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雪国列车观后感

【#作文# #雪国列车观后感锦集#】在众多文章中编辑找到了一篇极为优秀的“雪国列车观后感”,谢谢你阅读和收藏我的作品。世界上的影视作品多若星辰,总有很多经典让人们印象深刻,一个优秀的作品总能让人的情绪被激发出来。观后感的重点在于给出真实的体验感受,认真观看、仔细体会是写好观后感的基础。

雪国列车观后感【篇1】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外国戏剧。我对大多数国产剧都特别反感。我觉得国产剧太做作,太自命不凡,太假。也许以后看多了美剧和英剧或者韩剧,就不会这么觉得了,谁知道呢,或许以后又会想念国产剧的冗杂也说不定。特别讨厌的一点是,明明五分钟就可以说完的剧情,为什么国产剧总要一两集都意犹未尽。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cw7发射后,整个世界都被冰冻了,上了火车的人活了下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成为受害者?这多么不公平,生命等同于无辜的牺牲品。一辆列车就是一个世界,在这里,也有阶级与等级的区分,不同的人过着不同的生活,透彻的人奢靡无度,有很足的空间,吃着健康的食物,尾车的人挤在一个小空间里,吃的是用虫子做的恶心的蛋白质块。

整个列车相当于一个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神圣的永动机使火车一直绕着地球转,穿过寒冷的北极和炎热的沙漠。但现在这两个生态极端已经变成了一道风景。火车上的人口在增加。为了维持现有的生活条件和列车平衡,人口减少是唯一的办法。所以第一辆车和后车的人一起策划并实施柯蒂斯革命。

说也奇怪,当我在电影的前几分钟第一眼看见柯蒂斯的时候,就认定了他是主角,很神奇吧。所以有时候感觉就是这么微妙。**有压迫,**就有反抗。

柯蒂斯大革命也算压迫后的反抗吧。尾车的人一起站起来,以柯蒂斯为领头人,在设计列车的安全系统专家南京民秀和他女儿幼娜的帮助下,从最后一节车厢不断向前,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人牺牲,牺牲是革命不可或缺的音符吧,历史上的那么多次革命都是用牺牲换来的。不断向前,在每一次的前进中都会有人死亡,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通过隧道的时候,手无寸铁与武装齐全的正面交锋,那个**啊,惨不忍睹。

我不得不说这里的血腥场面有点假,而且&&反正也不是真的。我发现我喜欢电影种血腥场面后的人物受伤,但国内演员的化妆也太不靠谱了。外国戏剧有那种血腥的恶心,哈哈。不过隧道中的火把**让人没有想到,觉得这也恰恰体现出了柯蒂斯的聪明才智与领导才能。

在通过前面的车厢时,头车的人过的奢靡的生活着实让人不禁联想到尾车的人的脏兮兮的样子,呵呵,好鲜明的对比,这才是想要的效果。历经艰险来到了维尔福的车厢,结果发现这一切是维尔福和吉连姆的计谋,那张神秘的小纸条是维尔福写的,是为了列车或说是整个世界的平衡头车与尾车的一次卑鄙肮脏的合作。很可笑吧,不过我喜欢这种结局。

不过就是主人公知道真相的时候会有多心痛,自己不惜付出了一切的信仰原来从一开始就是错误,还让那么多兄弟拜拜送命。换成我,我一定会崩溃的,唉,一头撞死我算了,还有什么脸面对江东父老。在最后一部分,有一部分我感到震惊。这是柯蒂斯的独白。

有一段时间,坐在后车厢里的男人上车后,因为没有食物,人们就靠弱者为生,他知道孩子的味道最好。柯蒂斯带走埃德加,想当食物吃。这时,吉里亚姆用自己的手代替了孩子。后来,每个人都选择切断自己的手脚作为食物,直到士兵送来蛋白质块。埃德加一直是柯蒂斯为一切,整个世界,但柯蒂斯选择牺牲这个孩子来换取革命的进步。

