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我要葫芦课件

我要的是葫芦课件 篇1

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角色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重点:读出对话中的不同语气,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现在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我讲故事时,请同学们注意听我是怎么讲的。待会儿请同学们也讲一讲,看看谁讲得更好!

2、师范读

3、同学们,刚才这个故事的名字是?(学生回答)

二、指导朗读

(一)读第一自然段

1、那个人为什么只要葫芦?现在让我们看看葫芦有多可爱吧

A、同学们能把这些空格补充完整吗(课件展示,填词:______的葫芦藤上______了绿叶,开出了几朵______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______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B、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几句话多读几遍,体会一下小葫芦有多可爱(自由读

喜欢葫芦吗?喜欢葫芦的同学来试读读(指名读)

C、听了他的朗读,同学们是不是好像看见了可爱的小葫芦呢?(生评)他哪几个词读得好,让你仿佛看见了小葫芦

D、请更喜爱小葫芦的同学来读一读,把可爱的小葫芦展现给大家。(指名读

E、同学们都非常喜爱小葫芦,现在让我们在脑海里想着可爱的小葫芦,一块儿来读读吧!(齐读整段话)

(二)读最后一自然段

6、那个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了可爱的小葫芦了吗?(课件:最后一自然段)

7、知道了这样的结果,同学们心里感到怎样?

8、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可惜啊!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9、大家听出了他对小葫芦掉落的惋惜了吗?(生评)

10、还有谁更觉得小葫芦太可惜了?(指名读)

11、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大家那份深深的惋惜之情,现在让我们

一齐来表达对小葫芦掉落的惋惜吧(齐读)

(三)读第二、三自然段

12、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掉落了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故事,把自己当成种葫芦的人或是那个邻居,读读他们间的对话

师1:一天,那个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而可爱的小葫芦还

好好地挂在葫芦藤上,心想——(课件出示第一句话)

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2:哪个种葫芦的人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3: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只要葫芦,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来了吗?你听出他是用什么口气来说这句话?(生评)

师4:对,叶子上长蚜虫,又不是小葫芦上长蚜虫,他才不在乎呢,所以应

该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那个人见到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

虫,于是他心想:——(生读):

师5:同学们最喜欢谁的读法?让我们都像他一样读一读这句话:那个人见

到叶子上的虫,于是他心想:----(生齐读)

师: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而是怎么想的,怎样说的,(课件出示第二句话)

B“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这个人是怎么对葫芦说这句话的?

师:谁能说说“自言自语”的意思?

生:……

师:请大家就自己试着自言自语说说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哪个同学愿意来表演一下那个人是如何自言自语的(指名读并评议)

师:现在让我们像他一样一起来自言自语一下吧(生齐读)

师1:过了几天,蚜虫越来越多,热心的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劝他说——(课件出示“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D“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师2:女邻居们来劝劝他?(女生读)

师3:男生觉得这个邻居劝得怎么样?(生评)

师4: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请男邻居再真诚地劝劝他(男生读)

师5:让我们一起来劝劝这个人吧(齐读)

师1:种葫芦的那个人听了邻居的话,头脑中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课件出示:“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C、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2、哪位种葫芦的人来表演一下,说说这句话?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的表演像不像那个种葫芦的人(指名读)

师3、同学们,他表演得怎么样(生评)

师4、邻居的话让这个种葫芦的人感到太奇怪了,还有哪个种葫芦的人想说

说这句话?(指名读)

师5、同学们觉得哪位种葫芦的人说得最好?那就让我们像他一样说说这句话:听了邻居的话,那个人觉得真是太奇怪了(齐读“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四)师生合作读第二、三段

师:刚才同学们把那个种葫芦的人与那个邻居的对话表演得十分形象。现

在让我们一起合作朗读他们的对话部份。请同学们读蓝色的对话部份,我来读其它的黑色的旁白。(师生合作读)

(五)齐读全文

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曲美妙的音乐,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把这个故事说给在坐的教师们听。相信你们会说的比老师更棒的!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读课文时,只有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想想他们心里想些什么,会怎样说,怎样做,这样才能把课文给读好。

我要的是葫芦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小学第三册语文第14课 P63-64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独立孤立的看问题,设计本节课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具为课堂教学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进入爱学、乐学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的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具准备:

实物葫芦、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与第四自然段。

1、出示教学挂图1并说说挂图的内容。

2、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填空。

(种葫芦) ( ) ( ) ( )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积累词汇。

( )的小花 ( )的葫芦藤

( )的小葫芦 ( )的叶子

5、这些葫芦后来收获了吗?这课文哪一段写了这个情况?

6、读第4自然段,质疑: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读2、3自然段。

2、葫芦的叶子有什么变化?种葫芦的人对待叶子和葫芦的态度是怎样的?把有关的句子做上记号。

3、理解“自言自语、赛过、邻居、光、盯着”这几个词语。

4、指导朗读2、3自然段。

5、解疑:因为不治蚜虫,小葫芦变黄了,所以一个一个都落了。

四、理解文脉。

1、齐读全文。

2、说一说葫芦先长得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3、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五、巩固延伸。

回家后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我要的是葫芦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教材分析

1.单元分析

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3篇课文。本单元的故事,内容浅显,寓意深刻,《坐井观天》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寒号鸟》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要有计划有安排;《我要的是葫芦》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故事短小,形象鲜明,情节有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坐井观天》可以围绕课后题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理解课文内容,再开展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的讨论;《寒号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只顾眼前,不想将来带来的不良后果,指导现实行为;《我要的是葫芦》可利用课后题,思考种葫芦的人一个葫芦都没得到的原因,促进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生活的一些基本道理,初步获得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

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也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内容。例如《寒号鸟》一课,借助课后第二题,感受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我要的是葫芦》一课,通过课后第二题句子的对比朗读,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感叹句或陈述句、反问句或陈述句来表达,不同的语气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第二题,通过仿说练习,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把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2.课文分析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共有4个自然段,以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文章开篇描写了葫芦长势良好和种葫芦人的喜悦之情。第二至三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却一点儿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盯着小葫芦时的自言自语和对蚜虫的不屑,说明他的眼里只有葫芦,没有蚜虫,更没有叶子。邻居的催促与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形成对比,预示着得不到葫芦的必然结果。第四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种葫芦人的无知和自以为是使他的期盼落了空。

本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课文中有两个重点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一个是感叹句,一个是反问句,表达着强烈的情感,透过这两句话表现了种葫芦人的内心。

课文的两幅插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图一,描绘了葫芦长势良好,种葫芦人的欣喜之态;图二,描绘了葫芦叶子飘落,小葫芦掉落,种葫芦人的惊讶之态。

本文是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学生在《坐井观天》《寒号鸟》两篇寓言故事中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认识感叹句。本课学习应在此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生长。

3.课型分析

本课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认记生字,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同时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联系生活识字、创设情景识字、一字多义,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情境中巩固生字、理解生字、运用生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在知识基础方面,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借助拼音来拼读生字,个别学生还需要帮扶,大部分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部分孩子能熟练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组词、说句子、联系生活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的字形,并能借助字卡快速分类识字,而还有不少孩子还处于识字方法的综合融通上,对方法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多样,需要继续努力,在组词造句上,语言积累还不够丰富,遣词造句能力还要不断加强。在课文朗读上,学生基本能做到把课文读通、读顺,但是朗读有拖腔习惯,小部分识字量少的孩子容易被生僻字所卡顿,但是基本能借助拼音解决难读的生字。在词语连读、节奏停顿和轻重语气上还需继续加强。在生字书写上,学生会写的笔画越来越熟悉,对生字的间架结构开始熟悉,运笔比一年级较为熟练,书写速度有一定的进步,但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书写和关键笔画的落笔仍需加强指导。

二、教学总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葫、芦等7个生字,会写棵、谢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赏葫芦,引入新课。

1.播放音乐,出示乐器:葫芦丝。

2.板书葫芦,指导学生念好轻声,识记葫芦。

3.出示课件,了解葫芦文化,功用。

4.补题,读题并质疑。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流利。

2.启发学生: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图文对照,梳理因果,在语境中识字。

1.观赏葫芦树,图文对照学习第一自然段。

结合第一幅插图,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用横线画出描写葫芦样子的句子,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相机板书词语。

黑板上画一棵葫芦,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分别贴出绿叶、小花、小葫芦。

借助插图,相机认识藤、谢。

2.夸葫芦。

学会运用句式:多么()的啊!练习说话。

(2)抓关键词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

3.葫芦的变化

结合第二幅插图学习第四自然段。

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

看到这棵葫芦变成这个样子,你的心情怎么样?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最后一段。

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

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小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四、书写指导,学写汉字棵、谢。

1.学生看范字,归纳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2.教师提醒棵、谢中的穿插笔画位置。

3.学生练习书写。

4.反馈交流。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种了葫芦

长满了绿叶

开出了小花

挂了小葫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盯、感、怪等4个生字,会写想、盯等6个生字。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比插图,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情之间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开放式导入。

1.出示儿歌,复习字词。

2.质疑。

二、研读课文,指导朗读。

1.关注标点,对比朗读,读好感叹句的语气。

2.相机学习盯。

3.抓关键词,体会情感。

4.相机学习赛。

5.教师引读,情感升华。

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要求: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邻居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种葫芦的人的话。

2.随文认识感、怪。

3.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全班汇报。

4.教师点拨反问句。

5.组织同桌分角色朗读。

四、合作探究,发现联系。

1.小组讨论: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2.小组汇报。

五、书写指导。

1.运用三看法观察生字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生书空。

3.调整写字姿势,生练写。

4.展示学生作品。

六、总结寓意,课堂延伸。

1.对比插图,感受蚜虫、叶子和葫芦的联系,总结寓意。

2.续编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想要葫芦?得不到葫芦

怪关注标点

抓关键词

我要的是葫芦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多可惜呀!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学习生字词“葫芦”。

3、师:你们见过葫芦吗?谁能说说葫芦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课件出示葫芦)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并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4、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精读课文,读懂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1、说给同桌听听;

2、指名说。(结合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自然段,并进行板书。)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文中:指名说: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什么样?

(具体说说藤、叶、花、果实的样子)

2、指导朗读:

⑴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⑵课件出示: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自由读、指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结果怎样呢?

2、自读课文,想一想: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你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3、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齐读。

三、自学2、3段课文

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全都落了?学生自由回答。

1、教学第二自然段:

师:叶子有了什么变化?(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怎么想?

⑴指名读第一句话。

⑵指名表演那个人说话的样子。

⑶齐读该段。

2、教学第三自然段:

⑴同桌分角色朗读邻居和种葫芦人说的话。

⑵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⑶学生自由组合并表演。

⑷师:你们觉得他们俩谁说得有道理?

