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新文化运动教案

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东方不败)如果你对“新文化运动教案”充满好奇请参考下面为你准备的资料,非常感谢您的到来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您带来新的启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 老师们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创造有趣的课堂氛围。

新文化运动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新编高一历史新教材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1)从近代反抗史的角度看,它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带来了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做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准备。

(2)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完整的近代思想发展史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对正确认识其发展规律具有关键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德育目标:

1、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3、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养成关怀民族、国家、社会的观念。

(3)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2、结合对本节内容作为社会文化现象是由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历史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辨证关系。

3、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4、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全面评价;归纳近代思想演进。

二、教材处理

1、将教材内容分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三部分。

2、补充一些历史原文资料如:《敬告青年》、《狂人日记》、《庶民的胜利》等。

三、教学方法

启发——发现式教学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

课前准备

1、教师设题:

(1)结合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可能性和必然性。

(2)结合材料,深入了解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和李大钊及其著作,将发现所得与教材观点相印证或对教材提出自己的批判性认识。

(3)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全面、恰当的评价;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

2、学生准备:学生按兴趣选择题目,分组查找资料进行研究,得出自己的认识。

第二环节:课堂教学

1、新课导入:导言式导入: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时候,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面临的仍然是破败的山河、颓败的经济、失败的革命、衰败的文化……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然而,桔逾淮为枳,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中国却是全然不成模样。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思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最终形成近代百年的继甲午战争之后的第二次民族反思。

2、新课学习:逐步设疑导学:

背景:

(1)结合以往所学,以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历次革命运动的失败。)回想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简单历程;(19世纪60—70年代、19世纪末、一战期间。)西方启蒙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斗争的实质是什么?(阶级斗争。)

(2)从哲学角度,解释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经济决定政治和思想文化;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思想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兴起:

概况: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地区从上海到北京说明了什么?(经济发展、政治中心、容易传播、影响力大。)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的阶级属性是什么?(前期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后期的李大钊等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4)对比辛亥革命前和新文化运动中对西方启蒙思想的利用。(政治、思想方面和系统性。)

(5)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是否正确?(不完全正确。本因是中西之间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综合对比。)内容:

(6)根据课前的准备,回答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以及反对的旧道德到底是什么?(资产阶级政治民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封建主义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7)如何全面认识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注意阶级性和辨证的观点。)

(8)概括新文化运动三个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理性分析。(见小结。);发展:

(9)如何认识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中国介绍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主流、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适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意义:

(10)结合课前准备,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正:思想解放、准备五四运动、宣传社会主义;反:前期结合政治群众斗争、形式主义偏向、资本主义范畴。)(11)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民主、科学、爱国、求是等。)

3、课堂小结:知识总结: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对中国社会的美好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导致了巨大的浪潮。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它对以西方先进思想为武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理性批判,但它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的运动,更重要的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它以民主、科学相号召,力图重建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标榜新道德,力图建立新的伦理和价值判断模式;它提倡新文学,力图改造反映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方式。新文化是对千百年来形成的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它体现了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近代人文主义精神。作为民主科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新文化运动后来宣传的社会主义思想,终于在中国化之后,引领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由和富强之路。

教材总结: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以任何形式设计本节知识结构

4、反馈实践:作业:

任选以下1题,课后完成小论文:

①结合以往所学评述中国近代思想的新陈代谢。

②仿效历史经验,从任意角度就中国当今发展献策。

板书设计:

略、

新文化运动教案 篇2

新文化运动幼儿园教案

主题范文

一、前言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主题活动来引导幼儿了解新文化运动,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和文化意识。本教案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旨在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歌曲、舞蹈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体验新文化运动所带来的变革与进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整体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历史背景。

2.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和文化意识。

3.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活动一:《我的时代我的梦》绘画比赛

1.目标:通过绘画比赛,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期望。

2.活动流程:

(1)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历史背景。

(2)给幼儿简单介绍绘画比赛的内容和规则。

(3)幼儿进行绘画比赛,表达自己对现代化进程的期望和梦想。

(4)组织评选,展示和分享绘画作品。

3.活动成果:

(1)幼儿对新文化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理解。

(2)幼儿通过绘画作品表达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二:手工制作《改革开放的奇迹》

1.目标:通过手工制作,让幼儿亲身体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革和进步。

2.活动流程:

(1)讲解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和历史背景。

(2)给幼儿准备相应的手工材料和工具。

(3)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制作代表改革开放成就的小物件。

(4)组织展示和分享手工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和学习。

3.活动成果:

(1)幼儿对改革开放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理解。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手工作品,让幼儿亲身体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革和进步。

五、活动三:《歌唱新时代》歌唱比赛

1.目标:通过歌曲比赛,引导幼儿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思潮和文艺创作。

2.活动流程:

(1)讲解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思潮和文艺创作。

(2)给幼儿准备一系列现代歌曲,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

(3)幼儿进行歌曲排练和演唱。

(4)组织歌唱比赛,评选出优秀的歌唱团队。

3.活动成果:

(1)幼儿对新思潮和文艺创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理解。

(2)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通过歌曲比赛,让幼儿体验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和文化创新。

六、活动四:舞蹈《青春舞动的时代》展示

1.目标:通过舞蹈展示,引导幼儿感受新文化运动中的青春活力和时代氛围。

2.活动流程:

(1)讲解新文化运动中的青春活力和时代氛围。

(2)给幼儿准备一段具有时代感的舞蹈。

(3)幼儿进行舞蹈排练和表演。

(4)组织舞蹈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舞蹈成果。

3.活动成果:

(1)幼儿对新文化运动中的青春活力和时代氛围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

(2)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表演能力。

(3)通过舞蹈展示,让幼儿感受新文化运动的青春活力和时代氛围。

七、结语

通过以上一系列主题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幼儿能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历史背景,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和文化意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体验到新文化运动所带来的变革与进步,从而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新文化运动教案 篇3

新文化运动幼儿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们认识新文化运动的由来和意义;

2.培养幼儿们积极向上,独立自主的精神气质;

3.让幼儿们了解民主和平等的重要性;

4.让幼儿们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5.让幼儿们了解妇女解放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1.新文化运动的由来和意义;

2.民主和平等的意义;

3.独立自主的精神气质;

4.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5.妇女解放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步骤:

1.热身活动:唱儿歌《学猫叫》;

2.讲解新文化运动的由来和意义,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讲解民主和平等的重要性,呼吁幼儿们尊重他人,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4.培养幼儿们独立自主的精神气质,让幼儿们独立完成某项任务,如整理玩具、自己穿衣服等;

5.组织幼儿们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幼儿们体验和他人合作的乐趣;

6.讲解妇女解放的重要性,呼吁幼儿们尊重女性,尤其是母亲。

四、教学评价:

1.通过幼儿们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程度;

2.通过幼儿们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民主和平等的理解程度;

3.通过幼儿们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具备独立自主的精神气质;

4.通过幼儿们的合作表现,评估他们是否体验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5.通过幼儿们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对妇女解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范文:

新文化运动幼儿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们了解新文化运动的由来和意义;

2.培养幼儿们积极向上、独立自主的精神气质;

3.让幼儿们了解民主和平等的重要性;

4.让幼儿们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5.让幼儿们了解妇女解放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1.新文化运动的由来和意义;

2.民主和平等的意义;

3.独立自主的精神气质;

4.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5.妇女解放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步骤:

1.热身活动:唱儿歌《学猫叫》。通过唱歌的方式带领幼儿们进入教学状态,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铺垫;

2.讲解新文化运动的由来和意义,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通过图片和讲解的方式让幼儿们了解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运动,以及它所带来的众多变化;

3.讲解民主和平等的重要性,呼吁幼儿们尊重他人,积极参与学校活动。通过小游戏和幼儿说说的方式让幼儿们明白民主和平等的重要性,懂得尊重他人,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4.培养幼儿们独立自主的精神气质,让幼儿们独立完成某项任务,如整理玩具、自己穿衣服等。通过小游戏和实际操作两种形式带领幼儿们明白独立自主的好处;

5.组织幼儿们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幼儿们体验和他人合作的乐趣。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带领幼儿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学会交流、合作、分工、互助等;

6.讲解妇女解放的重要性,呼吁幼儿们尊重女性,尤其是母亲。通过小游戏和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幼儿们了解妇女解放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女性,珍惜母爱和家庭和谐。

四、教学评价:

1.通过幼儿们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程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测试等方式来测试幼儿们的理解程度;

2.通过幼儿们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民主和平等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通过专门设计的活动和情景模拟等方式来测试幼儿们的理解水平;

3.通过幼儿们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具备独立自主的精神气质。教师可以通过幼儿们的实际操作来评估他们是否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

4.通过幼儿们的合作表现,评估他们是否体验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方式来测试幼儿们的合作能力和乐趣程度;

5.通过幼儿们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对妇女解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模拟、演讲等方式来测试幼儿们的理解水平。

上述是“新文化运动幼儿园教案”的相关内容和范文,主要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新文化运动,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精神,懂得尊重和合作,认识妇女解放等方面。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参考这份教案,为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文化运动教案 篇4

新文化运动幼儿园教案

主题范文

一、主题:培养幼儿的发展潜能

写作内容: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思想解放的浪潮涌现,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革命和青年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也积极参与并推动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本次教案主题以培养幼儿的发展潜能为中心,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其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一、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幼儿智力发展的核心。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创造性活动为幼儿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例如,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引导他们利用丰富多样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我们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自由发挥,不断试错,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除了注重幼儿的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外,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问题解决活动,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我们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勇敢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指导他们学会用理性思维解决问题。

三、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意识是幼儿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户外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团队竞赛,要求幼儿相互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我们鼓励幼儿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培养幼儿发展潜能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除了关注幼儿的智力发展,我们还应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品德和身体素质。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励志故事,传达正能量,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体育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锻炼身体,提高体能素质。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幼儿。

总结:

通过培养幼儿的发展潜能,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得以全面发展,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潜力,为将来做好准备。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通过这样一种教育方式,我们相信在未来的社会,我们的孩子们会成为具有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可靠和有价值的人才。

新文化运动教案 篇5

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概述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及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简述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会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灵活运用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会写说明文。

情感目标

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法选择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延伸拓展法???图示法

课前准备 故宫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组织与学生学习任务设计 相关预设 设计意图 反思与改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显示“故宫”全景图像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二、检查预习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2.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3(1)辨明字音。

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金銮(????)殿

(2)辨析字形卸--御????拢--珑????湛--斟????缀--辍

谐--楷????赐--踢????琐--锁????蟠--藩

(2)卸(推卸)--御(抵御)????拢(合拢)--珑(玲珑)????湛(湛蓝)--斟(斟酌)????缀(点缀)--辍(辍学)

谐(和谐)--楷(楷体)????赐(赐予)--踢(踢球)????琐(琐碎)--锁(枷锁)????蟠(蟠龙)--藩(藩篱)

3)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布局:全面安排。????肃穆:严肃而恭敬。????幽雅:幽静而雅致。????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语的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位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明确空间顺序。

(1)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2)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教师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五、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3)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同桌之间交流,选六位同学回答。

明确:(1)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2)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3)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教师总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六、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教师提示:可以试着以神武门为出发点,沿中轴线前行到午门,介绍沿途的建筑;可以以三大殿为中心分别介绍三大殿前后的建筑;可以以保和殿北面的长方形小广场为中心分别介绍广场以南的建筑--前朝和广场以北乾清门以内的建筑--内廷;可以按不同的功用将故宫里的建筑分成几组逐次介绍。

选四位同学口头介绍,其余同学评价。

七、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个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八、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这段话,指出其说明顺序,并画出说明这种顺序的有关词语。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两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片,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十五米,宽二十四米,深八米,蓝玻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提示: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陵墓,由南向北,依次介绍了石牌坊、墓道、卷棚小屋、陵门)

导学预设1:

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正确朗读字音,语句的节奏,作家作品介绍。

评价预设1:

学生分组分层量化评价,按1-6号分别1-6分的办法,同时对作答的学生做口头评价。抢答的形式更具竞争性。

导学预设2:

通过朗读,收集课文信息进行勾画,填写故宫布局图

评价预设2: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果的观察,发现评价点,针对特定对象作出评价,如谁回答准确,可以加不同分值

导学预设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语句,勾画出表明顺序的词句,学会准确判断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评价预设3: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果的观察,发现评价点,针对特定对象作出评价。

导学预设4:

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

评价预设3: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果的观察,发现评价点,针对特定对象作出评价。

导学预设5:

教师要对学生小组回答内容作总结,如本小组在学习中表现的是否积极,每个人是否按要求完成任务了,谁表现的突出,谁表现的不好,得分、失分原因,和其它小组比较还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等等。

导学预设6:

分析文章语言,让学生根据理解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情况做必要的总结,表扬优秀小组。

导学预设7:

学生提出质疑,发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评价预设4: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果的观察,发现评价点,针对特定对象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1:

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养成学会预习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2:

训练学生阅读和信息提炼能力能力

设计意图3:

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设计意图4:

1.让学生速度课文,掌握信息,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5:

.利用小组评价解决问题,通过评价引导小组派较低层次的同学回答,从而培养小组关注弱势,形成得分策略。同时也为较差学生建立自信和使他们感受成功快乐。

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以激励学生并引发互相之间的竞争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6:

虽然大的方向明确了,但细节上学生思路还不是很明确,所以提示思考方向还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打开他们的思路,也可以平衡各组的成果,增强竞争力。

反思与改进1:

让学生到黑板板书补充内容,更能能调动学习积极性

反思与改进2:

学生做导游,提示要注意顺序,说明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查阅资料

反思与改进3:

通过对课堂效果观察,口头即时激励性评价优于隐性量化评价,灵活量化评价更具调动性,分层评价应多引导,以内化为小组关注每个成员的主动行为,因此总结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反思与改进4:

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没有充分建立,所以在完成这个任务中,很多同学缺乏自信,更倾向于与同伴交流。所以培养自主意识还需要引起重视,独立思考、完成任务必须做到独立。口头激励的运用,效果明显,对学生树立自信有一定作用,需要教师有目的的去做这项工作。

反思与改进5:

有意识的随时发现评价点,并有目的的实施相应的评价,无疑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很好的方式,需要教师重视并加以实施。

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

(空间顺序)

课后回顾及反馈:

1, 突出说明文教学,让学生学会判断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2, 突出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作业批改记录:

学生作业上交及时,大部分学生作业工整,出现问题采取集中订正和个别辅导的方法。

侯晓旭

[《故宫博物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新文化运动教案 篇6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宣传西方思想的文化运动,它宣传的就是科学和民主的思想,这一次运动改变了众多的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就是陈独秀、李大钊。而李大钊也是五四运动的发起人,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重要改革,它们都在必须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那么,这两次运动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它们都是由同一个领导人所发起的。能够说,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基础,就是在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下,才会有如此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民主和科学,有这么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关心国家的命运,才会有人参与到五四运动当中去。因此能够说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民主之路,而五四运动则将这种民主思想化为行动。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之间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五四运动是一次流血的革命,而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改革运动,它们都发生在国家存亡之际,它们的目的都是救国。

新文化运动吹响了五四运动的前奏,而五四运动则升华了新文化运动,将新文化运动所宣传的民主思想带入了中国,这两次运动都是中国近代的民主运动。

新文化运动教案 篇7

众所周知,在我国近代史,经历了一系列黑暗的历史事件。而这一系列的屈辱和压迫,也促使了人们的反抗和斗争。新文化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轰轰烈烈的展开的。说起新文化运动,肯定都不会陌生。那么,对于新文化运动时间又了解多少呢?

据悉,新文化运动持续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新文化运动时间也分了两个时期,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时间是从19到1919年。当时的中国,人们遭受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同时还遭受了外来侵略的压迫。另外很重要的一点,随着外国侵略者的进一步入侵,也带来了许多国外的思想文化,人们越来越期望能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新文化运动前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后期时间是从1919年到1923年。新文化运动最大的贡献,就是对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进行了抨击,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口号。在新文化运动之前,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称帝,同时大肆宣传孔子的封建学说,从而期望透过这种文化,巩固自我的统治。受此影响,新文化运动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反对孔子。

当时很多人模糊了封建和传统文化的概念,认为旧的通通都是不好的,所以将很多传统文化的物质的东西全部销毁,十分遗憾。所以新文化运动时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

新文化运动教案 篇8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的运动,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领域,新文化运动也对幼儿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下面是一则关于新文化运动幼儿园教案的相关主题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主题】新文化运动幼儿园教案

【范文】

尊重个体,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新文化运动,对于幼儿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新文化运动的精神为指引,设计出适合幼儿园的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幼儿的个性发展并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案一: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目标:通过设计任务,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未完成的拼图,鼓励幼儿尝试合理安排拼图,聚集全班共同完成任务。

2. 探究:分小组,让幼儿们自主组队开展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例如“如何制作一份营养均衡的早餐?”