不知道这两个当事人会有怎样复杂的心情。对这一点印象深刻。

柯蒂斯将带领人们改变命运。维尔福是为了保护神圣的永恒运动和保持列车的平衡。没有人是对是错,但立场不同。我喜欢电影的结局,很独特,或者说更喜欢它传达出的那种感觉,凄凉。白茫茫的一片,幸存的两个孩子。

就像电影利迪策的故事中的一幕,战争结束后回到家的爸爸发现村庄不在了,只有茫茫的雪地,看不到头也泡不到头的雪地,一个人在雪地里奔跑,最后发现村庄在白雪的下面,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灰烬。家人不在了,家业不在了,那种劫后余生的喜悦与对新生活的期待瞬间崩溃,我特别喜欢这种心里落差,我觉得很美。电影里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站在他自己的位置,不要去他不该去的地方。

是这样的吗?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或者疯狂,或者简单&&

那么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又是怎么说的呢?哈哈,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话题,我不知道。

雪国列车观后感【篇2】

人类社会是被构建的文明,电影《雪国列车》正是对现实世界的重现。这个故事始于2014年,全世界79个国家为了扭转温室效应,将制冷剂cw-7扩散到大气中。这种人类对全球变暖的错误反应导致世界迅速进入冰河时代,气温骤降,世界被冰雪覆盖,地面上的生命大部分死亡。

幸存的居民登上了威尔福德公司制造的环球列车。这列由天才设计的列车由永动机牵引,按社会阶层从前到后安排车厢,每年巡回全球一次。饱受饥饿之苦、生活在恶劣环境的末节车厢的人们为了摆脱十七年来不平等的待遇,在他们的领袖柯蒂斯带领下,为了生存,节节突破车厢向车头进军,掀起了一场推翻车长威尔福德独裁的革命。

最终,革命者引爆列车,和独裁者同归于尽。然而,正是火车的毁灭,让世界的真相浮出水面,火车上幸存的孩子们有机会去外面得世界。《雪国列车》的剧本改编自曾获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大奖的作品,为建立电影的思想深度和充实电影的内容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视觉效果和深度叙事两个维度上实现了融合与统一。

这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思辨内涵的电影。影片中体现的宏大社会命题也为故事增添了不少分量。影片中丰富的隐喻表达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想象之门,让我们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个人、集体、社会甚至国家形象。

列车是本片的主要载体,其车厢结构和运行方式体现了多重隐喻意义。整个列车其实也就是人类社会的缩影。影片利用各种强烈的对比,把穷人和富人,有权者和无权者阶级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一开始展示给观众的便是荷枪实弹的士兵对列车末节车厢民众的命令和呵斥以及民众无言的愤怒和抵抗。随着故事的继续,我们发现这辆车有一个严格的分类。火车的统治者住在第一节车厢,其次是上层阶级,他们过着醉酒的生活,最后一节车厢是底层的无产阶级。

穷人在汽车后面,富人在汽车前面,这是阶级对立的隐喻。富人拥有一切,享受奢华的生活,而穷人则挤在火车后面肮脏的黑暗空间里。中间是大量维持阶级绝对界限的警察。片中的梅森女部长一直在强调着“位置!

位置!; 车长威尔福德在片尾也重复着说道:“每个人从一开始就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那么,只要这趟列车存在,每个人就必定有其固定的车厢,有其所在的位置。火车就像一座巨大的金属监狱,束缚着人们的自由,要想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就必须彻底摆脱现有的束缚。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指出:“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工具,在从事着完全异化的劳动”、人在这个社会制度下,是被异化的人、被制度化的人,“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和关系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它不能使用现有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使人的存在(人性)充分地发挥出来”。雪地列车上的生活秩序也是一种重构的文化,恰当地体现了马尔库塞的观点。在重建的文化霸权下,列车上的乘客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不同的等级被安排在不同的车厢里。

因此,在现存的制度,只要你存在着,你就已经是制度化的人,就是在为这个不平等的阶级社会的正常运转做着“贡献”。

在《雪国列车》中有一处场景非常令人难忘。在一节色彩缤纷的明亮车厢里,有笑容甜美的老师在给小孩子们上课,她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小孩观看,内容是阐述维尔福德创造这个列车是何等的伟大、我们现在能在这样美好幸福的环境里上课都是威尔福德带给我们的恩惠,并在视频播放之后义正言辞的指向窗外,讲述企图逃离列车而冻死的“七人之乱”,反复强调逃离列车的代价就是冻死。这节教育车厢作为一个符号,所指代的意义就是精神和思想控制。

