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枷锁读后感

【#作文# #枷锁读后感(精选12篇)#】推荐一些关于“枷锁读后感”的最佳文章让您受益匪浅,当我们看过作者写的作品,并获得了一些启发之后。读后感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您知道怎样才能写一篇引人入胜的读后感吗?请多留意我们网站的更新以确保不会错过重要通知!

枷锁读后感(篇1)

历时一个月,断断续续读完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并没有规定每天投入多少阅读时间,而是在思绪不清、无法继续完成手头比较重要的任务时,翻开读上一会儿。也正是这样毫无计划的间断式阅读,使我有时间在接受下一个情节时思考菲利普人生的各个阶段。坦白说,看到“全文完”时,松了口气,终于结束了,并不是篇幅长短导致的疲倦,而是跟随者菲利普的半生,体会他所体会,感悟穷困潦倒且无希望兜兜转转的生活,太煎熬了,我甚至都惶恐,阅读下一章时,菲利普会不会饿死在他躺过的街头,再也没法品读他糟糕的人生境遇。

事实证明,主人公永远带有主角光环,这倒不是去讽刺最后的结局,当看到菲利普能融入家庭采摘,能顺心顺意的不考虑钱财这般“绅士”所摒弃不谈的身外之物,能确定自己的心意不再困死在那个皮肤发青、身材丝毫没有丰裕触感的“骗子”身边,还是有种乌云撤离,看到久违的阳光的舒畅。

作者塑造的“菲利普”并不是我喜欢的人物形象,怯弱甚至有些许自私,执拗且放不下自尊心,甚至于,当他期待伯伯早点逝世而继承家产以摆脱日复一日设计服装手稿,在七八月份夏日整天浸湿在咸臭的汗水中,看到这里我再不能因其身体缺陷而保留一丝怜悯。期待着不知何时才能改变困境的他人之物,而不是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现状,只能做一位凄惨的白日梦想家。

即便如此,菲利普的思考也造成了不小的触动,他对“生命是什么”、“存在的意义”的思考,促使我同样去思考活着的意义与价值。读书笔记m生命是什么,也就是从有到无的过程,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过程。从最初拥有生命的那刻起,到拥有财富、感情、家人以及一切,再到最后两袖清风躺在病床上,记忆里最后只留下亲人的眼泪,再也没有其他。

既然如此,存在或者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当然有,它虽是过程,但对于每一位襁褓中的婴儿甚至是当下的我们来讲,都是未知的过程,我们都无法预测会遇见谁,过着怎样的生活,风餐露宿还是金碧辉煌。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拿着唯一一把钥匙,对应着独一为二的人生之门,打开它,相当于解下你自身的枷锁,拥抱未来。

枷锁读后感(篇2)

一菲利普一个出生就长有一只畸形的可怜男孩,当人们都在为他的未来担忧的时候,他的母亲也因为难产而死去。失去双亲的他由他的大伯威廉来抚养,威廉是一个教区的牧师,他以将来成为自己**人的方式来培养菲利普,将他送进教会的皇家学院念书,从而考上牛津大学后能回来继承自己的事业。然而,当时就读于皇家学院的菲利普,由于脚畸形带来的自卑感和同学们的欺凌,已经厌倦了在学校的学习,于是他决定放弃进入牛津大学当牧师的机会。

因为很想离开,去往德国过上他所幻想的自由生活,所以不假思索的选择了从事起会计师的工作。但是经过几个月技能培训后,菲利普发现会计这个职业枯燥无味,只能一天到晚的待在“小格子”里浪费青春。于是,他放弃了会计职业,开始画画,走上了成为艺术家的道路。然而,要成为艺名艺术家,不是一双灵巧的手和一颗聪明的心,而是需要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灵感。

但是菲利普这两样一个都没有,在一次请导师鉴赏他的作品时,他听取了导师的意见后,又放弃了成为一名艺术家的想法。

这一次菲利普并不是“一无所获”,在巴黎他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因为缺乏绘画天赋而自杀的少女、可以婚姻为代价的米尔德丽德、嗜酒诗人克普朗,并且提升了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

离开巴黎后,菲利普又去圣路加医学院学医,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伦敦他遇见怀了孕的米尔德丽德,深深坠入情欲之中的菲利普精心的照顾起米尔德丽德的生活起居,为她处理每一件琐事。但是米尔德丽德并没因为他所做的一切的事情而感动,最终于菲利普在医院认识的朋友相恋,在菲利普用尽资产和**赔本的时候,再一次的离开了菲利普。失去了财产的菲利普只能靠在商店里卖东西来维持生计。

直到他的大叔威廉去世,他才给他留下了遗产,完成了学业,获得了医学资格证书。他原本打算去西班牙旅游,在了解了莎利的想法后,选择留在伦敦和莎利结婚。

二整本书讲述了菲利普青少年以来的遭遇的坎坷以及如何被自身本体的枷锁、宗教的枷锁、情欲的枷锁、人生的枷锁和现实生活的认知。

因为自己天生的缺陷而造成的跛足,让童年的菲利普饱受歧视和欺凌,直到青年这个缺陷还一直是他人反击的杀手锏。他失去了与同龄人玩耍的能力,如踢球、赛跑等。朋友很少导致了他的性格孤僻甚至有些自私,对于朋友他很珍惜并且想将其占为己有。

被自身困扰的他开始相信“信能移山”的想法,开始祈求万能的上帝能够赐予他一双完整的双脚,并且脱去睡衣跪在坚硬的木板在寒冷的夜晚进行礼拜,认为这样能更加虔诚从而更能让上帝怜悯,一直到看到“背着十字架的囚徒”他才渐渐意识到背着沉重十字架的囚徒是因为上帝看见他有一双结实的臂膀。上帝的话语也许不会给你改变一切的力量,但它可以让你理解接受一切的信念和勇气。正如失聪眼盲的海伦.

