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因数课件

每位教师都需要编写教案和课件,确保上好课。只要我们认真负责地编写,就能达到目的。在设计教案时,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会化和拓展视野。好的教案和课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内容要丰富、准确;重点突出,逻辑清晰;教学目标明确,符合学生需求;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活动设计有趣,引发学生兴趣;评价方式科学合理。对于这些方面,趣祝福发现了一篇很有用的“找因数课件”文章,现在与大家分享。这篇文章内容丰富,一定能提供您所需要的信息。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2023进出口贸易合同范文

找因数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教学难点: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课件出示:两根小棒,长分别是12cm、18cm,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讨论,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入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很快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二、授新。

1.首先,我们分别找出12和18的全部因数。

①回顾我们“找因数”那节课,以12为例,我们是怎样找的?在找的过程中,怎样避免重复和遗漏呢?

预设:写出12=1×12=2×6=3×4的算式。

到什么数字结束?(出现重复,或者是出现很相近甚至相等的数字,例如6×6,3×4)

结论要一对一对的写。

②生独立完成,汇报。

③但是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是这样写的,可以吗?

2.深入研究。

思考:12和18相同的因数有哪几个呢?和同桌交流你的方法。

生独立找,小组交流,师巡视,生汇报。

在黑板上,把相同的因数圈起来。

方法②看12的因数中有哪些是18的因数。

方法③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12的因数。

对比三种方法,实际的题目中,你们觉得哪种好呢?

3.揭示概念。

想这样的结论,1,2,3,6是12和18的相同因数,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遇见,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给它们取了一个名字,叫“公因数”。

那么,1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呢?生汇报,书写在练习纸上。

汇报:1,2,3,6是18和12的公因数。师修改板书。(“相同因数”改成“公因数”)

生试着回答。

师小结。

在18和12的公因数中,有一个最大的数字是6,这个6就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师板书。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概念是怎么说的?

展示PPT。

两个数的相同因数,称作它们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生齐读。

4.用集合图表示公因数的方法。

①出示空白集合图,你觉得中间部分填什么?

②学生独立填写,汇报交流,并说说原因。

三.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找出两个数的相同因数。

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四.接下来,我们来检查自己是否学会了。

1.找出9和15的所有因数及最大公因数,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找的。

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汇报,集体订正。反馈结果。

2.填一填,与同伴交流。

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汇报,集体订正。反馈结果。

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汇报。

同桌交流。和孩子们一起发现找特殊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②两个数是互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

只得出结论,不用说原因。(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见很多这样的特殊情况。)

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汇报,集体订正。反馈结果。

五.回顾课前。

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的内容掌握的不错,那现在我们看看开课前的题目,你能解决吗?

有两根小棒,长分别是12厘米,18厘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齐读题目,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你有什么收获?

找因数课件 篇2

复习目标:通过复习,能又快又准地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又快又准的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现在,你知道了哪些有关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我们已经学会了好几种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又快又准)

下面我们就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24和36)。

2、谈话:有些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一眼就能看出,你想试一试吗?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8和16( ) [ ]27和9( )[ ]

13和39( ) [ ]51和17( )[ ]

问: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能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6和1( )[ ] 5和7( )[ ]

11和8( )[ ]9和10( )[ ]

4、你能说出下面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吗?

14/21( ) 35/45 ( ) 22/33 ( ) 80/90 ( )

5、说一说每组分数中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3和4/7[ ] 3/5和9/10[ ] 5/9和5/6[ ] 7/8和11/12[ ]

2、a = 4b(a、b都是整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 )

5、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乘积。( )

谈话: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现在老师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家想挑战吗?

1、长途汽车站每隔8分钟向a地发一辆车,每隔10分钟向b地发一辆车,这两趟车早上7:00同时发车,第二次同时发车是什么时候?

2、一篮鸡蛋,5个5个地数,6个6个地数,都少了2个,这篮鸡蛋至少多少个?

3、有一种长方形地砖,长6dm,宽4dm,至少取多少块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4、有两根长分别是32cm和40cm的木条,把它们锯成同样长的小段(每小段都是整厘米数),并没有剩余,每小段最长是多少?

问:读了这道题后,你认为哪些地方要引起大家注意?

5、把一块长20cm宽15cm的长方形红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且面积尽可能大的相等的正方形,一共可以剪多少个?

6、思考题:

李老师把25本练习本和15支铅笔,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结果练习本多了1本,铅笔少了1支,你知道这组最多有几个同学吗?

找因数课件 篇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P109――P1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1、操作:用这1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乘法算式。

师:刚才通过摆不同的长方形,我们得到了3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别小看这3个算式,其实在这里面有许多数学奥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学的新奥秘。

师指3×4=12 说:因为3×4=12,所以我们就说3是12的因数(板书:因数),4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板书:倍数);12是4的倍数。

小结:是呀,我们不能直接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要清楚的表达出来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看来,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板书:和)。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0。

1、师:看黑板上的3个算式,你能找到12的所有的因数吗?(学生齐说。)

问:如果没有算式,你能找出24所有的因数吗?先想想怎样找?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师讲解: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找的吗?(师边讲解边一对一对的板书24的因数)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小结:其实老师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对一对找的,这样就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了。看来,有序的思考问题对我们的帮助确实很大。

问:仔细观察这几个数的因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找3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说。

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3依次去乘1、2、3、4……,乘得的积就是3的倍数。

找出5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师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

8的倍数有哪些?48的因数又有哪些?

学生填一填,集体订正。

师:6的因数有(1,2,3,6),把前三个因数相加,你会发现什么?(1+2+3=6)

找因数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进行找因数活动:

1、用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12和18的因数,

2、用集合的方式找出12和18的因数,分别填在各自的圈中。

3、同位交流找因数的方法。

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那些因数?

这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的这些因数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明确找两个数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并对找有特征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

注意:教师出题时,数字不要太大,要注意把握难度要求。

②练一练,第42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③第43页第4题:

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后,说说有什么发现?

三、总结。

教学反思:

找因数课件 篇5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对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会求最大公因数。

教学准备:

PPT课件,长方形的方格纸,小正方形纸若干。

出示主题图:老师家贮藏室长16 dm,宽12 dm,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二、探究交流,抽象概念。

得到:边长是1分米,2分米,4分米的地砖符合要求。

还有没有别的铺法?边长是3分米的地砖行吗?为什么?边长是8分米呢?

a、引出猜想:

我们发现边长1、2、4分米的地砖能铺满,而且是整数块,其它的'都不行。那“1、2、4”与16和12到底有着什么特殊关系呢?

16的因数有:1、2、4、8、16 12的因数有:1、2、3、4、6、12 c、利用集合圈加深感知,引出公因数名词

利用铺最少砖引出最大公因数名词。

2、巩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a、完成做一做。

b、巩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3、抽象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三、尝试练习、探索方法。

四、巩固练习,完善新知。

1、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16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_。

(2)甲数是乙数的倍数,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_。

3、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7/9 8/36 18/72 9/15 4、*小巧匠。

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能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是多少厘米?

找因数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教学中帮助学生从已经据有的经验出发,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归纳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师:刚才老师在观察同学们学习时,发现了很多同学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下面,把我们的学习成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总结一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

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总结学法.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学生代表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注意让学生指图说明。

2、思考:请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

(或者用乘法思路想: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

全班交流

师:我发现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思考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共摆了多少个吗?

学生回答,老师同时板演: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很用心思考,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吗?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3种,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及时板书:1×12=12 2×6=12 3×4=12

或:12=1×12=2×6=3×4

师: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见,12的因数有哪些呢?

(1、12、2、6、3、4)

引导思考: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通过以上的拼、画、小组交流,学生已经有所发现。)

学生的答案:

(1)我发现积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们的因数都是12的因数。

(2)我发现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一对对的找12的因数。

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1、2、3、4、6、12)

3、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第8页“试一试”,注意关注学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9的因数:1、3、9 15的因数:1、3、5、15)

2、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2小题小竞赛:看谁找的快

3、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9页的第3题。

(1×16=16 2×8=16 4×4=16)

(16=1×16=2×8=4×4)

(16的因数:1、2、4、16)

4、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

1 19 4 32 11

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用学到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做些什么?

扩展阅读

质因数课件5篇


学生们需要在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学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的教案和课件。每份课件都需要老师仔细设计,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知识点。老师在上课时要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因此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全面、详细并且易于理解的。如果您正在寻找与“质因数课件”相关的建议和帮助,请务必收藏本文!

质因数课件【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初步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5、13、21、32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为什么?

2.把上面各数用两个自然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5=()()13=()()

21=()()32=()()

教师:填出的这些数与原数有什么关系?

3.以上几个自然数都可以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其它的自然数行吗?

教师: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自然数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出来?

板书:把一个自然数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二、新授

1.如果我们做一个规定,1除外(板书于因数外),也就是因数不能用1,这句话还能这么说吗?举例说明.

教师:在因数不用1的前提下,什么数仍能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什么数就不能?

(合数能,质数不能)

板书:把一个合数用两个因数(1除外)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2.根据这条结论把下面几个合数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6、15、24、28

6=2324=212

15=35=38

=46

28=47

=214

3.这些合数(指24、28)的因数中还有合数12、8、6......根据刚才的结论又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现在不限制因数的个数(擦去结论中的两个)把这些合数用最多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组织学生讨论汇报.

24=2223

教师:6和15还能不能用更多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为什么不能?

明确:这些因数都是质数,根据这一特点,我们给它们起一个名字?(质因数)

根据黑板上的例子说一说什么叫质因数?

4.反馈练习

6的质因数有().2和3是6的()

2和3还是谁的质因数?24的质因数有哪些?

28的质因数有哪些?

如果说3和5是质因数对吗?怎么改?

(12、4、6......)这几个因数是不是质因数?

5.现在我们是把一个合数用什么形式表示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原结论中添上质字,去掉1除外.

同步板书课题:分解质因数.

三、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并说明理由.

(1)35分解质因数是35=157()

(2)60分解质因数是60=2310()

(3)27分解质因数是27=333()

(4)14分解质因数是27=14()

2.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

(1)口答:4、6、8、9、10.

(2)笔答:16、18、54.

3.把9、90、900分解质因数,你发现什么?

四、小结

什么叫质因数?什么叫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作业

1.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

81216245472

2.下面的数是由哪几个质数相乘得到的.

