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现代诗课件

趣祝福范文大全关于“现代诗课件”,或许您对该主题有一些疑问,希望本文能够帮到您,并为您带来一些启示。在老师新授课程时,通常会准备教案和课件,其中教案的知识点设计至关重要。制作出优质的教案能够有效地保障高质量教学的实现。

现代诗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欣赏诗歌的方法阅读、鉴赏诗歌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领会蕴含在诗中丰富的情感。

2、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教学难点: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

过程设计:

一、导入,然后分组,组织课堂。

二、教师朗诵,然后指导学生朗诵。

三、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

四、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五、师生共同回忆阅读、鉴赏诗歌的方法。学生反馈,师生交流、归纳。

1、体会诗歌语言的准确、形象、凝练;

2、领会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

3、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

六、各组分工协作,讨论以下问题,组长组织交流,准备发言稿。

流程:学生互相讨论——自己写稿——互相交流——组长整理本组成果——组长在班上交流。

1、郭沫若笔下的日出胜景是什么样子的?

2、太阳象征着什么?

3、说说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4、说说诗歌美妙的意境。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七、教师指定第一组读前三节,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学生反馈,师生交流:

1)日出前:光芒万丈

2)日出时:火一样准确、形象、凝练描绘日出胜景

3)日出后:耿晶晶、白灼太阳(象征光明、真理、未来新生祖国)

八、教师指定第二组读全诗,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教师补充以上板书。

九、教师指定第三组读后四节,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教师补充以下板书。

4)——7)礼赞——抒情澎湃的激情对美好祖国的追求对祖国强烈的爱

师生交流、总结:诗人描绘了日出的胜景,抒发了如火山喷发的像怒涛澎湃的激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的追求和强烈的爱。

十、教师指定第四组读全诗,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师生交流、总结。

(明确)辽阔的大海上,波涛汹涌澎湃,霞光万丈,一轮红日缓缓上升,将大海上的云彩染成一片火红。太阳啊,请你永远照耀世界,将四周的黑暗驱除出去吧!太阳啊,请赐给我无穷无尽的光和热吧,我将为你献身。

十一、师生共同总结是如何欣赏这首诗歌的。

十二、学生自读《炉中煤》,然后自己分享第二个礼物。思考问题:

1、请找出诗中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这样比喻的好处。

2、请说说《炉中煤》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主题上和《太阳礼赞》有什么相同之处?(师生共同聊聊爱国这个话题。)

十三、实践中感受象征的魅力

▲读下面一段文字,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给“母爱”找出合适的意象。

母爱,一个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母爱就像________________,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_________________,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_,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答:一首田园诗;一幅山水画;一首深情的歌;一阵和煦的风。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象征手法的魅力。答案不必统一,只要能符合特征就行。)

课文赏析:全诗共七节,前三节写景,后四节抒情

第一部分:写景,描绘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不同景象。 “辽阔的大海上,波涛汹涌澎湃,霞光汹涌万丈,一轮红日缓缓上升,将大海上的云彩染成一片火红。”

画面具有动态美和色彩美,因而能给人一种飞动的感觉。这里,诗人运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太阳的光线由弱到强,将太阳的色彩由淡到浓的过程清晰地表现出来。写景是为了抒怀。

第二部分,作者对太阳敞开胸怀,述说自己的愿望。每句以“太阳哟”开头,诗人请求太阳永远照耀世界,将四面的黑暗驱除出去:诗人希望能从太阳吸取无穷无尽的光和热,将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诗人愿和太阳融为一体,表达了为光明而献身的理想以及同一切黑暗势力作搏斗的信念。四至七节,诗人的感情如火山爆发,充分表现了“五四”时期那种特有的狂飙精神。

最后一节中”的笑“,更是渗透了诗人的欢快之情,使画面活跃起来。

评析:诗人对太阳充满了如此强烈的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美的热烈追求,这种美不但包括自然美,也包括理想美,因为在诗人的心目中,太阳是光明的象征,也是真理的象征,也是未来中国的象征。诗人渴望“美的中国”早日到来。于是诗人用笔将他所要表达的社会理想表达出来了。

《我爱这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

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2、倾吐土地情结。“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象,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

3、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表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适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

二、问题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回答: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回答: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3、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回答:“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4、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回答: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5、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6、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

回答: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7、“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应该”前面为什么着一“也”字?“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为什么?

回答:“也”一词表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民族解放运动中。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

8、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回答: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9、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10、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和破折号所起的作用。

回答:第一个省略号,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余意未尽,情深绵绵。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三、写作特色:

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

2、抒情方式巧妙

四、中心归纳: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创造了一系列鲜明意象,抒发了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课后思考练习

七、课外延伸: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舟飞船……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例: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

现代诗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师: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的美丽风景,导入新课。

生1:我最爱的是老家屋后那片贫瘠的田地,因为在一场春雨后,那里竟然冒出了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它们茁壮成长,不经意间,长成了茂盛的竹林,坚强挺立,傲对风雨。

生2: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风景,真美啊!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1)《秋晚的江上》:“秋晚”揭示了时间,“江上”点明了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2)《花牛歌》:“花牛”是诗歌描述的核心,诗歌展现的就是花牛行动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yǎn),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现代诗人、文学史家。五四运动前,他就开始用白话作诗,是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兴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2.听音频朗读,读准节奏和停顿,注意诗中描绘的景物。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认的字:归巢(cháo) 芦苇(wěi) 剪秋罗(luó) 眠(mián) 霸(bà)占(zhàn)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注意读出正确的节奏。

提示:《秋晚的江上》用舒缓的语调读,语速较慢,体会斜阳映江的美妙意境。《花牛歌》用欢快的语调读,语速稍快,读出花牛的调皮、悠闲。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画出重点词语,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再重点点拨。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预设:倦鸟驮斜阳,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诗歌的意蕴是丰富的,不能仅通过表面文字去理解。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想象,把自己置身于那种场景,想象自己就是鸟儿,进而体会“倦”“驮”二字的表达效果。

明确:傍晚时分,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飞鸟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在诗人的笔下,黄昏的景色有一股悲哀的美,而这种美正体现在“倦”“驮”二字上。鸟倦了吗?不可知,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诗人情感的折射。诗人写鸟倦,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疲惫之感。而“驮”字,是诗人想象的深化,也更加突出了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是太阳。这里诗人描写的不仅是倦鸟归巢的景致,更包含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妆”的本义——“化妆,妆扮”,然后找出“妆”的本体和客体,进而体会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3.指导词语归类。

◆ABB式:滴溜溜 白茫茫 香喷喷 金灿灿 亮晶晶

水汪汪 黑压压 沉甸甸 红彤彤 火辣辣

4.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1)指名学生说说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明确:《秋晚的江上》描写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花牛歌》巧妙、生动地展现了草地里花牛行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改写《秋晚的江上》。

改为五言律诗:倦鸟驮斜阳,归途天苍苍。哪堪迎风苦,抖翅晖满江。蒹葭千层浪,向晚秋意凉。适才寒霜色,忽而倚红妆。

改为现代文:傍晚时分,在外玩耍了一天的鸟儿要回家了。它们疲倦地飞着,斜阳就好像被它们驮在背上。鸟儿们翻动双翅,好像把斜阳抖落在江面上。江岸边白色的芦苇,在一瞬间也被斜阳染成了红色的。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倦鸟归巢,斜阳映江,美不美?花牛酣眠,草丛漫步,美不美?这些都是美的,都是大自然描绘的最美妙的画页。它们究竟美在哪儿呢?下节课上我们再通过深入探究继续赏析。

小结:本文是一篇自读课,讲解时不会像精读课文那样面面俱到,但对字词的理解、对课文的解读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上,我们简单了解了关于作者的知识,学习了会认的字,把握了它们的写法。最重要的是,我们从整体上了把握了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示例:在学习生字新词时能联系已学的字词,学习能力强;理解圈画词语时能结合具体诗句,十分细心;在朗读诗歌时能较好地把握诗歌的停顿、节奏,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几位同学一样,上课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收获良多,共同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2)交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1.背诵两首诗歌。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目标:

1.赏析重点诗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赏析诗句。

2.尝试仿写,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中我们通过对诗句中重点字词的品析,欣赏了两幅美妙的自然图画。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领略一番。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秋晚的江上》,圈画不懂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A.想一想:诗歌第1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第1节,把握其中出现的景物以及它们的行动,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描绘画面时要善于发挥想象,描述要生动。

B.理一理: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预设: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归鸟、斜阳、江、芦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江图。

C.辨一辨:“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一句诗中鸟儿和斜阳的位置关系如何?具体分析一下。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明白句子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即“掉”的双方,然后具体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塑造的鸟的形象。

明确:诗人原本只注意江上的飞鸟和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但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情景十分动人。这两句是第一节情景的继续与开展。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不妨看作是诗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望过上自由的生活。

D.品一品:“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这一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颜色的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相衬,更突出江面上的风景之美。

E.写一写:这首诗歌生动优美,节奏和谐,你们能仿照再写一首吗?

预设:引导学生明白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即选取自然事物组织画面,表达感情。这是仿写时可以借鉴的思路。

示例:夕阳中的幽径,/飘飞的秋叶,/即使是无力了,/还迎着寒风舞蹈。/双手一张,/把夕晖铺满小路;/金黄的大地,/也收获万物的永恒了。

F.诵一诵:多读几遍诗歌,熟读成诵,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3.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花牛歌》,圈画不懂的地方。

4.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A.议一议:这首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理解其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这首诗共四节,每一节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开头,“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使诗歌显得结构匀称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B.品一品: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体会诗人的情感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诗歌主要讲述的是花牛在草地里行动的景象,诗人寓情于景,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C.写一写:这首诗写得非常优美,你们能仿写一段吗?

预设:引导学生明白仿写的要领。仿写时,应先观察原文的内容和格式,再围绕主题,以相同或相似的格式写出新的描写点。这首诗先写了花牛在草地做什么,随后写了在做的同时,花牛本身或自然环境的状态。可使学生想一想,花牛还会做些什么,结果又怎样呢?

