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送别时老师的叮嘱以及肖邦的情感变化,教学时,要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等方法带领学生质疑、理解体会。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学生读题。教师设疑:课文讲述的是波兰钢琴诗人、杰出的音乐家肖邦的故事,肖邦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他又在哪里呢?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文中生字词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小组内自读课文(朗读方式由组长策划)

2、组内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词语的意思)

3、组内完成一个小任务:找一个与课题意思相近的句子(记录在本子上)

4、教师检测生字词的学习,出示投影

肖邦维斯瓦河疾弛而去催人奋起

蜡烛亡国之恨消逝肺结核

深渊雾霭盛满呐喊

5、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词语的意思

(三)质疑讨论,学习全文。

1、交流小任务,各小组找了哪个句子?各组汇报。

2、出示投影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的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3、谁来读一下这句话,原来课题是由肖邦的一句话压缩而来的。

这句话是肖邦在什么时候说的?(弥留之际)在投影上划线。

弥留之际是什么意思?(重病将死)

4、肖邦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圈点词语紧紧握着喃喃地,谁来试读这句话(比较指导)。

5、一句话你可以体会到什么?(他深深地爱着祖国)

6、那么,他为什么会离开自己的国家呢?小组学习课文,试给课文各段加一小标题(组长记录,准备交流)

7、指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肖邦离国的原因。(小标题:忍痛离国)

8、就在肖邦离国的那天,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自读课文,注意肖邦情感的变化。(小标题:深情送别)

9、出示重点句子

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

读读这句话,体会老师的期盼和叮嘱。

10、引读句子。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的对肖邦说。听了他的话,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从肖邦的泪水中我们看到其实他已经理解、体会了老师的一片心意,此时的肖邦什么也没说,但从他的泪水中,他有千言万语,想一想,肖邦心里在说些什么?(小练笔)

11、小练笔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忍痛离国

深情送别

肖邦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依据是什么?

2、交流,理清文章线索:

满怀悲愤,离开祖国化热血为音符,鼓舞斗争弥留之际,嘱托姐姐

二、再读课文,感知爱国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读出感情。

2、交流朗读,评议,指导。

三、精讲课文,品味语言,升华情感

过渡:为什么三部分都有人喜欢呢?(它们都体现了肖邦对祖国强烈的爱。)

(一)、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说说那些地方写出了肖邦对祖国的爱,将自己的理解写在相关语句后面。

2、交流:(着重理解有关句子及肖邦的感情变化)

3、练习感情朗读,练习背诵第2自然段(可抓住咏唱叮嘱赠杯给学生记忆的支撑)。

(二)、第二部分

1、自由朗读,将自己的理解写在书上。

2、交流,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着重理解好以下句子:

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呐喊与抗争。

他把在亡国的痛苦和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时间在消逝,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3、小结。

(三)、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

2、说说自己读(听)后的感想。

(1)理解肖邦弥留之际的话;

(2)当时他才39岁。(理解才的多重意思)

3、练习有感情朗读,加强体验。

四、总结

1、总结,煽情

2、播放《革命进行曲》,朗读全文,体会肖邦把心脏带回祖国至极的爱国情怀。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2、检查自读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深渊雾霭呐喊盛满疾驰蜡烛维斯瓦河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雾霭:雾气。疾驰:马车奔驰。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呐喊:大声喊叫助威。亡国:国家灭亡。消逝:消失。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4、指导分段。三、精读指导。1、回答:我是谁?(波兰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文章哪一部分告诉了我们?(第一段)补充介绍: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句的钢琴家和作曲家。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2)指名读有关语句。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帮助理解: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深渊:原指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的苦难极深。(联系从书报、电影电视那里了解到的旧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3、指导朗读。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范读,指名读,齐读。四、指导书写。邦:左右基本等宽。瓦:末笔是点。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亡:横要长。催:范写。指出注意点。逝:注意笔顺。烛:笔画安排要匀称。肺:右边末笔是|。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不得不离开肖邦波兰)指名读第一段。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二、继续精读训练。1、学习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4)交流并指导朗读。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2、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6)交流。理解彻夜。(通宵,整夜)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自由读、指名读。(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交流,出示: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势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同桌互背,指名背。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四、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1、指句读。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1)什么叫弥留之际?(2)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xx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4、引读第6自然段。(1)理解与世长辞。(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五、总结课文,朗读全文。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不得不离开肖邦波兰日夜思念忘我工作弥留之际的请求

肖邦简介

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切入口就在爱国。所以今天教学时,我在让学生用一句话评价肖邦之后,紧扣爱国不放,让他们找出课文中能证明肖邦爱国的表现来。学生自由读,深入课文寻找每一个细节,最后得出这些地方表现出肖邦是爱国的:

1、悲愤在亡国这后满怀悲愤;在得知华沙起义失败后悲愤欲绝。

2、留恋在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时,接过老师的特殊礼物之后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所表现出来的缠绵。

3、思念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

4、四处奔波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5、至死不忘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整个一节课就在这样的读中寻,寻中思的过程中度过。有了今天的基调,我们明天也可以更好地体会作为一个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来说,肖邦如何爱国。再通过读来品味他的具体行为与思想。

第二课时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重点段,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是对学生情感体验、文本感悟诸多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的问题的一次集中性的对话。所以我在学生理清了本段的基本脉络后,重点放在阅读、体验、对话这样的三步骤训练上。

阅读,读出肖邦对祖国的爱,读出对沙皇的恨,读出与亲人的难舍,读出肖邦临行前对波兰的留恋。(找出语言、动作、情感的描述)

体验,你觉得在这一段中那些环节最感人?

1、他们(同学和老师)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着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

完成小训练:为这群不得不分离的亲友设计语言

针对第一个环节设计:同学说:即使你远在他乡,

学生的答案有:即使你远在他乡,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永远会心心相印,我们天涯若比邻(我插话:这位同学还是个中国通。

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能把我们忘记。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也会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也会永远记住这一刻。

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母亲。

第二个环节设计: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说: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

答案有:祖国,我会回来的!

我带着悲愤而去,我会带着骄傲而归的。

祖国再见了!亲人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同学们,朋友们再见了!

沙皇,这里不会永远属于你!

祖国,我会为你而奋斗的!

祖国,我会用我的方式来爱你的!(当时在此又引开了一个话题:肖邦以什么方式来爱国?简单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对自己祖国的爱,如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战士的浴血奋战,工人农民的辛勤劳作,教师为祖国培育人才等等。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的原因。)

对话在充分体验了当时的情与境之后,我让学生就特殊礼物所含的象征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样答案也是多重的,(这是祖国、这是你的根、这是生你养你的土地、这是波兰人民、这是你情感的源泉[受《长江之歌》的影响]、这是你艺术创作的动力

通过这样几个环节,学生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

这次教学也有遗憾,如果有《即使你远在他乡》的音乐,我想效果会更好!

第三课时

今天的教学中觉得有两处引得较好:

作为爱国的音乐家的肖邦,他对祖国的任何情感都是通过音乐来抒发的,起义华沙失败了,他创作了《革命进行曲》,试想如果起义成功了,他会如何创作?(有学生说:《革命胜利曲》《革命狂想曲》《革命颂歌》、)就在他们渐渐兴奋的时候,我语调沉了下来:然而,真正的结果是起义失败了。让他们感受了一种情绪的起落。不但没有冲淡主题,反而使主题的效果更强烈了。进一步再引:我们中国有这样的音乐家吗?(有:聂耳、冼星海、刘天华、乔羽)

另我将甜版的冰山原理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我抓住了奔波这个海面上的一角:为了生计,可能怎么奔波?(找一份工作、争取一些演出的机会、甚至可能在街头演奏、做别人家的家庭音乐老师等等)那么,肖邦又在为祖国奔波什么呢?(学生真的探寻到了海下的冰山:他寻找在巴黎的波兰人;他可能和那些支持他的艺术家们一起交往;他利用演出进行演讲;他把演奏自己的作品向世界展示波兰人的智慧;他向世界揭露沙皇的罪恶;他义演来表示对自己祖国的爱)

这种冰山的追寻使得学生对下文中肖邦对他姐姐说的话理解起来就有了更深的体味。在学生最后的集体诵读中,这份情感被发挥到了淋漓尽致。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喃喃地又使语调变得低缓而深情。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他们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活动,使得他们对这原本陌生的主题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古诗贯穿于课堂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后记

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时,我将古诗穿插于中,让大家用古诗来诠释肖邦的爱国情怀,受到了很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又使学生对肖邦的爱国情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一篇饱含主人翁挚热情感的文章,那发自内心的呼喊,用心才能体会。可是,文章内容及其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是国外是事情,就更加了一份距离,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相信情感是相通的,爱国情感是没有距离的。因此,我想到杜甫,想到了陆游,想到了文天祥,我想用他们的爱国情怀去诠释肖帮的爱国思想。

在引导学生读懂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一段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说:这时肖邦想离开自己的祖国吗?

不想。

为什么?

他看到自己的祖国被列强瓜分,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强盗欺凌。不忍心离去。

是啊。祖国被瓜分,人民被欺凌。如何能走,但是手无寸铁的肖邦面对凶残的侵略者,只能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仇恨和抗争。

引入《春望》引读:国破山河在

学生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为音乐家的肖邦,他的武器是音乐,一个个音符像一颗颗子弹穿过敌人的耳膜,洞穿敌人的心脏,那是肖邦强有力的武器。他颠沛流离,在法国巴黎,为了生计,到处流浪,当他在异国他乡得知国内起义失败后,悲愤欲绝,心中郁积的情感一下子迸发了出来,他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流淌了出来。

在此我引入《过零丁洋》。引读:辛苦遭逢起一经

学生起: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读到这学生对肖邦的爱国情怀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的肖邦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之中,用音符来书法自己对祖国的思念和祖国前途的担忧。由于他的忘我工作,使他病魔缠身,终于倒下了。要让孩子真切体会肖邦在临死前的一句话,让孩子深刻地体会肖邦的爱国思想,我让孩子用情地朗读肖邦最后一句话后,引入了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学生起: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这悲愤的诗句中让孩子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的同时,让孩子感受肖邦的感情。诗歌的加入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降低了难度,同时也为这首诗作了全新的解释。

这一尝试让我收获两点:其一是情感是没有国界的,就像音乐一样,那是心与心的感应,心与心的交流。我们首先要走进孩子的心灵,轻轻地打开孩子的心灵,为他们接纳心灵而准备。

其二,诗歌的积累是为了让孩子感受中华之文化瑰宝,增强孩子的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需要我们理解的是,诗歌是情感的产物,精辟的语言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知识的积累,我们要使之活起来。让知识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用知识解释知识,让知识既成为最终目标,也成为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和工具。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篇2

基础练习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1.绝:①断掉;②尽,没有了;③极,最;④气息停止,死亡。

悲愤欲绝()滔滔不绝()

2.辞:①告别;②请除解除自己职务;③解雇;④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

与世长辞()辞职()

3.际:①边;②相互之间;③时候。④

弥留之际()无边无际()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着重描写了三个镜头:、

、。

2.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送别曲《》。埃斯内尔紧紧地说:孩子,

,!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深情地对肖邦说:,它是,请收下吧!肖邦再也,激动的。

从这段送别的场面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作简要叙述。

发展练习

一、肖邦简介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生于教师家庭。18xx年开始学习钢琴,18xx年开始作曲。1828年起先后赴柏林、维也纳、慕尼黑、巴黎等地举行演奏会。自1830年离开波兰后,流亡国外,直至病逝巴黎。

肖邦的主要作品有:两首钢琴协奏曲(e小调、f小调);三首钢琴奏鸣曲(c小调、降b小调、b小调);二十四首钢琴练习曲(包括著名的《革命练习曲》等);五十一首玛祖卡舞曲;二十四首前奏曲;四首谐谑曲;四首叙事曲;十余首波兰舞曲以及圆舞曲、即兴曲、夜曲、幻想曲等。