3. 实践: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进行实际操作。老师提供一些基本的食材和制作工具,鼓励幼儿们自己思考和尝试。

4. 总结: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整理并展示他们的成果。全班一起讨论每个小组的解决方案的优缺点。

5. 反思:引导幼儿们思考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他们的解决办法。

教案二:尊重个体,鼓励表达的教学方案

目标: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组织一个“我最喜欢的事物”的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幼儿们表达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描述。

2. 观察:老师用摄像机或者录音机记录下每个幼儿的回答,以便后续的评价和反思。

3. 组织展示:将每个幼儿的回答展示给全班同学。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者对答案进行评价。

4. 反思:让幼儿们思考自己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和感受,以及其他同学的评价。

5. 关怀:老师在班级公示栏上发布每个幼儿的回答,并鼓励家长们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相应的认可和关注。

通过以上两个教案的设计,我们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以新文化运动的精神为指导,希望能够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真正关注和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特点,让他们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教案 篇9

新文化运动幼儿园教案

一、教案主题: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

二、教案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目标和主要内容。

2. 培养幼儿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趣和关注,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文化意识和社会意识。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图片,引起幼儿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讲解新文化运动(2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目标和主要内容。并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幼儿们感受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3. 游戏活动(20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们进行游戏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竞赛等方式,让他们亲身体验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和理念。

4. 小组讨论(15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们分为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并就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

5. 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们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他们巩固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资源:

1. 新文化运动相关图片。

2. 游戏道具,如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

3. 分组讨论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是否感兴趣,参与度如何。

2.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是否能够理解并体验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和理念。

3. 幼儿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六、教学延伸:

1. 教师可以让幼儿们绘制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绘画作品,展示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理解的图像符号。

2.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参观博物馆等相关展览,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和体验。

七、教学主题范文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思想启蒙的运动。它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场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的运动。该运动提倡科学、民主、进步和个性自由,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封建主义的统治导致了社会的落后和困境,人民对于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不满日渐加深。同时,西方科学和文化的传入,使得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思考自己传统文化的弊端,并提出了改革的呼声。

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启蒙。它主张以科学为基础,推动社会民主化和人权意识的提高。运动发起人认为,只有通过自由思想和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国才能够摆脱封建的束缚,迎接现代化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批判,对科学和民主的宣传,以及对个性自由和人权的追求。运动的发起人通过自己的文章和演讲,揭示了封建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弊端,号召人们解放思想,追求自由与平等。他们主张全面的文化改革和社会进步,推动了新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唤醒了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改变了中国的思想和社会结构。运动的发起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思想和文化的基础。

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历史意识、文化意识和社会意识。让我们积极关注并传承新文化运动的精神,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文化运动教案 篇10

辛亥革命以来,以鲁迅等人为首的新式教育代表人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推陈出新的新思潮。如沉寂千年的死海水面上吹来的一阵清风,中国的传统迂腐的思想最后泛起了几圈涟漪。其中功不可没的就是胡适、陈独秀等人发动的新文化运动。

199月,《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被看做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原名为《青年》,之后才改名为《新青年》。想来,只加了一个“新”字,就是为了有别于旧社会上的抱着旧思想的年轻人吧。作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承载着人们太多的希冀和对未来的完美憧憬。最初,陈独秀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者,之后整个刊物的发行与修改都由他一手主办。之后因为陈独秀在北大任职的原因,《新青年》的修改部还从上海迁移到了北京。

同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第一次正式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理念,也就是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自此,民主和科学这两大旗帜在改革之风的吹拂下,飘扬飞舞,逐渐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在给予迂腐教条礼节以沉重打击的同时,还为人民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新青年》杂志的发行之所以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因为它如新式教育开出的一剂良药,从思想上将中国人民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赋予其新的生命。

总结精选(3):

新文化运动教案 篇11

《新文化运动幼儿园教案》主题范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和背景。

2.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改革。

4.了解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5.能够使用简单言语表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1.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和背景。

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改革。

三、教学难点

1.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2.简单言语表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实物法。

3.游戏法。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板书:“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新文化运动”。那么,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什么?

学生:五四运动是一次爱国主义运动。

教师:非常好,那你们知道五四运动的背景是什么吗?

学生:是因为北京的政府签署了一个不公平的条约。

教师:非常好,那么这个不公平的条约又是什么呢?

学生:是因为北洋政府把德国的权益交给了日本。

教师:非常好,那么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五四运动的结果是爱国主义情绪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发展。

2.新课内容讲解

教师: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学生:是从1915年开始的。

教师:非常好,那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呢?

学生:是因为中国经过了一系列的失败,比如八国联军侵略、甲午战争等等。

教师:非常好,那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呢?

学生:主要思想是改革传统文化,推崇现代文化。

教师:非常好,那么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对文艺、教育、妇女解放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非常好,那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呢?

学生:代表人物有鲁迅、陈独秀等。

教师:非常好,那么鲁迅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学生:鲁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对教育、文艺和社会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

教师:非常好,那么你们知道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吗?

学生: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中国人民开始强调自己的独立自主,反对一切外来的压迫和侵略。

教师:非常好,那么你们现在对新文化运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吗?

学生:有了。

3.活动拓展

教师:那么我们现在来进行一些活动拓展,分组让同学们分别扮演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用简短的言语表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学生:以表演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

教师:大家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教学效果评价

1.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思想。

2.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3.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文化改革的影响。

4.能够使用简单言语表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小编推荐

水的变化教案十一篇


导师每一学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表,每位导师都需要将教案课表设计得更加完善。编写出色教案课表,可以避免导师忽略重要内容。本文将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水的变化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水的变化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探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应用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铺垫

师:同学们,开始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对对子”。老师说前半句(1只青蛙1张嘴),大家说后半句(2只眼睛,4条腿)。比比谁对得又对又快。

(师生对对子)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为什么对得这么快?

引导说出青蛙的只数与眼睛数、腿数都存在的倍数关系。

(预设:1只青蛙有2只眼睛4条腿,所以青蛙眼睛的只数是青蛙只数的2倍,腿的条数是青蛙只数的4倍。)

师:根据青蛙的只数与眼睛数的倍数关系,请你们快速地算出6只青蛙有几只眼睛?60只青蛙呢?600只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6 = 12

2×60 = 120

2×600= 1200

师:我们再来根据青蛙的只数与腿数的倍数关系,快速地算出5只青蛙有几条腿?10只青蛙呢?20只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0×4=80

10×4=40

5×4=20

2、导入新课

师:其实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有一定数学规律的,那么这其中的规律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我们要研究的——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请同学们大声把课题齐读一遍。

3、围绕课题质疑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预设:积的变化与谁有关?变化规律是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设计理念:我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将纯粹的算式赋予一定的游戏乐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一) 研究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题,并借助老师提供的自探提示,比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1、课件出示自探提示【找学生读自探提示】

(1)从上往下观察第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第二个因数怎样变化?积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2)从上往下观察第二组题,第一个因数怎样变化?第二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有什么变化?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3)你能用一句话将两组题中已经发现的规律概括起来吗?

温馨提示:如果你觉得自己研究有困难,可以和同学一起研究。

学生自己独立观察与思考,根据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完成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

2、根据自探提示,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

(二)归纳规律

1、分层概括概括

(1)学生汇报自探提示第一题,总结变化规律。

(演示对比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

汇报时找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学生汇报自探提示第二题,总结变化规律。

(演示对比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除以几。说明0除外。)

汇报时找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整合概括规律

通过观察、思考用一句话概括已经发现的规律。 学生总结不完整时,讨论这个问题. 得出结论:(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汇报时找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记忆。读规律,把关键词加重着读。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自探提示展开独立观察,小组交流,体验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

(三)验证规律

师:学生都看出规律来了,那么这些规律是不是适合所有的算式呢?下面一起来验证一下。

①(课件出示)请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填空。

45×20 = 900 12×5=60

45×10 =( ) 12×20 =( )

45×2 =( ) 24×5=( )

②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每位学生各写一组算式,每组2个,看一看积随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

师 :既然许许多多的乘法算式中都有这样的积的变化特点,它就是今天我们探究的积的变化规律。

师 :同学们,祝贺你们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让我们一起自豪地把这个规律再读一读,注意把关键词加重着读。

【设计理念:通过两个练习,体验验证数学规律的过程。】

(四)小结探索方法

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对探索过程的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策略。】

四、运用拓展

师:下面我们就要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一次数学大闯关,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火眼金睛

1、判断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应该乘4 。 ( )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1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除以10 。 ( )

(3)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也一定扩大4倍。( )

第二关:灵活机智

2、根据8×50=400,直接说结果。

16×50=( ) 8×25=()

( )×50=1600 80×500=()

第三关: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米,如果长缩小4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开放、灵活性、启发性和挑战性。通过小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水的变化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尝试探究。

教学时,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在教学例3时,直接出示两组题,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让学生讨论:因数变化了吗?积变化了吗?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你能猜出现在的积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猜想的?让学生在主动观察、讨论交流、猜想验证等活动中感受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创设猜想与验证、辨析与交流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

2.注重规律的概括、总结与验证。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逐步探究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并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将规律从现象上升到文字表达。在此基础上,及时举例验证,强化规律理解,这样的探究过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突破了思维和认知的障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校组织同学们为灾区小朋友捐款,四(1)班同学纷纷捐出自己的零用钱,为灾区小朋友购买一些学习用品。请你帮忙算一算,一盒水彩笔6元,买2盒需要多少钱?买20盒、200盒呢?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

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师: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预设 生1:其中一个因数相同,都是6。

生2:另一个因数分别是2、20、200,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

生3:积也扩大了。

3.揭示课题。三个算式之间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例题算式没有以纯算式的方式呈现,而是结合身边的生活情境给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1.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积的变化规律。

(1)课件出示第一组算式:

6×2=12

6×20=120

6×200=1200

(2)学生独立观察并思考。

(3)请学生说说所观察到的变化。

(4)集体汇报:

预设 生1:第1小题和第2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10=20,12×10=120,第二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生2:第2小题和第3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0×10=200,120×10=1200,第二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生3:第1小题和第3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100=200,12×100=1200,第二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00。

水的变化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科技的进步,热爱科学。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画面并配解说。(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半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地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2、你们知道这令人惊叹的成就是怎样得来的吗?我们一起到《农业的变化真大》中找寻答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知课文。

2、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三、识记生字。

1、语境认读,在文中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发挥想像,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用水果形字卡做“摘水果”游戏,摘到水果的同学带领大家识记。

4、叫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四、对照插图,再读课文。

a)学生再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b)分段指名读。

c)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所画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小节?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哪些词比自己用得好。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可以这样指导理解:(1)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2)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

其它词语,也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自由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从哪看出农业的变化真大!

a)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突破教学重点。)

b)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明白了什么。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六、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后挂图,清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

(循序渐进,设计有坡度,便于学生感悟。)

七、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你觉得农业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该怎么做呢?

板书设计:

34、农业的变化真大

杂交水稻

先进的科学技术大棚

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水的变化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录像、图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竞赛导入:

1、课前轻松轻松,进行地理知识竞赛,顺势导入黄河的相关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了解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3、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了解她的过去、现在、共同设计她的未来。学生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过渡:要了解黄河,有什么好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了解。)

阅读课文时先学习生字词:祸河、乃至、侵蚀、开垦、亩、经营、不折不扣。

1、齐读。

2、开火车读。

二、了解黄河的过去。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通过默读,了解黄河的过去。

2、学生汇报。

3、体会“摇篮”的含义,通过联想、与现实生活联系来理解。

4、出示20xx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朗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样的摇篮多么让人向往啊!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黄河边变了,她变成什么样子呢?

三、 学习黄河的现在。(现状和原因)

1、学习1、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黄河变成了什么样子?

2、学生纷纷汇报。(注意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回答)

3、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摇篮”变成这样的呢?(请学生读第六自然段。)

4、同学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归纳为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

5、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从无奈到愤怒)

过渡:正因自然与人为的原因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愤怒了她咆哮了。你们希望我们的黄河继续这样狂躁不安吗? 你想她以后……

四、共同设计黄河的未来。(学习最后一段)

1、要治理好黄河,关键是什么?

2、为了治理好黄河,科学家们事怎样做的?

3、我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呢?(让学生各抒己见)

五、环保拓展:争做环保小卫士。

1、 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留意我们的周边环境,你们发现有什么环境问题,你平时是怎样保护环境?

2、 仅仅靠我们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人都行动起来,那我们的环境就会焕然一新了,今天我们指导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为环保出一份力,向社会个各人士发出我们的呼吁。

3、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呼吁写在卡片上,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4、检查个别呼吁词。

六、小结。

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身边的环境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水的变化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究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初步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培养探索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获得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能灵活地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

学校组织同学们为希望小学的小朋友捐款,四(1)班同学纷纷捐出自己的零用钱,为希望小学的小朋友购买一些学习用品。请你帮忙算一算,一盒水彩笔6元,买2盒需要多少钱?买20盒、200盒呢?

生: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提问: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预设

生1:其中一个因数相同,都是6。

生2:另一个因数分别是2、20、200,2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成20;2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变成200。

生3:积也扩大了。

2.揭示课题。

师:三个算式之间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操作指导

出示例题时,不要以纯算式的方式呈现,而要结合身边的生活情境给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活动1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积的变化规律

1.课件出示第一组算式:

6×2=12

6×20=120

6×200=1200

2.学生独立观察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组内交流所观察到的变化。

4.集体汇报:

预设

生1:第1小题和第2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10=20,12×10=120,第二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生2:第2小题和第3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0×10=200,120×10=1200,第二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生3:第1小题和第3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100=200,12×100=1200,第二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00。

5.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小结: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活动2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积的变化规律

1.完成“课堂活动卡”。(见本书160页)

2.总结规律: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这组算式都是一个因数不变,积随着另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即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活动3举例验证,理解规律

1.刚刚我们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规律,这个规律适用于所有的乘法吗?以17×12=204为例,保持因数17不变,把因数12分别乘10、乘100,看积是不是也乘10、乘100;以26×48=1248为例,保持因数26不变,把因数48连续除以2,看一看积是否也连续除以2。

2.学生通过计算验证。

3.学生自由举例验证。

4.小结:当我们从一些实例中初步发现一个规律时,一定要举例验证,当这个规律在各种情况下都成立时,我们所发现的规律就是具有普遍性的数学规律,我们就能应用这样的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操作指导

在探究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算式、发现规律、验证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板块三应用规律,及时巩固

1.巩固基础。

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24×50=32×50=64×5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积的变化过程)

2.练习提升。

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读题理解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针对重点予以强调)

2.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51页“做一做”1、2题。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例3 (1)6×2=12

6×20=120

6×200=1200

(2)20×4=80

10×4=40

5×4=20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水的变化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

2.初步获得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巧导新课。

1.口答题:

(1)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

(2)把7扩大9倍是()

(3)把56缩小8倍是()

2.找规律写一写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36=444444444

——————————————

——————————————

为什么这样写呢?(第一个因数不变,第2个因数是9的几倍积就是111111111的几倍?)从这个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乘法算式里积的变化是和谁有关系?(因数)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探究规律

(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组题,算一算,再观察这组题里面的三个算式里面的因数和积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1)出示题目

6×2=

6×20=

6×200=

(2)先自己算算,再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中交流你的发现,准备汇报。

(3)汇报:先说结果,哪小组愿意上来边指边说你们的发现?(不同的学生汇报)

师:能不能把你们的发现用一句话概括呢?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师: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4,积会怎样?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4,积乘5,行吗?为什么?

(说明这两个“几”是一样的数。)

(4)出示题目

20×4=

10×4=

5×4=

算一算,比一比,这组题目又是怎么变化的?

(5)小组内交流,汇报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有没有想说的?除以0可以不?(板: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就除以几)

(孩子们我们数学追求的是准确,简练。你能不能把这两句话合并为一句呢?)先独立想,再汇报。

2.总结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4)这条规律是不是真的适用呢,你能用这个规律写一组算式吗?

