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二泉映月课件

二泉映月课件(篇1)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来历以及曲作者阿炳艰难的人生之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重点语句。

热爱民族音乐,懂得音乐可以表达心声,战胜苦难。

教学环节: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引发质疑。

板书课题,刚刚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你想问什么问题?(二泉在哪里?二泉映月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自由读课文,到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些问题可能会通过你的读书迎刃而解,有的问题则需要深入地学习包括和老师、同学的交流、碰撞才能够明晰。

针对最初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初步感知“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旋律。

初步概括:二泉映月是什么?

引发二次质疑:说到二泉映月是一首曲子、一首二胡曲、一首阿炳创作的曲子,此时的你又想问什么问题?(阿炳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一首曲子?这首曲子想表达什么?这首曲子为什么能够享誉海内外?……)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出示阿炳塑像:这就是二泉映月的曲作者阿炳(简介阿炳)这节课就让我们透过文字一同走近阿炳,走近阿炳的心灵世界,走进阿炳的音乐时空。

同学们再次认真读读课文,尤其要读准生字的读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检查读书情况:主要指导读通读顺、不读破句,合理停顿。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提问:文章哪些段落写了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创作的过程?(4——5自然段)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质疑:为什么原来听不到任何声音,现在却能够听到这么多的声音?理解“月光似水”“静影沉璧”

此时,如果你置身在葱茏的树林中,眼前是一轮明月,一泓清泉,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欣赏着摇曳的藤萝,你的心情如何呢?然而这么美妙的景色阿炳却再也看不到了,永远也看不到了。他只能听到淙淙的流水声,只能听到发自他心底的那些声音。

他想到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默读2、3课文自然段,从文中找找答案,看看师父说了什么让他这样铭刻于心,自己又经历了什么让他如此的感伤?

出示四幅图画,使学生感受阿炳的生活,并选择一幅用文字表达出来。汇报反馈。

思考:阿炳叹的是什么?哭的是什么?诉的是什么?喊的是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小结:阿炳能够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的作品,源于他特殊的经历。然而却并非有这样经历的人都能够成就这样的作品。你认为阿炳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的曲子还有什么原因?(对音乐的热爱,良好的天赋)

补充资料:阿炳五岁,就跟随父亲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并且学习各种乐器演奏。他冬天用冰块摩擦双手,锻炼弹琵琶的指弓;夏夜,为了避免蚊咬,双脚浸在水里习拉二胡。他迎着晨风吹笛,用铁筷子敲打方砖,练习鼓点、板眼,还经常跟着父亲出外拜忏、诵经、奏乐,众多的道家音乐活动,使他的音乐技艺超群出众。

阿炳创作了很多曲子,据不完全记载,大概有二百多首,但是留下录音的只有六首,这首曲子也是后人命名的,为什么一定要叫做《二泉映月》呢?(触景生情,即兴而成)

小结:让我们在音乐与文字中再次走进这个说来普通又极不普通的民间艺人阿炳的情感世界。(配乐范读第五段,学生谈感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在朗读中理解:升腾跌宕

高昂?

势不可挡?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支撑

这些词汇,在理解中体会人物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很多伟大音乐家都是苦难的超越者,贝多芬是聋子,但耳聋后他创作了振聋发聩的《第九交响曲》。莫扎特在36岁时就离开了人世,但他是是世界公认的“音乐神童”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看待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应当是看其生命的长度,也不是看他遇到了多少苦难与挫折,而是看他如何超越苦难来提高其生命的质量。)

五、拓展研读,提升认识。

(一)谈感受:

国庆10周年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将《二泉映月》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作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二泉映月》还入选了世界十大名曲。现在,《二泉映月》已经有了何占豪改编的小提琴独奏、储望华改编的钢琴独奏、吴祖强改编的弦乐合奏等西洋乐器改编曲。中国乐团出访外国的时候,《二泉映月》通常为首选曲目。(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日本人)在听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后,激动不已,他流着泪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阿炳的人生是那个社会的缩影,但阿炳的音乐却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

请记住这样几个名字——杨荫浏、张瑞、闵惠芬、宋飞……(他们拯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遗产,并能够发扬光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

(二)听歌曲《二泉吟》同时出示《二泉吟》的歌词

再次谈认识:《二泉映月》是什么?

六、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一首曲子

一段人生

一番情怀

一种精神

附参考资料:(一)

华彦钧(1893-1950)

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他四岁丧母,二十岁丧父,二十一岁患眼病,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在无锡市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饱尝人间的苦难。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1950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家杨荫浏与曹安和携带着一台进口的钢丝录音机来到无锡,找到了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瞎子阿炳”,要为他的演奏录音。当两位专家说明来意后,阿炳回答说:“我已经有两年不演奏乐器,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一件也不能用了。”据传,两年前曾有老鼠咬断了阿炳的琴弦,作为盲人生活在黑暗中的阿炳认为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即放弃了演奏。杨荫浏先生听说后立刻为阿炳购买了二胡和琵琶,与曹安和一起好言相劝,阿炳终于同意了演奏。他说:“我荒疏得太久了,让我在家里练上三天再演奏吧。”三天后,两位专家录下了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等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

第二年,杨、曹两位专家再次到无锡拜访阿炳的时候,这位饱经沧桑的艺人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六首乐曲也成了绝唱。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阿炳没有被人们所忘记,他的名字已经由无锡传到了北京,传遍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华彦钧死时也不过是1950年12月4日,不到58岁。

(二)

听琴声悠悠

是何人在黄昏后,身背着琵琶沿街走;

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

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摇摇出巷口,

弯转又上小桥头。

四野寂静,灯火微芒隐画楼,

操琴的人,似问知音何处有。

一声低吟一回首,只见月照芦荻洲。

琴音绕丛林,琴心在颤抖。

声声犹如松风吼,又似泉水淙淙流。

憔悴琴魂作漫游,平生事啊难回首。

岁月消逝人难留,年少青丝,转瞬已然变白头。

苦零丁,举目无亲友,风雨泥泞怎忍受?

荣辱沉浮无怨尤。唯有这琴弦解离愁。

二泉映月课件(篇2)

课题:《二泉映月》《g大调弦乐小乐曲》

课型:欣赏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聆听《二泉映月》、《g大调弦乐小夜曲》,能够感受、体验2首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能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掌握有关弦乐合奏、弦乐四重奏、室内乐、小夜曲、鱼咬尾等音乐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判断乐曲多种音乐情绪的发展脉络,并尽力从音乐要素上探索其相关联系(鱼咬尾、小夜曲、室内乐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光盘

教学前分析:聆听音乐前,应唱一唱乐曲的主题。如:《二泉映月》的主题乐段;《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一)、(二)两条旋律。这2首乐曲都不是那种单一情绪的音乐作品。因此,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判断乐曲多种音乐情绪的发展脉络,并尽力从音乐要素上探索其相关联系。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与其相关的音乐知识。如:鱼咬尾、小夜曲、室内乐等。尽量培养学生独立检索资料、阅读资料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有准备地、积极主动地聆听音乐。

教学过程:

导课

(师生活动)演唱俄罗斯民歌《夜曲》,感受小夜曲的音乐风格,同时对上节课进行复习。

(老师)什么叫小夜曲?室内乐?

导入新课:《二泉映月》

1、《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原为二胡独奏曲,经吴祖强改编,使其成为一首弦乐合奏曲。

2、介绍乐曲名字的由来(可以让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关于《二泉映月》曲名的由来,1979年8月14日《无锡报》上有祝世匡先生的.一篇重要回忆文章。现摘录如下:当年录音后,杨(荫浏)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杨先生又问:“你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亭上拉。”杨先生脱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我说:“光名《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粤曲里有《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称它为《二泉印月》呢?”杨先生说:“‘印’字抄袭得不够好,我们无锡有个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当即点头同意。《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下来了。这段回忆资料告诉我们:这首乐曲本来是无标题的。它的曲名乃是几个人即兴而定,与乐曲内容本无密切的关联。因此,我们理解音乐,不能囿于标题的含义,而应从乐曲本身的音乐表现着手。也只有这样,似乎更恰当、更合乎情理。

3、欣赏全曲:(你认为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是什么?)学生活动:体验、感受,共同探索。

4、分析作品

《二泉映月》有个短小的引子:

学生活动:这一句你听后的感受如何?它好像一声凄楚的长叹,用一句古诗来形容,那就是“从头便是断肠声”。在弦乐合奏中,这个句子先由中提琴奏出,继而由小提琴在高八度处模仿,接着出现一串由低到高的拨奏,从而将人们引入一种凄凉、寂静、冥思的意境之中。

乐曲的第一乐段是全曲的基础,由三个乐句组成。其中的第一乐句是:这一句旋律,宁静而平稳,好像凝神沉思,又好像在低声倾诉。

牐牭诙乐句围绕宫音上下回旋。它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变得昂扬起来,流露出无限的感慨之情:学生活动:视唱乐曲主题:第三乐句多在高音区流动:一乐句中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也显得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

在弦乐合奏中,第一乐段的全部主旋律皆由第一小提琴演奏。其它4个声部与第一小提琴呈复调形态出现。音乐情绪由平静、深沉转为激动、昂扬。它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同时也流露了作者饱尝人间辛酸后的痛苦、悲凉、哀伤情绪。ダ智随后的几个乐段,以第一乐段为基础,采用“换头合尾”的变奏手法写成。这一系列变奏,把阿炳由沉思而忧伤、由忧伤而悲愤、由悲愤而怒号、由怒号而憧憬的种种复杂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经过几次变奏之后,由于力度、速度、织体等因素的积聚与发展,使音乐情绪推向高潮部分的旋律。它激愤而辉煌,是阿炳的气质、魄力之表现,是他的倔强、刚毅性格之表现,也是他反抗黑暗势力并与其坚决斗争之表现。因此,听到这里,闻者莫不为之深深感动。

复听全曲

5、介绍音乐家华彦钧

华彦钧(1893~1950)民间音乐家。又名阿炳,江苏无锡人。4岁丧母,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21岁患眼疾,35岁双目失明。早年曾当过道士。由于和民间艺人切磋技艺并用民间音乐改造道教音乐,因而被逐出道观,成为街头流浪艺人。抗日战争时期,他编唱过《汉奸的下场》等歌曲;抗战胜利后,编唱过《金圆券满天飞》等唱词,揭露并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他的代表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和《昭君出塞》。《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1、介绍作品:《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莫扎特所写同类体裁的最后一部作品,完成于1787年8月10日。这部作品流传最广,也最受欢迎。

2、欣赏乐曲的第一乐章(你对音乐的感受?)

1、乐曲的曲式结构:乐曲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其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

尚律,采用问答式的手法作为旋律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给人以雄壮有力、流畅明快的感受。随后,呈现了一段柔婉轻盈的旋律。接着的旋律留给人们一种庄重典雅的舞蹈印象。接着,乐曲把人们引向一种热烈欢快的景象之中。进入了乐曲的副部主题。

2、学生活动: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音乐一样吗?欣赏试唱,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有浓郁的维也纳风格。它优美、抒情、温柔、靓丽,富于青春的气息。这段旋律精巧、活泼,轻盈、俏皮、欢快、活泼,给人以十分开朗的感受,乐曲的再现部基本上保持了呈示部的面貌。但在调性上,再现部完全呈现在g大调调性上。整个乐章在绚丽灿烂的色彩中结束。复听乐曲的第一乐章,

3、(进一步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

二泉映月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提升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聆听、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3.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加深体验音乐的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二泉映月》,感受乐曲的意境。【难点】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音频《光明行》,学生聆听并思考: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总结:乐曲振奋人心,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通过同器乐的不同风格作品介绍进而导入课题。

(二)初步感知

1.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并提问: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音乐情绪比较哀伤和凄凉,速度较慢,阿炳《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深沉的气息,在当时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

2.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创作背景以及分段。

(三)分段欣赏

1.播放乐曲引子部分并提问:乐曲是如何体现作者对自身命运感慨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乐曲的开头部分以四拍组成的短小音调作为开端,以一个下行音阶式短句,发出了一声饱含辛酸的叹息。二胡以轻微的声音,低沉含蓄内在的音色,把听众引入到音乐所描写的悲伤意境中。

2.请同学模仿引子中叹气的声音哼唱引子部分旋律。

3.播放乐曲的第一部分并提问:这一部分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第一主题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区进行,低沉压抑,音域不宽,曲调线以平稳的级进为主,稍有起伏,表现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郁闷之情从平静转为激昂。表现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的生活意志。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对比鲜明,利用不断向上的旋律冲击和多变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控诉,也体现了他不甘屈服的个性。此后的五个段落是围绕着第一段两个主题的五次变奏,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曲调音域的上升和下降,表达出音乐的渐次发展和推进。主题变奏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壮、时而傲然,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与痛苦、不平与怨愤。

4.在教师带领下演唱主题部分,注意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5.播放乐曲剩下的片段,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乐曲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内涵。

师生共同总结:乐曲的情绪变化幅度很大,结束在轻奏的不完全终止上,好像无限的惆怅与感叹,声音更加柔和,节奏更加舒缓而趋于平静,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受。

6.再次播放《二泉映月》,感受乐曲哀婉、凄凉的情绪。

(四)巩固提高

1.介绍乐器二胡曲。

2.《二泉映月》以凄苦哀怨的音调,叙述了阿炳一生颠沛流离的悲苦遭遇。一开始是一个简短的引子,接着作者的感情由沉思到感慨以至怒吼那血泪的控诉,使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请同学用铅笔在音乐的伴奏下为阿炳或二泉映月画一幅画或是写一首诗。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民族乐曲《二泉映月》,通过欣赏不仅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一些知识,更主要的是体会了乐曲的如泣如诉、如悲如怒的曲调及二胡独特的演奏效果,还有作者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生活中那种倔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他的作品也是给我们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课后同学们多搜集欣赏一些其他民族器乐曲,深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四、板书设计

略。

二泉映月课件(篇4)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二泉映月》一文通过景、情、人、曲的对话、交融、回旋、升华,为我们展示了一处曲径通幽的自然景观,一首荡气回肠的不朽乐曲,一个顶天立地的盲人音乐家,一份震撼人心的情感冲击,如何把它们有机结合,多维交错,螺旋上升,多元品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从阅读二泉映月的景色入手,在如银的月光中走过阿炳十多年的坎坷经历,走进阿炳的内心,走向《二泉映月》,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思路。

学情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要让学生了解这首名曲所表达的内涵,必须让学生了解华彦君悲惨苦难的人生,感受阿炳刚直顽强的精神,然后学生听这首曲子,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使学生产生共鸣,披文入情入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音乐和表达乐曲丰富内涵语句的意思。

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朗读来表达乐曲的情感。4、了解“排比”这一修辞方法和“事物——联想”等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篇文章真挚感人,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流程示意

1、读中感悟,走近阿炳的苦难生活。

2、有感而发,贴近阿炳的内心世界

3、倾听琴声,感受二泉映月的悲喜

4、记忆琴声,留住阿炳不屈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读中感悟,走近阿炳的苦难生活。

过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一年的中秋夜,小阿炳跟着师傅来到二泉边赏月,可是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似乎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边。

1、课件出示。此时的阿炳与小时侯有些什么区别呢?

2、课件出示。学生回答。(眼睛失明、恩师去世、生活困苦,卖艺度日)

指名朗读这一自然段。

3、课件出示,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话想对阿炳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与阿炳的对话,让学生了解阿炳催人泪下的坎坷经历,为理解下文“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作铺垫。)

二、有感而发,贴近阿炳的内心世界

过渡:命运让阿炳遭遇了这么多坎坷,历经了这么多磨难。所以当他再一次来到二泉时,听到的不仅是淙淙的流水声!

1、轻读第四自然段,阿炳还听到了什么?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大家都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3、闭上眼睛想一想,阿炳会怎样叹息,怎样哭泣,怎样倾诉,又会怎样呐喊?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朗读、闭眼、想象,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进文本,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倾听琴声,感受二泉映月的悲喜

过渡: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1、请同学们读第五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琴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琴声所包含的内容的句子。

2、交流①课件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a.起初这个琴声的基调是怎样的?(板书:委婉连绵)这时候的阿炳,通过这委婉连绵的琴声,想要抒发什么情怀呢?(板书:赞叹、怀念、思索)

b.好,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下这段委婉连绵的琴声。

听时思考:阿炳他仿佛看到了怎样美好的景物,会思索什么人生道理?

c.起初的琴声是委婉连绵的,抒发了阿炳赞叹二泉美景、怀念恩师、思索人生的情怀。指名读——生生评议——指名读,最后请全体女生来把这部分读好。(配乐)

3、交流②课件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无限向往。”

a.这时候的旋律是什么?(板书:步步高昂、进入高潮)此时阿炳似乎表达了什么情怀呢?(板书:抗争、向往)

b.此时的乐曲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他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思考:

(1)那同学们思考一下,阿炳想通过乐曲抗争些什么呢,同样他又向往些什么呢?

(2)如果你就是阿炳,你会怎么说呢?(抗争些什么、向往些什么)

(3)那阿炳在这里拉的乐曲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想象一下阿炳当时的神态?(激愤、瞪目、抗争、向往)

(4)乐曲步步高昂,渐渐进入了高潮,抒发了阿炳对他悲惨命运的抗争,和对一种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指名读——生生评议——指名读,最后请男生来把这部分读好。(配乐)

4、交流③课件出示

(教师引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配乐)

a.此时的乐曲是: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板书:舒缓起伏、恬静激荡。

b.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了人们什么?

c.指名朗读。

d.同学们想想看,除了这四个“爱”,阿炳可能还会爱些什么呢?

e.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四个“爱”,细细体味阿炳当时的心情。

f.那谁有勇气能把这四个“爱”读好呢?

(指名读——生生评议——再读——引读)课件出示

5、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6、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欣赏《二泉映月》,从乐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7、想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用笔写在文章的旁边。

(设计意图:新课标在总目标里提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该部分教学,学生在倾听琴声的同时也在倾听着阿炳的心声。从而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阿炳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的心跟着阿炳、跟着阿炳的音乐一同跳跃。)

四、记忆琴声,留住阿炳不屈的精神

1、同学们,阿炳的命运虽然是坎坷、艰难、困苦的,但他有没有向命运屈服啊?他还是要同这不公的命运抗争,也永远对理想充满着向往。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读好这第五自然段。

2、《二泉映月》让我们了解了阿炳苦难的一生,更让我们感受到阿炳不屈的性格,让我们记住不朽的《二泉映月》,记住倔强的阿炳。

试着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播放视频二泉映月,课件出示对《二泉映月》的评价。

4、此刻你最想对阿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5、通过上网,访友,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听阿炳的音乐,开展“走近阿炳”活动,进一步了解阿炳,感受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民间音乐家不平凡的一生。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一首名曲

委婉连绵热爱

阿炳步步高昂 抗争

进入高潮向往

教学反思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文质兼美,但由于篇幅较长,难点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课文前半部分讲述了阿炳苦难的人生:自幼丧父丧母,中年得眼疾双目失明。晚年生活穷困卖艺度日。后半部分讲述了阿炳创作了《二泉映月》,重点描绘了乐曲的旋律以及作者听的感受(也是阿炳内心的写照)。

我在反复读文、揣摩思考之后,觉得要把握好两点:

一、阿炳的苦难。

二、音乐的内涵。

我觉得这两点读清楚了,那么就抓住了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即:一、理解重点语句,体会阿炳生活的苦难。二、借助重点语句和乐曲声,体会《二泉映月》所表达的情感。在这两点都落实好的基础上,学生就容易感受到阿炳虽苦犹争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提取出“坎坷”一词,通过“双目失明”“卖艺度日”两个高度概括阿炳一生的词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补白,感受阿炳充满苦难的现实生活。学生的想象得比较表象化,只是停留在阿炳的艰难,并没有真正走进阿炳当时的社会背景中,从而导致理解上肤浅。

本课教学重难点是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听乐曲,再让学生读文,划出描写旋律变化的句子和乐曲表达的内涵的句子,在读中体会。本来我设计了个别读、指导读、男女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以期对乐曲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但由于前边耗时较多,读得不够,朗读形式比较单一。也可能是这个原因吧,为了引导学生体会阿炳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我补充了一些课外的资料,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说:这样的音乐,只能跪下来听。我问:小泽征尔跪的是什么?而学生却不能结合文本去理解阿炳的精神。

回想整个课堂,从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就本课而言,学生理解不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仅仅觉得这首曲子很凄凉、忧伤;对阿炳的苦难感受深刻,对他在音乐中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体验不深。虽然有文本对音乐的解读,可学生却全然不理会,只谈自己的感受,即使课文讲完了还停留在这个层次上。虽然我们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而这样的体验应该随着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而深入,而学生的体验却一直处在浅层次上。

总体来看,一节课下来,教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学的轻松自在,一个原因:那就是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理解的程度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自己的不放心导致孩子们学习主动性的丧失这是我教学中的一大弊病,在语文的教学中,我要探索的道路还很远很远,在每天的教学中应该极力克制自己的不足,以点带面,相信不久的将来我的语文教学会节节攀升!

二泉映月课件(篇5)

设计理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

设计思路:

以朗读为主线,抓住主要问题,理解课文,了解欣赏乐曲。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朗读、查阅交流资料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并通过朗读理解4、5两个重点段。从而能理解欣赏音乐《二泉映月》。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个重点段。

教学重点:

美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理解欣赏音乐《二泉映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学们提出了许多自己不懂的问题,让我了解到同学们个个都是善于思考的孩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各种手段解决这些问题,还要能够通过朗读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找精彩片断练读

1.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自己练习朗读,要求正确、流畅,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就更好了。(板书:读)

2.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生个别朗读。

三、理解重点片段(1)并指导美读

1.出示“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这两句是同学们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有同学问:阿炳为什么小时侯听不到声音,长大了就能听到了呢?还有的同学问:阿炳为什么能从泉水中听到这么多声音呢?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知道阿炳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就可以了。课文中就有关于阿炳身世的介绍,看谁读书最仔细,把它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3.一生有感情地朗读。

4.课文中的介绍是非常简单的,仅凭这样的几句话我们还不能深刻地理解阿炳的内心世界。还有哪位同学课外知识丰富,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阿炳,好吗?

5.(学生纷纷谈阿炳的故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了解查阅资料的途径:可以上网、去图书馆、咨询专业人士等。)

6.师小结,指导朗读: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在中国音乐家的故事里找不到他的名字,因为他只是一个民间艺人。他是道士之子,自小便生活在道观之中。父亲和道观中的乐器班子给了小阿炳最初的音乐熏陶,他就是在那时学会了二胡、琵琶、笛子等乐器的。后来,他又流落街头,卖艺为生。不幸的是,21岁时,阿炳因病双目失明。从此,阿炳坠入了黑暗的深渊,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在生死线上痛苦地挣扎着。正因为他的一生坎坷不平,经历了太多的痛苦、悲伤,所以,当他在这个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孤独地坐在二泉池畔,心中百感交集,才能从泉水中听到——(引读)深沉的,伤心的,激愤的,倔强的……(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6.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两句,这次朗读要求同学们能做到美读。(板书:美)所谓美读,就是在文章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7.生练读,师巡视。

8.生个别、集体美读这一部分。必要时教师范读。

四、理解重点片段(2)并指导美读

1.出示“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2.对于这句话,也有不少同学问: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请你仔细读读,划下来。

3.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片段。

4.这些情感积淀在阿炳心中,久久无法宣泄,他要用琴声倾诉自己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5.放音乐,师随着音乐的旋律朗读有关片段(注意朗读与音乐的结合要恰当)。

6.这舒缓、恬静而又起伏激荡的琴声倾诉出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阿炳的情怀吗?

7.指导朗读。

五、熟读成诵

1.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已经做到了美读,想必其中的精彩片断已熟读成诵了吧。请你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下来。

2.指导背诵。

六、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做到了美读,有些片段还会背了。下课后请同学们把4、5小节全部背诵下来。

同学们,我国像华彦钧这样的民间艺人还有很多,像《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民间音乐也有无数,这些都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精华。你还了解我国哪些传统的民族乐器、民族乐曲?课余时间收集,下节课我们不妨开个音乐欣赏会。同学们,语文和音乐是相通的,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美文,多赏美乐,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附: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叹息

美读 哭泣

倾诉

呐喊

资料提供者:

二泉映月课件(篇6)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来历以及曲作者阿炳艰难的人生之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重点语句。

热爱民族音乐,懂得音乐可以表达心声,战胜苦难。

教学环节: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引发质疑。

板书课题,刚刚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你想问什么问题?(二泉在哪里?二泉映月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自由读课文,到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些问题可能会通过你的读书迎刃而解,有的问题则需要深入地学习包括和老师、同学的交流、碰撞才能够明晰。

针对最初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初步感知“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旋律。

初步概括:二泉映月是什么?

引发二次质疑:说到二泉映月是一首曲子、一首二胡曲、一首阿炳创作的曲子,此时的你又想问什么问题?(阿炳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一首曲子?这首曲子想表达什么?这首曲子为什么能够享誉海内外?……)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出示阿炳塑像:这就是二泉映月的曲作者阿炳(简介阿炳)这节课就让我们透过文字一同走近阿炳,走近阿炳的心灵世界,走进阿炳的音乐时空。

同学们再次认真读读课文,尤其要读准生字的读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检查读书情况:主要指导读通读顺、不读破句,合理停顿。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提问:文章哪些段落写了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创作的过程?(4——5自然段)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质疑:为什么原来听不到任何声音,现在却能够听到这么多的声音?理解“月光似水”“静影沉璧”

此时,如果你置身在葱茏的树林中,眼前是一轮明月,一泓清泉,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欣赏着摇曳的藤萝,你的心情如何呢?然而这么美妙的景色阿炳却再也看不到了,永远也看不到了。他只能听到淙淙的流水声,只能听到发自他心底的那些声音。

他想到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默读2、3课文自然段,从文中找找答案,看看师父说了什么让他这样铭刻于心,自己又经历了什么让他如此的感伤?

出示四幅图画,使学生感受阿炳的生活,并选择一幅用文字表达出来。汇报反馈。

思考:阿炳叹的是什么?哭的是什么?诉的是什么?喊的是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小结:阿炳能够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的作品,源于他特殊的经历。然而却并非有这样经历的人都能够成就这样的作品。你认为阿炳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的曲子还有什么原因?(对音乐的热爱,良好的天赋)

补充资料:阿炳五岁,就跟随父亲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并且学习各种乐器演奏。他冬天用冰块摩擦双手,锻炼弹琵琶的指弓;夏夜,为了避免蚊咬,双脚浸在水里习拉二胡曲。他迎着晨风吹笛,用铁筷子敲打方砖,练习鼓点、板眼,还经常跟着父亲出外拜忏、诵经、奏乐,众多的道家音乐活动,使他的音乐技艺超群出众。

阿炳创作了很多曲子,据不完全记载,大概有二百多首,但是留下录音的只有六首,这首曲子也是后人命名的,为什么一定要叫做《二泉映月》呢?(触景生情,即兴而成)

小结:让我们在音乐与文字中再次走进这个说来普通又极不普通的民间艺人阿炳的情感世界。(配乐范读第五段,学生谈感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在朗读中理解:升腾跌宕

高昂?

势不可挡?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支撑

这些词汇,在理解中体会人物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很多伟大音乐家都是苦难的超越者,贝多芬是聋子,但耳聋后他创作了振聋发聩的《第九交响曲》。莫扎特在36岁时就离开了人世,但他是是世界公认的“音乐神童”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看待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应当是看其生命的长度,也不是看他遇到了多少苦难与挫折,而是看他如何超越苦难来提高其生命的质量。)

五、拓展研读,提升认识。

(一)谈感受:

国庆10周年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将《二泉映月》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作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二泉映月》还入选了世界十大名曲。现在,《二泉映月》已经有了何占豪改编的小提琴独奏、储望华改编的钢琴独奏、吴祖强改编的弦乐合奏等西洋乐器改编曲。中国乐团出访外国的时候,《二泉映月》通常为首选曲目。

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日本人)在听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后,激动不已,他流着泪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阿炳的人生是那个社会的缩影,但阿炳的音乐却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

请记住这样几个名字——杨荫浏、张瑞、闵惠芬、宋飞……(他们拯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遗产,并能够发扬光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

(二)听歌曲《二泉吟》同时出示《二泉吟》的歌词

再次谈认识:《二泉映月》是什么?

六、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一首曲子

一段人生

一番情怀

一种精神

附参考资料:(一)

华彦钧(1893-1950)

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他四岁丧母,二十岁丧父,二十一岁患眼病,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在无锡市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饱尝人间的苦难。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1950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家杨荫浏与曹安和携带着一台进口的钢丝录音机来到无锡,找到了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瞎子阿炳”,要为他的演奏录音。当两位专家说明来意后,阿炳回答说:“我已经有两年不演奏乐器,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一件也不能用了。”据传,两年前曾有老鼠咬断了阿炳的琴弦,作为盲人生活在黑暗中的阿炳认为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即放弃了演奏。杨荫浏先生听说后立刻为阿炳购买了二胡和琵琶,与曹安和一起好言相劝,阿炳终于同意了演奏。他说:“我荒疏得太久了,让我在家里练上三天再演奏吧。”三天后,两位专家录下了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等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

第二年,杨、曹两位专家再次到无锡拜访阿炳的时候,这位饱经沧桑的艺人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六首乐曲也成了绝唱。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阿炳没有被人们所忘记,他的名字已经由无锡传到了北京,传遍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华彦钧死时也不过是1950年12月4日,不到58岁。

(二)

听琴声悠悠

是何人在黄昏后,身背着琵琶沿街走;

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

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摇摇出巷口,

弯转又上小桥头。

四野寂静,灯火微芒隐画楼,

操琴的人,似问知音何处有。

一声低吟一回首,只见月照芦荻洲。

琴音绕丛林,琴心在颤抖。

声声犹如松风吼,又似泉水淙淙流。

憔悴琴魂作漫游,平生事啊难回首。

岁月消逝人难留,年少青丝,转瞬已然变白头。

苦零丁,举目无亲友,风雨泥泞怎忍受?