学生讨论,指名答。

3、课件演示: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你认为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

〖学了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幻灯片出示短文,复习生字:

邻居家种了许多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开满了雪白的葫芦花,这些葫芦花可真漂亮哇!你看,他们正盯着我们看呢!

2、采取多种方式读,如自读、小组读、集体读、分组读等方式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我会写

1、课件出示要会写的字: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2、自己把生字读一读。

3、小组能互相说一说每个字的偏旁、笔画、哪个笔画在横(竖)中线上、你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

4、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练写。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注意“每”字的笔顺。

三、我会读课件出示: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四、扩展练习

1、小组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4、指名讲故事。

五、作业

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如:瓜熟蒂落……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蚜虫──葫芦变黄了

【教学后记】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帮助,学生对于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了解的非常清楚,因此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可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使学生生动形象的的感知内容。分角色朗读学生较感兴趣,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效果较好。

我要的是葫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并会写8个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图片,大家见过这种植物么?它叫什么呢?

2、谁知道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呢?(师用自制小卡片展示葫芦生长过程: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在演示的同时,教师口述葫芦生长过程。

3、有一个人,他和我们一样很喜欢葫芦,可他种的小葫芦还没有长大,就全部掉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4、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14课(师板书:14我要的是葫芦)生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

1、真不错,老师还没有教呢,大家就都认得“葫芦”了,看样子,大家一定预习得很好了,老师相信其他的生字,大家也一定会认会读了。

2、出示生字卡片“葫”“芦”“藤”“哇”“盯”“邻”生试读。

3、师教读生字,并标注拼音,生跟读。

4、生再读生字(齐读)。

5、师擦去生字拼音,学生再试读。

6、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在学习生字的基础上,生齐声朗读课文。

2、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这个人在干什么呢?他所做的事有成果么?

(这个人在在种葫芦,他的葫芦全部都掉了)

3、是啊,这个种葫芦的人种葫芦全部都掉了,可刚开始,小葫芦长出来了么?

(长出来了)

4、你是从哪里知道葫芦长出来了的呢?长出来的葫芦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在课文中找出你的答案)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5、生朗读这几句话,师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长出来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6、从刚才我们所读的这几句话中,你能找出来小葫芦生长的过程么?

(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

7、经过了“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这样的生长过程,小葫芦应该越长越好,变成大葫芦啊,是不是这个种葫芦的人丰收了,收获了很多的葫芦呢?

(没有。)

8、为什么呢?课文里告诉我们了么?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9、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掉落了,人们的伤心、失望和可惜。)

10、开始小葫芦不是长的得很好么?可现在......全落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几个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11、指导朗读,并体会“叶子上的虫不用治。”的区别。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带有“?”和“!”的句子更能突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12、分角色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13、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看完以后,请大家告诉老师,这个种葫芦的人错了么?错在哪里呢?

(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14、叶子都落了,小葫芦也没了,种葫芦的人看见这个景象,会想什么呢?

(生可自由发言。)

五、小结

种葫芦的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可惜小葫芦这时小葫芦已经没有了。他的错误是: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同学们,你们想做这样的人么?(不想。)那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六、作业布置

连线: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带疑问的语气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十分肯定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平静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教学,学生学会写8个字,并且正确掌握这8个字的读音、用这8个字组词。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生齐读课文,并回忆上节课所学习到的道理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二、学写生字

1、生读生字,正确掌握8个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言”,你能用加一加、去一去、换一换的方法对这个生字进行加工吗?

(可用加一加,言字加上单人旁组成信。)

3、师在田字格里范写“言”。

4、生开火车组词。

(例:写信、送信、相信。)

5、出示“治”,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治”字换成提手旁组成“抬”,组词:抬水、抬头。)

(换一换:“治”字换成女子旁组成“始”,组词:开始、始终。)

(去一去,“治”字去掉三点水就是“台”,组词:台湾、台灯。)

6、出示“挂”,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挂”字换成三点水是“洼”,山洼。)

(“挂”字换成单人旁是“佳”,佳品。)

7、出示“每”,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每”字加上三点水组成“海”,大海。)

(加一加:“每”字加上竖心旁组成“悔”,后悔。)

(去一去:“每”字去掉卧人旁,就是母亲的“母”。

8、出示“棵”,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棵”字换成言字旁,组成“课”,上课。)

(换一换,“棵”字换成页字旁,组成“颗”,一颗星。)

9、出示“哇”,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10、出示“怪”,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去一去,“怪”字去掉竖心旁,就是“圣”,神圣。)

11、出示“慢”,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慢”字换成三点水,就是“漫”,漫游。)

(换一换,“慢”字换成草子头,就是“蔓”,藤蔓。)

三、学生随堂练习书写生字。

四、师巡视学生书写生字,并加以个别指导。

三、作业布置

组词:

慢()怪()哇()洼()娃()

漫()圣()挂()佳()蛙()

板书设计:

长出葫芦藤

长出绿叶

开出小花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

我要的是葫芦↓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

结小葫芦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叶子生蚜虫

葫芦全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指导读音“葫芦”

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葫芦),它是——(出示:两张葫芦图,后面有生字、音节)

抽生拼音节,你发现了什么?

2、读题

你喜欢葫芦吗?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葫芦,他天天都去看葫芦,总是说——【出示: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感知

是啊,我要的是“葫芦”,让我们一起来当当那种葫芦的人,一起走进田里,那最后我能得到葫芦吗?

1、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课本,用双手捧好书,听老师讲一讲这个故事。【播放:课文朗读】

2、孩子们,这个故事你想读吗?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一拼小树叶上的音节,实在有困难,招呼一下老师,我很愿意成为你的好朋友,开始吧。

三、指导朗读,随文识字

(一)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1、(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孩子们,这几个词,你会读吗?

重点教学“藤”:

延伸:除了“细长的葫芦藤”你还看到过细长的什么藤?

2、把词语带进句子,谁会读?

孩子们,这里有个词语,咱们可不能小看了它——【出示:长满了】谁还想读?请你再读一遍。我们一起读一读。

3、(出示:图片)喜欢它们吗?那么就一起来夸夸它们!(指导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4、(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可爱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让小葫芦在我们的脑海里生根,长叶、开花、结果。

5、教学“哇、挂”字,让生发现规律,指导学字。

【出示:哇、挂】谁发现了规律?——同部件“圭”。

写好这个部件要注意什么?【出示:动态笔顺】

我们来温习一遍提手旁的写法,以挂为例,范写挂。【出示:动态笔顺】

写字前要注意——(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

书写两字。

我们都这么喜欢小葫芦,从哪里看出你们对小葫芦很喜欢,喜欢得不得了呢?(课件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谁来读读这句话?

反问:几天?每天!看一次?看几次!

强调:对!是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孩子们,每天都去看好几次,看的是什么啊?是葫芦藤吗?葫芦花?不是的不是的,看的是——小葫芦,他的眼中只有——,他要的是——

(二)指导朗读第二、三小节

1、教学“盯”:

【出示图片:小葫芦】他深深地被小葫芦迷住了,紧紧地盯着葫芦。孩子们,看这个字

【出示:“盯”】,(跟读音节),谁来用眼神来盯一盯这小葫芦?让我们也来盯住这些小葫芦。

2、教学“自言自语”:

【出示: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自言自语”什么意思啊?谁来读出这自言自语的话?

3、“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句话怎么理解?

他心中的愿望多么美好啊!既然这么喜欢,他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读课文第2和第3自然段【出示:第2和第3自然段】,读完后小伙伴之间可以交流交流。开始吧——

蚜虫:是的,蚜虫是一种害虫。它们很小,于是,当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却是这么想的:(课件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指导朗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什么意思?

是啊,小小蚜虫,仅仅是爬在叶子上,他的葫芦还是完好无缺的,他要得是——,根本就不需要——他根本就没把蚜虫放在心上。

4、那么,他不在乎,谁会在乎这些蚜虫呢?

叶子在乎,因为它的汁液正被蚜虫一点点吸取,它正慢慢枯竭。葫芦在乎,因为它的养料正越来越少,它也会慢慢死亡。他的邻居在乎,他不希望种葫芦的人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咱们小朋友在乎,因为葫芦是那么可爱,咱们也想让它们变成宝葫芦呢!

让我们帮着邻居来劝劝吧!

【出示句子】

(1)自由读句子

(2)邻居说——邻居着急地说——叶子害怕地说——葫芦担心地说——我们一起诚心诚意地说——(抽生说,按小组接着说)

5、种葫芦的人却奇怪了——(出示句子)

他瞪大眼睛问——他满不在乎地说——

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什么意思?

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啊!就因为这一句话,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虫子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四、写字指导

孩子们,小虫不治,变成大病就危险了!下面,我们就来学写一个“治”字(课件出示:治)

一起读一读这个字;仔细观察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学生写字。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用具: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出示:我要的是葫芦】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宝宝,现在复习学过的词语(出示:词语)

二、朗读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知道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长得怎么样呢?【出示:图一】

2、谁来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出示:葫芦的生长过程)

3、【出示:我会填】:

()的小花()的葫芦藤

()的小葫芦()的叶子

4、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怎么做的?【出示:第一自然段】指

导朗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图二】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惋惜的心情来朗读吧!【出示:第四自然段】

3、【出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出示:文中两幅图】进行比较。

我们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4、你们说得对,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都落了呢?我们去读读2、3段,仔细想一想。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段

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2、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出示:第二自然段】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段

1、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出示:第三自然段】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知道这话的意思吗?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扩展阅读

糖葫芦课件12篇


编辑已经根据您的要求准备好了一篇题为“糖葫芦课件”的文章,希望您阅读后能够继续关注本页。教案课件不仅涉及到教学步骤,而且与教学课程标准密切相关,所以准备教案课件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制作有针对性的教学课件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糖葫芦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照一定的规律串冰糖葫芦。

2、体验帮助老爷爷制作冰糖葫芦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背景音乐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冰糖葫芦棒子、不同颜色的水果形状纸片、水果盘等。

活动过程:

一、借助故事导入冰糖葫芦: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这是谁?他车上有什么?

2、老爷爷车上的是一串串的冰糖葫芦,那么他要做什么呢?(卖冰糖葫芦)

二、利用多媒体感知串冰糖葫芦规律:能发现并说出冰糖葫芦的排列规律。

1、老爷爷都用了哪些水果做冰糖葫芦?

2、老爷爷串冰糖葫芦可是有规律的哦,我们来看他是怎么串的?

