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政治观后感

为了让你读得更舒心,本趣祝福小编费尽心思编写了“政治观后感”。你是不是经常为写阅后感的标题而感到苦恼呢?阅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评价一部电影,在写作时需要深度思考,才能真实表达情感。欢迎您的阅读,也希望您能把它珍藏起来!

政治观后感(篇1)

这本书读完,有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

整本书说了汉唐宋明清的政府,选举,兵役,经济,土地等制度。

这本书的内容为的似乎是警醒那个时代一味推翻中国所有历史的人,而我虽然并不是那个时代的人或者这个观点的狂热者,但一直以来,即使上过了很多年的政治历史课,我对于两千年的政治制度的了解一直是微乎其微的。封建,专制,皇帝,百姓苦。对于两千年来的制度好像就这么一些印象。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至少并不全是如此。这本书给了很多新角度,比如制度和人事的分开,中国的封建和平散,读书人和部族政权,中央和地方等等,有对一件历史的分开,有对观念的正名。这些抽象出历史的分析,十分精彩。

至于具体的制度,也是让我重新认知的。制度是好的,在当时看,可人不是一句话就能管住的。道德力量有时实在薄弱,这就要很多句话,即日渐完备的制度去约束,需要更高的精神力量去引导。中国的历史一直没有间断,共尊共信之心实在少不了。我想精神力量是主导着制度的。

读书人,我想更多要读历史。特别是曾经那些入仕途的读书人。不读史,他自己就将成失败的历史的一部分。统观大局方能有就事论事就国论国的基本观点,太平天国,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孙中山毛泽东等人就是不断递进的人。当心中有史,才不会急躁的要做什么,不会断然的说什么,不会模糊自己的方向。

政治观后感(篇2)

此书可作为《东晋门阀政治》的前传。司马氏父祖三代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经营,逐步建立起足以问鼎天下的权力网络。司马懿凭借家族名望被同乡举荐,初涉曹魏政坛,曹操时代并不瞩目的他因加入曹丕集团得以跻身一流士族,通过与曹魏功臣家族的联姻和建立事功来巩固司马家族的政治权力,后发动高平陵之变,消灭曹魏皇族势力,奠定了魏晋嬗代的基础。

司马师掌权后,严格对内控制,铲除异己,消除了东关战败对司马家族的不利影响,形成了魏晋嬗代的基本格局。司马昭执政后,延续其兄的政治理念,借助灭蜀之战摆脱弑君所带来的道德舆论危机,拉拢曹魏功臣后裔,排挤忠于司马氏的寒族功臣,制定新朝礼仪、法制、官制,铺平了魏晋嬗代的道路。

司马炎作为受成之君,缺乏政治根基,只能依仗开国功臣和司马宗室来维持统治,又因太子资质愚钝,始终摆脱不了齐王司马攸对其皇位的威胁,后借助灭吴之战的胜利而重用外戚势力,继而对抗功臣和宗室,同时重新分封藩国,逼迫齐王就藩,这几项举措虽然加强了皇权和帝系实力,但使得政治局面趋向复杂,而后智力低下的太子即位,缺乏掌控政局的能力,外戚杨骏和贾后先后执掌朝政,最终引发八王之乱,埋下了西晋短促而亡的祸根。

政治观后感(篇3)

本书最终章的一些思考!

钱穆先生从组织架构、考试、税赋、军事这四大方面讨论了主要几个朝代。基本就是公司经营几大方向,去解释很多历史出现的问题。用这几大方向将某些历史事件发生的起因窜联是理解历史很好的方式。本书清朝和最终章有不少直白的个人政治意见的表达。

此书关于以上4大制度的讨论不作过多讨论,这部分很值得一读,通俗易懂。只想对本书最后关于钱穆先生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观点和问题。

1.钱穆先生明显是对清朝非常不齿,相信很多汉学人士也是这样像的。文中又说中国只有清朝才对言论自由这些有规定,其他汉朝、唐朝、宋朝、明朝言论自由,甚至在明朝是鼓励言论自由。感觉本人与书中其他中国人一样,对历史有误解,也觉得有史以来我国不是一个十分言论自由的地方。

2.钱穆先生总是想用西方的那一套价值观说明我国是一早就实现「政治参与度」,解释民众为何不像西方民众如此喜欢讨论主权问题。先生文中指出中国一直主权就是人民,所以不存在主权方面的讨论。我想政治参与度的需求也不是从古至今存在的,不讨论的原因难道不是民众部觉得自己对政治有参与权?如果有此追求的科举制度能满足,但也不能说明自古我们民众就有这个诉求,帝皇真心就有主权是人民这个意识

3.钱穆先生认为:中国社会早已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所以在这个社会里的一切力量都平铺散漫,很难得运用。因其是平铺的,散漫的,因此也无组织,不凝固。这是为什么孙中山无法动员大家革命。这个也不敢沟通,革命难道根本原因不是私心+煽动,没有动员起来难道不是运命共同体没有找对吗?

