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理想课件

我们费尽心思设计的“理想课件”一定会使您感到惊喜,希望您通过阅读有所收获。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上课前做的准备,我们需要专注地编写教案课件。编写教案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必要途径。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银行实践报告精华

理想课件【篇1】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畅谈人生理想,合理规划人生。

2、使学生认识到确立目标的重要性,并教给他们合理确立目标的方法。 3、启发学生用目标制定计划,指导行动。

班会构思:

进入高二以来,与部分家长沟通过程中,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回家喜欢上网玩游戏,不好学习、写作业,控制不住自己,没有时间概念。这说明学生在学习上没有动力,缺乏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本次以“畅谈理想、规划人生、赢在当下”为主题举行班会,旨在引导学生合理规划人生,并用学习目标指导学习行动。

班会准备:布置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自己各阶段的目标。 活动时间:10月21日

【班主任】同学们,我们进入高二年级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这期间我们学校统一召开了家长会,后来又陆陆续续与家长们进行了面谈及电话沟通,你们的爸爸妈妈非常关心你们的学习和成长,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提到了同一个问题:说你们放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畅谈理想、规划人生、赢在当下”的主题班会。我是___,一个既文静又活泼的女孩,很高兴能担任本次班会主持人,下面我宣布高二年级374班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什么是理想?我对理想的理解就是:理想就是你未来几年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且为了这样的目标你就会去奋斗,所以就叫它理想。

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可见,理想对每个人的指导作用是多么重要。一个人没有理想,就没有人生奋斗的方向。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一个活动:请班主任为我们讲一个故事《比塞尔人迷茫》。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真实故事,在非洲西撒哈拉沙漠里,有一个名叫比塞尔的小村落,不为人知,与世隔绝。当地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村庄。

不是他们不愿意离开这块风景秀丽但贫瘠落后的土地,比塞尔人曾多次试图走出沙漠,都没有成功。

原来,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没有一点参照物,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只能回到起点。

后来,有一个叫肯莱文的欧洲青年,来到了比塞尔,建议他们走出沙漠。当地一个叫阿古特尔的青年,跟随着肯莱文,一直向着北斗星的方向走,用三天时间走出了沙漠。

多年以后,比塞尔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明珠。比塞尔人在村子中央小广场上,设立了一个阿古特尔的铜像,铜像的基座上镌刻着一句话: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

哈佛大学做了一项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60%的人目标模糊:他们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27%的人没有目标:他们大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都过得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字社会。 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他们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社会,成为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 3%的人有清晰的长期目标: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

感悟: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多半是因为他们在有意识地规划了他们的人生。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活动:心理测试:测试将来最适合你的职场领域:你参加了世界景观惊奇之旅,其中一项活动是让你站在扇特殊的窗户前面,按下按钮之后就可观赏到你从未见过的景观,你希望看到的是下面的哪一样? a:充满挑战的崎岖山路 b:任何和食物有关的景色 c:一处绿油油的草原风光 d:海天一线的远眺美景 e:任何和树木有关的景色 f:有繁星点点的黑夜

你早已为自己的人生订好完美的目标,并且会全力以赴去实践,所以无论身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都能有一番令人羡慕的成就。适合你发展的领域是计算机、贸易、金融、出版、新科技等。

你觉得自己只是在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而已,人生的哲学就是“精神重于物质,开心就好!。适合你发展的领域是创意、艺术家、室内设计、美容、烹饪等。 ”

你只要把份内的工作完成,就觉得愉悦满足。你的执行能力很强,还有难能可贵的责任感。你适合发展的领域是秘书、行政、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运动员等。

你的反应力社交能力一级棒,如果能每天接触不同的新鲜事物或认识不同的朋友,会让你的人生更有意义。适合你发展的领域是传播、演艺、推销员、公关、旅游等。

你总是能擅用自己的优势,让别人不自觉地喜欢、肯定你。虽然有时候会显露出不耐烦,但是无损于你的好形象。适合你发展的领域是新闻、律师、政治等。

你对人总是忽冷忽热,凡事都依你的心情而定,做事情掌控权必须在自己手上。适合你发展的领域是心理分析师、作者、征信社、自由业等。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活动:大胆说出你的理想

我想当??(职业名称),因为??(从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对社会贡献、待遇等方面说明)

活动提示:

你是谁?什么样的人生是你想要的?

1、你的人生想要什么?你能付出什么作为回馈?

2、成功的人只想自己要的――而非自己不要的。

3、不要管过去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将来要做么?

4、如果你不知道你自己的一生要的是什么,你还想得到什么?

6、智者除了有所为,还能有所不为。

7、不要怕目标定得太高,你可能需要退而求其次。

8、如果你不会知道自己要什么,别说你没有机会。

⒊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

⒋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破,不要嫉妒要欣赏,不要拖延要积极,不要心动要行动。

⒌宁愿跑起来被拌倒无数次,也不愿规规矩矩走一辈子。就算跌倒也要豪迈的笑。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有理想,人生才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缺乏理想,人生就会迷失方向,缺乏前进的动力,从而很轻易地被挫折所击倒,没有理想,在学习上,只会等着父母喊才做作业,老师天天盯着才学习。但是,拥有了理想并不仅仅意味着拥有一个美丽的梦,随时可以叙述它,随时可以改编它,拥有理想还意味着要把理想变成现实的动力、勇气和方法。住持人,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班主任】对,理想的范围太大,需要我们用目标来固定。我们可以设定自己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我们由近及远,由易到难,这样离理想实现的日子将不会太远。

【主持人】:是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个同学的首要学习任务,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对我们

的指导作用越大。 【主持人】:为了达到我们的理想,我们应该先规划近期的人生,认识自己→认识高考→规划学习目标→倾听老师和家长的意见。最后,写下你的梦想。 措施:写上目标,贴在显眼处。

——你要经常在脑海中想像你达成目标时情景,情景越生动逼真,你越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越能激发你追求成功的欲望。

(1)在过去的一天中,除了上课时间外,有几件事情是按自己的计划完成的?

(2)你认为自己是计划型的人还是随意性较强的?

(3)列出有计划的学习、生活的五项好处。

我们的目标:考上自己的理想大学。投影展示全国各名牌大学的图片。 请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把学习目标写在纸上吧。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学生:我会在课堂上专心听课,认真做练习;回到家后,主动做到复习、预习,多看课外书,拓展自己的课外知识。

【主持人】:为了让我们更牢的记住我们为自己定下的目标,为了让我们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我有一个提议,我们对着国旗宣誓,把自己如何保证学习目标的措施大声说出来,好不好?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宣誓:

遵守校纪班规,做到专心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做好预习、复习,勇于战胜挫折,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宣誓人:_×篇二:畅谈理想主题班会

理想课件【篇2】

口语交际《我的理想》教学设计

执教:张丽仪

一、教材分析

《我的理想》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三组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它要求学生弄明白什么是理想,列一个简单的提纲,然后当众演讲,畅谈理想。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当众即席演讲的能力,从而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受到鼓舞和激励,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据了解当今学生除学校外,大部分是通过看、听、读等方式,在校上课老师留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也是很有限的。学生课外喜欢做的事是: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孰不知在此其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童年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幻想的年代,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他们的成长需要外部环境的引导,让他们更好地认识问题。因此这次的“口语交际”的指导,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六年级学生正是花季年华,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和美好的憧憬。这次口语交际正是依据儿童心理特征、认知规律,从他们兴趣入手,获取演讲知识,在进行互动交流,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四、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演讲方面的知识资料

2、收集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

五、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当众即席演讲的能力。

2、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要讲真话、吐真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自然大方。

3、口语交际中,要联系自己的兴趣、爱好、向往,敢想敢说。还要耐心倾听、进行评价。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

4、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介绍其《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

导入:大家还记得这个小女孩吗?(出示小豆豆照片)还记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女孩吗?是什么使她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呢?或许我们从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中可以得到答案(出示课件)

2、揭示课题: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远大而美好的理想,因为有了理想,我们的人生才有了明确的方向,才有着为之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那么,你的理想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开展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我的理想„„.》

(二)什么是理想

1、猜猜老师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

2、你的理想是什么?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出理想的定义(明确“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有可能实现的想象。同时,又是对别人、对社会有益处的。理想无贵贱之分)出示课件

(三)、理想背后的故事

小结:听了大家的理想,我真实地感受到理想可以平凡也可以崇高,可以深远也可以浅近,但我更高兴的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有理想的少年,可是,你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呢?你又如何使理想化为现实呢?(幻灯)接下来,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促使你们产生这些理想的故事吧。

1、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准备发言

2、小提示:(1)讲真话、表真情。(2)有中心、有条理(3)态度自然、大方。(4)语气、语调适当。

(四)“现场小采访”活动:

1、师:现在咱们来开展一次“现场小采访” 活动,咱们先来招聘几位小记者(出示:小记者守则:(1)耐心倾听给予回应。(2)积极思考提出建议或做出一定的评议。)

2、师作示范

3、生生交流演讲

(五)课堂总结:

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演讲,老师也不油热血沸腾,真是有志不在年高!但老师在这里要郑重地告诉你们:不管你们树立怎样的理想,记住:理想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

(六)布置作业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各自的理想,倾听了你们关于理想的故事,还感受到了大家为理想不懈努力的决心,老师感到十分欣慰,将你今天演讲的内容整理成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然后咱们把它们汇编成册,那将会成为鞭策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也会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

板书:

我的理想是什么?

我的理想 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

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理想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筝”“翩”,了解课文的内容。

2、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教学重点:

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理想的风筝》,跟着作者走进他的老师。老师板课题的时候请同学们看课题,因为在题目里面有一个生字。(师板课题)

这个筝字是形声字,竹字头是形,写的时候不要写太大。争是音,写得工工整整(师范写“筝”字到田字格)。

2、读第六单元的导读——校园创想。

读了单元导语,你发现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这个单元一共有4篇课文,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特点。26课是我们这个单元中一篇记人的文章。写人离不开记事。

二、初读文章,理清脉络。

1、请同学自由快速的浏览课文,自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读通。想想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生自由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之后,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师板书)

生2:坚强

生3:爱学生(师板书)

2、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刘老师是这样的人。这篇文章相对比较长,这篇文章中回忆了刘老师几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哪几件事?在读之前请大家先读一读上面的要求

出示读前要求

(1)小组讨论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用小标题概括每件事并写在黑板贴上。

生汇报

生1:讲课幽默

老师讲课幽默这件事情对应的是哪个自然段?同学们想想他找得准不准确。(4段)

刘老师讲课幽默,她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他仅仅是想讲女娲造人吗?

我们要概括一件事不仅要说清楚,还要语言简练。

生2:鼓励学生

在第六段,你来说说原因吧。

生3:讲历史课

生4:放飞风筝7、8、9、10段讲放风筝。

我们就是这样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里面的事情。但是这四件事情里面作者不是都写那么长的,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放风筝上。

三、体会感情,梳理方法。

1、引言导入,出示默读提示

默读7—10段,四分钟之内默读课文并思考:这件事例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做出批注。(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

我们一起来分享刚才的读书收获。

生1:“有一次,他故意撒手……”(9段后四句)

他为什么要撒手?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对刘老师来说是怎样的一件事?读第四段关于人物外貌的描写,因为他是残疾的。(联系上下文)

看到这样一个人,读到这样的描写,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悲伤、悲痛

2、抓住典型事例的重点词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但是我们的刘老师故意撒手,他想做什么?追风筝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但是对于刘老师又是怎样的?这段话里面你还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刘老师的坚强?

抓住动作的描写可以让我们知道刘老师的坚强。抓住语言的描写,表现了这样一个乐观向上,不向命运低头的刘老师。我们写人的时候就要这样。

请同学来读这段话(9段后四句),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情。要读出感情,请你认真的留意老师可见上标出符号的词语。

这段话当中有我们难忘的刘老师,还有很多场景。刚才我们抓住了第九自然段进行品析,还一遍遍的朗读。(板书:品析、朗读)

课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很多作者都会借助课题来抒发情感。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借助课题。

四、迁移练习,升华情感。

时间过去了三十年,作者回忆起刘老师还会发出这样的呼唤:刘老师,我深深的、深深的想念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作者省略了什么呢?请你们把省略号里的花写出来吧。

交流。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单元导语的提示,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运用抓住事例品词析句、抓住课题、朗读等方式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了刘老师是一个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用上这样的阅读方式来学习。下课。

理想课件【篇4】

1.学习领会诗歌的语言表现力

2.学习比喻,顶真的修辞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讨论,仿写,体会。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和学习理想的重要意义,树立自己远大的人生理想

[重点与难点]

学习领会诗歌的语言表现力,学习比喻,顶真的修辞手法。

[课前准备]

预习,排除语言文字障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理想是什么?是不是想要看到山那边的海呀?为了见到山那边的海,你不畏艰险,奋勇向前!那海就是你的理想。理想究竟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我们今天就要一起来看看流沙河的《理想》。

朗读感悟:

范读(听录音理想原文),齐读,一人一句开火车读,结尾齐读。《理想》形近字、多音字辨析

结构分析

这是一首比较长的诗,为了便于理解,请大家思考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具体内容请查看《理想中心思想与段落大意》一文。)

分析第一、二小节诗的含义、修辞。《理想》4—7节理解

第一小节: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运用了比喻、排比、顶针的修辞。顶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应该揭示其特点,并且举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第1、2个比喻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第4句中的“黎明”比喻什么?

第二小节:理想有时代性。

第12和34句之间为何是句号而不是分号?

[作业]:模仿第一、二小节写8句诗,要运用三种修辞,内容自定。

听写改错。

第二课时

齐读。

分析第三至第十二小节。

三: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历史的发展。“历史的脊梁骨”如何理解?

四:理想的实现要经历多次的挫折和失败。与《在山的那边》相同的诗句是哪些?

五:理想给人力量。指出每一句写理想给人何种力量?与34句含义相同的古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联系书后背诵篇目

六:理想是崇高的。如何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七:有理想的人常感寂寞。如何理解“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八: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不幸”指哪些?“大写的人”指什么样的人?

九:理想使人重新做人。

十:对理想要执著。“玷污”和“被扒窃”如何理解?

十一: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作业]:做课程探究。

第三课时

交流仿写的诗。

十二:这最后一节诗,前两句说明什么问题?(理想的实现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说了什么问题?

(当下正是好形势,是我们实现理想的最好时间)

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记忆附录中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小结:我们知道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理想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老师配乐朗诵课文第一段。每逢这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刘老师的身影,我印象中的刘老师什么样呢?

1、同学说一说,然后找同学把文中描写刘老师的语句读一读。

2、刘老师的腿如何残疾的我不知道,只是清楚地记得他曾笑着说过。

(1)笑声和酸涩矛盾吗?

(2)尊敬刘老师什么?

二、就是这位靠圆木拐杖支撑身体的刘老师,在晴朗的日子,课余时,在操场上带我们放风筝,那情景使我至今难忘。

1、找同学读这件事。

2、默读并批注,刘老师的言行等,从中你体会到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咻咻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3、看课件作者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深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同学说一说后,课件变色字出现并同学有感情朗读,齐读。

老师总结学法:抓人物言行品味,抓作者的感受品味,这是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自学剩下的两件事。

三、刘老师还爱什么?从另外两件事,运用上面的学法,说说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祖国,爱学生。

分角色朗读第三件事。

四、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课件:课文每一件事的最后一句话)我考入了历史学系,我知道了应如何面对困难,学会爱别人,关心别人是多么令人难忘和感动,我也不得不思考一个正常人应如何面对生活。

苏叔阳个人资料。

五、所以在作者的心中,他非常爱刘老师,并且每想起就会想起那操场上放飞风筝的情景,读最后两节,提出不懂得问题。

出示第十一自然段,理解“行走,微笑”;“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六、出示: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完成填空练习:思念你

(放音乐)思念你

思念你

……

学生在书上写一写,然后在班内读一读。

七、让我们来听一首歌,送给许许多多像刘老师一样的人。

理想课件【篇6】

一、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筝”“翩”熟知课文的内容。

2. 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 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二、教学重点:

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三、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谈话导入。

介绍作者苏叔阳,回忆他的心灵独白。

2.板书课题,指导生字“筝”的读音和写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发学生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规范的“筝”字,感受汉字的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把握特点,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特点。

2.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课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引导概括四件事 (师相机板书):

笑谈残腿、上历史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

3.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出示单元训练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特点,明确学习任务,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体会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导入,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 抓典型事例中的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点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重点句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1)生谈体会,随文识字“翩”。

(2)师相机引导作者是抓住典型事例,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3)指导朗读,体会两个“最幸福”在不同情境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师相机引导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品读重点句、关注课题、感情朗读······

4.师生共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取舍,通过品词析句,在对刘老师这个人物特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渗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

(四)迁移练习,加深感悟。

根据课堂生成,抓住课文最后一段,进行补白练习。

课件出示:刘老师,我深深地想念您…….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感悟,更要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表达。】

(五)回归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学法,提出下节课学习要求。

2.布置作业。

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段并做批注。

⑵搜集有关名人成功的故事或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将课内向课外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第一课时梳理的阅读方法,自学其他三件事,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

3.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确定目标。

1.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学生回顾并板书)

笑谈腿疾 上历史课 倾听发言 放飞风筝

3.回忆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

通过“重点句、典型事例、课题、朗读”等方法体会文章的情感。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1.抓住重点语句,运用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深入感受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思考:在“笑谈腿疾、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这几件事中哪些细节描写拨动了你的心弦?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运用上节课的方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得。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预设一)品悟外貌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其貌不扬、有残疾、慈祥忠厚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预设二)品悟“谈腿疾”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幽默风趣、坚强乐观、豁达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⑶指导朗读。

⑷抓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句品读。

(预设三)品悟“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爱祖国、爱学生、热爱工作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三)突破难点,理解课题

1.师:刘老师用心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追求的是什么?

2.反复引读课题。

3.补充了解作者坎坷经历,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感受。

(四)体会景物描写的精妙

文中除了讲这几件事,还有一段景物描写,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自由读读,想想文字描绘的画面,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了解景物的衬托作用。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播放音乐)

师引读生接读读2、3、10、11、12自然段。

六、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写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老师。

理想课件【篇7】

一、说教材

《理想的翅膀》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以“春天的脚步”为主题展开。

《理想的翅膀》是一篇散文,主要写了在春暧花开的季节,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理想扎出不同样式的风筝,并将这些风筝放飞到蔚蓝的天空,展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远大的'志向,表现了他们对理想的向往与憧憬。文章的语言富有童趣,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读起来琅琅上口,语言简炼、层次清晰。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和“小伙伴”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

2、体会课题的含义,引导学生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我”和“小伙伴”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

教学的难点是:激发学生初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合作交流、朗读感悟。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读词语,回顾课文内容,消除了学生上课开始的紧张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交流释疑,整体感知

首先,我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来读。让学生真正进入学习当中。

接下来,我用课件出示句子或段落请喜欢该句子或段落的学生品读感悟。通过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从而找出文中“我”和小伙伴都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要放飞这样的风筝,使学生感悟到,“理想的翅膀”就是风筝,风筝就是他们的理想,放飞风筝,就是放飞理想。在此环节中我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分析课文的能力,达到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3、拓展延伸

当学生感悟到,风筝就是他们的理想,放飞风筝,就是放飞理想时,我引导学生说说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要放飞这样的风筝?让他们畅所欲言,从而激发学生初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理想课件【篇8】

口语交际《我的理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创设宽松自由的口语交际环境,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以及理想背后的故事, 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能力。

2、口语交际中要讲真话、吐真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自然大方,还要耐心倾听、进行评价。

3、使学生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并树立良好的理想观。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学习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继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并使学生理解“理想”的 含义与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学习难点】

使学生明确并树立崇高的理想,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课时安排】 1课时

1.收集一些名人从小就树立起崇高理想的事例。

2.收集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 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该多好啊!”, 这是 《 》 中 ______ 的理想。周总理从小就树立了

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张思德同志的理想 是 ______

2、什么是理想 ?(理想是自己希望实现的 , 又对别人有益的)。

3、说说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二、奇思妙想,畅谈理想

1、师: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儿童生机勃勃,敢想敢说。老师现在特别想听听同学们的理想。当然,这是一节口语交际课,要想说的清楚明白,得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说,(1)、我的理想是什么?(2)、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3)、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2、合作交流,谈理想(1)、分小组按上面的三个要求交流自己的理想。(2)、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说。

(3)、其他同学是热心观众,提出疑问,督促其说具体。(听了 xx 的发言, 你满意吗?有什么问题吗?)

三、真情劝说

1、师:听了同学们的理想,感觉到我们班真是人才济济啊!当然啦,要想实现理想,光靠嘴巴说的漂亮还不行,还得怎样去做呢?

1.情境一:小明学习目的不明确, 上课不爱动脑筋, 作业也不认真完成。这样做他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2.情境二: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小东说:我的理想是为爸 爸读书,文文说:我的理想是挣大钱,吃好喝好穿好。

3.他们的说法正确吗?请劝劝他们。

4师总结:每一位同学都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从现在开始就要朝着理想不断的拼搏,奋斗,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为自己的国家、民族,为社会贡献力量!

四、唱歌曲《我相信》

理想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老师配乐朗诵课文第一段。每逢这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刘老师的身影,我印象中的刘老师什么样呢?