示例: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株红玫瑰。/花牛在草地里眠,/晚霞霸占了半边天。/花牛在草地里走,/耳朵扇得扑棱棱。/花牛在草地里做梦,/月亮到西山的青峰游玩。

D.诵一诵:指导学生多读几遍,熟读成诵。同桌相互背一背,教师进行点评。

三、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过渡:同学们,如果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自然,也能像两位作者那样写出那么动人的诗篇。欣赏林徽因的《雨后天》,看看你们能从中欣赏到怎样的美。

1.出示课外阅读篇目,指名朗读。

2.阅读与交流。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风景?(雨后的平原)

(2)诗中描写了雨后的哪些景物?(青草、风、落叶、云)

(3)从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雨后自然美景的热爱)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四、课堂回顾,交了收获

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自然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夕阳下的江面,翻飞的鸟儿,悠闲漫步的花牛,它们都以美的情致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去观察、感受,就一定就发现独特的风景。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了两首小诗,从中体验了美的风景。我们还学会了朗诵诗歌,在朗诵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我们还仿写了诗歌,提高了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反思:

本文精选了两首现代诗,这两首诗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这类课文,不必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并启发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这样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该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诗歌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韵律,还在于它的意境。所以,仅读得熟练,读得流畅,读得朗朗上口还不行,还要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更好地体会夕阳西下的情景和花牛在草地里行动的景象。对于现代诗的学习,在理解诗意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我还尝试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现代诗课件 篇3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

通过学习,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教学难点:《死水》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主题曲《飞的理由》,并展示徐志摩的图像。

伴着这熟悉的乐曲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时代,他曾经悄悄地来了,又轻悄悄地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传世之作《再别康桥》。今天,就让这乐声伴随我们,走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二解题:

放映有关康桥的录像或幻灯片,教师或学生(事先布置给学生检索有关资料)结合画面解说徐志摩与康桥的关系及相关背景。

三配乐朗诵

乐曲:《人间四月天》主题曲

听读要求:注意体味诗人对康桥的感情。

四学生吟诵、品味、欣赏

多种形式的诵读、小组互动式

(1)明确本首诗的意象,诗人避开了一般离别时的告别对象,选择了“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从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个人以清新飘逸之感。诗人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了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成分。独具特色的象选择,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

(2)理解作者作别母校的感情在诗中字里行间的体现。

(3)体会这首诗如何体现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①押韵(请学生在诗终画出韵脚);②音节和谐,节奏感强;③回环复沓,开头和结尾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绘画美主要表现在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青草”“彩虹”“星辉斑斓”等有色彩的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解决疑难。

各组代表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汇报,教师适时提出巡视中发现的疑难点,提出讨论,将学习引向深入。

以闻一多对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主张过渡,引入对《死水》的学习。

先从“三美”入手体会形式上的美,再把握诗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本教案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通过品味欣赏,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该教案设计体现了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的思想。

探究活动

(1)学生自愿结组,对徐志摩的诗歌和闻一多的诗歌进行比较,看两者的异和同。

(2)学生可就本课书中自己喜欢的一位诗人进行研究,建议切入点小。

(3)可以召开现代诗歌朗诵会或现代诗歌赏析会,材料来源于课本、读本或其他诗集等。

(4)可以就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写一篇评析鉴赏笔记,挑选有见地的班上交流。

现代诗课件 篇4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课件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课件出示3)

2.分小节读诗文。

出示诗文(课件出示4)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课件出示5)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

3.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课件出示6)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谈自己的发现。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看来,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现代诗课件 篇5

师指黑板课题,指名两个学生读课题。

问:你知道有哪些课本?生:语文书,英语书、科学书。

问:课本有什么用?生:教我们知识,陶冶情操

问:在这本书里,课本指的就是什么?答:大自然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大自然怎么叫课本呢?课本里有些什么呢?为什么叫绿色的课本呢?怎么样打开绿色的课本?

二、新授

1.我们长江路小学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下面我们来学习生字。

出示锦jin。读,正音,出示棉和绵比较形声字的区别和特点,教师讲解。

出示云锦请学生解释意思。师说:课文中说天空出现云锦这云锦指的是什么?生答。你觉得这云锦怎么样?太美了。指名读这个词,再齐读一遍。

学生大声读课文。师要求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要注音前鼻音,要放开声音,大声读,自己读。

学生读课文。

生读完,师评价:姿势端正,说明在用心读书。问: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

生:这是美的课本,大自然的课本是五彩缤纷的。生答,说不出具体意思,师总结:你觉得很丰富,是吗?

我们一定要跟着诗人走进大自然去品读,去体会。同学们再读一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想,眼前仿佛展现什么样的画面。(生读了20秒)师请生说画面。生说自己看到的画面。

哪个词让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画面?(敞开)读好这个词,指名两个学生读,齐读。

接着问:从两个去吧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自由读。

生答自己仿佛看到大自然在呼唤我们,师说:是啊,大自然在召唤我们,你能读出这种召唤吗?生读这句话。

请同学们读一读2-5部分,边读边想想,自己仿佛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同时板书:看听感受)品读的要求明白了吗?好,开始读吧!

2.生读2-5部分。

生读完后,师说:不但要用嘴巴读,而且要用心去读,去品味,去想像。同学们再读一读。生再读2-5部分。

交流一下。生说:我仿佛看到野花感觉很快乐。出示诗句。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说:

师: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很多小动物很快乐。

从洋溢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每个人都非常的快乐。

我们来读一读,生齐读。

还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粒。

师:你想到了什么?另一生答:我仿佛看到了葡萄,师说:什么样的葡萄?紫莹莹的葡萄。

你有没有去过田野?那里还有什么?生答:白花花的棉花。另一生答:不管是什么,都是金光闪闪的。师:为她鼓掌!生鼓掌。

出示诗句,自由读,指名读,读出绚丽的色彩。生答自己仿佛看到青松,师想到〈〈青松〉〉带学生背诵。齐读诗句。师总结:同学们,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诗歌的魅力。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美景。

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生说:从绿水说前进吧这句我体会到海纳百川的含义。师点评:他的语调虽然平淡,但说的很有道理,请你读一读这句话。生读此句。

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几句,我站得高看得远,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只有攀登才能看到无限的风光。生:还有很多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

师:是啊,我们要勇往直前,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一生读,师说还不够,请另一生再读一遍。全班齐读。

你们把老师也给感染了,同学们,还有一段话,这段话(出示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云锦)请一个同学读。读完,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填空:我看到()的天空我看到()的大地我看到()的早晨我看到了()的黄昏

生答:五彩的天空,绚丽的天空,一望无边的天空绿油油的大地,金灿灿的大地

生齐读本段诗句。

为什么作者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呢?

生: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春天的,春天是绿色的,所以说是绿色的。

师:再想想,为什么说是绿色的呢?

生: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

生:森林是绿色的,这写的是森林。

师:一年四季,大自然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所以说是绿色的大自然。

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呢?生答,:因为大自然是更广阔的课本,那是一本百科全书。

3.生读最后一节和第一节,读完问:现在读和开始读一样吗?生说不一样。

配乐,一二节男女生分读,然后齐读。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大家!

现代诗课件 篇6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是诗人汪国真的作品。他的诗清新、美好,既有情感特色,又有人生哲理。全诗围绕“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这一主题,采用一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历数面对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采用的不同态度,展现了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的纪念册上。那时的俄国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也让我们明白生命和幸福的本质就是苦乐共存。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体会诗中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2、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得到启迪。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对“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后没有生字。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

2、在朗读、自学第一首诗时,教师可随机点拨学生理解“平坦、崎岖”的深层含义。指导学生交流面对生活中的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那些乐观对待生活的人。

3、教授学生学习现代诗的方法,并在教师指导学第一首诗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首诗。

1、介绍现代诗: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现代诗二首》,现代诗形式自由,内涵开放,写作手法上多运用修辞。像1课《在天晴了的时候》中,小草、小白菊、凤蝶儿、云等等,作者都赋予了人的灵性,让人读起来亲切、自然、美好、欢乐。

2、介绍学法:对于现代诗,我们怎样学习呢?我来告诉大家,第一步,多读,读出韵味来。第二步,多思,思考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第三步,多想像,想像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画面。

3、介绍作者:下面我们来学习汪国真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关于作者,你知道些什么?

(汪国真,祖籍福建,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1、下面请同学们随着优美的乐声朗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配乐读。

3、两人搭配读。

4、接龙读。(每人读一大句)

同学们读得很精彩,诗中写了哪几种方式的生活?(板书:平坦、崎岖、幸福、不幸)

1、什么是平坦?在诗中,“平坦”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贴小河图)

2、什么样是崎岖?诗中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贴大山图)

3、面对幸福、不幸,诗人采取了什么态度?(贴燕子图、劲竹图)

总结:生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平坦,我们要去欣赏与享受那份简单的快乐。面对崎岖也不必畏惧,庄严地思索、行进才是应有的态度。幸福时就让我们随之欢舞,不幸时就挺胸迎战吧。这就是我们火热的生活。(板书:火热的生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现实问题,我们应怎样对待?(微笑、乐观、积极……)(贴笑脸图)

(1意外中失去双臂的书法家和志刚;2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通过自学成为了硕士、作家;3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动的美国残疾人霍金,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4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成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5贝多芬在耳聋的情况下,经过无数次尝试,终于创作出了闻名于世的《第九交响曲》……还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走向了成功。

1、同学们,你们觉得“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呢?”请你用一两句格言式的话写出来。

2、我们可以参照大屏幕上的格言:

人生格言:A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我用全身心的爱迎接今天。

B你给生活一缕阳光,生活会还你一个太阳。

C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D人生只有进取,满足就意味着死亡。

3、写完,配乐朗读。

4、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仿写诗文。(大屏幕出示仿写例文)

仿写例文: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生活报我以滋润吗?我是一泓永不断流的清泉,温柔清冽。

生活报我以干涩吗?我是一朵永不凋零的鲜花,绽放四季。

生活报我以甜蜜吗?我是一罐刚出炉的蜂蜜,甜蜜在心。

生活报我以痛苦吗?我是一片无忧无虑的云朵站在天际。

1、了解诗人写诗背景。

2、了解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延伸阅读

现代设计课件


篇章设计是我们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每位老师都会努力按时、按质量完成教案和课件的制作。详实的教学教案有助于老师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为了全面理解和分析“现代设计课件”,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请大家认真听讲,希望你们能够获得一些新技能!

现代设计课件 篇1

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现代教学设计论》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一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学习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习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们看重的是成效,结果,没有人会同情这类人。从来没有救世主,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设计课件 篇2

创新——唯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做教师必须好学、力求上进,不断追求新知,注入新的思想和内容,使自己成为源源流淌的小溪,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体会到教学之乐。在当今这个信息多元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不断追求新知的精神,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还要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师德——“四块糖果”的故事,让我进一步坚信教师这个职业的责任之重大。在一个多数老师认为棘手的问题上,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果便轻松解决,达到的效果也可谓是完美的,相信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需要渊博的知识,更需要爱心和智慧。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既要严格要求,批评教育,也要用爱心去召唤,用智慧去引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以“爱满天下”的情怀去倾心培育学生,教师的爱是培育“英才”的源泉和动力;教师始终要有一颗仁爱学生、相信学生的心,还要不断修炼自己的教育智慧,以爱为动力,以智慧为手段,走进学生,培养学生和学生共发展。

和谐——“米哈伊尔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闪光点,重在你如何去发现和挖掘。一个曾经让老师认为毫无希望的“差生”,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表现,带给老师的是震撼、内疚……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老师应该给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表现领域和表现机会。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其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后,再向其他领域慢慢延伸,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人才,需要我们慢慢地去发现、挖掘。

沟通——教育学生,从沟通开始。教学设计中,首先分析学生的学习初始水平,这只是从知识的层面上的了解,好的教育必须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也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因教师而异,也因学生而异,这就需要教师用慧眼去观察和分析。只有当学生向你敞开心扉,你的教育才算是真正的教育。

方法——作为一名新教师,教学方法方面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好的开头,成功了一半。导语的设计,现在都讲究情境导入,导入的过程中,要注意导语的设计和使用,导语设计得好,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对于个人来说,最受启示的是说话语音变化,富有变化的语音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都会给学生一种沉浸其中的感觉。

现代设计课件 篇3

《现代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读后感石浦小学蔡秀静现代教学设计这本书是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编写的一本教材。尝试将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引入中小学教师职业培训体系,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本书介绍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与以往从事教学设计的教师有所不同。读过这本书我有很多收获,对于指导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最著名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加涅的《学习分类》。

加涅认为,学习结果会导致人们能力和倾向的变化。他用性能一词代表人的能力和倾向。无论是中小学生学习,他们的学习都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

5、态度。加涅的五种学习可分为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和心理活动。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属于就业领域;态度属于情感领域;动作技能属于心理行为领域。

在加涅看来,学习是一个过程,学生可以自己学习,因为没有教学。教学没有独立的过程,因为教学只帮助学生,教学不能离开学校。一般来说,教学包括一系列为学生设计的活动,以支持学习过程。根据学习和信息处理的过程模型,单次学习需要经过注意、选择**知、重复、语义编码、提取、反应组织和反馈七个步骤。

