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小猴子下山教案

【#范文大全# #2024小猴子下山教案精华十四篇#】看一篇不错的文章吗看看“小猴子下山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 良好的教学课件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知识点和概念。如果您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启发那就是我的目的!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学重点: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习: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丁丁按时起床。

丁丁洗脸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丁丁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学生读。

5、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6、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7、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8、(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趣味浓厚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下山时,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看见什么都喜欢,但抓到这个丢了那个,结果一无所获,只好空手而归。本文图文并茂,语言简洁生动,五个自然段分别对应五幅插图,如同连环画一般使小猴的动作、形象更加直观化。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快两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识字教学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动作表演自主识字。但他们在认知方面比较直观,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学生对猴子的接触又少,对猴子的动作想象也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创设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和生动形象的插图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目标

结合本阶段识字和阅读的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借助图片,通过自主识字、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方法,会正确认读“猴、结、掰”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通过观察、范写、练写,能在田字格正确规范书写“瓜、非、常,空”等4个生字。

2、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分段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写字,教学难点是图文结合复述故事主要情节。

四、教法学法

依据本课故事性强,画面丰富,结构类似的特点,我将教学定为:图文结合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直观教学法。低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由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学法我采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法,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课文

所谓“万事开头难”,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我采用谜语激趣导入,吸引学生注意,然后问你们知道它是谁吗?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然后随机出示小猴子的图片问,谁能有礼貌地跟小猴子打个招呼?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小猴子的距离,重点强调“猴子”的“子”要读轻声。接着相机板书“小猴子”,并提醒注意“猴”的书写,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想办法记住“猴”字。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猴子,你觉得它今天心情怎么样?对了,它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它要下山去啦!我们也一起去,好吗?相机板书“下山”,学生齐读课题,教师用一句话过渡下一个环节:这只小猴在下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首先教师范读,并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多音字“结,只,空”。学生边听边标出自然段段,并找出与之对应的图画。接着学生再结合图画,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学习更有目的性,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然后检查学生字词学习,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由课件分组呈现课文中的生字。课件先出示第一组生字:结满瓜,引导学生分享识字方法,并进行扩词游戏,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其中多音字“”“结”可以放在具体词句中进行认读,“瓜”是独体字,要求会写,教师可相机指导“瓜”的书写,重点指导前两笔撇的不同写法。

再出示第二组生字:掰、扛、扔、捧、抱、摘、追、蹦,通过带拼音读,小老师领读,重点强调其中几个后鼻音的字特别要注意。接着师生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动词形和义的联系,带动作表演读,巩固加深印象。

本课以合体字为主,其中9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所以我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归类识记本课生字。经过这样反复的训练之后,学生不仅能够熟练认读这些生字,对识字方法的掌握也更加灵活。

(三)指导写字,练习反馈

本课要求会写7个生字,这个环节,我重点指导”非,常,空”三个生字。首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位置、占格以及字形结构特点,师生交流总结。

然后教师范写,点拨要点:

非:独体字,注意强调笔顺,两边的横要对称。

常,空:上下结构,注意上下两部分的中心对正,宽窄合适。

接着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过程中要进行个别指导,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并予以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写好汉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读文感悟,明确路线

首先指名学生分段接读全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小猴子下山都到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带着问题从文中寻找并提取明显信息。然后师生交流,板画山的路线图,引导学生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猴子、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等图片贴到路线图上,并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等带“子”的轻声读法。

再根据学生发言总结,以“小猴子怎么做”为线索,相机板书“掰,扛,扔,摘,追”等动词,帮助学生更清晰直观地了解故事内容。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画和板书,简单复述这个故事。这一环节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下一课体会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不专一的态度做铺垫。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我的板书设计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以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为线索,重点板书动词。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对故事的复述。板书如下:

掰玉米图摘桃子图摘西瓜图追兔子图

猴子图空手而归

扛扔捧扔抱扔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3)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爱小山公吗?那你们知道小山公住在什么地方吗?

教师来告知你们小山公真实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今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山公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首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在朗诵课文,画出生字,标出天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诵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榜首天然段

①、小山公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境怎样?它是怎样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扮扮演。

2、想一想教师方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天然段。

出示学习导游,指名导游。学习导游:

1、读一读:小山公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境怎样?

2、议一议:小山公是怎样做的?你以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爱情的朗诵边扮演这一段课文。

①、喜爱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能够自己学也能够小组评论学习。

②、学生报告学习成果。

3、咱们一同学习课文的第五天然段,齐读第五天然想一想,小山公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终的成果怎样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操练。(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络学生实践,说说自己平常干事情的时分有没有像小山公相同的做法呢?