1、同学说一说,然后找同学把文中描写刘老师的语句读一读。

2、刘老师的腿如何残疾的我不知道,只是清楚地记得他曾笑着说过(读书中的语句)

(1)笑声和酸涩矛盾吗?(笑是因为觉得新鲜没有一个残疾人这样说,酸涩因为刘老师太不幸了,同情刘老师)

(2)尊敬刘老师什么?(尊敬刘老师乐观的生活态度)(板书:生活)

二、就是这位靠圆木拐杖支撑身体的刘老师,在晴朗的日子,课余时,在操场上带我们放风筝,那情景使我至今难忘。

1、找同学读这件事。

2、默读并批注,刘老师的言行等,从中你体会到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课件)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咻咻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同学发言,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一说自己体会到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板书:生命)

3、看课件(这部分内容写的是什么?)作者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深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同学说一说后,课件变色字出现并(板书:强烈的爱追求)同学有感情朗读,齐读。

老师总结学法:抓人物言行品味,抓作者的感受品味,这是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自学剩下的两件事。

三、刘老师还爱什么?从另外两件事,运用上面的学法,说说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祖国,爱学生。(板书:爱事业)

分角色朗读第三件事。

四、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课件:课文每一件事的最后一句话)我考入了历史学系,我知道了应如何面对困难,学会爱别人,关心别人是多么令人难忘和感动,我也不得不思考一个正常人应如何面对生活。

苏叔阳个人资料。

五、所以在作者的心中,他非常爱刘老师,并且每想起就会想起那操场上放飞风筝的情景,读最后两节,提出不懂得问题。

出示第十一自然段,理解“行走,微笑”;“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六、出示: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完成填空练习:思念你

(放音乐)思念你

思念你

……

学生在书上写一写,然后在班内读一读。

七、让我们来听一首歌,送给许许多多像刘老师一样的人。(在歌声中,请你想象,如果苏叔阳三十年后又见到了刘老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板书:

22理想的风筝

刘老师强烈的爱追求

(生活生命事业)

理想课件【篇10】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含3个多音字)及10个新词。

2.能从第2、5、6、9自然段中自选一段背诵。

3.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能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通过作者回忆的四件往事,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三、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四、教学时数: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含3个多音字)及10个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回忆刘老师的四件往事的内容,学习课文的第1—4自然段。初步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乐观的残疾老师。

3.指导背诵课文的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慷慨、哽咽、倘若、稚气等词语的意思。

(二)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介作者。

(三)理清文章结构,知道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四件事,指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引导学生发现每件事在叙述之后都有描写“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画一画。质疑。

(四)学习课文的第1—3自然段。指导学生运用想像画面的方法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五)学习“笑谈腿残”这件事: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乐观的残疾老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作业:

1.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的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能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齐读课题。播放课件,学生看画面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浏览全文,看看“我”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①笑谈残腿;②讲课极好;③提问学生;④放飞风筝)

回忆第一件事的学习内容。

(二)深入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刘老师具体表现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做简要批注。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顺学而导):

(1)讲课极好:

学生体会刘老师是一个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的人。引导学生想像和课文有关的内容,通过师生对读体现刘老师在讲授不同内容时的不同表现。

(2)提问学生:

同桌两个人合作朗读刘老师课堂上提问同学的内容,从中体会刘老师的特点。教师指导朗读。

(3)放飞风筝:

①边默读边想像刘老师放飞风筝的画面,看看哪个情景给你的印象最深?在文中画下来。

②学生交流所画的内容,可能谈到刘老师平时放飞风筝时的情景;也可能谈到刘老师故意撒手线拐时的情景,教师要顺学而导。其间,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着刘老师笑谈自己的残腿,理解刘老师为什么要故意撒手线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苏叔阳先生的话能否代表我们的心声呢?出示:“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指名朗读。

④齐读第10自然段。之后出示资料:94年苏叔阳患肾癌,病中的他仍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作品。2001年,他又被查出患肺癌。至今,他仍在进行文学创作,并坚持参加许多社会活动。用他的话说,“我要尽情享受这五彩斑斓的生活。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体会苏叔阳先生也正是用他的实际行动回答了当年自己的问题。读过这篇文章,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身患绝症还会如此坚强呢?学生谈感受。

(三)升华情感,突破难点:

刘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他的每一个学生。此时你能理解为什么说刘老师放飞的是理想的风筝吗?指名回答之后,教师要小结课题的两层含义:风筝象征着刘老师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他在课堂上、生活中的言行又感染着学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学生也成长为像他那样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所以说刘老师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

师生对读结尾两个自然段。

(四)小结全文,领会写法:

纵观全文,你欣赏作者的哪些写法呢?(学生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

再次播放春天美景的画面,出示小练笔:我忘不了刘老师_____________的情景,这情景深深感动了我,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试写,展示,评价。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9自然段中的任意一段。

2.修改课上的小练笔。

理想课件【篇1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知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说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学法: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五、说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随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来回顾一下:

出示: 问题解决单

二、我会读。

截去 撑地 手持 撒脱

支撑 急速 风筝 拄着

甩掉 转向 拉动 蹦跳

泛起 跳跃 仰望 追赶

酸涩 旋转 漾出 抓住

(1)指组读词语。

三、我会说。

说说词语中哪一组让你想到刘老师的哪一件事情?

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师生交流:

第一组写了刘老师“笑谈腿疾”的事 第二组写了刘老师“旋转板书”的事 第三组写了刘老师“放风筝”的事 第四组写了刘老师“追赶风筝”的事 教师板书: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追风筝

2、热爱生活、渴望激情的苏叔阳。在回忆刘老师这些动人心弦的事情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

出示:(指生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师引入: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让作者魂牵梦绕了30年呢?这理想的风筝指的

是什么呢?(这也是我们上节课留下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随着作者的追忆,一起走近这位特殊的老师。

四、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出示:学习小提示:

1、小组内自选感动你的故事。然后自由默读相关的段落,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一位怎样的老师?适当地作一些批注。

2、小组内交流读书感受。

过渡语:师:同学们刚才在书上已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迹。现在,谁来说说文中哪个故事打动了你?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一)

1、 笑谈腿疾 师生交流:

①以外貌描写介绍了刘老师的慈祥、忠厚、身有残疾的特点。

②这是一个非常开朗的刘老师。这是一个笑对人生、乐观向上的刘老师。

从“笑”这个词我体会到刘老师的幽默风趣 坦然面对自己的残疾 。

师:刘老师的幽默源自对生活的乐观。

2、感情朗读:

师:你们能透过文字的表面更深层次的去思考人物,很好。我觉得无论怎样,一个正常人失去一条腿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而刘老师却是笑着说自己的腿残,是何等的乐观啊!谁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来说一说?试读——指读——评价——再读。 ③刘老师笑得那么自然,说得那么轻松,可同学们听了心里却是酸酸的。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

同学们对老师丢腿感到非常惋惜?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 )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同学们由笑声→酸涩→尊敬,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以后我们写作时要多有这方面的细节刻画。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3、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说——出示: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过渡语:又是哪个故事,哪些细节深深地感动着你呢?继续

(二)旋转板书

1、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细节。

①(“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

②“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多少次”(体会敬业执着)(刘老师的坚强;他对工作的热爱)

③一个残疾人,可是他却和正常人一样给学生上课,他的意志非常坚强。

师:④一个残疾人能这样笑对人生,的确很坚强,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身残志坚”。

2、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老师靠着一根圆木棍撑地,你说支撑起他的仅仅是这根圆木棍吗?(不是)那是

什么?(是刘老师的坚强;是他对工作的热爱 乐观与自信等)

3、师:看来这圆木棍已和刘老师融为一体了。它撑起的是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工作的热爱也就是后文所说的:他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圆木棍。。所以——(引读:他每转一次??激动的心跳。)这心跳源于(对刘老师的担心;这心跳出于对刘老师的敬佩、感动。

4、感情朗读:

②这心跳里包含了这么多的情感,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一起读一读这一小节.出示:第五小节

②师:你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刘老师旋转板书的情景。

4、是呀,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同学们的心,引起同学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更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难怪作者说(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2)放追飞风筝

过渡语:刘老师的一言一行都震撼着同学们的心,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谁来说说又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1、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细节。 8自然段

(1)刘老师在春暖花开的之时放起亲手制作的风筝,可见刘老师很有生活情趣,有自己的爱好。

(2)“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最精妙的是黑燕子风筝。”体会到刘老师的心灵手巧 热爱生活 乐观。(他能扎出这么精妙的风筝,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3)“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引导从“决不肯”来体会。指导读出刘老师的坚强不屈。)

(这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的刘老师)

(4) “他总是手持线拐??在风中翱翔盘旋。”

理想课件【篇12】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走近理想、畅谈理想的学习,掌握即席演讲的一般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的精神。

2、在创设情境中激活学生即席演讲的兴趣和勇气。

3、在学习中学会倾听与欣赏。

活动准备:

1、收集学校学生演讲的精彩片断、录像。

2、各行各业工作的镜头,每个小组一个花环。

活动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选择了咱们这个班来上教学比武课,我想听大家谈谈此时此刻的感受。

生乙:我在想,这位漂亮的老师要给我们上什么课呢?

生丙: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一定会认真学习,留给老师一个美好的印象。

师:那么,像刚才同学们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的发言,就是一种即席演讲。这也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师:说起演讲,老师这儿有一段录像你不可不看,看了以后告诉大家你的收获。(播放从校园电视台截取的学生演讲精彩片断2分钟)

师:大家看得很专注,收获也一定很多。来,大声地告诉同学们你的收获。

生3:有的地方用上一定的手势语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师:刚才看到的演讲和我们今天将要进行的演讲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录像里的演讲是用充足的时间准备好了的,但我们今天的演讲是即兴式的,准备时间不多。

师:说得真好,我们看看今天即席演讲的主题(出示:畅谈理想)。

评:贴近学生,从生活中巧妙选材,短短几分钟内,学生既进入相关学习氛围之中,又了解了即席演讲的要求,为后面围绕主题的学习实践打下了基础。

师:这是同学们的理解,我们听听名人们怎么说?(课件出示:名人谈理想搜集的名人名言等,生读)

名人谈理想:

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巴金

没有理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

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有理想的、充满社会利益的、具有明确目的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和最有意义的生活。 --加里宁

师:那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教师想请几个小组的同学开火车说,你们这组先说。

生甲:现在全国人民正在抗击“非典”,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白衣天使,驱除“非典”这个病魔,让“SARS”见鬼去吧。

生乙:我最喜欢看足球比赛,平时也喜欢和小伙伴踢几脚,我的梦想是驰骋于绿茵茵的球场,让国人为我欢呼,为我自豪。

生丙:说起来好笑,我想成为一名环卫工人,我觉得我们中国人的环保意识太差了,能够为祖国的环保事业做出点贡献,我就太高兴了。

生丁:我就想成为像您这样的一位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一批批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去换得桃李满天下。

师: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遍布大江南北,工作在各行各业(课件出示七八个行业工作的镜头),也许你是一名护士,正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也许你是一名运动健儿,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骄傲地挂上奖牌;也许你是一名科学家,正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也许你是一位新世纪的农民,正建设着可爱的家园……

师:我看到了同学们的眼中闪烁着激情,来,今天还没来得及发言的同学站起来大胆地说出来你们的理想。

生甲:我想做一名宇航员,去探测宇宙中其他美丽星球,为人类寻求新的生存实间。

生乙:我爱好摄影,但愿有一天踏遍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摄下壮丽山河。

生丙:我崇拜央视名嘴--白岩松, 如果做他那样的名主持人,那就太好了。

师: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描绘理想蓝图,写出演讲提纲。

评:让学生了解理想的积极意义及丰富的类型,是学生畅谈理想的前提。教师通过课件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倾听、欣赏中思索、表达,在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视野,拓展了对理想的认识深度。

师:大家已经跃跃欲试了,看看今天的演讲形式(课件出示:“挑战你我他”:

☆我说得好!☆☆我说得更好!☆☆☆我说得最好!)。

师:你准备冲刺哪一星级呢?我们来冲刺一星级,每位同学说给自己听。

师:我相信每位同学都达到了一星级,现在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冲刺二星级,推选本组一名同学向全班挑战。

(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冲刺二星级,推选本组一名代表,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各组的代表上台来向全班挑战。

师:每个小组公正地评一评(课件出示评价要求:1、他是一位风度翩翩的演讲者吗?2、他演讲的内容能打动你吗?),今天的演讲冠军属于谁?

(小组评议的同时教师现场采访五位小组代表)你有把握取胜吗?

师:把你们组上的花环派一名同学送给你们组心目中的冠军。

评:竞赛形式与分层达标形式相结合的活动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敢主动参与,都能主动参与即席演讲实践。教师既引导学生根据即席演讲要求进行理性的评价,又针对学生实际允许学生进行感性评价(送花环),能使每个学生认真对待评价的问题,消除畏惧评价的心理。

师:我们的冠军已经产生了(把花环最多的同学推到前面,对另四名同学说)你们可能委屈,也可能不服,这没关系,老师认为,能够将理想变为现实的人才是真正的冠军。

师:同学们,撑起理想的小船,扬起自信的风帆,远航吧!

评:此环节的设置,把竞争结果变成了良性动力,达到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自己理想的效果。

[畅谈理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精选阅读

生理学课件12篇


生理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了解早恋现象的实质危害性及怎样正确处理早恋现象。

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生举例说出“早恋”现象,讲述自己对异性的感觉,“早恋”是单纯、幼稚的非理智的,“早恋”的人是不懂得责任的,不懂得透过情爱的面纱客观地评价自己所爱的人的个性品质,不懂得爱情是要有附加的,爱情以外的天空依然是广阔的、美好的。

活动二:讨论早恋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1、早恋严重影响正常学习。

2、早恋增加了父母的思想包袱和精神负担,影响家庭关系和谐。

3、会使青少年缩小社会范围,因为爱有排他性,专注性。

4、少年心理发展很不成熟,加上外界的压力,早恋多半是不成功的,而失败给双方带来严重创伤,处理不好对以后的婚恋产生消极作用,甚至有的少男少女,因此轻生或者终生不再婚嫁。

活动三:讨论怎样正确处理早恋。

1、当收到异性有求爱信时,要拒绝但要有策略,不要侮辱挖苦,伤害对方自尊心,不要张扬,能自己处理就自己处理,不能自己处理的交由老师和家长处理,要原谅对方鲁莽之举,大可不必因此而拒绝同任何异性来往。

2、正在早恋的,要理智地告诉自己,让童心再次驻留心间,把对异性的美好的感觉珍藏在心底,让友谊长存,同时加强男女不同的正常交往,扩大兴趣。

活动四:

思考:

1、什么是友谊?

2、什么是爱情?

3、如何正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及从友谊发展到早恋的大致过程?

活动五:

在思考的基础上,能加强友谊、杜绝早恋。

生理学课件 篇2

为一步推进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拟定于5月下旬举办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班会和发放宣传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引导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让更多人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断强化学习动力,促进自我发展,努力为实现中国梦、成就自己梦想而努力拼搏。

二:活动时间:

5月25日—5月31日

三、活动内容

1、专题心理讲座:

主讲人:房xx

第一场讲座时间:5.27日下午2:00——3:20 地点:综合楼学术报告厅

参加对象:文法(60人)、经贸(60人)、信息(40人)、艺术(40人)全体学生指导教师及学生

第二场讲座时间:5.27日下午3:40——5:00 地点:综合楼学术报告厅

参加对象:外语(80人)、管理(80人)、体育(40人)、商务技术学院(20人)全体学生指导教师及学生

2、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话题,召开主题班会(各系自行组织)。

3、发放心理健康宣传资料,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下周二发放到各系)

4、开展以“阳光心灵,美丽人生”为题的心理健康征文活动,并组织评出一二三等奖。以系为单位文法、外语、管理、经贸各上交20份,信息、体育、艺术、商务技术学院各上交10份。

5、壮大心理协会和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各系开展团体心理培训活动,并汇总书面材料,上交学团工作部杨老师处备份。

6、各系自行组织学生观看心理健康方面的宣传片,并将观看时间、地点和影片名称上报至杨老师处。

四、参加对象:

全院学生

五、前期宣传:

1、下发本活动通知:将本次活动的主题、目的、活动内容及要求等以通知的形式发放到各系。

2、广播宣传:充分利用学院广播站进行宣传。

3、网络宣传:将活动通知上传到学生处网页和群,让学生指导教师了解情况,积极做好准备。

4、海报宣传:通过张贴活动海报进一步形成舆论宣传。

六、活动要求

1、各系以班级为单位认真写“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总结”,并于活动结束连同活动照片、活动总结、学生写的“心理感受和新的感悟”,上交杨老师处备份。

2、活动结束后,通过院刊等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强化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效果。

生理学课件 篇3

为了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引导师生关注心理健康,养成心理保健意识,建设和谐校园,学校决定4月-月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现就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心理健康宣传辅导活动

二级学院主导本院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展,由心理辅导站负责教师安排,充分调动心理发展部成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参与和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常识讲座、知识抢答、漫画、电影展播、主题班会、板报、展板宣传、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向学生宣传“·2”的含义和由、心理健康常识、心理保健方法等;促进大学生认知和体验心理健康对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意义。

月9日-21日各二级学院展出宣传展板,月2日-28日全校展出(朝阳校区在饭厅门前,院本部在公共教学楼前),学生处组织人员对活动开展检查评比,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做出优异成绩的二级学院和学生干部(各二级学院推荐2-名)进行表彰奖励。

各二级学院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这项活动作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激发学生踊跃参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活动开展中要充分利用宣传栏、网站等宣传阵地,挖掘活动的亮点,对活动进行及时的宣传报道和总结,拓展活动的影响范围。

二、辅导员和班主任培训

1培训主题:师生有效沟通的探索和实践

2培训专家:xx工业大学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张xx

培训时间:2x16年月日全天

4培训地点:医训楼第二会议室

三、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比赛

校园心理情景剧是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困惑以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内心独白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以此表现和解决心理问题,增进心理健康水平的自我体验、自我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展现大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自己及身边的同学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自我保健和人格完善。

校园心理情景剧是近年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深入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展示青春活力,演绎真情故事,传递心灵的力量,学校决定举办首届心理情景剧展演比赛。

1参赛内容

自我成长方面:自我认识、自我探索、情绪管理、自我调适、自我发展、自我挑战等;人际关系方面:同学关系、异性交往、朋友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学习方面:学习问题、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感受等;生活方面:消费现象、装扮现象、休闲现象、上网现象等。

2参赛作品

以二级学院为单位选拔、推荐1-2个优秀剧目参加学校优秀心理情景剧展演活动。

参赛要求

剧本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反应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突出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人以启迪。作品应反映出主人翁心理变化的过程,内容力求新颖、有创意;参赛队伍自备剧目所需道具、服装及背景音乐等;每个参赛作品应控制在8-12分钟,主要角色人数控制在8人之内;每个参赛作品需提前做好录制音录制工作,表演时原声与录制音同时出现。

4开展阶段

第一阶段:二级学院剧本筛选,组建演员队伍,并进行实际演练。(4月1日-1日)

第二阶段:二级学院初赛和筛选优秀参演剧目,确定演员名单,做好展演准备(4月18日-月1日)。

第三阶段:二级学院推荐报送参展剧目到学生处(月16日),学校心理情景剧展演和表彰。(月24日)

奖项设置

校园心理情景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优秀奖名,优秀表演奖8名(个人奖)。

6评分标准

原创剧本(10分);剧本内容健康向上且特色鲜明,有一定的思想性、启发性(0分);紧密联系校园生活实际,真实反映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分);表演吐字清晰,生动活泼,幽默机智,感染力强(2x分);服装道具齐备且富有创意(1分)。

xx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生理学课件 篇4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广泛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故事。(播放麦克斯韦小时候的故事配乐录音)

2.学文明理

提问:谁来说说小小的麦克斯韦为什么喜欢提出许多问题?

