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八年级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方式。小编特别推荐您去读一读“八年级力教案”,感谢您光顾我们的网站希望您能喜欢我们的内容!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班级检讨书(汇总八篇)

八年级力教案 篇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老王》。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趋势,让课程不仅带给学生知识的增进、能力的提高,更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语文课堂应是洋溢着动人的情感的,应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感氛围中,培养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

3、语文课堂不仅是带着学生学知识,同时更是活动、是体验,要加强学生的感受性;

4、立足文本,高于文本;天地阅览室,生活即语文!

二、说教材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其中几篇课文讲述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用逻辑顺序组织材料展现人物形象,运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模仿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善待他人,感受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学会关注、关爱他人。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合作探究法、诵读法、表演法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在教学中还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敢想,善于模仿,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只知道一味接受爱,而不懂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回报爱了。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

四、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我把这堂课分为:悬念导入、作者简介、整体感知、研读人物、主题揭示、拓展延伸、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八个版块。

(一)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课堂的第一锤一定要锤在学生的心坎上。”因此,我导入时配乐朗诵了一首动人心弦的诗歌《人力车夫》。人力车夫这个群体,受到很多作家的关注,比如作家老舍的《骆驼祥子》。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杨绛也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写下了散文《老王》。同学们肯定在想:一个三轮车夫能跟作家成为朋友吗?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杨绛,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结合PPT展示)

(设计说明:以诗歌导入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文学氛围,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用一个问句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情感基础。)

(二)作者介绍:(结合PPT展示)

了解作者是为了更好地走进文本。

(三)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结合PPT展示)

(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接下来我让学生对难字注音、难词释义,因为新课标指导我们要时刻关注对双基的牢固掌握。

1、注音

塌败()取缔()伛()

翳()骷髅()

绷()滞笨()愧怍()

2、释义

塌败:

滞笨:

取缔:

愧怍:

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是培养学生概括、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

(四)研读人物: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PPT展示)

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个题目既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又紧扣课文,加深了学生对老王这一形象的理解)

2、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老王这一人物形象的?

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来归纳,然后再重点赏析对老王进行细致描写的8—14段。

学生活动:

a配乐齐读8、9段

b、请两个同学表演第8、9段,让学生模仿老王的神态、动作。角色扮演是一种比较好的体验方式,它能让学生在换位体验中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

c、分角色朗读11至14段(老王、“我”、旁白)让学生通过体会老王的语言从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

(设计说明:在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

3、在当时的情况下,作者一家人是如何对待老王的,他们是怎样的人?(结合PPT展示)(这个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

(五)主题揭示:

(设计说明: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1、文末作者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你觉得作者当时真的是一个幸运者吗?老王为什么是不幸的?

2、既然“我”也关爱老王,为何文中还说“愧怍”?(结合PPT展示)

3、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PPT展示)

(这三个问题可谓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我是通过教师讲述背景链接,加之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古语云: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因此,在课堂上学生高度的精诚合作,必定成为突破重点难点的首选。同时,老师的背景讲述也是平等中的首席搭建的一架良梯,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主旨。)

(六)拓展延伸

1、读了本文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提示:

A、你生活的周围有哪些不幸的人,你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B、当你遇到不幸时,你是否得到过别人的帮助?

C、你怎样看待人与人交往首先要付出爱的问题?

(设计说明:“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净化思想。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2、这个世界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无疑我们是幸福的,在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一群和老王一样的人正在苦苦挣扎。(展示图片)

同学们,不要按捺住自己的热情,应该拿出来为别人打通幸福的道路。

请大家以下面的形式,把你的心愿表达出来。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___,就为他人_______。

(设计说明:通过造句的形式,把感情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净化学生的感情)

(七)课堂总结: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运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老师有几句名人名言要送给大家:(结合PPT展示)

1、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2、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念。

同学们,让我们手携手、肩并肩,关爱他人,奉献爱心。只有这样,我们生存的世界才会充满爱,我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设计说明:本环节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主旨,明白本节课学习所获得的人生体验,并指导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该如何走下去。)

(八)布置作业:(结合PPT展示)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的评选已经开始了,虽然作者和老王没有感天动地的惊人举动,但他们的仁义、厚道、善良、正直,却值得我们由衷钦佩。所以我们不妨把他们作为候选人,让他们参加评选,并尝试为他们各写一个颁奖词。(PPT出示《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候选人》表格)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八年级力教案 篇2

这堂课可以说是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一堂实践课,也是一堂开放课。

首先说说这堂课的设计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意—朗读指导—语言运用—对比阅读。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而诗歌又是最富情感的语言。因此,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情。在整体感知理解诗意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阅读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一名参与者、引导者、学习者。阅读过程是师生共同感悟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真话、诉真情,将个人的阅读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

关于朗读指导:

初二学生首次接触新诗,我认为应在朗读方面加强正确的指导。主要是读出感情、节奏、重音,并且始终把感情放在首位。事实上,我们在读诗时大都是凭直感一下子进入诗歌的境界,然后自然地在诵读中诠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并不是机械地先读熟,再读出感情。因此,有感情地读是始终贯彻在诗歌教学之中的。

关于第三环节:

即兴写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正是一笔丰厚的语文资源。当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被感性的文本升华时,抓住学生感情的火花及时点火,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有成功的体验,诗情自然喷薄而出了。

关于对比阅读: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想渗透对比赏析诗歌的方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特点,设计的问题较简单一些。不管学生从哪个角度对比,我都予以肯定,关键是引导学生有思考的过程,力求养成对比赏析的习惯。