和凯勒一样,她有着非凡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因为她正确理解圣经中的话语,所以她周围的人和读者都能从内心感受到她甜蜜的爱。

渐渐接受自身缺陷的菲利普,开始慢慢摆脱对自身和宗教的枷锁,但是他又遇到人生中最困扰他的枷锁——情欲。受困于情欲枷锁中的菲利普被情欲撕碎的体无完肤,他耗尽了所有的资产和疯狂的痴情依然换不来米尔德丽德的半点真情。米尔德丽德也在情欲和缺乏理智的情况下患病而死去。

对于情欲的枷锁我深有感受,因为与书中青年的菲利普一样,每一个正值青春的男孩女孩们都抱有着对爱情的无限遐想,对于环境周围中青春活力的异性都抱有一丝情愫,爱情是美好的,但是单方面的爱恋是痛苦的。于是我们被自身的情欲折磨的遍体鳞伤,渐渐的只会将喜欢停留在唇边、将泪水倒流在胸膛,潜移默化的承认自己就是爱情中卑微的那一方。

如何摆脱欲望的桎梏,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太多的解释。因为也许当菲利普牵着萨利的手走在日出大道上时,他还没有完全忘记米尔德丽德。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荷尔蒙分泌的减少,我们的理智会逐渐超越我们的情感。我们也像菲利普握着正确的手,走在日出的路上。

那时候,拴在脖子上的情感枷锁可能会慢慢释放!

菲利普曾经想成为一名牧师、一名会计、一名医术家,最后,他和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医生。如同成长中的我们一样,我们也曾思索过将来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以及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本书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就像地毯上布满了图案一样毫无意义。

我更喜欢将毫无意义理解为平凡,因为生活本身实质上的确是毫无意义的,每天太阳东升西落,四季不断的更替,没有过多改变,但是在这最平凡不过的现象中却是充满了乐趣,太阳升起,我们能够感受温暖的阳光抚摸我们的脸颊,太阳落下,大地昏暗、阴森恐怖。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活如同一张各个颜色编织的美丽地毯一样,最终又回归于平凡。你问我生活是什么?

我会说,生活是生下来活下去,然后用尽一生去编织的一张地毯。你问我人生是什么?我会说人生是一段人生旅程,然后用我的生命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在地毯上添加不同的图案,最后形成一个图案地毯供他人使用。

枷锁读后感(篇3)

书名为人性的枷锁,我也看到它的另一个翻译叫人生的枷锁,在我看来,人性的枷锁这个翻译似乎有点不妥,纵观全书,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枷锁到底是什么?故事近半我才察觉到,人性没有枷锁,因为人性才是真正的那个枷锁!人性,即人的本性,是数万年来慢慢形成的,进化论告诉我们,现代人的一个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克服根植在人类基因里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现代思维就需要我们和人的本能作斗争。

孩提时代,菲利普因为残疾,父母双亡,受到旁人异样的目光,无数的嘲讽,从此他渐渐变得内敛,或许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若是遇到这样的童年,或许就会自暴自弃到老,继而在这个世界了此残生,索性菲利普看到了新世界的大门,爱上了阅读,让他觉得生活并没有那么糟糕,之前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有所依托的!这或许是挣脱枷锁的第一步。

虽然在校成绩优异,毅然决然放弃当牧师,前往德国学习,即便不知道前方会有多少艰难险阻。我年轻,我的人生还很长,我有的是试错的资本!这便是挣脱枷锁的第二步。

在德国,遇到了有一颗文艺青年的心,却无人生大志向的海沃德,让年幼的他认识到外面的斑斓世界,本就不安分的内心,变得更加狂野。回到英国,有认识到了大自己好多岁的女人,并与之发生关系,恩恩怨怨纠缠甚久,让初尝禁果的他渐渐期盼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巴黎学艺术,遇到了穷困潦倒的女同学,后来因为生计问题,无奈选择了自尽,让他意识到追求理想当然可以,但是少了物质基础一切免谈!年轻的时候,不要想着安逸,出去闯闯,出去看看这个大千世界,渐渐的让自己的三观丰满起来。这是挣脱枷锁的第三步。

当老师跟他说,自己并不是学艺术的料,天赋有限,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到达大众水准,想要成为一代宗师,难比登天!深受打击的菲利普决定放弃学画回家,菲利普放弃学会计、学画画,最终改道学医的经历便是给年轻人最好的一堂课!成长便是要总结过去,放眼放下,不断的认识自己,不停的去试错,总能看到自己的长处,或许你不是这方面的天才,那也能成为这方面相对优势的人!这便是挣脱枷锁的第四步。

学医时候在饭店认识了一个美女店员,突然就死心塌地的爱上了她,无法自拔,即便为她破财无数,为她放弃了疼爱自己、理解自己的诺拉即便明知她根本不爱自己,爱的只是自己的钱,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好友将她夺走,纵使到后来已经对她没有爱意,却依然愿意养这个落魄的女人!直到发现她不自爱,去做妓女才真正与她告别!有喜欢的人就去勇敢的追求,失败又怎样?真爱难道会主动来追你?第五步。

