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篇1

从演讲第二天,开始陆续看文字版,这期间,网络争议颇多,有损的,有挺的。有说他商业赚钱无道的,有说他贩卖知识焦虑为私利的,有说跨年演讲各种常识错误的。其实我觉得,这些都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你从罗胖贩卖的知识中是否获益?有收获,就关注自己的成长即可,不管商业环境什么“大趋势”,是否能只聚焦在自己身上发生变化的“小趋势”呢?

施展老师说“如果没有罗胖的平台,那些碎片时间被我们干什么用了呢?做了比听知识付费课程更加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吗?如果没有,那为什么要批评罗胖让你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听了这种碎片式知识,因此就不读书了,于是批判罗胖,这完全是找错对象了。那个人不读书了,不是因为他听了碎片式知识,而是因为他本来就不读书。”

在得到里听陈海贤的课,陈老师说,思维的弹性就是承认局限,然后探索其它的可能性。认清局限,看到可能性,自然与我们的认知结构有关,如何建立更宽广的认知结构,你可以跟着罗胖的课走,也可以跟着自己的体系走,只要基础概念稳定地摆在那里,枝繁叶茂的来处,何必纠结?

另外,我觉得吐槽的大众,可能觉得买了那些课,听了那些课,对生活而言,并没有什么卵用。有时候我也有同感,但是要知道,所有的东西,想变成自己的,”知行合一“,是唯一的通道,知道不得到,做到才能能到。如何将”知“融入自己的”行“,千人千道,罗胖教不了,只能靠自己。

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篇2

【观点】如果逻辑思维在彩票背面做广告,会是什么样呢?记2017时间的朋友演讲观后感。

You diagnose a problem, deliver a quick-and-dirty solution, get feedback, course-correct, and repeat, always with an eye on the changing weather outside.

识别问题——提供方案——获得反馈——调整路径,周而复始,紧随外界的变化。 ——《大西洋月刊》。

2018如约而至,这也是我第三次跨年看时间的朋友了。

因为听了2017整年的逻辑思维的早60秒音频,以及得到专栏上的内容。所以,60%的内容,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即便如此,依旧对这些观点有初见的意味。大概,这就是凡人吧。

职业关系,这也许就是我最关系的地方。除了“时间的朋友”这个巨大的标识真的非常难看外,其他的布景,灯光等等非常赞。如下图,看看,是不是因为很别扭从而显得很出众?

下边从专业角度来刨析一下这个字体设计,以下教程来自于之前我呢也写过一篇关于LOGO设计的文章。

“连”文字串联一起;

“换”将“间”字里的日换成钟表;

“间”字“朋”字拉高。

从上图中的优秀案例可以看出,其实每个优秀的字体设计,几乎只强调其中一点设计手法,而时间的朋友将这三种设计手法平均分配了。

而且这三种设计技法运用的过于生硬。就是不管是否合适,生连,生换,生拉。造成的结果就是,看的尴尬症都犯了。而且,这一犯就是三年。作为一个知识服务商,应该顾及到的是受众的全面感受,可以在文稿上下死功夫,应该再视觉上略微下点功夫的。

这个时间的朋友字体设计都要强于现在用的。当然也有缺陷,就是整体过于不平衡,沙漏可以略小一点,然后将所有的附属信息至于沙漏的右侧。保持视觉的平衡。

而同是罗胖主持的《知识发布会》,这个演讲的视觉系统俨然就是设计大神做的,将演讲要表达的信息配着自己的认知与技术经验表达了出来。而《时间的朋友》这个字体则是设计新手为了炫技而做的。

当然,的PPT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这显然不是一个设计师做的。

这其实也是一个容易疏漏的环节。一个活动的整体视觉系统不交给一个或者一个团队来做,优点是,不会完全糟糕。缺点是,不会完全完美。

例如,跨年的PPT,图像中的文字虽然有主次之分,但排版并不好看。甚至很LOW(如下图)

还有个细节,背景的LED有几个坏点,在镜头推近的时候,可以看到3~5个这样的坏点。这是非常影响观感的。如果这几个坏点不出现于这个近景范围之内。在远观上是没有任何影响的。(下图中只显示了一个,其实直播中,中景会有5个左右)