新的教学过程模型与传统教学过程的明显区别在于:第一,传统教学过程模型着眼于教师的行为,新的教学过程,着眼于师生的双边活动,所以严格的说,我们的教学过程模型应成为“教与学”的一般模型。该模型认为教学没有独立的过程,这是学习部门的条件,是为学习服务的。

离开了学,就没有教。第二,传统的教学过程模型没有知识分类的思想。新的教学过程模型体现了知识分类的思想。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三种功能:

导学、导教、导测评。

1、 指导教学方法、技能和**的选择和应用。

二、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三、指导学生学习。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具体的变化,而是内在能力或情感的变化。教师在陈述自己的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清楚地说明记忆、感知、理解、创造、欣赏、爱和尊重等心里变化。

良好的陈述的目标的标准是:第

一、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教学的目的不应该是陈述老师做了什么,而应该是学生在教学后会做什么或说什么。第

2、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尽量避免模糊和不现实的目标陈述。用一些行为动词将会做什么和会说什么具体化,目标陈述就可具体化。

第三,教学目标的表述反映了学习的水平。一般来说,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应体现为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态度领域的目标应尽可能体现接受、回应和评价三个层面。

教学设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广义的教学设计中,任务分析包括目标分析和目标分析。目标分析应分析目标安全和学习的类型,并揭示实现教育或教学目标所需的步骤。

下位子技能分析实际上是学***决条件分析。例如安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解决问题学***以简单规则的掌握为先决条件。简单的规则成为解决问题的技能。

这种低劣的技能使总目标得以实现,因此种子技能成为实现最终目标得使能目标。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对问题解决的研究,个体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子过程。(一)发现过程。

就是知觉问题的存在,其心理实质是觉察现有的状态与欲想的状态之间存在差异。(二)问题分类和表征。当发现问题时,学生会分析问题解决的条件,但问题分类的分析需要认知策略的基础。指导和教授这些技能是教学的任务。

(三)确定问题的解决策略。问题归类影响这问题解决的策略。(四)执行策略。

策略的执行是否成功,受制于对问题分类和选取的策略是否适当。(五)评价问题解决的结果。战略实施后,要检查实施结果与预定目标是否一致,问题是否得到正确解决。

一个结构良好的问题通常有一个唯一的答案或标准答案,可以用某种形式进行检查。通过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指导我的教学,可以在教学设计上考虑得更全面,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现代设计课件 篇4

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标志传达信息的功能很强,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超过语言文字,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现代标志设计也就成为各设计院校或设计系所设立的一门重要设计课程。

以笔者从事设计教学的经验来看,在“现代标志设计”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由于受到西方设计思潮的强烈影响,所以他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标志设计时,往往习惯首先从源于包豪斯基础教育体系的构成学出发,让学生去尝试作各种各样点、线、面、体的分割与组合,并且在设计完成的最后也大多只是强调标志的形式感和现代性。这样一种忽略了传统图形艺术的教学,导致学生在处理标志造形时也只是狭隘地从简化的字母、字体以及现代抽象形的角度来着手进行设计,这样设计的标志虽然现代感、信息感、商业感会比较强,但多了也就让人感觉缺乏中国的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因此,针对这一弊端,笔者想就“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与我国传统图形艺术的结合”这一问题略陈己见,以期共同探讨。

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石刻等等这一些不仅记载下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与期盼,同时也成为了人类最早的图形艺术。中国的图形艺术不仅起源早,而且不断得到发展,虽然时快时慢,但从未中断,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后来出现的金文形态等。中国传统图形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将传统图形艺术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教学中,这是引导学生设计出具有主张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的关键。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指让学生对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而是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让传统图形成为他们进行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设计出焕有生命力的中国型现代标志。而中国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的结合,笔者认为可以分别从传统图形的“形”、“意”、“势”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沿用:

一、“形” 的提取与衍生

“形”一般指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物象外形与结构。中国传统图形是植根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渊源中的,他们与现代图形的造型方式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中国传统图形主要注重的是实形(或称为正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关注形与形之间的呼应、礼让和穿插关系,在组构时多遵循求整、求对称均齐的骨式。如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中国最原始、最基本的吉祥图形“太极纹”;由两个娃娃的头、身、手、足巧妙连接而形成的上、下、左、右都能看到四个娃娃的“四喜人纹”(图一);由五行、五方观念所形成的九宫格,米字格图形以及由鱼形特征构成其基本笔画的鱼形文字和以车形特征构成其基本笔画的车形文字等。

将传统图形中的“形”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的教学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首先学会从传统图形中提取其形的元素,然后再结合构成课程中所学到的一些构成手段,如: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将这些提取的形元素再进行新的设计重组,最后再让学生将这种立足在传统图形原形上,而又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的衍生形糅合到标志的设计之中。这样设计出来的标志,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又能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还能充分地表达标志所蕴涵的理念与个性。

将传统图形元素衍生后,再运用到现代的标志设计中,香港的设计大师靳棣强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他的“靳棣强设计有限公司”的司标,就是在公司“以人为本”理念的同导下,采用了代表“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方胜”这一传统吉祥图形作为其基本框架。司标原形虽然取至“方胜”,但靳棣强先生敏锐的视觉感受力以及他对传统图形内涵气韵的深刻感悟力,使他没有对原形如实照搬,而是经过了形的提取、衍生和再造,使司标更加具有东方民族个性,也更加适应以后的展开使用,这对于我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成功的启示!因此,陈汉民在评价该司标时说:“我认为靳先生这一设计之所以成功,其一,是民族性和现代感的结合,且自然贴切,无牵强之感;其二,司标注重理念,内含容量大,富有哲理,供人联想;其三,形象可变异性,而且应用很好。当然,这首先是原标的‘功劳’。”

同样,首都精神文明的标志也是将传统图形与现代构成表现技巧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很好范例。首都精神文明标志的基本元素为“天坛祈年殿”和“心”形。“天坛祈年殿”象征首都,“心”形体现精神文明的抽象含义。设计师李林运用现代构成中“图底转换”的手法将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在标志的顶部进行了形式美的处理,使“心”形凹处与“天坛祈年殿”顶部接合得自然而流畅,这样不仅使得标志的内涵得到了充分而又直观的表达,并且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表现效果。

二、“意”的沿用与延伸

从古至今,世世代代,人们之所以反反复复地描摹着同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多么美好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传统图形后面,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意义。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所以最初只是源生于人们对自然和宗教崇拜的传统图形,经过时间的衍变,进而延伸出期盼“生命繁衍昌盛,生活富贵康乐”等许多美好象征意义来。

将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教学相结合,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去提炼和创新传统图形的形,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一起去探求和挖掘蕴涵在它们背后的“意”。因为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的事物都一样的心存向往,这正如司徒虹所说:“中国人文化意识和形态哲学观念的体现,它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包含科学合理部分,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二是它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吉祥幸福的向往。”,所以传统图形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也适宜沿用在现代标志的设计之中。

如,中国传统图形——“盘长”,在民间它常结合 “方胜”图案来使用,并以此表达人们四环贯彻、一切通明的美好意愿,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就是采用了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本意来延展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的寓意。该标志造型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同、处处顺畅之意;而标志中的10个空处则有圆圆满满和十全十美之意。无论从对称讲,还是从偶数说,整个标志都洋溢着古老东方已流传的吉祥之气。

以,将约定俗成,并已经在中国民众心中形成共识的传统图形“意”,沿用到标志所属公司的固有的内涵之中,从而延展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精神,使其更具有文化性与社会性,这也是现代标志设计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靳棣强先生为荣华饼家设计的标志,同样也是沿用传统图形吉祥寓意的一个很好范例。创业于1950年的香港荣华饼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它标志的基本元素是方饼、牡丹花和明月。在标志中,“方饼”这一元素是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牡丹花”与“明月”都是传统图形,并且牡丹花给人雍容华贵的感觉,与明月一起也就有了花好月圆的吉祥意味。荣华二字是书法,这很重要,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图形艺术中最辉煌的冠冕,它的构成不过是几种简单的墨色线条,然而确实是“造型之造型,抽象之抽象,动静之交汇,时空之凝聚,自我之至深至微的表现。”(李砚祖)。荣华饼家的"荣华"笔画有很多不规则的弧线,但很有特点,象牡丹花的花瓣。牡丹花图案通过修改、强化、重新造型,没有改变。金色的花,蓝色的饼,很中国,很传统,很吉祥,也很现代。

三、 势”的把握与承传

“势”通常指图形所蕴涵的气韵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态势和气氛,“势”能传达整个图形的精神。在传统图形“势”这一点上,特别要提到的还是中国的国粹——书法。书法是从观察自然界万物姿态而得到启示,匠心结体而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个性与风格,如:大篆粗犷有力,写实豪放;小篆均圆柔婉,结构严谨;隶书端庄古雅;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活泼欢畅,气脉相通;草书飞动流转,风驰电掣。书法不仅有结构,更有笔势。结构仅仅是书法运笔的依据,而书法个性形态的形成还是靠其“笔不到而意到”的笔“势”。

把握与承传传统图形的“势”,并最终将其融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之中,是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结合的一个难点。对于传统图形艺术中“形”与“意”的沿用,学生比较好理解,也比较好掌握,但这种沿用只能说是对传统图形艺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而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是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在研究传统图形时能够摆脱其物化表面而深入到它们精神领域的内部。因为只有在深入领悟了传统图形的艺术精华之后,再在现代西方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是国际的现代标志。

倍受世界瞩目的北京2008申奥标志可以说是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一个经典之作。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籍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Long Island Aquarium是一个现代的水族用品公司,该公司的司标是由香港的设计师蔡永耀为其设计。因为是水族公司,所以标志的基本形便考虑为“鱼”的造型;又因为该企业是香港一家现代型企业,所以设计师便采用了公司名的首写字母“L”。“L”是运用中国书法中草书的技法书写而成,笔势所到之处,加上两点,便成了两条生动活泼,游戏水中的鱼。这样一种设计,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在一起,十分具有代表性。

另外,中国邮政的标志也是很好地运用了传统图形中的“势”。中国邮政的标志,其基本元素是中国古写的“中”字,在此基础上,设计师根据我国古代“鸿雁传书”这一典故,将大雁飞行的动势融入到标志的造型中。该标志以横与直的平行线为主构成,形与势互相结合、归纳变化,表达了服务与千家万户的企业宗旨,以及快捷、准确、安全、无处不达的企业形象。

最后,将现代标志的设计与传统图形艺术相结合,教师还应该告戒学生,应用传统图形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因为:

第一、在传统图形艺术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是好的。因为,中国传统图形艺术萌发于人类童年时期,成长和发展于漫长的封建社会,所以,它有着从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带出来的印记。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一些传统图形也存在有迷信、落后的糟粕成分。要将传统图形艺术运用到现代的标志设计之中,就应该要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去伪存真,让其具有民族性、现实性的一面得以弘扬光大。

第二、学生在使用经典的传统图形时如果不求甚解、依样画葫芦,只搬用一点民间或原始符号,就开始进行肤浅的形式美和现代美的组装,那么设计的标志将难免落入俗套。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握好传统图形的精神实质与内涵,并让这样一种文化气韵在他们的设计中自然的流露出来。

转载自:博兴二中艺体部


现代设计课件 篇5

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标志传达信息的功能很强,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超过语言文字,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现代标志设计也就成为各设计院校或设计系所设立的一门重要设计课程。