肖邦对以波兰民族音乐体裁作为重要创作手段和表达方式。其结构既严谨洗练、又大大发展和扩充了传统的曲式规则;旋律起伏跌宕、深挚动人;和声丰富、清晰。

肖邦钢琴作品中,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完美的技巧相结合,使钢琴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秩闻趣事

猫和狗的圆舞曲

肖邦养着一头猫,有一次在钢琴键盘上跳来跳去,奏出了一个跳跃的音程和许多轻快的碎音来。据说肖邦所作《F大调圆舞曲》(作品34之3)后半部分的旋律,是由此得到启发的。这个曲子也就得到了猫的圆舞曲的别号。

又有一次,肖邦看见乔治桑的狗在地上旋转不息,追逐着自己的尾巴;肖邦由此获得灵感,创作了《bD大调圆舞曲》(作品64之1),开头一段旋律翻来复去重复着四个音,好象转圈子一样。因此,这个曲子被称为狗的圆舞曲。但据俄国钢琴家帕赫曼(18481933)说,狗的圆舞曲也是指上述的《F大调圆舞曲》,其中也有一段像转圈子一般的旋律。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预习。

按要求预习:读顺课文、掌握生字、理解有关词语(弥留之际、悲愤欲绝、疾驰等)、写出对课文的总体的初步感受、写出对课文中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段落的感受与体会、提出一二个有价值或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一句,齐读,思考:想想这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从这句话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含着什么样的感情说的?怎样才能读好?你了解他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肖邦)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写他的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疑问吗(整合学生的问题)

整合后的问题: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维斯瓦河疾驰蜡烛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

(2)指导书写

邦:左右基本等宽。瓦:末笔是点。

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亡:横要长。

催:范写。指出注意点。逝:注意笔顺。

烛:笔画安排要匀称。肺:右边末笔是。

描红

抄写本练习书写词语。

(3)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三、再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读互纠。

四、默读课文,思考整合时大家遗留的问。如果有答案了,做好记号。又有新问题产生做好记号。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经过大家的努力和整合一共留下了几个问题?谁来说说。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示: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二、解疑。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讨这三个问题。

(预设:按以上三个问题的顺序进行按部就班地解决,比较符合课文的顺序,但还可能有学生为了说明肖邦离开祖国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同侵略者作斗争,会同后文进行联系。如果这样,就把第三个问题提前解决。)

(一)探讨研究(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学习文章第一节。

注意:瓜分落到陷入深渊满怀悲愤不得不等重点词句。进行研究,肖邦离开祖国的真正原因。

突出地让学生重点理解感受肖邦的热爱祖国。

集体朗读本整节。

(二)探讨研究(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此段的学习就按照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会、感悟①肖邦对于老师来说,是得意门生(相机渗透肖邦的音乐天才资料)②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地依恋肖邦③老师和同学都不希望肖邦出国后忘记自己的祖国。④肖邦内心是不太想离开牌子祖国的。而第三、四点是需要学生重点体会的。

本段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感受。

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他有没有忘记自己亲爱的教师和同学的嘱托呢?(没有)为什么?

(三)研究探讨(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重点理解:悲愤欲绝彻夜等词。

朗读并展开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这时,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说说你从肖邦的举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并展开想象。

出示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

结合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

2、完成练习册

第三教时

一、复习导人

1.昨天我们研究了大家提出的三个问题,通过研究与探讨,你有什么感受?

2.读读你最受感动的句段,说说为什么感动你。

二、巩固背诵第二段,交流记忆方法

三、继续精读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指名读。

2.(1)理解弥留之际、紧紧握着。

(2)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刃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4.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理解与世长辞

①查字典,解释辞。(告别)

②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

(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

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5.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指课题)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

【教后记】

(1)设计思路:本课我采用了好久没用了的质疑教学法。初衷是一位网友(至于哪位我忘记了)在集体备课时提醒了我。是啊,这篇课文我们老师在集体备课时也有问不完的问题,何况是我们的那些好问的孩子们呢!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思路。用两三个切入文章主题的问题进行探究、研究,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去体悟。应该不错!

(2)在第二教时探究三个问题时,正如我预设的。学生果然联系到后面的句子来加以说明肖邦出国后并没有忘记老师的嘱托,忘记自己的祖国,而是深深地怀念着自己亲爱的祖国。我在实际教学中,就先研究解决第三个问题,再回头解决第二个问题。

(3)至少在集体备课中研究的肖邦为什么要离开祖国我明确告诉孩子:肖邦是爱国的,但他同样也十分热爱艺术。我发现我的学生并没有因为我告诉他们这一点,而使他们对于肖邦的爱国有所怀疑。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2、检查自读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深渊雾霭呐喊盛满疾驰蜡烛维斯瓦河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雾霭:雾气。疾驰:马车奔驰。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呐喊:大声喊叫助威。亡国:国家灭亡。消逝:消失。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4、指导分段。三、精读指导。1、回答:我是谁?(波兰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文章哪一部分告诉了我们?(第一段)补充介绍: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句的钢琴家和作曲家。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2)指名读有关语句。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帮助理解: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深渊:原指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的苦难极深。(联系从书报、电影电视那里了解到的旧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3、指导朗读。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范读,指名读,齐读。四、指导书写。邦:左右基本等宽。瓦:末笔是点。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亡:横要长。催:范写。指出注意点。逝:注意笔顺。烛:笔画安排要匀称。肺:右边末笔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不得不离开肖邦波兰)指名读第一段。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二、继续精读训练。1、学习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4)交流并指导朗读。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2、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6)交流。理解彻夜。(通宵,整夜)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自由读、指名读。(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交流,出示: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势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同桌互背,指名背。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四、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1、指句读。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1)什么叫弥留之际?(2)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xx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4、引读第6自然段。(1)理解与世长辞。(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五、总结课文,朗读全文。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不得不离开肖邦波兰日夜思念忘我工作弥留之际的请求

肖邦组图

肖邦为什么不留在国内

1、肖邦为什么不留在国内?肖邦最有力的反抗侵略的武器不是他的拳头,是他的音乐作品像《革命进行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会使波兰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来反抗和谴责侵略。如果留在国内,他必然要遭到迫害,因此暂时离开祖国,用大量优秀的鼓舞人心的音乐作品来呼应国内的抗战,是肖邦热爱祖国的最好方式。2、肖邦为什么不请求他的姐姐把他的身体带回祖国?心者,人之灵魂也。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和平的无限向往,对同胞的无限深情,都凝聚在他那一颗火热的心脏里,因此,肖邦的这个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真至极的表现。以上乃一家之言,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春兵说的很有道理。找到了一些资料,献给大家,供参考!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它不仅打击了欧洲反动神圣同盟的封建统治,也对欧洲各国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这时,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起来,秘密的爱国组织也活跃起来。他们不顾反动当局的逮捕、镇压,酝酿着新的起义。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敦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为此,肖邦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爱国心使他想留下;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他写道:我还在这里,我不能决定启程的日子。我觉得,我离开华沙就永远不会再回到故乡了。我深信,我要和故乡永别。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么可悲的事!离别的痛苦、永别的预感折磨着他,但是,亲友们的勉励、嘱咐和期望又鼓舞着他,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国外用艺术来歌颂祖国和自己的民族,为此他又感到激动。他写道:我愿意唱出一切为愤怒的、奔放的情感所激发的声音,使我的作品(至少一部分)能作为约翰(指十七世纪的波兰围王约翰三世索比埃斯基。他曾击败了土耳其侵略者,收复了祖国的疆土,并将土耳其人逐出维也纳和匈牙利,名震欧洲。)的部队所唱的战歌。战歌已绝响,但它们的回声仍将荡漾在多瑙河两岸。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对祖国未来的热情憧憬,体现了肖邦对祖国始终不渝的热爱。正是这热爱使肖邦说出了他的遗愿:我知道,帕斯凯维奇决不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华沙,那末,至少把我的心脏运回去吧。1849年,肖邦逝世后,他的遗体按他的嘱咐埋在巴黎的彼尔拉什兹墓地,紧*着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见利尼的墓旁。那只从华沙带来的银杯中的祖国泥土,被撒在他的墓地上。肖邦的心脏则运回到了他一心向往的祖国,埋葬在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篇4

教学要求1.认识四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利用字典理解“悲愤欲绝”“与世长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朗读课文,体会肖邦弥留之际的“把我的下子心脏带回祖国!”的灵魂深处的呐喊,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图片、录音。查找有关肖邦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内容。

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

读后交流:

我是什么人?

为什么要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读课文,画出生字,边读课文边认字

2、注意读准字音;

交流:渊、霭、盛、肖、邦、逝

3.读课文画出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自由交流。

完成课后练习2,先描红,再临写,说说字的写法特点。

4、检查自学情况,互解疑难;

5、指名试读课文,交流析题时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6教师小结,表扬与鼓励。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课文,画出生词和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指名学生认读,纠正读音,再全班齐读。

学生合作查字典,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交流说说理解的词语的含义,其余同学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体会和领悟。如: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勉励、四处奔波等。

学生质疑初读内容,集体解疑。

指名读课文段落,读后简单评议,指导再读。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语熟读课文,体会肖邦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板书设计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忍痛离国

深情送别

肖邦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前后内容,通过读、说、想,去感悟,从中体验肖邦那忠贞不渝的爱国热情,感受他那非同寻常的爱国行为。

2.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出示生词卡片,学生读读复习,读后听写词语。

说一说,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内容等着我们今天来学习。学生按卡片读生词,听写词语。

学生了解学习任务,按要求自学。复习课文,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二、学习课文内容。提出学习任务:

1、分节朗读课文,结合文章的中心(强烈的爱国热情),理解文章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学习结果,进一步理解文章,体会情感。

3、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好体会深刻的句子。

第一自然段,肖邦是在什么情况下离开自己的祖国的?

第二自然段,抓住“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这几个场景来体会。

把以上两句话联系起来朗读思考。

第三自然段,肖邦是怎样做的,体会肖邦的爱国情感。

第四自然段,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及思念祖国的情怀。

第五自然段,肖邦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第六自然段,表达对肖邦的痛惜之情。

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课文学习结果,进一步理解

抓住“不得不”、“瓜分”、“陷入”等词语,在理解与朗读中体会肖邦的悲愤之情。

“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受下吧!”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意在要他永远寄住祖国,朗读时要体会此时此刻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理解“悲愤欲绝”,朗读并体会“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等语句,感受句子中的爱国情感。

理解弥留之际的意思,说说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住姐姐路德卡的手”?反复朗读和体会。

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朗读、体会。

读老师送别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时激动的神情,体会“……无论……都不要……”的深刻含义。

运用领—分—合的形式开展朗读、体会。

三、师小结课文内容。深化主题,课文为什么以“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为题?(是肖邦灵魂深出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朗读课文

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肖邦的爱国情感。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的请求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篇5

[写作特色]

热爱祖国的感情一以贯之,这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由于列强瓜分了波兰,使肖邦不得不满怀悲愤之情忍痛离开祖国;师友送别时,无论咏唱《即使你远在他乡》,无论叮嘱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也无论赠送泥土这一特殊礼物,都是以爱国为核心的;肖邦身处异国他乡。,日夜思念祖国,忘我进行音乐创作;即使弥留之际也请求死后把他的心脏带回去,他要长眠祖国地下这是多么炽烈执着的爱国之情啊!文章以爱国之情作主线,收到了红线串珠,历历在目的艺术效果。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教学过程]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 谈话导入:

1、 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2、 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

二、 自读课文:

1、 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 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 读后交流:

可能提出的问题:

1、 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

2、 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

3、 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

四、 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

五、 采用多种形式读懂、读好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1、 第一自然段,相机理解瓜分。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句,注意重点词满怀悲痛、不得不。

2、 第二小节(重点指导)

(1) 指导阅读埃斯内儿的两句话,感受师生情深,爱国情浓。(采用评读、议读的方法)

(2) 最后一句,在朗读时指导学生从肖邦的动作、神情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3、 第3、4小节,引导学生认识肖邦用深爱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抗争。

4、 第5、6小节,抓重点句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与祖国的地下。激发学生理解肖邦对祖国的赤忱之爱。

六、 轻声自由再读全文,检查对问题的理解,交流。

老师相机评论,总结。

七、 默读,感悟。

八、 交流感悟。

精彩片断

生:(疑惑地)老师,既然肖邦那样爱国,为什么不留在国内呢

师:(笑)胡阳阳,按你的想法,肖邦应该怎么做呢

生:他应该拿起武器参加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

师:(扫视全班同学)哦,行吗大家想想。

生:不行。肖邦是波兰著名的音乐家,会受到沙俄侵略者的残酷迫害的。课文不是写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吗(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生:反正我觉得他应该拿起武器与敌人斗争。

师:你想想:华沙爆发的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会因为肖邦加入,就反败为胜了吗

生:(语塞) .

