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祝福语大全 · 三亚课件

下面的“三亚的课件”相关内容主题,是由趣祝福为您提供的。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学生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教案和课件的改进。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此外,关于祝福语大全,您还可以浏览工作憋屈心寒文艺子18句

三亚的课件 篇1

【设计理念】

朗读是小学语文重要的训练手段,也是重要的训练目标。本文所描写的落日景象很美,很有诗意。通过“以读促悟,读中见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换成头脑中丰满的、具有诗意的形象,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感,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与感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认识绿线条里的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抓住描写三亚及三亚落日的优美语言,感受具有诗意的三亚美景,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课题,要求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齐读课题后,问学生:从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三亚那里景色怎样?落日时是怎样的情形?

【意图:实施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前提是要有问题情境。由题质疑的两个问题,就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条件,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学生字表上的生字,相互听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进行纠正。在此基础上,通读全文,要求通过练习,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面向全体,检查评价。先指名学生读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注意点拨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悄然无声、涨溢、搔着脚板”。再请多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使每个学生都能读正确、读流利。在读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语境,理解“倦态、硕大无朋、敏捷、缘故”等词语的意思。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初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意图: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学好一篇课文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采用个人自学、小组交流、集中检查的方法,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三、分步导读,品味诗意

1.导读三亚美景。

从学生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三亚那里景色怎样”入手,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三亚景色的第二自然段。再细读这一段,想想:如果要画一幅图,要画哪些景物,需要哪些色彩?

组织交流:景色有蓝蓝的天、蓝蓝的海、洁白的海鸥、碧绿的椰树、金色的细沙。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这些景物中,自己最喜欢什么景色?为什么?并指导学生读出喜爱之情。

【意图:通过如果画画要画哪些景,需要哪些色彩,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有效地将语言文字转换成了美丽的形象。仅仅停留于此还不够,教学中还要使这些形象“活”起来,增进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

2.导读落日美景。

(1)整体感知落日特点。由学生所提的第二个问题“落日时是怎样的情形”,导读第1自然段,找出两个词语:“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从而对落日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2)具体品味落日过程。先让学生读描写日落过程的第三自然段,说说落日的过程怎样美妙。——学生读文,想想在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组织讨论:一是太阳红扑扑的脸蛋,二是抖落下赤朱丹彤,大海(包括人、景)都染成了红色。指导学生用快乐、活泼的语气朗读。

再读第4自然段,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这一段。先读文,想想在头脑中出现了哪些画面?讨论:①太阳像个大红灯笼的画面。②太阳顽皮地在海面上蹦跳的画面。③太阳轻快、敏捷入水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整体朗读第3、4自然段,读出美妙绝伦,读出诗意。

【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通过在头脑中浮现相关的画面,让学生感知了日落,由活泼快乐到温和平静再到敏捷入水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这样的学习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就将“美妙绝伦”、“真有诗意”具体化、形象化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会被大自然的美妙所折服,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

四、读全文,读写结合

1.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赏读全文。在赏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背课文的第3、4自然段。

2.要求学生课外观赏家乡的日出或日落景象,写一篇习作,并在语言描写中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意图:背诵课文是进行语言积累的好形式,而背诵课文是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学生内化吸收语言提供了帮助。】

附:板书设计

像快乐的小孩 天海 金红一色

三亚落日 美妙绝伦 慢慢下沉 真有

像大红灯笼 突然 轻快、敏捷 诗意

悄无声息、水波不惊

三亚的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不,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朗读品味文章中描写三亚落日美丽景色的语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文章中描写三亚落日刹那间的语句,细细品味作者对词句的锤炼,学习写法。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

1、(课件出示三亚风光图)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从这一段中读懂了什么?

你从那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下做上记号。

交流:

a、“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状美。

b、“挺拔俊秀”等词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

c、“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结合课文对白鸥、椰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有瑰丽画面的想象。

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a、“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

b、“蘸”、“搔”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c、“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秀,沙那么亮,怎能不让人喜爱至极呢?齐读第二段,读出喜爱之情。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起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

2、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3、。

课件出示:

a、那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

c、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d、指导朗读,要求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3)读第4自然段,(4)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

a、课件出示: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а。轻声读这一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

(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写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c。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

b、读夕阳“夕阳在海面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什么?

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e。导朗读。

c、课件出示: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三亚的课件 篇3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三亚的热带风情,初步了解三亚落日的美。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三亚是一个洋溢浓浓热带风情的地方,感受三亚自然风光的美。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都是写落日的古诗句)集体齐读。

教师小结:落日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十分赞美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三亚落日,看三亚的落日又有怎样的特色。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能读通课文吗?我请五名同学每人朗读一节课文。

请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再完成填空:

三亚在我国的最南端,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东方夏威夷”、“天下第一湾”之称。三亚的落日,一会儿像,一会儿像,一会儿像。在三亚看落日!

1、指名填空。原来,在作者的眼里,三亚落日的特色是?(生答:真有诗意。师板书)

2、请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诗意”的。(非常富有诗情画意,具有诗的韵味,让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

3、出示三亚落日风景图,欣赏美。

三、细读评析第1自然段。感受三亚落日的“诗意美”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情。

(2)指名读,读后评价。朗读指导,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

“美妙绝伦”的意思是什么?(美好到了极点)近义词是?(美不胜收)“逊色”的意思是?近义词是?(减色)这是对落日的赞美。(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3)多种形式朗读。(老师引读、男、女生各读一句,再齐读两句。)

四、细读评析第2自然段。感受三亚落日的“迷人背景”

过渡:为什么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三亚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

指名读生字,一起读生字。齐读这个自然段。

2、“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思考。”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在书上做出记号或写出自己的感受。

3、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词语读出三亚很美?交流:

①“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

②“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

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1)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写出了色彩美,动态美。对海之蓝,天之蓝,海天一色,白鸥低翔的热带风情的喜爱之情。)

(2)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写出了形态美和色彩美)

(3)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体会叠词在这里的用意。)

(预设:我还发现这个自然段一共有4句话,其中第一句与下面的三句关系是总分关系。)

5、指名配乐诵读,其他同学想象一下: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里面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一幅充满诗意的热带风景图,里面有这样美丽的景物:蓝天、碧海、白鸥、椰树、沙滩)

6、欣赏三亚的热带风情。(听了这位同学的叙述,是不是很想看看三亚的美景?那就请大家将目光锁定在大屏幕上,一同欣赏三亚的热带风情。)

教师小结:在这样一个地方观看落日,怎能不充满浓浓的诗意?而三亚风景的主角落日更是充满了诗意,令人遐想翩跹。等到下节课,李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三亚落日的美妙绝伦。

1、在文中的一二自然段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低翔的白鸥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了。

由“担心”一词可以体会到。

(2)浮云游子意,。

(3),只是近黄昏。

(4),半江瑟瑟半江红。

三亚的课件 篇4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规范》指出:要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设计以此为立脚点,强调阅读的个性化,让同学在美文的熏陶中有独到的感悟,并在有所积累的前提下有所表达。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体会课文的意境。

2、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抓景物的形状、颜色来描写景物和景物变化的方法。

3、能在读熟、读懂课文基础上发明性的练习说话,写导游词提纲。

[教学具准备]

水彩笔、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知道日出非常的美、壮观。其实日落也很富有诗意的,它一点也不比日出逊色,夕阳滑落的景观可谓美妙绝伦!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日落的文章。

2.板书课题,同学齐读课题2遍。

(二)教师配乐范读全文。

(在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伴奏下,教师美读全文,并要求同学)

1、标段落号。

2、喜欢的`段落前做个记号。

(三)同学自由朗读全文。要求:

1、不添字、不漏字。

2、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

(四)生字誊写练习。

1.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溅”、“盏”

2.同学在下发的作业中描红。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画出作者描写的三亚景物有那些?。

2、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蓝天、海水、白鸥、椰树、细沙。

3、同学根据有关段落作画。(要求同学用简笔画作图)

4、评画。

(注意是否能画出“蓝蓝的天”、“蓝蓝的海”、“低翔的白鸥”、“碧玉般的树冠”、“玉屑银末般的细沙”。)

5、感情朗读有关反映画面内容的句子。(最好要读出作者在细沙上行走的感觉以和作者的感受)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同学感情朗读。

2、出示本节的自学目标。

①感情朗读自身喜欢的句子。

②边读边想象夕阳滑落的过程,画出描写夕阳滑落动作的词。

③教师出示一组动词。

悬、入水、颤抖、停住、下沉、蹦跳、收敛。

3.教师演示有关夕阳下滑的动画(课件),边演示边出现相关的动词。

4.依照词在文中的顺序,让同学讲讲落日的过程。

(七)做小导游。

1、编写提纲,分小组互相讨论,准备提纲。(教师简要指导)

2、同学试演。(要求用上课文中学到的你认为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3、出现同学讲的不熟练的地方,让同学再读课文的有关段落。

4、套入导游词的有关格式,让上来演示的同学带上“导游证”

5、在多名同学中评选“海南三亚十佳导游”,并现场颁发证书。

(八)课外延伸。

1.教师小结,用上课文最后一句。

2.向提供同学关于海南三亚的一个网址、一本课外书。让同学进一步去学习,去探究。

(九)课外作业。

回去向家长介绍三亚落日。要求用上美妙绝伦、风情、逊色、惊讶等词。

三亚的课件 篇5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三亚落日》这一课。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三亚落日》是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正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的漂亮景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漂亮风光的赞美的思想感情。本文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言清新,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三亚落日的深深喜爱和赞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情感熏陶、背诵积累的好教材。

本单元的“壮丽山川”与前面各册中写台湾的蝴蝶谷、南沙群岛、庐山云雾、沙漠绿洲、高原、草原等文,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弘、景象万千的河山长卷图,长城、运河、秦兵马俑等历史文化遗产更是辉映其间。

学情分析:

本文安排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把握了识字记词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进一步丰富语言的积累,进一步把握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提升体验文本的能力。

在学习本单元课文之前,在前几册中也有相应主题的单元,如:

有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热爱祖国”、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爱祖国爱家乡”、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以前各个单元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没去过三亚,也没亲眼看到三亚的落日。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情感目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其中目标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教学模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不同水平的发展,本节课教学,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在教法上主要采用“朗读指导法”、“情感感悟法”。

古人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读书,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使之见于书,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所以,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在“读”“写”“悟”进行学法指导,加上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本节课教学,我力求体现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的美言美景,在理解和体验文本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唤起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教学设计

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流程为:

一、谈话导入(用时3分钟)

我以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入,初步让学生感知日出给人带来美好、向上的感觉。那日落的景象如何?随即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明确写的是“三亚”这个地方的“日落”。

二、整体感知(用时5分钟)

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在分自然段朗读的同时相机正音,读准多音字“悄”qiǎo。然后指导学生归纳自然段主要意思。在学生初步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绘了落日景象?”来理清课文条理。

三、精读感悟(用时20分钟)

通过引读“在三亚看落日”,作者觉得“真有诗意”。激发学生的神往之情。

同时,引领学生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精读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介绍三亚浓郁的热带风光,我先让学生观赏三亚风光录像,使学生有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蓝天、碧海、白鸥、椰树、沙滩等景物来领略三亚的热带风情。由“三亚的热带风光美,三亚的落日更美”这句话自然过渡到(第3-5自然段)的学习。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如何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的描述中领悟体会落日的美景,我设计了以下步骤:

1、默读课文,感受日落画面。默读课文,看看日落的过程由哪几幅画面组成?估计学生能够找出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雅的跳水员。

【设计意图】引导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三亚落日有一个初步的感受,然后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2、组织交流,指导朗读。通过“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描写?” 组织学生交流。指导学生读出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然后找到中心句,使学生对课文的描写基调有所了解,为品读重点段落奠定基础。

3、品味语句,想象体悟。

主要抓住太阳的变化、海水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雅的跳水员。

三亚落日的全过程,我紧扣文中三句描写落日的比喻句,引导学生体会三亚落日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通过引导点拨、朗读品味、想象日落时变幻奇异、瑰丽无比的大自然景象,从而深深体会到三亚风光美,在这样饱含诗意的地方看那么美的日落,使学生对作者情不自禁的赞叹“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转化为发自肺腑的感受。

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学生不难回答“像孩童”。再进行研读: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估计学生很快就会抓住“红扑扑、抖落、溅出”这些词语体会到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为了让学生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作者对夕阳的喜爱,我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并结合动作去感受夕阳“孩童”般的快乐形象。再指导朗读,抓住重要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由此体会三亚落日那富有诗意的情景。

学习其它两句比喻句时,我也将采用上述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如,我让学生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轻读想象,体会大红灯笼在“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蹦跳的可爱情趣,感受似跳水员“轻快灵敏弹跳入水”的日落情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后,抓住“三亚落日美在何处”贯穿教学,抓住落日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态也随之变化。抓住“红扑扑”“抖落”“溅出”等词语来进行指导,体会三亚的自然风光之情。

4、图文对照,指导背诵。课的最后,我将留5分钟左右,让学生先理后背,逐段击破,再连段成篇进行背诵练习,以竞赛加星插红旗来激励学生,提高背诵能力。让优雅活泼的日落画面定格在学生脑中,让诗意的文字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感悟理解——品味深化——积累运用之目的,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写作类似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好的事物,也是对学生情感的一种熏陶。在感悟的基础上再次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悟、体会予以内化,自然情感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对课文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有层次地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美,想象画面美,读出意境美,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7)

学完课文,进行 “拓展延伸”。

设想让学生观察我们这个地方的日落景象,进行一次小练笔,学习作者用丰富的词汇,正确生动的比喻、拟人等写法,进行写作练习,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写字指导,养成习惯(5分钟)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教学工作中我们不容忽视。给本课的10个生字根据结构分类。重点分析“溢”“敛”的结构特点,指导学生书写。然后让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写字姿势。

通过指导训练,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掌握书写规律,做到笔笔认真、字字端正、行行整洁,从而有效地提写字质量高,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课外延伸(课下完成)

推荐学生对比阅读巴金的《海上日出》以及主题丛书《壮丽山河》中相关篇目。

三亚的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描写落日语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三亚落日富有诗意的美景,体会作者对三亚落日的喜爱与赞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征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引读课题)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三亚,去观赏――三亚落日;

2、如果你来到三亚,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第二段中描写三亚热带风情的几组词语,配上海边风光图)

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蓝透了的海水,低翔的白鸥,

挺拔俊秀的椰子树、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

⑴先自己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那份浓浓的热带风情。⑵指名感情朗读。

⑶谁来当一当三亚小导游,用这些词语给大家介绍三亚独特的风光(指名交流)。

3、的确,三亚的风光就像同学们描绘的那样神奇而瑰丽,在这么美的地方看落日,会是怎样的一番情趣呢?

⑴课件出示第一段(图文),指导朗读这一段。(随机板书:真有诗意)

⑵读中品味“真有诗意”、“美妙绝伦”。

过渡:三亚落日真的这样美吗?那赶紧让我们亲自去感受这份诗情画意。

1、默读课文3――5小节,快速找出其中描写三亚落日的语句,初步感受落日的美。

2、交流找到的句子。

3、出示研读题:

把你划出来的有关落日的句子细细地读,慢慢地品。

想一想,哪些描写落日的语句最有诗意,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4、品读㈠“孩童图”

⑴指读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美在哪里。

⑵(课件出示相关句子)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

(引导学生抓住“红扑扑”毫无倦态“、“抖落”等词来朗读体会。相机指导理解“赤朱丹彤”这个表示颜色的词,回忆还学过哪些表示红色的词,并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热烈的色彩。)

⑶课件出示落日图㈠,感悟夕阳的热烈,光芒四射。

⑷出示想象练说:

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仿佛,又像。

⑸作者的想象多么有诗意啊,用了诗一般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太阳的这份活跃,这份热情。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分行排列成的诗文,配上优美的音乐)。

活跃了潇潇洒洒地一天的太阳,从身上抖落下依旧赤朱丹彤,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在大海上

它溅出无数歪着红扑扑的脸蛋,夺目的亮点。

毫无倦态,

5、品读㈡“灯笼图”

⑴指读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⑵出示句子比较。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读,比较两个句子,哪句好,好在哪里。

b、指名交流。

c、课件出示落日图㈡:主角登场了,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个怎样的落日?(光焰柔和,朦朦胧胧,色彩美,样子也很美)

d、这时的太阳光线是那样柔和,喜欢它的同学,一齐读读。

⑶夕阳在渐渐下滑,这是怎样美妙的一个过程呢?

出示辨析词语。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浮)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下落),刚一挨(碰)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

a、请你把这段话连起来读读,注意文中加点的词,能不能替换成括号里的词,有什么不同?(自己先体会体会,再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

b、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巧妙。

(比如让学生在黑板上画简笔图区分“悬”与“浮”的差别:“悬”是说明太阳没有靠近海面,离海面还有一段距离,而“浮”说明太阳下面的边缘已接触到海平面。

再如“下沉”显得很有力量,慢慢地压下来,具有不可阻挡的气势与力量。“下落”显得速度很快,“刷”地一下就下来了。夕阳落下去是有个过程的。“下沉”比“下落”更准确,更有力量。而

“挨”是靠的意思,若即若离;“碰”表示太阳与海面完全接触。“挨”让人感到亲密,“碰”让人觉得生硬。而太阳落下去的过程是静静的,毫无声息的。“挨”比“碰”更准确。)

c、小结:同学们的分析得真深刻,读懂了作者,这就是作者用词巧妙之处,每用一词都是十分讲究,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结合刚才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齐读这段话)。

d、引读:这时,人们都看呆了,惊讶得――(引导体会观赏者对日落的赞赏和惊叹,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6、品读㈢“跳水员图”

⑴课件出示:落日图㈢及句子,夕阳是怎么入水的呢?作者为什么把夕阳比作跳水员?(弹跳,入水迅速)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跳水员?为什么?(训练有素,身手不凡)

⑵指导感情朗读这句话。

7、小结:

⑴(课件出示:三幅落日图),这就是三亚的落日,在作者的笔下写得如此栩栩如生,如诗如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⑵你觉得这三幅图面能颠倒吗?这三个描写落日的比喻能调换吗?为什么?(作者按日落的前后过程,抓住每个过程落日的不同特征,写得形象生动。)

8、其实在日落过程中,不光落日在发生变化,在它的感染下,天和海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文是怎么来描写的?

⑴学生交流(出示描写天和海变化的两句句子。)引读体会:谁醉了?大海怎么醉了?

⑵想象仿写。

这景色多美呀,多富有诗意,作者这里也用了诗一般的语言,发挥了充分想象。夕阳下,还有哪些景物也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出示练说题)

夕阳映照下,海边挺拔的椰子树醉了,,那飞翔的白鸥也醉了,,还有那玉屑银末般的细沙

(提示:可以用上学过的比喻,拟人的手法,加上表示描写色彩的词,学着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一下。)

9、面对如此诗意般的美景,万语千言,凝成一句话――(出示第5节)

⑴齐读;

⑵其实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感受,你的感受是什么?(引导读出不同的感受);

1、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三亚落日那富有诗意的景色,亲身感受到了作者那发自内心的喜爱和赞美。其实风景无处不在,只要心中有“美”,善于发现,你就会发现――(课件出示罗丹的话)

2、让我们用自己智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所有美好的事物吧!

1、熟练背诵全文。

2、课后阅读巴金的散文《日出》,感受另一番情趣,或者观赏江阴黄山湖的日落景象,写写自己的所见所闻。

三亚的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透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欣赏并摘抄描述落日的语句。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这天,老师带着你们到三亚观赏那富有诗意,美妙绝伦的日落的景象。

1、(出示投影三亚风光)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群众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十分喜爱三亚的热带风情。)(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

①“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②“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liuxue86.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子树和细沙的描述,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述。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和作者一齐欣赏夕阳滑落的美景。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研读:

a、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C、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d、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研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述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学法:a、轻读这一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b、指名说。(板书:像灯笼)C、指导朗读第2句。

(1)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

(2)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三亚的课件 篇8

1、认知目标:透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

2、潜力目标: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潜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这是一篇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liuxue86.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第二自然段介绍三亚洋溢着热带风情的自然风光。第三、四、五自然段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课文语言清新,是帮忙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教材。教学本课可侧重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功能,透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帮忙学生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学生对于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已不再陌生,已经具有必须的语言文字的推敲潜力,但对于南方三亚的自然风情尚缺乏感性的认识。因此,教学中采用现代媒体帮忙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一个有效的环节。再者,学生具备了计算机操作潜力与初步的上网潜力,能自己上网浏览与搜索,也能利用网络社区的论坛等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为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解决了最根本的问题。

四、教学媒体设计:

学生能够透过互联网搜索浏览信息,并透过科建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广播、监控、求助等功能进行交流。

(1)带给搜索引擎,帮忙学生搜索资料。

(2)开放论坛,学生能够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遇到困难能够发帖求助,让老师和同学帮忙共同解决。

(3)屏幕广播,把优秀的观点透过论坛和屏幕广播的方式展示出来,共同赏读。

本课学习注重教与学相融合,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与协作性学习相结合。

1、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透过设计的powerpoint(结合具体的课文语言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资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积累语言,并引导学生透过自由上网查找资料,开展课外阅读和课题研究,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2、小组协作学习:对某一问题经过学生互相讨论、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全面认识,体现协作性。如学习“三亚日落的情景”时,学生透过科建多媒体教学网络,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协作学习潜力。

教法设计:

1、复习,情趣导入:以课文中心句为切入点,透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进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以“三亚风光”系列图片为引子,图文结合,学习第二段课文。首先出示“三亚风光”总图,结合阅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资料;其次,透过屏幕广播“白鸥”、“椰子树”、“细沙”的图片及文字,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感悟课文资料及作者的感情;再者,透过朗读,品味课文余音。

3、透过系列文字片,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第三段。这段课文是理解上的难点,教学中,透过设计比较式的文字片,引领学生咬文嚼字,逐步品味作者表达的资料、情感、手法,认识写法、积累语言。在实际操作中,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用心性和首创精神,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4、阅读结尾,情感升华。学习本段是全文的归结,以“你想用什么话语赞赏”为话题,让学生利用科建多媒体教学网充分释放自己的理解,掀起阅读的高潮。

5、总结全文,布置作业。行至结尾,仍留有余音,透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组织学生网上搜索、欣赏优美的“三亚风光”及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网上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透过因特网络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了超多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亚的课件 篇9

教材分析:

《三亚落日》是一篇精美的写景散文,课文描写了洋溢着热带风情的三亚壮美而富有诗意的落日景象。文中活泼、清新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者。文章开篇点题,“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接着描绘了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然后才用浓墨重彩描绘了落日滑落的整个过程。落日的过程十分明显,最需要把握的是“变化”。这其实也是三亚落日最美的地方。伴随着太阳优美的离去,全文也戛然而止了。篇末点题,一个“哦”字,让人无限遐想,其实作者用这样一种含蓄的方法表达了对三亚落日的赞叹,也呼应了前文。

学情分析:

本文安排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把握了识字记词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进一步丰富语言的积累,进一步把握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提升体验文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设计以此为立脚点,强调阅读的个性化,让学生在美文的熏陶中有独到的感悟,并在有所积累的前提下有所表达。根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主的要求,结合课后四道练习题,我们不难看出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结合课文学会文中的10个生字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是继续进行朗读、背诵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品味中受到良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

1.中国地图、小黑板。

2.布置预习。

一、检查预习情况,自主质疑。

1.认读词语。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同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主感知。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第3—5自然段)

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四、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

(板书:真有诗意)

2.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⑴学生试读。

⑵说说哪些词句在朗读时应特别注意?(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⑶范读、齐读。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那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1.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板书:热带风情)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2.课文中写三亚美丽的热带风情,写到了哪些景物?