以笔者从事设计教学的经验来看,在“现代标志设计”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由于受到西方设计思潮的强烈影响,所以他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标志设计时,往往习惯首先从源于包豪斯基础教育体系的构成学出发,让学生去尝试作各种各样点、线、面、体的分割与组合,并且在设计完成的最后也大多只是强调标志的形式感和现代性。这样一种忽略了传统图形艺术的教学,导致学生在处理标志造形时也只是狭隘地从简化的字母、字体以及现代抽象形的角度来着手进行设计,这样设计的标志虽然现代感、信息感、商业感会比较强,但多了也就让人感觉缺乏中国的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因此,针对这一弊端,笔者想就“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与我国传统图形艺术的结合”这一问题略陈己见,以期共同探讨。

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石刻等等这一些不仅记载下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与期盼,同时也成为了人类最早的图形艺术。中国的图形艺术不仅起源早,而且不断得到发展,虽然时快时慢,但从未中断,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后来出现的金文形态等。中国传统图形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将传统图形艺术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教学中,这是引导学生设计出具有主张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的关键。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指让学生对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而是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让传统图形成为他们进行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设计出焕有生命力的中国型现代标志。而中国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的结合,笔者认为可以分别从传统图形的“形”、“意”、“势”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沿用:

一、“形” 的提取与衍生

“形”一般指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物象外形与结构。中国传统图形是植根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渊源中的,他们与现代图形的造型方式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中国传统图形主要注重的是实形(或称为正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关注形与形之间的呼应、礼让和穿插关系,在组构时多遵循求整、求对称均齐的骨式。如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中国最原始、最基本的吉祥图形“太极纹”;由两个娃娃的头、身、手、足巧妙连接而形成的上、下、左、右都能看到四个娃娃的“四喜人纹”(图一);由五行、五方观念所形成的九宫格,米字格图形以及由鱼形特征构成其基本笔画的鱼形文字和以车形特征构成其基本笔画的车形文字等。

将传统图形中的“形”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的教学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首先学会从传统图形中提取其形的元素,然后再结合构成课程中所学到的一些构成手段,如: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将这些提取的形元素再进行新的设计重组,最后再让学生将这种立足在传统图形原形上,而又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的衍生形糅合到标志的设计之中。这样设计出来的标志,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又能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还能充分地表达标志所蕴涵的理念与个性。

将传统图形元素衍生后,再运用到现代的标志设计中,香港的设计大师靳棣强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他的“靳棣强设计有限公司”的司标,就是在公司“以人为本”理念的同导下,采用了代表“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方胜”这一传统吉祥图形作为其基本框架。司标原形虽然取至“方胜”,但靳棣强先生敏锐的视觉感受力以及他对传统图形内涵气韵的深刻感悟力,使他没有对原形如实照搬,而是经过了形的提取、衍生和再造,使司标更加具有东方民族个性,也更加适应以后的展开使用,这对于我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成功的启示!因此,陈汉民在评价该司标时说:“我认为靳先生这一设计之所以成功,其一,是民族性和现代感的结合,且自然贴切,无牵强之感;其二,司标注重理念,内含容量大,富有哲理,供人联想;其三,形象可变异性,而且应用很好。当然,这首先是原标的‘功劳’。”

同样,首都精神文明的标志也是将传统图形与现代构成表现技巧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很好范例。首都精神文明标志的基本元素为“天坛祈年殿”和“心”形。“天坛祈年殿”象征首都,“心”形体现精神文明的抽象含义。设计师李林运用现代构成中“图底转换”的手法将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在标志的顶部进行了形式美的处理,使“心”形凹处与“天坛祈年殿”顶部接合得自然而流畅,这样不仅使得标志的内涵得到了充分而又直观的表达,并且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表现效果。

二、“意”的沿用与延伸

从古至今,世世代代,人们之所以反反复复地描摹着同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多么美好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传统图形后面,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意义。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所以最初只是源生于人们对自然和宗教崇拜的传统图形,经过时间的衍变,进而延伸出期盼“生命繁衍昌盛,生活富贵康乐”等许多美好象征意义来。

将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教学相结合,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去提炼和创新传统图形的形,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一起去探求和挖掘蕴涵在它们背后的“意”。因为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的事物都一样的心存向往,这正如司徒虹所说:“中国人文化意识和形态哲学观念的体现,它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包含科学合理部分,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二是它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吉祥幸福的向往。”,所以传统图形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也适宜沿用在现代标志的设计之中。

如,中国传统图形——“盘长”,在民间它常结合 “方胜”图案来使用,并以此表达人们四环贯彻、一切通明的美好意愿,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就是采用了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本意来延展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的寓意。该标志造型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同、处处顺畅之意;而标志中的10个空处则有圆圆满满和十全十美之意。无论从对称讲,还是从偶数说,整个标志都洋溢着古老东方已流传的吉祥之气。

现代设计课件 篇6

《中国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了解冯至和穆旦两位诗人的创作经历和诗作风格,理解两首诗的内涵。

二、掌握一些鉴赏现代诗的方法,区分现代诗与传统诗歌的不同表现手法,以及中国现代诗对西方诗歌艺术的借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尤其是他的十四行诗,特别得到读者的喜爱。穆旦被誉为“用身体写作的诗人”,他的诗表明中国新诗与世界诗潮开始了同步的演变与发展。他们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们的诗。

二、鉴赏《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

1简介冯至。

请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在课上介绍,教师补充。

冯至(1905—1993),现代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对诗歌发生兴趣,开始新诗创作。1923年起先后参加和发起组织浅草社和沉钟社,编印《沉钟》杂志和《沉钟丛刊》。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在哈尔滨和北平从事教学工作。1929年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冯至在20年代以创作抒情诗著称,诗情含蓄深沉,风致幽婉动人,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930年冯至与废名合编《骆驼草》周刊。同年赴德国留学,研治文学和哲学。1935年回国后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高中教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直到抗战胜利。其间出版的诗集《十四行集》,利用外来形式创造现代新诗,表现日常生活中蕴涵着的诗意和哲理。1946年返回北平,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至致力于翻译、教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工作,并坚持创作,还多次出国访问,从事对外友好和文化交流活动,担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等职。出版有散文集《东欧杂记》、传记《杜甫传》、诗集《十年诗抄》、论文集《诗与遗产》、译作《海涅诗选》和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由于他在研究歌德、译介海涅作品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1983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慕尼黑歌德剧院颁发的歌德奖章,1987年又获该国国际交流中心授予的1987年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2 介绍十四行诗。

这个问题比较专业,由教师介绍。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介绍这种诗歌的韵律。

一首好诗,主题和意境固然重要,但没有其他方面的配合也是不尽完美的。诗只有在形式和内容上真正达到统一,才能充分展现其魅力。在英语诗歌中,最严谨、最富于挑战性的抒情诗莫过于十四行诗了。十四行诗又名商籁体,说它“严谨”和“富于挑战性”,是因为它不仅在选词表义方面有着同其他诗体一样的要求,而且在诗的结构、韵律以及用这样的结构和韵律来表达诗意等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十四行诗源于12世纪的意大利,最早是中世纪意法交界的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种民间诗体,后来流传于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16世纪时被介绍到英国。为了使十四行诗这种诗体适合于英语,英国诗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莎士比亚作为前人成就的继承者和开拓前进的探索者,继承发展了十四行诗。冯至熟读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十四行诗,用韵灵活,形成自己的风格,得到一致认可。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4讨论。

诗中反复出现“路”这个意象,“路”指的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路”这个意象开始指原野上的路,后来指人生的路和心灵的路。“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沉思。它是“诗与思的完美结合”,也是“感谢的纪念”。诗人由原野上的路展开联想,眼前的路是由无名的行人踏出来的,心灵的原野上,那条生命之路,是由流逝的岁月和曾经相遇的人为我们踏出的。由此唤起我们对生命的珍重,要永远记着他们,以免让心灵之路荒芜。全诗符合十四行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把外在事物转化成内在的心灵体验。

最后请学生谈谈有谁踏出了他们的心灵之路。

5诗人选择了对话体的形式,以“你说”总领全诗,这种形式包含了怎样的感情色彩?

讨论并总结。

诗中的“你”可以理解成诗人的同伴,也可以理解成诗人自己,是诗人在同自己对话。诗人内心有两种声音,一个欢快,对生命充满热爱和欣喜;一个严肃,对生命有更深沉的感激。由此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真挚的怀念和承担精神,唤起了我们对生命的珍重和热爱。

6对比《南方的夜》,了解冯至诗歌创作的两个阶段。

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听燕子给我们讲南方的静夜。/南方的静夜已经被它们带来,/夜的芦苇蒸发着浓郁的情热。/——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请你也嗅一嗅吧这芦苇中的浓味。/你说大熊星总像是寒带的白熊,/望去使你的全身都感到凄冷。/这时的燕子轻轻地掠过水面,/零乱了满湖的星影。/——请你看一看吧这湖中的星象,/南方的星夜便是这样的景象。/你说,你疑心那边的白果松,/总仿佛树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这时燕子飞上了一棵棕榈,/唱出来一种热烈的歌声。/——请你听一听吧燕子的歌唱,/南方的林中便是这样的景象。/总觉得我们不像是热带的人,/我们的胸中总是秋冬般的平寂。/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这时我胸中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

冯至早期诗歌文字不加修饰,表达了沉重浓郁的感情,仿佛是用浓厚的色彩营造沉郁的氛围,使人读后久久被这种氛围萦绕。但其中情感范围狭窄,有过多的个人哀愁,表达了“五四”以后一部分青年的苦闷。他后期的诗歌以十四行诗为代表,思想和艺术上都趋于成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生与死、过去与未来和生命的意义的思索,是40年代中国现代诗的一座丰碑。

7指导学生课下阅读冯至的诗歌。

三、鉴赏《春》

1介绍穆旦。

中国现代诗歌的里程碑,天才的翻译家,西南联合大学的才子,曾与日本侵略者残酷厮杀的中校,刚正不阿、笔锋犀利的报人,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的奇异混合体,九叶诗派代表作家,留美硕士,历经苦难的爱国者,深情真挚的丈夫和父亲,优秀的副教授,含冤去世的“历史反革命”,曾被浓云遮蔽的星辰,出土的宝石。——这就是穆旦(查良铮)(1918—1977)。

2朗诵全诗。

3讨论“春”的含义。

这不是一首一般的描写春的诗,而是一首借助春天到来时的景象,描述青春的觉醒、渴望、迷惑和反抗的诗。因此诗中的春,就是年轻的觉醒的生命本身。诗中所有的意象,都是关于年青的生命的隐喻。“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象征青春来临,生命随之觉醒。“反抗着土地”象征渴望解脱禁锢。“满园的欲望”象征青春的欲望犹如花朵一般美丽而充满生机,所以对这种欲望不必羞耻。“永远的谜”象征对生命的困惑。“二十岁紧闭的肉体”象征青春犹如渴望开放的花朵充满希望和痛苦。“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无论自然界的光影声色,还是青春觉醒的肉体,都因强烈的敏感、透明的渴望而变得“赤裸”,变得似乎伸手可及,都在痛苦的渴求融入其他生命,都在渴求自身的扩展和更新。

