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离骚教案

【#范文大全# #离骚教案13篇#】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师调整与完善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课件教案应该怎么做?趣祝福的编辑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离骚教案”,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离骚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

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民间有关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你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吗?

(二)自读感知

1、关于作者

屈原,名( ),字( ),( )时期()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的创立者和代表者,是我国( )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上个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 ),英国的( ),意大利的( )]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做成的纪念日。

2、屈原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 )。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

3、关于楚辞

(1)《楚辞》是我国第一部( )(风格)诗歌总集,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是以屈原和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 》,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楚辞》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成为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4、整体感知

(1)文题理解

“离”通( ),意为( )。“骚”意为( ),“离骚”即( )。

(2)诵读课文

结合注释及相关工具书,疏通字、词,并把重要词语的含义注解到文中。

①给下列加点几字注音

②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

来吾道夫先路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

③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名”“字”),并指明其用法。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④指出下面的句子的特殊用法。

恐年岁之不吾与

(3)主旨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研读探究

1、在你的想象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用原诗句作答)

2、在《离骚》中,作者常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请找出相关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3、文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

(四)品读鉴赏

1、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2、阅读全文,找出文中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语句,并摘抄赏析。

3、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五)探究阅读

1、你赞成屈原沉江的举动吗?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在班内交流。

2、屈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精神为后所传颂。课后搜集有关屈原的对联、诗歌或评论,写一篇评价屈原的文章。

离骚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课文1-6节

1、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范背课文

二、学生集体朗读

三、分析课文

1、学生朗读1、2节,这两节写了怎样的内容?

(1、自述家世、出生时辰。2、皇考为作者命名。)从“帝高阳”到“曰灵均”八句为第一段。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

原文:帝高阳之苗裔(yì)兮,朕(zhèn)皇考曰伯庸。

注释:高阳:高阳帝名颛(zhuān)顼(xū),是轩辕黄帝之孙。黄帝有两个儿子,长子名玄嚣,次子名昌意,颛顼是昌意的儿子。黄帝死后,由颛顼嗣帝位,建都高阳,故以高阳为帝号。后来迁都帝丘。苗裔:朱熹说:“远孙也。苗者,草之茎叶,根所生也;裔者,衣裾(jū)之末,衣之余也。故以为远末子孙之称也。”朕:在秦之前,“朕”字的使用是无分贵贱等级的,人们一律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自秦始皇立国之后,才把“朕”字定为皇帝专用的自称代词。皇考:“皇”是德行光大的意思;“考”是指亡父。伯庸:是屈原父亲的表字。古人讳名不讳字,所以屈原讳他父亲的名而叙他父亲的表字。

讲译:我是远古帝王高阳氏的后代子孙。我德行光大的先父,表字叫伯庸。

原文: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惟庚寅吾以降(降古音读洪hóng)。

注释:摄提:是摄提格的简称,即指寅年。古历法把天宫分成十二等分,谓之十二宫,依次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命名。各宫又轮转同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相配,以岁星(木星)在天空运行,每年所指向的这个宫来命名纪年。比如岁星依次指向子、丑、寅、卯宫,第一年是甲子,第二年是乙丑,第三年是丙寅,第四年是丁卯,而丙寅年又简称寅的,寅年名为摄提格。十二年里才有一个寅年,十二个月里才有一个寅月,十二日里才有一个寅日,一个月三十日里会有二个或三个寅日,所以十二年里,仅有二至三天碰上寅年、寅月、寅日。贞:正,当的意思。孟陬:“孟”,始也,孟春;“陬”,正月;孟陬,孟春正月。在古历法上又称正月为寅月。惟:发语词。庚寅:庚寅日。降:出生。

讲译:正当寅年、寅月,又在庚寅日,我便降生。

原文:皇览揆(kuí)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注释:皇:皇考,先父。揆:估量,研究。初度:初生的时日或初生时的器度。肇:始(区别“兆”)。锡:通“赐”,赐给。嘉名:美好的名字。

讲译:先父观察我出生的时日(器度),认为我生在寅年、寅月、寅日,气度不凡,因此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原文: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平),灵均:善良而又平均(原))

注释:《离骚》是屈原的自叙诗,诗中记叙了远祖的称号、父亲的表字,自然也要写上自己的名字。但屈原在《离骚》中把自己真名隐去,而用含蓄隐括的方法把自己名字的含义表达出来。屈原名平,《离骚》把“平”字隐去,而用“正则”。把“原”字隐去,而用“灵均”。把“平”与“原”的含义再表达出来。清王夫之《楚辞通释》:“平者,正之则也。原者,地之善而均平者也。”所以“正则”就是“平”,“善而均平”的土地就是“原”。“善均”的“善”又与“灵”通义,故“灵均”亦隐存着“原”的意思。王夫之又说:“隐其名而取其义以属辞,赋体然也。”

讲译:给我命名叫正则,给我起字叫作灵均。

赏析小结:此为第一段,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前一节(四句)自述家世、出生时辰,后一节言皇考为诗主人公命名。从远古帝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诗人以为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器度非凡,又获嘉名,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

明确:1、2节,诗人自述身世和名字的来历,追述世系,说明他与楚国血肉相连;叙写名字,点出他不凡的风度、仪态。(从远古帝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诗人以为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器度非凡,又获嘉名,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

从“纷吾既有”到“先路也”为第二段。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

2、请学生朗读3—6节,从“纷吾既有”到“先路也”为第二段。

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纷吾既有此内美兮”至“夕揽洲之宿莽”)。(3、作者内美且修能。4、早搴夕揽惜时修德。)

①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

明确: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修能”(优良的才能),可见他品性高洁、才华出众。诗人展开想像,想像自己披上江离与幽香的白芷,又联缀起秋兰作为佩饰。借香草(“江离”“辟芷”“秋兰”)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

②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明确: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诗人深感努力向前,还怕追赶不上,于是就勤奋不懈: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拔经冬不凋的草,即抓紧时间,修养自己。

③请学生概括3、4节的内容。

明确:这两节自述早年就怀有远大的理想与美好的志趣,积极努力,勤奋不懈。

3、作者内美且修能。

纷,修能,扈:披,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纫。

作者身披各种香草(比喻良好的品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希望有所作为。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4、早搴夕揽惜时修德。

汩:水急流通状,搴,阰,宿莽。

早起登山,夕入洲泽,所采的都是芳香坚固耐久的植物,比喻自己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长久之道。

离骚教案【篇3】

一.关于教材: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两千年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它是高中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册第一单元(古典诗歌)的第二篇。该单元所选中国古代古体诗8首,其中《诗经》中3首,汉魏晋五言诗3首,《孔雀东南飞》并序以及《离骚》节选。在该单元中,《离骚》节选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一方面,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楚辞是继北方黄河流域出现《诗经》之后,在南方长江流域出现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新诗体,其本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楚辞作品,尤其是屈原的《离骚》从词句的角度看,地方特色鲜明,学生理解的难度较大。从作品的内容看,《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政治抒情长诗,全诗373句2400余字,既具有诗人自传的性质,又具有某些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成分,整首诗歌感情回环激荡,撼人心魄。课文节选了长诗的第一节,内容主要是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二.关于教学方法结合作品特点

按照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在古典诗歌方面阅读能力的要求,我把《离骚》节选的教学目的确定为以下两点

一是了解屈原的生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是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评价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诗歌的评价能力,但对于时代久远的楚辞作品,评价的前提――读懂诗歌的内容方面,仍存在困难,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鉴赏重要的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

关键词句的疏通。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教材特点和面临的具体学情出发,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具体教学措施如下:

第一,充分预习。要求学生课下预习,早读检查(内容包括:A作家作品;B写作背景;C掌握生字生词;D熟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分解重点、难点。本课将分两课时进行,把教学难点,即词句的疏通安排在第一课时中,把教学重点,即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安排在第二课时,以确保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第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的内容确立课型。第一课时:诵读、讨论相结合;第二课时:讨论、训练为主。

三.关于学法指导:

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篇课文尽管难度较大,尤其是语言方面的障碍较大,但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上,仍以教师的引导为主,通过切合实际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目标。

2.检查学生的预习这一步必不可少,这是由我校的校情、学情决定的。我们华亭一中的具体情况是:高中学生中城镇多农村少,矿区学生多,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必须加强督促。

3.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积累,犹如堆沙一样,一层一层的积淀。课外的阅读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并做好示范作用。因此,本课的导入和课后作业均要体现教师的这一教学思想。

4.课文的背诵方面,教师要充分把握楚辞的语言特点,比如楚辞作品,包括《离骚》,两句一节,大量使用语音词“兮”以表达情感,调整节奏等特征,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特点的基础上,理解背诵。

四.关于课堂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1.导入要求学生列举自己掌握的《诗经》和《离骚》中的名句。明确我国文学“风骚”并举。

2.感知、理解课文。鼓励学生充分挖掘利用课文注释,力求自己动手疏通词句

第一步,范读——让学生耳顺。教师范读,学生感受,正音。

第二步,诵读——让学生口顺。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情感和节奏,逐步积淀语。

第三步,解难、疏通。这首诗古奥难懂,应当先扫除语言文字障碍,然后再欣赏诗句。课文注释较为详细,而且句句有翻译,这对学生读懂诗作是一大帮助。但学生在自习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可以提出讨论,老师作一些点拨。

第四步,课堂练习。可让学生尝试背诵课文,并动手默写,记清楚难写难读的字。

第二课时

第一步,鉴赏课文。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艺术手法和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理解诗人内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1.品味诗歌的艺术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比喻用法,使全诗的形象化特点非常鲜明。另外,每两句都有“兮”字做停顿,抒情性也非常鲜明。(这一点对背诵的指导非常有用)

2.分析诗中屈原形象。

3.欣赏诗人内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课文节选部分的诗句,突出表现丁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

第二步,进一步指导背诵前6节。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读之后,获得了良好的语感再背诵。可以创设竞赛氛围,看谁背诵最快最好。

第三步,引申、拓展。赏析屈原名句,诸如——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附: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血统高贵,器宇不凡

身披香草,美丽华彩

勤勉修行,自强不息、忧国忧民,至死不渝的人格魅力

赤胆忠心,胸怀炽烈

嫉恶如仇,鄙视群小

实现理想,不惧危难

离骚教案【篇4】

一、教材知识篇:“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穿越千年的爱国主义悲歌

《离骚》原有372句,2464字,本文节选46句。《离骚》是我国第一首抒情长诗,屈原是我国第一位爱国诗人。《离骚》又是楚辞的巅峰之作,屈原的悲情绝唱。厅伟诡谲的想像,浪漫绮丽的传说,天马行空的表达,炽热滚烫的情感,香草美人的手法,共同缔造成了一朵光耀千古的诗歌奇葩。“其影响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之上”。因此,《离骚》是每一个中国学子必须深入学习的辉煌篇章。

但《离骚》由于是用楚地方言写成,加之年代久远,艰涩难懂,佶屈聱牙,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应采取“先读懂,后鉴赏”的原则。教学目标定位如下三点: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常识;

2.重点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确定为

1.体会诗中丰富绚烂的文采背后蕴含的诗人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2.掌握相关文言词汇和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二、方法程序篇:’“循序渐进,登堂入室”——走进浪漫主义的神奇之作

本课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读懂课文。第二课时鉴赏课文。第三课时在多媒体教师观看专题片《百家讲坛——屈原》。

在第一课时中,主要采用讲解讨论法。导入用一副对联:

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解题突出历来的两种不同理解;

1.司马迁、班固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曹忧作辞也。”(《离骚赞序》)

2.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 “离,别也;骚,愁也。” (《楚辞章句离骚经序》)

整体感知诵读和自行疏通为主,要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此时,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阅读

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

之后,教师明确并精要讲解。分析时要启发学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教师的语言要唯美。

在第二课时中,着重鉴赏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及非凡的艺术技巧,主要采用探究研习法。在本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认真钻研,通过讨论入查阅《名师一号》等相关资料理解屈原誓死报国的装置豪情及香草美人的表现手法。教师适时要归纳梳理,并且结合练习题巩固强化。

第三课时,观看武汉大学博导李敬一教授的讲座。教师之前要做好引导,让学生明白屈原当时所处的地位及政治环境及个性禀赋。观看时可适时停顿提问思考,之后要做好总结点评和拓展延伸。着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后自行探究《离骚》的其余段落及《楚辞》的其他篇章。

总之,在本课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通过理解词句探究诗歌情感的能力,学会知人论世,准确品评。同时增强研习诗歌的浓厚兴趣,不断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离骚教案【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

现在开始说课。我说课的课题是《离骚》,作者屈原。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剖析本课。

《离骚》选自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的五彩梦。而本文正是一首撼人心魄的政治抒情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高尚情操。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和精神陶冶。本课计划用时2课时,我现在说的是第1课时。

高二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古文鉴赏能力,但要理解时代久远、语言独特的楚辞作品,仍存在困难。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立本课的三维学习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积累有关屈原和《离骚》的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文章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为:疏通字词,理解情感。教学难点为:比喻、对偶的表达效果。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将采用情境教学,以情促读,以读促思的教学方法;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朗读、圈点、批注等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为实现高效课堂,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

在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拟定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用时约3分钟。

余光中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烈士的终站就是诗人的起点?昔日你问天,今日我问河。而河不答,只悲风吹来水面,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罗。你仿佛在前面引路,带我们去追古远的芬芳。”大家知道这写的是哪一位诗人吗?明确:屈原。顺势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初读品析,用时约10分钟,分三步展开。

1.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结合导学案,疏通文意,将生字词落到实处。

2.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视频,提醒学生朗读时要把握节奏,体会作者感情。

3.整体感知。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前三段为第一层,自叙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但不愿同流合污;后三段为第二层,表现了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

第三环节:精读探究,用时约20分钟,分两步展开。

1.读中悟情,深入文本。学生默读、圈画出表现作者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的句子。小组交流讨论,选派代表发言。学生可能会找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达了不同流合污之志,而“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则体现了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2.以情促读,探究文本。《离骚》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后人将其与《诗经》并称“风骚”。采用齐读、领读等方式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文章特色,引导学生从想象、比喻、对偶等方面加以分析。

第四环节:拓展升华,用时约5分钟。

给学生1-2分钟的时间消化吸收本节课的内容。

诗人以炽热的情感、坚定的意志,追求完美的政治,追寻崇高的人格,身处逆境,不改初心,为了理想至死不渝,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蕴含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学习本文你有怎样的体会?结合本单元的主题“人生的五彩梦”,谈谈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畅所欲言。

整堂课,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课前预设,并促进课堂的精彩生成。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利用工具书,结合语境,梳理《离骚》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做成知识卡片。

2.以“寄语人生”为标题写一首诗歌,誊写工整后在班内交流。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板书设计如黑板所示。课后我将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离骚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1、读后觉得《离骚》有什么特点,学生说一说。由此引入楚辞的介绍。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学生根据文章描绘屈原的外貌。

《离骚》涉及屈原外貌的主要是第三、四节,学生描绘过程中重点解析此两节。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并且出示屈原图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2.学生说说所了解的屈原,教师补充。由此引入第一、二节的学习。学生翻译,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 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 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1、《诗经》中我们学习了“比”的手法,这种比的手法在《离骚》中有了更广泛的使用。学生再次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比喻。

“比”的手法主要在第五、七节中出现,学生大声朗读这两节,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2、这些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比喻?)

学生结合屈原的生平说一说。

“恐美人之迟暮” 一句中“ 美人” 喻指楚怀王“固众芳人之所在”一句中“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

3、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翻译。

由此引入第九、十一节的学习。教师范读,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

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

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苗裔(yì):后代子孙 孟陬(zōu):正月 揆(kuí)揣度 扈(hù)被、披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 汨(yù):水急流貌 搴(qiān):攀、折 阰(pí):山坡、岭上 骐骥(qíjì)骏马 申椒(jiāo) 申地产的椒 蕙茝(chǎi)香草名

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乱不羁 惮(dān):害怕 捷径:比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zhǒng):脚后跟 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 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

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2、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①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

②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我是古代帝王颛顼高阳的后代,

我的伟大先父名叫熊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

恰是庚寅之日我从天降生。

父亲端量我初降仪表,

给我表字叫做灵均。

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质,

又兼备外表的端丽姿容。

身披芳香的江离和白芷,

编织秋天的兰花当佩缨。

光阴似流水我怕追不上,

岁月不等我令人心着慌;

朝霞中拔取山岭的木兰,

夕阳下采撷水洲的宿莽。

日月飞驰一刻也不停,

阳春金秋轮流来值星;

想到草木的凋零陨落,

我唯恐美人霜染两鬓。

为何不趁壮年摈弃污秽,

为何不改变原先的法度?

快乘上骐骥勇敢地驰骋,

让我来为你在前方引路。

古代三王品德纯洁无瑕,

众芳都荟萃于他们周围。

花椒丛菌桂树杂糅相间,

岂只把蕙草白芷来连缀。

那尧舜是多么耿直光明,

既遵循正道又走对了路。

桀与纣是如此猖獗恣肆,

那些小人只晓偷安享乐,

国家的前途黑暗险隘。

岂是我害怕自身遭祸殃,

只恐国家败亡犹车毁坏。

我为君王鞍前马后奔走,

想让你追及前王的脚步;

楚王你不体察我的衷情,

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嗔怒。

我本知忠言会招来祸患,

想隐忍不语却难舍难割;

遥指九天叫它给我作证,

离骚教案【篇7】

教学目标:

①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②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③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②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一、导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秋风,不知从何悄悄袭来,让洞庭生波,让木叶飘零,让山河变色,让我们心底生凉。每每读到屈子的这两句诗,我的眼前会倏然立着一位满身忧伤的诗人,面对浩浩汤汤地洞庭波涌,他形单影只,兀立于萧瑟的秋风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一个不断求索的诗人,一个不断追寻的诗人,一个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常常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为什么他的诗能够穿时间的长空走进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地打着我们?为什么他一次次地被提起,一次次地被颂扬?为什么他能为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一个符号,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离骚》,走进这个诗人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的痛苦与人格魅力。

二、简介诗人: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渔父》、《招魂》等,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1、听录音朗读,读准字音。

2、听录跟读,把握诗的节奏。

(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A、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B、注意延长。C、注意重音D、注意感情)

3、学生自读。

(提示:“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利用注释,读懂诗句。

1、《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遭遇),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可通。

2、区别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4、重点词:

①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楚辞”中大量用“兮”,有时在句中,有时在句末。

③浩荡:荒唐。民心:人心,或指诗人的苦心。蛾眉:喻指高尚的德行。谣诼:造谣,诽谤。

⑤忳(tún):忧闷。郁邑:通“郁邑”,忧愁苦闷。侘傺(chàchì):失意的样子。溘(kè):突然、忽然。

1、诗中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命运?

美政理想(至善至美)与黑暗现实矛盾,独特个性(纯洁无暇的贵族血统与心性,正直,忠正)与社会、历史冲突(站在整个社会的对立面),在失败面前他不能沉默,不能隐忍,不能迂回,不能无闷。他呼喊,他叫屈,他指责,他抗争,于是,他得到的是更大的打击与蔑视,是别人对他的彻底的失望。他一点出不含蓄,一点出不躲闪,一点也不讲策略,他怒形于色,他由此遭到邪恶的全面攻击,他与邪恶没有丝毫的相容余地。他是代表独特个体而与社会宣战的最伟大最惨绝人寰的战士,他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2、诗中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品格?

明确:

3.屈原抱石沉江这一举动,你是如何看的呢?

六、悟理:

主题性研究课题:文学即人学。学完本文后,你认为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学习屈原的为人处世是智还是愚?

离骚教案【篇8】

《离骚》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但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下面是yjbys小分享的《离骚》经典教案,更多相关资讯请点击(/wenxue)。

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反复诵读,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反复诵读,背诵名句,感受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以实现“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前部分追忆往事,表明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后两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v 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v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

v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前者的说法更可信。

三、整体感知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众女,喻指许多小人。

蛾眉,喻指高尚德行。

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

忳郁邑侘傺兮 忳,忧闷。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侘傺,失意的样子。

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圆”。

3、找出本段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内心苦闷,忧国忧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追求美德,至死不改。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愿献身正道。

4、小结:

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原因(洁身自好,小人诽谤,君王昏庸),表现“九死未悔”的坚定节操。

步余马于兰皋兮 步,缓行。使动用法。

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不吾知其亦已兮 宾语前置 “不知吾”

高余冠……长余佩…… 高、长,用作动词。

唯昭质其犹未亏 “ 唯……犹……”,唯独(只有)……还……

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

3、找出本段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修身洁行,不管别人怎么看。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反省。检查自己的行为,表现追求美德,体解不悔的高尚品格。

六、问题探究:

1、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其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讨论)

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小人诬陷,君王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遭多方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不退缩。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远离政坛,并不意味着放弃操守,因此并不矛盾。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段来增强韵律感、音乐性?

①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是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用在上下句中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②大量使用对偶句。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③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如“郁邑”“ 侘 傺”“陆离”是双声词,“岌岌”“菲菲”是叠音词。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意是神仙,此指君王。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蛾眉”比拟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比拟诗人,“鸟”比拟周围群小。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以衣服佩饰比拟诗人的美德。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比拟诗人品德高洁。

七、课堂演练:

1、“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句中“悔”字应怎样理解更贴切?它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为什么?它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炼字。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其效果。

答案:悔:追悔(反省),前一个“悔”是反悔;不矛盾,因为二者意义有差别,前者是表对自己的选择的坚定,后者是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反省;它是下文的开启之词。

2、赏析“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1)“芰荷”“芙蓉”喻指什么?

(2)诗人为何还要“高余冠”“长余佩”,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这两个诗句描绘了诗人什么样的自我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其中有修辞、形象、情感的考查,考查点多,注意比较。

答案:(1)高洁的德行。(或:崇高的品德。)(2)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后,诗人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坚定了走自己路的决心。“高余冠”“长余佩”更是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悔选择。(3)德行高洁的君子形象。

3、“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中“忽”字在诗中有何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炼字。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其效果。

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中“未变”的是什么?

离骚教案【篇9】

离骚 屈原

一、导入:

民间端午节和屈原的联系,引出人们对屈原的认识。(PPT1)

二、文学常识

1.总说:印象中的屈原(PPT2)

2.伟大的诗人屈原(PPT5-6)

(具体上课内容可以酌情增减):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特点: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离骚》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离骚》的前一部分追忆往事,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探求未来,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全篇。诗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失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为后来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3.解题:(PPT7-8)

三、预习检测

1.字音字形(PPT9)

苗裔(ì) 孟陬(zōu) 庚寅(gēngín)

揆(uí) 肇(zhà) 扈(hù)

辟芷(pìzhǐ) 搴阰(qiān pí) 汨(ì)

2.词语解释

皇:大。 览:观察。 揆:揣度。 道:通导,引导。

肇:开始。 名、字:用作动词,起名字。

修:美好的。 扈:披。 淹:停留。

3.诵读指导(PPT10)

4.诵读指导(PPT10)

5.自译诗歌(PPT11-12)

炎帝啊,我是你的远代子孙,伯庸——是我先父的光辉大名。岁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从天上翩然降临。

尊敬的先父啊,仔细揣度我刚刚下凡的时辰和啼声,通过占卜赐给了我相应的美名。给我取的大名叫正则啊,给我取的别号叫灵均。

上天既赋予我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这美好的才能。我披着喷吐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又联缀起秋兰把它作为自己的佩巾。

光阴像流水一样迅疾,我好像赶不上啊,唯恐年岁不等待我。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攀折坡上的木兰,傍晚,我背着夕阳在洲畔采摘宿莽来润德润身。

太阳与月亮快速运转,未尝稍停,新春与金秋依次更替,永无止境。只看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

为什么,为什么你不任用风华正茂的贤者,废弃污七八糟的小人?为什么,为什么你不改变已经过时的法度?

驾着龙马,飞快地向前猛奔!来!我给你充当向导。沿着康庄大道走向幸福与光明。

四、文本研习:(PPT13-14)

1.作者在《离骚》的开篇突出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美好的名字不仅具有上天和先人的赐予,而且具有美好的品质和才能,这些都是自己的后天修养。主要表达作者出身高贵,与楚王是同根,楚国是我的祖国,爱国是我的本分。自身的高洁,同时也是与现实的抗争,有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意思。

2.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一再担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担心什么?

最担心的是时光如流水,而没有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祖国。另一方面诗人更是充满忧虑,怕国君昏聩误国,保守落后,政治混乱

3.诗人高唱“来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

屈原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意在表现他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的人。可以看出他坚信真理,崇尚高尚的人格,有着独立的人格

4.你从诗中读出诗人什么形象?

纯洁高大、一身正气;忠君爱国、忧国忧民。

五、问题探讨:(PPT16)

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情感的?有人说他这是一种“宗国”思想,你同意吗?

