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苦难辉煌观后感

寻找高质量文章可以尝试参考“苦难辉煌观后感”,透过观赏影片,我们可以超越自己的身心,并在观看过程中不断涌现出许多想法。通过撰写观后感,观众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影视作品,个人的写作能力的进步也可能在写报告时展现出来。那么,如何写好作品名称的观后感呢?以下是一些小窍门:

苦难辉煌观后感 篇1

读《苦难辉煌》有感---时代的民族脊梁

历史量变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而质变的划分又会看到量变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历史是苦难积淀的。当一个国家迎来辉煌的时候,他的人民开始回首一路上的转变。历史的奥妙与冷峻被一代又一代人细细品味,推敲。

奥妙性是在于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而严峻性是又在于它不给世人以假设,无情的把人类推向时代的尖端。

《苦难辉煌》是一部共产党的血泪史,书中没有太多的儿女情长,却读之令人潸然泪下。读《苦难辉煌》心情和书中的情节一起跌宕起伏。仔细阅读,循着书中的历史,我们慢慢地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党史画卷。

如果说之前对党史的了解有些模糊,那么金一南将军就为我们揭开了这幅画卷的面纱,向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历史。

走进书中就如同走进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当我们翻开这本历史画卷,眼前布满的是疮痍的大地,可就在这片积淀了无数苦难的大地上孕育着红色的希望。无数烈士永远留在这里,但更多的人留在这里。看着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侵蚀和分割;看着中国人民死在同胞手中;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战火吞噬;看着共产党员选择坚守历史关口,我们的民族不再选择沉默。

那些继任的英雄选择了正义,并在面对死亡时为信仰而战。历史的车轮碾过,那些历史应该铭记的英雄不该化为历史书中寥寥数笔,更不应尘封在档案之中,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对党的事业的不懈追求者。他们是丰碑,是值得我们铭记心中的丰碑。

包罗万象、蕴涵时代精髓的民族脊梁

过去,我对陈毅的理解只停留在他的位置上,对这样一个老党员我了解不多。对《苦难辉煌》中"风火来去一陈毅"一节,我对这位共和国将领由衷的敬佩。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人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有的是以卓越的能力,有的是以容人的心胸。

无疑陈毅就是后者。陈毅以生的慷慨和豁达,将永远载入史册。他习惯于向真理鞠躬,同你打“陈毅主义”,要求毛泽东回到前委主持工作。

在队伍行进中,一路瓢泼大雨,加之昼伏夜行,陈毅伤口**,由于身边无衣无药,陈毅就自己挤伤口的脓血。警卫员帮忙时,一碰他就如全身触电般颤抖,脸色蜡黄,大汗淋漓。陈毅拿带子把伤腿绑在树干上,硬是把开刀没有取干净的一块碎骨从伤口挤了出来。

读到此处,我有些不忍卒读,这是一种怎样的毅力与信念才能抵的住如此巨大的痛苦。老一辈革命家正把生命放在理想中,用行动践行对党的信念和忠诚。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

无论痛苦有多沉重,都无法摧毁。这是一种文化,是共产党人用鲜血培育出来的一种苦难文化。作为我军最早的政治工作者,陈毅没有用语言技能和权利来恐吓他。他过去只记得生活来接近别人的生活;用自己的热血激发别人的热血;用自己的忠诚来表现共产党员的忠诚。今天,我们党的政治工作遵循老一辈政治工作者的作风。

用朴实真挚的感情,凝聚全党和各族人民,用人格的真谛和魅力,感染每一个人。

1972年,北京八**,对于共和国元帅的地位来说,那也许是一个最小的追悼会,如果没有毛泽东亲自前往,大多数中国人甚至不知道他的去世。陈毅无疑是中国革命波澜壮阔历史上的一个传奇。正如金一南将军所说:“任何国家都需要自己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有着深刻的悲剧意义:播种,却不参与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

“天地动,无名脊梁立时代丰碑

当人们今天走在天安门广场上,是否曾注视过那承载着亿万生命的纪念碑,是否曾想起他们甘愿用生命换取的和平已滋养了几代人。今天的生活,不仅是我们谱写的,更是烈士们用血肉积累的。每代人有每个时代的责任。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脊梁。翻开《苦难辉煌》,书中每一个数字都有其深刻的含义。每一笔记载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多的是生命是历程。

是追寻信仰路上的一个个界碑。记得书中飞夺**桥的场面,"5月29日下午4点,廖大珠带领22勇士背挎马刀,腰缠手榴弹,攀桥栏、踏铁索向对岸冲去。“**桥22勇士只留下三个名字:

红军第二师第四师第一营第二连连长廖大珠,第三连支部书记刘金山,小红鬼刘梓华。历史就是这样。有些人连名字都忘不了,最后只能变成一系列珍贵的数字。时间固定在**桥上。22名党员变身铜像,永存历史。

如果说在现代战争史上,凡人写英雄史诗,那就是长征。1934年至1936年,红军辗转14个省,突破了数十万敌人的封锁。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共13个月零两天,红军跋涉11个省区,25000里,翻过了18座山,涉过了600多里人迹罕至的草地,淌过24条河,参与了300多次大大小小的战争。

这些化为纸上的数字,一个个都显得如此刺眼,任何一部苦难史都无法描绘这其中的艰辛与波折,因为任何文字在共产党的壮举前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长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是一种精神——长征精神。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能够战胜困难和危险;为了信仰追求可以脚踏荆棘。

面对选择,他们不会背叛自己的信仰。面对生死,他们可以忽略生死。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果一个国家忘记了历史,它将被历史遗忘。

读《苦难辉煌》让我感受到了民族脊梁的力量。他们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他们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振兴,他们承担起了一个民族的希望,百年时间在历史中只能算一瞬,然而就在这不足百年的历史中,中国历经了苦难,战胜了衰落,走向着辉煌。

中国作为一个崭新的大国,正以立在世界的东方。承继的事业继续进行,承继的人继承。他们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脊梁。读《苦难辉煌》了解历史,走进历史,感受历史。

在历史中收获感动,收获成长。

苦难辉煌观后感 篇2

那天,看完《苦难辉煌》对我触动很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个战火纷飞的场景在我的脑海里一幕幕地回放:从辛亥革命、南昌起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记录片把我带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长河中,重温中国革命史,使我深刻认识到革命先烈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

我的心很感慨,想想我们现在,口袋里有钱了,但缺乏精神,房子变得高了,但灵魂却小了。我们看历史,忘记过去,回顾党的苦难,洗心革面,振奋精神。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苦难史。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主义的大山,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两座大山仍然落在穷人的肩上,国家仍然是千疮百孔,军阀割据,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人民无法生存。辉煌往往与苦难相伴,只有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盘,重获新生。

正如记录片中所描述的那样,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没有多少人相信,仅有50多人的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那个弱小的、被无数困难>挫折所围绕的部队能够完成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长征,没有人知道为什么面对如此多的苦难,中国共产党人还能继续前进,答案我想只有那些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他们正背负着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

我禁不住地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们,在历史重大关头不畏艰险,勇于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的希望,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们?我想支撑他们的一定是共产主义信仰,新中国必胜的坚定信念。

正是那些有着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的共产党人,在经历了敌人的包围、内部的纷争和妥协、队伍的架桥合分裂、长征的艰苦征程后,以巨大的牺牲挽救了革命的种子,带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光荣。

除此之外,还有吗?