4诗中充满了新奇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由此谈谈如何鉴赏一首现代诗。

穆旦的诗,一方面具有新奇的思辨性,另一方面又极其感性,他也被称为“用身体写作的诗人”。他是一位典型的现代诗人,他的诗有对传统的继承,但更多的是对西方诗歌艺术的学习和自己的创新,对叶芝、艾略特、奥登的模仿。我们必须同时考虑中国传统和西方借鉴这两个方面。前者好理解,因为它与我们传统审美观相符;后者难理解,因为它需要我们建立起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审美观。诗人纪弦说:中国现代诗,是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对穆旦来说,他的诗更多的是向西方诗歌学习,用现代的形象表现现代的生活,从形式到内容都追求新颖深刻。所以,我们从传统思维定势出发,往往会觉得难于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们今后有意识地关注一下西方诗歌,尝试理解西方的审美特点。

奥登说过,要写那一代人的历史经验,前人未有的经验。对穆旦来说,在他那个时代,个人意识和个性意识的觉醒就是新的经验,这些都是在以前的作品中所罕见的。穆旦喜欢用清晰繁复的意象,他反对含蓄和“言有尽而意无穷”,力图把所见、所感都清晰地表现出来。他也反对言简意赅、以小见大,他要不吝笔墨的铺陈,以表达复杂深沉的情感。穆旦写诗主张“用身体去思考”,调动一切感官,使诗歌包含了大量的意识活动,每一句话的容量都很大。他用词新颖深刻,力图引人深思,不模仿中国传统诗人。穆旦从思维到遣词造句都受西方的影响。

他在从北京到昆明的跋涉途中,曾有“撕字典”之举:一边行路一边熟读一部厚厚的英汉辞典,背熟一页就撕去一页。英文的功底,诗与生活的功底,同在“三千里路云和月”中奠定。他翻译了《欧根•奥涅金》《普希金抒情诗选》《济慈诗选》《雪莱抒情诗选》《唐璜》等等一大批优秀诗歌。其中《唐璜》被誉为目前最好的中文译本。行家认为穆旦能够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的诗歌语言对我们来说如此新颖。

教师可以比较几首古代写春天的诗,理解穆旦的与众不同。

诗歌意义重大,“诗可以兴,诗可以观,诗可以群,诗可以怨”,在中国这样一个重视“诗教”的国度,对诗歌艺术的探索意义重大。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以穆旦探索的终点为起点,继续追求。对于诗歌,最高、最后、最公正的评判,应当来自那些鉴赏力没有受到污染的普通读者。鼓励学生课下阅读穆旦的诗集。

5作业。

以四季中的某一季节为主题,试写一首诗。

春夏秋冬这四季历来是诗人灵感的源泉,他们常常把四季转化成人生境界或灵魂状态的写照,借此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就像穆旦这首《春》。请学生模仿这种方法,写一首诗。

现代设计课件 篇7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日益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门学科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课堂情境。“多媒体教学”即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幻灯投影、电脑、录像、录音机等声光电先进教学设备于教学过程之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营造氛围,激发学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可以创设新颖的情境,释疑解难,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合理适时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解决了英语教学视听等相关教学问题,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频率要适当,媒体的使用和课件的设计要合理,要正确处理好教师讲授、教学多种要素使用与多媒体使用之间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育和方法的多样化、新颖性、趣味性是激活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而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则使课堂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直接激活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大环境,让他们能走进广泛的英语世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多彩的英语的奥妙。

求知者是认知的主体,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内容进度,选择方法技巧,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自主学习以学习者为主体,让学习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习惯去合理的安排计划。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教学由注入式变为启发式,不仅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师生的行为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任务就如道格拉斯布朗所说的“guiding and facilitating leaning ,enabling the learner to learn, setting the 1

condition for learning”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交际的合作者。而学生也一改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发现者。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使教师改变了以往的单一黑板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短片等方式配合教学,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而且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应用的关键在于充分体现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学采用的是图文并茂同步教学方式,有效的提高了语言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利用语言,有利于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以进行大容量的仿真交际。在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其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经常得到锻炼,因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都知道语言的学习受环境影响很大,从宝宝出生到咿呀学语直至语言系统的完善都是环境熏陶的结果,由此可见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所创造的良好的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意味着“高密度”和“快节奏”。“高密度”是指“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大、面宽”,而“快节奏”指“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我们知道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黑板教学相比,大大节约了教师在课堂中的描述及抄写时间,很多描绘性的板书,可以由老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直接储存到多媒体课件中,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接收到更多的训练,减少了老师板书、学生等待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给学生一些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历史、文学、生活方式、民俗、价值观念等等)。交际是一个双向的心理过程需要一定的图式为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讲,图式即背景知识,其中文化因素是背景知识的重要方面。“学外语而不懂其文化,等于记住了一连串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很难有效地加以运用,而且每每用错”,“而语言课堂就是联系语言和文化的场所。在中国尤其如此,因为课堂是学外语的主要场所”。但是,“文化内容的融入也只能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因而在起始阶段就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多媒体技术是视频图像、音响、图形和文本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而实现的有机结合,再加上网上资源的充分利用,它能将社会、文化背景等人文因素形象化、具体化,因而有利于学生认知图式的构建。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需要中学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因而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教师应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很广,运用语言能力也较以前的学生强。教师在自己的业务进修中,多媒体技术应是一门“必修课”。教学设施是要人来用的,接受过培训的教师要大胆使用。例如多媒体的使用,起初也许不会用动画或交互功能,但用总比不用好。在基本学会了多媒体的使用后,教师还有很多课题需要研究,如多媒体环境下“学习环境个别化”、“学习课程探索化”、“课堂教学学生中心化”、“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个别化教学”等命题。教师须选准起点,瞄准目标,不断探索,不断反思逐渐走向成熟。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日常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媒体技术不仅是教学的一个改革,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次发展,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合理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的多媒体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授课的宗旨,即“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老师起着引导和督促的作用。但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变成了多媒体的“工具”,因为内容具有多样性,在教学中老师很少提出或没有时间提问。于是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未能得知,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中此点问题应加注意。

现在各种英语教材基本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内容形式多样,动画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很有实用性,比传统的教学形式好多了,用起来也方便了。因而,有的教师就省去了备课的环节,单纯的依靠课件中的内容进行教授,虽然 3

课件也是很多人智慧的结晶,但是对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所以教师不应该单纯的依靠课件,应该将课件作为基础进行不同的多媒体教学,尽可能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

多媒体课件问题也是影响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与教材配套的优秀课件很少。现有的一些多媒体课件要么因为将教材的更新过快而过时,要么不符合实际教学运用,所以应鼓励教师根据自身学生的情况研发适合自身学生的优秀课件,多创新的`课件。

由于教师提前做好课件,上课的时候进行演示,这个时候学生看到的课件中的内容便抄写,没有足够时间思考,不能达到教学效果;而另一方面,由于课件内容繁多而每课时内容又得讲完,所以有的时候学生还没有抄完这页就过去了,造成了听前不听后,结果什么都未听懂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形式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针对于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将重点与难点加以强调告之学生,多用时间、多加练习,增加互动性,使课堂更加活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提前在网上看到老师上课所用到的课件,便于课前预习,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单纯记笔记,而不去思考,影响学习质量。

教师如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手段自行研发适合本班学生的课件,相信定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对于教学有帮助,而且对于多媒体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基于多媒 4

体和网络辅助的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而富有意义,有了更多的超越传统课堂的师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互动甚至人机之间的互动,培养了他们之间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以更好地掌握网络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这是对英语教学的一次革新。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不断学习,提高对多媒体教学理论的认识,明确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充分发挥其优势,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努力。

2.俞真.运用多媒体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8

6,王东梅,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论现代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现代设计课件 篇8

《现代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读后感陈丹殷《现代教学设计》是在皮连生教授的主持和指导下,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编写的一本教材。此书一拿到手,看了看绪论部分,就发现了一大堆大家们的名字,头就晕了。不过,想想这两个月也是静下心来学习的好时机,更何况校长的推荐一定有他的道理。

越看下去,也就越发现自己知识的浅薄。想起教研员每次与我们谈到教学设计就非常重视三维目标的设置,所以我也主要来谈谈我看了《现代教学设计》中第四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后的一些感想与收获。制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需要达到的要求或标准。这是学生所期望的学习。

一旦确定了教学目标,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现在比较流行发现学习,否定接受学习。实际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主要取决于教学目标。

如果教学目标侧重与之识或结果,那么选择接受学习是合师的,而相应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目标侧重于探索知识的过程或经验,那么相应的发现性学习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指导下的发现性学习方法。因此,没有目标,很难比较教学方法的优劣。

例如,有些经过精心准备的公开课,看上去学生思维很活跃,参与程度也很高,对教师的问题学生都能顺利回答。但是,如果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那么这种课堂充其量只能算是实践课。那么,如何陈述教学目标才是更好的呈现方式呢?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程目标1、明确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在结构和表述语言上都有变化。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细读《标准》可知,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并非纯粹的并列关系,其中含有相互间的融合与渗透。

如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多次出现“经历……..过程”,即在某一个方面的目标中,蕴含了其他方面的目标。2、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知识技能目标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过程性目标)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这就是说,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因为任何过程性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对一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体来进行,如果脱离了具体知识的学习,任何“过程”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失去价值;另一方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和学***来获得。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是不可取的。只注重过程而不能解决问题得课堂教学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因此,要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努力促进教学活动中各项教学目标的协调统一和相互促进

二、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就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眼,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现以实例说明: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材分析:本课含有以下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首先,这两个教学内容与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是明确对应的。但仅仅看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教材中还蕴涵着丰富的发展性目标因素,即在推导公式的时候,如果不是由教师包办,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并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1。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并能使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2。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初步认识翻译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三。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获得成功的经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第1条属于知识技能目标,它含有“理解并记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会用公式进行计算”这两个具体的目标。

第二、三条体现了数学思维、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过程目标。显然,这一教学目标避免了上述两种现象中目标不完全的缺陷,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三、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过程中落实目标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例如,根据前面确立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就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以复***形面积公式引入新课。

(“转化”的起点)2、进入探求新知的环节后,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再通过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明确转化的方向。3、动手实践,完成转化。通过切割、移动、拼接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完成从平行四边形到矩形的转换。

此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延高剪开”的必要性。**四。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应总结并再现公式的推导过程,启发学生理解数学思维的转化和转化。(进一步落实数学思维目标)5。确保课堂练习的数量和时间,使学生能够记住和掌握公式。

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交流和作业反馈信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进行量化检测。(落实知识技能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在此,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教学进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剪切、平移和拼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带着成功的喜悦,利用公式去解决求面积的各种实际问题……整个过程完全围绕预先设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

学生通过亲历这个过程,不仅能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s=ah这个公式,而且对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在数学思维和学***上进行了一次有效的积累,感受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趣和信心。在这种教学中,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目标得以实现,每一个目标在功能上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就是实施新课程的目的。我想:

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描述并不独特。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无论如何调整,都必须符合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描述技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

现代设计课件 篇9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就像一幅画的美在于它的色调、构图等各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优美在于它音色、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和谐是最佳组合,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更是生命课堂的呼唤。

拜读皮连生主编的《现代教学设计》,不由地回忆起一位教育学者曾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有助于信任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是真正的生活。”细细品位,意味无穷。如今的课堂,是洋溢着人文关怀的课堂,更是充满着生命活力的课堂。

生命课堂呼唤师生真实和谐的对话。生命的课堂需要生命的文本,生命的文本需要我们用生命的眼光去感悟。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本身就是师生之间共创的教学生活最生动的文本。课堂上既要重知识学习,也要重情感交流,教师要乐于蹲下身子,履行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义务,用平等、民主取代专断与师道尊严地去解决问题,课堂才会宽松,教学才会和谐,学生才会畅所欲言、展示自我、张扬个性、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的成功,感受并获得新的成长和发展。

生命课堂重视师生生活和谐的精彩。生活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感受构建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生活中蕴涵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与书本融合起来,学生可以感受到书本知识对生活的意义和作用,收获人生经验和学习乐趣,陶行之先生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因此生命课堂不是滔滔不决讲解的课堂,也不是呆板死记题海的课堂,而是操作的课堂,时间的课堂,生动发展的课堂,是重视实践性,互动性,开放性延展性,搭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把课堂营造成师生心灵自由翱翔的天空,理想灵性展示的舞台,才智纵横驰骋的原野,个性异彩纷呈的大地,生命多姿多彩的大观园。

生命课堂充满和谐宽容的课堂文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现代教学观把犯错误视为获取知识的必然过程,教育者也就理所当然在课堂上要竭力保护学生的求知热情,要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能否唤起他的力量?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如果我们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顾情面,横加指责,就会扼杀学生创造的激情。在充满和谐宽容的课堂里,学生才能自由、健康地成长。

和谐与美是相对的,在追求和谐的征途中不应忘记理性的思考,和谐是什么?是民主、平等?是发展、生成?是发自内心的原始希望?