(海水、天、白鸥、椰子树和海滩上的细沙。)

3.课文中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齐,沙那么亮,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如何呢?(喜爱、由衷赞美)

5.指名读,请读出这种喜爱之情。

6.指导背诵。

(三)精读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3、4自然段。

思考:两个自然段描绘了几幅日落的画面?

板书:像孩童、像灯笼、像跳水员。

2.在这三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把它选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3.讨论评读要点。

第一幅:

⑴突出场面热烈壮观;

⑵抓住绘色、描形、摹态的重点词语,感悟孩童形象以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⑶体会作者喜爱之情。

第二幅:

⑴这时的太阳和第一幅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出示:

①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②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火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哪个好,好在哪里。(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b.齐读这一句。

⑶突出太阳的顽皮。

⑷理解“硕大无比”。

⑸抓住大海颜色的变化“原色——玫瑰色”,体会景色的优美。(理解“涨溢”)

⑹突出太阳的轻快、敏捷。

第三幅:

⑴出示:

①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②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这两句写法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好在哪里?

(把夕阳落下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b.指名读这一句话。

⑵太阳入水悄无声息,水波不惊,消失得那么自然,要读出一种平静之美。

4.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

(“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

5.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6.读到这儿,同学们知道三亚落日的全过程吗?

出示填空。

金红一色→收敛光芒→慢慢下沉→顽皮地蹦跳→悄然地入水

7.日落是个完整的过程,想不想把这三幅画面完整地欣赏一遍?再读三、四自然段。

8.看到这么美的日落景象,我们不得不发出赞叹。

齐读第五自然段。

9.背诵第三段,愿背哪一节就背哪一节。

(设计意图:本段是本文的重点,我通过几幅画面的再现,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落日的美,同时教学上也更富有层次感,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厚。)

五、总结课文。

三亚的落日是那么美丽,作者描绘的语言是这样美好,你们想不想来赞美它呢?

六、作业,自主实践。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 摘抄文中描写优美的句子。

七、板书设计:

2、三亚落日

像孩童

真有诗意像灯笼

像跳水员

三亚的课件 篇10

朗读是小学语文重要的训练手段,也是重要的训练目标。本文所描述的落日景象很美,很有诗意。透过“以读促悟,读中见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换成头脑中丰满的、具有诗意的形象,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感,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与感染。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认识绿线条里的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抓住描述三亚及三亚落日的优美语言,感受具有诗意的三亚美景,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课题,要求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齐读课题后,问学生:从这个题目,你最想明白些什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三亚那里景色怎样?落日时是怎样的情形?

【意图:实施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前提是要有问题情境。由题质疑的两个问题,就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带给条件,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学生字表上的生字,相互听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进行纠正。在此基础上,通读全文,要求透过练习,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面向全体,检查评价。先指名学生读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注意点拨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悄然无声、涨溢、搔着脚板”。再请多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使每个学生都能读正确、读流利。在读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语境,理解“倦态、硕大无朋、敏捷、缘故”等词语的意思。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初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意图: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学好一篇课文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采用个人自学、小组交流、集中检查的方法,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到达预定的目标。】

1.导读三亚美景。

从学生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三亚那里景色怎样”入手,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述三亚景色的第二自然段。再细读这一段,想想:如果要画一幅图,要画哪些景物,需要哪些色彩?

组织交流:景色有蓝蓝的天、蓝蓝的海、洁白的海鸥、碧绿的椰树、金色的细沙。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这些景物中,自己最喜欢什么景色?为什么?并指导学生读出喜爱之情。

【意图:透过如果画画要画哪些景,需要哪些色彩,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有效地将语言文字转换成了美丽的形象。仅仅停留于此还不够,教学中还要使这些形象“活”起来,增进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

2.导读落日美景。

(1)整体感知落日特点。由学生所提的第二个问题“落日时是怎样的情形”,导读第1自然段,找出两个词语:“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从而对落日构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2)具体品味落日过程。先让学生读描述日落过程的第三自然段,说说落日的过程怎样美妙。——学生读文,想想在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组织讨论:一是太阳红扑扑的脸蛋,二是抖落下赤朱丹彤,大海(包括人、景)都染成了红色。指导学生用快乐、活泼的语气朗读。

再读第4自然段,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这一段。先读文,想想在头脑中出现了哪些画面?讨论:①太阳像个大红灯笼的画面。②太阳顽皮地在海面上蹦跳的画面。③太阳轻快、敏捷入水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整体朗读第3、4自然段,读出美妙绝伦,读出诗意。

【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透过在头脑中浮现相关的画面,让学生感知了日落,由活泼快乐到温和平静再到敏捷入水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这样的学习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就将“美妙绝伦”、“真有诗意”具体化、形象化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会被大自然的美妙所折服,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

1.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赏读全文。在赏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背课文的第3、4自然段。

2.要求学生课外观赏家乡的日出或日落景象,写一篇习作,并在语言描述中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意图:背诵课文是进行语言积累的好形式,而背诵课文是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学生内化吸收语言带给了帮忙。】

三亚的课件 篇11

一、顺势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堂课,在我们学完课文第二自然段后安排的课堂作业吗——“蓝天、大海、椰子树、沙滩,好一幅迷人的热带风情图。假如你是那只洁白的海鸥,你会怎样地飞翔?”老师想请我们班朗读比较出色的黄焱同学来读一个片断。

(黄焱有感情地朗读片断。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四下张望,急切地想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师(放低声音,作神秘状):这篇文章的作者呀,就是陆文龙!其实,上次作业中写得好的同学有很多,这是其中的代表。

(同学们的脸上都流露出兴奋之情。)

二、积淀语感

[ 小黑板出示语段: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浮)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下落),刚一挨(碰)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

师:(指名读)请注意文中带点的字,假如换成括号里的字,有什么不一样?

生1 :我想在黑板上画图区分“悬”与“浮”的差异。(指着简笔图解释)“悬”是说明太阳没有靠近海面,离海面还有一段距离,而“浮”说明太阳下面的边缘已接触到海平面。“悬”还标明这轮太阳置于天与海之间,无所依托,静静地悠闲地停泊在半空中。

生2 :“下沉”显得很有力量,慢慢地压下来,具有不可阻挡的气势与力量。“下落”显得速度很快,“刷”地一下就下来了。夕阳落下去是有个过程的。“下沉”比“下落”更准确,更有力量。

生3 :“挨”是靠的意思,若即若离;“碰”表示太阳与海面完全接触。“挨”让人感到亲密,“碰”让人觉得生硬。假如换用“碰”字,我似乎还听到了“轰”的声音,而太阳落下去的过程是静静的,毫无声息的。

师:同学们的分析得真深刻,体验得很到位。这就是作者用词巧妙之处,每用一词都是十分讲究。给读者以无限的品味与咀嚼的空间。结合刚才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三、探究阅读

师:长时间地看这一轮落日,觉得眼前的这轮落日何止只像一只大红灯笼,看着看着,这轮落日仿佛有了一份生机,有了一份情意。还记得李白的《送友人》吗?里面有这么一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小黑板出示后半句)“故人”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在作者眼里,这位“故人”是怎样的一位朋友?

生1 :是个孩童。

生2 :是一位跳水运动员(还有同学欲言又止)。

师:孩童也好,跳水运动员也好,既然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她总该有自身的相貌、个性和动作吧。读读这些语段,小组讨论讨论,想想,落日是一个什么样的孩童?又是什么样的跳水运动员?

(同学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发现同学们讨论无章可依,便及时叫停。强调要在充沛读课文的基础上,在认为有意义的词句上做上记号,发表见解时做到有根有据。二次讨论气氛和效果明显好转。)

同学讨论后汇报――

生1 :太阳像一位乡下的野小朋友,在外面疯玩了一整天,临下山时,还是野劲十足。

生2 :我觉得太阳是冬天里的一位小姑娘,而且还有点害羞。不知是冻的,还是羞的,涨红了小脸,正低着头,玩弄自身火红的蝴蝶结呢。

生3 :我认为此时的太阳多么像一位心底善良、纯洁的儿童呀,在告别白昼的时候,还把最美丽的色彩留在人间,把世界装点五彩缤纷,绚丽多姿。

生4 :作为跳水员,夕阳入海时“水波不惊,悄然无声”,说明她是位技术高超的运动员。她的身材肯定非常苗条,假如身材肥胖臃肿,入水时就会溅起很大的水花,谈不上优美和赏心悦目了。

四、心生敬畏

师:显然,被落日感染的不只是作者,就连蔚蓝的大海与天空也被她的笑颜感染了。(在用蓝粉笔板书的“大海”与“天空”两个词的边缘勾上几道红边。“大海”与“天空”的中间局部皆用红粉笔书写。板书如下)

天 空

像红灯笼

三亚落日 像孩童

像跳水员

大 海

师:面对此情此景,万语千言,唯有一声感慨。(出示小黑板: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生:(女生读――男生读――齐读。同学读得十分投入。)

优美的音乐响起,伴着海浪涌过的涛声,海鸥声声的鸣叫显得空灵悠远。一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教师事先给她的一篇习作《感谢这一切》。

三亚的课件 篇1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尝试用美妙绝伦等词语造句。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语言文字品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搜集的关于日出日落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海上日出》的图片、《火烧云》的图片、文字胶片、小黑板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创设一片热烈的交流气氛)

1、昨天下午,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

搜集有关三亚和关于日出日落景色的文字资料或图片,也可以根据理解自己作画,做到了吗?

2、交流文字资料或展览图片:

请把它们高高地举起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好吗?(请同学读文字资料、介绍图片内容,注意及时恰当的评价或鼓励。)

我也搜集了一些图画资料,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想展示给大家看,可以吗?(出示图片)喜欢吗?说说为什么?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我和同学们有同样的感觉!(过渡语)

那今天,让我们一起登上时空飞车,到祖国的南疆海南省的三亚去欣赏那里的落日美景,好不好?

去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介绍那里美丽景色的文章三亚落日。(板书课题)

2、读文感知:

(1)、齐读课题

(2)、引导质疑:

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的谈话,结合你对课文的预习,谁来告诉大家,读这篇文章,你最想干什么?

(将同学们的愿望、疑问以副板书的形式加以体现)

3、适当总结,引导学习:

同学们真棒,你们很会学习,能够提出这样有学习价值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读书,展开想象,对这些问题同学们一定能找到答案。那你想用什么方法读书呢?(大脑放录像法)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了。你能再介绍一下这种方法吗?(生介绍:1、勾勒形态,放映大海、沙滩、落日等物体的轮廓;2、染上色彩,黑白变彩色;3、使画面动起来;4、倾听画面里发出的声音;5、朗读时,通过你的表情、动作等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表现出来。)(此方法是我们在学习写景的文章时运用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能够熟练运用,又可以激发同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同意吗?

好,那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读书。现在请同学们带上你的大脑录像机,走进课文中描绘的美景中吧!

(投影文字胶片:请同学们一边读书,一边想象文中描绘的美景,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喜欢的美景多录一会。然后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可以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告诉同学。)开始吧!

(在本环节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尽情地读书,放飞想象的翅膀,与同学充分地交流,体验文中描绘的美景。)

〈三〉、深入理解,感情品味:

1、交流:

来,我们一起来看。谁愿意说说,你通过刚才的读书,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到黑板上线条简单勾勒出看到的景物:太阳、大海、白鸥、椰子树、沙滩等。)

你又听到了什么呢?

(给学生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

2、根据板书总结,再一次引导读书:

同学们,看黑板上这幅画,只是一个黑白的画面。你想为上面的景物涂上怎样的色彩?为什么?你是从文章中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呢?把你找的句子多读几遍,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交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学习、读书的顺序)

a、常景图:

(蓝天、碧海、碧玉般的椰子树、洁白的海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

(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过渡语:通过读书品味,我们的'头脑中清晰的浮现了这幅美妙的画面。看,多美啊!同学们,对这幅画面,你还有什么别的见解吗?

b、落日图:

(此处是全文的重点,要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描写日落的语句,体会三亚落日的滑落过程,欣赏落日时那火红的太阳、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的大海。)

边讨论,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亳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丹朱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那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运动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式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在以上a、b两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采取板画、板书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四〉、课文总结,升华感情:

看着黑板上的这幅画面,同学们,我真觉得你们了不起,不仅能把课文读得那么好,而且还是一个个了不起的小画家。你们把作者用语言文字给我们描述的美景寥寥数笔就画了下来,还涂上了这样五彩斑斓的七彩色。让人越看越觉得好美!

面对这么美的图画,你最想用哪个词来赞美它?(让学生把说的词语一一写在黑板上,如:美妙绝伦、美不胜收、举世闻名、无与伦比、举世瞩目)

是啊,三亚落日的美让人陶醉,让人迷恋,你能不能用一句最想说的话来赞美它?可以用上黑板上的词。

(让学生自主练习说句子,展现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外拓展:

是啊,同学们,三亚落日多美啊!我看你们用画笔画出的画更美,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欣赏这份美丽好吗?(教师贴出学生的作品,学生自由观赏图片、美读课文。)

多美的景象啊!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其实也不乏美景,让我们用自己智慧的双眸去发现吧!别忘了把你喜欢的美景描绘下来,好吗?

三亚的课件 篇13

2、解题,你知道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吗?

3、(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1)出示词浯:

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硕大无比:硕,大;无比,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无比的大,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第3~5自然段)

2、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1、轻声读课文,画出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在三亚看落日真有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有诗情画意,具有诗的韵味,能让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等。)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学生试渎。

(2)指导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等词句,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Zf133.com更多祝福语延伸阅读

三下课件(汇编13篇)


出于您的要求我为您搜集了以下信息:“三下课件”,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教案是促进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下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通过学习,从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3、通过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上节语文课我们大致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说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了解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

二、理清课文顺序,思考问题。

按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自主学习、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1、课文分几个自然段写,哪些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掉下来。

2、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掉下来?

三、交流汇报。

(一)学习1—4自然段

1、课文分几个自然段写,哪些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掉下来?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6、齐读1—4自然段。

(二)学习5—6自然段

1、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齐读5、6段。

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从这两个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3、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三)学习7—9自然段

1、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4、句子训练用“因为,所以”写句

5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3谈学了本课之后的收获,谈生活中类似的事情。

五、教学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惊弓之鸟》这篇课文,学习了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

1、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板书:飞得慢叫的悲惨观察

10、惊弓之鸟受过箭伤孤单失群分析

害怕高飞掉下来判断

三下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统计表记录,然后比较塑料与其它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

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教学准备】

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

二、活动一: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在书中的表中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同组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同学记录

全班交流

三、活动二: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提示:分别向塑料杯或矿泉水瓶内装入冷水和热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学生自己预测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

四、活动三:戴手套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实验

学生交流

五、学习科学在线活动四:

认识新材料

1、认识书中介绍的新材料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3、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

六、拓展

上学期我们曾经做过埋垃圾的实验,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没有腐烂?

三下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懂得买与卖的行为都玉女滚蛋遵守道德。

2、理解诚信的普遍意义。

教师到学校附近的购物场所(最好是学生经常去的)。观察了解一下小学生在商场“不受欢迎“的行为有哪些,如果有具体的数字或实例就更好。

1、导入。“作为三年级学生,同学们都有过许多次的购物经验,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同学们的这些经验关系密切。我们讲进行的两个活动都需要同学们参加,一会儿请你们自己选择。“

2、布置和选择任务。A、请同学读书82页。“小文和乐乐就广告进行了辩论,我们班的同学对广告一定页有自己的想法,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辩论,把大家对于广告的想法都说出来。”B、请学生看书中售货员的话和被损坏的商品的照片。针对小学生的这些不受欢迎的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分小组准备。教师说明两个小组的各自任务。辩论组分:相信广告和不相信广告。说明组分被准备小学生在购物场所中比较常见的行为,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4、教师小结。提醒学生下次课将组织辩论会和发表会。

2、理解人们在买卖活动时的不同心理及考虑问题的不同方式。

1、较厚的纸张,大小以能够让学舌果农按照比例1:1的比例画出T恤衫为宜

、以图启发。教师可以在开始上课时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84~85页,然后问学生的想法。

2、学生制作活动,提出体验活动的要求,让学生进行制作、买卖背心活动。学生要自己设计、制作、定价。

3、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利用这单元学过的内容帮助他们这次活动。

销售和购买活动:

1、作完毕厚,组织学生进行买卖活动体验。要求:不许购买自己制作的产品。

2、买卖结束后,请学生谈谈感想。制作时怎样想?购买时怎样想?

3、总结。归纳出进行生产和买卖的体会。

布置作业:就本次活动写一篇感想,要求包括对生产者和购买者两种角色的体验。

三下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用具

生词卡片,媒体资源:视频《蜜蜂引路:范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认清字形。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谈天:聊天,闲谈。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向导:带路的人。

二、合作交流

(一)认读生字

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先听范读,再自己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三)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品读感悟

(一)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事件发生的时间:1922年。

事件发生的地点:莫斯科。

事件: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回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复习生字。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创编表演

(1)、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分角色表演,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和心理活动。

6、课外作业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三下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其中会写“题、前、昨、数、算、志、棋、弓”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知道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和学习态度截然不同,结果是不一样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成语的意思。

难点:联系学习实际生活读感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请学生说一说对“一字之师”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讲故事“一字之师”,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看课文,给生字新词作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识记生字。

1、卡片展示,逐一板书。

题目、前面、作天、数学、算术

2、师范读,生跟读。

3、议一议,哪些读音需要注意。

4、卡片随机抽读。

5、出示认读字。

则、梅、致

四、试读课文,熟悉课文。

五、分析课文,理解内容。

1、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是什么意思?

3、“昨夜一枝开”又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昨夜一枝开”比“昨夜数枝开”好?

六、自读自悟,感悟升华。

1、你对齐几有什么看法?对郑谷又有什么看法?

2、从齐几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七、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观察生字在天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易混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说说“一字之师”是什么意思。

2、“一字之师”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熟悉新课。

1、学习《专心致志》,借助拼音读课文。

2、画出课文中生字、新词。

3、小声跟录音磁带读课文。

三、板书生字,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逐一板书。

2、教师领读,学生跟学。

3、学生互相交流掌握读音。

4、学生交流三个生字的自形。

5、指导田字格书写。

6、继续学习认读字。

(1)卡片展出4个认读字。

(2)学生根据拼音试读。

(3)交流较难掌握的生字读音。

(4)老师指导认读。

四、试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分析课文,体会情感。

1、“秋”的第一个学生是怎样学棋的?

2、第二个学生又是怎样学棋的?

3、他们的结果怎样?

你喜欢哪个学生,为什么?

第三课时

一、给下面的词语选择合适的字。

1、题、提:()目,()水,问()

2、志、致:()敬,()意,气()

3、箭、剑:弓(),刀(),射(),击()

二、用下面的词语说话。

专心致志……

如果……就……

三下课件 篇6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从露西写信中,你看出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1.读一、二自然段,说一说露西为什么给爸爸写信?

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2.自由读读课文,找找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一封信的内容是什么?

(1)学生自己边读边圈画出第一封信的内容。

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板书:看不到爸爸

(2)爸爸看到后,会有什么感受呢?

3.自由读读课文,找找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的内容是什么?

(1)学生自己边读边圈画出第一封信的内容。

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秋天的苹果熟了,一个个又大又红。

4.小组讨论: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还是第二封信好些?为什么?

(第二封比较好,因为第一封是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如“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只能让爸爸担心,陡增烦恼!而第二封是报告家里的好消息,“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这样可以让爸爸在国外放心工作,不用担心家里的情况!第一封信表现了一种被动、悲观、依赖的生活态度,第二种表现了一种主动、乐观、独立的生活态度。)

5.通过学习课文,你认为露西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从露西写信中,可以看出露西在家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懂得疼爱爸爸、妈妈;是一个活泼,天真的小姑娘。)

听读《小猫咪写信》、《秋娃娃》,跟着录音多读几遍,试着背诵《小猫咪写信》,想一想秋娃娃还会写给谁,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女孩露西给爸爸写信的事。露西前后写了两次,第一次的内容很伤感,第二次在妈妈的感染下,露西告诉爸爸,在家生活的很好。让我们明白了露西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

量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本文中“一封信、一些土豆、一沓纸、一支圆珠笔”中的“封、些、沓、支”是量词,它们准确、生动地描述了“信、土豆、纸、圆珠笔”的数量。

使用量词要注意:1.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来选择量词,如形体比较大的动物用“头”,体型比较小,行动比较灵活的动物用“只”。2.根据事物的具体差异来选择量词。如表示人或物的数量少,用“个”,表示人或物的数量多,用“群”。

举一例:在那一座座雄伟的山峰下,两条相互交错的小溪欢快地流淌着,里面三五成群的鱼儿自由地游来游去。

示例:我们继续前进,一片雪白的花海映入眼帘,啊!梨园到了!梨树上一簇簇雪白雪白的梨花,就像蓝天下的团团白云。在蓝天下,在梨花间,一对花蝴蝶正在翩翩起舞起舞,就像两只快乐的小精灵……

从文章生动的语言、动作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活泼、天真的小姑娘——露西。我们要像她一样做一个独立、乐观、坚强的人。

你给别人写过信吗?是如何写的?