AABAAB:

ABBABB:

ABAABA:

三、尝试按照一定模式制作冰糖葫芦:按一定的模式排列水果,制作冰糖葫芦。

1、提出制作冰糖葫芦的操作要求。

2、介绍幼儿自己制作的经验。

四、享受卖冰糖葫芦: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糖葫芦课件【篇2】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7以内物体数量。

2.能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1-7数量不同的冰糖葫芦道具7串。

2.各种数量不同的苹果卡片7张。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

小朋友,吃过糖葫芦吗?好吃吗?是什么味道的?你们在吃糖葫芦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竹棒尖尖的,很容易刺伤小朋友。

今天,老师也做了一些特殊的糖葫芦,你们想看吗?出示7串糖葫芦,(把7串糖葫芦插到黑板上用胶带粘好的孔里)

(1)请幼儿数有几串?并且数数每串上有几个?

(2)启发幼儿给糖葫芦排队,并引导幼儿找规侓。(从左向右排)

(3)按从少到多排序。按从多到少排序。

2.出示数量不同的苹果卡片7张,让幼儿学着给苹果卡片排序。

(1)启发幼儿给苹果卡片排队。

(2)问:第一种是按什么规侓排的?第二种呢?

3.制作

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做一串橡皮泥的糖葫芦,请小朋友注意观察。

(1)把橡皮泥搓成一长条。

(2)把它分成几份。

(3)把每一小份搓成小团。

(4)用竹签串起来,就成了一串橡皮泥的糖葫芦。

4.学儿歌:《冰糖葫芦甜又甜》

冰糖葫芦甜又甜,

红红山楂圆又圆。

一排排呀一串串,

尝一尝呀笑眯眼。

不用说话先点头,

你说喜欢不喜欢?

喜欢喜欢真喜欢。

你一串,我一串,

不给他呀要翻脸。

你一串,他一串,

人人脸上笑开颜。

糖葫芦课件【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水果,并知道这些水果切开后是怎么样的。

2.尝试用胶棒涂抹粘贴自由选择水果制作冰糖葫芦。

3.体验制作和交往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背景音乐。

苹果、杨桃、橙子、火龙果、西瓜五种水果完整图及切开图片。

美工书p10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水果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谈话:你们都认识了这些水果,并且还打了招呼,这些水果非常的喜欢你们。水果们说还想让小朋友们认识一下切开之后的样子。

二、观看五种切开过的水果样子。

1.你们吃过这几种水果吗?它们是什么味道的呢?

2.有没有小朋友全部都吃过的呀?

三、制作水果冰糖葫芦。(播放背景音乐)

1.今天呀小朋友们可以制作一串水果冰糖葫芦,这样每种水果的味道你就可以尝到了。

2.教师示范操作步骤。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今天老师在每张桌子上准备了不同的材料,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对水果哇哇进行装扮。

教师:说说你喜欢哪个水果娃娃?为什么?

四、作品展示(可以把糖葫芦互赠同伴或爸爸妈妈)

活动延伸

可以将材料投放到美工区角内,供幼儿进行冰糖葫芦多元化创作。

糖葫芦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使用画笔的正确方法。

2、培养幼儿对美术游戏的兴趣。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大白纸若干张,上面用线条勾画出太阳公公。

2、幼儿用水彩笔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1、出示“太阳公公”,引起幼儿的兴趣。

“太阳公公的年纪很大了,每天都在天上看着小朋友做游戏,今天他想吃一种天上没有的好东西。这种好东西的名字叫糖葫芦,太阳公公没有见过,小朋友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吗?对,这就是圆圆的糖葫芦。”

2、请幼儿给太阳公公画糖葫芦

“太阳公公把穿糖葫芦的工具都准备好了,请小朋友把糖葫芦一个一个地穿在太阳公公的光芒上吧。糖葫芦上裹了一层厚厚的糖,可甜了,小朋友画糖葫芦的时候一定要用糖包住里面的水果,如果没有裹住,里面好吃的水果就会跑出来。”

引导幼儿画封闭的圆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制作各种口味的糖葫芦

“小朋友都吃过什么味道的糖葫芦呀?太阳公公爱吃各种口味的糖葫芦,我们让他尝一尝各种好吃的糖葫芦吧!”引导幼儿吧画好的糖葫芦涂上各种水果的颜色。

活动反思

1、该活动设计比较合理,整个过程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思想。

2、活动过程中,幼儿基本处于一种认真学习的状态,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3、活动后指导幼儿收拾整理好材料,养成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糖葫芦课件【篇5】

一、教学活动目标:

1、学习团圆,尝试用竹签串起圆球制作糖葫芦串。

2、初步学习并能均匀地分泥。

3、喜欢玩太空泥,感受泥工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够掌握团圆的技能。

2、能够均匀的分泥。

3、能够较好的把圆球用竹签串起来。

三、教学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和图片),太空泥,竹签

四、导入:

1、观看《糖葫芦》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

(1)老师带来了一段好看的视频,视频里的阿姨正在准备做一样好吃的东西,你们猜一猜阿姨准备做什么?

(2)你们吃过糖葫芦吗?什么味道?(酸酸的,甜甜的),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酸酸甜甜的糖葫芦呢?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糖葫芦的制作。(板书冰糖葫芦)

五、新授:

1、糖葫芦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食,同学们知道糖葫芦是用什么做成的?一个一个的红果果,这些红果果是什么?(山楂)山楂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糖葫芦是由一个个圆形的山楂串起来的。

2、出示图片,观察各种各样的糖葫芦。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出了各种色香味俱全的的花式糖葫芦:有裹满芝麻、瓜子、葡萄干、朱古力棒的糖葫芦,也有夹心的(夹着核桃,各种口味的果酱),还有用各种水果做成的糖葫芦。

(2)今天,我们就以老式的冰糖葫芦为例,做一串酸甜可口的山楂糖葫芦。先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3、示范:

(1)教学视频

(2)教师讲述操作步骤:边说边示范。在做之前,我们要准备好红色的太空泥,竹签。

六、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1)教师在巡回检查中要鼓励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感受较均匀地分太空泥。

(2)提醒学生在用竹签时要注意安全。

七、分享交流,介绍作品:

今天我们都制作了漂亮的糖葫芦。看谁做的糖葫芦最圆最漂亮!

八、拓展练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做一做花式糖葫芦

九、养成教育:

做完之后要洗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十、欣赏:

泥工作品欣赏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对玩泥非常感兴趣,都玩得很开心。孩子们在玩太空泥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到太空泥的特征。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去发现太空泥的新玩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提高了孩子们对圆形的冰糖葫芦的认识,发展了孩子们的的手部动作,让孩子们轻松快乐地在做冰糖葫芦的情景中,学习了团圆,分泥,用竹签穿在一起做成糖葫芦等技能,使孩子们对泥塑活动产生了兴趣,并能很大胆的用自己的言语表述出来,让孩子们共同来分享自己的作品。在活动最后,我结合本校的养成教育,对孩子们适时地进行了卫生方面的教育。同时,通过欣赏其他小朋友的泥工作品,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糖葫芦课件【篇6】

活动难点:

学习团泥球的技能。

活动准备:

冰糖葫芦图片,橡皮泥、吸管、泥工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好看的冰糖葫芦。

出示冰糖葫芦: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冰糖葫芦)你吃过吗?这是怎么样的?(由一个一个圆圆的糖球串起来的,甜甜的)

二、制作冰糖葫芦。

1、出示范例作品:老师这里也有一串冰糖葫芦,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吗?示范制作方法:先用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把一块泥分成相等的两块,再将两块泥分别分成相等的两块,把分开的一块泥放在手上,用另一只手的手心压在泥团上边转边团,这就叫团圆。团好一个就放在旁边再做下一个。团圆时,一定要绕圈搓圆,做完后用小棒从中间将一个一个的冰糖球串起来。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冰糖葫芦一定要团圆,大小要差不多,注意桌面保持清洁,每次取泥不要过大,搓时要绕圈用力搓。

三、结束活动。

1、幼儿作品,并进行展示。

2、带领幼儿收拾活动材料。

糖葫芦课件【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尝试用胶泥团圆,并用小竹棍串起圆球制作糖葫芦串。

2、喜欢胶泥,感受泥工的乐趣,体验活动的快乐。

3、不要将小竹棍对着自己和别人的脸。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已分好的各色胶泥、小竹棍、货架、已有尝试做棒棒糖的基础

重难点:

掌握团圆和串的技能

能将糖葫芦团揉得圆圆的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猜看。激发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小结:冰糖葫芦是我们中国北方人们常吃的一种传统小吃,它酸酸甜甜的,你们喜欢吃吗?

二、教师制作,幼儿观察糖葫芦的制作过程

讨论:

1、手指要伸展、撑展,不能弯的,为什么?

2、教师展示自己做的糖葫芦,让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

3、它和棒棒糖一样吗?为什么?

三、幼儿制作糖葫芦,教师巡回指导

四、指导幼儿将已做好的糖葫芦放到货架上。

结束部分:

共同欣赏,分享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通过实物:冰糖葫芦引入话题,与幼儿围绕冰糖葫芦的味道、形状、颜色进行讨论,之后通过观察制作步骤孩子们了解了制作方法。在孩子的操作中老师适时介入、指导,在操作中孩子学习了团圆和串的技能,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孩子们不仅体验到制作糖葫芦的乐趣而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活动中巩固了对三原色的认识和加深了对“一个一个成许多”的理解,整个过程循序渐进,效果很好。

糖葫芦课件【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糖葫芦的形状及颜色。

2、幼儿初步学习搓与串圆球的技能,训练双手的协调配合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细心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糖葫芦和草架子。

2、幼儿人手一份彩泥和一次性筷子。

3、半成品圆球若干。

4、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串糖葫芦,引导幼儿观察

师:宝贝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呀?

幼:糖葫芦。

师:你们吃过糖葫芦吗?什么味道呀?

幼:酸酸甜甜

师:糖葫芦长什么样呀?谁来说说看?

幼儿自由表述。

(小结:通过出示糖葫芦引起幼儿兴趣,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让幼儿仔细观察糖葫芦的颜色及形状,回忆糖葫芦的味道和吃糖葫芦经历,使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二、制作糖葫芦

1、欣赏糖葫芦制作过程,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制作想法。

师:我们能不能利用现有材料,也制作一串糖葫芦呢?谁有好的.想法?

幼儿自由表述。

2、教师示范制作,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说说制作过程。

教师示范:我们先取出红色的彩泥,揪下一块,然后双手团成圆形,揉出4到5个小红球。然后把小红球按顺序整齐地穿在筷子上。一串好吃的糖葫芦就制作好了。

师:老师的糖葫芦做好了,谁来说说老师刚刚是怎么做的?

幼儿表述制作过程。

3、发散思维,欣赏不同样式的糖葫芦。

教师利用课件播放图片,请幼儿说说图片中都有什么水果什么口味的糖葫芦。

4、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制作属于自己的糖葫芦呀?

