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教学教案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高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我们搜集了一些相关的内容“教学教案”,所有的意见仅供参考最终的决定需要您自己做出!

教学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周瑜的心胸狭窄。

3、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介绍背景。

1、揭题。

2、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幻灯演示“三国演义罗贯中”)

3、谁明白这三国指的是哪三国?三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出示幻灯: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孙权、刘备联合对付曹操的时候。

二、检查预习。

1、透过昨日的预习,你明白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板书: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你明白他们分别是哪国的?什么身份?教学:都督(dū)

三、初读课文。

1、草船借箭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简单说说。

2、透过阅读这个故事,文中的诸葛亮和周瑜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分别用上书中的一个词来评价吗?)

板书:妒忌神机妙算(理解这两个词)

四、细读课文。

(一)过渡:

草船借箭这件事从开始到结束哪些地方充分地表现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情境,就能处处体会到他俩各自不同的个性,做到真正理解人物。

(二)讲读第一段。

1、我们先来看故事的开头,周瑜和诸葛亮商议与曹军水上作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板书:议)

2、在这场讨论中,周瑜有意要为难诸葛亮,默读ξ1-2,找找看,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3、诸葛亮明白周瑜的心思吗?你怎样明白?教学:惩chéng罚fá

4、小结:故事一开始,在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场面,想象两人对话时的神态。(男女生分主角读)

(一)讲读第二段

1、为了到达进一步陷害诸葛亮的目的,周瑜还做了些什么?

周瑜说的话充分暴露了他的险恶用心,要置诸葛亮于死地而后快。(指名朗读)

2、那么,诸葛亮是怎样做的呢?从中能够看出他的神机妙算吗?(板书:备)

3、鲁肃是周瑜的部下,诸葛亮为什么找他帮忙?(板书:忠厚守信)鲁肃确实忠厚守信,从哪儿看出?哪个词最能说明?

(二)讲读第三段。

1、鲁肃照诸葛亮说的,引读——

诸葛亮为什么“直到第三天才行动?”为什么“四更”时候行动?为什么“秘密”地请来鲁肃?为什么要请鲁肃一齐去取箭?(结合看插图)(板书:取)

2、整个取箭这一段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能说明?四人讨论交流。

3、诸的神机妙算表此刻他知人心,通天文、识地理。

这些条件少一条行吗?为什么?

4、出示诸葛亮的话(出示幻灯)

“凡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晓军情,不明陈图,乃庸才也”。

5、齐读取箭经过,想象当时的情境,想象人物的神态,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讲读第四段。

1、引读“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板书:搬)

2、真的是准备来搬箭的吗?

结果呢?

3、你认为周瑜什么地方比不上诸葛亮呢?

4、总结:我们这天读课文,明白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边读边想象。透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思来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阅读写人物的文章,真正理解人物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读书的主要目的,这样的做法,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将继续练习。

(四)质疑,体会课题“借”的好处。

1、课文基本上写完了,还有什么问题吗?

2、一个“借”字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才华。

(五)引导课外阅读。

1、假使周瑜真的认为比不上诸葛亮,会怎样呢?真的这样做了吗?《三国演义》中还有很有精彩的故事,回家看。

2、同学们回去再读读课文,读读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准备下节课改写《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教学教案 篇2

《语文园地三》“‘我们去旅游’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交际,轮流当导游,给大家清楚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

2、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提问,感受乐趣。

3、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能积极参与交际,感受交际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围绕“旅游”大方、地流利进行交际、表达。

2、能够做到认真倾听。

3、当“导游”时做到耐心解答,当“游客”时做到礼貌提问。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各地的风景名胜图片。

2、同学们搜集的祖国各地风景名胜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很多游客都喜欢去那里旅游,把美丽的景色拍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多媒体出示祖国名胜的图片(配上音乐)

2、这节课,我们就自由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点

1、师: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的孩子爱去旅游,旅游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哥哥或姐姐带着我们去参观的,那个人是——板书:导游!那跟着导游去参观的人就是——板书:游客!