还有,我觉得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必胜决心与坚强意志。面对南昌起义即将垮台的部队,朱德同志尽力扭转局面。他鼓励军队,只要保持力量,革命就有前途;黑暗是暂时的,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面对对革命前途的悲观失望和同志们的沮丧,他指出了革命的光明前途,增加了同志们的革命信念,保持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

从此以后,星火燎原,这支南昌起义余部发展成为了所向披靡的人民解放军。

先辈们的那种信仰、那种决心、那种坚强的意志力,不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吗?在和平发展成为主题的今天,我国面临的问题是多而复杂的。事实上,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面前没有一条满是鲜花的路。所有的未来仍然需要我们去创造,跨过荆棘,跨过门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仍然是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光荣走向更大光荣。

因此,通过观看《苦难辉煌》,使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

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能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加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我的脑海里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苦难辉煌》开篇的提问:'我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引领着我思索:我从哪里来?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想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何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有多难。我珍惜生命吗?

我想要的是什么?

我不停地问,不停地寻找我心中的答案,回想从1997年来机关工作,至今已有16个年头,在这十几年中我忙碌工作着,麻木地工作着,我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行走在沙漠中,无论种什么梦,从不结果。

我反省那个充满了抱怨的我,常常没心没肺、口无遮拦的语言脱口而出,那时的我常常被失控的情绪所左右,伤害别人的同时,更多的是伤害自己。

我反省那常常自以为是的我,活在别人的眼里,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断奋斗,但我心里只有一个声音:我不能自卑于别人。表面上看我很要强,很倔强、强势,有时甚至是自傲,但其实是骨子里面深深的自卑感,内心的脆弱,而且没有力量反省自己。

那是一种扭曲,是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当我焦躁不安的心平静下来时,我觉得自己从事的信息工作是一项非常注重服务的工作。一方面为领导决策服务,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种数据分析;另一方面为同志服务,为基层服务,帮助同志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我是在做一个很有价值的工作。

信息化和业务工作又是紧密结合的,是将我们手工的工作高度精炼和梳理后,形成规范的模式,通过电脑程序模拟实际的工作流程。我们是用户和系统开发人员之间的桥梁。根据领导和业务需要,协助设计研发人员做好需求分析。

同时,做好每天的系统维护,保障系统正常运行。我们的工作虽然不直接面向群众,但也很重要。

坐在这里的许多同志是我的老师。他们耐心地教我信访业务知识。他们的宽容和理解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在此我要感谢:

曾经给予我无私帮助的人,曾经语重心长对我教诲的人,甚至曾经被我怒吼过的人,是他们对我的包容和理解,是他们的善良和美德,唤醒了我的良知,让我打出去的拳头碰到的是柔软的心,让我自形残悔。

我想在人生这条不平坦的道路上,只有经过苦难和磨难,我们才学会长大,更何况现在我所经历的这点苦,相对于革命者很言又能算什么?真是微不足道。我很惭愧能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常常成为自己欲望的奴隶。不知足啊!

什么是苦难?什么又是磨难?没有苦难就没有辉煌吗?

现在来看:苦难也好,磨难也好,那是幸福来敲门,那是生命成长最好的磨刀石,也是生命成长最好的试金石。因为只有战胜磨难,才能有突破,才能有成就,否则,一切得意顺利安好,是难以成就道业,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曾经经历的苦难的历史也证实了这一切。

什么是人生的辉煌?我现在的理解人生的辉煌不是你拥有了什么,获得到了什么,而是在你敢于面对现实,面对失败,面对磨难的那一刻开始,直到努力战胜它的时刻。因此,苦难成就辉煌。

此时我想起了杨绛先生的百岁感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在对自己一次次地剖析反省中,当那些垃圾思想观念被清理之后,我的心态改变了,我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因此而改变,我学会了理解他人,接纳他人,我学会了>倾听,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幸福生活。

因此,作为后来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地鞭策自己,需要我们拥有顽强不屈、开拓创新的精神,需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我们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立足本职,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微薄之力,具体地说就是: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二)铭记苦难感悟辉煌思考未来

——中央电视台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观后感

从2013年5月13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苦难辉煌》观后感日起,中央电视台在一套综合频道晚间的黄金时间段'魅力纪录'隆重推出《苦难辉煌》这部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总共12集,在播放期间的我都推掉了所有的宴请与繁杂事情,每天晚上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苦难辉煌》。以下是我观后这部纪录片后的>心得体会 :

一、《苦难辉煌》是一部怎么样的纪录片

《苦难辉煌》纪录片根据著名作家金一南同名著作改编,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防大学、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联合摄制。该纪录片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初期到西安事变这一段历史,描述了我们党和军队早年的革命史,围绕'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

《苦难辉煌》多角度、宽视野、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征程,重点刻画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这两次历史性转变。该片首次披露了众多鲜为人知的影像史料,真实还原了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个个历史场景,回答了在救亡与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紧迫历史使命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方法各条道路都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大问题。

二、观后《苦难辉煌》能感悟那一份厚重、一份悲壮、一种精神、一种辉煌

《苦难辉煌》的多维度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征程和革命精神;重点刻画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两次历史性转变。虽然只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历史的一个阶段,但'看似写历史,实则写今天,看似问过去,实则问未来'.回答了1840年以来,救亡与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紧迫历史使命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方法试过了,各条道路走过了,都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大问题。

它让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党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倍尝艰辛而愈加成熟的高贵品格;看到的是这个党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砥砺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智慧,积聚自己的力量,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坚强意志。高扬的是共产党为广大人民群利益而奋斗的精神旗帜,鼓荡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苦难辉煌》以其全新的视角、鲜活的语言、激越的精神、深邃的思想把那段错综复杂、变革深刻、波澜壮阔的沧桑历史生动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观看振憾电视画面的同时,更多地能感悟那一份厚重、一份悲壮、一种精神、一种辉煌。

三、观看《苦难辉煌》纪录片给我的感想

观看《苦难辉煌》就是就能通过电视画面看中国的苦难史,看中国的辉煌历史。我们触摸的是厚重的中国历史,思考的是中国的未来。

在和平和发展作为主旋律的今天,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实际中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我们前面并没有一条洒满鲜花的道路需要踏过一片片荆棘,迈过一道道门槛,甚至是前人从未遇见过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仍然是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光荣走向更大光荣。而作为一名普通干部,我们要牢记革命先辈的教诲,传承他们不怕牺牲的精神继承他们的信仰,完成他们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苦难辉煌观后感 篇3

