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遵化个性实物教学计划

下面是趣祝福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的知识点,我们兴奋地欢迎您来到我们的网站发现我们的内容。时间弹指一挥间,马上新的教学工作就要到来了,新学期的教学计划也要开始制定了。写好教学计划,才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运用好时间。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画直线教案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篇1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一、教学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实物画教学,也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创造,挖掘出更多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遵化市作为中国传统的画都之一,具有悠久的艺术文化历史,这里的美术教育资源丰富,这也为开展个性化实物画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通过实物画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各种艺术表达的形式,培养他们对色彩、形态、线条、构图等方面的观察力和表现能力,从而让他们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2.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实物画结合学员自身思考的主题,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寻求新的突破,展现自己的独特思维,培养学生在创作中思维的拓展能力。

3.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学习厚积薄发的绘画技巧和学习西方艺术表现方式的基本技巧,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中国画的传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感悟力。

三、教学内容

1.实物画的基本技巧。学生通过学习实物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明暗、色调,了解实物画各部分构成方式以及色彩的表现方式。

2.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参照实物,以独到的观察方式表现实物,包括采用笔画、色彩、线条的具体应用方式。

3.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评论、指导,让学生熟悉实物画的基本画法,学习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反复练习,形成自己的绘画习惯。

四、教学步骤

1. 现场实物照相。每个学员经过练习后,分别拍摄自己所选择主题的实物照片。

2. 图片解析。教师带领学员解析、剖析每张照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3. 实物画初步布局。各学员根据合理、美观的布局方式,用铅笔勾勒出简单,准确的外形,通过大致的构图,部分呈现出对象的整体形态。

4. 实物画画法的学习。学员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颜色、线条、不同方式使用进行画法练习,不断完成更完整的作品。

5. 实物画的创造性表现。在基本功练习和教师点评指导的基础上,学员逐渐培养独特的画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五、教学评估

1. 学习效果评定。每次作品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分析单个作品的表现及整个过程的表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个性化表现。

2. 手工实物画作品图集编制。将学员的作品集中成册,让学员可以在以后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作品的风格不同。

六、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包括教材费、绘画用品、实物摆设、活动场地、差旅费等费用。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经费开支,合理管理各项经费。

七、教学评价

通过开展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和表达欲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讲解西方艺术表现方式和中国传统实物画表现方式的区别,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教底蕴,达到传承和创新的目的。此外,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手工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篇2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实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使他们能够通过画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让学生了解实物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

1. 实物画的概念和特点

2. 实物画的材料和工具

3. 观察实物的技巧

4. 实物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5. 实物画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

1. 学生的实物观察和描绘能力

2. 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 绘画技巧和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演示

2. 实物观察和绘画实践

3. 个性化指导和相互欣赏交流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实物画的概念

1. 介绍实物画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来解释实物画的表现形式

3. 引导学生思考实物画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课:实物画的材料和工具

1. 介绍实物画的材料和工具

2.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画笔和颜料的使用方法

3.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画笔和颜料

第三课:观察实物的技巧

1. 讲解观察实物的技巧和要点

2. 让学生观察不同形态和材质的实物,并记录绘画素材

3. 带领学生逐步掌握实物观察和描绘技能

第四课:实物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1. 讲解实物画的构图要点

2. 介绍色彩运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带领学生绘制具有构图美感和色彩感染力的作品

第五课:实物画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1. 讲解实物画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 强调学生在实物绘画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个性特点

3. 给予学生进行个性化表现和创作的空间和机会

第六课:总结和展示

1. 打造展示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和成果

2. 回顾实物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实物画的未来发展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六、教学评估

1. 合理设计练习和作业,用作品表现学生的实物观察和描绘能力、色彩运用和表现力

2. 通过个性化指导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创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七、教材资源

1. 实物画教程、绘画视频教程等

2. 各种实物,如水果、花卉、器皿、文具、书籍等

八、教学准备

1. 教学设备:黑板、投影仪、音响、绘画工具、实物等

2. 教学环境:清洁、安静、宽敞明亮的画室或教室

九、教师角色

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绘画特长和个性特点

2. 耐心地指导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

3. 精心设计课程,注重教学实效和学习成果的评估

十、学生角色

1.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训练,主动学习和思考

2. 尊重教师,认真听讲并遵守教学秩序

3. 主动交流和合作,相互欣赏和学习,共同提高绘画水平和艺术素养

总之,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的实施,旨在通过专业的教学设计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掌握实物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艺术修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实现绘画素材和个性艺术风格的多样化表达,为未来的艺术发展、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篇3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一、教学背景

为了提高学生的个性表现能力,培养他们特色鲜明的艺术能力和美感,我们设计了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本计划针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旨在通过教授实物画的技法,提高学生的绘画实践能力,突出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风格,培养他们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形象构成能力。

2.掌握实物画的基本构图、明暗、色彩基础。

3.让学生掌握水彩、油画等绘画工具的特点与技法,提高绘画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

5.建立学生自信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教授实物画的基本构图、明暗、色彩基础,引导学生在绘画中提高形象构成能力和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创意和想象力,让学生将自己的才能和特点加入到绘画中去。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

(1)实物画的构图: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形态、特点的物品,了解用线条和形态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原则,学习实物画的整体构图。

(2)明暗的处理:教授黑白、中灰、浅灰、逐渐渐变等技巧,让学生掌握利用明暗关系表现实物体现质感和立体感。

(3)色彩的运用:教授基本色彩、上色技巧,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语言和表现方式。

(4)艺术启发:讲解和赏析艺术作品、学习各类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与学生一同感受艺术的魅力。

2.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发现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互动式教学:教师阐述知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师生互动讨论。

(3)游戏式教学:引入游戏元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参观式教学:利用实际参观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

五、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不同画风和个性,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和鼓励,让学生更加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创作想法和能力。

2.利用社会资源和外部环境,让学生参观实际的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从而更好地学习实物画的技巧和细节。

3.让学生反复练习,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效率,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评估

1.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课程训练和评估计划,包括手工制作、实物画绘制、考试等综合评估。

2.为每个学生量身制定学习目标、提供指导和个性化的教育资源,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不断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和表现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效果

通过本计划的实施,我们希望达到如下效果:

1.提高学生的实物画绘画技能和素养,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形象感和质感。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自我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和生活的连接。

4.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加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5.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教育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篇4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实物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2. 加强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自主绘画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实物画技巧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3.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点,运用不同风格和特点表现作品。

二、教学内容

1. 实物画的基础知识与技巧:画材的选择、素描基础、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等。

2. 实物画的形象创作:通过观察和模仿,练习造型能力和观察能力,掌握实物形象的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3. 实物画的特殊表现方式:通过学习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探索个性化表现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实物的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绘画技巧和要点,同时提供实物作为参考。

2. 参观法:带领学生参观不同展览,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的实物画作品和不同的风格,从而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和表现欲望。

3. 个性化教学法: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绘画任务,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同时从不同角度指导学生的绘画过程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绘画工具、展板等教学材料。

2. 导入

带着学生一起观察实物,并简要介绍实物画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3. 教学内容

(1) 实物画的基础知识与技巧。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教授实物画的基本技巧,如素描、构图、色彩等。

(2) 实物画的形象创作。

教师带领学生绘制简单实物模型,从简单模型到复杂实物逐渐提高难度,让学生加强对实物的观察和绘制能力。

(3) 实物画的特殊表现方式。

教师介绍不同实物画的风格和表现技巧,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技巧方面来创作实物画作品。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4. 练习与巩固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练习和绘画,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反馈。

5. 总结

教师总结本堂课程内容,让学生回顾学习成果。

六、考核与评价

教师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表现来评价,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

教师应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差异,根据不同情况和特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的相关主题范文。通过本次教学计划,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实物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其绘画技能和创造能力,同时鼓励发展学生个性特点,培养独特的绘画风格。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篇5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引言:

在美术教育中,实物画是一种很常见的绘画形式,是绘画的基础和重要部分。而在实物画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特长。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目的是通过提供多样的实物素材,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和艺术美感。

一、教学内容

1. 实物艺术形态分析

通过实物的观察、分析、造型和表现等环节,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艺术感知和认知,学会不同角度和形态的表达。

2. 实物文化特征的挖掘与表达

通过多种实物素材与文化背景的结合,鼓励学生挖掘实物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并通过绘画表达出学生自我理解和认知。

3. 实物创造性表达

提供多元化的实物素材,通过充分的调研和准备,鼓励学生在实物的表现中,发挥自己的创意与想象力,加强其审美意识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教学方法

1. 艺术形态分析法

通过观察实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构成,进行人物或物品的造型和描绘,创造出更准确、更精美的实物形象。

2. 创新思维拓展法

通过鼓励学生将创新思维融入到实物画中,加强其审美意识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教学策略

1. 课前创设氛围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实物,并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实物素材,尝试从中获取灵感。

2. 课上引导创造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为每个人带来的实物素材进行分析和创造性表达。同时,鼓励学生放手发挥,形成多元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3. 课后展示研究

在课后,鼓励学生互相研究和欣赏,分享自己的实物画和创意,并针对不同的实物素材进行不同方式的展示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

1. 评价方式

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实物构成的准确度、创作的想象度和表达的艺术性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

2. 评价标准

针对实物画的基本构成和细节表现,以学生的个人特点为基础,对学生自身的进步和发展进行评价,鼓励其实现个性和发挥自我。

结论:

遵化的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实物画中更灵活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并在多角度的实物素材和教学方法之下,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这项教学计划,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篇6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导言:

实物画是绘画艺术的一种重要分支,它旨在通过对实物的准确描绘和深入的剖析,展现物体的实质和精神。在初中阶段,实物画是一门必修课,它涉及到许多绘画基础技巧和绘画方法,对学生的绘画技能与艺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许多学生没有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和思维能力的机会,往往只是机械地还原实物,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我们制定了这份《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实物画的基本概念和技法,掌握实物画的构图和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能,提高他们的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