曾经浅尝炒股甜头的他,为了让自己过的更加潇洒,再次去炒股,结果把所有的财产赔空,从此无奈从医学院休学,去外面打工,因为饥饿,有过想死的冲动,再次受到曾经的歧视,索性因为自己的艺术生经历和曾经真心结交的朋友的帮助,让自己度过了最艰难的那几天,终于坚持到了伯伯的病逝,继承了遗产,再次踏上了医学之路!发现自己对于做医生更加得心应手!起起落落本就是人生的一部分,让你对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洞察,让你对最底层人民有了更加深切的同情!你所经历过的事,你所读过的书,你所认识的人都是你最宝贵的财富,要学会好好使用!最重要的是学会总结,最终,善良的菲利普对于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宽恕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克服本性与任由本性的结局)!第六步。

放弃条件优越的工作,选择去看看那个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却发现爱情观成熟以后的他,已经离不开身边这个可爱的小姑娘,终于找到了对的人!决定让自己的余生都想去和她一起度过,再次选择他曾经放弃了的工作!这不是第七步。

菲利普终其半生都在挣脱枷锁,寻求自由,却发现最后这道枷锁他怎么也不想解开,人生的意义或许就是寻找自己最想要的那把锁,锁住最想要的人和事!

特别特别喜欢最终成熟以后的菲利普,他的成长轨迹我总能隐隐找到自己的影子,更重要的,我也是医学生呢,油然而生的亲切感,最终的菲利普也是我现阶段所想要成为的那个人!他很好的阐述了罗素那句话:

你要有对爱情的追求

你要有对知识的向往

你要有对人类苦难不了遏制的同情

枷锁读后感(篇4)

《贪婪的枷锁》观后感

《贪婪的枷锁》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惊人的真实故事,展现了人性的丑恶和贪婪的暴露。整个电影通过精心构建的剧情,扣人心弦的节奏和出色的演员表演,让观众深思,反思以及警醒自己。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这个小镇一度以其充满机会和希望的绿地而闻名。然而,一位名叫汤姆的商人,却带着贪婪的心态来到这个小镇,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他采取各种手段欺骗、压榨当地居民,包括贫困的 farmers 以及无辜的工人。电影通过展示他的行为和这个小镇的变迁,揭示了贪婪所能带来的恶果和毁灭性影响。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特别是汤姆这个大反派。他以其精心打造的企业帝国而自豪,并且通过操纵价格和欺骗客户来获得暴利。他的贪婪和冷漠令人作呕,他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使别人付出沉重代价,却毫无愧疚之心。观众在电影中看到了汤姆对居民的控制和剥削,以及他对乡亲们生活和生计的摧毁。电影以一个夜晚的狂风暴雨为背景,象征着悲剧的来临,同时也是汤姆道德败坏和灵魂沉沦的象征。

电影以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展现了小镇的盛衰。曾经美丽繁荣的小镇在汤姆的贪婪统治下变得一片废墟。失去生活来源的居民无家可归,他们的希望和梦想都被汤姆残酷地摧毁。而过去的美好时光成为了永远无法重现的回忆,就像那个曾经拥有希望的小镇一样,他们被贪婪的枷锁牢牢束缚。

电影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婪是一把锁,捆住了人们的思想和道德。当贪婪占据人的心灵时,善良和正义就会被腐败和邪恶所替代。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坚守道德底线,不被贪婪所腐蚀。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只追求个人的利益。

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故事和角色所触动。面对汤姆这样一个无情的商人,我感到愤怒和悲伤。我们生活在一个彼此紧密相连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而不是出于自私和贪婪的动机去伤害他人。

《贪婪的枷锁》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电影,它给观众带来了思考和警醒。贪婪是人性的弱点,而电影通过展示贪婪的恶果,告诫了我们不能让贪婪束缚我们的灵魂。只有当我们拒绝贪婪并积极追求正义和公平时,我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自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拒绝贪婪的枷锁,努力追求美好的未来。

枷锁读后感(篇5)

如果让我自己探索人性的枷锁是什么的话?我可能会说是人性本身,是自私,是名利,是愚蠢,是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毛姆大概也这么认为吧,所以才写了菲利普的前半生,试图通过人的每个阶段告诉我们人性的枷锁。简单概括本书的话,可以划为三个阶段,童年,少年,青年。也可以分为三种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总之,按类型小说划分的话这是本成长小说,从菲利普的童年一直写到了他探索出生命的意义。但我并不喜欢用各种类型或者主义去圈定一部作品,这仅仅是一部小说,是探索了人性,展现了人生的小说。剧情我就不介绍了,只说一下这本小说的亮点和不足,这是毛姆的自传性质小说,同时也是毛姆对自己的解剖和分析,小说中最让人内心痛处和眼前发亮的便是菲利普和米德尔里德的爱情,撕心裂肺令人痛楚,爱情让人卑微,也让人沦丧。我甚至一度没有从菲利普的懦弱中走出去,在小说外想对菲利普大骂,这一段爱情让小说的其他的感情都显得微不足道,也正是如此也恰巧成了小说的不足之处。毛姆自己说自己是位杰出的二流作家,这很中肯,也更客观,就像菲利普跑去巴黎学艺术最终得知只能当一个二流画家一样,或许映照了他自己的影子。小说中不难看出,毛姆试图用尽了力气去描写菲利普的心理,然而这些心理描写若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世界一流作家比显得过于稚嫩。除去心理描写,毛姆对人的形象描写也落入俗套,从衣着和五官去写,小说中出现了许多次这样的描写,有时我会迷惑,难道描写的不是同一个人吗?当然,对于一部大部头小说来说,细腻的人物本身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当然,小说对主题的把握却恰到好处,人性褪去枷锁之后探索出生命的意义,像那波斯地毯一样,没有意义,但生命还是生命本身,菲利普在风浪冲击和磨尽了所有的急躁之后选择回归,那些所谓的理想和激情不在疯狂的旅行中,而是孕育在平凡中,当菲利普懂得这个道理后,枷锁褪去,人性原来那么简单。如果我能给结尾一个注脚的话,那便是,祝菲利普幸福。