102127354950

六、板书设计

质因数课件【篇2】

教学目标

(一)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二)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掌握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二)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请说出1~12这些数中的质数和合数。(投影片)

学生口答后,投影出示答案:

①2,3,5,7,11是质数;

②4,6,8,9,10,12是合数。

2.说一说质数与合数的区别?

3.请想一想,第1题答案中的两组数,哪一组数能分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哪一组不能?为什么?

学生口答后,老师指出:像这样的数,即合数,因为它们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所以都可以用几个比本身小的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这节课就来研究要求连乘式子里的因数都是质数的情况。

(二)学习新课

1.质因数的意义,分别质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1)板书例36,28和60可以写成哪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教师板书出6,学生口答后,老师再用塔式分解式写出2,3,圈上。

教师:用算式如何表示,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6=23。

教师板书出28,学生口答后,老师按塔式分解式写出:4,7,7是质数,圈上。问:4老师为什么没圈?(4不是质数,继续分解。)

板书;2,2,圈上。请用算式表示。板书;28=227。

教师:请用上面的方法把60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老师巡视中请一位同学板书出塔式分解式和算式。(如下)

(2)教师:请观察,(指塔式分解式和算式)每个合数都写成什么形式?(每个合数都写成了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教师:这些质数,在式子里与原来的合数是什么关系?(这些质数都是原来合数的因数。)

教师:像这样,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板书:质因数。教师:请说一说什么是质因数。

请说一说上面三个算式中谁是谁的质因数。

针对学生口答,老师说明:讲质因数时,要说出这个质数是哪个合数的质因数,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质因数。

教师:(指上面的式子)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板书:分解质因数的意义)这就是这节课研究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分解质因数。)

(3)口答练习:(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

把24,36分解质因数。

2.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教师:为了简便,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

介绍步骤:

第一步,用能整除6的质数2去除,商3;

第二步,3是质数;

第三步,把除数和最后的商相乘。

教师:试用短除式分解28。(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教师:第一步做什么?

14是最后结果吗?第二步做什么?

第三步做什么?

教师:请观察上面两个短除式中的除数和最后的商,都是什么数?(质数。)

(2)请一位同学板书把60分解质因数。其余同学在本上试把18和42分解质因数(两位同学写投影片)。

教师:请观察短除式,第二步与第三步的做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这两步除的方法与第一步相同,也就是说那一步除得的商如果是合数,就照同样的方法继续去除,除到最后商为质数为止。

用学生投影片订正把18和42分解质因数的短除式。

(3)谁能说一说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步骤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归纳。并作简要板书:

第一步:先用一个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通常从最小的开始)去除;

第二步:看上一步除得的商,如果商是合数,就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第三步:把各个除数和最后的商写成连乘形式。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投影片)

①18的质因数有();5和7是()的质因数。

②分解质因数。

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并找出错误原因。(学生用反馈牌)

①2和5是质因数;()

②一个合数的约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③24分解质因数:24=12223;()

④8分解质因数:8=222;()

⑤30分解质因数:30=56;()

⑥21分解质因数:37=21。()

3.用短除式把34,54,72分解质因数。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1.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2.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作业:课本P63练习十三:7,8,9。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约数的方法和质数,合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先安排学生列塔式分解式对具体数进行分解,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质因数是一个合数的因数,同时还必须是质数的双层含义。在学习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让学生按照:了解格式,试算,归纳分解步骤这几步进行,这样使学生能准确把握住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关键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和方法。共分为三层,写塔式分解式对合数进行分解;归纳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会用塔式分解式分解质因数。

第二部分学习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分为三层。掌握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巩固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归纳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步骤。

质因数课件【篇3】

教学内容:教材P/57页内容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约数,完成P/57练一练及P/58-59页练习十第6-11题及思考题。

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能正确、迅速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教学重点: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约数。

教学难点: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约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并说明理由。

17和2066和1115和16

13和919和811和58

2、求12和30的最大公约数。

3、想不想找一个更简单一些的方法。

二、探求新知。

1、寻找新方法。

(1)想一想我们前面学到的知识,哪个可以来解决求最大公约数?

(2)学生猜一猜,找办法。

(3)交流:

12=223

30=235

12和30的公有的质因数是2和3,2和3的乘积就是12和30的最大公约数。

分解质因数可以用短除法,我也尝试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21230

3615

25

其实2和3是12和30的公有的质因数,将除数2和3相乘,所得的积就是1和30的最大公约数。

(4)验证。(举例)

(5)追根:上面两种方法有没有道理呢?

寻找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约数与上节课的方法之间的相通之处。

2、试一试:求36和54的最大公约数。

3、小结方法:

想一想,怎样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4、完成P/57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P/59练习十第7、8、9。

四、思维训练。

P/59练习十思考题。

五、课外作业。

P/59--60练习十第6、10、11题。

质因数课件【篇4】

课题一:质数和合数

教学要求①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②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③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谁能说说什么是约数?

2.请写出自己学号的所有约数。

二、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求一个数的约数,那么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又有什么规律?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

三、探索研究

1.学习质数和合数。

(1)请同学报出你们学号的所有约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观察:①每个约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②按照每个数的约数的多少,可以分几种情况?(学生讨论后归纳)

(3)可分为三种情况:(让学生填)

①有一个约数的数是:。

这些数中②有两个约数的数是:。

③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数是:。

(4)再观察。

①有两个约数的如:2、3、5、7、11、13、17、19等。这几个数的约数有什么特征?

讲: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②4、6、8、9、10、12、14、15这些数的约数与上面的数的约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讲: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别的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合数)

请学号是合数的同学举手,点两名同学板演学号,大家检查。

③请学号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的同学举手并报出学号,大家检查。

④学生看书第59页,读书上的小结语。

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

(1)根据什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教学例2。

让学生独立写出后讲所写的数为什么是质数(或合数)。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60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十三的第1题。

(1)按要求去做后看剩下的数都是什么数?

(2)讲: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除了用质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外,还可以查质数表,如第59页的100以内的质数表。(或者看6的倍数的左右)

3、做练习十三的2、4题。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质数只有两个约数。

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为)合数两个以上的约数

1只有1个约数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三的第3题。

2、你知道吗?

质因数课件【篇5】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概念,并能比较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比较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基本练习

1、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概念?

生:素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教师板书概念名称)

师:这些概念你们都理解了吗?谁能举例说说什么是素数?什么是合数?(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生甲:比如7是素数,因为7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比如30是合数,因为30除了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

生乙:............

2、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

91是素数。...........................................................()

除了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奇数不一定是素数。................................................()

素数一定是奇数。...................................................()

最小的合数是4。...................................................()

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

3、师: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质因数?什么是分解质因数?(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生甲:如15是合数,它可以写成两个素数5和3相乘的形式,5和3都叫做15的质因数。把15用5和3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既15=35,就叫做15分解质因数。.........

(如果学生基础较好,这一环节可以与第1环节合并)

4、练习。

(1)课本第45页第3题。

学生判断后反馈。注意第2、3、4小题要先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然后改正。

教学过程

备注

第2小题,1不是素数。

第3小题,4是合数,还可以再分解,应为84=2237

第4小题,书写格式错误。

(2)课本第43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校对。

51=317

98=277

105=357

111=337

143=1113

160=222225

允许学生直接口算出结果。可通过把160用短除法和口算法分别分解质因数,让学生体验短除法的优越性。要求学生说说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二、综合练习

1、课本第45页第1题。学生直接填写在书上,指名口答校对。

2、课本第46页第4题。学生填后说说约数和质因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课本第46页第5题。在作业本上完成后,反馈。

4、课本第46页第6题。

三、思考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学生有困难的,教师可提示:先把各数分解质因数,再把质因数平分,分两组。

14=2775=355

33=31139=313

35=57143=1113

30=235169=1313

得到下面两种分法:

第一种:75、14、169、33及35、30、143、39

第二种:75、14、143、39、及35、30、169、33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作业《作业本》

通过知识整理及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通过对思考题的探索,把分解质因数这一知识点深化。

课后反思:

设计上我主要考虑学生如何通过合作、谈论先自主学习这些概念。还要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如学习分解质因数时,出示这样的学习提纲:(1)为什么不把质数分解质因数?(2)分解质因数时用什么方法较好?(3)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要注意什么?

做数学课件(推荐12篇)


希望这份"做数学课件"能够对您的学习产生帮助。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我们的官方网站!

做数学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是针对小班年龄感知数量5的数学探索活动。对数量的感知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也使幼儿开始积累数学的感性经验首先遇到的问题之一,幼儿掌握数概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是从计数开始的。因此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并计数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活动的设计,我尝试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将数学与游戏进行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要求,我创设了一个充满童趣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探索。基于以上分析,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说出总数。

2、学习按照数量对应摆设物体,体验5以内的数序。

3、大胆思考与尝试,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点数5以内数量物的数学基础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质材料:火车头模型一个,火车厢3节,15张小椅子、3张桌子、3个杯子、2个袜子、1根棍子、5个手帕、2顶帽子、数字1-5的图片若干、音乐《火车开了》、糖果若干。

3、环境准备:布置一个数学城堡

重点:教师通过引导让幼儿尝试自己对物体的点数,生动、形象、直观的感知5以内的数量和数序。小班幼儿好动且注意不集中,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时常提醒,帮助幼儿逐步抽象出数概念。

难点:小班幼儿常常不能正确点数实物,教师通过各种感官和边出示实物边数的方法,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说教法

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坚持以游戏的轻松氛围和游戏方式来开展教学,如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开火车带孩子们去数学城堡,引导幼儿帮助数学老爷爷整理房间,开火车带孩子们离开等等。

2、情境教学法。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幼儿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感兴趣但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的特点,我选择了设计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设定一个"数字城堡"的环境,带领幼儿去探索数量的奥秘。

3、操作法。

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的操作材料,如花瓶和花、袜子、帽子、手帕等物品,通过将不同数量的花插进标有相同数量的标签的花瓶上,通过点数不同数量的袜子、帽子、手帕,幼儿能更好地动手感知数量的存在,从而更好地建立数量的概念。

说教学过程

1、开火车到数学城堡去玩

首先教师邀请幼儿坐火车前往数字城堡。然后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乘火车到数学城堡去玩,请小朋友数一数我们的小火车有几节车厢?请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车厢。这一环节的设计把对点数的要求融入到游戏的之中,幼儿很自然地练习了点数。