美是人们追求的永恒目标,追求着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则是一种更高境界。

我们的生命课堂同样追求着自然与和谐之美,在展示独特个性和生命智慧的过程中,体验着生命不断“刷新”的快乐。

有一种美叫和谐,有一种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新时代课件(精华6篇)


新时代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2、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提高辩证分析就业形势的能力。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现在毕业,应如何选择职业,如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通过课前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课堂讨论,分析情景等活动,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有效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树立劳动光荣和劳动平等、行行出状元的观念,自觉提高职业素质。

2、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教学难点: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企业、公司的有关知识。当然,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因此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

进行新课: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和就业

活动1:(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为以下职业排序:IT工程师、山区支教的教师、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区工作者、电影导演、基金公司经理、保险推销员、网络编辑、动漫设计师、创意小店店主、清洁工人、农家乐经营者。(同学们意见不一),随机抽查了一个小组,他们排列的顺序大致如下:

1、基金公司经理

2、IT工程师

3、网络编辑

4、电影导演

5、动漫设计师

6、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区工作者

7、山区支教的教师

8、创意小店店主

9、农家乐经营者

10、保险推销员

11、清洁工人。

问:(该组一个同学)你为什么这样排序呢?(学生回答),老师把学生发言的要点写在黑板上:钱多、地位高、有意思、适合自己、有个性、酷等等。

问:劳动给我们带来的最基本的需求和满足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钱)

老师:钱对我们确实很重要。有的同学在说明理由时直接把赚钱多放在第一位,这是不是很俗呢?不,在一个公平的社会机制下,更丰厚的报酬应该给予劳动能力强的人。同时,当我们每个人追求价值的实现、追求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时,客观上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而我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时,精神上也得到了更大的满足,更好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1、劳动就业的意义

活动2:思考并回答教材P42“李师傅就业材料”中的2个问题过渡:就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那么,是不是每个劳动者都能就业呢?(不是。这除了与劳动者本人的主观因素有关外(李师傅),还同劳动者外部因素有关。这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我国的就业形势。

2、我国的就业形势问:我国的就业形势是怎样的?(学生看教材P42相关内容回答)过渡:我国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也就是说我们该树立怎样的就业择业观呢?

3、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活动3:教材P42图文资料,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提问:①通过我们刚才的探究发现就业不能单靠国家、党和政府,劳动者也要调整自己的就业价值取向。那么,党和政府要怎样做呢?(P42倒数第二段)

②劳动者该怎样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呢(P42倒数第二段)

么,劳动者该树立怎样的择业就业观呢?(P42-43)

活动4:请大家看一则招聘启事:这是一家IT公司,招聘软件工程师,承担电力系统软件的测试工作,能够经常出差,月薪约3500元。要求年龄在28-35岁之间,限男性。公司员工的淘汰率很高,大部分员工干到两年左右就被辞退换一批新人,靠高频的新鲜血液维持高增长,员工经常“自愿主动加班”。 “你会去吗?”

统计结果:全班60位同学中,46位同学明确表示不去,14位同学表示可以考虑。不想去应聘的同学的共同理由是:这家公司涉及侵权。他们共同指出了涉及侵权的细节:

①要求年龄在28-35岁之间,限男性——年龄和性别歧视,侵犯了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②公司员工的淘汰率很高,大部分员工干到两年左右就被辞退,靠高频的新鲜血液维持高增长,员工经常“自愿主动加班”——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想去应聘的同学的理由是:找工作太难了,虽然条件苛刻,总比没有强。

提问:这则招聘启事中有这么多不合法的地方,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还是有很多人趋之若鹜,这应该由谁来规范企业的行为呢?(学生讨论)

(二)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国家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活动4:讨论教材P44“小张休假探亲”材料中的两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对“活动4”中的两个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引导学生在教材P44内容中找出“我国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 、“劳动者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等内容。

2、我国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劳动者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课堂小结、联系巩固。(略)

五、课后反思:

1、课时紧、课堂容量大,如何大胆对教材和备课资源进行“取与舍”,关键在于对课标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2、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和激活学生思维,关键在于课前做足预设,才能有课堂生成的精彩。

新时代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劳动、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2)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作用与意义;理解正确就业观的内涵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的问题:应如何择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能力目标

综合本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分析就业形势的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业问题。通过大量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择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这些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择业、就业和维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而努力

(2)使学生开始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难点: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

课标的基本要求:

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招聘会的几张照片)大学校园招聘会的情境:招聘会现场人头涌动,著名的招聘单位的摊位前,排出了几列10多米长的队列,为投一份简历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

师:如果是你到这次招聘会现场去求职投表,你会怎么选择招聘单位呢?

生:

师:看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职业选择与择业的考虑,不过我们看照片上的这种情况,个个都想挤进著名单位,这种就业观念能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呢?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新时代的劳动者呢?作为一个未来的劳动者,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如何做好一个新时代的劳动者?

(多媒体课件显示“如何做好一个新时代的劳动者”——课题“新时代的劳动者”)

进入新课

二、劳动与就业

1、劳动的意义

师:说到劳动者,当然就离不开劳动。从幼儿园的时候,你们的老师就告诉你们从小就要热爱劳动,那我们先一起来回顾儿时的时光——(课件显示儿歌“劳动最光荣”的歌词,欣赏歌曲)这是我们儿时就知道的,“劳动最光荣”,那么,请大家说说,为什么劳动最光荣呢,劳动有什么意义?

(课件显示“劳动的意义”标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生: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对于个人而言,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广大劳动者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中,从事各种各样的具体生产活动从而获得生存的基础。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我国劳动者虽然分工不同,但是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都应该受到承认和尊重。第三,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人类生产出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劳动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创造了文明,促进人的发展,同时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所以,光荣属于劳动者。

师:劳动是光荣的,人人都要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人们就业就是参加劳动的主要方式,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就业呢,分析了劳动的意义,我们再来看就业的意义。

2、就业的意义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对就业的意义进行分析。课件显示标题“2、就业的意义”)

生:

(1)个人: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劳动力不断发展(再生产),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人生价值,提高人的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国家:就业是民生之本,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劳动就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3)社会: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

师:就业的意义非常重大,大家达到一定年龄时,就要参加就业。参加就业,就要了解我国的就业形势。那么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如何呢,劳动者能否轻而易举地就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呢?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哪位同学就你所知的情况来谈一下?

生:

(课件显示中国当前就业形势)

师:(过渡)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从而使就业问题的解决非常繁重和紧迫。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我国严重的就业问题呢?要靠谁来解决呢?

我们的同学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主要靠个人转变就业观念,一种认为主要靠党和政府帮忙。两边的同学还争论不休呢,现在,我们就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一起来讨论。

(课件显示讨论题“解决就业问题主要靠谁?”)请持观点一的同学先来发言。

(学生讨论)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精彩,都讲得有理有据,不过,我们从他们的发言中我们了解到,其实要解决国家的就业问题,既要靠党和国家为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的环境,更要靠个人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课本P49第一段)

对于劳动者个人而言,要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必须自觉地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综合几位同学刚才的发言,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课件显示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讲到这里,那么大家身边有没有一些典型的就业的例子呢?

生: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特殊人物。

(课件显示许振超照片,接着放映介绍许振超的视频短篇)

师:大家说说,许振超特殊在哪里,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些什么?

生:

师:作为一个普通的吊车司机,只有初中文凭,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却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靠的是什么?他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工作的技术水平,最终多次刷新码头装卸的世界记录。……下面我们再来认识另外一个人,一个有大学文凭却去街边干擦鞋的人。

(课件显示罗福欢的照片)

师:1997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工厂的罗福欢在深入市场调研后发现,高档鞋擦洗业有巨大的市场。于是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职,在成都市干起擦鞋的营生。

为了擦好鞋,罗福欢认真研究各种高档鞋的产地、工艺等特点,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擦洗高档皮鞋的独特工艺。他的收费比一般鞋摊贵5倍以上,但许多人仍纷纷慕名找他擦洗皮鞋。罗福欢的鞋擦出了名堂。03年,他告别擦鞋摊,在成都开设“罗记擦鞋店”。如今,“罗记擦鞋店”已注册商标,在全国拥有80多家加盟店。(显示罗福欢的擦鞋店照片)听了罗福欢的故事,大家有何感想呢?

生:

师: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是只有现成的单位能给我们工作的岗位,自己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自主择业。

师:那么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劳动者个人如果能不断努力,就业观念与技能与时俱进,相信一定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我国的就业问题也能得到解决。而劳动者走上了就业岗位后,会跟他的就业单位和有关单位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时有劳动纠纷发生,这些纠纷要么是用人单位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要么是劳动者没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那么,为了避免发生更多劳动纠纷的,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权利,我们必须了解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以及劳动者维权的正确途径。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课件显示案例)

师:大家认为小张的厂长这样做合法吗?为什么?

生:

师:该厂厂长的做法是不合法的。他擅自延长职工的工作时间,又不发给加班工资,侵犯了劳动者依法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劳动者享有的权利。这是由《劳动法》第三条规定的。(课件显示标题“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看课本P51第一段,了解劳动者的权利,教师简单介绍《劳动法》:1994年7月5日通过,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师:劳动者是否是完全无条件地享受这些权利呢?不是,享受权利必须以履行义务为前提。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P51第二段第二句话)(课件显示《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义务)

师:了解了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我们也知道了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关系,那么,怎样才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呢?请大家一起来观看下面这个案例,大家要注意案例中的农民工为什么讨不到工资。(观看视频片断“农民工”)

生:

师:大家说说,这些农民工讨不到工钱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啊?“没有单据,也没有劳动协议”,对了,他所说的“劳动协议”就是劳动合同,没有劳动合同,口说无凭啊。

从这件事中我们要吸取教训,为用人单位劳动前一定要跟他们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更多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不过劳动合同只是为我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重要的依据,但并不是有了劳动合同就能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仍然有些人会为了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去侵犯他人的权利。那么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能用什么手段去解决问题呢?

前几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大家看看,这些人的做法对不对。(显示重庆晚报报道:为追款而堵路)

师:大家说,这些劳动工人堵路是维护权利的正确途径吗?为什么?

生:

师:对了,不是。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能破坏社会秩序,不能采用过激的、非法的手段。但是,如果忍气吞声呢,好不好啊?