3.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在传统技法上寻求创新和突破,展现个性特点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实物描绘技法:包括图形构成、光影、明暗、透视、形体结构等基础技法。

2.实物画创作技巧:主要指利用选题、构思、表现手法、色彩运用等技法,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3.作品鉴赏: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鉴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作品。

三、教学实施

1. 选题与构思

在选题方面,我们鼓励学生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如花瓶、水果、饰品等,这样的实物不仅简单易懂,而且便于图形构成和表现。在构思方面,我们也要求学生加强自主性和独立思考,可以根据个人特长或创意,加入自己的主题、情感或想象。

2.教学演示

在教学演示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示范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并模仿教师的实物演示过程和技法。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在演示之后自觉总结地反思学习过程,加强记忆和练习。

3.个性化训练

在个性化训练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尝试新的技法和表现方式。例如可以通过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展现个人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绘画比赛、策展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4.作品评价

在作品评价方面,我们强调对学生作品的多角度鉴赏,包括审美标准、绘画技巧、表现手法、意义和感受等方面。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从自己的作品中发现不足和进步点,并据此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

四、教学效果

通过对《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希望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1.使学生全面掌握实物画的基础技巧和表现手法。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性和独立思考精神。

4.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创新性和独立思考精神,在传统技法基础上突破、创新,从而使学生更具艺术气质、更富创造力、更能担当未来的良好社会人才。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篇7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和描绘,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二、教学内容

1. 描述实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 观察实物的细节和特征,提炼其个性特点;

3. 运用不同的画法和色彩表现出实物的形态和气质;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发挥个性,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

1. 介绍实物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让学生了解实物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2. 选择一些具有个性的实物进行观察和描绘,如一只精美的陶瓷花瓶或一件独特的服装配饰等;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物的形态和结构,发现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并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其基本形态;

4.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描绘,进一步提取实物的个性特点,如颜色、纹理、材质等,并用不同的画法和色彩表现出其形态和气质;

5.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到的技法和个性特点融合在一起,创作出独具风格的实物画作品。

四、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发现其形态和结构特点;

2. 描绘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将实物的形态和气质表达出来;

3. 画法和色彩表现法:根据实物的个性特点和表现要求,灵活运用不同的画法和色彩,创作出具有独特气质的作品。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的作品质量:主要考察学生的实物观察能力、绘画技法和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

2. 学生的参与度:主要考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3. 教师的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指导,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篇8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一、项目名称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二、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实物画是绘画中的一种,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个性化特点。然而,由于学校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很多学生无法接触到实物画教育,导致其在创作中缺乏表现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建立一套适合遵化地区学生的实物画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三、项目目标

1.提高学生对实物画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实物画的基本技能和表现手法。

2.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3.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审美水平,增强文化自信。

四、项目内容

1.授课方式:实物画技法教学;课堂互动与讨论;实物画展览和比赛;实物画创作作品展示。

2.课程设置:

①实物画基础技法(水彩、铅笔、彩铅、油画等)。

②实物画创意表现技法(色彩、线条、形态、空间等)。

③实物画台词表现技法(配角表现、肢体语言等)。

④实物画舞台效果表现技法(背景、灯光、音响等)。

3.课程安排:

①第一堂课:实物画基础技法的讲解。

②第二堂课:针对不同学生程度的不同难度的绘画训练。

③第三堂课:实物画创意表现技法的讲解。

④第四堂课:实物画台词表现技法的讲解。

⑤第五堂课:实物画舞台效果表现技法的讲解。

⑥第六堂课:学生根据讲解内容完成一份实物画作品。

⑦第七堂课:实物画作品展览和比赛。

五、项目成果

1.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实物画的基本技能和表现手法。

2.学生能够在实物画创作中发挥自己的创意和个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3.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实物画作品,并参加实物画比赛和展览,增强文化自信。

六、经费预算

课程开展所需的教材、画材费用以及实物画比赛和展览的场地租赁费用等,约为10,000元。

七、项目评估方式

1.利用群众评议等方式对项目组织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2.利用学生作品的观感评价和专家评审等方式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估。

3.项目结束后,组织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该项目的满意度和建议。根据调查结果,对项目进行总结和改进。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篇9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个性实物画的基本绘画技法,培养观察细致、构图合理、色彩鲜明的艺术品味,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实物观察与构图

通过实物观察和构图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实物表象能力和构图能力。

2. 基本绘画技法

讲解个性实物画的基本绘画技法,包括线条描绘、色彩运用、明暗处理和纹理描述等方面,加深学生对个性实物画的理解和认知。

3. 实践技能的训练

通过实践训练,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个性实物画的基本绘画技法,灵活运用于自己的作品创作中。

三、教学步骤

1. 课前导入

通过实物样本的展示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个性实物画的相关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对个性实物画的兴趣和认识。

2. 实物观察与构图

讲解个性实物画的实物观察和构图技巧,并通过实操,让学生亲身感受实物观察和构图的重要性。

3. 绘画技法的讲解

讲解个性实物画的基本绘画技法,包括线条描绘、色彩运用、明暗处理和纹理描述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其应用途径和配合方法。

4. 实践技能的训练

通过实践训练,让学生学习个性实物画创作的具体技巧和细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艺术表现水平。

5. 作品展示和评价

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他人的作品、欣赏艺术之美,并能吸取他人作品的优秀之处,不断完善自己的艺术作品。

四、学生评价方式

1. 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的学生可获得满分。

2. 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完成作品质量和表现力好的,可获得更高的分数。

3. 在个性实物画作品展示环节中,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且能令评价得以延续和推进的,可获得更高的分数。

五、教学手段

1. 视频影像

通过影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清楚直观的感受到个性实物画的魅力和表现方式,更深刻的领悟其中的艺术内涵。

2. 课件展示

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看到更丰富的个性实物画艺术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艺术品味和审美能力。

3. 现场实践

通过现场实践,可以让学生实践操作和感受创作的乐趣,深入理解个性实物画的表现手法和基本原理。

六、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能够使学生对个性实物画有更清晰的认知和深入的理解,增强其对艺术的热爱和表现能力,有助于推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创作,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篇10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以遵化为主题的实物画课程,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绘画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艺术素养,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了解画材的本质与特点,掌握基本绘画技法,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

1.通过学习遵化的文化、历史和地理环境,了解遵化的特色和魅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和文化自信心。

2.熟悉不同绘画材料和工具,能够熟练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了解画材本质和特点,提高学生选择并使用材料和工具的技能。

3.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如线描、色彩和构图等。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创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1.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根据遵化的地理、历史、风俗、文化等知识,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遵化的特色和魅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和文化自信心。

2.绘画材料和工具

通过展示和讲解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如铅笔、彩铅、水彩、油画等,让学生了解画材的本质和特点,掌握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3.基本绘画技法

课程将涵盖线描、色彩和构图等基本技法。学生将从掌握基础的线描和构图技巧开始,逐渐学习色彩和光影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4.创意创作

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机会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个人思考和自由创作。学生将了解如何使用所学技巧、知识和个人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评估并改进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

教师将以主讲或互动讨论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注重以实物为主的演示和模拟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指导和帮助。

2.展览和赏析

通过展览和赏析优秀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精神,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理解力。

3.课外作业

教师会设定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促使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估

1.平时表现

包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表现、作品提交情况、参与课外活动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2.作品评估

对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定期评估,包括从构图、线条、色彩、细节等方面进行评价。

3.综合考核

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进行考核,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作业完成、社交礼仪以及提高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时间和地点

本课程计划一共分为十次授课,每次课程为90分钟。教学地点为教室,同时可以借助实物展示和移动画廊等形式,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

六、教学资源

1.教学用具:各种画纸、铅笔、笔刷、画笔、颜料、扇子、水桶等。

2.教学参考:《绘画的语言》、《中国美术》、《美术教育与美术心理学》等。

3.教学场地:教室、美术室、实物展览,美术学院等。

七、教学体验

本课程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绘画经验和感受,通过实物画课程让学生不仅了解到遵化的文化和特色,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创新意识。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创作打下基础。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篇11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实物画的基本概念和技法,并掌握用铅笔和彩色铅笔表现实物的能力,同时在作品创作方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实物画的定义和技法介绍。

2.实物'still life'的分类和特点。

3.实物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4.实物画的构图和设计。

5.实物画的素描和绘画。

6.实物画的色彩和色彩运用。

7.实物画中的个性表达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

老师可用PPT播放实物画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这些图片感受到实物画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重点内容的讲解和演示

教师可利用教材进行一些基本内容的讲解,并配合实物展示,演示实物画的构图和技法,让学生了解实物画的基本步骤。

3.学生实践活动

(1) 学生对老师展示的实物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实物的结构,形态和细节。

(2) 学生用铅笔进行实物素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感兴趣的实物进行练习。

(3) 学生运用彩色绘画或油画材料,完成一幅具有个性的实物画,着重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学生作品欣赏和评价

教师安排时间,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欣赏,评价和讨论,让学生相互分享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和动力。

四、教学要求

1.学生要认真观察实物的形态、结构、色彩和质感。

2.学生要注重细节和造型的准确性,学生的勾画线条要精细,色彩运用要协调。

3.学生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法和手法表达实物的想法和感受。

4.学生要相互提出建议和意见,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素质。

五、教学资源

1.实物画材料(铅笔、彩色铅笔、画纸、油画颜料、画布等)

2.实物(花卉、水果、器皿、书籍、纸张等)

3.教材(画册、教学视频、PPT等)

六、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实物画的基本概念和技法,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和素质,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同时让学生发现实物画的美和魅力,更好的感受和体验艺术。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篇12

《遵化个性实物画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对实物画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事物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创作,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提升。