我给我的姑姑写过信,因为姑姑住在北京,上次我想姑姑了,于是给姑姑写了一封信:亲爱的姑姑,我好想你,你过过得怎么样?我在家特别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里认真学习,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每天的作业我都能按时完成。您什么时候回来,我好想见到您呀!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中的习题。

三下课件 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三、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见附文),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2.朗读课文。

1.播放潮来时的录音。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小黑板出示文字资料):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4.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读完课文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组织语言,适时评价学生。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课后反思:

《观潮》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雄伟壮丽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二、指导学生朗读,感受雄奇壮美的景象,深化感情。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感情,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我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然后我来读,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抓住文章重点,整体感知教学,体会感情。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思考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钱塘江潮雄伟壮观景象的?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小组讨论交流后师明确。由于导入新课时,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通过读、思、议,明白了“仅如银线”是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插图之后,再回到文中细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四、赏析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表达。

教学中设计品文析句的环节,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在教学第一段时,我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海潮的雄伟壮观,然后分析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样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进一步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总之,从整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充分读,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一词多义等的训练就稍显不足了。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通过这次教学,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弥补我的不足,尽全力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三下课件 篇8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分三大块来展开我的说课:1、说教材;2、说设计理念;3、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8册第23课《画杨桃》。课文说的是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受到同学们取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从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结果,又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语,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梗概。

2、能够抓住关键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分块解读课文,逐步挖掘主题。

3、初步认识实事求是的内涵,感受老老实实作画的态度,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目光去评价别人。

其中第2、3个目标是本课的重难点。

二、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蒋仲仁在《略论朗读与背诵》中指出: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为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要回归语文的本色,就需要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真童心。

三、说教学设计:

以上述理念为基础,针对本课教学内容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我打算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先在学习字词了解课文梗概后形成了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并整合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建立感悟与体验,在充分的阅读之后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为此我主要安排以下(4)个环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再读课文,形成话题。3、围绕话题,品读课文。4、走出文本,读读写写。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步,引入课文学习。

简单介绍杨桃,拉近文本和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也进入美术课堂,一起去看看小主人公是怎样画杨桃的。然后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第二步,要求学生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新词。

第三步,教师出示词语:【叮嘱审视轮流和颜悦色教诲受用】先要求学生读准这些词语,再请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大致意思,最后让学生选用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意图:这一设计首先是想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同时把学习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既使学生理解了词义,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

2、再读课文,形成话题。

第一步:请同学再读课文,想想我在课堂上是如何画杨桃的。

第二步:从学生找到的(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这句话入手,请学生用结合其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来谈谈感受,找出关键词老老实实,通过理解引导学生形成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其中的涵义。

意图:在这部分的设计中,我希望用文章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全文主题的关键词老老实实来形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一方面是力图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情感的升华点、主题的凝聚点。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激起学生的课堂实践兴趣,使学生能够围绕中心话题,自主研读文章,理解文章所承载的情感。

3、围绕话题,品读课文

这部分我重点要突破我作画的态度、同学态度的转变以及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

第一板块我作画的态度,我打算围绕老老实实这个词进行突破。

第一步:教师引导:你是如何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可以从上文1-2段结合句子去发现

(生读书思考)

预设学生会找出以下两处:

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针对此处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读读这句话然后说说父亲的话让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同时解决对于想当然这个词的理解。让学生明白想当然只能画走了样。

接着采用引读的方式训练朗读。预设教师使用这样的语言所以,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说:在我粗心大意、画得想当然的时候,父亲仿佛在跟我语重心长地说:

引导理解父亲的严肃和语重心长,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这样学生就能理解我正是老老实实地听从了父亲的叮嘱,才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2、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就此处我选择用对话的形式和现身说法的方式(也就是让学生坐在我的位置上来看看这只杨桃),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角度,会使你看到的东西和别人看到的不一样,让学生作者的感受获得共鸣,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份共鸣读出来。

第二步,将第二处与第一处进行回应。让学生体会小作者在看到杨桃时心中也产生过疑惑,是父亲的叮嘱让我消除了疑惑。再读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时能读出实事求是,读出我对自己的画的满意和自信。

第二板块:同学们态度的转变。这个板块我打算用对比朗读的形式进行突破。

第一步: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然后交流自己有什么发现?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在此处的教学中,我预设引导学生抓住标点符号来理解同学们的心理。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第二步:请学生每一句的对话后补充提示语,如在(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这句话后可补充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大声说),然后在体验中感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预设学生能抓住神态,手势,重点词、标点、语势等进行朗读,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第三步:教师转动杨桃让所有学生都体验这个角度,这时学生可以自由交流。然后提问:你就是刚才发出嘲笑声的同学,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心里想说些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说的话。引导学生写下心底的感受。相信通过这三步的层层递进,在学生的文字里一定会感受到学生已经学会去尊重在别人作画时的实事求是。这时,适时地回应父亲的叮咛,进一步理解老老实实,之后再次朗读这些对话,学生的朗读一定有一个新的提高。

第三板块: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一板块我打算用抓关键词句,自主品读的形式来突破。

第一步,请学生围绕面对这个事件是一个怎样的态度这一问题自主探究课文,要求: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写下感受。

预设学生会重点抓住以下几句:

1、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2、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3、课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

让学生就自己的研究成果,抓住关键词进行交流。

第一句重点抓住审视这个词语,理解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的原因。可能是老师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或者是想保护我的自尊心。也许是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也可能是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等等。

第二句抓住严肃这个词语。理解严肃的背后是老师怎样的心理。(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第三句抓住和颜悦色这个词语。理解和颜悦色。请学生谈谈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同学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他们已经知道要去尊重别人作画时的实事求是了)。

并且结合学生的理解指导朗读。

第二步: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再次深化对老老实实的理解。

第三步:体会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意图:在这一设计里,我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难点,目的在于想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自主探究与文本进行交流,达到加深对课文理解的目的。把外化的情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同时借助、引读、范读、对比朗读、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走出文本,说说写写。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非要求学生进入文本不再出来,那样的话对学生来说永远只能停留在理解水平上。我们应该凿通文本与学生生活的通道。在本节课的结尾处我以实事求是为桥梁过渡,引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归现实,让学生联系实际写下自己的理解。这是对文本的运用,也是对文本的升华。

各位老师们今天我这节课的设计力图使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体现语文课应有的激荡的情感味和率真的儿童味。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倘若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地充满了语文味,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发展,人文素养也会因此而提高!

谢谢!

三下课件 篇9

1.识记“封、削”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朝、重、结”,会写“封、信”等10个字,会写“出国、半年”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第一封信中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思念之情,读出第二封信中露西的喜悦。

3.学习边读边圈画的方法,梳理出第二封信的内容,体会信中表达的亲情。

4.通过前后信件内容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能说明喜欢的理由。

能读出第一封信中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思念之情,读出第二封信中露西的喜悦。学习露西的乐观坚强。

【教学难点】梳理第二封信的内容,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1.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人们相互通信来往,一向注重格式和用语。通信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有位露西小朋友给他的爸爸写了两次信。想知道她和爸爸说了什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读生字,学会识记。

①注意读准后鼻音“封、灯、冷”,

联系生活场景识记:比如“期”在在日历和课程表中出现,“削”字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削铅笔、削水果”等。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三下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具准备

有关泉水的资料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2.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珍珠泉”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

2.板书课题: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特点呢?

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

(出示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先介绍了珍珠泉的位置,接着重点描述了珍珠泉周围的景物,以及潭底冒出的泡泡。

五、布置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佯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写下来。

三下课件 篇11

《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在我个人看来,这篇课文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课文第二部分的自读自悟,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意。(重点)

2.感悟老舍先生这位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难点)

3.展开想象,能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重温“风光美”

1.播放《天堂》,师生对话: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歌名是什么“天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起这样一个歌名?

二、自读自悟,感受“人情美”

1.揭示本课学习目标:老舍先生的这篇《草原》除了让我们领略了神奇秀美的草原风光,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这就是本课我们的学习任务。

2.出示自学要求:

①默读课文2-5小节,想想主要写什么?

②把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

③遇到读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记号。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此时此刻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2-5小节,联系上文体会诗句情感。

③展开想象,能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题目字拟。

④写前辅导:我们可以写些什么?(时间、地点、人物、景色、话别、引用诗句)

⑥用老舍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修改小练笔。

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点,作家在描写草原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二是精笔细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这些描写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生动鲜活。三是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的痕迹,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为使学生能准确把握文章中心以及了解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特制定和设计了以上教学目标和弹性化的教学方案。从实际教学来看,我认为以下环节较好地体现了真实有效、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观。

在第一教时中,通过对课文第一部分品读词句、展开联想、声色朗读背诵,学生对陌生的草原风光有了理性的认识,并感叹于老舍先生的语言优美、精巧。本课伊始,我以满足学生想进一步欣赏到草原风光的欲望,利用多媒体课件声音和图象的优势,直观感性地把学生带入神奇秀美的内蒙草原,同时也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复习课文第一小节的质量。

本课新授部分(2-5小节)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并在时间上得到基本保证,为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自学要求设计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在读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并大胆质疑,整个过程扎实有效。

学生参与全班交流环节最能体现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师主导角色意义。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和表达。当学生被草原特色风俗所吸引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品位文字,启发感悟平实之中显真情的语言特色,师生对话互动和谐发展。

当然,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从教者来说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评价权”还不能大胆还给学生,质疑环节只给学生提供了两次机会,有走过场的嫌疑。真诚欢迎大家各抒己见,多提宝贵意见。

三下课件 篇12

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这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叫更羸,他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只受过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就来自这一故事,比喻有的人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课文首先写更羸先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没有用箭,只是拉了一下弓弦,大雁果然从半空里掉了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了他是怎么知道只要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能掉下来的原因。更羸之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分析,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值得学习的。

教学设想:

本课虽然的确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极好凭借,但它毕竟是语文教材,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学科本位任务一定不能淡化,于是研究的重点就落在了如何在促进语言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结合点上。教学中,我注重的是如何巧妙的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创新;怎样通过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对新课程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展开学习过程”“改变学习方式”等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多的阅读学习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对成语故事接触的比较早,也比较感兴趣,读的主动性较强。《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寓意浅显易懂,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加强认识因果关系复句及朗读的训练,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目标。

设计理念

根据中年级学生学习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意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文化内涵,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先果后因”关系的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弓之鸟”的本意,知道它的比喻意,通过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提高理解句子和句子之间关系的能力;

2、抓重点词句,感情朗读,分角色读、想象等手段,体验感悟文章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受到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大雁掉下来的原因,了解为什么更羸一拉弓,大雁就掉下来了?

2、更羸说的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的原因的一段话。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运用“引导——发现”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激疑—引导—探索—发现”的基本流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十课——《惊弓之鸟》,谁能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

1、理解“能手”及人物关系。

⑴理解“能手”。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①解释:

能手:是指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

②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同学因为唱歌唱得很好,所以是唱歌能手。

③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中也有不少能手。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能手”的句式说一句话。

(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

④“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非常丰富。)

⑵故事的主要人物还有谁?他与更羸之间是什么关系?用两个字概括出来。(引导学生认识更羸与魏王之间的君臣关系。学生如果不能概括,教师可用学生熟知的同桌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进行引导。)

2、品读更羸拉弓前和魏王的对话。

(1)这个故事是围绕魏王和更羸这对君臣的对话展开的,请同学们找一找更羸拉弓前他们君臣有着怎样的对话?找出来读一读,并体会他们当时是怎样想的,试着把它读出来。

(2)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同学们,你们相信吗?

(3)反馈:通过指读,引读,范读,渲染情绪引导学生读出更羸的自信和魏王的怀疑(品读1~3自然段)。

(4)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3、品读更羸拉弓后他们君臣的对话。

⑴就在魏王满腹怀疑的时候,只见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掉落下来。这时他们君臣又有一段对话,从这里你又能体会到什么?自己先试着读读,看看应该怎样读?

⑵反馈。

理解“大吃一惊”一词。“大吃一惊”什么意思?会是怎样的表情?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带着这种表情和想法读一读。

4、理解最后一段,体会前果后因式的因果关系句式和更羸的推理过程。

⑴小黑板出示“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①理解“孤单失群”孤单什么意思?“失”可以用这句话中哪个词来理解?“群”呢?

②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因果——先果后因

③读一读这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飞得慢——女: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男:叫得悲惨——女: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④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⑤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这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⑵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

小黑板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板书: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⑶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一……就……拼命)

⑷指名读,齐读。

⑸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会裂开,就会掉下来。)

⑹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到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5、这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最好加上动作和表情。

三、揭示寓意。

1、学完课文,你认为这只大雁是更羸射下来的吗?它是怎样掉下来的?

2、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它来比喻怎样的人?

3、《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流传了20xx多年可谓家喻户晓,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四、拓展延伸。

因为这个成语故事有许多积极的意义,所以才流传了千百年,像《惊弓之鸟》这么好听有趣又有意义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搜集来读一读,为我们的“成语故事会”做好准备。

五、课堂作业设计。

(一)、填上动物名,组成成语。

亡()羊补牢惊弓之()双()戏珠守株待()

画()添足老()识途对()弹琴盲人摸()

(二)、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再填空。

1、更赢一共说了()句话。第一句是更赢看到大雁(),听到大雁();第二句是更赢分析大雁()的原因。从这两句话看出更赢知道()。

2、第三,四句写大雁()。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更赢知道只需()不需()就能()

3、更赢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是因为他善于()善于(),说明更赢的确是个射箭()。

(三)、造句。

能手:

因为……所以……:

板书设计:

2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孤单失群往高处飞↗ │

心里害怕↗ ↓

结果:不用箭只拉弓听到弦响↗掉了下来

三下课件 篇13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提供了思维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来展开的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情感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

3、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表象。

2、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法、学法。

1、活动教学法:

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行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2、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识的起点。教学中要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直观经验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两把不同的尺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2、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来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

(二)探索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观察身边的很多物提,比如黑板、红旗、桌椅、书本等,让学生指出他们的表面在哪?

(2)让学生比较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便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板书)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课件出示各种规则及不规则封闭图形,让学生说出什么是封闭图形。

(2)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等数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3、归纳面积的概念:

通过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和封闭图形大小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面积的概念。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识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

①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比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②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宽,再摆出长,计算几个几。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土地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指定不需要学生的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四)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2、第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五)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

封闭图形

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面积的概念和常见的面积单位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这样板书不仅突出教学重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概念。

文化生活课件模板12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要按照教学内容贯穿教学整个过程,写一篇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今天趣祝福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文化生活课件》的文章,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

文化生活课件 篇1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看到、听到了许多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它们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写完后,大家交流交流,选出写出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1、小学语文课标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这节习作指导课只是把上节课(口语交际)中了解到的有关“生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写下来,这是对学生综合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也是检查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描述的训练过程,是对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检验和升华。

2、学习段式,作文时注意做到表达清楚,描写具体,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写出自己的`感想。

1、学会把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写下来。

2、可以写本次活动过程。

1、学会把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2、引导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个传统文化。

3、把学生的习作装订成册,让学生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1、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2、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手抄报等)展示出来。

3、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准备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4、中国传统文化调查表。

1、第一个难点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综合课时做好做足前期工作,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明白,这次写作范围很广,可以介绍一个文化传统,一个风俗习惯,一处人文景观,一个古建筑,一种民间工艺,一个戏曲,甚至于活动的过程可以写,同学们活动中的表现也可以写。只要是你感兴趣的,都可以写下来。

2、第二个难点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学生通过综合课的学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点简单的了解,但没有头绪,在脑海里是一团乱麻,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材料组织起来,整理好,形成文字写下来。

3、本次习作训练的难点还在于它的综合性,在于如何体现着一个学生的认识能力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如何突破难点?我想,应该结合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来进行,在前面几篇课文的教学中,提前渗透,有意识地指导。如在讲《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会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一座桥,介绍一幅画。在进读《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一件历史故事介绍清楚。

一、再现传统文化,体会写什么。

1、回忆上节课口语交际内容。

你知道哪些中华传统文化?举例说说。

2、你最喜欢我国的哪个传统文化?你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个?

(1)、学生展示,老师小结。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

一个神话故事、一处古建筑、一种民间工艺、一种戏曲、一幅名画、一个节日、一个传说、一个吉祥物、一个习俗、一个少数民族……[1] [2]

文化生活课件 篇2

(一)导入活动

1、同学们,通过学习17课,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学生答不全,教师可以提示:在我们学校“文化走廊”里你看到过了什么?──那里还有许多中华历史名人,如庄子、孟子,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2、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出示课件:两扇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映入眼帘。)

(二)确定专题

1、出示17课课后“综合性学习”一段话,自己读一读吧!

2、你想不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啊?(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打出相应的文字内容。)

3、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如,将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戏剧、国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4、全班讨论填写下表:活动主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小组专题研究内容

(1)民间工艺

(2)民族艺术

(3)古诗文赏析

(4)风俗风情

(5)神话传说

(6)饮食文化

(7)备注

(备注说明:除以上六个专题之外,学生可能还想研究其它方面,为此设置了“备注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孩子们留有更大的空间。)

「阶段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习领域,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因此,我们设计了“课件激趣”和“自主选择研究专题”两个环节。]

(一)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专题小组

(2)讨论、撰写专题实施方案

1、结合某一专题,教师在全班进行“制定实施方案”的指导。

2、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并填写下表。

附:

小组专题调查研究实施方案

研究课题

组长

小组成员及分工

研究时间

获取资料的途径

[阶段设计意图:教师结合方案表在“合作分工”和“获取方式”上做重点指导,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各小组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阶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精神,为最后的成果展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组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研究的专题。下面先请各小组负责人举起标志牌,大声宣读一下你们组研究的专题。

2、全班交流。下面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

哪个小组首当其冲来展示你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等)

除此以外,当学生有个性化的展示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民问工艺组的制作展示:现场剪纸,制作布艺及泥塑,赠送个人作品等。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现场演唱一段曲目,现场画一幅图画,现场表演一段评书等等。

诗词赏析组的诵读展示:配乐诗朗诵,诗词表演,对诗等等。

民俗风情组的话题展示:“祖国河山一日游”和“趣谈传统节日”。

神话故事组的趣味展示:我来演,你来猜!

中华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报菜名、现场赠送中华小吃等。

(教师鼓励学生别具匠心的展示,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3、同学们,听了这个专家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能不能对他们再继续充实资料提点建议?

4、教师予以点拨、引导,提示学生未研究到的“点”。

师:我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还专门制作了主题网页,同学们可以登陆我校的同站查询,将你们搜集到的资料链接到网站上,我们就可以在网上继续交流,欢迎你们发布最新信息。(尝试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主题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5、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个体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如: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

(二)整理归纳

1、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专题资料整理成册。(教师帮助整理,帮助链接。)

2、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请把它写下来。

3、指名读自己的感受。

[阶段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题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和展示,并通过说一说、听一听、写一写等形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教师点拨

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丰富多彩,是呀,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研究的这六个专题,比如,你可以去制陶,体会制陶的.乐趣;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你可以欣赏到京剧,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几曲。我们可以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来形容祖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课件:在已打开的两扇门之间有一幅画卷伸向远方,镜头从古代文明一步步演变到现代文明,直观地再现各种传统文化,再次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

(二)拓展探究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不愿意继续探宝呢?那么,除了今天我们研究的专题,你还打算继续探究哪些内容呢。(学生自由发言,充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三)教师小结

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阶段设计意图:通过后续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①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③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④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⑤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①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②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①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出来。

②小组之间互相观摩。

“代言人”向别的小组的同学介绍本组搜集的资料。

③每位学生要记住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为评选作准备。

①各组同学评议:哪组活动开展得好?好在哪里?

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文化生活课件 篇3

设计理念:

1、对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进行成果展示。

2、检验学生课外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收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祖国的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老子,学习了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同时还了解了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赵州桥、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清明上河图》。通过学习,我们对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已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那么,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还有哪些呢?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在课外合作收集有关材料了,有些小组收集得还不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展示一下吧。

二、展示成果。

1、各小组先汇报展示的内容:

(1)、民间工艺;

(2)、风俗习惯;

(3)、神话故事;

(4)、书法绘画;

(5)、古诗赏析;

(6)饮食文化……

2、请各合作小组上台展示。

教师提示:

(1)、有实物的话要出示实物,让大家充分了解。

(2)、小组成员要确定谁先介绍,谁补充。

(3)、如果台下同学有疑问,要尽量回答。

(4)、还要介绍你们小组是如何完成任务的。

3、全班评价。哪一组展示得?

三、总结成果。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啊!在这一座宝库中,还有很多的传统文化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认识呢。希望以后同学都能多多的留意和观察。那么,通过这一次活动,你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又有了哪些深刻的认识?有了哪些收获呢?请写下来吧。

文化生活课件 篇4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的综合性学习课。综合性学习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它重在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并把能力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就是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设计的。

本节课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通过查阅网上资料,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亲自指定方案、积极搜集处理信息、组织策划,学生的合作研究的精神、问题意识、创造精神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通过查一查、说一说、听一听、演一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拓展活动,继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分工与合作的意识,在研究的过程中,熟悉搜集资料的途径,初步掌握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形式来展示研究成果。

教师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去进行调查,注意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快乐生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文化知识。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和传统文化的来历。

(二)、能力目标

1、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在调查访问、分析整理搜集资料、汇报交流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活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四)、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目标:

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使用PowerPoint来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使用 Frontpage来制作专题网站,提高学生运用多种媒体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和传统文化的来历。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我设计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面对困难,分担责任。由于活动工程的“庞大”,准备工作的繁多,他们发现以个人的精力和时间实在难以胜任,经过失败后,他们选择了合作研究壮族。不但组内有合作,小组之间也有合作。活动中,学生渐渐会悟出一个道理:搞这样的活动,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获得成功。

通过计划的制定,学生不但对活动步骤十分明确,他们的分工意识也增强了,知道了谁负责找音乐,谁负责制作演示文稿,谁负责编排小品、谁负责学舞蹈等,在活动中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工与合作是完成整个活动任务的基础,谁游离于小组之外的就必然被大家所指责。

本次活动中的每一个过程,考虑到实际情况,我对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特别是材料的选取和整编过程。课件和演示文稿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

【教学策略】

本次活动中,我特别设计了“计划制定”这一内容,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有序地完成任务,提高效率。在初定计划时,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计划,为什么要制定计划,怎样来制定计划。我在学生制定的初稿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计划,制定计划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怎样制定计划。学生在此基础上改进了自己的计划,并以不同的形式设计了第二稿。我们相信,学生会将这些良好的学习策略迁移到以后的学习、活动中,而这种意识的形成将会使学生终身收益。

学生的能力有差别,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学生舞蹈跳得好,有的学生上网下载资料、制作演示文稿熟练,有的学生有创意,能编出有趣味的小品。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长处,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他们也看到了他人的长处,改变了以成绩为标准评价他人的习惯。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一定会更加努力,更有自信,因为他们发现了自我价值。让我学会综合地评价一个孩子。

【过程(教学或学习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一、创设情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出示 课件 :两扇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映入眼帘。

二、出示教师演示文稿介绍,明确学习目的。将学生提的专题进行归类选择古诗欣赏、传统节日、民族艺术、民族风情。(备注说明:除以上几个专题之外,学生可能还想研究其他方面,为此设置了“备注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孩子们留有更大的空间。)三、 成立小博士活动小组,制定方案,调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

[阶段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习领域,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因此,我们设计了“课件激趣”和“自主选择研究专题”两个环节。]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调查研究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爱好,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明确研究的方法是: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实地考察、向长辈或专业人士咨询。自由组合成多个调查小组。讨论、撰写实施方案。

一、小组成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调查的主题给组员分工,讨论调查方式,了解调查情况表的填写方法。调查情况表如下。

1.结合某一专题,教师在全班进行“制定实施方案”的指导。

2.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并填写分工计划表。

[阶段设计意图: 教师 结合方案表在“合作分工”和“获取方式”上做重点指导,使学生能在教师 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 活动 ,在 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二、各小组根据调查表,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调查历时二周。小组学习评价表

第三阶段:根据方案调查研究

各小组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阶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精神,为最后的成果展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阶段:解决问题,汇报结果

(一)小组汇报交流

师:我省要建一个“传统文化博物馆”组委会派老师来督导检查。这节课我们召开一个模拟的“传统文化博物馆”的试营业典礼。博物馆共设四展区告诉大家你们是哪个展区。(学生把标牌摆放好,说出自己是什么展区)

1、谈话:哪个展区愿意打头阵来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除此以外,当学生有个性化的展示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各组展示

民族艺术组的展示:

播放民族音乐的视频演奏及乐器图片、看民族舞蹈的.表演、出示民族舞蹈的幻灯片、小组展示自己刻的剪纸、观看戏曲视频表演。

诗词赏析组展示:

配乐诗朗诵,分类别背诗(珍惜友情、人生哲理等)、展示古诗手抄报。 民族风情组的展示:

创设情境,民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风情。选择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以导游员的身份(藏族导游词、藏族演示文稿)(蒙古族导游词、蒙古族课件)进行介绍,同时出示课件。

传统节日组的展示:

出示传统节日的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节日。小组成员谈每个节日的来历和习俗、故事传说、谈自己过的最有趣的节日。

3、谈感受、提疑问或对他们再继续充实资料提点建议。

4.师谈话:每个展区展出的太精彩了,组委会非常满意,但是他们还提出一个要求,请各民族艺术 古诗欣赏个展区设计一、二句广告词,你们能行吗?