续写历史再创辉煌

“我们曾经是奴隶。否则,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不会有百年的衰落。我们也拥有英雄。

否则,从1949年到2050年,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百年复兴。” 是什么契机,让我们从奴隶而成为主人,是什么成就了英雄的业绩?金一南教授在《苦难辉煌》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最曲折最艰难的一段彷徨历史,纵横捭阖,向读者展现了从奴隶到主人的蜕变的历史大背景,展示了从苦难到辉煌的光怪陆离的时代轨迹,客观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曲折的艰苦成长历程,让你在感受史学魅力的同时,由衷地感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唱着这首歌,谁也不会忘记中国共产党人不惧抛头颅洒热血,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的艰苦卓绝的斗争,那段铁血历史和英雄业绩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图强,励志图新。

然而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中国共产党,一个成立之初仅有57名党员,刚诞生就差点儿被扼杀在摇篮里的新生政党,历时28年最后夺取了政权,所遭遇的曲折和危机是今天和平环境下生活的人难以想象的,这些挫折和危机有来自国内的也有来自国际的,有来自共产党内部的也有来自执政党的。28年,千百万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用生命锤炼了一个强大的集体,用鲜血染红了党旗,染红了国旗,缔造了一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此书中,金一南教授并不是用生硬的说教灌输自己的思索和观点,而是用冷静的史笔,用辐射式的纪实手法,将海量的史料分丝析缕,从当时国际趋势到国内时势剥茧抽丝,告诉读者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环境下完成了她的涅槃,发展壮大,最终突破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重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其间有彷徨,有挫折,有危机,也有契机。字里行间读者可以看到,坚韧不拔的共产党人在彷徨中探索,在挫折中学习,悟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的真理,成立了工农武装;也可以看到,不屈不挠的共产党人在彷徨中探索,在挫折中学习,探索出“走农村包围城市” 的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将革命火种燎原中华大地;字里行间读者更能从中体会到,孜孜以求的共产党人在彷徨中探索,在挫折中学习,在危机中寻求契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独特的毛泽东思想,指引革命航船乘风破浪,不断取得胜利;更能从中体会到,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共产党人在彷徨中探索,在挫折中学习,在危机中寻求契机,探索出民主**的治国之道,让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东方。

这是共产党人的智慧,这是共产党人铁肩担道义的博大胸怀,是千千万万个有着革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积淀而得来真理,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用之不竭的财富。

掩卷沉思,笔者沉浸在冥思中,默默地想:不正是先辈们留下的这笔宝贵的财富激励我们艰苦奋斗,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书写美丽的画卷,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不正是这笔财富指引我们继往开来,改革开放,迎来振兴中华的春天;不正是这笔财富指引我们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现代化强国,取得了今天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笔者想,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中国共产党,从当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到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学习中不断充实,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完善,领导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称奇的成绩。

凭窗远眺,远处白马寺山在夕阳的光芒中巍然屹立,被晚霞渲染得瑰丽绚烂的云朵如万马奔腾,你追我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太行山麓的晋城,曾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下坚持抗战,将自己的儿女送上夺取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前线,又经过六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成为太行山一颗耀眼的明珠。当前,正值山西省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继深圳之后可享受诸多优惠政策的经济特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借此东风,作为三晋连通中原的东南大门,晋城市也提出了五年时间再造一个新晋城的规划,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任务,“把晋城建设成为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抓机遇,靠的是智慧和**远瞩的目光。但是,无可否认,机遇中还有更多挑战。

迎接挑战,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战略和勇气。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有许多开放在先的城市范例让晋城人充满信心,不会彷徨;然而,新的发展规划却没有可因循袭用的现成经验供建设者套用。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曾经有与日本侵略者周旋抗战的历史,有着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建设成就的晋城市委,在新的机遇面前,在新的起点上,一定会发扬太行精神,开拓进取,探索出成功之路,在这场转型跨越发展的战役中再创辉煌业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续写实践的注脚。楼金寨

苦难辉煌观后感 篇4

为中华复兴而读书

在有影响力的人物消失之后,历史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遗产,留给我们的是完整的。不是每个人都能用短暂的生命反映出悠久的历史。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金一南《苦难辉煌》

每当我回味这句看似平常却又激动人心的话语时,我总是想到李白《忆秦娥》中的一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不言其悲而悲从中来,不言其寂寥而寂寥之情油然而生,千载之下,历史仍然厚重与苍茫,让人感觉那种不灭的悲情与哲思。让我长噤不已,沉思良久,虽然叱咤风云的人物都已经消失,但他们的话语仍然在新世纪全球动荡的回音壁上回响着!脑中尤见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耳中尤闻孙中山“努力向学,尉为国用”的呼唤,心中尤感毛泽东“看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有多少志士发出了救国的灵魂深处的呼唤?如果他们都从自己的辛酸和幸福出发,中华民族就永远不会走出孙中山、毛泽东和周恩来。而现如今社会节奏变化如此之快,我们如果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么能获得腾飞的翅膀,为中华伟大复兴,实现美丽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其实,那些看似烽火不息的年代离我们并不遥远,今天的我们虽然不用像革命前辈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却可以在建设新中国,实现中国伟大复兴之路上,耕耘不息,不断学习有用于发展的知识,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其实,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大事,无论是救国救国还是谋求发展建设,都必须经过一定的过程和洗礼。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一个层次是当环境和形势相当恶劣时,要看清形势,排除干扰,不要被暂时的烟雾所迷惑。这是成功的基础。只有树立远大志向,下定决心,才能在求索的道路上继续走得更远。

在前进的路上,有美丽的花朵在两边郁郁葱葱,迷惑我们,让我们停下;荆棘丛中会阻拦我们,使我们害怕;滚滚的黄沙与凄然的白骨恐吓着我们,让我们战栗不已,而我们如果忘却了我们的梦想,忘却了我们的志向,我们终会一无所成,碌碌无为。想当年多少仁人志士励志救国图存,励志建立一个独立、自主、富强、繁荣、和谐的新中国,多少革命先辈前赴后继的倒下,但却依然前进不止,为了心中那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而战斗,为了永不泯灭的志向而努力,为了不与污泥同流合污的情怀而不向黑暗低头屈服。那些向困难低头,与豺狼为伍的人,只能被历史遗忘,被后人忽视,被人民鄙视。

在求知求索的路上,我们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志当存高洁,不应把自己的利益与得失看得太重,应该努力学知识、学技能、学本领,为了中华伟大的复兴而努力而奋斗,应该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觉悟,像宗悫一样有“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魄力与梦想,并下定决心为其不断努力。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个层次概括了一种追求成功的执着性格和执着态度。也就是说,无论在求知求索的道路上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奋斗,继续奋斗,为我们的事业做一切事情。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顺利进行。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做《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红军当年长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戈壁、草地、雪山、险滩,却没有丝毫的畏惧与退却,而是坚持心中的信念,最终取得了胜利,写下了不朽的辉煌诗篇,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情怀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为烈火中重生的凤凰,为新中国的建立保留了有生力量,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基础。

在求知求索时,我们也会时时刻刻面临着很多看似很繁琐的事情,也会遇到很多无比困难的问题,但如果我们不能战胜它们,那便会是半途而废,只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觉悟,只要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持,只要懂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并付诸实践,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殆焉,才能终有所获,并且当你成功后回顾自己奋斗的历程,才会尝到为成功付出的喜悦滋味!