二、教学内容

1.实物画的基本表现手法及技巧

2.自然界中常见的事物的构造和画法

3.线条、形状、颜色、空间等元素在实物画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观看、考察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绘画的奥妙,并启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案例式教学法

通过教师举例子、讲解的方式,使学生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画面表现的技法和方法,加深对于绘画的印象和认知。

3.练习式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练习,熟悉基本的绘画技巧及表现手法,要求学生勤于练习,加强技巧训练。

四、教学步骤

1.教师介绍实物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介绍实物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以及需要复习的绘画基本概念,如线条、形状、颜色、空间等。

2.观察实物

老师分发各种绘画材料,将学生引导到学校花园区或者其他自然界资源丰富的地方,让他们观察真实的实物,并向学生讲解如何观察实物。

3.分析实物

让学生观察实物少许时间后,老师根据实物的材质、形态、颜色等,引导学生去感知、描述实物,进行分析,理解其特点并作出画作的构思。

4.绘制草图

在分析实物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画出自己的初步构思或者草图,让老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的构图和线条的运用。

5.绘制画作

在草图辅助下,学生可以在纸上或者支持材料上开始绘制自己的画作,根据实物的特点,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手法,表现实物的各种特征。老师定期查看学生的构图和画面的表达是否准确,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好绘画元素。

6.展示和评估

学生绘画完成后,老师收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估。通过展示和评估,学生可以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经验和完成自我评估。老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用建议和改进的方法。

五、预期结果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展示基本的实物画技巧和知识,理解如何观察和分析真实的实物,提高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个性化创作中,学生可以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加强对于绘画元素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将能够通过创造和表现实物画,更好的表达对于自然界的认知和情感,同时这种方法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细致和耐心的品质。

扩展阅读

音乐实施性教学计划模板


关于“音乐实施性教学计划”我们整理出了以下的相关知识点。时间咻一下到新学期开学了,教师们需要对新学期的教学有个计划。教学计划对我们新学期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内容涉及较广建议及时收藏!

音乐实施性教学计划(篇1)

音乐课实施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通过音乐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演能力,使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二、教学内容:

1. 根据年级选好合适的音乐。

2. 音乐知识讲解:包括音乐元素、节奏、旋律、和声、节拍等。

3. 教学歌曲:根据教学计划选好适合学生的歌曲,注重歌曲的内涵和表现力,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4. 音乐学习:学生需要根据分配的音乐,跟着歌曲节拍练习走调,然后听录音,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5. 音乐欣赏:让学生听各种风格的音乐,通过欣赏,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理解音乐的魅力,增强自己的音乐素养。

6. 合唱和合奏:让学生学会合声和和声,通过合唱和合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注重听力训练:让学生学会听音乐,分辨音乐风格。

2. 打好节奏基础:让学生正确领会音乐的节奏和节拍,从而在学习后期打好音乐基础。

3. 提高表演能力:让学生充分表现歌曲的内涵,通过表演来传达歌曲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1. 联合教学法。

2. 问答法。

3. 视听法。

4. 讲解法。

5. 小组合作。

五、教学步骤:

1. 确定教学内容。

2. 课前学生自主预习。

3.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进行知识讲解。

4. 合唱和合奏练习。

5. 音乐欣赏活动。

6. 学生个人表演。

7. 课后参照教材巩固。

六、教学评估:

1. 考试成绩:定期组织音乐能力测试。

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表演能力等。

3. 作品展示:邀请学生个人或小组展示自己学习成果,评价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七、教学意义:

1. 增强学生音乐素养。

2. 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和创造性。

3.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表演能力。

4. 帮助学生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5. 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文艺修养。

音乐实施性教学计划(篇2)

音乐课实施教学计划

1. 教学目标

本次音乐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了解乐器的种类,学会分辨乐器之间的区别;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通过学习音乐,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美感和情感。

2. 教学内容

本次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各类乐器的名称、特点、演奏方法等;

(2)学习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不同风格的音乐;

(3)通过演唱、合唱、伴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教学方法

本次音乐课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示范教学法。通过老师示范演奏或演唱,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和美感。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学生的演唱、合唱、伴奏等实际演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自信心。

4. 教学步骤

(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平时听过的不同音乐,并就其演唱者、风格、节奏等进行简单的分类讨论。

(2)演示乐器类别和特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了解各种乐器的名称、演奏方法、音色等。

(3)欣赏音乐作品。老师带领学生听取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了解各种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4)实际演唱和合唱。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和特长,让学生分组演唱或合唱不同的歌曲,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演出能力。

(5)总结回顾。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上课所学习的内容和收获,引导学生对今后学习音乐的认知和兴趣进一步提高。

5. 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音乐课的实施,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到了音乐的魅力和美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对于今后的教学实施,我们还需加强学生对音乐拓展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同时,希望能够尝试更多的音乐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认识并感受更多音乐的魅力与美好。

音乐实施性教学计划(篇3)

音乐课实施教学计划

1. 教学背景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体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学校音乐课程中,音乐素养教育必须是贯穿始终的内容,培养学生针对音乐艺术和个人情感的灵敏观察能力,以及发掘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水平。在音乐课实施教学计划中,音乐教师应受到重视,他们应该具备充足的音乐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能够带领学生积极的参与音乐课程。

2. 教学目标

通过音乐课的教学,学生可以:

(1)了解音乐的历史与文化,发现和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

(2)理解音乐元素(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音乐作品中的特点和作用。

(3)掌握唱歌、演奏、创作等音乐技能,发展音乐才能。

(4)通过音乐活动的参与和实践,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可使用音乐表现个人感受、情感和文化意味。

3. 教学内容

(1)音乐史及文化:介绍世界上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文化,并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音乐的文化特色。

(2)音乐素养:了解和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并通过《欢乐颂》等经典作品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3)演奏技能:让学生通过传统的乐器教学,提高他们的演奏技能。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4)音乐鉴赏:通过班级集体听取音乐作品,分析其引人入胜的方面以及与文化和历史的联系。

(5)音乐创作:让学生进行原创音乐的创作,并通过其他学生提供反馈意见以及一看一听交流方式进行审美交流。

4. 教学方法

学生在音乐课中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学习:

(1)讲解式教学:通过简单易懂的信息传达,让学生了解音乐理论和历史。

(2)示范式教学:教师通过现场演奏或视频介绍,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音乐的演奏或表现技巧。

(3)小组合作教学: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创作音乐,大家协作完成,相互提供反馈意见,最后完成一首合作创作曲。

(4)借鉴式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规范的音乐活动,如音乐会、卡拉ok等,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5. 教学方案

(1)每周教学两次音乐课,每节课为45分钟。

(2)针对各年级不同课题,按照经典音乐分批次教育。

(3)通过不同的音乐活动,如音乐会、音乐舞台剧、“尝音”活动,增强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特长。

(4)订阅来自国内外的音乐教育杂志与网站、拥有音乐类综艺节目,增加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6. 教学评估

通过考试和实践两种方式,进行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估。

(1)定期考试:在平时不定期进行小测验和月考,系统和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实践考核:通过学生的音乐作品,音乐表演以及交流发言等形式,考核学生的课堂积极度、团队合作能力和个人音乐素养发展程度,得到学生的全方位评估成果。

7. 总体评估

音乐素养的培养是音乐课实施教学计划的核心目标之一。教学方案所涵盖的各种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让学生喜欢音乐,能够更好地表达音乐情感,朝向音乐的艺术和美学方面发展。评估方面,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取得最终效果的重要标志。

8. 结束语

通过音乐课实施教学计划,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同时在音乐的世界里获取到更多的灵感和创意。教学过程并不只是死板的知识传授,更多的是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实现共同的价值目标。在音乐课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创造能力,为未来的音乐与艺术之路,铺设良好基础。

音乐实施性教学计划(篇4)

音乐课实施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更多音乐的种类和风格,了解音乐史和音乐文化。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唱歌、演奏乐器、音乐欣赏等。

二、教学内容:

1. 音乐史和音乐文化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文化,如西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同时,介绍不同时期的音乐家和他们的传奇故事。

2. 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

(1)音乐理论知识,如节拍、旋律、和声等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 歌唱技巧,如发声、咬字、情感表达等的基本技巧。

(3) 乐器演奏,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常见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

(4) 音乐欣赏,如如何听懂不同音乐形式、结构、背景和意义等。

三、教学方法:

1. 演示性教学法

老师可以演示不同乐器的演奏技巧,让学生亲身感受乐器的声音和美妙之处。

2. 听力性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观看音乐视频、演唱、合唱;也可以让学生跟随节拍鼓掌、跳舞等活动,让学生听懂和感受音乐的节拍、旋律和情感。

3. 混合教学法

通过结合上述两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既听懂了音乐内容,又可以亲身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音乐。

四、教学策略:

1. 乐器进校园

计划组织乐队来到学校展示演奏各种乐器,让学生亲身感受乐器的声音和美妙之处。

2. 欣赏音乐会

可以组织学生前往现场听音乐会或结合视频观看,让学生欣赏不同音乐形式、结构、背景和意义等。

3. 音乐比赛

通过组织音乐比赛,让学生将所学到的乐器演奏和歌唱技巧付诸实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能力。

五、教学资源:

1. 音乐教材

通过使用音乐教材,让学生系统地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

2. 多媒体教具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

3. 图书馆音乐资源

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借阅音乐光盘、音乐书籍等资料,更好地了解音乐文化和历史。

以上就是音乐课实施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通过以上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为发掘更多音乐方面的才华、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音乐实施性教学计划(篇5)

音乐课实施教学计划

一、前言

音乐课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保证音乐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结合本人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探讨音乐课实施教学计划的相关主题,旨在为其他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目标和原则

1.目标

(1)全面发展学生音乐素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2)注重学生表现形式和表现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演奏艺术修养。

(3)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理解和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