师:同学们,反抗侵略者的斗争就只有一种方式吗

生:(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肖邦最有力的武器是他的音乐作品。

生:是啊,像《革命进行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会使披兰人民振奋起来。那充满思乡情、亡国恨的作品会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来关注波兰的命运,谴责侵略者的暴行。

生:(点头)我想通了,这就是肖邦热爱祖国的最好方式,难怪他在国外夜以继日工作、工作、再工作的呢。

生:(迫不及待)对了。当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后,我留美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时,不是纷纷表示好好学习就是他们报效祖国的最好方式吗

(大家点头) (喻 芳)

[评点] 这一片断妙在教者抓住一学生质疑的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在解疑的同时,深化了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升华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方 舟)

参考资料

肖邦(1810~1849),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因祖国受沙皇俄国侵占,肖邦被迫来到法国巴黎。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前奏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二、精读指导

三、1、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的?

补充介绍:

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读有关语句。

①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②帮助理解:瓜分、深渊。

(结合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篇7

片断一

师:当维瓦斯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但是他真的离开祖国了吗?

生1:没有。

生2:离去了。

(班里有了不同的回答,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各抒己见。)

师: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吧!(学生开始用心读书)

(将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再次进入文本并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理解,与文本对话。学生在自读自悟过程中训练思维,自主地获取知识,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师:读出来了吗?

生1:我觉得肖邦没有离开祖国,因为他将祖国的泥土带在身边,说明他其实和祖国在一起。

生2:我也认为肖邦没有离开祖国,他虽身在异地,心里却惦念着祖国。可谓身在曹营心在汉。

生3:(一生点头补充)我感觉应是:身在法国心在波兰。

(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生4:我和他们看法一致,当肖邦得知国内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失败后,他悲痛欲绝。由此,我感觉他一心想着祖国,心和祖国联系在一起,和祖国没有离开。

(师点头肯定,板书:悲痛欲绝)

师: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是悲伤到了极点,都不想活了。

师:他为什么会这样?从他的这种心情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感受到了肖邦炽热的爱国情怀。

生2:我我感受到了他拳拳的爱国之心。

师:他已是悲痛欲绝。绝的方式可以是颓废、沉沦、绝食、自残他这样做了吗?

(以绝字为突破口,向学生质疑,走进肖邦的内心世界,感悟其爱国之情,报国之举。)

生:(齐说)没有。

师:为什么不绝?

生:他还要为自己的祖国做事。

师:(赞许)说得好!因为爱国,悲愤欲绝,正是因为爱国,他不能绝!

(大部分学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师:对于这样一个爱国的青年,他此时的心情可想而知。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学生开始沉默,随后一同学站起来。)

生1:有意义!他还有音乐,他还要作曲。

生2:对,他可以用音乐和敌人抗争,来激励祖国的人民。

生3:是的,他把一腔热血化作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

师:(顺水推舟)当祖国的人民听到这首曲子,他们会怎样?

生1:这首曲子就像赠送给祖国人民最有力的武器,用它来反抗侵略者。

生2:他们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与侵略者斗争到底!

片断二

多媒体出示第四自然段

师:肖邦虽悲痛欲绝,但他他并没有颓废、沉沦,他将亡国的恨,对祖国人民的爱融入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

(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1:肖邦在异国他乡忘我地工作,在进行音乐创作。

生2:肖邦夜以继日地工作、工作、再工作,这是他热爱祖国的最好方式。

生3:他在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忘记了时间,全身心地扑在上面。

师:是啊,你能把肖邦的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这时指导学生朗读,学生的感情很容易流露出来,读得很投入,在朗读中和肖邦形成共鸣。)

师:疲倦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工作、工作、再工作。

(提供句式:___________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工作、工作、再工作。饥饿、劳累、疾病。)

师:(追问)他到底要工作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工作?

生1:肖邦不会停止工作。

生2:只要生命存在一天,他都会一直工作下去!

师:是的,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推向高潮,深化学生对文本思想内涵的理解;升华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感,突出了主题。)

师:(小结)音乐艺术可以作为个人的兴趣爱好,也可以作为致富成名的天梯。然而,对于一个亡国子民,爱国赤子的肖邦却用音乐作为武器,为祖国而战,为人民而战!让我们向他致敬!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2、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

二、自读课文: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读后交流: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

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

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

四、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

五、采用多种形式读懂、读好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1、第一自然段,理解瓜分的含义。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句,注意重点词满怀悲痛、不得不的含义?

2、第二小节(重点指导)

(1)指导阅读埃斯内儿的两句话,感受师生情深,爱国情浓。(采用评读、议读的方法)

(2)最后一句,在朗读时指导学生从肖邦的动作、神情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3、第3、4小节,引导学生认识肖邦用深爱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抗争。

4、第5、6小节,抓重点句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与祖国的地下。激发学生理解肖邦对祖国的赤忱之爱。

六、轻声自由再读全文,检查对问题的理解,交流。

老师相机评论,总结。

七、默读,感悟。

八、交流感悟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篇9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2、指名读第一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①咏唱送别曲;②老师的叮嘱;③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

自由读、女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殷切。

③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b.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

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理解彻夜。(通宵,整夜),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读、指名读。

(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

女生读。

(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

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三、试背第二段

学生练背,给提示指生背,自由背。

四、作业布置:

1、由肖邦忘我的工作你会想到哪些成语____、____、____、____。

2、摘抄描写肖邦悲愤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摘抄描写肖邦以音符抗争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篇10

和学生一起学完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的心情竟然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一个长眠在异国他乡,灵魂却渴望回归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深深地打动了。我深信学生们和我一样,也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动。

肖邦的那份强烈的爱国情感,与他离开祖国前夕,他的老师和同学特地为他送行时的谆谆嘱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课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段,描写具体细致,情感渲染淋漓尽致,对人的情感与心灵具有很强的冲击力。我又抓住“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这几个“送别”场面,引导学生感悟人物情感,再一次从肖邦的神态、动作中体悟他满怀爱国之心、报国无门、远走他乡的无奈和忧愤,当然还有一份对祖国的不舍。当《即使你远在他乡》的送别曲在课堂中响起时,我相信,学生此刻已经走进了肖邦的内心……这样,顺理成章就能理解肖邦在异国他乡用音乐作为武器、拼命工作、忧愤而死的生活经历,就能理解肖邦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热爱和眷恋。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篇11

(一)

肖邦在波兰民间音乐的乳汁抚育下成长起来了。他不但热爱波兰民族的文化,更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波兰祖国。那时,他的祖国正遭受沙皇的奴役和欺辱,波兰的大地被俄、奥、普瓜分得支离破碎。波兰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如同地下的岩浆冲击沸腾,那时的波兰就像一座一触即发的火山。年轻的肖邦为苦难深重的祖国担忧,为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所鼓舞。

一天,肖邦看到了波兰进步诗人维特维斯基的一首题叫《战士》的诗。这是一首激动人心的诗篇,肖邦爱不释手地读了一遍又一遍,他情不自禁地轻声朗诵出来:

时间已到,

战马嘶鸣,

马蹄忙不停。

再见,母亲、父亲、姐妹,

我告别远行。

乘风飞驰

扑向敌人

浴血去斗争。

我的战马快如旋风,

一定能得胜。

我的马儿,

英勇战斗,

如果我牺牲。

你就独自掉转头来,

向故乡飞奔

念到这里,肖邦激动得再也读不下去了。他清秀、白晰的面孔由于激动而涨得通红,他那以深邃(su)、沉静的大眼睛由于战斗的召唤而炯炯闪烁。他推开窗户,遥望天空,乌云密布、阴霾(mi)沉沉。但是,他在沉寂中听到了惊雷,维特维斯基的《战士》这首诗正是划破这沉寂的呐喊,它抒发了波兰人民为摆脱奴役而渴望投身战斗的革命激情。

窗外起风了,乌云在翻滚。肖邦仿佛看到红旗在飘飞,战马在驰骋(chěn),一个个音符化作一把把利剑在向敌人的心脏刺去。他转身俯到写字台前,拿起五线谱纸,为《战士》这首诗谱上了曲。由肖邦作曲、维特维斯基作词的这首《战士》之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波兰爱国青年中传唱起来,这支歌鼓舞着波兰青年纷纷投身革命洪流。

(二)

正当波兰革命爆发的前夜,肖邦的父亲决定让二十岁的肖邦出国举行旅行演出。当时在欧洲盛行这样一种风气,音乐旅行似乎已成为音乐家成名的必由之路。

一八三O年十一月初,肖邦的朋友们为他出国旅行举行了一个告别宴会。会上,朋友们送给他一件最珍贵的礼物:一只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肖邦就带着这只银杯离开华沙到维也纳去了。

肖邦到达维也纳刚一个星期就传来华沙起义的消息。华沙起义者们把沙皇俄国统治者赶出了波兰,成立起自己的政府。听到这个消息,肖邦又惊又喜,离开祖国前他虽然已预感到革命风暴就要来临,但是,他没料到形势发展得如此迅猛,他想立刻赶回祖国去参加战斗,可是朋友们寄来一封封信加以劝阻,劝他在国外用艺术为祖国服务。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他还是听从了朋友们的意见,暂时先在维也纳留下来。然而,爱国主义的情感使肖帮焦灼(zhu)不安,他给老师爱尔斯涅的信中写道:

我从得到十一月二十九日的消息(即指华沙起义)那天起,一直到现在,除了担忧和挂念以外,没有任何别的感觉作为一个艺术家我还在摇篮里,而作为一个波兰人我已度过了二十多个年头了

肖邦带的钱已经快花光了,为了生存他还得举行演奏会。当他穿上燕尾服、穿着打蝴蝶结的衬衣坐在钢琴前演奏时,他眼前浮现出的却是战斗中的祖国,挺胸行进的朋友们。肖邦痛苦极了,他回到寓室后奋力敲击钢琴,使它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来发泄他的痛苦以及对革命前途的深刻担忧。

在这种感情驱使下,他写下了《b小调谐谑(xu)曲》。肖邦通过这首钢琴曲倾诉了他对祖国温柔的怀念之情,倾诉了他渴求战斗的激情。这首乐曲在肖邦的作品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三)

一九三一年七月,肖邦决定离开维也纳返回波兰。但是,当他途经斯图加特的时候,突然得到起义失败,华沙沦陷的惨痛消息。这不幸的消息如千斤重锤敲碎了肖邦的心。他孤零零一个人走回旅馆,悲痛、愤怒使他坐卧不安,他在屋里踱来踱去。硝烟弥漫的祖国,火光冲天的华沙,倒到血泊中的起义者这些景象萦(yng)绕着肖邦,使他不得安宁。他痛苦地闭上了双眼,他的心紧缩起来。

天黑了,肖邦点燃一支蜡烛放在桌前,摊开日记本,挥笔写道:

莫斯科鬼子将成为世界的统治者吗?他们践踏着成千上万的死尸填满的坟墓,他们放火焚(fn)烧城市!啊!为什么我连一个莫斯科鬼子都不能杀啊?

