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范文大全#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范例#】趣祝福编辑经过深入了解和细致分析为大家带来这篇“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 学生反应是教师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重要渠道。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建议您咨询专业人士!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篇1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2、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3、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5、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6、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要适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

本册教材大多数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关注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是学习课文要完成的任务之一,但是,人文内涵的开掘要适可而止,不可脱离文本,更不可不顾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应当是教学课文的主要依据。本册教材课后题主要体现以下学习要求:

指导朗读、默读;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啃、聊、唠、滤、聆、皿”等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可以想象与可以听见的声音,善于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4、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倾听,体会并掌握设问开头引领段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感受生活中可以想象得到的声音和可以听见的声音。

2、学会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声音和图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出示词语:倾听

2、说说“倾听”的意思。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学习:学会倾听

(二)初读课文,感受内容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并认读

顷刻 啃骨头 聊天 奔驰 唠叨 过滤 聆听 器皿 嘈朵

辨析:

柳-聊皿-血嘈-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几类声音。请用笔划下来。

2、课文中多处用了一种方法引领开头,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问。给人以亲切交流的感觉,让人从心底感到自然、和谐)

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受来。

4、“聪明的人”和“没有感觉的人”是怎样对待“听”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5、你从声音的游戏中明白了什么?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想象声音之美。

1、读课文1-3自然段,谈谈你最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体会声音的美,并张开想象的翅膀,展现画面的美。)

2、带着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读自已认为最美的部分。

3、用换词法理解“顷刻”。

4、体会雪花满足而温柔的感觉是什么。面对这种境界你想说些什么?你认为美吗?

(品读:善良的雪花吻了吻孤灯的面颊,怜爱的泪水夺眶而出……)

5、想象这三种声音会是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嚓嚓嚓咻咻)

(二)思考、概括、感受生活中可以听得见的声音。

1、默读4-9自然段。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听得见的声音?画出课文中的动词。

(吹掀啃拨唱吵啄打落扫摇冲开关……)

2、你从声音里感受到喜、怒、哀、乐了吗?

3、将这些声音进行分类。再读一读,融入自己的感情。

4、小结:是啊,我们什么都听得见。我们在声音的世界里,渐渐成长。)

(三)重点理解如何过滤声音,学会选择和思考。

1、自由读,学习10-13自然段。

2、说说“聪明人”和“没有感觉的人”各是怎样对待“听”的?理解什么是“过滤”,什么是“声音的过滤”。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过滤”声音的?

4、小结:在声音的世界里,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看、用心听、也用心想,就能感受到这个神奇的世界了。

(四)感受声音,学会聆听。

1、多媒体展示,倾听各种声音的美妙,比较各种声音,让学生学会听辨,并写出相应的拟声词。

2、听一首曲子,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

3、听一段话,感受心灵之声。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升华: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用眼、用耳、用心,各种美妙的声音便在你耳边

萦绕,在你心间流淌。学会倾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很美,来自心灵的声音更美。同学们,你听得见吗?

2、拓展:看到汶川大地震,你听到了什么?看到北京奥运赛场上运动员额头的汗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神舟七号上天,你听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想象的声音美

学会倾听现实的声音趣世界在欢笑

过渡的声音妙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走近“钱学森”,激发浓浓的趣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着把课题说完整。

师:从同学们丰富的表述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他身上流露着浓浓的爱国之情。板:(热爱祖国)钱学森

二、感悟“钱学森”,体会深深的情

(一)、自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钱学森热爱祖国的语句,把它划下来,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体会。

(二)、同桌互读互说。

师:看着同学们这么投入地学习,相信你们的体会一定很深刻。那就请你们把划出来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说说你的理解,你的体会。

(三)、全班交流。(随机出示相应段落)

同学们交流得很认真。那你能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吗?读出你的感受。

1、相机出示:“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1)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思念之情、爱恋之情、急迫之情)

(2)能帮“魂牵梦绕”找个近义词吗?(朝思暮想)

你能用哪个词来表达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归心似箭、迫不及待、心急如焚、)

(3)练读。请同学们读读句子,读出他对祖国的思念,读出他急切回国的心情。(板:急切归国)

(4)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齐读。

2、相机出示: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我们继续交流,谁来读。

(1)你读得真投入。能告诉老师你此时的心情吗?

(2)是什么地方令你敬佩呢?

(3)师:是啊!这是令你敬佩的地方,也是令我们大家敬佩的地方。那他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指名读。

(4)师:读了这段话,你是不是对钱学森更加敬佩了呢?谁能说说你的体会?

出示: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5)指名读。

(6)出示:钱学森宁愿放弃,也不愿放弃。他现在所做的一切,。

(7)练说,指名说。(2-3个)

(8)再次指名读好钱学森的话。

(9)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说话中,可以看出钱学森虽然身在异国,但是心里还想着祖国。(板:心系祖国)

3、相机出示: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听了你的朗读,让我们和钱学森走得更近了。从他的朗读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激动、高兴的心情,态度坚决、意志坚定、责任)

(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那你也能读好这句话吗?)是啊!一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钱学森显得格外兴奋。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喜悦。一起读这句话。

(2)同学们从他朗读中还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里体会到的?(应当)“应当”就是什么意思?他把回国看成是自己应该做的一件事情,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师:是啊!有一句话说得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一种职责,一种责任。这就是他,一个炎黄子孙的真情流露。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3)那钱学森有没有意识到回国搞科学研究会很困难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

出示: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4)从这句话我们看出这是留学生在劝说钱学森。请同学们试着用劝说的语气读读这段话。

(5)指名读。

(6)分角色读。

出示: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7)听了你们的朗读,与其说是留学生在劝说钱学森,还不如说是钱学森在劝说留学生。那留学生听了,会有何感想呢?

(8)小结:学到这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是多么坚定啊!(板:坚决归国)

(9)让我们带着敬佩的心情齐读这一段话。

4、相机出示: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5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1)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坚定不移的决心、回国遭遇了重重困难)

(2)分别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回国决心坚定不移?回国路程万般艰难?

(一刻也没有动摇过、5年、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终于)

(3)指名读。谁能通过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4)出示: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师: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还能想象到什么?那你知道美国政府究竟是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吗?

(5)请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听了同学的介绍,你的心震撼了吗?学生交流。)

(6)出示: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7)交流:从美_官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五个师相当于多少人)

(8)练读这段话。

(9)小结:是啊!正因为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让他足足等了5年时间,让他历经了5年的思乡之苦。(板:坚持回国)

(四)小结:

钱学森在美国留学、工作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读句1)。在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回国的愿望越发强烈,他诚恳地说:(读句2)。在美国政府万般阻挠的情况下,他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读句3)。在归国的航程中,他又是多么的急切啊。(读句4)(手指板书)。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一日胜过一日,(板书:)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呼唤他。

相机出示:

句1:“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句2:“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句3:经过5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句4:“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五)、想象说话

出示课件:现在,满怀壮志的钱学森乘着轮船回家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祖国,想到自己即将踏上热爱的故土时,他是多么激动啊!那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他那浓浓的爱国热情和拳拳的报国壮志深深鼓舞了我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寄情“钱学森”,激发浓浓的情

(为了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钱学森和那份爱国热情,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练习。

作业超市:

要求:自己选择一个题目,自己寻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一起完成练习。

题目:1、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请收集相关资料,制成读书卡片。

2、我国还有好多像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在外留学,不忘祖国;回国之后,呕心沥血,奉献着一生。课后查找有关资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读书卡片,写一篇简短的人物介绍。

板书设计:

急切归国

坚持回国

14、钱学森坚决回国

热爱祖国心系祖国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与技巧。

2、朗读句子,初步感知语气词啊的读音变化。

3、对对子练习,进一步增强对对子的能力,领略文字使用的技巧。

4、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背诵两句名人名言,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和知音。

7、根据话题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8、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教学时间:

四教时

教学过程:

练习4第一教时总第57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练习4,将完成第一至第四题练习。(板书:练习4)

二、学生自练

1、指名读题,明确训练要求。

2、学生自练,第三、四题可以在书上作尝试填空,教师作巡视指导。

三、交流检查

1、第一题

⑴齐读这段文字。

⑵观察整幅字的行款与布局,找出难写的字,集体分析。

⑶练习描红,提出要求。

①注意字距和行距的安排。②看一笔描一笔,不重复。

⑷交流评价。

2、第二题。

⑴出示四句话,教师范读。

⑵指名读句子,师生评议、纠正。

⑶小结。

⑷学生练习读句子,教师巡视作指导。

⑸全班齐读所有的句子。

3、第三题。

⑴复习以前学过的句子。

⑵讨论:说说这些对了都有哪些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或相反)

⑶交流作业情况。

⑷巩固练习。

①出示:明对()淡对()山青对()

老对()勤对()表扬对()

②小组间出题进行对对子练习。

4、第四题。

⑴指名读文中的七句话。

⑵指名学生交流。

⑶师生评价,充分说明排序理由。

⑷教师小结。

四、作业

预习练习4的后面的题目。

练习4第二教时总第58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完成练习4的第五、六小题。

二、教学第五题

1、复习、背诵本学期学过的成语。

2、读准字音。

⑴学生自由认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⑵指名读,及时正音。

⑶教师范读、正音后集体读。

3、了解词义。

⑴自由读,边读边想,可以查字典,小组内也可以互相交流。

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已读懂了哪些词语?教师相机点拨一些成语的大意。

4、熟读成诵。

⑴自由诵读、记忆,想想运用什么方法记忆比较方便。

⑵小组交流记忆方法。

⑶检查背诵情况,及时鼓励。

三、教学第六题

1、复习导入。

齐背练习3的读读背背。

2、读准字音。

⑴让学生自读两句名言,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⑵指名试读、正音。

3、读懂句意。

⑴学生自由读后小组讨论两句名言的含义。

⑵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4、熟读成诵。

⑴组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

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⑶指名朗读。

⑷指名背诵,表扬能当堂背诵的学生。

5、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培根和卢梭的名言,互相交流。

练习4第三教时总第59教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⑴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⑵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

②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③将目击的交通事故清楚、准确地向交警报告。

2、指导。

⑴仔细观察,看懂图意。

⑵组织讨论:四幅图画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①清晨的马路上车辆不多,较宁静。②一位中学生闯红灯,横过马路。③一辆小汽车把中学生撞倒。④赵玲向交警讲述交通事故的经过。

⑶继续讨论:赵玲目击了这一起交通事故,她是怎样向交警讲述的?

3、练习。

⑴自由练说。⑵指名试说。⑶同小组学生根据不同的角色互相练说。⑷每组派代表到台上当众讲述。

4、反馈。

⑴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点,提醒学生目击报告要求真实、具体,不要展开想像。

⑵扩展到最近看到的事情,把自己目击到的一件事情讲给同学听。

练习4第四教时总第60教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匚包围的字。

2、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3、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医匪

要求学生注意:左包右结构,匚取势左下,中间部分矢、非的中心要注意摆稳。非的左右两部分要呈左低右高之势。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16、白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录音带等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16课第一教时总第61教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猜到了吗?对,就是白鹭。(出示图片)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此文。

你熟悉郭沫若吗?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二、初读课文

1、请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②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检查:

①生字词:

鹤蓑喙嵌框嗜

②指名分节读课文。

③提问: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9):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10):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分部分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的生字后,板演。

2、引导学生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16课第二教时总第62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鹭的?

二、赏析课文

(一)第一段、第四段

1、指名读第一、第四段。齐读。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在你的脑海中,诗留下什么印象?

(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4、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这样比喻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过渡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三)第二段

1、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2、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瞭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篇5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要记叙的是我国的科学家钱学森是怎样克服种种阻挠坚持要回到祖国,并决心用自己的专长来建设祖国的,要求学生从中体会到他强烈而又真挚的爱国之情。学生着重要通过各种课外资料来理解钱学森的事迹,从而体会到他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展开讨论,钱学森是怎样冲破各种阻挠,坚持回到祖国的。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4.进行写话的训练,使读、说、写在课堂上合为一体。

教学重点、难点:

1.品读课文,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感情朗读。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本节课上,紧紧抓住这两点来组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读、说、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设计思路:

抓住课文中钱学森说的两段话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联系自己课外搜集到的资料以及课内补充的阅读材料,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4课——(齐读课题)钱学森。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钱学森爷爷有哪些了解呢?(指说)

二.精读课文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1.过渡:的确,钱学森爷爷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他的许多事迹都让我们为之动容。请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在自己受到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这句话的旁边。

2.生自读感悟,师巡视。

3.把自己的感受与同桌交流交流。

(二)抓重点语句,品读感悟。

1.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划出了钱学森爷爷说的两段话,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2.投影出示: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3.仔细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联系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①这句话是什么时候说的?

②钱学森是怎么做的?

③ 钱学森这样做是为什么?

4.大家理解得都不错,能不能通过朗读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呢?自己试着读读看,或者读给同桌听听,互相评点评点。

5.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爷爷的这种愿望更加强烈起来。一起来看看他说的第二段话。

出示: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6.请反复地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①“日夜盼望着”“终于”希望祖国早日走向光明,时刻关注着祖国。

②“祖国现在是很穷”说明非常了解自己的祖国,虽然身在他乡,却时刻注意、关心自己的祖国。

③“我们——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说明他有强烈的责任感,自己是祖国的一份子,就有责任来建设她。

④“应当”语气坚定,意志坚强。

7.说得真好!钱学森爷爷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自己的祖国,再细细地读一读课文3-4自然段,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交流:从3、4自然段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身在他乡,仍然和祖国的人民一起欢度佳节。

②留学生们非常思念自己的祖国。

③他们为祖国的胜利而兴奋,对自己祖国美好未来充满希望。

④钱学森爷爷很想回到自己的祖国,用自己的专业来建设好自己的祖国。

⑤面对别人的劝阻,钱学森不但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坚定地劝说别人,发动别人回国。

⑥比较当时国内外的情况,两者相差太大了,然而钱学森没有这样想,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来建设自己的祖国,祖国需要她的儿女们为她创造。

8.说得多好啊,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钱学森爷爷在说这些话时语气十分坚定、诚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这段话。

(配乐齐读,《我的中国心》)

9.可是,野蛮的美国人怎么肯轻易地放走这样一位高科技的人才呢?他们想尽办法来阻挠他。拿出“补充阅读材料”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吗?

(虽然外国人横加阻拦,但钱学森仍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利用一切机会争取早日回国,让人非常感动。)

10.正因为他的诚恳和坚定,在他的努力下,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你准备怎样读好这一段?自己试试看!

①自由读;

②指读;

③评议,“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读出钱学森渴望回到自己的祖国,盼望早日为祖国的航空事业作出贡献的迫切心境;

④配乐齐读(《我的中国心》)

11.回国后,钱学森爷爷尽心尽力为祖国人民服务,取得了不少成就,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写话练习:

此刻,你心里一定有很多想法,一定有很多话想对钱爷爷说吧,把它写在书上。(配乐直至最后)

交流。

三.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读了《钱学森》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他那真挚的爱国之情,其实,在我们祖国发展的历,像钱学森这样的爱国赤子还有很多,他们也有许多感人的事迹,课后请大家搜集有关资料,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篇6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11

识字一12

1、柳树醒了16

2、春雨的色彩20

3、邓小平爷爷植树24

4、古诗两首28

语文园地一32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37

识字二39

5、看电视49

6、胖乎乎的小手53

7、棉鞋里的阳光60

8、月亮的心愿64

语文园地二68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73

识字三75

9、两个鸟蛋80

10、松鼠和松果85

11、美丽的小路90

12、失物招领95

语文园地三100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106

识字四107

13、古诗两首113

14、荷叶圆圆117

15、夏夜多美123

16、要下雨了128

17、小壁虎借尾巴132

语文园地四136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141

识字五143

18、四个太阳150

19、乌鸦喝水156

20、司马光162

21、称象168

语文园地五175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183

识字六185

22、吃水不忘挖井人188

23、王二小194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掌握本课词语,理解“弯曲”、“反弹”的意思。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雪松能在逆境在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雪松能在逆境在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掌握本课词语,理解“弯曲”、“反弹”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个别读:山谷中的谜底。

(读出不同的感受,渗透情感和朗读的训练。)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

(“疑,思之始,学之端”,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出示初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⑵思考刚才提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

2、巡视学习情况,相机解决问题。(指导同位交流预习情况)

三、检查初读情况——组织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指名认读,正音,记忆。

2、指名逐节朗读,相机指导读好长句,纠正字音。

3、组织交流词语理解。

重点交流:“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着重交给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四、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1、默读,根据要求给课文分段。提示: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山谷中的谜?

那几则自然段写了旅行者揭开了谜底?

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写了什么?

2、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段(1——2):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异的自然景观是个长期没有解开的谜。

第二段(3):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揭开了这个谜底。

第三段(4——6):写了两个旅行者的对话。

(词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中查字典、剖形探义,掌握生字词。)

五、组织质疑:

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吗?(指导:可以针对句子或段落。把重点问题留到下节课再研究。)(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我让学生继续提出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帮助确定下节课的学习目标。)

六、指导描红:

1、出示生字,复习认读。

2、指导描红,临写、交流难写易错的字,相机范写:摧、贞。

3、组织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第二段。

1、板书课题:山谷中的谜底。

2、题目中的山谷是哪个山谷?