荣辱沉浮无怨尤。唯有这琴弦解离愁。

二泉映月课件(篇7)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课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中秋之夜在二泉边师父告诉阿炳,要等他长大后才能听懂泉声。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写历尽人生磨难的阿炳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声中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第三段(第五、六自然段),写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这篇文章真挚感人,体验盲人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优雅的氛围中学习,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学生自主地读、说,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感悟真情,从而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并从中积累关于月色和音乐旋律的词语。

2、能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音乐和由琴声联想表达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的四、五自然段。

3、凭借课文内容感受,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总体感悟:

1、上课前,冯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二胡曲,猜猜是哪首?想听吗?听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这首《二泉映月》。

2、告诉老师,这悠扬的二胡声,让你听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首曲子,有人听出了爱,有人听出了??,不同的人听出了不同的内容。一首名曲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就能听到作者许许多多的心声。 (设计理念:语文是要有人文性的。语文课堂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意境,我们的学生早已厌倦了条分缕析和空洞说教的语文,他们渴望一种心与心的毫无隔阂地交流,情与情自然而然地融通的真实、灵动的语文课堂。这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首先要做的就要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课堂开始之前的聆听这首悠扬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学生们在这种舒缓连绵、涵义深刻的曲调中情怀激荡,也初步奠定了本堂课的情感基调。)

二、初感人物,把握内容。

1、师: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与天下第二泉、与音乐有关的课文。齐读课题。

2、《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是谁创作的?(阿炳)

3、大家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4、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们人民喜爱,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5、同学们,为什么一位民间艺人,一位双目失明的艺人,一位苦难一生的艺人能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炳,走进他那艰苦的创作历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设计理念:开课伊始,从学生未知出发,教学中仅仅围绕一个课文中的主要问题展开教学,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致,也让每一位学生明白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目标性、指向性就强了,也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6、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相信大家的预习也准备得十分充分,老师来考考大家,准备好了吗?

倾听 月光如银 委婉连绵

倔强 月光似水 升腾跌宕

激愤 静影沉璧 步步高昂

搀扶 月光照水 舒缓起伏

积淀 水波映月 恬静激荡

师:谁有信心把它们都读准了?

出示第一竖排:这是一组难读的词语,让我们开火车吧。【注意倔强的读音】 出示第二竖排:刚才难读的词语同学们一下就解决了,相信这一组描写月光的词语你们不仅能读对,读好也没有问题。【抓住月色的柔美,读出词之美。】 出示第三竖排:同学们把那么美的月光都读出来了,相信这一组描写音乐的词语你们也一定可以读出它的旋律来。【抓住不同旋律的特点,读出词的旋律】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准、读好这些词,齐读。

(设计理念: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对于文中难读的词语和关于月色、音乐旋律的词语按照三个层次,来理解文中重要的系列词语还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分别让学生朗读、品悟,学生们也通过了对词语的朗读感悟,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阅读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深切体会到文本情境,也为后面进一步感悟人物,感受乐曲作好了铺垫。)

三、分层感悟,揣摩内心。

1、这么美的月色,这么悠扬的乐声,作为一个盲人的阿炳他只能用心去感受、用耳朵来听。

2、请同学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了阿炳几次听泉?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这几次泉声?

3、交流:两次听泉。第一次(1-2),第二次(3-4),创作出不朽名曲(5-6)。 (设计理念:如果说阅读、感悟、理解是把书读“厚”,把短文读长的话,那么阅读概括就是把书读“薄”,把长文读短,这也是学生必备的阅读能力之一。高年级的学生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能力。此处的设计是对学生这种能力的检测,也是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主要内容层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总结阅读经验,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保证阅读质量。)

(一)第一次听泉声

1、阿炳在第一听泉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阿炳听到奇妙的泉声了吗?为什么他没有听出呢?】

??是这样的吗?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课堂的四十分钟是极为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集中精力,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和关键处讲清,讲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里有足够的思维和想象的余地。对于阿炳第一次听泉声,为什么不能听出来,学生也许并不能讲得头头是道,教师这时也不一定要讲透,留下一个学生遐想的空间,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去学习课文,也更是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第二次听泉声

1、师: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他多么希望师父说的奇特而美妙的声音出现在他的耳畔啊,他听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板书: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

2、能在泉水声中听到这些声音,你们觉得奇妙吗?

3、是什么原因能让阿炳听得到这些声音?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关键词,你们能从书中第四自然段找出来吗?

(板书:坎坷)齐读

4、我觉得这样读,你们肯定读不好,哪怕读一百遍都读不好。因为我们阿炳那深切的体会。来,请同学们从书上找,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找到关键的词语来说一说。

(设计理念:抓住这个浓缩阿炳悲惨一生的关键词语,也是阿炳创作《二泉映月》原因的重要词语。让学生自主思考、深入体会,使学生既积累了重点词语,又深刻地感受到阿炳悲惨命运,与阿炳也产生了情感共鸣。读了浓缩阿炳悲惨一生的词语,学生的感情已有了初步的积淀。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寻找阿炳坎坷的经历的细节,又能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阿炳的不幸,这样也为后一环节的感情诵读打下了基础。)

(三)体会坎坷人生

(1)想象体验、体会坎坷

1、交流,(板书:双目失明 卖艺度日)

2、齐读“双目失明”。你读这个词,只要几秒钟。可是“双目失明”对一个人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呀。同学们,你们把眼睛闭起来。(闭眼一分钟左右)

师:【语调沉郁地】一片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见了,看不见什么?

【沉痛凄凉地】对啊,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了。对他而言,他的人生必将是——指板书:坎坷的。由于双目失明,他只能靠——卖艺度日。

3、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阿炳又是怎样挣钱度日的呢?书上虽然没有写,但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走进阿炳的生活的那段岁月,去体验他的那段人生。

阿炳就是这样卖艺度日的,大家可以从中选择一个镜头,去想象体验说说阿炳卖艺的情景。(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

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

请同学们打开大练习册P22页完成。

4、哪一个同学愿意先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通过学生的想象说话,指名说,再次结合课文朗读,体会阿炳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设计理念:一边是流水淙淙的奇妙之音,一边是穷困苦难的坎坷人生。同样是这泓清泉,依旧是二泉美景,可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在悟词中学生感悟体验,在几个画面的想象体会写话中,也结合了语文练习册的内容,让学生就能感同身受,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深刻的体验。也把学生带进了阿炳那苦难而又不屈的坎坷人生中去了,学生在切己的体验中悄然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抓住情感,朗读体会

1、??当这些画面一幅一幅地呈现在阿炳面前,渐渐地,渐渐地,【引读】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齐读,“渐渐地,渐渐地??”。

2、指导朗读:

当他想起自己在街头卖艺,却遭到路人的唾弃时,女同学齐读。

当他想起自己在病床上痛苦挣扎,却无人问津时,男同学齐读。

当他想起自己不分严寒酷暑为生活奔波,却依然贫苦时,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段文字。

(设计理念:通过词语的牵引细细品味,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不断掀起情感的涟漪。品词析句,一咏三叹,不断升温,学生置身其间深入体悟阿炳那不屈的情怀,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和呐喊。场景的铺陈,情境的营造,意境的渲染,使得二泉池畔那一片如银的月色和那委婉连绵,如诉如泣的二胡声,都融入到了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

(3)讨论朗读,体悟内心

1、是的,我们听到了阿炳倔强的呐喊,但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没有!)

2、你从文中哪儿看到阿炳没有被压倒?

(板:对音乐的热爱 对光明的向往)

3、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出我们内心的情感来。

出示: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呀!

4、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可是,他如愿了吗?(没有!)所以,阿炳在二泉池边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 (设计理念:“言为心声”。阿炳的《二泉映月》是他苦难人生的真实写照,是抗争,是向往,更是热爱。在对乐曲的感同身受中,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教学已浑然进入人曲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而对词语的再次赏读,既可以从整体上鸟瞰文本内容,又有助于让学生借助词语所描写的意境去更深入领悟曲子的丰富内涵,达到知“人”识“曲”的妙用。)

四、情感归结,引发设疑。

1、然而,他深深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生)没有!

2、(情感激越的)没有!一个对音乐充满热爱的阿炳,一个充满音乐天赋的阿

二泉映月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描写琴声的句子。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体会“奇妙”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听一听这首《二泉映月》

品读一些词语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二泉映月》(课前板书)。师:谁来读课题?

泉水映出月亮,是多么美的一幅画面,请你再来读一读。(生读)月光是柔美的,二泉的水是灵动的,一起读——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篇课文,这些词语还记得吗? 出示: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师: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喊2生,问:你为何会选择竖着读? 评价:你很会观察,试试看,来读一读。评价:不仅会观察,还会读书,真不错。!师: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竖着一起来读吧。

(生充满感情地读)品一段人生

师:二泉映月它不仅是一首有名的二胡曲,更是一处有名的风景呢!你们瞧,(出示,手指图片)

师述: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谁来说一说。(出示)

师:从你的读书声中,我感受到了那儿的树多,景美。谁再来向我们介绍介绍。

师:你听得多认真呀!(板书:听)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拿起你的笔,边读课文,边画出含有“听”这个字的句子。好,开始。生开始画。

师:找到了请举手。你读一读。

预设1: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能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

师:读得好,在和师父赏月的时候,师傅提出一个问题问阿炳,你说—— 生:“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师:阿炳听到声音吗?一起说。可是师父说在这二泉的流水中,会有很多——(奇妙)的声音。(奇妙请孩子说)(板书:奇妙)

师:奇妙的声音。这是师父所听到的泉水声。阿炳又会听出什么声音来呢?我们继续交流带有“听”的句子。

预设: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阿炳他听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一起读一读这些词,师:难道这就是阿炳师父说的奇妙的声音吗?(生答)

你觉得怎样的泉水声才是美妙的? 你们认为这样的声音奇妙吗?(手指板书)

师:为什么阿炳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反而听到是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难道是阿炳的 师父说错了,还是阿炳没有长大?拿起笔,到课文里去找找关键词句。师:你从课文找到了什么关键词?

“双目失明”

师:你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昨天,我们一起玩了一个“黑暗”游戏,还记得吗?现在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交流感受。

师:带着这种体会,来读好这个词。请你——,你也来试试——

师:是的,这个词语才只有4个字,读起来也不过几秒钟。可是“双目失明”对一个人的打击是多么大呀!我们一起读好这个词——

师:阿炳身患眼疾,他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他再也看不见了,看不见什么?

师:对啊,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了。所以听着听着,渐渐的„„齐读 “卖艺度日”

师:当你看到这个词语的时候,我相信一定有一组画面呈现在你的脑海中。说说看。(看一组卖艺的图片,南大街)

师:,这是一组流浪者的照片,看完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可是现在这些人俨然就是现在的阿炳。阿炳又会是怎么挣钱度日的呢?(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师述:)

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他又是怎么卖艺的呢?选择一个画面,想象一下,同桌之间说说看。师: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师:他拉着他那二胡,演奏出的会是那么幸福甜蜜的曲调吗?

这凄惨的琴声传遍了大街小巷!阿炳坐在二泉边,他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却听到了——“渐渐的”

师:面对眼疾,面对生活的穷困,这卖艺度日的生活把阿炳打垮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喊一生: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师:泯灭是什么意思?阿炳的内心充满着对——(请同学板书:热爱音乐、向往光明)师:心所往,声诉情,阿炳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于是他从泉水中听出了(手指板书)拿起书来,听着听着,读——“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的月夜。”他为什么要把这些通过琴声来倾吐给月夜呢? 师:他深沉的叹息,有人倾听吗? 师:他伤心的哭泣,有人倾听吗? 师:他激愤的倾诉,有人倾听吗? 师:他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

师:一个对音乐充满热爱的阿炳,一个对生活充满向往的阿炳,此时此刻,只能把自己的满腔情怀倾诉给这——茫茫月夜。(播放《二泉映月》)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读出来。“阿炳的心——”

(师生引读课文第五节“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师:这委婉的琴声,似乎是阿炳——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

师:这不是琴声,而是阿炳的心声那!让我们一起捧起书本,一起去倾听。(伴奏《二泉映月》读课文第五节“起初„„随着„„,读得动情,丝丝入扣)

师:多么动人心弦的琴声,多么优美感人的文字啊。顾老师真想再听一听。谁再来为我而读? 师:这琴声,就是阿炳的生活写照呀!让我们再一次捧起书本,一起来感受吧!生齐读。

师:一个双目失明的民间艺人,一个充满苦难的民间艺人,一个从小失去母爱的民间艺人,一个对未来充满渴望的民间艺人。你们谁能告诉我他靠什么创造出伟大的作品?(请孩子相机板书孩子的内容)

师:他爱着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什么支撑他? 生:音乐。

师:还是这样的场景。同学们,当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在街头卖艺,当他拉起这动人的曲子时,他会感到——

当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拉起这动人的曲子时,他会感到——

当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无人在身边时,他再一次拉起这动人的曲子时,他会感到 ——(出示ppt)

师:是音乐给了他光明,是音乐给了他美好的世界。也是音乐给了他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读“他爱„„”

师:这首不朽的曲子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声誉,享有怎样的声誉呢?(幻灯片打出: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师:小泽征尔认为应该怎么听《二泉映月》?

师: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无比崇拜的时候才会朝他跪下。小泽征尔崇拜阿炳什么呢?他要跪阿炳什么精神呢?你说。

师:小泽征尔说要跪下来听《二泉映月》。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听《二泉映月》? 师:用心,让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的《二泉映月》。(播放《二泉映月》)

师:有句话说得好,山不过来我过去,苦难会带给人类痛苦,但是也会同时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下课

(时间若多,师布置作业,同学们,师:让我们在这悠扬的琴声中收藏课文的4、5自然段吧)板书:

10、二泉映月

叹息 哭泣(听)奇妙

倾诉 呐喊

(孩子的相机板书)

二泉映月课件(篇9)

五年级语文下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趣。”《二泉映月》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信息技术的渗入为课堂提供了多媒体的文本、图形、图像、影视等视频信息还有朗读、音乐等音频信息,这种多媒体集成功能为学生学习课文创造了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学习情境,通过景、情、人、曲的对话、交融、回旋、升华,为学生展示一处曲径通幽的自然景观,一段历经磨难的坎坷人生,一首荡气回肠的不朽乐曲,一个顶天立地的盲人音乐家,一份震撼人心的情感冲击。从了解阿炳入手,在如银的月光中走过阿炳十多年的坎坷经历,走进阿炳的内心,走向《二泉映月》,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披文入情入境,对生命的意义做出自己的思考。

2.教学对象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良好的语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体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

3.教学环境分析。

我校非常重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年初被评为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示范学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教师人手一台手提电脑,每间教室配置了电视机,实物投影仪,或电子白板。鉴于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在理解前有必要也有能力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我从网络中寻找有关的图像资料、文字资料,经过剪辑、编辑,制成教学专题资源,在课上让学生浏览,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一方面利于学生更好地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表述的思路,丰富叙述的内容,开启学生的语言储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静影沉璧”“升腾跌宕”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资料,朗读,欣赏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阿炳创作的艰辛,学习他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表现《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丰富情怀。

突破方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朗读体验为主的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诵读文本来理解语言文字潜藏的情感,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在课文学习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音乐情境,了解背景资料,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想象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乐曲《二泉映月》,为课堂营造良好氛围。

一、《二泉映月》,一首乐曲。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问:《二泉映月》是什么?生:一首曲子。(板书:一首乐曲)是谁创作的呢?

PPT出示阿炳简介:

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出生。民间音乐家。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设计理念:利用计算机网络,了解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为学生后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二泉映月,一道风景。

师:“二泉映月”除了是一首曲子,它还是江苏无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请找出文中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句子。

指名读相关句子,PPT依次出现这四句话。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分为四大组再读这四句话。

老师把句中的这些词语单独列出来了,谁能读一读。

PPT出示词语:

一泓清泉淙淙流水月光如银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指名读这六个词语。着重理解“静影沉璧”。引导:看背景图理解?璧是什么,在这里指什么?全班再齐读这些词语。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多媒体的使用,形象直观地把二泉映月这一美景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能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理解。

三、《二泉映月》,一段人生。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那如银的月光,那清澈的泉水,可是,这一切的一切,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都——看不见了。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听。请找出文中带有“听”字的句子。用()标出来。

学生勾画、交流。

PPT出示:

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同样的二泉池畔,同样的中秋之夜,为什么阿炳听到却的如此不同?就因为这中间相隔了十多年的岁月!那么,这十多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学生发言,PPT同步出示: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生读完后,把“度”字变成红色。

问:你如何理解这个“度”字,你还知道阿炳经历了哪些磨难?请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说一说。

学生根据相关资料作答,老师相机作点拨。

闭上眼睛想象阿炳的生活,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阿炳的生活里有太多的苦难与痛楚,太多的穷困与屈辱,这是一段怎样坎坷的人生啊!(板书:一段人生)

PPT出示: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齐读这两个句子。

师:一面是穷困和折磨,一面是热爱和向往,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阿炳?(不屈不挠的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阿炳)此时此刻,阿炳又来到了二泉边,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渐渐地,渐渐地——

PPT出示: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学生读完这个句子。

师:阿炳在叹息什么,哭泣什么,倾诉什么,呐喊什么呢?

学生发言。

设计理念:《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阿炳的资料,了解阿炳的苦难人生,并根据学习的需求进行整理概括,轻松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体验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四、《二泉映月》,一片情怀。

师小结:是的,阿炳在叹息多舛的命运,在哭泣坎坷的遭遇,在倾诉世间的不公,在呐喊幸福与正义。这叹息、哭泣也好,这倾诉、呐喊也罢,阿炳都从流水中听出来了。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

多媒体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

师:能谈谈你的感觉吗?(悲伤、凄凉……)看看你的感觉与阿炳想要表达的情怀一样吗?拿笔,用“——”勾出文中描写《二泉映月》旋律的句子。

学生勾画。

PPT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谁能用你的朗读把乐曲的旋律表现出来?

PPT播放《二泉映月》课文朗读片段,指导读好这一部分。

师:阿炳的琴声还仅仅是乐曲吗?他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什么呢?

PPT出示: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生读完这段话后,省略号变色。

问:阿炳还想通过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什么呢?(他爱亲人,爱生活,爱那磨炼人生的苦难。)此时的《二泉映月》,它不仅是一首曲子,它更是阿炳的一片火热情怀啊!(板书:一片情怀。)

设计理念:音乐本是天籁之声,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让学生切实感受音乐的魅力。听完音乐后,谈感受,学生已被多媒体营造的氛围所感染,已被乐曲深深地打动。多媒体的应用更利于学生理解表现《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体验阿炳的一片火热情怀。接着让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描写乐曲旋律的句子。学生随着曲调的变化,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读出了自己的理解,从而有效实现了文、曲、人的高度融合。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学生理解了《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走进了阿炳的内心,感悟到了阿炳的一片火热情怀。

五、《二泉映月》,一种精神。

师:让我们再回到《二泉映月》这个题目中来,《二泉映月》多么美的一个题目,而它却是阿炳感时伤怀之作,被称为是阿炳“自述式的悲歌”,所以有人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你怎么看?(除了悲伤更有高昂,有激荡,有倔强的呐喊,有对命运的抗争,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师:是的,《二泉映月》是一首命运的悲歌,可也是阿炳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之歌,更是一种身处逆境,在命运的悲歌下,不屈不挠,勇敢抗争的精神赞歌。(板书:一种精神)

师: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PPT出示:

1.1978年,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后,激动不已,流着泪说:“这样的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2.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3.至今,中国乐坛出访外国的时候,《二泉映月》常为首选曲目。

师:像阿炳这样生前穷困潦倒,孤苦落寞的艺术大师们为数不少,阿炳如此,贝多芬如此,梵高如此,舒伯特也是如此。苦难尽管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哀伤、哭泣,但是同学们,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PPT出现阿炳的背影图,同时响起《二泉映月》这首乐曲。

让我们记住那个中秋之夜的二泉池畔,记住《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乐曲,记住阿炳,这位伟大的民间盲人艺术家。

设计理念:通过网络查找《二泉映月》在国际乐坛上的盛誉,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拓展了文本的界限,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另外,结课时出示的图片和播放的乐曲,让学生在美文、美景、美乐中久久回味……

板书设计:

一首乐曲

一道风景

二泉映月一段人生

一片情怀

一种精神

二泉映月课件(篇10)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渴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3、比一比,再组词。

锡()惠()愤()

踢()慧()喷()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动机

1、《二泉映月》是一首名曲,(播放乐曲)你们会欣赏吗?请听一听,试着用一些词语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好吗?(多数学生虽不能欣赏,但可促进学生形成阅读期待。)

2、此曲的作者是,江苏人。你对曲作者有哪些了解?大家一起来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信息。

3、《二泉映月》是阿炳全部才智和几十年心血的结晶,如今它已成千古绝唱,享誉世界。同学们要想真正欣赏这首驰名中外的二胡曲的丰富内涵,必须深刻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

二、交流展示:

交流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1、字词识记:在正确的读音和用字下面画“——”:

富饶(ráonáo) 搀扶(chāncān)

(生升)腾 (胜盛)誉

2、你认为还有哪些生字词的读音、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请写下来。

3、朗读课文:

(1)自由读,练习读通读顺。长句子朗读时该怎样停顿,请用“/”标记。

(2)小组读,把自己想读的、自认为难读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

(3)集体读,分小节连读课文。评价、正音、相互鼓励。

4、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选一选,下列哪些表述符合文章的意思:

(1)课文主要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的艰辛历程。()

(2)文章重点写了阿炳生活的贫困和受疾病的折磨。()

(3)文章还写了这首曲子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三、互动探究:

研读课文,体会阿炳创作的艰辛和乐曲的丰富内涵。你认为可以设计哪些问题,最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

二泉映月课件(篇1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上的《二泉映月》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当中的第9课。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这篇文章总的教学要求是: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7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来历及曲作者阿炳坎坷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体会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教学的时间分配是三课时,那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下面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首先是揭示课题,直接导入新课。在新课部分,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欣赏二泉美景、感叹阿炳人生、品析《二泉映月》、倾诉一片情怀。在欣赏二泉美景的时候,主要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边听边找,找出课文中描写二泉美景的句子或是词语。同时提炼出“茫茫月夜、如银月光……”等八个词语,进行交流,指导朗读,感受二泉映月的美景。接着通过教师深沉的叙说:这美丽的二泉映月阿炳看的见吗?感叹阿炳一段坎坷的人生,这部分主要是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近阿炳,了解阿炳,为后面感悟琴声内涵定下感情基调。正是因为阿炳坎坷的人生,不寻常的经历,以及阿炳没有被生活的苦难压倒,敢于同命运的抗争,当阿炳再次来到二泉池畔的时候,他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等丰富的声音,从而创作了内涵丰富的《二泉映月》。接着播放曲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曲子的丰富内涵,品析《二泉映月》。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上,学生在这个部分才能真正体会琴声的内涵。这一部分在教学本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让学生从读懂到读好。首先是读懂,让学生潜心、用心的听一遍乐曲。先听,再说,最后接触文本。符合人的感知过程,水到渠成。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学生读懂了乐曲,融入了阿炳的内心。在倾诉一片情怀这个环节,再次播放乐曲,边听边问:同学们,回响在二泉池畔的,仅仅是这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的琴声吗?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谁在琴声向你倾诉?让学生感受阿炳与命运抗争、向往光明、热爱生活的一片情怀。最后是总结部分:这就是阿炳的二泉映月,这就是民族音乐的瑰宝——二泉映月;这就是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的不朽之作——二泉映月。这就是我的教学流程。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是想从情字出发,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以上是我上这课的教学思路和设计时的一些想法,今天上完之后,感觉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诚恳的希望教研室的专家、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多加指点!谢谢!

二泉映月课件(篇12)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第十册第9课课文。

【二】教材简解: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情皆美、真挚感人的好文章。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三】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五】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朗读、闭眼、想象,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进文本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六】设计思路: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由于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大家交流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

今天这节课上,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4、了解曲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设计意图:师生进行话题交流,让学生无拘无束的谈自己欣赏音乐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泉映月》的曲子有的学生可能听过,但不一定有深刻的感受,小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有限,此时只是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谈初步感受,为课文的学习作情感的铺垫。】

5、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做到有的放矢。】

二、初读课文,初识阿炳。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找出描写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关键词。

(4)结合课文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阿炳。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阿炳生活遭遇理解)

激愤:激动而愤怒。

倔强:性格刚强。

【设计意图: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交流、认读描写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关键词。

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类词语的交流,让学生对二泉映月的美景、阿炳的身世、《二泉映月》的旋律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感受那如水的月色,也为后面进一步感悟人物,感受乐曲作好了铺垫。】

(3)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课件呈现无锡锡惠公园龙光塔下天下第二泉的画面,师生共同交流对阿炳的了解。

【设计意图:交流对阿炳的了解,为课文进行补白,为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三、细读课文,走近阿炳。

1、体验坎坷人生。

(1)阿炳几次游历二泉?每次感受有什么不同?

学生拿笔做出标记,交流回答。

(2)课件出示:阿炳两次来到二泉的对比。

第一次 第二次

淙淙的流水声

淙淙的流水声

深沉的叹息

伤心的哭泣

激愤的倾诉

倔强的呐喊

(3)学生针对表格内容,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最佳外化形式,是学生潜能得到开发的重要标志。】

(4)十多年后的那个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是哪些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那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么多他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生默读,找一找)

预设片段:坎坷的经历。

①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炼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来遭遇的人生变故,让学生找一找阿炳有哪些坎坷的经历?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阿炳多舛的命运:在唾弃声中降生,四岁丧母;在白眼中成长,痛丧师父;在屈辱中度日,双目失明。同时课件出示为阿炳写的一首四字词语歌,让学生读一读,感受其凄苦的人生。

痛丧师父 孤苦无依

天来横祸 双目失明

颠沛流离 卖艺度日

坎坷人生 苦苦凄凄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阿炳的苦难经历在师生平等有效的对话中无声无息的进入了学生的视野,撩动了学生朴素的同情之心,为下环节的朗读感悟奠定了情感基调。】

③同学们,这就是阿炳十多年的经历,请大家把你的目光集中到阿炳的那张脸上。你看,那张曾经非常可爱的脸,那张曾经充满了青春和朝气的脸,如今,随着师父的离世,随着他的双目失明,随着大雪纷飞,烈日炎炎,那张脸变了,变了,变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张怎样的脸?(学生回答)

④同学们,经历坎坷人生的阿炳尽管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面黄肌瘦的脸,布满皱纹的脸,但他心里面却充满了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对生活的渴望。

出示: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mǐn)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阿炳火热的内心。

⑤同学们已经走进了阿炳心里。如今,阿炳再次听泉,那淙淙的流水也走进了阿炳的心里,发出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些声音阿炳听到了,你们听到了吗?是谁在叹息、谁在哭泣?是谁在倾诉、谁在呐喊?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表达出是阿炳在叹息自己的双目失明,是阿炳在哭泣命运的悲惨,是阿炳在倾诉不幸的遭遇,是阿炳在呐喊自己对光明的向往!

出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体会顿号的用法,不用较大的停顿。

【设计意图:同样是这泓清泉,依旧是二泉美景,可阿炳再也看不到了。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深刻的体验。而场景的铺陈,情境的营造,意境的渲染更是把学生带进了阿炳那苦难而又不屈的坎坷人生中去了,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和呐喊。学生在切己体察悄然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2、品悟不朽名曲。

(1)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要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当时有人听阿炳倾诉吗?没有。流水是他的知音,月夜是他的朋友,琴弦是他的伙伴,他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于是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他倾吐了哪些情怀呢?请学生拿起笔来用不同的标记画一画哪些句子描写了琴曲的特点?哪些句子是琴曲传达出的情感?

(2)交流。

A、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 委婉连绵 ,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指导用轻缓、抒情的语调读出音乐起始部分的委婉连绵,用稳重的语气读出音乐传达的情感。

B、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欣赏乐曲高潮部分,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加快语速,升高语调来表现乐曲的高潮,用激昂高亢的语调表现乐曲抒发的情感。

C、出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指导学生理解表示乐曲的丰富内涵的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用徐缓回味的语气读整首曲子带给听者的感受,用抒情的语调读好最后的排比句。关注排比句中的逗号,读出停顿。

(3)采用师生合作或男女生合作等多种形式感情朗读。

(4)再次播放二胡曲,静静的聆听。要求学生欣赏后表达自己的感受。

(5)学生再次跟随乐曲朗读。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语言与音乐的交融、情感与情境的辉映,是全课感情朗读的重点、难点。学生的情感虽然集聚到了急需释放的程度,但是毕竟对乐曲内涵的理解还很肤浅。因此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引导学生鉴赏乐曲,步步铺垫,层层深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接着在读懂基础上学生一次次的朗读,一次次的提高,学生读好了乐曲,真真切切成为了瞎子阿炳的知音。】

(6)《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乐曲就这样诞生了。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此曲时,不由得跪了下来。同学们,小泽征尔为什么跪下来呢?

2、补充介绍

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课件出示演出图片);三天后,阿炳吐血身亡,只活了57岁(出示阿炳墓图片)。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3、向学生提问:此刻你最想对阿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介绍拓展延伸了学生对《二泉映月》享有盛誉的具体了解,无形间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学生由衷地抒怀,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实现乐无痕的教育境界。】

4、师生共同朗读配乐诗:《永远的二泉映月》

看不见黑暗

是因为穿行在黑暗之中

听不见苦难

是因为置身于苦难之中

一把二胡,道尽人世的沧桑

两根细弦,诉尽命运的悲凉

阿炳啊

你那把血泪斑斑的胡琴

凄凉而不绝望

忧愤而不疯狂

空荡荡的夜色中

我听到了不屈的抗争

触摸到了一颗坚强的灵魂

教师总结:

伴着二泉映月完美无瑕的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落魄的阿炳又缓缓向我们走来。苦难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阿炳穷尽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最响亮的回答。同学们,那就是:人在旅途,有苦有乐,笑对人生,从容不迫,穿越痛苦,赢得生活!

精选阅读

二泉映月教案7篇


编写教案和课件是老师备课的必要工作,需要我们抽出时间静心准备。学生的表现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可以反映出教学方法的好坏。如果您对阅读优质文章感兴趣,不妨查看“二泉映月教案”,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知识和启示!

二泉映月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来历以及曲作者阿炳艰难的人生之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重点语句。

热爱民族音乐,懂得音乐可以表达心声,战胜苦难。

教学环节: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引发质疑。

板书课题,刚刚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你想问什么问题?(二泉在哪里?二泉映月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自由读课文,到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些问题可能会通过你的读书迎刃而解,有的问题则需要深入地学习包括和老师、同学的交流、碰撞才能够明晰。

针对最初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初步感知“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旋律。

初步概括:二泉映月是什么?

引发二次质疑:说到二泉映月是一首曲子、一首二胡曲、一首阿炳创作的曲子,此时的你又想问什么问题?(阿炳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一首曲子?这首曲子想表达什么?这首曲子为什么能够享誉海内外?……)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出示阿炳塑像:这就是二泉映月的曲作者阿炳(简介阿炳)这节课就让我们透过文字一同走近阿炳,走近阿炳的心灵世界,走进阿炳的音乐时空。

同学们再次认真读读课文,尤其要读准生字的读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检查读书情况:主要指导读通读顺、不读破句,合理停顿。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提问:文章哪些段落写了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创作的过程?(4——5自然段)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质疑:为什么原来听不到任何声音,现在却能够听到这么多的声音?理解“月光似水”“静影沉璧”

此时,如果你置身在葱茏的树林中,眼前是一轮明月,一泓清泉,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欣赏着摇曳的藤萝,你的心情如何呢?然而这么美妙的景色阿炳却再也看不到了,永远也看不到了。他只能听到淙淙的流水声,只能听到发自他心底的那些声音。

他想到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默读2、3课文自然段,从文中找找答案,看看师父说了什么让他这样铭刻于心,自己又经历了什么让他如此的感伤?