(4)尊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注重个性和多样性的发挥和表现。

(5)通过音乐课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原则

(1)贴近实际教学需求。

(2)适应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学习特点。

(3)注重体验和实践,重视感性认识。

(4)兼顾专业知识和素质教育。

三、教学内容

1.音乐知识

(1)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和门类,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2)阐述音乐表现形式和表现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3)重点介绍传统和现代的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引导学生去了解音乐家和作曲家的生平和音乐成就,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和认识。

2.音乐表演

(1)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音乐,“读懂”乐曲。

(2)让学生熟悉基本的乐曲演奏方法,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

(3)进行技巧训练,提高学生演奏水平。

(4)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和感受的能力。

3.音乐欣赏

(1)介绍音乐欣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鉴赏能力。

(3)对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细节分析和评价,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教学策略与方法

(1)“观察--理解--实践”三步法。

(2)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视频、音频、图片等。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

(4)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5)增加课外拓展活动,如音乐会、采风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音乐。

四、教学步骤

1.教师课前准备

(1)熟悉本次教学内容和活动,组织资料和辅助工具。

(2)梳理教学思路,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3)设想具体的教学场景,检查所需设备和材料。

2.课堂教学

(1)开展教学活动,按照教学计划执行。

(2)与学生积极互动,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反馈。

(3)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对授课进行调整和改进。

(4)提醒学生消化课堂内容,补充和深入拓展相关知识。

3.课后反思

(1)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

(2)总结学生的表现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根据课堂反馈和学生表现,适时调整教学方向和策略。

五、教学评价

1.评价目的

(1)为教学效果做针对性的评测。

(2)明确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对教学反馈,及时进行调整。

(3)为学生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2.评价方式

(1)从课堂出勤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2)采用自我评价和互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3)强调学生在音乐表演和欣赏等方面的成长和提高。

3.评价标准

(1)整体表现:包括技术表现、音乐表现、整体感悟、动作协调等方面。

(2)技巧:主要检验学生的演奏手法、弹唱技巧、音高、节奏和音色掌握情况等方面。

(3)音乐表现:主要检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情况、音乐组织和节奏掌握情况。

(4)整体感悟:主要检验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和领悟情况。

(5)动作协调:主要检验学生的出勤和参与情况。

六、总结

科学、合理的音乐课实施教学计划是保证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加强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和趣味性,不断提升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音乐实施性教学计划(篇6)

音乐课实施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运用乐理知识和技能进行音乐演奏和创作。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学习基础乐理知识,包括音符、节拍、音阶、和弦等。

2. 学习基础乐器演奏技能,包括吹奏、拉弦、弹拨等。

3. 学习基础音乐创作能力,包括旋律创作、和声编配等。

4. 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乐视频、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和技能。

2. 运用互动式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步骤:

1. 教师介绍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对学生进行基础能力测试。

2. 教师进行基础乐理知识教学,并通过练习让学生进行巩固和理解。

3. 教师进行基础乐器演奏技能教学,让学生进行口琴、吉他、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练习。

4. 教师进行音乐创作教学,让学生进行旋律创作、和声编配等创作活动。

5. 教师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并进行简要分析和讨论。

6. 教师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演奏、创作等活动。

7. 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理解乐理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3. 学生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4. 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六、教学成果:

1. 学生能熟练掌握基础乐理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能基本运用乐器演奏技能进行演奏。

3. 学生能进行旋律创作和和声编配。

4. 学生能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并进行简要分析和讨论。

5. 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音乐课实施教学计划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评价和教学成果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音乐课程教学计划,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和表现能力。

音乐实施性教学计划(篇7)

音乐课实施教学计划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课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也是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确保学生获得优质的音乐教育,我们需要在音乐课程中实施适当的教学计划。

主题一: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首先,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我们需要在音乐课程中注重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我们应该从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理论、乐器演奏等方面入手,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也应该注重体验和实践。在音乐课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弹唱乐曲,或者组织小型音乐会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技能。

主题二: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下功夫,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音乐课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音乐类型、音乐人物、乐曲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和背景。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主题三:音乐与文化的交融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或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传统。因此,在音乐课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音乐文化。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民间音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同时,我们也可以介绍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总结:

通过以上方面的教学计划,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在音乐课程中获得更全面的音乐教育。无论是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还是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上,都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化发展。希望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音乐实施性教学计划(篇8)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 学习乐器的基本演奏技能和音乐理论知识;

3. 提升音乐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音乐基本知识:音乐的概念、特点、种类等;

2. 乐器的基本演奏技能: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3. 音乐理论知识:音高、节奏、和弦、调式等;

4. 音乐鉴赏:欣赏不同流派和类型的音乐作品;

5. 音乐创作:创作简单的旋律和和声;

6. 音乐团队合作:合唱、乐队合作等。

三、教学方法

1. 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互动的方式来实现技能的教授;

2. 讨论法:让学生参与讨论,探讨音乐的内涵和特点;

3. 欣赏法:通过听音乐,观察音乐影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 创作法: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 合作法:通过合唱、乐队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

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通过学习和观察音乐影像等形式,了解音乐的概念和特点,并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2. 学习乐器的基本演奏技能和音乐理论知识:

教授不同乐器的基本演奏技能,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并介绍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高、节奏、和弦、调式等。

3. 提升音乐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通过欣赏不同流派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合唱、乐队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

1. 音乐教材和乐器;

2. 音乐影像和录音资料;

3. 音乐活动和比赛。

六、评价方法

1. 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的乐器演奏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4.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动表现。

七、注意事项

1. 平衡音乐理论和实践,注重引导学生创新;

2. 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避免堆砌知识;

3.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活动和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

音乐实施性教学计划(篇9)

音乐课实施教学计划

一、教学背景

音乐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统的音乐学科教学外,还包括音乐欣赏、唱歌、合唱、器乐演奏、音乐剧表演、音乐游戏等等。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更好地表现自己。因此,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对音乐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让其在音乐中表达自我、释放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其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

2. 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古典、流行、民间、异国,根据不同类型,进行解析和评价;

3. 音乐剧表演:包括人声和器乐表演2种形式,学习剧本编写、角色扮演和音乐伴奏;

4. 唱歌和合唱:通过歌曲演唱和合声练习,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5. 音乐游戏:通过音乐小游戏,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想象力,从而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2. 教师主讲、学生讨论、小组合作、音乐会、表演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互动的环境下认识和理解音乐艺术。

3. 通过听、看、唱等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音乐,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教材选择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是本次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同时选用其他适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音乐教材,并注重音乐教材的多样性和时代性。

六、教学手段

1. 小黑板、白板、CD、磁带、投影仪、音响、乐器等教学设备。

2. 每周一次1个课时的音乐课,每次课时为45分钟。

3. 音乐游戏、唱歌、合唱、剧场表演、音乐会等校内外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体验和表现音乐。

七、教学评价

本次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包括成绩评价、考试评价、参与度评价、作品评价、口语表达评价等多岐化的评价方式。其中成绩和考试评价占50%,学生参与度、作品、口语表达等活动评价占30%,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占20%。

八、教学安排

音乐课程分为上、下学期,每周1个课时,课程时间为45分钟。

上学期

第一周:音乐欣赏入门

第二周:中外音乐历史及发展

第三周:古典音乐欣赏

第四周:流行音乐欣赏

第五周:舞蹈音乐欣赏

第六周:民间音乐欣赏

第七周:异国音乐欣赏

第八周:器乐表演

第九周:人声表演

第十周:音乐元素和音乐剧表演

第十一周:音乐游戏

第十二周:期中复习和考试

下学期

第一周:欢唱校歌

第二周:音乐剧表演

第三周:唱歌和合唱

第四周:音乐企划和策划

第五周:音乐教育理论

第六周:经典音乐欣赏

第七周:轻音乐欣赏

第八周:原声音乐欣赏

第九周:音乐游戏

第十周:舞蹈音乐欣赏

第十一周:参观音乐会

第十二周:期末复习和考试

九、教学总结

通过上述音乐课教学计划,我们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质,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音乐的爱好者、欣赏者和表演者。希望该计划能够成功实施,对学生的音乐素质提升有积极的影响。

物理学习计划(模板12篇)


笔者认为,撰写文件并非易事,但范文的使用能够大大减轻我们的负担。如果能够设计好文章的整体结构,相信会让思路一目了然,提高写作的速度。因此,我们特意整理了一份较为权威的“物理学习计划”资料,希望它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和喜欢,也期待您与周围的人一起分享这篇文章!

物理学习计划 篇1

新学期物理的学习计划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我也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制定怎样的物理学习计划来更好地掌握这一门学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认为物理是一门非常难懂的学科,需要非常高的数学知识和实验技巧才能掌握。但是,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和实践,我渐渐地明白了,物理并不是一门“神秘”的学科,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奥秘。

因此,在新学期中,我计划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水平:

一、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我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计划首先仔细翻看旧教材和笔记,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和复习。通过回顾过去的学习情况,我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在新的学期中,我要注重这些薄弱环节的补强,全面提高自己在这门学科中的学习成绩。

二、加强自学能力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一门学科,我认为自学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我计划在新学期中加强自学能力,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途径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学习资源。同时,我也会积极参加各种物理学习交流活动,与同学和老师们互相学习、分享,相互激励。

三、注重实验练习

在学科物理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通过实验,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理论知识的本质和实际应用方法。因此,在新学期中,我计划加强自己的实验能力,在实验中动手操作,亲自体验,感受实际效果。相信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会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学科,掌握更加扎实的知识。

四、多做习题

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我计划多做一些材料上和考试中的习题。通过不断地练习,我可以在实战中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我也会参考前几年的考试试卷,总结自己的不足,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弥补。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期望通过全面的学习计划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科,掌握更加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与此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其他有益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尽力发挥自己的潜力,在物理学习的道路上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物理学习计划 篇2

高三物理学习计划

作为一个高中生,学习物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不仅是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三是我们中学生涯中最关键的年级,如果你对物理学习没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和目标,那么你将很难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在这里,我将给大家分享一个高三物理学习计划,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一、知识积累