画:

板书:加拿大、魁北克。

3、这个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

要求:自读1、2两段,找出答案,把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刘勰)

4、组织交流:

出示句子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事,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也丧失了生机。而东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松、柏、杨、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哪几句话具体写了雪松的这个本领?

要求:大声朗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看看谁能用两个词概括一下雪松的本领!(弯曲、反弹)

5、指导朗读:

①指名朗读,想象,概括。

板书:弯曲、反弹

②在巴谜底读一读,把这两个词加上去。

③谁能到黑板上来给我们讲讲这个谜和它的谜底?(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紧扣学生的问题展开,结合学法指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指导学生读中悟理。)

6、组织辩论:

师:有人读了咱们课文的第三段以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我们也再来把第三段读一读,然后再反驳他,要有理有据,才能把它辩得哑口无言。(重点体会雪松的顽强,雪松的弯曲策略。)

板书:智者,强者

二、学习第三段

1、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

第一遍:带提示语。

第二遍:去掉提示语。

第三遍: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2、引导体会写“启示”的一段话,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

⑴出示小黑板:对于外界的压力,……但……。

⑵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

①对于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想读懂它,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板书:上下文

联系实际(举例子)

②谁能举个例子来证明一下这句话的道理?

⑶这段话的道理也可以用我们的一句老话来概括:“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试说名言,学习第四节:

齐读最后一节,根据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们也来说两句名言:“弯曲不是……而是……”

(“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利用辩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奥道理,而且,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深刻的哲理。)

板书设计

雪小雪大

松(弯曲、反弹)

柏雪智者

杨松强者

女贞

西坡东坡

加拿大魁北克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篇8

本课属于在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中的内容。整个单元主要让学生回忆小学六年来的点点滴滴,让他们在毕业前有一个美好的回忆。而且,综合性学习中还要求学生制作好属于自己的作文集,有鉴于此,我利用了这几篇题材十分好的文章,通过学习指导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本课完成了这个任务。

本课教学过程比较简单,在激趣导入后,学生根据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要求,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模仿写作。过程虽然简单,但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几个要求:

一、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激趣导入的阶段,让学生说说在班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同学是谁?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他们是否会运用总分的结构进行表述,是否能够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这都让学生有一个锻炼的机会。

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课文篇幅比较简短,内容比较浅白,学生理解内容不难,但是要求他们通过阅读进行归纳性的问题解答,就有点难度了,特别是4、分析每个同学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列举出课文中的例子。这个问题,在教师巡视过程中,不是每个同学的能够完成得很好,而且,课文的答案不是十分的明晰,需要学生通过归纳才可以做出答案。

三、提高了学生的写作速度。在课堂上,讲解课文大概用了二十分钟,我利用剩下的二十分钟让学生马上动笔写,虽然和同学相处了2000多日子,但是,很多同学都不是十分了解各个同学的特点的,需要进行回忆、分析、归纳,但一旦动笔,同学们的速度十分快,到十五分钟左右,已经有差不多十个同学能够初步把文章完成。

追求简单的教学环节,追求效的教学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上的追求。本节课虽然自己觉得效果比较好,但课无完课,可能在环节的过渡中不够好,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准确等问题,以后再进行改正。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憧憬,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地追求,而不被各种不良_所吸引,对地平线这个谜的探索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往前看,不断奋斗的过程。

3.认识一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读写“无拘无束、悠悠然、仙翁、咀嚼、沉沦、寂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贾平凹的资料以及文章读一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的观察,或是搜集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

(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界的线。)

2.师述:你望到了吗?是呀,教室的四壁、室外的高楼大厦,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不过,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的《地平线》这篇课文,将会让你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一道道的地平线。

二、初读课文

1、师述:课前预习了吗?咱们比一比,看谁的预习最扎实。

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渭、咀、嚼

①、“渭”的偏旁是“氵”,推测“渭”的意思,组词“渭水”、“渭河”、“渭北大平原”。简介“渭北大平原”——渭北大平原指的就是渭河以北地区的黄土质冲积平原。读着这个词,让你产生一种怎样的感受?(宽广、辽阔、平坦)

②、“咀”、“嚼”的偏旁都是“口”,推测“咀嚼”的意思。除了食物可以咀嚼以外,还有什么也可以咀嚼?待会儿让我们来好好地“咀嚼咀嚼”这篇课文。

2、课文读得怎样呢?我们请几位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倾听。(读后评议)

3、课文读通了,但又读懂了多少呢?你在文中看到了几道地平线呢?快速浏览,快速寻找。(自然的、人生的)

三、解读“自然的地平线”。

1、那就让我们先跟随着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谁来带我们看看那道地平线?指名朗读。

2、解读地平线:

①、读一读有关语句,想一想地平线的样子,看一看屏幕中的彩图,拿出手指看着屏幕画一画地平线。

②、这道地平线在你脑海中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地平线的位置是在远处的天与地形成的三角形的交叉处;地平线的颜色是很亮的灰白色;地平线的形状是一道线;地平线的标志是“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3、这道地平线有没有引起你的遐想?

4、想到自己已经看到了天的尽头,那该多么激动兴奋呀!谁来读好第3节这句话——“啊,天到尽头了!”

四、解读“第一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我”开始了第一次的追寻。

2、画出“我”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和结果。(“但”字分清经过与结果)

3、读着“我”追寻地平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4、指导朗读。

五、总结:作者是否能走出这神秘的地平线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齐读一至五自然段

二、解读“第二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就在“我”傻愣愣地望着远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时,一位老人走进了我的视野中。

2、第一次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分清角色,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对地平线有了哪些了解?

(一是地平线是永远走不到的;二是地平线是个谜。)

“永远走不到”和“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第二次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还能读出什么?体会一下“我”的心情。

(急切、好奇)

4、第三次分角色有感情朗读6—11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读。

5、解读第二次追寻:带着几分疑惑,“我”开始了第二次追寻。画出“我”第二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结果。(“然而”)

6、引读:两次追寻失败了,此时“我”在想些什么?齐读第13自然段。

7、出示第13自然段:

①、这里的“咀嚼”是什么意思?(联系语境)

②、“我”咀嚼着老人的什么话?(联系上文)

③、从老人的话中,“我”咀嚼出了什么?(联系“我”的经历)

④、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中的“谜”的?你觉得“我”一次又一次地追寻这谜一样的地平线,有意义吗?

(追寻的过程是充满新鲜和乐趣的,即使是失败了,失败的也是这样有滋有味的。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乐在其中,乐就乐在追寻这个谜一样的地平线的过程。不是浪费时间,不是在冒傻劲,而是对它真的产生了兴趣。)

8、指名朗读13自然段。

三、解读“人生的地平线”。

1、师述:后来,“我”一天天长大,踏上社会,“我”还会追寻那谜一样的地平线吗?齐读第14自然段。

2、出示重点句: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①、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这里的“地平线”已经从自然界中的地平线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指的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②、这里的“追求地平线”与上文中的“追寻地平线”一样吗?(追寻的内容和结果)

为什么这样说呢?

③、反复诵读:

是的,在人生的不同时段里,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不同的地平线,20岁、30岁、40岁、50岁追求的地平线各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齐读)

也许,在我们遇到挫折,处在失败的低谷时,这时一抬眼,看到了那道人生的地平线——(男生读)

也许,在我们取得成功,处在胜利喜悦中时,这时一抬眼,又望到了一条新的地平线——(女生读)

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考上一所理想的中学,是我们在座所有同学人生路上的一道地平线——(齐读)

3、一遍遍咀嚼着这句话,此刻,你有什么感言呢?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共同阅读了《地平线》这篇散文。现在,林老师要问你,地平线是什么,你的答案会变得丰富起来吗?地平线是——

让我们在记忆中珍藏大自然中那谜一样的地平线,让我们珍视人生道路上那充满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的地平线,让这一道道的地平线,伴随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一路去追寻,一路去收获!

延伸阅读

六年级科学教案范例


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防止老师忽略重中之重,写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这篇文章将会向您揭示“六年级科学教案”特有的奥秘,敬请您浏览本页内容!

六年级科学教案【篇1】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能从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教材分析:

《观察水果》是大象出版社20xx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教材首先呈现了学生熟识的一些水果,然后出示奇奇从看、摸、闻、尝等不同感官对香蕉描述的这个例子,让学生从看、摸、闻、尝等不同感官描述其它的水果,最后设置了猜水果的游戏。

3.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很多种水果,也能够描述水果的一些特征,但大多是水果的颜色、大小或者是水果本身很明显的特征,不能从看、摸、闻、尝等不同感官整体描述一种水果。

学习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并能描述水果的大小、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2、学生能够对常见物质的外在特征有观察、探究的兴趣,并能提出相关问题。

学习重难点

1、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描述水果的特征,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评价设计

1、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正确描述自己或其他学生所说水果的大小、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并能评价其他学生说的是否正确,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学生在猜水果的游戏过程中,能够正确猜出老师或其他学生描述的水果,能正确涂写《学生活动手册》,并提出不同的问题,完成对目标2的评价。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

(3—5分钟)

1、猜谜游戏。

2、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要举行观察水果会。大家都带来了哪些水果?我们先一起开个水果介绍会吧!

学生知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环节二

讲授新课

(15—18分钟)

1、提出问题。

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的水果呢?你的水果具有哪些特征?为了更好地介绍自己的水果,让我们先来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

2、活动:观察水果。

(1)观察前辅导。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人体的哪些观察器官?你准备怎样运用它们?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我们才能把水果介绍得形象、完整。

(2)示范观察。

教师视情况让一个小组先进行观察示范,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分别说说水果的颜色、大小、气味、表面的粗糙与光滑。

(3)分组观察。

3、活动:介绍水果。

指定一位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水果,描述水果的特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或补充。

(完成目标一)

1、认真听要求,知道如何运用多种感官能把水果介绍得形象、完整。

2、正确描述自己的水果。

3、评价他人描述的是否正确。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游戏练习

(10—12分钟)

1、游戏:猜水果。

(1)熟悉活动规则。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水果的游戏。我把一个水果藏在盒子里。你知道它是什么水果吗?现在请5个同学分别扮演眼、耳、鼻、舌、手,只有他们5个人能观察到这个水果。其余的同学可以通过向他们提出问题来了解水果的特征,然后猜水果的名称。如果没有猜到,由其他同学继续提问,直到正确猜出水果名称。

(2)学生游戏。

可以多玩几次。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上课的活动习惯,最好是一个人一个人地提问,一个一个地回答,防止吵闹杂乱影响活动效果。

2、反思与总结。

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了解了哪些水果的特征信息?哪些“器官代表”参与了观察和回答问题。

(完成目标二)

1、能够提出问题。

2、学生能够描述水果特征。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总结

(3—5分钟)

1、全课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活动我们观察描述了水果的哪些特征?请大家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填涂出来。

2、拓展活动:分享水果。

注意提醒学生文明分享。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完成目标二)

1、学生能正确涂写《学生活动手册》。

2、学生能够分享水果,并提出问题。

(评价目标二)

作业设计

(1—2分钟)

1、学生向家长描述樱桃、橙子、火龙果三种水果的特征。

2、学生描述水果的特征,家长猜。

正确描述水果特征。

板书设计

观察水果

六年级科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础上,搜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

2、利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本组研究内容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础上,搜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

教学难点:

利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本组研究内容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实验记录表、手表、跳绳、神经系统课件、血液循环系统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健康,那怎样才能做到健康生活呢?就让我们一起《登上健康快车》。

二、探究活动。

1、计划于组织。

(1)学生完成“脉搏频率与各种运动的关系”实验,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情绪与脉搏快慢的关系实验设计”研究方案。

(3)学生自读“小资料”,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教师加以讲解引导。

2、事实与证据。

(1)学生搜集证据,对“情绪与脉搏快慢的关系”的实验加以研究。

(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研究情况进行交流。

(3)学生自读“资料卡”,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三、总结。

第二课时

一、计划与组织阶段。

教材在此环节提供了“健康从‘心’开始研究小组”、“捍卫‘人体司令部’研究小组”、“探究‘心理奥秘’研究小组”、“‘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研究小组”四个小组的研究情况。着重提供了“健康从‘心’开始研究小组”的样张,特别注重数据的积累。教学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研究内容,即使同样在“心”小组的研究,学生研究内容也可能不尽相同,有的想研究心脏的作用,有的想研究心脏的保健,有的想研究心脏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教师应鼓励学生,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又可以在研究中分头进行,以便搜集证据时相互补充完善。同样,“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的研究也会因学生兴趣的不同而出现具体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制定的不同。

二、事实与证据阶段。

教材在此环节重点介绍“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研究小组的样张,侧重学生搜集到的各种数据,并采用统计表、折线图、资料图卡等多种表达形式进行分析和表达。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本小组内容的探究中也会发现其他小组研究的内容,因而教材也设计了小组之间相互补充数据、相互合作解疑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式、方法寻找证据,并及时交流方案。

【教学后记】

事实与证据的探究阶段,不拘于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教师可采取课上与课下,分散追踪与适时集中短暂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提醒学生及时修改方案,注重对数据资料的分析与整理,找到相应的表达形式,以便进行全班范围的交流与汇报。

六年级科学教案【篇3】

1.引入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大更多的倍数呢?

讨论。

2.怎样放得更大

探究:用两只手一前一后分别拿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如教材上的图),反复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然后拿开一个透镜,只用一个透镜观察物体。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汇报。

讲解:我们刚才经历的过程就是人们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17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倍数,这就是最早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观察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3.做个简易显微镜

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只用一个放大镜时观察不清的文字和图片,看看观察效果如何。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青苔、花粉等,比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5.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

阅读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6.讲解:教师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300倍,使人类看到了过去从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后来人们不断改进技术使显微镜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把物体放大到1500倍左右,能分辨出百万分之一毫米的物体。但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1932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由此把放大倍数提高到1万倍。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了放大率2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人们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知道了所有物质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组成的,从而发现了原子世界。

1983年,人们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比电子显微镜更先进。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类最敏锐的眼睛。

7.提出下一节课的研究任务——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教学反思:

 

 

 

 

1.6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六年级科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

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n是纳米,u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

二、各组汇报展示

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录音、录像及电子作品需当堂展示,书面作品如有时间可以展示。时间紧张的话可在教室里张贴。

4、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汇报的小组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可以提问或回答在座同学问题的方式进行。

三、总结

1、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

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和我们

肉眼 能看清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六年级科学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乐于合作与交流。

3、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做出解释与结论。

二、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的道理。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宇宙间的众多星体,什么样的星球适合人类居呢?

(二)猜想假设:指名回答。

(三)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

(四)实施探究:

1、分组讨论人类生存需要的条件

2、交流地球适合人类居住具备的条件

有大气、水、适宜的温度和能源。

3、猜想除了地球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星球适合人类居住

讨论:人类能在除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建立新的家园?

1、交流搜集的资料

2、根据搜集的资料确定自己的观点举行辩论会,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设计我们的“未来的家园”

1、交流地球污染程度对人类产生的不良影响,引发设计未来家园的欲望。

2、分组讨论交流自己想象的未来家园的样子

(五)展示交流:展示学生设计的未来家园,进行评比。

(六)拓展活动:根据自己的设计写一篇科幻故事。

教学反思:

教学来源于生活,同时还要融入生活中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实际联系。在探讨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后,接着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到其他星球上去居住?学生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说出了许多在实际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及环保问题。

六年级科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神秘的月球。

教学过程

1.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47人,分为8组,每组6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试卷内容略)

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

7.播放课件:神秘的月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1单元 生物与环境

1.一棵“顽强”的小树

第一课时

编写时间 9月3日 执行时间9月 日 总序第( 1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 态度、价值观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

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

二.活动 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

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

第二课时

编写时间9月6日 执行时间9月 日 总序第( 2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情感 态度、价值观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及所观察的实验装置。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一.教学导入:

上星期我们组装了一些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观察,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二.交流各组装置所观察到的情况

1.各小组出示实验记录。

2.小组成员汇报观察情况,要求:语言简洁、过程清楚。

3.各小组出示各自的装置。

4.各小组归纳各自的结论,要求:思维严密、条理性强。

三.活动 自然界中的植物

1.出示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2.提问:从课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现象?