他突然放下笔,霍(hu)地站立起来,用尽全力捶击钢琴,大声呼吼道:不!波兰不会亡!绝不会亡!

他把这炽烈燃烧着的感情凝结在音符里,他把全部的悲愤之情倾泻在钢琴上,肖邦的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创作出来的。这首乐曲悲愤、激昂,曲调忽而上升,忽而急剧地下降,发出猛烈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奔腾。这首乐曲充满了刚毅、坚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人们通常又把这首钢琴曲称作《革命练习曲》。在这首乐曲里,肖邦把自己的悲愤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波兰民族在华沙起义失败后顽强不屈的意志。这是肖邦的一部著名代表作,影响较大。由于肖邦的音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出波兰人民热爱自由、渴望民族解放的强烈愿望,所以德国著名音乐评论家舒曼对肖邦的音乐评价极高,他说: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里的一尊大炮。

编辑推荐

我爱我的祖国教案模板6篇


趣祝福编辑经过精心设计,“我爱我的祖国教案”一定会给您带来惊喜。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前必须要做好的准备,我们需要认真仔细地制作教案课件。做好的教学教案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爱我的祖国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地域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做一个人的自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说一说对他们的印象。(学生相畅谈感受)

二、观看、欣赏:

1、出示一幅地图,让幼儿观察、欣赏地图,了解我国地域的广大,初步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美丽富饶的国家。

2、老师与幼儿共同欣赏诗歌《我们伟大的祖国》。

请幼儿思考:诗歌里是怎样说我们祖国伟大的?

什么地方一年四季如春,鲜花盛开?什么地方冬天比较寒冷,甚至下雪?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气候相差较大,北方一年四季分明,冬冷夏热; 南方一年四季比较温暖潮湿。(举例说明一些城市,北方城市如济南、北京、潍坊等;南方城市如广州、长沙、南京等)

3、指导幼儿看课本插图,再读诗歌,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祖国各地的气候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如师范读、幼儿领读、指名读等,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三、课后反思:

课堂上,我让幼儿观看祖国插图,了解祖国特点,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认识祖国各地不同的人的活动,感悟作为一名人的自豪。

我爱我的祖国教案(篇2)

目标:

1、从同一时候各地气候的不同感知祖国真大。

2、感知诗歌的趣味性,学习用图标朗诵、记忆诗歌。

重点:

学习诗歌。

难点:

学习用图标朗诵、记忆诗歌。

准备:

1、课件《我们的祖国真大》,天气预报视频。

2、有观看天气预报的初步经验,布置好动态天气预报中的材料。

过程:

1、出示中国地图,引起幼儿兴趣

师:你们认识这是什么?

我们的中国地图像什么?

你觉得我们的祖国怎么样?

小结:我们在江苏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很小的地方,我们的祖国真大啊!

2、播放天气预报视频,以播报天气预报的方式来朗诵诗歌

(1)师:你们看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呀?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她今天给我们播报了一段什么天气预报

(2)教师朗诵诗歌

3、幼儿学习诗歌

(1)回忆诗歌内容,教师逐一出示图标。

(2)教师完整朗诵诗歌

(3)幼儿看图标学习朗诵、记忆诗歌

4、通过提问让从幼儿同一时候各地气候的不同感知祖国真大

(1)师:我们都看过了天气预报,有没有发现全国各地的气候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说我们的祖国真大呢?

我们的祖国真大,南方和北方在同一个时间温差那么大。作为中国人你们心里感觉怎么样?

(2)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3)教师小结:我们的祖国很大,南方和北方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南方一年四季都很温暖,而在北方,现在就开始下雪了,很冷很冷,因此在同一个时候我们的祖国会发生很多不同的事情。

5、游戏:动态天气预报

(1)幼儿自由分组,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让幼儿巩固诗歌内容。

(2)幼儿游戏,结束活动

我爱我的祖国教案(篇3)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⒉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推荐

对肖邦弥留之际请求的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片、挂图。

拟定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⒈读通课文。

⒉学习生字新词。

⒊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⒈直接板书课题: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⒉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⒈带着疑问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⒉指名分节读课文。

⒊对课文内容质疑。

⒋再读课文,自我解决解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分段。

⒈读课文,依据教师提供的事情情节发展分段。

⒉交流分段。

3、小结。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3课,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节。

⒈提问:肖邦为什么不得不离开自己得祖国?

⒉自由读第一节,思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问题。

⒊指导朗读。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爱我的祖国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使幼儿初步了解我国的几个"世界之最",知道祖国地域辽阔。

3、使幼儿初步知道万里长城、故宫都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建造的。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难点:使幼儿初步了解我国的几个"世界之最",知道祖国地域辽阔。初步知道万里长城、故宫都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建造的。

三、活动准备:

有关长城、故宫的图片和录像。一幅中国地图,有关诗歌内容的图片

活动指导:

1、教师有感情示范朗诵诗歌,并随着诗句内容的变化分别将图片贴在地图的相应位置。

2、认识地图,教师介绍东西南北中同一个时候的气候变化,使幼儿感受祖国真大的含义。

3、教师引导幼儿有表情的朗诵诗歌,体验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四、活动过程:

1、引入激趣:话题引趣。

请幼儿说出我们国家首都的名字。(激发幼儿了解祖国的兴趣)请幼儿分别谈谈自己去过哪些地方,看到些什么?

2、让幼儿看"大地图",使他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很大。

(1)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出首都北京的位置。

(2)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出中国最北、最南的地方。(最北的地方是漠河,那里天气很冷,到那里去要穿厚厚的皮大衣。中国的最南面是南沙群岛,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热,到那里要穿很薄的衣服)

(3)向幼儿介绍我国的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东北的大片森林和我国的两条河流:长江、黄河。

3、引导幼儿看图片,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

(1)师生共同观看《长城》录像,给幼儿讲解:长城的一头在山海关,另一头是嘉峪关,弯弯曲曲,上上下下,很长很长

(2)师生共同观看《故宫》录像或图片,教师讲解: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有近一万间房屋。房屋的顶是金黄的琉璃瓦,四周装饰着各色的图案,雕刻着龙、凤等吉祥物。故宫里有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4、活动结束:

请幼儿"游览"美丽的祖国,幼儿自由结伴,在大地图上的"各地"游览,说说自己来到了祖国的什么地方,看到了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游览"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你们有什么感觉呀。"

幼:"我们的祖国很大,而且很美丽。"

师:"那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我们祖国那个地方最美。"

让幼儿自由的发挥语言能动性,表达自己认为美丽壮观的地方。

五、活动延伸:

请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幼儿旅游,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让孩子了解了古人的智慧与我们祖国的伟大。更深的了解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反思:

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就带领大家看了祖国风光的图片,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国真美”“祖国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幼儿初步理解了中国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图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情况及人们的活动。儿歌的内容比较简炼,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涨,可能有的提问设计不是太合理,导致幼儿回答问题出现针对性不够。有的内容幼儿理解不够,例如:围着火炉吃西瓜——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是祖国的哪里?为什么要围着火炉吃西瓜?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可以利用“小舞台”,继续鼓励幼儿朗诵表演儿歌,更好地理解儿歌的意思,达到有表情地朗诵。

我爱我的祖国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

一、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1.指名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何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4.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与世长辞:

①,解释辞。(告别)

②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

(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

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精彩创意搜索信息

巩固背诵第二段,交流记忆方法

1、讨论记忆线索:

告别亲人离华沙,

师生咏唱送别曲。

老师叮嘱送礼物,

肖邦接杯登车去。

2、同桌互背,指名背。

3、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1、仿照第2段分场景的写法,写一段自己与别人的告别场面。

2、欣赏肖邦的作品。

我爱我的祖国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富有才华的波兰爱国音乐家肖邦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热爱,了解肖邦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音乐进行不懈斗争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

1、 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 读课题,结合课文插图,自由谈谈感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自读课文:

1、 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 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小组学习课文,试给课文各段加一四字小标题(组长记录,准备交流)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维斯瓦河 疾驰 蜡烛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三、 读后交流: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题的这句话在课文的哪里?

2、出示投影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的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谁来读一下这句话,原来课题是由肖邦的一句话压缩而来的。这句话是肖邦在什么时候说的?(弥留之际)在投影上划线。“弥留之际”是什么意思?(重病将死)

4、肖邦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圈点词语“紧紧握着”“喃喃地”,谁来试读这句话(比较指导)。

5、一句话你可以体会到什么?(他深深地爱着祖国)他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呢?

6、那么,他为什么会离开自己的国家呢?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分段朗读,理解课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简介肖邦

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但就在这时,引读(第一节)——波兰遭到了欧洲列强的瓜分,——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2、肖邦离国的原因。

3、就在肖邦离国的那天,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自读课文,注意肖邦情感的变化。(小标题:深情送别)

4、出示重点句子

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

读读这句话,体会老师的期盼和叮嘱。

出示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小标题:忍痛离国)

5、引读句子。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送上祖国的泥土,深情的对肖邦说。你能明白老师的用意吗?再读老师的话。

6、指名读,分角色读老师的话及肖邦的表现。

7、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从肖邦的泪水中我们看到其实他已经理解、体会了老师的一片心意,此时的肖邦什么也没说,但从他的泪水中,他有千言万语,想一想,肖邦心里在说些什么?(小练笔)

8、小练笔交流。

(二)、指名读第2小节

1、自由读三、四小节,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一想,①肖邦创作乐曲的时候心情怎样?②肖邦是怎样彻夜作曲、弹琴的?小组讨论。

①讨论思考题。

②《革命进行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③听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④配乐朗读三、四小节。

2、指名读五、六小节,

①出示句子:“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②学到这儿,你眼中的肖邦是个怎样的人?

③指导朗读这两小节。

二、回环整体,诗歌赞颂,升华情感

1、沙皇俄国曾授予肖邦“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他严辞拒绝。肖邦临终时,姐姐、姐夫和波兰的同胞们,都聚集在他身旁.应他的要求波托茨卡伯爵夫人为他唱了一首波兰歌曲,这是他最后听到的音乐.他的遗嘱是要求把心脏送回祖国,最后的一句话是以微弱的声调说出的:“妈妈,可怜的妈妈!” 他把他的一生的才华都献给了他的祖国,他的人民,象一只泣血的天鹅,为祖国奉献了一切。

2、这位爱国音乐家曾受到世人无数赞美之词。但我想这些都无以表达我们此时此该我们的心情。也许我们可以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我爱我的祖国教案范例9篇


我爱我的祖国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

2、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教学重、难点】

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技巧。

通过合作探究,反复品读,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深沉感情。

【教学设计】

一、研究性预习

公布研究性预习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小组研究活动:

1、诗词组。搜集“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词,向同学推荐一些经典名句,熟读背诵。

2、录音组。选择适合本文的背景音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做好配乐朗读录音。

3、资料组。搜集舒婷及朦胧诗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准备交给学生做,可一举多得,培养综合学习能力。研究性预习重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学,学会与老师沟通,与同学合作。

二、资源共享,导入新课

诗词组、资料组选派代表介绍所搜集的资料。今天我们学习的诗歌就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这是一首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严峻现实,而演唱的爱国之歌。

设计意图:课堂上展示学生的辛苦收获,让学生多一份成就感与自信,并为教授新课奠定了情感基调。

三、初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放声朗读,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2、由录音组推荐一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评论。教师可参与学生讨论,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能读出爱国深情,即给予肯定。具体朗读的语调、速度、技巧再下一环节讨论探究。

四、引导探究,把握第一小节的朗读技巧

1、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节。

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学生自我评论。

2、引导探究: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首先要注意诗歌的意象。在第一小节中找出出现的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及这些意象的修饰语(破旧、熏黑、干瘪……)。

思考:

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及修饰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诗歌意象的选择与主题、情感有直接的联系。诗歌用了象征的手法,显示祖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所受的苦难,第一小节中的意象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3、同学们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提问:怎样朗读才能读出情感?同学讨论,教师引导。

明确:

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

语速:舒缓。

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语。

还要注意节拍、停顿。

(形成板书)

4、学生齐读第一节,再次体会作者的深情。

设计意图:这一节教师的引导赏析是为学生后文的自主赏析打下基础,这部分同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朗读、讨论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文本。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感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赏析方法,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是教,目的在达到不教”。

五、举一反三,合作探究

1、依据第一节的分析、朗读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二、三、四节朗读方法。经过充分讨论后,让学生把板书补充完整。

明确: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有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二节写了痛苦、追求的祖国,感情基调为痛苦、希望,语调要舒缓;第三节写了新生、希望的祖国,感情基调为希望、欣喜,语调要高昂;第四节写了养育、献身的祖国,感情基调为深情、热烈,语调要高亢、激昂。

2、学生个别朗读,学生点评。

3、聆听名家朗诵,轻声跟读。

4、配乐朗诵,提升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这一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基本能理解文本,把握朗读技巧。并且这一环节,同样重视朗读,采用多样的朗读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真。

六、体验反思

学情反馈: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感悟到了什么?分享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也作为课堂小结。通过反思,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对事物的分析、思辩能力,同时也养成及时总结的学习习惯。

七、作业延伸

1、背诵全诗。

2、试以某一意想为核心,写一首小诗,主题健康向上。

3、用课内学到的知识,阅读赏析郭沫若的《炉中煤》。

要求:第一题必做,二、三两题选择一题完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乡课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弹性选择性的作业,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在有限范围之内自由选择,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此必然会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真正实现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内容 感情 语调

第一小节 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 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舒缓

第三小节 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高昂

第四小节 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热烈 高亢、激昂

(二、三、四小节的板书由学生补充填写)

【教学设计说明】

阅读课,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都要尽量遵循以下三点:

1、把朗读放在突出地位。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如果说学生的语感能力体现为学生突出的语文学习智力特征的话,那么,朗读能力的培养就应该是它极为重要的基石。特别是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在本教案的设计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感悟舒婷深沉的爱国情感。

2、尽可能地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课改最本质的`变革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主动地、探究式地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本教案的设计中,无论是处理教材还是设置问题,都在最大限度内把读书权、思考权、讨论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教案设计上的靓点主要体现以下两点:一是课前研究性预习,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任务,提高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同时有了真正探究学习过程,把课堂学习与课外探究很好地结合起来;二是学生自主填写板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理解,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3、把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教案设计的主旨。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形成个体的能力。能力培养应贯彻在平常的教学中,贯彻在一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课前研究性的预习,课内合作探究,板书填写,课后延伸作业,都强调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凸显学生个性。特别是合作探究一环,前一环节教师的引导学习,其实已经交给学生学习的钥匙,让学生在模仿中有所创新,在合作中有所感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良好的发挥。

【点评】

本教案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个性,鲜明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课前研究性预习到课后选择型作业,都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思考、研究的空间,充分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但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上非常讲究“扶”与“放”的结合。课前研究性的预习,教师明确预习任务,让学生的研究有的放矢;“合作探究”也是在“引导探究”的基础上探究的;同样,课文的赏析也就很自然的有了“延伸作业”。由此感想:新课程不是摈弃传统教学,而是传统教学的延伸。

我爱我的祖国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赏析诗歌内容,掌握诗歌抒情含蓄委婉的特点。

2、把握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内容,掌握诗歌抒情含蓄委婉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把握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语:上节课,我们诵读了诗歌,感受了诗歌的音韵之美,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把握诗歌的情感变化。

二、课文讲授

1、经历了“xxx”浩劫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

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

2、这首诗是使用第几人称写的?如何理解诗中的“我”这一形象?

本诗是以第一人称创作的,诗人以自己的口吻向诗中的祖国“你”表达了深沉的关心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其中“我是……”的句式经过反复运用,突出“我”和祖国共同经历艰难困苦,共同面对风雨沧桑,“我”和祖国不离不弃、生死与共、血脉相连。诗中“我”是那个时代与祖国同命运、共患难,心系祖国的青年的典型,经过xxx,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将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复兴祖国的历史重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3、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会有这种变化?

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看到祖国黎明到来的欣喜之情;第四句表现了诗人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xxx”浩劫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之光的折射引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4、这首诗读来情感强烈,除了体现在意象的使用上,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1)作为抒情主体,作者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互融合,即用“我是……”的句式,让物化的自我形象,汇注于祖国的形象之中,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浓烈。

(2)诗的每一节,都用“祖国啊”作为结尾,这是反复手法的运用,而这种运用又使每一节的抒情呈现了不同的效果。第一节的“祖国啊”是深沉的感叹,表达出作者难以言状的悲哀;第二节的“祖国啊”是痛苦的呼唤,包含着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希望;第三节的“祖国啊”是信息的呼唤,流露着诗人抑制不住的喜悦;第四节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庄严的誓词,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四个“祖国啊”,反复吟咏,将感情逐层推进,给全诗营造了回肠荡气的咏叹气氛。

三、深入分析

1、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的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2、诗中“迷惘”“深思”“沸腾”仅仅是诗人的情感历程吗?请结合中国的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这不仅仅是走过“xxx”的青年一代的情感历程,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纵观历史,多少中华儿女为贫穷落后的祖国“迷惘”“深思”,为新生的、腾飞的祖国而“沸腾”、奉献、牺牲。

四、课后练习

阅读舒婷的《致橡树》,体会其中的意象特点。

我爱我的祖国教案【篇3】

《我的祖国多辽阔》

教学内容: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

教学目标:

1、会看中国地图,认识图例,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2、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导入

1、同学们,开学以来,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今天,老师就让大家轻松轻松,跟我随着音乐,到祖国各地去旅游旅游,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好吗?(播放音乐课件,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好美的音乐啊!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大中国》是啊,大中国,将其反过来念就是中国大,那么祖国到底有多大呢?现在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出示课件,板书:祖国有多大)

(出示课件:中国版图)看,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它像一只雄鸡傲立于世界的东方!

二、通过活动,感受祖国面积的辽阔

活动一:描绘祖国的版图

现在让我们仪一起把祖国的版图画下来,共同到祖国各地去尽情遨游一番吧!(每位同学将白纸盖在地图上,描画出祖国的大体轮廓,熟悉祖国地图的形状。)

活动二: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我们的家乡清镇大吗?(挺大的)可是能否在中国地图上找得到我们家乡清镇呢?找不到,为什么?(祖国的面积太大了)那从哪的地图能够找到我们清镇呢?(贵州地图)看,(出示贵州地图)清镇只占贵州面积的一小部分,那贵州是不是更大啊?那我们就到中国地图上看一看贵州(出示课件),贵州却也只占祖国面积的这么一小部分,可见,我们的'祖国真是——太大了!

那么,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呢?找出相关数据。是啊,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足以让我们感到自豪,我们还有约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呢!我国从北向南的海域有哪些?(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我国海域面积是300万平方千米,再加上陆地面积我们祖国的总面积就是1260万平方千米!通过计算比较,你的感受是什么?

活动三:比一比,从与主要国家的比较中感受祖国之大

到世界地图上看一看我们的祖国。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较大的国家面积对比,通过观察比较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国名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面积(万平方千米)

1710

997

960

936

851

居世界位次

1

2

3

4

5

超过中国陆地面积的只有俄罗斯、加拿大,我国的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板书:世界第三)我国的面积差不多和整个欧洲40多个面积相等,学到这,你想说点什么吗?祖国真大啊!

活动四:“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那咱们就来做个徒步旅行的游戏,我们将沿着祖国大陆的边界走一走。红色的边界线是国界线。绿色的与海洋交界的这条线就叫大陆海岸线。我们从海岸线开始的地方辽宁开始,看,辽宁在我国的哪边呀?(复习方位)沿着大陆海岸线,来到南边的海南,而我国的最南边是南海上的曾母暗沙。我们走完的大陆海岸线的路程你知道是多少吗?(板书18400千米)

我们继续走。向西走到了祖国的最西边是帕米尔高原。经过新疆,我们到了甘肃、内蒙古,内蒙古有全国最大的草原。再到了祖国的最北边的城市(漠河),黑龙江省的漠河是我国最北边的城市。来到祖国的最东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在这里交汇。走完陆地上的国界线了。回到了我们的出发地辽宁。知道我们走的国界线有多长吗?(20000多千米)加上大陆海岸线18400多千米,我们刚才一共走了多少千米?(38400多千米!)哇!我们国家的边界线可真长啊!

假设我们一天走8小时,平均每小时走3千米,我们按这个速度计算,走完这一圈,我们至少要花多少天?(同学们动手计算)我们至少要用1600天!整整4年多的时间啊,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计算,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我们的祖国真大啊!

活动五:模拟旅游,充分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一)路程:去首都北京-----从地图上看,北京离我们贵州很远,你们准备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坐汽车、火车?太慢了,因为距离太远了,我们的祖国太大啦!)

(二)温差:去海口或哈尔滨,了解一下天气情况,哈尔滨12月的平均气温是零下12摄氏度,而海口12月的平均气温是19摄氏度。温度相差30多度。这一南一北温度相差那么多,为什么?可见南北隔得太远了!这说明祖国真是太大了!

(三)时差:去新疆,新疆太阳升起来差不多九点,大约比咱们这晚两个小时,在我们这儿,早上7:30,已经看到太阳。在作息时间上,晚上7:30,他们刚下学,而我们却早就吃完晚饭,准备休息了。作息时间(时差)有那么大的区别,为什么?就是因为我国东西相隔太远了,可见我们的祖国──太大了。

三、游戏拼图,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

我国现在设置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板书:行政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区)

游戏拼图:让我们一起来拼一拼中国政区图,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将中国政区图拼出来。学生分组进行拼图游戏。(课件播放音乐《大中国》)

四、总结升华

好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了解了祖国到底有多大,并从心底切实感受到了祖国的辽阔,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呀?——是啊,我们的祖国多辽阔啊!那就让我们的祝福插上歌声的翅膀飞进祖国母亲的心田,

五、活动延伸

通过观看中央台天气预报,了解我国各省及相对应的省会名称,熟悉各省的地理位置,为下节的拼图比赛活动做好基础。

我爱我的祖国教案【篇4】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诗歌感情(“我”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把握和朗读的方法(深沉而悲痛、舒缓、低沉);

2、朦胧诗的写作特点(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曲折委婉地抒情)。

【教学设想】

1、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品读、析读中通过文中把握诗歌的.内涵,可以个别读,男女生对读。

2、联系九年级上册学过的《星星变奏曲》来理解朦胧诗的特点。

3、引导阅读一些“朦胧诗派”的诗作,培养兴趣。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二、交流课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识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课文

1、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⑴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尝试用“/”和“·”标出节奏和重音。

⑵ 在诗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了?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⑶ 朦胧诗的特点就是曲折委婉的抒情,这首诗哪些地方体现这样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2、就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质疑探究(重在读)。

3、有感情地朗诵(比赛)(男女生各读一节)

四、拓展阅读

其它朦胧诗作,如舒婷《馈赠》、《致橡树》。

五、综合创新、产生新疑

诗人通过“老水牛”“矿灯”“稻穗”等众多具体事物来表现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使诗具有美的意境。请你模仿本诗,创造其它的事物,构成相应的意境,仿写其中一节。

我爱我的祖国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

2、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教学重、难点】

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技巧。

通过合作探究,反复品读,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深沉感情。

一、研究性预习

公布研究性预习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小组研究活动:

1、诗词组。搜集“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词,向同学推荐一些经典名句,熟读背诵。

2、录音组。选择适合本文的背景音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做好配乐朗读录音。

3、资料组。搜集舒婷及朦胧诗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准备交给学生做,可一举多得,培养综合学习能力。研究性预习重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学,学会与老师沟通,与同学合作。