(学回答后教师小结)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麦克斯韦对什么事情都好奇,都想知道究竟,这是一种学习的兴趣。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学习的兴趣,麦克斯韦最后城为了英国著名的科学家。

许多有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有极大的兴趣。衣同学们看看书上还为我们介绍了其他的人。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中有关达尔文及严文井的故事)

教师:听了刚才的故事,看了书中的课文,请同学们说说看书的想法。(学生自由发言)

3.活动明理

(1)请同学们分组说说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说完后再选一名代表给全班同学说说你们组的发言情况。

(2)做个放松小游戏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字谜条幅粘贴在黑板上,请学生猜。将学生猜中的答案随时粘贴在字谜的旁边,并为猜中答案的学生发一颗智慧星。

(3)谁来帮助苹果娃娃

分别将扇形的填字游戏及写有“青、晴”等文字的苹果贴在黑板上,谁给苹果娃娃找到座位,就请谁把苹果娃娃带到他的座位上。

(4)开个小擂台赛

分别出示口算比赛题,每次两名同学比赛,看谁能当擂主,教师为擂主颁发证书。

(5)想想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有哪些?把它填在书中的表格中,填写完后再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些课?对自己不喜欢的课,想个办法使自己对这样的课有兴趣。最好能将这个办法写在表格后面。

4.总结全课

同学们喜欢今天的学习吗?大家的回答和笑脸告诉了老师。你们很喜欢这样的学习。其实我们的学习都能像今天的学习这样使你有兴趣。请同学们回家后问问自己的家长,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请你的家长和你一起动脑筋,找一找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生理学课件 篇5

各学院:

为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健康山西20xx”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x卫疾控发[20xx]x号)的明确要求,进一步提升我校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促进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识,营造关注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活心态,构建成熟的“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学工部决定在全校开展第十五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现将有关活动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5日——5月31日

二、活动主题

“心关怀·爱随行·悦自己·共成长”

三、活动内容

1.院级常规工作

各学院以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构建心理健康五级关怀机制,扶持学院心理辅导站标准化建设。

(1)配备健全的学生干部队伍。各学院在原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基础上,选拔并配备年级朋辈心理导师、班级心理委员(男女各一名)、宿舍心理信息员(各宿舍一名),并定期开展培训及考核工作。

(2)召开主题班会。依据春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各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组织各年级各班召开“心关怀·爱随行·悦自己·同成长”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意识,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健康第一负责人”,懂得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积极自助。

(3)实施毕业生心理专项教育,引导并帮助毕业生树立科学择业和发展观念,克服就业和升学过程中因失败、挫折带来的焦虑、困惑、悲观等不良情绪,积极调整心态,恰当确立期望值,科学规划未来,把握就业机会,实现平稳毕业、成功就业。

(4)排查危机心理。做好各年级学生心理危机倾向排查工作,杜绝极端事件发生。本着“内紧外松、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细致地开展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对排查结果要认真分析,做好备案,对“重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5)培训全体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利用学院心理辅导站,开展“心

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提升队伍的理论认识和工作水平。各学院可发挥合力,共享资源,打造精品培训。

2.主题教育活动

(1)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板面、校园广播、宣传手册、课堂教学等传统传播形式,并借助校园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营造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宣传氛围,积极宣传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心理健康意识。

(2)继续举办校级精品活动。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宏观指导,各学院合作承办,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心理剧比赛、心理美文美图比赛,叙事演讲、心理微视频大赛、心灵手语操比赛和心理趣味运动会等面向全校学生的校级活动,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根据各院地理位置分设活动点,各院至少参与组织1项校级活动。

(3)精心组织学院特色活动。各学院围绕今年的活动主题,结合本院专业知识结构和学生发展特点,形成切实可行、富有特色的活动方案,丰富活动形式,增强活动吸引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3.“精彩一课”课程教学竞赛

每位心理健康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和特色,录制15分钟的课程精彩片段。通过共享交流,提升心理健康理论课和活动课的教学质量与水平。提交时间截止到5月21日。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营造氛围。

4月15日前提交各院“5·25”心理宣传月的简要活动方案;

4月25日上午将心理健康知识展板在指定地点展出;

5月25日前将学院活动总结(含主题班会、心理委员培训、活动图文记录)、心理危机排查记录、班级心理委员名单及表彰学生名单,文字版加盖分团委公章交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电子版发送至xx。

2.有序开展,凝练经验,积极推广。

学工部对宣传月活动进行跟踪检查、量化评比及表彰,对各学院特色活动进行总结、推广,评比结果作为表彰依据和年终评优重要因子。

生理学课件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我校以“阳光心灵,快乐成长”为主题,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本次活动,以加强师生心理素质教育,促使师生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开展。

二、活动主题:

阳光心灵,快乐成长

三、活动口号:

“我健康,我快乐”

四、活动目的:

1、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面对全体老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普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维护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教师个人职业心理素质。

五、领导活动小组:

组长:吴升华

副组长:陈凤罗婷玉

六、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

七、活动准备:

心理咨询沙发;照相机;话筒;报纸等。

八、活动内容:

一、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内容包括;

1、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小学生自我情绪调节的途径。

3、如何建构良好的同伴关系。

4、我校学生感恩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照片

宣传方式:

1、国旗下讲话

2、红领巾广播站

二、“感恩母校,放飞理想”团队心理辅导活动(负责人:罗婷玉)

生理学课件 篇7

各二级学院:

为贯彻落实国家22部委《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以“·2”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为契机,决定开展龙岩学院第xx届“·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

xx月2日—xx月1日

二、活动目的

通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我校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活动主题

畅想五月绽放青春

四、组织单位

主办:学生工作处

承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各二级学院

五、活动对象

龙岩学院全体学生

六、活动安排

(一)校园氛围营造

1.校园广播、橱窗、LED显示屏宣传;

2.小联、易班等新媒体平台宣传。

(二)开幕式暨“绽放自我,给心灵一片晴空”DI风筝活动

时间:月9日

地点:东区田径场

承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与传媒学院

(三)现场心理咨询

时间:月11日

地点:图书馆负一楼

承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育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四)“阳光五月,心随我动”心理趣味运动会

时间:月1日

地点:东区田径场

承办:体育学院

(五)心理阅览

时间:月1日

地点:图书馆负一楼

承办: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六)“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心灵面具DI活动

时间:月18日

地点:一、二组食堂中间空地

承办:资工程学院

(七)“承载初心,浪漫忆拼”拼图活动

时间:月21日

地点:图书馆负一楼

承办:机电工程学院

(八)“心灵洒满阳光,健康点亮生活”能量书签活动

时间:月2日

地点:虎楼201-20

承办:化学与材料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九)“灯揽诗情,乐游心园”心理嘉年华活动

时间:月24日

地点:图书馆负一楼

承办:生命科学学院

(十)“心情向阳,静候花开”情绪宣泄体验活动

时间:月2日

地点:同心广场

承办:奇迈学院

(十一)“写给未的自己”心灵慢递活动

时间:月2日

地点:同心楼喷泉处

承办:艺术与设计学院

(十二)“以爱为名,笑暖我心”共享幸福样子活动

时间:月2日

地点:图书馆负一楼

承办: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十三)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另行发通知)

时间:月2日

地点:学术报告厅

承办:教育科学学院

(十四)“播种希望,携手成长”绿植领养活动

时间:月27日

地点:图书馆负一楼

承办:经济与管理学院

(十五)心理影苑

时间:每周六19:00

地点:教211

承办: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七、活动要求

(一)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根据活动要求及各二级学院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统筹规划。

(二)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主题、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班级心理保健员、信息员的作用,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认真总结,加强交流。各二级学院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做好总结工作,并将总结材料以电子版的形式于6月1日前报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邮箱:xx)。

学生工作处

20xx年4月28日

生理学课件 篇8

前言: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营造阳光和谐校园,从爱自己开始行动。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将3月25日—4月25日定为我校“3·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通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校内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激发大学生关爱自我身心健康、阳光和谐成长。活动策划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悦纳自我,乐享生活

二、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三、活动时间

3月25日~4月25日

四、组织机构

主 办: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承 办: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协 办:校大学生心理朋辈指导中心 各学院大学生心理朋辈指导中心

五、具体活动安排

(一)首届心理嘉年华“心·体验”活动

承 办:校大学生心理朋辈指导中心

目 的:通过嘉年华游戏过程体验,在广大学生中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通过组织、设计一系列内容丰富、参与性强的活动,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心灵的理念,为学生搭建起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平台,全方位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时 间:3月25日~3月27日

地 点:大学生活动中心

参与人员: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师

(二)《东林心生活》改版微信公众平台和原创朋辈辅导员之歌-“拥抱天空”正式发布

承 办:校大学生心理朋辈指导中心

目 的:通过新媒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风采。

时 间:3月25日

地 点:新老食堂门前广场

形 式:公众平台微信扫二维码活动,“拥抱天空” MV演员选拔

(三)“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感悟”主题征文比赛

承 办:校大学生心理朋辈指导中心

目 的:通过征文,促进朋辈心理辅导员对朋辈团队、工作的思考和感悟,为更好的指导和提升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帮扶水平和技巧提供参考。

时 间:4月2日~4月15日

参与人员:全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各学院心理朋辈指导中心学生干部、班级心理朋辈辅导员),自愿参与。

形 式: 征文,评比出一、二、三等奖。所有获奖征文分批次在东北林业大学学工网站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平台发布。

(四)教师、学生个人成长培训

承 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目 的:通过咨询技能、朋辈辅导技能等主题的工作坊、将理论与现场模拟、实践体验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专兼职咨询师、心理专干、朋辈辅导员的专业技能,有效促进工作团队的个人成长。

时 间:3月28日~4月25日,每周1次,每次2小时。

地 点:大学生活动中心

参与人员:各学院业务教师、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各学院心理专干、心理朋辈辅导员、研究生

形 式:理论讲授、现场模拟、团体辅导相结合

(五)“爱自己,从表白开始”宣传活动

承 办:校大学生心理朋辈指导中心

目 的:激发大学生用文字、心声、照片和实际行动表达对自我的珍惜,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生的热爱。

时 间:4月8日

地 点:新老食堂门前广场

参与人员:全校学生

形 式:

1、“私信·I LOVE ME”活动(现场活动)

2、“爱自己,爱睡眠”活动(现场活动)

(1)“我要早睡”早睡宣言留影活动

(2)“寄给夜猫子”明信片投递活动

(六)“你最珍贵电话传情“活动

承 办:校大学生心理朋辈指导中心

目 的:鼓励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爱意与歉意,使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更和谐,自身更加乐观开朗,帮助同学传达爱意、解开心结。

时 间:4月16日

地 点:新老食堂门前广场

参与人员:全校学生

形 式:参与活动的同学在背景墙上选取照片,在照片背面写上自己想对同学说的话,落款标明自己的姓名及对方的电话号码,完成后将照片交还工作人员,写完话语的同学要到另外一位工作人员所在的背景墙上选取一张已写话语的照片,拨通照片背面的电话转达上面写的话。

(七)心理危机工作研讨会

承 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目 的:围绕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以案例讨论的形式,积极探求危机个案发生时的有效解决办法与处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时 间:4月25日

地 点:行政楼党委学工部219室

参与人员:全体专兼职辅导员,各学院心理专干

注:活动地点和时间如有变更,会提前在校园网通知,请大家及时关注校园网。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三日

生理学课件 篇9

一、活动目的:

为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营造良好的关爱心理健康氛围,使全体学生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必要地心理调适方法,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良好的心态快乐学习、生活。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制定本活动方案。

二、活动主题:

快乐心灵、健康生活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7日11月30日

四、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家长

五、活动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

1、时间:20xx年11月7日

2、地点:升旗广场

3、内容:国旗下讲话(宣布活动内容)

4、主讲:xx

5、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1、时间:20xx年11月10日(午自休)

2、地点:一层多媒体电教室

3、主题:阳光女孩专题讲座

4、主讲:xx老师

5、参加对象:初一年女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课、游戏课

1、时间:20xx年11月8日班队课

2、地点:各班教室

3、主题:健康心理、快乐校运

4、负责人:各班主任

5、参加对象:各班学生

(四)心理健康教育主题黑板报

1、时间:20xx年11月14日(星期一)前完成并评比

2、地点:各班黑板

3、主题:健康心理、快乐校运

4、负责人:各班主任

(五)心理健康手抄报(电子手抄报)比赛

1、征集时间:20xx年11月7日11月23日

2、参加对象:全体学生

3、比赛主题:感悟幸福、分享快乐

4、评选事项:纸张规格A3或8开;每班推荐35幅作品送政教处参评;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5、负责人:政教处

(六)快乐心灵、健康生活感悟征集

1、征集时间:20xx年11月7日11月25日

2、参加对象:全体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

3、活动事项:各班主任要发动学生、家长撰写感悟,并筛选一些具有哲理性的感悟(每班学生、家长感悟不少于15份),开设班级心理感悟论坛,同时用电子版本报送政教处;政教处进行汇编。

4、负责人:政教处,电子邮箱:xx

六、活动要求

1、各年级、班级、相关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除做好平时学科渗透、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外,重点结合本月活动方案积极开展活动。

2、各年级,班级开展教育活动时,要尽量达到针对性、目的性、广泛性、社会性的要求,可以围绕主题,自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活动结束后,要做好各类讲稿、主题班会设计、主题板报等材料、照片的收集、整理、归档,并写好本活动月小结,同时提出对本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生理学课件 篇10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活动准备:

事先准备小品,情景设计和歌曲磁带。

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烦恼:

1、揭题,教师激情导入:

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这不,昨天早上,有位老师骑着自行车来上班,突然,在拐弯口横冲出来一辆摩托车,躲避不及,老师摔倒了,腿摔破了皮。谁知骑摩托车的人丝毫没有歉意,连车都没停,扬长而去。老师扶起摔倒的自行车,揉着摔疼的腿,心里很不愉快。你们说说这种做法对吗?(这人既不遵守交通规则,又缺乏爱心,太不应该了。)是啊,生活中,让人生气、让人烦恼、让人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

谁都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烦恼的事。

二、学生互动,倾诉烦恼:

1、教师: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请大家来听一个故事:《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

2、教师讲故事。

3、教师引导:有了烦恼,让我们像故事中的理发师一样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烦恼!

4、说出内心话:引导学生诉说感到不愉快的事。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导:

1、观看心理小品,评析是非:

小品:(内容概要:小明在踢足球,不小心摔了一跤,李丽正想去扶他,老师走了过来,说是李丽把小明弄倒了,就批评李丽。李丽很生气,在学校把气压在心里,放学了,在回家的路上,她边走边摘树叶出气。)

2、教师导语:我们看了同学生气时的各种表现,请大家讨论,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看我们能不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教师导语:大家遇到的问题中,有许多烦恼其实是可以排解的,可以感受快乐的。

4、讲故事:《猪八戒新传》。

思考:为什么同样面对下岗,沙和尚满脸笑容,而猪八戒却闷闷不乐?

教师小结:不同的想法,对人的影响多大啊!

5、情境游戏:

《猜一猜》情节设计:晶晶上前,做闷闷不乐状,委曲地自言自语:作文课,我认真地写,满怀信心地给老师看,老师说不行;而同桌这么死板的作文,老师却说好多了。

教师引导(1):你能猜出此时晶晶在想些什么吗?(老师处理事情不公正;同桌会拍马屁;老师看不起我)情节设计:老师又凑到晶晶的耳旁低语几句,晶晶眉头舒展开来。

教师引导(2):猜一猜老师刚才对晶晶说了什么?(请换一个角度想问题)情节设计:晶晶跳着,笑着回到了座位上。

教师引导(3):请同学们猜一猜,晶晶为什么这么高兴?她是怎么想的?(老师觉得我的作文水平比同桌高,应该写得更好;老师对我严格是为我好。)

6、心理体验,

师:小艺买了一件新衣服,自己挺满意。可是,邻居芳芳说:“太难看了!”

小艺这样想:她觉得特别伤心。

小艺这样想:她觉得还可以。

小艺这样想:她觉得很快乐了。

7、师小结:要知道,一个人遇到不顺心或不公正的对待时,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人,世界上很多事,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有时候换个角度想问题,能让我们摆脱烦恼,增强自信,找到快乐。

四、分享经验,体验快乐:

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会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和同学出去玩;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教师点拨: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这些让我们快乐的办法就像是我们的心灵营养餐,让我们摆脱烦恼,忘记不快,高兴起来。

4、享用“心理快餐”:

教师导语:现在,大家行动起来,一起来享用美味的心理佳肴吧!

5、介绍另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能创造快乐, 发泄不良情绪的办法:教师过渡:这些能使自己经常开心的小窍门真好,生活中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办法可多了!如:读有趣的书;至少培养自己有一种兴趣爱好;经常与家人、同学、朋友在一起,谈心、玩耍; 照镜子,与镜中的人说说话;到没有人的地方大声喊叫;在劳动创造中体会快乐……

6、教师赠言: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

五、关注他人,共享快乐:

1、小组合作,排解烦恼:开展“我来安慰他”活动:通过体验活动,还没有完全抛开活动之初回忆产生的烦恼的同学,同组的学生共同承担义务,共同商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和这次活动中了解的方法, 鼓励同学尝试排解烦恼。教师引导:被帮助的同学露出笑脸时, 我看到大家都笑得很甜, 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2、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真有意思,也很成功,大家都找到了快乐的小窍门,学会了自己安慰自己。我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集体中,人人都是“快乐天使”,同时还要学做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要在平时留心身边的小伙伴和家人,发现谁在什么时候有不快乐的情绪的时候,设法找到原因,试着为他送去快乐。

在歌曲《只要我们露笑脸》声中,结束本次班会。

生理学课件 篇11

各班级、学生社团: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根据《xx学院关于开展“20xx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决定开展我院20xx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同学们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同学们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同学们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

和谐心灵悦纳自我

三、活动时间

20xx年月

四、参与对象

全院大学生

五、活动内容

(一)院级活动安排(承办部门需要发布新闻稿,附有清晰照片,利用微博、微信、QQ宣传)

序号

活动名称

承办部门

时间、地点(参与人员)

1

“和谐心灵悦纳自我”心理主题演讲

学生会心理部

学生会例会时间(各班心理委员、心理部干事)

2

20xx级学生四种气质类型测试及分析

20xx心理委员

月7日-1日(全体同学)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学生会心理部

月2日14:00-19:00

4

精神病医院义务帮扶图片展

院青协支队

月7日-0日,信息楼、食堂、逸夫楼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橱窗

宣传部

月7日-0日,信息楼

6

讲座:走近精神病人,传递心理温暖

青协支队

时间待定,xx市第二人民医院

7

计算机与心理学的那些事

计算机协会

月20日、信息楼21(计算机协会干事)

8

“和谐心灵悦纳自我”读书报告会

学习部、心理部

月4日-0日(心理委员班级讲故事一则)

9

信息学院心理趣味运动会

学生会体育部

月26日-27日、风雨操场(团总支学生会全体同学)

10

学生骨干心理素质提升培训

学生会办公室

月21日19:00,信息楼21(班长、团支书、心理委员)

(二)班级活动安排

各班级根据活动主题,结合学院特点,组织开展以“四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并于月2日之前发布新闻稿至学院网站。

1、一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主题班团会,营造班级关注心理健康的化氛围。

2、一次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心理委员召开网络主题班会,收集心理百科知识,推送班级、团支部微博,班级QQ群。

、一次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将室外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融入到主题团日活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4、一次心理健康调研活动,对全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梳理,报班主任备案。

六、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班级要高度重视,根据班级学生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大力开展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充分组织和发动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切实保障各项活动顺利进行,使广大同学从中受益。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班级、学生社团要充分利用宣传标语、展板、橱窗、广播、报纸、网络等阵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3、突出主题,务求实效。各班级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深入调查研究,排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全面健康发展。

生理学课件 篇12

为认真落实省十二五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课题精神,适应社会改革发展需要和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以培养造就新世纪的一代新人为目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这个中心,服务于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建设,提高全体师生的心理水平,促进素质教育在我校的深入开展。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希望在课题的带动和领导的重视及扶持下,能够构建具有我们实验中学的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下是我的初步设想,不足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当代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它的内容已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观点、以及实际的生活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就必须兼顾他们的身体、心理两方面的健康。《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确保学生健康发展。

二、教育目标

针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力度。首先,加强对心理教育领导者、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素质培训。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法的教师队伍,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再次,充分发挥实验中学的“领头鹰”的作用,不断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实施方案

1.确定领导小组,组建教师队伍。

建议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成立以校长亲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抓紧师资队伍培训,力求全员参与。

2.做好子课题研究申报工作。

为重视课题建设,可考虑建立十二五课题小组,定期进行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研活动,推选优秀教师上观摩课,认真开展咨询活动课注意收集整理有关心理健康资料,认真撰写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得体会、个案分析、总结论文等并进行交流推广。努力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的业务能力。

根据省十二五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课题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初步拟定以卢主任提供的《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课题,立足以人为本,让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陶冶学生的心理情操,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并做好本课题的申报工作。

3.建构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监护体系

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三室(心理教研室,心理咨询室,快乐成长室)一箱(悄悄话信箱)一线(电话“心灵有约”热线)一声(校广播站开设“心灵之声”)一刊(校报上设专栏“阳光之旅”)一栏(校园网上设“成长在线”栏目)的心理监护体系。

4.大力向师生、家长宣传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

考虑以心理咨询室为中心,充分利用实验中学学报(先允许我假设实验中学学报成立,以下简称学报)的强劲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台、宣传栏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增加广大师生的心理知识。如可在新生开学第一、二周时间利用学报、校园广播台、宣传栏等宣传心理咨询室(刚开始,为防止有些学生对“心理咨询室”较为敏感,可考虑用“心海驿站”来代替它)的位置(新生不知道),职能,主要咨询时间及咨询形式等;此后,将根据我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宣传相关的心理知识。

此外,考虑以心理咨询室为中心,组织一定人员,在定期出版的学报上开设心理专栏《阳光之旅》专栏,并采用多种形式,面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征稿,如关于学生的学习经验,情绪体验等等。(可考虑对教师、学生给以部分奖励)

校广播在课间操和上学及放学时对学生和家长开放,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并动员全体教师加强对本班学生的心理辅导,在每班设心理委员,建立心理档案和典型案例做好跟踪记录,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烦恼、困惑、焦虑等。

5.搞好家校联系,做好家庭教育指导。

家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表率作用。学校将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等结合教育网络,积极搞好学校配合,向家长宣传“心育”知识,让家长体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家庭心理辅导的指导,及时对子女进行心理辅导,请他们与学校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及校内外德育基地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6.开展心理咨询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校心理咨询的形式主要有现场咨询、电话咨询、来信咨询等,其中现场咨询主要有团体咨询和个体预约咨询(上下午课间操)。咨询室将结合我校的办学实际,对在校生的学习、适应、发展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和帮助,并对有关轻微的心理障碍者进行诊断、矫治等。

7.开展心理讲座

心理咨询室将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性的讲座。

8.开展班级心理活动课

班级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班级主题活动,它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并以此作为活动主题,如学习困扰,人际交往、青春期问题等,以班级为单位,主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辅导。我校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尝试开展班级心理活动。

也可考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学期每班开课两次或是更多。

9.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除了记录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外,还可以发现其潜能和预防某些心理疾病的发生。但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目前可考虑只建立一部分较特殊的学生的心理档案。

10.教师继续教育

在教师例会或其他培训时间将安排全体教师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辑》,增加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教师在平时的授课、教育学生等过程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教师素质的多样性。教师的职业是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大,有的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出现职业适应不良的心理状态,有的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等。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需求,心理咨询室将根据我校教师的特点开展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班主任的讲座,向广大教师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自身的心理保健知识及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11.尝试建立班主任保健小组

在每班挑选出5~6名同学成立心理保健小组(类似心理委员),他们将协助心理咨询人员落实工作,并通过“泄、议、导、行”等方式解决一部分学生存在的困惑。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圆柱的课件(汇总12篇)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 教学效果的好坏可以通过学生的反应情况来衡量,如何才能写出好教案课件呢?跟趣祝福编辑一起来了解关于“圆柱的课件”的内容吧,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

圆柱的课件(篇1)

【教学内容】:

p13-14页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圆柱体有()个面,分别是()、()、()。

2.圆柱体上底和下底之间的距离,叫做(),有()条。

3.长方形面积=()×()

圆的周长=()c=()

圆的面积=()s=()

二、新课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七第5题

(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教学例4

(1)出示例3。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帽子的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帽顶的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需要的面料:1758.4+314=20xx.4≈20xx(平方厘米)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习七第6题。

【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例4:①帽子的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帽顶的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需要的面料:1758.4+314=20xx.4≈20xx(平方厘米)

答:需要用20xx平方厘米的面料。

圆柱的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

2.方法与过程:经历猜测、验证、合作、动手操作等过程,体验和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具: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回顾

1、交代任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2、回忆导入

(1)、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2)、我们都学过那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二、积极参与探究感受

1、猜测圆柱的体积和那些条件有关。(电脑演示)

2、.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讨论:

(1)将圆柱体切割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立体图形?