最后要赞同一下钱穆先生,中国政治体系和文华都是博大精深,需要多加学习。

政治观后感(篇4)

今天我们学习了《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给我了很大的触动。

课文讲述了:“我”和朋友来到翠湖,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给海鸥喂食。朋友告诉“我”:十多年来,每到冬天,老人走二十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食物,与海鸥相依相随。后来老人去世了,海鸥来追悼他。

我想我们应该关心动物,学习老人高当的精神。文中的老人平时省吃简用,却每天喂海鸥、给海鸥起名字,对海鸥有无微不致的关心,才使得后来老人去世后,许多海鸥都来追悼、怀念他。而现实生活中,不仅没有人关心动物,有的甚至想捕杀、吃掉珍贵的野生动物,令人十分痛恨。

有一次,放学后,我看见一些同学爬上树,准备掏鸟窝。我看了看,便离开了。现在一想,真是后悔极了,如果及时阻止,一个鲜活的生命,也不会无辜死去。

正因为我们关心动物的意识淡薄,所以才会发生一剧剧惨案,我认为我们老应当学习老人的精神,学习老人那种关心动物、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人与动物更加和睦,更加的有爱。

动物虽然不会人语,但他也是有感情的。它们也懂得感恩人们。老人与海鸥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们:要与动物和谐共处,要关心每一个生命。关爱每一个动物也是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政治观后感(篇5)

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科学发展观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胡锦涛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4.科学发展观的体系特征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

其二,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

其三,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

5.科学发展观的应用

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转变发展观念、经济发展方式、经济体制、政府职能和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

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首先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的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发展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其次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再次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最后要推进社会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条件。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6.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七大主题

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

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

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

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

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

二、经济结构调整

1.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协调。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

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各地区之间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分工协作程度弱化。

三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民进一步增收的难度愈来愈大,城乡收差距过大,城市化水平低。

四是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扩张突出。

五是产业技术开发能力薄弱,产业整体竞争力偏低。

2.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内容

(1)调整三大产业的结构关系: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工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升级,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时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示范带头作用。

(3)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城乡经济结构。

(4)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解决和发展生产力。3.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措施

以市场为主导,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方法和必然选择。)

三、节能减排

1.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环境资源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这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中国能源现状及利用特点

(1)中国能源现状

第一,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资源质量较差。

第二,能源生产消费以煤为主。

(2)中国能源利用的特点

第一,能源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劳动生产率较低。

第二,交通运力不足,制约了能源工业发展。

第三,能源供需形势从长期看依然十分紧张。

第四,能耗水平高,能源利用率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品质低下,管理落后等是造成能耗水平较高的重要原因。)

第五,农村能源问题日趋突出,影响越来越大。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生活用能短缺;二是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化学化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能耗量增长;三是乡镇工业能耗直线上升,能源利用率严重低下。第六,能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第七,能源开发逐步西移。

3.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尚未到位;二是淘汰落后产能总体进展缓慢;三是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滞后;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五是激励政策不完善;六是机制不健全;七是监管不到位;八是基础工作薄弱;九是地方保护主义。

4.节能减排应采取的措施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2)以绿色科技为动力,提高节能减排效益。

(3)变革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建立长期有效的制度保障。

(5)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6)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

*有关知识

从中国经济增长来看,目前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这是一个短期问题,也是最紧迫的问题。而结构问题应该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它需要一个中长期的政策和措施来逐步加以解决。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或者谁损害谁付费;二是有利用于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共同发展的原则;满足需要与现实可行相结合的原则。

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实现地区共同发展。

政治观后感(篇6)

近期看完了几部中国近代政治人物的传记,周恩来、毛泽东、蒋介石、张学良都是近代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这学期刚好在学习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这期间的中国现代史,主旋律就是前期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以及后期的国共内战。中国现代史和共和国史一直是我最感兴趣的历史部分,以前正是学习这段时期的历史,让我对历史产生了应付学习之外的兴趣,这份历史的好奇心,也让我最后选择了历史学这个专业。