3.学生汇报。

4.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5.交流后明确: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四.拓展

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把它们有关向性运动的现象画下来、记下来或者拍下来。

六年级科学教案【篇7】

第一课 细胞

教材简析:

在学生的眼里,身边的小动物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小树在一天天长高,自己的身体也在不断生长变化,这些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一个个难解的谜。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研究细胞,了解细胞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与细胞息息相关。

课型:观察分析课

学习目标:

1. 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2.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学习重点: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对细胞的理解认识并描述的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相关细胞知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科学记录表、橡皮泥。

教师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片标本(每组准备一套含洋葱表皮、口腔上皮细胞、叶子细胞)、相关细胞知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出示生物相关图片,提出问题:“绝大多数生物是有什么构成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细胞。

教师出示显微镜,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教师下发细胞玻片标本、相关资料和科学记录表,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学习活动,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并利用画图方式做好观察记录。在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进行描述时,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方法。

教师在学生充分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汇报观察发现,展示自己小组的观察成果,使学生认识“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示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病毒除外)。”同时交流汇报小组合作学习中搜集整理的信息资料,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搜集的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分析。教师出示相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细胞的认识理解。

2.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橡皮泥进行小组制作细胞模型的学习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制作学习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多种方法和手段制作模型,对学生大胆创新的想法和做法予以肯定,并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行为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三、拓展延伸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本次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行为方面的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出示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1、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观察教师出示生物相关的图片,思考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2、(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认识细胞。

学生认识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通过教师讲解,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学生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师下发的细胞玻片标本,学习相关资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中仔细观察并利用画图方式等方式做好观察记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交流汇报观察发现,积极展示自己小组的观察成果,认识了解“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示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病毒除外)。”同时交流汇报小组合作学习中搜集整理的信息资料,对自己的搜集的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分析。观察教师出示相关,加深对细胞的认识理解。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橡皮泥进行小组制作细胞模型的学习活动。充分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模型制作活动。并积极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行为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四、拓展延伸

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对本次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行为方面的评价,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观察学习教师出示的相关资料,激发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与教师交流谈话,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观察教师出示的图片,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各主要部件名称,教学中简单介绍显微镜的基本组件即可。

启发学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将所观察到的细胞的样子予以描绘,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体细胞结构特点的方法。

帮助学生建立对细胞正确的认识。

通过学生交流活动,扩大学生对细胞的认识范围,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研究细胞的兴趣,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埋下伏笔。教师要努力提供、创设学生制作活动开放、自由的空间。

让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或采用其他研究方法,将对细胞的研究引向深入。

板书设计 细胞

显微镜 细胞的样子

五、课堂检测

六、学习小结:

第二课 我从哪里来

教材简析:

“我从哪里来”这个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但他们对生命起源的知识又了解的少,而且对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也仅仅只是有简单的初步的感性认识, 又许多问题想要解决,“我从哪里来”就是学生常问道的一个问题。这节课就是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简单的生命科学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胎儿在母体中的生长过程,通过实际体验,感悟妈妈孕育自己的辛苦,懂得珍爱,感恩父母。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学会主动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3. 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活动,了解母亲的辛苦感悟亲情,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和亲情教育。

4.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学习重点:

学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体验活动的学习指导,了解母亲的辛苦,感悟亲情、珍爱生命的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多方面搜集关于人类生长、繁殖的资料,如图书馆查阅资料、对母亲、专家、医生等访问、上网查询等获得的文字、图片相关资料。学生从小到长大照片、3至4千克重的沙袋(体验活动用)。

教师准备:课前多方面搜集关于人类生长、繁殖的资料,相关。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学生谈话,创设学习情景,展示《西游记》孙悟空出世片段,或引导学生互相看看从小到大的照片,猜测“他是谁”的游戏,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产生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想法,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引入本次学习活动内容。

二、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课前搜集获得的信息学习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课前搜集关于人类生命怎么来的资料,教师巡视学生小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互相鼓励、加强交流,积极肯定其他同学的发现,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观点发现。

教师展示图片、,下发资料卡片,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生命的起源,使学生科学直观的认识生命从哪里来:“因为我们的父母相爱,因此他们结婚了。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充分结合后,在母亲的子宫里形成了一个受精卵,经过将近十个月的时间,受精卵在这段时间不断发育,最终形成了小宝宝,在医生帮助下,子宫收缩,小宝宝送出体外,我们来到人间。”教师语言结合图片,语言力求通俗易懂,易与儿童接受。

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想了解的探究性问题,教师给学生方法上指导,引导学生多交流、勤思考,对产生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进一步查阅资料等。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将沙袋放置腹前,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引导学生课前了解交流母亲怀孕时的心情感受和身体感受,如吃饭呕吐等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爱母亲的亲情教育。指导设计制作一份生命手册,内容涉及从新的生命的诞生开始,到现如今自身的体征变化。启发学生对自己的生命手册要进行多方面的设计,如颜色、花边、图案等,

三、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完善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份生命手册,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课后进一步调查研究,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1、

学生与教师谈话,观看《西游记》孙悟空出世片段,或进行猜测“他是谁”的游戏,提出探究性问题,产生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想法,激发自身求知欲、学习兴趣,了解本次学习活动内容。

2、学生进行交流课前搜集获得的信息学习活动。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思考交流课前搜集关于人类生命怎么来的资料,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互相鼓励、加强交流,积极肯定其他同学的发现,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观点发现。

学生认识教师展示的图片、,学习教师下发的资料卡片,认识人类生命的起源,科学直观的认识生命从哪里来。

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身对于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增强问题意识,进一步提出想了解的探究性问题,结合教师给予的方法指导,多交流、勤思考,学习产生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体验活动:将沙袋放置腹前,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交流课前对母亲怀孕时的心情感受和身体感受的了解,进行珍爱生命、关爱母亲的亲情教育学习活动。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设计制作一份生命手册。

3、学生进一步选择完善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份生命手册,激发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课后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学习愿望,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通过学生与教师交流谈话,游戏、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导入课题研究学习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出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生命世界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神秘感,通过搜集信息——交流信息——游戏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胎儿的发育、形成过程,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感受母子亲情,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将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生命科学知识如:人是胎生的,胎儿在母体中是倒立的等。学生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同,获取的信息也不同,这样,让他们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利于培养他们乐于与人交流的态度。通过资料卡,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生对“人的生育方式”的认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胎儿的发育过程进一步了解胎儿的形成及发育过程。

这样通过课前搜集——课上交流——规范认识的过程,学生就能很容易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了,同时还培养了他们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对于神奇的生命世界,学生心中肯定会有很多个“为什么”,这一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把这些问题说出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个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由此产生对母亲更加感激的情感。通过体验身体负重状态的行动感受,亲身体验到妈妈怀胎的辛苦,从而让他们产生一种感谢妈妈的情感。

设计制作一份生命手册。让学生将通过搜集信息——交流信息——再度获取的科学知识以及经历游戏体验后的感悟,动手整理下来,形成一份生命手册,以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启发学生对自己的生命手册要进行多方面的设计,如颜色、花边、图案等,让生命手册既美观又丰富,这样在培养学生整理资料能力的基础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进一步积累材料,丰富自己的生命手册,目的是引导学生课外多方面去获取信息,将各种信息及时记录在自己的生命手册里,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信息是学习科学的一种好方法。

板书设计 我从哪里来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大约十个月 婴儿

卵子

课堂检测

第三课 人的一生

教材简析:

本课以学生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研究人的身体从小到大发生的变化,使学生了解人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人的一生各个时期特别是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突出特点及变化,知道怎样搞好青春期卫生保健。通过学习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图和条形图培养学生绘制图形并利用图形进行分析的能力,激发学生研究人的生长发育的兴趣,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

课型:研讨分析课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出自己的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指导学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2.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喜欢大胆想象,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珍爱生命;乐于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深身体发育的特点;在学习活动中,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并能够关注个人保健。

学习重点:

学生认识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深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并能够关注个人保健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认识在认识人的一生生长变化过程中认识学习方法的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自己不同时期阶段的照片、婴儿、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身体特征的资料图片、科学记录表。

教师准备:婴儿、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身体特征的资料图片、学生的体检表、青春期健康卫生保健等资料。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通过身边小动物、植物生长发生的变化提出问题“人的身体从小到大发生了什么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人的一生身体发生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自己从小到大发生的变化,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活动,提供学生上学期间的体检表,引导学生从身体、心理、语言、行为等行为的变化,展示课前对年龄比自己大的人们身体发生的变化资料。鼓励学生充分进行表达和交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细心分析并认真思考。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指导学生学会交流、整理分析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用自己所擅长的方式予以记录描述。

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一生的过程: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发育期(出生到20周岁)、成熟期(20至40周岁)、渐衰期(40至60周岁)、衰老期(60周岁以后)。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检表,表述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并参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思考并采取多种形式方法去描述自己身体外部、内部发生的变化(身高、体重、肺活量等)。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对自己身体变化的认识,巩固学生对人的一生发生的变化认识。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相关知识。

教师出示资料讲解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锻炼、饮食、睡眠、心理等方面,结合自身交流讨论,从而掌握青春期卫生保健常识。

4.教师指导学生以“推测未来的我”为主题,激发学生学兴趣,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如画图、模仿行为等方式描述未来的自己。

三、拓展延伸:

教师提出拓展延伸问题:“调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的体貌特征”以及告诉学生山东省科技馆中电脑模拟未来自己的画像的高科技展区,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调查,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1、

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讨论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了解本课学习活动。

2、(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人的一生身体发生的变化。

学生交流讨论自己从小到大发生的变化,进行小组学习活动,通过教师提供自己以及身边同学在上学期间的体检表,从身体、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认识变化,讨论交流课前搜集人们身体发生的变化资料。倾听别人的发言,细心分析并认真思考。

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小组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整理分析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用自己所擅长的方式予以记录描述。

学生学习教师出示的资料,正确认识人的一生的过程: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发育期(出生到20周岁)、成熟期(20至40周岁)、衰老期(60周岁以后)。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结合自己的体检表,表述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充分交流、讨论,并在教师帮助下采取多种形式方法(曲线图、坐标图等)去描述自己身体外部、内部发生的变化(身高、体重、肺活量等)。

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对自己身体变化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对人的一生发生的变化认识。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相关知识。

学生学习教师出示的相关资料,从锻炼、饮食、睡眠、心理等方面,结合自身交流讨论,了解掌握青春期卫生保健常识。

(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推测未来的我”为主题,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如画图、模仿行为等方式描述未来的自己。

3、学生认真倾听教师提出的拓展延伸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一)与教师交流谈话,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直接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学生启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具有不同的身体特征。

给学生提供一种信息,使学生了解人一生的生长发育情况,初步认识人的一生身体发展变化的规律。

学习活动体现由“扶”到“放”的科学探究思路,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探究空间。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探究主题,展开充分的交流研讨活动,掌握青春期卫生保健常识。可以尝试以资料卡的形式学习,为学生提供知识背景和研究材料。

让学生围绕自己未来的身体情况自由开展推测活动,以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种年龄阶段的人在身体、心理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三)拓宽学生对人的一生的身体特征认识的范围,知道人的一生生长发育是有差异的,由于遗传因素、生活环境、从事的劳动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会具有不同的特征。

板书设计 人的一生

变化:发育期 青春期卫生:锻炼

成熟期 饮食

渐衰期 睡眠

衰老期 心理

课堂检测

六、学习小结:

第四课 我像谁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青少年生长发育主要特点及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的基础上,对生命延续内容的进一步探究。学生通过研究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有哪些相似和差异,并对部分动植物进行观察研究,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型:研讨分析课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其他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形态特征;学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员,获取有关遗传和变异的信息资料。

2.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懂得交流和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并尝试对同一种现象作出不同的解释。

3. 通过研究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能做到珍爱生命。

4.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学习重点:

学生感知自然事物,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认识理解。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或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妹的照片(如果有父母小时候的照片更好)、镜子、同株带多片叶子的植物、同胎出生的小动物图片、课前对自己家人和自己身体特征的观察、相关遗传和变异方面的知识资料等。

教师准备:同株带多片叶子的植物、同胎出生的小动物、双胞胎或多胞胎图片、相关遗传和变异方面的知识图片资料。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谚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与其家人身体特征比较发现异同点,认识遗传与变异。

教师指导并参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利用镜子、家人的照片边观察边比较,同时下发科学记录表,引导学生多方面进行比较学习活动,积极开展交流讨论,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予以记录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学习中记录的资料,交流汇报学习发现体会,并对学生的发现予以积极鼓励性评价。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发现动植物其他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现汇报,进一步提出问题:“动植物中有没有刚才我们发现的这样现象呢?”,适时出示资料如同胎多仔的小动物、同株植物结出的不同果实,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活动。

教师参与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彼此讨论课前搜集的各种相关资料,认真分析比较,整理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汇报,指导学生分析总结,阐述观点,得出结论,最终得出结论“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3.教师指导学生以“比较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为主题,展示双胞胎或多胞胎、同株植物的叶子等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胆质疑,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展研究活动。

三、拓展延伸:

教师提出拓展延伸活动:“进一步整理完善自己的生命手册”,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讨论相关谚语的背后涵义,激发学习兴趣,了解本课学习活动。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自身与其家人身体特征比较发现异同点,认识遗传与变异。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利用镜子、家人的照片边观察边比较,讨论交流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予以记录自己的发现。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展示学习中记录的资料,交流汇报学习发现体会,并进行相互评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发现动植物其他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观察教师出示的资料,结合自身认识进行的小组交流讨论学习活动,认真分析比较,整理资料。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在小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汇报,通过分析总结,阐述观点,并得出自身的结论。

学生倾听教师讲解,初步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比较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主题活动,通过寻找双胞胎或多胞胎、同株植物的叶子等图片的相同和不同,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产生问题并思考开展研究活动方案。

3、学生认真倾听教师提出的拓展延伸主题内容,了解珍爱生命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与教师交流谈话,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熟悉的谚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启发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展开活动。

让学生交流更多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尽可能用讨论交流、观察实验、分析比较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一个比较准确的遗传和变异定义,同时引导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由于这两个概念有一定难度,所以定位于让学生初步了解即可。

在实施教学活动中,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通过本环节比较人、动物、植物异同点,巩固课堂探究成果,加深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中长期观察、记录的习惯,加深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懂得珍爱生命,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将探究活动延伸课外。

板书设计 我像谁

相同点: 遗传

不同点: 变异

课堂检测

六、学习小结:

第五课 让身体热起来

教材简析:

教科书内容以“人”为切入点,通过让身体热起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与途径,探究人体能量的与转化,认识到人维系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生命离不开能量,从而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情趣。

课型:研讨分析课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等角度对人体能量及其转化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尝试运用从不同方式、不同角度对现象做出解释,解决问题;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做到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知道让身体热起来的方式及途径。

学习重点:

学生知道让身体热起来的方式及途径,了解能量的转化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对热量转化的科学认识理解。

学习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好课前相应的学习准备:搜集有关人体能量吸收、转化的文字、图片资料,并进行初步的整理分类;关于不同食物可供转化的热量、不同活动消耗热量资料等。冬季活动方面的图片资料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冬季活动相关图片资料,与学生一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感受,引出问题“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怎样使身体热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次课堂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让身体热起来。

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让身体热起来,适时下发科学记录表,提示学生整理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汇报,提示学生将找到的方法予以分类。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于食物,以及能量的转化学习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研究学习内容《食物与营养》,指导学生认识到食物是身体能量的主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充分交流讨论,适时出示人们生产学习、工作娱乐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使学生认识了解人体能量的转化及其途径。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阐述自己的认识、观点。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小结使学生认识人体能量的去处:保持体温(热能)、运动(机械能)、生长(储存能)等。

3.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了解“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教师随机下发相关资料卡,指导学生通过对人体能量转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发现,引导学生倾听、互相评价。

三、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一些肥胖人的生活中困难资料,提出拓展延伸活动内容:“了解造成肥胖原因,帮助肥胖人减肥减肥提出方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学生与教师谈话,学习教师出示的冬季活动图片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教师交流感受,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学习活动内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多种方式让身体热起来学习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让身体热起来,并在教师下发的科学记录表记录,整理归纳。

学生充分交流汇报,按照活动方法进行分类。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认识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于食物,以及能量的转化学习活动。

学生回顾以往研究学习内容《食物与营养》,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认识到食物是身体能量的主要。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充分交流讨论,观看学习教师出示人们生产学习、工作娱乐等贴近自身活动的图片,认识了解人体能量的转化及其途径。

学生充分交流汇报,阐述自己的认识、观点。倾听教师归纳小结,认识人体能量的去处。

学生积极思考了解“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自主学习教师随机下发的相关资料卡,通过对人体能量转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实际问题。

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发现,互相倾听、互相评价。

3、学生观看教师出示的资料,了解拓展延伸活动内容,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通过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教师创设宽松、民主、开放、和谐的科学学习氛围。

本活动重在在开口说、动手做,使学生生学习充满兴趣,但活动符合不宜过大,学生不要带着太多任务参与活动。只要学生能说、能做、能调动个体的生活经验即可,重在通过趣味性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探究人体能量及转化做好铺垫。

本活动教师让学生认识人体能量去向同时,还应认识到: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没有能量,人就无法工作、学习、娱乐、运动,即使是熟睡的人也需要能量;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去向时变成热能散发(占人体消耗能量的50%。)

教师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开放的学术研讨氛围,让学生在争论中辨明问题,在研讨中澄清认识。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教师灵活掌握。

(三)进一步拓展学生课后探究的空间,使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六、学习小结:

第六课 摆的秘密

教材简析:

本课以摆为切入点,通过对摆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了解摆的运动规律,意识到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从“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摆提出问题,学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定量观察,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志趣和科学精神。

课型:探究分析课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试验,在学习活动中能设计简单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并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2.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能做到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在活动中与他人交换意见,愿意合作与交流。

3.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初步认识机械能的转化。

学习重点:

学生探究摆摆动快慢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对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认识理解。

学习准备:

资料准备:有关伽利略研究摆的秘密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师为每组学生做好相应准备分组探究合作实验材料:方座支架、塑料封皮书夹附带金属猫眼、长短不一(20CM、40CM、10CM)、粗细相同的线绳三根、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线绳2根、量角器、金属垫片6个、计时秒表、橡皮泥、科学记录表格

演示实验材料:傅科摆模型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伽利略观察探究教堂大灯的资料,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交流生活中类似摆摆动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次课堂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自由制作一个摆,进而发现摆的秘密探究学习活动。