须知坚持才能获得胜利,有副对联我特别喜欢“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此与君共勉。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第三层境界是指在经过许多周折,经过荆棘的磨炼与烈日暴雨的洗礼,我们能够逐渐成熟起来,把求索求知上的事物领会贯通,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这是一朵用汗水浇灌的花,一座用毕生精力建造的建筑。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声音响彻华夏,这声音撼动世界,百年来我们受过列强的屈辱,百年来我们饱受磨难,百年来我们在时代的漩涡中迷茫过、彷徨过、挣扎过,但却不断奋起,不断战斗,不断为了我们那可爱的土地而抛头颅、洒热血,最终我们获得了胜利,沉睡的雄狮终于苏醒,东方巨龙终于不再沉睡,我们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回答了我们不是东亚病夫,我们是不断开创未来的、可以不断适应新时代的炎黄子孙!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在经过沐雨栉风以后,才能看到彩虹挂空际的美景,只有在书山学崖中努力攀登,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常说殊途同归,殊途永远无法同归。只有经历过苦难,辉煌才会显得那么珍贵与美丽,我们要知道努力终会有所收获,懒惰与怯懦只会让我们一事无成,困难是成功者的垫脚石,却是失败者的陷阱与深渊!

我们自己的命运常握在自己手中,中国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手中,所以,让我们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而读书,读好书、长知识、学本领,让我们的中国伟大复兴之梦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让梦想成真。

苦难辉煌观后感 篇5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有些人夸大,保守和悲观,欣赏和赞美,恶意malicious毁。而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众说纷纭的国际**,我们尤其需要把实事求是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从容和沉着、清醒和冷静,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2、 群众路线是从苦难到光荣的坚强依靠

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打败国民党,获得国家领导权,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绝不是偶然的。

这与其说是历史选择的结果,不如说是人们选择的结果。沿着历史的长河一路走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体现了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前进。它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也反映了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唤醒了东方睡狮,让炎黄子孙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树立了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让苦难深重的华夏儿女重新焕发出昂扬的气度和乐观的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路上阔步前行。

历朝历代,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得民心者得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论是一个政权还是一个政党,其存在和发展都取决于人民的愿望。如果得不到绝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历史还昭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仍然面临人民的选择!

当今社会,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利益诉求,共产党人应该继续沿着革命时期制定的群众路线,相信群众、联系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继续将群众作为建功立业、执政兴邦的坚实靠山。

3、 创新是由苦到荣的决定性因素

《苦难辉煌》中那种空前复杂的历史环境,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局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还有飞机轰炸的情况下,没有开拓创新的魄力,不运用超常规的军事方法不仅无法取胜,甚至连保全自身都存在问题。然而,正是因为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领导集体能够审时度势,开拓创新,通过游击战、开辟革命根据地等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攻守策略,不仅壮大了自身实力,更夺取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回首当年,长征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思想星火,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灯塔,长征精神中的开拓创新精神,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为国家为民族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正是因为有着无数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工作的优秀共产党员,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缔造一个不屈民族的伟岸形象,赋予一个古老的国家以现代的品质,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

当前,新一轮国家发展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已经呈现给全国人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让我们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同心同德、同心同行,为了国家的灿烂明天和我们自己的美好未来共同努力奋斗吧!

学***

----读《苦难辉煌》有感

姓名:李洋

时间:2011年6月

苦难辉煌观后感 篇6

苦难辉煌优秀观后感1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一小段记录片,名字是《苦难辉煌》,感觉好,放不下,就去网上搜,十二集,起早摸黑,一天看完。

许多关于革命历史的文章,以及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都读过。过去那些年讲正面的多,拔高的多,有些高得甚至离谱。这些年,没有了那些假大空,却多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有些书对共产党,对它的领袖的行为胡编乱造,肆意批判、甚至是诋毁。

象《苦难辉煌》这部**这样,能以宽广纵深的视角,精微细致的笔触,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对它未来的可能命运放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去观察,这在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说它有纵深的历史脉络是因为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包括新世纪,都在它的审视中。说它有世界性的宽广视野是因为从欧洲到亚洲,从苏联到日本,一个个左右世界走向,左右中国命运的事件,一个个影响中国,影响世界发展的历史人物,都表现了作者较强的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以及睿智的令人回味的思索。

它的语言不浮华,却句句击打人心。它的一些早年影像不很清晰,可看着看着就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

它最击打人的是这样一些话,“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的年代,那也是一个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年代”。“对丧魂落魄者来说,这是一支残兵,对前赴后继者来说,这是一堆火种”。

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在那个苦难的年代,为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战死了一批,又爬起了一批。他们“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战友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

那个年代,政党无数。当初不被看好的共产党为什么会成为气候。答曰得人心。

书中说,淮海战役,十万解放军在前,后面竟跟了三十万的支前民工。国*党的前线总指挥杜聿明闹心的问自己,我这是在跟谁打仗?其实张学良在他之前就已经把答案告诉了蒋*石:

“剿共不成。原因是,我们没人心,他们有人心。”

为什么共产党有民心?这也很简单,因为这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党。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其他利益。

想起看过的一些书籍、刊物,有的无良作者把毛泽东成长为党的领袖,描写成是靠排挤、打击、阴谋、暗算这些下作的手段实现的,把毛泽东的私生活也写得很**。这些人中,有的人知道历史,一些人甚至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为了个人的某种目的,有意识的地去肢解歪曲那段历史。还有些人根本就不读史,甚至还有的大字都不识几个,自以为愤青,以骂领袖来博得别人的眼球,肆意的胡说八道。

要知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代共产党人,如果不是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不是有着宽广的革命胸襟,不是有着对革命战友的生死情意,不是有着对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不要说在那九死一生的残酷岁月能吸引到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与之共同战斗,最终奋斗出一个崭新的共和国,恐怕共产党自己在它建党之初,也早就四分五裂,领袖们也早就各奔西东了。翻开毛泽东的诗歌,翻开毛泽东的著作,想想他和他的同志们为我们留下的伟大国家。任何有点良心的人都应该为我们有这么一位伟大的领袖而感到感动、骄傲和荣幸。还有谁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能比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更优秀,没有。

一个人得有多无知,多无畏,甚至得多无耻,才能口吐恶言,昧心的抹黑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

《苦难辉煌》的作者金一南在他的书中写到了国防大学的一位建国前入党的老将军,是一个关于当年如何入党的问答。

“一个晚上,来人把我领到城墙边问我:你怕死吗?我说:

不怕!负责入党的同志对我说,那现在你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了”。手续简单吗?