学生查看自己平常干事的办法是否正确。

7、扮演课文内容。

8、幻想扩展:评论小山公白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山公第2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山公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并能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 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3.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 出示单字。先自己读一读,交流识字方法,再加上动作读。

2. 给生字找朋友。同桌轮流读词语,同桌展示,再小队开火车读。

3. 小西瓜出题。加上动作抢读出现的生字,再全班齐读。

三、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

2.练说量词。

学生回答后,一次出现经过地点的图片。练习填空: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四、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1. 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分析词语“掰”、“扛”及“又大又多”,指导朗读。

(2)这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先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再写它看见了什么,最后写它是怎么做的。

2.互助学习2-4自然段。

(1)在2—4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认真读,思考下列问题,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

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提示:小猴子走到 。他看见 ,非常高兴,就 。

(2)小组内交流,喜欢各段的同学分段展示,重点指出动词并指导朗读。

明确:区别“捧”、“抱”,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五、积累运用,“又()又()”。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板书)。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1)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2)我会说: 又( )又( )。

六、体会结尾,拓展练习。

1.小猴子见到这么多好东西,最后是不是高高兴兴回家了?为什么呢?

2.小猴子为什么空着回家了?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

3.看图复述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套用句式,同桌交流互助。

提示:小猴子下山来。他走到( ),看见( ),非常高兴,就( )。

他走到……

最后,( )。

4.通过这个故事,你学会了什么?

明确:做人不能喜新厌旧,做事情要专一。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5.练一练。

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后,妈妈对他进行了教育。他又一次下山来了。妈妈对小猴子说了什么?第二次下山,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发挥你的想象,续写故事,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七、写字指导——“兔”

1.观察字形,与“晚”的右半部分相近,但多了“、”。可理解为小兔子的尾巴。

2.交流笔顺、扩词。

3.师范写,生练习。

通过小猴子下山图导入,易让孩子产善生直观印象,简单明了的导入新课。

通过多种活动检查预习、巩固生字,夯实基础。

让学生明确本文的线索,使课文体现整体性。

量词的使用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里进一步进行练习。

课文的主要段落的内容、结构都是差不多的。因此首先让学生一起学习第一段,掌握分析课文的方法,然后举一反三,自主学习其余三段,充分运用自主互助模式。

课文中多处运用“又()又()”的词语。让学生体会这类词语的特点,并学会运用。

在分析结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并进行拓展——“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做?”为课后续写故事作业打下基础。

虽然这是一篇选读课文,书上并没有规定生字的学习,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写字教学,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平时又出错较多的“兔”。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5)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我们就来学习第13《小猴子下山》。

二、新:、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页,教师范读文。学生想:这篇文主要讲了一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

4、分段指名朗读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文的2、3、4自然段。、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课文,教育学生把道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①课堂作业本。

②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朗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带“一”的词语,指“一”的变调:

一天一只一块一斤一片

(2)指名朗读:小猴子看见好东西时,“非常高兴”,应满脸带笑地读,动作词要读清楚,最后一节要读出小猴子懊丧。伤心的心情。

(指名读--小组轮读一一齐读)

(三)讨论

为什么小猴子下山,最后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联系实际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像小猴子这样的事吗?以后打算怎么做?(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

:在我们的学习生括中,不要喜欢一样就丢掉另一样,一定要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做到有始有终,有明确目的。这样才能把事做好,有所收获。

(五)课堂练习

(1)(课堂作业)①,照样子把句子说完整。

(2)练习用“又......又......”说话。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7)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8个生字的字形,通过组词了解汉字的意思。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及词语。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及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和词语。

教学难点:

1.“非”字的笔顺。

2.“看”和“着”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二、学习生字。

(一)巩固生字、词语的读音。

(1)自己认读生字及生字单片上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小伙伴互读。

(3)电脑出示生字和词语,巩固练习。

①先出示生字:“看 非 着 棵 瓜 圆 回 可”这8个生字分别用8种颜色,教师说颜色,学生抢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②再出示词语:“看着 非常 西瓜 回头 可爱 一棵桃树 又大又圆”这7个词语字号相同,颜色不同,认读方法同上。

(二)巧记字形,了解字义。

(1)让学生自己动脑,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记忆字形。

(2)同桌小伙伴相互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

(3)请小组进行学习汇报。

“看”:kàn 可以用做动作的方法记忆:在阳光当头照的时候,伸出左手放在眼睛上边,再用眼睛往远处盾,“看”字的“ ”就是手,“目”就是眼睛。用这样的动作来记忆“看”字。组词:看书 看电视