要求:同桌合作,左边的同学写一个算式,右边的同学运用规律写一个算式。比一比谁做的快。

(5)汇报

三、巩固拓展,巧用规律。

1.根据8×50=400填空

16×50=()8×25=()

()×50=12004×()=200

2.判断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应该乘4。()

(2)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8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倍。积扩大8倍。

(3)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一定扩大4倍。()

(4)两数相乘的积是20,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也扩大a倍,积就是20×a。()

3.填空

(1)一个长方形的宽不变,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2)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3)一个因数不变,把其中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4.51页2题

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了什么?

4×6=245×10=50

(4÷2)×(6×2)=24(5÷5)×(10×5)=50

(4×2)×(6÷2)=24(5×5)×(10÷5)=50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短暂的40分钟过得很愉快,你们开心吗?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五.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在乘法算式里,如果两个因数同时扩大2倍,积会()。如果一个因数扩大4倍,另一个因数缩小2倍,积会()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积______________因数

在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水的变化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教学难点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 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课后反思:

水的变化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一位和两位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既为学习简便运算作准备,也有利于以后学习小数除法、分数和比的有关知识,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能运用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发现商随着被除数或除数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等活动去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的认识,遵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实现为前提”的重要理念。为了完成以上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突破教学难点: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多元化互动,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中去。学生一方面尝试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合作意识,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归纳出商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设计:

从四个环节进行,首先,谈话导入,揭示新课。在这环节没有创设情景,我认为这种探究规律课,直接进行探究要好些,另外,本课内容较多如果创设过多情景,可能难以上完。所以我直接安排学生快速抢答九道题,然后由学生分类,教师顺势提问:你是怎么分类的?由学生说出:按被除数不变、除数不变、商不变分类。这样直接为后面探究进行铺垫。

第二环节,探究规律,建构新知。从三个方面进行。

1、被除数不变,商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要强细讲解,先要学生整体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被除数不变,除数从上往下变大了,商从上往下反而变小了,反之除数从下往上变小了,商反而变大了。然后再详细讲解从上往下怎么变化,由学生总结规律;从下往上又怎么变化,又由学生总结规律。最后要求学生把以上两个规律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及时练习,在这我设计了231÷11=21 231÷33= 231÷77= 这组题学生不可能直接口算,必须要用以上学习的规律才能简便运算,所以,计算后要学生说理,这有利于突破难点。另外,实物展示,把教材中枯燥、抽象的知识,编成学生亲身经历富有情趣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自觉、自主地完成学习的创新要求,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2、除数不变,商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先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适当点拨,由学生总结规律,然后练习巩固。在这我也设计了一组练习: 132÷12=11 264÷12= 1320÷12= 做题过程同上。

3、商的不变规律,完全由学生先猜测规律,然后自己用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论证规律,最后用语言总结规律。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同时乘几(或除以几),乘的数字或除以的数字一定要相同,并且问一问这个数字能不能是“0”?为什么不能为“0”?最后也象前面两规律一样练习巩固。

第三个环节应用练习,拓展提升。这环节有三题: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一共3题都是整十整百,设计此题有利学生运用商不变规律进行简便运算。也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2、谁是它的朋友。学生通过计算就会发现320÷80与160÷40、3200÷800,1800÷600与180÷60是好朋友,而360÷60没有朋友,孤零零的请同学们帮助它找到朋友。开放性习题要开放性的练,才能真正拓展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思维,找朋友习题的设计一改以往“一对一”形式,让学生领悟到这种开放题的实质——不对应,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这样“找”,为每个学生都创设了主动发展的空间。伴随学生情感参与的游戏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3、思考题,填空。即可以巩固新知,又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尤其是第四小题,可以同时填乘也可以同时填除以,后面正方形中可以填不为“0”的任何数。设计此题是为了更好的照顾每个学生,让学优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好,让人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提高。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体验。

在上新课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放手让学生能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去发现规律。该课的教学让我真正感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创造的主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氛围。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收获希望,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达到真正感受数学的魅力。

水的变化教案 篇9

片断

“角色”学习,自读自悟

一、范读(或听录音),感知课文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2、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3、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书自己明白了什么。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挂图,请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

四、小组互助,自学生字

五、积累词语

请学生在每段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并模仿课文中的句子造句。然后重点读读记记课后列出的四字词语。

水的变化教案 篇10

一、聚焦“摇篮”

1.知道什么是摇篮吗?一提到摇篮,你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景象?给你什么感觉?[温馨、舒服、留恋……]

2.曾经有人说,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你想到些什么?

3.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那摇篮一般的感觉。

二、检查预习,明确自学任务。

1.正音:*媲美 繁衍 侵蚀 开垦 *折腾 不折不扣[多音字正音规则记少不记多。]

2. 自由读课前连接语,提炼主要问题: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启示?实践活动。

三、提炼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谨严的思路。

1.呵呵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默读圈画,写感受

2.1 自然段

(1)数字背后,你仿佛看到怎样的黄河?( )的黄河

(2)每一次决口,多少房屋良田被毁,每一次改道,多少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这又是怎样的黄河?

(3)数字的背后藏着苦难啊!齐读。

3.5自然段

(1)感受对比手法。

(2)想象:高出10米,几乎相当于3楼的高度,逐年升高的黄河,需要不断增高堤坝,对百姓来说,什么感觉?苦遇上决口,黄河两岸的百姓就更苦了,他们会怎么说?这就叫——叫苦不迭啊!

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此时的黄河吗?

板书——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发现这句话,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板书忧患:曾经令人心驰神往,此刻却让人心惊胆战

小结:这样的总起句和过渡句,抓住了就可以把课文的内容提炼出来。

4.67自然段

(1)——黄河变化的原因与对策这两段也可以通过提炼关键句的方式说得更简练学生自读。

(2)提炼: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科学家设计了多种方案治理黄河。

(3)结合板书4个关键句,说说课文浓缩文。

四、细读6自然段,感受启示。

1.曾经的黄河是美丽的摇篮,哪里温馨,温暖,可后来竟成了忧患,魔都圈画写出祸患严重的句子,读读,说说启示。

2.汇报:

(1)对比“4000吨”“550万亩”与“许多吨”“许多亩”的区别,感受原文的准确,更好地写出黄河忧患的危害之大。

(2)“越”句式特点的发现。

师生配合读。

能向后推推看吗?

究竟谁是背后的黑手?

五、创设情境,说说启示。

1998年初,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63位院士联名向海内外炎黄子孙发出“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呼吁。假设你作为其中一位,见证了黄河的沧桑变化,你将向人们说些什么?

水的变化教案 篇11

设计理念: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熟练地应用到计算中。

2、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建立知识结构,学会归纳、总结、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5、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美。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58页例4,59页练习九的内容。本课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上几(或除以几)积也乘上几(或除以几)的规律,并能熟练地应用到计算中。

教学重点:

掌握并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教法与学法:

直观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的城市在市政府的治理下,环境越来变得越优美。各生活小区地面种上了花和草,路面铺上了水泥砖。发挥你们的才智,贡献出你们的一份力量。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块水泥砖6元,2块水泥砖多少元?40块呢?200块呢?……谁先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6×2=12(元)

6×40=240(元)

6×200=1200(元) ……

师: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6和2是什么?12又是什么?

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为了方便把上面的算式分别为(1)式、(2)式和(3)式。

如果把(1)作标准,(2)式和(3)式分别与(1)式相比,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

分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汇报讨论结果。各小组选代表来说一说。

(在汇报过程中,及时鼓励学生。)

最后得出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师:刚才我们是从上往下来观察的发现了积的这样的变化,那从下往上观察,用刚才比较研究的方法,比一比,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具体应该怎样比?你的发现是什么?

学生自由来说,然后把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谁能把刚才大家的研究总结一下?积的变化与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作最后的总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三、质疑、巩固新知。

刚才我们找到的变化特点,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具有这个特点哪?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办哪?(我们可以找一些乘法算式的例子用刚才的比较方法研究,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具有这个特点。)

同桌相互出题,共同验证。(数大时可以用计算器帮忙。)

汇报验证结果。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研究,你们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出这节课的收获。

(师:你们说的太棒了!祝贺大家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愿意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吗?那就跟我走吧!)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

1、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8×150=

4×50=

2、根据12345679×9=111111111,直接

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2345679×18=

12345679×27=

81×12345679=

12345679×( )=444444444

12345679×( )=666666666

3、59页2题

4、59页5题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乘几 乘几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 积

除以几 除以几

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要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口算、计算、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学生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兴趣很高,交流得也很积极,但是让学生总结出积的变化规律还是有些困难的。因而,我想到我们平时的课堂在学生的总结能力上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关注。让学习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这样,学生自然就敢于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了。

另外,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学生对于基础的练习能够运用自如,但是灵活度较高的练习却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在选择练习时应该关注练习的广度和新鲜度,让学生见多识广、灵活运用。

胡同文化教案十五篇


您可以考虑阅读一下“胡同文化教案”栏目小编认为它对您会有所启发,本文仅供参考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 教案和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

胡同文化教案(篇1)

内容预览:

《胡同文化》教案

教学目的:

1.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流露的情感,

2.学习作者用朴实雅致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虚实叙事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

1.通过具体词句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 的情感。

2.在了解文化这一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把握胡同文化的主要特点。

教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北京自古帝王都,自明代以来,它就是北方乃至中国最重要的都市,也是最具文化底蕴的都市。提起北京,除了老祖宗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迹外,我们自然会想起老舍笔下那生在皇城根下,住着四合院的老北京,提着鸟笼,穿梭胡同之间,养鱼养花的悠闲自在的生活。他和我们黄土高原上吼着秦腔,吃着黏面的陕西人身上透着不同的气质文化气息。这种感觉得出却道不明的东西是什么呢?汪曾祺先生把他归结为《胡同文化》。胡同也是一种文化?特别吧!让我们一起走进胡同领略他的文化内涵!

二、整体研读

大家知道这篇文章是汪先生为他的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北京就胡同天下有名,最能体现北京的民俗特点和市民生活特征。

1.阅读课文,思考:

(1)胡同是北京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北京城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什么?(像一块豆腐,四方四正)

(2)在作者的眼中,这四方四正的形式,仅是事物存在的一种方式吗?(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3)这篇序言从内容上写了两方面的内容是什么?(介绍北京的胡同、受胡同影响的不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观念)

(4)胡同是不是一种文化形式?在文中找

2、探讨胡同文化

(1)胡同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形态呢?让学生找关键词句

明确:封闭

那些生活现象体现了它的封闭?

明确:安土重迁 独门独院

讨论:安土重迁是什么意思?他们的家是“金窝”“银窝吗”?那为什么不肯搬家?

明确:(住惯了,恋旧,图安逸)破家值万贯的内在思想

他们愿意过封闭守旧的生活,独门独院是说他们深居简出不彼此交往吗?不

那能说北京人封闭吗?

明确:能,平常不多交往,随一点“份子”只是为了合礼数

看来,这北京人送礼给你并不代表对你感情深,没咱陕西人诚,陕西人不讲客套、面子,对待客人不管食量大小,一律大碗黏面,虽然粗犷了点,但却是赤诚之心。

(2)、大家用同样的方法,读后面的段落,看胡同还有那些文化内涵?

明确:易于满足 冷眼旁观。

易于满足在文中如何体现?文中有具体的生活验证吗?

第八段语言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示范朗读。

胡同的文化精义是什么?(忍 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

通过什么体现?找出文中最能体现这一文化精义的句子

“ 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地道的北京口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这句话的精彩之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胡同文化的现状如何?

小结:胡同之中浓缩着北京人的心态,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可谓是一种意蕴丰富的文化形式,汪先生通过胡同探讨展示了一种文化。

三、讨论分析

1、想想我们生活之中有那些文化形式?

茶文化 酒文化 服饰文化 饮食文化

2、文化究竟是什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

A 、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英 泰勒〈〈原始文化〉〉

B、文化是一个错综是风俗习惯的结晶体,具有维持现状的倾向。

--美 杜威

C、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现代汉语词典

看来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抽象概念,而他却以具体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周围,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发现文化的眼睛,汪先生就是一个成功的示例。文化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面对改革开放的今天,它的情况如何?一个熟悉北京文化的老北京,对这一历史的必然作何感想?万般感慨化作一句话,是什么?(再见吧,胡同!)

汪先生对这一历史的必然既能正确的认识和接受,留恋,怀古,感伤之情对于他这个老北京是人之常情。豁达的态度和对文化现象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四、拓展延伸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乡人,孕育着不同的地域文化。江南的小桥流水孕育了秀美的江南园林文化,请大家用汪先生审视文化的方法,考察一下我们陕西的文化或者你们当地的村落文化。文化存在与我们的生活之中,只要你有文化眼光。

五、课后欣赏 《文化眼光》 冯骥才

板书设计

胡同文化

封闭 安分守己 改革开放

胡同→胡同文化→ 满足 忍 → 没落

旁观 逆来顺受 衰败

胡同文化教案(篇2)

《胡同文化》是我参加我校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所上的一节课,课型是讨论课。现就该课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大纲:

20xx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整体要求:“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大纲同时提出“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无疑这是重视“能力”的基石,重视文化的熏陶浸染,这些指导思想体现在教学大纲的具体条目中了。

大纲中又重点提出“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设计这课为讨论课,先引导概括,再引发讨论,就是紧扣大纲要求,以大纲为教学实践的原则。

二、说教材和教学目标的设计:

《胡同文化》这一课是高中人教版新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是老作家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作者诠释了北京居民建筑和市民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诙谐幽默,京味十足,极具张力。学生应该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概括要点和提取精要。根据以上情况,我把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确定为:

1、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要义。

2、深入探究这种文化深刻的成因。

3、拓展讨论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其中,第1点是单元教学目标,被确定为教学重点。

第2及第3点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其内在联系,并结合经验的积累及课外知识(还有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要求),对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被定为教学难点。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阅读欣赏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胡同文化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探究胡同文化后面深刻的历史背景。

2、品味平淡、朴素、口语化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点。【重点】

3、体会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难点】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和主要内容:

●导语: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北京的胡同和北京市民密不可分。它记下了北京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蕴涵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生活气息,是天然的北京民俗风情展览馆,并烙下了北京市民的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让我们翻开课本,看看著名作家汪曾祺老先生的《胡同文化》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

●文本探讨:

1、北京胡同的特点:

寻找出课文中叙述、描写胡同特点的词句——

【正】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俗】胡同的取名,有各种。

【多】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静】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正(方正,整齐);俗(通俗,普通);多(无以计数);静(没有喧哗)。

2、胡同文化的内涵:

先找出点明胡同与文化内在联系的关键句子——

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快。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式。

由此得出结论——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精神面貌、思想状态和言行举止完全可以诠释胡同文化的内涵。

从北京人的特点入手,探究胡同文化的内涵。

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北京人特点的词句——

【守旧】安土重迁,舍不得挪窝儿,一住住几十年……

【封闭】独门独院,过往不多;

【知足】易于满足,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本分】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实际上,作者在课文中,已经十分精辟地圈定了胡同文化的内涵——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守旧】【封闭】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知足】【本分】

3、语言特点赏析:

这是一篇漫谈北京胡同逸闻趣事兼及京城市民文化心态的议论散文,又是一篇将针砭锋芒藏于风趣诙谐的随意谈吐之中的文化随笔。

作者的语言“文字功夫极深,可谓不温不火,炉火纯青”。具体特点是平淡,朴素,带有口语化,极富表现力。

第2自然段对胡同名字的谈论,看似信手拈来,却很典型,具体而实在,除了口语化,还有字里行间的风趣、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倘若将这些通俗朴素的话语再往深处想想,甚至还可以从中省悟出北京人平静、随和的心态(不就是个地名吗?好记就行,实在不雅,改个谐音,完全不必挖空心思地特意去命名)。

第8自然段中的“嘿”,第11自然段中的那段对话,将北京市民自我陶醉,易于满足和明哲保身的心态刻画得栩栩如生。

4、体会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

作者说: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又说: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是一辈子当顺民的心态。

再说: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

最后说:再见吧,胡同!

从这些话中,我们已经不难体会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感情,而且作者也肯定“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理解问题中的“复杂”二字呢?