出示四幅图画,使学生感受阿炳的生活,并选择一幅用文字表达出来。汇报反馈。

思考:阿炳叹的是什么?哭的是什么?诉的是什么?喊的是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小结:阿炳能够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的作品,源于他特殊的经历。然而却并非有这样经历的人都能够成就这样的作品。你认为阿炳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的曲子还有什么原因?(对音乐的热爱,良好的天赋)

补充资料:阿炳五岁,就跟随父亲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并且学习各种乐器演奏。他冬天用冰块摩擦双手,锻炼弹琵琶的指弓;夏夜,为了避免蚊咬,双脚浸在水里习拉二胡。他迎着晨风吹笛,用铁筷子敲打方砖,练习鼓点、板眼,还经常跟着父亲出外拜忏、诵经、奏乐,众多的道家音乐活动,使他的音乐技艺超群出众。

阿炳创作了很多曲子,据不完全记载,大概有二百多首,但是留下录音的只有六首,这首曲子也是后人命名的,为什么一定要叫做《二泉映月》呢?(触景生情,即兴而成)

小结:让我们在音乐与文字中再次走进这个说来普通又极不普通的民间艺人阿炳的情感世界。(配乐范读第五段,学生谈感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在朗读中理解:升腾跌宕

高昂?

势不可挡?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支撑

这些词汇,在理解中体会人物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很多伟大音乐家都是苦难的超越者,贝多芬是聋子,但耳聋后他创作了振聋发聩的《第九交响曲》。莫扎特在36岁时就离开了人世,但他是是世界公认的“音乐神童”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看待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应当是看其生命的长度,也不是看他遇到了多少苦难与挫折,而是看他如何超越苦难来提高其生命的质量。)

五、拓展研读,提升认识。

(一)谈感受:

国庆10周年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将《二泉映月》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作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二泉映月》还入选了世界十大名曲。现在,《二泉映月》已经有了何占豪改编的小提琴独奏、储望华改编的钢琴独奏、吴祖强改编的弦乐合奏等西洋乐器改编曲。中国乐团出访外国的时候,《二泉映月》通常为首选曲目。(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日本人)在听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后,激动不已,他流着泪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阿炳的人生是那个社会的缩影,但阿炳的音乐却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

请记住这样几个名字——杨荫浏、张瑞、闵惠芬、宋飞……(他们拯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遗产,并能够发扬光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

(二)听歌曲《二泉吟》同时出示《二泉吟》的歌词

再次谈认识:《二泉映月》是什么?

六、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一首曲子

一段人生

一番情怀

一种精神

附参考资料:(一)

华彦钧(1893-1950)

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他四岁丧母,二十岁丧父,二十一岁患眼病,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在无锡市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饱尝人间的苦难。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1950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家杨荫浏与曹安和携带着一台进口的钢丝录音机来到无锡,找到了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瞎子阿炳”,要为他的演奏录音。当两位专家说明来意后,阿炳回答说:“我已经有两年不演奏乐器,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一件也不能用了。”据传,两年前曾有老鼠咬断了阿炳的琴弦,作为盲人生活在黑暗中的阿炳认为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即放弃了演奏。杨荫浏先生听说后立刻为阿炳购买了二胡和琵琶,与曹安和一起好言相劝,阿炳终于同意了演奏。他说:“我荒疏得太久了,让我在家里练上三天再演奏吧。”三天后,两位专家录下了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等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

第二年,杨、曹两位专家再次到无锡拜访阿炳的时候,这位饱经沧桑的艺人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六首乐曲也成了绝唱。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阿炳没有被人们所忘记,他的名字已经由无锡传到了北京,传遍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华彦钧死时也不过是1950年12月4日,不到58岁。

(二)

听琴声悠悠

是何人在黄昏后,身背着琵琶沿街走;

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

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摇摇出巷口,

弯转又上小桥头。

四野寂静,灯火微芒隐画楼,

操琴的人,似问知音何处有。

一声低吟一回首,只见月照芦荻洲。

琴音绕丛林,琴心在颤抖。

声声犹如松风吼,又似泉水淙淙流。

憔悴琴魂作漫游,平生事啊难回首。

岁月消逝人难留,年少青丝,转瞬已然变白头。

苦零丁,举目无亲友,风雨泥泞怎忍受?

荣辱沉浮无怨尤。唯有这琴弦解离愁。

二泉映月教案 篇2

我要说的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二泉映月》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一定的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从而体验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此本课我主要采用自学求索、以学定教,情境教学、激发想象,

1、自学求索、以学定教

课堂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中心,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参与讨论、交流、归纳、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学生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说”和“思”,课堂伊始,我让学生针对题目再次质疑,你还想知道关于二泉映月的什么?确定本课时教学内容。

2、情境教学、激发想象

“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学中,我运用了许多“假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走进人物的内心,通过朗读、闭眼想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走近阿炳,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的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先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写画面、悟感受”的学法,读写迁移,读是吸收,写是表达。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我在本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回忆美丽二泉;2、体验坎坷人生;3、倾吐满腔情怀;4、勇敢面对苦难。

1、回忆美丽二泉

上课开始,我就用音乐渲染氛围,激情导入,让我们跟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进入我们的课堂,进入美丽的二泉世界吧!

学生齐读课题后,我适时地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带领大家再次神游美丽的二泉,学生读句子、读词,在凄苦的背景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将学生的深思凝聚起来,带入一个优美的意境中。

接着引入主题:你还想知道关于二泉映月的什么?学生质疑:这首二胡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阿炳想通过这首曲子传达什么样的情感?

2、体验坎坷人生

(1)随着问题的提出,让他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3-6自然段,学生很快便找到了第4自然段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经过,此时回顾课文第2自然段师父说:“等你长大后会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与这一段中“阿炳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相对比,引发学生的疑问:难道这样的声音叫奇妙的声音?为什么阿炳听到的是叹息、哭泣、倾诉与呐喊?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抓住第3自然段“双目失明”“卖艺度日”两个高度概括阿炳一生命运的词语,让学实际想象补白联系生活走进阿炳。

第一步:感悟“双目失明”

读这个词只要几秒钟,可是“双目失明”对一个人的打击是怎样的呢?阿炳看到了吗?他看得到吗?阿炳再也看不见了,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是呀,在他眼前的除了黑暗还是黑暗,此时让学生品读重点句子“渐渐地……渐渐地……”

第二步:为了感受阿炳充满苦难的现实生活,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在感悟“卖艺度日”这个词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看过的卖艺情景是怎样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也许……也许……也许

把你看到最真切的`一幅画面写来(阿炳的年代毕竟离孩子们的生活太遥远了,但他们用自己一颗善良而富有同情的心,凭借想象的翅膀走进阿炳)

孩子们一个个文思泉涌,这个说、那个说。

在写话过程中,加深了对坎坷的体验,再读这句话,孩子们读得时而深沉,时而伤心,时而激愤,时而倔强。

(三)倾吐满腔情怀

在二十年代,在那个社会,有人听懂他深沉的吧息吗,有人关心他伤心的哭泣吗?有人在意他激愤的倾诉吗,有人理解他倔强的呐喊吗?没有、没有、没有,听着、听着阿炳将自己满腔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看,他用擅抖的手拿起了二胡,听,如泣如诉的琴声,从琴弦上流泄出来。伴随着《二泉映月》婉转回荡的琴声,孩子们秉息聆听。

阿炳用心演奏音乐,孩子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在谈感受时都很到位。

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到直接描写琴声变化的句子,自己细细读一读、慢慢读一读,说一说你从琴声中仿佛听到了什么?从阿炳的心声中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组织全班讨论,听三次不同的琴声,想象当时的情景。

学生有了情感的积淀,对描写阿炳创作《二泉映月》及《二泉映月》旋律的语句理解、体会得比较到位,此时趁热打铁,强化感情朗读训练收到了很好效果,教师的适机范读,更是博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

4、勇敢面对苦难

我通过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听《二泉映月》后,热泪盈眶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的态度,引导学生领会阿炳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抗争精神,极巧妙地突出了中心。

此后,再次感受《二泉映月》那动人心弦的乐曲,师生共同沉浸在乐曲的意境、人和的思索之中。

坎坷给人们带来了悲痛、哀伤哭泣,但对一个敢于和命运抗争的强者,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的生活也不会一帆风顺,也会遇到一些沟沟坎坎。让我们勇敢面对吧!

五、教学反思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读此文,我便被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空灵意境所吸引,更被蕴藏于文字但又淋漓尽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当我聆听完那举世闻名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后,内心更是震撼!这是一篇适合朗读,而且需要通过朗读来感悟的课文。我该怎样来指导学生朗读呢?

1、主动探究、以学定教

本课的教学以“你还想知道关于二泉映月的什么?”为切入点诱导学生做出探究反应,学生通过探究思考达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目的。

2、以读为本、读写结合

这是一篇感情较为丰富的文章,完全可以让学生从读书去领会文章的内容。从读中去把握文章的内涵,从写中去锻炼自己的实践。

3、情境结合、激发想象

《二泉映月》是一首内涵非常丰富的二胡曲,但阿炳那苦难的生活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为此我运用了优美动人的语言让学生在假设的情境走进阿炳,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

4、乐随文起、文伴乐悟

让学生从乐声中体会文本内涵,感受阿炳诉说的情怀,从文本品读中更深地玩味乐声,领悟阿炳用乐声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

二泉映月教案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册第9课《二泉映月》第二课时,课文既浓缩了阿炳苦难的一生,也形象地阐释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文情皆美,适宜朗读感悟。在教学中,我结合信息技术,以情感为纽带,从阅读二泉映月的景色入手,在如银的月光中走过阿炳十多年的坎坷经历,走进阿炳的内心,走向《二泉映月》。为此我预设了如下三维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体会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与《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因为学生对阿炳其人其事了解甚少,课文呈现的又只是文字符号,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学科、教材及学生特点,我借助电子白板的交互、大容量的优势,创设情境,实现视、听等多感官的联合,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结合活动单导学模式,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这是本课的教学流程

为了让学生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我将电子白板与语文教学作了如下有机整合:

整合一、音乐先声夺人,形成阅读期待

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非常单一,教学内容也仅是一些枯燥的文字和板书、插图,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而在本课上课伊始,我便“先声夺人”——利用媒体呈现《二泉映月》的音乐和画面,创设一个基于课文的情境,让学生尽快地走进课文,形成一种阅读期待。

整合二、媒体展示音像,理解乐曲内涵

语言文字是单一的,可是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二泉映月》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相当丰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我将图文影音俱全的资源与文本、想象等进行有效整合,在活动二的学习中插入《二泉映月》影片片段以及“夏天卖艺”、“冬天卖艺”、“生病卖艺”的相关图片,利用电子白板的播放、拖动等功能,带领学生试着走进七十年前阿炳“卖艺度日”的艰难岁月。提高了视觉效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地体现了互动课堂的特点。

整合三、配乐深情朗读,走进阿炳内心

没有信息技术加入的阅读教学是空洞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太令人满意的。而信息技术的参予可以为朗读平添色彩,让朗读更具艺术美感。为了深刻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与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真正地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我利用电子白板的圈画功能,引导学生圈画有关乐曲旋律变化的词句,接着反复朗读,反复涵咏,揣摩意蕴,配乐朗读,深入感悟语言的文字美和乐曲的意境美。

在开发教学资源时,我精心筛选了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针对性强的信息,与文本资源整合制作了白板,激活了形象思维,丰富了语言积累,拓展了交流空间。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得以延伸,真正实现了课内外的链接,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涉及内容的宽泛性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这对比较突出的矛盾。

这样,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图片、声音和视频等信息有机整合,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极具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

二泉映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主要特点,知道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体验乐曲的悲凉、向往光明的情绪情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2.通过欣赏,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那种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他那种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分为:古代音乐、民族器乐曲、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器乐曲。(出示二胡图片,认识二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二胡的民族乐曲,请讨论后例举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或二胡名曲,导入课题——《二泉映月》。

二、背景介绍

华彦钧(小名阿炳):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与我国伟人毛同年出生)。()阿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灌录个人专辑录音带和唱片的民间艺人。

《二泉映月》中“二泉”指什么?

“二泉”原本指无锡蕙山二泉亭附近的泉水,当地群众称为“天下第二泉”。乐曲名称为后人根据此境命名。

器乐《二泉映月》

1.《二泉映月》的演奏乐器及形式是什么?

2.它所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背景简介:

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其次,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再则,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

学唱乐曲的引子和主题旋律,体会反映的思想内容:

1.表露出的无限的感慨——为什么我会这样瞎、穷?

2.从平静转为激昂。表现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的生活意志。

3.请同学模仿引子中叹气的声音演唱好引子部分。

4.在教师带领下演唱主题部分,注意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三、介绍乐器---二胡

二胡又名南胡,构造分琴筒、琴杆、轸子、千斤、弓等,张弦二根,大多采用五度定弦。弓夹在两弦中,琴筒上蒙蟒皮。音域为d1-d3(a3)。音色柔和优美。本世界初,刘天华先生写了《良宵》等十首二胡独奏曲和一套二胡练习曲,提高了二胡的性能,使之成为独奏乐器。(具体由课件展示)

4、作品欣赏

1、播放《二泉映月》片断,感受乐曲哀婉、凄凉的情绪。

师:让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欣赏乐曲——《二泉映月》。

四、学习乐曲的引子和主题旋律,体会反映的思想内容

(1)感受主题音乐,并唱一唱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乐曲的主题音乐

生:随着音乐用“嗯”轻轻的哼唱

(2)播放音乐主题2

a、听到这里同学们感受到这位盲艺人内心怎样的痛苦呢?(学生各抒己见)

b、这位街头流浪的音乐家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孤独地用他心爱的乐器倾诉心中的坎坷、痛苦、不平,音乐中多次出现这样一个感人的音调(出示音乐主题——哼唱体验)

c、这一主题不断变化、发展,音乐层层推进,产生了最为愤慨的、激动人心的高潮,让我们继续欣赏,当你听到高潮时可举手或用合适的神情、动作表示出来(放至高潮处)

d、此时此刻,你们心中有何震撼?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e、命运对他如此不公,生活对他如此残酷,倔强刚毅的阿炳终于发出了激愤的呐喊(出示高潮音乐,一起唱唱、议议)

f、这是他对命运的挣扎和反抗,是他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和愤怒,是他积淀已久内心情感的全部发泄(播放高潮及过渡句)

然而苦难生活也磨练了阿炳倔强刚毅的个性:不向命运低头,勇于向黑暗现实挑战。

g、乐曲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然而音乐中还有一个更为深情、细腻的尾声,让我们一起倾听主题的最后重现(播放尾声音乐)意犹未尽的尾声给了我们怎样的遐想?

五、拓展延伸

师:出示刘天华、闵惠芬的图片和有关资料

1.了解江苏二胡演奏家——刘天华

2.欣赏有关的二胡曲目——《光明行》、《空山鸟语》片断音乐

师:《二泉映月》以凄苦哀怨的音调,叙述了阿炳一生颠沛流离的悲苦遭遇。一开始是一个简短的引子,接着作者的感情由沉思到感慨以至怒号那血泪的控诉,使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请同学用铅笔在音乐的伴奏下为阿炳或二泉映月画一幅画。并讲解你的作画意图。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民族乐曲《二泉映月》,通过欣赏不仅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一些知识,更主要的是体会了乐曲的如泣如诉、如悲如怒的情调及二胡的演奏效果,还有作者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生活中那种倔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他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课后同学们多搜集欣赏一些民族器乐曲,更深的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泉映月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

设计思路:

以朗读为主线,抓住主要问题,理解课文,了解欣赏乐曲。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朗读、查阅交流资料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并通过朗读理解4、5两个重点段。从而能理解欣赏音乐《二泉映月》。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个重点段。

教学重点:

美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理解欣赏音乐《二泉映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学们提出了许多自己不懂的问题,让我了解到同学们个个都是善于思考的孩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各种手段解决这些问题,还要能够通过朗读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找精彩片断练读

1.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自己练习朗读,要求正确、流畅,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就更好了。(板书:读)

2.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生个别朗读。

三、理解重点片段(1)并指导美读

1.出示“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这两句是同学们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有同学问:阿炳为什么小时侯听不到声音,长大了就能听到了呢?还有的同学问:阿炳为什么能从泉水中听到这么多声音呢?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知道阿炳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就可以了。课文中就有关于阿炳身世的介绍,看谁读书最仔细,把它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3.一生有感情地朗读。

4.课文中的介绍是非常简单的,仅凭这样的几句话我们还不能深刻地理解阿炳的内心世界。还有哪位同学课外知识丰富,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阿炳,好吗?

5.(学生纷纷谈阿炳的故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了解查阅资料的途径:可以上网、去图书馆、咨询专业人士等。)

6.师小结,指导朗读: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在中国音乐家的故事里找不到他的名字,因为他只是一个民间艺人。他是道士之子,自小便生活在道观之中。父亲和道观中的乐器班子给了小阿炳最初的音乐熏陶,他就是在那时学会了二胡、琵琶、笛子等乐器的。后来,他又流落街头,卖艺为生。不幸的是,21岁时,阿炳因病双目失明。从此,阿炳坠入了黑暗的深渊,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在生死线上痛苦地挣扎着。正因为他的一生坎坷不平,经历了太多的痛苦、悲伤,所以,当他在这个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孤独地坐在二泉池畔,心中百感交集,才能从泉水中听到——(引读)深沉的,伤心的,激愤的,倔强的……(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6.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两句,这次朗读要求同学们能做到美读。(板书:美)所谓美读,就是在文章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7.生练读,师巡视。

8.生个别、集体美读这一部分。必要时教师范读。

四、理解重点片段(2)并指导美读

1.出示“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2.对于这句话,也有不少同学问: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请你仔细读读,划下来。

3.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片段。

4.这些情感积淀在阿炳心中,久久无法宣泄,他要用琴声倾诉自己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5.放音乐,师随着音乐的旋律朗读有关片段(注意朗读与音乐的结合要恰当)。

6.这舒缓、恬静而又起伏激荡的琴声倾诉出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阿炳的情怀吗?

7.指导朗读。

五、熟读成诵

1.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已经做到了美读,想必其中的精彩片断已熟读成诵了吧。请你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下来。

2.指导背诵。

六、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做到了美读,有些片段还会背了。下课后请同学们把4、5小节全部背诵下来。

同学们,我国像华彦钧这样的民间艺人还有很多,像《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民间音乐也有无数,这些都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精华。你还了解我国哪些传统的民族乐器、民族乐曲?课余时间收集,下节课我们不妨开个音乐欣赏会。同学们,语文和音乐是相通的,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美文,多赏美乐,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附: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叹息

美读 哭泣

倾诉

呐喊

资料提供者:

二泉映月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第十册第9课课文。

【二】教材简解: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情皆美、真挚感人的好文章。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三】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五】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朗读、闭眼、想象,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进文本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六】设计思路: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由于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大家交流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

今天这节课上,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4、了解曲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设计意图:师生进行话题交流,让学生无拘无束的谈自己欣赏音乐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泉映月》的曲子有的学生可能听过,但不一定有深刻的感受,小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有限,此时只是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谈初步感受,为课文的学习作情感的铺垫。】

5、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做到有的放矢。】

二、初读课文,初识阿炳。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找出描写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关键词。

(4)结合课文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阿炳。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阿炳生活遭遇理解)

激愤:激动而愤怒。

倔强:性格刚强。

【设计意图: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交流、认读描写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关键词。

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类词语的交流,让学生对二泉映月的美景、阿炳的身世、《二泉映月》的旋律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感受那如水的月色,也为后面进一步感悟人物,感受乐曲作好了铺垫。】

(3)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课件呈现无锡锡惠公园龙光塔下天下第二泉的画面,师生共同交流对阿炳的了解。

【设计意图:交流对阿炳的了解,为课文进行补白,为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三、细读课文,走近阿炳。

1、体验坎坷人生。

(1)阿炳几次游历二泉?每次感受有什么不同?

学生拿笔做出标记,交流回答。

(2)课件出示:阿炳两次来到二泉的对比。

第一次 第二次

淙淙的流水声

淙淙的流水声

深沉的叹息

伤心的哭泣

激愤的倾诉

倔强的呐喊

(3)学生针对表格内容,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最佳外化形式,是学生潜能得到开发的重要标志。】

(4)十多年后的那个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是哪些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那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么多他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生默读,找一找)

预设片段:坎坷的经历。

①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炼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来遭遇的人生变故,让学生找一找阿炳有哪些坎坷的经历?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阿炳多舛的命运:在唾弃声中降生,四岁丧母;在白眼中成长,痛丧师父;在屈辱中度日,双目失明。同时课件出示为阿炳写的一首四字词语歌,让学生读一读,感受其凄苦的人生。

痛丧师父 孤苦无依

天来横祸 双目失明

颠沛流离 卖艺度日

坎坷人生 苦苦凄凄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阿炳的苦难经历在师生平等有效的对话中无声无息的进入了学生的视野,撩动了学生朴素的同情之心,为下环节的朗读感悟奠定了情感基调。】

③同学们,这就是阿炳十多年的经历,请大家把你的目光集中到阿炳的那张脸上。你看,那张曾经非常可爱的脸,那张曾经充满了青春和朝气的脸,如今,随着师父的离世,随着他的双目失明,随着大雪纷飞,烈日炎炎,那张脸变了,变了,变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张怎样的脸?(学生回答)

④同学们,经历坎坷人生的阿炳尽管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面黄肌瘦的脸,布满皱纹的脸,但他心里面却充满了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对生活的渴望。

出示: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mǐn)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阿炳火热的内心。

⑤同学们已经走进了阿炳心里。如今,阿炳再次听泉,那淙淙的流水也走进了阿炳的心里,发出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些声音阿炳听到了,你们听到了吗?是谁在叹息、谁在哭泣?是谁在倾诉、谁在呐喊?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表达出是阿炳在叹息自己的双目失明,是阿炳在哭泣命运的悲惨,是阿炳在倾诉不幸的遭遇,是阿炳在呐喊自己对光明的向往!

出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体会顿号的用法,不用较大的停顿。

【设计意图:同样是这泓清泉,依旧是二泉美景,可阿炳再也看不到了。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深刻的体验。而场景的铺陈,情境的营造,意境的渲染更是把学生带进了阿炳那苦难而又不屈的坎坷人生中去了,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和呐喊。学生在切己体察悄然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2、品悟不朽名曲。

(1)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要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当时有人听阿炳倾诉吗?没有。流水是他的知音,月夜是他的朋友,琴弦是他的伙伴,他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于是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他倾吐了哪些情怀呢?请学生拿起笔来用不同的标记画一画哪些句子描写了琴曲的特点?哪些句子是琴曲传达出的情感?

(2)交流。

A、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 委婉连绵 ,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指导用轻缓、抒情的语调读出音乐起始部分的委婉连绵,用稳重的语气读出音乐传达的情感。

B、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欣赏乐曲高潮部分,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加快语速,升高语调来表现乐曲的高潮,用激昂高亢的语调表现乐曲抒发的情感。

C、出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指导学生理解表示乐曲的丰富内涵的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用徐缓回味的语气读整首曲子带给听者的感受,用抒情的语调读好最后的排比句。关注排比句中的逗号,读出停顿。

(3)采用师生合作或男女生合作等多种形式感情朗读。

(4)再次播放二胡曲,静静的聆听。要求学生欣赏后表达自己的感受。

(5)学生再次跟随乐曲朗读。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语言与音乐的交融、情感与情境的辉映,是全课感情朗读的重点、难点。学生的情感虽然集聚到了急需释放的程度,但是毕竟对乐曲内涵的理解还很肤浅。因此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引导学生鉴赏乐曲,步步铺垫,层层深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接着在读懂基础上学生一次次的朗读,一次次的提高,学生读好了乐曲,真真切切成为了瞎子阿炳的知音。】

(6)《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乐曲就这样诞生了。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此曲时,不由得跪了下来。同学们,小泽征尔为什么跪下来呢?

2、补充介绍

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课件出示演出图片);三天后,阿炳吐血身亡,只活了57岁(出示阿炳墓图片)。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3、向学生提问:此刻你最想对阿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介绍拓展延伸了学生对《二泉映月》享有盛誉的具体了解,无形间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学生由衷地抒怀,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实现乐无痕的教育境界。】

4、师生共同朗读配乐诗:《永远的二泉映月》

看不见黑暗

是因为穿行在黑暗之中

听不见苦难

是因为置身于苦难之中

一把二胡,道尽人世的沧桑

两根细弦,诉尽命运的悲凉

阿炳啊

你那把血泪斑斑的胡琴

凄凉而不绝望

忧愤而不疯狂

空荡荡的夜色中

我听到了不屈的抗争

触摸到了一颗坚强的灵魂

教师总结:

伴着二泉映月完美无瑕的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落魄的阿炳又缓缓向我们走来。苦难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阿炳穷尽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最响亮的回答。同学们,那就是:人在旅途,有苦有乐,笑对人生,从容不迫,穿越痛苦,赢得生活!

二泉映月的教案十五篇


搜寻良久后我们终于发现了这篇详实的“二泉映月的教案”,下面仅供参考请自行决定是否适用。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教案是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必备工具之一。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1】

课前薛老师在黑板出示四组词语:

第四组               第三组             第二组                 第一组

委婉连绵          深沉的叹息       师父离世              月光如银

升腾跌宕          伤心的哭泣       双目失明             月光似水

步步高昂          激愤的倾诉       买艺度日              静影沉璧

舒缓而又起伏    倔强的呐喊       生活穷困             月光照水

恬静而又激荡                            疾病折磨            水波映月

……

师:看到老师的微笑,最美的微笑看是否露出八颗牙齿,如果一颗都不露就不好玩了。呵呵。(微笑地)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微笑地)

师:知道老师姓什么吗?

生:姓黄。

师:你听谁说的?

生:听别人说的。

师:学语文最重要的是要会听,谁听出来刚刚主持人说我姓什么,能说出来的老师有奖品。

生:姓薛。

师:握握手,会听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会听的孩子才会学习。好,上课!

(班长喊起立,同学齐喊老师您好。)

师:你们这个仪式很像上体育课,很有节奏感,很好。(笑)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

生:二泉映月。

师: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一泓清泉,人称——

生:天下第二泉。

师:每到中秋之夜,二泉池水倒映着天上的一轮明月,这样的美景用一个词就叫——

生:二泉映月。

师:文中三处写到月的美景,黑板上有五个描写月光的四字词语,我请同学来读一下。

(教师出示第一组词语并在词串的顶端板书“环境”: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生:月光如银。

师:月光如银,月光美在哪里?

生:美在颜色。

师:什么颜色?

生:银白色。

师:还有其他的词语吗?

生:洁白的,皎洁的。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

生:月光如银(生读得一般)

师:读得美一点 。

生:月光如银。(生读得美起来)

生:月光似水。

师:女同学到了五年级读书就细声细气了,你读得很好,大声点,再来。

(生读)

师:好!月光似水,月光美在?

生:美在清。

师:美在月光的清辉,清澈,再读读这个词。

生:月光似水。

师:真好!谁来读这个词?

生:静影沉璧。

师:谁的影?

生:月亮的影子。

师:这个璧什么意思?

(生摇头。)

师:这个璧字下面是个玉字,猜猜看什么意思?

生:璧玉。

师:璧是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这个词理解很简单,中间加个如字或者一个似字就可以。知道静影如沉璧什么意思吗?

生:月影倒映在水里就像一块璧玉。

师:静影沉璧,月光美在它的什么?

生:影子。

师:下面两个词谁来读读。

生: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师:地上有二泉,天上有月亮,相互辉映,这样的美景用这两个词来赞美就是——

生: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这串词。

(生齐读词串: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师:这样的美景就是——

生:二泉映月。

师:哪位同学自己来读读这组词语,把我们带到二泉美丽的景色中。

(一生读写景词串)

师:很好!在词语之间可以有一些停顿,谁再来?

(一生读写景词串)

师:月光照水是很柔美的,不是你那样硬的,再试试。

生: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生还是读得有点生硬)

师:你那一照让人感到可怕,月光照水,要柔情似水。

生:月光照水 , 水波映月。

师:恩,不错,要一个男同志有点柔情还是比较难的 。(笑声)

师:读二泉映月的美景,用五个词语来描绘,就是——

(生读写景的词串)

师:这样的美景就是——

生:二泉映月。

师:二泉映月是一处非常著名的风景 ,在这样的美景赏月真是——

生:心旷神怡。

师:小阿炳在小时候和师傅(师傅也是他的父亲,因为家里穷,做了道士,阿炳也和小道士一样叫父亲做师傅。)经常到二泉去赏月,他们赏到的是?

生:二泉映月。

师:十多年过去了,阿炳的处境又如何呢?我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们喜欢齐读,老师喜欢听大家自己读,谁来给我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生: 十多年过去了,师傅早已离开人世-----------

师:师傅离世,老师强调的词,你们把它划下来。

生: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

师:双目失明。

生:他整天操着胡琴,买艺度日。

师:卖艺度日。

生: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师:生活穷困,疾病折磨。

生: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师:读得真好。十多年后的阿炳的处境是这样的(老师在第二组词串顶端板书:处境),自己读读这组词——

(生自由读阿炳处境的词串:师傅离世  双目失明   生活贫困  疾病折磨)

师:这样的处境你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生:处境悲惨。

师:悲惨,说的好。

生:处境恶劣。

师:这样的处境用课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

生:饱经风霜。

师:真好,这样的经历还可以用哪个词形容?

生:坎坷。

师:我们一起读这组词。

(生读阿炳处境的词串:师傅离世  双目失明   生活贫困  疾病折磨)

师:他的处境是苦难的,是坎坷的,是饱经风霜的,在这样的处境下,他又一次来到二泉,请自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谁来读一读?

(生个别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最后一个词不念“juè”,念“jué”,请注上音,“月光似水”也不念“shì”,念“sì”,这些多音字要注上音。请你把最后一句再读一下。

生:(读)他想起师傅说过的话,想起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此时的阿炳双目失明,他再次来到二泉边,月光依然如银 ,月光依旧似水,可阿炳双目失明,再也看不到了。他再次来到二泉边,依然静影沉璧,可——

生:可阿炳双目失明,再也看不到了。

师:阿炳再次来到二泉,月光依然照水,水波仍然映月,可——

生:可阿炳双目失明,再也看不到了。

师: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再也看不见二泉映月的美景,留给他的是什么?