简单,可又不简单。为了信仰,他押上了自己的性命。在那血血腥的恐怖岁月里,什么比冒生命危险更重要。

不可否认,今天的共产党人不能和当年的共产党人同时讲话。当年是为“他”,为人民。今天的一些党员是为“己”,为自己的家人。

仅仅是为己就足以能毁掉这个党了,有时甚至还要加上“损人”二字。这些党的异己分子,正在肆意糟蹋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留下的荣誉,正在疯狂的消减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留下的声望。他们穷奢极欲,他们贪婪无比。

由此,当下的整个社会风气向下,只讲物质,不讲精神。信仰不在,理想缺失。一些有思想、有见识的优秀人才正在逐步离开共产党。

共产党在新世纪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说:“这本书,看似讲过去,实则讲今天,看似问现在,实则问未来。

”此话极有见地。是的,看似苦难离我们远了,辉煌离我们近了,可如果我们堕落了,没了信仰,丢了百姓,回到苦难也许只是一夜间的事。

苦难辉煌优秀观后感2近日,央视综合频道的大型记录片《苦难辉煌》,对辛亥革命后的中国近代史进程进行了全景式揭示和深入剖析,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烈,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做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

1840年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苦难史。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主义的大山,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两座大山仍在中国贫苦农民的肩上,中国仍然是千疮百孔,军阀割据,日本侵略中国,人民无法生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华民族由东亚病夫变为了东方巨龙,沉沦到百年的中国走上了复兴之路。

中国革命的胜利,来自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正是当年那些拥有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的共产党人,在经历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妥协、队伍的弥合**、以及万里长征的艰难跋涉之际后,以巨大的牺牲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

中国革命的胜利,来自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和坚强意志。面对南昌起义即将垮台的部队,朱德尽力扭转局面。他鼓励军队,只要军队保持力量,就有办法进行革命;黑暗是暂时的,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

在全体官兵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群众情绪低落的时候,朱德指出了革命的光明前途,增加了群众的革命信念,保持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从此以后,星火燎原,这支南昌起义余部发展成为了所向披靡的人民解放军。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全体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不懈努力的结果。最不可能避免的是错误,最有价值的是改正错误。一个伟人决不是不犯错误的人,而是能及时改正错误的人。

土城失利后,红军立即放弃北上西渡赤水。在西渡赤水的失败中,红军立即转战川滇黔边境;在进川的失败中,红军立即奔赴陕北。长征的困难在于红军在追剿国民党军阀和地方军阀的过程中,犯了许多错误,打了许多仗。

但是,红军的领导人实事事求是的人,他们坚持真理,随时准备改正错误。他们脚踏实地、灵活决策,一次又一次地把危机变成安全。工农红军凭借着战胜死亡的超强决心和寻求胜利的钢铁意志,练就了那个时代最顽强不屈与最光彩夺目的生命力。

通过**《苦难辉煌》历史记录片,使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

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动摇,更加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合作制度的原则不动摇。对于不幸生活在各和平年代的我们,一定要立足本职,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苦难辉煌优秀观后感3人,是不是走得远了,就会忘了来时的路?人,是不是走得久了,就会忘了当初出发的方向?我们从**来?

又要到何处去?当12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不得不叩问:为什么当年身处黑暗中的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

为什么占尽天时地利的国*党最终被人民所抛弃?在一些所谓“饱学之士”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的时候,可以说纪录片《苦难辉煌》的**正当其时。该片通过丰富的史料和专家访谈着重表述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的两次历史性转变,让我们从中看到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和追求又是什么。

在纪录片《苦难辉煌》里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李立三的女儿说,南昌起义前夕,李立三要去庐山见鲍罗廷和瞿秋白,而上山必须坐轿子。这在今天看来都是极其简单的事情,但当时的李立三却需专门请示**,经**批准才可以坐轿子上山。

因为那时候坐轿子被共产党人认为是很不光彩的事,是人剥削人的一种表现。这件细微的小事回忆震撼了我,遥想那个年代的共产党人,他们革命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他们追求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天下劳苦大众都得到解放的目标。今天,当我们议论民主、自由的时候,我认为,共产党人为人民大众谋取最大利益才是真正的民主自由。

当今社会,那些追求“学有所成”以期“功成名就”的目标,与其说是理想还不如说是欲望。当人人都被绑架在房子、车子、票子、位子的轨道上的时候,何谈 “信仰”这个崇高而伟大的话题!而从李大钊到瞿秋白,从陈独秀到毛泽东,他们当中哪一个不是当时主流社会的精英?

但是在他们的人生信仰中,完完全全是把国家命运放在了个人命运之上,可以粪土当年万户侯,可以沙场马革裹尸还!该片在第三集里采访了朱德之孙朱和平。他说,朱德当将军的时候,仅仅32岁,是云南的警察厅长,相当于国*党中将。

当时的朱德可谓是**厚禄春风得意,然而心存救国之志的朱德却毅然抛弃了这一切,去寻找刚刚建党不到200人的共产党,这就是真正共产党人的信仰和追求,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

纪录片《苦难辉煌》以其全新的视角,展示了中国近代以来那段艰难曲折、错综复杂、变革深刻、波澜壮阔的沧桑历史。第八集中,敌人大兵压境,情势危急。当陈毅把大腿绑在树上自己为自己挖出子弹,发出“就是到地狱也要干革命”的豪言壮语的时候,当独臂将军刘畴西和方志敏被俘以后面对蒋*石一次次劝降而选择慷慨赴义的时候,个人信仰的坚定和执着高下立见。

今天的我们可以不必去追问如果切换历史场景是选择当勇士还是做叛徒?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在人类寻求解放、争取自由的革命史上,有一群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为了挽救国家命运,选择了抛弃人生繁华,选择了面对苦难!他们是播种者,却不参与收获;他们是手持火炬的人,却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无论历史怎样演变,道路如何发展,那些真正共产党人的信仰高度,都将是人世间的一座丰碑,永远震撼着朝圣者的心灵!