观点一:同意。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爱君”思想。战国后期的“合纵”“连横”之争,是中国内部的矛盾斗争,因为它们都是周王朝的诸侯国,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他们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联齐抗秦的“合纵”策略,一是为保卫楚的独立,二是进而实现楚“王”天下的企图,这只能说是为争夺全中国领导权而进行的内部斗争,并非是抵御外国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兮”就带有明显的血统夸耀。“来吾道夫先路”、“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则是一种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国观念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对于屈原宗国观念的尽忠报国,存君兴国,不少古人本是看得很清楚的,如:

故宅秭归江,前人熊绎城。

眷言还此都,不比异姓卿。(宋王十朋《题屈原庙》)

屈原的种种努力,客观地说,这的是楚王的统治,我们不必人为地拔高理解他。

观点二:不同意否认屈原的爱国意识。上种观点是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我们现在之于屈原的时代,相距上千年,我们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屈原像我们今天这样考虑问题。施行政策,具有和我们一样的思维、观点以及胸怀世界的气度,那个时代的屈原,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人民的生活,忧心如焚,奔走呼号,这不就是爱国的表现还能是什么?在他的心中,楚国就是他的祖国,楚国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们能非议他的爱国精神吗?

六、诗歌艺术品味(PPT17)

1.比喻形象,想象瑰丽,富有浪漫色彩。

课文大量运用比喻,如用“江离”、“秋兰”来比喻自己博采众长。“朝搴陂之木兰兮,纫秋兰以为佩 ”比喻坚忍不拔的政治理想。运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君主,不仅使作品含蓄,富于韵味,而且增加了作品的形象美。

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2.语言精练华美,带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

诗中丰富的联想,奇特的比喻,形成了绚丽的文采。其中富有楚地特色的“兮”等语气词的运用巧妙灵活,使诗歌带上了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

七、课文小结:(PPT17)

《离骚》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作品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宏大的艺术空间和开阔的画面,塑造了诗人非凡的自我形象。以其崇高的理想、高洁的人格、强烈的情感和奇特的形貌驰骋于仙界。柳宗元为惊叹地说:“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比兴的手法渗透到整个作品之中,比喻和象征形象被突显了出来,春兰秋菊,飘风云霓,全都成了有生命之物,司马迁称其:“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美名:肇锡余以嘉名;恐修名之不立

美德: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美人: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美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美政: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八、作业:(PPT18)

1.背诵这首诗。

2.以《中的屈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

离骚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①了解“楚辞”和“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

②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大意,体悟情感,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③了解屈原的理想和追求,理解诗人爱国忧民情感和九死未悔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鉴赏诗歌语言,感受诗人情怀。

难点: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勾画加注法、诵读法、 师生研讨法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每当读到这首诗,就会想到在瑟瑟的秋风里,在木叶飘零的洞庭湖边,一位满眼忧伤的诗人孤独地站在那儿,他郁郁沉重,面对着浩浩汤汤的洞庭波涛,长歌当哭,他便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屈原,一座爱国主义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学习《离骚》,走进诗人的心灵,感受他的痛苦,体味他的人生,感悟他的理想和追求。

二、诗人简介: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出身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曾做过左徒、三闾大夫等官。他心怀天下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力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成为一个强国。但由于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矛盾,遭受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后来顷襄王即位,受子兰等人的诬陷,被放逐江南。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攻破郢都楚灭,屈原悲愤难捱,自沉汨罗江。《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屈原开创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

三、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汉代刘向将屈原和他的弟子宋玉等人的作品合编为一部诗歌总集,称为楚辞。楚辞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

四、对照注释,勾画课文内容,进行自学。

五、诵读诗歌,集体朗读。

1、听录音朗读,注意字音、节奏。

2、自读,把握诗的节奏。

3、集体齐读。( 提示:“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学习课文内容。

1、《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班固进而释“离”为“罹”,遭遇,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

2、找出诗句中直接体现情感的词语,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明确:哀——未悔——怨——不屈——未悔——未变

屈原的内心世界有悲悯,有怨愤,有挣扎,有动摇,更有坚定;但对楚国和君主的爱是不变的;本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理想和追求。

3、《离骚》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披兰佩蕙,芳洁清峻的美好形象,表现出了诗人刚直不阿,忠贞执着的人格。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但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宁愿以死来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虽九死而尤未悔。

4、文中描写花草禽虫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诗人将自然界高贵的草木花鸟,赋予其象征意义,用佩饰兰蕙表现自己的高洁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征明君,用荷衣花帽表现高尚的节操,用方圜代表正方端直,用美玉宝剑代表人格的高贵,情感意识强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全诗充满高洁的审美情趣,散发着迷人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

二、师生研读:

1、诗中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命运?

美政理想(至善至美)、独特个性(纯洁无暇的贵族血统与心性,正直,忠正)。他不同流合污,不妥协,不放弃,呼喊、抗争,宁死而不屈,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勇不放弃的精神,诗人清楚地预知自己的结局和命运,但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是一位斗士,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但却表现了一种精神的高贵。

2、诗中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品格?

明确: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3、《离骚》有什么语言特色?

明确:首先,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其次,运用香花、香草的名称象征性的表现政治、思想意识方面的抽象的概念,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第三,全诗四句为一层,中间加“兮”加上固定的偶句韵,回环往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对偶手法的使用,使句式工整优美。

离骚教案【篇11】

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1.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1.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导语:

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四言一句,琅琅上口,又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而今,我们将要学习的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诗经》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另外,屈原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恰恰是出自《离骚》之中。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

(一)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

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

教师明确:

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所谓“联齐抗秦”的主张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其具体主张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上述思想便是所说的“美政”的具体含义。

2.参见教材第33页资料的结尾那句话(从“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到完),而“离骚”这个词的解释就是“遭遇忧患”。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3.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

(二)教师补充介绍:

1.屈原一生中曾遭到两次罢官以及随之而来的两次被流放。第一次是在楚怀王时期,被放逐于汉北;第二次是在顷襄王时期,被放逐于江南。原高中教材中所选的出自《九章》篇的《涉江》一诗,就是在这次流放中写的。也正是在这次流放中,诗人自投汨罗江而亡的。

2.与《诗经》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相比,《离骚》则是一篇具有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被视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而所谓浪漫主义的含义则是“它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摘自《辞海·文学分册》)。我们应在鉴赏《离骚》的过程中,好好体会一下这种创作风格的特点。

(一)教师先结合课文提示介绍一下《离骚》节选文字的基本内容。从提示文字中看,前七节,即从首句到“固前圣所厚”重在叙述,而后六节则重于抒情。

1.学生注意给生字注音。

2.体会朗读的技巧,如读出分句的节拍,上分句末字“兮”读音要稍长,压韵的字要重读等。

四、学生自读全诗,重在掌握文字的读音并搞懂其含义(可按“教材提示”分层情况,将全诗分为两步自读)。

可设计如下思考题,帮助学生尽快了解诗意:

1.第一层那些诗句表明作者受屈遭贬的原因以及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

2.第二层那些诗句表现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和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

五、结合上述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简单串讲、归纳、小结。

教师归纳、小结诗句参考:

①受屈遭贬的原因:“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②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以及整个第六节内容。

③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④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难”;(注:此乃第一层中的文字)“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来。

离骚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①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②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③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①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②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秋风,不知从何悄悄袭来,让洞庭生波,让木叶飘零,让山河变色,让我们心底生凉。每每读到屈子的这两句诗,我的眼前会倏然立着一位满身忧伤的诗人,面对浩浩汤汤地洞庭波涌,他形单影只,兀立于萧瑟的秋风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一个不断求索的诗人,一个不断追寻的诗人,一个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常常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为什么他的诗能够穿时间的长空走进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地打着我们?为什么他一次次地被提起,一次次地被颂扬?为什么他能为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一个符号,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离骚》,走进这个诗人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的痛苦与人格魅力。

二、简介诗人: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渔父》、《招魂》等,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三、朗读诗歌

1、听录音朗读,读准字音。

2、听录跟读,把握诗的节奏。

(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A、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B、注意

延长。C、注意重音D、注意感情)

3、学生自读。

(提示:“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利用注释,读懂诗句。

1、《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遭遇),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可通。

2、区别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哀民生之多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

固固前圣之所厚

自前世而固然

以长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

竞周容以为度

虽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虽九死其尤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长余佩之陆离

4、重点词:

①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楚辞”中大量用“兮”,有时在句中,有时在句末。

②替:废弃、贬斥。申:加上罪名。蕙纕、揽茝,比喻高尚的德行。

③浩荡:荒唐。民心:人心,或指诗人的苦心。蛾眉:喻指高尚的德行。谣诼:造谣,诽谤。

④固:本来。错:通“措”,措施。以为:以之为,把……当作。度:法度,准则。

⑤忳(tún):忧闷。郁邑:通“郁邑”,忧愁苦闷。侘傺(chàchì):失意的样子。溘(kè):突然、忽然。

⑥群:合群。圜:通“圆”。周:合。孰:何。

⑦尤:罪过。攘:忍受。诟(gòu):耻辱。伏:守、保持。

五、品读诗歌:

自主合作探究

1、诗中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命运?

美政理想(至善至美)与黑暗现实矛盾,独特个性(纯洁无暇的贵族血统与心性,正直,忠正)与社会、历史冲突(站在整个社会的对立面),在失败面前他不能沉默,不能隐忍,不能迂回,不能无闷。他呼喊,他叫屈,他指责,他抗争,于是,他得到的是更大的打击与蔑视,是别人对他的彻底的失望。他一点出不含蓄,一点出不躲闪,一点也不讲策略,他怒形于色,他由此遭到邪恶的全面攻击,他与邪恶没有丝毫的相容余地。他是代表独特个体而与社会宣战的最伟大最惨绝人寰的战士,他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2、诗中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品格?

明确: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3.屈原抱石沉江这一举动,你是如何看的呢?

六、悟理:

主题性研究课题:文学即人学。学完本文后,你认为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学习屈原的为人处世是智还是愚?

离骚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和《离骚》,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及《离骚》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离骚》的艺术特色。

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永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每年端午节,当我们在品尝香喷喷的粽子的时候,竞渡龙舟,其实是在纪念这位伟人,让我们一起深情的呼唤这个名字——,他是谁呢?

二、补充背景资料

1、作者其人。

2、“离骚”的含义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作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以指称楚辞“骚”,《诗经》被称为“风”,二者合称“风骚”。(补充)

《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在诗坛当中光芒四射,可与日月争辉。不仅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像,还有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历来备受推崇。司马迁对《离骚》的题解,是“离骚者,犹离优也”。“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也有其他的见解认为“离别的忧愁”。

三、诵读课文

1、注意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每句三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碎而夕替。

2、“兮”字是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读时应拉长语气。“兮”用在上下句中间,使全诗具有回环往复的旋律,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3、此诗中连词是划分节拍的标志之一,连词前划为一拍。

四、解析第一节

1、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或生范读

2、疏通难字词

兮:语气助词,无意义。

以:连词并列,“又”例:长太息以掩涕兮

以之为,把…当作或觉得…是,例:竞周容以为度

承接,例:宁溘死以流亡兮

因为,例既替余以蕙纕兮

之:代词,例: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的”

所: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物、事(所字加动词为固定用法,是名词性的用法

古今异义: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壮大

工巧:古义,善于取巧;今义,技艺巧妙。

穷困:古义处境窘困;今义,经济苦难

流亡: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为灾害或别原因,被迫离开家乡。

词类活用:步,使……步行,使动用法;

高,加高,形活用为动

厚,推重,形活用为动

群,名活用为动,合群

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抑

3、疏通重点语句

解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这两句承上启下,“民生”也可理解为“人生”,即自叹人生多艰。

(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写诗人被君王疏远。为什么“朝谇而夕替呢”?

原因是以下几个: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娥眉,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背绳墨以追曲”。

(2)面对这么复杂,黑暗的环境,对自己不公正的待遇,诗人是报着什么样的态度?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只要是我所向往的美德啊,即使为之死去多次我也不会后悔)

明确:为了追求自己所崇尚的美德,屈原显示自己的坚定的决心,“虽九死其犹未悔”,非常直接与正面表示自己的决心,可见诗人对完美人格的执着追求。(坚持真理,献身祖国)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宁愿突然死去,随流水而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那种世俗小人的丑态。)

明确: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坚决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可见诗人的品质的洁明。作者虽然为自己的遭际悲愤万端,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节操,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保持清白而死于忠直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所推重的。)

又再次表明自己的坚定意志,为了保持我自己的清白,不放弃我的理想,我不在乎死。表现作者以前贤为榜样,同时它也透露了作者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

扩展阅读

离子反应教案13篇


一份值得一读的“离子反应教案”相关精品文章推荐给您,感谢您阅读本文仅供参考。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 教案课件能够反映出教师的创造性和智慧,使学生受益。

离子反应教案 篇1

(二)新教材特点:新教材较旧教材相比,一其知识的衍变关系更具逻辑性,简洁明了;二是新引入了离子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分析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过程安排上,较传统教学有新的、本质上的突破。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在离子反应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重点: 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对策:学生的分组实验、分层次练习与小游戏相结合。

科学史话“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带领蜀军平定南方之时,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之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

离子反应教案 篇2

想要学好化学,提高化学成绩,预习是少不了的。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而自己又一时解决不了的,就把他们标记起来,这样在听课时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另外,也可以通过参考书来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我们在高中的学习大体上还是重视由老师牵引着学习,老师能教给我们很多经验,毕竟人家学习化学并且教授化学的时间远比我们多得多,他们在教授过程中对书本知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把握,远比我们好的多。

在每次化学课后,不要急于去做别的事情,而是要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来静静的思考课上的基本内容。另外,知识总是会有一个遗忘的过程,这样课后一定要及时安排复习,将知识尽最大的努力归自己所有。

想要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化学的学习也是一样,基础知识一定要牢固。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规律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另外,化学的学习都是分模块的,但是各模块之间还是有联系的,所以想要提高化学成绩还是要正确的处理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概念较多,而考查对概念的理解也是高考的热点。所以,要进一步理解化学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尤其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挖掘。既要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更要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例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共价键、离子键、、化学键;无机反应类型和有机反应类型等。

想要学好化学,还是要重视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可以让高中生通过简单的现象来反应出化学本质。所以,高中生想要提高化学成绩,要弄清实验本质,掌握好化学知识,并提高动手能力尤为重要。

要练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可培养一定的技能技巧,是达到会、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能搞简单的重复或题海战术。要通过作一定量的题自己能悟出什么道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来,要把作题的过程看成为培养自己的思维和思维能力再 提高的过程,做题后不要仅满足对答案,对解法而已,当每做稍有些难度的题后要回味一下,理顺解题思路逻辑关系和题目的类型是很有益的。

可以想这道题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不这样解行不行,哪种方法最简捷这便是一题多解的过程。能否通过改变物质、数据、操作顺序或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互换来重解,这便是一题多变。回忆一下这道题与过去做过的题有无相同、相似之处这便是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守恒法、查量法、平均法、极限法、图像法、转化法等是化学计算中经常考查的内容之一。可以这样来理解,高中试题中的计算题。绝大部分是重在考查同学的化学思维,而不是单纯地考查计算能力。所以,同学们要经常总结归纳,多尝试用简单、快捷的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才会大大提高你的解题速度和效率。

有一些考生在平时不注意养成规范的习惯,总想到了高考再注意。殊不知 到了高考会更紧张。这种由于不规范引起的失分既普遍存在,同时也是对考生致命的打击。生化组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做了统计,因为不规范而失分的同学大有人在,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化学基础相当不错的,或是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或是科学术语错误等。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强烈建议同学务必从现在起就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我们学习任何科目都是需要经常的总结,化学是一样,我们要知道这阶段化学主要学习了什么,哪些是自己会的,哪些是不会的,知道这些,我们能够更好的去学习化学。在总结的同时,要我们还可一把自己不熟练的知识点再看一遍,我们的化学成绩才能更快的提高。

离子反应教案 篇3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大多数盐强酸、强碱是强电解质。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酸、弱碱、水是弱电解质。

(1)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解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2)电离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在书写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书写时强电解质连接符用“可逆号”,弱电解质连接符用“一”。

②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③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 )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①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②书写步骤:可概括为四个字,即“写”“拆“删”“查”。

③意义: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不一定最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端融状态下能香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邮解质和非电解质、即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针对化合物而言的,判断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为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因此,不是电解质解质的前提条件是物质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正确的说法是”不是电解质的化合物定是 非电解质”。

问题2: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定是电解质吗?电解质在熔触状态下一定能导电吗?

不一定。 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自身电离成自由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并不是其自身电离导电而是与水反应生成的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导电,如CO2.NH等化合物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它们并不属于电解质,因为它们自身并不能发生电离,其水溶液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H,CO,、NH .H,O。即使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但如果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话,它也是电解质。例如AICI, 是电解质,但它在熔融状态下是分子状态,不能电离出离子,所以不导电。

问题3:NaCl是由Na和CI组成的电解质,故NaCl晶体能导电,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不正确。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能电离出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有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才能导电。而NaCl晶体中虽含有Na和CI~ ,但不能自由移动,故NaCl晶体不导电;但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NaCl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Na和CI ,故NaCl溶液或熔融的NaCl能导电。

不一定。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有关,而与其溶解性无关。强电解质不一定易溶于水, 例如BaSO .GaCO等虽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的,故它们是强电解质而有些电解质如醋酸易溶于水,但它在水中部分电离故它是弱电解质。

问题5: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定比 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吗?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没有必然联系。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相同体积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如HCI是强电解质,但很稀的盐酸中离子浓度很小,溶液的导电能不强;醋酸是弱电解质,但若其浓溶液中离子浓度 比很稀的盐酸中离子浓度大,其导电能力就比很稀的盐酸的导电性能强。在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由于盐酸全部电离,而醋酸部分电离,故盐酸的导电能强。

电解质的电离是受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离解成自由的离子,不需要通电。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电解质因电离而导电,而不是因导电而电离。

离子反应教案 篇4

一、设计思想

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或实验方法为目标的新理念,而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起着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既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重要内容的复习,又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1、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本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要求在新教材中删去了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有关概念及应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学生准确理解知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离子方程式中弱酸的处理问题等等。

2、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自觉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会写电离方程式。

2、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3、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根据离子反应学会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离子反应是高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是对化学反应本质的重要理解,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现状来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

四、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启发、对比、归纳多种方法相结合。

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让学生的眼(观察)、手(实验)、口(讨论)、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来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五、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本节需3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导入]我们在初中的时候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现在我们来判断一下下列哪种物质是能导电的?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NaCl溶液、Cu。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能导电的是: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铜片、石墨;

不能导电的是:NaCl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

[提问]既然大家都了解这些物质能够导电,那么它们导电的原理是什么?

Cu、石墨能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能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NaCl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能导电原因是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从而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水中发生电离,以氯化钠溶解并电离为例,说明自由离子的形成,并书写电离方程式。并从电离角度重新定义酸、碱、盐。

[课堂练习]练习册P22—23活学活用1,4

[小结]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铜(单质)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CO2水溶液导电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电离。

3、电解质主要包括酸、碱、盐、水及其金属氧化物,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

[作业]课本习题

1、

3、

4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我们所学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哪种类型的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并思考这类反应各物质的特点。

[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是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盐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离子反应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下它们的关系吧

1、导入:酸、碱、盐在水溶液可以发生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那么将不同的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仍然存在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实验探究:

完成实验〔2—1〕

[实验操作1]:向盛有2ml 1mo1/L的Na2SO4溶液中加入2ml 1mo1/L的KCl溶液,观察现象。由实验现象分析溶液中离子在混合前后发生的变化并填表小结:

现象:

小结: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混合前后Na+ 、SO42— 、K+、Cl—均无变化,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2]:向盛有2ml 1mo1/L的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 1mo1/LBaCl2溶液,观察

现象,并填表小结。

现象:

小结:通过表格及分析,我们认为混合后Ba2+和SO42—相结合,溶液不再有大量的Ba2+和SO42—,而Cu2+和Cl—仍存在于溶液中。

[探究实验]: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Ba2+ 、SO42—和Cl—。(学生已学习过SO42—和Cl—的检验,并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分别取出上层清液进行实验,不要在原试管中直接滴加)。

3、总结出相关概念: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用离子符号来表示这种变化:

这种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并从而引出Na2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得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4、知识延伸:首先阅读教材32页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教师要强调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主要就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的盐)。

[课堂练习]

1、练习册24—26页例1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2)烧碱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5)实验室制取氢气

(6)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

完成〔实验2—2〕并填表:

填表后全班交流,并总结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一类化学反应,从这个过程中也让同学知道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最后,通过完成〔实验2—3〕并填表: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填表后全班交流,总结出复分解反应类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并从而总结出能结合成沉淀、气体和水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5、课本33页思考与交流:离子反应的应用。

举例:1)如何分离K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

2)如何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

3)如何鉴定溶液中是否存在Cl—或SO42—?

6、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本节内容,构筑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7、布置作业:34页第6题、第9题和第10题

第三课时:离子共存

[复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反应

(2)Fe和CuSO4溶液反应

(3)NaOH和H2SO4反应

[新课]离子共存

一、若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生成沉淀

2、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的物质

3、生成水及难电离物质

[典例1]练习册26页例

2二、外界条件,及题目要求的限制条件

1、强酸性溶液

2、强碱性溶液

3、无色溶液

[典例2]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A:Al3+Ag+NO3—Cl—B:Mg2+Ba2+NO3—Cl—C:Na+K+SO42—CO32—D:Cu2+Na+NO3—SO42—

[练习]活学活用

4、5

[作业]练习册课后作业95页明天交

离子反应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节的知识顺序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本节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定义的引出。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依据美国布垆坶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含义;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实验现象的分析、本质的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序: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实验研究

引导分析 引导归纳 巩固练习

学习序:明确问题 实验研究 分析现象 形成概念 理解应用

四、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可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既而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相同吗?

演示:同浓度的NaOH溶液、 HCl溶液、 NaCl溶液、 CH3COOH溶液、NH3·H2O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借助多媒体进一步阐明原因,从而导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演示:NaCl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利用电脑动画从微观本质得出离子反应,为下一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作好铺垫。

2、 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让学生归纳本节所研究的内容,同时利用软件作以小结。

当时我们把可以导电的溶液放在一个容器里,用石墨电极与灯泡还有低压直流电源连接,灯泡能够发光,说明溶液可以导电。事实上,把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也可以导电。它们能够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内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也就是阴阳离子。我们把这种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电解质能够导电,指的是当通入电流时能够导电;但电解质的电离不需要电流的作用,我们不是要通入电流它才能电离。它电离了也不是有了电流,只是有了能导电的阴阳离子。

既然我们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换而言之,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我们就叫做非电解质。例如,酸、碱、盐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有个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化合物。

3、 巩固练习,理解内化

下面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铜、硝酸钾溶液、二氧化碳、碳酸、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分析:

(1)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溶于水或熔化;

(2)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单质(如铜)、混合物(如硝酸钾溶液)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不能是发生反应的生成物的物质导电。(二氧化碳溶于水导电实际上是碳酸的导电,而不是二氧化碳的导电,故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而碳酸是电解质)

(4)酸、碱、盐和水是电解质。

答案: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4、探究:为什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呢?

我们看书上的图来解答这一个问题。我们以氯化钠溶液为例子。氯化钠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Na+和带负电荷的Cl—,通过静电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的离子(Na+ 和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NaCl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Na+与 Cl—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使Na+ 和Cl—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我们把这种在溶液中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板书: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做电解方程式。 板书:电解方程式

在黑板左边示范写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

注意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HCl,H2SO4,HNO3都是酸,都可以电离出H+,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又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的时候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设问:NaHSO4 电离方程式怎么写?它是酸么?(酸式盐)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出NaOH,KOH,Ba(OH)2,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分开碱与盐两边写,请同学们把阳离子写在一边,阴离子写在一边)

检查同学答案正确与否,总结:

碱:圈出OH—,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小结: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电解质能导电,非电解质不能导电,它们的显著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单质(铜,铝,石墨),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黑板) 酸,碱,盐的本质含义(电离)

5、提出问题:电解质溶于水后都电离成为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里的反应应该是离子之间的反应,那么离子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验2—1。(同学描述现象)

1。第一支试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出)(因为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反应,说明了Na+、Cl-、SO42-、Cu2+离子之间不相互反应。)

2。第二支试管有白色沉淀说明了什么?(白色是BaSO4,说明了Ba2+与SO42-离子发生了反应。)

3。两根试管的溶液都是蓝色,说明了什么?(说明了Cu2+不参与反应)

4。如何证明中Cl-离子没有参与反应。(第二个试管,取上层清液加入用硝酸酸化了的AgNO3溶液) (增加实验)

5。如何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是Ba2+与SO42-发生了反应?(实验2—2第一个实验)

总结: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Ba2+与SO42-离子之间的反应,而Cu2+和Cl-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也说是这个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

同样地, Na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的实质也是:Ba2++SO42-=BaSO4↓

设问:为什么这两个不同反应物的反应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呢?