哦对了,毛姆描写菲利普和莎莉的爱情有些过于突兀,缓冲的久一点会更有味道,大概毛姆写到最后也着急了吧。另外再说一句,翻译的还不错,简单的翻译风格让人读起来也颇有兴致。

枷锁读后感(篇6)

读勒尔的《内心枷锁》是一件颇为愉快的事,因为虽然不清楚自己一直所寻求的是什么,但却能一下感受到被完全理解的快感。奇怪的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不一定是自己;然而,一旦他了解了自己,或者在某种程度上,书中的铁炉人,一切似乎都变得清晰起来。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挫折与打击,以及看上去遥不可及的追求和因此产生的自责与失意,都可以最终得到“治疗”。

是的,勒尔以一个心理医生的身份告诉人们,这一切都可以得到根本的治疗,“病人”需要做出的一切就是敞开自己,了解自己,并最终热爱自己。

童话《铁火炉》诉说的正是这么一个铁炉人的心路历程。正是因为童年的种种创伤,熔炉人在寻求内心爱的过程中,通过行动避免了爱,从而避免了对脆弱自我的任何潜在伤害。我们力图树立起来的高大的、不可战胜的形象,是我们苦苦追寻认可的产物;因此,一旦这个形象受到损害,我们会不顾一切的反击;这使我们看起来十分不友好。

从寻求社交失败的经历中,我们总结出了“我不依靠任何人”的信条,并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的强化这一信念。

当一般的友情不足以打破坚冰时,爱情出现了。消防员对爱情的追求有时显得极不合理。他会追求一个与自己性格完全相反的女人,以弥补自己在某些方面缺乏童年。而这样的爱情多半会破裂.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对其中的很多方面梳理不清。印象比较深的有那么几处。例如,父母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太依恋父母而无法独立。

凡事都要考虑到父母的想法,从而失去一个主观的自我。爱是一种能力,爱应该是我们去追求的。为着外在的金钱与权力等外在物而成为工作狂的人,其人格是不健全的,生活谈不上幸福。

儿童时期爱的缺乏会使人成为无法去爱的铁炉人。他们存在交际障碍,没有自我又极其自我。没有自我是指他们的自卑和自负,极端自我是指他们的冷漠和自私。

情感收获得缺失与情感付出的同时并存,使他的世界变得寒冷。铁炉人在自我接受上有问题。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弱点,把它强加给别人去诽谤。

每个人都有自爱,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这对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当一种对爱、欣赏和认可的需求以病态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会出现一种被心理学称为自恋性人格障碍。自恋性人格障碍患者表现为自大和不可救药,认为自己总是优于别人。渴望被尊重和崇拜,但对批评、失败或挫折极其敏感。

因为确信自己出类拔萃,常以为别人嫉妒自己,并认为自己有权立刻得到满足。他们极端自私,将利用他人视作理所当然。这样,就会自我封闭,难以与他人融为一体,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正如所表现出来的那样,那些有这种障碍的人在他们的早期发展中太少体验到真正的爱。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去弥补这个缺陷,而不是把自己从这种悲剧中解救出来。童话故事《铁火炉》讲述了一种真正的治愈是可能的。

很多人不得不生活在自己内心的牢笼里。他们为内心的枷锁感到痛苦。他们感觉不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在绝望中,他们聚集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去发现和认识自己。为此,他们用一些不恰当的方法来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增加了他们的自由。

每个人都有追求生活的意义,这是人类最根本的愿望。在日常相处中,这一点却很容易被忘却。我们应该倾听自己的声音,然后我们就会实现自己的追求。

例如,我们希望自己对身边的人来说是重要的,我们会去追求那些自己能得到赞赏的目标,或者我们为了某种生活的意义而去进行自我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寻求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和认可,就像我们的身体舒适一样,是一种健康的自恋,也属于心理健康。

一个人在早期没有得到好的母爱,那种无条件的爱,长大后会用外在的东西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而过分的物质追求或外在的赞美来肯定自己。这样,同时会带来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太在意外界的评价,没有真实的自我,无法表达真实的情感。

不敢与人深交,怕受伤害,怕被遗弃,用厚壳包裹和保护自己。过度使用理性思维、情感冷漠、嫉妒他人幸福、害怕被人鄙视、期望过多关注他人关切等。

那么如何做到人格的成长呢?

一是经历危机事件,敲碎自己坚硬的外壳.承认自己是人不是神,承认自己的软弱和不足,愿意伸出手得到他人的帮助;二是在一好的关系中得到成长.如一位知己或好的成长团体中的心疗师.从中达到觉悟而接纳自我(真实的自我)而得到成长,并在现实生活中经受关系和工作的挑战 。

这本书详细地分析了自恋人格障碍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论述了如何通过心理治疗来加以克服的方法,对于自恋人格障碍者消除自我封闭症,真正自由地愉快地与他人相处,用积极的自爱和自强来加强与别人之间的沟通,从而追求美好的人生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枷锁读后感(篇7)

【人性的枷锁】,用时32h,读完最开心的长篇小说,有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畅快与明亮,心情大好,mark一下。

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间节点开始思考一些看似无用,实则特别重要的关乎人生的问题。出生、生存、生命、工作、事业、信仰、爱情、金钱、生命的意义、理想、自由…等等贯穿一生的需求,即是追求,也是枷锁,注定这一生不会太自由…

