象上升的越快),并连出光滑曲线。

二。图象与性质(板书)

1、图象的画法:性质指导下的列表描点法。

2、草图:

当画完第一个图象之后,可问学生是否需要再画第二个?它是否具有代表性?(教师可提示底数的条件是且,取值可分为两段)让学生明白需再画第二个,不妨取为例。

此时画它的图象的方法应让学生来选择,应让学生意识到列表描点不是唯一的方法,而图象变换的方法更为简单。即=与图象之间关于轴对称,而此时的图象已经有了,具备了变换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对称,教师借助计算机画图,在同一坐标系下得到的图象。

最后问学生是否需要再画。(可能有两种可能性,若学生认为无需再画,则追问其原因并要求其说出性质,若认为还需画,则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再画出如的图象一起比较,再找共性)

由于图象是形的特征,所以先从几何角度看它们有什么特征。教师可列一个表,如下:

以上内容学生说不齐的,教师可适当提出观察角度让学生去描述,然后再让学生将几何的特征,翻译为函数的性质,即从代数角度的描述,将表中另一部分填满。

填好后,让学生仿照此例再列一个的表,将相应的内容填好。为进一步整理性质,教师可提出从另一个角度来分类,整理函数的性质。

3、性质。

(1)无论为何值,指数函数都有定义域为,值域为,都过点。

(2)时,在定义域内为增函数,时,为减函数。

(3)时,, 时,。

总结之后,特别提醒学生记住函数的图象,有了图,从图中就可以能读出性质。

三。简单应用 (板书)

1、利用指数函数单调性比大小。 (板书)

一类函数研究完它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后,最重要的是利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例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与; (2)与;

(3)与1 。(板书)

首先让学生观察两个数的特点,有什么相同?由学生指出它们底数相同,指数不同。再追问根据这个特点,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让学生联想指数函数,提出构造函数的方法,即把这两个数看作某个函数的函数值,利用它的单调性比较大小。然后以第(1)题为例,给出解答过程。

解:在上是增函数,且

教师最后再强调过程必须写清三句话:

(1) 构造函数并指明函数的单调区间及相应的单调性。

(2) 自变量的大小比较。

(3) 函数值的大小比较。

后两个题的过程略。要求学生仿照第(1)题叙述过程。

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与; (2)与 ;

(3)与。(板书)

先让学生观察例2中各组数与例1中的区别,再思考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对(1)来说可以写成,这样就可以转化成同底的问题,再用例1的方法解决,对(2)来说可以写成,也可转化成同底的,而(3)前面的方法就不适用了,考虑新的转化方法,由学生思考解决。(教师可提示学生指数函数的函数值与1有关,可以用1来起桥梁作用)

最后由学生说出>1,。

解决后由教师小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1) 构造函数的方法: 数的特征是同底不同指(包括可转化为同底的)

(2) 搭桥比较法: 用特殊的数1或0.

指数函数课件(篇2)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1)能根据定义判断形如什么样的函数是指数函数,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指数函数的定义域.

(2)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指数函数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指数函数的性质.

(3)能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某些幂形数的大小,会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画出形如

的图象.

2.通过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指数函数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教案:教学建议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教案: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它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既是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也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指数函数应重点研究.

(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对底数

时,函数值变化情况的区分.

(3)指数函数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一类函数,对于这样的函数应怎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从指数函数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系统研究一类函数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研究的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教案:教法建议

(1)关于指数函数的定义按照课本上说法它是一种形式定义即解析式的特征必须是

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异,诸如

,

等都不是指数函数.

(2)对底数

的限制条件的理解与认识也是认识指数函数的重要内容.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对底数,指数都有什么限制要求,教师再给予补充或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因为对这个条件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指数函数的认识及性质的分类讨论,还关系到后面学习对数函数中底数的认识,所以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由来.

关于指数函数图象的绘制,虽然是用列表描点法,但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描点前的盲目列表计算,也应避免盲目的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之处,要把点连在恰当之处,所以应在列表描点前先把函数的性质作一些简单的讨论,取得对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的大概认识后,以此为指导再列表计算,描点得图象.