这样一种手段就是阿尔都塞强调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影片中通过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询唤”孩子们享受现在的生活;感恩维尔福德带给我们的生活;不要妄图逃离列车,因为那将是死路一条。在这些思想的宣传下,意识形态很容易消除列车的不满因素,使孩子们有归属感和安全感,使孩子们不再对列车秩序构成威胁,绝对服从和崇拜威尔福德。

《雪国列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背后操控的文化与制度的嘲讽, 但同样也是导演对现实文化的屈服和让步。影片中作为暴动的领导者柯蒂斯一路杀到最后, 到头来也只是明白了一个事实——要:想这辆车上的人类继续生存, 必须屈服于这个制度。

虽然,最后车毁人亡, 只有两个人类庆幸的活了下来, 但是也不敢保证他们不会重新步人历史的循环中。这部电影向观众暗示了社会的不公,但没有解决革命的命运,只留下两个孩子。如果观众用电影的革命逻辑来审视我们生活的社会,首先是复杂问题的极端简化,这也会导致解决方案的简化。

如果观众认同这种简单的矛盾处理方式,就会给当代社会问题的解决带来灾难。当然,对人而言,自由的活着比不自由的活着好。但对于自身的被压迫,并不只是有暴力革命甚至同归于尽一条路可以走。

人类的历史反复验证: 缺少政治智慧的暴力革命会陷入革命的宿命轮回。在复杂的现实世界里,我们不应该总是一个听革命童话的孩子。

当下最迫切的是破除革命童话,发展斗争技巧。遗憾的是,包括《雪国列车》在内的末日题材作品往往侧重末日生存的残酷,既不注重对末日境况下人性的挖掘,也不注重末日秩序的再造。在精彩的动作和炫目的特效的掩护下,童话思维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用审美愉悦取代了理性思维。

因此,在这点上,导演对未来人类的发展是悲观的,颇有一番“历史终结论”的悲悯情怀。

雪国列车观后感【篇3】

雪国列车观后感

雪国列车观后感(一)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做《雪国列车》,《雪国列车》改编自一部漫画。

《雪国列车》讲述的是:在面临全球变暖的情况下,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叫做sw7的机器,各国将这个机器发射到大气层。令人惊讶的是,这台机器并没有平衡世界的温度,反而是世界变得更冷。这时,一个人发明了一种火车。

这列火车有一台永动机,它能提供它所需要的一切。尽管如此,车内的生活也并不是平衡的。车头和车尾完全是两个世界,车尾是难民营,而车头完全是一个极乐世界。

因此在车尾了十七年的男主角想要反叛,他救出了一个安全系统的砖家和他的女儿。他们一路闯到了车头,男主角找到了创造了这辆列车的主人才这是一个陷阱,男主在车位有一个很尊敬的老人,其实那个老人和车头的主人是串通好决定要车尾百分之79的人死去为了来保证这辆车人数的平衡。最后,火车因雪崩而抛锚,但发现地球正在变暖,出现生命迹象。

《雪国列车》给了我一个深刻的影响就是人人平等。

雪国列车观后感(二)

首先,我很高兴被《大河**》的电影观影活动选中,参加了电影观影和写作评论活动。

这次**的影片是《雪国列车》,导演:奉俊昊。这是一个我们所熟知的韩国导演,本人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杀人回忆》。

雪国列车,也可以称作是诺亚方舟。它们的区别在于,登上《2012》中的诺亚方舟后,幸存者生存在相对平等的共享空间。而在《雪国列车》中,一节一节的车厢变身为不可动摇地阶级划分,末节车厢无疑生活着社会最底层的生存者。