讲述: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硫酸钠、硫酸铜在溶液中均电离出SO42-,跟Ba(OH)2、BaCl2电离出的Ba2+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内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补充板书:离子方程式

演示实验2—2第2,3个实验,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小结:从上面的三个反应的实质可以看出,它们都是溶液中的某些离子之间发生了反应,使这些离子的浓度减小。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反应都是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只要有离子参加的反应都称为离子反应。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的复分解反应都可以写成离子方程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者生成水,我们方程一是生成沉淀,方程二是放出气体,方程三是生成水。这些也就是离子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下一节课里我们将详细学习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这一节课的内容。

作业:1、29页第一题做在书上

2、习题书1—4题

离子反应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建立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建立电解质电离的基本模型,在初中导电性实验的基础上理解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基本原因,为下一课时——离子反应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强弱电解质的定义并会判断;

(2)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3)能正解书写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采用实验法、探究法、启发法、讲授法的方式来进行,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适时地进行实验来探究以及观看实验视频来获得有效的知识信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注重学生自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建立电解质电离的模型。

难点:电离,用物质结构解释电离。

五、教学设计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问题:教材结合生活常识,给电器设备通电时,湿手操作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积极思考,探究,发言为什么会有触电现象。

创设情境,以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回顾初中知识:水导电吗?什么是导电物质?什么不是?

根据所学内容,学生

通过初中知识的回顾,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型(基于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

解释:实际上纯水是不导电的。同学们初中做过电解水实验,当时老师应该告诉了同学们,电解的不是纯水,水中应该加入了硫酸。

学生听讲

引出下面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1.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硝酸钾固体、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按照课本中的图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极伸入到烧杯中,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讲解:严格的说蒸馏水也能导电,但是其导电能力很微弱,用上述的实验装置无法测出。

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小灯泡都不发光,总结硝酸钾固体、氯化钠固体、蒸馏水都不导电)

①认识物质的导电性,②引出电解质的概念,③为学习电离的概念提供实验证据。

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总结导电原因:电流是由带电荷的粒子按一定方向移动而形成的。因此,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

引出: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

学生通过理解导电原因,更好记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假设、验证等探究过程,建立微观模型,从而对实验事实作出合理解释。通过电离概念建立过程中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利用分类方法将电解质非电解质归纳物质中用图示表示,并举例说明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

学生进一步理解记忆

加深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理解

解决问题:回顾PPT第一页的问题,解释为什么会触电?(提示学生人的汗液组成分是氯化钠)

回答:人的手上常会沾有NaCl(汗液的成分之一),有时也会沾有其他电解质,当遇到水时,形成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因此,湿手直接接触电源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引出为什么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而固体不能

提问: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溶液和熔融氯化钠能导电

学生思考

讲解:氯化钠固体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在空间上堆积形成的,是不能随意移动,一定受到某种作用相互束缚;而氯化钠的固体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受到水分子的作用,逐渐解离为各自独立的水合离子,使体系中存在可以移动的带电粒子,从而导电

学生理解记忆

通过微观机理图的观察,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思维。

引出电离概念和电离方程式电解质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学生根据老师讲解写出电离方程式,讨论氯化钠溶液和熔融氯化钠电离方程式是否一样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离子反应——电解质的电离

概念:电解质

非电解质

电离

电离方程式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来进行教学。通过引导法和实验探究以及运用多媒体,使得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的科学精神。也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探索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以提高学生对于实验的热情。

离子反应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以MgO、Fe2O3、CuO为代表,了解金属氧化物的主要理化性质和主要用途。巩固药品取用等基础实验操作。

2.以铁的氢氧化物和Al(OH)3为代表,了解金属氢氧化物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3.以Al2O3、Al(OH)3为代表,了解_物质的特点。以KAl(SO4)2为代表,使学生掌握复盐的组成特点。?能力目标?1.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同时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比较法。

2.通过对几个实验的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道德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图表分析、联系生活等多渠道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性质,Fe2+、Fe3+的转化。?难点?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性质,Fe2+、Fe3+的转化。

三、教学器材投影仪、金属钠、蒸馏水、小烧杯、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金属铝片、

1.为什么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形式存在?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金属钠在空气中表面变暗;②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③金属钠投入纯水中;④金属铝投入NaOH溶液中

引入新课?金属不但其单质具有许多特殊的理化性质和广泛的用途,而且金属形成的多种化合物亦有极其重要的性质和用途。

形成对应的碱。MgO不和冷水作用但和热水作用生成Mg(OH)2。?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O+H2O—K2O+H2O—BaO+H2O—CaO+H2O—MgO+H2O—?板书?2.和酸的作用?实验?书本实验3—5

②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l2O3+H2SO4—Fe2O3+HNO3—CuO+HNO3—?板书?3._氧化物

实验?Al2O3溶于碱的实验Al2O3+2NaOH==2NaAlO2+H2O

研讨?①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有何特点?除去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你有什么高招?②象氧化铝这种氧化物和其它金属氧化物不同,我们称它为_氧化物,你能对_氧化物下个确切的定义吗?

结论投影?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且均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_氧化物。

①钠表面的氧化物和铝的氧化膜都是金属氧化物,它们的外观形态和性质相同吗?对内层金属的保护作用一样吗?

②铁制品表面常需油漆而铝制品一般都_露于空气中,这是为什么?

③一段光亮的铁丝插入盐酸中立即有气泡产生,而一段光亮的铝丝插入盐酸中过一会儿才有气泡产生,这是为什么??课后作业?

1.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氧化物是A.AlB.MgOC.NaHCO3D.Al2O32.下列属于红色物质的是A.MgOB.Fe2O3C.Cu2OD.CuO

3.下列物质(甲栏)及它们对应的用途(乙栏),试用短线把它们的对应关系连接起来。甲栏乙栏氧化镁红色油漆和涂料氧化铝耐火材料氧化亚铜制造铜盐的原料氧化铜红色颜料冶炼金属

知识目标?

1.以铁的氢氧化物和Al(OH)3为代表,了解金属氢氧化物的制法、性质和用途。巩固试管实验等基础实验操作及Fe(OH)制备的特殊操作。

2.以Al2O3、Al(OH)3为代表,了解_物质的特点。以KAl(SO4)2为代表,使学生掌握复盐的组成特点。?能力目标?

1.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同时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比较法。

2.通过对几个实验的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道德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图表分析、联系生活等多渠道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

2+3+

重点?氢氧化铁的性质,Fe、Fe的转化。

2+3+

投影仪、金属钠、蒸馏水、小烧杯、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金属铝片、氢氧化钠溶液、集气瓶、稀盐酸

复习提问?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氧化钠和水氧化钡和水铝和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板书?二.氢氧化物

1.氢氧化物的水溶性(学生自学得结论)2.可溶性碱的通性(学生讨论回顾)?板书?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练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制备原理。Mg(OH)2Cu(OH)

2

板书?②氢氧化亚铁的不稳定性4Fe(OH)2+O2+2H2O==4Fe(OH)3?引深探讨?能否确保氢氧化亚铁有较长的保存时间吗?(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Fe(OH)2+HCl——Fe(OH)3+H2SO4——Cu(OH)2+HNO3——?板书?

Mg(OH)2——Cu(OH)2——Fe(OH)3——?板书?2.氢氧化铝制备

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铝盐溶液和氨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铝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臵一段时间;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B

2.在由Fe、FeO、Fe2O3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2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并放出448mL

3+

气体(S、T、P),此时溶液中无Fe离子,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混合物里三种物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Fe与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混合物里,FeO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2O3的物质的量多;混合物里,Fe2O3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O的物质的量多。答案:B、C3.将一定量的NaOH与NaHCO3的混合物X,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CO2气体V1L(V1≠0)。将反应后的固体残渣Y与过量盐酸反应,又生成CO2V2L(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1)Y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

A.Na2CO3与NaOHB..Na2CO3与.NaHCO3C.只含有Na2CO3D.只含有NaOH

(2)X中NaOH与NaHCO3共____________mol;NaOH与NaHCO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2)V2/11.2(V2-V1)/(V2+V1)。

4.用沉淀法测定NaHCO3和K2CO3混合物的组成。实验过程中每次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溶于水制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相同浓度的Ba(OH)2溶液,每次实验均充分反应。实验记录见右表:

回答下列问题:(1)第2次实验中产生沉深质量是多少克,请将结果填在表格相应空格中。

(2)样品中NaHCO3和K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

(3)室温下取第3组实验所得溶液体积的1/10,加水配成500mL溶液,求稀释以后溶液的pH。(写出计算过程)。

5.现有浓度各为1mol/L的FeCl3、FeCl2、

2(1)反应完毕,铁粉仍有剩余。

①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阳离子,是____mol;一定没有____阳离子。②固体物质烘干后其中一定含___和___。和反应前加入的铁粉质量相比____(填增多或减少)______g。(2)反应完毕,有铜生成,铁粉无剩余。

①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______阳离子,该阳离子在溶液中物质的量的范围______。②溶液中可能含_______阳离子,该阳离子在溶液中物质的量的范围______。③溶液中一定不含____阳离子。

④溶液的质量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3)反应完毕后,无固体沉淀物存在,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_____和_____阳离子,它们中物质的量为定值的是_____阳离子,为________mol,它们中物质的量为一数值范围的是______阳离子,该数值范围是____________。作业:P6313五、教学后记:

离子反应教案 篇8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以及由此拓展出的离子共存问题。 教学难点

【引入】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发生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如果不同的溶液混合后,这些离子还会依然存在吗?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分组实验1】向盛有5ml 1mol/L的CuSO4溶液中加入5ml 1mol/L的NaCl溶液(即下表中的①和②混合),观察现象。

S:蓝色的CuSO4溶液被无色的NaCl溶液稀释。

T:下面我们来分析混合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变化情况,并填写上表。 (学生每人有一张表格,自己独立完成相关的部分)

T小结:通过分析表一的第一行可以看到,混合前后Cu2+、SO42-、Na+、Cl-四种离子均没有发生变化。

【分组实验2】向盛有5ml 1mol/L的CuSO4溶液中加入5ml 1mol/L的BaCl2溶液(即上表中的①和③混合),观察现象。

S:有白色沉淀生成,液体分层后上层为蓝色透明溶液。 T:白色沉淀是什么,上层溶液为什么是蓝色?

S:白色沉淀应该是BaSO4,上层溶液为蓝色说明含有Cu2+。 T:根据你的分析填写上表相关部分。

T小结:从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家认为混合后Ba2+和SO42-相互结合,溶液中不再有大量的Ba2+和SO42-,而Cu2+ 和Cl-依然存在于溶液中。能用实验证明你的结论吗? (学生相互讨论,提出方案。) 主要的方案有:

1. 滴加稀硫酸检验上层溶液中是否还有Ba2+。(少数学生能够提出) 2. 滴加BaCl2溶液检验上层溶液中是否还有SO42-。(多数学生提出) 3. 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检验上层溶液中是否还有Cl-。

(教师鼓励学生的实验设计,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分别取出上层溶液进行实验,不要在原试管中直接滴加。)

T: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①和③混合后发生了化学本化,溶液中有的离子消失了,有的离子还存在。我们可以用离子符号来表示这种变化。

【板书】 反应前 反应后Cu2+ + SO42-

BaSO4↓ + Cu2+ + Cl-

Ba2+ +Cl-

T:上述反应中Cu2+和Cl-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没有参加反应,那么该反应的本质就是??

【板书】Ba2+ + SO42- == BaSO4 ↓ T:这种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学生练习】分析下列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写出离子方程式。(见表二)

(学生练习,独立完成上表,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投影学生作业,全班交流。)

T:从刚才同学们的练习中,我们发现四个不同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同,离子方程式却相同,这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H+与OH-结合生成H2O。也说明离子方程式表示的不仅仅是一个化学反应,而是一类反应。

T:下面老师演示几个实验,大家仔细观察现象,判断生成了什么产物并完成下表。

【拓展练习】1.写出NaHCO3、NaHSO4的电离方程式。

NaHCO3 == Na+ + HCO3- NaHSO4 == Na+ + H+ +SO42- 2.写出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硫酸铜与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aCO3 + 2H+ == Ca2+ + H2O + CO2 ↑ HCO3- + H+ == H2O + CO2 ↑

Cu2+ + Fe == Cu + Fe2+

【教师点评】1.酸、碱、盐的电离一般只电离出阴离子(包括算是酸根)、阴离子两个部分。NaHSO4的电离属于特殊情况。

2.除了与酸碱盐有关的复分解反应外,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也属于离

子反应。

【思考与交流】离子反应的应用。

利用离子反应鉴定明矾水溶液中的Al3+、SO42-;

利用离子反应把混合物提纯:如粗盐中除去Ca2+、Mg2+、SO42-。

【作业】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略。

离子反应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属于高一课本第三章第五节,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第三册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

1、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思想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方面

本课依教材特点,采用螺旋式发展,循序渐进,探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具体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如下:

1、“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难以理解新知识。由于上节课已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正确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写离子形式,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把一堂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一堂以实验为主的新课。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法方面

(1)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设问,使学生明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知识真正灵活地融入脑海之中。

四、教学程序

1.谈谈实验的导入:由于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这部分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并不难,若从定义上复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但对于溶液中反应本质的深入,他们还非常薄弱。故做以下两组实验:

a.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b.盐酸,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提问:

(1)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或产生同一种气体?

(2)是离子反应?

(3)是什么离子参加反应?

结论:Ag++Cl-=AgCl↓ CO32-+2H+=H2O+CO2↑

教师指出上述两条就是离子方程式。引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指出定义中的关键字“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这样导入课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把学生引入主动学习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2.谈谈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书中给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而书写第二步指出“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离子反应中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什么?事实上无论是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只要是酸碱盐电解质,溶于水的部分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之间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例:CaCO3和盐酸溶液反应,CaCO3(S)=Ca2++CO32-(溶解平衡)CO32-+2H+=H2O+CO2↑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促使碳酸钙的溶解,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使反应趋于完成。但这样书写跟课本要求的方法相矛盾。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这节课教学上的一个升华点,也是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 故在教学中可这样引导(1)碳酸钙在盐酸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参加微粒是离子。(2)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碳酸钙在溶液中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故用化学式。这样同学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是不防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如何写?(2)石灰乳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如何写?根据微溶物主要存在形式,在稀溶液中以离子状态,在浊液状态或固态时就写化学式。这时为了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师生可共同讨论归纳出: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可提问学生应查什么?可用幻灯片:判断正误(1)Fe2++Cl2=Fe3++2Cl

- (2)2MnO4-+7H2O2+6H+=2Mn2++6O2↑+10H2O这两条方程式学生还没学过,但能用现有知识去判断,高而可攀,使学生既感到自己的不足,又获得学习的乐趣。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是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谈谈练习选用:由于学生刚刚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为了巩固知识并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安排这样一组问题:(1)Ba(OH)2溶液能否导电?

(2)能否用实验来证明?学生一方面进行知识回顾,另一方面进行思维发散。让学生提出几个方案,分析,比较。然而展示实验装置并演示小灯炮发亮。(3)在此Ba(OH)2溶液中加入什么物质能使电灯熄灭?这一问题不仅巩固离子反应知识,而且使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得到训练。师生共同分析提出的几个方案,如用盐酸,硫酸,硫酸钠。(4)用什么方法加入?倒入?滴入?然而按课本P74练习6实验装置并演示,请学生观察现象并分别写出离子方程式。提出盐酸,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能否都用“H++OH-=H2O”来表示?(5)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氨水和硫酸反应(B)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

(C)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利用这一系列扩散性问题,让学生产生多种独创性的想法,改变习惯性单纯吸收,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4.谈谈总结:对于离子方程式定义的总结,可与电离方程式定义,化学方程式定义进行对比,使定义进一步深化。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着重是第二步和第四步一些书写过程中的注意点。说明并不是所有电解质之间都能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不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反应就不能表示。如浓硫酸和固体氯化钠反应,浓硫酸和铜反应,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体现事物发展规律中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5.谈谈应用:离子反应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分离分析,水的净化,电镀,医药,染料,“三废”处理和生命活动中都有存在。中学阶段主要应用在离子的分离和检验。如: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氯离子的检验。

五、板书设计(用幻灯片)

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一、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某一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用幻灯片)

附:巩固练习

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B.铁跟稀盐酸反应Fe+2H+=Fe3++H2

C.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I-+Br2=2Br+I

D.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Cu2++Fe=Fe2++Cu

2.采用四种不同方法鉴别K2S,K2SO4两瓶无色溶液,并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

3.用法0.2mol.L-l的H2S溶液100 ml与0.1mol.L-l的NaOH溶液300 ml作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的必修本一《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是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线索之一。研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书写,对以后的学习或是进一步深造都是很有必要的。有电解质参与的反应通常情况下都能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基本知识,才能使他们理解 这些反映的实质。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交流、发言、实验等磨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锤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结论”的程序,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了实验是学习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善于观察,敢于实践。

3.通过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发扬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实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取得成功的关系。

三、教学构思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设想

精心设计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精心设计实验显得尤为重要。我首先设计一个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的实验,其次设计了一个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的flash画面,用来揭示离子反应的实质,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高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又设计了产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最后设计了中和反应实验,利用颜色的变化及Flash动态画面又一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体验反应的进行,最终达到了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产生沉淀、气体和水。

(三)教学方式

本节课采取的是“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即:“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交流→分析思考→获取结论” 。

(四)教学思路和过程

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力争形成一个良性的、具有和谐关系的公共空间,在此空间中通过课堂师生间、生生间合作与交流,使学生作为主体主动积极参与到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中来,因此,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层层设疑,环环紧扣”,进一步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思维、学会交流合作,整个过程老师充分发挥主持人的角色。

离子反应教案 篇11

吗?

【评价】答案正确。指出学习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二、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另一组代表回答:虽然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但反应物都是固态,反应物没有发生电离,怎么来的离子方程式?我们认为是错误的。

讨论后回答:

在无水参与的情况下,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2.Fe+2H+=Fe2++H2↑

3.不正确,虽然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即遵守了质量守恒)但反应前、后电荷数不等,违反了电荷守恒原则。

4.不正确。不符合反应事实,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时生成Fe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及时反馈,进行调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总结】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可揭示反应的实质。要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5.正确。此题是氧化还原反应,除了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外,同时还应遵守电子守恒。

1.H2S通入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B)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B)碳酸镁跟稀硫酸反应:

MgCO3+2H+=Mg2++H2O+CO2↑

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表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2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判断正确结果。

离子反应教案 篇12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本节的知识顺序是: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③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④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3.德育目标

运用教材(如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但电解质的强弱不以溶液导电能力大小划分;导电能力弱的溶液不一定是弱电解质溶液)对学生适时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教育。

三、说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理解及有关概念、理论和应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不是物质本质上的分类。决定电解质强弱的因素复杂,教材仅仅是从电离程度不同加以区分。因此,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掌握是本节的难点。

为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效果,强化对学习重点的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在不断辨别中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探究。

③通过列表类比和设计重、难点习题等,达到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验研究→引导分析→引导归纳→巩固练习

学习程序:明确问题→实验研究→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理解应用

教学过程

[提问]同学们在家自己想办法确定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思考为什么能导电?

Nacl固体、Nacl溶液、蔗糖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食醋、铁丝、铜丝。

[演示]Hcl气体、Hcl水溶液(盐酸)导电性

[小结]①铁丝、铜丝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食醋、Nacl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食醋、Nacl溶液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演示]Nacl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过程(fiash模拟)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s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溶液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so2能导电是因s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so3,H2so3能够电离而非so2本身电离。所以so2不是电解质。

[电解质定义可改为]: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直接电离)导电的化合物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类比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导电能力不同.)

[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

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ll;溶液的温度当溶液体积、浓度、温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二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归纳]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里粒子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同条件下导电性

物质类别

强碱、强酸、大多数盐

弱碱、弱酸、水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某此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大多数盐大多数盐中学见到的盐都是

[讨论]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c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布置作业]复习、预习

离子反应教案 篇13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辨析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判断其正误。

过程与方法:复习有关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判断其正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判断其正误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判断其正误

学法指导

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问题发现

自我检测:问题:

你存在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问题生成与解决:知识点的学习

第2讲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考纲解读]

1、能正确辨析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判断其正误。

考点一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

在__________________能够导电的________叫做电解质。

(2)非电解质

在______________都不能导电的__________叫做非电解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定义在水溶液中能____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____电离的电解质

电离平衡

溶液中存在微粒种类水合离子、______水合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电离过程

举例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强碱:KOH、NaOH、Ba(OH)2等绝大部分盐:BaSO4、BaCl2等弱酸:CH3COOH、HCN、H2S、H2CO3等弱碱:NH3H2O、Cu(OH)2等H2O及小部分盐:(CH3COO)2Pb等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________表示。如H2SO4、NaOH、(NH4)2SO4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________表示。

①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电离程度逐步减弱,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如H2S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但一步写出。

如Cu(OH)2鸠馛u2++2OH—。

③两性氢氧化物双向电离。如Al(OH)3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式盐

①强酸酸式盐完全电离,一步到底。如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多元弱酸酸式盐,第一步完全电离,其余部分电离。

如NaHCO3===Na++HCO—3,HCO—3鸠馠++CO2—3。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并写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硫酸

②盐酸

③氯气

④硫酸钡

⑤酒精

⑥铜

⑦醋酸

⑧氯化氢

⑨蔗糖

⑩氨气CO2

NaHCO3

2、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B、BaSO4投入水中,导电性较弱,故它是弱电解质

C、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两种共价化合物分子

D、氯水能导电,所以Cl2是电解质

3、在如右所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

滴加入另一种溶液时,则灯光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

B、醋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

D、醋酸中逐滴加入氨水

(1)判断电解质注意点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相同点是研究的对象都是化合物,二者的主要不同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要注意:

①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态NaCl、液态HCl等;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铁、铝等金属单质。

②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金刚石、单质硫等一些非金属单质。

③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否则不属于电解质。如CO2、NH3、Cl2等物质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它们并不是电解质,因为它们是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电解质,才使溶液导电的。

(2)判断电解质强、弱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是由物质内部结构决定的,与任何外界因素无关。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某些盐如BaSO4等虽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相反,能溶于水的未必都是强电解质,如CH3COOH、NH3H2O等虽然能溶于水,但溶解时只有部分电离,故这些是弱电解质。

③电解质溶液之所以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的电荷数,和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如1molL—1的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就大于0、00001molL—1的盐酸,所以说盐酸的导电能力一定大于醋酸是错误的。

考点二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1)概念:有__________或有__________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的条件

在稀H2SO4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发生反应的请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A、加入BaCl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加入CH3COONa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加入Na2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加入Zn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加入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A~E可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生成难溶的物质;

②生成________的物质;

③生成__________的物质;

④发生______________。

(3)离子反应的本质

A~E中,混合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减少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H+物质的量减少的是____________;因此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的________。

2、离子方程式

(1)离子方程式: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按“写——拆——删——查”四步进行,但我们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需要用上述步骤书写,而是要抓住离子反应的实质,直接书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如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

①首先分析溶液中的离子有Cu2+、SO2—4、Ba2+、OH—;

②然后分析哪些离子相互结合,Cu2+与OH—反应生成Cu(OH)2、SO2—4与Ba2+反应生成BaSO4;

最后根据离子的个数比配平方程式。再如Ca(HCO3)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实质是HCO—3与OH—反应生成更难电离的H2O,同时生成的CO2—3再与Ca2+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aCO3沉淀,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三种离子的个数比写出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下列典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苏打与乙酸溶液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镁溶于稀硫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l2通入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明矾溶于水发生水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NH4Cl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浓HNO3与Cu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浓H2SO4与Cu混合加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NH4)2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加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Na2SO4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NaHCO3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Na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关键点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依据客观事实,抓住两易、三等、两查。

两易:即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物、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

三等:即三个守恒,

①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原理(即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应相等);

②必须遵循电荷守恒原理(即反应前后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应相等);

③必须遵循电子得失守恒原理(适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两查:检查各项是否都有公约数,写成最简的化学计量数,是否漏写必要的反应条件。

(2)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点

①微溶物处理方式有三种情况

a、出现在生成物中写化学式;

b、做反应物处于溶液状态写离子符号;

c、做反应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写化学式。

②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不要忘记“鸠瘛薄

③溶液中铵盐与碱反应加热放出NH3↑,不加热写NH3H2O。

④浓HCl、浓HNO3在离子方程式中写离子符号,浓H2SO4不写离子符号。

⑤HCO—3、HS—、HS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开写。

离子反应中的多重反应

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至少电离出两种阴离子和两种阳离子,这四种(或更多种)之间都能两两结合成难电离(或难溶)的物质。这样的离子反应称为多重反应。在写这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易丢其中的一组反应。

【例题】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离骚课件(精品8篇)


本文题目为“离骚课件”,是趣祝福编辑为您精选的文章,希望您可以将本页内容与您的朋友分享。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在新学期前必须仔细准备的重要教学资料,优秀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教案基础之上。

离骚课件 篇1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⑴ 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⑵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教师巡回指导)。

⑶ 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⑷ 课堂训练。

① 区别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

②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长余佩之陆离。

⑸ 课文总理。

全诗工13节,26句。前7节自述遭贬的政治原因,后6节抒发不变初衷之决心。

⑹ 放录音,指导朗读、背诵。

总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贤能,楚国能繁荣富强。具体表现:

⑴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⑵ 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

⑶ 加强自身修养,追求美好的品德。

2、研习1~7节:

⑴ 这一层作者自述遭贬的政治原因,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的话概括遭贬原因。

⑵ 面对遭贬,屈原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3、研习8~13节:

诗中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据此,有人认为:面对强大的敌人,屈原妥协了。请同学们朗读后讨论。

1、品味赋的写法: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易于接受。如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品味比的写法:

本文用花草禽鸟来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还用打比方来说理。如用“鸟之不群兮”来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

课后讨论:屈原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他的精神影响到哪些后来人?你怎样看待这种精神?请将你的看法写成短文。

离骚课件 篇2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楚辞”,欣赏《离骚》浪漫绚丽的色彩。

2、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句法等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一些欣赏古诗词的兴趣。

3、体会《离骚》的比兴手法,提升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

二、过程与能力

1、完成预习作业,独立阅读,理解文意,在此基础上带问题进入课堂讨论、交流。

2、从人物形象、移情手法两方面把握作者的情感和心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诵读、理解中欣赏屈原鲜明的个性特征,把握人物的爱国忧民的精神实质,品味屈原的倜傥浪漫的风貌。

四、课程学习目标达成设想

“听、说、读、写”的能力,一样都不能少。

“说”的能力是首要的,探讨的成果,思考的结论,质疑的表达等,都需要锻铸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读”是基础,反复吟诵古诗词,特别是《离骚》这样佶牙拗口的楚辞,是需要训练读的技巧的。

“写”是语文的终结目标,体现学习语文的一个个个体的综合涵养和全面的能力。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预读(3、4分钟)

(晨读:

《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二、导入(1分钟)

画面,背景音乐—《楚辞协奏曲》。

导语:现代有人美妙地《温一壶春光下酒》,远古时楚国的屈原却是用香草、荷花、桂树、木兰来装扮自己,薰香品格,升华身价!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特之人,怎样的一袭绚美身姿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入到《离骚》的探讨和品味中去------

三、课堂探讨、分析(20分钟)

1、要求在预习中找找写诗人衣服装扮的语句,都找到了吧。

一男生、一女生来朗读指出:“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

(齐读“制芰荷------长余佩之陆离。”

问:这是怎样的一束打扮啊!