除此之外,还有几点说明:第一,乡愁是一首极好的诗,乡愁在余光中的笔下被诠释得淋漓尽致。这种感情是全人类共有的。我及时抓住寄宿生都有过想家的经历这一点让他们品味、感悟、表达。为了烘托气氛,我主要利用电教手段将诗歌做成MTV的形式,并配上精心设计的画面渲染气氛,使学生尽快感情定位,进入诗歌情境。第二,每个环节设计始终把握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第三,关于教师角色的定位问题。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而不是单一的。教师已不单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多的是一名参与者、引导者、学习者、升华者。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园地。

最后,关于课件,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对语文课件的使用,近年来褒贬不一。随着电脑网络的兴起和发展,课件以它特有的形式和无与伦比的优势登上了课堂教学的宝座。但如果用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喧宾夺主。语文教学要慎用课件,尤其不可做成一环扣一环的固定模式,那是不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的。我们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选一些经典的图片、音乐,以及相关的资料等。这样运用起来灵活、实用、不拘泥于形式。

评点

这是一节让学生真正精彩起来的课。学生的精彩突出表现在他们自己真切的感受和诸多的“发现”上。

课堂上的学生来自博兴县实验中学,他们大多是寄宿生,县内县外的都有,一般一个月才回一次家,对于离家在外的初二的孩子们来说,读着《乡愁》,引起乡愁,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只有具备这种真切的体验,才能真正读进诗里去。

诗是抒情的,是入境的,有时能够体验到,但不一定说得清。可贵的是,这些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有自己的发现,并且能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们的发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的层次结构,二是诗的立意。用时空的变化顺序来组诗,使这首诗的层次非常清楚,由对家人的思念上升到对祖国大陆的思念,正是作者感情的升华,也是这首诗得以广泛传播的生命力所在。

学生听读一遍,又自读两遍,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感受,就有这么多的发现,可见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在课的后十分钟,教师让学生将余光中和席慕蓉的两首诗比较阅读时,学生们发现了更多的东西。两首诗的主题、形式、表达感情上的异同点他们都能理解得清清楚楚。

除了学生感受和发现的精彩以外,我们看到学生在借助诗的表达方式迁移运用时所写的即兴小诗也很精彩。如果没有把诗读进心里去,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的。

学生精彩起来了,那么,课堂上教师是怎样表现的呢?

我们看到,在学生精彩的背后,是教师能“退”则“退”。这节课教师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朗读指导—语言运用—对比阅读。在每个环节的内容处理上,教师一直遵循着一条“多退少补”的原则,学生能做的事,教师不会去包办代替。教师把发现的权力给了学生,把如何读诗的选择、决定权给了学生,把评价的权力给了学生,甚至作业的布置也让学生参与了进来。在学生的参与下,从课内的学习,迁移拓展到课外相关诗文的阅读积累,课内课外构成了一个“大语文”的学习框架。教师“退”下来,真正还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但教师并没有撒手不管,而是该“补”则“补”,这个“补”,主要表现在教师不露痕迹的相机引导和对重点之处的适时强化。如对诗意的理解,对朗读的指导,对两首诗风格的比较,再如引导学生从学诗到模仿写诗。

学生精彩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要让小主人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仅仅给他们时间和空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学的民主、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往往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这方面,赵老师做得很出色。在课的开始,赵老师是以一种近乎聊天的方式和同学们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师的语言自然、随意,句句发自内心,让人听得心里暖暖的。课堂上如春风拂面般的鼓励性话语时时可见。

学生精彩的背后,是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赵老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多重的,不是单一的。教师已不单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多的是一名参与者、引导者、学习者、升华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园地。在这一园地里,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并尽量多地给他们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这样学生可以自主理解、感受诗歌的主旨、情感、特色,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和发现。这就大大拓展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度。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教师良好的认知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方式,而学生时时闪耀的思维火花,也不时地给教师的认知方式以触动,这种认知方式上的融合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引导在转承之处,鼓励在动情之时,强化在重要之点,没有做作之嫌,没有雕饰之意,一切顺乎自然,清新流畅。就在这看似教者无为的课上,实现了师生的共同精彩。

八年级力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义务教育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第三单元是事理说明文的区域,共选编了五篇文章,《核舟记》是其中的一篇。本文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雕刻家王叔远熔苏轼其人其事其文为一炉,具有浓烈的文学色彩,但有不局限于这些,而是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艺,力图通过一些细节,高度概括地再现当时的艺术氛围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取得了绝妙的艺术效果。

根据新课标的三维设计思路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理解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及本文的说明顺序。

2、过程及方法:熟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和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及古今词义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巨大成就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加强对具有高度文明的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为:

1、理解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情各部分的位置,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做具体细致的描述的方法。

2、领会和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及古今词义的异同。

二、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这都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要求学生用“读、查、译、诵”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再辅以查工具书,同桌互译等方式“读懂”课文。

三、说教法

新课标强调“师生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实际,我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变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变讲解为主为自学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

㈠、课前准备:

学生运用“读、查、译、诵”的方法预习,教师印发关于作者及作品简介资料一份。

㈡、教学设想:

本文文字比较浅显,结合课文下注释,学生大体可读懂,因此,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对文中的一词多义及古今词义的异同现象加以归纳。

㈢、导语:

对于“苏轼”大家都比较熟悉吧!谁能对他作以简单的介绍(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老师加以补充)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被人诬陷,次年被贬官到黄州,此时他写了很多著名诗文,以寄托他谛居时的心情,而明朝的雕刻家王叔远熔苏轼其人、其事其文为一炉,再加之自己丰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艺,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欣赏一下这件工艺品。

(这样导课既介绍了这件工艺品的创作背景,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印象)

㈣、检查预习情况

1、请几位学生朗读全文。

2、请几位学生翻译课文内容,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与纠正。

3、对文中的古今词义的异同现象及一词多义加以归纳并投影出示。

㈤、作品赏析,感知雕刻家的精湛技艺。

1、集体朗读课文。

2、思考并讨论。

①、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层次应怎样划分?