2、马上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的要求,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读懂了要求,还要清楚地知道:导游和游客是怎么做的?你想当导游还是游客呢?老师准备了一个动画片,请你们认真看。(同学们认真看)听清楚导游是怎么说的?游客是怎么说的?

师:动画片里的游客是怎样做的?生:要仔细听导游的介绍生:游客可以问问题

师:对,游客可以提问。你还记得刚才的小游客问了什么问题吗?同学们,在参观的时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指板书)向导游提问,如果没有疑问就要(指着板书:认真倾听)

师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了当导游、当游客要怎样做了吗?

三、师生演练

1、现在,老师特别想当导游,向游客介绍我知道的景点——府谷河滨公园,(师戴上帽子,拿着旗子当导游,请几个学生当游客)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府谷河滨公园,这里的景色可美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这里有一个莲花湖,湖水很清,湖里养了许多美丽的鱼。公园里还有亭子,我们可以爬上去看风景。公园其他的景色也很美,你们可以自由参观。

2、学生自由分组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和游客,练一练,评一评。

3、小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每组选代表出来表演,表演过程中,师参与当游客,要是扮演游客的学生不懂得提问,老师可以做示范提问——导游姐姐,这里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呀?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演的可起劲了,刚才演了导游的同学举手,说说当导游要怎么做?刚才当游客的同学举手,你也来说说当游客该怎么做?

“‘我们去旅游’口语交际”说课稿

说教材:

《我们去旅游》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的口语交际话题,这一话题是围绕本组课文祖国多么伟大的专题而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中要求学生:“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进入二年级的各次口语交际训练,要努力达到“阶段目标”要求。本次训练,要注重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敢说,乐意说;同时学会倾听,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依据教材以及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如下:

1、积极参与交际,轮流当导游,给大家清楚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

2、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提问,感受乐趣。

3、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能积极参与交际,感受交际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各地的风景名胜图片。

2、同学们搜集的祖国各地风景名胜的资料。说教法:

1、通过欣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景点名称,激起了学生谈话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旅游见闻,为下面的小组交际活动做铺垫。

2、学生带着目的去看动画片,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观察他所要扮演的角色。

3、通过观看教师表演,学生对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觉得更具体,从而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乐于交际。

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很多游客都喜欢去那里旅游,把美丽的景色拍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多媒体出示祖国名胜的图片(配上音乐)

2、这节课,我们就自由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点

1、师: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的孩子爱去旅游,旅游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哥哥或姐姐带着我们去参观的,那个人是——板书:导游!那跟着导游去参观的人就是——板书:游客!

2、马上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的要求,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读懂了要求,还要清楚地知道:导游和游客是怎么做的?你想当导游还是游客呢?老师准备了一个动画片,请你们认真看。(同学们认真看)听清楚导游是怎么说的?游客是怎么说的?

师:动画片里的游客是怎样做的?生:要仔细听导游的介绍生:游客可以问问题

师:对,游客可以提问。你还记得刚才的小游客问了什么问题吗?同学们,在参观的时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指板书)向导游提问,如果没有疑问就要(指着板书:认真倾听)

师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了当导游、当游客要怎样做了吗?

三、师生演练

1、现在,老师特别想当导游,向游客介绍我知道的景点——府谷河滨公园,(师戴上帽子,拿着旗子当导游,请几个学生当游客)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府谷河滨公园,这里的景色可美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这里有一个莲花湖,湖水很清,湖里养了许多美丽的鱼。公园里还有亭子,我们可以爬上去看风景。公园其他的景色也很美,你们可以自由参观。

2、学生自由分组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和游客,练一练,评一评。

3、小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每组选代表出来表演,表演过程中,师参与当游客,要是扮演游客的学生不懂得提问,老师可以做示范提问——导游姐姐,这里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呀?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演的可起劲了,刚才演了导游的同学举手,说说当导游要怎么做?刚才当游客的同学举手,你也来说说当游客该怎么做?