他们是幸存者只是因为他们还活着。

这部影片的视觉效果极佳,从对列车外冰天雪地的塑造,再到列车上每节列车的刻画,都充斥着我们的眼睛。从最后一节车厢到第一节车厢,导演不仅用事件来刻画人物,而且用美丽的风景来刻画人物的内心变化。人物通过蛋白高的制作厨房-供水车厢-孩子们的教室-植物园-海底世界-屠宰场-餐厅-汗蒸房-酒吧-控制室(有些环节可能不准确),每通过一节车厢人物的内心就会碰撞一次,这也为了结尾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在中国共产党的进程中,主人公的视野似乎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

雪国列车观后感【篇4】

上帝第二次按照诺亚的指示重塑了人类,这次选择了威尔福德和柯蒂斯。威尔福德用他的大智慧认识到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秩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位,从而在火车上复制了一个社会。他非常明智,甚至可以通过设计和智到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来平衡火车上的人口。他也非常聪明,他可以通过看似混乱和无法控制的暴力,为自己的小社会精心挑选**人。

这个社会在他的治下顺利的运行着。威尔福德说“这个列车不是每个部分都是自动的,很多位置都需要人力。”体现了人类与他们生存的世界是如何相互依存,形成整体的。

就像我们的地球一样,万物的生长和季节的变化都是自动的,但也不乏人的修养——人类的活动对自然有各种好的或坏的影响。也许这就是上帝设计人的原因。上帝创造世界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创造人类和人类的秩序是为了服务世界的正常运转。

威尔福德也正是基于这个事实创造了他的火车。

但威尔福德毕竟不是神本人,他唯一的失算在于错误计算了爱的力量,柯蒂斯在明知何为理智的情况下最终选择为爱毁灭!在这一刻,威尔福德的话再次得到了印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在上帝的治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使命,哪怕是睿智的威尔福德自己,他也只是在上帝给他赋予的位置上做了他该做的最后一件事——把真相告诉柯蒂斯、并且激怒柯蒂斯。

柯蒂斯革命,起初似乎是柯蒂斯个人勇敢和决心的产物,但后来真相是威尔福德智慧的大博弈。当所有人都认为威尔福德成功时,上帝终于出现了。柯蒂斯的感情破坏了威尔福德的智慧,因为他生来就是要当毁灭者的。威尔福德也算错了,因为这一刻只有一个人没有算错,那就是上帝自己,在他的意志下,看似毁灭的新生命才刚刚开始。

正如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经济事件、政治事件)都不是它们自己的外表,而是一盘棋的一部分,背后有一个操纵者。而如果你再深入的看一看,你会发现这个操纵者背后还坐着一个同样的人操纵他,那个坐在最后面的就是上帝本人了。

我认为这个结局也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有两种力量,理性和爱,它们控制着一切。不要过分的相信其中的任何一项。

理性而残酷的列车为人类留下了最后的火种,而爱的爆发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生命。

to the only wise god, be glory forever and ever. 全文建立在有神论基础之上,因为我是**徒,无神论者有不同意见会很正常。

雪国列车观后感【篇5】

电影《雪地火车》给人一种巨大的震撼感,一种灵魂深处的反映。列车—象征着世界,人类的阶级社会。让我们来看看这列搭载着极寒世界仅存的人类的列车的社会分化:

尾部车厢,人们生活在拥挤狭小且肮脏的地方,吃的是各类昆虫制作的所谓蛋白块,无比凄惨,折射出阶级社会最底层的人,但具有革命性。中间车厢,包括观赏区、操作区、教育机构等。相对于尾部车厢的人们生活条件有巨大差别,象征着有生产力的技术或脑力劳动者,受到上层车厢的剥削,无力于社会的变革。

上层车厢,当整列火车发动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时,反抗者们从火车底部一路打到高级车厢时,里面的场景让我十分震惊。

荒淫无度大鱼大肉的场景比比皆是,越往车头走越堕落。上层车厢的人象征着腐朽的统治阶级,即所谓的社会贵族。他们有军队来维持火车的秩序,火车象征着一个腐败国家的暴力机关。

指挥家象征着阶级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控制着社会的存在和延续。从这个角度分析,电影一直在阐述的是:“这列火车的本质就是人类社会”。