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人,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以来从弱小到强大,度过了了几次生死存亡之际,1949年终于得以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也逐渐崛起,成为世界的强国之一。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富强、引领国家走向强大,这些是毋庸置疑、不可磨灭的。在歌颂共产党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国民党对抗日战争胜利做出的贡献,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正面战场上与侵华日军战斗着。当时的国民政府中虽有许多腐败分子但也涌现出了许多的爱国将领,张学良便是其中的一位,为了停止内战、促进国共合作抗日,不计个人利益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最后促进国共合作抗日的同时也被蒋介石囚禁了半个世纪。

人物传记能反映许多东西,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迹,也能体现人物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看完这几部传记,对周恩来、毛泽东、蒋介石和张学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和革命先烈们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蒋介石和抗日时期的国民党也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不得不说,多看书还是十分有益的,对学历史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希望能将读书这个好习惯保持下去。

政治观后感(篇7)

本书为作者2004年博士论文修改而成。用作者自己的说法是(博士论文完成后)“还对此议题有持续的资料收集和跟进阅读,但这些阅读并没有动摇笔者对本书辨析之合理性的信心“。作者将这一信心寄托在论证卢梭政治思想之一贯性上。

在谋篇布局上,作者循序渐进,从古典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理想开始,经历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最后达至卢梭所生活时代的”舆论气候“,试图以知识社会学的笔法,为卢梭思想的诞生勾画一个坚实的基础。继而在作者看来,卢梭承继古希腊哲学传统,并对反映在18世纪”舆论气候“的现代公民问题做出了回应。

在卢梭著作的选择上,作者不仅将卢梭的”二论“和《社会契约论》纳入考察的范围,同时将其小说《爱弥儿》和《新爱洛伊斯》融入其公民政治的理想。而《忏悔录》则被作者认为是忠实再现了法国当时社会风尚的真实可靠的自传。

作者关于卢梭思想的统一观点大致有如下几点:

1、卢梭并非真的反对科学与艺术,其在《论科学与艺术》中的批判,是基于法国巴黎当时的奢靡风气,道德和风尚的败坏提出的;

2、自然状态中的自爱(自我保存)和怜悯心,是构成社会契约的情感性基础;自我完善的能力是人类的理性基础;

3、《社会契约论》并非是一本宣扬革命的小册子,其公意并非是一个实体,而是一种观念和意志。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被人们视为矛盾的地方可被看成是卢梭对理想理想与现实的调试。

4、理想现代公民的达成条件在于其两部小说《爱弥儿》和《新爱洛伊斯》,在作者看来,这两部小说向人们昭示了,如何从培养一个合格的民主国家公民开始,构成卢梭理想的契约社会。

5、卢梭从两个方向,既反对18世纪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过度自信,也反对教会组织当时对人民自由的迫害。卢梭在反思现代的性的同时,同时上是推动了现代性朝更深刻的方向发展。

以上大概是作者在本书中要表达的一些观点。本书的布局,以及在卢梭部分对卢梭著作的熟稔来看,作者似乎是抱有很大的雄心,想一举扭转当下国内对卢梭研究的一些肤浅的偏见。在文字的使用上,作者锋芒毕露,剑指咽喉,颇有年轻人傲视天下的初生魄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身作则,告诉我们当今应该如何去阅读。在书中,可以看到密布的脚注,作者以坚韧的意志,将著作的原文与自己的语言相互贯融,在其文字中的表述中,充满了书中有”我“,”我“中有书的境界,与当下流行的”书为我所用“以及”书中“只有我的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进一步说,这种读书的方式说说远一点,就是人与社会,人与物之间应有的一种关系。且不论书中的观点完善与否,这种读书写字的方式,值得这个时代的多数人学习。

当然,这也不是说这本著作没有缺点可以说。试图毕其功于一役的作品总有不可忽视的缺陷。

首先,关于(之前在笔记说过)《爱弥儿》倒地是要教育一个人还是一个公民的问题,我认为本书的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缺少明确的辨析。甚至在作者的引用中多次出现”人和公民“同时出现的字眼,作者也没有详细的论述。至少在我看来,《爱弥儿》中的人和公民是之间是存在着张力的,这种张力尤其是在爱弥儿与苏菲决裂后流浪天涯的时候,爱弥儿作为一孤独的人的漂泊的意义才凸显出来。”我要把整个世界当作我的国家;只有不再做公民,我才能够成为一个世界的人。(《爱弥儿》778)“而本书的作者尤其在《爱弥儿》附录的结局上,相信了一个不是本人亲自说法的完美结局。也许这是作者为了他理论目的而故意这样处理的。

其次,自1763年,卢梭对日内瓦失望后,放弃了自己的公民身份,在其之后十余年的飘荡生活,很难认为在卢梭心中,公民所具有的位置是高于一个真正的人了。因此,即便是在《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之前,卢梭的荣誉让他重新燃起做公民的神圣感,很难认为在漂泊中的卢梭,尤其是在《忏悔录》《对话录》《一个孤独散步者的梦》中,卢梭对公民的给予的价值高于一个人应该给予的价值。