“非”:fēi 学生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非。也可以用儿歌帮助记忆: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

组词:非常 是非

“着”:zhe 可以刚才学习的“看”字比较记忆,“看”字的第一笔改成“横”,上面再加上“倒八部”就是“着”字。也可以用儿歌记忆:歪尾巴羊,不象样,眼睛长在尾巴上。组词:看着 说着

“棵”:kē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苹果的“果”字,加上“木”字旁就是棵。儿歌记忆:一个果,落树旁,只能看,不能尝,这个字就是棵。

组词:一棵树

“瓜“:guā 很多学生都认识“爪”字,“爪”的第三笔“竖”改写成“竖提、点”就是“瓜”字。儿歌记忆:一蔓生三叉,当中结个歪把子瓜。也可以汉字表义的方法记:“ ”表示瓜藤和叶子,中间的“厶”表示藤上结的瓜。

组词:西瓜 瓜子

“圆”:yuán 是形声字,“大口框”是形旁,表义,“员”是声旁,表音。也可以用换部件的方法记:“公园”的“园”里边的“元”字换成“员”字,就是“圆”字。

组词:圆形主义 又大又圆

“回” huí 用儿歌记忆:外面一张口,里面一张口,大口吃小口,就是不念口。

组词:回家

“可”:kě 用学生认识的“哥哥”的哥来记,去掉上边的一部分,就是“可”字。也可以用学过的“河”字来记,去掉三点水旁,就是“可”字。

组词:可是

(4)指名读词语,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学生认识观察汉字的结构,看准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学生观察后,请学生说一说。

2.学生描红,边描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3.学生在书上空白田格上独立写一个,写后想出难写的字。

4.学生想出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着、瓜、圆”这3个字。教师提醒学生“着”字的第三笔是“撇”,这个字的横比较多,要写得紧凑些。“瓜”字要注意左边的“ ”和右边的“ ”像裙摆一样撑开,长短一样。“圆”字注意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

5.教师出示“非、可”两个字的单片,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非”字的笔顺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来写。“可”字的笔顺是一 可。

6.学生在书上书写第二个空白田格的字。

7.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

四、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在生字、词本上写作业。

2.完成课后练习3:用下面的字组词语。

(1)先读读题目要求。

(2)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

(3)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3.完成课后练习4:把这篇课文的内容演一演,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五、教师小结。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9)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注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

3、 了解故事内容。

4、 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

1、 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3、 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子?(可爱的、机灵的、调皮的……)把“小猴子”三个字读的可爱一点,谁来试试?

(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灵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

4、 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

5、 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准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 初读故事,借助故事图了解故事内容。

1、 (1)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_____”划出。

3、 摆放路线图。

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排一排。(听录音读)

4、 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时,看见了一只兔子。

三、 精读,学习1、2自然段。

(2)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是怎么样的?

2、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 )又( )又( )。师小结: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点。(翻开作业本P63,第三题)

4、正音“结”,懂意义,记生字。

5、(1)用“ 小三角 ”把小猴子的'心情标出来。

(2)用“O”把小猴子的动作圈出来。

6、引导学生抓住“非常高兴”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过程中,师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7、交流“掰”和“扛”,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师小结识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红,江(换一换)

8、我会说。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对第一自然段再次认知。

9、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1)在第2自然段中, 用“小猴子走到......看见...... 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一颗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什么。

5、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师小结识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换一换);“摘”,摘苹果,摘桃子,摘花(组词)

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7、比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关的。动作。(翻开作业本P63,第四题)

四、指导书写“非”“常”

1、学生观察,指导书写。

“非”:独体字,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第二竖比第一竖长,注意同样的笔画在同一个字里也有变化,在写横时,注意间距均等。

“常”:加上两根魔术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头”和“巾字底”宽度一样。“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

小朋友们,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的场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终的道理。

2.理解“只好,空着手……”辟词的意思,会看图正确选用动词“扛、捧、抱、扔、检、摘”,会用“又……又……”的句式说话。

(1)认读生字卡片,并组词读。

(2)看了课题《小猴子下山》,你有什么想问的?(小猴子下山干什么?最后结果怎样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学完了课文你就找到了答案。

(1)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猴子下山路过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读后讨论,师贴板书)

(指图)又( )又( )抓住了事物的不同特点,前后调一调意思不变。

出示课文作业4,谁能很快填一填。

地里的玉米又( )又( )。

地里的西瓜又( )又( )。

(2)小朋友们,小猴子下山来,看见这些东西是怎么做的呢?请看(出示图1)