②、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在那里?作者为什么要以这个作为重点?

③、在介绍核舟时,作者使用了怎样的顺序和那些说明方法?

④、纵观全文,王叔远雕刻核舟的技艺“灵怪”在那里?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能让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雕刻家的精湛技艺,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㈥、总结全文

对照板书,让学生回顾全文,接着再齐读一遍课文,最后说:“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事物比较多,把你最熟悉的某一事物,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一下它的有关情况”

㈦、作业布置:

介绍一事物

五、说板书设计:

舟(正面)

船舱(中间)上箬篷,下小窗(16个字)

核舟(主体部分)游览者(船头)佛印右,苏轼中,鲁直左一人仰面啸呼状

记舟子(船尾)一人俯听茶声然

舟[(背面)提名(14字)篆章(4字)]

(这样设计板书,使得学生对课文的说明顺序一目了然,同时,也能体现出雕刻家的“奇巧”)

八年级力教案 篇4

2、能用现代汉语讲述课文内容,识记文言字词。

2、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熟读课文。

3、收集、整理作者生平及成就。

1 创设情景,请学生讲述所了解的名马的故事,并说出这些马成名的原因。如果它们没有落在名将或伯乐手中,它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学生交流资料,展开联想

2 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

1 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读懂课文。教师出示重点字词(然后、故、虽、辱、于、骈、或、食、是、见、等、安、策、之、材、而、其) 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难理解的字词,准备交流。

2 组织交流。 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2、说出文章所阐述的深刻道理;客观正确把握本文提出的怀才不遇的观念。

1 复习导入 复习课文字词的读音和释义。

1 问题设计:1、文章开头“伯乐”与“千里马”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要求根据课文内容阐述理由。 小组讨论、交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讲解“说”的 特点。

3 问题设计:(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伯乐指的是什么?(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 思考、交流 师生补充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1 问题设计: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人发掘了才真正成为人才,那么我们现代社会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念呢?是不是仍象古代那样,等待别人去发现,又或是怎样呢? 思考、交流

2 组织评价,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辨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相互评价

3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思考、交流 如课堂上没有时间可安排在课后完成。

[《马说》((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力教案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顾茅庐》,下面我将本课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地位:

这篇课文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20课,本课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节选。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深刻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学好这一课,对于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

长春版语文教材每一册的最后一课都是古典名著的节选,所以同学们已经学习过《大闹天宫》《武松打虎》等名篇,所以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说的有关知识及欣赏小说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已初步形成,所以我把着眼于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的能力确立本文重点、难点。加之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第一课时已经完成疏通文意的任务,所以我把本文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确立为:

1.知识与能力

体会小说精妙的构思。感悟刘备真诚的礼贤下士的人物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并深入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侧面烘托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人物的精神,体会真诚的人性之美。

4.教学重点

体会小说精妙的构思,学会欣赏小说的常用方法。

5.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思想内涵,感悟人物形象的人性之美。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众所周知,我校学生的素质是比较高的,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尚可,加之本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只要处理得当,是很容易吸引所有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因此,我采用以下教法:

阅读复述法 起到整体感知的作用

启发引导法 引领学生在品评人物、探究文旨。

板书及多媒体辅助法 既能纲举目张,又能总结提升,使一些问题和要点形象化。

扩展讨论法 起到扩展学生视野,增强学习的自主性的作用。

《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中曾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觉得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与参与者,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法的指导。为此我采用以下的学法:自主预习法、角色朗读法,复述法、批注赏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设计导入环节,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将这样导入这堂课。

首先提出问题:“课题‘三顾茅庐’的出处是哪里?”意在培养学生“阅读由题目开始”的意识。很多学生会认为就是出自小说《三国演义》。其次,我在大屏幕上展示《出师表》中的重点段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一段,明确“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是出自《出师表》。《出师表》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课文,这也可以为以后的学习进行一个铺垫。继而提出问题:“诸葛亮由最初的躬耕南阳到二十一年来的受任与奉命,你认为他人生态度转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都知道“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诸葛亮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探究他人生态度转变的原因,自然的就把话题引领到刘备的真诚邀请,礼贤下士的做法上,这样就导入了这一课。

2.整体感知

(1)选择性阅读 朗读你认为能够表现刘备遭受波折的段落和词句。

它是中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教学中常常是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训练学生朗读。选择性阅读既能够训练阅读朗读能力又能锻炼学生迅速提炼重要信息的能力。

(2)给出关键词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听写关键词语,既能够检验学生们的预习情况,又能够给学生以抓手,不至于复述课文时把握不住重点或者产生遗漏。我将给出下列关键词:

亲叩 惆怅 拥炉抱膝 枉驾 侥幸

光阴荏苒 顿开茅塞 衣襟尽湿

3.精读赏析

课文的精读既要关注整体性,避免过多琐碎的提问肢解课文,又要有一定的深度,防止阅读流于肤浅。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讨论:“刘备请诸葛亮出山,遇到了哪些波折?刘备的哪些言行能够表明他的诚意和谦恭?”这是关于刘备这一艺术形象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有条理的对刘备所遇波折进行赏析,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就可以品评人物了。

刘备“三顾茅庐”,遇到的波折可不仅仅是三个。简述如下:

第一折,表现在姿态上。第一次拜访,刘备是这样报家门的:“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刘备虽尚未成就,然而声名却是天下俱闻,又兼具皇室血统,刘备也是颇为自得的。然而诸葛亮负责接待的小童子却说:“我记不得许多名字。”,一句“先生不在家”,门都没让进去。