生:

师:(小结)权利受到侵犯时,既不可以采用过激的手段,更不能采用非法手段,同时,也不能忍气吞声,这样既损害自己的合法权益,又会助长那些不法分子继续侵犯劳动者的权利。其实他们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课件显示维权的正确途径)

课堂小结

师:(课件显示本课知识小结)好了,这节课到此我们主要了解了劳动和就业的意义;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通过辩论,我们知道了解决就业问题必须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依靠劳动者个人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了解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并通过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明确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今天大家的收获可不少呀。好了,下面大家一起来看两道选择题,巩固一下知识。

(课件显示选择题,全班一起做选择题巩固新课)

新课结束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请同学们课后把今天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写出一份报告《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劳动者》

新时代课件 篇3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懂得劳动的含义及其地位,懂得就业的作用与意义。

2.知道如何从政府和劳动者两个方面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就业,理解当代劳动者应该树立的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3.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及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知道政府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巨大作用,懂得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与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正确认识各种就业观念的辩证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劳动者权利与义务关系以及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

2.通过课前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课堂讨论,分析情景等活动,培养学生阅读、筛选有效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平等、行行出状元的观念,自觉提高职业素质。

2.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2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在学习品质方面,学习意志水平相对比较低,对初中与高中政治教学的差异性的适应能力还不强,对于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成为教师在备课中重点考虑的问题。所以,根据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结合劳模和依法维权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欲望,从而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生成知识,升华情感。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

2.教学难点: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企业的经营,而企业经营的好坏离不开我们每个劳动者的劳动,那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做一个怎么的劳动者?

活动2【讲授】进行新课

第一目:劳动和就业

(过渡)关于劳动,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接着观看习在五一节前夕的视频。

欣赏图片:劳动人民的光辉创造和各行各业的劳动,总结出劳动的含义。

1.劳动的含义和意义(5分钟)

(1)含义:劳动是脑力劳动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2)意义: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在我国的劳动者虽然有分工的不同,但是地位平等,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都应该受到承认和尊重。

教师活动:讲述劳模时传祥的案例——光荣属于劳动者。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列举其他劳模的例子。

活动3【活动】情景一:劳模李师傅下岗

李师傅曾经也是劳模,可是由于工厂越来越不景气,他下岗了。下岗之初的老李心理很不平衡,他拿着微薄的救济金,一直在找工作......

学生活动:(1)李师傅为什么要找工作、要就业?

(2)对国家和社会来说就业的意义是什么?

2.就业的意义(4分钟)

(1)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个人来说)

(2)就业是民生之本,使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对社会和国家来说)

活动4【活动】情景二:李师傅找工作

李师傅自下岗之后,一直奔波于各种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并学习通过网络了解各种用工信息。以下是李师傅看到的情景:(详见PPT图片和资料)

面对以上情景李师傅发出了“就业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

学生活动:李师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3.我国就业形势及原因(4分钟)

就业形势:突出、紧迫、严峻

原因: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活动5【活动】情景三:李师傅的困惑

几个月过去了,朋友终于帮他联系了一家私营机械加工厂,李师傅在做出决定之前想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全家为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面对家人的意见李师傅感到很困惑:

父亲:别人介绍的不可靠,在社会主义国家,就业要靠政府。

母亲:不管是什么职业,只要能稳定地干一辈子就行,私营企业可靠吗?

妻子:一定要找与自己专业知识对口、志趣爱好一致的工作。

儿子:工作一定要体面,不能让人看不起。

学生活动:(1)你如何看待各位家庭成员的观点?

(2)你认为如何解决李师傅的困惑,帮助李师傅实现再就业?

4.怎样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15分钟)

(1)党和政府应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环境,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根本是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扩大就业总量。

(2)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

树立自主择业观;

树立竞争就业观;

树立职业平等观;

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活动6【活动】情景四:李师傅的权利

经过朋友的帮忙,李师傅在一家私营机械厂上班了,但在工厂里,既有刺耳的噪声,又有刺眼的电焊强光。工人要求发放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遭到厂长拒绝,有事请假也不予批准,也不给他办理社会保险,甚至有时还扣发工人工资。

学生活动:李师傅的哪些合法权利受到了侵犯?你知道李师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还有哪些吗?

2.劳动者权利的内容(6分钟)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

活动7【活动】情景五:李师傅维权

一天,长期加班工作的李师傅因体力不支晕倒了,被机器碾成重伤。当他被送到医院救治时又被告知厂方没有给他投保。因巨额医疗费的支付问题,李师傅家人曾多次与厂方协商,要求给予补偿,但厂方均以未签定任何合同而拒绝。李师傅一家决定采取报复行动。结果李师傅家人因找人把老板的车烧坏,并把老板打成重伤被追究法律责任。

学生活动:我们应从李师傅家人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劳动者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分钟)

(1)自觉地履行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2)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权益的重要依据。

(3)当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解决。

(4)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权益受到侵害要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

活动8【活动】课堂小结

劳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推动了社会进步;就业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国家在采取积极措施的同时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去维护,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劳动者。

活动9【活动】板书设计

5.2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的含义和意义

2.就业的意义

3.我国就业形势及原因

4.怎样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二)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利

2.我国劳动者权利的内容

3.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新时代的劳动者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新时代的劳动者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企业的经营,而企业经营的好坏离不开我们每个劳动者的劳动,那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做一个怎么的劳动者?

活动2【讲授】进行新课

第一目:劳动和就业

(过渡)关于劳动,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接着观看习在五一节前夕的视频。

欣赏图片:劳动人民的光辉创造和各行各业的劳动,总结出劳动的含义。

1.劳动的含义和意义(5分钟)

(1)含义:劳动是脑力劳动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2)意义: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在我国的劳动者虽然有分工的不同,但是地位平等,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都应该受到承认和尊重。

教师活动:讲述劳模时传祥的案例——光荣属于劳动者。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列举其他劳模的例子。

活动3【活动】情景一:劳模李师傅下岗

李师傅曾经也是劳模,可是由于工厂越来越不景气,他下岗了。下岗之初的老李心理很不平衡,他拿着微薄的救济金,一直在找工作......

学生活动:(1)李师傅为什么要找工作、要就业?

(2)对国家和社会来说就业的意义是什么?

2.就业的意义(4分钟)

(1)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个人来说)

(2)就业是民生之本,使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对社会和国家来说)

活动4【活动】情景二:李师傅找工作

李师傅自下岗之后,一直奔波于各种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并学习通过网络了解各种用工信息。以下是李师傅看到的情景:(详见PPT图片和资料)

面对以上情景李师傅发出了“就业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

学生活动:李师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3.我国就业形势及原因(4分钟)

就业形势:突出、紧迫、严峻

原因: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活动5【活动】情景三:李师傅的困惑

几个月过去了,朋友终于帮他联系了一家私营机械加工厂,李师傅在做出决定之前想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全家为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面对家人的意见李师傅感到很困惑:

父亲:别人介绍的不可靠,在社会主义国家,就业要靠政府。

母亲:不管是什么职业,只要能稳定地干一辈子就行,私营企业可靠吗?

妻子:一定要找与自己专业知识对口、志趣爱好一致的工作。

儿子:工作一定要体面,不能让人看不起。

学生活动:(1)你如何看待各位家庭成员的观点?

(2)你认为如何解决李师傅的困惑,帮助李师傅实现再就业?

4.怎样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15分钟)

(1)党和政府应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环境,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根本是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扩大就业总量。

(2)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

树立自主择业观;

树立竞争就业观;

树立职业平等观;

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活动6【活动】情景四:李师傅的权利

经过朋友的帮忙,李师傅在一家私营机械厂上班了,但在工厂里,既有刺耳的噪声,又有刺眼的电焊强光。工人要求发放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遭到厂长拒绝,有事请假也不予批准,也不给他办理社会保险,甚至有时还扣发工人工资。

学生活动:李师傅的哪些合法权利受到了侵犯?你知道李师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还有哪些吗?

2.劳动者权利的内容(6分钟)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

活动7【活动】情景五:李师傅维权

一天,长期加班工作的李师傅因体力不支晕倒了,被机器碾成重伤。当他被送到医院救治时又被告知厂方没有给他投保。因巨额医疗费的支付问题,李师傅家人曾多次与厂方协商,要求给予补偿,但厂方均以未签定任何合同而拒绝。李师傅一家决定采取报复行动。结果李师傅家人因找人把老板的车烧坏,并把老板打成重伤被追究法律责任。

学生活动:我们应从李师傅家人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劳动者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分钟)

(1)自觉地履行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2)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权益的重要依据。

(3)当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解决。

(4)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权益受到侵害要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

活动8【活动】课堂小结

劳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推动了社会进步;就业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国家在采取积极措施的同时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去维护,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劳动者。

活动9【活动】板书设计

5.2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的含义和意义

2.就业的意义

3.我国就业形势及原因

4.怎样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二)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利

2.我国劳动者权利的内容

3.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新时代课件 篇4

活动背景:

诚信是道德的准绳,是做人的根本与灵魂,拥有诚信的人,他身上会闪耀着光辉。反之,失去了诚信,就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做人的准则。我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发现了一些少先队员不能做到说真话,还有学生抄袭别人作业,甚至有的学生偷偷从家里拿钱出来到超市买东西吃。虽然这样的学生只是少数,但我意识到了严重性。我们肩负教育的重任,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做真人,少先队活动课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载体,正好我们黄陂就有“信义兄弟”、“诚信农妇”等诚信模范,声名远播,这些鲜活的事例是最佳的教育题材。因此,我根据少先队活动课分年级活动建议,选取了四年级“养成道德好习惯”:学做诚实的好队员主题,在四年级上一节主题为《学做诚实守信的好队员》的活动课,让各分队队员寻找我们身边的诚信模范人物,在这节课上分享其先进事迹,让队员们从中受到感染,发自内心要争做诚实守信的好队员。

活动目标

1、通过本课,了解诚信的含义,明确诚信的重要性。

2、通过各分队的展示,让队员们感受诚信的力量。

3、培养队员真诚待人的意识,号召大家争做诚实守信的好队员。

活动重点:

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学做诚实守信的好队员。

活动难点:

各分队通过分享诚信道德模范的事迹,引导学生明白现实中怎样争做诚实守信的好队员。

活动准备:

1、诚信格言卡片。

2、各分队队员课前寻找身边的诚信榜样,诚信名人,了解其信守承诺的感人事迹,通过讲故事、视频介绍等形式让同学们知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课主题

主持人:诚信是金,一个人有了诚信,他的生命就会闪光。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烧一片星空;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相信诚信的力量,它可以点石成金。千年文明古国,诚信为本是做人的重要原则。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传承祖先的优良传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我们要争做诚实守信的少先队员。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少先队活动课主题就是:《学做诚实守信的好队员》。首先,让我们从歌声中感受诚信道德的力量,请全体起立,齐唱歌曲《诚信中国》。

新时代课件 篇5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在教师资格面试前的备课阶段,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是试讲成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很多考生对于如何写教案总是很头疼,教学目标究竟如何制定,教学重难点如何定位,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过程如何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的确都需要考生认真思考和准备。今天,中公教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完整教案范例,希望能够为各位考生的考前备考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紧跟时代步伐,以崭新的时代眼光看待我国社会的发展主题;关注时事,学会知识的自我更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荣誉感,为国家的发展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主要内容。

【难点】

主要矛盾转化后的社会发展态势。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19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谈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的视频节选。

问题: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来了新的主要矛盾。那么在主要矛盾转化后社会的态势又会怎么变化?