指数函数课件(篇3)

一、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函数”的第六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又因为《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以后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本章《函数》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学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知识维度: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技能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鉴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③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③领会数学科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5)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突破难点的关键:寻找新知生长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

二、教法设计

由于《指数函数》这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达到不仅使学生初步理解并能简单应用指数函数的知识,更期望能引领学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数图象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数做好准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我根据自己对“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景.按照指数函数的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给出两个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而这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

2.强化“指数函数”概念.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请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出现,这样避免了学生对于底数a范围分类的不清楚,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做了“分类讨论”的铺垫。

3.突出图象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图形始终使我们需要借助的重要辅助手段。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离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而在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更是直接由图象观察得出性质,因此图象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4.注意数学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数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例题的讲解和课外知识的拓展部分,都介绍了与指数函数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力图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基础学科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指数”的概念和运算后编排的,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再现原有认知结构。在引入两个生活实例后,请学生回忆有关指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再现原有认知结构,为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好准备。

2.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在借助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会遇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将会贯穿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在生活实例的课堂导入、指数函数的性质研究、例题与训练、课内小节等教学环节中都安排了学生的讨论、分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知识为在合作学习的乐趣中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框架和体系,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4.注意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在概念、图象、性质、应用、拓展的过程中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有收获,跳一跳,够得着,不同难度的题目设计将尽可能照顾到课堂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程序设计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启发学生逐步发现和认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①用电脑展示两个实例,第一个是计算机价格下降问题,第二个是生物中细胞分裂的例子,②将学生按奇数列、偶数列分组。

学生活动:①分别写出计算机价格y与经过月份x的关系式和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x的关系式,并互相交流;②回忆指数的概念;③归纳指数函数的概念;④分析出对指数函数底数讨论的必要性以及分类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扫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识障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教师活动:①给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并要求学生画它们的图象②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规范地画出这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③板书指数函数的性质。

学生活动:①画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图象②交流、讨论③归纳出研究函数性质涉及的方面④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作简单的指数函数的图象对深刻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生完成基本作图之后,教师再利用课前已列表、建立坐标系的小黑板展示准确的作图方法,达到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图习惯的目的,然后借助“函数作图器”用多媒体将指数函数的图象推广到一般情况,学生就会很自然的通过观察图象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同时对于底数的讨论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3.巩固新知、反馈回授

教师活动:①板书例1②板书例2第一问③介绍有关考古的拓展知识。

学生活动:①学习解题的'规范步骤②完成例2的第二问、第三问③完成分组练习④扩展视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实现学生对指数函数知识的初步应用,完成学生学习的“实践认识再实践”过程,力求通过例题的讲授、规范的板书养成学生良好地解题习惯,起到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例2的第二问、第三问巩固学生对指数函数性质的理解、实现会用指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通过三个分组练习实现教师的再指导和学生的渐进式提高。指数函数与贷款利率的计算、化学中半衰期的计算和考古技术的现代运用有紧密的联系,本环节介绍的“化学中的14C在考古中的应用”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为下一步学习“计算分期付款的利率”等问题埋下伏笔。

4.归纳小结、深化目标

教师活动:

①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归纳,完成对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的归纳;

②布置课后及拓展作业

学生活动:完成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课内小结并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深化学习目标,有能力的同学完成网上调研并在下节课与同学交流我国在利用14C进行考古所取得的成果。

设计意图:教师在本环节引导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知识进行梳理,深化知识与技能目标,并通过作业实现目标的巩固。

5.板书设计

考虑到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本节课我设计了由三个板块构成的板书,板面分配比例为2:1:1,第一大板块包含了两部分,一是指数函数的定义,二是课前准备的画有坐标系和表格的小黑板;第二板块书写了例1和例2的第一问;第三板块由学生完成例2的后两问、练习和课堂小结组成。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及时有效能调动课堂的气氛、感染学生的情绪,对课堂教学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将教学评价将贯穿于本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中。例如情景导入的表达式评价、回忆指数知识的记忆评价、得出指数函数概念的归纳评价、作图时的准确性评价、解题时的规范性评价、小结时的表述性评价等。在学生交流、讨论、探究等环节注意启发学生完成知识互评、能力互评,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在轻松融洽的课堂评价氛围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和学习任务。

当然教师会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获得更全面的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和课堂效果的反思,并在后续的时间里修订课堂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以上是我对指数函数这节课的设计和思考,敬请批评指正!