幼:想。

师:我们请老师帮忙分发材料,拿到材料的小朋友就可以开始制作了,制作好后可以将糖葫芦插到草架子上。

(小结:通过教师的示范以及幼儿的参与,一起说一说、做一做,初步学习彩泥团与串的技能。)

三、讲评幼儿作品

师:小朋友的糖葫芦做的真棒,老师好喜欢呀!谁想来介绍下自己的糖葫芦?

幼儿自由表述。

(小结:小朋友的想象力很丰富。虽然我展示的是红色的糖葫芦,但孩子们发挥创意,制作出了不同颜色不同口味的糖葫芦。)

【活动延伸】

师:我们的糖葫芦做好了,让我们拿到娃娃家卖糖葫芦吧!

糖葫芦课件【篇9】

一、活动设计意图

因为是小班幼儿的活动,要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组织教学活动。所以我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吃的方面以及孩子们熟悉的太阳入手,设计了本次活动——爱吃糖葫芦的太阳公公。

二、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使用画笔的正确方法。

2、培养幼儿对美术游戏的兴趣。

3、学习画封闭的圆形并进行涂色。

三、活动准备

1、大白纸若干张,上面用线条勾画出太阳公公。

2、幼儿用水彩笔每人一盒。

四、活动过程

1、出示“太阳公公”,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太阳公公)“太阳公公的年纪很大了,每天都在天上看着小朋友做游戏,今天他想吃一种天上没有的好东西。这种好东西的名字叫糖葫芦,太阳公公没有见过,小朋友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吗?对,这就是圆圆的糖葫芦。”我们一起做一些糖葫芦送给他吧。

2、请幼儿给太阳公公画糖葫芦,引导幼儿画封闭的圆。

(1)师:“现在我们来给太阳公公做糖葫芦,太阳公公把穿糖葫芦的工具都准备好了,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太阳公公给我们准备了什么穿糖葫芦的工具?(幼儿回答)

教师:“原来太阳公公想我们把糖葫芦一个一个地穿在他的光芒上。糖葫芦上裹了一层厚厚的、甜甜的糖,小朋友画糖葫芦的时候一定要用糖包住里面的水果,可别让里面的水果跑出来哦!他们一个挨着一个排好队,再来一个,一串糖葫芦就做好咯。”引导幼儿画封闭的圆,教师指导。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制作各种水果口味的糖葫芦。

教师:“小朋友都吃过什么味道的糖葫芦呀?(幼儿回答)刚刚太阳公公告诉我他喜欢吃圆圆的、大大的,各种水果口味的糖葫芦,我们让他尝一尝各种水果味道的糖葫芦吧!”引导幼儿把画好的糖葫芦涂上各种水果的颜色。下面我们小朋友送一个五颜六色的好吃的糖葫芦给太阳公公吧。

4、评价幼儿作品。

师:小朋友们的糖葫芦都做好了,谁来说说看,你做了什么味道的糖葫芦呀?太阳公公要谢谢我们的小朋友,它要回家了,小朋友们和太阳公公说“再见”吧。

评价:

大家看了活动以后一致认为本次活动过程清晰,讲解比较清楚;幼儿掌握得非常好,都能在太阳公公的光芒上画出糖葫芦的形状。但是在强调糖葫芦的颜色时,不必说糖葫芦的各种口味,只要说出各种颜色即可。

糖葫芦课件【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工具分泥,知道多个圆穿在一起可以变成糖葫芦。

2.探索糖葫芦的制作方法。

3.感受师幼共同制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泥工板、吸管。

2.图片:太阳公公,糖葫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太阳公公",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看,它是谁?(太阳公公)太阳公公的年纪很大了,每天都在天上看着小朋友做游戏,今天他想吃一种天上没有的好东西。这种好东西的名字叫糖葫芦,太阳公公没有见过,小朋友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1.观察糖葫芦,了解糖葫芦的特征。

感知制作方式,激发学做糖葫芦的兴趣。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就有一根糖葫芦,你们知道吗,这根糖葫芦不是老师买的,是老师自己做的。小朋友,你们想做糖葫芦吗?

2.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做出糖葫芦。

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活动。

3.大家一边做一边讨论,怎样才能做出糖葫芦呢?

4.小结:油泥变糖葫芦的变化程序:搓长-分泥,用泥工塑料刀从长条中间切开(重点强调)-搓成两个圆-棒子贯穿。

(制作的顺口溜:搓,搓,搓,搓面条,拿起小刀切两半,团成一个球,棒子中间穿一穿。)

三、师幼集体操作。

建议幼儿按序进行活动。

四、评价活动。

你的糖葫芦真好吃,真好看。(师观察,倾听幼儿评价)这根糖葫芦圆溜溜,好吃又好看。我们去送给太阳阳公公吃吧!

请幼儿用好听的话,向太阳公公介绍自己的糖葫芦,太阳公公评价幼儿的作品。

糖葫芦课件【篇11】

内容与目标活动过程与指导材料准备

泥工:糖葫芦

1.尝试用工具分泥,知道多个棒棒糖能变成糖葫芦。

2.找出棒棒糖和糖葫芦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探索糖葫芦的制作方法。

3.感受师幼共同制作的快乐。一、感知制作方式,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1.出示糖葫芦让幼儿认识。

2.出示范例,让幼儿发现棒棒糖和糖葫芦的不同之处。

(1)相同点:圆、有棒。

(2)不同点:一个圆,多个圆;棒不穿透,棒穿透。

3.自由探索制作糖葫芦。

4.小结:搓长——分泥,用塑料刀从长条的中间切开——搓成两个圆——棒子贯穿(搓,搓,搓,搓面条,拿起小刀切两半。团圆成了一个球,棒子中间穿一穿。)

二、幼儿制作。

三、评价活动。1.油泥、泥工板、塑料刀、筷子人手一份。

2.范例。

活动反思本课时由于在面泥活动时已经学习过因此小朋友在练习做糖葫芦时,还是做的比较好。

葫芦课件(集合5篇)


新雇用的教师需要准备好上课所需的教案和课件,每个教师都需要认真地准备教案和课件。制作精心的教学教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天趣祝福为大家选取了一篇与“葫芦课件”相关的文章,阅读完本文后,您可能会对某个领域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葫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清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图一):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面长满了绿叶,可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人后来得到了葫芦吗?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板书,读题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得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或者问同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生字:葫芦藤哇盯言每治棵挂怪慢

(2)认读词语:葫芦细长长满雪白可爱每天蚜虫自言自语盯着慢慢地

(3)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4)再读课文,并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5)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6)指名分段读课文。

3、小结:从刚才的检查中,老师知道同学们个个都是聪明好学的孩子,很快就能与这么多的生词、新词交上朋友,我相信在后面的学习中,同学们表现得会更棒。

三、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3、学生描红临写、

4、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语.

2、听写词语。

二、自主合作,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师:刚开始那葫芦长得怎么样呢?自由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理解“长满”“谢”“挂”。

3、你欢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

5、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里能看出种葫芦的人喜欢呢?

6、练习用“每天”造句。

师:这颗葫芦长得这么好,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一定会结出大葫芦,实际上是这样吗?这是为什么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出示思考题:

1、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做的?

2、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小组练读种葫芦的人与邻居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三)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1、指名回答

2、随机指导朗读:

(1)那个人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怎么想?理解:“盯着”“自言自语”,反复朗读体会此时种葫芦人的高兴心情。

(2)邻居提醒他要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他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这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3)角色朗读(邻居:劝说,种葫芦的人:奇怪,不以为然)

3、补充:(绿色加工厂)

(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4、填空,明白原因:

因为叶子出了(),叶子被虫()就(),没有叶子,不能把充足的养料送给小葫芦,小葫芦缺()所以都()。

(四)齐读第四段;

1、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学了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练习,发展语言;

1、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将怎么样来说服他呢?

2、读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颗葫芦。

五、回归课题,总结延伸:

今天大家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其实在大自然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多看课外书,你们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葫芦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教材分析

1.单元分析

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3篇课文。本单元的故事,内容浅显,寓意深刻,《坐井观天》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寒号鸟》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要有计划有安排;《我要的是葫芦》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故事短小,形象鲜明,情节有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坐井观天》可以围绕课后题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理解课文内容,再开展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的讨论;《寒号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只顾眼前,不想将来带来的不良后果,指导现实行为;《我要的是葫芦》可利用课后题,思考种葫芦的人一个葫芦都没得到的原因,促进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生活的一些基本道理,初步获得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

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也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内容。例如《寒号鸟》一课,借助课后第二题,感受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我要的是葫芦》一课,通过课后第二题句子的对比朗读,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感叹句或陈述句、反问句或陈述句来表达,不同的语气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第二题,通过仿说练习,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把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2.课文分析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共有4个自然段,以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文章开篇描写了葫芦长势良好和种葫芦人的喜悦之情。第二至三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却一点儿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盯着小葫芦时的自言自语和对蚜虫的不屑,说明他的眼里只有葫芦,没有蚜虫,更没有叶子。邻居的催促与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形成对比,预示着得不到葫芦的必然结果。第四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种葫芦人的无知和自以为是使他的期盼落了空。

本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课文中有两个重点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一个是感叹句,一个是反问句,表达着强烈的情感,透过这两句话表现了种葫芦人的内心。

课文的两幅插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图一,描绘了葫芦长势良好,种葫芦人的欣喜之态;图二,描绘了葫芦叶子飘落,小葫芦掉落,种葫芦人的惊讶之态。

本文是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学生在《坐井观天》《寒号鸟》两篇寓言故事中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认识感叹句。本课学习应在此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生长。

3.课型分析

本课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认记生字,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同时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联系生活识字、创设情景识字、一字多义,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情境中巩固生字、理解生字、运用生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在知识基础方面,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借助拼音来拼读生字,个别学生还需要帮扶,大部分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部分孩子能熟练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组词、说句子、联系生活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的字形,并能借助字卡快速分类识字,而还有不少孩子还处于识字方法的综合融通上,对方法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多样,需要继续努力,在组词造句上,语言积累还不够丰富,遣词造句能力还要不断加强。在课文朗读上,学生基本能做到把课文读通、读顺,但是朗读有拖腔习惯,小部分识字量少的孩子容易被生僻字所卡顿,但是基本能借助拼音解决难读的生字。在词语连读、节奏停顿和轻重语气上还需继续加强。在生字书写上,学生会写的笔画越来越熟悉,对生字的间架结构开始熟悉,运笔比一年级较为熟练,书写速度有一定的进步,但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书写和关键笔画的落笔仍需加强指导。

二、教学总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葫、芦等7个生字,会写棵、谢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赏葫芦,引入新课。