5.各个小组派代表说广告词。

师:我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还专门制作了主题网页,同学们可以登录我校的网站查询,将你们搜集到的资料链接到网站上,我们就可以在网上继续交流,欢迎你们发布最新信息。

6.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个体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如口才之星、形象之星、提问之星、评价之星、创意之星、同心协力小组等不同智力方向、层次的学生。

(二)整理归纳

1.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专题资料整理成册。(教师帮助整理,帮助链接。)

2.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请把它写下来。

3.指名读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你要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就要打开祖国传统文化的大门。老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在学习中不断地发现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努力探索、学会创造。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阶段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题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和展示,并通过说一说、听一听、写一写等形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阶段:继续延伸,后续活动

(一)教师点拨

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丰富多彩,是呀,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研究的这六个专题,比如,你可以去制陶,体会制陶的乐趣;可以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欣赏京剧,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几曲。我们可以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来形容祖国的传统文化。

(二)拓展探究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不愿意继续探宝呢?那么,除了今天我们研究的专题,你还打算继续探究哪些内容呢?(学生自由发言)

(三)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在已打开的两扇门之间有一幅画卷伸向远方,镜头从古代文明一步步演变到现代文明,直观地再现各种传统文化,再次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阶段设计意图:通过后续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文化生活课件 篇5

学习目标

①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③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④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⑤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创设情境

①教室黑板上写上活动的主题:“闪光的金钥匙”新闻发布会。

②教师宣布会议内容,规则及奖励办法

内容:

同学们将近期了解到的祖国传统文化以新闻发布的形式向大家作个汇报。

规则:

a.按小组选一名“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先要全面了解小组内各位同学搜集到的不同的传统文化,再加以归纳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b.“新闻发言人”在介绍的过程当中要接受班内“记者”们的提问。

奖励办法:

凡是让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发言均可奖励一把“闪光的金钥匙”。

民主推荐

①组内交流,让全组同学充分了解各自搜集的资料。

②组内评选:推出“新闻发言人”。

③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传统文化。

成果发布

①各小组依次进行介绍“发言人”介绍的时候,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②所有同学根据发言情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估。

总结颁奖

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传统文化讲给家里的人听。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①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③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④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⑤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讨论交流

①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②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观摩评选

①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出来。

②小组之间互相观摩。

“代言人”向别的小组的同学介绍本组搜集的资料。

③每位学生要记住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为评选作准备。

集体评议

①各组同学评议:哪组活动开展得好?好在哪里?

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结、颁奖

文化生活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

(2)能主动参与交际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

A、尽量组织语言,大胆地与同学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

B、培养专心倾听,适当补充,积极提问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师)收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图片或实物,制作简单课件。

(生)在实践活动中与伙伴一起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收集相关资料并归类整理,准备向大家展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各位同学,我们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一直流传到今天。同学们,请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资料。

(设计意图:以最简洁的导入,使学生马上进入互动交流中,节省时间,为下面学生间的展示交流留下充足的时间)

二、小组交流,推荐导游。

生活中。

4、推举心目中的最佳导游,说出理由来。推举者和被推举者进行互动。

5、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播放有关传统文化的图片、音像资料,再次给学生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并举例说明传统文化并不古老,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勉励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推举心目中的最佳导游时,再次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文化生活课件 篇7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一)导入活动

1.同学们,通过学习17课,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学生答不全,教师可以提示:前几天我们去泉城广场秋游,在“文化长廊”里你看到了什么?──那里还有许多中华历史名人,如庄子、孟子。)

2.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出示课件:两扇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映入眼帘。)

(二)确定专题

1.出示17课课后“综合性学习” 一段话,自己读一读吧!

2.你想不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啊?(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打出相应的文字内容。)

3.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如,将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戏剧、国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4.全班讨论填写下表:

活动主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小组专题研究内容

(1)民间工艺

(2)民族艺术

(3)古诗文赏析

(4)风俗风情

(5)神话传说

(6)饮食文化

(7)备注

(备注说明:除以上六个专题之外,学生可能还想研究其它方面,为此设置了“备注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孩子们留有更大的空间。)

「阶段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习领域,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因此,我们设计了“课件激趣” 和“自主选择研究专题” 两个环节。]

第二阶段:确定方案,调查研究

(一)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咸专题小组

(2)讨论、撰写专题实施方案

1.结合某一专题,教师在全班进行“制定实施方案” 的指导。

2.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并填写下表。

第三阶段:根据方案,调查研究。

各小组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阶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精神,为最后的成果展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阶段:解决问题,汇报结果

(一)小组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研究的专题。下面先请各小组负责人举起标志牌,大声宣读一下你们组研究的专题。

2.全班交流。下面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

哪个小组首当其冲来展示你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等)

除此以外,当学生有个性化的展示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民问工艺组的制作展示:现场剪纸,制作布艺及泥塑,赠送个人作品等。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现场演唱一段曲目,现场画一幅图画,现场表演一段评书等等。

诗词赏析组的诵读展示:配乐诗朗诵,诗词表演,对诗等等。

民俗风情组的话题展示:“祖国河山一日游”和“趣谈传统节日”。

神话故事组的趣味展示:我来演,你来猜!

中华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报菜名、现场赠送中华小吃等。

(教师鼓励学生别具匠心的展示,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3.同学们,听了这个专家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能不能对他们再继续充实资料提点建议?

4.教师予以点拨、引导,提示学生未研究到的“点”。

师:我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还专门制作了主题网页,同学们可以登陆我校的同站查询,将你们搜集到的资料链接到网站上,我们就可以在网上继续交流,欢迎你们发布最新信息。(尝试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主题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5.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个体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如: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

(二)整理归纳

1.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专题资料整理成册。(教师帮助整理,帮助链接。)

2.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请把它写下来。

3.指名读自己的感受。

[阶段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题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和展示,并通过说一说、听一听、写一写等形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阶段:继续延伸,后续活动

(一)教师点拨

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丰富多彩,是呀,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研究的这六个专题,比如,你可以去制陶,体会制陶的乐趣;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你可以欣赏到京剧,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几曲。我们可以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 来形容祖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课件:在已打开的两扇门之间有一幅画卷伸向远方,镜头从古代文明一步步演变到现代文明,直观地再现各种传统文化,再次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

(二)拓展探究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不愿意继续探宝呢?那么,除了今天我们研究的专题,你还打算继续探究哪些内容呢。(学生自由发言,充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三)教师小结

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阶段设计意图:通过后续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文化生活课件 篇8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什么是大众文化

(2)什么是落后文化

(3)什么是腐朽文化

◇理解:

(1)大众文化的内涵

(2)发展大众文化的举措

(3)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4)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作用

(5)流行文化作品和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

(6)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避免文化发展的误区

◇分析

(1)联系实际,分析文化生活的多样性

(2)通过事例,正确看待文化生活

(3)结合现实比较、鉴别一些文化现象

(4)通过事实分析落后、腐朽文化的表现及危害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对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3)树立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多样性及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正确地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课程标准】:

4.12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如何看待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消费;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四、【相关知识】:

(1)回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2)回顾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3)回顾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多元文化存在的意义。

(4)回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5)回顾国家职能的相关知识。

(6)回顾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五、【方法点津】:

(1)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分析文化生活的复杂性、多样化。

(2)结合本地文化生活的具体事例,全面看待文化中的喜与忧。

(3)体会一下本地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影响。

(4)搞一次社会调查,了解当地人们的精神生活,撰写调查报告,为当地政府的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5)结合经济生活中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打击非法出版物、非法音像市场的意义。

(6)结合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知识,理解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7)结合地理知识中的文化扩散,理解中外文化的交流。

(8)结合地理知识中的旅游知识,分析旅游文化。

六、【课文导语】:

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如何看待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消费,怎样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郑重思考的问题。

七:【新课教学】:

第一框题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一、【课程标准】:

4.12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新课教学】:

(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当我们驻足在五颜六色的广告前,留意于书摊上大大小小的报纸杂志;当我们在各种电视节目之间选择,在网络世界徜徉我们就已经面对着大众传媒的影响,置身于文化市场,步入社会文化生活。

◇课堂探究:(1)你能否对上述某一观点提供具体例证?

(2)在你看来,当前的文化生产和消费还有哪些特点?

◇探究提示:(1)借助现代生产和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人们迅速认同和接受。例如,借助于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传遍大街小巷;手机短信被众多人接收和传播,并且产生了拇指经济。

(2)文化生产的个性化、盈利性、规模化、产业化,文化消费的从众性、时尚性;文化生产的民族性,文化消费的趋同性、选择性,等等。

2.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发展的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文化生活的可喜的变化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表现在: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它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它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2.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

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表现在: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等等。

◇课堂探究:根据你的切身体验,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

◇探究提示:应全面地看待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一方面,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如网上算命等。因此,必须对大众传媒进行管理,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因此,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文化生活课件 篇9

要求回放: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看到、听到了许多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它们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写完后,大家交流交流,选出写出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要求分析:

1、小学语文课标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这节习作指导课只是把上节课中了解到的有关“生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写下来,这是对学生综合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也是检查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描述的训练过程,是对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检验和升华。

2、学习段式,作文时注意做到表达清楚,描写具体,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写出自己的感想。

习作范围:

1、学会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写下来。

2、可以写本次活动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2、引导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个传统文化。

3、把学生的习作装订成册,让学生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课前准备:

1、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2、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展示出来。

3、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准备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4、中国传统文化调查表。

教学难点以及对策:

1、第一个难点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综合课时做好做足前期工作,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明白,这次写作范围很广,可以介绍一个文化传统,一个风俗习惯,一处人文景观,一个古建筑,一种民间工艺,一个戏曲,甚至于活动的过程可以写,同学们活动中的表现也可以写。只要是你感兴趣的,都可以写下来。

2、第二个难点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学生通过综合课的学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点简单的了解,但没有头绪,在脑海里是一团乱麻,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材料组织起来,整理好,形成文字写下来。

3、本次习作训练的难点还在于它的综合性,在于如何体现着一个学生的认识能力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如何突破难点?我想,应该结合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来进行,在前面几篇课文的教学中,提前渗透,有意识地指导。如在讲《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会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一座桥,介绍一幅画。在进读《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一件历史故事介绍清楚。

教学过程:

一、再现传统文化,体会写什么。

1、回忆上节课口语交际内容。

你知道哪些中华传统文化?举例说说。

2、你最喜欢我国的哪个传统文化?你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个?

、学生展示,老师小结。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

一个神话故事、一处古建筑、一种民间工艺、一种戏曲、一幅名画、一个节日、一个传说、一个吉祥物、一个习俗、一个少数民族……[1]

文化生活课件 篇10

1、让学生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1、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

准备阶段的主动性,探究性;学习阶段的进取精神和独特体验。

两个阶段:资料准备收集阶段和课堂教学汇报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收集资料阶段(确定方案,调查研究)

(1)、师:同学们,我们前面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学生答不全,教师可以提示:在我们学校楼道和校园里你看到过了什么?──那里还有许多中华历史名人,如庄子、孟子。)

(2)、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

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出示课件:两扇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映入眼帘。)

(1)、出示17课课后“综合性学习” 一段话,自己读一读吧!

(2)、师:你想不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啊?(生: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打出相应的文字内容。)

(3)、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如,将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戏剧、国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1)、结合某一专题,教师在全班进行“制定实施方案” 的指导。

(2)、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并填写下表。

小组专题调查研究实施方案

研 究 课 题:

小组成员及分工:

研 究 时 间:

获取资料的途径:

各小组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方案表在“合作分工”和“获取方式”上做重点指导,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汇报阶段

1、小组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研究的`专题。下面先请各小组组长大声宣读一下你们组研究的专题。

(2)、全班交流。下面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

师:哪个小组首当其冲来展示你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等)

除此以外,当学生有个性化的展示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民问工艺组的制作展示:现场剪纸,制作布艺及泥塑,赠送个人作品等。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现场演唱一段曲目,现场画一幅图画,现场表演一段评书等等。

诗词赏析组的诵读展示:配乐诗朗诵,诗词表演,对诗等等。

民俗风情组的话题展示:“祖国河山一日游”和“趣谈传统节日”。

神话故事组的趣味展示:我来讲,你来猜!(讲一个故事,来猜其中的神话人物)

中华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报菜名、现场展示图片等。

(教师鼓励学生别具匠心的展示,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3)、同学们,听了这个小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能不能对他们再继续充实资料提点建议?

(4)、教师予以点拨、引导,提示学生未研究到的“点”。

师:我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我浏览了许多主题网页,准备了一些资料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同时也欢迎将你们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教师准备一些如古诗词、书法大家的作品、神话传说和美食的图片等资源。

(尝试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5)、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个体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如:最佳表现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

(1)、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专题资料整理成册。(教师帮助整理。)

(2)、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请把它写下来。

(3)、指名读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题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和展示,并通过说一说、听一听、写一写等形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 教师点拨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丰富多彩,是呀,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研究的这六个专题,比如,你可以去制陶,体会制陶的乐趣;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你可以欣赏到京剧,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几曲,你可以去“白家讲坛”去认识一下气度不凡的英雄人物等。总之,我们可以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 来形容祖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课件:在已打开的两扇门之间有一幅画卷伸向远方,镜头从古代文明一步步演变到现代文明,直观地再现各种传统文化,再次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

(2)、拓展探究

师: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不愿意继续探宝呢?那么,除了今天我们研究的专题,你还打算继续探究哪些内容呢。(学生自由发言,充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设计意图】:通过后续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文化生活课件 篇11

学习目标

①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③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④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⑤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口语交际

创设情境

①教室黑板上写上活动的主题:“闪光的金钥匙”新闻发布会。

②教师宣布会议内容,规则及奖励办法

内容:

同学们将近期了解到的祖国传统文化以新闻发布的形式向大家作个汇报。

规则:

a.按小组选一名“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先要全面了解小组内各位同学搜集到的不同的传统文化,再加以归纳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b.“新闻发言人”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接受班内“记者”们的提问。

奖励办法:

凡是让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发言均可奖励一把“闪光的金钥匙”。

民主推荐

①组内交流,让全组同学充分了解各自搜集的资料。

②组内评选:推出“新闻发言人”。

③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传统文化。

成果发布

①各小组依次进行介绍“发言人”介绍的时候,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②所有同学根据发言情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估。

总结颁奖

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传统文化讲给家里的人听。

文化生活课件 篇12

学习目标

①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③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④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⑤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讨论交流

①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②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观摩评选

①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出来。

②小组之间互相观摩。

代言人向别的小组的同学介绍本组搜集的资料。

③每位学生要记住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为评选作准备。

集体评议

①各组同学评议:哪组活动开展得好?好在哪里?

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结、颁奖

掩耳盗铃课件模板14篇


以下的内容“掩耳盗铃课件”是趣祝福特意为您准备的。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 教案和课件的不断完善是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掩耳盗铃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

《掩耳盗铃》是一篇成语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常用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这个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其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在上这节课时,我本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首先从课题入手质疑:什么是“掩耳盗铃”?通过查字典理解“掩”和“盗”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掩耳盗铃”就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的意思。紧接着我就追问:这个人为什么要捂着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偷铃人的心理活动:“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在在引导学生揭示寓意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把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如:偷铃的人认为把耳朵掩起来就听不见铃声了,对吗?铃铛一碰就会响,偷铃人知道这个常识吗?他最后偷到铃铛了吗?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步把故事的寓意突显出来。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能说出偷铃人很愚蠢,很笨,是个自作聪明的人。最后我再小结归纳,板书“自欺欺人”,并出示完整的寓意。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虽然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掩耳盗铃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1、在理 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 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 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虽然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掩耳盗铃课件 篇3

1、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实践能力。

2、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爱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

3、努力构建灵活开放的语文教材体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4、利教利学,为教师、学生留有开发选择、创新拓展的空间。鼓励教师适当调整、补充、重组有关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26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二篇。寓言《掩耳盗铃》主要描写这位偷盗者的心理活动及行动,他以为只要自己听不见铃响,别人也同他一样听不见,真是愚蠢。文中的主人公的言行令人啼笑皆非。预言就是在劝诫人们不要干那些自欺欺人的事情。“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教学中不必引导学生探究是否真有掩耳盗铃这样的人或事,也不必追究掩耳盗铃的人只有两只手,一只手去摘铃铛,另一只手怎么能同时捂住两只耳朵这样的问题。所以要根据指导思想要求,突出重难点,加强整体综合的感受,体现语文实践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心奇让他们对语文学习抱着较高的兴趣和热情,这对语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最初的优势,并努力让他们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语文课既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期待又要注重学生最初语言文字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课堂规范的养成。在一二年级时打下了一定阅读理解基础上,还要鼓励多角度思维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通过演示法、讲述法,使学生体会寓言故事的真正寓意。老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使学生更易领会这篇课文的意思。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一)教学流程示意图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三、课堂自学,深入理解

四、理解课文,体会内容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六、整理小结,作业布置

(二)教学具体过程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3、课题中有两个生字,这两个生字你掌握了吗?现在老师板书,谁愿意试着把这两个字的写法告诉大家。在学生的提示下,板书“掩耳盗铃”,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三、课堂自学,深入理解。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掩耳盗铃”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掩耳盗铃》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体会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我干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六、整理小结,作业布置。

1、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2、作业:把这则寓言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以及朋友听。

(三)板书设计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自欺欺人)

1、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借助文本,品读语言文字,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加强训练阅读能力。同时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2、关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能力的训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通过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在寓言故事中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情境。

1、注重与前边所学寓言的紧密衔接,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自然引入本课。

2、大胆结合教师指导,激发学生自学热情,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的寓言故事中去,捕捉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以读为本,再度的基础上深入到课文的理解中去。通过教师指导要求、学生自学,最后教师再指导的过程,巩固学生的理解和体会。

4、落实积累,通过表演和配音等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感悟。

5、课外延伸,扩展到更高层次,注重语文课程学习的实效性。

掩耳盗铃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掩耳盗铃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铃、椎、铿。

2、结合插图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教学重点:

联系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知道盗铃人可笑在哪里,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

师:来到咱们城关三小,我十分荣幸也异常高兴。看到在座的各位个个精神抖擞、神采奕奕,老师已经有点儿迫不及待想和大家交个朋友了,好吗?

那你们认识我吗?(课件出示)

那该怎么称呼我呢?

学生自我介绍,学生分组。

二、游戏导入

1、游戏:你说我猜。

规则:由一名同学用语言描述照片内容,另一名同学猜中照片相对应的寓言故事即可过关。

(亡羊补牢、刻舟求剑、狐假虎威、拔苗助长)

说说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点?

(寓言: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2、出示铜钟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钟。

(师简要介绍钟:古代的一种乐器)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则寓言与这口铜钟有关。

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铃是什么意思?

掩:捂住。

盗:偷窃。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大钟。(生做动作加深理解)

三、初读文章,读通课文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则寓言跟以往学过的语言不同,它们都是文言文,你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吗?古代人说的话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称为文言文。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么首先,我们就要能把这则文言文读通。

(多媒体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2、师带读,划分朗读节奏。

生字:铃、铿是后鼻音;椎读chu也可读zhuī,本文中作chu。

朗读节奏。

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铿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各种形式读通课文。

(个人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四、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1、分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理解带点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a、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b、以椎毁之,钟铿然有声。

C、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

(1)除了注释中的字比较难理解,你们还有哪些字不理解它的意思?

注释:铃:这里指钟。

钟:古代乐器。

负:背着。

椎:敲打东西的器具。

铿然:形容声音很响亮。

遽:急忙。

难理解的词:者:。..的人。

欲:想要,将要。

以:用。毁:毁掉。

(毁)之:钟。恐:害怕,担心。闻:听到。(闻)之:钟声。其:他,他的。

(2)这篇课文大概意思是?(学生自由说)

有一个人偷到了一口钟,想把这口钟背走,但是,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他就想用椎子敲碎了再带回家,但椎子一敲,钟就发出响亮的声音。他害怕别人听到钟声赶来抢夺这口钟,他就急忙掩住了自己的耳朵。

4、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启发引导

1、这个故事的起因、发展、**、结果是什么?(可以用原文回答)

2、你知道他掩耳盗铃的结果会是怎样?想一想。

3、你觉着掩耳盗铃的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愚蠢可笑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捂住别人的耳朵!)

4、盗铃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自作聪明,自欺欺人)

5、从这则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做事要老实,不能贪小便宜,耍小聪明,更不能自欺欺人,,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才能获得。

六、总结拓展

1、现在,你知道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了吗?(指明回答)

(讽刺那些玩弄笨拙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2、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现象?