“‘我们去旅游’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口语交际也是语言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的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这是一个挑战,也是语文教学的升华。

今天上的口语交际课是《我们去旅游》,我课前准备了一些资料,本以为上起来会如行云流水,但是学生似乎兴趣不高,很多同学懒懒地坐着,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自我感觉是唱独角戏,带着疑问下课后我去问学生,似乎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很多同学说不敢说,怕说错了没面子。

所以我感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首先是学生在口语交际课时要敢于说,这使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的一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学的内容是《秋天》。这堂课不能说很成功,学生的语言表达不是很流畅,重复话、罗嗦话也多,即便是同学老师指出答题学生的毛病也似乎不会影响他的情绪,学生们仍旧乐于参与,发言的积极性也高。

你这两节课前后不到多长时间,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仔细分析究其因,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秋天是孩子们最感兴趣也最熟悉的话题,这个美丽的季节刚刚的来到,学生喜欢有话可说。第二,学生感受到了,也看到了秋天,所以对那里的景色比较熟悉记忆深刻,说起来就不费劲。认真反思一下,真的要在多方面下下功夫。

教学教案 篇3

【教材解读】:

《燕子专列》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欧洲国家瑞士的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故事表现了人、鸟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个环保主题,通过燕子的特殊经历,表现了人类对鸟儿的博大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课文采用倒序的方式来讲述事件的整个经过。在选材视角上也较为独特,并采用对比的方式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设计理念】:

课堂上没有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所以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小班的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都有感受,让孩子们在步步推移的多种朗读方式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学生爱护所有动物,尊重所有生命的意识。

【设计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会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方法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探究,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会想象,在朗读感悟中学会表达。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生质疑。

1、谈“专”入题: “同学们,在我的脑海中啊,一直有着这样一个美丽的形象:一身乌黑的羽毛……”

我刚刚起了个头,同学们就兴致盎然地背了起来:“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再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对,小燕子!”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字:燕子

“燕子是我们大家熟悉的朋友,它们是候鸟……”

“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秋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学生们对燕子太熟悉了。

“我再写一个词,”在燕子后面板书“专列”。

“发现什么问题了么?”学生们纷纷举手。

“燕子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做专列呢?”一学生说完了自己的疑惑,教室里如林的小手纷纷放下,看来他们的问题相同。

“读读课文,你一定能知道其中的原因。”

学生读课文,有的边读边批画,我也和大家一起读。大约三分钟以后,学生陆续举手。

“燕子之所以乘坐专列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从南方飞回来的路上,在瑞士境内遇到了大雪。”

“他们飞不动了,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出示相关的描写:

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迁徙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很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燕子到处可见。

“读读这几句话,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读,思考。

“我仿佛看到了燕子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四处躲藏。”

“我好像看到了有几只燕子躲藏在岩缝里,他们的身上满是雪花。”

“我仿佛看到了有的燕子已经冻死了,挂在积满白雪的树枝上。真可怜。”

“我仿佛看到有几只燕子冻死在雪地里,纷纷扬扬的大雪快要将他们的身体埋起来了。”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呢?”

“我仿佛听到了几只小燕子在喊自己的妈妈:妈妈,你在哪?我冷!”

“我仿佛听到了几只藏在草堆里的燕子在抱怨天气。”

……

“看,这就是我们的小燕子。”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大雪纷飞,燕子在风雪中或瑟瑟发抖或艰难飞行的画面,“这是我们熟悉的小燕子么?”

“是。”声音怯怯的。

“不,这不是我们熟悉的小燕子,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我一边说一边按动鼠标,屏幕上出现了一幅春光明媚,小燕子快乐飞舞的画面,“这才是我们的小燕子,在微风中,在阳光中,一眨眼,就从这边的稻田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面。”

“但是现在呢?”我把图画又切换到风雪交加的场面中,“什么感受?”

“为小燕子伤心。”“很同情它们。”

“读读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你的感受。”

学生读。

“燕子们为什么不飞行而乘坐专列这个问题你明白了么?”

“明白了,因为他们遇到了恶劣的天气,他们濒临死亡,没有办法再作长途飞行了。”

“燕子专列之所以能够开动,难道仅仅这一个原因么?”我的追问,让同学们产生了疑惑,很多人去翻看书本。

“还有一个原因是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打算派专列把这批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去。”

“对,瑞士政府的决定是燕子专列能够开动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从作出这个决定到列车开动,中间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你能想到哪些问题呢?”