一是不舍。不舍的原因有二:①老人的怀旧——生活在北京大半辈子,胡同文化几十年的耳濡目染,对这些东西已经非常了解,非常熟悉,也非常习惯了。②喜欢胡同文化的精华——作者认同、留恋,甚至推崇胡同文化中的一些精华,譬如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等等,不愿意看到它们的消失。

二是不得不舍。不得不舍的原因是: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小市民文化终究是消极的,在时代大潮的冲刷下,在衰败,没落,总有一天会消失的。

所以,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既不一味地肯定,也不沉迷,却又为它的正在衰亡多少有点伤感。不过,我们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再见吧,胡同!”已经不难体会到作者告别胡同文化的毅然和理智。有点不舍的复杂感情,应该只是希望胡同文化中的那些精华可以传承下来吧。

●拓展研究(略)

学习研究了胡同文化,是否也可以探究一下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的定义;内涵;形成、发展与传承。

海派文化和胡同文化……

■小结和作业

1、强调抓住关键词句,准确体会和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提倡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民间语言,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3、利用剪报和网络,搜集相关资料,注重积累。

4、完成“思考与练习”。

5、部分同学还可以利用随笔,撰写探究胡同文化历史背景、形成原因和发展变化的小论文。

■教学补充资料:

●汪曾祺: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当年教授写作课的沈从文先生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到北京京剧团(后改名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胡同:hú tòng巷,小的街道。

●安土重迁:ān tǔ zhòng qiān

【释义】土:乡土;重:看得重,难,不轻易。形容留恋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出典】《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示例】自古道:“安土重迁”。说了离乡背井,那一个不怕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辞海》对“文化”的释义:

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在有阶级的社会中,它具有阶级性。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

●互联网“百度百科”对“文化”的简述(选编):

当代中国社会在使用“文化”概念时一般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性:(1)历史性;(2)群体性;(3)影响性。如华夏文化、吴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胡同文化教案(篇4)

【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教学用书《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学会梳理文章思路。在对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京味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所以应该好好的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此外,通过本文,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查阅资料,对广州本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反思,这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加强实际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来说,是很好的材料。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具备初步的概括能力,进一步梳理思路的概括能力有待提高;南方学生对北方的风土人情不是很了解,但通过与广州本土文化做对比学习,对作者复杂的情感更容易引起共鸣;学生运用网络工具搜索资料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共同提高查阅资料的应用能力,培养新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阅读全文,了解北京胡同的有关知识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

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

通过诵读与讨论,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特色,培养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通过拓展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生活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会辨证地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身边的文化现象进行关注与思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概括要点、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训练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对身边的文化现象进行关注与思考。

【教法学法】

教法拟采用任务驱动法、跳读法、讨论法;学法采用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环境与资源】

多媒体课室

【课时安排】

二课时(80分钟)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找出各段的关键句,并思考以下问题:

(1)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

(3)作者对胡同有怎样的感情?

2、分组合作:提前一周左右布置并安排好学习小组,教师给与适当指导

以“西关文化”为主题,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每个小组一项具体任务:可以图片展览、放映多媒体资料等形式展示成果,并选派一名同学进行解说。

参考选题:陈家祠、茶文化、饮食文化、西关大屋、骑楼宅居文化、花市风情、粤剧风俗文化等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易中天老师的《读城记》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在他的笔下,北京是一个大气的城市,广州则是一个生猛鲜活的大市场。

提问:北京城的城市名片有哪些?

学生讨论,提出长城、故宫、圆明园、胡同、四合院等等。

播放音频评弹《说唱胡同》,投影胡同的图片资料。

教师:胡同、四合院是老北京的居住方式,它们就像广州的骑楼、西关大屋一样,也成为了北京城的地方文化的载体。

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胡同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特点?胡同里的文化又有什么特点?

二、作者简介(5分钟)

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汪曾祺。

汪曾祺,1922年出生,当代作家。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写的内容大多是他对已经逝去的岁月的回忆。作品中展示的是苏北水乡优美的自然风光,诱人的地方风俗,以及真正普通人民的美好的情愫与品性。作者注重挖掘生活在旧时代的下层人民身上的善与美,把人引入历史文化境界,讨取往昔生活中的.美趣。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散文美,并不着意于小说的结构,而是以朴实自然的文笔,抒写生活的内在诗意。

三、整体感知、梳理思路(20分钟)

1、胡同文化

请引用作者的一句话回答什么是“胡同文化”?

明确:第5段中“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让我们来了解孕育北京市民文化的环境——胡同。

2、筛选有关“胡同”及“胡同文化”的信息。

(1)哪几段写胡同?

明确:1-4段。

(2)胡同的特点是什么呢?(速读,并抢答)

明确:

第1段方正(“方正”也是皇城建筑格局的特点)。

第2段胡同的取名。

追问:第3段具体写了什么特点?到底是哪一句?

明确: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那就必须用自己的话将两个意思同时归纳进去,想想看该怎么说?

第3段胡同的大小和多少(宽窄、数量)。

第4段方便,安静(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小结:以上在概括内容要点时,我们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摘录文中语句,另一种是根据理解由自己组织语言。

提示概括要点的方法:

①找关键句,如总起句、总结句、主旨句、关键词等;

②对没有关键语句的,找出全段围绕其阐述的规律性的内容加以概括。

(3)依照这两种方法概括第6至第12段要点。

第6段封闭,安土重迁。

第7段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

第8段易于满足(知足)。

第9段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第10段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文章第十一、十二段分别举“我的小说”和“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没有要点可以直接画出。

明确:这里具体介绍了“胡同文化”的特点。

3、根据概括出来的各段要点,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4),介绍北京的胡同。布局,影响,取名,数量。

第二部分(5—12),胡同文化的特征。从居住、交际、娱乐、饮食、处世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13—15),作者对胡同文化没落的感受与思考。作者写到北京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的衰败和没落,带有明显伤感的情绪。

4、作者是如何安排“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体会文章的结构整体安排的匠心。

明确:作者在第5自然段指出:“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本文的枢纽,它连接着“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两部分。先说胡同,再说文化,最后扣住“没”字,写今日胡同衰败的现状、必然消失的前途,顺理成章抒发作者对胡同及胡同文化的感受,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也符合人们的认识心理。

四、突破难点,探究学习,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10分钟)

普普通通的胡同,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这种文化内涵表现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流露在作者的笔端。

1、胡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向我们展现“胡同文化”的?

讨论明确:先写人们的生活习惯,再写他们的人际交往,然后写到处世哲学及精神面貌。

(1)居住方式上“独门独院”,而且安土重迁,舍不得挪窝儿;饮食条件上有窝头就知足了,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大白菜文化。

(2)为人处事上爱热闹不爱管闲事,典型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北京人在生活方面封闭保守的种种表象,其实质是什么呢?胡同文化的精义是什么?

“忍”,用书上的八个字概括:“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3、这样一种封闭保守,易于满足的文化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深入探讨

教师解读:

1、北京城的建筑格局,方方正正;

2、北京城悠久的历史。

胡同文化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其实这不仅是北京人的一种传统心态,试想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所以封闭守旧是一种民族心理,惯于忍耐更是一种民族性格。

林语堂在30年代就指出:“遇事忍耐为中国人的崇高品德,凡对中国有所了解的人都不否认这一点,然而这种品德走得太远,以致成了中国人的恶习。”作者举了两个例子来证明老北京的“忍”劲。“睡不着眯着”这话形象地活画出一个“北京小市民”的形象。“眯着”,就是本来睡不着但又非得把眼微微闭上装睡。“北京小市民”对社会上一些丑陋现象本也看不惯,但非把眼微微闭上假装看不见,求的只是自家门前干净而已。

五、品味语言,体验情感(10分钟)

1、课文中语言富有京味,这些语言既写出了北京人日常生活的心态,也表达出作者对这种“封闭”“忍”的文化的情感,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朗读。以下句子重点品味:

(1)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充分表现了北京人极其满足的心态。

(2)‘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活画出其神态,对“忍”最好的注解。

——“真有你的”赞赏还是否定?(有调侃、嘲讽,更有无奈。)

(3)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书面语表现出胡同之没带来的惆怅伤感的悲凉。

明确作者本文语言特点:朴实、雅致,自成风格,富有表现力。

2、比较朗读(用普通话和广州话分别读下面的句子):

“有窝头,不错。大腌萝卜,好。小酱萝卜,很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OK。虾米皮熬白菜,耶!”

学生讨论与原文的区别,评价:呆板,单调,无生活气息。两厢对比,还是原句京味儿浓。

3、胡同离我们远去,作者对这种“封闭”的、以“忍”为精义的胡同文化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集中体现在哪几段?(展示几幅衰败的胡同的照片)

学生齐读最后三段,注意要能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读出韵味来。

明确:怀旧,伤感,无可奈何!

态度很复杂,既喜欢又否定,在情感上“怀旧和感伤”,但当他直面衰败的胡同时,也认识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封闭的胡同文化走向没落是必然的。所以,无奈中有怀念,批判中有失落。

展示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

“过去的总归要过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在无可奈何之中,总有新的希望在生长。”

——汪曾祺《日子就这么过来了》

六、拓展迁移,综合活动(25分钟)

胡同文化是北京的市民文化。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蒙古有草原文化,江南有水乡文化,“胡同、草原、水乡”构成了文化诞生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来了解孕育广州市民文化的环境——

请同学们选择广州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西关骑楼、东山洋楼、城中村、恩宁路、猎德村、陈家祠、饮食文化),进行实地调查或利用网络信息,整理搜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阐述自己对这些旧民居的认识和看法;也可以将其制作成演示文稿(PowerPoint),可以展示广州西关文化的全景或多样风貌。

(任务课前布置,课堂展示)

学生展示,教师评价。

参考内容:

1、以陈家祠为标志,体现书院文化、姓氏文化、儒家文化;

2、以茶楼、艇仔粥、中药行为标志,体现茶文化、饮食文化、中成药文化和中西结合的饮食医药文化;

3、以西关大屋、骑楼为标志,体现宅居文化、街市文化、古巷文化;

4、以花市、粤剧为标志,体现风俗文化、风情文化。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1、请同学们回顾本课所学的学习重点:概括要点,梳理思路的方法。

2、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胡同的没落,是历史变迁的必然结果。保守封闭的胡同文化终将随着胡同的衰落而没落,高楼大厦代替了红墙碧瓦,古老的广州骑楼也将焕发新的容颜,猎德村将会变成广州新的商业中心,新的文化、新的意识正在兴起,希望同学们能在时代的变迁中记住传统!

3、布置作业:将小组合作的作业形成文字,谈谈自己对广州文化的认识与看法。

胡同文化教案(篇5)

一、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 让学生通过本篇作品认识到事物的存在有其传统的、发展的一面,但也会有改革的、变化的一面。

二、 教学基本内容

1、 通过对关键语句和关键词语的理解梳理文章的中心。

2、 体会序言表达方式的多样化特点,在恰当的表达方式即说明的表达方式中也能融合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感受作品语言特色,让学生认识语言恰切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特殊效果。

4、 培养学生透过表象挖掘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 教学重点

1、 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语言在本文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色和效果。

四、 教学难点

辩证地认识胡同和胡同文化的衰落。

五、 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步骤

重点一: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在文章中起着支撑文章主旨的重要作用,它们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文章中筛选关键语句和关键词语,编织成理解文章中心的信息网络。

本文在文体上属于说明文,但在说明中仍然能体现出作者鲜明的思想感情,而承载这种感情的则是那些关键语句和词语。

关键语句在表达方式上以议论或抒情为主。

关键语句的位置一般处于一段的开发或结尾;个别处在文段中间,但它往往是以因果论证为主的文章或文段。

信息筛选也是高考在阅读能力上对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每年在高考阅读.试题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体现,在日常的课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通过筛选关键语句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理解文段、理解文句很重要。

从本文看,文章基本上分为两大部分:一为介绍北京的胡同,一为介绍北京的胡同文化。对前者,我们要能够从胡同的特征角度把握,以便能顺势把握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别筛选能够体现胡同和胡同文化的词语和句子:

北京胡同的特点:

前五个自然段分别从方方正正的形状、命名的方式、胡同的大小、胡同的寂静、胡同与四合院(规规矩矩)的相关性等方面介绍,这些是形成胡同文化的基础,如果说胡同文化是上层建筑,那么胡同就是物质基础。

文章本身在结构上的辩证关系为我们引导学生体味对胡同和胡同文化认识的辩证关系打下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在这方面,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很好的的统一。

胡同文化的特点:

总体上,作者认为“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然后作者分别从下面几个方面揭示(要求学生摘录现成语句):

居民安土重迁;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胡同与胡同文化的联结点在第五自然段,这是由表象到本质认识升华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两者的联结点,联结点也是一个关键语句:

“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筛选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表达作用,对中心的支撑作用。

对关键词语的说明,可放在语言层面上把握、理解。

重点二:语言在本文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色和效果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总体是平白、朴素、口语色彩浓烈,富于表现力。

体味本文的语言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 文体特点决定的语言特点:准确

文章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说明以准确取胜,这篇文章也不例外,如“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在对胡同命名方式说明的时候,有的充满肯定语气,如“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猜测,如“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因为这条胡同的样子有点像羊尾巴。”

2、 口语化、京化的语言给人以亲切的感觉。如“你往南边去一点。”“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3、 语言平白朴素。如“北京城像块大豆腐。”多生活化的语言!

4、 短句给人以干净利落的感觉,韵味实足。如“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

5、 在平白朴素中融有古典韵味。如“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在体味上面富有特色的语言时,可以采取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方式,也可以筛选出上面词语,让学生结合语境去把握,但绝不能背离语境,让学生就句论句。

难点:辩证地认识胡同和胡同文化的衰落

这是一篇在行文和内容上都具有辩证色彩的文章,结构上的前后衔接,逻辑严密,三个部分自然天成。从内容上说,辩证性更多地表现在文章的第三部分:胡同的衰退。

认识到胡同和胡同文化的衰退需要学生从语言层面入手,通过体味语言中所寄予的作者感情来明确。

作者的感情在本文中可以说是复杂的。

1、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这是满含感情,充满留恋的流露。

2、“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这是对胡同温馨一面的推崇。

3、“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这是对北京人“事不关己”的批判。

有的句子本身就很复杂,让人一时体味不出感情味儿,如“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你说是一种什么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这点也会给学生以更多思考。

总之,我们看到,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对它们的喜爱、留恋,又有对它们将逝去的豁达,胡同文化的没落,让作者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令人心动的一面,也让作者看到了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带给旧有事物的冲击。在现代文明突飞猛进的时代,不可避免地,传统要受到冲击。

在对胡同和胡同文化没落的认识上,作者表现出了鲜明的辩证思考,同样,在对北京人固有的文化形态的认识上,作者也含有辩证的认识。比如“安分守己”,这是一种源自于更古老传统的思想意识,它对许多中国人,对作者本人都产生过和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的达观、安贫乐道与之不无关系。相反,我们也可以看到,“安分守己”也会带来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羁滞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六、 小结:熟悉北京生活的作者,熟悉北京的胡同,他更从胡同的特点中揣摩出胡同文化的内涵。他推崇胡同和胡同文化,但他更知道,胡同与其它传统事物一样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淡出舞台,这是作者理智、冷静的思考。

七、 知识卡片

积累下面词语: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八、 板书设计

板书一

胡同文化

方方正正安土重迁

命名来源是居住方式各自封闭

北京胡同胡同大小是文化形态封闭的文化易于满足“忍”

胡同静僻置身事外

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

板书二

胡同文化

语言特色

不显喧闹更加安静静的文化

口语色彩嘿——易于满足

北京人,真有你的!——善于忍耐

古典色彩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无可奈何

短句大腌萝卜,就不错——干

胡同文化教案(篇6)

教学重点:用简要的语言从不同方面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所流露出感情和个性化语言的品味

教学手段:课件辅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运用声像,直观渲染

师:大家喜欢不喜欢旅游啊?

生:喜欢!

师:现在我带大家去北京逛逛,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1,展示长城、故宫等名胜的图片),下面,我再带大家到北京的小胡同去看一看(出示课件2,循环放映“到胡同去”一组图片,并播放胡同歌曲)。听完刚才播放的歌曲,一股浓厚的北京韵味扑面而来,这种感觉我们同样可以到文学作品中去寻找,让我们跟着他(屏幕出现“汪曾祺简介”幻灯片),一起走进北京胡同,就像欣赏美妙歌曲一样去领略古老胡同建筑的风格,了解其独特的文化底蕴。

二、示标:出示课件3(教学目标)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4节,概括胡同的特点,并思考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特点之间的联系。

四、研读6—12节,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

俗话说“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这些被外化在胡同上的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兴趣习惯、思想状况等,就是所谓的“胡同文化”,那么这一文化有怎样的内涵呢?

(1)胡同文化是一种怎样的文化?