生:疾病折磨。

师:只有疾病折磨的痛苦。

师:留给他的只有——

生:双目失明。

师:留给她的只有双目失明的黑暗。

师:留给他的只有——

生:师傅离世。

师:留给他的只有师父离世的哀痛。

师:留给他的还有——

生:卖艺度日。

师:留给他的只有卖艺度日的艰辛。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2】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3-5自然段,感受阿炳生活经历,感悟阿炳的心声。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十多年过去了,阿炳的处境又如何呢?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师强调重点词语:

师父离世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生活穷困疾病折磨

(2)齐读词语。师:十多年后阿炳的处境是这样的。

(师在第二组词语卡片顶端板书:处境)

a、请同学们自由读这组词:这样的处境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b、齐读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他的处境是苦难的,是坎坷的,是饱经风霜的,在这样的处境下,他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请自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师:同学们,其实第二次听泉和第二、三自然段是前后照应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把照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画。)

(2)对比朗读,体会两次听泉的联系,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

(3)走进阿炳第二次听泉的心境。

(小黑板出示阿炳生平资料)

师:读完了这段资料,再读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吗?

学生交流感受。

3、学习第五自然段,感悟乐曲的意境。

(1)播放《二泉映月》,师范读第5自然段。提示:听着,听着……

(2)这样的一首乐曲,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痛苦、动听、悲伤、委婉连绵、舒缓……)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琴声用文字描绘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描写琴声旋律的词语画出来。(生边读边画)

(4)师: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二泉映月琴声的旋律?

(5)指学生回答,师相机出示第四组词语。

(6)学习描写琴声的三句话。

(7)学习描写阿炳心声的句子。

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小黑板出示练习)

他爱音乐,他爱家乡,他爱清泉,他爱月光……

他爱那支撑着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指名读第二句话,重点指导苦难一生的读法。

(8)回读第5自然段,感受琴声要表达的意境。

师:我请一个同学读描写琴声的三句话,其他同学读阿炳的心声,我们全班一起合作读这段话。

边读边想,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表达了阿炳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这样的琴声和这样的二泉映月的环境和谐吗?这样美的环境应该拉出什么样曲子来?

(优美的、轻快的、轻柔的)

师:二泉映月这个优雅的、充满诗意的名字,和这个旋律并没有关系。老师告诉你们,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拉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为“自来腔”,他的邻居都叫他《依心曲》,后来,曹安和等人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

三、体验一种精神,感悟一种人生态度。

师:同学们,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在全世界受到了很高的评价。世界著名扎扎实实有小泽征尔说:“《二泉映月》要跪下来听!”1985年,《二泉映月》在美国被灌为唱片,成为全美最流行的'音乐作品。

师:同学们,一个饱经风霜的人,一个历经坎坷的人,创作出享誉世界的音乐作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他是成功的。他是靠什么创作出这样伟大的作品?1950年,这位饱经风霜的民间音乐家,这位生活的强者,离开了人世,但他的《二泉映月》感动了无数人,也感动了老师,我把我读《二泉映月》的感受送给大家。(生齐读):人生的苦难才酿出了人间最美丽的音乐。

四、读中学写:

听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略)

阿炳生平介绍材料

阿炳,(1893-1950)本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阿炳4岁失去母亲,阿炳的师父其实是阿炳的父亲,因为贫穷,当了一名道士,是道观里的一个琴师,因为父亲是道士,小阿炳也只能和别人一样叫师父。小阿炳就从小跟随师父学音乐,能演奏多种民间乐器。十几岁成了一名出色的琴师,但不久,师父去世,三十四岁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在黑暗的旧社会,他以卖唱和演奏乐器为生,生活极为艰苦,但他从不向黑暗势力低头,面对欺凌和淫威,他从不卑躬屈节,总是与之抗争,他的作品《听松》《汉奸的下场》等曲目,表达了他对日寇和汉奸的极大义愤。

对比朗读材料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流水声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句子比较练习

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1、他爱音乐,他爱家,他爱清泉,他爱月光……

2、他爱那支撑着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3】

教学过程:

一、初识阿炳,用心领悟音乐美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音乐有关的课文。(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2、《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你们知道是谁创作的吗?(阿炳)

3、那你们对阿炳有哪些了解呢?

4、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也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他的最高水平,你们想听吗?(想)听的时候,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5、告诉老师,你从中听到了什么?(动人的音乐)感受到了什么?(悲伤、孤独)

二、初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

1、同学们,一首名曲如果我们用心去感受他的话,就能听到作者许许多多的心声。那么阿炳这位民间艺人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学生动情入境地轻读课文)。

2、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出示小黑板)认识吗,自己快速读一读。

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升腾跌宕

月光照水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水波映月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静影沉璧   向往光明恬静激荡

3、谁有信心来读准它们?(指名一生读)强调:“宕”读dang第四声“恬”读tian第二声。

4、读得非常准确。他是横着读的,你还能怎么读?(竖着读)你从竖读的这些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 第一行都是讲月亮、月光的。第二行是讲阿炳的生世的。第三行讲的是《二泉映月》的旋律。)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5、那么美的月光,你怎么读呢?(女生读)第二行是讲阿炳的生世的,怎么读呢?(男生读)谁能试着把《二泉映月》的旋律也读出美感来?(男女生齐读)

6、这些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相机理解:静影沉璧、恬静激荡)

7、让我们再一次地把感情融入朗读中,读好这些词。

三、读中感悟,体验阿炳苦难生活

1、“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多美的二泉,多美的月光啊!然而,这一切,对于阿炳,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他看得到吗?(看不到)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是黑暗。)

2、是的,黑暗,只有黑暗,身边所有的一切都看不见了。所以面对这如银的月光,似水的月光,阿炳的内心是怎样的?你能感受到吗?(孤单、孤独、惋惜、悲伤……)

3、是的,除了黑暗,还是黑暗,除了孤独,还是孤独……于是,就在那个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阿炳再一次来到了二泉池畔。同学们,来,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阿炳在二泉池畔的那一个特写镜头上。大家好好地读读这个特殊的镜头,想一想,此时此刻的阿炳正在想些什么呢?

4、(投影出示:第四节)来,把你们感受到的都读出来。生齐读“月光似水,静影沉璧……倔强的呐喊……”

5、你们刚才读到的长长的两句话,有一个词概括了阿炳一生的经历。你们能找出来吗?(生找到“坎坷”)你们太会学习了!

(师板书:坎坷)

6、一起读好这个词。(生:坎坷。)师:再读。(生:坎坷。)

7、我觉得这样读,你们肯定读不好,哪怕读一百遍都读不好。因为你们没有体验到阿炳的感触。来,书上找,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找到关键的词句来说一说。

8、小组讨论

9、交流:

双目失明

(1)、齐读“双目失明”。你读这个词,只要几秒钟。可是“双目失明”对一个人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呀。同学们,你们把眼睛闭起来。(闭眼一分钟左右)

(2)、什么感受?(一片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见了,看不见什么?(一切事物)

(3)、对啊,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了。对他而言,他的人生必将是——指板书:坎坷的。

卖艺度日。

(1)、你看到过卖艺的情景是怎样的?

(2)、阿炳又是怎样挣钱度日的呢?书上虽然没有写,但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走进阿炳的生活的那段岁月,去体验他的那段人生。

(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

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                )

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                      )

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他又(              )大家可以选择一个画面,去想象体验一下。

(3)、哪一组的同学愿意先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1(孩子,这就是什么?坎坷。是。你已经用自己的心经历了一回阿炳的坎坷。)

生2(这就是坎坷。是啊,你们看到,你们听到,你们感受到的,那全是阿炳的一段坎坷经历

10、当这些画面一幅一幅地呈现在阿炳面前,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引读)……

11、指导朗读:

当他想起自己在街头卖艺,却遭到路人的唾弃时,女同学齐读“渐渐地,渐渐地……”

当他想起自己在病床上痛苦挣扎,却无人问津时,男同学齐读“渐渐地,渐渐地……”

当他想起自己不分严寒酷暑为生活奔波,却依然贫苦时,我们一起读“渐渐地,渐渐地……”

12、是的,我们听到了阿炳倔强的呐喊:为什么,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啊!但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没有!)

13、你从哪儿看到阿炳没有被压倒?

生: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14、你的情感还在内心,没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我们再来读!

生: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15、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可是,他如愿了吗?(没有!)所以,阿炳在二泉池边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

16、然而,他深深的叹息,有人倾听吗? 生:没有!

他伤心的哭泣,有人倾听吗?没有!

他激愤的倾诉,有人倾听吗?没有!

他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没有!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4】

一、回顾导入,发现景点

1、开头语: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盲人音乐家阿炳创作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同时也知道,这“二泉映月”其实也是无锡惠山的一道著名的风景。

2、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不禁被这稀有的风景给迷住了。于是,不由自主地摘录下了一些词语。

3、(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读这些词语,告诉大家,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一道怎样的画面?

4、(出示图片)同学看这番景色是那样的和谐、宁静,你们忍心打破这番宁静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美美地把这些次读一读。

5、学生齐读。

6、十多年前的一个中秋夜,小阿炳和我们一样对眼前的这番美景是如痴如醉。十多年后的又一个中秋夜,已是双目失明的阿炳还能看见这如画般的美景吗?他的眼前只剩下一片黑暗。

二、体验坎坷人生

1、此时的阿炳是那样地孤单、寂寞。听着淙淙的流水声,他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的`3、4小节。找一找,阿炳想到了什么?用笔划出来。

2、交流所划语句(出示)

3、是啊!那是怎样的坎坷经历啊?同学们从问中找到了吗?(板书:坎坷经历)

4、交流所划语句。(出示)

5、同学们,你觉得此时的阿炳怎样啊?(穷困、孤单、寂寞……)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去体会一下阿炳的那段悲惨遭遇。

7、阿炳在创作音乐途中的坎坷就仅仅体现在书中的这些吗?

8、同学们的脑海中可能还会浮现出这样一些场景(出示语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提示语。

9、阿炳可能还会有怎样的遭遇呢?请同学们拿出笔,选择一个场景,大胆地想象一下,具体地描写出来。

10、交流想象内容(注意点评)

11、是啊,可怜的阿炳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甚至还有一些我们想象不到的意外发生。(播放电影)

12、可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遭遇,阿炳却从没放弃对音乐的创作,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板书:不屈不挠)

13、(出示有关语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读出阿炳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14、双目失明的阿炳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阿炳那积淀已久的情怀在当时有人倾诉吗?他只有通过琴声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板书:倾吐情怀)

三、感悟《二泉映月》

1、这时的阿炳所拉出来的到底是一首怎样的二胡曲呢?请同学们静静地欣赏《二泉映月》。

2、曲子听完了。谁来说说你听完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3、课文中就有一段话是来详细地描写《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请你用笔划出来,读一读。

4、交流所划语句。

5、请同学们再次听一听这首曲子,好好地感受一下在乐曲的旋律上和抒发的情感上都有什么样的变化。你可以一边听,一边用笔圈出一些重点词语。

6、交流重点词语。

7、刚才和同学们一起听了两遍音乐,老师被这优美的旋律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想要跟着音乐来读一读这段话,可以吗?(师配乐范读)

8、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也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试一试了吧。(个别同学配乐朗读)

9、其他同学评价。

10、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一下阿炳那段坎坷的人生。

11、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他爱那……他爱那……他爱那……(师引读)

四、理解乐曲人生

1、几十年来,《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就连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生盛誉。(板书:享有盛誉)

2、就像世界著名的日本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中国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时不禁泪流满面。他非常诚恳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该跪下去听,坐着听和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说着便顺势从椅子上跪了下去。

3、为什么说“只应该跪下去听”?

4、小结:一个跪下去,表现出了小泽征尔对阿炳的无比崇敬与佩服。他跪的不仅仅是这首动人的《二泉映月》,更跪的是阿炳那历经了艰辛坎坷却不屈不挠的精神。

5、让我们一起坏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和小泽征尔一起把这句话送给阿炳。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5】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动机

1.《二泉映月》是一首名曲,(播放乐曲)你们会欣赏吗?请听一听,试着用一些词语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好吗?(多数学生虽不能欣赏,但可促进学生形成阅读期待。)

2.此曲的作者是,江苏人。你对曲作者有哪些了解?大家一起来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信息。

3.《二泉映月》是阿炳全部才智和几十年心血的结晶,如今它已成千古绝唱,享誉世界。同学们要想真正欣赏这首驰名中外的二胡曲的丰富内涵,必须深刻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

二、交流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1.字词识记:在正确的读音和用字下面画--:

富饶(rono)搀扶(chāncān)

(生升)腾(胜盛)誉

2.你认为还有哪些生字词的读音、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请写下来。

3.朗读课文:

(1)自由读,练习读通读顺。长句子朗读时该怎样停顿,请用/标记。

(2)小组读,把自己想读的、自认为难读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

(3)集体读,分小节连读课文。评价、正音、相互鼓励。

4.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选一选,下列哪些表述符合文章的意思:

(1)课文主要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的艰辛历程。()

(2)文章重点写了阿炳生活的贫困和受疾病的折磨。()

(3)文章还写了这首曲子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三、研读课文,体会阿炳创作的艰辛和乐曲的丰富内涵

1.你认为可以设计哪些问题,最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

问题一:问题二:

(学生整理、筛选提出的问题,确定一两个问题重点探究。)

2.切入重点,深刻领会文章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

(课件显示)问题一:《二泉映月》这首名曲表现了怎样的内容和情感?为什么取名为二泉映月?

问题二: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这首曲子的?

(1)自主学习:要求自选一个问题重点探究,根据下列提示理解课文。

*用~~画出表现琴声的句子;用--标出琴声所表达的内容?

*默读这些句子,结合课文其他语段理解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在文中相关句子旁边。

(2)研读交流:(问题二的理解,可以与问题一中乐曲包含的丰富内涵相机结合,从中寻求突破。)

(3)深化理解:

*读一读:朗读画出的语段,用你的朗读把你的理解告诉大家。

*议一议:(课件显示)就对这似乎是阿炳在思索等语段的理解(联系1~3小节思考),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选一选:(课件显示)月光似水,静影沉璧,阿炳抚琴在(演奏弹奏倾诉)。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阿炳心中那积淀已久的情怀是(叹息眼略演)为什么这样选?说说理由。

*理一理:(课件显示)那是一个怎样的意境啊!那是在(地点),那一天(环境),眼略演一个个音符在跳动,那是阿炳的(心)在唱;一句句乐曲在激荡,那是阿炳的(血)在流淌;一个个段落在跌宕,那是阿炳的(灵魂)在飞扬,整首乐曲是阿炳(灵感)的升华,(精神)的畅想啊!那是阿炳心中的(歌)!

*你认为刚才研读的章节和填空,哪些最使你感动或写得最美,请选一两处再次品读、体会、背诵、铭记。

四、观看录像,欣赏乐曲,拓展延伸

1.播放录像:(人们凭吊阿炳塑像的情景,伴以《二泉映月》那灵动的声音!)

*再次欣赏乐曲,请用词或句写下此时的感受:乐曲情感(此时学生写下了一连串的词句,与课始相比,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

(根据讨论生成板书:乐曲:委婉跌宕舒缓情怀:思念抗争向往)

*(课件显示):此曲只应天上有。《二泉映月》流芳百世,瞎子阿炳永垂不朽。

2.补充阅读:(略)(可作机动)

3.写一段话,描写月夜的优美景色,书后题4的词语可供选用。

4.你还想设计什么作业?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还想探究什么?

专题访谈

问:什么是教学案一体化?

答:它是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整合的一种教学设计。从本案看,它既显示了教师的教的过程,更能展示学生学的过程,师生目标追求明确,共同活动,共同发展,共同生成。

问:您是怎么想到要这样设计的?最初的灵感是怎么生成的?

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种是整堂课教师、学生都在读书、讨论、交流,可谓是热热闹闹的(常见的公开课便是如此),可是课后书面检测的效果并不好!存在读、说与听、写的明显脱节现象。不少教师感到困惑:课上讨论明明是这样理解的,为何一做就错?第二种情况是书面作业放在课后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很反感!加上层层级级的评价机制不改,对教师、学生的评价不解放,各种练习册屡禁不止,学生苦啊!怎样使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经得起检测,我们在寻找素质与应试的最佳结合点。于是,想到了进行教学案一体化的探索。

问:教学案一体化把整个教学过程在学习课文前呈现给学生,这样会造成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吗?

答:不会的。教学案显示的是一个教与学的流程,并不是教师解读文本的答案,对教师、学生、文本对话过程中的生成内容,教学案上不显示或若隐若现。例如,识记字词环节中你认为还有哪些生字词的读音、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请写下来,便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设计;研读课文时,你认为可以设计哪些问题,最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自选一个问题重点探究等都是重在培养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进行选择性学习的举措。不要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成功启示

一、此教学案一体化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特色

设计从以学定教、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将教与学的活动过程进行有机整合,巧妙地融阅读与体验、理解与运用、笔练与感悟、学法指导与难点启迪等为一体,有机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成功地展开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由传统的师本教育角色向生本教育角色、学生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积极转变,而且也为克服高年级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读悟与笔练分割,书面练习难以融进课堂教学流程的现象探索了可借鉴的新路。

二、该一体化教学案改变了传统教案的设计理念

新课改最显性的、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学生的发展。教学案一体化以教学内容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三大转变为重点,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它的设计不是教师授予的程序,而是从学生角度切入,不过分预设严谨的教学程序,但又有一定的设计思路,给学生留下自主创意的空间较大。

三、坚持学生参与的全面性,增加语文的实践性,应该说是本案的又一重要特点

过去的课堂,少数优生包打天下,多数学生陪读的现象常在,真正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局面不多。课堂上回答教师的提问、被指名朗读或提出学习建议、介绍学习方法等,是学生潜意识里渴望参与的环节,教学案一体化的尝试,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机会,学生学习主动,学习兴趣直接指向过程本身,有步骤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可以捕捉的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这一点也正是我们的期待和追求!

四、教学案一体化的尝试使学生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案一体化设计课前发给学生不仅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探究的积极性,而且能促进师生双方相互了解、情感沟通。学生从教学中感觉到了老师的辛勤劳动,认识到老师工作的价值,体悟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课堂上更加会积极追求、不断获取成功的乐趣和享受。这也不失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该教学案一体化的尝试还体现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剪刀差。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后对中学语文教学感到很不适应,这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未注意衔接工作不无联系。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应更加有意识、有步骤地加快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步伐。本设计就本着这样的理念,力图从预习--听课--整理--作业--拓展五个环节,在基础知识、文本阅读、知识整理与归纳、即时记忆等方面渗透学习方法,以半扶半放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为过渡到初中阶段自主独立地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长期如此加以积极的训练,便能有效地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链接。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导学生朗读,初步感受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感受阿炳的坎坷人生。

一、检查预习

指生默写生字词。齐读词语,简要理解词语意思,结合句子。

二、谈话

交流课文内容。

从课题入手,课题也是一首二胡曲。请同学慢慢加修饰词,进而感受《二泉映月》的地位,感受它的与众不同,理解享有盛誉,并适当补充资料介绍。

谈及创作者对于阿炳的了解。原名,家庭,悲惨命运。

对比上一课,海伦与他的不同,体会阿炳虽然不幸但又有幸的前半生,为学习后文作铺垫。(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它创作这首乐曲的情感变化)

三、入文

1、打开课文,浏览课文,寻找刚才谈话涉及的内容和问题的答案。(例如:有关阿炳的生世,二泉映月的地位等内容)同时思考,这篇文章还写了什么?

2、交流引导:课题是《二泉映月》,围绕课题我们还可以提什么问题?(它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师引导,那么这篇文章其实就很好地告诉了我们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是吗?

3、学习第一小节,指生读,概括段意,体会二泉的环境优美。

4、初读第二小节,是引导生概括(时间地点事情)生基本能概括出来。

同时引导学生区别,这样的概括行吗?

5、齐读第四小节,发现其中奥秘。(很类似的概括)让学生自己加词区别段意。比较不同,同样是听泉,听到的是一样的声音吗?

指生找出不一样,读好句子。淙淙的流水他听到了深沉的叹息指导学生不能掉词似乎,否则容易产生歧义。引导学生特别读好第二次听泉,为什么此时的感受不一样,三十岁之后的阿炳遭遇悲惨,感触颇多,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搜集了解阿炳的有关资料。

2、文中景色描写很美,请把那些词语归纳出来,想想写景是为了什么?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7】

一、欣赏美景

1、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泉映月不仅是我们课文的题目,它更是一道(),一首()。

3、昨天,我们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之中欣赏了二泉映月的美景,回忆或者翻开书找一找文中描写美景的词句。(引导学生读出如诗如画般的感受)

二、感悟人生

(一)听泉声

1、过渡:此情此景,阿炳见过吗?如今,阿炳还能看见吗?上帝为他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也要为他打开一扇窗,那窗就是他灵敏的()。又是一个中秋夜,他来到二泉,倾听这淙淙的流水声,他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课件显示课文第四节,引导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第四节,读出坎坷。

复习坎坷的原意和引申义(适时地板书,)

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还有许许多多的坎坷,它虽然没有写在书上,却一定写在我们的心上,让我们一起回到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

①也许那是一个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冬日早晨,阿炳出去卖艺,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阿炳?

②也许那时一个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的夏日中午,阿炳出去卖艺,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炳?

③也许那时,阿炳生病了,发高烧了,也许那是一个万家团聚的日子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炳?

把你看到的最真切的那一副画面写下来

(伴着音乐,师生交流,紧紧围绕坎坷展开)

过渡: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那全是阿炳的一段坎坷的经历,当这一幅幅的画面呈现在阿炳的面前,引读渐渐地,渐渐地

4、他深沉的叹息有人倾听吗?他伤心的哭泣有人倾听吗?他激愤的倾诉有人倾听吗?他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引读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

三、领悟精神

品音乐

1、引读听着,听着茫茫月夜出示音乐

听这音乐有什么感觉呢?

2、学生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找出描写《二泉映月》琴声变化和由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句子。

3、引导品味。

师读琴声,生读表达情怀的句子。

着重理解:出示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长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A、理解支撑。

B、反复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排比句)

悟精神

1、出示课件:

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了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演奏《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时,不由得跪了下来。

小泽征尔为什么要跪下来听?

四、总结课文。

1、小结: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道风景,一首名曲,他更是阿炳的一段坎坷的人生,一种不屈的精神。

板书设计: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8】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感知其所表达的内涵和意境。

2、能力目标:体会文中的优美语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3、情意目标:激发起学生对《二泉映月》这首名曲及阿炳这位人民音乐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课时重、难点:

感知《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表达的内涵和意境,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具准备:

课件,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二泉边赏月,可是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小阿炳长大了,他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边。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水拨动了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

2、轻读第四自然段。

自己轻轻读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还有疑问等会儿提出来?

课件呈现:叹息、哭泣、倾诉、呐喊下加问号,联系阿炳生平理解。

3、指导朗读第四段。

二、理解乐曲内涵。

1、引读: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板书:倾吐情怀)

2、质疑:读到这儿,你觉得下面我们该研究什么问题?

3、分小组学习,讨论理解乐曲内涵。

(1)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小组讨论。

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值得研究,下面就请大家在小组里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读读课文,讨论讨论,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提示的两个句式。

课件呈现:阿炳怎样通过琴声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他要倾吐哪些情怀?

提示:

(A)琴声起初_________,随后_________,后来____。

(B)当琴声_______时,作者似乎听到___________。

(2)讨论交流。

相机板书:赞叹怀念思索

表达抒发

爱......

4、听曲。

这么多积淀已久的情怀阿炳通过流畅的音乐表达了出来,你们想不想再听一听这首曲子。一边听一边还可以根据板书在你的脑海中浮现画面。

学生欣赏。

5、自选片段,反复朗读,深切体会。

(1)自由选择喜欢的片段练读。

你最喜欢哪一段乐曲?好,就请大家自由选择喜欢的片段,听听音乐,读读相关的课文,再次来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怀。

自选练读。

(2)指名读。

6、小结板书:二泉映月。

7、看画面配乐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1、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看看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从何而来?

2、第1自然段。

家乡美好风光对阿炳的熏陶,指导读出美感。

3、第2自然段。

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诲,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

4、第3自然段。

他饱受着穷困和疾病的折磨,可磨难没有泯灭他对音乐、对生活的热爱,你能读出他同命运抗争的勇气吗?

5、第4自然段。

时事变迁,他触景生情。有感情朗读。

6、第6自然段。

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齐读。

四、作业设计:

1、词语搭配。

树木映月享有光明

流水葱茏赞叹泉声

水波照水向往盛誉

月光淙淙倾听景色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9】

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按课文内容的不同,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课文。

1、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曲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交流:读了这个题目,你想说些什么吗?

(这是一首二胡曲,它的作者叫阿炳。)

2、教师介绍阿炳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语(把字音读准、由生字想词语、从课文上到课外的)

(2)试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读的段落)

(3)听配乐课文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阿炳以及它所创作的音乐的。练习给课文分段,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3、交流分段情况

第一段(1—2):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傅到二泉赏月的情景。

第二段(3—4):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5—6):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 情怀,创作出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4、学生质疑问难。

三、指导生字书写

1、请学生自己辨别,交流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10】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一):

二泉映月

一、教材简解: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情皆美、真挚感人的好文章。本课时的教学资料是让学生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资料:

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第十册第9课课文。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四、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理想的精神。

五、设计思路: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构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由于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此刻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必须难度。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透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六、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潜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潜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学中,透过让学生朗读、闭眼、想象,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进文本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2、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大家交流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

这天这节课上,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4、了解曲名

同学们,你们明白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设计意图:师生进行话题交流,让学生无拘无束的谈自己欣赏音乐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泉映月》的曲子有的学生可能听过,但不必须有深刻的感受,小学生欣赏乐曲的潜力有限,此时只是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谈初步感受,为课文的学习作情感的铺垫。

5、我们这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2)在什么状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做到有的放矢。

二、初读课文,初识阿炳。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结合课文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阿炳。

(4)找出描述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关键词。

2、检查自学状况。

(1)抽读生字、课文,了解词语掌握状况。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阿炳生活遭遇理解)

倔强:性格刚强。

激愤:激动而愤怒。

设计意图: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资料。

(2)交流、认读描述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关键词。

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跌宕

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

月光照水,热爱音乐,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向往光明,恬静激荡

静影沉璧,经历坎坷,步步高昂

设计意图:透过以上三类词语的交流,让学生对“二泉映月”的美景、阿炳的身世、《二泉映月》的旋律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感受那如水的月色,也为后面进一步感悟人物,感受乐曲作好了铺垫。

(3)《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课件呈现无锡锡惠公园龙光塔下“天下第二泉”的画面,师生共同交流对阿炳的了解。

设计意图:交流对阿炳的了解,为课文进行补白,为理解课文资料作铺垫。

三、细读课文,走近阿炳。

1、体验坎坷人生。

(1)阿炳几次游历二泉?每次感受有什么不同?

学生拿笔做出标记,交流回答。

(2)课件出示:阿炳两次来到二泉的比较。

(3)学生针对表格资料,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最佳外化形式,是学生潜能得到开发的重要标志。

(4)十多年后的那个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是哪些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那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么多他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生默读,找一找)

预设片段:坎坷的经历。

①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炼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来遭遇的人生变故,让学生找一找阿炳有哪些坎坷的经历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阿炳多舛的命运:在唾弃声中降生,四岁丧母;在白眼中成长,痛丧师父;在屈辱中度日,双目失明。同时课件出示为阿炳写的一首四字词语歌,让学生读一读,感受其凄苦的人生。

痛丧师父-孤苦无依

天来横祸-双目失明

颠沛流离-卖艺度日

坎坷人生-苦苦凄凄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阿炳的苦难经历在师生平等有效的对话中无声无息的进入了学生的视野,撩动了学生朴素的同情之心,为下环节的朗读感悟奠定了情感基调。

③同学们,这就是阿炳十多年的经历,请大家把你的目光集中到阿炳的那张脸上。你看,那张以前十分可爱的脸,那张以前充满了青春和朝气的脸,如今,随着师父的离世,随着他的双目失明,随着大雪纷飞,烈日炎炎,那张脸变了,变了,变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张怎样的脸?(学生回答)

④同学们,经历坎坷人生的阿炳尽管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面黄肌瘦的脸,布满皱纹的脸,但他心里面却充满了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对生活的渴望。

出示: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期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阿!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阿炳火热的内心。

⑤同学们已经走进了阿炳心里。如今,阿炳再次听泉,那淙淙的流水也走进了阿炳的心里,发出了深沉的叹息、悲哀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些声音阿炳听到了,你们听到了吗?是谁在叹息、谁在哭泣?是谁在倾诉、谁在呐喊?

教师能够提示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表达出“是阿炳在叹息自己的双目失明,是阿炳在哭泣命运的悲惨,是阿炳在倾诉不幸的遭遇,是阿炳在呐喊自己对光明的向往!”

出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悲哀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体会顿号的用法,不用较大的停顿。

设计意图:同样是这泓清泉,依旧是二泉美景,可阿炳再也看不到了。鲜明的比较,巨大的反差,在学生的心里构成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深刻的体验。而场景的铺陈,情境的营造,意境的渲染更是把学生带进了阿炳那苦难而又不屈的坎坷人生中去了,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和呐喊。学生在切己体察悄然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2、品悟不朽名曲。

(1)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要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当时有人听阿炳倾诉吗?没有。流水是他的知音,月夜是他的朋友,琴弦是他的伙伴,他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于是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转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他倾吐了哪些情怀呢?请学生拿起笔来用不同的标记画一画哪些句子描述了琴曲的特点?哪些句子是琴曲传达出的情感?

(2)交流。

A、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指导用轻缓、抒情的语调读出音乐起始部分的委婉连绵,用稳重的语气读出音乐传达的情感。

B、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完美未来的无限向往。”

欣赏乐曲高潮部分,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阿炳透过琴声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加快语速,升高语调来表现乐曲的高潮,用激昂高亢的语调表现乐曲抒发的情感。

C、出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秀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指导学生理解表示乐曲的丰富内涵的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用徐缓回味的语气读整首曲子带给听者的感受,用抒情的语调读好最后的排比句。关注排比句中的逗号,读出停顿。

(3)采用师生合作或男女生合作等多种形式感情朗读。

(4)再次播放二胡曲,静静的聆听。要求学生欣赏后表达自己的感受。

(5)学生再次跟随乐曲朗读。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语言与音乐的交融、情感与情境的辉映,是全课感情朗读的重点、难点。学生的情感虽然集聚到了急需释放的程度,但是毕竟对乐曲内涵的理解还很肤浅。因此教学中透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引导学生鉴赏乐曲,步步铺垫,层层深入,到达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之后在读懂基础上学生一次次的朗读,一次次的提高,学生读好了乐曲,真真切切成为了瞎子阿炳的知音。

(6)《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乐曲就这样诞生了。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向学生提问:此刻你最想对阿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透过补充介绍拓展延伸了学生对《二泉映月》享有盛誉的具体了解,无形间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学生由衷地抒怀,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实现乐无痕的教育境界。

2、补充介绍

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课件出示演出图片);三天后,阿炳吐血身亡,只活了57岁(出示阿炳墓图片)。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3、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此曲时,不由得跪了下来。同学们,小泽征尔为什么跪下来呢?