指数函数课件(篇4)

我本节课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我将尝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本节课的教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我将以此为基础,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这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及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同时也为今后研究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重点定为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应用,难点定为指数函数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与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严谨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此思考问题片面不严谨。

2、教法分析: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我采用先学生讨论,再教师讲授教学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另一方面用教师的讲授来纠正由于学生思维过分活跃而走入的误区,和弥补知识的不足,达到能力与知识的双重效果。

3、学法分析

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中给出的实际例子,使他们发现指数函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再根据高一学生爱动脑懒动手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描点画图,画出指数函数的图像,继而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与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与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问题2:折纸问题:让学生动手折纸

学生回答:①对折的次数与所得的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②对折的次数与折后面积之间的关系(记折前纸张面积为1),得出结论

问题3:《庄子。天下篇》中写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学生回答:写出取次后,木棰的剩留量与与的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遇到挑战,激发斗志,又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共性,体验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从而引入两种常见的指数函数①②

(2)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中存在这样的指数函数模型,便于学生接

受指数函数的形式。

(二)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设计意图:充实实例,突出底数a的取值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函数分别以的数为底,加深对定义的感性认识,为顺利引出指数函数定义作铺垫。

(三)新课讲授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的含义:

设计意图:为按两种情况得出指数函数性质作铺垫。若学生回答不合适,引导学生用区间表示:

问题:指数函数定义中,为什么规定“”如果不这样规定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规定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呢?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采取学生自由讨论的形式,达到互相启发,补充,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的目的。

对于底数的分类,可将问题分解为:

(1)若会有什么问题?(如,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2)若会有什么问题?(对于,都无意义)

(3)若又会怎么样?(无论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师: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

在这里要注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

设计意图:认识清楚底数a的特殊规定,才能深刻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并为学习对数函数,认识指数与对数函数关系打基础。

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指数函数的定义是形式定义,必须在形式上一模一样才行,然后把问题引向深入。

1:指出下列函数那些是指数函数:

2:若函数是指数函数,则

3:已知是指数函数,且,求函数的解析式。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定义和呈现形式的理解。

2.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下列指数函数的图象

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思考如何列表取值?

教师与学生共同作出图像。

设计意图: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关键在于弄清底数a对于函数值变化的影响。对于时函数值变化的不同情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此,必须利用图像,数形结合。教师亲自板演,学生亲自在课前准备好的坐标系里画图,而不是采用几何画板直接得到图像,目的是使学生更加信服,加深印象,并为以后画图解题,采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打下基础。

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函数的图象,观察分析图像的共同特征。由特殊到一般,得出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进一步得出图象性质: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图像讨论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尽量由学生自主得出性质,以便能够更深刻的记忆、更熟练的运用。

师生共同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边总结边板书。

特别地,函数值的分布情况如下: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底数a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函数值的分布情况,深刻理解指数函数值域情况。

(四)巩固与练习

例1: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指数值的特征,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1)(2)两题底相同,指数不同,(3)(4)两题可化为同底的,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

(5)题底不同,指数相同,可以利用函数的图像比较大小。

(6)题底不同,指数也不同,可以借助中介值比较大小。

例2:已知下列不等式,比较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是指数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又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你能将指数函数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结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布置作业

1、练习B组第2题;习题3-1A组第3题

2、A先生从今天开始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承担如下任务:第一天给A先生1元,第二天给A先生2元,,第三天给A先生4元,第四天给A先生8元,依次下去,…,A先生要和你签定15天的合同,你同意吗?又A先生要和你签定30天的合同,你能签这个合同吗?

3、观察指数函数的图象,比较的大小。

设计意图:课后思考的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并为下一节课讲授指数函数图像随底数a变化规律作铺垫。

板书设计: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一.定义剖析:二.图像及其性质三.例题

(1)的常数1.图像例1

(2)系数是12.性质例2

(3)指数位置只能是自变量

指数函数课件(篇5)

(1)关于指数函数的定义按照课本上说法它是一种形式定义即解析式的特征必须是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异,诸如,等都不是指数函数。

(2)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理解与认识也是认识指数函数的重要内容。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对底数,指数都有什么限制要求,教师再给予补充或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因为对这个条件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指数函数的认识及性质的分类讨论,还关系到后面学习对数函数中底数的认识,所以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由来。