二、资源共享,导入新课

诗词组、资料组选派代表介绍所搜集的资料。今天我们学习的诗歌就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这是一首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严峻现实,而演唱的爱国之歌。

设计意图:课堂上展示学生的辛苦收获,让学生多一份成就感与自信,并为教授新课奠定了情感基调。

三、初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放声朗读,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2、由录音组推荐一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评论。教师可参与学生讨论,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能读出爱国深情,即给予肯定。具体朗读的语调、速度、技巧再下一环节讨论探究。

四、引导探究,把握第一小节的.朗读技巧

1、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节。

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学生自我评论。

2、引导探究: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首先要注意诗歌的意象。在第一小节中找出出现的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及这些意象的修饰语(破旧、熏黑、干瘪……)。

思考:

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及修饰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诗歌意象的选择与主题、情感有直接的联系。诗歌用了象征的手法,显示祖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所受的苦难,第一小节中的意象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3、同学们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提问:怎样朗读才能读出情感?同学讨论,教师引导。

明确:

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

语速:舒缓。

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语。

还要注意节拍、停顿。

(形成板书)

4、学生齐读第一节,再次体会作者的深情。

设计意图:这一节教师的引导赏析是为学生后文的自主赏析打下基础,这部分同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朗读、讨论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文本。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感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赏析方法,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是教,目的在达到不教”。

五、举一反三,合作探究

1、依据第一节的分析、朗读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二、三、四节朗读方法。经过充分讨论后,让学生把板书补充完整。

明确: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有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二节写了痛苦、追求的祖国,感情基调为痛苦、希望,语调要舒缓;第三节写了新生、希望的祖国,感情基调为希望、欣喜,语调要高昂;第四节写了养育、献身的祖国,感情基调为深情、热烈,语调要高亢、激昂。

我爱我的祖国教案【篇6】

【教学设计】

赏读。

【创意说明】

课文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向,流动凝重的画面,给读者以视听的美好享受。因此,教学这首诗应立足于“赏”,设计丰富精美的活动,让学生美美享受一次诗歌大餐。

【教学步骤】

一、进入朗读天地,聆听名家朗读

1、第一遍听,初步感受全诗。

2、第二遍听,画出朗读节奏和重音。

3、第三遍听,轻声跟读。

二、来到学术报告厅,品析诗歌意想

1、个性选读:

全诗选用了许多事物来抒发情感,谈谈你最欣赏的一句。

之一:“破旧的老水车”与“疲惫恶毒歌”显示出祖国的落后与疲惫;

之二:“熏黑的矿灯”与“蜗行摸索”显示出祖国前进步伐的艰辛与缓慢;

之三:“干瘪的稻穗”与“失修的`路基”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落败。

2、妙手续写:

根据诗意,从下面诗句中选择一句续写,使之与原诗和谐一致。

如: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新刷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慧眼质疑:

可提出如下问题探讨:

可以用“我是坍塌的房屋,是荒芜的稻穗”来替代“我是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吗?

可以把“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中的“未落到地面”去掉吗?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顺序可以交换吗?

三、登上梦想的舞台,个性化朗读全诗

1、我来当导演──对“祖国啊”一句的朗读进行指导:

第一节,“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诗人感到祖国母亲是那样疼痛难忍,禁不住发出“──祖国啊!”的深沉呼唤。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语调应缓慢低沉。读“──祖国啊!”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

2、我来当演员──自选形式,进行朗读竞赛:

配乐读。

多人演读。

模仿性朗读。

3、我来当评委──评选出自己最欣赏的朗读,并作五十字左右的口头点评。

4、师生共读,结束全课。

我爱我的祖国教案【篇7】

课型:唱歌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八年级

一、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中第一课的内容,本节课是一节歌唱课。《我的祖国》是一首根据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部分音乐主题填词而成的合唱曲。林华所填写的这首歌词,概括了《沃尔塔瓦河》所描绘的大部分音乐内容。这首歌词犹如一首叙事诗,它用赞美的语言歌颂着斯美塔那的祖国,也倾注所有热爱祖国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对歌曲的感知和模仿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我的祖国》A段齐唱部分并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的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通过聆听、示范、讨论、体验与模仿等方法来学唱歌曲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唱《我的祖国》,体验其中的爱国情感及文化内涵。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唱《我的祖国》A段齐唱部分并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的演唱歌曲。

2、难点:歌唱中气息的掌握和对歌曲情绪的较好表达。

四、教具准备

教材、多媒体、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好,现在还没开始上课,但是老师看到有些同学有点小紧张,没关系,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环节一下。请大家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纸巾,比一比谁能一口气吹纸巾让它飘的更久呢?

生:做

师:哪位同学跟我们来分享一下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怎样的诀窍了呢?

生:回答

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能够感受到是我们的腰部在用劲,想要我们的气再足一点那大家就要做到深吸气缓呼出,那我们再来尝试一遍。

生:

师:同学们的气息控制的越来越棒了,请收好手上的纸巾,带着热身游戏的状态,准备上课。

【评委老师我们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邱老师的音乐课堂。让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段高雅的交响乐视频,请同学们边听边感受:视频中的音乐它描绘的是巍峨的高山?还是潺潺的河流?

生:

师:同学们的音乐感知能力真棒。(赞)这首交响乐描绘的就是河流。旋律中级进的二度音程6717123|6717123|…(师哼唱)像流水一样缓缓向前。整首乐曲表现出的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人,富有诗情画意。这段音乐选自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沃尔塔瓦河》。从来没有一首曲子像这样细腻的描写一条河流,这条河流就是捷克民族的母亲河,让捷克人民都引以为傲的——沃尔塔瓦河。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一首以《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来进行填词创作的合唱曲《我的祖国》。

(二)新授

1、作曲家生平简介及代表作品

师:那这首歌曲在什么历史背景下进行创作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放PPT)

【解说: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这部巨作以捷克人民反抗异族压迫的斗争历史和传说;波西米亚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的生活习俗为题材,经过作曲家精心的构思,以其宏伟的气质和充满诗意的笔触,描绘了捷克民族的光辉历史和风土人情。这首作品是由著名作曲家斯美塔那于1874年9月创作的。当时可怕的耳聋病魔正在残酷地折磨着作曲家,但斯美塔那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写完了这部巨作。为捷克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斯美塔那被人们誉为“捷克近代音乐之父”“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

2。初听音乐

师:了解了歌曲的历史背景也感受到了作曲家斯美塔那对祖国的满腔热情。接下来,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情感,来学习歌曲《我的祖国》。首先我们来完整聆听歌曲,从音乐表现形式上分析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生:(举手回答)

师:请问你运用的是什么音乐表现进行划分的?(情绪?演唱形式?)

生:

(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一样的吗?)

生:

师:整首乐曲分为两个部分,但是根据音乐的情绪变换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乐段。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第一部分的两个乐段。接下来,请同学们聆听第一乐段的音乐再次感受音乐情绪,并跟随老师一起画旋律线条在乐谱上标出换气记号。

生:

师:感受了乐曲的旋律线条,同学们标记出换气记号了吗?(哪位同学上来跟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标记)

师:请说说你的依据。

生:

2、学唱歌曲

师:你们赞同吗?(看来这位同学平时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知识,表现出来的音乐素养很高)这个乐段可以划分为4个乐句,请仔细观察每一个小乐句都是从第几拍开始的呢?对了第六拍,也就是弱拍起唱,所以要注意弱起的唱法(轻声演唱)。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lu随琴模唱第1、2小乐句。先听老师范唱。

生:唱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小乐句的旋律走向是怎样的?(在黑板上画旋律线)我们一起来看。

(预设:节奏问题:板书6/8拍在学过的基础上讲解画拍或者合拍的方式)

师:同学们的音准非常不错,但是在声音的表现上还不是很好。我们该用怎样的呼吸方式?怎样的声音来演唱呢?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课前的小游戏,我们的呼吸应该是怎样的呢?(深吸缓呼)

生:回答

师:呼吸方式是?如回答不上,提示:急促的还是舒缓的?声音的表现是:粗狂的还是圆润的呢?

生:

师:同学们的感知非常棒,那就带着舒缓的呼吸、圆润优美的声音状态加入歌词演唱。(注意把气吸得深一点,吸到小腹上(深吸缓呼))

生:

师:同学们在演唱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预设:老师发现第2个小乐句还唱的不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的节奏是怎样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面的这个乐句和前面这两个小乐句又有什么联系呢?

生:(旋律是一样的)

师:对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非常强。后面这两个小乐句就是前面乐句几乎是一致的。那么,请同学们按同样的呼吸方法加入歌词演唱。先听老师范唱。(实在不能做好换气时,可偷偷换气。)

生:

师:接下来我们完整演唱A段,请同学们边演唱边画旋律线并结合歌词想一想这一乐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

生:

师:通过歌词我们能更深刻的感受到,这一乐段它描绘的由一冷一暖的小溪汇合而成的沃尔塔瓦河。旋律基本上是上行的状态,这样的旋律给人以亲切、柔美、歌颂式的感受。(板书:A亲切、柔美)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力度和情绪再次演唱A段)

师:那第二乐段它在情绪的表达和演唱方式上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聆听音乐。

生:

师: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感受。请同学们用Lu随琴模唱第1、2个小乐句的旋律,先听教师范唱。(提醒坐姿、深吸缓呼,气息平稳连贯。)

生:唱

师:我们通过旋律线条的方式一起来感受(师画旋律线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来感受旋律变化,这两个小乐句的旋律走向就像河流一样从高处向低缓缓流向前方,我们再次模唱这一乐句注意演唱状态。

(预设:由于音程跨度大如果学生没唱准弹单音教唱)

师:那么我们带着歌词用饱满的音色演唱这一乐段。

生:唱

师:接着我们来看第二个乐句,听老师范唱,那么请同学们跟琴演唱。(强调歌唱状态)

师:接下来我们完整演唱B段。思考:歌曲的情绪和力度是怎样的?并结合歌词想一想这一乐段描绘了一幅这样的画面?

生:

师:没错!音乐情绪变得更加明朗、高昂、力度:mf。这一乐段它的旋律音程出现比较大的跳进,旋律线由低向高发展的趋势,音乐的动力增强,音乐情绪显得饱满有张力。这一乐段的旋律就像是把这条沃尔塔瓦河看作是捷克民族一样,不畏艰难险阻冲破重重难关,最后走向光明。作曲家斯美塔那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的感情愈发高涨。

3、完整演唱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随琴完整演唱第一部分,在演唱中再次感受两个乐段的情绪变化。

生:唱

4、自学第二段歌词

师:同学们的歌声把仿佛老师带入了这个美丽的捷克。接下来请同学们聆听这一部分的音乐并随音乐自学第二段歌词。

生:

师:分组演唱(看时间)

师:奔流不息的沃尔塔瓦河由两条小溪幽深的源头驶出再汇合。途径沿岸的乡村婚礼,河水湍急的冲出险峻的的峡谷穿过沿岸茂密的深林,浏览月影下的水仙女跳舞,迂回曲折的流向捷克的心脏。这首歌的歌词犹如一首叙事诗,它用赞美的语言,歌颂着斯美塔那的祖国也倾注着热爱祖国的人们共同的心声和真挚的情感。

(三)拓展

不同地域不同人民都深爱自己的祖国,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小组自由创编第一部分A段的歌词,用歌声来表达你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生:自由创编

师:同学们的歌声让老师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情。(预设:最后,请同学们随伴奏演唱第一部分的音乐,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堂。)

生:和伴奏唱。

课堂小结

学唱了歌曲《我的祖国》就,领略了捷克的锦绣山川,感受到了作曲家斯美塔那对祖国的赞颂与眷恋之情。因此,我们也懂的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都应该深爱自己的祖国。

我爱我的祖国教案【篇8】

一、课标要求

1.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4.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5.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分析

诗中选取了生活中极具特征的意象,运用富于变化的句式,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与祖国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倾吐了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强烈愿望,表达了那个时代青年的共同心声。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的诗歌并不了解,所以在第一课时中背景的渗透很重要。另外,学生对诗歌的意象虽然在上学期中有所接触,但还需要再拓展加深。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诵读

2.找寻意象

3.把握诗歌内容

4.理解诗人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找寻意象

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单元阅读提示的学习

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本单元的作品主要是新诗,也有以旧体表现时代内容的诗作,还有散文诗。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这段文字不仅告诉了我们诗歌的特点和学习的意义,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学习诗歌的好方法。这些你记住了吗?