所以,从政治角度来看,尾车的乘客具有革命性,革命的诱因通常都是不平等造的,但尾车的人发动的革命让我感觉很怪,因为这场革命是底层领袖与火车最高统治者为了减少人口而策划的革命,很暴力血腥但又会觉得没有这种暴力血腥社会最终也会走向无法约束的状态,澳大利亚野兔成灾了解一下,所以这便是这部电影的经典之处。给人一种自我思考的矛盾感受且使人对政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这部影片很好的表现了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将来发生的社会体系崩溃到建立再到崩溃,如火车环绕轨道般循环。

此外,最终,主人公来到列车控制室,发现了所谓永动机的残酷现实,这就解释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动机的观点。

雪国列车观后感【篇6】

影片中的角色维尔福德和柯蒂斯分别代表了压迫者和反抗者。列车维尔福德将专制独裁作为自己的信仰,相信为了维持社群系统的整体和谐平衡,哪怕实施残酷的压迫、暴政也有其理由,甚至诉诸杀戮、虐待也可在所不惜。

对社会公平正义而言,这样的人物最为危险,因为其自私自利的本质容易为其所谓的理想信念、对大众群体的绑架裹胁以及虚伪的集体利益诉求所伪装,事实上维尔福德真正信奉的无非是他自己及其所代表的少部分上层权贵阶层的利益,并且这是以广大底层民众的血泪和屈辱为代价。

甚至维尔福德都被自己的“伟大奉献”所催眠和感动,他振振有辞地说出与吉列姆合谋,通过策划冲突杀戮来维持列车生态所须的人口平衡的真相,目的就在于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列车生态的安全保护者和危机拯救者,他企图以自己忍受孤独、敢于担当、慷慨让位的假面来迷惑和拉拢柯蒂斯成为接班人,但是以部分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社群的存续无关乎伦理选择而纯属政治选择,再虚伪的说辞、再华丽的外衣都掩盖不了斑斑的血泪和罪恶,人性的力量让柯蒂斯组织选择做一个旧世界的毁灭者、旧制度的埋葬者,而不是做一个既得利益的接管者和旧世界的维护者。

最后雪国列车的毁灭和崩溃成为影片中最壮观的一幕,这既象征着人类社会与地球自然的猛烈碰撞,也象征着人类社会两种不同道路之间的剧烈碰撞,似乎在告诉世人,在某些特定背景下旧世界的毁灭是人类走向陧磐重生的无奈选择。

柯蒂斯最终用生命换来了新的制度重建的机会,即便这只是一个人性复兴的概率和希望,也标志着柯蒂斯的胜利。此外,柯蒂斯冲破重门的奋斗和搏击过程,对列车二把手梅森的处决,对雪国列车先保后毁的觉醒,对自己吃人之罪的悔恨,刻画出一个真实可信、勇于斗争、重视行动和实践的坚强革命者的形象。

雪国列车观后感【篇7】

“真是一部神奇的影片。对,就是神奇的影片,它会颠覆你现有所有的观影世界观。这种颠覆不是场面和拍摄手法的颠覆,而是拍摄理念和思想的颠覆。”这是我在电影院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写的一条小微博。随后,我又补充说:“社会、科幻、宗教、人类、自由、救赎以及希望,还有永恒,《雪国列车》真是一部神级电影。”

这是一种现场产生的最直观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来自于类似于《魔戒》、《霍比特人》那种大气的欧美特效风,而是一种带着明显奉俊昊式韩国风格的拍摄理念和思想。当然,这部片子的特效也还可以,被严寒的白雪所覆盖的地球,一辆在白雪苍茫的白雪中不停绕地球行驶的列车,都给人太深刻、也太魔幻的印象。这种魔幻,让人会产生一种颠倒时空的错乱,在现实发生于未来的幻想之间,人们对整个人类的未来不知道该悲观,还是该残留最后的一点希望?我最近看一本爽文小说,里面有句话,叫做“大梦几千秋,今夕是何年”,这种感觉在《雪国列车》里隐隐约约的也有。但是《雪国列车》的特效不是在于纯粹的表象视觉,它的精粹在于想法。你比如说列车中海底世界和各种比如说幼儿园、舞蹈厅、小植物园这些场景,其实都很常见,也不是什么特效,但是放到整部影片当中,放到导演的构思之下,却给人一种比特效还特效的感觉。这是奉俊昊的功力。