继而导入新课《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主要矛盾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几组图片。

第一组图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强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第二组图片:出示美丽城乡、教育均衡、电商扶贫、家庭医生、阅读空间、棚户区改造等现状图片和关于人们内心真正需要它们的图片的对比图。

第三组图片: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对比图;城乡发展对比图。

同桌之间合作探究(1)从这些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民生领域还有很多短板,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这些都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2)通过这些图片,我国更加突出的问题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2.如何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出示生态环境保护、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改革等相关图片。

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推动,有哪些好的办法?

请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要健全民主制度,发挥民主协商作用;要坚持司法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简单概括为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环节三:巩固提高

问题:思考一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为解决主要矛盾做些什么?

最后师生明确: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时事政治,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并做好中学生的职责,大家共同努力解决主要矛盾。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战略研判,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解决主要矛盾。

课后作业:请学生课下搜集关于解决我国主要矛盾,国家还做了哪些具体举措?

五、板书设计

新时代课件 篇6

新时代的劳动者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授新课备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就业的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含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2、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现在毕业,应如何选择职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能力目标

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经济现实中存在的就业问题。通过大量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2、使学生深切认识,诚实劳动、积极创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3、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就业是民生之本②劳动者权利的维护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学生自主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课前我们同学做了有关通化市劳动就业情况的走访调查,并将所见所闻进行了录像。下面就请大家看这段录像。(师生共看视频)

(师)不知道大家感觉如何?

(生1)找工作太难了!

(生2)大家都愿意去工作环境好、待遇高的地方,对工作环境差的工作几乎无人问津。

(生3)一些年纪偏大,学历低的人工作不太好找。

(师)是的,从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就业形势确实非常紧迫,那作为未来劳动者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新时代的劳动者》,看一看我们需要树立怎样的正确的就业观念?我们就业后又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多媒体打出课题:新时代的劳动者)

二、学习新课:

(一)、劳动和就业(多媒体课件打出)

(师)既然要谈劳动者,那我们就先聊一聊劳动。

1、劳动的意义劳动光荣(多媒体课件打出)

教师用课件播放一组新时代劳模图片,(背景音乐《劳动者之歌》)然后再欣赏古今中外美丽、雄伟、壮观的建筑物,让学生深切感受劳动者的伟大,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同时利用教材的探究活动:马克思论劳动,宪法关于劳动的规定。师生互动,共同分析劳动的含义及意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地指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以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广大劳动者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不同行业之中,从事多种形态的劳动,而获得收入,使自己生存和发展。我国劳动者虽然分工不同,但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都应该得到成热和尊重。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者的劳动创造文明,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的进步。

既然劳动如此重要,劳动者就应该参加劳动,而劳动者又是在不同的行业中履行自己的义务的,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就业的有关内容。

2、就业的意义(多媒体课件打出)

探究活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教材48页李师傅就业,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

古诗两首课件经典6篇


古诗两首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课前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以及知道的诗人。

2、引入今天学习的古诗。

二、学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

试读课文。

2、自主识字:

自己拼读生字,边读边想怎样记住字音、字形。

3、认读9个生字,介绍识记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学生用卡片猜读生字。

5、认字游戏:

听老师读字音,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来,比一比谁找得又对又快。

三、学习

1、出示投影片,看图激趣:

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2、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轮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组织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结合图画理解诗意,教师相机点拨;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4、简述诗意,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教师简述诗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5、读一读,想一想:

诗中写的牧童捉到蝉了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

二、学习

1、读题:

了解题目意思。

2、自读课文:

练习读通顺。

3、合作学习:

读诗句,看图说话,感知诗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会意诗的意境。

⑴教师范读。

⑵学生练读。

⑶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出泉水,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⑷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⑸朗读反馈。

5、自主选择方式背诵古诗

三、写字

共同研究并写好“黄、闭、立”3个字。教师重点示范书写“黄”字。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并朗读或背诵自己搜集到的写夏天的古诗。

古诗两首课件 篇2

(一)《村夜》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村夜》。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村夜》。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白居易。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2、师生一起学习注释:⑴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⑵苍苍:灰白色。⑶切切:虫叫声。⑷绝:绝迹。⑸独:单独,一个人。⑹野田:田野。

3、教师讲诗意: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背诵全诗。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二)田上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崔道融的《田上》。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崔道融的《田上》,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崔道融。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雨足:雨十分大,充足。白:白茫茫。俱:都。殊:尤,还,简直。未明:天不亮。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背诵全诗。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三)咸阳值雨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咸阳值雨》。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咸阳值雨》,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温庭筠。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还:一作“绝”。将:携带。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四)江村即事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司空曙的《江村即事》。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司空曙的《江村即事》,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司空曙。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⑴即事:以当前的事物为题材所做的诗。⑵罢:完了;系:系好。⑶纵然:即使。⑷正堪眠:正是睡觉的好时候;堪:可以,能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即使夜里起风,小船被风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罢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五)中秋夜

教学内容:唐朝李峤的《中秋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峤的《中秋夜》,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李峤。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圆魄:指中秋圆月。安知:哪里知道。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六)中秋月

教学内容:宋代诗人苏轼的《中秋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的《中秋月》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苏轼。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银汉:即银河。玉盘:指月亮。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七)莲花坞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王维的《莲花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莲花坞》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王维。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1)坞(wù):地势周围高而中间低洼的地方,这里指停船的船坞。⑵多:经常。⑶弄:戏弄,这里指撑。⑷畏湿:害怕打湿。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江南女子每天去采莲,莲塘广阔,总是傍晚才回来。撑篙的时候不要溅起水花,担心弄湿了红莲般的衣裙。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八)题竹林寺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朱放的《题竹林寺》。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朱放的《题竹林寺》,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朱放。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①竹林寺:在庐山仙人洞旁。②殷勤:亲切的情意。③过(音guō):访问。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岁月蹉跎于人间,但烟霞美景却多多地停留在竹林寺附近,没有因为时过境迁而消散。因为爱这番烟霞和竹林寺有了感情,但是就算心中有深情厚意也不知道今后能否再来欣赏这美景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九)雨 晴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王驾的《雨晴》。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驾的《雨晴》,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王驾。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1)疑:怀疑。春色:春天的景色。邻家:邻居的家。⑵叶底:绿叶中间。底,底部。⑶蜂蝶:蜜蜂和蝴蝶。纷纷:接连不断。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春夜

教学内容: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夜》,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王安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翦翦:形容初春的寒风削面,尖刻刺骨。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一)饮酒(其五)

教学内容:晋代诗人陶潜的《饮酒(其五)》。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晋代诗人陶潜的《饮酒》,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陶潜。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尔]如此、这样。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 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二)渔翁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渔翁》。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渔翁》,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柳宗元。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傍:靠近。汲(jí):取水。

销:消散。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三)折杨柳歌辞

教学内容:北朝无名氏的《折杨柳歌辞》。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北朝无名氏的《折杨柳歌辞》,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朝代——北朝。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跸跋:快马飞奔时马蹄击地声。

黄尘:指快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别雄雌:分高低、决胜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骏马;但快马要显示出其善奔,亦须依靠骑术高明的健儿。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四)夜雨寄北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李商隐。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却话:重头谈起。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五)旅夜书怀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旅夜书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杜甫。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六)社 日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王驾的《社日》。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驾的《社日》,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田园诗特点。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豚栅(tún zhà),小猪猪圈。鸡栖(qī),鸡舍。对,相对。扉,门。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这两种树的叶子均可用来养蚕。影斜:树影倾斜,太阳偏西。春社散:春设的聚宴已经散了。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七)照镜见白发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张九龄写的《照镜见白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张九龄写的《照镜见白发》,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张九龄。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青云志:凌云壮志,志向远大。蹉跎:蹉跎岁月,因无事可做,时光流逝而无所作为,虚度年华。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以前做宰相时,报效国家,日理万机,志向远大。现在做了长史,无事可做,蹉跎岁月,虚度华年。谁知道照镜子时,才看到自己头发白了,老了。我深深感到孤独,只是自己的形体与影子相怜。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八)劳劳亭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李白的《劳劳亭》。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劳劳亭》,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李白及其诗作特点。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⑴劳劳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为古时送别之所。⑵知:理解。⑶遣:让。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这柳条儿发青。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九)蝉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虞世南。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疏:开阔、稀疏。藉:凭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找组长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二十)嘲 桃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嘲桃》。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嘲桃》,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特点。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无赖:戏弄、嘲笑。

夭桃面:艳丽桃花。

平时:天亮时。露井: 无盖的井。拟,打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天才刚刚亮,春风也未吹起,露井东边一株艳丽的桃花,已经打算笑傲春风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找组长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古诗两首课件 篇3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两首古诗。

《所见》的大意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这首诗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小池》的大意是:泉眼珍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倒映在水面的浓密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嫩绿的荷叶那尖尖的小角刚露出水面,就有蜻蜓飞来落在上头。这首诗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两首古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

学习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读古诗背诵古诗。

2、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教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

1、出示课件:

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袁枚作了一首诗,大家想读读吗?

2、板书课题:

指导读准平舌音“所”。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

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

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

师指“牛与牧童”图,问:

这是什么?

(牧童骑黄牛)

放录音(牧童唱歌)问:

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样?

(歌声振林樾)

师诵: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再来读一读!

⑴齐读。

⑵指名读。

⑶男女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练习背诵:

⑴引背。

⑵同桌对背。

⑶齐背。

五、读一读,想一想

从“林樾”、“鸣蝉”中看出这首诗是写什么季节的?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学生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

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

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内容。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

(出示课件)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

三、图文对照,再读感悟

1、看图:

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睛柔)

看图理解“泉眼”“晴柔”。

2、图上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全班齐读。

四、指导朗读

1、个别读。

2、评读。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分小组练习,(一人读诗,其他同学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指导背诵。

六、巩固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形。

七、拓展练习

学生交流会背的其他古诗。

古诗两首课件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等4个生字,会写“乞、巧”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的含义,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宵”。

3、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小组合作,自读自悟,然后交流。

四、识字写字

1、仔细观察字形。

2、范写“乞、宵”,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乞巧》。

2、听写生字。

3、讲述《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质疑问难。

3、小组合作理解古诗。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背诵古诗,学生展看比赛

四、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屏”字。

五、拓展练习

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五号”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古诗两首课件 篇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爱惜粮食的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2.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两首诗,就是反映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米来之不易的古诗。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

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

“锄禾”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1)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古诗两首课件 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体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示儿》这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渲染氛围: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志华。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烩炙人口的好诗。(揭示诗:示儿)

2、师配乐诵读《示儿》;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你知道什么叫“压卷之作”吗?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

1、回忆学法。

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考。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4、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4、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习背诵诗句,师配乐。

(四)、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课件展示)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 诗意:……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 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课件出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五)拓展总结: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3、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课件揭示网站)(下课)

[古诗两首《示儿》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最新签约仪式主持词(锦集12篇)

签约仪式主持词 12-30

出生宝宝发朋友圈的句子(摘抄19条)

出生宝宝句子 12-30

赞美景的搞笑句子54句

赞美搞笑句子 12-30

教师事迹心得体会(范文11篇)

教师事迹心得体会 事迹心得体会 12-30

彻底失望的句子151句

彻底失望句子 12-30

侄子结婚爷爷祝福语38句

侄子结婚爷爷祝福语 侄子爷爷祝福语 12-30

现代人词语造句(18条)

现代人词语造句 词语造句 12-23

关于歌颂祖国的演讲稿七篇

歌颂祖国演讲稿 歌颂演讲稿 12-30

总工述职报告

总工述职报告 12-30

总结收藏: 医生述职报告ppt课件季度范文精选

初中数学课件说课稿ppt免费 医生述职报告 09-02

后勤工作心得体会(汇集5篇)

后勤工作心得体会 12-30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