不经历“苦难”哪来“辉煌”,可是“辉煌”之后呢?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当年仅有50多人的中国共产党,现在已有8000多万党员。

可是,大党不等于强党。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国家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法西斯德国,取得了二战主战场的全面胜利,解放了几乎整个欧洲,而在拥有xx万党员时,却轰然倒塌!在和平与发展作为主旋律的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变化多端。

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仰抵制腐蚀我党筋骨的各种**和侵害。

**《苦难辉煌》就是重温中国近代的苦难史,就是汲取宝贵的精神资源。

苦难辉煌优秀观后感4长征是20世纪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事,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为壮美的诗篇。

由于流行在根据地中“左”的错误,“反围剿”失败了,根据地军民遭到重创,革命的火种几乎被扑灭,红色的江山几乎变为“全白”。红军在那一刻面临去留生死的抉择。必须要长征,必须要保存革命的火种,我们的理想必须要实现,必定能实现。

长征则生,不长征则死。

红军们出发了,离开了千辛万苦创立起来的根据地,离开了根据地的熟悉的青山和绿水,离开了与人民军队血肉相连、患难相交的根据地人民。看见了吗?10 月并不是肃杀的寒冬季节,为什么根据地的山水都已变色,抬望眼,黑云已压在人民的头顶,暴风雨要来了……然而,这不得人心的黑暗终将被光明取代,暴风雨过后终将是绚丽的彩虹!

送走了红军又开始盼红军……红军啊,你们何日才能又到这漫山的映山红?亲人相聚何日?但愿归来时玉宇已澄清!

红军们出发了,红军们开始远征了。他们将书写人类历史的壮丽新篇。出发了,管它前路是箪食壶浆者还是豺狼虎豹、荆棘满地,管它山恶是水险,都要英勇向前,向前进,向前进!!

红军们走过了万水千山,只等闲耳。他们走过了五岭,踏过了乌蒙山,渡过了金沙江、大渡河,翻过了万年寒冰覆盖的岷山,管它们有多险多恶、多艰多难,红军笑对它们依然。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经磨难的红军在二万五千里路上播下了胜利的种子,点燃了熊熊希望的火焰。英勇的红军们是战斗队、是宣传队、是播种者、是光明中国的启明星。

在他们脚下的是大地,在他们身边是多灾多难的受苦的人民,在他们肩上的是解放全中国人民、打败一切反动派和侵略者的历史使命,在他们眼前的是光明的新中国、是无限美好的必定要实现的英特纳雄奈尔!

伟大的红军,伟大的长征!

苦难辉煌观后感 篇7

“一衣带水”之下的异与同

——小议十九世纪的日本和中国

【阅读书目】

(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金一南,《苦难辉煌》,华艺出版社,2008。

一、颇有争议的中日关系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有一辆9.0级的超大**。作为日本的邻国之一,中国人在这一重大事件中有不同的反应,凸显了中日关系的复杂性。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5月9日,日媒《日本新华侨报》刊文认为,“后震灾时期”中日关系逐渐“步入改善轨道”,。但对这一新闻,也有网友评论表示:“中日之间的要提升民间彼此的感情认同,至今为止,是不太可能的事”。

中日关系着实复杂。早在十九世纪,日本和中国之间就有着扯不断的影响,无论影响是积极或是消极。金一南先生的著作《苦难辉煌》中有这样的描述:

“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以如此巨大的影响”,“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给中国人如此巨大的伤害”。金先生认为,中日两国说不清的关系,用“一衣带水”四个字皆可以带过。“因为一衣带水,联系方便,影响也方便;因为一衣带水,掠夺方便,侵略也方便”。

即使两国关系更为复杂,从我国人民的普遍民族感情来看,日本给我们带来的伤害也远大于其它影响。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遭受的许多苦难都与日本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历史学家郭廷以认为:

“两千年来,中国施之于日本者甚厚,有造于日本者至大,百年来日本报之于中国者极酷,为祸中国者独深。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

2、十九世纪的中日同与异

日本首先在“闭关锁国”的背景上与中国存在着绝对的类似。十九世纪上半期,在美国舰队向日本叩关之前,日本正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为了维护封建体制,德川幕府先后五次发布“锁国令”,采取种种措施将日本隔绝于世界之外,竭力扼制日本官办和民办的商业企业开展对外**,视洋货为洪水猛兽加以禁止;严禁日本国民出海,对擅自乘船出海者处以极刑,查禁“洋书”,**传播西方科学的日本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

日本封建统治者原以为“闭关锁国”能够带来“歌舞升平”,然而,它却进一步导致了停滞、愚昧、落后和衰朽。

远东是欧亚大陆最后一个受欧洲扩张影响的主要地区。但十九世纪中叶起,中国和日本这两个距离欧洲最远的远东国家逃不过和印度等国一样的命运,正如费正清先生在《全球通史》一书中描述:“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

这便是中日在十九世纪面临的“同”。不过,面对欧美列强的侵扰,虽然“两国都受到了根本的影响”,却“是以完全本同的方式。日本可以采纳和利用西方列强的原则,并将其用于自卫和后来的权力扩张。

相比之下,中国不能以已种改变了的西方方式重组自己。”

事实上,日本统治者认为列强的炮火会瞄准日本而不是中国。1837年幕府统治者德川齐昭发出预言:“日本将是西方攻击的第一个目标”。

在他看来,中国太大了,朝鲜和琉球太小了,对于英国的炮艇来说,日本只是大小不一。可以说,他感受到了中国道光皇帝面前的危机。不过,三年后危机真正到来,却首先到达了躺在床上抽鸦片的中国。

即便如此,鸦片战争的冲击对日本也极大。金一南先生书中讲道,“(在日本)许多人以鸦片战争为题著书立说,论述西方对东方的野心,慨叹清**的失败,警告德川幕府如果不速筹对策,必重蹈中国覆辙”。同样是学中国,和以前的学汉字、学围棋、学《论语》、学《法华经》相比,日本人这次从中国学习到的是危机。

危机终于在1853年7月爆发,当时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裴伊利率领4名中国共产党人打开了日本的大门。后来,日本和中国一样,被迫与外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开放条约,如开放**口岸、索取战争赔偿、控制日本关税、在日本取得军事力量等。

金一南先生在书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真正使日本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一个是西方的坚船利炮,另一个是中国的魏源”。说起魏源,以前中学历史教材等相关资料似乎介绍过,虎门销烟的英雄人物林则徐请魏源撰写《海国图志》、《圣武记》、《瀛环志略》,林则徐也被相关教材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事实上,据金一南先生说,魏源的书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鸦片战争后,这些书传到日本,却引起强烈震动。对于日本的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来说,这是最早的留学知识。金一南先生这样评价,“魏源在日本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中国”。

费正清先生在书中对林则徐的介绍和金一南先生含蓄的描述相比,简直让人大跌眼镜。“中国总督林则徐曾试图禁止鸦片流入国内,并顶住了英国人的第一次强攻,但他也认识到外**事力量的优势。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同英**舰抗衡是不可能的,并断定:

‘船只、大炮和水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林则徐决不愿意散布这些观点。‘我只请你对此保密’,他这样要求他的朋友,‘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费正清先生指出,林则徐不愿意公开这些观点,说明他担心这会在同僚和上司中引起敌对反应。这种担心决不是没有道理的。与出于对西方的恐惧而决定彻底改变旧制度的日本统治者和知识分子相比,统治中国的士大夫们,除了少数人,仍然对西方的一切极为反感和鄙视。

虽然战争失败的打击迫使他们采取了某些措施,典型代表便是“洋务运动”,以效仿西方的**和技术,但在实际中他们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官吏们在机械事务方面的无能已无可救药,纵然他们真诚地想模仿西方——从根本上说,他们并不想模仿西方。因此,在1842年至1858年的十年间,中国几乎没有面对欧洲扩张主义的挑战。

”不可否认,1868年明治维新从开展时间、代表人物、改革目标等许多方面与中国当时的洋务运动存在相同或相似。金一南先生在书中总结说,从时间上讲,清朝洋务运动始于1862年,比日本明治维新只早了6年。从代表人物来说,中国的洋务运动著名代表人物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日本也有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这明治维新“三杰”。

从改革目标出发,日本明治维新提出了“尊王攘夷”,也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驱逐外国侵略势力,这跟我们现在熟知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以自强”十分相似。甚至如前所述,明治维新不仅受到中国危机和魏源思想的启发,也受到日本自身危机的推动,或多或少带有模仿中国洋务运动的意味。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理解为日本对中国的另一种学习。

然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被日本明治维新所击败。金一南先生援引美国学者赖特夫人评价当时中国与日本的改革时说,“洋务运动既不是政变,不是革命,也不是一个新的时代,只不过是依仗全体士大夫的能力和努力,是历史上难以避免的没落过程留下的一个‘小阳春’”。中日历史在这里再次出现了不同:

日本明治维新相对中国洋务运动而言却是十分彻底的。“当时明治天皇以‘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和‘破除旧习,求知识于全世界’为主导,自上而下开展了一场效仿西方的激进改革”。明治维新设计了日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交通、文化的制度设计与重构。

当然,再后来的历史证实,“就是这场激进的改革,使日本最终走上了战争扩张的道路”。“中日就此分道扬镳”。

由于清廷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些战争的惨败迫使中国人打开了大门,结束了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传统文明。

因此,当历史走得更远的时候,中国人民也试图走一条不同于封建闭关锁国的发展道路。这已经是后话。就三次战争而言,根据费正清先生的分析,第三次失败是最丢人的,因为这次是被邻国日本打败的。

“日本人和中国人大不相同,他们已有能力使西方技术适应他们的需要,有能力建立一支有效的军事力量……1894年8月,中日双方正式宣战。中**队又轻易地被击溃了,1895年4月,北京不得不接受了《马关条约》”。条约条款要求中国支付赔偿金,承认朝鲜独立,将台湾岛、澎湖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并再开放4个**港。

日本战争对中国的傲慢自满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以现代战争**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这也是前述“分道扬镳”的重要体现。

3、跨越历史歧路:中日关系新展望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国家的战舰大炮,先后打开了两国的门户,“闭关锁国”的时代从此一去不返。中日两国不是开放与否的问题,而是如何开放、如何借鉴西方救国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近代中日社会进步与落后、进步与倒退的标志之一。

中日两国在十九世纪“国门失守”危机当前,对外开放思想上的差距,造成了各自结果的相去甚远。甲午战争实际上是一个明显的考验。

余杰先生认为,一种伟大的文化形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创造智慧,二是接受能力。数千年以来,中国文化虽然以创造为主,也吸收了不少外来的成分,所谓“有容乃大”。

在辉煌的治世,中国文化以旺盛的生命力吸取其他文化的优长,中国人也以开放的心胸应对其他文明的挑战;而在衰微的末世,中国文化则以严重的惰性拒绝与外来文化平等对话,中国人也以保守的姿态惊恐地注视着强敌的来临。日本被迫开门几年后,决定派使节到西方世界观察这场运动,学习先进文化。日本统治者愿意遵守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建立的国际秩序,使他们尽快加入,从一个牺牲品变成一个平等者。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中国却要等到二十世纪末期才明白过来。

再回到中日关系。本文之所以将“十九世纪”作为一个重要的裁量,正是因为“十九世纪”是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之前有人曾说,中日两国千余年来只有两种历史背景下建立起的相互关系:

一是中国强大,日本弱小。这一历史阶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中国在中日战争中战败。二是日本强大,中国弱小。

此阶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末。当中国强大的时候,中国和日本之间是贡国的关系。当日本强大的时候,中国就成了日本侵略的对象。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的长河中,既曾数次兵戎相见,也曾世代友好。上世纪七十年代双方建交后,关系也是起起伏伏,时晴时阴。 毫不夸张地说,两国关系是双方也是亚洲甚至国际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全球的稳定有着相当的影响。

日本是有史以来从中国获取最多、但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无论是从民族感情还是地缘政治上来看,中日两国恐难以在短期内建立德法式的完全平等的密切合作关系。不过,最终跨越了两次中日战争、走出数次外交低谷的中日两国,在这一全新的历史时期中,双方的磨合甚至摩擦仍将进一步持续;但在认清形势、摆正心态的两国之间的友好发展依然是主旋律。

苦难辉煌观后感 篇8

对于作者金一南教授,我并不陌生,由于对军事知识的爱好,我很早就通过《世界军事》、《**杂志》、《参考消息》等报刊杂志拜读过金教授的文章。他长期深入研究国际战略和中国共产党的战略。他独特的视角、新鲜的视料和生动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拿到《苦难辉煌》这本书时,确有一种老友相见的感觉,分为亲切。

《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这本书必须细细品读,慢慢回味,不可以一蹴而就,一目十行,因为,字里行间的信息量太大了,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历史事件犬牙交错,是非对错翻云覆雨。

这本书的客观性使我敬佩。以前读过的一些历史书籍往往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赋予了片面或单一的主观色彩,虽然读起来省事,但是并不见得符合历史的真相。金一南认为,历史的真相也许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没有办法用三色、六色或十二色,甚至二十四色来描绘,我们只能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尽管这真实可能很残酷、很费解或者很令人尴尬,但历史就是个复杂的多面体。

《苦难辉煌》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

3、 同时,张国焘和蒋介石也描写了许多至今仍不为人知的英雄人物。掩卷而思,不禁感叹:伟人其实也是凡人,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不会天生正确,他们也会犯错误,他们也会打败仗,他们也会发脾气,他们也会出尔反尔,他们也会拉帮结派,只是被太多的影视文学作品美化、提纯或剪切了,反倒给人一种距离感、模糊感、平面感;我更加感叹:

这些伟人的的确确又不是凡人,无数次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正具有钢铁般意志和体魄的人,有人曾沿当年红军长征路线体验了一把,但是只能体验险恶的地理环境,却无论如何体验不了当年险恶的人文环境,头上数十架飞机轰炸,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随时需要做出抉择,而这抉择随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生理与心理始终处于极限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牺牲的、掉队的、逃跑的、叛变的占了绝大多数,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几千人,而就是这几千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这本书使我更加关注这位历史伟人和和平的生活。

这本书里阐述的洋为中用的道理让我也颇有启发。白求恩也好,李德也好,这些外国人来到中国,真心实意地帮助中国革命,难免在不了解情况,甚至在根本就不理解情况的情况下,从他们原有的条件、环境,从他们原来接受的知识和受到的训练出发,发出一些对我们革命情况不尽适合的命令与指令来。关键是我们的态度,我们是学习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的长处,引导他们认识中国国情,还是把他们的经验奉若神明,把他们的话语当作指示,“一句顶一万句”?