第二折,遇上恶劣天气。二请诸葛,恰逢隆冬时节,下起大雪。张飞抱怨天冷,而刘备却认为这是好时机啊,赶上雪天去,正好让诸葛明白他的一片殷勤之意。此等殷勤,也不白费,这次好歹被让进门了。可是进门后只见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留一小笺表达自己的诚心相请之意。其措辞,也极为谦恭。称诸葛仁慈忠义,以姜子牙、张良喻暗诸葛亮才华。诸葛亮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对其夸赞更上一层楼。从中可见刘备非常懂得人情世故,表现出十分的诚意。这一情节中,刘备进门遇见的是其弟,出门又遇到其岳父,两者之身形气质让刘备都误以为是诸葛孔明,通过对其亲人出场描述和对诸葛亮居住环境的描写都衬托出亮高人雅士之风范。

第三折,春暖花开,诚心出硕果,请的贤士归。三请诸葛,刘备更为用心。这次去,先请卜卦者,选了一个好日子,又斋戒三天,还要熏沐更衣,备上礼物,如此这般,愈发郑重。如果说前两次去请诸葛亮刘备确实也是一片真心诚意,是真诚的,那这第三次可以说是虔诚的。这次到隆中,离草庐还有半里路,就提前下马步行,前两次都是到门口才下马,这细小的行动变化也彰显了刘备内心的恭敬与虔诚。这次诸葛亮倒是在家,只不过还没睡醒。刘备自己“徐步”而入。徐,缓慢,没有声音。看着诸葛亮在堂上大睡。刘备呢,“拱立阶下”。特别恭敬的站在台阶下。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睡。刘备接着又等了一个时辰。终于正式见面了,刘备是下拜诸葛,称自己是“汉室末胄,涿郡愚夫”。言行举止的细微之处无不显示着刘备的赤诚与真心。

邀请贤人,仅仅是做到恭敬还不够,也需要洞明贤人的心志。刘备是如何言语打动孔明的呢?“大丈夫抱经世奇才,怎么能够白白的让一生浪费的山林泉水之间呢?希望您能为天下老百姓着想啊。”刘备是很高明的,他不说你跟我一起建立功业吧,而说以天下苍生为念。

刘备的至诚之心,终于打动了诸葛亮。闻名千古的隆中对由此诞生。

然而,还有一折。问策完毕,刘备再次邀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却又推辞。使得刘备使出最后杀手锏。哭。刘备的哭,是出了名的,但也是很有艺术含量的。“先生要不出,天下老百姓可怎么办啊?”这个哭啊,气势磅礴。“泪沾袍袖”,衣襟全都湿了,估计是涕泪滂沱。以柔克刚,乃是一等一的大智慧,孔明终于被感动了,决定出山。刘备好高兴啊,可算是把高人请出了。然而还不算完,还有一折。

这最后一折是送礼。这个送礼更是有讲究了。你送,人家诸葛亮清高不受。怎么办?看刘备怎么说:“这不是聘大贤的礼品,只是表明我个人的一点点心意而已。”如此,孔明才接受。

至此,教师可以明确:对刘备形象的塑造采用的手法以语言、动作描写为主,表现了刘备宽宏的气度和礼贤下士的品质,以及他兴复汉室的诚挚之心。

那还有哪些是“为辅”的呢?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情节中关、张二人的作用。我提出这样的讨论问题:“同去邀请诸葛亮,面对这些波折,关张二人有怎样的言行呢?这样刻画关张二人有什么作用?”

我们看文中的关、张二人的言行。第一次请诸葛亮不遇,刘备与崔州平,聊了很长时间,张飞抱怨刘备“闲谈许久”,并无他言;第二次去隆中张飞抱怨天冷;第三次连关羽都觉得过分,认为那诸葛亮不过徒有虚名,不敢见而已。认为刘备礼遇太过了。张飞更直接,干脆我拿个麻绳把他捆来算了。

这些言行,从侧面更显出刘备非凡的识人智慧。教师可以总结,通过与关羽、张飞二人对诸葛亮态度的对比,侧面烘托了刘备善识人才,渴求贤才的特点。

4.探究主题:

任何作品都是社会的反映,绝不是空中楼阁。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许多作品只有在了解了它产生的背景后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与感情,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准确地概括作品的主题。

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设计了讨论题:“作者为什么如此刻详尽画刘备的诚意与谦恭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我从三个角度回答。

第一原因,就是小说一定要好看,小说不好看就失去了小说的意义,而《三国演义》中的这段“三顾茅庐”,不管真假,确实好看,小说的特点决定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为整部小说“尊刘”的情感基调服务,为小说的主题服务。这是由整部小说的思想情感决定的。

我想重点说说第三原因,此时应该给学生一点关于作者的资料和写作的背景信息。我认为传统的语文课一上课老师就将作者资料和写作背景等知识展示给学生,尤其像这样的大部头作品,介绍的文字量相当的大,可是那时候学生并不知道哪些重要,学习这一课需要哪些背景知识,所以老师介绍的这些但对这一节课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大用。而在探究主题的环节中给一些必要的作者介绍,学生会有恍然大悟之感,这就达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了。比如这个问题,此时我给学生关于作者罗贯中的背景知识。

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参加过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当过张士诚的幕僚,史书上说罗贯中这个人有志图王,什么意思呢?他也是一个想出来辅佐一个人成就帝王之业的,只不过在后来的斗争中,是朱元章胜利了,所以他在塑造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难免寄托自己的一些想法,就是自觉不自觉的就把自己比做诸葛亮了,希望自己得遇明主,建功立业,这不就是把自己的理想融到作品中吗,这不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吗?