演讲使用的是上海梅奔中心,30号刚经历过张惠妹的演唱会,无法搭建全新的舞台,只能承接张惠妹的舞台。这是五块清晰度不一样的屏幕拼接起来的。中间还有缝隙的大屏幕。罗胖称,这是演讲无法承受的。并一度为此苦恼。

虽然经历了脱不花时刻(当罗胖为非常规演讲屏发愁时,脱不花劝说,不要盯着屏幕的缺点看,而是要想着发挥屏幕的优势,将限制性坏条件变成创新的好条件),跨年演讲的PPT在屏幕中显示算是比较完美了。

但是,很明显,演讲前,没有荷枪实弹的走一遍,罗胖没有向导演一样在看看镜头里的自己有哪些不完美,一旦做了。一定会发现这个LED坏点。

换舞台来不及,但把一块在近景中有坏点的屏换掉还是有完全充足的时间吧。

这次的演讲,罗胖没有请嘉宾独挑大梁。一人从头说到尾。

2015.罗胖穿的是同一套衣服。罗胖发愿说,以后的重大场合都穿西服,仪式隆重与自律。

关于彩票的例子,我持几个反对观点:

彩票广告到达率很高?NO。我个人就买,但我从来不看彩票背面。因为从开始我就只关注正面的数字,期望他会中奖。然后开奖后,依旧只关注正面的数字。纳闷他们是怎么完美的避开了中奖的号码。

彩票背面可以做广告吗?

数字是强信息吸引,背面的广告是超弱吸引。还有,因为彩票是公益性质,所以,背面的广告只能是公益广告。

依靠买彩票来改变人生命运的人不是你的用户。如果做广告,会丢现在用户的脸。个人感觉这个判断过于武断。因为真正依靠彩票的改变人生,有吗?有,很少。一般都是挪用公款上新闻的那种人。

而彩票在我们人生中起到的又是什么作用?调剂嘛。娱乐嘛。只是花了2元钱买了一个廉价美梦而已。这个行为不足以被嘲笑。这个行为也不影响继续努力奋斗的人吧。这不就是马云说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其他的梦想实现都不可能是万一,只有彩票,无论从中奖概率来讲,还是关注度来讲,是100%贴合这句话的。

如果做广告应该做什么样?

抛开前边讲的所有,真的要做广告了,怎么做呢?关于场馆大屏幕的解决方案罗胖称之为“脱不花时刻”,因为其思维方式叫“拥抱变化”,任何不如意,都有可能变成创新的资源。现在,就如罗胖所说,三亿张彩票背面广告资源。为什么不用呢?广告所传达的信息是完全可以避开罗胖的忌讳的。

我抽了5分钟时间,构思制作了一款“得到”APP在彩票背面的广告。这个广告语当然是不严谨的,只是抛砖引玉。即讲了得到是知识服务商,暗指让受众知道还是需要自身努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所以,用了“在得到,越努力,就越幸运”。

”买彩票,越幸运,就越幸福”这句话不仅传承了彩票原本面强调的中国的“福”文化。更与前边的努力,幸运紧密的联系起来。

总的说来,越努力的人,就越幸运。努力的人需要彩票这样的生活调剂,当然,如果能中奖,那就更好了。

小米音响的利润只有1元吗?还很大方很舍得的分5毛给合作伙伴逻辑思维?

以下的想法仅仅是因为自己对商业的运作部熟悉所产生的。

假设,坪效27万。而利润又是1元(其他小米产品同样部赚钱)。那一天得卖多少东西?才能达到这个坪效?员工工资,物业,工商税务,水电,杂七杂八下来,一天得有多少利润,才能养活这些运营一个店铺的基础费用?就不谈盈利了。

而游戏的的利润部可能平均到坪效上吧。

苹果为什么坪效世界第一?因为那东西是真的贵!那么小米呢?没有足够的利润,哪来的第二坪效?