(可以众说纷纭)

师:俗谚说,人不可貌相,我们今天偏偏来相相屈原的貌------

[提示归纳:衣装特点—菱衣荷裳……奇特怪异、高洁、缤纷、傲岸—与众不同啊!]

为何这番打扮呢?

2、从形象到人物心灵

引导:屈原不仅有美妙奇特的打扮,屈原还胸怀一腔奇特美丽的理想吧,是不。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

齐读首句:“长太息……

问:诗人为谁在长长太息,止不住流泪儿?

议:(四人小组……

[提示归纳:哀叹、哀痛人民生活的艰辛困苦,怨恨帝王的放纵、荒唐,变化无思虑;痛斥小人们的嫉妒、中伤。]

思考:诗人“九死未悔”的是什么?

(心中思索一下,暂不作答!)

小组探究:屈原为什么要“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他的忧愁是些什么?他的理想表现在哪几方面?

(请参阅课本19页“资料框”里的第一段:屈原正道直行……

[提示归纳:楚王昏庸,小人投机取巧的谗言,苟合阿谀,污浊、腐臭……屈原的忧愁

“美政”:希望楚王清醒、明智,重用贤能,强大楚国,联合其他诸侯国抗秦。

民生各有所乐,爱国,忠君---]

引导:“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啊!

问:屈原提倡“美政”,不愿同流合污,结局如何?

找一人读:“余虽好修姱------余不忍为此态也!”

吾读:“屈心而抑志兮(how),忍尤而攘垢。伏清白以死直兮------”!

[提示归纳:遭贬、流放,怀石沉沙随汨罗江水而去……

问:大家怎样评价屈原的品德、精神?

(各抒己见,来写几句话语吧:

四、写作实践(8分钟)

下面两个即兴写作题,请快速提笔完成其中一题:

1、延展扩写下列句子的省略部分

美哉!屈子那------的七彩异装。

绚哉,炫哉!------屈原的玫瑰色梦想。

壮哉,伟哉!------的爱国精魂。

2、写一段话,阐述、评价“我眼中心里的‘屈原’”

[归纳:屈原的品德昭昭光亮如日月,屈原的精神高比泰岳,壮如黄河奔涌……]

五、读

诵读声------

背景音乐—《橘颂》。

前半部分学生齐诵,后半部分教师诵读,充分读出“兮”字的延音变读!

[个人观点、见解:

1、“芳与泽其杂糅兮”:这一句里的“泽”通假“殬dù”,腐臭的东西。

2、“兮”字的延音变读。

3、“余虽好修姱------”中的“虽”,应该解释为:副词,表示范围的单一,相当于“唯”、“只”的意思。]

尾声:探索屈原的路,也还“曼曼修远”,楚辞的韵律,《离骚》的比兴都有待于我们下节课时来探讨。

谢谢同学们,下课!

离骚课件 篇3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

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端午节时

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屈原,教师予以补充,多媒体出示有关屈原的镜头及生平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正读音及节奏。

③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一般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④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语气。

提示:“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齐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疏通诗句,初步感知。(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边读边归纳,教师巡视作必要点拨,解答学生的疑问。)

(3)质疑释疑(要求学生四人一组,把不理解的地方写到纸上,并由一名代表提出,教师可让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如若较难,则由教师分析。)

苗裔(yì):后代子孙孟陬(zōu):正月揆(kuí)揣度扈(hù)被、披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汨(yù):水急流貌搴(qiān):攀、折阰(pí):山坡、岭上骐骥(qíjì)骏马申椒(jiāo)申地产的椒蕙茝(chǎi)香草名

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乱不羁惮(dān):害怕捷径:比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zhǒng):脚后跟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1)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可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然后再用课文中的诗句来说)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2)《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可抒难抒之情。

例:“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小流”,(出示投影)唐朝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

离骚课件 篇4

知识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背诵《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指国风与离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理解离骚含义:离别的忧愁,包含了巨大的情感力量。了解屈原多少?爱国诗人。读懂诗歌多少?看到“兮”字最多。民间端午节和屈原的联系,引出人们对屈原的认识。(PPT2)

二、文学常识1.总说:印象中的屈原(PPT3)

2.杰出的政治家(PPT4-5),伟大的诗人屈原(PPT6-7)(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坚决主张联齐抗秦,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3.解题: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是屈原面临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PPT7-8)

三、预习检测1.诵读指导(PPT9)

2.字音字义(PPT10)苗裔(yì):后代子孙孟陬(zōu):正月揆(kuí)揣度扈(hù)被、披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

汨(gù):水急流貌搴(qiān):攀、折阰(pí):山坡、岭上骐骥(qíjì)骏马申椒(jiāo)申地产的椒蕙茝(chǎi)香草名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乱不羁惮(dān):害怕捷径:比喻政治上的邪道踵(zhǒng脚后跟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3.分析诗歌(PPT24)

4.文言知识总结(PPT11-23):之、以、夫、而、岂词类活用句式: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反问句

5.精华鉴赏(PPT25):

象征手法的运用:芳草香木:象征高尚的品德

佩带香草:表明追求美好的事物,品格高洁美人芳草:比喻贤臣

对比手法的运用:尧、舜:“耿介”——桀、纣:“猖披”

吾:“恐年岁之不与”——党人:“偷乐”

灵活的诗歌体式--“骚体诗”:将“兮”放在单句的末尾,两句一韵。

6.自译诗歌(PPT26-31)

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号叫伯庸的是我已故的父亲。太岁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的那一天便是我的生辰。先父看见了我有这样的生日,他便替我取下了相应的美名。替我取下的大名是叫着正则,替我取下的别号是叫着灵均。我的内部既有了这样的美质,我的外部又加以美好的装扮。我把蘼芜和白芷都折取了来,和秋兰纽结着做成了个花环。我匆忙地就像是在赶路一般,怕的是如箭的光阴弃我飞掉。我在春天去攀折山上的木兰,我在冬天去收揽水边的青藻。古代三王品德纯洁无瑕,众芳都荟萃于他们周围。花椒丛菌桂树杂糅相间,

岂只把蕙草白芷来连缀。那尧舜是多么耿直光明,既遵循正道又走对了路。桀与纣是如此猖獗恣肆,那些小人只晓偷安享乐,国家的前途黑暗险隘。岂是我害怕自身遭祸殃,只恐国家败亡犹车毁坏。我为君王鞍前马后奔走,想让你追及前王的脚步;楚王你不体察我的衷情,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嗔怒。我本知忠言会招来祸患,想隐忍不语却难舍难割;遥指九天叫它给我作证,全都是为你君王的缘故。君王与我有约在先,后来反悔变心有了别的打算。我已不把离别当作难事,只是为国君的多次变卦而悲伤。

四、文本研习(PPT32-33)

1.作者在《离骚》的开篇突出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美好的名字不仅具有上天和先人的赐予,而且具有美好的品质和才能,这些都是自己的后天修养。主要表达作者出身高贵,与楚王是同根,楚国是我的祖国,爱国是我的本分。自身的高洁,同时也是与现实的抗争,有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意思。

2.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一再担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担心什么?

最担心的是时光如流水,而没有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祖国。另一方面诗人更是充满忧虑,怕国君昏聩误国,保守落后,政治混乱

3.诗人高唱“来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

屈原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意在表现他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的人。可以看出他坚信真理,崇尚高尚的人格,有着独立的人格

4.你从诗中读出诗人什么形象?

纯洁高大、一身正气;忠君爱国、忧国忧民。

五、问题探讨:(PPT34)

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情感的?有人说他这是一种“宗国”思想,你同意吗?

观点一:同意。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爱君”思想。“帝高阳之苗裔兮”就带有明显的血统夸耀。“来吾道夫先路”、“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则是一种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国观念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屈原的种种努力,客观地说,这的是楚王的统治,我们不必人为地拔高理解他。

观点二:不同意。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屈原像我们今天这样考虑问题。屈原,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人民的生活,忧心如焚,奔走呼号,这不就是爱国的表现还能是什么?在他的心中,楚国就是他的祖国,楚国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们能非议他的爱国精神吗?

六、诗歌艺术品味(PPT35)

1.比喻形象,想象瑰丽,富有浪漫色彩:课文大量运用比喻,如用“江离”、“秋兰”来比喻自己博采众长。“朝搴陂之木兰兮,纫秋兰以为佩”比喻坚忍不拔的政治理想。运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君主,不仅使作品含蓄,富于韵味,而且增加了作品的形象美。

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黄昏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

2.语言精练华美,带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诗中丰富的联想,奇特的比喻,形成了绚丽的文采。其中富有楚地特色的“兮”等语气词的运用巧妙灵活,使诗歌带上了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

七、课文小结:(PPT36)

《离骚》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作品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宏大的艺术空间和开阔的画面,塑造了诗人非凡的自我形象。以其崇高的理想、高洁的人格、强烈的情感和奇特的形貌驰骋于仙界。柳宗元为惊叹地说:“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比兴的手法渗透到整个作品之中,比喻和象征形象被突显了出来,春兰秋菊,飘风云霓,全都成了有生命之物,司马迁称其:“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美名:肇锡余以嘉名;恐修名之不立美德: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美人: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美政: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八、作业:(PPT37)

1.背诵这首诗。

2.以《中的屈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

3.完成《优化设计》

离骚课件 篇5

关于教材: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两千年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它是高中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册第一单元(古典诗歌)的第二篇。该单元所选中国古代古体诗8首,其中《诗经》中3首,汉魏晋五言诗3 首,《孔雀东南飞》并序以及《离骚》节选。在该单元中,《离骚》节选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一方面,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楚辞是继北方黄河流域出现《诗经》之后,在南方长江流域出现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新诗体,其本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楚辞作品,尤其是屈原的《离骚》从词句的角度看,地方特色鲜明,学生理解的难度较大。从作品的内容看,《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政治抒情长诗,全诗373句2400余字,既具有诗人自传的性质,又具有某些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成分,整首诗歌感情回环激荡,撼人心魄。课文节选了长诗的第一节,内容主要是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结合作品特点,按照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在古典诗歌方面阅读能力的要求,我把《离骚》节选的教学目的确定为以下两点 一是了解屈原的生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是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评价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诗歌的评价能力,但对于时代久远的楚辞作品,评价的前提――读懂诗歌的内容方面,仍存在困难,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教材特点和面临的具体学情出发,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具体教学措施如下:

第一,充分预习。要求学生课下预习,早读检查(内容包括:A作家作品;B写作背景;C掌握生字生词;D熟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分解重点、难点。本课将分两课时进行,把教学难点,即词句的疏通安排在第一课时中,把教学重点,即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安排在第二课时,以确保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第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的内容确立课型。第一课时:诵读、讨论相结合;第二课时:讨论、训练为主。

关于学法指导:

1.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篇课文尽管难度较大,尤其是语言方面的障碍较大,但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上,仍以教师的引导为主,通过切合实际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目标。2. 检查学生的预习这一步必不可少,这是由我校的校情、学情决定的。我们华亭一中的具体情况是:高中学生中城镇多农村少,矿区学生多,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必须加强督促。 3. 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积累,犹如堆沙一样,一层一层的积淀。课外的阅读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并做好示范作用。因此,本课的导入和课后作业均要体现教师的这一教学思想。 4.课文的背诵方面,教师要充分把握楚辞的语言特点,比如楚辞作品,包括《离骚》,两句一节,大量使用语音词“兮”以表达情感,调整节奏等特征,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特点的基础上,理解背诵。

四.关于课堂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1.导入要求学生列举自己掌握的《诗经》和《离骚》中的名句。明确我国文学“风骚”并举。 2.感知、理解课文。鼓励学生充分挖掘利用课文注释,力求自己动手疏通词句。第一步,范读——让学生耳顺。教师范读,学生感受,正音。 第二步,诵读——让学生口顺。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情感和节奏,逐步积淀语 第三步,解难、疏通。这首诗古奥难懂,应当先扫除语言文字障碍,然后再欣赏诗句。课文注释较为详细,而且句句有翻译,这对学生读懂诗作是一大帮助。但学生在自习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可以提出讨论,老师作一些点拨。第四步,课堂练习。可让学生尝试背诵课文,并动手默写,记清楚难写难读的字。

第一步,鉴赏课文。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艺术手法和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理解诗人内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1.品味诗歌的艺术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比喻用法,使全诗的形象化特点非常鲜明。另外,每两句都有“兮”字做停顿,抒情性也非常鲜明。(这一点对背诵的指导非常有用)2.分析诗中屈原形象。3.欣赏诗人内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课文节选部分的诗句,突出表现丁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 第二步,进一步指导背诵前6节。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读之后,获得了良好的语感再背诵。可以创设竞赛氛围,看谁背诵最快最好。 第三步,引申、拓展。赏析屈原名句,诸如——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这是一首浪漫主义杰作,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火热的感情,迸发出了異常灿烂的光采。

《离骚》的命名,司马迁解释为“犹离忧也”,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这是汉代人从文字本义所得出的解释。诗里叙述了诗人的所以“遭忧”和反复曲折地表达了他的忧心之深,因此在这首抒情诗里,含有不少叙事的成分。这首诗几乎可以看作诗人的“自叙传”,它曲折尽情地写出了诗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

这首诗可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他的家世、出生和他自幼的抱负;第二部分写他在政治上的遭遇;第三部分写他遭受迫害以后的心情,表示他坚持理想,至死不屈;第四部分写女媭劝他不必“博謇好修”,他就向传说中的古帝重华陈辞,正面地说出他的政治理想;第五部分写他在心情抑郁,无可告愬之下,幻想上天入地,寻求了解他的人;第六部分写他的矛盾心情;他问灵氛和巫咸;冀求得到指引,灵氛劝他离开楚国,巫咸劝他留下来再作打算,但环顾楚国政治情形,却又使他失望;第七部分写他幻想离开楚国远游,但终于依恋不舍;第八部分是“乱辞”,表示要以死来殉他的理想。

《离骚》表现了诗人眷念祖国和热爱人民的胸怀。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有着宏伟的抱负。他想刷新政治,挽救楚国的危亡:“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并且还愿意奋身而起,作楚王的先驱:“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他的目的不止在于挽救楚国的危亡,还想让楚国强大起来,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统一中国,这是当时人民的愿望,也是有远见的人物的共同理想。屈原在《离骚》里,时常提到尧、舜、禹、汤、周文王等,就是想让楚怀王以他们为榜样。当时的儒家是提出这些人物来加以理想化,希望统治者要像这些理想人物一样来统一中国的。屈原这种思想是当时爱国思想的一种最高的表现,他不仅想使他的祖国成为强国,而且要让他的祖国来完成当时伟大的历史使命。

《离骚》还表现了诗人坚持理想、憎恶黑暗、嫉恶如仇的的精神。诗人的理想在楚国腐朽统治集团的阻力下不能实现,他愤怒地斥责了楚国统治集团;还这样描述了他自己的情操和耿介之志: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擥木根以结兮;贯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作彭咸之遗则。

……

诗人写自己早晨饮木兰花上坠下的露水,晚间食秋菊初开的花朵;身上佩带着薜荔、菌桂,胡绳等香花编成的装饰,用来比喻自己的高洁。和那些统治集团人们的贪婪、嫉妒、驰骛、追逐相比,更衬托出了诗人对于那些丑恶灵魂的鄙视。接着诗人在斥责了统治集团的“謠诼”和“偭规矩而改错”后,又写他自己的绝不妥协: “鸷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屈原作品里的思想光采正是这样表现的:他十分憎恨腐朽的统治集团,憎恨他们,是为了保护自己美好的思想。正因为这样,憎恨就愈深。他不只是对于腐朽的统治集团揭露和鞭挞,而在揭露和鞭挞时,还举出自己美好的理想,这就更显出了被揭露者的丑恶,鞭挞也愈重。

这篇作品整个说来都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后半部里,这种色彩更浓烈。诗人在前面写他的生平经历、政治理想以及对于黑暗政治的揭露等,多系实写。但其中采用了一些“比兴”手法,它和《诗经》中的“起兴”完全不同,也不是单纯的比喻,它所用来比喻的形象中,包含了一种幽远的意境: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蘺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攬洲之宿莽。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美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巳兮,苟余情其信芳。诗人在作品里写他对于种种香草幽花的癖爱,这是用来比喻他的志洁行芳,人们在读到这些诗句时,不只是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重要的是觉得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住。“江蘺”、“辟芷”、“秋兰”、“芰荷”、“芙蓉”,这些生长在水国深岩的幽花香草,本来容易把人们的心情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高洁的品德,披戴着它们,就是象征他的被服德义。这就写出了诗人的高洁的动人的形象。

但《离骚》的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色还不在此。是重要的特色在于诗人的笔锋底下,大量驱使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山川流沙等,构成了一幅異常雄奇壮丽的完整的图画。如诗人写他的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能了解他,在无可奈何的情绪下,幻想驾着鸾凰、凤鳥、乘风飞上天空,寻天帝去倾诉:

朝发轫于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屬;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鳥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这一段所写的意境极其开阔宏伟。诗人幻想他早晨离开南方的苍梧,日落以前就到了西北的昆仑山上。他还叫太阳神缓轡徐行,要趁日落以前去“上下求索”。他在太阳沐浴的咸池饮马,在太阳所经的扶桑歇息。跟随他的有月神、风神、鸾皇,雷师等一大群的神物。声势十分煊赫。

不独这一段的描写是这样,还有大量的描写也是这样。宇宙间一切奇丽的景象,他都能使它奔赴到他的笔端。

《离骚》里面还有一些地方抒写诗人的幽独的情怀,和上面那些又有不同: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汝)?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这些句子能使人迴腸荡气,显出了作品中的另外一种深婉的感情。

屈原在《离骚》中借助于神话传说和宇宙间奇丽景象来抒发他的悲愤,他在现实中失望了,就幻想到神界去漫游。但是,幻想总不能消除他在现实中的愤懑,因此诗中写到十分绚烂之处时,紧接着就描写了他失望的心情,如写他驾着鸾凰、凤鸟飞向天空,叫天上的“帝阍”开门,而“帝阍”却是“倚阊阖而望予”,他在日色昏黄中,只好“结幽兰而延佇”。又如写他一路车马喧阗,转道昆仑,行过流沙,指向西海时,在光明的天空中忽然看见故乡而悲伤起来。作品里面错综复杂地写出了诗人的满腔悲愤的心情。同时又写得反复曲折,有抑揚顿挫之妙。

《离骚》是一首极富有变化的诗篇,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幻想的描写等交织在一起,波澜壮阔而又结构完美。全诗每一部分都优美动人,合起来又是一个雄奇壮美的和谐的完满的整体。只有具有那样热爱祖国坚持理想的最充沛和最激烈的感情,才能写出这样伟大的篇章来。

离骚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屈原及其作品;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实词;能结合诗句分析屈原的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问题,客观地分析问题,评价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屈原屈原爱国忧民的情感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培养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结合诗句分析屈原的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手法。

“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即《离骚》,概括《楚辞》。《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泛指文学。

二、简介《楚辞》和屈原。

《楚辞》是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兮”就是一个标志。

有关屈原的了解结合注释1,由学生补充。

结合当时楚国的政治现实和屈原的“美政”理想以及两次被罢官流放的不平遭遇。“离骚”有三种合理的`解释:

1。“离”通“罹”, 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2。“离”,离别。作者抒写离别之愁。

3。《离骚》是楚地歌曲名称,意义与“牢骚”一词相同,含有牢骚不平之意。

1。录音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正音。

2。老师范读第一段后总结: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一)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小组合作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难点由教师点拨。

纯粹:美德,完美 / 1、不搀杂别的成分 2、副词,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

恐年岁之不吾与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二)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把握主旨。

课文节选部分,作者表达了三层意思:自叙身世(家世、生辰和美名);自叙追求(品德、才能、理想);回顾历史,表明忠心及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从这三层中,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离骚》是屈原的真情告白,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屈原,触摸他的灵魂,再次感受屈原不屈的心跳。

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屈原的与众不同?

齐读全文,引导学生结合有关诗句分析,并摘抄。

(一)出身不凡,血统高贵。

(二)打扮与众不同,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表明其品质高洁,志向坚贞。

三、研讨诗歌塑造屈原形象的的艺术手法。

1。《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等

2。在诗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如:古代明君用群贤与昏庸君王狂放不羁“路幽昧以险隘”的对比,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的对比。

3。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具体体现在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上,在诗中,诗人尽情地发挥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声,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的精神,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四、拓展阅读与探究,进一步理解屈原形象。

(一)阅读《鱼父》,屈原与渔父的观点代表了2种不同的价值观,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与评价

(二)屈原之死的意义探讨。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但要客观的看待问题。

屈原是个爱美的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美政的理想,而现实却是小人不容,君王不察,忠佞不分,世事不明,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者,而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和他的《离骚》,那飞扬的想象力,不羁的洒脱,还有九死而不悔的执著,(朗诵全诗)

离骚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①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②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③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①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②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秋风,不知从何悄悄袭来,让洞庭生波,让木叶飘零,让山河变色,让我们心底生凉。每每读到屈子的这两句诗,我的眼前会倏然立着一位满身忧伤的诗人,面对浩浩汤汤地洞庭波涌,他形单影只,兀立于萧瑟的秋风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一个不断求索的诗人,一个不断追寻的诗人,一个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常常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为什么他的诗能够穿时间的长空走进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地打着我们?为什么他一次次地被提起,一次次地被颂扬?为什么他能为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一个符号,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离骚》,走进这个诗人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的痛苦与人格魅力。

二、简介诗人: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渔父》、《招魂》等,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三、朗读诗歌

1、听录音朗读,读准字音。

2、听录跟读,把握诗的节奏。

(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A、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B、注意

延长。C、注意重音D、注意感情)

3、学生自读。

(提示:“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利用注释,读懂诗句。

1、《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遭遇),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可通。

2、区别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哀民生之多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

固固前圣之所厚

自前世而固然

以长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

竞周容以为度

虽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虽九死其尤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长余佩之陆离

4、重点词:

①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楚辞”中大量用“兮”,有时在句中,有时在句末。

②替:废弃、贬斥。申:加上罪名。蕙纕、揽茝,比喻高尚的德行。

③浩荡:荒唐。民心:人心,或指诗人的苦心。蛾眉:喻指高尚的德行。谣诼:造谣,诽谤。

④固:本来。错:通“措”,措施。以为:以之为,把……当作。度:法度,准则。

⑤忳(tún):忧闷。郁邑:通“郁邑”,忧愁苦闷。侘傺(chàchì):失意的样子。溘(kè):突然、忽然。

⑥群:合群。圜:通“圆”。周:合。孰:何。

⑦尤:罪过。攘:忍受。诟(gòu):耻辱。伏:守、保持。

五、品读诗歌:

自主合作探究

1、诗中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命运?