我上边提到了诺亚方舟。事实上,这部片子的宗教意味很强烈。

在这趟列车上,就是一个充满了严格等级制度的社会。前舱居民,是上流社会;末舱居民,是类似于奴隶的底层社会。当最后男主柯蒂斯为了生存,带领末舱居民一节一节车厢推进和占领,终于到达车头位置列车引擎所在地,与这趟列车的威尔福德对话,那场景其实很像是在布道。威尔福德在布他的道,他是列车的制造者,他俯瞰甚至是按照自然法则操作列车众生,列车是他的世界,他就是这个世界的上帝。对威尔福德而言,他划分了这个世界人类的等级,他制造了自然,为了能够让这趟列车永久运行下去,他甚至还操纵暴动,让列车里的人类自相残杀,以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作为起义领袖的柯蒂斯最后差点被威尔福德的“布道”所感化,以接替已经自感要老去的威尔福德的位置。就在他逐渐要迷失自己的时候,是威尔福德把末舱居民的两个小孩子当做机器零件塞进引擎的残酷行为,让他猛醒,让他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威尔福德不是上帝,而是恶魔。而柯蒂斯最后舍弃自己的胳膊去拯救引擎里的小孩子的行为,又充满了救赎的味道。因为从前的柯蒂斯为了活下去,还吃过人,“知道婴儿的味道最好”,当很多人受末舱圣者吉利姆的感召,放下屠刀、放弃人吃人的行为,自己去砍自己的`胳膊大腿充饥的时候,柯蒂斯却并没有勇气这么做。此刻,他为了救那个孩子,宁肯舍掉自己的胳膊,这是他的自我救赎和心灵赎罪。

永远不停的列车,以一种全部人类灭亡的形式停了下来。活下来的只有韩国童星出道的高雅星饰演的那个女孩子,还有一个小男孩。当他们裹着厚厚的衣服,走出列车,在积雪的大地上留下人类大灭亡之后的第一个脚印,那场景,不由自主地让人联想到诺亚方舟事件水退之后,人类的重生和再次繁衍。

科幻是个外衣,反抗是个主事件,宗教是种意境,而人类的自由、希望和永恒却是这部片子的灵魂所在。

这部片子的拍摄制作方就有韩国、美国和法国三个国家,而参与的演员更是集合了亚洲和欧洲、美洲以及非洲好几个大洲的不同肤色。等级仍存在,却不再以肤色划分,文明和野蛮共存,当末舱居民为了活下去一节一节车厢地向前推进,那场景,其实很像遥远时期的人类。里边有个亚洲演员表现很出色,就是宋康昊饰演的南宫民秀,平常看他脸大大的,却不想一身犀利哥的造型做下来,表现还是相当抢眼。

雪国列车观后感【篇8】

上帝第二次重塑人类,如同他当初指导了诺亚,这次他挑选了威尔福德和柯蒂斯。威尔福德凭他的绝顶智慧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最根本秩序——每个人有自己的位置,并以此在火车上复制了一个社会。他理智到甚至可以通过设计和导演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来平衡火车上的人口,他也睿智到可以通过看似如此混乱、不可控的暴力事件来为自己创造的小社会精心挑选接班人。这个社会在他的治下顺利的运行着。威尔福德说“这个列车不是每个部分都是自动的,很多位置都需要人力。”体现了人类与他们生存的世界是如何相互依存,形成整体的。就像是我们的地球,万物生长、季节更替都是自动的,但也缺乏不了人们的耕种——人类活动对自然有着各种或好或坏的影响。可能这也正是为什么上帝要设计人类的原因。上帝创造了世界给人类生存,同时创造了人类和人类秩序来为世界的正常运转服务。威尔福德也正是根据这个真理创造了他的列车。