1.播放音乐,出示乐器:葫芦丝。

2.板书葫芦,指导学生念好轻声,识记葫芦。

3.出示课件,了解葫芦文化,功用。

4.补题,读题并质疑。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流利。

2.启发学生: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图文对照,梳理因果,在语境中识字。

1.观赏葫芦树,图文对照学习第一自然段。

结合第一幅插图,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用横线画出描写葫芦样子的句子,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相机板书词语。

黑板上画一棵葫芦,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分别贴出绿叶、小花、小葫芦。

借助插图,相机认识藤、谢。

2.夸葫芦。

学会运用句式:多么()的啊!练习说话。

(2)抓关键词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

3.葫芦的变化

结合第二幅插图学习第四自然段。

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

看到这棵葫芦变成这个样子,你的心情怎么样?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最后一段。

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

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小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四、书写指导,学写汉字棵、谢。

1.学生看范字,归纳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2.教师提醒棵、谢中的穿插笔画位置。

3.学生练习书写。

4.反馈交流。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种了葫芦

长满了绿叶

开出了小花

挂了小葫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盯、感、怪等4个生字,会写想、盯等6个生字。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比插图,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情之间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开放式导入。

1.出示儿歌,复习字词。

2.质疑。

二、研读课文,指导朗读。

1.关注标点,对比朗读,读好感叹句的语气。

2.相机学习盯。

3.抓关键词,体会情感。

4.相机学习赛。

5.教师引读,情感升华。

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要求: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邻居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种葫芦的人的话。

2.随文认识感、怪。

3.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全班汇报。

4.教师点拨反问句。

5.组织同桌分角色朗读。

四、合作探究,发现联系。

1.小组讨论: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2.小组汇报。

五、书写指导。

1.运用三看法观察生字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生书空。

3.调整写字姿势,生练写。

4.展示学生作品。

六、总结寓意,课堂延伸。

1.对比插图,感受蚜虫、叶子和葫芦的联系,总结寓意。

2.续编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想要葫芦?得不到葫芦

怪关注标点

抓关键词

葫芦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我们知道,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把课堂给学生,课堂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教学方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予学生,教师做好巧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3、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教学重点: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画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读生评价、分角色读)再加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道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看图和朗读得到充分的感悟。

教学流程:游戏导入——学习一、四自然段——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拓展延伸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找不同画面。

2、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找出不同。

3、请学生带着游戏中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为后文找出课文插图的不同做好铺垫。)

二、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质疑:从课题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主交流。

4、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自主交流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更能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可爱。

(1)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评价葫芦。(可爱)的葫芦

(2)出示:(可爱)的葫芦多么可爱的葫芦哇!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感叹句的语气。(赞美)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葫芦的可爱。

(5)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雪白的、可爱”;齐读。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同学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

2、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1)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小葫芦变黄了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学生读中比较句子意思的不同。

3、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伤心)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现种葫芦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4、多媒体出示文中两幅图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①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②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③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过渡: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同学门脑子里有什么疑问吗?指名交流。(“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文中两幅图画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进行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

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一)学习第二段

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板书:一些蚜虫变黄了)

多媒体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学习第三段

1、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多媒体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知道这话的意思吗?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3、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指名)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板书:叶和果有联系

4、全班齐读二、三段。

5、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6、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采用课后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学中设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六、拓展延伸。

1、想一想: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

2、编一编: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些葫芦… …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续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这样对他们进行一次人文教育,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画一画:你能画出长大后的葫芦吗?

七、写字指导

1、出示“言、每、棵、怪、慢”6个字

2、指导学生观察发现:

言和每为独体字,后3个字为左右结构的`字。

结合“母”字指导“每”字的笔画顺序,师范写

“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

复习“忄”的写法,师范写“慢”

3、生描红书写

4、点评

葫芦课件 篇4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这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叶子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课件)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件)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法与学法

(课件)《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在此基础上,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的动画的特点,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各种葫芦制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老师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学习 “葫芦”二字。(课件)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更多的有关葫芦的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有关葫芦知识。告诉学生,它可以用来盛东西,装水、装酒,可以炒着吃,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学生对葫芦一定会充满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根据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课件)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课本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为直观的教学辅助用具。在此基础上我利用书上的插图,把它变成一本有趣的连环画,借助连环画师生一起来合作,讲故事,这样既带领学生熟悉了课文,又为后面的朗读指导打好了基础。在完成合作讲故事后,让学生就课文质疑。

(三)还原画面,读中积累

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疑问后,老师接着说“我们听了这个故事,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学了整篇课文之后啊,相信你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引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我考虑到学生学习课文可能存在的阅读困难,教学中将课文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融整体感知、初读反馈、学习字词于一体,展开教学。并巧创情境,以补充连环画为抓手,充分发挥板画的功能,逗引孩子反复读书,在读中还原画面,在读中积累语言。让学生告诉我们,该在画面上画写什么,同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圈圈画画,找出描写葫芦藤、葫芦花、葫芦叶、小葫芦的句子,教师进行板画(课件)既找到了这一自然段的学习重点,又进行了学法的渗透指导,让学生体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边读书边圈画的好习惯。在二年级,识字写字依然是学习的重点,在本课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课件)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其中比较相似的两个字——哇和挂,这两个字在本课中既是要求会认的生字也是要求会写的生字,在处理上,让学生采用字形和字义联系的方法,利用偏旁来进行区分,并且利用换一换的办法,换不同的偏旁对这两个生字进行扩展,由两个字扩散到水洼的洼、青蛙的蛙、娃娃的娃,为了便于识记,我引入了一首生字童谣,在节奏和律动中我们既学习了知识,又感受了趣味,符合二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

( 课件)在学生找到描写葫芦藤、葫芦花、葫芦叶、小葫芦的句子,读出来跟大家分享时,我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并且通过给葫芦藤添叶子的环节让孩子体会”长满了”一词的意思,并且以添叶子作为激励手段,鼓励孩子读好“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这句话。

(课件)在把葫芦画好后,我又有了一个“夸一夸”的设计,首先以夸可爱的小葫芦作为示范,让学生仿照夸一夸葫芦叶、葫芦花、葫芦藤,其中既点燃了孩子对小葫芦的喜爱,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同时还为与后文葫芦叶变黄、小葫芦的掉落进行对比作了铺垫。

(四)首尾对比,造成悬念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就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这里教师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了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课文的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进行对比,直观形象,在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达到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同时也起到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难过之时学生心中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

(五)随乐起舞,趣味儿歌

在课堂的结尾,教师通过一首儿歌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跟着熟悉的两只老虎的旋律进行哼唱,这样的形式是二年级的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语文和音乐相结合相渗透,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葫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学习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培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一个葫芦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质疑,提示课题

1、课件出示画面:“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出示画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通过两幅图对比,引导质疑: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变黄了,落了呢?

2、提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一读。

3、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1、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谁字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轮读生字词语卡片。

3、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全班交流。

4、用生字口头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

5、指导书写: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爬”、“谢”、“慢”等字。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出示课件插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开始小葫芦长得怎么样?(很好、很茂盛)

(2)你从哪儿看出这棵葫芦长得好。

(藤长;叶绿多;花是雪白的,葫芦可爱)

(3)出示词组读一读

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葫芦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2、3句话,读出喜爱之情。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逗人喜欢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

4、分小组比赛朗读第1自然段。

5、最后,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请看最后一自然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2、说说读后有什么感想?

3、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的语气。

4、过渡:为什么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可爱?后来却落了呢?请大家看二、三自然段。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插图二)观察后问:叶子有什么变化?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是怎么想的?

(1)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2)读句子,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3)猜猜他在想什么,引出陈述句。

(4)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再读句子,注意加强肯定。

(6)开火车比赛读。

3、找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邻居的话。

4、分小组讨论,如何才能读好他们的话。

5、汇报。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1)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理解词语:盯着、自言自语,加上动作帮助理解。

②葫芦并不可能赛过大南瓜,由此说明那个人十分喜欢葫芦,希望葫芦快些长大。

③两个“快长啊,快长啊”读出迫切之情。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我要的是葫芦。

读好问句,体会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要葫芦。

(3)一个邻居看见了……快治一治吧!

劝告的语气,体会邻居着急的心情。

6、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7、课件演示: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8、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你想对他说点什么?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像,拓展学习

1、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比一比,谁的故事编得好。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写你想写的词、句。

葫芦课件(集锦9篇)


葫芦课件 篇1

一、导入谈话。

(出示小葫芦实物)这是一个小葫芦,这头圆,这头长,多可爱啊!喜欢吗?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种了一棵葫芦,常对别人说:“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

1、看书上四幅图: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指出)怎么知道?(三幅图上都有他)他就是题目上的哪个词?(我)

2、逐图说“我”在干什么。

三、初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哪段讲哪幅图的意思?

2、指名轮读,评议。

四、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图上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知道?(衣著及“从前”这个词)“从前”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一问。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画、读句子)(出示投影)一架葫芦,叶不多。

(2)这是那个人种的葫芦吗?(不是,因为书上说“长满了绿叶,而这棵葫芦叶子不多,也没有雪白的小花和葫芦)

(3)(覆盖一投影片上去)是这棵葫芦吗?(对)“花谢”的“谢”是什么意思?(板书:绿叶、开花、葫芦)

(4)(抽拉投影片,使“我”出现在投影上)种葫芦的人看了心情怎样?从哪两句知道?(板书“可爱”)读出高兴语气。

3、小结:这自然段讲什么?

葫芦课件 篇2

一、复习导入,总结全文

1、齐读课题。说一说:“我”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生自由说)

3、引导小结:识字4中,哪些成语可以送给种葫芦的人?(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4、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自由说)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三、实践活动

补画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葫芦课件 篇3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葫、芦、挂、些、盯、邻、居、奇、怪、怕、治,这十一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会认读藤、哇、蚜,这三个二类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3、练习用每天、可爱,造句。

能力训练点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洞察事物变化的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疑点: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解决办法提前让学生查找叶子的作用的资料,在理解课文时,着重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学习听课之前查找有关叶子的作用的资料。

2、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本课重、难点。

4、学生自学字,对识记有困难的生字讨论交流。

教学步骤

葫芦课件 篇4

教材分析:

我们知道,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把课堂给学生,课堂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教学方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予学生,教师做好巧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3、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教学重点: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画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读生评价、分角色读)再加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道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看图和朗读得到充分的感悟。

教学流程:游戏导入——学习一、四自然段——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拓展延伸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找不同画面。

2、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找出不同。

3、请学生带着游戏中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为后文找出课文插图的不同做好铺垫。)

二、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质疑:从课题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主交流。

4、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自主交流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更能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可爱。

(1)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评价葫芦。(可爱)的葫芦

(2)出示:(可爱)的葫芦多么可爱的葫芦哇!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感叹句的语气。(赞美)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葫芦的可爱。

(5)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雪白的、可爱”;齐读。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同学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

2、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1)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小葫芦变黄了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学生读中比较句子意思的不同。

3、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伤心)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现种葫芦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4、多媒体出示文中两幅图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①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②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③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过渡: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同学门脑子里有什么疑问吗?指名交流。(“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文中两幅图画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进行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

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一)学习第二段

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板书:一些蚜虫变黄了)

多媒体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学习第三段

1、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多媒体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知道这话的意思吗?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3、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指名)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板书:叶和果有联系

4、全班齐读二、三段。

5、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6、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采用课后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学中设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六、拓展延伸。

1、想一想: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

2、编一编: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些葫芦… …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续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这样对他们进行一次人文教育,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画一画:你能画出长大后的葫芦吗?