“在电视广播中呼吁人们寻找燕子。”

“影响很多旅客外出,给他们带来不便。”

“每个车厢里的燕子数量要科学,不能太多或太少。”

“车厢里的温度多少最合适。”

……

“是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解决。即使这样,瑞士政府还是作出了派专列护送燕子到南方的决定。可见,瑞士政府……”

“很有爱心。”“对燕子很关爱。”

“说得好。燕子专列能开动的还有第三个原因呢,是什么?”学生愕然。一个同学举起了手:

“有居民们的救助!”

“是啊,离开居民们的无私帮助,政府的专列只能是空的!”

出示描写居民们救助燕子的段落。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学生读。读得很动情。

“人们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我强调了“四处”一词,如果我们把四处这个词打开,将会看到丰富的内容。屏幕显示: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在( ),在( ),在( ),在( )寻找冻僵的燕子。”

在山涧边,在大树上,在岩缝里,在草丛中,在大树下,在雪窝里……同学们在朗读中补充,说得动情动容。

“我们把‘四处’合拢,再来读这段话,我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学生读。

“听到消息后走出家门寻找燕子的人很多很多,可能有什么人?”

“老人。”

“政府的官员。”

“青年人。”

……

“救助燕子的大军出发了,他们要到冰天雪地里去寻找挣扎在死亡边缘的燕子,同学们,对这些充满爱心的人,你有什么提醒的话语要说么?”

“阿姨,小心路滑,请注意安全。”

“老奶奶,你得腿脚不灵便了,千万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寻找燕子。”

“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救助燕子吧,千万不要独自行动。”

“提醒得好!救助燕子重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也很重要!

“同学们,在这千千万万的救助燕子的人中,一个小女孩很是引人注目。”

“贝蒂!”同学们异口同声。标准的普通话。

“我把这个名字写在黑板上,有没有其他的叫法?”同学们练习,最后一个同学读得很有味道,大家表示同意。

“为什么这样读这个名字?”

“因为她是瑞士人,我们学英语的时候外国人的名字都是这样读的。”

“读读写小贝蒂的句子。”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在家人的带领下,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了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

出示文中插图。“小贝蒂在做什么?”

“小贝蒂双手绷着一只要冻僵的小燕子,温暖着它。”

“小贝蒂在给小燕子说悄悄话,她说,小燕子,不要害怕,我是来救你的,你马上就能到温暖的地方去了。”

……

“千千万万的人把千千万万只燕子被送上了列车,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列车开动了。坐在舒适的车厢里,看着外面飞舞的雪花,小燕子们叽叽喳喳的相互诉说着什么。你以为它们在说什么呢?写下来吧,一会我们交流交流。”

学生写。交流。

三、激情结课,升华爱心:

(1)燕子虽然是一种小小的动物,但牵动了瑞士全国人民的心,列车开动了——学生齐读最后一一自然段。

(2)是呀,《燕子专列》不仅载着一只只获救的燕子,它还载着人类的友情。瑞士人民用他们的行动创造了人类和动物最和谐最美妙的一幕情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呼吁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吧,爱护动物,爱护所有的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请同学们一起大声地呼吁——————

——————“朋友,

请爱护动物,

爱护所有的生灵,

尊重所有的生命,

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 ——下课。

设计意图:这不仅是课堂小结,也是教师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把这份友情升华为人类对动物的友情,唤起孩子们对动物的那份爱,以及对生命的那份尊重。

教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的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8个新词,能按要求写近义词。

3、认识按事物发展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初步学会理清按失望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顺序。

4、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按事物发展的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能理清它的顺序。

难点:理解李四光研究石头的意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2自然段,初步领会按事物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㈠、简介李四光的生平,揭示课题

⒈出示李四光的图片,问:

①你认识他吗?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他吗?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

⒉揭题。

学习生字“藏”。“藏”的笔画比较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㈡、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的内容,学习字词。

1、自己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读生字并组词。

3、你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把自己认为难写的生字写几遍。

5、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词,读一读,教师投影新词,让学生合上书,读给同桌的同学听。

6、你懂哪个词的意思,可以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出道题考考同学。

7、提出还不懂的词语,想办法弄懂。

㈢、学习第2自然段

1、自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李四光和他的女儿在捉迷藏是,开始怎么样?后来又怎样?