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2)它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安土重迁、讲究处街坊(平时各人自扫门前雪)、易于满足、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逆来顺受,安分守己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北京市民有忍的精神,怕事,有什么不顺心的,忍一忍也就算了。

(4)作者用那些事例说明胡同中的人善于“忍”的.?

《八月骄阳》中的对话和“电梯事件”。

(5)胡同文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北京人的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是由其特殊的历史、政治环境造成的。京都之中,帝辇之下,人们看得最多的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看得最透的是仕途险恶,天威难测,官运无常。今儿个,新科状元金榜题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明儿个,菜市场人头落地,大观园底儿朝天。这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使北京人学会了世故通达。作为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小市民,他们太微不足道了,统治子者要消灭他们,犹如碾死一只蚂蚁般容易,所以他们也就学会了忍耐。”

(6)作者在对胡同文化的描写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喜爱推崇:知足长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有所批判:封闭、逆来顺受、冷眼旁观、忍

(7)对传统文化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吸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五、研读13—15节,了解胡同文化的前景及作者的感情。

六、品味语言

胡同文化这种内涵除了表现在北京市民的处世方式上以外,作者还通过北京人的语言生动地来表现。小组讨论,找出最有味的语言分别品味,朗读,推荐代表发言。

四、小结

普普通通的胡同,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也正因此他的文章被称为“文化散文”。胡同是一种建筑文化,一地的建筑,一地的民风民俗。

五、作业

汪曾祺更擅长写吃的文章,如《四方食事》《五味》等,请同学们课后可以搜集一些资料,写写书沭阳的饮食文化。

胡同文化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概括内容要点

2、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3体味本文朴素、雅致的语言

【重点难点】

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语文课比起其他的学科来更容易培养一个人的个性、灵性、悟性、创造性,《胡同文化》教学设计1。猜谜:石刻的史书,凝固的音乐(建筑)

从文化的眼光看,民居是与人们最为亲近的背景文化,它给生活打上了民族的时代的烙印;用艺术的眼光来看,民居是凝固于时间长河的多重性艺术,它为生活平添着诗章;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民居是无处不在的伦理学、民俗学、建筑学的历史缩影,它使生活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耐劳精神,创造了巍峨的长城、庄严的宫殿、秀美的园林,也创造了形形色色的民居宅院,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鲜活的生命。

2、胡同文化就是在诠释着北京民居建筑与市民文化之间的关系。《胡同文化》放在第三单元“要点概括”之下,我们正好通过它来作概括要点的练习。

【学习方法指导】

①找关键语句;②无关键语句的找出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概括;③分清层次。

段落关键句要点概括备注

胡同

(1)北京像一块豆腐,四方四正——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北京人的方位意识)

(2)胡同的原意(水井)取名(各种来源)源于生活

(3)胡同的宽窄大小(区分阶层)数量(数不清)

(4)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方便而安静)影响生活

(5)胡同与四合院是一体形成文化影响思想

文化

(7)封闭的文化(6)段的第一句话概括(6)(7)两段的内容,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胡同文化》教学设计1》。从一些关键词句中可以看出。如“安土重迁”,“独门独院”,“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等,都是说“封闭”。

(8)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物质的要求不高。

(9)“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冷漠)

(10)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

感情

(13)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

(14)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怀旧”、“伤感”“无可奈何”几分留恋,几分清醒。

(15)“再见吧,胡同”

文章的(11)(12)段分别举“我的小说”和“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因此,没有要点可直接画出。

3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一4)介绍北京的胡同。布局影响取名数量。

第二部分(5一12)胡同文化的特征。从居住焦急娱乐饮食处世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13一15)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没落的感受和思考。作者写到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的的衰败和没落,带有明显的伤感的情绪。

4作者赋予了北京胡同文化什么样的内涵?用原文的话回答。

“北京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物质的要求不高”“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

5北京胡同文化建筑特点与文化特点有何关系?

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特点。由于胡同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封闭守旧,安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的小农意识;而胡同的方正特点又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其思想意识,封建正统思想较为严重,不思反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甘做顺民。

6作者在文中对胡同文化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感情,这种感情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作者对胡同文化在否定的同时又有几分向往留恋。例如在写到胡同取名的来源时,列举了很多胡同名字,这些名字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说明北京人的内心,有一种乡土情结;下文又写了北京胡同人们生活方式的安宁、平和,闲逸恬谈,写了北京人讲究“处街坊”,懂礼数,写了他们的饮食习惯,这些都反映出北京市民的淳朴的风俗和田园式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向往怀恋之情。但由于这种文化有封闭守旧一面,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它必定要被淘汰,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是可贵的。最后一句“再见吧,胡同”,末尾用句号而非感叹号,表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胡同文化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胡同及其胡同文化的特点。

2.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怀旧与超脱的情感。

3.初步训练概括要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概括要点的能力。

2、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反馈(3分钟)

1.干燥2.浮躁3.绿草如茵

4.桃李不言,。

5.淡泊以明志,。

及时做出评价。

二:导入(2分钟)

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作为历代故都,以其飞跃的发展速度,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关注的目光。它有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繁华景象。也有着历代王朝留下的美轮美奂、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建筑。而有一位文化老人,却把目光投放在了京城中毫不起眼的小胡同上。他,就是著名作家汪曾祺。胡同虽小,这位文化老人却看到了其中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一起来看《胡同文化》。(板书标题)

三:了解作者(3分钟)

作者汪曾祺,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高邮一个书香门第。我国现当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代表性的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散文有《故乡的元宵》《胡同文化》等。

作者常年居住在北京,也可以算得上是个“老北京”了。所以他对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有着十分广泛的了解和十分透彻的理解。这篇文章是他给摄影集《胡同之没》写的序。作者面对着自己长时间生活其中却又即将消失的胡同,感情非常复杂。这节课我们来看这位老人为我们讲述了胡同的哪些特点?胡同文化又有哪些内涵?作者对于胡同文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四:解题(2分钟)

文化:广义上指人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包括人的生活习惯,观念意识。

板书:文化:生活习惯,观念意识

五:学习第1-4段,归纳总结胡同的特点。(15分钟)

1.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如何概括每段要点,进而把握全文的中心意思,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概括全文要点,须先把握每段要点。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抓住段落的总起句、总结句、主旨句、关键词句等,理清每个句子与中心句或关键句的关系。

板书:总起句、总结句、主旨句

2.第一段:(学生快速朗读)找出中心句:即第一句。

关键句是“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要使学生在自读时就能发现这些句子的价值,必须提醒他们分析段落时应该有全文意识,不能只孤立地看一段。留下这个问题,最后总结,起统领全篇的作用)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北京胡同的?胡同又是怎样影响这北京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的呢?(即概括每一段的要点)

作者先介绍胡同的特点,在找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胡同特点的时候注意把握关键句。

3.学习第2-4段,

第二段:(学生快速朗读)

关键句是“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因为下面的全部举例,都是说明胡同得名缘由的,例子很多,足见胡同取名的来源之广。板书:取名

第三段:(齐读)

写了胡同的数量。板书:数量

第四段:(自读)

写了胡同是沟通大街的网络。板书:作用

4.小结胡同的特点。

六:学习第5-12段(15分钟)

1、过渡到第二部分的学习

那么,长期生活在这样方正而安静的胡同里的居民又形成了一种怎样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呢?它们是怎样表现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学习第5-12段,按前面介绍的概括要点的方法进行概括。

2.学习第5-12段:

第五段:(学生齐读)

关键句是“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从而结束了对胡同在城市建筑方面的特点的介绍,段末点题,点出写作本文目的,开始转入对胡同所连带的地方文化性质的思考。本段也就是本文的枢纽,它连接着“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两部分。

第六段,第七段:(学生速读)

关键句是“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板书:封闭

写北京人追求住家要“独门独院”,其本质也是自我封闭,他们宁愿把自己关进比胡同更小的盒子一般的四合院里。北京人讲究处街坊,把握“除了”和“此外”,得出真正意思在于“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学法指导:抓住关键词)

第八段:(学生速读)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满足现有的'一切,拒绝外界事物到了固执的程度,当他们说“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时,天知道他们与多少“别处”的优长和进步失之交臂。

板书:易于满足

第九段:(学生齐读)

爱看热闹,不管闲事。他们生为“民主运动策源地”的“民”,却对民主运动漠然视之,其思想本质仍是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板书:爱看热闹,不管闲事

第十到第十二段:(生速读,找出能反映“忍”的事例,并读出感情,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对“胡同文化”的封闭性质作更深入的剖析,指出其精义是“忍”。封闭的胡同文化所期望的是一种低水平低层次的心理满足,当这种期望的水平或层次被人为地不断压低时,满足会变得愈来愈不容易,这时“忍”就成了维持这种文化不可或缺的心理基础。在这三段中,作者各选取一个典型材料来表现“忍”。所以说它们典型,是因为这些材料都是通过北京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境中逆来顺受忍气吞声,来暴露正是“忍”在支撑着胡同文化。(学法指导:这三段,要联系上下段落,提炼出其要点和联系点。)板书:忍

5、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生活习惯、精神状态,作者称之为“胡同文化”。那么,胡同与胡同文化之间的联系点是什么?

找学生回答,师总结:

胡同的方方正正的特点,影响了北京市民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市民的思想,并形成了封闭的胡同文化。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特点。由于胡同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思想,形成了他们封闭守旧,安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的小农意识;胡同的方正特点又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其思想意识,封建正统思想较为严重,不思反抗,安分守已,逆来顺受,甘做顺民。

(回到第一段,“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是全文的领起句。重新把握文章结构,复习把握关键句的方法和意义。理清全文结构,形成板书。)

七:学习第13-15段(3分钟)

1、教师范读第13-15段,思考并讨论:

胡同与胡同文化的前景如何?

写了胡同文化时发展趋向,随着胡同的衰败、没落,胡同文化也在走向消亡。随着旧城的改造,胡同消失了,胡同文化也会消失没落。因为胡同文化的封闭性不符合时代开放前进的步伐,而且胡同文化中有一些消极的东西,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遗弃。因此,胡同文化的没落是必然的。

板书:没落

2.结合作者的经历,思考:面对这种情景,作者心头会涌现出一种什么心情?

明确:这个层次的难点在于对作者感情的把握,应该说,有着悠久历史的胡同文化曾长久地体现着北京市民的生态和心态,它的衰落确实带给了作者怅惘和忧伤。但是,作者更看到了胡同文化已经走完了它的生命历程,向它告别是时代的要求。因此,作者的心情很复杂。在情感上“怀旧和感伤”,作者熟悉并喜欢胡同文化,所以面对衰败的胡同时,不禁有点感伤。但在理智上,他也意识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封闭的胡同文化走向没落是必然的。

板书:伤感,理智

八:课堂小结(2分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文虽是篇书序,可又不同于一般的评点或介绍性书序,实质上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通过本文的学习,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序言在形式方面自由多样的特点,也了解到了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

胡同文化教案(篇9)

一、课文悟读

北京城为何“四方四正”?这要从我国古代城市的布局理论讲起。我国古代城市布局十分讲究“方正”。《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意为:都城的建造要作正方形,每边长九里,各有三个门。城中有纵横交错的道路各九条。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南面建宫殿,北面设市场。这一城市布局理论自古至今一直影响着我国城市的布局形式和布局规划。最符合《考工记》设计思想的便是元大都。明清两代,北京城就是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而改建的。

这种讲究“方正”的城市布局,是一种封闭的布局形式,必然导致居住格局的封闭性,进而导致人们思想意识的封闭、保守、固步自封、明哲保身。另;方面,这种讲究“方正”的城市布局,其目的是为了突出皇权的威严和至高无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尊卑长幼这种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因此,讲究“方正”,便是讲究等级,讲究“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而居住在胡同、四合院中的大都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在那种等级森严的社会里,他们任人宰割。许多人奔波劳碌一生,尚无安身立命之地,无糊口度日之食,好不容易得到一间破屋,一口残羹,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呢?正所谓知足常乐。“窝头是贫苦的象征。”(梁实秋:《雅舍小品·窝头》)许多人穷苦一生,不就是为了“窝头”吗?有了窝头,自然就该满足了。如果还能有“小酱萝卜”,那还会有什么不满意的呢?那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那还有什么不顺心的呢?即便是理应优待的姑奶奶,有了臭豆腐,再加上几滴香油,也可以招待得差不离。如果还能用虾米皮来熬白菜,那简直就是美味佳肴。一般人家绝对是可望不可求的,而一旦享用,便喜出望外。一声“嘿!”道出内心的惊喜,美滋滋,乐盈盈,喜上眉梢,形神兼备。

此外,自己的身家性命尚且难保,又哪有能力去关照他人?能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清爽,不让自家人受冻挨饿,就很了不起了。对于他人的“瓦上霜”、别家的冷暖饥寒也就爱莫能助了。

因此,对于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芸芸众生来说,也只能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因为,他们的命运捏在人家手里,无法主宰自身的命运。即使突遭横祸,也只能忍气吞声,小心奉陪。“君叫臣死”,“臣”也“不得不死”,即使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无法保全自己,何况一介草民?不随遇而安,又能怎样?想抗争?门儿也没有!对于自家祸福,尚且如此,而对于与己无关的事,也只能置身事外,只能冷眼旁观了。否则,你又能要求他们咋样?如果你要求一个过江的泥菩萨去普度众生,不仅无理,而且是相当的残忍了。

这种“方正”,也使得人们的内心世界呈现封闭性。人与人之间缺乏真心实意、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交流。即便有所交流,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祸从口出”,教训不可谓不深刻。所谓“随一点份子”,便是“随大流”,装装门面而已,礼到即可,很难说是真心实意。所以,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之一生,即便是一位知己,也相当难求,足见人心之封闭。而在行为方式上,更是独来独往,缺乏真诚的团结与合作。

值得庆幸的是,封建时代毕竟已经过去。其遗留下来的这种“方正”,这种封闭,这种等级观念,也必将被人摒弃。平等、自由、尊严,心灵的交融,真诚的合作,毕竟也是人与生俱来的执著追求。正如胡同的衰败、没落不可逆转一样,从禁锢走向自由,从等级森严走向人人平等,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因此,“再见吧,胡同”就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告别语或文章的结束语。告别胡同,就是告别等级思想,告别保守,告别心灵的封闭,其中也蕴涵着作者对已逝和即将逝去的文化的无限怅惘。

二、亮点探究

1.文章首段末句:

“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请问:这种方正对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探究学习:(1)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①居住方式:胡同、四合院,“独门独院”,“安土重迁”。

②饮食条件:窝头,大腌萝卜,小酱萝卜,臭豆腐,大白菜。

③处世方式:讲究“处街坊”,“随”一点“份子”。更多时候,则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人霜。”

(2)对思想意识的影响。

①易于满足,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有棒子面,就知足了,就行了。

②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当了一辈子的顺民”。

③方位意识极强,等级观念极强。

2.大白菜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探究学习:(1)惟我独尊。“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方正”的都城布局,突出了皇权的独尊地位。这种“独尊”的思想意识也深刻地烙在久居都城的百姓心中。以为国都就与别处不同,国都就比别处尊贵,就连京城的狗也与众不同,无比尊贵。过去,上海人就瞧不起外地人,一律称之为“乡下人”,便是明证。遗撼的是,至今,我们还把全国的大小城市分为各种各样的等级。

(2)保守。这是与“惟我独尊”相关联的。以为什么都比别处优越,自我感觉良好,也就将人家真正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拒之门外,思想上趋于保守。汪曾祺先生在《五味》一文中说:“北京人很保守,过去不知道苦瓜为何物,近年有人学会吃了。……北京人在口味上开放了;北京人过去就知道吃大白菜。由此可见,大白菜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

大白菜主义也即大白菜文化,之所以要被打倒,就在于他的保守和惟我独尊。看来,随着国际化潮流的到来,北京人自己也会从这种保守、独尊的封闭形态中走出来。北京人在口味上的开放,便能说明。

3.为什么要从“吃”的角度来说明北京人的易于满足?

探究学习:在“衣食住行”中,“吃”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过去温饱问题尚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民以食为天”,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吃食的追求恐怕是无与伦比的。菜系之多,名目之繁,口味之杂,都是任何一个民族无法比拟的。就日常生活而言,一个人对于吃食、口味的态度,便可看出他对于生活的态度。所以,作者选取极平常的吃食,便反映了人们的内心的思想意识、生活态度。信手拈来,意味无穷。

4.对“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探究学习:此句写尽了北京市民的心态。之所以穷能忍着,是因为靠忍,才可以虽穷而仍能面对皇权的威严,才可以虽穷而仍可以鄙视皇权的盛衰。之所以富要耐着,是因为看惯了巨富豪商的朝盛夕衰,所以身处富中,才能够不显山不露水地不惊不乍。之所以睡不着眯着,是因为睡不着乃是心为外界所动,而眯着,才能养成看惯风云变幻的大气,靠着这种大气,天子脚下的小民、草民才维持了自尊。

5.对“北京人,真有你的”该如何理解?