4、师生共同朗读配乐诗:《永久的二泉映月》

看不见黑暗

是因为穿行在黑暗之中

听不见苦难

是因为置身于苦难之中

一把二胡,道尽人世的沧桑

两根细弦,诉尽命运的悲凉

阿炳阿

你那把血泪斑斑的胡琴

凄凉而不绝望

忧愤而不疯狂

空荡荡的夜色中

我听到了不屈的抗争

触摸到了一颗坚强的灵魂

5、教师总结:伴着二泉映月完美无瑕的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落魄的阿炳又缓缓向我们走来。苦难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阿炳穷尽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最响亮的回答。同学们,那就是:人在旅途,有苦有乐,笑对人生,从容不迫,穿越痛苦,赢得生活!

设计意图:“豹头凤尾”是人们对课堂教学导课、结课的不懈追求。课已接近尾声,但学生内心的情感却仍在澎湃着。本节课借助拓展的诗歌、教师的赠言不仅仅丰富了语言的积累,还引导学生全面聆听阿炳,触摸生命,为将来的人生做了有好处的准备。

板书:

热爱

二泉映月-坎坷-向往

抗争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二):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的一篇课文。课文选材精当,资料紧扣文题。用阿炳十多年间两次在中秋夜去二泉的故事,贯穿并概括了他一生最重要的经历,叙述不枝不蔓,有详有略。对于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透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学生对阿炳的生平和《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内涵不十分了解,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只是文字符号。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带给足够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丰富语言积累,拓展交流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朗读为主线,抓住主要问题,理解课文,了解欣赏乐曲。根据教学资料,选取多媒体教室环境进行教学。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构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二泉映月》一文透过景、情、人、曲的对话、交融、回旋、升华,为我们展示了一处曲径通幽的自然景观,一首荡气回肠的不朽乐曲,一个顶天立地的盲人音乐家,一份震撼人心的情感冲击,如何把它们有机结合,多维交错,螺旋上升,多元品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从阅读二泉映月的景色入手,在如银的月光中走过阿炳十多年的坎坷经历,走进阿炳的内心,走向《二泉映月》,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思路。

学情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此刻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必须难度。要让学生了解这首名曲所表达的内涵,务必让学生了解华彦君悲惨苦难的人生,感受阿炳刚直顽强的精神,然后学生听这首曲子,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透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使学生产生共鸣,披文入情入境。

教学目标

1、透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资料,理解文中描述音乐和表达乐曲丰富内涵语句的意思。

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完美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透过有感情朗读来表达乐曲的情感。4、了解“排比”这一修辞方法和“事物――联想”等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篇文章真挚感人,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流程示意

1、读中感悟,走近阿炳的苦难生活。

2、有感而发,贴近阿炳的内心世界

3、倾听琴声,感受二泉映月的悲喜

4、记忆琴声,留住阿炳不屈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读中感悟,走近阿炳的苦难生活。

过渡:同学们,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有一年的中秋夜,小阿炳跟着师傅来到二泉边赏月,但是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似乎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边。

1、课件出示。此时的阿炳与小时侯有些什么区别呢?

2、课件出示。学生回答。(眼睛失明、恩师去世、生活困苦,卖艺度日)

指名朗读这一自然段。

3、课件出示,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话想对阿炳说?

(设计意图:透过学生与阿炳的对话,让学生了解阿炳催人泪下的坎坷经历,为理解下文“深沉的叹息、悲哀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作铺垫。)

二、有感而发,贴近阿炳的内心世界

过渡:命运让阿炳遭遇了这么多坎坷,历经了这么多磨难。所以当他再一次来到二泉时,听到的不仅仅是淙淙的流水声!

1、轻读第四自然段,阿炳还听到了什么?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大家都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3、闭上眼睛想一想,阿炳会怎样叹息,怎样哭泣,怎样倾诉,又会怎样呐喊?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潜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潜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学中,透过让学生朗读、闭眼、想象,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进文本,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倾听琴声,感受二泉映月的悲喜

过渡: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1、请同学们读第五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描述琴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述琴声所包含的资料的句子。

2、交流1。课件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a.起初这个琴声的基调是怎样的?(板书:委婉连绵)这时候的阿炳,透过这委婉连绵的琴声,想要抒发什么情怀呢?(板书:赞叹、怀念、思索)

b.好,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下这段委婉连绵的琴声。

听时思考:阿炳他仿佛看到了怎样完美的景物,会思索什么人生道理?

c.起初的琴声是委婉连绵的,抒发了阿炳赞叹二泉美景、怀念恩师、思索人生的情怀。指名读――生生评议――指名读,最后请全体女生来把这部分读好。(配乐)

3、交流2。课件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无限向往。”

a.这时候的旋律是什么?(板书:步步高昂、进入高潮)此时阿炳似乎表达了什么情怀呢?(板书:抗争、向往)

b.此时的乐曲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他对命运的抗争和对完美未来的无限向往。思考:

(1)那同学们思考一下,阿炳想透过乐曲抗争些什么呢,同样他又向往些什么呢?

(2)如果你就是阿炳,你会怎样说呢?(抗争些什么、向往些什么)

(3)那阿炳在那里拉的乐曲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齐来聆听。想象一下阿炳当时的神态?(激愤、瞪目、抗争、向往)

(4)乐曲步步高昂,渐渐进入了高潮,抒发了阿炳对他悲惨命运的抗争,和对一种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指名读――生生评议――指名读,最后请男生来把这部分读好。(配乐)

4、交流3。课件出示

(教师引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配乐)

a.此时的乐曲是: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板书:舒缓起伏、恬静激荡。

b.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了人们什么?

c.指名朗读。

d.同学们想想看,除了这四个“爱”,阿炳可能还会爱些什么呢

e.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四个“爱”,细细体味阿炳当时的情绪。

f.那谁有勇气能把这四个“爱”读好呢?

(指名读――生生评议――再读――引读)课件出示

5、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6、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欣赏《二泉映月》,从乐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7、想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用笔写在文章的身旁。

(设计意图:新课标在总目标里提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该部分教学,学生在倾听琴声的同时也在倾听着阿炳的心声。从而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阿炳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的心跟着阿炳、跟着阿炳的音乐一同跳跃。)

四、记忆琴声,留住阿炳不屈的精神

1、同学们,阿炳的命运虽然是坎坷、艰难、困苦的,但他是否有向命运屈服阿?他还是要同这不公的命运抗争,也永久对理想充满着向往。下面就请同学们一齐来读好这第五自然段。

2、《二泉映月》让我们了解了阿炳苦难的一生,更让我们感受到阿炳不屈的性格,让我们记住不朽的《二泉映月》,记住倔强的阿炳。

试着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播放视频二泉映月,课件出示对《二泉映月》的评价。

4、此刻你最想对阿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透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理想的精神。)

5、透过上网,访友,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听阿炳的音乐,开展“走近阿炳”活动,进一步了解阿炳,感受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民间音乐家不平凡的一生。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一首名曲

委婉连绵,热爱

阿炳,步步高昂,抗争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三):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让学生透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其丰富的内涵,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理想的精神。

这篇文章真挚感人,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分析

本班大多数学生不仅仅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并生动活泼,善于合作探究。他们喜欢朗读,大部分学生经过指导能把课文表达的情感透过有感情地朗读挖掘出来。他们对音乐十分感兴趣,充满着好奇,且透过几年的音乐教学具有必须的理解音乐的潜力,但应对《二泉映月》这样的名曲要在短时间内充分感悟其丰富的内涵绝非易事。

设计理念

⒈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用心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⒉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优雅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感悟真情,从而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完美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目标

⒈能透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资料,理解文中描述音乐和由琴声联想表达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⒉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完美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透过有感情朗读表达乐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播放录音,创设情境。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悲哀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透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转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⒉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

⒊你从音乐中仿佛听到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吗?

(音乐委婉连绵,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二泉边沉思往事;

琴声凄凉,仿佛看到了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看到了阿炳在愤怒质问:人世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

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⒋阿炳用心创作音乐,我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我相信大家必须能找到集中体现这首名曲资料和意境的自然段,能吗?(能)那我们就来找一找,找出来后认真读一读,并结合《语文补充阅读》中这篇课文的助读部分去仔细体味它的丰富内涵好吗?

二、中心突破,精读第5自然段

⒈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述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画出。

⒉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对所画语句的理解,并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别人听听,同时仔细听听别人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⒊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⑴出示:

他(阿炳)禁上住拿起二胡,他要透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转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⑵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能够看出阿炳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

你是从哪些关键词语看出来的?

(禁不住、不停地滑动、流泻)

⑶“倾吐”是什么意思?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倾吐”即“倾诉”)

⑷阿炳要“倾吐”什么?他是透过什么来“倾吐”的?

倾吐

[板书:琴声――――――――→情怀]

⑸谁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⒋交流描述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⑴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①听音乐起始部分,看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②交流:课文作者是怎样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怎样把阿炳透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比喻句,排比句)

[板书:委婉连绵赞叹怀念思索]

③琴声“委婉连绵”,阿炳用琴声表达着自己的情怀,我们该怎样读呢?

(指导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

自由读――→女生齐读。

⑵出示: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完美未来的向往。

①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板书:升腾跌宕表达出抒发了]

②欣赏音乐高潮部分及相关画面,进一步体会阿炳透过琴声表达的感情。

③指导朗读:

这时乐曲的旋律升腾跌宕,步步高昂,我们朗读时语调要――(加快),音调要――(加高),读出什么样的气势?(势不可挡)

自由读――→男生齐读。

⑶出示: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秀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①这两个句子中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是哪些?

[板书: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②引导理解这两对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达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③乐曲表现阿炳的悲与苦、恨与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对生活、对家乡的爱。

引读并板书: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三、中心发散,粗读课文其余部分

⒈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种内涵丰富、优美无比的不朽名曲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其他段落,看出阿炳究竟有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

⒉第1自然段。

⑴交流:家乡完美风光对阿炳的熏陶。

⑵指导读出美感。

⒊第2自然段。

⑴交流: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诲。

⑵分主角朗读(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突出“倾听”、“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⒋第3自然段。

⑴哪些词语能够看出阿炳饱受磨难?(双目失明、卖艺度日)

⑵磨难并没能泯灭阿炳对音乐、对生活深深的爱,所以这段后两句话中哪些词语在朗读时要突出出来,表现他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期望”)

⑶练习朗读,指名读。

⒌第4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

⑵交流对这段课文的理解。

(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阿炳已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万千感慨。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

⒍第6自然段。

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名曲。

齐读第6自然段。

四、配乐朗读全文(根据时间机动处理)

五、作业

⒈有感情朗读全文,练习背诵4、5自然段。

⒉找出课文中描述月夜景色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

六、板书设计

6、二泉映月

倾吐

琴声―――――――――――→情怀

(动人心弦)(积淀已久)

委婉连绵赞叹……怀念……思索……

升腾跌宕表达出……抒发了……

舒缓而又起伏他爱……他爱……

恬静而又激荡他爱……他爱……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四):

一、导入

1.这天老师要和大家一齐学习一篇课文

2.《二泉映月》是什么?

(1)是一首二胡曲

(2)二泉映月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秀丽的风景。

3.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把你看到惠山的景色都划下来,好吗?

二、新授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交流

(1)学生说:

(2)美还在什么地方呢?学生说

(3)学生说:月光……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3.同学们看,这就是刚才大家找到的,你们最喜欢哪处风景,你们就放声地去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1)指名读(学生说他的“淙淙”的音没有读准)

老师想请一个学生读“静影沉璧”。老师来读,你们感觉自己望见了什么?

学生说:沉下去的就应是月亮。

(2)还有哪个地方你很喜欢,请你为一个学生来读读

学生读

学生再读其他的话语

(3)你们想看看这惠山的天下第二泉吗?

(4)课件播放,教师语言过渡

4.同学们,美吗?我们一齐来透过朗读感受着美美的句子吧

(1)学生读

(2)请大家之后说说惠山和二泉的风景(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3)教师语言过渡;二泉是风景,十分的美。二泉是一首二胡曲,她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吗?

5.播放《二泉映月》的二胡曲给学生欣赏

(1)这曲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阿?

(2)学生说:优美、动听

(3)这优美的曲子是谁创作的呢?(介绍阿炳)

(4)你们能不能透过预习,告诉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吗?

(5)学生说:他看不见东西;阿炳生活中十分坎坷;遭受别人的歧视。

(6)同学们,应对生活困苦,他屈服了吗?

6.课文哪里说他没有屈服呢?请你找出来,好好地读读。

(1)学生自读,放声读

(2)师生交流,阿炳屈服了吗?

学生说;阿炳对音乐的热爱,他多么期望有一天……

她找对了,还有谁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呢?课件出示

再指名读:……我听出了他对生活的完美向往。

齐读“但是生活的穷困……安定幸福的生活阿!”

7.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而他此刻能够望见吗?他只能望见什么?

(1)学生说:他十分的寂寞、困苦……

(2)他带着一颗颤抖的心,操着二胡演奏起来。

(3)和着音乐再读课文的四五小节,体会他的心境,看看你们听到什么,望见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8.师生交流:这时阿炳在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对生活的热爱

(1)找到这段话,读一读,看看阿炳究竟在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学生读

(3)指名读

(4)还有补充吗?再读

(5)学生再读

9.课件出示:

起初,琴声……恬静而又激荡。

(1)你觉得哪一段旋律最吸引你?指名读,并指导朗读

(2)还有同学期望其他段落的吗?

(3)随着旋律东西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完美未来的无限向往。

(4)学生说自己的理由,音乐起伏

(5)指导学生进行描红(“腾”、“宕”)

(6)起初这一段,谁喜欢,请学生读。(教师点评:你读出了自己的完美感受,再请一个学生来读)

(7)阿炳想透过这个曲子什么呢?

(8)学生说:阿炳想告诉人们他爱那……

(9)学生齐读:“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

10.明白阿炳为什么会创作出这样动人心魄的曲子的呢?

(1)是阿炳的坎坷经历才创作出这样的曲子。

(2)还有他师傅告诉他的话,还有他自己坎坷的经历。

(3)你最喜欢读那一处的声音,就放开声音去好好地读,(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11.但是在那个年代他悲哀的哭泣有人聆听吗?他只有将他的一腔感受倾诉给这个茫茫月夜。

(1)月光是如此完美,而他是穷困悲惨,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经历坎坷,热爱音乐,向往光明

(2)此时此刻,你觉得这首二胡曲仅仅是动人吗?

学生说;人人都会经历困难,只要克服就好

这个曲子仅仅是感人吗?

还有一点悲凉、悲哀(教师板书)

12.二泉映月是一段坎坷的人生,是一首不朽的乐曲,一段人生尽坎坷,一片情怀付月光。让我们再来听听这样的曲子

(1)播放音乐学生听

(2)学生读自己想读的句子

(3)教师随机点评

三、小结

时间虽然到了,但是我们对于阿炳的对于音乐的向往和追求却是难以忘怀的。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五):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资料,理解文中描述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正、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识阿炳,交流他的状况,向同学们介绍。

2、教师介绍阿炳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富饶、萦绕、哭泣、泯灭、抒发、委婉、跌宕、倔强、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2、检查自学状况。

(1)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状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资料。

(2)通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2):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傅到二泉赏月的情景。

第二段(3—4):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5—6):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3、学生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1、请学生自己辨别,交流注意点。

2、学生练习书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秀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水拨动了饱受贫穷和疾病折磨的阿病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旁回响起来。

2、听二胡曲《二泉映乐》。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资料和意境,找出来,认真读读。

二、精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找出描述琴声变化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括号标出,小组进行交流。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2)阿炳要倾吐什么?透过什么倾吐?

板书:琴声倾吐情怀

3、交流描述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透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地表现出来的?

板书:委婉连绵赞叹怀念思索

指导朗读,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

(2)出示:

随着旋律的深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一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了……抒发了……

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板书:深腾跌宕表达抒发

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透过琴声所表达的感情。

直到感情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3)出示: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透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提问:“他爱”的资料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

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1、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看看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从何而来?

2、第一自然段。

(1)播放慧山录象片段。

(2)交流家乡的完美风光对阿炳的熏陶。

(3)指导朗读。

3、第二自然段。

(1)交流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诲。

(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强调“倾吐”、“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4、第四自然段。

(1)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的折磨。

(2)磨难并没有磨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所以“但是”、“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期望”等应重读,表现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练习朗读。

5、第四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阿炳已经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以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生动、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万千感慨。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

6、第六自然段。

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做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

四、配乐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部分练习册。

第三课时

一、指导背诵第四第五自然段。

1、激发兴趣。

月光似水的中秋之夜,阿炳又一次坐在秀丽的二泉边倾听泉声,心潮起伏,用琴声倾吐了满腔的情怀。读了第四第五自然段,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阿炳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

2、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

按先环境描述,再人物内心活动描述的顺序背。

3、指导背诵第五自然段。

顺序:阿炳演奏的动作表现——琴声变化——想象琴声的内涵。

自由背诵。

二、朗读课文

1、感情朗读全文。

2、欣赏读。

三、总结全文

1、再次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感受乐曲传达的丰富内涵。

2、总结: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完美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四、说话练习

1、激发兴趣。

此刻你就是那个中秋之夜搀扶阿炳来到二泉的少年,请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一句话说出来。

2、同桌练习说。

3、指名说,评议。

五、布置作业

认真观察月夜景色,像阿炳一样全身心地体验感受,捕捉完美的景物,写一段话,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赏月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照耀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六):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资料,理解文中描述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白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图片)你明白他是谁吗

透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有关他的状况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阿炳,民间音乐家,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东亭人。从小跟父亲华清和当道士,学音乐。4岁时母亲死了,21岁得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在无锡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还经常演唱当日新闻。抗日战争时期,演唱过《汉奸的下场》等歌曲;抗战胜利后,演唱揭露、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歌曲。

阿炳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泊沙》、《昭君出塞》等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独奏曲《二泉月》,大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课题就是乐曲的曲名:(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意思。

2.检查自学状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

哭泣泯灭抒发委婉

(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状况和各自然段饿大概资料。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活经验理解)

萦绕:萦回。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生活遭遇理解)

激愤:激动而愤怒。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学状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

哭泣泯灭抒发委婉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状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资料:

葱茏:形容植物青翠旺盛的样貌。

摇曳:摇荡。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

萦绕:萦回。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阿炳生活遭遇理解)

激愤:激动而愤怒。

倔强:性格刚强。

富饶:物产丰富。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父到二泉商月的情景

第二段(第3、4自然段):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第5、6自然段):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4.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饶”右—卜不要多“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次来到了秀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了。

2.听二胡曲《二泉映月》。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提示:仿佛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感到什么)

音乐委婉抒情,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泉边沉思往事;

琴声很凄凉,仿佛看到了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听到’了阿炳在愤怒质问:人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

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资料和意境

找出来,认真朗读体会。

二、指导精读第5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述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标出。小组讨沦。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倾吐”即“倾诉”,从“禁不住”、“不停地滑动”、可看出阿炳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

(2)阿炳要“倾吐”什么透过什么“倾吐”

3.交流描述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①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透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比喻句,“似乎是”领起的排比句)(板书:委婉连绵赞叹怀念思索)

③指导用徐缓、抒情的浯调朗读,加深体会。自由读,女生读。

(2)出示: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

①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板书:升腾跌宕表达出抒发了)

②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透过琴声表达的感情。

③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自由读,男生读。

(3)出示: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①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透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一—

提问:“他爱”的资料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1.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

2.第1自然段。

(1)播放“秀美的惠山”录像片断.

(2)交流:家乡完美风光对阿炳的熏陶

(3)指导读出美感。

3.第2自然段。

(1)交流: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海。

(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强调“倾听”、“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4.第3自然段。

(1)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

(2)磨难并没能泯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所以“但是”、“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期望”等应重读,表现出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练习朗读,指名读:

5.第4自然段。

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阿炳已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日扯眩rj的万千感慨。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

6.第6自然段。

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

齐读。

四、配乐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四、五两段,继续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理想的精神。

2、指导学生完成课外作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默写生字词。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

哭泣泯灭抒发委婉

2、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给予指导。

二、指导学生背诵四、五自然段。

1、帮忙学生理清思路

①、二泉的景色如何,看到了这景色阿业炳有什么感受呢?

②、开始曲子是……有如……。随着旋律……又……

③、他这曲子告诉人们……

2、听录音,边听边想,边感知。

3、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进行背诵练习。

4、指名背,群众评议。

三、作业指导

1、写一段话,描绘月夜的优美景色。注意选用以下的词语。

月光似水静影沉壁赏月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照耀

2、指导

注意写的话要有必须的整体感觉,用词要优美流畅。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七):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资料,理解文中描述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4、透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预习要求

1、收集阿炳的生平资料,对阿炳生世有必要的了解。听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

2、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

3、不理解的词透过查字典并能联系上下文解决。

4、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5、初步理解下列词语:

萦绕倔强饱经风霜升腾跌宕

坎坷积淀委婉连绵

五、教学准备

1、将《阿炳生世录》材料课前印发给学生。

2、录音带2盘,《二泉映月》和配音朗读。

3、第五自然段部分资料打印。

4、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打印。

5、词语卡片:

饱经风霜卖艺度日度日如年静影沉璧坎坷

第一课时

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这天这节课上,王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4、了解曲名

同学们,你们明白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阿炳生世。

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而我们这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2)在什么状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

师:上述问题,只要透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就很容易解决。

2、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透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3、课前,王老师要求大家听听《二泉映月》的曲子,并收集有关阿炳生世的资料。此刻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三、精读1~4节,了解创作背景。

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创作的呢?请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读1~4节,要把这四小节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3、分节指名朗读。

教师评价并随机点拨:

(1)出示“饱经风霜”一词指导朗读好这个词和所在的句子。

(2)出示“卖艺度日”一词,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出示另一个成语:度日如年。这句话该怎样读?

4、同学们,阿炳是在什么状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哪一节回答了这个问题?(第4自然段)再细细读读第4自然段,然后自己试着说说阿炳是在什么状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

5、指名说,畅所欲言,教师随机板书:

时间:中秋夜

地点:二泉

环境:月光、流水

心境:想到……听到……

6、再指名练说,把板书中的关键词都用上,完整地说清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背景。

7、再读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句子比较难理解?

(1)什么叫“静影沉璧”?(出示词语,结合插图体会)

(2)“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一句怎样理解?

①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阿炳的生世,体会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从课文第3节和阅读材料中去找答案)

③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汇总。

④请四人小组的代表发言,老师随机点拨体会“坎坷”“饱经风霜”等词。

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8、指导朗读第4节。

同学们,第4小节写到了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多么完美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完美的景,悲哀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比较。我们要透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他当时创作《二泉映月》时的情境。

(1)指名读,评价。

(2)群众朗读。

四、小结

同学们,这一堂课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了三个问题,透过读书和讨论,已经解决了两个问题。(老师把课题旁的前两个“?”擦掉)还留下的这个“大问号”我们下一堂课再来解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前写上第一课时的板书,倒好录音带)

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勾起了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能对谁说。他是个艺人,此时,他要借用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

板书:倾吐

二、学习第5节

1、当时的阿炳是怎样做的呢?(出示插图,用实物投影仪)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节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的情景。

(1)学生自读自练

(2)指名读、评价

2、紧之后,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阿炳拉出的琴声的旋律和其中包含着的思想感情。(出示段落)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师:同学们,这段话在文字上写得很有特色,请大家先反复地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2)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巡视,个别交流点拨。

(3)指名谈感受。

①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又写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划出描述旋律的句子)

②语句表达比较整齐。(教师圈出重点词:赞叹、怀念、思索;表达、抒发;爱、爱、爱、爱)

③指名读好这段话,让大家完整地体会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3、引导质疑

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声的旋律和包含的思想感情,课文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你是否感觉到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1)学生质疑。老师圈出重点词语,“委婉连绵”、“升腾跌宕”,“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师问:想用什么方法来加深体会?

(2)播放配音朗读的磁带。在配音朗读中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宕”等词语的意境以及旋律中的思想感情。

4、开展朗读比赛

(1)师:同学们,透过刚才的听读欣赏,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朗读高手,看哪一组能夺冠军。

(2)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上。

(3)师:除了四位选手外,其它的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为了提高本次比赛的质量,让选手朗读得更好,让评委点评得更好,我推荐大家各自先好好地再朗读一遍,以作好赛前的充分准备。全体学生自读自练。

(4)四位选手依次朗读,并依次评价,最后评选出冠军,对其余三位也给予鼓励。最后再让冠军者谈谈获胜的经验。

5、同学们,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体会到了乐曲的旋律以及旋律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这样,本课的主要问题也解决了。(擦掉课题旁的“?”)这段文字写得好不好?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老师暂且用“|”把它分成三部分,你只要背诵其中的一部分就能够了。其中第三部分资料最长,也最难背,不知有哪些同学敢选取第三部分来背。

(1)熟读试背。

(2)指名背诵。

三、迁移写话

1、师:同学们,第一课刚上课时,王老师让大家听了一小段《二泉映月》二胡曲,并且凭直觉谈了感受,透过学习了课文,此刻再来听听这首《二泉映月》的曲子,你必须会谈出很多的感想。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透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给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老师点评、修改。

四、课外作业

1、背诵4、5自然段。

2、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练习4。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中秋夜,二泉,月光,流水

想到……听到……倾吐……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八):

教学要求:

1、认识“惠、沧、浸、殷、诲、坎、坷、倔、昂、朽”10个生字;理解“明月高悬、月光如银、月光如水、委婉连绵、低回婉转、如泣如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3、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完美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感悟、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走近阿炳

1、孩子们,你们明白课前播放的曲子叫什么名字吗?学生齐读题目。

2、《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曲子,是谁创作的?(阿炳)你对阿炳有些什么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阿炳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合作学习生词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互相交流。

2、检查自渎状况。

(1)出示生字词,自由读,开火车认读字词。教师随机正音。

(2)出示词语,分男女学生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明月高悬月光如银月光如水

委婉连绵低回婉转如泣如诉

三、感悟内涵,品味艰辛

1、二泉映月不仅仅是一首不朽的乐曲,还是有名的风景胜地。找出课文中描述二泉景色的句子,练习朗读。

出示相关语句,指导读出二泉的美。

2、阿炳是怎样创作出《二泉映月》的?这首曲子表达了怎样的内涵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自然段。

3、出示四自然段,指名学生读,体会创作过程。

(1)如诗如画的风景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是一片黑暗,伴随他的只是涓涓的泉声。这让他想起了什么?(师父的殷殷教诲)师父曾对他说过什么话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师父的话。齐读。

小阿炳听了师父的话,多么期望自己快点儿长大,去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出美妙的声音。但是,当小阿炳长成大阿炳时,他听到了美妙的声音吗?他听到了什么?(深沉的叹息,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些声音其实就是阿炳的心声阿,他在叹息什么,倾诉什么,又在呐喊什么呢?

二天,是阿,阿炳在叹息自己的人生充满苦难,在倾诉自己的坎坷经历。他都有些什么坎坷的经历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三自然段资料。

本来孤苦伶仃的阿炳又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双目失明”对你们来说几秒钟就读过去了,可对阿炳来说,却是一生的苦难。让我们闭上眼睛,穿越时空,去看看阿炳的苦难生活。

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样卖艺的;

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样卖艺的;

阿炳生病了,烧到39度、40度,浑身发抖,他又是怎样卖艺的?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带着你的体会读三自然段。

阿炳想起自己的坎坷经历,学生接读:渐渐地,------

4、这声音让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胡琴,拉弓抚弦。《二泉映月》就这样产生了。(出示5自然段描述琴声内涵的句子)

(1)自由朗读,体会琴声的丰富内涵

(2)说说琴声的起初和高潮部分有什么不同,作者分别采用了什么手法进行描述的?

(3)了解到琴声有如此丰富的内涵,此刻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你想怎样听?让我们用整个心灵来聆听这首不朽的乐曲吧!(播放《二泉映月》,师生屏息聆听)

(4)听完了,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5)乐曲如此扣人心弦,怎样才能透过朗读把它的内涵表现出来呢,说说你的好推荐。

(6)指名学生读,师生评价。

(7)让我们听着音乐,用心来读读这段文字。

5、师生在音乐声中激情演绎6、7自然段。

四、领悟精神,升华情感

1、一个双目失明的民间艺人,一个充满苦难的民间艺人,一个对未来充满渴望的民间艺人,他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呢?

2、学生谈感受,齐读书上句子:他爱音乐,爱惠山的清泉------

五、课外拓展,总结全文

1、是音乐带给他光明,是音乐带给他安定幸福,是音乐安抚他孤寂的心灵。这首不朽的曲子不仅仅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声誉。(出示资料)

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这首乐曲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动情地说:“用断肠之感形容真是太适宜了。这首乐曲就应跪下来听.”

只有对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无比崇拜的时候才会朝他跪下。小泽征尔跪的是阿炳的什么精神呢?

2、教师总结: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孩子们,在以后的人生中,如果有苦难来临,让我们勇敢的应对它!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九):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让学生透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其丰富的内涵,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理想的精神。

这篇文章真挚感人,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分析

本班大多数学生不仅仅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并生动活泼,善于合作探究。他们喜欢朗读,大部分学生经过指导能把课文表达的情感透过有感情地朗读挖掘出来。他们对音乐十分感兴趣,充满着好奇,且透过几年的音乐教学具有必须的理解音乐的潜力,但应对《二泉映月》这样的名曲要在短时间内充分感悟其丰富的内涵绝非易事。

设计理念

⒈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用心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⒉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优雅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感悟真情,从而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完美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目标

⒈能透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资料,理解文中描述音乐和由琴声联想表达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⒉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完美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透过有感情朗读表达乐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播放录音,创设情境。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悲哀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透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转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⒉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

⒊你从音乐中仿佛听到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吗?

(音乐委婉连绵,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二泉边沉思往事;

琴声凄凉,仿佛看到了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看到了阿炳在愤怒质问:人世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

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⒋阿炳用心创作音乐,我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我相信大家必须能找到集中体现这首名曲资料和意境的自然段,能吗?(能)那我们就来找一找,找出来后认真读一读,并结合《语文补充阅读》中这篇课文的助读部分去仔细体味它的丰富内涵好吗?