高压线上的午餐,为什么电视台不能播放?绝不是因为摄影师不敢。

毕竟现在有专业的攀高工具,只要不恐高。上是没问题的。这些工人真正危险真正值得敬佩的是他们的电工技术。所以,你听说过电工证,但没听过,登高证。

而且,电视属于时间流媒体,播放的选择很单一。而快手属于多线程时间流,看什么取决于用户的选择。当然,我知道罗胖对这一解释,完全是为了场上的幽默气氛而已。

拉二胡的老头现状?

罗胖给出了分析,却没给出答案。

更关心快拉二胡的老头,到底是不是丧偶?而并非关注他是否孤独。

因为孤独是一种感受,只有当事人说孤独,那才是真的孤独。而不是第三者肆意判断。但他到底是不是丧偶什么的,的确是有评判标准的。没有答案。

除了以上几个小疑问小歧义外,我对整体的内容是持敬佩的心态。很多信息都超过了我的认知,震撼很大。从这儿开始,都超出了我的认知,能听懂,但未必能再叙述出来。所以,以下几乎都是全新的一些认知展示或者联想而已。

✔了解了为什么明星会代言,这种先斩后奏,吃糖还是挨揍。的确是纯商人的不地道做法。

章燎原在做“三只松鼠”前,有9年线下零售经验;

陶石泉在做“江小白”酒之前,做过9年金六福总裁助理,管过市场和销售;

徐正在做“每日优鲜”之前,在联想控股做农业。

✔了解了,这些品牌的创始人背后的一点故事,在行业里深耕多年,了解产业本质,积累一定资源,能力被证实的人,正在成为新一代创业者。

✔同理,如果你还不成功,那就是你的能力还没被证实,责无旁鹫。

✔为什么店铺足够亮,就会吸引人的道理。灯要比旁边店更亮,顾客会本能觉得更好、更干净。

✔“传音手机非洲40%占有率”知道了波导手机并没有死,而是在非洲大地开花结果。

✔了解了库克不把工厂从中国转移到美国的原因,不是成本问题。

✔从一个侧面知道了,“凤尾即鸡头”,在中国市场历练过,凭借自身本身,轻松当鸡头。

JollyChic:一家浙江公司把长三角、珠三角数千家中小制造企业的货卖到中东,成为当地最知名电商公司,客单价极高

J&T Express:原中国手机公司当地负责人创建的快递公司,短短两年跃居印尼前列

更加深理解了一句话:对创新的最大赞美,莫过于人们说,这太显而易见了,为什么我就没想到呢?

对运满满的的感触很大。

所有产品都有很多宣传途径,线上,线下,我虽然没用过也不知道运满满APP,但不妨碍他成为我心目中的榜样:宣传,就要有方法的死磕!

我们之前的项目就失败于此。我们没有死磕,甚至是没有磕,甚至是连磕的想法都没有。我鼓足胆量与力量等待死磕的号角。得到的,却是撤退的信号。

✔对超级用户思维说法很认同,也重新理解了一遍。

“大哥,能帮我打开瓶子吗?”

“媳妇,你能帮这美女打开瓶子吗?”我不能“

”那我帮你“

这个例子非常完美的诠释了超级用户思维。

Costco商品销售亏损7000万美元,但会员费高达28.5亿美元

德鲁克说,企业的使命是创造并留住客户。

不得不再提下自己之前所亲历的项目,没有死磕,去那创造用户?没有用户,就没有数据,在一个数据说话的年代。没有数据,就等于死亡。

关于赋能这块,对我感触最大的就这句话。

只要你有专长,最优秀的公司会邀请你,使你被抵达。

除了这点,我的感触还有其他:赋能是让一个人快速成长的手段,也是一个人能120%付出的方法。你喜欢那些对公司有利的事情?那公司就放开手让你去做。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谷歌20%自由时间就是赋能的具体表现。

这些观念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的认知,可以勉强看懂,但没啥实质性的自主思考的信息。