2、参观数学城堡

伴随着《火车开了》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来到了数学城堡。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请小朋友们下车,看一看城堡里有什么?。这是幼儿通过目测及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本环节的设计是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童话情境,以参观数学城堡的形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先让幼儿观察一下城堡中有哪些好玩的东西,而不是直接让幼儿点数物品,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中自主学习,为孩子们下一步的点数做好铺垫。

3、做客数学城堡

这个环节中,教师请幼儿观察出有几张桌子,并请幼儿根据每张桌子贴着的数量卡,搬椅子做好。等幼儿坐好后,教师再根据每张桌子幼儿坐的数量进行检查和调整。接着,教师以神秘的口吻说:"在这个城堡里,住着一位数字老爷爷,这位数字老爷爷知道小朋友来做客,可开心了。他说要跟我们小朋友玩数字游戏"。教师通过游戏引导幼儿根据花瓶上的标签的提醒,给花瓶插上数量5的小花。并帮助老爷爷整理帽子、椅子、拐杖、手帕,根据物品数量的多少摆放在不同标签的篮子里。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反复练习点数数字1-5。幼儿在说的时候教师把相应的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最后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数字老爷爷送出的5个小糖果作为奖励,而5个小糖果需要幼儿自己手口一致地取。

4、开火车带小朋友回幼儿园

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请小朋友乘火车回幼儿园,并提出乘车规则:要求小朋友们不要拥挤,排队上车,每节车厢只能乘坐5个小朋友。

本环节与开头部分首尾呼应,但目标不同,让幼儿从开始部分的点数落脚到最后的数物对应,有层次,有梯度。让孩子们对数字5进行了巩固练习。

做数学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好,咱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师:老师一只手拿着橡皮,一只手拿着硬币,你能一次就能猜出那只手拿着橡皮,那只手拿着硬币吗?(生:不能)。

师:现在给大家一个提示:老师右手拿的不是橡皮

师:现在你能猜出结果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回答。)

小结: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教师板书课题:数学广角----简单的推理

师:说到推理,可不得不提到一位高手,你们知道是谁吗?(名侦探柯南)。对了他就是我们的神秘嘉宾柯南,他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推理题,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柯南基础训练营,准备好了吗?出示课件。

师:比比谁反应快,并说出你是如何判断的。

师:同学们刚才思维真敏捷,一下子就说答案了,看来基础训练营的题对你们来说太简单了,老师要提高难度了,准备好了吗?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通过情景短剧,呈现问题。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柯南提高训练营。

课件出示例1.

2.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师:从题目中你能知道写什么?要我们解决的我们问题?“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这句话什么意思?

师:到底他们三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再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学生记录,集体展示

师巡视并收集学生方法,展示学生做法时由繁到简。

同学们的办法真不少,咱们先来一起看一看这几位同学的记录方法。

预设1:描述法

(投影)生1:小红拿语文书,小丽拿品德与生活书,小刚拿数学书。

让生说理由,师适时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等。

生:因为小红说她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就可以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剩下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书。而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就可以把数学书排除掉,只剩下品德与生活书,就是小丽拿的了。那么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

预设2:一一对应(列表法)

小红

小丽

小刚

语文

数学

品德与生活

(投影)生2:我是边思考边在人名下面写上他们拿的是什么书。

预设3:连线法

(投影)生3:我是这样做的。先将三个人的名字和三本书名写成两行,然后根据每一个条件进行连线:小红说她拿的是语文书,就直接把小红和语文书连上线;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和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连线了。又因为小丽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所以小丽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书了,再连上线;最后把小刚就和剩下的数学书连线。(教师配合学生的想法在黑板上原先的板书基础上进行连线。)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用的是什么方法呀?(连线法,师及时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板书)这个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

4.总结时求同引思

师:上面三种方法都是先确定谁?然后呢?最后剩下谁?

生:先确定小红拿语文书,再排除小丽拿数学书,最后剩下小刚拿数学书。

师:其实在推理过程中有一些小窍门,柯南还把他们编成了推理儿歌,想一起来读一读吗?比比谁的声音最响亮。

生齐读:我是一名小侦探,抓住线索认真想,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再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你认为哪两句最重要?生说师板书: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先排除。

学习了这些推理小窍门门后,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的推理过程给你的同桌再说说,好吗?

三、闯关练习,巩固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成功地将柯南提高训练营里完成训练,接下来柯南决定带你们一起到推理城堡里去闯关了!有信心吗?

1.第一关:猜一猜

小伟、小雨,小东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儿。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师:谁来说说你是推理的?你先确定谁的班级?为什么?

师:还想猜吗?看谁反应快,说说你的理由。

2.第二关:连一连

下面三位同学各拿着什么动物卡片?

师:先独立思考,在练习单上完成第2题,然后再和自己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推理的。

师:先确定什么?再确定什么?生回答,汇报自己的做法。

3.第三关:说一说

(课件出示三只小狗的图片)图中什么动物?他们身上挂的拿牌至师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是的,就是他们的重量)欢欢、乐乐和小小师三只可爱的小狗。乐乐比欢欢中,笑笑师最轻的。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练习单上完成第1题。然后在和自己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推理的。

师:谁来说说你的推理方法?

师: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你们可真厉害,一个个都是小侦探。

四、全课总结,

师:那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师: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难题,希望你也能够简单推理,先确定,再排除,使问题更简单,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板书设计:

简单的推理

语文 数学 品德与生活

小红 小刚 小丽

做数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组整理回顾本周学习内容,然后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5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不重不漏地找出角色搭配的组合数。

2、出示练习二十五第7题。

(1)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取法。

(2)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3)全班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1)同桌讨论,说一说可以通多少次话?

(2)生独立用线连一连。

(3)集体汇报交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然后集体交流。

2、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五第8题,然后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做数学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指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渗透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思想.

二,教学设想

本节属于概念教学课,力图体现概念形成的过程.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经历由数字到用字母表示数家的过程,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出相应关系式,学生探究式子的特点,从而引出单项式的概念.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章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整式是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引进的,本节内容由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引出,在实际问题中逐步归纳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和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准确指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及次数,内容衔接上循序浙进,让学生乐于接受.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及单项式次数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五,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架设学习探索平台,教师采用点拨,引导的方法,启发学生经历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的过程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进而完成知识内化,使书本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问题1: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xx年7月1日建成通车,是世界上海拨最高,路线最长的高原铁路.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条铁路上有关路程的问题: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问:

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能行使多少千米t小时呢

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则

它2小时行驶的路程:100*2=200(千米)

它3小时行驶的路程:100*3=300(千米)

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100*t=100t(千米)

点示:字母t表示时间,用含有字母t的式子100t表示路程.

注意: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如果出乘号,通常将号写作.或省略不写.

问题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填空.解答教科书第54面思考题.

(1)6a2,a3(2)2.5x(3)vt(4)-n

由此引和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单项式概念的探索.

①以上几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分析:6a2是6.a.a的乘积.

a3是a.a.a的乘积.

2.5x是2.5.x的乘积.

vt是v.t的乘积.

-n是-1.n的乘积.

归纳:都表示数与字母的积.

②引出单项式的概念:

教学活动

倾听

思考

分析

思考

师生互动

列式解答

倾听

理解

思考

归纳

倾听

理解概念

举例集体评议

学生活动

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课起着过渡作用.

由浅入深,对新知识的掌握起着循序渐进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表达.

及时强调让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更加完整.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归纳能力

加深对概念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为概念的引出

设计意图

表示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特别的,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如Z,a等.

③让学生举出单项式的例子.

2,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探索.

问题1:以上单项式有什么结构特点

总结: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

问题2:分别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和各字母的指数.

教师归纳: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交流练习:同桌之间一人举出单项式,另一人指出单项式的系数及次数(教师巡视指导,请各别学生展示交流成果.)

思考

总结

思考

倾听

理解

记忆

同桌交流

学习

展示成果

做好铺垫

理解概念,为下一步利用概念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在学生形成解题思维之后,手让学生完成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

3,例题教学

教科书55页例1

学生独立解决后互相交流,最后教师归纳并在黑板上加以规范.

三,练习巩固,熟练技能.

1,教科书第56页练习第1,2题.

2,下列各式:-x+3,6x,其中是单项式的是.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五,思考

独立完成

师生互动

独立完成

集全评议

六,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培养学生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总结,再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七,板书设计

2.1整式

一,青藏铁路问题(略)

二,单项式的概念

单项式系数及次数的概念.

三,例题讲解

八,点评

本教案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探索重在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发展,应用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感知多项式及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很发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较少.

做数学课件 篇5

依照课程标准,通过分析教材中教学情境设计和例习题安排的意图,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制订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的设计始终围绕这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

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创设了教学情境:关心老人,突出情感主线,并贯穿整个教学.并对教学

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补充和加工等,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所选择的例习题都体现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这两个方面的设计贯穿整堂课,把知识内容和情感体验自然连贯起来.

其次,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体现了让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几个合作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去接触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生生间的相互评价,关注学生对解题思路回顾能力的培养.

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中,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类比的方法,使得学生加深印象.在突破难点的设计上,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选题时,通过降低例题的难度,使学生迅速掌握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字母的方法,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可使求二元一次方程求解更简便.