(2)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有什么联系?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2、练一练: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三、练习

1、填空

(1)、圆柱体通过切拼转化成近似的( )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 ),这个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体( )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

(),所以,圆柱体的体积等于()用字母表示

() 。

(2)、底面积是10平方米,高是2米,体积是

()。

(3)、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体积是

( )。

2讨论:

(1)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r2 × h

(2)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d÷2)2×h

(3)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C÷兀÷2) ×h

3、练习:已知半径和高求体积,已知直径和高求体积。

四、小结或质疑

五、作业

课后做一做第1、2、3题。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V=Sh

本节课的设计思考: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装在杯子中的水的体积你会求吗?)学生听到教师提的问题训在身边的生活中,颇感兴趣。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而且此环节还自然渗透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如果要求某些建筑物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能用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吗?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体积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节课提示课题后,我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解决圆柱的体积问题,可以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很快确定打算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那么怎样来切割呢?此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同学们有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沿直径分成若干等份。在此基础上,小组拿出学具进行了动手操作,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同学们在操作、比较中,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个过程,学生从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认识得以升华(较抽象的认识——公式)。不足之处:

在学生们动手操作时,我处理的有点急,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圆柱体积的教学,要借助于学生已经学过的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推导、演示,发现新知识。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实现教学目的。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知识和技能上,通过对圆柱体积的具体研究,理解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信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想象、实际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探究。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死记硬背这种肤浅的、教条的、机械的学习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发展的需要,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觉得在练习设计上还可以下一番功夫。比如可以设计开放性习题:给一个圆柱形积木,让学生先测量相关数据再计算体积等等。

三、教师的语言非常贫乏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是非常重要,它总是伴随在教学的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缺乏激励的课堂就会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而精妙的评价语言就像是催化剂,能使课堂掀起层层波澜,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时刻被点燃。教师准确,生动,亲切的评价语言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激励中学、自信中学、快乐中学,让教师与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我想学生的心理更能感觉到更大的鼓舞。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说教师的语言艺术

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我这节课最大的失误是语言没有发挥出调控课堂驾驭课堂的作用。

圆柱的课件(篇3)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在操作中经历“圆柱侧面积”的探索过程,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索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4、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体纸盒、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形纸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一下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不错,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圆柱,出示圆柱,观察大屏幕,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3、现在我们如果来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观察圆柱,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总结:圆柱所有面面积的总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动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积。圆柱表面积包含哪几个部分?(两个底面面积+侧面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4)圆柱的底面积很容易求出,但侧面是一个曲面,它的面积怎么求?你有什么想法?想象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想法。

2、侧面积

(1)小组合作:

请各个小组沿高把它的侧面展开,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演示。

(4)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h,侧面积公式变形为:S侧=2πrh

3、表面积

(1)总结表面积公式

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侧面积。

(2)共同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要制作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分米的包装纸?

侧面积:2×3.14×10×30=1884(cm2),底面积:102×3.14=314(cm2),表面积:314×2+1884=2512(cm2 )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我们自己尝试来算一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

过渡语: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要解决下列问题,需要求圆柱体哪几部分的面积。

2、设计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4、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0.8米。如果它滚动10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记住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这节课就上到这!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 S侧=C×h=2πrh S表=2πrh+2πr2

底面积×2 =2πr2

”的探索过程,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索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4、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体纸盒、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形纸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一下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不错,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圆柱,出示圆柱,观察大屏幕,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3、现在我们如果来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观察圆柱,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总结:圆柱所有面面积的总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动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积。圆柱表面积包含哪几个部分?(两个底面面积+侧面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4)圆柱的底面积很容易求出,但侧面是一个曲面,它的面积怎么求?你有什么想法?想象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想法。

2、侧面积

(1)小组合作:

请各个小组沿高把它的侧面展开,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演示。

(4)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h,侧面积公式变形为:S侧=2πrh

3、表面积

(1)总结表面积公式

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侧面积。

(2)共同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要制作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分米的包装纸?

侧面积:2×3.14×10×30=1884(cm2),底面积:102×3.14=314(cm2),表面积:314×2+1884=2512(cm2 )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我们自己尝试来算一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

过渡语: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要解决下列问题,需要求圆柱体哪几部分的面积。

2、设计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4、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0.8米。如果它滚动10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记住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这节课就上到这!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 S侧=C×h=2πrh S表=2πrh+2πr2

底面积×2 =2πr2

圆柱的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用已学的圆柱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渗透转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测量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转化前后的沟通。

三、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矿泉水瓶(课前统一搜集农夫山泉矿泉水瓶,装有适量清水,水高度分别为6、7、8、9厘米),直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板书:圆柱的体积。

问: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2.揭题:这节课,我们要根据这些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整板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索实践,体验转化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桌子上有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教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随机板书)

预设1:瓶子还有多少水?(剩下多少水?)

预设2:喝了多少水?(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

预设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

(1)预设1:瓶子有多少水?(怎么解决?)

学生: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圆柱状,只要量出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就能算出它的体积。

教师: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直尺)你想利用直尺得到哪些数据?(底面直径、水的高度)

小结:知道了底面直径和水的高度,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轻而易举。请你准备好直尺,或许等会儿有用哦!

(2)预设2:喝了多少水?

学生:喝掉部分的形状是不规则,没有办法计算。

教师:当物体形状不规则时,我们想求出它的体积可以怎么办?

教师相机引导:能否将空气部分变成一个规则的立体图形呢?

学生能说出方法更好,不能说出则引导:我们不妨把瓶子倒过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瓶子倒置前后,水的体积不变,空气的体积不变,因此,喝了多少水=倒置后空气部分的体积,倒置后空气部分是一个圆柱,要求出它的体积需要哪些数据?(倒置后空气的高度)

小结: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利用水的流动性成功地将不规则的空气部分转化成了一个圆柱体,得到所需数据后能求出它的体积。这样一来,第3个问题还难得到你吗?

(3)怎么求这个矿泉水瓶的容积?引导学生得出:倒置前水的体积+倒置后空气的体积=瓶子容积。

【设计意图】课本中的例题呈现如下,

例题是直接呈现转化方法的,我是想先屏蔽相关数据信息和方法,通过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来想办法解决,才有了对数学情境的改编,以期通过转化、观察、对比,让学生发现倒置前后两部分立体图形之间的相同点,沟通两部分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顺利地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分散了难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测量计算。

(矿泉水瓶内直径为6cm)

教师:方法找到了,接下来能否正确求出瓶子的容积就看你们的了!

(1)课件出示:

一个内直径是( )的瓶子里,水的高度是( ),把瓶盖拧紧倒置放平,无水部分是圆柱形,高度是( )。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2)四人小组合作:

A.组长安排好分工:

要量出所需数据,其他组员要监督好测量方法与结果是否正确,要按要求把题目填完整。

B.组内互相说一说:倒置前后哪两部分的体积不变?

矿泉水瓶的容积=( )+( )。

C.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后,利用所得数据独立计算,再组内校对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大胆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在同伴的交流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

4.交流反馈。

教师巡查,选择矿泉水瓶中原有水高度分别6、7、8、9厘米的同学板演。

瓶中水高度为6厘米的:

3.14×(6÷2)2×6+3.14×(6÷2)2×13

=3.14×9×(6+13)

≈537(毫升)。

瓶中水高度为7厘米的:

3.14×(6÷2)2×7+3.14×(6÷2)2×12

=3.14×9×(7+12)

≈537(毫升)。

瓶中水高度为8厘米的:

3.14×(6÷2)2×8+3.14×(6÷2)2×11

=3.14×9×(8+11)

≈537(毫升)。

瓶中水高度为9厘米的:

3.14×(6÷2)2×9+3.14×(6÷2)2×10

=3.14×9×(9+10)

≈537(毫升)。

教师:出示某品牌矿泉水瓶的标签,上面写着净含量为550毫升,基本符合。

5.解答正确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小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转化方法,像这样不规则立体图形的体积可以转化为规则的立体图形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把本环节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碰到相似的问题也可同样利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

(三)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1.数学书P27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

(3)交流反馈:重点交流如何转化,倒置后哪两部分体积不变?

求小明喝了多少水实际上是求矿泉水瓶上面无水部分的体积,这部分为不规则的立体图形。

将水瓶倒置后不规则容器转化成了圆柱:该圆柱体积=小明喝了的水。

3.14×(6÷2)2×10=282.6(毫升)。

2.输液100毫升,每分钟输2.5毫升,请观察第12分钟时吊瓶图像中的数据。问整个吊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1)请学生计算,并反馈订正。

(2)反馈要点:

整个吊瓶容积=图像中空气部分的容积+还剩下液体的体积。

根据图象,可以得出在第12分钟吊瓶有80毫升是空的。

剩下液体的体积=100-2.5×12=70(毫升)。

即整个吊瓶容积=80+70=150(毫升)。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吊瓶问题引出,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图像提取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 ,既提升了所学知识,又关注了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如下图,一个底面周长为9.42厘米的圆柱体,从中间斜着截去一段后,它的体积是多少?

(1)思考:这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要求它的体积,它不能像瓶子里的水一样可以流动变形转化,怎么办?

(2)讨论方法:

A.重叠:假设把两个大小一样的斜截体拼成一个底面周长为9.42厘米,高为(4+6)厘米的圆柱,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是新圆柱体积的一半。

B.切割:把这个立体图形分为两部分,下面是一个底面周长为9.42厘米,高为4厘米的圆柱体,上面是一个高为(6-4)厘米的圆柱斜截体,且体积是高为(6-4)厘米的圆柱体积的一半。

(3)用自己认可的方法计算,并进行反馈。

解法一:3.14×(9.42÷3.14÷2)2×10÷2=35.325(立方厘米)。

解法二: 3.14×(9.42÷3.14÷2)2×4+3.14×(9.42÷3.14÷2)2×2÷2=35.325(立方厘米)。

(4)反馈小结:可以有不同的转化方法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不满足于一种方法的转化,展示多种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求不规则的立体图形的体积可以将它转化成为规则的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将不规则的立体图形转化成为圆柱,用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主要要弄清楚转化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自主地对回顾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通过归纳与提炼,让学生明确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圆柱的课件(篇5)

教学内容:数学第十二册《圆柱的体积》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包括圆柱体积的推导公式,在教学时,先回忆前面学习过的圆面积的转化,由此推想圆柱的体积能否转化成已经学习过的立体图形,求出它的体积。这部分内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教具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弄懂可以将圆柱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长方体(近似),再根据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得到圆柱的体积也应该是它的底面积乘高。

教学目标: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把圆柱底面平均分成16个扇形,然后把它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分别用不同颜色区别开)。

教学设想:利用教具演示将圆柱进行切割拼凑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再依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可能会答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圆柱有几个底面?有多少条高?

二、导入新课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因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先让学生回忆,同桌的相互说说。

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

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大家仔细想想看,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将圆柱的底面分成扇形切开,教师应该给予表扬。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三、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师出示一个圆柱,提问:这是不是一个圆柱?(是。)

教师用手捂住圆柱的侧面,只把其中的一个底面出示给学生看提问:

“大家看,这是不是一圆?”(是。)

“这是一个圆,那么要求这个圆的面积,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于是教师可以先把底面分成若干份相等的扇形(如分成16等份)。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

教师将这分成16块的底面出示给学生看,问:现在把底面切成了16份,应该怎样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

指名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操作演示,先只把底面部分拿给学生看,。大家看,圆柱的底面被拼成了什么图形?”

学生:长方形。

教师:大家再看看整个圆柱,它又被拼成了什么形状?

(有点接近长方体:)

然后教师指出:由于我们分得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教师:把圆柱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后,体积发生变化没有?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求?

引导学生想到由于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求切拼后的长方体的体积来求圆柱的体积。

教师:“而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什么?”让全班学生齐答,教师接着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师:请大家观察教具,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师: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2、教学例4。

出示例4。

(1)教师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2)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50×2.1=105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50×210=10500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0.5×2,1=1.05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②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三、练习:

1、做“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八的1、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积(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底面直径的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课件(篇6)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本人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基于这种理念来设计教学的。

二、说学情分析

根据新课程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在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玩”数学,帮助学生“悟”数学。

三、说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发现数学的乐趣。

1、说教材

圆柱体的体积是在学生学习长方体的体积以及圆柱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目标是:

(1)知道圆柱体体积的推导过程,会应用该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3)知道知识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重点是圆柱体体积的推导公式和应用。

难点是推导圆柱体体积公式的过程。

四、说教法指导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启发引导,组织教学。

(2)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3)运用迁移,循序渐进。

五、学法指导

(1)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力概括出圆柱体体积的推导过程。

(2)学会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1、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丽的妈妈拿来了三个圆柱体,想考考小丽,让她算出这些圆柱的体积,小丽没有办法,想请同学们来帮忙,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吗?

2、回忆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以及长方体体积公式

1)用课件出示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板书长方体体积公式

3、猜想:圆柱体积的大小跟哪些条件有关?

1)、观察两组课件一组是高相等,底面积不等,体积有什么变化?另一组是底面积相等,高不等,体积怎样?

2)学生用学具将圆柱体体积转化成长方体体积

3)学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4)小组讨论

拼成的圆柱体的底面积与长方体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圆柱体的高与长方体的高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圆柱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5)学生汇报,师板书圆柱体体积公式

6)总结出知道底面半径,直径,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体积。

4、归纳圆柱体体积公式

5、出示例4、例5

1)例4让学生说解题思路,师板书

2)例5放手让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练习环节

1)基本练习

看图列式,并写出相应的公式。

(设计意图是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并转化为能力。)

2)变式练习

一根圆柱形木料,它的体积是6750立方厘米,底面积为75平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防止受定势影响。)

3)拓展练习

把一根长1.5分米的圆柱形钢材截成三段后,如图,表面积比原来增加9.6平方分米,这根钢材原来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4)升华练习

激趣设疑

同学们,小丽的妈妈拿来了三个圆柱体,想考考小丽,让她算出这些圆柱的体积吗?小丽没有办法,想请同学们来帮忙,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吗?

(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亲自测量,仔细去算,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简单、明了,既体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又体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具有指导性。艺术性。概括性。总结性。

圆柱的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

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知识的来解决的。那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体积)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演示动画“圆柱体的体积1”)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1)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近似的长方体)

(2)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①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②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③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1)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2)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3)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

(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2)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1)学生分组讨论: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板书: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板书: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板书:V=Sh)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

例4。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1米=210厘米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2。反馈练习

(1)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形罐头盒的内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15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5

例5、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水桶的底面积: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水桶的容积:

314×25

=7850(立方厘米)

=7.8(立方分米)

答:这个水桶的容积大约是7.8立方分米。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公式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一)填表

底面积S(平方米)

高h(米)

圆柱的体积V(立方米)

15

3

6.4

4

圆柱的课件(篇8)

教学内容:

课本第7页圆柱体积

教学目标: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提高知识的迁移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的公式推导

教学关键:

实物演示帮助

教具准备:

圆柱体积演示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可能会答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拄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圆柱有几个底面?有多少条高?

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因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大家仔细想想看,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二、学习探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出示目标:1、推导2、计算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师出示一个圆柱,提问:这是不是一个圆柱?用手捂住圆柱的侧面,只把其中的一个底面出示给学生看提问:“大家看,这是不是一圆?”“这是一个圆,那么要求这个圆的面积,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于是教师可以先把底面分成若干份相等的扇形(如分成16等份)。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教师将这分成16块的底面出示给学生看,问:现在把底面切成了16份,应该怎样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

大家再看看整个圆柱,它又被拼成了什么形状?(有点接近长方体:)

指出:由于我们分得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把圆柱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后,体积发生变化没有?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求?

小结:可以通过求切拼后的长方体的体积来求圆柱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请大家观察教具,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2、自觉书本第7、8页。

3、教学例3。

出示例3。

(1)教师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2)用投影片或小黑板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40×1.8=72

答:它的体积是72立方厘米。

②1.8米=180厘米

V=sh=40×1800=72000

答:它的体积是72000立方厘米。

③40平方厘米=0.4平方米

V=sh=0.4×1.8=0.72

答:它的体积是0.72立方米。

④40平方厘米=0.004平方米

V=sh=0.004×1.8=0.0072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072立方米。

(3)自觉书本第8页例3。提出质疑。

(4)做第9页“试一试”。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联系学过的知识进行学习的。

四、巩固练习。练一练1~4题。

五、《作业本》第4页。

圆柱的课件(篇9)

教学内容:

青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8页。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冰淇淋盒,并分别标出了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探索和学习。“合作探索”中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学习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圆柱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公式的探索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柱体积学具、沙子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天气渐渐热了,在夏季同学们最喜欢的冷饮是什么?(生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圆柱体冰淇淋。

谈话:看,小明买了两个冰淇淋,你能猜猜哪种包装盒体积大吗?

(生猜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学生的猜测为后面的实验验证做好了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回忆旧知,实现迁移。

谈话: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我们也许能从以前研究问题的方法里得到启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与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圆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巧妙地运用旧知识进行迁移。

三、利用素材,探索新知。

㈠交流猜测

谈话:通过刚才的回顾,你们能想办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体积吗?

生:我们学过长方体的体积,可不可以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师谈话:你的想法很好,怎样转化呢?

生讨论,交流。

生汇报,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想法:

1、先在圆柱的底面上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竖着切掉四周,得到一个长方体,然后把切下的四块拼在一起。

2、可以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同的扇形,然后竖着切开,重新拼一拼。

3、如果是橡皮泥那样的,可以把它重新捏成一个长方体,就能计算出它的体积了。

谈话:请同学讨论和评价一下,哪一种方法更合理呢?引导学生按照第二种方法进行验证。

㈡实验验证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

谈话:请每个小组拿出学具,按照刚才第3小组的方法把它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并研究转化后的长方体和原来圆柱体积、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

学生合作操作,集体研究、讨论、记录。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 操作,再次感受“化圆为方”的思想。动手操作,是学生发现规律和获取数学思想的重要途径。

四、分析关系,总结公式

1、全班交流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

引导学生发现:

转化后的形状变了,但是体积没有变,底面的面积没有变,高也没有变。

2、分析关系

引导说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虽然形状变了,但是长方体的体积和原来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3、总结公式。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的发现非常正确。我们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课件分别演示将圆柱等分成16份、32份、64份的割拼过程,学生观察、思考。)

谈话: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观察: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课件动态演示:圆柱的高——长方体的高,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底面积。)

谈话:其实大家刚才又采用了“化圆为方”的方法将圆柱转化成了长方体。你现在能总结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谈话:你能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V=Sh

设计意图教师给予适当的演示,沟通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与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共同点——转化法,便于学生顺利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五、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自主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及时让学生利用结论解决问题,感受自己研究的重要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课堂总结

圆柱的课件(篇10)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体积》。

一、说教材

《圆柱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续学习的前提。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我初步拟定以下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圆柱的体积。

2、渗透转化、等积变形、极限的数学思想。

3、通过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而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我把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为了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和知识迁移法。不仅能够清楚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说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上课伊始先出示一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问:你会计算那些图形的体积?提出“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从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圆柱的体积。

(二)观察、质疑、大胆猜想

师出示两组不同的圆柱,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圆柱大,由此引到圆柱也有体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说明理由。这一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极力想办法,找出推导圆柱体积的方法。

怎样证明圆柱的大小呢?圆柱的体积可能怎样计算呢?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自然的想到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底面积和高有关,从而大胆的猜想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三)演示操作,探究新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根据学生的猜想,我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可以把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直接移植过来吗?2、圆柱和长方体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思考后就会发现圆柱和长方体都有高,但底面不同,如果能把底面转化成长方形就好了。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如何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并让学生上台操作演示是如何转化的。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让他们把各自的发现在组内互相交流,在交流中探究出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为了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我又课件演示,沿着圆柱底面直径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再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一个长方体,进而可以想到把底面平均分成的次数越多平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体。最后让学生小组内说一说圆柱体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再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小结我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

整个探究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完成“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让知识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关于难点的突破,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圆柱体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2)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识。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师生互动,通过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找出两种几何形体转化前后的关系。

(4)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分散难点,促进知识的形成。

(四)教学例6

在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之后,我安排例6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五)练习

1.基础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2、拓展练习

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势。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简洁清晰,一目了然,能够清楚的反映出本节课的知识。

总之,本节课我是本着复习旧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践操作——解决问题这一条线进行教学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欢迎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圆柱的课件(篇11)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高的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认识。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 cm,宽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

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评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

(3)小组内互相交流: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有什么发现?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评析】小组合作学习,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

2.小组汇报: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

学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 教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再用手摸一摸。【评析】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验证拓宽学生思维。

(4)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 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评析】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5)小结圆柱特征。

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自主练习第1题。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评析】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巩固所学的知识。

3.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 cm),用长尾夹将其10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

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木棒,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

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 cm,高为10 cm的一个圆柱)

(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 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 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 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 ,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评析】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通过想象、用手势比划大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品,最后看圆柱辨长方形,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2】《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圆柱的认识

学生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形体,因此教学时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设计思想: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直接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尝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2)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圆柱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间知识的互补,使学生学会交往,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合群性和合作精神。

(4)启发学生猜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

(5)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遵循由观察—发现—总结—应用这一规律,使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并建立与他人交往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概括出圆柱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徐教师这里有一个盒子,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依次展示各个物品:露露盒、茶盒、罐头盒)你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叫做什么吗?在数学上,像这样的物体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

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的?(学生举例)本节课,你想知道哪些关于圆柱的知识呢?同学们都是好学的孩子,关于圆柱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本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构建新知

1、一起来看一看圆柱画在纸上是什么样子的。(展示盒子中物体画在纸上的形状)闭上眼睛在大脑中想像一下你手中的圆柱画在纸上是什么样子的。

2、拿起你手中的圆柱,仔细观察,它有几个面?谁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三个面。圆柱的面各有什么特点呢?