3、带上我们的收获,再一起把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七、布置作业

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起因:有得钟者,钟大不可负

发展:以椎毁之

**:遽掩其耳

结果(自作聪明、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掩、盗、偷、碰”四个生字和新词。

2.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理解偷铃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能理解“掩耳盗铃”的寓意。

4.能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教育

懂得人们做了坏事想使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骗自己的道理。

发展

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2.培养想象力和口头复述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有所感受。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看故事表演,听范读,想:这个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2.揭题、释题、读题。

二、师生共订学习目标。

1.自由读课文,读后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质疑,师归纳目标。

(1)盗铃人是怎么想的?对吗?为什么?

(2)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读,把他是怎样想、做的句子画出来。汇报。

2.同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读,联系上下文想想你觉得他的想法对吗?讨论汇报。

4.看图发挥想象。

(1)盗铃人当时的表情、动作怎样?他会想些什么?

(2)课文怎样写的?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读。

四、情景表演,体会寓意。

1.过渡:盗铃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被发现,这时候你弄明白了什么?(指名小结)

2.创设情境:如果你是路人,看见他想伸手偷铃铛,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小组内说,师生合作演)

五、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举一些事例说说实际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例子。(小组说——指名讲)

六、创设情境,复述故事。

创设情境,师生合作演。

复述故事:回到家,给爸爸妈妈讲这个故事。

掩耳盗铃课件 篇7

教材简析:《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种人是极可笑的,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学习目标:1、认识五个生字,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一、激趣导入

1、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说说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板书:铛dāng象声词)出示铃铛。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

(以声激趣,先声夺人。学习生字“铛”时,真正是“形”“声”兼备,学生处于一种无意识学习状态中)

二、了解故事

1、放动画,听故事(暂停)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铃(板书,生字“掩”“盗”用彩笔书写)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堵。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了,我们来看书吧。

(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用阅读期待产生探究的原动力)

三、初读感知

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新朋友:掩盗铛偷碰。学生自由读文,在书上圈画。放课件:看,我们的新朋友快乐地跑来参加我们的学习呢!

2、课文很短,只有五句话,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读给同桌或授课老师、听课老师听听。

3、指名读(看你读的那么投入,真好!)老师读(老师也想读读,愿意给我当评委吗?)

那,像老师一样读读吧!

4、我们读的读,听的听,故事已经在我们的小脑袋里住下啦!你能简单地说说故事内容吗?(板书:想偷铃铛

掩耳盗铃课件 篇8

一、 指导与理论依据

1、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实践能力。

2、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和爱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

3、努力构建灵活开放的语文教材体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4、利教利学,为教师、学生留有开发选择、创新拓展的空间。鼓励教师适当调整、补充、重组有关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26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寓言《掩耳盗铃》主要描写这位偷盗者的心理活动及行动,他以为只要自己听不见铃响,别人也同他一样听不见,真是愚蠢。文中的主人公的言行令人啼笑皆非。预言就是在劝诫人们不要干那些自欺欺人的事情。“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教学中不必引导学生探究是否真有掩耳盗铃这样的人或事,也不必追究掩耳盗铃的人只有两只手,一只手去摘铃铛,另一只手怎么能同时捂住两只耳朵这样的问题。所以要根据指导要求,突出重难点,加强整体综合的感受,体现语文实践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心奇让他们对语文学习抱着较高的兴趣和热情,这对语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最初的优势,并努力让他们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语文课既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期待又要注重学生最初语言文字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课堂规范的养成。在一二年级时打下了一定阅读理解基础上,还要鼓励多角度思维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通过演示法、讲述法,使学生体会寓言故事的真正寓意。老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使学生更易领会这课文的意思。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示意图

1. 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2. 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3. 课堂自学,深入理解

4. 理解课文,体会内容

5. 揭示寓意,扩展

6. ,作业布置

(二)教学具体过程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1、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3、课题中有两个生字,这两个生字你掌握了吗?现在老师板书,谁愿意试着把这两个字的写法告诉大家。在学生的提示下,板书“掩耳盗铃”,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 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三、课堂自学,深入理解。

1.提学要求,布置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掩耳盗铃”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掩耳盗铃》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体会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五、揭示寓意,扩展。

1、 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我干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六、,作业布置。

1、: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2、作业:把这则寓言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以及朋友听。

(三)板书设计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五、学习效果

1、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借助文本,品读语言文字,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加强训练阅读能力。同时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2、关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能力的训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通过对学生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在寓言故事中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情境。

六、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注重与前边所学寓言紧密衔接,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自然引入本课。

2、大胆结合教师指导,激发学生自学热情,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的寓言故事中去,捕捉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以读为本,再度的基础上深入到课文的理解中去。通过教师指导要求、学生自学,最后教师再指导的过程,巩固学生的理解和体会。

4、落实积累,通过表演和配音形式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感悟。

5、课外延伸,扩展到更高层次,注重语文课程学习的实效性。

掩耳盗铃课件 篇9

启发学生要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自由成长,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懂得“爱好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一、 启发谈话。

同学们喜欢看足球吗?了解足坛名将吗?知道世界上有“球王”之自负盈亏的足球运动员是谁吗?他是怎样步入足坛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球王贝利》。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学讨论:

1、思考课后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2、读了贝利成长为“一代球王”过程中的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全文分三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教练送给他一个足球。

第二部分:教练被小男孩的真诚感动,让他到训练场参加训练。

第三部分:三年后小男孩与巴西队球员一起捧回了世界杯足球赛金杯,他就是“一代球王”贝利。

一、配乐读课文,理解感情。

2、改写句子。

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

( )----( )( )----( )( )---( )

5、根据意思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6、用关联词语连句子。

1)贝利家里很穷。贝利只能踢汽水瓶。

2)我四肢已经发麻必硬直哆嗦。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十一支康乃馨》、《小象奴奴》。这两篇课文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都着重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抓住自己感动的地 ,进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亲情。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贝利从小喜欢踢足球,一位教练送给他一个足球。

教练被小男孩的真诚感动,让他到训练场参加训练。

三年后小男孩与巴西队球员一起捧回了世界杯足球赛金杯,他就是“一代球王”贝利。

掩耳盗铃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学习“掩耳盗铃”的成语。

3、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表演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感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板书课题,回想以往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说一说。

2、这些寓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出学习寓言的目的。)

3、板书:掩耳盗铃 (解释“掩”和“盗”的意思)

二、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抓住偷铃人的心里的想法让学生找出句子,用“――”划出,并指导读出自以为聪明的`语气,再结合偷铃人的想法提出问题。(生提问)

3、教师归纳出学生的问题:

(1)是什么让他想到捂住耳朵去头铃铛的?

(2)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3)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自学情况并从中悟出寓意

@结合课文出现的关联词“只要……就”、“刚……就”进行语言训练。

@从那个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表演课文,通过角色的互换再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四人小组先排演,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出较精彩的小组进行表演,最后采访扮演偷铃铛的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做得对不对或让观众评一评。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听到或自己做的类似《掩耳盗铃》的事例,说一说。

四、拓展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像《掩耳盗铃》这些寓意深的故事,谁能把你平时听过或看过的寓言故事讲给大伙儿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呢?

板书设计:

29、寓言两则

掩耳盗铃

明知 只要……就……

可是 如果……就……

谁知 刚……就……

掩耳盗铃课件 篇11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活动准备

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活动过程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2.师生共同阅读第4~5页。教师:小偷看见了什么?大钟漂亮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3.阅读第6~7页,提问: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教师:找到秘密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小偷……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设计思考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平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

3.简约、生动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我认为阅读是需要阅读者安心、静心、定心的,投入地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应讲究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掩耳盗铃》阅读活动中,我只设计和运用了猜测讨论、动作模仿、自主阅读等为数不多且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并以生动的方式落实这些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运用猜测讨论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由猜测引发的讨论,热烈而积极,有效地生成有意义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与角色间产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活动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安排在整个阅读活动的中间,先前的阅读和猜测讨论引起了悬念,此时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孩子们投入而积极,较好地起到了引领幼儿走进图画书静心阅读的作用。

实践证明,早期阅读活动中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符合阅读活动本身的特质,且符合孩子发展需要。

掩耳盗铃课件 篇12

《掩耳盗铃》是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中第八单元的第30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课文讲一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门上的铃铛当场被发觉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了坏事又想让别人不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故事短小精炼、结构完整,对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具有积极的意义。

1.学会盗、铃、铛这3个生字,理解“掩耳盗铃”等词语。

2.能读通课文,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3.联系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1.能读熟课文,理解寓意。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掩耳盗铃》这个故事。

4. 指导学习“盗”。这个字是怎么演变来的?演示课件,理解字意,(会意字,看见别人好的东西,就流口水,想占为己有,就是偷,存心不善。)我国的汉字多么有趣啊,看见这个“盗”字,就知道这人心怀不善,想偷别人的东西,盗是偷。教师书写“盗”字。

4.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1.我们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①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 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 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3.检查自学情况。

(1)谁来读一读生字?能组词吗?你是怎么记住“铛”和“零”的?

4.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要求:听的同学要注意听,发现读错的字要及时帮忙纠正。

三、精读感悟,理解寓意

1.过渡:(出示课文插图)我们看故事中的这个人,看见别人门上的铃铛就很想偷走,是什么原因让他起了歹心呢?品读,读出“很想” (可能因为……,他很想偷走;但是……)

过渡:众多的理由,让他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想一想,他当时是什么心情?请看下文(个别说)

2.品句: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1)这里为什么用“发觉”不用“发现”?去掉一个明通不通?课文为什么用“明明”呢?

(2)练习说句:

①他明明知道,只要_______,铃铛就会_______。

②他明明知道,只要铃铛_______,主人就会_______。

只要_______,就_______。

(3)你能用“只要……就……”说一句话吗?

(4)这句话怎么读好?

过渡:他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还想出了什么办法?

(1)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改为陈述句)哪句好?读一读再说说:他掩住自己的耳朵,谁听不见?谁听得见?(主人、过路人、守门人……)

(2)你觉得他的这种想法行不行?为什么?

(3)故事结果怎么样?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自以为是 、做了坏事想要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欺欺人、自作聪明、做贼心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考试作弊、学生抄袭作业;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1. 欣赏动画,续写故事。(可静静地看,可边看边听,可边看边听边读。)还想看吗?我很期待,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展开想象,把后面发生的故事写出来吧,让大家一起分享。

3.课后搜集寓言故事来读读,看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适时开个故事会。

掩耳盗铃课件 篇13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并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2引导学生自学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

(播放一段贝利在进行足球比赛的资料片)小球迷们仔细看,谁是有“球王”称号的贝利?看他那娴熟的技艺,精湛的脚法,真令人拍手叫绝,你们知道贝利是怎样成为“一代球王”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名字叫《球王贝利》,看看贝利的成长经历使你受到什么启发?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1教练为什么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后来又为什么让小贝利到他的训练场去?

2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1教练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说):

(1)教练看出贝利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

(2)教练发现他有踢球的天赋;

(3)教练爱护这样的人才。

2教练为什么让贝利到他的训练场上来?(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1)因为教练满足了自己对足球的热爱,,贝利送给教练特殊礼物的感恩行为打动了教练。

(2)教练认为他是好苗子,喜欢他的为人,教练被这种真诚感动了。

你从“一代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谈看法)

(1)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3)成功需要“伯乐”的发现与帮助,但自己首先应该是“千里马”。

(4)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贝利或其他名人的成长故事,从中受到更多的启迪。

2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两篇文章《十一支康乃馨》和《小象奴奴》。

掩耳盗铃课件 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关资料

掩耳盗铃: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情偏要设法去掩盖。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教具准备:投影仪;《滥竽充数》的动画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

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读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

(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1、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

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

2、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

第二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

3、师: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馈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装腔作势”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

生:观察表格。

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

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个别读――集体读)

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

5、感情朗读,畅谈体会。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我们的主持人更是让我佩服,我敢说崔永元象你那么大的.时候肯定没你行,好好干。

学会感恩课件模板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教案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展示窗口。根据您提出的要求趣祝福为您搜集整理了一篇《学会感恩课件》,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学会感恩课件(篇1)

教育目的:

抓住母亲节这个教育契机,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指导他们的感恩行为。

课前准备:

1、 通过网络、书籍,阅读了解感恩的生动故事和名言,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2、 邀请部分家长。

教育过程:

一、导入激情: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之路阳光明媚,到底哪一缕阳光最耀眼?有人说是优异的成绩,有人说是乐于奉献……然而,我认为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

二、故事明理:

1、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演绎了一个个感人的感恩故事,它们如明灯,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下面,有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查阅到的感恩故事。

2、 请三位同学讲述感恩故事。

(1)、“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

(2)、“毛主席邀请老师参加开国大典”的故事;

(3)、“刘翔感恩师傅”的故事。

3、谈感受。

师:听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指名交流。

4、小结: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百姓,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懂得感恩。

三、讨论导行:

1、“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怎样来感恩为你无私付出的母亲呢?

2、学生自由发表看法,结合归纳出可行的做法:

(1)、送上温馨的祝福语:“母亲节快乐!”“妈妈,你辛苦了!”

(2)、自制一张贺卡;用零花钱买一件小饰品;

(3)、干一份家务活,给妈妈一个惊喜;

(4)、陪妈妈散散步、聊聊天;

(5)、虚心接受妈妈的教导。

3、再次讨论:

感恩的人仅仅只有母亲吗?(不,还有爷爷、奶奶等亲人及一切给予你帮助的熟悉的、陌生的人。)

仅仅只要在母亲节等节日时感恩吗?(不,不仅要在节日到来之际感恩,更该把感恩细化在日常的生活中。

四、名言激励:

让我们牢记名言,并以此来激励自身的行为。

1、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2、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3、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同时,《感恩的心》音乐响起。

师号召:同学们,母亲节来临了,让我们把感恩的心化为行动吧

学会感恩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把握“感恩”话题作文的立意、选材角度,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点拨诱导,在充分理解“感恩”含义的基础上,写出真情并有所创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感恩的重要性,学会感恩,培养良好的心态,树立正确是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把握立意、选材的角度。

【教学难点】

写出真情并能创新。

【教学方法】

情景陶冶法 点拨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影音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想】

唯情能动人,唯情才成文。感恩,源于心灵深处的感动与真诚,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我想通过大量的音频、视频、文字资料,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联系生活实际,点拨诱导,帮助学生立意选材,掌握一些写作技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课后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营造氛围。

二、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汶川地震新闻实录--敬军礼的孩子。

学生自由发言:这个孩子为什么要敬礼?看着这幅画面你想说什么?

教师总结:小小的孩子,忍着巨大的伤痛,也要微笑着以一个军礼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这就是感恩。我想灾区的人们,只要怀着这样一颗感恩的心,就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重建自己的美好家园。今天我们就以“感恩”为话题做一番感悟,写一篇习作(示题)。

三、真情感受

播放手语操 “感恩的心”视频,师生一起做,感受感恩的力量。

四、构思引导及技法点拨

1、学生自由发言:为什么感恩?感恩谁?感恩什么?

教师总结:父母的呵护、哺育;老师的指导、教诲;朋友的关心、提醒;自然的恩赐、赋予;失败的鞭策、启迪;(后两点要适时引导)……

点拨一:多角度立意,拓宽选材空间,形式上可以镜头式组合,小标题式串联,同时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 具体怎样感恩?举例说明。

教师举例:如感恩父母,我们可以送水拿药,好好学习,也可以常回家看看,刷刷筷子洗洗碗,等等。

学生讨论发言。

点拨二:集中选材,具体地,有详有略地描述,评议,正反对比。

3、 投影故事《我要给妈妈洗头》

老师正在做一次如何感恩父母的调查。

一个同学马上说:“等我长大的时候,我要送一套很大很大的别墅给他们。”其他的同学露出惊奇和羡慕的目光。

另一个同学接着说:“我要请爸爸妈妈出去旅游,南极的冰川和北极的极光就是我送给他们的礼物!”其他的同学传出不小的赞叹声。

只有一个女孩怯怯地说:“我要给妈妈洗头,让……让她的长发飘逸起来……”空气在这一刻凝固了,教室里静得能听见心跳声。

“为什么?”老师不解地问。

“在一次车祸中,妈妈的双手致残了,只有我给她洗头……对妈妈来说,洗头是种幸福!”

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学生讨论发言:小女孩为什么会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点拨三:感恩来自心灵深处的真诚,不一定要惊天动地,所以要注意写出真情,关注细节,以小见大,以点代面。

4、投影《千手观音》图片,讲述邰丽华的故事。

点拨四:纵横古今,引用故事,借题发挥,丰富文章内容。

五、实践演练

1、 仿写

感恩是牡丹。人人都知道牡丹的惊艳,可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地沉下心来领略其中的美。就像人人都知道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却没有多少人真正地学会了感恩这至亲的亲人。

2、根据前面的感悟,自主写一片段。

学生任选一题,写好后,可采取教师点评,学生点评等多种方式相互交流评价。

六、习作布置

在本节课学习的基础上,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体裁不屑题目自拟,下一节课交稿互评。

七、 教学寄语

有了一颗感动的心,你就会觉得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有意义的。如果我们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我们曾感动于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如果我们曾感动于羔羊跪乳、乌鸟反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那么,请你拿起笔,记录下自己的情感历程,用自己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学会感恩课件(篇3)

一、活动目的: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甚至素不相识的人,都可能曾经给予过我们帮助和关爱,然而在当今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往往忽视了身边这许多平凡而伟大的爱。很多人可能更习惯于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不懂得回报。希望通过本次主题活动使孩子常怀“感恩之心”,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让爱永驻每个人的心间。

二、活动准备

1.制作主题幻灯片

2.主持人串词及诗歌朗诵

3.为每人准备一张感恩小卡片

三、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导入班会主题。(3‘)

主持人(开场白):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甚至素不相识的人,都可能曾经给予过我们帮助和关爱,我们的世界正因为有爱才美好,因为有爱才精彩。在我们享受被爱的同时,是不是也应当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谢那些帮助你的人,感谢父母师长的恩情,感谢上天的眷顾??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

幻灯片出示班会主题——“与爱同行 学会感恩”

(二).欣赏诗朗诵(3‘)

主持人:下面由请二位同学为大家带来配乐诗朗诵《学会感恩》,让我们听听他们对感恩的理解。

《学会感恩》

甲: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

乙: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

甲:我感恩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予我生命,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坚实而温馨的避风港将永过成为我栖息的地方。

乙:我感恩我的老师,同学,是他们让我感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让我的学生时代成为相册中最真最纯的一章。

甲:感恩,让我懂得“天下父母之心尤为贵”;

乙:感恩,让我明白什么是披肝沥胆,风雨同舟;

甲:感恩,生命如此不平凡,生命长河中确有宝石在熠熠生辉, 乙:感恩,生命如此丰富与多彩,万物生灵赐予的永不泯灭的生活热情。

合:让我们合上双手,闭上双眼,向上天诚心的祷告,

愿天下人都学会感恩

(三).提问环节(6‘)

主持人:感谢两位同学的深情朗诵??其实自古以来人类就懂得感恩的道理,人类有许多的节日就是表达感恩的。

幻灯片出示问题:

1. 母亲节在什么时候?你会做什么?(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2. 父亲节在什么时候?你会做什么?(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

3. 我国的重阳节在什么时候?(农历九月初九)

4. 感恩节源于哪个国家?(美国)

5. 你父母的生日是什么时候?(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的生日的那天送上我们最真心的祝福就是感念父母恩情的最好表现)

(四)讨论(7‘)

主持人:接下来请大家发表个自己的见解,我们一起来讨论自己是怎样认识感恩的?又如何来感恩父母、老师?感恩自然和身边的人? 幻灯片出示问题:

1. 自己怎样认识感恩的?

2.如何来感恩父母、老师?如何感恩自然和身边的人?

学生1:所谓“感恩”,就是要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学会报答那些给自己帮助的人。

学生2: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只有学会了感恩,生活才会快乐,生活中才会有真挚的情感。

学生3: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不是乐观么?感谢对手,感谢敌人,不是乐观么?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利处,从而去感谢它。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学生4: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

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是知恩图报。

学生5: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就是要多帮助父母,多体谅老师,那就是感恩。

主持人总结:刚才几位同学都说了自己对“感恩”的理解,非常好。当我们面对生活,就应怀着一颗感恩之心,让爱与我们同行。

(五)感恩小故事(幻灯片播放感恩小故事)(4‘)

主持人:现在请同学们观看两则关于感恩的小故事

1.12岁的年龄原本应该在学校度过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可江苏男孩邵帅却背负起比他年龄沉重更多的责任。1岁时父母离异,12岁时母亲身患白血病。为了照顾母亲,邵帅休学后来到北京,并决定为母亲捐献骨髓。邵帅这一举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在他们住院治疗期间,社会各界送来了许多的食物、玩具等慰问品,邵帅则和母亲商量后,决定将其中的大部分转赠给sos国际儿童村,他说“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

2.功夫皇帝李连杰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成功辉煌的。然而在20xx年一场海啸,差一点夺去了他一家人的生命,就在那一刻他对自己说:我剩下来个人没什么梦想,我剩下来的梦想就是怎么样用感恩的心去回馈我们社会,不仅是中国,其实是整个人类的社会。后来,他成立壹基金,以此来回馈社会,来帮助更多的人。所以懂得感恩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

主持人: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故事也无处不在,请大家多留心、关注身边这些感恩小故事,提醒自己做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人

(六)制作感恩小卡片(播放歌曲《感谢你》当背景音乐)(6‘)

主持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过我们帮助和关爱的人一定有很多很多,你最想对谁说句感谢!(为每人发放一张小卡片)请把你最想感谢的人和你感谢的语言写下来,最后一起贴在老师制作的这块“感恩墙”上吧。

(七)总结,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6‘)

让我们把感恩献给那些爱我们,疼我们,帮助我们的人,我们不是都能做到涌泉相报,但起码应该有报恩之心,有感激之情。所以,同学们,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的恩德,报答老师的培育,报答所有关心自己的人和社会,爱护校园,保护环境,将来要积极为他人做好事,为社会做贡献。最后,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感谢这美好的世界吧。

全队齐唱《感恩的心》

主持人:感谢大家动情的歌声,下面请辅导老师为本次活动做最后总结。

老师总结:今天,我们举办的“与爱同行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非常成功。感恩,两个简简单单的字,从表面上看如此简单,难得的是要将它付之于行动,老师想,在生活中,我们首先要感恩的是父母,因为他们生养了我们;其次,我们要感恩的是老师,因为他们教育了我们;另外,我们还要感恩朋友和对手,因为他们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学会感恩课件(篇4)

一、活动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当代的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越来越不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珍惜生活。具体表现在把父母的关心视为唠叨,把老师的批评视为刁难,把朋友的帮助视为干涉,对人生感到迷茫,整天无所事事,虚度青春年华。

二、活动目的:

1.让学生懂得感谢生活,学会感恩。

2.让学生懂得珍惜生活,努力学习。

3.展示学生风采,拉近师生间距离。

三、活动准备:

1、准备朗诵的材料

2、课件

四、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台宣布活动开始

主持人:

下面我宣布“学会感恩,珍惜生活”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聆听感恩心声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能够加强信任、促进理解,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更加亲切,更加和谐。

感恩是一种幸福。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才会更加珍惜生活,明确人生的目标,把握人生的命运。

从某种意义上讲,感恩--帮助了他人,善待了生命,快乐了自己。

(聆听《感恩的心》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3、讲述感恩故事

心存感恩,学会感激,我们要感谢母亲孕育我生命;感谢父母养育我长大;感谢老师教育我知识;感谢同学给予我友情;感谢生活藏满理想梦幻;感谢大地哺育万物生灵……

(1)学会感恩父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母爱如水,父爱似山。”感激父母孕育我们生命,感谢父母养育我们成长。谢谢您们,爸爸、妈妈!谢谢您们的大恩大德!!