但威尔福德毕竟不是神本人,他唯一的失算在于错误计算了爱的力量,柯蒂斯在明知何为理智的情况下最终选择为爱毁灭!在这一刻,威尔福德的话再次得到了印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在上帝的治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使命,哪怕是睿智的威尔福德自己,他也只是在上帝给他赋予的位置上做了他该做的最后一件事——把真相告诉柯蒂斯、并且激怒柯蒂斯。柯蒂斯革命,最初看似是柯蒂斯个人英勇果敢的产物,后来真相却是威尔福德智慧下的一盘大棋。当所有人都以为威尔福德成功了的时候,上帝本人终于出场了,柯蒂斯的感情冲垮了威尔福德的智慧,因为他原是为毁灭者这个位置而生的。威尔福德也失算了,因为这一刻只有一个人没有失算,那就是上帝本人,在他的旨意下,看似的毁灭却正是新生的开始。

就如同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都并不是它本身的样子,而却是一局棋的一部分,背后都坐着一个操纵者。而如果你再深入的看一看,你会发现这个操纵者背后还坐着一个同样的人操纵他,那个坐在最后面的就是上帝本人了。

这个结局我觉得还体现了一个思想:人类社会中有两大力量,理智和爱,控制着我们的一切。不要过分的相信其中的任何一项。理智却残暴的列车为人类保留了最后的火种,而爱的爆发却使人们迎来新生。

雪国列车观后感【篇9】

首先,这并不是一部灾难片。但于我而言,我更愿意把这部片子和《后天》或者海啸之类的灾难片,再加上那部最后所有人登上了一艘船的电影,可以一起构成应对灾难之三部曲了。

当人类对未来的摧残愈加严重,温室效应终究导致了世界级的海啸,人类在这场灾难中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应对方式。从直面灾难,到选择求生,诺亚方舟的目的是离开这个星球,而雪国列车则做出了另一个假设——我们终于发明了永动机。虽然内心存在既然永动机都可以发明了,那么如此聪明的人类到底为什么还是让自己步上了需要集体大逃亡的结果这种疑问,可是毕竟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总归是渺小的,于是且就忽略不计了。

不管是选择方舟,还是这样一列拥有永动机的列车,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显然是毋庸置疑的。而在社会的缩影中,”政治“总是在你所见或不所见的地方起着微小却又翻天覆地的变化。雪国的这趟列车,用奔跑的十八年,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单靠人为,完成了这一系列的”更新换代“,用以保持整个体系的”平衡“。

于是导演的目的一算是达到了。我们在一列i车上看到了整个社会在政治的操控下所上演的显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的为了平衡的崛起。这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和主题,只是把这些东西都搬到一列火车上,就显得有些微妙了。

所以导演迫切需要解决的,便是第二个问题。在一列人类唯一赖以生存,并且不可复制,不可破坏,无法修复的避难所上,这一场规模宏大,代表了底层人民心声,损失惨重的暴乱应该如何结尾?

取而代之?那便是达到了上位者的最初目的,重新恢复了平衡。可是这显然就让这部电影变得太过无趣而没有新意了。于是这个平衡必须被打破,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呢?导演大概苦苦寻思了很久,一部电影烂尾委实是件令人难过得事情。

可是既然这已经是最后的避难所,而暴动成功的新上位者又并不想循着原来的老路走,那么,便毁了它吧,至于之后,一切,由你来想象。

而我只想说,那只出现在皑皑白雪中的北极熊,你其实是无性生殖,吃雪长大的吧!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邮差弗雷德读书笔记(汇集十二篇)

邮差弗雷德读书笔记 邮差读书笔记 09-12

初中生中国梦演讲稿七篇

初中生中国梦演讲 09-12

2023体育学习计划

体育学习计划 09-12

2023英语站课件(合集14篇)

英语课件 09-12

酒店实习周记分享

酒店实习周记 09-12

儿子的儿童节说说170句

儿子儿童节说说 09-12

中国精神观后感集锦

中国精神观后感 05-09

水管施工方案十三篇

水管施工方案 09-12

优文收藏: 心灵捕手观后感写作范例

文都考研合同 经济合同写作格式 04-14

圣诞节祝福语句子分享16句

圣诞节祝福句子 09-12

2023幼师实习表总结

幼师实习总结 09-12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