二、中心突破,精读第5自然段

⒈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述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画出。

⒉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对所画语句的理解,并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别人听听,同时仔细听听别人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⒊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⑴出示:

他(阿炳)禁上住拿起二胡,他要透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转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⑵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能够看出阿炳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

你是从哪些关键词语看出来的?

(禁不住、不停地滑动、流泻)

⑶“倾吐”是什么意思?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倾吐”即“倾诉”)

⑷阿炳要“倾吐”什么?他是透过什么来“倾吐”的?

倾吐

[板书:琴声————————→情怀]

⑸谁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⒋交流描述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⑴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①听音乐起始部分,看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②交流:课文作者是怎样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怎样把阿炳透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比喻句,排比句)

[板书:委婉连绵赞叹怀念思索]

③琴声“委婉连绵”,阿炳用琴声表达着自己的情怀,我们该怎样读呢?

(指导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

自由读——→女生齐读。

⑵出示: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完美未来的向往。

①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板书:升腾跌宕表达出抒发了]

②欣赏音乐高潮部分及相关画面,进一步体会阿炳透过琴声表达的感情。

③指导朗读:

这时乐曲的旋律升腾跌宕,步步高昂,我们朗读时语调要——(加快),音调要——(加高),读出什么样的气势?(势不可挡)

自由读——→男生齐读。

⑶出示: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秀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①这两个句子中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是哪些?

[板书: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②引导理解这两对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达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③乐曲表现阿炳的悲与苦、恨与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对生活、对家乡的爱。

引读并板书: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三、中心发散,粗读课文其余部分

⒈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种内涵丰富、优美无比的不朽名曲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其他段落,看出阿炳究竟有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

⒉第1自然段。

⑴交流:家乡完美风光对阿炳的熏陶。

⑵指导读出美感。

⒊第2自然段。

⑴交流: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诲。

⑵分主角朗读(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突出“倾听”、“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⒋第3自然段。

⑴哪些词语能够看出阿炳饱受磨难?(双目失明、卖艺度日)

⑵磨难并没能泯灭阿炳对音乐、对生活深深的爱,所以这段后两句话中哪些词语在朗读时要突出出来,表现他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期望”)

⑶练习朗读,指名读。

⒌第4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

⑵交流对这段课文的理解。

(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阿炳已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万千感慨。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

⒍第6自然段。

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名曲。

齐读第6自然段。

四、配乐朗读全文(根据时间机动处理)

五、作业

⒈有感情朗读全文,练习背诵4、5自然段。

⒉找出课文中描述月夜景色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十):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资料,理解文中描述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理想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具准备:《二泉映月》录音投影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有一年的中秋夜,小阿炳跟着师傅来到二泉边赏月,但是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似乎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边。

(二)探究学文

1、此时的阿炳与小时侯有些什么区别呢?

生联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眼睛失明、恩师去世、生活困苦、卖艺度日等)

2、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中秋夜?投影插图、展开想象,感受月夜美景及其幽美意境。

师:就是这样一个秀丽的中秋之夜,阿炳再次来到二泉边,可惜物是人非,他不再是当年那个天真活泼、衣食无忧的少年,他的师父已经去世,他的双目已经失明,他的命运已经历了许多坎坷……

3、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感受阿炳此时此刻的情绪。

齐读,引读: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听着听着——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着想着,听着听着,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悲哀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二泉还是那二泉,流水也还是那流水,但是阿炳却为什么听出了叹息、哭泣、倾诉、呐喊声?真如他师父所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吗?联系前文,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生交流:他到底在叹息什么?为什么哭泣?又想倾诉什么?呐喊什么?

师:是阿,他的心中有许多积淀已久的情感要喷发,对于一个民间艺人来说,琴声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于是阿炳禁不住拿起二胡,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转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这时候的阿炳所拉出来的到底是一首怎样的二胡曲呢,他想表达些什么呢?

4、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并思考:阿炳他透过琴声想要抒发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呢?

友情提醒:同学们,这段话在文字上写得很有特色,不知大家预习时注意没有?文中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又写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语句表达比较整齐。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用曲线画出描述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直线画出琴声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巡视指导。)

交流,投影一生所画的资料。

(1)起初这个琴声的基调是怎样样的?(板书:委婉连绵)

(2)这时候的阿炳透过这委婉连绵的琴声想要抒发什么情怀呢?(板书:赞叹怀念思索)

(3)阿炳他仿佛看到了哪些完美的景物,他会怀念起师父、怀念过去的哪些事,会思索怎样的人生道路?(联系前文,想象并交流自己的理解。)

(4)指名读——生生评议——指名读,最后请全体女生来把这部分读好。

(5)之后旋律是?(板书:升腾跌宕)此时阿炳似乎表达了什么情怀呢?(板书:表达抒发)

(6)那阿炳想透过乐曲抗争些什么呢,同时又向往些什么呢?如果你就是阿炳,你想借这琴声说些什么?生设身体验,表达感想。

(7)指名读——生生评议——指名读,最后请全体男生来把这部分读好。

(8)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此时的乐曲是——(板书:舒缓起伏恬静激荡—)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什么?指名读

同学们你们想想看,除了这四个“爱”,阿炳他可能还会爱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四个“爱”,细细体味阿炳当时的情绪。

5、师: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此曲时,不由得跪了下来;此曲还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6、师:同学们,阿炳的命运虽然是坎坷、艰难、困苦的,但他是否有向命运屈服阿?第一节课时,老师让大家欣赏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并且谈了感受,此刻学完课文,了解了阿炳创作这首曲子的经过,咱们再来听听《二泉映月》,再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你必须会有更多的感想。(师生配乐朗读)

师:真是“一泓悲愁映泉月神曲绕梁今未绝”阿!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透过乐曲告诉了我们,假如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阿炳说些什么?交流

(三)作业

1、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同学们,我国像华彦钧这样的民间艺人还有很多,像《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民间音乐也有无数,这些都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精华。你还了解我国哪些传统的民族乐器、民族乐曲?课余时间收集,下节课我们不妨开个音乐欣赏会。同学们,语文和音乐是相通的,期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美文,多赏美乐,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11】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都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指名说)

师:今天这节课,顾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他泪流满面地说道:“听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究竟是什么样的曲子,能如此地打动人心呢?请同学们现在就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用情去体会。

(播放:二泉映月)

师:听了这段曲子,你们有什么感觉?(指名说)

师:你们对这首曲子有什么了解?(指名说)

(板书:二泉映月)

二、了解阿炳。

师:《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阿炳用纤弱的琴弦、苦难的人生、坎坷的经历,用长期积淀在心的种种情怀创作的。他一生的悲、一生的恨、一生的爱全部融进了这深情的旋律中。欣赏这感人的旋律,我们得首先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阿炳(出示图片)

师:他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这个世界再多么五彩缤纷,然而对他来说却只有漆黑一片。他从小就没有了爹娘,浓浓的父爱、伟大的母爱,对他来说却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流落街头、形同乞丐,他生活穷困,疾病缠身。为了生活,他只得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更是雪上加霜的是,他唯一的亲人,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也离开了人世。

师:请同学们用心去读一读这些浓缩了阿炳悲惨一生的词语,用心去感受这位盲人的不幸命运。

出示:双目失明

没爹没娘

流落街头形同乞丐 生活穷困 疾病缠身卖艺为生

唯一的亲人------师父离开了人世

师:读完了这些词语,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师:就是这样一位尝尽人间酸辛的盲人,他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呢?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文,听一听顾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读。你们仔细地看课文,跟着音乐,随着朗读认真地听、仔细地想。(播放课文范读)

师:听完了朗读,你们觉得我读得好吗?好在哪里?(指名说)

师:我读得时候是不是从头到尾都很大?有没有像有的同学一样读书都用大嗓门?有时候读书不一定都要用很大的力气,不一定要发出很大的声音。读书讲究的是轻重缓急,虚实浓淡,刚柔隐现。表现内心思考的文章,要用气把声音送出来。你们会读吗?听着音乐,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学生试读课文)

师:都读完了,感觉怎么样?有感觉吗?

师:今天由于时间有限,顾老师就不让大家一节一节地读了。顾老师很想听一听大家读这篇课文中的一个自段然,猜猜看,我会让大家读哪个自然段?为什么?(指名说)

师:第五自然段集中体现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你们要是能把这一节读好,其它的内容也一定能读好。就这一节,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四、练读第五自然段。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听的时候,你们发现他读的有什么毛病吗?(指名说一说)

师:对读书的学生说:第一次站起来读这么一个高难度的自然段,读不好,顾老师原谅你。同时也要敬佩你的勇气。好,坐下。大家想不想把这一节读好?要想读好,我送给大家几个字。(板书:用心灵诵读)知道,什么叫“用心灵诵读”吗?(指名说)“用心灵诵读”咱们得首先学会“心与心的交融”,“心与心的交融”就是要让你们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试着去了解、琢磨阿炳的内心想法。现在,就请大家再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节,你从中读出了阿炳内心世界的哪种心情?(学生再次读第五节)

师:谁来说一说,读了这一节,你从中读出了阿炳内心世界的哪种心情?为什么?(指名说)(说完后让学生将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

(悲伤、痛苦、爱、信心......)

师:同学们,这首乐曲以“悲”为主题,在凄楚的叹息声中又让我们看到阿炳那颗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地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心。现在来,让我们听一听一位著名的演讲家是如何将阿炳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的。(播放第五节录音)同学们,可以跟着录音的声音轻轻读,跟着它学,好吗?(好!)

师:后面的同学也可以跟着轻轻地读,轻轻地学,老师们也可以,咱们一起来感受阿炳的内心世界。

师:“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啊!多么伟大的音乐啊!听完了,似乎我们的心情早已就沉浸在阿炳的心灵之中。你们谁来试着配乐读一读。(学生练读)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配乐读)

师:让我们一起在心与心的交融中,用心灵去诵读这一节吧!(学生一起配乐读)

师:同学们,阿炳用他那纤弱的琴弦、苦难的人生谱写了如此不朽的作品,而如今音犹在而人已亡。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阿炳由衷的敬佩吗?(指名说)

师:阿炳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用音乐诉说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同学们,如果这个时候我再问你,“二泉映月”是什么,你还会简单的告诉我“二泉映月”仅仅是一首曲子吗?你会怎样回答?

(指板书,师生共同总结)

师生:“二泉映月”不光是一首曲子,它还是阿炳的一段人生经历,更是在诉说着阿炳的一番情怀,表达着他与命运抗争、向往美好的一种精神。希望这种精神可以激励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让我们去向往美好、热爱生活。

师: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下课!

板书:

二泉映月

用心灵诵读

心与心的交融

一首曲子

一段经历

一番情怀

一种精神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12】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奠定情感基调

1、假如没有音乐,社会将是一个无声的世界;假如没有音乐,生活就没有了生机,没有了乐趣,世界就不再丰富多彩。上课前,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二胡曲,想听吗?听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这首《二泉映月》。

2、告诉老师,这悠扬的二胡声,让你听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首曲子,有人听出了爱,有人听出了……,不同的人听出了不同的内容。一首名曲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就能听到作者许许多多的心声。

二、初感人物,发现一道美景

1、师: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这首世界名曲《二泉映月》诞生在这里。齐读课题《二泉映月》。

2、《二泉映月》是谁创作的?(阿炳)

3、大家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4、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们人民喜爱,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5、同学们,为什么一位民间艺人,一位双目失明的艺人,一位苦难一生的艺人能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炳,走进他那艰苦的创作历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6、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相信大家的预习也准备得十分充分,老师来考考大家,准备好了吗?

倾听 月光如银 委婉连绵 双目失明

倔强 月光似水 升腾跌宕 卖艺度日

激愤 静影沉璧 步步高昂 经历坎坷

搀扶 月光照水 舒缓起伏 热爱音乐

积淀 水波映月 恬静激荡 向往光明

谁有信心把它们都读准了?

(多媒体)出示第一竖排:这是一组难读的词语,让我们开火车吧。【注意“倔强”的读音】

(多媒体)出示第二竖排:刚才难读的词语同学们一下就解决了,相信这一组描写月光的词语你们不仅能读对,读好也没有问题。【抓住月色的柔美,读出词之美。】

(多媒体)出示第三竖排:同学们把那么美的月光都读出来了,相信这一组描写音乐的词语你们也一定可以读出它的旋律来。【抓住不同旋律的特点,读出词的旋律】

(多媒体)出示第四竖排:同学们把那么美的一组描写音乐的词语读得这么好,你们也一定可以读好这组词,试一试。【抓住这组词的特点,感悟阿炳的悲惨人生】

让我们一起来读准、读好这些词,齐读。

三、分层感悟,体会坎坷人生。

1、这么美的月色,这么悠扬的乐声,作为一个盲人的阿炳他只能用心去感受、用耳朵来听。

2、请同学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了阿炳几次听泉?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这几次泉声?

3、交流:两次听泉。第一次(1-2),第二次(3-4),创作出不朽名曲(5-6)。

(一)第一次听泉声

1、阿炳在第一听泉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阿炳听到奇妙的泉声了吗?为什么他没有听出呢?】

……是这样的吗?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二)第二次听泉声

1、师: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他多么希望师父说的奇特而美妙的声音出现在他的耳畔啊,他听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板书:叹息哭泣 倾诉 呐喊)

2、能在泉水声中听到这些声音,你们觉得奇妙吗?

3、是什么原因能让阿炳听得到这些声音?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关键词,你们能从书中第四自然段找出来吗?

(板书:坎坷)齐读

4、请同学们再到书上找一找,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结合文章第三小节感受阿炳的坎坷经历)(板书:双目失明 卖艺度日)

5、齐读“双目失明”。你读这个词,只要几秒钟。可是“双目失明”对一个人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呀。同学们,你们把眼睛闭起来。(闭眼一分钟左右)

师:【语调沉郁地】一片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见了,看不见什么?【沉痛凄凉地】对啊,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了。对他而言,他的人生必将是——指板书:坎坷的。由于双目失明,他只能靠——卖艺度日。

6、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阿炳又是怎样挣钱度日的呢?书上虽然没有写,但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走进阿炳的生活的那段岁月,去体验他的那段人生。

阿炳就是这样卖艺度日的,大家可以从中选择一个镜头,去想象体验说说阿炳卖艺的情景。(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

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

7、哪一个同学愿意先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通过学生的想象说话,指名说,再次结合课文朗读,体会阿炳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13】

一、教学内容:品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2.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正、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水拨动了饱受贫穷和疾病折磨的阿病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旁回响起来。

2、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听二胡曲《二泉映月》。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这是一首如诉如泣的二胡曲,那是历尽苦难的 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读读。

二、赏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括号标出,小组进行交流。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

板书: 琴声 倾吐 情怀

3、 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 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地表现出来的?

板书:委婉连绵 赞叹 怀念 思索

指导朗读,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

(2) 出示:

随着旋律的深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它一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了……抒发了……

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板书:深腾跌宕 表达 抒发

欣赏音乐**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所表达的感情。

直到感情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3) 出示: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 恬静而又激荡

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4、 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 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1、 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看看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从何而来?

2、 第一、二自然段。

(1)感受无锡惠山的风光。

(1)感悟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诲。

(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强调“倾吐”、“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3、 第三自然段。

(1) 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的折磨。

(2) 磨难并没有磨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所以“但是”、“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希望”等应重读,表现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 练习朗读,读出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4、 第四自然段。

师: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还是原来的阿炳吗?

(不!如今的阿炳已经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

此刻的他来到泉边,已经看不到这清澈的泉水,如水的月光,但是他听到了,——他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以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生动、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万千感慨。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

5、 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做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

四、 再次欣赏配乐朗读全文

五、 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2、在括号内添上合适的词语

( )惠山 ( )流水 ( )月光 ( )旋律 ( )琴声

( )叹息 ( )哭泣 ( )倾诉 ( )呐喊 ( )情

板书:

10、二泉映月

琴声 倾吐 情怀

动人心弦 积淀已久

委婉连绵 赞叹……怀念……思索

升腾跌宕 表达出……抒发了……

舒缓而又起伏 他爱……他爱……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14】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都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

师:今天这节课,顾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他泪流满面地说道:“听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究竟是什么样的曲子,能如此地打动人心呢?请同学们现在就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用情去体会。

(播放:二泉映月)

师:听了这段曲子,你们有什么感觉?

师:你们对这首曲子有什么了解?

(板书:二泉映月)

二、了解阿炳。

师:《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阿炳用纤弱的琴弦、苦难的人生、坎坷的经历,用长期积淀在心的种种情怀创作的。他一生的悲、一生的恨、一生的爱全部融进了这深情的旋律中。欣赏这感人的旋律,我们得首先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阿炳(出示图片)

师:他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这个世界再多么五彩缤纷,然而对他来说却只有漆黑一片。他从小就没有了爹娘,浓浓的父爱、伟大的母爱,对他来说却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流落街头、形同乞丐,他生活穷困,疾病缠身。为了生活,他只得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更是雪上加霜的是,他唯一的亲人,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也离开了人世。

师:请同学们用心去读一读这些浓缩了阿炳悲惨一生的词语,用心去感受这位盲人的不幸命运。

出示:双目失明没爹没娘流落街头形同乞丐 生活穷困 疾病缠身卖艺为生

唯一的亲人——————师父离开了人世

师:读完了这些词语,你想说些什么?

三、初读课文。

师:就是这样一位尝尽人间酸辛的盲人,他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呢?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文,听一听顾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读。你们仔细地看课文,跟着音乐,随着朗读认真地听、仔细地想。(播放课文范读)

师:听完了朗读,你们觉得我读得好吗?好在哪里?

师:我读得时候是不是从头到尾都很大?有没有像有的同学一样读书都用大嗓门?有时候读书不一定都要用很大的力气,不一定要发出很大的声音。读书讲究的是轻重缓急,虚实浓淡,刚柔隐现。表现内心思考的文章,要用气把声音送出来。你们会读吗?听着音乐,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学生试读课文)

师:都读完了,感觉怎么样?有感觉吗?

师:今天由于时间有限,顾老师就不让大家一节一节地读了。顾老师很想听一听大家读这篇课文中的一个自段然,猜猜看,我会让大家读哪个自然段?为什么?

师:第五自然段集中体现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你们要是能把这一节读好,其它的内容也一定能读好。就这一节,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四、练读第五自然段。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听的时候,你们发现他读的有什么毛病吗?(指名说一说)

师:对读书的学生说:第一次站起来读这么一个高难度的自然段,读不好,顾老师原谅你。同时也要敬佩你的勇气。好,坐下。大家想不想把这一节读好?要想读好,我送给大家几个字。(板书:用心灵诵读)知道,什么叫“用心灵诵读”吗?“用心灵诵读”咱们得首先学会“心与心的交融”,“心与心的交融”就是要让你们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试着去了解、琢磨阿炳的内心想法。现在,就请大家再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节,你从中读出了阿炳内心世界的哪种心情?(学生再次读第五节)

师:谁来说一说,读了这一节,你从中读出了阿炳内心世界的哪种心情?为什么?(说完后让学生将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这首乐曲以“悲”为主题,在凄楚的叹息声中又让我们看到阿炳那颗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地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心。现在来,让我们听一听一位著名的演讲家是如何将阿炳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的。(播放第五节录音)同学们,可以跟着录音的声音轻轻读,跟着它学,好吗?(好!)

师:后面的同学也可以跟着轻轻地读,轻轻地学,老师们也可以,咱们一起来感受阿炳的内心世界。

师:“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啊!多么伟大的音乐啊!听完了,似乎我们的心情早已就沉浸在阿炳的心灵之中。你们谁来试着配乐读一读。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配乐读)

师:让我们一起在心与心的交融中,用心灵去诵读这一节吧!(学生一起配乐读)

师:同学们,阿炳用他那纤弱的琴弦、苦难的人生谱写了如此不朽的作品,而如今音犹在而人已亡。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阿炳由衷的敬佩吗?

师:阿炳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用音乐诉说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同学们,如果这个时候我再问你,“二泉映月”是什么,你还会简单的告诉我“二泉映月”仅仅是一首曲子吗?你会怎样回答?

(指板书,师生共同总结)

师生:“二泉映月”不光是一首曲子,它还是阿炳的一段人生经历,更是在诉说着阿炳的一番情怀,表达着他与命运抗争、向往美好的一种精神。希望这种精神可以激励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让我们去向往美好、热爱生活。

师: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下课!

二泉映月的教案【篇15】

一、教学要求:

1、认识“惠、沧、浸、殷、诲、坎、坷、倔、昂、朽”10个生字;理解“明月高悬、月光如银、月光如水、委婉连绵、低回婉转、如泣如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3、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感悟、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走近阿炳

1、孩子们,你们知道课前播放的曲子叫什么名字吗?学生齐读题目。

2、《二泉映月》是一首的曲子,是谁创作的?(阿炳)你对阿炳有些什么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阿炳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合作学习生词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互相交流。

2、检查自渎情况。

(1)出示生字词,自由读,开火车认读字词。教师随机正音。

(2)出示词语,分男女学生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明月高悬 月光如银 月光如水 委婉连绵 低回婉转 如泣如诉

(三)感悟内涵,品味艰辛

1、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不朽的乐曲,还是有名的风景胜地。找出课文中描写二泉景色的句子,练习朗读。 出示相关语句,指导读出二泉的美。

2、阿炳是怎样创作出《二泉映月》的?这首曲子表达了怎样的内涵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自然段。

3、出示四自然段,指名学生读,体会创作过程。

(1)如诗如画的风景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是一片黑暗,伴随他的只是涓涓的泉声。这让他想起了什么?(*的殷殷教诲)*曾对他说过什么话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的话。齐读。 小阿炳听了*的话,多么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去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出美妙的声音。但是,当小阿炳长成大阿炳时,他听到了美妙的声音吗?他听到了什么?(深沉的叹息,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些声音其实就是阿炳的心声啊,他在叹息什么,倾诉什么,又在呐喊什么呢? 二天,是啊,阿炳在叹息自己的人生充满苦难,在倾诉自己的坎坷经历。他都有些什么坎坷的经历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三自然段内容。 本来孤苦伶仃的阿炳又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双目失明”对你们来说几秒钟就读过去了,可对阿炳来说,却是一生的苦难。让我们闭上眼睛,穿越时空,去看看阿炳的苦难生活。 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样卖艺的; 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样卖艺的; 阿炳生病了,烧到39度、40度,浑身发抖,他又是怎么卖艺的?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带着你的体会读三自然段。 阿炳想起自己的坎坷经历,学生接读:渐渐地,------

4、这声音让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胡琴,拉弓抚弦。《二泉映月》就这样产生了。(出示5自然段描写琴声内涵的句子)

(1) 自由朗读,体会琴声的丰富内涵

(2) 说说琴声的起初和**部分有什么不同,作者分别采用了什么手法进行描写的?

(3) 了解到琴声有如此丰富的内涵,现在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你想怎样听?让我们用整个心灵来聆听这首不朽的乐曲吧!(播放《二泉映月》,师生屏息聆听)

(4) 听完了,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5) 乐曲如此扣人心弦,怎样才能通过朗读把它的内涵表现出来呢,说说你的好建议。

(6) 指名学生读,师生评价。

(7) 让我们听着音乐,用心来读读这段文字。

5、师生在音乐声中激情演绎6、7自然段。

(四)领悟精神,升华情感

1、一个双目失明的民间艺人,一个充满苦难的民间艺人,一个对未来充满渴望的民间艺人,他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呢?

2、学生谈感受,齐读书上句子:他爱音乐,爱惠山的清泉。

(五)课外拓展,总结全文

1、是音乐带给他光明,是音乐带给他安定幸福,是音乐安抚他孤寂的心灵。这首不朽的曲子不仅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声誉。(出示资料) 世界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这首乐曲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动情地说:“用断肠之感形容真是太合适了。这首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只有对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无比崇拜的时候才会朝他跪下。小泽征尔跪的是阿炳的什么精神呢?

2、教师总结: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孩子们,在以后的人生中,如果有苦难来临,让我们勇敢的面对它!

课件(实用十二篇)


课件【篇1】

三年级的暑假我在老家住着,在那里我看到了朴实的人们。

一天午后,我坐在阳台上悠闲的看着楼下街道上来往的人们,那时正是烈日当空,热辣的阳光把街道上本就不多的人都赶到了树荫下,他们匆匆的移动着躲避着阳关。忽然一辆装满蔬菜的、破旧的三轮车映入我的视线,一位阿姨吃力的骑着它,在烈日下缓慢的前进着,而且越来越慢,甚至就要停下来了,原来是遇到一段上坡路。

阿姨背对着我,我看不到她的面貌,但通过她背上几乎湿透的衣服,我能想象她费力骑行的样子。车子再上不去的话,会不会滑下来啊,我的心不由得紧张起来。

这时,我看见一位大叔从树荫下快步走出,靠近了那辆三轮车。他上身披着一件白色的绸褂,下身是一条米色的长裤,手里还拎着一个装得鼓鼓的购物袋。赶到三轮车后的大叔把手中的袋子放在地上,空出两只手,顶住车尾,用力的向前推着。他并不魁梧,那辆三轮车对他来说应该也是很吃力的,因为我看到他双脚在地上使劲蹬着,但三轮车并没有立即向前移动。大叔没有松手,一步、一步…三轮车动了起来并且越来越快的向前走了。大叔这才松开,拍了拍手,回身走了几步,捡起袋子,头也不回的走了。那位阿姨一定是感觉到了什么,放慢速度后回过身来四处张望,可那个大叔早已不见了踪影。

那位大叔的样子后来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不知道他是谁干什么的,只知道是我见过的一位普通人,一位让我尊敬的普通人。

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复韵母aoouiu和它们的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能正确认读声母和aoouiu等组成的音节,会读三拼音节,会读拼音词和拼音句子。

重点、难点及教学具准备:经过上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复韵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发音方法,这节课要继续联系发音方法,进一步巩固训练,防止与aieiui混淆。(投影)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3个复韵母aoouiu和它们的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三个复韵母的音,记住它们的形,正确书写。

一、复习巩固

抽读复韵母aieiui

什么是复韵母?

二、导入新课

1、看情境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是什么季节?你是丛哪看出来的?

2、学语境歌

3、出示aoouiu

三、新课

(一)教学读音

1、教学ao

(1)孩子们身上穿的是什么衣服?(棉袄)

袄是第几声?谁会把第三声改成第一声?

指名读。

(2)ao由哪两个单韵母组成,读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范读ao,学生跟读。

(3)ao的四声

ao的声调应该标在哪个字母上?为什么?

出示āoáoǎoào

自由练读,指名读,打乱顺序读。

(4)给ao的四声找朋友

2、教学ou

教法同上

3、教学iu

教法同上

比较uiiu

(二)教学书写

引导看书上的四线格,说说写aoouiu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描红

三、巩固练习

1、抽读卡片

2、做游戏,找朋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认读声母和aoouiu等组成的音节

教学重点难点

会拼读复韵母aoouiu和声母组成的音节。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卡片:aoouiuaieiui

2、抽读声母卡片:mdlgtqxn

二、拼读音节

1、出示书上的声母和复韵母相拼的图示,请学生自己先拼一拼。

2、学习ao与声母相拼的图示。

(1)指名说说声母和复韵母是什么?

(2)学生练习拼读,要说出声母是什么?复韵母是什么?

(3)分别组词。

3、出示有介母的音节,说说这些音节有什么特点?

(1)学生练习拼读。

(2)分别组词。

4、同样学习后面两组音节拼读。

三、看图练习拼音词

1、拼读dàdāo

(1)图上画了什么?(一把大刀)

出示音节词;dàdāo

(2)指名拼读dà。引导分析dāo,用彩笔标出四声韵母,练习拼读dāo

指明连读拼音词。

2、拼读xiǎoqiáo

教法同上

四、巩固练习

1、学生反复拼读。

2、利用多种形式拼读。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抽读:aieiuiaoouiu

二、新课

1、教学huāgǒu

(1)出示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狗

(2)huā是几拼音?(用色笔标出声母、介音、单韵母)

指名连读拼音词。

2、教学qìqiú

教法同上。

3、看图读绕口令

(1)先让学生根据图来讲故事

(2)教师出示绕口令拼音

(3)引导自由拼读

(4)讨论难拼读的音节

(5)指名读绕口令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比一比

ao-ouiu-uiai-aoai-eiou-iu

2、抄写音节词。

课件【篇3】

社保卡目前主要应用在基本医疗保险领域。一般而言,和传统的医保卡相比,社保卡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实时结算。

以北京市为例,以往参保人员需先行垫付,报销过程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看病住院的时候,是先个人垫付,后去相关部门申请报销。

有了社保卡之后,参保人员不用拿着大量的现金去医院就诊了,因为社保卡实现了“零垫付”。持卡就医后,患者只负担个人自付、自费的医疗费用,应报销的费用由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直接结算。过去往往几个月才能解决的报销难问题,现在可能只需要几十秒钟就能轻松解决了。

同时,由于社保卡具有信息记录和信息查询的功能,患者历次就诊的数据可以存储起来,社保卡也就成了一份连续记录的“电子病历”,有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病史进行诊治。

莫“超刷”防“盗刷”

据了解,一些地方推行社保卡以来,出现了超量开药的现象。比如同一持卡人、同一天在不同医院多次开出相同的药,或者在短时间内就诊次数异常频繁,一个月的门诊费用就能达到一万元。

不过,由于社保卡实现的是电子化管理,“超刷”的行为很容易留下“蛛丝马迹”。对于参保人员的就诊频率、开药量等数据,医疗机构的计算机系统能够进行自动筛查。如果发现“可疑”信息,系统就会告知审核人员进行重点监控。

北京市就出台规定,对于违规的大量、重复开药者,监控系统将锁定其社保卡,同时将其列入“黑名单”,情节严重者还可能被罚款。同时,超出部分的费用全部变成持卡人全额自费,医保基金不予支付。

在做到自己不要随意、恶意“超刷”的同时,持卡人还要小心社保卡被别人“盗刷”。有的持卡人遗失了社保卡之后,社保卡很快被人冒用,由此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社会保障部门提醒,参保人在领到社保卡后应该及时修改密码,而且密码要避免使用生日、身份证号,因为社保卡卡面上印有相关的信息。社保卡仅限本人使用,不要转借给他人。一旦遗失,应立即通过电话或者直接去社会保障网点办理挂失手续。挂失期间医疗费用将以个人现金方式全额结算,补卡后再办理传统手工报销。

课件【篇4】

识字7

1、教学目标2、:

1、认识 “护”“牢”等10个生字,2、掌握 “丛”“拍”等8个生字。

3、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4、读出节奏感。

5、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趣。

3、教学准备4、:

1、课件

2、动物名3、称的卡片、动物图片、磁铁

5、教学过程:

(1) 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快乐的动物王国去玩玩,在那里我们要结识许多的动物朋友,愿意吗?不过得先知道它们的名字,不然多没礼貌呀!他们的名字就躲在我们的书里面,想去读读吗?