2、汇报交流:(开始他们完得真高兴,后来爸爸不见了。)

3、课文哪几句写他们玩得高兴?

4、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

5、课文哪几句写爸爸不见了?

6、再次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7、小结:这段话是按捉迷藏这件事”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像这样的顺序,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㈣、根据“单元学习提示”落实训练重点。

1、自读“单元学习提示”,想想:什么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怎样来学习按这种顺序写的一短话?

2、汇报交流。

3、巩固迁移训练。

▲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课外活动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头像,并准备了一个纸板鼻子,叫我们蒙上眼睛给贴上。同学们按顺序一个一个蒙上眼睛,手拿着“鼻子”去贴,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下巴上,有的把鼻子贴到了头顶上,还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耳朵上。教室里不时传来一阵阵哄笑声。最后一位同学上去贴,正好把鼻子贴正。游戏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

①指名读要求。

②按要求指导自学。

③指导交流自学情况。

④教师强调学习方法。(略)

㈤、课堂小结

①完成作业:作业本上第六题。

②读下面一段话,按一定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标上序号。

()我坐在餐桌前,开始吃妈妈为我准备的早餐。

()早晨,我迅速起床,叠好被子。

()吃完早餐,我背上书包,高高兴兴的上学去。

()我到卫生间去洗脸、刷牙、梳头。

板书设计:

13、捉迷藏

先写玩得很高兴 事情

后写爸爸不见了 发展

最后写玲玲去找爸爸 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具体了解李四光、介绍李四光,并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课文把一句话写具体的方法。

3、能写出“发觉、专心致志、”的近义词。

▲教学过程:

㈠、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

2、你课外对李四光又有什么新的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听吗?(及时表扬自己课外查找资料的同学)

师:我们学习的途径很多,课内外结合能帮助我们学得更好。请读读第一小节,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李四光哪些方面?

㈡、学习第一小节。

1、读一读,介绍了哪几方面?(李四光是地质学家、对石头有研究、搞研究很专心)

2、重点读懂第二句话:

①“可”能换成什么词?

②从哪里看出他对石头有研究?

③你能用“只要……就……”说话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认为哪几个词在语气上要注意的,自己处理一下。

4、你能把自己课外了解的,和这三方面内容结合在一起介绍给大家听吗?

㈢、学习第三小节

师:李四光研究起石头来,会把什么事情都忘了,这一次他又把什么事忘了?

1、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大面积训练并板书)

(玲玲找不到爸爸,很不高兴——找到了爸爸——爸爸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石头——玲玲不生气了)

2、你能给“专心致志”换个近义词吗?李四光的专心致志表现在哪里?(学生自由看图、看文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㈣、小结: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课后第四题)

2、师: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大面积训练说话)

㈤、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3、捉迷藏

著名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 对石头可有研究

研究石头会把什么事都忘了

教学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本文涉及到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但的主旨并不局限于美术,而是富有童趣,并由竹影引发到其他如对孩子的引导、教育等。因此,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作者对绘画和生活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加框字注音

参差___、___ 收藏_ 惬意___ 口头禅___

徘徊___、___ 弥漫___ 姿态___ 水门汀__

二、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三、作者简介:

四、整体感知:

1、根据课题设问:影从何来?——”光”也。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光的呢?以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1、2小节。 重点领会:

①这两段写出了光的——? ②这两段写出了孩子对光的什么感情?