每次跨年都很累。拿着纸笔一通记录,脑容量明显不足……累并快乐着。

,我会继续每天抽点时间通过逻辑思维的肩膀去接触更大的世界。

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篇3

书中讲述了20xx年的热门话题,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讲了以下几点

一,占领用户时间。

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人工智能。

四,认知。

五,共同体。

作者对这五点进行详细的阐述,把这五点讲透了。

作者在书中对一些现象不做过多评论,他认为某一种现象的背后争的不过是一个立场,也就是占领一个认知。作者不过多评论的原因是,如果占领某一个立场,那么就会丧失去了解另外一种认知的可能,这是肯定的,必须得承认。拿书中的一个例子,就是王宝强事件,谁对,谁错呢?这不关我们的事,因为那是人们的家事,我们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去瞎掺和,隔岸观火和幸灾乐祸都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关于心理状态,实质上作者说的应该是人性。作者举出了今日头条,今日头条的CEO是张一鸣,有人就骂张一鸣,说今日头条的内容太低俗。而张一鸣就回答,我们只是提供技术和服务的,我们不是传媒公司,我们只制造飞机,我们不是航空公司。虽然是一种辩解,但也不无道理。说到底还得归结到人性上,技术和网络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你是如何运用的了。说道今日头条,我有话说,我下载了很多新闻类应用,有创业类的,有官方的,有非官方的,等等。我下载今日头条,是因为用户量多,流量大,我想去学习它的模式,但后来发现,优质的内容越来越少,低俗的内容越来越多,它就从我手机上消失了

之后比较火的直播,作者也讲到了,快手成为第四大流量应用,直播火了一批人,这些人都是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人,人家早有准备,他们不火,谁火。他们恰好利用直播这个平台,利用这个机会,一举成名天下知,这都很正常。如果错过了互联网红利,那些直播人还会火吗?这个不能肯定的说可以,也不能否定的说不可以。和机遇以及自身才能有关系。只要你把内容做得足够好自然有人来看,但要记住一点,不能和一些看颜值和脱的来比较,因为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说,错过了互联网红利,也没有关系。其实,互联网红利一直都在,你错过的,只不过是慢人一步而已。想想办法,成为后起之秀也不无可能,关键在于你付出多少。

总结:作者不仅仅是文笔好,脱口秀好,最重要的其实是作者一直有一颗向上的心,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他的罗辑思维系列演讲,你只要去看,一定会被吸引的,因为说得挺不错。所以他的罗辑思维如此火不就理所当然了么。

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篇4

觉得罗胖的跨年演讲每次都蛮有意思的。这次是对20xx年开了六个脑洞,分别是:

①动车组脑洞:国际化过程中,过去每一步发展,都是从下往上的“仰攻”;而近些年,有点像是自上而下的“俯冲”。

现在,很多发展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水到渠成的、自然生长的,是中国国家势能的一种“溢出效应”,像高山滚石一样,就这样倾泻出去了。中国正在从一种“追赶式”的力量变成一种“溢出式”的力量。

二、三线城市品牌正在逆袭升级与逆袭,:创业不是一个新兴阶层的专有权力。20xx年,全中国各个层面的传统生意人,都已经被激活。原来有行业基因的企业,机会来了。那些在行业里深耕多年,了解产业本质,积累了一定资源,能力被证实的人,正在成为新一代创业者。

②热带雨林脑洞:热带雨林有足够的规模性和内部多样性,能孕育足够多的机会。机会诞生于物种间的新连接器,另一种是维持一个独立的小生态。前者如快手,给这个市场制造了新的连接。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不断有新的人群加入到互联网的连接中。每一波人的涌入,都需要全新的连接器;后者如超级用户模式,向普通用户释放善意没问题,但你永远要更关注身边人的感受,这才是超级用户思维的正确选择,设立更高门槛和用户结成更正式更可信任的关系。

③比特化脑:数字化世界主动匍匐到你的脚下,席卷你,赋能你。中国电商的新零售是一场效率战争,但小米打出了认知战,价格战,是靠产品本身赚钱,战场仍然摆在商场里;而认知战,战场只在用户的头脑中。价格战的目的,是消费者仔细权衡之后,选择我;认知战的目的,是消费者只知道我。价格战的目的,是在比较中胜出;认知战的目的,是不存在比较。