教师出示一个单摆,讲解使学生认识摆的基本结构,出示分组实验材料,积极引导学生自由制作一个单摆。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制作。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制作单摆的学习活动,提示学生主动发现不同摆摆动次数不一,进而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摆摆动次数学习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出示分组探究实验材料和科学记录卡,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观点。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活动,提示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多次验证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整理分析实验学习活动发现,提示学生互相补充、相互借鉴、资源共享,在充分交流发言的基础上,小结归纳: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了解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学习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摆为什么能长时间不停地摆动?过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慢慢地停下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描述摆摆动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摆摆动缩略图,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想象,进行大胆想象,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从中发现摆摆动时遵循的规律,进而将研究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

教师指导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归纳学生的发现:摆首先在外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并长时间不停地摆动,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然后再到另外一个最高点,这样反复运动,并在一段时间后,又慢慢停下来。从而对摆摆动形成认识:静止的摆在外力的作用下开始摆动,在摆动过程中能量不断转化,一段时间后,摆又在外力的作用下慢慢停下来。

3.教师指导学生自由制作活动:制作一个“听话”的摆,即制作一个10秒钟摆动10次的摆。教师引导学生也可自己确定摆动时间和摆动次数,引导学生先制订制作方案,小组阐述制作想法后再动手去做。

三、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傅科摆模型,介绍制作方法(将摆锤做成沙漏),引导学生观察沙迹的路线,认真记录发现,积极思考原因,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1、学生学习教师出示的资料,结合已有经验交流生活中类似摆摆动的现象,激发学习兴趣,了解本次课堂学习活动内容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制作一个摆,进而发现摆的秘密探究学习活动。

学生观察学习教师出示的单摆,倾听教师讲解,认识摆的基本结构,利用教师和自身准备的分组实验材料,进行自由制作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制作单摆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提示下发现不同摆摆动次数不一,进而激发进行探究摆摆动次数学习活动。

学生大胆猜想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利用分组探究实验材料验证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

学生交流汇报、整理分析实验学习活动发现,学生间互相补充、相互借鉴、实现资源共享,在充分交流发言的基础上,认识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认识了解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学习活动。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观察并描述摆摆动现象。通过观察学习摆摆动缩略图,认真思考,展开丰富想象,进行大胆想象,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从中发现摆摆动时遵循的规律,进而将研究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

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学习归纳,描述摆摆动现象,认识摆摆动的科学道理。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制作一个“听话”的摆的自由制作活动。

学生制订制作方案,阐述制作想法后再动手去做。

3、学生学习观看教师出示的傅科摆模型,了解制作方法,观察沙迹的路线,认真记录发现,积极思考原因,激发探究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学生从伽利略的故事中感悟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精神,使学生意识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发现于细致的观察、敏锐的思考、严谨的实验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从而受到科学精神教育。结合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什么是摆

(二)教师学生提供创设一个开放的制作活动空间,鼓励学生不局限于准备材料,自己设计、制作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生活经验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能力。

教师创设开放、自由、多维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设计不同方案研究问题从而认识摆的秘密。

培养学生做科学记录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经历摆从静止到运动,再由运动到静止的过程,通过观察与思考、猜想与假设,使学生初步意识到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是不断转化的。

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行创造性的制作活动,充分体现自由活动的自由度,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应用实验探究的结论。

(三)充分激发兴趣,让学生将摆的问题继续研究下去。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六、学习小结:

第七课 钻木起火

教材简析:

钻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对弈学生来说,钻木取火的故事可能有所了解,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许多学生并没有亲自进行细致的探究。本课是在上一课探究了机械能转化的基础上,以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研究钻木取火的道理,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它能的转化,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课型:探究分析课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

2.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学习活动中做到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知道钻木起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初步认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学习重点:

学生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探究钻木起火道理,认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对对机械能转化热能的理解认识。

学习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好课前相应资料搜集的学习准备:搜集有关古代人用火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进行初步整理、分类;观察生活中摩擦生热的现象。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材料:砂纸、木条、粗铁丝、手摇钻、木块、火柴等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有关钻木取火的资料与学生一起交流谈话,了解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情况,引导学生整理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次课堂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利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钻木起火的道理。

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交流展示,提出自己对钻木起火的道理解释。教师积极参与学生交流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尝试利用用能量转化的观点予以解释,进而逐步达成共识,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

教师指导启发学生想办法去证明自己的观点,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自由组合、自行验证。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并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学习,提示学生活动中认真观察,注意安全。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探究实验验证情况,展示验证成果,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并将探究结果与前面的猜想、假设相比较,从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小结,使学生认识到钻木起火的道理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其他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并举出实例,阐述观点,作出合理解释。教师适时出示相关资料,触动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结合生活经验,充分交流讨论摩擦生热在生活中对我们不利的影响。思考交流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热能之外,还能转化为电能、光能、声能等。

三、拓展延伸:

教师提出课后拓展延伸问题:“了解人类用火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1、

学生学习教师出示有关钻木取火的资料和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学习情况,激发学习兴趣,了解本次课堂学习活动内容。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利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钻木起火的道理。

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展示资料,提出自己对钻木起火的道理解释。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利用用能量转化的观点予以解释,进而逐步达成共识,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

学生想办法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充分交流汇报探究实验验证情况,展示验证成果,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并将探究结果与前面的猜想、假设相比较,从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学生倾听教师归纳小结,认识钻木起火的道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生活中其他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并举出实例,阐述观点,作出合理解释。结合教师出示的相关资料,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思考,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讨论摩擦生热在生活中不利的影响。以及机械能的其他能量转化。

3、学生了解教师提出的课后拓展延伸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一)教师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科学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了解学生课前准备、相关学习情况,

(二)让学生充分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信息,扩大信息占有量,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

教师为学生的验证活动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教科书空间大的特点。学生运用交流与思考、猜想与验证、表达与交流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从而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了解的重要性,使学生初步养成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

意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

给学生足够时间、自由空间在摩擦生热的认识基础上,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学生好奇心。

为今后《无处不在的能量》学习做好铺垫。

(三)进一步拓展探究空间,让学生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从中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六、学习小结:

第八课 通电的线圈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三年级下册“电的本领”单元认识、了解了电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的另一个作用:电生磁,即电能与磁能的转化。通过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特性、制作电磁起重机的活动,让学生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的探究性实验,会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激发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态度。

课型:探究分析课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的探究性试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报告。

2.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到知识,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作性的科技作品;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图表或文字)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做到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4.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学习重点:

学生制作探究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对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科学认识理解。

学习准备:

*演示实验材料:电磁铁模型(自制电铃、小马达温控开关等)

资料准备:教师和学生一起课前搜集有关电磁铁在生活中应用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分组探究实验材料: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号电池2节、导线(漆包线或网线)50CM、100CM两根、铁钉1根、大头针(经退火防磁化处理)20根左右、指南针。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有关在生活中电磁铁的一些应用如小马达、自制电铃等,与学生一起交流谈话,了解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学习情况,指导学生认识这些物品的共同点:都有铁芯和线圈。使学生认识电磁铁并提出问题:“这些装置的作用是什么?”使学生认识:电磁铁是将电能转换为磁能的装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次课堂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特性。

教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思考设计电磁铁的制作方法。教师简单归纳学生发言,出示分组探究实验材料指导学生制作电磁铁学习活动。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学习活动,对学生大胆创新的制作活动及时给予肯定。提示学生制作活动中注意安全,认真观察。

教师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小组制作学习活动情况,引导学生将制作的电磁铁与以往学习的磁铁的性质相比较,使学生发现电磁铁的磁极,进而发现不同方法制作的电磁铁磁极不同。

教师指导学生对电磁铁磁极不同的原因大胆想象,充分讨论,相互借鉴补充自己的想法进而动手实验验证。教师下发科学记录表,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细心验证,注意安全,做好记录。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在充分交流汇报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使学生认识电磁铁磁极可以变化,磁极与电流流动方向、导线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磁力的大小与电流强度有关、导线缠绕的匝数多少有关。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电磁铁制作活动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制作活动,使电磁铁科学作品具有创新性、精细、美观。公正、客观评价他人的学习成果。

三、拓展延伸:

教师提出拓展延伸活动内容主题:进一步寻找电磁铁在生活、生产的应用;思考电能可以转化磁能,磁能是否可以转化为电能呢?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兴趣,自由选题,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1、

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有关在生活中电磁铁的一些应用并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学习情况,在教师指导下认识这些物品的共同点。认识电磁铁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了解课堂学习活动。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特性。

学生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思考设计电磁铁的制作方法。根据教师和自己准备的分组探究实验材料,进行自由制作电磁铁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学生汇报交流小组制作学习活动情况,将制作的电磁铁与以往学习的磁铁的性质相比较,发现电磁铁的磁极,进而发现不同方法制作的电磁铁磁极不同。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电磁铁磁极不同的原因大胆想象,充分交流讨论,相互借鉴,互相补充各自的想法进而动手实验验证。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细心验证,在学习中互帮互助、注意安全并做好记录。

学生充分交流汇报,简单归纳。倾听教师小结。认识电磁铁磁极可以变化,磁极与电流流动方向、导线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磁力的大小与电流强度有关、导线缠绕的匝数多少有关。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公正、客观评价他人制作的电磁铁,对制作的电磁铁进一步改进,使电磁铁科学作品具有创新性、精细、美观。

六年级科学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调查并记录家庭使用能源的情况。

2、能够制作太阳能灶、小水轮等装置。

3、能够设计利用风能工作的模型装置。

4、能够看懂统计图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能源与能量的关系。

2、知道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

3、知道可再生性能源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能源对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2、意识到不可再生性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3、体验到开发可再生性能源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知道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

三、教学难点:能够独立设计利用一种能量工作的模型装置。

四、教学准备:碗、铝箔、木塞、橡皮泥、瓶盖、塑料片、铁丝、塑料瓶、剪刀等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效果分析

一、导入:

1、检查上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

2、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表扬。

二、认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1、看图说一说:

图中有哪些物品,各自使用什么能量?

这些能量是怎样转换的?

2、提问:你知道家中使用的能量是哪里来的?

(引如能源) 有哪些能源?

3、分类:

将刚才所讲的能源分类。

小结:能源分成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板)

4、提问: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举例。

5、看图了解世界与中国能源对比情况

看图P48,思考通过图表你有什么启示?

你对中国禁止小型煤矿、造纸厂的生产或关闭的行为有何想法?说说理由。

有人说:一次性纸杯是伟大的发明;也有人说:一次性纸杯的发明是最糟糕的发明。你支持哪种观点?

三、学习利用可再生能源:制作太阳能灶或小水车

1、过渡:我们都知道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不可再生资源制造的,而这些物品又使用的不可再生能源。如:汽车、家里用的煤气灶、电热水壶等。你还能举例。

2、为了改变这种浪费能源的这种状况,科学家做出巨大的贡献,你能告诉大家吗?

3、制作太阳能灶。

讲讲太阳能灶的作用。

说说制作的材料和步骤。(还有什么方法制作?)

自己制作。

4、活动:看谁制作的效果好。

室外活动,烤土豆片。

5、小评,如何改进这个装置?(能量使用效率高)

6、自选:制作小水轮(可安排课后)

说制作方法与步骤。

简便的方法:铁丝为支架。

瓶盖(内有橡皮泥)为轮。

浆叶为塑料片。

四、设计一种利用风能工作的模型装置。

1、出示:风能转换电能的模型。

学生上台游戏。

2、学生分组画图设计。

3、展评。

说出设计意图及能源转换的过程。

一周后看模型。

五、巩固应用

1、垃圾为什么要提倡分类回收?

2、我们怎样保护不可再生能源。

六、布置作业

1、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3、能 源

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 水

风能 矿产 不可再生资源

木材

教学反思:

六年级科学教案【篇9】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两个活动组织学生查找、分析资料、制作生态瓶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维护生态平衡,认识到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所带来的危害。其重点是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活动的趣味性较强,教师要在趣味活动中抓住教学重点,组织好交流总结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小组的生态瓶不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原因,改进自己的生态瓶,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生态瓶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各种方法搜集到自己研究所需要的资料。

2.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所起的作用。

3.能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4.能发现自己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5.能提出自己具体的研究与生态平衡相关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3.能坚持进行长期观察记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态平衡的含义。

2.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人与生物圈有哪些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说出3条以上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生态平衡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在分析校园生态系统时,我们发现有些鸟类吃昆虫,大多数昆虫吃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土壤里的细菌分解着动物的尸体,周围的环境对生物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生态平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

(二)新课教学

◆活动1:交响与和谐——生态平衡

(1)认识生态平衡

查阅资料,寻找更多的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

阅读教材P53资料。

讨论: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类生物突然减少甚至消失时,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怎样的影响?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受到什么启示?

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不变吗?

(2)设计一个生态农业模型或生态系统模型。

阅读科学在线:

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生态农业,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

板书设计: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六年级科学教案【篇10】

消失了的恐龙

过程与方法:●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有关恐龙种类、生活方式及绝灭原因的图文资料。●学生准备:纸板、石膏粉、布条、水粉颜料、铁丝、报纸、胶纸带等制作恐龙模型的材料。

教学步骤: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恐龙和其他灭绝及濒危动物资料。

1、研究与恐龙有关的问题。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研究,最后写出一份研究报告,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2、搞一个恐龙博览会。每个小组可根据爱好选择其中的活动,做一两件作品。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恐龙头骨复印件、恐龙爪子的制作过程图。

如有条件,教师最好课前制作好样品。如果课堂教学时间不够,教师可鼓励学生课后完成。

3、了解其他已灭绝或濒危的动物,并调查它们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源,调查相关资料,让他们有一次心灵上的震撼。

4、讨论:恐龙等物种的灭绝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制约作用,使他们感悟到,如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

六年级科学教案【篇11】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依据生活中各种现象,对能量及其形式做出合理的解释。

2 、能够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装置。

3 、能够设计出能力大小与物体运动关系的实验方案。

4 、能够选者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书研究能量知识的过程和结果。

5 、能够在研究过程中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2 、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 、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使物体做不同的工作或运动。

4 、知道能量大小对物体运动有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愿意合作与交流。

2 、意识到能量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三、教学难点:

能控制变量研究能量对于物体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卷尺筒芯、吸管、橡筋、尺子、笔、胶带。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读诗:神奇的能量。

2 、过渡: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踏入能量世界。

二、初步建立能量的概念

1 、出示 P42 页的图片。

2 、提问: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3 、学生看图分组讨论。(认同的观点进行记录)

4 、师生小结:什么是能量。

5 、讨论:能量看得见吗?

你能做个小实验证明给大家看。

6 、小结。

三、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和作用

1 、过渡:生活中存在着各种能量,它们又有什么作用?

2 、小组比赛: 说说能量,讲讲它的作用。

3 、画卡通:能将一种能量表现出来,并能反映出作用。

4 、学生绘画。

5 、展评,思考:这种能量会给物体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你还在其它地方见过吗?

6 、提问:如果这个世界,我们这个社会没有能量会怎样?举例。

7 、小结。

四、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 、过渡:出示小水车,用怎样哪些方法可以让它转的更快?

2 、学生上台演示并说出方法。

3 、思考:这个实验我们有没有用到能量?

4 、过渡:通过实验我们再一次证明了能量就在我们身边,能让物体运动起来,那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通过下面实验来进行研究。

5 、制作火箭和发射器。

教师说明制作方法及具体步骤。

学生制作。展评。

6 、设计方案。

我们利用这套装置来研究什么?

(橡筋拉深后产生的能量与火箭发射高度的关系)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它来了解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设计研究方案(预测、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

学生汇报研究方案。实验中我们还注意什么问题?

7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8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9 、小结。

五、巩固应用

1 、什么是能量?

2 、太阳能热水器工作需要哪些能量。

六、布置作业

1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备课时准备的教育工具,通常教师都会精心设计和准备。了解学生的反应和需求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制作优质的教案课件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如何写出好的教案课件,望大家阅读收藏!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大象耷拉着一对耳朵,小兔子、小鹿子、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见到别人都这么说,大象也开始动摇了,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于是,它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总有小虫子钻进它的耳朵里,吵得它头痛又心烦,它又把耳朵放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记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预测激趣。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有一位动物朋友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学习,想知道它是谁吗?(生:想)猜中了谜语,就可以把它叫出来呀!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出示课文插图:大象)

3.说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大象?(当学生说到大象的耳朵时请同学用自己的说说大象的耳朵)

4.出示生字“耷”,趣味识字。

5.(出示插图中其它小动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6.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扇:shn扇动shàn风扇

(2)图片识字:竖、竿、撑、舞

(3)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提升。

1.出示重点语句“你家是人家,我是我。”

2.抽生说说大象是为什么这么说。

3.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五、作业设计:

1.认真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2.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大象的耳朵

耷拉竖着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

二(1)班老师通知大家: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要求同学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李响请假了,没有到校。如果老师请你把上面的通知内容转告给他,你见到他该怎样说?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学会将听到的话转述给第三者听,要求将主要内容陈述清楚,意思表达完整;

3、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课前准备:

1、转述试验:(1)、要求每位家长在今天晚上6点到8点这段时间里给语文老师打一个电话。具体内容由学生干部布置。

(2)、与家长电话联系,由他们自行设计几句话让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转述给老师。

2、随便准备一些小道具(诸如:剪刀、书籍、花盆、制作材料等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同学们,昨天老师没有亲自来布置作业,而是让玲玲来告诉大家的,大家听得明白吗?老师从昨天晚上所接到的电话中就知道谁明白了,谁没有明白。

今天,有没有人让你告诉老师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转述家长交待的话。

3、听到了各位家长让你们告诉我的话,真高兴。你们看昨天老师和你们没有见面,而你们是怎么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呢?你们的家长没有和老师见面又怎么知道给老师打电话的呢?老师没有见到你们的爸爸妈妈又怎么知道了他们要告诉老师的话的呢?对呀,都是请另外一个人转告的,把你知道的消息告诉一个当时不在现场的人,这就叫转述。

4、板书课题:学会转述

二、指导转述的方法:

1、调查:刚才向老师转述了你们家长的话的同学举手。

2、谈话:其实这些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转述,只要将意思说明确,注意不要太啰嗦,让听话的人明白你的意思就算是一次成功的转述。

三、具体案例练习:

1、出示题目要求:二(1)班老师通知大家: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要求同学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李响请假了,没有到校。如果老师请你把上面的通知内容转告给他,你见到他该怎样说?