把自己带入情景,随着主人公一同成长,见证他生命中每个重要转折点,感其所感,体会他一路寻觅,寻找生命的意义,结果却发现生命既无意义,也无必要,就像编织错综复杂的波斯地毯一样,五彩斑斓的花纹不是有意义的必须存在,只是为添加乐趣而制的精美装饰罢了…当然,要理解这样的人生本身就是很难的,我们必须要提前转换思维,重塑标准。如果说生命无意义,那我们追求的幸福是不是也是非寻常意义上的枷锁,之前,我会以过的是否幸福为标准来衡量生命的价值,可最终发现自己过的一塌糊涂,而现在,我意识到也许衡量生命价值的标准不在于此。幸福和痛苦都无关紧要,它们就像其他琐碎的细节,一同被设计到生活的图案当中,这种凌驾于生活种种意外之上的态度,让苦难啊,幸福啊,它们仿佛不再轻易能影响到我了…

这天地之间有不可计数的人,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只是无休止的劳作,既谈不上美好,又称不得丑陋。春花秋月,夏蝉冬雪,四季更替似乎不过轮回一瞥。他们就是如此在生活中木然老去。人生是没有意义的,纵然难以接受这个观点,亦或是事实,可作者的所见所想偏偏让我不得不信。好在知道这个事实也是喜悦的。人生既已如此颠簸可怖,知道它没有意义反而使人鼓足勇气、大胆面对。一步步释然,一点点褪去对生活无谓的挣扎与戾气,认识到:寻常最为宝贵,这样就能珍惜当下,珍惜拥有,珍惜我们所能把握的一切,更能明白:生活不在别处,就在你用心体会的当下,如果又操心今天,又发愁明天,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当你过不下去的时候,自然会有出路的,用平静的心态迎接着生活的亦或是美好,亦或是苦难。这种没有对峙的顺服或许才有无穷的力量,也可带来意外的惊喜,何不就这样享受褪去满拧的枷锁带来的舒畅呢?

关于孤独。这一生都在寻找爱的人,爱自己的人,可能怕孤独吧,说起孤独,就像说起羞于启齿的疾病,看不见症状,却足以搅乱人心,发作的时候,就惯性向外寻求帮助,想混迹人群被人认可,想暴露群体被人欣赏。殊不知,要想根治孤独,还得向内和解,像外发现是噬心的枷锁,向内自省才是放过自己的唯一出路。慢慢地,孤独都成了奢侈的享受,也就不再受其累,一个人,一条路,一心一意完成朝圣之路…

生活的一切事情毫无道理可言,甚至没有规则亦无序,既然已经获知人生的最终归宿,那么如何快乐地活在当下,就成了生活的现实意义,而就如何活,才能不辜负,依然要通过不懈的追求与努力,这些追求势必会涉及世俗、伦理、道德…以及欲望等,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人性的一道道枷锁,每每突破,确切说是释然,就会迎来真正的喜悦与平和,也会离真正的生活越近一步。所幸,这一生都在一边开启枷锁,又一边突破樊笼的循环里可谓挣扎,亦可谓享受,毕竟俗世的生活总有瑕疵,本无美丑,只有真相。

人性有多坚强,就有多脆弱,很多时候都在两个极致中来回奔跑,因不满自身而开始寻求改变,终究会在这件事上得以最大的释然,像作者说的他坦然接受了自己的残疾,尽管正是因为它,生活才变得如此艰辛。瘸腿让他的性格扭曲,可也赋予他内省的能力,让他能因此而自得其乐。倘若他的肢体是健全的,也许就不会对美有如此独到的鉴赏力,不会那样热烈地崇尚艺术和文学,也不会因生命百态而兴致勃勃…我们,也是一边怀疑一边笃定地前行,这种极致的矛盾带来的枷锁会让我们特别珍惜日后释然的喜悦,过程依然纠结,可是若再一次来过,依然会跟当下的自己抗拒,直到某一天离真正的生活越来越近,近到可以享受其中乐此不彼,不用受满拧之苦,不用忍受不可控的“身在此而心已远”的苦楚,可以安心地生活,平静地等待,这个时候,才是你真正生活的时候…

枷锁读后感(篇8)

这本书的阅读时间正好跨年,新年的第一天,在火车上面读完的,读完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我叹了口气,合上书,毛姆的那个时代,那些时间,空间,人物的故事,也都叹息着远去。

总体而言,我会给予这本书相当高的评价,部分可能是出于我对于成长小说的偏爱,部分是因为作者本身讲故事和刻画人物的能力实在是高超。我现在的年纪又恰好是故事结尾主人公的年纪,因而这种共鸣的感觉彷佛让我找到了指路明灯一般。我想,对任何一个年轻人,主人公的境遇或多或少都有参考之处。

小说的名字叫做“人性的枷锁”,我不知道如何进行准确的翻译,文章中提到的”Human Bondage”似乎是在说,人生无意义,摆脱意义的枷锁。可那是在主人公人生低谷时的所悟所想,对于人生的答案而言,无意义自然算的上是非常有诱惑力的一种,不过,对于年轻人来说,无意义的思考无异于深渊边漫步,稍不留神就会被无意义的深渊吞噬,这是思考的陷阱,意识到这一点只能满足开始时那种得到答案的幸福,稍后而来的后果却不一定时每个年轻人都可以承受的。无意义也会同样变为枷锁。

生活的起伏在年少时代看似平平无奇,可那些左右的决定将会影响接下来一辈子的时光。主人公的起伏看起来更具戏剧性,和自己的身体,和信仰,和学业,和爱好,和朋友,和职业选择,和恋人,和贫穷,和人生意义,每一项关于生命和生活的议题在书中的二十五年间都有讨论,作为读者,有时候情不自禁的会想,如果我处于这种情境,我该如何选择呢?那些和我们选择相近的部分,我们会感慨着微笑,和我们选择背离的部分,又会义愤填膺,“主人公真是个蠢蛋!”。不过作者巧妙的把自己的回答和解释留到了文章末尾的地方,既然人生无意义,每种选择自然也毫无意义可言。