3、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31下边的内容,边学边结合实物指一指,比一比,看谁的收获最多。

4、交流汇报:

(1)关于底面,重点理解“完全相等的两个圆”这句话,让学生说一说怎样验证两个底面完全相等。

(2)关于侧面,帮助学生理解其是一个曲面。

(3)关于高,知道圆柱有无数条高,所有高的长度都相等。

(4)帮助学生理解圆柱从上到下是一样粗细的,指出在小学研究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师随机板书圆柱的各部分特征。

5、同学们动手动脑找出了圆柱各部分的特征,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下面我们小组一起“做一做“(出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沿圆柱的高把圆柱外包装纸剪开,看看展示开后能得到什么形状。(学生小组动手操作)

6、展示学生剪开后得到的图形。小组再次合作,想一想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侧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师巡视指导)

7、交流汇报。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小结从实验中得到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形是否为圆柱体。

2、指出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

3、思维拓展,给出底面直径和圆柱的高,试着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2、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圆柱的各部分特征,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在数学世界中有更多的收获,不断地体验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圆柱的课件(篇12)

一、设计理念及设计思路。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学课程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数学要从以获取知识为着重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一个充分探究、创新发展的空间。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重点和难点之处都是安排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学生参与到知识获取中,真正理解了圆柱的侧面积为什么是底面周长×高,并能运用公式灵活计算。

数学学习活动不单是单纯的接受与记忆,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因此设计剪一剪、看一看、找一找、议一议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计算表面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公式的发现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数学知识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重点: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圆柱模型、小剪刀。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投影出示)

(1)口答下列各题:

①圆的半径是1厘米,圆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单位:厘米)

3 3

4 3

5 3

你能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吗?

(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来探讨圆柱表面积该如何计算。

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1)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师:你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讨论、交流)

学生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组织学生将自制的圆柱模型展开分组学习。

②侧面展开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③以长方形为例,指导学生观察联系。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 高

师: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圆形,我们早就会计算它的面积了,现在我们又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那么你们知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吗?

(3)解决实际问题。

①投影出示例4: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复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②组织学生读题,找出条件,说说实际是求什么问题。分组学习

③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④反馈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讲解题思路和步骤及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的方法。

强调: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三、课堂小结: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

四、应用反馈。(独立完成计算)

1、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4.5dm,求它的表面积。

2、广告公司制作了一个底面直径是1.5m,高2.5m的圆柱形灯箱,它的侧面最多可以张贴多大面积的海报?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圆 柱 侧 面 积 + 两 个 底 面 积

宽(圆柱的高)

长(底面圆的周长)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地理微课件汇总10篇


根据您的需求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有用的信息:“地理微课件”。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做好教案并将其贯彻到教学实践当中。感谢您参阅本文!

地理微课件 篇1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内容选自湘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

二、授课类型:新授课

三、教材分析:

1、编者思路:

(1)教材前后联系:

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进。“日本”这节内容,是初中世界地理部分中第一次单独讲授一个国家的教材。因此,这一节教材具有国家地理起始课的功能,应起到说明国家地理学习目的和方法的作用。日本是东亚乃至世界的一个经济大国,与我国经济贸易联系密切。由于种种关系,学生对于日本较为熟悉也兴趣较大,对日本有很强的认识愿望。学习这一节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日本”一节自然地理部分,包括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等内容。这部分知识,可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及问题,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为进一步学习日本的经济打下基础。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之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它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通过对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的学习,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A、日本位置、领土组成。

B、地形特征。

C、气候特征。

(2)教学难点:

A、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

B、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

C、学会学习国家的一般方法 .

四、说教法: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B、利用学生对日本的熟悉,引导其自主探究,关键问题“引而不发”,不用成熟的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得完美与否并不重要,只要能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就是有意义的。

C、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五、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1)探究能力指导:

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3)重视地图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养成从图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六、说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教学前要求学生先去搜集有关日本的资料,事先对日本有一定的印象。

[日本映象]

教师通过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日本的景观,创设一个生动、诱人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课前搜集资料

倾听、感受、思想

培养学生独立积极搜集资料,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

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及思维,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过渡讲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日本”了解一下这个国家自然环境。出示日本自然地理结构图。

[讲述]

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洲、地区两种范围大小不同的区域地理,如何利用地图判读一个区域的位置、范围呢?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了解一下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

[情境创设]

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设问:某国试飞导弹出现故障,一下子坠落在30N-45N、140E-145E的海域,哪个国家会提出抗议?

利用日本地形图找出的海陆位置及领土组成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______岛、_____岛、__ ___岛、___ _ __岛等四大岛屿以及附近的小岛组成,东临 洋,西临 海。

日本的纬度位置是

你会自己分析英国的地理位置吗?

[组织学生交流]

以“牛刀小试”的形式让学生动手计算日本人口密度,并与中国进行比较,通过设问:“结合日本国土形状,你能从上面的表格用简短语言概括日本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得出日本地狭人稠的特点。

强调日本是一个面积狭小的岛国,人口密度大。

[过渡]日本这个国家经常听说地震、火山现象,们来看一下。提供日本的地震、火山视频及资料

设问:“有人认为:火山、地震是上天对日本人发动二战的报应,对吗?”

演示日本由于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地震、火山。

出示地形示意图让学生有个形象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读图,完成相应的练习

设问:“日本的河流短小湍急,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利用日本的两个象征之一“樱花”引入气候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视频,利用其直观的视觉效果及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对气候有心理感受。

[设情境,学生讨论]

在冬季,北京的什刹海的湖面到处是欢快的溜冰的人群,而在日本东京的公园却有人在划船,这是为什么?

出示日本气候类型图

为了体现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把其气温、降水以柱状图形式体现与北京进行对比,得出“与亚洲同纬度相比,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全年降水量较多”的特征

学生比较 “大陆性特征和海洋性特征的含义?”

[复习小结]

出示本课思路分析结构图

[练习巩固]

课本:

P66-67活动题

调查身边的日本事物

思考:假如你是日本首相,依据日本自然条件你会如何发展日本的经济?

地理微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1、说地位和作用:

新疆是我国西部开发的重要边疆地区,它是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自然资源丰富;新疆的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分布和农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选择新疆作为案例有鲜明的代表性。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疆自然环境特点,能绘制新疆“三山夹两盆”简图;

(2)会运用地图描述新疆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得出其制约因素——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新疆地形与城市分布图、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环境和有关材料,师生一起绘指制新疆“三山夹两盆”简图,让学生理解新疆的自然条件及其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协调观念。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山夹两盆”地形特点及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难点: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地区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2)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树立人地协调和哥持续发展观念。

二、说教法

1、本课运用读图分析法、讲解法、绘图法、启发式教学法。

2、教学突破:

(1)对于“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色:运用板图使学生加深印象,借“疆”字巧记。

三、说学法

读图法、绘图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1、说导入:以“羊肉串”导入,直接明了。

2、说小结:较简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说板书设计: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五、说教学反思

本人的设计思路:动脑筋精心设计,尽量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从温故知新中学习,减少学生负担;想办法突破教学重难点,另外还查找较多的资料,相比较而言,学生准备不是很充分,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和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学习”的任务,所以以后还要从放手让学生积极查找资料,主动学习方面,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效果较好,教学目标完成的比较顺利,学生在比较轻松愉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美中不足之处:学生胆子较小,回答问题没有平时积极踊跃。

地理微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培养学生智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素材。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我国气温与降水的总结与深化,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

⑵能力目标: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帮助学生初步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难点:锋面雨的形成。

二、说教法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1.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地理微课件 篇4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次说课的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在必修1、2、3的教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承接了必修1第二、三、四章有关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大气、水、地貌,并在此基础上,讲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地理环境作综合分析,从整体来认识地理环境,所以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阶段总结。同时,本节又是学习必修2,3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了解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才能在生产、生活中因地制宜地处理好人地关系。可以说:本节教材是高中地理关于人地关系教学的转接点。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及体现。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基本内涵;能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利用地理过程图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形成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及组织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能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去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案例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如果将课题突兀地交给学生去“探究”,学生会无从着手,但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获得新知。

2、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他们“会学习”。在学法的指导方面,我加强了对学生的看图、读图以及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每一个主要知识点的教学,我都遵循: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理论的教学步骤,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分析

1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复习知识:水循环的意义、大气环流的意义、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选取较浅的知识点唤起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整体性的教学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

第一个教学目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概念内涵。

(1) 利用93页的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物质交换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2) 阅读92页“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文章,并通过填空提问的练习方式,让学生明白地球上生物的出现,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3) 通过92页案例1的分析,利用学生在生物课学到的有关生物循环的知识,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明白生物循环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4) 归纳小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个教学目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1)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阅读课本94页的文章,完成下面的探究问题。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有效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探究问题:A请描述藏羚羊的生存自然要素有什么,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请分析羚羊的减少原因。

B羚羊的数量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基本恒定的现象,说明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什么功能?

(2)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利用课本95页的案例2: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探究问题:A用图表的形式,总结归纳案例中表达的演化过程中,地貌、水文、地面组成物质等均发生了什么变化?

B 这些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C 水土流失的例子是怎样说明统一演化规律的?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通过书本96页案例3,阅读图文“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并利用一副地理事物联系图,将森林变化而出现的环境的整体相应发生变化表现出来,培养学生利用图表准确分析地理事物如何相互联系的思维能力。

(3) 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归纳总结的目的是点明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并强调学生注意掌握本节的重难点知识。

4 知识迁移,拓展能力。

(1)利用西北内陆环境整体性表现比较突出的案例,利用地理事物联系图,使学生重新复习巩固新课内容—整体性的概念,并更加明确“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性表现的内涵。

(2)阅读资料“以色列的沙漠奇迹”,回答下列问题:

A、以色列人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自然地理环境?

B、这个案例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呼应了前面教材分析中提到的本节教材是高中地理关于人地关系教学的转接点,因为只有了解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才能在生产、生活中因地制宜地处理好人地关系。所以我设计了这两道题目。为即将开始学习必修2做好伏笔。

5 布置作业

1.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2.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 )

A.分布的地域差异性 B.整体性

C.不可替代性 D.数量的有限性

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

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4.“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

5、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1000只,20年后达到6000只,又过了三年只剩下42只,这一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

A、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B.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等要素不会影响气候D.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地理微课件 篇5

一、地理“说课”的内涵、要求与评价

(一)说课的内涵及作用

1、说课——是指教师在规定时间内,面对同行或评委,系统地说出对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具的一种科研活动,一般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怎么教、怎么学)五个方面。

2、说课的作用:

(1)说课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

(2)能够展现出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编写图意及基本要求的理解程度;

(3)能够展现出教师对学生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掌握情况;

(4)能够展现出教师对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了解程度;

(5)能够展现出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6)能够展现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7)说课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备课、上课的理性认识,促进教师自觉地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大纲、教材,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所以,说课是提高广大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已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二)说课的内容

1、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上课主要是体现备课后的操作过程,重点是解决教什么 、如何教的问题;

而说课则主要是体现在备课的思维过程,重点是不仅要解决教什么,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说清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理论依据,说课的重点在于“说理”。

2、说课的一般程序:

(1)说教材

①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主要是介绍这段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哪部分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是前面所学的那些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哪些知识的基础;它在整个知识系统中所处的地位;

② 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时确定的该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③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教材重点的确定依据要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基础和年龄等方面来说明。

教学难点的依据,要从造成学生难懂的原因来说明。学生难懂得原因,一种是教材内容较深或概念比较抽象;一种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或基础知识。有时难点和教学重点重合,如果难点属于教材内容的次要部分,则要说出教学时对难点的突破办法,占用时间等。

④说教材处理。

教材处理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方法、观点等),由书面文字形式加工、转化为课堂教学“导”的形式的创造性行为。说教材处理应说教材内容的取舍和重点的选择,说出如何依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哪些内容应总结概括,哪些内容需解释发挥,哪里需详讲,哪里需略讲,以及这样处理的理由等。教材处理是否恰当,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综合反映。在教材处理过程中,要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要有创造性,既不要迷信教材,又要符合教学各方面的具体要求。

(2)说教学方法

①说教法选择及其依据。教法的选择,一要考虑能否取得最佳效果,二要考虑师生的劳动付出是否最少。选择教法时,一定要遵循教有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一般一节课以一、二种教法为主,穿插渗透其他教法。教学中只有“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才能使教学生动有趣。一旦确定了教学方法,就应该介绍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什么途径有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预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运用此教法应注意哪些问题,自己的改进意见和创新是什么等。

②说教学手段及其依据。教学手段是指教具的选择及其使用方法。选择教学手段时,要考虑到目的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新颖性。教具的选择一忌过多、使用过频,使课堂教学变成教具的展览;二忌教学手段过简,不能反映地理课的特点;三忌教学手段流于形式,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不能起帮助作用。说选择教学手段的依据,一般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年龄、学校设备、主要教具的功能等方面做出解释。

(3)说学法指导

学法就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学法指导就是通过教学,将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种能力?学生学习时,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思维结果,有哪些思维定势需要克服,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科学的学法的指导,是智能发展目标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

地理课的学法,主要包括学习地理感性知识的观察方法,掌握地理理性知识的逻辑方法,再现与保持的记忆方法、学习地理图表技能的方法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学法指导的依据,可以从说课的智能发展目标、学生基础和年龄特征,教学选择与教学手段等方法说明。

(4)说教学程序

①说教学思路设计及其依据。

教学思路主要包括各教学环节的时序安排及其内部结构。这是说课更为具体的内容。合理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说教学程序设计,一般先说课型,确定课型后,再说明准备安排哪些教学环节,各环节的进行步骤、主要内容等。

如导言设计,这样导如有什么好处,效果如何;先说内容分几个段落?各段落讲、读、练的安排设计,如何提问和组织讨论,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分段落的教学如何形成高潮,高潮以后如何“调节”?各教学环节之间如何过渡?最后又怎样结束等。整个教学思路要层次分明,富有启发性,教学结构力求优化,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②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并联系教材内容、学生基础和教学方法等说出依据。

③说板书设计及其依据。说板书设计,主要介绍这堂课的板书类型是纲要式,图解式,还是表解式等?什么时候板书?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使用黑板?如何使用彩色粉笔等等?板书设计要注意地理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文字要准确、精练、醒目。好的板书内容能系统反映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思路,并借此启迪学生的学习思路,是接通师生思路的“媒介”。板书接通了全部信息的关键点,是全课的纲要,见板书而知其教学内容和功效。板书设计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一项反映教师素质和能力。说课前应将板书设计好,说课时展示给观众。说依据可联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本身特点等加以解释。

地理微课件 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第__章第__节,题目是________.课型是新授课。下面我就教材、教学法设计、教学程序三大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展示一下我的说课设计。首先说教材。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在整个自然(人文)地理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且贯穿本节很重要的一条线索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来指导生产生活。

其次说说教材内容特点。本节课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1、 有部分教学内容抽象难以理解,知识原理性比较强。

2、教材安排上增加地图,减少文字叙述,主要是问了增强直观性,以减轻难度。这符合"地图是地理的语言""地理就是在地图上说理"的地理学科特色。

3、 教材内容有较强的比较性且知识前后联系密切,可采用比较法教学。

4、 学生在以前的知识中有相关知识积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相关认知。因此,教材内容对学生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5、 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体现教材选材的实用性原则。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高一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制定如下三位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

分析:

理解:

2.过程与方法: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或技能对本节课所学的的地图及文字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然后再把自己的观点或结论进行交流或当众表达。培养学生观察、读图析图能力、归纳能力;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竞争的能力。高中地理辅导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地理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并逐渐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及科研,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另外通过对本课中原理性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每节课教师都在这些方面对学生有积极期望,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学生会逐渐具备这些能力,并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目标的确定及分析,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内容的重难点。

重点是:

确立依据:1.这部分知识有较强的实用性。与现实生活联系特别密切。

2.涉及到知识较多而且比较难以综合。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解决本节课问题时相对较弱。

难点是:

依据:1.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对高一学生来说,空间思维能力较弱,难以理解。

2.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

以上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接下来我再说说教法和学法设计。

一、教学方法

"以学定法"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问题导学法: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按照问题去读图读书,先自己学会一部分知识与能力问题,增强学生独立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且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3.以地图为载体的情景教学法:对这节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插图,将其制成富有动感的色彩鲜艳的画面。将繁杂的地理事物变成简单直观的图像,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地图设计一些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的线索,有助于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这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二、学法指导

新课程倡导 "教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有"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学习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课堂上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地理学习方法,以适应社会高速发展。本节课的学法指导如下:

1.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及图表。培养分析、归纳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学会知识迁移,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去指导生产生活。

2.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研究方法。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包括图表、投影、视频等电化教学。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是我在本节课中所设计的教学法指导及采用的教学手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法呢?接下来我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分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七个环节。

一、复习提问。"温故知新"及建构主义中提到的"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他们都或多或少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些知识积累或生活认知"的理论,因此,我设计课前复习环节。提问的方法,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助于课堂教学程序的随机调整。

二、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地理图片。创造学习氛围,设置悬念,引入新客。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这样导入,可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讲授新课。

环节一:1、问题导学。教师出示问题,该问题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教师把重点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学生先自己完成问题。自己学会一部分知识,对重点有不同程度的掌握。

这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逐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2、教师点拨。教师根据刚才对学生自学情况的了解,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逐渐突破重点。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上认为:学生在每节课上课的前25分钟的时间,注意力最稳定。因此就在这段时间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也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在学生的自学及教师的点拨中,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逐渐到位。

环节二:1、教师出示问题。该问题既是本节课的难点。

2、 学生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并展示讨论结果。

3、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每节课的后20分钟,学生注意力逐渐不稳定。可以设置讨论活动,在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提升学习效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进行突破,不会的学生逐渐学会,已经学会的学生在向其余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提升了分析归纳、对比综合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

四、巩固复习

在对重难点都学习完之后,教师提供两个比较简单的巩固习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分析,主动探索学习,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让学生品尝到学会的滋味。

五、课堂小结

学生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然后教师出示本节课知识体系。

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六、作业布置

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体现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延伸巩固。选做题选择开放性的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可以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基本上我在黑板上的主板书就是现在展示的这些。其余详细知识点在多媒体幻灯片上还有展示。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程序三大方面进行了说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问题导学、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地理图表作为本节课的主线。课程设计符合新课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特点,也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地理微课件 篇7

一、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化承接了上一章人口的迁移,而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又对后面工、农、交通等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可以理解为对一、二节的呼应和升华,本节的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对一个地区而言是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城市化不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城市形态和不同的空间结构,分之城市化也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所以本课在本章中起着提炼与升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背诵出城市化的概念;

(2)分析说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及其推动因素;

(3)说出城市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图片对比分析出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的证据,再结合材料判断一个区域城市化的阶段;

(2)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科学城市发展观,尊重人地和谐发展。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

(2)不同城市化阶段的特点。

2.难点:

(1)根据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征判断一个地区城市化的水平

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根据课标的要求将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不同城市化阶段的特点作为本节的重点内容。而城市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变化发展过程。各个阶段之间区别明显,但在过渡阶段却兼有两个阶段的特点,所以给学生具体分析判断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时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城市化的形成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同时借助多媒体动画,采用设问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主动去理解知识,运用学习成果。

四、学法指导

城市化发生在我们身边,前面又学习了一系列城市特征,学生有了对城市的基础知识,但学生没有接触过“城市化”这个专用名词,对城市化的一系列特征仍存在较大的疑惑。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本课采用结合乡土材料,案例呈现,通过分析图表等资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层层引导剖析,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探究地理问题。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程教学我将从导入、新课教学、作业小结三个环节进行。时间分配如下:导入环节3分钟,新课教学30分钟,作业小结7分钟,一共40分钟。

(一)联系生活,设问导入

由于学生对于“城市化”这个名词比较陌生,但前两节已经涉及了一些城市的基础知识的具体情况,再加上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采用结合具体时事热点材料,引入本课的学习。首先让学生回忆20xx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从这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出发,谈谈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城市,城市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了很大的影响,再把城市发展与地理结合,引出“城市化”这个地理专有名词,最后设问:城市化是什么呢? 它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由此进入新课——城市化。

(二)新课教学

1.理例结合,明确概念

在引入新名词“城市化”后,首先让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从1985年发展到20xx年有些什么区别,并根据这些变化试着提炼出城市化的概念,之后再结合书上给出的概念加深记忆。要强调概念中的四个关键词:过程、人口、农村、城市。要明白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不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里人口是重要的参与元素,人口在农村与城市间的迁移活动,引起了城市化。

2.常识回忆,层层递进

在理解了城市化的概念之后,要剖析城市化发展的动因。要从现象观察到本质提炼,用两个城市化发展的现象原因引入根本原因。第一、著名女歌唱家董文华唱的《春天的故事》这首歌里有这样的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奇迹般的崛起座座城”,这两句歌词反映改革开放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动力啊,这

地理微课件 篇8

一、 本课题提出的思路

此次出课正赶上高一地理总复习结束期间,第二轮综合复习基本结束,马上就要会考了,在会考考纲中有明显的规定,读图分析题占30分,以中等难度为主,属于知识的灵活运用。有必要将学生掌握得并不太好的内容综合复习一下,特制定了本课题。知识点涉及地图的定向、等值线图的判读、日照图的判读、气候类型图的判读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不但容量大,而且效果好。

二、 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读图,地图的定向属于初中地理的内容,但有不少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另外这部分知识也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知识,有必要进行复习,日照图的判读,是高中地理上册中难度较大的部分,也是每次考试必有的内容,可以充分考察学生对第一单元的掌握情况。会考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判读等压线图,在图上判断高、低压中心;空气运动方向;风力大小;天气状况等。气候类型图的判读也是会考的考点之一。因此,我将日照图的判读和等值线图的判读及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定为本课的重点;将等压线图的判读和日照图的判读定为本课的难点。

三、 教学过程与方法

由于是专复习课,应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说的话留给学生说,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导&”的作用,并且要把学生的话概括起来,形成方法。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一)地图的定向

采用三个练习题,让学生总结地图定向的方法,教师及时总结,概括出地图定向的基本方法: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向;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定向,同一条经线表示南北方向,同一条纬线表示东西方法。

(二)日照图的判读

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利用本人依自己思路制作的课件,讲清日照图的类型,然后让学生判断各种日照图中的晨昏线、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情况,最后总结出日照图的读图要点:晨昏线的判断依地球自转而定,地方时的判断应在赤道上进行(日出6时,日落18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判定应掌握计算的方法。昼长情况应看该点纬线的昼夜分布状况。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提高效率。

(三)等值线图的判读

从等高线入手,带出等压线,重点落在等压线图的判读上,引导学生判断高、低压中心、天气状况、风向和风力的大小;温带气旋中锋面的判断及锋面天气的判断。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参与,多说多写多做。