那这些都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你怎样评价刘备的这种诚意?”这个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更为开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个问题无疑是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表达,大胆评价。教师应该有一点的宽松度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5.延伸扩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它要求语文教师教学时应该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而课堂进行至此,学生思维已经完全打开,教师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上的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故事?”学生应该能够联想到很多历史故事,如“文王请姜子牙”“燕昭王设黄金台尊郭槐为师”“齐桓公五次拜访小臣稷”等。

6.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刘备 一顾、二顾——真诚

三顾 —— 虔诚

关、张:侧面烘托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紧扣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这一主线,利用这篇教材,注重讲文以入情,紧扣文本再现课文形象、意境,激发起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文化味和人情味。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八年级力教案 篇6

台阶(人教版八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2、朴实的语言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联系生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和认识的

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

1、学习文中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

2、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学习重点:

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和文章朴实的语言。

学习难点:

学习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重视认识了解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和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想:

本文较长又是自读课文,要跳出课文整体把握其主题思想,不能面面俱到。但也要有所侧重。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向课外延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台阶》教学课堂实录

演讲引入:

演讲词:(出示幻灯片创设情景并播放背景音乐)师: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刻苦学习,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衣着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父亲在你跌倒了时,他会扶起你来,教会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无言的大海中,让我们分享了失败与成功。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讴歌父亲的文章:《台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

生甲:李森祥、现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

师补充:1987年开始文字创作,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 等,《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交代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环境)

(出示幻灯片展示答案:)

师问: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两个问题默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点勾画。(教

师巡回指导,加入学生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

(出示幻灯片展示问题并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1) 统领全文的句子是那一句?

(2) 找出文章中表现了父亲的那些品质?

(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回答问题:)

生甲:统领全篇的一句话是“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师:甲找的比较准,课文读的比较认真清楚。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是这

个答案?

全体学生;是。

师:找出文章中表现了父亲的那些品质?

生乙:从课文中可以看出父亲勤劳、朴质。。。。。。

生丙:还有善良、执着。。。。。。

生丁:我还觉得有点抠门,小气、邋遢(由洗脚洗出一盆黄水可以看出)。

师:抠门小气是 为了修屋、农村特定的环境造就了父亲一双脏脚。从丁同学的回答可以看出他的课文读的很仔细,认真。但我让同学们找的是父亲的品质,回答不是太切题。请坐下、继续努力。(教师板书,出示幻灯片展示答案)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答案就是这样。

师: 下面请同学门一小组为单位解决下列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讨论)

(出示幻灯片展示问题:)(目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1、 父亲为什么老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 父亲为什么要 造新屋造高台阶?

生甲:再我们的家乡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说你: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只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师:回答的很好,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乙:家乡的地势低 层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我们地理课上学过,作者的家乡是浙江,降水丰富。有时 要连续下雨一两个月,所以层基和台阶都修的很高这样雨水就不容一进去了。南方地区都是起脊的墙体很高。就是这个原因。

师:生乙回答的非常好。能把地理知识和课文结合起来,说明他的知识面很广,善于思考。大家应该向他学习!

(出示幻灯片展示南方民居的特点)

师:我觉得在这篇课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卑微的、胸无大志的人,你认为是这样的吗?(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生:略

师:父亲为造新屋可谓终年辛苦。甚至到了抠门、小气的程度,这样的异常艰难,本以十分感人了。可作者却在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这是为什么呢?

生甲:本文用法台阶的组织材料,叙事所以本文的线索就是台阶。师乙:“台阶”的描写由过去到现在、从旧到新、从低到高的过程就是父亲一生的浓缩,从台阶上集中反映了父亲的各种品质。所以作者在台阶上花费了那么多的笔墨。

生丁:文章的主线就是台阶。

生甲:文章的题目就是台阶,课文就是围绕台阶写的。

生乙:(略)

生丙:(略)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教师用幻灯片出示答案)

自由提问:

生甲:这篇文章在写法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师: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回答:(略)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教师用幻灯片出示答案)。

师:请同学们看动画、听歌曲,感受 如山的父爱。

(播放视频资料韩红的《天亮了》,并由老师讲解以下的内容。)

师:6月,贵州麻岭游览区发生缆车坠毁事件。23个游人中只有一个2岁的孩子幸免遇难,因为他的父亲在缆车坠地的一瞬间,把他举到双肩上而使他毫发无伤,而他的父亲却摔成了一堆肉泥。著名歌手韩红,依据这个真实的故事作了一首曲子就是《天亮了》请同学们欣赏。(为课文向课外拓展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

师:听完了歌我们已被这个伟大的父亲感动了,可我们的父亲呢?回想一下你的父亲他可能没有抚摸过你,在你跌到的时候也可能没有安慰过你,甚至没有依据关怀爱护你的话,你觉得你的父亲爱你吗?你觉得你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准备一下,说说好吗?(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生甲:我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关心我,像饭吃饱了吗?天冷了衣服加了没有,这次考试有没有信心,等等等等。也正因为他特别关心我,所以他特别唠叨,因为他是老师,我特别烦他的唠叨。

师:生甲的父亲是一个特别关心你,又特别唠叨的一个人,但我觉得你还没有完全理解你的父亲,没有完全理解父亲的望子成龙的爱和关心。同 时我也从你的答案中听出来了,教师都唠叨。(全班学生笑)

生乙:我的父亲平时不怎么管我,整天都冷冰冰的对我,让我觉得难以接

近。他没有抚摸过我,也没有给我送过饭,我觉得他从来都不关心我。

生丙:(略)

生丁:(略)

师: 前面的同学都说的非常好,都说出了自己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但却又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父亲不能理解父亲对你的关心和对你的关爱。实际上每个人的父亲都是关爱自己的孩子的,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有的面似冰却心似火、有的唠叨但却对你无微不至,所以我们的作业是:

师:在生活中去认识你的父亲,去关怀和爱戴自己的父亲。

教师小结全课:(略)