举例子,我特别留意的有两处,一处是纠缠着不停出现的主人公的初恋,我本来觉得主人公是个好小伙子,可是这段的描写却让我觉得他是天字第一号大傻瓜,只想快点看完这部分,可是没想到这个人居然还反反复复出现,伦敦这么大,消失在人海中多少次总能听到消息或者巧合的碰到,主人公嘛,自然一如既往的让我觉得蠢。——这是选择不合己之处

另一处是文章结尾,主人公境遇变化,意外收获的芳心,似乎谈不上爱情,但是反倒让主人公反思自己的选择和更加现实的人生意义,此处作为结尾给了文章好的结局,也被迫着让所有读者接受“这是一个好故事“的现实。我很喜欢这样的结尾,对主人公的选择也感同身受——这是选择合己之处。

作者写作此书的时候,已经过了这个年纪,而我身在其中,境遇平平无奇,但是心境的变化却和书中的主角一样波澜壮阔,这是年轻人的疾病。如果真的有神明,那这个枷锁倒是非常有趣:最重要的,影响生命的那些选择和经历,在身处其中之时,往往很难看得清。

枷锁读后感(篇9)

喜欢上读书,才开始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妙,并感觉到自己精神上的成长。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过:“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

这几天读完同事推荐毛姆的《人性的枷锁》,深刻领悟到了这一点。乍看厚厚的一本,八百多页,还怕会读不下去,没想到开始读后,竟再也不忍释卷。书中的文字,句句都似在写着自己的内心。我也因了作者的笔墨,将自己全然投入进了主人公菲利普的世界。

那些天每有所思,脑海里全是那跛足少年。当他虔诚地祈祷上帝治愈他的残疾时,为显示诚意他故意让自己吃苦,想象着自己被治愈后幸福快乐的样子,想象着原先嘲笑他的人是怎样目瞪口呆……此时,我真想去拥抱这个善良纯朴的少年,这不就是当年的我吗?小时候,自己也曾因过于害羞,老是沉浸于自己的缺点,而不敢回答问题,不懂得与同学相处。尽管外表沉默寡言,内心却把自己想象成班里最棒的那位同学,甚至于暗地里模仿她的一言一行,整天如白日梦般遐思,还常常为自己想象出来的幸福吃吃傻笑。

少年菲利普不断遭人嘲弄,逐渐失却了孩提的天真,进而痛苦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哪个少年不是在自身的烦恼中成长起来的?“菲利普看了好多书,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念头,正由于他对书里讲的事理只是一知半解,这反倒为他的想象力开阔了驰骋的天地。在他痛苦的羞态背后,在他的心灵深处,某种东西却在逐渐成形,他迷迷糊糊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个性。”

读书使人成长。作者在书中列了大量主人公在不同阶段读的书,这些书中的思想和他周围人物的思想都在影响着他。“一个人仿佛是一个包得紧紧的蓓蕾。一个人所读的书或所做的事,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他毫无作用。然而,有些事情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具有一种特殊意义,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使得蓓蕾绽开一片花瓣,花瓣一片片接连开放,最后便开成一朵鲜花。”正因为菲利普持续阅读的习惯,才使他能一次次突破枷锁,获得人生意义上的自由。

阅读中,我分明觉出菲利普成长的每一阶段,都恍惚有自己的影子。我也曾有他遇到过的迷茫,而我却不知道如何处理。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就是读书与沉思让菲利普掌控了自己的生活。他对朋友的选择,他的求学之路,他对神学的思考……他不顾伯父反对,远赴德国求学;后来到伦敦成为一名会计学徒,因为厌倦了枯燥的生活,很快他又转到巴黎学习绘画。意识到自己在艺术上资质平平,不会有所建树,后来他决定去伦敦学医。书中最吸引人的,是菲利普在面对生活抉择时的反思,其中落魄诗人克朗肖对他影响最大。“克朗肖”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物,虽然他后来的物质生活有些悲惨,但我非常欣赏他身上的落泊文才和旷达的哲学思维。

菲利普的朋友阿特尔涅对我触动也很大,尤其是他的择妻观。他自己多才多艺,可是却离开与他同样有才华的`前妻,选择与一个朴实能干的女仆生活在一起。他共有九个孩子,过着真实而平凡的幸福生活。他的很多思想都影响到菲利普。

主人公对米尔德丽德的爱情可能最令读者难以理解。他怎么会爱上一个如此自私自利甚至无耻的女人?菲利普也认识到了她的真面目,但还是一次次无奈地感到:他不能不爱这个女人。他清楚这种痛苦只有等到他死时才能消失。在这场爱情的追逐中,菲利浦丧失了独立的精神和做人的尊严,还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财产。“世界上最大的折磨莫过于在爱的同时又带着藐视了”……反思自己,是否也曾用类似病态的精神折磨过自己?因不甘失去的一些东西,特别是曾经投入过的感情,即使已经明了是错的,却仍在主观意识里寄希望那是永远美好的存在。也许这就是人性无法突破的枷锁。

很多人读书过于看重实用性、目的性,而最终面对茫茫书海无所措手。实际上,读书是为了自己永远的成长。“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既定的目标,你就没办法发现在这个目标范围外,更广阔的可能性是什么”。看起来没什么用处的书,或许会给你的未来早早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书是不分国家与年代的,因为不管哪个国家的人性都是相通的,历史也是相似的。当你在成长中遇到困惑时,或许古今中外的某本书里早已告诉你解决问题的答案。