不把握这一点,不引导他们学习和了解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不用事实向他们证明他们某些东西与中国实际的脱节,结果反而限制了他们本来应该发挥的作用。这合我们的认证认可工作不一样吗?像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认证认可也是“泊来品”,是洋玩意,需要洋为中用,无论是模式、程序,还是标准,甚至名词术语,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结合中国人的心理、教育和接受程度,在深刻理解认证认可精髓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丰富。

如果当初我们引入iso9000的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恐怕不会造成现在“滥”的局面。所以,我们在设计新制度的时候,如当前紧迫需要研究建立的碳评价制度,一定要融入中国的国情,无论是管理措施还是技术指标,直接拿来主义的懒汉做法要不得。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将促进和发展国际认证和认可活动。

我更为金一南写这本书的精神所感动。从网上资料获知,金教授曾当过工人,被赞为“天生就是个好工人”,他曾当过兵,被誉为“天生就是个好战士”,他现在是大学教授,又被叹为“天生就是个教书的料”。金教授自己也说过,没有什么天经地义的事,只要用心去做,尽力而为,热爱生活,做好工作;创新在于坚持。这只是其他人打牌和看电视的时候,是用来研究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在8小时之外。

通过他的这些话,我明白了这本几十万字的巨著**于他经年累月积累的二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常年独立缜密的思考。所以,我想,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要工做出成绩,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要机械地照搬。人活一辈子要有热情、有想法,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见异思迁,不要说的多,干的少,不要做批评家和空想家,要做实干家。

人类有很多苦难,但不一定创造辉煌,只有凤凰涅盘式的苦难才能最终创造辉煌。我们希望饱受苦难的中华民族在富国强民道路上再创辉煌。

苦难辉煌观后感 篇9

《苦难辉煌》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诗,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这本书给读者以种伟大的精神,蕴含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错综复杂、舒适的宏观历史场景中。

金一南将军的这本书,让我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历尽磨难,带领中华民族探索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中国历史上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凤凰涅槃,从苦难走向辉煌。

细读全书,其间悲壮激烈的场景叠现眼前,让人心血澎湃。正如书中所说,任何国家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有着深刻的悲剧意义:播种,却不参与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

我坚信,今天为中华民族复兴默默工作与坚忍奋斗的人们,必能从我们的过去吸收丰富的营养,必能从我们的民族脊梁身上学到更多。

1、 实事求是是从苦到荣的思想保证

实事求是是共产党的思想精髓。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这就要求当时的共产党审时度势,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之路,而不是一味照搬国外的经验。

历史经验证明,发展道路从不平坦光明,而是充满挫折。中国革命胜利是因为“走自己的路”,改革开放成功是因为“走自己的路”,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要靠“走自己的路”。

这些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日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众说纷纭的国际**,我们更须把实事求是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保持沉着冷静,踏实走好自己的路。

2。坚定的信念是从苦难到荣耀的不竭力量

坚定的信仰来自磨砺,尽管只有“小米加步枪”,尽管人数不占多数,但是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共产党的光明未来,才有了60多年前新中国扬眉屹立于世界东方。正如书中所说,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上天给的机会,而是千千万万人的英勇奉献。是共产党的信仰,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沉沦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沧桑国家的伟大复兴。

坚定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是相互依存、内在统一的。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横渡11个省区,行程25000里,一路战斗;我们可以忘记以忘无际的山河,狭窄的道路是危险的,数十万国民党军左右跟随,追逐封锁;我们可以忘记革命内部的辩论和妥协,也忘记桥梁和**。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

这就是长征所表现出来的不朽精神和非凡精神。

在当今经济繁荣、国力昌盛的时代,我们更应牢记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自然之理,始终保持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励精图治。

3、 群众路线是从苦难走向光荣的坚实支撑

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历史选择和人民选择的结果。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也是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

坚持群众路线,可以保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群众路线的本质是代表和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执政。群众路线是我们事业不断胜利的重要**,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保持先进性的力量源泉。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要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体察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从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具体事情做起,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针对不同时期群众反映最普遍、最强烈的问题,集中力量,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实践群众路线,必须做到四个方面:

(1) 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党性、作风、纪律、道德教育,使广大党员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群众观点。广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专题讨论,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情况,设计讨论专题,重点围绕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围绕为民务实的要求。

(2) 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要深入群众,一开始就听取意见建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以好的作风听取意见,深入基层,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民主评议、问卷调查等方式方法,拓宽听取意见渠道。

(3)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边学习、边查找、边改进,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及时梳理现有制度,坚持适用,废止不适用,需要尽快完善。

(4) 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引导。根据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学习教育和听取意见工作方案,对不同党员提出不同要求。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总结推出一批先进典型,用自己的示情教育身边的人。

要抓住反面典型,通过案例教育党员。

4、 创新是由苦到荣的决定性因素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在前方阻击、后方追击的危急形势下,运用常规军事战术不仅不可能取胜,而且难以自保。在十万火急的国难当头时刻,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审时度势,开拓创新,通过游击战、开辟革命根据地等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夺取了革命的最后胜利。长征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思想星火,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灯塔,长征精神指引着一代代中国人艰苦卓绝,开拓创新,一步步实现东方巨龙的腾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前,新一轮民族复兴已经敲响,宏伟的发展蓝图已经启动。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困苦,必将收获辉煌!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最新早安心语温馨语录通用41句

早安语录 09-07

《苦难辉煌》读后感1000字其三

苦难辉煌读后感1000字 苦难辉煌读后感 01-11

压力大正能量说说200句

压力正能量说说 09-07

征文通知(模板十篇)

征文通知 09-07

一个人委屈痛苦的难过句子七十六条

委屈的句子 受到委屈的句子 07-06

粉刷匠教案

粉刷匠教案 09-07

清明短信怎么发精选

清明问候短信 清明客户短信 09-07

小班纸船教案9篇

小班纸船教案 小班纸船 09-07

数学学习计划热门九篇

数学学习计划 09-07

原来在这里语录(精选57句)

原来在这里语录 在这里语录 09-07

博士自我鉴定四篇

博士自我鉴定 09-07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