探究学习:“北京人,真有你的”真有你的什么呢?是真有你的应付各种情况、各种局面的办法。对此,汪曾棋先生在《跑警报》中说:“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这种“不在乎”,便是凡事不必太认真,不必太放在心上。别急,别烦,别躁,悠着点。“车到山前必有路”,没什么事过不去。也就是说,心胸放宽些,用郑板桥的话来说,就是“难得糊涂”。为什么要“不在乎”?根本的原因在于世事难料,风云难测。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人们不可太在意于眼前的利益得失,须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了这种“不在乎”的精神,什么事都能从容应对,从中透露出一种“忍”劲儿。

“北京人,真有你的!”言有尽,意无穷。赞许、褒奖之情溢于言表。

三、选题设计

1.我所知道的汪曾祺。

研究方法:

(1)阅读汪曾祺作品,包括小说和散文。

(2)阅读汪曾祺传记及有关介绍汪曾棋的文章。

(3)选择汪曾祺某一方面的特点作较为详细的介绍。

参读书目:

(1)《汪曾祺文集》(散文卷、小说卷),江苏文艺出版社。

(2)汪彬《老头汪曾祺》,人民大学出版社。

(3)陈建华《汪曾祺传》,江苏文艺出版社。

(4)汪曾祺《悠闲的生活艺术》,贵州人民出版社。

(5)汪曾祺《去年属马》(“京味文学丛书”之一),北京燕山出版社。

2.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研究方法:

(1)调查当地民居建筑风格的变化。如,建筑用料、框架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2)分析、归纳,从中反映出人们思想意识、思想观念上的变化。

(3)写成相应的调查报告。

参读书目: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2)丁俊清《中国居住文化》,同济大学出版社。

3.饮食与文化的关系。

研究方法:

(1)调查当地的风味小吃。如品种、口味、制作方式等等。

(2)调查当地有关的饮食风俗习惯。如,逢年过节的饮食习惯,平常待人接物的饮食习惯等等。

(3)思考这些习惯的形成、演变与当地经济、文化和思想意识的关系。

参读书目:

(1)《中国文化史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

(2)《汪曾祺文集》(小说卷、散文卷),江苏文艺出版社。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

胡同文化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概括内容要点 2、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3体味本文朴素、雅致的语言

【重点难点】 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语文课比起其他的学科来更容易培养一个人的个性、灵性、悟性、创造性。

猜谜:石刻的史书,凝固的音乐(建筑) 从文化的眼光看,民居是与人们最为亲近的背景文化,它给生活打上了民族的时代的烙印;用艺术的眼光来看,民居是凝固于时间长河的多重性艺术,它为生活平添着诗章;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民居是无处不在的伦理学、民俗学、建筑学的历史缩影,它使生活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耐劳精神,创造了巍峨的长城、庄严的宫殿、秀美的园林,也创造了形形色色的民居宅院,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鲜活的生命。

2、胡同文化就是在诠释着北京民居建筑与市民文化之间的关系。

《胡同文化》放在第三单元“要点概括”之下,我们正好通过它来作概括要点的练习。

【学习方法指导】

①找关键语句;②无关键语句的找出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概括;③分清层次。 段落关键句要点概括备注 胡同 (1)北京像一块豆腐,四方四正——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北京人的方位意识) (2)胡同的原意(水井)取名(各种来源)源于生活 (3)胡同的宽窄大小(区分阶层)数量(数不清) (4)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方便而安静)影响生活 (5)胡同与四合院是一体形成文化影响思想 文化 (7)封闭的文化(6)段的第一句话概括(6)(7)两段的内容。从一些关键词句中可以看出。如“安土重迁”,“独门独院”,“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等,都是说“封闭”。 (8)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物质的要求不高。 (9)“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冷漠) (10)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 感情 (13)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 (14)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怀旧”、“伤感”“无可奈何”几分留恋,几分清醒。 (15)“再见吧,胡同” 文章的(11)(12)段分别举“我的小说”和“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因此,没有要点可直接画出。

3 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一4)介绍北京的胡同。布局影响取名数量。 第二部分(5一12)胡同文化的特征。从居住焦急娱乐饮食处世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13一15)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没落的感受和思考。作者写到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的的衰败和没落,带有明显的伤感的情绪。

4 作者赋予了北京胡同文化什么样的内涵?

用原文的话回答。 “北京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物质的要求不高”“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

5 北京胡同文化建筑特点与文化特点有何关系?

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特点。由于胡同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封闭守旧,安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的小农意识;而胡同的方正特点又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其思想意识,封建正统思想较为严重,不思反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甘做顺民。

6作者在文中对胡同文化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感情,这种感情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作者对胡同文化在否定的同时又有几分向往留恋。例如在写到胡同取名的来源时,列举了很多胡同名字,这些名字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说明北京人的内心,有一种乡土情结;下文又写了北京胡同人们生活方式的安宁、平和,闲逸恬谈,写了北京人讲究“处街坊”,懂礼数,写了他们的饮食习惯,这些都反映出北京市民的淳朴的风俗和田园式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向往怀恋之情。但由于这种文化有封闭守旧一面,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它必定要被淘汰,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是可贵的。最后一句“再见吧,胡同”,末尾用句号而非感叹号,表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7 本文的语言有的朴实,有的典雅。两者互相结合,富有表现力。品味下列语句的丰富内涵。

(1) 虾米皮敖白菜,嘿!(几个同学范读,体味“嘿”的表情) 一个“嘿”字,充分表现了北京市民吃了虾米皮敖白菜之后的那种极其满足感,证明了“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物质的要求不高”的看法。 (2) 睡不着,别烦躁,别着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对别人无可奈何,只能自我安慰,充分表现了北京人的那种忍耐性格,最后“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是作者对北京人的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有局外人的佩服和调侃。 (3)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后的凄惨景象,引起人们的伤感怀旧之情。

8 仿(3)写一组自己熟悉的景物,表现一种鲜明的情感。

例院落比连,炊烟袅袅,引车卖浆,熙来攘往。 小街横贯,深巷悠然,窗明几净,老输参天。

9 拓展

(1)“胡同文化”与“高楼文化”相比,哪一个更封闭? (2)我们身处在怎样的居住文化中/ 10积累词语储存安土重(zhòng)迁 喧闹 挪窝摞置身事外安分守纪逆来顺受烦躁熬(o)白菜 凭吊衰草离披无可奈何席卷 没(mò)落虾(há)蟆陵 低佪(huái) 板书设计

补充材料

①北京人的生活习惯:

北京人的生活习惯接近农民。爱吃硬面饽饽,水饺,荞麦饼,冰糖葫芦,爱喝大碗茶,二锅头,爱过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爱玩的是养鱼养鸟养蛐蛐,逮蜻蜓,粘知了,放风筝。这些都与某些城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如吃奶油蛋糕三明治,喝咖啡威士忌,过圣诞节、情人节,玩高尔夫球等形成了鲜明对比。

②北京人的“礼数” 北京人特别讲“礼数”,这是一种文化教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对外地人的态度。老北京人不歧视外地人。向老北京人问路,得到的几乎都是清楚、详尽、和气而又有人情味的回答。而上海人特别歧视外地人,特别歧视穿衣不体面的外地人。

B、人情方面。北京人顾人情面子,人缘好,如课文所说。

C、生活方式上。北京人生活简朴,但决不会因为穷而失了身份,丢了体面。即便不过是一碗老豆腐,二两烧酒,也会慢喝细品,那情态,那气度,那派头,简直像面对一桌满汉全席。 这体现了北京人悠然自得、清淡典雅的生活作风。

③北京人的安分守己。

北京人的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是由其特殊的历史政治环境造成的。京都之中,帝辇之下,人们看得最多的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看得最透的是仕途险恶,天威难测,官运无常。今儿个,新科状元金榜题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明儿个,菜市场人头落地,大观园底儿朝天。这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使北京人学会了忍耐,也学会了世故通达。做为专制制度下的小民他们太微不足道了,强大的皇权要消灭他们,比碾死只蚂蚁还容易,所以他们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明哲保身,学会了得过且过。

④前门情思大碗茶

我爷爷小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蓬衰草,几声蛐蛐叫。/伴随着它度过了那灰色的年华。/吃一串冰糖葫芦就算过节。/它一日三餐窝头咸菜就着大碗茶。/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可谁知道,谁知道,谁知道它淳厚的香味含着泪花。 如今我海外归来,/又见红墙碧瓦,/高高的前门几回梦里想着它。/岁月风雨无情任吹打,/却见它更显得那英姿挺拔。/叫一声杏仁豆腐滋味真美。/我带着童心带着思念再来一口那大碗茶。/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这最廉价,/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它淳厚的香味,直传到天涯?

运动会组织方案十一篇


长期设想,短期筹备,如果你希望工作可以顺利推进,那么draft一份细致的计划也许是个好办法。我非常荣幸地为大家提供了一篇有关于“运动会组织方案”的精彩文章,希望其中的内容能够给予你所需要的帮助!

运动会组织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本次活动围绕“快乐总动员、幸福你我他”为主题,为孩子和家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运动的快乐,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增进亲子之情。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信、大胆、勇于竞争的品质。

3、通过形式多样的亲子游戏,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好地达到家园同步。

三、活动时间:20_年11月下旬-12上旬

四、活动主题:快乐总动员、幸福你我他

五、活动场地:幼儿园操场

六、活动程序:

1、运动员进场(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2、致开幕词,宣布运动会开始。

3、幼儿操展示。

4、组织亲子游戏(内容见附件)。

5、家长与班级教师交流孩子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七、活动要求:

1、幼儿热身活动内容:小班(欢乐向前冲);中班操前操;大班《大家来运动》。

2、各班提前发放通知,请家长选择参与项目,做好运动会的报名、统计等工作。

3、游戏中所需物品由各项目组织人负责准备。

4、各班要提前指导家长和孩子熟悉游戏方法,提醒家长与孩子要遵守游戏规则。

5、游戏场地、音响、话筒由分管园长负责安排。

6、各班教师组织好当天幼儿安全、卫生、护理等一日常规活动。

7、各年级组要进行进退场的演练,确保活动的有序开展。

上面这些就是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组织亲子运动会活动方案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运动会组织方案 篇2

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为校园文化注入更多的激情和活力。因此,组织一场成功的运动会至关重要。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组织一场成功运动会所需要的要素和组织方案。

1. 确定目标和规划方案

首先,组织方案必须明确运动会的目标和规划方案。这些目标可能包括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为校园文化注入更多的活力,以及展示学生才能等等。根据目标,我们需要制定出一份具体的规划方案,包括运动会的日期、比赛项目、参赛队伍、场地布置等等。所有的规划必须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和管理规定相一致。

2. 组建专业组织团队

运动会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活动,需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组织和统筹,从而确保运动会的顺利进行。这个团队应该包括运动会总负责人、比赛组织人员、安全保障人员、场地布置人员、志愿者队伍等等,每个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爱心精神。

3. 充分的筹备和准备工作

组织一场成功的运动会需要充分的筹备和准备工作。在比赛项目的选定上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考虑,相对应的场地和器材也必须提前准备齐全,并进行检测和测试,确保其安全可靠。同时,在场地布置方面也需要进行规划,保证各个比赛项目的顺序,以及观众和参赛者的安全。

4. 做好安全保障

在组织一场成功运动会时,做好安全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在场地布置、器材租用、现场指挥等方面要有专业的指导和管理。必要时可以安排医务人员,保证比赛现场的安全。在比赛之前,运动员们也应该接受必要的体检和安全指导。

5. 提高赛事观赏性

提高赛事观赏性也是组织一场成功运动会所必须考虑的要素。在现场表演和音乐方面需要精心设计,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喜好和特点,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同时,在现场的氛围方面也需要下一番功夫,舞台设备和布置等都需要与比赛的主题相一致。

在组织一场成功运动会时,以上要素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成功的运动会将积极促进校园文化和学生体育健康的发展,同时也会造福整个校园和社会。

运动会组织方案 篇3

一、活动目的:

1、了提升孩子的为运动智能,让每一个孩子喜欢运动、爱上运动。

2、让孩子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增强亲子间、家长与家长间、家长与幼儿园间的情感。

3、有利于更好地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二、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健康!我成长!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对象:

小班年级组幼儿及家长(着装要求:家长和幼儿都穿运动装)

五、活动内容:

亲子趣味运动会

六、活动地点:

七、活动主持:

八、活动人员安排:

1、组织领导成员:

组织策划:

顾问:

组长:

2、场地布置:

3、游戏场地布置及游戏器材准备:

4、评委兼结果记录:

颁发优胜奖:

颁发纪念奖:

5、奖品保管:

6、班级秩序维持:

7、颁奖嘉宾:

8、摄影和音响:

9、游戏气球负责人:

10、搬凳子:

八、活动原则:

1、安全第一、必须保证每一个孩子的安全。

2、全班孩子齐参与。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现自己,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针对孩子年龄设计活动。

3、让孩子真真正正投入参与,真真正正获得成功与快乐。

九、活动安排:

(一)运动员入场

(二)园长致开幕词

(三)亲子趣味游戏活动

1、亲子游戏:企鹅家家乐(各班限报十个家庭,共计三十个家庭,十个家庭为一小组,分三组进行,每小组取两个优胜奖。)

游戏形式:单面接力游戏,十条直线、椅子放于终点处。

活动目标:训练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培养父母孩子之间的协调性。

游戏方法:孩子扮演小企鹅站在前面,面朝家长,双脚踩在家长的脚上,双手抱住家长。家长扮演企鹅妈妈或爸爸站在后面,并在事前准备好的道路上向前走。

谁先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终点就是胜利。

要求:孩子与家长要配合好,幼儿的脚踩在家长的脚上不能分开,不能摔倒,也不能离开“道路”。

2、亲子踩圈圈(每班限报十个家庭,共计三十个家庭参与,十五个家庭一组,分两组进行,每小组取三名优胜奖)

玩法:地上放许多个圈圈,圈圈总数比家庭人数少一个,家长抱着宝宝,听鼓声在圈外走动,鼓声停,家长抱着宝宝马上找一个圈圈站好,没有找到圈圈的家庭则被淘汰,以此类推,最后场上剩下的三个家庭为优胜者。

3、踩气球(各班限报十个家庭,共计三十个家庭,六个家庭为一小组,分五组进行,每小组取一个优胜奖。)

玩法:一位家长背着宝宝,并双脚共系六只小气球,在规定的一个大圆圈内,去踩踏另一方家长脚上气球,踩踏破的气球多的家庭为胜。

规则:家长躲散时不能出圆圈外,否则算淘汰。

4、抬花轿(要求:限爸爸、妈妈和宝宝三人参与,每班限报四个家庭,共计12个家庭,分两组进行比赛,每组为六个家庭,每小组取一个优胜奖。)

父母双手搭扣状,孩子骑在父母手臂上,口令发出后,父母从起点跑向终点,绕过凳子再返回起点,先到者为胜。

5、家庭接力赛

每班限报(限爸爸、妈妈和宝宝三人参与,每班限报三至四个家庭,共计十个家庭,分两组进行,每组五个家庭,每小组取一个优胜奖。

以妈妈、孩子、爸爸的顺序站在起点线外,听到口令后,妈妈跑向对面绕凳子一周再跑向孩子,把接力棒交给孩子,孩子再照上跑向爸爸,后哪个爸爸先跑向起点者为胜。规则:必须绕凳子一周,接棒时不能越过起点线。

十、活动结束。

附:

1、游戏材料准备:

2、经费预算:

运动会组织方案 篇4

活动时间:

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健康、快乐、有趣”。让孩子们和爸妈在运动中得到锻炼,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游戏中找到快乐,在关爱中体味亲情。

活动流程:

一、运动员入场。

二、升国旗

三、幼儿牛奶操(器械操)展示。

四、亲子游戏活动。

工作安排:

1、游戏设计(每班一个)

2、游戏材料准备(每班一个)

3、场地布置和背景(全体教师)

4、运动会主持(瞿丽雅、蔡晓蓉)

5、游戏示范(设计班级老师)