师:下课。

生:谢谢老师。

《台阶》教学设计说明

这篇文章篇幅较大,是自读课文,需要讨论和探讨的问题很多。主题、立意和写法均有可探讨之处,向课外拓展可供设计的点也较多,在一堂课中想面面俱到,很难做到。因此,抓主抓重,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大胆取舍教材,显得尤为必要。

一、关于学习目标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为:一、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和朴实的语言;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三、学习父亲勤劳、质朴、忠厚、善良又有所追求的品质。

二、关于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以及朴实的语言;难点为学习父亲勤劳、质朴、忠厚、善良又有所追求的品质,重视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父亲。

三、关于教学设计和施教方法

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时间紧、任务重。基于此,围绕教学过程要紧凑、问题设计要精心的思路,抓主抓重,切中主题,设计了四个问题,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四、关于问题设计

本着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原则,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了本课的四个问题。前三个问题围绕台阶和父亲展开,注重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第四个问题连接学生情感生活,向课外拓展,旨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了解自己的父亲,尊重和爱戴自己的父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

五、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篇课文探究性问题较多,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开放的活动中通过尝试,解决问题,探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获取过程。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相互讨论,分工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关于媒体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教学环节之间的自然过渡,也为了更好的营造学习氛围,本节课应用的媒体主要有幻灯片、录音和动画设置。分别应用在各环节之间。

学习流程

一、演讲激趣、导入新课(略)

二、讲解作者、展示目标

三、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统领全文的是那句话?

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父亲为什么老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读完课文我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卑微的、胸无大志的人,你认为是这样的吗?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看法。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找出文章表现了父亲的哪些品质

六、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父亲为造新屋,可谓终年辛苦、异常艰难,十分感人,可是作者却在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这是为什么?

七、自由提问:(略)

八、链接生活、畅谈心声

1、听歌曲、看动画、感受激情。

2、回想一下你的父亲,他可能没有抚摸过你,在你跌倒时也可能没有安慰过你,甚至没有说过一句关怀爱护你的话,你觉得你的父亲爱你吗?你觉得的你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准备一下,说说好吗?

九、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去认识父亲,去理解父亲、去关怀爱戴父亲。

八年级力教案 篇7

(鞠躬)各位老师、各位领导,您们好,我是**号,我说课的课题是《篮球运动中的行进间上篮技术》(板书),本节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体育与健康》篮球单元,下面我将从说本节课的指导思想、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场地设计、说安全保护措施、说教学过程九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本着务实、探索、创新的思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课堂上注重学生运动技术的教学,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发展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教学中充分民挥评价的激励与诊断功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进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产生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完成本课学习。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初中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此项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身体的灵敏性和弹跳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拼搏精神,培养学生篮球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一班男生。共有34人。大部分学生喜爱篮球运动。对篮球活动积极性很高。但对篮球活动的技战术知识了解并不多。本节课复习运球技术,并以比赛形式加以巩固,同时学习三步上篮技术并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生积极参与运球接力比赛与三步上篮的学习和练习,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自主探究学习。

2.80%以上学生进一步掌握行进间运球和三步上篮技术,发展灵敏与协调能力,提高弹跳力。

3.培养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与能力,学会欣赏他人,增强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运球和三步上篮的动作方法、要领。

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和三步上篮的节奏。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示范法,讲解法,游戏竞赛法,引导启发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互帮互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鼓励,放手学生思考、讨论、合作创新以及游戏竞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七、场地器材:

篮球场地三个,篮球20个。

八、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可能出现韧带拉伤、拐脚等情况

解决与预防方法:(1)在准备活动时要求尽量活动开来。(2)在练习的时候要求学生要适当而行,不盲目完成。

2、可能出现协调性特别差的学生,在三步上篮时一、二、三跳衔接不起来。 解决与预防方法:应该以集体为主,适当的单个教学,有时间可以在课后时间进行单独指导。

九、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激发兴趣、热身导入;师生互动、自我展示与评价;身心恢复三个阶段。

(一)激发兴趣,热身导入(开始及准备部分)

1、上课常规: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并强调安全意识,这样安排是为了尽快进入课堂状态,杜绝运动损伤的发生。让学生有目的进行学习活动,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

2、 徒手操、自选运球:通过徒手操和小组自选运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并使身体各部位活动起来,为后面的课做好准备。

(二)师生互动,自我展示与评价(基本部分)

1、运球接力比赛:尝试行进间快速运球,通过接力比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探究控球方法,提高控球能力。

2、 三步上篮练习

①自由结组练习三步上篮,体会三步上篮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评价,为今后的自主探究学习,创造学习培养能力。 ②分层次练习三步上篮

1)运一次球三步上篮

2)三分线自己运球三步上篮

3)不同方向运球三步上篮

4)接住球后三步上篮

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层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会自我评价,进行不同层次练习,激发练习兴趣。

自我展示三步上篮

3、通过自我展示,让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得到提高,感受运动乐趣。

4、教师巡回各组进行指导,与学生交流。适当的参与各组练习,给学生做出优美、准确的示范,加深师生的感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学总结,针对一些出现的问题,教师小范围上点拔,纠正和指导。

(三)身心恢复阶段(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

2、.课后小结

3、安排课后练习,宣布下课

4、回收器材

通过放松练习消除疲劳,加快身心恢复,师生交流学习的心得,让学生自己体会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到什么,悟出什么道理。最后教师进行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

本节课到此结束,各位评委您们辛苦了!(鞠躬)