③指名朗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想一想:小猴子先来到什么地方?心里觉得怎么样?(高兴)从哪句话中看出来?(非常高兴)该怎样朗读?(指名朗读)小猴子是怎样做的?(板书:掰)“掰”什么意思?(两手把东西分开)出示青菜,演示“掰”原意是把东西分开,也可以是把东西折断,课文中指小猴子把玉米从玉米秆上折断。(插图)

猴子走到( ),看见( ),就( )。

(3)①刚才学习第一段时,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板书: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再请你们(板书:找节),找一找在课文的第几小节,最后请小朋友们学文(板书:学文)想想小猴子走到什么地方,看见什么,怎么做。看图--找节--文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根据这个方法学习第二段。(出示图画)要求学生照学法自学第二段。

②师生讨论:小猴子又走到( ),看见( ),就( )。(板书:摘-扔一)

这时候的小猴子会说些什么?

(4)小猴子捧着又红又大的桃子高高兴兴地向前走,你看,它又于了些什么?(出示图三。四)

①我们已经学会了一种学习方法,首先干什么?(看图)指名说说图上画着什么?接着怎样?(找节)指名回答画的是课文中的哪几节?(第三、四节)最后怎样?(学文)

②请小朋友同桌之间一起读读这二节,再按刚才小黑板的'问题进行讨论,请学得最认真的小老师来教。(学生同桌学文)

③第三节请小老师提问,(内容见小黑板)指名学生回答,(板书:摘-扔)齐读这一节。

④第四节通过提问朗读教学:小猴子走到什么地方?(读文回答)看见什么?(读文回答)它怎么做?(读文回答)在“小猴子怎么做”的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板书:追)齐读这句话。(评读)

(5)小结板书。

从小猴这“三扔”中可以看出什么?(小猴子见一样爱一样,做事有始无终。)(板书:有始无终)

(6)①我们看见小猴这样做结果怎样?(一无所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板书:空着手)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加上“只好”?

②这时候的小猴子心情怎样?(板书:难过)看图五,从图上什么地方看出来?(齐读最后一节)

(7)你看(指图)小猴子下山时高高兴兴,课文中还一连用了四个“非常高兴”,回去的时候却那么难过。这时候,如果你在路上碰到小猴,你会怎么对他说?

小朋友们,小猴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有始无终,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我们可不能像j、猴那样,老师多么希望你们在学习、生括中能够有始有终,做任何事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把事做好。

①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②谁能表演一下这些动作?

③填在作业本上。

老师这里有许多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每个桃干都有一个秘密,谁能开动脑筋,解答问题,就能摘到桃子。

题1,葡萄又( )又( ),梨又( )又( )。

题4:想象填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一路上,一边走一边。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11)

一、激趣入课。

1、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

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猴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小猴子的家常常安在山上的树林里,可是,时间一长啊,小猴子就觉得树上的野果吃腻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

4、齐读课题:

(1)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谁,怎么读?

(2)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小猴子干什么,怎么读?

(3)再来一次,读出你独特的感受吧。

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注意:每个小朋友只能提一个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想想,你最想问什么?想好再问。

6、归纳问题并简单板书。(为什么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干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二、看图练说。

1、单幅图观察。

我会看,一幅图一幅图地出示:要求:

A、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还到过哪里?)

B、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的小猴子在干什么?

C、我会说:看图说词比赛:图上的内容真丰富,仔细观察图画,你能照这样说出多少个漂亮的词儿来?

2、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你又看出了些什么?(比比谁最聪明。)

(1)小猴子开始很高兴的样子,最后垂头丧气的。

(2)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猴子心情一定很好。

(2)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最后仍然空着手回去。

三、阅读课文。

这么有趣的故事,作者叔叔是怎么写的呢?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读自然段,评选段落朗读擂主。

3、阅读第一自然段:

(1)问一问:根据老师的提问读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师都提了哪些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2)议一议: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3)读一读:又大又多、非常、掰、扛——板书

(4)演一演:表演读。(重点:动作夸张——掰、扛)

(5)总结四步读书法。

4、阅读第二自然段:

(1)谁来做小老师,学着老师问一问?

(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又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3)哪个朗读大王可以为大家读一读?

(4)小演员上台演一演。

5、同桌自由选学三四自然段。

(1)同方商量选学哪段。

(2)按照问一问——议一议——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学习选定的段落。(一问一读——共议——一起读——一读一演。)

(3)迅速导读两段。补充板书。

6、共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2)讨论:小猴子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好东西,为什么最后却是空着手回家呢?

(3)练习用板书说话:

(小猴子下山来,它先____,它又____,接着它____然后它____,最后,____。)

(4)拓展:

A、这只小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练说:这是一只的小猴子,因为)

B、想象: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会对猴妈妈说些什么?猴妈妈又会说些什么?