④拔河脑洞:有两种力量在塑造世界,自然地理和地缘政治把世界分割成地图上的样子,但是基础设施——航空、高铁、桥梁、通信电缆把世界连接成另一个样子。在拔河游戏中,人口规模,市场规模,产业规模就是决定因素。中国在全球积极地去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去维护供应链是为了取得更多的主导权,拔河游戏关心的是价值移动的方向。

⑤终点站脑洞:规模本身就是能力。

⑥枢纽脑洞:帮助任何地方建立秩序,都必须把简单的金钱援助转化为具体的经贸过程。这个经贸秩序,必须能够在当地自我演化、自我迭代、自我繁衍,最终才能可持续。

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篇5

罗胖的跨年演讲结束两天了,今天才提录感想,不是因为我懒,而是因为,又抽空看了一遍。然后我问自己"我是做事的人吗“,思量很久,我窃喜的发现我算是做事的人。做事的人看到未来,但立足当下,他天天解决的是”这个客户很难搞,我该怎么办“、”这次活动还需要准备什么效果会更好“、”这个项目我该如何选择合作伙伴“等等诸如此类。既然是做事的人,那想写就写吧,即便你不一定会看到。

最近跟一些朋友喝茶聊天,相当一部分人对医药行业比较悲观,各项政策都在缩减医保支出,不管是辅助用药还是大降价等等都让整个医药产业链条的`从业者感受到了寒意。我不否认,大趋势在变化,野蛮成长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但就像罗胖说的一样,有变化才有机会。“乱世英雄”是这几年一直挂在我嘴边的一句话,因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不需要抓住大趋势,我们要抓住一个个小趋势。

比如金税三期两票制就让一些人抓住了合规的小趋势,接下来还有很多小趋势———代理商服务模式转型、市场和学术崛起、院外药房引流、基因诊疗、基层医疗改进、药代备案培训等等,太多了,以至于小趋势“永远都没有末班车”。但是要感知这些小趋势要做好充分准备,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最重要的准备是信息收集和分析创新,这绝不是像以前那样闭门造车就能做到的。

突然,我想到了咱们现在正在倡导筹建的“药创联之家”,这不就是让我们张开双眼抬头看医药行业的一扇天窗吗?

罗胖说,一切创新一开始都是“非共识”的。“非共识”从被排斥到被承认,这个过程是多么辛苦,但没有这样的辛苦,又怎能有成功。罗斯福说,你一心想领导人们前进,可回头一看,跟着的人却一个也没有,太可怕了。创业何尝不是如此,创新何尝不是如此。当别人把你定义为“傻瓜”的时候,这个所谓的“傻瓜窗口”就变得极其珍贵,正因为这样,你才有时间积累经验,构筑别人无法超越的鸿沟,而所有早一刻清醒的人们都将分享红利。

每天早上出门,你会查全球平均气温吗?显然不会,但你可能会查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或者将要去往的那个城市的气温,对吗?因为大趋势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基本是无意义的,只有那些身边的“小趋势”,才是决定我们生活和命运的关键。所以我们在用一小部分时间仰望星空的同时,何不用更多的精力脚踏实地呢!

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献给现在。————加缪未来已来,唯变不变!

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篇6

首先是带着完成作业的需要来看《时间的朋友》这个视频的,接着就毫无抵抗力的被吸引,最后让人思绪联翩。谢谢让我看到这个视频。

时间就是战场,服务要升级,人工智能,建立共同认知,共同体危机。看着这些纷乱的的东西,留给创业者的是无限的启发,未来或者将是一个只有创业者才能存活的时代。

对于现在的工作来说,我们正走在一条对的路上,(这是靳总给带的路)给客户提供简单、快捷、省时、优质的服务。我们是做产品的,但我们在建立一个让大家达成共同认同的平台,行业领域的细化统一是趋势,占领一个制高点,足以让我们起飞。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是让最多的人知道我们,并且留下一个这是好的选择的认知,简单的来说就是要想办法抓住核心客户,大客户,借用知名品牌他们的影响力宣传力,铺遍整个领域。但大的目标还需要小的积累,酒香不怕巷子深起码自己得足够香,然后一点一点的散播,那么吸引来知名的人就不是偶然是必然。