高三物理的知识内容比较多,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积累。首先要整理并完善所有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电学、热学等等。我们需要逐个模块地进行学习,每个模块学完之后要做好复习工作,巩固各项知识。

二、知识运用

掌握了知识之后,我们需要将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考试中的大题通常都是需要我们具体分析问题,并运用相应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答。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运用水平,达到稳定的解题能力。

三、思维拓展

掌握了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我们需要通过课外知识扩展、竞赛参加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互助

学习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与同学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一起进步。我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提问、相互解答,让自己不断地进行修正和完善。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督促进度

高三物理的学习计划需要长期的执行,需要我们每天都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们需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同时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计划,确保最终能够达到学习目标。此外,我们还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最后,高三物理学习计划需要我们的坚持和努力。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地按照计划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物理学习计划 篇3

材料物理专业学习计划

作为材料物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将会学习各种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材料的组成、结构、力学特性、热学特性、电学特性、光学特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材料的内涵,为材料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在学习材料物理专业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计划:

1. 掌握基础理论

材料物理专业是一门基础学科,需要通过学习基础理论来打牢基础。我们需要掌握材料物理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固体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材料的物理性质和材料制备的原理。

2. 实践操作

材料物理专业需要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践来掌握材料制备、性能测试和分析技术。在实验操作中,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环境的安全性。

3. 培养专业能力

材料物理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我们需要具备材料分析、材料制备、材料性能测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4. 参与科研项目

材料物理专业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在未来,我们可以通过科研项目获得更多的科研经验和实践机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在材料物理专业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基础与应用相结合,注重个人素质与专业能力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材料物理专业人才,为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物理学习计划 篇4

新学期物理的学习计划

随着2022年的到来,新的学期也正式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我的学习,特别是物理学习方面。本文将详细介绍我的新学期物理学习计划。

第一阶段:对物理课本进行彻底研读

在这个阶段,我将仔细阅读我所使用的物理教科书。我的目标是确定课程所有章节所涵盖的内容以及在这门课程中要学习的新概念和重点。

我会特别关注各章节的例题和习题。这些例题和习题对我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的帮助非常大。对于难以理解的题目,我会寻求老师的帮助,并思考哪些方面需要加强自己的能力。

第二阶段:练习物理数学公式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本阶段,我将投入更多时间实践、计算和解决物理数学公式以及问题。我会做大量的练习题,不仅是课本练习题,还包括其他来源的练习。

我不仅会根据习题来练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通过模拟测试来练习自己的时间管理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我相信这种练习能够让我更加自信和熟练地解决任何物理问题。

第三阶段:深入了解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现实应用

在这个阶段,我将更加深入地学习物理,为自己在未来研究物理学和工程学提供更多的基础。我将尝试深入学习有关物理理论轨迹和领域的背景知识,了解物理学的历史和重大发现。

我还将探讨物理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热力学和能量传递等方面的应用。这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真正意义,以及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四阶段:与老师和同学互动交流

在新学期中,我会更积极地参与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我会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并与同学共同讨论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也会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分享给其他同学,这样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巩固自己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其他同学。

此外,我还将邀请我的老师和同学和我一起学习物理。我相信这种互动交流能够加速我的学习进程,提高我的物理学习成果。

结论:

在新学期内,我将认真学习物理,这需要我全身心的投入,特别是在实践和计算方面。我相信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使我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可以让我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和应用。我相信在这个新学期中,我将取得更大的成功!

物理学习计划 篇5

高一力学中有关运动、力、功、能量、动量、振动和波等概念和规律,以及力学的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是后续的热学、电学、光学学习的必要基础,学生在高一打下的物理基础将影响其整个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高一物理就是高中物理之春。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1.初、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对比

对比项目初中高中知识内容最常用的、基础的、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比较全面的物理学知识及其世纪应用适当渗透近代物理知识与观点知识掌握层次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含义,能够说出它的要点;

2.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

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3.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在高中,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所以高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

另外,由于受初中学生思维能力和物理知识的限制,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4.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堂上规律概念含义讲述少,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考试就OK了”(摘自学生学习总结),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会读书思考,只能死记硬背。

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摘自学生学习总结),还有学生说“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所以每次上物理课,都觉得听不大明白。这道题还没懂,老师又开始讲下道题”“由于每堂课容量很大,知识很多,而我又没预习,因此上课时,我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5.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2)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难点之一。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触了十几年标量的学生,这个跨度非常大,l+l=2,1-1=0,-21,“天经地义”,现在突然变了,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合可能等于0,而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lm/s大,学生难以接受。

并且在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上对高中学生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要求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但初中学生升人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

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运动学中用v-t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最简单的三角公式都还没有学,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

物理学习计划 篇6

一、回顾指导思想

再过一个多月,高一学习就结束了。这学期的期末考试还是全区统考。为了取得理想的成绩,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制定了以下计划。

二、考试内容

高一物理要求20%,必修二80%

考试结构:6单选(24分)+6双选(36分)+2实验(20分)+2计算(20分)=100分

第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夯实基础并整理所学知识,最好是以框图的形式,这样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和理解。

2、及时总结各种基本问题和解题方法。这部分的题目和问题很多,学生往往觉得掌握不了。我们可以总结题目和解题的基本方法,可以简化复杂性,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

3、题目难度要降低,问题要全面。高一的考题一般都很简单,所以复习过程中少做综合性的题,避免浪费时间,增加学生负担。

4、定期培训,强调认真写作,规范解题,及时批改讲评。

5、注重强化说练,多给学生做题、领悟、总结的时间

6、实验是一个应该重视的环节。我们学生没见过实验仪器,没做过实验,但是实验考试有20分,要注意。

物理学习计划 篇7

高一升高二暑假是高中阶段相对完整的暑假(20XX.7.5—8.18,学校8月19开始上课),为了充分利用好这珍贵时间,做好复习与巩固、新课自主学习,特订立此计划。

目标和任务

⑴巩固提高高一学年的所有内容;

⑵自主学习高二新内容;

⑶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网。

最高目标

参加20XX年安徽高考或高三参加自主生考试。

阶段性任务安排

⑴迅速完成暑假作业(一周内);

⑵转入全面复习与自主学习阶段;

能力要求

⑴高考应变能力的培养,即如何在试题难度较大的情况下答好题;

⑵理综解题能力的养。

暑假作息时间安排

时间 行动

7:00 起床。

7:30—11:00 自主学习新内容。

14:30—17:00 做题。

19:30—22:00 晚自习。

23:00 就寝。

物理

⑴选修3-1,选修,3-2--电磁学。

⑵动量。

⑶光学。

物理学习计划 篇8

材料物理专业学习计划

材料物理是一门关于材料性质、结构以及制备技术的学科。材料物理学习计划通常需要包括基础课程、实验以及研究成果的交流等内容,让学生具备全面的知识和实践能力。本文将提供一份材料物理专业学习计划,并重点介绍材料物理学习中的重点内容。

一、基础课程

1.材料学基础:介绍原子构成、化学键、晶体结构等基础概念,了解材料结构、性质和制备基础知识。

2.量子力学与固体物理:了解基本的量子力学原理和固体物理学概念,掌握电子结构和导电性质、磁性、声学性质等知识。

3.材料性能测试和分析:了解各种材料测试方法,如材料性质的测量、显微镜下的材料图像分析、计算模拟等。

4.晶体生长和材料准备技术:研究材料的制备和准备技术,如材料的成形、加工、物理和化学谷液析等。

二、实验

1. 常规实验:采用各种设备和工具,进行各种物性测试,如压缩实验、拉伸实验、热膨胀实验等。

2. 设计实验: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和问题,设计相应的实验项目,例如材料耐久性、导热性能、强度等。

3. 材料表征实验:通过显微镜、X光衍射仪、核磁共振等设备,来分析材料的结构、性能和成分。

三、研究成果交流

1. 学术研究会议:参加学术国际会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展示研究成果并与相关专家互动交流。

2. 学术论文投稿: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写成文章并投稿到相关的学术期刊和会议,重点是SCI或EI检索源,标志着学术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的认可和影响。

材料物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学科。因此,学生需要在理论知识和实践中建立起紧密联系,实践能力要优于单纯的理论基础,而且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根据以上学习计划,学生可以逐渐从基础课程到实验,再到学术研究和文章发表,全方位的进行学习和研究,取得更广阔的成就和实践经验。

物理学习计划 篇9

高三物理学习计划

作为一名高三物理学习者,合理的学习计划对于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本人就从四个方面提出一份高三物理学习计划。

一、基础知识学习

基础知识学习是整个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做好高考物理准备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在高二物理学习的基础上,认真复习物理基础知识,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要做好笔记并进行总结,高三学习中可以用课余时间巩固基础知识,因此需要安排好每个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制定复习计划,并且在合适的时间点自我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做好高考试题练习

在高三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做一些高考试题进行练习,这样可以深入理解各种考点和知识点,并且在考试时更加得心应手。不仅可以选择一些经典高考试题进行练习,还可以加入一些竞赛题和实例题,有助于巩固和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三、注意知识点的联系与应用

物理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待一部分知识点,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例如,力学知识点与电学、光学方面的知识点有许多交叉点,我们需要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应用,做到全面掌握知识要点。在高三阶段,我们应该注重知识点的联系,通过类比、比较等方式,建立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体系。

四、购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

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中,学习资料也多种多样,例如纸质书籍、电子书籍、网络课程、专业考试等各种学习资料。作为高三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购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方便自己生活中不同的需要,帮助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还可以适应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加深对知识领域和科学方法的认识。

总而言之,高三物理学习计划是整个物理学习过程的关键,通过细致的规划,我们可以优化学习效果,获得更好的成绩。因此,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时间,严格执行计划,不能拖延学习进度,注意整理笔记,发现并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的未来注入更多的努力和信心。