美政理想(至善至美)与黑暗现实矛盾,独特个性(纯洁无暇的贵族血统与心性,正直,忠正)与社会、历史冲突(站在整个社会的对立面),在失败面前他不能沉默,不能隐忍,不能迂回,不能无闷。他呼喊,他叫屈,他指责,他抗争,于是,他得到的是更大的打击与蔑视,是别人对他的彻底的失望。他一点出不含蓄,一点出不躲闪,一点也不讲策略,他怒形于色,他由此遭到邪恶的全面攻击,他与邪恶没有丝毫的相容余地。他是代表独特个体而与社会宣战的最伟大最惨绝人寰的战士,他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2、诗中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品格?

明确: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3.屈原抱石沉江这一举动,你是如何看的呢?

六、悟理:

主题性研究课题:文学即人学。学完本文后,你认为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学习屈原的为人处世是智还是愚?

离骚课件 篇8

1、了解“楚辞”,欣赏《离骚》浪漫绚丽的色彩。

2、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句法等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一些欣赏古诗词的兴趣。

3、体会《离骚》的比兴手法,提升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

1、完成预习作业,独立阅读,理解文意,在此基础上带问题进入课堂讨论、交流。

2、从人物形象、移情手法两方面把握作者的情感和心志。

在诵读、理解中欣赏屈原鲜明的个性特征,把握人物的爱国忧民的精神实质,品味屈原的倜傥浪漫的风貌。

“听、说、读、写”的能力,一样都不能少。

“说”的能力是首要的,探讨的成果,思考的结论,质疑的表达等,都需要锻铸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读”是基础,反复吟诵古诗词,特别是《离骚》这样佶牙拗口的楚辞,是需要训练读的技巧的。

“写”是语文的终结目标,体现学习语文的一个个个体的综合涵养和全面的能力。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画面,背景音乐—《楚辞协奏曲》。

导语:现代有人美妙地《温一壶春光下酒》,远古时楚国的屈原却是用香草、荷花、桂树、木兰来装扮自己,薰香品格,升华身价!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特之人,怎样的一袭绚美身姿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入到《离骚》的探讨和品味中去。

1、要求在预习中找找写诗人衣服装扮的语句,都找到了吧。

(齐读“制芰荷------长余佩之陆离。”

师:俗谚说,人不可貌相,我们今天偏偏来相相屈原的貌。

[提示归纳:衣装特点—菱衣荷裳……奇特怪异、高洁、缤纷、傲岸—与众不同啊!]

引导:屈原不仅有美妙奇特的打扮,屈原还胸怀一腔奇特美丽的理想吧,是不。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

[提示归纳:哀叹、哀痛人民生活的艰辛困苦,怨恨帝王的放纵、荒唐,变化无思虑;痛斥小人们的嫉妒、中伤。]

小组探究:屈原为什么要“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他的忧愁是些什么?他的理想表现在哪几方面?

[提示归纳:楚王昏庸,小人投机取巧的谗言,苟合阿谀,污浊、腐臭……屈原的忧愁

“美政”:希望楚王清醒、明智,重用贤能,强大楚国,联合其他诸侯国抗秦。

民生各有所乐,爱国,忠君---]

问:屈原提倡“美政”,不愿同流合污,结局如何?

吾读:“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垢。伏清白以死直兮”!

(各抒己见,来写几句话语吧:

下面两个即兴写作题,请快速提笔完成其中一题:

美哉!屈子那------的七彩异装。

绚哉,炫哉!------屈原的玫瑰色梦想。

壮哉,伟哉!------的爱国精魂。

2、写一段话,阐述、评价“我眼中心里的‘屈原’”

[归纳:屈原的品德昭昭光亮如日月,屈原的精神高比泰岳,壮如黄河奔涌……]

诵读声。

背景音乐——《橘颂》。

前半部分学生齐诵,后半部分教师诵读,充分读出“兮”字的延音变读!

[个人观点、见解:

1、“芳与泽其杂糅兮”:这一句里的“泽”通假“殬dù”,腐臭的东西。

2、“兮”字的延音变读。

3、“余虽好修姱------”中的“虽”,应该解释为:副词,表示范围的单一,相当于“唯”、“只”的意思。]

尾声:探索屈原的路,也还“曼曼修远”,楚辞的韵律,《离骚》的比兴都有待于我们下节课时来探讨。

谢谢同学们,下课!

离骚课件(分享十一篇)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经过仔细评估趣祝福编辑认为“离骚课件”是一篇值得阅读的文章,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帮助!

离骚课件 篇1

1、  屈原的生平和基本情况

屈原,名平,字原,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

表作者。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曾受到怀王的信任,担任过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参加过起草宪令和从事外交活动。他学识丰富,具有远大的理想,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任用贤才,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但他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和馋害。怀王不辨忠奸,听信谗言,把屈原放逐到汉水以北。后来,怀王受秦国欺骗,客死于秦。顷襄王继位后,屈原曾被召回,但不久又被放逐。这时的楚国日益衰败,于公元前278年国都被秦国攻破。屈原悲痛欲绝,于这一年阴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2、  屈原的思想性格特征

屈原的政治理想就是“美政”,即圣君贤相的统治和民本思想。但是,他的“美政”思想却并不能得以实现,因为他不愿意于腐朽贵族同流合污。然而,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楚国人民,坚强不屈,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些充分表现了屈原执着于理想的高尚情操。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来概括,那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绝大多数人对屈原而言,是“只会敬仰,而不会效仿”。

3、  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4、  《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也是最早的抒情诗,也有人称之为《离骚

赋》或简称《骚》。在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共373句,2490字,被称为诗家的绝唱。

离骚课件 篇2

表现屈原追求“美政”(即“圣君贤相政治”和“民本思想”)、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表现追求美德,即使体解也不变的高尚德操。

1、第八节,以行路为喻,反省自己是否没看清道路、是否趁行之未远返回原路。(用原诗句填空)

顺着这条思路,检查自己的进退、制衣、佩饰。检查的结果是“”,“”,衣饰“”,意志、信仰“。”反省明志,斗志弥坚。所以应该明白,所谓反省检查即“悔相道之不察”带有假设意味,并非真的反悔,而是一种自我反省,反省的是当初不该轻易出仕,且无法行其道,正是有了这种自己反省,才更坚信自己的追求是无悔的,才更坚定了自己的意志信仰。

2、这六节以退为进,更表现出屈原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品德和爱国情怀。

所以说前七节述怀明志是“进”,后六节反省自身,也是“进”,是以退为进,是一种内心世界更清醒,更自信的“进”,因而也就更显坚定无悔。

在对诗人的情感加以定位后,继续深入,鉴赏诗中蕴涵的人格美,达到沿情寻志的目的。在司马迁写的《屈原列传》中,屈原“入则与王图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有这样的才华,不被楚怀王重用,何愁找不到重用他的君王,为什么选择汨罗江作为他的归宿?

3、应注意的词语和读音:“相”:xiang,观察,选择。“朕”:zhen,我;秦始皇以前是一个普通的人称代词,谁都可以用,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自称的专用词。“步”:使……步行。“皋”:gāo,水边高地;“皋”的下半部分不能写作“本”,“离尤”:“离”同“罹”,遭受;尤,过失;

离尤:获罪,遭受指责。“初服”:意含双关,字面意为:从前所穿的衣服,实际指原来的志向,志趣,夙志。“进”:指从政,“退”指辞官致仕。“信”:副词,确实。“高”“长”:动词,加高,加长。“佩之陆离”:陆离,单纯词,修长貌。“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即“陆离之佩”。“章”:通“彰”。“惩”:挫败。

4、《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移情”技法的运用,后六节最为明显。也就是说在这里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作者对那些美好事物“兰皋”“椒丘”“芰荷”“芙蓉”“岌岌之冠”“陆离之佩”缤纷的“繁饰”等等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移住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那即是“我”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里面。“我”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所以通过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们就可以体会作者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也可以说此时作者的一切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已经变成了那一个个美好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5、小结:忠怨之情是长诗《离骚》的一条主线,而从全诗结构上看,则可以分为两大层次,即从开篇到“岂余心之可惩”,可以视为诗篇的前半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矛盾和不公正的待遇,充分表现了抒情主人公与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从女媭的责难至篇末,则主要写诗人遭到迫害以后,继续求索的精神和所引动起来的内心冲突,以至于最后的抉择。从艺术手法来说,前半部分虽然也有艺术夸张,并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但基本上是诗人现实生活的经历,是实写;而后半部分,则主要把炽烈的感情化为超现实的想像,表现了诗人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一个苦闷的灵魂,上天下地的求索精神,是虚写。

离骚课件 篇3

《离骚》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个专题的第五篇文章。本专题的话题是“号角,为你长鸣“,本专题围绕人与社会的命题开展,让学生在研习文本的过程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本专题意在引发学生关注个人操守,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了解伟大人物为信仰和理想无私奋斗的精神,了解社会底层人物恪守道德准则,维护社会公正的品格,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人的尊严。就本篇文章而言,是屈原的代表作。诗人用香草美人比兴,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手法,表达了自己高尚的品格。本篇文章是本专题的第一首诗歌,对于之后的诗歌学习具有导向性作用。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感悟屈原丰富的想象力及 高尚的品格。

高一的学生对诗歌体的文章并不陌生,也能够通过诗歌中的意象对诗歌作简要赏析。但由于学生认识问题还不够深刻,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所以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走进诗歌中的意境,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并结合本文的文章特点,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为: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为: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情操。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突破本节重难点,我确定了本节的教法为:直观演示法,启示点拨法、诵读法、合作探讨法、问题引导法。为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我采用的学法为:诵读体验法、小组合作讨论与自主探究相结合法、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文本,在合作中分享成功,在探究中实现升华。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过程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唯一途径。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采用问答式导入。我会问学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指什么呢?学生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能够回答出这里的骚就是指的离骚。继而就引出了本课的课题。 这样的导入能促进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尽快地融入文本中来。

环节二:新课讲授。这一环节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我打算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搜集屈原及楚辞相关的知识及其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课上交流展示。教师做相关补充强调。这样的检测方式有利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望

听录音范读。要求:①听读过程中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跟读,其他同学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停顿等;②思考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突破字音,为后面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扫除文字障碍,奠定感情基调

在本环节中我会根据新课程标准里面以及本课的内容特点,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4人为一组,进行小组内交流,之后小组之间加以评比展示,我只进行必要点拨:

本课教学中,我设计的问题有:

问题一:诗人为什么不惜笔墨表明自己身份高贵,强调自己的先天凛赋及修能? 问题二:文中描写香草的用意?

以上四个问题由学生讨论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味,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进而达成情感目标。

班级内进行诗歌朗颂比赛,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情感美。让学生尽显自己的才华,由学生评出读的最好的同学,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此环节意在通过“微型朗诵会”的形式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热情,同时也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升华。课堂也在朗朗读书声中落下帷幕。

对于本节课我采用三分黑板提纲式板书设计:首先在黑板中间位置板书本课的课题及其作者,黑板左侧本书本节课教学目标,中间部分板书本节课的文章结构,黑板右侧作为副板书,板书本节课补充的知识点。这样的板书设计既简明扼要、清晰直观、一目了然,又让学生看起来赏心悦目

离骚课件 篇4

疑难问题:怎样看待屈原的忠君爱国与政治的不得志?

探究思路:屈原与楚怀王同宗同族,对君王和楚国一片忠心,又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按理说应该得到楚君的重用,但是他郁郁而不得志,最后被放逐,沉汨罗江而死。除了怀王的昏庸、小人的陷害,必然也有他自身的原因。

参考答案:屈原是当时楚国文化上最具开放态度、最博学的人。他与怀王有特殊的关系,他在政治上抱负远大,但就屈原一生的表现看,他绝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缺乏现实感,不懂得政治需要忍耐和等待。他心理上有严重弱点,不仅有洁癖而且有过深的自恋情结,因此他孤独少友。这种弱点导致他在政治上最终难以成功。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但绝不是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活动史是由失败走向失败的历史。这种失败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君王或政治环境的不利,同时也兼有作为政治家的屈原自身素质和性格的原因。人们可以热爱他的诗歌但是不能接受他的政策,这种失败也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政治环境的不利。先求适应再求发展,是任何政治家追求实现其抱负的第一要义。

[课后习题研讨]

一、点拨提示:《离骚》借香草作喻,抒发了诗人的政治理想。要了解诗人的品格、理想和追求,关键是理解这些香草的比喻义,理解了这些比喻义,也就能理解作者的品格、理想和追求。

参考答案:诗人发挥想象,塑造自己形象,用“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来表明自己高洁和远大理想。其中的“辟芷”“秋兰”“木兰”“宿莽”都是香草,用这些异花香草来比喻自己,表现了诗人自己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品行。

二、点拨提示:此题要结合全文进行探讨。

首先要把握全诗的主旨,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语句体现出来,这些语句有哪些特点,有哪些表现方法。

参考答案:“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难道是我个人害怕遭殃吗?我怕的是楚国这辆大车会颠覆),充分展示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被谗言所害,被罢官放逐荒野时,置生命于不顾,仍然心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面对那些贵族群要把祖国引上“幽昧”“险隘”的道路,他要斗争,他深切关怀人民的疾苦,说自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一再提到尧、舜、禹,是要引导楚怀王走上谋求楚国富强的道路,因而他勉励怀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即使在被疏远之后,他仍然追求理想的实现,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明知直言诤谏会招来祸患,但他的态度确是“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面对那些贵族的谣言中伤,面对他们的谗言献媚和背离法度,他决不妥协,决不同流合污,坚定地表示:“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由上可见,《离骚》不但是一篇空前绝后的杰作,而且是它所反映的屈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端方正直的品格,在整个封建时代,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三、点拨提示:翻译题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的倾向性。详知句子上下文的含义。诸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的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

参考答案:1.我的内部既有了这样的美质,我的外部又加以美好的装扮。

2.我驾着骏马正要打算去奔驰,你来吧,我要为你在前面引路。

3.有一批糊涂的人会苟且偷安,他们的道路既黑暗而又危险。

4.我诚然知道耿直是不能讨好,但却忍耐着痛苦不肯抛弃。

离骚课件 篇5

充分体会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学习比喻、对偶等手法的运用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讨论题1:《离骚》虽以抒情为主,也不乏生动的比喻及对偶,从文中找出一二处并谈谈这些诗句对营造意境的作用。

应该说,本文所用比喻及对偶较多。

如:“既替余以蕙镶兮,又申之以揽茝”,

又如“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这些比喻及对偶的诗句,

讨论题2,有人认为直接抒情的诗句,只有“意”而无“境”,你是怎么认为的?请找出一二句直接抒情的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应该说这种认为是不够正确的,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吾不忍为此态也”等,这些诗句决非有“意”无“境”,因为

离骚课件 篇6

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则自称为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2.《离骚》是“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也有人称之为《离骚赋》,或简称《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离骚》作为长篇巨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离骚》的创作,既根植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述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离骚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3、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

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

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四言一句,琅琅上口,又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而今,我们将要学习的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诗经》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另外,屈原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恰恰是出自《离骚》之中。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

二、学习有关文学常识

(一)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

设计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阅读

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3.什么叫楚辞?

教师明确:

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所谓“联齐抗秦”的主张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其具体主张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上述思想便是所说的“美政”的具体含义。

2.抒写诗人的身世、政治思想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3.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二)教师补充介绍:

1.屈原一生中曾遭到两次罢官以及随之而来的两次被流放。第一次是在楚怀王时期,被放逐于汉北;第二次是在顷襄王时期,被放逐于江南。原高中教材中所选的出自《九章》篇的《涉江》一诗,就是在这次流放中写的。也正是在这次流放中,诗人自投汨罗江而亡的。

2.与《诗经》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相比,《离骚》则是一篇具有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被视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而所谓浪漫主义的含义则是“它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摘自《辞海·文学分册》)。我们应在鉴赏《离骚》的过程中,好好体会一下这种创作风格的特点。

三、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

1.学生注意给生字注音。

2.体会朗读的技巧,如读出分句的节拍,上分句末字“兮”读音要稍长,压韵的字要重读等。

四、学生自读全诗,重在掌握文字的读音并搞懂其含义。

五、本诗在体裁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A、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

B、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兮”字具有特别强烈的咏叹表情色彩、构成诗歌节奏的能力,同时,“兮”字句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反映了荆楚民族的自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愤激情绪。“兮”在句中起了其他虚词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味。闻一多认为“感叹字确乎是歌的核心与原动力”,假如将“兮”字省去,将是一大损失,因为“损失了的正是歌的意味儿”。如《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不能省去兮字。

六、疏通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小组互助解决难点,教师重点讲解。

第二课时

一、本文的层次结构

第一层,从开头到“曰灵均”结束。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来历。

第二层,到“来吾道夫先路也”。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

第三层,到结尾。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述自己的忠心和悲惨遭遇。

二、如何理解“香草美人”?(见课后练习二)

参考:屈原最经典的比喻,就是以香草美人自喻。看我们书上的注释,用美人比拟他自己,香草,比喻他自己的才华。这个香草嘛,那就是化妆品或者首饰了。我们比如说,今天要是有谁把自己比喻成美女,你们会是什么感觉?

而且,屈原虽然是名士的老祖宗,但是屈原有一点和后来的名士是很不一样的。后来的名士,常常是不冠不履,邋里邋遢。比如说杜甫,三个月都不梳头,他要是我这种平头也就算了,可是你要知道他不光是不梳头,而且不剪头啊。屈原不一样,他是非常注重仪表和修饰的。他对自己的被放逐,要用一个失恋女子的口吻来描述,那是因为他对楚怀王的感情,已经超出了君臣之间的感情,他对郑袖特别憎恨,那也是对一个情敌的憎恨。

三、谈谈你对屈原的评价。

参考: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 勉强要概括屈原的性格,我想也许可以这么说吧,两个方面,一个是忧国,一个是自恋。

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的内容。

2、背诵。

离骚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师: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

生:屈原。

师: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屈原的《离骚》,来感受伟大诗人屈原的理想和抱负。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了解屈原及《离骚》;品味诗的语言;把握诗的感情;)

师:让我们了解一下作者屈原,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简单介绍。

生: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他的作品《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师:不错,下面咱们一起看一下。(多媒体展示屈原生平及其创作作品)

1、屈原生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3、《离骚》:

《离骚》是《楚辞》篇名,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

师:课下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先找几位同学读一读,

生1:长太息以掩涕兮,固前圣之所厚。

师:读的很流畅。但是语速太快,注意放慢语速,把握节奏。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再找位同学读下面的。

生2:悔相道之不察兮,岂余心之可惩?

师:好,不错。下面我给大家范读一遍,同学们听的时候注意把握语调和感情节奏。

(舒缓,自足地读,对兮字的`处理总体要适当拉长,读出那种回环往复而又感慨万千的语气)

师:你们觉得哪个字比较有特色?

生:兮。

师:那兮是个什么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些词?

生: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

师:下面带着对兮字的理解再读课文,也不妨去掉兮字试试。

(同学们都摇头晃脑的读了起来。)

师:你们从兮字中读出了什么?下面小组交流。

(几分钟后,全班交流。)

生1:试着去掉兮字读文章,就像话讲到一半,嘴巴却僵住,由于意识的强制性,硬生生地把兮字咽下去,肚子里却憋了好大的一团气,不知不觉中兮字又被重新读出,有一种一吐为快的舒畅感。

生2:以前读古文,只觉的很生涩,和不好读,可是这篇文章读起来却很通顺,尤其是句末这个兮字,读这篇文章觉得不是自己在读,而是很自然地觉的自己就是作者,在表达决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志气。

生3:兮反复使用,是不是使文章有了一种类似押韵的形式,更富有节奏感?(师肯定)

生4:在兮字的表达下,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生5:兮字会让你不知不觉融入作者的那种思想中去,读这篇文章,总体上要用缓慢的语速,要读地抑扬顿挫一些,给人以无尽地感叹和思考。宁溘死以流亡兮固前圣之所厚。(该生读,获得掌声)

生6:在兮字的抑扬顿挫的叹息声中,我们能领略到诗人屈原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字里行间流露着他的追求真理,坚强不屈。

生7:可我觉的兮字也流露着作者的一种无奈与惆怅。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兮字使文章通顺,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每句中都有一兮字,使诗歌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韵味,充分流露了作者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对现实的无奈却又不愿同流合污的感情。下面带着对兮字的进一步理解,再来诵读全文,体会作者屈原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情绪高昂,大声诵读,独立自足的沉浸在审美境界里。)

师:下面咱再找位同学读读。

生1: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

师:很好。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追求一种理想。

师:追求什么理想呢?

生:追求真理,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

师:(明确)总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贤能,楚国能繁荣富强。具体表现:

1、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2、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

3、加强自身修养,追求美好的品德。

师:下面同学们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追寻理想的句子。

(生读课文。)

师:好,下课。下节课我们一起朗诵体味《离骚》中表现屈原追寻理想的句子。

【总结与反思】

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读得兴味盎然,学生从诵读中得到的更为直接和深刻,诵读教学──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设计说明】

诵读这种方法有着古老的历史,在古代,它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担当着传授知识的重任。由于言语的声音形态对于表现主体的生命活动具有直接性,因此诵读出作品的声音形态,玩味、揣摩语调和节奏,可以直接把握主体的情感、思想。而且这种把握是创造性的对话,符合现代阅读理论。对话的本质决定了诵读在教学中是手段,也是目的;是过程,也是结果;是形式,也是内容。

《离骚》共26句,句句中都有兮,各种意兴和人生况味尽在兮中。读出了兮字的语气、语调也就读懂了文章。因此,它具备了研读诵读问题的典型情景。

离骚课件 篇9

作业

1.下列对文中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朕:古代帝王的自称之词

B.皇考:古人对亡父的尊称

C.孟陬:指的就是孟春正月

D.灵修:在本文中指楚怀王

2.下列各句中,与“不吾知其亦已兮”句式特点相同的是()

A.謇朝谇而夕替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B.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D.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4.下列各句中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

B.《楚辞》是西汉末年的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的,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C.“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为“辞”“辞赋”等。

D.《离骚》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屈原创作。屈原另有《九歌》《九章》《天问》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2.答案:B

解析:例句和B项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被动句;C项,定语后置句;D项,被动句。

3.答案:C

解析:A项,“错”同“措”;B项,“章”同“彰”;D项,“离”同“罹”。

4.答案:D

解析:《离骚》是我国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

离骚课件 篇10

1 、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2、楚辞体

特点:楚辞体又称骚体,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离骚课件 篇11

离骚教案(课时2)

一、导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的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它出自?对,《离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离骚》,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

二、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三、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过课文,下面同学们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由朗读课文,并相互交流读后感受。

2、我们来齐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 感受一下《离骚》句式有什么特点?

3、课文我们读完了,谁来告诉我《离骚》句式的特点?(“兮”字用的多),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兮”字?

总结:这位同学说的是楚辞的特色,看来你的课下工作做的不错。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新诗体,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每句以四六字为主,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四、分析课文

(一)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通释全文,并思考从文中那句话可以看出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

总结:

1、他有突出的外部特征

“高余冠而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指向性的描写。除了他的外部特征外,他还有什么特点?

2、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它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你来说说(1)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

从课文中“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可以看出来。

①谁能说说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②这两句话中有几个古今异义词,那位同学能找出来?(指名回答)总结:“工巧”古意:善于巧取作伪,今意:精巧、细致

“改错”古意:改变措施

今意:改正错误

“以为”古意:把„„作为

今意:认为

2、你再来说说你的看法

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利益和人民作用,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追逐利益。课文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可以看出来。① 在这里屈原为什么会“太息”、“掩涕”?(指名回答)

总结:诗人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形象的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

3、谁还有其他的看法?(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课文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些都能表现屈原的不屈精神与坚持真理。

(二)分析课文我们知道屈原是这样一个人,他有着突出的外部特征和鲜明的思想性格。诗人是如何表现其品质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总结:对,诗人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这正是屈原所特有的“香草美人”手法。《离骚》中诗人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并表达政治理想,即“移情法”。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诗句说说诗人怎样利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指仙人,本文中比喻为楚怀王。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众女比喻为许多小人,而蛾眉比喻为自己的高尚德行。

4、“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喻指自己,而鸟喻指周围的群小。从这些比喻中,可以看出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我们了解了屈原的形象,也感受到了屈原的精神,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启发? 观点: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五、课堂小结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它令无数文人学者倾倒。同时,它让我们了解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让我们最后再来齐读 一遍,再次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操。

六、作业

1、反复诵读,背诵名句。

2、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阅读《离骚》全文,更好的把握诗人的情感。

七、板书设计

离骚

屈原

外部特征

屈原

香草美人

法治

思想性格

美政

不屈

离骚的课件(热门12篇)


接下来趣祝福编辑将为大家介绍一篇关于《离骚的课件》的文章。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不断地精心打磨。请有需要的读者前来欣赏!