(四)气候类型图的判读

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应抓住基础知识,气候类型的分类和特点。具体区分时应掌握依据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判断,然后总结方法,辅以练习。

四、 题外话

这是一节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我觉得应该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及时将素材积累起来,形成备课素材库,以备后用。同一学科应制作本学科的网页,收集各单元、各章节的素材,积累起来,形成一种共享资源。同时,为本课题的结题做好准备工作。

地理微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2、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3、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4、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5、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6、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美国工业特点以及城市分布

教学难点

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复备栏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美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知道美国的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这一切对于发展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美国的经济发展特点

我来预习:

1、导入: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产品是美国生产的?请列举一些产品或品牌。(可口可乐、摩托罗拉手机、福特汽车、柯达胶卷等。总结: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它的工业产品遍布世界,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认识美国的工业状况。

2、你知道美国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吗?(钢铁、汽车、化学、电子、宇航、石油、飞机制造等。

3、展示“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

请同学们在图上指出下列工业城市,并说明总结:东北部是美国开发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区,主要是传统工业部门。后来逐步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转移,这两个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以新兴工业门类为主的工业区。

4、美国有哪些产品居世界前列?(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轮胎、铅、载重汽车、发电量、磷肥等。居世界第二位:煤炭、新闻纸、水泥、钢、小汽车。

提示:多看“阅读材料”。

5、根据以上“材料”学生发现美国的工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

6、引导:有人说:“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你同意吗?你能列举一些有关高新技术的产品和其他事物吗?(航天飞机、微软公司、彼尔盖茨、爱国者导弹、大型轰炸机。

7、近几年,美国的经济平稳发展,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

阅读P90页提供的材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美国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8、过渡: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它众多的工业产品和高水平的生活消费,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请学习下面一个标题的内容。

地理微课件 篇10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所选教材为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内容,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节,因此在学习方法上显得非常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构建学生认识中国区域地理的“模”。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产业分布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材处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此,我在教材处理时,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灵活地使用教材,问题设计注意紧扣课标,一般问题和重点问题采用不同的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读图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②使学生明确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能够准确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主要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简要评价其优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通过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建与运用,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建设富强美丽祖国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4.教学重难点与难点

为了充分体现标准要求及本节中心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能够准确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简要评价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本区域地理位置重要性的评价。

5.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地图册、多媒体课件,课前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二、说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已具备了对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地理环境的知识与方法储备,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分析本部分内容的能力,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是对于学生来讲评价本区的地理位置是一项新内容,也是需要思维含量较多的内容。本区域自然环境的学习方法与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地理的有一定的不同。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逻辑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较快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还具有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表扬、肯定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多运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同时,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主要环节包括先学、后教、小结、当堂训练、拓展教学等阶段。这种教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计算机辅助教学:

利用计算机制作的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 说学法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采用读书、读图、小组合作、探究、归纳等多种方法来学习,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变“学会”为“会学”,从而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地理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的活动,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高效、有序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经过剪辑的电视片《闯关东》,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关东在哪儿?进入第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同时展示三江平原、长北山天池、东北地区乡村冬季景观、大兴安岭森林景观等反映东北地区地理特色的景观图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二)展示学习目标

新课顺利导入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导读,增强重点和难点、唤起学生的注意,以调动学生知识储备,调整学生思维指向,作好目标实施的心理准备。

(三) “先学”阶段

1、地理位置:(展示自学指导一)

看课本P24图6-1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6-2“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及第一自然段, 思考:

(1)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位置、范围,找出其邻国、邻省(区)和濒临的海洋。

(2)东北地区南北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举例说明)。

(3)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

学生围绕思考题认真自读课文,特别强调图文对照,相关知识点在图上得到落实,独立思考,对能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找出来圈点勾画注上标记。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时,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自学动态,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走下讲台,进行巡视,小声个别询问,掌握学生的自学速度,及时通报信息,对读书解题快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学有困难的同学给予鼓励,必要时作适当的指导。同时了解学生在自学中的问题,对其进行梳理归类,分清是个别性的还是普遍性的,以使“后教”有针对性,对普遍有疑难的问题,教师适当再给一段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力求解决,对还难以解决的做出标记,以待“后教”中解决。

【设计意图】

这样的问题设计是根据“课标”和“教学指导”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中感悟到运用地图是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力求精讲多练,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展示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本P25阅读材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思考回答:

(1)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种,经纬度位置是---?相对位置是指-?据此读P25图6-3、图6-4,判端哪一副图表示的是绝对位置,哪一副图表示的是相对位置?

(2)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的影响。

(3)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4)简要评价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

通过上述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有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种,而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运用地图简要评价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认识和评价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经历一个“感悟方法-知道方法-运用方法-习得方法”的完整过程,真正形成能力。

(四)“后教”阶段

“后教”是全面检查学生自学成果的过程,更是帮助学生断疑释惑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求学生,对照自学思考题逐一当堂解答,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对于全班性的共性问题,需要老师引导、点拨的问题,老师应充分点拨讲透,这将是本节的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与方法,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当堂训练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与所要掌握的方法,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三环节,完成练习册P18-19页第一、二题内容。

要求学生独立、认真、快节奏的当堂完成,教师不做任何辅导,对学生训练中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提示纠正。

这种练习侧重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及初步运用的能力;从中找出哪些学生在哪些目标上还没有达到要求,从而及时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做到“堂堂清”,不给学生课外负担。

(六)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小结归纳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过程、方法、体验等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还有什么困惑?说给同学们,让我们再进一步。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的知识加以概况、列成提纲,这种板书,条理清晰,重点一目了然。

七、补充说明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我校正在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讲授中特别注意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要求,平时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初中地理课件12篇


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制作严谨的教案是教学质量好的重要保障,教案课件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写?“初中地理课件”是趣祝福的编辑在网络上整理并加工的内容,此文读后您会有新的思考方式或思维模式!

初中地理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前面教材的延续和深入。它很好地体现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密切的关系:河流的分布、发展受地形的制约,气候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时,她又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

⑴ 认识目标:黄河的源地、注入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及主要地形区;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等主要水利枢纽工程的名称和分布。

⑵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熟练查阅地图的能力,能把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重要支流、水利工程等落实在地图上。

②阅读黄河水系图和“地上河”示意图,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将多种地图和信息对照使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通过黄河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教学重 、难点

⑴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概况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⑵难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1、教学方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方法。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1、根据教学需要、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

3、图文结合,培养记忆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师问:①我们喝的自来水取自于哪里?(生答:黄河)

师问:你对黄河的了解又有哪些呢?

(生答,教师作总结,导入新课)

二、探究合作,获取新知

一、壮美黄河(板书)

1、远观黄河(课件辅助)

学生阅读《黄河水系图》观察黄河干流的形状特征

学生活动:

① 在图中找出黄河的河源,流经的省(自治区)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 长江和黄河同时流经的省(自治区)有:

③ 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河口和旧孟津,看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区。 ④ 找出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与汾河。

⑤ 找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小结: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师问: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生答,教师点评,然后过渡到第二个问题)

2、近看黄河(板书)

(播放课件,阅读课文,感受各河段的自然特征,并做小结)

上游:河源段:水清、浅、稳定

河谷段: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富水力

河滩平原段:河床平,水流缓,水量少

中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河面宽阔,“地上河”

投影:黄河感怀之一《黄河观汛》 (齐读)

一片浩瀚呈烟雾,惊涛舔坝神鬼怵。

晴日无风三尺浪,黄河自古不夜渡。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母亲”河的壮观气势和美丽风光。

(过渡:由课件中看到的“地上河”过渡到第二个大问题)

二、“问题”黄河

1、“地上悬河”的成因及危害(板书,学生分析、并播放课件)

2、黄河凌汛(板书,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3、黄河断流(板书,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投影:黄河感怀之二《黄河遗恨》(齐读)

冲出邙山骜不驯,千里沃野人狂奔。

皇帝河官束无策,龙王铁犀枉受尊。

城堙河於阡陌废,市井萧疏民断魂。

汴梁几遭灭顶灾,州桥明月何处寻。

(过渡:由“问题”黄河引出黄河的治理)

三、根治黄河(板书)

1、治理措施(板书,由“问题”黄河对症下药)

① 保持水土(板书)

② 修建水库(板书)

③ 修筑堤坝(板书)

播放课件:小浪底等水利工程的资料

过渡:这些措施治理黄河的成效如何呢?

2、治理成效(板书)

播放课件:

新闻一:《黄河调水调沙试验今年初显成果》(略)

新闻二:《今年黄河不喊渴》(略)

学生由此得出治理效果明显的结论。

投影:黄河感怀之三《黄河巨变》(齐读)

半世安澜无溃堤,旷代工程小浪底。

千秋伟业民福祉,黄河今朝害变利。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三、自我小结,纳入体系:

师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使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清理思路,纳入体系)

四、学以致用,引发思考:

师:由20xx年兰考抗洪的事实告诉我们,治理黄河虽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不能包治百病,黄河的治理还任重而道远。

师问:如果你是治理黄河的专家,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引发思考)

五、板书设计

滔滔黄河

一、壮美黄河

1、远观黄河

2、近看黄河

二、“问题”黄河

1、地上悬河

2、黄河凌汛

3、黄河断流

三、根治黄河

1、治理措施:

①保持水土

②修建水库

③修堤筑坝

2、治理成效

六、设计说明:

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本着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中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师做为课堂的主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帮助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初中地理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3.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4.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3.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比较综合、解说等方法。

●教具准备

1.有关澳大利亚录像资料。

2.实例图片。

3.自制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歌曲《浪迹地球》引入,展示澳大利亚人文和景观的特色图片。教师出示《悉尼歌剧院》图,创设情境,引出澳大利亚之行。

板书:澳大利亚

[讲授新课]

过渡语:今天我们要去澳大利亚旅行,开始行程之前,首先要了解它在世界中的位置。

电脑展示:课本73页图8.35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

学生活动:

①学生在图上找出澳大利亚。

②以它为中心,找出与澳大利亚相邻的大洲和大洋。

提问学生:在我们开始澳大利亚之行之前,请你谈一谈,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学生回答:服装、饮食、语言、货币等方面做准备。

过渡语:第一站我们到悉尼去参观野生动物园。

教师提问:你知道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生物吗?

学生:袋鼠、鸭嘴兽、考拉等。

教师:这些动物长什么样,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园。

电脑展示:动物的图片。老师做简单介绍。

袋鼠: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是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风景。你们看,前面 那只袋鼠正拖着美丽的长尾巴,怀藏可爱的“小宝贝”,跳跃着前进在澳大利亚广袤的牧场上,整洁的城市里。

鸸鹋: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不过它比鸵鸟更高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不过翅膀和尾巴已退化,所以不会飞翔,但善于奔跑,有“飞毛腿”之称,并能连续长跑,因此赢得了“长跑运动员”的声誉。

鸭嘴兽:它是哺乳类却会下蛋,它最主要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亦兽亦鱼,而又非兽非鱼。它是水陆两栖动物,它通过下蛋繁殖后代,但它所孵出的小鸭嘴兽又是哺乳的,因此,生物学家经过多年的争论,才将鸭嘴兽列为世上稀有的“卵生哺乳动物”。

树袋熊:与我国大熊猫相媲美。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孩儿脸,一个黑黝黝的大鼻子,一双黑豆似的圆眼睛,两只毛茸茸的短耳朵,一身又厚又密的灰色毛,滑稽可爱、憨态可掬。它们虽然属于走兽,但几乎从不下地行走,它们吃在树上,睡在树上,以树为家。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很古老。

教师提问: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试着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解释一下。

电脑展示:大陆漂移的图片。

分段提问:

1.澳大利亚大陆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的?

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3. 引申思考: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大陆,还有南极大陆,为什么澳大利亚大陆有那么多特有动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呢?

学生活动:讨论。

学生回答:

1、6500万年前。

2、会减缓生物进化的速度。如果这些动物又没有生存的天敌,就能够生存至今。

3、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老师补充小结:由于澳大利亚远离其他大陆,海洋阻碍了各大陆间的动物迁徙与交流,使旧大陆上的高级食肉猛兽,如狮、豹、虎、狼等无法自己远涉重洋来到这里,也使这些古老动物得以保存至今。所以独特位置是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得以保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板书:位置——孤立于南半球海洋上

总结过渡: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面积76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居一方,独立发展。长期以来,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演化缓慢,又没有大型食肉天敌的侵扰,许多珍奇的原始动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现在,我们一起来体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真实含义。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模拟播音员给大家朗诵课本74页资料。

师生互动:老师提问,学生齐答来帮助学生抓住资料当中的关键词语。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有多少种其他大洲没有的植物?

学生齐答:9000种。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有多少种其他大洲没有的鸟类?

学生齐答:450种。

老师提问:全球有多少有袋类动物分布在这里?

学生齐答:全球150种除了南美洲有几种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板书:种类繁多

过渡:参观完悉尼动物园,下面我们去墨尔本,参观牧羊场。

电脑展示:墨尔本《牧羊场》的图片和视频。

教师讲述:这是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的牧羊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设置悬念:澳大利亚盛产羊和羊毛,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然而①澳大利亚是从何时开始发展养羊业?②又是谁最先把羊这种澳大利亚大陆原本没有的动物引入这块乐土的?

学生回答:18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者随船带到澳大利亚29只绵羊。

教师提问:为什么澳大利亚非常适合绵羊的生长和繁殖呢?

学生:气候、地形适宜。草多,没有大型食肉动物。

电脑展示:展示《澳大利亚地形》空白图。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的地形东部、中部西部有什么差异?

学生回答: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电脑展示:视频,补充大自流盆地相关知识。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位澳大利亚牧场主的话,如果仅从地形的角度来考虑的话,你准备把你的牧羊场建在何处?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可以一年四季露天围栏放牧。

电脑展示:《澳大利亚的气候》图片。

教师提问:说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位澳大利亚的牧场主的话,如果仅从气候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你又准备把你的牧场分布在哪里呢?如果综合地形和气候因素,你又有什么打算?

学生自由讨论。

学生回答:分布在中部、西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东南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西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

电脑展示:《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图。教师提问:澳大利亚的养羊业有几种方式?

学生:两种。一种粗放牧羊带,一种是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总公司的经理的话,如果你们公司主要出口羊毛和小麦的话,你觉得这些工业原料应来自于澳大利亚的哪些地区?

学生回答:东南部和西南部。因为那里是羊毛和小麦混合经营带。

过渡:同学们,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是多少呢?(120人/平方千米)你们知道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是多少吗?(学生看书了解2.5人/平方千米)是我国的1/45。澳大利亚国土面积是多少?(768万平方千米)由此,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澳大利亚的农场规模很大,一般可以达到几千公顷。这么少的人要管理这么大的农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呢?

学生结论:农牧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老师:时间差不多,旅行快结束,请学生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

思维拓展:澳大利亚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学生回答:

1.发展特色农业。

2.农牧业机械化,提高粮食产量。

初中地理课件(篇3)

一、分析教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本节其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而是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了人地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达到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我是这样确定的: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既是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故确定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我把本课教学设计成一课时,关于印度的水旱灾害首先通过媒体报道,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灾害的无情,接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分析南亚季风对降水的影响。关于印度农业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印度的年降水量与农业带的分布等,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演示与讲解更为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3.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初中地理课件(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您们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八)年级第 章第 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图、区域地理或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本节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促于学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为学好(区域地理)高中地理知识,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识:掌握地球与地图的知识,能初步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相关知识。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利用文字、图像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地理观测、实验、调查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知地理事物,积累地理表象;初步学会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形成自己的见解或成果,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交流表达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好奇心,提高兴趣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全球意识,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课的重点: 。

本课的难点: 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注意活动)

为了突破重难点,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我们知道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生存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激励竞争教学法(2)问题探究法(3)合作讨论法(4)趣味教学法

三、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到“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我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读图分析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展示法 归纳总结法

四、下面我重点说的是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内容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激情导入2.讲授新课3.课堂小结4.板书设计5.布置作业

各位评委,本节课,我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了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做到了教师有意沉下去,学生激情浮上来,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水平,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初中地理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

2.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3.培养识图能力。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已有所了解,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协作”的学习习惯。农业是很重要的生产部门,但要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农业分布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重点:农业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三、教学模式

这节课是基于局域网络下的“学”与“教”,上网查阅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和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开展教学活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如下。

四、教法设计

本节课利用网络,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实现知识的落实。

五、教学过程设计

授课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网络应用分析导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和农业有关,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回忆。复述。创设情境,引起兴趣。新课探究(过渡:农业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我们先来谈谈农业与我们的关系。

(一)农业与我们〖明确〗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教师小结)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培养表达力。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我国的种植业分布在哪里?以种植什么作物为主?为什么这样分布,与什么有关系?2.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哪里?畜牧业的分布与降水有怎样关系?我国有几大牧区?都有什么著名的畜牧品种?3.我国的林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属于什么地形区?降水情况怎样?属于什么干湿地区?4.我国渔业是怎样分布的?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哪里?(教师评价、小结)〖明确〗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上网查询,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组查一个问题。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把范围大的事物缩小化。创设视觉平台。分析我国的农业为什么这样分布。(师生互动共同完成)学生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反馈练习

课本活动1(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读图分析、填图。训练读图能力。

课本活动2(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思考、分析、作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了解影响农业的因素除了气候、地形之外还有海拔。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查漏补缺,重申重点,进行爱国教育课外作业设计十年后理想农村的图画。创设学生大胆设想的平台。

六、板书设计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

农业与我们(二)

农业的地区分布1.农业1.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分布

2.农业的主要部门2.分布特点

3.农业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课件(篇6)

一、课标要求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概况不仅指黄河的水文特征,更指黄河的治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二、教学设计思想

《黄河的治理》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黄土高原。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应用,可自主推到、评估黄河的功与过,从而经一步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和谐人地观的形成过程。

学习“黄河的治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具体设计如下:

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现实,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

以教学重点为中心展开教学,采用观察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五)、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六)、教学准备:黄河多媒体课件、黄河壶口瀑布等景观图片及“中国地形图”等材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中央电视台黄河调水沙特别报道”的声像资料资料中白岩松说:“如果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母亲病了,我们要对她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黄河会治好了病有美了容。”据此提出问题:母亲病了,得了什么病?如何治疗?怎样进行才能做到既治病有美容呢?这一节课让我们来扮演医生,了解黄河,找出“病因”,“治疗”黄河。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为什么把黄河比做母亲?

教师提供资料:“我国干湿区分布图”“济南每年引黄河水5.4亿立方米”等饮水资料,刘家峡电站、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景观图片。

学生活动交流发言: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感性认识黄河功能、灌溉、塑造等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小结黄河的奉献:提供灌溉水源、提供水能、塑造平原等。

设计理念:通过了解黄河的奉献,激发学生对黄河的感恩之情,为下面“母亲病了”做进一步的感情铺垫。

一、黄河的概况

教师讲述:我们现在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首先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水系图”“中国政区图”“中国气候类型图”等。

黄河水系图

提出问题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那个海洋?上、中、下又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上、中游以河口为界;中、下游以孟津为界;主要支流游渭河、汾河等。

问题2:黄河流域地形、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气候区?

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图”,做出回答。黄河流域以高原、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主要有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山西省、陕西省、和河南省、山东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流经地区的气候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设计理念:通过读 “黄河水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与世界许多河流比较表和黄河水的景观图片。

提问:通过读图和表,你对黄河(水)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黄河含沙量大。

教师讲述: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这是母亲河的病,而且病的很严重,急需治疗。

二、黄河忧患

教师讲述:黄河母亲的“病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病因”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继续扮演黄河的医生,一起来探究。

环节1: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的“化验报告”——“ 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

问题1:黄河个河段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读图中年平均含沙量和年平均输沙量的数据,讨论分析数据的变化认识黄河各河段的泥沙有“上游较小、中游剧增、下游略减”的特点。

问题2:黄河下游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继续读图,仔细观察,认识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

环节2:

教师提供有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资料和下游地上和的视频“中国地形图”“黄河中游某地年降水量分布图”。

问题:黄河中游为什么泥沙剧增?下游为什么流域面积狭窄,并无大支流汇入?

学生活动:根据资料和所学知识探究(教师根据学情给予提示)。

探究1: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入手,探究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是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正因为下游形成“地上河”,所以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

探究2:

问题: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学生活动:读阅读材料结合活动题,认识黄河水灾危害之大,明确“地上河”河下游水患之间的关系。

环节3:学生归纳:黄河主要的“病症”是下游水患,其“病根”在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环节4:

问题: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

学生活动:在读“黄河的忧患”图,及教材P50-52活动中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黄河沿途的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等问题。

设计理念:

本环节采用了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景生活化,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由于内容较多,课堂时间有限,在内容处理上要注意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过渡:“黄河难治根在泥沙”,请同学们再次扮演黄河的医生,为母亲河开处方。

三、根治黄河

教师提供资料:最新的黄河调水调沙视频资料及数据,“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图,黄土高原植被变化资料。

问题1:“调水调沙”对黄河治理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认识“调水调沙”对治理黄河的重大作用。

教师讲述:“调水调沙”有效的治理了下游水患,治标不治本。

问题2:那么如何为黄河调理治本,治理黄河的关键——黄土高原地区呢?

学生活动:读“等降水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图”,讨论分析,得出治理黄河关键在于治沙,根被措施是在中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问题3:针对黄河各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如何开“处方”?