二、作家及写作背景的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女,汉族,1952年生,福建晋江人。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舒婷初中毕业后即下乡插队,后又当过工人。在国家蒙难、人民遭殃的混乱岁月,备尝艰辛的舒婷,内心的迷惘、痛苦可想而知;痛苦时光结束了,她又是何等的满怀喜悦!

1978年12月,中国迎来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9年4月,诗人面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情景,以自己独有的抒情方式写下了此诗。

三、生字词的识记

干瘪(biě)驳船(bó)蜗行(wō)

胚芽(pēi)迷惘(wǎng)隧洞(suì)

绯红(fēi)淤滩(yū)纤绳(qiàn)

勒(lēi)进喷薄(pēnbó)簇新(cù)

四、学习目标

1.有感情诵读2.找寻意象3.把握诗歌内容4.理解诗人的情感

五、诗歌的初步探究(诵读、意象、内容、情感)

第一节

考虑用怎样的正确的方式去读?这节诗恰当的诵读方式是低沉的、缓慢的。理由何在?我们来看一下,在这一节诗当中出现了几个对我们来说很有距离感的专有名词,比如说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这些可以说是在经济发达的现代都市中很难再见到了,我们看看它们的真实面貌。这些是专属于那段艰难困苦的历史岁月的,作者复杂的情感恰恰就是通过这些具体物象传递的,这些物象就是我们所说的的意象。在这些意象前,作者又加了一些修饰词,比如老水车是破旧的,矿灯是熏黑的,稻穗是干瘪的,路基是失修的,泊船则是淤滩上的,这些形容词的运用,表明了我们国家在农业和工业上的滞后。而且这种状态是长期以来的,比如有数百年、历史的隧洞这样的字眼。让我们顿时感觉到第一小节就笼罩着一种压抑的沉闷的氛围。所以我们最初的推断,低沉缓慢的处理方式是正确无误的。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处理诗歌朗读方式除了靠感性认知外,还可以运用意象去反推或是印证。这节诗的内容讲的是什么呢?还是可以从意象入手,仔细分析这些意象,不难发现它们所构成这幅画面,实际上就是中国过往历史的一个缩影,而如果要让大家给这段历史前面加修饰词,你能想到些什么呢?此刻,距离感和沉重感是不是扑面而来?面对着数百年来一直多灾多难的祖国。她的贫穷和落后令诗人痛苦,悲哀。但是祖国又是那么坚毅,顽强。任那纤绳勒进臂膊也前行不辍。在为祖国感到悲伤担忧之余也有对她的一种深深的叹服之情。

第二节

是有一个小小的转折的。我们看前面有贫困的字眼,这种贫困不仅仅是指中国长期以来在封建专制下人民物质生活上的'贫困和匮乏,也指人民生活在精神的贫困中,双重的贫困,使他们祖祖辈辈一直沉溺在悲哀之中。我们要读得低沉,延续第一节诗的风格。但,后面我们又看到了希望,又看到了花朵,情绪应该是上扬的。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有希望,却又说是痛苦的呢?因为我们看到作者把她比作是飞天袖间千百年里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说明这个希望有,很美好,但又很飘渺,一直就够不到,一直无法实现。岂不增加了痛苦的程度?所以后半部分朗读是要稍微有一些急促的,这样才能表明诗人波动的的情绪。这部分的意象是什么呢,是一个具体事物,花朵。那么这一节诗在内容上有对过往贫困的令人悲哀的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希望的一种幻想。对情感上也是复杂的,既有悲怆感,又有对未来的憧憬。所以我们能感觉到这一节诗是一个过渡,既有第一节诗的风格,又同时看到了诗人情感的走向,是要逐渐推向高潮的。

第三节

我们看到诗句拉长了,节拍增多了,这种起伏变化,决定了我们应该读得更抑扬顿挫些,也为第四节情感推向巅峰创造了一个条件。那这一节诗当中的意象都有哪些?大家可以仿照第一节诗讲述的方法自己找找看。那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你有了自己的答案吗?这是在讲现实。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现实。如果在这现实前面加上一个形容词的话,是什么呢?是在与时间赛跑的崭新的社会现实。祖国正在发生着变化,摆脱了束缚,正在腾飞,蒸蒸日上的状态不禁让诗人喜悦激动!隔着屏幕你感受到了吗?

第四节

不知不觉中我们遇见了全诗的高潮,第四节。这一节诗的诵读方式大家可以课下思考。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呢?富饶、荣光、自由,是诗人对祖国美好未来的一种展望。当然,我们现在正在肆意享受着祖国的富饶、荣光和自由。但在那个年代来说,这是一种希冀!是不是此刻有满满的幸福感?!作者在这节中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将全诗推向了高潮。那到底包含了哪些的情感呢?大家课下继续思考。

六、作业布置

1.诵读诗歌2.完成表格

七、欣赏视频

七、教学反思

1.在诗歌赏析上利用表格确实能起到一目了然,便于把握的作用,但未免落于俗套,没有实现更新的突破。

2.时间限制导致指导诵读的环节做得还不够深入。

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爱我的祖国教案【篇9】

教学目的和任务:

1、了解中国新诗朦胧诗的特点;

2、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对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方法;

2、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朦胧诗的写作特点。

课型:讲读课。

课件:POWERPOINT课件《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一学生配乐诗朗诵:《我爱这土地》(刘李立)。

师:感谢刘李立同学的倾情朗诵。从艾青的诗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将个人与祖国深深结合在一起,生死相依的浓浓爱国情意。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画面:祖国的苦难岁月、新中国的成立、神六上天等共六幅。看了这一幅幅画面,我们不禁感慨万千,让我们先把感触埋藏在心里。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著名诗人舒婷的情感世界里,去感悟她伟大的情怀。

二、文学常识:朦胧诗&作者简介:舒婷

A、朦胧诗的定义: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六七十年代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

㈠、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㈡、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B、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舒婷: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初中毕业以后曾去福建插队,后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三、朗诵与品读:

㈠FLASH示范朗读。

㈡学生自由朗读

㈢学生选择一节汇报朗读,读完后其他同学评价。教师指导每一节应该读出什么感情。朗读注意事项:

⑴语速:舒缓;音调:低沉;

⑵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词。方法:声音高、声音重、语速慢。

⑶注意节拍、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诗歌的每一节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节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也要停顿。

⑷态度要放开,感情要投入。

(四)速读全诗,结合预习的内容,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赏析一两句诗歌,或者提出疑问的`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例如:为什么说是“痛苦的希望”、每一节分别表达了什么内容、“飞天”是什么意思、本诗出现哪些意象、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五)分组讨论:

每一节最后一句“祖国啊”,是对祖国的真情告白,满腹的心里话欲言又止,请结合每一节诗句的内容,补充作者的“真情”。

(六)集体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分为男单A、女单B、男齐、女齐、全班齐。

四、创作尝试训练:

1、展示学生诗作:

以“家乡赞歌”为主题的诗:陈倩倩、

曹美玲、李华容、刘平双、夏梦玲、裴德华、刘阳等。

2、课堂练笔(播放音乐《妈妈的吻》)

回忆父母感动着你的瞬间,用诗的形式表达你的感触。(好的诗句即时交流。)

五、小结:

感谢我们正在腾飞的祖国给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感谢我们含辛茹苦的父母给了我们健康的体魄。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诗朗诵中结束我们的学习,相信我们在聆听中会明白一个道理:感谢与报答不用用嘴去说。

我的祖国课件


栏目小编为您搜罗的“我的祖国课件”。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制作精良的教案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基石。为了防止遗失重要信息建议您收藏此页!

我的祖国课件(篇1)

教学内容: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祖国在我心间》。

教学目标:

1、在正确读文的基础上,自主读词识字,并学习在书上作简单的标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2、在学习中,阅读感悟,了解祖国的辽阔,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的热爱之情。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发表独到见解,拓宽思维空间;初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准备:搜集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写上说明;家中有地球仪的同学带地球仪。

今天大家都带来了地球仪,说说看,你们都看到什么?大家的眼睛真尖,第一眼就找到了我们的祖国,看着她,你想说什么?对,她的形状像一只大公鸡。(师在黑板上画中国地图。)大家第二眼找到了什么?指给同桌看看,是什么地方?(师随着学生说的在地图上填上北京及红五星。)你还能能找到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发现在图上添加地名。如:故乡威海等。)地球仪上能看到我们的威海吗?老师这张中国地图上能看到,我把它贴在墙上,下课自己来找。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已经观察了地球仪,他们的求知欲很强,很多孩子已经和家长一起交流过,学习过,他们能说出的东西很多,所以,应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把他们知道的画在黑板上,使孩子们带着自信、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1、3分钟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对自己提出什么要求?(指名说:学生可能会说通过多种方法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在书中圈出生字词等)

(1)课件出示生词(课文中的词,不带拼音)自己试读。

(2)去掉熟字,读生字,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3)小组合作,读字、组词,说句子。

(4)同桌合作,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全对的在生字表旁画上大苹果。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已经有很强的识字、读书能力,识字、读书速度较快,所以,读书、识字,不用很长时间。读书时让孩子自己提要求,使孩子读书的兴趣更浓,也可以提醒其他同学怎样读书。识字以孩子自主学习为主。]

1、再读课文,这次你对自己提出什么要求?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设计意图:[朗读时学生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感受书要多读,每次的感受不同。交流的问题的空间很大,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发挥。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肯定有不理解的词,教师可以让别的学生解释,趁机把太平洋、福建、台湾等词写在地图上相应的位置。昂首挺胸、假若等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可让学生做动作、讨论解决。]

3、指名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按照大家说的,自己练一练。

5、小组合作,读课文,评出朗读小明星。

6、现在,你想对祖国说什么?