做数学课件 篇6

1、实验主题:平面图形的密铺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最典型最常见的就是铺地板。其特点是使用的基本图形简单,构造的图案美观,随处可见。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吸引初中生的兴趣,具有说服力。所以本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铺地板”入手,研究其中蕴含的平面图形的密铺知识。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图形的密铺作出明确的要求: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图形的密铺,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图形的密铺设计。而平面图形的密铺知识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最典型最常见的就是铺地板。其特点是使用的基本图形简单,构造的图案美观,随处可见。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吸引初中生的兴趣,具有说服力。

所以本节课,从生活中的“铺地板”入手,研究其中蕴含的平面图形的密铺知识。试图通过研究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铺地板的条件,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密铺的含义,能够综合应用多边形内角和知识解决平面图形的密铺问题,力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此外,由用一种正多边形铺地板可以延伸到对用两种正多边形进行铺地板,用三种正多边形进行铺地板的思考和研究,也可以拓展到对用任意三角形和任意四边形进行铺地板的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

2、实验目的“课题学习”作为初中数学四大领域之一,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开展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在初中阶段,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获得初步的研究经验,发展一定的研究能力。

七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好奇心、表现欲和认知能力都处在上升的阶段。这一时期,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至关重要,也是预防厌学情绪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如《平面图形的密铺》这样的`课题学习来保护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使学生开阔眼界、拓展知识、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3、实验准备

3.1教师集体备课,确定课题学习方案。

课题学习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次对新的教学方式的挑战。怎样开展初中数学课题学习课程,怎样根据生活实际和教材确定合适的课题,怎样把握课堂探究的重点,怎样把握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怎样挖掘平面图形的密铺的内涵。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在开展课题学习之前,备课组的老师们通过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理论,上网查找资料,研讨,对课题学习及平面图形的密铺有了更深的认识,共同制定出本节课题学习的方案。

3.2操作材料准备,探究活动报告、多媒体课件制作。

操作活动中需要用到边长为5cm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边形若干个。如果让学生制作会遇到工作量大、耗时长、误差大、不可重复使用等问题,增加学生负担,影响拼接效果。经集体备课决定由学校统一制作,作为校本教具使用。既为学生减轻了负担,又保证了操作活动中拼接图形的效果。

多媒体课件和探究活动报告由教师制作。

3.3成立课题学习小组,明确课题学习任务。

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8人。其中数学思维好中差搭配,男女搭配,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搭配。选定组长,由组长组织本小组开展实验操作、自主探究活动。

3.4搜集用地板砖铺成的地板图片。

由小组长组织本小组的同学尽可能多地收集生活中的地板图案。

4、实验的内容与步骤

4.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2分钟)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地板图案,并提出问题:你见过的地板砖都有哪些形状?看到这些形状你有没有产生过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观察图形,思考作答。

引出今天研究的课题:铺地板中的数学。

4.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15分钟)

4.2.1让学生观察教师所给材料的特点:

①都是正多边形

②边长相同

③边数相同或不同

④边数不同的正多边形每一个内角的度数不同

⑤边数相同的多边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原始材料的数学特征,为下面探究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铺地板的条件做准备。

4.2.2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拼接,思考讨论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铺地板需要满足的条件。

4.2.3填写探究报告。制度大全,为您编辑,与引用请。

注:对于探究能力较强探究速度较快的小组,可以建议他们利用剩余的时间继续探究用多种正多边形铺地板的条件。

4.3交流互动,探讨课题。(10分钟)

每组选一个代表,说明本组的探究过程,展示探究成果。其组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或提出自己的疑问。最终得出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铺地板的条件。

4.4提出问题,深化课题。(10分钟)

将“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铺地板”的问题研究清楚后,鼓励学生继续思考,提出对继续探究有价值的问题:如通过改变正多边形的种数可继续研究用两种、三种、甚者用n种正多边形进行铺地板的情形,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挖掘研究的深度。通过改变多边形的形状可继续研究用任意的三角形、任意的四边形进行铺地板的情形,拓宽研究的广度。

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快速分类。有的可以当堂解决,有的可以放到课后继续探究。

4.5归纳提炼,小结课题(3分钟)

充分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体会,教师做简练的评价,顺势给出平面图形的密铺的概念,并为课后撰写数学小论文提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题目。

如:

①对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平面图形的密铺的研究。

②对用两种正多边形进行平面图形的密铺的研究。

③对用多种正多边形进行平面图形的密铺的研究。

④对用任意多边形进行平面图形的密铺的研究。

5、课后结题阶段

5.1将课堂探究的成果进一步整理,对自己有兴趣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

5.2上网查找撰写论文的一般形式和方法。

5.3根据探究结果撰写数学小论文。

6、课题学习成果:

关于图形的密铺知识的数学小论文

7、设计说明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希望能够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做数学课件 篇7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2页《数学乐园》,进行适当修改.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7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7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听喇叭声来判断到第几站了.

二,数数

在两排队伍中,排在哪儿买票比较快

除了在排队的时候,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上数数的本领

三,计算

接下来,我们要开着小火车进入乐园,我们班有几个小组(7个),现在,一个小组就是一辆小火车,做好一题往后传,最后一个小朋友写好后,马上举手,比比谁的火车开得又对又快.

反馈:哪组做得又对又快,请组长批改.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看图列算式说意义

1,下了火车,我们就进入了数学乐园,过几天乐园有活动,还有两个伙伴马上就要到了.他们要准备几份午饭 5+2=7

2,还有两个小伙伴正在赶路呢,这时,他们应该选择哪条路可以快一点的到达排练的地点.

请从抽屉中拿出那张小纸片,帮他们选一选.

3,鸟妈妈遇到麻烦了,她生了6个宝宝,现在少了几个 (2只)

6-4=2(只)

4,猩猩今天特别高兴,以前妈妈早上给他3只桃子,晚上给他4只桃子,但他很贪吃,天天缠着妈妈要求多给他一点,妈妈想了想,对他说:"从今天开始,我早上给你4只桃子,晚上给你3只."猩猩于是就很开心了,他的愿望真的实现了吗

3+4=7

4+3=7

五,练习

1,买杯子问题

2,一块蛋糕,只切3刀,最多能切几块

六,总结

在数学乐园里,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做数学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并会比较面积的大小。

实践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来比较面积大小。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团队间的互助精神。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今年是大家熟悉的奥运年,你们认识这是什么?

师:对,这是奥运火炬图。咱们来个涂色比赛,左边的同学涂大的那张,右边的同学涂小的那张,看谁获胜。

结果是涂小的同学先涂完,涂大的落后。教师宣布获胜。

生有争论:不公平,左边的比较大,右边的比较小比赛不公平

评析:童老师创设了奥运火炬图涂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渗透了为伟大祖国骄傲的思想教育。有机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连接起来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看,这说明图形是有大小的。(板书:图形大小)看看这些图形是有大小的,这些呢?(课件)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发现什么样的图形才会有大小呢?(补充完整板书:封闭)

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也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内容之一(板书:的就是它们的面积课题面积)

评析:学生对于图形是比较熟悉的,三年级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也了解了“封闭”的含义,在讲授面积时,再一次将封闭图形作为重点,对图形面积的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二、动手体验,感知面积

1、请同学们摸一摸你喜欢的物体,可以是课桌,数学书,也可以是文具盒等,喜欢什么就摸什么。一会请你谈谈你的体会感受。注意安全

2、学生汇报摸了哪些物体,有什么样的感受?(不同的物体表面不同,有曲的,也有平的。大小也不同)

3、引导学生得出面积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收所摸到的是物体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物体的表面也是有的大有的小

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也做它们的面积,现在你能说说到底什么是面积吗?和同桌先来试着说一说。生汇报,板书完整:物体的表面或

4、请学生举例:你能说说你周边物体的面积吗?(学生举例)

如: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奖励奥运志愿者标志红色)

5、你能比较一下黑板面与课桌面谁的面积大么?课桌面和椅子面呢?(奖励黄色标志)

评析:动手体验,感知面积是后续学习面积单位的基础。因此童老师设计了摸、感、比等操作环节,这样对加深面积概念的理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适当奖励奥运志愿者标志,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知理融情。

三、实际操作,探究面积单位

1、引出面积单位

A观察法(相差大的):

师:都有谁拿到红色奥运志愿者标志啦?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同学们,这两张纸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你是怎么知道的?(大红和小红)

生:看出来的,左边的那张面积大。

B重叠法

师:那这2枚标志呢?(大红和接近大红面积的黄)

生:把两张重叠在一起比一比,多出来的一张面积就大。

C感知面积单位

同学们太聪明啦,现在我要奖励全班2枚奥运智慧奖章

教师出示课件:2个无法用A、B方法比出面积大小的长方形

师:你们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呢?看材料袋,里面也有这样的2枚智慧奖章,利用学具和同桌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4人学习小组进行)

剪透明纸圆正方形(有大有小)长方形三角形

评析:由简单的观察法、重叠法来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过渡到2个不能直接比较出面积大小的长方形。凸显出童老师在教学设计上采用的由易至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2、认识面积单位

比较大小要用大小相同的小方格度量要有一个标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面积单位。

a、教学平方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手里拿的黄色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用格尺量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对,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

想一想,你在哪里还看到过哪些东西的面积与1平方厘米差不多大?(学生举例:小钮扣,大的药片,大拇指甲面……)

出示课件习题谁的面积大?

b、教学平方分米

师:请同学们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出课桌面的面积。学生测量师:感觉如何?

有困难,那就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大一点的正方形,猜猜它的边长会是多少呢?量一量它的边长(1分米)对,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板书1平方分米),谁来仿照1平方厘米来完整地说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

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课桌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记住1平方分米,记住它有多大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好,请你用手工纸折出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看谁折的既快又准。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1平方分米?(手掌、衣服的口袋、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

c、教学1平方米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是出色,对于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都有了了解,我要奖励你1枚大奖章啦,看看,猜猜它的面积会是多大呢?那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会是1平方米呢?请你试着比划一下,再闭上眼想一想有多大。

仔细观察,对于这个单位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合作制造1平方米。

铺在地上,让学生站上去看一看能站下多少人?

评析:面积单位的探究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是理解面积单位的有效措施。童老师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重视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实验,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四、巩固发展(奥运项目)

1、(110米栏)填写合适的单位:

1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黑板长4

1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4小明身高128

1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4小化腰围6

2、(乒乓球)抢答题

测量操场地面的大小用单位比较合适

测量书桌的高用单位比较合适

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用单位比较合适

做数学课件 篇9

教学任务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向学生渗透有关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当然在“摆数”、“握手”等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也促进知识的互补和互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

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不遗漏地排列。再如组合题中用钱买物品等,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

三只小动物的头像、两顶小雨伞图片、上锁的大门图片、纸条、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小鸭、小鸡)小刺猬、小鸭和小鸡三个好朋友今天准备到企鹅博士家去做客呢,可是刚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来,它们三个只有小鸭和小鸡带了伞,小刺猬没带伞,怎么办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①小鸡和小刺猬拼一把伞,小鸭自己打一把伞。②小鸭和小刺猬拼一把伞,小鸡自己打一把伞。③小鸭和小鸡拼一把伞,小刺猬自己打一把伞。)

▲当学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相应的动物头像帖在伞的下面。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的确,三只小动物都和你们一样试了上面这三种方法,可最后它们却选择了第③种方法,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呀,当它们开始用前面两种方法时,可没走几步,小刺猬身上的刺就把小鸭和小鸡给刺疼了,所以只能选择第③种方法。

(教学设计意图:不拘泥于教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又渗透了简单组合及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方法的数学思想,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用开密码锁的方法进行数的排列活动

师:三只小动物到了企鹅博士家,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边说边在黑板上贴出图片)咦,锁上还有一张纸条呢,让我看看纸条上写着什么呢?(教师读纸条上写的内容: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3摆出所有的两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个。──企鹅博士留。)

师:三只小动物都犯傻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能不能给他们帮帮忙?