学生活动:针对黄河各河段提出相应的符合科学人地观的治理措施。

河段 开发利用与治理措施

上游 梯级开发。修水库、建立水利枢纽工程。

中游 陡坡植树造林、缓坡修梯田,沟壑打坝淤地等。关键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 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教师讲述: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变化的相关资料,了解治黄的成就。

设计理念: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观,选择新的热点素材对知识进行重组。目的有三:一、启发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水到渠成形成过年:二、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框架,突出重点。三、拉近学生与陌生知识之家的距离,是学生亲知善学。

课堂小结:

短暂的学习也许远远达不到你对黄河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黄河更多资讯,详情可阅读《黄河儿女》类报刊杂志或登陆黄河网等,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小论文或演讲稿、手抄报等适合自己的形式完成《我说黄河》,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黄河原来的美貌。

作业: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板书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黄河各河段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正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六、教学反思:

黄河的治理一课围绕黄河治理的措施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言,有的学生说黄河的治理要全流域多植树造林,有的说应不断加固黄河大堤,有的说应充分利用黄河水来灌溉西北干旱地区,还有的说应建更多的水库防止黄河泛滥等等。教师对这些同学一律给予肯定的表扬,反思之后认识到没有给予深入评价。

师生互动教学要体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上面师生互动活动似乎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理解尊重、平等对待的原则,其实并未做到:学生的回答都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这才体现教师在知识,同时教师又画龙点睛又凸显出教师的权威性。如上针对有的同学提出将黄河水用于充分灌溉西北地区,师可以表扬其点子不错,同时又要指出黄河水量有限,目前黄河上中下游河段时常断流,因而盲目发展灌溉不好也要合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黄河灌溉也要有度合理,使学生的认识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七、点评:

1、教师的教学设计能贴近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学生能有内容可回答。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发挥地理学科的特色,在指导学生读图、用图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较好地将“学为主、教为导”课程理念落到了实处。,

4、这节课也可能会出现不足之处:一是教学节奏出现了不够协调的现象,显得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二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还没有进行充分的预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教师如何进行讨论过程的引导关注不够。

初中地理课件(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

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2、教材处理

学生对于北京的这个城市,都已经有了多多少少的认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掌握,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基于此,我将让学生课前搜集材料,自学读图、探究、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强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建设的成就,从而了解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发达的现代化进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北京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点难点的突破:充分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通过地图、资料、视频等多种辅助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启发式讲述法、引导交流合作等。

三、说学法

自学读图、探究、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教学的创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为了避免一开课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沉闷气氛,我在课前先播放《奥运会吉祥物的宣传片》,开课后用问题导入,如:在动画片里你看到了什么?第29界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这样一问一答,学生的思路就被我带到了学习的轨道上,开始了北京之旅。

在出示课题时,为了渲染气氛,我同时播放中央电视台节目插花的视频,让学生对北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第二环节:组织活动学习新课

本环节我先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北京的位置。在学生探究前指出北京作为首都,除了和其他区域一样有海陆位置外,还有其自身的战略位置和经济位置;

在学生探究时出示北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北京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和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

在学生汇报时,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并强调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学生理解新中国定都北京的原因。

接下来进入北京职能的学习,为了让学生了解北京具有这些职能的条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如在了解北京是文化中心时,我列举若干项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任选一项介绍,在学生介绍时我适时地穿插一些小活动,如在介绍音乐方面时,学生可能会提到京韵大鼓和国粹京剧,可让学生试唱两句;

还穿插一些视频和音乐,让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用,同时这一活动又检查了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

在了解北京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时,我出示配以《故乡是北京》背景音乐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看谁认得多,再选择他们熟悉的一处作以简单的介绍,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强调有哪些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提出故宫面临的压力,让学生出谋划策。

在了解北京现代化进程时,我先播放一组北京现代化建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前面的图片风格有什么不同,然后跟学生强调把北京建设成为既具有古典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大都市才是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三环节:回顾活动测试应用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用一句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再让学生运用分析北京的方法分析描述家乡哈尔滨的位置、职能、历史和现代化进程。在学生汇报时穿插京哈铁路火车提速的新闻,从而说明城市交通的发展,进而将写一篇以《我的家乡——哈尔滨》为主题的短文作为课后作业。

第四环节:升华情感倡导行动

让学生说说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应该为奥运会和09年在哈尔滨举行的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做点什么?最后在奥运会会歌声中,用激励性的语言结束全课。

以上是我对《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这一课的设计,还很不成熟,恳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正,

初中地理课件(篇8)

[练习巩固]

课本:

P66-67活动题

调查身边的日本事物

思考:假如你是日本首相,依据日本自然条件你会如何发展日本的经济?

回忆,总结

学生看图思考

读图,说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

试着分析

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

学生回答:“不对”

认真观察

读图完成相应练习

讨论

观看视频

学生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回忆,回答

课后分组讨论学习

让学生了解学习自然地理的一般思路,也是归纳方法,实现技能的迁移、巩固

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学生兴趣的问题引入,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高度智力投入学习活动,而且是学习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培养运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述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直观感受

利用学生兴趣的问题引入,创设情境,同时充分估计了学生的回答,自然的实现教学内容的过渡

利用地图的优势,化抽象难以理解的或无法了解的内容以直观简洁的方式呈现

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应用资料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直接掌握知识,也作为参与教学的一种形式培养将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思考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改精神

不用成熟的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得完美与否并不重要,只要能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就是成功的。

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锻炼学生的思维,也学会比较法在地理中的使用及重要性

通过回顾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以结构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同时更好的理解地理事物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观点

“调查身边的日本事物”给了学生突破课堂学习的空间,使其能自主或合作式地了解我们身边的世界,让地理的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同时也体现地理就在生活之中的课改思想,锻炼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假如你是日本首相……。”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兴趣,同时也作为下一节课教学的知识准备。

初中地理课件(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步骤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

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

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南纬60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70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地理课件(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八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二战后世界的热点地区──中东,围绕中东之所以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逐一展开。本节课主要讲重要位置和石油资源两个原因。通过本节课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一则关于中东的新闻或一个与中东相关的词语。

(2)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3)能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两洋、三洲、五海”。

(4)能看图说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2.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地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时事的意识、热爱和平的态度,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

(2)难点: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中东石油对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但不稳定。因此,在教学中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过日本、东南亚等区域地理知识,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且具备基本读图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初一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较狭窄等因素,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用深情生动的语言导入]

地球母亲的孩子很多,却有一个孩子倍受灾难,频繁的冲突、战争,再有自然灾害的侵扰,本来干涸的身躯,又千疮百孔,被割被抢更是灾难深重,它就是母亲最关注的孩子——中东地区!(展示课题)课题质疑 通过深情生动的语言导入并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激发学生兴趣,为本课一个良好开端。

承转 [问题]这个地区在哪里?为什么把这个地区叫做中东呢?

中东包括这样一些国家和地区,请大家和西亚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

[结论]中东比西亚多了个非洲埃及,少了一个阿富汗。中东包括除阿富汗的西亚国家,北非的埃及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请注意看图上哪些国家是跨洲的?分别跨了哪两个大洲?(土耳其跨亚洲和欧洲,埃及跨亚洲和非洲) 巧制中东与西亚比较图课件,使学生很快明白中东的范围。

长期的热点地区 请同学看这样一组关于中东地区的新闻报道(请男、女播音员播报)

再看摄影师在中东大地上拍下的几幅照片。

这些报道和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这里战争频繁,所以成为世界的焦点,并且受到美国等大国的关注。)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中东的一名中学生,你有何感想?如果给你向所在国的领导人或世界人民说几句话的机会,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报道中都提到哪些战争?(两伊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巴以冲突)

[课件展示]中东——世界热点地区

一湾

两洋

三洲

五海

之地

教师转承: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中东战争是怎么回事?

[课件]关于两次中东战争的介绍

师提问:为什么中东的战争会有英国和法国插手?他们在争夺什么?(苏伊士运河)

师追问:为什么要争夺苏伊士运河?(因为这里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

师提问:你怎样来描述中东地区的海陆位置?

位于亚洲西部,欧洲的东南,非洲的东北(地跨三大洲)。

师提问:这一地区有哪些主要水域?(五海,一湾)

师追问:这些水域当中,哪些是相通的?通过哪些水道相通?(里海和地中海通过土耳其海峡相连,地中海和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相连,阿拉伯海和波斯湾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相连)

师追问:除了内部相通外,哪些水域还和外面的大洋相连?(地中海与大西洋,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相连)

[活动]完成第52页第1题第(1)小题。

1、里海介绍

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有什么重要性?

[课件展示]土耳其海峡图

[简介]是里海通往地中海的桥头堡。

[课件展示]苏伊士运海图和简介

师转承:看来,中东地区地跨三大洲,又通过五海一湾连接了两大洋,它的地理位置的确很重要。其实,它在历史上就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丝绸之路”、“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阿拉伯帝国的建立”都与这儿有关。)

师小结:看来重要地理位置确实给中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丰富的石油资源 刚才我们还提到了海湾战争,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场战争是怎么回事?

[课件展示]海湾战争资料

美国插手中东问题的关键性原因是什么?(石油问题)

[课件展示]

1、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

2、四个主要石油生产国

3、石油运输航线图

[讨论]1、中东石油在世界的地位;

2、中东石油的分布状况;

3、中东石油的主要输出路线。

学生代表回答:

1、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2、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课件展示]波斯湾图文介绍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日本、美国、英国石油公司的总裁,要从中东进口石油,最短航线需要经过哪些海峡、海洋、运河?

师小结:由此可见,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中东的石油资源,以美国为首的这些国家在中东有着很大的利益可图,因此,他们要干涉中东事务。

[课件展示]美国发动海湾战争的深层目的。

[讨论]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据估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其它地区的石油储量只够开采15年,中东的石油储量可开采80年。如果中东石油用完,其经济将如何发展?

[课件展示]“石油美元”

(发展旅游业,发展信息产业,发展交通运输业,振兴民族工业……)

总结 今天我们分析了中东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请大家注意,从我用的形容 词来看,这两点都是这个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这些优势条件在给它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麻烦,因此,大家今后一定要客观的看待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

作业:

1.完成课本中活动题空格填充。

2.搜集中东水资源和文化方面的资料。

3.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一封关于协调解决中东事宜的信。

中东地区除了具有地区优势以外,也有阻碍其经济发展的不利方面。水资源和文化差异同样使其成为世界焦点,具体怎么回事?请听下节分解。 设置悬念,引 起学生再学习的欲望。

初中地理课件(篇11)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 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 教育,环境 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 地理 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 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由于学生在小学过平面图的知识,本章一开头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引入,目的是引起学生读图的兴趣,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地图的重要性"(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图也可以,笔者此次采用的是所在学校的校园图),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 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比例尺部分的 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应用。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阅读地图册上的三幅地图,学会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

第二个层次,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做一做"应用比例尺可以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用比例尺公式可以做换算:

(1)一直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

(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

(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第三层次,比例尺的大小,通过对相同图幅的 "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关于两幅图范围的大小、所表示的 地理事物的详略程度、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得出:

(1)如何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2)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即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愈大。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总是觉得有事可做。

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 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教材首先明确了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它们是:一般定向方法:无指向标的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示北方。经纬网定向方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 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因此,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根据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让学生认识并总结在方格状或圆弧形(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上,经纬度递变的规律。这一部分 教学可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设计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地图上的比例尺,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地图上的方向,第三课时学习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和一些实践活动。

活动的设计的原则是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准备一些材料,帮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具体的有创造性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创造一个既有个性学习,又能互相帮助、合作学习的氛围。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发挥。

关于地图比例尺的 教学,直接用校园平面图导入,因为是学生身边熟悉事物,学生感觉即亲切又好奇,找自己班级的教室,实地测量自己教室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对平面图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兴趣,自然的进入了比例尺的 教学。教室长和宽测量出来以后,让学生运用小学所学平面图的知识,计算一下图上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把教室的各种图形画在纸上,并算一算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离多少分之一,这就是所画教室平面图时的比例尺。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然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分析地图比例尺概念所孕含的三个层次。

第一步:先自己阅读关于地图比例尺部分的教材,找出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看看地图册上的地图。用三种方式表示出来。

第二步:利用课文中的"做一做"指导学生量算图上直线距离,运用比例尺换算成两地实地距离。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比例尺大小的比较,这是比例尺 教学的难点。突破的方式是认真分析比例尺的公式----一个分式,比较教材"做一做"中的三个比例尺,让学生用学过的数学概念来判断分式的比值,确定比例尺的大小。最后结合读图,可得出比例尺大小和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

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 教学,从校园平面图中教室的具体方位和路线,引入地图的方向的判断。运用计算机课件使知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首先使学生明确三种定向方法,举出用每一种的例子。例如城市交通旅游地图(北京), 教师提问某一地名所在位置(如颐和园)学生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作出回答,要求详细用到地面的八个方向,即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对于有指向标的地图,通过阅读校园平面图和教材中的某村平面图,使学生能够根据指向标指示的方向判断方向。

"有经纬网的地图"这一部分 教学可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用简图的形式用计算机课件复习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然后用教材中方格状或圆弧形(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让学生认识并总结经纬度递变的规律。

图例和注记的 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使用图例和注记。可以采取先让学生阅读P19有关内容,然后打开地图册,找出图中用图例表示的 地理事物。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直线比例尺

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的培养

〈 教学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 教学手段〉教材P17图2。3北京地图和图2。4中国地图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直尺,圆规,米尺,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

〈 教学过程〉

(引课)这是一幅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谁能辨别出它们都是校园的什么 教学设施?(操场、篮球场、食堂、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会议室、礼堂等)请找到我们教室所在的位置?请两位同学上来,用圆规和直尺测量一下这张图上我们教室的长和宽?请另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我们教室的实际长度和宽度?

(学生活动)请大家一起计算:?算一算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离多少分之一,也就是计算一下图上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这个数值就是比例尺。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用公式表示就是:

( 板书)第二章 地图,第一节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

(提问)比例尺有几种表示呢?

(学生活动)请阅读16带框的黑体字" 地图上的比例尺"用文字表示? 用数字写出来?直线式? (由学生回答)

打开地图册,任选三幅图,请三位同学,分别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表示比例尺。

( 板书)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提问)比例尺有什么用呢?

(学生活动)完成P16 "做一做"

(小结)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量出两地的距离,可换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提问)如何辨别比例尺的大小呢?

比较P17"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在那些方面的表现不同?

初中地理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以及高原、丘陵的等高线图,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大洲主要地形的分布,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

关于海底地形的知识,课文主要讲了两点:

(1)海底与陆地一样是高低起伏的;

(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点。对于海底地形,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大陆架的有关知识。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法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可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认识海底地形也是高低起伏,复杂多样的。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明确大陆架的含义,了解海底地形组成。

读图巩固:看“海底地形示意图”,说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材分析

课文在讲述五种地形的形态时,没有对每种地形的形态作具体描述,更没有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只是结合地形景观图,从海拢高低和地面起伏状况两方面作了简单的比较。这样编写的意图是:(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适当降低了难度;(2)加强 教学内容和直观性,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地形的定义,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一部分内容出现的 地理概念,除“山系”外,都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出现的地名,今后分区 地理中还会再现,这里不必要求学生都记住。

关于“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总体教材分析

前一节概述了地球的海陆面貌,本节则对地球的面貌作具体的描述。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它是影响自然环境及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形这一节内容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有“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海底地形”三个标题,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态特点;第二,在世界地形图上了解主要地形的分布。其中,“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也是 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法建议

充分利用 地理景观图,以景观图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为出发点,首先以直观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再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差异,通过复习支配地形形态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海拔和相对高度(坡度),用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数值大小,来概括地形的特征,使学生头脑中既有生动的形象,又能根据一定的思路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概念,为在地形图上识别各类地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后让学生列表比较、归纳五幅地形的特点,边回答边列出下表:

理想的课件锦集11篇


若想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不妨看看“理想的课件”这篇文章。教案和课件是每位老师在新学期开始前必须准备的东西,每位老师都需认真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教案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读起来轻松愉快的文章,您可以与朋友们分享一下哦!

理想的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自觉向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艰苦奋斗精神。

2、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 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3、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 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行和必要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显示《愚公移山》 寓言故事,设计问题:这则寓言故事赞扬了一种什么精神?

活动一:展示本课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初步了解教材的 知识内容。

展示搜集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格言警句。除了课前显示的故事和教材列出名言警句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 ?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0---- 122页,讨论如何正确认识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代代相传的精神,从古代到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 再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艰苦奋斗得到了发扬光大。

(3)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 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哪些目标没有完成 呢?

(多媒体显示)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活动二:关于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问题,有这样的两种观点。(讨论)

活动 三 探讨两代“铁人”精神的。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3页,王启民的事迹。

提出问题:从两代铁人身上,我们能看到新时 期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发言,老师 点拨。

活动四:艰苦创 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如:在井冈山时期表现为井冈山精神,延安大生产时期的延安精神。那么艰苦创业还有哪些表现?

1、说一说:在青少年中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表现有哪些?举例说明。

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加以举例分析,老师点拨。

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肩 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代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是积 极进取的精神。我 们青少年应该从现在开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就要努力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开拓创新的能力。

理想的课件 篇2

七上语文知识点

1、《在山的那边》: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2、《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3、《生命

生命》:(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些本来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

4、《紫藤萝瀑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5、《童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6)驱(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4)[项]颈,脖颈。

(5)[强]通“僵”,僵硬的意思。(6)[素帐]未染色的帐子。(7)[徐]慢慢地。(8)[唳]鸟鸣。P20(1)[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1.“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2.“说”通“悦”高兴的意思

3.“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4.“不”通“否”表示否定的疑问 5.“匪”通“非”非常,很 6.“知”通“智”聪明 7.“乌”通“无”没有 8.“裁”通“才”仅仅 9.“反”通“返”返回

童趣

一、主要实词

(1)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4)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5)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6)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7)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8)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二、主要虚词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助词,的。其,它的。代指“藐小之物”。)(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代词,指蚊子。)(3)徐喷以烟。(以,介词,用。)(4)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于,介词,在。)(5)蹲其身,使与台齐。(其,代词,自己。)(6)以丛草为林。(以,介词,把。)(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介词,被。)

6、《理想》:(理想),多么诱人的字眼!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

7、《短文两篇》: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尝试(第一次)有时需要勇气,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8、《人生寓言》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9、《我的信念》: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竟然把自己看得如此(平凡)。10《十则》: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语言简练,含义深远。

《论语》十则 P43(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3)[时习]时常的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孔子的学生。(8)[吾]人称代词,我。(9)[日]每天。

(10)[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P44(1)[信]真诚,诚实。(2)[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3)[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与体会。(4)[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5)[殆]有害。P45(1)[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现在山东泗水)人。

(2)[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3)[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4)[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5)[弘毅]刚强,勇毅。(6)[凋]凋谢。

(7)[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1、《春》:(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青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这一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

12、《济南的冬天》: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

13、《山中访友》:只要你(“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那(“山中的众朋友”)就会一个个向你走来,与你互诉心声。这种(童话)般的世界,正是本文作者所(经历)并用(动情)的话语向你描绘的。

14、《秋天》:诗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你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能看见(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

15、《古代诗歌五首》:这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

16、《化石吟》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17、《看云识天气》: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

18、《绿色蝈蝈》:你听过(知了)唱歌、(蟋蟀)鸣叫吧?你看过(蜘蛛)辛勤织网、(蚂蚁)满载而归吧?也许还玩过贪食的(花金龟)、挂着灯笼的(萤火虫)吧?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是人类亲密的朋友。听,(蝈蝈)又开始唱歌了。

19、《月亮上的足迹》: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飞上月宫)。如今,幻想已经变为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

20、〈山市〉:(“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许多人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壮观的幻景;(“山市”蜃楼)你可能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里,(蒲松龄)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奇异的图画„„

21、〈风筝〉: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22、〈羚羊木雕〉: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已有了主见。有时候,对某些问题,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本文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23、〈散步〉: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24、〈诗两首〉:(母爱),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下面两首诗,就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

25、《〈世说新语〉两则》: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

26、《皇帝的新装》:一个一眼就可看

穿的骗局,竟然畅行无阻,最终演出一场(荒唐的闹剧)。读完这篇(童话),我们首先会嘲笑(那个愚蠢的皇帝),不过,如果注意到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几乎(人人都违心地说假话)这一现象,我们的思考也许能更深入一层。

27、《郭沫若诗两首》:夜空,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亲切。诗人以新奇的(想像),融(天上地下)为一体,描画出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着(自己的理想)。

28、《女娲造人》:(人),是从哪里来的?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创造人的传说)。这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改写的。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美丽的(童话),有(诗)一般的境界,(“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在其中,最终汇成欢快的强音。

30、《寓言四则》: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理想的课件 篇3

手段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

1、朗读训练。

2、理解诗歌的主旨。

3、赏析诗歌的语言。

第一课时:

“拿出堂上练习本”请3位同学上黑板注音,加分,并要求其他学生在课文找出并注音。翻到第29页,把生字朗读一遍。

5、串讲1—3段(15分钟):

来,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梳理1—3段的意思。教师先读一遍第一段,“这里运用了修辞手法了吗?什么修辞手法?分别把理想比作什么?”然后板书。

第二段,同学们先读一遍。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和第二句、第三和第四句有什么特点?“是不是前面一句的“温饱”是后面一句的开头呀?有同学知道

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吗?”然后板书。

第三段,同学们先读一遍。“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把理想比作什么?”

放映第四页幻灯片。“1—3段分别用什么形象比喻理想?”