离骚的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屈原及其作品;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实词;能结合诗句分析屈原的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问题,客观地分析问题,评价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屈原屈原爱国忧民的情感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培养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结合诗句分析屈原的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阐释毛爷爷《沁园春》诗中“风骚”两字导入

“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即《离骚》,概括《楚辞》。《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泛指文学。

二、简介《楚辞》和屈原。

《楚辞》是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兮”就是一个标志。

有关屈原的了解结合注释1,由学生补充。

三、结合背景知识释题

结合当时楚国的政治现实和屈原的“美政”理想以及两次被罢官流放的不平遭遇。“离骚”有三种合理的解释:

1。“离”通“罹”, 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2。“离”,离别。作者抒写离别之愁。

3。《离骚》是楚地歌曲名称,意义与“牢骚”一词相同,含有牢骚不平之意。

四、诵读课文

1。录音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正音。

2。老师范读第一段后总结: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3。学生大声朗读,读准读清。

五、整体感知课文

(一)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小组合作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难点由教师点拨。

重点字词小结(投影)

1。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 道:通“导”,向导 正:通“证”,作证,为证

2。古今异义

朕:第一人称代词“我” /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 认为

代序:依次替代 / 把与本书相关的文章放在书前来代替序言的文章

纯粹:美德,完美 / 1、不搀杂别的成分 2、副词,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

捷径:邪出的小路 / 近路

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 / 同一个党派的人

武:足迹 / 关于军事的

3。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难,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难

4。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肇锡余以嘉名 介词结构后置

(二)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把握主旨。

课文节选部分,作者表达了三层意思:自叙身世(家世、生辰和美名);自叙追求(品德、才能、理想);回顾历史,表明忠心及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从这三层中,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六、布置作业

熟读全诗,背诵第二段。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离骚》是屈原的真情告白,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屈原,触摸他的灵魂,再次感受屈原不屈的心跳。

二、 人物形象研讨

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屈原的与众不同?

齐读全文,引导学生结合有关诗句分析,并摘抄。

(一)出身不凡,血统高贵。

(二)打扮与众不同,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表明其品质高洁,志向坚贞。

扈江离辟芷,纫秋兰

朝搴木兰,夕揽宿莽

乘骐骥以驰骋

《离骚》原文补充: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三)鲜明的思想性格特征:忠君报国,虽死不悔,正直敢言,执著追求。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离骚》原文补充: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 研讨诗歌塑造屈原形象的的艺术手法。

1。《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等

2。在诗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如:古代明君用群贤与昏庸君王狂放不羁“路幽昧以险隘”的对比,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的对比。

3。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具体体现在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上,在诗中,诗人尽情地发挥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声,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的精神,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四、拓展阅读与探究,进一步理解屈原形象。

(一)阅读《鱼父》,屈原与渔父的观点代表了2种不同的价值观,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与评价

(二)屈原之死的意义探讨。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但要客观的看待问题。

五、总结

屈原是个爱美的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美政的理想,而现实却是小人不容,君王不察,忠佞不分,世事不明,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者,而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和他的《离骚》,那飞扬的想象力,不羁的洒脱,还有九死而不悔的执著,(朗诵全诗)

六、布置作业

读《离骚》,读屈原,写一首题为《读你》的现代诗。教师范文(略)

离骚的课件(篇2)

《离骚》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单元《殉道者之歌》版块的教学内容。诗歌主要叙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斗争。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⑵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正确理解全文。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2.欣赏诗中的比喻象征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我们的学生属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水平有差距。屈原的《离骚》距今年代久远,又使用楚地方言,因此理解起来很有难度。所以应编制详尽的导学案,把时代背景、文言知识、艺术成就、语言特色等方面介绍清楚,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理解课文。

1.朗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悉课文、理解课文的目的。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先来看一首诗《吊灵均》(投影)。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楚辞》分别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简历:屈原是楚国贵族,早在楚怀王时就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成就: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 传统的源头。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评价: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也是最长的)抒情诗(政治抒情诗),共373句,近2500字。特点:香草美人作比兴,神话传说构幻境。王国维曾说:“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特点: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离骚的课件(篇3)

1、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并朗读和串讲课文;

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一、导语:

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四言一句,琅琅上口,又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而今 高中英语,我们将要学习的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诗经》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另外,屈原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恰恰是出自《离骚》之中。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

(一)引导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等文字。

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

明确:

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所谓“联齐抗秦”的主张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的理想就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其具体主张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上述思想便是所说的“美政”的具体含义。

2、参见教材第33页资料的结尾那句话(从“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到完),而“离骚”这个词的解释就是“遭遇忧患”。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3、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

(二)教师补充介绍:

1、屈原一生中曾遭到两次罢官以及随之而来的两次被流放。第一次是在楚怀王时期,被放逐于汉北;第二次是在顷襄王时期,被放逐于江南。原教材中所选的出自《九章》篇的《涉江》一诗,就是在这次流放中写的。也正是在这次流放中,诗人自投汨罗江而亡的。

2、与《诗经》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相比,《离骚》则是一篇具有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被视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而所谓浪漫主义的含义则是“它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摘自《辞海・文学分册》)。我们应在鉴赏《离骚》的过程中,好好体会一下这种创作风格的特点。

(一)教师先结合课文提示介绍一下《离骚》节选文字的基本内容。从提示文字中看,前七节,即从首句到“固前圣所厚”重在叙述,而后六节则重于抒情。

1、学生注意给生字注音。

2、体会朗读的技巧,如读出分句的节拍,上分句末字“兮”读音要稍长,压韵的字要重读等。

四、学生自读全诗,重在掌握文字的读音并搞懂其含义(可按“教材提示”分层情况,将全诗分为两步自读)。

可设计如下思考题,帮助学生尽快了解诗意:

1、第一层那些诗句表明作者受屈遭贬的原因以及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

2、第二层那些诗句表现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和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

离骚的课件(篇4)

知识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学习诗歌的1-7节,解决其中的疑难字、词,能够熟读并基本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1、简介“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选于其中的20-32节。

三、诵读课文

1、放录音: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的读音及句子的节奏。

3、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4、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

四、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

明确:1-7节作者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8-13节表现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五、重、难点解决过程学习1-7节

1、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2、提问:第一节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两句启下。

3、提问: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4、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离骚的课件(篇5)

教学目标:

①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②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③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①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②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秋风,不知从何悄悄袭来,让洞庭生波,让木叶飘零,让山河变色,让我们心底生凉。每每读到屈子的这两句诗,我的眼前会倏然立着一位满身忧伤的诗人,面对浩浩汤汤地洞庭波涌,他形单影只,兀立于萧瑟的秋风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一个不断求索的诗人,一个不断追寻的诗人,一个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常常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为什么他的诗能够穿时间的长空走进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地打着我们?为什么他一次次地被提起,一次次地被颂扬?为什么他能为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一个符号,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离骚》,走进这个诗人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的痛苦与人格魅力。

二、简介诗人: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渔父》、《招魂》等,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三、朗读诗歌

1、听录音朗读,读准字音。

2、听录跟读,把握诗的节奏。

(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A、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B、注意

延长。C、注意重音D、注意感情)

3、学生自读。

(提示:“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利用注释,读懂诗句。

1、《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遭遇),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可通。

2、区别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哀民生之多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

固固前圣之所厚

自前世而固然

以长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

竞周容以为度

虽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虽九死其尤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长余佩之陆离

4、重点词:

①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楚辞”中大量用“兮”,有时在句中,有时在句末。

②替:废弃、贬斥。申:加上罪名。蕙纕、揽茝,比喻高尚的德行。

③浩荡:荒唐。民心:人心,或指诗人的苦心。蛾眉:喻指高尚的德行。谣诼:造谣,诽谤。

④固:本来。错:通“措”,措施。以为:以之为,把……当作。度:法度,准则。

⑤忳(tún):忧闷。郁邑:通“郁邑”,忧愁苦闷。侘傺(chàchì):失意的样子。溘(kè):突然、忽然。

⑥群:合群。圜:通“圆”。周:合。孰:何。

⑦尤:罪过。攘:忍受。诟(gòu):耻辱。伏:守、保持。

五、品读诗歌:

自主合作探究

1、诗中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命运?

美政理想(至善至美)与黑暗现实矛盾,独特个性(纯洁无暇的贵族血统与心性,正直,忠正)与社会、历史冲突(站在整个社会的对立面),在失败面前他不能沉默,不能隐忍,不能迂回,不能无闷。他呼喊,他叫屈,他指责,他抗争,于是,他得到的是更大的打击与蔑视,是别人对他的彻底的失望。他一点出不含蓄,一点出不躲闪,一点也不讲策略,他怒形于色,他由此遭到邪恶的全面攻击,他与邪恶没有丝毫的相容余地。他是代表独特个体而与社会宣战的最伟大最惨绝人寰的战士,他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2、诗中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品格?

明确: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3.屈原抱石沉江这一举动,你是如何看的呢?

六、悟理:

主题性研究课题:文学即人学。学完本文后,你认为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学习屈原的为人处世是智还是愚?

离骚的课件(篇6)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教学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教学难点

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二、有关资料

1、屈原生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之个,<<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离骚”的含义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三.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

①放录音或教师范读

(2)疏通诗句,初步感知。(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边读边归纳,教师巡视作必要点拨,解答学生的疑问。)

(3)质疑释疑(要求学生四人一组,把不理解的地方写到纸上,并由一名代表提出,教师可让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如若较难,则由教师分析。)

①重要词语(投影)

苗裔(yì):后代子孙 孟陬(zōu):正月 揆(kuí)揣度 扈(hù)被、披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 汨(yù):水急流貌 搴(qiān):攀、折 阰(pí):山坡、岭上 骐骥(qíjì)骏马 申椒(jiāo)申地产的椒 蕙茝(chǎi)香草名

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乱不羁 惮(dān):害怕 捷径:比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zhǒng):脚后跟 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 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

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②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 赐给

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导”向导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 通“证”

③同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词用作动词 命名

字余田灵均。名词用作动词 给人取表字

④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任务:初步感知,疏通字词、把握主旨 教学过程:

一、抽生翻译课文

二、字词小结

1、实词

苗裔:后代子孙

孟陬:正月

揆:揣度

扈:被,披

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

汩:水急流状

搴:攀、折

骐骥:骏马

申椒:申地产的椒

昌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放不羁

惮:害怕

捷径: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脚后跟

荃:香草名,喻楚怀王

謇謇:忠贞的样子 羌: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2、古今异义

朕: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认为 代序:依次替代

代替序言的文章 纯粹:美德,完美

1、不搀杂别的成分

2、副词,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 捷径:邪出的小路

近路

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

同一个党派的人 武:足迹

关于军事的

3、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 道:通“导”,向导

正:通“证”,作证,为证

4、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字余曰灵均

字,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5、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肇锡余以嘉名

介词结构后置

三、主旨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作者表达了三层意思:自叙身世;自叙追求(品德、才能、理想);回顾历史,表明忠心及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从这三层中,很好地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四、作业

背诵课文

五、研究性学习

面对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请大家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论文,阐明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

出身

楚怀王同宗

内美

兴盛

楚王

离骚的课件(篇7)

《离骚》是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作品,它具有很浓的楚地风情,学习这篇课文,要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注意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情趣。

v 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较广,有较强的自我表现力。

v 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经验。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相关字词知识,了解楚辞及其作者。 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3.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这3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根据以上课标要求以及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时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启发,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综合运用任务型教学、讲授教学和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

“一个好的老师应教会学生发现真正的理论。”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新课改和新课程标准都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针对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方法拟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资料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并综合应用自主学习和接受学习等学习方法。

离骚的课件(篇8)

1、了解“楚辞”,欣赏《离骚》浪漫绚丽的色彩。

2、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句法等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一些欣赏古诗词的兴趣。

3、体会《离骚》的比兴手法,提升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

1、完成预习作业,独立阅读,理解文意,在此基础上带问题进入课堂讨论、交流。

2、从人物形象、移情手法两方面把握作者的情感和心志。

在诵读、理解中欣赏屈原鲜明的个性特征,把握人物的爱国忧民的精神实质,品味屈原的倜傥浪漫的风貌。

“听、说、读、写”的能力,一样都不能少。

“说”的能力是首要的,探讨的成果,思考的结论,质疑的表达等,都需要锻铸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读”是基础,反复吟诵古诗词,特别是《离骚》这样佶牙拗口的楚辞,是需要训练读的技巧的。

“写”是语文的终结目标,体现学习语文的一个个个体的综合涵养和全面的能力。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画面,背景音乐—《楚辞协奏曲》。

导语:现代有人美妙地《温一壶春光下酒》,远古时楚国的屈原却是用香草、荷花、桂树、木兰来装扮自己,薰香品格,升华身价!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特之人,怎样的一袭绚美身姿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入到《离骚》的探讨和品味中去。

1、要求在预习中找找写诗人衣服装扮的语句,都找到了吧。

(齐读“制芰荷------长余佩之陆离。”

师:俗谚说,人不可貌相,我们今天偏偏来相相屈原的貌。

[提示归纳:衣装特点—菱衣荷裳……奇特怪异、高洁、缤纷、傲岸—与众不同啊!]

引导:屈原不仅有美妙奇特的打扮,屈原还胸怀一腔奇特美丽的理想吧,是不。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

[提示归纳:哀叹、哀痛人民生活的艰辛困苦,怨恨帝王的放纵、荒唐,变化无思虑;痛斥小人们的嫉妒、中伤。]

小组探究:屈原为什么要“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他的忧愁是些什么?他的理想表现在哪几方面?

[提示归纳:楚王昏庸,小人投机取巧的谗言,苟合阿谀,污浊、腐臭……屈原的忧愁

“美政”:希望楚王清醒、明智,重用贤能,强大楚国,联合其他诸侯国抗秦。

民生各有所乐,爱国,忠君---]

问:屈原提倡“美政”,不愿同流合污,结局如何?

吾读:“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垢。伏清白以死直兮”!

(各抒己见,来写几句话语吧:

下面两个即兴写作题,请快速提笔完成其中一题:

美哉!屈子那------的七彩异装。

绚哉,炫哉!------屈原的玫瑰色梦想。

壮哉,伟哉!------的爱国精魂。

2、写一段话,阐述、评价“我眼中心里的‘屈原’”

[归纳:屈原的品德昭昭光亮如日月,屈原的精神高比泰岳,壮如黄河奔涌……]

诵读声。

背景音乐——《橘颂》。

前半部分学生齐诵,后半部分教师诵读,充分读出“兮”字的延音变读!

[个人观点、见解:

1、“芳与泽其杂糅兮”:这一句里的“泽”通假“殬dù”,腐臭的东西。

2、“兮”字的延音变读。

3、“余虽好修姱------”中的“虽”,应该解释为:副词,表示范围的单一,相当于“唯”、“只”的意思。]

尾声:探索屈原的路,也还“曼曼修远”,楚辞的韵律,《离骚》的比兴都有待于我们下节课时来探讨。

谢谢同学们,下课!

离骚的课件(篇9)

《离骚》(节选)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2.分析把握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魅力。3.品味、鉴赏诗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学法指导】 1.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国民精神的影响;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借助课文注释和古汉语字典自主理解诗的大意,掌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

1.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屈原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代表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还有宋玉的《九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诗经》与《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想象丰富,手法夸张,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

3.有关《离骚》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

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离骚》作为长篇巨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关于它的内容层次,历来也有各种各样的分法。大致说来,诗的前面部分是从自己的世系、品质、修养和抱负写起,回溯了自己辅佐楚王所进行的改革弊政的斗争及受谗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与“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中间部分是借女 劝告、陈词重华,总结历史上兴亡盛衰的经验教训,阐述了“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并从而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现了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最后部分是在追求不得之后,转而请灵氛占卜、巫咸降神,询问出路,从中反映了去国自疏和怀恋故土的思想矛盾,而在升腾远游之中,“忽临睨夫旧乡”,终于不忍心离开自己的祖国,最后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前一部分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作为对未来的探求,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全篇。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又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学习过程】

一、知识突破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嫉()妒 谣诼()溘()死 鸷()鸟 方枘().....榫()头 诟()骂 伫()立 芰()荷 岌岌()......昭昭()芳菲()..2.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圜之能周兮: 进不入以离尤兮: 芳菲菲其弥章: 3.古今异义词

怨灵修之浩荡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 自前世而固然: ....4.一词多义 虽: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 .以:既替余以蕙纕兮 .背绳墨以追曲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固:固前圣之所厚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群:鸷鸟之不群也 赵王悉召群臣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5.词类活用

步余马于兰皋兮: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6.特殊句式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不吾知其亦已兮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7.翻译

A.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B.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C.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二、诵读指导

骚体诗的节奏要复杂一些,但仍有规律可循,一般一句是三四个节拍。《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

下面试从课文中举几个例子,虚词皆加括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三、思考探究

1.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靰羁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预设:

◎君王不察(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小人投机(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不同流合污(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余不忍为此态也)

2.面对这样的政治遭遇,屈原表白了怎样的心志(或思想)?找出句子作简要分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写小人们种种丑态、伎俩,自己不为所动,宁死也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写自己与小人们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调和的,自己愿意为正道而死。)◎不吾知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写自己虽然遭到贬抑,但仍要一如既往地修身洁行,而不论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重申自己始终以“好修”为乐,即使为此遭受极刑也决不改变。)3.《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怎样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外貌:身披香草,超群脱俗。(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思想:忧国忧民,品节高洁;追求真理,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忠贞不移; ◎分析见课件

4.《楚辞》被誉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而《离骚》又是《楚辞》的代表作品,大家认为课文所选部分的文辞以及屈原的身上哪些东西是浪漫的?

预设: 补充: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①浪漫的语言:讲究文采,喜爱铺陈,华美艳丽的辞藻使得诗歌色彩秾丽炫目。②浪漫的手法:“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比。③浪漫的句式:☆句式长短参差,自由灵活。☆对偶,使诗歌整齐而节奏鲜明。☆“兮”字助势,使得诗句宛转纡徐,富于抒情色彩。

④浪漫的精神:义无反顾的人生之路

请从诗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预设: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意是神仙,这里指君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蛾眉”(即美貌)比拟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指鹰、雕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拟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所写的衣着佩饰都比拟诗人的美德。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比拟诗人的品德更加高洁。

四、练笔

人说屈原之高洁、之忠贞、之执著,可与日月争辉,天地同高,学完本文,你对屈原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形式不限。

离骚的课件(篇10)

《 离 骚 》教案

语文组

鲍树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高贵的个人品格和忠君爱国的思想。【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含有丰富感情的句子。【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导入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在毛泽东看来,古代帝王缺少“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也有必要补充一些“风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关于作者及《离骚》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1 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三、整体感知

1.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语气。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划分朗读节奏。

明确:(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婷/以轨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齐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2.请学生找出以下语言知识点,教师疏通重要词语(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

通“措”,措施。.何方圜之能周兮

通“圆”,圆凿。.忳郁邑..余侘傺兮

进不入以离.尤兮

芳菲菲其弥章.

延伫乎吾将反

(2)同类活用

步.余马于兰皋兮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固前圣之所厚.

哀.民生之多艰

鸷鸟之不群.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心而抑.志兮

(3)特殊句式

謇朝谇而夕替

步余马于兰皋兮

不吾知其亦已兮

通“郁悒”,忧愁苦闷。通“罹”,遭受。通“彰”,明显。通“返”,返回。使动用法,使……步行 形——动,加高。形——动,加长。形——动,推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伤。名——动,合群。动——名,淫荡,纵欲之事。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压抑。被动句。无标志词。状语后置。介词“于”。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谣诼谓余以善淫

状语后置。介词“以”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状语后置。介词“以”。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助词“之”,还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一词多义

虽:余虽好修姱以兮

虽然

虽九死其犹未悔

即使 修:余独好修以为常

退将复修吾初服

整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高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修改(5)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荒唐

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改变措施

今义:改正错误 ..无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出境困窘

今义:经济困难 ..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

..

今义:因灾害或是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3.主旨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4.诗中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外在形象? 明确:(略)

5.诗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品格? 明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忠贞不移

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

四、理解文章

研读诗句,指出下列诗句中使用的艺术手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明确:用“蕙纕”、“揽茝”比喻自己的美德,反衬奸佞小人的嫉恨,揭示自己的高尚道德。

(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明确:用“绳墨”比喻准则、准绳。整句诗在于揭露趋炎附势之徒的丑态,比喻的运用使这种表达更形象生动。

(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明确:全句诗均在暗喻诗人自己在刻意追求完美的外形。这种用“服饰”与“佩饰”的描写,暗示自己品行、道德的追求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地展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五、能力提升

把自己想象成屈原,再读课文。文章如此动人,除了真情实感,还得益于语言,你认为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象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②比喻手法的运用。如:蕙纕、兰茝、峨眉—高尚德行,灵修—怀王,众女—小人,绳墨—准则,等。

③对偶句式的运用。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时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探究

你赞成屈原投江自杀这一举动吗?(在班内辩论,言之成理即可。)

七、小结

课文节选部分的诗句,突出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纯洁德行、心忧天下和疾恶如仇的品性。这些情感具有深远宏大、剧烈震荡的特点。在写法上,以抒情为主,描写和叙事为辅,但抒情又不空洞苍白或呐喊狂叫,而是用美丽的想象和诗化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八、作业

课下熟读《离骚》全文以及译文,背诵诗中的名句。

九、板书

离骚 屈原

《诗经》——《国风》——现实主义 《楚辞》——《离骚》——浪漫主义

遭贬的原因:不愿同流合污 追求美政,九死未悔,忧国忧民。

十、原文及翻译

《离骚》(节选)高中语文必修二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参考译文:

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

贬黜我是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啊,给我加罪是因为我爱好花香。

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

始终不能明了我心迹啊,我怨恨我那君王过分荒唐。

众女子嫉妒我长得美貌啊,放出谣言说我行为放荡。

本来世俗就崇尚投机取巧啊,任意而为将规矩背向。

违背准蝇而追求弯曲啊,竟相把苟合奉迎作为榜样。

忧闷失意啊我孤独彷徨,忍受着此时的穷困我好不心伤。

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雄鹰和凡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方枘圆凿自然不能结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

忍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强加的罪过又将耻辱品尝。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贤都认为应该是这样。

真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徘徊傍徨。

转过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好在我虽然迷途却并没有失去方向。

赶着马车来到长满兰草的水边啊,奔驰后休息在长着椒树的山岗。

为君分忧反受指责啊,我退隐山林整理我当初的衣裳。

裁剪荷叶做出我的上装啊,连缀花瓣做出我的下装。

不了解我的心意也就算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确实善良。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将我长长的佩带延长。

清香和污臭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没有毁伤。

忽然回过头来放眼远眺啊,看到了辽阔大地的四面八方。

我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浑身上下散发着阵阵清香。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啊而且习以为常。

肢解我的身体我也不会变心啊,又有谁能改变我的志向?

离骚的课件(篇11)

《离骚》是一篇带有作者生平的自叙内容的政治抒情诗。但诗人并不是客观地叙述生平事迹,而是把自己的主张、理想、斗争等事实形象化。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1、赋和比的写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1)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

3)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课堂训练。

A.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过程 :

离骚的课件(篇12)

知识与技能: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通过品读《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引导学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含有丰富感情的句子。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在毛泽东看来,古代帝王缺少“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也有必要补充一些“风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1.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语气。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划分朗读节奏。

明确:(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婷/以轨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齐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偭规矩而改错      通“措”,措施。

何方圜之能周兮    通“圆”,圆凿。

忳郁邑余侘傺兮    通“郁悒”,忧愁苦闷。

进不入以离尤兮    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      通“彰”,明显。

延伫乎吾将反      通“返”,返回。

高余冠之岌岌兮    形——动,加高。

长余佩之陆离      形——动,加长。

固前圣之所厚      形——动,推重。

哀民生之多艰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伤。

鸷鸟之不群兮      名——动,合群。

谣诼谓余以善淫    动——名,纵欲之事。

屈心而抑志兮      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压抑。

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无标志词。

步余马于兰皋兮    状语后置。介词“于”。

不吾知其亦已兮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谣诼谓余以善淫    状语后置。介词“以”

又申之以揽茝      状语后置。介词“以”。

长余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助词“之”,还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荒唐        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5.诗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品格?