物理学习计划 篇10

材料物理专业学习计划

序言

在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自己对材料物理这一方面有浓厚兴趣。我对材料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而材料物理专业正好能够满足我的这种兴趣和追求。因此,我有志于在大学里学习材料物理这一专业,并将其作为我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一、学习背景

目前,我是某高中的一名学生,我在考虑本科的专业时,曾经认真探索过材料物理这一学科。在我了解材料物理专业后,我也尽可能地学习了机械、电子、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以便更好地准备大学专业的学习,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材料物理知识,我还自学了一些材料科学和物理的基础知识。

二、学习目标

学习材料物理专业的目标是为了掌握材料物理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发挥自己的才能。为此,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 掌握材料物理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如所有型材料的微观结构、材料制备、材料加工理论、材料热力学、材料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2. 学会使用材料物理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能够熟练地开展材料物理实验。

3. 了解材料物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机械制造、电子制造、化工制品等领域,能够参与相关的材料设计、开发和制造过程。

4. 提升英语水平,掌握和运用英语文献和国际学术规范。

5. 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6. 致力于在学术界取得重要进展,进入国内外一流的研究机构或企业,成为材料物理领域的专家和领袖。

三、学习方法

在实现以上目标的过程中,我将学习和掌握以下基本方法:

1. 课程学习:认真听讲,笔记做好,及时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认真学习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并及时反思和纠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 实验室学习:熟悉和掌握实验流程和安全规定,注意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同班同学之间合作交流,提高实验成果的质量和有效性。

3. 科研学习:深入学习研究课题,阅读和分析相关的文献,理论计算和模拟实验,与导师和同行进行交流和问答,总结和撰写研究成果,达到一定的科研水平和贡献。

4. 多媒体学习:参加材料物理专题的讲座和报告,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学习和展示,与信息技术专家进行协作和交流。

5. 英语学习: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加强英文文献的阅读和理解,参加英语角活动和交流会议,努力提高英文沟通可行性。

四、学习计划

以下是我在大学学习材料物理专业的一份学习计划,以便更好地达到我所制定的学习目标:

1. 大一:

学习材料物理学、理论力学、固体物理和材料热力学等基础课程,并深入了解自己专业的领域,熟悉实验室仪器和设备,参加中西学术交流和学术竞赛活动。

2. 大二:

进行科研立项,并开始进行科研实践。同时,学习电子物理学、材料加工技术等专业课程,通过实践提高理论课程的适用能力,在材料物理领域中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3. 大三:

完成科研实践,并撰写科研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习材料化学、电子器件制造和材料评测等专业课程,为完成论文的研究和实现目标做好前期准备。

4. 大四:

继续在材料物理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发布论文至高水平的国际期刊,并参加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巩固和拓展自己的材料物理知识根基,为今后的发展打好良好基础,并尝试在知识产权和创造工程等方面进行实践。

五、总结

材料物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广泛、基础牢固、理论研究深入的学科。本文介绍了自己的本科材料物理专业学习计划,重点是为自己制定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并为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好了详细的计划和规划。通过自己的许多努力和付出,将可以更好的让自己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自己更高的求职方向,满足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

物理学习计划 篇11

新学期物理的学习计划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每个学生都会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而对于学习物理的学生,制定一个完整的物理学习计划以及学习策略十分关键。

一、学习目标

为了制定物理学习计划,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新学期里,我们要想在物理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就需要确立自己的目标,比如每次测试都要争取拿到优秀的成绩。

二、自我评估

在制定学习计划之前,我们需要先对自己进行评估。我们可以自己回顾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强项与弱项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后续学习计划。如果你是一名新生,那么你可以从课本的知识点和例题入手,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三、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其实也是制定学习策略的过程。一份好的学习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学习内容

物理学科的知识点非常多,每个知识点都有自己的难点。学习计划要有针对性地列出学习的知识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弱项加强学习,也可以根据下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来预习。

2.学习方法

制定学习计划之后,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理论学习:通过阅读教材,让自己理解各个知识点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2)例题训练:通过训练例题,建立起对知识点的记忆,并能提高解题技巧和思维能力。

(3)练习题、模拟题:通过练习题和模拟题,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自己还存在的不足,进一步的弥补自己的知识欠缺。

3.使用工具

通过使用工具,能够更好地帮助自己学习。例如: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电子教材或电子课件,来方便自己的查找或学习;通过下载一些物理学习软件,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记忆物理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等。

四、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复习,一个知识点要在学习之后不久就进行复习,以便更好地加深记忆。

2.多向老师请教,对于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询问。

3.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提问,参加课外科技竞赛等。

五、总结

制定学习计划,通常是一个不断调整、更新和完善的过程。学生应该时刻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计划,勇敢尝试新的学习策略,为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水平积极而努力。

物理学习计划 篇12

新学期物理的学习计划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开始了一年的物理学习之路。作为一名文理兼修的学生,我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既兴趣又有些恐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制定了以下的物理学习计划。

一、 充分准备

在开学之前,我会充分准备自己的物理学习。首先,我会认真阅读本学期物理的教材,了解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其次,我会从课外资料和互联网上查阅相关物理知识,以增加自己对这门学科的理解。最后,我还会在学校或家里准备必要的学习工具,如笔记本、文具、尺子、计算器等,以便自己能够更加便利地进行学习。

二、 坚持每日学习

在新学期开始后,我会坚持每日物理学习,固定学习时间,并认真完成每天的作业和练习。我也会划分好每个学习主题,按照进度条约完成,避免赶工倒也不顶疲惫。

三、 制定复习计划

在学习中,我会及时的记录下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以便于之后进行更加有效的复习。如果空闲时间较多,我会到图书馆借靠考试有关的书籍,继续巩固学习,提高对物理的理解。

四、 多参加实验和讨论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光是看书,是不够的。只有通过亲身实验和讨论,才能更好地回顾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对物理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学习中,我也会多参加学校的物理实验室,积极积累实验经验,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基础。

总之,做好学习计划是一项必要的步骤,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很难有指导性,更难取得好的成绩。本学期,我会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方法、认真的态度,为自己的学习努力奋斗,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必修物理教学计划(模板9篇)


今天栏目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必修物理教学计划”的信息,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还请您收藏并关注我们。时间如水,即将迎来新一学期的工作,教师们要着手规划新学期教学任务了。写好教学计划,才可以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工作。

必修物理教学计划 篇1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知水平。定性问题较多,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以为物理就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但实际上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存在很大的梯度性,因此上好初、高中衔接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2.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5.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把359教学模式落在实处,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与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学、我要学、我好学、我一定要学好。

6.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进度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时间是从20xx年8月10日开始到20xx年2月5日,去掉13天军训和休息及国庆长假,共有教学周22周,教学内容是初、高中衔接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必修物理教学计划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能力目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速度的引入;

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图表、v-t图、及思考与讨论;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还抽象。对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及物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

三、几点想法

1.关于概念的建立过程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过程时,基于加速度太抽象,让学生首先感受。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必要性。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提供现有数据给学生,还是学生自己做实验获得?我兼顾了两者。本节课的关键是对加速度的理解,开始不宜通过实验来自己获取数据,否则会喧宾夺主。在提供数据时考虑到学生对数据的可信度,提供了身边的学生感觉到的百米起跑和电动车起步,去消了学生的对数据的质疑。而在最后又通过纸带让学生自己来获取和处理数据,以期他们对加速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2.问题的设置

思考与讨论

1:主要是引导学生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关于表格我没有自己填入,是想引导学生养成对多数据的对比和处理列表和做图的习惯。在练习3中让学生自己列表和填表,进一步渗透这种思想。

练习1: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以区别加速度与速度和速度变化量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思考与讨论2:引导学生体会图象在反映加速度的优点,加深对v-t图象的理解,如何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教材和高考对这一点有很好的体现。

练习2:由思考与讨论2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使学生对加速度有感性的认识,同时对加速度的矢量性做一个强调。第一问的设置暗示学生不要把物理学成物理。物理中图象的信息量要远大于物理中图象的信息量。

练习3在以上表述过。

3.暂时淡化三个问题

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由什么来决定待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平均加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第三,曲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的快慢

必修物理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析,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1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方法欠缺。故需在必修2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回顾。加强基础教学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开始有排斥感。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

必修2是共同必修模块的第二部分,大部分内容是必修1模块的综合或运用,也是会考要求的教学内容之一。故对学生的基础要求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不宜太难,要以新课程的理念转换教学的难度与重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年的教学重点为在巩固必修1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必修2的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并能在解题中有所运用。在平时的练习,注重以会考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复习手段;

2。认真备课,发挥具体备课作用,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

3。认真精选资料,布置作业。组织好单元测试和月考。认真积极批发作业、试卷等,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

4。尽量多做实验,多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其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5。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6。继续做好物理培优助学辅导,要认认真真做好计划, 踏踏实实做好落实,备好课,组织好学生认真学习。

必修物理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刚接触这些新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虽然大家都说这届高一年学生的基础相对于高二年来说比较差,但是目前从整体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听得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课堂气氛活跃,遇到不懂的就会问,作业也按时有效完成。这比想像中要好得多,至少他们肯学。特别是八班和十班,做作业总是很认真负责的,但是九班就会比较马虎一点,我会在他们还没有形成习惯之前及时加以纠正。但每个班总存在几个比较调皮的,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开小差,趴在桌上的,特别是晚上喜欢讲话……我觉得这样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正朝着改掉他们的坏习惯方向努力,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比如布置一些比较具体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完成。我相信经过纠正,他们学习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二、教材与教辅分析

本学期高一物理的教学任务是完成鲁科版必修1的教材,这本书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研究运动、力以及力与运动间的关系,共五大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与运动)。

必修1这本书是新教材,突出了新课程的四个特点:注重基础性、体现现代性、反映选择性、强调可操作性

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 望;

2、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3、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必修1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有很多重难点都是高考、会考中的重难点,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力的平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等可以说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中之重。而质点、位移、加速度等概念又是同学们进入高中新接触到的,理解起来又比较费劲,但是这些概念是学习运动学部分的关键,因此务必要引起学生重视。

三、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在高一打下良好基础,为进一步学好高二和高考作好辅垫。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把握好重点。并在学好基础之上,有意识让学生接触到往年的高考题,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在平时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规范解题的格式和步骤。坚持小测并保证质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为此,具体要求如下:单元考、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相对别的平行班级稳步提高。

必修物理教学计划 篇5

教学计划是整个课程教学标准在具体学期内的具体化,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具体规划。高一物理必修2教学计划应该怎么设计?