6、音响设备(老张师傅)

游戏内容:

1、过小河(一次游戏)

玩法:每班10对,5对一组面对面,每队2块垫子。游戏开始,家长把荷叶铺在地上,家长和幼儿依次挪动荷叶,一直走到河对面。游戏中,家长和宝宝的脚必须踩在荷叶上,不能掉入小河,直到到达对面。采用接力赛的形式,先到为胜。

2、母鸡下蛋(一次游戏)

玩法:请班10对,5对一组面对面,幼儿两脚夹球,父母抱住幼儿,从指定的一头跑到另一头(球不能掉),看哪队先完成,谁就获胜。

3、滑板接力赛(两次游戏)

玩法:每班10对,分两次进行。宝宝坐在滑板上,在听到指令后,家长推着坐在滑板上的宝宝,越过障碍物(蘑菇)再折回,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接力赛的班级获胜。

4、灌篮高手(四次游戏)

玩法:每班10对,家长手持一直径30公分左右的筐,距离幼儿1.5米左右,家长在固定区域内移动,接住幼儿投来的球,每名幼儿投6个,以入筐球数最多者为获胜者。

5、滚彩球(两次游戏)

玩法:每班10对,分两次进行。幼儿和家长面对面站立,幼儿将球滚给家长,再由家长滚回来,传给第二名幼儿。以此类推进行游戏,先完成的为胜。

6、背宝宝

玩法:每班10对,5对一组面对面。家长把宝宝背在身上,在听到指令以后快速背着宝宝越过障碍物跑到对面,最快速度跑完的班级获胜。

五、家长拔河(每班10名)

每班抽十个家长进行拔河比赛。

运动会组织方案 篇5

为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增强幼儿和父母的`感情以及幼儿的体质,特开展以家园同乐为主线的“亲子趣味运动会”。

一、活动时间:

二、活动主持人:

活动小组:中班年级组及家长委员会成员

三、活动内容:亲子趣味运动会

四、活动项目:亲子游戏(集体游戏)

目的: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分工、沟通、创造;加强幼儿与幼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之间的配合;练习剪与粘的技能。准备:报纸若干、剪刀、透明胶若干。

玩法:

(1)在规定时间内制作链条:将报纸连成一个大圆。

(2)家长幼儿站在报纸上,手托起上方的报纸形成一个链条。

(3)手脚同时移动链条向前走,先到者为胜。

2、亲子游戏“抱孩子”(可选游戏)

目标: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体验与成人合作的快乐。

准备:羊角球

玩法:幼儿从指定的点跳羊角球,家长跟在后面跑,到终点后,家长快速抱起幼儿跑回原点,拍下一个人的手,依次轮流。

3、亲子游戏“套圈”(可选游戏)

玩法:在一定距离内,家长跟着孩子套圈,两人做到终点椅子上为胜利者。

4、亲子游戏“两人三足接力赛”(可选游戏)

玩法:参加游戏者排成三路纵队(孩子站在右边),将中间的两条腿分别用两根绳子捆绑在一起。两人三足向前行走绕过障碍物返回起点线。依次进行接力。

5、亲子游戏“听话的小球”(可选游戏)

目标:发展幼儿的腿部力量和控制能力。

准备:四条跑道、每个家庭一只皮球。

玩法:爸爸或妈妈、小朋友分别站在场地的两边,游戏开始,爸爸用脚运球至小朋友处,小朋友接球后,爸爸或妈妈和小朋友背靠背,夹住皮球运至出发点,先到者为胜。

规则:爸爸必须用脚带球走,不能用力踢球。

6、亲子游戏“运气球”(可选游戏)

目标:培养幼儿与成人的合作能力,发展幼儿的平衡感。准备:未充气的气球若干,大箱子四只,跑道四条。玩法:爸爸或妈妈和小朋友站在起点处,游戏开始,爸爸或妈妈用嘴把气球吹鼓并打结(不可以小于气球范样),小朋友拿着气球快速跑到指定地点,游戏反复进行,在规定时间内,以气球数量多者为胜。

7、亲子游戏“生命之旅”(集体游戏)

目标:体验角色互动后彼此的感受;增强亲子间的感情,学会信任彼此;幼儿通过语言提示家长下面的任务,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准备:蒙眼的眼罩,场地布置(大约15分钟的路程,在旅程中设置不同障碍)

规则:家长蒙上眼,幼儿牵着家长的手,带领他们越过障碍、期间家长不能取下眼罩,只能根据幼儿的语言和肢体帮助走完全程。到终点后家长在幼儿的带领下坐到小椅子上,幼儿站在家长身旁,最后家长取下眼罩,所有爸爸、妈妈、幼儿手拉手同唱歌曲《感恩的心》,彼此最真诚地感谢亲人、感谢同伴。

8、游戏名称:小袋鼠拍球乐

目标:训练孩子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准备:球7个。

规则:让孩子双手抱紧爸爸(妈妈)的脖子,双腿夹紧爸爸的腰,像小袋鼠一样紧紧挂在爸爸(妈妈)的胸前,爸爸(妈妈)俯腰拍球,到达终点后放下孩子,亲子抱球跑回,用时最短者为胜。

9、游戏名称:抬花轿

目标:体会共同游戏的乐趣,增进亲子情感的交流。

规则:每个家庭一个小孩和两个大人,两个大人搭起手将孩子托在手上。听到口令后,由起点线出发至终点返回,最先返回者获胜。

10、游戏名称:小白兔拔萝卜

目标:发展幼儿的跨越和跳跃能力;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准备:泡沫垫子12块,在终点处放置萝卜模型。

规则:家长交替移动两块垫子搭桥,幼儿在垫子间双脚跳跃过桥,起点出发,至终点拔萝卜后亲子携手跑回起点,用时最短者获胜。

11、游戏名称:穿鞋比赛

目标: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能力。练习跳跃等动作。规则:出发前先脱掉一只鞋子,把鞋子放在终点,家长和孩子的鞋子混在一起。哨声响,家长与孩子同时从起点单脚跳向终点,到终点后,找到自己的鞋子,穿上鞋子,然后双脚跑回起点,最先跑到起点的获胜。

运动会组织方案 篇6

尊敬的领导:

运动会是学校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等。为了让此次运动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我校将举办一次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的运动会。

一、运动会时间

时间是规划一个活动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精心安排。2019年11月,具体时间定于11月10日。

二、运动会目的

运动会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放松身心,建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身体,增加学生体育知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盛会。

三、运动项目

1. 田赛项目:短跑(100米、200米、400米)、跳远、跳高、铅球、标枪、十项全能。

2. 竞技项目: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接力,跆拳道。

四、参赛者人数

各项目积极组织学生参赛,各项目选手不限,但建议每班参选选手最佳不超过2人,每个项目每队最佳人数不超过12人。

五、领队配置

为了保证整个运动会的有序进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队伍的领队。每个班级选择一名教师或班主任担任领队,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学生的安全和比赛的公平性。

六、奖项设置

为鼓励学生参与,提高运动会的比赛激烈程度,我们将设置各项比赛的冠军、亚军、季军,并为学校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和个人颁发奖杯、奖章、荣誉证书和奖金等奖品。

七、赛前准备

为确保运动会的顺利开展,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这包括:

1.场地布置:场地需要做好标准,为各项赛事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场地。

2.物资准备:为运动会提供援助的义工为各队伍提供优质物资,如水、毛巾、止痛药等。

3.人员统筹:负责运动会的工作人员需要提前评估场地,评估比赛场地是否符合场地标准,是否有适当的援助措施等,积极配合教师,为整个比赛服务。

八、总结反馈

我们会在运动会结束之后,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和反馈,以便为下次运动会提供参考。我们将收集各项比赛的数据,包括评分和参赛人数,评估每个项目的表现,反馈最新的剧烈情况,确保下次比赛可以更加精彩有序。同时,我们还将向所有参赛者和志愿者发放调查问卷,以收集他们对活动的评价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组织方案,为学校的下一次运动会做出更好的准备。

以上就是我校运动会的组织方案。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所有的参与者能够积极行动,严格的执行以上安排,并在运动会之后认真进行总结,我们一定能在这个盛大的盛会上,为学校的素质教育作出突出的贡献!

运动会组织方案 篇7

作为一项重要的运动活动,运动会的组织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它将影响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参赛人员和观众的体验。本文将介绍如何制定一个成功的运动会组织方案,并概述活动前、中、后期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

一、活动前期

1.确定运动会的目标和主题

在制定运动会组织方案之前,必须先确定活动的目标和主题。目标应该与组织活动的主要意图相匹配,而主题应该能够吸引参赛者和观众的兴趣。

2.选择合适的场地和时间

一个合适的场地和时间对于运动会的成功至关重要。选择场地需要考虑坡度、场地面积、场地摆放以及场地的设备等因素。而选择时间则需要考虑学校或者企业的行事历、考试时间等多个方面。

3.招募志愿者

招募足够的志愿者是确保运动会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招募活动,可以招募到足够的志愿者来协助活动的准备工作。

4.确定预算和资源

运动会的预算和资源必须提前确定,这样才能制定好财务预算,确保活动按照预算完成,并为所有物资和人员提供足够的支持。

二、活动中期

1.设计比赛项目

除了传统的田径比赛项目之外,运动会还可以增加一些创意项目或团队比赛项目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在设计比赛项目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的参赛者,并合理安排比赛项目。

2.规划赛道和分区

规划赛道和设立分区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要根据所选择的运动会场地,严格遵循安全规范,确保每个运动员和观众都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下完成赛事。

3.准备物资和装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运动会,需要准备诸如制服、奖牌、热水、医疗设备、电子计时器等相关物资和装备。物资和装备的准备必须提前安排妥当,以确保运动会的按时进行。

三、活动后期

1.整理事务

运动会结束后,需要对整个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并习惯性地将相关事务如比赛用具、场地设施的清 清理工作做好,以便下一次使用。

2.支付工资和赞助商款项

在活动结束和总结之后,需要做好相关账单和财务工作,向志愿者支付工资,向赞助商支付相关款项,并完成活动的财务报告。

3.宣传和推广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学校官网等多种形式将运动会的结果和成就进行宣传,并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下一次的活动中来。

总之,一个成功的运动会组织方案需要细心的策划和管理,需要注意每个阶段的细节和安排,以确保活动的完美举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参与者和观众带来一个非常棒的运动盛宴。

运动会组织方案 篇8

运动会是学校中最重要和最受期待的活动之一。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育锻炼,促进健康生活方式,而且还有利于表达团队合作和竞争的价值观。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运动会组织方案的重要因素,包括场地选择、支持团队、安全措施、比赛规则、奖项和评审等。

场地选择

选择合适场地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场地的大小和类型必须适合举办各种运动比赛,比如足球、篮球、田径、游泳等。此外,场地一定要安全,有充足的吸氧设备和急救医护人员。其他的一些因素也要考虑比如:交通、舒适、便于观众观看等等。

支持团队

在组织运动会的时候,支持团队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将帮助你规划和实施方案。除了学生会成员和志愿者,还可以考虑邀请教练、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参与,这将有利于组织更多的活动和项目。支持团队还可以帮助你与场地管理方和赞助商取得联系并协商细节问题。

安全措施

安全是任何活动的核心。在运动会的举办过程中,场地必须符合安全规范,并有配备安全员以及急救车和急救设备。每个项目最好有一个人负责,以确保比赛中途不出现任何不幸事件。学生体检也是确保学生体质合适参与比赛的重要举措。

比赛规则

有适当的比赛规则能让比赛更加公正,且也有助于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比赛规则。每个比赛项目的比赛规则应该清楚、准确,防止不必要的争议和误解。在赛前的演示和规则说明可以帮助参加比赛的所有人更加了解比赛规则。

奖项和评审

奖项是运动会成功的精髓之一,它提供了获胜者的认可和鼓励。为了提高比赛的竞争性,应该多设立一些奖项,比如最佳表现、最佳形象等奖项。评审要公正,可以邀请学校的老师、校委会或校董会的成员来评审。

总结

组织一场成功的运动会需要认真策划和细心组织。从场地选择、支持团队、安全措施、比赛规则到奖项和评审,每一个方面都要认真考虑。同时,也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音乐、卫生等等。一场成功的运动会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也能促进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是一个成功的活动和学校宣传的好机会。

运动会组织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本次活动围绕“快乐总动员、幸福你我他”为主题,为孩子和家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运动的快乐,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增进亲子之情。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信、大胆、勇于竞争的品质。

3、通过形式多样的亲子游戏,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好地达到家园同步。

三、活动时间:20_年11月下旬-12上旬

四、活动主题:快乐总动员、幸福你我他

五、活动场地:幼儿园操场

六、活动程序:

1、运动员进场(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2、致开幕词,宣布运动会开始。

3、幼儿操展示。

4、组织亲子游戏(内容见附件)。

5、家长与班级教师交流孩子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七、活动要求:

1、幼儿热身活动内容:小班(欢乐向前冲);中班操前操;大班《大家来运动》。

2、各班提前发放通知,请家长选择参与项目,做好运动会的报名、统计等工作。

3、游戏中所需物品由各项目组织人负责准备。

4、各班要提前指导家长和孩子熟悉游戏方法,提醒家长与孩子要遵守游戏规则。

5、游戏场地、音响、话筒由分管园长负责安排。

6、各班教师组织好当天幼儿安全、卫生、护理等一日常规活动。

7、各年级组要进行进退场的演练,确保活动的有序开展。

运动会组织方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树立全园孩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培养孩子们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等意志品质,做一个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特开展“冬季趣味亲子运动会”。通过有趣的亲子体育游戏,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幼儿家长亲子感情。让每一位家长关注幼儿园,关注孩子的成长,增强家园合作,家园一道携手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二、活动目标:

(一)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二)通过趣味亲子游戏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进亲子关系,同时通过家长的榜样作用,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三)通过家园密切配合与沟通,起到家园共育的作用。

三、活动形式:

(一)早操表演

(二)亲子体育游戏

四、活动时间:11月26日早上9点——11点

五、活动原则:

每个孩子至少参与两个运动项目,运动项目的设置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富有趣味性。

六、活动道具

各班班主任负责协调好本班的道具制作和摆放。道具制作及设计由本班三位老师负责,活动当天道具摆放由配班老师和生活老师负责。

七、工作人员安排:

主持人:2人

裁判:4名

照、摄像:2名

音响:1人(负责音控及主持人话筒及现场调控)

道具:各班生活老师负责各班游戏道具摆放

场地安排:塑胶操场全部为幼儿游戏、活动场地,体育游戏分四条跑道同时进行。

各班座位划分:舞台正下方——小一、二、三班,舞台左边从前到后——小四、五、六、七班。(按实地划分场地入场)舞台右边(阅览室旁)为体育器械运送场地。

现场安保:6——8人(大门及操场四周以及游戏活动时幼儿的安全管理)

活动组织:班主任(负责各班游戏上下场组织)

总负责协调:年级组长

八、活动流程

(一)开幕仪式

1.主持人讲话

2、园长致辞

(二)具体活动安排

1.早操表演

2.亲子体育游戏

游戏一:蚂蚁搬豆

准备:地垫、拱形塑料门、水球15个

人数:每班15名幼儿及家长

玩法:口令响起,第一名幼儿出发,家长引导幼儿爬过垫子,钻过山洞(拱形塑料门),取一个豆子(皮球)与家长共同抬回起点。依此类推,哪个班的幼儿全部跑完即可获胜。游戏规则:幼儿必须按路线走完全程,最后一名幼儿到达终点后,老师举旗表示结束。

游戏二:一起搭积木

准备:手推车每班一个,积木十五块。

人数:每班15名幼儿及家长。

玩法:孩子取一块积木坐上小推车,家长推至对岸,家长和幼儿共同搭好积木坐小推车原路返回,以搭建得最快最高,最好的取胜。

游戏三:毛毛虫竞走比赛

准备:大毛毛虫头饰每班一个,小椅子每班6把。

人数:每班20名幼儿及家长。

玩法:由班级老师做排头,孩子在前,家长将手搭在孩子肩上,蹲下,随着一、二、一、二的口令,孩子和家长向前行走,脚步要协调,不能乱。

目的:锻炼孩子的耐力和腿部力量。

游戏四:《气球砰砰响》

准备:气球若干

人数:每班8对亲子

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老师给每个家庭发一个气球和一根细绳,请家长将气球吹大绑在自己的脚腕,身背幼儿。听到老师的口令游戏开始,家长就背着宝宝踩其他家庭的气球,气球被踩爆即被淘汰,比一比谁是冠军。

规则:游戏过程中家长必须背着幼儿。

(三)活动结束

组织家长带孩子有序的离开活动场地,注意安全!