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

研读诗句,指出下列诗句中使用的艺术手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明确:用“蕙纕”、“揽茝”比喻自己的美德,反衬奸佞小人的嫉恨,揭示自己的高尚道德。

(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明确:用“绳墨”比喻准则、准绳。整句诗在于揭露趋炎附势之徒的丑态,比喻的运用使这种表达更形象生动。

(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明确:全句诗均在暗喻诗人自己在刻意追求完美的外形。这种用“服饰”与“佩饰”的描写,暗示自己品行、道德的追求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地展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把自己想象成屈原,再读课文。文章如此动人,除了真情实感,还得益于语言,你认为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象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②比喻手法的运用。如:蕙纕、兰茝、峨眉—高尚德行,灵修—怀王,众女—小人,绳墨—准则,等。

③对偶句式的运用。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时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课文节选部分的诗句,突出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纯洁德行、心忧天下和疾恶如仇的品性。这些情感具有深远宏大、剧烈震荡的特点。在写法上,以抒情为主,描写和叙事为辅,但抒情又不空洞苍白或呐喊狂叫,而是用美丽的想象和诗化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课下熟读《离骚》全文以及译文,背诵诗中的名句。

安全教育教案13篇


我们用心描绘这篇“安全教育教案”定能为大家呈现一个全新的视角,为防遗忘请在浏览器收藏夹中添加此页。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教案编写过程是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安全教育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寒假假期学生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假期安全知识,掌握交通、水、电、火等方面的安全知识。

2.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掌握一些自我安全保护的办法,遇到危险时会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自己的安全。

3.树立安全意识,时时刻刻注意安全,并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自己的安全。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讨论法、表演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寒假即将来临,同学们,你们高兴吗?(生:高兴)。是啊,老师也很高兴,但是呢,在放假期间呢,时常会发生一些令人伤心的事情,例如:车祸啊、火灾啊。那么,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讲如何确保自己的安全。(板书:寒假安全)

新课讲授:

一、注意交通安全

1.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公路上跑闹、玩耍。

2.横穿公路要走斑马线,不得随意横穿。

3.不得在马路上骑自行车。

4.文明乘车,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或抓牢扶手。

二、注意水的安全

不要到河边、水库、池塘、水井等危险的地方玩耍、溜冰,到这些地方玩耍时,要有大人陪同。

三、电的安全

1.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学会使用家用电器。

2.不要乱动、乱接电线、灯头、插座等。

3.不要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

四、注意火的安全

1.不准玩火,不得携带火种,发现火灾不得逞能上前扑火,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报警。

2.不能使用煤气、液化气等灶具。

五、燃放烟花的.安全

1.注意到指定的销售点购买印有厂名、商标及燃放说明的正规烟花爆竹。

2.注意选择适当的地点燃放。燃放地点必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仓库、露天货物堆场、加油站和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也不能在窗口、阳台和房屋内燃放,不可向下燃放或投掷鞭炮。如果是在农村,也要远离草垛及房前屋后。

3.注意观察落地情况。燃放烟花爆竹不能一放了事,燃放升空的烟花爆竹时,还要观察其落地情况,如果落在可燃物上,并仍有余火,应立即采取措施,将余火扑灭或将残片移走。

4.注意将买回来的烟火存放在安全地方。买回来的烟火爆竹不要靠近火源、热源、电源,并要防止老鼠咬,以免烟花爆竹自行燃烧、爆炸。

六、常用的的报警电话:火警119 急救120

事故110

巩固练习: 安全警示语

A、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别乱跑,十字路口看信号

B、上下楼梯不拥挤,集体活动守纪律。

C、家用电器和煤气,使用时要注意。阅读说明再开启。

D、发生火灾不要慌,快叫大人来帮忙。

E、遇到骗子多琢磨,抓住机会赶快溜。

F、一人在家关好门,与人说话要谨慎。发现危险,赶快拔打110。

课后总结:

同学们,安全事项涉及方方面面,只要我们时时注意、处处警惕,平安就一定会来到我们身边,健康会常伴我们左右。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寒假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好好休息,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下学期的学习中去。过一个愉快而充实的春节。最后预祝同学们,全家欢乐,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的寒假。

安全教育教案 篇2

1、春节期间,各地均会组织大型灯会、商场促销等活动,同时,许多歌厅等娱乐场所也生意兴隆,这些地方往往聚集了大量人员。出入这些场所,要时刻注意安全。

2、在公共场所遭遇人员踩踏、火灾等险情时,一要保持镇静,在相对安全的地点短暂停留;二要注意收听救援组织者的喊话,服从现场工作人员引导,尽快从就近的安全出口有序撤离,切勿逆着人流行进或抄近路;三是在人群中不小心跌倒时,应立即收缩身体,紧抱着头,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温馨提示起火及时拨打“119”

3、进入公众场所时,要提前观察好安全通道、应急出口的位置。

4、参加大型集会时,尽量着平底鞋,可以很好地保持身体的平衡、不易摔倒。

5、人群十分拥挤时,要用双手抱住胸口,以免内脏被挤压而受伤,能靠边走最好靠边,以减少人群压力。

6、公园里的各种游乐设施一般为机械、电气、液压等系统的组合体,其产生故障时会造成游客恐慌、受困以及其他危险事故,常见故障有:突然停机、机械断裂、高空坠落。

7、在游乐设施出现问题时,要牢记3点:在游玩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感到难以承受时应及时大声提醒工作人员停机;出现非正常情况停机时,千万不要乱动和自己解除安全装置,应保持镇静,听从工作人员指挥,等待救援;出现意外伤亡等紧急情况时,游客应在有关方面的指挥下,及时疏散、撤离。

安全教育教案 篇3

防交通事故:

1、提醒学生回家、外出旅游时注意乘车安全,保管好自己的钱物。禁止自行包车,尤其是手续不完备的黑车、个体运输车。

2、过马路走人行横道,遵守“一看,二停,三通过”的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和机动车辆抢道。

防火灾:

3、不玩火,不吸烟,爱护消防设施,发现火情及时呼救或报警。

4、当处于火场时,及时呼救,并用湿毛巾蒙住脸,迅速逃离火场。

防骗防盗:

5、一个人在家时,注意家庭的安全。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上网时,不随便相信陌生人的信息。

防吸毒:

6、远离不正规网吧等娱乐场所,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食品或财物,以防被骗或误食。

食品安全:

7、不要食用最近有食品安全问题的食品,像大白兔糖。不去不卫生的饭店吃饭,不食用发霉的食物。

防意外事故:

8、不去容易放生地震的地区旅游。

9、遇到雷雨天气,及时躲避,不要再旷野中逗留。

防触电:

10、不用湿手触摸电器,当别人触电时,不要去拉。用干木棒打断电源。

外出旅游注意事项:

乘车时,注意自己的财物和交通安全。爬山时,注意穿运动鞋,禁止攀登险要处。游泳时,注意观察水的深度,在自己力能所及的地方徘徊。同时注意和亲人在一起,不擅自离开。玩娱乐设施时,注意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同时注意了解设施的使用注意事项。

留校同学注意事项:

11、留校学生注意按时作息,不在宿舍自炊,不使用违章电器,不使用蜡烛,不酗酒滋事,不留宿外人(尤其是异性),杜绝发生群体哄闹。离开宿舍时,一定要管好门窗,切断电源,防止被盗事件和火灾的发生。

引导学生正确度过假期:

12、和家人和谐相处,不和家长顶嘴,热情帮助家人做家务。家人唠叨多时,想办法让家人理解自己。不随便出走,外出办事及时告知家人,争得父母的同意。

13、每天抽出少量时间进行学习或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

安全教育教案 篇4

(一)队会程序

1.中队长宣布:实验小学四·×中队“红绿灯下‘小交警’”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

3.全体队员起立,出队旗,敬队礼。

4.合唱队歌(全体队员请坐)

(二)队会过程:

主持人(女):同学们据有关资料统计,我们国家因事故每3分钟就有1人受伤,每10分钟就有1人丧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血的教训,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主持人(男):请听快板《安全第一最重要》

第一小队出场

同学们,上学校,交通安全要记牢,

街上来往车辆多,走路要走人行道,

过马路走斑马线,先看左再右瞧,

红灯停,绿灯行,听从指挥不乱跑,

交通规则要遵守,安全第一最重要。最、重、要!

主持人(男女)非常感谢第一小队的同学为我们的精彩表演。

同学们:交通法律你们又知道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参加交通知识知多少竞赛,同时也考考自己。

主持人(女)竞赛分必答和抢答两部分,答对一题10分,比一比,哪个小队得分最高。

首先进行的是必答题的比赛,每道题10分。

1.什么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

答:绿灯。

2.什么灯亮时,不准什么通行?

答:红灯亮时,车辆、行人禁止通行。

3.行人须在什么道内行走,在没有人行道路时,行人该怎样行走?

答:行人须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要靠右边行走。

4.行人横过车行道时,须走什么道?

答:人行横道。

5.行人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注意什么,不准怎样?

答:须注意车辆,不准追逐猛跑。

6.行人不穿越、倚坐人行道、车行道上的什么?

答:交通护栏杆。

7.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不准携带什么?

答: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8.车辆、行人必须在道路上怎样走?

答:各行其道。

9.交通标分几大类?

答:分三类。(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

主持人:现在我们来看看各个小队的得分。(公布分数)

接下来我们请第三小队为大家表演小组唱

《我们是交通安全宣传队员》

下面进行交通知识抢答,希望各小队队员听清楚,每题10分。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

1.汽车下车后,应怎样走才安全?

答:下车后应迅速走上人行道,不能在车行道上行走及随意穿越马路。

2.乘车应如何礼让?

答:主动给老人、残疾人、小孩、孕妇让座。

3.行人可以在高架桥上行走吗?

答:不可以。

4.可以在马路上学自行车吗?

答:不可以。

5.雨天骑车可以打伞吗?

答:不可以。

6.乘坐二轮摩托车必须戴什么?

答:戴头盔。

7.不准向行驶中的车辆抛什么?

答:物体、杂物。

8.交通信号灯有几种颜色?

答:红、黄、绿三种颜色。

9.交通安全宣传队队员的口号是什么?

答:交通安全,从我做起,共创文明少年先锋队。

10.这是什么标志?

答:警告标志。

11.这是什么标志?

答:禁令标志。禁止通行。

12.这是什么标志?

答:红绿灯标志。

13.小学生戴什么颜色的帽子比较安全?

答:黄色。

14.过马路必须走什么?

答:人行横道。

15.行人应该走什么?

(四)主持人:现在宣布比赛结果

第一名:第×小队

第二名:第×小队

主持人:接下来由第五小队为我们表演顺口溜:

《交通安全记心中》

经济繁荣车辆多,交通安全记心中,

骑车走路靠右边,横穿公路莫慌忙,

行人须走人行道,机动车道勿来往,

越过街道勿随意,斑马线上走安详,

行经十字马路口,绿灯为你导方向,

列队过街应迅速,不与车辆把路抢,

候车有序分先后,先下后上互谦让。互、谦、让!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也是复杂多变的,我们要想生活更加幸福,就得学会保护自己。接下来请欣赏我们学校少年交警队队员的交警指挥手势操表演。

(音乐)前三遍走队形,后两遍做动作,第六遍音乐,队伍靠拢呼号:交通安全,人人有责,严格自律,争做标兵!(三遍)

主持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学校少年交警队队员的精彩表演,我们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争做交通安全小标兵。

主持人:请辅导员总结讲话。

辅导员:同学们,我们今天举行的“红、绿灯下小交警”主题中队活动,大家增长了不少交通安全知识。我们不但要自己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还要向我们身边的人宣传,人人争做红、绿灯下的小主人。

主持人:呼号(全体起立,举起右手)

辅导员: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队员:时刻准备着!

中队长:退队旗(敬队礼)

安全教育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小学生活。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

2、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并在与同伴、小学生的互动中大胆表达。

3、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

活动准备:

1、参观小学并与小学生对话、对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有所了解。

2、动画《课间十分钟》,也可以邀请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1、认识小学生,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你们看,他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生?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请出小学生,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通过小学生的书包、红领巾等特征进行判断。)

(2)请小学生自我介绍,师幼共同欢迎小学生。

2、迁移参观经验,理解“下课”的意思。

(1)小学生哥哥在××小学上学。你们还记得去这所小学参观的事情吗?那天、你们在小学里看到了什么?(师幼共同回忆参观小学的情形,鼓励幼儿交流在小学校园内的所见所闻。)

(2)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和我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呢?(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再请小学生介绍、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每天上午要上四节不同的课。每节课都是四十五分钟,每上完一节课就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这十分钟就是下课时间。学校里会有铃声或音乐提醒大家上课和下课。)

3、观看录像《课间十分钟》,了解课间十分钟的作用。

(1)课间十分钟有什么用呢?你看到小学生在下课的十分钟里会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积极回忆,大胆想象,主动表述。)

(2)小学生哥哥给我们带来了《课间十分钟》的动画,我们来看看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里都做了些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播放动画,师幼共同观看。)

(3)幼儿自由结伴讨论、交流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做些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教师鼓励幼儿有疑问时去问问小学生。初步引导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是小学生入厕、喝水、、换课本和游戏的时间。

4、实践活动。学习安排课间十分钟。

(1)如果你是小学生,你会在课间十分钟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着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当评委。看看谁安排得合理。

(2)幼儿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了解幼JL的课间活动内容。

5、交流、讨论,知道要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1)谁愿意来介绍自己在课间十分钟做了些什么?(请幼儿互相交流,大胆介绍自己课间十分钟做了哪些事。鼓励幼儿主动了解同伴对课间十分钟的安排。)

(2)我们来听小学生哥哥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学生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让幼儿知道课间首先要解决入厕和喝水的事、学习上的事,如果有时间再和同伴游戏。)

评析:

(贾宗萍)课间十分钟活动是小学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对此却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有意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从幼儿的参观经验谈起,避免了说教。这样的讨论交流既是参观活动的延伸,又能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录像短片有重点地引导幼儿观察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安排。观看后、教师有意识地提供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交流讨论、再与小学生互动,并及时小结。这样的设计使幼儿主动地提出“为什么要有课问十分钟。怎样安排课间十分钟才是合理的”等问题,并积极商讨解决的方法,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邀请小学生来“点评”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一年级的小学生能与幼儿平等沟通,孩子们也更乐于接受并模仿,因而活动效果较好。

(1)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较好地达到了《细则》的要求“教育内容要符合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同时要为幼儿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教育内容要与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应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课问十分钟”不仅是幼儿现在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又是他们即将上小学面临的一个比较难把握的问题,所以开展此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2)注重了“体验”的过程。只有当幼儿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发生变化时,学习才能称得上是主动的,只有幼儿自己建构的知识才能得到迁移并在实际中去运用。尤其是“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只有让他们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来亲自感受、体验,才能了解时间的长短,了解时间和活动的关系,了解时间对于我们合理安排活动的重要意义。

(3)较好地体现了“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对于大班活动提出的“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要求。注重了自主性、连续性、共同学习。例如,通过让幼儿自己制订活动的计划,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去完成,并通过自己的体验来调整计划,很好地调动了他们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的清单,都想在课间十分钟内完成,有的想出来了却不会用标志表示等。

这正是老师了解幼儿真实经验的好机会,老师根据幼儿出现的问题才能用更适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提高能力,这样的过程才是对幼儿的发展有好处的,朱老师在此方面把握很好。

我上了厕所、喝了水,还看了书,但没画画就上课了。

我没上厕所,人多,后来就忘了。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小结模拟活动的情况,使其感受内容与时间的关系,发现调整计划的必要。

2、集体总结:

教师:你们认为“课间十分钟”必须要进行哪些活动?

教师:你认为“课问十分钟”做什么内容的游戏合适?

幼儿:上厕所可以人少时去;应该先准备下次用的书;可以先喝水。

教师利用图示,帮助幼儿梳理与提升经验,获得调整计划的依据与策略。

3、本次活动是过程性的活动,而非结果性的活动。

幼儿对于“时间”的体验是不能通过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时间”对于幼儿来说的确太抽象了,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教师不仅利用“课问十分钟”这个点,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加丰富的体验活动,例如,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来观察时间,什么时问开始的?什么时间结束的用了多长时间?让幼儿慢慢积累对于“时间”的经验。

安全教育教案 篇6

触电是指当人类与电有直接的接触时,因此感受到疼痛或甚至受到伤害的意外事故。人们需要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那么,有哪些安全知识是与预防触电有关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防触电安全知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防触电安全知识

1、更换灯泡是要切断电源。

2、用电器要接可靠的接地。

3、不要站在变压器架子下。

4、不要站在架线铁塔下。

5、不要随意去触摸带电的电线。

6、潜水泵在工作时不要接近水面。

7、电机工作时不要随便去摸。

8、在维修线路时在闸刀处挂警示牌,以免有人合闸。

9、不要用湿的手去拔插头。

10、不能乱拉乱接电线。

触电后的应急措施

解脱电源

触电事故发生后,严重电击引起肌肉痉挛使触电者有可能从线路上或带电的设备上摔落;但最多的是被“吸附”在带电体上,导致电流不断通过人体。因此触电急救首先是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低压触电急救

(1)电源开关或插销在触电地点附近时,可立即拉开或拔出插头,断开电源。

(2)如果电源开关或插销距离较远时,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等工具切断电线,从而断开电源,还可以用于木板等绝缘物插人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的通道。

(3)若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可用干燥的绳索、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排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4)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触电者的衣服,拉离电源。这时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鞋的绝缘也可能遭到破坏,所以救护人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触电者的鞋。

常见的触电方式

(1)单相触电

在中性点接地的电网中,发生单相触电的情形如图 (a)所示。这时,人体所触及的电压是相电压,在低压动力和照明线路中为220 V。电流经相线、人体、大地和中性点接地装置而形成通路,触电的后果往往很严重。

(2)两相触电

两相触电,也叫相间触电,这是指在人体与大地绝缘的情况下,同时接触到两根不同的相线,或者人体同时触及电气设备的两个不同相的带电部位时,电流由一根相线经过人体到另一根相线,形成闭合回路,如图8-2 (b)所示。两相触电比单相触电更危险,因为此时加在人体上的是线电压。

(3)跨步电压触电

当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或线路的一相断线落地时,落地点的电位就是导线的电位,电流就会从落地点(或绝缘损坏处)流入地中。离落地点越远,电位越低。根据实际测量,在离导线落地点20m以外的地方,由于入地电流非常小,地面的电位近似等于零。

如果有人走近导线落地点附近,由于人的两脚电位不同,则在两脚之间出现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叫做跨步电压。离电流入地点越近,则跨步电压越大;离电流入地点越远,则跨步电压越小;在20m以外,跨步电压很小,可以看成零。当发现跨步电压威胁时应赶快把双脚并在一起,或赶快用一条腿跳着离开危险区,否则,因触电时间长,也会导致触电死亡。

(4)接触电压触电

导线接地后,不但会产生跨步电压触电,还会产生另一种形式的触电,即接触电压触电。

由于接地装置布置不合理,接地设备发生碰壳时造成电位分布不均匀而形成一个电位分布区域。在此区域内,人体与带电设备外壳相接触时,便会发生接触电压触电。接触电压等于相电压减去人体站立地面点的电压。人体站立离接地点越近,则接触电压越小,反之就越大。当站立点距离接地点20m以时,地面电压趋近于零,接触电压为最大,约为电气设备的对地电压,即220V。

安全教育教案 篇7

一、班会目的:

让学生在寒假期间度过一个安全的假期。

财物安全:贵重物品不要放在教师、寝室等公共场所。

人生安全:不要使用大功率电器、天气渐冷同学们不要合床铺睡觉、使用取暖用品时不要烫伤身体、遇到下雨下雪天走路要主要安全。

二、班会过程

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1、行路安全

首先要认识并掌握各种交通信号灯的含义:绿灯亮时,准许通过;红灯亮时,不准通行,黄灯闪烁时,须在确保安全原则下通行。走路要走人行横道信,同时,还要注意来往车辆,不要追逐、猛跑,斜穿或突然改变行路方向。不要倚坐护栏和隔离墩,也不要图省事翻越或钻越护栏和隔离墩过马路,而应走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在没有人行穿越道的路程,须直行通过,主动避让来往车辆,不要在车辆临近时抢行。

同学们,我们走路要专心,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或因想事、聊天而忘记观察路面情况。那样很可能被路面上的石块、木棍伴倒,摔伤或撞倒树上、电线杆上,甚至可能发生车祸。路边停有车辆的时候,要注意避开,免得汽车突然启动或打开车门碰伤。不能在马路上踢球、溜旱冰、跳皮筋、做游戏或追逐打闹,更不要扒车、追车、站在路中间强行拦车或者抛物击车。雾天、雨天走路更要小心。晚上上街,要选择有路灯的地段,特别注意来往车辆和路面情况,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或不慎掉入修路挖的坑里及各种无盖的井里。穿越公路时,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红灯停,绿灯行”及严格遵守“一慢、二看、三通过”的交通原则

2、乘汽车安全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在寒假和春节中,大家都要乘公共汽车,坐公共汽车时,要遵守秩序,在指定地点依次候车,等车停稳后先下后上,不要拥挤,不能在车还没停稳时就抢先上下车,否则很容易造成摔伤或撞伤。乘车时,不能向车外乱扔杂物,也不能把头、胳膊或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这样容易被对面来的车或路边的树枝刮伤。同时坐车千万不能携带鞭炮、汽油一类的易燃、易爆物品上车。下了汽车要先走到便道上去。如果需要横穿马路,就必须从人行横道通过,绝不能一下汽车就急忙奔向马路中间,更不能不等汽车开走,就从车前、车后往马路中间跑,这样看不见路上来往的车辆,很容易出事。

打出租汽车时,不要站在机动车道上。一旦不幸遇到翻车事故,不要死死地抓住车厢的某个部位。而要去抱住自己的头,并缩起全身才是上策。如果遇上交通事故,要维护好现场,同时呼喊大人,通知医院,以便迅速抢救伤员,并及时向交通警察或治安人员报警;还要记住肇事车辆的车牌号码。

另外提醒的是,不管何种情况发生,如果当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掉入水中或任何危险的地方时不要急着去捞,而应找大人来帮忙。

三、在假期中,要预防食物中毒,讲究卫生,从我做起

1、有了红包,身边有了钱,同学们也不要随便乱买零食,特别是不要在路边小店、街头买一些包装粗糙,质量低次的零食,不吃无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商贩出售的爆米花、膨化食品、豆腐脑、熟肉、羊肉串、麻辣等食品。

2、隔夜食品要加热,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不要喝自来水,更不要随便乱喝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吃水果前要削皮,不要乱吃野果、野菜、蘑菇等野生食物。

3、要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饭后,上厕所必须要把手洗干净。

四、注意消防安全

新春佳节来临,不论我们家长还是学生,都会燃放烟花爆竹以示庆贺。同学们,这就有一个怎样正确燃放和应注意些什么的问题,因为,鞭炮属于易燃易爆之危险物品,在燃放过程中极易造成人身伤害和火灾事故的发生。因此,请我们的每位学生一定要严格自觉遵守消防安全法规,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另外,在寒假中,由于大人白天上班,我们学生可能自己在家烧饭煮菜,这就需要我们安全使用煤气,在煮食物时,人不要离开,并要保持室内通风,可以主动提醒我们的家长要经常检查煤气、电。

五、如何防止意外伤害

1、不要在楼梯上玩耍,特别是楼道拥挤时必须靠右走。

2、严禁在楼梯的扶手栏杆向下直滑或追逐奔跑 , 踩空或撞人都可能造成严重伤害

3、放学回家不要在外面玩,应先回家,如果有什么事需外出应与家长商量,好让家人知道你的去向。没有家长的准许,严禁学生在外留夜。

4、学会合理使用压岁钱,学校严禁大家进入游戏机室、网吧、录相厅、歌舞厅,以免接触到一些坏人。

六、教师小结:

最后,我们希望广大学生在寒假中,提高全体同学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应安全”、“我能安全”、“我懂安全”的飞跃。

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活动时间:

1月x日

活动对象:

七(一)班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一、安全用电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二、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三、防溺水

不许擅自去冰上玩耍,小心冰窟窿

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四、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5)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许上道骑自行车)

全国平均每天发生交通事故1600起,死亡257人,受伤1147人,直接经济损失731万。真是令人痛心。所以提醒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上放学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提高警惕,注意来往的车辆,及时消除交通隐患。

五、防火

冬季风大,秸秆进家门,防火发生火灾怎么办

1、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六、防盗

保管好个人财务。陌生人人身安全(铁观音,好吃的好玩的)闩好门

防盗,在外乘车或外出期间要看管好自己的钱财,对可疑人员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发现盗窃事件即时报警。

七、防校园暴力

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若存在分歧、矛盾要及时沟通化解,不要心存怨恨。若发现对方寻衅滋事应及时向有关老师反映情况,寻求学校的帮助

八、食品卫生安全

内宿、中伙生一律在校内就餐,外出购物时一定要检查购买食品是否存有质量问题,对来路不明有卫生问题的食品不要购买,发现有质量问题的食品要及时上报,饮食后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九、防冻,防感冒·

冬季温度较低,天气寒冷,注意添加衣物以防冻伤。室内外温度差大,外出活动注意增减衣服,平时锻炼身体,预防感冒和流感的发生。

十·注意燃放烟花爆竹安全。

在春节期间,学生不燃放烟花爆竹,注意人身安全,预防火灾发生。

小结

安全来自谨慎,事故出于麻痹。只要大家提高警惕,珍惜生命,树立安全意识,相信我们一定会远离伤害,健康成长。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只有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才能过个安乐祥和的春节。寒假即将到来,春节在向我们招手,希望大家时时刻刻注意自身以及周围人群的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安全系着你、我、他,愿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充满阳光和鲜花,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平安快乐的寒假,愿平安和幸福永远着伴随我们大家!