2、除了1、2两节,还有哪里同样表明孩子们喜欢月光的呢?引

3、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这篇,读的时候注意整体感知的大意,想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童趣》,描写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写孩子眼中的世界。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充满童趣的心灵和思维,只是许多人在长大后就渐渐把童心丢失了。我们在童年时常常做游戏,用泥巴捏小动物,偷砖头垒房子,在墙壁、在地上到处画画……还可能因此被家长、老师责怪。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关心你、引导你,也许你就会有艺术上的发现,也许日后,你就会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很好的引导者。读一读中对父亲的描写,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简要地作些评价。(主要有三处:)

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

六、研读探究:

在阅读时要注意思考、质疑,想一想“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这样说对吗?”等等,这样进行阅读,才能真正获益。

1, 思考题一:

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

画”或者“童年趣事”?

2, 思考题二:

读完全文,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说,中国画有什么特点?西洋画有什么

特点?

3、思考题三:

你觉得竹子在中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神”?也就是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

4、题目“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作者在本文中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教学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周瑜的心胸狭窄。

3、 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 提示课题,介绍背景。

1、 揭题。

2、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幻灯演示三国演义罗贯中)

3、 谁知道这三国指的是哪三国?三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出示幻灯: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孙权、刘备联合对付曹操的时候。

二、检查预习。

1、 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板书: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国的?什么身份?教学:都督(dū)

三、初读课文。

1、 草船借箭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简单说说。

2、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文中的诸葛亮和周瑜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分别用上书中的一个词来评价吗?)

板书:妒忌神机妙算(理解这两个词)

四、细读课文。

(一)过渡:

草船借箭这件事从开始到结束哪些地方充分地表现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情境,就能处处体会到他俩各自不同的个性,做到真正理解人物。

(二)讲读第一段。

1、 我们先来看故事的开头,周瑜和诸葛亮商议与曹军水上作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板书:议)

2、 在这场讨论中,周瑜有意要为难诸葛亮,默读ξ1-2,找找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 诸葛亮知道周瑜的心思吗?你怎么知道?教学:惩chéng罚fá

4、 小结:故事一开始,在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场面,想象两人对话时的神态。(男女生分角色读)

(一) 讲读第二段

1、 为了达到进一步陷害诸葛亮的目的,周瑜还做了些什么?

周瑜说的话充分暴露了他的险恶用心,要置诸葛亮于死地而后快。(指名朗读)

2、 那么,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呢?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神机妙算吗?(板书:备)

3、 鲁肃是周瑜的部下,诸葛亮为什么找他帮忙?(板书:忠厚守信)鲁肃确实忠厚守信,从哪儿看出?哪个词最能说明?

(二) 讲读第三段。

1、 鲁肃照诸葛亮说的,引读

诸葛亮为什么直到第三天才行动?为什么四更时候行动?为什么秘密地请来鲁肃?为什么要请鲁肃一起去取箭?(结合看插图)(板书:取)

2、 整个取箭这一段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能说明?四人讨论交流。

3、诸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知人心,通天文、识地理。

这些条件少一条行吗?为什么?

4、 出示诸葛亮的话(出示幻灯)

凡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晓军情,不明陈图,乃庸才也。

5、 齐读取箭经过,想象当时的情境,想象人物的神态,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 讲读第四段。

1、 引读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板书:搬)

2、 真的是准备来搬箭的吗?

结果呢?

3、 你认为周瑜什么地方比不上诸葛亮呢?

4、总结:我们今天读课文,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边读边想象。通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思来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阅读写人物的文章,真正理解人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读书的主要目的,这样的做法,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将继续练习。

(四) 质疑,体会课题借的好处。

1、 课文基本上写完了,还有什么问题吗?

2、 一个借字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才华。

(五) 引导课外阅读。

1、 假使周瑜真的认为比不上诸葛亮,会怎样呢?真的这样做了吗?《三国演义》中还有很有精彩的故事,回家看。

2、 同学们回去再读读课文,读读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准备下节课改写《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教学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2、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一)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划出这些句子。

(二)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

(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

(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

(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

(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

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岭的特点。

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林的特点。

分析: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

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

A、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

B、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到处都是);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

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5)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

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

(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

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5、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

三、作业:

1、课后练习1,3(1)、(2)。

一、复习第二段,简单说说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二、继续讲读第三段。

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可以抓住哪些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第三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m.Zf133.com