关于指数函数图象的绘制,虽然是用列表描点法,但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描点前的盲目列表计算,也应避免盲目的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之处,要把点连在恰当之处,所以应在列表描点前先把函数的性质作一些简单的讨论,取得对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的大概认识后,以此为指导再列表计算,描点得图象。

指数函数课件(篇6)

一、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函数”的第六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又因为《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以后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本章《函数》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学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知识维度: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技能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鉴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③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③领会数学科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5)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突破难点的关键:寻找新知生长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

二、教法设计

由于《指数函数》这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达到不仅使学生初步理解并能简单应用指数函数的知识,更期望能引领学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数图象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数做好准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我根据自己对“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景。按照指数函数的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给出两个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而这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

2。强化“指数函数”概念。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请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出现,这样避免了学生对于底数a范围分类的不清楚,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做了“分类讨论”的铺垫。

3。突出图象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图形始终使我们需要借助的重要辅助手段。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离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而在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更是直接由图象观察得出性质,因此图象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4。注意数学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数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例题的讲解和课外知识的拓展部分,都介绍了与指数函数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力图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基础学科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指数”的概念和运算后编排的,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再现原有认知结构。在引入两个生活实例后,请学生回忆有关指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再现原有认知结构,为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好准备。

2。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在借助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会遇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将会贯穿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

指数函数课件(篇7)

一、教材分析

1. 《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指数函数》是苏教版中专数学国家审定教材第一册第三章《几个基本初等函数》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幂函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的概念和幂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中专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中专学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图象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2.课时安排:两课时

二、学情及目标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中专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知识方面:学生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从幂函数的学习中了解了学习函数的基本步骤。

技能方面:学生对采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大致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做好准备。

素质方面: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有初步了解,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方面还有待提高

鉴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知识目标:

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

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

(2)技能目标:

①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②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

③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和谐美。

(4)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5)教学难点:取适当的点作图

确定依据: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学生容易混淆,并且学生作图的精确度还有待提高

突破难点的关键:结合二次函数、幂函数等取点的方法,再次强调间隔适当、数值大小合适、对称

三、教法分析

由于《指数函数》这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达到不仅使学生初步理解指数函数的知识,更期望能引领学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数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数做好准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景.由指数函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给出两个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而这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

2.类比及分类讨论的应用.引导学生结合幂函数的一般形式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请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出现,这样避免了学生对于底数a范围分类的不清楚,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做了“分类讨论”的铺垫。

3.突出图象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图形始终使我们需要借助的重要辅助手段。华罗庚曾经说过“数离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在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更是直接由图象观察得出性质,因此图象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4.注意数学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数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引入、课外知识的拓展等部分,都介绍了与指数函数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力图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基础学科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学法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之后编排的,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再现原有认知结构。在引入两个生活实例后,请学生回忆有关幂函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再现原有认知结构,为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好准备。

2.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在研究底数的限制时会遇到分类讨论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将会贯穿整个中专的数学学习。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在生活实例的课堂导入、例题与训练、课内小节等教学环节中都安排了学生的讨论、分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知识为在合作学习的乐趣中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框架和体系,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4.注意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在概念、图象、性质、应用、拓展的过程中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有收获,跳一跳,够得着,不同难度的题目设计将尽可能照顾到课堂学生的个体差异。

五、程序设计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1.知识的回顾及新课的导入

教师活动:

①回顾研究幂函数的一般步骤,并请学生回答幂函数的相关知识

②用电脑展示两个实例,第一个是生物中细胞分裂的例子,第二个是机器价值的折旧率问题

③引导学生进行类比

④分析出对指数函数底数讨论的必要性以及分类的方法。

学生活动:

①回忆幂函数的概念及图象和性质

②分别写出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x的关系式和机器价值y与经过年数x的关系式,并互相交流

③比较幂函数的一般形式和上述两个式子,归纳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

④根据底数分类讨论的结果,试着写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幂函数的知识,再现研究函数的基本步骤;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类比扫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识障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教师活动:

①作图步骤回顾

②给出两个简单指数函数,多媒体演示取点和作图,强调虚线、点、函数图象的先后顺序

学生活动:

①回忆画函数图象的步骤

②注意取点的间隔及大小

③观察作图过程以及图象的形状和底数的关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作图步骤加深印象,对取点的合适度有更深刻的理解,使用多媒体画图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强调作图过程的规范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

3.巩固新知、反馈回授

教师活动:

①多媒体演示练习1

②给出两个指数函数,要求学生对照例题作图并指导取点

③请一名学生板演作图,对其作图步骤和图象精确度进行点评

④引导学生对底数和图象形状的关系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

①口答练习1

②在草稿纸上画出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

③观察图象形状和底数并互相交流,最后得出两者的关系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一般形式的印象以及和幂函数一般形式的区别;让学生动手作简单的指数函数的图象,能够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图习惯,也能让学生通过作图发现底数和图象形状的关系,对深刻理解本小节的内容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4.归纳小结、深化目标

教师活动:

①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归纳,完成对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的归纳;

②布置课后及拓展作业

学生活动:完成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基本形状的课内小结并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深化学习目标,有能力的同学完成网上调研并在下节课与同学交流我国在利用14C进行考古所取得的成果。

设计意图:教师在本环节引导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知识进行梳理,深化知识与技能目标,并通过作业实现目标的巩固。

5.板书设计

本节课以多媒体为主,同时考虑到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我设计了由两个板块构成的板书,板面分配比例为1:2,第一板块包含三个部分,一是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二是定义域和值域,三是作图的基本步骤;第二板块留给学生板演练习2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及时有效能调动课堂的气氛、感染学生的情绪,对课堂教学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将教学评价将贯穿于本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中。例如回忆幂函数知识的记忆评价、情景导入的表达式评价、得出指数函数一般形式的归纳评价、作图时取点准确性和图象精确度的评价、小结时的`表述性评价等。在学生交流、讨论、探究等环节注意启发学生完成知识互评、能力互评,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在轻松融洽的课堂评价氛围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和学习任务。

当然教师会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获得更全面的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和课堂效果的反思,并在后续的时间里修订课堂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以上是我对指数函数这节课的设计和思考,敬请批评指正!

指数函数课件(篇8)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节课是《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指数函数》。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之后系统学习的第一个函数,通过学习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函数的性质特别是后面的对数函数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函数的应用意识。因此本课有十分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

2、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能根据单调性解决比较大小的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分类、归纳、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和分类讨论思想。

2、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问题的解决,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体会成功与快乐;

2、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函数问题。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教学难点:如何由图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后面学习中一遇到指对数问题就发蒙,原因是什么呢?问题就出在学生刚刚学完第三章函数的性质,应用的又是初中比较熟悉的一元二次函数。一下子出现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函数而且需要记很多性质,学生感觉很吃力。对于我任教的12财会班的学生整体理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发现的意识。但是性格活泼、兴趣广泛,乐于实践。因此我在备课时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从兴趣出发,由2012年春节晚会的魔术引出本节课的指数函数,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去认识指数函数,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充分展示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

三、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启发、合作探究、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充分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演示指数函数的图像形成过程,便于总结函数的性质。

◆学习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构建模型,形成概念

3、深入探究,发现性质

4、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5、课堂小结,构建体系

6、作业布置,延伸课堂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春节的撕报纸的魔术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撕报纸得到的分数与撕报纸的次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出撕报纸得到的每一分小报纸的面积与撕报纸的次数之间得到的函数关系,从而建立一个关于指数函数的数学模型,为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以及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2、构建模型,形成概念

通过两个具体的指数函数模型,给出指数函数概念,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并通过练习一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指数函数,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3、深入探究,发现性质

在这个环节,函数图像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准备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突破重点、难点,这一环节关键是弄清楚底数a的变化对函数图像及性质的影响,利用多媒体动感显示,通过颜色的区别,加深感性认识,非常直观形象地演示a的变化与图像的变化规律,突破静态思维,使难点迎刃而解。

华罗庚先生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从“数”的角度用解析式不易解决,转而由“形”——图像突破,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两个指数函数的作图过程巩固学生作图能力,让学生初步发现图像规律。紧接着同时通过软件让学生举出4个指数函数,通过软件快速画出四个具体的指数函数图像,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发现指数函数的图像规律,从而归纳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经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研究出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后进行总结归纳函数的其他性质,从而对函数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4、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教师通过对例题一比较两个函数值的大小、例题二求函数的定义域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学生进行一些巩固练习使学生对函数能进行较为基本的应用。

5、课堂小结,构建体系

小结环节,让学生自己总结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建立研究函数的知识体系

6、作业布置,延伸课堂

作业布置环节必做题巩固学生上课内容,选做题“古莲子年龄之谜”的问题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材施教,分层作业,巩固提高,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指数函数课件(篇9)