七、写字指导

1、出示“言、每、棵、怪、慢”6个字

2、指导学生观察发现:

言和每为独体字,后3个字为左右结构的`字。

结合“母”字指导“每”字的笔画顺序,师范写

“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

复习“忄”的写法,师范写“慢”

3、生描红书写

4、点评

葫芦课件 篇5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拿小葫芦)(生说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运用比较,指导看图

1、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2、汇报观察结果

a、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b、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c、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四)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难读的字和难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做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五)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字词,对有创造性的字形记忆方法要大加鼓励

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的'读音

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葫芦课件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这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四组园的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这一组园的单元主题是通过词语和故事使学生受到启发。这篇寓言故事重点围绕葫芦,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2个生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对低年级的阅读提出以下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的重点:正确认读生字,通过品词品句来感受葫芦的可爱,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教学的难点: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我的教学重难点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学情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我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颖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通过读读、画画、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形成自主探究式学习,在交流、互动中,树立自信心,得到相应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一开始,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出示葫芦实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我接着让学生说对葫芦还有哪些了解,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葫芦的有关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了有关葫芦知识。教师由问题“葫芦的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转入了对本课的学习。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由带拼音词语到去拼音、再到单个生字认读,逐层递进。在小组内讨论记字方法,实现了绩优生带动学困生学习的目标,体现了小组合作。字词教学应注意音形义的结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如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做“盯”的动作,让学生发现偏旁与字义的联系,并让学生扩展目字旁的字有哪些,有意识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形声字的特点,这也是学习、记忆汉字的一种方法。“哇”,不仅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语气词,同时与前面学过的语气词联系起来,既学到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知。另外,通过熟字换偏旁的方式,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记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指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为理解与感悟文章奠定基础。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学生会产生疑问,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于是我采用变序阅读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四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完画出描写葫芦可爱的句子多读几遍,引导学生从“细长”、“雪白”、“多么可爱”、“每天”、“几次”等词语进行体会,然后再采用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从“细长的”体会到葫芦藤的样子时,我让学生说说还可以说“细长的什么?”这一安排,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挂”用得更准确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挂”还可以换什么词?课文中用这个“挂”字给你什么感觉?从而让学生体会“挂”字所带来的美。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借助图片,读出心中的惋惜、难过之情。通过两幅图片,了解了故事的开头和结果,教师巧设悬念,“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具体的原因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详细了解”,一句简单的过渡语,将下节课要学习的二三自然段轻松带出,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五)指导书写

本课所写两个生字,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说说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葫芦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摘葫芦”。(挂图,课件,可翻开)组成一句话“我要的是葫芦”。

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

(葫芦:草本植物,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吃,长老后硬壳可以做成器皿)

我要的是葫芦,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_,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介绍葫芦的样子)葫芦可以食用炒食。葫芦可以药用。大葫芦能制成甕、盎、瓢、尊,小葫芦能制成碗、盘、杯、勺。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展书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读通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自己利用身边的工具书先查一查。

2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思考: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

“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最后他要到了吗?

三、看图

1、故事中的那个人那么想要葫芦,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

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说话:

提问: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细心的同学们发现了两幅图有很大的区别,那么请你找一找课文中是怎么来描写的。用直线画出相关的问句,自己读一读。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2、叶子上长了蚜虫,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思考:一个藤上的葫芦怎么会有前后不同的结果呢?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

1、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四、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5、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葫芦课件 篇8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指着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第七课《我要的是葫芦》指导读好“葫芦”一词,注意“芦”字要读轻声)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2、看图(课件显示),图上有什么?这些内容在课文的那一段?谁来读一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学生读的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出示本课要读好的词语:葫芦藤、挂了、一些)

3、谁认为比他读得更好?好,我就请你当一当小老师。(让学生跟着学生读,进一步熟悉第一段。)

4、读了第一段后,你明白了什么?(看课件,结合学生回答,指点理解:谁来说说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长满绿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板书葫芦的叶、花、果的关系。)“挂了”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词?那个词用得好?(观看课件感悟。)指导朗读,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出了高兴的心情?(分组比赛读)

5、观看课件,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怎么样了?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芦变黄了,落下来了,心情怎么样?我们来比一比,男同学和女同学谁能读出伤心的语气。(男女同学比赛读,并相机纠正读音。板书“变黄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识字。

6、读了第四段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要提出来?(预设学生心理: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7、请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在课文里找出为什么。哪组有发现?(让四人小组集体汇报,并出现相应的图片和动画,画出重点的词、句:“盯着”的意思。“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说什么。理解“奇怪”,为什么那个人会奇怪?邻居和那个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板书那个人错的地方:“不用治”,让叶子“生了蚜虫”,而且“虫更多了”。)

8、认读二、三段的词语。

四、拓展与巩固。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2、指点、展示: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 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五、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葫芦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2. 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4. 会写3个生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教学难点】: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巩固生字

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我们上节课刚认识的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板书课题。齐读《我要的是葫芦》(相机指导读“葫芦” 读轻声)

师:(拿葫芦)喜欢这个葫芦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一起来摘葫芦吧?想要摘下葫芦,就得流利的读出葫芦下面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师:小朋友读的真好,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读轻声的标成红字)

生:这3个字都读轻音。

师:那你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再来读一读

二、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过渡:大家读的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葫芦园看一看,看看园里的葫芦长的怎么样?

师:(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些小葫芦长的怎么样?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葫芦可爱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多读几遍。

2.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指名读)

师:那让我们走进葫芦园,看看葫芦长的跟我们画出的句子里是一样的吗?

师:(课件出示葫芦藤)什么样的葫芦藤?

师:细长的葫芦藤上长着什么?

师:藤上除了绿叶还有什么?什么样的小花?

师:(出示图片)慢慢得花谢了,这颗葫芦又发生了了怎样的变化?

师: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师:此时此刻,站在这美丽的葫芦架下,你的心情怎么样?那你能不能用你找到的句子读出她的美?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的美不美?听到同学们的夸奖,你开心吗?

师:你再来读,用美的语气读?

师:可爱吗?美吗?站在这么美的葫芦架下,你想说什么?

师:你们能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一下眼前这美丽的景色吗?(齐读)3.除了你们喜欢小葫芦,还有谁喜欢?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那句话知道的?

师:这句话中的那个词让你感受到了种葫芦人很喜欢葫芦。

生:“每天”,“看几次”。

师:“每天”是什么意思?

生:天天都去

师:一天他要看几次?

生:很多次

师:每天都要去看很多次,种葫芦的人打心眼里喜欢这可爱的小葫芦同学们再来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种葫芦的人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这些小葫芦长成大葫芦了吗?(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师: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生: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探究原因。

(一)学习第二自然度。

质疑:那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师: 多可惜啊,你们一定特别想知道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一个个的掉落了,答案就在课文第2、3自然段,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找出答案。

生: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

师:当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生了蚜虫,他是怎么想的?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你们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谁来读读你的想法?

师:这位种葫芦的人,你在乎叶子上的这些虫子吗?

生:不在乎。

师: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生读)

师:有一点不在乎了,语气再强烈点。(生再读)

师:你瞧,种葫芦人对蚜虫的毫不在乎就藏在这个小小的感叹号中!大家一起再来读读

师:老师听明白了你们觉得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他不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说的,你瞧他正站在葫芦架前盯着小葫芦看呢?谁来做个“盯”的动作?

师:那你们盯着老师看,就是这样,眼睛瞪得大大的,看一个地方就叫——盯着,难怪他是目字旁呢。

师:全班同学都盯着大屏幕读一读,瞧,你们盯着可爱的葫芦不由自主的自己对自己说起话来就叫自言自语。

师:谁能自言自语的读读种葫芦人说的话?

师:聪明的你仔细看这儿又有两个感叹号谁能读好?

师:这个感叹号中藏着种葫芦人多大的希望呀!你能读出来吗?

师:感叹号的语气你读出来了

师:所有种葫芦的人盯着你心爱的小葫芦读一读。(生齐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叶子上的蚜虫,一个好心的邻居看到了对他说了什么?种葫芦的人又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们“—”画出“邻居”说的句子;用“~”画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师:谁找出邻居说的话了?请你读一读。(相机指导朗读)

师:你真是一个热心的邻居。

师:看到他不治蚜虫,你是怎样的心情?那你赶快劝劝他。

师:谁找出种葫芦人说的话了

师:你好固执啊,别人劝你你都不听

师:当邻居劝你的时候你感到很奇怪,所以你反问道?(分组读)

师:谁愿意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男女读)

师: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邻居看到了心情是什么样的?

师:很着急。

师: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我就是种葫芦的人,大家再真诚的劝劝他。(小组读)

师:是呀,叶子上长虫关葫芦什么事, 真是太奇怪了,(出示反问句)种葫芦人的意思就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话。

师:反复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生1:这两个句子一个用的是句号,一个是问号。

生2: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但一个用的句号,一个用的是问号。

生3:虽然意思相同,但用问号的句子语气更强烈。

师:我们生活中也有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的意思,例如:(生读)这样的句子就叫——反问句。

师:你瞧这样一反问,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所以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感到很奇怪,反问道:

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四、揭示寓意。

师:那叶子上的虫子到底要不要治呢?为什么?你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吗?(出示葫芦生长的示意图)

师:叶子是绿色植物的营养加工厂,它把加工好的营养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她还能借助太阳公公的光芒制造许多营养。也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小葫芦有了充足的营养才能越长越大。要是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生长的营养了,葫芦就会落了。

过渡:那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落了,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图)

生:他会后悔。

师:后悔什么?

生:后悔不治蚜虫,不听劝告。

生:明白了。

师:他明白了什么?

生:明白了了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

师:是呀葫芦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不仅葫芦和叶子之间有联系的。(相机板书)任何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种葫芦的人错就错在不治蚜虫,不听劝告,当我们不明白时,别人劝说我们时,我们要虚心接受,勇于改正。(板书 :不听劝告,就会做错事)

五、拓展延伸。

编故事:第二年春天,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碰到叶子上又长出了几个蚜虫,他会怎么做?