(生略)

师:那么我们就先每人拿出数字卡片,自己摆一摆,边摆边记,完成后,再小组内交流汇总,组长把整个小组摆出的数全写出来,当然重复的数字不用再写,然后全组同学一起把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找到密码。

▲ 学生先自己摆、记,然后小组汇总、排列、交流,教师进行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教学设计意图:以帮小动物开密码锁的方法来进行数的排列教学,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摆数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适当增加了难度,让这个密码出现在所有的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第上不封顶”的设计意图。)

师:你们找到密码了吗?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呢?

▲请几个小组的学生汇报找密码的过程。(略)

师:那么刚才你们摆两位数时,你摆出了几个呢?请用手势表示一下。

▲学生举手后,问没摆全的学生是怎么摆的,问全摆出的学生又是怎么摆的,学生出现的情况可能有:有把32等。对这些摆法可让学生去比较一下,得出第一种方法有序地去摆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让刚才不是用第一种方法去摆的学生按这种方法再重新摆一摆,感觉一下是不是比刚才方便多了。

师:同学们都摆得很好,都动了脑筋,要想摆得快又不漏掉,我们应该选择一定的顺序去摆。

(教学设计意图:既然是数学活动课就该让学生充分地摆,充分地说,以“摆”来帮助思,以“说”来表达思,在“摆”中发现问题,在“说”中交流问题,解决问题。)

(三)模拟小动物之间的握手来解决组合问题。

师:通过大家的帮忙,企鹅博士家的密码锁被打开了,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它们激动地互相握起手来,小刺猬边握手边在想:“我们三个互相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呢?”(教师边说边在小刺猬的头上打个问号。)

▲ 学生猜好后,教师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三人模拟小动物握手,一人数握手的次数,找出答案。最后通过模拟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师: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学生,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交流后得出:两个数字可以交换组成2个两位数,而两个人握手不能交换只能算一次。)

(教学设计意图:模拟小动物握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后通过比较,找出区别,在区别中强化知识,此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四)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使知识得到巩固。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今天,我们不仅帮3只小动物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还学到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师:那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份兴奋的心情,来做几道题吧!

1.(出示实物投影)第101页第1题,问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练习设计意图:通过“搭配衣服”这个练习,不但使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

2.(出示实物投影)一张5元,4张2元的纸币及3个1元的硬币,还有一辆标价为8元的跑车。

(1)买1辆玩具跑车够吗?买2辆够吗?

(2)如果买1辆,可以怎样付钱?

(练习设计意图:这个练习,把书中的“做一做”中的买“多角度综合地考虑和解决问题。)

3.打靶游戏。

规则:每一列必须从下往上打,但打哪一列可任意选择。

(1)像图1这样的靶,打的顺序一共有多少种?

举例:①→③→④→②

(2)像图2这样的靶,打的顺序一共有多少种?

(练习设计意图:这个练习如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个设计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运用,让优生能“吃得饱”。同时,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所回味,起到课后延伸与发展的作用。)

(五)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为什么?

做数学课件 篇10

【课例名称】: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1课时)

【执教教师】

【指导教师】

【课型】

新授

【学段(年级)】

小学四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113例2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例2以家里来客人要沏茶的实际素材为背景,提出“怎样安排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问题,继续讨论如何用优化的思想选择合理、快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分小组来设计方案,要让学生首先思考并讨论清楚: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看看每一种方案中,沏茶的顺序对不对,所需的时间各是多少,从中选出最佳的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沏茶工序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引出话题。

1、师生谈话。你在家里帮父母做家务吗?你会做什么呢?你能用“一边(干什么)一边(干什么)”的句式来说一句话吗?。

2、刚才造句中说的几件事都是可以同时做的,不仅在文字里有这样的表述,在数学领域也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数学广角(出示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设计意图:简单而平实的导入把课堂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要学的,正是我们生活中要用到的,这样的学有所用,才会使学生更有积极性。与此同时,这样的设计又是语文和数学学科的整合,“一边……一边……”正说明可以同时做不同的事,这两件事之间即有内部联系又有不同的方式,而这其间的合理安排,正是这节课里要学习的统筹方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方法。(学习例2)

1、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出示例2画面)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想一想: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出示各项工序图片)谁能说给大家听?

师:小明要做这么多事,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后提问)小明先烧水行吗?看来,合理安排时,要考虑好各项事情的先后顺序。(板书:先后顺序)

师:那什么事情可以同时做呢?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

师:同学们都挺善于开动脑筋的。那小明要怎样安排这些事情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帮小明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的方案。现在,请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摆,然后算一算,你们设计的方案需要多长时间?(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师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安排的?(请学生上台摆工序图片,师引导学生叙述设计的过程:你们先干什么?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师;还有谁有更快的方法?(请另一组学生上台摆工序图片)

①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11分钟)

洗茶杯

找茶叶

②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14分钟)

③洗水壶→接水→烧水→找茶叶→沏茶(12分钟)

洗茶杯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师:比较上面的方案,你认为哪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为什么?

生:第一种,因为用的时间少。

师:在哪节省了时间?

生:烧水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同时做了3件事,所以更节省时间。

师:说得真好!看来,合理安排时,不仅要考虑哪些事应该先做,而且还要考虑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安排同时进行,这样就能节省时间。(板书:同时进行)那么,像这种能让客人最快喝上茶的方案,我们把它称为“最优方案”。我们来看看电脑老师为我们呈现的这种最优方案的流程图。(出示流程图)

5、小结:上面①③这两种方案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的。③的方法是同时做了两件事,而①的方法是同时做了三件事,所以最节省时间。看来,我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就越短。在生活中,不仅仅是沏茶,还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同样的理念去解决。请和老师一起去看看一些生活小问题吧。

[设计意图:本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的原则,我首先创设了生活中熟知的情境----为客人沏茶,这样浓郁的生活气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先想一想,自己沏茶的时候需要做什么事,再看小明需要做哪些事,这样设计能巧妙地拉近学生和小明之间的距离,使问题层层递进,使教学过程衔接自然。通过观察知道,小明做的事很多,请同学们帮助小明想一想,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才让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摆一摆,算一算,这样就为设计出最优化的方案提供了素材,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体现了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最后通过学生的汇报,共同总结出最优化方案。让学生真正地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设计出了合理安排时间的最优化方案。]

三、实践应用(我是小小设计家)

1、师:小红也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她呀?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吃药画面)

师:你能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吃药的过程包括几件事?分别需要多长的时间?小红又遇到了什么难题呢?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应怎样安排事情,才能让小红吃完药后能尽快休息?(学生汇报,老师出示最佳流程图)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还要服务于生活。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又设计了“我是设计小行家”的生活小问题。让学生能运用新掌握的设计理念来设计最优化的方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师:通过刚才的设计,我们对设计优化方案、合理安排事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对于他们的安排,请你说说看法。(出示课件:(1)、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强强在乘车时认真看书。(2)、为了节省时间,红红边吃饭边看电视动画片《蜘蛛侠》。)

(生:乘车看书时,车子在行驶中会使车内的光线忽明忽暗,车子在行驶中摇晃,会使眼睛与书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会影响视力,损害眼睛健康;看电视,是大脑在进行活动,大脑活动需要有大量的血液供应,而人在吃饭时,也需要有大量的血液和消化液帮助胃肠消化食物,两者相互争着血液的供应,结果两者都得不到充分的血液。因此,既妨碍了食物消化,影响了健康,也看不好电视。所以说这样的安排都是不科学的。)

师小结:通过分析上面的事情,我们明白了,合理安排事情,不但要考虑节省时间,还要考虑人身的健康和安全,更要讲究科学。

[设计意图:对合理安排事情有了初步认识后,再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提升。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科学并合理安排事情的真谛。]

3、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需要合理安排的事情,聪明的人总是把事情进行最优的安排来提高效率。请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的?(生说)

[设计意图:请学生们说一说生活中例子,让同学们再一次的感悟生活与数学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1、师:今天我们不仅帮助小明和小红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收获。谁能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呢?

2、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合理安排事情,在生活中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有这样的一句话:(课件出示)“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设计意图:在设计“课堂总结”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畅谈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再一次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后再用名人名言结束了本节课,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铬印,给学生以启迪。]

五、课后作业:设计一张时间表,合理地安排星期天的学习和生活时间。

六、板书设计:

合理安排时间

①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11分钟)

洗茶杯

找茶叶

②洗水壶→接水→烧水→找茶叶→沏茶(12分钟)

洗茶杯

③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14分钟)

做数学课件 篇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比较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初步感悟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感悟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

每人4、5、6数字卡片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非常高兴来到神灵寺小学和大家共同上一节课。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于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的李老师,大家猜猜看我的年龄,学生自由说。

师:我的年龄是用数字3和4组成的两位数,我有可能是多少岁?(34岁或43岁)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感知排列:

我在机场小学带的二年级的两个班,这两个班的人数恰好一样多,人数是由4、5、6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数字不能一样,想想一共有多少种可能性?

1)引导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一摆,摆出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摆一个写一个)

2)教师巡视,收集信息。

3)展示反馈:

预设:

方法一:无序的。

方法二:先写出4在十位上的有45、46;再写出5在十位上的有54、56;再写出6在十位上的有64、65。

方法三:交换数字的位置,用数字4、5能写出45、54;用数字4、6能写出46、64;用数字5、6能写出56、65。

4)引导学生评价每一种方法。

师: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同学们,现在自己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把方法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2、感知组合:

1)师:我们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学校,因为学校开展了丰富的社团活动,有足球、合唱、美术,如果每人参加其中的两项,一共能搭配出多少种组合?

2)引导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写出搭配结果。

3)师:有几种搭配方案?生答(预设:6种、3种等)

4)师生共同演示分析,得出正确结果:3种。(足球+合唱跟合唱+美术属于一种)

5)小结:我们在解决这样的搭配问题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梳理知识,总结归纳】

3、感知排列和组合的不同:

1)师: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字可以摆出6个不同的数,3个社团搭配不同的组合却只有3种,同样是3个元素,为什么搭配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2)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摆数与顺序有关,搭配社团活动与顺序无关,交换位置没有意义。

【设计意图】借助排列数的活动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画一画、写一写、议一议、比一比等活动的过程,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同时在方法的交流中体会到排列数和组合数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巩固练习升华体验

1、握手问题:

1)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老师很想跟你们握一下手。(教师不自主的一边走一边伸手和同学握手)。刚才老师和几个同学握了手(3个):如果我们四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2)师:小组为单位,看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四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学生活动)然后把结果记录下来。

3)师生共评、总结。

2、照相问题:

1)师:上完课之后,我要跟何校长、你们的班主任合影留念,我们三个人之间能照几张不同的三人照呢?