2、自由读题,弄清题意。

3、说说题目中有几个角色:老师、李响、转述者

4、分小组进行练习:先由老师通知转述者,再由转述者进行转述练习。

5、指派某小组到台前表演,大家评议。评议要点:是否将老师的通知清楚地告诉了李响;人物之间的交流语言是否文明礼貌。

例:刘畅(转述者):请问这是李响的家吗?

李响:是刘畅呀,快请进。

刘畅:你明天上学吗?

李响:明天我要上学了,有什么事吗?

刘畅:明天下午,我们班级将要举行树叶贴画比赛,美术老师要求同学们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你赶快做好准备吧!千万别忘了。

李响:是嘛?不是你告诉我,我明天肯定做不好。谢谢你!

刘畅:不用谢!好朋友还用这么客气吗?你记住了就行,我也要回家了。再见!

李响:再见!

四、实例练习:

1、指定一个接受转述的人暂时离开教室,以听不到教室里的谈话为宜。

2、老师对选定的转述者说:请你告诉戴广顺,让他将教室里的那盆君子兰先浇点水,然后搬到外面晒晒太阳。

3转述者离开教室,向戴广顺转述。

4、让戴广顺进教室,大家看他的行动就可以判断出转述者是否转述成功。

五、师小结: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一个听,一个说)

如何听:听别人讲话要集中,不随便插话,边听边思考。

如何说:要说普通话,学会用礼貌语言,说话声音要响亮,态度自然大方。

六、分组设计:

1、各小组选派一名转述者;

2、各组讨论设计一个转述内容;

3、将内容告诉非本组的转述者,并转述给另一个小组。

4、按小组进行积分,最后评比。

七、作业:向各位家长转达老师对他们的谢意。感谢他们在这次活动中所给予的支持。

设计评析:

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本节课教者精心设计了两个课前准备:让学生班干布置作业、学生家长打电话,还让家长设计说话内容。其实真正的转述就此开始了,只不过教者没有将其专业术语言明而已。这样的课前准备工作,不仅仅是一个课前调查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将课堂教学延伸出教室,延伸出校园的一个有效尝试。通过家长的参与使这样的训练有了充分的情感基础,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进入训练状态。这就是实践所起到的作用。难能可贵的是教者将转述这一概念悄悄地自然地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中去。无论是课前准备、课后作业,还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在接受老师的刻意训练

教者还注重培养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注意了语言的正面引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教者、家长、学生自己精心设计的一定的情境中,我说你听,你说我听,相互交流,彼此沟通。而对学生,教者没有提出任何过份的要求,只要求:对方听明白了就行。而这正是这节口语交际课的最终目标。至于评价,教者认为听转述者的行为就是这次口语交际中最好也是最有力的评价。

学生练习举例:

*朱蕾(告知者)、顾戈文(转述者)、江倩(听取转述者)

朱蕾:顾戈文,请你将这本《西游记》带给带给生病在家的江倩,好吗?

顾戈文:当然可以。还有什么要我转告的吗?

朱蕾:请你代我向她问好,另外,我和倪照慧星期六去她家看她。你让她安心看病,落下来的功课,我们肯定会帮助她补上来的。

顾戈文:请问江倩在家吗?

江倩:我在家,是顾戈文吧!请进来说话。

顾戈文:你好些了吗?

江倩:我好多了。

顾戈文:我是来把朱蕾托我带给你的《西游记》送给你的。

江倩:太好了,这下我有书看了。

顾戈文:她还让我转告你:她向你问好,至于功课的事你不用担心。她和倪照慧将在星期六到你家来看你,一定会帮你把落下来的功课补一补的。

江倩:哎呀!真是太感谢她们了。

顾戈文:你就在家安心看病吧!我要回家做作业了。

江倩:谢谢你!给我带来了书和问好。

顾戈文:不用谢,再见!

江倩:再见!

设计巧妙,前后连贯。于无形之中使学生不但懂得了转述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转述的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根本就不把口语交际的教学当回事。(因为不是考试内容)其实口语交际是人与社会之间产生联系的重要的一环,是生活的要素之一,是一个人能力的外在表现之一。但愿所有的老师都像紫雨那样对口语交际的教学进行认真思考、认真施教,真正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l、会正确认读生字谷、湾、充、足、案、逆、辉、季、蕊、吮、引、批。,理解山谷、翩翩起舞、色彩斑谰、独一无二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蝴蝶多、蝴蝶美的句子。

3、能运用文中的词语、句子,用一、二句话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蝴蝶。

4、了解蝴蝶谷得名的原因,感受到台湾蝴蝶谷的迷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谷

(1)学习生字谷,组词。

(2)理解词语山谷。

2、出示:台湾地图

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雨水充足,草木繁多,鲜花盛开,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1)读准生字字音:充、足。

(2)齐读句子。

3、揭示课题:10迷人的蝴蝶谷

二、学习课文。

1、为什么叫它蝴蝶谷呢轻声读课文,找到句子划下来。

出示: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每年春季,一群群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

(1)学习生字季。

(2)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蝴蜞谷得名的原因。

(3)齐读句子。

2、让我一起走进蝴蝶谷,看看它究竟迷人在哪儿(观看课件)

刚才的画面迷人吗课文中用了更优美的语句来描绘这迷人的画面。再读读课文,找到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根据回答随机出示;

每天,太阳一出来,数不清的蝴蝶在树林花从间,山石溪水边翩翩起舞,真像仙女在空中撤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1)你喜欢句子中的哪个词,为什么

(2)翩翩起舞是什么章思你能做做动作吗

每一朵野花的花蕊上,都有一只或几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在吮吸着鲜花的蜜汁,乍一看,真分不清哪是鲜花,哪是蝴蝶。

(1)学习生字蕊、吮,读准字音。

(2)什么是色彩魔澜?换词。

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穿着花衣服的游客走进山谷,一群群蝴蝶就会围着他们飞舞,有的还直柱他们脸上扑。

(1)学习生字:引,大批换词。

(2)齐读句子.

台湾的蝴蝶,大约有四百多个品种,它们各有各的特点。蛇头蝶的翅膀上,有像蛇头一样的图案,两翅一张,足有脸盆那么大。黄裙风蝶后翅有金黄色的花纹.在逆光下会发出珍珠般的光辉。这种色彩在蝴蝶世界里是独一无二的。

(1)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蝴蝶,读读句子,说说它迷人在哪

(2)理解词语独一无二。

(3)完成填空。

3、在台湾的蝴蝶谷里,还生活着许多美丽、迷人的蝴蝶,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4、给你喜欢的蝴蝶取个名字,并运用课文里学到的词句来介绍一下。

三、总结课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读诗歌,初步了解农民在不同季节的劳动内容,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2、初步了解相关农事,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农民在不同季节的劳动内容,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上节课认识的生字朋友,你还记得吗?瞧,他们来了,请这组同学开火车叫出他们的名字。

2、还有一些词语朋友,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3、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活动的?

这节课咱们就继续学习第四课,《田家四季歌》了解农民伯伯的辛苦,并体会他们的心情。

二、板书课题

1、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四季指的是春、夏、秋、冬。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边请四个小队分别朗读这四小节,等会儿完成这个填空。

2、谁来说说,儿歌按照什么的顺序,描绘了谁一年的什么活动?

四、研习课文

(一)研读第一小节,提炼学习方法。

1、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一小节,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请女生齐读第一小节,同学们注意有几句话。

2、从这两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啊,同学们可能有点困难,老师来帮帮大家。也就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根据重点词语,句子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了哪些事物?他们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关词语下加点。

2、你还知道春天哪些事物的特点?

3、春天花开草长,充满了勃勃生机,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吗?

4、听了她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过渡:

春天真像一位迷人的小姑娘,尽情绽放她的美丽。夏天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二)仿学第二小节,学法迁移:

1、我们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二小节。请喜欢第二小节的同学朗读第二小节,其他同学注意有几句话。

2、夏季里,农事忙。忙得什么农事呢?

看图:图上画的谁干什么?

3、这么大一片桑园,满是桑叶,你会想到什么?

4、摘完了桑叶,是为了养蚕宝宝。除此之外,还要干什么?

5、请同学们看插图:图上有什么?

6、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农民伯伯的辛苦吗?

7、就背着锄头,去地里干活。晚上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他们才背着锄头回家去。

8、读的过程中你发现这段押的是什么韵呢?

(三)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方法,我们按照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你喜欢哪一自然段,和你的同桌一起学习,哪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的的同学请举手。请你们到台上来汇报一下:

(1)我知道这一段一共有2句话。

(2)我知道这一段中把稻谷比作黄金。

(3)生:我还知道,虽然辛苦,但他们的心里非常高兴。

(4)我知道这一段押的是ang韵。

3、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学的第四小节。

(1)自然段也一共有两句话。

(2)你从“新制棉衣”和“笑盈盈”知道了什么呢?

(3)我知道这一段押的是ing韵。

(4)下面,我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朗诵比赛,请一二小队起立读第三小节,三四小队读第四小节,比一比谁读的更有感情!

(5)咱们合作朗读,我来读黑色部分,你们读红色部分。

五、指导写字

1、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农民伯伯啊,一年下来特别忙,特别辛苦。那么这节课呢,我们就学习“忙、辛、苦、年”这四个字。比比看谁写得最漂亮!执笔!

2、写字要做到:

一看二写三对照

看结构,定位置,找主笔

3、忙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看老师书写,注意在田字格中位置。竖点朝下回笔,小点朝右,竖直直的朝下,再推上去。点,横在点的下边起笔,竖折注意顿笔。

4、“辛”哪一笔在横中线上,哪一笔在竖中线上?

5、“苦”上短下长,草字头的两竖往中间倾斜,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往左倾斜,口字要写好上大下小。

6、“年”的“竖”在竖中线上。顿笔,撇短横,稍长一点的横,小竖,横在横中线上最长,竖中线上悬针竖。

7、然后让看一看同桌写的,如果你觉得他写的不错,就把大拇哥送给他。

得到大拇哥的同学请举手。哇,这么多小书法家呀!这谢课同学们的收获真大呀!这节课我们不但了解了,农民伯伯一年四季的辛苦,同时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同时还成为了小小朗诵家,小小书法家,背诵小能手!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像文章中的农民伯伯一样,在辛苦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六、板书设计:

4、田家四季歌

(绿色)春:花开草长

(红色)夏:采桑插秧辛苦ABB

(黄色)秋:稻谷丰收快乐喜洋洋

(白色)冬:棉衣轻暖笑盈盈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知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3、通过表演,进一步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难点

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三、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18课。

学生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

师:课文中带来了两位小动物它们是谁?(小刺猬和小獾)

师:刺猬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苹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先展示小苹果,认读生字,再点开大苹果,认读生词。)

〖三〗边读边悟,读懂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谁称赞谁?(小刺猬称赞小獾,小獾也称赞小刺猬,它们互相称赞)

(2)学生用笔勾画出小刺猬、小獾相互称赞的句子。(老师相机用多媒体展示)

(3)学生互相称赞的句子,读出称赞的语气。

(4)读1~4自然段,你发现小獾的板凳做得怎样?(粗糙)

(5)粗糙的板凳是什么样的?(老师引导学生用教室里的课桌椅进行比较,学习粗糙的近义词精细)

(6)读小刺猬的话,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把学生的问题打在电脑上)

(7)学生读2、3自然段,自己去解决问题。

(8)学生读小刺猬的话,读出心中的称赞。(老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比一个好,并让学生练习说话。)

(9)快乐地读课文5~10自然段,勾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互相读一读。

(10)指名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相机启发学生学着相互地称赞)

(11)学生齐读7自然段。

〖四〗练习,读写结合。

老师多媒体展示:

我会说:闻了闻()了()

一次比一次好!一()比一()()

用这样的句子写一写身边的人,称赞他们!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6)

【说教学】

首先进行教材分析。根据所定的内容、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开放式教学。

【说教材】

(多媒体出示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歌的歌词。诗歌记叙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

了掩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数千老乡,把敌人领进埋伏圈,自己英勇牺牲的事迹,歌颂了他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全诗分六节,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共写了三层意思。第一节写只见山坡上牛儿在吃草,却不见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暗示王二小已经牺牲了,表达了人们悲痛和怀念的感情。第二~第五节,记叙了王二小跟敌人作斗争和英勇牺牲的经过。第六节呼应第一节,写人们对王二小怀念和歌颂。

【说教法、学法】

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采用整体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激趣促读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第二~五自然段。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说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五自然段。

【说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

【说教学过程】

根据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和语文这门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现对《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教学过程的这四大教学环节(多媒体出示教学环节)作如下构想和设计。

1.交流信息,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伴着《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旋律,将收集到的儿童团小英雄的图片一一呈现于学生眼前,课内外相结合,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接着老师问:想了解他们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顺利进入新课时的学习。

2.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接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整体教学法,利用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个视频文件(出示视频文件),让学生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为了使教学如行去流水、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整体感知后,安排这精炼[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的过渡语(多媒体出示:在阿姨深情的朗读下,加上精美的多媒体画面,使得这个故事特别感人!你们想不想学?那就打开书本,自己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试看吧!)很自然就转为学生自读自悟过程,并讨论:哪几个自然段写王二小跟敌人作斗争而英勇牺牲的?使学生明确这一课时要学的主要内容。顺利进入第二~五自然段内容的深入学习。

评:(读文章,善于含英咀华,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神韵和精髓,赏阅文章的美感所在,同时,也才能不断陶冶自身的语文情趣。)

3.精读感悟第二~五自然段

在深入学习这个大教学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第二~五自然段,教师先以优美的感情朗读征服学生,让学生对读好课文产生兴趣,然后激趣:(你们想和教师读得一样好吗?咱们小朋友可不要着急,先来看看这一自然段吧!)顺利进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在两次指名读后,利用图片重点理解潜伏和后方机关,敌人来扫荡的目的就是消灭八路军和杀害老乡的,这时情况危急吗?顺势指导学生读出紧张、危急的语气。这一过程中,可以安排个别读,也可以是男女生对读,读得好的及时表扬,并请其他小朋友也像他那样读一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情况的危急。

(这里设计了教师范读,自读体会、交流,感情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用心去品味,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自我感悟、讨论中自主学习。)

评:(此次读书训练属于积累层面的诵读训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内化课文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老师训练学生积累语言是有所为的积累,更是情感化的积累。)

为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紧接着进入师生互动探究的教学环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环节中,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信息的多项交流,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启发、点拨、激励,在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有机整合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主动、真动、互动、生动,充满生机的教学局面,突出本部分重点,突破本部分难点,达到传统教学法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此环节使用的课件中,这张图片二小带路图帮助学生体会王二小在与敌人作斗争时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从而激发学生对王二小的钦佩之情,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会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老师小结这一部分内容,升华这一部分主旨。)

紧接着进入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

让学生齐读小标题(二小给敌人带路,把敌人带到了哪儿呢?)后,结合二小带路图理解;然后出示埋伏圈的图,(过渡:战斗进行得真激烈,八路军在埋伏圈内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看到这样的镜头,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结合图文自读自悟、自主发展;接着,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广泛自由交流、合作学习,生生互导,生生互补,体现相互合作的人文精神。

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思维,教给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要让学生既学会又会学。在两部分内容教学之间,也安排这承上启下过渡语(王二小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使敌人的扫荡计划落空了,保证了后方机关和数千老乡的安全,气急败坏的敌人引入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使教学过程流畅、结构严谨。

4.总结课文

在最后的总结课文这一大环节中,我又设计了3个小环节。首先欣赏影片《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个视频文件,帮助学生回顾全文,扣人心弦的画面,跌宕起伏的音乐,将整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们的感情也随之光泽而动。此时画面、音乐、心灵的相互碰撞与弥补,学生们对王二小这位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你们歌唱的是什么样的王二小?学生的回答,老师适当的引导、激励和板书,使全文的难点足以突破。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最后一个小环节中,我设计了配乐朗读,看来同学们都很钦佩王二小这位小英雄,那就让我们怀着对他的无限钦佩之情,来把这个故事读读吧!

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堂课不仅体现了教者与文本对话的深度,也突显了孩子与教材对话的过程,更彰显了师生间的对话式的交流。它昭示着教育的平等、民主,昭示着教育的人文关怀。)

本课时教学的主旨是借阅读来丰富学生的语言感知,但语文的学习是很难一辍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两者之间总有着很大的差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有缺憾,才更凸显追求的价值。让我们在教育的蓝天下携手共进!