六、快乐写字

1.学习“言”。

师:又到了我们快乐写字的时间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古人是怎么写字的?(出示“言”的演变图)

师: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师:舌头在嘴里晃动,就是“言”,他读“yan”.(板书音节)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这个“言”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言”的第二笔横要写长

师:请同学跟老师一起写“言”。(师范写,生书空写)

师:现在请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组词,拓展含有“言”的四字词语)

2.学习“挂、哇”

教师写,学生看,说提示,再扩词。(挂、哇——右边是两个土)

七、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啊,我们不仅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懂得了深刻的道理,还学会了三个生字宝宝。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老师给你们上课很开心。

八、布置作业

课后可以把自已编的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九、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 造养料 葫芦 可爱

叶子 长虫、不治 葫芦 黄、落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听劝告,就会做错事。)

糖葫芦课件(集合十三篇)


学生们的课堂生活变得生动有趣,这离不开教师辛勤准备的教案。每个人都需要认真编写教案课件,这样才能避免遗忘重要内容。现在,趣祝福为您搜集了一些关于“糖葫芦课件”的资讯,希望这些精彩文章能够给您带来细细品味的享受!

糖葫芦课件 篇1

教案目标:

1.对生活中物品的数量感兴趣,有好奇心。

2.能正确地握笔、画线,完成操作任务。

3.学习用连线对应比较的方法,比较判断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教案准备:

教师准备:画有大小不同的两串糖葫芦的图片,彩笔若干。

教案过程:

1.教师出示图一,提问:这是什么?幼儿园教案你吃过糖葫芦么?糖葫芦是什么味道的?由此导入活动。

2.教师引导幼儿比一比,哪串糖葫芦多。

(1)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比较,说说第一幅图中,两串糖葫芦有什么不一样?

(2)示范图一,用连线对应比较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并判断指出两串糖葫芦哪串多,哪串少。

(3)示范图二,引导幼儿继续用连线的方法进行比较,并判断出两串汤葫芦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3.幼儿连一连,比一比。

用连线的方法,完成《幼儿读物.科学》中《连一连,比一比》的练习,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糖葫芦课件 篇2

3.请幼儿观看VCD里制作糖葫芦的过程。

4.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诱人的糖葫芦。

(1)取出红色的彩泥,揪下一块,然后双手揉搓成圆形,揉出4到5个小红球。

(2)把小红球按顺序整齐地穿在竹棍上,当心不要扎到小手。

(3)一串好吃的糖葫芦就制作好了,我们给小兔送去吧。

5.大家一起欣赏糖葫芦。

歌谣:

糖葫芦,圆又圆,小兔见了心喜欢;

跑过去,买一串,放到嘴里甜又甜。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小百科:糖葫芦又名冰糖葫芦,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美食,它是将野果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冰糖葫芦,酸甜适口,老少皆宜,它不仅好吃,而且还十分好看,红彤彤的山植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签上,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葫芦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像一颗结满硕果的小树,煞是诱人。

糖葫芦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工具分泥,知道多个圆穿在一起可以变成糖葫芦。

2.探索糖葫芦的制作方法。

3.感受师幼共同制作的快乐。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泥工板、吸管。

2.图片:太阳公公,糖葫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太阳公公",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看,它是谁?(太阳公公)太阳公公的年纪很大了,每天都在天上看着小朋友做游戏,今天他想吃一种天上没有的好东西。这种好东西的名字叫糖葫芦,太阳公公没有见过,小朋友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1.观察糖葫芦,了解糖葫芦的特征。

感知制作方式,激发学做糖葫芦的兴趣。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就有一根糖葫芦,你们知道吗,这根糖葫芦不是老师买的,是老师自己做的。小朋友,你们想做糖葫芦吗?

2.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做出糖葫芦。

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活动。

3.大家一边做一边讨论,怎样才能做出糖葫芦呢?

4.小结:油泥变糖葫芦的变化程序:搓长-分泥,用泥工塑料刀从长条中间切开(重点强调)-搓成两个圆-棒子贯穿。

(制作的顺口溜:搓,搓,搓,搓面条,拿起小刀切两半,团成一个球,棒子中间穿一穿。)

三、师幼集体操作。

建议幼儿按序进行活动。

四、评价活动。

你的糖葫芦真好吃,真好看。(师观察,倾听幼儿评价)这根糖葫芦圆溜溜,好吃又好看。我们去送给太阳阳公公吃吧!

请幼儿用好听的话,向太阳公公介绍自己的糖葫芦,太阳公公评价幼儿的作品。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糖葫芦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水果,并知道这些水果切开后是怎么样的。

2.尝试用胶棒涂抹粘贴自由选择水果制作冰糖葫芦。

3.体验制作和交往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背景音乐。

苹果、杨桃、橙子、火龙果、西瓜五种水果完整图及切开图片。

美工书p10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水果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谈话:你们都认识了这些水果,并且还打了招呼,这些水果非常的喜欢你们。水果们说还想让小朋友们认识一下切开之后的样子。

二、观看五种切开过的水果样子。

1.你们吃过这几种水果吗?它们是什么味道的呢?

2.有没有小朋友全部都吃过的呀?

三、制作水果冰糖葫芦。(播放背景音乐)

1.今天呀小朋友们可以制作一串水果冰糖葫芦,这样每种水果的味道你就可以尝到了。

2.教师示范操作步骤。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今天老师在每张桌子上准备了不同的材料,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对水果哇哇进行装扮。

教师:说说你喜欢哪个水果娃娃?为什么?

四、作品展示(可以把糖葫芦互赠同伴或爸爸妈妈)

活动延伸

可以将材料投放到美工区角内,供幼儿进行冰糖葫芦多元化创作。

糖葫芦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糖葫芦的形状及颜色。

2、幼儿初步学习团泥的技能,训练双手的协调配合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细心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泥

2、一根竹棍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串糖葫芦,引导幼儿观察。

师:宝贝们,你们看吴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呀?

幼:糖葫芦。

师:你看到的糖葫芦长什么样子呀?谁来说说看?

幼儿自由表述。

师小结:红红的小果子,上边有甜甜的冰糖,一串一串的就是糖葫芦。

师:宝贝们喜欢吃糖葫芦吗?

幼:喜欢。

(评析:通过出示糖葫芦引起幼儿们的兴趣,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让幼儿们仔细观察糖葫芦的形状以及颜色,一下子就调动起幼儿们的积极性。)

二、观看视频:制作糖葫芦的过程。

师:熊大在超市里看到红红的糖葫芦,特别的喜欢,特别想吃。可是熊大不会做,谁来帮帮忙?你会做糖葫芦吗?

幼:不会。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里面的师傅到底是怎么做的?

播放视频,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评析:由于熊大是幼儿们喜欢的一个卡通人物,幼儿们很喜欢,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幼儿们的注意力集中,并初步知道团泥的基本技能。)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诱人的糖葫芦。

1、教师示范制作糖葫芦。

师:你看到是怎么做的吗?谁来说说看。

幼儿自由表述

师:那吴老师先来试一试,看看做的对不对。

教师示范:我们先取出红色的彩泥,揪下一块,然后双手揉搓成圆形,揉出4到5个小红球。然后把小红球按顺序整齐地穿在竹棍上,当心不要扎到小手。一串好吃的糖葫芦就制作好了。

教师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小朋友一起跟着教师做一做。

(评析:幼儿幼儿们第一次接触竹棍,所以教师在示范的时候特意强调如何运用竹棍。)

2、幼儿回顾制作糖葫芦的过程。

师:吴老师的糖葫芦做好了,做的对不对?

幼:对。

师:你喜欢吗?

幼:喜欢。

师:哪个聪明的宝宝来说说看是怎么做的?

师:那你会做了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要当心竹棍哟。

3、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评析:通过教师的示范以及幼儿的参与,一起说一说、做一做,初步学习团泥的技能,完善第二个目标。在我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幼儿们非常感兴趣,都想上来试一试,充分融入了本次活动中。)

四、讲评幼儿作品。

师:小朋友的糖葫芦做的真棒。老师好喜欢呀!你最喜欢哪一跟?为什么呀?

幼儿自由表述。

(评析:小朋友的想象力很丰富。虽然我展示的是红色的糖葫芦,我们班有些幼儿自己开动脑筋做了彩色的糖葫芦。)

五、活动延伸。

师:我们的糖葫芦做好了,现在就去送给熊大吃吧。熊大看到这么漂亮的糖葫芦,肯定开心极了。

糖葫芦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物品的数量感兴趣,有好奇心。

2、能正确地握笔、画线,完成操作任务。

3、学习用连线对应比较的方法,比较判断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画有大小不同的两串糖葫芦的图片,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图一,提问:这是什么?你吃过糖葫芦么?糖葫芦是什么味道的?由此导入活动。

2、教师引导幼儿比一比,哪串糖葫芦多。

(1)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比较,说说第一幅图中,两串糖葫芦有什么不一样?

(2)示范图一,用连线对应比较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并判断指出两串糖葫芦哪串多,哪串少。

(3)示范图二,引导幼儿继续用连线的方法进行比较,并判断出两串汤葫芦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3、幼儿连一连,比一比。

用连线的方法,完成《幼儿读物、科学》中《连一连,比一比》的练习,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教学反思

1、在备课时我认为小班的幼儿动手能力较差,因此选用了《逛超市》的游戏,但是如果讲制作冰糖葫芦融入到活动中也许会更棒。

2、在教学前多数幼儿只知道山楂做的冰糖葫芦,通过本堂活动让幼儿有了解到了各种不同的冰糖葫芦,使幼儿收获很大。

3、活动前我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冰糖葫芦的卡片模型有些少,到最后有几个小朋友一串糖葫芦都没有得到,心情很不好。

4、活动中我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由摸索,使很多幼儿了解到买东西需要花钱的道理,并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儿配合得很好。

5、如果让我重新组织这堂活动,我会把冰糖葫芦的制作融入到活动中,这样会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听取了听课老师的建议,我在幼儿分组活动时应当按幼儿的兴趣需要来分配,这样会加大幼儿的自由空间。老师的评价让我对幼儿有了更深的认识,平时要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更多地了解幼儿的内心需要。

糖葫芦课件 篇7

活动难点:

学习团泥球的技能。

活动准备:

冰糖葫芦图片,橡皮泥、吸管、泥工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好看的冰糖葫芦。

出示冰糖葫芦: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冰糖葫芦)你吃过吗?这是怎么样的?(由一个一个圆圆的糖球串起来的,甜甜的)