傅雷曾提到过一本书对他的影响。一开始他因为情绪波动,“神经亦复衰弱,不知如何遣此人生”,后偶然读到罗曼·罗兰写的《贝多芬》,“读罢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烛照,顿获新生之力,自此奇迹般突然振作。此实余性灵生活中之大事。”

由此可见,通过读书治愈人生各种疑难杂症,的确不失为一良好途径。只要你还想成长,读书就不会晚。

枷锁读后感(篇10)

一个孩子摔倒了,因为疼痛而哭泣起来。父亲对摔倒的孩子说:不过是摔了,又没什么地方破皮,能有多疼?别哭了。母亲说:我看你只是想闹吧。

这样的画面出现了多少次,恐怕无人能计数。甚至今天的我们,早就遗忘了那时摔伤的疼痛,反而说孩子摔倒了不哭才是对的。

在这对父母看来,孩子作为一个痛苦的人,连落泪的权利都没有,这是何等的荒唐。但偏偏就是这些最亲的人打着爱的旗号向我们灌输观念,迫使我们顺从他们,甚至一再委曲求全迁就他们,可这不是爱,只是控制,是一种以爱为名的枷锁。信以为真的我们,也被爱所控制着,在伤害中一次次放弃自我感觉,直到最终走向分裂,放弃一切对自身的重新审视。

这便是《不要用爱控制我》这本书当中提出的问题。

这本书让我明白,控制他人的行为有多么可怕,控制的本质就在于你根本没有去听别人的感受是什么,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思想来行事,并且这种行为模式会代代相传。当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精神边界感,按照父母的行为去塑造自己,他们就已经开始内化这些思维和处事方式,那么他们最终也就成为了新的控制者,再把悲剧一直延续到下一代。

我的家就是如此,尽管我已经明白,那些都不是真正的爱,只是一种控制,一种维护自己地位以及心理满足感的方式,但我已经没有任何平和的办法逃离这种控制了。我唯有声嘶力竭的哭喊,我唯有把自己的血肉剥离出去,才能避开这种控制,避开这种被控制的痛苦。我想起了哪吒那个孩子削去自己的血肉还于父母,又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决裂呢?

在我最需要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读到这本书,如果我能早一些知道,家人那些行为都是对我毫无理由的控制,或许我就能不那么痛苦,我就能知道怎么样隔绝那些来源于外界的伤害。

可事到如今所有的痛深入骨髓,今天一切的一切都为时已晚。我只是得到了一切的解释,却再也无法平复那些伤痛。是的,我早已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就像那些和父母争吵后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孩子一样,他们也曾经把失望一点点攒成了绝望。那是撕心裂肺的绝望。

我只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读到这本书,在他们也为人父母的时候斩断这悲伤的锁链。

枷锁读后感(篇11)

继《月亮与六便士》后,阅读毛姆大叔的第二本巨作。这边长篇半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菲利普三十年“五彩斑斓”的生活。

人人生来便带着瑕疵,或是身体,或是灵魂。先天跛足的他,9岁失去双亲,从此寄居于牧师伯父家,因身体残缺,他生性敏感,然而生活从来就不会对谁仁慈,收起毒手,对可怜之人只会更甚;菲利普经历了被同伴轻视与欺凌的少年时期,寻求未来发展,迷茫的青年时期,成年后学习了会计、油画、医生等相关知识,后因股票投资失败破产,不得不放弃医学,做起了商场导购与服装设计。

小说大部分篇幅读起来很压抑,亦如真实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毛姆素来喜欢毫不客气地揭露人性的弱点,复杂和矛盾。书中很多细腻的思想和表达让人不惊感叹与自己的想法如此一般。看着菲利普冲破身体缺陷、宗教、性欲、爱情、物质等层层枷锁得到自我救赎与不断成长(成长路上的苦无以言表,作为读者,对于这个主角会心疼,也会火冒三丈,有嘲笑,有同情,更多的是欣慰),最终活出自我,很开心,虽然只是他只是个小说人物。

如译者所说,成长本来就是一条不可逆的道路,更恐怖的是,它往往还是一条孤独的单行车道。愿我们能在别人的故事中,切身体味或已逝去,或未到来的岁月。

我们本应豁达,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且微不足道,死亡更是无足轻重。

枷锁读后感(篇12)

毛姆的小说《人性的枷锁》讲的是主人公菲利普从幼年到三十岁这段时间的成长经历。

这二十多年间他不断打破生活中的枷锁,最终过上一种内心自由的生活。

01

枷锁一:宗教信仰

母亲去世以后,菲利普成了孤儿,被送到当神父的伯伯家寄养。

在伯伯家长大的他,从小就被寄希望于,以后能从事神职工作。加上英国本身就是宗教国家,他也很难不被宗教所影响。

因为天生跛足,受尽屈辱,所以他一心期望上帝能让他痊愈,在做了很多的努力之后,他还是没能如愿。

这件事让他对宗教开始失望,但还没到完全失望的地步。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看到身边的神父并没有过着有意义的生活,反而比普通人还要无聊和堕落。特别是自己的伯伯,他自私愚蠢反而宣称在传播真理,这些都让菲利普决定放弃从事神职的机会,转而前往德国的海德堡学习德语。

在德国,与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人接触,让他看清:他并不会因为放弃信仰英国国教而遭到上帝的惩罚,实际上他根本不需要信仰任何宗教而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和充实。

打破宗教信仰的枷锁以后,他感到心神自由,他成了自己的主人,再也不用考虑有没有履行上帝给他的职责,他只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讽刺的是,当他决定彻底放弃信奉英国国教之后,反而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行为准则,那就是爱和真诚。