生思考

2)师:所谓不同是什么不同?

生:站的位置不同。

3)师引导学生画图排列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不同类型的搭配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排列和组合问题的解决策略和方法,感受有序思考问题的价值,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课小结,感悟内化

谁能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

做数学课件 篇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

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

(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目标:

(善于思考的能力。

(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且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

学法指导:

分析、讨论、交流、操作。

2.大胆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切换笔、可以活动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铁、双面胶、5朵红花和5个五角星。一张大白纸。

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彩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激情导入,引出例题

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

师:看完这段精彩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你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荔东小学的同学们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常有爱心。请看大屏幕:这是我校三一班其中一个小组同学向灾区“献爱心”的情况。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表格,你从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奉献爱心、从小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教育。

三一班某小组同学“献爱心”的情况:

生1:我发现在这次“献爱心”活动中,有捐款的,还有捐物的。

生2:我发现捐款的有5人,捐物的有6人。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捐款的比捐物的少几人?

生2:捐物的比捐款的多几人?

生3:捐款的和捐物的一共多少人?

2.设问质疑,引发冲突

师:参加捐款捐物的一共有多少人?如何解答?

生:9人。

师: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

生:里面的同学重复了。

师:哪里重复了?(李彤和任一,课件闪动。)

看来这张表格不能让我们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多少人?那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在不改变题意的前提下,将表格中的名字作以调整,让人们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多少人?为此,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可以随意活动姓名的表格。请看黑板:(揭示黑板上的活动表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去调整表格?

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方案一:

师:你觉得你们组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把重复的两个同学摆在前面,能引人注意。

师:谁都赞同他们的摆法?请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个积极探索的小组。你们组的摆法的确不错,可老师还是觉得,有时还会将总人数看成11人,哪一组还有更好的摆法?

(课堂生成: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这个方案,可以启发:当我们读书的时候,眼睛从左往右看。那么,想引起人们的注意,应该把既捐款又捐物的人名移到左边。)方案二:

师:哇!你们的摆法很独特,说说你们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因为有两个李彤和任一,我们取下来一个李彤和任一,将剩下的李彤和任一放在中间,既表示捐款的人,又表示捐物的人,这样,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9人。

师:你们组的摆法真的很有创意,他们组的摆法你满意吗?(生生评价)授予你们小组为“勇于创新小组”。同学们,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积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课堂生成: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这个方案,可以启发:当你和爸爸、妈妈上街的时候,你既想牵爸爸的手,又想牵妈妈的手,你应该走到什么位置?那么,同样的道理,李彤和任一这两个同学既捐了款又捐了物,他们应该放到什么位置?)

2.圈一圈。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调整后的表格,捐款的都有哪些人?捐物的都有哪些人?你能分别把它们圈出来吗?

设计意图:(不同颜色的粉笔圈出来更明显)为韦恩图的形成奠定基础。

3.探究韦恩图

师: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更直观,请看大屏幕:

(1)取消表格。

表示捐款和捐物的人名单我们已经用线圈起来了,底下的表格已经没有用了,可以将它取消。

(2)捐款的移到左边,捐物的移到右边。

设计意图:感受韦恩图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4)介绍韦恩图。

师:在很久以前,就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韦恩图。(出现韦恩图三个字)你们知道为什么把它称作韦恩图吗?因为这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韦恩在

设计意图:介绍课外知识,拓宽知识视野。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将一幅不能很清楚的看到“捐款和捐物一共有多少人?”的表格,经过旋转演变后,转化成这副既科学合理又形象直观的韦恩图,你们真的很了不起!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大屏幕,回答老师的提问。

4.列式计算。

(1)课件分别出示韦恩图的五个部分,学生分别说出每部分所表示的含义,课件一一呈现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看懂韦恩图了,也真正领悟到了每部分所表示的含义,并且,从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你能计算出捐款和捐物的一共有多少人吗?请同学们独立解答。

(2)计算板演。

方法一:

讨论:为什么要减

方法二:3+2+4=9(口答) 方法三:5+4=9(口答) 方法四:3+6=9(口答)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思维,体现方法多样化。

三、实践应用,巩固内化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许多知识和本领,其实,利用韦恩图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们来看看:

2.把下面的动物填在合适的位置。

3.看图填空。

4.思维训练

三年级有10名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6人。

(1)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2)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几人?

(3)只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有梯度的练习题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举一反三抢答题强调重点,内化知识;思维训练题求重叠部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质疑,自我提高

1.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并质疑

师:同学们,你们课堂上,善于观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敢于创新。表现得非常出色!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学到了很多关于集合的知识,下面,有请获得红花和红星奖励的小朋友上台。红花站左边、红星站右边。

引发冲突:两种都有的学生应该站哪?(中间)请观察这一排同学,回答问题:

1.获得红花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2.获得红星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3.既获得红花奖励又获得红星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4.只获得红花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5.只获得红星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6.获得红花奖励和红星奖励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内化集合知识;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渗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思想教育。

五、作业布置,知识升华

我是小小设计师。(课后作业)

请以讲台前获得红花奖励和红星奖励的学生人数为题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集合图。大胆尝试吧!只要我们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成风破浪、历练出一身好本领,一定会设计并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以讲台前获得红花奖励和红星奖励的学生人数为题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设计出集合图。充分地利用韦恩图,让他们明白韦恩图在平时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板书设计,凸显重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广角——集合

捐款

方法一:5+6-2=9(人)

方法二:3+2+4=9(人)

方法三:5+4=9(人)

方法四:3+6=9(人)

答:捐款和捐物的一共有9人。

找相邻数课件11篇


你不可错过这篇丰富的“找相邻数课件”它会让你受益匪浅。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与学生沟通的艺术和掌握。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您带来想要的答案!

找相邻数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能找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初步感知相邻两数之间多1或少1的数量关系

3、乐意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点卡

活动过程:

1、数字接龙游戏导入

师:我说1

幼:我说2

师:我说3

幼:我说4 ……

2、跳跳虎搬新家

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几个新朋友,大家猜一猜是谁呢?(跳跳虎)

幼:幼儿自由回答

3、出示PPT

师:大家看一看森林社区都住了哪些小动物呢?(青蛙、猴子、公鸡、大象)

青蛙的门牌号比跳跳虎少1,青蛙住几号楼?

大象的门牌号比跳跳虎多1,大象住几号楼?

师:现在跳跳虎的邻居们说想住进森林社区,需要闯关,你们能帮帮跳跳虎吗?

师播放PPT

4、闯关第3关——相邻数(数字找邻居)

师:刚才大家连闯两关真厉害,现在这些数字需要你们的帮助(出示1、2、3、4、5)

数字2的邻居是谁和谁?

幼:1、3

(因为1在2的前面,比2多1,3在2的后面,比2多1)

师小结:一个数与它前后邻居的关系,是相邻数关系,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所以2的相邻数是1和3。

5、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2找到了那两个相邻数?为什么1是2的相邻数,3是2的相邻数呢?

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点卡游戏

请找出比2多1的点卡

请找出比2少1的点卡

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6、活动评价

幼儿说一说每个数字的相邻数,并说出数与数之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找相邻数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体会20以内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2、知道任何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乐意与同伴合作。

3、喜爱参加相邻数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数棒、挂图

2、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数棒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教师幼儿相互问候。 走线,进行线上游戏:找邻居。每个幼儿一张数字卡片,边念儿歌边走线。教师出示任意一张卡片,手拿相同卡片的幼儿就站在中间念儿歌,当念到“我的邻居在哪里”时,拿着相邻两数数字卡片的幼儿念“你的邻居在这里”并走到中间,三个相邻数好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 2、集体活动。

①复习1~20的序数。 接龙游戏:1名幼儿任意说一个数,后面的幼儿依次往下数,一直数到20。

②感知“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 出示“宿舍楼”挂图,请幼儿将数字宝宝1~20按顺序住进20间宿舍。设情境:数字宝宝2没有牙膏,想找邻居借。请小朋友观察并想想:谁离它最近,谁是它的邻居?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可能出现两种找法。 第一种:找它前面一间房(1号宿舍)的邻居借。 第二种:找它后面一间房(3号宿舍)的邻居借。 小结: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如数字1和3都是2的相邻数。

③体会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操作学具“数棒”,请幼儿将数棒按顺序摆放,在每根数棒旁摆上相应的数字卡片,教师问幼儿:你发现了数棒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引导幼儿发现:数棒越来越长,每根数棒比它前面的数棒多一节,比它后面的数棒少一节。 师幼共同小结:1~20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每个数总比它前面的一个数多1,比它后面的一个数少1,所以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游戏活动。 游戏“抱一抱”。分发给幼儿每人一张1~20的数字卡,教师任意出示2~19的数字卡一张,请拿有这个数相邻数的幼儿与老师抱一抱。游戏反复进行。

4、分组活动。 第一组:操作数字卡片和数棒。幼儿在相应的数字卡片下摆放相应的数棒,感知体验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第二组:完成操作册第33页的活动。 第三组:玩相邻数接龙游戏。一名幼儿出数字卡片,其余幼儿接龙。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找相邻数课件 篇3

说分析:

我班经过了托、小、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习相邻数的过程中,我们将以帮助小动物找房间为导线,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

说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蘑菇房》故事讲述,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

(2)协助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定义。将故事平稳的过渡到黑板上,1号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2号数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通过抛出问题,以给相邻数找秘密,激发了幼儿的探索5以内相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给幼儿提供桔子,饼干,玩具等物品若干,引导幼儿分别对应数摆出相应数量的物品(1-5),逐步探索每个数的相邻数与该数有什么变化,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过程中,首先以“动物搬家”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邻居关系”、复习数的排列、数与数的关系,为幼儿后面理解“相邻数”的概念,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学习2的相邻数是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邻数,及相邻数的关系,从而为探索3、4、5的相邻数作铺垫。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找相邻数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观看课件,学习4的相邻数,培养幼儿对相邻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思维推理能力。

3、学习4的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重难点分析:

1、重点:由3比4少1,5比4多1的关系,推出4的相邻数就是3和5。

2、难点:用语言清楚地表述比较出的结果。

活动方式:

集体和个人

活动准备:

知识:学习了3的相邻数,初步了解了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

物质:教具:课件:幻灯片两张,数字胸饰若干

学具:每人3朵蓝花、4朵黄花、5朵红花。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请幼儿观看表演的语气,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表演内容是:一位小朋友扮演数字"4",哭着来到小朋友面前,请小朋友帮助找朋友。

二、展开:

1、教师引导幼儿做游戏"开花",观察比较感知3、4、5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比较3、4之间的关系。

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花园里掀开了3朵蓝花,过了今天,又开了4朵黄花,请小朋友给他们找出数字朋友。

问:"蓝花和黄花谁多谁少?蓝花比黄花少几朵?3比4少几?"通过游戏,你知道了4的一个好朋友是几?(因为3比4少1,4的一个好朋友是3)

(2)以同样方法,引导幼儿操作比较4、5之间的关系。

花园里又开了5朵红花,请你给它找出数字朋友吧!引导幼儿比较,得出答案,5比4多1,4的另一个好朋友是5。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做了一件好事,给数字4找到了好朋友,它们是3和5,也就是说,4的好朋友是3和5。

2、教师播放课件,验证幼儿的操作结果。

(1)第一张幻灯片,屏幕上出现3多蓝花、4朵黄花和数字3和4,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得出3比4少1,4的好朋友是3。

继续播放:屏幕上出开出5朵红花和数字5,引导比较,得出结论。5比4多1,4的好朋友是。

(2)第二张幻灯片出现,数字3、4、5,把数字"4"请上台来,问:"数字4你找到朋友了吗?是几和几?"幼儿一起说出结论:4的好朋友是3和5。

3、游戏:"找朋友"进行巩固

玩法:每个幼儿带一个数字(3、4、5)的胸饰,戴数字4的幼儿做找朋友的人,听着找朋友的音乐边拍手边找朋友,音乐停,每人找两个朋友,一个是数字3,一个是数字5。找对了共同庆贺。游戏可反复进行。

活动反思:

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现有的水平,借助事例引导幼儿进行主动探索,让幼儿轻松的在事例中自然将问题解决。

以“找朋友”游戏巩固学习相邻数,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不足之处,因为自己的示范的语言不够简练,太复杂,促使幼儿不能及时消化运用,以后我首先要有思考,运用最简单的方式,适合幼儿理解表述的方式进行示范,这样才能给予幼儿清晰的要求,有效的学习。

找相邻数课件 篇5

在学习相邻数时,笔者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与他们生活接近的数学活动和动画形象,把游戏贯穿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和操作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好朋友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的学习、体验、理解。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来巩固和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

一、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让幼儿知道2、3、4的相邻数是1和3、2和4、3和5。

2.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的简单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发展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活动重点: 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知道2的相邻数是1和3,3的相邻数是2和4,4的相邻数是3和5。

三、活动难点: 5以内相邻数多1少1的关系。

四、活动准备: 1.数字卡(1-5),卡纸做的5间房子(房顶装饰相应的点子),6张卡片(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暖羊羊、慢羊羊)1-5数字胸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2.相邻数动画。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学具(喜羊羊圆纸片)、点子卡或数字卡(有1-5任意点数的卡片或1-5数字的卡片)。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小朋友最近看了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你们喜欢里边的羊羊吗?今天我请来了羊村村长慢羊羊,我们来欢迎他。村长告诉我一个秘密,它来帮助小朋友学习新本领,(出示慢羊羊卡片),慢羊羊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爱动手,爱动脑筋,它要和我们来比一比,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喜羊羊圆片)来摆一摆,和慢羊羊比一比,看谁先发现数字的规律?

⊙⊙⊙⊙⊙⊙

⊙⊙⊙⊙⊙⊙⊙⊙⊙

⊙⊙⊙⊙⊙⊙⊙⊙⊙⊙⊙⊙

2.个别小朋友回答,老师小结。

中间的小圆片比它前面的小圆片多一个,中间的小圆片比它后面的小圆片少一个。2比1多1,2比3少1,3比2多1,3比4少1,4比3多1,4比5少1。

(以慢羊羊夸奖小朋友爱动脑筋,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让幼儿通过摆自己的小圆片,发现相邻数多1和少1的关系)。

(二)创设情景,理解相邻数的简单关系

1.村长还告诉我说,羊村里新修了许多的新房子,今天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暖羊羊都要搬进新家,可是新房子还没有门牌号,我想请小朋友来帮它们挂上门牌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羊村的新房子房顶装饰有什么特点?(点子数为1点、2点、3点、4点、5点),我们在对应的点子数下面挂上相应的数字门牌号。(请个别幼儿挂门牌号)

2.村长说:“我来考考你们,数字宝宝有邻居或者是朋友吗”?数字宝宝2说:“我是数字宝宝2,我有一个小邻居数字宝宝1和一个大邻居数字宝宝3,我们是相邻的数字,我给它起个名字叫相邻数”。数字宝宝1的邻居有1个就是2,数字宝宝2的邻居有两个就是小邻居1和大邻居3,数字宝宝3的邻居有两个就是小邻居2和大邻居4,数字宝宝4的邻居有两个就是小邻居3和大邻居5。我们看出了数字宝宝的规律吗?2比它前面的1多1个,2比它后面的3少1个,1和3是比2少1和多1的数,它们紧挨着2,象邻居一样,这样的数就叫相邻数。

3.小结:2的相邻数是1和3,3的相邻数是2和4,4的相邻数是3和5,1只有一个邻居,所以1的相邻数只有一个就是2。

(相邻数就是按顺序排列的数,一个数比一个数少1,一个数比一个数多1的数)。

4.我们知道了数字宝宝都有邻居,这样我们就好帮助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暖羊羊找它们是哪间房了,村长提示:喜羊羊住的房子只有一个邻居,是几号房子?(1号)美羊羊住的房间是它有两个邻居,1号房子和3号房子是它的邻居,是几号房子?(2号)懒羊羊住的房间是它有两个邻居,2号房子和4号房子是它的邻居,是几号房子?(3号)沸羊羊住的房间是它有两个邻居,3号房子和5号房子是它的邻居,是几号房子?(4号)暖羊羊住的房间是它有两个邻居,4房子号和6号房子是它的邻居,是几号房子?(5号),分别贴上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暖羊羊图片。

5.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暖羊羊都住进了新家,别提有多高兴!它们为了感谢小朋友帮忙,请小朋友看动画,你们高兴吗?

6.播放相邻数动画。

(三)游戏:找朋友

看完了动画,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请全体小朋友戴上数字胸饰,看自己戴的数字胸饰是数字几,去找比你的数字多1和少1的数字朋友。在音乐中做游戏。

(四)小朋友操作,填点卡者或数字卡

1.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暖羊羊都住进了新家,它们为了感谢小朋友帮忙,它们还给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带来了礼物——参观动物园的门票(点子卡或数字卡),填对门票上的点子卡,就可以去参观动物园。出示点子卡或数字卡,请小朋友看中间的圆点或数字是多少,在两边的空格内填上一定数量的圆点或数字,使它与中间的圆点或数字成为相邻数。

2.请小朋友数两边格内圆点或数字,在中间空格内填上一定数量的圆点或数字,使两边的圆点或数字是中间圆点或数字的相邻数。

(教师为幼儿分发点子卡或数字卡,请幼儿为他们填上自己的相邻数,教师巡回指导)。

(五)延伸活动

在数学区角里投放点子卡、数字卡、数字头饰、胸饰等等,小朋友到区角进行游戏。

找相邻数课件 篇6

活动预期:

1、学习7、8、9的相邻数。

2、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精神。

3、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发展平衡能力和灵敏性。

活动准备:

1、数字娃娃。

2、伞面贴着数字3、4、5、6、7、8、9、10的雨伞一把,伞尖垂下一根彩棍。

3、户外场地布置如图:

活动过程:

1、 复习5、6的相邻数。

师生一起以开汽车的方式入场。师:“我们班今天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它是谁?”出示5的数字娃娃,“我们都有好朋友,数字娃娃也有好朋友。你们知道数字的好朋友是谁吗?”幼儿复习相邻数的含义。请小朋友帮助5娃娃找好朋友——相邻数。

师:6娃娃也想找找相邻数朋友,小朋友能不能帮助它呀?幼儿说出6的相邻数。教师表扬幼儿。

2、 学习7、8、9的相邻数。

师:6娃娃很感谢小朋友,它送给我们一样礼物。(出示雨伞)6娃娃说这是一把神奇的伞,可以很快的帮数字娃娃找到相邻数朋友。

师生一同观察雨伞。

师:“我们来帮7娃娃找一找相邻数朋友好吗?”

教师慢慢转动雨伞,使彩棍指向7。“7的相邻数是几?”(7的相邻数6和8)

师:“8的相邻数是几?”(8的相邻数是7和9)

师:“9的相邻数是几?”(9的'相邻数是8和10)

3、 游戏:转转转。

师:这把雨伞可真神奇,我们把它转起来。停!停在5上了。我们说说5的相邻数是几?