二、制作冰糖葫芦。

1、出示范例作品:老师这里也有一串冰糖葫芦,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吗?示范制作方法:先用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把一块泥分成相等的两块,再将两块泥分别分成相等的两块,把分开的一块泥放在手上,用另一只手的手心压在泥团上边转边团,这就叫团圆。团好一个就放在旁边再做下一个。团圆时,一定要绕圈搓圆,做完后用小棒从中间将一个一个的冰糖球串起来。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冰糖葫芦一定要团圆,大小要差不多,注意桌面保持清洁,每次取泥不要过大,搓时要绕圈用力搓。

三、结束活动。

1、幼儿作品,并进行展示。

2、带领幼儿收拾活动材料。

糖葫芦课件 篇8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使用画笔的正确方法。

2、培养幼儿对美术游戏的兴趣。

3、练习画封闭的圆形。

活动准备

1、大白纸若干张,上面用线条勾画出太阳公公。

2、幼儿用水彩笔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太阳公公”,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太阳公公的年纪很大了,每天都在天上看着小朋友做游戏,今天他想吃一种天上没有的好东西。

这种好东西的名字叫糖葫芦,太阳公公没有见过,小朋友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2、这就是圆圆的糖葫芦。

二、请幼儿给太阳公公画糖葫芦

1、教师:太阳公公把穿糖葫芦的工具都准备好了,请小朋友把糖葫芦一个一个地穿在太阳公公的光芒上吧。

糖葫芦上裹了一层厚厚的糖,可甜了,小朋友画糖葫芦的时候一定要用糖包住里面的水果,如果没有裹住,里面好吃的水果就会跑出来。

2、引导幼儿画封闭的圆

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制作各种口味的糖葫芦

1、教师:小朋友都吃过什么味道的糖葫芦呀?太阳公公爱吃各种口味的糖葫芦,我们让他尝一尝各种好吃的糖葫芦吧!

2、引导幼儿吧画好的糖葫芦涂上各种水果的颜色。

糖葫芦课件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数数的顺序和规律.

2.能正确判断7以内物体数量。

3.能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1-7数量不同的冰糖葫芦道具7串。

2.各种数量不同的苹果卡片7张。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知道数数的顺序和规律。

2.难点:能正确判断7以内物体数量。

活动过程:

1.导入。

(1)师:小朋友,吃过糖葫芦吗?是什么味道的?你们在吃糖葫芦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竹棒尖尖的,很容易刺伤小朋友。

(2)师:今天,老师也做了一些特殊的糖葫芦,你们想看吗?

出示7串糖葫芦,(把7串糖葫芦插到黑板上用胶带粘好的孔里)师:请幼儿数有几串?并且数数每串上有几个?

师:启发幼儿给糖葫芦排队,并引导幼儿找规侓。(从左向右排)师:按从少到多排序。按从多到少排序。

2.出示数量不同的苹果卡片7张,让幼儿学着给苹果卡片排序。

(1)启发幼儿给苹果卡片排队。

(2)师:第一种是按什么规侓排的?第二种呢?

3.制作。

师: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做一串橡皮泥的糖葫芦,请小朋友注意观察。

(1)用竹签串起来,就成了一串橡皮泥的糖葫芦。

(2)数一数自己的糖葫芦有几颗?活动延伸:

学儿歌:《冰糖葫芦甜又甜》

冰糖葫芦甜又甜,红红山楂圆又圆。一排排呀一串串,尝一尝呀笑眯眼。不用说话先点头,你说喜欢不喜欢?喜欢喜欢真喜欢。你一串,我一串,不给他呀要翻脸。你一串,他一串,人人脸上笑开颜。

糖葫芦课件 篇10

一、活动背景

每天放学后,总会听到好些小朋友央求自己的父母买糖葫芦吃。孩子喜欢吃糖葫芦?捕捉到孩子的这个兴趣点以后,我准备许多糖葫芦的图片,虽然,孩子们对于糖葫芦的做法和使用的材料都比较局限,但兴趣依旧浓厚。在活动中,孩子们又谈到了糖葫芦,我随口问到“喜欢什么水果做的糖葫芦呀?”他们七嘴八舌地讲了很多,有的说橘子的做;有的说苹果做的;有的说大枣和葡萄的,最后,他们发现用各种水果可一制作许多不同口味的糖葫芦。于是,这一活动内容便产生了。我制作了许多水果小贴纸让幼儿自己粘贴喜欢吃的水果糖葫芦。

二、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幼儿欣赏糖葫芦的图片,探讨制作材料和方法,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活动的乐趣。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以上制定的具体活动目标是为教育总目标(注重能力培养,通过自主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服务的。而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的。其中,目标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制定也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即目标注重全面性。

三、活动准备

1.水果贴纸、小棒若干。

2.冰糖葫芦、糖葫芦图片。

3.课件

四、重点和难点

由于小班幼儿动手能力比较差,因此,探索制作糖葫芦的方法就成了此次活动的重点。

难点是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和尝试以粘贴糖葫芦

五、活动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份小礼物,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呀?(通过礼物激发幼儿的兴趣)

看是什么?你们喜欢吃冰糖葫芦吗?看看有没有你喜欢吃的水果做的冰糖葫芦?(幼儿看见了自己喜欢的糖葫芦,都争先恐后的要把自己喜欢的糖葫芦介绍给小朋友)

糖葫芦课件 篇1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7以内物体数量。

2.能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1-7数量不同的冰糖葫芦道具7串。

2.各种数量不同的苹果卡片7张。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

小朋友,吃过糖葫芦吗?好吃吗?是什么味道的?你们在吃糖葫芦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竹棒尖尖的,很容易刺伤小朋友。

今天,老师也做了一些特殊的糖葫芦,你们想看吗?出示7串糖葫芦,(把7串糖葫芦插到黑板上用胶带粘好的孔里)

(1)请幼儿数有几串?并且数数每串上有几个?

(2)启发幼儿给糖葫芦排队,并引导幼儿找规侓。(从左向右排)

(3)按从少到多排序。按从多到少排序。

2.出示数量不同的苹果卡片7张,让幼儿学着给苹果卡片排序。

(1)启发幼儿给苹果卡片排队。

(2)问:第一种是按什么规侓排的?第二种呢?

3.制作

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做一串橡皮泥的糖葫芦,请小朋友注意观察。

(1)把橡皮泥搓成一长条。

(2)把它分成几份。

(3)把每一小份搓成小团。

(4)用竹签串起来,就成了一串橡皮泥的糖葫芦。

4.学儿歌:《冰糖葫芦甜又甜》

冰糖葫芦甜又甜,

红红山楂圆又圆。

一排排呀一串串,

尝一尝呀笑眯眼。

不用说话先点头,

你说喜欢不喜欢?

喜欢喜欢真喜欢。

你一串,我一串,

不给他呀要翻脸。

你一串,他一串,

人人脸上笑开颜。

糖葫芦课件 篇1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范例和教师语言的引导,能发现实物交替排列的规律。

2、初步尝试按交替规律排列物体,并能边操作边讲述。

3、乐意制作活动,感知体验制作成功的快乐。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一、教具:

1、教师用两种水果自制的糖葫芦若干,按交替规律串成糖葫芦。(一一、二二的规律)

2、自行车一辆。

二、学具:

1、第一组:事先为幼儿搓好红色和绿色的橡皮泥山楂若干、细长的小木棍若干。

2、第二组;每个幼儿两种颜色的木珠若干,细长的小木棍若干。

3、第三组:用橡皮纸剪的实物水果人手两种,细长的小木棍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糖葫芦。

1、教师推着插有糖葫芦的推车边走边说:”卖糖葫芦啦,卖糖葫芦啦,谁来买,谁来买?呦!这么多的小朋友要买呀,先请你们来看看这两串糖葫芦是用什么水果串成的,这些水果是怎么排队的呢?”

2、师幼共同观察糖葫芦并讨论,从而发现其规律,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有的糖葫芦是一片桔子、一片香蕉有规律地排队的,有的糖葫芦是两片桔子、两片香蕉这样有规律地排队的,这样有规律排队串成的糖葫芦就非常漂亮。

二、教师介绍小组活动材料。

“刚才小朋友看到了老师按照一定的规律串成的糖葫芦,接下来就要请每个小朋友来串糖葫芦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材料。”

第一组:引导幼儿按照一一或者二二排列的规律串红色和绿色的橡皮泥山楂。

第二组:引导幼儿按照一一或者二二排列的规律把两种颜色的木珠穿在细长的小木棍上。

第三组:引导幼儿按照一一或者二二排列的规律把橡皮纸剪的实物水果串在小木棍上。

三、小组活动。

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加以重点指导,引导他们有规律的串糖葫芦。

四、评价活动:

请幼儿介绍自己串的是什么糖葫芦?是怎么串的?欣赏幼儿作品,体验活动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通过实物:冰糖葫芦引入话题,与幼儿围绕冰糖葫芦的味道、形状、颜色进行讨论,之后通过观察制作步骤孩子们了解了制作方法。在孩子的操作中老师适时介入、指导,在操作中孩子学习了团圆和串的技能,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孩子们不仅体验到制作糖葫芦的乐趣而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活动中巩固了对三原色的认识和加深了对“一个一个成许多”的理解,整个过程循序渐进,效果很好。

糖葫芦课件 篇13

活动目标:

1、在欣赏图片中初步了解登封人刘永占的泥塑作品真实、朴实的特点。

2、学习用团圆的方法制作糖葫芦,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力。

3、对泥塑这种美工活动感兴趣。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泥、泥工板、泡沫板、木棍儿活动过程:

1、欣赏泥塑(1)出示泥塑图片,引出泥塑是用泥做出各种造型(2)观察泥塑的各种造型(3)引出做出这些泥塑的登封人——刘永占2、做泥塑——糖葫芦(1)请幼儿讨论泥塑糖葫芦怎么做(2)介绍、发放材料,并进行安全教育(3)幼儿尝试做泥塑糖葫芦3、交流、展示作品(1)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糖葫芦,为什么?

(2)请幼儿把糖葫芦布置在区角活动。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守纪律演讲稿(系列十三篇)

守纪律演讲稿 11-03

结婚表白祝福语30条

结婚表白祝福语 11-03

小学生升国旗演讲稿七篇

小学生升国旗演讲稿 升国旗演讲稿 11-03

旅行社合同锦集

旅行社合同 11-03

我要的是葫芦课件(经典4篇)

我要葫芦课件 我要课件 11-03

表现评语

表现评语 11-03

我家的小葫芦作文合集6篇

我家的作文 12-18

我与我的梦想演讲稿

梦想演讲稿 11-03

相见恨晚的句子148句

相见恨晚句子 11-03

最新坚持下去的励志句子125句

坚持下去励志句子 11-03

晚会策划活动方案合集七篇

晚会策划活动方案 晚会活动方案 11-03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