一、学生情况简要分析

高一11、12班,每班64人。11、12班为三类班。经过半年的学习,已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任务。11、12班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①矢量的慨念及矢量的运算;

②数学的函数关系及函数图象;

③物理慨念和规律的抽象性和复杂性;

④思维方法的超前性,如极限的方法,空间的关系等;

⑤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等。

要解决这些难点,我认为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握好进度,宁慢勿快才可能有好的结果;

②加强实验与观察,强调物理慨念和规律是从实验中严格推导出来的。

③教育学生重在理解,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④不要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都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次,有步骤地提出恰当的要求,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

第一章怎样研究抛体运动

第二章研究圆周运动

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三章动能的变化与机械功 第四章能量守恒与可持续发展

2.教材编写特色分析

教材采用沪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二册》。本教材的插图明显增多,所讲知识主要来龙去脉与实践知识相联系,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书后有供学生选做的研究课题示例,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很有帮助。正文之外还有“阅读材料”“讨论与思考”“做一做”等栏目,以开阔眼界,启发思考。

3.教学实施设计 (1)加强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树立正确的有效教学理念,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推进有效教学过程管理,整合校内一切资源,推动有效教学的深入开展。

(2)注重有效教学环节的组织与落实。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与辅导和检测“五有效”的管理,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制度,强化集体备课,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法的研究。

(4)反思、总结、改进,推进有效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4.德育目标设计

以德治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以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学生为目标,强化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五爱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特别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性教育。

三、主要的教学改革方向、重点及措施

(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物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家都知道,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这里主要是讲教师的演示实验。但常规的演示实验往往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如实验器材太小,过程进行得太快,使得观察效果不好。而利用多媒体展示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起到了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概念的理解程度,增强知识的记忆效果,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通过高一物理新教材的教学,我感到与原教材相比,难度是提高了,能力要求也高了,教材比过去更有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四、配合教学安排的课外活动

(1)小制作、小实验;

(2)课外阅读;

(3)科技讲座;

(4)知识竞赛;

(5)趣味游戏;

(6)现场参观;

(7)社会调查。

总之,物理课外活动与物理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它是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教师和学生都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形式化、任务化,从而真正做到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

必修物理教学计划 篇6

【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10

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30

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

500

10

2500

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4.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

5.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8: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10m/s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说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内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

C.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总体快慢,这就是“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根本区别。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必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解。

2.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

(3)对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时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若是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是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在该点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时速率

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瞬时速率的测量:技术上通常用速度计来测量瞬时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实我们初中所学的速度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率是标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必修物理教学计划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高中力学基础,等效思想,平行四边形定则既是这一章的重点,又是难点。矢量的运算法则,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内容,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同时,平行四边形的验证过程,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合力与分力的等效代替性质,比较直观,容易接受。而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提水、拉伸弹簧等等),可以使学生对等效代替思想有更深入的体验。

教材中对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得出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出实验方案,以探究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去寻找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最终发现结论。通过分小组探究、互相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培养能力,领悟科学研究的魅力和精髓之所在。

二、学情分析

对力的概念,初中教科书中只给出力的作用效果,没有给出力的定义,更没有给出矢量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习惯于代数运算的学生,在接受矢量运算时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探究任务的.难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问题情景式探究任务运用适当的思维方法。教学中要注意规范性,但不必操之过急,本节课的教学选用探究与验证相结合的模式。老师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与深度。

三.教学设计思想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实施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崭新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在教法上,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亲身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

通过这种探究性的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相互交流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现象、大胆提出问题、敢于猜想和假设的科学修养;提高学生制定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力的合成的基本规律。

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合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促使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现与深刻的理解。

难点:①实验的设计;②平行四边形关系的发现;③从代数和思维到矢量和思维的跨越;④对合力与分力间的等效替代关系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

六、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让学生体会并接纳等效观点,从而得出合力、分力的概念。

2、实践体验,实验探索,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

七、教学器材

演示用器材:钩码1只(系上细绳套两根),演示弹簧秤2只,粗大的橡皮条(可用许多小橡皮条组合而成)1根,教学用圆规1只、尺子1根

学生用器材:按小组:①木板1块;②白纸1张;③图钉5枚;④橡皮条1根;⑤细绳2根(两端做好套);⑥弹簧秤2个;⑦铅笔1只;⑧量角器1只;三角尺1-2只;圆规1只。

八、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各种表现,如重力、弹力、摩擦力,也知道了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那么,当物体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时,是否存在简化问题的科学方法和途径?现在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请两位同学一起提着一个水桶。

提出问题:他们对水桶施加了几个力?能用一个力来等效替代它吗?怎样替代?

老师一个人提着水桶。

等效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刚才的问题,就是让一个力的单独作用来等效替代几个力的共同作用。

追问:刚才这一个力真的等效替代了原来两个力的作用了吗?有什么依据?

分析回答:受力F1和F2。

学生回答:让一位大同学去提。

分析回答:力F1和F2共同产生的效果与力F产生的效果相同,即均提起了水桶。

创设情境

引导启发

引出等效替代的思想,是发现力的合成法则的前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这一环节做得不到位,即使完成了后面的教学,学生对为什么要进行力的合成、为什么可以进行力的合成、怎样进行力的合成等等问题的理解都是模糊的。所以,等效思想需反复强调,以使之深入人心。

进行新课

一、合力、分力与力的合成的概念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规律是怎样的?

二、对力的合成法则的探究

(一)提出问题

【设置陷阱】:如果两个同学施加在水桶上的力都是200N,那么一个人需要施加多大的力才能等效替代?

【质疑】:你怎么知道?有科学依据吗?凭直觉得出结论,像亚里士多德了吧?若是伽利略会怎么做!

【演示1】:用两只演示用弹簧秤(这是两个同学的手),通过两个细绳差不多竖直地提起一个钩码(这是水桶),让学生读数,再用一个弹簧秤提起钩码,让学生读数,结果基本验证了合力等于分力大小之和。

提问:两个同学在提水时手臂是这样竖直的吗?

【演示2】:让两个提钩码的弹簧秤有一定的夹角

发现:合力大小不等于分力大小之和,而且随着两个分力的夹角增大,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和与合力大小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为什么?

在黑板上从同一点出发大致画出两个分力及一个合力的方向

【点评】:对于标量:例如两个物体,质量都是20kg,求总质量只要相加就行,等于40kg;但对于矢量:它们除了有大小之外,还有方向:例如两个力,当它们的方向互成某一角度时,求合力就没那么简单了!!

【过渡引导】:今天任务完成了吗?伽利略反驳了亚里士多德重物比轻物下落快的观点后,还想到了什么?还做了哪些?我们刚才反驳了合力等于分力之和的观点后,你还想到什么?还想做些什么?

【鼓励】:提得很好!力是矢量,我们能否同时考虑合力与分力的大小以及方向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直接体验一下科学探索的过程:先从最简单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开始研究。

(二)探究过程(分小组进行)

1、提出问题: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跟分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2、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猜测一下合力和分力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大小关系?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对学生的积极性给予鼓励,对各方案中的不成熟方面给予说明,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充分的肯定

【引导学生逐渐逼近可行性实验的参考思路】

①刚才我们随意地画了个合力与分力的草图,称不上力的示意图,更谈不上力的图示,可是,要想得到有说服力的结论,应该怎样做?

②在哪里画?

③怎样做实验才能直接读取分力及合力大小的数据并且直接把这些力如实地画到白纸上去?(将水桶、弹簧秤等都处于一个竖直面上?学生可能提出各种方案,教师一一作出评价,例如将挂水桶的绳子绕过定滑轮后沿水平方向,然后分别用一只弹簧秤和两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拉住)④在没有定滑轮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办法吗?提醒按现有器材如何设计实验,强调根据现有器材进行设计会体现一种实际工作能力,至于现有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若能利用其它器材进行替代来进行实验,则更能考验一个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与能力了。(水桶可以用橡皮条替代)

4、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可在学生画出各力的图示后告一段落。

5、分析数据、进一步猜想、得出结论:

若有困难则进行引导或暗示:力是矢量,我们进行的是矢量的合成,我们曾学过哪些矢量的合成?我们学过哪些矢量?

分组活动:各自画图进行验证(要求三力画实线、辅助线画虚线)

综合分析:①让某一大组部分小组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对比在夹角接近的情况下结果有什么相似之处和区别,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②再让其他组各派一两个小组汇报,对比在夹角较大的情况下结果有什么相似之处和区别,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归纳得出结论

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出来,这就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力的合成法则的应用

1、适用条件

是否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各力都可合成?

2、动态分析

当两个分力的大小一定,而夹角变大或变小时,合力大小会怎样变化?其变化范围是怎样的?

得出结论:⑴夹角越小,合力越大,当夹角为0时,合力有最大值Fmax=F1+F2;

⑵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当夹角为180时,合力有最小值Fmin=|F1-F2|

即|F1-F2|F1+F2

3、例题:

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竖直向上。要求:

⑴先用作图法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⑵能否用计算法求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归纳】:求合力的方法有作图法、计算法。在一些角度特殊的问题中计算法较方便。

【提醒】:要注意到力是矢量,求大小的同时,还要写出方向,如何表达方向?(一般可用合力与某分力的夹角来表示)

4、多力合成问题规律的拓展应用:

提问:怎样求三个力的合力?多个力呢?