(讲述父母的恩德,表表你的孝心)--(背景音乐:《爸妈谢谢你》

(2)学会感恩老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晚唐李商隐《无题》

“喝水不忘挖井人,时刻难忘老师恩”。感激老师赐予我们知识,感激老师关心我们成长,感激老师教育我们成材!谢谢您们,老师!

(讲述老师的关爱,说说你的感激)--(背景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3)学会感恩朋友及他人:

对朋友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友爱,让我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只有学会感恩他人,你才可能成为被感恩的人;只有感恩他人,你才会感动自己。学会感恩,善待他人,收获快乐!

(描述身边的好事,谈谈你的感受)--(背景音乐《永远的朋友》

4.探讨感恩方式与抒发感恩体会

古人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其实感恩,不一定就要惊天动地。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内心独白,是一片肺腑之言,是一份铭心之谢,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

①体谅、关心父母,从小事情做起。

②尊重、理解老师,每天好好学习。

③对于关心帮助自己的人,心存感恩。

④学会关爱身边的人,学会帮助他人。

⑤多做有益的事、好事,立志报效国家、社会。

⑥列出一张感恩表,写下感恩的名字,记录感恩的故事,说出感恩的话。

5.班主任的结束语: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能学会包容,赢得友谊。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懂得关注生活,关心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应该珍惜生活,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我们就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心动起来,行动起来;

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

善待他人,收获快乐;

学会感恩,珍惜生活。

6.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全体同学一起合唱《感恩的心》。

五、实施建议:

1、整个主题班会要选择恰当的时间来进行,如在母亲节、父亲节或是感恩节举行更具有教育意义和效果。

2、整个活动一定要营造轻松而温馨的气氛,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教育做到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班主任的结

束语一定要精心准备,言简意赅、旗帜鲜明,对学生的表现要予以充分肯定,同时要提出殷切希望。

学会感恩课件(篇5)

一、活动课的主要目标:

教师目标:

1、了解班上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2、帮助学生学习与父母和谐相处的技巧:关心、体谅、沟通、表达等。

3、帮助学生在此次亲子教育中获得心理和谐的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人格的健康塑造。

学生目标:

1、了解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2、学会与父母和谐相处的技巧:关心、体谅、沟通、表达等。

3、能使自己在此次亲子教育中获得心理和谐的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人格的健康塑造。

二、课前准备的主要内容:

1、在班上进行一次亲子关系调查,了解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三、活动的主要过程:

(一). 课前填写调查问卷

上课之前我班调查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关系,学生在调查时不需要写明自己的名字,共有3个答案可供选择.

a 亲密

b 比较紧张

c 疏远和一般

据统计。选a有( )个,选b 有( )个,选c有( )个

(二).根据课前统计情况,导入

冬: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廖:下面我们有请温展鹏给我们朗诵一首诗歌:>

>一诗把我们带到母亲身边,带到母亲暖暖的情谊中.妈妈,那么亲切的字眼;爸爸,多么诚挚的称呼!

冬:人生在世,谁无父母,谁没有沐浴过父母的养育之恩.从呱呱坠地,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到长大成人,谁也不能离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影响和扶持?

周: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融洽的亲子关系能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处在近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生理、心理都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这一时期,与父母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父母对其教育的效果,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1)有利于孩子智力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2)有助于孩子个性的和谐发展。

(3)有益于促进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而家庭教育中不良的亲子关系却已成了不可忽视的现状:如中国教育报10月31日刊载,辽宁省大连市14岁的中学生王某向中山区检查院申诉科要求更换父母,其原因是他学习不好怨家长,并提出未来的父母应具备的条件。浙江省金华市17岁的中学生徐某将其正在看电视的母亲锤死。北京市陈xx将其熟睡中的父母双双杀害。另外,我们身边屡屡发生的,学生厌学逃学,与父母顶撞等现象,均与家庭中的不良亲子关系有关。心理专家们认为这是学生“亲子关系危险期”的一种反应。

另外,我最近在班上完成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学生同自己的父母越来越疏远,甚至从不与父母交谈。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9%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由此看来亲子教育迫在眉睫。

冬:子女的一个个足迹,哪一个不印记着父母的深深情谊;子女的一步步成长,哪一步不浸透这父母的殷殷心血?

廖;父母对子女的感情是人世间最真诚,最无私,最深厚,最崇高的感情.

冬:有一个朴素但伟大的名字叫父亲.

廖:有一种朴实但真诚的情感叫父爱.

冬:他用沾满泥巴的双脚为女开采一条平坦开阔的路.

廖:他用粗糙干裂的双手为儿女撑开一把遮风挡雨的伞.

冬:父爱无言,却博大深沉.

廖:父爱无语,却真挚长久.

冬:他们在生活上的关心,体贴我们;在学习上督促,指导我们,还常常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是啊,父母之爱如一缕缕春风抚慰着我们,又如一丝阳光温暖着我们.

廖:父母爱心柔善象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但在我们周围却有很多同学表示对与父母难以沟通,在困惑和苦恼时不愿向父母倾诉.很多同学认为是"观念"问题,部分认为是"沟通方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当做错或成绩不佳时,父母的态度是:紧张,不高兴,没完没了的唠叨.如何对待这个问题.

冬:父母是个伟大的名字,我们常常把父母比作皓皓长空中的明月,把光芒无私地洒向人间.

合:我们也爱父母,我们也总想着将来如何报答父母。

廖: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却有着不和谐的时候。下面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镜头……

出示小品内容提示:

人物:彭刚,彭刚妈妈

咚,咚,咚

(满头大汗的背着书包,左手拎着运动服,右手抱着篮球,并且气喘吁吁)

(彭妈连忙跑到儿子跟前,接过书包,用搭在手中的毛巾为儿子擦汗)

妈妈:"饭早就做好了,快趁热吃."

(说完他向离饭桌前狼吞虎咽中边嚼边对妈妈说话)

彭刚:"足球之夜将对"黑哨问题"进行全程报道,别忘了8:00叫我."

(说完他向离饭桌不远处的写字台走去)

妈:“什么,看电视,你玩到这么晚了,还看电视”(妈妈有些发火似的说定)

彭:“是陈星告诉我的,他说他也要看,哥们是对的,有好事总想着我。”

(彭刚满足地自言自语,样子有点得意)

妈:“这恐怕是陈星故意告诉你听的,他才不会去看呢!你不是说你和他在学习上是冤家死对头吗?你上我下的,谁没努力谁落后,别人叫你看你就看?足球之夜那么长,你哪回不是看到9,10点钟的呀!”

彭:“你在说什么呀,真难听,别人和我可是死哥们,你没资格这样说我的朋友。”

(彭刚学着港剧中的主人翁慷慨大义的样子,向妈妈怒吼)

妈:“我还不是为你好,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你不认真别人认真,差距就此拉开,你考好一回,就骄傲了!说不定此刻人家陈星正坐在书桌上看书呢!我问你,你这次数学单元检测多少分,陈星呢?”

彭:“分,你就知道我的分数,整天拿我和陈星比,我是不如他那么自觉,你喜欢他就当他的妈妈去,真是的,说不到两句话就绕到这些内容上来了,想给你说说班上的开心的事情,你从来都不给机会。说我要抓紧时间不准东说西说摆龙门阵,交流都没有,成天只知道上我学,看,读书,我烦死了。‘

妈:“可我还是为你好啊!“(彭刚妈妈委屈得快哭了出来)

彭:“可我无法接受这样的爱!“(彭刚妈妈满脸疲惫地瘫痪倒在沙发上)

廖:哈吉阿布巴卡说过: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

冬:看了这个小品,你有什么感受?

( 请2、3位同学讲感受)

廖:我们部分学生的现状,有的非常触目惊心,请看图片:

1. 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

2. 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3. 经常“煲电话粥”, 长时间看电视

4. 和父母吵架

5. 孩子在吞云吐雾的吸烟

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 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 请2、3位同学讲)

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开火车以小组为单位发言)

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

冬:从父母角度看 ;从自身找原因

父母:是的,打与不打都是爱。

自身:那被打事件中,你又有没有做错?

请曾经被父母惩罚过的同学,说说自己做错了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

(请同学们大胆发言)

(三)、明镜台——揭示活动主题,懂得要与父母和谐相处

冬:那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避免这些冲突,与爱着我们的父母和谐相处呢?这就是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讨论的话题。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父母,但愿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让我们与父母之见成为相协相伴的朋友!

(四)、智慧泉——通过典型事例,学习与父母和谐相处之技巧

冬:先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事例:有一天放学后,你回到家,看到爸爸或妈妈正板着脸、一声不吭地坐在沙发上。看到这样的场面,你会怎么做呢?请实话实说。(找2个同学发言)

同学们,听了他们的话,你懂得了什么?(找2个同学发言)是的,我们对父母的关爱对父母来说是最大的安慰。(板书:“关心”)

与父母和谐相处之技巧一:“关心”。

廖:可是,你想过没有,当我们的一片赤诚之心不被父母所理解时,你又会怎样呢?还是接着说刚才那件事,我们关心爸爸、妈妈,想了很多办法让爸爸、妈妈开心。可他们不但不领情,反而冲你大发脾气。遇到这种情况,说心里话,你又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你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呢?(找2个同学发言)

是的,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有工作的压力,他们和我们一样需要关心和帮助。所以,我们要多多“体谅”父母。(板书:“体谅”)

与父母和谐相处之技巧二:“体谅”。

冬:同学们都懂得体谅父母了,是吗?我看啊,一旦到具体的事情上,大家未必能做得到吧?还是说刚才的那件事。你再三地安慰爸爸、妈妈,终于把爸爸、妈妈逗乐了。可是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心情不好吗?因为她(他)在下班以后,看了你写的日记和书信,你在日记和书信中的秘密让她(他)看了不开心了。试问:如果你知道这件事后,你的第一反应是怎么样的?请谈出你的真实想法。(找2个同学发言)

是的,父母这样做,无非是希望能走近我们,更好地了解、帮助我们,这也是父母对我们的爱,虽然这种爱的表达方式不正确,但是我们也应该体谅他们。(板书:“沟通”)

与父母和谐相处之技巧三:“沟通”。

廖:提起“沟通”,让我想到了“表达”。我们有一种理念:越是亲近的人,就越不愿表达,或是不善于表达。我们很想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把它埋在了心底,这有时候就阻碍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

与父母和谐相处之技巧四:“表达”。

冬: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通过这次活动,你学到了什么?(请同学发言)——是的,关爱是一盏灯,体谅是一团火,沟通是一座桥,它能让我们与父母的心贴得更近,能让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爱更稳固!如果大家都能懂得这一点,那么开头的一幕或许就不会发生了。

解决冲突一:出示课前小品请学生演示,这回谁又能即兴表演一下?

(五)、启示录——诵读《爱》诗,再悟与父母和谐相处之技巧

廖:请同学们思考:

1、 写一写,算一算父母每一天要为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时间?

2、想一想,父母容不容易?你有没有分担父母的艰辛?

怎么与父母交流

父母是不能调换,我们就一定要包涵、接纳自己的父母,并尽量和父母多一点交流。那我们该怎么和父母交流呢? (同学发言)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并非不能改变,父母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他们也在关心我们,也在想办法走近我们。那我们就该主动走近父母。

走近父母的方法 :

1、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

主动承担家务; 纪念日、节日送点小礼物;

遇特别情况写一封信表达感激;

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

2、和父母有分歧时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3、 应让父母感觉你相信他们,多交流并经常给予赞美。

4、多向父母说说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愿望; 多倾听父母的话; 遇上烦恼,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5、 回家和外出主动给父母打招呼。

6、 时时紧记,父母只会爱孩子,决不会害孩子。

7、 只要能理解、孝敬、尊重父母,你就和父母走近了。

冬:也许你曾经和父母发生过误会,也许你曾经和父母发生过争吵,不必烦恼,不必担忧,因为爱与理解会融化这一切。现在有请杨丽珊、谢旭培来朗诵诗歌:《爱》

《爱》

杨丽珊:山,没有父亲的爱高;

谢旭培:海,没有父亲的爱深;

杨丽珊:他是春天里的风,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

谢旭培:他是夏日里的烈焰,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

杨丽珊: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

谢旭培: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

杨丽珊:她是秋天里的夕阳,带给我们彩色的人生;

谢旭培:她是冬日里的日出,带给我们无限的希望!

廖:听了他们的朗读,大家有没有真正认识到父母的爱。

冬:让我们在日后用实际行动报答对父母的爱。

学会感恩课件(篇6)

【班会目标】

1.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多数同学亲身参与其中,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2. 使学生感悟亲情,感受师恩,体验友情,学会感恩。告诉大家生命不是你一人所有,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东西也不属于你个人,请珍惜生命请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请珍惜他人为你的努力和付出,请常常报有一颗感恩的心。

【教育重点】

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教育难点】

如何表达出感恩的情感以及对万物都抱有一颗感恩的心。

【班会过程】

一、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导入班会主题。

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人,感谢上天的眷顾。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

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面对现在日益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二、讨论:自己怎样认识感恩的?

学生1:所谓“感恩”,就是要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学会报答那些给自己帮助的人。

学生2: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就是要多帮助父母,多体谅老师,那就是感恩。

学生3: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只有学会了感恩,生活才会快乐,生活中才会有真挚的情感。

学生4:生活中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帮助过我的人。

教师总结:刚才几位同学都说了自己对“感恩”的理解,非常好。老师想,在生活中,我们首先要感恩的是父母,因为他们生养了我们;其次,我们要感恩的是老师,因为他们教育了我们;另外,我们还要感恩朋友和对手,因为他们促进了我们的成长;甚至我们还要感恩自然,因为自然给了我们阳光雨露,蓝天碧树,四季变换。可以这样说,面对生活,我们就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三、感恩故事

四、游戏

v 规则:每位同学桌面上都有3张小纸条,请大家仔细想想有哪些朋友,同学曾给予自己帮助,或者自己因为某些事想要真诚的谢谢他/她,哪怕只是一次很简单的帮助,只要他/她曾经帮助过自己, 都可以写下来,告诉他/她你谢谢他/她曾经的帮助。纸条上可以不用署名。写完后,为了防止偷看,大家都趴在桌面上。然后请其中的两排同学依次将纸条悄悄的放在他们所想要感谢的同学的桌面上。大家睁开眼睛,看同学写给自己的话。

v 通过“小纸条传递感谢”的游戏,每个同学收到小纸条都会发现,原来可能只是自己不经意的一次帮助却让同学记的这么久,付出后收获的是同学真诚的感谢。

五、感恩大调查

问题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

知道:51人 不知道:8人

问题2: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吗?

知道:31人 不很清楚:10人 不知道:10人

问题3:你知道家庭的教育费用所占的年收入吗?

知道:23人 不太清楚:20人 不知道:8人

问题4:你能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吗?

经常:8人 隔一段时间:30人 几乎没有:13人

问题5:你会厌烦父母的说教,甚至恨父母吗?

会:6 能理解:21 不会:24

问题6:你的父母文化层次低或社会地位低,你会看不起父母吗?

会:5 偶尔会:1 不会:45

问题7:学习上遇到困难,你会抱怨父母不帮你或没有给你聪明的脑袋吗?

会:11 有时会:10 不会:30

问题8:你能为父母分担忧愁吗?你知道父母的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

会:4 偶尔会:35 不会:12

问题9:你会为父母做家务活吗?

会:19 偶尔会:25 不会:7

问题10:你知道你的父母最喜欢的东西吗?

不知道:5 不太清楚:20 知道:26

师:从刚才的调查结果中可看出,我们对父母的付出较以家长的付出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啊!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省吃俭用到教育条件好的地方买房;为了照顾孩子,家长宁愿放弃优厚待遇的工作来陪孩子;只要听到对孩子有益的书籍,营养品等,家长们毫不犹豫地掏钱。而面对几十元一件的心仪的服装却斟酌再三;每一次考试,比你们还紧张,整夜辗转反侧的是你们的家长。“再若不能甘孩子”,所以家长们为你们多了一丝丝华发,添了一道道皱纹。孩子们,我们可以为一个陌生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处的父母给予我们的种种恩情,这实是一种道德扭曲啊!感恩不待时,拿出我们的实际行动,向爱我们的人和我们所爱的人感恩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六、感恩方法大奉献

(1)为工作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一杯茶,揉揉肩,讲讲笑话。

(2)每天好好学习,回家聊聊学习情况,谈谈收获,讲讲感受,给父母一个好心情。

(3)多体谅、理解父母,不与父母争吵,多为父母着想。

(4)学会拥抱父母,说声“谢谢”。

(5)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和烦恼。

(6)学会节约,不浪费父母的劳动成果。

(7)每天反思,学会对父母说“对不起”。

(8)学会尊重、关爱身边的人。多做有心人,及时送上温暖。

(9)多做慈善事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社会、国家、人民作贡献。

(10)列一张感恩表,记下要感恩的人,要做的感恩事,值得努力的方向。。

┅┅

师:让我们课后整理之后,形成一份倡议书,发动全校每一位学生学会感恩吧!让我们学会不但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所有关怀过我们,所有惠赐予过我们的人和物。

七、结束语

师:心存感激,生活中会少些怨气和烦恼。

心存感激,心灵上才会获得宁静和安详。

心存感激地生活,才会敬畏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珍爱大自然的一切惠赐。

心存感激地生活,才会时时感受生活中的“拥有”而不是“缺少”。

感激不只是一种心情,而是一种素质。

不仅要心存感激,还要学会感恩。

同学们,让这种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吧!

倡议书

同学们:

让我们人人行动起来,说感谢之话,怀感动之情,做感恩之事。感谢

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让“感恩”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教学反思:

这次的主题班会已经结束了,然而学生从中受到的教育却是永远受益的,因为我觉得这次的主题班会开得很有效,虽然在这次比赛中不能获奖,整个活动过程也不是很丰富多彩,内容又少又觉得单调,但从学生的会后感中(主题班一结束我就让学生写一篇会后感)让我得知学生从中得到了很多的教育。有的学生写到自己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替父母着想过,为他们考虑过,父母叫干点家务活老是推三推四不去做,甚至还与父母顶嘴,通过这次班会后现在想想实在是太不象话了,以后我一定不再是这样了,我要帮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在家做个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听话的好学生,以此来感恩自己的父母与老师;有的写到自己从这次班会中懂得了如何去感恩自己的父母与老师,有说当父母在外劳累了一天回来后,自己会帮父母锤锤背、揉揉肩或倒上一杯热腾腾的茶等等,他们说这就是对父母的感恩,在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按时按量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惹老师生气、多帮助同学等等,这就是对老师的感恩等等。他们不只是说说而以,而且已经在用行动证明给父母与老师看,如一向非常调皮捣蛋的覃文斌、胡小明在会后的这些天也克制了许多,班里清静了许多。从这些情况来看,我自己认为这次的主题班会是开得比较成功有效的,但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活动节目太少太单调、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广等等。如果再开的话,我会设计多些有趣的节目,争取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活动当中来,再制作一些漂亮的课件,增添活动的氛围从而吸引、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之,如果再开的话我相信效果肯定会更好。

学会感恩课件(篇7)

六年级感恩主题班会简案

一、教育目标:1、阅读经典,体验感恩,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学生从小有一颗感恩的心。3、通过活动增强同学的合作意识,为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二、制定依据现在的学生,就其心灵的一翼——“情”来看,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对父母之恩,熟视无睹者有之,麻木不仁者有之,贪得无厌者有之,以怨报德者亦有之,唯独知恩图报者鲜有之。那么对父母无情无义之人,对师长、集体就更不会有情有义了。因此,通过本次班会,努力唤回学生回报爱心的良知,并引导学生通过抒发真情实感的习作来重新构筑健全的人格,懂得爱的无私、伟大、纯洁,激发学生爱的情感。本节班会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畅谈并体会父母的爱。二、准备过程:1.通过班干部会议进行拟订活动的计划,明确分工。2.拟订主持人的发言稿,准备歌曲,诗朗诵等节目。3.先让学生进行感恩问题调查卷的工作。4.进行问卷的统计工作。5.同学们编排小品。6.全班观看视频材料。三、活动过程及内容(一)在配乐中主持人上场,宣布班会开始(二)出旗(三)配乐诗朗诵《感恩父母的爱》(四)班长总结调查问卷结果(五)感恩的故事(六)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与体会(七)小品《怎么办》(八)学生发言《我与父母的故事》(九)今后怎么做(十)配乐诗朗诵《妈妈您是我的最爱》(十一)写出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十二)歌曲《感恩的心》(十三)班主任发言(十四)退旗(十五)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学会感恩课件(篇8)

一、主题:感恩父母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①促使学生理解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过程。

②令学生明白父母生活细节于自己行为背后的教育意义。

③使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的必要性。

④使学生认识到怎样正确地孝敬父母。

2.情感目标:①调动起学生感激父母之情

②缩短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

3.行为目标: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三、教学对象:高一(4)班全体学生

四、教学内容:以“感恩父母”为主题,通过猜阴影图片游戏,播放视频,体验式音乐环境联想,诗歌朗诵,予父母的书信,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轻松活跃多样的形式,把父母养育孩子含辛茹苦的过程呈现于学生的面前,以触动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形成一种感恩的思想,并引导他们把这一种思想以正确,恰当的方式付诸于行动。

五、教学形式:①猜阴影图片游戏②播放视频③播放轻柔纯音乐④诗歌朗诵⑤列举事例⑥撰写予父母书信⑦案例分析⑧小组讨论⑨集体合唱

六、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理解父母于自己成长历程中所为的教育目的与情感寄托,并从自我内心出发,催动感恩父母的情感动力,并从生活中关注父母的行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父母。

七、教学难点:以正确,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八、教学准备:

1.通过各方途径收集父母与孩子的照片,并运用photoshopcs5技术处理成阴影照片。

2.收集相关感恩父母的视频,事例,以及轻柔的纯音乐,并对多媒体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调试以及剪辑。

3.根据教案的教学过程,制作相关的PPT。

九、教学过程:

第一乐章:感念亲恩

A:同学们,初次见面,请允许我轻声的问候大家一句:你们幸福吗?有谁可以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回答环节)

B: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很值得骄傲,因为你用心去感受着这个世界的美好,用一份情去奠造着这个世间的和谐与温馨。

A: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祝贺你,你其实是用一颗更高更热忱的心,理性地掂量着这世界的美丑善恶,永不懈怠的,追求着心中的那份期待,以不满的渴望,催动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

B:无论现在的我们幸福与否,但我依然相信,今天能坐在这个宽敞课室里面上课的同学们都是幸福的,因为在同一蓝天下,还有亿万万个孩子用羡慕的目光窥视着书本与知识。

A:在这种幸福的背后,同学们又有没有深思过,是谁,能保证着我们现在能安然自在地学习呢?是谁,在你面对风雨时,张开了双臂,为你遮挡风雨,撑开了一片让你自由成长的空间?