备注:

1、因小班段班级较多,加之场地有限,每个游戏分两次进行,1—4班为第一组,5-7班为第二组。

2、提前做好班上幼儿游戏规则训练和家长配合工作。

运动会组织方案 篇11

田径运动会组织方案(最新) 田径运动会组织方案(精选6篇)一、运动会主题:快乐童心畅想六一二、活动目的:展现我校学生风采,培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文艺表演和体育运动中健康快乐的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田径运动会组织方案(最新) ,供大家参考。

田径运动会组织方案(精选6篇)

一、运动会主题:

快乐童心畅想六一

二、活动目的:

展现我校学生风采,培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文艺表演和体育运动中健康快乐的成长,特在“六一”来临之际,举行趣味运动会活动。

三、活动时间、地点

1、时间:20xx年5月30日(周五)上午

2、地点:操场

四、活动内容

1、文艺表演

2、体育活动

五、活动程序

1、校长致辞,班主任代表致辞,学生代表发言

2、文体活动

集体活动〈小红帽健康快乐动起来〉课间活动

独唱《我相信》表演者六年级张岩

活动:转呼拉圈比赛

歌表演:《蜗牛与黄鹂鸟》表演者二年级李鑫等

活动:百米计算

集体舞《健康歌》表演者一年级全体同学

活动:齐心协力

小品《课间十分钟》表演者四年级万宏旭等

歌表演《巴拉拉小魔仙》表演者三年级张诗文等

活动二人三足

小品《时尚》表演者五年级张晓宇等

活动百米穿衣

歌表演《快乐女孩儿》表演者五年级同学

活动传呼拉圈

小品《疯狂旅行团》表演者六年级同学

集体舞〈向前冲〉表演者二年级同学

全校拔河比赛

3、终结评价:颁发集体荣誉奖状

六、参加人员

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学生家长(自愿)

七、活动中注意事项

1、安全维护:田雪峰班主任(强调纪律,由于校内施工,重点强调学生去厕所路线)

2、比赛中应急处理(中暑,划伤,摔伤,矛盾化解):孙英善,朱亚文,蔡波,班主任

3、学生服装要求:校服,小红帽(天热可带太阳伞)

4、场地内卫生要求:规范垃圾位置

1、比赛时运动员进入非本组跑道并对该组运动员比赛造成影响,则判本组比赛时间增加0.2秒每次。

2、三至六年级比赛过程中,球脱离手的控制,滚出场地需捡回并在失误地点开始比赛。如若犯规,本组比赛时间增加0.2秒每次。

八、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一、比赛时间:

3月28日下午2:00—4:0二、比赛地点:

学校教学楼前

三、比赛项目:

障碍赛跑、二人三足赛、投活动篮、南水北调

四、比赛方法及规则:

1、障碍赛跑:同一年级选定相同人数的学生和家长进行比赛,按计时成绩排名次。(全体学生与家长共同参加。)

2、投活动篮:同一年级选定相同人数的学生和家长进行比赛,限时5分钟,以规定时间内投进筐的个数计成绩。每班派一名家长站在规定的圆圈里双手持筐,其他人站在起投线后,发令后依次将沙包投进筐内。(全体学生与家长共同参加。)

3、二人三足赛:同一年级选定相同人数的学生和家长进行比赛,按计时成绩排名次。(全体学生与家长共同参加。)

4、南水北调:每班限定学生和家长各16人(8男8女),依次在比赛场地一端站好,首名队员持水杯跑至对面(距离15m)盛水的容器装水并跑回,将水倒在起点的容器中并将水杯交下一名队员,后面队员依次继续,6分钟内“调水”最多的班级获胜。

注:

1、最终上场人数,以活动当天最少班级人数为准。

2、每个孩子准备两个沙包。

3、已经确定来校参与活动的男家长,请不要再换人,我们要确保男家长的数量。

4、望各位家长做好比赛准备,注意着装要便于运动,以确保在运动安全。

一、活动名称:

趣味运动会

二、活动主题:

齐心协力,展现自我

三、活动目的:

为了增强师生体育锻炼意识,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教师团体与学生团体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并磨练学生的意志,决定召开趣味运动会。

四.活动简介:

1.活动时间:

2.活动地点:运动场

3.参赛对象: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均可参加

4.比赛项目及规则:

集体赛:

1.名称:蒙眼投篮

比赛规则:每队由1人(A)指挥方向,1人(B)蒙上眼睛投篮,在A的指挥下B在规定时间内(3分钟)投篮,投中的数量最多的获胜。若结束时数量相等,则进入加时。

2.名称:趣味拔河

比赛规则:比赛开始前,各队按照10人的要求准备好,比赛开始后,两边同时发力,于此同时,旁边一人出脑筋急转弯,首先答对的一边可多加上一个人,最后将对方拉过赛场所规定的河界线为赢。

3.名称:两人双足跑

比赛规则:每队选出同学各2名,相互间背靠背用布条绑好小腿,以最快的速度横着跑过规定的距离(20米)为胜。

个人赛:

1.名称:气球快跑

比赛规则:用嘴吹充好气的气球,使其飘在空中,边吹边跑。途中若气球落地则回到原点重来。

2.名称:定点投球

比赛规则:男女分为两组,每组中在规定的两分钟内看谁投入的球多为胜。

3.名称:趣味单车

比赛规则:站立在单车踏板上骑单车,先到终点为胜。途中不允许坐下,否则视为犯规。

五、奖项设置:

六、经费预算:

一、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上午8:30开始

二、活动地点:

新东方幼儿园操场

三、活动形式:

教师趣味竞技性运动会

四、活动要求:

所有教师于本周六上午8:20xx在幼儿园一楼大厅集合(不允许请假)。

五、运动会流程(按照比赛顺序)

1项目名称:拔河比赛

规则:每个班级中派出三名教师(可援助),提前抽签。

第一轮淘汰赛:7个班级按抽签顺序比赛,一个班级直接进入第二轮。

第二轮淘汰赛班级从新进行抽签,进行比赛。决定出两组获胜班级。两组失败的班级

第三轮,失败的班级进行3、4名争夺,两组获胜的班级进行1、2名的争夺。

奖励:1——4名,分别加4、3、2、1分,其余不加分。

2项目名称:跳绳比赛(跳绳自带)

规则:每个班级派出一名教师,参加跳绳比赛,时间2分钟,每两人一组,共4组

跳绳记数员:

跳绳计时员:

跳绳记录员:

奖励:按照个数的多少,从最多到最少的依次排名1——4名,分别加4、3、2、1分,其余不加分

3项目名称:呼啦圈比赛(呼啦圈自备)

规则:每个班级派出一名教师,参加呼啦圈比赛,时间2分钟,在规定时间内,数量最多即为获胜,每两人一组,共4组

跳绳记数员:

跳绳计时员:

跳绳记录员:

奖励:按照哗啦圈的个数的多少,从最多到最少的依次排名1——4名,分别加4、3、2、1分,其余不加分

4项目名称:喊数抱团(此活动共玩两轮)

规则:每组派出两名老师参与,听主持人口令统一围绕圆圈走动,到音乐停

止,主持人说出一个数字,老师们按照主持人说出的数字要求与其他老师抱成一团,人数要与数字一致,即为通过,如没有找到自己的团队或者整个团队人数偏差,均为淘汰。

奖励:每一次最后获胜的两位老师均分别获得2分。

5项目名称:琴棋书画样样通

规则:

五子棋分会场(园长室):每个班级派出一名老师(共7名)参加五子棋大赛,采用淘汰制,即获胜者继续坐镇下棋,直到最后的胜者。

够级分会场(接待室):每个班级中派出一名教师(共6名)参加扑克大赛,最后决定名次。

跳棋分会场(保研室):每个班级派出一名老师(共7名)参加五子棋大赛,采用淘汰制,即获胜者

继续坐镇下棋,直到最后的胜者。

奖励:娱乐游戏,每一个分会场的"获胜者可获得2分。其余不加分。够级大赛经抽签多出的老师,直接获得1分奖励。

六、项目名称:爬滑梯接力

规则:三位老师从大型滑梯入口处等待依次轮流出发,穿过滑梯,跑向大门口的目标物,绕过目标物后,跑回出发点,与下一位老师击掌,下一位老师才可以出发。用时最短的班级即为获胜者

奖励:获胜的班级依照最高分输到最低分数排列1——4名,相应加4、3、2、1分,其余不加分。

滑梯计时员:

七、项目名称:打沙包

规则:每个班级派出一名教师,参与比赛。在5分钟内,没有下去的.老师即为获胜,期间允许抓沙包,抓住即为加分,抓不住溜手当场淘汰。

奖励:在5分钟内,所有没有打下去的老师均获得2分。期间抓住一次加1分。

投沙包人员:

八、项目名称:捉迷藏

规则:一个班级的三位老师到幼儿园大楼的任何一处都可以藏身,准备时间为2分钟。2分钟过后,另一个班级的三位老师进入大楼寻找,找到即为获胜,被发现的老师立刻到一口操场集合(以藏猫猫的老师到操场集合时间为准),最短时间内找齐三位老师的班级即为获胜

奖励:获胜的班级依照最短时间即最高分数到最低分数排列1——4名,相应加4、3、2、1分,其余不加分。

捉迷藏计时员:

九、工作人员

总策划

工作通知:

主持人

录像音响:

各项分数记录:

食堂饭菜:

条幅、黑板、大绳准备:《新东方幼儿园教师趣味运动会》

十、最终的奖励

由统计处老师进行统计,园长宣布成绩,综合成绩第一名的班级可获得鸡腿两个/每人,第二名的班级的可获得一瓶雪碧/班,第三名的班级可获得牛奶一瓶/班。成绩最后的班级惩罚每人一杯啤酒!

十一、聚餐活动开始

由董事长宣布“教师大聚餐正式开始开始”,全体教师欢聚一堂吃午饭。

十二、补充事项

1、餐后卫生由全体教职工一起承担

2、食堂人员9点到位,11:20xx开饭,12:00活动结束,打扫卫生。

一、开幕式程序

1、运动员入场。各班运动员身穿园服,手举彩旗或花环,排成两路纵队依次入场,入场顺序为葡萄班、蜜桃班、菠萝班、芒果班,入场口号自定(锻炼身体、身体健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健康、我快乐、我参与!……)

2、奏国歌,升国旗。

3、家长代表讲话。

4、运动员代表讲话。

5、园长致辞,宣布运动会开幕。

6、运动员退场。

二、比赛程序

地点:明桂圆大门前坪

1、幼儿项目《捞汤圆》(芒果班)

2、幼儿项目《乌龟爬》(蜜桃、菠萝班)

3、幼儿项目《铺路》(蜜桃、菠萝班)

4、幼儿项目《滚轮胎》(葡萄班)

5、亲子项目《种豆捡豆》(芒果班)

6、亲子项目《抬花轿》(蜜桃、菠萝班)

7、亲子项目《快乐小青蛙》(蜜桃、菠萝班)

8、亲子项目《引路》(葡萄班)

9、幼儿合作项目《拖小猪》(芒果班)

10、幼儿合作项目《运球》(蜜桃、菠萝班)

11、幼儿合作项目《螃蟹运球》(葡萄班)

12、家长合作项目《毛毛虫》(芒果班)

13、家长合作项目《拔河》(蜜桃、菠萝班)

14、家长合作项目《接力赛》(葡萄班)

三、比赛方法

1、以托、小、大年龄班为单位,各班组织幼儿、家长报名参加,比赛中先进行预赛,在预赛中产生决赛选手再进行决赛。

2、决赛每项取前三名,获得冠、亚、季军的选手都有一块奖牌、一张奖状、一份奖品,未获奖运动员都有一份纪念品。

四、注意事项

1、各班老师要配合裁判维持赛场次序,管理班级纪律;提醒家长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要在赛场自由走动或奔跑,注意安全。

2、参赛的幼儿和家长要按时到位,迟到者为自动放弃比赛;选手要遵守比赛

规则,听从裁判的指挥,服从裁判裁定(包括老师和家长)。

3、幼儿合作项目及家长合作项目的人数根据各年龄班的要求自定。

4、保持运动场地的卫生,爱护公共设施。

一、指导思想。

为了活跃教职工生活,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理念,我园工会特举办此次秋季趣味运动会。本次趣味运动会共设置了8个趣味竞赛项目,望各工会组积极参加,踊跃报名。

二、活动主题。

强身健体,全员参与。

三、分组名单。

1、人员安排:

2、主持人:

3、裁判员:

4、记分员:

5、背景布置:

6、道具准备:工会小组长。

四、举办地点。

幼儿园东园大操场。

五、参加对象。

全体工会会员。

六、举办时间。

20xx年xx月xx日上午xx点。

七、比赛方式。

1、以工会小组为单位参加比赛,每位教职工至少参加一个项目。30日前请各位教职工到组长处报名,以便各组安排人员。如个别老师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活动的,请提前向工会组长请假。

2、比赛项目按总成绩排名次积分,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分别计5、3、2、1分,最后以八个项目的总积分算成绩。

八、活动环节。

(一)运动员入场:以工会小组为单位,运用简单的器械,编排简单的律动及口号入场。按1—4组的顺序展示。

1、运动员宣誓。

2、裁判员宣誓。

3、由xx园长宣布比赛开始。

(二)比赛项目

1、转呼啦圈吹气球:

规则:每个小组各派四人参加。每人转起呼啦圈后吹气球,中途若呼啦圈掉落此球重吹,每人吹起三个气球后换下一人,最后一人吹完比赛结束,用时长短决定名次。

2、骑慢车比赛:

规则:每个小组各派四人参加。自行车在规定的跑道上(约50厘米宽,15米长的跑道)行驶,看哪辆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最慢,谁就是获胜者。

参赛者单脚触地、压线均为犯规。

3、袋鼠跳接力:

规则:每个小组各派四人参加。每人分别把球夹在两小腿中间(上不能过膝,下不能低于脚踝),往返各二十米,途中球掉落要分别回到往返的起点重新运,一组运完另一组接着用同一球运,最后一人运完比赛结束,用时长短决定名次。

4、串珍珠:

规则:每个小组各派四人参加。比赛采用接力形式进行,每队第一人听到发令后,跑向终点处绳子穿5个塑料彩色珠子,挂到指定地点跑回,第二个继续,最先完成的队为胜。

5、定点投球比赛:

规则:每个小组各派四人参加。参赛人员在规定位置定点投球。共投五个球,按进球数多者胜利。

6、赶“猪”赛跑(用短棍赶两个球比快):

规则:每个小组各派三人参加。比赛距离为20米往返,两球和人都到达往返线才可返回,两球和人都到达终点结束,最短时间抵达终点者为胜。

器材:羽毛球拍1副,红绿球各2个,标志物2个

7、穿衣接力:

规则:每个小组各派四人参加。每队准备一件五粒钮扣的衣服,在起点将衣服穿好,裁判发令后跑到终点,把衣服脱掉后给队友穿上,然后从终点处跑至起点,以此类推。时间最短者为胜

8、集体跳大绳:

规则:每组两名甩绳队员,另请5名队员跳绳,5名队员同时跳过绳为1个计数,以合作完成的个数,评出1—4名。五人同时跳过绳开始计数。

(三)记分员统计分数,由唐园长公布比赛结果,颁奖仪式。宣布本次秋季运动会闭幕。

九、安全保障。

1、参赛人员尽可能穿适合运动的鞋服,注意自身安全。

2、活动前请充分做好准备运动,避免运动受伤。

十、如有未尽事宜,敬请各位老师及时反馈指出,另行通知。

【田径运动会组织方案(精选6篇)】

11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团员个人年度工作总结1000字

团员年度工作总结 05-01

庭院优美说说

庭院优美说说 05-01

形容爱情长久的经典句子简短59条

爱情长久句子 05-01

运动员的加油稿汇集9篇

运动员加油稿 05-01

歌颂母亲节句子122句

歌颂母亲节句子 05-01

医药代表工作总结

医药代表工作总结 05-01

被辞退辞职报告10篇

辞退辞职报告 05-01

二新文化运动(专题三)

高中新文化运动教案 高中曲线运动教案 04-12

生日祝福妈妈文案短句45句

生日祝福妈妈文案 05-01

九月九重阳节句子说说65条

九月九重阳节句子 05-01

最新文化苦旅读后感模板

文化苦旅读后感 02-07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