C、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D、想象:又是一年过去了,夏天又到了,玉米、桃子、西瓜又成熟了,小猴子又下山来了,猜一猜,结果会怎么样?

四、表演朗读。

抽三人上台演,五个学生分读五段。其他人边听边看:谁读得好?谁的动作设计得好而且演得好?

五、积累空间

1、故事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2、老师把这么长的课文变成了一首儿歌,想读一读吗?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12)

一、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

拼字游戏:给“”找朋友。

1.先将“”分别与“工”、“奉”、“乃”组合,让学生念。

2.请学生读出字音,“捧”、“扛”、“扔”。

二、阅读课文。

1.要求一字一字读正确。

2.指导读流利。

出示第三节课文,学会读出节奏。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指导学生看词儿,读出句子的节奏。

各自读全篇;再指名轮读全篇。

3、述课文。

1).不看书说,记不清了再看书。(各自练习)

2).指名复述。

四、指导表情朗读。

1.第一节,语气像讲故事一样.

2.指导读“又……又……”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西瓜又大又圆

结合进行说话训练。

a.太阳____。苹果。

(提供主语)

b.独立用“又……又……”说话。

又……又……。

3.继续指导朗读。(第二节一第六节。)

“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示范)

“猴子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它会把玉米扔了?(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指导)

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它看见一只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觉得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口气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要读出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五、创造性复述。

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老猴子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老猴子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它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连贯复述。

〔板书设计〕

结合字词教学,指导朗读等活动,组成下列板书: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树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13)

一、激趣引入课堂。

(板画一座山)这是一座山,山上住着一只小猴子,(出示猴头)你们看它可爱不可爱?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去玩,临走时妈妈对它说:“你下山的时候……”可是小猴子根本就没听见妈妈的话,一溜烟向山下跑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初步理解文意。

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五幅图)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每幅图的意思说一说?谁能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回家路上)

下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五幅图的。

三、图文对照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一)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给课文划分小段。

(二)分小段读课文,用“谁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事”的句式说一说1~4小段的意思。

小猴子每到一个地方都想得到更好的东西,可是最后它怎么样呢?(什么也没得到)你是从哪知道的?指名读第5小节。

(三)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1.看图:小猴子每次到过的地方相同吗?它每次摘的东西,扔的东西相同吗?

2.指名再读1~4小段。

(1)从图上看玉米、桃子、西瓜长得非常好,小白兔也很可爱,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细读课文,找到“又大又多”、“扛着”、“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真可爱”。

(2)指导朗读,读好这些词和句子。(板书:掰玉米 扔 摘桃子 扔 摘西瓜 扔 追小兔 不见了。)

3.看图:前4幅图和第五幅图比较,小猴子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第五幅图小猴子的表情是什么样?问:为什么高高兴兴的小猴子最后变成这样了呢?(因为什么都没得到)为什么?同学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只好”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指导朗读好这句话。

(三)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妈妈曾经和它说了一些话,可是小猴子没听见,现在它落得两手空空很后悔,很想知道妈妈到底对它说了什么,你们能帮助小猴子,告诉它妈妈说的话吗?(揭示课文内涵,小结后板书:做事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

(四)再读全文,进一步理解文意。

(五)发散思维:下一次小猴子再下山时它会怎么做?板书设计

8.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会认并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会写“空”。

2.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4.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自读全文。

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

2.排列图片。

读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路线图。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块(),再走到一棵(),接着走过一片(),最后看见了一只()。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随机学习:掰、扛。

3.练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课文2.3.4段!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汇报。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4.练读2.3.4段。

(三)学习第五段,得到启示

1.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兔子也没有追上,你想想现在小猴子的表情?

2.为什么会这样呢?

五、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空”。

2.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精华水能代替精华液吗

美妆百科 04-15

回忆的味道作文二十篇

回忆味道作文 回忆作文 05-12

老公检讨书实用

老公检讨书 05-12

竞赛活动总结范文7篇

竞赛活动总结 05-12

动物园里的猴子作文精选

动物园猴子作文 动物园作文 04-17

集团会议心得12篇

集团会议心得 会议心得 05-12

和闺蜜闹掰了的伤感说说(收藏60句)

闺蜜伤感说说 05-12

2024记者年终个人工作总结简短

药房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助理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05-12

殡葬改革工作总结

殡葬改革工作总结 殡葬工作总结 05-12

中秋节的优美句子摘抄精选22条

中秋节优美句子 05-12

改名申请书(精品15篇)

改名申请书 05-12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