(2) 初读课文,(3) 学习词语

1、请打开语文书122页,2、自学课文,3、借肋拼音朋友读读拍手歌,4、不5、会读的地方可以请教同6、桌小朋友,7、也可以请教老师。开始吧!

8、学生自学课文,9、师巡回指10、导。

11、学习词语

①课件出示所有词语:

师:先自由读一读,待会儿要请小老师带读。(学生自读)

②小老师带读。(以卡片出示)

师:小老师不仅要把他们的名字读准确,还要提醒小朋友要注意的地方。

(例:百灵 要注意“灵”是后鼻音,大家跟我读:百灵。(齐读)

③师:小老师带读读得这么棒,去掉拼音,也能念得这么好吗?

A、开小火车读。

B、指C、读。师:谁想一个人来读读这些动物名D、字?

E、齐读。

④贴图片游戏

A、师:刚才,小动物们悄悄地跟庄老师说,你们把他们的名字念得太好了,他们正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见面呢!(你们想吗?)但是他们一个个可调皮了,早就偷偷地躲在了小朋友的课桌里,只要你们亲切地喊一声,它就会出来和我们见面的。

B、师:先让我们来看看美丽的孔雀吧!(师把孔雀名字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一起喊吧:“孔雀孔雀在哪里?”(生齐喊)

下面拿到孔雀的小朋友跑上来,说:“孔雀孔雀在这里。”

然后生把图贴在孔雀名字下面。(直到贴完八幅图)

(4) 理解感悟,(5) 随文理解字义,(6) 记字形。

1、师:仔细看看上面的小动物,2、他们还是一对对的好朋友呢!请你再读

读课文,当当小侦探,把他们都找出来吧!

3、教学6句话。(按照学生的回答顺序出示下面的句子)

①教学“孔雀锦鸡是伙伴。”

师:你们找到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

生:孔雀和锦鸡是一对好朋友。师出示“孔雀锦鸡”图。

师:为什么说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呢?

生:因为它们都有美丽的羽毛。师出示句子“孔雀锦鸡是伙伴。”

师:孔雀和锦鸡多漂亮啊!而且还是一对好朋友呢!谁能把这句话也美美地来读一读呢?(指读,女生读,齐读。)

②教学“雄鹰翱翔在蓝天。”和“天空雁群会写字。”

师:你还找到了哪一对好朋友啊?

生:雄鹰和大雁是一对好朋友。(师出示“雄鹰和大雁”图)

师:为什么呢?

生:它们都是飞翔在天空中的。师出示句子“雄鹰翱翔在蓝天。”和“天空雁群会写字。”

师:是啊!蓝天是雄鹰和大雁共同的家。

▲学习生字“翱翔”: “翱翔”是什么意思?(生)观察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羽”字旁,因为飞翔要用翅膀飞的,跟羽毛有关。)

师:是啊,雄鹰张开有力的大翅膀在天空中翱翔,多自由啊!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指读,男生读,齐读)

▲理解“会写字”:“会写字”是什么意思?

师:是啊!大雁多聪明啊,会在天空写字,我们来赞美赞美它吧!(齐读,女生读)

师: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吧!(齐读)

③教学“丛林深处有老虎。”和“竹林熊猫在嬉戏。”

师:第三对好朋友找到了吗?

生:老虎和熊猫是一对好朋友。师(师出示“老虎和熊猫”图)

师:为什么说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生:因为它们都生活在丛林中的。(师出示句子“丛林深处有老虎。”和“竹林熊猫在嬉戏。”)

师:对呀,深山丛林是老虎和熊猫共同的家。

▲理解“丛林” 教学“丛”:出示“丛林”师:怎么样的地方可以叫“丛林”?(生说)师: 谁有好方法记住“丛”这个字?(生说)

师:瞧,丛林中的老虎多威武啊,同桌小朋友读一读这句话吧。(同桌读,男生读,齐读)

▲理解“嬉戏”: 师:熊猫在竹林里嬉戏,(点击“嬉戏”)读一读。“嬉戏”是什么意思?(玩耍)熊猫在竹林里会玩些什么呢?(生 说)

师:多可爱的熊猫啊!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吧。(自由读,女生读,齐读)

师: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吧。(齐读)

④教学“黄鹂百灵唱不休。”

师:还有最后一对好朋友是谁呀?

生:黄鹂和百灵是一对好朋友。(师出示“黄鹂和百灵”图。)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都喜欢唱歌。(师出示句子“黄鹂百灵唱不休。”)

▲理解“唱不休”:师:(点击“唱不休”)“唱不休”是什么意思?(生说)它们会唱些什么呢?它们的歌声可好听了,让我们也来学学它们,把这句话读得很好听,谁想读?(指读,同桌读,齐读)黄鹂和百灵还送了一首歌给我们呢?想听听吗?

(7) 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听后,3、师:它们唱这首歌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指4、说)

师:是啊,森林多美啊,小动物生活在那里是多么地自由自在,我们可不要打扰它们!

5、让我们象黄鹂和百灵一样来唱唱吧。(齐读,同6、桌读)

(8) 写字指(9) 导

师:我们不仅认识了许多的小动物,参观了它们的生活天地,还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卡片)齐读。

师:这些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生说)

观察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吗?(生说)

(师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则:左窄右宽)

师:接下来我们要写一写“物”和“猫”,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说)

师范写。

[识字7(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件【篇5】

如今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然而,社会上的职业歧视也随处可见!

老师经常对不听话的学生说:“照你这样下去,将来只能当个卖菜的!”家长会对不学习的孩子说:“将来只能当个卖菜的!”邻里之间谈话也这样:“你看***嫁给了一个卖废品的!”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我就想反驳下去:“虽然他们穿的不是名牌,吃的不是山珍海味,但是他们心地善良,品德高尚!!!没听过美国作家海明威说过吗?贫穷的人往往富裕仁慈!”

我想起了赵本山小品上的一句话:“劳动者是最美的!”那些起五更爬半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那些全心全意为我们服务的人,才是我们最应该尊敬和最应该亲近的人,我喜欢这样一个比喻,人和人组成了一棵大树,片片树叶是官员与富有者,树上的花是明星教授等,而劳动人民则是树的主干与根。有了主干和跟这颗大树才会枝繁叶茂,鸟语花香,枝繁叶茂,这次汶川大地震给了我很大的震撼,特别是那些平凡的人不平凡的行为,有一个农民挑着箩筐回到家中找菜籽,记者问他原因,他说:“国家可以养活我们一时,可是将来还是要靠自己,我来找些菜籽来种,给国家少添些麻烦!”我听着这句朴实的话,顿时悄然泪下,没有高贵低贱之分,人与人平等互助,这世界上谁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两个人拥在一起是球形,地球就是由无数个人拥抱在一起的球体。地球在用无声的语言:要肩并着肩,手拉着手,人人平等。

课件【篇6】

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记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抗战的精神和勇气。

2、认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的途径,端正学习态度。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以及部分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教学难点:

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学生回答后老师可复述概况、可补充、可升华、可表扬 不可误导   多叫几个同学回答 不能集中到一个同学上)

1、从背景讲起:

在唐朝中期的时候,一种门阀制度的风气依然存在着,当时,一些贵族的子弟,他们凭着自己的贵族出身,天生就是统治者,这样呢,学习和学养在他们看来是毫无价值的,他们更不把老师放在心目之中,风气非常流行,甚至出现了“以从师为耻”的社会风气。当时文学家柳宗元记载过当时社会中谁要是跟着老师学习,大家就都嘲笑他的这种社会风尚的详细情况。当时,另一位大文学家拍案而起,写了一篇力作,来抨击时弊。这个人是大文学家--韩愈,作品是千古奇文--《师说》。

2、走进韩愈:

提问:我们对韩愈并不陌生,以前学过他的'什么作品?(《马说》)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韩愈的情况?(提问1人)

答: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祖籍昌黎,故后人称之为韩昌黎,谥号“文”,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昌黎先生集》 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3、 了解文体--搞清文章题目的意思。

“说”,议论文体  可议论--《马说》,可叙述--《捕蛇者说》,可抒情--《爱莲说》,最终的目的是说理议论,可按“论述……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论述关于“从师”的道理。

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读的过程中注意两点:读准字音,注意句读、断句;结合注释了解、疏通文章的大意。

三  研习文章结构(每段先读,可朗读、默读、叫同学读,再提出问题,思考一二分钟后提问,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涉及到的重要字句要我来解释)

(1)议论文有论点,第一段中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读的过程中考虑,应该是哪句

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总论从师的重要。“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

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如今“师道不存”,借古非今。

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3)提问:本段除总论点之外的内容分为几层,分别是怎么对总论点进行论证的?

第一层:为什么从师(必要性)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为什么从师(正反说明)--择师的标准

(2)找一位同学带着感情读,韩愈写文章提倡“不平则鸣”,所以读的时候体现不平之气体现出来。推荐一位同学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代表咱们班朗读水平的同学

怎么体现这种失望、愤慨的呢?

作者强调的重点的词语,感情强烈惑矣、久矣;

全班同学带着感情、放开声音朗读本段,注意刚才情调的体现感情的字词,并思考一下问题: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并把本段中提到的各种人用笔画出来: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批判当时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第1段正面阐明了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这一段以第1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1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4)提问:为了论证分论点,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分别怎么对比的,本段内容分为几层,具体理清楚?(2-3同学)

这一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通过正反对比,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师道之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明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者的议论: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集体朗读,思考: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第三段与第一段关系怎样?(1-2同学)

第3段,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这一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举孔子为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这个结论显然是正确的。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板书:

(1) 明确这段话的主要目的与作用是什么?

说明写作缘由。“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针对时弊而做到,所以,抨击、批判当时的士大夫“耻学于师”的社会现象,为了扭转当时极度颓败的学风,提倡尊师重教。

“不拘于时” 被动句  “于”表被动  翻译:不被时俗拘束,不被时俗限制

“时”指“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从此也可看出文章是针对时弊而作。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师说,我们感受到了韩愈不平则鸣的文风,感受到不顾流俗的勇气,感受到坚守真理的精神。这篇文章虽然写了一千多年了,但文章的许多思想与句子,内涵和精神还非常富有生命力,还闪烁着真理和智慧的光辉。所以我们各位同学课下一定要好好品读文章,体会作者的人格力量,也体会作者关于从师学习的重要论断,以此来指导我们为人为学。

课件【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内容。

2.感受歌曲幽a、风趣的特点,并对音乐活动感兴趣。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知道歌曲的名称,感受歌曲的幽默风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背景图一张,老鼠,狮子,大象,蚂蚁,小鱼,小鸟,公鸡,母鸡图片各一张。

师: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摘果子吧。(教师带领幼儿做摘果子的律动进入教室。)

(一)引题: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们来听听。

(二)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歌曲:

1.你觉得这首歌曲哪里很奇怪?

2.提问:歌曲里面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将动物图片一一贴上)

师:小小老鼠当了什么?大狮子怕谁?蚂蚁在干什么?大象又怎么了?

师:现在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小小鱼儿飞在哪里?小鸟儿游在哪里?公鸡在干什么?母鸡又在干什么?

3.教师小结,引出歌曲题目并理解“颠倒”这一词。

师:这首歌曲有趣吗?那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这首歌题目叫什么?有谁能告诉老师“颠倒”是什么意思?“颠倒”就是说反过来的意思,像森林里面本来是大狮子做大王的,而小老鼠是怕大狮子的,可是歌里面却是小老鼠在做大王,而大狮子却变成怕小老鼠了,是不是把他们反过来了,这个就是颠倒的意思,这首歌里面的小动物都颠倒过来了,所以,我们我们把这首歌叫《颠倒歌》。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有趣的“颠倒歌”吧。

师:这首歌曲呢是不是很有趣?那我们小朋友唱这首歌的时候心里是不是很开心啊?所以,我们接下来怀着很开心的心情来唱一遍。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立正,大家站起来,用我们嘹亮优美的声音再来唱一遍,这一回啊,大家要唱得比老师还要好听,因为刚刚我们小朋友的嗓子都练过声了。

师:接下来,我要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请小朋友上来表演小动物,其余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唱。)

课件【篇8】

2一夜的工作

第一教时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教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分段;讲读第一段;

重 难 点:了解课文大意;分段。

教具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定向

1. 出题,齐读:一夜的工作

2. 写谁?(周总理)他干什么?多长时间?

3. 时代背景,简介作者何其芳。

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周总理、朱德同志作报告。

4.课题的中心句是什么?(通过找中心句体会人物品质)

工作劳苦

生活简朴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

①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周总理有什么优秀品质?

③“我”的活动顺序怎样?

2.学生自由读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 检查:

审阅 陈设 如此而已 咨询 浏览 劳苦 简朴

5. 辨析词语

“浏览;审阅” “咨询;询问” “简朴;简单”

6. 多音字组词:

数(shù shǔ) 分(fēn fèn)

转(zhuǎn zhuàn )似(shì sì)

7. 找出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8. “我”的行踪怎样?

三、理清课文脉络

1.主要写了意见什么事?

2.可以分成几段?怎样分?说出理由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我为什么能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1. “”与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 小结段意。

五、作业

1. 抄写词语

2. 朗读课文

[2一夜的工作第一教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3、懂得在与别人相处时要关心他人、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从现在开始》,学会了9个生字和9个词语,这节课,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读。

之轮期第任惯式眯郑

2、课件出示新词,学生自主读。

万兽之王轮流星期第一个上任习惯笑眯眯方式郑重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1、课件播放课文情境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课文开头和结尾,狮子大王分别做出了两个决定,是哪两个决定?

学生听完朗读后集体汇报。

(1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2不用再往下轮了。我郑重宣布,从现在开始,小猴子就是“万兽之王”了。)

2、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汇报完完毕后,课件出示狮子大王做出的第一个决定。狮子大王决定让小动物们轮流来做“万兽之王”,那让我们来看一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做了“万兽之王”,他们都是怎么做“万兽之王”的?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个别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教师指导,注意读出猫头鹰神气的样子。

2>、课件出示练习:

神气极了

可怕极了

极了

学生自主练习并汇报。

3>、提问:第一个做“万兽之王”的是谁?(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猫头鹰)猫头鹰是怎样做“万兽之王”的?他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

4>、学生回答完毕后课件出示猫头鹰做出的决定。接着提问:那动物们的反应又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议论纷纷、叫苦连天)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3自然段,教师指导。

2>、提问:第二个做“万兽之王”的是谁?(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袋鼠)袋鼠又是怎样做“万兽之王”的?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决定?

3>、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课件出示袋鼠的决定。接着提问:那这时候,动物们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直摇头、苦练跳的本领)

4>、大家觉得猫头鹰和袋鼠的“万兽之王”做的好吗?课件出示问题:如果你来当“万兽之王”,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思考并汇报回答,教师鼓励)

其实森林里还有一个动物,他和大家一样聪明,大家看一看,他是谁。(课件出示猴子做“万兽之王”的幻灯片,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猴子)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教师指导。

2>、提问:猴子是怎样做“万兽之王”的?他又做了什么样的决定?(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猴子的决定)

3>、提问:那这一次,动物们的反应又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欢呼起来)

4>、课件出示练习:

荡来荡去立刻欢呼起来

跑来跑去立刻喊起来

来去立刻起来

(学生自主汇报回答)

5>、就在这个时候,狮子大王做了他的第二个决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6、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狮子大王会做这样的决定?学生小组讨论。

3>、学生自由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4>、狮子大王决定让猴子做“万兽之王”,是因为他懂得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那我们应该学习他吗?(学生集体回答)

三、情感升华,教师总结

提问:我们应该怎么做?谁愿意说一说?

(学生汇报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要懂得尊重别人,做任何事不要只为自己考虑,要多想别人的感受,和别人和谐相处。

四、课后作业

如果你是班长,你打算怎么做?以“假如我是班长”为题写一段话。

课件【篇10】

知识与技能:弄清记叙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进而分析“犟龟”形象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并有勇气战胜困难的精神,同时也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犟龟的形象,领悟“犟”的积极意义。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只乌龟,这只乌龟来自遥远的德国,它的名字叫犟龟。

米切尔恩德,德国作家。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的一种文学形式。

童话的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其根本特征是奇特的幻想性;其重要特征是强烈的夸张性。

2、使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3、故事情节清楚,有深刻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第三部分(13-17):小乌龟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最盛大的庆典。

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曹操曾在《龟虽寿》中写过这样两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它的意思是说:年老的千里马待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即使到了晚年,奋发进取的雄心也不会停止。德国作家米切尔恩德笔下的小乌龟也具有这种品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小乌龟克服重重困难去参加最热闹的狮王婚礼。

(同学们知道,写叙事性的文章,我们一定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2、上节课,我们已经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划分好了文章的段落。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卷第1、2自然段,思考:我们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小乌龟听到鸽子的谈话,决定去参加狮王的婚礼。(板书:听到谈话,决定参加这就是小乌龟要实现的目标)

3、老师曾经讲过,写事件的经过时,不能将事件写得一帆风顺,要设置困难。文中的小乌龟在去参加狮王婚礼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又是怎样回应的呢?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提示,前后桌讨论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板书:动物、困难、乌龟的动作、乌龟的语言)

引导学生完成相应提示内容。

4、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黑板上关于乌龟遇到并战胜困难的经过,说说这对我们平时写记人叙事类的作文有什么启示?

A、设置困难,使故事情节波澜曲折,引人入胜;(板书:设置困难、情节曲折)

本部分中,“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共出现了几次?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呀?(反复)它有什么作用呢?——强调小乌龟向着目标奋进的决心的坚定,突出小乌龟“犟”的性格。

下面我们来把握文章的结果。请同学们齐读13-17自然段,思考:小乌龟历经千辛万苦后,最终获得了什么?——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最盛大的庆典。(这说明小乌龟实现了目标)

强调这个庆典的从未有过、最美丽、最盛大有什么作用?——说明经历艰辛的努力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这与《真心英雄》里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讲的道理一样,所以呀,同学们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工作,都要勤奋进取,爱拼才会赢嘛。

同学们看下“犟”的字形,上面一个“强”,下面一个“牛”,像牛一样倔强,倔强固执,不听人劝。本义含什么感情色彩呀?(贬义词)。那我们本文赋予它什么新的含义呢?

先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的哪些内容体现了小乌龟“犟”的性格?这些内容表现了小乌龟什么样的品格?

狮子洞中路途遥远,时间紧迫,其中还有万险千难,但小乌龟仍决意前去——勇敢

面对蜘蛛的嘲笑和同情,小乌龟自信看了看结实的腿,并说“我会准时赶到那里的”——自信

面对壁虎说婚礼取消了和乌鸦说狮王战死了,小乌龟仍继续向前,没有退缩——坚定执着

D、面对蜗牛说方向走反了,小乌龟却听进去了,掉转了前进的方向——择善而从

1、记叙事件的文章都会塑造形象来突出主题。分析并概括形象也是中考的常见考题。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掌握方法。那这类题一般情况下应如何答呢?请同学们记住下面这个表述模式:

从“”可以看出,是一个的。

例如:从“想了一天一夜”可以看出,小乌龟是一只做事非常慎重的动物。

又如:从“乌龟满怀信心地看了看自己的腿,它们虽然很短,却很结实。它说:‘我会准时赶到那里的’”可以看出,小乌龟是一只充满信心的动物。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这种模式,从课文的其他地方,分析并概括出小乌龟的形象特点(写在草稿纸上)

小乌龟的形象:勇敢自信、有礼貌(有修养)、择善而从、坚定执着、虚心请教、脚踏实地、言行一致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做任何事情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勇敢地战胜各种困难并坚定地向着目标奋斗。

2、学了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也就是平时的生活学习应怎样做?

3、送生名言: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英国)牛顿

坚定执着犟龟经过——壁虎婚礼取消继续向前爬去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课件【篇11】

荷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的新词语“花骨朵,莲蓬,挨挨挤挤”等的意思。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评,体悟荷花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评、朗读,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和“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两个句子。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荷花”

(一)、1、读题。2、看到过荷花吗?你对它有些什么了解?

(二)、指导自学,整体感知。

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A、要求:1、读通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你喜欢的地方可以反复念一念,

2、不懂的地方打上?

B、学生自学。同时让学生写写不理解的词。

C、交流:刚才有同学对这些词产生了疑问,谁愿意来帮他们解释一下?

你帮它解决哪个?

花骨朵:是啊,这就是。读的时候要注意骨。不要念成第三声,让学生说。

饱胀:快要开了。

破裂:花瓣儿裂开了。看图。

莲蓬:看图,黄色的就是小

挨挨挤挤:学生说,老师画了许多荷叶,谁来摆一摆。

说说你为什么这们摆?

姿势:荷叶呈现的样子。(读词在学时。)

D、刚才自己读了课文,有没有新的感受?

二、欣赏“荷花”

(一)、1、是啊,荷花真美,那课文哪两段直接写荷花的?快速看看课文。

(二)、再读二、三段。

1、我们再来仔细读读二、三两段,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荷花的美?说说理由?也可以用你生动的朗读表达出来。

2、学生自学。自学后。想读第二段的站起来读读,喜欢第三段站起来读读。

3、交流:

A、你找到了哪些句子?随机:

1、体会三种不同形状。

1)、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刚开的。写出了荷花的形状。出示荷花。你能读一读吗?

2)、还有写荷花另外形状的吗?学生说,出示句子。

有的花瓣儿全…… 全开的。这句话还读懂了什么?看图。

雪白的荷花中露出黄黄嫩嫩的小莲蓬,真漂亮!你体会的真不错,用你的朗读把它读出来。谁能读得更美?学生读。

3)、有的还是花骨朵…… 真是含苞欲放。写出了没有开的荷花,也非常美,谁想读读?

这三句写了荷花的三种不同形状,引读。

你还发现了什么?

写法上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是……”黑板上圈。同时体会荷花的形状多,

2、体会“冒”:

不同形状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怎么出来?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得特别棒?冒也就是----------为何不说长,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说

怎样长才算冒? 请他来摆。说说为什么这么摆?慢的。你能从茂密的荷叶中冒出来可真不容易,能否读给大家听听。

还可以怎么冒?生摆,说说。迫不及待地长。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学生说说。

所以还可以使劲地,争先恐后,兴高采烈地等等冒出来,大家自己读读,你想怎么冒就怎么读。也可读给同桌听听。

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荷花写活了,而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作者用词非常巧妙。

再仔细瞧瞧这几句话,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总分。

荷花美,作者写得也棒极了。

B、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荷叶句:学生谈体会。读给大家听听。为什么还要写到荷叶?

C、还有哪些句子。

这么多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姿势真多-----------千姿百态

想象荷花的姿态会是怎么样的?学生说。

用上“这么多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D、看看这 ……学生说说,无论哪朵都美,你读得也美。

E、象一幅画。书上也写到了,找到这句读读,你有什么疑问?

理解“活的画”,说说为什么看作活的画。没有具体写出每一种样子,给我们留了许多想象的地方。

荷花不但形状多,姿势更美,老师非常想听听,能不能读给我听?自己试试。

指名读。我们来个比赛,分男女读。

三、赞美“荷花”

1、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欣赏了美丽的、动人的荷花,你还想对荷花说些什么?

学生说说,荷花!……

2、荷花真美,自古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来赞美它,我帮大家收集了诗人的一些妙言佳句。大家欣赏一下,一起读读。

你也可以学着写写小诗,写在课文的插图旁。有困难的同学,你可以写几句赞美荷花的话。实在不行,你可以在这里选一句抄抄。

课外用你喜欢的方式描绘自己眼中的荷花。可以画画。拍照。收集更多的诗句。

[荷花(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

3.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认记带新偏旁的生字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卡片、头饰。

课时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

3.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出示棉花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师板书课题)对,它就是我们课文中的主人翁,棉花本来是一种植物,把它当作了人来写。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2.学生自读课文。

a.读通全文。

b.边读边想,棉花姑娘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最后是谁治好了它的病?

三.引导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

a.(出示文中第一幅图)观察棉花姑娘身上有什么?(小黑点)

b.棉花姑娘身上的小黑点是什么呢?自读课文第l自然段。

c想一想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样?哪句话写出了她的心情?

d.指导朗读,读出棉花姑娘难受、急切希望治好病的心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a.(出示文中第二幅图)棉花姑娘正在盼望医生来给她治病时,谁来了?

b.他们之间说了什么呢?用“——”画出棉花贴娘说的话,用“——”画㈩燕子说的话。

c.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男女同学读、分两大组读。

3.学习3-5自然段。

a.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

b.小组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4.学习第6自然段。

a.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的心情又如何呢?

找出写心情的句子。

b.这段中有你喜欢的词语吗?画出来,读一读。如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等

c.拓展练习:

碧绿外绿的()

雪白雪白的()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只,星”等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一.继续学习

1.自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先分小组表演,然后推荐到全班表演。

二.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小照板,自读生字,边读边记。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互相交流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3.说说这些字中哪些字最难记,提示记忆字形的办法。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提示:“雪”字下半部分中间的一横不能出头。

“帮”字左上部分的竖撇要出头。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它各部分的大小宽窄。

3.学生临摹,描红练习。帅巡视辅导。

走月亮课件实用


为本篇主题,编辑整理了“走月亮课件”。作为一名老师,课件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因此在撰写的过程中,老师们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教案可以有效规范教学行为,并提升教学水平,是老师们的有力支持。阅读完本文后,您可能会对此主题有新的思考或见解!

走月亮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我”和阿妈在月光下“走月亮”时的所见和所感;全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情感深沉,充满了诗情画意。

重点:通过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在“走月亮”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所想。通过课程的讲解,能与作者感同身受。

难点:因为“走月亮”这种习俗对于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如何联系孩子的实际,让他们感受到文章中作者走月亮的快乐?

全篇文章思路:先切入孩子们散步经验,然后再让孩子们联系实际,然后抓住“奇妙”二字,贯穿全文的.所见,所思,所感。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卵”“俗”的书写;

2.弄清楚作者走月亮时的所见、所思、所感。

3.联系自己生活体会,通过文字,感受作者为何在走月亮时感觉特别的快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月亮图)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它是那样明亮,那样柔和,古往今来,这一轮明月让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沉醉,为之赞叹;李白曾经在月色写下了《古朗月行》,苏轼在月色中写下来《水调歌头》。如今的月色和那时的月色几乎也无太大的区别,那我们现代人会在月色下做什么呢?

2.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月色下做过什么事?

预设答案:散步、逛街、看星星

3.下面,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好朋友,他叫吴然,是白族人,生活在云南普洱,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看他在月色下做什么。

预设答案:走月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从题目知道了,吴然啊,他在月色下和阿妈走月亮。那请同学们将文章默读一遍,然后告诉老师,作者和阿妈“走月亮”的意思是他们在月色下做什么?

预设:我和阿妈手拉手在月光下散步还可以怎么说?

2.你从哪里知道的?

预设①:我从书上的第三小节中的这句话知道的(你可真会读书,观察的真仔细啊!)

预设②:书上说的——书上哪里告诉你的?——哪句话告诉你的?(追问)

师:你能把这段文字找出来读一读

(ppt出示)——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3.老师在课前也去查了“走月亮”,引出资料——中国很多的地方,大家出于对月亮的喜爱,在月明之夜,身着盛装,一起在月光下散步,欣赏风景;(出示课文插图)

4.看——我和阿妈身着盛装,在月光下走着走着……这就是——“我和阿妈走月亮”

5.那,老师想问同学们,假如现在有个机会让你和妈妈去乡下,一个非常美的地方,晚上妈妈带着你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悠闲地在月色下散步,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感受是什么?

预设:各种乡村的经历,目的是唤起孩子农村的经历。

6.那,我们的作者吴然,他在和阿妈走月亮的过程中,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请从书中找出作者告诉我们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讲讲作者看到了什么?

预设:

①看到了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教师引导:那作者是如何描写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月亮的?(教授写作方法)

预设答: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了吗?作者不仅写自己看到的月亮,还写了在这种情况下看到的月亮照亮的其他景物,真的是美啊。这个美,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作者使用的排比,这些景色从远处,写到近处,直接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月色 图啊。

出示相应景色PPT图片

其他看到的景色,也是用这种“看到了什么?——作者如何描写?”(从修辞、从构图等方面评价。)

②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从单个字,去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

老师引导:这是什么景色?“流”字是不是用错了?换成其他的“散”字行不行?为什么?

其次,作者听到了什么?

类似分析……

再此,作者闻到了什么?

类似分析……

最后,作者想到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作者在与阿妈一起走月亮的过程中,感叹了很多次。这句饱含作者情感的话是什么?

预设: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2.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在什么时候会感叹?

预设:开心、激动、难过、悲愤……

教师引导:总之,就是心情不平静的时候。那作者是在什么心情下感慨?

预设:高兴

教师引导:为何高兴?

预设:因为和阿妈走月亮。为何和阿妈走月亮就高兴,不仅高兴,还非常高兴。

教师引导:那作者为何不断地在感叹?而且还不止一次?你觉得他可能在感叹什么?

预设:因为月色太美了,因为月色下的景色太美了,因为月色下我想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因为与我一起走月亮的人是妈妈。

教师引导:所以,作者真的是单纯的在感叹月色吗?在感叹走月亮这种形式吗?

预设:并不是,是在感叹此时此刻的景色,此时此刻的心情,此时此刻的我和妈妈,此时此刻的美好。

教师总结:所以,同学们。很多时候,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在不同心情下和不同的人的陪伴下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啊。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对经常陪伴着我们的父母熟视无睹,不知道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老师希望你们从今天开始,能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去感受与特别的人在一起时享受到的美好时光,并将这美好的时光记录下来。我想同学们回忆一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一定会觉得特别温暖。也迫不及待的想跟别人分享或者是记录下你与你最喜欢的人在一起时度过的美好时光。

请同学们以“美好时光”为主题,结合自己实际生活写一段话来分享你的快乐时光,下节课我们请同学给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快乐和幸福。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以“美好时光”为主题,结合自己实际生活写一段话来分享你的快乐时光,下节课我们请同学给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快乐和幸福。

走月亮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教师板书:走月亮)(课件出示2)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课件出示3)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踱、烁”(课件出示4)

“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跃、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俗—浴”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淘、牵、鹅、卵、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 (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淘、鹅、填、稼、俗、跃、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牵”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及运用。 (课件出示6、7、8)

淘洗: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造句:我们煮米饭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软,温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洒在海面上。

鹅卵石: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造句:我家门前有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

运载:装载和运送。造句:秋天,运载粮食的汽车在公路上来回奔跑着。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造句:少数民族有很多风俗习惯。

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造句:那条小溪汩汩地流过岩石。

浇灌:本课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造句:农民伯伯用河里的水浇灌土地。

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造句:太阳升起时,天边就像被月光镀亮了似的。

奇妙:稀奇神妙;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脑袋瓜里有许多奇妙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课件出示9)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复习生字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播放《月亮船》这首歌。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怎么样,好听吗?(课件出示12)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

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走月亮》。(板书课题:2 走月亮)

2.检查生字读音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从哪儿升起来的吗?(课件出示13)

2.预设:秋天月夜是怎样的景象?