五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五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篇1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小组成员: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7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等四篇阅读材料。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但是有个叫斐迪辟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        )-→现代:(        )-→当代:广播、电视和(        )。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感受《网上呼救》中紧张的气氛,体会桑恩热心救人的品质。

1、默读四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网上呼救》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

“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李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

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等。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调查日期:9月28日          调查人:502班  殷晨露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   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等。

1、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2、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1、教师谈网络的负面影响。

……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1)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2)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

(2)有鼓动性,竭力说服听众。

(3)摆事实,讲道理。

……

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课堂交流。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之六单元A 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篇2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3.了解散文看起来内容零散,但是表达的中心却是一致的特点。

4.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了解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的特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冰心的资料,《和小鸟最相亲爱》的写作背景资料。

相信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小动物吧/那么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呢?它给你怎样的感受?给你带来了哪些乐趣呢?(生说)在生活中你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动物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学习冰心的《和小鸟最相亲爱》。

冰心:现代作家,原名谢婉莹。她为儿童写了许多作品,如《寄小读者》《山中杂记》等,代表作有〈〈繁星〉〉〈〈春水〉〉。

B.写作背景:本文选编的是《山中杂记》的第十篇原名为《鸟兽不可与同群》意思是不能与鸟兽同群。这是一句反语,其实是说喜欢与小动物亲近,与鸟兽同群,因此被同伴称做傻子。

2.指名读文,巩固字音。

1.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动物?

2.作者认为每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自己感受到了怎样的乐趣?(鸟的快乐,虫的可爱。)

那么同学们注意观察,作者一种动物,一种动物地讲开去,在描写动物时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呢?

从大动物到小动物,使成层次非常清楚,那其中自己打交道追最多,观察最仔细,最喜爱的是哪一种动物?(小鸟)所以她自然重点叙诉和描写,对内容的处理详略得当,我们应该借鉴这一写法。

重点研读文中写小鸟的语段,思考每段在写些什么?

一、结合(1-5)段,思考:课文中怎样描写小鸟一家相亲相爱的情景?为什么重点描写它们?(从对鸟的描写中,最能体会出存在于动物之间的伟大的爱)

三、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各种动物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思考:作不为什么能从各种动物身上感受到那么多的乐趣?

四、体会好的句子,积累。

五、朗读课文。

五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篇3

《黛玉初进荣国府》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能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了解生词的意思。

3.运用学习前两课的方法读文章,了解人物的性格。

4.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教学重点:运用学习前两课的方法读文章,了解人物的性格。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

教学准备:《红楼梦》相关资料;电视剧《红楼梦》片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文章?作者是谁?

2.学习这几篇文章我们都采用了什么方法?

3.今天我们又要采用这种读书方法来学习一篇经典的文章《黛玉初进荣国府》。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的收获

1.说说这篇文章改编自哪一部小说?作者是谁?你对这部小说有多少了解?

2.教师补充《红楼梦》的相关知识。《红楼梦》中写到的人物有四百多个,这些人物各具特色,对主要人物的描写更是惟妙惟肖,足见作家的功力。

三、浏览课文,说说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找出文章主要描写的人物

四、自学重点段落第5、6、7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王熙凤都说过些什么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说的?

2、学生自学,在书上作记号。

3、小组范围内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5、出示思考题:王熙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小组内探究、讨论,并做记录。教师巡视。

7、小组内推举代表在全班发言。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新的揣摩人物性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再谈课文,想想从文中你了解到黛玉是个怎样的人。

五、自学课文第1、2、3、4自然段,在书上作记号

1.交流,你从这四段中又读出了什么?

2.播放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封建贵族的奢华,了解林黛玉的谨小慎微、冰雪聪明和王熙凤泼辣爽快、圆滑的性格。

六、推荐阅读

《红楼梦》第三回

五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认识“役、妮”等八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3、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

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

3、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年10月撤离朝鲜。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1)大娘为志愿军战士洗衣服,几夜无眠;

(2)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3)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4)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交流。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重点出示: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

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

也许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③引读: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生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②重点指导: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

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此强烈。有感情地朗读。

③引读: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与志愿军叔叔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所以,当志愿军叔叔与小金花离别时,关心地说--(生读)“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小组交流体会。

②重点交流,出示句子:

“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③引读:为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大嫂却为此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价,所以在志愿军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所以,在离别的一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生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再读课文,加深体验:

1、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人的事迹呢?有感情地读一读。

2、交流展示朗读。

3、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4、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1、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分别读不同的故事。

3、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写法相似,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帮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

2、交流:

◇“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我们缺少野菜……”

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3、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共同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为了什么?(为了共同的敌人,为了共同的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1、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请通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读来表现出你的心情。

2、指名读--互评--齐读。

3、读了这几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哪几个词来形容?(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4、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1、齐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1、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1)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语感,说自己想到的,教师可以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

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2、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

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1、出示最后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1、复述课文。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之四单元A 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黄昏的特点体会"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及交流,让学生得到思维训练,培养想象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体会联想和想象的异同,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受文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区分二者之间的差距.

作者如何准确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写黄昏的美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相关资料】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黄昏》原载《太白》半月刊第1卷第5期,于1934年11月20日出版.

在散文《黄昏》中,作者用象征性的写法,借客观自然景物来抒写主观思想情感,寄寓深刻的含意.所谓象征性的写法,是指借某一事物来象征另一事物,或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象征某一抽象的概念或某种思想情绪.在象征者与被象征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

散文近似诗歌,往往是景情并茂,写景中蕴含着深厚而复杂的情感.茅盾对大海的观察极其精细,描绘十分传神,并使用了许多拟人手法和形声词.

茅盾先生那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黄昏》,词句是金色的,文采是斐扬的,但感情却是沉重的.如果不知道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那风雨如磐的社会环境,不知道白色恐怖的残忍,就无法体验出散文中的个中滋味,就不会明白为什么"一切一切,夕阳都喷上了一口血焰".

设计方案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你还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2,教师相机介绍作者的生平资料.

二,初读课文,解题

1,"黄昏"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表示

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的是哪里的黄昏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句子.

3,师生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4,学习生字.重点区分:躁和燥,溶和熔.

四,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书后词语.

2,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写了黄昏时哪些景物

(1)哪几个自然段着重描写了海浪 重点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试着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风

(3)还写了什么 (夕阳和海鸥)

2,画出文章中作者想象的部分.

3,默读画出的部分,你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学生交流有关的句子.

5,组织讨论:

(1)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2)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3)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三,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眼中不一样的黄昏.

四,试着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五,作业

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设计方案二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题目

2,说一说自己看到的黄昏的景色什么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关注书中标有拼音的字,把字音读准确,课文读通顺.

2,教师指导朗读:

(1)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2)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3)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3,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

说一说,课文写了哪里的黄昏

四,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写了哪里的黄昏

2,课文中哪处的描写,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二,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1,看来,作者笔下海上的黄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就回到课文中,请你再来默读课文,把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2,逐段交流:

重点体会和指导朗读:

(1)挤到沙滩边,啵嘶!队伍解散,喷着愤怒的白沫.

这是作者看到的吗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2)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3)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4)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三,从课文描写的景物和想象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小组交流.

2,交流讨论.

四,作业

写一写自己眼中的黄昏.

表达

板块教学提示:

本板块收纳了《野草》,《琥珀》,《荔枝图序》三篇文章.

《野草》引用了两个故事来说明草的力量,同时告诉我们,生命力是世间最顽强最神奇的力量.

《琥珀》一文向读者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要认真领会科学家的推理猜想方式.

《荔枝图序》是一篇咏物小品,是作者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注意学习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事物.学习介绍事物的顺序.并努力将介绍性文章写的生动,有趣

五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篇6

2、自主尝试以人物 事件为纲概括主要内容。

3、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感受孩子舍与不舍的心理。

4、感受孩子们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对法西斯的恨。 教学重点: 字里行间感受孩子的舍与不舍的心理。

教学难点:

自主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走进故事,感知大意。

1、课件演示,师:看着你们一张张活泼可爱的脸,我就知道你们的生活肯定很幸福,无忧无虑,然而世界并不太平。让我们一起认真地阅读这张张图片,因为它诉说着一个个辛酸的故事,当你看完之后,想一想,你觉得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2、导入:是啊,你们都是善良的孩子,懂得应该去帮助应该帮助的人,我们这里也有一群像你们一样善良孩子,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3、出示课题,师:首先我们来认识这里六个孩子。板书人名:甫兰杰克 安东尼 依沃塞夫 罗达??还有两个没名字的孩子,(读人名)。

4、师:一天,这些爱玩游戏的孩子们被一张报纸给吸引了,这是怎样的一张报纸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

二、通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大意。

(1)师:报纸的第一版上有一张残缺不全的孩子的脸,这是一个在法西斯强盗轰炸爱里哥埃德时被炸死的西班牙孩子。

报纸的第一版上有一张残缺不全的孩子的脸,这是一个在法西斯强盗轰炸爱里哥埃德时被炸死的西班牙孩子。

(3)说说读后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 读通下面的句子。

(1)导语:六个孩子看了报纸后,他们知道——,他们想——,他们用什么来帮助西班牙人民呢?让我们好好读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男生分别读第5至10节;女生分别读第1至18节

(5)师小结并过渡:是啊,为了西班牙人民,他们捐出了自己的玩具,在捐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许多举动深深打动了我们,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我们一起往下读。 三 精读课文,品词赏句,领悟中心。

1、自读课文第11-18节,要求: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寻找描写孩子们感人举动的句子,圈圈划划,写上一点批注。

(1)孩子们把自己口袋里所有的钱都掏出来放在人行道上。

① 理解:“所有的钱”是多少?——半克隆;克隆是捷克货币的名称,也叫克朗,半克隆相当于0.5元。

② 朗读体会孩子们令人感动的举动——倾囊而出。

(2)“我们明天再带来。”其中一个孩子没有把握地说。

“不,还能拖到明天吗?”甫兰杰克摇摇头,大声说。

① 理解:“没有把握”、“大声说”——写出了不同孩子不同的个性。练习上文理解“还能拖到明天吗?”的含义。

② 朗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笔下的孩子纯真而可爱。

(3)突然,安东尼说:“我有一把折刀,”他犹豫了一会儿,又加上一句,“可以卖掉它。”把刀卖掉?孩子们都惊奇地望着他。这简直叫人生气。他们把安东尼的刀看作是一件宝贝,每个人都幻想拥有那样的刀。它好像一把骑士的剑,甚至能用它来宣誓。但是他们明白了安东尼的话。 甫兰杰克庄严地站了起来。其余的孩子也站起来了。他们紧紧地握住了安东尼的手——紧紧地,像孩子们平时做惯的那样,成年人只有在遇到危险的时刻才这样握手。

① 理解“犹豫了一下”、“又加上一句”等语句,体会安东尼的矛盾心理——为了那些爱里哥埃德的孩子,他毅然捐出了心爱之物。

② 理解描写孩子们“惊奇”的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一孩子的表现衬托了“折刀”在安东尼心中的位置,以表达他捐物的诚意。

③ 理解描写甫兰杰、孩子们表现“庄严”的句子,尤其是“破折号”后面的文字——突出大家对安东尼的佩服与敬重,进而理解捐助活动的意义。

④ 朗读,体会句中叙述语的作用,读出“他”的矛盾心理、孩子们从“惊奇”到敬佩安东尼的心理。

(5)甫兰杰克一声不响地拿出一只洋铁的鞋油盒,放在安东尼的刀子旁边的地上。……罗达惋惜地紧握着十三粒玻璃弹子。但是当依沃塞夫把自己的哨子放到安东尼的刀和甫兰杰克的洋铁盒旁边时,罗达觉得惭愧了。他在自己那十三粒弹子里又加了一粒。第十四粒是用锡做的,他用这样弹子玩的时候总是赢的。

① 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一声不响”、“惋惜”“惭愧”等词的意思及表达效果,理解作者对孩子们举动描写的方法,再次感受安东尼“举动”的影响力。

② 朗读,体会作者笔下的孩子纯真而可爱。

3、练习说话(也可以动笔): 罗达惋惜地紧握着十三粒玻璃弹子,他惋惜是因为 但是当依沃塞夫把自己的哨子放到安东尼的刀和甫兰杰克的铁盒旁边时,罗达觉得惭愧了,他想: 。于是,他 。

4、小结:他们是一些穷孩子,这些都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他们是多么舍不得,但是他们还是最终做出了都捐出来的决定,那是因为————因为他们觉得还有更多的孩子需要帮助。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多么神圣、光荣的事情。所以他们沿着?? (师停顿,学生接上引读)他们??,朝老依查克的铺子走去,好像??

四、总结全文,延伸课文,深化课意。

1、学生练笔:填补课文空白练习——进行人物对话描写(主要补充孩子们和老依查克之间如何进行买卖的)

2、提供原文供学生课后阅读,了解人间善良。

3、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人性的善良,但是我相信所有的人心底都会呼喊同一句话:不要战争,要和平。(出示幻灯)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充满爱,才会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

五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篇7

《祖父的园子》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搜集和阅读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

2、给课后生字注上拼音并读3遍,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

2、画出文中“ABB”式的词语并读读。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词语多读两遍。

4、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5、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画出,并作记号。

6、阅读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请写在横线上。

7、想一想:

①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②“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段来体会。

二、预习交流、检测

1、随机抽查一小组朗读生字,其他人认真倾听并纠正错音。

2、随机抽查一小组朗读“ABB”式的词语,其他人认真倾听并纠正错音。

3、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看哪组读得好。

4、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5、各小组指派一人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6、各小组先在组内讨论理解不懂的地方和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7、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请组长板书到本小组的黑板上,全班交流解决。

三、导学流程

(一)导入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的园子》,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学习新课

1、快速默读课文,全班讨论交流:

①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②说说“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我”会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相关的语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2、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四)拓展延伸

读一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五)达标检测

1、完成练习册p11-12页

2、辨字组词。

漂( ) 倭( ) 蚌( )

飘( ) 委( ) 丰(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漂流( ) 喜欢( ) 闪烁( )

瞎闹( ) 存心( )

反义词:马马虎虎( ) 黑暗( )

4、照样子写词语。

胖乎乎、圆滚滚 。

5、句子加工厂。

①少先队员怎么能害怕困难呢?

改为陈述句:

②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改为反问句:

五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篇8

一、教学理念

(一)突出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世界,培养学生个性。

(二)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全方位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教师要能够主动开发、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四)语文教育不能单纯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必须建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设计要重视探究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

(五)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六)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1人。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合格率100%,66%的学生综合测试达到优秀水平。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热情,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册从内容到编排面貌焕然一新的教科书。它为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6.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单元重点、难点

第1单元: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第2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第3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第4单元: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6单元: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7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操作建议

1.高年级识字教学要以字义为重点,以字义带动字音和字形,注意读音和书写的难点,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抄写以词语为单位,减少机械的单字抄写。

3.通过句子的抄写和默写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同时练习书写的行款整齐。

4.用好配套的《钢笔字教材》和《毛笔字仿影教材》。

(二)阅读教学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扩展阅读面,拓展课外阅读。

以下是8个专题的读写重点:

一、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的表达方法。

五、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六、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七、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八、抓住主要内容,揣摩状物类的写作方法。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稍作准备后能当众作简单的发言。

2.学会通过讨论策划活动、学习介绍自己、交流趣事和学习劝说、讲故事、表演课本剧、聊热门话题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2.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二)阅读教学

1.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读的指导,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到的情境之中,在读中体味、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读的指导,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

2.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3.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三)口语交际教学

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三是要创设多个情境,在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交际的内容由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要体现双向互动。

(四)习作教学

1.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来写。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写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指导的内容不外乎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2.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根据生活需要练笔。应帮助孩子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本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等,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作。

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话题;第二步:获取资料;

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第四步:依照样本,撰写报告。

小学六年级全册教案系列


小学六年级全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出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身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耐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听到好消息、取得好成果时,当我们尽

情地玩耍、唱歌时,快乐都随同着我们。快乐是好心情,快乐是一种感受。

1.上个星期,老师让同学们记录一周之内自身的心情变化,大家举起手来,让我看看;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里和同学们说说自身的心情故事,把这星期里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告诉小伙伴们。(小组交流)

2.谁愿意给全班同学讲讲一周内自身的情绪变化,什么事使自身感到快乐,当时的心情怎样?(开心)什么事使自身不高兴,当时自身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很烦恼,做作业都没有心思)

你自身是快乐多一点?还是不高兴多一点?(多一些同学讲自身一周内情绪的变化)

1.让学生通过讲笑话、唱一首快乐的歌、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扮演自身在生活中遇到的快乐的事情,表达快乐的心情,并感染其他同学,让学生在“快乐驿站”,一起感受快乐。

2.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快乐的情绪给自身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在愉悦、快乐的心境下学习、做事有什么感受。

1.大家都希望自身快乐多一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听到好消息时,取得好成果时,当我们买到满意的东西和小伙伴尽情玩耍时,都可以感受到生活到处洋溢着快乐。现在让我们来寻找快乐。

2.师给生发“快乐卡片”,大家把自身往日或今天的快乐或家人生活中的快乐写下来且说一说。给大家五分钟,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说说你找到的快乐,其他同学有类似的经历吗?

(1)妈妈说,这学期期末考试只要每门考了90分以上,暑假就带我去旅游,听后我很高兴。

(2)上次,我数学竞赛得了二等奖,我很高兴。

(3)妈妈生病了,我帮妈妈做家务,妈妈高兴的说我长大了。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快乐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就看你会不会发现,能不能感受到。

3.快乐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

快乐有很多,有单纯的快乐,也有掺杂着痛苦和汗水的快乐;有短暂的快乐,也有能持续持久的快乐有些快乐轻而易举就能得到,有些快乐则需要付出努力才干获得。

1.出示教材,分小组选择一幅图说一说。(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1)农民丰收的喜悦是如何得来的'?