八年级力教案 篇8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郭沫若的《雷电颂》。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第二单元所选的都是散文诗,散文诗具有散文的形式美和诗歌的韵律美,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雷电颂》是屈原的长篇独白,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作者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独特的抒情方式,浪漫的语言风格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青春浪漫,喜欢读诗写诗,老师应该把优美的诗篇呈现给他们,引领他们走向诗的国度;《雷电颂》全篇是屈原的内心独白,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课文,对于其独特的抒情方式、象征的表现手法、不凡的语言效果、深沉的思想情感,掌握、领会有一定难度;并且因为学生平时的朗读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念书”,很难真正投入自己真实的感情,无法融入到课文中去感悟人物情感,更难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了。这就需要教师示范朗读,指导朗读。 根据以上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和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

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③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语言的语气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屈原的精神世界,体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理解文章主题和人物情感。

2、教学难点:各种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四、教法学法

1、教法说明:教学本课,朗读是最好的教学手段。结合前面的分析,我确定本文的教学课型以朗读课为主,朗读中让学生去感悟真情,释放真情。教学中首先要充分利用优秀的音频朗诵包括教师当场示范朗诵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一些重点语段对学生及时点拨,教授朗读方法和技巧。尽可能的实施“欣赏教学”、“情境教学”、“讨论教学”。欣赏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欣赏画面美、欣赏语言美、通过欣赏美来感悟美;情境教学的途径:通过课件快速进入情境,化身屈原、角色转换进行内心独白;讨论教学的实施:设置主问。

设计理由: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可以集中话题、优化活动。

2、学法说明:在听中感染,在读中感悟,在合作中提高,在指导下进步。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听”,在听中进入屈原的内心世界;其次是“读”,在读中体会诗人内心的悲愤抑郁,体会诗人的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操;再次是“合作”,四人小组的合作交流探究,能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最后是“指导”,在老师的教法指导下,学生最终掌握课文重难点和朗读技巧。

3、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的由来都有一些历史的渊源。比如说每年的五月的端午节,家家户户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二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大家知道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谁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聆听他的心声。

(板书:雷电颂郭沐若)

(幻灯片展示:作者介绍、作品介绍及写作背景)学生课下已经搜集相关资料

(二)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三)聆听经典朗诵,感悟真情演绎

(课件:《雷电颂》音频朗诵)

重点突破:

突破口1:优秀音频朗诵和老师示范朗诵。

设计理由: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

问题设计:你听见了什么?

点拨:我听见了风在怒吼、雷在轰鸣、电在劈闪、诗人在呼喊、火热的心在跳动的声音......

(四)重点品读,释放真情

突破口2:幻灯片展示重点语句品读。老师示范朗读,学生思考;学生朗读,老师在旁点拨朗读技巧。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重音,停顿,节奏;注意不同的句式(拟人句、呼告句,排比句、反复句、短句)的朗诵技巧。

1.幻灯片展示:“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2.幻灯片展示:“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3.幻灯片展示:“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问题设计:你读出了什么?

点拨:我读出了赞美、诅咒、悲愤、激动、难过的语气和心情......

设计理由:听然后读,学生将充分体会语气和情感。(读、悟、议)

(五)难点感悟,分析形象

难点突破:

⑴突破口1:化身屈原,感悟形象

设计理由: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才会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

问题设计: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点拨:我就是20xx多年前汨罗江边壮志难酬的诗人屈原,我看到的东海、长江、洞庭湖是我热爱的人民;我就是那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我看到的土偶木梗是我的敌人......

⑵突破口2:老师总结,概括象征意义

设计理由: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明确知识点。

(六)精读文段,品析语言

这篇激情洋溢气势磅礴的人物独白之所以会读的那么琅琅上口,感染人,也在于句式的变化,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段,看看其中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注意不同的句式(拟人句、呼告句,排比句、反复句、短句的)朗诵技巧。

(幻灯片展示:“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呀?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七)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⑴讨论交流:以下这些具体事物分别可以象征什么?(蜡烛、白鸽、绿色、火炬)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能力培养题。设计本作业旨在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对象征这一表现手法的理解。

参考答案:蜡烛――教师、奉献精神;白鸽——和平;绿色――生命;火炬――光明、信念(学生可以有不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⑵搜集资料:端午节的民风民俗和有关屈原爱国的故事。(张贴在班级橱窗)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课外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活动更多的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更好地认识屈原这一爱国者的形象。

六、设计理念

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课外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课文创作背景、主要人物等,并在学习正文前交流介绍出来。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查找、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于课前即对课文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主要采用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感受、领悟人物的内心情感,品味、欣赏文章语言的机巧与犀利。既做到了学习的循序渐进,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既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教会了学生边读边思、读后再思、思后再读的学习方法。同时,在评价方面还注重了学生互评为主,辅以老师点拨的评价方法,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最后的拓展延伸更是将课内与课外、文字与图片结合了起来,在扩展文字运用、激活想象空间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力求直观、简洁,突出本文知识要点。

雷电颂郭沫若

屈原:光明与正义的化身爱国爱民英勇无畏

歌颂光明: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东海、长江、洞庭湖――象征人民群众

诅咒黑暗:“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八年级力教案 篇9

课文介绍:

本课选自鄂教版教材第二单元,本单元阅读部分以“大海”为话题组织了五篇课文,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大海的风貌,阐释着人与大海的关系。

本文属于学者型散文,其知识含量的丰富,思维方式的独特体现着智慧的魅力。只有饱学之士才能写出如此大气的文章,读文如睹其人。文章通过对海的博大、壮阔的描述,引出有关海的种种联想,进而引出海与人类的关系,从作者深邃学习思考中,我们懂得了大海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心灵的家园。

我将本文的说课按照说教学目标,说教材的重、难点以及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这几个环节展开说课。

一、我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遵循本单元及本课的特点,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能饱含激情的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因为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的一般方法。

3.品味文中的雅词妙句和含义深邃的句子,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新课标要求学生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这篇文章而言,它不仅语言诗味浓郁,而且思想内涵深邃,有很高的品位价值,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内涵)。