提问:这依据什么?

结合初中学习的知识归纳总结

⑴、当F1、F2同向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分力的大小之和,F=F1+F2,合力的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⑵、当F1、F2反向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分力的大小之差,F=|F1-F2|,合力的方向跟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一般回答:400N;

可能回答:小于400N

学生回答:做实验

不是

学生观察分析

学生回答

学生:很想知道合力跟分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实验参考方案设计

[实验目的]研究共点力F1、F2与其合力的关系。

[实验原理] 根据共点力与其合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

[实验器材]图板、图钉、白纸、橡皮筋、弹簧测力计(2 个) 、三角板。

[实验步骤]

在同一个图中画两个分力及合力的准确图示

白纸上

认识实验器材

归纳实验步骤

了解注意事项

①制订具体的操作方案

②为了分析合成情况随夹角大小的变化,按夹角不同分三大组:

第一组30~60、第二组60~90、第三组90~120

③用铅笔记录和画图。

分小组分析处理,尝试根据白纸上所画的两个分力与合力的图示进行探究:合力与两个分力间有什么几何关系?

学生:位移的合成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P67有关内容,了解了共点力概念,知道力的合成法则适用于共点力问题

学生对比各组夹角大小不同情况下合力大小与分力大小的关系

练习

学生:先求某两个的合力,再

学生:因为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等效替代那两个力,所以三个力等效成两个力,接着,再将这两个力等效成一个力,这就是原先三个力的合力。三个以上的共点力的合成也是相同的道理

归纳总结

习旧引新

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节中曾介绍了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有机会,就应当进一步渗透这些研究方法,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

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强化学生对矢量与标量有本质区别的认识,还可以产生悬念,学生急于想知道:两力的合成究竟应怎样进行?有了悬疑,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会产生探求真知的强大动力。这一悬念的创设在学生的大脑里立即产生了撞击,思维被迅速地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引发思考

启发思路

若猜想不出可能的关系,也可先进行探索,科学研究过程不一定按死板的模式进行。

尽量先让学生提出,真有困难时,可引导学生逐渐逼近可行的实验方案

通过方案的设计,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设计、制定方案的能力。通过方案的汇报交流,使学生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实际操作

学生动手

教师指导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相互交流的品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暗示的手段,使学生发现规律,既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归纳讨论

总结分析

学习新知

理解识记

体会分析依据

理解等效原理

思考讨论

巩固新知

通过多力合成问题的分析,再一次强化力的合成中涉及的等效替代思想,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力的合成规律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思维方法的领悟。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力的合成一般不能象标量那样可以用简单的加减法进行运算(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除外),通过探究,我们发现力的合成要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进行,其实,这一运算法则也是所有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因此大家要重视理解,学以致用。1、合力 分力 共点力,力的合成;

2、思维方法----等效替代;

3、过程实验探究过程;

4.力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布置作业

1、承前启后的问题

小实验演示:一根细绳能竖直挂起一个重物:用两根同样质地的细绳代替它,并逐渐增大夹角,当夹角达到一定大小时,绳断。

课后思考:为什么绳断?是两根绳子不如一根绳子吗?是长的先断还是短的先断?为什么?课外研究一下。

2、课后作业:

问题与练习2、3、4

观察、好奇

思考

通过这一小实验,再一次让学生感悟到合力不一定比分力大,合力的大小跟两个分力的夹角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为下一节力的分解预设了一个值得研究的活的题材。

九、板书设计

力的合成

一、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二、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适用于共点力)

1、两个力的合力

大小:|F1-F2|F1+F2

方向:180

2、多个力的合力

必修物理教学计划 篇8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问:图中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

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板书:“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组织学生看课本图2—3,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

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①: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②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提问:看课本图2—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

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4.匀速直线运动

(1)自然界中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实验:启动节拍器,使两响之间间隔1秒钟(如果没有节拍器,可由学生读秒表)。将1米长的内封气泡的玻璃管竖直靠放在黑板上。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从零时刻开始,在每个节拍时,在气泡所在的位置旁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个短横线(以气泡的上沿或下沿为准),这些横线由下到上等距离排列。

改变节拍器摆锤的位置,增大(或减小)摆的周期,重做上述实验。此时要平移玻璃管在黑板上的位置,每组记画横线不可重叠。

用刻度尺测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气泡通过的距离。

提问:你认为气泡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教师讲述:运动的气泡经过的路线是直的,并且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距离相等,即快慢是不变的。这种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自然界中并不多见,但是许多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跑到终点,他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5.小结本节知识要点

三、布置作业

课本P2—4,练习1、2、3、4。

四、说明

由于在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中,参照物并未作为教学内容列出。建议在教学中只需让学生对参照物的概念有个很初步的了解,懂得要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个参照物就够了,不要在教学中补充较为复杂的例题,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必修物理教学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三年级组的计划目标为统帅,以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20xx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授课班级:

高三(3)班57人高三(5)班55人

三、授课内容及课型:

本期的主要复习内容:经济生活(必修一)、政治生活(必修二)、哲学生活(必修三)、文化生活(必修四)

三、教学任务与总体安排:

9月份:结束必修一经济生活的复习

10月份:结束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复习

11月份:结束必修三哲学生活的复习

12月份:结束必修四文化生活的复习

元月份:市统考前综合强化训练

四、主要措施:

1、加强教学研究,把准高考方向和要求。

首先,研究高考。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集群智,增群力;落实高考要求,研究《考纲》、《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的政治高考试题,特别是重点研究20xx年江苏政治高考试卷和江苏各市的高考模拟试题,准确把握高考方向。

其次,研究学生。依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再次,研究教法。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2、遵循备考规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本知识点拨到位。梳理知识,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建立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做到精细备考,精心设计,注重基础,深钻教材,提供、筛选各种资料,点面都能照顾到。讲练结合,提高能力。

3、加强和落实培优:作业单独批改,要求他们准备错题集。生活上给予的帮助,学习上培养乐观的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

4、创造条件,进行校校交流,广泛收集高考信息。

五、教学目标与策略(第一轮复习):

1、明确考点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与网络。

复习时间:20xx年9月初20xx年12月底

复习目标:使学生在微观上按照考纲要求的知识条目逐章、逐节、逐个知识点进行复习,夯实基础,厚积薄发;从宏观上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初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策略:第一轮复习应按考点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

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

(1)认真研读考纲,明确考点,把屋考试方向。

认真研究考纲规定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考查的知识范围,考试的基本型及要求;分析考点,明确每个考点的本质,了解考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与网络。

首先,立足教材,认真梳理知识,狠抓基础知识的掌握。以本为本,坚决、踏实地抓好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首先自行整理每章节的知识体系,每节课利用10分钟来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其次,突出重点和主干知识。主干知识(略)是教学和考试的重点。

再次,要构建知识网络。复习时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重视网络化复习,注重学科内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联系和综合。

(3)精讲多练,实行考点练习。

通过考试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和教师教学中的空档,查缺补漏。

(4)加强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

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主要是指学生解题时能遵循这样的思路:

第一、阅读题目和设问。分析题意,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

第二、阅读材料,根据设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三、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

第四、思考基本的答案要点。

第五、规范地组织答案。

2、综合模拟训练

复习时间:20xx年1月中上旬市期末统考前

复习目标:学科渗透,精选试题,强化训练,规范答题。本轮复习是市统考前的一轮复习,本轮复习要做到:(1)立足学科内综合,夯实基础,加强能力提升,坚持一周一次学科综合考试。(2)精选试题,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得分能力。在市统考最后阶段的复习过程中,结合近几年来江苏各省市测试反映较好的试题,进行思维过程的训练,熟悉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领悟试题的设计立意、设问角度、答案组织等关键环节。通过练习查漏补缺,掌握答题规律、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复习策略:(1)高三政治教师集体备课和共同探讨问题,营造协作氛围,避免各自为政。寻找在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上的交汇点,增加教学与复习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以实现学科知识的理解运用。

(2)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答题技巧,答题规律的把握,同时要训练学生答题的格式,书写,答主观题要做到术语化、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以增加非智力因素得分。高考答卷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标准答案与学生的答案悬殊太大,学生的'回答普遍不全、不准、不优、不简,层次不清、东拉西扯,卷面不整洁,字迹不清楚。

(3)最后一周,返朴归真,回归教材。熟记核心概念原理。

(4)在综合训练阶段,为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充分结合起来,应培养学生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要求他们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读题、审题要仔细、慎重。

第二、答题要确切、简练,书写规范、工整,尽量采取要点式答题。答题时要准确应用政治术语,防止用原理生搬硬套。避免出现答案写得不少,得分却极少的现象。

第三、建议学生按顺序和先易后难的原则作答。当然,考场上合理的分配时间也是应试成功的条件之一。因此,通过加强定时训练,使学生视个人实际把握答题速度。

计划是行动的先导,落实是成功的关键。我相信,在学校和年级的正确领导和统一组织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20xx年6月,一定是我们收获成功的季节。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写我的周记10篇

我的梦周记 我的家周记 07-12

最新:与画(通用)

春节通用祝福语 与春节有关古诗词 04-11

小学五年级自我评价(合集8篇)

小学五年级自我评价 07-12

常用笔画教学计划(精华12篇)

笔画教学计划 06-19

表演合同

表演合同 07-12

叶叶的手帐日记模板6篇

叶叶日记 07-12

智慧校园方案集合4篇

智慧校园方案 智慧校园 07-12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孟佩杰观后感 给大人物的生日祝福语 07-12

语文学习计划优选13篇

语文学习计划 07-12

教务工作总结

教务工作总结 07-12

公务灶自查报告12篇

公务自查报告 07-12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