布置作业:

1、星期五布置的预习作业,没有完成的同学回去完成;完成的同学可以补充一下作业,使作业更加完整。

2、练习册、抄生字。

第四段:“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把理想比作什么?”解析一下后两句。(但是理想有时候是海天相接的那条弯弯的线,我们只能远远地看见,而靠近不了,这里不是说理想不能实现,而是说理想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然后板书。

第六段:“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板书。“最后两句怎么理解?好,我们看完第七段再来分析。”

第七段:“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板书。“好,回到刚才那个问题,获得是什么?收获是什么?”播幻灯片第5页。

第八段:“前2句,在理想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不幸,但是理想的信念又使这些不幸者重新找到希望和出路。大写的人是指什么?是指伟大的人。所以这里说了理想可以让平凡的人变得伟大。”然后板书。

第九段:“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理想让罪人、浪子重新做人。”板书。

第10、11段:学生先朗读一遍。“理想有可能被玷污、人们甚至会失去理想。失去理想之后,英雄会退化成庸人,庸人失去理想之后只能一辈子忙忙碌碌、平平淡淡又无所作为。所以这2段告诫人们要坚守理想。”板书。

先朗读一遍“一二句说明了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也就是说人们树立了理想,并为之奋斗,最终理想会变成美好的现实。最后2句描写了光辉的前景,鼓励我们树立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

“同学们在第一段的末尾写上分段符号,如此类推。”“抄完笔记,请听老师说一说老师的理想,老师在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大概是的时候就确立了当老师的理想,我凭着这个理想,考上了大学。我认为教师就是我梦寐以求的职业。现在老师也在努力地当好一个老师。这就是老师理想的故事。心里一直想着这个目标,并做出符合这个目标的行为,你的理想最终会实现的。”

布置作业:

1、练习册2、预习第七课《短文两篇》,抄生字,抄课文注释的四字词语及解析。3、收堂上练习本。

若时间有多,就讲堂上练习本上的三、四题。放映幻灯片。或放映幻灯片第七页(比较阅读)。

理想的课件 篇4

《理想》教案   月9日  星期六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二、关于作者: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县人,生于1931年。早在解放前,他在成都二中读书时,就是一个追求光明、酷爱文学的少年。他加入了进步学生团体“十月读书会”,并在进步报刊上发表文章。新中国成立时他17岁,正在四川大学农化系读书。他痛恨自己的地主家庭,决计脱离它而独立生活,毅然辍学前往山区当了小学教员。1952年转入四川省文联搞专业创作。 1957年1月,流沙河、白航等四位年青诗人在成都创办《星星》诗刊。 “反右”开始,《星星》被指控为“反党刊物”, 1979年底,身穿破棉袄的流沙河又回到《星星》编辑部。他一边在复刊后的《星星》作编辑工作,一边勤奋地写作。22年的灾难,不仅没有使他消沉,反而使他的诗更充满激情,更深沉感人,…… 三,自由朗读课文正音正词: jī hán   lí luàn   zhuì lián   yuǎn xín   jué jiàn  饥 寒    离 乱     缀   连     远   行     倔  强 diàn wū   yuàn hèn   pá qiè   zǔ zhòu   nón yīn    玷   污   怨   恨    扒 窃    诅 咒     浓   阴 hǎi tiān xiān wěn   làn zǐ huí tóu  海  天   相    吻    浪   子 回  头   lù lù zhōn shēn  jué chù fén shēn   kě wàn bù kě jí    碌 碌 终    生     绝  处  逢   生      可 望   不 可 即  四、听读录音: v     (1)、读准字音 v     (2)、把握语调,音律,节奏 v     (3)、区分句子中的词语轻重缓急 v     (4)、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 五、探究: 1、本文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历史意义                                 (2、3)    理想的意义  (1)               人格意义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                             (4、5、6、7)                                                                   (12)                                  人生意义                                (8、9、10、11) 2、研读,悟诗理:     这首诗意蕴丰富,蕴涵了深刻的哲理,你们是否都读懂了呢?请细读诗歌,勾画出自己不懂得地方,并在小组内交流。请组长将交流会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在纸上,然后在全班交流。 (1)1、第一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和顶针的修辞手法    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    这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了统领的作用。 (2)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 (3)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从历史的角度谈理想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4)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与第一节联系在一起,    一、二句与第一节相似:理想使人明确方向    三、四句与“黎明”相比较: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5)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     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     c.理想使人永远年轻     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总之,理想给人力量 (6)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要想实现理想,必须付诸于实践。我们在经过无数次的追求之后,在洒下数不清的汗水之后,获得的是一种理想实现之后的喜悦和成就感。正如《在山的那边》中所说:“在不停地翻过无数次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7)、为什么理想带来的荣誉是“副产品”?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8)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不幸”就是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  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9)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 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 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 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

理想的课件 篇5

(一)知识目标:

1.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把握诗歌意象,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2、理解诗歌的主旨。

① 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

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1、范读 。

最好由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正音、正字、释词。

3、默读 。

2、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4、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

第2―3节:“年代”“古今”“历史”等词语,“理想的历史意义”

第4一7节:“导引方向”“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说的是理想可以明确方向,要有坚韧毅力;“微笑”“倔强地”“天真”“洗濯自私心”“副产品”“不幸”等词句,“理想的人格意义”

第8―11节:讲述有理想的人,就算浪子也回头;没有理想的人生将会怎样,将碌碌终生。“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12节: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理想的课件 篇6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及作者 老舍),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与学情

1、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编者把本文安排在第三单元,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2、学情 全日制阶段目标第四阶段(7-9年级)的学生能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 解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

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济南的秋天》,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二)、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把这篇课文放在本阶段初期学习是合适的,能够培养学生的热爱之情,体悟作者之思。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制定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如下。

知识与能力:a、学习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及情景交融的写法。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a、学习怎样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景状物。b、通过视觉、听觉及朗读,感悟济南冬天独特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河山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①教学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的方法。②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教法学法

1、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课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坚定的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最终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说学法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发现、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采用默读法,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不回读,全神贯注的读,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找出能够支撑作者说法的地方,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老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解题思路:让学生先读再说,甚至用多种形式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句的妙处。

(3)使用探究法,老师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评价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哪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相符。

设题目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式将一改以往的老师把学生的思维给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前几天本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设题目的: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写完后让学生交流,老师予以鼓励,达到本课高潮。

3、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见解都予以肯定)

4、反馈练习让学生讨论: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题目的:让学生领悟散文的特点、结构及抒发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理想的课件 篇7

1、请学生讲讲“我和月亮的故事”,同时其他人作出评价和建议。

2、把月亮做成椅子,躺在上面肯定很舒服。

3、千万年来,月亮就这样一直不停地变啊变啊,她变到了小朋友的梦里,变出好多有趣的故事:

4、评价:介绍自己或他人月亮的特征。

5、月亮你好

6、什么时候,蓝色的天空成了蓝色的海洋?星星们变成了淘气的小鱼,在月亮琴的音乐里快乐的起舞。

7、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是否积极主动。关注全体学生,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8、月亮也很调皮,你看它都干什么了?它穿着睡衣准备睡觉,拉来白云做被子。

9、钓星星、游泳……

10、我们经常在一个节日见到这样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时候?——“中秋”“元宵节”。

11、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觉得月亮很神奇。猜想着一定是天上有一只大大的天狗,把月亮一口一口咬成这样的!这就是“天狗食月”的故事。(图片)真有趣!

12、我和月亮

13、教学准备:

14、学生创作表现(背景音乐)

15、记号笔、水彩笔或油画棒等常规工具。

16、在绘画操作层面,本课以油彩分离法为主,但不需要过分强调技法操作要点。方法虽然相对统一,但要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最大可能。如讨论“哪些颜色可以用来画月亮”,首先就从色彩上解除传统的约束;为学生提供的色彩纸盒颜料,也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偶然性,课堂会出现一些有争议的色彩搭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不要太注重于“该”或者“不该”,而是从画面的故事和效果出发,让学生自己来感受“合适”或者“更好”,同时也允许有一些反常规的想法,来满足画面故事的需要。所谓教学的“有法”“无法”都在教师的智慧把握之中。

17、教学反思:

18、活泼、互动、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19、创设情境:

20、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和月亮变化的科学原理。

21、夜幕降临,世界慢慢地安静下来,鸟儿们静静地站在枝头,仰望天空,他们在等谁呢?(星星出现)是星星吗?星星出来了可他们还在等待。等谁呢?让我们一起轻轻呼唤,月亮——月亮——瞧,她出来了!

22、长大后小朋友们也可以像设计师一样通过自己的设计来实现自己关于“月亮的梦”。

23、月亮有时像微笑的嘴巴,有时像弯弯的眉毛,有时又像一个大圆盘。

24、课件。

25、展示与评价

26、画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27、月亮变成了月亮灯为远航者指引方向。

28、下面赶紧拿起你的画笔,和你的月亮玩起来吧!

29、教学目标:

30、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自然,尊重自然,热爱月亮背后的文化。建立自然、我之间的积极情感。

31、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月亮梦,看他们都梦想着跟月亮玩什么呢?

32、呀,月亮拿了什么呀?她要干吗?哦!喂完奶,月亮还给小鸟讲故事呢!

33、拟物的造型表现方法。

34、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月亮上走一走呢?自古以来登月一直是我们人类的梦想,早在1969年美国人就驾驶飞船登上了月亮,在月亮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我们中国也在进行登月研究,说不定第二个登上月球的就是我们中国人,说不定就是你。

35、气球,像泡泡一样飞上去……)

36、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自己独特的想象,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月亮形象与故事。掌握用油彩分离法表现云彩和背景的方法。

37、月亮的变化

38、祝瑞涛:

39、弯弯的月亮,在星星的陪伴下,挂在深蓝的夜空,多漂亮啊!你喜欢吗?为什么?(交流)

40、老师上课平实,教学风格随和,亲切自然。教学准备较为充分,教学导入简洁有效,教学过程完整,教学环节清晰,教师能亲身示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品基本完成。

42、将作品在教室进行展示,引导孩子仔细欣赏每一幅作品。

43、你心目中的月亮又是什么样的呢?(交流)

44、其实跟月亮亲近还有一种方法,有些艺术家就用他们的设计来实现了与月亮亲近的愿望。

45、教学重难点:

46、生活中的月亮工艺品。可以用艺术的形式实现自己的梦想。

47、在我们的传统节日里,圆圆的月亮还表达着合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49、可月亮为什么老在变呢?

50、拓展延伸

51、月亮形的房子,住在里面就像嫦娥住在了月亮上。

52、人们的探月梦。

53、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54、据科学家研究,月亮是不会发光的。在月亮和太阳中间有一个地球,他们转呀转,有时地球会把手向月亮身上的光给挡住,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就一会是圆的,一会是弯的。

55、月亮

56、童趣天真的新形象。因此,要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包括想象、表现与评价。不要过分关注学生画面的完整与鲜亮,而要站在尊重学生个性表达的立场上仔细阅读每一幅学生作品,去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去寻找画面中创造性的本质所在,然后加以肯定与提出建议,满足孩子发展的真正需要。

57、教学过程:

58、教师示范

59、月亮为什么会变

60、教学重点:观察自然界中月亮的形象特征与美感,欣赏相关于月亮的作品,了解各种月亮的造型方法与特点,激发学生展开大胆想象。

61、看看你画的月亮,你想和她玩什么游戏?还想邀请谁一起玩?

62、舒展地参与想象与交流,想法独特有趣。

63、瞧,到了天上,小朋友终于见到了月亮,他们正跟月亮玩什么游戏?

64、想知道老师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吗?

65、月亮真可爱有着红扑扑的脸蛋。

66、学生创作表现,画出月亮的独特形象。

67、画月亮

68、月亮、我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出积极的情感。

69、完美,但要有个性、有创造,能表现自己独特的想法。教学具有拓展性。

70、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理想的课件 篇8

1、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4、认识本课5个生字。

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

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一、导入、质疑。

1、导言:“风筝”同学们并不陌生,放风筝是许多同学的爱好。今天我们学习“理想的风筝”一课(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

2、质疑:如,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二、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带着疑问听读思考。

三、学生谈听读后的感想,就读前疑问谈谈各自理解。

教师相机介绍作家苏叔阳的一些情况,使学生知道,作者曾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和绝症的折磨,因而对刘老师了解更深,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更浓、更重。

四、指导自学,合作探究。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阅读提示”,自学探究。

(1) 本课“阅读提示”中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些“自问”有什么特点?

(2) 鼓励学生学习“阅读提示”的方法,通过给自己提问题,思考解答学习课文。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掌握文章内容重点。

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

五、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主体部分。

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自问。

如:(1)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写了什么事,每件事写了几层意思?

(2)作者写人物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热爱、尊敬、怀念了刘老师什么?

(3)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

(4)怎样理解课题?

2、按照“自问”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1) 指导方法:先找出有关句段;再读那些句段(反复地读,边读边品味);思考并说说对“自问”的理解。

(2) 点拨、指导,通过群体评议,归纳总结。

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选材是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作者写自己的心情、想法。

这样写人,一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对工作和生活强烈热爱、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质更鲜明突出。三“我”在其中地写,通过衬托更强化了刘老师的美德和形象。

写“我”的心理活动“后来我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刘老师的课讲得好,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影响至深。这也是在暗点文题——在“我”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升起了理想的风筝。

刘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六、有感情地朗读、品读。

七、作业。

理想的课件 篇9

2012—2013上学期期末寒假作业初一语文祖

一、名著阅读:《童年》(32开,横格笔记本)

读书笔记要求:

1、阅读延伸:了解作者基本常识,并就作者的历史资料、奇闻轶事及写作背景、作品内涵等做出整理。

2、经典记忆:以节选摘抄的形式,记录优美的语言、警句。

3、细点品评:精彩片断内容概括,人物性格的归纳。

归纳主要人物(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两个舅舅、小茨冈、好事情)的性格特征及其相关情节。示范:阿廖沙——吃苦耐劳——捡破烂,帮助外祖母减轻生活重压。

二、背诵默写:

1.大纲要求背诵的篇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木兰诗》《口技》和课后十首诗),开学小考。

2.默写:每背诵一篇,都要完成默写,请家长签字。(340字稿纸,整体装订。)

三、字词:(340字稿纸,整体装订)。

1.依照大纲要求用正楷正确书写汉字,规范、端正、整洁。

2.作业:每天书写一页七下课后读读写写的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词和词中间空两个格。

四、写作:5篇作文,要求:全部记叙文,不少于600字。(340字稿纸,整体装订)

1、《好书相伴》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有好书相伴的日子,充满了书香„„请以“好书相伴”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爱使我》

成长、战胜困难与挫折、走向成功„„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爱。爱来自我们身边的许多人。爱伴随着我们成长。请以“爱使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抒写真情。

3、《春节漫记》

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细心探究起来,几乎每一件都包含这丰富的文化内涵。请以“春节漫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4、《我渴望》

渴望表示急切的盼望。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有人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友谊、平等、成功„„所以内容肯定是积极的、未实现的愿望。请以“我渴望”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5、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们一直在追问、在寻找。其实,幸福原来就是父母给你的一杯清茶,老师给你的赞许的目光;幸福原来就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幸福原来就是亲近自然的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五、推荐书目(选读):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骑鹅旅行记》《丁丁历险记》《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环球八十天》《汤姆叔叔的小屋》《汤姆.索亚历险记》《契诃夫小说选》《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草房子》《成语故事》《中国民间故事》《再见了,可鲁》《拿破仑传》《射雕英雄传》《史铁生散文精选》《文化苦旅》《周国平散文》《三毛散文》等等祝寒假愉快!

理想的课件 篇10

作者:乔仲宁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中要讲真话、吐真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自然大方,还要耐心倾听、进行评价。

2、使学生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并树立良好的理想观。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继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并使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与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并树立崇高的理想,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名人从小就树立起崇高理想的事例及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2、创编自己的的理想“名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咱们今天上课来点儿特别的,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歌,请欣赏。

1、(歌)《少年强》

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呀?是的,这首歌也是老师最喜欢的一首歌,歌中传达的是少年从小就要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不断努力,因为只有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那么什么是理想呢?

学生回答(相机点评)

(理想可大可小,可远可近。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有可能实现的想象。理想是一种对未来的想象,但是,并不是任何想象都是理想。理想既不同于幻想,也不同于空想和妄想,是一种正确的想象,不同于幻想、空想和妄想,是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理想是希望实现的,又是对别人、对社会有益处的。)

2、闭目静思,畅想理想。请闭上眼睛,静思“长大后,我要成为一名……”,请睁开你明亮的双眸,坚定的把你的的理想说出来吧!(指名说、大声对自己说。)

点评:如医生: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职业理想 建筑师:呀咱们祖国的建筑还真离不开你这样的人,我仿佛看到了一座座美丽的建筑都是你设计建造的呢

大老板:这个想法很实际,祝你梦想成真。教师:赵老师真心希望你能成为我的同行。

科学家:科学家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但我相信你的未来不是梦 ……

二、为什么会有这个理想

小结:听了大家的理想,我真实地感受到理想可以平凡也可以崇高,可以深远也可以浅近,但我更高兴的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有理想的少年,可是,你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呢?(幻灯?)接下来,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促使你们产生这些理想的故事吧。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如果说不上来时放幻灯)过渡:(一个人的理想,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也许是缘于一个感人的故事;也许是受一个人的影响;也许是因为看了一本书;或许是因为一则新闻;甚至是受到了一句话的启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背后的故事)

2、再放幻灯引导

图片1“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这是郝副营长的的理想。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图片2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亲身感受到国人的愚昧、麻木,毅然弃医从文,用文字唤醒国民的心灵,用犀利的笔刺向敌人的心脏。

图片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89年前13岁的周恩来”—语惊人,掌声四起。我们不会忘记周恩来为实现他的理想而刻苦读书的历历往事:

图书馆,他专心致志,如饥似渴;旅行途中,他争分夺秒,不知疲倦;

“大江歌罢掉头东”,他东渡日本,为的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他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为的正是中华之崛起……

读书,他不满足于学校,他投身社会,深入群众,向工人学习;

读书,他不满足于国内,他放眼世界,投身巴黎公社,洋为中用……

读书,周恩来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为以后的革命工作打下了竖实的基础,也让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更坚定了他的共产主义信念。

“志当存高远。”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有了恒久的精神动力。名人的理想是那么的崇高,那种奋斗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3、教师示范,学生倾听

师打出PPT,边讲述自己的理想:

我 的 理 想

理想是每个人一辈子的追求目标。有了理想,生活才有方向,学习才有动力,人生才有价值。在黄老师童年的梦中,理想的光环时刻映照着我。它是我的精神动力,引导我一路前行。

刚上小学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个老师站在讲台前,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一朵朵鲜花的时候,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那时,我特别想长大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于是,我从那时起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我十九岁那年,光荣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4、学生再一次说理想产生的缘由。(看了他们的故事,谁愿意接着分享你们的故事)

点评:你是一个能清楚认识自我的同学 能讲得更生动、更具体、有条例,有中心

正是因为你有这样的亲身体验,讲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时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灯塔 你能发挥自己的优势,祝你早日成功。

你能把自己的爱好变成自己终身的理想,信念,真了不起 ……

三、自选话题,分组交流

过渡: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今天我们理想的小船马上就要启航啦,六个人一个小分队,每个队推选一名船长,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指南,说说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然,你能说出指南之外的方面更好,船长先说,其他同学根据你对船长的了解,帮忙补充。温馨提示: 讲者:(1)讲真话、表真情。(2)有中心、有条理(3)态度自然、大方。(4)语气、语调适当。

听者:(1)耐心倾听给予回应。(2)积极思考提出建议。你认为他还可以如何努力?

接下来我们以《理想从这里启航》开展交流会,看看哪个船长带领船员表现得最出色。(学生分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师生评议).生1:

每个人的一生不一定都是辉煌的,但都有各自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不分高低,不分贵贱。只要心中有个理想,它就会促使我们前进,走向成功。

或许是老师的教导,或许是家庭的熏陶,在我幼小的心灵蓬生了一种理想——当一名教师。

记得有位老师说过:“我愿用博大的胸怀去爱每一个学生,愿把我的聪明才智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学生,”当有一天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会自豪地说:“我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伟大称号。”可想而知,当一名教师是多么光荣与自豪。然而,从古到今,也是有多动听的诗歌赞美伟大的教师。所以,我相信教师这一职业是最辉煌,最灿烂,最崇高的,他们用自己一生默默地给学生传授知识与人生的哲理。所以,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

既然,我的理想是一名教师,我们就要让它实现,要实现就会有付出,要付出就要有行动,因为理想的实现不是存在于等待中,所以让我们学好知识,为祖国的明天担起新世纪的重担吧!

生1评价: 我觉得这个同学表达很自信,态度很大方。

生2评价:我觉得她表达非常流利,语句非常优美,我想她应该在课前是很认真进行准备的。

生3评价:她不仅说出了自己的理想,还具体谈到了如何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而且语言非常优美。生4评价:我觉得她有些字音没读清楚,读到“我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伟大称号”时不够激情。

师:那你能不能试看看?

生4激情地读出“我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伟大称号”。……

四、汇编成册,教师小结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各自的理想,倾听了你们关于理想的故事,还感受到了大家为理想不懈努力的决心,老师感到十分欣慰,虽然最后只有船长代表发言,但我相信每一位船员都付出了努力,课后大家把文字填入指南中,小组汇编成册,那将会成为鞭策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也会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

指 南

我的理想: 所需条件:(如:知识、身体素质......)我的优势: 我的不足:

如何扬长避短,实现理想: 创编自己心中的理想“名言”: 师:让我们携手共进,把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快乐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未来的每一天。(〈〈放飞理想〉〉音乐起,全班合唱)

老师再送给同学们几句格言,给同学们自勉。

出示课件五: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

——中国 张海迪

光辉的理想像明净的水一样洗去我们心灵上的尘垢。

——中国 巴金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古希腊 苏格拉底

五、板书设计

我的理想是什么?

我的理想 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

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理想的课件 篇11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1、通过关键的语句,探究全诗的脉络,理解诗句蕴涵的哲理。

2、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

3、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词典上说,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花样年华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的《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学生听读、欣赏。

2、学生诵读:

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3、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1、品读课文,逐段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研讨诗歌的思想及形象化语言:

第1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⑵理想使人斗志顽强。

⑶理想使人永远年青。

⑷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1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理想,“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理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的理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理想。如果说人生是海,理想便是照亮航程的灯塔;如果说人生是桥,理想便是默默支撑的桥墩;如果说人生是路,理想便是黎明开启时的启明星。因为有理想,人生才充实;因为有理想,人生才美好;因为有理想,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转正外贸工作总结优选

转正外贸工作总结 外贸工作总结 06-28

乡镇卫生院长述职报告合集

乡镇卫生院述职报告 06-28

花店开张的祝福语集锦66句

花店开业祝福语 有关花店开业祝福语 06-28

5分钟岗位竞聘演讲稿范文

分钟岗位竞聘演讲稿 06-28

坚持理想作文汇总8篇

坚持理想作文 06-17

考试祝福语(篇一)

祝福语考试 考试祝福语成语 02-14

防电信诈骗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电信诈骗学生家长 06-28

和老朋友见面的文案(大全61句)

老友相聚的文案 老友相聚朋友圈说说 06-28

安慰朋友亲人去世的话必备40句

安慰死者家属的暖心话 安慰别人的暖心句子 06-28

心情的日记合集

心情日记 06-28

表示一切都在变好的句子(分享44句)

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的句子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文案 06-28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