第三,作者在书中多次将爱弥儿和圣普乐比作卢梭,则更能体现卢梭一生坎坷的命运,实际上也可以认为卢梭(假如他承继了古希腊的思想)在古今之争的前提下,从人是城邦的生活的动物到人是非社会性(或者说是若社会性)动物这假设的转变中,卢梭笔下的人和公民之间的张力则比古典时期更为剧烈。

第四,由此引发出,人作为不得不社会的动物,自然法和自然状态的意义则始终会在他的心灵中发挥作用。依我看来,并非是在政治行为中发生作用,因为已有了社会契约这一神圣的目的,而是在孤独中,在除去其社会存在的时刻中发挥作用。(《爱弥儿》的P11也和778页之间实际上是卢梭对自己设置的问题的一个解答)

第五,如笔记(请参见页面的读书笔记)中所说,本书作者没有引用《山中来信》中的内容,在其中,卢梭在教导日内瓦的有产者和公民反抗小议会的武器是法律,而非是自然法,可知,如本书作者所说,公意如果是一个意志的话,那么进入社会的自然人,所放弃的是一切的权利,而非是部分的权利。其部分的权利是神圣契约的授予,而非是自然权利的残留。

以上都是作者文字中没有考虑和有意忽视的地方(先写到这,如果还想到)。

在我还在念书的时候,给作者发过一封邮件,作者很有礼貌的回复和表扬了我,我非常感激。遗憾的是我与作者再无交集。本书做了我曾经幻想曲做而没有做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在只有三个人有标识的情况下我可以发现它。回到本书,除了作者表现出作为一个读书的人认真之外,书中的知识社会学方法,对历史著作的采用,对人类学等相关著作的引用,无不表现出作者广博而深刻的阅读。

遗憾的是,通篇的文字中不难发现作者对卢梭的敬佩和认同,在”毕其功于一役“的这本著作之后,似乎作者追随了卢梭的原则,不再汲汲于晋升和名气,十余年来只是立志做一个想认真读书的人。

政治观后感(篇8)

《政治秩序的起源》读后感400字!

读的第一本福山,感受了政治科学的治学方法,首先提出一个理论,然后选择历史材料来支持这个理论,在这里更深入地我才明白了政治现实主义之争中对历史和哲学之间关系进行批判的义涵。

说回这本书,福山提出了政治发展的三大组件:国家发展、民主、负责制。其中让我觉得有新意的就是亲戚关系是促使政治衰败的因素,这个角度很厉害,但这是否就意味着非人格的制度构建就是可欲的呢?很多对现代性进行批判的理论就不会赞同这点吧。

此外,关于福山在文末提出的两个问题。中国缺失了民主和负责制,能够走多远的问题。个人觉得可以就民主和负责制进行概念分析,论证“良好统治”是否能替代民主负责制,或者说民主负责制是否是某种形式的“良好统治”我想福山应该没有深入研究过当代中国,尤其是网络舆论机制。

最后,关于个体追求承认的生物本能,老实说我还没看过历史的终结,不敢做评论,但最近读中哲颇多,并没有在中国文化中发现承认的倾向,个体似乎追求的是在家族结构中的恰当位置。

政治观后感(篇9)

出差时的机缘巧合,得到了这本翻印的《政治的人生》,其时恰逢盛会,所以这本书在某一个比较短的时间阶段很火热,可惜最新的版本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了,所以很难在书店买到,既然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了,当然要仔细地品味一番。

一个是,凡事坚持起来都不易,但能坚持下来都很牛。作者从1994年1月2日开始,到当年的12月1日结束,基本上每天写一篇小短文作为日记,有平淡的记述,有深刻的思考,有热烈的讨论,还有雅兴大发时的诗作,笔耕不辍,一年中只选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之外,洋洋洒洒写下了12万6千字的日记,光凭这份毅力就觉得让人钦佩。知乎上有句话很有意思,说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的毅力。这句话放在绝大多数人身上都是适合的,不信的话,你可以试着稍微往前回忆一下,就会发现,在你身上或者在周围人的身上,曾经那些看似很难的问题,真正遇到的时候虽然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最后还是解决了;那些看似简单的小事,不需要花多少力气,但是需要长期坚持的,80%以上的都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夭折了,比如跑步健身,比如读书学习。跑3-5公里难吗?不难,难的是按照你之前制定好的计划雷打不动推进;每天半个小时阅读的时间长吗?不长,再怎么忙,半个小时总会有的。可是,很长时间过去了,每天半个小时阅读的计划依然没有完成,不是时间很紧张,而是毅力不够强。一位年长智者用书中的一句话对作者的大成作了解释,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有的是弱者,有的是强者;有的要别人来设定目标,有的要给别人设定目标;有的需要感情支持生活,有的需要意志支持生活。我大概在每一对概念中都会选择做后一种人。这样的解释,我们深感认同,说大毅力者成大事。