4.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深切感受到海的博大、壮阔,并由对海的表象认识上升到对海的内在认识,即感受到有生命力的海,海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摇篮,是心灵的家园。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我将本课的重点设计为:编写阅读纲要和品味语言。

难点:理解作者由海而产生的联想和深邃的思考。

三、教法

我选用的是读书指导法和美点寻踪法。

1、读书指导法:我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在朗读前,老师先提出要求。各段按照文意和其他具体情况去处理阅读效果,或轻,或重,或强,或弱……并同时指导学生扫清阅读的文字障碍。

2、美点寻踪法:首先让学生朗读,在把握全文阅读纲要后,让学生对选择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老师再点拔指导。

(这样不但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使教学的实际意义更大。nbsp)

四、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①对于本文,学生自身必须有相当深厚的知识沉淀和开阔的眼界,才能理解。课前,先让学生收集与大海有关的歌曲、诗歌、文章图片及各种与大海有关的科技、奇闻趣事等,对海先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的能力。②我将此环节还安排在赏析探究中,由于本文是一篇气势磅礴,内蕴丰富,哲理深邃的大散文,对于文本的解读不可能单一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

(新课标提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五、教学手段

1、运用配音朗读。

由于本文内容不仅展现海的浩荡、磅礴的气势,而且让人心胸为之开阔,我采用了一曲能引发沉思的轻音乐,并伴有海浪、海鸥的声音。这样,营造了一种意境,更能读出这种情韵,也更能让学生进入角色,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由此产生共鸣。

2、海浪图片

运用图片,可让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使教学更具实际性,扩大知识面,并增加说服力。

六、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1、出示“海景图画”导入。

(借用画面,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并唤起了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象的主动体验)。

2、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3、简介作者

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反复浏览文本,梳理文章结构层次(写景—联想—沉思)。

3、再读课文(由老师或指定一名朗读基础好的学生范读,配以音乐),在听范读的过程中,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①文中有哪些句子自然完成了内容间的转换?

②作者眼前的海是怎样的?作者心中的海又是怎样的?

③作者围绕海所做的思考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由表及里,从理清文本结构入手,尽量激发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意识,基础的内容弄清楚了,再去探究作者的情感就不会使学生泛泛而谈了,以这三个问题为基础,再结合课后练习中的要求“用自己的话编

写阅读提要”,就要容易得多,不至于让学生无从下手。)

(学情估计:对于第二个问题“作者心中的海是怎样的?”学生的回答有时会偏离文章的内容,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明确作者联想的触发点——“海的深和阔”以及乘船返回时,在海浪的摇动中产生新的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明白作者心中的海的形象——海的博大精深,海的包容一切、海给人类心灵的慰藉。)

4、全班各自编写阅读提要,并分小组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㈢细品文本

1、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眼前的大海,并设计朗读方案。

(学情估计: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架空,教师要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比如:这里写的是什么内容?从哪个角度写的?读时应用什么样的语气?哪里要重读或轻读,或声调上扬,或语速舒缓,或语速急促等等,用细化的问题帮助学生落到实处。)

②给一段音乐,让学生范读,并出示问题:

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圈点勾划出自认为很美的语句,并做赏析。

(设计此过程,不仅构建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而且在品味文本语言的同时,也让学生锤炼了自己的语言。新课标中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③学生作赏析雅词妙句的发言(先分组交流再班级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课堂发言必然有限,运用分组合作形式,让学生自主交流,在交流中鉴别,在交流中选择,在交流中领悟,达到知识的互补和提高,有助于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气氛。)

④给学生出示一组海浪、海景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幅或几幅,作优美的描绘。

(此过程目的在于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和综合性,既是上一个过程的延续,也是由阅读到写作的实际运用的转换,只有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才能在有限的时间获得学习效果的最大值。)

㈣自主研究

1、作者由海产生了许多联想,那么你由海会产生哪些联想?你会去思考什么?

(此环节的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充分搜集了与海有关的信息的基础上。让学生先有一个对海的个体体验,为下一步与作者形成共鸣打下基础。)

2、在已有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让学生选择文章中富含哲理的句子进行品评,在深入探寻句子含义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㈤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1、教师提出疑问:课题为“海思”,那么作者围绕海作了哪些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思考?

(提示:介绍梁衡的散文特点及其“大散文”观,让学生在作者作品风格和思想深度上去感受行文独特的思考。)

2、在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奇特的联想中,引领学生挖掘一些提高作文水平的技巧。(例如:“描绘自然——引发联想——深刻反思”的文章结构等方面。)

㈥拓展延伸

1、把《海思》与《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进行比较(文风、作者的感情和思想、表现手法)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

2、进行仿写训练

例:我站在礁石上,任海风鼓满襟袖,任浪花打湿鞋袜,那清风碧波,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起涌过。我立即被冲洗得没有一丝愁绪,没有一星杂虑。

仿:我站在雪地上,任_________________。我躺在草地上,任_________________。(这一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

㈦作业布置

以《秋季随想》为题,深入观察、研究,获得自己独特的发现,写一点自己的思考。

(通过作业设计,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潜心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一些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幼儿元宵节祝福语190句

幼儿元宵节祝福语 06-08

八年级生物教案其五

八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12-01

2024爬天都峰教案

天都峰教案 06-08

村党支部七一活动总结(十篇)

党支部七一活动总结 七一活动总结 06-08

分别时的心情句子50条

分别心情句子 06-08

写军人的作文12篇

军人的作文 06-08

愉快周末心情说说59句

愉快周末心情说说 06-08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七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06-08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热门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 05-08

法制进校园演讲稿(经典十二篇)

法制校园演讲稿 06-08

串联与并联电路教案十篇

串联并联电路教案 串联并联教案 06-08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