B:我想,到了此刻,大家的心中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最佳人选,那么,先不要着急,让我们共同来玩一个游戏,再做出你们的决定。

(一)猜阴影图片游戏导入主题

游戏规则:事先就已经把一些父母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场景照片用技术处理后把其中的人物图像处理成一个阴影,让大家来猜,随着事先就已经准备好的顺序,我们把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层层深入的展开,让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过程。

(学生猜图片环节)

A:从大家所猜出的连贯图片来看,组合而成的是父母亲用爱从小养育我们的点点滴滴。

B:这里面有父母与孩子间牵手,拥抱,有上学,放学,一系列爱的肢体语言,也许是可以唤醒大家生命中的某些潜藏的记忆。

A:尽管这些记忆斑驳残缺,但每一个片段中所蕴藏的故事都浇灌着父母一生的爱,串联起来,编辑而成的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历史史诗。

B:没错,我们今天为大家准备的主题班会是:

AB:感恩父母。

A:有一位诗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因为伟大是来自于无私的,它的不求回报源自于那一份源源的血肉之情,是无私的爱一直沐浴着我们成长。

B:也有人常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温馨而朴实的歌声伴随着我们成长,一路走来,都铺满了爱的足迹。

A:那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的这个视频,它刻画的也许是你与父母一起走来,走去的人生路。

(二)观看温馨视频

A:大家欣赏完以上的那个视频后,有着什么样的想法呢?

(学生交流分享环节)

A:确实,从这个视频来看,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现实中,在我们遗忘的记忆里,还有多少这样的画面,父母亲就是这样的人,把自己的所知所想所得在生活细节中传授给孩子后,自己也徐徐地老去。

B:也许在他们日薄西山,手抖得抓不稳筷子,帮不上鞋带的时候,皱巴巴的脸上依然能够绽放笑容;因为在他们的脑海里还一直珍藏着与你们相亲相爱快乐的每一天。

A:那么现在由我们来播放一段音乐,请大家闭上眼睛,让大家在音乐中体味过去,追忆与父母相处的一些难忘的以及快乐的事情。

(三)体验式音乐环境联想

B:大家从刚才的那一片宁静中,一定回忆起很多跟父母之间的事情,现在就不妨拿其中的一件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分享环节)

A:很感谢刚才的几位同学,你们的故事是朴实的,但却是感人至深的,我知道那些没有举起手来的同学的生命中与父母依然是有着某些动人的故事,它潜藏在你的心里,可能是无法用更加华丽的辞藻把他们表达出来,有时候感情并不是只言片语即可言喻的。

B:我们无法用普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那份沉重的爱,让我们尝试用诗来歌颂父母,让自己的情感在诗乐篇章中缓缓流出。

A:下面我为大家被了一首诗词,现在想请一位同学融入自己的感情来朗诵一番。

(四)凭诗寄意露真情

B:十分感谢以上两位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尽管他们的风格各有差异,但我想其中不变的是他们的那份真情与真意,让我们再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刚才的两位同学的朗诵。

A:但有这样的两个人拿着同样的一首词,用着同样的语言,怀着同样的一种心情,却演绎着不一样的诗风词采。请大家用心地倾听,来自异乡女孩的深情朗诵。

(播放诗词)

B:这也是两位女孩的对父母爱的宣言,她们委婉的诗词乐章也同样的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同学们心中是否想过,我们除了用诗歌来表达爱意之外,更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呢?

第二乐章:孝敬父母。

A:我曾听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父母脸上与日俱增的皱纹是我们刻上去的,头上的丝丝白发也是我们染上去的,我们的成才成长,也伴随着父母的徐徐老去。

B:通过图片与视频,我们能感受到父母的前半生为孩子的无私与伟大,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的我们又该什么时候才开始还以父母后半生的幸福与快乐呢?那现在请大家观看以下的两个事例,希望对你们有所感悟。

(五)事例分析交流

(孩子孝敬父母动人故事)

B:以上的两个事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普通的家庭中,他们的故事似乎与能安然上课的在座的各位相差甚远,而实际上,事例中的主人公却与大家有着相仿的年龄。

A:她们是同龄人中孝敬父母的楷模,也许现在的我们还没法就孝敬父母做出这样惊天动地的事情来,但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明白,其实感恩可以很平凡,很简单它不需要张扬,更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能让父母感受到你的诚意与心意,这已经是弥足珍贵了。

B:那么,接下来,我希望大家是可以联系实际,回想生活中父母中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具体到张罗一顿饭,整理你的床铺的琐事,用一张白纸,写上你们相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和你打算从生活以及在长远的计划中孝敬自己的父母的行为。

(六)予父母的一句话

(书信交流环节)

A:从大家所写的只言片语中,我已经感受到你们的心意与诚意。你们所写的每一个字都包含深情,每一个举措都源自于你们现在那颗迫切关爱父母的心,其情可嘉。

B:我希望大家写在纸上的那一句话不要成为空话,那一个行动不要成为空想,感恩可以从身边做起,也应该从现在做起。

A:孝敬父母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行动。他的本质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但却有着方法是否恰当的区别。以下有几个孝敬父母的事例,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那些事例是你所认同的,为什么?哪些事例是你们不赞同的,那又是为什么?

(七)小组讨论分析案例。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环节)

B:从刚才的几位代表的发言来看,大家对于孝敬父母行为的选择都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了。

A:其实,父母并不能每时每刻都在做令儿女特别感动的事情,同样的,作为学生的我们,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能为父母做出某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感恩只需我们从父母的生活细节中做起。以下是我为大家所收集而来的一些感恩细节,希望是对大家有所启发。

(PPT展示感恩父母的生活小细节)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用心去歌唱这么的一首歌《感恩的心》,寄去我们对父母亲深深的祝福。

(八)集体合唱《感恩的心》

十、教师总结: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我感受到了你们父母对你们的关爱和深深情感,也感受到了你们对父母深厚的感情,就班会上的只言片语是道不尽大家对父母永恒的爱的,无论自己现在是身处何方,身居何职,都要在实际中践行着孝敬父母的诺言。因为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但有些东西却永远无法补偿。所以趁我们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它只是一杯粗茶,也许它只是一碗淡饭,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是等值的,因为——孝心无价!

谢谢大家,今天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十一、效果预测:学生能够体谅和理解父母为他们所付出的,会尝试着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学会感恩课件(篇9)

学会感恩教案篇1

一、活动目的: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甚至素不相识的人,都可能曾经给予过我们帮助和关爱,然而在当今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往往忽视了身边这许多平凡而伟大的爱。很多人可能更习惯于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不懂得回报。希望通过本次主题活动使孩子常怀“感恩之心”,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让爱永驻每个人的心间。

二、活动准备

1.制作主题幻灯片

2.主持人串词及诗歌朗诵

3.为每人准备一张感恩小卡片

三、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导入班会主题。

主持人(开场白):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甚至素不相识的人,都可能曾经给予过我们帮助和关爱,我们的世界正因为有爱才美好,因为有爱才精彩。在我们享受被爱的同时,是不是也应当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谢那些帮助你的人,感谢父母师长的恩情,感谢上天的眷顾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

幻灯片出示班会主题——“与爱同行 学会感恩”

(二).欣赏诗朗诵

主持人:下面由请二位同学为大家带来配乐诗朗诵《学会感恩》,让我们听听他们对感恩的理解。

?学会感恩》

甲: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

乙: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

甲:我感恩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予我生命,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坚实而温馨的避风港将永过成为我栖息的地方。

乙:我感恩我的老师,同学,是他们让我感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让我的学生时代成为相册中最真最纯的一章。

甲:感恩,让我懂得“天下父母之心尤为贵”;

乙:感恩,让我明白什么是披肝沥胆,风雨同舟;

甲:感恩,生命如此不平凡,生命长河中确有宝石在熠熠生辉, 乙:感恩,生命如此丰富与多彩,万物生灵赐予的永不泯灭的生活热情。

合:让我们合上双手,闭上双眼,向上天诚心的祷告,

愿天下人都学会感恩

(三).提问环节

主持人:感谢两位同学的深情朗诵其实自古以来人类就懂得感恩的道理,人类有许多的节日就是表达感恩的。

幻灯片出示问题:

1. 母亲节在什么时候?你会做什么?(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2. 父亲节在什么时候?你会做什么?(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

3. 我国的重阳节在什么时候?(农历九月初九)

4. 感恩节源于哪个国家?(美国)

5. 你父母的生日是什么时候?(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的生日的那天送上我们最真心的祝福就是感念父母恩情的最好表现)

(四)讨论

主持人:接下来请大家发表个自己的见解,我们一起来讨论自己是怎样认识感恩的?又如何来感恩父母、老师?感恩自然和身边的人? 幻灯片出示问题:

1. 自己怎样认识感恩的?

2.如何来感恩父母、老师?如何感恩自然和身边的人?

学生1:所谓“感恩”,就是要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学会报答那些给自己帮助的人。

学生2: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只有学会了感恩,生活才会快乐,生活中才会有真挚的情感。

学生3: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不是乐观么?感谢对手,感谢敌人,不是乐观么?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利处,从而去感谢它。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学生4: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

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是知恩图报。

学生5: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就是要多帮助父母,多体谅老师,那就是感恩。

主持人总结:刚才几位同学都说了自己对“感恩”的理解,非常好。当我们面对生活,就应怀着一颗感恩之心,让爱与我们同行。

(五)感恩小故事(幻灯片播放感恩小故事)

主持人:现在请同学们观看两则关于感恩的小故事

1.12岁的年龄原本应该在学校度过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可江苏男孩邵帅却背负起比他年龄沉重更多的责任。1岁时父母离异,12岁时母亲身患白血病。为了照顾母亲,邵帅休学后来到北京,并决定为母亲捐献骨髓。邵帅这一举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在他们住院治疗期间,社会各界送来了许多的食物、玩具等慰问品,邵帅则和母亲商量后,决定将其中的大部分转赠给sos国际儿童村,他说“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

2.功夫皇帝李连杰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成功辉煌的。然而在2004年一场海啸,差一点夺去了他一家人的生命,就在那一刻他对自己说:我剩下来个人没什么梦想,我剩下来的梦想就是怎么样用感恩的心去回馈我们社会,不仅是中国,其实是整个人类的社会。后来,他成立壹基金,以此来回馈社会,来帮助更多的人。所以懂得感恩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

主持人: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故事也无处不在,请大家多留心、关注身边这些感恩小故事,提醒自己做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人

(六)制作感恩小卡片(播放歌曲《感谢你》当背景音乐)

主持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过我们帮助和关爱的人一定有很多很多,你最想对谁说句感谢!(为每人发放一张小卡片)请把你最想感谢的人和你感谢的语言写下来,最后一起贴在老师制作的这块“感恩墙”上吧。

(七)总结,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让我们把感恩献给那些爱我们,疼我们,帮助我们的人,我们不是都能做到涌泉相报,但起码应该有报恩之心,有感激之情。所以,同学们,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的恩德,报答老师的培育,报答所有关心自己的人和社会,爱护校园,保护环境,将来要积极为他人做好事,为社会做贡献。最后,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感谢这美好的世界吧。

全队齐唱《感恩的心》

主持人:感谢大家动情的歌声,下面请辅导老师为本次活动做最后总结。

老师总结:今天,我们举办的“与爱同行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非常成功。感恩,两个简简单单的字,从表面上看如此简单,难得的是要将它付之于行动,老师想,在生活中,我们首先要感恩的是父母,因为他们生养了我们;其次,我们要感恩的是老师,因为他们教育了我们;另外,我们还要感恩朋友和对手,因为他们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学会感恩教案篇2

一、主持人出场宣布班会开始 :

甲: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她的名字叫母爱。

阴雨时节,一把雨伞送来了她的深情,

傍晚时分 ,一杯牛奶送来了她的关怀,

琐碎之中,爱在荡漾,爱在澎湃。

乙: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他的名字叫父爱。

像高山似大海,他包容着一切。

多么宽容的父爱,多么博大的襟怀。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初二(1)班《心系父母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走进亲情——回忆深情一刻

甲:父亲,您是一缕阳光,丝丝屡屡地温暖着我。

乙:母亲,您是一缕春风,时时刻刻地抚慰着我。

合: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源泉,就没有生命的可贵。没有父母,就没有了我们。

甲: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亲爱的爸爸妈妈。父母对我们的爱看起来很平凡,因为他们的爱就在一个个生活的细节中。

乙:可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父母对我们的爱又是特别的,因为每一个父母都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爱着我们。

甲:我们的降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曙光。我们的名字是父母理想的编织,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

(学生交流自己名字中蕴涵的意义(自由发言))

乙: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呀——亲爱的爸爸妈妈。

甲:动物也罢,人类也好,惟有父母之爱是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

乙:今年的5月12日在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在生死攸关的时候,他们总是义无返顾的舍弃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代。让我们一起倾听一个震天动地的母爱故事。(播放课件配乐讲述《地震中的撑起》,营造母爱震天动地的感人气氛 )

甲:多么伟大的父母,他们不求回报,默默地付出,我们要好好珍惜。

三、体验亲情——颂亲情:

乙:聆听着每一个爱的细节,都是那样的动人。我们的心中不禁涌动起一股暖流。

甲: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做的件件小事都蕴含着浓浓深情。请欣赏由于晓涵、钟贝贝等同学表演的短剧《母亲的纯净水》。

甲:如果说母爱是水,温柔而又恬静,那么父爱就是海洋博大而又深沉。

乙:每次被您牵着手时,我总要偷偷仰望您注视前方的炯炯目光。

甲:总要偷偷让自己的步子迈得跟您一样。

乙:您留在我手掌的余温,和着我的血液在身体里奔流…… 请听唐赫男同学带来的配乐诗朗颂《感恩父母的爱》

是您 将我带到人间

教会我在成长中 如何走过沟沟坎坎

是您领我认识世界

天寒地冻时 将我双手放入怀中温暖

您用爱心穿引的线

那一针一线 都是您的爱在悄悄蔓延

如果我是风筝 您就是拉动风筝的线

如果我是一条船 您就是灯塔是港湾

这就是父亲的爱 这就是父亲的情

她柔柔如水 轻轻如烟 深沉如海 恩重如山

鲜花可以枯萎 沧海可变桑田 但父母的爱 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

甲:是爸爸妈妈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长大,使我们长成健壮的少年。接下来请欣赏同学们为父母们跳的舞蹈《洗衣舞》表演者:张慧、黄婷婷等。

甲:现在,我们很多人已经习惯接受别人的关爱,接受别人的帮助,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渐渐忘记了感动,忘记了说声谢谢,也渐渐淡忘了幸福的感觉, 请看接下来的这一幕场景。小品《钱是妈》,表演者:郑金英、刘含娜、段纯亮、霍义文、单雪薇。

乙:看完了小品,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郑晓雅等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甲:我们亲爱的父母总是将最好、最宝贵的留给我们!那我们有没有腾出一个空间给我们的父母?你对父母又了解多少呢?(王爽等同学发言。)

甲:从刚才同学的发言和课前问卷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我们对父母的付出和家长为我们的付出比较起来是多么微不足道啊!就让我们敞开心灵的窗户,用真情架起爱的桥梁,用真心去体谅父母的苦心,走近父母、拥抱父母吧!

四、回报亲情——感恩父母方案大搜寻

乙:我们向父母索取得太多,回报父母的太少,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呢?你将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 同学们,你们来说一说好吗! (讨论:我们应该为父母做什么?)

学生发言总结归纳如下:

1、为工作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一杯茶,揉揉肩,讲讲笑话。

2、每天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向家长汇报。回家谈收获,讲感受,给父母一个好心情。

3、多体谅、理解父母,不与父母争吵,多为父母着想。

4、学会拥抱父母,说声“谢谢”。

5、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和烦恼。

6、学会节约,不浪费父母的劳动成果。

7、每天反思,学会对父母说“对不起”。

8、学会尊重、关爱身边的人。多做有心人,及时送上温暖……

甲:另外该说“谢谢”的时候大声说出来,不要把谢意在心底深埋。

乙:行动起来,用真诚的心回应真诚的心,用爱回报得到的关怀。

五、班主任老师总结发言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老师看到你们的精彩表演和感人肺腑的发言老师很感动,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让我们永记恩情,让感恩之心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给父母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献上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六、宣布活动结束

甲:非常感谢老师的讲话,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在参加了这次活动以后,心里一定也不平静。

乙:如果说母爱是三月的阳光,给儿女带来缕缕春风,那么父爱就是巍峨的高山,为儿女撑起一片天空。

甲:父亲是山,让我学会了坚强;

乙:母亲是海,教我懂得了感恩生命。

甲:感恩是一杯美酒,

乙:感恩是一曲颂歌。

甲: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

合:让我们永记恩情,让感恩之心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给父母献上我们真心的祝福,献上我们一颗感恩的心,请大家一同伴随音乐演唱手语歌《感恩的心》。

合:初二一班《心系父母,学会感恩》主题班会到此结束,再见!

?心系父母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评课材料

———— 八五七子弟校初中部 张丽杰

自评:

这节课在参考了前辈们一些成功的做法后,结合班级实际,我想在内容形式上要巧妙结合,有机创新。整堂班会课我设计了五个篇章。第一篇章:走进亲情,说说自己名字蕴含的深刻的意义,通过自己名字的含义让学生知道并了解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今年我国四川5.12大地震,全班同学倾听两位同学配乐讲述的《地震中的撑起》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学生的感情得到一次升华,让学生能够深刻的感受到伟大的父母爱,做到了讲文品情、辩析明理;第二篇章:体验亲情,欣赏短剧《母亲的纯净水》,这个小短剧为学生悟明情理指导行动指明了方向、倾听配乐诗朗颂《感恩父母的爱》,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让感情得到再次的升华、观看舞蹈《洗衣舞》,为父母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欣赏感悟小品《钱是妈》,在欣赏完小品之后同学们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使本次班会达到了高潮,体验亲情这一环节做到了升华情感、形成内化。第三篇章:回报亲情,“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深如大海,我们又怎能不常怀感恩之情呢? 我们又拿什么来报答我们的父母呢?”主持人的一席话引出了“感恩父母行动大搜寻”活动,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达到了此次班会活动的目的——感恩,并成为课后活动的延伸,这样的设计也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对学生行为的指导更有效。班会不拘于形式,让学生从真正的参与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第四篇章:班主任老师总结发言,在我的总结发言中又一次的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并且让学生把感恩父母铭记于心。第五篇章:手语歌表演,我和学班同学共同表演手语歌《感恩的心》,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家庭的温馨,珍惜父母的爱,学会感恩,产生践行的愿望。

另外,主持人的台词,追求富有故事性,诗情画意和号召感染力,衔接过渡力求自然顺畅,两个女主持人的音色搭配、风格互补都相当和谐。在安排程序上,让文学和音乐手段穿插进行,电脑操作员我与主持人的配合也很默契。在人员的参与面上,也是相当广,并且发挥了每个人的特长,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很锻炼,每一位同学都抒发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你说、我说、一人一句、大家齐说精彩纷呈。本次班会课激动人心,气氛空前!

遗憾的是时间紧了些,让学生发表意见的时间还不够充分,场上场下的互动少了些,缺乏经验的主持人的现场调控能力也不够,这些都是今后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其他教师点评:

张老师组织开展了《心系父母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在此次班会活动中,张老师班级的班会内容设计既从知识层面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同时又使学生们通过这次班会认识到在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单向的,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孩子不仅要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要学会感恩父母的爱。

张老师指导的这次班会从环节和内容上,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这个选题十分恰当,也容易把握。的确,感恩教育永远是一个不过时的话题,感恩教育更是一种以人为本、人情化的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虽然我们大人都明白这一点,可我们的学生未必都明白,他们往往以为父母爱他们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就是应该把好吃的留给他们,父母就是应该以他们为中心,而他们自己,只要读好书就行了。针对这种现象,针对中学生的这种心理,那个小品《母亲的纯净水》,给予了很好诠释,而那个女孩子,演得特别投入、到位,一下子揪住了在场同学的心,学生的心灵受到了触动,情感引起了共鸣,一部分同学自然而然就悄然落泪了。接着,张老师又抓住动情点,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了一个感悟式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产生了一种真切的体会,真的是情理共生又意犹未尽。然后,张老师由表及里,自然而然地把学生拉出故事,拉回身边。让学生以一颗善感的心,在点滴中去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去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这应该说是本堂课最大的亮点。亮就亮在,我们的孩子已慢慢读懂了父母为他们付出的点点滴滴。此时此刻,感动,已如此真实地围绕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其实,我们的孩子不是不知道父母对他们的好,不是不懂得父母对他们的爱,只是他们常常在父母的唠叨中遗忘了亲情这个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只是常常羞于表达抑或忘了表达。可喜的是,今天,我们的孩子大胆地说了,说出了心中的感动,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记往了这珍贵的美好时刻。

既然我们已经读懂了父母的爱,就要以实际行动回报他们,时刻以一颗感恩的心,在今后的生活中对父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着想,多一份关爱。这一点,张老师也处理得水到渠成,意在告诉我们的孩子感动不是在嘴上,而是在心中,而是要化为实际行动。

张老师精心指导这节班会课,通过讲故事、舞蹈、朗诵、、小品、合唱等,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父母的爱、父母的心,能够珍惜父母的爱,学会感恩,产生践行的愿望。

这节班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老师们都认为是一节成功的主题班会课。

学会感恩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产生感恩的心理,知道感恩是一种美德。

2、让幼儿在感知体验中获得表达爱心的愿望。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深切地感知情意,从而产生感恩的心理。

活动难点:让幼儿将自己的爱心用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爱心展板一块、小礼物若干、音乐《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

1、多媒体展现,让幼儿感受幼儿园的美。

2、说出美丽而干净的幼儿园是谁每天来帮我们打扫的?