反复玩几次。

4、 户外游戏:相邻数,真有趣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想再和你们玩一个游戏,老师在地上写了一些数字,看谁能快快的帮数字娃娃找到相邻数。幼儿与教师走到户外。教师念儿歌:相邻数,真有趣,它们总是在一起,小朋友,考考你,7的相邻数是几?(幼儿快速站到7的相邻数的圈内)。反复玩几次。

找相邻数课件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五以内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添1或者去1的方法使两组数量一样多。

2、培养对应比较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5的数字娃娃;1"5数字娃娃的家;大火车图片两辆;小火车图片人手一个;苹果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入,复习1"5的数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五个神秘的小客人,要来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但是他们说小朋友们要想和它们一起玩,必须先完成一项任务。

师:(出示五座带数字的房子)

原来任务很简单,小客人家门前没有路,它们想要小朋友们帮它们铺上一条鹅卵石的小路,数目要和房子上的数字一样多。只有全部放对了,小客人才会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2、感知相邻数

师:小朋友们都排对了,小客人愿意与你们玩游戏,你们看,它们来了(将1"5的数字娃娃对应在房子上面)

师:原来是数字娃娃,它们还给我们送来了两列小火车,想让小朋友们给火车装上货物。(出示两列对比火车)

师:上面这列火车的第一个车厢有几个苹果?下面这列呢?数字娃娃想让两个车厢的苹果一样多,有什么办法?还有什么办法?(引导幼儿使用添1或者去1的方法使苹果一样多)原来上面拿走一个苹果或者下面添上一个苹果,就一样多了。

3、游戏巩固认识

师:数字娃娃很开心,因为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完成了它们给小朋友们的任务。现在,它们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了。

师:数字娃娃送给每个小朋友一列小火车,可火车里的苹果和下面的数字不一样,所以要请很厉害的小朋友来试试看,让苹果和下面的数字一样多。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使用添1去1的方法)

4、结束

师:数字娃娃说,中(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它们要住在我们班了。让我们将数字娃娃贴在墙上。

活动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找相邻数课件 篇8

活动预期:

1、学习7、8、9的相邻数。

2、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精神。

3、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发展平衡能力和灵敏性。

活动准备:

1、数字娃娃。

2、伞面贴着数字3、4、5、6、7、8、9、10的雨伞一把,伞尖垂下一根彩棍。

3、户外场地布置如图:

活动过程:

1、 复习5、6的相邻数。

师生一起以开汽车的方式入场。师:“我们班今天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它是谁?”出示5的数字娃娃,“我们都有好朋友,数字娃娃也有好朋友。你们知道数字的好朋友是谁吗?”幼儿复习相邻数的含义。请小朋友帮助5娃娃找好朋友——相邻数。

师:6娃娃也想找找相邻数朋友,小朋友能不能帮助它呀?幼儿说出6的相邻数。教师表扬幼儿。

2、 学习7、8、9的相邻数。

师:6娃娃很感谢小朋友,它送给我们一样礼物。(出示雨伞)6娃娃说这是一把神奇的伞,可以很快的帮数字娃娃找到相邻数朋友。

师生一同观察雨伞。

师:“我们来帮7娃娃找一找相邻数朋友好吗?”

教师慢慢转动雨伞,使彩棍指向7。“7的相邻数是几?”(7的相邻数6和8)

师:“8的相邻数是几?”(8的相邻数是7和9)

师:“9的相邻数是几?”(9的相邻数是8和10)

3、 游戏:转转转。

师:这把雨伞可真神奇,我们把它转起来。停!停在5上了。我们说说5的相邻数是几?

反复玩几次。

4、 户外游戏:相邻数,真有趣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想再和你们玩一个游戏,老师在地上写了一些数字,看谁能快快的帮数字娃娃找到相邻数。幼儿与教师走到户外。教师念儿歌:相邻数,真有趣,它们总是在一起,小朋友,考考你,7的相邻数是几?(幼儿快速站到7的相邻数的圈内)。反复玩几次。

找相邻数课件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让幼儿知道2、3、4的相邻数是1和3、2和4、3和5。

2、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的简单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幼儿主动参与、探索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2、理解相邻数的规律:中位数比前一位数多一,比后一位数少一。

活动准备

房子彩图卡、小动物头饰、小圆纸片。

活动过程

一、以小客人夸奖小朋友爱动脑筋,创设一个愉快氛围,引发幼儿参与“进新家”活动的积极性。初步了解感知相邻的意义。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小朋友喜爱的小客人,它是来帮助小朋友学习新本领,小朋友我们想学习新本领吗?

(出示动物头饰:小鸡、小鸭、小猫、小兔、狐狸。)

2、师:来了这么多客人谁想当管家帮客人安排房间呀?

(出示房子按顺序贴在黑板,让小朋友亲手把小动物住进新家。)

二、用小动物的家,引导幼儿认识1—5的相邻数。

1、师:动物分别住几号房?它们旁边分别住着谁?(老师让小朋友观察动物们的新家找出房子的号数并写下来,再仔细观察谁住在谁的旁边。)

师小结:它们这样一个挨着一个住在一起的,我们就叫它邻居。

2、师:小猫、小鸡、狐狸的邻居是谁?

3、邻居的房子号数是多少?(老师让小朋友观察图动物的邻居以及房子号数。)

4、师小结:像这样按顺序排列住在一起的房子号数我们就把它叫做相邻数。

三、音乐游戏。师:小朋友真能干,帮客人安排了这么好的房间,还帮它们找出了邻居是谁,老师真高兴,老师想跟小朋友一起用音乐把这1—5的数字表达出来好吗?(小朋友在老师的示范下边学边唱,通过音乐游戏可以调节小朋友的学习气氛。)

四、小朋友操作贴纸片,感受相邻数的规律,(老师是跟小朋友一起找出小猫、小鸡、狐狸的邻居号数。)(1、师:这里有一些小圆纸片,谁愿意帮老师把下面的数字用纸片贴出来?)

2、老师引导幼儿在贴的过程中理解:

2比1多1,2比3少1。

3比2多1,3比4少1。

4比3多1,4比5多1。

3、师小结:2的相邻数是1和3,3的相邻数是2和4,4的相邻数是3和5。

五、游戏,找邻居,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小朋友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站成一排,按顺序排列,让班上的小朋友找出谁站在谁的旁边并说出旁边的数字,这样的数字我们就叫它相邻数。)

六、活动延伸。(我们今天学习了5以内的相邻数,小朋友一定还想知道6、7…的相邻数…)

教学反思

《1—5的相邻数》这一次教学活动让我尝试打破了传统集体教学方法,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去探索学习。本节课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观察和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次活动通过小朋友在帮动物住进新家、找邻居、贴纸片的游戏中激发幼儿大胆思考、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新的《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游戏活动中虽有个别小朋友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但是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在旁边的鼓励和支持,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先学会找邻居,然后再认识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比前多1,比后少1.)。可是怎样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呢?我用了幼儿易理解“挨着”这一词来向幼儿介绍出相邻数,首先请出5个小动物(头饰),其次“动物住进新家”,最后让幼儿在观察、找邻居和贴纸片的过程中理解相邻的含义。中间我还穿插了音乐游戏,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活动结束后效果很好,幼儿基本明白了什么是相邻数,并且能正确找出来,同时这一节课也得到纵位教师的认可。

一节课下来,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勤于动脑思考,勤于动手制作更多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教具让幼儿玩一玩,以游戏为主、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操作。

找相邻数课件 篇10

活动目标:

1、感知2与3前后两数的相邻关系,探索发现的乐趣。

2、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提供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每人一套1—4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分别取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一一对应排成三横排,中间一排的瓶盖不动,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讨论如何才能做到。

2、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3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3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

3、引导幼儿归纳:3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3少1的2,排在3的前面,一个是比3多1的4,排在3的后面。

4、组织幼儿讨论2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瓶盖、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

5、玩找朋友竞赛的游戏:幼儿分成5个人一组,排成三排,当教师说到4是,幼儿马上排成2、3、4三排,中间一排人不要动。看看哪组小朋友排得又快又对,这一组就是胜利者。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瓶盖若干个,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的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开展得还算很成功的,大部分幼儿在课堂常规方面表现得都是挺好的,能够初步理解相邻数的意义,并能感知其多1和少1的关系,能够快速回答出5以内的相邻数。但经过家长们的反馈,有部分幼儿课堂常规不是很理想,没有完全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掌握得不够理想,这也是本次活动中本人所忽略的细节部分,所以在下次活动中我一定会特别注意这些细节,让活动目标更明确。在以后的每次教学活动中,我一定会顾及到所有的孩子,让家长们满意。

找相邻数课件 篇11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表述5以内的相邻数。

2,初步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或少一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及小动物的房子图;点子的房子图;1-1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音乐《春天天气真好》引出小白兔。

二,通过观察小动物的邻居理解相邻的意义。

出示小动物的房子图:小朋友仔细看看,小白兔的好朋友都有些谁呢?谁是小白兔的邻居呢?有几个?谁是小马的邻居呢?有几个?

小结:和小兔挨的`最近的就是她的邻居,也可以说与她相邻。

三,通过观察相邻的点子初步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或少一的关系。

1,出示点子的房子图: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都是哪些点子的房子?(1,2,3,4,5,)第一座房子上有几个点子?(1个)第二座呢?(2个)第二座比第一座房子多几个点子?那第三座有几个点子?(3个)第二座比第三座房子少几个点子?再分析一组。

2,出示对应的数字分析相邻数字之间多一或少一的关系。 出示数字卡片:1,2,3,4,5,提问:比2多1的数是几?比2少1的数是几?那么谁是2的相邻数呢?依次提问。

引申到探索6,7,等的相邻数。

小结: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相邻数,像这样比它多一或少一的两个数就是它的相邻数。

四,通过游戏巩固新知识。

游戏一:举卡片,老师说出一个数字,幼儿快速举起它的相邻数。

游戏二:问答歌,老师:小朋友我问你,2的相邻数是几和几?

幼儿;XXX我告你, 2的相邻数是1和3。

......

五,活动延伸;

游戏三:填点子或数字。

活动反思:

在设计活动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管是从活动形式还是教具,教态都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首先用幼儿最喜欢的小白兔引进主题。即而从小动物的邻居过渡到点子的邻居,再到数字的邻居,从形象到具体,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直到最后游戏的升华。整节活动幼儿都思维积极,一直跟随老师的思路,活动中我也及时的,毫不吝啬的给予表扬,鼓励,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在游戏氛围中获得知识,不仅了解了相邻数间多一或少一的关系,还能正确说出5以内的相邻数。是一节很成功的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的遗憾是有极个别幼儿,也就是3,4个幼儿吧,由于性格较内向,胆怯,不爱在众人面前表现,所以在活动中提问到时不能及时回答,对于这种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给予更多的关注,多表扬,鼓励,赏识,肯定使他们自信心提高,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大的进步。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有关课件代卖合作合同

代卖合同 珠宝代卖合作协议 11-30

迎检报告经典十一篇

迎检报告 09-18

财务管理工作自查报告6篇

财务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财务管理自查报告 09-18

最新雅思学习计划(汇编7篇)

雅思学习计划 09-18

厂房仓储场地租赁合同

厂房仓储场地租赁合同 厂房仓储场地租赁 09-18

学生会面试自我介绍(范文六篇)

学生会面试自我介绍 09-18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13篇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09-18

端午节幼儿园幼儿祝福语

端午节幼儿园祝福语 端午节幼儿祝福语 09-18

明天周一的心情说说(推荐38句)

明天周一的幽默说说 明天周一的文案 09-18

老师好观后感十二篇

老师好观后感 09-18

最新课件: 意外事故证实书(篇四)

意外事故协议书范本 意外事故调解协议书 10-26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