四、交流搜集的资料,体会祖国的辽阔、美丽。

1、出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小组内交流。

2、每个小组到展台上展示自己小组搜集的资料,并读一下说明。(师适当选择图片贴在地图相应的位置,如:刘公岛图片贴在威海。)

3、大家看到这么多的图片,你想说什么?大家知道老师为什么能画出祖国的地图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带来的图片,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祖国之美、之辽阔,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搜集资料的重要性,从小培养搜集资料的习惯,还能培养孩子写话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写字表),这节课,大家想写哪几个字?(根据学生回答决定先学哪几个字。可根据时间决定学习几个字。)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锻炼,很善于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对生字的笔顺困难也不大。所以,他们完全可以自己观察、书写相对简单的字。让学生决定他们要写的字,他们的情绪会更高。留几个放在下节课学习。]

2、谁到黑板上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师生评价。

3、学生先写一个,同桌互相观察后,提出意见,再写两个。

国庆节快到了,我们来办一个祖国,我想对你说的展览会,好吗?大家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进行。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祖国说什么?把它写下来,

2、继续搜集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写上说明。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正好安排在国庆前后,学完课文后,正好结合国庆节举办一次展览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对祖国的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在学生字时,我我学习了邹老师的做法,没有专门整理生字,而是随着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生词,效果特别好。

我的祖国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我国南北温差、东西时差的了解,南北距离、东西距离的计算,以及和世界主要国家国土面积的对比,感受我国的幅员辽阔。

2、能在中国政区图中找到我国的四至点。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3、在了解祖国辽阔海陆疆域的过程中,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准备:中国地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祖国美丽风光的图片。(课件出示:祖国风光图片配大中国)然后想一想: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是的,我们的祖国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幅源辽阔,那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课《我的祖国多辽阔》(板书课题)(通过欣赏祖国美丽风光的图片,并配上音乐《大中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美丽风光、幅员辽阔,从而带着激情、带着热情、带着疑问和兴趣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新课

1、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呢?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资料,那现在谁能用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来说明我们祖国疆域的了辽阔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检查既能督促学生是否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把问题抛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南北温差、东西时差

(课件出示图片)在同一时间北方在滑冰、南方却游泳,北方白雪皑皑、南方却鲜花盛开。(课件出示海南、哈尔滨天气预报)从同一天两地的天气预报,你发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

(课件出示东、西方作息时间表)你发现了什么?师:说明东西方的跨度也非常大。(通过出示南北地区同一时间的图片、南北两座城市同一天的天气预报以及东西方不同的作息时间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南北地区非常鲜明的温差特点和东西方不同的时差特点,使学生从整体感受到祖国的辽阔、祖国的广袤。)(2)那谁知道我国南北方相距多少?东西方相距多少?(课件出示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5200千米)

下面咱们同学算一算:如果一个人每天步行8小时,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从南往北走,大约要走多少天?(约138天,要四个多月)

师:从计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

(通过算一算的方式,让学生在求解的过程中对祖国东西、南北跨度之大有一个更准确、更深入的认识,从数据上分析给学生更科学、更有力的解释。)

(3)谁还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说明祖国疆域的辽阔呢?(学生:面积大小)是的,咱们先看看齐齐哈尔市的地图,这是黑龙江省的地图,这是我们祖的地图,这也仅仅才是祖国的一小部分。(课件出示三地地图)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一个数字:我们祖国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板书: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欧洲地图、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中国地图、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但欧洲有42个国家,这也让我们再次真切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辽阔。(通过与欧洲面积相比,使学生又一次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此环节学生为祖国自豪的情感油然而生。有效的体验活动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完整的、深刻的体验,从而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因而我采用选点串线层层深入的方式来呈现祖国疆域的辽阔。)

(4)以小组为单位看地图找出中国的'四至点。学生汇报时播放课件,教师相机介绍四个端点。祖国的版图像什么形状?

(本课教学仅仅靠书中的图文、教师的语言是无法言尽祖国山河之壮丽、地域之辽阔的,为使教学内容更加厚实,我把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使本课教学更加充实、更有实效性,大大提高了本课的教学效率。)

2、我国不仅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还有着辽阔的海域面积,下面请同学们在书中49页的地图上找一找它们的具体位置,并说说我国四大海洋的名称。(课件出示:地图、文字:自北向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板书:我国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在我国许多人的头脑中,对中国的疆域面积存在着一个误区,仅知道960万平方千米的黄色国土,不晓得过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因而,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上环节,使学生知道中国不仅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祖国疆域如此辽阔,为了便于管理,我国设置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都包括哪些呢?请同学们阅读49页第一自然段内容。(板书: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单位)

我的祖国课件(篇3)

1、通过阅读欣赏诗歌凝练形象的语言。

2、领会新颖、丰富的意象所蕴含的细腻的思想。

1、导语:

⑵ 这是20世纪,70、80年代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北岛、顾城的诗句,今天,我们学习此派的另一位代表诗人舒婷的抒情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板书课题。

准备学习。

2、学生诵读。

3、欣赏第一节:

⑴ 指导学生领会几个意象的特点,并加以概括共同特点。

⑵ 应该如何把握诗歌的语调?

⑶ 诵读。

4、诵读并鉴赏第二节:

⑴ 本诗节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结构作用是什么?

⑵ 怎样理解第一二句的'我和第三节的我你?

⑶ 这节诗的色彩有什么变化没有?

⑷ 诵读。

5、诵读并鉴赏第三节:

⑴ 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独特的比喻在表意方面有何作用?(注:逐句进行)

⑵ 指导学生通过对具体语句的词语的领悟,体会诗歌色彩的变化?

⑶ 诵读。

6、诵读并分析第四节:

⑵ 接下来,顺着作者的感情发展,诗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感情?

⑶ 带着如此情感读诗,语调应该是什么样?

⑷ 读诗。

读诗。

回答。

低缓。

齐读。

看教材写作时间。

1、主旨(本诗)。

2、鉴赏诗歌方法。

⑴ 了解作者,熟悉背景。

⑵ 由意象入手,体味情趣。

⑶ 注意比喻、象征的表意的作用。 加深理解。

四、迁移练习现代诗歌鉴赏。

练习。

我的祖国课件(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音乐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音乐的第一课时,歌曲学唱。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歌曲演唱在课程标准中占重要地位,它是音乐教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大纲要求,通过演唱及音乐表现来激发歌曲演唱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演唱及音乐表现的领域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和表现性潜能。并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对祖国的热爱。

二:说学生及教学目标: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掌握了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但在音乐表现及演唱技巧上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及歌曲内容和结构,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能准确表现歌曲的节奏及旋律特点。能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及音乐表现力。

3、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教学重点:能准确并有感情地歌唱。能完美地表现歌曲的意境。

5、教学难点:能在歌唱过程中准确体现出各种音乐符号的作用。能用自己的声音准确表现对歌曲的理解。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通过讨论分析,直观地对比及教师示范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结论。

四:说教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祖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同时欣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避免枯燥的导入和学唱。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给学生体验及表现歌曲的内动力。激发学生对演唱的渴望。

2、情感体验及对比分析讨论总结法:

要唱好一首歌,必须对歌曲有完整的了解和理解。因此在学唱的同时反复给学生聆听歌曲,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节奏,演唱技巧的处理得到不同的感受。

在了解歌曲的结构及特点的基础上把学生的演唱和原唱在情感表现上做对比。因为学生毕竟不是专业的歌手,在技巧上能灵活运用就可以了。但在歌曲的理解和表现上要达到准确和完美。通过比较分析和讨论总结出演唱时要需注意什么。怎样能用自己的声音更好地表现歌曲。通过教师的指导及示范演唱,使学生正确运用歌唱的技巧来表现歌曲的内涵。

3、引导并参与实践:

小组合作,完成练习。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学生互评,师点评。以上几种方法灵活运用可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也更好地提高本课的学习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虽然是歌唱教学,但歌曲的欣赏及音乐实践活动也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环环相扣的目标教学模式进行。把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演唱的欲望及表现的能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演唱才能,从而更加热爱音乐。

我的祖国课件(篇5)

一、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4、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三、教学模式: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预习思考题。

2、了解创作背景。

明确:《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

(二)理清思路、理清诗歌内容与形式。

明确: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诗人借鉴运用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式句法,借以强化对祖国挚爱的深度。

四个诗节 一节:写实、写历史

二节:写精神、写历史

三节:现在

四节:“我”的誓言

(三)合作探究、再读课文和思考讨论。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明确: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这一环节既是突出重点,也是欣赏的关键。简要点出“意象”这一概念,但不阐发,而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体现精要好懂实用的要求。

2、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A、在平凡中发现美,而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B、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社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C、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

引导学生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上学习抽象概括、提炼总结,学习运用比较思维方法。

3、说说对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

明确:进一步理解诗意,把握诗的意境,感受诗的思想美、情感美。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落实情感美、意境美教学重点。

(四)整合提高,拓展延伸。

熟读背诵课文,研讨问题。

1、欣赏品味诗歌的特色。

①体会圆句式的表达效果。

明确: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续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

体会诗歌的节奏美。

②象征和比喻的运用。

明确: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绪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国的象征。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体会诗歌语言美。

2、课堂训练。

①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②说说对“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的理解。

3、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并总结本节课所用到的诗歌欣赏方法。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这首诗。

2、完成课堂训练。

我的祖国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在正确读文的基础上,自主读词识字,并学习在书上作简单的标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2、在学习中,阅读感悟,了解祖国的“辽阔”,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的热爱之情。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发表独到见解,拓宽思维空间;初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今天大家都带来了地球仪,说说看,你们都看到什么?大家的眼睛真尖,第一眼就找到了我们的祖国,看着她,你想说什么?对,她的形状像一只大公鸡。(师在黑板上画中国地图。)大家第二眼找到了什么?指给同桌看看,是什么地方?(师随着学生说的在地图上填上北京及红五星。)你还能能找到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发现在图上添加地名。如:故乡“威海”等。)地球仪上能看到我们的威海吗?老师这张中国地图上能看到,我把它贴在墙上,下课自己来找。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已经观察了地球仪,他们的求知欲很强,很多孩子已经和家长一起交流过,学习过,他们能说出的东西很多,所以,应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把他们知道的画在黑板上,使孩子们带着自信、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1、3分钟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对自己提出什么要求?(指名说:学生可能会说通过多种方法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在书中圈出生字词等)

(1)课件出示生词(课文中的词,不带拼音)自己试读。

(2)去掉熟字,读生字,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3)小组合作,读字、组词,说句子。

(4)同桌合作,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全对的在生字表旁画上大苹果。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已经有很强的识字、读书能力,识字、读书速度较快,所以,读书、识字,不用很长时间。读书时让孩子自己提要求,使孩子读书的兴趣更浓,也可以提醒其他同学怎样读书。识字以孩子自主学习为主。]

1、再读课文,这次你对自己提出什么要求?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2、指名交流:“我知道了什么?”“我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朗读时学生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感受“书要多读,每次的感受不同”。交流的问题的空间很大,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发挥。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肯定有不理解的词,教师可以让别的学生解释,趁机把“太平洋、福建、台湾”等词写在地图上相应的位置。“昂首挺胸、假若”等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可让学生做动作、讨论解决。]

3、指名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按照大家说的,自己练一练。

5、小组合作,读课文,评出朗读小明星。

6、现在,你想对祖国说什么?

四、交流搜集的资料,体会祖国的辽阔、美丽。

1、出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小组内交流。

2、每个小组到展台上展示自己小组搜集的资料,并读一下说明。(师适当选择图片贴在地图相应的位置,如:刘公岛图片贴在威海。)

3、大家看到这么多的图片,你想说什么?大家知道老师为什么能画出祖国的地图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带来的图片,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祖国之美、之辽阔,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搜集资料的重要性,从小培养搜集资料的习惯,还能培养孩子写话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写字表),这节课,大家想写哪几个字?(根据学生回答决定先学哪几个字。可根据时间决定学习几个字。)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锻炼,很善于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对生字的笔顺困难也不大。所以,他们完全可以自己观察、书写相对简单的字。让学生决定他们要写的字,他们的情绪会更高。留几个放在下节课学习。]

2、谁到黑板上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师生评价。

3、学生先写一个,同桌互相观察后,提出意见,再写两个。

国庆节快到了,我们来办一个“祖国,我想对你说”的展览会,好吗?大家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进行。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祖国说什么?把它写下来,

2、继续搜集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写上说明。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正好安排在“国庆”前后,学完课文后,正好结合国庆节举办一次展览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对祖国的感情得到升华。]

[《祖国在我心间》 教案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水果选美大赛作文汇总

水果选美大赛作文 选美大赛作文 04-23

祝福朋友订婚的暖心句子53句

祝福朋友订婚句子 祝福订婚句子 04-23

美丽的祖国中班教案(系列7篇)

美丽祖国中班教案 祖国中班教案 03-08

订金协议书11篇

订金协议书 04-23

酒店员工个人工作计划

酒店员工工作计划 04-23

父亲节祝词短信精选(35句)

父亲节祝词短信 04-23

秋季运动会加油稿(合集九篇)

秋季运动会加油稿 04-23

销售部门工作总结(精华12篇)

销售部门工作总结 04-23

我的祖国观后感通用

我的祖国观后感 12-20

春节祝福语拜年语通用37句

春节祝福语拜年 04-23

给同学的赠言短句祝福摘录

同学赠言祝福短句 赠言祝福短句 04-23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