3、原来是您----门卫叔叔。

4、播放门卫叔叔工作情景,了解门卫叔叔的辛勤工作。

(二)体验活动:

1、现在你想对门卫叔叔说些什么?让幼儿大胆用语言说出自己的心声。

2、用行动表达爱意,自选小礼物把它放到爱心板上,并对叔叔说一句感谢的话。

3、播放《感恩的心》音乐,用肢体表达爱心。

(三)活动延伸:

幼儿园里除了要感谢门卫叔叔,还要感谢谁?为什么?

学会感恩教案篇4

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确感恩的重要性,并学会去感恩,去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

教学重点:让同学们学会感恩。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邰丽华的照片。(出示课件)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认识照片上的这个人吗?她是谁?你们怎么认识她的?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答:她叫邰丽华,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是《千手观音》的领舞者,她是一个聋哑人)

二、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邰丽华和她的伙伴们为我们带来的一段舞蹈。(出示课件)

师:美吗?《千手观音》在2005年的春节晚会上为什么获得最优秀节目奖呢?

(生答:因为他们是一帮特殊的人,他们都是残疾人,而且表演得很精彩)

师:对,正是由于她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没有被身体的残疾所击跨,用一颗真挚的心,用自己最美的舞姿来感谢所有给予他们爱的人。正如邰丽华自己常说的一句话:“我会带来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出示课件)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来探讨我们如何去学会感恩。(出示课题)

三、让我们学会感恩。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非常感人的小故事,咱们班谁朗读最有感情?

师:下面我们欢迎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这个感人的小故事。(出示课件,伴乐)

四、师:风雨中的小女孩一直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感谢母亲赐于她生命,感谢母亲对她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小女孩在雨中所唱的那首歌,让我们在歌声中回味母亲给予自己的爱,去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常常情怀。

(出示课件——《感恩的心》)

师: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手语)真挚的情感、动人的音乐,让我们想起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的一切,我们每个人都是妈妈十月怀胎所生,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五、活动:轻松一刻:把球放在腹部,借用大腿与腹部的力量夹住球,右手提篮子在教室来回走一趟。请上四位同学来体验一下,体验过的同学来谈变体验的感受。

引:妈妈的爱就是如此伟大。也许身边小小的细节你并未留心,但爱无时无刻都陪伴在你身边。我们时时都在感受来自于各方面的爱。除了上面讲到来自于母亲的爱,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还感受到来自于哪些人的爱?

(生答:父亲、长辈、兄弟姐妹、同学、老师、朋友……)

六、师:我们来猜一猜,这些不是来自于哪些人的爱,我们应该如何感谢他们?

(出示课件——感谢父母、老师、同学、工人)

七、创作活动:世上有关于感恩的诗句非常多,下面我们小组来比一比,哪组同学知道我的感恩的词句多,可以背诵古今中外的名人的诗句,也可现场自我创作,时间2分钟,原创注明作者,开始。

(展示各组词句,简单点评)

八、引:我们聊了这么多有关感恩的话题、词句,我想我们同学心中也一定有话要对给予自己爱最多的'人说一说了,就让我们来场真情表白吧!

师:说清楚,感谢谁,为什么?

制作感恩卡。

九:同学作品展示。

师:我们一起看看一部分同学的真情表白!

十、结束语:短短的一节课无法把我们的感恩之情说完,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同学,感谢亲朋!让我们怀着一感恩的心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让这世界永远充满爱!

十一、课后布置:

1.把感恩卡送给你要感谢的人。

2.课后学唱《感恩的心》并唱给父母听。

学会感恩教案篇5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3、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从而理解亲情,学会感恩,而展开主题班会。

二、活动准备:

1、准备班会相关资料,搜集相关的文章、小品、电视纪录片、歌曲,自制录像片、课件,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学生利用双休日观察了解父母在一天之中都做了哪些事情。

3、开展“爸爸、妈妈给孩子一封信”活动。

4、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加班会。

三、活动开始:

有这样一句话“即使全世界的人都遗弃你,你的父母都会支持你”。 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父母的方式。希望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同学们能更深刻地感受来自父母的爱,学会体谅父母,感谢父母。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小测验。(父母的生日,最喜欢的水果、颜色和味道;父母何时最开心、难过:父母希望你为他们做什么;等)和父母对自己的了解做对比,学会去了解父母。

(二)感受亲恩,体会亲情。

a:初步感受,了解亲情

(1)真实故事《地震中的母亲》(多媒体画面辅助)。

(2)听后随感 ,畅所欲

b: 深入感知,感悟亲情

(1)情景再现,触动情感。看纪录片《我的父亲、母亲》。

(2)联系自我谈体会。(教师引导,深入体会)

短片看完了,谁能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家庭?谈谈你的父母让你最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事吗?你又为父母做过什么事呢?

(采撷生活中美丽感人的生活细节,同学们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去感悟亲情。)

(三)说说自己知道的一些感动故事。

同学们,学会感恩,感谢父母,请记住这两个日子吧!(屏幕的显示:父亲节是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母亲节是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

(四)说一些感恩的话,想想怎么回报父母。

我们的爸爸、妈妈一定也有话想对我们说,请家长代表发言。

同学们,父母亲说出了内心最真挚的话语,我们还等什么,让我们从座位上走出来,到爸爸、妈妈面前,道上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给他们一个深情的拥抱吧!

(五)情感升华,感恩一切。

同学们,在生活中除了父母还有许许多多关心我们的人。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赐予……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那就让我们感谢一切使你成长的人吧!

让我们用手语表演表达出我们内心的感谢吧!(歌曲《感恩的心》表演手语。)

(六)班主任老师总结发言。

学会感恩,就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感恩,就要有奉献精神;学会感恩,就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颗感恩的心,一粒和平的种子,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是一种生活智慧,更是学会做人。

学会感恩教案篇6

一、主题: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二、教学背景

如今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一家人围着,疼都疼不过来,在一些孩子的心中认为父母等对自己的关心、养育都是理所当然的,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忘记对父母的付出说一声:“谢谢”。孩子对父母的养育变的冷漠,在家任性、霸道。人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互相理解,世界才会充满爱。针对当前孩子存在这方面问题,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启迪学生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2、联系实际,理解学会感恩能从多方面利于青少年成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学会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于别人对自己的付出,懂得体会,感谢,学会与他人交往,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四、教学重点

1、唤起学生的感恩情感

2、做一些可及的感恩行为,学会理解父母,树立健康心理

五、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现场调查

1、你母亲的生日??

2、你爸爸今年几岁?

3、你父母的结婚纪念日??

4、你母亲最喜欢的是哪套衣服?

5、你给父亲买过生日礼物吗??

6、你爸爸喜欢喝白酒吗?那他一般喝什么牌子的??

7、你父亲喜欢吃的菜是??

(二)放一曲有关母爱的歌曲,有引出主题

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为我们付出了无私的爱,母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父亲一直牵着我们的手;父母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父母的爱是崇高的、无私的和伟大的!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

出示“感恩父母”课件图片

1、通过充满真情,充满温馨的图片,回忆以前跟父母一起的快乐时光,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

2、提出问题:

为什么现在跟父母的沟通也少了,跟父母的埋怨多了?

我在家里最经常对父母说的话是什么?

3、讨论:

说说父母之间最难忘的小故事:

①父母令你最感动或者最难忘的一件事?

②父母令你最高兴的一件事,谈谈我们怎样用感恩的心和父母沟通?

③怎样孝敬父母?如果现在有话对爸爸妈妈说,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

示例:

①了解父母各个方面(如: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辛苦吗?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状况吗?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②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

③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④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⑤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沟通)

⑥碰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

⑦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未成年人保护法)

⑧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⑨父母亲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诚恳的指出(实话实说)

(三)心里话

建议全班同学拿出纸笔写下一段对父母老师的感恩和祝福,让它们出现在班级最显眼的角落并挑选“班级十大感恩箴言”让同学们将感恩铭记心中。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四)结束语

我们不想说这次班会的成功与否,我们只愿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都能够向你身边的人真诚的微笑。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不幸。感恩惜福,四个简简单单的字却可以为我们带去阳光与爱。

老师给大家的话: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只要学习好就是对老师、父母最好的回报;我们一定要学会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学会感恩教案篇7

活动目标:

如今的学生,他们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改变有的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现象。懂得感恩,教给孩子学会欣赏,学会与人合作,同学间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在班集体中学会爱同学、爱集体,在感激同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

课前,老师要求学生在一点点本上写出本组同学的优点。收集有关感恩的成语和名言。

活动过程:

一、理解“感恩”。

师: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就是感恩。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和恩惠,我们给以回报是一种美德。没有一个人,接受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一味索取而不知给予的人,或受恩于社会却麻木不仁的人,是社会公德所不能容忍的。

1、请听两则新闻。 (知恩不报的两则新闻故事)

?不懂感恩,受助孩子让人心寒》:某区青少年保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十几年来为3000多名孤儿和贫困家庭孩子牵线搭桥,使他们得到社会各界的资助,其中大部分已经大学毕业。这些受助者中,很少有人想到要对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说一声“谢谢”;有些认养过的孤儿,见了认养人,竟然故意绕道避开,满眼冷漠,毫不在乎。

?被救者冷漠,死者母亲孤独无助》:18岁的张某为了救一名被歹徒纠缠的同学,被歹徒刺死。同学得救了,而他却永远地走了,留下孤苦的母亲每天以泪洗面。张某的舅舅告诉记者,在出事的当时,这位被救的同学曾和其父亲到张某家里来过两次,从那以后到现在快一年了,她们再也没有来过,电话也没打过。 看了这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是的,上面所讲的受助孩子和被救的同学,少的就是一颗“感恩的心”。这样的事看了令人气愤。

2、请听一则故事

?蚂蚁报恩》:在一个炎热的夏季里,有一只蚂蚁被风刮落到池塘里,命在旦夕,树上有只鸽子看到这情景。“好可怜噢!去帮他吧!”鸽子赶忙将叶子丢进池塘。

蚂蚁爬上叶子,叶子再漂到池边,蚂蚁便得救了。“多亏鸽子的救助啊!” 蚂蚁始终记得鸽子的救命之恩。

过了很久,有位猎人来了,用枪瞄准树上的鸽子,但是鸽子一点儿也不知道。这时蚂蚁爬上猎人的脚,狠狠咬了一口。“哎呀!好痛!啊!”猎人一痛,就把子弹打歪了。使得鸽子逃过一劫,并且蚂蚁也报答了鸽子的救命之恩。

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有请我们的小记者采访一下吧!

是啊!感恩不仅仅是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同时也要给予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何以成人;没有老师的教诲之恩,我们何以成材;没有朋友的友爱之恩,我们何以快乐;没有大自然的赐予之恩我们何以雨露……我们的成长,时时接受着各方面的恩赐。在成长的历程中一定有许多事情让你感动吧?同学们,敞开你的心扉,说出你的感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3、让我们共同来分享你成长中的感动吧!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学生畅谈自己在成长中的感动。)

二、学会感恩。

师:生活中,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时,不管大事小事,我们都要学会感恩。 同学们,我们全班同学在一起生活学习几年了,有些成为了好朋友,你受同学欢迎吗?你会和同学交往吗?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他们的行为:(短剧表演)

1、六位同学表演短剧:

(1) 一个同学走路,因路滑不小心踩到另一个同学,使得这同学很气愤结果两人吵起来。

(2)一个组长发书,把一本坏书发给同学,大家互不理解,争吵起来。

(3)一个同学钢笔没水了,同桌不想把新买的笔借给人,使得这个同学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演员在这个时候定格,师说话:“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也许结果会不一样,大家看……”)三个短剧中的演员继续表演。

(1)踩到人的同学连忙说对不起,另一个同学也说:“没关系,路滑也难免会这样,我们大家一起小心点走就是了。”两人高兴地离去。

(2)组长小心地把这本坏书留给自己,拿了下面的一本好书给这个同学,这同学看到了说:“那本书应该是轮到发给我的,还是给我吧。”两人在互相谦让。

(3)同桌的同学想:我忘记带东西的时候,同学也经常帮助我,现在别人有困难,我也应该帮助别人,新笔算得了什么,于是两人互相道谢,非常友好。

短剧在这里再定格,师问:“为什么换种想法,结果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大家讨论,随意发表意见。)

小结:在交往中,只要我们能多为别人想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其实很多问题或矛盾都很容易解决的,并且还能增进双方的友谊呢!

2、学生谈谈班级中的事例――学会感恩,学会赞美!怀着感恩的心去赞美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位同学,哪怕只是一句“谢谢”!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适度赞美别人,是进行人际交往、搞好同学关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交往中,不应取笑别人的缺点,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朋友。)

我们班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地生活在一起。我们编了一首儿歌来表达同学之间的情谊。(小组齐诵)

同学们,在一起,

同学习,同游戏

你帮我呀我帮你,

快快乐乐多欢喜

好处面前不争抢

方便在前要谦让

同学就像亲兄弟

团结互助多亲密,多亲密!

三、学会欣赏

1、老师要求学生写出本组同学的优点。老师指定一位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读出对他的赞美。

孩子们看到班级同学对自己的真诚赞美,都是喜滋滋的,这说明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

(语言上的赞美,让同学之间的距离很近很近,让大家更加感受到同学对自己的关注。通过“别人眼中的自我”,加深了夸与被夸者的内心体验,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暗示,那就是被人常识是幸福的,而欣赏别人同样也是快乐的。)

2、听了同学们对你的真诚赞美,请谈谈你的感受吧。

四、课外延伸

1、倡议书

同学们: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说感谢之话,怀感动之情,做感恩之事。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恩,感恩一切可感激之人。感恩磨难、感恩生活……让世界因感恩而变得更加美好。感谢您!

2、收集感恩名

孩子朗诵古今感恩的成语和名

五、总结

孩子们,学会感恩,就是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学会说一声——谢谢。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每位同学都独具慧眼,懂得欣赏别人,互相发现优点,真诚地赞美对方。学会欣赏,并不是去恭维别人,是为了使我们拥有一颗友善、感恩的心!

学会感恩教案篇8

班会目标:

1、让学生了解感恩,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

2、让学生懂得怎样去感恩。

班会过程:

一、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导入班会主题。

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人,感谢上天的眷顾。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

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面对现在日益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二、明确认识:自己怎样认识感恩的?

学生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有自己对“感恩”的理解,非常好。老师想,在生活中,我们首先要感恩的是父母,因为他们生养了我们;其次,我们要感恩的是老师,因为他们教育了我们;另外,我们还要感恩朋友和对手,因为他们促进了我们的成长;甚至我们还要感恩自然,因为自然给了我们阳光雨露,蓝天碧树,四季变换。可以这样说,面对生活,我们就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三、追本溯源(小组讨论):

1、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为什么要感恩老师?

3、为什么要感恩自然和身边的人?

学生先自己考虑,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之后出代表发言。

四、献计献策(小组讨论)

1、怎样感恩父母?

2、怎样感恩老师?

3、怎样感恩自然和身边其他的人?

教师总结。

五、情感体验:

教师出示三篇文章,学生朗读,引起共鸣:

(1)宗教是最崇尚感恩的。他们感谢天神,感谢主。当然,我们感谢的,远比他们要多很多。

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取、努力。

感谢太阳,它让你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你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你有生存空间。

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

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不是乐观么?感谢对手,感谢敌人,不是乐观么?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利处,从而去感谢它,不是乐观么?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感恩是画笔。学会感恩,生活将变得无比精彩。感恩描绘着生活,将生活中大块的写意,挥洒得酣畅淋漓;将生活中清淡的山水,点缀得清秀飘逸;将生活中细致的工笔,描绘得细腻精美。所以,感恩,是一种多样的艺术

(2)常说:“三有三为。”

心中有祖国,为祖国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伟大的祖国么?

心中有集体,为集体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温暖的集体么?

心中有他人,为他人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生活中的每个人么???有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当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学会珍惜你的幸福,学会感谢你身边的一切,因为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能天长地久……

感恩,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学会感恩,学会热爱生活。我们将会感受到更多快乐。

(3)学会感恩,应该是对待他人的一种积极态度;学会感恩,本质上就是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好处,做出回应,做出回报,而不是漠视,而不是淡然处之;学会感恩,是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优点;学会感恩,是温暖的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学会感恩,是感情的黏合剂。只有学会感恩,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只有学会感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六、拓展资料:

感恩小故事

1、六旬老父捐肾救子:20xx年2月,湖北60岁的农民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儿子胡立新:“没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2、年轻母亲舍身救儿:20xx年8月27日下午,沈阳市五里河公园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当时也顾不上将手上的相机和肩上的背包放下,直接跳入鲨鱼池中将儿子救出。刘燕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就是**的全部。”

3、《挨杖伤老》: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不掉眼泪。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哭得很伤心。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时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能忍受。”

4、孝顺儿捐肾救母:20xx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刘玉环患尿毒症后,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作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

七、结束语:

做老师的有两个希望,一是希望你们做好人,二是希望你们学习好。有人把人才分为四类: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我相信我们的同学都是人才,因此希望你们做有德有才的人,不要成为有才无德的人。要成为有德有才的人,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做文明的学生。父母养育你们,老师栽培你们,虽然这些是父母与老师应该做的,但大家应该怀揣一颗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父母、老师对你的好和爱。学会感恩,你才会去帮助应该帮助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学会感恩,做一个新时代的感恩使者。

学会感恩课件(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班队会课,体会父母的爱与付出。

2.培养学生感恩的心理,学会尊重他人,承担责任,从身边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恩他人,善待他人.

活动准备:

1.两位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准备主持稿

2.多媒体课件:

(1)诗歌《游子吟》

(2)地震中的图片

(3)背影音乐“再见警察”

(3)“感恩的心”手语操等

活动方法:

情景体验,讲故事,讨论、发言、交流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主持人甲:敬爱的老师

主持人乙:亲爱的同学

主持人合:大家下午好!现在我们宣布一(1)班“感恩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老师: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给了我生命全部的爱,又在我耳边轻轻说了声,你不用回报,是谁……又是谁……把一切的爱都化为甘露,无声孕育了一方新绿,——是我慈爱的父亲、母亲。

主持人甲:当我呱呱落地,

主持人乙:就迎来了爸爸、妈妈灿烂的笑脸!

主持人甲:爸爸的微笑,就像暖流涌进了我们的心田!

主持人乙:妈妈的微笑,就像人生的第一首歌谣!

主持合:从此,你们日日夜夜陪伴着我们。

主持合:你们就是我启蒙的严师。爸爸、妈妈,今天就让我们来赞美你们—

师生齐:爸爸、妈妈我爱您!

二.激发学生爱父母的热情:

1.老师:咱们以前学过一首关于母爱的古诗,还记得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吗?谁能背背这首古诗呢?

学生:举手背诵《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老师小结:

3.学生:主持人尹睿:在生活中,父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

主持人乙:母亲永远牵着我们的手;

主持人甲:父母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

主持人乙:父母的爱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主持人合:父母的爱是危急时刻撑起我们生命的一片晴空!

主持人甲:请大家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地震中的母亲》(多媒体画面辅助)。

4.教师讲述:(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罕见的8.0级大地震。当时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哄着孩子睡觉。突然,地震发生了,楼房开始摇晃起来,母亲摔倒了,还没等她爬起来,房顶便朝孩子垮塌下来,母亲不假思索地扑过去,双膝跪地,身体向前匍匐着,双手支撑着地面,为孩子搭起一座人身帐篷。倒下的瓦块重重的砸在母亲身上,母亲忍着疼痛一动不动,因为她知道,她要是移动,瓦块就会砸到孩子身上,望着熟睡的孩子母亲嘴角露出了微笑。就这样的姿势,就这样坚持着,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救援人员赶到时,她还是这样的姿势。当救援人员把她身边的废墟清理开时,发现孩子毫发未伤,还是安详地睡着。人们在孩子的被里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上有一条未发出的短信,写道: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在场所有看到短信的人都哭了。)

5.听后随感:

学生:主持人甲: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有哪些感受呢?

学生:全班交流

三.感受亲恩,体会亲情:

教师:同学们,每一位父母都是那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为我们做过许多事,为我们付出很多。那谁能谈谈你的父母让你最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事吗?

学生:

(1)同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

四.亲子互动,体会亲恩

教师:现在我们想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下面这些问题xxx同学,请你回答关于父母的问题,好吗?(屏幕显示问题)

1、父母(孩子)的生日是哪一天,你是怎样给父母(孩子)过生日的?

2、知道父母(孩子)最爱吃什么呢?

3、知道父亲节、母亲节是哪一天吗?儿童节是哪一天?

4、周末你为父母(孩子)做哪些事情?

教师:看来,父母对孩子的了解总是多过孩子对父母的了解,父母给孩子的爱总是多过孩子给父母的爱,同学们,看来我们对父母的关心真是太少了,请记住这两个日子吧!

学生:主持人以手指示屏幕的显示:(父亲节是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母亲节是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

五.讨论:我怎样对待父母

教师:刚才几个同学都谈了自己的看法。的确,父母之爱伟大而又平凡。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呢?

学生:

1.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个微笑,一点进步,都是对父母爱的一种无声的感激。孝敬父母的方面有很多,但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1.听父母的话,不顶撞父母,接受劝告。

2.对父母有礼貌。

3.体贴关心父母。

4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随便向父母要钱买零食吃。

5.不为难父母。

六.学会感恩,及时回报

教师:相信此时此刻,大家都有很多心里话要对父母说。同学们,让我们从座位上走出来,到爸爸、妈妈面前,给他们一个深情的拥抱吧!

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七.总结:

教师:刚才这首歌唱出了我们心中的最想说的话。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其实父母并不需要你们轰轰烈烈的去为他们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感恩回报。除了父母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关心我们的人,我们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甚至我们的祖国都是关心我们的。所以只有互相付出爱,一个家庭才能美满;大家都能献出爱,国家才能兴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学生:主持人甲:学会感恩,就要学会尊重他人。

主持人乙:学会感恩,就要有奉献精神。

主持人甲:学会感恩,就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主持人乙:一颗感恩的.心,一粒和平的种子。

主持人甲: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

主持人乙: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更是学会做人。

主持人甲:我宣布一年一班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以上祝福语大全的精彩内容由祝福语网zf133.com提供,感谢您阅读《三亚的课件模板13篇》相关内容,如需访问更多关于三亚课件内容,请访问三亚课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三亚的课件

三亚课件 04-17

[收藏]感恩父母活动总结范文模板(合集6篇)

感恩父母活动总结 12-09

逃实习检讨书集合9篇

实习检讨书 04-17

最新新版个人借款合同模板5篇

新版借款合同 04-17

生产课件集合

生产课件 04-17

简单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精选14篇)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 解除合同协议书 04-17

仁爱课件合集

仁爱课件 04-17

员工招聘通知10篇

员工招聘通知 04-17

食物课件精选

食物课件 04-17

外研社课件

外研社课件 04-17

对毕业学长学姐的祝福(54条)

毕业学长学姐祝福 04-17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