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篇7

已经连续三年观看罗胖的《时间的朋友》。回顾前一年中国的变化,同时展望未来。

今年的几个关键词:“动车组脑洞”、“热带雨林脑洞”、“比特化脑洞”、“拔河脑洞”、“终点站脑洞”、“人生算法”

一、“动车组脑洞”

今年在北京,当我看到快手公司大厦的时候,我惊呆了。我的第一反应是:“快手公司规模这么大?”朋友淡定的回复了一句:“不要低估乡村的力量”。

正是因为这些地方的人们不断得把生意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变得价值连城,越来越多的平台/app、品牌从二三线城市等崛起。当二三线城市、乡村具备与互联网连接的基础条件,这些地方的用户流量、力量将越来越大,也将有新的市场。

二、“热带雨林脑洞”

有市场就有产品,产品就是将A和B连接在一起,A和B可能是人、事、物、情感等等。不同的平台提供不同连接。不由地,就想到我工作的这家公司,,我希望我们的平台可以成为用户和房源最快速最便捷最安全的连接。我们的目的不是流量变现,而是真正提供给用户,真正需要的连接。而这些用户是包含B端和C端。同时,我们知道我们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所以我们要找到我们的“超级用户”,那些忠实的用户,给他们提供一种会员经济、一种可持续可信任的正式关注、一种让他以平台为荣的情感。很多公司、平台,靠“超级用户”,就能创造平台的价值。

三、“比特化脑洞”

服务业用一切手段全方位无死角地提高效率。,我们的生活正在不断地因为科技因为互联网而改变着。地铁通勤可以刷手机进站、从盒马买生鲜食品半小时内送达、晚上11点前买的生活用品早上11点前就可以送到家……

“效率”,基本每年《时间的朋友》都会提到的词。更多的行业正在互联网化,经历着互联网的革命。很多行业、公司、人们担心自己会不会落伍掉队了,在这个脑洞中,“革命”会给你寄来免费的船票,拉你上船。

四、“拔河脑洞”、“终点站脑洞”、“枢纽脑洞”

下半场是对中国在世界中定位的一些思考。

“中国的独特优势是什么?中国是兼具效率和弹性的供应链网络,所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不是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其中一站,而是最后一站。”

听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感觉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我们本着共赢的态度,在一个生意的供应链上可以扮演各种角色。我们在上游和下游生产链上扮演着中间枢纽。

五、“人生算法”

最后,回到个体,提到了“人生算法”一词。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抓住它、重复它、强化它。 一些硅谷人保持饥饿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应该就是找到了他们的工作效率的算法,但可能不利于健康。

20,我希望可以找到自己的基本套路,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学习更多知识,变得更健康。

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篇8

时间,它又好它又坏,就像公交车,错过了那辆车,再也不会回来,它也不可以等待,没有下一班车的说法,时间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但是我相信时间是可以重新开始的,它为我们免费提供了很多很多,为何我们不去珍惜呢?

今天观看了《时间门》,在视频里,那位叔叔为了给家里人幸福,很辛苦地赚钱,他以为钱可以代替一切,给家人越多的钱,就可以给她们越多的幸福,然而,对于家里的妻子和女儿来说,她们不是这么认为的,她们所希望的是他可以花多点时间陪陪她们。

后来他生病了,病重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并不是钱,而是家人的爱和健康,再怎么累的时候陪伴在身边的不是钱,而是美丽的老婆和可爱的女儿,即使他让她们流泪,带给她们一次一次的失望,但是她们还是支持着他!