另一个是,读书广博、思考深刻,才能真正在读书学习中有所收获。作者写此书时,还是政治学的学者,在书中所列举的阅读书目确实广博的让人吃惊,不仅有哲学、政治学、文学等传统意义上的名典精作,还有其他方面的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庸俗、市侩,甚至难登大雅之堂的电影、电视和书刊等市井作品,每本书、每部电影电视,作者并非看完就不了了之了,一定会有一些评价在里面,或肯定或批判,都是个人思考的结果,这是个了不起的做法。我们常常可能犯了这样两个错误,一个是读书只读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久而久之范围就会越来越窄;另一个是把读书仅仅当做一种消闲,只跟着书中的文字热闹一番,排遣了孤寂便拉倒在旁。我们可以回看自己的阅读书单,琳琅满目的书单肯定不下几百册,可是仔细审视这些书名,还能想起书中的内容梗概么?当然,有人说读书是不能带有功利心的,可是,一旦你决定了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个背后怎么会没有思考呢?没有平白无故的选择和决定。

广博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知道什么是什么,什么不是什么,还能有这么一个基本的认识,那就是生活中有些事情没法评定对与错,不是简单割裂开的,而是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的,更应该用值不值或者适合不适合来衡量。深刻可以让我们更加沉静起来,不用人云亦云去跟随些表面的、浮夸的东西,更深刻地去探寻一些精神上的东西,就像作者说的没有精神上的苦痛和快乐的人,难道可以作为一个来过这个世界的人而存在吗?难道是一个真正有过生命的人吗?这些话很有分量,也值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细细想想。

再一个是,关于读书这件事的一点认识。这样的认识本来是不足为谈的,因为网上相关的文章估计早就数以万计了,面对读书可能都会遇到一些质疑,尤其是不以学术研究为生的人。曾经有人问我,你看那些书,写那些乱七八糟的文字有什么用呢?我一时语塞,竟然不能给出完美的答案,直到现在也深以为憾。书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有人问作者,每天读书有什么意义?作者答,你知道和尚为什么要念经么?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回答,一切就归于平淡,叫做和平养无限天机。如果我将作者的回答理解为就是在读书中归于平淡,而后在平淡中修养无限天机,暂不能理解天机是什么,只是类似于一种修炼,读书也是一种修炼,修炼的是言语的魅力、淡泊的心境和难以抗拒的气质,算是粗浅的理解了。书中还有一段答案更加优秀,也更加睿智,是作者摘抄他人的,我再摘抄下来和大家分享:为什么做再次读书的选择?如果一定要刨根问底的话,他可能发源于我对生活的一种体验。因为我发现,人们看待一个有道德的人,透出的目光是亲切;看待一个有权力的人,透出的目光是敬畏;只有看待一个有知识的人,目光中才盈溢着无限的尊重,并饱含着由衷的敬佩,我向往那份尊重和敬佩。再有,我很欣赏书页中那一片于喧闹、复杂和浮躁之中仍可守的宁静的小天地。

写得真好,我跟着作者的评价来评价,虽然现实社会可能并没有像20多年前描写的那样,但这是一个万水终汇海的方向和趋势,应该坚持下去。

本文的网址是//m.zf133.com/a/5592457.html

上一篇: 会场方案(集合8篇)
下一篇: 剪纸教案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学习做计划合集

学习计划 06-30

创意教师节祝福语74句

教师节祝福语 06-30

小暑发朋友圈的句子摘抄32句

朋友圈的句子发朋友圈 发朋友的朋友圈句子 06-30

都挺好的观后感经典语录22句

观后感语录 05-26

开学季文具店促销广告语(精选45句)

开学季文具店广告词 开学季文具店文案 06-30

致敬劳动者的感言(精选54句)

致敬劳动者感言 06-30

语文学习计划汇集

语文学习计划 06-30

【热门观后感】 年夜饭

年夜饭活动 年夜饭句子 07-22

航天精神演讲稿(范文7篇)

航天精神演讲稿 航天演讲稿 06-30

小暑节气教案小班

小暑节气教案小班 06-30

兔火锅开业文案(汇总200句)

火锅开业文案 06-30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