(2)中国女排为什么夺冠后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

(3)这道题终于做出来了!

他们都是经过努力,征服自身,逾越自我,达到一个新目标,由此获得的快乐。

2.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则日记,为什么说这是他最快乐的一天?

看来,付出努力、汗水后得来的快乐,会使我们感到更兴奋,更回味无穷!

当我们做了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情时,我们就给了他人一种爱心、一种希望同时我们自身也获得了快乐。

1.课前,我让大家完成调查:你做过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情吗?假如有,是什么事情?你的感觉怎样呢?(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1)我给邻居王奶奶,提过热水瓶。(奶奶谢谢我,我心里感到美滋滋的,能够协助她。)

(2)在公共汽车上,我给老爷爷让座。(老爷爷说我是个雷锋似的好少年。

因为他们给了他人快乐,一份快乐给了他人,就变成了两份快乐了。

3.让我们读读高尔基写给他儿子的信,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让我们来做个学习总结:用一句话,或一个比喻说说自身对快乐的理解。

小学六年级全册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绿线内的两个只识不写,联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雪松在大雪重压之下生存的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由自然现象所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理解什么是“谜”、什么是“谜底”。

2、质疑。如:山谷中有什么谜?谜底是什么?是谁揭开了这个谜底?……

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联系课文想想新词的意思,在不懂之处做上记号。

3、读完后思考一下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文简介“加拿大”、“魁北克”等词,视学生情况指导朗读。

四、组织交流初读收获,引导进一步质疑。

1、说说自己读懂的“谜”和“谜底”,找读文中有关句段。

2、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视情况相机处理。

五、指导生字书写。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引入:学生介绍山谷中的谜和揭开谜底的人。

二、速读全文,以旅行者的口吻练说旅行收获,直奔学习重点。

1、示:这次旅行,我不仅 ,而且 。

2、划出文中写启示的句子,再练说。(可引用另一位旅行者的话或文末的句子)

3、设疑:他们怎么会从雪松身上得到这个启示?“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是什么意思?

三、自读第3自然段,自主感悟。

四、组织交流,感受雪松智者、强者形象,理解启示的含义。

1、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受、理解,教师随机引导。

2、读书要边读边想象,脑子里要浮现文字描绘的景象,这就把书读懂了,读活了。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

(1)学生自由交流想象到的景象,教师引导紧扣关键词句感悟、品味。

(2)示句: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指导联系上文理解“积”、“弯”、“落”、“弹”的景象和“完好无损”的意思。

边朗读边想象雪松弯曲、反弹的情景,在评议时引导理解“反复”、省略号和“始终”表达的含义,练读句子。

(3)现在我们是不是有了就是旅行者的感觉了,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话吗?。

(4)练习朗读: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心中的敬佩、赞美送给雪松吗?

3、再读启示,谈谈自己的理解。如有困难,可引导学生先联系雪松谈谈,再结合生活实际推而广之。

五、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疑问?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雪松与大雪抗争和旅行者得到的启示的句子。

2、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对“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2、有兴趣的同学可写一篇读后感。

小学六年级全册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

(一)指导观察第一页

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

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

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同学门看到这台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

第三幅:简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

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义?

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

(三)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

三、教师小结

四、练习介绍自己的家乡

1、自由练习

2、台前介绍

3、教师评价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到学校里学习知识,长大后才能胜任祖国交给我们的工作。因此,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学生齐答:运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二、指导看图

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观察插图,弄清图中内容。

1、第一行两幅

(1)教师简单介绍

(2)学生讨论: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

(3)班级交流

2、第二行左图

(1)提问: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表情如何?

(2)教师小结:这几位同学的字真棒,但这并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他们长久的练习换来的。只要大家坚持天天练习,相信有一天你们的字会写的更好!

第二行右图:(1)学生仔细观察,回答:从图中得知,演讲要注意什么?

(2)请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演讲,学生评价。

(3)教师总评

3、第三行左图

(1)观察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自由练习朗诵,体会方法。

第三行右图

(1)观察插图,回答:图上的人在干什么,黑板报出的怎样?

(2)教师补充:办黑板报要先选择好内容,确定栏目,设计图案。

4、左上图

学生观察,谈谈怎样编手抄报?

5、右下图

(1)教师简介

(2)学生交流:他们演的怎样?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

(3)教师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感。

三、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长江之歌

教材分析[题解]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

小学六年级全册教案【篇4】

师:同学们,开学已经有一点时间了,有不少老师已经给我们上过课了。你认识这些老师了么?

1、说说哪些老师给我们上过课?

2、除了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外,你还认识哪些老师?是怎样认识的?

3、师出示全校老师照片,学生找一找自己认识的老师。

师:这些老师你们都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要求:说出一位老师的特点,不说她的名字,让大家猜一猜你说的是哪位老师。

1、师示范:这位老师头发……眼睛……皮肤……读课文的声音可好听了。是你们的班主任。

2、学生说,大家共同猜。

师:听这些老师说,他们可喜欢我们班的同学了。因为你们上课守纪律,爱动脑发言,作业认真,还团结友爱……你们喜欢你们的老师么?我想你们和老师之间一定有一些小故事。

1、引导学生阅读P11页的图片。

2、讲讲自己和老师之间的小故事。

3、你们爱老师,老师也爱你们。你们知道老师的节日是哪一天么?教师节这天你们一定想为老师祝贺节日吧?说说你打算怎么做?

1、老师出示各种情景,学生讨论后表演。

(1) 下课了,老师和同学们要走出教室……

(2) 在走廊里,你看见老师手里拿着很多东西,有备课本,本子,杯子,尺子等……

(3) 办公室里,老师和你说话……

(4) 放学了,要离开学校回家了,你在校门口看到音乐老师……

(5) 上课了,你看见老师拿着黑板擦在擦黑板……

2、学生分组讨论后讲一讲或者演一演。

小学六年级全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与技巧。

2、朗读句子,初步感知语气词啊的读音变化。

3、对对子练习,进一步增强对对子的能力,领略文字使用的技巧。

4、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背诵两句名人名言,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和知音。

7、根据话题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8、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教学时间:

四教时

教学过程:

练习4第一教时总第57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练习4,将完成第一至第四题练习。(板书:练习4)

二、学生自练

1、指名读题,明确训练要求。

2、学生自练,第三、四题可以在书上作尝试填空,教师作巡视指导。

三、交流检查

1、第一题

⑴齐读这段文字。

⑵观察整幅字的行款与布局,找出难写的字,集体分析。

⑶练习描红,提出要求。

①注意字距和行距的安排。②看一笔描一笔,不重复。

⑷交流评价。

2、第二题。

⑴出示四句话,教师范读。

⑵指名读句子,师生评议、纠正。

⑶小结。

⑷学生练习读句子,教师巡视作指导。

⑸全班齐读所有的句子。

3、第三题。

⑴复习以前学过的句子。

⑵讨论:说说这些对了都有哪些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或相反)

⑶交流作业情况。

⑷巩固练习。

①出示:明对()淡对()山青对()

老对()勤对()表扬对()

②小组间出题进行对对子练习。

4、第四题。

⑴指名读文中的七句话。

⑵指名学生交流。

⑶师生评价,充分说明排序理由。

⑷教师小结。

四、作业

预习练习4的后面的题目。

练习4第二教时总第58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完成练习4的第五、六小题。

二、教学第五题

1、复习、背诵本学期学过的成语。

2、读准字音。

⑴学生自由认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⑵指名读,及时正音。

⑶教师范读、正音后集体读。

3、了解词义。

⑴自由读,边读边想,可以查字典,小组内也可以互相交流。

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已读懂了哪些词语?教师相机点拨一些成语的大意。

4、熟读成诵。

⑴自由诵读、记忆,想想运用什么方法记忆比较方便。

⑵小组交流记忆方法。

⑶检查背诵情况,及时鼓励。

三、教学第六题

1、复习导入。

齐背练习3的读读背背。

2、读准字音。

⑴让学生自读两句名言,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⑵指名试读、正音。

3、读懂句意。

⑴学生自由读后小组讨论两句名言的含义。

⑵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4、熟读成诵。

⑴组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

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⑶指名朗读。

⑷指名背诵,表扬能当堂背诵的学生。

5、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培根和卢梭的名言,互相交流。

练习4第三教时总第59教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⑴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⑵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

②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③将目击的交通事故清楚、准确地向交警报告。

2、指导。

⑴仔细观察,看懂图意。

⑵组织讨论:四幅图画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①清晨的马路上车辆不多,较宁静。②一位中学生闯红灯,横过马路。③一辆小汽车把中学生撞倒。④赵玲向交警讲述交通事故的经过。

⑶继续讨论:赵玲目击了这一起交通事故,她是怎样向交警讲述的?

3、练习。

⑴自由练说。⑵指名试说。⑶同小组学生根据不同的角色互相练说。⑷每组派代表到台上当众讲述。

4、反馈。

⑴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点,提醒学生目击报告要求真实、具体,不要展开想像。

⑵扩展到最近看到的事情,把自己目击到的一件事情讲给同学听。

练习4第四教时总第60教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匚包围的字。

2、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3、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医匪

要求学生注意:左包右结构,匚取势左下,中间部分矢、非的中心要注意摆稳。非的左右两部分要呈左低右高之势。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16、白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录音带等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16课第一教时总第61教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猜到了吗?对,就是白鹭。(出示图片)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此文。

你熟悉郭沫若吗?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二、初读课文

1、请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②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检查:

①生字词:

鹤蓑喙嵌框嗜

②指名分节读课文。

③提问: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9):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10):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分部分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的生字后,板演。

2、引导学生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16课第二教时总第62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鹭的?

二、赏析课文

(一)第一段、第四段

1、指名读第一、第四段。齐读。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在你的脑海中,诗留下什么印象?

(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4、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这样比喻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过渡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三)第二段

1、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2、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瞭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小学六年级全册教案【篇6】

一、任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

4、通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4、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改设想和教研专题

教改设想:

在教学生习作时,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理话、表达真情实感。

教研专题:

农村小学语言积累训练的探索。

六、教学进度

第1~3周: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②第一单元(第1课至练习1)

第4~5周:第二单元(第4课至练习2)

第6~7周:第三单元(第8课至练习3)

第8~9周:第四单元(第12课至练习4)

第10~11周:①期中复习

②期中测试

③期中分析、总结

第12~13周:第五单元(第16课至练习5)

第14~15周:第六单元(第19课至练习6)

第16~17周:第七单元(第23课至练习7)

第18~21周:①期终系统复习

②毕业测试

六年级习作教学计划

一、学生习作基础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几年的习作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写较通顺的语句,字数能达到要求,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部分学生能用一定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内容新颖,有独创性。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学生写的内容中,错别字现象较严重,个别学生的字数达不到要求,习作时写自己想的话较少,缺乏想像能力。

二、习作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

2、继续训练学生观察、想像的能力。

3、通过多实践,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习作训练措施及教改打算:

⑴训练措施

没有严格的训练,就很难做好事情,本学期将从实要求学生做好每一次习作,采用看图讲图意、课堂讲解指导、提供习作情境、表演内容后练笔及实践活动等形式措施,开放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学得轻松。

⑵教改打算

①注重方法的指导,按要求训练。

②教给学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对于习作的作用。

③指导学生参加语文社会实践活动。

④用参观、外出旅游等形式,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⑤借助电教手段或图画,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以便养成观察的习惯。

⑥规范训练学生习作时的内容。

⑦严格抓好每一个环节,从字、词等基础下手。

四、辅助活动安排:

1、回忆寒假生活。

2、学习好古诗《村居》,让学生改写《村居》。

3、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

4、参观一个地方,指导观察方法。

5、学生准备几张反映个性的照片。

五、习作教学进度:

第一周:写一段话,用上几个成语。

第二周: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第三周:漫话寒假生活。

第四周:改写《宿新市徐公店》。

第五周:当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某一季节烟台的海。

第六周:改写《村居》。

第七周:观察马路上来往的行人或车辆,抓住特点写一段话。

第八周:读《真情的回报》有感。

第九周:看图写话。

第十周: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第十二周:现场目击报告。

第十三周:我写我练习。

第十四周:学采访。

第十五周: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

第十六周:畅想未来。

第十七周:参观记或旅游记。

第十八周:毕业赠言。

第十九周:以《话别写给》为题写一篇习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投影片。

2、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第一教时总第1教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学习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1页的三幅插图。

⑴观察第一幅图。

①图上的同学看到这些古代的天文仪,会想些什么?

②教师小结。

⑵观察第二幅图。

①指名学生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②讨论:同学们应怎样才能揭开宇宙的奥秘呢?

③教师小结。

⑶观察第三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图上的同学这时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呢?

③你欣赏过哪些碑刻?学到了哪些知识?

2、指导学生观察第2~3页的插图。

⑴逐幅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感受?

②同学们会什么收获?

组织讨论,汇报交流。

⑵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景象。并指导说话。

②讨论:同学们游览了这些名胜会说些什么?

组织讨论、交流。

⑶观察第三行的插图。

结合课外的积累,引导学生说话。

⑷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说说感受。

三、总结

1、通过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呢?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准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四、作业

1、进行课外阅读。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第二教时总第2教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1、观察第4、5页第一行的两幅插图。

①讨论:图上的几位小朋友是怎样工作的?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

③相互评价。

2、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讨论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的表情怎样?

②讨论2: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

③交流并小结。

3、观察第三行的插图。

①讨论: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

②讨论:古诗文课外活动形式很多,还可以安排哪些?

③交流、汇报。

4、观察第4页上的插图。

①讨论:图是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样?

②同学们对出好小报有什么建议?

③交流、汇报。

5、观察第5页的插图。

①教师介绍: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的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效和他的母亲。

②图上的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③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情感。

三、总结

1、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搜集的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例子。

2、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3、多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小学六年级全册教案【篇7】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山谷中的谜底》,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来到加拿大的魁北克,发现山谷有奇异的景观,是……(学生接答)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1983年的一个大雪纷飞的一天,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里。如今,谜面终于解开了,我想每个人都会——(很兴奋、很激动),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把谜底告诉给大家——

2、课件出示:“东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来。”

(1)齐读这句话。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

B、松的特性决定。(自身原因)

(3)“这个本领”指什么本领?

(4)默读第3自然段,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3、课件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从这句话中,你认为雪松独有的地方在哪儿?自己放声去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把能体现雪松独特本领的地方用小圆点标下来。(交流:弹性、弯曲、反弹、)

4、读了这段话你有没有发现这魁北克的雪松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会弯曲)

①它在什么情况下弯曲?(当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②这“一定程度”指什么?(大雪飞扬,漫天飞雪,当雪积到厚厚的,沉甸甸的,雪松实在吃不消的时候,即将顶不住的时候。)压力大,如果不弯曲,会断;如果不会弯曲,也会断;这是雪松区别于柏、柘、女贞之类树的关键所在。

③它弯曲的目的是什么?(为了生存)

④它弯曲后的结果怎样?(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板书:大雪中

雪松弯曲生存

⑤雪松在尽可能地去承受雪的压力而又实在承受不了的情况下,在适当的时候才开始弯曲,才肯弯曲的呀!虽然是弯曲了,但这种弯曲是一种策略,这里面有抗争的力量,我们应该读出这种力量!

⑥创设情境分层朗读:“听!北风在呼呼地刮,雪花飘飘洒洒。不一会儿——(生读)

“听!风刮得更猛了,雪下得更大了。不一会儿——(生读)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又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又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呈现“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你知道省略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省略号说明循环往复,重复地进行。

短短的三十几个字,让人为之惊叹,为之佩服,大声去读读这句话,把让你有所惊叹、佩服的地方圈下来,可以是一个短语,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标点符号。

(1)交流:说说有哪些让你惊叹、佩服的地方。

“反复地积”——风雪之大,来势凶猛。

“反复地弯”——不停地承受着风雪

“反复地落”——“弯是为了让雪滑落,减轻压力,创造反弹的机会”

“反复地弹”——面对严寒仍然昂首屹立,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循环往复,重复进行,雪松坚忍不拔。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2)小结:这就是雪松,面对风雪的侵袭,一次又一次地承受压力,又一次次地化解了这种压力,又一次次地发起抗争,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成为山谷中一道奇异的景观。这就是谜底中所说的雪松的本领。让人情不自禁地佩服、赞叹。

①你能把这一句读好吗?生练读,指名读。

②刚开始读这段话,雪松在书上,再读,它仿佛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而现在,我听出来你们已经把她读在心里了,带着这种独特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师总结:这就是雪松,面对风雪的侵袭,用一时的弯曲获得了新生,这是充满智慧的弯曲,充满力量的弯曲,这就是魁北克的雪松的特性与本领。一株普通的植物却拥有这样的生存技巧,这种生存技巧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胸怀。如今,始终解不开的谜终于豁然开朗。让我们把这个谜底再次告诉给大家——(指名读)

面对这一谜底的揭开,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围绕雪松、各种杂树、旅行者谈自己的启发。)

三、深究课文,学习第4—6自然段

1、两位旅行者也想到了很多,闭上眼,让我们细细聆听!(师范读第4、5自然段)

2、听了这两位旅行者的启发,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3、让我们也像旅行者一样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再读课文第4、5自然段,四人一小组抓住重要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1)小组讨论。

(2)第一次交流。

(3)相机出示:

“对于外界的压力,……以求反弹的机会。”

①自由朗读这句话。

②你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一句名言俗语,或者一个成语来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

小组第二次讨论,集体交流。

③古往今来,从自然界到人类,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都明白了: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说)

麦苗面对严冬停止生长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

狗熊躲进树洞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体育课跳远,先把腿弯曲一下,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4、小结:战胜压力,面对困难时,并非只有通过正面抗争去解决的办法;还可以如雪松那样,作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课件出示:“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5、指名读。多好的启示呀!