时间永远不会等着我们,一眨眼它就过了,所以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要等到记忆的门关上了,我们才去后悔。

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篇9

20xx年的12月31日,我在耶路撒冷。没像过去两年一样在现场腾出这么个时间来听听过去一年,换个场景来看时间。

不过作为铁粉,隔着时差连着3天也把视频看完了~然后回来至今把书也看完,做完笔记。铁粉是什么意思呢,并非里面观点我都赞同,其实也无需我赞同,而我事事都赞同也没啥意义。就如那天看一位作者在描述如何看一本书时说到,若这本书,能有一个观点对我有启发就很棒了。若这个启发还能结合应用,就更棒了,若应用中你还能有进一步思考形成总结,就是真正的醍醐灌顶了。

很喜欢每年这场跨年的“时间的朋友”。因为它在推动我们完成年度思考。对大环境,对小个体。

20xx年底我第一次去现场听演讲,那一年罗胖说,这是讲给创业者听的。我抱着的心态是,虽然我不算创业者,不过听听呗,做事儿的道理是共通的。20xx年底,讲在时间的洪流里,我们如何来看这些意料之外的黑天鹅。它的观众定位已成为:大环境中的每一位小个体。世界变化很快,我们如何认识这里面的我们自己?那一场我和凝儿一起在现场,听完后我俩都各有启发。然后她在20xx年经历了生活降维,一度很不适应,此刻来看,她觉得给她也带来了很意想不到的收获。譬如对自己的认识:原来在那样一个降维的环境,我是这样的状态。譬如,见证自己的生活边界:如何成功的把路边的蛇吓跑了,如何解决屋子里断水断电的生存问题。而我,在这一年,也完成了一些认知升级。遇到过极大的冲击,看到比想象中更冷静的自己,也有比想象中更挫败的自己。经历之后,我知道了如何更好与自己相处,我能更进一步的觉知自己了,看似简单却很难的一点。而相处和觉知的目的,都在于我想要做什么事儿,因为我想要去做好这些事儿,我就需要调动所有手上的资源,而我拥有的首当其冲的资源便是:我自己。20xx年底,我在这场跨年演讲里,也听到了这三个字:做事儿。

今年,罗胖说,我们的演讲是讲给做事儿的人听的。什么叫做事儿的人?眼里就是事儿,想着怎么把事儿做好。做事儿的人无谓悲观与乐观,因为当眼里只有事儿的时候,你在乎的不是你自己的情绪,而是怎么才能把这事儿做好呢?然后你发现做事儿的人肯定是乐观的,因为悲观的人做不成事儿。一个事情有差距,做事儿的人会想,这不就是我的切入点吗,即使我还差很远。一个事儿出现问题,做事儿的人就会想,赶紧解决,不管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此刻关键。

做事儿,如何做事儿?

第一个认知:今年的主题“小趋势”,很有意思。大趋势vs小趋势,就有点像大熊猫vs小熊猫的概念,看起来是个大小之分,其实物种都不一样了。“小趋势”一词,在听之前,我的概念大概是,如何看到一些隐藏的可能。听完之后,发现“小趋势”不是“可能”,而是“事实”,只是它在海面以下,需要你埋头到水里,往下游,才能看到。当你进入水下,可能发现它其实是个庞然大物,只是它在海底几千米,你在海面以上根本看不到它。你要下水,最好还得会游泳,然后要往下你还得带上氧气瓶。认知+技能+工具,有了这些,如何进入海底呢?什么时候去,去到多深,再然后什么时候往回游呢?

如何进入,便是文中提到的“还原”能力了。用抽象能力去思考,用还原能力去解决。这个解决的过程,确保你始终围绕做事儿这三个字。你回到事情的本原,探寻它海面以下的构造,感知它的来龙去脉。在思考有一定深度的时候,回到事物本身的场景,去还原你的解决方案,看看是否能解决问题,海面上的一个小点也许连着海面下的是千丝万缕,海面上的千丝万缕也许在海底就是一个线头。

还原能力,便是今年看时间的朋友最有启发的一点。在20xx年也有些体会,文章中的解读,觉得非常到位。还原,能推动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路径。什么叫最优路径?不是本身这个路径有多好,而是结合了时间需求、问题焦点、事物本原这几点后的最合适的路径。而如罗胖所说,还原需要觉知能力,还原需要能从过往中看未来。而这个过程中,小趋势就呼之欲出。也许你一直都看不到这个小趋势,但是也许你在做的就是踏在它身上,只是此刻你看不到。你也毋需为了找趋势而找趋势。你只需专注去做事儿,有思考且还原的做事儿,循环往复的锻炼自己的潜水能力和持续划船,其他自在你的浆下。

做事儿,如何做好?