第2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课件出示14)(教师板书: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指导朗读: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朗读。

第4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课件出示15)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第6自然段: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课件出示16)

(1)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3)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4)引导学生想象第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3.师: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课件出示17)

第3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4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教师板书:想到:洗衣服 做小船 看水塘)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6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教师板书:闻到:阿妈的气息)

第8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教师板书:看到: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4.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教师板书: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

5.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

同学们,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课件出示18)

四、扩展阅读,延伸感悟。(课件出示19)

选择《童年书架》的两篇文章——《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盼雨》,让学生任选一篇谈感受。

《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用童话般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海滨夜景。《盼雨》以诗歌的体裁突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

板书设计:

走月亮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识字,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的乐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识记理解新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月亮)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古人总是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的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板题:走月亮)读课题。

二、识字学词

(一)识字

1.自主识字。

①请同学们翻开书,默读课文,利用课后拼音认识生字并注音,标出文章段落序号,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使其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并知道怎样才能学好。确保学生自学的时间,使其能自主、自由地学习。

2.交流记字方法。

①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②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如形近字比较的识字方法,如“兔”和“免”,“俗”和“裕”。)

3.指名读生字。

4.齐读生字。

(二)学词

1.出示词语。

淘洗 柔和 坑坑洼洼 浇灌 银毯 闪闪烁烁 风俗 运载 低垂 气息 沟水汩汩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随机纠错(这个环节是为了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点拨。)

4.齐读词语。

5.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6.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难词点拨。

设计意图:确保学生自学时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自己发现问题的好习惯。

(三)写字

1.自主完成练习册“看拼音写词语”,师巡视批阅。

2.指导写字。

①将批阅中发现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指导纠正。

②学生改错。

3.学生互评,展示佳作。

三、熟读感知

(一)熟读课文

1.学生认真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可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读书中的文字)

(二)感知内容

1.月儿是那样的明亮,月光是那样的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问:这么柔媚的景象,应该怎么读呢?(指导朗读)

发散问:还有可能照亮了什么地方?(学生交流)

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问:你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这么迷人的夜晚,动听的旋律,试着读读它蕴涵的感情吧!

3.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我们走过

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象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问: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爱的主题) ??

(三)感知语言

(四)学生自读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读正确为止。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评一评。

设计意图:熟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在提高朗读水平的同时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共同交流

1.出示问题: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迷人的画面,使我们仿佛进入了爱的天堂!细细读读课文吧!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

2.问: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有可能问:我和阿妈为什么要走月亮呢?(全班交流,体会出爱的存在、爱的和谐、爱的温暖)

3.小结: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重点问题,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六)展示收获

1.男女生比赛朗读课文。

2.评一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赛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板书设计:

走月亮

月儿明亮 月光柔和

走过:溪岸 桥 果园 美好景象

我和阿妈看到

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浓浓亲情

听到:秋虫唱 鸟拍翅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回顾

1.揭示课题并板书。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走月亮》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复习检测。

听写词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二、专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明确目标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把文章读得更美。

(二)充分自学

1.自读,自我评价。(正确流利地朗读)

2.同桌评价。

3.男生读,女生闭眼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三)精要点拨

1.指名读第八自然段,学生评价

2.学生自由读。

3.指导朗读,读时注意读出我的幸福之情。(点拨:朗读时要注意语速、语气、重音、节奏,做到抑扬顿挫,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4.学生自由练习。

(四) 强化训练

出示课文片段: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象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1.自由朗读。

2.展示读。(指名读课文,带着幸福之情去读,注意朗读技巧。)

3.师评价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光下的美景以及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深情。

三、展示检测

1.这两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不仅让学生对自己的收获有了一个扎实的回顾,也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更加自信。

板书设计:

走月亮

读出幸福之情

景美

情浓

走月亮课件(篇4)

第一课时

1、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

3.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风俗。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

4、文中写的是谁,又是怎么走月亮的呢?

说得好,我和妈妈手拉着手在洒满月光的田间小路上散步。

请大家打开课本,带上我们的耳朵、眼睛、鼻子和心耳朵、眼睛、鼻子和心到书本上去看看月亮。(1)生字词扫盲(2)思考: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并用“△△”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出现了几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想让你们的课本变得饱满起来,用各种各样的标记符号记录你们思考的足迹,也希望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能伴随你以后的学习之路。)

2、在你读课文时,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请同学们来汇报。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①“洱海”是个海吗?它在哪?

②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是月牙呢?③课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播放课件:金钥匙)自读课文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是知识性的问题,可以查资料或请教别人。如果有的问题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可以放一放,以后再解决。有的是关于理解课文的重要问题,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一般这类问题,应与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同学们提出的第一题,有查到河海的资料了。(生:洱海,它是一个形状像耳朵的淡水湖。在云南省大理市内,西面有点苍山,东面有玉案山,气候温和湿润,是一个景色迷人的风景区。)通过查资料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题与课文关系不大以后再解决。第三题,就是这一课的一个重要问题。 3、理清文章大致顺序。

(1)那么文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对,是四次。

(2)想一想,每一次我和阿妈是在哪走月亮?第一次,是在小路上走月亮。第二次,是在小溪边。第三次,是在田埂上。

第四次,是只是静静地走着。走过了许多地方。

(3)“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请大家用“‖”给课文分段过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将我和阿妈走过的这些地方很自然串连在一起,使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自然。那么,我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想读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重点体会:

“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在生活中你觉得什么能照亮?(手电筒、太阳、灯塔)那月光和这些光有什么区别?生:更柔和,更浪漫。

师:太柔和了,这月光一下把作者带回了故乡,月光照亮了远处高高的点苍山,近了,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更近了,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同学们,还没有完,你说这月光还会照亮哪些地方呢?

生:有可能照亮荷塘;有可能照亮小溪;有可能照亮草地……师:大家注意观察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师:在月光照亮下的作者家乡变得(更美丽,更宁静)月亮圆圆的发出柔和的光,把一切事物照得特别美丽,这么祥和的山村月夜应该怎样读呢?生:应该温柔点,小点声。试一下吧

师: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怎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二)学习第二部分

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引: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看看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重点引导:

①你闻到了什么?画出小溪流香的句子。师:这香味怎么还会流呢?

生:可能花瓣落到了水里,水就有香味了,因为溪水在流,所以香味也就随着溪水在流动。

②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

师:太美了,这条细细的小溪里有花香,有月光,还有什么?生:有水塘、还有月亮

师:每个小水塘里都“抱”着一个月亮,为什么说“抱”呢(是因为许多鹅卵石中间,有一些水,是个圆圆的小水塘,水面上映着月亮倒影,就像环抱着月亮一样。)师:这是什么修辞方法?对,拟人。无数的小水塘,像妈妈一样紧紧地抱着无数的小月亮,多温馨,多可爱。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

③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是想到了什么?(想起白天在这里玩耍的情景)作者看到小水塘和月亮也马上想到了他的妈妈,想到了他和妈妈白天(在溪边洗衣裳,坐小船)谁喜欢这,给我们读读,带给你什么感觉?(很美,很快乐)④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结合生活经验感悟)

3.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快乐!都会感到幸福!

4.把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

(三)自学第三、四部分

过渡:老师领大家学习了第一、二部分,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和分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喜欢一个部分自学。 1.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2.全班交流。文中的哪些地方吸引你?

(1)我和阿妈沿着小溪走啊走,来到田埂上,我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请自己读读第三部分。

听到:秋早唱歌,夜鸟拍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沟水汩汩。看到:沉旬旬的稻穗,像很毯的稻田。闻到:果子的甜香。

这鱼儿的欢跃,果子的甜香,沉甸甸的稻穗,都向我们在报告着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丰收,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啊,我们读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对,读出丰收的高兴,喜悦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读读这部分。(2)第四部分

走过了田埂,走过了溪边,走过了许多地方。读一读最后一部分。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还会走过哪呢?你能模仿这个句式说说么?

(走过月色浓浓的小树林,走过小山坡。)(走过凉风习习的小河边,走过石拱桥。)

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亮带着星星走就像——阿妈和我走月亮)我和阿妈静静地走着,拉妈妈温暖的手,闻着妈妈身上的气息,此时此刻我有什么感觉呢?啊,多么温馨甜蜜,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我们来读一读(配乐)

4.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呀!5.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因为我和妈妈每到一个地方,感觉那里的景色太美了,感觉很愉快,所以反复的说,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表达了我和阿妈很幸福与快乐。课文反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反复句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充沛,文章更有感染力了。(四)整体回顾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温馨、快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五、小练笔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

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小本本上。六、拓展延伸摘抄关于月亮的成语。(语文天地填成语)板书设计:走月亮

月儿明亮

月光柔和

走过:溪岸果园田埂景美

我和阿妈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情浓

听到:秋虫唱鸟拍翅膀……

想到:洗衣裳做小船

走月亮课件(篇5)

一、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美术湘版教材下册第五课《月亮走我也走》是一堂绘画课。本课绘画采用拟人的表现手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的故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创作,画出人和月亮之间的关系、故事,创作生动活泼的画面。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要求:对学生进行构图、形、色知识教育;

2、情感要求: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创作要求:大胆想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学生绘画表现能力;

4、综合效果:把握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活动,是以审美经验为基础的欣赏和创作过程,并联系实际,拓宽知识面;

三、教学过程:

1、想象情景,导入课题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我认为一堂课成功与否在于能否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因而,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融形、声、画为一体的优美教学情境,播放了有关月亮的音乐《小白船》,让学生陶醉在优美的音乐中。(课件播放《小白船》)

然后,让学生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你喜欢月亮吗/从而导出课题。这个导入既有新意,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激发情感,大胆想象

美术学科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因此,教学中必须及时地进行内容的升华。为了达到这一课标理念,我让学生说说你知道哪些和月亮有关的故事、歌曲和古诗,并鼓励学生大胆地上台表演。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我将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心中的月亮,说说月亮长什么样子?像什么?有什么颜色?有什么表情?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我调动起来,有的说“月亮像把弯刀”。有的说“月亮像甜甜的香蕉,我真想咬上一口。”……

3、激发创意,尝试表现

新课程倡导:尊重个性,启发个性,张扬个性。教学中,我十分注重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和空间。在学生说出对月亮的理解后,我让学生尝试画出心中的月亮。画完我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积极的肯定,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接着,我引导学生继续想象:你想到月亮上面去吗?想和月亮成为好朋友吗?

能够处理好与他人的协作关系,集众人之智慧取长补短,是跨世纪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然后,我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分小组讨论:你会和月亮一起做什么?月亮的周围还有谁?让他们集思广益,相互补充。

讨论结束后,请各小组派代表说说讨论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我会和月亮一起钓鱼。”有的说:“我会和月亮一起打败外星人。”有的说:“月亮的周围有飞碟。”……

4、欣赏感受,体会画法

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欣赏感受活动中,我借助课文的范图和优秀绘画作品几米的《月亮忘记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并渗透构图、形、色知识教育。

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因此,我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学生大胆发言,有的说“我最喜欢第一幅,因为它的颜色鲜艳。”有的说:我最喜欢第二幅,因为它的内容很有趣。“……

5、独立描绘,创新表现。

创新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我采取让学生自主发挥个性思维,大胆想象,尽情挥洒情感,自由创作表现人和月亮之间的美好关系。

创作中我会提醒学生:画一幅与众不同的画,并对有独特想法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如主体太小,构图不饱满;主体太大,画面内容不协调等。)

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发达,美术和音乐是促进右脑进一步发展的最好选择。因而,我同时出示优秀绘画作品几米的《月亮忘记了》和美妙的钢琴曲,把美术和音乐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创作情境。

6、欣赏评价,拓展延伸

创作结束,我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大胆提问,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课堂小结,我先对学生在课堂创作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再带领学生欣赏人类登月、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天的精彩画面,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最后我让学生畅谈“未来的你会到月亮上去干什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我始终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我觉得我们应该给学生的思维“松绑”,留一个空间,让他们去拓展;留一个问题,让他们去思考;留一个机会,让他们去展示……。

走月亮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

2、激起学生读的*,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具准备:

歌曲《月亮船》

教法学法:

导读法

朗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师: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散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

3、解题。(走月亮的习俗)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教师配乐范读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小老师,不明白的词语画下来大家一起交流。

3、指名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字词。

5、开火车读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6、指导书写。“载”和“栽”“裁”对比记忆。

7、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全班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描写美好月夜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认真读一读,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④引导学生想象第八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3、 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景色串起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配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1、指名范读,师评价。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评价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受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五、课后作业

摘抄描写月夜美景的段落或句子。

板书设计:

走月亮

景美—————情浓

(调动感官走月亮) 四次我和阿妈走月亮

走月亮课件(篇7)

《走月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主题单元——明月单元的一片精讲课文。这是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本文语言看似平白,但韵味无穷;语言浅近,但情深沉。首先,反复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而且此句反复出现,流畅的将作者走月亮到溪边、果园、庄稼地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串联了起来,让文本结构清晰而完整。其次,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如“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林间的大道和小路……”“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不仅增强韵律感,使语言富有气势,更使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让人在脑海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路美丽的景致,而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教学本课,我将学生的能力训练点放在了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认识排比句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妙处上,放在了层层质疑中,明了文章布局谋篇上,放在了合作小组利用“读、画、议、展“的方法进行文本阅读和理解上。课堂教学如预设的一样,让我欣喜。

本课教学设计我预计了四个环节。一是初读课文,对前置性字词学习予以复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二是理清文章脉络,明白我和阿妈走月亮去了溪边,果园,还有许多的地方。第三个环节:以探究点“我和阿妈每到一个地方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为统领组织同学自读勾画,小组交流,明确内容,展开小组间的竞赛,对学习成果予以汇报,随机穿插优美句段的朗读指导,让孩子在美读中感受夜晚月光照耀下田间地头的美景,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愉快幸福心情。第四个环节:巧设疑问“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一点都没用,下次编入课本干脆取了它吧?”让孩子在争辩中明了交代事件的文章一开头必须写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物,这样文章才能完美。在孩子对“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试读、赛读中能够绘声绘色的朗读,在情感晕染中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明白这种手法的好处。能仿写排比句。巧设疑问“我们聊课文中没有涉及的那几个自然段是什么?能不能也不要他们,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孩子在发现,争辩中明白这样的反复不但将几个板块有机的串联起来,文章结构完整,行文流畅,而且让我们也感受到我和阿妈走月亮时幸福、快乐的心情!整节课按照预设有条不紊的展开,尤其是关键句段的感情诵读,巧设疑问需要激活的思维和培养的能力都让我欣喜。反思本课,成功之处有两点:

一、备课深研了教材,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并对文章可以给予学生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了有效的把握。

本班孩子小组合组意识和能力都较弱,但是对于优美文章绘声绘色的朗读却很神往。《走月亮》文本内容不但语句优美适合指导朗读,而且结构明快有特点,修辞手法使用一目了然,故而适合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朗读训练和写文章搭架子意识树立。因此,课堂中孩子兴味盎然,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二、是教师敢于放手学生,组织小组内合作学习,小组间汇报比赛,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参与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小组长能组织成员指令清楚的采用读文、找句段勾画,互相讨论争辩达成共识,展示汇报不慌不忙,质疑补充有条不紊,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生本理念得到了体现。但同时提醒自己注意的是不能忙于课前后进生的家庭作业检查与评价而忽视了学科组长的课前培训,以至于合作学习中小组长作用发挥有些滞后,教师挨组学习方式的培训和指导,影响了自己对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引导和对学困生关注与点拨。小组合作学习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对小组长,学科组长坚持不懈的培训,需要在小组文化建设,评价激励机制的持续跟进。

走月亮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展开小组组讨论,对课文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在晚上总能见到月亮,你眼中的月亮什么样?(学生交流)月亮下的景物又是什么样?(交流、讨论)今天我们就和一位朋友一起去《走月亮》好不好?(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4、“是呀,如此皎洁的月光,如此美丽的景象给我们带来了诗一般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爱的怀抱是如此的温馨。”接下来,我要看一看词语宝宝是否找到了主人。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月光下的美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先欣赏一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首歌曲,(欣赏《月亮船》,会唱的跟着唱,随着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歌声是如此的甜美,文中的语言描写又怎样呢?听老师读课文,闭上眼睛感悟月光下的美好意境。(听读课文,想象画面)慢慢地睁开眼睛告诉我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自由谈感受)。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来体会它的美吧!自由读文并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自由读课文,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预设:

1、月儿是那样的明亮,月光是那样的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应怎样读这么祥和的山村月夜呢?(指导学生朗读)

想一想它还有可能照亮什么地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第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读的可真好,你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说一说)

这么迷人的夜晚,动听的旋律,谁还想读?

3、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走着,走着……

师:此时此刻你感到了什么?(说一说,突出主题——爱)

这诗情画意般的文章,把我们带入了爱的天堂,到处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让我们再细细读读课文,找出最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

解决上节课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阿妈为什么要走月亮呢?”(全班交流,根据刚才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出爱的存在,爱的和谐,爱的温暖)

总结:学完这篇课后,你最想说什么?(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年级下册课件实用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这是为了满足日常教学管理和督导的要求。通常情况下,老师会认真负责地设计教案和课件,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教案的制作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要达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要求,设计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根据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教材的章节顺序,合理地组织教学进程,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最后,在教案中要有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活动,包括导入、展示、讲解、练习和总结等环节,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课件的制作也需要注意一些要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工具,如幻灯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以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和吸引力。其次,要注重课件的布局和设计,尽量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要注意字体的大小和颜色,以保证信息的清晰可见。此外,课件的内容要与教案相配合,突出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总之,教案和课件的制作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本文的内容能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帮助您更好地制作教案和课件。如需了解更多教育相关内容,请收藏本网页,随时方便学习。

二年级下册课件【篇1】

一、教材简析

本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文中的小朋友思考。风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画?陈丹、赵小艺、宋涛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课文4—8自然段,理解李卫、小艺、丹丹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查一查、画一画、议一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理念

倡导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朗读为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表演示范读等)语言实践中,培养语言的感悟能力,尤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个性化的句子,读懂课文,把握人物情感,切身体会到遇事善于质疑、思考、解疑带来的无穷乐趣,并树立起自信,同时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

五、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二年级下册课件【篇2】

最大的“书”?

刨 底

中午放学了,我和几名同学一起回家,我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一位阿姨的芹菜掉了,我赶紧走上前去,把芹菜见捡了起来。旁边的人都夸我是个好孩子。有人说:“这孩子真好。”还有人说:“现在这样的孩子很少见。”我心里美极了。然后,旁边的同学生气地说:“你为什么要捡?”我争着说:“我为什么不能检?”“本来我想捡的。”看吧,好事人人都可以做,我们俩不就是个例子?我们俩争着做好事,是不是只得你学习?我希望你也多做一些好事,向雷锋同志学习吧。也做一个见义勇为的好少年吧。

今天,我做了一件好事,帮助一位老奶奶过了马路。

下午,我去新华书店看书。出了家门,我蹦蹦跳跳一路小跑着,不知不觉就到了我们学校西边的十字路口。当我正要过马路时,突然看见一位老奶奶摇摇晃晃地准备过马路,我放慢了脚步,心里想:要不要过去帮帮这位老奶奶呢?嗨!助人为乐嘛,而我又是一名少先队员,应该过去帮帮她。

我连忙跑过去,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我扶您过去吧!”说着两只手扶着老奶奶的胳膊,趁着绿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过了斑马线。过了马路,老奶奶对我说了好几声谢谢!我摇摇头说:“不用谢,老奶奶您一路走好。”说完我又急冲冲地赶向新华书店。

此时我心里觉得很高兴,因为我做了一件好事。

有一个星期天,我学二胡。在公交车上,看到了一个小弟弟在自己的座位上安安稳稳的坐着,这是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上了车,匆匆忙忙的投了一元钱。投完罢,便慢慢地向中间走去,车刚开动,老奶奶一个不稳,险些摔倒。只见那个小弟弟向那个老奶奶晃晃悠悠地走去,拉了拉老奶奶的衣角,用稚嫩的声音像老奶奶说:“奶奶,这里有座,您来坐吧。”说完便用手指了指那个方向。老奶奶笑了笑:“没事孩子,你去坐吧,奶奶站得住。”说完并用手摸了摸那小弟弟的头。这一个温馨的一幕,让我们都看呆了,等回了神,大家都纷纷给老奶奶让座。我急忙向老奶奶那里走去:“奶奶,上那里做吧,我快要到站了。”待老奶奶在那个座位坐下时,我才放心的到下车口站着。

下车以后到现在,我始终都没见过那个小弟弟,也从来没忘过那个小弟弟。现在我的身边也出现了许多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事情,所以,真的好谢谢雷锋叔叔。

二年级下册课件【篇3】

教学目标:

价”等十三个生字,会写“抹、挤、拱和批评”这五个字。

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良好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

读中感受画家和牧童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板书揭题

,比较这两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么写?(你说的是他们的年龄大小、名气有大小、地位有高低)

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流利,遇到不会读的,请教伙伴、老师多读几遍。

2、 检查初读:

(课件出示 戴嵩)他的后鼻音读得很到位,我们学着他来读一遍。戴嵩是谁?你还有不同的说法吗?(戴嵩是画家。——你介绍了他的职业。 戴嵩是著名的画家。——你介绍了他的成就。 戴嵩是一位唐朝著名的画家。——你介绍了他所处的朝代。)

(逐段出示课文,将相关生字显示为红色,重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围观的人看了( ),只有牧童( ),戴嵩听了( )。)(学生自由练说,指两到三名学生说。)

三、读中感悟课文

1、 大画家是怎么作画的呢?请大家快速看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你划得和他一样吗,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哪几个词重点描写了戴嵩做画的情景。(将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显红)(出示两幅图画)帮老师判断一下,哪幅是浓墨涂抹,哪幅是轻笔细描?(将两幅图画贴到黑板上,并在下面注上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词语。你是怎么猜的呢?我们要感谢这位同学,他告诉当遇到一个陌生的词语时,我们可以通过猜每个字的意思来猜这个词语,这样也能猜到八九分了。大家看这两幅图,画家在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时,用力肯定是不一样的,哪个重?哪个轻?你能用朗读来表现画家作画时的不同用力吗?(指名读,男女读)再把这两个词放到这句话中,你能把它读好吗?

学习三、四两段

。在这两段话中,同样是夸赞的意思,作者用上了两个不同的意思,可见我们祖国语言非常丰富。能读好教书先生和商人夸赞戴嵩的话吗?

作就是作品,那么“绝妙之作”是怎样的?这么高的评价,谁再来称赞一番。(指名读,小组读)

在教书先生的眼里,戴嵩的就是一位画画的——神仙了。请——再来读读,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话。

如果当时你是一位想找老师学画的年轻人或是一位很有钱的老板,你又会如何夸赞?你也夸赞,我也夸赞,这才叫——纷纷夸赞(将“纷纷夸赞”这个词语显示红色)

学习第五段话

3、 即使是孩子小小的声音,在我的耳朵里却像炸雷一样, 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观点——与众不同。

5、 小小的牧童,你知道个啥,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可是戴嵩听了却是怎么做的呢?快找找

小朋友,你喜欢戴嵩这样同你说话吗?你从戴嵩的话中感受到他是个怎样的人?(平易近人、不摆架子、谦虚、和蔼)

8、 戴嵩的画到底什么地方画错了呢?

(牛尾巴画错了)为什么画错了呢?

(尾巴翘起来了)那不是很好看吗?

(那是驱赶牛蝇时的样子)应该怎么画呀?

(将课题改过来。)

小结:听了小牧童的话,戴嵩终于画出了名副其实的斗牛图,真替他高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谦虚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批评,有了错误及时改正。

指导书写

二年级下册课件【篇4】

一、谜语导入

1.谈话猜谜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你们猜猜谜底是什么?)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画风》《板书》。

二、激趣学新知

1.发现问题

看到文题你想知道什么?

如:谁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风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怎么画?他们为什么画风?他们画成了吗?)

小结:让我们一起去书中找答案吧!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学(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

(3)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

(让学生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

我是二一班的,我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4)卡片识字“宋、涛、陈、凡、赵、艺”

(方法多样如:①出示卡片练读,指名读,再去掉拼音读。

②做“找宝”游戏,找到的同学领读生字。

③猜字,听老师或其他学生说字,指名认字并领读)

(5)想一想,找一找。

(“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让学生通过想和找激发兴趣,获得成功体验)

(6)识记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形)(如:比一比,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

(7)再次认读

(将生字放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认读,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地)。

3.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的“丹、乌、艺、显、涛、陈”(指名认读,也可用常用的字扩词)

(2)重点指导

(师范写学生认为有困难或不易写好的字。在书写笔顺时可要求学生书空。)

如:“丹”字笔顺为“涛”字为左右结构,应左窄右宽。

三、师生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说)

板书设计

字卡丹乌艺显涛陈

丹笔顺涛

二年级下册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戴、价”等十三个生字,会写“抹、挤、拱和批评”这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良好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

读中感受画家和牧童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板书揭题

1、 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词语(教师板书字体较大的“画家”和字体较小的“牧童”),比较这两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么写?(你说的是他们的年龄大小、名气有大小、地位有高低)

2、 (补充课题)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请大家把书本翻到95页,自由读读课文,圈出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请教伙伴、老师多读几遍。

2、 检查初读:

(课件出示 戴嵩)他的后鼻音读得很到位,我们学着他来读一遍。戴嵩是谁?你还有不同的说法吗?(戴嵩是画家。——你介绍了他的职业。 戴嵩是著名的画家。——你介绍了他的成就。 戴嵩是一位唐朝著名的画家。——你介绍了他所处的朝代。)

(逐段出示课文,将相关生字显示为红色,重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听了几位同学的朗读,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唐朝有个著名的画家戴嵩画了一幅( ),围观的人看了( ),只有牧童( ),戴嵩听了( )。)(学生自由练说,指两到三名学生说。)

三、读中感悟课文

1、 大画家是怎么作画的呢?请大家快速看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2、 (指名回答,在电脑上划出句子)你划得和他一样吗,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哪几个词重点描写了戴嵩做画的情景。(将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显红)(出示两幅图画)帮老师判断一下,哪幅是浓墨涂抹,哪幅是轻笔细描?(将两幅图画贴到黑板上,并在下面注上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词语。你是怎么猜的呢?我们要感谢这位同学,他告诉当遇到一个陌生的词语时,我们可以通过猜每个字的意思来猜这个词语,这样也能猜到八九分了。大家看这两幅图,画家在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时,用力肯定是不一样的,哪个重?哪个轻?你能用朗读来表现画家作画时的不同用力吗?(指名读,男女读)再把这两个词放到这句话中,你能把它读好吗?

学习三、四两段

1、 读了这句话后,你觉得画家画画的本领如何?戴嵩高超的画技得到了大家的夸赞。夸赞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有两个夸赞的近义词(或随机将学生说到的两个词语显示红色)。在这两段话中,同样是夸赞的意思,作者用上了两个不同的意思,可见我们祖国语言非常丰富。能读好教书先生和商人夸赞戴嵩的话吗?

2、 谁来扮演商人夸赞戴嵩?(将绝妙之作显示为红色,)作就是作品,那么“绝妙之作”是怎样的?这么高的评价,谁再来称赞一番。(指名读,小组读)

3、 教书先生又是如何赞扬的(指名读)在教书先生的眼里,戴嵩的就是一位画画的——神仙了。请——再来读读,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话。

4、 是不是只有商人和教书先生在夸赞呢?你的理由是什么?(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下划条横线)如果当时你是一位想找老师学画的年轻人或是一位很有钱的老板,你又会如何夸赞?你也夸赞,我也夸赞,这才叫——纷纷夸赞(将“纷纷夸赞”这个词语显示红色)

学习第五段话

1、 而这时,却传来了一个另外的声音——(指名读第五段话。)

2、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了,你把“画错啦,画错啦”这句话读得很重,为什么呀?(将“炸雷”这个词语显示红色)

3、 即使是孩子小小的声音,在我的耳朵里却像炸雷一样, 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观点——与众不同。

4、 听到这意外的声音,围观的人一个个都怎么了?(板书积累词语:呆若木鸡、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5、 小小的牧童,你知道个啥,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可是戴嵩听了却是怎么做的呢?快找找

6、 (指名读)小朋友,你喜欢戴嵩这样同你说话吗?你从戴嵩的话中感受到他是个怎样的人?(平易近人、不摆架子、谦虚、和蔼)

7、 学学戴嵩和蔼的样子读读他的话。(指名读)

8、 戴嵩的画到底什么地方画错了呢?

(牛尾巴画错了)为什么画错了呢?

(尾巴翘起来了)那不是很好看吗?

(那是驱赶牛蝇时的样子)应该怎么画呀?

9、 喜欢这样的小牧童吗?为什么?(勇敢 善于观察 有礼貌)

10一起来读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师与几个学生对话,与全班学生对话)

11、刚才上课时,老师把画家写得那么大,把牧童写得那么小,你有什么想说的?(虽然他们的年龄不同,地位不同,名气不同,但小牧童勇于想大画家指出缺点,其勇气可嘉,他和大画家一样可敬可佩。)(将课题改过来。)

小结:听了小牧童的话,戴嵩终于画出了名副其实的斗牛图,真替他高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谦虚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批评,有了错误及时改正。

指导书写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暗示想念某人的句子161句

暗示想念某人句子 想念某人句子 05-03

幼儿园个人转正总结

幼儿园转正总结 05-03

描写冬天的优美句子集锦82句

描写冬天优美句子 描写优美句子 05-03

二月二简短祝福语

二月二祝福语 12-07

有关元旦祝福老师的句子

元旦祝福老师句子 05-03

高端水果广告语收藏(55句)

水果店走心文案 水果销售广告语 05-03

练家长对孩子的寄语23句

家长寄语 05-03

写春节倒计时的句子

春节倒计时句子 05-03

最新婚礼现场父亲致词(范例14篇)

婚礼现场父亲致词 婚礼现场致词 05-03

节水保泉倡议书(实用版)

节水保泉倡议书 保泉节水倡议书 02-15

女儿的故事读后感12篇

女儿的故事读后感 05-03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