在中国,虽然没有宗教文化,但是我们有父母文化。

我们很多人,从小就被灌输:一定要听父母的话,顺从父母,长大了要报答父母,孝顺父母。因为父母都是为了我们好,也为我们付出了所有。

这种思想就像宗教思想一样,虽然本质上并没有什么错,但是盲从,会让他们变成束缚我们的枷锁。这种枷锁不仅容易让孩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容易让父母不去学习和成长。

希望我们都能像菲利普一样,在生活中不断地经历和思考,找到属于自己的信仰。这种经过察觉和反思的信仰,不仅不会违背社会约定俗成的信仰本质,反而会在更高层次上,与他们达成一致。

02

枷锁二:事业上的定性

在放弃从事神职工作的机会以后,菲利普去海德堡学习了一年德语,然后去伦敦的会计事务所做学徒,准备从事会计工作,最后却因受不了办公室一成不变的生活而中途放弃。

后来又去法国学画画,在认清自己最终也只能是二流画家以后,又毅然放弃学画,这无疑让伯伯对他打击讽刺,说他没有定性。

但他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他相信虽然一直在不停换方向,但经历过的事情终将成为自己的一种所得。

最后选择学医,从事父亲生前的工作,也让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爱好。他喜欢在行医过程中接触不同的人,观察他们,并对世间百态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很多人戴着父母文化的枷锁,所以在事业上也难免会被其禁锢。

虽然我们已经长大到不用靠父母来生活,但因为小时候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家庭,学校和社会也不鼓励个体对自己擅长和喜欢的做更多的探索和尝试,所以长大后的我们,当被社会现实所困时,很难再去做出进一步的试探和选择。

而菲利普的幸运就在,虽然一直面对伯伯的质疑,但因为是寄养,伯伯也不好强迫他做决定。当然菲利普也为自己不断试探付出了很多代价,比如后来在读医学院时,穷到留宿街头,吃不上饱饭。

他这种宁愿不断面对挑战和质疑,也要诚实面对自己内心的态度不仅给了我们希望,也激励我们跟随自己的心去走。无论什么境遇,都会成为丰盈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03

枷锁三:爱情

作者用了几乎一半的篇幅来写菲利普的爱情“遭遇”。

他在学医期间认识了餐馆服务员米尔德里德,并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她。

虽然菲利普一直能清醒地看到米尔德里德身上所有的缺点并在后面的相处中不断被她利用然后抛弃,但是菲利普就是很难摆脱爱情的魔咒。

最后的最后,菲利普心还是会痛,但爱的枷锁已经不能将他捆绑。

不是所有人都能和爱的人终成眷属,但几乎所有人都在爱里吃过苦。

这种苦,是爱情的美丽肥皂泡不断破灭过程中,我们喝下的肥皂水。

就像菲利普,他至始至终爱的都不是米尔德里德本人,而是他心中对于美好爱情的最初幻想。

这种幻想让他看不到米尔德里德真实面,而现实逼迫他不得不去看的时候,他就只能不断地痛苦,不断地绝望。

最终现实的苦楚足够多,多到可以让他清醒地看到米尔德里德跟他之间,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不会像菲利普这样“倒霉”遇到一个性格和人品都严重有缺陷的人,但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也都不会找到完全符合我们心意的另一半。

如果我们一直希望通过另一半来过上内心充实而幸福的生活,那无疑是要走向地狱之门的。因为我们会不断地在痛苦中看清现实:没有任何人可以让另一个人内心充实而幸福,除了这个人自己。

04

枷锁四:跛足

从菲利普开始上学起,他就不断因为自己的天生跛足被人笑话,因此跛足也成了他最大的痛处。从小到大,只要别人和他有争执,就一定会拿这个来刺痛他。

菲利普在一次次的被羞辱之后,终于发现自己的跛足不是别人之所以会挖苦他的原因,那些挖苦之人心中的恐慌,不满和没有安全感才是他们之所以会挖坑别人的真正原因。

相比之下,身体天生的残疾并没有比别人心中此时的黑暗更邪恶。

我们也许不会像菲利普这样有身体缺陷,但却可能有不愿被提及的痛楚。可能是某段没有努力的时光,其他家人身上的难处,或是年少无知的某段黑历史。

无论是身体的缺陷或不同之处,还是做过的某件错事,它们都会跟随我们一生,成为我们独一无二生命的证明。当我们苦恼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也许我们可以像菲利普一样问一句,到底是我们本身有什么错,还是评价方自己在跟自己的心魔在抗争。

小说的结尾,菲利普摆脱了宗教,事业和爱情给他的枷锁,过上了一种自我实现的生活。

但是在我看来,人性的枷锁并没有就此完全解开。新的生活里他还会遇到新的枷锁,当然也会有新的解锁过程。

因为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不断解开枷锁的过程中度过。

本文的网址是//m.zf133.com/a/5807939.html

上一篇: 手术室口号109句
下一篇: 描写桃树作文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高三积极向上的口号摘抄

高三积极向上口号 高三积极向上 03-27

祝福俩人在一起的词56句

祝福一起 03-27

组织岗工作总结10篇

组织工作总结 03-27

财务人员试用期个人总结十三篇

财务人员 03-27

团队合作演讲稿

团队合作演讲稿 03-27

大雪节气的唯美短句锦集

大雪节气唯美短句 节气唯美短句 03-27

大雪节气祝福图片文案38条

大雪节气祝福文案 节气祝福文案 03-27

浮生六记读后感感悟系列(12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感悟 浮生六记读后感 01-25

形容恋人甜蜜的句子37条

恋人句子 03-27

联通宣传口号36条

联通宣传口号 03-27

读后感本色(精选12篇)

读后感本色 01-11

全部分类