第二个认知,便是人。要做成一件事儿,底层思维是关键。有抽象思考分析的能力,也要有还原解决的能力。而人,是那个杠杆支点,有时起到关键的以少撬多的作用。这里的人包含两部分,

1、我自己—做事儿的主体;2、场景里的人—做事儿的对象。

其一,关于个人资源的认知和调配,就如前面所说,即一个如何把自己当“资源”管理的过程。这个资源是为你心中想做的事儿服务的。而统筹的你是一个上帝视角,你是导演,做事儿的你是主演,你又要写剧本又要掌镜,还得主演。没错就是这么全能,做好一个事儿其实你就是这么身兼数职,所以不要低估了自己,也不要忘了,如果自己哪个角色技能不够,及时补课啊。不然一不小心就是烂戏了……当然一个短视频和一个电影,需要的能力是不同的,咱要努力的方向自然是个大电影,当然如果你说我就专注做短视频也未尝不可,但记住,专注是关键词。一旦专注,短视频也可以比得上大电影的。就如今年看过的最棒的一部片子,20xx年1月上映的《四个春天》,就是一个普通人拍的普通片段,然而,它却识别出了生活的“小趋势”—怎么过好这一辈子算是有意义?这部片子是我心中20xx年最好的片子,即使才开年,心中最好无可撼动。(题外话是如果你还没看过,推荐去看!

其二,场景中的人,文中所用的是“人的体验”。罗胖用了快递小哥的例子,让我很受触动。联想起去年演讲中,讲到如何去推广一个app,大家落地的去想解决措施。最后你发现,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关键都会回到人群。因为问题来自于社会,社会由人组成,要解决这个问题自然还得回到人群。还原能力要去找事物的来龙去脉,最后的解决会落到人的场景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理性去思考事情、找到底层脉络,感性去感知人群,把解决思路结合人群行为,看如何去落地最有效。两者过程中可以穿插,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但是大顺序上不能反。反了会怎样,遇到问题,第一反应陷入“人”,陷入情感,纷纷扰扰找不到通道。后面再理性都没用,底层地基不稳,左摇右摆。在底层地基清楚的情况下,感性决定了你这房子是否修的有功能性?是否考虑了应用需求?而人的体验在现代社会就尤其重要了,毕竟地基不是我们的目的,只是过程。结合人的体验,找到房子的定位,找准功能性,是提高成效比的关键。不是每所房子我们都要修个别墅,也许要的就是一个厨房,我们最后要做的不是找到最好,而是最适合,最实用。即符合需求,以及更重要的是,感知和识别需求。

最后,演讲中有这么一句话:

“若不进入传统则无法添加新物。”

去年演讲关于创新的解读是“创新就是解决问题”,今年更进一步,如何创新,也许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句成语—“温故知新”。

当下的世界,我们稀缺的不是认识,而是再认识。对自己,对他人,对当下环境都是如此。我们需要的也许不是再创造,而是对已创造资源的再识别和整合输出。

最后的最后,用演讲的最后一句话来收尾:

“对未来的最大慷慨,就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20xx,thepresent.

20xx年1月29日

于四川德阳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个人保护环境心得体会

保护环境心得体会 08-19

2023年国庆快乐的祝福语句(精选94句)

国庆节的句子 国庆节祝福文案 08-19

最新作风建设自查报告(合集4篇)

作风建设自查报告 08-19

保安试用期转正总结结合集

保安试用期转正总结 保安试用期转正 08-19

2023伤仲永读后感(热门十四篇)

伤仲永读后感 08-19

村干部述廉报告

村干部述廉报告 08-19

音乐观后感9篇

音乐观后感 04-28

哪些黑茶可以收藏

茶叶百科 04-03

班会课的发言稿

班会课发言稿 08-19

关于腊八节祝福

腊八节祝福 08-19

朋友生日祝福语可爱的句子200句

朋友生日祝福语句子 08-19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