一、说教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今天说课的内容为“指数函数”第一课时。它是在学习指数概念和幂函数的基础上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学习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并且为学习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所以指数函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股市的涨跌、服饰的打折和化学中对放射性物质的变化研究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与在专业知识中的应用作用。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职业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知识维度:初中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 一次函数,上册第三章又进一步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及其通性,并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作了更深入研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能力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②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③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能力目标: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①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和方法,如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3)教学关键:

从实际出发,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到理性认识,以形成完整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

二、教法与学法指导

1.学法指导

由于职高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同时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严重。针对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

(2)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在借助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会遇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将会贯穿整个职业高中的数学学习。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在生活实例的课堂导入、指数函数的性质研究、例题与训练、课内小节等教学环节中都安排了学生的讨论、分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知识为在合作学习的乐趣中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框架和体系,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4)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小组合作来帮助后进的学生,不同难度的题目设计将尽可能照顾到课堂学生的个体差异。

2.教法选择

(1)本节课采用的方法有;启发发现法、课堂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2)采用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启发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在概念理解上,用步步设问、课堂讨论来加深理解。在指数函数图像的画法上,借助电脑,演示作图过程以及图像变化的动画过程,新技术、新工具、新模式给了学生以新的感受,从而使学生直接地接受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准确性。(有条件的可以安排在机房上课,让学生也利用函数作图器作图)

三、教学设计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启发学生逐步发现和认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①用电脑展示两个实例,第一个是生物中细胞分裂问题(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 个分裂成2 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 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x有怎样的函数关系?),第二个是放射性物质变化的例子(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经过多少年,剩留量是原来的一半,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②组织学生思考、分小组讨论所提出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从定义出发来解释两个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③引导学生把对应关系概括到形式。

学生活动:分别写出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x的关系式和剩留量y与经过的年数x的关系式;

设计意图:①通过生活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也为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准备,扫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识障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②由具体数字抽象概括出指数函数y=ax的模型,为研究指数函数做准备;③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

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1)指数函数概念的引出

教师活动:①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函数,寻找他们的特征②请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出现③引导学生观察指数函数与幂函数在概念上的区别。

学生活动:①学生独立思考并回忆指数的概念;②解释这两个问题中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构成函数,从而归纳指数函数的概念;③理清指数函数与幂函数在概念上的区别。

设计意图:①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②注意提示底数的取值范围,这样避免了学生对于底数a范围分类的不清楚,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做了“分类讨论”的铺垫。③将指数函数与幂函数在定义上进行区别,加深了对指数函数概念的掌握。

(2)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

教师活动:①给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 和 ,并要求学生画它们的图象②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利用列表描点法规范地画出这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③利用函数作图器和几何画板作图。

学生活动:①思考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有哪些?②画出这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图象③让学生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来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作简单的指数函数的图象对深刻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生完成基本作图之后,教师再利用课前已列表、建立坐标系的小黑板展示准确的作图方法,达到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图习惯的目的,然后借助“函数作图器”或“几何画板”准确作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图象更精确。

四、板书设计

考虑到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本节课我设计了由四个板块构成的板书,

说明;这册新教材更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数学,从引入到应用,都围绕着生活数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节知识还提到了函数作图器,相信它比几何画板更容易学,学生对它更感兴趣。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语文四年级学科教学计划汇编12篇

语文四年级学科教学 四年级学科教学 08-01

工厂规章制度8篇

工厂规章制度 08-01

小学生中秋节赏月日记(推荐14篇)

中秋赏月日记 中秋赏月主题日记 08-01

狂风暴雨的短句子合集70句

狂风暴雨句子 08-01

2023励志语录

励志语录 08-01

天鹅湖观后感(范例7篇)

天鹅湖观后感 08-01

扩大服务消费的宣传标语(推荐42句)

扩大服务消费的宣传语 扩大服务消费的宣传文案 08-01

适合七夕情侣发的说说(合集52句)

七夕朋友圈秀恩爱文案 七夕秀恩爱文案 08-01

[推荐]购房借款合同

购房借款合同 03-20

函数的性质教案范例

函数学图象的性质 01-06

立秋祝福摘录48句

立秋的句子 关于立秋的句子 08-01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