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让学生个别回答这一问题。

分析: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山养人,人育林,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大兴安岭的景色越来越美,它们对人们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2、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3、齐读这一段。

4、小结:我们从作者的联想中知道了大兴安岭不仅景色美,而且对祖国的建设真的起着使国家兴旺安定的作用,我们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三、总结全文。

1、带着喜悦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

2、给课文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

四、试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

五、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这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点,使作者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当你们长大后争取去看看,亲身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可爱。

1、背诵课文三____六自然段。

2、预习20课。

教学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难点:体会诗句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作者介绍。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明确:中断,从中间割断;出:耸出来;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明确: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天门山的雄伟、有气势;青青的水、绿绿的水;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荡荡悠悠。

◎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

明确:

(1)“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气势,令人向往。

(2)“碧水东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写了水的清秀。

(3)“两岸青山相对出”——“青山”写出了山的秀美与雄伟。

(4)“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话写出了天门上景色的清幽。

◎画一画天门山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呢?

(五)小结作业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作业:◎背诵诗歌◎读一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赴江东途中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歌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望天门山的情景,既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又写出了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在教学中虽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天门山景色的壮阔,但是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于天门山的景色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教师拓展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

教学教案 篇9

设计说明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对常用的质量单位也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且大部分学生对质量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基于上述情况,本设计关注了下面几点:

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学具,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中,获得有关千克的丰富体验,从而牢固地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注重对实践过程的指导和实践结果的总结。

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注意实时调控和指导,使学生的实践更有层次,目的性更强;在每项操作之后都帮助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生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天平 盘秤

学生准备

盐 牛奶 黄豆 回形针 花生米 军棋 2分硬币 苹果 鸡蛋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察主题图,找出有关信息。

提问:(1)图中淘气和小鸟分别在做什么?

(2)淘气和小鸟分别有多重?

(3)谁的体重更重一些?你是怎样知道的?

引导学生发现:淘气的体重是30千克,小鸟的体重是50克,淘气比小鸟重。

小结:淘气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小鸟的体重用“克”作单位,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

⊙探究新知

1.认识秤,学会读数的方法。

(1)了解学生知道的秤。

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标示的净重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例如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呢?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课件出示各种秤)

请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的秤,比如学生可能通过看图,看电视,逛市场见过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等。

(2)了解读数的方法。

出示盘秤,提问:你知道圆盘上的刻度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如果指针指向1,表示托盘上的物品有多重?

学生观察盘秤上的圆盘,知道一个大格表示1千克。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2.动手实践,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1)称一称。

以小组为单位,称一称两袋盐的质量,知道两袋盐的质量是1千克。

(2)掂一掂。

请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把两袋盐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估一估。

用手掂一掂苹果,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的质量是1千克,然后用秤来称一称,验证自己的估计。

(4)找一找。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预设

生1:2瓶矿泉水大约是1千克。

生2:1大袋洗衣粉大约是1千克。

生3:10本数学书大约是1千克。

(5)体会几千克有多重。

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苹果、洗衣液、白菜等课前准备好的物品)

(6)抱一抱。

汇报自己的体重,互相抱一抱,感受几十千克(或几十几千克)的质量。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学生依次体会到了1千克、几千克、几十千克(或几十几千克)的质量,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对于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大有益处。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复活读后感推荐

复活读后感 08-12

秋天是丰收的写一段话96句

描写秋天丰收的句子 秋天丰收的经典句子 08-12

安全生产金句合集75句

安全生产宣传标语 安全生产标语横幅标语 08-12

单身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热门句59)

单身潇洒的文案 单身语录 08-12

七夕节祝福语短句集锦79句

七夕节祝福 七夕节文案 08-12

关于幸福的唯美句子

幸福的唯美句子 08-12

实践个人总结结尾精选

实践总结结尾 08-12

比喻时光飞逝的唯美句子热门63句

感慨时光的句子 时光过的快的句子 08-12

2023鸦片战争观后感(精选14篇)

鸦片战争观后感 08-12

课余生活的教案十五篇

课余生活教案 08-03

教学效果很好的大班音乐教案合集十五篇

大班音乐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09-06

全部分类

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