安全教育教案 篇8

疫情防控安全教育教案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懂得有关传染病的常识和预防措施。

2.培养幼儿预防传染病,增进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3.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各种传染病的图片、红眼咪咪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引出活动

师:今天邱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请你们认真听,听完了故事,我还要你们来回答我的小问题呢?。

1.讲完故事后提问

师:故事讲完了,那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为什么咪咪会红眼病呢?那为什么咪咪妈妈的眼睛也红了呢?

2.引导幼儿讨论避免传染病的方法。

师:红眼病会传染给别人,那我们要怎么样预防自己不得红眼病呢?

(二)讨论其它的传染病

1.师:刚刚我们说了红眼病,红眼病是一种传染病,那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染病呢?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呢?

2.讨论该如何去预防传染病

师:传染病真是可怕!而且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存在着传染病,我们所示都可能得传染病!那我们要怎么样预防呢?(教师播放一些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认真观看)

(三)教师总结

我们生活中应该要多通风,勤洗手,不要去人多的地方,要去人多的地方的话,我们也带上一个口罩,我们还要注意自己的卫生。

活动反思

常见传染病积极预防常识,通常情况下要告诉幼儿知道常见的几种传染病,了解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更好的进行传染病的预防,具有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初步建立预防传染病的正确观点。

要让幼儿知道传染病的特点积极预防方法,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的措施。

疫情防控安全教育教案

重点难点

1、认识病毒的危害。

2、了解病毒躲藏的地方,说出清除病毒的方法

游戏导入

幼儿园《学生防疫安全知识》健康教案

老师用粉笔在地上画一安全区,只要进入安全区就算安全。选择一名幼儿做“带菌者”其他人散立场中。

老师发布命令后“带菌者”可以随意追逐其他人,用手轻拍身体部位,被拍到的人就变成“带菌者”,可以去拍其他小朋友。

活动过程

小手可以藏起来,病毒宝宝也会藏起来,那么病毒宝宝藏在哪里呢?

幼儿园《学生防疫安全知识》健康教案

活动中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式:

1、(内):掌心对掌心,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3、(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4、(弓):弯曲各手指关节,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5、(大):大拇指在对侧手掌中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6、(立):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对侧掌心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7、(腕):清洗和揉搓手腕及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活动总结

幼儿园《学生防疫安全知识》健康教案

让幼儿了解,病毒还有可能在我们的衣服上、头发里、身体上和肚子里,所以小朋友们要勤洗手、勤洗头,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

疫情防控安全教育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流行性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2.能说出并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3.增强自身预防疾病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2.每组一张4开白纸,一盒水彩笔。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观看教学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怎么了?(幼儿观察并描述)

2.活动展开:讨论什么是传染病,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按顺序观察图片,教师提问。

教师:医院里那么多小朋友一起打点滴,因为他们得了传染病。你们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吗?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幼儿讨论并回答)

(2)教师小结:传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能通过呼吸、身体接触等方式传播病菌。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动物得病,就有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所以叫做传染病。小朋友容易得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红眼病等。

3.活动展开:阅读幼儿用书,讨论预防传染疾病的方法。

(1)教师:虽然传染病很容易传播,但是,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很好地预防传染病。请打开书的第17页,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小朋友,除了书上面的几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你还知道预防传染病的其他方法吗?(幼儿讨论并回答)

4.活动总结: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教师: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勤洗手可以消除病菌;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免疫力;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打喷嚏时要用手或手帕遮起来,避免对着他人打喷嚏;在传染病的多发季节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情况严重时需要戴口罩。

5.活动延伸:记录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刚才我们讨论的内容,用图或图夹文的方法记录下来,每组呈现3~4种方法。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分享记录结果,教师将各组的记录展示在黑板上,相同的选取画得较好的粘贴

活动反思:因为有的幼儿以前就看见过或者自己就被传染过某些传染病所有自身的经历,老师可以请那些小朋友讲讲自己的感受,然后大家一起论,习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效果更好。

【疫情防控安全教育教案】相关文章:

1、疫情防控汇报

2、疫情防控培训计划

3、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情况自查报告三则

4、疫情防控知识三篇

5、2021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总结报告

6、疫情忘记报体温检讨书

7、疫情防控工作检讨书可参考疫情工作检讨书3篇

8、2021年抗击疫情防控演讲稿

9、社区疫情防控消杀工作总结

10、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情况汇报

11、疫情防控实施工作方案2021年3篇

12、疫情期间检讨书通用

安全教育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掌握元旦节中应留意的安全性和环境卫生,提高防范意识的观念。

有效地过元旦节。

连贯性地表达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4、感受到传统节日的开心。

5、让学员掌握节日的习俗。

活动准备

《元旦安全知识调查表》、安全图片每个人一套;水彩颜料每个人一盒

活动过程

1、让幼儿掌握元旦节的含意,丰富多彩幼儿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激起幼儿过元旦节的兴趣爱好。

老师:孩子们,再过几天大家幼儿园就需要放暑假了,这个假期称为元旦节。了解为何吗?启迪幼儿动脑子想难题

教师总结元旦节的'含意:这一寒期是在一年中**凉的時间放的,大家叫它元旦节,寒:便是冷的含意。

开心、有效地过元旦节,塑造幼儿详细的表达能力和想像、判断能力。

(1)老师正确引导幼儿:元旦节里大家想干些什么事情呢?

幼儿相互之间讲出自身想干的或者喜爱做的事儿。塑造幼儿的表达能力、想象工作能力。

(2)那麼在元旦节里,有什么事儿是不能做的呢?正确引导幼儿讲出相关安全知识的內容。另外也锻练幼儿的判断能力。

资金投入地参加主题活动。

4、教师总结元旦节里要留意的安全性事宜。

(1)假如回家的小孩子,不可以一个人或和小伙伴们到河中玩儿。

(玩电、玩锐利的物件。

(3)冬季天气寒冷,不可以长期到户外玩乐,要保护自己的肌肤,以防受冻。

(4)要少吃凉性食物,不然,会造成肚子疼,危害身心健康。

(5)独自在家时不必让路人进去,不必告知路人唯有你一个人在家。

(6)外出与亲人渐行渐远了,要明白通电话警报,不必跟路人走等。

5、请幼儿看安全图片实际操作。每一个幼儿一套安全图片,请幼儿在恰当的照片上加上对号,错的图片打上错号。

安全教育教案 篇10

小学三年级国防教育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小学三年级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各项知识,这个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黄金时刻。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国防教育的课程目标:1、情感目标:

通过开展国防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2、知识目标: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历史概况。

了解我国的《国防法》,知道保护国防设施,自主积极参加国防教育。

了解我国的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知道他们的英雄故事,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热爱祖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历史,学习长征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培养吃苦耐劳的意识。

了解日本侵华战争,感知日军“大扫荡”的残忍行径,了解地道战的故事,感知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

初步了解单兵作战的基础动作,从小培养国防意识。学会有智慧地应对陌生人,对可疑人员有必要的警惕能力。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我们的祖国真大》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我国的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域、气候特点。

2、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3、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说一下它们美丽或者特别的地方。(学生互相畅谈到过地方的感受)

二、在观看、欣赏中认识祖国:

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欣赏地图,了解我国的地域风情,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美丽富饶的国家。

2、老师与学生共同欣赏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注意倾听,体会包含的感情。师:听后,请学生思考:诗歌里是怎样说我们祖国的?

什么地方冬天比较寒冷,甚至下雪?什么地方一年四季如春,鲜花盛开?

小结: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气候相差较大,北方一年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南方一年四季比较温暖潮湿。(举例说明一些城市,北方城市如寿光、济南、北京等;南方城市如广州、杭州、厦门等)

3、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祖国各地的人们在同一时间做着不同的活动,明白我国的地域广阔、南北气候差异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北方,有冬爷爷的家,十月就飘大雪花。我们的祖国真大!南方,有春姑娘的家,一年四季盛开鲜花。

啊!伟大的祖国是妈妈。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4、看第二页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说一说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

抢答活动:猜一猜(请学生思考第二页的问题)

5、活动:看图,找一找我国的陆上邻国、海上邻国以及其他国家的面积,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教师总结。

6、丰富的物产让学生看一看图片,你都认识吗?为同学们介绍介绍。

7、听歌曲《大中国》

三、总结:

设计《我们的祖国真大》活动时,可以让孩子通过观看祖国美丽风光的插图,了解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特点,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让孩子通过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人做着不同的活动,明白我国南北方不同的气候差异,体会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国防连着你我他》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国防”,了解身边的国防知识。

2、认识国防设施标志,知道它们的作用,培养自觉保护国防设施的意识。3、了解国防教育开展的意义,自主积极参加身边的国防教育。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国防”,了解身边的国防知识。

2、认识国防设施标志,知道它们的作用,培养自觉保护国防设施的意识。教学难点:了解什么“国防”,了解身边的国防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什么是国防?国防,是一门求生学问,也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大家一定都很喜欢看《007》吧,杰姆斯邦德非常酷,他身手矫健,行为敏捷,每次都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是我们心中最完美的间谍(特工)。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当然,做危害本国国家安全的间谍是个坏人,做保护本国国家安全的间谍就是好人。当今世界,无论国家大小,国力强弱,都把维护本国国家安全摆在重要位置。那么,到底什么是国家安全?(举手发言,各抒己见)

二.教师总结“国家安全”的概念: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政权、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不被破坏,国家的荣誉和利益不遭损害。

三、自读探究课文:

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什么是国防设施?

B、为了保护国防设施,我国制定了什么法律?C、小学生能为保护国防设施做些什么?

四、集体交流(指名交流,学生互相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五、国防教育,人人参与

1、全民国防教育日

2、说说我们身边的国防教育。

六、拓展

阅读故事《破坏国防设施后果不堪设想》

七、总结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身边事情做起,保护国防设施,积极参加国防教育,做个合格的中国公民。

《民族英雄戚继光和郑成功》教学目标

1、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戚继光是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激发学生的民族气节。

3、收集、交流有关抗击倭寇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戚继光抗倭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哪些民族英雄?我国明朝,就有著名的民族英雄(生:郑成功和戚继光)。[板书课题]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想一想: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

2、读读这个故事。

3、讨论: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三、抗倭名将——戚继光

1、戚继光为什么要组建、训练“戚家军”?

“当时,有个叫戚继光的将领,看到倭寇横行,百姓受苦,朝廷腐败,非常愤慨。他决心招募农民、矿工,组织军队,抗击倭寇。”、“这支军队经过戚继光的严格训练,纪律严明,战斗力很强,人称‘戚家军’。”

(从戚继光组建、训练“戚家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戚继光为国担忧,为百姓为民族安康着想的民族精神。)

2、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戚继光作战英勇,很有计谋?

3、请学生复述这个故事,了解戚继光及将士英勇作战,表现戚继光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

3理解:“戚继光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

(戚继光用“铺干草”、“拖石头”的方法战胜了敌人,这些战例说明戚继光是一个善于观察,用心思考,有勇有谋的将领。)

四、总结

为什么说郑成功和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五、拓展知识。

收集、交流有关抗击倭寇的历史故事,进一步增进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

能力: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历史信息。

知识: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了解民族英雄林则徐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探究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难点: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教学过程:

一、牢记历史,勿忘屈辱。

(课件出示)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镶嵌着十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这是其中的第一幅作品。(图片出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幅浮雕。)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浮雕的内容吗?(林则徐虎门销烟)我们的祖国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但到了近代,遭受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那一段苦难深重的历史起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板书课题)

二、走近鸦片,了解历史。

1、鸦片是一种有强烈麻醉性的毒品,如果吸食成瘾,就不易戒除。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列强就用这种特殊的武器,敲开了侵略中国的大门。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这种花,叶片碧绿,花朵五彩缤纷,茎株婷婷玉立,看起来美丽异常,它就叫罂粟,。)出示图片了解鸦片的形成。(罂粟的蒴果高高在上,从蒴果中提取的汁液,可加工成鸦片、吗啡、海洛因。因此,罂粟成为世界上毒品的重要根源,而罂粟这一美丽的植物可称为万恶之花了。)

3、当时,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炮子谣》,读一读,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鸦片比火炮和箭这些武器带给人们的伤害要大得多!)

4、(出示人吸食鸦片后骨瘦如柴的图片)看看图上这两个人,你们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他们为什么会是这样?看,火炮和箭都不能企及的,有着更大杀伤力的鸦片,人们在吸食之后,轻则慢慢地变成面黄肌瘦,骨瘦如柴,萎靡不振的“大烟鬼”,重则意志涣散,最终丧失生命,因此有人这样说,抽鸦片,都的不是烟,抽的是自己的生命。

5、你们看,哪些人陷入了鸦片的魔爪之中?(有妇人、皇亲国戚、军官„„)

6、随着鸦片的蔓延,越来越多的人成了鸦片的牺牲品,中国的国民吸食鸦片蔚然成风,想一想,那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7、这么多人都在吸食鸦片,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农民吸食鸦片,会影响生产;军人吸食鸦片,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员吸食鸦片,会滋生腐败;青年人吸食鸦片,毁灭前途„„社会变得混乱不堪,国家也将摇摇欲坠,走向灭亡。

8、为什么?英国人要偷运鸦片到中国?

9、(读一读中英贸易图以及1800-1840年的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思考思考:急剧增长的鸦片数量给外国列强带来了什么?

32、9万英镑!按照现在的汇率,折合人民币3232359.2万元,暴利!

三、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必须强盛!

1.、为什么外国列强可以轻易从中国牟取

32、9万英镑的暴利?为什么外国列强可以肆无忌惮地把鸦片运到中国来毒害人民?就让我们通过小组学习来寻找原因吧!

2、老师这里有几个资料包,分发给每个小组,组员共同学习,整理总结后选一名同学代表发言。学生分小组合作,每小组探究一个方面。

3、小组代表发言,老师总结:这才是外国列强为所欲为的真正原因:19世纪时的英国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发达,是“世界工业第一强国”,而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昏庸,闭关锁国,经济落后,科技落后,而落后注定了就要挨打。(板书:落后就要挨打!)

4、中华民族到了最危及的时刻,而这些外国列强还在利用鸦片这种特殊的武器来侵略中国,以此来掠夺中国白银,毒害中国人身心,最最重要的是,腐蚀我们的政治,瓜分我们中国!

5、国家危难之际,作为有着良知和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中华儿女,我们该怎么办?

6、鸦片对中国的危害,也引起了许多正直的中国官员的忧虑,他们强烈要求禁止鸦片进口,林则徐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多次上书皇帝,要求禁烟。1839年1月3日,林则徐奉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开始了禁烟运动。

7、(出示林则徐虎门销烟视频后再出示林则徐禁烟誓言。)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正是因为林则徐有着这样坚定的禁烟决心,才能禁烟成功。此时此刻,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

8、然而,那些贪婪无耻的强盗们瓜分中国的野心还未死,那些受鸦片迫害的人们仍萎靡不振,备受欺辱的清政府依然腐败无能,同学们,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9、(再次出示虎门销烟的浮雕)为什么要把虎门销烟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么醒目的位置?林则徐虎门销烟标志着中国人们反侵略斗争的开始,它给了列强一次迎头痛击,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振奋精神。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看到了吗?这座亭子上刻有“焚烟亭”三个字,知道它为什么而修建吗?告诉你们,这座焚烟亭就坐落在我们安庆,位于长江之滨。虎门销烟取得胜利,全中国人民大受鼓舞,各地掀起了禁烟运动,安徽都督柏文蔚将没收的英国太古公司的七箱鸦片在都督府门前焚烧,广大民众无不拍手称快。正所谓(读诗歌)1987年5月,安庆人民在当年焚烧鸦片的地方修建了这座焚烟亭,它不仅纪念了安庆焚烟的历史,更是在时刻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即使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不要忘记: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必须强盛。(齐读)

五、拓展阅读《民族英雄关天培》

《五九国耻》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五九国耻”。知道“五九国耻”的设立体现了国民立志雪耻的决心。

2、知道《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和签订始末,了解当时中国的基本情况。

3、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观看影片、角色扮演、场景摸拟、仿真制作、个体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四运动经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形成庄严神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教学过程:

问题一:大家都知道青年节是五月四日,为什么是这一天呢?历史的这一天发生了什么大事呢?

学生回答五四运动基本情况。

问题二: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投影图片: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同学们一边议论一边辩认。

1、了解《二十一条》的内容

2、针对《二十一条》山东问题的由来是什么呢?什么是《二十一条》?日本政府为什么要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3、播放影片《我的1919》片断1片断1: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初,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作为本国政府的全权代表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和会上却处处受到歧视,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企图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辩论会上,顾维钧慷慨陈词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缜密细致、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

德育渗透:通过影片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历史氛围中,让同学深刻感受弱国无外交的悲痛历史。学生一方面为旧中国的贫穷落后而忧虑深思,另一方面被外交家高尚的爱国情操、勇敢不屈的斗争精神所感动。教师适时启发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自尊自強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讨论:中方代表顾维钧在和会上的维权行为会不会得到其他与会国代表的支持?为什么?

接着播放电影片断2。

片断2: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被拒绝,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出来了,群情激愤。北洋政府来电要求中国代表在和约上签字。

德育渗透:该片断突出了外交家顾维钧与帝国主义在和会上的斗争的场面,揭露了帝国主义无耻出卖中国主权的丑恶嘴脸。

4、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社会各阶层的反应会是如何?学生边看书边讨论,讨论完毕后,各小组交流看法。

结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自决的斗争如火山一样即将爆发。

5、五四运动

(1)学生看书,复述五四运动过程(2)讨论:五四运动有什么意义呢?

三、拓展

找找“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名人名言,并摘抄下来。

安全教育教案 篇11

一、教学过程:

1、时刻把安全教育记在心头。做到“不安全的事绝对不做,不安全的行为不干,不干净的事物不吃,不安全的车不坐,一切违纪违规的事不犯”的“五不要求”。

不在汽车的左面招呼车辆或行人。严禁私自或结伴去溪潭、水库旁玩水,游泳,加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用火、用气的安全;严禁野外玩火,以防引发山林火灾;发生火灾时,及时告知大人,绝对不 能直接参与救火。

不暴饮、暴食,不吃劣质或变质的东西,防止疾病产生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由于开春时节,流感等各种传染病的多发,少去通风不好的公共场所,不到发病人家串门。

迷信,不沉溺于网吧,培养和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

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对人礼貌,积极参加迎春活动。

7、注意假期不要打架,不要寻衅滋事,为自己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二、总结:

同学们、保护好自己是你们全家人的幸福,也是社会的幸福。真诚的希望同学们时刻注意保护好自己,为你的家人们带来幸福。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安全教育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汛期发生的灾难性事件,敲响警钟,提高学生的警惕;

2、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灾害事故的前兆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灾害预防能力;

3、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面对灾害的自救及逃生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

活动过程:

一、师导入主题:

“同学们,现在正逢春末夏初,当我们从冬日的沉闷苏醒过来,享受着春日的阳光和微风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属于这个季节的危险也正在向我们靠近。虽说春雷阵阵带来了春的消息,春日小雨也是润物细无声,但是,它们并不总是具有这样浪漫色彩,这样的温和。它们带了的可能是雷击,可能是洪灾。下面,听一听几个沉痛的案例。”

案例一:记者从贵州省民政厅了解到,3月份以来,贵州省先后发生风雹、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3月19日至20日、3月24日至31日两次灾害过程,造成清镇、开阳、石阡、织金、贞丰、黎平、施秉、荔波、惠水、贵定等27个县(市、区)遭受风雹灾害,仁怀市遭受洪涝灾害。截至3月31日18时,贵州全省共有51.2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人;农作物受灾23036公顷,因灾倒塌和严重损坏农房170户391间,一般损坏农房1443户3613间。

案例二:3月30日晚,安顺市紫云县突降暴雨引发洪水,造成一家民房内4人被洪水围困,当地消防部门迅速出动,成功将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当晚9时56分许,新城区新县人民医院旁一居民房因洪水导致家中电线短路,4人被困无法疏散。

消防官兵首先联系供电部门对该区域采取断电措施,到达被困人员位置后,发现一家四口被困三楼房间,其中一男子和两小孩被电击无法行走,且有一小男孩有呕吐现象。见状,消防官兵立即将四人背出,并送往紫云县人民医院救治。经医护人员检查,被电击3人无大碍。

二、让学生了解洪水的类型:可分为:暴雨洪水(含山洪)、风暴潮、冰凌洪水、冰川洪水、融雪洪水、泥石流和演坝洪水等多种类型。主要的是暴雨洪水。

三、洪水的主要特点:洪水的高发时段主要集中在夏季,但是其它季节也时有发生,比如今年春季就发生了多个地区洪水成灾状况。

四、洪水爆发时怎样紧急自救。

⑴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⑵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⑶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很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⑷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五、住宅被淹时如何避险?

这种情况一般是针对洪泛区低洼处来不及转移的居民,其住宅常易遭洪水淹没或围困。假如遇到这种情况,通常有效的办法是:

一是向屋顶转移,并尽量安稳情绪;二是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以便得到及时救援;三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将家人护送漂移至附近的高大建筑物上或较安全的地方。

六、面对洪水时如何避免溺水?

⑴发洪水时,不要到桥上、河堤(墙)边去观看稀奇,遇到紧急情况应往高处逃。

⑵不要到河边、溪流激流处行走,同学们尤其不能忽视涨洪水时,穿过校园内的这条小河沟,特别不能在下暴雨时下河取水,严禁闯越铁门下河玩耍。

⑶如果不小心掉进溪流,尽量抓住浮托物。

⑷如被洪水围困,挥动鲜艳衣物呼救。

⑸洪水来时,如正在教室上课,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秩序地转移,紧急时要抓牢课桌、椅子等漂浮物,尽可能与老师、同学在一起,等待营救,千万不要独自游泳回家。

七、小结。

通过今天的主题班会,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防洪防汛的知识。希望各位同学一定要重视,当洪水发生时,一定要冷静,不要惊慌,要迅速寻找合适的方法离开现场,千万不要因留恋。

安全教育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队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防盗防骗防抢知识,增强防诈骗的安全意识,预防各类案件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身危险。

受骗、遭抢后的应急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次队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防盗防骗防抢知识,增强防诈骗的安全意识,预防各类案件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身危险。

难点:学习一些关于失窃、受骗、遭抢后的应急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事例组织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被诈骗或者被敲诈的事例。

2.呈现主题。

二、新课探讨

(一)小心谨慎防盗窃

1、小组讨论哪些行为可能会导致盗窃事件的发生?怎样预防盗窃事件的发生?

2、教师小结防盗小支招

(1)平时身上只备少量零花钱,大笔现金应及时的存入银行,不要放在身上或宿舍内过夜。

(2)外出时,要把门锁上,晚上在家也要把门反锁起来。

(3)宿舍无人时要及时关好门窗,夜间睡觉不要敞开大门,防止不法分子溜门盗窃。

(上锁、开门先看猫眼等健康生活方式,知道有情况先打110,提高安全意识。

3、物品被盗后我们应该:

(1)上报学校老师

(2)报警

(3)汲取教训

(二)心中有术防诈骗

1、小组讨论哪些行为可能会导致诈骗事件的发生?怎样预防诈骗事件的发生?

2、教师讲解诈骗后自我解救方法:

(交谈内容,从中摸清犯罪分子作案的意图。在摸清对方的意图后,要想方设法,在适当的时候,寻找借口逃跑如上厕所、装病。不要与犯罪分子当面顶撞,以免受皮肉之苦。

(天窗、通气孔等通向外界的地方,想办法向邻居、路人呼救,或者写纸条、扔东西。纸条内容大概是“我被坏人关在××地方,请报警”,这不仅使自己免遭不幸,而且使犯罪分子很快落网。

(机关单位等要想办法靠近并求助。

(妇联等机关组织报警、寻求帮助。

(三)小心行事防敲诈

1、小组讨论哪些行为可能会导致敲诈事件的发生?怎样预防敲诈事件的发生?

2、教师总结:

现在有许多不良少年总是利用小学生胆小势弱的特点,向小学生敲诈财物。对此,小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防敲诈:放学后,与同学结伴而行,尽早回家;书包里放些零钱以备遭遇歹徒时,用之保护自身安全;一旦被歹徒纠缠,要冷静与其周旋,并设法向路人或报警求救;及时向老师报告,由警方依法惩治恶少。

三、小结:

1、学生总结:通过这次活动,你学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希望这节课能引起同学们对防盗防骗防敲诈的重视,也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到一些基本的自我解救方法。愿同学们开心地学安地生活。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最新员工转正申请表自我评价(收藏9篇)

员工转正自我评价 04-15

最新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推荐13篇)

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 04-15

生物教案(推荐8篇)

生物教案 04-15

仙境之桥观后感合集5篇

仙境之桥观后感 04-15

声声慢教案模板7篇

声声慢教案 04-15

世界名言(篇二)

世界卫生名言名句 世界卫生宣传名言 02-15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范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04-15

基层工作日记精选

工作日记 04-15

师范生实习日记(通用6篇)

师范生实习日记 04-15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集合10篇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 04-15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