师总结:在我们生命的旅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一些外界的压力,或者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这些压力、困难,我们有时必须选择宁折不弯的勇气去抗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我们欣赏;有时也应该学会雪松的弯曲,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胸怀我们也要。但有一点非常重要:弯曲的策略不能成为苟且偷安、放弃抗争的借口。

记住:这种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齐读!

四、作业:

阅读三个小故事《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把你读后的收获写下来。

小学六年级全册教案【篇8】

1、导入。“这几节课,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讨论、表演、模拟等,同学们学习了很多内容,包括文明礼貌、节俭、安全。今天,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看看同学们平时在这些方面做得怎么样。”

2、讨论与检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我的表现”。

(1)请学生发表意见,对于教科书上所列的项目有什么看法?经过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可以对教科书上的项目进行补充和删减。

(2)请学生在自己的'教科书上按照全班讨论的结果补充和删减,然后各自按照成绩单的要求给自己画“苹果”。

(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结果。

3、全班调查。“同学们都对自己平时的行为做了检查,同桌的同学还相互进行了交流。那么,我们班同学做得最好的是哪一条?做得最差的又是哪一条?下面我们来统计一下。请几个自愿的同学分别负责计算人数的黑板上做记录。”

(1)在黑板上画上三种不同的苹果。

(2)按照项目顺序,逐一统计得到各种苹果的学生人数。

(3)按照项目顺序,逐一将得到不同苹果的学生人数定在黑板上。

4、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宣布:“全班同学做得最好的是XX,做得最差的是XX。”表扬学生做得好的方面,提醒学生要注意那些做得不够好的方面,尤其强调其潜在的危险。

5、四人一组,下康乐棋。(教师可课前准备或让学生准备几个小骰子,也可以用橡皮、纸、土豆、白薯、萝卜或其他材料制作)

小学六年级全册教案【篇9】

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全册常用短语归纳教案

1.Stand up, please.2.Good morning.3.sit down, please.4.Good afternoon.5.I’m Susan.6.What’s your name?

7.See you tomorrow.8.say goodbye to….9.greet each other.10.around the world.11.Music Room

puter Room

Room

14.This is Feifei

15.How do you spell your name?

16.She’s my friend.17.That’s right

18.①(It’s)nice to meet you.②(I’m)happy to meet you.③(I’m)pleased to meet you.19.introduce Tom to Peter.e and meet my friend

21.family name

22.given name

23.Student Card

24.①(I’m)sorry ② Excuse me

25.What’s two and three?

26.Try again

27.how about …./ what about…..28.Let’s…=Let us….29.go out

30.call sb.31.Can I come in, please?

32.take one’s seat

33.ask sb.to do sth.34.tell sb.to do sth.35.go to…..36.go back to…..37.in English

38.an eraser

39.the name of sth.40.on the blackboard

41.Who’s that?

42.Who are they?

43.say hello to….44.Peter’s parents

45.How do you do?

46.an American family

47.a Japanese family

48.an Italian family

49.want to do sth.50.Here are the animals

51.look at the…..52.What a big pig!

53.eight years old

54.a picture of …..55.lots of…= a lot of…..56.at the zoo

57.be late for….58.have lunch

59.It’s time to do sth.60.go home

61.get up

62.start school

63.the same time

64.go to bed

65.do one’s homework

66.have breakfast

67.have dinner

68.Thanks a lot

69.That’s OK./ That’s all right.70.go to school

71.on the chair

72.under the table

73.in the kitchen

74.living room

75.pencil case

76.some books

puter game

le phone

with sb.80.I don’t have any…..81.be married to sb.82.two children

83.over there

汉语对照:

1、请起立

2、早上好

3、请坐

4、下午好

5、我叫Susan。

6、你叫什么名字?

7、明天见

8、向…告别

9、彼此问候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世界各地 音乐室 电脑房 美术室 这是菲菲 你怎样拼写你的名字? 她是我的朋友 那是对的 见到你很高兴(三种)把Tom介绍给Peter 来见一见我的朋友 姓 名 学生卡 ①对不起②打扰一下 2加3等于几? 再试一试 …怎么样?(两种)让我们… 出去 给…打电话 请问我能进来吗?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请求某人做某事 告诉某人做某事 去… 回到… 用英语(表达)一块橡皮 某物的名字 在黑板上 那是谁? 他们是谁? 向…问好 Peter 的父母亲(初次见面时)你好 一个美国的家庭 一个日本的家庭 一个意大利的家庭 想去做某事 这儿有一些动物 看着… 多大的一头猪啊!八岁 …的一幅画/照片 许多…/ 大量的… 在动物园 迟于…,晚于… 吃午餐 到做某事的时间了 回家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开始上学 同样的时间 上床睡觉 做某人的家庭作业 吃早餐 吃正餐;吃晚餐 多谢 不用谢;没关系 去上学 在椅子上 在桌子下面 在厨房里 起居室;客厅 铅笔盒 一些书 电脑游戏 手机;移动电话 和某人一起生活 我没有一些… 和某人结婚 两个孩子 在那边

小学六年级全册教案【篇10】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合作的快乐,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合作

在上新课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心情,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做!用你右手的一个手指拍击你左手的掌心,然后再用两个手指拍击掌心,再用三个……直到用五个手指一起拍

其实是因为五个手指一起合作才会成功地拍出响亮的声音,如果他们不合作,就象刚才一样,用一个或者两个手指去拍是不会有响亮的声音的。看来合作真的很重要!

生活中处处有合作,比如班级里打扫卫生,有扫地的,有擦黑板的,有擦桌子的,有擦窗户的……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不认真做,不合作,那么这次卫生就搞不好了。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下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说一说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

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课本p2)(在听的时候要求学生书本合上,双手放在背后坐好,仔细听)你认为上面故事中的探子、军师、将军和士兵、樵夫、说客,各自作出了什么贡献?如果少了其中的一种人,赵国能不能免于遭难?能不能说他们中某一位的功劳最大?打开书本第2页,把你的.想法写在书上

在以前的合作活动中你的感受是什么?

开学了,又要安排每天的值日生了!这次任务由你们小组来完成,想一想,有哪些事情要做,怎么分工最好?和你们小组成员一起商量,列一张计划表

在我们合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遇到过麻烦,比如书上讲的这几个问题!(见书p4~p5)如果这些问题你也碰到了,你会怎么解决呢?在我们每天的值日中有没有遇到麻烦,你又是如何解决的?

要求各组同学一起合作站在大小相同的圆圈了,比一比哪一组人站的最多

小学六年级全册教案【篇11】

请大家把课题读一下,思考:①这些课文讲的都是哪些场合下应

遵守的行为要求?(公共场合)。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具体表现。)

2.这些课文内容虽不一样,但都是教育我们在公共生活中要考虑公共的利益,符合公共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应该做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少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五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1.轻声读课文第1小节。2.什么叫社会公德?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叫社会公德。)3.社会公德都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遵守公共秩序、注意交通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

4.为什么人们要遵守社会公德呢?四人小组读课文第2、3、4小节,并加以讨论。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使社会生活正常进行是搞好经济建设的保证

是个人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反映

5.为什么说遵守社会公德能使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否则,又会怎样呢?投影出示书上四幅图,结合图请学生谈谈看法。(1)大街上的电话亭属于什么?(公用设施。)公用电话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电话是人们进行交往、联络的工具。有了电话,人们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感情,联系业务……)如果公用电话被破坏了,对人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2)过马路、铁路有哪些规定?(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不闯红灯,不在铁路边玩耍……)遵守公共秩序有什么好处?反之,会怎样?(遵守公共秩序,大家的学习、工作和娱乐,才会秩序井然,顺利进行。)

(3)为什么要种植花草树木、保持环境卫生?(大家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心情舒畅。)

(4)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行为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哪些是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这些行为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小组讨论、交流。

小学六年级全册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课文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比喻的贴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自然段背诵。

2.学习本课生字,掌握“琢、绽、蕊、婴、茎”等字的正确读音,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终年不败”等词语的意思。

3.在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中,想象广玉兰的香幽、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感悟广玉兰纯洁、旺盛的生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感受美的能力。

4.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用一段话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表现出它的特点。

教学重点:

在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中,想象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感悟广玉兰纯洁、旺盛的生命力。对感兴趣的段落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用一段话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表现出它的特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掌握“琢、绽、蕊、婴、茎”等字的正确读音,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层次,知道课文从哪些角度描写赞美广玉兰。

4. 学习课文1、2、6自然段,知道作者喜欢广玉兰的原因,品读广玉兰的“香幽”“色美”。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自读课文2遍,完成填空

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五六月份是广玉兰 ( ) 。在绿油油的叶丛中,花朵是那样的 ( )、 ( ) ,色彩是 ( )中渗透( ) 色。

一棵树上的花开得也形态不同,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 ) 、( ) 的大家族。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

花蕊(ruǐ xīn) 圆茎(jīn jīng ) 柔韧(rèn rèng)

绽放(zhàn zàn) 婴儿(yīn yīng ) 玉琢冰(zuó zhuó)

3.先解释带点的字,再理解词语。

生生不息:息:终止。不断地生长、繁殖。

终年不败

孕育

衬托

渗透

二、课堂助学

1.图片导入

(1)出示广玉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广玉兰。

有人知道我们镇江市的市树是什么树吗?(广玉兰)让我们一起借助多媒体,感受我们的市树——广玉兰的魅力。(课件欣赏)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眼中的广玉兰。

(2)板书课题:18 广玉兰

2.预习反馈

纠正字音,强调“生生不息”的“息”的意思。

3.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广玉兰的?(花香、花色、花形、叶片)

4.合作探究

课文中哪句话作者直抒了胸臆,说出了自己喜欢广玉兰的原因?

(1)精读第6自然段: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①品读

从文章的第6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赞美了广玉兰的幽香、纯洁以及旺盛的生命力,点明了作者喜爱广玉兰的原因。)

“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中“更”能删去吗?为什么?(递进,强调了后者)还可以替换成哪些关联词?(不仅……还……)

这一自然段的文中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②指导朗读:突出“爱……更爱……”

联系1、2自然段感受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

(2)精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这一小节紧紧扣住哪一个词语描写广玉兰的美?(幽香)

②这是一阵阵怎样的香气?(幽香,淡淡的,在空气中荡漾,一阵阵的,散发出来)

③指导反复朗读,感受作者沉浸于广玉兰花香中的怡然和舒畅。

出示:一天晚上,我独自在丛林中散步,感到一股淡淡的幽香在空气中荡漾。原来,在林__两旁,有许多开着白色花朵的高大树木,那一阵阵幽香就是从这儿散发出来的。

(3)精读第2自然段。

①默读,边读边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细细品味广玉兰花朵的洁净、高雅。

②交流

a.“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作者说“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其实在这句话中已经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描写出了花瓣的色彩与质感,读来如见其色,如见其质。“似乎有”“淡淡的”“玉琢冰雕”“柔韧而有弹性”等词语表达得非常的准确生动。理解“质感”一词。

指导朗读,抓住描写色彩和质感的一组准确生动的词语:洁白、淡淡的青绿色、玉琢冰雕、柔韧而有弹性,体会花瓣的洁净、高雅。

b.“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在作者的眼里、心中,广玉兰的洁净、高雅是不能言喻的,美得无法用语言表达。

c.指导朗读、背诵: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感悟和想象广玉兰花瓣的色彩与质感。鼓励背诵。

5.小结:一次偶然,丛林中的幽香引发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关注,它盛开的花朵又是那样的洁净、高雅,广玉兰的香幽与色美令人折服于自然的美好。

三、当堂训练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含( )待放 鲜( )可爱 迫不( )待

( )人喜爱 玉( )冰雕 生生不( )

2.通过写相近的词来理解词语。

绽放——( 开放 ) 渗透——( 穿透 )

凋谢——( 枯萎 ) 旺盛——( 兴盛 )

3.在1、2、6三个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练习背诵。

四、巩固练习

1.摘抄一两句描写广玉兰花瓣色彩、质感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句子,再用加点词语造句。

我爱广玉兰的( ) ,更爱广玉兰的 ( )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3、4、5自然段,在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中,想象广玉兰花开时的形态美和叶片的独特情趣,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感受美的能力。

2.品味课文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比喻的贴切,练习背诵第3 自然段。

3.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用一段话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表现出它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预习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先写作者因散步时因闻到阵阵( ),从而认识( )。接着写广玉兰花瓣的( )( ),随后写花开时的( )突出了广玉兰( )( )的生长特点。紧接着写广玉兰叶片不仅( )而且(),最后抒发了自己对广玉兰的()之情。

2.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zuì zhuì)满了像细珠似(shì sì)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用横线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这段文字中,描写了广玉兰花的四种形态,分别是( )、( )、( )、( ) 。作者在写作时采取了“() --() --() ”的构段方式,表达了 ( ) 的感情。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跟随作者陈荒煤走进丛林,闻到了广玉兰的幽香,看到了花瓣的玉琢冰雕。

想不想听听广玉兰在老师心中的印象?

她幽香清丽、洁净高雅;她玉琢冰雕、生生不息。她的美,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含羞待放是她的甜柔,挺立枝头是她的刚劲,终年不败是她的豪放。始终透着生气,透着活泼,向世人展示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有比老师更精彩的感悟。

2.合作探究

作者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的生命力。究竟是怎样旺盛的生命力令人折服?

3.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边读边想,体会句子中的思想感情。

4.讨论交流: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

①重点感悟:“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凋谢的花朵虽然没有了洁白、柔嫩、甜美、纯洁的花瓣衬托,可花蕊依然挺立,圆茎上孕育着新的生命,它把曾经的美丽转换成孕育新生命的种子,延续它旺盛的生命力。)

②“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引导:1、咱们先来研究一下,在广玉兰这个大家族中,有哪些成员?2、再来读读,看看这些成员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把那句话读好。

a抓住“含羞待放”和“含苞待放”作对比,体会在作者的眼里,广玉兰此时已经成为了一个含羞的小姑娘,领悟拟人手法的妙处。

b抓住对“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的描写,体会作者不仅写出了刚刚绽放的广玉兰花形态的美,还衬托出了花的香气。作者没有直接写花的美和花的香,却通过对小蜜蜂“迫不及待”的表现的描写,衬托了出来,体会侧面描写的妙处。

c把盛开的广玉兰花,比喻成婴儿的笑脸,作者抓住了甜美、纯洁这些共同点,比喻得贴切,精彩。体会比喻这一修辞的妙处。

d这三种形态的花固然很美,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喜欢。那么作者最喜欢的是哪一种形态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详略处理)

5、出示这四种不同形态的花的图片,提示、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情境中,背诵这一自然段。

③“密集油亮的绿叶终年不败,始终透着生气,透着活泼。有了它的衬托,玉兰花便显得格外皎洁,格外清丽了。”(这些不仅写出了广玉兰的勃勃生机,而且作者对它的爱也自然流露出来。)

④“秋冬时节,许多树的叶子凋落了,广玉兰却披着一身绿叶,与松柏为伍,装点着自然。”

6.小结:广玉兰幽香荡漾,洁净高雅,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难怪作者这样赞叹道——(出示最后一小节)生齐读。

三、当堂训练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待:A.对待;B.招待;C.等待;D.要,打算。

(1)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 )

(2)我正待出门,好友来了。( )

(3)我们待人要和气。( )

谢:A.感谢;B.拒绝;C.脱落;D.认错。

(1)花瓣虽然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 )

(2)这处景致谢绝参观。( )

(3)为了这件事,我要亲自向你谢罪。( )

2.文章第三小节,先是总写,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会有几种不同的形态。接着,作者又具体写了四种花的形态,最后发出感慨,一株广玉兰就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这段话在构段方式上是(总分总),你能学着这样的写法,写一写蜡梅花吗?(出示图片)也可以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公厕温馨提示语(合集53句)

厕所提示语标语 洗手间提示标语 07-28

太热了搞笑句子(优选56句)

天气热的幽默句子 吐槽天气热的句子 07-28

酒店转正自我鉴定范例13篇

酒店转正自我鉴定 07-28

六年级语文复习计划模板

六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六年级语文复习 05-27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全册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 六年级小学体育教案 09-08

七夕节朋友圈说说搞笑文案29条

七夕节搞笑说说 07-28

给女朋友的生日祝福语优选74句

女朋友生日祝福语 女朋友生日祝福文案 07-28

单身的心情短语(精选62句)

单身潇洒的文案 单身语录 07-28

祝福爸妈生日的祝福语(推荐58句)

给父母的生日祝福语 父母生日祝福句子 07-28

高情商孤独的句子简短精选77句

孤独一人的句子 孤独一人的经典文案 07-28

祝福一对新人的句子合集55句

祝福新人的句子 祝福结婚的句子 07-28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